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物理倾量仪

仪器信息网物理倾量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物理倾量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物理倾量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物理倾量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物理倾量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物理倾量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物理倾量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物理倾量仪相关的资讯

  • (纽迈分析-中油测井)创新联合出成果:移动式全直径二维核磁共振测量仪助力车载岩石物理实验室建设
    12月1日,主题为“智能驱动、数字决策”的中油测井新产品发布会在西安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王双明、李宁,陕西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石油总部部门、油气和新能源板块、工程技术板块、同行企业、石油高校等41家单位160余人出席会议。 此次发布会,中油测井发布了MLab车载岩石物理实验室、IDS智能导向系统、hiDAS光纤传感系统、FITS过钻具测井系列、LogUDB中国石油统一测井数据库等5项新产品。 纽迈与MLab车载岩石物理实验室 纽迈公司在核磁共振技术方面拥有多年的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而中油测井公司在测井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实际经验。基于双方在技术研发和行业经验方面的优势互补,为推动核磁共振技术在测井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我国测井行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纽迈与中油测井共建了核磁共振技术创新联合体。 MLab车载岩石物理实验室的核心设备移动式全直径二维核磁共振测量仪便是联合体双方联合开发的重要成果。 车载岩石物理实验室 车载岩石物理实验室由移动式全直径二维核磁共振测量仪、全直径岩心光学扫描仪、全直径岩心自然伽马能谱测量仪、漫反射红外光谱测量仪、岩石高温热解分析仪组成,有效集成了传统施工现场测试的及时性,以及实验室测试的精细化等优点,具有绿色、安全、快速、无损、机动性强的等特点。 可用于井场新鲜全直径岩心的快速连续测量,提供岩性、物性、含油性和孔隙结构及烃源岩特性参数、为测井解释、储层评价、甜点优选提供数据支撑,尤其适用于致密油、页岩油等非常规储层的快速精确评价,助力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 移动式全直径二维核磁共振测量仪 基于移动式全直径二维核磁共振测量仪等设备的车载岩石物理实验室充分发挥钻井取心的价值,最大程度的保持原位地层信息,为数字岩心建设提供解决方案。 当岩心出井后,去除岩心表面的泥浆或者密闭液,立刻将岩心用保鲜膜包裹,减少岩心中流体的逸散,首先连续采集以一维核磁T2谱,获取岩心孔隙度、孔隙结构信息。然后采集二维核磁T1-T2谱,计算含油饱和度,核磁共振仪器的最小回波间隔0.2毫秒,纵向分辨率1cm、2cm、4cm、10cm可选。每次扫描1米岩心,2cm分辨率下的一维核磁采集时间12分钟,二维核磁单点采集时间3分钟。 移动式全直径岩心核磁扫描技术能够检测大尺寸岩心,全面描述强非均质性储集层的真实孔隙结构,代表性强;可以在岩心出井的第一时间进行无损、快速测量;能够设定测量速度,模拟不同测井速度下的测量效果;同时具有更高的纵向分辨率。
  • 中科院物理所研制出原位透射电镜测量仪器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SF1组研制出新的原位透射电镜测量装置,实现了纳米管/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单元在透射电镜中的原位表征。在确定器件材料结构的同时,原位测量电输运性质。他们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双壁碳纳米管研究上,在实验上直接获得了双壁碳纳米管电输运性质与手性指数的对应关系,相关结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 131, 62 (2009) 上,这项研究对双壁纳米管基本物性的理解和未来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双壁碳纳米管由两个单壁碳纳米管套构而成,为纳米光电功能复合材料提供了理想的结构组元,也是研究纳米管层间原子相互作用的最简单材料体系。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唯一地决定于表征其原子结构的手性指数(n, m),在实验上测量纳米管物理性质与手性指数的一对一关系,从本征结构出发理解碳纳米管的特殊性质是一个基本的科学问题。该研究小组的博士生刘开辉、副研究员王文龙、工程师许智、研究员白雪冬和王恩哥等人用微加工工艺制作特殊衬底并构造双壁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做到器件电输运测量与透射电镜表征相兼容,成功测得了手性依赖的纳米管电输运性质。双壁碳纳米管每一层可能是金属性的(M),也可能是半导体性的(S),根据两者的组合方式有四种类型的双壁碳纳米管,即M/M, M/S, S/S和S/M。他们系统研究了四种组合情况下的双壁纳米管,实现纳米管输运性质与手性指数的直接对应。并且,通过对同一种类型纳米管(S/M)做大量器件样品的研究,证明了层间距是影响双壁纳米管输运性质的主要因素。他们还采用较大电流脉冲烧蚀纳米管的外壁,将探测深入到纳米管内壁,实现了双壁纳米管的逐层测量。实现单个纳米结构单元/材料微区的结构分析与原位性质测量,建立性质与结构的一对一关系,是纳米科学和低维材料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自2002年以来, SF1组与Q01组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合作,将扫描探针技术与透射电镜技术结合,研发原位透射电镜实验仪器,开展纳米操纵和纳米测量研究,在单根纳米管/纳米线的操纵和测量方面已经取得了系列进展(申请仪器和方法的发明专利5项,发表多篇论文如APL 87, 163106 (2005) APL 88, 133107 (2006) APL 89, 221908 (2006) APL 92, 213105 (2008) 等)。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和中科院的资助。
  • 新型冰雪粒径测量仪和硬度测量仪助力“科技冬奥”
    高山滑雪最高时速达248km/h,滑雪赛道也需要“塑胶跑道”“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的口号,充分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奥运会纪录的频频打破,不但有运动员的刻苦训练,教练员的辛勤指导,科技尤其是对于运动场地的科技提升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就拿大家熟悉的田径运动场而言,最初的跑道是煤渣跑道(相信很多70后、80后的老伙伴们都跑过吧),后来改成了人工合成的塑胶跑道,与煤渣跑道相比,其弹性好,吸震能力好,为运动员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在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在首次使用的塑胶跑道赛场上创造了诸多的奥林匹克纪录。2022年中国北京即将举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提出了“科技冬奥”的概念,中国冰雪运动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高山滑雪比赛是冬季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高山滑雪的观赏性强,危险性大,比赛时运动员最高时速可达到248km/h。高山滑雪比赛均采用冰状雪赛道。什么是冰状雪?所谓冰状雪,是指滑雪场的雪质形态,其表面有一层薄的硬冰壳,用于减小赛道表面对于滑雪板的摩擦力。可以说冰状雪赛道就是高山滑雪项目的塑胶跑道,其制作的质量对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及滑雪的舒适感,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延长运动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看似简单的冰状雪赛道,制作起来却大有讲究。冰状雪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目前采用的是向雪地内部注水的方案。但是注水的强度和注水的时间把握需要根据不同的赛道地点以及当时注水时的气温进行相应的调节,以保证冰状雪赛道既有一定的强度,又有足够的弹性,使得运动员能够在高速的高山滑雪比赛中舒畅的进行滑降、回转等比赛项目。与田径场塑胶跑道不同的是,每次比赛每一个运动员在进行高山滑雪比赛时,由于技术动作的需要,都或多或少的会对冰状雪的赛道产生一定损伤,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前后出发的滑雪运动员的赛道雪质状态需要保证一致,因此冰状雪赛道还需要有一定的厚度以及均匀性。研制新型冰状雪测量仪器,保障赛道质量既然冰状雪赛道有如此多的要求,那么过去是如何判断冰状雪赛道的雪质的呢?主要是采用人工判断的方法,即找一些有经验的裁判员用探针安装在电钻上进行触探工作,通过触探工作反馈的手感判断冰状雪赛道的建造质量。这种带有一定“盲盒”性质的判断工作往往会显得很不透明,也不利于这项运动的推广。助力2022北京冬奥会,依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20的“不同气候条件下冰状雪赛道制作关键技术”项目,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南极团队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共同合作研发了用于判断冰状雪赛道质量的冰雪粒径测量仪和冰雪硬度测量仪,其目的在于将冰状雪质量的人工主观判断,变成清晰可见的客观物理数据,通过对这些物理数据的科学分析,结合有经验的运动员的滑雪体验,掌握不同地点,不同天气条件下冰状雪赛道的制作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仪器:冰雪粒径自动测量仪和冰雪硬度自动测量仪。积雪颗粒的形状及大小是影响雪的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不同大小雪粒之间在自然状态下空隙不断变小,雪中含有的空气降低,使得雪粒间的化学键合力增强,从而影响雪的硬度。那么如何测量积雪的颗粒呢,科研人员采用漫散射原理:近红外光经过粗糙的表面会被无规律的向各个方向反射,会造成光强度减弱,光减弱的大小跟表面的粗糙相关,而积雪表面的粗糙程度是由粒径决定的。通过测量光减弱的比例间接的测量出冰雪的颗粒大小。冰雪粒径自动测量仪测量注水雪样雪的硬度测试是反映冰雪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冰雪硬度测量仪的原理是通过电机带动滑轨驱动探头打入冰状雪赛道内部,并读取探头受到的反作用力的大小来判断冰雪的硬度条件。该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做到基本无损的对赛道进行冰雪硬度的测量,不影响赛道的后续使用,并且可以通过读取力和冰状雪深度的曲线了解冰状雪赛道的均匀性。针对高山滑雪的赛场坡度较陡,人工攀爬十分困难,科研人员在仪器的便携性上做了特殊的设计,设计了一款折叠式的硬度测量仪,方便携带,可以从坡顶沿雪道一直测量到坡底,实现了仪器的“就地展开”和“指哪测哪”的功能。冰雪硬度测量仪现场工作照片2020年11月-2021年3月,抓住冬奥会举办前的最后一个冬季的机遇,在冬奥会举办地北京延庆、河北张家口以及黑龙江哈尔滨亚布力冬季体育训练基地对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注水强度的冰状雪赛道,使用研制的冰雪粒径自动测量仪和冰雪硬度自动测量仪进行了粒径及冰雪硬度测试,获得了不同深度冰雪粒径的变化图以及不同深度的冰雪硬度的曲线图。冰状雪赛道压强-深度关系图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飞腾研究员认为“雪粒径及硬度计等新型冰雪仪器的研究,将过去以人工经验为主的冰状雪赛道状态判断变为了客观、清晰的科学指标,为冰状雪赛道制作标准的透明化提供了参考依据”。项目攻关团队的带头人,国际冰冻圈科学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丁明虎研究员认为“雪粒径和硬度计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于自然雪的人工造雪的特殊情况,仪器在项目工作中表现优异,性能稳定,可靠性高。”未来将在南极天文台发挥作用冰雪强度、硬度的测量不仅可以应用于滑雪相关的体育运动中,在未来的极地工程建设上也能发挥作用。遥远的南极虽然不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但是却有着良好的天文观测条件。根据2020年在 Nature 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证明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的光学天文观测条件优于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台址。这项研究成果确认了昆仑站有珍贵的天文观测台址资源,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南极天文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但是如何在南极地区安装大型望远镜又有很多实际的困难,其中之一就是普通的大型望远镜的基墩都是直接安装在地球的基岩上,这样基墩比较扎实稳固,能保证望远镜在观测时不会因为地基不稳产生晃动,但是冰穹A地区的冰大约有4000m那么厚,相当于1500层楼房那么高,如果再想将望远镜基墩打入基岩显然难以做到。那么大型望远镜如何能够平稳的伫立在南极浮动的冰盖上呢?这就需要科学家们对冰穹A地区的冰雪进行特殊的加固处理,使其能够满足基墩的设计要求。在加固处理完后,我们的雪粒径和硬度测量仪就可以对加固后的冰雪强度进行测量,通过科学的数据检验其是否能够满足南极大型望远镜的需求。
  • 特惠新品推荐---LSA100RF光学滞留力测量仪(第二代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
    光学滞留力测量仪LSA100RF 是德国Lauda Scientific公司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台光学滞留力测量的商品机,是传统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的更新换代产品,属于第二代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该机器不仅涵盖第一代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的所有测量功能,而且具有独特的滞留力测量功能,是表面分析仪器领域中的一个开拓性创新!LSA100RF光学滞留力测量仪的测量方法LSA100RF光学滞留力测量仪在常规接触角测量仪上引入了离心力旋转台和视频同步触发技术。在快速旋转状态下置于材料表面上的液滴,在离心力的驱动下产生侧向滑动的趋势,迫使液滴形状发生变化。当离心驱动力达到最大滞留力数值的时候,液滴沿材料表面发生横向水平滑动。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仪器利用视频同步触发技术能够准确的抓拍到液滴形状和位置变化的一组照片并记录相对应的滞留力数据,通过软件自动处理得到滞留力数据以及前进接触角和后退接触角的变化曲线和最大值。滞留力能够直接反映液体和固体之间界面上的相互作用力。LSA100RF光学滞留力测量仪利用滞留力和动态接触角同时测量功能,可以进一步分析滑动过程中滞留力和液滴形状变化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LSA100RF光学滞留力测量仪的推出为材料润湿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LSA100RF在动态、多功能测量方面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它能够同时使用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表征液体和固体材料之间界面上的相互作用,必将在特殊功能材料、液体的传送和过滤过程、表面的自清洁和易清洗等众多领域发挥出关键作用。LSA100RF光学滞留力测量仪的技术参数:新冠病毒疫情期间,LSA100RF 将特价销售,并确保3周的到货期! 感兴趣的客户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开通了网上和微信购买业务,您的购买将更简单方便! 等待您的联系!东方德菲联系电话: 400-860-5168转0629
  • 【新品主推】粮食水分测量仪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点击此处可了解更多产品详情:粮食水分测量仪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粮食水分测量仪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仪器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快速准确地测量粮食的水分含量,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粮食水分测量仪的原理    粮食水分测量仪的原理主要基于电学和近红外原理。电学方法主要利用粮食的导电性与其含水量的关系,通过测量粮食的电导率或介电常数来推算其水分含量。近红外原理则是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分析粮食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吸收和反射特性,来推断其水分含量。    二、电学方法原理    电学方法中,常用的有电阻式和电容式两种。电阻式水分测量仪利用粮食的导电性,通过测量电阻值与水分含量的关系来推算水分。电容式水分测量仪则是利用粮食的介电常数与其含水量的关系,通过测量电容值来推算水分。    三、近红外原理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利用粮食中水分子对近红外光线的吸收特性来推断水分。该技术具有非破坏性、快速准确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对样品颜色、颗粒大小等因素敏感的问题。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常采用光谱预处理、多元回归等方法进行校正和优化。    四、粮食水分测量仪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粮食水分测量仪在农业生产、粮食储存和加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准确测量粮食的水分含量,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和储粮工作,避免因水分过高导致霉变或水分过低影响口感等问题。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提高,粮食水分测量仪将向着更加智能化、高精度、快速响应等方向发展。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粮食水分测量仪将与智能农业系统相结合,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结论    粮食水分测量仪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测量方法,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有助于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适合的水分测量仪,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粮食水分测量仪在农业生产和科研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新品主推】粮食水分测量仪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 中国成首个年度专利申请破百万国家 测量仪器申请量靠前
    北京时间23日晚路透社称,联合国下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周三表示,中国正在推动亚洲引领的全球创新增长,成为首个年度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万件的国家。  该机构在其《世界知识产权指标》年度报告中表示,2015年中国专利申请量达到101万件,专利申请最多的领域是电气工程(包括电信),紧随其后的是计算机技术和半导体,以及包括医疗技术在内的测量仪器。  WIPO总干事Francis Gurry 表示:“中国的数字是超乎寻常的,是全球首个一年内受理专利申请超过100万件的国家。”  他表示,中国去年收到的101万件专利申请中,大部分是申请国内专利,只有大约42154件申请国际专利。不过,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正在“缓慢而渐进地”增长。“他们正处在让创新成为经济战略核心的进程中。”  WIPO表示,2015年全球范围的专利申请量约为290万件,较2014年增加7.8%,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专利申请最终获准。  美国去年的专利申请量为526296件,仅次于中国,位居全球第二。日本与韩国分列第三和第四位,专利申请量分别为454285件和238015件。
