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微流控分析

仪器信息网微流控分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微流控分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微流控分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微流控分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微流控分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微流控分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微流控分析相关的解决方案。

微流控分析相关的资讯

  • 微流控技术大有可为——第三届微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金秋九月,两年一度的行业盛会,第十九届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 2021)于2021年9月27-2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召开。作为BCEIA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8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和清华大学化学系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微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召开,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等提供多学科交叉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微流控细胞分析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会议当天参会人员逾百人,现场座无虚席。 开幕式现场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致辞会议首日,共有10余位专家分别作精彩主题报告:报告人:东北大学 王建华教授 报告题目:《等离子体质谱(单)细胞分析研究》王建华教授介绍了基于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单细胞分析研究。基于流式进样,用时间分辩ICP-MS分析单细胞中微量铬,发现细胞铬浓度与培养液中Cr(III)或Cr(VI)密切关联。三维微交叉液滴发生与ICP-MS联用,使多细胞事件概率小于0.005%,发现MCF-7细胞摄取金纳米粒子时存在明显异质性。利用平面和三维螺旋通道-惯性流辅助单细胞操控,实现高通量单细胞进样,结合ICP-MS分析单细胞对金属纳米粒子的摄取及分布。结合核酸适配体修饰的金纳米粒子与肿瘤细胞表达的biomarker蛋白的相互作用,可检测单个循环肿瘤细胞。报告人:复旦大学 刘宝红教授报告题目:《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检测》刘宝红教授介绍了一系列单细胞单分子成像技术。在生物体内,细胞生活在复杂的微环境中,细胞通过感知周围微环境的变化而调节自身行为和功能,从而影响细胞的形态、基因表达、蛋白质水平和定位,因此,需要发展微纳尺度的微环境模拟和测量方法。在这些变化过程中,蛋白质及其微环境中分泌的特异性生物分子的差异表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该课题组发展了一系列单细胞单分子成像技术,实现了对细胞内外代谢小分子、miRNA、蛋白质等的成像与监测;研究了在微纳限域条件下细胞及其关键生物分子的高灵敏度测量。报告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研究院 张鹏研究员(代厦门大学 杨朝勇教授) 报告题目:《单细胞精准捕获与测序》张鹏教授介绍了该课题组在开发高通量单细胞捕获和分析研究的进展。张鹏教授介绍了利用分子凝胶,实现适体文库三维结构精确调控;利用焓变驱动筛选,提高适体环境适应性。应用机器辅助学习,提高筛选效率。提出协同捕获策略,构筑系列仿生多价和刺激影响界面,实现临床外周血样品CTC高效捕获,开发了无创肿瘤筛查试剂盒。报告人:西安交通大学 赵永席教授报告题目:《单细胞核酸扩增分析》赵永席教授介绍了该课题组在单细胞核酸扩增分析工作进展。核酸是携带遗传信息的重要物质,参与细胞生长、发育、增殖等基本过程。系统分析胞内的核酸序列、碱基修饰以及空间邻近关系等多层次特征,是理解细胞状态、探索生命过程的基础。此次报告将围绕细胞内核酸种类多、同源序列差异小、碱基修饰结构相似、空间邻近距离小所导致的分析检测难题,发展DNA编码扩增分析方法,实现核酸的精准识别与高灵敏定量分析,在单细胞水平解析生命过程与疾病进程中的核酸信息。报告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陆瑶研究员报告题目:《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泌分析技术研究》陆瑶研究员介绍了该课题组在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泌分析技术研究工作进展。在单细胞水平对这一小部分细胞分泌的生物分子信号实现高灵敏的检测,不仅有助于更清晰认识这些细胞的状态、个体之间的差异/联系等群体细胞研究方法无法分辨的信息,也将有助于发现细胞分泌的异常及其与疾病、药物反应的关系。该课题组利用条形码微流控芯片围绕单细胞分泌谱多组学分析、单细胞分泌谱动态分析、单细胞仿生微环境构建及单细胞操控等方面开展研究,加深了对细胞分泌、通讯异质性规律的认识,并有望为稀有细胞分析等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报告人:华中科技大学 刘笔锋教授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高通量单细胞分析新方法》刘笔锋教授介绍了该课题组在微流控芯片高通量单细胞分析新方法开发工作进展。单细胞分析是当前分析化学研究的热点,对于揭示细胞异质性及其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在肿瘤、神经科学、发育生物学和精准医学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刘笔锋重点介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析新技术,聚焦如何实现高通量单细胞分析,包括单细胞水平的化学灌流刺激、药物评价和微生物筛选与分选等及其在生物医学与环境中的应用。报告人:深圳大学 张学记教授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细胞多维度分析》张学记教授介绍3D打印技术快速制备可拆卸的微流控装置用于重构肿瘤微环境,该方法极大的便利了以无标记的方式对细胞进行分析和测定。报告人:清华大学 何彦教授 报告题目:《单个纳米颗粒细胞摄取的动态过程分析》何彦教授采用单颗粒暗场成像技术,系统地分析了等离子激元金纳米棒 (AuNR) 在不同条件下的内吞动力学,为细胞摄取纳米颗粒提供了完整的物理图像,为纳米毒性和精准纳米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报告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孙佳姝研究员报告题目:《基于微纳传感技术的肿瘤液体活检》孙佳姝研究员介绍了细胞外囊泡作为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孙佳姝课题组开发了快速、灵敏、低成本微流控热泳适体传感器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提高了对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精准检测,该方法为无创活检提供了新思路。报告人:武汉大学 赵兴中教授 报告题目:《从循环肿瘤细胞到有核红细胞》外周血中的稀有细胞对作为精准医疗的前提和基础的精准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赵兴忠教授就循环肿瘤细胞和核红细胞这两种外周血稀有细胞的研究进展做了报告。报告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朱永刚教授 报告题目:《细胞代谢物的微流控检测》朱永刚教授介绍了用于检测细胞代谢物(如葡萄糖和乳酸)的微流控装置,并且介绍了基于液滴技术的单细胞蛋白质分析的发展现状。报告人:北京工商大学 林玲教授 报告题目:《3D微流控肿瘤微环境用于细胞代谢产物的研究》林玲教授介绍了基于微流控技术构建的3D细胞共培养模型以及3D肿瘤微环境模型,并介绍了这些模型在药物诱导以及代谢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报告人:岛津(中国)公司 韩美英博士 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仪器的研制与应用》韩美英博士详尽介绍了岛津公司和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研发的CELLENT CM-MS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仪的功能、特点。CM-MS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生物的真实状态,可为细胞代谢研究、药物代谢研究、疾病机理研究等领域提供强大有效的实验工具。随后,来自海南大学的周诗正分享了题目为《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图像激活微流控微藻细胞检测系统》的口头报告。至此,第三届微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第一天日程圆满落幕,会议受到了众多学者嘉宾以及参会人员的一致热烈反响。期待明日精彩报告继续!会议现场座无虚席参会者踊跃提问本文涵盖了9月28日当天第三届微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报告的部分精彩内容,而为期两天的报告会还将继续在会场二楼的E203会议室内进行,欢迎持续关注。
  • 电泳微流控芯片:生物分析的里程碑
    电泳微流控芯片是一种结合了电泳和微流控技术的创新型生物分析工具。该技术整合了微流体学的优势,通过微小尺度的通道、电场和高度灵活的流动控制,实现了对生物分子的高效分离、检测和分析。——技术原理——电泳原理:在电解质溶液中,位于电场中的带电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向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迁移的现象。电泳微流控芯片技术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毛细管电泳和芯片上电泳。毛细管电泳利用单根毛细管作为分离通道,而芯片上电泳则将电泳所需的缓冲液、电极等组件集成到一个微流控芯片上,实现设备的微小化和自动化。这种集成化设计使得电泳微流控芯片具有高通量、高效率、低样品消耗和快速分离等优点。电泳微流控芯片的原理主要基于电场驱动下的带电粒子在微尺度流道中的迁移与分离。具体来说,电泳微流控芯片利用微加工技术在芯片上构建微米级的流道,这些流道用于容纳电泳缓冲液。当在芯片两端施加电场时,缓冲液中的带电粒子(如DNA、蛋白质等)会根据其电荷和电场方向发生迁移。不同带电粒子由于其电荷、质量和形状的差异,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会有所不同,从而实现粒子的分离。——应用领域——电泳微流控芯片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多个重要的科学和工业领域。以下是其主要的应用领域:1、生物医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电泳微流控芯片技术主要用于DNA片段、多肽、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分离和分析。它被认为是后基因时代中最有希望攻克蛋白质研究、基因临床诊断等科学难题的分离分析手段之一。此外,电泳微流控芯片技术也被用于PCR反应,可以大大简化操作步骤,显著提高检测效率。2、新药物合成与筛选:电泳微流控芯片技术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用于药物分子的分离和筛选,从而加速新药的研发进程。3、食品和商品检验:电泳微流控芯片技术可以用于食品中添加剂、污染物等的检测和分析,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合规性。同时,它也可以用于商品的质量控制和检验。4、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领域,电泳微流控芯片技术可用于水、土壤、空气等环境样本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5、刑事科学:电泳微流控芯片在法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特别是在DNA分离、检测和分析方面,对于个体身份的鉴定和犯罪现场的物证分析具有重要意义。6、其他科学领域:此外,电泳微流控芯片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军事科学、航天科学等其他重要科学领域,为这些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优势——1、高分辨率和快速分离:微流控芯片中的通道尺寸小,因此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更快的分离速度。这使得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分离和识别出各种生物分子,如DNA、蛋白质等。2、低样品和试剂消耗:由于微流控芯片中的流体通道尺寸微小,所需的样品和试剂量大大减少。这既降低了分析成本,也减少了生物样本的浪费,对于珍贵的生物样本尤其重要。3、高通量分析能力:微流控芯片可以并行处理多个样品,实现高通量分析。这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使得在短时间内能够处理更多的样本,适用于大规模的生物分子分析任务。4、易于集成和自动化:电泳微流控芯片可以与其他技术(如质谱联用)实现联合分析,进一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此外,微流控芯片技术易于实现自动化,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差,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微型化和便携性:电泳微流控芯片采用微型化设计,使得整个分析系统更加紧凑和便携。这使得它可以在现场进行实时分析,无需复杂的实验室设备,为现场检测和即时分析提供了便利。保利微芯公司简介保利微芯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中国保利集团公司,由保利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设计研发微流控生物芯片,公司具备技术先进的微流控生物芯片设计制造能力,已形成创新性的、技术领先的微流控芯片整体解决方案。可以承接国内外芯片设计、应用公司的微流控芯片生产订单,为即时诊断(POCT)、基因测序、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科学研究等应用领域的客户提供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性价比芯片产品。
  • 方群教授谈微流控分析高端学术会议
    仪器信息网讯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化学会联合主办,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化学会协办,浙江大学承办的2012年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分析(西湖)学术论坛于2012年4月23-25日在杭州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   本次会议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的学者提供多学科交叉的、可实现广泛学术交流的平台,以促进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会议历时3天,分为国际微流控分析论坛及全国会议两大部分,大会包含大会报告、专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墙报等交流形式。仪器信息网作为协作媒体参加了此次会议。   值此会议召开之际,仪器信息网(以下简称Instrument)编辑就本届会议总体概况及大会主题采访了大会组委会主席方群教授。 大会组委会主席方群教授   Instrument:请您总体介绍一下本届会议概况?   方教授:本届会议是全国最大规模的微流控分析学术会议,基本上全国微流控领域的专家都会参加本次会议,同时这个会议的专业性也是很强的。此次会议参加人数预计在350人左右,国外近20位专家在会议上做大会报告。   此次举办的会议是由三个会议合并在一起召开的,把这三个高水平的会议集中在一起,可以让微流控芯片、毛细管色谱和毛细管电泳领域的研究学者、专家通过一次性会议就能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研究最新进展、仪器研发最新成果等信息。   Instrument: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个会议的发展历史?今后是否还将继续共同举办?   方教授:这三个会议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到本届已经是第七次,从2002年开始,每一年半举行一次,历届会议分别在北京、杭州、武汉、大连、南京和上海举办,本次会议为第七届,再次在浙江大学举办。   国际微流控分析论坛是由方肇伦院士倡议举办的,目的是邀请一些高水平的外国和国内专家做大会报告,就世界最前沿的微流控发展与国内学者进行充分的交流。2007年,第一届国际微流控分析论坛在沈阳东北大学举办。第二届是在南京大学举办,由陈洪渊院士任大会主席,而在当时,国际微流控分析论坛和全国微全分析系统会议已经合并在一起。   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倡议举办的,第一次举办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由复旦大学承办,杨芃原教授任大会主席。国际上也有国际微尺度生物分离分析会议(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Scale Bioseparations, MSB),主要涵盖三大主题:微流控芯片、微色谱(毛细管色谱)以及毛细管电泳。本次会议是第二次在举办国内的MSB会议。   关于今后是否会共同举办的问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具体由哪个单位承办,会议学术委员会及与会专家正在积极讨论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最后确定。   Instrument:微分析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否限于生物分析领域?   方教授:微流控研究目前关于生物分析方面的内容很多,但不是完全局限于生物领域。本次会议合并了三个会议,将涉及领域范围拓宽很多,比如毛细管电泳、色谱、光谱、质谱、电化学等领域的专家都会参加此次会议,可以使不同学科和研究方向的专家进行充分的交流。   Instrument:请你谈谈目前国内和国际微流控技术的发展水平是什么样情况?微流控技术发展的瓶颈或困难主要在哪里?   方教授:目前国内和国际在微流控研究领域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整体上应该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某些方面还具有一定的优势。   微流控技术发展到今天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应用突破口,在产业化方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已经发展出了各种微流控技术和方法,但是还没有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出口。这个应用出口应该是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微流控技术的优势,并且在这个应用领域能起到其他技术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不过业内人士还是坚信微流控技术具有非常美好的前景。
  • MCRIO 2012——国际微流控分析论坛召开
    2012年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分析(西湖)学术论坛隆重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化学会联合主办,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化学会协办,浙江大学承办的2012年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分析(西湖)学术论坛(MICRO 2012)于2012年4月23-25日在杭州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召开。   本次会议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的学者提供多学科交叉的、可实现广泛学术交流的平台,以促进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会议历时3天,分为国际微流控分析论坛及全国会议两大部分,大会包含大会报告、专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墙报等交流形式。仪器信息网作为协作媒体参加了此次会议。   MCRIO 2012之国际微流控分析论坛于4月23日举行,300余名国内同行和近20名国外专家参加本届国际微流控分析论坛。 国际微流控分析论坛会议现场 大会组委会主席方群教授在MCRIO 2012国际微流控分析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和方群教授共同启动本届论坛   国际微流控分析论坛共分三部分:大会报告、墙报展以及厂商展览。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的Dong-Pyo Kim教授、新加坡、英国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在会议上针对当前的热点研究及个人的研究成果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与会者与报告人之间进行了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报告人: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Abraham Lee教授 报告题目:Microfluidic Manipulation of Biological Components for Diagosis and Treatment 报告人:日本东京大学 Takehiko Kitamori教授 报告题目:Extended-nano Fluidic Devices for Atto Litter Analysis 报告人: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 刘绍荣教授 报告题目:Microfabricated Hybrid Chip Device for 2D Protein Separations 报告人:南京大学 夏兴华教授 报告题目:Micro/nano-fluidic Devices for Bioanalysis 报告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 Harpal Minhas博士 报告题目:Commercialisation of Microfluidics & Associated Issues 报告人:浦项科技大学 Dong-Pyo Kim教授 报告题目:Better Chemical Process Through Lab-on-a-Chip Microreactors 报告人: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林炳承研究员 报告题目:Tumor Cell Analysis and Artificial Cell Synthesis 报告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刘爱群教授 报告题目:A Turning Point of Optofluidic Research from Optics to Photonics 报告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 范仲辉教授 报告题目:Nanobiodevice-Based Single Biomolecule and Single Cell Analysis For Cancer Diagnosis and Stem Cell Therapy 报告人:日本名古屋大学 Yoshinobu Baba教授 报告题目:Nanobiodevice-Based Single Biomolecule and Single Cell Analysis For Cancer Diagnosis and Stem Cell Therapy 报告人:清华大学 林金明教授 报告题目:Development of Microfluidic Device Combined with Mass Spectrometer for Study ofCell Drug Metabolism 报告人:香港科技大学 I-Ming Hsing教授 报告题目:On-Chip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Strategies for Amplified DNA Products 报告人: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Mark Duncan Tarn教授 报告题目:Miniaturized Systems for Clinical Diagnostics 报告人:美国斯坦福大学 Aaron Streets教授 报告题目:High-throughput Single Molecule Conformational Mapping 与会人士参观学习了墙报展览   多家厂商参展本届论坛。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奥林巴斯(中国)有限公司 杭州谱镭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烟台富耐立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维克光谱仪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千欣仪器有限公司 北京燕京电子有限公司 仪器信息网展位 国际微流控分析论坛与会人员合影
  • 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微全分析系统及国际微流控分析学术论坛会议报告
    仪器信息网讯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化学会联合主办,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化学会协办,浙江大学承办的2012年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分析(西湖)学术论坛(MICRO 2012)于2012年4月23-25日在杭州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   本届会议历时3天,分设色谱分析、毛细管电泳、微纳分析、多相微流控、微纳反应器、微纳生化分析、细胞微流控微纳系统应用及微流控青年论坛共8个分会场,共80多个分会报告。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多位教授、学者分别就各论坛主题在学术研究及相关仪器研制和应用方面进行了报告,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仪器信息网编辑从80个精彩报告中选取两个进行了重点关注。 报告人:东南大学 陆祖宏教授 报告题目:一种新的高通量DNA测序芯片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陆祖宏教授在报告中从五个方面讲解了“高通量DNA测序芯片的研制及应用研究”:新一代的DNA测序技术、AG100型DNA测序技术、高通量DNA测序芯片、AG100的应用实例、三代DNA测序技术展望。   陆祖宏教授在报告中说到,新一代DNA测序技术是近五年来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高技术研究领域之一,可同时对大量核酸片段进行并行测序,大幅度降了DNA测序的成本,这将会改变生物医学研究的方式,最终使临床医学产生变革。陆教授同时表示新一代DNA测序技术还不能满足生命科学与临床应用的需求,如成本高、测序速度慢、样品需要量大、测序误差较大、读长短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陆教授从方法和仪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研制出AG100型DNA测序仪,其具有分辨率(高通量)高、荧光信号拍摄速度快、试剂消耗量小等优点。对DNA测序技术的展望,陆教授表示,探索基于分子器件的第三代单分子DNA测序技术将是未来DNA测序技术的研究方向之一。 报告人:北京大学 黄岩谊教授 报告题目:The application of deformable buttons on-chip   黄岩谊教授介绍了如何把一个小尺度的一个动态微阀结构用到芯片中,主要是研究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测量,以及一些不稳定的相互作用,从已经发表的或即将发表的四个方面研究进行了介绍,包括细胞动态迁移的定量研究等。   本次会议共有50个学者参加了墙报展览,与会人员参观学习并参与评选“方肇伦优秀青年学者报展奖”和“优秀报展奖”,评选结果将在会议闭幕式上宣布。 与会人员参观墙报展   附录:大会会议议程及报展目录.pdf
  • 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微全分析系统及国际微流控分析学术论坛顺利闭幕
    仪器信息网讯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化学会联合主办,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化学会协办,浙江大学承办的2012年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分析(西湖)学术论坛(MICRO 2012)于2012年4月25日在杭州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闭幕。   会议闭幕式由大会组委会主席浙江大学方群教授主持,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致辞。杨芃原教授从三点总结了本次会议。   第一,会议规模大。本届会议参会人数300多人,近20多个大会报告,50个邀请报告,40个口头报告,108篇墙报展,会议规模较大。   第二,参会人员层次高。江桂斌院士、张玉奎院士和陈洪渊院士都是微纳流控领域首席科学家,多数国内的重要高校和课题组参与了此次会议,17位杰出青年参加了此次会议,分析界4位长江学者其中3位都参加了本次会议。   第三,本届会议上还有一点就是基金委对分析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参会的年轻学者和同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浙江大学 方群教授主持闭幕式 复旦大学 杨芃原教授致辞   在闭幕式上,杨芃原教授宣布了本届会议“方肇伦优秀青年学者报展奖”5名获得者及20名“优秀报展奖”获得者,杨芃原教授、林秉承教授、方群教授等多位专家为获奖者颁发证书。 “方肇伦优秀青年学者报展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优秀报展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为感谢会务组人员的大力支持,方群教授向有关人员赠送鲜花,会务组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会务组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 开创微流控细胞分析新领域,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新工具——访BCEIA2021微流控细胞分析学术研讨会发起人林金明教授
