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混定仪

仪器信息网隧道混定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隧道混定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隧道混定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隧道混定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隧道混定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隧道混定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隧道混定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隧道混定仪相关的厂商

  • 河北鑫世胜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化的高科技实体。本厂生产产品达六百多种,销售网遍布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加工设备,雄厚的设计、开发和制造于一体的加工能力,机器精密部件均由大型加工中心完成。是目前生产公路试验仪器、建筑试验仪器的骨干企业。主要产品:沥青检测仪器、水泥试验仪器、混凝土仪器、公路桥梁仪器、土工试验仪器、试验机系列、测绘测量仪器、检测仪器、试验箱养护设备、天平仪器类、塑料试模、铸铁钢试模、流动试验室、隧道试验仪器、建筑建材系列、防水卷材系列仪器、商砼搅拌站混凝土试验仪器、工程钻孔取芯仪器材等。
    留言咨询
  • 北京通测意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于桥梁,隧道,建筑,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检测仪器及测绘仪器的专业公司,一直致力于激光技术、光电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探索和创新。以“崇德,协同,创新”为理念,于研发,销售,售后为一体,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努力为客户服务,创造价值。本公司经营:动态多点非接触挠度测量系统,桥梁挠度检测仪,桥梁非接触远距离裂缝观测仪,混凝土裂缝智能测宽、测深检测仪,数显回弹仪,激光位移(测距)传感器,激光隧道断面检测仪,铁路桥隧限界检测仪等数十种产品,种类齐全,产品优等。 公司凭着良好的团队,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信息咨询师,完善的服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严格的检测和控制体系,结合不同业务发展和管理要求,为用户提供实用性,个性化的检测设备和技术解决方案。经过多年发展,创造出优质的产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从事工业自控各单位,省市各工程检测单位,中铁局项目部及众多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本着不断的发展与自我创新,优质的客户服务,赢得了良好声誉和客户的信任。 “通测意达” 以专业走向市场,用诚信服务市场。
    留言咨询
  • 同度物探是以研究、开发工程物探新技术为特色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目前产品主要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和桥梁质量无损检测以及地质勘查领域。主导产品为TST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TST煤矿超前预报系统、桥梁CT(简称BCT)、波纹管注浆密实性检测系统、成桥桩病害检测系统、路面塌陷扫描系统、混凝土病害扫描仪等。同时公司也承接供地质勘查、桥梁检测和隧道超前预报技术的项目服务和地震数据的散射合成孔径成像处理服务。
    留言咨询

