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航空工所仪

仪器信息网航空工所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航空工所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航空工所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航空工所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航空工所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航空工所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航空工所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航空工所仪相关的资讯

  • 中航工业强度所:打造世界航空强度领域的第三极
    创建于1965年的中航工业强度所,是中国航空工业唯一从事飞机结构强度研究与地面强度鉴定和验证试验的专业研究机构,具有代表国家对新研、改进和改型飞机结构强度进行鉴定和试验验证职能,并负责开展飞机结构强度技术领域的预先研究 具有应用研究和试验紧密结合的优势,拥有先进、完善的飞机地面强度试验设施和一流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飞机地面结构强度试验综合能力国内第一 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尺寸飞机结构静力/疲劳强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可进行200吨级飞机全机静力/疲劳强度试验 拥有国内惟一的航空噪声与振动强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可承担各种机载设备及大型结构部件的噪声环境试验及声疲劳试验和民机适航噪声符合性验证试验在内的各种噪声测试工作。   强度所按照“拓展领域、形成体系、突出创新、强化应用”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结构强度基础研究、预先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预研成果已得到广泛应用,多约束优化设计软件、结构分析系统、动力环境预计和颤振实时分析系统等计算机大型软件均享有较高声誉,已为国内多家用户采用。减振器、消声器、隔声吸声板、民用噪声环境治理、飞机结构外场损伤检测系统等相继开发成功并得到应用。为保持在强度领域的领先地位,强度所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先后自主研制了4096通道ST-18型数据采集系统、大吨位壁板拉—剪、压—剪复合加载试验装置、低刚度大位移多自由度空气弹簧系列、便携式裂纹扩展数字监视系统,采用了多通道试验协调加载控制技术和拉压垫载荷施加技术,在支持、加载、测量、检测和控制等方面全面提高了试验能力。   45年来,强度所安全、优质地完成了包括歼10飞机、飞豹、ARJ21-700、新舟系列飞机在内的我国几乎所有研制、改型和引进的军、民机的强度鉴定与验证试验,为我国航空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完成了全机静力试验23架次、全机疲劳试验13架次、全机地面共振试验105架次 完成了各种飞机起落架的落震、摆振试验以及飞机降噪与湿热环境下的全尺寸复合材料翼面等综合环境强度试验   先后完成了310余项行业重点预研课题,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4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200余项,荣获“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2007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状”。   为了适应国家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强度所在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新建了一系列新的现代化试验室,填补了我国在飞机结构适坠性研究等方面的空白,形成了国内领先、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的落摆振和离散源撞击试验能力,提升了国内飞行器结构热强度试验能力,使强度所的整体试验能力及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可满足我国未来军机、民机的研制需求。   而今,强度所已驶入改革发展的快车道,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强度所的使命、愿景、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 “四步曲”——即2009强化执行年、2010精细管理年、2011创建品牌年和2012跨越发展年。一年多来,在所党委所务会的领导下,全所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度所的改革、发展、创新、和谐为己任,按照“1234”的发展思路,锐意创新,强化执行,确保了各项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确保了总体规划一期建设项目的投入使用,确保了职工收入的稳步增长,确保了全所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全年总产值再创新高。   2010年是强度所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各项重点型号试验任务和预先研究工作空前繁重,其背负着祖国的重托和民族的希望。强度所将在新一届所领导班子和所党委的带领下,全力拼搏,坚决打赢重点型号攻坚战 精细管理,全面提升强度所管理水平,为建设开放式、创新型和“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飞机强度研究中心,从而成为世界航空强度领域的“第三极”而努力奋斗,为国家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商飞/成飞/航材院/中科院/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等航空大咖确认赴蓉出席2021航空计量检测国际论坛
    Date:2021.11.11-122021航空计量检测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Aviation Measurement & Test Summit 20212021年11月11-12日November 11-12, 2021四川,成都Chengdu, Sichuan, China联合主办单位:士研咨询士研民航研究院《航空工程进展》支持单位: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士研民航研究院,《航空工程进展》联合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将于2021年11月11-12日在成都召开2021航空计量检测国际论坛。关于本次航空计量检测国际论坛的参会事宜/商务合作/展台赞助/奖项申请,请联系组委会(86 21) 6095 7203,邢先生。【组委会】【已确认发言嘉宾】谭久彬,院士,中国工程院王建华,副总工程师兼ARJ21型号总工艺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郭广平,副总工程师,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周维虎,研究员、博导、光电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李正强,试验验证中心主任,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吴敬涛,副总师,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吴英建,总工程师,航空工业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杨扬,无损检测技术高级工程师,研究员,航空工业集团质量工程技术专家,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定华,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西北工业大学李国龙,科技质量部副部长兼计量校准实验室副主任 ,北京航空工业精密机械研究所更多发言嘉宾持续更新中.....【发言嘉宾简介】嘉宾简介PROFILE谭久彬院士中国工程院演讲主题:关于航空发动机智能装配测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谭久彬,1955年生于哈尔滨,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ICMI)常务委员等。他一直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中的超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工程研究;突破超精密测量仪器设计方法、超精密运动基准技术、甚多轴位置和运动精度快速超精密测量技术、高性能光学/超声显微测量技术、超精密快速驱动控制技术等系列核心技术;研制成功4种国家级计量标准装置和21种大型超精密测量仪器与超大型超精密专用测试仪器,形成系统的超精密测量技术体系,精度水平处于国际前列;解决了我国战略武器装备、航空发动机、高性能卫星相机等36个重大型号高端装备研制生产中的超精密测量难题,推动了该类装备性能的提升;建成国内第一个超精密仪器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推动了我国超精密仪器技术与产业的发展;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嘉宾简介PROFILE王建华副总工程师兼ARJ21型号总工艺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演讲主题:飞机总装中的燃油密封测试技术● 1982年7月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8月份进入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工作,历任车间工艺员、转包生产项目经理、型架分厂技术厂长、技术装备总厂总工程师、西飞公司副总工艺师。1999年,被评聘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3年4月至1996年3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工业外贸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3年9月至2008年8月,在上海航空特种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任总工程师、总工艺师。2008年9月至今,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工作,历任工装部部长、型号总工艺师、公司副总工程师兼ARJ21型号总工艺师。具有40多年的飞机制造事业生涯,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飞机整机制造经验,其中具有军机制造20年的经验,民机制造20年的经验,对飞机制造已经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境界,成为国内不可多得的知名的飞机制造方面的专家。嘉宾简介PROFILE郭广平副总工程师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演讲主题:完善航空无损检测标准体系,保障航空安全● 郭广平,博士,研究员。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作领域包括航空材料与结构的无损检测、航空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与表征等,围绕航空用精密复杂铸件、复合材料制件等对象,在超声C扫描、激光散斑、红外热像、工业CT、中子照相等无损检测技术方面均有较深入研究工作。机械工业出版社《无损检测手册》(第二版,2012)副主编,《无损检测》、《材料工程》和《实验力学》等杂志编委。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得集团及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嘉宾简介PROFILE周维虎研究员、博导、光电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演讲主题:精密测量仪器及服务助力先进飞机研制● 周维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光电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3年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2000年于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2003年,在美国Wisconsin- Milwaukee大学做博士后,2003年-2004年美国Oakland 大学做博士后,2001年-2004年担任美国Automated Precision Inc.(Maryland,USA)公司高级研究员。主持完成50余项课题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发表论文15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编写教材1部,起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规范4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集成电路光学检测技术与装备、飞秒激光测量技术、大尺寸几何量计量测试技术、先进制造激光在线测量等。近年来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特等奖、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等。目前担任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总体组专家、科技部制造基础与关件部件专项总体组专家、装备发展部强基工程指南编写组专家、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谱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Optical Engineering》等十余份国外期刊审稿人,多次在国际会议做特邀报告,担任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嘉宾简介PROFILE李正强试验验证中心主任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演讲主题:民用飞机地面试验测试技术发展● 2006年西北工业大学与柏林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毕业,专业研究方向为飞行器控制工程和系统工程,其后进入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后工作站,主要研究方向是综合技术与控制工程;2013年进入民用飞机模拟飞行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2018年任职上海飞机设计研究科技发展部部长,现担任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试验验证中心主任。嘉宾简介PROFILE吴敬涛副总师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演讲主题:航空结构强度试验的发展及新模式● 吴敬涛,高级工程师,航空工业强度研究所综合强度与气候适应性专业副总师,飞机气候环境适应性研究室主任。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全机气候环境实验室设计建设和气候环境试验技术的多项难题,凝练20余项国内首创关键技术。建立了全机气候试验质量管理体系和气候试验标准体系,并在两型飞机的气候试验中得到应用验证,填补了我国整机实验室气候环境试验领域的空白。先后主持和参与民机专项科研、两机专项、航空科学基金、集团创新基金、空装专用技术等多项研究课题,攻克了大尺寸多环境因素气流组织分析、内外场环境的等效性分析等关键技术。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3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先后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航工业集团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荣获航空工业研究院“新锐青年”、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十大创新标兵”等荣誉称号。嘉宾简介PROFILE杨扬无损检测技术高级工程师,研究员,航空工业集团质量工程技术专家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演讲主题:无损检测新技术在航空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 杨扬,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无损检测技术高级工程师师,研究员,航空工业集团质量工程技术专家,中国航空材料工程分会委员,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委员,全国无损检测综合技术标准委员会委员,航空/航发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委员,无损检测RT/CT/DR3级,主编/参编多项国标、行标及集团标准。嘉宾简介PROFILE张定华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西北工业大学演讲主题:涡轮叶片无损检测与质量评估精铸全流程● 张定华,男,汉族,生于1958年11月,四川成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陕西省三秦学者,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现任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基础研究委员会制造工艺专业组副组长,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西安三航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工作经历:1981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获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博士学位,1991年由讲师破格晋升教授,1996-1999年先后在美国Cornell大学和Rochester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01年在法国国立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2000-2002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系系主任,2000-2019年担任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2-2011年任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院长。【会议议程】1.11月11日 上午航空计量检测技术标准和应用发展2.11月11日 下午计量检测赋能飞机研发设计3.11月12日计量检测助力飞机制造维修【关键议题】计量测试技术在航空制造业的应用和发展方向完善航空无损检测标准体系,保障航空安全精密测量仪器及服务助力先进飞机研制未来飞机设计测试系统及技术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若干计量测试问题航空机载设备测试及先进技术微小几何量检测技术及在飞机制造中的应用发展飞机装配数字化测量系统的若干问题航空测试仿真赋能飞机制造创新飞机复合材料修理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解决航空制造瓶颈问题,发力先进航空检测实验室建设
