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塑料容定仪

仪器信息网塑料容定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塑料容定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塑料容定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塑料容定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塑料容定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塑料容定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塑料容定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塑料容定仪相关的资讯

  • 一周的微塑料检测量?一小时搞定!
    在买奶茶可能都要排两个小时队的如今,1 小时似乎做不了什么正经事,但是如果说1小时就能完成一周的微塑料检测工作呢?对,说的就是微塑料检测。点击以下链接下载安捷伦微塑料检测解决方案:1、微塑料:利用可移动 FTIR 及红外成像光谱仪完成微塑料从现场到实验室研究的整体测量方案2、使用 FTIR 成像分析微塑料 — 鉴定与定量分析废水、沉积物和动物群中的微塑料“快”就一个字我们都知道,微塑料,也就是“水中的PM2.5”,可能给海洋生物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危害。海洋环境领域的科学家对微塑料进行了10多年的研究。但其微小的尺寸、庞大的颗粒样本量、不同类型颗粒的快速区分等等,一直严重影响着实验进度,让科学家头痛不已。但是,安捷伦“焦平面”红外成像技术就是这么优秀,能将传统方法需要一周才能完成的检测量压缩至一小时,极大提升实验效率。微塑料颗粒的定性,通常需要将样品进行前处理后过滤到滤膜上,再用红外显微镜来检测。这个过程看起来简单,但是实际上却是一个“力气活”,费时又费力。使用单点红外显微镜,分辨率为10um时,若逐点扫描1cm*1cm的区域,需要数百小时;使用线阵列红外显微镜,分辨率为10um时,若逐行扫描1cm*1cm的区域,需要数十小时;使用安捷伦焦平面红外成像系统,128*128焦平面,分辨率为5.5um时,若扫描1cm*1cm的区域,只需要数十分钟。一小时内便可完成传统检测手段一周的工作。 全自动分析进行到底以往的微塑料检测多集中于定性,定量相对困难。复杂繁杂的手工分类、统计常常令人崩溃。不要怕,安捷伦已经为您准备好了解决之策,微塑料全自动定量分析进行到底。安捷伦与丹麦奥尔堡大学Jes Vollertsen团队合作成果:微塑料统计分析“神器”——MPhunter软件,不仅能帮您区分微塑料和其它物质,并将它们以不同颜色进行分类,还能对所有颗粒计数统计,甚至告诉您每个颗粒的面积、质量、所占比例。更重要的是,所有工作全!部!自!动!完!成!图为:MPHunter软件采用不同颜色将微塑料颗粒分类显示图为:MPHunter软件计算得到每种塑料颗粒所占比例结果图为:MPHunter软件得到每个颗粒物尺度、体积,及重量等信息 想了解安捷伦焦平面检测微塑料的更多细节?那就请在7月26日,锁定仪器信息网,安捷伦焦平面红外成像技术微塑料解决方案及海洋污染检测整体解决方案。我们邀请了安捷伦资深红外成像专家,为您详细讲述安捷伦微塑料检测解决方案。安捷伦经过多年经验积累,推出的《安捷伦海洋环境保护解决方案》,届时也会向您进行介绍。除了焦平面红外成像,安捷伦还有哪些微塑料检测利器?关注安捷伦公众号“安捷伦视界”(agilentchem),阅读《一周的微塑料检测量,一小时搞定!》文章,获取更多微塑料检测相关资料,先睹为快。
  • 又一顶刊!微塑料快速检测新成果!
    研究证实,人体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除了生活中的塑料制品,还包括我们平时吃的海产品等。那么,生物体内的微塑料从何而来?根据有关报告,海产品似乎是目前了解最多的人类摄入微塑料的来源。正因为如此,近几年,微塑料污染对养殖水产品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而渔业环境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陆地上大型塑料垃圾的降解及养殖过程中塑料的使用,长期暴露于高浓度微塑料环境中,养殖水生物的质量安全和生殖发育都将受到较大影响。顶刊新技术:淡水及海水养殖环境中微塑料快速检测及去除技术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质量与标准研究中心吴立冬副研究员与东海水产研究所渔业生态环境实验室合作研发出一种可快速富集渔业环境(淡水及海水养殖环境)中微塑料的磁性纳米材料(mANM)。此项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该复合材料对水体中不同粒径、多种典型微塑料均有作用,并且可通过调节pH控制磁性纳米颗粒聚团大小,实现在强磁场中30秒快速分离微塑料。为了更好地促进微塑料检测技术发展,网络讲堂邀请到论文通讯作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吴立冬副研究员,在8月25日做精彩的技术分享。(点击图片,立即报名)同时,本次会议特邀嘉宾——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陈令新研究员,将分享课题组在近海环境中分析新污染物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陈令新研究员作为海洋环境分析监测领域的资深权威专家,科技成果丰富,并著有海洋监测领域的宝典书籍——《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报名并观看本次直播,有机会免费领取哦!免费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ocean20220825/(京东售价:161.90元)
  • 塑料软包装溶剂残留检测又有新规定
    5月22日,参加塑料软包装溶剂残留标准制定会议的北京兰德梅克公司王庆国高工对记者表示,这次塑料软包装溶剂残留检测标准草稿的修改会议上,把原来的取样要求取0.2m2,裁剪为1×3cm的小块,放入500ml玻璃瓶进行烘烤。改为取内表面积100cm2放入20ml玻璃瓶进行烘烤,并且样品不要求裁剪。   这次修改是根据国外最新标准制定的,新方法比原来有三个优点:   1、 面积减小后容易取样。因为对于已经分切的卷膜,因为要除去边缘处,面积太大不方便取样。   2、 减少复合膜层间粘合剂层的溶剂干扰。溶剂残留主要指表层印刷的溶剂残留量,如果裁剪成很多小碎片,层间粘合剂层暴露多,集中挥发的溶剂对结果影响大。   3、 方便操作,减少了工作量。   王庆国高工是国内最早关注软包装溶剂残留的权威人士之一,曾经主持设计了专门用于软包装溶剂残留的2061C 、3061C气相色谱仪,是这次会议专家组中唯一被邀请的塑料包装检测仪器生产代表。
  • 中国石油首次在塑料管材领域主导制定国际标准
    4月23日,石油化工研究院申报的制定标准提案ISO/NP 24994《塑料管道、管件及接头中的金属迁移量的测定》,以28票赞同、9个成员国参与的投票结果在流体输送用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过立项。这是中国石油首次在塑料管材领域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对公司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具有重大意义。为提升输水管材的质量监管水平,石化院经过7年时间准备,对REACH限制物质清单、ROHS指令、国内外管材相关标准进行详细调研和梳理,提出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塑料管材中重金属铅、锡、镉、铬、铜、钡等元素迁移量的方法提案。这个国际标准发布后,将为输水管材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为居民的用水安全保驾护航。
  • 珠峰顶部已发现微塑料?当前微塑料的检测技术,你可能不知道
    11月24日 英媒称,地球zui高处和最深处都出现了微塑料。此前在太平洋11公里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发现了塑料微粒,如今又在珠穆朗玛峰上探测到了。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伊莫金纳珀及其同事从珠穆朗玛峰多个地点采集了8个900毫升的溪水样本和11个300毫升的积雪样本。该研究小组发现,在所有积雪样本和3个溪水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微塑料进入环境后很难被降解,在环境中的半衰期长达数百年,给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危害,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威胁到人类,因此微塑料的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微塑料的来源解析是当前的重点,微塑料的检测是来源解析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是基于化学表征微塑料的检测技术汇总,为未来的研究开展提供思路。化学表征分析最常用的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拉曼光谱、 ESM-ED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1、FTIRFTIR依靠物质偶极矩改变产生红外光谱,可以实现20μm以上的微塑料的鉴定。不受滤膜和杂质的干扰,尤其适用于极其微小尺寸微塑料的检测。2、拉曼光谱拉曼光谱依靠分子化学键极化率的变化产生指纹图谱,可以实现20μm以下微塑料的鉴定,和 FTIR 相比,拉曼光谱空间分辨率更高、光谱覆盖范围广,但是容易受色素、添加剂、污染物等有机质和矿物质产生的荧光干扰,奥谱天成拉曼光谱仪1064nm 系列在抗荧光干扰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加上软件的优化处理,将结果调到zui优状态,用于微塑料检测方面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对微塑料的热降解产物进行分析判断其种类,将峰面积与同位素标记的内标进行比较实现微塑料的定量,但是应用范围较窄。微塑料检测方法虽然多,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微塑料在环境中存在的不规则性问题,不仅困扰着检测手段,同时也对采样有较大的挑战。
  • 日本准备修订关于塑料等商品质量标签规则
    日本经济产业省2009年6月24日发布了G/TBT/N/JPN/303号通报,标题为:根据家庭用品质量标签法,部分修订省颁通告   通报说,为了反映消费者和行业的要求、技术进步和产品周围环境的变化,准备修订关于塑料、纺织品,以及各种各样的商品质量标签规则的符合性条款。涉及根据家庭用品质量标签法规定的纺织品 女用内衣、蕾丝,由废纤维、落棉和再生纤维制成的气流纺线,以及气流纺线制成的织物等 反面有毛绒的针织织物等,各种各样的制成品,热水瓶,全部或部分由皮革或合成皮革制成的手套,由皮革或合成皮革制成的服装、炊事用具、水壶等产品。   该通告拟批准日期:2009年8月。拟生效日期:2010年8月。提意见截止日期:自分发日期起60天。
  • 梅特勒托利多荣获2011塑料行业荣格技术创新奖
    由荣格工业传媒有限公司及旗下《国际塑料商情》杂志共同举办的&ldquo 第六届塑料行业荣格技术创新奖&rdquo 评选结果在中国广东深圳隆重揭晓,经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用户企业的资深专家组成的独立评委团严格评选,梅特勒托利多的OneClickTM 一键称量热失重分析在&ldquo 测量与检测&rdquo 领域荣获&ldquo 2011年度技术创新大奖&rdquo 。 梅特勒托利多是全球领先的精密仪器和服务供应商,也是全球最大的实验室、工业和食品零售业称重设备的制造商和销售商。梅特勒托利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四十多家分公司和销售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建有三十多家办事处,与两百多位分销商紧密合作。 梅特勒托利多为塑料行业提供的解决方案,基本覆盖到所有的科研、研发、生产及质量控制过程。梅特勒托利多致力于为用户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并始终关注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各个领域的贡献。 上图:梅特勒托利多天平部经理贾柏峰出席颁奖典礼 上图:梅特勒托利多荣获2011塑料行业荣格技术创新奖及获奖证书 关于梅特勒托利多(Mettler-Toledo) 秉承&ldquo 品质至上、勇于开创、追求变革&rdquo 的企业宗旨,梅特勒托利多集团始终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质量卓越的精密仪器和衡器产品,以及全面细致的技术支持服务。 更多关于梅特勒托利多,请登录:www.mt.com
  • 微塑料登上世界最高峰|上海净信冷冻研磨仪解决塑料难题
    珠峰是一个遥远、纯净的地方,在世界之巅却发现了微塑料的痕迹!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11月20日报道,首次在珠峰上发现直径不足5毫米的塑料微粒。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伊莫金纳珀及其同事从珠穆朗玛峰多个地点采集了8个900毫升的溪水样本和11个300毫升的积雪样本。该研究小组发现,在所有积雪样本和3个溪水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       报道称,“污染最严重的样本来自位于尼泊尔境内的珠峰大本营,那里是珠峰上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地方。每公升积雪含有79个微粒。最高取样地点位于海拔8440米处,即位于珠峰峰顶下方408米处,该样本中每公升积雪含有12个塑料微粒。在珠穆朗玛峰上发现的微塑料大都源自合成纤维,包括聚酯纤维和丙烯酸纤维,系制作登山者衣服和装备所用的材料。“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在全球各地收集的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足迹遍布从北极到河流、深海。那么,什么是微塑料?    微塑料是指粒径很小的塑料颗粒以及纺织纤维。由于学术界对于微塑料的尺寸还没有普遍的共识,通常认为粒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为微塑料。相比于“白色污染”塑料,因微塑料体积小,意味着就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而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污染物的能力越强,这就是其与一般的不可降解塑料相比,对于环境的危害程度更深的原因。    它的污染分布如何呢?这些从几微米到几毫米不等的污染物,能从大块塑料制品上脱落下来,轻易排入外界环境中,污染水体、土壤和植被。    大气中:纺织产品生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超细合成纤维、工业上材料切碎和磨削等加工产生;质轻,可作为污染物载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水域中:塑料污染主要来源,海洋、地表河流、湖泊、水库、居民饮用水中均已发现;市政污水排放、大气微塑料干湿沉降、工业产生塑料废弃物、纺织行业废水排放、个人日用护理品及其包装等。    土壤中:市政污泥的土地利用、有机肥的长期施用、农用地膜的残留分解、大气微塑料的沉降、地表径流和农用灌溉水的带入等;通过食物链传递并富集。    上至世界之巅,下至世界最深的海沟,微塑料可谓无处不在。有研究指出,每年每人平均会摄入70000颗微塑料。目前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如何还需要深入的研究,但这类无孔不入的物质无疑为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加强对微塑料的研究,尽早提出可行的塑料减排和处理方案。    提到塑料研究,不得不提塑料的前处理。由于塑料制品对温度极其敏感,且加热后会变形、变性,只有在超低温环境下,才能保证样品的完整性。所以,在样品前处理这块着实让科研工作者头疼,因为常规的仪器根本搞不定它。    上海净信浸入式液氮冷冻研磨仪(JXFSTPRP-MiniCL),却完全可以做到!    这款仪器体积小方便携带,拥有三项专利,真正的液氮冷冻,全程-196度低温下研磨粉碎。保持了生物物质活性,确保易挥发物质的保留;防止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受热降解,对热和机械压力敏感的代谢物、异构体和复杂化合物保持原有的敏感特性物质。传统需要五分钟的粉碎研磨,而本设备只需要三十秒,称得上是研磨界的终极手段!