    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BCEIA)将于2021年9月27-29日在北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召开。秉承“分析科学 创造未来”的愿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每届BCEIA的学术报告会都会邀请诸多知名科学家到会交流分析科学最新研究成果。近期,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联合仪器信息网特别组织了BCEIA2021系列专访,邀约参与学术报告会组织和筹备的各领域专家,解读会议主题,分享学科发展趋势与仪器创新研究方向等,以飨读者。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作为本届微流控细胞分析学术研讨会的发起人,将为广大参会观众带来一场学术技术交流的盛宴。借此机会,我们采访了林金明教授,请他谈谈对微流控技术成果进展与未来热点展望。微流控细胞分析技术正处“萌芽”阶段自1985年以来,BCEIA学术报告会已经连续举办了18届,吸引众多海内外知名分析科学家参会交流。三十多年以来,BCEIA对我国科学发展与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成就了国产科学仪器的研发与使用,也培养了大批分析测试人才。据林金明教授介绍,今年微流控细胞分析学术研讨会将邀请多名业内资深专家学者,报告主题内容集中在细胞生物学与微流控技术,包括肿瘤细胞、干细胞等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进展和微流控技术应用与细胞分析领域,多维度分享技术进展,也为处于萌芽阶段的微流控细胞分析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光谱、电化学、色谱、质谱等技术已经发展近百年,但这些手段大部分针对的是元素、分子甚至蛋白质、核酸等的研究。对于模拟人体组织器官真实的微环境进行细胞分析研究时,这些手段就会略显不足。在模拟人体组织微环境时必然涉及到细胞、体液等流体介质,那么微流控细胞分析技术作为一个交叉学科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微流体本身涉及力学、流体力学、材料的设计、芯片的研发制造等,最后还要实现自动化控制等方方面面。此外,细胞组织研究涉及细胞生物学、化学等基础科学。要真正实现细胞分析与微流控技术二者的结合以及更好的应用,需要通过各个领域专家的交流,齐心协力才能推动微流体用于细胞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微流控细胞分析技术主要实现了在细胞、组织应用方面仪器小型化,这不仅要求芯片尺寸与细胞高度吻合,也要求材料和细胞生物性高度相容,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林金明教授表示:“微流控芯片一定会在用于细胞分析的小型化仪器上发挥重大作用,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去做,未来有可能陷入‘卡脖子’的状态。未来,在超微量流体的流动性、稳定性、操控性以及超微量流体物质的检测技术手段等方面,都需要强有力的创新科技实力,才能避免受制于人。”“第四代色质谱联用技术”实现“Lab on a Chip”谈及成果转化,林金明教授表示目前主要集中于微流控芯片的通道数、培养腔以及控制部位的研究。不同于一百多年来全球科学家传承使用的培养皿细胞培养方法,林金明教授使用微流控技术,将细胞培养集成在一个小小“芯片”上,实现了6通道细胞封闭培养,外部连接控温与二氧化碳气体装置,真正实现细胞培养的功能。这样做的好处是与传统细胞培养相比,过程试剂加样量大大减少;同时,大大降低了对空间洁净度的高要求。目前该成果已经成功实现产业化,并与色谱、质谱联用进行细胞分析,可以称作第四代色质谱联用技术。(第一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小分子、挥发性物质分析;第二代: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大分子、不易挥发物质分析;第三代:毛细管电泳色谱质谱联用——蛋白质、核酸分析)。此外,林金明教授表示近期在从事细菌领域的微流控技术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食品领域中常见的致病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菌等的分选,目前该工作已经得到了广东省科技厅的支持,正在与深圳一家企业合作进行成果转化。他表示,十分愿意与各类有应用需求的企业以及政府持续合作,希望为相关领域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推动微流控芯片技术发展势在必行林金明教授认为,目前微流控细胞分析技术的发展还处于全球范围的摸索阶段,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他认为在以下两个领域比较重要。第一个领域是利用微流控技术进行细胞共培养的研究。目前,细胞的培养基本都局限于二维空间并且无法进行多细胞培养,而人体组织是由多种细胞组成的,所以多种细胞在微流控芯片上的共培养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或者叫做器官模拟培养。另外,基于此一定要做到自动化组织器官培养,这对于器官组织的认知以及各类机制的发现是至关重要的,从而对新药开发、对疾病机制的研究,以及对疾病的治疗等都很有帮助。第二个领域是活性单细胞的分析,要在外围其他细胞的环境作用中进行单细胞分析。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要提供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要提供一些细胞所需要的化学刺激等,这些必然离不开微流控技术。放眼未来,林金明教授认为微流控芯片在上述领域实现应用意义重大,将会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希望20年之后能够成为非常先进且实用的分析技术手段。参加BCEIA展会有助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谈及对BCEIA的感受,林金明教授回忆,自他从国外回国将近20年的时间,不论作为学者还是作为分论坛筹备人,从未间断参加BCEIA。每两年一届的BCEIA都会涌现大量新技术、新产品,这对中国科学仪器发展起到非常好的推进作用。一方面,展会将国内先进的科学知识与创新仪器技术展示给全球的参会者,体现出国产仪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进步。另一方面,通过吸引国外先进仪器厂家参与展览最新技术进展,也让我们国产厂商以及研究单位直观了解差距,对整个国产科学仪器技术的提升有很大推进作用。更重要的是,30多年以来,BCEIA对学生的综合教育也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在参会期间,实验室学生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他们不仅参加光谱、色谱、质谱等各种学术报告会,也同时会参观仪器技术展览。对他们而言,是一个综合的学术交流与知识提高的过程——既可以听到专家们的学术报告,又可以了解仪器展览中一些大型成果转化与合作进展,并且与不同国家的仪器技术专家进行充分交流,了解科学仪器的性能参数、应用领域、开发过程等,全方面锻炼他们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对科学仪器行业的认知能力。后记:目前,林金明教授在清华大学已经开设了微流控芯片细胞分析课程,将研究内容转化成教科书,传授给学生。他表示,一个仪器技术的发展需要到货架上实践,一个科学理论也需要总结成教科书,通过书本传授给学生。我们不仅要追求科学研究的理论进展,也要追求成果的实际落地与应用转化。希望这些成果与理论知识不仅武装每位科学技术研发工作者,更要武装我们年轻一代的学生,从而为国产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采编撰稿:刘立东)
  • 2017微流控微尺度分析会议圆满闭幕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7年9月25日,为期3天的第六届国际微流控学学术论坛(沈阳)、第十一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在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圆满闭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东北大学理学院院长徐章润教授主持闭幕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5efa8243-bd20-4bc1-a4c2-ba097200b741.jpg" title=" 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东北大学理学院院长 徐章润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作为本次会议优秀报展奖评选委员会主任公布了“方肇伦优秀报展奖”获奖名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57dbcca9-6ce2-4f8f-a133-7dda36664dd2.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复旦大学教授 杨芃原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浙江大学方群教授致闭幕词。方群讲到,本次大会全面展示了我国在微流控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现了我国微流控技术应用领域的极大拓展,并且产业化工作有所突破。他代表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感谢本次大会会务组的辛勤付出,对会务工作给出高度赞扬。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e0f61cb6-e498-47d1-8845-81ad5ff7191b.jpg" title=" 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浙江大学教授 方群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建华致闭幕词。王建华讲到,本次大会共完成了165个口头报告、143个墙报展。通过此次会议,全体与会者领略了我国微流控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最后,他宣布大会圆满闭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a5c0f031-ccd9-445c-9a14-0e501cb3feaf.jpg" title=" 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东北大学副校长 王建华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以下是本次会议4个主题分会场部分精彩报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Micro/Nanoscale Separation: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f15203b9-e718-40ac-97f2-773eec37e1dc.jpg" title=" 刘虎威.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刘虎威,北京大学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hingolipids Profiling of Plasm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ssociated with Atherosclerosis by UHPLC-QToF MS》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68e59dd0-f932-4a60-a5b6-045583fddfe0.jpg" title=" 康经武.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康经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 Convenient Platform for Drug Screeni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a2745e01-7c8d-4311-9414-4a5d40d11997.jpg" title=" 严秀平.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严秀平,江南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Covalent-Organic Frameworks for Sample Pretreatment and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7b1758f6-5d38-4904-b647-521f1bd2bf27.jpg" title=" 邓春晖.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邓春晖,复旦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Recent Advanced in Proteomics Analysis Based on Functionalized》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8d33e908-a3bd-4401-801a-1e5fbb89eea2.jpg" title=" 汪海林.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汪海林,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Capture of Dynamic and Transient RecA Nucleofilaments Using Fast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nd Single Molecule FRET》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abcbd67-ccce-4fad-b7f9-3a8035f3beb5.jpg" title=" 陆豪杰.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陆豪杰,复旦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Novel Approaches for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and Validation of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N-glycoproteome》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Micro/Nanofluidic Chip-Applications: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80421a88-0f17-4c44-8705-b4ba489f5323.jpg" title=" 陈义.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陈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Imaging Analyte-Arrayed Chips by SPRi Coupled with Cyclic Signal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Amplificatio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f5a49ecd-2a0e-4b6c-bef0-037dd785cd43.jpg" title=" 关亚风.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关亚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及其在单细胞上目标蛋白定量分析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6b1e66c4-ee28-49cd-8f1d-49540aaa3072.jpg" title=" 曹成喜.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曹成喜,上海交通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蛋白质和酶移动反应界面电泳滴定芯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694cf65b-2d3e-476e-bdd0-a44442863d8f.jpg" title=" 郑波.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郑波,香港中文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Kinetics Based Detection of Single Nucleotide Variatio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Micro/Nano Bioanalysis: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90361f62-726d-4f0a-9bee-387acfd31699.jpg" title=" 许国旺.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许国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Method Development of Mitochondria Metabolomics and Applications in Lipid and Oxysterol Analyse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9998ce85-9aaf-4bab-b576-3ad9c69985ec.jpg" title=" 鞠熀先.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鞠熀先,南京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Functional Nanoprobes for Amplified Biosensi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8823d1e2-073d-4f8f-af97-ae04b043ce75.jpg" title=" 朱俊杰.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朱俊杰,南京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s for the Detection of Cancer Cells and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Cell-Associated Biomarkers》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2a2eba1f-27c6-4566-9975-cb8c9031775c.jpg" title=" 黄岩谊.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黄岩谊,北京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Microfluidic Single Cell Sequencing》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Micro/Nanofluidic Chip-Foundation: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f5b9e6bf-6a49-41a5-9dba-379ed3d3738b.jpg" title=" 龙亿涛.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龙亿涛,华东理工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Electric Analysis at a Single-Molecule Nanofluidic Channel》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cfaae7d5-f1d9-49ed-ba9f-787444fa5534.jpg" title=" 方群.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方群,浙江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Cell Analysis with Sequential Operation Droplet Array (SODA) Technique》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1424853-7452-4063-bee1-48f499ec5991.jpg" title=" 夏兴华.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夏兴华,南京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Nanofluidics Devices for Bioanalysis》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5211f6c9-e888-4683-8578-21722ccbab38.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方肇伦优秀报展奖”获奖者(一)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3abb3b3a-9ba8-4d1a-b5c2-32c7c549f678.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方肇伦优秀报展奖”获奖者(二)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3044bcc1-fb70-409d-a36f-c5b9f2cff307.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方肇伦优秀报展奖”获奖者(三)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c2f21272-f796-4c01-ae31-b1ee0c04031d.jpg" title=" 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务组全体成员合影 /strong /p
  • 精彩纷呈:2017微流控微尺度分析会议进入第二天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2017年9月24日,第六届国际微流控学学术论坛(沈阳)、第十一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在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迎来第二天日程。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东北大学承办,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协办。(相关报道: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924/229891.s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2017微流控微尺度分析会议:三会联合在沈召开 /span /a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587b335-146e-4c16-be7d-0e844c86faf2.jpg"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第二日大会报告现场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日大会报告由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主持,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乐晓春教授、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陈勇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研究员分别奉献了精彩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4259605-1786-4729-8301-5c4eeb1e064d.jpg" title=" 2.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复旦大学教授& nbsp 杨芃原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乐晓春主讲了题为《DNA nanomachines designed for the detection and imaging of intracellular targets》的报告。乐晓春介绍,利用DNA和蛋白的某些特异性结合来做信号转导,再结合不同的放大机制,能够对不同的靶标物(microRNA)进行分析,且有很好的灵敏度。基于这个方法,乐晓春向与会者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发明的一种DNAzyme纳米装置,该装置能够进入活体细胞内对靶标物进行检测和成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dd1fd523-2d2b-479b-8283-25ee04e69c8b.jpg" title=" 3.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 乐晓春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陈勇主讲了题为《Insight on the Water Transportation in tall trees》的报告。陈勇首先介绍了微纳制造技术、程控设备、微流芯片技术、干细胞器件及器官芯片的技术的应用和他们课题组开展的相关工作。之后他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开展的仿生微流控模型的研究,该模型的灵感来自于树木中水的运输现象。树木的微孔状结构可以高效地帮助其将水从根部上升至顶部,相对很高的高度,却消耗极少的能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cb045a3-f535-4b9d-bc32-cf44a3698545.jpg" title=" 4.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 陈勇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林炳承主讲了题为《Organ chip prepared with both on-chip culture and tailored bio-printing》的报告。林炳承介绍,器官芯片已经成为当今操控哺乳动物细胞及其微环境最重要的技术。之后他向与会者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已经开展的肿瘤芯片、单器官芯片、多器官芯片、生物打印的相关工作,如:肾小球微流控芯片病理模型的构建及可行性验证;用实验室自制3D生物打印机和生物墨水打印血管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2eef2d64-ce86-44bb-8ae6-317f8d6e5f3b.jpg" title=" 5.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林炳承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次会议还设置了墙报展示厅,本次会议共展示墙报143份,吸引了大批与会者浏览学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08c8eb49-7654-4edd-b358-e96bf405b7d9.jpg" title="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墙报展示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此外,本次会议十余家国内外知名公司设立展台,向与会者展示最新最热的微流控相关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76d2a4a5-6c49-478c-93d5-33505bc2f5d2.jpg" title="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厂商风采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次会议设立了Micro/Nanofluidic Chip-Foundation、Micro/Nanofluidic Chip-Applications、Micro/Nanoscale Separation、Micro/Nano Bioanalysis四个主题分会场,多位著名学者奉献了精彩报告。稍后仪器信息网将为您带来更多会议详情。 /p
  • 第三届微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圆满落幕——新原理、新技术未来可期
    2021年9月29日,为期两天的第三届微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圆满落幕。本届论坛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和清华大学化学系联合举办,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等提供多学科交叉学术交流平台。本届会议,共计20余位资深专家学者就微流控细胞分析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分别作精彩报告!会议首日,10余位专家就器官模拟与细胞代谢分析等领域进行分享探讨(点击查看首日精彩报告:微流控技术大有可为)。会议次日,7位专家学者分别就微流控新原理、新技术等方向带来精彩主题报告,详情如下:报告人:南京大学 李仲秋副研究员报告题目:《生物传感和能源转化的纳流控器件》李仲秋副研究员报道了各类纳流控器件应用于不同的材料与生物的成果,对比说明了纳流控器件之于传统器件在性能上的优势,并提出了纳米通道中分子检测方法的一般模型。报告人:南方科技大学 蒋兴宇教授报告题目:《微流控-液态金属的细胞调控与分析》蒋兴宇教授介绍了用微流控芯片来提升细胞分析检测性能的系列方法与各类应用,此外还着重介绍了结合微流控芯片的金属高分子导体(MPC),拓展了微流控芯片研究的新思路。报告人:北京工业大学 汪夏燕教授报告题目:《基于超薄可控温微坑阵列芯片的单细胞胞内递送》汪夏燕教授介绍了一整套单细胞操作的基本流程,包括对细胞的捕获、固定到探针递送等步骤,结合三光路显微镜成像技术,能有效实现对单个细胞的精准检测研究。报告人:中国农业大学 林建涵教授报告题目:《用于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的微流控生物传感器研究》林建涵教授提出了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免疫磁珠分选的方法,实现了对目标微生物的高通量检测;此外还针对提升检测灵敏度介绍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等有效新型分析方法。报告人:清华大学 梁琼麟教授报告题目:《药物分析“芯”方法》梁琼麟教授介绍了建立“芯片药物实验室”的基本思路,并基于此设计了一系列的芯片器官与仿生材料,以物理结构重现、细胞结构重现和器官功能重现为目标,完成了肾小球模拟的重要工作。报告人: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编辑部 郭焕芳副主编报告题目:《中国化学快报进展》郭焕芳副主编介绍了CCL杂志的创办理念与该期刊目前取得的优异成绩,并呼吁各位学者在撰写高水平论文的同时,保持学术端正。报告人:华中农业大学 何子怡副研究员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仪器的研制与应用》何子怡副研究员通过总结传统芯片液滴产生的模式,提出了基于声控产生液滴的新型方法,兼备了仪器的便携性与实验的可控性,为芯片液滴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报告环节过后,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就闭幕式致辞。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闭幕式致辞林金明教授总结了为期两天的专家报告内容,为各位从事微流控生命分析的学者们提出了期许,希望大家铭记该会议的追求创新的精神,共同推动中国微流控分析领域更上一层楼。后记放眼未来,林金明教授认为微流控芯片在单细胞分析等领域应用意义重大,将会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我们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微流控细胞分析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与创新,也期待在下一届微流控细胞分析技术学术会议能继续为听众带来如此前沿技术的饕餮盛宴。
  • 岛津公司金牌赞助“第二届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
    第二届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于2019年9月25-26日在北京西郊宾馆隆重举办。会议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博士后、研究生等提供广泛多学科交叉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微/纳流控细胞分析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本次会议吸引了186位从事微流控分析及相关研究方向的科研工作者、青年学生及企业研发人员参会交流,共有20位专家做了主题报告。岛津公司携最新应用信息亮相了此次盛会。会议由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主持。 大会现场传真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主持会议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梁琼麟教授,赵玉芬院士为大会送上了诚挚的祝福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清华大学梁琼麟教授为开幕式致辞清华大学赵玉芬院士为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后,进入了大会报告环节。来自东京大学的Takehiko Kitamori教授做了题为“Micro and Nano fluidic for Bio- and Analytical Technologies”的报告。Takehiko Kitamori教授介绍了微纳流控的生物和分析技术,包括有单细胞分析方法、设计微流控的操作单元及单细胞蛋白分析。随后,Takehiko Kitamori教授阐释了单细胞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的原理及可重复利用的fL-ELISA反应室的实验比对结果。东京大学的Takehiko Kitamori教授做了题为“Micro and Nano fluidic for Bio- and Analytical Technologies”的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的刘笔锋教授做了题为“Single cell cellomics with microfluidic chip”的报告。刘笔锋教授介绍了单细胞的化学刺激、对微流控芯片的详细研究和动态流式细胞仪的应用。华中科技大学的刘笔锋教授做了题为“Single cell cellomics with microfluidic chip”的报告 庆熙大学的Seong Ho Kang教授做了题为“Fluorescent-free 3D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based on Wavelength-dependent Plasmonic Scattering Illumination”的报告。Seong Ho Kang教授介绍了基于波长相关等离子体散射光的无荧光三维超分辨显微镜。庆熙大学的Seong Ho Kang教授做了题为“Fluorescent-free 3D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based on Wavelength-dependent Plasmonic Scattering Illumination”的报告 清华大学的林金明教授做了题为“Chemical operations on a living single cell by open microfluidics”的报告。林金明教授介绍了开放式微流控探针的制作流程,通过单细胞的局部预处理和分析,从而进行深入研究,对多种细胞部分染色。清华大学的林金明教授做了题为“Chemical operations on a living single cell by open microfluidics”的报告 岛津公司事业战略室端裕树本部长做了题为“Introduction of Cell Microchip Mass Spectrometer (CM-MS) instrument and applications”的应用报告。他在报告中说到岛津和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合作研发的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仪 Cellent CM-MS,是以细胞培养实时监测和在线质谱分析为一体的全自动产品。他还介绍了,Cellent CM-MS是通过微流控芯片上细胞的动态培养、显微镜观察和代谢物的自动提取,来完成细胞培养与分析两个过程的自动化。因这款仪器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生物的真实状态,可为细胞代谢研究、药物代谢研究、疾病机理研究等领域提供强大有效的实验工具。岛津公司事业战略室端裕树本部长做了题为“Introduction of Cell Microchip Mass Spectrometer (CM-MS) instrument and applications”的应用报告 闭幕式上,会议组对优秀墙报展进行了颁奖。岛津公司事业战略室端裕树本部长受邀作为颁奖嘉宾为英国皇家化学会的优秀墙报奖颁奖。岛津公司事业战略室端裕树本部长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优秀墙报奖颁奖 为了给到场专家,学者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在大会开幕式当天,岛津公司举办了“岛津之夜”晚宴。岛津公司分析计测市场部曹磊部长为“岛津之夜”晚宴致辞,他说到非常高兴能够借清华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与广大微纳流控生物医学领域的各位专家欢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和分享微纳流控芯片技术最新的进展和成果。CELLENT CM-MS以细胞培养实时监测和在线分析为一体的全球唯一一款全自动产品。通过微流控芯片上细胞的动态培养、显微镜观察和代谢物的自动提取,实现了细胞培养与在线分析两个过程的自动化完成。希望这款产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最后他预祝了大会圆满成功。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为“岛津之夜”晚宴致辞岛津公司分析计测市场部曹磊部长为“岛津之夜”晚宴致辞岛津公司事业战略室端裕树本部长为晚宴致祝酒词