隧道混定仪相关的仪器

  • 耿力隧道湿喷机厂家批发报价 混凝土湿喷机厂家日常维护:A、润滑B、紧固件C、液压油D、液压阀及高压橡胶油管耿力隧道湿喷机厂家批发报价 混凝土湿喷机是利用液压泵产生的推力,使两个油缸往复交替运动,将稠密流物料由输送管道送至混流管处,经压缩空气形成稀薄流通过管道送至喷头处,在喷头处加入更方便的挤压式速凝剂泵,直接送出一定比例的速凝剂,直接喷射到受喷面上的一种机、电、液三合一的机械设备。用于隧道,涵洞,地下工程,煤矿,矿山井巷,水利电力工程及护坡,土钉墙工程,锚喷支护施工。主要技术特点:1:液压湿喷机采用液压泵送式,结构简单,适应性强。2:泵送压力高,输送距离远。3:高效率:输送排量大,综合效率高。4:高性能:喷射混凝土性能高,密实,匀质,高强度。5:高可靠性:关键件采用国内知名品牌保证设备高可靠性。6:速凝剂添加与控制技术:采用知名气动计量泵,计量准确,雾化射流与喷嘴料流混合使得速凝剂与混凝土混合均匀。7:采用风冷却方式冷却液压油,简单环保。8:回弹度低。干喷时,混凝土回弹度达15%-50%,采用湿喷技术,回弹率甚至可降到10%以下,有效节约成本。9:采用风冷却方式冷却液压油,简单环保。10:一机多用,既可作为湿喷机用,也可作为混凝土输送泵用。主要技术参数理论混凝土输送量(m3/h):3-7 理论最da混凝土出口压力(MPa):16电机功率(KW):22 最da骨料直径(mm)≤15 料斗容积(m3): 0.3 上料高度(mm):1100 混凝土塌落度(cm):12-18  工作风压:0.4-0.6Mpa机旁粉尘:<6mg/m3 回 弹:≤10%整机重量(Kg):2300 外形尺寸(mm):450*1550*1650
    留言咨询
  • 隧道用湿喷机厂家现货供应 混凝土湿式湿喷机厂家批发特别提示:一、为便于运输,新机出厂时已将凸轮腔内润滑油排空,用户首次使用前必须向凸轮腔内添加润滑油(加油口设在工具箱中,其中外侧为凸轮加油口,内侧为减速箱加油口)。TK700型混凝土湿喷机应用最为成熟的转子活塞凸轮喂料机构,解决了湿拌成品混凝土物料在转子料仓内的粘结堵塞问题,实现了均匀连续小团粒喂料和管道内的均匀稀薄流输送。广泛用于隧道,涵洞,地下工程,煤矿,矿山井巷,水利电力工程及护坡,土钉墙工程,锚喷支护工程。 参数表:生产率7m3/h骨料最da粒径15mm细集料2.5~3.2中粗砂,细度模数液体速凝剂掺量0-7% 喷射管内径57mm混凝土坍落度常规混凝土在60-180范围mm系统风压≥0.5MPa工作风压0.4-0.6MPa耗风量12m3/min机旁粉尘10mg/m3回弹平均≤20%主电机功率7.5kw外形尺寸(轮胎式) (长*宽*高)2250*960*1380mm质量1475kg主要技术特点:1:机内活塞强制喂料,彻底解决了转子料腔粘料问题,对混凝土(高粘稠性和现为混凝土)的适用能力强。2:三个料腔同时径向喂料,真正实现了塑性混凝土在管道内的稀薄流输送,料流连续,不堵管,喷嘴后坐力小,回弹低,喷层表面平整。3:液体速凝剂系统计量准确,混合均匀。
    留言咨询
  • 重庆冠牌隧道防火涂料(隧道防火漆)产品是通过国家CCC认证(防火涂料,隧道防火涂料,防火材料)放心厂家,厂家直销...【谭经理:或拨打】组成 是一种耐用的室外用高弹性丙烯酸外用漆,具有优异的耐水性和耐洗刷性。可用于已涂底漆的抹灰面、护墙板、木器、砖石建筑等材料的表面主要特性】1、富有弹性,可弥补墙面细微裂缝。2、优异的耐水性和耐洗刷性。3、防霉抗碱耐老化。4、优良的耐候性。5、无毒无公害,为绿色环保产品。技术参数】对于双涂层体系:可涂刷3~4平方米/L,此时湿膜厚度为250~350微米。干膜厚度为100~150微米。对于单涂层体系:可涂刷1.5~2平方米/L,此时湿膜厚度为500~700微米。干膜厚度为200~300微米。通常涂布率依底材的处理及平整度具体而定。重涂时间:24小时(温度25℃,相对湿度小于85%)闪点:94℃基层处理】用适当的清洗剂(家用漂白剂和温水按3:1混合)除掉表面所有的污垢,用清水冲洗干净并使其干燥。现存剥落及破损的涂层应刮掉并打砂纸,使表面平整。对于光滑表面应砂磨成为无光表面,以增强附着力。水渍、烟渍、墨渍、铅笔印等用景乐美封闭底漆封闭。水泥、水泥毛胚、混凝土、预制板:用至少2100PSI的高压水枪去除墙面的脏物、灰尘、油脂、乳浆,起皮或翻起的涂层等,去除所有霉菌。允许表面彻底干燥。水泥砂浆表面至少应干燥七天(20℃)。对于现浇水泥表面,需用商用洗涤剂和喷砂技术进行处理以去除封闭剂残余物等化合物,提供一个粗糙的表面。用封闭剂或修补剂(外用腻子)填平虫眼、空气泡和其它空隙。表面必须干燥。含水率应小于15%。施涂方法】请在环境温度10~38℃的情况下施工。为了保证防水和弹性,请不要稀释。相对湿度应低于85%。刷涂采用尼龙刷或聚酯刷。避免过刷以防起泡。辊涂采用1.27~3.8厘米合成羊毛辊。避免辊涂过快以防起泡。高压无气喷涂压力:≥160巴(千克/平方厘米)喷嘴大小:≥0.53毫米,常规喷涂,空气压力:2.8~4.2巴(千克/平方厘米)流体压力:1.4巴(千克/平方厘米)帽/喷嘴:704/FX(型号)储存运输】不低于5℃的阴凉干燥环境,严防霜冻及高温。保质期:18个月。隧道防火涂料是在饰面型防火涂料基础上结合自身要求发展起来的,因而原料的研究及选用可参考饰面型防火涂料。隧道防火涂料作为特种涂料,除了应具有普通涂料的装饰作用和对电缆基材提供物理保护外,还需要具有阻燃耐火的特殊功能,这就要求它们在一定温度下能发泡形成防火隔热层。因此对其基料有一个特殊要求,要求基料能与整个涂料体系协和,使涂料既有良好的机械理化机能,又能在受火时形成较好的泡沫隔热层,为了达到一定的阻燃耐火时间,要求发泡层在高温下也不脱落。另外电缆橡胶类材料是高弹性体,并且电缆需要常常检验移动,这就要求涂层应具有足够的耐伸缩变化的机能,还要求防火涂料对橡胶电缆类材料无侵蚀机能、附着力好、室温固化性好、涂膜装饰性好。
    留言咨询