  • 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采购航空燃油燃烧器
    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简称中航工业动力所,代号六O六所),始建于1961年8月,首任所长为刘苏少将,是国内大中型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中心,先后研制11种型号的涡喷、涡扇发动机。昆仑、太行两大发动机的成功研制,走出了一条中国自主创新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更实现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历史上的伟大跨越。近年来所产品研制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改革调整进一步深化,研制能力和手段得到大幅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所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新的历史机遇期,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确立了“突出主业,做大做强军机、民机、燃机‘三大主业’;拓展领域,围绕产品的全价值链发展,围绕主业的相关多元化发展,围绕核心技术的体系发展;提升能力,不断夯实设计能力、研保能力、人才支撑、管理创新‘四个平台’;和谐发展,全面建设一流科研队伍、一流产品服务、一流管理体系、一流研制手段、一流工作生活环境的‘五个一流’现代化和谐研究所,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  今年,莫帝斯所提供的美国MarlinEngineering FAA NEXGEN燃油燃烧器,中标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该类项目测试项目。美国MarlinEngineering FAA NEXGEN燃油燃烧器,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认可的NexGen航空燃油燃烧器之一,可适用于众多航空材料燃油燃烧测试。由于FAA之前所认可的Park DPL 3400、Lennox Model OB-32, 以及Carlin Model 200 CRD 均已经停产,FAA发展了下一代航空燃油燃烧器NexGen燃烧器。NexGen燃烧器采用了上一代燃烧器的操作原理,同时可以精确的测量输入气体及燃油的试验参数,同时仪器可便于FAA未来的升级。通过配置不同的试验装置,可满足众多航空燃油燃烧测试标准,如座椅燃烧测试、隔热隔音材料耐烧穿试验、货舱衬板耐烧穿试验、软硬管组件、电动引擎装置及电气连接件的防火试验等。可满足的标准为FAR 25.853、FAR25.855、FAR25.855、FARs 25.863、FARs 25.867等,同时可满足国内MH/T 6086、HB 7263、MH/T 6041、GB/T 25352、HB 7044等测试方法。
  • 助力航空大学&哈工大航煤实验,放飞航空飞天梦
    助力航空大学&哈工大航煤实验 放飞航空飞天梦-----整装待发,扬帆起航 由我公司开发的微形小尺寸高压平流泵(柱塞泵),成功得到航空航天类客户的认可,专为工业配套客户量身定做,缩减体重,缩减占用空间。 新推出微型尺寸的平流泵,特别适宜工业配套客户选择使用,如微通道反应器,模拟移动床,催化评价装置。我们可以提供两种小尺寸规格给用户选择,一种是平流泵外壳尺寸110×110×260mm,重量3公斤,是常规正常平流泵外壳尺寸的1/2大小。另外一种外壳尺寸370×145×152mm,重量7KG,是常规正常平流泵外壳尺寸的2/3大小,常规平流泵外壳尺寸规格是370×240×152mm,8KG。 三为科学SANOTAC流体输送技术,诠释的“尽善尽美,精细入微”的品牌价值观,与其竞品形成差异化,受到业内高校以及广大科研用户的广泛认可。 这一批平流泵产品整装待发,就是发往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用于精确输送航空煤油,做流动换热,喷射实验,模仿航空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得到最佳的实验参数,正可谓助力航空大学&哈工大航煤实验,放飞航空飞天梦。 三为科学专业致力于耐腐蚀、高精度、低脉冲高压平流泵(恒流泵)的研究;能为您解决酸碱腐蚀性溶液长期泵液过程中,对输送设备的腐蚀问题,提供耐腐蚀性输送系统。 SANOTAC能为您解决泵液不连续不稳定问题,提供稳定、连续的输送液体设备。 能为您解决泵液流量不准问题,提供精确流量的输送液体方案。 能为您解决泵的压力脉动高造成基线不稳的问题,提供低脉动输送系统。 平流泵按流量范围区分有:0.001-10ml/min、0.01-50ml/min、0.01-200ml/min以及0.01-300,0.1-1000ml/min,1-10000ml/min等不同型号。 平流泵按压力范围区分有:0-2Mpa、0-10Mpa、0-15Mpa、0-30MPA,0-42Mpa。 按平流泵的泵头的材质区分有:316L不锈钢、PEEK材料、PTFE聚四氟乙烯,钛金属材料,哈氏合金等供您选择。
  • 投资千亿元 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近期出台
    国产岷山军用发动机  记者日前从有关渠道了解到,备受各界瞩目的航空发动机重大科技专项,日前已经上报国务院,并有望于近期出台。   根据已有信息,该专项预计投入至少千亿元资金支持国产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与制造,这是迄今为止所有重大专项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   业内人士预计,高达千亿的专项研发资金如果能落实到位,将有效弥补国产飞机发动机自主研发制造能力不足这一长期短板。而随着专项的实施,国内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对于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板块的整合预期,也将进一步增强。   政策落地在即   “我们已经开始准备报项目了。”一位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该专项由工信部而非早先认为的科技部牵头制定。按照工信部等有关部委要求,目前有航空发动机业务的相关企业正在积极准备项目申报,希望能争取到更多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预计最先投入到基础研究与材料领域,随后会向生产制造环节逐步倾斜。”   这意味着,从去年开始酝酿的航空发动机重大科技专项,出台时间已经愈发临近。去年11月,两院院士师昌绪向国务院建议,将航空发动机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今年6月传出消息,由师昌绪牵头提出的“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工程咨询研究报告”封笔,航空发动机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已经板上钉钉。   长期以来,飞机制造领域受到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的困扰。今年7月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航空装备产业列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的第一个项目,明确提出要突破航空发动机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进航空发动机产业化。   今年9月4日-6日,国务委员马凯、工信部部长苗圩、国资委主任王勇、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等一同前往陕西,调研了包括西安航空发动机在内的多家航空企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领导首次带队对中国航空工业进行为期3天的调研,足以说明国家的重视程度。   “目前业内普遍预期专项资金规模是1000亿元甚至更高,我们现在都等着方案最终出台。”一位买方航空分析师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参照“十一五”有关重大科技专项政策,预计专项方案中除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相关技术装备研制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外,或还将通过制定相关采购管理办法以及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制造。   弥补长期短板   在整个飞机制造过程中,航空发动机投入最大、研制周期最长、技术难度最高,是影响整个飞机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所在。因此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国内飞机制造业木桶上的一块短板。   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早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国内航空发动机以引进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改进或仿制。目前专注于该行业的重量级科学家也普遍认为,专利引进或测绘仿制的发动机型号过多,延续时间过长,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和束缚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造成国产飞机普遍动力不足。   一般说来,航空发动机分为商用和军用两类。目前世界上商用和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基本被通用、罗罗、普惠等几家国际巨头垄断。早期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够,导致我国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几乎一片空白,无论是2016年将要投入使用的C919干线大飞机,还是ARJ21支线客机,配装的都是进口发动机。   “只有狠下决心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精选几个有重大意义和带动作用的军民用发动机,走完自主研制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完成从测绘仿制向自主研制的战略转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认为。   除了通过专项解决技术短板外,中国证券报记者还了解到,目前中航工业集团通过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正在着力解决困扰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发的人才问题。今年9月,北航和中航工业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签署《航空发动机基础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协议》。一个月后,发动机控股公司再次与北航签署“航空发动机高级人才定制班联合培养协议”。北航已于今年9月份完成了首届定制班36人的招生。   整合预期增强   航空发动机专项实施在即,业内人士对即将出现的巨大市场机会,普遍持有乐观态度。   波音公司在其最新的市场报告中预测,未来20年中国机队将扩大到目前规模的三倍。   目前,设计生产一台航空发动机,主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单元体及主要部件、整机制造等几个主要领域。A股相应的上市公司有航空动力整机集成)、中航动控(发动机控制系统)、中航重机(结构铸锻件)、成发科技[7(传动)和钢研高纳(涡轮盘)等相关上市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专项方案的逐步落实,上述公司除将获得专项资金支持外,受国内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的拉动,公司业绩也将逐步提升。   除此之外,在第九届中国航展上,航空动力实际控制人中航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将作为中航工业此次参展的唯一发动机单位。   在上述上市公司中,除钢研高纳外,其余四家全部为中航工业系公司。其中航空动力、中航动控和成发科技分别定位为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资产的主机、控制和传动整合平台。   在中航工业各大业务板块中,发动机业务板块资产证券化率相对较低,因此业内人士预期,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的推出,除了给相关上市公司注入业绩增长动力外,也将进一步加快中航工业发动机业务板块资产证券化的步伐。   2012年4月,中航工业集团成立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整合了旗下发动机技术研究和型号研制的4个主机所(中航工业动力所、动研所、涡轮院、贵航发动机所)。   招商证券分析师刘杰认为,航空动力虽然去年暂停重组,但其作为发动机整机业务上市平台的定位没有变化,未来不排除再次启动的可能。随着研究所的逐步改制,未来这一块优质资产将成为资产重组新的整合对象。   中航工业集团总经理林左鸣今年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也表示,未来中航工业旗下的大量研究院类资产,将成为下一步重组重点。中航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吴献东认为,中航工业有很大一部分业务划归研究院所,研究院所属于事业单位,其资产归财政部管辖,事业单位资产要上市首先得转换成企业资产,这个转换过程非常复杂。但科研院所一旦转成企业后,将很容易注入上市公司。   而随着发动机重大专项的展开,有猜测说今后发动机业务会从中航工业独立出来,单独成立一家发动机公司。对此,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有关人士处了解到,目前这一可能性为零。   该人士认为,目前全世界所有航空发动机企业严格来说都没有独立的,美国的GE、欧洲的赛峰和罗罗尽管以发动机业务为主,但旗下也有其他业务。从经营角度讲,航空发动机业务不适宜独立,因为航空发动机投入和回报周期很长,通过业务组合有助于发动机业务发挥长周期优势。发动机技术密集度高,很容易转移到其他相关行业开拓市场,以大集团的形式存在,正好可以发挥这种优势。   “中国著名飞机设计师杨伟说过非常著名的一段话:航空发动机研制周期长,应该先行,但是决不能离开飞机独行。航空发动机今后的趋势是飞发一体,统一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不可能独立。”该人士表示。
  • 陕西将投资1.6亿元建航空减振测控技术研发中心
    昨日,西安渭北工业区西洽会投资环境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本次集中签约的30个项目全部为合同项目,总投资209.12亿元,项目涉及汽车制造、飞机制造及航空生产性服务、专用通用设备制造、新能源、环保产业等领域。   签约仪式上,渭北工业区航空工业组团也彰显了其科技的吸引力,共签下10个项目,投资总额45.1亿元。   航空组团是以西安航空基地为开发建设主体,包括西安航空基地、阎良区和临潼区的相关区域。航空组团昨日签约的项目,涵盖了以新舟700 飞机制造项目为代表的整机制造、无人机研发、航空检测、环保设备研制、新型园区开发、城市配套建设等多个产业领域,体现出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等突出特点。其中,投资1.6亿元的“航空减振测控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将依托中航工业飞机强度研究所的先进技术,在西安航空基地建设航空减振测控技术研发中心,开展航空减振器、消声器的研发生产,噪声与振动环境控制与治理等方面的业务 投资6亿元的“航空生态工业园项目”将为航空组团及周边企业提供表面处理配套工艺技术及设施,提升金属表面处理产品自主研发与规模化生产能力 投资10亿元的“航空未来城产业综合体项目”,将在航空基地范围内建设大型城市产业综合体,助力航空组团建设成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   据悉,在本次西洽会上,渭北工业区三个组团已在本次西洽会上签约55个项目,总投资490亿元。
  • 【探索航空领域硬度测试技术】第六届航空理化检测技术学术会暨第二届航空装备修理与失效分析技术研讨会邀请
    INVITATION第六届航空理化检测技术学术会暨第二届航空装备修理与失效分析技术研讨会 轶诺展位 : 22号 时间:2024.8.25-8.28【青海 西宁】01航空科技盛会西宁启航🚀 中国航空学会携多家权威机构,于2024年8月25日至28日,在风景秀丽的青海西宁,共同举办“第六届航空理化检测技术学术会暨第二届航空装备修理与失效分析技术研讨会”.🔍 会议亮点:权威云集:国内外专家将齐聚一堂,分享关键材料检测分析、装备修理及失效分析与预防的先进技术。跨界交流:涵盖航空、航天、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多领域,促进跨学科、跨行业的深入交流与合作。编委会盛会:同期召开《失效分析与预防》编委会及青年编委会。02轶诺邀您共襄盛举💡 无论您是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是科技工作者,亦或是对此充满热情的爱好者,INNOVATEST轶诺都邀请您加入这场科技与智慧的碰撞,共同推动我国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技术交流共同探讨硬度测试的先进技术和趋势。产品展示现场体验轶诺的布洛维硬度计NEMESIS 5100G2,感受其功能与性能。合作机会与INNOVATEST轶诺公司建立更有意义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03布洛维硬度计5100G2NEMESIS 5100的第二代,即G2,9工位转塔,可容纳各种压头、带闭环传感器的压头座、物镜、交叉激光定位系统,以及闭环传感器控制的触摸探头,而且为1800万像素全彩测量摄像头和1800万像素全彩全景摄像头提供了基座,摄像头具有可变视场、电动变焦和自动对焦系统。力值范围NEMESIS 5100G21力值应用范围:从10gf到3000kgf,满足各种测试需求。光学系统NEMESIS 5100G22先进的光学系统:配备1800万像素全彩测量摄像头和全景摄像头,提供高清晰度图像。灵活配置NEMESIS 5100G239工位转塔,可自由配置8个物镜、8个压头等,支持多种测试任务。伺服电机NEMESIS 5100G24高精度伺服电机驱动:力控制精度高达0.1%,深度读数精度优于0.02微米。智能软件NEMESIS 5100G25智能软件支持:IMPRESSIONS&trade 工作流和控制系统,提供高效的硬度测试。期待您现场莅临体验共同见证硬度测试的先进技术
