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外接收器

仪器信息网红外接收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红外接收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红外接收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红外接收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红外接收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红外接收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红外接收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红外接收器相关的资讯

  • 838万!赛默飞中标中国科学院高分辨率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采购项目
    一、项目编号:OITC-G220261021-2(招标文件编号:OITC-G220261021-2)二、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2022年仪器设备部门集中采购项目三、中标(成交)信息供应商名称:建发(北京)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43号雍贵中心C座12层中标(成交)金额:838.5000000(万元)四、主要标的信息序号 供应商名称 货物名称 货物品牌 货物型号 货物数量 货物单价(元) 1 建发(北京)有限公司 高分辨率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 赛默飞世尔科技(不来梅)有限公司 Neoma 1套 ¥8,385,000.00
  • 锦玟发布JMH3000A/JMH3000B红外接种环灭菌器新品
    JMH-3000A/JMH-3000B红外接种环灭菌器采用红外线热能灭菌,因其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无明火、不怕风、替代酒精灯。使用安全,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安全柜、净化工作台、抽风机旁、流动车上等环境中,甚至野外等恶劣环境下也可方便使用,随时进行高温灭菌消毒。1.红外接种环消毒灭菌安全、方便,可完全代替酒精灯;2.加热区内温度高达800℃以上,杀菌只需5到7秒;3.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仪器美观、易清洁、使用寿命长;4.本装置可以用于厌氧室中;5.在陶瓷漏斗管道的深处有灰化有机物质,防止传染性溅污和交叉污染;6.独有的智能算法,充分延长加热体使用寿命,有效提高安全性。型 号JMH-3000AJMH-3000B中心区最高温度825℃±25℃最大消毒外径 (mm)φ15φ35加热区总长 (mm)140100升温时间 (min)15环境温度5℃ ~ 40℃ 熔断器250V 3A 5×20输入电源AC220V~ 50-60Hz 功率 (W)150250净重 (kg)11.3外形尺寸 (mm)120×155×180130×120×200 创新点:1、加热区内温度高达800℃以上,杀菌只需5到7秒, 2、体积小、重量轻、易清洁,用于厌氧室中。 JMH3000A/JMH3000B红外接种环灭菌器
  • 150万!山东大学LB-傅立叶红外界面分子振动测量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SDJDHF20220212-Z081、SDAK-ZCZB-2022082-116项目名称:山东大学LB-傅立叶红外界面分子振动测量仪采购项目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预算金额:15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5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数量:详见技术指标本项目共分为1个包,允许供应商投报原装进口设备。供应商不得对所投货物和服务分解后进行响应。本项目预算为150万元人民币(包含外贸相关费用)。合同履行期限:详见竞争性磋商文件。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恒创立达发布MATRIX-50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新品
    仪器简介MATRIX 5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产品是天津恒创立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结合机械、电子、AI等技术研制出来的先进仪器。该产品采用众多创新技术使得仪器的光源能量传输效率、干涉仪的稳定性、接收器的灵敏度都达到业内的优质水平。可以满足教学、工业及研究等各种级别的应用。实验原理利用干涉仪干涉调频的工作原理,把光源发出的光经迈克尔逊干涉仪变成干涉光,再让干涉光照射样品,接收器接收到带有样品信息的干涉光,再由计算机软件经傅立叶变换即可获得样品的光谱图。卓越的光学系统设计 干涉仪采用DSP控制电磁驱动Michelson干涉仪,具有连续动态调整功能,自动优化系统能量,无需人工调整; SuperTect数字技术的电子系统。全数字化,输出数字信号。24 位、500KHz 的 A/D 转换,高速 USB接口,达到光谱数据实时采集,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仪器内置工业级温湿度模块,显示屏直接数字化显示温湿度,并具有湿度报警装置,而且腔体整体密封,保证整个腔体密封干燥,提高了防潮效果,大大提高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专利的高能量红外光源,内置独特设计的反射镜,光源能量利用率远高于传统设计,可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ATR及显微红外应用提供足够的能量。 可重复使用的304不锈钢盒装干燥剂,无需开盖即可更换干燥剂。 高频率稳定性He-Ne激光器和低功耗长寿命二极管激光器可选设计; 带电子稳压的24W碳化硅棒红外光源,采用数字供电技术,为光源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电支持,并保证光源具有超长的使用寿命。 动态准直技术:激光采用四象限探测准直技术,可以消除干涉仪动镜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偏差,可以消除环境变换(重力、温度变化等)造成的光学误差; 采用非正交设计的Michelson改良型干涉仪,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分束器,探测器,窗片等核心部件均为进口且镀有特殊的防雾化涂层,具有超高的透过率,同时还能降低湿气对溴化钾的腐蚀,也可选择KRS-5、ZnSe等可靠的防潮材料; 光学镜面设计:光学反射镜采用整体SPDT切削工艺,保证镜面高反射效率及光学系统一致性。 扩展功能强大,可连接透射附件、衰减全反射附件(ATR附件)、漫反射附件、平面反射附件、外反射附件、红外显微镜等;功能强大智能操作软件设计 1. 带有操作指引的智能人机交互设计,界面直观简洁,简单易学;2. 丰富的谱图库,强大的自建库功能及高质量的谱图检索;3. 实时显示数据采集,可以连续显示数据采集过程和谱图预览模式;4. 操作软件包括基线校正,数据转换,多组分定量、曲线分峰拟合,H20/CO2自动补偿,吸光度透过率转换、 KK转换,标峰,四则运算,Y轴归一化功能,QC比较, 基础解析等功能;支持 CSV,SPA,DPT,TXT等等十几种格式;支持波数cm-1和波长um任意切换。 应用行业珠宝鉴定食品药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测试塑料、橡胶、尼龙、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的鉴定沥青溯源及SBS含量测定脂肪酸甲酯含量测定矿物绝缘油、润滑油结构簇组成的测定车用汽油中典型非常规添加物的识别与测定硅晶体中碳氧含量的测量纺织纤维鉴别水晶Q值测定建筑玻璃参数测定… … 规格参数1. 光谱范围:7800~350 cm-12. 分辨率:优于0.8cm-1 3. 波数精度:≤0.01cm-14. 信噪比:40000:1 (P-P值,4cm-1,一分钟扫描)5. 分束器:KBr基片镀锗(进口)6. 光源:高能量、高效率、长寿命陶瓷光源(进口)7. 干涉仪:30度入射角Michelson干涉仪8. 接收器:带有防潮膜的高灵敏度DLATGS接收器(进口)9. 支持系统:Windows 系统创新点:1.专利的高能量红外光源,内置独特设计的反射镜,光源能量利用率远高于传统设计,可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ATR及显微红外应用提供足够的能量。 2.动态准直技术:激光采用四象限探测准直技术,可以消除干涉仪动镜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偏差,可以消除环境变换(重力、温度变化等)造成的光学误差. 3.可重复使用的304不锈钢盒装干燥剂,无需开盖即可更换干燥剂。 MATRIX-50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 恒创立达发布MATRIX-50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新品
    仪器简介MATRIX 5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产品是天津恒创立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结合机械、电子、AI等技术研制出来的先进仪器。该产品采用众多创新技术使得仪器的光源能量传输效率、干涉仪的稳定性、接收器的灵敏度都达到业内的优质水平。可以满足教学、工业及研究等各种级别的应用。实验原理利用干涉仪干涉调频的工作原理,把光源发出的光经迈克尔逊干涉仪变成干涉光,再让干涉光照射样品,接收器接收到带有样品信息的干涉光,再由计算机软件经傅立叶变换即可获得样品的光谱图。卓越的光学系统设计 干涉仪采用DSP控制电磁驱动Michelson干涉仪,具有连续动态调整功能,自动优化系统能量,无需人工调整; SuperTect数字技术的电子系统。全数字化,输出数字信号。24 位、500KHz 的 A/D 转换,高速 USB接口,达到光谱数据实时采集,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仪器内置工业级温湿度模块,显示屏直接数字化显示温湿度,并具有湿度报警装置,而且腔体整体密封,保证整个腔体密封干燥,提高了防潮效果,大大提高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专利的高能量红外光源,内置独特设计的反射镜,光源能量利用率远高于传统设计,可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ATR及显微红外应用提供足够的能量。 可重复使用的304不锈钢盒装干燥剂,无需开盖即可更换干燥剂。 高频率稳定性He-Ne激光器和低功耗长寿命二极管激光器可选设计; 带电子稳压的24W碳化硅棒红外光源,采用数字供电技术,为光源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电支持,并保证光源具有超长的使用寿命。 动态准直技术:激光采用四象限探测准直技术,可以消除干涉仪动镜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偏差,可以消除环境变换(重力、温度变化等)造成的光学误差; 采用非正交设计的Michelson改良型干涉仪,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分束器,探测器,窗片等核心部件均为进口且镀有特殊的防雾化涂层,具有超高的透过率,同时还能降低湿气对溴化钾的腐蚀,也可选择KRS-5、ZnSe等可靠的防潮材料; 光学镜面设计:光学反射镜采用整体SPDT切削工艺,保证镜面高反射效率及光学系统一致性。 扩展功能强大,可连接透射附件、衰减全反射附件(ATR附件)、漫反射附件、平面反射附件、外反射附件、红外显微镜等;功能强大智能操作软件设计 1. 带有操作指引的智能人机交互设计,界面直观简洁,简单易学;2. 丰富的谱图库,强大的自建库功能及高质量的谱图检索;3. 实时显示数据采集,可以连续显示数据采集过程和谱图预览模式;4. 操作软件包括基线校正,数据转换,多组分定量、曲线分峰拟合,H20/CO2自动补偿,吸光度透过率转换、 KK转换,标峰,四则运算,Y轴归一化功能,QC比较, 基础解析等功能;支持 CSV,SPA,DPT,TXT等等十几种格式;支持波数cm-1和波长um任意切换。 应用行业珠宝鉴定食品药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测试塑料、橡胶、尼龙、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的鉴定沥青溯源及SBS含量测定脂肪酸甲酯含量测定矿物绝缘油、润滑油结构簇组成的测定车用汽油中典型非常规添加物的识别与测定硅晶体中碳氧含量的测量纺织纤维鉴别水晶Q值测定建筑玻璃参数测定… … 规格参数1. 光谱范围:7800~350 cm-12. 分辨率:优于0.8cm-1 3. 波数精度:≤0.01cm-14. 信噪比:40000:1 (P-P值,4cm-1,一分钟扫描)5. 分束器:KBr基片镀锗(进口)6. 光源:高能量、高效率、长寿命陶瓷光源(进口)7. 干涉仪:30度入射角Michelson干涉仪8. 接收器:带有防潮膜的高灵敏度DLATGS接收器(进口)9. 支持系统:Windows 系统创新点:1.可重复使用的304不锈钢盒装干燥剂,无需开盖即可更换干燥剂。 2.带电子稳压的24W碳化硅棒红外光源,采用数字供电技术,为光源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电支持,并保证光源具有超长的使用寿命. 3.多种分束器可选:KBr、ZnSe,CaF2等可靠的防潮材料等 MATRIX-50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 恒创新品傅里叶红外光谱仪MATRIX-50
    恒创新品傅里叶红外光谱仪MATRIX-50今天给大家推出的是我们2020年新上市的傅里叶光谱仪MATRIX-50,如下图: MATRIX 5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产品是天津恒创立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结合机械、电子、AI等技术研制出来的先进仪器。该产品采用众多创新技术使得仪器的光源能量传输效率、干涉仪的稳定性、接收器的灵敏度都达到业内的先进的水平。可以满足教学、工业及研究等各种级别的应用。实验原理 利用干涉仪干涉调频的工作原理,把光源发出的光经迈克尔逊干涉仪变成干涉光,再让干涉光照射样品,接收器接收到带有样品信息的干涉光,再由计算机软件经傅立叶变换即可获得样品的光谱图。 应用行业1、珠宝鉴定 2、食品药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测试3、塑料、橡胶、尼龙、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的鉴定4、沥青溯源及SBS含量测定5、脂肪酸甲酯含量测定6、矿物绝缘油、润滑油结构簇组成的测定7、车用汽油中典型非常规添加物的识别与测定8、硅晶体中碳氧含量的测量9、纺织纤维鉴别10、水晶Q值测定11、建筑玻璃参数测定 恒创2020年新上市的傅里叶光谱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高品质,高性价比等仪器,目前为了开拓市场,特推出此款产品,欢迎大家前来咨询选购!!!!