  • 微塑料污染之忧将解 中大规模产可在海水中“消失”的塑料
    p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喻菲)为解决日益严峻的海洋塑料污染问题,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可在海水中降解的聚酯复合材料,有望在诸多领域替代现有难以降解的通用塑料。 /p p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格侠介绍,其团队研制出的这种结合了水溶性与降解性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环境耐受性,废弃后能在数天到数百天内在海水中降解消失,最终分解为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小分子。 /p p   王格侠说,长期以来人们聚焦于陆地上的白色污染及其治理。直至近年,大量塑料污染致使海洋生物遇害的现象被频繁报道才引起广泛关注。 /p p   据保守估计,人类每年向海洋投放的塑料垃圾为480万吨到1270万吨,占海洋固体污染物总量的60%至80%。目前,人类活动和洋流导致这些塑料垃圾集中分布于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及印度洋中部。 /p p   世界经济论坛也发出警告,2050年全球海洋塑料总重量将超过鱼类的总重量。 /p p   专家介绍,目前几乎所有类型的塑料都已经在海洋中找到。这些塑料微粒或者漂浮在海水中,或者沉入海底,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不会分解,对整个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塑料在使用后被直接丢弃或从陆地经过河流、风吹进入海洋,在海水中受到光、海水风化,以及洋流和生物群的作用,导致塑料最终形成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 /p p   一些海洋生物,如信天翁、海龟等,误食塑料袋会产生一系列的胃肠问题,以至于无法再进食,最终被饿死。最令人震惊的一项科学数据显示:有90%的海鸟是因为误食了塑料袋而死于非命。 /p p   王格侠指出,尽管海洋中塑料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峻,但目前人们对于这些塑料污染仍然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海洋特殊水域环境使得人们不能像在陆地上一样对这样大量分散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最根本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材料废弃进入海水后能自行降解消失。 /p p   据介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降解塑料和工程塑料研究组是中国率先开展生物可降解塑料研究的单位。生物降解塑料大都是含酯键的高分子材料,分子链相对脆弱,因而可以被自然界许多微生物分解、消化,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 /p p   目前,该团队的生物降解塑料生产及应用技术已经向4家中国企业完成了技术授权,其中3家已经顺利投产,总产能达到每年7.5万吨,占全球总量的一半。 /p p   在认识到海洋塑料污染的严重性后,科研人员希望研发出在海水中可降解的材料。然而他们发现,在陆地上能够快速降解的生物降解材料在海水中却难以降解,甚至长时间都不降解,不能用来解决海洋中的塑料污染问题。 /p p   经过多次反复实验,理化技术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将非酶水解过程和水溶过程与生物降解过程结合起来,实现了材料在海水中快速降解。科研人员通过对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和加工使得其降解性能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调控。 /p p   在近期于深圳举行的旨在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先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届“率先杯”未来技术创新大赛上,这一技术位列30个优胜项目之一。 /p p   中国已将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到前所有未有的层面,在解决本国生态问题的同时也为解决全球环境污染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p p br/ /p
  • 微塑料:一场不知不觉的污染
    p   人类和塑料的关系可能比你想象得还要“亲密”。除了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塑料制品,塑料还会降解成直径从0.1到5000微米不等的塑料微粒。这些微粒在陆地上随处可见,也被发现存在于河流、海洋甚至北极。 /p p   本世纪初,人们首次在海洋中发现微塑料的存在,至今已有不少研究聚焦于这些小小颗粒的降解和迁移过程。 /p p   如今人们发现,它们不仅会走水路,还会“借东风”。 /p p   《自然—地球科学》本月发表了一项研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跑到人迹罕至的偏远山地,收集大气中的沉积物样本,发现其中含有大量塑料微粒。模拟实验表明,这些塑料微粒通过大气旅行,最初动身之地距离落脚处可达100公里。 /p p    strong 微塑料的前世今生 /strong /p p   粒径5毫米以下的塑料颗粒被称为微塑料,通常以碎片、纤维等形式存在。 /p p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熊雄告诉《中国科学报》,微塑料的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时体积就很小的原生微塑料,常见于带有磨砂成分的个人护理品,在人类使用过程中进入水体。另一种是原本体积较大的塑料,经过光照、氧化、机械磨损等作用,逐步降解为微塑料。 /p p   在此过程中,有些微塑料可进一步降解至微米甚至纳米级别,因而有更高风险进入到细胞或生物体内,甚至对整个食物链产生影响。 /p p   先前对微塑料的研究较多集中于水体环境。从马里亚纳海沟到南极圈冰冻层,都已发现微塑料的存在。在中国,一些较为偏远的水体如西藏、青海等地的湖泊,也已检测到不同浓度的微塑料。 /p p   有研究指出,河流是海洋中微塑料的重要输送来源。熊雄等人调查长江中下游水体的微塑料污染情况后发现,内陆水体不仅是微塑料从陆地到海洋的传输渠道,其本身也聚集了数量可观的微塑料。 /p p   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的微塑料浓度均值约为每平方千米50万个微塑料颗粒。这一结果在采用相似方法的河流中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p p   熊雄告诉《中国科学报》,继这一研究后,其课题组仍在继续进行内陆淡水水体的调查。 /p p   在课题组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他们对一年四季湖水中微塑料的表面生物膜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微塑料在水体内的沉降不仅受生物膜生长影响,也受水中悬浮颗粒物影响。 /p p   虽然没有确凿证据可以追溯这些微塑料从何而来,“但可以推测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使用的塑料制品是微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熊雄表示。 /p p    strong 乘风而来 /strong /p p   如果说前述研究探讨的是微塑料如何在水体中停留和沉积,那么接下来的研究则发现,一旦微塑料体积足够小,它们的旅程就可以走得足够远。这意味着除了潜入水底,微塑料占据的领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 /p p   之前有科学家曾对城市周边的大气微塑料含量进行研究,确认了大气沉降是表层土壤微塑料污染的源头之一,但当时并没有观点认为微塑料会迁移到非常远的地方。 /p p   《自然—地球科学》此次发表的文章指出,微塑料可能会通过大气“长途旅行”。 /p p   为了搞清微塑料可以走多远,Deonie Allen等研究人员在法国西南部的比利牛斯山脉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追踪研究。离他们选取的研究点最近的城市在近百公里外。 /p p   科学家从灰尘、雨水和雪中提取沉积物,对从中获得的微塑料类型和大小进行区分,并计算了相应的个数和含量。科学家发现,单位平方米中存在不同比例、不同形态的微塑料,如碎片、薄膜和纤维。测量区域的微塑料日沉积率约为365个颗粒/平方米。 /p p   建立大气模型进行模拟后,科学家推测这些微塑料在到达偏远山区之前,最可能产生于周边的城市。塑料微粒在大气中游荡,最终降落在几十公里外的山区土壤中。 /p p   文章指出,微塑料的体积和重量足够小后便能在大气中漂浮。这也意味着,它们不可能被绝对清理干净。因此Allen等人建议,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从源头控制塑料的使用。 /p p   “目前对于微塑料在大气中迁移和沉降的研究很少,特别是在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这项研究会为同领域的研究者带来更多启发。不同区域微塑料在大气中的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微塑料在大气中的迁移规律及机理、大气中微塑料对人体的健康风险,都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徐笠这样评价道。 /p p   “随大气迁移并沉降到地表是土壤中微塑料的一种来源途径。在一些自然保护区或未开发利用地区,这可能是主要途径。”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章海波告诉《中国科学报》,“但在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还是有机肥、污泥农用、灌溉等。” /p p    strong 研究瓶颈 /strong /p p   从难以察觉的细小微粒到海洋中体量庞大的“怪物”,人们研究塑料垃圾造成的污染由来已久,相对应的研究手段也各不相同。 /p p   熊雄等人在长江中下游进行调查时,将333微米孔径的拖网放置在水体中拖曳,进行样品收集。 /p p   英国海洋生物协会近日发表的一项针对塑料垃圾数量的调查,也采用在水体中拖曳的方式,利用一种名为浮游生物连续记录仪的采集器,拖曳距离累计超过1200万公里。 /p p   徐笠告诉《中国科学报》,采集水体样本后,在实验室中往往还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过滤就是一种常见手段。研究者根据微塑料的体积大小选择有适合孔隙的过滤膜。硝酸纤维、醋酸纤维、尼龙等是常见的滤膜材质。 /p p   徐笠指出,“膜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实验要求,其孔隙大小和材质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样品过滤后,通常含有有机质、藻类等各种干扰杂质,这些干扰因素可以用双氧水等进行消解,再用消解液过滤一遍,留在滤膜上的就是微塑料了。” /p p   如果想测定土壤中的微塑料,在过滤之前还要经历一道浮选的过程。浮选的溶液有氯化钠、碘化钠、氯化锌等。利用不同浮选液密度,可将不同类型的微塑料从土壤中浮选出来。 /p p   “这也是为什么调查土壤中的微塑料更为困难,因为微塑料沉积在土壤中,较难浮选出来。目前通用的解决办法是多次浮选,增加微塑料的回收率。”徐笠说。 /p p   这之后,研究者会在显微镜下观察样品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并用红外光谱或拉曼光谱对所选样本的具体种类进行鉴定。 /p p   章海波表示,受技术条件影响,目前研究主要还是以野外调查与室内模拟相结合,标记示踪也是一种方法。“但技术上目前对土壤中微塑料的分离分析方法还不够完善,受土壤复杂介质的影响较大。” /p p   “目前微塑料相关研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方法,未来还应制定统一的采样和样品处理方法,让微塑料研究更规范、环境浓度数据可比性更强。”熊雄表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4882a329-5b7b-49ce-accd-ca3aadad5ca8.jpg" title=" 绿· 仪社.jpg" alt=" 绿· 仪社.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扫二维码加“绿· 仪社”为好友 了解更多对科学仪器市场的分析评论! /span br/ /p
  • 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微塑料,监控微塑料污染刻不容缓