  • 中航工业噪声与动强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揭牌
    中航工业强度所航空噪声与动强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日前通过中航工业科技与信息化部的验收。   在验收会上,该所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文超从实验室研究方向和目标、专业设置、人员配置、成果绩效和人才队伍等方面向验收委员会详细汇报了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验收委员会在仔细听取了工作汇报,参观考察了重点实验室现场,审阅了相关资料后认为:该实验室已按要求完成建设,符合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验收大纲的要求,试运行表明达到了实验室建设的预期目标,建议批准该重点实验室投入正式运行。   该所所长孙侠生表示,实验室正式运行后,一定按照重点实验室的要求,更加重视前沿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力争取得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使该所在学术进步、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等方面迈向新的台阶,为航空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的研制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中航工业科技与信息化部副部长冷毅勋和该所所长孙侠生为航空噪声与动强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揭牌。
  •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
    成果名称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 单位名称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 王宁 联系邮箱 wangning@watertek.com 成果成熟度 □正在研发 □已有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radic 可以量产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技术入股 □合作开发 &radic 其他 成果简介: 本项目的需求比较复杂,指标较高,技术实现难度较大,因此采用了多项关键技术,主要如下所示: (1)大规模FPGA 的电路设计及逻辑实现 为了实现本项目的各项功能需求和技术指标,尤其是对高速数据的处理,采用大规模FPGA 势在必行。 本项目的FPGA选用XILINX公司高端大容量Virtex-6系列的器件。Virtex-6系列的器件是XILINX公司的新一代高端FPGA产品,具有大容量和高速的优点,并且内部的硬核还能实现PCI-E 接口功能。板卡通过FPGA 的PCI-E 接口实现同加固便携计算机的数据通信。 (2)200MHz 采样速率的AD 采集和DA 输出的实现 鉴于AD采集和DA输出都需要达到200MHz的较高速率,因此系统采用FPGA来实现对ADC 和DAC 进行控制。为了实现高速接口速率,ADC和DAC都选用LVDS接口器件,FPGA的LVDS接口的收发速率都超过500MHz,能够轻松实现200MHz 的速率要求。 (3)高速布线技术 由于本系统具有高速数字接口(如:PCI-E 接口、DDR3 接口等)和高速模拟量接口(如:ADC、DAC 等),需要较高的PCB 布线技术。 为了保证PCB布线的质量,PCB设计采用外包的方式进行。由具有丰富PCB设计经验的专业公司和专业设计人员进行PCB设计,既能保证PCB设计的质量,又能保证开发进度。 (4)PCI-E 技术 PCI-E 接口是本系统中FPGA 和处理器之间的主要数据传输通道,在实现时需要同时保证高速大容量数据传输和实时地命令传输。 在硬件上,在便携计算机上带有PCI-E 接口插槽;功能板设计成PCI-E 板卡结构,功能板上的PCI-E 接口由功能板上的FPGA 自带的硬核模块实现。 在软件上,需要考虑PCI-E 接口传输消息的优先级,优先传输具有实时要求的控制命令,从而保证控制命令的快速响应。对于高速大容量数据的传输,需要采用DMA的方式进行处理,尽量降低数据传输过程对处理器的占用,使处理器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方面的工作。 (5)大容量高速数据存储技术。 本项目对数据存储的要求主要有2 个方面:1)高速数据的连续存储;2)大容量数据的存储。 针对这2项要求分别进行设计。 (1)高速数据的连续存储。 在最高采样速率200MHz,12bits 分辨率存储时,每秒钟产生的数据约为300MB。 对采样数据进行实时压缩,经过验证,对于1553B 的采样数据一般的压缩率约为3:1~4:1,这里按照压缩率3:1 计算,经过压缩后需要存储的数据约为100MB/s。 数据需要通过PCI-E接口传输给便携计算机进行存储。单路PCI-E接口的最大传输速率约为250MB/s,完全能够满足100MB/s 的传输要求。 数据传输给便携计算机后,由便携计算机将数据写入存储器中。经过调研,普通机械硬盘的连续写速率150MB/s,能够满足100MB/s 的连续写速率要求。 以采用SSD 固态硬盘容量240GB 进行计算,能够连续存储约40 分钟的数据。 (2)大容量数据的存储。 为了能够保存更多的数据,除SSD固态硬盘外,系统还要挂接1块大容量机械硬盘,容量为2TB。 在系统空闲时,可以将SSD 固态硬盘中存储的数据转移存储到机械硬盘中,使系统能够再次进行高速数据的连续存储。 2TB容量的机械硬盘能够存储超过5小时的数据,能够满足存储约2小时数据的要求。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主要针对的是4Mb/s速率的1553B总线测试,兼顾标准1Mb/s速率的1553B总线测试。 结合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此次设计的产品在标准故障注入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创新,通过对高速采样数据的压缩和存储,能够实现对录取数据的波形回放等功能,这些功能在性能验证、故障分析和故障诊断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4Mb/s速率的1553B总线是国内部分研究机构提出的标准,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测试设备。本课题研制的设备填补了我国在4Mb/s速率的1553B总线测试方面的空白,满足了用户的迫切需求,获得了用户好评。 应用前景: &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从2010年6月设计定型以来,已经累计生产和销售近百套,主要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国防等行业的科研、生产和测试部门。 &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的主要用户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多个研究所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多个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多个研究院/研究所 中航集团的多个研究所的多个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多个研究院/研究所 在&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的应用过程中,用户对该系统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肯定,有些用户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该系统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和建议。根据用户的反馈,公司组织人员对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出系统的不足并投入人力加以改进。 随着客户群的增加,客户的需求也在增加,当前&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的测试对象已经从设计初期的5种,增加到了10种。当前&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不但能够实现对ARINC429、MIL-STD-1553B等传统航空总线的测试,还能实现对UART、隔离IO、CAN总线等通用接口实现测试。2012年,随着公司主要投资项目&ldquo 新一代航空总线产品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rdquo 的启动,针对新一代航空总线的故障注入产品的研发将会启动。 2012年,&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的对象从航空、航天、国防等行业进一步扩展,将会辐射到工业和民用等各个领域,生产和销售超过100套。 一、经济效益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项目从2009年8月立项进行研发,2010年开始形成研发产品及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截止到2011年底累计新增销售收入2007万元,基于此技术其中签订技术性合同近850万元并形成技术收入,此项技术收入按收入额的5%缴营业税,缴7%城建税和3%的教育费附加,新增利润额缴15%的企业所得税,余下的壹千多万元是产品收入缴17%的增值税及其他税种,此项技术、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行业的设计、测试、生产部门,用于高可靠性、高稳定性设备的设计评估、调试、检测等环节,使用单位应用此技术、产品提到了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到表明在单位时间内产品数增加、单位成本降低;通过应用这项技术使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销售价格提高;两个相同投入的生产者,生产率低的一方,意味着生产成本高,那么产品就不得以较高的价格出售,无法同生产率高的一方竞争,必然被淘汰掉,而生产率高的一方,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产品依然可以获得利润更具竞争力,此项技术的应用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为社会填补了技术空白,提高了社会生产率、提高了产品质量,带动了本企业相关产品的的研发与销售,新增企业的利润,为国家多缴了税金。&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已经应用到了我国航空、航天等行业的许多科研、生产和测试部门,增强了这些部门的设计验证能力,促进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进步,具有战略深远的意义。 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 &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行业的设计、测试、生产部门,用于高可靠性、高稳定性设备的设计评估、调试、检测等环节。 在&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研制成功之前,国内现有的故障注入产品种类很少,已有的产品功能单一,基本上只能实现有限的特定功能。市场现有的德国TechSAT公司的ADS2产品内部集成的FIBO功能,只能模拟信号连接线之间的物理层故障,其工作方式针对信号线。另外一些故障注入产品,只能够实现部分协议层的故障注入功能功能。国内外尚没有1种能够同时实现物理层、电气层和协议层的故障注入设备。国内外现有的故障注入产品,都是针对单一总线的专用产品,不能实现对多总线系统的综合测试。 &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的研制成功,大大提升了故障注入产品的的性能,为我国航空、航天等行业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验证手段。 &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的主要点和优势如下: 1、同时实现物理层、电气层和协议层的故障注入操作,能够对多台设备进行协同控制; 2、实现物理层和电气层任意波形噪声的产生和叠加; 3、采用非侵入式故障注入方案,使用时不需要对原有系统进行更改; 4、故障注入过程可定量参数,可重复实现; 5、支持高级编程方式,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故障活动,组成故障序列执行,支持自动测试过程; 6、支持外部触发方式,通过多类型故障注入设备和通用测试平台协同工作的应用,实现系统级故障注入。 当前&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已经应用到了我国航空、航天等行业的许多科研、生产和测试部门,增强了这些部门的设计验证能力,促进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进步。 三、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北京市&ldquo 十二五&rdquo 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以关键技术突破和标准创制为切入点,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其战略导向性、全局带动性和内源驱动性作用,强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与这一方针密切相关,完全符合北京市发展建设规划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范畴。 旋极公司2008年营业收入5860万元人民币,上交税金485万元;2009年1.03亿人民币,上交税金768万元;2010年1.82亿人民币,上交税金1159万元;2011年2.99亿人民币,上交税金1979万元。2008年-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77.67%,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127.08% 。 本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国际领先,适用领域从军事到民用,从工业制造到高科技行业。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各行业的设计、测试、生产部门,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化条件非常良好。前期的项目起步阶段,核心团队从技术研发人员、销售团队等共有30余人,每年可为社会提供30-50个就业岗位,在拉动就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综上所述,本项目必将为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实用新型专利:数据处理中心 专利号:ZL 2013 2 0409762.8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总线数据录取系统 专利号:ZL 2013 2 0403846.0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叁等奖
  • 荷兰INNOVATEST轶诺硬度计恭贺第七届航空失效分析会议成功召开!
    失效分析中所用的实验检测技术种类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学、力学、电子学等学科,其中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成份分析、无损检测等更为常见。 力学性能是材料(结构)抵抗各种损伤能力的主要判据, 通过各种不同的实验技术获得相应的力学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短时力学性能、疲劳断裂性能、持久/蠕变性能。其中短时力学性能测试包括拉伸、压缩、扭转、剪切、冲击、硬度等。 2015年中航工业举行的“第七届失效分析会议”上,行业泰斗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陶春虎副总师,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刘昌奎高工,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刘新灵研究员,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何玉怀高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习年生研究员, 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李松航教授,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的朱军辉主任,中国民航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的姚红宇老师等就航空航天材料的失效分析提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和建议,让大家获益匪浅。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刘昌奎高工在《紧固件的失效分析及预防》演讲中提到了紧固件的脱碳分析中进行硬度测试的重要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铮教授提到硬度测试是痕迹分析中的一种。痕迹分析包括机械损伤、电损伤、化学损伤、热损伤等;机械损伤包括压入性、撞击性、滑动性、滚压性、微动性损伤痕迹,硬度测试归入压入性机械损伤痕迹分析: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刘新灵研究员在《断口定量分析与典型案例分析》中,以典型案例说明在失效分析过程中做好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必要性:荷兰INNOVATEST轶诺硬度计有幸在此次盛会独家展示,并现场宣讲。样机刚刚运抵现场,就吸引各方专业 “鉴定家”的注意:INNOVATEST轶诺的市场经理孙玉梅就INNOVATEST轶诺硬度计如何满足航空航天行业的高精度需求做现场汇报:INNOVATEST轶诺硬度计的精准、快速、自动化、易操作性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赞赏:INNOVATEST轶诺硬度计现场展示的样机是NEMESIS 9000万能硬度计,6工位模块化自动转塔,500万像素内置摄像头,全景摄像头(可选),LED 环形灯,高品质显微光学系统,长工作距物镜。 全自动硬度测试, IMPRESSIONS测试系统和数据库文件系统,对所有测试标尺的手动和自动测试、同步转换3种不同硬度标尺(及抗拉强度)、图像编辑、文件存储、图像存储、报告打印、转塔控制、手动或自动对焦等功能。 正如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陶春虎副总师所说,预防失效需从设计、材料质量与可靠性入手,从源头解决, 在设计和研制阶段就要对关键件和系统进行安全和失效评估。 硬度测试作为失效分析中的重要一环, 轶诺团队深感责任重大,愿意为航空航天行业零部件的精确分析贡献一份力量! 敬请各位老师专家到轶诺荷兰或轶诺上海现场指导! INNOVATEST轶诺电邮: sales@innovatest-shanghai.com网站: www.innovatest-shanghai.com
  • “地沟油”变“航空油”靠谱吗?
