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智能工业计

仪器信息网智能工业计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智能工业计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智能工业计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智能工业计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智能工业计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智能工业计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智能工业计相关的解决方案。

智能工业计相关的资讯

  • 同济大学“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结硕果
    同济大学&ldquo 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rdquo 今年将通过云平台与德国合作伙伴萨尔兰德应用科技大学的智能工厂实验室联合开发全球化的智能工厂生产管理系统。   由同济大学建设成立的全国首家&ldquo 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rdquo 于2014年10月28日在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落成。整个实验室由操作机器人、加工设备、传送设备、检测设备等硬件构成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同时由计算机服务器、传感器、射频识别设备等构建信息物联网,并通过上层软件将整个系统连接成为一个高度集成的CPS网络,实现了工件与工件之间、工件与机器、人与机器之间的实时通讯以及协同工作。   该实验室主任陈明介绍,自实验室成立以来,依托学院中德合作平台,由中德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和开发的实验室虚拟仿真系统即将完成,并将被应用于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据了解,该实验室以教学和科研并重,为培养符合未来工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提供师资和实验场地 同时将广泛开展应用研究,为企业提供生产流程可视化、自动化、集成化、快速响应的系统解决方案。   陈明说,工业4.0对传统的高等工程教育发起了挑战,涉及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高校的工程教育应当积极应对,主动求变,组合优质师资,打破专业限制,开设现代理论与技术课程,并通过与先进企业联手发展,面向未来培养符合&ldquo 工业4.0&rdquo 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师,同济大学结合自身工科特点,以及&ldquo 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rdquo 的优势资源,在中德工程学院开设了全国首个以工业4.0为主题的课程&mdash &mdash 《工业4.0导论》。   &ldquo 该课程为青年学子提供当前工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熟悉发展工业4.0的步骤、实施方案及未来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还将与西门子、菲尼克斯、库卡等一批跨国企业和全球知名大学合作开展应用性课题实践项目。&rdquo 陈明说。   近日,同济大学就举行了&ldquo 准备好迎接工业4.0了吗&rdquo 为主题的中德工业创新和教育改革战略研讨会,来自中德两国政府、企业和高校的专家,共议发展工业4.0的核心要素及由此给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研究与应用带来的挑战。   目前,一些跨国公司正在与实验室接洽合作。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已与实验室开始了智能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的研发 德国卡尔蔡司公司已经与&ldquo 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rdquo 签署了协议建立&ldquo 智能检测教育科研基地&rdquo ,参与实验室智能工业检测的教学和科研 德国SAP公司将与实验室联手开展企业资源计划等系列软件的应用性研究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也将与实验室合作开发智能工厂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 全球院士共话智能工业创新——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盛大开幕
    p   2017年6月5日,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参会代表2000余人。来自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澳大利亚、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日本等百余位国外嘉宾,携带近200余项成果和项目到会,围绕信息技术、新能源、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疗等六大领域进行交流。通过“大会交流、专场对接、B2B对接、技术展示”多种形式开展高新技术成果转移和合作,促进国际合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85631afc-aab9-487d-8b86-9ddb1900ee6d.jpg" title=" 1.jpg" / /p p   中国工程院吕跃广院士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主席柴天佑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大会共主席白瑞楠副院长、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联合主席/大会共主席林诗万先生、悉尼大学/大会共主席阿奇?