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温室浓定仪

仪器信息网温室浓定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温室浓定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温室浓定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温室浓定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温室浓定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温室浓定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温室浓定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温室浓定仪相关的资讯

  • 准确测量,绿色先行:英国Alphasense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在农业温室气体控制中的角色
    在农业领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温室气体的控制与管理已成为实现绿色农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其中,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其浓度的准确测量与控制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英国Alphasense公司研发的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凭借其高准确度、高灵敏度的特点,在农业温室气体控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准确测量,科学指导在农业温室中,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其浓度的适宜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英国Alphasense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测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为农民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通过传感器的数据反馈,农民可以及时了解温室内的环境状况,并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进行准确调控,如适时补充二氧化碳、调整通风系统等,从而优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二、智能控制,节能减排除了准确测量外,英国Alphasense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还能与智能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温室环境的自动化管理。通过设定合理的二氧化碳浓度阈值,传感器可以自动触发相应的控制指令,如开启通风设备、启动二氧化碳补充装置等,以维持温室内的最佳生长环境。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还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促进了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三、数据驱动,优化决策随着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英国Alphasense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还可以被整合到农业大数据平台中,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比对和分析,农民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农作物的生长趋势和产量变化,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种植计划和管理策略。同时,这些数据还可以为农业科研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四、绿色先行,带领未来在绿色农业的发展道路上,英国Alphasense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以其准确测量、智能控制的优势,为农业温室气体的控制与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它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还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相信英国Alphasense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将在农业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带领绿色农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将在2030-2040年间达顶峰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昨天正式开幕,中国官方也首次明确提出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年份预期——2030年到2040年之间。   科技部部长万钢昨天表示,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将在2030年-2040年间达到顶峰,他希望中国能在此时间范围内尽可能早地达到峰值,并指出将采取必要的步骤以实现这一目标。这也是中国部长级官员首次公开预估中国碳排放的峰值年份。   有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年份已成为开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敏感话题。丹麦此前提出的一份大会草案要将全球排放峰值年定为2025年,遭到以中国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强烈反对。   有研究机构此前估计中国将在2020至2050年间出现排放峰值。《卫报》的文章表示,万钢提出的2030至2040年这个预估将时间范围大大缩小。但他也指出,未来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所以很难说峰值将会在这一时间区间的前期、中期或是后期达到。   万钢说,“作为科技部长,我认为越快越好”,但精确的时间取决于如中国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科技发展等等不确定因素。他补充说,如果中国继续投资于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效,将碳捕获技术商业化并改变消费行为,在时间区间的前期达到峰值是有可能的。他表示,哥本哈根的重点将是建立资金转移的框架,而不是在数字上徘徊。   印度拒绝制定峰值年份   此前,哥本哈根会议举办国丹麦曾提出草案,希望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年为2025年,但这一提议随即遭到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拒绝。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表示,丹麦的提案“根本无法接受”,印度不会为绝对排放量达到峰值设定时限。   拉梅什说,“我们希望作为方案的决策者,而不是破坏者。我们已经确定了4个‘不容讨价还价’的立场,其中包括不设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以及不确定碳排放的峰值年份。”   他明确指出,印度的谈判立场保持不变。此前,政府与谈判代表之间出现不合,两名谈判代表曾决定退出前往哥本哈根的团队。
  • 土壤温室气体测量仪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恒美智造】
    前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关注的焦点。土壤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温室气体的源,也是其汇。土壤温室气体测量仪应运而生,成为准确检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工具。 产量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4275/C557927.htm 一、准确检测温室气体排放 土壤温室气体测量仪能够实时监测土壤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通量,为科研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和机制。 二、指导农业生产与土壤管理 通过测量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农业生产者可以了解土壤的健康状况和肥力水平,从而制定科学的耕作和施肥策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三、预警环境变化 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异常变化往往预示着环境的变化。测量仪的实时监测功能有助于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保护提供预警信息。 四、推动科研与技术创新 土壤温室气体测量仪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科研工作的效率,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 生态环境部:正研究制定全国碳市场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管理规定
    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以下简称《核算报告指南》),用于指导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行业2023年度及以后的碳排放核算与报告工作。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在优化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将主要做好三个衔接。首先,要做好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与配额分配的衔接。供电量、供热比是第一个和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方案的重要参数之一。指南修订后于2023年1月生效,用于指导第三个履约周期及以后发电企业的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管理,建立长期稳定、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核算技术体系。因此,生态环境部将深入研究第三个履约周期之后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并在具备条件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次,要做好技术指南与管理要求的衔接。生态环境部正在研究制定全国碳市场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管理规定,强化对纳入全国碳市场报告管理的排放单位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数据及信息存证、存证数据及信息的缺失与异常处理、排放核算与报告、排放报告核查等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活动的数据质量监督管理,并通过完善信息化平台和强化数据分析支撑日常监管。最后,要做好政策规范制定与组织实施的衔接。生态环境部将尽快组织面向企业和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支撑机构的能力建设培训。通过专题培训,指导企业编制高质量的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建立碳排放相关数据和支撑材料的日常管理体系、规范开展煤样的采制化、完善相关计量器具和仪器仪表的定期检定和维护,同时推动企业及时、规范开展月度信息化存证等工作。
  • 喜报 |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禾信仪器中标广州市温室气体监测网络构建项目
    2022年5月7日,广州市碳达峰、碳中和温室气体监测网络构建项目中标结果公示。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完善的技术方案、高品质的设备性能、高质量的服务标准,获得评审专家和用户的肯定,顺利中标该项目包二。本项目拟在广州市开展高精度二氧化碳(CO2)、高精度甲烷(CH4)、高精度氧化亚氮(N2O)、高精度一氧化碳(CO)、水气(H2O)、生态系统CO2通量项目监测,构建广州市温室气体监测网络,提供运维服务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同时开展数据分析及同化反演工作,获得温室气体浓度时空分布和CO2源汇通量动态变化。该项目已在实施建设中,此项目中标为公司“碳监测业务”布局推进打好坚实基础。项目建设背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响应国家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广州市引进温室气体立体化协同观测手段、构建区域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网络,搭建精准的碳源汇数据库及区域碳源汇理论框架,深入开展对本地温室气体情况研究,为广州市制定产业碳排放调控政策和碳减排目标评估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和数据支撑。项目内容介绍高质量监测网络建设:采用高精度CO2、CH4分析仪、高精度N2O、CO分析仪对广州市城市点的CO2、CH4、N2O、CO进行实时在线监测,采用碳通量监测设备对CO2通量进行监测,构建广州市温室气体监测网络。标准化运维管理体系:构建一套规范高效的运维管理体系,遵循“规范性、及时性、准确性”原则提供三年运行维护服务,以保障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以及稳定性。精细化管理平台搭建:提供数据精细化管理平台,进行实时监测及展示、日常管理、预警预防、指挥调度、应急响应、决策分析、联防联动等温室气体精细化综合管控。数据应用研究开展:开展数据分析及同化反演服务,包含全市监测数据统计分析、高精度温室气体和碳通量贡献区分析、轨迹分析和碳排量反演分析等内容,获得温室气体浓度时空分布和CO2源汇通量动态变化。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广州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基础保障。聚焦“碳监测” 助力双碳目标禾信仪器城市温室气体监测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针对目前我国城市缺乏区域碳源汇数据库以及理论框架,无法科学有效地支撑我国城市碳排放调控政策制定和碳减排目标评估等痛点问题,禾信仪器构建了城市温室气体监测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方案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多波段高灵敏波长扫描光谱技术为核心,利用高、中精度温室气体监测技术,采用固定、移动、高空方式;从太空到陆地,从排放源到城市大气环境站,从点式到线面测量,建立“天-地-空”高密度、立体化的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精准量化城市、工业园区、森林、农业等各类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源汇贡献。为我国城市碳源汇数据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服务内容同时可提供碳排放清单编制、碳通量模拟分析、碳排放同化反演、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分析、碳排放特征分析、温室气体来源解析、森林碳储量调查及监测、海岸带碳储量调查及监测、城市碳排放峰值预测及碳减排策略研究等数据应用技术服务。为城市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规划和行业减排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理论支撑,助力我国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案优势1、打造集“站点选址→设备配置→站点建设→运维质控→ 数据应用→平台管理”一体化的碳监测综合解决方案。2、构建“天-地-空”立体化的城市碳监测一张网,精准量化城市、工业园区、森林、农业等各类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源汇贡献。3、高灵敏度、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温室气体测量技术,精准动态监测城市温室气体浓度及其变化趋势。4、完善的城市碳减排管理及双碳目标评估的数据应用技术服务体系,为城市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规划和行业减排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理论支撑。5、城市温室气体“测-管-评”三场景融合一体化平台,为碳监测碳减排提供决策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温室气体监测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基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禾信仪器提供城市温室气体监测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系统性解决城市温室气体监测方案设计→站点选址→设备配置→站点建设→运维质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管理等一系列客户需求和痛点,服务不同场景城市碳监测,为“碳达峰、碳中和”赋能,助力我国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德国元素iso FLOW GHG稳定同位素质谱检测温室气体解决方案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揭开自然界温室气体的循环机理非常重要。同时,我们寻求理解对于这些气体人为的贡献,这样我们可以开发一些成功的策略去减轻或者阻止人类对于地球可持续发展的破坏影响。德国元素iso FLOW GHG联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是一种用于研究温室气体的高度自动化的连续流处理系统,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的手段。借助低温预浓缩、气相色谱和化学捕集技术分析大气中痕量的CO2, N2O和CH4气体,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同位素分析。除此之外,iso FLOW GHG联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也可以用来研究土壤N2O排放及其来源途径。一般情况下,土壤微生物活动是 N2O 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将氨氧化成硝酸根的过程中产生N2O;而在厌氧环境中,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成N2O。我们知道,N2O分子是直线结构,其中一个氮原子与另一个氮原子相连,第二个氮原子又与氧原子相连,根据15N的位置不同,N2O同位素特征值又可以分为δ15Nα和δ15Nβ,当前,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通过分析氮同位素异位体位嗜值(Site preference,SP)来研究N2O的产生机制,这种研究思路的好处在于可以排除N2O前体的不确定性对分析结果的影响。SP计算公式为:SP=δ15Nα-δ15Nβiso FLOW GHG联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提供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软件lyticOS,直观的操作界面和自动的数据处理极大地方便了用户,避免了大量的人为手动计算,使分析数据更加稳定准确。
  • 禾信仪器答投资者问:基于气质联用的温室气体监测方案已有中标
    近日,禾信仪器发布投资者关系内容。(一) 公司 2021 年人员大幅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公司 2021 年人员大幅增长主要为技术及销售人员的增长。该部分人员的增长一方面是为应对成熟业务领域订单增加的需要及为业务预期增长进行人员储备,另一方面是为新领域业务做市场开拓与技术储备,主要为战略布局(如积极布局疾控、食药监、第三方检测、重点三甲医院、公安等新业务模式;加强新产品研发及加快产品升级迭代,保持产品核心竞争力等),该部分人员投入虽未能带来立竿见影效果,但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 公司目前研发主要投入方向有哪些?公司目前研发投入的方向主要包括:医疗健康(三重四极杆、核酸质谱、微生物质谱等)、环境监测(车载、在线 ICP-MS,在线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仪等)、食品安全(农残快检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目标为不断升级迭代保持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断丰富产品线完善公司产品布局,逐步缩小与国际知名企业间的差距。(三) 疫情是否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何时能正常恢复?目前疫情对公司的主要影响有:部分设备无法交付或无法验收;部分服务项目无法开展;部分招标项目延迟等。另外,位于上海、昆山、北京的子公司,由于疫情比较严重,在封控期间,营销、研发、生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这些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疫情逐渐平缓,受影响的业务正在逐步恢复,公司也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推动业务的开展,但恢复的情况还受到客户对仪器验收的时间安排、项目招投标时间安排等限制以及疫情可能出现的反复等因素影响,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四) 公司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布局情况?公司基于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光腔衰荡技术的基础,以及与国内科研团队的广泛合作,目前已构建了城市温室气体监测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从排放源到大气环境站,从点式到线面测量,建立“天-地-空”高密度、立体化的温室气体监测技术和应用,精准量化城市、工业园区、农业等各类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源汇贡献,为我国城市碳源汇数据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目前该领域处于市场拓展阶段,已有相关项目中标。
  • 农产品“私人定制”能否“定”来食品安全?
