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尾矿库量仪

仪器信息网尾矿库量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尾矿库量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尾矿库量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尾矿库量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尾矿库量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尾矿库量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尾矿库量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尾矿库量仪相关的资讯

  • 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凌河保护区管理局: /p p   为指导企业做好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组织相关单位参照执行。 /p p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应急办 刘彬彬 /p p   电话:(010)66556992 /p p   附件: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3/attachment/daedf55f-9305-4d7d-a13a-2d128307d8bf.pdf" title=" 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pdf"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0, 0)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0, 0) " 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pdf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5年5月19日 /p p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5年5月19日印发 /p
  • 甘肃陇星锑业尾矿库泄漏 构成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日前,甘肃陇星锑业有限公司选矿厂发生尾矿库溢流井破裂致尾砂泄漏事件,并已造成跨省界污染,构成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针对此次事件,环保部按照《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已经启动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程序,组织有关**成立调查组,赴地方有关市县开展全面调查。 11月23日晚,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甘肃陇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尾矿库溢流井水面下约6米处的拱圈盖板破裂,导致溢流井周围尾矿浆流入太石河。太石河经西汉水已进入陕西略阳县境内。经监测,超标特征污染物为锑。 据汉中市环保局28日20时监测数据显示,西汉水甘肃入略阳境2公里处锑超标23.1倍,葫芦头水库坝下1公里处超标0.7倍,目前污染物被拦截在略阳县葫芦头水电站库区内。西汉水入嘉陵江口及下游1公里、嘉陵江出略阳界水质均达标。 据相关报道,当地相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保证当地安全,同时阻止污染向下游蔓延。一是迅速关闭了葫芦头电站闸门,停止下泄,控制污染水体向下游转移,同时,在葫芦头水库上下游修建5道拦截坝,为下一步处置被污染水体争取时间。二是调集环保监测力量,沿河现场布设监测点位,对水质每2小时监测一次,并向社会公布水质监测结果;目前已污染水体浓度基本稳定,下游水体尚未监测出污染物。三是汉中市政府紧急下拨500万元资金购置消减污染物资。四是略阳县、镇、村三级联动,落实了卫生部门应急处置责任和防范应急预案,确保沿线群众及企业安全。五是加强施工安全管理,落实人员和责任,切实做好抢险施工现场和沿江沿河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防止各类次生灾害发生。 事件发生后,国家环保部督查中心、甘肃省环保厅及省环境应急中心相关**,也先后到达陇星锑业公司尾矿库,指导当地采取了引流尾矿库上游山泉水,在尾矿库排污口、五个围堰和太石河及下游西汉水另外三个点位,大量投放絮凝剂和石灰,在太石河及下游西汉水河道修筑35个简易拦截坝,以及加密河流断面水质监测和对沿岸群众取水进行预警等多种措施。当地称,污染源头已得到初步控制。 对于本次泄漏事件,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环境保护部指导配合地方采取措施,妥善应对处理,防止河水污染影响危害沿线群众安全健康。环境保护部工作组按照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精神,会同甘肃、陕西、四川三省政府及环保、水利等有关部门,多次召开现场工作会,建立三省协调联动机制,全力以赴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尾矿库土壤污染状况监测与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尾矿库土壤污染状况监测与评估技术指南  (试行)  一、适用范围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规定,防控尾矿库周边土壤污染,结合北京市实际,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尾矿库原址和周边的土壤污染状况监测与评估。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36600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HJ 25.1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  HJ 25.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  HJ 25.3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DZ/T 0270 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  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  三、术语和定义  1.尾矿  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出的矿石,经选矿厂选出有价值的精矿后产生的固体废物。  2.尾矿库  用以贮存尾矿的场所。  四、工作程序  尾矿库原址和周边土壤污染状况监测与评估,主要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监测,识别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特征污染物及其含量,评估污染风险,明确需采取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污染识别、布点采样、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结果评估等。  五、污染识别  (一)资料收集  收集尾矿库名称、建设时间、运营管理单位、地质、尾矿种类与属性类别、防渗情况、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等基本信息,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排污许可证(或排污登记表)、排放的尾矿水等环境监测报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或环境应急预案专章)、历年突发环境事件情况、历年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等,识别尾矿库原址和周边土壤、地下水中特征污染物。  金矿尾矿库特征污染物至少包括:砷、镉、铜、铅、汞、锌、氰化物。铁矿尾矿库特征污染物至少包括:铁、铜、铅、镍、锰、锌。  (二)现场踏勘  核实已收集资料的准确性,获取资料无法提供的信息。以尾矿库原址为主,包括尾矿库周边1km范围内的敏感受体,周边范围可根据污染可能迁移的距离进行调整。  可通过现场观察或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便携式水质参数仪等现场快速检测设备,辨别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状况及疑似污染痕迹。现场踏勘过程中发现的堆存、遗撒等污染痕迹、库体裂缝、发生过渗漏的区域及其他存在疑似污染的区域应拍照留存,作为隐患点识别的依据。  (三)人员访谈   可采取当面交流、电话交流、电子或书面调查表等方式,内容包括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所涉及的疑问,以及信息补充和已有资料的考证。  受访者需了解尾矿库现状或历史,可包括:尾矿库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人员,尾矿库过去和现在各阶段的使用者,以及尾矿库所在地或熟悉尾矿库的第三方,如周边区域的工作人员和附近的居民。  整理访谈内容,并对照已有资料,核实和补充其中可疑和不完善的内容,作为调查报告的附件。  六、布点采样  (一)布点原则  (1)监测点位的布设遵循不造成尾矿库安全隐患与二次污染的原则。  (2)监测点位的数量综合考虑代表性和经济性原则,主要采用判断布点法。  (3)充分利用现有的地下水取水井、观测井和勘测井,如果建设与管理符合 HJ 164 的技术要求,可以作为地下水监测井使用。  (4)对于地下水含水层埋藏较深或地下水监测井较难布设的基岩山区,经环境影响评价等确认尾矿库难以影响地下水时,可减少地下水监测井的数量。  (二)布点位置和数量  1.对照点位布设  至少布设1个土壤和1个地下水对照点位,可合并布设。对照点位应设置在尾矿库周边一定范围内未受工业企业或其他来源污染的区域,平地型尾矿库地下水对照点位可设置在所在区域地下水流向上游30-50m处,山谷型/傍山型尾矿库地下水对照点位应最大限度地靠近尾矿库。若不具备对照点位布设条件,可利用区域背景值、历史调查数据等设定对照值。  土壤对照点位的钻探深度、采样深度以及地下水对照点位的建井深度、采样深度,可参照尾矿库原址及周边监测点位确定。  2.尾矿库原址内点位布设  尾矿砂全部清除的,开展尾矿库原址土壤污染状况监测。  (1)原址面积≤5000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3个;原址面积>5000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6个;金矿尾矿库需酌情增加。  (2)原址内布设1-3个地下水监测井;金矿尾矿库不少于3个,地下水监测井的设置数量和位置,需满足刻画尾矿库地下水流场信息的要求。  (3)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点位需布设在最有可能受到尾矿库污染物渗漏、遗撒等途径影响的隐患点。  3.尾矿库周边点位布设  符合下列任一条件的,开展尾矿库周边土壤污染状况监测。一是未完成尾矿砂清除的尾矿库,二是原址土壤污染状况监测发现有污染的尾矿库,三是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政策规定的其他情形。  (1)平地型尾矿库周边点位布设  污染扩散监测点:在垂直地下水流向的尾矿库两侧30-50m处至少各布设1个土壤及地下水监测点位,在地下水流向下游30m、50m、70m处至少各布设1个土壤及地下水监测点位,金矿尾矿库需酌情增加。  敏感受体监测点:若尾矿库下游1km范围内存在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至少布设1个监测点,选择距离最近的1个水源井作为监测点;对于可能与尾矿库地下水存在水力联系的地表水体,至少布设3个地表水监测点,分别布设在地表水体的上、下游及地下水排泄区;尾矿库主导风向下风向处存在可能受影响的耕地、园地等农用地的,可按照不同距离至少布设3个土壤监测点。  (2)山谷型/傍山型尾矿库周边点位布设  污染扩散监测点:可根据尾矿库的水文地质条件选择“T”型、三角型等布点方式,至少布设5个土壤及地下水监测点位,监测点位的布设位置要求同平地型尾矿库。  敏感受体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监测点位的布设位置和数量要求同平地型尾矿库。  布点位置可参考图1和图2。  图1 “T”型布点示例  图2 三角型布点示例  (三)采样深度  土壤采样点垂直方向的采样深度可根据污染源的位置、迁移途径、地层结构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判断设置。  (1)尾矿库原址内土壤采样深度原则上应达到原状土。  (2)污染扩散监测点土壤采样深度应达到污染物可能分布的最大深度,一般应达到潜水层初见水位处。  (3)农用地敏感受体监测点采集耕作层土壤样品。种植一般农作物的农用地一般在0-20cm处采样,种植果林类农作物的农用地一般在0-60cm处采样。发现污染的,应增加深层样品的采集。  地下水采样以潜水层为主。采样深度原则上在地下水水位线0.5m以下,可依据水文地质条件及调查获取的污染源特征进行调整。  七、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  (一)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  土壤和地下水样品的采集、保存与流转执行 HJ 25.1、HJ 25.2、HJ/T 166、HJ 164及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分析方法标准的相关规定。新建监测井可参照HJ 164和DZ/T 0270等执行。  (二)测试指标  土壤测试指标: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确定的特征污染物。  地下水测试指标:包括土壤测试指标及GB/T 14848表1中涉及的其他指标(微生物、放射性指标除外)。  (三)实验室分析测试  按照 GB 36600和HJ/T 166中指定方法分析测试土壤样品;按照GB/T 14848、HJ 164中指定方法分析测试地下水样品。  八、结果评估  土壤样品采用GB 15618或GB 36600对应的标准值进行初步评估,地下水样品采用GB/T 14848对应的标准值进行初步评估。未列入的污染物,可依据HJ 25.3等标准及相关技术要求开展风险评估,推导特征污染物的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值。  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土壤及地下水中超标特征指标的种类、浓度、分布特征以及对敏感受体的影响情况。结合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情况,根据尾矿库水文地质条件、运行状况、防渗状况、污染识别、污染评价结果、历年监测数据等信息,分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成因。  根据尾矿库原址和周边土壤、地下水监测及初步评估结果,采取以下措施。  1.原址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结果均低于GB 36600、GB 15618或GB/T 14848中对应标准值或评估值,或低于对照点对应的监测值或对照值,结合地块开发需求安全利用。  2.原址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结果高于GB 36600、GB 15618或GB/T 14848中对应标准值或评估值,或高于对照点对应的监测值或对照值,结合用地规划、污染物的浓度是否超管制值和迁移扩散程度等,采取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  3.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结果高于GB 36600、GB 15618或GB/T 14848中对应标准值或评估值,或高于对照点对应的监测值或对照值,应查明原因,发现风险隐患的,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 伊春鹿鸣矿业发生尾矿库溢流险情 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环境应急监测
    p   3月30日召开的黑龙江省伊春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消息称,3月28日13时40分,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钼矿尾矿库4号溢流井发生倾斜,导致泄水量增多并伴有尾矿砂。险情发生后,生态环境部门加强环境应急监测,监测结果显示,部分污染物超标。 /p p   据悉,险情发生后,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第一时间作出批示。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张庆伟、省长王文涛分别作出批示。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黑龙江省副省长徐建国赶赴现场,查看险情,听取汇报,指导处置。 /p p   据了解,泄漏伴有尾砂的污水约253万立方米,污水流出约3公里后进入依吉密河。根据伊春市事故应急指挥部制定的“堵水源、截水头”的险情处置方案,伊春市采取封堵、筑坝拦截的方式对泄漏点、污染水体进行处置,在事故点下游依吉密河构筑10道拦截坝。同时,强化流域上下协调联动,采取投放絮凝剂、活性炭的方式,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和絮凝沉淀,控制污染物向下游迁移。 /p p   同时,生态环境部门加强环境应急监测,在依吉密河、呼兰河和松花江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县界、市界,以及依吉密河入河口、呼兰河入江口共布设12个断面,重点监测钼、石油类、COD等特征污染物,每两小时监测一次并及时对外发布信息。30日8时的监测数据显示,尾矿库(事发点)钼超标0.29倍,石油类超标26.6倍,COD超标2.8倍。创业断面(事发点下游67公里)钼超标0.17倍,石油类超标18.4倍,COD超标3.6倍。从监测的特征污染物数据分析看,自依吉密河口内以下的10个断面均未出现污染物浓度的骤然变化,说明上游筑坝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污染团的扩散,污染团仍位于依吉密河口以上。 /p
  • 滑坡、地裂在线监测解决方案——一款24小时不间断监测的尾矿库安全监测系统#厂家直发+顺丰包邮全+境+