约翰斯顿院长、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首席研究科学家/大会共主席卫钢先生、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大会共主席刘建德副校长、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吉维卡· 奥弗彻罗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大会共主席姜景山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大会共主席夏建白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大会共主席王立军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大会共主席刘明院士、大会共主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魏毅寅副总经理、原中国驻悉尼总领馆科技参赞靳志勇先生、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赵雪燕秘书长、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王映明副理事长等嘉宾出席了本次大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a355b56d-6c62-44c8-bbe3-28bba6d0a579.jpg" title=" 2.jpg" / /p p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大会共主席白瑞楠副院长进行了开幕致词。在2006年的2月9号,中国国务院出台了《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首次提出创新的理念。时任白瑞楠副院长就在北京,时任瑞典科学院的研究员。他认为,中国正在进行非常广泛的国际知识的分享及交流,中国通过积极的、以及具有建设性的在这些领域进行发展,能够吸引并且提供相应的知识资源,为双边的交流提供机遇并且在研究领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大约在十年前,他们提出了发展纲要,今天在此共同见证如何将技术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转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1879dee2-3568-4713-9514-c733d67497cb.jpg" title=" 3.jpg" / /p p   大会主席柴天佑院士则在致辞中提到,信息技术、能源及使能技术会引起工业革命,智能制造对于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但我们目前还面对着诸多科学及技术方面的难题,这就需要来自学界以及产业界的合作,及不同国家的合作。此次会议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智能制造国际项目的对接以及合作,在会议的筹备期间我们得到了来自驻美、驻欧、驻澳等国家和地区大使馆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我们还邀请了相关国家的机构,致力于搭建国际对接合作的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31d1c011-8c72-4e47-b642-f1b9ba2d4ed9.jpg" title=" 4.jpg" / /p p   与此同时本月6号到8号,第九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PHOTONICS CHINA EXPO)也将于2017年6月6-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盛大开幕。展览面积三万平米,将会有800家企业发布合作需求。柴天佑院士希望所有的与会者可以利用此次大会的契机,在学术交流、产业对接、成果转化以及项目合作等方面充分参与,集群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为智能制造战略的发展做出贡献。 /p p   大会主席德国工程院院长赖因哈特?胡特尔院长因家庭原因,无法到会,特发来视频向大会顺利召开表示祝贺。 /p p   大会报告时段,本次大会邀请到来自美国、德国、瑞典、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五位智能制造领域专家分别带来精彩报告。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白瑞楠副院长的报告题目是“瑞典智能制造” 中国工程院柴天佑院士的报告题目是“制造流程智能化” 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林诗万主席的报告题目是“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 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阿奇?约翰斯顿的报告题目是“工程与信息技术,创新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工程信息管理学院吉维卡· 奥弗彻罗瓦院长的报告题目是“行业4.0和数字化:愿景和实施”。智能制造是重振经济的引擎,到场嘉宾纷纷表示从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报告中获益匪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fedb84f2-fb1b-4f10-9d6c-d0a368e1f536.jpg" title=" 8.jpg" / /p p   接下来的智能制造领军企业高峰对话环节,由新华网的葛振斌总监主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魏毅寅副总经理、中国移动集团政企行业解决方案部赵毓毅总经理、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李剑副总裁、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旭集团)王忠辉副总裁、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通鼎集团)蔡文杰总经理、阿里巴巴IoT事业部吕海军总监、长虹集团管符欣信息化主管,北方夜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志宏副总经理等行业巨头的领导悉数到场,一同探讨智能工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共同搭建产学研用的大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a7097610-36d1-4f42-832c-ef5f0c1cf585.jpg" title=" 9.jpg" / /p p   组委会收集到的项目来自亚欧中心,美国,芬兰,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家及机构,涵盖信息技术,能源与环保,先进制造,现代农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学,信息技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新材料。