    p   “吃鸡蛋,也要认识下蛋的鸡”。当“舌尖上的安全”备受瞩目,标榜有机、安全的农产品“私人定制”模式近年来渐成消费新潮流。 br/ /p p   然而,生产周期长、缺认证、难辨别等问题,让“私人定制”农产品生产者面临多重考验。业内人士表示,农产品“私人定制”异军突起更需加快农产品绿色、有机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p p    strong 为吃石榴,认养一棵树 /strong /p p   吉林长春市民李明彤刚刚收到云南发来的一箱石榴,他说:“今年春天我在网上花500元认养了一棵石榴树,不用农药,石榴籽小、肉足,虽然分摊到每个石榴价格挺贵,但吃得放心。”李明彤在举行的长春农博会上找到一家郊区蔬菜“私人定制”的农场,准备再认养一块菜地。 /p p   不用化肥和农药、新鲜直达……长春农博会上众多标榜绿色、有机、安全的“私人定制”农产品颇为吸引眼球,百余名长春消费者每天都能收到来自长春市农安县春江堰家庭农场的“蔬菜快递”,这个农场的47座温室种植着数十种蔬菜。 /p p   “果蔬全部有机种植,会员制销售并配送到家。”农场负责人陈钊说,“农场拥有1000多位会员,现在产能不足,比如香瓜上市时,只能满足一半会员的需求。” /p p   记者采访发现,“私人定制”农产品多是通过互联网完成对接,消费者轻点鼠标就能租种一块地,自选种植的菜品,而形式上则出现全托管、半托管、自耕种等,可以自己种也可以委托当地农民、企业管理。 /p p    strong 数倍高价“感觉”到的“有机” /strong /p p   “我们以盆为单位为会员一对一配送有机蔬菜,品种自选,每盆58元。”吉林省植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蕾说,“土壤采用椰糠,种子是两元一颗的有机菜种,施用生物发酵肥,连水都是净化过的。” /p p   从每斤12元的豆角到每个10多元的土豆,高于普通蔬菜数倍甚至几十倍的“私人定制”农产品以生产全程不施用农药、化肥为卖点,同时水、土壤等周边种植环境也实行苛刻标准。 /p p   如何让消费者认为物有所值?“体验经济”在农产品“私人定制”领域越发普遍。吉林省辉南县的一个“私人定制”水稻农场每逢小长假就会与银行、科技企业等合作组织客户开展吃住免费的体验活动。 /p p   “其实我也不知道蔬菜是不是有机,但企业的宣传让我感觉是,而且这么高的菜价一定物有所值。”李明彤曾参加过长春周边一家蔬菜农场组织的体验活动。 /p p   记者采访发现,尽管能让消费者通过手机APP在线查看,做到“眼见为实”,但不少“私人定制”农产品并未进行有机认证,而由于农产品种养周期长、环节多,很多环节存在产品受污染的可能性。 /p p    strong 食材更安全需权威认证“护航” /strong /p p   据了解,有机水稻、蔬菜的种植土壤需要此前6年未使用农药、化肥,周边更不能有垃圾场、化工厂等污染源。一位在“私人定制”蔬菜农场工作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监控等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保证生产上的“有机”,但土壤、水等是否真的一点没污染“谁也不敢保证”,真正有机不是包装出来的,而是需要很大的投资,要看老板的良心。 /p p   “消费者付出高价‘私人定制’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吃得健康,但这个行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者良莠不齐。”吉林省农特产品加工协会秘书长赵玉敏说,消费者选择某家“私人定制”农场的原因多出于朋友间“口口相传”,而非权威机构的检测认证。 /p p   业内人士表示,农产品“私人定制”模式实现了农产品从种植到餐桌的直供,缩短了产业链,但同时也弱化了产品检测程序。赵玉敏建议,由于消费者难以辨认农产品是否真正绿色、有机,可通过权威机构认证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 /p p   此外,专家表示,涉及农产品“私人定制”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经营者要在质量安全上下工夫,筑牢消费者与经营者间的信任关系。“从消费心理来讲,让农产品销得好,卖出好价钱,最关键的应当还是可追溯体系建设。这才是目前农产品生产、销售的短板所在。”吉林财经大学副教授刘元胜说。 /p p br/ /p
  • 什么是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系统?
    温室大棚不但阳光通透,还具有保温的作用,它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培育植物,也可增加其产量。在现代化的温室大棚中,可使用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实现用电脑自动控制创造植物所需的环境条件。什么是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系统?山东仁科测控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系统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融合了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采用信息化、自动化等技术,利用各类传感器采集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水分、co2等环境信息,通过网络将数据上传到控制中心,管理人员可实时实时查看大棚内的环境状况;当监控数值高于或低于限制时,系统会自动调控大棚内的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等设备,智能的对大棚进行加水、补光、排风等操作。1、在大棚内部署多种要素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状况。气象多要素百叶盒传感此传感器采用高灵敏度的探头,它将多种传感器探头安装在百叶盒内,可同时采集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气压等因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测量范围宽,传输距离远等特点,盒体美观,防水性能好,安装方便。土壤水分传感器通过测量土壤的介电常数,使用国际标准的土壤水分测量方法,即可直接稳定地反映出各种土壤的真实水分含量,是观测和研究盐渍土的发生、演变、改良以及水盐动态的重要工具,具有性能稳定、灵敏度高的特点 。2、数据处理端将采集到的数据整合处理,发送到监控后台。环境监控主机在系统中起到传输数据的作用,它支持RS485有线、GPRS、以太网等传输方式,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上传至用户的电脑或云平台,设备具有超限报警的功能,当数值超限,其会以屏幕轮显的方式播放超限信息或声光报警的方式告知管理者。M88工控模块起到智能化调整的作用,如检测到土壤的湿度过低,它就可以调控喷淋滴灌设备进行灌溉补水,目的是把环境维持在一定的数值内,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若棚内安装了摄像头,可以使用网络视频字符叠加器,它能将监测数据和视频叠加在一个画面显示,还可设置画面中显示数据的数量,并且叠加后也不影响原来的视频质量。3、通过多种方式查看,都了解大棚内的实时环境状况,帮助用户更好的管理大棚。在大棚内安装LED显示大屏,把数据调整上屏上显示,在棚内工作的人员可实时了解棚内情况。平台界面用户通过电脑登录云平台查看数据很方便,数据显示有数字和曲线2种方式,也可查阅历史数据为科学种植提供依据;平台具有报警功能,若数值超限,会给管理者发送告警信息或拨打告警电话。手机端管理就更方便了,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随时随地登录微信公众号山东仁科设备平台查看棚内实时环境状况,在植物不同的生长周期设置不同的上下限数值,为植物的良好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系统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并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为实现温室大棚的精细化管理,为实现农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提供了帮助。
  • ABB LGR 温室气体分析仪助力珠峰科考
    5月4日,“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13名科考登山队员全部登顶,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之巅。 “巅峰使命2022”是2017年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启动以来,学科覆盖面最广、参加科考队员最多、采用仪器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科考。科考活动共有来自5支科考分队的16个科考小组、共270余名科考队员参加。据了解,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开展了超过6次的珠峰科考活动。过去受限于条件,对于珠峰这样一个标志性地点,科学家做的大都是海拔五六千米的研究,对于8000米以上的研究存在很多空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珠峰地区会如何响应?峰顶的冰雪会不会融化?从山脚到峰顶生态系统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气污染物的变化是怎样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科学的观察。其中ABB LGR 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有幸参与到此次珠峰科考,积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视频来源:CCTV13新闻频道特点■ 便携式箱体设计■ 体积小,重量轻■ 可直流供电,且能耗低至 60W■ 三种气体(CH4, CO2, H2O)同时测量■ 内置 Wifi,可通过多种终端设备遥控操作ABB LGR 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测量范围:CH4:0~100 ppmCH4:0~1%(需增加扩展量程选项)CO2:0~20000 ppmH2O:0~30000 ppm重复性 / 精度(1σ,1 秒 /10 秒 /100 秒)CH4:1.4 ppb / 0.5 ppb / 0.2 ppbCO2:300 ppb / 100 ppb / 30 ppbH2O:50 ppm / 20 ppm / 10 ppm此外,UGGA还可以与SF-3500 多通道土壤气体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及PS-3000 系列便携式土壤呼吸系统连用,用于土壤通量的多点长期监测或者便携式测量。部分安装案例:内蒙古农业大学 大兴安岭站UGGA+LICA PS-30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 UGGA+LICA SF-3500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UGGA+LICA PS-3000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额尔古纳森林草原过渡带生态系统研究站 UGGA+LICA SF-3500 此次珠峰科考将聚焦珠峰地区的环境变化,从大气、水、生态、地表过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科研人员将首次应用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围绕西风 — 季风协同作用、亚洲水塔变化、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历经十余年,理加公司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球更先进的仪器及技术解决方案。我们通过自身经验的积累和对未来高精尖科技的不懈追求和完善,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专业专注、持续改善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不断进行自我创新、科技创新,我们将勇往直前,不懈奋斗,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更符合您要求的产品,更贴心的服务。
  • 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温室气体减排研究报告发布
    5月24日,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温室气体减排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发布《迈向碳中和:探索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减排潜力》和《模拟中国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部门(AFOLU)的温室气体通量:差距与建议》。中国目前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长期脱碳路径主要集中在能源及其相关行业。《迈向碳中和:探索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减排潜力》报告指出,由于缺少科学数据和整体政策框架,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气候减缓潜力长期以来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该报告通过回顾文献以及不同来源数据库发现,2005年至2015年,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最大来源是农业生产(44%),其次是产后和消费环节(31%)。明确了以供需为导向的减排措施及其对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协同效益,探讨了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的政策环境,并识别了一些影响碳中和实现的制度和政策障碍。报告认为,中国需要针对各经济领域减排制定协调统一的政策,同时兼顾粮食安全、人体健康、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气候行动等多项目标,综合性解决食物和土地利用排放问题。以此为目标采取行动,将有助于促进长期经济繁荣。“为促进中国目前以部门为中心的行动方式向整体、系统的方式过渡,报告还提出了针对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非政府组织的具体行动建议。”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丁宏宇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陈敏鹏在发布会上介绍,《模拟中国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部门(AFOLU)的温室气体通量:差距与建议》主要聚焦农业、林业和土地利用变化的直接排放,评估了模拟和预测中国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部门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汇的模型及其情景。通过比较八个模型(GLOBIOM-中国、MAgPIE-中国、GCAM5.3、FABLE Calculator-中国、ORCHIDEE、PECE-LIU、AGHG-INV和SRNM),分析不同模型覆盖的部门、碳库、土地利用类别,并比较不同模型情景预测的差异。多数模型预计,中国的农业部门在基准(BAU)情景下非CO2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主要是CH4和N2O)仍将2030年后缓慢增加,并在2045年至2060年达到峰值。中国农业非CO2温室气体排放峰值的预测范围为8.0至14.0亿吨CO2e,未来的减缓潜力范围为2.0至8.0亿吨CO2e。上述数值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不同模型基准年、模型结构、情景假设和参数选择上的差异。“总体而言,不同模型对中国AFOLU部门的设计存在差异,因此,在比较和使用不同模型的预测和制定政策目标时要非常谨慎。”陈敏鹏强调。本报告强调了进一步增强中国AFOLU部门模型的必要性,提出了优先行动领域,模型的发展能够为提出符合《巴黎协定》2℃/1.5℃温度目标要求的中国AFOLU部门减缓目标和路径相关的政策决策提供支持。陈敏鹏表示,优先行动领域包括增强模型开发的国际合作,加强模型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加强AFOLU部门减排的多模型比较。
  • 又一批温室气体监测点在路上!河南发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
    为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融合,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河南省日前发布《河南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两大具体目标,即到2025年底,全省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指标达到国家要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逐步建立以强度为主、总量为辅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体系,减污降碳协同管理机制初步建立,统筹融合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前,全省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空气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减污降碳协同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能力显著提升,有力推动碳达峰目标实现。《方案》指出,突出协同增效。把减污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协同控制二氧化碳与污染物排放,协同推进适应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等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碳达峰行动实施。有关协同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部分,《方案》指出,要持续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在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报告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以及,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市场。推进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纳入全国碳市场。此外,有关协同推进碳排放管理体系, 《方案》提到,要组织编制温室气体清单。实施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常态化,准确掌握全省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要健全完善碳排放管理平台,实现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统一采集、相互补充、交叉校核,为污染物与碳排放的监测、核查、执法提供数据支撑和管理工具;要健全完善环境统计体系,协同开展温室气体排放调查,并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与含氟气体生产、使用等专项统计调查。此外,《方案》特别提到,要开展温室气体监测试点,并逐步纳入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统筹实施。积极推进郑州市开展城市温室气体监测试点工作,建立信阳鸡公山、西峡伏牛山、郑州嵩山等3个大气科学观测高山站和洛阳栾川、信阳新县等2个环境空气背景站温室气体监测点,为提升更加全面的城市碳源汇监测水平和碳排放管理支撑能力做好前期准备。积极探索通过卫星遥感等手段,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与变化情况和土地覆盖(植被)类型与分布,支撑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详情参见:河南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融合,推动我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目标导向。围绕落实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加强顶层设计,着力解决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按照“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原则,协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强化统筹协调。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及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谋划、统一布置、统一实施、统一检查,正确处理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等关系,建立健全统筹融合的战略、规划、政策和行动体系。  突出协同增效。把减污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协同控制二氧化碳与污染物排放,协同推进适应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等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碳达峰行动实施。  (三)目标指标  到2025年底,全省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指标达到国家要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逐步建立以强度为主、总量为辅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体系,减污降碳协同管理机制初步建立,统筹融合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到2030年前,全省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空气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减污降碳协同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能力显著提升,有力推动碳达峰目标实现。  二、重点任务  (一)协同推进生态保护源头控制  1. 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要求,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作为硬约束落实到环境准入单元,建立差别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推动涉“两高一低”项目有关行业专项发展规划和产业园总体规划依法开展规划环评,严格规划环评审查。在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推动高耗能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和绿色低碳发展。(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政府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市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地政府落实,不再一一列出〕)  2. 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严格落实“两高一低”项目会商联审机制,按照产能置换、“三线一单”、煤炭消费替代、区域污染物削减等政策要求,强化项目环评及“三同时”管理。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建、扩建“两高一低”项目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等应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原则上严禁新增钢铁(不含短流程炼钢项目及钢铁压延加工)、电解铝、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传统煤化工、焦化、铝用碳素、砖瓦窑、铅锌冶炼等行业产能,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严控新增炼油产能。(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政府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 探索实施碳排放影响评价。把碳排放评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在环评文件中设置碳排放评价专章,开展碳排放量核算,落实区域和行业达峰行动方案、清洁能源替代、清洁运输、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等政策要求,推动实现碳排放作为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的约束指标,建立碳排放源头控制机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初步建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生态环境影响论证工作机制。