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污提安全仪

仪器信息网污提安全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污提安全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污提安全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污提安全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污提安全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污提安全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污提安全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污提安全仪相关的资讯

  • 五部门发文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建设,仪器人应关注这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企业和有关单位要加强质量管控,积极提高在线检测能力,产品下线时按照标准要求开展涉水抽检、路试抽检,并重点开展整车绝缘、充放电、淋雨等测试。全文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公安部办公厅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应急管理部办公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厅联通装〔2022〕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安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委)、应急管理厅(局)、市场监管局(厅、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消防救援总队,新能源汽车企业和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进一步压实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指导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构建系统、科学、规范的安全体系,全面增强企业在安全管理机制、产品质量、运行监测、售后服务、事故响应处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一)强化组织保障。企业要明确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的负责部门,统筹推进本企业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部门的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完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行监测、售后服务、事故响应处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企业建立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开展质量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相关技能。三、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三)规范产品安全性设计。企业要制定产品安全性设计指导文件,并根据已销售车辆暴露的安全问题持续修订完善。安全性设计指导文件可细分为整车级、系统级、零部件级,包含但不限于整车功能安全、动力电池安全、使用操控安全、充换电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四)强化供应商管理。企业要对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整车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供应商提出明确的产品安全指标要求,制定供应商质量体系评价制度,强化供应商评估。鼓励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积极配合开放与产品安全、质量分析等相关的必要数据协议。(五)严格生产质量管控。企业要建立完备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合理设置安全质量监控节点,积极提高在线检测能力。产品下线时按照标准要求开展涉水抽检、路试抽检,并重点开展整车绝缘、充放电、淋雨等测试,检测数据存档期限不低于产品预期生命周期。(六)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水平。企业要积极与动力电池供应商开展设计协同,持续优化整车与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匹配以及热管理策略,明确动力电池使用安全边界,提高动力电池在碰撞、振动、挤压、浸水、充放电异常等状态下的安全防护能力。鼓励企业研究应用热失控实时监测预警装置和早期抑制及灭火措施。四、提高监测平台效能(七)开展运行安全状态监测。企业要落实安全监测主体责任,自建或委托第三方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平台(简称企业监测平台)。企业要按照与新能源汽车产品用户的协议,对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并按照相关标准要求上传监测数据,确保上传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监测数据不得违法违规使用。(八)强化运行数据分析挖掘。鼓励企业加强对车辆运行数据的分析挖掘,梳理具有规律性、普遍性的安全问题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持续优化产品在不同场景下的安全性能。鼓励积极研究应用先进安全预警方法,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预警能力。(九)建立隐患车辆排查机制。鼓励企业加强车辆运行安全状态隐患排查,及时跟踪和确认长时间离线车辆的安全状态,妥善处理大面积聚集停放、频繁报警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五、优化售后服务能力(十)加强服务网点建设。企业要合理布局售后服务网点和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专用检测工具与设备,提升服务人员安全服务意识,确保各服务网点具有必要的售后服务和应急处理能力。各服务网点要设置独立的动力电池检测维修区域,落实防火分隔措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十一)优化维护保养服务。鼓励企业细化产品维护保养项目,及时通知用户进行维护保养,在维修保养时加强关键零部件的质量检测,并结合车辆使用年限、行驶里程、故障报警信息等开展安全隐患抽样检测,及时发现产品安全隐患并妥善处理。同时,企业要依法公开其生产车型的有关维修技术信息。(十二)引导消费者合理使用车辆。鼓励企业通过驾乘操作规范手册、视频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的用车养车习惯。明确告知消费者安全注意事项,指导消费者熟悉电池安全使用边界、车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发生起火燃烧等事故的常见征象等,掌握逃生自救技能,妥善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建立完善客户档案制度,确保及时精准确定缺陷汽车产品范围。六、加强事故响应处置(十三)完善应急响应服务。企业要建立完善不同车型及不同使用场景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法和预案,建立“7×24小时”全天候事故应急响应通道,明确告知消费者应急报警方式,及时、准确接收用户报警信息,并进行记录和妥善处理,积极降低事故损失。(十四)深化事故调查分析。企业要加强事故报告和深化调查分析,当车辆发生起火燃烧、涉嫌失控等安全事故时,应及时上报并积极配合开展事故调查,深入研判事故原因,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完整、准确提交车辆事故相关数据、事故分析报告。(十五)开展问题分析改进。企业要重点管控单车型或同产品技术平台重复出现的同类事故,并开展深度调查和原因分析。其中,因设计或系统性原因导致的车辆事故,要对相应车型采取改进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车辆事故,应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并在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予以告知、培训。(十六)履行召回法定义务。企业要加强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等缺陷线索的收集和调查分析,如实向相关部门报告调查分析结果。对于确认存在缺陷的产品,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并主动实施召回,切实履行召回法定义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七、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十七)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企业要依法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车联网卡实名登记、汽车产品安全漏洞管理等要求。对车辆网络安全状态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网络攻击、入侵等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十八)强化数据安全保护。企业要切实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企业要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处理活动,以及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十九)落实个人信息安全防护。企业要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制定内部管理和操作规程,对个人信息实行分类管理,并采取相应的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八、组织实施(二十)加强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提高安全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按照本意见加快建立健全企业安全体系,提高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各零部件供应商、售后服务等相关企业要协同做好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共同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保障能力。(二十一)强化统筹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信息共享和事中事后监管。对于发生重大或典型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将依法依规采取约谈、公开通报、责令限期整改等措施。各地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际,指导企业按照意见精神做好落实,依法依规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共同做好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工作。(二十二)营造良好氛围。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技术支撑作用。鼓励行业组织研究建立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积极宣扬先进典型,适时曝光负面案例。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为新能源汽车安全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附件:企业监测平台建设指南.pdf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2022年3月29日
  • 食品安全“十二五”规划重点建立风险监测体系
    8月13日,卫生部就食品安全国家“十二五”规划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在问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的建设情况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严卫星表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是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卫生部正在抓紧完善制度,部署相关工作,并将其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方向。   严卫星说,按照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要求,卫生部正在抓紧完善及部署相关工作。从2009年《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后,卫生部在全国31个省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开展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并将监测工作从城市向农村逐步覆盖。   对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内容,严卫星介绍:一是针对食品的风险监测,包括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致病菌微生物、放射性污染物 二是针对人群的风险监测,包括食物中毒的报道,异常症状和异常事件监测的报道,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等。   出席发布会的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对记者表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非常重要,但是,我国的风险监测工作刚刚起步。从现在监测网络的覆盖情况来看,离国务院规划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所以这也是卫生部“十二五”期间努力的重要方向。”
  • 物联时代的申贝行业无线气体安全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在多种行业中的气体检测应用多种多样,有些工人可能使用PID传感器来检测诸如苯乙烯或乙烯等特定气体,而有些工人可能会在进入储罐之前检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在停机或大修期间,工人可能会使用标准四合一气体检测仪监测密闭空间,并根据可能出现的气体情况添加其他传感器。 通常情况下使用便携式扩散气体检测仪,可以充分保护工厂中的大多数工人免受气体危害。但是,大多数工人都可以依靠同样的检测仪以及针对该应用配置的传感器,并不意味着您的气体检测程序已经完成。无论您拥有少量气体检测仪,还是需要在大修时管理大量气体检测仪,都必须强调: 可见性至关重要 使用传统的气体检测仪,您只能在用户离开现场并归还仪器后才能查看气体警报信息,这样使您无法知悉该工人在归还检测仪之前可能曾经遇到的气体危险。这个时间段可能是一天、一周甚至更久。仪器对接管理平台后,您必须在系统中挖掘历史数据,才能找出工人曾经面临的安全问题。 新型的无线气体检测仪,例如申贝mSquard无线团队安全监控系统,mSquard Lite是由安全管理员和现场工作人员组成人员安全报警系统,每一台检测仪可以自由选择检测最多5种有毒有害气体,安全管理员可以通过MP400H感知工作人员安全状况,包括跌倒报警在内的安全信息。整个系统连续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mSquard Pro由指挥员和战斗员组成的团队成员安全监控系统,每一台检测仪可以自由选择检测最多5种有毒有害气体,指挥员可以通过安卓版本的手机或者平台实时掌握团队成员安全状态,包括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以及跌倒报警信息,MP290P和安卓平台通过蓝牙连接,MP290P内置电池可以支持连续超过15小时连续监测。mSquard系统开机在1分钟内即可自动连接并开始工作,整个系统易于携带和部署。 耐久性及可靠性 安全论证:UL/cUL: Class I, Division 1, Group A, B, C, D T4,-20°C ≤ Tamb ≤ +50°C IECEx:Ex da ia ⅡC Ga T4ATEX: II 1G Ex ia da IIC T4 Ga Ta=-20℃ to 50℃中国认证:China Ex ia IIC T4 GaCE认证:2014/30/EU (EMC), 1999/5/EC (Radio) 94/9/EC (ATEX)性能测试认证:LEL (EN60079-29-1) Oxy (EN50104),China CMC
  • 《厦门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即将出台
    物联网技术支撑电梯安全运行   《厦门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即将出台   日前,记者从福建厦门市质监局了解到,厦门市正试点启动公共物联网平台监测电梯运行。该市已有2800余部电梯安装了物联网平台系统,逐步实现了自动报警功能。随着《厦门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近期即将出台,该市电梯安全物联平台也将有统一的建设标准。未来,厦门市的在用电梯都有望进入公共安全物联平台。   据了解,截至目前,厦门市共有电梯26550台,其中乘客电梯17210台。近5年来,电梯数量每年以13%左右的速度增长。随着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在用电梯“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该市共有3366台老旧电梯,大都已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故障高发期”。   在此情况下,采用物联网技术,建设“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故障预警发布、应急快速处置、维保作业核查、状态远程监视”辅助电梯安全监察的功能,是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据了解,厦门市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着手电梯物联网平台建设,并在多个小区的电梯率先试点了物联网系统。   “采用物联网系统的每部电梯都安装了传感器,传感器装在电梯里,还可以当做电视使用。”平台研发和营运商之一天成灏景投资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前企业就已在福建省投资建设免费安装第三方电梯公共服务平台,带有公益性质,目前在全省范围内已安装13000多台设备。启动项目以来,通过设备拨出的求救电话和短信已超万条(次),实际解困人员达上百例。此次厦门市质监局即将出台的该技术规范将有利于行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均有指导意义。”   据介绍,“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系统还具有电梯维保过程监督、数字化维保管理、应急救援联动等功能,并可即时将电梯运行中搜集到的相关信息向平台传输。天成灏景安装的设备还会滚动播出防盗、防灾、正确使用特种设备等的公益广告数千条。   试点以来,这套系统的建设推广多以商业运作为主,由运营商与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之间协商解决。为加强对全市电梯运行安全的监测管理,实现平台建设今后有统一标准可循,厦门市质监局提出了制定《厦门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尽管属于推荐性地方规范,但它仍将成为行业统一标准,为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行业设定了最低准入门槛。”厦门市质监局特设处负责人陈达龙表示,厦门市各电梯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产品生产单位从规范发布之日起,都必须按规范内容参照执行。   按《厦门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要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将采用构建“政府监察平台+企业应用平台”的多层架构体系 企业平台必须能将电梯故障困人的处置过程上传至监察平台,监察机构可以实时动态查看到电梯故障困人的处置过程。   对于企业应用平台,《厦门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更明确要求必须设立呼叫中心,24小时接听和处理与电梯安全相关的咨询、投诉、报警和救援指挥调度,并能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有故障时主动报警,启动应急处理或救援流程,指挥调度救援。同时还要能记录存储电梯实时运行数据、故障信息,音视频监控数据、电梯维保及维修数据、电梯监管终端数据和呼叫中心记录数据,能从源头上掌握电梯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排除安全隐患。并可以对电梯的历史运行数据、维保及维修记录数据、故障数据、呼叫中心记录数据的分析统计,为调查事故原因提供有力依据。   此外,《厦门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还要求企业应用平台能实现电梯公共安全媒体信息推送发布功能,可以将可公开的电梯运行数据、维保数据和监管数据通过安装在轿厢内的显示器推送给社会公众,营造关注生命安全、关注电梯安全的社会氛围。   陈达龙透露,《厦门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实施后,质监部门下一步将考虑定期公布符合标准要求、具备资质的电梯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产品生产企业名单。 文章转载自:中国质量新闻网