  • Moku:Go轻松助力校园无线电接收实验的教学
    Moku:Go轻松助力校园无线电接收实验的教学Moku:Go将10几种实验室仪器结合在一个高性能设备中,具有2个模拟输入、2个模拟输出、16个数字I/O和可选的集成电源。 一. 介绍本实验的目的是介绍调幅无线电接收器的基本原理,并演示使用锁相放大器的基本原理。你将使用Moku:Go的锁定放大器、数字滤波器、频谱分析仪和集成电源来设计和优化AM无线电接收器。调幅(AM)无线电,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被调频(FM)无线电所取代,但它仍然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中非常有用的一种方法。本实验设计并实现一个调幅无线电接收器。可以学习到如何找到本地AM无线电频率,并使用锁定放大器实现无线电接收器。图1显示了使用频谱分析仪在澳大利亚堪培拉接收到的AM无线电信号。图1 堪培拉地区频谱分析仪的例子 扫码查看产品详情二. 背景2.1 调幅广播在调幅收音机中,信号的振幅是经过调制的;与调幅收音机相比,调频收音机的信号频率是经过调制的。这种差异可以从图2中看出,在调幅调制波形中,波的振幅明显变化,而在调频调制波形中,正弦波的频率随时间变化。两种类型的无线电传输都有优点和缺点。商业调幅广播电台工作在535kHz至1605kHz的范围内,因此与调频广播相比,其覆盖范围通常更大在88-108 MHz范围,但它更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与基于音乐的广播节目相比,更适合谈话广播。图2 使用Moku:Go上的波形发生器的调幅波形和调频波形示例。 AM收音机通过使用正弦载波工作,该载波由消息信号(音频信号)调制;正在发送的信息就是这个音频。在这种类型的调制中,载波的振幅被信息信号被改变(因此称为AM)。特定无线电台的调制信号在频域中可以清楚地被视为尖峰(例如图1),尽管在时域中通常很难看到。Moku:Go的FIR滤波器生成器可以帮助我们在无线电台周围设置一个窄带通滤波器,去除电台以外的几乎所有信号。图3给出了一个例子,FIR滤波器生成器挑选出一个大约600 kHz的AM无线电台。蓝色轨迹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用语音信号调制的AM载波。红色的轨迹(天线输入)表明,如果没有窄带通,就不可能接收这个或任何其他电台;事实上,该信号完全由截图所在办公室的可调光LED照明的~25 kHz开关控制。 图3 FIR滤波器生成器将AM广播电台(蓝色轨迹)与背景信号(红色)隔离开来。 为了接收和收听消息信号,无线电接收器需要接收特定的AM无线电频率并对其进行解调,以从消息信号中分离出载波信号。简单AM无线电接收器的框图如图4所示。图4 调幅无线电接收器框图接收器通过使用无线电天线检测无线电波来工作;然而,这种信号通常相对较弱,因此需要一个RF放大器来增强信号,以便进一步处理。由于天线将捕捉所有可能的频率,因此需要一个调谐器来找到所需的特定频率。 图5 LC电路原理图示例 2.2 模拟解调模拟解调调谐器通常由一个LC(电感电容)电路组成,如图5所示。根据所用的电感和电容,电路将在特定频率下谐振。高于和低于该谐振频率的所有其他频率将被阻挡。消息信号可以被整流为仅给出DC信号,并通过二极管和旁路电容器从载波中解调。该信息信号然后可以被放大并发送到扬声器、耳机等。2.3 锁定放大器锁定放大器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器件,可以从噪声背景中分离出调制信号,在我们的情况下,是从一系列信号中分离出特定的AM信号。这意味着锁定放大器可以作为无线电接收器,因为它包含无线电接收器的几个关键部件。Moku:Go的锁定放大器能够通过使用相敏检波器(PSD)解调调制信号,例如无线电波。它使用与载波信号频率相同的正弦参考信号。它可以跟踪参考信号的任何变化,因此能够跟踪频率漂移。PSD将两个信号相乘或“混合”在一起,产生两个信号的和项和差项。所需频率和参考信号由相同的频率组成,因此频率之间的差异为零。因此,所需的无线电波信号被设置为DC。混合信号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发送,该低通滤波器去除调制信号的交流分量。这仅留下与信号幅度成比例的DC信号,在这里,信号然后可以使用直流放大器放大。输出幅度可以从通过混频器和低通滤波器发送的信号中找到。这些可以在直角坐标或极坐标中找到。振幅R可以通过坐标之间的转换得到,其中 。对于AM信号,只需要振幅或R(在极坐标中);信号的相位可以忽略。三. 实验前练习找到并详细列出你所在地区的AM电台列表。你觉得什么信号会最强?为什么?实验装置成分:○ Moku:Go [2x]○ 天线○ 扬声器○ 低噪声放大器(可选)1○ 鳄鱼夹○ 实验室程序3.1 第一部分确保您拥有最新版本的在地址:Moku: desktop app2将磁性电源适配器插入每个Moku:去等待前面的LED变成绿色。这些最初的步骤将解决Moku:Go #1的配置问题。将天线连接到Moku:Go的输入1,如图6和图7所示。图6 第一部分照片Moku:去设置 1、常用的30分贝LNA。如需完整的物料清单,请联系我们。2、Moku:Go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连接到笔记本电脑:以太网、USB-C和Wi-Fi。请参考Moku:Go Quick StartGuide 如何连接你的Moku:去你的电脑。一旦连接,Moku:Go将出现在Windows或MacOS应用程序的设备选择屏幕上。图7 Moku:go:设置第1部分 双击频谱分析仪。找到调幅范围,并随意平均频谱,以改善图表。找到最主要的调幅无线电信号频率,你可以通过添加一个跟踪光标来完成。信号应在小于2 MHz的范围内。频谱分析仪和设置配置的示例如图8所示。 图8 如何配置频谱分析仪 ○ 将您的扬声器连接到Moku:Go #1的输出1。○ 返回仪器选择屏幕,双击锁定放大器。打开示波器部分,确保可以看到A和b。○ 将探针A添加到输入1(天线)○ 将探头B添加到输出1(扬声器)在图9中可以看到锁定放大器仪器页面的一个例子。 图9 锁定放大器解调AM广播电台的示例。上面(红色)的轨迹是天线信号,下面(蓝色)的轨迹是音频。 改变本地振荡器到你最主要的调幅信号的频率。首先将低通滤波器设置为12kHz。根据需要改变极性和增益。您可能需要改变低通滤波器和增益,以改善信号并产生尽可能清晰的声音。小心不要让信号饱和。图10给出了堪培拉地区各种变量的设置示例。 图10 堪培拉地区锁定放大器设置示例。 3.2 第二部分在第2部分中,我们将使用第二个Moku:Go作为数字滤波器来进一步增强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将扬声器连接电缆移至Moku:Go #2的输出2。将一根电缆从Moku:Go #1的输出1连接到Moku:Go #2的输入2。这种设置可以在图11和图12中看到。 图11 Moku的照片:去设置第2部分 图12 Moku:go:设置第2部分 返回主屏幕,双击Moku:Go #2的图标。双击数字滤波器框。数字滤波器盒界面如图13所示。 图13 数字滤波器盒用户界面 将探针A添加到输入2,将探针B添加到输出2。首先,将滤波器改为贝塞尔带通滤波器,并根据需要改变增益。改变频率,仅隔离信息信号,即音乐或声音,从而尝试去除低频噪音。试着瞄准音乐和声音产生的频率。图14给出了堪培拉地区的数字滤波器盒变量。 图14 堪培拉地区的数字滤波器盒示例 3.2 第3部分将低噪声放大器连接在天线和Moku:Go #1的输入1之间。为低噪声放大器供电,将鳄鱼夹连接到电源连接和Moku:Go #1的背面。设置如图15所示。图15 Moku的框图:设置第3部分 确保它连接到PPSU2或类似的12 V电源。单击 打开电源,并将电压设置为12 V。电源弹出窗口可能如图16所示。 图16 PPSU的例子 根据需要改变数字滤波器盒和锁定放大器的变量,以产生尽可能清晰的信号。尝试改变你所在区域的其他AM信号,你能通过改变锁定放大器和数字滤波器盒中的变量来优化你的音质吗?3.3.1 摘要本实验探索在Moku:Go上使用锁定放大器作为AM无线电接收器。锁定放大器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从嘈杂的背景中解调信号。此外,学生还能够学习如何利用许多其他工具进一步提高信号清晰度。在Moku: App中,通过截屏或文件共享可以轻松发布和报告结果。您可以通过点击屏幕顶部的云图标来完成此操作。Moku的好处:Go面向教育工作者和实验室助理有效利用实验室空间和时间易于实现一致的仪器配置专注于电子设备而非仪器设置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助教的时间个人实验室,个人学习通过屏幕截图简化评估和评级对于学生来说各个实验室按照自己的节奏加强理解和保留便携式,选择实验室工作的速度、地点和时间,无论是在家里、在校园实验室,甚至是在熟悉的Windows或macOS笔记本电脑环境中进行远程协作,同时使用专业级仪器。3.3.2 Moku:Go演示模式您可以在Liquid Instruments网站下载适用于macOS和Windows的Moku:Go应用程序。演示模式操作不需要任何硬件,并提供了使用Moku:Go的一个很好的概述。关于昊量光电: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知名光电产品专业代理商,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光电产品代理企业。除了拥有一批专业技术销售工程师之外,还有拥有一支强大技术支持队伍。我们的技术支持团队可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设备安装,培训,硬件开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工作。秉承诚信、高效、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昊量光电坚持以诚信为基石,凭借高效的运营机制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为我们的客户与与合作伙伴不断创造价值,实现各方共赢!
  • 海克斯康推出世界最小红外触发测头
    世界最小的红外触发测头海克斯康M&h IRP40.50   小型-精密-优质,为紧凑空间提供   应医疗技术、电子、牙科行业及其他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开始应用迷你型加工中心,用于加工具有复杂几何形状和微小形位公差的复杂工件。但是,在机床加工过程中,囿于机床Z轴和刀具库的空间太小而无法安装机床触发测头,导致这些微小零部件的在机测量往往无法实施。直径仅为25mm和长度仅为44.2mm(不含刀柄和测针)的IRP40.50红外触发测头,适用于任何小型加工中心,它为机床Z轴方向留下了充足的安全空间,该款测头不仅仅具有高精度优势,还充分考虑到微小特征所能承受的低触测力局限,其触发力仅为0.7N(XY)。   HDR(高数据速率)红外线传输   即使是小小的IRP40.50,也采用了已被实践证明的HDR红外传输技术。该技术确保屏蔽干扰信号,只处理本系统内的信号,由此保证了可靠快速的红外传输。   可靠的激活   M&h IPR40.50凭借测头与接收器之间的双向信号激活,该过程采用单独的信号代码,就像机械方式一样的安全。同时,也能确保测头在被储存到刀具库时能够及时关闭。   经济节能型   IPR40.50迷你测头采用了m&h新开发的电子技术,这使得IPR 40.50具有更低的能耗,电池更换的时间延长,这不但减少了维护工作量,还节省电池费用,在降低用户费用的同时还保护了我们的地球环境。
  • CHINA LAB 2013扫描:分析仪器和耗材配件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3月13日,广州国际分析测试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CHINA LAB 2013)在广州保利世贸展览馆隆重举行。   本次展会,参展商范围主要集中在“试剂生产制造、实验室常规设备制造、分析测试仪器生产、仪器耗材配件制造”四个领域,部分企业带来了新推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之前,我们为大家报道了“试剂生产制造企业”和“实验室常规设备制造企业”的参展情况(详情参见:广州国际分析测试及实验设备展览会隆重举办),接下来继续为大家介绍“分析测试仪器生产企业、仪器耗材配件制造商”的参展情况。   分析测试仪器生产企业:   海能仪器:海能仪器重点介绍了其近期推出的三款新品:MP470全自动熔点仪、TANK微波消解仪和T920全自动滴定仪。   海能MP470全自动熔点仪,是国内首创的全自动视频熔点仪。独创的双彩屏实时显示技术,用户可直观观察样品融化过程和分解温度,方便监测整个实验过程,并将视频技术完美地融入了熔点测量,并实现了保存、回放、摄录等功能,用户可通过视频观察颜色变化和分解温度;全面的一体化保温设计,从而使测量更稳定更精确,同时抵抗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也越强。仪器可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医药研究中。   TANK 微波消解仪采用国际先进的双磁控管变频微波加热系统,实现了大功率微波均衡磁场安全加热;采用了多重苛刻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TANK拥有很高的安全性能与样品回收率。   T920全自动滴定仪是国内首台带16位的全自动进样器的全自动滴定仪,可以满足用户每天分析大量的样品的需求;为中国首款设计最多可同时安装两套自动滴定管的全自动滴定仪,减少在更换试剂时进行反复清洗所浪费的时间;是中国第一台内置移液泵的全自动滴定仪,弥补了用户在滴定过程中往往需要添加辅助试剂的需求(如自动加酸酸化,加水稀释等)。最多可使用3个移液泵,它们可同时或单独使用,使用户在滴定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能够实现自动化。 海能MP470全自动熔点仪 TANK微波消解仪 T920全自动滴定仪   天津市拓普仪器有限公司展出的TP72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能同时覆盖紫外可见近红外工作波段。该产品采用双光栅、双接收器设计,接收器选用光电倍增管及硫化铅进口器件,保证了仪器工作波段覆盖紫外可见、近红外区,波长范围:190-2800nm。 天津市拓普仪器有限公司 TP72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原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在本次展会展出了GC128气相色谱仪,该仪器主要提高了FID收集极的收集效率,降低信号噪音,提高了灵敏度。包括将点火装置和高压分开,降低信号噪音, 装配可靠性和一致性好, 用镍铬丝取代原先用的铂金丝点火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在原来喷嘴的基础上增大极化极的发射面积提高信号收集效率, 从而提高灵敏度和降低最小检测限。该仪器最小检测限MDL可以达到≤3×10-12g/s, 属国内领先水平。 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GC128气相色谱仪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展出了其最新推出的SP-756P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该仪器具有准确的波长自动校正功能,开机后根据光谱特性自动进行波长检测和校正,以获得最佳波长精度,无需担心仪器的波长是否准确;光源位置自动检测,并自动寻找最佳能量位置;自动光源切换,可根据需要改变光源切换点;可控制氘灯和钨卤素灯的开和关;2nm光谱带宽符合药典的要求;200-1000nm的波长范围,可满足绝大多数有机和无机样品特别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样品的定量分析需要。 SP-756P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大昌华嘉商业(中国)有限公司重点推出了由其代理的英国百康Biochrom 3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系统,是目前中国市场上唯一获美国FDA豁免验证,并符合联邦药物、食品和化妆品条款510 (k)的氨基酸分析系统。其采用陶瓷泵,避免了传统不锈钢泵头被含高盐的缓冲液侵蚀的危险;全电脑控制,整合式视窗作业环境,操作简便;柱子可自行装卸清洗,使用寿命较长。 大昌华嘉商业(中国)有限公司 Biochrom 30+ 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      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EOL)本次展会则只带来一款仪器——JSX-3400RⅡ能量色散型荧光X射线元素分析仪。JSX-3400RⅡ是日本电子株式会社推出的08年新一代高性能能量色散型荧光X射线元素分析仪。该设备具有出众性能指标,不仅能很好对应RoHS指令、ELV指令和其他环境指令相关元素分析,还对卤素Cl高精度测试分析,能同时达到无卤测试及ROHS测试。 JSX-3400RⅡ能量色散型荧光X射线元素分析仪   仪器耗材配件制造商: 德国楷孚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通用电气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 广州菲罗门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捷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 广州洁特生物过滤制品有限公司   关于广州国际分析测试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China Lab)   广州国际分析测试与实验室设备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China Lab)是国药励展与广东科展联手打造的仪器试剂类的专业展会,致力于服务实验室技术和建设的完整价值链。展会立足华南,辐射中国和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实验室仪器设备、试剂以及消耗品为核心,涉及实验室规划、设计、建造、运营、软件、管理、投资等内容。通过展览会及论坛等形式为实验室领域专业人士提供宣传、贸易、交流、学习广州分析测试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的互动平台,为实验室提供完整解决方案。详细请参阅www.chinalabexpo.com。
  • 红外探测传感器能否正确区别人与动物?