  • 光学计量仪器:解读精密测量的利器
    光学计量仪器作为现代科学和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利用光学原理进行精确测量,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光学计量仪器的定义、原理以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光学计量仪器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光学计量仪器是基于光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的精密测量设备,用于测量长度、角度、形状等物理量。  分类:光学计量仪器可以根据其功能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包括测微计、激光干涉仪、投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每种仪器都有其特定的测量原理和适用范围。  第二部分:光学计量仪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光学原理:光学计量仪器利用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等特性进行测量。例如,激光干涉仪利用激光光束的干涉现象测量长度和形状,投影仪通过光学系统投影图像进行测量等。  工作方式:光学计量仪器通常利用光源、探测器、光学透镜和其他相关组件构成测量系统。通过精确的光学路径设计和信号处理,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第三部分:光学计量仪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物理学研究:光学计量仪器在物理学领域中广泛应用,例如用于测量材料的光学性质、表面形貌和精细结构等,为理论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生物医学研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光学计量仪器可用于测量细胞、组织和生物标本的大小、形状和表面特征,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材料科学研究:光学计量仪器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用于测量材料的机械性能、光学性能和电子性能,为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支持。  第四部分:光学计量仪器在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制造业:光学计量仪器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例如测量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状,确保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航空航天:光学计量仪器可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对飞行器、航天器以及相关部件进行精确测量,确保飞行安全和性能。  汽车工业:在汽车制造中,光学计量仪器可用于测量汽车外观、内饰和关键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状,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光学计量仪器作为精密测量的利器,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利用光学原理和精确的测量系统,这些仪器能够提供高精度、可靠的测量结果,满足各行各业对于精密测量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学计量仪器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被引入,以提高测量精度、扩大测量范围和增加测量功能。同时,仪器的便携性和自动化程度也得到了提升,使得使用更加方便和高效。  然而,光学计量仪器的应用并不仅限于科学研究和工业领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例如,眼镜店使用计量仪器来准确测量眼镜度数;珠宝商使用显微镜和投影仪来评估珠宝的品质和工艺。  总之,光学计量仪器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进步。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应用,光学计量仪器将继续为我们提供精密测量的利器,助力于各个领域的科研、生产和品质控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卡外国“脖子”,大量仪器技术限制出口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为加强技术进出口管理,根据《对外贸易法》和《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商务部会同科技部等部门对《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包括商务部、科技部2008年第12号令和商务部、科技部2020年第38号公告,以下简称《目录》)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拟删除技术条目32项,修改36项,新增7项,修订后《目录》共139项,其中,禁止出口技术24项,限制出口技术115项。此次修订对《目录》进行较大幅度删减,细化部分技术条目控制要点,为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创造积极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目录》中涉及大量仪器与检测技术并限制出口。部分仪器技术如下:行业领域技术名称技术名称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空间仪器及设备制造技术1. 通道数500的遥感成像光谱仪制造技术2.空间环境专用器件设计和工艺、评价方法和设备、空间润滑方法和润滑件;3.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总体技术方案和主要技术指标;4. 高分辨率可见光、红外成像技术的总体方案及指标;5. 毫米波、亚毫米波天基空间目标探测技术的总体方案及指标无人机技术1. 不同级别的固定翼和旋翼类无人机中的微型任务载荷,自主导航、自适应控制、感知与规避、高可靠通信及空域管理等关键技术2. 无人机制造中所涉及的惯性测量单元、倾角传感器、大气监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磁传感器、发动机流量传感器等集中类型传感器的关键技术3. 电磁干扰射线枪等反无人机技术4. 无人机任务载荷关键技术(光电/红外传感器、合成孔径雷达及激光雷达的制造技术等)5.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自主导航、路径及避障规划等相关的算法及软件)激光技术利用自主研发的KBBF单晶体制造深紫外固体激光器的关键技术激光雷达系统车载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技术传感器制造技术1. 电子对撞机谱仪用霍尔探头的设计制造与标定技术2. 远场涡流测试探头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波技术高功率(百兆瓦级)微波技术1. 脉冲功率技术与强流电子束加速技术2. 爆炸磁压缩技术仪器仪表制造业热工量测量仪器、仪表制造技术同时具有下列指标的双涡街流量计制造技术1. 用于管道直径50~2,000mm2. 测量精度高于0.5%3. 流速≥0.2m /s4. 管道介质为水与温度≤300℃蒸汽机械量测量仪器、仪表制造技术高精度圆度仪1. 大尺寸(Ф250~Ф1,000)圆度与圆柱度在线测量技术2. 为提高主轴回转精度和测量精度(±0.017μm)的误差分离与误差补偿技术无损探伤技术探伤用驻波电子直线加速器用加速管的制造技术材料试验机与仪器制造技术1. 贴片光弹性在线、动态、同步检测技术2. 液氢高速(>4万转/分)轴承试验机设计技术(1)主轴低温(低于-240℃)变形控制技术(2)热传导及热隔离技术(3)加载系统计时仪器制造技术1. CCD(光电耦合器件)终点摄象计时及判读专用设备中成象传感技术及控制方式2. 游泳(蹼泳)成套计时记分专用设备中的触摸板传感方式及制作工艺精密仪器制造技术1. 高精度(在5.1mm处分辨率20μm)反射式声显微镜(1)声镜制造技术(2)声镜成象和V(Z)曲线原理和阴影成象法2. 柴油机振型现代激光光测研究(1)非球面透镜设计和制造技术(2)二路光路系统设计结构技术3. 四坐标探针位移机构技术(1)四坐标位移机构的设计及制造工艺(2)高频率响应(≥20kHz)压力探针的设计制造工艺地图制图技术1.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算法和系统中具有比例尺1:100万的地形及地理坐标数据2. 直接输出比例尺≥1:10万地形要素的应用技术地震观测仪器生产技术1. 观测频带到直流,灵敏度≥1,000Vs/m的地震计生产技术2. 井孔径1s,灵敏度≥500Vs/m的井下三分向地震计生产技术玻璃与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技术1. 镀膜机多头小离子源制造技术(1)离子束辅助蒸发工艺(2)离子束斑合成技术2. 制作坩埚用F1强化铂的成份及其制作技术专业技术服务业海洋环境仿真技术1. 海洋环境仿真、背景干扰仿真2. 内插滤波技术和模拟通道时延误差的修正技术3. 建模大地测量技术我国大地控制网整体平差方法及软件技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我国重点工程精密测量的技术和方法真空技术真空度<10-9mPa的超高真空获取技术声学工程技术1. 专门设计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火车的有源噪声控制的系统设计技术和算法软件2. 声功率>10,000W的气动声源设计技术和制造工艺计量测试技术1. 六氟化硫微量含水量测量技术(1)检测限十万分之三(体积分数)的传感器制造技术2. 氯化钠温度定点技术(1)相平衡态时氯化钠密度值(2)密封腔改善热传导技术和防腐蚀技术(3)定点黑体防泄漏技术地质勘查业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地磁场测定灵敏度≤0.01nT(包括单光系、多光系)氦光泵磁力仪探头制造技术医药制造业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的制备和加工技术1. 组织细胞分离和培养技术2. 组织细胞培养基的配方技术3. 材料支架的加工技术4. 组织工程产品的培养加工技术5. 组织工程产品的保存技术6. 医用诊断器械及设备制造技术(包括国产新一代基因检测仪、第三代单分子测序仪)附件: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doc
  • 美国产品占主流——全国共享磁测量仪器盘点
    磁性测量是指对磁场和磁性材料进行测量,通过磁测量来测量其它物理量。 基本被测量包括磁通量Φ,磁感应强度B,磁场强度H,磁化强度M等。1785年,库仑发现电荷间和磁极间作用力的库仑定律和磁库仑定律,揭开了磁测量历史的序幕。1819---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以及安培等发现关于电流之间磁相互作用力的安培作用力定律,1831年法拉第发现关于变化磁通感生电动势的电磁感应定律,使人类对宏观磁现象有了全面而本质的认识,并导致1832年高斯单位制的开始形成,真正的磁测量才得以实现。由于高校的管理模式及制度,磁测量仪器大多养在“深闺”,大量科研资源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解决这个问题并加速释放科技创新的动能,中央及各级政府在近几年来制订颁布了关于科学仪器、科研数据等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平台建设文件。2021年1月22日,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2021年度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国科发基〔2020〕342号)》,全国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将各种科学仪器上传共享。其中,对磁测量仪器的统计分析或可一定程度反映科研领域相关仪器的市场信息(注:本文搜集信息来源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不统计用于生物体的磁测量仪器,不完全统计分析仅供读者参考)。不同地区(省/市)仪器分布情况本次统计,共涉及磁测量仪器的总数量为301台,涉及26省(直辖市/自治区),144家单位。其中,北京市共享磁测量仪器数量最多达83台,占比28%,涉及29所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等,北京如此高的占比主要是由于其拥有数量众多的科研院所。仪器所属学科领域分布仪器所属类型分布从仪器所属学科领域分布可以看出,磁测量仪器主要用于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研究。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统计存在交叉分布的情况,即该仪器同时属于多类学科领域。结果显示,物理学和材料科学标签重合度很高。此外,地球科学领域的仪器占比也较高,达12%,排名第三,仪器其所属单位主要为地震、地质领域的科研院所。从仪器类型分布图中可以看出,磁测量仪器绝大部分被归类到了计量仪器和物性性能测试仪器。仪器所属单位性质分布那么这些仪器主要分布在哪些单位呢?统计结果表明,共享磁测量仪器主要分布于高校中,占比达61%,这一结果主要是因为共享仪器平台的仪器由高校上传所致,统计结果并不能体现出此类仪器的市场分布。此外,统计结果中的政府部门主要和海洋探测有关。磁测量仪器数量TOP8这些磁测量仪器主要品牌为Quantum Design和Lake Shore,均为美国品牌。Quantum Design公司是世界知名科学仪器制造商,其研发生产的一系列磁学测量系统及综合物性测量系统已成为全球先进的测量平台,广泛分布于世界上几乎所有材料、物理、化学、纳米等研究领域的尖端实验室。Lake Shore公司成立于1968年,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是低温与磁场科研设备的国际领导者。主要产品包括:振动样品磁强计、低温真空探针台、霍尔效应测量系统、低温控温仪、低温传感器、高斯计、磁通计等。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校院所的磁测量仪器仍以进口为主,国外品牌占主流。本次共享磁测量仪器盘点,涉及Quantum Design、Lake Shore、AGICO、Brockhaus、Oxford、2G、Durham、Marine Magnetics、MicroSence、ADE、中国计量技术开发总公司、Evico Magnetics、理研电子株式会社、Cryogenic、Princeton Measurements Corporation、安捷伦、岩崎通信机株式会社、NSG等七十多家厂商,呈现出二超多强局面。
  • 重庆:无创治疗实体肿瘤测量仪器将打破进口垄断
    用于测量高强度聚焦超声场的光纤水听器研究日前取得显著成果,将打破测量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使得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技术这一无创治疗实体肿瘤新方法取得突破。   据了解,就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而言,准确测量和描述HIFU声场特性对于精确预测治疗剂量和HIFU生物学效应、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HIFU临床设备的统一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高声压的HIFU声场测量仪器全部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   重庆市科委介绍,重庆融海超声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重庆大学合作,在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下,发明并设计制造了一种全石英光纤法珀干涉型超声水听器 研究了在HIFU场中的侧向敏感和端部敏感的全石英光纤超声水听器的传感原理 设计开发了全石英光纤法珀干涉型超声水听器原型样机及测量HIFU声场的仪器系统,其中光纤法珀干涉型超声水听器的原型样机可以实现HIFU场高分辨率和高声压的测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推动HIFU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该项目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1件,项目相关研究内容已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支持。
  • LAUDA成立子公司全面负责测量仪器业务
    从2015年3月1日起,全资子公司LAUDA Scientific GmbH将接管LAUDA测量仪器的开发、销售和客户服务。董事总经理Gunther Wobser博士说到,&ldquo 随着这重要的一步,我们的测量仪器业务将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扩展。作为一个家族企业,我们将继续坚持长远和可靠的发展战略,专注于创新和以客户为中心的品牌战略。&rdquo   明年将是世界领先的恒温器专家LAUDA成立60周年,所以在公司内精确恒温设备和测量仪器之间的联系也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早在1936年,公司创始人Rudolf Wobser博士为落球粘度计开发了系列恒温器产品,成为全球第一个工业制造的恒温器。在1967年,他利用机会将与一个重要客户合作过程中开发的测量仪器整合到了公司业务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功故事的开始。   除了Gunther Wobser博士,Ulf Reinhardt博士也将成为LAUDA Scientific的董事总经理,他在测量技术和公司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Ulf Reinhardt博士谈到公司发展目标时说到:&ldquo 通过我们自己和合作伙伴的重点研究和开发,我们将开发出精确、高效的物理量测量的新方法和仪器。&rdquo LAUDA Scientific可以为聚合物、塑料、油和表面活性剂等样品分析提供粘度计、张力计、样品制备系统等全面的产品。(编译:刘丰秋)
  • 510所微重力测量仪成功通过实践十号检验
    p   4月24日,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510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由该所研发的微重力测量仪、雷达应答机、热控对流风扇等24台实践十号星上产品经过飞行试验,全部工作正常、性能稳定。其中,微重力测量仪首次实现全程监测实践十号返回舱和轨道舱的科学实验环境。 /p p   510所副所长王润福表示,实践十号卫星是我国首颗专门用于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实验研究的返回式卫星。为给一系列微重力科学实验提供精确的背景资料,测量卫星在轨飞行期间的微重力加速度,特别是实时监测各项实验期间的微重力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p p   微重力测量仪主管设计师李云鹏表示,就像汽车上的仪表盘,微重力测量仪需要实时获取卫星微重力加速度的方向、量值、频谱及其变化等准确数据,研判微重力水平环境,进而为降低微重力干扰提供设计依据。 /p p   根据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实验任务需求,510所研制了由采编单元和两只传感器组成的新一代微重力测量仪,并实现了产品轻量化设计,增强了软件处理能力,替代了部分硬件功能,有效节省了体积、重量和功耗。 /p p /p
  • 精密测量仪器产业现状与未来技术趋势剖析——访西安交通大学杨树明教授