隧道混定仪相关的资讯

  • 隧道检测仪器保障地铁安全运营
    “从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一号线试运行至今已经历50多年,我国地铁里程不断攀升。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最新统计,2020年我国地铁运营总里程6200多公里,在建5000多公里,总历程达到超过一万公里。当前,我国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轨道交通里程处于世界前五的水平。”近日,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王耀东接受采访时说。  而地铁隧道病害与表面状态检测则是保障安全运营的重要内容之一。“否则,地铁隧道一旦发生事故,将会给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在4月22日举行的聚焦2021年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报告会上,王耀东说。随着隧道病害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他和团队正在尝试将机器视觉、先进传感等技术引入相关检测,让这一过程变得更加高效、智能。  隧道“体检”,从人工巡检到机器检视  地铁交通极大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但是地铁隧道中出现的各种“病害”,如隧道裂缝、渗漏水、沉降、衬砌剥落、掉块等,给电客车安全运营带来挑战。  以隧道裂缝为例,王耀东表示,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岩层性质、岩土压力、混凝土收缩、结构移位变形、侵蚀破坏、施工遗留等都是潜在诱因。别是南方的过江过河隧道或地下水较丰富区域的隧道,如果产生裂缝产生就会产生渗漏水,影响地铁运行的安全。因此需要定期巡检,及时养护、维修。  王耀东还记得2012年回国之初跟随地铁巡检人员做现场数据采集的情形。“凌晨1点到4点,夜深人静,地铁停运,才会开始人工巡检,要用肉眼观察、手写记录。”  他表示,尽管传统的超声波检测法、声发检测法、电磁波检测技术等不断提高检测精度,但速度低、效率慢,难以满足现代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多维传感、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使用则为这项检测工作的提速、高效提供了新的契机。  “机器视觉的特点是效率高、可移动、非接触,特别是信息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也是隧道巡检的发展方向。”王耀东说。他和同事在不断尝试把机器视觉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多维感知、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在隧道病害检测当中,这些智能巡检技术可以逐步代替人工,完成隧道基础设施的自动检测。  裂缝识别,让机器拥有“人眼”和“大脑”  “裂缝检测智能巡检技术主要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图像裂缝采集,利用高速相机和特制的辅助光源,保证采集到高质量的隧道图像 第二步是裂缝病害图像处理,对所有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匀光处理、连通区域分块化、噪声滤波等,提取纹理目标进行特征判断,最后识别裂缝区域,为后续速调维护提供技术支持。”王耀东介绍。  这些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如何让机器像人眼一样,全面、精细采集图像,并像人脑一样准确地识别裂缝种类呢?每一步做起来都不简单,都需要精细化的算法研究和关键技术的攻克。  例如,他们研发了图像采集系统样机引入了线阵相机(进行连续拍摄形成二维图像,避免图像重叠和数据冗余)、面阵相机(针对隧道中照明不佳,进行大面积强光源补光)、定向运动设备(对隧道进行扫描式图像采集降低漏检率),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他们还开发出一套表面裂缝图像的批量识别软件,设计出核心算法进行图像处理。  经过近十年的“磨剑”,王耀东及团队成员克服各种挑战,2018年在发表于《铁道学报》的论文研究中,首次报告了基于局部图像纹理计算的隧道裂缝视觉检测技术。他们研发的一套图像采集系统实验样机,将线状激光光源、高速线阵相机、激光发生器、图像采集卡,安装在可调节移动式视觉检测平台上,可在隧道中进行巡检。然后将高分辨率裂缝图像分成子区域,针对性地进行算法研究,完成最后的检测。  “这种智能巡检技术有助于解放人力,服务地铁运维。”王耀东说。他坦言,从综合指标看,目前这种技术对于背景简单的普通隧道裂缝识别率比较高,可以达到84%以上。但对于比较复杂环境下的裂缝,识别率还有待提高。”。  2018年至今,随着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深入发展,对海量隧道图像的计算性能有了数十倍的提升,识别率也有较大提高。然而,王耀东表示,对于复杂恶劣环境下,肉眼难以观察的微小缺陷仍然很难检测到。  增强自主创新,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王耀东希望,在未来检测算法上,加强对不同类型纹理噪声的识别,提高图像处理的计算效率,进一步提高隧道病害检测效率。  为此,他们建立了隧道病害样本库,基于深度学习,对隧道表面病害图像多分类智能识别。为了更好地采集图像,他们还对采集系统进行了模块化研发,并研制了隧道巡检机器人,对隧道裂缝、三维形变、沉降进行检测。  