    还记得盗贼电影里出现的红外线吗?这简直是所有盗贼片的经典片段。仿佛电影中没有穿过红外线的盗贼,就不是好电影, 那么一直有个疑问,红外线传感器能否区分检测环境下的人和动物?红外传感器原理:所有温度高于0k的物体都无时无刻不在向周围发射红外能量。由于各种物体吸收与含有的热能量不同,向外辐射的热红外能量自然不同。利用红外探测器,能将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转换成电信号,经过放大、转换等一系列处理,最终准确测定出物体的温度。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会发出特定波长在10μm左右的红外线,红外探测器正是利用红外线反射的原理。探测器收集外界的红外辐射进而聚集到红外传感器上。红外传感器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了红外辐射温度发出变化时就会向外释放电荷,检测处理后产生报警。这种探测器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这样的称之为被动红外探测器, 动物也有热量会发射红外线,所以常规的吸顶式人体红外探测器是没办法区分人和动物的。技术的不断突破,也推动着红外传感器的市场应用进一步扩大。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防小宠物的红外报警器,被动红外探测器发展到今天,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防小宠物是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复一种重要的功能,每个生产厂家对抗小宠物干扰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但不外乎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物理方式,即通过菲涅尔透镜的分割方式的改变来降低由于小宠物引起误报的概率,这种方式是表面的,效果也是有限的。第二种方式是采用对探测信号处理分析方式主要是对探测的信号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分析其中的信号周期,幅度,极性 .这些因素具体反应出移动物体的速制度、热释红外能量的大小,以及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探测器中的微处理器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由此判断移动物体可能是人还是小动物 。由此看来,我们要注意的是被动红外探测器的防小宠物百的功能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防宠物是相对的,相对于没有防宠物功能的探测器其误报率是大大降低了,它对小宠物的数量和大小有一定限度的。第二方面是安装位置是要有一定要求度的,并不是随意的安装就可以达到防小宠物功能。随着技术的不断研发,目前,红外探测传感器正朝着探测率更高,响应波长更大,响应时间更短,抗干扰性能更高,生产成本更低的方向发展。建大仁科RS-HW-N01型吸顶式人体红外传感器小巧玲珑,内部配置人体双元热释红外传感器和少量外接元器件,采用吸顶式安装,安装高度在2.5~6m之间,安装高度在3.6m时,能都形成直径6m的探测范围,将其用在机房环境监测系统中能够对机房环境实现360度的全方位探测,是一款稳定性较高的被动红外传感器。吸顶式人体红外传感器设备内部使用8-bit 低功耗CMOS处理器,采用先进的信号分析处理技术,配备较高性能的传感信号处理集成电路,具有超高的探测和防误报性能;具有抗RFI干扰(20~1000MHZ,如移动通信)的功能;设备具有自动温度补偿功能,在温度-10℃~50℃之间,相对湿度≤95%的环境内工作,不会出现凝露现象。使用者将人体红外探测器安装在机房出入口处,当有人非法闯入红外探测区域时,探测器会自动对他进行探测,若发现他在区域内活动,会立刻启动安全报警功能:设备上的LED指示灯变亮,并把告警信息通过环境监控主机上传至机房环境监测系统,系统也会在给管理人员发送有人非法入侵告警信息。吸顶式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如下图:人体红外传感器起到智能安防的作用。为方便用户使用,还具有报警延时和延时报警的功能,在具体使用中用户可根据情况,将报警持续时间调整为30s、10s或5s;延时报警则通过管理软件进行设置修改。安装人体红外传感器不仅仅是为了防贼,更重要的是保障人身安全。侵入者的非法反侦测技术手段的提高,普通的门禁不能完全阻止他们,而吸顶式红外探测器性能稳定,具有超高的探测和防误报性能,安装后也不易被人发现,被广泛应用于楼盘别墅、厂房、仓库、商场、写字楼等场所,进行安全防范。
  • 微立体光刻3D打印125GHz倍频器的波导腔体
    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THz~10THz内的电磁波,它的波长介于30~3000μm,在频谱中的位置处于微波和可见光之间,长波段部分与毫米波重合,短波段部分与红外线重合,在电磁波频谱中占据非常特殊的位置,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质:宽带性、互补性、瞬态性、相干性、低能性、投射性。相对于毫米波而言,太赫兹波的频率更高、波长更短,因此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强的方向性和更大的信息容量,同时器件可以更小;相对于光波而言,太赫兹波具有更强的穿透性,适合于云雾、硝烟等极端恶劣环境。太赫兹频率源是太赫兹技术发展的关键,其性能指标影响着整个太赫兹系统的性能,所以太赫兹频率源的获得至关重要。通过倍频的方式获得的信号源具有高频稳定性好、设备的主振动频率低、工作频段宽的优点,是目前获取太赫兹频率源广泛采取的方案。基于GaAs肖特基二极管的太赫兹倍频器因其高效率、低能量消耗和室温下可适用性,已广泛用于外差接收器中局部振荡器(LO)的可靠信号源。太赫兹倍频器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包括大气遥感、医学成像甚至高速通信。目前,用于封装太赫兹倍频器的波导腔体通常采用计算机数控(CNC)加工制造,该工艺成熟,可实现高精确度、高精密度和良好表面光洁度,能满足电子元件与波导腔体间严格的尺寸公差要求。近年来,3D打印凭借其小批量快速加工的能力,逐渐被用于加工被动微波器件。但是,兼具大的打印幅面以及高公差控制的打印设备较少,因此鲜少有3D打印制备超过100GHz频段的器件报道。3D打印的倍频器更是未见报道。图1. 125GHz倍频器的剖面图:(a)波导腔体的布局 (b)MMIC的特写图2. 微纳3D打印的波导腔体(左)和放置MMIC的波导通道(右)近日,英国伯明翰大学的Talal Skaik和Yi Wang等首次采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3D打印工艺制备太赫兹倍频器的波导腔体。研究团队使用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BMF)的nanoArch S140系统3D打印了波导腔体,打印材料为耐高温树脂(HTL),如图2所示,外形尺寸为30.4 mm×25.5 mm×19.1 mm,打印层厚为20μm以及光学精度为10μm。打印后在异丙醇中清洗,并进行30分钟的紫外线固化,最后在60°C下进行30分钟的热固化。制备的波导腔体通过光学系统检测并未发现缺陷,与MMIC(单片微波集成电路)配合的波导通道测量值为609μm,优于设计的630μm;同时超高光学精度打印保证了严格的尺寸公差,确保波导腔体的两部分能精确配合,避免MMIC电路的损坏。图3. 电镀后波导腔体的表面光洁度图4. 装配后的太赫兹倍频器为促进信号的传递以及减小外界干扰,在波导腔体表面镀上4μm厚的铜和0.1μm厚的金,平均表面光洁度约为1.4μm,如图3和图4所示,电磁仿真结果表明该粗糙度对变频损耗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图5. 3D打印与传统CNC加工的太赫兹倍频器的性能参数对比实验测试发现,3D打印制备的太赫兹倍频器与传统CNC制备的倍频器性能非常接近,相关性能参数如图5所示。3D打印的太赫兹倍频器在输出频率为126GHz下达到33mW的最大输出功率,在80mW~110mW的输入功率下转换效率约为32%,与传统CNC加工的倍频器具有相近的最大输出功率和转换功率。此研究成果以题为“125 GHz Frequency Doubler using a Waveguide Cavity Produced by Stereolithography”发表在会议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Terahertz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上。
  • SCD推出世界首款基于事件的短波红外探测器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以色列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和高功率激光二极管制造商Semi Conductor Devices(SCD),近期推出了一种基于事件(event-based)的新型短波红外(SWIR)探测器Swift-El。据SCD称,Swift-El是世界首款集成基于事件成像功能的短波红外探测器,使其成为国防和工业领域的“革命性”补充。Swift-El是一款尺寸、重量、功耗(SWaP)极低且成本低廉的VGA格式10 μm像素间距短波红外探测器。其先进的焦平面阵列(FPA)探测能力,使战术部队能够探测多个激光源、激光点、敌方火力指示(HFI)等。Swift-El具有的读出集成电路(ROIC)成像器技术,使其可在一个传感器中提供两个并行视频通道:一个标准成像短波红外视频通道和一个极高帧事件成像通道。Swift-El提供支持白天和弱光场景的短波红外成像,可实现全天候态势感知、更好的大气穿透能力,以及为战术级应用提供的低成本短波红外图像。此外,其基于事件的成像通道提供了多种先进的功能,如激光事件点检测、多激光点LST功能和基于事件的短波红外成像等,扩大了目标检测和分类的范围。Swift-El还为生产线分拣机、智慧农业等领域的机器视觉应用开辟了新可能,这些应用需要对先进短波红外图像进行分析以实现自动机器决策。Swift-El能够实现超过1200 Hz的全帧率,这对机器视觉和机器AI算法至关重要。Swift-El探测器的分辨率为640×512、像素间距10μm,由该公司位于以色列的晶圆厂生产,目前主要面向国防和工业应用,计划于2024年量产。SCD业务发展与营销副总裁Shai Fishbeing表示:“我们非常注重规模经济,以提高产能和良率,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像仪制造厂。”
  • SCD推出世界首款基于事件的短波红外探测器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以色列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和高功率激光二极管制造商Semi Conductor Devices(SCD),近期推出了一种基于事件(event-based)的新型短波红外(SWIR)探测器Swift-El。Swift-El是一款尺寸、重量、功耗(SWaP)极低且成本低廉的VGA格式10 μm像素间距短波红外探测器。据SCD称,Swift-El是世界首款集成基于事件成像功能的短波红外探测器,使其成为国防和工业领域的“革命性”补充。其先进的焦平面阵列(FPA)探测能力,使战术部队能够探测多个激光源、激光点、敌方火力指示(HFI)等。Swift-El具有的读出集成电路(ROIC)成像器技术,使其可在一个传感器中提供两个并行视频通道:一个标准成像短波红外视频通道和一个极高帧事件成像通道。Swift-El提供支持白天和弱光场景的短波红外成像,可实现全天候态势感知、更好的大气穿透能力,以及为战术级应用提供的低成本短波红外图像。此外,其基于事件的成像通道提供了多种先进的功能,如激光事件点检测、多激光点LST功能和基于事件的短波红外成像等,扩大了目标检测和分类的范围。Swift-El还为生产线分拣机、智慧农业等领域的机器视觉应用开辟了新可能,这些应用需要对先进短波红外图像进行分析以实现自动机器决策。Swift-El能够实现超过1200 Hz的全帧率,这对机器视觉和机器AI算法至关重要。Swift-El探测器的分辨率为640 x 512、像素间距10μm,由该公司位于以色列的晶圆厂生产,目前主要面向国防和工业应用,计划于2024年量产。SCD业务发展与营销副总裁Shai Fishbeing表示:“我们非常注重规模经济,以提高产能和良率,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像仪制造厂。”
  • 仪器护航高考 助力考生圆梦
    2023年高考来临,为了确保考点和相关单位正常运行和营造公平合理的高考环境,多种仪器各显神通护航高考。接下来,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保障高考的仪器设备。 红外测温仪、远程超声巡检仪为确保考点进行用电设备安全隐患大排查,全力以赴为高考保驾护航。多地工作人员仔细检查变压器运行状态,利用红外测温仪、超声局放检测仪等仪器对变压器进行了全方位的巡视,确保变压器无漏油、无异常声音、导线接口处无发热等异常情况,实现变压器运行安全“零风险”,高考用电安全“零忧虑”的安全可靠用电环境。超声波局放检测是一种有效检查所有电力系统的技术,它可检测出运转设备故障、振动、泄漏及电气局部放电所产生的高频信号,并使用独特外差法将这些讯号转换为音频信号,让使用者通过耳机来听到这些声音,并通过指针指示强度。利用红外测温仪可以对高考线路导线接头、引流线及刀闸、开关上的各连接触头进行测温,并将相关情况一一详细做好记录,发现发热或其他缺陷的,确保第一时间安排带电作业或检修进行处理。 智能安检门、金属探测仪、手机信号屏蔽仪今年,教育部要求把防范手机作弊作为高考安全的重中之重。为更精准有效检测随身携带的手机等电子设备,多地配备了“智能安检门”,主要检查考生是否携带各种无线通讯工具(如手机及其他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每道安检门顶部都装有电子显示屏,会抓取并显示进场考生的面部图像,并提示仪器正在检测的部位、记录检测时间。竞业达6月5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作弊防控是今年高考安全重中之重,公司针对打击考场作弊行为,推出了智能型手机探测门,具有精准探测、智能过滤、双屏异显、信息发布、身份核验、联网互通、调试简单、启动快速等功能,实现考生安检认证一站式快速解决。该产品将在今年高考中投入使用,为考生更好地营造公正、公平、透明的考试环境。手机智能探测门主要采用电磁波信号探测技术,当有手机通过门体时会切割磁场,造成磁场震动形成电信号,根据信号反馈通过算法及数据分析技术,来判断是否报警。当携带无论是否开关机的手机,对讲机,手机锂电池,充电宝,智能手表,IPADmini,笔记本电脑,硬盘时均可报警,并显示报警位置。在各考点入口处都设置了智能安检门后,考生进入考点就将完成第一次安检,在考场门口,还将通过金属探测仪的第二次安检。金属探测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可主动探测到金属物体的存在。手持式金属探测器主要有两个组件,一个产生电磁场的发射器线圈以及一个检测电磁场的接收器线圈。发射器线圈周围会产生一个电磁场,当感知到金属物件时,微小的电子涡流在金属内部传播,从而改变探测器电磁波的输出功率。接收器检测到电流变化,则会触发警报。 高考期间,各考点还会开启手机信号屏蔽仪。高考考点周边一定区域内,手机可能出现无法接打电话、通话断续或有杂音,手机网速变慢甚至脱网。考试结束后即可恢复正常。常见的屏蔽器是通过发射干扰信号实现手机信号屏蔽。通过发射某一频率的大功率信号,使周围电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手机无法正常获得解析来自基站的信号,从而达到屏蔽手机信号的目的。
  • “让红外光谱变的简单无忧”-创新100调研组走访天津市能谱科技有限公司
    为助力国产科学仪器发展,筛选和扶持一批优秀的科学仪器产品和企业,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等单位的支持下,由仪器信息网主办、我要测网协办的“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于2013年9月5日正式启动。  秉承“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宗旨,仪器信息网于2018年启动“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之“创新100”项目,筛选、挖掘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仪器厂商,通过公益性的报道、走访、调研、视频、线下座谈会等方式展现其基本情况,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帮一把”。  9月26日上午,“创新100”项目企业走访第18站,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高级顾问闫增序、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学部咨询研究支撑中心执行主任赵兰香、仪器信息网市场拓展部经理陈丽英等组成的走访调研组,来到天津市能谱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能谱科技),深入了解这家初创企业的创新实力。能谱科技谢樟华总经理等热情接待了调研组一行。“创新100”调研组走访能谱科技  初衷:仪器销售自创品牌  谢樟华总经理等几个人最早曾从事实验室化学分析仪器的销售,也曾是某几个跨国外企在天津地区的签约代理商。“经销的年头做长了,总想有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几个技术负责人一拍即合,能谱科技于2014年应运而生,先后推出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红外测油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分析仪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高校、科研单位、医药、化工、石化、煤炭、材料等行业。  能谱科技现有员工将近20人,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占比30%,业务遍布全国,并在华南、西南、华中设有办事处。公司积极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仪器在制药、石油、环保、高分子材料等行业及第三方检测机构销量可观,典型用户有凯莱英天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天津领航润滑油有限公司、云南龙润药业,中交建设集团等。能谱科技办公环境  产品:行业内做精做专  谢樟华表示:“我们想在一两款产品上稳扎稳打,产品种类不一定很多,但应用领域可覆盖环保,医疗,材料等各行业。”历经近三年的研发,能谱科技基于红外光谱精心打造了几款主打产品。  iCAN 9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自主研发设计的智能人机交互,配备独特光源休眠模式,分腔式一体设计,干涉仪和接收器等部件单独防潮,独特配置湿度软件自动数字显示装置,系统自动优化功能。软件实时在线监测,保证仪器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测试谱图更准确可靠。  iCAN 8便携式红外光谱仪重量仅为7Kg,采用高灵敏度DLATGS或液氮制冷MCT检测器,纯金刚石晶体ATR附件硬度大,可应用于环保气体、工业在线气体以未知物如违禁品、爆炸物的实时检测。可配移动电源,具有专业工具箱,适用于实验室和现场测试。  OIL4000B PLUS型全自动红外测油仪实现测油的过程全自动化,萃取等操作无须分析人员的参与,消除和四氯化碳的接触,可自动分离并收集吸附废液废水废气不更换管路器件长期使用。  电力和煤炭行业生产环境中粉尘的种类较多, 主要有矽尘、煤尘、锅炉尘、石棉尘、水泥尘、电焊烟尘等, 对接尘人员的危害较大。加强对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检测以往检测采用“焦磷酸重量法”, 该方法存在操作步骤复杂、使用试剂种类繁多、检测周期长、准确性差、试验室条件要求苛刻等一系列问题, 难以满足现场批量检测的要求。2017年能谱科技在原来FC-2000D的基础上,又新推出FC-4000D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分析仪,测试速度由原来每个样品十分钟升级到10秒钟,精度也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产品获得多项国家专利证书,产品在中煤集团,华煤集团,龙煤集团,煤科院等单位得到广泛应用。参观产品  特色:初涉市场 细节暖心  能谱科技创立初衷:“让红外光谱变得简单无忧”,尽管成立已有近四年,但产品真正推向市场,还得从2017年算起。初来乍到如何树立典型用户,除了打磨产品,专业定制和及时反馈也成了能谱科技抢占市场的“法宝”。  红外光谱仪器可用于沥青样品检测,但瓶颈在于沥青的相似度有时高达99%,一般的谱图难以分辨。为此,能谱科技专门开发了一套沥青分析系统,根据算法能找出沥青样品间最细微的差别,从而判定沥青是否掺假甚至推断品牌。正因如此,东北某公路段项目一口气购买了能谱科技6台设备,打开了仪器在沥青领域的销售。  唐山三孚硅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制造四氯化硅等化工产品著称。四氯化硅不能接触空气和水,一旦发生泄漏,会引发人体不适并危害四周环境。为安全检测样品,唐山三孚联系市面上多家红外光谱仪器公司,但都无法做到“交钥匙”工程。能谱科技为此专门开发了一套进样系统,定制衬聚四氟乙烯池子和防泄漏系统,不仅解决了唐山三孚的“燃眉之急”,更吸引业内4-5家同类企业前来购买。  浙江有客户要测滤棉中硅油含量,常规方法需要预处理且耗时过长,借用核磁和能谱仪等其他手段一两百万的价格又太贵。能谱科技采用红外+ATR方法轻松解决,几秒出具结果,快速分析里面是否含油和含油高低。谢樟华介绍了多个类似的案例:“客户提的要求只要不是非常为难,我们都会尽力满足,这对我们也是一种提升。”  红外光谱解析通过数据库自动检索分析,进口谱图价格高昂,不是一般的单位所能购买的起,能谱科技专门研发一套谱图分析数据系统,用户可依据特征系数和特征峰匹配度自由检索,便于剖析未知样品成分,大大节约了客户的采购成本。  愿景:做“正三角形企业”  数据显示,国内红外光谱市场一年的销售量大约800台,国产仪器销售额占比不到10%,高端红外基本由进口品牌掌控。纵观红外光谱市场,国产厂商任重而道远。谢樟华坦言,研发投入、团建创建、渠道拓展、品牌认知度提升、行业典型用户的建立都是能谱科技当前面临的挑战。  不过他也是补充,能谱科技将以创新为引领,依托本地市场,把家门口的“战役”打好,以天津辐射全国乃至全球,加大产品的出口力度。在打好常规红外市场的基础上,重视油品、中药、聚合物、沥青、珠宝、化工分析等行业客户的崛起。公司将不断研发新产品,通过开发出更多优质附件,提升设备的附加价值。  能谱科技专注于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与红外测油仪的整体解决方案。产品线的逐步完善,使能谱科技确定走“全产业链”模式,把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做透、做精、做细,做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互相支撑的“正三角形企业”。