    滑坡、地裂在线监测解决方案——一款24小时不间断监测的尾矿库安全监测系统#厂家直发+顺丰包邮全境+派+送【型号:JC-WY1,物联网一体化设备,九丞智能科技支持定制服务】  表面位移监测预警系统,顾名思义,是一种利用先进传感技术和数据分析算法,对建筑物、构筑物等结构体的表面微小位移进行实时监测,并提前预警潜在风险的智能化系统。该系统通过高精度传感器捕捉结构体的细微形变,结合GPS定位、激光扫描、雷达干涉测量等多元技术手段,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数据采集。这些数据随后被送入云端或本地服务器,通过复杂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型,快速识别异常变化,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一、产品简介  GNSS位移站是采用差分RTK技术实现的毫米级位移监测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大坝安全监测、桥梁健康检测、滑坡预警等工程领域。该产品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及实时数据传输能力,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准确监测目标物的微小位移变化。GNSS位移站操作简单,安装便捷,可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为工程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兼容性,使得该产品能够轻松融入各类监测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与融合,为工程安全监测提供全面、高效的解决方案。  二、产品参数  传感器参数:  1.传感器供电:DC10V-15V  2.传感器功耗:0.25W  3.静态精度(差分模式):水平±(2.5mm+1ppm),垂直±(5mm+1ppm)  4.☆天线:扼流圈天线、磁性吸波材料,有效降低多径效应  5.☆通信协议:Modbus-RTU,支持设备端离线解算位移量、位移的垂直与水平方向  6.支持RTCM3差分数据  7.尺寸:直径360mm高度163mm  8.工作环境:-40°C~+85°C,0%RH~95%RH(无凝露)  监测站参数:  9.测站供电:30W太阳能板,20AH电池  10.测站功耗:传感器+LORA:0.6W传感器+LORA+数据上传:0.96W  11.☆支持独立工作模式下(不依赖云平台)位移报警、位移量输出、位移角度输出  12.支持4G、无线网桥、wifi、以太网等数据通讯传输  13.☆支持测站TCP、HTTP、UDP直传客户平台  采集器参数:  14.☆支持现场RS485输出ASCII数据格式  15.☆支持现场添加RS485Modbus-RTU环境传感器  16.支持内置式4GFPC天线  云平台参数:  17.☆支持平台转发支持TCP,HTTP  18.☆云平台支持3D数据查看,直观查看观测点的位移方向与变化量  三、产品安装  安装要求:  1:无论基准站还是测量站周围都不能有高大建筑物,如果无法避免也应远离至少20米以上。  2:基准站与测量站之间的间距(基线距离)推荐小于500米,最大不超过2KM,并且尽量选  择同海拔安装,距离过大会导致经度下降。  3:基准站与测量站之间尽量可视,如无法完全可视也要避免存在高墙、建筑物等遮挡。  4:应保证测量天线在20米内是最高点。  5:安装底座应牢固,避免因风导致的精度下降。  6:数传天线、lora天线高度不能高于测量天线,应尽量远离测量天线。为保证后续测量精  度,具体安装事宜也可以联系公司售后视频指导。
  • 央企铁矿非法排放尾矿 环境污染百姓遭殃
    央企铁矿在河北非法排放尾矿 当地政府称管不了   中国五矿邯邢局两家铁矿2008年8月28日取得由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然而,这两家铁矿却早在2007年就开始向尾矿库非法排尾。图为2007年11月,北洺河铁矿的排尾管道在向尖山北尾矿库排尾。张春华摄   北洺河河道南侧的河滩成了北洺河铁矿非法排放尾矿的地方。图为用尾矿碴围起来的堤坝,中间是白色的尾矿浆。经济参考报记者 李新民 摄   编者按:国务院国资委于2007年岁末下发《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中央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利益相关者和环境负责。”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表率。”   经济参考报今天刊发的《中国五矿邯邢局两铁矿:非法排尾祸企殃民》的报道告诉人们,个别央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不仅没有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反而成为损害“利益相关者和环境”的典型。   一中央企业下属的两家国有铁矿,在尾矿库尚未验收、更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之际,便非法排放尾矿浆,造成下游一民营矿山企业透水关停 随后,两家国有铁矿改道排尾,其中一家居然将尾矿排入附近的河道,河滩农田被占,环境严重污染,附近村民上访不断。   这起发生在河北省武安市的央企非法排尾祸企殃民事件,在当地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国企大矿非法排尾,民营小矿透水关停   位于冀南太行山东麓的武安市是“全国四大富铁矿基地”之一。这里既有中国五矿集团邯邢冶金矿山管理局(简称五矿邯邢局)所属的国有大铁矿,也有众多民营小铁矿。   武安市矿山镇金祥联办铁矿(简称金祥铁矿)是一家民营小矿。据这家小铁矿的负责人张春华介绍,2007年10月23日,金祥铁矿突然发生大面积突水,井下人员迅速撤离,并组织人员全力排水。   但井下水量之大令人吃惊,原来排水量不足50立方米/日,如今竟高达1200立方米/日。2007年11月10日,金祥铁矿请来具有国家甲级资质的安全评论机构——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院的工作人员,在邯郸市诚信公证处现场监督和公证下,取水样调查突水原因。   2007年11月26日,地质勘察院出具《突水调查报告》认定:金祥铁矿“突水通道为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裂隙,突水水源为距该矿上游约60米的尾矿库。”报告认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有可能引发突发性的大的突水灾害,并发生巷道垮塌、掩埋事故。”   张春华告诉记者,报告中所说的“上游60米的尾矿库”,是属于五矿邯邢局下属的北洺河铁矿和玉石洼铁矿共有的尖山北尾矿库。   “在随后两个月时间内,我们三次紧急致函两家国有铁矿,要求他们停止侵权行为,停止使用尾矿库,并派人解决给我们企业造成的损失。”张春华说,“但是,两家国有铁矿对我们的请求置若罔闻。最终因为透水严重,金祥铁矿不仅巷道被淹,整个矿井都被灌水。武安市矿山镇矿山企业管理办公室下达通知,金祥铁矿被关停。”   北洺河铁矿有关领导向记者出示的一份由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所做的《北洺河铁矿尖山北尾矿库运行对金祥联办铁矿透水影响论证报告》则称:“尖山北尾矿库建于不透水或透水性极弱的闪长岩体上,库区不应存在渗漏问题。”并得出尾矿库运行与金祥铁矿突水“没有关联”的结论。这份报告的落款时间为2009年1月。   金祥铁矿代理律师胡海清说:“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的这份报告即无公证,也没有从纠纷双方取水样对比检验,而且是在侵权行为发生一年之后做出的,根本不具法律效力。”   记者在查阅尖山北尾矿库的材料时,还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该尾矿库《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中国安全科学研究院所)是在2008年8月做出的,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时间则是2008年8月28日。从其导致金祥铁矿井下透水时间来看,至少在2007年10月23日之前,即尾矿库通过安全验收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近一年之前,两家国有铁矿就已开始非法排尾了。   尾矿居然改排河道,环境污染百姓遭殃   踏着荒草萋萋的山路,记者登上40多米高的尖山北尾矿库大坝,此时巨大的库区已不见有尾矿注入,但尾矿浆沉淀后形成的沼泽仍清晰可见。据张春华介绍,金祥铁矿透水停产后,于2008年7月把北洺河铁矿和玉石洼铁矿起诉至邯郸市中级法院。2009年3月下旬,这两家国家铁矿不敢再向尖山北尾矿库排尾。   据了解,当时两家铁矿并未停产。那么,其选矿场流出的尾矿排到哪里去了呢?   带此疑问,记者沿尖山北尾矿库大坝北边的山路徒步东行,翻过一道土坡,眼前出现一个巨大的坑塘。一位开着翻斗车拉碎石土方的司机师傅介绍说,这是玉石洼铁矿正在建设的一个新尾矿库。记者看到,库区虽正处于建设之中,但一条管道已开始向坑塘里排放尾矿了。   北洺河铁矿尾矿排到了什么地方?记者追踪调查,在武安市上团城乡高村村北的北洺河道里找到了答案。在河道边的河滩上,布满一道道用尾矿渣堆积围成的高高的堤坝,一条矿管道正在向坝里汩汩喷涌着灰白色的尾矿浆。   在北洺河铁矿采访时,副矿长张金东以没有得到邯邢局领导批准为由拒绝回答记者提出的任何问题。该铁矿负责外联的工农办主任卢新说:“我们向北洺河排尾得到了高村允许,与高村签定了排尾协议。记者应该采访高村村干部。”随后,他打电话叫来高村主持工作的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其林。   “北洺河铁矿向河道排尾,是对高村的支持。”陈其林说,“第一、按照协议约定,尾矿排在高村村北的河滩上,每立方米向村里支付1.6元的排放费 第二、村里办起一个选硫厂,可以从尾矿里选出硫矿,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第三、尾矿渣排在河滩上,盖住了裸露的鹅卵石,可以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然而,记者深入到高村村民中间调查时却听到完全不同的声音。许多村民表示:北洺河铁矿向河滩上排尾,实际上是高村村干部为满足个人的私利与国有矿山企业相勾结的结果,最终坑害的是老百姓的利益和国家利益。   一位姓王的村民告诉记者:“向河道非法排尾,一方面圈占了河滩上农田 另一方面严重污染了环境,刮风的时候,尾矿矿砂中的有害物质随风飞扬,村里许多人得了皮肤病 更严重的是,堆积如山的尾矿还对河道行洪造成巨大安全隐患。”   民企诉讼百姓上访,央企大矿“岿然不动”   据了解,针对北洺河铁矿和玉石洼铁矿的尾矿库导致金祥铁矿透水被淹事件,金祥铁矿于2008年7月将两家国有铁矿起诉至邯郸市中级法院,但目前法院尚无做出判决。   金祥铁矿负责人张春华说,国家安监总局于2006年4月6日下发《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其中第十六条明确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为其尾矿库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未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尾矿库,不得生产运行。”   “两家国有铁矿在尾矿库尚未获得安全验收、更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情况下就非法排尾,导致刚刚投产的金祥铁矿遭遇灭顶之灾,直接经济损失已达5000多万元。”张春华说,“诉讼至今已一年多了,我们期待着法院能尽早做出公正裁决。”   针对北洺河铁矿向北洺河河道造成河滩农田被占、周边环境污染之事,临河而居的高村村民也开始联名上访。   北洺河是滏阳河的一条重要支流,不仅是邯郸市境内主要行洪河道,也是武安老百姓的母亲河。国家有关部门于1990年12月30日颁布的《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明确规定:“选矿厂必须有完善的尾矿设施,严禁尾矿排入江、河、湖、海。”   “作为国有大矿,北洺河铁矿难道不了解国家的规定吗?为什么仅仅凭借与村干部的一纸协议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向河道非法排尾?”高村村民侯有良说,对此,他作为村民代表曾带着全村39户村民签名的上访信赴北京反映情况,并受到国家环保部有关领导的重视。4月1日,环保部信访办公室将他们的上访材料批转下来,可问题未得到解决。直到今天,北洺河铁矿的尾矿浆仍在哗哗地向河道里排放着。   武安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对于五矿邯邢局下属铁矿非法排尾一事,当地政府部门不是不知道,但却管不了。“他们是中央企业,自恃财大气粗,根本不把地方执法人员放在眼里。”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领导建议说,“这需要新闻媒体加大监督力度,只有公开曝光后才能引起上级领导的关注,问题才好解决。”
  • 应用 | 基于表面能理论和拉拔试验的铁尾矿和沥青黏附性研究
    研究背景铁尾矿是铁矿石经破碎、筛分、研磨、分级、浮选等工艺流程,筛选出铁元素后的剩余产物,其主要成分与公路工程用集料相同。但现阶段我国的铁尾矿综合利用率较低,主要采取堆存方式进行处置,该做法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筑路材料,若能将铁尾矿用作筑路材料,即可以降低公路工程造价,也可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以表面自由能理论为依据,采用座滴法测量铁尾矿和不同沥青的表面能参数,并计算沥青与不同集料间的粘附功,以衡量铁尾矿与沥青间的粘附性能。实验方法与仪器1.表面能测试本文使用蒸馏水、甘油以及甲酰胺作为测定接触角的试剂,后测定这三种试剂在试样表面的接触角,并计算沥青与集料的表面能及其分量。本文采用德国KRÜ SS公司的DSA100接触角测量仪在25℃下对四种集料和沥青的接触角进行测试。DSA100接触角测试仪2.原材料本文研究过程中采用东海70号沥青、SBS改性沥青(I-D)和SBR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三种沥青,集料采用石灰岩、玄武岩和铁尾矿石。原材料各项技术均能满足现行技术规范要求,其中沥青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四种集料矿物成分如表2所示。表1 沥青技术指标表2 矿物成分组成表结果与讨论1.接触角图1 接触角测试结果由图1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四种集料与测试液体的接触角差别较小,且不同材料与各测试液体的接触角试验的重复性较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各集料在测试前均对其表面进行了分割和磨平,这使得其空隙情况差别不大,因此各接触角差别不是很大。整体而言,蒸馏水与集料间的接触角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其主要原因是水为极性分子,SiO2对水的极性能力较大,二者接触时更倾向于吸附更多的水以平衡表面力场,降低表面能,所以表现出水与集料间的接触角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的现象。SBS改性沥青与水和甘油间的接触角最大,SBR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与水间的接触角次之,基质沥青最小;SBR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与甲酰胺间的接触角最大,SBS改性沥青次之,基质沥青最小。图2γL与γLcosθ的关系为进一步验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将不同测试液体的表面能γL与γLCOSθ进行线性拟合,结果如图2。由图 2可以发现,测试液体的表面能γL与γLCOSθ 线性拟合后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0。表明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即测试结果可靠。2.表面自由能图3表面能计算结果分别综合3种测试液体的表面能参数及其在集料和沥青的接触角计算集料和沥青的表面能及其分量,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a)-(c)可以看出,四种集料的表面能相差不大,其中石灰岩的表面能最大,铁尾矿1的表面能最小,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石灰岩中的SiO2含量最小,铁尾矿1中SiO2含量最大,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集料的表面能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四种集料中,铁尾矿2的极性分量最大,色散分量最小,石灰岩的极性分量最小,色散分量最大。由(d)-(f)三种沥青的表面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SBS改性沥青的表面能最大,SBR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表面能最小,其可能原因是改性乳化沥青制备过程中需要加入乳化剂,乳化剂的作用原理是降低沥青与水间的界面能,提高二者间的稳定性,蒸发残留物制备过程中的乳化剂未能完全蒸发,导致其表面能的降低。SBS改性沥青的极性分量最小,色散分量最大,SBR改性乳化沥青的极性分量最大,色散分量最小,其可能原因是SBS蒸发残留物中的乳化剂未能充分挥发,使得其蒸发残留物的极性增强。3.粘附功的计算图4不同沥青与集料间的粘附功通过沥青和集料的表面能数据计算得到二者间的粘附功,计算结果如图4。由图4可以发现,不同沥青与不同集料间的粘附功存在一定差别,其中SBS改性沥青与石灰岩间的粘附功最大,为71.16mJ/m2,而SBR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和铁尾矿1之间的粘附功最小,为66.24mJ/m2。整体而言,石灰岩与各沥青间的粘附功要大于玄武岩和铁尾矿,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石灰岩的SiO2含量仅为0.76%,其碱性要强于玄武岩和铁尾矿。SBS改性沥青与集料间的粘附功要大于70号基质沥青和SBR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究其原因,SBS改性剂的加入使得沥青的极性降低,而SBR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中乳化剂在挥发不完全情况下,其极性更大,且残留物制备过程中需要经过高温蒸发,使得沥青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老化,老化后的沥青极性增强。小结石灰岩的表面能最大,铁尾矿的表面能小于石灰岩和玄武岩,且铁尾矿的极性分量大于石灰岩和玄武岩,色散分量小于二者。不同沥青与不同集料间的粘附功存在一定差别,SBS改性沥青与集料间的粘附功大于基质沥青和SBR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石灰岩与沥青间的粘附功要大于玄武岩和铁尾矿。参考文献:[1]王鑫洋,苏纪壮,祁冰.基于表面能理论和拉拔试验的铁尾矿与沥青黏附性研究[J/OL].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1-11[2022-12-15].