  • 农业部:构建五大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将着力构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风险应急和执法监管五大体系,全面提升执法监督、风险预警、监测评估、应急处置和服务指导五大能力,推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新进展。”1月10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   据陈晓华介绍,2010年各级农业部门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按往年同期同口径统计,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8%、99.6%和96.7%,生鲜乳三聚氰胺监测合格率保持在100% 圆满完成了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安全保障工作,实现了农产品供应充足、品种丰富、安全可靠的工作目标。   陈晓华说,“十一五”期间,国家相继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配套法规及规章,农产品质量安全已进入依法监管的新阶段 国务院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农业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职责分工,统分结合的工作格局初步构建 组织实施了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一期规划,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大幅提升 深入推进执法监管,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 全面启动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超过8万个,认定产地已占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30%,认证农产品也已占到商品总量的30%。“十一五”为今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晓华表示,“十二五”期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消除隐患保安全、控制源头上水平、健全体系强能力、完善制度建机制”,消除隐患保安全就是要深化专项整治,着力消除风险隐患,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控制源头上水平就是要从生产入手,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 健全体系强能力就是要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加强执法监管条件保障,全面提升监管能力 完善制度建机制就是要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制度和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监管长效机制。
  • 王静:构建化学污染物残留检测技术体系 保障舌尖安全
    p   对于煮夫、主妇们而言,“农药残留”是买菜做饭时最在意的事。实际上,通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实行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其中,检测技术就是保障我们餐桌安全重要的科技支撑。 /p p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默默在背后为我们构建了一道安全的食品防护墙。十几年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静带领的研究团队,不断攻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瓶颈,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 /p p   项目团队经过十几年的系统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研究纳米增敏仿生识别技术、信号放大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低碳环保高通量样品前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了25种快速检测方法及产品,创建了20多套覆盖400多种化学污染物的确证检测方法,形成了15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实现了农产品中系列典型化学污染物的高灵敏、高通量的精准识别与确证检测,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示范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该项目荣获一等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c9ba25de-3e84-4281-9db4-ea18f984dcf5.jpg"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三唑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盒 /p p    strong 化学污染物检测为何这么难? /strong /p p   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备受政府和消费者关注。我国每年由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导致的经济损失巨大。 /p p   “化学污染物仍是影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王静说,农产品作为食品的源头,不仅有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防虫治病用药后形成的农兽药残留,在生产环境中被动吸附的多环芳烃等环境污染物,还有生长中与微生物生物体作用而形成的各种代谢衍生物,再加上农产品具有鲜活的特点,完全依赖实验室大型仪器检测将严重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p p   “研发适合农产品生产、消费习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才能真正实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才能给老百姓提供安全食品。”王静说。 /p p   看似简单的农药残留检测,其实不简单。王静告诉记者,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即使检测一种农药残留,其方法也未必适用于所有的农产品基质”。 /p p   此外,由于农产品种养殖环节复杂,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以及环境污染等均可能引起化学污染物残留,因此,农产品安全检测往往需要在同一个农产品中检测多达几十种甚至几百种的化学污染物残留。 /p p   “由于农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每增加一个检测环节,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产品的价格,因此农产品中化学污染物残留检测相对于其他产品中的化学污染物残留检测除了考虑方法的可靠性外,更要考虑检测方法的成本,无疑也增加了农产品中的化学污染物残留检测难度。” /p p   那么用一种方法是否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残留检测问题? /p p   “这是非常理想的想法!”王静说,“不同化学污染物残留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到目前为止,尚不能实现一种方法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农产品的所有残留检测问题。但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便携、快速、精准的多类污染物同时检测的方法将会更好地解决农产品的残留检测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0e3f4830-0bd7-4f8b-a41c-099d66337c08.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快速检测试剂盒 /p p    strong 构建了20多套化学污染物残留检测技术体系 /strong /p p   据了解,传统的检测方法包括两个方面,即传统的前处理方法和传统的分析方法。王静表示,传统的前处理技术包括液液萃取技术、层析净化技术等等,在复杂体系的化学污染物检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前处理技术步骤相对繁琐,溶剂消耗量大,污染环境。 /p p   “如何提高传统前处理技术的特异性、操作简便性,以及减少溶剂消耗,一直是科研人员致力的研究方向。”王静说。 /p p   目前,我国在农药及助剂、兽药、违禁添加物及环境污染物等典型化学污染物的快速检测与确证技术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如精准稳定的商品化农药快速检测产品的匮乏与兽药、违禁添加物快速检测产品种类不足,导致不能实现典型化学污染物的快速高效识别 高选择性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缺失导致复杂基质干扰严重 化学污染物确证技术及其方法和限量标准覆盖面不全导致难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风险监测。 /p p   在研发中,项目团队遇到的最大技术挑战是如何提高快速检测试剂盒、试纸条的稳定性和灵敏度,如抗原抗体反应、标记酶显色及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很容易受到果蔬或肉蛋奶样品中色素、蛋白、脂肪等因素的影响。 /p p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筛选抗体过程中,就加入了不同的样品基质,使得能够很好抗基质干扰的细胞株从一开始被筛选出来,这样制备得到的抗体与化学污染物反应时,就能很好抵抗样品基质的干扰。”王静说。 /p p   项目组在基质的干扰及影响竞争敏感性的关键因子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突破,研制了化学发光核心增敏配方,并开发出可以快速检测农兽药、违禁添加物的酶联免疫试剂盒、金标试纸条、化学发光试剂盒。 /p p   项目组基于酶抑制原理研发了农药多残留速测技术,在核心配方上进行系统优化,构建了能快速筛查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速测技术 研制了系列分子印迹识别材料,这些材料有着和抗体类似的功能,可量身定做,有很好的专一性和稳定性,能快速准确识别出农产品中的化学污染物。 /p p   此外,在现有实验室高灵敏检测技术基础上,针对农产品中含量低、提取分离难度大的化学污染物,研发了模块化样品提取净化单元,使得不同性质的化学污染物能从复杂果蔬农产品基质中很好的提取出来,构建了20多套农兽药残留、违禁添加物、环境污染物的确证检测技术体系,并将部分技术转化为国家标准或农业行业标准。 /p p    strong 在家也可以检测农药残留 /strong /p p   如今,医学上的一些试剂盒或检测设备如早早孕试纸条、血糖仪等产品已经可以让老百姓在家里就使用和判断结果。同样,项目组研制了酶抑制法及其产品,这些产品操作简单,可用于家庭、农贸市场等现场使用,可判定蔬菜和水果中是否含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p p   截至目前,团队研发了多种农兽药类试剂盒和试纸条,不仅在我国种养殖基地、农贸市场、流通环节、大型超市、企事业单位等多个部门推广应用,而且也有家庭装,可以现场实现典型农药、兽药、违禁添加物等残留的快速检测。 /p p   据介绍,本项目研发的系列快速检测产品与确证检测方法已在全国31个省市的龙头企业、质检风评机构、科研院所及种养殖基地等1000余家单位推广应用,在我国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风险排查与管控、快速应急处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我国典型化学性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水平,推动了国产快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打破国外垄断,降低了成本。 /p p   此外,形成的方法标准和限量标准有效弥补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不足,加快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步伐,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水平,促进了我国果蔬、肉禽蛋奶等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p
  • 我国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频发 餐饮安全引关注
    新华调查:餐饮安全为何如此脆弱?——食物中毒事件频发敲响餐饮安全警钟   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各地食物中毒事件频发。仅8月份,江西省就发生3起规模较大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造成数百人入院治疗。   民以食为天,但餐饮安全却不怎么让百姓放心。餐饮安全为何如此脆弱?百姓该如何防范?   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频发   江西宜春市的梁女士为了庆祝小孩考上大学,8月28日在宜春市档次较高的酒店——新东方酒店宴请亲朋好友。8月29日清晨开始,梁女士的多名亲戚朋友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纷纷前往医院就诊。   据宜春市政府通报,8月28日中午,宜春市新东方酒店承办5起酒宴,共57桌。从29日清晨1时开始,陆续有上述在新东方酒店就餐人员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截至30日下午,共有49人先后到宜春市人民医院和宜春市中医院就诊。   而仅仅在几天前,江西会昌县也发生了一起因参加酒宴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共有48人入院接受治疗。8月24日,会昌县庄口镇大排村村民肖某在镇上的天和酒店办升学宴庆祝小孩升学,不料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破坏了大家的好心情。   8月11日,江西省瑞昌市举办龙虾节,开设了“万人龙虾宴”,当地约4000人参加了品尝龙虾美食活动。200多人因为食用龙虾出现腹泻或呕吐现象,部分食用者还出现发热、寒颤等症状,“龙虾节”成了“龙虾劫”。   短短一个月时间,仅江西省就发生3起规模较大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食物中毒的不仅有小餐馆,也有大酒店,甚至还发生在政府举办的活动中,让原本因使用地沟油、不洁餐具声名受损的餐饮行业蒙上更深的阴影。   餐饮安全问题出在哪?   据宜春卫生部门检测,宜春市新东方酒店食物中毒事件已排除霍乱,也未检出沙门氏菌、金葡萄等致病菌。根据医院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定此事件是一起食源性食物疾患。经过调查,会昌县庄口镇天和酒店发生的食物中毒的原因,当地卫生部门断定是食物受到污染。   针对瑞昌市龙虾节引发的200多人出现呕吐和腹泻,活动主办方之一、鄱阳湖龙虾协会会长张忠敏认为是由于天气因素,以及食用方法不当。当地卫生部门分析后认为是患者食用了过量的龙虾等食物,引起大肠杆菌超标,导致急性肠胃炎等病症。   南昌市食品化妆品监督所副所长徐艳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无论是我国,还是发达国家,食物中毒七成以上是食源性疾患,主要是因为摄入的食物受到致病的微生物污染。食物上有农药残留,以及放在冰箱里的生熟食物交叉感染,都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此外,食用了含瘦肉精的猪肉、发芽的土豆、没煮熟的四季豆等也会导致食物中毒。   徐艳刚说,餐饮业食品采购、储存和加工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没处理好都可能出问题。一些小餐馆贪图便宜,购买腐败、变质的食物,食物储存过程中的生熟交叉感染,烹饪过程中食物没煮熟、煮透等都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此外,使用不洁炊具、餐具,以及餐饮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个人卫生习惯等也可能导致食物被污染。   市民该如何防范和应对?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张慧俐说,夏季是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因为夏季温度高、空气湿度大,致使食物内细菌繁殖速度快,极易产生食物变质现象。   张慧俐说,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并出现腹痛、腹泻或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就有可能是食物中毒。严重的食物中毒,还会出现发热、脱水,甚至休克等症状。她认为,严重的食物中毒患者必须立即到医院救治,而较轻微的食物中毒患者,不要立即服用止泻药,让有害物排出体外。   徐艳刚说,食物中毒频发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无论是餐饮业经营者,还是广大群众,都应该加强食品安全意识。   首先,一定要购买新鲜的食品,但新鲜并不表示无害。采购蔬菜类食品,还要防范农药残留,最好买稍微带点虫眼的蔬菜。而买猪肉,也要当心瘦肉精,颜色偏红、瘦肉很多,肥肉很薄的猪肉,购买时就要十分谨慎。其次,食物烹饪过程中,一定要煮熟、煮透,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95%以上的细菌都可以通过高温杀死。再次,不要轻信冰箱,冰箱不是保险箱。冰箱只能降低细菌繁殖速度,并不能杀死细菌。存放在冰箱的食物一定要生熟分开,加盖一层保鲜膜。此外,要注意炊具、餐具,以及餐饮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   徐艳刚说,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要第一时间把患者送到医院治疗,并向当地的食药监督部门报告。同时,要控制好现场,因为,现场保护得越好就越容易找到食物中毒的原因。
  • 五洲东方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
    4月初,五洲东方组织公司中层以上管理者开展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工作。 本次培训特别邀请到了华夏认证中心的王淑勇老师。 五洲东方总经理陈宇锋先生,在培训前,也针对本次培训进行了讲话。本次培训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训,为五洲东方后续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等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建立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而搭建一个标准的、系统的管理体系,从而提升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运营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系统的服务而努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五洲东方,期待与您携手一并前行。
  • 十一五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十一五”以来,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总体上安全有保障。各类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并呈逐年上升态势。2009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4%、99.5%和97.2%,与2005年相比,分别提高3.1、1.9和2.5个百分点。生鲜乳三聚氰胺监测合格率达到100%,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合格率分别达到99.1%、98.8%和100%,均保持较高水平。   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执法监管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陆续出台,法律配套规章以及一些地方性的法规也相应颁布实施。执法工作全面加强,先后成功组织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奶站和饲料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等活动,以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投入品为重点,开展种植业产品、生鲜乳、饲料、兽药、水产品和农资打假等专项治理,有效地遏制了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了重大活动期间农产品充足供应、安全可靠。   监管体系逐步健全,质量安全监管格局初步形成。2008年农业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20多个省厅相继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门监管机构,地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也逐步建立。2009年农业部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到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中统一规划,力争3年内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实现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有专门监管机构、乡镇一级“有职能、有人员”的监管工作体系。   检测体系建设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监测不断深化。全面实施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6-2010年)》,总投资59.06亿元,建设了1个部级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42个部级专业性农产品质检中心、15个部级区域性农产品质检中心、36个省级综合性农产品质检中心和1200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各类检测技术人员由1.96万名增至2.3万名,增幅17%。组织制定了二期建设规划,全面加强市、县基层检验检测能力。深入实施了普查、例行监测、监督抽查以及农兽药残留监控、水产品药残监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监控等监控计划,针对大中城市消费安全的例行监测品种已包括6大类101种,检测参数达68项,覆盖全国259个城市,形成了涵盖全国主要城市、涉及主要农产品的监测网络,风险防范和预警处置能力不断提高。   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扎实开展。实施“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专项”,投入1.96亿元,制定发布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844项,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数达到4400多项,农业地方标准总数达到1万余项。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CAC)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成功争取到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主持国资格,举办了4届CCPR会议。同时,深入开展标准实施和示范工作,组织实施了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项目,投入1.19亿元,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近500个。启动了“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规划创建819个园艺作物标准园以及一大批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和水产品健康养殖场。   认证体系快速发展,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规模不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部、省、地、县四级工作机构基本建立,体系队伍不断壮大,制度规范不断健全,认证步伐不断加快,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2009年认证无公害农产品9507个、绿色食品5865个、有机农产品1415个,分别比2005年提高94%、16%、26%。“三品一标”总数达到7万多个,主要食用农产品认证量占全国食用农产品商品量的30%多。   “十二五”期间,各级农业部门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 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