  • 全球首款便携式手持近红外谷物分析仪获一致好评
    总部设在美国马里兰州黑格斯敦的Zeltex公司,积累了近三十年的便携式手持近红外分析仪设计制造经验,其产品在近红外领域拥有超过30项的专利,能够在现场快速无损地检测谷物、种子和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及水分,可以为粮食、食品科研等领域提供完整的实验方案,客户遍及政府机构、研究所、大学、农场等。 2015年初,利曼中国正式成为美国Zeltex公司手持近红外分析仪(谷物、种子、肉类等)在中国地区的独家授权代理商。几个月来,利曼员工深入国内大豆主产区之一的东北地区,先后在沈阳、哈尔滨、黑河、克东等地巡回演示世界首款、方便小巧的快速近红外分析仪。与传统笨重的实验室台式近红外分析仪相比,ZX-50IQ手持近红外谷物分析仪不仅具备轻巧、便携的特点,在数据测量方面同样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与稳定性,获得当地农场、油脂厂、大豆企业的一致好评。 谈到便携式仪器,自然会联想到它的尺寸与重量,实拍图如下: 主机尺寸26 x 12 x 9 cm,重量1.5 kg,拿在手里如同半个平板电脑(厚度除外)。同时,仪器可依据用户需求,配备不同的标样杯(大豆、玉米、小麦、大麦、高梁、油菜籽、豆粕等)及样品杯。仪器整体包装为带密码锁的手提铝箱,与14寸笔记本电脑包尺寸接近,重量不足5 kg,在安全性和便携性上,可谓做工扎实。 整个测量过程十分简单,主要分为以下几步:仪器自检&mdash 标样测定&mdash 样品检测&mdash 数据读取。为获得较高数据的准确性,仪器会主动提示操作者进行多次测量并要求旋转样品杯。同时,仪器具备拓展空间,内置不同的标准曲线,允许操作者连接电脑后新建标准曲线并对测量次数做出修改。 综述,作为最新型便携式设备的ZX-50IQ手持近红外谷物分析仪,通过升级主板、固件及软件程序,较上代相比在精度和性能方面提升33%,可以更高效、准确的满足现场谷物检测工作,其特点可概括如下: ■ 操作非常简单,上手容易; ■ 便携式设计,体积小巧; ■ 6节5号电池即可供电,亦可外接车载点烟器或交流电源; ■ 样品使用量少,无需前处理,整粒无损检测; ■ 分析速度快,不到1分钟即可获取结果; ■ LCD显示屏直显数据,同时可外接电脑综合分析。 利曼中国自成立二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质量控制与分析、智能科技产品的推广及应用,目前在中国拥有20多个销售联络处,6个维修服务中心,5个示范实验室,近百名员工以及众多的国内外合作伙伴。Zeltex手持近红外产品的引入,将进一步丰富利曼的产品线,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分析检测领域,促进分析技术的提高。 更多产品信息,请致电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606-1718。
  • 俄研制出快速诊断大脑的仪器 可替代磁共振仪器
    2月2日报道俄媒称,俄罗斯科学家正在开发可以识别脑损伤的新光电系统。该装置将快速、准确地判定出外伤的严重后果,如脑血肿,确定损伤的位置和程度。在没有磁共振(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时,该系统将对大脑做出诊断。 新设备可以迅速确定是否有血肿、尺寸多大。   据俄罗斯卫星网2月2日报道,现在只能在医院或诊所才能对脑血肿做出诊断。为此治疗过程昂贵,必须具备由专业人员来操作的磁共振或CT设备。然而,这些诊断方法对相当大的患者群有危险,如安装心脏起搏器、植入物和超重的患者。位于西伯利亚东部的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便捷的、相对便宜、容易替代磁共振和CT设备的仪器。这是一个新光电诊断系统,有助于进行初步检查。   &ldquo 发生事故、自然灾害时,在小城镇无法迅速做CT扫描。但是,涉及到脑损伤的时候,如脑血肿,任何延误都可能让一个人付出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rdquo ,设备研发者、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研究员克里斯季娜· 季姆琴科说道。   新设备可以迅速确定是否有血肿、尺寸多大。这意味着,病人可以马上得到相应的医疗救助。此外,这种新方法不仅提供丰富信息,而且安全,对身体没有任何不良影响。这意味着,光电系统对患者来说是没有危害的。   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接收并分析由大脑返回的信号。辐射源是有红光和红外波段两个波长的激光,可深入渗透至3厘米。因为血肿是红色的,它吸收红光和红外光谱的光线,对其反映不良。健康脑组织的反映信号要强得多。专家在研究辐射的返回强度后,可断定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血肿。   &ldquo 我们需要解决美国研发中存在的类似不足,也就是学会精准确定血肿的位置和大小。为此,我们增加了反射源和信号接收器的数量&rdquo ,克里斯季娜· 季姆琴科说道。
  • Bruker2009年下半年另外接获100多台质谱仪订单
    (BRKR) 13.07 : Bruker Corp.宣布,2009年下半年另外接获100多台系统订单,从各国振兴方案编列这些订单预算,该数字不包括2009年上半年对日本交货的51台质谱仪(mass spectroMEters)。
  • 探秘大脑“地图”!北航汪待发,研发“世界首个”便携式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
    近日,新华社“走进中国新科技”系列专题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樊瑜波、李德玉、汪待发联合团队所研发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了深入报道今天,带大家走近联合团队中的汪待发副教授踏足“脑功能疾病诊疗”科技前沿汪 待 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脑机接口、脑功能评价、神经调控等方面研究已有20余载,作为课题组长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等基金课题。发表SCI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数十项。致力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领域的研究、研发、产业化与临床应用,研发装备已在包括301医院、宣武医院、上海华山医院、清华大学等400余家单位示范应用;支撑在Human Behaviour、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NeuroImag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20余篇。攻克世界难题研发“戴在头上的功能核磁”大脑是人类最复杂神秘的器官,思想的萌生之地,生命的承载中枢。了解大脑的功能和运行机制,可以揭示人类学习、智慧、发育的诸多奥秘,也是治疗中风、阿尔茨海默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重大脑疾病的基础。人类对大脑运行机制的不断探索和深刻理解,更为新一代类脑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关键的生物学理论基础。自然状态下大脑活动的高分辨成像是世界难题。目前,主流的脑功能成像方法包括功能核磁共振(fMRI)、核素成像(PET)、脑电(EEG)、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等。然而,大型脑功能成像系统包括fMRI、PET体积庞大,并且患者不能有头动,不适合于自然情景;EEG相对轻便,然而其空间分辨率低,并且对于头动、电磁的干扰均非常敏感。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为自然状态下的高分辨脑成像带来了新型技术平台,亦被称为“戴在头上的功能核磁”。它和fMRI一样,探测的是大脑氧代谢的载体(血红蛋白)的浓度变化。由于采用的光学手段,它空间分辨率高(1-3cm)、适合于各种自然状态,可以一边运动一边检测、一边说话一边检测、一边治疗一边检测,为中国上亿的脑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诊断、疗效评价、疗效预测、用药/干预/康复方案的指导等提供了创新性手段,这包括脑卒中神经康复、精神疾病、儿童发育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及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等。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原理然而,高端脑影像设备的关键技术长期被发达国家垄断。例如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长期被美日等垄断,单价在数百万,但却不能解决亚洲人有黑色头发覆盖区域(顶叶、枕叶等)成像的难题,限制了脑功能检查和研究的开展。汪待发副教授,是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第三代的践行者。2010年博士毕业后,他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任教。当时,北航生医学院刚刚建院不久,立意高远,把学院科研发展聚焦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牵引的医工科学和技术上。汪待发扎根北航,攻坚近红外脑功能成像领域的难题。通过自己多年如一日的努力,以及与包括樊瑜波、李德玉等北航的血流动力学分析、高精密传感专家的不断研讨和思想碰撞,经历数百次的试验、挫折和迭代验证,他终于突破了近红外超微光探测技术,攻克了亚洲人有黑色头发的脑区(顶叶、枕叶等)的快速精准成像的世界难题。汪待发团队fNIRS产品覆盖的行业应用2016年初,依托北航校地合作平台孵化,汪待发创立了慧创医疗,立志要克服成果转化这个陌生领域的重重困难,坚定地把科研成果落实在祖国的大地上。依托科技风险投资的资金支持,汪待发领导的慧创团队与北航联合团队开展合作,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2019年研发推出了世界上首个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超100通道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装置,突破性地实现了全脑成像,实现了中国近红外脑功能成像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创性进展。世界上首个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超100通道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装置在此基础上,将超微光技术进一步数字化,汪待发带领团队研发了世界首台获医疗器械证的便携式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其平板电脑大小的身形,却具备领先于进口台式设备的成像性能,让临床和科研专家惊叹,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世界首台获医疗器械证的便携式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目前,汪待发团队所转化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列产品及技术,已在301、北京协和、上海华山、四川华西、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800余家一流临床及科研单位示范应用,开展临床检查和科学研究,并已支撑专家在以Nature Human Behaviour为代表的顶级期刊上,发表了SCI论文180余篇,在国内外形成了广泛影响。在北航原始创新的加持下,慧创医疗作为唯一一家企业起草单位,与国家药监局合作,制定了中国首个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强制性国家标准。同时,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产品NirScan,因其“高精尖”装备+原创+领先的综合属性,获评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近红外脑成像设备支持用户发表的高水平SCI论文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临床应用痛点为推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更好地解决临床痛点需求,作为医工专家,汪待发积极把自己变成“最懂临床需求的科学家”。目前,他担任了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二届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婴幼儿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阿尔茨海默病与认知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组副组长,并担任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特聘专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外聘专家。作为fNIRS领域TOP科学家,他每年在全国各地完成约30余场高质量的学术讲座,与临床专家深入交流,积极推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在临床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在樊瑜波教授的鼓励下,依托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平台(医工结合),汪待发所带领的团队,仅2023年就开展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脑科学领域相关培训近20次,合计邀请了近70位脑科学及相关领域专家,合计线下培训人员超600人,线上培训超8000人。2021年,汪待发与国内顶级医院的临床专家一起,撰写了中国首个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专家共识,为该技术在临床的快速应用和发展做出了积极推动。2022年底,北航樊瑜波、李德玉、汪待发联合团队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开发及临床应用”成果获得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最高奖项——“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这一奖项的获得,体现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行业对北航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和系统成果的充分肯定。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荣获“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证书近年来,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基础上,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牵引下,汪待发团队瞄准了另一个脑科学世界级难题“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治疗”。团队目前在阿尔兹海默症治疗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发的“近红外光脑功能治疗仪”目前已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创新医疗器械设置特别审批通道)。这是国家药监局为具备重大创新的医疗器械开辟的一条审查极为严格的注册证快速申请通道。从2014年国家药监局正式颁布《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的近十年来,仅批准了300余项。目前,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支持下,团队正在和临床专家们合作,开展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产品的临床试验。托举学子梦想培育医工行业未来作为年轻科学家,在承接前辈科学家的教诲和精神的同时,汪待发也已成长为带领年轻学子的领头人。汪待发一直将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牵引,鼓励学生们“能人所不能,坚持解决临床核心痛点,做世界领先的高水平研究”,从临床实际中挖掘科学问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实际中去,扎扎实实地把科研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汪代发与课题组硕博士生合影“要在学生最有梦想的时候好好引导他们,他们是祖国与行业的明天,要让他们放飞思想,追逐科技创新的梦想。”汪待发在科研之余还担任北航冯如书院本科生导师。作为导师,他悉心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近20人,攻坚脑功能疾病诊疗的难题。他将科研及转化的经验融入课堂教学,近三年担任《生理信号检测与处理实验》的负责人,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医学成像系统》和《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的主讲老师,带领学生认识行业内的新技术新成果,培养具有前沿视野的行业接班人。将科研与国家的重大需求做贴合攻坚中国脑功能疾病难题做世界领先的高端脑功能疾病诊疗装备和汪待发副教授一样在北航奋斗的广大教师们一直在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潜心科研、矢志创新在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新征途中上下求索,砥砺前行!