  • 首届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2018年9月25日,由清华大学化学系主办的“首届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旨在进一步促进微流控细胞分析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发展。会议邀请19位国内外杰出专家学者作精彩报告,100余位从事微流控分析及相关研究方向的科研工作者、青年学生及企业研发人员与会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alt=" 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fd1202ce-e0a0-4d45-a320-4777a91e01b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致欢迎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会议第一天,共有14位专家作精彩主题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alt=" 2.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23d8d662-abcc-46de-ac86-a95d035d3b0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Katsumi Uchiyama(内山一美) 首都大学东京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基于喷墨打印技术的在线液滴数字PCR方法》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内山一美介绍了一种基于喷墨打印技术的在线液滴数字PCR方法。通过喷墨打印技术产生可控大小的液滴,使每个液滴反应单元至少包含1个拷贝分子;随后将液滴以稳定分散体的形式引入毛细管连续流动式的PCR扩增系统;最后通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对扩增后的液滴进行荧光信号的检测和计数。这种方法显著降低了实验试剂的样品量,并避免发生样品污染,提高了实验操作的简易性,为在线全自动化的数字PCR提供了新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对重大疾病在早期进行单分子水平的检测,将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该研究由清华大学的林金明教授团队与首都大学东京的内山一美教授团队合作完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jpg" alt=" 3.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bf7984c4-4073-4473-b5e7-890e0b29d42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熊春阳 北京大学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微流控细胞力学检测及应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定量理解细胞的力学-生物学耦合过程对揭示疾病发病机理、发展新的诊疗方法及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等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熊春阳介绍了他和团队在微流控细胞力学检测技术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可定量表征细胞与胞外基质物理力学相互作用的细胞牵引力显微镜技术;基于介电泳力的细胞粘弹形变测量芯片技术等,以及它们在肿瘤细胞迁移侵袭、淋巴细胞活化、心肌细胞药物毒性测试等方面的应用探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4.jpg" alt=" 4.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f0428c00-d2eb-4532-9054-33c2fe38c68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朱永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用于细胞及其代谢物分析的微流体设备》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细胞及其代谢物分析技术在生物制药、环境监测、疾病诊断等许多领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朱永刚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在单细胞及多重生物标志物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基于磁珠和声波微混合技术的快速、高灵敏检测多重癌症标志物的微流体装置;用于大量单细胞分离、分析的可调节微通道阵列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5.jpg" alt=" 5.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d34fb666-91ad-46ac-8cfc-d7bc6dd34f4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刘笔峰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单细胞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刘笔峰介绍了他和团队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析新技术、新方法,包括:提出了单细胞蛋白质组并应用于神经与肿瘤细胞的表征;系统建立了微流控芯片单细胞分辨的细胞信号分析平台,实现了精准、可控、高时间-空间分辨和高通量细胞信号传递与细胞组分析;以线虫为模型,建立了活体原位水平单细胞信号分析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jpg" alt=" 6.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962b470e-7dc4-422d-bb00-9f8b6b50558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陆瑶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单细胞抗体条形码芯片》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单细胞分泌蛋白分析是用于检测单个细胞间蛋白质表达的个体差别、鉴别细胞免疫功能差异得到方法,在疾病诊断、药物疫苗开发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应用。陆瑶和团队设计开发了一种高通量、高内涵单细胞蛋白分析平台(单细胞抗体条形码芯片),可对数以千计的活体单细胞所分泌的42种蛋白分子分别进行同时检测。基于此平台实现了单细胞功能蛋白免疫分型、单细胞分泌蛋白动态分析、单细胞三维培养/分析等应用。目前已有十余家国际大型制药公司利用该技术帮助CAR-T肿瘤免疫治疗药品开发及临床测试,被科学家杂志(The Scientist)评选为2017年度十大医疗技术发明首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7.jpg" alt=" 7.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91fe46dc-9849-42b5-8307-d6f333f94a8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陈兢 苏州含光微纳科技有限公司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Microwell as a biomedical device》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微孔阵列在生物制药和临床领域的高通量筛选和单细胞测序研究中被广泛应用。PDMS是目前被微流控芯片研究领域广泛采用的材质,然而与热塑料和玻璃相比,PDMS并不适合用于临床,且难以大规模生产。陈兢介绍了含光微纳的热塑料芯片注塑、玻璃芯片制模工艺和技术优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8.jpg" alt=" 8.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e04dce68-4cf1-4b48-bb40-b442b54d7fa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杨朝勇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肿瘤液体活检新方法》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技术是一项有望替代肿瘤组织活检的液体活检新技术。然而,目前依赖于单一上皮源性抗体的CTC免疫富集及计数检测方法无法对不同分型的CTC进行全面捕获、难以无损释放CTC、无法提供深度的分子病理信息。基于微流控技术,杨朝勇团队发展了高效核酸适体筛选方法,获得多条可识别不同CTC的高亲和力、高特异性核酸适体序列;利用流体调控与表面调控技术,构筑了基于细胞尺寸与生物识别特性协同捕获的微流控微柱阵列芯片,实现了CTC的高效捕获与无损释放;开发了一系列高通量单细胞分析方法,用于揭示CTC的分子病理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9.jpg" alt=" 9.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554fb486-89a4-4a0a-9a4d-7167ea5beac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黄卫华 武汉大学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细胞微环境构建及实时电化学监测》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细胞在体内处于复杂而又动态平衡的微环境中。黄卫华团队以微流控芯片为平台,结合生物相容性材料,构建细胞生理微环境,在此基础上与电化学实时监测手段集成,实现了接近生理环境下的细胞实时监测,为在接近体内真实环境下研究细胞及组织行为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0.jpg" alt=" 10.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04ff17a2-55a3-4c40-b8a2-cadad2852dd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孙佳姝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微流控循环肿瘤标记物检测技术》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由于常规检测方法难以分离、检测外周血中的CTC和外泌体等循环肿瘤标记物,发展高灵敏、高效率的循环肿瘤标志物检测新方法和新原理是肿瘤无创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孙佳姝团队开发设计了多种以细胞尺寸为依据,根据不同原理分离细胞的微流控芯片,实时分选、富集、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TC;开发设计了黏弹性流体微流控器件,实现了尺寸依赖的无标记外泌体和大囊泡的精准操控分离,分离效率和回收率均高达90%以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1.jpg" alt=" 1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db68b5af-8d72-4513-b165-70a7404e653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许岩 大阪府立大学副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Pioneering Nanofluidics for New Chemistry,Biology,and Materials Science》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许岩团队开发了“nano-in-nano integration”纳流控芯片,在纳米级的流路里可以整合流体学、电学、光学、热力学、磁学、化学、生物学等各种功能元件。利用该技术可以进行从升、毫升、微升,到纳米颗粒、单分子等不同水平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2.jpg" alt=" 12.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fbc6bf15-8387-486e-9468-ea4851db2c8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方群 浙江大学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微流控液滴细胞分析系统的研究》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3年,方群团队开发了顺序操作液滴阵列(SODA)系统,可自动完成对超微量(pL-nL)液体的复杂操作,包括微量液滴的生成、融合、分裂、定位与迁移等。在报告中,方群介绍了他和团队将SODA技术应用于微流控细胞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基于细胞的药物筛选;在液滴系统内完成细胞的3D培养;建立半开放三维液滴链阵列系统;单细胞基因定量表达分析;单个鼠卵细胞的蛋白质组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3.jpg" alt=" 13.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acd1a21e-763b-428c-9bee-1094e9a2f4d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王进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上的细胞操控与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王进义课题组近年来一直以多功能集成微流控芯片生命分析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先后建立了系列时空可控的“细胞-微环境”相互作用研究多功能集成微流控芯片和生理病理仿生微平台,并发展了系列基于多功能集成微流控芯片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分离、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标志蛋白分析新方法,进而体外构建了肝小叶微器官及其药物互作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4.jpg" alt=" 14.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7c81bf58-a5d1-4efd-b259-96a000afdaa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梁琼麟 清华大学副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药物基因毒性筛选的单细胞微阵列-微流控芯片系统》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将药物基因毒性的高通量筛选与缺氧微环境模拟结合起来,对于构建新一代肿瘤药物筛选平台具有必要性。梁琼麟团队集成了单细胞微阵列-微流控芯片技术,采用微流控耗氧反应构造了氧气浓度梯度细胞培养微环境,采用单细胞阵列凝胶电泳技术构建高通量基因毒性检测芯片,在同一芯片上对不同氧气浓度下药物作用后的肿瘤细胞存活率和DNA损伤程度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在单细胞水平上实现对抗肿瘤药物氧气浓度依赖的基因毒性评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5.jpg" alt=" 15.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2f0f442d-8615-4815-81d0-a08faf3a118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罗茜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质谱用于脂质分析方法研究》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罗茜介绍了发展快速、高通量和高精度的微流控质谱技术用于分析血液样本中脂质的种类和变化。研究表明,黑磷基质对磷脂类化合物有较好的富集效率,并可直接用于MALDI质谱分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关于本次会议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仪器信息网后续报道。 /p
  • 首届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第一轮通知
    p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的支持下,清华大学林金明课题组成功地研制了细胞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并由岛津公司实现了技术的产业化。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等地联合举办了四期“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Workshop on Chip-MS for Cell Analysis),并在Springer 出版“Cell Analysis on Microfluidics”专著和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中文版《微流控芯片细胞分析》。为进一步促进微流控细胞分析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快速发展,经与多位专家商量沟通,并与岛津(中国)公司商量,决定于2018年9月25-26日在北京西郊宾馆举办“首届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同期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举办“第5期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会议面向广大从事微流控细胞分析及其相关研究方向的科研工作者、青年学生以及企业研发人员征集会议摘要,欢迎踊跃投稿并到会交流。本次会议诚挚邀请国内外相关企业到会展示微流控芯片及其相关产品,并介绍产品性能与应用领域。 /p p   一、会议主题 /p p   会议主题:发展细胞分析新方法 /p p   二、会议日程 /p p   报到时间:2018年9月24日下午 /p p   会议地点:北京西郊宾馆(北京海淀区王庄路18号) /p p   会议日程:9月25日全天 邀请报告、口头报告 /p p   9月26日上午邀请报告、口头报告 /p p   9月26日下午 第5期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CM-MS仪器操作演示及实验室参观(限定人数15名) /p p   三、注册费:学生 600元,工作人员:800元 /p p   四、四、会议征文 /p p   (1)凡与会议主题相关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应用均为本次大会的征文范围。 /p p   (2)中文或英文摘要均可,包括标题、作者、单位、地址、邮编、E-mail地址、电话、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请标明与会作者(下划线__表示)和通讯作者(星号*表示)。 /p p   五、联系方式 /p p   联系人:林斌歆、许柠 电话:010-62798615 /p p   Email:linlab@mail.tsinghua.edu.cn /p p   有关会议的详细介绍、组织机构、征文格式、日程安排、宾馆住宿等相关信息,请登录会议网址(http://www.linlab-tsinghua-edu.org/dh/)查询。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首届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组委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8年8月20日 /p p br/ /p
  • “控”是微流控技术的精髓,“SODA”系统大有可为——访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方群教授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微流控芯片(亦称芯片实验室)技术是指在方寸大小的微芯片上加工微通道网络,通过对通道内微流体的操纵和控制,实现化学和生物实验室的功能。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被列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前沿技术之一,被认为有可能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带来颠覆性改变。近年来,微流控芯片技术不断引来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有业内专家认为,微流控应用的春天来了。那么,微流控技术发展即将进入全新阶段了吗?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特别专访了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方群教授,请这位在微流控领域深耕二十余年的学者谈谈他对微流控技术发展的看法以及他们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7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e60630bf-b260-4574-8ba2-1323ebdeda60.jpg" title=" 方群教授.jpg" alt=" 方群教授.jpg" width=" 600" height=" 47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方群教授 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1, 213, 181) " strong 缘起:20年微流控科研旅程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很幸运,微流控技术起源于分析化学。1990年,瑞士有一位叫Manz的分析化学家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创刊期发表了一篇概念性的文章,提出了“微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 total analysis systems, μTAS)的概念。“他当时的想法就是在一个微加工的芯片上加工很多微通道的网络结构,在这些微结构中进行取样、样品前处理、分离、检测等所有步骤,将所有操作过程都集成到芯片上进行”方群教授向仪器信息网介绍道。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1992年,Manz与加拿大的Harrison合作,共同研发设计了一款具有十字通道构型的玻璃芯片,并基于此实现了氨基酸的高速毛细管电泳分离。这个时候微全分析系统的概念才真正落地。后来人们查找早期的文献,发现在197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Terry等人曾在“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上报道过在硅片上集成加工微型气相色谱空气分析仪,但当时这个工作没有引起很大反响。反而是基于微全分析系统的概念,发展出了现在广为人知的微流控芯片技术。目前,微流控芯片可以简单定义为在加工有微通道网络的微芯片上,通过对通道内的微流体进行操控,完成化学或生物实验室的功能。由此可见,微流控芯片技术起源于分析化学技术与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技术的结合,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色,已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医学、药学、材料科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90年代中期,国内学者敏锐捕捉到了这一研究动向,并紧追国际前沿。方肇伦院士是国内第一批从事微流控技术研究的学者。早在1995年以前,方肇伦院士就开始关注微全分析系统研究方向。1996年,他在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研究组开始尝试进行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的实验,同年他调入东北大学化学系组建分析科学中心,正式开展微流控芯片研究。2000年,方肇伦院士在浙江大学成立了微分析系统研究所,专注做微流控分析技术的研究。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1998年,方群教授博士毕业后,曾在东北大学分析科学中心实验室从事了半年微流控毛细管电泳技术的研究工作。1999年,方群教授从香港浸会大学回到浙江大学加入微分析系统研究所,继续开展微流控技术的研究至今。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1, 213, 181) " strong 切入:试样引入到多相微流控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国外已有先行者,国内研究尚未起步。在没有底子的情况下,是去模仿国外同行,还是围绕难点自主研发?模仿只能追赶,自主研发却有可能超越。“因为当时国际上已有先行者,而做基础研究需要有原创性,所以我们放弃了模仿的想法。”方群教授回忆说。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方群教授回忆,当年在选择研究方向时,有一个问题引起了他的注意:在做多个样品高通量筛选或者高速分析的时候,缺乏能够不断引入不同样品的方法。彼时,这个问题并不为大多数学者所关注,但无疑解决这个问题是很有价值的。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经过慎重考虑,方群教授最终选择以“试样引入”作为发力点切入微流控领域,并正式开始微流控技术的研究。在建所两年时,他们的研究成果首次在国际分析化学领域的权威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发表,这也是我国学者发表在该期刊上的第一篇关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文章。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最初,我的预想是在几年内就全部‘吃透’试样引入这个研究方向,然后就可以换方向做点别的。但随着研究组对试样引入研究的加深,逐渐发现这个方向很重要,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我们对微流控技术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这个方向就一直做下来了,如今已经成为研究组开展各种拓展工作的基石。”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十年,方群教授主要从事多相微流控技术研究,该技术是微流控分析领域的新一代前沿技术之一。何为多相微流控?这其实是针对“单相”来说的。多相微流控学,是利用多相微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尺度效应,在微通道或者微结构中进行多相微功能单元(如微液滴、微颗粒、微气泡等)的生成、操控、反应、分析、筛选等操作的技术和科学。方群教授介绍说:“简单来说,单相是指在微通道里面只有互溶的水溶液。现在大家研究比较多的‘油包水’的液滴其实就是多相体系的一种,又叫液滴微流控系统”。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1, 213, 181) " strong 顿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控”是微流控技术的精髓与核心。“要让微流体听你的话,就要通过各种“控”的方法去精准地操纵它们来完成实验室的各项工作。”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目前,微流控芯片研究比较注重芯片的专用化,所采用的微流体操控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但如果过分强调芯片系统的专用化,一方面会使微流控芯片品类繁多,导致使用人员不便选择与使用。另一方面会造成整体微流控系统难以集成,实验操作复杂。那么,如何以相对少的硬件系统,适应更多不同的应用场景呢?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方群教授脑海中。他的研究组也一直在尝试不同的路径和方法,试图找到这么一个通用又灵活的微流控技术。方群教授终于找到了,但他没想到的是,这项技术竟源自当时团队正在进行的基于微流控液滴的高通量筛选工作。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当时,研究组正在搭建基于毛细管探针和液滴阵列的自动化高通量筛选平台,在平台的应用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潜力,蓦然发现“没想到辛苦找寻已久的技术竟然就在自己身边。”方群教授兴致勃勃讲到:“经过一番提炼和改造,这套技术就成型了!”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方群教授给这套技术命名为序控液滴阵列技术(Sequential Operation Droplet Array),英文简称SODA。他表示,之所以起这个名字,一是为了致敬给自己确立研发目标带来灵感的顺序注射分析(Sequential Injection Analysis)技术,二是因为这个名字谐音英文“苏打水”,好记易推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58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469e1d34-27b6-4b93-8298-40e9d7c35333.jpg" title=" 第三代SODA仪器(可分享图片).png" alt=" 第三代SODA仪器(可分享图片).png" width=" 500" height=" 58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第三代SODA仪器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1, 213, 181) " 利器:看好SODA这三大应用场景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灵活操控微量流体是SODA系统最为突出的优点。SODA系统能够通过吸-点-移三个单元操作的灵活组合,在皮升精度水平自动化地完成多步复杂的液滴操控,包括液滴生成、转移、融合、分裂、寻址、分选等。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极佳的系统通用性和兼容性是SODA系统的另一大优势。目前,SODA系统已应用于单分子/单细胞分析、高通量筛选、微量细胞实验、微量样品分析、现场分析等多个领域。此外,SODA系统的半开放特性使其能够方便地与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和质谱设备兼容使用。