其中不乏产业化前期项目,如预测驾驶,高效水处理系统,加拿大废旧轮胎处理技术,新型回收再利用发电系统,人造金属骨骼材料,利用太赫兹技术的无损检测等。不少国外企业表示希望与国内单位加强沟通与合作,拓展共同利益,一同促进全球智能工业发展。 /p p   下午进行了中澳先进制造专场、欧洲项目推介专场、新能源新材料专场、国际协作创新合作专场、生物医药专场、光显示专场等分专题会场,将有100位国内外业界顶级专家现场做精彩报告,探讨智能工业全产业链发展趋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ba573990-07cf-45ae-86e6-c251a81c88f8.jpg" title=" 1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明日将继续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的中日项目专场,在昌平区三一集团总部举办国际机器人及先进制造专场,并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办华夏幸福产业投资对接会。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5caf86b2-714c-454e-8411-b9408ce09d86.jpg" title=" 11.jpg" / /p p   第九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PHOTONICS CHINA EXPO)也将于2017年6月6-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盛大开幕,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地区裕翔路88号,入口是7号门。让您真正领略:高新成果与新兴产业无缝对接,科技服务助推“中国制造2025”。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37c830a4-3267-41cd-8d4c-aa71fb48fded.jpg" title=" 12.jpg" / /p p   光电子· 中国博览会经过九年累足成步,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覆盖光电子领域全产业链的技术交流与展示平台,2017年将分设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技术主题展、光谱中国—光学仪器及测试测量设备主题展、激光工业设备主题展、光学制造主题展、红外与微波技术应用主题展、光通信与光传感主题展、机器视觉主题展、军民融合国防电子展等八大主题展,总展出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来自国内外千余家高校及企业参展,预计将有10万余名专业买家和观众到场参观采购。 /p p   今年尤其重视专业观众邀约,成功邀请了核兴航材、中国一汽、中车集团、航天五院、京东方科技集团、中国石化、中航工业、富士康、徐工集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东旭集团、华为、中铁集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等装备制造、军民结合项目及产品、安防、智能建筑、电子及半导体、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仪器仪表、新能源、新材料、无人系统及技术、科研/高校科技项目成果和投融资机构领域的专业观众,并进一步加大国际专业观众的邀约力度。 /p p   现场发布对接会借助专题推介的形式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分为军民融合项目发布会、国际创新实验室项目发布会、光电子新产品发布会等,您可以在对口的发布会上进行项目对接、现场洽谈和经验交流。 /p p br/ /p
  • 自动化 智能化 助力工业制造升级——访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工业制造行业经理苗国玉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金秋十月,两年一度的行业盛会,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2019)于2019年10月23日在北京· 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届BCEIA共分6大展馆,共有500余家国内外仪器企业携前沿技术和最新产品悉数亮相,齐心协力打造了一场新技术、新成果的知识盛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围绕“岛津,给世界答案”的主题,岛津公司携丰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本届BCEIA。展位现场,分析智能化展区,医药/临床展区,食品/环境展区,消耗品展区以及现场技术交流区呈现最新的仪器与解决方案。借此机会,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工业制造行业行业经理苗国玉,请他谈谈岛津在工业制造行业的产品和市场布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采访视频请见下: /strong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4C1CCE64E4DA38D6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采访中,苗国玉提到,以往岛津主要根据仪器的机种来划分业务,而为了适应分析市场的变化,同时也为了更加贴近用户,岛津重新进行了行业划分。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包含工业制造全品类的国家,工业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岛津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可以涵盖从无机分析到有机分析,从表面分析到内部结构分析等,可以给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工业制造业务在岛津整体占比约为12%,而苗国玉也提到,随着中国工业化的深入,相信这个比重会不断扩大。岛津在工业制造领域有很强的优势,包括在电子电器、钢铁有色等细分领域,岛津都可以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随着工业制造的不断升级,智能化制造受到很高的关注。为此,近年来,岛津也在不断推动智能化、自动化的分析仪器。另外,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也是目前国家发展的重点,岛津也会在这些领域提供丰富的检测手段。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为了适应工业制造工厂的需求,岛津在今年也推出来全套的自动化的实验室元素分析解决方案,来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br/ /p