    近日,第3届高端测量仪器国际论坛暨第13届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国际会议(IFMI & ISPEMI 2024)在山东青岛成功举办。会议邀请各国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领域的科学家、专家与业界领袖,就国际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领域面临的重大机遇、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等。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专访环节,荣幸地邀请到了西安交通大学杨树明教授,就其研究方向、精密测量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精密测量仪器产业发展现状等话题展开分享。西安交通大学 杨树明教授仪器信息网:请简单介绍下您的研究方向。杨树明教授:我一直聚焦于微纳测量领域,包括在该领域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等。近些年来,我们把微纳测量技术应用于芯片检测领域,特别是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的研发。在长期技术储备的基础上,我们与企业紧密合作,争取在该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推动我国半导体芯片检测技术的自主化进程,解决晶圆缺陷检测的国产化难题。仪器信息网:您如何看待国内外精密测量仪器产业的发展现状?杨树明教授:精密和超精密测量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制造业的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对于精密测量仪器,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而缩小这一差距,需要长期的坚持与不懈努力。仪器信息网:国内精密测量仪器产业应如何补齐这一差距?杨树明教授:我觉得人才是核心要素。一方面,该领域专业人才短缺,当前亟需通过提升高校培养规模、鼓励更多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来加强人才供给;另一方面,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制度保障,从而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在该领域长期耕耘。这两方面对于补齐我国与国际精密测量技术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具有关键作用。另外,要推动我国精密测量技术的蓬勃发展,逐步缩小与国际前沿的差距,并实现超越,我们还需要从多个维度上坚持不懈地努力。仪器信息网:我国在精密测量技术及仪器领域面临哪些挑战?特别是关键核心零部件及供应链方面是否存在瓶颈?杨树明教授:当前,从关键零部件至整机,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光源,尽管国内光源性能正逐步提升,但是短波长光源尚且没有完全达到应用要求,市场上尚缺乏适用于晶圆缺陷检测的成熟光源产品。同时,探测器、光学元件等关键零部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过,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表现亮眼,相关技术在精密测量技术领域的应用,展现了一定的优势。仪器信息网: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对精密测量技术的影响?杨树明教授:"智能"已成为众多领域关注焦点之一。在测量领域,人工智能影响着测量的标定方法、管理方式和应用领域等,同时人工智能发展又需要测量作为支撑,包括数据如何精确获取、数据处理算法和模型的准确性等。可见,人工智能与精密测量必然相互融合发展。仪器信息网:您认为未来精密测量技术及仪器将沿着哪些方向发展?有哪些新兴技术或应用值得关注?杨树明教授:过去的测量工作主要聚焦于单一物理量,采用单一方法和设备完成。然而,随着测量需求日益多样化与复杂化,测量向着多物理量同步测量的方向迈进,要求测量仪器和设备集成多测头,具有多功能。随着加工精度和尺度从微米级到纳米级再到原子级,精度与尺度的极致追求对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极端化的工作环境使得传统方法与技术难以胜任。此外,极致精度和极端尺度方面,缺乏标准和测量规范,需要探索新的计量与溯源方法。仪器信息网:您认为大规模设备更新将对国产仪器带来哪些机遇?杨树明教授:这是国产仪器发展的好机会和机遇。国产设备因性能与进口设备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市场在选择时往往倾向于进口产品。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加上政策支持与国产仪器前期的基础和积累,国产仪器有望加速融入市场,在实际应用中不断迭代升级,逐步提升其性能。这必将促进国产仪器行业的加速发展,并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仪器信息网: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您认为国产精密测量仪器企业应加强哪些方面的能力建设以提升竞争力?杨树明教授:首先,应加强企业与高校的紧密合作。企业应主动寻求与高校的深度合作,而高校也应积极与企业对接。双方应基于各自的需求与优势,构建协同发展的合作模式。企业应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平台与资源优势,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特别是涉及新技术、新方法时,与高校紧密合作,让高校进行前瞻性研究。实际上,高校也要积极与企业开展紧密合作,与企业携手并进,才能使其成果落地。借此机会,我们诚挚希望与更多企业及高校研究院所携手,共同研发高端测量仪器,为国家解决“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 四部门:加强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培育100家测量仪器品牌企业
    1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原文如下: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技术基础。国家测量体系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以来,开启了以测量单位数字化、测量标准量子化、测量技术先进化、测量管理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测量”时代。为推动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建立完善,满足经济社会对高效精准测量的需求,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积极开展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测量技术、测量仪器设备的研究和应用,以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为手段,服务支撑测量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测量数据的广泛应用,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创新引领,优化升级。以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为契机,加大计量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共用性、探索性和颠覆性测量技术研究,加快量子测量标准和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制,补充完善重点测量方法,提升现有测量能力和水平。需求牵引,重点突破。围绕制造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全面梳理经济社会各领域对精准测量的需求,系统分析普遍性和关键共性测量难题,明确测量技术研究主攻方向和建设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突破。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从政府层面加大对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发挥市场在测量技术创新和测量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开放共享,协同推进。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建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协同攻关和成果共享机制,形成理论研究为基础、产业需求为主导、技术攻关有机制、成果转化有渠道的协同推进局面。(三)工作目标。到2035年,计量基准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数字化量传溯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部分重点领域测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研制成功一大批国产测量仪器设备,新建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核心测量仪器设备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建设50家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培育100家测量仪器设备品牌企业,形成200项核心测量技术或能力。全社会精准测量和有效溯源意识得到明显增强,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测量活动更加规范,测量数据应用更加广泛。测量技术协同创新与共享机制基本建立,测量技术资源利用率得到明显提高,测量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水平显著提升。二、重点任务(一)建立先进量传溯源体系。紧密结合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基本物理常数精密测量技术和量子计量基础研究,推动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高准确度、高稳定性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建设。加快量子传感和芯片级计量技术、新型量传溯源技术研究,研制具有典型量子化特征的测量仪器设备,建立计量标准和测量参数传递数字链路,推动量值溯源扁平化发展。积极推进计量数字化,加强数字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计量标准和测量仪器设备数字化技术研究。(二)优化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建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增强计量基准自主可控能力,创新计量基准全链条管理机制。改革计量标准体系架构,统筹考虑技术能力和现实需求,建立以国家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行业)计量标准、企事业计量标准为主体的层次分明、链条清晰的计量标准基础设施网络。实施标准物质能力提升工程,加快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自然资源和刑事司法等重点领域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加强标准物质监管能力建设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探索建立标准物质量值验证和质量追溯工作机制,建设一批标准物质量值核查验证实验室,开发建设标准物质质量追溯平台,形成标准物质研发、生产、应用全生命周期监管能力。(三)加快先进测量技术研究。加强计量学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原始创新。围绕时间单位重新定义,重点研究量子计量技术及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小型化技术。加快推动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试验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满足空天、深空、深海高精度探测和精密量子测量等重大应用需求。研究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核安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量测量需求,研究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方法,突破在线、动态、远程、快速校准技术,解决极端量、复杂量、微观量等准确测量难题。研究数字化模拟测量、工业物联、跨尺度测量、复杂系统综合测量等关键技术,不断填补新领域测量技术空白。(四)推动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研发和应用。加强高端仪器设备核心设计、核心器件、核心控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推动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测量仪器设备中的应用,积极推进测量仪器设备智能化、网络化。加强高精度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的研制和应用,基本实现关键核心设备自主可控。实施测量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测量仪器设备研发,提升测量仪器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研究建立测量仪器设备计量测试评价制度,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测量仪器设备品牌。加快专用测量系统的研制,形成满足航空航天、海洋监测、交通运输等装备研制生产任务和重大工程需求的测量能力。(五)建设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针对各领域测量能力的不足,加强国家测量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推进大型测量仪器设备、科学测量数据等测量技术基础平台建设,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强化测量实验室计量溯源性意识和要求,保证测量结果准确、一致和有效。加强行业或区域测量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测量资源整合,优化行业、区域测量资源配置。鼓励各类测量主体建立联合实验室和技术创新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强测量资源开放共享,推动测量资源一体化发展。(六)提升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鼓励企业加强测量投入,合理配备测量设备,严格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建立必要的计量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研究建立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推动企业进行对标达标,发挥先进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企业自愿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动先进测量技术要素和管理手段在企业的应用。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链链长企业,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全面提升核心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加快先进测量技术攻关成果的落地应用,带动产业上下游融通创新、协同发展。(七)推进测量数据积累和应用。引导企业建立产品研制、生产、试验、使用过程动态测量数据信息库,开展测量数据分析研究,改进企业生产控制流程,提高产品控制精度和质量,完善产品全寿命周期数据管理。加强测量数据智能化采集、分析与应用,推进测量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建立智慧计量实验室和智能计量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赋能。积极将测量数据纳入工程领域数字化科研过程,推动测量数据资源在工程领域集成应用。加快建设国家计量数据中心,培育一批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示范基地,探索建立国家标准参考数据中心,提升测量数据价值挖掘能力,实现跨行业、跨领域测量数据融合、共享和应用。(八)完善先进测量技术规范。研究建立适应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需要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充分借鉴吸收国际先进测量技术成果和经验,开展测量活动梳理和测量数据研究分析,组织制定一批对测量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测量技术规范,指导测量活动规范化、科学化开展。分析梳理各产业领域工程实践活动被测参数,建立动态、开放的参数信息库。加强复杂被测对象、复杂工况环境、复杂耦合关系等工程应用场景的参数测量方法研究,建立满足工程实践要求的测量技术规范。(九)优化先进测量技术服务。鼓励社会各方资源围绕国家重点领域测量需求,建立各类先进测量服务机构,为行业发展提供精准测量服务。发挥中央企业优势作用,在战略性、关键性重大测量项目上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各领域先进测量“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测量标兵,推动先进测量能力差异化、多样化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围绕产业测量测试需求,加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形成关键参数测量、仪器设备校准、产品测试评价、系统方案集成的一站式服务能力,建立全产业链计量溯源体系,提升全产业链计量测试服务和全寿命周期计量保障水平。搭建国家先进测量技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测量需求和测量服务的公开化、信息化。(十)发挥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推动作用。积极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各要素的协同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链条、全流程、全体系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推动计量与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相互参考借鉴和共享共用,以精准计量推动标准数据和方法的科学验证,通过标准促进计量价值的应用体现;强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计量溯源性的概念,通过先进测量技术和测量手段不断丰富完善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内涵。聚焦测量数据分析和应用,探索测量数据成果标准化途径,形成标准测量数据包、标准测量模型等,研究采用标准测量数据包、标准测量模型的认证认可方法和程序。(十一)培养先进测量人才队伍。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战略咨询专家智库,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加强对计量测试相关专业学科建设的引导,优化高等院校计量测试相关专业设置,推动计量测试相关专业与通信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以及量子信息科学等相关专业协同建设。完善注册计量师制度,加强产教研用融合,加强计量技术机构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支持各领域科研项目吸纳计量技术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促进测量人才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学协会作用,加强测量技术人才培训,打造富有自主创新精神、专业技术能力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测量人才队伍。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予以全面规划和重点考虑,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落实措施。在国家层面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推进办公室,强化各部门组织协调和沟通协作。鼓励地方和行业、企业积极探索和创设推进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模式,进行先行先试和推广示范。(二)完善制度保障。争取将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积极推动将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写入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测量程序、测量过程和测量数据等规范和使用提出明确要求。搭建多方测量主体共同参与的联合科研攻关机制,完善先进测量技术应用结果比对、成果评价等制度,推动测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三)加大政策支持。从政策、资金、科研、人才等各方面鼓励先进测量技术的研发、先进测量设备和方法的研制和应用、先进测量技术规范的完善,不断强化测量过程控制和测量结果应用,提升测量能力和水平。在国家重大工程和科技计划中对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予以重点考虑和倾斜。(四)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测量技术专利导航,引导各单位加强测量领域知识产权战略储备。推动各单位及时将先进测量科研成果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并通过转让、许可、折价入股激励等形式取得市场收益。研究建立先进测量科研成果技术附加值评价体系,提升各领域对先进测量科研成果的重视程度。建设先进测量领域专题数据库,积极推进先进测量领域知识产权信息开放、共享和利用,促进测量领域知识产权成果的广泛应用。(五)普及先进测量理念。结合“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等活动,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大力普及测量知识,强调测量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全民测量意识,更新溯源概念和理念,营造支持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加大企业测量工作宣传培训,帮助企业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健全测量管理制度,提升测量能力和水平。(六)加强国际测量合作。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测量技术和测量管理经验,丰富完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内涵。探索建立国际、区域先进测量技术联盟,加强测量技术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先进测量技术能力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测量领域的全球治理,推动在重要领域影响或主导国际测量技术规范的制定,加大先进测量成果的国际化应用和推广。积极参加国际测量比对,不断提升获得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与测量能力,增强我国在国际测量领域的话语权。市场监管总局科 技 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 资 委知识产权局2021年12月29日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低场量子电阻测量仪"通过验收