  • 从ADAS应用到关键组件 – SPAD扮演的重要角色
    从ADAS应用到关键组件 – SPAD扮演的重要角色ADAS的种类与主要组成  什么是ADAS?从字面来看,ADAS就是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既然ADAS是『辅助系统』,自然可知它与『自动驾驶』存有程度上的差异。但若换一个角度来看,ADAS系统的发展却也是我们迈向自动驾驶终极目标的必经之路。 从功能面来看,现今ADAS主要包括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CC):此功能是在传统定速巡航的基础上,采用雷达/光达探测前方车辆与本车的相对距离和相对速度,主动控制本车行驶速度,以达到自动跟车巡航的目的。根据前方是否有车辆,系统可以在定速巡航和跟车巡航之间自动切换。车载导航系统(Car Navigation System):透过接收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与TMC (Traffic Message Channel)的讯号,再加上安装在汽车上的地磁式方向传感器、陀螺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等用来测定汽车的行动轨迹,经过ECU运算,即能确认车辆在地球上的位置。车道偏离警示系统(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 LDWS):利用安装在前挡风玻璃上之摄影机,测量车辆前方的道路标线,并实时计算车辆与车道线的相对距离、道路斜率与曲率等参数,当驾驶者不经意偏离车道时,适时给予警讯,让驾驶者实时修正车辆行驶方向,甚至会主动尝试将车辆导回到原本的车道上,降低车祸发生的机率。盲点侦测系统(Blind Spot Detection):典型的盲点侦测系统使用安装在汽车两侧的电子侦测装置(通常在左右后照镜周围或是后保险杆周围),透过电磁波/雷达波/超音波来感应,或是用摄影机拍摄画面。当其中一个传感器侦测到盲点区内有物体时,会透过灯光﹅ 声音或屏幕影像警告驾驶,避免贸然变换车道,造成事故。前车防撞警示系统(Front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FCWS):以镜头结合雷达侦测并利用特殊算法计算即将与前车碰撞的时间,若系统判断车距过近,本车与前方车辆未保持适当安全距离,与即将有碰撞风险时,系统透过警示灯闪烁,并发出警报音提醒驾驶人减速,以减少追撞意外对乘员的伤害。行人侦测系统(Pedestrian Detection):以立体摄影机结合雷达侦测前方区块,掌握前方行人及其运动模式。当可能有碰撞风险时,系统会发出警示符号与警告音提醒驾驶人因应。若未能实时反应,更先进的系统将启动煞车辅助。甚至,若系统判断煞车过急,系统更将发出指令,束紧车内安全带、立直椅背以减低冲撞伤害。  此外,包括:紧急煞车系统﹅ 头灯自动启闭系统﹅ 自动停车辅助系统﹅ 夜视系统﹅ 侧风稳定系统﹅ 驾驶疲劳侦测系统…等,也都属于ADAS的范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从系统架构面来看,ADAS主要由三大模块组成:传感器﹅ 处理器与制动器。传感器(Sensor):用以侦测各种外界的讯号,如:超音波(Ultrasound)、雷达(Radar)、光达(LiDAR)﹅ 摄影机(Camera)等等,主要用于侦测距离的远近。其功能与应用可由图1一目了然。图1 因应ADAS不同的功能需求而采用的感测技术总览处理器(Processor):处理接收进来的讯号,在汽车里称为「电子控制单元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CU)」,做出适当的分类与处理,再向致动器输出控制讯号。常见如: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致动器(Actuator):控制各种致动的装置,依照处理器传送过来的控制讯号,让相关的装置完成运作。如:启动自动煞车使汽车停止前进、启动屏幕显示警告讯息、启动蜂鸣器发出警示音等。LiDAR的用途与相关技术  LiDAR的英文全名为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中文称为『光达』或『激光雷达』。可应用于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紧急煞车系统﹅ 行人侦测系统与前车防撞警示系统等,其主要功能为精准测距。  光达基本是由雷射光源、光传感器和成像机构等3部分组成。雷射光源一般采用半导体雷射;光传感器一般是用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 PD)或雪崩光电二极管(Avalanche photodiode, APD);成像机构则分为扫描式或非扫描式的成像机构。在车用光达常用的距离量测方法就是利用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 ToF)技术。关于ToF技术,将在本文下一个章节加以说明。  目前自驾车的发展,依据『是否采用LiDAR』的选择,分为两个门派:第一个派系是以特斯拉(Tesla)为首的阵营。此门派只以毫米波雷达与摄影机为主,不使用LiDAR。第二个门派则以Google为首。Google不只使用毫米波雷达与摄影机,更使用Velodyne H64E的光达,拍摄360度3D影像。  Tesla阵营决定不使用LiDAR的原因是其成本太过昂贵。然而,从近十年两个阵营累计的实际案例来看:Tesla自驾车发生了一些严重车祸案例;而Google自驾车在经历了超过300万英哩的实际测试后,仅发生十余起的轻微擦撞事故。另外,从功能面来看,光达可以提供0.1度角分辨率,100公尺测距和5~10Hz的画面更新率。这让世界各地许多从事自驾车发展的团队,普遍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依现今自驾技术水准,未使用LiDAR作为传感器的自驾车,达到Level 2~3的标准没有问题;但若要达到Level 4~5,亦即达到『高度自驾』甚至是『完全自驾』的程度,就非使用LiDAR不可。LiDAR对于自动驾驶的发展如此重要,这也促使产品必须朝向更低成本﹅ 更耐用与更安全的方向发展,具体项目如下:发展全固态LiDAR:当一个带有旋转扫描机构与驱动马达的模块,装置在需耐受天候并时常遭遇到震动与惯性变化的车辆时,此模块的耐用程度就会遭受到极大的挑战。所以将整个模块全固态化,免除旋转扫描机构与驱动马达,就能有效提升LiDAR的耐用度。采用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ingle Photon Avalanche Diode, SPAD)作为传感器:当单光子雪崩二极管传感器偏压超过崩溃区,其光子产生的电子受到高电场加速撞击,又产生许多电子,这些撞击产生电子又受到电场加速,又撞击产生更多的电子,这样的连锁雪崩效应所产生的电子增益非常大,所以只要有单光子就可以引发超过阈值(threshold)的电子讯号。SPAD造就了新款LiDAR对光线感知非常敏感的优点,也让LiDAR模块可以采用较低功率 & 较低成本的雷射光源。改用更长波长的雷射光源:基于成本与功率考虑,目前多数LiDAR使用的雷射光源是905 nm雷射,但是905 nm波段不在人眼安全的波段范围内。一般人眼安全的波段是指大于1400 nm的波段,因为在可见光与波长小于1400 nm的红外光会聚焦在视网膜,容易对视网膜造成永久伤害。改用1400 nm以上的雷射作为光源,对人身健康安全才更有保障。将LiDAR的发射器﹅ 接收器与扫描透过半导体制程整合到芯片上:将雷射与传感器一起长在芯片上,将可大幅度缩小体积﹅ 减轻重量,并符合LiDAR模块全固态化的要求。除此之外,芯片化的设计使其扫描速度比机械式扫描快了千倍以上,并能大幅降低成本,有效提升产品的性价比。iToF 与 dToF 的差别  ToF是Time of Flight的缩写,也就是飞行时间。当我们得知光的飞行时间,将光速乘以飞行时间就可以计算出距离。例如:光飞行一年的距离称为一光年。  将ToF技术细分,可分为两种:(1) iToF (Indirect Time of Flight)间接飞行时间技术;(2) dToF (Direct Time of Flight)直接飞行时间技术。欲实现这两种技术都需要有发射端与接收端,其差别主要在于计算距离的公式不同。  iToF技术的发射端使用的是调制光,具备特定的周期与振幅。当这个特定调制的入射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回来,接收器就会接收到相同周期的反射光,但这入射光与反射光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位的延迟。当我们测得此相位差延迟了几个周期,就能透过下列公式计算出距离。dToF的光源一般采用脉冲光(Pulsed Light),脉冲光指的是在一个极短时间内发出的光束,dToF的传感器在脉冲光发射出去的时候记录当下的时间,并与接收到反射光的时间计算出时间差(∆ t),然后直接将时间差乘上光速除以2就计算出了物体与车子之间的距离。  那么,iToF与dToF各有什么优缺点呢?我们可以从下表的详细比较得知。不过,在此先下个小结论:短期而言,iToF技术挟着CMOS成本优势,应可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随着SPAD制程技术的持续演进,预期dToF技术的成本将可获得大幅改善。届时dToF技术在侦测距离的优势,将会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与产品应用。什么是SPAD?  SPAD就是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ingle Photon Avalanche Diode)的缩写,称为单光子累崩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光侦测器。当我们在SPAD两端施加更高的反向偏置电压(硅材料通常为100-200 V),此时光子进入硅材料后,利用电离碰撞(雪崩击穿)的效应,可以获得大约100倍的内部电流增益,进而引发连锁倍增效应。这时候的电流就会非常大,能够很轻易的被电路侦测到。在制程上,透过掺杂技术的不同,可以让SPAD允许施加更高的电压而不会被击穿,从而获得更大的增益。一般来说,反向电压越高,增益越大。 图2 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倍增效应示意图  SPAD主要用于光达(LiDAR)和长距离光纤通信,此外,也开始被用于正电子断层摄影和粒子物理等领域。SPAD数组也已被商业化,比较知名的制造商包括:索尼(SONY)﹅ 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与安森美(ON Semiconductor)…等。
  • 自主研发近红外光学定位系统,艾目易破解手术机器人“卡脖子”难题
    艾目易自主研发近红外光学定位系统,破解手术机器人“卡脖子”难题 随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长达20年的专利保护到期,国产手术机器人初创企业凭借其产品的创新性、多样性、智能化等优势站上风口。 在政策支持、企业研发实力提升等诸多因素的助推下,国产手术机器人产品接连获批上市。产品创新能力以及研发质量的提升,使之迎来强势期。据浙商证券统计,202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为425.3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4%,远高于全球。 不过,严峻的是尽管目前作为产业链主体的手术机器人设备已在技术上做出突破,并逐渐实现国产替代,但我国手术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却面临研发实力不足,严重依赖进口。这一情况进一步成为阻碍我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向上发展的“卡脖子”环节,产业难题亟待攻克。 深耕近红外光学定位系统,市场前景广阔 手术机器人的价值在于其精准性和稳定性。传统手术靠医生完成,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亦会存在一些问题。手术机器人可以很好的解决人工手术存在的问题。首先,由于肌肉的收缩,人的手臂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理性震颤,极易影响手术效果。以手术机器人中的机械臂作为医生的手,辅助进行手术操作,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其次,借助传统工具进行人工测量、无法看到患者内部解剖位置,以及依赖医生等问题,则需要光学定位系统等手术导航系统作为医生的“眼”,通过精准定位病灶区域位置和方向,进一步提升病灶定位精度,提高手术精准率;最后,控制算法等软件系统则作为医生的“脑”,辅助医生进行判断及手术操作,提升手术成功率。 定位系统、控制算法以及机械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三部分产品皆来自于手术机器人产业链上游。手术机器人产业链图片由艾目易绘制手术机器人系统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市场前景,很早就吸引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从事研究开发工作。不过,由于我国在近红外光学系统的研发上起步较晚,在产品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成立于2017年的广州艾目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目易”)专注于手术导航和手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和解决方案的研发。 凭借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深耕,以及对于临床应用的理解,2019年艾目易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近红外光学定位系统”,其定位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从硬件设计到内部材料结构的深入研究,该定位系统在电磁兼容性、稳定性上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艾目易创始人杨荣骞告诉动脉网:“在不同的科室中,灯光、湿度、温度都有所差别,这些环节都需要做大量的实验,以及参数的测试。得益于我们多年来做的实验和产品研发,我们所研发的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稳定性非常好,能够成功应对这些复杂环境。因此,我们有信心能够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定位系统。