  • 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智能化生产中的应用
    引言随着我国工业持续发展,工业主导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的工业生产结构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动能也逐渐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与此同时,随着5G网络时代的到来,人民的生产生活将愈来愈智能化。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提高工业生产的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国家经济增长再创新的高度。我国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仍然是工业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点,未来工业智能化的发展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工业智能化的迅速发展,具有便捷性、精确性、迅速性、智能化等优点的机器视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各领域,其作为一种现代化检测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机器视觉技术涉及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机器学习、光学、自动化等多个领域。机器视觉通过光学设备和传感器获取到目标物体的图像信息,然后将图像信息转化成数字化信息,进而通过计算机分析数据显示在电子屏幕上或者通过控制单元指导机器完成任务。机器视觉偏重于信息技术工程化和自动化,但又构建在计算机技术视觉效果方法论的基础上,它的重点是感知目标物体的位置信息、大小形态、颜色信息及存在状态等数据信息。本文主要通过论述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生产智能化中的应用,分析机器视觉的优点及现如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性的方法,进而剖析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智能化生产上的发展趋势及方向,期望能为现代化的智能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借鉴。1 机器视觉的研究与发展机器视觉的概念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先应用于“机器人”的研制。通过机器视觉传感器采集图像信息并处理,进而通过计算估计下一步的位置来控制机器人运动。20世纪50年代:机器视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维图像的简单分析和识别上,像字符,工件、图片的分析和处理等,多用于航天、工业的制造与研究。20世纪60年代:利用计算机程序从数字图像中提取出诸如立方体、楔形体、棱柱体等多面体的三维结构,提出基于机器视觉的多面体零件特征提取技术,进而为识别三维物体和三维计算机视觉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这个时期才有人首次提出较为完整的机器视觉理论,也陆续出现了一些视觉应用系统.简单的视觉应用系统小部分的代替人工生产,让工业生产逐步向自动化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机器视觉技术在这个时期获得蓬勃发展,随着一些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的不断涌现。机器视觉技术也不断和其他技术相结合,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机器视觉也逐渐被人们熟知和应用,使其工业生产中掀起新的生产浪潮。20世纪90年代:机器视觉技术开始应用于零部件的装配。同时,这一时期有人提出将机器视觉和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机械零件表面粗糙度的非接触测量。这一技术的实现让众多机械零件表面的检测得到了应用,代替了人工检测,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让众多工人的双手和双眼从工厂生产中解放出来。21世纪:现如今,机器视觉的发展已相对成熟,很多企业借助机器视觉的优点将其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现如今的时代是智能化的时代,现代工厂的生产也不断追求自动化以及机械化,倡导将传统的人工生产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产业已经在工业生产智能化方面做的相当出色。机器视觉技术作为工业智能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也不断的被人们改进。由此可见,机器视觉技术一步步地发展到现阶段,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在各个领域都大规模是使用,尤其在工业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的机器视觉技术相对起步较晚,相比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在技术、算法等方面努力跟进。2 机器视觉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工业机器人是现代科技的主要代表技术,工业机器人以其方便精确,省时省力,而被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子、服装、汽车、食品、等行业。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高标准、高效率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追求的目标,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运而生。其中让笔者印象深刻的就是京东自动化机器人仓库,硕大的仓库里面成千上万的机器人不停地在货架之间来回运动,将物品分类、投放、运输。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机器视觉具有如下功能。(1)定位和控制。