    近日,由514所航天河公司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低场量子电阻测量仪”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验收。 验收会以视频的方式进行,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组织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中国计量院等单位的国内顶级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形成的评审专家组。项目负责人徐思伟研究员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汇报、黄晓钉研究员对项目技术进展进行了汇报。 专家组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对项目目标和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研究成果水平及创新性、成果示范推广及应用前景、项目组织管理及内部协作配合、人才培养等情况进行综合绩效评价。经过质询和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攻克了多项核心技术,高质量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通过终期验收。 “低场量子电阻测量仪”项目由514所航天河公司牵头,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船重工鹏力(南京)超低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湖南银河电气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量测试中心和北京博华鑫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担。项目组经三年艰辛努力,研制出新型量子电阻测量仪,可满足国内电阻计量和精密电阻测量的广泛需求。 项目组利用“低场量子电阻测量仪”产品的技术优势,已经在型号测试、军工计量和高精度仪表研制领域开展了应用研究,对装备计量保障和国产精密仪器技术指标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后续,514所将进一步持续开展推广应用工作,服务国计民生。
  • 第二届国际高端测量仪器高层论坛暨第12届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国际会议成功举行
    第二届国际高端测量仪器高层论坛暨第12届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国际会议(IFMI & ISPEMI 2022)于2022年8月8日至10日在广西桂林成功举办。本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ICMI)共同指导,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承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协办。本次论坛的目的是,根据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发展趋势,探讨和判断高端测量仪器技术发展趋势和仪器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促进世界高端测量仪器科技与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共同推进世界范围内高端测量仪器技术形态和产业业态的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谭久彬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主持会议。谭久彬院士指出:“仪器是测量的载体,是科学发现和基础研究突破的重要手段。… … 精密仪器技术与工程支撑着整个现代科技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高质量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精准医疗、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不断发生革命性变化,因此,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技术势必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谭久彬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并主持会议大会现场国际测量技术联合会(IMEKO)前主席Kenneth T. V. Grattan院士、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爱文先生、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聂慧教授参加大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Grattan院士指出,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以精密测量为基础的技术突破促进了高端精密仪器的制造,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加工制造、光学、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最后,Grattan院士强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智能化技术融入精密制造、数字化测量等领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机遇与挑战。本次会议分为主论坛大会报告、分论坛研讨和圆桌论坛3部分。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比利时、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余位专家出席本次盛会,2600余名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观看了会议直播。大会特邀国际测量联合会主席(IMEKO)、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副院长Frank Härtig教授,美国加州理工大学Lihong Wang院士,伦敦大学城市学院Tong Sun院士,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李得天院士,悉尼科技大学Dayong Jin院士,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Yang Shi院士,比利时鲁汶大学Han Haitjema教授,海克斯康技术总监隋占疆等国际著名专家分别围绕“计量学——数字化的基础支柱”、“从细胞器分子吸收到患者尺度的光声断层扫描”、“应用驱动型传感器循环设计”、“空间充放电效果模拟测试技术及其在中国空间站的应用”、“稀土高掺杂发光材料、单颗粒光谱系统多维度表征与新发光特性、新型超高分辨成像方法与仪器研发、生医工交叉应用等需求”、“自主智能机电系统的高级鲁棒模型预测控制框架”、“光学表面形貌测量仪器的特性及标定”、“数字时代下,计量技术如何赋能行业发展”进行主题演讲。分论坛分为8个分会场,共计48个分论坛邀请报告。分论坛的专家学者们结合测量仪器技术与精密工程各个分支方向,交流了目前本领域存在的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具有发展优势的新的技术路线和近期重大研究进展与突破;探讨了因学科交叉衍生出的新原理、新技术和新方向;并对该领域未来10年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新的应用背景和可能产生的新突破进行了探索与研判;预测未来国际和国家测量体系和仪器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规划国际和国家测量体系的建设路线和新形态仪器技术的发展路径。除主论坛、分论坛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外,会议还以圆桌会议形式进行战略研讨。受谭久彬院士委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俭教授主持研讨。圆桌论坛邀请叶声华院士等著名科学家、测量仪器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海克斯康测量技术有限公司、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图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芯明天科技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陕西卓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深圳中科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营芜湖机械厂等企业的近百名技术型企业家参加了研讨。圆桌论坛围绕“我国高端仪器的瓶颈在哪里以及国产高端仪器如何突围”这两个主题展开讨论。与会专家和企业家首先就我国高端仪器与国际高端仪器在前沿技术方面的主要差距、国产高端仪器如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国际科技前沿、我国高端仪器产业推广与高校企业成果转化对接面临的问题、如何打通高端仪器产业上下游等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随后就目前我国高端仪器产业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的政策支持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充分发表了建议。最后就高端仪器技术布局与标准化、高端仪器创新链与产业链上下游打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了初步共识。
  • 神舟十太空授课直播科学实验 质量测量仪等亮相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于近日成功发射后,教育部与中国载人航天办、中国科协共同主办了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这是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由中央电视台于6月20日10:04&mdash 10:55进行了现场直播,授课内容为太空环境下的科学实验。这是一次绝无仅有的授课活动。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王亚平所站讲台的高度以及我国青少年因此得到的太空知识,更在于它向世界传递了我国在航天科技方面的独特探索&mdash &mdash 正如此次太空授课围绕&ldquo 微重力&rdquo 这一太空科学重大命题所设计的实验活动,既是航空科技的基础,也一直是各国太空科技竞赛的主题。   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   6月20日,来自北京16所学校的335名学生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设立的太空授课地面课堂现场等待太空授课开始。与此同时,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同步组织收听收看了太空授课活动实况。   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演示失重环境下的物体运动。设备是物理课上常见的实验装置&mdash 单摆。王亚平沿切线方向轻推小球,奇妙的现象出现了,小球开始绕着T形支架的轴心做圆周运动&mdash 而在地面对比试验中,需要施加足够的力,给小球一个较大的初速度,才能使它绕轴旋转。原来,这也是因为在太空中重力消失,系统不具有回复力,在获得初速度后,单摆不会做往复运动而只做圆周运动。   这是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太空授课地面课堂,同学们举手向航天员王亚平提问。   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演示太空质量测量。&ldquo 生活中如何测量质量?&rdquo 王亚平以提问的方式开始讲课。地面课堂的同学们有的说用天平,有的说用电子秤,还有人提到用&ldquo 曹冲称象&rdquo 的办法。但是,这些方法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都将&ldquo 失灵&rdquo ,那么航天员如何测体重?王亚平用天宫一号上的质量测量仪现身说法。他们从舱壁上打开一个支架形状的装置,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装置上的LED屏上显示出数字:74.0,这表示聂海胜的实测质量是74千克。王亚平解释说,质量测量仪的原理是通过弹簧产生力并测出力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出质量。   这是授课活动结束后,地面课堂的同学们和航天员们挥手道别。
  • 华嘉公司成功推广KRUSS高温接触角测量仪
    瑞士华嘉公司代理的德国Kruss 公司的接触角测量仪系列中的高温系列DSAHT系列由于其能具有在达到10-3-10-5 Pa的高真空,最高1750℃高温下测量接触角的独有特点,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焊接研究所和中南大学经过两年时间,对市场上多种类似设备的评估,最终选购了kruss公司的高温接触角测量仪产品。我们衷心希望该产品能继续为国内的有色金属行业的高温浸润性研究服务。 相关产品信息: 超高温接触角测量仪DSAHT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150/C13013.htm 瑞士华嘉公司(SiberHegner China)是一家著名的国际贸易集团,总部位于瑞士的苏黎世。华嘉公司自1900年以来便与中国进行友好贸易往来,业务范围涉及机器、仪器、消费品、纺织品、化工原料等诸多领域。 华嘉公司仪器部专业提供分析仪器及设备,独家代理众多欧美先进仪器,产品范围包括:颗粒,物理,化学,生化,通用实验室的各类分析仪器以及流程仪表设备,在中国的石化,化工,制药,食品,饮料,农业科技等诸多领域拥有大量用户,具有良好的市场声誉。我们的业务逐年增加,市场不断扩大。华嘉公司在中国设有多个销售,服务网点,旨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 1796年Paul Kruss先生在德国汉堡市成立了KRUSS公司。50年来,公司致力于表面/界面张力和接触角测量技术的创新,开发和应用研究,使之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导者以及表面/界面张力和接触角测量技术的国际标准。我们开发出众多的实验室仪器和工业在线仪器以满足最苛刻的科学研究需要和严格的工厂质量控制。
  • 又一台北斗仪器CA500动态接触角测量仪走进汇富研究所,测试涂料粉末的接触角
    又一台北斗仪器CA500动态接触角测量仪走进汇富研究所经过多家对比,汇富研究所最终确认CA500动态接触角测量仪的合同,主要测试涂料粉末的接触角。CA500动态接触角测量仪是整体倾斜方式测量滚动角,通过测量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滚动角度来说明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能。滚动角是指液滴在固体表面上滚动的角度,液滴越容易在表面上滚动,滚动角度越小,表明固体表面越容易被液滴湿润。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润湿性能受到固体表面的化学性质、物理形态、表面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测量滚动角可以定量评价不同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能,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这对于材料表面处理、涂层设计、润滑材料开发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科研人员了解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并通过优化表面结构和调节表面能提高材料的润湿性能。接下来分享交付CA500动态接触角测量仪过程中的快乐:出发,果然去交机的路上空气都是甜的!现场认真的学习CA500动态接触角测量仪的相关操作。愉快的交机顺利完成,再次感谢汇富研究所信任,北斗仪器一定会继续扬帆起航,只做高品质接触角测量仪,与客户一起成长,解决更多客户的难题痛点。
  • 第3届测量仪器国际会议暨第13届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国际会议通知
