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放料阀

仪器信息网放料阀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放料阀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放料阀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放料阀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放料阀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放料阀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放料阀相关的解决方案。

放料阀相关的资讯

  • 回放视频|高分子领域千人盛会 先进高分子材料主题网络研讨会回放视频发布
    仪器信息网联合《高分子学报》于2022年11月10-11日合作举办“先进高分子材料”主题网络研讨会(2022),本届会议报告聚焦于高分子材料研究与表征测试技术,邀请国内高分子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国内外科学仪器厂商代表分享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会议设置了高分子材料研究、大科学装置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高分子表征测试技术等4个主题会场 。直播两日间会议报名观众超1200人,出席观众近千人,观众现场提问踊跃,老师们也都一一耐心解答。仪器信息网上线了各分会场报告的回放视频以供读者查阅。全部会议回放视频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olymer2022/高分子材料研究专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尤业字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童真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全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材料科学市场高级应用工程师 李欣蔚清华大学教授 杨睿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李勇进大科学装置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专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李良彬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产品专员 蔡斯琪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研究员 程贺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 刘烽高分子表征测试技术专场: 南京大学教授 胡文兵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 闫寿科 吉林大学教授 张文科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应用工程师 邝江濛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门永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丁延伟 西南大学教授 郭鸣明 清华大学副系主任/副教授 徐军 北京大学教授 梁德海 郑州大学教授 张彬
  • 回放视频|材料表征领域千人盛会 第四届材料表征与分析检测技术网络会议(iCMC 2022)回放视频发布
    仪器信息网2022年12月14-15日举办第四届材料表征与分析检测技术网络会议(iCMC 2022),本届会议报告聚焦于材料表征与分析测试技术,邀请国内材料表征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国内外科学仪器厂商代表分享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会议设置了成分分析、表界面分析、结构与形貌分析、热性能4个主题会场 。直播两日间会议报名观众超1100人,现场提问踊跃。仪器信息网上线了各分会场报告的回放视频以供读者查阅。全部会议回放视频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c2022/报告题目报告人锂电池中的磁共振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 胡炳文沃特世材料分析中的色谱质谱技术特点、发展和应用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材料科学市场部高级应用工程师 李欣蔚固体核磁共振研究MOF缺陷结构浙江大学教授 孔学谦物理吸附仪和化学吸附仪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北京精微高博仪器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 牛宇鑫X射线荧光光谱在高温合金成分检测中的应用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任 孙晓飞激光质谱用于材料中元素的分析厦门大学教授 杭纬X射线荧光分析法测定水泥及原料中重金属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总工/教授级高工 刘玉兵XPS谱峰拟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实验中心高级工程师 姜志全分辨率、液相、物性测试——原子力显微镜在表界面分析中的应用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AFM应用工程师 竺仁电池中的表界面分析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沈炎宾钕铁硼磁性材料的电子探针表征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 赵同新铜基金属催化剂表界面的原位环境透射电镜研究天津大学教授 罗浪里应用非线性光学技术探测物质表界面东南大学研究员 卢晓林电子束辐照敏感材料的电子显微表征方法探索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员 于奕牛津仪器 EBSD 技术最新发展及应用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应用科学家 杨小鹏4D超快电子显微镜及其在低维材料非平衡态动力学中的应用南开大学教授 付学文布鲁克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布鲁克纳米分析应用工程师 韦家波电子显微学在光电材料及器件开发研究中的拓展应用北京工业大学副研究员 卢岳现代扫描电子显微学功能化方法研究进展和应用浙江工业大学副研究员 李永合高性能热电材料与近室温制冷器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赵怀周锂离子电池热性能表征和失效分析沃特世科技-TA仪器部门TA仪器高级热分析应用专家 林超颖高压重量法在储氢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沃特世科技-TA仪器部门服务工程师 陈刚电子封装碳基热管理材料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林正得反钙钛矿化合物的反常热膨胀性质及其关联物性的研究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 王聪有机硅在热界面材料应用研究现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曾小亮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上海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仪器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家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2010年11月初,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五十七站:上海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上海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   上海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成立于1999年7月,隶属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心主要任务是面向社会,对高分子材料生产及相关应用企业、科研机构提供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分析测试研究和检测等技术服务。   上海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在2005年、2007年分别取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CNAS)和计量认证(CMA)等资质。同时,其也是上海公共研发服务平台的成员单位,由资深专家免费为客户提供有关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产品的质量评估保证及试验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上海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资质证书   中心主要业务分四大类,包括:(1)各类高分子材料的样品(包括塑料、橡胶、纤维、涂料、催化剂、黏结剂、发泡剂等)的分析测试,包括相关检测样品的制作;(2)对样品的未知组成物及结构进行剖析;(3)为中小科技企业的研发提供配套服务,包括技术咨询、材料研发咨询、工艺制备咨询、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等;(4)在高分子材料(特别是新型材料)的应用领域(如汽车、造船、建材、纺织等)开展高分子材料的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分析测试方法研究。   目前,中心拥有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元素分析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热分析仪、各类力学性能测试仪器等价值千万元的仪器,设备配套齐全。 NETZSCH 热机械分析仪TMA202、差示扫描量热仪DSC204、热失重分析仪TG209   TMA202:主要进行高分子材料线性膨胀系数、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DSC204:主要进行材料的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度、熔融焓测定。   TG209:主要进行高分子材料热稳定性的评定,添加剂、共聚物和共混物、挥发物的分析,水分含量的测定,预测高分子材料使用寿命等。 INSTRON数显洛氏硬度计2000系列、摆锤式冲击机POE2000、电子万能试验机5567型   2000系列:测定洛氏硬度。   POE2000:主要进行塑料、陶瓷及复合材料试样的简支梁和悬臂梁冲击试验。   5567型:主要进行各种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物理性能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试验,具体测定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弯曲强度、拉伸模量、压缩模量、弯曲模量等。 济南试验机厂磨损试验机、Haake转矩流变仪PolyLab   M200:进行塑料及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试验,测定磨损量、摩擦系数。   PolyLab:测试聚合物粉末与液体添加剂的混合、复合、吸收性能、塑化性能;确定聚合物的流变参数,制备供分析测试用的聚合物样品,混合色母料,加入添加剂和排出挥发份,制备高分子合金和增强塑料,作为螺杆反应器制备超高分子量聚合物。 QUV耐侯试验机、日本电子JSM-5610高低真空扫描电镜(配能谱EDS)   耐侯试验机:UV紫外老化,可靠的老化测试数据可对产品的耐候(抗老化)性做出准确的相关性预测,并有助于材料及配方的筛选、优化 快速、真实地再现阳光、雨、露对材料的损害,只需要几天或几周时间,可以再现户外需要数月或数年才能产生的破坏,包括褪色、变色、亮度下降、粉化、龟裂、变模糊、脆化、强度下降及氧化。   JSM-5610:研究各种均相聚合物的结构及其断口形态特征与力学行为关系;研究多相复合体中各相的结构及其分布和相之间界面的状态;研究聚合物材料作为涂层、粘合剂、薄膜时,形成聚合物膜的结构及其粘结状态;研究纤维和织物的结构及其缺陷特征;一个检测器可以同时得到立体图像、构成图像、凹凸图像;对样品表面成分(元素)进行半定量、定量分析。 JC2000C1接触角测量仪、瑞士Metrohm库伦水分测定仪F-756型   JC2000C1:主要测量液体对固体的接触角,即液体对固体的浸润性,也可测量外相为液体的接触角,该仪器能测量各种液体对各种材料的接触角,例如块状材料、纤维材料、纺织材料等,粉末样品在压片后也可测量;同时此仪器可测量和计算表面/界面张力、CMC、液滴形状尺寸、表面自由能。   F-756:该仪器配有加热装置,可以将材料内部水分烘出,由载气带入滴定池,通过K-F试剂滴定,精确测定材料中水分含量。对材料中微量水分测定特别有效,可以用于塑料原料、成型材料及其它固体材料的水分检测。   此外,上海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于2008年12月在上海青浦建成材料耐火阻燃实验室,该实验室可以执行中国船级社MSC Circ.1006燃烧测试,MSC Circ.1006标准广泛应用于船舶上燃烧性能的检测,是船级社认可的标准。实验室拥有耐火试验设备、阻燃试验设备。   耐火试验设备:用丙烷等气体作为试验气体,可将火焰温度准确稳定地控制在1550~1600度,温度由两个精确的红外探头测定。本实验室的耐火试验设备可输出精确、直观的温度-时间曲线,数据可靠。   阻燃试验设备:采用国外先进的电火花点火装置,功率可达1万瓦,锥形辐射器完全按照ISO5660制造,辐射照度稳定在50KW。整个试验流程完全为电脑程序控制,可精确测出点火功率、电流大小点火时间等数据,严格按照MSC Circ.1006标准进行试验。   为发展上海和长江三角洲的高分子产业、发挥与高分子材料检测相关机构的联合技术服务优势,更好地为企业研发和生产服务。上海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与复旦大学 、交通大学、东华大学、 上海材料所、上海塑料所、上海橡胶所、上海涂料研究所等相关检测机构于2008年共同发起组建了“高分子材料检测服务联盟”。联盟秘书处筹备联络工作由上海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承担。   联盟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同时每年定期进行1~2次的能力对比试验;资源共享(仪器和设备);相互提供检测标准的咨询、培训、讲座、现场技术指导等信息和技术支持;联合进行与检测技术与方法相关的课题、研发、剖析和检测等工作;联合争取国家与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联盟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专业检测服务,也提供与检测相关的新产品标准、检测技术咨询和技术交流等服务。   附录:上海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   http://www.polymercenter.org/
  • 突破性的动态、原位、可视化检测技术带动材料研发进入新赛道——访祺跃科技黄艳芳
    2023年7月8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中国材料大会2022-2023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据悉,本届中国材料大会系首次在深圳举办,大会聚焦前沿新材料科学与技术,设置77个关键战略材料及相关领域分会场,三天会期超1.9万名全国新材料行业产学研企代表齐聚鹏城,出席大会。会议同期,大会组委会还在会展中心17号馆举办了国际新材料科研仪器与设备展览会。展会现场,仪器信息网就参会感受、解决方案、行业发展趋势等话题采访了浙江祺跃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黄艳芳。以下为采访视频: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北京服装学院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实验室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仪器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家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日前,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六十九站:北京服装学院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北京服装学院龚(yan)副教授热情接待了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 北京服装学院龚副教授   龚副教授介绍说:“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实验室隶属于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北京市教委与市科委于2001年认定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由纤维材料研究室、织物设计织造室、染色整理研究室、织物风格研究室、纺织助剂研究室和纤维艺术工作室等组成,拥有从化纤纺丝到织物设计织造、纺织助剂合成分析、染色后整理加工、织物风格性能评价等一系列先进的仪器设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从纺织品原料到服装成品、最后进入市场的研究开发手段与体系。”   目前,实验室固定资产高达6000余万元,拥有70余件大型仪器设备(10万元以上)。其中,实验室常用的分析仪器包括5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显微红外拉曼光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紫外光谱仪(带积分球)、X-荧光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高温凝胶色谱、扫描电镜、动态机械分析仪、材料万能试验机等。这些仪器对于纺织服装新材料研发及应用性能测试等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很多仪器也已被国际上列为检测服装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的国际标准。例如:凝胶渗透色谱仪、气质联用仪用来检测服装中对人体有害的一些偶氮染料、X-荧光光谱仪和ICP等离子发射光谱用来检测服装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核磁共振仪可以用来分析高分子纤维材料的性能差异。 安捷伦6890N-5973N气质联用仪 赛默飞世尔ARL QUANT'X型X-荧光光谱仪 (用来检测服装中对人体有害的一些偶氮染料) (用来检测服装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 Polymer Labs常温凝胶渗透色谱仪GPC-50 日本岛津LC-10ATVP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水溶性PVA或胶原蛋白等分子量大小) (检测服装中偶氮染料、有机氯化物等有害化合物) 德国Spectro公司CIROS等离子发射光谱 尼高力Nexus 670 FT-IR显微拉曼光谱 (用于服装材料、染料中重金属元素检测) (用于服装材料、染料成分检测及鉴定) 布鲁克5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 Instron 公司万能材料实验机 (可以用来分析高分子纤维材料的性能差异 (测定纤维、织物及塑料标准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 清研电子TYLAB-100A全自动液体加样仪   为了提升实验室的科研开发水平,实验室还与一些国产仪器厂家建立良好合作。例如:与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纺织纤维材料重金属检测的前处理技术,与北京清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微量样品定量检测及自动化进样,并将清研电子的6D液体加样仪率先应用在生态纺织品重金属含量的定量检测中。6D液体加样系统是一款集稀释、滴定、分液和移液4大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液体处理系统,它能够快速完成液体处理工作,简化操作的同时可确保实验的高精准度,可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的各项液体处理工作中。生态纺织品检测中多样性、重复性、连续性的特点,6D液体加样系统还具备连续分配差量体积试剂和自动滴定的功能,满足了生态纺织品检测的特殊需要。   此外,实验室还配备了KES织物风格仪、溶液旋转流变仪、快速纺纱机系统、复合及常规纺丝机、熔喷无纺布设备、锥形量热仪、数码印花喷绘机、热转移数码印花机、电脑测色配色、真空及常压织物等离子体改性设备、数字式撕破强力仪、数字涨破测试仪、在线染色机、红外线小样染色装置、 气蒸收缩测试仪、透湿率测试仪、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装置、超细染料制备及染料溶解度测定装置等行业专用设备。 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H0110/V2型静电衰减测试仪 美国SDL Atlas公司液态水份管理测试仪 (以上仪器做为纺织服装材料的功能性检测) 德国STOLL公司CMS320TC针织横机 台湾硕奇SL8900全自动梭织打样机 (以上仪器都是实际纺织品生产的仪器设备) Brabender(布拉本达)挤出流变仪 (用于测量聚合物挤出性能和加工过程中熔体的流变行为)   据了解,该实验室从学院现代服装特色的角度出发,以新型化学纤维、纺织面料、染整技术及纺织助剂为研究目标,致力于设计、加工、环保、评价多层面统合服装、纺织、纤维及染整技术,强调各学科的渗透与结合,探索从纤维材料到服装产品的综合开发模式,促进研究成果向产业的转化。目前已与中国纤维检验局、国家毛纺织产品质检所、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中石化、北京铜牛集团、光华纺织、雪莲羊绒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的技术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龚副教授还重点提到,北京服装学院现正重力打造服装材料领域的一个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生态纺织品检测与评价中心”(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生态纺织品检测与评价中心可以为贸易各方提供良好的纺织品检测技术咨询服务,根据国际和国家标准,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各类纺织产品、服装进行测试服务,如尺寸变化、颜色坚牢度、成分及纱线测试、布料的组织、强度及品质测试、羽绒测试、环保测试、甲醛、AZO(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属等。   最后,龚副教授表示:“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国家毛纺检测中心、欧洲天祥集团、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合作伙伴,非常欢迎有检测需求的企业或个人前来洽谈业务。同时,我们也正在寻求有实力的相关企业或有能力的专业人士进行合作。 参观实验室   附录: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http://cly.bift.edu.cn/
  • 材料产业正从单一性能测量向多维度测量发展——访泽攸科技总经理张小龙
    2023年7月8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中国材料大会2022-2023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据悉,本届中国材料大会系首次在深圳举办,大会聚焦前沿新材料科学与技术,设置77个关键战略材料及相关领域分会场,三天会期超1.9万名全国新材料行业产学研企代表齐聚鹏城,出席大会。会议同期,大会组委会还在会展中心17号馆举办了国际新材料科研仪器与设备展览会。展会现场,仪器信息网就参会感受、解决方案、行业发展趋势等话题采访了安徽泽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龙。以下为现场采访视频:
  • 2021年半导体领域材料与器件精彩报告回放集锦
    仪器信息网整理2021年半导体领域材料与器件精彩报告回放,内容涉及半导体材料、器件、表征、应用等内容,供相关科研人士学习使用。报告题目:《氮化镓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相关进展分享与讨论》视频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5820.html视频选自第二届“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及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报告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赵胜雷)报告题目:《半导体纳米材料原子尺度结构性能关系的定量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视频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5535.html视频选自第二届“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及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报告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李露颖)报告题目:《半导体深紫外发光与红外探测器件研究》视频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5819.html视频选自第二届“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及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报告人:华中科技大学副研究员 吴峰)报告题目:《二维半导体材料的集成电路应用探索》视频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5811.html视频选自第二届“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及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报告人:复旦大学研究员 包文中)报告题目:《半导体仿真技术在宽禁带半导体器件领域中的应用》视频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5821.html视频选自第二届“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及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报告人:河北工业大学教授 张紫辉)报告题目:《分子束外延氮化物半导体材料及器件》视频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5823.html视频选自第二届“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及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报告人:南京大学教授 王科)报告题目:《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视频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5817.html视频选自第二届“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及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报告人:吉林大学教授 刘凤敏)报告题目:《半导体离子传感器及新型可大规模集成无参比电极半导体离子传感器》视频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5816.html视频选自第二届“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及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报告人:复旦大学教授 吴东平)报告题目:《先进气体传感技术及其应用》视频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5815.html视频选自第二届“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及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报告人:重庆大学研究员 曾文)报告题目:《高效率全无机CsPbBr3钙钛矿太阳电池》视频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5814.html视频选自第二届“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及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报告人:暨南大学教授 唐群委)报告题目:《非铅钙钛矿材料的能隙调控》视频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5812.html 视频选自第二届“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及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报告人:北京大学教授 肖立新)报告题目:《共聚焦拉曼和PL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视频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5613.html报告人: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徐宗伟报告题目:《二维半导体及异质结的生长与光电性能调控》视频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4781.html视频选自“石墨烯检测技术及应用进展”主题网络会议(报告人:江南大学教授 肖少庆)
  • 2023材料/能源/化工领域热点会议盘点,附视频回放链接,可免费观看!