目前,他们还在研制多种类、移动式隧道检测平台,如低速便携手推式(0-10公里/小时)检测平台,到中速紧凑自主行走式检测平台(0-30公里/小时),再到高速车载式综合检测平台(0-100公里/小时)的,以及路轨两栖式综合平台(0-60公里/小时)。对隧道、轨道多维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智能分析和大数据处理,最后生成区间报表提供给专业人员使用,用于隧道和轨道维护。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智能运维也处于世界前列。”王耀东说,但仍然亟需加强自主创新。他举例说,我国轨道交通智能数据采集设备、高精尖传感器还需要从国外进口,这些设备有的一套系统单一功能,但因为技术被国外垄断,报价却达到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  “我们科技工作者还要继续努力,推动基础研究创新,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他说,2035年我们国家要基本建成交通强国,这将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一步向大数据、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去发展,让老百姓出行更安全、更便利,乘坐舒适性更高。
  • 先进检测仪器助力隧道“体检” 获隧道界“奥斯卡”奖
    昝月稳在颁奖礼上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昝月稳团队凭借“高效快速检测隧道衬砌结构状态车载探地雷达新技术”,获得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TA)颁发的2015年度技术创新奖。  这一被誉为隧道界“奥斯卡”的奖项今年吸引了全球103个项目参评,最终8个项目获奖。昝月稳团队的参评项目是中国今年获得的唯一奖项,也是ITA颁发的首个年度技术创新奖。这项检测技术,被ITA赞为“解决了国家铁路网隧道安全检查的重大问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历时14年,研制出隧道新型“体检设备”  随着交通日益发达,地铁、公路隧道、穿山铁路隧道等地下交通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不过,这些隧道开始运营之后,就像人体一样,会产生生老病死等各种问题,随之出现的落石、漏水、开裂等等,会对交通和安全产生不可估量的危险。因此,需要经常对这些隧道进行“体检”。但是,目前的体检方式还依赖于人工,检测人员操纵笨重的机器一步步的检测,有时仅仅一公里的隧道,一天都检测不完。  11月19日,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在瑞士举行了一场颁奖典礼,由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昝月稳、李志林等申报的“高效快速检测隧道衬砌结构状态车载探地雷达新技术”项目获得了年度技术创新大奖。这也是我国获得的唯一奖项。  这种车载探地雷达系统大大颠覆了现在的隧道检测技术,不仅解放了人力,还将检测成本至少降低了一半。而今年10月,这种检车方法已经在成都铁路局所属的达成铁路上应用了。  对比  老方法  检测人员手举天线一公里隧道一天都检测不完  “目前,隧道的运行周期是一百年,它会不断地老化,会产生各种问题。”12月18日上午,在西南交大,昝月稳教授介绍起了他的这项研究。  他说,隧道老化很正常,但列车在隧道运行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隧道掉块、漏水,掉块砸到列车,被迫停车,封锁线路十几个小时的事情都是有的。为了减少这种状况的发生,就需要经常对隧道进行体检。  而现在平常检查隧道的方法比较“原始”,主要依靠人工,拿着手电筒在隧道走上一遍,照一下重点方位,靠人判断是否有状况发生。  每隔一段时间,还会进行全面“体检”,通常用的是“探地雷达”,趁着列车行进的间歇,把机器开进隧道,由人工压着天线紧贴隧道墙壁,探头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检测人员再通过回波探测出墙下结构,分析墙面状况。这种人工检测的方法约莫需要七八个工作人员同时工作,检测时速在5公里左右,需要来回五次才能把整个隧道检测完毕。“因为检测必须在列车行进间歇进行,有时候一公里的隧道,一天都检测不完,”昝月稳说道。  新成果  6个探头安在列车尾部成都到西安一晚就能完成检测  同传统人工检测使用一个探头不同,昝月稳研究的“车载探地雷达设备”是安装在一节列车车厢的尾部,上方和左右两侧共有6个探头同时探测,与此同时,它的最高时速可以高达175km,只需要两名工作人员监控系统,就可以在正常的列车运行条件下完成整条线的检测。  “以前人工检测必须紧贴着墙壁,你看这个,安装在列车上的探头,距离墙壁的最远距离多达2.25米。”昝月稳指着图示解释说,以前的人工探测就像是照相机,而他的“车载探地雷达设备”就像是摄像机,列车一路行走,探头就能完成记录整个过程中的地质状况。“而为了保证质量,目前我们检测时列车运行时速为80公里。从成都到西安,坐在车上不用动,一晚上就可以完成整条线的检测。”  从间歇式的5公里/时到目前的80公里/时,从原来的紧贴墙壁到现在可透过空气检测,从原来的单线检测到现在的6个探头同时检测,不仅减少了人力,还把检测费用降低到了原有的一半,昝月稳的“车载探地雷达设备”彻底地改变了国家铁路网隧道病害不能普查和定期体检的现状。这项技术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还降低了检测费用。2015年,这项技术在西安铁路局全面推广并在成都铁路局达成铁路上应用。  