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随着我们对SODA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下去,越发觉得这套系统功能强大,能够完成很多任务,尤其适合在超微量样品和试剂消耗下开展多种类、大规模的分析和筛选,以及进行复杂、多步骤的微量样品处理和分析,因此非常值得大力推广。”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ODA可以提供一种不同于现有微流控技术的微流体操控技术,有望为化学、生物、医学、药学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提供重要的平台工具。”方群教授介绍说。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们很想把SODA做成一套成熟的系统化的装置,然后从众多应用中选择若干突破口,真正实现SODA仪器的产品化。这是我们目前的一个重点研发方向。”方群教授表示,在众多SODA的应用中,他尤其看好单细胞分析、高通量筛选和家庭实验室这三大应用。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单细胞分析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微流控学是在微米级结构中操控流体的技术和科学,而细胞的粒径在数微米到数十微米之间,所以微流控系统天生适合做单细胞操纵和分析,SODA系统也不例外。单细胞研究对于目前生物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意义重大。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4年,方群教授与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的黄超兰研究员合作,共同进行单细胞蛋白质组的研究。“我们利用SODA系统进行超微量单细胞样品的复杂预处理和进样,在纳升级水平完成了单细胞的微液滴包裹、细胞膜破碎、细胞蛋白质释放、蛋白质还原和烷基化、两步酶解、毛细管色谱柱进样,再配合后续的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实现了在单细胞水平上的蛋白质分析和鉴定。2018年这个研究成果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2018, 90, 5430)上。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与现有方法相比,SODA在降低单细胞样品预处理过程中的损失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个结果也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它有可能解决单细胞样品预处理方面长期存在的瓶颈问题,也有可能将多种单细胞操作集成进行,如单细胞分选、液滴包裹、培养、刺激、多组学(如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分析等。”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高通量筛选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传统的高通量筛选系统样品和试剂的消耗通常在微升级。多数的微流控液滴系统适合生成大量的来自于单一样品的液滴,当需要生成大量不同样品来源的微液滴时,上述的液滴生成方式则行不通。针对这个问题,方群教授研究组基于SODA技术,研制了多款应用于分子/细胞水平药物筛选和蛋白质结晶筛选的高通量筛选平台。在针对大规模样品的高通量筛选中,其试样/试剂消耗较文献报道的系统及商品化仪器有明显优势。此外,在已经完成了基于单根探针的SODA系统基础上,他们正在加快研发基于12根探针的超高通量SODA系统以实现超高通量筛选的目的。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家庭实验室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讲到家庭实验室(Lab at Home)想法时,方群教授以计算机的发展做了类比。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巨型化、台式机化、笔记本电脑化、网络化和智能手机化等发展阶段,如今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方群教授表示,分析仪器也可以像计算机一样,最终进入寻常百姓家。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们研究微流控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微流控分析产品走近老百姓,走进千家万户,就像手机一样普及到每个家庭。这个概念类似于POCT(现场检测),但又与POCT有所不同。家庭检测设备对仪器的自动化、集成化和通用性有很高的要求,此外还要求仪器和检测的成本要比较低。但对仪器的微型化和便携化要求则比POCT要低。”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如果能将生物和化学分析仪器普及到每个家庭,那么每个家庭都将成为大数据的一个产生源点,将这些数据汇集,将会给大数据、物联网或者人工智能提供非常丰富的生物和化学数据支撑,而这是目前非常缺乏的。”谈到这里时方群教授非常激动,他表示:“做这个很难,但长期看这是一定要做的。总得有人做,总得有人开始去做。而SODA技术就其特点来说,很有可能为此做出贡献,所以我们现在非常想去推进。”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吸取一滴血,就可以进行生化、核酸、免疫和细胞等多类指标的检测。”“其实这里面有许多难题,一滴血体积很小,只有30-50微升,另外血液很粘稠且成分复杂,对其进行定量量取和精准操控很有难度。”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目前,方群教授团队已经完成一款基于SODA技术,并且适用于家庭实验室场景的自动化核酸分析原理样机。该仪器可以自动化进行样本的核酸提取、逆转录和实时PCR定量分析,完成一个样品中6个流感指标的检测,且成本较市售类似产品大幅降低。最近,他们还实现了针对一滴血样品的自动化血浆分离与定量稀释,以及后续的血糖和胆固醇分析。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从目前来看,SODA技术在进行微量样品的多步复杂操作方面很有优势,我们也很有信心。”方群教授表示,希望与有情怀、有眼光和有能力的厂商合作,共同实现仪器的产业化,供大家使用。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后记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微流控领域已经发展了30年,最近该领域又频现新的突破。有专家评论,微流控的春天来了。方群教授深以为然,“我确实深有同感,非常同意这句话。”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方群教授团队在微流控分析仪器研制方面,成果非常丰富。已研制的仪器有单细胞分析平台、高通量筛选平台、自动化核酸分析仪、高速毛细管电泳分析仪、手持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小型流式细胞仪等,目前均已供实验室内部使用,部分还提供给相关合作单位使用。 /span /p
  • 上海光谱SP-800MCE微流控生化分析仪新进展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采取与科研单位产、学、研结合方式, 积极开展基于本公司新产品为技术平台的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 由上海市科委资助,华东师范大学承担的《激光诱导荧光微芯片电泳仪的应用方法研究》(项目编号:08142201400)项目是基于上海光谱SP-800MCE微流控生化分析仪,通过研究建立了对&Phi × 174-HaeⅢ digest DNA Marker和p53两种特征基因片段进行电泳快速分离测定的方法,对特征DNA片段的检出限达到1ng/ml,能够满足PCR预处理后特征基因和突变基因分离检测的技术要求。近日,该项目通过了上海市科委组织的验收,研究的的方法以及产品技术平台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上海光谱SP-800MCE微流控生化分析仪,采用正交光路系统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技术,与传统共焦光路系统相比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的特点,适合仪器小型化的要求;仪器独特的微米级芯片精确定位技术(发明专利号ZL200610025730.2),保证了测试通道的精确定位,方便仪器使用操作,同时保证仪器的检测灵敏度;上海光谱SP-800MCE微流控生化分析仪可广泛应用于核酸、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等不同分析对象的分析,为生命科学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研发平台。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目前还在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合作,对SP-800MCE微流控生化分析仪做进一步的更广泛的应用开发。为未来推广微流控实用技术作基础准备工作。 本次BCEIA展会,上海光谱也展出了SP-800MCE微流控生化分析仪,欢迎从事这项工作的专家来展台指教和交流。
  • 让痕量样品分析简简单单-UPLC微流控芯片Trizaic
    贾伟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实验中心 对于痕量样品的液质分析,往往需要纳升级液相(nanoLC)作为分离工具。但是由于纳升液相采用极细管路(内径25-100微米),以及极低流速(200-450nL/min)的原因,在nanoLC使用中,微小的操作误差就会对其分离性能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导致实验失败。图1(左)显示了纳升毛细管在切割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了减小nanoLC的操作难度,沃特世推出了纳升微流控芯片——Trizaic。它将众多的管路与色谱柱整合为一体,在方寸之间实现了nanoLC 的轻松操作。Trizaic作为沃特世的纳升级微流控芯片系统,以UPLC技术为起点,远远超越了其它微流控芯片产品目前的HPLC水平。自然而然,与其它微流控芯片比较,Trizaic天然地具有了UPLC较HPLC的巨大的性能优越性。通过两者的对比, Miller教授于Current Trends in Mass Spectrometry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清晰地显示出了Trizaic所能提供的,而HPLC级微流控芯片所无法企及的卓越性能(图1右)。图1. 左:纳升液相切割放大图。右:Trizaic与HPLC微流控芯片分析效果比较。Trizaic不但具有强大的分离性能,在它的结构设计中,更是考虑到了实际使用的便捷性。其主要的特点如下:■ Trizaic使用亚2纳米级填料,这是其超群的分离性能的基础。■ Trap Column与 Analytical Column同时内置于Trizaic内,避免了连接纳升管路所需的精细操作,也因此提高了实验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不必分流,就可实现精确稳定的纳升流速控制。不分流设计可为实验室节省巨大的高纯度流动相购买费用及废液处理费用。■ Trizaic可进行自动控温,保证分离的精确重现性。■ 自动储存记录Trizaic的使用情况,实验追溯轻松便捷。图2. Trizaic内部结构示意图(左图中阴影中)及外观(右)。为了实现卓越的分离性能,不同于其它微流控芯片, 在Trizaic的设计中,沃特世创造性地使用了陶瓷材料,以适应UPLC所必需的材质强度。通过激光蚀刻、高温加压融合、信息储存芯片植入等过程, Trizaic成品不但外观小巧、使用简便,更具有卓越的稳定性。在多达几百的重复实验中,T RIZAIC可以轻松做到并保持卓越的分离性能(图3)。图3. Enolase蛋白酶切混合物(70fmol)使用Trizaic分离分析。图中从上至下依次为第15次、215次、475次重复实验分析色谱图。结果显示出了Trizaic优秀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关于沃特世公司 (www.waters.com)50多年来,沃特世公司(NYSE:WAT)通过提供实用和可持续的创新,使医疗服务、环境管理、食品安全和全球水质监测领域有了显著进步,从而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创造了业务优势。作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的开创者,沃特世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为客户的成功创造了持久的平台。2011年沃特世公司拥有18.5亿美元的收入,它将继续带领全世界的客户探索科学并取得卓越成就。###Waters, UPC2, Ultra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 ACQUITY, NuGenesis, UPLC, TruView, XSelect, XBridge, Synapt, Xevo 和 Engineered Simplicity是沃特世公司的商标。联系方式:叶晓晨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市场服务部xiao_chen_ye@waters.com周瑞琳(GraceChow)泰信策略(PMC)020-8356928813602845427grace.chow@pmc.com.cn
  • 微流控技术唱主角 第22届全国色谱会分析检测分会场侧记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4月21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旦大学承办,上海分析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办的“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 /p p   除大会报告和墙报展示外,本次会议共设立样品制备、高效分离、分析检测、组学应用4个分会场。分析检测分会场安排了22个邀请报告,19个口头报告,以及2个经过专家遴选的青年报告,其中约有17个报告与色质联用技术直接相关,另有7个报告是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开展相关分析,可见质谱联用技术和微流控芯片技术在当前的色谱分析领域“大行其道”。 /p p   仪器信息网摘录部分报告内容,以飨读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3890c1a4-6a14-49fc-9e27-42c6a0456d27.jpg" title=" IMG_9148.jpg" alt=" IMG_914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微流控液滴-色谱联用分析系统的研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浙江大学 方群教授 /strong /p p   课题组发展了一种集成了原位取样、纳升进样、色谱分离和电喷雾的LC-Swan探针技术,具有集成、微量、自动的特点,能够对连续油下液滴进行取样再进入MS分析,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筛选、固体表面分析方面得到应用。当前,LC-Swan探针技术的分离性能仍需进一步提高,该技术有望应用于微量复杂样品分析、单细胞组学分析、质谱成像分析、现场快速分析,有望提供一种实现液相色谱微型化的新路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023e2f4d-36e4-4cc8-b7c2-b0e055927960.jpg" title=" IMG_9170.jpg" alt=" IMG_917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液体活检方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厦门大学 吴玲玲博士 /strong /p p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从肿瘤组织释放进入外周血的各种肿瘤细胞总称,是导致肿瘤扩散的关键因素,在早期检测、用药指导、疗效评估中有重要价值。细胞富集与高通量单细胞分析是CTC临床应用的关键,课题组因此发展了创新筛选核酸适体的新方法,获得选择性识别CTC探针 提出了尺寸分离与亲和识别协同捕获新策略,实现CTC的高效富集 同时发展了液滴微流控新方法,实现了高通量单细胞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750523d5-6697-4475-b66a-44ff2038a222.jpg" title=" IMG_9212.jpg" alt=" IMG_921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北京工业大学 汪夏燕教授 /strong /p p   2000年以后,芯片液相色谱的文章发表数量递增,从之前的不到10篇上升至几百篇。芯片液相色谱的关键在于制备高重现性的、能耐高压的微通道色谱柱,探索能稳定保留填充色谱填料颗粒的方法。课题组制作了一种玻璃微流控芯片,提出等离子体辅助对准预键合制作玻璃芯片,同轴连接、圆形通道的设计减小了死体积,避免不规则流型,实现了三种神经递质的快速分离分析,理论塔板数可达近50万/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4112375d-1cd8-4a82-ae80-5eb27b6f3b64.jpg" title=" IMG_9230.jpg" alt=" IMG_923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基于微流控液滴机器人技术的浓缩梯度系统及其在定量高通量筛选中的应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浙江大学 魏岩博士 /strong /p p   报告介绍采用单边扩散模式,与液体操纵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灵活、低消耗和高通量的浓度梯度技术。该技术梯度可调,能适应不同应用。系统样品消耗在几十纳升,液滴通量为70s/稀释,梯度范围为5.5个数量级,在细胞水平药物筛选、蛋白质分析、蛋白-配体分析、抗生素筛选等应用中具有良好前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b3c5fb09-2175-4ad3-b8fc-ddbd260522a0.jpg" title=" IMG_9251.jpg" alt=" IMG_925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新型3D自组装芯片用于外泌体的高灵敏分子检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美国堪萨斯大学 张鹏博士 /strong /p p   Nano-HB芯片通过芯片三维自组装,突破了芯片发展在流体混匀、界面反应和边界效应方面的限制,具有很好的普适性,显著提高了外泌体检测的灵敏度。通过Nano-HB芯片方法,外泌体FRα首次被筛查确认为卵巢癌的诊断标志物,对标志物的分析能够显著改善肿瘤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精准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be678721-7829-4aa8-b5e4-df1900623c29.jpg" title=" IMG_9275.jpg" alt=" IMG_927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微芯片电泳辅助级联信号放大用于超灵敏生物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广西师范大学 赵书林教授 /strong /p p   在微芯片电泳(MCE)分析中,极小的样品量(通常在纳升范围内)和检测窗口给实现生物样品中微量组分的检测带来了挑战。因此提高MCE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是该方法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课题组发展了微芯片电泳辅助级联化学发光信号放大检测miRNA-21用于癌细胞识别、微芯片电泳辅助级联化学发光信号放大检测HIV-DNA用于艾滋病鉴定、微芯片电泳辅助核酸链置换级联激光诱导荧光信号放大用于miRNA-141检测等方法,为MCE方法的拓展提供新思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f2d77732-2941-404f-9513-e0315d62eb24.jpg" title=" IMG_9297.jpg" alt=" IMG_929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上的肝组织微结构单元构建及组装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王进义教授 /strong /p p   药物发现过程中,药物肝毒性导致药物开发成功率低下及研发投入和产出失衡,急需研制新型的药物肝毒性测试与筛选平台。课题组探索与研究了精确和仿生构建肝组织结构单元-三维肝小叶样微组织-的新技术与新方法,通过微机电技术生产方寸大小的新品实现微管道、微阀门与微泵加工,依托流体控制、粒子操作和信号收集整理,集成微结构硬件,实现结果分析与输出,为解决当前肝脏再生研究与肝脏疾病治疗的难点提供新的选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fbd960e3-e905-45e2-9cfe-f354d51bdeb8.jpg" title=" IMG_9321.jpg" alt=" IMG_932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基于液滴微流控芯片制备Janus粒子及其应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东北大学 徐章润教授 /strong /p p   Janus,来自古罗马“双面神”一词。Janus粒子在同一介观体系中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组成与物理(或化学)性质的一类材料,通常具有明确分区结构,且具有双重性质如亲水/疏水、极性/非极性,是材料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报告介绍了基于液滴微流控芯片制备的Janus粒子,在生物成像、生物传感、药物传递等领域拥有实际应用,且具备潜在价值。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70f02840-c596-4c71-bbd6-25a5ee8efc3e.jpg" title=" IMG_9348.jpg" alt=" IMG_934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多孔层表面改性毛细管柱及其应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东北师范大学 杨丽教授 /strong /p p   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多孔层改性毛细管柱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CEC分离、毛细管酶微反应器和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利用高度均匀的微纳孔径的多孔层对毛细管柱进行功能化改性,有效地提高了毛细管柱的性能。多孔层改性的毛细管柱可作为色谱柱和生物酶或抗体的载体,显示了其在复杂物质高效分离分析、酶分析、蛋白分析以及免疫分析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应用前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6414d9a0-de61-4d13-bbb0-fd38c3531d95.jpg" title=" IMG_9375.jpg" alt=" IMG_937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功能化POSS杂化聚合物纤维涂层用于SPME-GC-MS联用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福州大学 吴晓苹教授 /strong /p p   课题组通过光聚合法快速制备两种功能化POSS杂化涂层纤维,方法简便节能,实现了PAHs、PAEs特异性萃取。杂化涂层纤维避免了常规SiO2纤维性脆易断的问题,与不锈钢丝载体间的化学键合增加了纤维的稳定性。杂化SPME-GC-MS联用分析污染物,具有宽的线性范围和极低的检测限,为环境和食品监测提供高效方法。 /p p br/ /p
  • 2017微流控微尺度分析会议:三会联合在沈召开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7年9月23日,第六届国际微流控学学术论坛(沈阳)、第十一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在东北大学汉卿会堂蔡冠深报告厅联合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东北大学承办,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协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微流控领域的专家、学者500余人前来参会学习,更有中国科学院汪尔康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董绍俊院士、中国科学院张玉奎院士和加拿大皇家科学院乐晓春院士亲临现场与会交流。此外,还有来自日本、奥地利的专家、学者带来精彩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6f542bd2-fb7f-4133-b21d-e41043aecd18.jpg" title=" 22.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会议现场 /span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次大会组委会主席、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建华主持了大会的开幕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2dd0024a-4724-4b29-afba-60fe229a2684.jpg" title=" 1.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东北大学副校长 王建华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东北大学副校长唐立新致开幕辞,他对参加大会的来宾表示热烈地欢迎,并祝贺大会胜利召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9ad20d56-0783-446d-b0b7-5ba560b23514.jpg" title=" 2.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东北大学副校长 唐立新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次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玉奎院士致开幕辞,他首先代表本次会议学术委员会对大会的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祝贺,欢迎各位代表出席本次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并对东北大学会务组团队的会议筹备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讲到,本次大会的主题包括了微/纳流控科学与技术,微全分析系统,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微纳单细胞、单分子分析,微纳生物分析,相关联用技术及其在化学、生物、医学、药学、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他相信,经过本次大会广泛的学术交流,必将对我国微流控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最后,张玉奎院士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fed83cb2-ab0e-4cd5-a5c0-4cc404a377e6.jpg" title=" 3.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院士 张玉奎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乐晓春院士主持了当天会议第一场全体大会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1db9df66-4917-438c-a253-a1bc8f3ac782.jpg" title=" 4.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乐晓春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院士主讲了题为《Novel Bipolar Electrode and Microfluidic Based Bipolar System With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的报告。汪尔康院士首先解释了双极电极、电化学发光的含义及优点。之后他介绍自己课题组近几年的杰出工作——微型USB2.0电化学系统及相关工作,包括新型的双通道封闭式双极电极的建立、多通道封闭式双极电极、裂分式BPE系统、纳米级双极电极阵列的构建、基于普鲁士蓝可视化的BPE传感等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5f904829-cfcd-4d9f-a84f-8ab0f564089a.jpg" title=" 5.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院士& nbsp 汪尔康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华主讲了题为《深度覆盖的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研究》的报告。她向与会者介绍了她们课题组开展的蛋白质组定性定量分析新方法的研究工作,包括高效低残留样品制备新材料、新技术,高峰容量色谱分离新材料、新模式,高精准质谱定量新方法、新算法等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在国际上率先采用离子液体溶解膜蛋白,建立了基于离子液体提取的样品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制高柱效、高峰容量、稳定性好的超长桥联杂化整体柱;发展了准等重二甲基化标记(plDL)定量方法;研制了全自动样品处理装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8ff78166-9155-4053-967f-02129ce4791e.jpg" title=" 6.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丽华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东京大学教授Takehiko Kitamori主讲了题为《Microfluidics and Nanofluidics based on UnitOperations and Its Innovations into Biomed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Implementation》的报告。他向与会者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基于微流体和流体流动单元操作的创新技术在生物医学科学和生活中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86eb5036-de0b-4640-acd5-e91590d55fd1.jpg" title=" 7.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东京大学教授 Takehiko Kitamori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董绍俊主讲了题为《Advanced Miniature Biofuel Cells and Other Energy Sources》的报告。董绍俊院士向与会者介绍了几种先进的微型生物燃料电池和其他能源来源。包括一种微型自供电生物传感器,可用于检测阴离子和阳离子,如检测食品中内源性的、痕量的CN-和Hg2+;一种微流体折纸式ECL生物传感装置,它是一种微小的纸质生物电池,其具有便携、价廉等优点,可用于过氧化氢的pH检测和血糖的检测;可用于催化剂评价显示分析,生物催化剂评估和酶底物分析的新型的化学能双极电致变色电极策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6b7f03a9-81a7-4e57-8ec3-dd66d3461faf.jpg" title=" 8.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董绍俊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清华大学教授张新荣主讲了题为《微液滴萃取-皮升电喷雾用于单细胞分析》的报告。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微液滴技术已日趋成熟,在单细胞分析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最近,微液滴和质谱联用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张新荣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在单细胞电喷雾质谱离子源(Pico-ESI)研究工作中取得的进展,包括皮升样品的离子化方法、信噪比问题的解决等。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628bb6fb-60c1-441f-a985-4b4bad8dab02.jpg" title=" 9.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清华大学教授 张新荣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名古屋大学教授Yoshinobu Baba主讲了题为《Nanobiodevices and AI for Society 5.0; Super Smart Society》的报告。他介绍了纳米生物元件和AI在生活中各领域的应用,如纳米DNA测序仪用于肿瘤外泌体诊断,能实现对外泌体基于纳米线的超高速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c0f80bc7-9cdb-4c48-bf96-21b77332ac0e.jpg" title=" 10.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名古屋大学教授 Yoshinobu Baba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仪器信息网将为您带来本次会议后续更多精彩报道。 /p