现代工厂生产要求机器视觉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目标物并确认其位置。然后使用机器视觉进行定位,并引导机械手臂去准确地抓取。(2)识别。主要利用机器视觉获取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状态的目标和对象,用于跟踪和收集数据。一般的机器识别系统借助照相机完成。(3)检测。检测生产线上产品的质量,这也是取代人工最多的环节。在工业领域,主要检查包括尺寸大小检测,瓶子外观缺陷检测,瓶口缺陷检测,残次品检测等。(4)高精度检查。在工业生产中,一些精密的电子设备零件需要较高的精度,例如计算机、手机上高度集成的电子电路板,有些可达到精度0.01mm甚至μm级,人眼无法识别这些小的元器件,因此必须使用机器来完成。(5)分拣与搬运。现代工业生产与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都会有一些分拣的工作,而传统利用人力进行分拣工作的方式存在较大局限,但视觉机器人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及工作精确度,进而解放了人们的双手。机器视觉系技术在机器人的应用中起到一个核心内容的作用。机器视觉中最关键的一项就是:怎样让机器人对运动目标物进行准确识别。视觉系统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加入视觉系统技术,可以使机器人对目标物进行实时的运动跟踪与检测,进而准确的确定目标物的位置与方向,确保机器人对其的准确定位。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工作主要分为4个部分:相机定位、图像分析与处理、目标物状态识别及机器人的动作操控。先利用相机定位对目标物建立运动坐标系,获取物体坐标;然后将获取的目标物分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状态识别以图像分析为基础,对目标物的状态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根据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结果操控机器人的动作行为。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是现代工业相对于传统工业的伟大进步与发展,其解决了传统工业成本高、效率低、耗时长等缺点,将人们双手解放出来,让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更加自动化、智能化。3 机器视觉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大多倾向机械一体化,例如,薯片的生产,从土豆的清洗,到最后薯片的装袋、封口,都不需要人为参与。当然有的人要说这样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人情味,但是我想说机械一体化的生产方式或许将是未来所有工业生产的大趋所示,其优点不在赘述。那么,怎么才能控制机械化生产呢?这就要用到机器视觉技术来控制机器生产。机器视觉控制器,因其具备出色的处理能力,可在10s以内高速完成最多128个点的检测,强大的处理能力可以直接影响可运行的算法以及视觉系统做出决策的速度。为了减少图像处理的时间,一些工厂现在使用同构处理来运行视觉算法。另外,现在的一些机器视觉控制器还具有用于网络连接的专用以太网端口以及用于连接外部数据存储器的端口。通过工厂连接功能,工作人员可以实现在办公室检测产品生产,查看图像,还可以实时回放,极大的方便了工厂的生产。这种直接进行工业一体化生产的方式在慢慢的取代传统生产方式,相信在未来的工业发展中,一大部分工厂将利用机器视觉控制实现工厂一体化生产。4 机器视觉在工业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在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目标检测多种多样,市场需求相对较大。比如,检测机械零件大小是否达标、辨别条形码或包装条码、测试商品的外表缺陷、瓶口缺陷、打印缺陷等等。这些应用均需大批量测试,并且都是高精度的测试,人眼识别在这些检测中处于劣势,如果仅仅通过人工,耗时可想而知。在啤酒瓶的生产过程中,瓶子大小以及外观是否有缺陷等这些都需要经过质量检测。一些工厂一天就会生产成千上万的啤酒瓶,如果都利用人工来处理,是让人无法胜任的。而且一般人眼一直盯着同样的物体检测,时间长了,会造成视觉疲劳,进而导致残次品率高,工作效率低下。不仅如此,一些工厂还要花费大量成本聘请人力检测,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化生产。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用机器检测代替了传统的人工,大批量检测可以快速完成,加快了工厂的产品生产速度;另外,减少了工厂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使工业生产不在受限于人眼识别的缺陷,提高了工业检测的精度和效率,使工业生产更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5 机器视觉中的关键技术通俗来说,机器视觉的作用是代替了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系统利用照相机和照明设备获取图像信息,然后传送给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将图片进行颜色、亮度处理,然后将图像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最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分析。机器视觉中的两大关键技术:图像采集和图像分析与处理。(1)图像采集图像的获取是机器视觉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他是后续图像处理的保障。利用摄像头进行图像捕捉,摄像头的选择因功能而异;有时,图像的质量优劣还与光线强度有关,因此,会添加照明功能辅助图像采集。图像采集工作涉及到图像传感器的使用,一般灵敏度高、像素大、动态范围大、功耗低的图像传感器较受人们欢迎。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传感器是CCD,其灵敏度高、读取噪声低,因此在图像传感器占据一定的市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像采集有数码相机、手机、各式各样的摄像头、多媒体等,图像采集的速度、质量直接影响到后面图像的处理以及机器的控制。(2)图像分析与处理图像分析一般利用数学模型对图像的色彩、透明度、色差进行分析,进而提取出有用的图像信息。主要包括图像信息识别与读取、图像的存储、图像数据变换、图像分割、模型匹配以及解释。图像分析步骤如图1所示。图1 图像分析步骤对于分析好的图像信息,下一步就需要进行处理。一般的图像处理方法是数字处理,主要技术和方法包括去噪、增强、复原、提取特征等。图像处理所需的硬件有数字图像采集器以及图像处理计算机,主要的图像处理操作,还是要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来完成。