(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政府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协同推进能源领域减污降碳  4. 大力推动煤电结构优化调整。优化煤电项目布局,推进煤电“以大代小”、“以新换旧”容量替代建设;在豫东、豫南等电力缺口较大地区有序建设大型先进支撑性和调节性煤电项目,在存在重大供热缺口的区域新建保障性民生热电项目。严格控制燃煤发电机组装机规模,禁止新建自备燃煤机组,淘汰20万千瓦及以下且设计寿命期满的纯凝燃煤机组,积极推进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供热合理半径范围内的燃煤小机组(含自备电厂)和燃煤锅炉整合退出。稳步推进许昌、平顶山等城区煤电项目“退城进郊(园)”,加快推进洛阳市主城区内燃煤电厂基本“清零”。推动具备上网条件的现役自备燃煤机组纳入电网统一调度。(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政府国资委、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 积极支持新能源建设。积极推进风电、分布式光伏、生物质天然气等新能源建设,进一步提高太阳能、风能发电占比。支持豫北、豫东、豫中南、黄河两岸浅山丘等平价风电基地建设,集约高效开发风电基地。推动光伏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发展,推进能源供给体系清洁化低碳化。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厂区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进发展氢能产业,加强氢能应用技术研发,培育氢能产储运用全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和地热能,推进郑州、开封、濮阳、周口4个千万平方米地热供暖规模化利用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陕电入豫建设,谋划布局第四条直流特高压输电通道,拓展外气入豫通道,扩大油品输入规模。统筹布局加油、加气、充(换)电、加氢等设施,示范推广氢电油气综合能源站。(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政府国资委、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 持续开展散煤治理。扩大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范围,支持豫东、豫南等市争取中央财政清洁取暖资金。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原则,以乡镇为单元成片持续推进清洁取暖,落实电力、天然气保供和价格优惠补贴政策,有序稳步推进山区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平原地区散煤全部清零。全面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及茶水炉、经营性炉灶等燃煤设施。持续加快供热管网建设,充分释放热电联产、工业余热等供热能力,淘汰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支持利用光伏、地热、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满足建筑供热、制冷及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依法将整体完成清洁取暖改造并稳定运行的地区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加强监督检查,防止散煤复烧。加快推进种植业及农副产品加工行业重点企业燃煤设施清洁化能源替代,积极推进平顶山、许昌、南阳等市烟叶烤房电代煤,推动南阳、三门峡、驻马店等市食用菌企业“双改”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政府国资委、省烟草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协同推进工业领域减污降碳  7.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建设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支持钢铁、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通过产能置换、装备大型化改造、重组整合,鼓励高炉—转炉长流程钢铁企业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工艺,引导钢铁、煤化工、水泥、铝加工、玻璃、耐火材料等行业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加快退出低端低效产能,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相关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实施城市建成区高污染企业退城入园和敏感区域、水污染严重地区高污染企业优化布局,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制定方案,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严禁在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临岸一定范围内新建“两高一低”项目及相关产业园区。(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政府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8. 加大绿色环保企业支持力度。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广绿色设计,探索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产品分销以及回收处置利用全产业链绿色化,加快工业领域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全流程绿色发展。加快推行高能耗、高排放和资源型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逐步将碳排放指标纳入清洁生产审核,提升企业减污降碳效能。支持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煤炭、焦化、纺织、造纸、印染、机械等重点行业节能减碳改造和绿色低碳领域科技创新,推广应用重大绿色低碳零碳负碳示范技术,建设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园区等。(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政府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9. 深化工业窑炉污染深度治理。统筹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实施平板玻璃、耐火材料、有色金属冶炼、陶瓷、碳素、石灰、砖瓦窑等行业深度治理,鼓励支持现有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工业窑炉改用工业余热、电能、天然气等。支持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为燃料的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窑等基本改用工业余热、电能或天然气等;支持铸造(10吨/小时及以下)、岩棉等行业冲天炉改为燃气炉、电炉;支持陶瓷、石膏板、耐火材料等行业全面推广清洁能源替代。(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政府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0. 不断完善管理减排措施。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全工序、全流程、全时段超低排放改造,实行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实施水泥、砖瓦窑企业常态化错峰生产。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响应、解除工作机制,针对不同治理水平和排放强度的工业企业,分类施策、精准减排,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实行差异化环境管控措施,推动行业治理水平整体升级。绩效分级A级和引领性企业,可自主采取减排措施;B级及以下企业和非引领性企业,减排力度要达到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要求;对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以及保障民生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减排措施。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加快使用含氢氯氟烃生产线改造,逐步淘汰氢氯氟烃使用。(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政府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协同推进交通领域减污降碳  11. 推动货运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发展公铁、铁水、空陆等联运模式,持续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积极加快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中长途运输推广使用铁路、水路或管道,中短途货物运输鼓励采用新能源车辆,城市货物运输主要采用新能源轻型物流车。钢铁、水泥行业新建置换项目应实现矿石皮带廊密闭运输,大宗物料产品清洁运输。全面实施重型车国六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第四阶段、船舶第二阶段排放标准。(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政府国资委、中铁集团郑州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2. 推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持续巩固深化安阳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成果,继续推进郑州、许昌、济源示范区国家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创建工作,总结推广郑州、洛阳全国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建设经验,加快许昌、濮阳、鹤壁、兰考省级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建设。在郑州市和洛阳市探索建立铁路外部集中输送、新能源车内部配送的城市绿色配送体系,推动建材、农副产品、轻工医药等生产生活物资公铁联运。(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省政府国资委、中铁集团郑州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3. 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货运车辆、内河航运船舶、铁路运输电气化清洁化改造,新增公交车、市政环卫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全省新增或更新的城市物流配送、邮政用车、出租车、网约车、公务用车、渣土车、水泥罐车等原则上全部使用新能源车辆。扩大氢燃料车应用场景,在钢铁等行业开展试点示范。(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政府国资委、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协同推进其他领域减污降碳  14. 推进城乡建设领域协同增效。优化城镇布局,合理控制城镇建设总规模,加强建筑拆建管理,推动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积极推进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开展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示范,鼓励各地探索实践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恶臭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选择一批温室气体产生量大的填埋场开展升级改造。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与改造,城市新区、新建项目全部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结合旧城改造、积水点整治、黑臭水体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和现有绿地功能品质提升等,积极实施海绵化改造。探索建立区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将城镇雨洪排口纳入监测管理等日常监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15. 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协同增效。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协同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节能减排与污染治理,推进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平顶山市、济源示范区2个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信阳市等13个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农膜污染治理行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控制农田、畜禽养殖等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强化污水、垃圾等集中处置设施环境管理,协同控制甲烷等温室气体。(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16. 推进水环境治理领域协同控制。实施河南省节水行动,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加强再生水回用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开展水效“领跑者”企业,围绕钢铁、石化化工、造纸、印染等行业,推动创建一批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示范企业,在石化化工、纺织、造纸等高耗水园区,推广示范一批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废水利用工程。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系统,推进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推广污水处理厂污泥沼气热电联产及水源热泵等热能利用技术。(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协同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17. 积极推进绿色循环经济。推广许昌“无废城市”建设经验,加快推进郑州、洛阳、南阳、三门峡、兰考等地“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废钢、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有色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动尾矿、粉煤灰、冶炼废渣、煤矸石等工业固废替代建材原料。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厨余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减少有机垃圾填埋。(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8. 加强生态环境修复。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推进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生态屏障增绿,加快建设沿黄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隋唐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沿淮河等生态廊道,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持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与净化功能。加强城市生态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生态廊道和生态缓冲带。逐步建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湿地草地资源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等相关工作,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积极推进陆地生态系统、水资源等生态保护修复与适应气候变化协同增效,协调推动农业、林业、水利等领域以及城市、生态脆弱地区开展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提升重点领域和地区的气候韧性。(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协同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  19. 持续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组织年排放2.6万吨当量二氧化碳(或年消耗1万吨标煤)的电力、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有色、造纸、航空的企业,在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报告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开展企业碳排放数据现场核查,摸清企业碳排放底数,实施动态管理,科学组织引导企业进行碳减排技术改造、实施减碳项目,持续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0. 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市场。按照全国碳市场建设统一部署安排,积极做好全国碳市场系统开户、配额分配、数据核查、清缴履约等工作,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企业减排成本。积极推进全省发电行业进入全国碳市场交易,并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支持省属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推进全省工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纳入全国碳市场。(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协同推进碳排放管理体系  21. 组织编制温室气体清单。实施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常态化,准确掌握全省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为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提供科学支撑。(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统计局、省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2. 健全完善碳排放管理平台。充分发挥排污许可制在碳排放管理中的载体与平台作用。在全国环境信息管理平台,推动建设项目环评申报和审批、排污许可证管理、温室气体排放报送集成统一,动态更新和跟踪掌握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交易状况,实现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统一采集、相互补充、交叉校核,为污染物与碳排放的监测、核查、执法提供数据支撑和管理工具。协同考虑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完善排污许可管理行业范围和分类管理要求。(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23. 健全完善环境统计体系。协同开展温室气体排放调查,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报表制度。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与含氟气体生产、使用等专项统计调查。研究将应对气候变化有关管理指标作为生态环境管理统计调查内容。推动建立常态化的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数据获取渠道和部门会商机制,加强与能源消费统计工作的协调,提高数据时效性。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信息共享。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进一步扩展应对气候变化内容,探索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公报制度。(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协同推进试点示范活动开展  24. 开展温室气体监测试点。开展温室气体监测,逐步纳入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统筹实施。积极推进郑州市开展城市温室气体监测试点工作,建立信阳鸡公山、西峡伏牛山、郑州嵩山等3个大气科学观测高山站和洛阳栾川、信阳新县等2个环境空气背景站温室气体监测点,为提升更加全面的城市碳源汇监测水平和碳排放管理支撑能力做好前期准备。积极探索通过卫星遥感等手段,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与变化情况和土地覆盖(植被)类型与分布,支撑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5. 开展低碳试点示范活动。健全低碳试点评价体系,制定低碳试点申报评定工作方案。开展低碳试点县(市)、园区和企业创建,开展碳捕集封存利用和气候投融资低碳试点,加强低碳试点经验交流,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低碳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大型活动碳中和的实施。(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26. 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完善绿色产品推广机制。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商场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杜绝全社会浪费行动,推广绿色包装。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发挥党政机关与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引领示范作用。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绿色发展引领机制。(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事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协同推进执法督察考核建设  27. 推动监管执法统筹融合。加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数据报送、核查和配额清缴履约等监督管理工作,依法依规统一组织实施生态环境监管执法。鼓励企业公开温室气体排放相关信息,支持部分地区率先探索企业碳排放信息公开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监管,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成效监测评估,增强生态系统固碳功能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8. 加强督察考核统筹融合。把碳强度降低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碳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机制,将碳强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纳入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体系,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压紧压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责任,督促推动各地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碳中和背景下 温室气体有哪些测量方法标准?