    IFMI & ISPEMI 2024 第3届测量仪器国际会议暨第13届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国际会议会议发起单位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 (ICMI)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CSM)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CIS)指导单位中国工程院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DIEE-CAE)会议主办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 (ICMI)哈尔滨工业大学 (HIT)会议承办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 (IC‐CSM)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BISTU)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UPC)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 (HEXAGON)会议网站http://www.ispemi-icmi.org.cn/ 名誉主席金国藩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庄松林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张钟华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叶声华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周立伟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大会主席主席谭久彬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主席Kenneth Grattan 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伦敦城市大学Tony Wilson 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学Steven Cundiff 教授,美国物理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密歇根大学 李得天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Wei Gao 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东北大学程序委员会主席孙 彤 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伦敦城市大学联合主席方 向 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Ahmed Abou-Zeid 教授,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年夫顺 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Harald Bosse 教授,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Martin Booth 教授,英国牛津大学Richard Leach 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Jens Flügge 教授,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Michael Krystek 教授,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马爱文 秘书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张 彤 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刘 俭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主席祝连庆 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于连栋 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隋占疆 院长,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胡鹏程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委员于连栋 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刘世元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须 颖 教授,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华灯鑫 教授,西安理工大学杨甬英 教授,浙江大学郝 群 教授,长春理工大学王晓东 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赵维谦 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焦明星 教授,西安理工大学于瀛洁 教授,上海大学卢荣胜 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徐 永 研究员,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刘志宏 研究员,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崔长彩 教授,中国计量大学杨 平 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吴金杰 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薛 梓 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韩 军 教授,西安工业大学陈本永 教授,浙江理工大学邾继贵 教授,天津大学段发阶 教授,天津大学梁雅军 研究员,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杨树明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崔继文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陆振刚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崔俊宁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赵慧洁 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韩 森 教授,上海理工大学文玉梅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陶 卫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贺 青 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刘晓军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卢文龙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孙晓刚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高 伟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猛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王伟波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刘 杨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赵 勃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吴剑威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付海金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杨宏兴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鲁云峰 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丁旭旻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星辉 副教授,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杨睿韬 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王赫岩 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于 亮 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秘书处秘书长胡鹏程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副秘书长崔继文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陆振刚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崔俊宁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王伟波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会议主席谭久彬 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ICMI)常务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超精密仪器及智能化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大会报告专家Ö mer Sahin Ganiyusufoglu 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企业会员主席青岛国际院士港产业发展顾问同济大学顾问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荣誉教授2018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大会报告专家张学军 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所长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士中国光学学会会士大会报告专家Steven Cundiff 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讲席教授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美国光学学会会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大会报告专家Sergey Antonovich Chizhik 院士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主席团第一副主席白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大会报告专家Seung-Woo Kim 教授韩国科学技术院机械工程系主任,终身教授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院士韩国光学学会会士韩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士大会报告专家方向 研究员国际标准化组织气体分析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理事长大会报告专家Jens Flügge 教授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5.2纳米计量处主任国际期刊Precision Engineering副主编欧洲计量联合研究项目负责人德国纳米比长基准装置负责人大会报告专家Mona Jarrahi 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美国光学学会会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21年IET A F哈维工程研究奖的获得者大会报告专家隋占疆 总裁海克斯康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集团总裁兼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国家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顾问委员山东省几何测量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关键日期与地点摘要投稿截止(已延长):2024年7月25日提前注册截止日:2024年7月25日 (参会回执详见附件1)现场注册日:2024年8月8日会议召开:2024年8月9日(开幕式、大会报告)、10日(分会报告)会议地点:青岛胶州绿城喜来登酒店地址:中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北京东路271号电话:+86 (0)532-82289999注册费参会人员:2300元/人; 7月25日及以前注册缴费优惠价:2000元/人在校学生:1800元/人; 7月25日及以前注册缴费优惠价:1500元/人酒店房间预订参会人员优惠价格:标准间/大床房:460元/晚(含早餐)因旅游旺季房间紧张,如需会务组统一预定房间,请务必于7月25日及以前将参会回执发送至会议官方邮箱ispemi-icmi@outlook.com,以便会务组和酒店方联络,为您预定房间。汇款账号账户名称:哈尔滨鸿驰会展服务有限公司账户号码:1689 8819 5070开户行:中国银行哈尔滨香坊支行请在汇款单附言处注明IFMI & ISPEMI 2024及参会人信息。会务组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匡街2号哈工大科学园3018邮箱电话/传真:0451-86402258网址:http://www.ispemi-icmi.org.cn/电子邮箱:ispemi-icmi@outlook.com参会回执请扫描二维码在线填写IFMI & ISPEMI 2024 参会回执.docx
  • 第3届测量仪器国际会议暨第13届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国际会议成功举行
    第3届高端测量仪器国际论坛暨第13届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国际会议(IFMI & ISPEMI 2024)于2024年8月8日至10日在山东青岛成功举办。本会议由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共同发起,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指导,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本会议的目的是,邀请各国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领域的高层科学家、专家与业界领袖,就国际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领域面临的重大机遇、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国际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特别是,根据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前沿发展趋势,判断未来5年和10年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同时,推测未来5年和10年全球各领域对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的需求,判断国际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产业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促进世界高端测量仪器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的建议,共同促进世界范围内高端测量仪器技术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谭久彬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致辞。谭久彬院士指出:“随着超精密工程、精准医疗、智能制造和原子级制造,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等领域不断发生革命性突破,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技术必然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近年来,至少有三件大事将对精密测量和仪器技术的发展走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是2018年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决议,即7个国际基本计量单位均由自然常数来定义,并于2019年5.20国际计量日正式实施。这件事带来的直接好处是,标准量值传递链将实现扁平化和去中心化,这将导致国际测量体系与各国的国家测量体系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二是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和智能化制造发展得非常迅速,加上国际计量单位定义常数化、计量量子化发展双重趋势的作用下,精密测量仪器将产生新的形态;三是原子级制造的兴起将导致精密测量仪器技术成体系的创新。上述三件大事必将导致国际仪器产业体系的重大变革。”谭久彬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并致辞大会现场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爱文先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彤先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助理于连栋教授参加大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秘书长马爱文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彤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助理于连栋在大会开幕式致辞本次会议分为主论坛大会报告、分论坛研讨和圆桌论坛3部分。共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塞尔维亚、比利时、新加坡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位专家出席本次盛会,10900余名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观看了会议直播。大会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所长张学军研究员,德国工程院院士Ö mer Sahin Ganiyusufoglu教授、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主席团第一副主席Sergey Antonovich Chizhik院士、美国密歇根大学Steven Cundiff教授、韩国科学技术院Seung-Woo Kim教授、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Jens Flügge教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方向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Mona Jarrahi教授、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王慧珍女士等国际著名专家做大会主旨报告。张学军院士的主题演讲题为《机器人辅助的超精密非球面及自由曲面光学抛光》,提出了一种以机器人系统为中心的新型抛光方法,将确定性抛光技术(如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抛光和离子束整形)与机器人平台协同集成,形成了一种灵活、经济、高效的多轴抛光设备,在中型非球面和自由曲面光学元件制造中实现了亚纳米精度,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可满足新一代高端制造装备制造、前沿科学实验所需的高端光学元件大规模生产需求。张学军院士发表主题演讲Ö mer Sahin Ganiyusufoglu院士的主题演讲《智能装备与在线测试》着重探讨了从大规模生产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产业快速转型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智能机器和智能制造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技术能够通过在线测量和在线测试实现自动化的过程优化。他强调,传感器是信息数据获取的关键,并通过人工智能(AI)使装备“智能化”。Ganiyusufoglu院士通过汽车行业的若干实例详细介绍了从传统大规模生产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过程。Ö mer Sahin Ganiyusufoglu院士发表主题演讲Mona Jarrahi教授在其题为《太赫兹技术的新前沿》的主题演讲中,介绍了一种新型高性能光电导太赫兹源,利用等离子体纳米天线实现了创纪录的太赫兹辐射输出,功率达到数毫瓦级,比现有技术提高了三个数量级,成功应用于太赫兹探测器、超光谱焦平面阵列和量子级探测灵敏度的外差光谱仪,使其在宽太赫兹频带和室温条件下的检测能力大幅提升。该技术突破为医疗成像、诊断、大气监测、制药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等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Mona Jarrahi教授在线发表主题演讲Seung-Woo Kim教授的主题演讲《基于梳状激光的光频率产生技术用于精密测量和仪器》,探讨了超短激光脉冲及其频率梳在现代计量学中的革命性应用。他指出,频率梳作为一种“频率标尺”,能够与微波原子钟或光钟稳定联结,产生超稳定的光频率,从而促进干涉测量和飞行时间测量等领域的技术突破。Kim教授进一步介绍了这种光频合成技术在自由空间相干通信、频率传输、光谱学以及太赫兹波生成等领域的应用。他还展望了频率梳技术未来在计量学和仪器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并提出了相关的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Seung-Woo Kim教授发表主题演讲Steven Cundiff教授的主题演讲《优化频率梳用于多梳光谱》集中讨论了双梳光谱技术的优势与挑战。双梳光谱是一种光学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通过使用两个略有不同重复频率的频率梳,实现无需移动部件的扫描延迟。Steven Cundiff教授指出,虽然双梳光谱在光谱分辨率、信噪比和采集时间方面表现优异,但也存在诸如光谱范围与采集时间之间的难以兼顾的问题。