    2023材料/能源/化工领域热点会议盘点,附视频回放链接,可免费观看!2023年仪器信息网举办多场网络会议,会议内容涉及汽车、锂电、石化、半导体等多领域多材料的分析表征技术,既有热点行业领域,也有专注于分析检测技术的网络会议,为此选取十大热点领域会议,并附回放链接,欢迎大家再次回顾精彩内容!(1) 第五届汽车检测技术网络会议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utomobile2023/ (2) 第五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2023/ (3) 第七届石油化工分析技术及应用新进展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etrochemical2023/ (4) 第九届 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3)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23/ (5) 第四届颗粒研究应用与检测分析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articuology2023/ (6) 高分子材料表征技术(2023)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olymer2023/ (7) 第二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dt2023/ (8) 第四届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分析检测技术与应用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md2023/ (9) 第二届表面分析技术与应用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a2023/ (10) 新能源材料检测技术发展及应用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xny2023/ 今年更多精彩会议,可添加助教微信:相关会议赞助,请联系刘经理,欢迎各位厂商前来咨询:刘经理 手机号(微信同号):15718850776 邮箱:liuyw@instrument.com.cn
  • 记者暗访市场发现——南京城区有人卖“化学火锅底料”
    日前,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了南京批发市场上出现大 量“化学火锅”底料,通过这些化学制剂,用白水都可以熬成色香味俱全的 火锅锅底。近日,记者假扮火锅店老板,来到城区神定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 场暗访,发现这里有部分商户卖辣椒精、火锅增香膏等化学火锅添加剂。   有商户卖“火锅红”   前日下午,记者来到神定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市场里卖食品调料的 商铺一个紧挨一个,有的门口醒目处摆放着八角、辣椒等。当记者随意走进 一商铺打听有没有火锅底料时,他指着陈列在展柜上的袋装底料说这就是 问到有无火锅增香膏卖时,他摇摇头。   记者发现,在另外几家商铺室内的展柜上摆放着火锅红和火锅增香膏。 记者看到,这些瓶装产品上,都标着厂名和厂址,以及QS质量安全标志。“ 这种调料怎么用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商铺老板解释:这是火锅增香膏, 火锅红是让火锅变得颜色鲜艳,让人一看就有食欲。火锅增香膏用来增加火 锅的香味,闻起来很香。在做火锅时,放好火锅底料后,稍稍加入一两滴火 锅红和火锅增香膏,让火锅色香俱全。“这些火锅添加剂,对人体有没有毒 副作用?”昨日,记者询问了好几家出售火锅红的老板,他们均称:肯定没 有副作用,不然哪里会取得QS食品安全认证!   细看这些品牌各异、包装不同、产地不一的火锅添加剂,既有标了产品 成分的,也有未标的,但统一都有QS食品安全认证标志和厂名、厂址。   据了解,对食品添加剂,国家尚未出台非常明细又严格的检验标准,是 否有副作用、有多大的副作用,目前也没有权威部门给出明确的答案。   清汤锅底最健康   “对于刚端上桌就香气逼人的火锅,市民应提高警惕。”曾从事火锅生 意的周先生说,正常情况下,火锅底料的熬制时间越长,香味越浓,一端上 来就香气扑鼻的火锅,绝大部分添加了增香剂。   周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市面上花椒、茴香、桂皮的售价都在每斤六 七十元,再加上水电费、燃料费、人工费等,熬制一份锅底,成本最少也要 一二十元。“打锅底免费招牌的火锅店,其锅底很有可能是用添加剂调出来 的,商家不会干赔本儿赚吆喝的事儿。”周先生说。   周先生建议,市民吃火锅时尽量选择清汤锅底,这样就不用担心吃到火 锅添加剂了。
  • 专访吉田博久教授:深入探究材料奥秘,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本文转载日立高新技术公司《SI NEWS》第58-1刊,刊载了吉田博久老师撰写的“使用AFM和DSC观察高分子相分离界面”,为读者介绍了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和热分析对高分子混合物的相分离界面,分别进行微观观察和宏观性能分析的案例。我们有幸参观了位于首都大学东京南大泽校园的实验室,零距离接触吉田老师,还观摩了他研发新材料的过程。&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1.jpg" style=" HEIGHT: 357px WIDTH: 5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9b020a3d-44a7-4306-acd2-d498a664f88a.jpg" width=" 500" height=" 357" / & nbsp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吉田博久,1974年毕业于东京农工大学。曾任日本热分析学会会长一职,现任东京都立大学研究生院城市环境科学研究科教授。主要致力于高分子化学领域,对有机分子集合体进行纳米结构的研究等。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1986年荣获纤维学会论文奖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2007年荣获文部科学大臣表彰 科学技术奖。 /span /p p strong   感受科研的乐趣,开启分子世界 /strong /p p   有时偶然因素会左右人的判断,对未来结果产生巨大影响。吉田博久先生从事高分子研究工作,是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我上研一的时候,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新生们的就业前景十分堪忧。我一开始觉得进了研究生院,也算是找到工作了。但是在我们实验室,成绩差的学生会被叫到实验室外。” /span /p p   其中就有吉田先生,大四的时候他在横滨的工业技术院纤维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前身: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工作过一年。1918年绢业实验室成立,这是当时唯一一家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公立机构,由此开启了研究所的新未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2.jpg" style=" HEIGHT: 448px WIDTH: 3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5a1e668f-01ef-432b-a5d0-2c95dc63c08b.jpg" width=" 300" height=" 448"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如果我没去绢业实验室,应该会成为一个普通小职员。就在这个重要时期,我遇到了三位恩师,他们给日本化学带来了黎明的曙光。人都十分热心,他们并不是直接教给学生科研知识,而是让大家一起钻研”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高分子和低分子有什么不同?”前辈们对某个未知概念提出疑问,激发大家自己钻研。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低分子末端的官能团决定分子的性质,形成高分子后,其末端分子性质也不会消失。我们还讨论过‘分子本身能否识别自身末端’,‘高分子的定义是什么’,探索的过程十分有趣。而且老师们并不觉得学生提出的想法是天方夜谭,反而认为这是非常值得推敲的设想。我觉得这个非常难得。”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3.jpg" style=" HEIGHT: 353px WIDTH: 3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9f8a0ce7-1b5d-443d-a225-2114e88b408d.jpg" width=" 300" height=" 353" / /p p strong   控制高分子结构,迎合时代需求 /strong /p p   高分子究竟是什么呢?如果将分子置于某种环境中,分子将如何识别所处的环境?吉田老师以此为出发点,开始研发功能高分子材料。 /p p   高分子一旦形成,其化学结构将很难控制。因此,为发挥高分子的某种特定功能,控制高分子结构(即分子的排列和结构重组)就变得尤为重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4.jpg" style=" HEIGHT: 336px WIDTH: 5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7abf3343-676d-42d3-950b-a334f3556ebd.jpg" width=" 500" height=" 336"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我们也称之为‘分子积木’,例如,我们在生产高性能的传感器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结构。然后在高分子膜外侧,紧密排列官能团。所以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设计高分子。通过单体控制结构,直接形成高分子,然后进行固化。” /span /p p   以最大程度发挥分子特性,设计分子排列顺序,结构固定后的分子聚集体可应用到能源、医疗、环境等多个领域。为推进新材料和产品的研发,吉田老师经常和材料公司、化妆品公司合作,有时一年要和5、6家公司合作,他们就各自的看法展开讨论。 /p p   例如,在正常行驶和停车时汽车“低滚动阻力轮胎”所需要的阻力,正是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为满足更高的用户需求,轮胎必须采用纳米结构材料。橡胶特性是亲油性材料,如何在橡胶内均匀分布可提高燃油性能的亲水性二氧化硅?这项研究吉田先生和轮胎厂家研究了十多年,这里必须要做的就是不同高分子间的界面分析。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炭黑、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表面和橡胶之间相互作用且平衡,其原因也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为探其究竟,我使用日立高新技术公司研发的DSC进行热分析。值得一提的是,日立高新技术的DSC7000X灵敏度比前代仪器提高了3个数量级。之前热分析只能测定毫克级别,而DSC7000X产品可以实现微克级别。”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5.jpg" style=" HEIGHT: 333px WIDTH: 5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c263947f-22a8-490e-82b8-bc72bc80b63f.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 /p p   strong  热分析迎来了表面和界面分析的新时代 /strong /p p   2009年至2011年期间吉田先生担任日本热分析学会会长一职,据他所说,传统的热分析旨在研究材料的“平均值”变化,不适用于某些特殊的界面和表面分析。而日立热分析仪灵敏度高,可测量微克样品,实现了过去做不到的界面分析。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高分子混合物由两种物质混合时,以前无法判别AB聚合物融合的界面的浓度梯度大小。而通过热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界面的物质浓度和分布面积。” /span /p p   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在最先进的领域,使用单一组成的高分子的案例少之又少。由于高分子材料可充分发挥混合高分子的所有特性,现已成为当今时代的迫切要求,界面分析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并不是均匀地混合不同的高分子形成高分子复合材料,而是进行局部处理,使得到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具备新特性。如果界面处理不当,力学特性会很差,而且得到的高分子复合材料没有实用价值。虽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相分离,但是部分分子还是会相互融合,因此界面问题的解决对于现代生产领域至关重要。” /span /p p   乍一看,化妆品似乎与汽车轮胎毫不相干。了解皮肤角质层的组成细胞和细胞间脂质的界面状态对于化妆品来说尤为关键。什么时间,什么样的化妆品,如何使用会有效果?吉田老师和学生们结合物质界面因素,研究化妆品成分在角质层的分散情况。 /p p   无论是轮胎还是化妆品,“达到纳米级别会是什么样子”,这项评估的重要性从未改变。吉田老师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样品进行结构分析,以提高整体热性能评价和分析精度水平。吉田老师曾参观过由日立高新科学研发的原子力显微镜国产1号机。通过不断提高仪器的灵敏度,“以前使用热分析无法观察到的,可通过AFM实现,而仅用AFM无法实现的,利用热分析数据又可以知晓”。其中,我们可以在使用AFM观察皮肤结构的同时,通过热分析仪观察皮肤细胞间角质层结构的变化过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6.jpg" style=" HEIGHT: 195px WIDTH: 6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d8932cc1-16e1-4f8c-be95-ab379e31de8d.jpg" width=" 600" height=" 195" / /p p   吉田老师毕业时正值经济高度增长期,高分子材料作为生产领域的原材料,与金属相比,种类还是少之又少。之后,高分子材料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未来前景也十分可观。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说起一辆最新型电动汽车使用的高分子材料量,算上车身我想应该是相当多。原来用金属,现在大量的开始采用有机材料。”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7.jpg" style=" HEIGHT: 333px WIDTH: 5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35ff7e0c-910a-40bd-9f98-a25c90fc1644.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 /p p strong   表面、界面分析向环保难题挑战 /strong /p p   未来在医疗和通信领域将着重推进高分子的科研工作。吉田老师十分重视环保问题。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我认为这是关乎环境的最重要的两个问题。那么对于如何减少废弃物品,如何有效实现物质转换,能量转换和物质转换尤为重要,使用高分子材料合成产品也十分重要。” /span /p p   为解决这一环保课题,吉田老师全身心投入到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中。吉田实验室研发了一种新型纤维,可在高分子表面形成普鲁士蓝的纳米晶体,并使用过滤装置过滤98%以上的原子弹爆炸中释放的放射性铯离子。过滤装置不仅可以吸附放射性铯,还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系统使用。为查证水中放射性铯的分布情况,目前在福岛各地区进行验证试验。美国土壤受放射性铯污染严重,吉田研究室使用过滤装置治理污染的方式得到了美国环保局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吸附放射性铯的过滤装置研发成功对于福岛人民意义深远,进而言之,这项研究将造福于日本乃至世界,所以这项研究也必须要坚持下去。” /span /p p strong   从热性能评价到新材料的研发 /strong /p p   吉田老师在新材料研发和环保活动等一系列研究中,围绕高分子表面和界面进行了多项调查,以真实反映社会现状和需求,为世人呈现更多彩的世界。虽然各项研究的目的不同,但科研人员凭借强烈的好奇心展开实用性的探索。这里我讲一件趣事儿,小学5年级的时候,我对烟花非常好奇,便混合火药,自制烟花。因为这事儿还被妈妈狠狠地骂了一顿,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挺好笑的。 /p p   目前小学生也能够接触到电子显微镜,鉴于此现状,吉田老师谈到“如何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十分重要”,他从用户角度出发,十分期待以日立高新技术为主的测量仪器厂家能够尽快研发出更多的“最先进的研究装置和一般人可轻松操作的装置”、并且产品可满足高性能和通用性这两种需求。科研人员站在历史车轮最前线,应明确将用户的真实意见和需求传达给厂商。DSC7000X可满足用户的“DSC灵敏度提高100倍”的需求。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为满足用户需求,我们一鼓作气开展科研工作,只要用户说出自身的需求,我们就会付诸于实践,并全力以赴。所以用户反馈十分重要。” /span /p p   吉田老师于2016年3月退休,但是他还继续为企业科研项目提供宝贵意见,围绕放射性物质研究项目以及物质如何识别界面,材料厚度和尺寸对界面的影响,他连同日立高新技术其他科研人员一起钻研调查,干劲十足。最终实现了以前做不到的热性能评价和分析,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从界面评价到引领新时代产业发展的材料研发。吉田老师开拓了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的无限可能性。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采访· 撰稿:石桥今日美) /p p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编者按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弄清每个分子的性质,充分发挥其特点。就像是理想型育儿一样。吉田老师发掘分子的无限可能性时,犹如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20多年前,日立高新技术公司的某位老师讲过,“界面研究方面的一位顶尖老师曾说‘分子也有感情’”,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斗胆设想一下,或许他就是那个老师?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吉田老师培养的学生们会在解决社会难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素材取自20年前体验的“科研奥秘”、“乐趣”和“开拓未来科学的可能性”。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编辑:大塚智惠)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nbsp /p
  • 盘点|材料领域分析检测技术会议汇总(文中含回放)
    盘点|材料领域分析检测技术会议汇总(文中含回放)材料分析、检测技术是材料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揭示材料性能、优化制备工艺、评估材料性能以及推动新材料研发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材料分析、检测技术在新材料的研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发现新的材料性质和功能,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思路和方向有着重大的帮助。2023年仪器信息网举办了若干场相关会议,为此一起回顾一下。2023年2月14日,天津分析测试协会与仪器信息网组织召开“电镜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回看链接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tjaia230214/ 2023年4月25日,为积极推动X射线荧光光谱的快速发展,展示X射线荧光光谱最新技术及应用,举办了新一期“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与应用新进展网络研讨会”回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xrf230328/ 2023年6月19日,为积极推动表面分析科学与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同行之间交流合作,展示表面分析技术最新的进展,推动分析测试质量保障体系、数据溯源体系和标准体系的建设,由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电子能谱中心、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表面化学分析分技术委员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北京理化分析测试学会表面分析专业委员会及仪器信息网联合举办的第十届“表面分析技术应用论坛暨表面化学分析国家标准宣贯会”。回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bmfx2023/ 2023年6月27-30日,仪器信息网与中国物理学会电镜分会(对外: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联合主办第九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3)”。围绕当下电子显微学研究及应用热点,邀请业界知名电子显微学专家、重点邀请近来有重要工作成果进展的优秀青年学者代表线上分享精彩报告。分设:“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进展”、“原位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先进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电镜实验操作技术及经验分享”、“电子显微学技术在材料领域应用”、“电子显微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6个主题专场。回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23/ 2023年7月18日,为促进相关人员深入了解X射线衍射技术发展现状,掌握相关应用知识,召开第四届“X射线衍射技术及应用进展”网络研讨会。回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xrd2023/ 2023年8月16日,仪器信息网携手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仪器分会组织召开第二届“试验机与试验技术”网络研讨会,搭建产、学、研、用沟通平台,邀请领域内科研与应用专家围绕试验机行业发展、试验技术研究、试验技术应用等分享报告。回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testingmachine2023/ 2023年8月29日,第九届“热分析及联用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暨热分析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研讨会,本届会议聚焦于热分析领域的最新技术及前沿应用,并针对当下热分析技术的发展瓶颈与未来方向进行探讨。回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thermalanalysis2023/ 2023年9月26-27日,仪器信息网组织召开第二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分设“射线检测技术专场”、“超声检测技术专场”、“无损检测新技术与新方法专场(上)”、“无损检测新技术与新方法专场(下)”四大专场。回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dt2023/ 2023年11月14-15日,第二届“表面分析技术与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组织召开,共设置了4个主题会场,分别是:“光电子能谱(XPS/AES/UPS)技术与应用”、“扫描探针显微镜(AFM/STM)技术与应用”、“电子探针/原子探针技术与应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技术与应用”等表面分析技术与应用。回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a2023/ 2023年12月14日,仪器信息网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举办第二届“精密测量技术与先进制造”网络会议。回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recisionmes2023/ 明年,我们将有更多精彩的会议举办,敬请期待!欢迎添加助教微信:相关会议赞助,请联系刘经理,欢迎各位厂商前来咨询:刘经理 手机号(微信同号):15718850776 邮箱:liuyw@instrument.com.cn
  • 重庆摩方精密完成3亿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30亿元,将在材料和终端产品领域进一步发力
    2022年7月31日,全球超高精密3D打印领军企业,重庆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方精密”)宣布完成3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创投新材料基金领投,本轮参与方包括建银国际,重庆两江基金等众多知名机构,投后估值30亿元人民币,目前已全部交割完毕。深创投新材料基金作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的特定投资载体,总规模275亿,承担以无机非金属及前沿新材料为主的新材料领域投资任务。基金立足于国家战略,深入挖掘新材料产业方向项目,促进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在材料端及终端产品领域发力,进一步巩固摩方精密在全球超高精密3D打印的垄断性地位。摩方精密成立于2016年,是目前全球唯一可以生产最高精度达到2μm并实现工业化的3D打印系统提供商,提供了一种超高精密加工的颠覆性手段。截止2022年6月,全球33个国家,近1200家科研机构以及工业企业与重庆摩方建立了合作。目前,包括强生、GE医疗等在内的全球排名前10的医疗器械企业,全部与摩方精密合作;全球前10的精密连接器企业,也有9家与摩方建立了合作。摩方精密的面投影微立体光刻增材制造技术具有成型精度高,高公差控制能力,结合不同性能的材料及相关后处理工艺,可在诸多垂直行业实现产业化发展。精密制造公司利用摩方3D打印技术解决了传统制造都很难加工的难题。本轮融资后,摩方精密将从材料上进一步发力,更专业化的材料才能推动更多新产品的开发,从而进入更多终端产品领域。目前,摩方精密已经进入的领域有精密陶瓷器件、精密医疗器械、高频通讯等。在陶瓷齿科领域,目前全球基于机加工的氧化锆牙齿贴面最低厚度在300μm以上。因此,需要打磨掉至少300μm的牙表面。摩方精密与北大口腔医院的专家团队紧密合作,利用摩方超高精密3D打印技术,已轻松实现200μm以下的氧化锆牙齿贴面。这将大幅降低所需打磨的牙齿厚度。同时,摩方在进一步研发100μm以下的氧化锆贴面,进而实现免磨牙。在陶瓷天线领域,摩方精密采用常规增材制造无法成型的高介电性能的钛酸镁复合陶瓷材料,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实现了天线形貌的异型结构和内部三维结构等,从而进一步提高通讯效率。日前,摩方精密与信维通信(全球领先的一站式泛射频相关电子元器件及模组解决方案提供商)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发未来6G及以上天线产品,两家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开设了联合研发实验室。因此,摩方精密通过精密增材制造技术研发的钛酸镁5G毫米波天线在不远的将来毫米波通讯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精密医疗器械领域,摩方精密自主研发的生物兼容性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及耐老化性,材料主体已通过二类医疗认证,用于精密医疗器械。例如,摩方精密与全球著名医疗器械企业合作,研发精密给药系统,能提高给药效率,同时进入以往难以进入的人体组织器官。摩方精密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夏春光博士表示,“摩方精密作为全球超高精密3D打印行业领军企业,将进一步扎根国内,面向全球,依托目前摩方颠覆性的原创技术能力,开发针对性的高性能材料,从而在精密接插件,生物组织医药,毫米波通信,芯片散热等精密器件制造领域,进一步开拓过往难以实现的新产品。”
  • 【视频回放】“二维材料检测技术与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