    打破砂锅   让中国消费者闻之色变的地沟油在别人眼里却可以“飞上天”。7月中旬左右,2000吨产自上海的废弃油将被荷兰航空的技术人员加工成航空生物煤油,开始它们的“飞天之旅”。请关注—   废弃油变身航空燃油上天的消息迅速引起网民关注,“地沟油”变“航空油”到底靠不靠谱?中国公司是否具有完整“变油”技术?废弃油“上天”能否阻击地沟油“上桌”?   废弃油“飞上天”可行吗?   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废弃油中含有大量的动物油脂,这些油脂在经过提纯、化学反应等特殊处理后,可以加工成为0号生物柴油,这一工艺在上海中器、绿铭等企业均可完成 进一步处理后,可使其燃烧值等指标达到飞机燃料油的标准,生产成为航空生物煤油。   据悉,上海绿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与荷兰皇家航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绿铭将为荷兰皇家航空提供由废弃油转化成的“0号生物柴油”1万多吨,不久后第一批油即将发货,经过荷兰公司的技术再处理后变为航空生物煤油,供飞机使用。   荷兰航空旗下的某生物燃油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德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从去年开始荷兰方面已经在中国积极寻找废弃油原材料的供应,且对来自中国很多样品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非常满意。目前公司主要关注中国的大中型城市,这些城市的人口比较多、食用油消费量高,废弃油的产量也相对较多。除了中国,公司还从北美以及欧洲其他国家进口废弃油原材料。   而荷兰航空并不是唯一一家将废弃油“飞上天”的公司。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8年,英国已有航空公司尝试了将动物油脂转化为航空燃油,并进行了试航 2011年,英国汤姆森航空公司也尝试将飞机其中一个引擎中的燃料,改变成废弃油处理成的燃料油,实现了试航成功 2012年6月,荷兰航空的“废弃油”航班也开始执飞洲际航线。   中国飞机为何不能“喝”“地沟飞机油”?   中国公司炼地沟油为何不“喂”中国飞机?中国地沟油只能通过出口“上天”吗?是否因为炼油成本过高公司不愿干?还是技术问题?一时间,网民质疑声四起。   记者采访后发现,没有实现大规模推广,主要和三个方面原因有关:   其一,技术成熟度不够。德克介绍,从“0号生物柴油”到航空生物煤油需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这一步工艺要求较高。记者发现,目前我国已有不少环保公司能将废弃油处理成“0号生物柴油”供船舶、汽车等作为燃料油使用,但将“0号生物柴油”升级为可供飞机直接使用的航空生物煤油,技术并不成熟。   其二,转化成本较高。目前来看废弃油“上天”尚处于试验阶段,因成本过高而没有大规模推广。德克介绍,航空生物煤油的燃烧值和普通燃油基本相同,但生产成本较高,此前一直为传统燃油的三倍左右 现如今公司进口大量的废弃油原料,和合作方共同努力降低成本,但成本也仍在传统燃油之上。   其三,原料不足。“有了纯熟的技术,也难以让废弃油大量‘上天’。”绿铭执行总裁张英文表示,在很多城市,与“无本万利”的收油“游击队”相比,生物柴油处置企业收购原料的价格不具备吸引力,因此一些小餐饮企业将废弃油纷纷倒卖给了“游击队”最终回流餐桌,正规企业反而“吃不饱”。   德克也表示,非法收购者收购地沟油的价格比合法的厨余垃圾回收公司高,所以生物质燃料公司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如果我们能保证稳定便宜的地沟油原料供应,那么生物燃料的价格就能大幅下降,并更具有竞争力。”   “上天”消灭“上桌”,能否实现?   网友纷纷说,如果废弃油都“上天”了,能实现大规模推广,岂不是地沟再无油可捞?到那时,地沟油就真的能消失无踪影。   专家认为,为了让废弃油“上天”而非“上桌”,政府和企业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最关键的就是从源头上管控,保障正规生物柴油转化企业的原料供应。近段时间以来,上海、北京等各地纷纷开始了新尝试。例如,对废弃油的产生和回收进行“全程监控”,在餐馆后厨安装摄像头,为储油桶装上GPS设备等,借以减少废弃油“入地沟”再“上桌”的可能性。   同时,网友说,应借鉴国外经验,出台更多的相关政策法规来打击地沟油的非法收购,让“游击队”不敢收油。此外,还可以给予生物质燃料企业更多的支持和补贴。企业能够降低成本,就能提高从餐饮单位收购废弃油的价格,与“游击队”打起价格战。   “如果废弃油都能‘上天’,既能使地沟油远离中国人的餐桌,也同时生产出清洁的生物燃料供给航空业,提升其环保性。这对中国的政府、老百姓、餐饮安全和航空业来说,都是共赢的。”德克说。   张英文表示,公司打算先与国际上相关企业合作,提供废弃油原料,进行利润分成 等到时机成熟时,就可以形成一个合资企业,将技术引进国内。“我们估计在今年国庆前后引进这样的技术,到时国内航空公司也能购买并直接使用我们的油了。”
  • 向“新”发力,航空强国 | 思看科技3D扫描仪助力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
    大飞机制造与维护是航空产业链关键一环,守护国产大飞机冲上云霄的背后,正是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坚力量,顺应新时代的产业变革,坚持科技攻关、协同创新,持续塑造航空工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在上海调研制造业发展期间,深入走访中国商飞创新中心、实验室和工厂车间,他指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要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此前,思看科技与中国商飞旗下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开展合作,产品成功应用于“C919大飞机”项目,获得客户高度评价。在现代航空工业中,飞机作为大型、复杂的高精密工业产品,对其零部件生产制造和日常周期性维修检测的要求高。借助三维扫描仪可以更好地应对飞机复杂曲面、涡轮叶片、死角等传统方案难以检测部位的测量需求,实现对飞机的无损检测。思看科技产品已进入中国商飞、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供应链,并被用于航空航天产品及系统设计、高精度零部件检测、虚拟装配、产品维护、维修和检测改造等主要生产环节。01 优化设计,缩短研发周期设计优化是航空产品的研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思看科技三维扫描技术能够快速获取物体的三维数据,并生成高精度的数字模型,完整还原机身和配套设施的结构尺寸,为飞机及其零部件的二次开发和设计改良奠定基础。此前,思看科技SIMSCAN三维扫描仪全程参与阅众航科驾驶舱座椅导轨生产制造环节的测量工作,助力阅众航科填补了云南民航零部件设计制造行业空白,推动民航制造产业高质量自主发展。SIMSCAN扫描仪凭借其高精度、高效率、便携式的测量特性,以及出色的光亮表面处理能力,有效解决了项目中三维孔心距、光亮表面和曲面R角测量等难题,辅助阅众航科成研发出了性能优越、成本低廉的驾驶舱导轨产品。随着国内航空市场的快速发展,对零部件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三维扫描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测量手段,在解决复杂零部件测量难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02 精确测量,提升制造精度航空零部件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对零部件的精度要求极为严格,且航空发动机和零部件通常具有大型、高精密、高度复杂、异形结构多等特性,指标参数众多且评价体系复杂,传统的测量手段已无法满足现代制造的需求。思看科技的三维扫描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的测量解决方案,通过非接触式扫描,对复杂零件进行全面数据采集,不仅提高了零部件的制造精度,还有效降低了返工率和废品率,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航空铸件往往造价昂贵,在加工前都需要进行余量检测,以保证余量充足,降低废品率。以航空异形流道铸造毛坯件检测为例,流道类零件由于气密性要求极高,往往空间结构紧凑复杂且厚度不均,导致铸件质量和尺寸精度控制难度非常大。客户以往通过测量室测量,只能测得各被测点的坐标值,无法获取完整型面的三维数据。此外,测量环境方面也有诸多限制,不方便在车间现场进行测量,需要人工搬运工件至测量室,测量过程耗时耗力,效率较低。使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对流道铸件表面进行全面扫描,提取出铸件表面的各种特征,如凹凸、曲率、倾斜度等,得到精确几何形状和尺寸信息。根据余量检测的结果,生成准确的色谱偏差值报告,指导后续进一步的加工调整。03 机身及零部件的虚拟装配在飞机机身和发动机等部位的装配过程中,会涉及到来自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部件等的装配,因此对不同设备、部件之间的尺寸、形状、位置等参数的精度和匹配度要求高。在各个部件出厂前,飞机总装部门通过借助3D扫描仪对其进行扫描,提前获得各个零部件的高精度三维模型数据并进行虚拟装配,掌握机身部件的匹配度,以提升真实装配过程的一次成功率,帮助飞机制造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01飞机舱门装配间隙检测借助三维扫描仪扫描飞机舱门,获取外表面高精度完整数据,通过软件即可直观分析出舱门跟机身的面差,保证飞机在后期飞行过程中受气流的影响,增强的飞行的安全性。02航空发动机管路检测航空发动机管路轮廓复杂,装配前需要进行装配精度检测。受制于有限的空间环境,检测工作往往比较困难,测量效率低且精度差。凭借三维扫描仪的灵活便携,可以携带至作业现场进行测量,减少了数据采集的成本。将扫描数据与理论位置进行对比,偏差值一目了然,装配人员可以根据检测情况及时调整装配位置,大幅提升管件装配效率和质量。04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航空制造中的重要环节,生产过程中对关键部件进行实时扫描和检测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质量问题。以航空雷达罩三维检测为例,雷达罩为光滑的全曲面外形,以往是通过模具来保证产品质量,但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出现变形或者收缩等瑕疵问题,却没有很好的检测手段,借助三维扫描仪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测量难题。三维扫描仪以及探测式光笔非常适合用于检测飞机外表面机械紧固件的安装情况。通过高效精准地测量大量紧固件,并生成全面的数据可视化检测报告,为后续工作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05 数字化检修,助力安全飞行航空产品的维护和维修同样需要保证高精度和高效率。在检测由于工作条件、极端天气、飞鸟撞击等原因导致的机身及零部件凹痕、缺陷或表面破损时,依靠普通的检测方式耗时长,检测效率低。01叶片叶形检测由于叶片工作条件非常恶劣,冲击、摩擦、高温和冷热疲劳等,很容易导致叶片产生裂纹、凹陷,从而给运行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因此需要定期对叶片进行检测,以监测形变情况进一步指导叶片矫型。借助三维扫描仪沿着叶片表面进行扫描,精准获取每个叶片的几何尺寸,并结合配套的检测软件进行曲面分析,得到精准的型面误差及缺陷值,辅助工作人员评估叶片缺陷情况,并指导进一步加工矫正。02发动机唇口检测在飞机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发动机唇口发生形变甚至损坏, 需要及时进行修复以避免造成安全事故。但由于唇口体积较大,且一般设计为圆滑过渡的变截面抛物线形状,生产商不会提供原始数据,维修人员通过手工测量获取数据进行修复的难度较大,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且无法保证精度。思看科技的3D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快速扫描唇口,获取唇口的高精度三维数据,再基于客观标准对缺陷处进行量化分析和自动记录,实现表面缺陷的有效识别和分析,协助MRO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相较于传统检测方式,大幅提升了检修效率。03飞机机翼检测飞行过程中,机翼上下方的气流对机翼产生的压强致使机翼发生形变,机翼的变形会显著影响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因此定期检修至关重要。传统的方法是根据经验者设置标准,记录该机翼的累计飞行时间,若飞行时间达到一定量后,就需要更换机翼,使得资源利用率低下。思看科技三维扫描仪能够高效采集机翼的三维数据,将数据与机翼的数模进行对比,计算出飞行后发现的形变量以及关键部位的尺寸偏差值,为维护决策提供精准、全面的数据支持。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思看科技三维数字化技术也在航空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凭借高精度、高效率、便携性和智能化的优势,为航空工业产品及部件的质量控制、性能评估及生产加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思看科技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三维视觉测量解决方案,面向未来,思看科技将在技术和产品方面持续创新,以不断革新的3D数字化技术赋能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智慧航空保驾护航。
  • 科学仪器 筑梦航空|仪器周刊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仪器周刊第14期,本期由主播小鱼为大家带来一周资讯要闻。近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多项令人振奋的进展,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拉开序幕,为后续关键技术延展和空间站组装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5月15日,在经过漫长的“奔火”和环绕火星的旅途后,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携“祝融号”首辆火星车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首次留下了中国印迹。在中国人探究宇宙奥秘的路上,众多科学仪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期仪器周刊,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随着航天器升空的科学仪器们。1、“天问”携“祝融”着陆火星,13种科学仪器全程护航!5月15日,经过漫长的“奔火”和环绕火星的旅途后,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携“祝融号”首辆火星车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首次留下了中国印迹。天问一号由三部分组成: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这其中着陆器并不负责携带仪器。而在轨道器与巡视器上面,总共携带了13部仪器。其中,7种仪器在火星上空的轨道器上,他们分别是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矿物光谱探测仪、火星磁强计、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另外6种分布在巡视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祝融号”火星车上,分别是多光谱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火星气象测量仪以及地形相机。我们来分别看看它们都有什么作用:环绕器上两台不同分辨率的相机,主要是用来拍摄火星表面的形貌及起变化,探究火星的地貌及其地质构造。其中高分辨率相机来自长春光机所,能在400km高度上实现2米的分辨率,总重量仅不到43KG。在轨道器和火星车上的次表层探测雷达,则主要用来研究火星表面及一定深度的内部结构,用来对火星表层、次表层地质分层结构与组成类型以及搜寻水冰分布等研究。其中天问一号轨道器上面的雷达穿深几百米,能达到7.5米的精度。而祝融火星车上的雷达,工作在两个频段上,一个能探测10至100米深度,米级精度 另外一个探测10以内深度,厘米级精度,相比美国毅力号火星车的雷达性能优越的多。而在轨道器和火星车上的火星矿物光谱探测仪、表面成分探测仪以及多光谱摄像机则主要用于研究火星表面物质组成,开展表面矿物组成分析。表面成分探测仪由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负责总体研制,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上海光机所和长春光机所负责了部分组件的研制。结合了主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探测和被动短波红外光谱探测技术,同时在原子尺度上和分子尺度上对物质成分开展分析,对着陆区的火星表面元素、矿物和岩石等开展高精度的科学探测。除了对火星的地表土壤等进行研究之外,天问一号还要对其表面气候以及大气电离层等进行研究。轨道器上的离子和中性粒子分析仪和能量粒子分析仪就是主要用来分析火星大气以及太阳风对其影响的。而祝融上还有个气象测量仪,就是测温、测风、测气压,再加上麦克风,到时候大家可以听一听火星的声音。最后,磁强计搭载在轨道器上,测量火星周边磁场情况,努力绘出火星的磁场图。