  • 第二届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在京圆满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9月25日~26日,由清华大学化学系和微量分析测试与仪器研制北京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 strong 第二届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 /strong 在北京西郊宾馆成功召开。会议为期两天,旨在进一步推动微流控细胞分析研究的快速发展。近200名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出席了会议,并围绕微/纳流控单细胞技术、CTC/器官芯片、活体分析传感、人造细胞群体等热点话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16a468af-928a-4c1a-8112-d7fee66402bc.jpg" title=" 1.jpg" alt=" 1.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会议现场 /p p   会议开幕式上,主办方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致开幕辞。清华大学梁琼麟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赵玉芬院士分别致词,欢迎了广大学者同行的到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49bbdc44-cb69-49a8-bdcb-4e48287cc86b.jpg" title=" 2.jpg" alt=" 2.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致开幕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6a280103-f045-4705-9838-fdee9e46fe7f.jpg" title=" 3.jpg" alt=" 3.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清华大学梁琼麟教授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1f2a48c1-07cd-4283-a37c-47f4d8291dc8.jpg" title=" 4.jpg" alt=" 4.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赵玉芬院士致辞 /p p   会议共有近200人参加,其中主题报告20人、口头报告4人、墙报26个。 /p p   24位报告专家分别针对“ strong 单细胞分析”、“CTCs & amp 器官芯片” /strong 和“ strong 新技术和应用” /strong 三大主题做了精彩报告分享。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单细胞分析”场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6e10f049-7e63-4ed7-9a01-13d1e85709d0.jpg" title=" 5.jpg" alt=" 5.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Takehiko Kitamori教授(东京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Micro and Nano Fluidics for Bio and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strong /p p   Takehiko Kitamori教授从事微流控技术研究近30年。本次报告,Takehiko Kitamori教授介绍了用于生物和分析技术的微流控和纳流控技术,并详细阐述了可行的微/纳流控装置的设计。Takehiko Kitamori表示,“Our mission is provide a tool which doesn’t exist but the users want to use.”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862287cb-0194-4179-a905-12a82692255a.jpg" title=" 6.jpg" alt=" 6.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刘笔锋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Single cell cellomics with microfluidic chip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微流控芯片单细胞分辨的细胞组学》 /strong /p p   微流控芯片实现了先进的单细胞分辨率分析。刘笔锋教授介绍了微流控芯片对单细胞化学刺激的不同策略,并表示未来的工作将集中于细胞信号网络动力学和单细胞分辨率的三维基因组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d3b08004-664d-42bd-a001-1c8f4840c6db.jpg" title=" 7.jpg" alt=" 7.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姜成浩教授(庆熙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Fluorescent-free 3D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based on wavelength-dependent plasmonic scattering illumination》 /strong /p p   姜成浩教授介绍了基于波长依赖等离子体散射照明的无荧光三维超分辨显微技术(3D SRM)和采用双波长的无荧光活单细胞的细胞器进行三维扫描成像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f32747fa-2893-4cf3-bb6f-f2ad2487c0e9.jpg" title=" 8.jpg" alt=" 8.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杨朝勇教授(厦门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A paired-seq approach for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strong /p p   杨朝勇教授介绍了循环肿瘤细胞(CTC)液体活检,肿瘤细胞适配体进化,微流控技术进行CTC富集以及CTC细胞分析的集成策略,还特别介绍了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配对测序方法及芯片设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69d686e5-eb7f-411e-8572-425c2a16fc49.jpg" title=" 9.jpg" alt=" 9.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Katsumi Uchiyama教授(首都大学东京)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Possible application of push-pull nozzle system for single cell analyses and manipulation》 /strong /p p   Katsumi Uchiyama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非入侵的单细胞检测方法,并建立了一种基于电化学检测的push-pull喷嘴系统,基于此,能够实现乳酸单细胞的在线监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dbe566cb-05c0-4129-a7f0-e3fbdd0aefcc.jpg" title=" 10.jpg" alt=" 10.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熊春阳教授(北京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Microfluidics for cell mechanics and mechanobiology》 /strong /p p   原条细胞内部和外围细胞具有不同的力学表型。熊春阳教授从细胞力学角度,介绍了细胞的机械性能和力学生物学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6dc2ab19-913c-4764-9a0a-260c98b24d5e.jpg" title=" 11.jpg" alt=" 11.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李秀军教授(德州大学埃尔帕索分校)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Dynamic Single-Cell Analysis on Microfluidic Biochips》 /strong /p p   已经有针对医学应用的微流控芯片,如细胞内钙测定和MDR研究。李秀军教授重点介绍了新的单细胞分析技术——SASCA(same-single-cell analysis)。仿真CFD可以为单细胞操作和微流控芯片设计提供有用信息。简单的液滴系统具有高通量单细胞分析的潜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e1f29e32-1882-4eb3-a872-763c10d5037a.jpg" title=" 12.jpg" alt=" 12.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林金明教授(清华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Chemical operation on a living single cell by open microfluidics》 /strong /p p   林金明详细介绍了课题组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制备的单细胞采样与原位检测质谱接口装置,该技术可以应用于样品前处理单细胞的深度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3bd93bbb-8ea4-40e3-8ce5-7554265872d2.jpg" title=" 13.jpg" alt=" 13.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许岩教授(大阪府立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Towards molecular manual-assembly: nanofluidic manipulation of single nanometric objects an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strong /p p   许岩教授介绍了不同于传统检测方法的单个外泌体简单检测方法,该方法无需对外泌体进行富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0e4f65d6-130e-4dd1-8724-84e53a069033.jpg" title=" 14.jpg" alt=" 14.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林星宇研究员(浙江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Membrane-based single bacteria analysi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基于模芯片的单细菌分析》 /strong /p p   林星宇研究员阐述了食品QC过程的纳流控技术,并详细介绍了基于微液滴的数字化等温扩增技术和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7f19c847-bb02-4b1f-a262-a0747b6beef9.jpg" title=" 15.jpg" alt=" 15.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王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Quantication of nanoparticles in single cells by LA-ICP-MS》 /strong /p p   单细胞分析对于癌症研究和个体化治疗尤为重要,迫切需要进行单细胞分析的新技术。王萌研究员介绍了一种新的单细胞分析方法——LA-ICP-MS,该方法不仅灵敏,通量也高。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循环肿瘤细胞 & amp 器官芯片”场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66df9f11-e10d-4194-a0d4-80bc705177b3.jpg" title=" 16.jpg" alt=" 16.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黄卫华教授(武汉大学) br/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Three-dimensional microfluidic device for in vitro and in vivo detection of circulation tumor cell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三维微流控芯片体外及体内检测循环肿瘤细胞》 /strong /p p   黄卫华教授介绍了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诊断策略和微流控技术的应用。黄卫华教授课题组开发的三维支架植入捕获CTCs和原位培养CTCs的微流控设备具有很高的捕获效率,该方法为CTCs的捕获提供了新思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daa5af99-9e02-4b7a-a491-f0e03521b248.jpg" title=" 17.jpg" alt=" 17.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孙佳姝研究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Microfluidic techniques for cancer liquid biopsy》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循环肿瘤标志物分离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e9374cb2-cf17-43c0-8ecc-68221bcb823d.jpg" title=" 18.jpg" alt=" 18.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王 /strong strong 进义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肝组织结构单元构建及组装》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b4ca59c7-9a8b-48d1-b219-53d801ead447.jpg" title=" 19.jpg" alt=" 19.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梁琼麟教授(清华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Perfusable 3D-glomerulus-on-a-chip fabricated with topographical hollow hydrogel microfiber》 /strong /p p   基于拓扑结构的凝胶纤维片肾小球模型具有通量高、robust perfusion等特性。而微流控技术,在实现从“器官芯片”到“人体芯片”方面具有可期前景。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新技术和应用”场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3ab4e0c3-8afa-4e2f-9ca0-685cfa90b428.jpg" title=" 20.jpg" alt=" 20.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黄俊教授(杜克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Acoustofluidics: merging acoustics and microfluidic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strong /p p   黄俊教授介绍了基于声波的微流控操纵技术,并从原理进行了细致详细的阐述。他表示,声波流控操纵技术可以用于细胞模式研究、细胞分选(FACS)、单细胞控制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f3ee843b-fc9e-4a4d-8440-ff7d953e96a6.jpg" title=" 21.jpg" alt=" 21.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芦思珉博士(南京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A single biomolecule interface-for advancing the sensitivity,selectivity, and accuracy of sensor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纳米孔道单分子界面传感分析》 /strong /p p   芦思珉博士介绍了基于纳米孔的单细胞分析技术。单分子接触面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以直接读出单个碱基变异。通过纳米孔封闭技术,可以得到单个分子/细胞/细胞器,从而进行单分子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6a155fa9-e17a-47fa-b291-7157c6345cf1.jpg" title=" 22.jpg" alt=" 22.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方群教授(浙江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Droplet-based microfluidic cell assay》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基于液滴技术的微流控细胞分析》 /strong /p p   方群教授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SODA(Sequential Operation Droplet Arrary technique)系统,并对展示了利用SODA系统进行蛋白质结晶条件筛选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40d9281a-bf2a-460b-9938-d31d39aaa8be.jpg" title=" 23.jpg" alt=" 23.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朱永刚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Microfluidic devices for long-term continuous and cell metabolite analysis》 /strong /p p   朱永刚教授介绍了用于长期连续进行细胞代谢产物分析的微流控装置,并以糖代谢检测、乳酸盐代谢物检测和ROS检测为例,分别进行了阐述。他提到,Cybernose和Cybertongue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连续检测化学或生物学物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f6940cf3-bf84-44dc-af7b-382626423bcd.jpg" title=" 24.jpg" alt=" 24.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Yan-Wei Jia教授(澳门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Cell-based drug screening on microfluidics》 /strong /p p   贾艳伟教授介绍了关于精准用药以及微流控技术进行的药物筛选工作,还介绍了关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相关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129e7fa0-58f3-4a0c-942d-975314af6fac.jpg" title=" 25.jpg" alt=" 25.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陈子林教授(武汉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Electro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for Pharmaceutical and Cell Analysi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毛细管电泳/电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其药物及细胞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36433b9c-acbe-4ea6-8122-f6e344e757e1.jpg" title=" 26.jpg" alt=" 26.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蒋兴宇教授(南方科技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Microfluidics for rapid synthesis and screening of nanoscale drug carriers》 /strong /p p   微流控芯片技术可以用于诊断也可应用于治疗。蒋兴宇教授介绍了用于胰腺癌治疗的NGF siRNA纳米团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b7400e1e-8a38-4bde-9103-91fdec28121e.jpg" title=" 27.jpg" alt=" 27.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端裕树博士(岛津中国)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Introduction of cell microchip mass spectrometer(CM-MS)instrument and applications》 /strong /p p   端裕树博士对岛津CELLENT CM-MS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仪的功能、特点和应用领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nbsp CM-MS可以作为细胞研究和药物筛选的利器,微通道设计和质谱检测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将提供更精确的定性定量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24774d12-a5b9-48cd-a7a7-9668b4f2e05d.jpg" title=" 28.jpg" alt=" 28.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王蔚芝教授(北京理工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靶向多肽分子探针的微流控筛选检测与活体分析传感》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c2786c27-9ed4-4ddd-b61a-aa579f85340a.jpg" title=" 29.jpg" alt=" 29.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韩晓军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Micro-arrays of artificial cells for cell function study》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1f9b9961-f92c-4781-a987-0800305c989b.jpg" title=" 30.jpg" alt=" 30.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宋冠群(英国皇家化学会)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主题:《Publishing your cutting-edge research with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strong /p p   本次会议在国际著名期刊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影响因子8.4)出版了由主题报告专家为主要作者完成的“微/纳流控细胞分析”(Cell analysis on micro/nanofluidics)专刊。英国皇家化学会Analyst和Lab on a Chip期刊为会议设立了优秀墙报奖,评选了五篇优秀墙报奖论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ea40781d-55fe-4e74-93a1-d440b58b0b3e.jpg" title=" 31.jpg" alt=" 31.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专家为优秀墙报获得者颁奖 /p p   两天会议圆满结束,各领域的微流控专家从不同角度的精彩论述给参会者众多启发。林金明教授在闭幕式上表示,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微流控细胞分析研究的进展,培养优秀人才,将努力提高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交流活动水平。并透露,明年的会议仍定在9月25—26日,不同的是会增加细菌、病毒和临床方向研究的专家报告,增加交叉学科,为微流控技术研究提供更多思想交流和思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期待明年的第三届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5183ce42-8364-440e-9afb-9dc463dedff5.jpg" title=" 32_meitu_1.jpg" alt=" 32_meitu_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br/ /p
  • 天津大学MFCM微流控流式细胞技术进展|针对原生质体样品的分析
    要更好地了解原生质体的表型异质性,需要对许多单个细胞的形态和代谢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在单细胞表型分析方面,流式细胞仪已证明其具有高通量定量分析和分离目标生物样品的能力。然而,传统的流式细胞仪体积庞大、复杂且需要高技能的人员。随着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微流控已与流式细胞仪相结合(MFCM),实现了强大的单细胞聚焦、检测和分选,已在各种生物应用中得到证明 ,包括单细胞 RT-PCR、干细胞筛选、蛋白质分析等。虽然 MFCM 已被证明是医学诊断和动物细胞研究中单细胞操作和分析的强大工具,但在植物细胞特性方面的类似工作仍然远远落后。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Xingda Dai等人开发了一种带有荧光传感器的微流控流式细胞仪,为原生质体样品的分析提供了一种简单、直接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原生质体是植物细胞,其中细胞壁已被酶促或机械去除,是生物技术应用(如体细胞杂交和遗传转化)的非常有效的实验模型。原生质体提供了悬浮培养中的多细胞组织和细胞组装体所没有的许多细胞学优势,因此是研究细胞过程(如信号转导、细胞壁再生、压力和激素的作用等)的宝贵实验系统。然而,在细胞壁消化后,产生的原生质体是渗透敏感的、脆弱的结构,需要格外小心以保持其完整性。此外,原生质体的直径通常比哺乳动物细胞大,并且不像动物细胞那样粘附,因此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原生质体群体需要对仪器配置进行重大更改,并且极难实现稳定的流动。下图就是文章中所用的微流体流式细胞仪。(A) 开发平台示意图;(B) 已开发平台的照片;(C) 单个植物细胞通过通道的延时图像;(D) 单个植物细胞双通道荧光检测的实时响应。首先,基于用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 (DCFH-DA)染料检测拟南芥叶肉原生质体细胞内活性氧 (ROS) 的变化,研究了 H2O2、温度、紫外线 (UV) 和镉离子等各种外部应激因素对细胞内 ROS 积累的影响。下图显示的是外源 H2O2 介导的拟南芥原生质体 ROS 含量的变化。(A) 原生质体的荧光图像,比例尺为 25 µm;(B-D) 分别在 3、6 和 9 小时后由原生质体中的 H2O2 浓度诱导的荧光强度梯度;(E) H2O2 处理时间对原生质体荧光强度的影响。下图显示的是环境压力下拟南芥原生质体的氧化还原状态。(A) 原生质体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图像,比例尺为 25 µm;(B) 原生质体在不同温度胁迫下的荧光强度;(C) Cd2+处理的原生质体荧光图像,比例尺为25 µm;(D) Cd2+下原生质体的荧光强度;(E) 紫外处理下原生质体的荧光图像, 比例尺为 25 µm (F) 紫外线下原生质体的荧光强度其次,从白色花瓣中分离出的矮牵牛原生质体比从紫色花瓣中分离出的原生质体中观察到更快和更强的氧化爆发,证明了花青素的光保护作用。第三,使用具有不同内源性生长素的突变体,证明了生长素在原代细胞壁再生过程中的有益作用。此外,UV-B 照射通过增加细胞内生长素水平具有类似的加速作用。该研究揭示了以前未被充分认识的原生质体群体中的表型变异性,并证明了微流体流式细胞术在评估单细胞水平的植物代谢和生理指标的体内动态方面的优势。
  • 清华大学-岛津中国联合举办首期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7年9月26日,清华大学和岛津中国联合举办的首期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The First Workshop on Chip-MS for Cell Analysis)在岛津中国质谱中心举行。讲习会展示了由清华大学林金明课题组研究开发的多通道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的接口技术以及芯片上细胞培养与观察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也展示了岛津高性能质谱检测仪器与多通道微流控芯片联用的广阔发展前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130e3014-8846-414d-b449-a86e3999d5a8.jpg"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讲习会现场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岛津中国事业战略室产品企划部部长端裕树博士致欢迎词。他表示,多通道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Chip-MS)系统是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长期攻克的研究课题,获得多项的中国发明专利,2016年这项成果与岛津公司合作,结合岛津现有的高性能质谱,成功地研制了具有多通道芯片细胞培养、显微观察、细胞代谢富集与分离、高灵敏质谱检测等多种功能的分析仪器。虽然还没有正式对外发售,但是该系统的功能、性能已经基本达标。因此,采用workshop这种非正式的形式来和大家进行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e0550fe2-1703-4e06-a0c7-ca82fa599559.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岛津中国事业战略室产品企划部部长 端裕树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林金明教授向与会者介绍,细胞是生命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元。对细胞及其代谢物的分析对于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细胞识别、细胞定量、细胞代谢、细胞生理过程和细胞相互作用等研究的意义重大。细胞分析的难点在于:细胞尺寸微小(微米级),难于操纵;细胞内待测物含量少,需高灵敏度检测;细胞内生物学容量大,需高通量分析。为此,林金明课题组开始了采用微流控芯片系统和质谱系统进行细胞共培养和细胞分析的研究,并于2012年开始陆续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相关论文,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2016年,林金明课题组在自主研发的多通道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接口的基础上,结合岛津先进的质谱检测仪器,与岛津中国质谱研发中心开展合作,开发Chip-MS细胞分析系统。该系统有三大难点:多通道芯片与质谱联用;细胞共培养;细胞形态观察。目前,第一代Chip-MS系统已经基本完成,预计明年初正式发售。该系统由细胞培养基注入系统、细胞培养芯片系统、代谢物富集分离系统和质谱检测系统四部分组成。该系统还可用于细胞的药物代谢、环境污染物对细胞成长过程的影响、营养物质对细胞培养过程的影响、疾病机理、细胞的分选和检测等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58b3d4f8-888c-4169-bf38-570ceb54f2cf.jpg"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清华大学教授 林金明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研究生张婉玲对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系统的实验方法做了详细介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f273b176-a05c-48d8-b154-76e45661cb68.jpg"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研究生 张婉玲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岛津中国质谱中心中心长滨田尚树向与会者介绍了岛津中国质谱中心的定位、仪器、研究项目等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c8c2a041-e2cd-47b4-9c4a-37c6b69cd394.jpg" title="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岛津中国质谱中心中心长 滨田尚树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33e66341-fd0f-4461-b079-a0f2b057ce43.jpg" title="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博士生张婉玲与岛津工作人员在为与会者演示Chip-MS系统的实验方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6745bfe1-0529-4245-ac90-3ace0a1b1a72.jpg" title=" 1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系统由细胞培养基注入系统、细胞培养芯片系统、代谢物富集分离系统和质谱检测系统四部分组成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27909020-b8b0-4e8c-82e6-1fd1d0644b2b.jpg" title="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岛津中国质谱中心工作人员向与会者介绍岛津质谱产品和技术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悉,第二期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将于今年12月下旬举办,举办地点初步确定在上海。 /span /p