    2021年11月18日,由仪器信息网与中国科学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的“二维材料检测技术与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成功召开。会议针对二维材料制备、表征及标准化等研究热点,邀请到1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仪器企业的资深专家分享精彩报告;吸引逾600名行业用户报名参会;并得到参会专家和用户的积极反馈和高度认可。为方便更多用户学习,经报告专家允许,现将部分会议视频整理发布。回放视频列表报告主题报告人回放链接二维相变材料的低温低波数拉曼光谱研究谢黎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研究员)不回放雷尼绍拉曼光谱系统在二维材料领域的应用李兆芬(雷尼绍 应用工程师)回放链接布鲁克纳米红外光谱系统在二维材料领域的应用魏琳琳(布鲁克 应用工程师)回放链接2D Materials for sustainable world: electrocatalysis, low-power device and AI刘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副教授)不回放WITec共聚焦拉曼成像助力二维材料检测与应用胡海龙(WITec 中国区应用服务经理)不回放基于水氧敏感二维材料无损表征的氛围保护互联系统搭建与应用林君浩(南方科技大学 副教授)不回放HORIBA拉曼光谱技术在二维材料领域的应用苗芃(HORIBA 应用工程师)回放链接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氧化石墨烯厚度比较研究杨露(北京石墨烯研究院 研发工程师)不回放赛默飞扫描电镜产品在纳米材料表征领域的应用罗俊(赛默飞 产品专家)回放链接石墨烯粉体的元素组成定量测量国际标准研制刘忍肖(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高级工程师)回放链接 添加群主微信,加入二维材料交流群
  • 一线防护服告急!一文了解医用防护服材料与检测标准
    p   近期,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提出《医用防护服生产用压条机信息征集倡议书》。医用防护服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医疗物资,是保护医护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屏障。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医用防护服供给作为重中之重,向全国医用防护服重点生产企业派出了驻企特派员,协调企业从原料配备到跨省运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医用防护服产量已经从1月28日的0.87万件上升到2月4日的3.16万件,但仍难满足当前的防疫救治需求。 br/ /p p   缺少压条机(又称热风缝口密封机、贴条机、热封机)是制约医用防护服增产扩能的瓶颈。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支持主要压条机生产企业恢复生产,但目前恢复的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医用防护服生产需求。 /p p   当前,医用防护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指导医务人员正确做好个人防护,维护医务人员队伍的身体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就疫情期间医用防护服的使用管理提出要求,下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医用防护服严格分级分区使用管理的通知》。 /p p   一是高度重视医用防护服的合理使用。重点强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落实。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按照“优先保障高风险区域、高风险操作、高风险人员”的原则,严格分级分区使用,确保医用防护服合理使用。 /p p   二是加强医用防护服的分级分区使用管理。防护服应当在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使用,其他区域和在其他区域的诊疗操作原则上不使用防护服。明确了符合国标(GB19082)的一次性无菌医用防护服,在境外上市符合日标、美标、欧标等标准的医用防护服,以及“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的使用要求。 /p p   三是加强管理,促进合理使用医用防护服。医疗机构应当将医用防护服纳入全院统一管理,建立台账,根据医务人员工作所在不同区域、开展的不同操作及管理患者的症状轻重程度,科学合理分配防护服。要根据收治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在隔离区域工作的班次,发挥资源利用最大效益。 /p p   一般认为,医用防护服起源于手术服。100多年前,医生做手术时大多穿着一种黑色外套,被认为是最早的医用防护服。当时,这种医生穿着防护服的目的并不是防护自身免受伤害,而是为了保护衣服不被血液或分泌物污染。 /p p   早期的防护服材质一般为棉质,在干燥状态下具有防细菌渗透的能力,但是在湿态下却无法抵抗细菌的入侵。二战时期,美国的军需部门为了使防护服的材料应该能阻挡液体进入带入细菌,开发了一种经氟化碳和苯化合物处理的高密机织物,增强防护衣的防水性能。战后,民用医院开始采用这些织物作为医用防护服的面料。 /p p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类对于艾滋病毒、肝炎B病毒、肝炎C病毒等血载病原体有了深入的了解,深刻认识到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存在受感染的风险,开始着力开发医用防护服,使得防护服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p p   2003年,我国在抗击“非典”疫情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医护人员面临的生物职业危害。在SARS流行过程中,我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性肺炎5329例,其中医护人员969例,占18%,属于高发人群。由于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转运等环节中,因直接接触病人而被感染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出现为抢救一名病人而导致数十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的罕见现象,令社会各界大为震惊。我国相关领域开始研发医用防护服。常见的医用防护服通常由帽子、上衣、裤子组成的连身式结构,在制作中有着严格标准,包括防护性(密封性)、服用性、安全卫生性。通过裁剪、缝合、上松紧、粘合压胶条才能制作出的医用防护服,涉及到的机器离不开这三种:平缝、包缝、压胶。 /p p   医用防护服作为防化服中的一类,主要用于医护人员穿着,不仅要排湿透气、穿着自如,还要让医护人员免受诊疗过程中病毒、细菌等各种污染物的感染,抵挡住水液、酒精、油渍侵入,而且要有效抗静电,甚至防止灰尘进入。医用防护服的作用是产生细菌阻隔层,以防止细菌泳移,减少交叉感染。近年来一些科研单位和企业已经开发出不少医用防护服,大多以非织造布为主要面料。医用防护服按面料的组织结构可分为机织、非织造布和复合材料 按使用期限分为用即弃型(一次性使用)、限次型和可重复使用型 按加工复合技术来说有整理加工、涂层和覆膜三大类方法。 /p p   医用防护服要求做到“三拒一抗”,即拒水、拒血液、拒酒精以及抗静电的医用防护服,与一般的织造材料不同,采用的是微纳米级别材料。这种复合材料可以通过不同材料复合,如用聚乙烯/聚丙烯纺黏非织造布,与透气微孔薄膜或其他非织造布复合,或用水刺非织造布与透气微孔薄膜复合,或用木桨复合水刺非织造布。 /p p   目前国内市场上正在销售和研发的几种医用防护服所用的非织造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p p   strong  聚丙烯纺粘布 /strong /p p   聚丙烯纺粘布可经抗菌、抗静电等处理,制成抗菌防护服、抗静电防护服等。相对于传统的棉布防护服,聚丙烯纺粘布防护服无疑是一大进步。因其价格较低,而且是一次性使用,可以大大减少交叉感染率,在刚推出的相当长时期内,在国外得到大量推广。但是,材料的抗静水压比较低,对病毒粒子阻隔效率也比较差,只能作为无菌外科手术服、消毒包布等普通防护用品。 /p p    strong 聚酯纤维与木浆复合的水刺布 /strong /p p   材料手感柔软,接近传统的纺织品,而且可以经三抗(抗酒精、抗血、抗油)和抗静电、抗菌等处理,可以用γ射线进行消毒,是一种比较好的医用防护服材料。但它的抗静水压也相对较低,对病毒粒子阻隔效率也比较差,因此也不是理想的防护服材料。 /p p    strong 聚丙烯纺粘一熔喷一纺粘复合非织造布,即SMS或SMMS /strong /p p   熔喷布的特点是纤维直径细、比表面积大、蓬松、柔软、悬垂性好、过滤阻力小、过滤效率高、抗静水压能力强,但强力低,耐磨性差,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领域的发展。而纺粘布纤维线密度较大,纤网又是由连续长丝组成,其断裂强力和伸长比熔喷布大得多,恰恰可以弥补熔喷布的不足。这种材料有均匀美观的外观、高抗静水压能力、柔软的手感、良好的透气性、良好的过滤效果、耐酸碱能力强。另外,还可以对SMS非织造布进行三抗(抗酒精、抗血、抗油)和抗静电、抗菌、抗老化等处理,以适应不同用途的需要。 /p p    strong 高聚物涂层织物 /strong /p p   用于防护织物的涂层种类很多,有聚氯乙烯、聚乙烯、聚氯丁橡胶和其他各种合成橡胶,该种防护服的防水性、阻隔细菌粒子的性能非常好,可重复使用,但透湿性能差,人体的大量汗液无法排出,穿着舒适性能差,非典时期使用橡胶涂层织物的防护服实在是不得已之举。国内外最新进展是采用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与织物复合获得防水透气功能,但作为一次性用品价格昂贵。 /p p    strong 聚乙烯透气膜/非织造布复合布 /strong /p p   根据防护等级的不同要求,所采用的非织造布与薄膜也有不同。聚乙烯透气膜/非织造布复合材料,对于阻隔细菌粒子穿透和液体渗透有优良的效果,且手感可通过改变复合面料的柔软度来调整,其抗拉强力强,透气性好,舒适性能大大提高,能经受消毒处理,不含有毒成分,克重60~100g/m sup 2 /sup ,有良好的性价比,用它制成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可保护医务人员免遭污染源污染,克服交叉感染,起到有效防护的作用。 /p p    strong 重复使用型: /strong /p p strong   聚四氟乙烯层压织物 /strong /p p   医用防护服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了医疗环境下医护人员穿戴的各类服装,如日常工作服、外科手术服、隔离衣以及防护服等。根据应用环境及功能不同,医用防护服对于液体及细菌渗入有不同的标准等级,所采用的材料也各不相同。不过,按照基本功能大致可分为重复使用型和用即弃型(一次性)两类。 /p p   重复使用型防护服,一般作为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服和手术服等。主要采用传统机织布、高密织物、涂层织物及层压织物等材料制成。由于层压织物是将普通织物与一层特殊薄膜通过层压工艺复合在一起制得,因防护性能及透湿透汽性能较好成为业内主流选择。 /p p   比较高端的层压织物是聚四氟乙烯超级防水透湿复合面料。该面料是以聚四氟乙烯为原料,经过膨化拉伸后形成一种具有微孔性的薄膜,将此薄膜用特殊工艺覆合在各种织物和基材上,成为新型过滤材料。由于该膜孔径小,分布均匀,孔隙率大,在保持空气流通的同时,可以过滤包括细菌在内的尘埃颗粒,达到净化且通风的目的。这种层压织物能够防风、防水、透气、透湿,而且舒适性极好。目前,发达国家大多使用聚四氟乙烯材质。采用聚四氟乙烯复合膜作为隔离层研制的医用多功能防护服,具有耐久的防水、拒水、抗菌、抗静电、阻燃、透湿等物理机械性能,对血液、病毒(液体重或气体重)在自然条件和压力条件下都具有很好的阻隔性能,阻隔(过滤)效率大于99%。 /p p    strong 一次性防护服: /strong /p p strong   聚烯烃纤维无纺布 /strong /p p   理想的医用防护服应该具有多功能性,既要能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有毒有害的液体、气体或具传染性的病毒和微生物侵袭,又要穿着舒适,在具备阻隔性能的同时,还要具备透气性、抗菌性及防致敏性,不得危害人体健康。除此之外,防护服面料选择还要考虑成本及废弃后的环保问题。 /p p   可重复使用的防护服,每次使用后都要进行洗涤和消毒,操作不方便,大大限制了它的织造结构,而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其防护性能有所下降。鉴于此,国际上逐渐采用一次性非织造(无纺布)材料制成的防护服。这种防护服,经过进一步的抗菌、抗静电等处理,手感和性能跟传统纺织品比较接近,而且价格较低。因此,在医疗领域的隔离衣和防护服中应用较为广泛。 /p p   目前,国内用于无纺布生产的三大纤维分别为聚丙烯、聚酯和粘胶纤维。其中聚丙烯所占比例最高,占62%。一般而言,用于生产无纺布的聚丙烯主要指的是高熔指聚丙烯纤维料,近年来,聚丙烯高熔纤维料的需求受多重利好因素的影响,被市场看好,生产企业也在积极的研发拓展聚丙烯纤维市场。数据统计,2019年国内聚丙烯纤维料产量约170万吨左右,同比2018年增长7.5%。其中高熔指聚丙烯纤维料95万吨,同比增长了15.8% 中熔指聚丙烯纤维料77万吨,相比基本持平。 /p p   无纺布生产工艺主要有纺粘法、水刺法、闪蒸法、SMS复合材料等。纺粘法无纺布主要利用化纤纺丝的方法形成聚丙烯长丝,再借助气流或机械的方法分丝成网,其在手感和性能方面很接近于传统的纺织品 水刺法无纺布,是通过高压水柱高速水流对涤纶、锦纶、丙纶等纤维纤网喷射,使纤网中纤维运动而重新排列和相互结,以达到固结成布的日的 闪蒸法无纺布,以聚烯烃为主要原料,采用静电分丝,使丝条在拉伸过程中相互摩擦形成静电分丝,彼此相互排斥保持单纤维状态,然后靠静电装置使纤维凝聚成网,纤网再经热轧而成 SMS复合无纺布,就是将两种以上性能各异的非织造纤网通过化学、热或机械等方式复合在一起,或者是结合不同的成网工艺制造的无纺布。 /p p   目前,一次性防护服多采用聚乙烯透气膜制成复合无纺布。聚乙烯透气膜在LDPE/LLDPE树脂载体中,添加50%左右的特种碳酸钙进行共混,经挤出成膜后定向拉伸一定倍率而成。由于聚乙烯树脂为热塑性塑性材料,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拉伸和结晶,拉伸时聚合物与碳酸钙颗粒之间发生界面剥离,碳酸钙颗粒周围就形成了相互连通的蜿蜒曲折的孔隙或通道,正是这些孔隙和通道赋予了薄膜的透气(湿)功能,从而沟通了薄膜两面的环境。 /p p   截至目前, 现行的防护服国家标准有21条;其中,医用防护服主要使用 span GB 19082-2009《 span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span 》,标准中涉及外观、结构、号型规格、液体阻隔功能(抗渗水性、透湿量、抗合成血液穿透性、表面抗湿性)、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过滤效率、阻燃性能、抗静电性、静电衰减性能、皮肤刺激性、微生物指标、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检测。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 现行防护服国家标准 /p table border=" 0" cellpadding=" 0" cellspacing=" 0" height=" 396" style=" " align=" center" colgroup col width=" 134" style=" width:100.50pt " / col width=" 394" style=" width:295.50pt " / /colgroup tbody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class=" firstRow" td height=" 13" width=" 157"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valign=" middle" 标准号 /td td width=" 331"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valign=" middle" 标准名称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T 33536-2017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防护服装 森林防火服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T 29511-2013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防护服装 固体颗粒物化学防护服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T 28895-2012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防护服装 抗油易去污防静电防护服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T 28408-2012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防护服装 防虫防护服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 24539-2009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防护服装 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 24540-2009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防护服装 酸碱类化学品防护服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T 24536-2009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防护服装 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T 24278-2009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摩托车手防护服装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143" GB 19082-2009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331"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 8965.1-2009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防护服装 阻燃防护 第1部分:阻燃服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 8965.2-2009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防护服装 阻燃防护 第2部分:焊接服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T 23462-2009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防护服装 化学物质渗透试验方法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T 23463-2009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防护服装 微波辐射防护服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T 23464-2009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防护服装 防静电毛针织服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T 13640-2008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劳动防护服号型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T 18136-2008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交流高压静电防护服装及试验方法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T 13459-2008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劳动防护服 防寒保暖要求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T 20654-2006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防护服装 机械性能 材料抗刺穿及动态撕裂性的试验方法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T 20655-2006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防护服装 机械性能 抗刺穿性的测定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T 20097-2006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防护服 一般要求 /td /tr tr height=" 18" style=" height:13.50pt " td height=" 13"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3" GB/T 17599-1998 /td td x:str="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31" 防护服用织物 防热性能 抗熔融金属滴冲击性能的测定 /td /tr /tbody /table p    /p p br/ /p
  • 我国废弃塑料污染防治战略
    一、前言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等具有密度小、易加工、高性能、多功能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 。塑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9 年我国塑料加工制品高达 8.184×107 t,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 。但不规范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和堆放塑料废弃物等问题,造成废弃塑料在环境中的长期累积,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浪费,必须进行治理。据统计,截至 2015 年全球已累积生产了约 8.3×109 t 塑料制品,废弃量约 6.3×109 t,仅有 9% 被回收利用 。2019 年我国产生废弃塑料 6.3×107 t,仅回收利用 1.89×107 t 。废弃塑料污染防治事关人民群众健康,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是实施党中央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废弃塑料污染现状及回收利用技术的基础上,从塑料全生命周期评价、废弃塑料全方位全链条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废弃塑料污染防治的措施建议,为促进我国塑料工业和国民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提供政策及技术参考。二、废弃塑料污染与防治现状分析(一)废弃塑料的污染现状1. 废弃塑料的来源废弃塑料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工业源、农业源、医用源和生活源四大类。工业源废弃塑料主要指塑料成型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料及废弃工业塑料制品,大多来源明确,相对集中,原料品质较好,回收利用价值高;农业源废弃塑料主要包括废弃农用地膜、棚膜、农用管道、农药包装等,其中农膜废弃量最大,使用废弃后处理困难,残留在田间,不易降解,污染农田,危害生态环境;医用源废弃塑料主要源于医疗卫生及防疫过程中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如防护服、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目镜等,是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危险废物;生活源废弃塑料为日常生活活动产生的废弃塑料制品,品种多、分散广、难收集,如塑料瓶、塑料包装袋、纸塑复合材料及其他失去使用价值的塑料制品等。2. 废弃塑料的危害目前,我国固体废物年产生总量超 1×1010 t,其中废弃塑料约为 6.3×107 t,占固体废物的 0.6% 左右,但由于塑料化学结构稳定,难以自然降解,其不当使用和处置以及多年的累积效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极大的资源浪费,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特别是塑料快餐盒、塑料包装袋和农业塑料薄膜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其使用量大、面广,使用周期短,废弃后大部分与生活垃圾或土壤混合,回收难度大,因而严重污染土壤、高山、海洋等,导致城市“垃圾围城”,珠峰“海拔最高的垃圾场”等环境污染事件。部分难回收废弃塑料在焚烧处理过程中释放大量有毒气体,产生大量粉尘和烟雾,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引起雾霾。同时,我国石油资源匮乏,2018 年对外依赖度超过 70%,进口石油约 1/3 用于合成塑料制品。废弃塑料如不能循环回收利用,是对石油、煤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浪费。废弃塑料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极具回收利用价值。通过废弃塑料有效处理处置,尤其是回收利用,有望解决塑料污染难题。(二)全球废弃塑料污染防治现状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日益重视废弃塑料的污染治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不断发起多项大规模全球运动,以减少、再利用和再循环废弃塑料制品,如 2017 年启动全球“清洁海洋运动”,呼吁政府、行业和消费者减少塑料的生产和过度使用; 2019 年将废塑料纳入《巴塞尔公约》的管控范围。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一系列公约、政策和法规,建立了塑料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如美国的《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欧盟的《欧盟限塑令》、日本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等。发达国家人工成本高昂,环保措施严苛,长期将废塑料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如据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ISRI)统计,2017 年美国出口废塑料达 2×106 t,其中出口到中国的约占其出口量的 70%,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后,如何处理巨量废弃塑料是其需解决的问题。(三)我国废弃塑料污染防治现状1. 我国废弃塑料治理现状我国废弃塑料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回收利用、焚烧、填埋等方式,建国以来废弃塑料流向如图 1 所示。2019年我国塑料废弃量约为6.3×107 t,其中,一次性塑料产品如塑料袋、农膜、饮料瓶,年废弃量超过 2×107 t,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另外,家电、汽车、建筑等塑料制品,也随着相关产品进入淘汰期,成为废弃塑料的重要来源。我国废弃塑料流向主要包括回收利用、焚烧、填埋处理和环境中积累等四个方面:30% 废弃塑料被回收利用,14% 被焚烧发电回收热能,36% 被填埋或任意丢弃,大量积累在自然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图 1 1949—2019 年我国废弃塑料流向统计 2. 我国废弃塑料防治的主要原则及法律体系我国十分重视废弃塑料的污染防治,1995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各部委、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制定了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逐步完善了废弃塑料防治法律体系,提出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全过程管理、分类管理等原则。最近,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废弃塑料污染,国家推出了新的塑料污染治理法规。2019 年 9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2020 年 1 月 16 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推动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规范化、集中化和产业化,强化创新引领、科技支撑,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此外,我国还出台了“无废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政策,为我国废弃塑料污染防治和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3. 我国废弃塑料污染防治科技支撑情况国家各部委高度重视废弃塑料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的科技立项。科学技术部多次立项废旧塑料制品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系列科研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开展“固废资源化”重点研发计划,在全生物降解塑料及其新型制品、废旧塑料制品智能化回收与再利用、二次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等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布局,初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塑料垃圾回收利用技术链条,带动了废弃塑料循环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如图 2 所示。