    碳达峰、碳中和是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热点和重点。环境及污染源排放温室气体的直接测量是核算和评估等工作的基础和数据支撑,仪器信息网对我国现行温室气体测量方法标准进行了梳理。  国家标准  《大气二氧化碳(CO2)光腔衰荡光谱观测系统》(GB/T 34415-2017)由中国气象局提出,规定了基于光腔衰荡光谱观测系统观测本底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安装环境、原理及系统组成、性能要求,适用于光腔衰荡光谱法在线观测本底大气CO2浓度。  《温室气体 甲烷测量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GB/T 34287-2017)由中国气象局提出,规定了使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测量环境大气温室气体甲烷浓度的方法概述、测量条件、测量准备、测量方法和标校方法等,适用于开展温室气体甲烷浓度的测量。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测量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GB/T 34286-2017)由中国气象局提出,规定了使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测量环境大气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适用于开展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的测量,在非污染大气下,其测量精度应小于0.1×10-6mol/mol。  《气相色谱法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在线观测方法》(GB/T 31705-2015)由中国气象局提出,规定了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气相色谱在线观测方法,包括观测环境、观测系统组成、性能要求、观测流程以及系统维护等,适用于气相色谱法在线观测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  《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GB/T 8984-2008)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规定了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适用于氢、氧、氦、氖、氩、氪和氙等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分项测定,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总量(总碳)测定。  行业标准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和甲烷观测规范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 》(QX/T 429-2018)是气象行业标准,规定了利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观测二氧化碳、甲烷浓度的测量方法及观测系统、安装要求、检漏与测试要求、日常运行和维护要求、溯源以及数据处理要求等,适用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浓度的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的在线观测和资料处理分析等。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870-2017)是环保行业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碳的非分散红外吸收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3%(0.6g/m3),测定下限为0.12%(2.4g/m3)。  《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瓶采样测定方法-非色散红外法》(QX/T 67-2007)是气象行业标准,规定了本底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非色散红外测定方法,适用于本底大气瓶采样样品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  地方标准  《畜禽舍二氧化碳快速检测技术规程》(DB 37/T 2143-2012)是山东省地标,规定了畜禽舍二氧化碳快速检测采样点的设置、二氧化碳的采集、检测与结果判读,适用于畜禽舍在养殖过程中产生和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快速检测。  团体标准  《气体中甲烷、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浓度测定 气相色谱法》(T/LCAA 005-2021)是北京低碳农业协会团体标准,规定了气体中甲烷、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浓度测定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测量步骤和气体浓度计算等技术要求,适用于各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测定。  《火力发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技术要求》(T/CAS 454-2020)是中国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企业烟气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简称CDEMS)中的主要监测项目、性能指标、安装要求、数据采集处理方式、数据记录格式以及质量保证,适用于火力发电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在线监测。采用化石燃料(煤、天然气、石油等)为能源的工业锅炉、工业炉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线监测可参照执行。  综上,我国气象、环保、石油化工、农业等部门均提出了二氧化碳测量方法标准,涉及到的方法原理有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非分散(不分光、非色散)红外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以及快速检测法等。这些方法根据原理、采用方式及特性不同,适用于各类应用场景。
  • 温室气体市场千万中标!这些或许只是“前菜”
    2020年6月,国家《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首次将温室气体监测纳入常规监测体系,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氧化亚氮(N₂O)等名词再次引发国家和业界人士的关注。2021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被两会写入政府文件。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双碳”、“碳中和”、“低碳”等环境领域相关热词也被代表们频频提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我国的碳核算之路前路漫漫,任重道远。从基础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评估,到后续的减排政策制定,再到碳排放的精细化管理推进,这一切首先迫切需要的是数据积累。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的标准化、常态化,将为监控碳排放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温室气体,是否会在未来成为环境监测市场的“巨大蛋糕”?仪器信息网为您不完全盘点10月相关领域招中标信息。中标大盘点据仪器信息网不完全统计(信息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网),近一月来以“温室气体”为关键词的中标信息多达十余条,总金额高达1175万左右。本次“中标潮”遍布各个省份,涉及多个地区,中标内容以温室气体排放及碳排放为中心,招标单位多为各地方生态环境局。“碳中和”“碳达标”,切实落实节能减碳目标,了解碳排放数据,加强碳排放管理,巨大商机很有可能正在初露苗头——地区供应商名称中标(成交)金额榆林市生态环境局清涧分局采购2020-2021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项目陕西博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54750元杭州市温室气体手工监测及碳通量评估项目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3690000元南京创蓝科技有限公司3368000元宜春市2021年度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项目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1760000元萍乡市生态环境局萍乡市重点企业2021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工作采购项目杭州超腾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500000元青岛市生态环境局2021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549000元2022年南昌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江西兆甯低碳科技有限公司388000元济南市城市大气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监测服务项目山东中科碳中和绿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99.955万元上海市虹口区生态环境局虹口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服务项目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49.500万元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编制2019年至2020年经开区温室气体工作清单成都育阳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40000元招标进行中近一个月的中标信息很有可能只是初步的动向,在未来,巨大冰山很有可能正在慢慢展现。目前,尚未截止的招标信息还有如下三项。仪器信息网持续为您追踪报道后续动态。江西:省生态气象中心、抚州市气象局、新余市气象局、上饶市气象局温室气体监测网公开招标项目概况:温室气体监测网建设(二期)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中国政府采购网 下载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11月02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项目编号: ZQC-Z22218项目名称:温室气体监测网建设(二期)预算金额:741.0000000 万元(人民币)招标信息链接:http://www.ccgp.gov.cn/cggg/zygg/gkzb/202210/t20221012_18800789.htm福建:全域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汇清单研究与编制项目、低碳发展能力提升项目公开招标项目概况:受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福州中天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对[3500]ZTJ[GK]2022001、福建省全域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汇清单研究与编制项目、福建省低碳发展能力提升项目组织公开招标,现欢迎国内合格的供应商前来参加。项目编号:[3500]ZTJ[GK]2022001项目名称:福建省全域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汇清单研究与编制项目、福建省低碳发展能力提升项目预算金额:1192400元招标信息链接:http://www.ccgp.gov.cn/cggg/dfgg/gkzb/202209/t20220930_18755749.htm山东:青岛市生态环境局2021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项目公开招标项目概况:2021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项目招标项目。采购项目编号(建议书编号):ZFCG2022007327采购项目名称:2021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项目预算金额与最高限价:本项目预算金额为 550000.00 元,其中:第 一 包 550000.00 元。本项目最高限价为 550000.00 元,其中:第 一 包 550000.00 元。采购需求:2021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招标信息链接:http://www.ccgp.gov.cn/cggg/dfgg/gkzb/202209/t20220919_18672865.htm近一个月,招中标信息汇总如上,温室气体检测市场未来是否会是巨大商机?仪器信息网持续为您跟进,敬请期待。
  • ​助力“双碳” 这家仪器企业布局温室气体监测产品线
    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标志着我国温室气体监测进入新时代。方案选取了三类试点城市,包括——基础试点城市、综合试点城市、海洋试点城市;五类试点行业及重点企业,包括——火电行业、钢铁行业、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煤炭开采行业、废弃物处理行业等,该方案意图探索自上而下的碳排放量反演方法,初步形成技术指南。除几大试点城市外,许多城市也出台了自己的温室气体监测工作方案,包括重庆、南京、徐州、苏州等。随着一系列方案的出台,环境监测市场不断升温,目前关于温室气体监测、新能源场站气象监测、特种环境监测等的监测设备都广泛受到市场的关注。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可预见到我国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将逐步构建,自上而下的碳排放量反演方法将会是未来进行碳交易、监控企业碳排放的重要数据依据,在这其中温室气体监测仪器将会扮演重要角色。由于之前并未将CO2列入大气环境污染物,这导致各国对CO2的监测力度不足,全球仅有几个大气环境基底站配备了高精度的CO2监测设备。但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温室气体监测引起了人们重视, 2021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颁布《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试点技术方案》,正式规范了我国CO2的监测方法,包括光腔衰荡光谱法(CRDs)、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气相色谱法以及高精度非分散红外(NDIR)法。四种监测方法的技术理论十分成熟,测量结果受到国内外认可,目前国内外都有成熟产品。如Picarro公司其基于光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开发的一系列产品,为温室气体、痕量气体以及稳定同位素的测量提供解决方案,是目前众多基底站所主要使用的高精度监测设备;国内也有相关厂家基于NDIR开发了一系列中高精度的温室气体监测仪器,如武汉敢为科技等。旗云中天Carbon3060s由南京旗云中天科技有限公司历时多年自主研发,其主要想解决的难题有如下几个方面:(1) 面对全国大规模组网观测,如何使设备在野外、高塔、城市等多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2) 设备能否同时针对其他气象要素进行监测,便于在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3) 设备的精度是否能够满足需求,监测结果能否应用于后续二氧化碳排放算法模型的开发?(4) 考虑到各省份、城市布点的人工、运输成本,是否能使设备高度集成化,便于安装与运输?面对这些问题,旗云最终选定NDIR作为核心技术原理,该原理在保障中高精度的监测结果的基础上,还能大幅降低设备体积,将全部核心器件集成在一个30cm*40cm的外壳中,便于运输与安装。该原理同时还具有抗中毒、无需氧气参与、长期稳定性优异、温度范围宽、维护成本低等优势,使Carbon3060s可适用于多种环境条件。同时旗云还将ZTW-7物联气象站集成在Carbon3060s上,使该设备可同时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降水等要素进行监测,便于在多种应用场景中应用。目前,Carbon3060s作为旗云中天“双碳”产品线的物理层的核心,为整个“双碳”产品线提供了底层数据支持与市场布局基石。除此之外,旗云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度合作,利用入选IPCC旗下TRENDY计划的YIBs植被算法模型,对陆地生态的碳汇进行核算,通过对“碳源”、“碳汇”数据的双向布局,旗云在碳核算方面建立起闭环的数据生态,为进一步开发相关应用提供了无限可能。除以二氧化碳监测为主的布局之外,旗云还将对其它温室气体的监测设备进行布局,如CO、N2O等,目前研发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随着我国向“双碳”目标的不断靠近,初期温室气体监测设备的主要目标客户主要为专业性较强的各地监测总站、气象局、高校等,Carbon3060s二氧化碳在线监测设备可在建立地表温室气体监测网、构建自上而下的碳排放量反演方法论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后期,形成碳核查的标准和体系之后,企业、工业园区等会自觉的参与进该体系,也会成为Carbon3060s的重要客户。“双碳”目标的设立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中国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旗云将积极参与“双碳”相关产业布局,顺应时代发展,开发出更多温室气体监测设备与配套算法。稿件由南京旗云中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 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分析仪引导温室气体在线测量技术最前沿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较为早期的观测技术以非色散红外技术和色谱分析技术为主。近年来,FTIR 测量技术和光腔衰荡测量技术则成为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的技术前沿,两种测量技术各有优势。前者选择中红外波段,是温室气体的强吸收区,并通过测量较宽谱段内的完整光谱进行富里叶变换解析,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但是其使用的热红外光源强度不如后者的激光光源。后者的测量光谱范围为近红外波段,温室气体的吸收较弱,且光谱测量范围较窄,但是后者采用的较强激光光源,对测量精度有一定程度的弥补。 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气体分析仪由澳大利亚Wollongong 大学研发,由ECOTECH 合作生产,并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分销及符合ISO9001 标准的售后服务。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气体分析仪应用多光程&mdash &mdash 傅里叶红外变换(FTIR)光谱测量解析技术和高性能红外检测元器件,结合了完善的控制软件系统,能够全自动地运行,在线精确连续测量环境大气(或其他种类的混合气体)中多种温室气体成分的浓度及其同位素丰度,运行成本低,适于长期连续观测。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改变地相应的配置,测量其他种类的痕量气体。 自第一台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气体分析仪投入现场观测应用以来,10 余年间,在全球已有多个用户将本仪器用于环境大气和本底地区大气的温室气体观测,并开发了温室气体以外的测量功能。