艾目易研发生产的定位系统不仅提供了多样化接口,而且考虑到手术中医生或护士的使用习惯,我们还增加了图像、视频等交互功能,使得系统操作更为便捷。” 艾目易所研发的“AimPosition光学定位系统”现已广泛运用于手术导航、手术机器人及其他以“精准定位”为主导的医疗场景。企业则与广东省内多家医院建立长期科研合作关系,覆盖神经外科、骨科、牙科、介入科等科室,通过合作熟悉临床应用场景,充分了解临床需求,进一步推动技术迭代。 2020年,艾目易完成了手术导航系统样机研发、手术机器人技术平台搭建,以及第二代光学定位系统与工业光学定位系统研发。2021年,艾目易则是走出去,积极与行业主流企业建立合作,在奠定行业发展基础的同时,开拓研发应用场景,挖掘增量市场,加速企业发展。 目前,其产品销售已销售至国内数十家手术机器人企业。 搭建定位系统,软件算法,手术耗材三大产品管线 艾目易不仅在光学定位系统的研究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亦构建了涵盖定位系统、软件算法、手术耗材的产品管线。 多年手术导航和手术机器人技术研究经验,图像处理算法、手术注册算法、机器人标定与控制算法等已经具有相当先进水平,并被国内多家手术机器人公司应用。 具体到手术操作环节,艾目易则已能够提供覆盖手术规划、图像注册、自动定位环节的相关产品。不仅如此,其近红外光学定位系统亦应用于工业领域,以支撑国内机器人产品升级,赋能工业领域创造更多智能化运用场景。 为释放出足够动能推动企业发展,艾目易通过持续跟下游机构与厂家合作,凭借在核心部件研发上的优势,以及在手术机器人手术导航方面积累的多年经验,将产品和技术赋能给产业中下游,使他们能够快速的产业化,并反过来加快艾目易产品的更广泛应用。 基于企业软件开发实力,艾目易同时还提供定制软件开发服务。目前艾目易已成功开发了手术导航系统、牙科机器人等的高端智能设备,实现了“硬件+软件”的产品部署。 发力上游,持续拓展产品应用场景 谈话最后,杨荣骞阐述了对艾目易未来发展的规划:“当前我们仍将以保持近红外光学系统更新迭代,不断丰富产品型号为主。例如我们现在所推出的2.0版本产品在外观上,以及技术细节、算法上都做了很多改进。同时,随着我们对下游市场的不断的了解和深入的沟通合作,他们对光学定位系统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需求。因此,我们会进一步丰富我们的光学定位系统的型号,尽可能满足不同科室需求。我们还将不断提高产品的关键技术参数,使之能够满足低延时的信息数据传输,实现更加精准更加高速的定位。 在应用领域方面,除手术机器人、手术导航系统等产品外,我们还将往工业领域拓展。目前我们已经在和国内主要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和厂家展开了初步合作,未来我们也会将艾目易的产品和技术扩展到工业领域去应用,赋能工业智能制造和生产。这将为我们艾目易打开一个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立足上游,持续迭代,拓展丰富应用场景,则是艾目易的下一步。
  • 测温仪背后的故事——红外探测器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了2020开年的头等大事。全民防疫的举措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再猝不及防。飞机场、火车站、公司、小区、超市等入口处都能见到防疫工作者的身影。他们是防疫先锋,是公共健康的卫士,是居民区的守护者。而他们的必备神器之一——手持测温仪,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广为人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测温仪的那些事。受疫情影响,很多人在家办公,出门不是去超市买菜,就是门口取快递。当然,还有不少人在硬核上班。无论出入小区,还是车站进站,现阶段都要经过体温检测。相信大家都有经历过,防疫工作者手持测温仪,对着额头一扫,立刻就显示你的体温数据,非常方便。有很多人对这测温仪都深感好奇,想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也有人担心它的准确性,担心把自己体温测高了。那么,我们就从测温仪的原理和精确度控制这两点说起。首先,大家都熟悉传统体温计测温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显然不适合用于传染性强的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工作。在这次防疫战中,小巧便携,无需身体接触的手持测温仪就成了急先锋。扫一扫,一秒之内测出体温的测温神器让人们眼前一亮;更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车站、机场等带有视频的成像测温仪,后者能在快速行进的人流中,辨别每个人的体温,并用保存视频成像。相信你肯定好奇过它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接着,我们来一探究竟其中的科学原理。[1] 地铁站检票口的体温监测站(图片摘自人民网)温度和光我们都知道,水银体温计能够测人体的温度,是水银玻璃泡和人体接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热量传递,最终与人体温度达到一致的原理(热平衡)。而测温仪并没有和人体接触,为何能如此快速采集温度信息呢?[2] 水银温度计(图片摘自百度网)答案其实大家也是耳熟能详,那就是---光!没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光!但是这个光,并不是人眼能看到的可见光,而是与可见光相邻的红外光,这里需要科普一下,我们平时所说的可见光实际上是电磁波的一种,电磁波有连续的波谱分布,红外光的波段在红色光之外,因此得名红外光。再简单提一下,除了可见光和红外光,很多电磁波都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按波长由短到长,有医院CT的X射线,防晒霜防的紫外线,太阳光,灯光,微波炉的微波,电台的射频信号等等,都属于电磁波。[3] 生活中的电磁波(图片摘自NASA Science)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表示,道理我都懂,但是红外光跟人体温度有什么关联呢?关联是必然的,因为人体发射的光,就是红外光!没说错,人体是发光的,而且是无时无刻的在发光。复杂的原理就不赘述了,大家只要记住,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的物体都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至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体嘛,大家放心,那是不存在的!红外光和人体温度的关系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每人每时每刻都在发射红外光,仪器凭什么就能辨别出正常温度和高烧呢?还能准确读出每个人的温度?这里,我们请一位大佬帮忙解答,他就是与爱因斯坦并称20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的马克斯普朗克,他于1900年提出的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完美诠释了温度与辐射的关系。马克斯普朗克简单来讲就是,不同温度的物体发射的光是不一样的,如下示意图, 四条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温度下黑体辐射的光谱分布,这里的K是热力学温度,数值等于摄氏度+273.15。大家可以看到,温度越高,黑体辐射光的强度就越大,峰值的位置就越靠近紫外区域。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如果探测到了人体的辐射强度和波谱分布,就完全可以反推出温度T!这就是测温仪测体温的原理。(人体虽不是黑体,却也遵循普朗克定律)。利用红外光探测人体温度究竟准不准?说完测温仪原理的故事,我们再来说说怎么确保每个测温仪都能测得准。上文中,细心的小伙伴发现,普朗克定律图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图中展示差异性的谱图都相差了1000℃,人体怎么可能差上1000℃呢?没错,我们人体的温度平均值也就在36℃到37℃之间了,高过37℃的,抗疫期间怕是要去隔离观察了。那么关键点来了,相差几摄氏度的人体辐射谱图中,辐射强度和波谱的差异是非常小的,如何确保测温仪能把握这细小的差异呢?要知道,人体测温的准确性要求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在抗疫期间,正常的体温就是大家的通行证。这点上,咱们国家更是不含糊,对于此类测温装置也出台了相应的国家标准来规定精准度。那么,生产厂家是如何确保每台测温仪的准确性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剖析测温仪,探究这里的科学原理。测温仪的"CPU"是什么?我们先从测温仪的构成说起,可以看到下图中,真正与红外光直接相关的,便是红外探测器,顾名思义,这正是测温仪利用红外测温的核心元件,就好比CPU芯片是手机电脑的核心。而它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测温的准确性。那么,如何判定红外探测器的质量呢?[4] 额温枪(图片摘自网络)这就需要了解红外探测器测红外的细节。简单来说,红外探测器也是由材料构成,红外探测器上的特殊光感材料可以接收外界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再进行分析计算,最终给出温度值。因此评价红外探测器的好坏,就是评判其将光转换为电信号的能力。在讲红外探测器的评价之前,我们插一句,火车站,机场中带成像系统的测温仪,采用的是更高端的焦平面阵列红外探测器(FPA技术)。[5] 设置在火车站的带成像系统的测温仪(图片摘自包头新闻网)这类成像测温仪就如同照相机或摄像仪,内部感光平面内,分布了很多像素点,焦平面上每一个像素点就是一个红外探测器,这种技术具有二维空间分辨的能力,具备红外成像功能,可以将发高烧的人从人群中辨别出来。如何评价红外探测器,确保其准确性?一般来说,无论是采用单点红外检测器的耳温枪还是FPA焦平面检测器的红外成像测温仪都不需要极快的反应时间或极高的空间分辨率,甚至无需光谱分辨率。所以这类红外检测器的精确度通常是采用激光功率计或热敏电阻等方法来评定的。但是,类似原理的红外探测器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领域,尤其是需要FPA焦平面检测器的红外成像仪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军需夜视或热追踪系统、高速热成像、质检或产品研发(针对散热或热工特性)、医疗热成像及红外显微镜等诸多方面。这些应用领域对红外检测器件本身以及对由这些器件组成的测量仪器的性能都有更严苛的要求,比如,需要微秒甚至纳秒级的超短反应时间,需要光谱信息用于化学成像,需要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以表征微小物品,需要较高的光谱分辨率,最佳的灵敏度和信噪比,甚至对FPA检测器中每个像素点的均匀一致性都有要求。为了研制和开发这些高端的红外检测器件,科学家们需要用到一种重要的表征方法---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实现该法的核心设备就是在科学研究、监测分析领域常见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简称FTIR红外光谱仪)。FTIR红外光谱仪——表征红外探测器FTIR红外光谱仪是专门应用于红外光谱研究相关的科学仪器,配有标准的红外光源,所发射的红外光经过干涉仪后,经过照射样品,最终到达红外探测器,解析探测器的电信号,并进行FT转换计算,即可得到包含能量强度和波谱分布的红外谱图。科学家们就是把这种检测技术应用到了评价红外探测器材料好坏的研究中,在对光敏度、稳定性等等复杂的研究分析之后,才研发出适合于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红外探测器材料,进而工厂将其研究的材料转化为探测器并且大量生产而成为真正实用的商品(包括红外测温仪及其他更为复杂的尖端仪器),发挥了科学家研究的作用。换言之,红外光谱仪对于探测器的表征研究,就好比是一把精准的卡尺,用它来检验每一根直尺的长度是否达到科学家们想要实现的标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以上就是测温仪背后故事的小科普,相信大家对于最近很亮眼的测温仪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红外探测器精确度的控制以及红外探测器的诸多应用领域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通过科学家们的努力,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型红外成像测温仪的准确度、检测能力、检测距离、检出速度和检测区域内的均匀性(即精准度)都会越来越好。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红外光谱仪都能做红外探测器的研究与表征,能作为标尺的设备,当然只有技术过硬,具备特殊技能红外光谱仪才能实现!如果您对检测器表征科研课题感兴趣,可以阅读布鲁克的相关应用信息。如果您对红外整体技术感兴趣,长按下方二维码填写产品需求信息表,与我们取得联系。疫情期间,大家做好防护,注意安全。一起为祖国加油!为武汉加油!点击下载布鲁克应用手册——红外检测器表征如果您对我们的红外技术感兴趣,欢迎与我们取得联系,请拨打400热线电话400-777-2600。
  • 成都,港东科技来了!
    ——2015年4月16日第十届西部(成都)科学仪器展 成都,素有锦官城、芙蓉城之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至今依然是中国西南地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之一。 天津港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4月16日再度赴成都参加第十届西部科学仪器展,本次展会,港东科技带来具有进口接收器的药厂GMP认证必备WGH-30双光束红外分光光度计、中红外FTIR650/850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量苯并芘、维生素等物质成分含量的F-380分子荧光光度计,并带来全新的仪器检测应用方案。 港东科技为新老客户带来全新的服务理念,极致的用户体验产品,我们期待您的光临,期待与您面对面交流。记得,港东科技展位号B19,不见不散哟!