他提出,通过使用重复频率接近倍数关系的两个梳子,可以改善光谱分辨率,减少对信噪比的影响。此外,通过相位调制技术可以在不降低信噪比的情况下缩短采集时间,满足非线性光谱学中的高脉冲能量需求。Steven Cundiff教授发表主题演讲Sergey Antonovich Chizhik院士的发表了《原子力显微镜在微机械装置表征中的应用》的主题演讲,讨论了原子力显微镜(AFM)在微机电系统(MEMS)纳米级结构和材料性能表征方面的应用。Chizhik院士介绍了一系列自主开发的AFM设备和方法,及其在电子学和生物细胞研究中的应用,展示了包括纳米层析成像、静态与动态力谱学、纳米钻探以及振荡摩擦测量等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他还讨论了这些方法在生物细胞研究中的特殊应用,并展望了AFM在MEMS表征中的广阔应用前景。Sergey Antonovich Chizhik院士发表主题演讲方向研究员在主题演讲《计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中,详细探讨了数字化时代对计量学的深远影响。自2018年国际单位制(SI)重新定义以来,计量领域进入了数字时代,所有SI单位都基于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常数进行了定义。方向研究员介绍了数字化计量的转型过程,特别是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在推动全球数字化计量框架方面的努力,并探讨了未来计量技术和测量仪器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强调,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计量学的数字化变革将继续深刻影响各个行业,推动工程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方向研究员发表主题演讲Jens Flügge教授的主题演讲《干涉仪在测量系统中的集成》探讨了干涉仪在高精度测量中的广泛应用。Jens Flügge教授介绍了激光干涉仪的设计方案及其在不同测量系统中的应用,包括PTB纳米比长仪、用于硅晶格参数测定的光学/X射线干涉仪,以及用于干涉仪校准的真空比较仪等。他详细介绍了上述装备的设计、优化过程及其实际测量案例,展示了在降低测量不确定度和提高测量精度方面的创新性解决方案,阐明了干涉仪技术在计量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Jens Flügge教授在线发表主题演讲王慧珍首席专家的主题演讲《智能计量技术深度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介绍了现代几何计量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高端制造业中的应用。人工智能(AI)、多传感器技术和测量数据再利用相融合,实现了制造过程的优化和提高生产效率。她展示了智能几何计量系统提升生产精度和质量控制水平的典型案例,探讨了未来智能计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她认为,随着先进制造业对高精度、高效生产需求的不断增长,智能几何计量系统将在提升制造业整体质量和竞争力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王慧珍女士发表主题演讲分论坛分为10个分会场,共计63个分论坛邀请报告。分论坛的专家学者们结合测量仪器技术与精密工程各个分支方向,交流了目前本领域存在的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具有发展优势的新的技术路线和近期重大研究进展与突破;探讨了因学科交叉衍生出的新原理、新技术和新方向;并对该领域未来10-15年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新的应用背景和可能产生的新突破进行了探索与研判。除主论坛、分论坛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外,会议还以圆桌论坛形式进行战略研讨。圆桌论坛邀请测量仪器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与企业家参加了研讨。圆桌论坛围绕“面向高端装备制造的高端测量仪器发展战略”为主题展开讨论。与会专家学者与企业家首先就我国当前国家测量体系和仪器产业体系对先进制造支撑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未来10-15年仪器领域重大应用场景战略需求、前沿仪器技术、发展趋势、全景路线图,全制造链、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测量仪器体系建设框架构建,嵌入式、芯片化、微型化、小型化的计量标准体系与实时精度调控体系构建,仪器学科发展战略和创新领军人才培养体系,精密仪器产业体系构建、发展趋势研判、仪器产业布局构想等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达成了初步共识。
  • 上海应用物理所2021年2-10月仪器采购意向:预算1.35亿元 51项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1月27日和2月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依次公开2021年2至10月政府采购意向,本次意向共涉及采购意向51项,涉及双束聚焦离子束系统、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发射谱仪、劳厄谱仪、高速高分辨率磁场相机、激光干涉仪、主动隔振台等多品类仪器设备,总采购预算1.35亿元,预计采购日期分布在2021年2至10月。详细意向信息表如下:序号采购项目名称采购品目采购需求概况预算金额(万元)预计采购日期1HPGe研制-离子注入机A02062002电气物理设备详见项目详情3502021年6月2流体PIV测试系统A02100402物理特性分析仪器及校准仪器详见项目详情2002021年4月3LMS模态测试系统A02100402物理特性分析仪器及校准仪器详见项目详情2002021年4月4纳米操控台A02100699其他试验仪器及装置详见项目详情3002021年8月5主动隔振台A02100699其他试验仪器及装置详见项目详情2002021年8月6超快探测器A02100404光学式分析仪器详见项目详情1002021年9月7劳厄谱仪A02100304光学测试仪器详见项目详情1732021年3月8有机分子散射腔A02100405射线式分析仪器详见项目详情3002021年2月9激光干涉仪A02100304光学测试仪器详见项目详情1502021年3月10光束线反射镜A02100313透镜、棱镜、反射镜详见项目详情4002021年5月11多维样品台A02100699其他试验仪器及装置详见项目详情1602021年3月12波带片聚焦系统A02100399其他光学仪器详见项目详情2502021年2月13多层膜KB镜A02100313透镜、棱镜、反射镜详见项目详情1702021年5月14真空低温样品传输系统A02062002电气物理设备详见项目详情1502021年3月15TOF中子闪烁体探测器A02100404光学式分析仪器详见项目详情2002021年2月16100KN测试机A02100501金属材料试验机,A02100602动力测试仪器详见项目详情1102021年2月17液氮循环机组A02062002电气物理设备详见项目详情1102021年3月183D打印机A0201060199其他打印设备详见项目详情8002021年5月19二期束线第三批安全光闸A02100399其他光学仪器详见项目详情2002021年3月20液氮循环机组国产化A02062002电气物理设备详见项目详情1402021年5月212圆机械手式衍射仪机构A02062099其他电气机械设备详见项目详情2502021年2月22超高稳定K-B镜机构A02062099其他电气机械设备详见项目详情2152021年9月23高负荷探测器空间运动机器人A02062099其他电气机械设备详见项目详情3002021年9月24HPGe研制-磁控溅射机A02052499其他真空获得及应设备详见项目详情1502021年6月25HPGe研制-电子束镀膜机A02052499其他真空获得及应设备详见项目详情1002021年6月26X射线拉曼光谱仪晶体阵列调节机构A02062099其他电气机械设备详见项目详情1502021年2月27Von Hamos 光谱仪调节结构以及真空腔体A02052499其他真空获得及应设备详见项目详情2002021年5月28微聚焦X射线源A02100399其他光学仪器详见项目详情3002021年5月29固液环境XPS系统A033413核子及核辐射测量仪器详见项目详情3002021年8月3036元高纯锗固体探测器及其电子学系统A02100402物理特性分析仪器及校准仪器详见项目详情5762021年2月31光学平台及位移台A02100699其他试验仪器及装置详见项目详情2002021年3月32泵A02051907真空泵详见项目详情2502021年3月33阀门A060809阀门详见项目详情2102021年3月34全闪存NAS集群A0201020605集群控制器详见项目详情2502021年5月35HPGe-高速电子学A02062002电气物理设备详见项目详情1502021年2月36大面积探测器A02100404光学式分析仪器详见项目详情2702021年2月37双束聚焦离子束系统A02100305电子光学及离子光学仪器详见项目详情10202021年2月38上海光源同步辐射科学大数据管理服务系统A0201080102数据库管理系统详见项目详情1502021年2月39多路激光测量交会系统A021099其他仪器仪表详见项目详情6802021年3月40高速高分辨率磁场相机A02100399其他光学仪器详见项目详情1002021年4月41高精度三维点测量系统A021099其他仪器仪表详见项目详情2202021年4月42C波段50MW速调管及附件A02062002电气物理设备,A02062099其他电气机械设备详见项目详情3602021年2月43110MW调制器脉冲电源和辅助电源A02061599其他电源设备详见项目详情1402021年2月44高压充电电源A02061599其他电源设备详见项目详情2102021年2月45C波段加速管A02062099其他电气机械设备详见项目详情1602021年4月46真空波荡器A02062002电气物理设备详见项目详情5002021年3月47移相器A02060110移相器详见项目详情1002021年3月48役前检查无损检验C0908其他专业技术服务详见项目详情2702021年2月49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A02100405射线式分析仪器详见项目详情3502021年3月50X射线吸收谱仪A02100405射线式分析仪器详见项目详情3002021年3月51X射线发射谱仪A02100405射线式分析仪器详见项目详情4102021年3月
  • 滨松近红外绝对量子产率测量仪亮相2018先进材料研究国际研讨会
    2018先进材料研究国际研讨会于2018年8月2日至8月5日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北京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和应用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研讨会旨在推动中外材料科学与技术科学的发展,扩大中外学者在科学研究层面的合作水平,同时为国内材料研究工作者和博士生提供有关综述和展望近年来新材料最新进展和科研成果的平台。会议现场滨松中国展台滨松近红外绝对量子产率测量仪Quantaurus-QY PLUS C13534亮相了本次会议。绝对法是一种快速而准确测定量子效率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低能源消费与高环境保护的特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先进材料研究。滨松近红外绝对量子产率测量仪Quantaurus-QY PLUS是采用绝对法测量光致发光材料量子产率(PLQY)的集成化全新产品,通过集成光源、分光系统、积分球以及探测器于一体,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产品的软件操作自动化,让用户可以简单、便捷地使用产品。其可以测量薄膜、粉末以及液体样品,包含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量子产率、色度参数、EEM谱。在前代产品的基础上,Quantaurus-QY PLUS C13534增加了可扩展近红外探测器通道以及可扩展外接光源的接口。可扩展的近红外通道可以将量子产率的测量范围扩展至300-1650nm,覆盖市面上发光材料量子效率测量需求波段。与普通双通道探测器不同,滨松的双通道探测器测量结果通过算法拟合,结合JCSS级别的校准技术,可以让双通道结果无缝接合,得到稳定结果。产品的外接光源扩展接口可外接激光器以及高能氙灯等光源,可以轻松测量低量子产率以及上转换发光的材料,满足客户对于低发光效率以及上转换材料的测量需求。滨松近红外绝对量子产率测量仪 Quantaurus-QY PLUS C13534产品涉及领域广泛,包括荧光粉、量子点、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PV敏化染料电池片、荧光探针、钙钛矿材料、上转换材料、AIE材料等。凭借优秀的性能以及滨松高效优质的技术支持和产品服务,近红外绝对量子产率测量仪Quantaurus-QY PLUS在研讨会期间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 国仪计测发布计量型量子微波电场测量仪QuEM-I
    5月21日,2024量子精密测量赋能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三届量子科仪节在合肥高新区举行。国仪计测(深圳)量子科技有限公司重磅首发了自主研发的微波量子精密测量仪器——QuEM-I计量型微波量子场强测量仪(Metrology-grade Quantum Microwave E-field Meter),这是一款基于高激发态里德堡原子的全新微波量子精密测量仪器,在测量灵敏度、频率范围、不确定度以及计量溯源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微波计量测试、电磁兼容、电磁环境监测、频谱分析及无线通信等领域。发布会现场仪器介绍QuEM-I 计量型微波电场测量仪(Metrology-grade Quantum Microwave E-field Meter)是一款基于高激发态里德堡原子的微波量子精密测量仪器。基于量子相干效应将微波电场直接溯源至基本物理常数普朗克常数(h = 6.62607015×10-34Js)和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频率。这种全新的量子测量仪器在测量灵敏度、频率范围、不确定度及溯源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技术优势01 碱金属原子固有能级频率标尺实现仪器自校准02 支持基于本地时钟或GNSS远程高精度频率溯源03 低电磁扰动光纤耦合原子探头 / 微波腔增强型原子探头(选件)04 支持国标GB/T 43735-2024多模式里德堡原子制备泵浦激光组合05 内置减隔振机构,光机电一体化高度集成,支持定制硬件调试接口06 友好操控界面,底层软件开放,提供不确定度分析模块应用场景&bull 无线电计量&bull 电磁兼容&bull 电磁环境检测&bull 频谱分析&bull 电磁成像&bull 无线通信&bull 雷达导航关于国仪计测(深圳)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国仪计测(深圳)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系列专利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科技型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地位于国际科创中心城市深圳,公司专注量子计量测试科学仪器研发与推广,当前重点研发基于里德堡原子的量子微波测量科学仪器及其配套设备。
  • 精密测量仪器产业发展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建议——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秘书长马爱文
    近日,第3届高端测量仪器国际论坛暨第13届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国际会议(IFMI & ISPEMI 2024)在山东青岛成功举办。会议邀请各国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领域的高层科学家、专家与业界领袖,就国际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领域面临的重大机遇、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等。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专访环节,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计量学会秘书马爱文,就我国精密测量仪器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精密测量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等话题展开分享。国产精密测量仪器产业发展面临瓶颈马爱文秘书长表示,“国内精密测量仪器的发展正面临瓶颈期。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精密测量技术是社会发展水平的缩影。我们过去常言,测得准才能造得精。这意味着,只有不断推进高精度测量仪器的研发与应用,才能引领产品向更高质量、更高精度迈进。以机械制造业为例,要实现高精尖产品的制造,其背后的工业母机必须具备远超产品本身的精度标准,而测量技术则需再上一层楼,至少达到母机精度的三分之一以上额外精度,方能确保产品的质量。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机械加工领域,包括精度、可靠性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精密测量仪器及其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显著差距。更为严峻的是,国际上的高精度产品禁运政策,如同一道无形的壁垒,严重制约了我国多个产业,尤其是高精度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但我坚信,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以坚韧不拔、勇于探索著称,面对重重困难,我们定能迎难而上,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测量仪器,满足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多措并举,推动精密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马爱文秘书长进一步谈到:“推动精密仪器产业的全面发展,需采取多维度策略,首要且核心的是计量测试技术的坚实基础。2018年国际单位制迎来重大变革,将七个基本量被定义于基本物理常数之上,为全球测量技术领域树立了统一的基准线。然而,要精准定义这七个基本量、构建坚实的计量基准体系,仍面临漫长且艰巨的探索之路。鉴于此,国家应聚焦基础研究,攻克计量基准难题,研发高精度仪器,为技术转化与社会应用奠定基础。同时,仪器仪表产业需加大科研投入,加速成果转化,将创新应用于实践。国家与产业界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我国精密仪器产业的蓬勃发展。高精密测量仪器的性能,实为整个产业技术水平的集中展现。其内部集成的芯片、精密齿轮及诸多基础零部件,其性能与品质直接决定了仪器的测量精度。这些部件共同构建了一个精密而复杂的产品系统,而系统性问题的解决,如误差调控,便成为推动仪器仪表产业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以激光干涉仪为例,其高精度的实现同样依赖于多元零部件的精密配合。因此,零部件的质量、设计思路、制造工艺等因素,均对精密测量仪器的整体精度产生影响。中国若要在高精度测量仪器领域取得突破,不仅需计量部门的不懈努力,更需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提升。近年来,我持续关注国产仪器与国外同行在性能与市场上的差距。从设计等多个维度来看,国产仪器已在众多领域展现出替代进口产品的强劲实力。然而,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国产仪器及设备存在一定短板。以机床制造为例,德国机床采用经过30年应力消除的钢材制作导轨,以确保长期精度稳定,而国内企业往往难以达到这种高标准,甚至存在直接使用未经充分应力消除的钢材制作导轨的情况。这直接导致机床在使用一两年后,因应力变化而影响测量精度,发生精度漂移。此现象并非个例,也广泛存在于各类精密测量与测试设备中。国产设备在初期往往表现出色,但长期使用后精度下降的问题较为突出。尽管国家已建立了严格的检定校准制度作为外部保障,但提升设备自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才是治本之策。此外,在科研领域,前沿理论的探索与现场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也至关重要。针对仪器设备在不同应用环境下的性能变化,特别是测量精度的波动及其对最终结果的潜在影响,亟需深入探究。当前,我国计量体系已臻完善,国家计量院专注于计量基准的研究,各省计量院则负责计量标准的制定。同时,众多高校与科研院所也在测量技术领域深耕细作。我们应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共同推动高精度测量技术及仪器的研发与转化进程,以切实满足企业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协同发展,通过NQI等支撑项目,积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确保企业界的广泛参与。”AI与量子测量赋能精密测量技术发展聚焦精密测量技术,仪器厂商正积极拥抱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实现测量精度与效率的双重提升。