  • 博奥晶典推出恒温扩增微流控芯片核酸分析仪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3月19日,CBIFS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为期两天,共邀请到了60余位业内专家就食品安全的相关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展会吸引了700余名业内人士参加,40余家企业参展并展示自己的成果。在本次大会举办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专题论坛上,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奥晶典)的张岩博士对此次展出的微流控恒温扩增平台在论坛上作了技术演讲,向大家介绍这套平台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应用状况,为更好地了解其技术原理及优势,仪器信息网编辑在现场对博奥晶典的张岩博士进行采访。 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有限公司张岩博士   仪器信息网:贵公司这套快速检测平台主要采用什么技术?   张岩博士:恒 温扩增技术以及微流控芯片技术。博奥是国内唯一具备国际先进的微加工生产工艺的公司,微流控碟式芯片是博奥的专利技术,恒温扩增仪是我们第一款应用微流控芯片技术的扩增产品,微流控碟式芯片具有多指标并行检测、样品及试剂用量少的特点。博奥采用恒温扩增技术,因为恒温扩增反应不需要90度以上的高温变性过程,只是在50-60度之间反应,并且微流控芯片的结构设计有液封的效果,反应液的挥发并不严重,因此具有各检测孔反应均一、结果可控的优势。   晶芯® RTisochipTM-A恒温扩增微流控芯片核酸分析仪及其微流控蝶式芯片   仪器信息网:此款微流控恒温扩增仪是否专门定位食品安全监测领域?相对传统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微流控恒温扩增仪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有何应用优势?   张岩博士:这个平台能够很好的满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需要,是一个基于检测微生物的平台,同样也应用在临检,如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检测,以及农业、奶制品、水质等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大家都知道,传统方法检测食源性微生物呢,一次只能检一个指标,而微流控碟式芯片上的24个检测通道,可以进行多指标的并行检测。并且通道之间完全隔离,不接触空气,因此避免了交叉污染。另外,从实验成本控制角度来讲,碟式芯片上每个样品反应量仅需1.4&mu L,相应的试剂用量也减少到了几微升,更符合目前快速检测领域的需求。   恒温扩增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实际应用主要都是用来定性,其多个引物的设计能带来更高的特异性,反应快, 实验操作也非常简单,因此很适合快速检测。关于这两种技术的优劣势比较,行业内人士也都比较了解,我这里就不多作介绍,我们的技术创新主要是微流控芯片, 或者说微流控与恒温扩增技术的结合。   仪器信息网:碟式芯片不同通道的多个引物之间是否会产生干扰?   张岩博士:每个反应池是独立的,微流控碟式芯片的设计能有效的避免交叉污染,在不同指标之间不存在干扰。对于同一个指标来说,不是多重PCR,而是针对一个序列的检测,当然在引物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考察的就是待测序列的菌种特异性。   仪器信息网:引物是否存在变性的可能?在检测中是否有质控?   张岩博士:在检测中,我们有设定阳性和阴性对照,由于所有反应池里引物的包埋都是同时以同样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我们认为,如果阳性对照可以得到阳性结果,那么其他的引物也是能正常工作的。当然,也可以针对每一个反应池设置阳性对照,但根据我们的大量实验验证结果,这种设置不是必要的。   关于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依托于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的一家全资子公司,整合了旗下系统化生物芯片相关的仪器 平台、技术力量、服务团队等优质资源,致力于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验室建设提供创新、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主营方向:从事以微流控技术为核心的生物芯片 相关仪器平台的搭建及服务,提供领先创新性的技术应用思路、实验室建设及运营、技术支持及培训的整体方案,涵盖了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含食品)安全、临床 诊断等领域。   (撰稿人:傅晔)
  • 第二届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 第一轮通知)
    p style=" margin-top: 16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white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21px font-family: 宋体 " 第二届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font-size: 19px font-family: " times=" " new=" " The Second Symposium for Cell Analysis on Micro/Nanofluidics /span /strong /span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white color: rgb(74, 74, 74)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21px font-family:宋体 color:#2F5496 background:white" 第一轮通知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为进一步推进微流控细胞分析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快速发展,由清华大学主办的“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第二届微 span / /span 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 span / /span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39 Times New Roman& #39 ,& #39 serif& #39 " The Second Symposium for Cell Analysis on Micro/Nanofluidics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拟定于 strong span 2019 /span 年 span 9 /span 月 span 25-26 /span 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 /strong 。本次会议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学者提供广泛多学科交叉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微 span / /span 纳流控细胞分析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会议已邀请了 span 21 /span 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主题报告,并将从投稿的摘要中安排 span 5-10 /span 名口头报告和部分墙报。会议期间将出版由 span 20 /span 位专家的综述论文组成的 span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span (影响因子 span 8.4 /span )的“微流控细胞分析”专刊。英国皇家化学会 span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span 和会议主办单位将共同评选优秀墙报奖,颁发奖状和奖励。会议历时 span 2 /span 天,含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墙报等交流形式。会议诚邀广大微 span / /span 纳流控生物医学领域科研院所的研究生、专家学者、相关企业代表踊跃投稿,积极参会。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0, 112, 192) " 已经确定的主题报告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9px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2979bf7d-5593-425e-a394-38df474d23f1.jpg" title=" 报告嘉宾list--微流控会议.jpg" alt=" 报告嘉宾list--微流控会议.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9px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 " 1、 span style=" font-variant-numeric: normal 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9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9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会议时间和地点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 span 1 /span )会议时间: span 2019 /span 年 span 9 /span 月 span 25-26 /span 日( span 9 /span 月 span 24 /span 日 span 14 /span : span 00-22 /span : span 00 /span 报到)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 span 2 /span )会议地点:北京西郊宾馆(北京海淀区王庄路 span 18 /span 号) /span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2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size:19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2、 span style=" font-variant-numeric: normal 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9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9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会议主题 /span /strong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4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1) span style=" font-variant-numeric: normal 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9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 nbsp & nbsp /span 微流控细胞基础研究 /span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4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2) span style=" font-variant-numeric: normal 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9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 nbsp & nbsp /span 微流控设计、加工与制备方法 /span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4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3) span style=" font-variant-numeric: normal 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9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 nbsp & nbsp /span 微流控单细胞检测分法 /span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4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4) span style=" font-variant-numeric: normal 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9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 nbsp & nbsp /span 微流控芯片细胞行为研究 /span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4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5) span style=" font-variant-numeric: normal 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9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 nbsp & nbsp /span 微流控联用技术 /span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4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6) span style=" font-variant-numeric: normal 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9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 nbsp & nbsp /span 微流控在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span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4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7) span style=" font-variant-numeric: normal 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9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 nbsp & nbsp /span 其他与微流控、细胞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9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 宋体" 3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9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征稿要求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 span 1 /span )未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或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报告的论文。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 span 2 /span )论文摘要一律用 span Word /span 编辑。论文摘要请用 span A4 /span 版面(一页以内),按照会议提供模板书写,中文或英文均可接受。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 span 3 /span )论文一经评审录用后,发出录用通知。被录用的论文一般不再退回修改,作者在寄论文摘要时应做好一次性定稿准备,文责自负。论文录用与否,一概不退。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 span 4 /span )论文提交截止日期: span 2019 /span 年 span 8 /span 月 span 15 /span 日。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 span 5 /span )论文提交方式:网上注册成功后根据在线投稿说明,填写相关信息并在线上传。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9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 宋体" 4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9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重要时间 /span /strong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28px text-indent:0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会议第一轮通知: span 2019 /span 年 span 7 /span 月份 /span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28px text-indent:0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会议第二轮通知: span 2019 /span 年 span 8 /span 月份 /span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28px text-indent:0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会议投稿截止日期: span 2019 /span 年 span 8 /span 月 span 15 /span 日 /span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28px text-indent:0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会议投稿录用通知: span 2019 /span 年 span 8 /span 月份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9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 宋体" 5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9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会议费用 /span /strong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24px text-indent:0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正式代表: span 1000 /span 元 span / /span 人 /span /p p class=" MsoListParagraph" style=" margin-left:24px text-indent:0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学生代表: span 800 /span 元 span / /span 人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 span 1 /span )转账汇款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户名:清华大学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开户银行:工行海淀西区支行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账号: span 0200004509089131550 /span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汇款留言务必标注:第二届微流控会议 span + /span 姓名。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为方便核对及提早开具会费发票,缴费成功后,烦请邮件告知。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9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 宋体" 6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9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会议食宿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会议期间统一安排用餐,住宿及交通费用自理,请您尽早联系酒店预定房间。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9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 宋体" 7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9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联系方式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联系人:林斌歆 & nbsp 电话: span 13599901397& nbsp Email /span : /span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windowtext text-underline:none" a href=" mailto:linlab@mail.tsinghua.edu.cn" linlab@mail.tsinghua.edu.cn /a /span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有关会议的详细介绍、日程安排、宾馆住宿等相关信息,请登录会议网址(http://www.linlab-tsinghua-edu.org/tdh/index.php/)查询。敬请关注!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right line-height:150%"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微 span / /span 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组委会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right: 56px text-align: right line-height: 15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2019年 span 6 /span 月 span 30 /span 日 /span /strong /p
  • 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坚持中迎来曙光——访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方群教授
    微流控芯片分析是当前的科技前沿领域之一,其目标是通过对芯片微通道网络内微流体的操纵和控制,完成化学实验室中取样、预处理、反应、分离和检测等分析功能,实现分析装备的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最终实现芯片化,即所谓“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微流控芯片已被列入21世纪最为重要的前沿技术的行列。   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是国内建立较早的专门从事微流控芯片相关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建所十年来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2010年8月21日,在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上,仪器信息网编辑(以下简称“Instrument”)就该研究所的情况与微流控芯片的研究现状、技术发展、产业化等问题采访了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方群教授。 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 方群教授   Instrument:方教授,您好!首先请您介绍下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的相关情况,以及贵所建立以来在微流控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方群教授: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是我国已故的著名分析化学家方肇伦院士于2000年1月创建,其目标是借助浙江大学学科比较齐全、综合交叉优势明显的特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与系统。目前,研究所有教师11名,研究生40余名。   研究所的研究主要围绕微流控芯片展开,研究方向涉及:微纳流控芯片加工和表面处理技术、工艺 微流体操控技术、方法和理论;微流控芯片取样、试样引入和前处理、反应技术;微流控芯片光谱、电化学、质谱检测技术研究;基于微流控原理的液滴分析、毛细管电泳、流动注射分析、生物传感器分析系统研究,以及纳米技术和仿生技术在微流控系统中的应用;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微型化分析仪器研制;微流控系统在生物分析、单细胞分析、蛋白质组研究、临床检验、高通量筛选中的应用。   目前,研究所在微流控芯片简易加工技术、微流控试样引入技术、微流控单细胞分析的集成化、微流控荧光和光度检测系统的微型化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十年间,研究所发表了140余篇高水平的SCI论文,共承担和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5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20余项已获授权。200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方肇伦院士主编,研究所全体老师参加撰写的国内第一部有关微流控芯片的专著“微流控分析芯片”。研究所还研制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流控分析仪器装置或样机,为相关仪器的产业化创造了有利基础。   Instrument:您是973项目“微流控学在化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高速及多通道阵列微流控分离检测新方法的研究”课题的负责人,请谈谈该课题的进展情况,以及到目前为止取得了哪些成果?遇到了哪些困难?   方群教授:由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任首席科学家,由全国11家单位参加的973项目“微流控学在化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分为6个课题,我所负责的是其中第三课题,参与单位有浙江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东北大学和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主要进行高速及多通道阵列微流控分离检测新方法的研究。目前,该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已取得一些出色的研究成果,预计能够完成既定目标。   我的研究组主要进行了微流控系统的试样引入技术研究,将微流控芯片与缺口管阵列结合,进样通量最快可以达到6000个样品/小时,这是目前文献报道中单通道通量最高的芯片进样方法。同时,我们通过将自发进样技术与基于短毛细管和缺口管阵列的毛细管电泳(CE)系统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微流控平移自发进样方法,将进样量减少至低于100pL的水平,并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于高速毛细管电泳(HSCE)分析,建立了一种通用型的HSCE系统。该系统应用于氨基酸试样的电泳分离,其分离速度和效率等性能已经达到甚至优于芯片HSCE系统。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还将皮升级平移自发进样方法及其HSCE系统成功地应用于基于胶束电动色谱模式的氨基酸手性分离和基于凝胶电泳模式的DNA片段和蛋白质分离中。   近期,我们研究组还研制了一种用于纳升级试样测定的全集成微型化手持式光度计。该光度计所有部件包括双波长紫外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光电二极管检测器、长光程液芯波导检测池、微量试样驱动装置、控制电路、液晶显示器和电池均集成于12cm×4.5cm×2.1cm 的仪器内。该仪器成功应用于微量DNA 试样的纯度和含量测定,以350nL的试样消耗获得了约15mm的有效光程。对比商品化的微消耗光度计,手持式光度计以其1/3的试样消耗量获得了其15倍的检测光程,且价格低廉,在现场分析和即时检验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此外,我们还将该光度计与缺口管阵列结合,成功用于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的快速自动分析。 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方群教授研究组研制的手持式光度计   在研究中,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寻找能产生原创性成果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是一个难点。其次,微流控芯片的研究是多学科综合性交叉的研究,需要生物、医学、光学、机械、电子等其他研究领域人员的参与,但我们现在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再有,微流控芯片的研究成果产业化困难。实验室的研究出来的装置距离市场上出售的产品有相当大的距离,这里面还涉及到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等诸多问题,所以比较困难。   Instrument:下一步微分析系统研究所的工作将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方群教授:研究所成立之初,当时的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院士对我们的期望是“顶天立地”。“顶天”即要做好原创性的基础研究,“立地”就是要把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做成商品化仪器,应用于各种实际应用领域。