这些用户包括:澳大利亚的Wollongong 大学、Melbourne 大学、公共财富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科学与技术组织(ANSTO),新西兰的国家水和大气研究所(NIWA),德国的Heidelberg大学、Bremen 大学、Max Planck 研究所,韩国的国家标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CMA)等。 下图为UoW FTIR 温室气体在线分析仪 内部的红外光源和测量腔。 仪器特点 @ 同时在线测量多种温室气体的浓度和同位素丰度,应用方式广泛、多样 1 同时测定CO2、CO、CH4、N2O 的大气浓度,以及CO2 中&delta 13C、水汽中&delta D 和&delta 18O 的丰度。 2 可以一路或多路连续进样,测量多种温室气体浓度及同位素丰度; 3 可在测量塔不同高度采集样品,进行温室气体(包括水汽和CO2 的同位素)的垂直廓线测量; 4 可车载连续监测; 5􀁺 连接静态箱进行土壤中温室气体的通量测量; 6􀁺 在实验室中批量测量采样瓶或采样袋中的空气样品; 7􀁺 标准传递测量:在实验室中,通过测量将高等级标准气的量值关系传递给较低等级的标准气体。 8 其他气体成分的测量 9􀁺 在中红外谱段有已知吸收光谱的任何气体都可以用本仪器定量测量,如:NH3、碳氟化合物、HF 和SiF4 等。 10 根据气体物种不同,最低检测限为1-20ppbv。 @ 全自动运行,可遥控,维护成本低、消耗量少 1 五合一测量(一台仪器同时测量5 个物种/要素),综合运行成本低2􀁺 日常观测只需要参照气(洁净空气)每天一次检测,无需高等级标准气; 3􀁺 无需液氮或深冷除湿; 4􀁺 随机携带采样气体干燥器和多进样口 5􀁺 全自动运行,并可通过网络遥控运行 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气体分析仪 中文样本下载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597/C131047.htm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597/C131047.htm 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气体分析仪 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气体分析仪 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气体分析仪 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气体分析仪 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气体分析仪温室气体观测技术 温室气体是大气中一些具有红外辐射活性的微量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利 昂、水汽等30 余种(类)。温室气体对太阳短波辐射透明,却对太阳和地球表面的长波(红外)辐 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因而,温室气体对地球大气的增温作用十分明显。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全球 大气平均温度会从目前的15℃降至零下19℃。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到2005 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浓度已经分别由工业革命初期的280 ppm、715 ppb、270 ppb 上升到379 ppm、1774 ppb 和319 ppb,其后果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4℃。如果温室气体保 持目前的增长速度,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6.4℃。全球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的生存环境 带来严重影响: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生物多样性及分布发生巨变,等等。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防止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需要对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 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长期监测、研究,以利于全人类采取共同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较为早期的观测技术以非色散红外技术和色谱分析技 术为主。近年来,FTIR 测量技术和光腔衰荡测量技术则成为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的技术前沿,两种测 量技术各有优势。前者选择中红外波段,是温室气体的强吸收区,并通过测量较宽谱段内的完整光 谱进行富里叶变换解析,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但是其使用的热红外光源强度不如后者的 激光光源。后者的测量光谱范围为近红外波段,温室气体的吸收较弱,且光谱测量范围较窄,但是 后者采用的较强激光光源,对测量精度有一定程度的弥补。下图为UoW FTIR 温室气体在线分析仪 内部的红外光源和测量腔。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 温室气体是大气中一些具有红外辐射活性的微量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利 昂、水汽等30 余种(类)。温室气体对太阳短波辐射透明,却对太阳和地球表面的长波(红外)辐 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因而,温室气体对地球大气的增温作用十分明显。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全球 大气平均温度会从目前的15℃降至零下19℃。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到2005 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浓度已经分别由工业革命初期的280 ppm、715 ppb、270 ppb上升到379 ppm、1774 ppb 和319 ppb,其后果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4℃。如果温室气体保 持目前的增长速度,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6.4℃。全球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的生存环境 带来严重影响: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生物多样性及分布发生巨变,等等。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防止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需要对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 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长期监测、研究,以利于全人类采取共同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较为早期的观测技术以非色散红外技术和色谱分析技 术为主。近年来,FTIR 测量技术和光腔衰荡测量技术则成为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的技术前沿,两种测 量技术各有优势。前者选择中红外波段,是温室气体的强吸收区,并通过测量较宽谱段内的完整光 谱进行富里叶变换解析,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但是其使用的热红外光源强度不如后者的 激光光源。后者的测量光谱范围为近红外波段,温室气体的吸收较弱,且光谱测量范围较窄,但是 后者采用的较强激光光源,对测量精度有一定程度的弥补。下图为UoW FTIR 温室气体在线分析仪 内部的红外光源和测量腔。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 温室气体是大气中一些具有红外辐射活性的微量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利 昂、水汽等30 余种(类)。温室气体对太阳短波辐射透明,却对太阳和地球表面的长波(红外)辐 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因而,温室气体对地球大气的增温作用十分明显。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全球 大气平均温度会从目前的15℃降至零下19℃。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到2005 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浓度已经分别由工业革命初期的280 ppm、715 ppb、270 ppb 上升到379 ppm、1774 ppb 和319 ppb,其后果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4℃。如果温室气体保 持目前的增长速度,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6.4℃。全球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的生存环境 带来严重影响: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生物多样性及分布发生巨变,等等。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防止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需要对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 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长期监测、研究,以利于全人类采取共同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较为早期的观测技术以非色散红外技术和色谱分析技 术为主。近年来,FTIR 测量技术和光腔衰荡测量技术则成为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的技术前沿,两种测 量技术各有优势。前者选择中红外波段,是温室气体的强吸收区,并通过测量较宽谱段内的完整光 谱进行富里叶变换解析,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但是其使用的热红外光源强度不如后者的 激光光源。后者的测量光谱范围为近红外波段,温室气体的吸收较弱,且光谱测量范围较窄,但是 后者采用的较强激光光源,对测量精度有一定程度的弥补。下图为UoW FTIR 温室气体在线分析仪 内部的红外光源和测量腔。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 温室气体是大气中一些具有红外辐射活性的微量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利 昂、水汽等30 余种(类)。温室气体对太阳短波辐射透明,却对太阳和地球表面的长波(红外)辐 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因而,温室气体对地球大气的增温作用十分明显。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全球 大气平均温度会从目前的15℃降至零下19℃。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到2005 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浓度已经分别由工业革命初期的280 ppm、715 ppb、270 ppb 上升到379 ppm、1774 ppb 和319 ppb,其后果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4℃。如果温室气体保 持目前的增长速度,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6.4℃。全球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的生存环境 带来严重影响: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生物多样性及分布发生巨变,等等。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防止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需要对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 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长期监测、研究,以利于全人类采取共同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较为早期的观测技术以非色散红外技术和色谱分析技 术为主。近年来,FTIR 测量技术和光腔衰荡测量技术则成为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的技术前沿,两种测 量技术各有优势。前者选择中红外波段,是温室气体的强吸收区,并通过测量较宽谱段内的完整光 谱进行富里叶变换解析,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但是其使用的热红外光源强度不如后者的 激光光源。后者的测量光谱范围为近红外波段,温室气体的吸收较弱,且光谱测量范围较窄,但是 后者采用的较强激光光源,对测量精度有一定程度的弥补。下图为UoW FTIR 温室气体在线分析仪 内部的红外光源和测量腔。温室气体观测技术 温室气体是大气中一些具有红外辐射活性的微量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利 昂、水汽等30 余种(类)。温室气体对太阳短波辐射透明,却对太阳和地球表面的长波(红外)辐 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因而,温室气体对地球大气的增温作用十分明显。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全球 大气平均温度会从目前的15℃降至零下19℃。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到2005 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浓度已经分别由工业革命初期的280 ppm、715 ppb、270 ppb 上升到379 ppm、1774 ppb 和319 ppb,其后果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4℃。如果温室气体保 持目前的增长速度,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6.4℃。全球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的生存环境 带来严重影响: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生物多样性及分布发生巨变,等等。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防止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需要对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 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长期监测、研究,以利于全人类采取共同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较为早期的观测技术以非色散红外技术和色谱分析技 术为主。近年来,FTIR 测量技术和光腔衰荡测量技术则成为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的技术前沿,两种测 量技术各有优势。前者选择中红外波段,是温室气体的强吸收区,并通过测量较宽谱段内的完整光 谱进行富里叶变换解析,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但是其使用的热红外光源强度不如后者的 激光光源。后者的测量光谱范围为近红外波段,温室气体的吸收较弱,且光谱测量范围较窄,但是 后者采用的较强激光光源,对测量精度有一定程度的弥补。下图为UoW FTIR 温室气体在线分析仪 内部的红外光源和测量腔。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 温室气体是大气中一些具有红外辐射活性的微量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利 昂、水汽等30 余种(类)。温室气体对太阳短波辐射透明,却对太阳和地球表面的长波(红外)辐 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因而,温室气体对地球大气的增温作用十分明显。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全球 大气平均温度会从目前的15℃降至零下19℃。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到2005 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浓度已经分别由工业革命初期的280 ppm、715 ppb、270 ppb 上升到379 ppm、1774 ppb 和319 ppb,其后果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4℃。如果温室气体保 持目前的增长速度,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6.4℃。全球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的生存环境 带来严重影响: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生物多样性及分布发生巨变,等等。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防止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需要对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 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长期监测、研究,以利于全人类采取共同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较为早期的观测技术以非色散红外技术和色谱分析技 术为主。近年来,FTIR 测量技术和光腔衰荡测量技术则成为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的技术前沿,两种测 量技术各有优势。前者选择中红外波段,是温室气体的强吸收区,并通过测量较宽谱段内的完整光 谱进行富里叶变换解析,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但是其使用的热红外光源强度不如后者的 激光光源。后者的测量光谱范围为近红外波段,温室气体的吸收较弱,且光谱测量范围较窄,但是 后者采用的较强激光光源,对测量精度有一定程度的弥补。下图为UoW FTIR 温室气体在线分析仪 内部的红外光源和测量腔。
  • 海尔欣昕甬智测HT8850便携式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通过新产品专家鉴定会