    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权威期刊《环境国际》(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在人体血液中检测到了微塑料,研究中发现在近80%的实验受试者样本中存在微塑料颗粒,这也进一步证实微塑料已进入人类体内,成为人类健康的又一大隐患。监控微塑料污染刻不容缓目前,微塑料已经被列入国际上广泛关注的环境中新污染物四大类之一(四大类分别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和微塑料)。 2022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任勇介绍了新污染物治理,并表示生态环境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正在研究行动方案,制定行动方案加大新污染物治理。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与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强化与微塑料污染防治相关的科技支撑,开展不同类型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研究评价,加强江河湖海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机理、监测、防治技术和政策等研究,开展生态环境影响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在生态环境部通过的《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 2020-2035 年)》中,海洋微塑料专项监测的任务内容也列在其中。全球现在每年制造300万吨塑料,大量塑料最终会进入并污染海洋,除了在海洋表面清除较大体积塑料外,海水中含有的塑料微颗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Pyroprobe-GC-MS:快速有效的微塑料检测技术全球现在每年制造300万吨塑料,大量塑料最终会进入并污染海洋,除了在海洋表面清除较大体积塑料外,海水中含有的塑料微颗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海洋中微塑料的检测主要利用FT-IR和拉曼技术,光学方法可提高检测能力,但只是针对微塑料的类型和大小等方面,不能准确测量结构构成。而Pyroprobe-GC-MS热裂解-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时间较短,在快速判断微塑料类型、评估微塑料污染程度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可为微塑料的定性和定量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是研究分析微塑料环境污染的有效工具。使用Pyroprobe-GC-MS技术在鉴定微塑料颗粒的材料成分以及所使用的添加剂时,首先通过热裂解使高聚物在特定温度发生裂解,再利用气质联用仪鉴别裂解后短链小分子单体,就可以同时鉴定聚合物及添加剂。对于不易溶解或水解的聚合物颗粒,Pyroprobe-GC-MS联用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技术,可根据聚合物在受热分解过程中形成的聚合物单体提供有关大分子聚合物的结构信息。热裂解分析流程图CDS Pyroprobe热裂解的优势CDS成立于1969年,距今已有53年历史,是一家专注于GC进样技术的公司,2015年正式加入莱伯泰科,更加及时有效的为中国客户提供支持和服务。CDS产品历经多年研发与改进,已推出多款迭代产品,于2017年推出的第6代6000系列热裂解产品,对热裂解核心部件做出了重要创新,设计出“DISC模块”,在原有的经典的电阻加热线圈的基础上,改进了加热腔并更有利于配合自动进样器自动上样。CDS 公司在丝式裂解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其合理的的温控技术和设计理念,其科学的的高压裂解、有氧裂解、催化裂解、多步裂解(可达10步)等技术,使得CDS一直跻身全球高端裂解器之列。CDS热裂解6200CDS Pyroprobe特点:❇ 数据重现性好:RSD❇ 具有标配自动捡漏功能和选配自动流量调节控制功能❇ 不影响GC的其他进样口使用,具有更方便的加热的样品传输线与GC连接。❇ 支持载气切换及反应气模式❇ 具有三种操作模式:运行、干燥、清洗❇ 裂解调节容易调节,还可以模拟一些反应条件,应用领域广泛。
  • 必能信荣获弗戈中国塑料工业十年历程创新附属技术奖
    中国上海 - 2012年4月27日,Emerson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 EMR)所属业务品牌艾默生工业自动化子公司 - Branson Ultrasonics(以下简称必能信)宣布其研发的2000X 系列超声波塑料焊接机荣获著名工业媒体VOGEL集团评选的2002-2012中国塑料工业十年历程创新附属技术奖。 中国塑料工业十年历程系列奖由总部位于德国的著名工业资讯媒体公司VOGEL弗戈传媒主办,由中国塑料行业专家委员会针对过去10年众多创新研发技术及产品进行独立评审,旨在表彰在业界具有突出贡献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必能信作为材料焊接领域唯一公司获此殊荣,充分体现了必能信在亚太和中国材料超声波焊接行业主要技术及可持续发展领导者的地位。 必能信领先的2000X系列塑料焊接机是全球首款全数字式控制超声波塑料焊接机,除继承了以往必能信超声波焊接机的诸多优势外,还显著提高了焊接操作、过程控制、人机交流和使用便捷性,满足了现代工业操作的高标准要求,广泛适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包装和医疗等行业,拥有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成为全球业界的标志性产品。 谈及此次获奖,必能信超声集团亚太区副总裁/总经理John Yen表示:&ldquo 我们很高兴能获得这一殊荣。这是业界对于必能信产品在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认可,也充分体现了过去十年必能信对中国及亚太市场的持续投入。我们将在中国市场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助力日新月异的中国塑料工业的发展。&rdquo 关于艾默生工业自动化 (Emerson Industrial Automation) 艾默生工业自动化是Emerson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EMR)所属业务品牌,提供技术领先的生产解决方案,包括机械、电力及超声波等,为全球多种多样的行业提供最先进的工业自动化。该业务品牌广泛的产品和系统应用于生产过程和设备,包括运动控制系统、材料焊接、精密清洗、物料测试、液压控制阀、交流发电机、马达、机械动力传输驱动器和轴承等。了解详细信息,请浏览www.emerson.com或www.emerson.com.cn。 关于必能信 (Branson Ultrasonics Corporation) 必能信超声波是美国艾默生工业自动化所属子公司,创立于1946年,至今有60多年历史,是全球材料焊接和精密清洗行业的领导者。公司主要提供各类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焊接、振动摩擦焊接、热板焊接、激光焊接、旋转焊接、超声波金属焊接方案和超声波细胞破碎方案。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70多个销售网点和近2000名员工,并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国、斯洛伐克、中国、中国香港、日本以及韩国设立有研发和生产基地。成立于1993的必能信超声(上海)有限公司是必能信在亚洲最大的生产和销售配套服务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超声设备生产和技术开发企业。我们承诺为客户的切实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并与客户分享最先进的产品和工艺技术。我们全球化的营销组织确保了为全世界的客户提供各方面资源和服务。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浏览www.bransonultrasonics.com或 www.branson.com.cn。
  • 微塑料研究最前沿丨微塑料监测遇难题,我们该何去何从?
    近年来,塑料污染在水环境(海洋和淡水)中的问题日益严重,得到广泛报道和关注。据《Science》杂志研究报告,2010 年全球192 个沿海和地区共制造2.75 亿吨塑料垃圾,其中约有800 万吨排入海洋,并且塑料垃圾数量不断增多,到2015 年已有超过900 万吨塑料垃圾排入海洋。如果不加以控制,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排放量将会是2010年的两倍。这些污染物正在持续威胁海洋生物和人类自身的安全与健康。近期,科学家再次发现塑料会在机械作用、生物降解、光降解、光氧化降解等过程的共同作用下逐渐被分解成碎片,形成微塑料,被海洋生物吞食,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随着生物链,造成更广泛的危害。这一发现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近期,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也着重强调应加强海洋微塑料监测,加快形成相关领域监测支撑能力,为国际履约谈判和全球新兴环境问题治理提供支撑。在微塑料监测中,由于微塑料的物理特性(大小、形状、密度、颜色)以及化学组分等差异,不同类型微塑料在不同环境中流动过程(输入、输出和存留)的时间均不相同,使微塑料监测变成一大难题。目前,对微塑料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目视分析法、光谱法 (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热分析法以及其他分析方法等 (如质谱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联用法)。其中,红外光谱及Raman光谱分析,由于具有无破坏性、低样品量测试、高通量筛选以及所获取的结构信息互补等特点,成为检测和鉴别微塑料的主要分析技术;而在实际操作中上述技术仅可对几微米颗粒物进行检测(FT-IR为10~20μm、Raman 低仅为1 μm),使微塑料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先进仪器平台,Quantum Design中国时刻关注重大科研发展方向,并致力于引进先进表征技术及设备,为我国科研搭建先进科技平台。聚焦于微塑料监测难题,Quantum Design中国表面光谱部门认为需要考虑三个关键因素:尺寸、微观形貌以及聚合物类型。理论上可用于测量两者的方法均适用于微塑料分析,但是由于疑似微塑料样品的干扰,使得仅用一种分析方法难以准确的识别微塑料,为了提高准确度以及检测效率,需要采用多组合分析测试方法对其进行监测。目前,我司主要有Neaspec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ano-FTIR)、IRsweep微秒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和PSC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三款先进光谱表征设备。其中,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采用的光学光热红外技术(O-PTIR),将光学显微与微区红外结合,一举突破了传统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的分辨局限,实现了500 nm的空间分辨率。不仅如此,该设备将显微成像、红外及Raman测试集成于一体,多测试方法同步测量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及准确度。同时,它具有更简单,更快速的测量模式,无需复杂的样品制备过程等优势,让更快、更准确地进行微塑料追踪、监测和研究成为可能,正成为下一代标准的方法。为更好的服务国内科研用户,Quantum Design中国北京样机实验室引进了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为国内科研用户开放,以期为微塑料监测技术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Quantum Design中国非接触亚微米红外光谱系统mIRage样机操作过程示意 精选案例:目前,mIRage在塑料领域的研究中大放异彩,助力美国特拉华大学Isao Noda教授课题组对PLA和PHA的复合薄片塑料结合方式及内在机理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mIRage在微塑料领域研究中的潜力。该工作中,作者先对PHA和PLA的结合面进行了固定波数下的红外成像(图1)。通过对比发现,在约330 nm的范围内(空气/PHA界面)1725 cm-1处的红外信号出现了急剧的下降,而在PHA/PLA界面处几微米范围内1760 cm-1处的变化较为平缓,且无清晰的边界,表明PHA和PLA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分子混合。由于使用光学光热红外技术,不存在困扰传统红外成像设备的米氏散射效应,因此能够确定这一模糊的边界是来自于两种材料间的相互渗透而非光学伪影。图1. PLA和PHA在固定波数下的红外成像。(A)红外成像图(红色1725 cm-1为PHA;绿色1760 cm-1 为PLA);(B)A图中黑色线性区域PHA/PLA红外吸收强度分布对比 为了进一步研究PHA/PLA界面处的化学成分变化,作者对这大概2 μm左右交界面的红外图谱进行了间隔200 nm的线性红外扫描分析(图2)。从羰基(C=O)伸缩振动区和指纹区(图2 A和B)的线性扫描红外谱图可以清晰的区分PHA(1720和1740 cm-1)和PLA分子(1750-1760 cm-1)。区别于理想的简单二元系统(不互溶或无分子相互作用),PHA/PLA薄片羰基伸缩振动红外叠加图谱(图2C)并不存在一个明显的等吸收点,反映了在界面区域存在着复杂的组分变化及两种以上不同物种的分布。图2. PHA/PLA界面区域每200 nm间隔的羰基伸缩振动区域(A)和指纹图谱区域 (B) 以及羰基区域伸缩振动的叠合图谱(C) 为获取更详细的界面处PHA/PLA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同步和异步二维相关光谱(2D-COS,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来分析羰基拉伸区域采集到的红外谱图(图3A和3B),并以等高线的图形式展现,详细的分析方法可以参考相关信息(Combined Use of KnowItAll and 2D-CO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UCcD3irVtE)。结果显示,在主要为PHA的混合界面区域同时观测到来源于PLA的1760 cm-1红峰外,表明部分PLA渗透到PHA层,且与PHA层的其余部分相比,界面附近的PHA结晶度明显降低。在对指纹图谱区域进行2D PHA/PLA相关光谱同步和异步对比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可参照发表文章,在此不再显示), 即PLA向PHA渗透,且PHA的晶型有所改变。另外,作者还通过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对该区域进行了同步红外和拉曼分析(图3C),两者选择性和灵敏度不同却可以很好的互补,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的可靠性。结果证实,即使是表面上不混相的PHA和PLA聚合物对,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子混合,这种混合可能发生在界面只有几百纳米的空间水平上,很好的解释了这两种生物塑料之间的高度相容性。 图3. PHA/PLA羰基伸缩振动区域二维同步(A)和异步(B)相关光谱(2D-COS)分析以及交界区域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左为红外,右为拉曼)。 参考文献:[1]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ighly spatially resolved simultaneous IR and Raman spectral imaging of bioplastics composite using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and Raman spectroscopy,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DOI: 10.1016/j.molstruc.2020.128045.