  • 恭喜广州珠宝玉石检测公司MATRIX 50安装完毕
    广州博恩莱曼玉石检测公司在我司购买了红外傅里叶光谱仪MATRIX 50,用于珠宝玉石的鉴定。近日我们技术人员奔赴广州完成了产品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MATRIX 5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产品是天津恒创立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结合机械、电子、AI等技术研制出来的先进仪器。该产品采用众多创新技术使得仪器的光源能量传输效率、干涉仪的稳定性、接收器的灵敏度都达到业内的先进的水平。可以满足教学、工业及研究等各种级别的应用。红外傅里叶光谱仪MATRIX 50搭配慢反射附件,可以完成珠宝玉石的鉴定。从科学的光谱图上可以清晰的分辨出玉石的成分。南红,冰种玛瑙,翡翠等多种玉石均可进行成份分析,在珠宝行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司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均采用同源进口配件,内部结构不断升级,为客户提供更高性能,更多功能的优质产品,通过长久的努力和学习,我们获得了很多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深得很多优质企业的信赖和支持,售前售后服务也更加完善了。
  • 激光雷达 lidar
    激光雷达介绍   激光雷达   LiDAR(LightLaser Deteetion and Ranging),是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的简称。   用激光器作为辐射源的雷达。激光雷达是激光技术与雷达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由发射机 、天线 、接收机 、跟踪架及信息处理等部分组成。发射机是各种形式的激光器,如二氧化碳激光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及波长可调谐的固体激光器等;天线是光学望远镜;接收机采用各种形式的光电探测器,如光电倍增管、半导体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红外和可见光多元探测器件等。激光雷达采用脉冲或连续波2种工作方式,探测方法分直接探测与外差探测。 激光雷达的历史   自从1839年由Daguerre和Niepce拍摄第一张像片以来,利用像片制作像片平面图(X、Y)技术一直沿用至今。到了1901年荷兰人Fourcade发明了摄影测量的立体观测技术,使得从二维像片可以获取地面三维数据(X、Y、Z)成为可能。一百年以来,立体摄影测量仍然是获取地面三维数据最精确和最可靠的技术,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重要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立体摄影测量也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并且相应的软件和数字立体摄影测量工作站已在生产部门普及。但是摄影测量的工作流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如航空摄影-摄影处理-地面测量(空中三角测量)-立体测量-制图(DLG、DTM、GIS及其他)的模式基本没有大的变化。这种生产模式的周期太长,以致于不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的需要,也不能满足&ldquo 数字地球&rdquo 对测绘的要求。   LIDAR测绘技术空载激光扫瞄技术的发展,源自1970年,美国航天局(NASA)的研发。因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GPS)及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InertiNavigation System、INS)的发展,使精确的即时定位及姿态付诸实现。德国Stuttgart大学于1988到1993年间将激光扫描技术与即时定位定姿系统结合,形成空载激光扫描仪(Ackermann-19)。之后,空载激光扫瞄仪随即发展相当快速,约从1995年开始商业化,目前已有10多家厂商生产空载激光扫瞄仪,可选择的型号超过30种(Baltsavias-1999)。研发空载激光扫瞄仪的原始目的是观测多重反射(multiple echoes)的观测值,测出地表及树顶的高度模型。由于其高度自动化及精确的观测成果用空载激光扫瞄仪为主要的DTM生产工具。   激光扫描方法不仅是军内获取三维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而且通过该途径获取的数据成果也被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探、城市规划、农业开发、水利工程、土地利用、环境监测、交通通讯、防震减灾及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等方面,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原始资料,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低机载LIDAR地面三维数据获取方法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具有生产数据外业成本低及后处理成本的优点。目前,广大用户急需低成本、高密集、快速度、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数据或数字表面数据,机载LIDAR技术正好满足这个需求,因而它成为各种测量应用中深受欢迎的一个高新技术。   快速获取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数据或数字表面数据是机载LIDAR技术在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的前提,因此,开展机载LIDAR数据精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对提高机载LIDAR数据精度做了大量研究。   由于飞行作业是激光雷达航测成图的第一道工序,它为后续内业数据处理提供直接起算数据。按照测量误差原理和制定&ldquo 规范&rdquo 的基本原则,都要求前一工序的成果所包含的误差,对后一工序的影响应为最小。因此,通过研究机载激光雷达作业流程,优化设计作业方案来提高数据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LiDAR的基本原理   LIDAR是一种集激光,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三种技术与一身的系统,用于获得数据并生成精确的DEM。这三种技术的结合,可以高度准确地定位激光束打在物体上的光斑。它又分为目前日臻成熟的用于获得地面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地形LIDAR系统和已经成熟应用的用于获得水下DEM的水文LIDAR系统,这两种系统的共同特点都是利用激光进行探测和测量,这也正是LIDAR一词的英文原译,即: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 LIDAR。   激光本身具有非常精确的测距能力,其测距精度可达几个厘米,而LIDAR系统的精确度除了激光本身因素,还取决于激光、GPS及惯性测量单元(IMU)三者同步等内在因素。随着商用GPS及IMU的发展,通过LIDAR从移动平台上(如在飞机上)获得高精度的数据已经成为可能并被广泛应用。   LIDAR系统包括一个单束窄带激光器和一个接收系统。激光器产生并发射一束光脉冲,打在物体上并反射回来,最终被接收器所接收。接收器准确地测量光脉冲从发射到被反射回的传播时间。因为光脉冲以光速传播,所以接收器总会在下一个脉冲发出之前收到收到前一个被反射回的脉冲。鉴于光速是已知的,传播时间即可被转换为对距离的测量。结合激光器的高度,激光扫描角度,从GPS得到的激光器的位置和从INS得到的激光发射方向,就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每一个地面光斑的座标X,Y,Z。激光束发射的频率可以从每秒几个脉冲到每秒几万个脉冲。举例而言,一个频率为每秒一万次脉冲的系统,接收器将会在一分钟内记录六十万个点。一般而言,LIDAR系统的地面光斑间距在2-4m不等。 激光雷达的妙用   激光雷达是一种工作在从红外到紫外光谱段的雷达系统,其原理和构造与激光测距仪极为相似。科学家把利用激光脉冲进行探测的称为脉冲激光雷达,把利用连续波激光束进行探测的称为连续波激光雷达。激光雷达的作用是能精确测量目标位置(距离和角度)、运动状态(速度、振动和姿态)和形状,探测、识别、分辨和跟踪目标。经过多年努力,科学家们已研制出火控激光雷达、侦测激光雷达、导弹制导激光雷达、靶场测量激光雷达、导航激光雷达等。   直升机障碍物规避激光雷达   目前,激光雷达在低空飞行直升机障碍物规避、化学/生物战剂探测和水下目标探测等方面已进入实用阶段,其它军事应用研究亦日趋成熟。   直升机在进行低空巡逻飞行时,极易与地面小山或建筑物相撞。为此,研制能规避地面障碍物的直升机机载雷达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目前,这种雷达已在美国、德国和法国获得了成功。   美国研制的直升机超低空飞行障碍规避系统,使用固体激光二极管发射机和旋转全息扫描器可检测直升机前很宽的空域,地面障碍物信息实时显示在机载平视显示器或头盔显示器上,为安全飞行起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德国戴姆勒.奔驰宇航公司研制成功的Hel??las障碍探测激光雷达更高一筹,它是一种固体1.54微米成像激光雷达,视场为32度× 32度,能探测300―500米距离内直径1厘米粗的电线,将装在新型EC―135和EC―155直升机上。   法国达索电子公司和英国马可尼公司联合研制的吊舱载CLARA激光雷达具有多种功能,采用CO2激光器。不但能探测标杆和电缆之类的障碍,还具有地形跟踪、目标测距和指示、活动目标指示等功能,适用于飞机和直升机。   化学战剂探测激光雷达   传统的化学战剂探测装置由士兵肩负,一边探测一边前进,探测速度慢,且士兵容易中毒。   俄罗斯研制成功的KDKhr―1N远距离地面激光毒气报警系统,可以实时地远距离探测化学毒剂攻击,确定毒剂气溶胶云的斜距、中心厚度、离地高度、中心角坐标以及毒剂相关参数,并可通过无线电通道或有线线路向部队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报警信号,比传统探测前进了一大步。   德国研制成功的VTB―1型遥测化学战剂传感器技术更加先进,它使用两台9― 11微米、可在40个频率上调节的连续波CO2激光器,利用微分吸收光谱学原理遥测化学战剂,既安全又准确。   机载海洋激光雷达   传统的水中目标探测装置是声纳。根据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方式,声纳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可对水中目标进行警戒、搜索、定性和跟踪。但它体积很大,重量一般在600公斤以上,有的甚至达几十吨重。而激光雷达是利用机载蓝绿激光器发射和接收设备,通过发射大功率窄脉冲激光,探测海面下目标并进行分类,既简便,精度又高。   迄今,机载海洋激光雷达已发展了三代产品。20世纪90年代研制成功的第三代系统以第二代系统为基础,增加了GPS定位和定高功能,系统与自动导航仪接口,实现了航线和高度的自动控制。   成像激光雷达可水下探物   美国诺斯罗普公司为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研制的ALARMS机载水雷探测系统,具有自动、实时检测功能和三维定位能力,定位分辨率高,可以24小时工作,采用卵形扫描方式探测水下可疑目标。 美国卡曼航天公司研制成功的机载水下成像激光雷达,最大特点是可对水下目标成像。由于成像激光雷达的每个激光脉冲覆盖面积大,因此其搜索效率远远高于非成像激光雷达。另外,成像激光雷达可以显示水下目标的形状等特征,更加便于识别目标,这已是成像激光雷达的一大优势。 History and Vision History Velodyne's expertise with laser distance measurement started by participating in the 2005 Grand Challenge sponsored by the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A race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across the Mojave desert, DARPA's goal was to stimulate autonomous vehic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r both military and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Velodyne founders Dave and Bruce Hall entered the competition as Team DAD (Digital Audio Drive), traveling 6.2 miles in the first event and 25 miles in the second. The team developed technology for visualizing the environment, first using a dual video camera approach and later developing the laser-based system that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Velodyne's current products. The first Velodyne LIDAR scanner was about 30 inches in diameter and weighed close to 100 lbs. Choosing to commercialize the LIDAR scanner instead of competing in subsequent challenge events, Velodyne was able to dramatically reduce the sensor's size and weight while also improving performance. Velodyne's HDL-64E sensor was the primary means of terrain map construction and obstacle detection for all the top DARPA Urban Challenge teams. Vision Velodyne's ultimate vision for its LIDAR technology is simple: to save lives. We see the day where this sensor technology is deployed on every vehicle in the world. While traditional LIDAR sensors have relied on fixed electronics and rotating mirrors to deliver a 3-D terrain map, the rotation of an entire array of multiple fixed lasers has proven to be a quantum leap forward in sensing technology. This accomplishment has been termed a "disruptive event" by car safety research groups, who see the technology as a reason to rethink all that we know about vehicle sensors and the safety systems they enable. Until the day when we help eliminate automobile-relatedcasualties, Velodyne plans to market its unique LIDAR technology wherever sophisticated 3-D environment understanding is required: robotics, map capture, surveying, autonomous navigation, automotive safety ystems,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激光雷达介绍   激光雷达   LiDAR(LightLaser Deteetion and Ranging),是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的简称。   用激光器作为辐射源的雷达。激光雷达是激光技术与雷达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由发射机 、天线 、接收机 、跟踪架及信息处理等部分组成。发射机是各种形式的激光器,如二氧化碳激光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及波长可调谐的固体激光器等;天线是光学望远镜;接收机采用各种形式的光电探测器,如光电倍增管、半导体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红外和可见光多元探测器件等。激光雷达采用脉冲或连续波2种工作方式,探测方法分直接探测与外差探测。 激光雷达的历史   自从1839年由Daguerre和Niepce拍摄第一张像片以来,利用像片制作像片平面图(X、Y)技术一直沿用至今。到了1901年荷兰人Fourcade发明了摄影测量的立体观测技术,使得从二维像片可以获取地面三维数据(X、Y、Z)成为可能。一百年以来,立体摄影测量仍然是获取地面三维数据最精确和最可靠的技术,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重要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立体摄影测量也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并且相应的软件和数字立体摄影测量工作站已在生产部门普及。但是摄影测量的工作流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如航空摄影-摄影处理-地面测量(空中三角测量)-立体测量-制图(DLG、DTM、GIS及其他)的模式基本没有大的变化。这种生产模式的周期太长,以致于不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的需要,也不能满足&ldquo 数字地球&rdquo 对测绘的要求。   LIDAR测绘技术空载激光扫瞄技术的发展,源自1970年,美国航天局(NASA)的研发。因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GPS)及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InertiNavigation System、INS)的发展,使精确的即时定位及姿态付诸实现。德国Stuttgart大学于1988到1993年间将激光扫描技术与即时定位定姿系统结合,形成空载激光扫描仪(Ackermann-19)。之后,空载激光扫瞄仪随即发展相当快速,约从1995年开始商业化,目前已有10多家厂商生产空载激光扫瞄仪,可选择的型号超过30种(Baltsavias-1999)。研发空载激光扫瞄仪的原始目的是观测多重反射(multiple echoes)的观测值,测出地表及树顶的高度模型。由于其高度自动化及精确的观测成果用空载激光扫瞄仪为主要的DTM生产工具。   激光扫描方法不仅是军内获取三维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而且通过该途径获取的数据成果也被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探、城市规划、农业开发、水利工程、土地利用、环境监测、交通通讯、防震减灾及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等方面,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原始资料,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低机载LIDAR地面三维数据获取方法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具有生产数据外业成本低及后处理成本的优点。目前,广大用户急需低成本、高密集、快速度、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数据或数字表面数据,机载LIDAR技术正好满足这个需求,因而它成为各种测量应用中深受欢迎的一个高新技术。   快速获取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数据或数字表面数据是机载LIDAR技术在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的前提,因此,开展机载LIDAR数据精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对提高机载LIDAR数据精度做了大量研究。   由于飞行作业是激光雷达航测成图的第一道工序,它为后续内业数据处理提供直接起算数据。按照测量误差原理和制定&ldquo 规范&rdquo 的基本原则,都要求前一工序的成果所包含的误差,对后一工序的影响应为最小。因此,通过研究机载激光雷达作业流程,优化设计作业方案来提高数据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LiDAR的基本原理   LIDAR是一种集激光,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三种技术与一身的系统,用于获得数据并生成精确的DEM。这三种技术的结合,可以高度准确地定位激光束打在物体上的光斑。