    2011年1月24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整顿办)召开第五次全体会议,整顿办主任、卫生部部部长陈竺,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勇,整顿办副主任、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工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以及整顿办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陈啸宏同志主持,张勇同志作重要讲话,陈竺同志总结了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展并部署下一步工作。   张勇肯定了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取得的成效,要求总结整顿工作经验,针对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治,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狠抓工作和任务落实,抓住“十二五”规划制定契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和能力建设,提高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陈竺指出,2010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畜禽屠宰、保健食品和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专项整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基本完成了年度整顿目标和任务。当前,全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保持平稳,部分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也得到有效整治,特别是问题乳粉查处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一批典型案件得到查处,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得到惩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行业发展和企业诚信等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陈竺要求,整顿办及其成员单位要继续推进各项整顿工作。一是针对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划出重点整治领域,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二是继续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加快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规建设进程和食品安全基础标准的清理整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能力和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三是加大整顿工作宣传力度,切实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科学、准确、客观公布食品安全信息。   中宣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监察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法制办、新闻办、食品药品监管局等整顿办成员单位及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 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结果公示
    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部于2009年1月批准立项,依托清华大学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日前,清华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布了2009年开放课题研究基金的评审结果。   本次开放基金申请课题共24项,根据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及实验室主任的意见,从中选出13项课题予以资助,现公示如下: No 推荐申请课题名称 申请者 申请者单位 批准金额 1 不同菌种生物淋滤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对比分析研究 杨志泉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5万 2 新型负载金属活性炭分解多氯联苯的研究 孙轶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5万 3 一种城市污泥新型综合利用技术初步研究 许玉东 福州大学 2.5万 4 餐厨垃圾固相内部脂质的界面特性及液化浸出技术 任连海 北京工商大学化工学院 2.5万 5 废旧汽车热固性橡胶和塑料颗粒催化气化研究 郭庆杰 青岛科技大学 2.5万 6 焚烧飞灰高温处理过程重金属挥发动力学研究 李润东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2.5万 7 焚烧飞灰中UPOPs低温脱氯反应中脱氯/缩合反应的定量解析 高兴保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5万 8 基于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模型的城市固废系统综合评价与优化体系研究 赵岩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5万 9 铬渣堆场土壤中铬污染扩散模型研究 李忠国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系固体所 2万 10 生物质焦油部分燃烧重整机理研究 高宁博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 2万 11 生物质废弃物制备高效吸油材料的研究 张力平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 2万 12 北京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恶臭物质释放规律研究 戴志锋 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 2万 13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资源化处理 邹华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2万
  • 贵州“十三五”拟投百亿元加强食药安全建设
    在“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拟投资105.36亿元用于食品药品安全建设,涉及食品药品安全重大项目38个——日前,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贵州省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贵州省首次将食品药品安全建设纳入省级专项规划。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将加强对机关、学校、建筑工地、企事业单位食堂、旅游景区景点餐饮和农村宴席的整治与监管。建成1~2个国家级食品安全城市,3~5个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30个省级食品、农产品安全县,50~60个食品安全乡镇(街道)。加快制定食品药品技术精准规划,筹措资金在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大健康医药与特色食品产业扶贫试点。建成一批标准化养殖基地、食品加工基地、绿色有机农业种植基地,推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针对“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大消费”的市场情况,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建设“食安云”响应系统,探索一条“智慧食安”创建之路。建立省级食品药品数据中心,用于收集、储存、处理、分析全省范围内的食品药品监管数据,并与国家级数据中心保持互联及数据交换。  《规划》设计了“十三五”期间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药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体系、食药监管助推大扶贫行动、大数据智慧监管体系、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等38个食品药品安全重大项目,涉及硬件设施建设、软件建设和职能完善三大类,力争以项目为抓手,以项目落实推进《规划》任务的全面落实。  贵州是中医药产业大省。根据《规划》,在“十三五”期间,贵州将建成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陈列展出面积约4000平方米,包括中医药史综合区、中药标本区、贵州中医药特色技艺展示区、贵州历代名医名药区和科普活动区的贵州省中药材博物馆,旨在传播中医药文化,推进科普教育,集中展示贵州医药、中医药养生、药食同源文化及道地药材资源。同时,发展一批中药材种植和生产加工示范基地、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贫困农户生产技术水平。  据悉,贵州将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对策措施。  据介绍,在“十二五”期间,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确立了“要在‘十三五’期间搭上贵州抓大健康、大数据、大扶贫这趟快车,千方百计把食品药品安全建设纳入全省规划大局”的目标。为此,贵州省局专门成立了由党组成员牵头的工作机构,依托大专院校力量深入开展调研、论证,科学制定了“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发展规划,以及“到2020年基本建成权威、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把贵州建成全国食品药品最安全、最放心的省份之一”的目标。此次《规划》的推出,体现了贵州举全省之力落实“四个最严”、牢筑食品药品安全防线的决心。
  • 仪器人不可不看的“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
    2017年2月21日下午,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的通知》。“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正式发布,与仪器人息息相关的关键点有哪些?仪器信息网编辑现整理节选如下:  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药品生产企业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主体,应按相关指导原则主动选购参比制剂,合理选用评价方法,开展研究和评价。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指导,制定完善相关指导原则,及时公布参比制剂信息,逐步建立我国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集。  完善技术标准  对照国际先进水平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化学药品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制品标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中药(材)标准处于国际主导地位。提高药用辅料、药包材标准整体水平,扩大品种覆盖面,稳步提高民族药(材)标准。建立药品标准淘汰机制,全面清理历版药典未收载品种标准和各类局(部)颁标准,提升一批,淘汰一批。加快医疗器械国际标准研究转化,优先提高医疗器械基础通用标准和高风险类产品标准。制修订化妆品相关标准。  强化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加强国家、省、市三级药品检验检测体系能力建设,加强国家、省两级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和市级分中心能力建设。国家级检验机构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仲裁检验、复检等能力 省级检验机构能够完成相应的法定检验、监督检验、执法检验、应急检验等任务,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开展基础性、关键性检验检测技术以及快速和补充检验检测方法研究 市级检验机构能够完成常规性监督执法检验任务 县级检验机构具备快速检验能力。加强检验检测信息化建设。鼓励大专院校、企业检验机构承担政府检验任务。  加强重点实验室和口岸检验机构建设。重点实验室在相关领域具备国内一流检验水平和技术攻关能力,口岸药品检验机构具备依据法定标准进行全项检验的能力和监测进口药品质量风险的能力。  加强疫苗等生物制品批签发体系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国家级具备生物制品标准制定和标准物质制备能力,能够依据法定标准进行生物制品全项检测 省级能够依据法定标准对本行政区域内企业生产的生物制品进行全项检测。加强国家微生物标准物质库建设和疫苗检验检测技术研发。  加强科技支撑  研究攻关适宜技术,为监管和产业发展服务。开展药品安全基础、质量控制、安全评价与预警、检验检测新技术、标准和质量提高研究,强化提升药品纯度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依托现有资源设立一批药品安全研究基地,培养药品安全科技人才。专栏2 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一)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制修订国家药品标准3050个,包括中药民族药标准1100个、化学药品标准1500个、生物制品标准150个、药用辅料标准200个、药包材标准100个。制修订药品注册技术指导原则350项。制修订药典收载的检测方法、通则(总论)以及技术指导原则100项。根据需要及时制定发布一批药品补充检验方法。研制中药民族药和天然药物标准物质,包括化学对照品200种、对照药材150种、对照提取物100种。研制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标准物质,包括药用辅料对照品150种、药包材对照物质10种。(二)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制修订医疗器械标准500项,包括诊断试剂类标准80项、有源医疗器械标准200项、无源医疗器械和其他标准220项。制修订医疗器械技术审查和临床试验指导原则200项。研制体外诊断试剂标准物质150种。建立健全医疗器械标准化管理体系,依托现有资源,加强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建设,配备满足需要的标准管理人员。(三)化妆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制修订化妆品禁用、限用物质检验检测方法30—50项。专栏5 技术支撑能力建设项目(一)国家级审评中心建设。探索创新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机构体制机制和法人治理模式。改革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与科研院所、医院联合培养审评人员。健全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数据库。(二)检查能力建设。合理保障检查工作需要,确保具备完成药品医疗器械日常检查、注册检查、飞行检查、境外检查任务的能力。保障各级审评、检查、监测评价等技术支撑业务用房。(三)检验检测能力建设。1.检验检测能力达标工程。编制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标准,根据标准建设各级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依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建设国家级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改造升级省级和口岸药品检验机构、省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监管重点实验室。2.疫苗批签发体系建设工程。完善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为核心、省级疫苗批签发机构参与的国家疫苗批签发体系。依托现有资源,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细胞资源库、干细胞资源库、菌(毒)种库,建立完善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研究和供应平台、质量评价标准和技术平台。(四)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监测能力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二期)和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利用医疗机构电子数据,建立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性主动监测与评价系统。在综合医院设立300个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哨点。在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设立100个药物滥用监测哨点。药品不良反应县(市、区)报告比例达到90%以上。对100个医疗器械产品开展重点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县(市、区)报告比例达到80%以上。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数达到50份/百万人。专栏8 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科技支撑任务(一)药品检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开展药品快速检验新技术及装备、应急检验方法、补充检验方法等研究。加强药品研发生产及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二)药品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技术研究。开展化学药品、新型生物制品、毒性中药材、疫苗、新型药物和特殊药物剂型等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技术研究,加强药包材和药用辅料安全性评价研究。(三)检验检测研究平台、数据库等建设。建立中药注射剂、中药材检验检测数据库以及多糖类药物和多组分生化药质量控制技术平台,开展药品安全大数据分析研究。(四)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各类数字诊疗装备、个体化诊疗产品、生物医用材料的质量评价、检测技术及检测规范研究,加强常用医疗器械快速检验系统、高风险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平台研究。开展在用医疗器械现场检验方法、检测平台及装备研究。(五)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体系研究。加强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技术及标准体系研究,系统开展植入性等高风险医疗器械安全性研究,开展医用机器人、医用增材制造等创新医疗器械标准体系研究。附:《“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全文“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pdf