  • 浙江淳安铅矿污水池泄漏 威胁千岛湖水质
    7月15日下午,浙江在线记者从杭州市淳安县相关部门了解到,淳安县梓桐镇三联村的一个铅锌矿场的污水处理池发生塌方性泄漏,导致部分污水流入千岛湖支流,威胁到千岛湖水质安全。   记者向淳安县人民政府核实获悉,7月14日起,淳安县梓桐镇受强降雨影响,全镇共有两幢房屋倒塌,一处发电用水渠受损,杭州千岛湖矿产品有限公司尾矿库矿受损最为严重。 浙江淳安铅矿污水池泄漏地与千岛湖地理位置关系(来源:浙江在线)   杭州千岛湖矿产品有限公司尾矿库地处梓桐镇三联村,从14日下午起,受强降雨影响,尾矿库所在地三联村发生引起山洪爆发,受强压力影响,该库的排水暗道受损发生小面积塌陷,矿渣冲冼到小溪中,造成水体污染。险情发生后,淳安县政府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并得到有效控制。   15日当地再次受强降雨影响,该破损处再次受强大压力影响发生冲冼,造成不断冲冼、塌方、堵塞、再冲冼的不断反复过程,使其面积不断扩大。   15日清早,淳安县委县政府领导亲临现场,查看排险情况,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诊,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制定排险方案,组织县环保局、安监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消防队等单位和梓桐镇干部群众组织抢险。   目前现场已有5只抽水机进行抽水排水。到目前为止,暗道的流水基本堵住,冲冼得到有效控制。县环保局同时组织生态环境监测组,对该流域的水域进行水质监测,目前已设置监测点4个,时刻关注水质,确保用水安全。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加强排水,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建设好临时排水沟进行排水,保证尾矿库不再受冲冼,减少水体污染。   相关职能部门已经与省市专家取得联系,组织有效措施全力抢险。县政府同时要求该矿区认真做好矿区治理,全县其他尾矿库也要举一反三,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受污染的小溪是千岛湖的支流。由于当地村民的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山沟水,因此对生活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 四川一矿厂尾矿渣污染涪江 绵阳段水质超标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26日晚发布公告称,涪江绵阳、江油段水质因上游电解锰厂尾矿渣流入受到污染。   公告称,26日经绵阳市环保部门监测,尾矿渣造成涪江江油、绵阳段水质个别指标超标。绵阳市政府呼吁市民近期生活饮用尽量使用矿泉水、纯净水、桶装水等成品水。   据了解,绵阳市政府已组织调度成品水,可保障供应,呼吁不要恐慌,不要集中抢购成品水。对低收入群体集中居住小区,将组织有关部门集中送水。非饮用生活水仍可用自来水。
  • 京津冀协同创新 共克尾矿利用难关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trong  京津冀协同创新 共克尾矿利用难关——北京建材总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尾矿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检测技术取得重大成果 /strong /p p   2018年4月28日,北京建材总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京津冀协同创新推动” 项目“尾矿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检测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完成了尾矿及尾矿制备的免烧建材和烧结建材产品重金属浸出方法研究,建立了尾矿及其建材产品的重金属浸出评价指标,建设了京津冀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河北省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尾矿制备建材的成果转化平台,并在承德建设完成5000平方米的研发试验综合楼。 /p p   该研究成果为尾矿建材资源化利用的环境安全提供了保障,构建了京津冀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研发、中试、产业化、成果转化的网络体系,形成尾矿资源、科学技术、生产制造、资本和市场应用等相关方的协调新渠道,为推动京津冀地区尾矿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p
  • 欧波同第三方检测|AMICS对某金矿尾矿工艺矿物学分析与研究
    1 研究概况及样品制备受某公司委托,对该公司某金矿的尾矿开展AMICS矿物参数自动定量分析,重点查明尾矿中金矿物的赋存状态。样品分级制备,样品分级情况及产率见表1。表1 尾矿粒度分级及产率由于尾矿中金的含量很低,为了查清 金的赋存状态,我们采用分级大数量统计的测试方法,磨制了4件样品进行测试。2 尾矿矿物组成2.1 尾矿金品位经委托方化学分析,该尾矿金品位平均1.5g/t。2.2 尾矿矿物组成及含量采用AMICS自动矿物分析系统测定该尾矿矿物组成及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及图1。结果表明:尾矿中矿物组成比较简单,主要金属矿物为毒砂、黄铁矿,其次为针铁矿、自然铜等,微量的自然金;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云母、碳酸盐矿物及长石等。尾矿各粒级矿物相分类颗粒图见图2。由矿物相分类颗粒图可知,黄铁矿、毒砂粒度较细,连生体较多。表2 物质组成及含量图1 尾矿矿物组成柱状分布图图2 尾矿矿物相分类颗粒图
  • 四川涪江遭电解锰尾矿渣污染 百万人饮水受影响
    7月21日,涪江上游普降暴雨,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境内一电解锰厂尾矿渣流入涪江。昨日,经绵阳市环保部门监测,尾矿渣造成涪江江油、绵阳段水质个别指标超标。为保证市民安全用水,绵阳市政府发布公告呼吁广大市民近期生活饮用尽量使用矿泉水、纯净水、桶装水等成品水。   四川涪江受到电解锰厂尾矿渣污染,该省绵阳市政府的一纸公告在微博上引起一片躁动。   绵阳市人民政府昨(7月26日)晚发布公告称,涪江绵阳、江油段水质因上游电解锰厂尾矿渣流入受到污染,呼吁广大市民近期生活饮用尽量使用瓶装水、桶装水等成品水,并正在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情况。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此次污染涪江的尾矿源来自四川岷江电解锰厂。   据了解,涪江沿岸江油至绵阳段城乡过百万居民饮用水受到影响。   涪江遭污染绵阳暂停饮用自来水   绵阳市政府的公告称,7月21日,涪江上游普降暴雨,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境内一电解锰厂尾矿渣流入涪江。昨日,经绵阳市环保部门监测,尾矿渣造成涪江江油、绵阳段水质个别指标超标。为保证市民安全用水,绵阳市政府发布公告呼吁广大市民近期生活饮用尽量使用矿泉水、纯净水、桶装水等成品水。   公告称,绵阳市政府正在组织有关部门对水质异常情况进行监测,并正在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情况。   据了解,绵阳市政府已组织调度成品水,可保障供应。公告呼吁广大市民不要恐慌,不要集中抢购成品水。对个别商家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政府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对低收入群体集中居住小区,市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采取集中送水方式,解决饮用水问题。公告   同时表示,非饮用生活水仍可使用自来水。   据介绍,绵阳市商务部门已与邻近地区取得联系,紧急调配成品水 绵阳市公安消防支队负责人称,已找好安全饮用水,通知辖区内各大队随时待命,给有需要的群众送水。   记者调查矿渣源自岷江电解锰厂   “2011年7月21日,涪江上游普降暴雨,阿坝州松潘县境内一电解锰厂尾矿渣流入涪江。”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该市涪江江油、绵阳段水质个别指标超标问题的公告并没有详细公布电解锰厂的具体名字。   据记者昨晚调查,尾矿渣流入涪江的公司是四川岷江电解锰厂。   四川信用网和四川省工商局资料显示,四川岷江电解锰厂是个人独资企业,注册资本563万,住所为松潘县小河乡,法定代表人是谢才君。   据悉,这家公司的成立日期是2000年5月20日,核准日期是2008年5月,行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其经营范围是: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电解锰。(以上经营范围国家限制或禁止经营的除外,需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必须取得相关批准后,按照批准的事项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不过,有关四川岷江电解锰厂公开信息显示,四川岷江电解锰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6年,而2004年因紫坪铺工程搬迁至松潘县小河乡。散落在互联网上有关四川岷江电解锰厂的介绍显示,作为电解金属锰的专业生产厂家,该厂产“岷江”牌电解金属锰。   其他有关这家公司的消息还包括2002年6月顺利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曾获省部级 “优质产品”称号,“四川名牌产品”称号。产品销售覆盖国内及欧美、亚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一套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0吨电解金属锰片的设施。   据悉,阿坝州拥有丰富的锰矿资源,而四川岷江电解锰厂希望“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集中锰矿生产的产业链,开发生产锰矿系列产品”。昨晚四川岷江电解锰厂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流入涪江尾矿渣是被发生的泥石流带下的。该负责人透露,目前正在进行相关处理工作,希望将影响降到最低。   专家提示应加强河底底泥的检测   四川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环保专家昨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电解锰厂尾矿渣一般会伴生着其他重金属,据他推测此次涪江可能是重金属污染,而具体情况尚需调查。不过,随着受污染水团沿江而下,污染物会逐步被稀释。   该专家提醒,重金属污染是一个长期的累计效应,涪江沿途要注意对水源的检测,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此外,重金属在随水流流动中容易造成局部的沉积,因此要加强对河底底泥的检测,看是否有局部河段的河底底泥的重金属污染超标,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我现在不了解涪江水质污染的具体指标,所以没法作出精确的判断。”上述专家表示。截至记者发稿,绵阳方面暂未发布最新消息。
  • 北科提出“地沟油”制备选矿药剂技术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充分利用该专业涵盖环境和矿物加工的双重特点,从污染处理角度出发,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地沟油”进行选矿药剂制备的综合利用技术。该项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于避免环境污染,降低选矿成本,减少食品安全威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使用该工艺,首先经过预处理方法将“地沟油”中的杂质进行去除,进而根据工艺需要,进行脂肪酸或脂肪酸钠的制备,获得的副产物甘油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脂肪酸是铁矿、萤石矿、磷灰石矿等普遍使用的捕收剂,一般用量0.5千克/吨矿石,最终排往尾矿库,或者随精矿冶炼,几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 今年1-10月 环保部共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45起
    今年1~10月,环境保护部共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45起 尾矿库污染事件何以频发? 企业管理粗放,未严格履行环保“三同时”制度    当前,我国正处于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危害严重。今年l~10月,环境保护部共接报并参与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45起。2006年以来,仅环境保护部直接调度处理的尾矿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就达43起。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因尾矿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多次威胁饮用水环境安全。   □企业管理粗放   ■环境隐患重重   我国尾矿库数量众多,且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重重。今年8月,甘肃省暴发特大洪水灾害,境内多座铅锌矿尾矿坝受洪水冲击出现险情 陇南市有10个尾矿库因灾受损,部分尾矿渣发生外泄,其中除两个病库外,有4个正常库和4个已停用闭库多年的尾矿库,外泄尾矿量约7万多立方米,严重威胁环境安全。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17%的尾矿库是危库、险库和病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极易造成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当前自然灾害频发,一些尾矿库的设计防洪能力无法抵御极端天气的侵害,不仅危库、险库、病库容易出问题,甚至一些正常库和已闭库多年的尾矿库也相继发生泄漏、垮坝等事故,进而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据环境保护部应急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尾矿库之所以隐患重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尾矿库企业管理粗放。大多数尾矿库地处偏远,未经正规设计或未按设计规范标准建设,未严格履行环保“三同时”审批,安全、环保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认真落实环境应急管理主体责任,环境安全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日常监管未落实。   □认识尚未到位   ■管理仍不健全   为什么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突出但管理依然频频出现漏洞?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对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是尾矿库引发突发环境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对于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突出表现为“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认为尾矿库管理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事情,与环保部门关系不大,环保部门不应过多参与,以免“引火烧身”。   《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的尾矿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实践也表明,在尾矿库管理中,环保部门不可能置身其外。如果不抓实抓好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一旦出现尾矿库垮坝、泄漏等事故,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保部门将十分被动。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尾矿库环境管理法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尾矿库环境管理的依据仅有《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随着形势的变化,已不能完全适应管理工作需要。环保部门“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不够明确,也不够规范。   此外,重事后处置、轻事前预防也是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据环境保护部应急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各地情况看,目前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的重心多放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上,对事前预防重视不够。各地尚未彻底摸清尾矿库底数和环境风险隐患情况,尚未完全掌握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点情况,尚未实现环境风险隐患动态管理,基础信息和技术支持严重缺乏。   今年甘肃特大洪水灾害中,经排查发现陇南市有106座尾矿库,而环保部门登记在册的仅有66座。部门和企业应急预案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应急演练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风险防范设施投入不足,应急处置能力薄弱。   □坚持预防为主   ■实现部门联动   今年,环境保护部将河北省作为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试点地区,在试点中,河北省的主要经验就是推动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各部门单打独斗向在政府统一领导下部门联合监管转变,由“重处置、轻预防”向建立全防全控监管体系转变,由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由单纯依靠行政管理向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宣教等多种手段转变。河北省试点工作的主要经验值得各地推广和借鉴。  前不久,匈牙利维斯普雷姆州奥伊考的铝厂废水池发生泄漏,大约100万立方米含有铅等重金属的有毒废水涌向附近3个村镇和河流,导致7人死亡、150多人受伤,部分废水流入多瑙河,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匈牙利铝厂废水泄漏事件再一次为环境安全敲响了警钟,对于事故预防措施的疏漏更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因此,在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过程中,尤其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积极防范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
  • 保卫黄河,关注生态!新污染物治理纳入要求
    为贯彻国家《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落实黄河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相关部署要求,山东省日前起草了《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作为整体目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各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面达到“十四五”目标考核要求。其中,沿黄9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在40.8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66.5%,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2%以内,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64.4%,地表水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6%以上,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森林覆盖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水土保持率达到85%,造林绿化20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670公顷。环境监测方面,《行动计划》指出:要严格环境风险防控,开展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环境风险调查,严格环境风险防控,并开展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环境风险调查。在黄河入海口、南四湖开展微塑料等新污染物调查监测,推进流域突发环境风险调查与监控预警体系建设;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农田氮磷流失、地膜残留污染监测,对10万亩及以上灌区灌溉用水开展水质监测;尾矿库所属企业开展尾矿库污染状况监测,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完善环境应急设施和物资装备。并且,《行动计划》提出要有效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开展排污许可提质增效工作。推动化工企业迁入合规园区,新建化工、有色金属、原料药制造等企业,应布局在符合产业定位和准入要求的合规园区,工业园区应按规定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到2025年,沿黄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附件:1.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doc 2.关于《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有关情况的说明.docx