综上,通过这十三台仪器,天问一号虽然是中国第一次成功入轨的火星探测器,携带的仪器设备还是挺完善的,把MRO、MAVEN、火星快车等欧美多次发射的轨道器主要功能一次性都给办了。相关新闻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0517/580347.shtml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0309/574490.shtml 2、天和升空 科学仪器助力打造中国“太空实验室”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的首个舱段,中国空间站工程在今明两年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预计于2022年前后,天宫空间站才能正式建成,成为长期有人照料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划重点,中国空间站未来将成为一个大号的太空实验室。所以,天和号上搭载的实验设备是非常多的。据介绍,未来空间站将由天和、问天、梦天三个主要的舱段舱组成,其中问天、梦天都是专门的实验舱,在这些舱体内科共安排了10余个科学实验柜,每个实验柜都是一个高功能密度的太空实验室。同时,空间站舱外还安排了若干暴露实验平台,同时巡天空间望远镜与空间站共轨飞行。未来,这些重大设施可支持在轨实现9个学科领域30余个研究主题的科学研究,预计可滚动实施近千项实验项目。我们这次先关注随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的两个实验柜:无容器材料实验柜和医学样本分析与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无容器是利用外界物理场产生的作用力来抵消物体的重力,从而使物体处于一个无接触、无容器的状态。无容器材料实验柜通过静电悬浮技术实现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温度可达3000℃,可进行金属、非金属等无容器加工研究,揭示地面重力环境难以获知的材料结晶、玻璃化、凝固、形核机理,获得先进材料的空间制备技术和生产工艺关键条件,指导地面材料加工工艺的改进与发展。无容器材料柜的组成如图所示(有图),主要由无容器实验平台、真空与加压模块、实验电控模块等组成。其中,无容器实验平台上集中布局了科学实验腔以及半导体激光器、 CO2激光器、脉冲激光器、单波长测温仪、全景相机、高速相机等多种观察与物性测量设备,支持空间材料样品无容器加工实验和热物性测量。真空/加压模块为科学实验腔提供实验开展需要的真空实验环境或惰性气体压力保护环境。医学样本分析与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包括两部分,其中的航天医学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太空离心机和太空医学样本冷藏箱。主要功能包括提供体液样品的的离心分离功能;提供4摄氏度低温冷藏功能;提供基于芯片实验室技术的人体体液样本中病毒核酸等生化指标在轨检测分析功能。其中太空离心机,由湘仪经过三年的开发与测试研制完成。高微重力实验装置则支持开展需要高微重力水平的实验,包括相对论物理与引力物理研究、微重力流体动力学及材料科学研究、惯性和加速度传感器研究等。该实验装置通过悬浮实验台提供 10-5m/s2~10-4m/s2量级的高微重力环境。除了这些科学实验柜之外,天和还搭载了不少仪器设备,用于空间站和航天员的保障工作。其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关亚风研究员、耿旭辉研究员团队研制的双通道气相色谱仪已于4月29日随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截至目前,运行状态良好,已开始下传检测数据。双通道气相色谱仪是空间站环控生保分系统的重要部组件,用于舱内空气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监测。其双通道独立工作,一次采样可同时分析50多种有机组分,也可与质谱仪联用,是保障航天员在轨安全生存不可或缺的产品。该仪器研制历时8年,经过原理样机、工程样机、初样和正样阶段,最终成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实现了关键器部件的国产化,为中国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为我国深空探测分析检测保障设备的研制积累了技术。相关新闻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0520/580730.shtml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0514/580172.shtml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0511/579852.shtml
  • 丹纳赫6.85亿美元出售航空部门
    北京时间1月18日晚间消息,美国医疗及工业仪器制造商丹纳赫公司(Danaher)(DHR)宣布,已同意将其太平洋科学航空(Pacific Scientific Aerospace)业务部门出售给英国航空与防务公司Meggitt PLC,交易价格为6.85亿美元现金。   丹纳赫表示,太平洋科学部门2010年为其贡献了每股7美分的盈利,并带来3.78亿美元的营收。此项出售不包括太平洋科学的法国部门Artus,后者主要生产电机、位置传感器及其它设备。虽然Meggitt也对Artus提出了收购要约,但丹纳赫表示,在同意出售该项业务之前,其必须根据法国法律的要求与代表Artus员工的工会进行协商。   丹纳赫表示,此项交易预计将于第二季度完成。   丹纳赫第三财季盈利增长84%,最近还上调了第四季盈利预期。   该公司总部位于华盛顿,为专业、医疗、工业及商业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 航母战斗力形成耗时“漫长” 航空试验是关键
    国庆前夕,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然而,笔者搜集了目前世界主要航母从第一次海试到正式服役再到形成战斗力的时间,研究了这些航母的“成长历程”,发现航母从下水到形成战斗力实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试航到服役一般需3年   航母是一支现代强大海军的支柱,规模庞大,技术复杂。一艘航母要形成强大战斗力需过很多关:建造、下水、舾装、试航改进、服役、建成战斗群……单就试航而言,它就要经历三大阶段:建造和改装时期的“工厂试航” 部队服役前的“役前试航” 最后到整个航母编队完成战力整备前的“编队试航”。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共有21艘现役航空母舰,其中美国占11艘。从这些航母的试航时间来看,一艘航母从试航到服役大概需要3年。   战后美国航母的发展是从福莱斯特级大型航空母舰开始的。以开工最早的“福莱斯特”号为例,其于1952年开始建造,两年半后,即1954年底试航,又过了不到1年,即1955年10月开始服役。   1956年,美国开始建造“小鹰号”航母,历时3年半。从下水试航到服役用了1年时间。其后的几艘小鹰级航母的建设速度逐渐减慢,直到降至两年半,从试航到服役通常都只用1年多的时间。但建造尼米兹级大型核动力航空母舰时,情况有所不同,该级别航母是目前世界上吨位最大的一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10万吨左右。第一艘该级别的航母“尼米兹号”从试航到服役用了3年的时间,其后建造的9艘航母,除了“亚拉伯罕林肯”号用了1年9个月的时间,其他都用了2—3年的时间。   航空试验是关键   航母建造的快慢与一国的军工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也和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同样级别的航母,制造第一艘所用时间一般也会较之后的航母要长。但每艘航母需要经历的考验是一样的。   航行试验主要是验证航行的品质,同时也是为在实际航行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航母是否存在设计问题,能否抵挡海上风浪的影响,是否具备服役条件……试航中所获得的数据是航母改进提高的关键所在,对航母生存能力、作战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而航空试验更重要。航空母舰是“航空”和“母舰”的组合,能否完成战机和航母的密切配合,舰载机的起降训练十分重要。它主要包括舰载机接近航母试验、舰载机着陆模拟试验、着舰试验、起飞试验和舰载机载重试验等。   各航母大国对航空试验极为重视。为实现真正完美的战斗起降,苏-27K完成了80次飞行验收,米格-29K完成了74次着舰试验和13次试飞验收。法国“戴高乐”号通过海试就发现了很多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而将飞行甲板加长4米。   此外,人的因素也是舰载机的关键。美国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认为,航母执行任务很大程度上依赖海上的空中力量,而舰载机飞行员在顺利完成航母上起飞和降落之前,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各国往往采用“先陆地后海上”的方式进行训练。美国拥有大批舰载机飞行员,有众多地面基地和十余艘航母可供进行起降训练,还有一套海军官兵成熟的训练模式,在航母建造期,他们就开始跟班作业。但即使如此,美国航母服役后仍然需要在两三年内才能形成战斗力。   服役不代表形成战斗力   即使航母交付部队了,也不意味着它就能马上开赴前线作战,形成真正的战斗力。按国际的规律和惯例,从服役到形成战斗力要5—8年时间。   现代航母平台集动力系统、起降和弹射系统、舰载机、舰用武器系统、通讯指挥系统、预警平台等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子系统于一体,组成一个完整的海上作战平台。作为大型水面舰艇,交付科研、试验、训练使用后,不仅舰上各类装置、电子系统、武器系统等需要调试,军舰内部各个系统之间需要磨合,与编队中其他舰艇的协同需要训练,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舰机协同等也需要较长时间完成。   此外,航空母舰从来都不单独行动,要形成航空母舰战斗群才能行动。这些陪同船只包括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等。它们为航空母舰提供对空和对其他舰只以及潜艇的保护。此外,舰队中还有潜艇做侦察和反潜任务以及供给舰只和油轮以扩大整个舰队的活动范围。   据了解,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在执行任务时,一般配属4—8艘水面作战舰只、1—2艘潜艇和1—2艘后勤辅助舰船,组成航母战斗群。包括两艘导弹巡洋舰、两艘驱逐舰、一艘护卫舰、两艘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和一艘补给舰。根据具体任务,还可能增配运兵船、两栖攻击艇和货船。   其他国家海军的航母编队结构各有不同,但都纳入了一系列核心战力。这些战力包括空中防御、反潜作战和实施对陆攻击的巡航导弹。
  • 2012年度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开始申报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国科奖社证字第0166号)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社会力量设奖,自2007年设立至2011年已评选5次,共有136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37项、三等奖91项。获奖项目被收入国家奖励办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年鉴》,优秀获奖项目可由中国航空学会推荐到国家奖励办或中国科协参加推荐国家科技奖。   2012年度评选活动按照《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进行。现将申报要求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学会科技奖奖励范围限定在民用航空科学技术和军民通用航空科学技术领域,奖励在完成以下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1.在航空及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和航空产品开发中,完成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取得成果   2.在航空科学基础性技术(含技术基础及质量管理)研究中取得成果   3.在为航空事业决策科学化及管理现代化而进行的软科学研究中取得成果   4.在航空科学技术普及中取得成果。   二、申报条件   1.技术研究成果应经过鉴定、验收等相应评价,并经过二年以上的实际应用,证明技术先进、质量稳定、效益明显   2.理论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公开出版或在全国性或国外学术刊物发表,为同行所公认,对学科发展或工程实践有指导意义   3.技术发明成果应取得发明专利   4.科学普及成果应有广泛社会效益的相应证明   5.决策科学类项目研究成果应被决策者采纳并付诸实施,经过实践证明正确可行   6.不存在成果权属、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及其排序方面的争议   7.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一完成人应为中国航空学会会员   8.凡涉及国防、国家安全领域的保密项目及其完成人,不应申报和被推荐本奖 已解密或者不保密的国防、国家安全领域的项目及其完成人可申报和被推荐本奖,但应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并提供相应的解密或不涉密证明材料   9.凡已获得国家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项目,不再申报或被推荐本奖   10.以往申报过本奖而未获得奖励的项目,如无实质性新进展,不再申报。   三、申报材料   1.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2.附件材料,根据项目类别要求提供,如技术评价证明、应用证明、国家发明专利证书、权威机构的查新报告等   3.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协调一致证明。只有一个主要完成单位或主要完成人均在同一个单位时可不提供。   特别注意事项:请准确选择项目类别,并按不同类别要求填写申报书和提供附件材料。必须严格按照推荐书填写说明如实、全面填写推荐书内容,除推荐书中有明确规定的栏目外,不得留空。各类支撑材料不得插入推荐书中,应注明编号后放在附件中。附件需编制目录,按编号顺序装订。每个申报项目需同时提供纸质与电子文档。   四、申报途径   通过以下单位或个人推荐:   1.学会挂靠或依托单位   2.学会分支机构:专业分会、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   3.省、自治区、直辖市航空学会   4.学会单位会员   5.学会理事或资深会员6人以上。   五、申报时间   请将纸质申报材料2份(其中原件1份)及相应电子文档(邮件或光盘)1份,于2012年4月5日至4月15日报到中国航空学会奖励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2号院中国航空学会   邮编:100012   联系人:肇晓兰 010-84924389   王晓舟 010-84923943   传 真:010-84923942   电子信箱:jiangli@csaa.org.cn   六、《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及“填写说明”等有关文件资料可从中国航空学会网站“科技奖励”、“管理条例”栏目查阅、下载,网址:http://www.csaa.org.cn/a/gyxh/guanlitiaoli/2012/0203/653.html。   七、学会可以为申报项目组织技术评价,需要者请于2012年3月15日前与学会奖励办公室联系。
  • BOYI-2025系列试验机|走进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清华大学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作为全国重点学科力学的骨干研究基地,实验室承担了众多国家重大和重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项目,取得多项国家科技成果和人才培养奖。BOYI-2025系列试验机科学是发展的重要内在推动力,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服务水平,深化校企合作关系。2024年3月11日,广州鲲鹏“BOYI-2025系列试验机”走进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清华大学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助力高校航空航天材料研究及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此次BOYI-2025系列试验机有幸进入清华大学,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为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BOYI-2025系列是鲲鹏公司打造的最新一代国产高性能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搭载鲲鹏完全自研的控制器和软件,具备卓越的控制能力和完美的操作体验,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 2023第三届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展论坛圆满落幕!