图 2 我国塑料垃圾污染防治与回收利用全流程技术体系4. 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及企业现状废旧塑料回收行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很大。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废旧塑料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以中国塑料加工协会、中国合成树脂协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等三大行业协会为依托,形成了一批较大规模的再生塑料回收交易市场和加工集散地,建成了 25 个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包含 21 个废弃塑料回收利用园区 。据统计, 2019年国内废塑料回收利用量为 1.89×107 t,回收率接近 30%,回收总值达 1000 亿元以上,国内登记注册从事废塑料加工的企业共有 3000 多家,年再生塑料加工能力超过 1×104 t 的企业达到 300 家,年再生塑料加工能力超过 5×104 t 的企业达到 50 家 。(四)废弃塑料回收利用技术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主要包括物质回收和能量回收两大类,各种主要回收方法详见图 3。国际回收标准指南按回收优先顺序,将废弃塑料回收利用分为四级,第一、二级为材料再生,即物理回收,第三级为化学回收,制取化学品或油品,第四级为废弃塑料焚烧,回收能量。图 3 废弃塑料回收利用技术1. 物理回收物理回收不改变塑料化学组成,主要通过收集—粗略分类挑选—简单清洗破碎—熔融加工等制备再生塑料制品,广泛用于单一材质的热塑性废弃塑料回收利用,如回收利用废弃聚酯瓶制备再生涤纶纤维、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制备装饰制品等。但塑料制品 60% 以上是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器、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结构件和功能件,其所需的高性能多功能通过共混复合、交联等实现,废弃后难以回收利用。传统熔融加工方法,因共混复合型器件难分类难分离,组分相容性差、熔点差异大、熔体黏度不匹配,再生制品相畴尺寸大,性能差,无应用价值;交联型不熔不溶,难再加工,大多只有填埋或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浪费,已成为解决塑料污染治理的瓶颈和难点。2. 化学回收化学回收采用裂解技术将废弃塑料降级回收为可再次使用的燃料(汽油、柴油等)或化工原料(乙烯、丙烯等)。由于化学回收装备复杂、能耗高,从经济角度一直被认为难以推广应用。近年来化学回收技术发展迅速,许多企业已做到了商业化,并拟在未来扩大规模。但是高温热裂解温度高,反应时间长,产率低,产物复杂,易产生有害废气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性较差;催化裂解和溶剂分解是化学回收的发展方向,但尚需提高催化剂效率和发展绿色溶剂 。3. 能量回收能量回收,即燃烧回收热能,主要适用于传统物理法和化学法无法回收利用的污染严重的废旧塑料,通过垃圾焚烧产生高温气体用于发电。但焚烧会产生氯化氢、二噁英、多环芳烃等有毒气体,造成大气二次污染。应加大开展先进的绿色高温焚烧设备的研制,实现安全清洁焚烧。三、全方位全链条防治废弃塑料污染(一)塑料全生命周期评价对塑料生命周期管理基于其制品综合环境评价,即:从最初的原油开采、合成、加工、应用,到最终的废弃物处理,进行全过程跟踪,评价其在整个生命周期间的所有投入及产出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如图 4 所示。同时,根据应用和处理方式,反过来指导合成和加工,改进工艺、改善管理,实现塑料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降低塑料污染。采用高效的办法对塑料进行生命周期管理,发展资源安全利用集成技术,可以提高塑料的使用效率,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图 4 塑料生命周期示意图(二)从合成 - 加工 - 应用 - 废弃物处理等环节全方位全链条防治废弃塑料污染通过对塑料制品合成、加工、应用和废弃物处理等阶段全生命周期评价和分析,提出废弃塑料污染防治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通过开展塑料制品源头减量、原料及产品替代、废塑料高值利用及安全处理等措施来全方位全链条防治废弃塑料污染。1. 从合成环节防治废弃塑料污染大多数塑料来源于不可再生石化资源,合成工艺成熟、规模大、成本低,应用相当广泛,产量持续增加。但石油为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 70.9%,且这些塑料大分子主链以 C—C 键连接,自然界中难降解;而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热固性塑料材料为三维网状结构,不溶不熔,难回收利用。对废弃塑料污染防治需从源头出发,建立源头减量合成技术体系,合成高性能、长寿命、易回收的石油基高分子材料,加强可循环、易回收产品开发;发展高性价比生物降解塑料,如聚乳酸、二氧化碳共聚物等,实现可控降解、提升材料综合性能;发展低成本、高产量的新型聚合技术,重点发展我国已规模化工业生产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材料如聚乙烯醇等,替代需填埋处置的一次性制品;发展清洁规模化利用生物质资源如纤维素、甲壳素等的先进技术,从源头实现塑料污染防治。2. 从加工环节防治废弃塑料污染塑料制品性能不仅与其分子结构有关,还依赖于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多层次多尺度结构。通过共混复合、填充增强、交联、发泡等加工方法,可实现塑料制品高性能、多功能、轻量化、长寿命及生态化。但是废弃后的共混复合型塑料难分类、难分离,交联型塑料不熔不溶、难再加工,不能采用传统回收方法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亟需发展先进的塑料加工新技术,减少共混复合,实现同质异相增强,提高塑料制品性能,延长服役周期,减少废弃量;实现零部件同质制造,发展环保型助剂,便于塑料制品废弃后回收再利用;设计和制造可多次循环使用的塑料制品,减少塑料废弃,并发展先进的塑料回收再利用装备及技术,如塑料拉伸流变塑化输运加工技术,固相剪切碾磨加工技术等,高值高效回收共混复合型、交联型塑料。3. 从应用环节防治废弃塑料污染提倡塑料合理适度使用、消费,鼓励循环使用,从源头减量。加强管理,实现“谁生产谁处理,谁购买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完善废弃塑料回收利用政策体系,提升公众对废弃塑料制品回收利用的认同,开辟合法、合适的应用途径,如农田水利、道路材料、室外设施等,为其再利用提供法律保障。塑料制品应用不同,其性能要求不同,应根据不同塑料制品使用特性,从应用环节开展废弃塑料污染防治,如对共混复合、交联型工业用结构件和功能件,应大力提倡循环再利用,充分延长塑料制品的使用周期;发展环境友好型高分子回收利用技术;对寿命短、废弃后难收集、对环境影响大的塑料包装制品,应避免过度包装,设计制造可多次使用的制品,实现塑料包装制品的循环利用;对服役后难机械化回收的农用薄膜,应建立先进的加工技术,能全回收再加工利用;研发全生物降解塑料,推动生物降解塑料在一次性塑料制品中的使用,解决塑料在环境中难降解的问题;医疗防护用品应采用无毒的聚烯烃塑料,同时对医疗废弃物及危废塑料进行高温焚烧处理。4. 从废弃物处理环节防治废弃塑料污染基于全方位全链条防治废弃塑料污染的理念,在处理或回收前,对废弃塑料制品进行合理、科学分类,发展针对不同类型塑料垃圾的回收、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废弃塑料处置不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能实现废弃塑料的物质、能量再利用。构建废弃塑料回收利用完整产业链,提高废弃塑料制品的回收率,可以有效促进塑料资源的综合利用。根据废弃塑料多产地、多源头、差异化的特点,创新本地化回收利用模式和推广应用模式,对可回收利用的废弃塑料,优先发展环境友好的物理回收利用技术,完善单材废塑料回收加工技术,突破混杂废塑料回收加工难题;填埋处理餐厨混杂湿垃圾等,仅用生物降解塑料包装,实现安全填埋。焚烧处理危废塑料及废弃医疗塑料,需发展环保焚烧装备和工艺,实现绿色排放,回收能量。四、对策建议(一)强化政府引领,加强部门联动借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功经验,实行联防联控机制,群防群治。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突破部门、地区、行业界限,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废弃塑料污染防治新机制。统筹固、水、气三位一体污染治理,借鉴大气、水污染治理成功经验,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废塑料污染防治机制。(二)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标准建设将塑料污染防治明确纳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塑料制品生产、销售、消费、回收等各环节主体在废弃塑料回收利用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入保证金返还等政策和法规。制定再生塑料及制品国家标准,为再生塑料开辟合法合适的应用途径,鼓励和强制使用再生塑料和制品,制定或修订降解塑料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认证体系,杜绝伪降解、假降解塑料制品。(三)完善废弃塑料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和完善分层次全覆盖的废弃塑料污染防治网络,实行“谁生产谁处理,谁购买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生活塑料垃圾分类落实到村镇、小区和个人。建立从国家级回收基地、回收加工企业,至小微企业废弃塑料回收利用战略新兴产业体系,解决环境污染,减轻能源资源压力,提供就业岗位,把废弃塑料污染治理与“无废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四)加大财政支持,完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废塑料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建议塑料合成、加工、销售、应用的利益方缴纳废弃塑料回收处置费,专款专用于废弃塑料回收利用的科研、企业和处理部门。(五)加强科技支撑,引领塑料污染防治开展不同类型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研发高性能、长寿命、易回收的塑料合成新技术,攻克可生物降解塑料的低成本合成技术。发展先进的塑料制品高性能、轻量化加工新方法,实现同质异相增强、同器同材,研发可多次使用的塑料制品;建立基于高分子态高值高效回收利用混杂废弃塑料的新装备和技术。发展环保节能焚烧炉、烟气净化技术及灰渣固定化技术;研究难回收再生的废塑料化学回收新技术及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等。(六)加强宣传引导,全民参与治理加强塑料污染防治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宣传,既要加强治理,也要避免妖魔化塑料。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提倡合理消费、适度消费,自觉主动参与废弃塑料污染防治,自觉实施废弃塑料规范分类回收。五、结语废弃塑料污染防治事关人民群众健康,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是实施党中央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废弃塑料污染防治,实现塑料制品源头减量、原料及产品替代、废弃塑料高值利用及终极塑料垃圾安全处理,必须从塑料合成、加工、应用和处理等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治理。同时,也要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行政监管,强化塑料回收利用领域科技创新,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增强公民环保意识,鼓励全民参与废弃塑料污染防治,通过群防群治措施提高废弃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以促进废弃塑料的污染控制和资源保护的协同发展。作者简介王琪 轻工装备(塑料加工装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塑料加工新装备新技术新原理的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如固相力化学加工,塑料管旋转挤出加工,聚乙烯醇热塑加工和熔融纺丝,高值高效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橡胶,制备无卤阻燃塑料和泡沫塑料,聚合物基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微型加工和3D打印加工等。 瞿金平 轻工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装备技术与理论研究,提出振动剪切形变和体积拉伸形变动态塑化输运方法及原理、系统发展了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理论、发明并研制成功一系列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新装备。石碧 皮革化学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制革化学、制革清洁技术、皮胶原高值转化利用研究。
  • 【视频回放】第四届“纳米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
    2021年8月25-26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第四届“纳米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成功举办,会议吸引领域内近千位听众报名参会。本次会议开设“纳米材料与能源”、“纳米材料与半导体”、“纳米材料与医药”、“纳米材料表征与测试”4个分会场,共邀请到20位纳米材料领域科研、应用嘉宾围绕会议主题作线上报告。部分嘉宾的报告视频可回放,目前,可回放视频已经全部上线,对应回放链接整理如下,欢迎点击学习。8月25日上午 —— 纳米材料与能源报告题目报告嘉宾回放链接高镍层状化合物锂电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构效关系褚卫国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不回放光电材料与器件中载流子输运性质的表征与调控陈琪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研究员不回放固态电解质层成膜机理的显微学分析谷猛 南方科技大学 研究员不回放电沉积制备高性能电解水催化剂及原位拉曼表征严振华 南开大学 讲师回放链接8月25日下午——纳米材料与半导体半导体纳米材料原子尺度结构性能关系的定量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李露颖 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回放链接宽禁带半导体原子尺度缺陷的加工、模拟与光谱表征徐宗伟 天津大学 副教授回放链接无铅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的掺杂调控发光性质研究周伟昌 湖南师范大学 副教授回放链接Wadsley相氧化钒的制备与光电性质谢伟广 暨南大学 教授不回放8月26日上午 —— 纳米材料与医药报告题目报告嘉宾回放链接磁性纳米药物赋能生物磁效应及潜在医学应用孙剑飞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研究员不回放单颗粒/单细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技术(SP/SC-ICP-MS)在纳米医学中的应用梁少霞珀金埃尔默 原子光谱技术支持回放链接纳米钻石载药、成像和靶向抗肿瘤效应研究李英奇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教授回放链接口服纳米载体的形状效应戚建平复旦大学药学院 副教授回放链接脂质纳米药物的构建及特性调控及其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曹志婷中国药科大学 特聘副研究员不回放8月26日下午——纳米材料表征与测试基于单分子荧光显微技术的纳米材料活性测量方法及应用张玉微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教授不回放基于单分子荧光显微技术的纳米材料活性测量方法及应用刘阳 布鲁克纳米表面量测部 售后应用科学家回放链接多铁/铁电材料原子尺度局域结构的电子显微学研究邓世清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 副教授回放链接基于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微观谱学和磁成像仪器及其应用代映秋国仪量子 高级应用工程师回放链接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及其表征郝国林湘潭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副教授回放链接纳米界面吸附与原位检测陈岚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副研究员回放链接双束电镜-二次离子质谱联用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何琳上海交通大学 副主任/副研究员不回放
  • 2018年重防腐涂料行业现状分析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现代生活中腐蚀生锈造成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浪费,每年都会形成巨额的经济损失。据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公布的报告显示,每年仅因腐蚀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大约占了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4%,腐蚀生锈的钢铁约占年产量的20%,而在中国,每年金属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腐蚀损失甚至超过了火灾、风灾和地震造成损失的总和。如此惊人的损耗,无疑刺激着市场对防腐涂料需求的增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其次,随着中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在建筑、交通运输、石化、水电等众多领域都出现了超常规增长,从而带动了相关配套产品需求的飞速增长。在这种形势下,近年来中国防腐涂料市场出现了喜人的局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重防腐涂料作为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主要工程材料,它涉及到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电力、海洋工程、建筑工程等部门,关系到它们的质量与附加值;同时又为海洋开发和新能源配套、航空航天、国防工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国际上已将重防腐涂料发展水平高低作为衡量涂料工业先进程度的标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规模增长,我国重防腐涂料行业规模走势向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对近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10-2017年,中国重防腐涂料行业销售收入呈波动增长趋势,增长情况与工业总产值类似。2017年,重防腐涂料行业实现销售收入884.65亿元,同比增长14.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总产量增加,华东地区占比最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1-2017年,我国重防腐涂料产量呈波动变化。2011年经济的恢复促使集装箱涂料产量达到10万吨,整个重防腐涂料产量也上升至176.6万吨;2013年我国重防腐涂料产量继续增长14.1%至221.7万吨,2017年,我国重防腐涂料产量388.7万吨,同比增长10.6%,居世界首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区域分布来看,2017年,我国华东地区重防腐涂料产量最大,产量占比达到47.87%。其次,是华南地区,产量占比达到23.37%。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产量占比依次为11.47%、8.80%、4.10%、3.10%、1.29%。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盈利因素利好,助推行业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政策支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我国涂料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涂料“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未来涂料行业发展方向,并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未来,我国涂料行业在这些政策支持下将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技术创新潜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只有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中国防腐涂料产品仍处于中低端水平,产品附加值较低,特别是特种涂料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在研制开发技术、劳动附加值、与国际领先水平企业的学习能力方面潜力大,具备技术创新潜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下游需求拉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逐步扩大,“十三五”及未来若干年,中国汽车、船舶、城市建设等行业的发展将有效地带动防腐涂料行业的需求,防腐涂料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年来中国防腐蚀涂料市场出现了喜人的局面,其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防腐涂料在我国涂料工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市场规模已经仅次于建筑涂料位居第二位。这和中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涂料行业的下游——建筑、交通运输、石油化工、能源、机械等领域的高速增长密不可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前景看好,预测规模呈增加趋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重防腐涂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领先企业经营分析报告》对近年的数据进行预测分析,2023年重防腐涂料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将达到1981亿元。 /p
  • 回放视频:听8位专家讲“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表征与检测技术交流,仪器信息网于2021年6月8日成功举办了“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主题网络研讨会,邀请领域内杰出专家和业内人士围绕会议主题带来精彩报告,并为参会人员搭建了网络互动平台进行学术交流。回放视频链接如下:报告时间报告主题报告嘉宾回放链接09:30--10:00固化与湿热条件对挖补复合材料层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小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室主任/教授)链接10:00--10:30复合材料固化的热分析表征曾智强(德国耐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市场与应用副总经理)链接10:30--11:00聚乳酸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结晶行为研究贾仕奎(陕西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系主任/副教授)链接11:00--11:30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基本力学性能测试与表征白瑞祥(大连理工大学 力学系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链接14:00--14:30复合材料破坏与强度预报黄争鸣(同济大学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教授)链接14:30--15:00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关键要素分析王斌(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链接15:00--15:30高温环境下防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仪器与装备张建海(吉林大学 副教授/吉林省材料服役性能测试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链接15:30--16:00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改性研究黄培(重庆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 讲师)不回放16:00--16:30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陈新文(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链接
  • 近三成微波炉用塑料饭盒会释放塑化剂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近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发布调查报告称,测试了二十五款标注为可在微波炉中加热使用的塑料饭盒,其中从七款样本的盒盖或盒身上检出塑化剂成分,包括"乐扣"、"JCJ"在内的不少名牌产品也榜上有名。记者采访发现,包括销售人员在内,很多市民对此并不知情。专家建议应严格产品说明规定。   在北京市大兴区的一家物美超市,不时有消费者到塑料饭盒、保鲜盒专柜前选购,一些人因为玻璃盒体的餐盒价位比塑料的高或者感觉比较沉,最终选择可在微波炉中加热使用的塑料餐盒。   记者:你们经常拿什么装饭在微波炉里热?   消费者:就拿乐扣啊。   记者:加热会释放塑化剂,这件事你们知道吗?   消费者1:不太清楚。   消费者2:我们家以前用现在不用了,不前一阵出问题了吗?   消费者3:刚从网上听说的,以前我们一直在用,在微波炉里热饭觉得挺方便的。   售货人员对哪些产品更适合用于微波炉加热不甚了解。   售货员:那上面标注耐热120度,就能微波炉用。   记者:现在不是说微波炉加热可能有害吗?   售货员:不知道。   多数微波炉专用塑料饭盒产品标明的主要材料是聚丙烯和聚乙烯,它们的耐热程度最高分别是140℃和110℃,专家称如温度超过它们的耐热极限,塑化剂就有释放的可能,所以应避免长期用高温加热塑料饭盒翻热食物,但一些产品并没有标注不得用于蒸煮食物。中国消法研究会副会长刘俊海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厂家产品说明规范化管理。   刘俊海:商家应当揭示塑料饭盒在高温加热的情况下可能释放塑化剂,而且应告知消费者,塑料盒也有保质期,保质期一过也可能对消费者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如果他们拒绝履行这种信息披露义务,消费者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 重磅!国家发布新冠病毒防控指南 含医疗设备配置标准(附清单)