  • 预算超30亿!财政部提前下达2023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预算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推动土壤环境质量改善,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3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共计预算超30亿,其中重点任务金额超15亿。以下为提前下达2023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预算汇总表:序号省份金额(万元)其中:重点任务金额(万元)总计3080001540001天津45582河北1707061023山西2624内蒙古11235辽宁1169156596吉林240819987黑龙江28998上海7809江苏703310浙江7165708911安徽497712福建11924667913江西16391945714山东11420248815河南810716湖北10893635717湖南689604777518广东11614174819广西24189918520海南28021重庆8303160422四川727832023贵州14464798924云南219381731525西藏220226陕西192881843127甘肃414570028青海1907161329新疆457914913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2以下为涉重金属历史遗留矿渣污染治理重点任务项目预算表:序号项目名称金额(万元)合计154000河北61021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老西沟铬砷污染底泥治理工程20682张家口市赤城县东卯镇上碌碡湾村土法炼金区历史遗留废渣治理20093原柏乡县磷肥厂废渣清理项目2025辽宁56594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掌镇原盘岭铜选厂历史遗留废渣渣堆治理工程43575营口市卧龙泉镇历史遗留固体废弃物治理工程1302吉林19986安图县荒沟岭历史遗留铬渣堆放场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1998浙江70897平阳县宠物东北地块二期历史遗留污染源治理工程7089福建66798南平市建瓯市和鑫矿业有限公司历史遗留废渣整治项目实施方案1060.159大田县域文江溪底泥历史遗留污染源整治(一期)工程3388.0510福建省大田县乡镇企业开发公司龙山崎铅锌铜矿山历史遗留污染治理项目1382.8811尤溪县梅仙镇坪寨区域尾矿库及耕地周边历史遗留固体废物综合整治方案847.92江西945712萍乡市芦溪县历史遗留垃圾堆场污染源清源整治项目265313鹰潭市月湖区童家镇老屋村历史遗留固废地块污染源整治155014柴桑区赣北小腊子山及周边历史遗留污染治理项目329015井冈山金矿开采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废渣治理项目1964山东248816招远市蚕庄镇黄金行业历史遗留固废风险管控项目158317招远市金岭镇黄金行业历史遗留固废风险管控项目905湖北635718蕲春县张桥村金矿区域历史遗留污染源调查与治理项目393819大冶市铜绿山历史遗留废渣场重金属污染源调查与治理项目2419湖南4777520洪江市黔城镇九木冲北矿区碳质板岩矿区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整治工程185021湘潭县河口镇中湾村灌溉渠重金属污染底泥治理示范项目106022邵东市寻柳村、民范村锰矿开采区历史遗留污染源整治项目230023永定区西溪坪街道一碗水村历史遗留废渣治理项目100024益阳市赫山区典型历史遗留石煤矿下游灌溉沟渠重金属污染底泥清淤与源头综合整治项目224825桃江县丰家村尾矿库周边遗留废渣及矿涌水治理项目140026郴州市苏仙区坳上镇东市村铁渣市组周边废渣治理项目800027桂阳县欧阳海库区猫崽山历史遗留废渣治理项目288228原江永县非凡化工有限公司历史遗留固体废物综合治理项目505029娄星区蛇形山镇白竹村璜矿历史遗留废渣整治工程269730凤凰县茶田镇冷水湾历史遗留废渣综合整治项目120031湘潭县农用地周边灌渠重金属污染底泥清理处置(齐力村、樟树村、日华村)269832永州市远兴橡塑助剂厂历史遗留废渣处置项目167833湖南衡阳县樟木乡塔兴村遗留废渣治理项目240334常德市澧县原闸口克清石煤矿历史遗留废渣综合治理工程216035双峰县走马街镇原益丰石煤矿历史遗留废渣整治工程140336桃江县灰山港镇源嘉桥岩上石煤开采区遗留污染治理项目219837桃江县灰山港镇源嘉桥道元冲石煤开采区遗留污染治理项目400038益阳市安化县烟溪镇原715矿二工区216段十八村何家坳废渣治理工程项目1548广东174839广东省英德市典型历史遗留矿区污染源管控项目(门洞村芋合笼地块)110040曲江区沙溪镇船肚村历史遗留固体废物综合整治工程648广西918541金城江区五圩镇落河西岸地块历史遗留污染源治理494042广西大新铅锌矿矿区重金属污染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323443河池市宜州鸡叫山历史遗留废渣污染治理项目1011重庆160444石柱县龙潭乡废弃矿渣综合处置示范工程63645石柱县龙潭乡烂磨子及刘家大洞废弃矿渣综合处置工程968四川32046兴文县仙峰苗族乡历史遗留硫铁矿渣堆污染源头防控项目320贵州798947威宁县板底镇登底村五组簸箕沟历史遗留铅锌废渣污染治理工程109548威宁县东风镇历史遗留铅锌废渣污染治理工程80749威宁县猴场镇街上社区历史遗留铅锌废渣污染治理工程99450威宁县陕桥街道、炉山镇历史遗留铅锌废渣污染治理工程96351威宁县盐仓镇三寨村、兴发村、盐仓社区历史遗留铅锌废渣污染整治工程121852铜仁市万山区瓦屋坪村白沙井历史遗留汞污染综合整治项目33753凯里市鱼洞河流域第一区域煤矿酸性废水治理工程2575云南1731554个旧市沙甸区创新选厂历史遗留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风险管控项目119755宣威市东山镇海白冲与马场村片区耕地周边历史遗留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风险管控项目188156宣威市乐丰乡土法炼锌遗留涉镉金属废渣风险管控工程85957玉龙县黎明乡丽江黎明铜矿有限公司历史遗留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风险管控项目63458墨江新茂矿业有限公司历史遗留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修复治理项目2268.159玉龙县九河选矿厂和永发选矿厂历史遗留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风险管控项目3059.3960香格里拉市康特钼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桑都格勒钨钼矿尾矿堆场原位风险管控3937.4561香格里拉市安乐铅锌矿无主尾矿库污染防治试点示范工程3479.06陕西1843162潼关县代字营镇马家寨历史遗留“三小”提金废渣风险管控项目170063潼关县城关街道办马吉村“三小”废矿渣综合管控工程147164潼关县姚清河流域历史遗留废渣风险管控项目76065商洛市商州区丹江支流王山沟河及高岭沟矿区历史遗留含锑砷废渣治理工程450066白河县废弃硫铁矿废石贮存场工程600067紫阳县大、小米溪沟流域废弃石煤矿废渣及酸性废水综合治理工程4000甘肃70068成县黄渚镇贾家坝后沟历史遗留铅锌废渣整治700青海161369同德县穆黑汞矿历史遗留污染源治理项目1613新疆149170富蕴县萨尔布拉克金矿无主矿区废渣历史遗留污染源整治项目1491
  • 环保部点名批评3家环评机构
    6月17,环保部公开通报批评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等3家环评机构。环保部认为,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主持编制的《锦州港专业化煤炭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变更后的大气环境影响结论不可信。   环保部称,近期,该部在环评审批中发现,2013年12月,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主持编制的《锦州港专业化煤炭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在分析变更后的煤炭堆场方案环境影响时,采用的物理模型比例尺与实际方案规模相差较大,模拟预测结果难以反映堆场方案变更后的实际影响 遗漏了评价范围内1处大气敏感点,缺少对细颗粒物的监测和分析内容,工程变更后的大气环境影响结论不可信。   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7月编制的《安徽首矿大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范桥铁矿采选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分析内容不全面,存在漏项 未按照《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要求,对项目尾矿库选址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 尾矿库溃坝事故风险论证不充分。   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2014年2月编制的《湖南省宜章县莽山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分析不全面,生态流量论证不深入,水环境预结论不可信,地下水评价等级确定不准确,水生生态影响及对策措施不充分。   环保部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过程中,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工作质量考核,及时上报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情况。
  • 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发布《银矿石 银含量的测定 王水介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11项团体标准
    各相关单位:根据《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批准发布《银矿石 银含量的测定 王水介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11项团体标准(详见附件),自 2024 年9月7日起实施,现予以公告。 附件:11项团体标准编号、名称、起草单位一览表。 序号编号标准名称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实施日期1T/HNNMIA 2-2024银矿石银含量的测定王水介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河南省核技术应用中心、河南省地质研究院、河南省第一地质大队有限公司、河南省第二地质大队有限公司、河南省第三地质大队有限公司、河南省第六地质大队有限公司、河南省国土空间调查规划院、河南省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有限公司、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金艳妮、王书勤、邓太秀、袁广胜、孙延龙、祝也丽、肖剑、张宏伟、何新航、梁倩、陈俊魁2024-09-072T/HNNMIA 3-2024土壤和沉积物砷、汞含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河南省核技术应用中心、河南省地质研究院、河南省第一地质大队有限公司、河南省第二地质大队有限公司、河南省第三地质大队有限公司、河南省第六地质大队有限公司、河南省国土空间调查规划院、河南省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有限公司、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金艳妮、王书勤、袁广胜、邓太秀、祝也丽、孙延龙、肖剑、陈俊魁、何新航、张宏伟、梁倩2024-09-073T/HNNMIA 4-2024尾矿库遥感监测技术规范河南省地质研究院、河南大学、河南省空间信息数据与应用中心刘文毅、杜虹、梁倩、周珂、何美香、马涛峰、王琦琦、陈永泽、刘中杰、张宝生、卢希、张娅、秦奋、胡纪元、范文欢朱留义、陈烈亭、刘永轶、颜晓宏、陈红辉2024-09-074T/HNNMIA 5-2024露天矿山生态修复评价技术规范河南省地质研究院、河南大学刘文毅、王琦琦、张娅、梁倩、何美香、杜虹、刘中杰、强山峰、秦奋、周珂、卢希、黄亚、陈震、武慧智、王海鹰2024-09-075T/HNNMIA 6-2024铅冶炼副产品高铅渣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李泽、赵振波、张安邦、刘素红、曹军超、陈选元、李永杰、高冬生、卢高杰、田江涛2024-09-076T/HNNMIA 7-2024石灰石化学分析方法碳酸钙含量的测定酸溶-EDTA滴定法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科创铝基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南中孚炭素有限公司、河南中孚电力有限公司、洛阳高性能铝基材料产业研究院钱宇、王进良、夏训松、樊军伟、骆帝兴、石磊、孙雅琴、张涛、毛冬艳、史世杰、李利利、张东红、李娜、刘子杏、王艳艳、张秀丽、王学敏、张海燕、牛会娟、禹海燕2024-09-077T/HNNMIA 8-2024铝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铜、锰、铬、镍、钛、锌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科创铝基新材料有限公司、洛阳高性能铝基材料产业研究院钱宇、王进良、夏训松、樊军伟、骆帝兴、石磊、孙雅琴、张涛、毛冬艳、史世杰、李利利、张东红、李娜、刘子杏、王艳艳、张秀丽、王学敏、牛会娟、张海燕、禹海燕2024-09-078T/HNNMIA 9-2024化妆品容器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中铝河南洛阳铝加工有限公司、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亿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李琳玉、赖爱玲、吴永福、吴广奇、刘辉、林师朋、刘亮2024-09-079T/HNNMIA 10-2024食品接触用银餐具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济源市万洋金银制品有限公司、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南京市质量发展与先进技术应用研究院)、济源白银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河南万洋贵金属有限公司、河南省万洋金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东莞市亮点珠宝有限公司、深圳市万洋金银有限公司卢军亮、卢晓晓、杨子寒、张程程、朱南、王浩杰、白中玉、崔秉涛、朱金桥2024-09-0710T/HNNMIA 11-2024铝电解槽能效综合测试、计算与评价方法第2部分:流场测试方法 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铝业连城分公司、广西华磊新材料有限公司、兰州铝业有限公司张亚楠、方斌、王俊青、张阳、毛文军、李昌林、曾振双、巨建龙、魏良、劳善恕、吴许建、王俊伟、白君胜、李冬生、唐新平、梁贵生、马军义、罗丽芬、于强、焦庆国、刘丹、关月超、张芳芳、姜治安、李金生、李政伟2024-09-0711T/HNNMIA 12-2024氧化铝行业窑炉SNCR/SCR烟气脱硝技术规范 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华慧有色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铝检测科技(郑州)有限公司、中铝(郑州)铝业有限公司、中铝中州铝业有限公司张腾飞、康泽双、刘中凯、李花霞、吴建伟、许罡正、石磊、曹瑞雪、胡秋云、孙凤娟、张延利、雷树喜、和新忠、张朝普、田野、范泽坤、苏欢欢、彭钰欣、李建成、李广来2024-09-07 关于发布《银矿石 银含量的测定 王水介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11项团体标准的公告.pdf
  • 多项标准征求意见稿密集发布 我国环境保护标准日趋完善
    p   近日,生态环境部密集发布多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征求意见稿,继水质检测相关标准、产品技术要求之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农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黄金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又相继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日趋完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e362c233-4273-43ac-9996-29901a19c1e4.jpg" title=" tu1.jpg" alt=" tu1.jpg" / /p p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是对《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的第一次修订,标准中规定了固定污染源恶臭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与原标准相比,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1.取消了标准分级 2.收严了恶臭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3.调整了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计算方法 4.更新了监测要求。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12/attachment/198631e4-ad27-4f28-a47c-aafc97a42174.pdf" target=" _self" title=" 1.pdf" textvalue="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pd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pdf /a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12/attachment/e1b1cec2-3b9f-455a-9948-bd113d01c0a0.pdf" target=" _self" title=" 2.pdf" textvalue="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a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d91840d0-d8f0-4162-b286-cd6d646f51e1.jpg" title=" tu2.jpg" alt=" tu2.jpg" / /p p   《农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为首次发布,标准中规定了农药工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该标准是农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12/attachment/000c9cc7-b83b-43ab-81bd-92f4f597e2ae.pdf" target=" _self" title=" 3.pdf" textvalue=" 《农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pd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农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pdf /span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12/attachment/04253afd-75fb-4ffe-8d36-7069a10e8188.pdf" target=" _self" title=" 4.pdf" textvalue=" 《农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农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a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766dfa42-9d64-415c-a8df-d05350297c18.jpg" title=" tu3.jpg" alt=" tu3.jpg" / /p p   《黄金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涉及黄金行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旨在规范污染治理行为,推动行业污染防治技术进步。需要注意的是,该技术政策适用于黄金行业金矿采选和以金精(块)矿、废杂金等为原料冶炼黄金过程的污染防控,不适用于有色金属等行业冶炼副产金的过程。以下为《黄金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详细内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黄金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征求意见稿) /strong /p p   一、总则 /p p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防治黄金行业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促进黄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和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 /p p   (二)本技术政策适用于黄金行业金矿采选和以金精(块)矿、废杂金等为原料冶炼黄金过程的污染防控,不适用于有色金属等行业冶炼副产金的过程。 /p p   (三)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可为黄金行业污染防治规划制定、污染物达标排放技术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排污许可制度贯彻实施和排放标准制定等环境管理及企业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p p   (四)黄金行业应遵循“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资源化利用”结合的原则,以氰化尾渣、含氰废水及重金属污染防控为重点,积极推广先进、成熟的污染防治技术,提高黄金行业污染防治水平。 /p p   二、源头及生产过程污染防控 /p p   (一)源头控制 /p p   1.鼓励金矿资源经浮选工艺富集后再进行冶炼处理。 /p p   2.鼓励金精矿集中氰化冶炼,提高金冶炼产业集中度。 /p p   (二)采选过程污染防控 /p p   1.优先采用充填采矿法等能够减轻对环境影响的开采技术。 /p p   2.有颗粒金的金矿石宜选用重选工艺。 /p p   3.选矿生产宜使用复合、低毒浮选药剂。 /p p   4.鼓励采选过程使用采选专家系统进行自动控制。 /p p   5.采选过程应采用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污染物产生量少的生产设备。选矿工艺设备宜采用变频节能技术。 /p p   6.矿井涌水应进行收集,经处理后优先进行选矿、除尘、绿化等综合利用。 /p p   (三)冶炼过程污染防控 /p p   1.难处理金精矿预处理宜采用生物氧化、压力氧化等湿法预处理技术。 /p p   2.鼓励采用低氰浸金药剂提金。 /p p   3.氰化提金过程宜采用实时数据收集、远程控制的自动化技术,达到最佳工艺参数实时调整。 /p p   4.金精炼过程宜采用氯化精炼、萃取精炼及电解精炼等氮氧化物产生量少的工艺。鼓励常规湿法精炼采用氮氧化物循环利用技术。 /p p   5.氰化尾矿浆输送管线宜采用全过程监控与风险防范技术。 /p p   6.氰化提金工艺应配套生产废水循环利用、氰化物及有价组分综合回收等有利于实现减量化、资源化的清洁生产工艺。 /p p   7.难处理金矿石或金精矿预处理工艺产生的余热宜综合利用。 /p p   三、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 /p p   (一)大气污染防治 /p p   1.金矿石破碎筛分工序宜设置在有挡风、遮盖措施的半封闭车间,应采取收集措施,宜选择袋式除尘装备,收集的粉尘应返回生产过程。 /p p   2.金矿石、金精矿贮存场所应设有防风抑尘措施,减少无组织排放。采场、排土场、尾矿库应采用遮盖、喷淋洒水等措施减少扬尘排放。生产区内道路应采用洒水降尘控制扬尘。 /p p   3.焙烧烟气中的高浓度二氧化硫优先采用制酸技术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 /p p   4.鼓励利用含氰贫液或含氰矿浆净化处理焙烧烟气中二氧化硫和冶炼烟气中氮氧化物。 /p p   5.含金物料(包括废杂金)精炼提纯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应采取负压工况收集、处理合格后外排。对无法完全密闭的废气排放点,应采用集气装置收集并处理后统一外排,严格控制无组织排放。 /p p   (二)水污染防治 /p p   1.水污染防治应遵循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和循环利用的原则。 /p p   2.采矿废水宜采用混凝、沉淀或过滤等方法达标处理后进行生产、绿化、生活等综合利用。 /p p   3.鼓励金精矿预处理过程产生的含酸废水用于处理氰化尾渣。 /p p   4.鼓励将氰化工艺循环水中的硫氰化物转化为氰化物进行回用。 /p p   5.生活污水经单独收集并达标处理后宜用于生产、绿化、冲洗。 /p p   (三)固体废物利用处置 /p p   1.采矿废石、浮选尾矿等固体废物的贮存和利用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相应要求。采矿废石应优先用于回填利用,或作为建材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鼓励利用采选过程产生的浮选尾矿进行回填等综合利用。 /p p   2.氰化尾渣等危险废物的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相应要求。氰化尾渣用于露天采坑或井下采空区回填、水泥窑协同处置、有价成分回收等资源化利用,应采用与利用处置方式相适应的预处理技术,确保满足无害化要求。 /p p   3.宜采用焙烧烟气、工艺废水对氰化尾渣进行无害化处理。 /p p   4.精炼过程产生的冶炼渣宜返回生产流程再次利用。 /p p   (四)其他污染防治 /p p   1.噪声污染防治 /p p   (1)应通过合理的生产布局减少对厂界外噪声敏感目标的影响。 /p p   (2)对于噪声较大的各类风机、破碎机、球磨机等应采取隔振、减振、隔声、消声等措施。 /p p   2.生态保护 /p p   (1)采矿、选矿工业场地的选择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黄金矿山企业应建挡墙,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p p   (2)露天开采矿山宜采用“剥离-排土-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 /p p   (3)优先采用原生植物覆盖生态修复技术。 /p p   (4)新建、改扩建项目应充分考虑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全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p p   四、二次污染防治 /p p   (一)应加强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营管理,减少设备故障、事故的发生。 /p p   (二)对储存、使用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车间和存在泄漏风险的装置,应设置防渗的事故废水收集池。 /p p   (三)宜采用臭氧法、双氧水法等二次污染少的方法对含氰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p p   (四)宜采用臭氧法、双氧水法、压榨-反洗-净化法等二次污染少的方法对回填用氰化尾渣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采用因科法、氯氧化法和降氰沉淀法作为氰化尾渣回填的预处理工艺。 /p p   (五)采用氰化提金工艺企业应设置相应含氰废水或氰化尾渣渗滤液事故收集池,并配套相应无害化处理设施。 /p p   (六)在矿石、采矿废石及采选过程浮选尾矿运输过程中,应对运输车辆采取遮盖、洒水等防尘、防遗撒措施。 /p p   (七)氰化尾渣应单独运输,汽车运输过程应采取防扬尘、防雨、防渗(漏)措施。运输车辆离开氰渣场地前应对车身进行清洗,清洗后废水应收集后无害化处理。 /p p   (八)尾矿库应采取干滩遮盖或植被覆盖、设置截排洪沟渠、设置挡风抑尘墙(网)等防止尾矿流失或尾矿粉尘飞扬的措施。 /p p   (九)尾矿库应按照贮存尾矿性质进行合理防渗,并在坝外设置尾矿库渗滤液收集设施及渗滤液应急无害化处理设施。 /p p   五、鼓励研发的污染防治技术 /p p   (一)井下采、选一体化技术。 /p p   (二)智能化矿山开采技术。 /p p   (三)浮选废水尾矿库前处理回用技术。 /p p   (四)无氰提金技术。 /p p   (五)金矿清洁氰化提金技术。 /p p   (六)废杂金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 /p p   (七)分选回收尾矿中有价组分技术。 /p p   (八)高浓度全尾砂充填技术。 /p p   (九)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矿山全生命周期的可跨界服务的资源转型技术。 /p p   (十)氰化尾渣作为建材原料综合利用技术。 /p p   (十一)氰化物应急预警和原位快速处置技术。 /p