    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指导,上海士研管理咨询为主办单位,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航空工业庆安集团有限公司为协办单位,并由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中国航空学会预测与健康管理分会、四川省航空宇航学会为支持单位,航空工程进展作为学术媒体支持的“2023第三届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展论坛”于2023年12月14日在西安成功召开,并于12月15日圆满落幕。本届会议以“数智发展,开源创新”为主题,邀请300位来自全球飞机制造商、航空公司、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系统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材料供应商、第三方检测单位、计量检测设备供应商,科研院校实验室的行业同仁共同参与,促进产学研交流。12月14日上午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招商二局副局长张吉晔就“航空城检测行业未来发展展望”做重要发言。随后大会正式开始,首先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力学与工程计量研究所副所长王喜阳分享了“极值力学计量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所长唐珊珊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演讲了“航空复合材料制件制造准确度的评价方法”; 航空工业综合所航空工业特级专家、副总师及检测部部长王俊涛围绕“数字射线成像检测缺陷自动识别技术”分析其特点和应用;短暂茶歇过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四研究所静电防护领域总师袁亚飞介绍了“飞机沉积静电测量传感器研制及部署策略研究”; 赛峰航空测试台公司区域销售高级经理胡小草以“航空发动机测试及绿色科技”展开相关演讲。下午大会围绕“科技引领计量检测技术的智能化和数字化”主题展开。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健康管理专业一级技术专家杨宇(李嘉欣代)向我们介绍并分析了“面向典型航空结构的机器视觉损伤检测技术”; Polyworks Shanghai西部销售负责人刘甲梁结合公司产品技术分享了“用于数字驱动决策的数字化连接3D测量”;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理化计量部副部长李洪美(吴欣欣代)分析“民用航空发动机测试计量关键技术”; 雷尼绍(上海)贸易有限公司计量产品业务拓展经理张勇以“测量技术创新,推进航空智能制造”展开精彩演讲;Creaform形创中国区战略客户经理何其彧就“便携式及自动化3D扫描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创新应用”展开演讲分享;新拓三维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军介绍了“系列光学测量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试验验证中心先进测控室副主任、研究员齐晓燕从民用飞机的角度介绍了“民用飞机测试技术应用及要求”。大会第二天围绕“创新计量检测技术赋能飞机制造全流程效率提升”展开讨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副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长聘教授周正干介绍了“复杂形面航空复合材料大部件超声检测技术及装备”; 上海麦睿菱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圣斌围绕“相对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疲劳研究室主任张彦军围绕“飞机结构疲劳单机跟踪分析方法研究”展开分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主任设计师、研究员董林渊分享了“民机伺服作动系统动刚度测试”;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精密测量技术方向技术专家、研究员胡成海围绕“基于机器视觉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技术与应用”展开演讲;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刘贞报介绍了“飞行控制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龙兴(杭州)航空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越梅(李义代)详细阐述了“民用航空器系统型号检查核准书(TIA)的颁发和管理”; 沃特拜试验装备研发(江苏)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邢立侠(张瀚代)结合案例分享了“先进疲劳测试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洋以“国产激光跟踪测量仪技术与应用”为演讲主题;深圳技术大学先进材料测试技术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所副总师李泽仁介绍了“太赫兹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本次大会同期进行了颁奖盛典,以嘉奖为航空计量检验检测作出贡献的企业,祝贺以下公司: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2023年度最佳第三方检测机构奖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年度杰出贡献奖苏州长菱测试技术有限公司——航空航天可靠性第三方检测机构杰出贡献奖邦盟泓稻计量检测有限公司——年度最具影响力计量测试中心看见数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年度最佳全自动三维测量创新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2023年度最佳测量服务商奖至此,2023第三届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展论坛圆满落下帷幕,再次特别鸣谢以下合作伙伴对本次峰会的大力支持,感谢我们各界的媒体的关心和支持!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预算2729.58万元采购一批仪器设备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天府校区,总投资约100亿元,占地1439亩,包含12个科研实验室、6个行业实训基地和中国民航高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按满足2030年在校生2.5万人需求设计。2024年2月,天府校区开启第一阶段运行,目前整体建设进入收尾阶段。近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天府校区建设工程招标公告,预算2729.58万元,采购单光子计数器、光学平台、光谱仪、飞秒激光放大器、粒径谱仪、时间分辨ICCD探测器、高光谱成像系统、高温红外热成像仪、黑白高分辨率工业相机、工业机械手臂等一批仪器设备。 招标项目详情如下: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0748-2411CA3041GQ项目名称:民航飞行学院天府校区建设工程激光雷达成像探测技术及设备适航检测实验室设备采购项目预算金额:2729.58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636.00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本项目共划分为5个包,投标人可参与1个或多个包的投标。01包货物清单序号货物名称数量是否接受进口产品1单光子计数器3台是2光学平台2台否3哈特曼波前传感器1台是4光隔离器5台是5光闪烁仪1台是6径向偏振转换器4台是7激光光束测量仪1台是8衰减器1台否9空间光调制系统3套是10精密阻尼隔振光学平台1台否11能量脉冲激光器系统2套(各一套)是12光谱仪1台是13飞秒激光放大器(一台振荡器+一台放大器)1套否14绿光激光器1台否15粒径谱仪(光学颗粒物粒径谱仪)1台是16能见度仪1台是17雾化气溶胶发生器1台是02包货物清单序号货物名称数量是否接受进口产品1时间分辨ICCD探测器1套是2高光谱成像系统1套是3高温红外热成像仪1套是03包货物清单序号货物名称数量是否接受进口产品3仿真流体流动和传热分析软件1套是04包货物清单序号货物名称数量是否接受进口产品1三维激光测风雷达1套否2三维扫描型相干多普雷激光雷达组2套否3流体计算软件1套是4UPS不间断电源4台否5智能恒温机柜2台否621″LED显示器4台否7光纤模块8个否8数据网线5根否9理线架10套否10千兆企业级防火墙1台否11高性能计算机1台否05包货物清单序号货物名称数量是否接受进口产品1塔式图形工作站电脑主机2套(各一套)否2多轴无人机2套否3黑白高分辨率工业相机6套否4三维光学摄影测量系统1套否5二次元影像测量仪2套(各一套)否6高速数据记录系统1套否7工业机械手臂2套(各一套)否最高限价:01包:567.00万元;02包341.00万元;03包105.00万元;04包1452万元;05包171.00万元。合同履行期限:01包、02包初步验收时间暂定2025年03月31日,03包、04包、05包初步验收时间暂定2025年02月28日,具体时间以采购人通知为准,初步验收合格后,进入试用期(试用期:各包货物试用期详见本招标文件第六章合同条款约定);试用期通过后供应商向采购人提出货物最终验收申请。采购人有权就工期施工进度及生产安装进度调整货物的验收日期,因上述原因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由供应商综合考虑,包含在投标报价中。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 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 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3. 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3.1凡两家或以上投标人参加同一项目的采购,有如下情况的,不得参加项目采购活动:①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②存在直接控股或管理关系。3.2投标人不得为“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网站( http://zxgk.court.gov.cn/shixin/)中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投标人,不得为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名单中被财政部门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投标人(处罚决定规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6月14日 至 2024年06月21日,每天上午8:30至11:30,下午13:30至16: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机场东一路35号中国航材2214会议室方式:现场购买或邮寄,售后不退。如需邮购的,需另加手续费(含邮费)100元。联系人:杨秋月028-66265005 yangqy@casc.com.cn。售价:人民币500元/包。售价:¥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4年07月09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开标时间:2024年07月09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机场东一路35号中国航材2210会议室。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1. 公告媒介:本项目在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上发布招标公告及中标公示信息。2. 本项目所属行业:工业3. 凡领购招标文件请在中航材招标投标信息网(http://www.cabidding.com.cn/)完成注册。4. 公司账户信息:开户名称:中航材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开户行: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都机场支行银行账号:01350141400000485. 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为:《关于中国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财库[2006]9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国办发[2007]51号)、《关于调整优化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的通知》(财库[2019]9号)、《关于印发〈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库[2020]46号)、《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通知》(财库[2022]19号)、《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财政部、司法部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4]68号)、《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的通知》(财库[2017]141号)等。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 采购人信息名称: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地址:四川省广汉市南昌路四段46号联系方式:段老师、陈工(全咨) 028-81330108、028-813301222. 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中航材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里2号联系方式:杨秋月,028-66265005,yangqy@casc.com.cn3. 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杨秋月电话:028-66265005
  • “地沟油”华丽转身 成航空燃料“新宠”