它又分为目前日臻成熟的用于获得地面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地形LIDAR系统和已经成熟应用的用于获得水下DEM的水文LIDAR系统,这两种系统的共同特点都是利用激光进行探测和测量,这也正是LIDAR一词的英文原译,即: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 LIDAR。   激光本身具有非常精确的测距能力,其测距精度可达几个厘米,而LIDAR系统的精确度除了激光本身因素,还取决于激光、GPS及惯性测量单元(IMU)三者同步等内在因素。随着商用GPS及IMU的发展,通过LIDAR从移动平台上(如在飞机上)获得高精度的数据已经成为可能并被广泛应用。   LIDAR系统包括一个单束窄带激光器和一个接收系统。激光器产生并发射一束光脉冲,打在物体上并反射回来,最终被接收器所接收。接收器准确地测量光脉冲从发射到被反射回的传播时间。因为光脉冲以光速传播,所以接收器总会在下一个脉冲发出之前收到收到前一个被反射回的脉冲。鉴于光速是已知的,传播时间即可被转换为对距离的测量。结合激光器的高度,激光扫描角度,从GPS得到的激光器的位置和从INS得到的激光发射方向,就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每一个地面光斑的座标X,Y,Z。激光束发射的频率可以从每秒几个脉冲到每秒几万个脉冲。举例而言,一个频率为每秒一万次脉冲的系统,接收器将会在一分钟内记录六十万个点。一般而言,LIDAR系统的地面光斑间距在2-4m不等。 激光雷达的妙用   激光雷达是一种工作在从红外到紫外光谱段的雷达系统,其原理和构造与激光测距仪极为相似。科学家把利用激光脉冲进行探测的称为脉冲激光雷达,把利用连续波激光束进行探测的称为连续波激光雷达。激光雷达的作用是能精确测量目标位置(距离和角度)、运动状态(速度、振动和姿态)和形状,探测、识别、分辨和跟踪目标。经过多年努力,科学家们已研制出火控激光雷达、侦测激光雷达、导弹制导激光雷达、靶场测量激光雷达、导航激光雷达等。   直升机障碍物规避激光雷达   目前,激光雷达在低空飞行直升机障碍物规避、化学/生物战剂探测和水下目标探测等方面已进入实用阶段,其它军事应用研究亦日趋成熟。   直升机在进行低空巡逻飞行时,极易与地面小山或建筑物相撞。为此,研制能规避地面障碍物的直升机机载雷达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目前,这种雷达已在美国、德国和法国获得了成功。   美国研制的直升机超低空飞行障碍规避系统,使用固体激光二极管发射机和旋转全息扫描器可检测直升机前很宽的空域,地面障碍物信息实时显示在机载平视显示器或头盔显示器上,为安全飞行起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德国戴姆勒.奔驰宇航公司研制成功的Hel??las障碍探测激光雷达更高一筹,它是一种固体1.54微米成像激光雷达,视场为32度× 32度,能探测300―500米距离内直径1厘米粗的电线,将装在新型EC―135和EC―155直升机上。   法国达索电子公司和英国马可尼公司联合研制的吊舱载CLARA激光雷达具有多种功能,采用CO2激光器。不但能探测标杆和电缆之类的障碍,还具有地形跟踪、目标测距和指示、活动目标指示等功能,适用于飞机和直升机。   化学战剂探测激光雷达   传统的化学战剂探测装置由士兵肩负,一边探测一边前进,探测速度慢,且士兵容易中毒。   俄罗斯研制成功的KDKhr―1N远距离地面激光毒气报警系统,可以实时地远距离探测化学毒剂攻击,确定毒剂气溶胶云的斜距、中心厚度、离地高度、中心角坐标以及毒剂相关参数,并可通过无线电通道或有线线路向部队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报警信号,比传统探测前进了一大步。   德国研制成功的VTB―1型遥测化学战剂传感器技术更加先进,它使用两台9― 11微米、可在40个频率上调节的连续波CO2激光器,利用微分吸收光谱学原理遥测化学战剂,既安全又准确。   机载海洋激光雷达   传统的水中目标探测装置是声纳。根据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方式,声纳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可对水中目标进行警戒、搜索、定性和跟踪。但它体积很大,重量一般在600公斤以上,有的甚至达几十吨重。而激光雷达是利用机载蓝绿激光器发射和接收设备,通过发射大功率窄脉冲激光,探测海面下目标并进行分类,既简便,精度又高。   迄今,机载海洋激光雷达已发展了三代
  • 中远红外光谱一气呵成 – 傅立叶红外光谱界多年的梦想终得实现
    p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2014年十月于德国埃特林根,布鲁克集团光学事业部全球同步首发可以一次测试覆盖中红外、远红外和太赫兹光谱范围的傅立叶红外谱仪超宽谱区最新应用技术。继不久前问世的超宽谱区中远红外分束器后,布鲁克又推出了全新的超宽谱区中远红外DTGS检测器。VERTEX 70吹扫型和VERTEX 70v真空型研究级傅立叶红外光谱仪配置这两个新型超宽波段的红外光学部件,促成了VERTEX FM中远红外波段无与伦比的优势:您无需切换分束器或检测器、无需后续拼接谱图,只需一次测量,即可获得一张6,000 cm-1至50 cm-1的完整中远红外光谱。 /span br/ /p p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光谱范围取决于其所配备的光源、分束器和检测器的综合光学响应范围。中红外标准谱区,由于主要受限于可供选用的分束器的材质,通常截止于350 cm-1 (KBr分束器) 或者200 cm-1 (CsI分束器)。如果想扩展光谱范围至远红外和太赫兹区,通常需要一次甚至多次更换远红外分束器和检测器。而每次更换时,使用者都需手动打开谱仪光学腔。布鲁克最新推出的VERTEX FM功能,结合了新型超宽谱区中远红外分束器、中远红外检测器和标配红外光源,可以单次测量覆盖6,000 cm-1到50 cm-1的完整中远红外谱区,并广泛适用于透射、反射和衰减全反射等测量模式。独一无二的VERTEX FM技术是继几年前布鲁克VERTEX 80v高端研究级真空光谱仪的全自动分束器转换器和全自动检测器切换(多达五个检测器)功能后,布鲁克针对VERTEX 70(v)系列光谱仪的又一创新之举。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VERTEX 70v真空型光谱仪配置了VERTEX FM功能后,可以结合外接水冷高压汞灯,将远红外/太赫兹谱区进一步延伸至10 cm sup -1 /sup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noimg/9e2f5d33-8563-488a-a870-d4f50a8c0196.jpg" title=" 未标题-1.jpg" width=" 363" height=" 248"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63px height: 248px float: right " / /p p   从中红外至远红外的谱区扩展,即突破传统中红外400 cm-1的界限,对很多分子振动光谱的应用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些应用领域包括无机和有机金属的化学分析、地质学和医药业,以及各种物理应用,如对多晶型物的筛分、对结晶度的检测和低温基质隔离光谱学。图中所示的是用VERTEX FM功能单次测量所得的维生素C的中远红外ATR光谱图。该谱证明,使用VERTEX 70或VERTEX 70v,并配置VERTEX FM新功能,您可以轻松快捷的获得从4,000 cm-1到50 cm-1的中远红外光谱区域的样品信息。 /p p   布鲁克公司(NASDAQ:BRKR)是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分析仪器企业,致力于开发领先技术以解决分子材料科研界、诊断学、工业及临床等各种分析问题。 /p p   详情请见官方网站:www.bruker.com /p p   进一步了解VERTEX系列科研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请访问相关网页:www.bruker.com/vertex /p p br/ /p
  • 褚君浩:传感器,让我们的敏感神经更敏感
    褚君浩,中国科学院院士,红外物理学家、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东华大学理学院院长。他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个红外物理博士,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他就专注于红外探测器的研究,并与汤定元、徐世秋两位科学家研究了一种全新的半导体材料,创造性地提出了测算这种材料特性的公式,该公式最终以三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命名,被称为CXT公式,成为判断红外探测器新材料、新结构的参照标准。他的专著《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学》,被国外20多个研究机构作为相关材料和器件研究的理论依据。  智能时代,传感器无处不在。传感器与计算机、通信被称为信息系统的三大支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以及是否处在国际战略竞争制高点的一个重要标志。各种机器设备中的传感器就相当于人类的五官和神经系统,它们让机器能听、能闻、能看,从而更好地感知、学习和进化,为我们提供高精度、智能化的服务。传感器家族有哪些成员?它们能为我们提供怎样的服务?高性能传感器的市场长期被美国、日本、德国的企业占据,我国科学家如何才能在这一领域拼出一席之地?  简单来说,传感器就是用材料经过一定的设计,做成的一个器件,取代耳朵、鼻子、舌头、眼睛、皮肤的功能。它能够看得见、听得见,能够闻得出味道,能够感知到。它可以比人类的功能更强大,所以传感器要具有高性能。传感器具有的高性能,一般要超过人类的五官,能够听得到很远的声音,能够看得见红外光。  日常生活当中传感器非常多,最敏感的一个传感器大家可能没注意:你把手机靠近耳朵的时候,手机的屏幕就暗了,所以随便怎么碰耳朵,照样可以打电话,这就是手机传感器在起作用。手机里面传感器最多,而且都很小、很灵敏。现在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就是高精度、高灵敏、高速响应、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微型化、柔性化、多功能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无线通信化,另外还要绿色环保。  没有传感器就无法数字化  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嫦娥四号搭载了多种科学探测仪器,可以探测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月表物质的成分和月球表层的结构。嫦娥四号的着陆器上还安装了4个与月壤直接接触的温度计,可每900秒测量一次月壤的温度,这也是人类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对月壤温度进行原位测量。我们进入了一个智能化的时代,上至宇宙探索,下至日常生活,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农业测产、荒野探矿、太空探月都离不开传感器,传感器信息采集功能的重要性也因此越来越凸显。物联天下,传感先行,无论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其最重要的“基石”就是传感器技术。那么,传感器技术怎样进行数据的采集、存储、计算?  智能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智能化系统的运用。智能化系统有三大支柱:动态感知、智慧识别、自动反应控制。比如机器人能够把乒乓球打到,首先是动态感知,看到这个球怎么过来;其次要分析这个球会从哪里进来,这是智慧分析;然后它采取措施,打到这个球。智能化系统最后的出路就是推动人工智能、智慧地球、数字城市的建设。这个系统最大的核心就是数字化,因为只有数字化才能定量化、精准化、规律化、智慧化,最后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数字经济的“数字”从哪里来?就是靠传感器来的,所以传感器是大数据的源头。数据有两类:一类是文本大数据,另一类是物理大数据。物理大数据是靠传感器实时获得的,这类数据好多都是声、光等类型的,它们属于一个波动世界。这个波动世界里面的数据量特别大,一个波有振幅、有位相、有频率,还有偏振等等,再加上时间、空间等海量的大数据,就可以告诉我们好多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  传感器和物联网是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两个核心技术。智慧分析就是从大数据分析出一些我们所需要的信息。现在浙江省义乌市有一座大桥里面安装了好多传感器,通过传感器看它里面振动的应力波形,不同的车辆开过去波形都会有变化。如果有一天发现应力情况异常,就会报警。  传感器是支撑智能化最重要的“一条腿”。无线通信接收信号要靠传感器,通信卫星主要就是发射和接收,接收需要传感器,没有传感器,通信就中断了,后面的智能化更无法实现。可以说没有传感器,就没有智能时代;没有传感器,也没有信息化时代。  我国传感器技术与国外的差距及优势  一部智能手机中有20多个传感器,一部汽车更是有多达上百个各类传感器。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但是,目前全球2万多种传感器产品中,我国能生产的只有大约6000种,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智能手机中,传感器几乎均为国外产品,每年我国各种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高达80%,传感器芯片进口的占比甚至要达90%。我国传感器技术与国外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如何才能打开自己的一片天地?  传感器国内一般来说都能制造,在一般的应用上面也都适用,但是在高端应用、精细应用方面和国外有差距,这就要发扬工匠精神赶超世界一流。  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领域,有一本最有名的科学手册叫《LandoldtBoerstein》,这本科学手册,到现在已经有140年历史了,它每隔10年到15年要修订一次,我就是负责碲镉汞材料修订的作者负责人,因为在这个领域,我国科学家做的工作国际上认可,所以我们有这个资格来承担这项工作。  发展传感器,我国过去有一个弊端,就是买得到自己就不做了,但是红外探测器高端的买不到,就只能自己做,我们反而做出来了。其实在有些核心的关键领域还是要自立自强。我们现在好多企业,在红外传感器方面,水平不断地在提升。另外,要发展智能化,把芯片技术感受到的传感信息,智能化地分析处理,这就是当前传感器发展的趋势。  智能时代的“桥梁”  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起火,考虑到空中投水可能造成建筑及文物损毁,法方派遣无人机捕获实时图像,为消防员实现精确定点扑救提供了重要支持。这其实得益于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互联网、物联网,一字之差,但两者截然不同。如果说,互联网是人们用来进行信息传播和共享的平台,那么,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所不同的是,物联网是通过传感器、红外等各种感知设备,将信息传送到接收器,再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监视、自动报警、控制、诊断和维护。如今,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众多领域,而传感器作为智能时代的“桥梁”,在各个领域智慧建设中已不可或缺。未来,传感器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领域还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江苏无锡有一家公司,在公司每个区域里所有的转动部分都安装了传感器,这样在办公室里可以监控所有的电梯、马达是否正常。如果哪个地方不正常,控制室就亮黄灯了,马上就可以派人去修理。这就是智慧城市管理的一方面。  现在抑郁症很多,还有一些小孩患抑郁症,抑郁症当然有多种识别方法,也可以做成一个小的设备,定量分析患者的抑郁程度,这都是传感器信息获取分析的可能应用。如果我们人体里面都有传感器,比如口袋里放个心脏传感器,心电图随时可以拿到,如果一个人心脏有点不舒服了,跟医生打个电话,说我现在心脏不舒服,或者发条微信给他,这个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但如果这个传感器的信号直接送到分析中心,分析中心就能够根据GPS定位知道人在什么位置,马上通知相关机构采取措施,这就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在人类健康上面大有用处。  人类现在要进入智能时代,智能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智能化系统的运用,智能化系统非常重要的核心就是传感器,传感器就是我们的敏感神经。在智能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努力打造敏感神经,通过科技创新手段不断提升信息传感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分析水平,从而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地球的事业,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数字化转型,最终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 高端近红外线水分检测仪 深芬仪器研制成功
    高端近红外线水分检测仪深芬仪器研制成功,CSY-JH近红外水分检测仪是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的高端近红外水分检测仪,采用非接触式红外慢反射方式对样品水份进行测定,CSY-JH近红外水分检测仪采用无损检测,不破坏样品理化指标3-5S内对样品进行快速检测水分含量。CSY-JH近红外水分检测仪可广泛应用于一切需要快速测定水分的行业,如医药、粮食、饲料、种子、菜籽、脱水蔬菜、烟草、化工、茶叶、食品、肉类以及纺织,农林、造纸、橡胶、塑胶、纺织等行业中的实验室与生产过程中对水分测定的要求;同时满足固体、颗粒、粉末、胶状体及液体含水率的测定。近红外水分检测仪仪器优点:1、采用非接触式红外慢反射方式对样品水份无损检测。2、测量速度快速3-5S内对样品进行快速检测水分含量。3、自定义多种测量模式,可以预设1-10不同测量模式4、具有温度自动补偿基本不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长期稳定性好5、测量精度精确,近红外水分检测仪采用光栅式红外技术,其稳定性比六光束、八光速大大提高,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近红外水分检测仪技术参数:测量范围:0.01-100%测量精度:0.01%测量时间:3-5S探头:光栅式红外技术
  • 美国Zeltex手持近红外谷物分析仪评测
    随着利曼中国成为美国Zeltex公司手持近红外分析仪(谷物、种子、肉类及其他食品方向)在中国地区的独家授权代理商后,颇受业界关注。近日,美国Zeltex公司2015款最新型手持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抵达利曼中国北京总部,工程师团队第一时间对此产品进行了现场评测。 美国Zeltex公司专业设计制造的便携式手持近红外分析仪可在现场快速无损地检测谷物、种子、肉类及其他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及水分,经过20多年的技术积淀,其产品在近红外领域拥有超过30项专利,能够为粮食、食品科研等领域提供完整的实验方案。这款最新型的ZX-50IQ手持近红外谷物分析仪,采用带密码锁的手提铝箱包装,尺寸46 x 33 x 12 cm,与14寸笔记本电脑包尺寸接近,重量不足5 kg。在安全性和便携性上,可谓做工扎实。 打开铝箱后,除主机(尺寸26 x 12 x 9 cm,重量仅有1.5 kg)外,产品还附带标准品及几款不同规格的样品杯,用于填充不同类型的样品,如小麦、大麦、玉米、大豆、高梁、油菜籽、豆粕等。 整个测量过程十分简单,主要有以下几步:仪器自检—标样测定—样品测定—读取数据。为获得较高准确性的数据,仪器会提示操作者进行多次测量并要求旋转样品杯。仪器已内置大量标准曲线,同时允许操作者连接电脑后新建标准曲线并对测量次数做出修改。 为验证数据的准确性,工程师特地从超市采购一袋带有营养成分标识的大豆,经过4次测定(约一分钟),实测蛋白质含量为35.7%,与标识仅有0.1%的偏差。该偏差在实验室近红外法测量大豆粗蛋白含量标准(GB/T 24870-2010)允许的偏差±0.4%范围之内,结果非常令人满意。需要注意的是,测量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样品杯透明面的清洁,填料时也要注意尽量压实。 综述,作为最新型便携式设备的ZX-50IQ手持近红外谷物分析仪,通过升级主板、固件及软件程序,较上代相比在精度和性能方面提升33%,可以更高效、准确的满足谷物现场检测工作,其特点可概括如下:■ 操作非常简单,上手容易;■ 便携式设计,体积小巧,不受使用环境限制;■ 6节5号电池即可供电,亦可外接交流电源;■ 样品使用量少,无需前处理,整粒无损检测;■ 分析速度快,不到1分钟即可获取结果;■ LCD显示屏直显数据,同时可外接电脑综合分析。 利曼中国自成立二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质量控制与分析、智能科技产品的推广及应用,目前在中国拥有20多个销售联络处,6个维修服务中心,5个示范实验室,近百名员工以及众多的国内外合作伙伴。Zeltex手持近红外产品的引入,将进一步丰富利曼的产品线,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分析检测领域,促进分析技术的提高。更多产品信息,请致电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606-1718。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