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目前,在某种意义上,其研究已处于一个“十字路口”的阶段了。所以根据建所之初的规划,以及微流控芯片技术当前的发展状况,我们研究所明确了下一个“十年”的工作方向:   (1)坚持进行原创性的研究。   研究所建立之时,方肇伦院士就一直强调要做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和要有“小米加步枪”的创业精神。近些年来,我们更是把工作的原创性和系统性放在首位。我们试图走通这样一条道路,即从新现象的发现,到新方法的提出,新系统的建立,一直到新仪器的产业化和实际应用的道路。微流控芯片因其结构微型化,因而具有许多宏观系统不具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在研究中能够产生一些新现象,基于这些新现象建立的新方法新技术则具有较强的原创性,而基于此研制出的仪器装置和系统是全新的,研究者可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然后可以将其产业化。所以,原创研究是后续应用和产业化的基础工作,一定要做好。   (2)研究所将在微流控芯片的应用和产业化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让微流控芯片产业化,是我们研究所的更高目标。在原创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试图将现有的微流控技术研究成果进行整合,构建出完整的仪器,然后将这些仪器推广到多个应用领域,尤其是化学、生物医学、药学、临床检验和现场分析等一些重要领域,希望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产生一些推动作用。这方面的工作难度很大,我们将尽力而为。   Instrument:您前面所说的“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研究已处于‘十字路口’阶段”,其具体涵义是什么?能否为我们解释下?   方群教授:这里我是用“十字路口”这四个字来形容当前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在分析化学中的情况为例,微流控芯片出现之初,研究者众多,大家在分析化学的各个领域都进行了普遍地尝试。然而,十多年已过去,微流控芯片分析领域内相对容易研究的领域已基本了解清楚,而剩下的领域和任务都是“硬骨头”。这些“硬骨头”研究难度大、耗费时间长、不易出成果且成果产业化难度大,这需要研究者具有极大的毅力、耐力以及坚持的信心。   在这样的情形下,研究者们面临着多种选择,也即处在“十字路口”。坚持还是放弃,这是不容易决定的。而我们研究所不会轻易改变研究方向,一定会坚持啃“硬骨头”。   Instrument:能否谈谈当前我国微流控芯片研究的情况以及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与难点是什么?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方群教授:我国科学家们对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大部分从2000年以后开始。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题目为“微流控生化分析系统的基础研究”的重大研究项目,这个项目对我国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到2006年,相关的研究几乎是“遍地开花”。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发表的以“微流控(microfluidic)”为主题词的SCI论文数目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可以说,我国的微流控技术的研究水平在国际上处于较先进的地位,在部分研究领域已具有一定的国际领先优势。   从已发表的论文来看,目前微流控芯片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纳流控或微-纳流控;(2)微流控芯片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3)液滴微流控系统。   我个人认为,未来的五到十年,微流控芯片研究可能会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微流控芯片研究将向极限发展:从微米到纳米,从多细胞到单细胞,从大量分子到单分子,从单一通道到多通道阵列,分析通量越来越高;   (2)微流控技术不断向其它相关学科渗透,相互间的结合将更为紧密;   (3)微流控液滴分析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在分析化学和高通量筛选领域;   (4)微流控芯片的应用领域将继续拓展,将有可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工具;   (5)微流控芯片将实现产业化,相关仪器将得到推广。   Instrument:微流控芯片目前的应用领域是哪些?将来可能向哪些领域拓展?目前科学家们是否已经找到微流控芯片的“Killer Application(关键性应用)”?   方群教授:目前,微流控芯片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阔,已超出了其创始人原先预料的那些领域。微流控芯片出现后,其应用领域很快从分析化学扩展到医学、药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环境分析、化工、材料科学,甚至物理光学、计算机学等领域,而且目前还在持续拓展中。   就目前的情况看,国际上对具体什么是微流控芯片的“Killer Application”,还未形成一致的看法。甚至有科学家认为微流控芯片可能没有“Killer Application”,而是有很多“Application”。通常我们认为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比较适用于药物筛选、疾病诊断,这主要是针对微流控芯片的快速、高通量和低消耗的特点来说的。因为在这两个领域,所要筛选的样品的数量非常之大,并且要求筛查速度快、样品和试剂的消耗量低,而这正好是微流控芯片系统的特点,所以其在这方面将会大有可为。此外,微流控芯片系统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的特点使得它很适合应用于现场和个体分析。我个人认为:微流控芯片的“Killer Application”最有可能出现在POCT(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领域。   Instrument:至今为止,国内外仪器厂商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推出过微流控芯片的仪器,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进程发展比较缓慢。您认为当前微流控芯片产业化的困难在哪里?以及应当如何推进其产业化?   方群教授:目前,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确实进行得较为缓慢,相关仪器的销售也不尽如人意。追溯微流控芯片产业化的历程,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微流控芯片出现之初,大家都非常看好它,很多的风险投资蜂拥而至,所以在这个领域,一下子建立了许多的公司,并有相关产品推出。但随后不久,投资企业发现这个领域不能立竿见影,所以就转向了,这就形成了微流控芯片这个领域产业化的低谷。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最开始大家都看到了这个领域的广阔前景和光明前途,但却低估了该领域研究的难度和技术的复杂性。但是,伴随着产业化的低谷,微流控芯片的基础研究却蓬勃发展起来,进行得如火如荼,这就说明当初人们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不够透彻,研究还不够深入,这直接影响了其产业化的进程。   而先前推出的产品在市场定位上并不明确,这些产品虽有一定的应用领域,但其介于通用与专用之间,难以打开广阔的市场。微流控芯片产业化的困难就在于其相关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科学家们也还没有找到一致公认的“Killer Application”。而促进其产业化,就是要加强相关研究,在技术和应用上寻求突破。目前,微流控芯片历经十几年的基础研究积累,已经到了一个可以出一些重要的产业化成果的阶段。最近,已经出现了一些好苗头,一些公司又推出一些新的产品,利用微流控芯片完成样品的前处理,然后与其他仪器联用。这些仪器可以手提,可以做现场检测,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说明微流控技术的产业化虽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已曙光初现。我们希望有远见和有实力的企业能够加入到这一进程中,与科学家们一起合作努力,以早日实现微流控技术的全面产业化和广泛的普及应用。   后记   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之中,方群教授一直强调:“微流控芯片的研究目前主要是基础研究为主,微流控技术的产业化需要较长时间来解决一些基本问题。”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之路才走得如此艰难。但即便如此,方群教授以及他所在的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一直“顶天立地”,从未放弃过在微流控芯片科研与产业化方面的努力,他们这种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精神让人着实敬佩。   采访编辑:杨丹丹   附录1:方群教授简历   方群,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辽宁大学分析化学学士(1985年-1989年),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分析学硕士(1989年-1992年)和博士(1994年-1998年)。目前主要从事微流控分析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和前处理技术、微流控液滴分析和毛细管电泳分析、微流控光谱和质谱检测技术、微型化分析仪器研制,以及微流控系统在生化分析、临床检验、药物筛选、蛋白质组和单细胞分析中的应用。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参加出版专著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其中9项获得授权。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2006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目前担任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Analytica Chimica Acta”、“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色谱”、“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和“化学传感器”的编委。   附录2: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介绍   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由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方肇伦院士创建于2000年初,目标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分析技术和系统。微流控芯片分析是当前的科技前沿领域之一,其目标是通过对芯片微通道网络内微流体的操纵和控制,完成化学实验室中取样、预处理、反应、分离和检测等分析功能,实现分析装备的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最终实现芯片化-即所谓“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使分析效率成百倍、千倍地提高。   研究所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5名,实验技术人员1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余名。研究所每年在化学一级学科和分析化学二级学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余名,并接受博士后人员和访问学者,同时欢迎生物、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光学、电子学、流体力学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报考研究生。   研究所研究方向涉及微纳流控芯片加工和表面处理技术、工艺,微流体操控技术、方法和理论,微流控芯片取样、试样引入和前处理、反应技术,微流控芯片光谱、电化学、质谱检测技术研究,基于微流控原理的液滴分析、毛细管电泳、流动注射分析、生物传感器分析系统研究,以及纳米技术和仿生技术在微流控系统中的应用,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微型化分析仪器研制,微流控系统在生物分析、单细胞分析、蛋白质组研究、临床检验、高通量筛选中的应用。同时,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微流控分析仪器的产业化之路。   研究所成立近十年来,在全所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微流控芯片分析的有效途径。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部分成果,包括:微流控玻璃芯片的简易加工技术、微流控芯片高通量试样引入技术、微流控单细胞分析的集成化、微流控吸收光度和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微型化等在相关学术领域已具备一定国际领先优势。研究所成立以来,共承担和参加省部级以上项目5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项,主持国家科技部863项目课题1项,973项目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1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21项已获授权。200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方肇伦院士主编,研究所全体老师参加撰写的国内第一部有关微流控芯片的专著“微流控分析芯片”。此外,研究所还研制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流控分析仪器装置或样机,为相关仪器的产业化提供了有利基础。
  • 第二届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 第二轮通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font-size: 18px " strong 第二届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The Second Symposium for Cell Analysis on Micro/Nanofluidics /strong /span strong style=" color: rgb(192, 0, 0) text-indent: 0em " & nbsp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8px " strong 第二轮通知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首届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于在2018年9月25-26日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会议吸引了100余位从事微流控分析及相关研究方向的科研工作者、青年学生及企业研发人员参会交流,为进一步推进微流控细胞分析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快速发展,“ strong 第二届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The Second Symposium for Cell Analysis on Micro/Nanofluidics /strong ” strong 拟定于2019年9月25-26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本次会议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博士后、研究生等提供广泛多学科交叉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微/纳流控细胞分析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会议已邀请了十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主题报告,并将从投稿的摘要中安排5-10名口头报告和部分墙报。本次会议将在国际著名期刊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Elsevier,影响因子8.4)出版由25篇综述论文组成的“Cell Analytical on Micro/Nanofluidics”专刊(http://www.linlab-tsinghua-edu.org/tdh/index.php/Home/Index/tznw/id/156)。英国皇家化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和会议主办单位将共同评选优秀墙报奖,颁发奖状和奖金。会议为期2天,含主题报告、口头报告、墙报等交流形式。会议诚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青年学生以及对微/纳流控细胞分析由兴趣的各行各业的代表踊跃投稿,积极参会。会议相关的信息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1、已确定的主题报告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strong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style=" border: none"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专家姓名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宋体" 单位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报告题目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serif" Prof. Tony Jun Huang,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 #39 Times New Roman& #39 ,& #39 serif& #39 " Duke & nbsp University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 #39 Times New Roman& #39 ,& #39 serif& #39 " Acoustofluidics: & nbsp merging acoustics and microfluidic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宋体" 陈子林教授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武汉大学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 #39 Times New Roman& #39 ,& #39 serif& #39 " CE/CEC-MS & nbsp for Pharmaceutical and Cell Analysis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方群教授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浙江大学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基于液滴技术的微流控细胞分析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宋体" 杨朝勇教授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宋体" 厦门大学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serif" /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宋体" 上海交通大学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serif" A Paired-Seq & nbsp Approach for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re style=" line-height:115%"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Prof.& nbsp Yanwei& nbsp Jia br/ /p /pre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re style=" line-height:115%"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The& nbsp University& nbsp of& nbsp Macau br/ /p /pre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re style=" line-height:115%"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Cell-based& nbsp Drug& nbsp Screening& nbsp on& nbsp Microfluidics br/ /p /pre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林金明教授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39 Times New Roman& #39 ,& #39 serif& #39 "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清华大学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 #39 Times New Roman& #39 ,& #39 serif& #39 " Chemical operations on a living single cell by & nbsp open microfluidics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龙亿涛教授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南京大学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纳米孔道单分子界面传感分析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熊春阳教授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北京大学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 #39 Times New Roman& #39 ,& #39 serif& #39 " 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ingle cells based & nbsp on microfluidic techniques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serif" Prof. Katsumi Uchiyama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serif" 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serif" Possible application of push-pull nozzle system for single cell analyses & nbsp and manipulation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serif" Prof. Seong Ho Kang,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serif" Kyung Hee University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serif" Fluorescent-free 3D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based on & nbsp Wavelength-dependent Plasmonic Scattering Illumination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serif" Prof. Xiujun Li, & nbsp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serif" University of & nbsp Texas at El Paso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serif" Microfluidic & nbsp Platforms for Single-cell Analysis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宋体" 黄卫华教授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宋体" 武汉大学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宋体" 三维微流控芯片体外及体内检测循环肿瘤细胞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宋体" 孙佳姝研究员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宋体"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宋体"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循环肿瘤标志物分离分析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宋体" 朱永刚教授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宋体"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serif" Microfluidic & nbsp devices for long-term continuous and cell metabolite analysis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宋体" 赵永席教授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宋体" 西安交通大学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serif" Engineering & nbsp Microdevices for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From Enrichment, Release to Single & nbsp Cell Analysis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serif" Prof. Yan Xu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serif" Osaka Prefecture University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serif" Towards molecular manual-assembly: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serif" nanofluidic manipulation of single nanometric objects & nbsp an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 #39 Times New Roman& #39 ,& #39 serif& #39 " Prof. & nbsp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 #39 Times New Roman& #39 ,& #39 serif& #39 " Takehiko & nbsp Kitamori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 #39 Times New Roman& #39 ,& #39 serif& #39 " University of Tokyo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 #39 Times New Roman& #39 ,& #39 serif& #39 " Micro and Nano fluidic for & nbsp Bio- and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梁琼麟副教授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清华大学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 #39 Times New Roman& #39 ,& #39 serif& #39 " Perfusable & nbsp 3D-glomerulus-on-a-chip fabricated with topographical hollow hydrogel & nbsp microfiber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color:windowtext" 刘笔锋教授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color:windowtext" 华中科技大学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 #39 Times New Roman& #39 ,& #39 serif& #39 color:windowtext" Single cell cellomics with microfluidic & nbsp chip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color:windowtext" 王进义教授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color:windowtex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color:windowtext"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肝组织结构单元构建及组装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11px" td width=" 11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11"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color:windowtext" 蒋兴宇教授 /span /p /td td width=" 12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11"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宋体 color:windowtext" 南方科技大学 /span /p /td td width=" 28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11"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 #39 Times New Roman& #39 ,& #39 serif& #39 color:windowtext" Microfluidics for rapid synthesis and & nbsp screening of nanoscale drug carriers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2、会议时间和地点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1) & nbsp 会议时间:2019年9月25-26日(9月24日14:00-22:00报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2)& nbsp & nbsp 会议地点:北京西郊宾馆(北京海淀区王庄路18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3)& nbsp & nbsp 会议注册网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http://www.linlab-tsinghua-edu.org/tdh/index.php/Home/Login/regist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br/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3、会议主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1)& nbsp & nbsp 单细胞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2)& nbsp & nbsp 循环肿瘤细胞(CTCs)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3)& nbsp & nbsp 芯片模拟器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4)& nbsp & nbsp 微流控芯片细胞行为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5)& nbsp & nbsp 药物筛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6)& nbsp & nbsp 微流控设计、加工与制备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7)& nbsp & nbsp 微流控在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8)& nbsp & nbsp 其他与微流控、细胞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4、征稿要求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1)未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或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报告的论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2)论文摘要一律用Word编辑。