  • 焦塑料——经过火焚烧转变而来的一种新型塑料污染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1400f8bf-32a9-4176-aba4-1392bd6a7d02.jpg" title=" 塑料垃圾.jpg" alt=" 塑料垃圾.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人们在康沃尔海滩上收集的塑料垃圾& nbsp 图片来源:ROB ARNOLD /span /p p   在环绕英国西南部海岸线的沙湾上,人们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石头,从小鹅卵石到厚重的镇纸石,散落在漂浮物中。它们的颜色是深浅不一的灰色,表面平滑、没有棱角,看起来很不起眼。 /p p   但如果你拿起它们看时,很快就会发现,这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石块”其实根本不是岩石。 /p p   这是焦塑料——经过火焚烧转变而来的一种新型塑料污染。地质学家甚至也对它们的外表感到困惑。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环境科学家Andrew Turner最近在《全环境科学》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对这种物质进行了描述。他认为,这种污染可能隐藏在世界各地。 /p p   “因为它们看起来像地质变化形成的,这让很多人经过时都不会留意到它们。”Turner说。 /p p   几年前,康沃尔塑料污染联盟志愿者联系到Turner时,他第一次听说了这种奇怪的新垃圾。 /p p   海滩拾荒者发现了一些奇怪的鹅卵石和石块的塑料仿制品,它们非常轻,可以漂浮在水面上。Turner说,一些志愿者已经收集了数千块。环境艺术家Rob Arnold甚至为当地一家博物馆设计了一个展览,让游客在塑料中找真正的石块。很少有人能够分辨出来。 /p p   “这个活动非常成功,但也令人震惊。”Arnold说,“人们很惊讶他们居然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些污染。” /p p   一年前,Turner决定更系统地研究这一现象。在社交媒体上发出呼吁后,他收到了从苏格兰到英属哥伦比亚等地的垃圾样本,他的分析最终集中在从惠特桑德湾附近收集的垃圾上。这是一个受保护的大海湾,其中包括康沃尔郡一部分最好的海滩。在进行大小和密度测量后,该团队用X射线和红外光谱检测了塑料的化学成分。 /p p   他们了解到,这些“石头”是由聚乙烯和聚丙烯构成的,这是两种最常见的塑料。它们还含有大量的化学添加剂,但最让研究人员吃惊的是它经常和铅、铬一起出现。 /p p   Turner认为,这些是铬酸铅的痕迹。几十年前,制造商将这种化合物添加到塑料中,使其呈现出鲜艳的黄色或红色。而这些颜色可能由于燃烧而变暗。该团队在实验室里熔化了一些颜色鲜艳的塑料,验证了这个想法。果然,它们变成了深灰色。 /p p   与此同时,多年的风和水的侵蚀可以让这些经过高温的塑料形成光滑的边缘和风化的外观。 /p p   “想象一下,如果一块卵石在地质学上发生这样的变化,它会需要几十万年的时间。”Turner说,“我们在这些塑料上看到了同样的情况,但它发生的速度要快得多。” /p p   康沃尔热塑性塑料的确切起源仍然是个谜。Turner认为可能有很多来源,从篝火到旧的垃圾填埋场,篝火与夏威夷塑料—岩石混合物“塑小球”的形成就存在关联。他认为,其中一些塑料垃圾可能是从萨克岛漂到英吉利海峡对岸,因为最近的报告显示,萨克岛的垃圾在焚烧后被倾倒在海里 另一种可能是从加勒比海岸一路漂到英吉利海峡对岸。 /p p   无论如何,高温塑料已经在世界上出现了,Turner想知道它们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他发现几个蠕虫样本中似乎富含铅,这表明这些生物可以摄取塑料,并将重金属引入食物链。 /p p   Turner与美国的一位合作者分享了一些样本。这位合作者正在做进一步分析,以确定这些样本中是否也含有有害的有机化合物。“在不受控制的环境下燃烧塑料,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他说。 /p p   除了直接的生态效应,热塑性塑料的出现还表明环境中的塑料无处不在。英国莱斯特大学古生物学教授Jan Zalasiewicz想知道,这些东西最终是否会在岩石记录中留下痕迹。 /p p   无论高温塑料的最终命运如何,Zalasiewicz说,很清楚的是,塑料正在“成为地质循环的一部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60eaff85-f756-497e-837e-d605b32afed6.jpg" title=" 绿· 仪社.jpg" alt=" 绿· 仪社.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扫二维码加“绿· 仪社”为好友 了解更多对科学仪器市场的分析评论! /span br/ /p
  • 微塑料检测技术,解决微塑料难题!
    微塑料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常见化学成分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等。相关研究表明,微塑料在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体内普遍存在,可通过食物链不断向上一级传递,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将不可避免成为微塑料的摄入和蓄积体。随着各方对微塑料的关注日益增多,微塑料的相关科学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如何精准快速的识别微塑料,对微塑料领域的研究至关重要。多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水陆空环境与生物体等各类样品中的塑料微粒含量、大小、成分等进行科学分析,开展各类型的科研课题研究、环境本底调查,为我国环境微塑料污染防控与监控和常规产品检测等提供技术依据。为了了解当前微塑料检测分析技术和应用进展,加强沟通交流,7月27日-28日,仪器信息网将举办第四届环境新污染物检测网络会议,在28日的下午,以“微塑料的检验检测”为主题的会议专场,将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与大家分享当前针对该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等。“微塑料的检验检测”专场日程如下:07月28日微塑料的检验检测14:00--14:30“流域-近海-大洋”微塑料观测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蔡明刚厦门大学 教授14:30--15:00岛津GCMS在环境新型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王子君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产品专员15:00--15:30污水处理厂微塑料的去除行为解析与探讨安立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15:30--16:00传感器在渔业环境中新污染物检测应用吴立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嘉宾介绍:蔡明刚 教授厦门大学蔡明刚,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基于海洋学视角的开阔海域污染物传输动力学过程研究,及其作为新型示踪剂在海洋科学上的应用。研究海域涉及我国南海等边缘海、全球大洋及两极海区,课题组近10次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个人系中国第3、5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先后入选福建闽江科学传播学者、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CSC中德合作团队项目等人才计划。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Pollution、Deep Sea ResearchⅠ、Marine Chemistry等环境、海洋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12项,获得多项省部级奖项。 主要科研与应用成果如下:1)开展我国主要边缘海和极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时间序列变化和储量估算,提出全球变化背景下边缘海POPs海/气交换与垂直传输的海洋生物泵调控机制。2)较早开展大洋海水中细颗粒微塑料研究,发现南海存在数量可观的微塑料。3)利用氟利昂等污染物开展海洋学过程的示踪与人为碳估算,取得创新性成果,组装了国内第1套海水超痕量氟利昂/六氟化硫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分析系统,获批多项发明专利,分析精度达到国际同类水平。4)构建和应用海湾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估算技术及其系统,提出基于长时间序列观测的沿海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计量统计学方法。5)建立基于工业化生产的雨生红球藻培养技术和配方,搭建了微藻多级培养系统并研发新型LED藻类培养设备,拥有多项专利,服务于企业生产并产生实际效益。王子君 产品专员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毕业于天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具有丰富的分析仪器产品经验,擅长环境应用解决方案。安立会 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安立会(1975 -),博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与合成环境污染物的水生态毒理效应、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近年重点关注环境塑料垃圾与微塑料对生态系统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致力于塑料污染来源及其控制对策,为开展我国环境微塑料的管控措施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吴立冬 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吴立冬,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百人计划”,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和快检方法等国标方法审评专家。受邀成为“Biosensor and Bioelectronics”杂志编委(IF 12.545),Agriculture Communications 和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杂志青年编委,Micromachines杂志(IF 3.523)专题主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标准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2022年获得了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创新奖(朱良漪青年创新奖)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一等奖(排名第一)。主要从事水产品危害物快速检测方法及渔业环境智能化监测器件研发。迄今,吴立冬博士在Informat(IF 24.7)、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16.7)、ACS nano、Food Chemistry、Biosensor and Bioelectronics、Anal. Chem等杂志发表80多篇论文,申请专利22项(其中美国专利1项,国际专利2项),授权7项(已转让2项)。免费报名点击:第四届环境新污染物检测网络会议: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pollutant2023/诚邀您的参与!
  • 水土气三大领域齐了!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网络研讨会专家阵容揭晓
    塑料因其具有经久耐用、价格低廉等优良性能被全世界广泛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只有20%的塑料垃圾被回收或焚烧,而大多数塑料碎片被排放到垃圾填埋场或自然环境中。由于塑料难以降解,塑料污染在环境中可持续存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并通过物理磨损、化学反应和生物降解进一步破碎成为更为小的塑料碎片。粒径小于 5mm的塑料颗粒、碎片、纤维、发泡、薄膜等被称为“微塑料”。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汤普森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这一概念。目前国际上关于微塑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塑料的分布、 丰度及潜在影响等,也包括微塑料的来源、分离检测、对其他污染物的吸附效应及机理、物质循环、生态效应及污染防治等方面。4月27日-4月28日,仪器信息网、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网络研讨会,共计11位专家助阵直播,共同就微塑料检测与分析进行交流讨论。报名参会》》》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icroplastic230427/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网络研讨会专家阵容(排名不分先后)4月27日上午:海洋微塑料监测方法的标准化及风险评估专场姓名单位及职务报告题目张彦旭南京大学教授全球海洋微塑料的源与汇:三维传输模型视角张微微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研究员待定王清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待定徐向荣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海洋微塑料的生态风险评估4月27日下午:陆地土壤环境微-纳塑料的分析方法及有害添加物的检测专场姓名单位及职务报告题目张立武复旦大学教授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纳米塑料检测潘响亮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待定涂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方法何德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室主任/副教授待定4月28日上午:大气微塑料的监测及健康风险姓名单位及职务报告题目李道季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待定龙鑫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东亚陆地-海洋微塑料大气传输的数值模拟研究刘凯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城市冠层及海气边界层大气微塑料赋存观测报名参会》》》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icroplastic230427/
  • 梅特勒托利多水分测定技术荣获2010‘荣格塑料行业技术创新奖
    备受业界关注的荣格2010塑料行业技术创新奖于8月10日在上海揭晓,梅特勒托利多、帝斯曼、德固赛等在内的31家国内外获奖企业约120位高层代表与业界专家齐聚上海浦东淳大万丽酒店出席了颁奖典礼,分享本年度最新创新技术将给塑料行业乃至社会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影响。 此次活动由荣格传媒主办,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专家严格评选,在300多家入围企业中共有20项最新技术获此殊荣,这些创新技术和产品涵盖了7个产品类别。梅特勒托利多的HR83卤素水分测定仪在检测技术分类中获得了塑料行业技术创新奖。 梅特勒托利多始终致力于技术的不断革新,HR83卤素水分测定仪是在生产环境和塑料企业质量实验室中进行水分测定的最佳选择,提供快速、简单的水分测定过程,具有准确、可靠的测定性能,并且能够测定低至200ppm的水分含量。如果原材料的含水量适宜,则可确保合成与注塑成型顺利进行,实现注塑成型零件的表面光滑并且具有理想的力学性能。通过优化干燥和调节过程,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和精力。  - 瑞士荣格工业传媒致力于通过专业杂志、荣格工业资源网站(www.industrysourcing.com)和会议活动等渠道,为工业界提供最广泛的新技术与新产品报道、技术转让、实用解决方案及采购信息;  - 荣格技术创新奖于2005年开始举办,包括塑料、食品、包装和金属四个领域,评选团均由专家委员会独立评审决议,依据技术、产品优势,以及对该行业的重大技术贡献而决定。
  • 海洋、土壤微塑料专场今日顺利召开!大气微塑料监测专场明早继续