  • 2018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绿色矿山建设技术与装备论坛邀 请 函
    p   2018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绿色矿山建设技术与装备论坛 /p p   邀 请 函 /p p   各有关单位: /p p   为了推进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交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成果,提高矿业开发及产业链效率融合发展技术推广,传播矿山开发新技术与新装备,推广个性定制、柔性化服务,满足多样化、多层次需要,分享矿山降本增效的实践成果与经验,发挥产业链优势,通过矿业市场来带动整合融合,消除产业链装备技术各环节之间断缝,向产业链的连接处发力寻求效益。 /p p   青海省矿产开发学会,积极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学会技术优势,积极促进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建设与应用技术、扩大矿产资源开发应用范围、推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提高等方面形成的一些新思路新办法新突破新亮点。适应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技术在环境保护新常态下更好地发展,努力推动矿产行业实用技术创新推广,积极搭建矿山企业、地勘单位、设计单位、矿建单位、装备制造商与科研院所、高等学院等单位交流合作平台。青海省矿产开发学会,联合多个协办方共同举办此次会议,特邀请全国矿业同仁相约青海,会上将特邀院士及行业领导作专题报告,针对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技术及装备的应用、装备技术应用的发展,绿色矿山建设等方面进行学术交流。欢迎全国矿业同仁踊跃参加。 /p p   一、会议主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绿色矿山建设技术与装备论坛 /p p   二、会议性质: 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学术交流 /p p   三、会议内容: /p p   1. 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绿色矿山建设经验交流 /p p   2. 矿山采选冶前沿技术与装备交流 /p p   3. 矿山企业管理设计降本增效交流 /p p   4. 一带一路矿业开发模式交流 /p p   5. 矿山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技术交流 /p p   6. 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集成 /p p   7. 尾矿库综合环境治理及无组织扬尘排放治理 /p p   8. 矿区环境生态经济模式应用研究实践 /p p   四、支持单位: /p p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p p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p p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 /p p   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p p   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p p   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p p   上海联合矿权交易所 /p p   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 /p p   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 /p p   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p p   新疆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p p   西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p p   三门峡黄金设计院 /p p   五、协办单位:(邀请中) /p p   六、拟出席单位:第二轮会议通知公布 /p p   七、征文要求和截止时间: /p p   本次大会会前将对所投论文进行评选,择优在《青海国土经略》期刊上发表,并安排部分获奖作者会议发言,会议论文征集工作已经开始,论文征集要求如下: /p p   1. 本次会议将面向全国矿山企业、矿业权投融资企业、矿业装备企业征集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报告、论文及研究成果,会务组评审后将择优选用并安排发言发表。 /p p   2. 征文范围:国际国内矿业企业,矿业权投资,融资租赁,采、选、冶实用技术,字数一般控制在4000字以内,或PPT文件,描绘清晰,专业术语规范统一,作者简介(单位地址、邮编、职称、详细通信地址、电话、E-mail等),截稿日期为2018年06月30日,以发出时间为准。 /p p   投稿专用E-mail:yjht@cnmm.news /p p   联系人:梁东海13811007861 /p p   八、矿业企业、矿权企业-矿山设备展示范围及费用 /p p   1. 有色、稀贵、稀土、化工、金属矿等领域的矿山企业、采选企业展示 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从事有色金属研究的工程技术展示,物资采购类、工程建设类、设计研究类、融资服务类、生产维保类、冶金服务类、管理服务类企业的展示。 /p p   2. 开采设备和仪器、矿产勘探设备、运输设备、巷道掘进设备、矿山安全救护设备及用品、爆破器材、环保技术、节能设备、采矿科研服务机构、矿山信息化技术及应用的展示。 /p p   3. 展位费用:12000元/个(配置包括:一块3.0m× 3.0m展板、一张咨询台、两张折椅,会刊插页及厂商展板由会议承办方统一制作)。各参展厂家务必将参展文件资料和图片提前十天邮件至承办单位,过时概不受理。 /p p   九、参会或参展对象: /p p   1. 国内外、矿业企业、矿业权单位,融资租赁企业,有色、金属矿、黄金矿等企业领导,物资采购类、工程建设类、设计研究类、融资服务类、生产维保类、冶金服务类、管理服务类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 /p p   2. 国内外各种矿业权企业,投融资机构,矿山设备的生产厂商。 /p p   十、主办单位:青海省矿产开发学会 /p p   地 址:青海省西宁市胜利路 /p p   联系人:郭秋宁 /p p   电 话:13897220577 /p p   十一、承办单位:易捷海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p p   报名联系方式: 010-65728199 报名邮箱:yjht@cnmm.news /p p   承办单位: 梁东海 13811007861 /p p   时 间:2018年7月05日-06日(05日全天报到) /p p   地 点:青海省万达嘉华酒店、新华联酒店、东湖宾馆 /p p   十二、报名方法与有关费用: /p p   1. 会务费:2000元/人,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p p   2. 赞助费、会议费统一由易捷海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收取 ,并出具发票。汇款请注明:会议费。 /p p   易捷海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p p   开户机构: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财满街支行 /p p   开户账号:11001119400052546195 /p p   3. 为保障会议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请各单位参会人员填写报名回执表,发邮件至组委会邮箱yjht@vip.163.com ,组委会统筹安排。 /p p /p
  • 西藏年内将安装2000余万元PM2.5监测设备
    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柏伦章在接受拉萨晚报采访时介绍,去年,自治区制定了《西藏自治区&ldquo 十二五&rdquo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积极落实污染减排工作责任与措施,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顺利实现。与此同时,区环保厅联合公安、商务等部门制定了《西藏自治区油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拉萨市开展了机动车尾气排放超标专项治理,安排专项资金实施了西藏华钰扎西康矿山涌水综合处理和林周财胜矿业公司尾矿库闭库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促成了我区环境质量的提升。   &ldquo 根据国家统一安排,2014年年底,按照每个地(市)3套的分配方式,将18套价值2000余万元的PM2.5自动监测站设备安排在我区除拉萨(已使用)以外的其他6地(市)&lsquo 安家落户&rsquo 并投入使用,2015年1月,我区7地(市)将按照新空气质量标准纳入全国统一考核范围。&rdquo 柏伦章告诉记者。
  • 召之即来,战之能胜 | 谱育科技全力保障伊春鹿鸣水质重金属应急监测
    背景3月28日下午,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钼矿尾矿库4号溢流井发生倾斜,导致泄水量增多,部分伴有尾矿砂的污水进入了依吉密河,呼兰河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到了下游松花江等水源地安全,防控监测刻不容缓。谱育科技快速响应国家环境监测总站需求,派出了由25人组成的4支应急保障小组,调配了应急监测车、移动实验室、4台车载/实验室两用型ICP-MS等专业设备,连续奋战15天,科学有效地完成了7个断面测试工作和1340个左右样品监测任务,为“不让超标污水进入松花江”的应急处置目标提供了保障。为此,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谱育科技精准的监测数据,快速、高度负责的应急表现给予了极大的认可与肯定。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发来感谢信 『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水质安全,责任如天。泄漏事故发生后,谱育科技第一时间响应总站需求,快速组建应急保障专项小组,先后紧急调配了应急监测车、移动实验室、4台车载/实验室两用型ICP-MS以及相关监测物资。跨越约3000公里、历时30小时奔赴伊春等多个应急现场,连夜开展质控、标曲、断面的样品测试工作,确保第一时间为应急指挥部提供“真”“准”“全”的监测数据。此次事故是我国近20年以来应急处置难度最大的突发环境事件。经过15个昼夜的持续奋战,4支应急保障小组积极、高效地完成了高强度、高难度的重点监控断面测试和样品分析工作。应急处理之后,监测数据表明,水中钼、COD等特征因子符合饮用水标准。谱育科技精确的数据为特征污染因子现场“应急监测、精准施策、高效防控”提供了强劲助力,得到了监测站专家的高度赞扬。水质安全,责任如天。泄漏事故发生后,谱育科技第一时间响应总站需求,快速组建应急保障专项小组,先后紧急调配了应急监测车、移动实验室、4台车载/实验室两用型ICP-MS以及相关监测物资。跨越约3000公里、历时30小时奔赴伊春等多个应急现场,连夜开展质控、标曲、断面的样品测试工作,确保第一时间为应急指挥部提供“真”“准”“全”的监测数据。 『 践行“真、准、全、快” 』在伊春市环境监测中心、庆安县、绥化市北林区、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等多个地区,从采样、前处理、样品分析到结果输出,谱育科技移动应急监测车有效发挥了移动应急,现场准确定性定量监测,覆盖全参数,及时出具报告的特点。车载ICP-MS重金属分析系统高效输出了实验室级精准数据,完全满足伊春事故的水质重金属现场应急监测、督查监测、自动分析仪器质控监测要求,从进样至输出分析结果可快至2min。系统可通过质谱技术准确判断重金属污染类型,水质重金属监测指标全覆盖,快速、准确地监测GB 3838地表水和GB 5749生活饮用水中所有重金属指标。事故发生正值疫情防控关键之际,也是考验企业应急保障能力之时。作为总站运维单位,谱育科技会一直全力支撑应急监测保障工作,加大水质在线监测技术研发投入,为国家“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提供精准数据,保障市民百姓的饮用水质安全。
  • 北京特提斯科技荣获高新企业认定
    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相关规定,北京特提斯科技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颁发了《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发证时间:2018年10月31日,有效期:3年。业务领域:科学调查、资源勘探、工程勘察、环境调查、灾害监测防御等领域。服务范围:水资源污染调查、湖底淤泥层调查、河道调查、湖泊调查、湿地环境调查、浅海水底取样、海岸带地质调查、尾矿库调查、古环境与古气候地理研究取样北京特提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昌平区回南路9号院28号楼果栋LOFT二层A103室
  • 生态环境部发文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 一系列标准亟待出台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国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5%,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较快提升,重金属环境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推进治理一批突出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到2035年,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防控制度和长效机制,重金属污染治理能力、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和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重金属环境风险得到全面有效管控。文件内容显示,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汞、镉、铬、砷、铊和锑,并对铅、汞、镉、铬和砷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实施总量控制。重点行业包括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铜、铅锌、镍钴、锡、锑和汞矿采选),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铜、铅锌、镍钴、锡、锑和汞冶炼),铅蓄电池制造业,电镀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石法(聚)氯乙烯制造、铬盐制造、以工业固体废物为原料的锌无机化合物工业),皮革鞣制加工业等。文件特别指出,要健全标准,加强重金属污染监管执法,其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重金属污染物标准体系。包括,研究修订铅锌、电镀等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制定出台废水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安装、运行、验收技术规范。修订《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评估细则(试行)》。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结合本地区突出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加强地方排放标准体系建设,对于涉锰、锑、钼等产业分布集中的地区,要加快研究制定地方性生态环境标准,推动解决区域性特色行业污染问题。更多内容如下: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十三五”时期,重金属污染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同时应该看到,一些地区重金属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重金属污染防控任重道远。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为进一步强化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控制,有效防控涉重金属环境风险,制定本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有效防控重金属环境风险为目标,以重点重金属污染物减排为抓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有效管控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二、防控重点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是铅、汞、镉、铬、砷、铊和锑,并对铅、汞、镉、铬和砷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实施总量控制。重点行业。包括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铜、铅锌、镍钴、锡、锑和汞矿采选),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铜、铅锌、镍钴、锡、锑和汞冶炼),铅蓄电池制造业,电镀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石法(聚)氯乙烯制造、铬盐制造、以工业固体废物为原料的锌无机化合物工业),皮革鞣制加工业等6个行业。重点区域。依据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状况、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防控需求,划定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区域。鼓励地方根据本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重金属污染状况,确定上述要求以外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国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5%,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较快提升,重金属环境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推进治理一批突出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到2035年,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防控制度和长效机制,重金属污染治理能力、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和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重金属环境风险得到全面有效管控。四、分类管理,完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度完善全口径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全面排查以工业固体废物为原料的锌无机化合物工业企业信息,将其纳入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以下简称全口径清单);梳理排查以重点行业企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建立涉重金属工业园区清单;及时增补新、改、扩建企业信息和漏报企业信息,动态更新全口径清单,并在省(区、市)生态环境厅(局)网站上公布。依法将重点行业企业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加强重金属污染物减排分类管理。根据各省(区、市)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基数和减排潜力,分档确定减排目标;按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以及重点重金属,实施差别化减排政策。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应进一步摸排企业情况,挖掘减排潜力,以结构调整、升级改造和深度治理为主要手段,将减排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企业,推动实施一批重金属减排工程,持续减少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推行企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依法将重点行业企业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对于实施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企业,排污许可证应当明确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种类、许可排放浓度、许可排放量等。各地生态环境部门探索将重点行业减排企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求落实到排污许可证,减排企业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金属排放总量控制要求。重点行业企业适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发生变化,需要对排污许可证进行变更的,审批部门可以依法对排污许可证相应事项进行变更,并载明削减措施、减排量,作为总量替代来源的还应载明出让量和出让去向。到2025年,企业排污许可证环境管理台账、自行监测和执行报告数据基本实现完整、可信,有效支撑重点行业企业排放量管理。探索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管理豁免。在统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水平、高标准落实重金属污染治理要求并严格审批前提下,对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直接相关的重点项目,可在环评审批程序实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管理豁免。对利用涉重金属固体废物的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特别是以历史遗留涉重金属固体废物为原料的,在满足利用固体废物种类、原料来源、建设地点、工艺设备和污染治理水平等必要条件并严格审批前提下,可在环评审批程序实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管理豁免。五、严格准入,优化涉重金属产业结构和布局严格重点行业企业准入管理。新、改、扩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应符合“三线一单”、产业政策、区域环评、规划环评和行业环境准入管控要求。重点区域的新、改、扩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应遵循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原则,减量替代比例不低于1.2:1;其他区域遵循“等量替代”原则。建设单位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明确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及来源。无明确具体总量来源的,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不得批准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总量来源原则上应是同一重点行业内企业削减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当同一重点行业内企业削减量无法满足时可从其他重点行业调剂。