    1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的通知》。操作指南围绕疫情防控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方面的具体防控要求,制定疫情防控、医疗救治、重点机构、重点场所4篇20个操作指南。其中包含医疗设备配置标准、抗原试剂储备要求等。《重症床位扩容改造操作指南》中明确,要加强二级医院重症医疗资源储备。二级综合医院应当独立设置重症医学科,二级传染病医院、儿童专科医院应当设置重症监护病房。二级医院要按标准建设和改造重症监护单元,确保供电、供氧设施,以及生命监护、抢救治疗设备处于功能良好状态,确保各重症监护单元随时可使用。(完整清单附文末)强化医联体上下联动机制,医联体牵头医院要组织对二级医院重症监护单元建设和改造情况进行验收,派出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为下级医院重症医护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其重症识别、应急处置和综合救治能力。要强化三级医院重症医疗资源准备。确保综合ICU监护单元可随时使用。医院要按照综合ICU标准,加快完成综合ICU监护单元建设和升级改造,并进行逐一检查,确保供电、供氧设施,以及生命监护、抢救治疗设备处于功能良好状态,确保各重症监护单元随时可使用。确保用于感染新冠病毒的各类重症病人治疗的综合ICU床位数量不少于本院实际开放床位总数的4%。立即启动专科ICU扩容改造《重症床位扩容改造操作指南》中还指出,要迅速改造其他专科ICU床位。医院立即启动除综合ICU外,其他专科重症监护床位扩容改造工作。按照综合ICU标准,对其供电、供氧系统进行改造,配备呼吸机、监护仪等满足综合重症救治需要的监护与治疗设备,确保需要时,随时可投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储备一批“可转换ICU床位”。医院应当选择适宜的独立院区、病房楼,按照感染防控要求,对其内部病房进行改造,配备满足重症救治设备使用所需的供氧和用电设施,以及呼吸支持、抢救和监护等设备,确保需要时能够在24小时内转化为重症监护单元。“可转换ICU”床位数量不少于本院实际开放床位总数的4%。各专科病区设置一定数量重症患者救治床位。医院内各专科在本病区相对独立区域设置缓冲病房。每个病区设置4间缓冲病房,其中2间配备必要的供氧和监护、治疗设备,升级改造成为4张重症患者救治床位。此外,要确保定点医院医疗资源准备。定点医院ICU床位数不低于床位总数的10%,平急结合设置的可转换ICU床位不低于床位总数的10%,确保需要时各类ICU床位可扩展至床位总数的20%。省会城市和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作用的中心城市定点医院设置独立的血液透析中心、分娩室、儿科病房,其中血液透析中心配备至少30台血液透析机。要升级改造方舱医院。各地要按照《新冠肺炎亚(准)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试行)》(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57号)要求,以地级市为单位,根据人口规模,将方舱医院提标改造为亚(准)定点医院,并按照床位总数的10%设置监护床位,确保医疗力量充足。 基层医疗机构,储备抗原、氧疗设备、血氧仪……《重点人群分类分级健康服务操作指南》中指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盒储备。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国家和本省份推荐的中药清单,按照服务人口总数的15%-20%动态储备中药、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抗原检测试剂,人口稠密地区可酌情增加。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配备和升级改造。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门诊)建设进度。完善设备配置,包括氧疗设备、便携式肺功能仪器、指夹式脉搏血氧仪、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等等;升级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鼓励有条件的为人口密集的社区或偏远的乡村配备智慧健康驿站。有关基层医疗设备和抗原试剂的储备工作,在1月3日发布的《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中也曾明确。其中指出,各级联防联控机制要落实资金保障,畅通保供渠道,组织集中采购,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药品、设备配备到位,必备药品器械直达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按照服务人口15%-20%的标准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齐配足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的中成药、退热药、止咳药及抗原检测试剂盒配备,确保机构可用量始终保持在2周以上。强化发热诊室建设,按照标准配齐相关设施设备。要扩大吸氧和血氧监测服务。各地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配备数量适宜的氧气袋、氧气瓶以及制氧机等设备,确保能够及时为门诊患者、居家治疗患者及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氧疗或氧气灌装服务。增加指夹式脉搏血氧仪(以下简称指氧仪)配备数量,确保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20个以上、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至少配备2个以上,及时为就诊和住院患者开展血氧饱和度监测。要为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重点人群包保团队、养老机构、福利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指氧仪,满足巡诊监测、访视监测、就地监测需要。各地要积极组织为65岁以上有新冠病毒感染重症风险且行动不便的重点人群发放指氧仪,指导居家自测血氧饱和度。这些机构,储备抗原试剂《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规定,封闭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每周2次全员核酸检测,被照护人员每周开展2次核酸或抗原检测,工作人员与被照护人员的检测隔日交替开展。开放管理的机构工作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当日抗原检测阴性结果可上岗,被照护人员每周开展2次核酸或抗原检测,如有可疑症状,及时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机构防疫及重点人群健康管理需要的药物、服务对象常用药物、核酸和抗原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等纳入当地联防联控重点保障清单并动态储备。《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指出,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人口总数的15%—20%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包括退烧、止咳、止泻等药品。根据师生在校学习期间加强自身健康状况监测需要,储备充足的抗原检测试剂。根据师生日常防护需要,储备足够的口罩、消毒用品、安全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并确保有2周以上的储备量。《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明确,加强物资储备,按疫情高峰期使用量,储备不少于30天用量的常备药品和防疫、消毒物资,确保洗手液、口罩、一次性手套等物资的正常供应。《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指出,加强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用药保障,动态储备中药、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抗原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等物资,定期清点物资库存,确定物资储备清单,按疫情高峰期使用量,储备不少于15天用量的防疫消毒物资。附件:综合ICU设备配置标准(每10张床位需要的设备建议清单)设备类型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基础设备1吊塔套102电动病床台103床旁监护仪套104加压袋只105精密注射泵台30-406血气机套17心电图机套18彩超台19简易呼吸球囊只1010雾化器套211排痰机台312压力表套213电动吸引器套114医用降温毯台215升温仪台2呼吸治疗设备16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套3-517无创呼吸机台2-418有创呼吸机台6-1019ECMO套120支气管镜套121一次性气管镜台6其他22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套1治疗设备23全自动连续血滤系统套324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套325康复训练车台3监测设备26PICCO模块套227CO模块套1抢救设备28急救推车(药柜)套429除颤监护仪套1转运设备30转运呼吸机台131转运监护仪台232脉氧夹台5消毒设备33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套134过氧化氢消毒机台1附件2呼吸内科ICU转化为综合ICU增加设备清单(每10张床位需要增加的设备建议清单)设备类型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基础设备1加压袋只52精密注射泵台10-203简易呼吸球囊只54医用降温毯台15升温仪台2呼吸支持设备6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套27无创呼吸机台28有创呼吸机台29ECMO套1其他支持设备10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套111全自动连续血滤系统套312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套213康复训练车台2监测设备14PICCO模块套215CO模块套1转运设备16转运监护仪台117转运呼吸机台1肾脏内科ICU转化为综合ICU增加设备清单(每10张床位需要增加的设备建议清单)设备类型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基础设备1加压袋只52精密注射泵台10-203简易呼吸球囊只54排痰机台25医用降温毯台16升温仪台17压力表套1呼吸支持设备8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套39无创呼吸机台310有创呼吸机台511ECMO套112支气管镜套113一次性气管镜台6其他支持设备14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套115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套216康复训练车台2监测设备17PICCO模块套218CO模块套1转运设备19转运监护仪台120转运呼吸机台1心内科ICU转化为综合ICU增加设备清单(每10张床位需要增加的设备建议清单)设备类型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基础设备1加压袋只52精密注射泵台10-203简易呼吸球囊只54排痰机台35压力表套26医用降温毯台27升温仪台2呼吸支持设备8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套39无创呼吸机台210有创呼吸机台211ECMO套112支气管镜套113一次性气管镜台6其他支持设备14全自动连续血滤系统套315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套316康复训练车台3转运设备17转运呼吸机台118转运监护仪台1可转化床位设备配置标准(每10张床位需要的设备建议清单)设备类型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基础设备1供氧管路改造床102床旁监护仪套103脉氧夹台54加压袋只55精密注射泵台10-206简易呼吸球囊只57血气机套18医用降温毯台29雾化器套510排痰机台3呼吸支持设备11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套512无创呼吸机台3-5抢救设备13急救推车(药柜)套114除颤监护仪套1消毒设备15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套116过氧化氢消毒机台1缓冲病房监护设备配置标准(每病区设置4-6张缓冲床位设备建议清单)设备类型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基础设备1供氧管路改造床4-62床旁监护仪套4-63脉氧夹台34加压袋只25精密注射泵台5-106简易呼吸球囊只17医用降温毯台28雾化器套2呼吸支持设备9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套2-310无创呼吸机台1抢救设备11急救推车(药柜)套112除颤监护仪套1消毒设备13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套114过氧化氢消毒机台1附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pdf
  • 书轨道交通新材料情 品32载致学芬芳——访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新材料试验室主任于全蕾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所)坐落在青岛市北区和城阳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四研产业园,是我国轨道交通关键系统和关键部件的研发生产枢纽基地之一。在中车四方所,有这样一位钩沉科海、孜孜不倦的专家,他曾参与我国铁路货车用厚浆型醇酸漆的研制和推广,为我国铁路涂料突破国外卡脖子的制约贡献了重要力量;他的研发履历等身,还参加了铁总《铁路标准技术研究——动车组防火技术标准研究》、铁总重大专项《CRH380动车组服役状态及安全规律研究》之课题3《动车组用非金属材料阻燃寿命的评估研究》,主持铁道车辆用快干清漆的研制及应用、动车组胶粘剂老化寿命检测方法研究、国家重大专项《绿色水性工业涂料与涂装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科研工作,多次荣获我国科技进步奖项。他,就是我国铁路系统著名专家,中车四方所教授级高工,新材料试验室主任于全蕾。近日,仪器信息网编辑有幸来到中车四方所,采访了这位沉浸于轨道交通新材料研究32载的专家,走进他与轨道交通新材料的研发生涯。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4262d7da-37b5-4ff8-8aac-cfd206d82bdb.jpg" title=" 1.jpg" alt=" 1.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新材料试验室主任于全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于尖端科研基地结缘铁路车辆涂料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于全蕾198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当时毕业生找工作还是国家分配制度,甫一走出学堂的他因学习成绩优异被分配到中车四方所,一直工作至今。中车四方所几十年的变迁,于全蕾娓娓道来:“中车四方所始建于1959年,在2000年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隶属中国北车。2015年,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四方所成为中国中车全资子公司。”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他几乎成为了中车四方所的一本活字典。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如今的中车四方所共占地20余万平方米,下辖2个全资子公司,控股参股6个合资公司,是中国轨道车辆关键系统技术和产品的重要供应商,重点发展轨道车辆电气、减振、钩缓、制动、智能装备、绿色节能系统、信号系统等核心产业,向客户提供轨道交通核心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中车四方所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共有两大核心业务体系:在铁路装备现代化进程方面,参与和引领了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投入运行的高速动车组和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批量装用中车四方所生产的电气、减振、钩缓、制动等产品,为中国高寒高速动车组、高铁动卧等高铁列车提供先进的核心系统。在城市轨道车辆领域,中车四方所攻克了牵引传动系统、网络控制系统和制动系统三项核心技术,首次实现了中国企业轨道交通三大核心系统的一体化。建所以来,中车四方所共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国家、铁道部和省、市科技进步奖共180余项,拥有授权专利478件,其中授权国外发明52件、国内发明130件、实用新型289件,外观设计7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于全蕾在八十年代开始正式接触铁路用涂料的相关研发工作。“那个年代中国的涂料研究刚刚起步不久,奔着为国家做贡献的心愿,我进入了中车四方所新材料室,从事涂料研究,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于全蕾笑着说。如今已经成为中车四方所新材料室带头人的他,研究的领域除了涂料外,还延伸到轨道交通相关的更多非金属材料领域,包括车辆防火阻燃、内装材料的禁限用物质和TVOC,为我国的高铁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攻坚克难 突破国外卡脖子掣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于全蕾参与过的重大科研成果中让其印象最深刻的,是参与的铁路货车用厚浆型醇酸漆的研制工作。项目的研制标志着我国首次研制成功铁路货车用厚浆型醇酸漆,该项目于1989年通过铁道部中车公司鉴定,1990年荣获科技进步三等奖。在该项目研发的背后还有着突破国外公司卡脖子掣肘的激动人心的故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当时中国国内的铁路货车,按照标准要求涂装120μm的油漆,需要喷涂四遍,因受车辆停放台位限制五天以上才能出厂,但在当时欧洲有一项水性厚浆醇酸漆的技术,可以一次性喷涂120μm成膜,只需要24h就可以出厂。因此铁道部下达了一个重点课题,希望可以引入这项生产技术。”于全蕾说。在谈判的过程中,外方提出了高额的技术转让费,这在我国外汇储备有限的当年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是为了尽快造车解决煤炭运输问题,铁路部经过几次会议的慎重讨论决定咬牙接受。“没想到外方代表得寸进尺,随后又提出了难以接受的附加条款,主要原材料和生产设备都要引用他们的。”面对国外的连番刁难,铁路部清醒地意识到绝不能再妥协,于是于全蕾所在团队就承担起了自主研发的重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当时的于全蕾刚刚步入工作岗位不久,立即和前辈投入到紧张的研发工作中。“记得当时我们在施工中遇到了两个很大的问题,一个是受限于喷涂工具,喷涂效果不好,另外一个是产品的细度要求较高,在研磨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微珠,但是玻璃微珠易碎,很容易参杂到油漆里面。”类似的困难不胜枚举,干性、缩孔、成膜厚度等问题不断摧残着科研工作者的神经,但是于全蕾所在团队则展现了迎难而上的韧性,经过历时两年的研发和攻坚,我国首例铁路货车用厚浆醇酸漆研制成功。“我们研发成功的产品,在技术水平方面甚至超过了外方当年的产品,他们的耐盐雾性能只能达到168h,他们的专家也告诉我们,这种产品的耐盐雾性能超不过300h,但是我们的厚浆型醇酸漆,耐盐雾性能可以高达500h。”于全蕾开心地说,脸上洋溢着一个科研学者特有的自豪和骄傲。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聚焦环保与防火 为我国高铁事业燃烧黄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ea2e35ad-d1cd-4699-8c6c-701e3e6739ca.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于全蕾新材料试验室剪影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如今的于全蕾早已成为新材料试验室的带头人。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频繁暴发强雾霾污染,京津冀地区仅2013年1月就曾经发生过五次大范围持续性强雾霾事件。英美等发达国家也曾经遇到类似情况,但用了四、五十年的时间才得以根除。如何减少甚至根治雾霾,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为此国家科技部2016年下达了重大专项课题《绿色水性工业涂料与涂装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尽快在轨道交通地铁、高铁车辆上使用和推广水性涂料,于全蕾作为课题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又开始了兢兢业业的研究工作。昔年的战友们都已不在中车四方所的工作岗位,但是他却依旧在不竭地燃烧着自我,在中国铁路发展的洪流之中,分担着国家前进的舵桨。“近年来,高铁的发展成为这个社会的热点,我们所在的新材料室目前也主要承担着高铁、地铁上的非金属材料研究工作。”于全蕾说。他告诉笔者,如今环保涂料和功能性涂料(如防火涂料,防滑涂料,易清洁涂料等)在轨道交通车辆上使用广泛,而他目前也在着手制定这方面的标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环保方面,如何减少车辆用非金属材料带来的挥发性有害物质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成本控制与环保当前仍然是一对矛盾,如何研发出高性价比的环保产品是业内人士朝思暮想的热点。“我们现在的研究方向是想创新研究思路,提出一个理论模型并不断修正,研究随着时间推移,内装材料中的有害物质会释放到什么程度,以达到提高环保性能的效果。”于全蕾说,目前他所在的团队已经开展了车辆室内空气TVOC及禁用限用物质的监测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防火阻燃方面,其团队目前的工作方向主要是研究国际通用的欧盟防火标准,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标准,以达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和互联互通。“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几年工作,欧盟的标准比较多,而且侧重点各不相同。目前我们已经借鉴了国外标准的先进性,制定了适合我们国家的部分行业标准。”于全蕾说,该标准在热释放速率、烟密度、毒性等方面规定比较科学合理。他表示,后续其新材料团队将进一步完善防火阻燃行业标准,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各种轨道车辆的系列行业标准。此外,其团队还正在筹备相关国家重大专项的申请工作,对车辆防火性能开展系统性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学无止境 桃李成蹊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是对于全蕾来说,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的人生座右铭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他认真地告诉笔者,“知识是会不断老化的,可能很多年前学到的东西现在已经过时了,如果不持续学习,可能就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了。”他非常喜欢看书,除了铁道行业研究方面的书籍、杂志和论文外,还会广泛浏览其他方面的如世界名著等书籍,不断思考,并积极关注不同领域的新技术新发明。“人生不断学习,大脑不断运转,你就会变得年轻,大脑就不会生锈,这也是长寿的法门呐!”于全蕾开玩笑说,“到了我这个年龄,如果大脑惰于思考和学习,可能老天觉得你就应该到马克思他老人家那报到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数十年的不断学习和深入钻研,为他赢得了周遭人和业内的敬仰,“师兄是一个技术大拿,对技术一丝不苟,同时又把这种一丝不苟带入生活中。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很愿意帮助别人。”他的师弟这样评价他。正如师弟所言,除了自己醉心于科研和学习外,于全蕾也非常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传道受业解惑对他而言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现如今我们试验室年轻人很多,代差最大能差到30岁。毛主席他老人家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培养年轻人尽快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能把有用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他们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于全蕾说,“年轻人充满了活力,只要他们愿意学习,我会把我掌握的东西倾囊相授,知识只有传授给需要的人,才会发挥它的最大作用。”也正是这样的态度,让他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园丁。在采访结束后,于全蕾送笔者出所,遇到的年轻人,见到他时都会叫一声“于工”,那声音中充满了亲切、崇敬和满满的信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遴选必备武器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的“于工type”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于全蕾的试验室还从事第三方检测服务工作,长期从事轨道交通车辆用涂料、胶粘剂、玻璃钢、胶合板、复合材料等研究,非金属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防火阻燃性能、禁用限用等有害物质及TVOC的检测,能够按照TB/T3138、TB/T3237 、EN45545、BS6853、DIN5510、NFF16-101、ISO16000-3、ISO16000-6、ISO12219-2等标准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主持和参加了多项课题研究和行业标准起草工作,是国内轨道交通车辆新材料试验研究方面最权威的专业团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好马配好鞍,科研和检测事业离不开仪器设备的助力,访谈中,笔者也向于全蕾询问了试验室团队对于仪器的需求。“我们团队使用的仪器设备种类丰富,目前常用的主要有烟密度试验箱、锥形量热仪、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等。”于全蕾说。据他介绍,其团队的仪器平常主要有两方面重要用途,一方面是进行科学研究,另一方面是出具大量第三方检测报告。因此,于全蕾将他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也延伸到了对仪器的遴选过程中。“仪器是我们为国出力的必备武器,是科研检测工作的重要抓手,所以在购买前的调研和遴选过程马虎不得。”于全蕾严肃地说,“就我们而言,看的主要是两个维度,一个是仪器本身要技术过硬,可靠性有保证;另一个是需要具备及时的服务响应机制,一旦出现状况,售后团队可以在24h内到位。”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1c2975ce-864e-472e-9cae-8aeffaf816f7.jpg" title=" 3.jpg" alt=" 3.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德国耶拿PlasmaQuant PQ 9000 ICP-OE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对于仪器的采购调研,于全蕾可谓亲力亲为。ICP-OES的购买过程就是例证,2017年新材料试验室承接了一个关于水性涂料产业化的国家重大专项,需要购买一台ICP-OES检测重金属含量。由于之前试验室没有购买过这种设备,因此于全蕾亲自上阵,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进行了大量调研,准备的资料就简直可以出版一本小型的仪器选型刊物。“我们对于ICP-OES的性能需求,最重要的有两点,一个是尽可能低的检出限,另一个是尽可能高的测量准确度。但是卖方肯定会说本家的好,你必须有自己的判断。”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据于全蕾手下职工透露,为了能选到最可靠的仪器,他还查找了所有能搜集到的同类仪器的用户单位,一个一个地打电话咨询甚至上门调研拜访。在经过历时数月的调研,横向对比了5、6家ICP-OES的生产商后,最后选择了德国耶拿的PlasmaQuant PQ 9000 ICP-OES。“这家公司的口碑在业内不错,仪器性能指标和相关服务也能达到我们的要求。所以就决定购买了他们家设备。”于全蕾说。轻描淡写的背后,是他钻牛角尖般的辛勤付出。而其购买的ICP-OES也不负众望,使用近两年来表现良好。据了解,就在采访前不久,他们团队刚刚又购买了一台同样来产自德国耶拿的AOX,用于对禁用物质和限用物质的总卤素分析。而购买该设备的调研过程,他又是亲力亲为,并且丝毫没有因为最终购买同家产品而对调研环节有所放松,“这就是典型的于工type!”于全蕾试验室的一个年轻人调皮地说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后记:性格率真,平易近人,品行耿直,驰而不息。一门心思做科研,丹心不改为祖国。这些是笔者在采访中对于全蕾老师所形成的最直观的印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严谨真诚的学者风骨在他身上交相辉映。在采访过程中,笔者曾笑着问于全蕾,您最满意的科研成果是哪一项。他笑着回答到:“永远是下一项。”这不仅是一种希冀,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这或许是时代的烙印和他数十年个人修炼的结晶,同时也是值得当下年轻人传承并发扬的可贵财富。 /p
  • 玄宇医疗完成亿元A轮融资,房颤PFA消融已完成首例入组