    2023年8月2日下午,宁波市鄞州区经信局、鉴定委员会专家莅临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参与新产品专家鉴定会。会议由区经信局投资与科技科科长陈广宇,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宁波大学研究员戴世勋主持。会上,海尔欣总经理王胤介绍HT8850便携式闭路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新产品试(投)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报告,重点介绍了该产品的技术持点、创新点、专利、与国内外同类产品对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温室气体排放和变化对于环境和气候的影响越发明显。为了更好地监测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组分和浓度,以支持气候研究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昕甬智测”品牌HT8850便携式多组分温室气体分析仪。该仪器基于量子级联激光技术设计,利用气体分子在中远红外的“指纹”吸收谱,使用半导体量子级联激光器(QCL)作为光源,使激光通过独创的中红外增强型光腔,被中红外光电探测器接收透射光并提取和分析透射光谱,准确反演获得目标温室气体成分的浓度,实现对目标温室气体分子的更精确、更及时、更科学的测量。仪器具有一机多组分,便携低功耗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气候研究、农业和生态学、科研和教育等领域。会议后半程,鉴定委员会全体专家考察生产现场和新产品样机,重点考察了生产设备、工艺工装、产品出厂检测仪器设备,并进行专家提问。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HT8850便携式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通过新品专家鉴定会,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光谱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更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推动生态保护的具体举措。“光谱技术助力零碳地球”,在全球环保形势下,HT8850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实现更及时、更精确的科学测量,为国家“碳中和”大目标贡献力量。
  • 世界气象组织公布可持续监测温室气体计划
    1月31日,世界气象组织(WMO)表示,各国政府和国际科学界正在认真考虑一项由联合国牵头的计划,旨在通过从根本上改善对全球各地吸热大气污染物的测量来应对气候变化。该倡议计划建立一个地面测量站网络,以验证由卫星或飞机标记的空气质量数据,并可能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尽管WMO在温室气体领域工作了几十年,但目前还没有全面、及时的地表和空基温室气体观测资料的国际交流,仍需在全球范围内改进模型开发和决策支持信息生成方面的协作。因此,WMO表示,对温室气体浓度和通量进行持续、协调的全球监测,对于帮助我们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以及支持《巴黎协定》的实施至关重要,可为减少碳排放和增强气候适应能力提供路线图。理解大气数据:了解完整的碳循环WMO表示,关于污染和大气沉降水平的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对环境、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和水质的影响,并减轻这些影响或采取保护措施。据了解,计划建立的监测系统将提高对碳循环的理解,并有助于减少对自然源/汇强度估计的不确定性。由于气候变化是由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总量驱动的,因此,了解完整的碳循环对于减缓活动的规划至关重要。WMO强调,如果全球温室气体监测计划切实可行,政府、国际组织和私营部门间的合作将至关重要,同时,加强地表、空中和天基观测网络之间的协调也同样重要。有了更精确、更长期的数据,人类将更好地了解不断变化的大气,做出更明智的缓解措施,并评估行动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准确测量空气:精算温室气体排放地球大气层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微量气体和颗粒,对生命和自然环境有很大影响。自工业化以来,温室气体的排放极大地改变了大气成分。WMO一再警告称,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正在导致全球变暖,并推动气候变化。上述气体及其污染物持续影响着人类、农业和生态系统的空气质量,因此准确测量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十分重要。据了解,WMO关于温室气体的研究活动可以追溯到1975年,并于2015年通过了关于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系统的大会决议,引入了 “科学服务”的概念。此外,WMO每年更新的《温室气体公报》向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提供关于主要长寿命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大气浓度的最新信息。
  • 土壤温室气体分析仪-一款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的仪器2024实时更新
    型号推荐:土壤温室气体分析仪-一款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的仪器2024实时更新,土壤呼吸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碳素循环的关键环节,其速率的测定对于理解土壤健康状态、评估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温室气体分析仪,以其高精度、多功能的特性,为土壤呼吸速率的测定提供了重要帮助。 一、准确监测多种温室气体 土壤温室气体分析仪能够同时显示呼吸室内部的CO₂ 、H₂ O、N₂ O、CH₄ 等多种温室气体的含量,以及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这些数据的准确监测,为土壤呼吸速率的全面评估提供了可靠基础。 二、非破坏性测量与高精度 该仪器采用非破坏性测量方法,避免了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干扰。同时,其高精度和重复性高的特点,确保了土壤呼吸速率测量的准确性。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处理,研究人员可以迅速获取土壤呼吸速率的动态变化。 三、自动化操作与广泛应用 土壤温室气体分析仪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广泛应用于农业生态科研、碳源碳汇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等多个领域,为土壤呼吸速率的测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仪器特点1、Android安卓操作系统,更便捷的人机交互操作 2、7寸高清触摸屏,操作简单、界面清晰 3、气体流量可通过仪器设定,可以进行不同流量下土壤呼吸强度的试验 4、专用动态分析软件,可在安卓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实验过程,省去往电脑端拷贝数据,整理分析; 5、支持wifi、4G联网;数据可无线上传至云平台 6、存储空间16G,可存储100000+条数据 7、数据可直接通过USB接口导出到U盘 8、检测完成可直接打印并上传检测数据结果 9、支持GPS定位; 土壤温室气体分析仪作为土壤呼吸速率测定的重要工具,其精确监测、非破坏性测量和自动化操作的特点,为土壤健康状态的评估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理解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土壤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 乘风“碳中和”| 应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分析解决方案
    乘风“碳中和”| 应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分析解决方案王健 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近年来全球极端气象频繁发生,从德国罕见的洪水,到印度连年的酷暑,从美国加州肆虐的山火,到澳大利亚大堡礁珊瑚的大面积死亡,特别是今年夏秋季节我国河南、山西等省份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无不在提醒我们,全球变暖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增加是全球变暖首要原因,造成的后果不仅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海平面升高,更多的是极端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干旱与洪涝同在,严寒与酷暑并存,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将更加脆弱,更加具有不确定性。 现实的危机提醒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应对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人类共同目标。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必将发生根本的改变,减少碳排放、绿色的、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必然越来越受到重视。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也必然成为重要的环保工具,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 国际公认的减排温室气体主要有6种,包括: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4)、氧化亚氮(N₂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其中CO2的贡献最大,大气中浓度约为300-400ppm,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化石能源的燃烧。CH4的浓度在2ppm左右,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氧化亚氮(N₂O)浓度为300-400ppb,主要来源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以及某些含氮的工业生产。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相对含量较低,但温室气体效应却很高,在大气中存留时间更长,同样不容忽视。其中六氟化硫(SF6)主要来源于电力行业绝缘气体,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主要来源于替代氟利昂的制冷剂以及一些化学试剂。 赛默飞定制化气相色谱仪目前国家环境检测机构普遍开展的监测组分是这四种: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4)、氧化亚氮(N₂O)、六氟化硫(SF6)。赛默飞定制化气相色谱仪以其优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为温室气体检测做出了两种配置方案。 主要部件:氢火焰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甲烷转化器,及相应的切换阀和色谱柱。KNV-CMC1740 温室气体分析方案1基本配置:SSL 加三阀两柱分析系统检测器:FID/ECD/ 甲烷转化炉分析组分:CH4、CO2、N2O、SF6方法特点:分析时间小于 8 分钟;针进样,支持顶空进样方式。KNV-CMC1741 温室气体分析方案2基本配置:三阀两柱分析系统检测器:FID/ECD/ 甲烷转化炉分析组分:CH4、CO2、N2O、SF6方法特点:分析时间小于 8 分钟;阀进样,支持连续进样方式。 方法调试过程中所用的标准样品成分 浓度(ppm)N2O:0.3SF6:0.0001CO2:380CH4:1.8Air:Air基质 FID/ECD谱图: 赛默飞气相色谱仪在环境及温室气体检测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并具有非凡的拓展能力,为了国家“双碳”目标的达成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 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建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关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与比科技术(Picarro) 联合举办“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研讨班”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是我国双碳战略的“十大行动”之一,其中包括:巩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强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生态系统固碳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但我国目前温室气体监测能力不足,亟需提升。为此,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比科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Picarro)于2024年8月19-20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为期两天的生态大讲堂“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技术及应用”高级研讨班。来自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清华大学、南京大学、Picarro公司、北京世纪朝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朝阳)等多家机构的18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做了学术报告和应用案例分享。会议现场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气体分析仪可以实现温室气体的高精度监测Picarro应用科学经理王杰在报告中提到,基于多项专利的光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Picarro面向行业用户提供温室气体浓度分析仪、痕量气体浓度分析仪、稳定同位素分析仪和配套样品处理装置以及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凭借高精度、高质量的产品性能,Picarro分析仪被世界气象组织和欧洲综合碳观测系统等国际多个知名监测网络广泛采用并誉为温室气体监测的“黄金标准”。世纪朝阳的陈晓峰和涂坤萍在报告中提到,Picarro已开发了高塔温室气体监测的解决方案,包括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样气采集及前处理系统、标校及控制系统和数据校准及处理软件。Picarro 温室气体监测产品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大气本底监测、温室气体溯源和生态系统碳汇等领域我国生态环境部门、国家气象部门、科研院士和高校正积极建设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系统。根据清华大学林光辉、余龙飞、南京大学余倩、中国科学院许海等介绍,稳定同位素技术可以广泛用于CO2、CH4、N2O等温室气体源汇关系研究和源汇通量分析,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生态站方运霆、李发东、李跃林、郭跃东、徐海、王晓玥分享了温室气体监测在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核算中的应用。这些应用研究不仅获取了大量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数据,深化了关键区域和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碳源汇关系的理解,并产出了许多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研究结果。值得注意的是,青年科学家(包括博士后和博士生)成为该领域监测研究的主力军,成果喜人,受到与会人员的称赞和好评。Picarro 温室气体监测产品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核算仍面临巨大挑战温室气体监测要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监测,即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监测站和移动监测等多种手段,对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进行全方位的监测,要解决包括数据质量、数据整合、核算方法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根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秘书长于秀波介绍,我国陆地碳汇“家底”不清,固碳潜力不清;陆地碳源/汇观测站点不够,精度不够;缺少CH4、N2O、NO等温室气体观测,缺少高塔CO2浓度观测,与遥感反演匹配困难等诸多问题。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牛书丽介绍,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主要有样地清查法、涡度相关法、模型模拟法和大气反演法等,这四类方式所估算生态系统碳汇结果相差很大,在碳汇核算上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另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蔡兆男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慧芳介绍,我们目前的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站点不够、布局不平衡且数据共享困难,尚难以有效支撑“自上而下”的全球“碳盘点需求”。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强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能力建设,开展关键技术与方法的研发与应用,开展碳汇监测与核算的科技攻关,抢占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科技“制高点”。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秘书长 于秀波Picarro作为温室气体监测仪器领导者,积极推进本土化业务 Picarro环境业务全球副总裁Joel Avrunin也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发表讲话。Joel提到,Picarro公司致力于本土化发展,为中国的双碳战略目标贡献力量。2023年,Picarro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比科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其前身是美国比科公司北京代表处)。中国是Picarro极其重要的市场,因此我们十分关注来自中国用户的声音,加速实现本地化便是我们积极聆听客户需求并付诸实践的最好证明。 Joel还在发言中提到,目前Picarro正在积极参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监测系统适用性检测认证,以进一步获得CCEP认证。此外,他还重点介绍了Picarro最新发布的升级版N2O、 CO的高精度分析仪PI5310,该分析仪具有高精度、性能更加稳定等优势,并于近日通过了欧洲综合碳观测系统的性能认证。Picarro环境业务全球副总裁 Joel Avrunin来自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有关部委的生态环境监测站、大气本底站、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Picarro用户等100余人参加了该研讨班。参加培训班的专家和人员深入交流了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的前沿技术及应用案例,收获满满, 践行了生态大讲堂“传播新知识、交流新思想、展示新成果”的宗旨。会议现场
  • “对症”施肥,可减少干旱地区温室气体排放