    中国“地沟油”能否成为全球化生物燃油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将成为业界和公众关注的下一个焦点。   新闻回放   荷兰航空公司洲际航线首次使用“地沟油”燃料   6月19日,荷兰皇家航空公司首度启用一架以生物燃料为动力的波音777-200型客机执飞洲际航线,目的地是巴西里约热内卢。据新华社报道,该公司使用的生物燃料,正是以餐厨废油即俗称的“地沟油”为原料提炼、加工而来。   荷航曾经于去年9月开始利用以生物燃料为动力的客机执飞阿姆斯特丹至巴黎的短途航线,这些生物燃料和此次执飞洲际航线的客机的燃料一样,都是以餐厨废油为原料提炼、加工而来的。   核心关注   “地沟油”成为航空燃料“新宠”   据搭乘该航班的荷兰基础设施与环境国务秘书约普阿斯玛透露,从2013年起荷兰政府官员的公务出行将尽可能多地搭乘生物燃料航班,同时“也包括政府自己的飞机”。据了解,此前一天,加拿大航空公司在一架空客A319客机上也采用50%以“地沟油”为原料提炼的生物燃油进行了首次从加拿大多伦多到墨西哥的长途洲际商业飞行。   据悉,此次两家公司的生物燃料均采用生物燃料和标准航空煤油以各自50%的方式来实现可持续飞行。其中生物燃料是由用过的烹饪油,二手食用油,即餐厅、小吃店和其他食品加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油脂。   “我们认为,为了减少飞机航行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绿色航行,使用生物燃料是有效的方法。”荷航部门总经理卡米尔厄尔林斯向媒体介绍说,“我们知道使用餐厨废油并非万全之策,所以我们还将持续关注其他生物燃料。我们确信未来市场上将会有更多的生物燃料可供选择,燃料价格也就会下降,为我们大规模使用生物燃料提供可能。”   根据欧盟相关要求,荷兰航空运输业应在205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而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则为自己定下了至2020年将单位里程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0%的目标。   中国或成为“地沟油”原料主产地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地沟油”变身生物燃料技术标准日臻完善和成熟,“地沟油”若想在航空业大面积使用并实现市场化,原料的供应将成为关键。中国被认为是有丰富“地沟油”原料的产地。   研究人员表示,从现有技术看,生物柴油是地沟油的很好归宿。变身后,除了可用作能源产品,如车用柴油、锅炉燃油等,还可用作高档的化工原料,如增塑剂、环氧甲酯生产原料等。那么,1吨地沟油能转化为多少生物柴油呢?根据湖南省林科院的研究显示,理论上转化1吨原料可以获得将近1吨的生物柴油产品。   2011年,负责为荷航提供生物燃油的SkyNRG公司曾专门通过代理公司到青岛一家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民营企业考察,中国“地沟油”能否成为全球化生物燃油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将成为业界和公众关注的下一个焦点。   专家解读   “地沟油”安全性不亚于普通航空燃料   对于使用“地沟油”提炼的生物柴油,中国民航学院教授李晓津认为这种燃油在安全性上不逊于普通的航空燃料,而且还将成为民航业的发展趋势。   据专家介绍,从现在来看,使用地沟油这种生物燃油,从安全上来说是没问题的,可以保障航空飞行的正常运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做许多实验工作,特别是考虑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天气、气温、气压,特殊情况下生物燃油能不能燃烧还得做很多实验,但是从长远来看,使用生物燃油确实可以更好的保证我们民航业的发展。   成本达普通燃料3倍但环保效益更高   目前从实际应用来看,荷兰皇家航空公司采取了50%“地沟油”燃料,50%化石燃料进行混合。而且地沟油燃料采购并不便宜,这种新型燃油的价格是普通飞机燃油的3倍之多。   价格高,为什么还要用?其实,荷兰人考虑更多的是一笔环保账。根据欧盟要求,航空公司必须减少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地沟油”燃料恰恰能实现这样的要求。中国民航学院李晓津教授解释说,飞机在飞行的时候要大量消耗航空煤油,而使用生物燃油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要强于航空煤油。   有资料显示,在0号柴油中,若以10%的比例添加生物柴油,在汽车行驶同样里程之后,所排放出的污染气体比不添加生物柴油时减少50%左右。此外,燃用生物柴油的车辆尾气中有毒有机物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仅为石油柴油的十分之一,颗粒物只有石油柴油的五分之一,且生物柴油没有铅及有毒物质的排放。   我国发展生物航煤还有几道门槛   加拿大航空和荷兰航空两家的生物燃料采用的原料都是烹饪油“地沟油”。对此,不少国内的业内人士憧憬,这或为中国的“地沟油”问题提供解决渠道。然而一位长期研究生物航煤的专家表示:“我国的地沟油根本就没有回收渠道,更何况,油料本身都没有经过分类,沉淀物过多,利用成本太高,燃料来源与经济性问题依然是生物航煤大规模发展的门槛。”   新闻延伸   云南出台全国唯一“地沟油”管理指导意见   今年“五一”前夕,云南省《做好地沟油制生物柴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成为全国目前唯一一个关于地沟油管理方面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区域示范、特许经营、限定行业、鼓励应用、分步推进”的指导方针,有序推进地沟油制取生物柴油的推广使用,有效解决地沟油出路问题。   4月底出台的《指导意见》共有十一条,内容涵盖了地沟油、生物柴油的监管及政策措施。其中明确规定,“地沟油只能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统一交售给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用于制取生物柴油。地沟油禁止用于生产食用油、饲料油,禁止跨省运输和流通,以彻底切断地沟油回流餐桌饮食品市场的通道。”并提出,“到2015年,争取全省地沟油制生物柴油产量、应用量达到5—10万吨,初步实现地沟油制生物柴油规模化、产业化。”
  • 中国先进钛合金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成立(图)
    11月17日,先进钛合金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中航工业航材院挂牌成立。   先进钛合金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评审会由中航工业科技与信息化部主持召开,由多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认真听取了航空重点实验室的设立申请报告,审查了相关支撑资料,并对航空重点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专家组高度评价了钛合金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实力,经过严格质询和深入讨论,专家组一致通过了钛合金科技重点实验室的设立申请。   据了解,作为钛合金航空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航材院钛合金研究室一直是国内航空钛合金领域的领导者,其部分成果的技术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钛合金航空重点实验室主要定位于开展创新性、探索性的前沿科学研究,以逐步扭转我国航空钛合金领域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的局面。“中航工业和基础院多年来一直在资金和项目上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钛合金航空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重点实验室的成立也为我们带来了品牌效应,可以极大促进航材院航空钛合金材料研制和应用研究工作。”   钛合金是飞机和发动机的重要结构材料,因其优异的比强度及抗腐蚀等性能被大量作为航空器的承力构件,其应用程度也是衡量航空装备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惠松晓教授表示,近年来,我国在钛合金领域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多个关键项目的自主知识产权,为扩大钛合金在航空领域的应用范围打下了坚实基础。
  • 地沟油变身航空燃料首次试飞成功
    中广网北京4月2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前段时间,有关各地非法回收地沟油,再重新端上餐桌的报道层出不穷,地沟油一时间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然而今天,地沟油再次成为新闻的主角,只不过这次地沟油出现倒不是反面角色。   今天凌晨5点43分,加注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的东方航空空客320型飞机正式在上海试飞,由动植物油脂、地沟油构成的新燃料真的能保证飞机像传统燃料一样平稳运行吗?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试飞进展非常顺利。飞行之前,中国民用航空局对飞行准备工作进行了检查,颁发了特许飞行许可。5点43分,机组驾驶这架绿色的航班由机场起飞,在批准的领空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技术飞行测试后,于7点08分平稳降落,一共飞行了125分钟。试航使用了1.7吨生物航煤。中国民用航空局相关负责人宣布,中国自主研发的1号生物航煤首次试飞成功。   机长刘志敏:这次试飞非常满意,起飞的动力非常好。   事实上,用地沟油制造出来的生物航煤,飞行之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硫,远远低于矿物燃油。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刚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试飞首先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生物航煤在商业客机应用上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中石化也成为国内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企业。   另外,生物柴油和生物航煤也可以解决餐饮废油流向餐桌危害健康的后顾之忧。   目前,生物航煤在国内真正商用还需要时间,成本还比较高。
  • 我航空领域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揭牌
    5月28日,结构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在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下称航材院)揭牌。这标志着在我国航空工业及研究领域有了第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世界上第一代飞机是以木头和布作材料 第二代飞机用钢和铝合金作材料 第三代飞机增加了更多的钛合金材料 而到了第四代飞机则添进大量的复合材料。这些复合材料比钢铁轻得多,但强度却比钢铁高得多。”中国航空工业界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一代材料,一代飞机”这一业界发展规律,从而加速材料科技的自主创新步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构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应运而生。   航材院是我国航空工业唯一的综合材料研究机构,也是我国最早从事先进复合材料开发的单位之一。据航材院院长李晓红介绍,新揭牌的实验室将中航工业航材院、制造所等国内先进复合材料领域有实力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了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并通过构建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成为应用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有效渠道、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
  • 海克斯康航空航天航空工业质量在线研讨会
    近些年来,国内航空行业的技术发展迅猛,数字化技术和管理信息化成为该行业发展的主题。该讲座将同大家分享当前及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用于航空业主机厂总装、部装、技装及零部件制造环节的先进的数字化检测及装配解决方案,包罗激光跟踪仪、三坐标测量机、关节臂测量机、白光测量机及在机测量系统等先进测量技术的应用特点。   海克斯康航空航天航空工业质量全面解决方案在线研讨会4月2日举行,邀您参与! 会议地址http://www.hexagonmetrology.com.cn/channel/index-s.aspx
  • 航空工业首个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项目通过评审
    p   日前,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全视角高精度三维测量仪的开发和应用”项目初步验收会在航空工业北控所召开。 /p p   评审专家组由来自装备发展部,中科院,高校,航空、航天、船舶、电子行业及民营企业的技术专家、工程化专家、用户代表、管理专家、监理组专家组成。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总体情况汇报,以及中航高科、航空工业北控所、航空工业强度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中国电科38所等任务承担单位的汇报,查看了现场实物成果并进行测试,参观了空间三维测量实验室和性能实验室,并到航天基地进行探月任务测试演示,审阅了项目的总结材料和过程文档,经过质疑与讨论,同意该项目通过初步验收评审。 /p p   “全视角高精度三维测量仪的开发和应用”项目是航空工业首个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项目历时近4年,在各参研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全部研究内容,取得了预期成果,实现了预期目标。 /p p   该项目自主开发出以高速CMOS线阵传感器芯片、光学模块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核心器件,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带动了国内超高速测量低功耗CMOS图像传感器、大视场超精密超清晰测量光学系统等设计开发技术的进步,实现核心器件自主保障 创新性地集成研制出全视角高精度三维测量仪,具备精密动态测量能力,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带动了三维测量技术的进步,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了大尺寸三维测量综合实验室、高精度性能测试实验室,形成了研发能力和仪器的装调生产及测试能力 建立了“两组两委一办”管理模式,形成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研究团队,建立了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组织管理协调高效高质。 /p
  • 航空旅行和传染病那些事儿
    随着航空旅行的迅速发展,全球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被进一步缩小,在方便各个国家和地区交流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传染病跨境传播的风险。2019年9月,某旅行团乘机经福建省泉州市至缅甸曼德勒市旅行,乘机经泉州入境时一名旅客发热,经海关现场流调采样后送实验室检测,该旅客血清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基孔肯雅热阳性病例。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境外的传染病并不遥远,航空旅行可以迅速连接地球上任意两点,这为传染病的迅速传播创造了条件。比如多年前沙特阿拉伯的中东呼吸综合征传到了韩国,寨卡病毒迅速在美洲传播,在航空旅行日益发展的今天,有时我们离传染病甚至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如何降低航空旅行传播传染病的风险呢?我们首先要了解航空旅行传播传染病的途径有哪些。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01呼吸道传播 病原体存在于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中,易感者吸入时被感染,如新冠肺炎、麻疹、流感等。02消化道传播 病原体污染食物、水源等,于进食时被感染,如伤寒、霍乱等。03接触传播 与被病原体污染的体表、水或土壤接触时被感染,或接触感染者体液被感染,如埃博拉病毒病、钩虫病等。#2航空旅行应注意自我保护出行前做好准备 01了解目的地疫情信息 可以在世卫组织网站、海关总署网站、筑牢口岸检疫防线公众号查询,也可就近到国际旅行保健中心咨询如目的地为传染病流行国家或地区,最好在疫情完全控制后再行前往02 做好旅行防护准备比如前往中东和非洲等疟疾肆虐的地区,就必须带好蚊帐等防蚊用具在前往黄热病等可通过疫苗接种防控传染病的流行国家或地区前,应按要求接种疫苗 03评价自我健康状况在出行前,应避免在发热等健康不适、甚至感染传染病的疾病状况下航空旅行既保障自我有一定的防护力,也确保自己不会将已感染的传染病传染给他人出行过程中注意安全 01 注意个人卫生多用流动的清洁水洗手,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 02 保持适当社交距离避免与陌生人密切接触,有效防止传染病传播。 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尤其在新冠肺炎得到有效控制之前,飞行过程中尽量使用医用防护口罩,与邻座的人错峰就餐,避免呼吸道传染病传播。 04 注意饮食卫生养成饮用开水的习惯,不食用未经烹饪的菜肴,如生肉、沙拉、生海鲜等,避免消化道传染病传播。05 注意防虫驱蚊飞行过程中发现蚊虫,及时告知乘务人员进行灭蚊杀虫处置。#3出现症状如何处置在国外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在国外就近就医,避免耽误病情在飞行过程中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告知乘务人员,并配合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在入境过程中出现症状时 应如实向海关申报,接受海关询问,配合海关工作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样检测等卫生检疫相关工作。在入境后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旅行史。祝君在冬日暖阳中健健康康航空旅行平平安安回家!