对此,马爱文秘书长认为,人工智能与精密测量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精密测量借助人工智能的算法优化,显著提升了测量精度;然而,若过度聚焦于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对测试技术基础工艺及零部件材料研究的忽视,从而限制了测量技术的整体进步。因此,他强调两者应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人工智能为精密测量提供算法支持,精密测量则为人工智能算法提供精确数据,共同推动整个系统性能的大幅提升。在探讨精密测量的未来发展方向时,马爱文秘书长则表示:“量子测量技术无疑是一个极具潜力和前瞻性的领域。随着2018年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全面基于基本物理常数重新定义,人类社会正式迈入了量子时代,极大地促进了量子测量技术的发展。量子测量技术,简而言之,是利用量子、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作为测量工具,依托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如体积小、能量高、带电性、磁性等)来精确感知和测量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一技术因其极高的灵敏度,在精密测量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被视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量子测量仍需攻克诸多技术难题,如离子干涉、离子阱的精确控制、单控温色芯技术的突破等。这些技术挑战要求我们在研发过程中不断创新,攻克难关,以实现量子测量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尽管如此,量子测量的潜力和价值不容忽视。它将成为人类认知世界、利用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因此,我衷心希望仪器仪表产业能够紧跟量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步伐,积极投入研发创新,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测量产品与设备。”精密测量:筑牢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基石2024年3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工业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针对此重大举措,马爱文秘书长发表了深刻见解:“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变革过程。基于我在工业计量与测量领域的研究,以及对众多工业企业的实地考察,我深刻体会到,我国工业发展尚处在1.0至2.0的初级阶段,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与国际前沿存在显著差距,这主要受限于历史工业基础薄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大型企业已积极投身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并初显成效,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彻底革新了这一传统行业。关于精密测量技术,对于大多数工业企业而言,当前或许并不需要过于高端的测量设备;但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如芯片制造与航空航天关键部件(如齿轮)的制造中,高精度测量仪器不可或缺。这种高精度需求推动了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反过来精密测量技术也促进了工业企业的智能化与快速化进程。传感器作为智能化的基石,其高精度制造同样离不开先进测量技术的有力支撑。因此,精密测量技术与工业智能化之间形成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工信部最新推出的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旨在通过优化生产工艺与流程,引领工业企业借助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质量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我强烈建议加强对测量仪器与设备的集成应用,将其直接嵌入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的显著提升。以汽车制造业为例,高精度测量技术是机床与机器人高效运作的关键。只有确保机器人装配精准无误,才能组装出高质量汽车。因此,我们必须将计量与高精度测试技术融入设备更新与工艺改造之中,确保每一次升级都是对品质追求的深刻实践,而非简单的设备替换。此外,国家大力倡导的数字化转型及大数据应用,其根基源自精准的测量技术,特别是稳定可靠的高精度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是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石,也是节能减排、精细化管理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呼吁将计量与测试技术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从设计、研发、制造到检验、报废,全程赋能产业升级,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也为测量仪器制造企业与供应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前提是他们必须持续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市场的测量需求。”采访中,马爱文多次强调,精密测量技术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基石,更是国家高端科研不可或缺的支撑。作为科学研究的先行者,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应广泛服务于各科研领域,提供可靠的测量手段。与此同时,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医疗及生命科学等领域都离不开精密的测量设备与仪器。我衷心希望,全国的仪器仪表制造企业能够瞄准社会需求,研发出更多高质量、高性能的测量仪器设备,共同促社会进步与发展。
  • 依工测试测量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隆重开业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7月19日,世界财富500强ITW集团全资子公司“依工测试测量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依工测试”)在上海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仪式。 ITW集团高层,标乐、威尔逊及英斯特朗等兄弟公司事业部总经理,依工测试全国代理商,上海漕河泾开发区领导以及依工测试部分员工共约200多人共同见证了此次开业盛典。依工测试总经理王志勇先生、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张黎明先生、ITW集团测试测量全球总裁YAHYA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开业典礼现场 依工测试测量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勇先生   依工测试总经理王志勇先生在致辞中提到,依工测试在漕河泾浦江园区的顺利开业是公司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里程碑,新工厂的建立不仅是依工测试在更加紧密靠近客户,不断提升本地化方面持续投入,更是体现了集团对于中国市场的强烈信心和对此所作出的重要承诺。王志勇总经理表示,密切关注市场和应用,全员参与提升客户服务,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是ITW集团总裁YAHYA先生提出的三大战略,依工测试将不断努力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服务和支持。最后,王志勇总经理借此机会感谢所有客户、供应商和代理商、园区领导、ITW集团领导、英斯特朗、标乐等兄弟公司以及所有员工对依工测试一如既往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ITW集团测试测量总裁YAHYA先生   ITW集团测试测量总裁YAHYA先生在致辞中提到,ITW有一个非常不同于其他公司的哲学,一个分散经营模式的企业更容易使其员工具有自由灵活的思想,以便更加关注于市场。为了让大家了解ITW在中国的成长,YAHYA先生列举了ITW在中国的主要成就。截止到2012年6月,ITW在中国已经拥有超过50个业务单位,其销售额达到了7亿5千万美元,而且所有的业务单位都有健康的财务业绩。但是,这对于ITW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ITW将更加积极扩张在中国的业务。例如:在过去的12个月中,ITW的子公司在苏州和华南地区都进行了收购当地公司,同时ITW在中国也有在汽车等方面新的巨大投资,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大家将会看到ITW焊接事业部在青岛进行一个非常大的投资,主要是生产焊接材料。   据YAHYA先生介绍,5年前收购依工测试时,面临许多挑战,当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使生产的产品与ITW在世界任何其它地方生产的产品具有同样的高品质 虽然经过几次改革的挫折,但是ITW幸运地拥有了非常有才华的王志勇先生,他在依工测试已经建立了一个年轻而很有才华的团队。YAHYA先生还特别提到了ITW另一子公司——世界上最大的材料测试公司英斯特朗,SOLOMON先生使英斯特朗在中国业务从零开始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现在仍然创造着令人惊讶的业绩。   最后,YAHYA先生表示,从70年代进入中国开始,始终相信中国市场的潜力,很早就打算为中国市场服务并一直延续至今 可以这样说,中国是继美国之后ITW在全球的最大的市场,特别感谢所有的客户,代理商和员工,是他们的帮助和努力才能使ITW有如此巨大成功。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张黎明先生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张黎明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张黎明总裁首先代表漕河泾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对依工测试新工厂的开业表示诚挚的祝贺。2011年11月28号,漕河泾迎来了具有百年历史的依工测试测量的入驻,作为ITW的子公司,依工测试面向的市场包括汽车、钢铁、航空航天及科研等众多领域。从签约到开业庆典的半年多得时间里,双方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开业前的各项准备,在合作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漕河泾园区致力于发展生产型园区,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漕河泾将一如既往地为依工测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积极推动项目在浦江园区的发展。将致力营造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整、交通便捷的一流科技园区,以更加优化的园区环境,完善的服务支持、提供专业的服务队伍、为像依工这样优秀的企业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ITW领导层及嘉宾共同转动象征未来蓬勃发展的钥匙   ITW是世界500强企业,到2012年已经整整走过了100年。从2007年成立到现在,依工测试已经在上海走过了5年的历史,今天依工翻开了新篇章,ITW领导层及嘉宾共同转动象征未来蓬勃发展的钥匙。   庆典仪式最后,ITW集团六位事业部负责人:标乐事业部全球总经理MICHELE女士、标乐及威尔逊国际业务总经理MIKE、英斯特朗中国区总经理SOLOMON先生、英斯特朗工业产品事业部全球总经理Jack Bowen先生、依工测试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勇先生、ITW测试测量全球总裁YAHYA先生接受仪器信息网等专业媒体的采访,部分采访内容摘录如下。   媒体:在材料测试领域,多数的国际领军品牌都把自己的生产制造基地设在美国和欧洲,ITW为什么要在中国设立自己的生产制造和研发基地呢?为什么会选址在漕河泾开发区?   YAHYA先生:首先这是由我们的战略计划所决定的,我们的战略是希望我们的产品线更加靠近我们的客户,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就是我们在美国、欧洲和中国建立工厂的原因。   王志勇先生:我们选择上海的原因:第一是漕河泾的品牌优势,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漕河泾在上海,华东乃至全国以其卓越的服务和支持享有很高的声誉,有众多的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因此选择漕河泾。第二是上海的区位优势,作为全国最早开发开放的城市,上海拥有极为丰富的各类资源以及所有业务开展所需的各种服务。第三是人才优势,上海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允许我们能够找到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   媒体:从2007年开始,整个中国的经济环境都不是很好,近期又有欧债危机及中国经济增长的趋缓等因素,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刻选择投资决策?   YAHYA先生:中国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市场,我们希望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技术和支持,虽然目前经济有所下滑,但是我们相信中国市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媒体::ITW有很多子公司(据官方介绍是825个),请问ITW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给予Wilson哪些支持?   YAHYA先生:ITW总公司会在资金、人才、信息、管理等方面给予子公司全方位的支持,子公司之间也有很好的合作。例如英斯特朗、标乐等,虽然他们都是相对独立的,但是一些基础的技术以及资金方面可以共享。   媒体:中国不断加大了创新的力度,威尔逊如何应对来自这方面的挑战?   Mike先生:虽然我们在全世界都有竞争对手,但是我们始终坚持我们的原则,更加贴近我们的客户,更好的为客户服务,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的区域研发、技术支持和服务团队,就是应对来自竞争方面的挑战。   媒体:威尔逊和标乐正在进行整合,请问这样整合能为客户带来哪些好处?   MICHELE:标乐和威尔逊的客户特点是都具有国际性,这些客户需要整体的实验室解决方案,而威尔逊和标乐的整合能够带给客户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客户不需为了应对测试测量中遇到的问题而花费更多的时间,只要找到一家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这也是我们整合标乐和威尔逊的原因。   媒体:在传统的认识中,中国制造和国外制造的产品在质量上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您是如何面对这方面的挑战?   王志勇先生:我认为中国完全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众多国际知名品牌能够在中国生产大量的高品质的产品,这就是最好的例证。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觉得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产品设计,我们在中国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但是我们和全球有垂直联系,所以我们开发产品的流程、论证等,都是采用全球共同的流程 第二是生产制造工艺,我们在上海的生产制造工艺和在欧洲和在美国,没有任何区别 第三是零部件的生产,我们会选择高品质的供应商,有严格的筛选和考核程序,保证能够为我们提供稳定质量的零部件,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完善,所以我们的供应链是非常稳定的。基于以上三个原因,即使开始会有一些困难,我们完全能够生产出和世界任何其他地方同样品质的产品。   媒体:请问硬度测试产品近期有哪些技术发展趋势?Wilson 的硬度测试产品技术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志勇先生:大量的新的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光学技术应用于硬度测试行业,由过去模拟测试向数字化、自动化方面转变,硬度测试产品越来越追求高的可靠性,尽量减少人为的干预,大量的自动化设备应用于生产控制实验室。   威尔逊的硬度测试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1)历史悠久,美国威尔逊集团主要包括来自美国和德国的三个品牌:Wilson、Wolpert和 Reicherter,它们都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因此,我们相当于有超过“三百年”的历史经验 (2)技术实力扎实,美国威尔逊拥有软件、硬件、测试技术、工程等所有硬度测试环节的核心技术,没有贴牌 (3)人才优势,我们在中国拥有强大的研发、应用、售后团队,并且与中国多所科研院所进行合作,这些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在硬度测试方面为中国的广大用户提供方便。   媒体:请您谈谈硬度测试产品在全球和在中国的市场发展情况?   王志勇先生:硬度测试产品大量的用于失效分析、尤其是在汽车、航天、船舶等都有大量的应用。虽然这些高端制造业过去很多在国外,但是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政府在这方面不断地加大投入。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对于硬度测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位嘉宾参观依工测试应用实验室 依工测试工程师正在现场讲解   关于依工测试测量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依工测试测量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是美国依工集团在亚洲地区设立的从事材料物理性能研究和检测的研发、销售及技术服务中心。其中威尔逊硬度计隶属于美国ITW集团,是提供全方位硬度测试方案和可信赖的硬度测试专家。   作为全球硬度计行业的技术领先者,威尔逊硬度计以其优越的产品质量为全球用户提供包括洛氏、维氏、布氏、努氏、邵氏和里氏在内的全系列产品和服务,在硬化层梯度分析、焊接质量分析以及研究开发应用方面为汽车、钢铁、航空、石油、化工等领域提供服务。   威尔逊硬度计提供硬度块、附件、夹具等硬度计的配套产品 Wilson的校准实验室经过资质认证,公认世界领先,生产高精度硬度块和压头 提供世界一流的校准、校验及售后服务。   威尔逊硬度计的销 售、生产、研发基地遍及美国、欧洲和亚洲。 作为ITW家族的一员,威尔逊在硬度测试仪器的设计、生产及支持等方面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领跑者。
  • 物性测试&测量仪器领域这两台仪器荣获3i奖-优秀新品2024年度“提名奖