    新兴污染物微塑料广泛分布于水体、陆地和大气环境中。4月27日上午9:00,仪器信息网、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的“ 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于线上顺利开幕!共计700余名听众参会,现场互动氛围热烈。上午的海洋微塑料监测方法的标准化及风险评估专场,南京大学张彦旭教授分享报告题为《全球海洋微塑料的源与汇:三维传输模型视角》;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张微微副研究员分享报告题为《海洋微塑料标准化监测技术方法研究进展》;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张晓丹工程师分享报告题为《安捷伦 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水中微塑料测试分析整体解决方案》;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查珊珊工程师分享报告题为《Perkinelmer微塑料检测分析方案》;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王清研究员分享报告题为《黄渤海微塑料污染及其生态效应》;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徐向荣研究员分享报告题为《海洋微塑料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在下午的陆地土壤环境微-纳塑料的分析方法及有害添加物的检测专场,华东师范大学何德富教授分享报告题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其环境风险研究进展》;浙江工业大学潘响亮教授分享报告题为《微纳塑料检测分析中的那些“坑”》;QUANTUM量子科学仪器贸易(北京)有限公司赵经鹏经理分享报告题为《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在微塑料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涂晨副研究员分享报告题为《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方法》;复旦大学张立武教授分享报告题为《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纳米塑料检测》。微塑料在淡水、海洋和土壤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研究等备受科研界关注,各项优秀成果层出不穷,与之相对的是,对大气中微塑料的研究相对较少。大气中的微塑料研究起步较晚,但其潜在生态环境影响的范围更广,鉴于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必然会逐渐增多。有研究表明,大气微塑料已分布于全球大气中,其分布特征与室内外环境、下垫面类型和污染扩散等环境因素相关。大气环境中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少量来源于陆地和海洋中积累的微塑料。值得关注的是,新冠疫情中口罩的使用可能加重了大气中的微塑料污染。微塑料在大气环境中可发生悬浮、沉降和扩散等迁移,这种迁移同时受到微塑料形态、风力、风向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2023年4月28日上午9:30,由仪器信息网、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大气微塑料的监测及健康风险专场将于线上召开!报名速戳》》》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icroplastic230427/专家阵容如下:李道季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海洋大气微塑料入海通量:问题与挑战》李道季,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院长(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目前还担任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科学委员会(UNESCO-IOC)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区域培训和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环境署(UNEP)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海洋环境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GESAMP)WG38和WG40成员等职务。龙鑫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副研究员《东亚陆地-海洋微塑料大气传输的数值模拟研究》龙鑫,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理学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作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大气环境数值模拟研究,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深圳市科创委面上项目、全球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协同中心青年人才交叉项目等竞争性项目。2019年被认定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后备级)。胡辉 应用工程师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PY-TD-GCMS技术应用于微塑料中典型污染物分析》胡辉,应用工程师,从事色谱质谱工作10余年,擅长于环境、食品安全和电子电气等领域。刘凯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后《城市冠层及海气边界层大气微塑料赋存观测》刘凯,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站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微塑料陆海传输过程机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研究。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培育“扬帆专项”、博士后面上项目和上海市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下,开展了陆海界面及海气边界层大气微塑料观测及大洋微塑料沉降模式方面的研究。报名速戳》》》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icroplastic230427/
  • 我国废弃塑料污染防治战略
    一、前言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等具有密度小、易加工、高性能、多功能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 。塑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9 年我国塑料加工制品高达 8.184×107 t,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 。但不规范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和堆放塑料废弃物等问题,造成废弃塑料在环境中的长期累积,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浪费,必须进行治理。据统计,截至 2015 年全球已累积生产了约 8.3×109 t 塑料制品,废弃量约 6.3×109 t,仅有 9% 被回收利用 。2019 年我国产生废弃塑料 6.3×107 t,仅回收利用 1.89×107 t 。废弃塑料污染防治事关人民群众健康,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是实施党中央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废弃塑料污染现状及回收利用技术的基础上,从塑料全生命周期评价、废弃塑料全方位全链条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废弃塑料污染防治的措施建议,为促进我国塑料工业和国民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提供政策及技术参考。二、废弃塑料污染与防治现状分析(一)废弃塑料的污染现状1. 废弃塑料的来源废弃塑料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工业源、农业源、医用源和生活源四大类。工业源废弃塑料主要指塑料成型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料及废弃工业塑料制品,大多来源明确,相对集中,原料品质较好,回收利用价值高;农业源废弃塑料主要包括废弃农用地膜、棚膜、农用管道、农药包装等,其中农膜废弃量最大,使用废弃后处理困难,残留在田间,不易降解,污染农田,危害生态环境;医用源废弃塑料主要源于医疗卫生及防疫过程中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如防护服、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目镜等,是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危险废物;生活源废弃塑料为日常生活活动产生的废弃塑料制品,品种多、分散广、难收集,如塑料瓶、塑料包装袋、纸塑复合材料及其他失去使用价值的塑料制品等。2. 废弃塑料的危害目前,我国固体废物年产生总量超 1×1010 t,其中废弃塑料约为 6.3×107 t,占固体废物的 0.6% 左右,但由于塑料化学结构稳定,难以自然降解,其不当使用和处置以及多年的累积效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极大的资源浪费,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特别是塑料快餐盒、塑料包装袋和农业塑料薄膜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其使用量大、面广,使用周期短,废弃后大部分与生活垃圾或土壤混合,回收难度大,因而严重污染土壤、高山、海洋等,导致城市“垃圾围城”,珠峰“海拔最高的垃圾场”等环境污染事件。部分难回收废弃塑料在焚烧处理过程中释放大量有毒气体,产生大量粉尘和烟雾,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引起雾霾。同时,我国石油资源匮乏,2018 年对外依赖度超过 70%,进口石油约 1/3 用于合成塑料制品。废弃塑料如不能循环回收利用,是对石油、煤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浪费。废弃塑料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极具回收利用价值。通过废弃塑料有效处理处置,尤其是回收利用,有望解决塑料污染难题。(二)全球废弃塑料污染防治现状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日益重视废弃塑料的污染治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不断发起多项大规模全球运动,以减少、再利用和再循环废弃塑料制品,如 2017 年启动全球“清洁海洋运动”,呼吁政府、行业和消费者减少塑料的生产和过度使用; 2019 年将废塑料纳入《巴塞尔公约》的管控范围。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一系列公约、政策和法规,建立了塑料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如美国的《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欧盟的《欧盟限塑令》、日本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等。发达国家人工成本高昂,环保措施严苛,长期将废塑料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如据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ISRI)统计,2017 年美国出口废塑料达 2×106 t,其中出口到中国的约占其出口量的 70%,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后,如何处理巨量废弃塑料是其需解决的问题。(三)我国废弃塑料污染防治现状1. 我国废弃塑料治理现状我国废弃塑料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回收利用、焚烧、填埋等方式,建国以来废弃塑料流向如图 1 所示。2019年我国塑料废弃量约为6.3×107 t,其中,一次性塑料产品如塑料袋、农膜、饮料瓶,年废弃量超过 2×107 t,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另外,家电、汽车、建筑等塑料制品,也随着相关产品进入淘汰期,成为废弃塑料的重要来源。我国废弃塑料流向主要包括回收利用、焚烧、填埋处理和环境中积累等四个方面:30% 废弃塑料被回收利用,14% 被焚烧发电回收热能,36% 被填埋或任意丢弃,大量积累在自然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图 1 1949—2019 年我国废弃塑料流向统计 2. 我国废弃塑料防治的主要原则及法律体系我国十分重视废弃塑料的污染防治,1995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各部委、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制定了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逐步完善了废弃塑料防治法律体系,提出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全过程管理、分类管理等原则。最近,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废弃塑料污染,国家推出了新的塑料污染治理法规。2019 年 9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2020 年 1 月 16 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推动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规范化、集中化和产业化,强化创新引领、科技支撑,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此外,我国还出台了“无废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政策,为我国废弃塑料污染防治和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3. 我国废弃塑料污染防治科技支撑情况国家各部委高度重视废弃塑料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的科技立项。科学技术部多次立项废旧塑料制品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系列科研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开展“固废资源化”重点研发计划,在全生物降解塑料及其新型制品、废旧塑料制品智能化回收与再利用、二次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等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布局,初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塑料垃圾回收利用技术链条,带动了废弃塑料循环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如图 2 所示。图 2 我国塑料垃圾污染防治与回收利用全流程技术体系4. 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及企业现状废旧塑料回收行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很大。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废旧塑料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以中国塑料加工协会、中国合成树脂协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等三大行业协会为依托,形成了一批较大规模的再生塑料回收交易市场和加工集散地,建成了 25 个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包含 21 个废弃塑料回收利用园区 。据统计, 2019年国内废塑料回收利用量为 1.89×107 t,回收率接近 30%,回收总值达 1000 亿元以上,国内登记注册从事废塑料加工的企业共有 3000 多家,年再生塑料加工能力超过 1×104 t 的企业达到 300 家,年再生塑料加工能力超过 5×104 t 的企业达到 50 家 。(四)废弃塑料回收利用技术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主要包括物质回收和能量回收两大类,各种主要回收方法详见图 3。国际回收标准指南按回收优先顺序,将废弃塑料回收利用分为四级,第一、二级为材料再生,即物理回收,第三级为化学回收,制取化学品或油品,第四级为废弃塑料焚烧,回收能量。图 3 废弃塑料回收利用技术1. 物理回收物理回收不改变塑料化学组成,主要通过收集—粗略分类挑选—简单清洗破碎—熔融加工等制备再生塑料制品,广泛用于单一材质的热塑性废弃塑料回收利用,如回收利用废弃聚酯瓶制备再生涤纶纤维、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制备装饰制品等。但塑料制品 60% 以上是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器、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结构件和功能件,其所需的高性能多功能通过共混复合、交联等实现,废弃后难以回收利用。传统熔融加工方法,因共混复合型器件难分类难分离,组分相容性差、熔点差异大、熔体黏度不匹配,再生制品相畴尺寸大,性能差,无应用价值;交联型不熔不溶,难再加工,大多只有填埋或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浪费,已成为解决塑料污染治理的瓶颈和难点。2. 化学回收化学回收采用裂解技术将废弃塑料降级回收为可再次使用的燃料(汽油、柴油等)或化工原料(乙烯、丙烯等)。由于化学回收装备复杂、能耗高,从经济角度一直被认为难以推广应用。近年来化学回收技术发展迅速,许多企业已做到了商业化,并拟在未来扩大规模。但是高温热裂解温度高,反应时间长,产率低,产物复杂,易产生有害废气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性较差;催化裂解和溶剂分解是化学回收的发展方向,但尚需提高催化剂效率和发展绿色溶剂 。3. 能量回收能量回收,即燃烧回收热能,主要适用于传统物理法和化学法无法回收利用的污染严重的废旧塑料,通过垃圾焚烧产生高温气体用于发电。但焚烧会产生氯化氢、二噁英、多环芳烃等有毒气体,造成大气二次污染。应加大开展先进的绿色高温焚烧设备的研制,实现安全清洁焚烧。三、全方位全链条防治废弃塑料污染(一)塑料全生命周期评价对塑料生命周期管理基于其制品综合环境评价,即:从最初的原油开采、合成、加工、应用,到最终的废弃物处理,进行全过程跟踪,评价其在整个生命周期间的所有投入及产出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如图 4 所示。同时,根据应用和处理方式,反过来指导合成和加工,改进工艺、改善管理,实现塑料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降低塑料污染。采用高效的办法对塑料进行生命周期管理,发展资源安全利用集成技术,可以提高塑料的使用效率,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图 4 塑料生命周期示意图(二)从合成 - 加工 - 应用 - 废弃物处理等环节全方位全链条防治废弃塑料污染通过对塑料制品合成、加工、应用和废弃物处理等阶段全生命周期评价和分析,提出废弃塑料污染防治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通过开展塑料制品源头减量、原料及产品替代、废塑料高值利用及安全处理等措施来全方位全链条防治废弃塑料污染。