严格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审慎下放审批权限,不得以改革试点为名降低审批要求。依法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期淘汰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固体废物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名录》等要求,推动依法淘汰涉重金属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标准,推动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产能依法依规关闭退出。优化重点行业企业布局。推动涉重金属产业集中优化发展,禁止低端落后产能向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转移。禁止新建用汞的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新建、扩建的重有色金属冶炼、电镀、制革企业优先选择布设在依法合规设立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广东、江苏、辽宁、山东、河北等省份加快推进专业电镀企业入园,力争到2025年底专业电镀企业入园率达到75%。六、突出重点,深化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加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和应用。重点行业企业“十四五”期间依法至少开展一轮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到2025年底,重点行业企业基本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加强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减少使用高镉、高砷或高铊的矿石原料。加大重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企业生产工艺设备清洁生产改造力度,积极推动竖罐炼锌设备替代改造和铜冶炼转炉吹炼工艺提升改造。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生产每吨聚氯乙烯用汞量不得超过49.14克,并确保持续稳中有降。推动重金属污染深度治理。自2023年起,重点区域铅锌冶炼和铜冶炼行业企业,执行颗粒物和重点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根据排放标准相关规定和重金属污染防控需求,省级人民政府可增加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域范围。上述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域范围,由省级人民政府通过公告或印发相关文件等适当方式予以公布。重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应加强生产车间低空逸散烟气收集处理,有效减少无组织排放。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企业要按照规定完善废石堆场、排土场周边雨污分流设施,建设酸性废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采用洒水、旋风等简易除尘治理工艺的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企业,应加强废气收集,实施过滤除尘等颗粒物治理升级改造工程。开展电镀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推进专业电镀园区、专业电镀企业重金属污染深度治理。排放汞及汞化合物的企业应当采用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控制并减少汞及汞化合物的排放和释放。开展涉镉涉铊企业排查整治行动。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全面排查涉铊企业,指导督促涉铊企业建立铊污染风险问题台账并制定问题整改方案。开展重有色金属冶炼、钢铁等典型涉铊企业废水治理设施除铊升级改造,严格执行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达标要求。各地生态环境部门构建涉铊企业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督促企业对矿石原料、主副产品和生产废物中铊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实现铊元素可核算可追踪。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份要制定铊污染防控方案,强化涉铊企业综合整治,严防铊污染问题发生。加强涉重金属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废渣场环境管理,完善防渗漏、防流失、防扬散等措施。推动锌湿法冶炼工艺按有关规定配套建设浸出渣无害化处理系统及硫渣处理设施。加强尾矿污染防控,开展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污染治理“回头看”和黄河流域、嘉陵江上游尾矿库污染治理。严格废铅蓄电池、冶炼灰渣、钢厂烟灰等含重金属固体废物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过程的环境管理,防止二次污染。推进涉重金属历史遗留问题治理。全面推动陕西省白河县硫铁矿区污染系统治理,有序推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等地区历史遗留矿山污染排查整治,因地制宜、“一矿一策”,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污染治理技术模式。推动“锰三角”地区加快锰产业结构调整,系统开展锰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强全国其他地区涉锰企业污染整治。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推动地方结合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防治、清废行动等专项工作,开展废渣、底泥等突出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排查,以防控环境风险为核心实施分类整治。对问题复杂、短期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要以保障人体健康为优先目标做好污染阻隔等风险管控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源地、耕地等环境敏感目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大数据等手段开展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排查。七、健全标准,加强重金属污染监管执法完善重金属污染物标准体系。研究修订铅锌、电镀等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制定出台废水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安装、运行、验收技术规范。修订《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评估细则(试行)》。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结合本地区突出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加强地方排放标准体系建设,对于涉锰、锑、钼等产业分布集中的地区,要加快研究制定地方性生态环境标准,推动解决区域性特色行业污染问题。强化重金属污染监控预警。加快推进废水、废气重金属在线监测技术、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监控预警体系,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在涉铊涉锑行业企业分布密集区域下游,依托水质自动监测站加装铊、锑等特征重金属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排放镉等重金属的企业,应依法对周边大气镉等重金属沉降及耕地土壤重金属进行定期监测,评估大气重金属沉降造成耕地土壤中镉等重金属累积的风险,并采取防控措施。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在重点部位和关键节点应用重金属污染物自动监测、视频监控和用电(能)监控等智能监控手段。强化涉重金属执法监督力度。将重点行业企业及相关堆场、尾矿库等设施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对象范围,进行重点监管。加大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力度,对重金属污染物实际排放量超出许可排放量的企业依法依规处理。将对涉重金属行业专项执法检查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监督检查考核工作,依法严厉打击超标排放、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非法排放、倾倒、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含重金属危险废物等违法违规行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强化涉重金属污染应急管理。重点行业企业应依法依规完善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措施,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储备相关应急物资,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结合“一河一策一图”将涉重金属污染应急处置预案纳入本地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升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八、落实责任,促进信息公开和社会共治分解工作任务。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明确重金属污染防控责任人,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年度减排目标,细化任务分工,逐项落实工作任务,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按照一区一策原则,在工作方案中明确各重点区域污染控制、质量改善、风险管控等任务。省级工作方案应于2022年6月30日前报送生态环境部备案。定期调度进展。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工作调度和成效评估,每年7月15日前将上半年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总量替代清单、减排工程实施清单,每年1月底前将上年重金属污染防控工作进展、减排评估结果和动态更新后的全口径企业清单报送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根据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工作情况,加强工作指导和技术帮扶。对于进展滞后的地区实施预警,对未执行总量替代政策的进行通报。加强财政金融支持。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按照土壤污染防控等资金管理相关规定合理使用资金,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支持涉重金属历史遗留问题治理等工作。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涉重金属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鼓励各地探索开展重金属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工作。鼓励公众参与。重点行业企业应依法披露重金属相关环境信息。有条件的企业可设置企业公众开放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各地建立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将举报重点行业企业非法生产、不正常运行治理设施、超标排放、倾倒转移含重金属废物等列入重点奖励范围。  生态环境部  2022年3月3日
  • 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等3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
    p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关于组织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等20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资便字〔2017〕267号)等文件要求,现将“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等3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见附件)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时间为2018年1月22日至2018年2月5日。 /p p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的凝练布局和任务部署已经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咨询评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研究审议,并报国务院批准实施。本次征求意见重点针对各专项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标指标和相关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等方面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专家,认真研究收到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相关重点专项的项目申报指南。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将不再反馈和回复。 /p p   附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18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征求意见稿) /p p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地方,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和任务,紧紧围绕国家场地土壤污染防治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支持场地土壤污染形成机制、监测预警、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安全利用等技术、材料和装备创新研发与典型示范,形成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系统解决技术方案与产业化模式,在典型区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p p   本专项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 4-5 年。2018 年拟安排不超过 35 个项目,约占专项总任务的 30%左右。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项目,以及场地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集成示范类项目,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组织协调作用,形成产学研用研发团队。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1:1。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 6 个,项目申报团队单位总数不超过 10 个。 /p p   应用示范类项目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区域开展。 /p p   本专项 2018 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p p   1. 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源解析理论与方法 /p p   1.1 我国污染场地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制 /p p   研究内容:研究我国污染场地区域分布及其与产业行业的关系,明确有毒有害物质名录及污染场地时空分布规律 运用大数据及遥感等技术,探明我国不同区域重点行业污染场地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驱动因子 研发场地污染数据挖掘方法 阐明污染场地形成机制,发展污染场地时空分布预测模型,建立数据库和可视化管理平台。 /p p   考核指标:建立全国污染场地名录及动态数据库 1 套 明确我国污染场地区域分布与产业行业关系,提出污染场地时空演变驱动机制及主控因子 建立我国场地污染数据挖掘方法、时空分布图集与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业务化应用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10 项,发表高质量论文 25 篇,出版专著 2 部。 /p p   1.2 基于大数据的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识别、预测和管控策略 /p p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大数据的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识别方法、预测模型及管控策略 开发我国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物大数据互联网体系,完善数据开放及共享体系 研发基于大数据的场地污染智能识别模式,明确区域尺度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特征污染物的源-汇关系 创建我国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状况评估与预警的软件系统,基于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制定污染场地中长期风险管控对策。 /p p   考核指标:构建我国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状况大数据互联网共享和评估技术体系,实现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趋势的定时预测与发布 开发出基于大数据的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与风险识别方法 1 套,建立区域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预测预警体系,形成我国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策略 成果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者软件著作权 10 项,发表高质量论文 25 篇,出版专著 2 部。 /p p   1.3 经济快速发展区场地土壤污染源识别与源-汇关系 /p p   研究内容:研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经济带等不同区域的场地特性、污染特征、污染源与排放强度 筛选不同区域场地土壤优先管控污染物,建立优先控制污染物排放清研究不同区域场地土壤污染物溯源方法,阐明优先管控污染物源-汇关系 识别污染源主控因子和优先管控污染源,评估土壤优先控制污染物排放强度,明确污染源的防控要素 为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场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提供基础信息和方法学。 /p p   考核指标:建立不同区域的场地土壤污染源-汇关系,形成污染源识别技术与方法体系 1 套 建立区域场地土壤污染物排放强度评估方法,提出优先控制污染物排放清单 1 套 编制场地土壤优先管控污染源识别与排放强度评估技术规范 4 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者软件著作权 10 项,发表高质量论文 30 篇,出版专著 2 部。 /p p   1.4 重点行业场地污染形成机制与源解析 /p p   研究内容:研究我国金属采选/冶炼和化工行业污染物排放与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特征及发生规律,解析典型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形成机制,建立优控污染物排放清单 揭示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物多相分布特征和源-汇关系,研究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方法,提出重点污染源的环境风险防控要素与防治途径 为我国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源监管和排放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p p   考核指标:阐明金属采选/冶炼和化工行业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形成机制,建立特征污染物清单 1 套 形成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方法体系,提出污染源-汇机制和风险防控途径 制定场地土壤污染源解析技术标准、规范和指南 2套,并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不少于 10 项,发表高质量论文 30 篇,出版专著 2 部。 /p p   1.5 场地土壤重金属积累、转化与生态环境效应 /p p   研究内容:研究场地土壤重金属赋存特性与积累规律,解析重金属形态转化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建立调控重金属形态转化的技术原理 阐明不同区域及行业场地土壤污染物形态转化条件、潜力其生物效应,揭示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主控因子 开发重金属污染生物效应评价方法,精准评估污染场地的生态环境风险,形成风险防控、预警与安全利用方法方案。 /p p   考核指标:确定不同区域和行业场地土壤重金属积累规律和生物地球化学机制,提出场地土壤中重金属积累与有效性的主控因子,开发出重金属污染生物效应评价方法,形成风险防控、预警与安全利用方法体系,制定出调控场地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系统方案,选择典型重金属污染场地进行验证和应用。发表高质量论文 40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10 项,出版专著 2 部。 /p p   1.6 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系统中重金属迁移扩散与预测 /p p   研究内容:选择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株潭等重点区域,研究不同区域场地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迁移扩散规律,揭示不同类型重金属在不同场地介质中多相分配、空间分布及其与介质组成结构的关系 研究不同场地条件下土壤-地下水重金属的迁移、扩散动态及通量,阐明迁移扩散过程与机制 探明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迁移扩散主控因素,为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转移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提供理论支撑。 /p p   考核指标:明确不同区域场地土壤-地下水系统重金属迁移规律、扩散通量及主控机制,阐明重金属迁移驱动机制,建立非均质多相介质重金属运移扩散模型 1 套,提出不同区域场地土壤-地下水金属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策略,并选择不同区域污染场地开展试验性应用。发表高质量论文 40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10 项,出版专著 2 部。 /p p   1.7 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物多介质界面过程与调控机制 /p p   研究内容:研究场地土壤与地下水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表征多介质、多界面、多过程复合的环境行为,阐明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学耦合过程,揭示基于化学质量平衡及区域多介质间的传质机制 研究场地工程管控和修复过程中污染物多界面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发展多组分可分辨的高灵敏表征技术 开发土壤-地下水系统重金属界面原位表征方法,创建多介质界面污染过程调控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形成多介质界面污染过程调控方法体系。 /p p   考核指标:明确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物作用机制和界面传质过程,建立场地土壤污染物界面机制与刻画模型 1 套 开发出土壤-地下水系统重金属界面通量计算方法 1 套,形成界面反应原位表征新技术 1 套 发表高质量论文 40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10 项,出版相关专著不少于 2 部。 /p p   2. 场地土壤污染调查监测与风险监管技术与设备 /p p   2.1 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原位采样新技术与新设备 /p p   研究内容:开发适用于我国场地土壤弱扰动原位采样的高频声波钻进设备、全液压直推式钻进设备,以及与之配套的低扰动土壤采样、地下水快速建井采样技术与装备 研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膜界面探测器等原位检测工具,开发地下水分层快速取样新技术与设备,制定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原位采样技术规范,提出产业化发展模式。 /p p   考核指标:研制场地土壤原位采样的高频声波钻进和全液压直推式钻进设备各 1 套,最大采样深度不少于 30m,其他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整机部件国产化率不低于 80%,生产成本低于国际同类产品 30%以上 研制出原位VOC 膜界面探测器等场地检测工具 3 套,开发出地下水分层快速取样技术与设备 1 套 开展不少于 20 个案例场地验证与示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 20 项 编制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原位采样技术规范 1 套,编写技术应用案例 10 套。 /p p   有关说明:建议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p p   2.2 场地污染实时响应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 /p p   研究内容:研发冶炼、焦化、化工、油气开采等重点行业场地污染新型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 研究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源泄露无损监测技术,开发场地污染物监测筛选技术,开发污染场地多要素、全过程综合在线监测体系 建立集成污染场地一体化模拟系统,研发场地污染的智能预测技术,实现污染物分布、迁移的可视化模拟 研究建立场地污染监测与预警平台 研究产业化发展模式 选择不同类型污染场地进行验证。 /p p   考核指标:研制出有机和无机多组分在线监测数据采集与传感成套仪器各 1 套 建立污染场地监测筛选技术体系,开发出场地重点污染风险源泄露实时响应的无损监测技术,实现泄漏点精准定位,最小响应泄露量低于 0.1m3,漏点定位精度达到米级,漏点检率不低于 90% 形成智慧型、可视化场地环境污染预警技术体系,建立典型重点行业企业多维度、多组分场地监测-模拟-预警综合平台 2 套 选择重点行业场地开展验证性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 15 项。 /p p   2.3 场地土壤污染物形态和有效性测定方法与标准化 /p p   研究内容:研究主要污染行业场地土壤中各类典型污染物形态的原位表征技术 开发基于生物、化学、生态学等耦合手段的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测试方法,形成适用我国场地土壤主要重金属类和有机类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测定的标准技术体系 采用标准化技术研究污染物形态和有效性的时空变异特征及主控因子,构建基于主控因子的污染物有效性预测模型 选择不同类型污染场地进行验证。 /p p   考核指标:研发场地污染物形态原位表征方法不少于 2 种 创建场地土壤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测定的国际标准技术体系 1 套,形成不少于 15 种的有机和重金属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测定技术指南,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 提出基于主控因子的污染物有效性预测模型 2 个 开展不少于 20 个案例的场地应用验证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5 项以上。 /p p   2.4 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和基准 /p p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估中的污染物形态归趋、生物有效性等问题,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本土化的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体系 基于污染物的有效剂量-形态-效应关系,研究建立涵盖多污染物的我国场地土壤环境质量基准体系 针对场地特征及再利用方式,研究建立我国场地土壤环境安全利用指标和阈值体系 选择典型污染场地进行验证。 /p p   考核指标:形成我国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体系 1 套,编写分别针对人体健康风险、生态风险和保护地下水安全的场地土壤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各 1 套 建立我国场地土壤环境基准体系 1 套,建立基于不同开发用途的我国场地土壤环境安全利用阈值体系 1 套,包含污染物不少于 80 种 所研发的指南、基准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 开展不少于 20 个案例场地的风险评估应用验证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5 项以上。 /p p   2.5 场地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和标准 /p p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的污染物性质鉴定标准与技术方法,建立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基线确定与污染损害调查技术方法,构建基于场地污染物迁移与归趋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损害因果关系多证据判定技术 研究场地污染损害实物量化和价值评估技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费用核算标准体系,形成不同区域和行业场地土壤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体系 研究制定场地土壤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 选择典型污染场地开展损害评估技术验证。 /p p   考核指标:形成基于生物毒性的环境污染物有毒有害特性评估方法与危险特性鉴别技术,建立场地生态环境损害基线确定与损害调查技术方法体系 提出基于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损害的因果关系判定与责任分配原则与技术方法体系,开发出场地土壤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技术快速筛选与损害量化工具,编制场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10 套,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 开展不少于 20 个案例的场地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应用示范与验证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以上。 /p p   2.6 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评估体系与方法 /p p   研究内容:研究我国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管理框架、评价指标和技术方法,提出与国际接轨的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发展战略 研究适合国情的绿色可持续修复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 选择典型污染场地开展实际案例研究,分类构建我国污染场地全过程可持续管理方法和标准规范 选择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构建区域尺度污染场地治理修复与再开发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及模型,并进行实例验证,形成我国污染场地再开发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p p   考核指标:提出中国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管理框架体系和发展战略,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 形成典型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1 套 编制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标准、规范和指南不少于 7 套,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 开发场地修复绿色可持续评估软件工具、区域尺度场地风险管控与安全利用可持续性评估软件工具各 1 套 开展不少于 20 个案例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应用示范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以上。 /p p   2.7 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与场地安全利用监管技术和标准 /p p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与再开发利用过程不关联的问题,以及修复后土壤安全处置研究滞后的状况,研究不同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及利用处置技术,建立不同区域、行业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场地修复后土壤安全利用处置技术体系 研究修复后场地再开发安全利用控制技术体系、长期监管技术与评判标准,提出修复后不同用地功能场地安全利用与风险管控方案 选择典型污染场地开展示范。 /p p   考核指标:编制不同应用情景的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3 套 制定不同区域、行业和土地利用方式场地修复后土壤安全利用等级划分标准 建立修复后场地再开发安全利用控制技术体系,编制技术指南 5 套,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 建立修复后场地安全利用技术体系,开展不少于20 个案例的场地应用示范验证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以上。 /p p   2.8 重点行业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场景与定量估算方法 /p p   研究内容:选择制药、印染、涂料生产与使用等重点行业,研究有毒有害物质环境排放特征,筛选重点行业高关注有毒有害物质清单,构建典型行业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场景,阐明高关注有毒有害物质环境转归机制,发展多介质环境暴露估算方法,评估潜在土壤环境风险,研发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定量估算软件,为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提供技术方法。 /p p   考核指标:形成重点行业高关注有毒有害物质清单,建立多介质环境暴露估算方法,研发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有毒有害物质排放预测模型 1 套,形成有毒有害物质排放与暴露模拟软件 5 套,制定有毒有害物质环境暴露参数手册 1 套,上述清单、模型需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8 项以上,发表论文 15 篇以上。 /p p   2.9 长江经济带高关注化学品风险管控关键技术 /p p   研究内容:针对长江经济带化工企业集聚、化学品种类繁多、风险高的特点,研究长江经济带高关注化学品污染特征和分布规律,识别沿江地区化学品重点风险源 研究建立土壤及环境生物中高关注化学品的分析方法,评估高关注化学品环境和健康风险 选择典型化工园区开展应用示范,确定长江经济带优先控制化学品目录,并提出风险控制综合管理对策。 /p p   考核指标:完善和建立 300 种高关注化学品的环境分析方法,研发化学品危害信息流转识别软件系统 1 套,完成优先级别最高的 20 种高关注化学品的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提出长江经济带优先控制化学品目录和空间分布图谱,完成 1 个省域和 2个不同类型化工园区化学品风险管控的应用示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10 项。 /p p   3. 矿区和油田场地土壤污染源头控制与治理技术 /p p   3.1 重金属尾矿库污染高效固化/稳定化材料、技术与装备 /p p   研究内容:研究典型矿种尾矿重金属释放特点与污染规律 研发重金属尾矿污染长效固化剂/稳定剂等环境功能材料 研发重金属尾矿库表面高效生物/物化覆盖材料,以及重金属尾矿库污染土壤稳定层构建与快速中间覆盖技术与装备 开发重金属尾矿库深层尾砂高压旋喷注浆等固化/稳定化技术与装备 形成重金属尾矿侵蚀土壤污染源头控制与修复技术体系,并进行现场技术应用验证,建立工程技术规范。 /p p   考核指标:创制重金属尾矿污染长效固化剂/稳定化剂、高效生物/物化覆盖材料等环境友好的修复功能材料 6 种 研发重金属尾矿库固化/稳定化装备 4 套,建设功能材料及装备生产线1 条 生产和应用成本明显低于国际同类产品 选择西南金属采选区,开展不少于 10 个案例场地应用示范验证,实现重金属稳定化率达到 85%以上 编制重金属尾矿库源头控制与修复技术规范 2 项,形成重金属尾矿库固化/稳定化、生物/物化覆盖技术方案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以上。 /p p   有关说明:建议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p p   3.2 浸矿场地残留浸矿剂高效淋洗材料、技术与装备 /p p   研究内容:研究稀土、金矿等堆浸场和原地浸矿场残留浸矿剂释放特征,以及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关联的源-汇关系 研发堆浸场和原地浸矿场残留浸矿剂绿色淋洗剂等修复材料和快速淋洗工艺及技术,开发浸矿场地淋洗液可移动处理利用设备 研究建立堆浸场和原地浸矿场污染源头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验证。 /p p   考核指标:研制稀土、金矿等典型浸矿场残留浸矿剂的绿色淋洗剂 6 种以上,形成残留浸矿剂快速淋洗工艺与技术不少于 5 项 研发浸矿场淋洗液处理和利用技术装备 4 套 开展不少于 6 个案例场地示范应用验证,浸矿场最终淋洗液达到国家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要求,不产生二次污染提出堆浸场和原地浸矿场污染源头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 制定浸矿场治理技术规范 3 套,被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 项以上。 /p p   3.3 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绿色清洗-脱附集成技术与智能化装备 /p p   研究内容:研究油气开采场地高浓度石油污染时空特点与规律 研发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环境友好型淋洗剂和增溶剂等修复材料 研制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模块化、自动化、低能耗、智能型的能规模化运行的热解修复技术与装备 研发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绿色清洗-高效热脱附联合修复技术与装备 构建油气开采场地高浓度石油污染源头控制与修复技术体系,并进行技术示范验证。 /p p   考核指标:开发友好型淋洗剂和增溶剂等修复材料不少于 6种,创制先进的热解和绿色清洗-高效热脱附技术与装备各 1 套,生产和应用成本明显低于国内外同类产品 建设修复材料及装备生产线 2 条,提出油气开采场地高浓度石油污染源头控制与修复技术体系,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 开展不少于 6 个案例场地示范应用验证,修复后土壤石油烃含量达到修复目标和实现土壤安全利用 制定石油开采场地修复技术规范 2 套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5 项以上。 /p p   4. 城市污染场地土壤风险管控与地下水协同修复技术 /p p   4.1 复合有机污染场地土壤高效化学氧化/还原技术 /p p   研究内容:针对农药、煤化工、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场地污染问题,创制高传质性并具有亲水亲脂双重特性的还原材料及强化辅助材料,形成氯代烃和苯系物污染场地原位高效还原修复技术 创制高传质性缓释氧化材料、增溶脱附及强化辅助材料,评估材料用于土壤污染物脱附和氧化效果,突破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和农药污染物高效氧化技术 研发低渗透性场地土壤有机污染物原位物理强化/高效化学氧化/还原技术与装备,建立高效原位氧化/还原修复技术与装备体系 开展规模化集成与试验示范,创建可推广应用的产业化模式。 /p p   考核指标:研制高传质、高效氧化/还原功能材料不少于 3种,增溶和辅助材料不少于 3 种,材料成本比国际同类降低 30%以上,修复后氯代烃和苯系物去除率达 90%以上。研发低渗透场地原位氧化还原修复技术和装备 2 套,实现低渗透地层的渗透性能提高 1~2 数量级 形成高效氧化还原修复技术规范 3 套 申请发明专利 10 项以上。开展不少于 3 个案例场地示范验证,形成产业化模式。 /p p   4.2 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热脱附成套技术与装备 /p p   研究内容:针对焦化、石油化工等有机污染场地土壤,研究场地土壤有机污染物在高温条件下理化性质变化,创新具备热回用单元的低能耗、智能化、集约化、可快速移动及组装的成套热脱附技术与装备,研发配套的安全、高效、集成化的水气抽提及处理系统,开展热脱附后的尾气二次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并进行规模化集成与试验示范,提升异位热脱附成套技术与装备的修复能力与能效水平。 /p p   考核指标:创新适用于城市有机污染场地土壤的热脱附技术与装备 2 套,直接热脱附设备单台套处理规模不低于 30t/h,加热单元的容积利用率不低于 60% 间接热脱附设备单台套处理规模不低于 3t/h 热脱附成套技术与装备国产化水平达到80%,与同类国际装备相比,半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含水率20%)直接和间接热脱附能耗分别不高于 3500MJ/t 和 2500MJ/t,污染物去除率不低于97%,尾气满足大气污染物排放行业标准,二噁英不超过 0.1ngTEQ/m3 开展不少于 5 个案例场地示范验证,形成产业化模式。编制相关技术规范、操作指南 3 套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15 项以上。 /p p   有关说明:建议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p p   4.3 制革类及铬化工类场地污染土壤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 /p p   研究内容:研究制革类及铬化工类场地铬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探明场地环境风险构成,建立风险管控技术体系 研制绿色高效修复材料和生产制备先进技术,评估材料安全性、便利性、长效性和修复适用性 开发场地土壤和地下水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与装备体系,进行集成示范和适用性评估 研究建立制革类及铬化工类污染场地风险协同管控与修复技术体系。 /p p   考核指标:建立制革类及铬化工类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与管控方法体系 研制绿色高效修复药剂和材料 2 种以上,材料生产成本比国际上同类材料降低 30%以上,修复后土壤六价铬浓度降到 2mg/kg 以下 开展不少于 5 个案例场地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形成产业化模式。编制相关技术规范、操作指南 5 套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10 项以上。 /p p   4.4 固体废物填埋场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净化技术 /p p   研究内容:研究固体废物填埋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开发固体废物填埋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特征污染物快速精准识别监测方法与深层检测技术 开发填埋堆体固体废物开采、分质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耐久性、抗侵蚀的新型阻隔防渗屏障材料,研发固体废物填埋场地垂直多层抗侵蚀屏障防污染技术、渗漏点微创修补技术 研发土壤和地下水高效协同修复技术,在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 /p p   考核指标:建立固体废物填埋场渗漏快速精准监测与检测技术 形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长效阻控技术体系,阻隔能力提升 100 倍以上 形成的填埋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净化技术,有机物去除率 90%以上,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降低 70%以上,较常规原位修复技术节省修复成本 60% 开展不少于 3 个案例场地示范验证,形成填埋场源控与污染协同治理技术方案 编制技术标准、规范和指南 3 套 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 20 项以上。 /p p   4.5 地下水原位修复功能材料定向注入与强化传输技术 /p p   研究内容:针对传统修复功能材料投放工艺粗糙、在含水介质中难扩散的问题,研发修复功能材料定向注入、分层注入等精准注入方式,开发功能材料强化传输技术,突破钻进与注入耦合的一体化智能化装备,形成地下水污染强化原位注入创新技术体系。 /p p   考核指标:研发修复功能材料定向精准注入及强化传输技术和装备,突破钻进与注入耦合的一体化智能化装备,最大钻进与注入深度不低于 30m,低渗透地层注入材料扩散半径不低于 3m,装备国产化水平达到 60% 研发技术装备在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 编制原位修复功能材料注入技术规范 2 套。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 10 项。 /p p   有关说明:建议由企业牵头,产学研申报。 /p p   4.6 场地地下水卤代溶剂污染高效修复技术 /p p   研究内容:针对低渗透场地地下水有机溶剂污染物脱附效率瓶颈问题,研发高增溶表面活性材料,开发低能耗、能量高效利用的原位热强化驱动与氧化修复技术 耦合原位、异位有机溶剂分离净化技术,创建基于增溶与热驱动的原位高效脱附-氧化集成技术体系与成套装备,形成场地地下水卤代溶剂污染高效修复创新技术体系。 /p p   考核指标:开发高增溶表面活性材料 3-5 种,增溶效果与清水相比提高 2 个数量级,生产成本降低 30% 研发原位热驱动-强化氧化修复装备 1 套,实现驱动扩散与氧化修复耦合,装备国产化水平达到 60% 形成低渗透场地原位强化增溶、驱动和氧化修复技术体系,研发的技术、材料和装备实现工程化示范应用 编制高效修复技术规范 2 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 /p p   5. 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再开发利用技术综合集成示范 /p p   5.1 西南金属采选场地及周边土壤污染防控与治理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 /p p   研究内容:针对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西南地区大型多金属矿采选及周边土壤中多种重金属污染问题,研究污染迁移和源-汇关系,研发矿区尾矿库等场地原位固化-防渗-阻隔-覆盖防控技术,发展生物/物化覆盖材料与稳定层构建技术,建设尾矿库、矿坑等场地与周边土壤的工程化阻断体系 集成矿区场地及周边复合污染土壤强化原位修复,建设金属矿区场地及周边土壤污染全过程控制和分级治理体系 形成金属采选场地及周边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和修复技术模式,进行土壤污染防控与治理技术集成示范。 /p p   考核指标:研发形成适合西南金属矿区场地污染综合治理模式 3 套,筛选生态修复新材料 10 种,材料性能指标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生产成本降低 30% 建立金属采选场地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 3 个以上,实现重金属扩散率下降 80%,矿区周边地表和地下水符合当地水体功能要求。制定污染防控与治理修复技术规范 4 项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不少于 15 项 形成技术应用与推广模式。 /p p   有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 产学研联合申报。 /p p   5.2 中南有色金属冶炼场地综合防控及再开发安全利用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 /p p   研究内容:针对湖南、湖北以及江西、安徽等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及周边土壤污染问题,研究典型冶炼场地与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迁移和源-汇关系 开发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长效绿色固化/稳定剂,创制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原位和异位固化/稳定化、分离修复技术及装备 研究冶炼场地修复过程中二次污染综合防控和再开发安全利用技术 集成冶炼场地土壤污染分级治理技术、修复技术和资源化安全利用技术体系 开展典型金属冶炼区综合防控及再开发安全利用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p p   考核指标:研发冶炼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固化稳定化剂等修复功能材料 15 种,重金属原位和异位固化稳定化与分离装备4 套,材料与装备性能指标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生产成本降低 30%,装备国产化水平达到 60% 建立金属冶炼区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技术模式,建设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工程,实现重金属稳定化率达到 90%以上 制定场地修复技术规范 2套和技术方案 1 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5 项。 /p p   有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 产学研联合申报。 /p p   5.3 华南电子废物拆解场地复合污染土壤协同修复技术装备与综合治理示范 /p p   研究内容:研究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处置场地土壤重金属和毒害有机物复合污染特征 研制物化固定剂、吸附阻隔剂、生物修复剂等风险管控和修复材料 研发物化固定、阻隔和常温分解、强化生物降解等协同修复技术和智能化装备 集成电子废物拆解场地复合污染土壤协同修复技术、产品和装备,开展典型污染区综合治理修复工程示范,构建华南地区电子废物拆解场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 /p p   考核指标:研制拆解场地复合污染土壤绿色高效修复材料 4种,建立修复材料生产线 1 条 研发物化固定、阻隔和常温分解、强化生物降解等协同修复技术和智能化装备 3 套,设备国产化水平达到 80%,生产和应用成本低于国内外同类设备 研发技术及装备在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处理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去除率达 95%以上,重金属活性降低 85%以上或达到修复目标,修复后土壤实现安全利用,治理成本明显低于国内外同类场地。编制技术规范 3 套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 10 项。 /p p   有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 产学研联合申报。 /p p   5.4 西北特殊生境有色金属污染场地土壤原位物化和生态修复技术及集成示范 /p p   研究内容:针对新疆、甘肃、宁夏及内蒙等西北干旱、高盐碱和高风蚀区的特殊气候和生境特征,研发铅锌矿、铜矿、金矿等典型有色金属尾矿渣污染固化控制技术与装备,开发矿尘和尾矿土的胶结抗风蚀技术和矿区重污染土壤原位生物矿化钝化技术 研发有色金属矿区-绿洲交错带中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阻断材料与技术,开发干旱区有色金属矿区盐碱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位生物稳定化技术 集成原位物化、生物修复工程技术与成套装备,在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区域进行规模化工程示范。 /p p   考核指标:形成适用于西北干旱区有色金属矿区土壤污染原位防控与修复成套技术与装备体系。研制修复材料产品不少于 8 种,建设生产制备线 1~2 条 尾矿渣和土壤原位生物钝化修复技术装备 1 套,固化后能抗 30m/s 以上风力,重金属淋滤率削减 95%以上 建立干旱区有色金属矿山重金属污染场地防控与修复示范区不少于 3 个,达到满足国家风险管控或修复要求修复后土壤实现安全利用。编制相关技术规范 2 套,形成“集成示范”阶段后的技术推广体制与机制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5项以上。 /p p   有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 产学研联合申报。 /p p   5.5 京津冀及周边焦化场地污染治理与再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p p   研究内容:研究土壤污染过程、生物多样性变化与环境容量承载力,形成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安全再开发指标体系 研发焦化场地复杂环境下复合污染土壤固化/稳化-降解新材料和新技术,建立多相抽提-热处理-生化一体化高效原位修复技术及风险管控技术集成体系,在山西、河北等地区进行集成工程示范 创建可持续场地污染治理修复与安全再开发利用新模式 研究形成集成示范和技术推广的体制与机制。 /p p   考核指标:建设典型行业场地土壤污染治理技术集成应用示范与安全再利用工程 3 个,实现示范区场地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资源和能源消耗明显降低,修复过程中二次污染可控,修复后土壤再利用或回用率达到 80%以上,污染场地安全利用率达 95% 形成适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场地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方案与风险监管模式 4 套 形成“集成示范”阶段后的技术推广体制与机制。编制技术规范与标准 5 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以上。 /p p   有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 产学研联合申报。 /p p   5.6 长江三角洲农药污染场地修复及安全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p p   研究内容:针对长三角农药污染场地条件与污染物源-汇关系,研制径流阻断和垂直阻隔的风险阻控、高效氧化和生物修复系列技术,开发绿色修复与安全利用为一体的集成技术体系 开发高效长效原位氧化和生物修复药剂,建立基于原位控制、强化治理和长期监控为一体的修复技术体系,结合城市或区域空间发展规划进行集成工程示范,研究农药污染场地修复及安全利用技术方案。 /p p   考核指标:开发出高效氧化和生物修复材料不少于 4 种,农药降解率不低于 80%,生产和应用成本低于国外同类材料30%以上 形成风险阻控、高效氧化和生物修复技术体系,建立集成示范区不少于 3 个,修复后土壤再利用或回用率达到 80%以上,污染场地安全利用率达 95% 编制农药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技术指南或规范 2 套,形成技术应用和推广机制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以上。 /p p   有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 产学研联合申报。 /p p   5.7 油田开采区土壤污染源头控制技术集成示范 /p p   研究内容:针对油气开采区土壤石油烃污染源头控制问题,研究典型油气开采区场地及周边土壤石油烃污染迁移特征和源汇关系 研发废弃泥浆和钻井污水固液分离处理技术与装备,泥浆回收再利用技术与撬装设备 集成油田开采区土壤污染源头控制技术,建立典型油田开采区土壤污染源头控制技术集成示范工程,形成油气开采区土壤污染源头控制技术体系。 /p p   考核指标:建立典型油气开采区土壤石油烃污染源解析模型 1 套,形成油气开采区土壤污染源头控制与修复技术体系和模式 形成油气开采区固液分离处理、泥浆回收再利用关键技术 建立示范区不少于 3 个,达到修复目标 修复后土壤再利用或回用率达到 80%以上,污染场地安全利用率达 95% 编制油气开采土壤修复行业技术规范 4 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 /p p   有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 产学研联合申报。 /p p   5.8 长江经济带石化类场地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p p   研究内容:针对长江经济带等地区炼化企业、油库、加油站类石化有机污染场地,研究建立场地土壤环境风险管理的大数据平台 集成形成石化场地污染源控制-过程阻断-原位修复相耦合的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与装备体系 通过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技术应用示范,形成石化类有机污染场地污染治理修复与安全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建立监测预警-风险管控的管理平台,创建绿色可持续石化类场地污染治理修复集成技术方案与管控模式。 /p p   考核指标:建立长江经济带石化企业场地污染在线监测与环境风险管理的预警系统,形成数据采集和智能控制平台 集成石化场地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和装备体系,提出修复系统技术集成模式 建立长江经济带石化类场地监测预警-风险管控技术示范区不少于 3 个,达到修复目标,修复后土壤再利用或回用率达到 80%以上,污染场地安全利用率达 95%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 15 项。 /p p   有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 产学研联合申报。 /p p br/ /p
  • 致聚光科技的表扬信
    2015年12月,甘肃陇南发生尾矿库溢流井破裂,导致嘉陵江上游发生锑污染,直接威胁四川广元的城市供水安全。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第一时间调集自主生产的水质应急监测车给予支援,并派出李鹰、柏成祥等数位技术骨干赶往广元市开展应急工作。  聚光科技技术人员使用自主研发生产的EXPEC 7000型车载式ICP-MS,负责应急供水期间饮用水中锑含量的检测工作,他们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为确保广元市不停水和供水水质达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EXPEC 7000也表现优异,运行稳定,数据精确,圆满地完成了此次艰巨任务。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特意发来表扬信,对此次支援事件中的几位技术人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聚光科技表示了忠心的感谢。
  • 广东加快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
    p   2018年起,广东要逐步完善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并进行动态更新 在2018年年底前,广东地级以上市要开展1项以上工业污染地块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试点示范工程……这是近日正式实施的《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规划(2017—2020年)》中提出的。 /p p   土壤污染是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广东同样面临土壤污染的挑战,尤其在珠三角、粤北山区矿山及城市周围区域,矿区和重污染企业周边的污染较为严重。为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广东省环保厅近日出台实施关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规划(2017—2020年)。 /p p   规划提出,2018年年底前,广东要完成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与地块污染风险初步筛查,并逐步完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目录库。2020年年底前,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 /p p   规划从加快建设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库、实施农用地土壤分类管理、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加强矿山和尾矿库环境监管、强化工业园区环境监管、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环境整治、提升污染治理与修复能力等方面提出七大重点任务。 /p p   在实施农用地土壤分类管理中,规划提出将农用地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2020年年底前,建立分类清单,数据上传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并定期对各类别耕地面积、分布等信息进行更新。对于重度污染耕地实行严格管控,于2018年年底前选择部分城市重度污染耕地集中连片的镇(街道),开展受污染耕地严格管控试点,重点在种植结构调整、治理与修复、农产品安全监管等方面进行探索。 /p
  • 我国化学品突发环境事故频发 监管环节滞后
    刚刚过去的2010年,以紫金矿业尾矿溃坝和大连中石油输油管道爆炸为代表的化学品突发环境事故引起公众广泛关注。   危险的化学品   由于气候因素,夏天往往是化学品事故高发期。2010年,3起最重大的化学品事故都发生在7月份。先是7月3日,一场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冲垮了福建紫金矿业公司位于汀江流域的一座尾矿库。将近1万立方米的含铜重金属废水泄漏,造成22人死亡,近400万斤鱼死亡,汀江流域大面积污染。   这一事件被媒体曝光不久,北方城市大连又发生了输油管道爆炸,导致10万立方原油泄漏,50平方公里海面被严重污染。7月底,南京又有一座废弃多年的塑料厂在拆迁施工中,丙烯管道被挖断,大量丙烯泄漏并引发爆炸,造成13人死亡,120人受伤。   作为环保部应急专家,多年来,李政禹参与了多次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理。在他看来,2010年发生的这几起事故正好代表了今后中国化学品管理危机的几个类型:紫金矿业事故主要是因为尾矿库建设中违规进行重大设计变更,施工、监理和安全验收单位都不负责任,不按规定验收。“这对于化工企业来讲是最致命的隐患。”李政禹说。   大连中石油输油管道爆炸则是由技术人员操作失误引发。“技术人员随便抄了一个配方,不经过试验和科学论证,就直接投入工业化使用,是此次事故最直接的诱因。”   南京的丙烯泄漏则是另外一种情境。“那是一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工厂,废弃多年,工厂的地下管线和图纸早就没有了。”李政禹说,危化品废弃场地拆迁本应由专业人员完成,可是施工方违规转包给个体户,施工人员无视各种规范,直接将管道拆爆,引发重大事故。   不过,在李政禹看来,南京丙烯事件更严重的警示在于,这个废弃的化工厂周围两公里范围内遍布了10多个小区、幼儿园、超市等居民聚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与居民集聚区混杂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建设中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不仅那些废弃的工厂已经被居民区包围,更有许多新建的化工厂同样与居民区混杂。   滞后的监管   从设计、施工、生产过程到最后的运输、拆装,每个环节都存在诸多漏洞,2010年的几起重大化学品事故已经将这样严峻的现实暴露无遗,这样的疏漏并不仅仅存在于这些发生事故的企业,更重要的是,化学品带来的污染不仅是烈性的,更是不可逆转的,一次性的伤害对于人体健康和环境而言,都极可能是永久性的。   事实上,对于化学品危害的防范,世界上早已有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不仅联合国有专门的《国家化学品管理和安全计划的核心内容指南》等文件,更有《关于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等10多项化学品领域的公约和协定。   “简单而言,主要有五项核心制度。”李政禹介绍说,第一是新物质申报登记制度,国家当局藉此可掌握本国生产和进口的新化学物质的危险性和防范措施 第二是优先化学物质测试评价制度,主要是国家对那些已经在使用的化学物质筛选出最具危险性的进行测评和监管 第三是化学品危害性分类及公示制度 第四是重大环境危险源报告和预案 第五是有毒化学物质泄漏排放和转移报告制度。   发达国家经过了30多年的完善,这些制度基本都已经可以配套运作,从而有效管理这些危险的化学品。   在管理体制方面,我国对于化学品的管理主要是由国家安监总局来执行,但是,安监机构仅仅是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来主导政策制订和执行,侧重于事故管理,而不管这些数量巨大的化学品在日常生产、运输和使用是不是对环境、健康产生了危害,更重要的是,安监部门只管列入规定的品种。   在法律法规层面,我国仅有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规多是侧重于化学污染物的末端污染控制,因此也就收效甚微,多年来,中国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问题越治理越严重,根源就在于此。   美国有毒物质控制法案涵盖了商业领域超过8.2万种化学物质,但中国对化学物质的认知和管理都才刚刚起步,对于商业领域中的工业化学品,国家尚未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   适度发展   “2010年7月的连续3起重大化学品事故,让有关领导人非常着急,连续开了几次会,总理和副总理也都多次批示。”李政禹说,在这种情势下,化学品管理工作才得到了一次大步前进的机遇,环保部通过了一项《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的意见》,今年上半年应该会颁布,安监总局也扩大了危险化学品的范围,可能会由现在的3700多种增加到8000种。   相较于化学品管理的缓慢起步,中国的化学工业则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随之而来的各类化学品排放,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进入了高速增长的时期,每年申报的新化学物质都超过100种。   “过去有个化工部,实行计划经济,有明确的计划指令,没有人超产,现在市场经济了,只要有人买,就有人生产,国内卖不动了,还可以卖到国外去。”李政禹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环保标准严苛,对各类化学物质的控制和管理非常严格,化工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极大限制,所以,大规模的生产能力都转移到了中国,不仅是大型化工企业,各类乡镇、私有化工企业遍地开花。最近几年,国家不断从产能上限制中小化工企业发展,可是,限制标准定在5万吨,大量小企业马上就将产能升到5.1万吨,反倒起了相反的作用。   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全球重化工业东移的大趋势下,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2007年,厦门PX事件是公众环境意识对抗重化工业东移的一次胜利,但在全球化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那次胜利也只是厦门市民的胜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化学物质的管理,应该被纳入更高的层面来考虑。以现在化学物质管理体系的现状,显然无法适应化工业的大发展,“今后几年,中国肯定会迎来越来越多的化学品危险事故。”李政禹说,化工行业的适度发展,是对整个国家的保护。
  • 世界首创光纤呼救探测系统问世
    当矿难发生时,被困井下的矿工可在断电情况下,利用安装在矿井内的光纤音频传感器直接向地面呼救 或者也可敲击身边的光缆,使地面救援人员及时了解自已所处的位置。日前,世界首创的煤矿光纤呼救探测系统以及矿用应急救援车、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矿用光纤应急通讯系统等9种新型矿用安全救援产品,在辽宁营口国家高新区正式亮相。   这些矿用安全救援新产品是由我国首家提出&ldquo 大救援体系&rdquo 解决方案的辽宁卓异科技集团自主研发的。卓异集团是我国矿山安全应急救援领域的领军企业,此前已成功研制出矿用移动式安全救生舱,并保持了矿用救援技术的持续领先。此次推出的矿用应急救援车、防爆指挥车、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多参数环境监测仪、煤矿光纤呼救探测系统、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红外甲烷监测仪、甲烷痕量气体浓度监测仪、矿用红外热像仪,将与矿用救生舱、避难硐室等矿用救难设备共同构建&ldquo 大救援体系&rdquo 。   卓异集团董事长付超介绍,矿用应急救援车作为井下避难硐室地面钻孔的主题救援设备,除完成救援任务外,还可作为救援分站与井下避难硐室、救援指挥中心组成完善的救援保障体系。当矿难发生时,应急救援车不仅可以为无法安全撤至地面而进入避难硐室的遇险人员提供基本生存条件,还能为地面救援人员提供指挥通讯、医疗救助等设施,可大大提高井下被困人员的生存率和矿难事故的救援率。而利用光纤传感技术的煤矿光纤呼救探测系统,则实现了井下发生矿难时,在完全无电的情况下,遇险人员的紧急呼叫、传感探测,使地面指挥部能够了解井下状态,及时制定出有效的救援措施。
  • 《“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发布,环保部再点名这几类企业和监测设备!
    2021年12月底,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监测的重点工作。在对水、土、气领域常规污染物监测之外,《规划》中还强调了碳监测、大气协同控制与监测、环境预警与应急监测、水源地质量监测等工作方向,并多次提到便携式设备、在线设备、智慧监测设备、大数据软件的场景应用等,更是点名几类企业和污染物。点击下载原文:“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pdf一分钟快速了解《规划》重点内容:在如何开展碳监测评估中,《规划》指出:加强主要温室气体及其同位素监测分析技术研究,建立涵盖排放源和 环境空气温室气体的自动监测设备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完善 温室气体监测质量控制和量值传递/溯源体系,联合开展标准气 体研制,保障监测数据等效可比。(点击图片,限时免费报名听会)在如何开展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监测部分,《规划》指出:开展 PM2.5、NMHC、氮氧化物和交通流量一体化监测。 推动工业园区建立监测预警体系,规范开展园区内部、边界和 周边传输通道大气监测,大型石化基地、现代煤化工示范区等 重点地区按要求加强环境质量监测。O3超标和其他 VOCs 排放量较高城 市开展 VOCs 组分、氮氧化物、紫外辐射强度等光化学监测。(点击图片,限时免费报名听会)在强化污染源监测、环境预警及应急监测方面,《规划》指出:重点强化石化、化工、 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 VOCs 在线监测和无组织排放监测。创新监测技术,推动卫 星遥感、热点网格、无人机/无人船、走航巡测等非现场手段 用,加强对工业园区、散乱污企业、固体废物、尾矿库、历史 遗留矿渣的遥感排查监测,开展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破坏执法监测。(点击图片,限时免费报名听会)在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规划》要求:提升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其上游自动监测能力, 及时预警饮用水源安全风险。藻类水华易发多发的敏感湖库开展蓝藻水华监测预警。(点击图片,限时免费报名听会)更多精品会议,请关注网络讲堂!环境类会议报告投稿,请联系:13717560883 刘老师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