    近日,上海玄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玄宇医疗”)宣布已完成亿元A轮融资,本轮投资由杏泽资本、兴证资本联合领投,老股东道彤投资、邦明资本、海脉德创投等股东持续加持,点石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所筹资金将用于进一步扩充研发管线、临床试验、人员补充等。玄宇医疗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专注于电生理与外周介入领域的高科技医疗器械公司。通过多年研发与科技攻关,目前已经布局了房颤、静脉曲张等疾病领域创新医疗器械解决方案,旨在成为国内领先的房颤电生理和外周血管介入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多通道脉冲电场消融仪”已于2022年3月完成首例临床试验,疗效显著。玄宇医疗多通道脉冲电场消融仪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由于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射频消融术成为房颤患者的首选疗法。射频消融是通过调节电流产生热量破坏心肌组织,冷冻消融则是通过冷冻损伤心肌组织。两种消融方式都是无选择性地破坏心肌组织,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周围的正常组织,对邻近的食管、冠状动脉和膈神经等造成损伤。PFA是房颤治疗技术的新变革,我国超1000万房颤患者大部分采取药物进行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因其价格昂贵、手术难度大、复发率高、并发症风险大、经验丰富的医生少等原因在国内未得到大规模推广。脉冲电场消融技术对比射频消融、冷冻消融技术存在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复发率低等优势,将大力带动国内的电生理市场。基于创始团队对心血管疾病临床和市场的深入理解,玄宇医疗目前已经搭建起围绕有源设备、导管介入、生物材料的三大技术平台,通过革命性产品,切入心脏电生理和外周介入双蓝海赛道。从临床需求出发,玄宇医疗研发的针对静脉曲张的静脉闭合系统已完成临床前准备工作,即将开展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研发团队对静脉闭合胶的输送导管进行了独创性设计,以方便医生观察导管位置,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同时,材料研发团队对静脉闭合胶的成分进行了改良,提高其闭合效果,改善临床操作体验。玄宇医疗静脉闭合系统静脉曲张是最常见的静脉疾病,复发率高。中国的下肢静脉曲张人数高达1亿人,且女性发病率(25%~33%)高于男性(10%~40%)。“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是静脉曲张传统的手术疗法,由于取出了完整的静脉血管,这种疗法的治疗效果最彻底,但手术风险大,剥离静脉时可能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而且患者术后还可能出现深静脉血栓。除此之外,微创治疗(射频+激光+泡沫硬化剂)是C2期后的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随着美敦力 的VenaSeal产品上市后的优异表现,商业化推广迅速,全球已有超过10万例患者接受了VenaSeal化学消融的治疗,但目前还未能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射频治疗在核心指标5年封闭率上劣于血管闭合胶,且存在热效应等副作用。作为未来潜在的门诊手术,静脉曲张闭合胶有望大幅改善目前手术渗透率不足1%,且集中于晚期患者的行业现状,为患者提供疗效更优且更具性价比的新选择。玄宇医疗是技术创新驱动的研发型高科技公司,基于现有的导管技术平台和有源脉冲技术平台,公司已经针对电生理、外周血管等疾病领域其他有源/无源、植入/介入器械进行延伸布局,构建电生理、泛血管领域诊疗一体化技术平台。公司核心创业团队均出自国内外医疗器械行业领军品牌企业且有超十年的行业经验,拥有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动物实验、临床注册、市场销售、创业和金融等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及行业资源,团队成员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二百余件。对于本轮融资成功,玄宇医疗创始人兼CEO陈树国表示:“感谢新老股东对玄宇医疗的认可和支持。在过去的一年中,玄宇医疗实现了产品从底层技术研发到临床入组的突破,并完成了深厚的技术储备。未来在业内多位专家的支持下,我们将提高一流医疗器械的普惠性,同时继续推进研发,围绕泛血管领域有源、导管、材料技术平台,打造丰富的产品组合,覆盖多科室微创植介入场景。”杏泽资本管理合伙人强静表示:“杏泽资本很荣幸能与自带光芒的创业者相伴,推动社会健康产业进步与发展。玄宇医疗的创始团队背景多元化,能够从更深刻的角度上理解我国心血管领域正在发生的变革。此外,玄宇的通用性技术平台未来可在产品设计理念上不断创新,丰富产品组合和商业化落地。这也是为公司未来发展夯实基础的关键所在。”兴证创新资本副总裁项军表示:“我们对于玄宇团队自主研发PFA的愿景非常认可,也充分感受到团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的工匠精神和专业化能力。过去一年,玄宇医疗实现了超预期发展,其管线研发、临床、生产准备、企业商务以及融资能力等诸多方面表现亮眼,很高兴能参与到企业的加速发展中来,也期待着玄宇医疗持续以技术创新能力为支撑,领跑行业,造福广大患者!”道彤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孙琦表示:“这是道彤投资第二次与玄宇医疗合作。PFA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个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同时也将中美的企业放在了同一起跑线。我们非常认可玄宇在这个领域的产品布局,也对公司在外周介入领域的率先布局充满信心。我们相信,这支高精尖团队会持续为我们创造惊喜,道彤投资也会在后续继续为公司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海脉德创投合伙人张捷表示:“在与医疗创新创业的同路人的交流中,我们越发坚定地认为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服务,和创业者共命运。玄宇医疗无论是团队背景,还是项目的idea,都十分过硬。我们对公司的战略布局和商业化前景非常有信心,未来海脉德创投将持续为公司在行业中的领跑助力。”邦明资本合伙人蒋永祥表示:“从参与玄宇医疗天使轮融资开始,这已经是邦明第三次与玄宇合作。玄宇拥有一支优秀高效并且经验丰富的团队,我们也非常看好公司在心脏电生理和血管介入产品方面的布局。期待玄宇的产品能尽快推向市场,造福患者。”
  • 阴沟肠杆菌的发病机制与预防治疗及研究进展!
    阴沟肠杆菌的发病机制与预防治疗及研究进展! 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是肠杆菌目肠杆菌科肠杆菌属的一种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动物的粪便水、泥土、植物中均可检出,是肠道正常菌种之一。 一、菌株简介 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动物的粪便水、泥土、植物中均可检出是肠道正常菌种之一,但可作为条件致病菌随着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阴沟肠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越来越重要的病原菌,其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常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等由于阴沟肠杆菌能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和Amp C酶耐药情况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致病病因 阴沟肠杆菌是肠杆菌科肠杆菌属的成员之一。该菌为革兰阴性粗短杆菌,宽约0.6~1.1μm,长约1.2~3.0μm,有周身鞭毛(6~8条鞭毛)动力阳性,无芽孢无荚膜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上就能生长,形成大而湿润的黏液状菌落,在血琼脂上不溶血,在伊红-亚甲蓝琼脂(EMB)为粉红色且呈黏稠状。在麦康凯(MacConkey)琼脂上为粉红色或红色,呈黏稠状。在SS琼脂上若生长则呈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黏稠状在糖类发酵中:乳糖、蔗糖山梨醇、棉子糖、鼠李糖、蜜二糖均阳性,不能产生黄色色素。鸟氨酸脱羧酶试验(+),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吲哚(-)。阴沟肠杆菌具有O,H和K三种抗原成分。大多数菌株的培养物煮沸100℃ 1h后能强烈地与同源O血清发生凝集。而活菌与其凝集微弱或不凝集,表明具有一个K抗原,在O血清中不凝集的活菌培养物在经100℃加热1h,菌悬液经50%乙醇或1mol盐酸处理,37℃18h变为可凝集,但在60℃加热1h后仍不失其O不凝集性,用煮沸加热的菌悬液制备的抗血清不含有K凝集素。由阪崎建立的阴沟肠杆菌抗原表由53个O抗原群、56个H抗原及79个血清型所组成。 ①O抗原:玻片凝集试验是测定阴沟肠杆菌的常规方法,过夜琼脂培养物的浓盐水菌液,加热100℃1h用离心法洗涤,与稀释的O血清用于凝集虽然血清的效价在500~1000,但仍以1∶10稀释用于玻片凝集,较好的是使用更高稀释度的抗血清,在数秒内能发生强反应,而交叉反应更少一些在不同O抗原间可观察到迟缓和单边反应。虽然大多数O抗原群能用适度稀释的未吸收血清进行测定,但经常需要使用吸收的群特异血清测定特异O抗原。 ②H抗原:测定H抗原,常规方法是试管凝集试验,使用动力活泼的过夜肉汤培养物,培养基以含有0.2%葡萄糖的胰酶大豆肉汤和浸液肉汤培养后在肉汤培养物中加入等量的0.6%甲醛盐水,未吸收的本菌效价10000~20000的血清通常稀释1∶10001∶100稀释的H血清0.1ml置于一小试管中,然后加入甲醛溶液1.0ml处理的肉汤培养物试验小管在50℃水浴1~2h后读取结果。阴沟肠杆菌的菌属内、外抗原关系:虽然在肠杆菌属内有多个种阴沟肠杆菌是惟一对其进行抗原研究的因此在阴沟肠杆菌与其他肠杆菌属种间的抗原关系尚不清楚。以往曾报道过大多数阴沟肠杆菌是可用克雷伯氏菌荚膜血清分型的,阪崎的研究证明阴沟肠杆菌产生的黏液不是真正的荚膜,在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间没有明显的O抗原和K抗原关系。 三、发病机制 作为革兰阴性细菌内毒素起着致病作用除此之外该菌对消毒剂及抗生素有强烈的抵抗能力这是渐增多的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其原因是它能很快获得对抗生素,尤其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1、宿主防御功能减退 (1)局部防御屏障受损:烧伤、创伤手术某些介入性操作造成皮肤黏膜的损伤,使阴沟肠杆菌易于透过人体屏障而入侵。 (2)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障碍,或后天性受破坏(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影响),如放射治疗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损害免疫系统的病毒感染等均可造成机会感染。 2、为病原体侵袭提供了机会 各种手术、留置导尿管静脉穿刺导管内镜检查机械通气等的应用使得阴沟肠杆菌有了入侵机体的通路从而可能导致感染 3、阴沟肠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 阴沟肠杆菌既可产生ESBIs,又可产生Amp C酶导致其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浙江省144株阴沟肠杆菌的药敏检测显示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氨曲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在55%以下,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敏感率也只有60%左右仅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达98.61%,其中高产Amp C酶菌株占24.31%,产ESBLs菌株占36.81%。 4、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1)广谱抗菌药物可抑制人体各部的正常菌群,造成菌群失调 (2)对抗生素敏感的菌株被抑制,使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细菌的传播和引起患者发病。近年来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容易筛选出高产Amp C酶的阴沟肠杆菌,导致耐药菌的流行。 四、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体上类似于其他的兼性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可表现为皮肤、软组织呼吸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和其他的器官的感染: 1、败血症多发生在老人或新生儿中,有时伴有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在成人和儿童中常伴发热,并多有寒战患者热型不一,可为稽留热间歇热弛张热等可伴低血压或休克患者多表现为白细胞增多,也有少部分患者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偶尔报道有血小板减少症、出血黄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大多同时有皮肤症状如紫癜、出血性水疱、脓疱疮等。 2、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一般均有严重基础疾病尤以慢性阻塞性肺病及支气管肺癌为多感染者常已在使用抗生素并常有各种因素所致的免疫能力低下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应用、化疗放疗等。诱发因素:以安置呼吸机最多鵻,其他有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胸腔穿刺动静脉插管、导尿全身麻醉等可有发热甚至高热多有咳痰,痰液可为白色、脓性或带血丝但在老年人中症状较少甚至无症状。可有呼吸急促,心动过速。感染可以表现为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胸腔积液。休克和转移性病灶少见。X线表现不一可以是叶性支气管炎性、空隙性或混合性,可以为单叶病变多叶病变或弥漫性双侧病变等。 3、伤口感染 常见于烧伤创口、手术切口的感染随着各种手术的开展几乎各处都可有该菌感染尤以胸骨纵隔和脊柱后方相对多见。 4、软组织感染 在社区中感染的常见形式,如指甲下血肿摔伤后软组织感染。 5、心内膜炎危险度最高的是中心静脉置管、人工瓣膜术后、心脏手术后等。 6、腹部感染 由于该菌的迁徙或肠道穿孔到达腹膜或其他脏器而发病。胃肠源性的感染中该菌渐受重视,尤其在肝移植相关性感染者中更为多见其他如肝的气性坏疽,急性气肿性胆囊炎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败血症胆石淤积所致间歇梗阻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鵻不伴腹水或穿孔的继发于小肠梗阻后的腹膜炎等。 7、泌尿道感染 从无症状性细菌尿到肾盂肾炎均有报道。 8、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阴沟肠杆菌可引起脑膜炎脑室炎脑脓肿等。 9、眼部感染 眼部手术是常见诱因,白内障手术多在老年人中进行,因而成为此类感染常见原因。 并发症:并发症常见感染性休克或DIC,此外可引起肺脓肿脑脓肿等。 诊断:根据各系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可判断感染发生的部位,细菌培养到阴沟肠杆菌为确诊依据应注意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可不典型。阴沟肠杆菌感染应注意与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相鉴别确诊需培养或涂片检测到阴沟肠杆菌。 鉴别诊断:阴沟肠杆菌败血症需与伤寒或副伤寒进行鉴别。 五、治疗 1、病原治疗 阴沟肠杆菌既存在ESBLs问题又存在Amp c酶的问题故耐药情况严重。阴沟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奥格门汀)、头孢呋辛的敏感率较低均在25%以下对氨曲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他唑西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也不高,仅在35%~55%之间在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时,应根据药敏试验和耐药机制检测报告选药,避免滥用抗生素。如果阴沟肠杆菌产生ESBLs则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钠等和头霉素类抗生素也可选用但如需加用大剂量喹诺酮类抗生素应根据各地的药敏情况来选择;如果阴沟肠杆菌产生Amp C酶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如果阴沟肠杆菌同时产上述两种酶,则应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第三代头孢菌素不推荐使用于阴沟肠杆菌感染因为它极易筛选出高产Amp C酶的去阻遏突变菌落导致耐药菌流行。 2、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适量维生素加强护理尤其是口腔的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心、肺、肾功能等。必要时给予输血、血浆、人血白蛋白(白蛋白)和人血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鵻还需积极治疗原发病。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正确治疗严重创伤、烧伤等基础疾病有助于保护和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对于肿瘤或白血病患者在放疗或化疗的同时加强支持治疗,适当应用免疫增强剂,有利于提高免疫功能,从而减少阴沟肠杆菌内源性感染的机会。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烦躁者给予镇静剂等。中毒症状严重、出现感染性休克及DIC者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可给予短期(3~5天)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防治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 六、预防 预后:早期合理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预后良好,如伴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者病死率达21%~71%提示阴沟肠杆菌感染者预后较差。 预防: 1、加强劳动保护,避免外伤及伤口感染保护皮肤及黏膜的完整与清洁。 2、做好医院各病房的消毒隔离及防护工作,勤洗手防止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慢性带菌的医护人员应暂调离病房并给予治疗。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注意防止菌群失调。出现真菌和其他耐药菌株的感染时应及时调整治疗。 4、在进行各种手术、器械检查、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等技术操作时,应严密消毒,注意无菌操作。 5、积极控制、治疗白血病糖尿病慢性肝病等各种易导致感染的慢性疾病。 七、最新研究 人要是发胖,哪怕喝凉水都会长肉。”不少减肥的人士会有这种感慨。究竟什么导致肥胖?我国科学家发现肥胖直接“元凶”阴沟肠杆菌上海交大教授发表的一篇学术成果显示,一种叫做阴沟肠杆菌的肠道细菌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元凶之一。这也是国际上首次证明肠道细菌与肥胖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上海交大教授赵立平实验室的一项研究给“胖友”们带来福音。他们通过临床实验发现,一种叫做“阴沟肠杆菌”的肠道条件致病菌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元凶之一。研究显示,服用FOS黄金双歧因子有益于肠道益生菌的生长繁殖,双向调理肠道平衡,清理宿便,排出毒素垃圾,保持肠道健康,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肥胖症。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ISME Journal。 欢迎访问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视频回放|“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网络研讨会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20年6月15日,仪器信息网 “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网络研讨会成功召开,8位专家围绕复合材料力学与物理性能、损伤与破坏、宏微观多尺度模拟、疲劳特性等方面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p table border=" 0"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style="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259" style=" 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报告题目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276" style=" 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报告嘉宾 /span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268" style=" 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疲劳试验方法 /span /p /td td width=" 276" style=" 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陈新文 /span span style=" color:black"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span span style=" color:black" )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268"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解决方案 /span /p /td td width=" 276"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王斌 /span span style=" color:black"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span span style=" color:black" )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268" style=" 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陶瓷涂层膨胀系数与残余应力测定 /span /p /td td width=" 276" style=" 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包亦望 /span span style=" color:black"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span span style=" color:black" )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268"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磁电弹复合材料多物理场耦合光滑有限元计算与表征 /span /p /td td width=" 276"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周立明 /span span style=" color:black"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吉林大学 /span span style=" color:black" )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268" style=" 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面向未来——联用技术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 /span /p /td td width=" 276" style=" 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刘文广 /span span style=" color:black"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span span style=" color:black" )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268"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破坏行为 /span /p /td td width=" 276"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程小全 /span span style=" color:black"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span span style=" color:black" )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268" style=" 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特种复合材料的研究 /span /p /td td width=" 276" style=" 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黄培 /span span style=" color:black"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重庆大学 /span span style=" color:black" )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268"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基于分级测试数据校验的大型复合材料结构失效行为的预测方法 /span /p /td td width=" 276"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白瑞祥 /span span style=" color:black"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 大连理工大学 /span span style=" color:black" )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为方便更多复合材料领域的用户学习了解相关技术内容,现特将会议内容剪辑整理,点击报告题目即可进入视频回放页面。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c14a4f27-97a1-4dbf-aaa9-5c341bf5dc1f.jpg" title=" 程小全.jpg" alt=" 程小全.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报告嘉宾:程小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报告题目: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798.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12, 192) " 《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的破坏行为》 /span /a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由于设计及使用维护的限制,机械连接成为复合材料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随着多功能、多用途飞行器的发展,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在复杂环境中的承载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其中吸湿和高温环境的影响最为显著。湿热环境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机械性能的必须加以关注。本报告将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结构在常温干态、常温湿态、高温干态和高温湿态等四种环境条件下的拉伸挤压力学特性,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单钉双搭、单搭连接结构的拉伸破坏行为和损伤机理,分析了湿热环境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性能的影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ded99010-1d56-4c12-b44c-032a665d0d09.jpg" title=" 陈新文.jpg" alt=" 陈新文.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报告嘉宾:陈新文(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报告题目: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794.