1. 从合成环节防治废弃塑料污染大多数塑料来源于不可再生石化资源,合成工艺成熟、规模大、成本低,应用相当广泛,产量持续增加。但石油为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 70.9%,且这些塑料大分子主链以 C—C 键连接,自然界中难降解;而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热固性塑料材料为三维网状结构,不溶不熔,难回收利用。对废弃塑料污染防治需从源头出发,建立源头减量合成技术体系,合成高性能、长寿命、易回收的石油基高分子材料,加强可循环、易回收产品开发;发展高性价比生物降解塑料,如聚乳酸、二氧化碳共聚物等,实现可控降解、提升材料综合性能;发展低成本、高产量的新型聚合技术,重点发展我国已规模化工业生产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材料如聚乙烯醇等,替代需填埋处置的一次性制品;发展清洁规模化利用生物质资源如纤维素、甲壳素等的先进技术,从源头实现塑料污染防治。2. 从加工环节防治废弃塑料污染塑料制品性能不仅与其分子结构有关,还依赖于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多层次多尺度结构。通过共混复合、填充增强、交联、发泡等加工方法,可实现塑料制品高性能、多功能、轻量化、长寿命及生态化。但是废弃后的共混复合型塑料难分类、难分离,交联型塑料不熔不溶、难再加工,不能采用传统回收方法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亟需发展先进的塑料加工新技术,减少共混复合,实现同质异相增强,提高塑料制品性能,延长服役周期,减少废弃量;实现零部件同质制造,发展环保型助剂,便于塑料制品废弃后回收再利用;设计和制造可多次循环使用的塑料制品,减少塑料废弃,并发展先进的塑料回收再利用装备及技术,如塑料拉伸流变塑化输运加工技术,固相剪切碾磨加工技术等,高值高效回收共混复合型、交联型塑料。3. 从应用环节防治废弃塑料污染提倡塑料合理适度使用、消费,鼓励循环使用,从源头减量。加强管理,实现“谁生产谁处理,谁购买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完善废弃塑料回收利用政策体系,提升公众对废弃塑料制品回收利用的认同,开辟合法、合适的应用途径,如农田水利、道路材料、室外设施等,为其再利用提供法律保障。塑料制品应用不同,其性能要求不同,应根据不同塑料制品使用特性,从应用环节开展废弃塑料污染防治,如对共混复合、交联型工业用结构件和功能件,应大力提倡循环再利用,充分延长塑料制品的使用周期;发展环境友好型高分子回收利用技术;对寿命短、废弃后难收集、对环境影响大的塑料包装制品,应避免过度包装,设计制造可多次使用的制品,实现塑料包装制品的循环利用;对服役后难机械化回收的农用薄膜,应建立先进的加工技术,能全回收再加工利用;研发全生物降解塑料,推动生物降解塑料在一次性塑料制品中的使用,解决塑料在环境中难降解的问题;医疗防护用品应采用无毒的聚烯烃塑料,同时对医疗废弃物及危废塑料进行高温焚烧处理。4. 从废弃物处理环节防治废弃塑料污染基于全方位全链条防治废弃塑料污染的理念,在处理或回收前,对废弃塑料制品进行合理、科学分类,发展针对不同类型塑料垃圾的回收、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废弃塑料处置不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能实现废弃塑料的物质、能量再利用。构建废弃塑料回收利用完整产业链,提高废弃塑料制品的回收率,可以有效促进塑料资源的综合利用。根据废弃塑料多产地、多源头、差异化的特点,创新本地化回收利用模式和推广应用模式,对可回收利用的废弃塑料,优先发展环境友好的物理回收利用技术,完善单材废塑料回收加工技术,突破混杂废塑料回收加工难题;填埋处理餐厨混杂湿垃圾等,仅用生物降解塑料包装,实现安全填埋。焚烧处理危废塑料及废弃医疗塑料,需发展环保焚烧装备和工艺,实现绿色排放,回收能量。四、对策建议(一)强化政府引领,加强部门联动借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功经验,实行联防联控机制,群防群治。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突破部门、地区、行业界限,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废弃塑料污染防治新机制。统筹固、水、气三位一体污染治理,借鉴大气、水污染治理成功经验,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废塑料污染防治机制。(二)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标准建设将塑料污染防治明确纳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塑料制品生产、销售、消费、回收等各环节主体在废弃塑料回收利用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入保证金返还等政策和法规。制定再生塑料及制品国家标准,为再生塑料开辟合法合适的应用途径,鼓励和强制使用再生塑料和制品,制定或修订降解塑料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认证体系,杜绝伪降解、假降解塑料制品。(三)完善废弃塑料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和完善分层次全覆盖的废弃塑料污染防治网络,实行“谁生产谁处理,谁购买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生活塑料垃圾分类落实到村镇、小区和个人。建立从国家级回收基地、回收加工企业,至小微企业废弃塑料回收利用战略新兴产业体系,解决环境污染,减轻能源资源压力,提供就业岗位,把废弃塑料污染治理与“无废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四)加大财政支持,完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废塑料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建议塑料合成、加工、销售、应用的利益方缴纳废弃塑料回收处置费,专款专用于废弃塑料回收利用的科研、企业和处理部门。(五)加强科技支撑,引领塑料污染防治开展不同类型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研发高性能、长寿命、易回收的塑料合成新技术,攻克可生物降解塑料的低成本合成技术。发展先进的塑料制品高性能、轻量化加工新方法,实现同质异相增强、同器同材,研发可多次使用的塑料制品;建立基于高分子态高值高效回收利用混杂废弃塑料的新装备和技术。发展环保节能焚烧炉、烟气净化技术及灰渣固定化技术;研究难回收再生的废塑料化学回收新技术及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等。(六)加强宣传引导,全民参与治理加强塑料污染防治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宣传,既要加强治理,也要避免妖魔化塑料。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提倡合理消费、适度消费,自觉主动参与废弃塑料污染防治,自觉实施废弃塑料规范分类回收。五、结语废弃塑料污染防治事关人民群众健康,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是实施党中央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废弃塑料污染防治,实现塑料制品源头减量、原料及产品替代、废弃塑料高值利用及终极塑料垃圾安全处理,必须从塑料合成、加工、应用和处理等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治理。同时,也要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行政监管,强化塑料回收利用领域科技创新,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增强公民环保意识,鼓励全民参与废弃塑料污染防治,通过群防群治措施提高废弃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以促进废弃塑料的污染控制和资源保护的协同发展。作者简介王琪 轻工装备(塑料加工装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塑料加工新装备新技术新原理的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如固相力化学加工,塑料管旋转挤出加工,聚乙烯醇热塑加工和熔融纺丝,高值高效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橡胶,制备无卤阻燃塑料和泡沫塑料,聚合物基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微型加工和3D打印加工等。 瞿金平 轻工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装备技术与理论研究,提出振动剪切形变和体积拉伸形变动态塑化输运方法及原理、系统发展了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理论、发明并研制成功一系列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新装备。石碧 皮革化学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制革化学、制革清洁技术、皮胶原高值转化利用研究。
  • 河流微塑料|从采集到分析,轻松“一网打尽”
    导读 微塑料是一种新兴的污染物,具有与其它污染物相似的普遍性和生态毒性,微塑料的尺寸范围大、分布广、环境干扰影响大,所以快速采集、处理、分析微塑料组分,对于环境污染治理有很重要的意义。微塑料的危害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重视新污染物治理”提出了有关要求。新污染物虽然在环境中浓度较低,但具有器官毒性、神经毒性、生殖和发育毒性、免疫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致癌性、致畸性等多种生物毒性,同时具有较强的生物持久性、明显的生物富集性、难以监测等特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危害。 现阶段国际上主要关注的新污染物包括:微塑料、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全氟化合物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抗生素等四大类。作为四大类新型污染物之一的微塑料等细颗粒物,可以吸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载体,其危害性更为复杂。 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河流中微塑料从采集到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及使用岛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Spirit)快速进行分析的过程。 微塑料的采集 目前海水和淡水中微塑料采集一般采用具有不同孔径网目的拖网,使用拖网需要船只,对流域面积也有一定要求。采用一种新型微塑料采集装置Albatross(株式会社Pirika),解决了昂贵的租船费用以及狭窄地点和流速慢的河流难以取样的限制问题,可以在任何地点轻松使用的采集装置,仅需3分钟即可完成收集微塑料样品,成本低、使用方便。 图1 微塑料采集装置Albatross图2(a) 河流A中的采集过程图图2(b) 河流B中的采集过程图3 采集的微塑料样品 微塑料的前处理 首先将采集到的样品过2mm和0.1mm目筛,在通过0.1mm目筛捕集的样品中加入30%的双氧水(H2O2),溶解杂质,然后用纯水清洗样品,去除H2O2,加入5.3mol/L的碘化钠水溶液(NaI),进行比重分离。 图4 前处理流程 微塑料的分析 在收集的微塑料中,随机选了一颗微塑料使用岛津小巧型IRSpirit进行红外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图像和红外测定结果如下: 图5 收集的部分微塑料图6 光学显微镜下微塑料图像图7 FTIR的测定结果 岛津塑料分析系统包括了多种类型塑料的红外谱图,这些塑料经过了0小时(未照射)到使用Iwasaki Electric Co., Ltd.生产的超加速老化仪最长550小时(相当于紫外线照射约10年)照射。以上测定结果和紫外线照射550小时老化的PE匹配。检测到图中⻩框所示的3400cm-1附近的O-H伸缩振动、1750 cm-1附近的C=O伸缩振动引起的吸收,因此,可以推测出该微塑料暴露在环境中由于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氧化老化。另外,根据图中蓝框所示的1050cm-1附近的吸收峰,判断可能存在硅酸盐等。 结语 采用新型微塑料采集装置Albatross(株式会社Pirika),仅需3分钟即可完成收集微塑料样品,成本低、使用方便。针对采集的微塑料样品进行前处理,使用岛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Spirit)可实现快速分析。 本文来源于:藤里砂(岛津制作所全球应用技术开发中心),河流中采集的微塑料的前处理方法和FTIR的分析方法。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我国塑料包装检测仪器市场崛起
    目前国内塑料凹版油墨以溶剂型油墨为主,超标的苯对人体危害极大,而凹印速度高,必须使用挥发性强的油墨才能满足印刷要求,这使得环保问题在凹印工艺中尤为突出。水性油墨由于不含挥发性有机溶剂,完全消除了溶剂型油墨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避免对包装商品产生污染,是目前各种油墨中唯一经过美国FDA认可的无毒油墨。目前国内仅有极少数厂家生产该品种水墨,但由于水性油墨在凹版印刷中其附着力、印刷速度、光泽等方面还不能完全达到溶剂型油墨性能水平,一时无法满足塑料薄膜彩色包装印刷厂商的要求。   在国家和用户要求包装制品严格按标准生产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用于包装原辅材料和制品的检测仪器市场开始渐热,各种国产和进口的包装专用检测仪器纷纷出现在市场上。   据统计,我国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包装企业有1万余家,其中近三分之一为塑料包装制品企业。这些企业中过去只有少数企业拥有自己的检测试验室,而现在小企业也开始重视建立自己的检测室。专家指出,由于塑料包装制品大多具有阻隔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功能,所以有关这方面检测仪器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 被扔掉的塑料瓶可以回收再利用么
    分析塑料瓶循环利用产品中的环状低聚物海洋塑料污染是当前全球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为构建塑料资源循环体制,全球大力推进塑料的3R、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等。日本塑料瓶的循环利用率达84.6%,高于欧美水平,经回收的塑料瓶被重复用于塑料瓶(瓶to瓶)、薄片、纤维等(※1)的生产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是以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反应制成。原料单体熔融聚合,熔融纺丝形成聚酯纤维产品,熔融聚合后,固相聚合成型,形成塑料瓶(图1)。环状低聚物是PET的副产物,它会引起透明度、光亮度等外观瑕疵,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浓度管理。塑料瓶在固相聚合过程中环状低聚物减少,因此,塑料瓶比纤维产品中的环状低聚物浓度低(※2)。塑料瓶循环利用分为化学循环和机械循环两种。化学循环(图2)是指将塑料瓶粉碎、分离、清洗、去异物,经化学分解成原料单体,将重新缩聚产生的缩聚物作为再生PET树脂使用。机械(原料)循环(图3)是指将塑料球化物作为再生PET树脂使用。循环利用的纤维产品在化学循环中恢复成原料单体,因此它与纯纤维产品中的环状低聚物浓度并无区别,而采用机械循环,它的环状低聚物浓度会变低。此实验参考日本环境省制定的“关于确保指定采购产品等的显示可靠性的指导方针”(※3),利用溶解再沉淀法,提取使用塑料中回收的聚酯纤维的衣物、使用纯聚酯纤维的衣物、以及机械循环中塑料瓶中含有的PET环状低聚物,然后通过日立HPLC进行分析。高效液相色谱仪Chromaster® 方法及HPLC测定条件环状低聚物的前处理方法及HPLC测定条件塑料瓶循环利用产品中的环状低聚物测定实例参考文献1) PET瓶循环利用年度报告2019, PET瓶循环利用推进协议会.2) 塑料瓶循环利用产品中的环状低聚物浓度评价, Tri News 2010, vol.050.3) 关于确保指定采购产品等的显示可靠性的指导方针(2014年3月版) 日本环境省.公司介绍: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日立集团旗下日立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本公司秉承日立集团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始终追寻“简化客户的高科技工艺”的企业理念,通过与客户的协同创新,积极为教育、科研、工业等领域的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和优质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主要产品包括:各类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表面科学仪器和前处理设备,以及各类色谱、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广大的日立客户,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武汉、沈阳等十几个主要城市设立有分公司、办事处或联络处等分支机构,直接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专业优质的各类相关技术咨询、应用支持和售后技术服务,从而协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其目标,共创美好未来。
  • 塑料微珠被禁用,化妆品微珠检测出新规!——化妆品中塑料微珠的测定