应用  2002年开始测试今年已应用在成都线路上  这项技术是以昝月稳为主的科研团队从2002年开始研制,2012年,西南交通大学以此项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014年4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  2013年1月,这项科研项目通过铁道部科技司课题验收,2015年,这项检测技术开始在西安铁路局所管辖的线路上进行全面推广,并进行了所有线路的检测。今年10月,在成都铁路局所管辖的达成线上完成检测。  “其实,这项技术不仅仅可以用在铁路隧道上的检测,在地铁隧道和公路隧道上,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不,今年10月,这个项目还在广州地铁上进行了检测,测试效果也非常好。  背后故事  14年潜心研究  曾背着主机显示屏徒步10公里去测试  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背后当然凝聚着研究人员的心血,而这项“车载探地雷达设备与技术”的成功,昝月稳整整用了14年的时间。  2002年,作为某单位里的唯一一名博士,他辞掉安稳的科长职务,开始专心研究车载探地雷达技术。当时,研究人员少、资金短缺,他就和几个科研人员背着显示器、计算机主机、探头、天线等一整套的探测雷达系统,走上10多公里的小路,到大山中的隧道中去探测。科研经费短缺,他就自己边赚钱边研究。  昝月稳说,因为需要跟着列车走,几天几夜吃住在车上的事情都是常有的。冬天内蒙古冷到零下28℃,那时候他就知道了手摸到铁皮要粘起来的感受。新隧道检测,里面全部是粉尘,他们就用被单把列车的车门、窗户全部蒙起来。  不过,这些苦还不是最大的挑战。最让他们焦心的是,研究过程中机器设备的耗损,一不小心就会坏掉,三更半夜到了车站,来不及休息,就到处敲门找人去修,“没办法呀,不修好所有数据都没了,这一趟真的是白跑了,那时候半夜去敲门的状况还是很多的。”最让昝月稳印象深刻的是一次事故,列车到了陕南的一小站,山间容易起雾,设备都是放在露天的车站,早上五六点发车,一启动,接收器全部都烧了,没有办法,只能白跑一趟,回去再全部重新定做机器。  昝月稳说,隧道的一般病态有漏水、断裂、腐蚀老化、掉块等,为保证运输隧道安全,需要对其进行病害普查,特别要对老龄隧道进行定期检查。该项目就是为铁路隧道提供“体检”的新设备与技术。
  • 干货锦囊 | 灭菌隧道降低细菌污染风险
    监管机构更倾向于对注射药物进行灌装后灭菌。但是对于某些产品,例如生物药品,无法进行灌装后灭菌,因为这会对产品产生不利影响。在这些情况下,必须在100级或ISO-5环境中对产品进行无菌灌装。样品瓶必须清洗以去除颗粒,然后在填充之前进行灭菌处理。从历史上看,如果对产品进行灌装后灭菌,通常的做法是将西林瓶从清洗机中直接转移到灌装室。但是,2018年4月发布的《ISPE基线指南第3卷无菌产品制造设施1》中建议对所有西林瓶进行灭菌处理,即使产品会进行灌装后灭菌也是如此。灭菌是从西林瓶表面去除热原的过程,包括消除细菌内毒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对西林瓶进行灭菌处理。非常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使用烘烤干燥。将样品瓶暴露于250°C以上的温度会破坏热原。大多数灭菌过程被设计为至少使内毒素减少至千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灭菌的两种最常见方法是灭菌烘箱和灭菌隧道(见图1),但是这两种方法的风险水平不同。使用灭菌隧道所涉及的风险主要来自隧道内气流的控制。用烘箱灭菌有关的风险包括手动操作西林瓶以及灭菌与灌装之间的停留时间。本文讨论了这些风险和解决方案。 图1 灭菌隧道灭菌隧道与灭菌烘箱灭菌烘箱或灭菌隧道(见图1)都可以完成样品瓶的灭菌工序。在使用灭菌烘箱过程时,在准备区域(通常为C级或ISO-7洁净室)中清洗西林瓶,放在托盘上,然后手动装入烘箱。烘箱位于准备区域和灌装线之间。设计良好的灭菌烘箱有两道门,一道通往准备区,另一道通往灌装线隔离器或无尘室。灭菌过程完成后,西林瓶需要手动转移到灌装线上。灌装工序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后才能开始。Haag2(2011)的论文中强调了在灌装过程中由于容器内表面暴露在空气中而造成污染的风险,并论证了开口西林瓶与污染风险增加的相关性,即使在A级无菌环境中也是如此。但是在高效的灭菌通道中处理的西林瓶,经过约15分钟的冷却过程,就会自动送入灌装机,污染的风险大大降低。举例说明:我们现在考虑每批生产10,000瓶样品,生产线速度为每分钟50个(假定生产效率为80%)。在常见的商业灌装线上,从开口的西林瓶离开灭菌通道开始,到开始加塞的时间大约为8分钟。但是对于灭菌烘箱,相同批次的最末尾一个西林瓶从烘箱中出来的时间算,暴露时间可能长达250分钟甚至更久。更长的暴露时间使污染风险增加了30倍,这还不包括操作人员手动操作带来的相关污染风险。Rick Friedman(FDA / CDER科学与法规政策副主任)在2019年ISPE无菌会议上的开幕词中,谈到了做出积极选择以最、大的程度降低污染风险,并评论说“所有新的无菌灌装线设计均应采用灭菌隧道而不是灭菌烘箱。”预灭菌西林瓶可能产生的风险购买预先消毒的西林瓶是厂内灭菌工艺的替代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西林瓶的清洗和消毒在另外的地方进行,然后将西林瓶装进双层袋中,然后运到生产现场。供应链复杂性的增加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风险。比如说,必须对西林瓶供应商进行监控,以确保其在整个灭菌和包装过程中均遵循一定的质量标准。用于包装的薄膜尽量是无颗粒的,并且洗涤,灭菌和包装过程是自动化的,以减少人工操作。下一个要考虑的风险来自运输过程,在运输过程中,玻璃瓶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会产生难以清除的玻璃颗粒和碎屑。