  • 天瑞仪器粮食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用世界9%不到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巨大的粮食生产压力从未消解,而粮食安全的新忧已经接踵而来。根据中国科学院一项研究显示,目前中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近两千万公顷,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完善食品检测系统、防治重金属污染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此外,由于重金属能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所以为最大程度的防治重金属污染,必须要从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着手,系统检测、系统监测,阻断重金属危害人体健康的路径。天瑞仪器作为全球领先的分析仪器企业,一直致力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为粮食系统提供农田环境、现场收购、运输储藏、加工流通环节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检测解决方案,为粮食系统的安全管控提供了有力保障。一、农田环境 根据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发布的《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称,我国1/5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为从源头上阻断毒大米的产出,必须将受污染的土地隔离出来。天瑞仪器Genius 9000XRF手持式土壤重金属分析平台,可以用于检测汞、镉、铅、砷、铜、锌、镍、钴、钒等引起土壤污染。能快速普查超大范围的土壤地质污染区,绘制污染图、实时勘察。发现异常状况,做到优先考虑和治理。另外,Genius 9000XRF手持式土壤重金属分析平台能现场快速追踪污染异常,有效地寻找“污点”地带,圈定受到污染的边界。PDA自带有GPS信号,还可以与GIS系统进行联网,绘制地图。设备采用数字多道技术,1秒定性定量,并采用超高的分辩率技术,减少干扰,以最快速度将受污土壤一网打尽。二、现场收购、运输储藏环节 优质的粮食产地,能保证出产优质的粮食。然而在收购、运输环节中,粮食以次充好的现象依旧存在,特别是重金属超标的粮食的跟一般的粮食并无二致,难以用肉眼进行识别。所以在粮食收购环节中,方便、快速、准确的粮食安全检测方法显得非常重要。针对现场收购、运输环节,天瑞仪器研发了两款快速检测平台。1、HM-7000P 便携式重金属速测仪 HM-7000P便携式重金属速测仪,轻便小巧的特点能适应各种环境下的现场快速测定工作。HM-7000P的电极性能非常稳定,采用分体电极方便维护和更换,参比电极免维护,无需镀AgCl等繁琐操作。此外,仪器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可存储2000组历史测量数据,支持无线打印。还可独立于PC机显示伏安谱图,内置15个以上可编程分析菜单,方便用户扩展测量更多种类重金属。HM-7000P配套强大的联机软件,可实现仪器自动自检,电极维护,测量操作、历史数据上传、云存储、极谱图分析和算法应用分析等功能。仪器可车载充电,同时配备大容量可充电锂电池可保证用户进行100次以上连续测量,持续检测10小时。 2、EDX 3200S PLUS系列 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平台 EDX 3200S-PLUS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仪系列用于稻米、小麦、谷物、烟草等作物中的重金元素镉(Cd)、铅(Pb)、汞(Hg)、砷(As)、硒(Se)的快速无损检测,其检出限最低可达0.04ppm。2-3分钟可对样品进行快速筛查,测试25分钟能对样品进行准确测量。无试剂耗材,绿色环保,对环境无二次污染。仪器环境适用性强,稳定可靠,可用于收购现场使用。 在EDX 3200s PLUS标准型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仪的基础上,天瑞仪器还推出了C智能型和X加强型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仪。 EDX 3200S PLUS C智能型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仪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体机设计,电脑与设备合二为一,触摸屏操作,软件更简单,操作更方便。 X加强型的自动化程度更高,自动软件开盖、自动进样,一次可以放置批量样品,自动顺序批量检测,检测效率大幅度提高。另外,X加强型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仪采用更大功率的端窗进口光管,激发效果更好.三、加工流通环节 加工流通环节是粮食上桌的最后一步,要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粮,“问题粮”必须要在这步全部截断,才能守护民众舌尖上的安全。天瑞仪器针对此环节研发了一系列粮食安全检测仪器。除了上文已经介绍过的EDX 3200S PLUS系列X荧光快速检测平台、HM-7000P 电化学检测平台,仍然适用此环节检测外。还有AAS原子吸收光谱平台、AFS 原子荧光平台、ICP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平台、ICP MS 200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平台,更精确测量,全方位立体防护食品安全,斩断“问题粮”的流通渠道。1、AAS 9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AAS 9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一款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光谱分析仪器,具备火焰和石墨炉原子化系统。AAS 9000因具有检出限低、准确性好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粮食中镉(Cd)、铅(Pb)、铬(Cr)、铜(Cu)等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性能优势一体式串联光路设计,提高了仪器稳定性与可维护性,全反射消色差光学系统,提高了光学系统效率,C-T型单色器,采用1800线/mm、闪耀波长230nm光栅分光系统,八元素灯灯塔,一灯工作,可七灯同时预热,全自动化设计,仪器全部功能通过计算机监测与控制,背景校正系统,具备氘灯与自吸收两种背景校正模式,背景信号1A时,扣背景能力30倍以上,功能完善,性能强大的分析软件。2、AFS 200系列原子荧光光谱仪 原子荧光光谱仪AFS 200系列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干扰少、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易学易用,双通道多元素同时分析,广泛应用于食品中镉(Cd)、铅(Pb)、汞(Hg)、砷(As)、锡(S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性能优势灵敏度高,检出限低(Hg、Cd<0.001μg/L),线性范围宽,大于3个量级,非色散系统、光程短、能量损失少,智能型高性能空心阴极灯,自动识别元素灯种类,稳定可靠的氢化物发生与进样系统,进样稳定可靠,进样更精确,全自动气路控制系统,节省气源消耗,降低使用成本,仪器内部配备火焰实时观察装置,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光学干扰,方便安全,绿色环保设计,配备专用有害气体净化装置,净化实验室环境,保护人员安全。3、ICP-2060T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CP发射光谱仪具有高灵敏度、低检出限、化学干扰少、线性范围宽、可多元素同时分析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粮食中镉(Cd)、铅(Pb)、汞(Hg)、砷(As)、钾(K)、钙(Ca)、硒(Se)等70余种元素的测定。性能优势分析速度快,多元素同时分析,检出限低,达到ppb量级,镉元素检出限最低可达1μg/L,线性动态范围宽,高低含量元素可同时测量,全反射消色差光学系统,提高光学系统效率,全自动化设计,一键点火,观察高度调节自动化,气体流量自动控制,稳定先进的全固态射频电源,快速准确的全自动匹配功能,软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强大,操作人性化。4、ICP MS 200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 ICP-MS 2000是国内首台产业化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各项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级杆等关键部件选用国际一流供应商,保证仪器质量。该产品主要应用于农产品中砷(As)、汞(Hg)、铬(Cr)、镉(Cd)、铜(Cu)、镍(Ni)、锌(Zn)、铅(Pb)等元素含量的测定。性能优势敞开式进样系统结构,插入式安装,自我定位,方便日常维护,一键式等离子体设置,等离子体的优化更为简便,重现性极好,先进等离子体屏蔽技术,极大地提高仪器的灵敏度,改善低质量数元素的检出限,达到ppt水平,具有独特的活动接口门结构,可在真空下替换和装卸采样锥与截取锥,便于日常维护,离子透镜、四极杆开盖即可安装与拆卸,便于用户日常维护,全新六极杆碰撞反应池,提高离子传输效率和消除多原子离子干扰能力,无需数/模切换,由计算机全自动设定和控制,实现9个数量级的浓度动态范围,新型真空腔体结构,无导线连接,组件采用不对称安装和插入式安装,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背景噪音低、消除干扰效果更佳、维护方便。
  • 食用油安全检测仪器可实现国产替代
    日前,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李培武院士团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食用油主要危害因子快速高通量定量检测产品首发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发布会展示了李培武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黄曲霉毒素、苯并芘和地沟油标志物辣椒素(“两素一芘”)高灵敏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其依托武汉生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华美维士康公司实现了产业化转化,为油料油脂质量安全提供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产化高灵敏检测产品。据了解,黄曲霉毒素、苯并芘、辣椒素是世界上公认的致病、致癌物质,是食用油安全典型危害因子,极大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为此,李培武院士团队坚持理论、技术、产品链式创新,经过多年攻关,自主研发出“两素一芘”单检及多合一快检卡、快检试剂盒、手持式智能检测仪等食用油安全科技成果,实现了食用油主要危害物、地沟油标志物一步式快速检测,检测时间缩短至5-10分钟,准确率达到85%以上,相比国外仪器检测技术成本降低80%,有助于解决食用油安全检测依赖进口大型仪器和现有技术检不出、检不快、检不准的难题。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何东平在会上表示,该系列科技成果可催生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的食品安全相关产业,为实现食用油安全检测仪器国产替代、提高食用油脂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保障食用油消费安全、服务油料油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天瑞仪器环保安全检测中国行—义乌站落幕
    2010年9月17,天瑞仪器环保安全检测义乌站如期开展。   义乌这座活力的城市,涌动着数以万计的厂商,每天都有各种商品,销往美国,欧盟,南美,东南亚等各国。然后,随着各国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各种严格的环保标准也在陆续出台。如何面对各国纷繁复杂的环保标准,把握未来环保安全检测的方向,是摆在众多义乌生产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此,天瑞仪器组织了此次环保安全检测中国行义乌站的研讨会,和大家共同探讨环保安全检测的现状和技术新方向,以及完善的行业解决方案。     客户签到     研讨会上,市场总监唐健先生首先为来宾介绍了天瑞仪器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使得用户们对天瑞仪器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   随后,副总经理余正东先生,为大家详细阐述了各国关于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行业解决方案。余总深入浅出的行业分析及应对之策,让许多在场嘉宾受益匪浅,几次讲话都被热烈的掌声打断,现场气氛极为热烈。   茶歇时间,随行的技术工程师为多名客户检测带来的样品,童车把手,纺织品,机车零部件,并悉心的为客户解答疑问。     通过工程师的样机展示和测试对比,让众多厂家的代表对天瑞仪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纷纷向在场的业务人员索取产品资料及联系方式,表达进一步接触洽谈产品购买的意向。     随后的客户问答环节,负责技术的余总直接走到客户当中,为大家答疑解惑,刚走下讲台,马上就被众多客户围住,纷纷提出自己在日常生产销售当中的疑问:   会议结束之后,很多客户还不断的在和天瑞的技术人员交流,并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要多多举办。在客户和技术人员的讨论当中,天瑞仪器环保安全检测义乌站之行圆满结束。   金秋十月,10月15日的东莞,10月29日的汕头,天瑞仪器环保安全检测将继续展开,敬请关注,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天瑞仪器官方网站:www.skyray-instrument.com
  • 云唐仪器|水产品安全检测仪快速检测鱼虾药物残留
    【山东云唐*新品推荐YT-SCG】云唐仪器|水产品安全检测仪快速检测鱼虾药物残留→点击此处进入客服在线咨询优惠专区。山东云唐专业厂家自主研发生产农药残留检测、食品安全检测、植物生理等仪器仪表,品质保障,价格实惠,售后无忧,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山东云唐智能让诚信为高质量发展护航,我们将努力提供更卓越的产品质量和更人性化的售后服务给广大客户,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水产品安全检测仪快速检测鱼虾药物残留  水产品安全检测仪作为现代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工具,其快速检测鱼虾药物残留的能力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这种检测仪的出现,不仅提升了食品检测的效率,而且增强了消费者对水产品安全的信心。  水产品安全检测仪运用了先进的生物技术和光学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药物残留与特定试剂之间的化学反应,通过检测反应过程中的光学信号变化,从而判断出药物残留的种类和浓度。  在实际应用中,水产品安全检测仪表现出了极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无论是常规的抗生素残留,还是一些新型的化学药物残留,都能被这种仪器迅速检测出来。而且,由于采用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设计,检测仪的操作简便,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能轻松上手。  水产品安全检测仪的广泛应用,对于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和促进水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快速检测鱼虾等药物残留,可以有效地防止不合格水产品流入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也有助于推动水产业向更加环保、健康的方向发展,提高水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水产品安全检测仪的快速检测鱼虾药物残留能力,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有力保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相信这种检测仪将会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山东云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水产品安全检测仪可适用于鱼、虾等水产中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呋喃它酮( AMOZ )、呋喃那斯、磺胺类、激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噁喹酸等药物残留的定性检测。  该仪器广泛应用于食药监局、卫生监督部门、农业部门、商业系统养殖场、屠宰场、食品肉产品深加工企业、畜牧兽医、检验检疫部门、食品生产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生产基地、超市、餐厅、高教院校、食堂等单位部门对食品中的不安全指标进行监测使用。
  • 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2013全体理事会将召开
    关于召开&ldquo 2013年全体理事成员会议暨环境与安全学术研讨会&rdquo 的通知(第一轮)   为了更好地促进分会内部交流,把握国家&ldquo 十二五规划&rdquo 为环境与安全检测领域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尽快把分会发展壮大起来,扩大分会影响力,并为推动我国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分会理事会决定于2013年11月底或12月初在杭州召开&ldquo 2013年全体理事成员会议暨环境与安全学术研讨会&rdquo ,共同讨论理事会工作事宜,制定分会下一步发展方向与规划,同期举办以&ldquo 环境与安全&rdquo 为专题的学术研讨会。   欢迎从事环境与安全检测技术及仪器应用方面的专家、学者、用户参加本次会议,也希望国内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领域中优秀的单位及个人申请加入分会。   一、 会议时间及地点   会议时间:2013年11月底或12月初(会议1天,具体时间见第二轮通知)   会议地点:杭州(具体地点见第二轮通知)   二、 会议内容   1. &ldquo 环境与安全&rdquo 专题报告   2. 2013年分会工作总结,及制定分会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和规划   3. 讨论理事会调整事宜(新增理事和理事单位等事项)   三、 学术委员会   主席 :魏复盛 院士   四、 主办单位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   五、 协办单位   杭州高新区(滨江)科学技术协会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国家环境保护监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   六、 参会人员   1.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全体理事成员   2. 候选理事及理事单位代表(推荐名单请于2013年10月30日之前上报秘书处,以便在理事成员会议中讨论)   3. 报名参会人员   七、 生态考察   会后组织生态考察(1天),考察地点见第二轮通知,自愿参加,费用自理。   八、 参会说明   普通参会人员缴纳会务费800元/位,学生缴纳会务费500元/位(包含会议期间餐费、茶歇、场地费及会议资料费等费用),住宿统一安排,住宿费及交通费自理。   九、 会务联系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秘书处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安路760号 邮编:310052   联系人:郭功剑   手机:15868452110   邮箱:esmic2013@126.com   十、 附件   附件1:新会员申请表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   2013年10月15日   附件1:新会员申请表 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会员申请登记表 姓 名 出生年月 性 别 民族 所学专业 学 历 职 称 党派/人大/政协职务 电话/手机 传 真 E-mail 工作单位 部门 职务 通信地址 入会时间   本会职务 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经历 主要成就(发明、专利、著作、论文、科研成果) 获奖项目 外语 熟练程度 备 注 主要工作经历及参与项目:
  • 上海发布《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 完善检验检测与风险监测体系
    p   上海市政府7月发布了《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力争在未来五年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每一道防线,建立与特大型城市相符合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制度体系。《规划》明确提出构建“ 四位一体” 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 实现全市食品药品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检验检测项目全覆盖,基层街镇监管所快速检测装备标准化配备率到达 1 0 0 % ,快速检测项目比“十二五”期末增加 4 0 % 。 /p p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上海全市要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按照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分级负责、规范建设的原则, 以市级检验检测机构为龙头, 区域检验检测机构为骨干, 基层监管所快速检测为基础, 第三方机构和企业检验检测为补充, 构建科学、 公正、 权威、 高效的“四位一体”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 实现全市食品药品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检验检测项目全覆盖。基层街镇监管所快速检测装备标准化配备率到达 1 0 0 % ,快速检测项目比“ 十二五暠 期末增加 4 0 % 。 /p p   市级检验检测机构重点构建国家级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和国家、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科技研发、 技术仲裁、 风险评价和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的综合性、 专业化、 国际化水平。区域检验检测机构重点满足食品药品监管的技术保障要求, 为区县日常监管和应急处置提供可靠和必要的技术支撑。在基层监管所建立规范、 达标的快速检验室, 具备食品药品中主要微生物、 重金属、 农药残留、理化指标等定性快速检测能力, 基本覆盖日常监管需求。充分发挥社会第三方机构和企业自检实验室的作用, 基本满足食品药品产业发展和企业产品质量检验需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104eea50-2809-4064-8c9c-29f82ec65da6.jpg" title=" 1.jpg" / /p p   完善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 完善市、 区县两级食品、 药品、 医疗器械、 化妆品不良反应/ 事件和安全风险监测、 评估和预警的机构、 机制建设, 建立覆盖不良反应/ 事件监测、 质量抽验、 投诉举报、 监督执法及舆情监测等全方位的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 /p p   “十三五”期末, 实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达到 1 0 0 0 份/ 百万人,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数达 2 0 0 份/ 百万人, 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数达 1 0 0 份/ 百万人。建立部门间风险监测数据实时共享机制, 完善食品药品风险监测的信息平台建设, 提高监测数据分析的智能化水平。加强药品、 医疗器械和化妆品风险监测哨点医院建设, 提高重点品种监测和风险预警能力 积极培育和引导高校、 科研院所和其他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第三方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参与食品药品风险技术评估 加强风险交流, 及时向社会发布相关监测预警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b5881dab-7f14-40a8-bc54-06a407024ad0.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2d7ab89d-9e46-4f2b-9c1d-1c27d24cce6a.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附件: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12/ueattachment/f97e3b64-e78d-47db-99b5-0390a3bf170e.pd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pdf /a /p p br/ /p
  • “十三五”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划印发 新一轮仪器检测需求来了!