    导 读 塑料微珠广泛用于洗面奶、按摩霜、去角质霜、牙膏、沐浴露等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中,是一种直径小于5mm的塑料合成颗粒,常用原料有PE(聚乙烯),PP(聚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等。这种在化妆品界红极一时的塑料微珠,却对海洋及整个生态系统有着强大的破坏力。近年来,各国相继出台相关法规,禁止塑料微珠在化妆品中使用。国家发改委编制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要求,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0年12月31日禁止生产,到2022年12月31日禁止销售。目前我国发布最新的国标《化妆品中塑料微珠的测定》征求意见稿;该标准由深圳计量质量研究院负责制定,岛津作为验证单位参与了标准的验证。 应对细小塑料微珠的分析检测需求,您能否即刻满足?岛津公司助您从容应对。 仪器配置 岛津IRTracer-100, ATR(金刚石晶体), 岛津分析天平:感量0.1 mg,抽滤装置,烘箱,玻璃器皿等。 图1. 岛津IRTracer-100红外光谱仪 图2. 衰减全反射附件(ATR) 前处理及定性、定量方法 参考《化妆品中塑料微珠的定性定量分析》征求意见稿,用乙醇及乙醇水溶液将塑料微珠从化妆品样品中分离,烘干后使用岛津高性能红外IRTracer-100配置衰减全反射附件ATR测试化妆品中塑料微珠的种类,重量法定量。 结果考察 结合上述前处理方法,使用岛津红外IRTracer-100、ATR(金刚石晶体)对洁面膏、磨砂膏以及去角质啫喱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下图为三种样品的红外叠加谱图。从叠加谱图可以看到,三种样品中的塑料微珠红外光谱一致,可以判断,塑料微珠为同一物质。 图3 三种样品红外叠加谱图 对去角质啫喱中的塑料微珠进行光谱检索,结果如下图,图中红色谱图为去角质啫喱样品的红外光谱图,绿色谱图为聚乙烯PE的标准光谱图,两谱图出峰位置一致,峰强度比值一致,可以判断该去角质啫喱中的塑料微粒成分为PE。图4去角质啫喱样品光谱检索结果 结合重量法对塑料微珠进行了定量测试,从而实现了塑料微珠的定性定量分析。塑料微珠测试结果见下表: 结 语 应对化妆品行业中微珠的管控需求,岛津公司建立了快速分析化妆品中微珠成分及含量的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准确、可靠。且具有快速,易于操作的特点,适用于化妆品中塑料微珠的定性、定量分析。 识别二维码下载应用报告
  • 治理塑料污染,碳酸钙如何乘借“可降解塑料”的东风?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供销合作总社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禁限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政策边界和执行要求,对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期间用于应急保障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予以豁免。相比2008年“限塑令”主要是针对于流通使用环节,这次的“禁塑令”不仅聚焦于使用环节,也关注到了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的全过程。在政策方面,“禁塑令”没有不顾实际情况搞“一刀切”,指出用于盛装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连卷袋、保鲜袋等,不在禁止之列 “禁塑令”扩大到“餐饮打包外卖服务以及各类展会活动”。从技术角度看,环保替代塑料吸管有多种选择,而可降解塑料抗摔性、耐热性、防腐性等方面的提升空间是另一个问题。这也意味着我国可降解塑料将迎来发展机遇。到2030年,预计我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到428万吨,市场规模可达855亿元。2020年底“禁塑令”工作目标从材料与环保协调发展角度看, 使用源于自然并可回归于自然的无机矿物作为填料部分取代高分子材料生产塑料制品是目前的可行方案之一。近年研究表明,碳酸钙等无机粉体材料在制造环境友好塑料材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提高塑料制品尺寸的稳定性、提高塑料制品的硬度和刚性、改善塑料加工性能、提高塑料制品的耐热性、改进塑料的散光性、降低塑料制品成本等多重优势。碳酸钙有利于塑料材料的降解,聚乙烯(PE)薄膜中有碳酸钙粉末时,在填埋后碳酸钙有可能与CO2和H2O反应,生成溶于水的Ca(HCO3)2而离开薄膜。留下的微孔,将增大聚乙烯塑料接触周围空气和微生物的面积,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解。同时,填加碳酸钙有利于PE焚烧。燃烧时,塑料溶化容易形成黏壁现象,无机粉体加入能够使得这一问题得到极大改善。在PE塑料材料中添加了大量碳酸钙,其效果不仅体现在塑料材料的减量上,且焚烧时可减少对大气污染,减少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特别是与焚烧热氧降解剂配合使用,对遏止二恶英产生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几年日本等国开发了可焚烧PE塑料薄膜袋用来作为盛放焚烧垃圾发电专用袋。随着中国禁塑行动的进行,超细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和纳米碳酸钙由于价格相对低廉,又可促进塑料降解,环境友好,在可降解塑料中的添加比例会越来越大,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广阔。广西贺州是全国的重钙粉体生产基地和人造岗石生产基地,被授予中国“重钙之都”和“岗石之都”称号。目前,贺州市年产重质碳酸钙粉体达800万吨,产品市场占有量达到60%以上。广西贺州也是珠海欧美克仪器用户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在深耕非矿行业二十余载的岁月里,欧美克的仪器质量和品牌口碑不断得到贺州“钙帮”老板们一致认可。Topsizer 激光粒度分析仪碳酸钙根据品种不同有多种不同的粒径和不同的表面涂层特性。欧美克Topsizer激光粒度仪应用于测试碳酸钙微粉,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覆盖从纳米到毫米级别范围的测量。可以实现生产过程中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中对碳酸钙的粒度的监测和控制。其次,通过优化的产品设计,Topsizer可以为客户提供高准确性、高重复性和高重现性的数据。图3和表2显示了同一GCC(立磨)样品分成三等份样品的重复性结果,由同一台Topsizer仪器测量。图4和表3显示了三台不同的Topsizer仪器所测量的同一批次的重复性粒度分布。图3:方法重复性:同一台Topsizer仪器测量同一批GCC中三种不同样品的粒度分布表2:同一台Topziser仪器测量同一批GCC的三等份试样的粒度分布图4:系统重现性:用三台不同的Topsizer仪器测量同一批GCC的粒度分布表3:用三台不同的Topsizer仪器测量同一批GCC的粒径分布最重要的是,激光粒度仪测试过程比较简单,很容易掌握测试方法,对测试人员的要求不高,从样品制备到测试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质控把关。随着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反弹,广大碳酸钙企业在这一难得机遇面前,可以通过增加碳酸钙与塑料的亲合性的活化处理及采用粒度仪进行良好的粒径控制,开发出可降解塑料用高填充比例高制品性能的碳酸钙专用产品,提高碳酸钙产品附加值,促进碳酸钙产业的发展。欧美克仪器也在仪器性能和日常维护上为广大碳酸钙企业提供及时全面的技术支持,例如针对行业集中区域客户的免费上门回访维护等系列售后增值服务活动(点击文字了解相关活动),以及多场碳酸钙行业专场直播课程等。扫描二维码报名专题直播课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欧美克作为国内最著名的颗粒测量仪器制造商、高新技术企业及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始终致力于粉体行业粒度检测与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为客户提供先进的物超所值的粒度测量仪器,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为粉体行业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参考资料:1. 欧美克仪器.《碳酸钙的激光衍射粒度分析报告》2. 腾讯新闻.《从“纸上谈兵”到“落地有声” “禁塑令”要突破两大难点》;3. 矿材网.《后疫情下,中国禁塑行动为碳酸钙行业带来大机遇!》
  • 达成合作:中美两国决心终结塑料污染,全球塑料污染防治条约将迈向何方?
    11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其中表示,将在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方面达成合作:中美两国决心终结塑料污染,并将与各方一道制订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塑料污染)国际文书。这份声明在塑料污染的第三次国际谈判过程中发出,为当前全球协同应对塑料污染释放出了积极信号。11月13日—19日,“塑料条约”第三届政府间谈判会议(INC-3)在位于肯尼亚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举行。会议谈判进程如何?全球塑料污染防治条约又将迈向何方? 记者联系到作为观察员机构的深圳零废弃政策顾问刘华进一步分享。INC-3大会现场全球塑料污染防治:存在共识基础却艰难启动目前,INC-3 如期于 11月19日晚间落幕。深圳零废弃政策顾问刘华坦言:“INC-3的‘显著进展’是确定了INC-4和INC-5的会议时间、地点等安排。但在实质性内容,特别是关于生命周期边界、定义等关键性文本方面的进展仍然有限” 。塑料污染是当前最显著也是关注度颇高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也有多项多边环境协议涉及塑料污染,例如《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及国际海事组织(MO)负责船舶运输相关的塑料垃圾管理。但三者各自侧重于危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海洋污染。塑料污染自身一直缺乏系统性、直接性的国际协定来推动相关污染防治工作。2022年3月,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来自175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环境部长和其他部门代表通过了一项历史性决议,即《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以下简称塑料条约)。决议指出,建立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到2024年年底前,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涉及塑料制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其生产、设计、回收和处理等。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表示:“这是自《巴黎协定》以来最重要的环境多边协议” 。“可以说自此之后,塑料污染正式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局部问题上升至全球化、国际化的环境问题。”在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日前举办的全球塑料条约背景下中国塑料污染治理进程与展望论坛中,刘华评价道。分歧仍在:零草案讨论仍延续前次会议本次INC-3会议之前,2022年11月,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城召开了INC-1,主要讨论文书框架并选举了INC主席;2023年5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INC-2,此次会议授权INC主席在秘书处的支持下,在INC-3召开之前准备一份“零草案”协议(Zero Draft)。“我们过去参与的两次会议中,会发现不同国家的代表看待塑料污染的出发点并不一样。例如,有些岛国更关注海洋污染问题,内陆国家更多从固废的角度考虑,而另一些则更关注生态。不同国家和地区基于其产业结构、对于塑料的使用情况及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对塑料污染的不同观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各国在对塑料污染治理存在共识却仍然艰难地启动了几次会议。”刘华说。本次INC-3会议主要是基于“零草案”进行进一步商讨,而“零草案”的第二部分——塑料及塑料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仍然保留了INC-2中较为焦灼的讨论内容。“例如,塑料聚合物是否需要纳入塑料污染管控的生命周期范畴内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一些国家坚持认为其作为原生塑料的重要生产要素应该限制和减少,另一些国家则持反对态度,认为塑料文书应聚焦管控塑料污染,而不是消灭塑料。这也是会议期间较有争议的热点话题。”刘华举例。记者注意到,此前包括欧盟、日本、加拿大和肯尼亚在内的数十个国家曾呼吁塑料污染防治条约其中应包含“具有约束力的条款”,以减少生产和使用从石化产品中提炼出来的原始塑料聚合物,并消除或限制问题塑料,如聚氯乙烯(PVC)和其他含有有毒成分的塑料。但这一立场遭到了塑料行业以及沙特阿拉伯等石油和石化出口国的反对。他们认为,该条约应着重关注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即塑料供应的“可循环性”。国际化学协会理事会发言人Matthew Kastner也曾在一份声明中称,“塑料协议应该专注于结束塑料污染,而不是塑料生产”。刘华认为,“零草案”第二部分第三项“有问题和可避免的塑料产品,包括短寿命和一次性塑料产品,以及有意添加的微塑料”也值得关注,这一项主要是对 “有问题和可避免的塑料产品”进行定义厘清。“但是什么是有问题,什么是可避免,这一定义难以达成一致。”刘华说。他介绍,因为团队长期关注化学品的问题,实际检测中会发现一些塑料制品添加了并没有必要、并不合适的化学物质,这种情形会为塑料制品的循环利用设置极大障碍,这就属于有问题的产品类型。但定义价值体现在,一旦塑料产品以附件形式被列为有问题和可避免的产品或产品类别的标准、确定有问题和可避免的特定产品或产品类别,就会对其明确其削减或淘汰的时间范围。刘华介绍:“上述争议几乎持续了整个会议阶段,但由于各方的观点分歧显著,直至闭幕仍然无法形成统一意见,各方代表通过接触组会议等方式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很多条款被打上方括号需要进一步讨论。本次全球塑料大会依然最终未能在实质性内容上突破,在这是令人遗憾的,也意味着明年内是否能达成最终共识仍然面临挑战”。中美两国决心终结塑料污染,成会议期间热点话题全球塑料公约被寄予终结塑料污染的厚望同时,一些大国也被寄予厚望。本次全球塑料公约大会期间,中美两国联合发表了《中美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声明在第15条明确提出,“中美两国决心终结塑料污染并将与各方一道制订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塑料污染)国际文书。”,以及第14条提及,“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作用,两国相关政府部门计划尽快就这些议题开展一次政策对话,并支持双方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交流讨论和合作项目”。刘华介绍,这对塑料公约谈判期间带来积极信号,也迅速成为会议期间的热点话题。中国作为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塑料污染的治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刘华表示:“从会场的反馈来看,无论是国际NGO组织还是科学家联盟包括我们接触到的一些不同利益相关方,我能感受到他们对于中国在塑料污染治理议题上的期待还是很高的。因为他们会认为,中国宣布禁止进口‘洋垃圾’后,不仅对中国国内产生了极大效益,也推动了国际的废弃物的贸易变革”。在历次INC会议中,中国代表团在多轮讨论中积极陈述,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易向环境泄露的塑料制品,针对不同种类的塑料制品采取分类管控措施,加强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在国内层面,我国政府对塑料污染治理高度重视,2022年10月21日,中国已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在国内层面,2007年,中国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2020年年初,中国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在餐饮行业禁止了一次性塑料袋和吸管的使用。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正持续保障塑料污染治理从全链条、重点领域开展。
  • 13部门正研究制定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 微塑料治理等提上日程
    2022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任勇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污染物治理和无废城市建设等相关工作情况,并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会议中,任勇介绍,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新污染物是指那些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目前,国际上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有四大类:一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是内分泌干扰物,三是抗生素,四是微塑料。新污染物新在哪?新污染物之所以称为“新”,一方面是相对于大家熟悉的,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常规污染物而言的;另一方面是新污染物种类繁多,并且还可能会持续增加。新污染物具有的五大特征,即危害比较严重、风险比较隐蔽、环境持久性、来源广泛性和治理复杂性,这五大特点也决定了其治理难度。近年来,新污染物的治理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也提出,到2025年,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任勇说,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主要开展了4方面工作,具体包括:推动建立法规标准体系,加强源头准入管理,推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控,积极参与全球化学品履约行动,为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任勇表示,新污染物治理的很多措施是要通过在水、气、土壤污染治理中落实的,体现化学品环境管理对环境污染防治的“牵引驱动”的特点和规律。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总体要求、主要目标、行动举措和保障措施。下一步,行动方案印发后,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方案规定的各项举措和任务。