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12, 192)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疲劳试验方法》 /span /a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概述了开展复合材料疲劳试验的目的,从疲劳S-N曲线、条件疲劳极限、试验频率、迟滞效应、刚度变化和失效模式几个方面阐述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比较分析了国内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疲劳标准试验方法,指出了每个标准试验方法存在的技术缺陷,最后给出了疲劳试验方法改进的方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761494d8-b830-453d-8701-3bd77fb82a57.jpg" title=" 包亦望.jpg" alt=" 包亦望.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报告嘉宾:包亦望((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报告题目: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796.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12, 192) " 《陶瓷涂层膨胀系数与残余应力测定及其设备》 /span /a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从四个方面进行讲述:(1)研究背景;(2)传统Stoney法分析残余应力;(3)同温涂层残余应力分析与计算;(4)涂层膨胀系数与残余应力测试仪。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83670c96-b56a-4b42-8cc9-0c5b26468fcc.jpg" title=" 周立明.jpg" alt=" 周立明.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报告嘉宾:周立明(吉林大学副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报告题目: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802.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12, 192) " 《磁电弹复合材料多物理场耦合光滑有限元计算与表征》 /span /a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磁电弹复合材料具有机械能、电能和磁能相互转换的独特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新型传感元件、新型换能器和能量收集技术中,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为提升磁电复合材料结构性能计算与表征的准确性,将新加坡学者G.R. LIU等提出的光滑有限元技术拓展至磁-电-热-弹多物理场耦合问题的求解,提出了磁-电-热-弹多物理场耦合光滑有限元法,并自主研发了相关软件和多场耦合测试仪器,对典型磁电传感器、磁电俘能器等智能元件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完整、真实和丰富的获取磁电弹复合材料的性能、制备及使用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aa3fb032-fac0-470e-8c7b-78dc1c755a84.jpg" title=" 刘文广.jpg" alt=" 刘文广.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报告嘉宾:刘文广(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报告题目: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797.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12, 192) " 《面向未来——联用技术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 /span /a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述:(1)在新时代背景下,联用分析技术的发展与特点;(2)PerkinElmer在材料表征领域的联用方案;(3) 联用分析技术的应用案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bc2c5a0b-0b2e-4ae9-9b33-b4b5d73d972c.jpg" title=" 王斌.jpg" alt=" 王斌.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报告嘉宾:王斌(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报告题目: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795.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12, 192) "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解决方案》 /span /a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讲述:(1)解决方案概述与设备介绍;(2)试验介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点击底部链接观看全部“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网络会议回放视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Video/Collection/10565"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Video/Collection/10565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br/ /p
  • 积淀20年 迪马承担“十二五”《新型分离材料研发与集成示范》课题——访迪马副总裁张鲲
    迪马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为:迪马科技)成立于1993年,当时是一家色谱消耗品的贸易代理公司;1997年在加拿大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1998年起迪马科技开始筹划企业转型事宜,经过几年的努力,企业成功的由贸易型逐渐转向生产型;2001年在国内市场销售自有品牌产品,并陆续上推出了多款自有品牌产品;而后又于2007年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和北美销售中心。   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中,迪马科技一直专注于色谱试剂与耗材的研发与销售。2012年,迪马科技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型分离材料研发与集成示范》课题。此项课题的任务是什么?迪马科技又是如何赢得此次项目?距离上次仪器信息网采访迪马科技也有两年的时间了,迪马科技最近的发展情况怎样?为此,仪器信息网近日采访了迪马科技(集团)公司副总裁张鲲。 迪马科技副总裁张鲲   Instrument:2012年迪马科技将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新型分离材料研发与集成示范》课题,请您介绍一下该项目的研究背景、合作单位以及迪马科技在其中的地位?   张鲲:长期以来,我国分离材料技术十分落后,缺乏生产高质量色谱柱及填料的关键核心技术。相关生产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与国际主流产品相提并论。而且有些国外专利产品不仅价格昂贵,且不能按时供货,不适合国内应用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新型分离材料的研发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题由迪马科技牵头并负责所有的研发工作,此外还组合了药品、食品、环境以及化学品合成方面的优势单位做各方面的应用工作,主要有:第四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质检总局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单位。   Instrument:《新型分离材料研发与集成示范》课题具体任务有哪些?预期目标如何?   张鲲:本课题拟完成的任务有:(1)建立国际标准的色谱填料评价平台,形成示范基地,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技术服务;(2)开发分离材料用原料硅烷试剂;(3)开发新型烷基柱、芳基柱、亲水作用色谱柱、极性修饰柱、手性色谱柱、多功能柱、生物大分子分离色谱柱;(4)开发小粒径超高压液相色谱柱、核-壳型色谱柱以及UHPLC/HPLC兼容的新型分离材料;(5)攻关具有离子交换、正相、反相和混合型的固相萃取材料的键合与生产关键技术,形成年生产能力300万支固相萃取柱的规模;(6)建立1条硅烷生产线,3条色谱柱生产线和1条固相萃取材料生产线;(7)开发的分离材料与仪器配套使用,重点开发在食品、环境、药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建立应用方法数据库,提供从样品前处理到分析过程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为同类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示范;(8)申请专利3~5项。   通过以上各项工作的开展,希望所开发的产品能改变当前国内分离材料的现状,质量方面能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市场方面不仅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还希望加强迪马在国际市场的位置。同时,也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带动试剂、对照品、新药创制、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科学仪器与检测技术、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其它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为新型分离材料的创新研究和产业化建设培养人才,从而推动本行业的高速发展。   Instrument:据我们了解,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开展过“高性能色谱分离材料和色谱柱的研制”课题的研究,请问贵公司此次承担的课题内容与之相比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张鲲:总体来说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从横向来说:项目的组织力度、合作单位的层次等都不一样。“十一五”中开展的“高性能色谱分离材料和色谱柱的研制”是科研仪器项目中的一项子课题,是参与;而我们在“十二五”中是项目的承担者,起主导作用,并且还组织很多的合作单位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应用团队。从纵向来说:硅烷是填料最核心的技术之一,目前来说业内的一些知名公司几乎没有合成硅烷的能力,而我们在硅烷的合成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专利技术。另外,开发小粒径超高压液相色谱柱(1.8µ m)以及UHPLC/HPLC兼容的新型分离材料也是我们特有的技术。   Instrument:当前做色谱耗材和试剂的厂商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迪马科技有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   张鲲:首先,迪马自1993年建立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年的时间,这二十年的时间迪马科技一直致力于试剂耗材的研究和销售,致力于品牌的沉淀。其中人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现在迪马科技有数十位十几年的老员工,我自己也是1996年加入这个团队的。   其次,迪马科技有四条非常均衡的产品线:液相色谱柱、气相色谱柱、样品处理、化学品。而且从公司的整体层面来说,每个产品线占销售额的比例都非常均衡。如此完整的产品线也是其它公司没法比的,同时这也是我们能够给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前提。   再次,现在是一个网络年代,我们也在不断的调整销售途径,注重网络宣传和推广手段。公司现在设有VIP事业部,专门针对大客户,对小客户来说主要通过网络化的营销通道。未来还将考虑和其它公司开展电子商务方面的合作。   Instrument:距上次采访贵公司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两年中,贵公司的整体发展状况如何?   张鲲:保持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一直是我们公司推崇的理念,这两年公司的发展也比较稳定。虽然当前经济大环境不是很好,但我们今年的销售情况还不错,国内业务中的核心产品比如色谱柱和固相萃取产品等增长30%,国外业务基本翻了一倍。2011年我们送检的9款色谱柱全部通过并列入美国USP-NF数据库推荐产品,其中的一个品牌SPURSIL C18-EP还是第一款美国药典L60色谱柱,而且我们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会推出新的液相HPLC色谱柱。   Instrument:迪马科技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划?   张鲲:我们认为公司现在的产品布局是比较合理的,目前来看近几年,起码在“十二五”这几年产品布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今后公司重点发展的领域是样品前处理和化学标准品业务,而且有往生命科学领域拓展的想法。此外,解决方案也是未来我们主力做的一件事情,现在集中在天津的应用团队有十几位员工,员工也是按照环境、食品、医药这三个行业进行配置的。现在或者未来有相关应用的问题,负责相应领域的同事能快速的拿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生产方面,国内外比例约为1:1,国外主要做理论方面的研究,国内主要是将理论转化为实验室的产品。未来,如果一个产品在国内外都能生产,鉴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我们会尽可能将其转移到国内来生产。   另外,我们之前在国内进行的合作相对比较谨慎,虽然在“十二五”的这个项目中已经开始与一些单位合作,但是合作不应仅仅限于这几家,我们希望利用此次机会与更多的专家和单位进行合作。除“十二五”项目之外,我们也非常希望在其它项目上与各单位洽谈合作,将一些有特色的或有市场前景的技术转化为产品。   Instrument:作为“十二五”项目的承担单位之一,您认为国家的这类项目能给分析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张鲲:首先非常感谢科技部的支持,“十二五”的这个项目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不仅仅是经费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公司的实力和大家的认可,更是荣誉的象征。从另一层面来说,试剂耗材常常被大家认为是“小生意”,而正是这样小的领域获得了此次项目,也反映了国家对分离材料的重视。   近年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越来越多的以企业为主导,越来越市场化,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借助政府主导力量,企业广泛参与,深入开展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做出的产品肯定能符合用户的需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还要拿出更多的资金去配合项目的开展,换一种说法就是企业花的是自己的钱,就一定会踏踏实实的做出产业化的商品。这必将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比如,通过此次项目,我们就可以把行业内的一些单位联合在一起,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   Instrument:长期以来,我国在分析仪器行业,如色谱技术上落后于发达国家,大家也普遍认为国产产品品质不太好,在选择产品时往往更倾向于购买进口的产品,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张鲲:当前,国内和国外的产品差异是现实存在的,这也是国产产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没必要指责。随着技术的进步,国产与进口的差别将越来越小,未来一定是一个注重品牌的时代。而一个品牌的沉淀必须经过“大浪淘沙”,必须获得客户对品牌的认知。所以,作为企业首先要树立在用户心中的品牌效应,练好内功,洁身自好,专注于专业,做好自己的事情,将来一定能够得到用户的认可。 采访合影   后记:   在采访的过程中,笔者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迪马科技比较“静”,所谓的“静”是指迪马科技不浮躁。在当今行业繁杂的“诱惑”中,迪马科技专心致志做试剂耗材领域近二十年,而且之后也还将继续专注于这个领域,不会涉足仪器等其它领域。   再者,迪马科技做事情还很仔细,这从工作中的一些小事情上可以看出来,比如为了保证专业性,也为了保持迪马科技的风格,该公司的宣传资料一直都是自己排版的。此外,笔者还注意到,迪马科技还设立了公司自己的餐厅,并配备了专业的厨师,为客户和朋友等提供“宾至如归”的服务。 迪马科技餐厅   采访编辑:叶建   附个人简历:   张鲲,男,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   1993-1996年供职于沈阳化工研究院国家染料工程研究中心仪器分析中心,主要负责染料及染料中间体的过程控制和方法开发。精通HPLC/GC色谱分析理论,有丰富娴熟的实验技巧。   1996年加入迪马科技,历任技术支持、信息系统主管、采购主管、市场部经理和产品经理等职务,现任迪马科技副总裁,负责公司产品生产、技术服务和网络销售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 首届橡胶及塑料质量控制及检测主题网络会议回放视频
    仪器信息网于2021年7月22日组织举办首届橡胶及塑料质量控制及检测主题网络会议,邀请业内从事橡胶研发、检测和质控的资深专家分享了相关经验成果。小编将会议报告的部分报告视频整合成集锦以飨读者。回放视频链接如下(点击观看):国家橡胶轮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总工程师 苍飞飞:《检测技术服务于橡胶及塑料质量控制》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主任 徐俊:《药用橡胶密封件的质量控制》四川大学教授 严正:《聚丙烯CO2超临界发泡》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资深应用科学家 魏岳腾:《橡胶和塑料制品表面微观力学及摩擦磨损性能测试方法》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材料测试部)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仪器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个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日前,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七十三站: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材料测试部)。该中心魏若奇主任、者东梅副主任、杨勇工程师热情地接待了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   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材料测试部)于1984 年开始筹备,1986 年正式成立,是国家科学技术部设立在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的国家级检测机构,是我国化学建材行业首家国家级实验室。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心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权威检测机构。在此基础上,2007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成立了“国家高分子材料与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一步加强了对高分子材料与制品的质量监督工作。目前两中心并轨运行。 中心所取得的资质   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材料测试部)成立后,陆续通过了国家CMA计量认证与CNAS实验室认可,并于1995 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发的“科技成果检测鉴定国家级检测机构”授权证书 2000 年被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授权为CCQS-UKAS 产品认证检验实验室。   此外,据者东梅副主任介绍,该中心还在不同行业取得了多项资质。在高分子材料行业:中心是国家高分子材料与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在石化行业:中心是石化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在塑料管材行业:中心是国家质检总局燃气压力管道安全认证指定检测单位,亚洲最大的塑料管道系统测试评价研究实验室 在装饰装修行业:中心是国家认监委3C认证指定的检测机构 在塑钢门窗和防水卷材行业:中心是国家质检总局确定的生产许可证发放检测单位 在汽车塑料行业,中心是德国大众中心实验室中国唯一合作实验室。   者东梅副主任表示,之所以通过如此多的认证,很多是被客户推动的,因为很多客户去做产品认证时,所出具的检测报告都是该中心的,所以通过一些普遍认为很难通过的国内外认证,对该中心来说,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这源自于公司的技术实力与在行业内的权威性,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心的客户除国内外一些私人企业外,还有很多国家交通、水利、铁路、基建等政府部门的机构。”   在对外合作方面,该中心还与“国家基本有机原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现了强强联合,共同开展与我国人居环境和健康相关的化学建材产品的检测工作,开展化工原料和助剂成分分析评价工作。   2010年,中心产值达到2300万元,其中,90%以上来自对外检测业务,10%来自对内业务。中心下设7个检测实验室,包括:高分子原材料检测室、塑料管材及管件检测室、土工合成材料检测室、塑料门窗及异型材检测室、涂料-胶粘剂检测室、老化性能检测室、汽车塑料检测室,实验室仪器总值超过5000万元。其中,“高分子原材料检测室”和“塑料管材及管件检测室”为中心特色实验室,并在该领域确立了全国权威检测地位。   高分子原材料检测室:专业从事塑料原材料及相关制品检测的国家级实验室,是国内目前检测手段最为齐全、最具权威性和专业化的材料评价实验室之一,多年来一直得到国家科技部、中石化以及北京化工研究院的重点支持。主要检测产品包括:通用塑料、工程(改性)塑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泡沫塑料、橡胶等。主要检测项目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热学性能、光学性能、电学性能、阻燃(防火)性能、耐化学性能等。 从左至右:PerkinElmer公司DSC8000型、Pyris1型、Diamond型差示扫描量热仪 德国NETZSCH热分析仪(左)和日本京都电子QTM-500快速导热系数测定仪(右) 日本YASUDA公司热变形试验机 中心与德国Zwick公司的合作实验室:Zwick Z020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左)、Zwick HIT25P 新摆锤冲击试验机(中上)、Zwick 4106型熔融指数仪(右上)、实验室整体布局(右下) Zwick 010双向拉伸全自动材料试验机(据悉,亚洲仅此一台) 各种材料测试用的硬度计 德国GOETTFERT公司MI-4熔融指数仪(左)和美国TINIUS OISEN熔融指数测试仪(右)   塑料管材及管件检测室:亚洲规模最大的塑料管道综合检测评价实验室,国内唯一可以进行管材专用料长期静液压强度分级和寿命预测的实验室。主要承检产品包括:各类承压管道(给水用PE管道、燃气用PE管道、冷热水用PP管道、工业用PVC管道、金属-塑料复合管、输油管道等)和各类非承压管道(各类PVC排水管、排水排污用波纹管、缠绕管、各种套管和护套管等)。 管材测试控制中心 测试管材用的试验箱   土工合成材料检测室:国内外权威的土工合成材料检测机构,为国内外土工合成材料生产企业和用户提供了优质的检测服务。主要检测产品包括:聚乙烯土工膜、PVC土工膜、EVA土工膜、土工布、土工格栅、土工格室、土工网格、土工复合材料、膨润土垫等。 土工合成试验室一角   塑料门窗及异型材检测室:专业从事塑料异型材、门窗、幕墙、建筑节能等产品检测的国家级实验室,在国内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检测的产品包括:PVC门窗型材及护栏、铝合金型材、整门整窗及五金配件、建筑幕墙、门窗及汽车用密封条、保温隔热板、外墙外保温系统、装饰材料、木塑制品、PVC地板革、地板砖及板材等。 德国KS公司门窗三性试验机(左) 和丹麦Hammel公司B50落锤冲击试验机 (右)   涂料-胶粘剂检测室:国家认监委3C认证指定检测实验室。检测产品主要包括:建筑内外墙涂料、水性及溶剂型木器涂料、各种汽车用面漆及底漆、防腐涂料及环氧涂料、防水涂料、建筑用腻子、底漆和各种建筑用胶粘剂。此外,该检测室还提供建筑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和评价服务。 涂料-胶粘剂检测室(一) 安捷伦的6890N-5975B气质联用仪(左)和7890A气相色谱仪(右) 梅特勒-托利多DL39卡尔费休库仑法水分滴定仪 涂料-胶粘剂检测室(二)   老化性能检测室:专业从事高分子材料和建筑材料的各种老化性能测试与评价。检测的主要项目包括:氙灯人工气候老化、紫外荧光老化、盐雾老化、臭氧老化、热老化、湿热老化、低温性能评价、高低温循环老化等。 Atlas公司Ci 5000氙灯老化试验箱(左) Q-panel公司QUV紫外老化试验箱(右) Q-panel公司Q-FOG盐雾老化试验箱(左) 热老化实验室一角(右)   汽车塑料检测室:国内各大汽车公司认可检测报告的实验室,可以按照汽车行业标准及国内各大汽车公司企业标准承检、分析各种车用高分子材料、汽车漆及塑料零部件的力学、老化、电学、热学、物化、光学、阻燃、流变等性能,并开展了汽车内饰和车内空气的环保检测。此外,中心和德国大众中心实验室建立起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   中心在开展检测业务的同时,每年定期会开展培训班,依托中心的技术优势,为用户提供较深入的技术培训及咨询服务。   在业务拓展方面,魏若奇主任表示,中心的发展目的也很明确,不会为增加产值而盲目拓展业务范围,但会向纵深发展,发展一些高端检测技术服务,“做别人不能做的技术服务,在化学建筑材料测试领域继续保持自己的领先性与权威性。”   在仪器采购方面,魏若奇主任表示,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高效快速和准确,以及便于和国外检测中心的测试结果进行比对和验证,中心引进了很多国外先进仪器和设备。   除了购买一些国内外仪器设备外,针对某些特殊试验要求,中心自己也研制了部分仪器,并申请了专利。不过,魏若奇主任认为,如果将中心仪器产业化,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还给人一种“不务正业”的感觉,并且,会与一些仪器供应商形成直接竞争关系,影响中心与仪器厂商间的合作。“中心只有准确定位,界限清晰,专心做自己本职工作,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最后,魏若奇主任表示,中心将本着公正、科学、准确、规范、高效的质量方针,以第三方公正地位竭诚地向全社会提供服务。 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与魏若奇主任(左三)、者东梅副主任(左二)、杨勇工程师(右一)合影
  • 直播回放 | 拉曼光谱在材料领域的应用专题网络研讨会
    会议回顾近日,仪器信息网举办了【拉曼光谱在材料领域的应用专题网络研讨会】,邀请了知名专家及安东帕分享了在该领域的新进展和相关仪器应用解决方案。安东帕拉曼光谱应用工程师史老师介绍了常规拉曼光谱技术的检测和分析流程,并介绍了安东帕新品拉曼光谱仪Cora5001以及微波合成-拉曼联用、流变-拉曼联用技术,例举多个实际案例对拉曼光谱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通过实际的结果比对来进一步阐述Cora5001拉曼光谱仪的独特优势。安东帕紧凑型拉曼光谱仪Cora5001伴随新的拉曼用户群体的极速扩张,对台式拉曼光谱仪整机的系统集成,包括软件和硬件的易用性方面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安东帕历经多年技术沉淀和升华,于2021年推出了新品紧凑型拉曼光谱仪Cora5001,开发了不同模式的拉曼光谱系统以及联用技术,以适应广泛的应用场景。技术特点:🔶1级激光安全认证🔷自动聚焦 强信号🔶可集成双波长拉曼🔷触发式探头 远距离单手测量🔶10英寸超大触控屏🔷硬件配置高度集成化和自动化微波合成-拉曼联用Monowave 400 R+Cora5001Cora5001 Fiber拉曼光谱仪与安东帕微波合成联用,实时监测合成反应过程中物质结构变化情况。可用于:🔶监测反应进度🔷优化反应条件🔶产物特征描述🔷中间产物监测🔶反应动力学评价🔷终点测定流变仪-拉曼仪联用MCR+Cora5001Cora5001 Fiber拉曼光谱仪与安东帕流变仪联用,充分发挥材料表征的协同作用。可用于:🔶了解化学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对加工和应用的影响有更深的认识🔶基于机械性能调整混合物组分手持式拉曼光谱光谱仪Cora100Cora100是一款小巧轻便的手持式拉曼光谱仪,一键操作鉴别或确认各类物质。您无需经过专业培训便可操作仪器,用以快速识别危险材料、麻醉药、爆炸物和化学试剂等,或者快速检查进货。简单易用的软件和便捷的附件让您在现场或高温环境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直播回放如果您没有参与本次网络直播,没关系,我们录制了老师报告的视频。扫描二维码回复“拉曼”即可观看回放哦!