操作员在手动开包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特殊的消毒程序,以确保外部包装上的污染物不会转移到西林瓶中。灭菌隧道相关的质量评估对于大批量生产,灭菌隧道是个显而易见的*选择。但是,从降低风险的角度出发,对于较小的生产规模,也应考虑使用灭菌隧道。专门为小批量应用设计的西林瓶清洗机和灭菌隧道组合占用的空间极小,仅占8英尺(2.5m)。灭菌隧道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内毒素的对级降低。在选择隧道制造商时,至关重要的是评估制造商的气流设计,以确保洁净室和盥洗室内的压力波动不会影响灭菌过程。对空气质量要求最严格部分是灌装部分。相对于空气质量要求较低的的区域,该区域应始终处于较高的气压下,以防止空气倒流。但是,例如在开关门时,空气处理系统的调节有滞后性,这个时候气压水平会发生波动。这种压力波动可能会影响设计不当的灭菌隧道的性能。一些隧道设计使气流从灌装区到清洗区进行分级流动(见图2)。灌装区域气压的波动会使得冷空气更多从寒冷区域进入热区域,消耗了高温灭菌所需要的热量。图2:从洁净室到热区的级联空气。蓝色区域=灌装区域(冷区),红色区域=热灭菌区域,橙色区域=预热区域更复杂的隧道设计会对隧道的加热灭菌区加压,从而西林瓶能够始终暴露于适当的温度下(见图3)。西林瓶传送带下方设计了一个气体返回装置,能够形成从冷却区直接到进料区的空气通道。此外,有些设计还配有风扇,可将新鲜空气从制备室通过预过滤器带入热区。对此气流进行严密监视,并精确调节风扇速度以抵消灌装室压力的任何变化。设计*的隧道,在热区加压的情况下,可以控制70Pa的灌装级联过程,而复杂程度较低的装置通常只能控制10-15Pa。热区加压的第二个好处是自然温度梯度,当热区空气与相邻区域的较冷空气混合时会出现自然温度梯度。这样可以提供逐渐变化的温度,从而将因温度剧变引起碎瓶的风险降低。图3:经过加压的热区。蓝色区域=灌装区域(冷区),红色区域=热灭菌区域,橙色区域=预热区域隧道设计中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穿过西林瓶传送带的空气速度。空气速度与温度成正比,因此从质量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要尽量小化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对传送带上的风速进行统一控制的隧道,能够实现更好的过程控制和批次均一性。在隧道两侧都带有回风的隧道(与单侧回风相反)通常在整个传送带上的空气速度变化较小(见图4)。 图4 (左)两侧回风;(右)单侧回风一些单面回风隧道设计结合了气流控制,可以补偿压力梯度,并在传送带的整个宽度上产生非常一致的气流(见图5)。这样的设计能够产生极优结果,消除温度过低的位置,并提供一致的灭菌效果。 图5 速度补偿后的单侧回风 其次,应考虑对灭菌隧道中无法清除的颗粒数量进行原位监测。大多数灭菌通道的设计可在进料区和冷却区进行颗粒计数。但是,迄今为止,只有一家制造商提供了监视加热灭菌区中西林瓶颗粒数量的功能。从热区收集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流向颗粒计数器(以避免损坏传感器)。该过程通常记录冷区(灌装区)5秒钟的颗粒计数,再记录5秒钟的热区(加热灭菌区)颗粒计数,再记录5秒钟的进料区颗粒计数,然后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重复该循环。该解决方案可对所有三个区域进行全面的原位颗粒监控,以实现极其*的过程中质量控制。总结生产注射药物时,必须始终将患者安全放在首位。药品的生产和包装过程很复杂,但是制药行业在降低产品污染风险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操作人员是无菌过程中最常见的颗粒和污染物来源。自动化生产极大降低了人员污染的风险。自动化设备很容易用于大规模生产过程。但是,传统上较小规模的生产更多地是通过是手动过程进行的,因此受到污染的风险更高。随着生物药品的发展以及更多定制化药品的出现,药品每批次生产的数量随之降低,设备供应商也相应作出改变,提供机器人灌装设备为这类产线服务。在为小规模生产选择清洗和灭菌设备的时候,必须考虑质量控制问题。现在可以使用自动洗瓶机和灭菌隧道来适应这些高价值的小批量应用。在选择设备时,尺寸、处理量,还有气流设计,都是提供无菌和无颗粒物保证的关键考虑因素。SP隶属于SP Industries.Inc., 是一家知名的科学设备供应商,品牌包括SP VirTis,SP FTS,SP Hotpack,SP Hull,SP Genevac,SP PennTech,SP i-Dositecno等。涉及的产品包括冻干,无菌灌装生产线,离心浓缩,低温循环水浴,玻璃器皿清洗机,恒温恒湿箱等。SP的产品服务于制药,科学研究,工业,航空,半导体和医疗保健等行业。总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沃明斯特(Warminster),在美国,西班牙和欧洲的英国设有生产工厂,提供遍布全球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并提供包括培训和技术支持在内的全面产品支持。参考文献 1.Baseline Guide Vol 3: Sterile Product 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April 2018, ISPE. 2.Mattias Haag, 2011, Calculating And Understanding Particulate Contamination Risk.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Europe,Volume 23, Issue 3