  • 我国隐身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揭牌
    隐身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揭牌   日前,隐身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在中航工业沈阳所通过中航工业评审验收并揭牌。该实验室成为中航工业依照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准在隐身技术专业领域建立的第一个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隐身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聘请国内20多位资深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不断强化实验室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将全力打造为隐身设计/测试行业领域内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开放式研究平台,国内一流的研究基地和学术中心。   一直以来,沈阳所始终瞄准航空科技和国家航空隐身装备发展的前沿需求,围绕航空隐身技术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武器装备的隐身技术发展趋势,加强科研环境建设,依托强大的科研实力,不断展开关键技术研究,使我国航空装备隐身特性及生存力研究实力大幅提升。
  • 波音与中科院建航空生物燃料联合研究实验室
    2010年5月25日——波音和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简称“青岛生物能源所”)宣布将组建一个联合实验室,以加快微藻生物燃料的研究并促进航空业可持续生物燃料的产业化进程。   该实验室命名为“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联合研究实验室”,将由波音与青岛生物能源所共同出资和管理,后者是中科院下属的研究机构。   联合实验室是2009年10月波音与中科院签订的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成果,该合作备忘录旨在为开发互惠互利的技术展开合作。   波音中国研发与技术副总裁艾博恩(Al Bryant)表示:“与单方面的努力相比,我们坚信,合作能更高效、更及时地为生物燃料原料以及新加工技术的研发提供支持。我们将在中国和全世界范围寻求能加快生物燃料应用和扩大航空生物燃料生产规模的技术。”   青岛生物能源所副所长彭辉谈到:“我们很高兴与波音公司合作推动微藻航空生物燃料的研发。结合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科技优势和波音在航空界的影响力,毫无疑问,我们将一起开发出高质量的航空燃料和优势技术。”   波音一直处在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研发的前沿,目前正积极地与多家研究机构合作,为满足全球的需求寻找地区性解决方案。波音迄今已帮助美国、澳大利亚、欧洲、中东、印度和中国的高校及研究所为生物燃料的研究立项。   波音的目标是藻类及其它可再生资源生产的可持续生物燃料,这些原料不与粮食作物竞争土地或水资源。可持续生物燃料能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可减轻航空业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   波音研发与技术部是波音公司先进的,负责研究、技术与创新的重要机构。该部与波音的业务部门以及全球范围的客户、供应商、高校和其它研发机构开展合作,为当前和未来的航空系统及服务提供范围广泛的、创新而经济的技术。   波音中国研发中心致力于与中国顶尖的研究人员合作,确定并发展具有前景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将惠及波音的客户和中国人民。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于2006年由中国科学院和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共同建立,是目前国内专门从事可再生能源与绿色材料领域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研究所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开发生物基能源、生物基材料的资源、技术、产品和过程。
  • 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预计2030年形成万亿级市场!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产业生态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务装备体系基本完善,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绿色化、智能化、新构型通用航空器研制创新居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通用航空领域产学研用联合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通用航空法规标准体系和安全验证体系基本建立。示范应用成效明显。航空应急救援、物流配送实现规模化应用,城市空中交通实现商业运行,形成2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示范,打造一批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基地,形成一批品牌产品。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打造10家以上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通用航空产业链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用航空动力实现系列化发展,机载、任务系统及配套设备模块化、标准化产业配套能力显著增强。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撑和保障“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安全高效运行,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关于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工信部联重装〔2024〕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航空工业主管部门、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民航各地区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各有关单位:  现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2024年3月27日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  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业,加快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是塑造航空工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航空制造业新型工业化探索和实践,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创新驱动、开放融合、示范引领、安全发展,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导向,以应用场景创新和大规模示范应用为牵引,加快通用航空技术和装备迭代升级,建设现代化通用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中国特色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为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二、主要目标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产业生态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务装备体系基本完善,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绿色化、智能化、新构型通用航空器研制创新居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通用航空领域产学研用联合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通用航空法规标准体系和安全验证体系基本建立。  ——示范应用成效明显。航空应急救援、物流配送实现规模化应用,城市空中交通实现商业运行,形成2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示范,打造一批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基地,形成一批品牌产品。  ——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打造10家以上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通用航空产业链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用航空动力实现系列化发展,机载、任务系统及配套设备模块化、标准化产业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撑和保障“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安全高效运行,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三、重点任务(一)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1.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强总体、系统、软件、元器件、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瞄准无人化、智能化方向,攻克精准定位、感知避障、自主飞行、智能集群作业等核心技术。以电动化为主攻方向,兼顾混合动力、氢动力、可持续燃料动力等技术路线,加快航空电推进技术突破和升级,开展高效储能、能量控制与管理、减排降噪等关键技术攻关。强化装备安全技术攻关,重点突破电池失效管理、坠落安全、数据链安全等技术,提升空域保持能力和可靠被监视能力。  2.完善通用航空装备产品谱系。加快提升通用航空装备技术水平,提高通用航空装备可靠性、经济性及先进性。推进大中型固定翼飞机、高原型直升机,以及无人机等适航取证并投入运营,实现全域应急救援能力覆盖。支持加快支线物流、末端配送无人机研制生产并投入运营。支持智慧空中出行(SAM)装备发展,推进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一批新型消费通用航空装备适航取证。鼓励飞行汽车技术研发、产品验证及商业化应用场景探索。针对农林作业、工业生产等应用需求,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3.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围绕技术攻关、创新应用、安全管理等,发挥通用航空产业创新联盟等平台作用,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强区域通用航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面向新装备、新技术、新领域,支持建立未来空中交通装备创新研究中心,打造绿色智能安全技术创新联合体。聚焦无缝通信与监视、数字导航、智能化空域管理等,发挥低空智联网技术联盟作用,配合推动低空智联网体系布局。  (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4.加速通用航空动力产品系列化发展。加快200kW级、1000kW级涡轴,1000kW级涡桨等发动机研制;持续推动100-200马力活塞发动机批量交付,实现市场规模应用。加快布局新能源通用航空动力技术和装备,推动400Wh/kg级航空锂电池产品投入量产,实现500Wh/kg级航空锂电池产品应用验证;开展400kW以下混合推进系统研制;推进250kW及以下航空电机及驱动系统规模化量产,以及500kW级产品应用验证。  5.推进机载、任务系统和配套设备标准化模块化发展。结合航空应急救援、传统作业、物流配送等领域装备需求,加快推进统标统型,发展模块化和标准化任务系统,提升产品互换性和市场兼容性。不断完善满足适航要求的货架化通用航空配套产品谱系,加快发展低成本小型航电系统,推动配套设备与飞机平台协调发展。  6.培育优质多元的企业主体。鼓励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强化对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引领和组织协同,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完善售后服务保障能力,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持电池、电机等优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产品。引导通用航空装备任务系统、配套企业提升竞争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7.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立足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在长三角、粤港澳、成渝、江西、湖南、陕西等重点地区,建设从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示范验证到应用推广的一体化创新发展产业生态,打造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要素集聚、网络协作高效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通用航空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  (三)深化重点领域示范应用  8.扩大航空应急救援示范应用。重点围绕航空灭火、航空救援、公共卫生服务、应急通信/指挥四大领域,在京津冀、长三角、东北、中西部、边疆等重点地区,扩大航空应急救援装备示范应用。创新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化应用模式,强化实战实训,推动构建有人无人、高低搭配、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加快无人机在应急救援领域示范应用。  9.深化航空物流配送示范应用。聚焦“干-支-末”物流配送需求,在长三角、粤港澳、川渝、内蒙古、陕西、新疆等重点地区,鼓励开展无人机城际运输及末端配送应用示范,形成量大面广的航空物流配送装备体系。支持研究低空物流解决方案,探索智慧物流新模式,推动大型无人机支线物流连线组网,以及城市、乡村、山区、海岛等新兴场景无人机配送大规模应用落地,推动构建航空物流配送网络。  10.加速城市空中交通示范应用。适应未来城市空中交通需要,支持依托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以eVTOL为重点开展应用示范,支持举办相关赛事活动。支持一批SAM装备加快市场应用,鼓励探索构建立体交通低空航线网络,着力培育商务出行、空中摆渡、私人包机等载人空中交通新业态。  11.拓展新型通用航空消费示范应用。面向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私人飞行和公务航空消费市场,在山西、内蒙古、上海、河南、湖南、海南、新疆等重点地区,开展“通用航空+”应用示范。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发多样化低空旅游产品,推进“通用航空+旅游”应用示范。支持开展飞行体验、航空跳伞等消费飞行活动,大力推广轻型运动飞机、特技飞行器,推进“通用航空+运动”应用示范。  12.促进传统通用航空业务规模化运行。鼓励围绕航空培训、短途运输、农林植保、物探巡检等传统通用航空业务领域,在川渝、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重点地区开展规模化、常态化运行示范。推进短途客运通用航空装备批量交付运营。鼓励拓宽无人机在电力巡线、生态监测、航拍航测、航空物探等场景的商业化应用。  (四)推动基础支撑体系建设  13.推动智能高效新型运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5G、卫星互联网等融合应用,支持空天地设施互联、信息互通的低空智联网技术和标准探索。推进通用航空器北斗标配应用。推动试点地区政府与企业在低空监管服务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建设等方面协同,促进三维高精地图、气象数据、通信导航等公共信息开放。推动构建目视航线网络,支持完善运行规则,健全航空信息资料保障机制,提升飞行服务保障能力。鼓励企业建设智能调度、动态监测、实时情报服务等为一体的飞行服务系统。  14.推动新型基础配套设施体系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将低空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加强与城市运输系统连接。支持探索推进楼顶、地面、水上等场景起降点建设试点,完善导航定位、通信、气象、充电等功能服务,形成多场景、多主体、多层次的起降点网络。充分利用好现有航空基础设施,推动建设一批智能化、集成型、多用途的通用航空基础设施。鼓励新建住宅与商业楼宇预留低空基础设施。充分结合通用航空业发展特性,研究设定适用于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机场建设标准。  15.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坚持通用航空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应用示范一体化推进,实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协同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标准研究,加快建立涵盖多种应用场景、各类装备的标准体系。加强工业方与适航审定方协作,协调推动工业标准与适航体系衔接。协调推动完善国家航空器管理体系,明确应用场景监管要求。  16.建立安全验证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航空工业基础,加快试验验证资源共建共享,鼓励推动建立通用航空适航技术服务与符合性验证,无人机第三方检测、试验等能力,支持飞行测试、应用测试等基地建设。构建无人机质量保障及安全验证体系,加强针对工业级无人机及eVTOL的安全性可靠性评估验证,推动形成一批支撑适航审定的工业标准。  17.夯实人才队伍基础。支持高校加强通用航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建设一批特色学院。围绕通用航空前沿新兴交叉领域,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精准育才。开展eVTOL驾驶员、操纵员等专业人才培训,推动在新兴航空装备一致性驾驶操纵、飞行员技术培训等领域形成规范。鼓励地方出台通用航空产业人才支持政策。  (五)构建高效融合产业生态  18.促进通用航空装备制造与服务业高效融合。在无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新兴应用领域,鼓励龙头企业探索形成产品研制、场景构建、示范运行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在航空应急救援领域,鼓励经验丰富、实力雄厚、保障能力突出的通用航空运营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高效协同,发展专业化航空应急救援装备运营平台。  19.深化通用航空装备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依托政府间合作机制,推进电动飞机等领域国内外交流合作。鼓励通用航空企业在海外开展研发设计、飞行验证和适航取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国际组织对接交流,推进双边多边合作,支持国内企业参与无人机、电动飞机等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和标准制修订。  20.探索通用航空装备产业科技金融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再贷款的政策优势,针对符合政策要求的通用航空制造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充分利用风险投资等金融手段,加强通用航空装备产业技术研发融资支持。推动组建多元化股权的通用航空装备租赁公司,鼓励保险公司为通用航空装备“研产销用”全产业链创新产品和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精准引导技术、资本、人才等各类要素资源向通用航空制造企业有效集聚。四、组织保障(一)加强统筹联动。加强部门协同,强化央地联动,有序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建设和资源保障力度。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结合当地基础条件和潜在需求,在通用航空装备应用示范、产业集群建设、产业生态培育、产业政策制定等方面积极探索。组建通用航空产业创新发展专家委员会,加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决策支持和咨询服务。  (二)加大政策支持。充分发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作用,支持通用航空装备推广应用。发挥政府采购作用,加大对通用航空装备和服务采购力度。落实国务院关于航空项目投资核准有关要求,规范通用航空项目投资核准程序。根据需要研究扩展城市空中交通等应用领域的无人机无线电频率供给和规范使用。  (三)营造良好氛围。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国内外、行业内外合作交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对接,加强法规标准宣传,强化行业自律。引导各方力量,规范开展高水平通用航空会展、论坛、赛事活动,定期组织召开供需对接会。发展航空科普教育,大力培育通用航空消费文化。
  • 庆贺香记航空公司选购冠亚食品水分测定仪
    珠海香记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是由珠海香记食品有限公司全资投资成立的一家航空配餐公司。珠海香记食品有限公司有着悠久的历史,香记食品创始于1969年,在澳门开办了“港澳家”香记鲜烤肉干,随着港澳游的开放,香记肉干成为国内游客的,为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香记食品移师珠海,特选址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珠海市园艺研究所大院内,成立了珠海香记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凭借风味独特、物美价廉的特产休闲系列食品,以及**特色的经营方式得到各地消费者的广泛支持和喜爱,香记在全国范围内设200多家经销商,目前已覆盖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广西、江西、甘肃、山东、河南、湖南、哈尔滨的市场区域,逐渐成为行业内颇具知名度的企业。 凭借着多年食品经营的经验和扎实的基础,今年香记全资投资成立了珠海香记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为珠海机场指定的两家航空配餐供应商之一,主要为航空公司提供中西糕点、定型包装食品、饮料、盒饭、航空餐食等有关的食品、服务. 近日香记航空公司选购冠亚食品水分测定仪为航空配餐检测食品、肉类、糕点等航空食品水分含量。为出行旅客提供安全放心营养的航空食品。 冠亚食品水分测定仪是由深圳市冠亚公司研发并生产,该仪器具有温度设定、微调温度补偿及自动控制等功能,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热解原理研制而成的新一代快速水分测定仪器。引进进口自动称重显示系统,人性化系统操作,无需特珠培训,自动校准功能、自动测试模式,取样、干燥、测定一机化操作。应变式混合气体加热器,短时间内达到加热功率,在高温下样品快速被干燥,测定精度高、时间短、无耗材、操作简便,不受环境、时漂、温漂因素影响,无需辅助设备等优点。液体,膏体,乳液,浓稠状等一机操作,其检测结果与国标烘箱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具有可替代性,且检测效率远远高于烘箱法,一般样品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测定。数据采用中文显示,测量结果直观准确。即时打印功能一键操作,标准232接口及软件可实现联机操作,实时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储存、打印。 冠亚食品水分测定仪可用于:检测机构、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对蛋糕、面包、调味品、休闲食品、肉制品、农副产品、副食品等水分含量的监控和检测中。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