论文摘要请用A4版面(一页以内),按照会议提供模板书写,中文或英文均可接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3)论文一经评审录用后,发出录用通知。被录用的论文一般不再退回修改,作者在寄论文摘要时应做好一次性定稿准备,文责自负。论文录用与否,一概不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4)论文提交截止日期:2019年9月10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5)论文提交方式:网上注册成功后根据在线投稿说明,填写相关信息并在线上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5、重要时间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会议第一轮通知:2019年7月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会议第二轮通知:2019年8月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会议投稿截止日期:2019年9月10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会议投稿录用通知:2019年9月12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6、会议费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正式代表:1000元/人; 学生代表:800元/人(凭学生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1)转账汇款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户名:清华大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开户银行:工行海淀西区支行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账号:0200004509089131550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汇款留言务必标注:第二届微流控会议+姓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为方便核对及提早开具会费发票,缴费成功后,烦请邮件告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7、会议食宿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会议期间,食宿及交通费用自理,请您尽早联系酒店预定房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8、联系方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联系人:林斌歆 & nbsp 电话:13599901397& nbsp Email:linlab@mail.tsinghua.edu.c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有关会议的详细介绍、日程安排、宾馆住宿等相关信息,请登录会议网址(http://www.linlab-tsinghua-edu.org/tdh/index.php/)查询。敬请关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组委会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2019年8月20日 /strong /p p style=" margin-right: 56px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40px break-before: page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20px line-height: 150%" 第二届微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20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 & #39 Times New Roman& #39 ,& #39 serif& #39 " /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20px line-height:150%" 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报名回执表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right: 56px break-before: pag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20px line-height:150%" ( span style=" line-height: 150% font-size: 12px color: rgb(255, 0, 0) " 文末附件下载 /span ) /span /strong strong /strong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29" style=" border: none" tbody tr style=" height:32px"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16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25%" 姓名 /span /p /td td width=" 129"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2" br/ /td td width=" 68" colspan=" 2"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25%" 手机 /span /p /td td width=" 136"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2" br/ /td td width=" 128" rowspan=" 5"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2" br/ /td /tr tr style=" height:32px" td width=" 16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25%" 职称 /span /p /td td width=" 129"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2" br/ /td td width=" 68" colspan=" 2"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25%" 电话 /span /p /td td width=" 136"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2" br/ /td /tr tr style=" height:32px" td width=" 16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25%" 同行人姓名、职称 /span /p /td td width=" 170" colspan=" 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2" br/ /td td width=" 163" colspan=" 2"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2" br/ /td /tr tr style=" height:31px" td width=" 16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25%" 单位 /span /p /td td width=" 333" colspan=" 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1" br/ /td /tr tr style=" height:31px" td width=" 16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25%" 通讯地址 /span /p /td td width=" 333" colspan=" 4"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1" br/ /td /tr tr style=" height:31px" td width=" 16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25%" 是否作学术报告 /span /p /td td width=" 461" colspan=" 5"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1" p style=" text-indent: 48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25%"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48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25%" 是(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25%" ) span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否( )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32px" td width=" 16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25%" 报告题目 /span /p /td td width=" 461" colspan=" 5"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2" br/ /td /tr tr style=" height:32px" td width=" 16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25%" 会议摘要(中 span / /span 英文)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25%" ( span 500 /span 字左右) /span /p /td td width=" 461" colspan=" 5"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2" br/ /td /tr tr style=" height:32px" td width=" 16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25%" 个人简介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25%" (300字左右 span ) /span /span /p /td td width=" 461" colspan=" 5"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2" br/ /td /tr tr height=" 0" td width=" 16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br/ /td td width=" 129"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br/ /td td width=" 41"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br/ /td td width=" 27"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br/ /td td width=" 136"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br/ /td td width=" 12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br/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25%" & nbsp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25%" 备注:请尽快将本注册表反馈至会务组邮箱,以便进行网上传: /span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25%" a href=" mailto:linlab@mail.tsinghua.edu.cn" linlab@mail.tsinghua.edu.cn /a /span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8/attachment/9467c59a-720a-4b07-9489-562c54878043.docx" title=" 第二届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第二轮通知.docx" 第二届微纳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第二轮通知.docx /a /p
  • 与微流控技术大咖同行,艾玮得生物亮相第十四届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
    由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东南大学共同主办,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承办,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共同协办,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于2023年8月26日至28日在苏州高新区圆满举办。 本次会议汇聚众多国内微流控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医生,旨在深入探讨与分享微流控学、微全分析系统、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等微流控技术在各领域的开发研究和应用,为微流控技术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们提供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平台。01 现场活动与微流控技术大咖同行,现场精彩不断。艾玮得生物携生物材料、单腔器官芯片、高通量器官芯片、高内涵智能分析系统、摇摆灌注仪等系列产品亮相,完整展示了从上游生物材料/试剂盒,中游器官芯片,到下游生命科学仪器的全产业链的布局,吸引现场观众驻足观看和了解。 艾玮得器官芯片技术转化于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科研团队,其结构设计采用微流控技术,可在器官芯片内精准控制流体,实现可持续高仿生的流动。 02 同期分论坛演讲主题演讲8月27日,艾玮得生物副总经理、CTO陈早早博士在第一分会场做题为《人体器官芯片的模型构建和药物有效性评价研究》的主题演讲,重点介绍器官芯片发展历程与市场前景,艾玮得器官芯片产业化实施情况等方面内容。口头汇报8月27日下午,艾玮得生物生命科学设备研发工程师在分论坛进行口头汇报,题目为《基于人工智能的类器官识别》,为现场嘉宾生动演示了艾玮得高内涵智能分析系统中类器官识别研发成果。 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VATARGET)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注于人体器官芯片及生命科学设备研发与生产的创新科技公司,其核心技术转化于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科研团队,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在新药研发、精准医疗、疾病建模、美妆安全性评价等科研场景中。 目前,艾玮得已与恒瑞、先声、齐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国内外知名药企,多所医院、研究机构及高校达成深度合作,持续推动器官芯片在更多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助力生命科学快速发展。
  • 清华大学-岛津中国联合举办第六期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
    2019年1月8日,清华大学-岛津中国在岛津西安分析中心成功举办了第六期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首期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于2017年9月在岛津中国质谱中心成功举办,至今已经走过北京、广州、上海及成都等地。第六期讲习会来到古都西安,介绍了由清华大学林金明课题组研究开发的多通道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仪,得到了来自高校、研究所及企业三十多位专家学者的关注及报名参会。第六期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合影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事业战略室本部长端裕树博士首先代表岛津公司对参加讲习会的全体代表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随后,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介绍了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的最新研究进展,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赵永席教授做了题为“活细胞核酸组装与扩增分析”的学术报告,端裕树博士对微流控芯片质谱仪器的结构和性能做了详细的介绍,清华大学化学系许柠研究助理介绍了仪器的实验方法,并现场演示了仪器对细胞的缺氧实验,为参会代表展示了现场试验结果,回答代表们提出了问题和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林金明做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仪器研发与应用的研究进展介绍赵永席教授做题为“细胞核酸组装与扩增技术”的学术报告端裕树博士介绍仪器研发过程、结构和性能许柠助理介绍仪器的使用方法并现场演示微流控芯片上的细胞分析方法  讲习会后,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代表们参观了岛津西安分析中心实验室。对于本期讲习会,全体与会者给予了一致好评。最终,第六期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圆满结束。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清华大学-岛津中国联合举办第六期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
    p   2019年1月8日,清华大学-岛津中国在岛津西安分析中心成功举办了第六期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 /p p   首期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于2017年9月在岛津中国质谱中心成功举办,至今已经走过北京、广州、上海及成都等地。第六期讲习会来到古都西安,介绍了由清华大学林金明课题组研究开发的多通道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仪,得到了来自高校、研究所及企业三十多位专家学者的关注及报名参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027f115f-a7a9-417c-b2d5-8a736173bfb2.jpg" title=" 1_副本.jpg" alt=" 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第六期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合影 /strong /p p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事业战略室本部长端裕树博士首先代表岛津公司对参加讲习会的全体代表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随后,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介绍了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的最新研究进展,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赵永席教授做了题为“活细胞核酸组装与扩增分析”的学术报告,端裕树博士对微流控芯片质谱仪器的结构和性能做了详细的介绍,清华大学化学系许柠研究助理介绍了仪器的实验方法,并现场演示了仪器对细胞的缺氧实验,为参会代表展示了现场试验结果,回答代表们提出了问题和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aad681c0-8486-4c34-9129-df227eb4ac54.jpg" title=" 2_副本.jpg" alt=" 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林金明做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仪器研发与应用的研究进展介绍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03af8353-e6db-4b79-bc3b-4f78611653fd.jpg" title=" 3_副本.jpg" alt=" 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赵永席教授做题为“细胞核酸组装与扩增技术”的学术报告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98a21a10-6da4-4ebb-b141-0181214f9889.jpg" title=" 4_副本.jpg" alt=" 4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端裕树博士介绍仪器研发过程、结构和性能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70bc3041-ff92-48c8-9980-629f74b2d356.jpg" title=" 5_副本.jpg" alt=" 5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许柠助理介绍仪器的使用方法并现场演示微流控芯片上的细胞分析方法 /strong /p p   讲习会后,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代表们参观了岛津西安分析中心实验室。对于本期讲习会,全体与会者给予了一致好评。最终,第六期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圆满结束。 /p p br/ /p
  • 什么前沿分析技术能让业内大腕云集,三会合一?——2016国际微流控芯片与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2016年5月7日上午,2016国际微流控芯片与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在兰州大学顺利召开,由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致开幕词。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兰州大学承办,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协办,邀请六十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一系列报告,吸引了国内外五百余名专家学生参会。开幕式现场  上午大会特邀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西北工业大学Pavel Neuzil教授和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陈勇教授做精彩报告,由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和南京大学鞠熀先教授主持。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  陈洪渊院士从多个角度回顾了近30年微纳流控芯片技术的发展历史,并做以总结和展望。由于微纳流控起源于分析学科的电泳微型化,始终与分析学科紧密联系,因此陈院士主要以微纳流控分析系统的学科交叉为主线进行讲述,报告中选择了数个有代表性的案例,总结其研究模式和策略,以挖掘微纳流控服务于科学前沿的核心优势。最后,回溯微纳流控的根本物性,以期从根源上推陈出新,实现方法学上的创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  对生命活动的功能执行体—蛋白质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不仅可以全景式地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而且发现的关键蛋白质对于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以及建立相应的诊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样品的复杂性给蛋白质组分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张玉奎院士介绍了其研究团队近年来通过发展样品预处理、分离和定量的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平台,显著提高了对蛋白质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能力。西北工业大学Pavel Neuzil教授  Pavel Neuzil教授于2015年入选中组部“外专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受聘于西北工业大学,是微机电系统、微纳流体、微流控芯片等领域的技术专家。其研制的手持型快速PCR仪成功用于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H5N1)的快速检测,并在疾病诊断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陈勇教授  陈勇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纳米科技及其在信息与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应用。在纳米加工制作新技术及新工艺,纳米加工(包括高分辨率X光光刻,纳米膜压及软光刻),纳米结构物理(纳米磁学及超高密存储,纳米光学及集成光学,近场光学及光子晶体)以及微流体器件制备和应用等领域均有卓越成果。目前主持研究大规模纳米结构及纳米器件制备的新工艺及应用、微流体生物分子及细胞的检测、基因芯片改进、微流体集成光路等课题。  此次会议包括大会报告、专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墙报等多种交流形式,同时举办相关仪器设备和产品展览会,共持续四天。此外,会议特设四个分会场,包括多个主题:微流控学与纳流控学、微全分析系统、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电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或超高效液相色谱、微纳生物分析,与上述技术联用的检测技术如光谱、质谱和电化学技术等 ,以及上述技术与系统在化学、生物、医学、药学、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领域中的应用。  更多精彩会议内容,请继续关注仪器信息网的跟踪报道。上图:第一分会场,下图:第二分会场上图:第三分会场,下图:第四分会场编辑:史秀明
  • 清华大学-岛津中国 成功举办第十期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
    导语自2017年9月起,清华大学联合岛津中国在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沈阳等地陆续举办了九期 “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将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在细胞培养、药物筛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给高校、研究所及企业的众多专家学者。2021年10月25日,由清华大学-岛津中国联合举办的第十期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讲习会成功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举办,有来自高校、科研所和企业等近30位用户参加。 2016年,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课题组在自主研发的多通道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接口的基础上,结合岛津先进的质谱检测仪器,与岛津合作,开发了新一代细胞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系统(Cellent CM-MS,Cell Microfluidics-Mass Spectrometry)。该系统由细胞培养基注入系统、细胞培养芯片系统、代谢物富集分离系统和质谱检测系统四部分组成,能够实现多通道芯片细胞培养、显微观察、细胞代谢富集与分离、高灵敏质谱检测等多种功能。CM-MS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科研、临床、新药开发、环境有毒有害物质与食品营养物质研究等领域。微流控芯片在线分析全过程 会议由岛津中国研发中心副中心长国広沖之致辞。他首先感谢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与岛津联合举办此次讲习会,并感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罗茜研究员在使用细胞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系统后,给岛津提了很多建议和意见。岛津旨在为用户提供更便利更高效的分析手段,今后也会在仪器改进的道路上继续提高技术。 岛津中国研发中心副中心长国広沖之 本次讲习会首先由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做了《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仪器及其细胞药物代谢研究》专题报告。林教授详细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的研发历程,实现了从传统培养皿到微流控芯片培养细胞的重大转变;带来了新应用分享:基于CM-MS技术的红景天苷减轻BV2小胶质细胞缺氧炎症损伤代谢机制分析;并向大家介绍了开放式微流控单细胞分析方法的建立。 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罗茜研究员带来了《MC-MS研究尼古丁暴露与戒断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代谢影响》专题报告。详细分享了使用岛津细胞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系统CM-MS研究尼古丁的实验流程及分析结果。罗茜研究员特别提到岛津LCMS-8060非常适合与微流控芯片仪器联用,用于小分子代谢物分析。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罗茜研究员 岛津中国开发中心部长岡户孝夫带来了《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仪器的结构和基本性能介绍》,本次CM-MS开发的主要概念是“功能整合、自动化操作、具灵活性以对不同研究目的支持”,而自动化是本次开发最主要的概念,在今后也会继续研究开发支持客户自主设计不同流路的仪器,以满足不同研究目的的需求。 岛津中国开发中心部长岡户孝夫中国农业科学院许柠博士带来了《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仪器的实验操作和细胞代谢分析》,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细胞分析仪器的新应用成果,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中国农业科学院许柠博士 讲习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许柠博士现场演示了CM-MS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仪器的操作。 与会人员参观实验室休息时间与会人员沟通交流第十期CM-MS讲习会全体人员合影 本次讲习会将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技术及其在细胞培养、药物筛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给高校、研究所及企业的众多专家学者,与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该系统还具备多通道芯片与质谱联用、细胞共培养、细胞形态分析三大特点,有望成为目前最有效的细胞研究手段之一。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