    记者3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近期研究发现,滥施化肥,有把全球旱地变为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风险;而施用生物炭肥,则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将全球变暖潜势最小化。这一研究,为不同旱地的施肥策略提供了科学指导。相关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期刊《清洁生产杂志》上。“在全球范围内,干旱生态系统拥有约三分之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区域,为28%的濒危物种提供栖息地,它们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极其敏感。”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许建初介绍,旱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贫瘠,养分流失迅速,连续耕作,会导致作物大幅减产。因此,增施化肥成为提高旱地产量的选择。然而,农业旱作增大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却一直被忽视。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甲烷是与农业旱作“土壤-营养-气候反馈循环”相关的三种温室气体。“因为化肥的施用,从耕地排放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氧化亚氮。为应对粮食危机,农民又使用更多化肥来提高产量,导致排放量持续增加,但粮食产量不一定会增加。”论文第一作者、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未来中心青年科学家伊克巴尔沙希德博士介绍,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人们可把土地生态恢复目标与可持续农业生产相结合。施用生物炭或农家肥结合化肥,可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率,同时提高作物产量。研究人员与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的同行开展合作,基于系统性审查和Meta分析的首选报告项目方法,评估化肥、生物炭的两种综合应用,以及无机肥料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肥或有机肥都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而施用生物炭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且施用量为每公顷50吨时效果最好。不同施肥策略对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变暖影响示意图“生物炭与释放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的肥料结合使用,也可以降低全球变暖潜势,单独使用生物炭,可让全球变暖潜势降低144%。”许建初说,就土壤理化性质来看,施用生物炭后,中性和酸性土壤的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排放量最高,碱性土壤的排放量最低。高土壤碳氮比的土壤应使用生物炭,避免使用化肥与农家肥;低土壤碳氮比的土壤,应避免生物炭和化肥混合使用;使用生物碳能够减缓旱地温室气体排放,减小全球变暖潜力,这才是上策。(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未来中心供图)
  • HT8800系列便携式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完成户外现场实验
    实验背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长期观测数据表明,土壤排放中温室气体含量逐年增加。许多研究证据表明,N2O、CH4和CO2的现场通量与实验室培养数据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原位测量具有必要性。实验地点大学校园绿地和工业场站实验内容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余老师带队下,采用土壤呼吸室进行现场土壤排放监测,利用手推车和电瓶车进行移动监测。(1)天然土壤:校园草坪,校园草坪(潮湿),湿地(2)施肥土壤:校园草坪+有机肥+尿素   (3)天然气净化厂(走航监测) 实验目标(1)测量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评估在不同条件下土壤的温室气体源汇贡献。(2)应用于油气工业区甲烷泄漏检测和场站地面排放分布强度刻画。经验分享(1)为减少对土壤呼吸室方法的影响,近期流速应当优化(当前流速调整为500 ml/min)。(2)考虑到土壤中CH4的小或负通量,CH4测量结果需要在校准和补偿算法方面进一步调整。总结基于量子级联技术,HT8800系列便携式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可在原位土壤条件同时测量多种温室气体(N2O、CH4和CO2)通量,数据成果对农田土壤管理优化和温室效应评估具有指导意义。相关资料及数据尚在收集与整理阶段,如您想要了解更多详情,敬请垂询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全球大气尘埃的增加掩盖了温室气体的变暖效应
    最新研究发现,全球大气尘埃——来自沙漠沙尘暴的微观空气传播颗粒等从沙漠等土地上产生的大气尘埃,对地球具有轻微的整体冷却效应,掩盖了温室气体引起的全部变暖。图源:NASA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Studio该研究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发表于《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Nature Reviews Earth and Environment)。研究发现,自19世纪中期以来,沙漠沙尘的数量增长了大约55%,这增加了沙尘的冷却效果。研究首次证明了大气沙漠尘埃的整体冷却效果。大气尘埃的一些影响使地球变暖,但由于尘埃的其他影响实际上抵消了变暖——例如通过将阳光散射回太空,驱散使地球变暖的高空云层,该研究计算出尘埃的整体影响是冷却的。“如果尘埃水平下降,甚至只是停止增长,变暖可能会加剧。” 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气物理学家Jasper Kok说。“我们发现沙漠尘埃增加了,并且很可能略微抵消了温室变暖,这是当前气候模型中缺失的。增加的灰尘并没有导致大量的冷却,气候模型仍然接近。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仅温室气体就可能导致比模型目前预测的更多的气候变暖。”Jasper Kok将这一发现比作在高速驾驶汽车时发现车辆的紧急制动器已部分接合。正如完全松开刹车可以使汽车行驶得更快一样,停止灰尘水平的增加可能会略微加速全球变暖。虽然自前工业化时代以来,大气沙漠尘埃水平总体上有所增加,但趋势并不稳定——一路上升和下降。由于有太多的自然和人为影响的变量会导致尘埃水平增加或减少,科学家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几十年大气尘埃的数量将如何变化。“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一些微小的空气传播颗粒也暂时有助于冷却。但是,尽管科学家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确定这些人造气溶胶的后果,但到目前为止,沙漠尘埃的确切变暖或冷却效果仍然不清楚。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是确定尘埃已知的变暖和变冷效应的累积效应。”“除了大气与阳光和云层的相互作用外,当尘埃落回地球时,它会通过沉淀在雪和冰上而变暗,使它们吸收更多的热量。尘埃还通过沉积铁和磷等营养物质来冷却地球。例如,当这些营养物质降落在海洋中时,它们支持浮游植物的生长,这些浮游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引起净冷却效应。”Jasper Kok说。自1850年以来,人类活动使地球变暖了1.2摄氏度,或2.2华氏度。如果没有尘埃的增加,气候变化可能会使地球变暖多出约0.1华氏度。“随着地球接近科学家认为特别危险的2.7华氏度变暖,十分之一度都很重要。”“我们希望气候预测尽可能准确,而这种灰尘的增加可能会掩盖高达8%的温室变暖。通过增加沙漠尘埃,占大气颗粒物质量的一半以上,我们可以提高气候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这非常重要,因为更好的预测可以为如何缓解或适应气候变化的更好决策提供信息。”研究人员使用卫星和地面测量来量化空气中微观矿物颗粒的当前数量。他们确定全球有2600万吨这样的颗粒——相当于漂浮在天空中的约500万头非洲大象的重量。接下来,他们查看了地质记录,从冰芯,海洋沉积物记录和泥炭沼泽样本中收集数据,这些样本都显示了从天而降的大气尘埃层。来自世界各地的样本显示沙漠尘埃稳步增加。由于土壤干燥、风速提高和人类土地利用的变化,例如,将水用于灌溉,并将边缘沙漠地区变成牧场和农业用地,灰尘可能会增加。Jasper Kok说:“虽然由于这些类型的土地利用变化而导致的尘埃水平增加主要发生在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的边界上,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萨赫勒地区以及亚洲的戈壁沙漠,但类似的变化也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欧文斯湖,现在也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索尔顿海。”他强调:“虽然大气尘埃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温室气体使气候变暖的全部潜力,但研究结果并未表明气候模型是错误的。气候模型在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方面非常有用,这一发现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实用性。”
  • 减少温室气体污染,做地球的保卫者
    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比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这些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另外,森林砍伐、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农田耕作、畜牧业等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在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加。虽然高耗能产业规模在缩减,产品需求在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和碳排放将经历一个先升后降的自然达峰过程,但是目前化石燃料仍然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能源来源,因此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仍然不容忽视。此外,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活动也是温室气体的来源之一。森林砍伐、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以及农田耕作等活动会导致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进而影响碳循环和温室气体排放。畜牧业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为动物的呼吸作用和肠道发酵会产生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温室气体的监测主要是对环境空气中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进行监测的过程。这些气体包括甲烷(CH4)、二氧化碳(CO2)和氧化亚氮(N2O)等。测试方法主要有非分散红外光度法(NDIR)、气相色谱法(GC)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法(TDLAS)、光腔衰荡法(CRDS)、激光差分中红外法(IR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等。智易时代的HGA-1008型CO2气体分析仪是一款适用于国内环保、温室气体监测、碳排放管控等在线气体的分析仪表,主要由红外传感器(光源、气体吸收池、探测器)、数据采集单元、信号接口板及控制电路、电源等部分组成。 本产品主要基于红外相关滤波技术(GFC)和非分散性红外技术(NDIR)实现二氧化碳(CO2)浓度的测量,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响应时间快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水泥、钢铁、冶炼等场景。ZWIN-GHG06系列温室气体在线监测仪是集成CO、CO2、CH4、N2O、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大气压等环境监测因素,数据采集传输、视频监控管理及信息技术平台为一体的模块化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在线监测设备。设备采用泵吸式采样方式,高度集成电化学传感器与非分散红外传感器模组及气象参数传感器,模块化的搭配突出高性价比,为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在线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及溯源分析。
  •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近日,“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座谈会”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召开,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赵英民出席会议。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李高司长,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船级社、北京绿色交易所、华能集团、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等单位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有关工作情况,与会同志围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定位和建设目标、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模式、具体规则和技术要求等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同志认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市场机制,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生态保护补偿、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具有积极意义。与会同志还就进一步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重要制度设计问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赵英民副部长指出,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和发展负碳技术产业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也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要以服务双碳目标为根本出发点,做好顶层制度设计,要在确保数据真实准确、维护市场公平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先易后难,逐步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加快建设形成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有效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双碳工作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 亚热带生态所温室气体分析气相色谱仪功能项目获验收
    p   9月6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组织专家,对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承担的“温室气体分析气相色谱功能拓展”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听取项目负责人所作的项目报告、财务报告和测试报告,并现场查看设备运行情况,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成了实施方案的研究任务,达到技术验收指标,经费使用符合规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p p   该项目通过对当前安捷伦7890A温室气体分析气相色谱仪气路系统的改造,TCD检测器的增加,自主研制厌氧箱的配合使用,实现了该仪器检测目标组分的扩充,建立了甲烷、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同时分析,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乙烯、乙炔混合气体同时分析,氢气的分析以及氧气和氮气同时分析等4种分析方法,并延长了转化器使用寿命,节约了使用成本。 /p p   改造后的气相色谱仪为西南喀斯特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固氮速率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农田增碳减排系统中气体研究、洞庭湖湿地气体排放研究以及淹水条件下不同水稻土含nosz种群微生物对氧化亚氮气体的响应机理等课题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 /p p   中科院仪器功能开发项目是为提高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技术支撑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而设立的。亚热带生态所从2011年至2016年每年备案1项,截至目前已完成验收项目5项。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提高了亚热带生态所技术支撑人员的创新能力,拓展了部分设备的使用功能,为研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提供了更好的技术保障。 /p p /p
  •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美国加州的温室气体监测方法与经验