隧道混定仪相关的方案

隧道混定仪相关的资料

隧道混定仪相关的论坛

  • 【分享】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分享】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隧道效应目录 定义 概述 原理 发现者 用途 隧道二极管 隧道巨磁电阻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隧道效应   tunnel effect编辑本段定义  由微观粒子波动性所确定的量子效应。又称势垒贯穿 。考虑粒子运动遇到一个高于粒子能量的势垒,按照经典力学,粒子是不可能越过势垒的;按照量子力学可以解出除了在势垒处的反射外,还有透过势垒的波函数,这表明在势垒的另一边,粒子具有一定的概率,粒子贯穿势垒。理论计算表明,对于能量为几电子伏的电子,方势垒的能量也是几电子伏 ,当势垒宽度为1埃时 , 粒子的透射概率达零点几 ;而当势垒宽度为10时,粒子透射概率减小到10-10 ,已微乎其微。可见隧道效应是一种微观世界的量子效应,对于宏观现象,实际上不可能发生。  在势垒一边平动的粒子,当动能小于势垒高度时,按经典力学,粒子是不可能穿过势垒的。对于微观粒子,量子力学却证明它仍有一定的概率穿过势垒,实际也正是如此,这种现象称为隧道效应。对于谐振子,按经典力学,由核间距所决定的位能决不可能超过总能量。量子力学却证明这种核间距仍有一定的概率存在,此现象也是一种隧道效应。   隧道效应是理解许多自然现象的基础。编辑本段概述  在两层金属导体之间夹一薄绝缘层,就构成一个电子的隧道结。实验发现电子可以通过隧道结,即电子可以穿过绝缘层,这便是隧道效应。使电子从金属中逸出需要逸出功,这说明金属中电子势能比空气或绝缘层中低.于是电子隧道结对电子的作用可用一个势垒来表示,为了简化运算,把势垒简化成一个一维方势垒。   所谓隧道效应,是指在两片金属间夹有极薄的绝缘层(厚度大约为1nm(10-6mm),如氧化薄膜),当两端施加势能形成势垒V时,导体中有动能E的部分微粒子在E<V的条件下,可以从绝缘层一侧通过势垒V而达到另一侧的物理现象。   产生隧道效应的原因是电子的波动性。按照量子力学原理,有能量(动能)E的电子波长=(其中,——普朗克常数;——电子质量;E——电子的动能),在势垒V前:若E>V,它进入势垒V区时,将波长改变为λ′=;若E<V时,虽不能形成有一定波长的波动,但电子仍能进入V区的一定深度。当该势垒区很窄时,即使是动能E小于势垒V,也会有一部分电子穿透V区而自身动能E不变。换言之,在E<V时,电子入射势垒就一定有反射电子波存在,但也有透射波存在。编辑本段原理  经典物理学认为,物体越过势垒,有一阈值能量;粒子能量小于此能量则不能越过,大于此能量则可以越过。例如骑自行车过小坡,先用力骑,如果坡很低,不蹬自行车也能靠惯性过去。如果坡很高,不蹬自行车,车到一半就停住,然后退回去。  量子力学则认为,即使粒子能量小于阈值能量,很多粒子冲向势垒,一部分粒子反弹,还会有一些粒子能过去,好像有一个隧道,故名隧道效应(quantum tunneling)。可见,宏观上的确定性在微观上往往就具有不确定性。虽然在通常的情况下,隧道效应并不影响经典的宏观效应,因为隧穿几率极小,但在某些特丁的条件下宏观的隧道效应也会出现。编辑本段发现者  1957年,受雇于索尼公司的江崎玲於奈(Leo Esaki,1940~)在改良高频晶体管2T7的过程中发现,当增加PN结两端的电压时电流反而减少,江崎玲於奈将这种反常的负电阻现象解释为隧道效应。此后,江崎利用这一效应制成了隧道二极管(也称江崎二极管)。 1960年,美裔挪威籍科学家加埃沃(Ivan Giaever,1929~)通过实验证明了在超导体隧道结中存在单电子隧道效应。在此之前的1956年出现的“库珀对”及BCS理论被公认为是对超导现象的完美解释,单电子隧道效应无疑是对超导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 1962年,年仅20岁的英国剑桥大学实验物理学研究生约瑟夫森(Brian David Josephson,1940~)预言,当两个超导体之间设置一个绝缘薄层构成SIS(Superconductor-Insulator- Superconductor)时,电子可以穿过绝缘体从一个超导体到达另一个超导体。约瑟夫森的这一预言不久就为P.W.安德森和J.M.罗厄耳的实验观测所证实——电子对通过两块超导金属间的薄绝缘层(厚度约为10埃)时发生了隧道效应,于是称之为“约瑟夫森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确立了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当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时必须要考虑上述的量子效应。例如,在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时,当电路的尺寸接近电子波长时,电子就通过隧道效应而穿透绝缘层,使器件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已成为微电子学、光电子学中的重要理论。编辑本段用途  隧道效应本质上是量子跃迁,电子迅速穿越势垒。隧道效应有很多用途。如制成分辨力为0.1nm(1A)量级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Si的(111)面上的大元胞。但它适用于半导体样品的观察,不适于绝缘体样品的观测。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启发下,1986年开发了原子力显微镜(AFM),其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利用金刚石针尖制成以SiO2膜或Si3N4膜悬臂梁(其横向截面尺寸为100μm×1μm,弹性系数为0.1~1N/m),梁上有激光镜面反射镜。当针尖金刚石的原子与样品的表面原子间距离足够小时,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悬臂梁在垂直表面方向上产生位移偏转,使入射激光的反射光束发生偏转,被光电位移传感器灵敏地探测出来。原子力显微镜对导体和绝缘体样品都适用,且其分辨力达到0.01mm(0.1A),可以测出原子间的微作用力,实现原子级表面观测。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1_624047_1602049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811517289_01_1602049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8115172816_01_1602049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8115172825_01_1602049_3.jpg[/img]