  • 热分析如何让塑料变得更加环保
    前言塑料如今名声狼藉。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3.8亿吨,其中近60%作为废物丢弃。实际上,把废弃塑料收集在垃圾填埋场和海洋中,这往往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然而,在减少排放对防止失控的气候灾难至关重要的时期,塑料可通过减轻运输重量、提高车辆的燃油效率和保持食物新鲜的方式帮助降低有害温室气体排放。事实上,加拿大最近发布的文件证实,因塑料产生的问题是源于对塑料废物管理不善,而塑料作为一种材料,对环境有诸多积极的影响。1. 回收塑料的挑战目前,仅“16%的塑料废物得到回收,用于制造新塑料”。其余的塑料被焚烧、送往垃圾填埋场,或最终排入大海。由于原油价格波动以及回收过程依赖于人工对废物进行分类,回收问题往往非常复杂。有时,制造新塑料比回收旧塑料成本更低。许多塑料产品包含塑料或添加剂的混合物,使得塑料成分过于复杂而无法回收,即使确定塑料成分,也无法确定回收塑料是否与原始材料完全相同。与原始塑料相比,回收物品因暴露于雨水、紫外线辐射和高温,其材料特征可能会改变。好消息是塑料回收率正在逐渐增加。但我们的全球塑料使用量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尽管回收率变高了,但每年丢弃塑料废物变多了。针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案非常复杂,但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回收材料成分和潜在性能的简单技术将有助于生产设备使用更多可用的回收材料。这就是热分析发挥作用的地方。热分析在塑料回收中的作用在塑料的生命周期中,热分析有三种主要用途:原材料测试:热分析可向您提供正在处理的聚合物类型,如PET或HDPE,纯度以及混合塑料中每种成分的百分比浓度。最终产品检查:在经过生产过程后,您可使用热分析检查塑料产品是否符合经认可的规范。您可能已验证原材料,但如果您在其中添加元素或将材料置于高温下,那么您需要在过程结束时验证实际特征。新产品研发:当您正在开发具有特定特征的新型聚合物时,热分析可帮助您全面了解新型聚合物的表征,而无需对成品进行寿命测试。热分析可帮助您选择正确的添加剂,从而确保不产生任何不利影响,如不必要的颜色变化。因此,如果您使用回收塑料,热分析可帮助解决关于使用回收塑料相关的问题。您可准确确定塑料类型和数量,并根据指定产品或新型聚合物开发来检查其性能特征。现在,我们来看看热分析在塑料生命周期中的具体示例。示例1Example 1 用于原材料识别的DSC此示例可以让您检查回收原材料的聚合物类型。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通过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以便识别材料。您可将熔融温度和/或玻璃化转变温度值与已知值进行比较,以验证聚合物类型。在此示例中,我们使用了DSC200仪器。示例2Example 2 用于检查杂质的DSC现在,我们来看看稍微复杂的示例。回收聚合物中的任何杂质均会影响其特性,因此DSC可用于检测微量有害物质。在此示例中,我们测试了含0.5% PP的HDPE,以说明如何在测量过程中检测少量PP。在此案例中,我们使用了DSC600,这款仪器的灵敏度更高,为0.1µW。在测量杂质含量非常低的材料时,需要高灵敏度的仪器。两种聚合物的熔点差异显著,这种灵敏度水平可使您更容易看到PP的峰值。示例3Example 3 用于检查回收塑料稳定性的TGA您可能需要检查回收聚合物的另一个特征,即稳定性。如果材料用于高温环境,这可能适用于最终产品用途,但您也可检查材料是否可承受您自身的生产过程。这时,我们使用了同步热重分析仪STA200RV的TGA功能。我们分析了三种PET:90%回收、60%回收和0%回收。图表显示,与原始材料相比,回收材料具有较低的稳定性,并在较低的温度下开始分解。材料的百分比越高,开始分解的温度越低。然后,您可将温度与生产过程中达到的温度进行比较,以确定回收材料的适用性。示例4Example 4 您是否可在生产中使用重新研磨的部件?这种情况有助于减少浪费和节约生产成本。问题在于,您能否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回收到生产中。我们寻找的关键点是聚合物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之间的组成是否有任何变化。STA/TGA能帮助让您了解任何成分变化。通过图表,您可看到实线(原始材料)和虚线之间的差异。500℃和550℃之间的差异表明,在再利用样品中,无机材料(玻璃纤维)的浓度较低。然而,为确定这是否是最终产品应用中的问题,我们使用了我们特有的RealView系统,该系统允许您在扫描过程中查看样品的情况。 原始材料 重新研磨的材料这些图片可为您提供额外信息。例如,您可以看到重新研磨的材料具有较少的玻璃纤维,或者即使有,其纤维含量也比原始样品的纤维含量低。这只是一个示例,说明RealView技术能够为您提供比单纯的图形输出更全面的信息。如需更多与日立系列热分析仪如何帮助您在生产中使用更多回收塑料有关的信息,您可进入日立分析官网查看我们关于热分析如何为塑料和地球带来更美好未来的网络研讨会,或联系我们就您的具体应用进行讨论。
  • 37项措施 山西省加强塑料污染治理
    日前,山西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发布《塑料污染治理(2022—2023)年度工作要点》(简称《工作要点》),紧扣塑料制品生产、销售流通、使用和回收替代等关键环节,制定37项主要任务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减少塑料污染,要从源头做文章。在产品设计生产环节,《工作要点》提出将严格医疗废物流向管控,打击废弃塑料进口,打击超薄塑料购物袋、超薄聚乙烯农用地膜等违规生产行为。同时,鼓励开展可降解塑料研究、塑料污染防治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有序发展。到2022年年底,实现可降解塑料原材料增加产能20万吨。在塑料流通消费环节,将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报告管理办法》,减少商品过度包装,推动商品零售、电子商务、餐饮、住宿等领域一次性塑料用品减量使用,大幅减少电商商品在寄递环节的二次包装。同时要求公共机构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工作要点》明确,到2022年底,全省所有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2023年年底,全省设区市集贸市场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除了源头管控,加强“终端”处理,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也是《工作要点》重点部署的内容。在回收和清运方面,山西省将结合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融合,提升塑料废弃物回收规范化水平。加强公路、铁路、民航等旅客运输领域塑料废弃物规范收集,完善县、乡镇、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持续推进农膜回收。在再生利用方面,提出要支持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项目建设,推动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发展。同时加强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企业的环境监管,防止二次污染。在无害化处置方面,提出要全面推进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推动难以再生利用的塑料垃圾能源化利用,实现设区市塑料垃圾基本实现资源化、能源化、零填埋。聚焦河湖水库、旅游景区、农村等重点区域,《工作要点》提出要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整治,力争水域岸线管控空间内塑料垃圾基本清零,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露天塑料垃圾全部清零,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在完善支撑保障体系方面,山西省将于7月启动实施《山西省禁止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并在立项审批、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与塑料污染治理相关项目政策倾斜。同时,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宣传教育与科学普及,引导公众养成绿色消费习惯,形成塑料污染治理的社会化推进体系,推动全省白色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 详解:微塑料是如何污染土壤的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用地膜被广泛应用,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已达240万吨,其中地膜使用量达到136万吨。废弃的农用地膜降解极为困难,土壤中的塑料碎片,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分解成粒径小于5mm的微塑料。土壤作为地球污染物最大的“汇”之一,微塑料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功能。相关研究指出,微塑料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正常生理活动,此外,微塑料还可作为载体吸附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造成复合污染。有文献指出,土壤微塑料的主要汇集地是工业区、人口密集区及发达地区,其主要来源 于农业活动、工业三废排放及人类活动等;这些微塑料经吸附、降解与转化、迁移与运输等环境行为滞留 在土壤中,进一步通过自身毒性、塑料添加剂及负载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及动 植物等产生不同的生态效应。2023年4月27日下午14:00,由仪器信息网、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陆地土壤环境微-纳塑料的分析方法及有害添加物的检测专场将于线上召开!报名速戳》》》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icroplastic230427/专家阵容如下:何德富 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室主任/副教授《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其环境风险研究进展》何德富,博士,副教授,研究室主任。现工作于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主要从事微塑料等新型污染物、环境化学污染与毒理学方面研究。现课题组关注的重点在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及其生态环境风险、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等方面。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科技专项、重点研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近年来发表专业论文近70篇(含ESI高被引论文6篇),主编微塑料学术专著《Microplastics in Terrestrial Environments》(Springer, 2020)。潘响亮 浙江工业大学 教授《微纳塑料检测分析中的那些“坑”》潘响亮,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工业污染微生物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水土环境修复技术、微塑料污染与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计划、973计划项目和课题多项,发表SCI收录论文近200篇,论文被引10000多次;入选高被引学者榜单。任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刊物编委。中国土壤学会环境微塑料工作组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环境科学会微塑料与纳米颗粒污染物专业委员会主任。曾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科技部科技创新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获中国科学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赵经鹏 QUANTUM量子科学仪器贸易(北京)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在微塑料中的应用研究》赵经鹏,博士,毕业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物化性能表征等相关研究。在Quantum Design China负责纳米红外、亚微米红外-拉曼联用系统(mIRage)等相关产品的推广技术及应用工作。涂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副研究员《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方法》涂晨,博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复合污染过程与生物修复,环境微塑料与生物膜和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等。张立武 复旦大学 教授《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纳米塑料检测》张立武,现任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2009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2009-2012年在德国汉诺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洪堡学者),2012-2014年在剑桥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欧盟玛丽居里学者)。主要从事环境颗粒物污染领域的研究。迄今已在PNAS、Angew、Cell子刊等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他人引用9000余次。主持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专项等。担任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Environ Sci: Adv》副主编。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化学会青年环境化学奖、德国洪堡学者等奖励。连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影响力榜单”,及全球前2%科学家排行榜“年度影响力榜单”,以及全球学者库评出的“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名单”。报名速戳》》》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icroplastic230427/
  • 石化领域创新性成果之一:DNA可持续生物塑料
    近日,天津大学仰大勇教授团队联合中石油石化研究院成功研发新型DNA生物塑料,这种塑料原料来源丰富,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全过程均与生态环境友好兼容,且可以低能耗无损回收,有望在部分应用领域替代石油基塑料。该成果已发表于领域权威期刊《美国化学会志》。塑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每年进口的石油资源约1/3用于合成塑料制品,塑料加工制品的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但塑料原料提取过程耗能高、污染高,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和化学副产物。目前全球每年产生几千万吨塑料垃圾,且这一数字正以惊人的速度逐年增加。大量石油基塑料的废弃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极大加剧能源危机。发展可循环使用的生物基塑料成为解决塑料污染、缓解碳排放问题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发展生态环境友好材料,成为目前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前沿研究热点。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命遗传物质,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高分子。据统计,地球目前DNA总储量约为500亿公吨。如果将其中的小部分DNA转化为DNA塑料,理论上可以有效缓解日益增长的塑料使用需求。仰大勇教授团队据此开发了低温加工DNA生物塑料的新方法,制备了一种在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过程中均与环境相兼容的新型DNA生物塑料。“这种塑料的原材料包括天然DNA和离聚物,均来源于生物可再生资源。”仰大勇介绍,与石油基塑料熔融加工策略相比,这种新型DNA塑料的加工能耗仅不到5%。新型DNA塑料还可以通过无损回收策略制成新的塑料制品使用,也可以在DNA酶作用下实现可控降解。据仰大勇教授介绍,现有的工业化设备可以快速地从植物、藻类和细菌中大量提取生物质DNA,利用这些设备可以实现DNA年产量达数十万公吨,新型DNA塑料有巨大的量产化潜力。同时,这种塑料可折叠性和低温稳定性优异,可加工成多腔室微结构,有望在生物传感、药物递送和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中石油石化研究院何盛宝院长表示,中国石油把“绿色低碳”纳入公司发展战略,为实现建设“低碳能源生态圈”的目标,研究院成立了氢能、生物化工和新材料研究所,旨在探索颠覆性的新能源新材料,以应对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和日益严峻的环境能源危机。“我们与天津大学合作研发的DNA可持续生物塑料是该领域的创新性成果之一,对于构建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