    美国加州长期面临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多次经历林火、干旱、洪水等一系列自然灾害,使得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加州亟须解决的问题。2006年,加州政府通过第32号议会法案(Assembly Bill 32),明确提出“到2020年,加州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1990年水平”的目标,并要求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 CARB)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全面的监管和市场机制计划,以实现可量化的、成本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此后,加州政府陆续通过多项法案及行政命令,对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时间进程及行业减排要求做出明确规定。2000—2020年间,加州的GDP增长了50%以上,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下降约20%、30%和50%,实现了GDP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脱钩。加州有效的温室气体排放管控,有赖于完善的温室气体监测体系,其在体系建设与应用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可以为我国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启发与借鉴。加州的温室气体监测方法介绍加州建立了温室气体排放的“分层观测系统”,在不同尺度上对温室气体进行测量,以确定排放源。该系统涉及多种温室气体监测方法,每种都具有其优势和局限性,适用于不同的监测目的。1.固定站点监测网络加州的温室气体监测网络于2010年开始运行,包括7个由CARB运维的固定监测站点,以及一些与其他研究伙伴合作的监测站点。CARB为这些站点配备了先进的分析设备,包括Picarro、LGR温室气体分析仪等,对二氧化碳、甲烷、水汽、一氧化二氮、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行测量。位于威尔逊山(Mt. Wilson)的山顶观测站可以提供对黑碳,含氟气体以及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测量。此外,CARB 还部署了能够测量二氧化碳和甲烷同位素特征的分析仪,以进一步细化排放清单。这类固定监测站点及网络可提供针对固定地理位置的连续测量值,但一般不能针对具体行业或排放源进行测量。2.机载遥感机载遥感可用于测量局部的温室气体排放,识别单个温室气体羽流(plume)。机载遥感在加州已经被用于对设施级别的甲烷排放进行监测,使用配备甲烷监测仪的小型飞机在不同海拔高度以及不同风向围绕排放设施进行飞行测量,对该设施每小时的甲烷排放量进行量化。此外,机载遥感也被用于对相关行业的温室气体泄漏检查。但机载遥感通常只能提供瞬时测量,无法提供时间上的连续数据。目前,该技术在加州的农业、能源、废物管理等部门广泛应用。3.通量塔对于范围较大的分散性面源,可使用通量塔对场地局部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测量。通量塔通过测量气体的垂直浓度梯度来测量排放通量,可以针对较大的面源区域进行连续测量,并提供通量短期变化的详细信息。这一监测方式在加州常被用于监测乳制品厂、垃圾填埋场、稻田等重要温室气体排放区域。4.卫星遥感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在空间、时间上连续、高频的采样,这对监测空间上分散以及时间上存在间歇性的排放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卫星遥感数据在空间上的分辨率较为粗糙,需要结合相关设施位置、排放清单、地面温室气体监测网络等对具体排放情况进行识别。温室气体监测在加州的应用案例温室气体监测在加州主要服务于两类目标,一是服务于排放清单的编制工作,帮助相关部门全面了解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二是服务于气候变化减缓措施,通过识别和修复温室气体泄漏点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优化排放清单加州在洛杉矶威尔逊山顶设立了一个温室气体超级监测站(Mt. Wilson Observatory Station)。洛杉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西南部的盆地,西南侧紧邻太平洋,其余三侧被较低山脉包围。威尔逊山位于洛杉矶北侧,山顶海拔约1.7千米。该地区的盛行风向由海岸向东北方向吹向威尔逊山底部。在气温上升的白天,对流层边界层上升使来自洛杉矶的温室气体得到充分混合并达到山顶观测站;在气温下降的夜晚,混合的空气被限制在降低的边界层中。基于这一边界层高度的昼夜变化,白天和夜晚在威尔逊山顶观测站采集到的样本可以分别代表洛杉矶本地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以及全球的背景排放水平,从而可以对洛杉矶区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估算。估算结果将与通过模型方法建立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进行对比,并对排放模型进行修正和更新,从而帮助优化排放清单。识别并修复温室气体泄漏点2010年后,甲烷羽流测绘技术取得重要进步。该技术可以对单个甲烷羽流进行实时测量,适合用于寻找大型、局部的甲烷排放源。CARB对这项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索,在2016—2018年进行了第一轮大规模飞行监测研究,对加州的大型甲烷排放源进行了调研,总计调查了27.2万家设施,在所有甲烷排放的重点行业均发现了甲烷羽流。在2020年和2021年,CARB进行了第二、三轮飞行研究,旨在测试这些监测数据是否能够支持甲烷减排行动。2020年,CARB在业界招募自愿参与的设施,通过机载遥感发现甲烷羽流时,将羽流图像传送至设施管理人员,并要求操作员实地调查寻找造成羽流的原因。2021年,CARB向业界所有相关设施通报了飞行计划,在事后分享了拍摄的羽流图像并要求对设施进行整改。在这两轮飞行研究中,约80%的设施找到了甲烷泄漏点。利用小型飞机进行的飞行监测仅适用于对甲烷缓解策略的研究和试点试验,长期持续的监测还需要依赖卫星遥感技术。为此,加州已安排1亿美元购买相关卫星数据,并计划在2023年底至2024年初发射两枚卫星。此前,加州在针对石油、天然气以及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控制法规中,明确提出每季度进行泄漏检测和修复的要求。利用遥感数据指导甲烷泄漏点识别并修复的行动,可以补充相关行业进行季度泄漏检查的工作。2023 年 6 月,CARB 工作人员提出了对加州石油和天然气甲烷法规的拟修改意见,其中包括要求设施在获得 CARB通过遥感监测发现的甲烷羽流相关信息后,对泄漏点进行检查和修复。同时,加州也在考虑对其他行业采取类似的监管行动。附:在10月11-13日,仪器信息网将举办“第四届大气监测技术及应用网络会议”,其中,在11日设置了大气温室气体监测专场,邀请多位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计量院、上海市低碳中心等行业内资深专家进行碳试点监测、温室气体监测量值溯源、中精度二氧化碳监测反演等报告分享!免费报名点击: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dqjc2023/
  • 助力国家双碳目标,普瑞亿科温室气体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案例集锦
    北京普瑞亿科科技有限公司(PRI-ECO)成立于2007年,深耕温室气体科学研究与监测领域16年,承担和参与过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授予的温室气体分析相关的重大仪器研发专项,具有优秀的仪器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可以提供各种高、中、低精度的痕量和温室气体分析仪、光谱和质谱同位素分析仪、室内和室外土壤呼吸测量系统等。2022年,针对“双碳”市场需求,在遵循MRV体系的前提下,普瑞亿科升级体系至MVS(可监测-Monitoring、可核查-Verification、可支持-Support),并针对性地开发了国内首套区域碳监测核查支持系统解决方案,包含监测设备租售运维、碳核查核算支持、碳源汇科学评价、以及区域“碳中和”建议。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1、会“飞”的分析仪——PRI-5251F 飞行版温室气体测量系统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减缓气候变暖、监测温室气体排放变得日益迫切,而传统的监测方法只能获取有限的数据,很难测量一些难以到达的区域,因此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已然成为新形势下生态环境、农林气象等领域的重要解决方案。普瑞亿科创新研发的PRI-5251f Plus CO CO2 CH4 N2O H2O 飞行版温室气体测量系统,通过创新的微型激光传感器引擎,可以短时间内获得更高精度、准确度和宽范围的气体浓度数据,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加灵活、高效、便捷的温室气体测量解决方案。PRI-5251f Plus CO CO2 CH4 N2O H2O 飞行版温室气体测量系统是一套高精度、多组分飞行版温室气体测量的全新解决方案,采用中红外激光直接吸收光谱技术(MIRLAS)。系统包含了高精度多组分温室气体分析模块、微型气象站和ELF-600六旋翼无人机系统,能同步在线测量3种主要的温室气体(CO2、N2O、CH4)、伴生气体(CO)和水汽(H2O),以及三维超声、空气温湿度、大气压等参数。系统核心的PRI-5251f Plus CO CO CO2 CH4 N2O H2O 分析仪基于创新的微型激光传感器引擎,通过中红外波段极强的光谱吸收提供更高精度、准确度和宽范围的气体浓度数据,具有ppb级的灵敏度;在尺寸、重量和低功耗与整体性能的综合优化设计上,最佳适配微型无人机载。2、PRI-5251CT:空气高效除水“新标杆”,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必备品”“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对区域范围内、特定排放源进行温室气体的高精度监测,并将监测分析计算结果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包含但不限于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高精度测量和监控是评估“双碳”目标行动有效性重要的技术手段,是获取我国二氧化碳气体及其他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变化趋势、深入开展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有助于科学评估各地区、各行业的碳减排成效,有助于支撑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开展和相应政策的制定。通常,我们需要采用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设备连续抽取大气进行目标气体的在线测量。但是大气中的不同水平的水汽含量会很大的影响高精度温室气监测设备对目标气体测量精度和准度。针对目前基于光谱技术的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世界气象组织(WMO)和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总站等组织和机构明确要求,其待检目标气中的水汽含量应低于500ppm,因此,需要通过专业设备对待测气进行高水平的干燥处理,以获得低于500ppm 或者更低水平水汽含量的待测气体。为实现高效地大气除水,普瑞亿科针对性地开发了一套PRI-5251CT 全自动低温冷阱在线除水系统,该系统特别适配温室气体高精度观测量,具有两级除水功能,可以通过交替双工模式实现待测气体的高效除水和快捷除冰,输出的水汽浓度低于0.01%。PRI-5251CT包含两个一级低温除水单元和两个超低温除水单元,通过两次除水提高冷阱除水效率和降低冷阱切换频率;优化设计的冷阱管内容积小,气体消耗量低而气体周转速率高,且标准气和样品气都过冷阱,能确保标定和测样具有统一的系统误差;包含双泵双通道主动送气单元,可以提前对下一个待测通道进行吹扫净化并制取干燥气体,实现不同冷阱之间的无缝切换;包含压力和流量平衡设计,可以消除不同通道间因电磁阀切换造成的压力波动带来的测量误差。PRI-5251CT 全自动低温冷阱在线除水系统是高精度温室气体测量更好的除水解决方案,针对性解决了目前其他品牌冷阱稳定性差等各种弊端。3、PRI-8800: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室内快速测量的新方法气候变暖如何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碳排放如何响应气候变暖成了目前科学家主要关注的内容之一。在国内“双碳”背景的目标下,如何快速、科学、高效地监测、核查和支持因为升温导致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增加成了科学家和政府组织的重点关注。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针对国内“双碳”行动有效性评估,2022年普瑞亿科全新升级了PRI-8800 全自动变温培养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结合了连续变温培养和高频土壤呼吸在线测量的优势,模式的培养与测试过程非常简单高效,这极大方便了大量样品的测试或大尺度联网的研究,可以有效服务科学研究和生态观测。PRI-8800的成功推出,为“双碳”目标研究和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R)对温度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温度敏感性参数(Q10)可以刻画土壤有机质分解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程度。Q10是指温度每升高10℃,R所增加的倍数;Q10值越大,表明土壤有机质分解对温度变化就越敏感。Q10不仅取决于有机质分子的固有动力学属性,也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Q10能抽象地描述土壤有机质分解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在不同生态类型系统、不同研究间架起了一个规范的和可比较的参数,因此其研究意义重大。以往Q10研究通过选取较少的温度梯度(3-5个点)进行测量,从而导致不同土壤的呼吸对温度变化拟合相似度高的问题无法被克服。Robinson最近的研究(2017)指出,最低20个温度梯度拟合土壤呼吸对温度的响应曲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PRI-8800全自动变温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为Q10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不仅能用于测量Q10对环境变量主控温度因子的响应,也能用于测量其对土壤含水量、酶促反应、有机底物、土壤生物及时空变异等的响应。PRI-8800为Q10对关联影响因子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快捷、高效、准确的整体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助力科学研究,拓展设备应用场景,普瑞亿科重磅推出「加强版」PRI-8800——PRI-8800 Plus全自动变温培养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1)选型推荐:2)实验设计:1)原状土冻融过程模拟:气候变化改变了土壤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的频率和强度。这些波动影响了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关键驱动力,即土壤水分利用率。虽然这些波动使土壤微生物结构有少许改变,但一种气候波动的影响(例如干湿交替)是否影响了对另一种气候(例如冻融交替)的反应,其温室气体排放是如何响应的?通过PRI-8800 Plus 的冻融模拟,我们可以找出清晰答案。2)湿地淹水深度模拟:在全球尺度上湿地甲烷(CH4)排放的温度敏感性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位变化,而二氧化碳(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不受水位影响。复杂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不同水位的变化及不同温度的变化如何影响和调控着湿地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该如何量化不同水位的变化及不同温度的变化下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借助PRI-8800 Plus,通过淹水深度和温度变化的组合测试,可以查出真相。3)温度依赖性的研究:既然温度的变化会极大影响土壤呼吸,基于温度变化的Q10研究成为科学家研究中重中之重。2017年Robinson提出的最低20个温度梯度拟合土壤呼吸对温度响应曲线的建议,将纠正以往研究人员只设置3-5个温度点(大约相隔5-10℃)进行呼吸测量的做法,该建议能解决传统方法因温度梯度少而导致的不同土壤的呼吸对温度变化拟合相似度高的问题,更能提升不同的理论模型或随后模型推算结果的准确性。而上述至少20个温度点的设置和对应的土壤呼吸测量,仅仅需要在PRI-8800 Plus程序中预设几个温度梯度即可完成多个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自动测量,这将极大提高科学家的工作效率。除了上述变温应用案例外,科学家还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诸如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甚至年度温度变化的模拟培养,通过PRI-8800 Plus的“傻瓜式”操作测量,将极大减少科学家实验实施的周期和工作量,并提高了工作效率。PRI-8800 Plus除了具有上述变温培养的特色,还可以进行恒温培养,抑或是恒温/变温交替培养,这些组合无疑拓展了系统在不同温度组合条件下的应用场景。4)水分依赖性的研究:多数研究表明,在温度恒定的情况下,Q10很容易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水分依赖特性。PRI-8800 Plus可以通过手动调整土壤含水量的做法,并在PRI-8800 Plus快速连续测量模式下,实现不同水分梯度条件下土壤呼吸的精准测量,而PRI-8800 Plus的逻辑设计,为短期、中期和长期湿度控制条件下的土壤呼吸的连续、高品质测量提供了可能。5)底物依赖性的研究:底物物质量与Q10密切相关,这里的底物包含不限于自然态的土壤,如含碳量,含氮量,易分解/难分解的碳比例、土壤粘粒含量、酸碱盐度等;也可能包含了某些外源底物,如外源的生物质碳、微生物种群、各种肥料、呼吸促进/抑制剂、同位素试剂等。通过PRI-8800快速在线变温培养测量,能加速某些研究进程并获得可靠结果,如生物质炭在土壤改良过程中的土壤呼吸研究、缓释肥缓释不同阶段对土壤呼吸的持续影响、盐碱土壤不同改良措施下的土壤呼吸的变化响应等等。6)生物依赖性的研究:土壤呼吸包含土壤微生物呼吸(90%)和土壤动物呼吸(1-10%),土壤微生物群落对Q10影响重大。通过温度响应了解培养前后的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变化以及对应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有重要意义。外源微生物种群的添加,或许帮助科学家找出更好的Q10对土壤生物依赖性的响应解析。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温室气体监测仪器厂商的机遇与挑战
    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新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体系(新CCER项目体系)的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举措将对温室气体监测仪器厂商产生深远影响。 温室气体监测的背景和现状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峻,自愿减排量对于企业实现其气候和环境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需要购买高质量的CCER等碳信用来抵销难以减排的部分排放,这将成为企业实现其气候和环境目标的必要手段。然而,碳信用的质量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因此高质量的碳信用监测和认证变得尤为重要。对温室气体监测仪器厂商的影响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启动将对温室气体监测仪器厂商产生积极影响。首先,随着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对高质量碳信用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企业将更加重视碳信用的质量,因此对于温室气体监测厂商来说,提供高质量的监测和认证服务将成为市场需求的重要方向。其次,新CCER项目体系的建设将促使温室气体监测仪器厂商加强自身的监测技术和认证标准。为了满足市场对高质量碳信用的需求,仪器厂商需要不断提升监测技术水平,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同时,仪器厂商还需要建立严格的认证标准和流程,以确保所提供的碳信用符合高质量的要求。 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4 年,专注量子级联(QC Laser-based)激光产品多领域应用服务,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公司。其“昕甬智测"品牌产品覆盖气体检测系统整机、数据服务平台、终端用户应用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光谱科研、生态气象、工业碳中和等领域,已为全球 200+客户提供了解决方案,并受到英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用户的高度认可。未来,随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海尔欣昕甬智测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加可靠的碳信用监测和认证服务。同时,我们也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加规范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