    p   日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和公众“舌尖上的安全”,农业部正式印发《“十三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 /p p   “十二五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期间,全国所有省(区、市)、86%的地市、75%的县(区、市)、97%的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落实监管人员11.7万人。30个省(区、市)、276个地市和2332个县(区、市)开展了农业综合执法。组织开展全国农产品检测技术比武练兵活动,不断提高执法检测的能力和水平。深化实施全国农产品质量 /span 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支持建设部、省、地、县四级农产品质检机构3332个,落实检测人员3.5万人,每年承担政府委托检测样品量1260万个。 /p p   此外,还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4140项、兽药残留限量标准1584项,基本覆盖我国常用农兽药品种和主要食用农产品。制定发布农业行业标准5121项,各地制定农业生产技术规范1.8万项。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热带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059个,创建标准化示范县185个。全国有效期内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到10.7万个。 /p p   考核认定10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和145家风险评估实验站,对隐患大、问题多的农产品品种和环节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评估。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全面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命名首批107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30个省同步开展了省级创建工作,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477个。另外,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重大调整。 /p p   肯定成绩的同时,《规划》指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仍然存在,农兽药残留超标和产地环境污染问题在个别地区、品种和时段还比较突出。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晚、基础弱,基层缺人员、缺经费、缺手段的情况仍较普遍,个别地方监管责任不落实、工作难到位的现象时有出现。 /p p   为此,《“十三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将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能力、标准化生产能力、风险防控能力、追溯管理能力和执法监管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p p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系统性、区域性的问题隐患得到有效解决,违法违规行为明显遏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p p   ——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总数达到1万项,覆盖所有批准使用的农兽药品种和相应农产品 全国“菜篮子”主产县规模以上生产主体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年均增长6%以上。 /p p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基本建立,农业产业化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有条件的“菜篮子”产品及“三品一标”规模生产主体率先实现可追溯,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p p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基本覆盖“菜篮子”大县,探索形成因地制宜、产管并举、全程控制的县域监管模式。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仪器信息网编辑从《规划》主要任务中发现多处提及农兽药残留检测及标准等仪器相关内容,特摘录如下: /span /p p    strong 1.完善标准体系 /strong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实施《加快完善农兽药残留标准体系行动方案》,加快制定农兽药残留、畜禽屠宰、饲料安全、农业转基因等国家标准,完善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依法行政的行业标准,基本实现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执法有标可判。 /span 支持地方加强标准集成转化,制定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生产操作规程,让农民易学、易懂、易操作。鼓励规模生产主体制定质量安全内控制度,实施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积极参与或主导制定国际食品法典等国际标准,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官方评议,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认证标识国际互认。 /p p    strong 2.健全监测网络。 /strong 科学界定各级农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职责,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倡导部省以风险监测为主,省地以监督抽查为主,县乡以速测筛查为主,避免上下一般粗、监测指标重叠、监测对象重复。依法推进政府购买第三方检测服务。制定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形成以国家为龙头、省为骨干、地市为基础、县乡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深入实施农兽药残留、水产品药物残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监控计划,增加监测样本量,保证监测工作的代表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建立监督抽查发现问题、查处问题的激励机制。 /span 加强监测结果的会商分析,建立监测信息报告制度,逐步实现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互联互通、监测数据统一共享、监测结果互认共用。 /p p    strong 3.提升检测能力。 /strong 加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快投资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强化已验收项目质检机构的资质认定与考核,督促地方充实检测人员,落实工作经费。按照大农业架构和综合建设方向,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稳步推进农业系统检验检测资源整合,逐步形成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相互衔接、并行共享的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span 积极推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职业资格制度,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和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检测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技术水平。 /p p    strong 4.加强硬件装备配置。 /strong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强化农业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建立省级监管指挥调度中心和县级追溯点。改善监管条件,逐步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配备日常巡查、执法交通、案件受理、取证检测等装备,根据需求配备必要的不合格农产品无害化处理设备,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办公场所标准化建设,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重点建设提升50家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和50家主产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的评估能力。 /span /p p    strong 5.强化科技支撑。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战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重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研究,研发快速、精准、便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技术、分析方法、标准物质和仪器设备,研究建立农产品等级规格品质标样和数据库。 /span 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和各大类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研究岗位的设立,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扩充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科学数据中心(分中心)。 /span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技术研究机构全覆盖和整建制研究能力提升,推动地方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规划项目。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公司、学会等积极参与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进步。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附件: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3/ueattachment/f2acb592-47af-4e21-ad58-f496be933e0d.docx"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十三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docx /span /a /p p br/ /p
  • 天下无疫 食安为先!行业大咖共话食品安全前处理技术应用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当前,新冠疫情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新冠肺炎的流行和防控涉及各行各业和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疫情期间,保证人民的食品安全非常重要,为此,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加强疫情期间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保障食品安全离不开样品分析,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需要检测的项目越来越多,对检测技术和仪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样品前处理,则是检测技术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为了推动样品前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并更好地服务于当前诸多热门的分析测试领域,仪器信息网拟于2020年4月21日—4月23日举办 strong 第五届“样品前处理技术发展及应用” /strong 网络研讨会,会期3天。本次会议除大会报告环节外,还专设食品、材料、生命科学、环境四个线上分会场,以方便同一领域的分析测试相关科研及应用人员互动交流。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其中 strong “食品样品” /strong 分论坛将于 strong 4月21日下午 /strong 举行,并邀请三位来自海关、高校、研究机构等食品领域内的资深专家分别讲解多个食品样品前处理热点问题,如: strong 农兽药检测中QuEChERS方法、食品重金属元素检测样品前处理新技术、新型纳米材料在食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strong 等,为食品领域内的从业人员带来了一场详尽的技术盛宴!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此外,会议还包含了来自一线食品样品前处理设备制造商所带来的相关食品样品前处理最新技术及相应解决方案。会议日程如下所示: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pn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alt=" 1.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4da3f6fd-f09b-4f47-acd3-c4597003ba73.jpg" / br/ /p p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报告嘉宾简介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沈伟健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南京海关(原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有:化学源在农产品中农药多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应用研究、食用植物油真伪鉴别及以次充好鉴定研究、食用植物油精准适度加工研究、食品及环境样品中二噁英及其他持久性污染物研究。曾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技奖(CAIA)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中国检验检疫学会科技奖二等奖1项,江苏分析测试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在《Talanta》、《Food Anal. Methods》、《Chromatographia》、《Analytical Methods》、《分析化学》及《色谱》等中英文主要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副主编身份编写《食用植物油检测技术指南》和《食品掺杂鉴别检测技术指南》。主持或主要参与制定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疫行业标准1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主要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各1项,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主持或主要参与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项目和原江苏检验检疫科研项目多项,目前正在主持中国-马来西亚双边合作课题2项和海关总署及南京海关科研项目各一项。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卢明华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河南大学分析化学学科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分析化学学位点负责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09年从福州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3月-2012年9月在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12月加入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体系分离检测新方法、基于纳米材料的样品前处理新技术等。截止目前,已在Nature Commun., Anal. Chem., Chem. Commun.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其中82篇被SCI收录),累计被引用1300余次(其中他引超过1200余次)。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项目。2016年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三)。现任《中国化学快报》(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祖文川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副研究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光谱仪器专家组组员。长期从事原子光谱分析仪器与应用研究,先后承担或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原子光谱相关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课题累计20余项;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优秀科技成果奖2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制订国家标准2项;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Talanta、Microchemical Journal、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等国内外专业技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span /p p br/ /p
  • “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印发 仪器及检测需求“爆棚”
    p   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 /p p   “十二五”期间,我国食品安全支撑保障能力稳步加强:实施了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安排中央基建投资184.5亿元。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食品监测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哨点医院达3883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点达2656个。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建立了10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p p   同时,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也进一步健全。修订食品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等10部法律法规,制修订20余部食品安全部门规章,6个省(区、市)出台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地方性法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清理食品标准5000项,整合400项,发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926项、合计指标1.4万余项。农业部新发布农药残留限量指标2800项,清理413项农药残留检验方法。 /p p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规划》中也指出,我国仍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凸显和食品安全事件集中爆发期,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其中特别指出,食品安全标准与发达国家和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尚有差距。食品安全标准基础研究滞后,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待提高,部分农药兽药残留等相关标准缺失、检验方法不配套。 /p p   针对当前的形势,十三五期间,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将在食品安全治理能力、食品安全水平、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明显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具体目标如下: /p p   (1)食品安全抽检覆盖全部食品类别、品种。国家统一安排计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分别组织实施的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年4份/千人。其中,各省(区、市)组织的主要针对农药兽药残留的食品检验量不低于每年2份/千人。 /p p   (2)农业源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以上。 /p p   (3)食品安全现场检查全面加强。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基本建成,实现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标准化、规范化。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每年至少检查1次。实施网格化管理,县、乡级全部完成食品安全网格划定。 /p p   (4)食品安全标准更加完善。制修订不少于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评估转化农药残留限量指标6600余项、兽药残留限量指标270余项。产品标准覆盖包括农产品和特殊人群膳食食品在内的所有日常消费食品,限量标准覆盖所有批准使用的农药兽药和相关农产品,检测方法逐步覆盖所有限量标准。 /p p   (5)食品安全监管和技术支撑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实现各级监管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化。各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达到国家建设标准,进出口食品检验检测能力保持国际水平。 /p p   针对食品安全重点科技工作,《规划》中重点指出,十三五期间将建立全覆盖、组合式、非靶向检验检测技术体系。研发食品中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危害物高效识别与确证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生化传感器、多模式阵列光谱、小型质谱、离子迁移谱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快速检测试剂、小型化智能离线及在线快速检测装备30—50台(套),制定检验规程120—150项,研制食品安全基体标准物质60—80种。开展食品安全第三方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科技示范。 /p p   此外,还将建立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监测和评价评估技术体系。开展体外替代毒性测试、混合污染物毒性评价及风险评估等食品安全危害识别与毒性机制等研究。研发新一代毒性测试方法技术20—30项。 /p p   更多详情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 /strong /p p   保障食品安全是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为实施好食品安全战略,加强食品安全治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p p   一、现状和形势 /p p   “十二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p p   (一)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国获得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13.5万家、流通企业819万家、餐饮服务企业348万家 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35万亿元,年均递增12.5%。进出口食品贸易额增长23.9%。 /p p   (二)监管力度持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增加2000万亩。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95.8万起,侦破食品安全犯罪案件8万余起。2015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7.2万批次,合格率为96.8%。进出口食品安全水平持续稳定。实行“明厨亮灶”的餐饮服务企业41.8万家,实行量化分级管理的餐饮服务企业275万家。在100个城市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 /p p   (三)支撑保障能力稳步加强。实施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安排中央基建投资184.5亿元。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食品监测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哨点医院达3883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点达2656个。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建立了10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p p   (四)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国务院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组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并明确办事机构,统一权威监管体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p p   (五)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修订食品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等10部法律法规,制修订20余部食品安全部门规章,6个省(区、市)出台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地方性法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清理食品标准5000项,整合400项,发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926项、合计指标1.4万余项。