    仪器信息网讯 “仪器及检测3i奖”(创新Innovative、互动Interactive、整合Integrative,简称“3i奖”),始于2006年,是由信立方旗下网站——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联合举办,随着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需求,应运而生。其中,3i奖中重要奖项之一,“3i奖-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旨在将在中国仪器市场上推出的、创新性比较突出的国内外仪器产品全面、公正、客观地展现给广大的国内用户。该活动自推出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仪器用户、国内外仪器厂商以及相关媒体的关注和重视。“3i奖-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以下简称优秀新品)评选活动2024年度上半年“提名奖”评审已经结束,经网络评审团评审,技术评审委员会主席团审核,现已确定2024年度上半年“提名奖”名单。2024年1月1日-2024年7月23日期间申报的2024年度上市新品共179台,荣获上半年年度“提名奖”的新品共有37台,比例约为21%;其中,1台物性测试仪器及设备和1台测量仪器获得提名,分别来自梅特勒托利多和思看科技。物性测试&测量仪器领域2024年度上半年“提名奖”获奖名单仪器名称行业分类型号创新点公司名称梅特勒托利多DSC5+热分析超越系列物性测试仪器及设备DSC5+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量的是材料由于物理或化学性质变化而发生焓变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DSC 5+树立了新标准,提供了高性能和更高效的DSC。梅特勒托利多NimbleTrack灵动式三维测量系统测量仪器NimbleTrack真正实现全无线测量的产品思看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次评选仅限于2024年上市、2024年7月23日之前申报的仪器新品。有些厂商虽然在网上进行了申报,但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能够提供详细、具体的仪器创新点说明,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以及详细的仪器样本,因此这次没有进入名单。另外,非独家代理的代理商提供的优秀国外新品也不能入选。由于本次参与申报的厂家较多,产品涉及门类也较多,对组织认定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不排除有些专业性很强的仪器未被纳入评审范围。该名单将在仪器信息网进行为期10天的公示。所有新品的详细资料均可在新品栏目进行查阅,如果您发现榜单中仪器填写的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或非2024年上市的仪器新品,请您于2024年9月10日前向“3i奖-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评审委员会举报和反映情况,一经核实,将取消其入围资格。“3i奖-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评审委员会联系方式:电话:010-51654077-8027 刘女士传真:010-82051730电子信箱:xinpin@instrument.com.cn————————————————————————————————————“仪器及检测3i奖”,简称“3i奖”(创新Innovative、互动Interactive、整合Integrative),始于2006年,是由信立方旗下网站——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联合举办,随着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需求,应运而生。截至目前已设有12类奖项,记录了行业发展路上的熠熠星光。3i奖作为行业公益奖项,始终秉承着“公正、公平、公开 ”的原则,依托信立方长期合作的业内权威专家和数千万用户进行评审,遴选出代表技术发展趋势的创新产品、表彰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表现卓越的企业、企业家和具有特殊贡献的研发人物等,弘扬正能量,促进行业高速发展。了解更多3i奖详情:https://www.instrument.com.cn/event/prize
  • 标准集团“织物透气量仪”出口东南亚创新高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材料测试仪器设备的综合供应商,公司总部在中国香港,在上海设有分公司,在长沙和深圳等地设有办事处及售后维修中心。上海泛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为标准集团上海分公司,全面负责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和售后服务。2015年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加速国际化战略,目前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以涵盖了远东地区、东南亚诸国、澳大利亚、非洲诸国等,2015你那一季度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纺织仪器出进口再创新高,已经达到100万美元,其中尤其是以“织物透气量仪”为代表的纺织品物理检测仪器出口颇受国外用户青睐,主要因素是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2014-2015年重点投资研发创新,目前一批具备国际先进技术的纺织品检测仪器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研发成果,已经推出便得到了广大的消费者信赖,并且已经远销各国。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研发织物透气量仪具有以下优势:织物透气量仪适用于测量纺织、服装、无纺布等多种材料的透气性 织物被压在选定好的测试头上,仪器产生持续的气流通过试样,并在试样两面产生一定的压差,极短时间内,系统自动计算出试样的透气率。满足标准:BS 5636 JIS L1096-A DIN 53887 ASTM D737 ASTM D3574 EN ISO 9237 GB/T 5453 EDANA 140.2 TAPPI T251 EDANA 140.1 ASTM D737 AFNOR G07-111 ISO 7231等通用标准。产品特点:1.这是一台达到国际水平的检测仪器。2.全量程、全自动检测各种试样的透气性试验。3.专利技术,自动操作,测试时间快速。4.程序支持语言:中、英文。5.数据端口:RS232异步双向。6.测试结果的评估系统。7.采用国际著名品牌的进口压力传感器,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8.采用万向并可锁定滑轮,方便搬移。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提供国际最先进的产品,依赖专业高效的服务团队,整合技术和资源优势,为客户解决科研生产中遇到问题提供支持,从而带动国内科研及相关行业水平的提高。通过个性化的售前产品咨询,高效率的售后安装、维护和维修,专业级的技术支持及应用支持,标准集团正越来越多赢得市场和客户的信赖。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专注于检测仪器行业13年,有着丰富的技术经验积累和众多成功的案列,同全国各大企业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服务和产品质量一流、我们的仪器,价格合理、品质保障、供货周期短服务热情周到,欢迎来电咨询 座机:021-64208466 手机:13671843966。更多关于 织物透气量仪:http://www.gnxcs.com
  • 跨尺度微纳米测量仪的开发和应用重大仪器专项启动
    3月20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ldquo 跨尺度微纳米测量仪的开发和应用&rdquo 项目首次工作会议在市计测院举行。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副处长谢正文主持会议,清华大学院士金国藩、同济大学院士李同保、上海理工大学院士庄松林,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越薇、市质监局总工程师陆敏、市科委处长过浩敏等专家和领导出席会议。   会上,项目总体组、技术专家组、项目监理组、用户委员会和项目管理办公室宣布成立。会议报告了项目及任务实施方案,介绍了项目管理办法,并由专家现场进行了技术点评和项目管理点评。   王越薇对项目推进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她要求项目所有单位本着为国家产业发展负责的精神,对项目予以高度重视。牵头单位要围绕总体目标,做细做实项目推进计划,项目各参与单位必须按时保质完成分目标,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她要求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制定并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对项目推进中出现的问题,要协调解决,必要时召开专题会议,并且做好包括基础数据、过程记录在内的档案管理。她还要求加强项目的财务管理,牵头单位和各参与单位都要重视财务管理,尤其要提高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财务管理水平,确保项目经费的使用符合财务管理要求。最后,王越薇长还代表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表示,将尽全力做好项目实施单位与国家科技部的桥梁工作。   会上,陆敏要求市计测院勇于创新,集中力量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通过科研项目促进科研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过浩敏感谢国家质检总局对项目的支持,肯定了重大专项对上海市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重要意义,并表示市科委将尽全力做好项目实施的地方配套服务工作。   &ldquo 跨尺度微纳米测量仪的开发与应用&rdquo 项目以我国近年来多项创新技术及市计测院科研成果为基础,突破我国在微纳米检测技术领域检测方法集成开发的诸多技术瓶颈,旨在攻克宏微联动多轴驱动和多测头集成、基于原子沉积光栅的纳米量值溯源等关键技术,研制用于计量、工业生产、产品检测中微形貌和几何尺寸测量的微纳米测量仪,并构建跨尺度、高精度微纳米测量与研发平台,为我国国防、航空航天、半导体制造业、微机电产业、大气污染物防治等领域提供有效的纳米计量技术支持和保障,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微纳米尺寸定量化测量的技术水平。   在国家质检总局的组织和指导下,项目经过近两年半时间的筹备和酝酿,于2014年10月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项目牵头单位为上海计测工程设备监理有限公司,第一技术支撑单位为市计测院,16家参加单位涉及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顶级高校,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国家纳米中心、中国科学院等国内顶尖研究机构。   项目研究过程中,将以产业需求为牵引,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基于国际先进技术基础上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化、产业化开发,着力挖掘科研成果转化的潜力,提高我国微纳米测量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并促进产、学、研、用的结合。项目完成后,将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产品、附件、服务、标准等成果,能够填补国内空白,挑战国外仪器在相关领域的权威地位,促进纳米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更树立国家在纳米制造、微电子、新型材料、超精密加工制造等领域的国际权威地位与话语权。
  • 劳达 科学发布LAUDA Scientific 光学接触角测量仪 LSA200新品
    德国劳达科学仪器公司(LAUDA Scientific GmbH)是一家拥有60多年历史的著名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制造企业,是德国最早涉及表界面和黏度测量表征技术的专业厂家。从上世纪60年代起,劳达就着手研发包括表面膜天平和液滴体积法、力天平法和最大气泡压力法等测量表面单分子层和表界面张力的仪器,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先锋,其各类仪器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等领域。目前劳达公司研发生产的视频光学接触角张力测量仪,以其丰富而卓越的功能拓宽了该仪器的应用领域,把接触角测量仪的应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LAUDA Scientific GmbH公司中国区指定代理,北京东方德菲仪器有限公司将继续秉承“Leading by professional”的理念,与LAUDA Scientific公司一起为您推荐先进的仪器,提供专业的售前、售后技术服务。 LAUDA Scientific 光学接触角测量仪 LSA200是一款功能齐备、性能卓越的全功能型视频光学接触角张力测量仪,是一款利用液滴形状分析技术探索界面现象的测量仪器,它具有功能多样化的特点,并且能够实现仪器的智能化全自动控制。LSA200不仅可以准确可靠地完成接触角,滚动角、固体表面自由能和界面张力测量等常用的测量任务,而且在高速动态、多功能测量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 滞留力测量功能是 LSA200 具有的第二代接触角测量仪器的标志性功能。此外 LSA200 灵活的配置可以完成单一纤维接触角测量,俯视法接触角测量,界面扩张流变测量,全自动临界胶束浓度测量(CMC)等特殊任务。LSA200为材料科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以及液滴流体动力学等相关实验室提供了更加专业,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LAUDA Scientific 光学接触角测量仪 LSA200的测量功能介绍:1. 自动测量接触角软件具有成像清晰度判别功能,测量接触角时能够自动寻找基线、自动拟合轮廓。支持捕获气泡法测量模式。选用程序模板操作时软件显示操作向导,可以完成一键测量。对于材料表面特殊形状或结构形成的弯曲基线,可使用手动模式测量。2. 测量动态接触角可以选用插针法或倾斜台法测量前进角和后退角,使用专用的Truedrop算法能够更加准确的测量不对称液滴的接触角。3. 同步测量滞留力和动态接触角此功能是LSA200在常规接触角测量仪上引入了离心力旋转台和视频同步触发技术,从而实现的。LSA200配置滞留力旋转台时固体材料固定在旋转台之上,在快速旋转状态下置于材料表面上的液滴,受离心力驱动产生横向水平滑动的趋势,迫使液滴形状发生变化。当离心驱动力达到最大滞留力数值的时候,液滴沿材料表面发生横向水平滑动。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仪器利用视频同步触发技术准确的抓拍到液滴形状和位置变化的一系列照片并记录相对应的旋转速度,通过软件自动处理得到滞留力数据以及前进接触角和后退接触角的变化曲线和最大值。滞留力能够直接反映液体和固体之间界面上的相互作用力。利用滞留力和动态接触角同步测量功能,可以分析滑动过程中滞留力和液滴形状变化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大离心力达到 40 倍重力加速度 最大转速 800 转/分钟滞留力测量功能为材料润湿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使得LSA200在动态、多功能测量方面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它能够同时使用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表征液体和固体材料之间界面上的相互作用,必将在特殊功能材料、液体的传送和过滤过程、表面的自清洁和易清洗等众多领域发挥出关键作用。4. 非接触式注射功能LSA200能够利用注射泵推进时产生的脉冲推射液体,使液滴直接落到材料表面上。这种注液方式避免了液滴在注射针头上的粘附,解决了向超疏水材料表面转移液滴的问题。5. 全自动倾斜台测量滚动角全自动倾斜台和视频系统由软件控制,自动记录倾斜过程中液滴的形状变化,倾斜角度和位置移动,自动测量滚动角、前进角和后退角等相关参数。6. 测量单一纤维的接触角单一纤维润湿接触角的测量经常应用在复合材料和特殊功能材料领域。不同于微升级液滴在平面材料上的接触角测量,单一纤维测量需要特殊的理论计算方法和高放大倍数的显微光学镜头等特殊附件。LSA200可以在同一台仪器上完成普通平面材料和单一纤维材料的润湿接触角测量。7. 记录并分析粉末或多孔材料对液体的吸收过程高速视频系统可以完成粉末或多孔材料对液体吸收过程的连续录像,并自动计算全过程的接触角变化数值。8. 俯视法测量接触角在已知液体表面张力和密度的前提下,LSA200能够准确控制液滴体积并利用俯视模块从正上方向下对液滴成像,能精确测量三相接触线或液滴最大直径处周边线的形状尺寸,利用Laplace-Young模型计算得到接触角数值。俯视法和传统侧视法联用可以同时对同一液滴进行接触角测量。俯视法解决了凹表面接触角和超亲表面极小接触角测量的难题,并在各向异性材料接触角测量和多角度润湿动态行为观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9. 表面能的计算和粘附功的分析固体表面自由能测量软件包括了多种表面自由能数值及其组成计算方法,粘附功分析软件可以进一步分析粘附功。涉及到一般表面、低能表面、高能表面、等离子体处理表面等实际应用。 10. 双液滴接触角测量在测量固体表面能的时候往往需要至少两种不同的标准液体,LSA200具备两种液体同时注射,一键式测量接触角的功能,这明显提高了进行大量固体材料表面能测量实验的工作效率。11.测量表面张力LSA200使用悬滴法对液体的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进行测量。测量方法符合国际标准ISO 19403-3/ISO 19403-4和德国工业标准DIN 55660-3。软件使用优化的Young-Laplace算法全自动计算张力,具有更快的动态计算速度,与高速注射单元联用时能对极短寿命的界面进行动态张力测量。12. 振荡滴方式测量界面扩张流变界面扩张流变研究是对表面活性物质界面可溶膜实施规律性的扰动,记录界面张力响应,测量粘弹模量等参数,通过数据处理和理论分析,最终获得界面膜性质的丰富信息。LSA200既可以做液-液界面的振荡又可以做气-液界面的气泡振荡。13. 全自动临界胶束浓度(CMC)测量基于表面界面张力测量CMC的方法是传统测量CMC的方法中常见的一种。传统上,采用DuNoüy环法或Wilhelmy片法来确定表界面张力,但无论是DuNoüy环法或Wilhelmy片法都不适合与含表面活性剂溶液一起使用。Wilhelmy片法遇到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到探针金属(通常是铂)表面的问题,会导致明显的测量误差,甚至可能影响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DuNoüy环法则仅适用于单组分(即纯净)液体, 当涉及表面活性剂时密封圈通常很难彻底清洁,并且对应于特定的动态或平衡状态无法获得表面张力值。与传统测量方法形成鲜明对比,LSA200CMC采用光学悬滴分析法测量临界胶束浓度(CMC),LSA200配置两个连续注射单元时可使用表面张力法进行全自动临界胶束浓度的测量,其中一个注射单元进行不同浓度溶液的配置,另一个注射单元连续形成液滴,测量全过程在程序自动控制下工作,而且避免使用吊片法测量时活性剂分子在铂金片上吸附时产生的影响,是测量临界胶束浓度的理想方法。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LSA200CMC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全自动测量方法,在几乎所有都涉及到准确性,可靠性,便利性和对各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适用性以及自动化程度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全自动测量- 适用于各种表面活性剂;- 能够同时测量静态CMC和动态CMC。LSA200的基础功能:- 静态/动态接触角测量 - 粉末或多孔材料的吸收过程分析- 表面自由能测量和粘附功分析- 表面界面张力测量 LSA200的基础配置:- 8.6 倍变焦视频系统 - 三套液体注射单元- X轴精密导轨定位视频调焦太- X/Y/Z三轴精确导轨定位样品台- X/Y/Z三轴精确导轨定位注射平台- SurfaceMeter专业测量软件 LSA200的选配功能:- 8.6 倍变焦高速视频系统 - 全自动样品台 - 全自动注射平台 - 全自动倾斜台 - 滞留力旋转台 - 温度控制单元- 俯视法测量模块 - 振荡滴扩张流变模块- 双液滴注射功能 - 非接触式注射功能- 单一纤维接触角测量模块- 全自动临界胶束浓度测量模块(CMC) 技术参数 型号LSA200接触角测量范围精度分辨率0~180°±0.1°0.01°表面/界面张力测量范围: 分辨率1×10-2 ~ 2×103mN/m0.01 mN/m1)视频图像系统(系统可升级) 镜头 分辨率 相机速度 视野范围8.6倍变焦光学镜头1920×1200 pixel3300 fps2.1×1.3~17.5×11(mm×mm)视频调焦台 调节方式X轴方向精密导轨调节 调焦范围:100 mm样品台 调节方式 尺寸 载重X/Y/Z三轴精密导轨调节;移动行程100/100/50 mm100x100 mm12 Kg加液单元调节台 调节方式X/Y/Z三轴精密导轨调节 移动行程:85/118/60 mm自动倾斜台 角度范围0~360°最大样品尺寸∞×310x76 mm(L×W×H)光源高亮度高均匀LED冷光源,亮度可手动/软件调节软件SurfaceMeter 专业软件接触角计算方法Circle Width-Height Conic TrueDrop Young-Laplace Tangent2)Drop-on-Filament 3)Liquid Bridge/Meniscus张力计算方法Young-Laplace3)Liquid Bridge/Meniscus4)Drop volume电源50/60Hz 110/240V 90 W仪器尺寸(基座)及重量620×200×536mm(L×W×H) 22Kg 1)LSA200 的视频系统可选配 45 倍变焦光学镜头,适合于单一纤维接触角的测量。 2)此计算方法为纤维包覆法,专用于单一纤维接触角测量。 3)此计算方法为液桥法/弯液面法,专用于单一纤维接触角测量和表面张力测量。 4)此计算方法为滴体积法,专用于表面张力测量创新点:1.标配 8.6 倍变焦视频系统,可升级为8.6 倍变焦高速视频系统 2.独特的滞留力测量功能:引入了离心力旋转台和视频同步触发技术,可以同时测量滞留力和动态接触角 3.同时利用俯视法和侧视法测量同一液滴的接触角 4.新颖的CMC测量方法:采用光学悬滴分析法测量临界胶束浓度(CMC) LAUDA Scientific 光学接触角测量仪 LSA200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