  • 微纳塑料光学与质谱检测技术发展期望:微观化、可视化——访南开大学汪磊教授
    十八年前,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Science》上一篇的文章,让“海洋微塑料”进入人们的视野。海洋微塑料是典型的人类污染物,任何一个海洋国家都存在着海洋微塑料的污染,南北极也不例外。这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人类活动密度直接相关,我国沿海地区多为人口密度大、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海洋微塑料污染。如今,微塑料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微塑料的介质、粒径以及研究方向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近日,仪器信息网采访了南开大学汪磊教授,就环境微塑料研究现状、痛点和瓶颈及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汪磊教授 南开大学微塑料研究进一步发展:介质、粒径、研究方向微塑料的研究语境不再仅限于海洋,其介质已从海洋环境拓展到淡水环境、陆地环境及大气环境。如大量使用农膜,造成土壤环境出现微塑料;日常洗衣服时,涤纶和尼龙等材质的衣服释放出来的纤维也属于微塑料,进入淡水水环境,造成淡水环境的污染;空气环境中,微小的塑料颗粒通过扬尘进入大气环境,一些更小的颗粒可能会长期悬浮于大气当中,甚至会进一步向大气层上层迁移,并随着气团进行长距离的迁移。这些都是已经有科学证据的环境行为。因此,整个地球面临广泛的微塑料污染。随着微塑料研究的持续开展,研究方向和粒径方面也都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研究方向从最开始的环境调查逐渐深入到毒理学效应和机制的研究;研究对象的粒径也越来越小,从最早微塑料定义的粒径5mm以下,到后来欧洲科学家提出的2mm以下,如今,动物实验发现亚微米级和纳米级的颗粒物更有可能在环境暴露后被吸收并进入到内循环,从而带来更大的健康风险,这引起科学家更为广泛的关注。微塑料研究难点:样品检测和源解析目前,微塑料研究的难点和瓶颈主要在于样品检测。实验室里对纯的化学品、塑料聚合物开展研究相对容易,因为这些物质在检测时加入的成分和剂量都是可控的,甚至还可以用一些染色或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进行示踪。但环境里的微塑料本身表面粒径很小,比表面积很大,发生同质和异质聚集的能力较强,且有时易在环境中发生老化而与初始状态不同,给检测带来困扰。环境微塑料源解析也是一大瓶颈问题。微塑料的源头和归趋永远是大家关注的问题,由于塑料聚合物本身结构往往是由简单的碳氢结构组成的,很难建立特征性的指纹图谱去分析不同地域环境微塑料到底有哪些差别,所以常规通过化学成分指纹图谱进行污染物溯源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微塑料的污染研究。因此,找到合适的、能够对环境微塑料进行科学源解析的方法,也是目前研究当中的瓶颈问题。此外,亚微米级和纳米级别的颗粒已经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同时,更小的粒径也使它们的检测难度也非常大,需要科学家和仪器公司技术人员共同努力来实现突破。首创化学解聚质谱检测技术 获学术界认可由于自身具有痕量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环境检测研究背景,汪磊自2015年开始关注环境微塑料,当时国内已经有许多团队在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但这其中环境分析化学领域的团队还不多。起初,环境生物学专家研究塑料污染时采用的检测技术仍以显微镜下对颗粒观察计数为主,汪磊认为镜检方法虽然可以满足部分实验要求,但由于偶然因素干扰较多,且受前处理过程和操作人员的限制,该方法不适用于痕量微塑料和亚微米尺寸的塑料颗粒检测,也难以实现方法的标准化,且其检测结果也难以用于环境微塑料的释放和迁移通量计算。结合自身研究专长,汪磊团队以将塑料聚合物通过化学解聚的手段解聚成具有特异性的单体化合物,以质谱对单体化合物进行分析检测,进而回溯到聚合物本身的质量思路,开发出聚酯、聚碳酸酯、聚乳酸、尼龙等微塑料的质谱检测技术,搭配镜检技术一起使用,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采用该方法,汪磊团队进行了包括污染调查和微塑料环境行为方面的研究,相关检测方法分别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刊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EST Lett)、和Analytical Chemistry上,并被EST Lett杂志评为2017年年度最佳论文。采用质谱检测-镜检结合方法,汪磊团队对一些典型塑料污染场景进行了研究,如提出以质谱检测配合光学显微方法能更准确地评估洗衣废水对污水处理厂进水中微塑料污染的贡献;评估了大气沉降与剩余污泥再利用对陆地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输入通量;发现了垃圾填埋场矿化垃圾土中微塑料和它的前体物以及塑化剂在成分分布上的变化与填埋时间存在相关性;并结合环境微生物学技术,揭示了室内灰尘中较高浓度的微塑料特别是生物可降解塑料微粒会影响室内环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这些研究成果于在EST、科学通报等刊物上连续发表。此外,汪磊还对微塑料的长距离迁移、“双碳”战略背景下生物质塑料和可降解塑料等新课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由于从事环境微塑料技术的研究,2021年,汪磊团队获得安捷伦公司的全球开放型课题的支持,汪磊表示:“我很感谢安捷伦,我们很多研究工作都是用安捷伦的仪器完成的,如Agilent 8700 LDIR激光红外成像系统,以及LC/MS/MS产品。安捷伦特别关注微塑料方面的技术开发,也愿意与科研单位合作,因此我们双方一拍即合。”汪磊团队合影质谱技术在反映聚合度和粒径方面存在局限性当前,环境微塑料研究主要用到光学和质谱学两种技术手段,光学手段包括普通光学显微镜和结合聚合物特征光谱开展的显微光学技术,后者如显微红外、显微拉曼等,实验室研究还可用到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大部分微塑料研究工作只会采用两种手段中的一种。在微塑料检测中,光学手段使用更为广泛,该技术简单直接,对研究条件要求较低,方便使用。光谱学手段可以识别塑料聚合物,因此红外光谱在微塑料检测中迅速成为主流技术。质谱学方法在采用不同解聚或裂解处理后,以液质或气质联用仪对相对完整的聚合物功能单体化合物或聚合物的分子碎片进行检测,再回溯聚合物质量。微塑料的质谱检测技术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热裂解技术在产生碎片时一些环境基质会产生同类碎片,对样品分析造成干扰。而相对温和的化学解聚手段也并不能有效解聚所有塑料聚合物,且如果产生的功能单体不具有特异性,该方法将同样面临基质干扰的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质谱技术的应用发展。质谱分析样品解聚手段的另一大局限性是无法有效区分不同聚合度的聚合物,低聚物也会产生相同的碎片和功能单体,因而会对微塑料的定量产生干扰。“在研究过程当中,我们也不断地被要回答编辑和审稿人提出的这类问题,尽管这些低聚物相对于高聚物来说体量常常微小到可以忽略不仅,但它总归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误差。”汪磊讲到,“但低聚物本身是否也有环境风险和研究的意义呢?”光学技术需更微观 质谱技术期待原位可视化当前,两种主要的微塑料检测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汪磊详细讲述了局限问题并提出了对微塑料分析技术的发展期许。光学技术最大的局限性体现在更小粒径的微塑料检测灵敏度不足。目前市场上常见显微红外技术产品灵敏度多在10~20微米左右,这个尺度以下的环境微塑料很难被识别;显微拉曼技术灵敏度相对较高,但对5微米以下的样品也很难检测。因此,光学技术,需要在灵敏度方面进一步发展,使分析更加微观化。质谱方面,希望能发展对高分子聚合物直接进行检测的质谱技术,虽然据悉已有相关技术,但尚未能应用到塑料聚合物的检测上;另外,现有质谱方法分析塑料聚合物时,只能间接证明它的存在,不能实现微塑料的直接原位检测,说服力不足,期待适用于微纳塑料的质谱成像检测技术出现,从而更直观地揭示这些人造高分子聚合物的生物富集行为和毒理学作用机制。政策监管尚空白 制定相关标准应考虑多技术结合目前,在政策方面,针对塑料本身的地方性和行业性的约束,如各类“限塑令”时有颁行,但目前尚未出台针对微塑料的监管或污染治理标准。据悉,国家海洋监测中心编制了《海洋微塑料监测评价技术规程(试行)》。全球公认的环境微塑料污染监测标准技术尚未形成,各国和各团队使用的方法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别。“因为环境微塑料的检测本身有很大的困难,同时又要考虑到自身的污染现状、科研能力和软硬件条件,因此构建科学、实用的监测和检测标准方法十分具有挑战性。”汪磊解释。汪磊认为,在制定环境微塑料相关监测法规或标准时,应考虑多种技术结合,例如光学检测的计数结果不利于数据之间的比较,质谱学技术无法直接反映颗粒形态和聚合度,两种技术的结合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大众应正确面对微塑料危害 减少环境中的微塑料排放微塑料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较大粒径的微塑料易被动物摄食,导致海洋生物食道阻塞、厌食甚至死亡;附着到珊瑚礁表面的微塑料会引起珊瑚病变,而由于珊瑚礁对于海洋环境调节十分重要,珊瑚礁的死亡会引起一系列不良海洋环境生态效应的出现;也有研究表明,土壤环境中,微塑料会影响营养物质的传质,导致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浮萍类水生植物容易与悬浮的微塑料结合在一起,影响生物表面膜的通透性;微塑料表面普遍具有疏水性,其负载的内生和外源污染物对生物也可能存在毒性,这些都反映了微塑料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同时,微塑料的人体暴露广泛存在,由于微塑料中存在未聚合的单体化合物、及其含有的添加剂和吸附的其他污染物,人体摄入微塑料后,这些物质可在人体内释放,造成人类对这些化学品的额外摄入;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的特异性定植可能形成独特的微生物 “塑料域”,在致病菌和抗性基因传播方面可能导致新的风险。此外,塑料纳米颗粒本身也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这方面的研究仍“在路上”。但由于人体摄入微塑料的机会和剂量都不大,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已知影响并不显著。塑料是人造高分子聚合物,而自然界中动物、植物、微生物也都在制造高分子聚合物。人们每天都可能摄入木质素颗粒,这些植物聚合物颗粒无法被消化吸收而会自行排出体外,所以对人造聚合物也没必要过分紧张。汪磊认为,对于大众来说,还应正确面对其对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最后,汪磊建议,减少微塑料的污染,应该从减少塑料的污染。“塑料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减少塑料污染并不等于放弃使用塑料,而是增加其循环使用和回收再生,从而减少环境中的塑料排放,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或者说对每一个消费者来说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人物简介:汪磊,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系系主任,“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环境暴露。曾获得国家海洋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首届全国环境化学青年奖。获得国家基金委优青基金项目、天津市杰青项目,入选天津市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131创新人才第一层次,并担任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亚洲副主编、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编委、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地学分会、环境化学分会委员。
  • 【精彩视频回放】第二届“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及前沿”专题网络研讨会· 医疗健康篇
    p    strong 基因测序技术 /strong 是基础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是临床分子诊断的重要手段,是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技术。 br/ /p p   仪器信息网第二届“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及前沿”专题网络研讨会于5月28日成功召开。 “医疗健康”专场报告精彩纷呈、亮点多多,小编也是第一时间送出精彩视频回放。错过直播的小伙伴们,赶快观看学习吧~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二代测序技术(NGS)在甲状腺癌精准诊疗中的应用实践 》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3ca4b103-fbe6-4b1c-9455-5fd85199cc39.jpg" title=" 于津浦.jpg" alt=" 于津浦.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于津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分子诊断中心主任。 /span /p p   甲状腺癌发病全球呈“激增”趋势,家族性遗传性甲状腺癌的鉴别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时一项挑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于津浦研究员对二代测序技术(NGS)在甲状腺癌的精准诊疗中的应用实践做了精彩讲解。伴随着高通量测序的普及和检测成本的降低,二代测序技术已成为甲状腺癌分子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注热点。相比常规的基因检测方法,如ARMS-PCR和Sanger测序,二代测序技术具有检测灵敏度更高和检测基因数量更多的优势,尤其在甲状腺癌常规检测比较困难的两个领域:家族性遗传性甲状腺癌的鉴别和Bethesda III-V期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play/105204" target=" _self"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点此观看精彩视频回放 /span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多维度下的微生物组与免疫组学研究》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47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39bc0385-4982-47ba-b770-e32c8cb66be6.jpg" title=" 邓腊梅.jpg" alt=" 邓腊梅.jpg" width=" 400" height=" 47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邓腊梅 赛默飞中国区基因分析事业部技术应用专家 /span /p p   2018年新年首期Science重磅连发三篇文章,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影响肿瘤等多种疾病,并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多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方案有助于了解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微生物组研究而言,多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方案需要两点:测序的准确性和较长的测序读长。领先的生命科学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区基因分析事业部技术应用专家邓腊梅为我们介绍了赛默飞对于基因检测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play/105205" target=" _self"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报告视频精彩回放 /span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肺癌精准诊疗中的应用》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b97412ab-ce31-4a49-bb34-bf1462002f59.jpg" title=" 邢晓明.jpg" alt=" 邢晓明.jpg"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邢晓明,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分子病理诊断科主任,2013年赴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 /span /p p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5年我国小于70岁的人群中,癌症死亡率占到第二位。2018年最新统计,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列全球首位,而其中,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又占所有癌症首位。数十年来,肺癌的分类从千篇一律,到组织学分类,再到依据驱动基因进行分类,对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极致精准时代。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邢晓明研究员从传统病理学细胞形态上对肺癌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基因突变状态在分子水平上分类,再依靠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精准诊疗特别是分子分型中的应用,针对不同的分子分型又该接受何种个体化的诊疗方案进行阐述。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play/105206" target=" _self"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报告视频精彩回放 /span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生—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53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97ad6fd3-f284-4bdf-9bd5-ce1dc401d0ad.jpg" title=" 陈芳.jpg" alt=" 陈芳.jpg" width=" 300" height=" 533"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陈芳,副研究员,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母婴健康研究所所长 /span /p p   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即在分娩前通过一定方式对胎儿患病状态进行检测,广义上包括超声、血清学等,但近五年来特指孕妇外周血中游离核酸进行测序或芯片分析进行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疾病的风险,因此通常也常称为无创产前DNA检测、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等。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陈芳研究员就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探索和研究进行了阐述,并对影响该技术进一步推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play/105207" target=" _self"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报告视频精彩回放 /span /strong /a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虽然会议已经结束,但是精彩仍在继续,仪器信息网已经将部分报告老师的现场讲座视频上传到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想要重复学习或者错过参与会议直播的网友,可以点击报告视频精彩回放进行学习与分享。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附: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29/486105.s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精彩视频回放】第二届“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及前沿”专题网络研讨会· 农业基因组篇 /span /strong /a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