农业部新发布农药残留限量指标2800项,清理413项农药残留检验方法。 /p p   (六)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连续5年举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累计覆盖7亿多人次。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意识、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社会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开通“12331”全国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推行有奖举报制度。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获得诚信管理体系评价证书的食品企业600余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全部建立诚信管理体系。 /p p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凸显和食品安全事件集中爆发期,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一是源头污染问题突出。一些地方工业“三废”违规排放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非法添加和制假售假等问题依然存在,农药兽药残留和添加剂滥用仍是食品安全的最大风险。二是食品产业基础薄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多、小、散,全国1180万家获得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中,绝大部分为10人以下小企业。企业诚信观念和质量安全意识普遍不强,主体责任尚未完全落实。互联网食品销售迅猛增长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三是食品安全标准与发达国家和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尚有差距。食品安全标准基础研究滞后,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待提高,部分农药兽药残留等相关标准缺失、检验方法不配套。四是监管能力尚难适应需要。监管体制机制仍需完善,法规制度仍需进一步健全,监管队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专业力量严重不足,监管手段、技术支撑等仍需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技术水平亟待提升。 /p p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建立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关键时期。尊重食品安全客观规律,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p p   二、总体要求 /p p   (一)指导思想。 /p p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着力推进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依法治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促进食品产业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p p   (二)基本原则。 /p p   1.预防为主。坚持关口前移,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严把食品安全的源头关、生产关、流通关、入口关,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 /p p   2.风险管理。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风险交流,建立健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科学监管制度,严防严管严控风险隐患,确保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p p   3.全程控制。严格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建立健全覆盖全程的监管制度、覆盖所有食品类型的安全标准、覆盖各类生产经营行为的良好操作规范,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法治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 /p p   4.社会共治。全面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有关部门监管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快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p p   (三)发展目标。 /p p   到2020年,食品安全治理能力、食品安全水平、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p p   1.食品安全抽检覆盖全部食品类别、品种。国家统一安排计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分别组织实施的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年4份/千人。其中,各省(区、市)组织的主要针对农药兽药残留的食品检验量不低于每年2份/千人。 /p p   2.农业源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以上。 /p p   3.食品安全现场检查全面加强。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基本建成,实现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标准化、规范化。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每年至少检查1次。实施网格化管理,县、乡级全部完成食品安全网格划定。 /p p   4.食品安全标准更加完善。制修订不少于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评估转化农药残留限量指标6600余项、兽药残留限量指标270余项。产品标准覆盖包括农产品和特殊人群膳食食品在内的所有日常消费食品,限量标准覆盖所有批准使用的农药兽药和相关农产品,检测方法逐步覆盖所有限量标准。 /p p   5.食品安全监管和技术支撑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实现各级监管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化。各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达到国家建设标准,进出口食品检验检测能力保持国际水平。 /p p   三、主要任务 /p p   (一)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p p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生产过程整洁卫生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确保生产经营各环节数据信息采集留存真实、可靠、可溯源。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动监测已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报告风险隐患,依法召回、处置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 /p p   开展食品安全师制度试点。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设规模化原辅材料和食品加工、配送基地,加强供应链管理,发展连锁经营、集中采购、标准化生产、统一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冷链物流管理标准和管理水平。鼓励企业按照良好生产经营规范组织生产,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良好生产规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防护计划等自愿性质量管理规范,通过相关认证的可以在其产品包装上予以标识。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经营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加强食品品牌建设。 /p p   (二)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 /p p   建立最严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产业发展和监管急需的食品基础标准、产品标准、配套检验方法标准、生产经营卫生规范等。加快制修订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食品安全标准。密切跟踪国际标准发展更新情况,整合现有资源建立覆盖国际食品法典及有关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技术法规的数据库,开展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比较研究。加强标准跟踪评价和宣传贯彻培训。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行业协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依托现有资源,建立食品安全标准网上公开和查询平台,公布所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整合建设监测抽检数据库和食品毒理学数据库,提升标准基础研究水平。将形成技术标准作为组织实施相关科研项目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列入食品科研重要考核指标,相关成果可以作为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依据。 /p p   专栏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高行动计划 /p p   (一)制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p p   制修订不少于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快生产经营卫生规范、检验方法等标准制定。制修订农药残留限量指标3987项,评估转化农药残留限量指标2702项,清理、修订农药残留检验方法413项,研究制定农药残留国家标准技术规范7项,建立农业残留基础数据库1个。制定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完成31种兽药272项限量指标以及63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制定。 /p p   (二)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专业技术机构能力建设。 /p p   依托国家和重点省份食品安全技术机构,设立若干标准研制核心实验室。 /p p   (三)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p p   加快构建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农药管理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法、粮食法、肥料管理条例等立法进程。推动各地加快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制修订。制修订食品标识管理、食品安全事件调查处理、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配套规章制度。完善国境口岸食品安全规章制度。 /p p   (四)严格源头治理。 /p p   深入开展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高效施用。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研发和推广,实施高毒、高残留农药替代行动。实施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逐步淘汰无残留限量标准和残留检测方法标准的兽药及其制剂。严格落实农药兽药登记和安全使用制度,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推进重金属污染源头治理,摸清土壤污染分布情况,开展污染耕地分级分类治理。 /p p   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实施农业标准化推广工程,推广良好农业规范。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支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品牌农产品发展,提高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比重。建立健全畜禽屠宰管理制度,加快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养殖业保险联动机制建设,加强病死畜禽、屠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管,推动建立重金属等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推动农产品生产者积极参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运行。开展肉类、蔬菜等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地区要加快建立高效运行长效机制。 /p p   专栏2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工程 /p p   (一)农药残留治理工程。 /p p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 /p p   (二)兽药残留治理工程。 /p p   新研发和推广低毒、低残留新兽药产品100种,淘汰高风险兽药产品100种。动物产品兽药残留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p p   (三)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工程。 /p p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60%以上,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5亿亩,机械施肥面积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 /p p   (四)农业标准化推广工程。 /p p   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场)全部通过“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面积达到300万公顷,绿色食品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200万公顷。 /p p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p p   完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基层监管能力。 /p p   (五)严格过程监管。 /p p   严把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关。对食品(含食品添加剂)生产、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等具有较高风险的相关产品、食品经营(不含销售食用农产品)依法严格实施许可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许可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信息公示系统。落实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责任,实施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获得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全面推行“明厨亮灶”。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 /p p   严格生产经营环节现场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认真履行法定义务,严格遵守许可条件和相关行为规范。科学划分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加强对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科学制定国家、省、市、县级食品检查计划,确定检查项目和频次。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部门负责建立和完善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制度和技术规范,依据职责监督抽查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 省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制定本省(区、市)年度监督管理计划,抽查本行政区域内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督导核查市、县级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检查,在全覆盖基础上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开展日常检查。现场检查应按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进行,覆盖所有生产经营者,重点检查农村、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区域,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重点对象,冷链贮运等重点环节,以及中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者。大力推进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实时监控工作。 /p p   严格特殊食品监管。推进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制改革,完善保健食品保健功能目录,科学调整功能表述。制定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可用和禁用于保健食品物品名单。严厉打击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商业欺诈、诱骗消费者购买等违法行为。严格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 /p p   严格网格化监管。科学划定县、乡级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网格,合理配备监管协管力量,做到“定格、定岗、定员、定责”。建立健全责任包干、信息管理、上下联动、社会协作、协调处理、宣传引导、考核评价等制度,有效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到“十三五”末,县、乡级100%完成食品安全网格划定。 /p p   严格互联网食品经营、网络订餐等新业态监管。加强互联网食品经营网上监测能力建设。落实网络平台食品经营资质审核责任,完善网上交易在线投诉和售后维权机制。 /p p   严格食品相关产品监管。通过安全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对高风险的食品相关产品实施生产许可,逐步形成以监督检查为手段,以风险监测和抽样检验为验证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p p   严格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实施进口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强化口岸检验检疫。实施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进出口企业信誉记录制度,建立风险预警平台,大力加强境外体系检查。完善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制定进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和风险监测计划。严格实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 /p p   推动特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在原料资源丰富地区,选择一批地方特色突出的食品产业园区,以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为引领,开展集食品研发创新、检测认证、包装印刷、冷链物流、人才培训、工业旅游、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等于一体的现代食品工业基地建设示范,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开展集中监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p p   (六)强化抽样检验。 /p p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覆盖所有食品类别、品种,突出对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的抽检。科学制定国家、省、市、县级抽检计划。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部门主要承担规模以上或产品占市场份额较大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抽检任务,省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主要承担本行政区域内所有获得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抽检任务,市、县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主要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销售的蔬菜、水果、畜禽肉、鲜蛋、水产品农药兽药残留抽检任务以及小企业、小作坊和餐饮单位抽检任务。市、县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全面掌握本地农药兽药使用品种、数量,特别是各类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中农药兽药使用情况,制定的年度抽检计划和按月实施的抽检样本数量要能够覆盖全部当地生产销售的蔬菜、水果、畜禽肉、鲜蛋和水产品,每个品种抽样不少于20个,抽样检验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将食品安全抽检情况列为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 /p p   专栏3食品安全监管行动计划 /p p   (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程。 /p p   到2020年,国家统一安排计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分别组织实施的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年4份/千人。其中,各省(区、市)组织的主要针对农药兽药残留的食品检验量不低于每年2份/千人。探索开展国家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工作。 /p p   (二)特殊食品审评能力建设。 /p p   加强特殊食品审评工作,加强专职审评员队伍建设,依法按时完成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技术审评任务。 /p p   (三)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提升计划。 /p p   对50个主要对我国出口食品的国家(地区)开展食品安全体系评估和回顾性检查。严格实施进口食品监督抽检,监督抽检产品种类实现全覆盖。建设20个进口食品进境检验检疫指定口岸。新建100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 /p p   (四)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 /p p   推进餐饮业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加强餐饮食品安全员考核,完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标准。落实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责任,实现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 /p p   (七)严厉处罚违法违规行为。 /p p   整治食品安全突出隐患及行业共性问题。重点治理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工业明胶生产食品、使用工业酒精生产酒类食品、使用工业硫磺熏蒸食物、违法使用瘦肉精、食品制作过程违法添加罂粟壳等物质、水产品违法添加孔雀石绿等禁用物质、生产经营企业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保健食品标签宣传欺诈等危害食品安全的“潜规则”和相关违法行为。完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名录、食用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研究破解“潜规则”的检验方法。 /p p   整合食品安全监管、稽查、检查队伍,建立以检查为统领,集风险防范、案件调查、行政处罚、案件移送于一体的工作体系。各级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专业力量建设,强化办案保障。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建立证据互认、证据转换、法律适用、涉案食品检验认定与处置等协作配合机制。推动出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处罚到人的法律措施。完善政法委牵头、政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 /p p   (八)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p p   提升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等能力。全面加强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食品中有毒物质监测,强化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通过综合分析监测数据及时评估并发现风险。建立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协调机制,将“米袋子”、“菜篮子”主要产品纳入监测评估范围。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网络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域并延伸到乡镇和农村,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p p   健全风险交流制度。