  • 【转帖】光子隧道效应与近场光学显微镜

    【转帖】光子隧道效应与近场光学显微镜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德裔物理学家葛.宾尼和他的导师海.罗雷尔在IBM公司设在瑞士苏黎士的实验室进行超导实验时,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有关超导隧道效应的研究与新型显微镜的发明联系到一起。但是真空中超导隧道谱的研究已经为他们今后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准备了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读到了物理学家罗伯特杨撰写的一篇有关“形貌仪”的文章。这篇文章中有关驱动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的方法使他们突发奇想:难道不能利用导体的隧道效应来探测物体表面并得到表面的形貌吗?以后的事实证明,这真是一个绝妙的想法。经过师生两人的不懈努力,1981年,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原子分辨率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终于诞生了。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英文名称是 ScanningTunneling Microscope,简称为STM。STM具有惊人的分辨本领,水平分辨率小于0.1纳米,垂直分辨率小于0.001纳米。一般来讲,物体在固态下原子之间的距离在零点一到零点几个纳米之间。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导电物质表面结构的原子、分子状态清晰可见。下图显示的是硅表面重构的原子照片,照片上,硅原子在高温重构时组成了美丽的图案。[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1/201001181030_197432_1601358_3.jpg[/img]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的计算和科学实验的证明,当具有电位势差的两个导体之间的距离小到一定程度时,电子将存在一定的几率穿透两导体之间的势垒从一端向另一端跃迁。这种电子跃迁的现象在量子力学中被称为隧道效应,而跃迁形成的电流叫做隧道电流。之所以称为隧道,是指好象在导体之间的势垒中开了个电流隧道一样。隧道电流有一种特殊的性质,既对两导体之间的距离非常敏感,如果把距离减少0.1纳米,隧道电流就会增大一个数量级。[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1/201001181031_197435_1601358_3.jpg[/img]

  • 火车进隧道

    火车进隧道,一片黑暗,只听一声亲吻,接着一记耳光。火车出了隧道,四个不相识的人都没吱声,唯有A男的眼圈发青。老太婆想:“小姑娘人美心也美。”姑娘想:“奇怪,A亲老太婆也不亲我。”A想:“B真狡猾,偷着亲嘴我却挨揍!”B想:“我吻了自己手背,又打了A一耳光,没有人发现。”

隧道混定仪相关的耗材

  • BM25移动式气体检测仪
    产品特点: 四个检测通道,最多可同时检测1-5种气体,一种可燃气及四种毒气。 预标定智能传感器模块,更换简便,可自动识别,即插即用。 可在0区使用。 电池使用时间:170小时,充电时间4.5小时,并可使用&ldquo 安全供电插孔&rdquo 在0区内长期使用。 360° 光报警及103 dB声报警。 模拟量输入输出,红外及专用RS485端口。 可编程继电器信号输出(报警及故障)和逻辑输入(远程确认及远程报警)。 适用于对煤矿、石化及化工、其他工业的维护场所、危险物质处理、消防队、隧道、狭小空间、下水道、航空、燃气工厂及管道维护、储罐、地铁等临时作业场所的保护。 使用范围: 各类石油、石化、化工生产装置区。 消防、煤炭、冶金、电力安全检测。 其它存在CO、H2S气体和缺氧或富氧的场所。 市政、电信、交通隧道施工安全检测。 电子、半导体工业。 医药生产、卫生防疫调查。 其他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
  • BM25移动式气体检测仪 BM25 BM25
    产品特点: 四个检测通道,最多可同时检测1-5种气体,一种可燃气及四种毒气。 预标定智能传感器模块,更换简便,可自动识别,即插即用。 可在0区使用。 电池使用时间:170小时,充电时间4.5小时,并可使用&ldquo 安全供电插孔&rdquo 在0区内长期使用。 360° 光报警及103 dB声报警。 模拟量输入输出,红外及专用RS485端口。 可编程继电器信号输出(报警及故障)和逻辑输入(远程确认及远程报警)。 适用于对煤矿、石化及化工、其他工业的维护场所、危险物质处理、消防队、隧道、狭小空间、下水道、航空、燃气工厂及管道维护、储罐、地铁等临时作业场所的保护。 使用范围: 各类石油、石化、化工生产装置区。 消防、煤炭、冶金、电力安全检测。 其它存在CO、H2S气体和缺氧或富氧的场所。 市政、电信、交通隧道施工安全检测。 电子、半导体工业。 医药生产、卫生防疫调查。 其他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
  • 松式烘干机网带、印花机烘房导带、隧道烘干机网带
    微波烘干是一种新的烘干技术,因为其烘干速度快,环保的特点已得到广泛应用。微波烘干网带是的特氟龙网带为基材定制。产品外观:浅咖啡色,2×2.5网孔,最大宽度4.1米。微波烘干网带的一些特性:1、尺寸稳定性好(延伸系数小于5‰)、强度高。具有良好的机械特性;2、适用于长期260度以内的高温环境;3、输送带的透气率高、减少热源耗费、提高干燥效率;4、具有良好的机械特性;尺寸稳定性好(延伸系数小于5‰)、强度高;5、不易粘附任何物质。易于清洗附着其表面的各种油渍、污点或其它附着物。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