按照科学、客观、及时、公开的原则,定期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检验机构、认证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及新闻媒体等,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进行交流沟通。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和制度。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食品安全社会公众风险认知调查体系和国家、省、市三级风险交流专家支持体系。鼓励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与风险交流。 /p p   专栏4风险监测预警、评估能力提升项目 /p p   (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 /p p   依托现有资源建设风险监测区域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参比实验室。进一步完善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建立覆盖全部医疗机构并延伸到农村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网络。依托现有资源构建地方各级食源性疾病监测溯源平台。建立覆盖全国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和重点食品品种风险预警模型。建立健全覆盖主要贸易国家(地区)的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网络和进出口食品安全数据库。 /p p   (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能力。 /p p   建立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加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分中心建设,建设风险评估区域重点实验室。实施食物消费量调查、总膳食和毒理学研究计划。建立完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构建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分级模型。 /p p   加快建设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国家级检验机构具备较强的技术性研究、技术创新、仲裁检验、复检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 省级检验机构能够完成相应的法定检验、监督检验、执法检验、应急检验等任务,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开展有机污染物和生物毒素等危害物识别及安全性评价、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鉴定、食品真实性甄别等基础性、关键性检验检测技术,能够开展快速和补充检验检测方法研究 市级检验机构具备对食品安全各项目参数较全面的常规性检验检测能力 食品产业大县和人口大县要具备对常见微生物、重金属、农药兽药残留等指标的实验室检验能力及定性快速检测能力。加强检验检测信息化建设。鼓励大专院校、企业检验机构承担政府检验任务。组织开展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规范快速检测方法应用。 /p p   提高食品安全智慧监管能力。重点围绕行政审批、监管检查、稽查执法、应急管理、检验监测、风险评估、信用管理、公共服务等业务领域,实施“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项目,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资源共享和应用,提高监管效能。 /p p   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各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业务用房、执法车辆、执法装备配备实现标准化,满足监督执法需要。 /p p   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应急预案体系,健全突发事件跟踪、督查、处理、报告、回访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机制。强化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研判。开展应急演练。 /p p   专栏5监管能力建设项目 /p p   (一)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项目。 /p p   实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达标工程。根据国家建设标准建设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实验室,在相应特色领域具备国内一流检验水平和技术攻关能力。全面推进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鼓励通过建设省、市级检验机构区域分中心的方式开展跨层级整合。做好与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项目的统筹衔接。 /p p   实施食用农产品和进出口食品检验机构改造项目。升级改造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建设进出口食品质量检(监)测基准实验室。升级改造部分省级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检(监)测重点实验室。 /p p   (二)“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项目。 /p p   继续推进实施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依托现有机构,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建设全国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信息公示系统,以及食品生产经营监管、检验监测、信用管理、应急管理、风险评估和移动执法系统 完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鲜农产品和酒类食品追溯信息管理平台 建设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和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 构建食品安全监管数据中心和监管信息资源数据库。 /p p   (三)基层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项目。 /p p   合理保障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执法基本装备、执法取证装备、快检装备配备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到“十三五”末,实现各级监管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化。 /p p   (四)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p p   加强应急能力培训,提升调查分析能力、风险防控能力、信息公开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建立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为龙头,以7—10个区域性应急检验检测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应急检验检测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处置能力建设,整合建立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病因学实验室应急检测技术平台。 /p p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利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企业投入、社会资本等统筹支持食品安全创新工作。重点支持研发冷链装备关键技术、过程控制技术、检验检测技术等。 /p p   专栏6食品安全重点科技工作 /p p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过程控制技术体系。 /p p   开展农药兽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微生物、生物毒素等食品原料中危害物迁移转化机制与安全控制机理等技术研究。提出相应控制规范,研发控制新工艺和新设备。研发质量安全控制新技术30—50项。 /p p   (二)建立全覆盖、组合式、非靶向检验检测技术体系。 /p p   研发食品中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危害物高效识别与确证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生化传感器、多模式阵列光谱、小型质谱、离子迁移谱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快速检测试剂、小型化智能离线及在线快速检测装备30—50台(套),制定检验规程120—150项,研制食品安全基体标准物质60—80种。开展食品安全第三方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科技示范。 /p p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监测和评价评估技术体系。 /p p   开展体外替代毒性测试、混合污染物毒性评价及风险评估等食品安全危害识别与毒性机制等研究。研发新一代毒性测试方法技术20—30项。 /p p   (四)研发急需优先发展的冷链装备关键技术。 /p p   研究和开发高效、环保、精准冷链装备,研究氨制冷系统安全技术,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绿色冷链物流系统优化技术。 /p p   (五)整合现有资源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执法智慧工作平台研发。 /p p   研究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价与智能化现场监管、网络食品安全监控等技术。研发致病微生物全基因溯源、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模拟仿真模型等应急处置新技术30—40项,研发风险预警模型和可视化决策支持的云服务平台,形成监督管理新技术20—30项。 /p p   (六)强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 /p p   研究农药和兽药的关键限量标准不少于20种,新发毒素、污染物标准不少于5种。 /p p   (七)综合示范应用。 /p p   通过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和集成研究,提出食品安全解决方案。开展区域和产业链综合示范,发挥科技成果在服务产业发展和支撑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重要作用。 /p p   (九)加快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 /p p   依托现有资源建立职业化检查员制度,明确检查员的资格标准、检查职责、培训管理、绩效考核等要求。加强检查员专业培训和教材建设,依托现有资源设立检查员实训基地。采取多种合理有效措施,鼓励人才向监管一线流动。 /p p   专栏7专业素质提升项目 /p p   (一)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 /p p   加强培训考核,使职业化检查员符合相应的工作要求。 /p p   (二)加强人才培养。 /p p   推进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建设。依托现有省级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专业教学基地。加强跨学科高端人才培养。 /p p   监管人员专业化培训时间人均不低于40学时/年,新入职人员规范化培训时间人均不低于90学时。对地方各级政府分管负责人进行分级培训。对各级监管机构相关负责人进行国家级调训。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达到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总人数的70%以上,高层次专业人才占技术队伍的15%以上。食品安全一线监管人员中,食品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占比每年提高2%。 /p p   (十)加快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p p   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各级监管部门及时发布行政许可、抽样检验、监管执法、行政处罚等信息,做到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将相关信息及时纳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开展联合激励和惩戒。 /p p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格投诉举报受理处置反馈时限。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员工举报违法行为,建立举报人保护制度,落实举报奖励政策。加强舆论引导,回应社会关切,鼓励新闻媒体开展食品安全舆论监督。食品安全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重大食品安全新闻报道和信息发布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p p   支持行业协会制订行规行约、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提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安全管控等方面的培训。 /p p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鼓励通过公益诉讼、依法适用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等方式支持消费者维权。继续办好“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作为公民法制和科学常识普及、职业技能培训等的重要内容。加强科普宣传,推动食品安全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商场等,鼓励研究机构、高校、协会等参与公益宣传科普工作,提升全民食品安全科学素养。 /p p   专栏8社会共治推进计划 /p p   (一)建设投诉举报业务系统。 /p p   建成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投诉举报业务系统,实现网络24小时接通,电话在受理时间内接通率不低于90%。 /p p   (二)扩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 /p p   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政策,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控制和社会管理功能,探索建立行业组织、保险机构、企业、消费者多方参与、互动共赢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 /p p   (三)开展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项目。 /p p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每年安排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要从业人员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的集中培训。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培养师资力量,制定培训大纲和教材,利用大专院校、第三方机构等社会资源开展培训。鼓励行业协会对从业人员开展培训。 /p p   (四)开展食品安全状况综合评价。 /p p   研究建立食品安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开展食品安全指数评价和发布试点工作。 /p p   (五)实施立体化科普宣传计划。 /p p   整合现有资源,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完善统一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库。充实宣传力量。推广“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深入开展“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等科普宣传活动。将食品安全教育内容融入有关教育教学活动。 /p p   (十一)深入开展“双安双创”行动。 /p p   继续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即“双安双创”)行动,实施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引领工程,鼓励各地分层次、分步骤开展本区域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行动,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p p   专栏9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引领工程 /p p   (一)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p p   在4个直辖市、27个省(区)的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其他部分条件成熟的地级市(共约100个),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行动。 /p p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p p   在具备条件的“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共约1000个)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行动。 /p p   四、保障措施 /p p   (一)加强组织领导。 /p p   地方各级政府要根据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落实监管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履行日常监管、监督抽检责任。实行综合执法的地方要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作为首要职责。 /p p   (二)合理保障经费。 /p p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49号)要求,落实财政投入政策。继续安排中央基建投资对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和装备给予支持。完善执法能力建设投入机制,讲求效益,注重资源共享。制定完善各类项目支付标准,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投入效益。资金投入向基层、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对口支援地区等适当倾斜。 /p p   (三)强化综合协调。 /p p   加强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食品安全办建设,健全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工作协同配合机制以及信息通报、形势会商、风险交流、协调联动等制度,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各成员单位落实食品安全职责,加大督查考评力度,形成监管合力。乡镇(街道)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力量建设,确保事有人做、责有人负。 /p p   (四)深化国际合作。 /p p   加强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及重要国际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应对国际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提高全球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食品安全国际化人才培养,鼓励支持我国专家在食品相关国际机构任职。做好我国作为国际食品法典添加剂委员会和农药残留委员会主席国的相关工作。 /p p   (五)严格考核评估。 /p p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目标,分解任务,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各项规划任务。要健全完善考核评估和监督机制,并将本规划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对各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政府的考核评价内容。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对本规划执行情况及时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nbsp /p
  • 药典滴眼液瓶密封性测试仪:守护眼科药物包装安全
    药典滴眼液瓶密封性测试仪:守护眼科药物包装安全滴眼液作为眼科治疗与保健的重要剂型,其包装容器的密封性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稳定性和患者用药安全。在制药包装行业中,滴眼液瓶不仅承载着保护药品免受外界污染、保持药品有效性的重任,还需确保在运输、储存及使用过程中,药品的纯净度与活性不受影响。因此,对滴眼液瓶密封性的严格检测显得尤为重要。药典滴眼液瓶密封性测试仪,正是这一领域的关键设备,它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为眼科药物包装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滴眼液瓶的作用与应用滴眼液瓶作为眼科药物的直接包装容器,其主要作用在于:保护药品:防止药品受到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微生物等有害因素的侵害,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保持其原有的药效和物理性质。方便使用:设计合理的瓶身与滴头,便于患者准确控制用药量,提高用药的便捷性和舒适度。信息标识:瓶身上清晰标注的药品信息、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为患者正确使用药品提供了重要指导。在制药包装行业中,滴眼液瓶广泛应用于各类眼科治疗药物、保健滴眼液及诊断试剂的包装,是连接药品与患者的关键桥梁。药典滴眼液瓶密封性测试仪的工作原理药典滴眼液瓶密封性测试仪采用真空衰减法作为核心检测技术,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测试准备:将待测的滴眼液瓶放置于测试腔体内,确保所有连接部位密封良好。抽真空:启动设备,对测试腔体进行抽真空操作,使腔体内形成一定的负压环境。压力监测:随着腔体内真空度的增加,若滴眼液瓶存在漏孔,其内部气体会通过漏孔泄漏至测试腔体,导致腔体内压力发生变化。主机上的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并记录这一变化。数据分析:将监测到的压力变化值与预设的参考值进行比较。若压力变化值超过允许范围,则判定该滴眼液瓶密封性不合格;反之,则判定为合格。测试方法药典滴眼液瓶密封性测试仪的测试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样品准备:按照药典或企业标准准备足够数量的滴眼液瓶作为测试样品。设备校准:确保测试仪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试。放置样品:将测试样品逐一放置于测试腔体中,确保密封性良好。启动测试:按照设备操作指南启动测试程序,等待测试结果。结果判定:根据测试结果,对滴眼液瓶的密封性进行合格与否的判定,并记录相关数据。在眼科药物包装安全中的重要性药典滴眼液瓶密封性测试仪在眼科药物包装安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能够有效筛选出密封性不合格的滴眼液瓶,防止因包装问题导致的药品污染、变质等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密封性测试,还可以促进制药企业不断提升包装工艺水平,推动眼科药物包装行业的整体进步。因此,加强药典滴眼液瓶密封性测试仪的应用与研究,对于提升眼科药物包装安全、保障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抗体药物分会场预告:电荷异质性表征/非临床安全性评价/CMC效率...
    为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仪器信息网将于2023年3月29日-2023年3月31日举办第四届“生物制药研发及质量控制” 网络大会,内容覆盖抗体/蛋白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多肽药物、核酸药物/mRNA疫苗,涉及生物药开发、质量控制、制剂的分析表征以及自动化等创新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抗体药物是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的主力军,是生物医药产业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我国抗体药物产业起步晚,抗体药发展水平相较于国际还有较大差距。近几年,国内抗体药物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抗体结构设计、新药临床前研究与安全评价、工艺和质量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本次生物制药大会特别设置抗体/蛋白药物会场,邀请到14位来自生物制药企业和仪器技术企业的行业专家,报告内容涉及抗体和蛋白药电荷异质性的分析表征、分子模拟和人工智能研究抗体/蛋白药物研发的应用、高分辨质谱在ADC及抗体药研发质量分析中的应用、生物药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提高生物药CMC效率,点击下方图片即可免费报名。点击图片免费报名报告嘉宾(部分)详情如下:潘利强 院长助理/研究员 浙江大学药学院报告:定向进化西妥昔单抗克服EGFR胞外区耐药点突变 报名占位潘利强博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助理、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助理(2020-2021,双专计划)、兼聘教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浙江省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浙江省钱江人才等;入选 2021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Asia Pacific)榜单。 现为浙江省药学会理事、生物制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以及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编委、专刊副主编等。十多年来专注于抗肿瘤生物药物研究,在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创新生物药中国发明专利9项、国际专利8项,其中10项专利已转让。谢红伟 产品开发部副总裁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报告题目:抗体和蛋白药电荷异质性的分析表征 报名占位 谢红伟,现为信达生物产品开发部副总裁。都柏林大学博士,生物药分析表征和抗体产品开发专家,在美国和中国从事药物分析和蛋白药开发表征20多年。对QbD生物药研发和单抗、双抗、ADC产品关键质量属性CQA分析和质量控制有一定造诣。参加过多个单抗产品的上市(NDA/BLA/MAA)申报和超过30个抗体产品的临床(IND/IMPD)申报,在mAbs和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应邀在国内外行业会议口头报告50多次.刘翠华 SVP百奥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报告:如何提高生物技术药物CMC的效率? 报名占位刘翠华博士现任百奥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副总裁,负责产品管线CMC相关技术开发工作。刘博士有20余年的美中生物制药工业经验,先后在美国的Pfizer和前Momenta现J&J,和中国的百迈博、华海、康宁杰瑞、海普瑞任职,作用从技术带领的首席科学家到高级执行管理。她富有国际环境下的研发体系建设和项目管理经验,为多家生物医药业务和管理做了国际化战略策划。她带领管理了50余个复杂生化混合物和生物制品的CMC从早期到产业化不同阶段的开发,其中多个产品成功获得在欧美/中国上市许可。共发表30余篇国际论文和15余项专利。获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生物物理化学博士和美国麻州大学Amherst分校遗传结构生物学博士后。马步勇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报告:分子模拟和人工智能研究抗体/蛋白药物研发的应用 报名占位国家二级教授,分子生物学博士、药理学博士后,黑龙江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省“头雁计划”成员、日本新瀉大学客座教授、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黑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核糖核酸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遗传改变模式动物重点实验室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转基因动物与转基因动物制药中心主任。l 师从2009年诺贝尔奖候选人山本雅之教授;近30年分子生物学、遗传改变模式动物及生物制药研发经验;l 15年打造基因编辑、转染色体及抗体研发技术平台与团队,开发30余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小鼠;l 国内首例微小RNA转基因小鼠、国际首例微小RNA敲减小鼠模型;l 国内首批成果利用CRISPR技术在体基因编辑;l 利用“转染色体全人源抗体小鼠”进行创新型抗体研发,已建立多条产品研发管线,成药性数据获业内广泛认可。高旭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报告:基于转染色体小鼠平台的全人源抗体研发 报名占位国家二级教授,分子生物学博士、药理学博士后,黑龙江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省“头雁计划”成员、日本新瀉大学客座教授、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黑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核糖核酸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遗传改变模式动物重点实验室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转基因动物与转基因动物制药中心主任。l 师从2009年诺贝尔奖候选人山本雅之教授;近30年分子生物学、遗传改变模式动物及生物制药研发经验;l 15年打造基因编辑、转染色体及抗体研发技术平台与团队,开发30余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小鼠;l 国内首例微小RNA转基因小鼠、国际首例微小RNA敲减小鼠模型;l 国内首批成果利用CRISPR技术在体基因编辑;l 利用“转染色体全人源抗体小鼠”进行创新型抗体研发,已建立多条产品研发管线,成药性数据获业内广泛认可。胡怀忠 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高级副总裁 成都维瑾柏鳌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报告:免疫毒素蛋白开发和临床研究 报名占位胡怀忠教授在医药领域拥有26年药物发现、早期开发和临床转化经验,完成了120名项毒理学GLP研究,3个项目获得FDA批准上市:创建了多种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等动物模型,结合临床前药理学和生物标志物结果制定药物临床开发策略,科学合理地指导临床开发和剂量扩展设计。历任科文斯毒理学家和临床前开发总监,在北京康辰药业研究院院长,荷兰Utrecht大学免疫学博士,华西医科大学医学博士, 美国NIH博士后研究员 ,美国认证毒理学家。贺全仁 高级副总裁/药理学与毒理学 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报告:生物药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报名占位贺全仁 博士在多家安评中心和国内外新药研发企业负责非临床新药研发工作,是美国毒理学理事会认证的毒理学家(Diplomate, American Board of Toxicology, DABT)。加入艾博生物之前任复宏汉霖研发项目管理与毒理学部副总经理,负责支持新药临床试验和新药上市申请的非临床研究和项目管理。曾任天境生物临床前研究副总裁;昭衍新药研究中心机构副主任和国际毒理部主任;苏州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毒理学高级主任和项目负责人。在美国曾任Biothera公司药理学和毒理学主任,CyDex毒理学和医学事务主任。贺博士有丰富的包括小分子、大分子的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以及与美国FDA、欧盟、韩国和中国药品监管部门沟通经验。为其所服务的公司和客户成功申报了数十个IND/NDA项目。王云鹏 GPC&光散射高级专家、产品经理 东曹(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报告:东曹多角度光散射检测器LenS3在生物大分子表征中的应用 报名占位 王云鹏,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博士学位。现为东曹(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PC&光散射高级专家、产品经理,专注于聚合物的分析与表征。薄涛 市场总监 艾易尔斯 (AES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报告:全柱成像毛细管等点聚焦技术 (icIEF)表征蛋白电荷异质性的最近进展:质谱联用、馏分制备和高分辨分离 报名占位薄涛于2003年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得分析化学博士学位,在2003-2007年在芬兰、加拿大和比利时做色谱与质谱的研究工作。2007年回国后长期致力于仪器分析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现任艾易尔斯 (AES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达潍 自动化应用专家 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报告:自动化时代下的抗体药物研发方案 报名占位就职于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市场部,主要从事于自动化整合系统以及移液工作站等产品线的应用以及市场工作。在多家头部生命科学仪器公司工作期间,曾参与搭建国内多套千万级生命科学自动化整合项目,覆盖生物药,IVD以及NGS等多个应用领域,有着丰富的高通量设备整合经验。致力于为制药,医疗及生物技术等领域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的自动化解决方案。闫凌 大分子应用团队高级应用工程师 赛默飞生命科学质谱应用团队报告:高分辨质谱在ADC及抗体药研发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报名占位 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期间主要进行蛋白质组学的相关研究,博士毕业后开始进行生物制药行业的技术支持,在生物分析领域有近十四年的科研及应用与技术支持经验。陈凌声 应用工程师 SCIEX报告:多重碎裂质谱ZenoTOF ™ 7600系统在生物药表征中的应用 报名占位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广西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目前担任SCIEX中国应用支持中心应用工程师,主要负责蛋白质组学及生物制药等相关领域的应用支持工作。点击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biopharma2023/扫码进入会议交流群
  • 食品安全检测一体机双十一提前开抢
    食品安全检测一体机&食品安全検査一体機+食品安全検査一体機FT-G2400风途食品安全检测一体机FT-G2400,全新升级,可根据需要添加参数也可添加模块,目前双十一预售已经开始了,我们风途科技作为厂家,为了广大用户的仪器使用考虑,避开快递高峰期,现在下单就可享受双十一优惠,顺丰快递包邮,最快时效次日达,仪器质量保证,售后24小时在线,您大可放心购买。  产品性能:  1、安卓智能操作系统,采用愈加高效和人性化操作,仪器具有wifi联网上传、4G联网传输、GPRS无线远传、网线连接功用,快速批量上传数据。  2、智能化程度高,仪器具有自检功用:具有开机自检和调零功用,具有主动检测重复性功用。  3、新一代高速热敏打印机,检测完结可主动打印或批量打印检测陈述和二维码。  4、仪器带有监管渠道,数据可局域网和互联网数据上传,检测结果直接传至食物安全监管渠道。进行区域食物安全监管及大数据分析处理与数据统计,检测区域食物安全长短期动态,达到食物安全问题预估、预警  5、一体化主机,包含食物安全检测模块、多通道农药残留检测模块、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模块。  6、一体化便携式快检设备,满意现场及流动检测运用需求,能够在同一软件下完成所有检测项目的检测,并可经过同一窗口直观显示检测结果。  7、胶体金模块检测方法:轨迹式主动传输扫描,检测完结后主动退出检测卡。  8、CT线主动识别,无需手动调整。  9、仪器具有品类多品种样品菜单库,可灵敏选择检测样品,不同的检测通道可一起检测不同的样品项目。  10、样品处理简略省力,全体操作快速、安全、快捷。  11、仪器具有自身保护功用,可设置用户名及暗码,避免非工作人员操作等。  12、高灵敏度,高检测精度,高重复性精度,扫描式高精度光学传感器。  13、内置强大的数据库,可在仪器上直接选择样品称号、检测目标、送检单位等信息,也可在仪器上直接编辑录入样品称号、检测目标、送检单位等信息并保存进样品数据库。  14、仪器具有从头校准、锁定、恢复出厂设置功用。  15、结果判定线可修正,对照值标定值可保存,断电不丢掉数据。  16、兼容市场上所有的胶体金卡,运用耗材不受约束,极大增强用户运用体验。
  • 检测仪器严把“十三五”粮食科技创新安全关口
    p   1月4日,国家粮食局正式印发粮食行业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旨在推进落实粮食科技体制改革各项任务,促进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p p   《规划》提出,围绕粮食质量安全、绿色生态储粮、粮食现代物流、粮食深加工转化、粮食加工装备、口粮营养健康、粮食信息化技术和粮食安全战略等八个技术领域,聚焦粮食行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以重点任务为核心,集中力量突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技术,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汇众智聚众力,针对粮食创新需求技术群,不断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p p   在粮食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发方面,重点研究粮食污染的外界因素和内在机制,揭示污染物形成和转化规律的分子生物学和环境生态学基础,为粮食污染预防控制提供基础理论。突破潜在污染物筛查技术难点,构建识别模型和筛查数据库,建立识别和防控技术体系,提高潜在风险发现能力。建立以全产业链风险分析为基础的扦样、监测规程,解决扦样的科学性和代表性问题。加强污染、变质等不合格粮食安全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建立污染粮食无二次污染处理技术体系,提高资源合理利用和转化效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专栏2:粮食质量安全领域重点任务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621c2f82-3b51-48aa-85f2-ea3ca6bfe73d.jpg" title=" 1.jpg" / /p p   此外,还将持续开展粮食质量风险识别监测预警、过程控制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解决粮食在收购、储藏、加工、保鲜、消费等环节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控制和处理关键技术问题,推进粮食质量安全治理从传统的末端管理转向全面的风险控制,进一步推进粮食污染物脱除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提升我国粮食污染物防控技术水平及管控能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专栏3:粮食质量安全保障研发技术群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67f6d939-2442-48ea-9c6a-4cafd174c728.jpg" title=" 2.jpg" / /p p   到2020年,我国将积极争取多元化粮食科技投入,力争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研发投入比达到0.6%,组建4-5 个粮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30 个现代粮仓科技应用示范库,在储粮害虫绿色防治技术、粮食污染防控技术、高效集装单元化运输技术、粮食及制品加工新技术及新产品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0 项以上,推广应用粮食储藏、质量安全检测、粮食加工、数字化粮情监测等重大科技成果20 项以上。建设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基地(平台)1-2 个,国家粮食局重点实验室3 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 个,创新型企业或技术中心5-8 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3-5 个,认定创新型示范企业50 个,打造国际一流的科研团队1-2 个,培养科技创新高层次领军人才3-5 名。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附件: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1/ueattachment/7268896d-7daf-4fad-b55b-37be928a5d81.pdf" 粮食行业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pdf /a /p p br/ /p
  • 苏州医工所活体成像生物安全隔离系统成功转让独家代理
    早在今年2月,由苏州医工所孵化的成果转化公司(国科智影)与小动物活体成像领域领导者PerkinElmer(现:瑞孚迪 Revvity)达成协议,将由PerkinElmer独家代理该公司产品生物安全隔离转运成像系统。该系统是在中科院院装备项目资助下,由苏州医工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制,目前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审中的发明专利2项。21世纪以来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侵袭着人类社会,并表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对新发突发病毒的研究迫在眉睫。实验动物作为病毒感染机制研究、疫苗药物开发的关键实验材料,为病毒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结果,而活体动物成像仪是其中重要的实验手段。但是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如何将被感染的实验小鼠在生物安全防护条件下,从生物安全柜中转移到无生物安全防护的活体动物成像仪中,并进行荧光或生物发光成像实验,目前还缺少这关键一环。如何打通生物安全柜到活体成像仪之间的生物安全防护障碍,实现安全、可靠、稳定且不影响实验效果,就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活体成像生物安全隔离系统作为小动物活体成像领域市场份额全球第一的PerkinElmer(现:瑞孚迪Revvity),也一直在寻找解决方案。苏州医工所研制的活体成像生物安全隔离系统,与PerkinElmer小动物成像系统完美适配,并首次解决了上述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将生物安全柜中被病毒侵染的小鼠,麻醉后放入生物安全隔离系统,在系统自适应负压保持模块的工作下,系统始终处于负压状态,因此,可以在转运和活体成像过程中提供生物安全防护,从而可以应用到病原微生物机制研究、疫苗药物研发等多个研究领域。 未来,苏州医工所将继续大力推动高质量成果转化,为我国的科技仪器设备的产业创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应用场景用于P4、P3、P2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小动物活体成像用于SPF级的小动物活体成像
  • 水杨酸己酯安全性:从光安全性到人体研究
    光安全性评估是一个综合过程,涉及光化学特性、非临床研究数据以及对人体安全性的评估。这一评估的目的在于确定是否有必要采取风险最小化措施来预防人类的不良事件。光毒性(光刺激)是指光反应性化学物质引起的急性光诱导组织反应;光过敏是指由光化学反应后形成的光产物(如蛋白质加合物)引起的对化学物质的免疫介导反应。《ICH协调指南 药品的光安全性评价S10》根据人用药品技术要求国际协调理事会(ICH)发布的《ICH协调指南 药品的光安全性评价S10》(ICH HARMONISED TRIPARTITE GUIDELINE, PHOTOSAFETY EVALU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S10),如果一个化合物需要阐明其光毒性,则应具备以下关键特征:① 吸收光为自然光线(波长范围为290-700 nm);② 吸收紫外/可见光后产生反应物质;③ 在光暴露组织(如皮肤、眼睛等)有足够的分布。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化合物通常不会产生直接的光毒性。《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皮肤光毒性试验评价化妆品原料和/或风险物质引起皮肤光毒性的可能性;皮肤光变态反应试验可评估重复接触化妆品原料和/或风险物质,并在紫外线照射下引起皮肤光变态反应的可能性。《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申请注册或进行备案的化妆品新原料,原则上应当提供以下毒理学试验项目资料,可以根据申报注册或进行备案新原料的用途、理化特性、定量构效关系、毒理学资料、临床研究、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类似化合物的毒性等情况,增加或减免相应的毒理学试验项目,其中包含:④ 皮肤光毒性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需做该项试验);⑤ 皮肤光变态反应试验(除情形6外,原料具有紫外吸收特性时需提交该项试验资料)。◆ 光安全性评价流程 ◆图1 光安全性评价流程图表1 光安全性评价检测方法汇总《化妆品安全评估资料提交指南》指出,根据原料的化学结构特点,对原料进行充分分析或测试能够证明其不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的,可豁免对皮肤光毒性的评估。例如,在290nm-700nm波长范围内的摩尔消光系数(Molar Extinction Coefficient, MEC)小于1000L/mol/cm,则该物质的光反应性较低,不足以引起皮肤光毒性。◆ 以水杨酸己酯为例 ◆2024年7月29日,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发布了《关于水杨酸己酯的科学意见附录SCCS/1658/23 - 0-3岁儿童接触》,开放征求意见截止日期至2024年9月23日。图片源自SCCS官网文件中根据紫外/可见(UV/Vis)光谱、体外数据和体内数据评估了光刺激/光致敏性终点。相关实验与结论如下:①紫外光谱分析(RIFM (Sears),2014)紫外/可见光谱(OECD TG 101)显示,水杨酸己酯在290-700 nm之间有显著的吸收峰,吸光度峰值在305 nm处,并在330 nm时返回基线。290 ~ 700 nm波长的摩尔吸收系数高于光刺激效应的关注基准(1000 Lmol-1cm-1)。② 体外3T3细胞(RIFM (Harbell),2002)在3T3中性红摄取(NRU)光刺激试验中测试了水杨酸己酯。通过比较有UVA照射和没有UVA照射的IC50值来计算光刺激因子。结果表明,水杨酸己酯不具有光刺激性。未观察到光刺激反应。③ 小鼠研究(RIFM (Urbach),1975)将未稀释的水杨酸己酯(20 ul)涂于无毛突变小鼠背部区域,暴露在长弧氙灯和荧光黑光灯下。分别在4、24、48、72和96小时评估反应。在照射阳性对照部位观察到光毒性反应。无反应辐照或未辐照的试验材料处理部位均观察到水杨酸己酯无光毒性。④ 小型猪研究(RIFM (Urbach),1975年)根据上述小鼠试验的相同程序,用未稀释的水杨酸己酯(20 ul)对两只小型猪进行试验,也未观察到光毒性。⑤豚鼠(RIFM (Learn),2003) 在两组远交白化无毛豚鼠中评价水杨酸己酯的光刺激作用。将0.3 ml水杨酸己酯按0%、5%、10%、50%和100%的比例溶于二乙基苯甲酸乙酯(DEP):乙基苯甲酸乙酯(EtOH)=3:1的溶液中进行试验。受试物给药和紫外线照射后立即、1/4小时,1/2/3天进行临床观察。水杨酸己酯不会引起光刺激引起的皮肤变化。⑥豚鼠(RIFM (Learn) 2003) 两组远交系白化无毛豚鼠暴露于水杨酸己酯(50%和100%)中未观察到光过敏。将0.3 ml用DEP:EtOHl=3:1配制的水杨酸己酯施用于颈部,动物颈部暴露于紫外线辐射约2.25小时。在给药和/或UVR暴露4小时后对这些位点进行评分。根据研究结果,水杨酸己酯不被认为是光过敏原。⑦人体研究(RIFM(Potrebka),2004)对56名受试者(41名女性和15名男性)进行光刺激潜能研究,水杨酸己酯(0.3%、3%和30%溶于DEP:ethanol=3:1的溶液中)施用于每个受试者的背部,然后用UVA和UVB照射,未辐照部位作为对照,评估受试物的刺激潜力。在UVA和UVB照射1、24、48和72小时后评估反应。未观察到任何反应。 根据现有的体外、体内和人体数据,最终可得出结论↓水杨酸己酯不具有光毒性或光致敏性。
  • 四合一气体检测仪:多气体同步监测,安全尽在掌握
    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众多场景中,气体安全至关重要。无论是在充满复杂气体环境的工业车间,深邃的矿井巷道,还是可能存在燃气泄漏隐患的家庭厨房,都离不开一个可靠的守护者——四合一气体检测仪。  四合一气体检测仪是一种高效、便捷的安全监测设备,能够同时检测并显示四种不同的有害气体浓度,通常包括可燃气体(如甲烷、丙烷等)、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氧气浓度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特定有毒气体(如二氧化氮、氯气等),具体检测气体种类会根据不同型号和应用场景有所差异。这种设备在化工、石油、天然气、冶金、消防、环保、地下管道维护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是保障人员安全、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工具。  这款检测仪凭借其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精准的数据分析系统,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检测出常见的四种气体,包括可燃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氧气。对于可燃气体,它能在第一时间感知到浓度的细微变化,哪怕是极其微量的泄漏也逃不过它的“法眼”。当一氧化碳这种无色无味却极具危险性的气体出现时,四合一气体检测仪会立即发出警报,为人们争取到宝贵的应对时间。硫化氢作为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也能精确地进行监测和预警。而氧气浓度的监测更是关键,无论是在高海拔地区还是封闭空间内,氧气含量的变化都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四合一气体检测仪能够确保我们始终处于合适的氧气环境中。  在实际应用中,它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也令人称赞。其操作简单易懂,无论是专业的技术人员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都能轻松上手。它具有清晰直观的显示屏,能够实时显示各种气体的浓度数值,让使用者一目了然。同时,它还具备声光报警功能,一旦检测到气体浓度超出安全范围,就会立即发出强烈的声光信号,及时提醒周围的人员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在矿井作业中,四合一气体检测仪为矿工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矿井下的气体环境复杂多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有了它,矿工们可以随时了解周围气体环境的状况,安心工作。在工业生产线上,它能有效预防因气体泄漏导致的火灾、爆炸等事故,降低企业的安全风险和经济损失。  总体而言,四合一气体检测仪以其卓越的多气体同步监测功能,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可靠的安全保障。让我们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气体环境时,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安全尽在掌握,它无疑是我们在气体安全领域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气体检测仪将更加智能化、网络化,为各行各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解决方案。
  • 谱育科技 | 助力半导体工厂特种气体安全运行
    半导体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它包含了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发光二极管以及光伏、光纤等多个细分领域。在目前半导体工厂的制造过程中,要用到约50种不同种类的特殊气体,其中不乏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如何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气体使用安全,一直是企业厂务系统关注的焦点。特种气体分类半导体制造业所使用的特种气体主要可分为四个大类。易燃气体易燃气体,是指在标准压力下,在与空气的混合物中按体积占13%或更少时可点燃的气体或与空气混合,不论燃烧下限值如何,可燃范围至少为12个百分点的气体。如甲烷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约为5%至15%。属于易燃气体有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等。毒性气体半导体制造行业中使用的很多气体是对人体有害有毒的。其中以砷化氢、乙硼烷、三氢化磷等气体的毒性最大。这些气体在工作环境中的允许浓度极微,因此在储存、输送以及使用的过程中都要求特别的小心。一般都应该采取特定的技术措施来控制使用这些气体。全氟丁二烯、八氟环戊烯、三氟化氮、氟甲烷、氯化氢、氟化氢、六氟化钨等都属于毒性气体。惰性气体惰性气体本身一般不会直接对人体产生伤害,在气体传输过程中,相对于安全上的要求不如以上气体严格。但惰性气体具有窒息特性,在密闭空间若发生泄漏会使人窒息而造成工伤事故,属于这类的气体有四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氧化性气体这类气体有较强的氧化性,一般同时具有其他特性,如毒性或腐蚀性等。属于这类的气体有三氟化氯、氯气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