涉及的算法有傅里叶变换、正余弦变换、沃尔什变换,微分计算、滤波处理等。图像是机器获取和信息交流的主要来源。通过图像的获取、分析与处理,将外界信息转化成可供计算机分析的数字信号,进而通过分析系统传输给控制系统,发出下一条动作的指令,控制机器完成任务。6 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发展趋势机器视觉技术的优点:可以利用机器进行非接触测量,可以利用机器实现在人无法工作和到达的区域完成对目标物的检测;机器比人眼对光更加敏感,可检测人眼看不见的红外及微弱光检测测量,解决了人眼的缺陷,扩大了人眼的视觉范围;机器不会产生疲劳,可以长时间的稳定工作,机器视觉可以进行长时间工作、分析、处理与操纵;利用了机器视觉解决方案,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资源,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现代化工业生产带来可观利益。现在科技技术发展较迅速,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也相对成熟,但是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当工业生产车间现场的噪声很大时,机器视觉系统往往会受到干扰,会造成设备灵敏度的降低或设备的损坏;另外工业生产现场有的处于高温,有的处于低温,这就要求机器设备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图像的采集有时还会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当光线昏暗时,就会影响目标物图像的提取、识别及分析,进而有可能造成生产产品次品率上升,影响生产的精度及效率。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机器性能,进行有效的图像识别,使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智能化生产中得到高效的利用,是当下研究的关键。(1)研发出高效率的图像处理软件和硬件。图像采集部分的快慢主要依赖于硬件的速度,高质量的硬件可有效减轻主机的负担,提高系统的对图像的分辨效率、采集效率、图像处理的速度及处理分析效率。高质量的软件也尤为重要,质量高的软件可以让机器的命令执行速度更加高速有效。(2)开发适用性强、高效、稳定、实时的智能算法。智能、高效、稳定化的智能算法可有效提高系统的分析处理速度,并且改善复杂环境下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差的缺点,使系统有较强的即时性、鲁棒性、稳定性、抗干扰性以及环境适应性。7 结语由此可见,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制造有着广泛的需求,在工业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机器视觉技术的利用可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次品率;另外,还可以实现非接触测量。机器视觉技术的优点如此之多,因此,对制造业领域智能化的发展也具有较大的影响。但是,现在的机器视觉技术还有待提高,许多技术难题还亟待解决,当下任务应着力解决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生产上的智能化、自动化应用,以便以后全面投入工业领域生产,进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出贡献。本文作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孙郑芬 吴韶波
  • 自动与智能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主要依托于声、光、电、磁等原理内容,从而实现对被检测物体内部缺陷以及不均匀性问题的全过程检测与分析,已成为很多工业生产中用来控制质量的重要方法。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兴起,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无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优化和创新,逐渐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以及图像化等方向发展,并逐步应用到相关行业领域。在即将召开的首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特别邀请了多位专家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无损检测技术相关的分享,部分报告预告如下:吉林大学 张建海副教授《极端工况下材料服役性能原位测试技术》点击报名张建海,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副教授,目前担任吉林省材料服役性能测试国际联合中心副主任,致力于极端工况材料服役性能试验装备与原位测试技术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科研、军委科技委装备预先研究等项目的支持下,重点开展了极端工况材料服役性能试验装备和材料力学性能原位测试技术。开发了超高温双轴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装备和超声、电磁等原位测试设备等10余套,发表 SCI/EI 检索学术论文20余篇;公开发明专利10余项。耐高温材料及其制品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特种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重要领域。因其制造或服役环境常伴有高温环境,及复杂载荷的作用,耐高温材料及其制品极易出现性能退化、裂纹萌生与扩展等情况,常常引发恶性事故。张建海副教授将在报告中重点讲述围绕极端工况下材料服役性能和点焊焊接高温熔核成型过程,开展超声无损在线检测技术研究,实现高温制造或服役工况下损伤缺陷与材料力学性能参数与快速精确测试的工作。大连交通大学 赵新玉副教授《曲面叶片几何量测量和缺陷检测》点击报名赵新玉,大连交通大学副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协会理事,超声检测专委会委员。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等纵向课题;主持完成中国中车、中国特检等企业科研课题10余项;并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重点科研任务。曾研发设计多通道超声自动扫描和声场测量系统、高频超声显微系统、64通道超声相控阵系统、双机械手超声检测系统、ITO镀膜高精度激光刻蚀设备等,已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军工产品检测中获得应用。报告摘要:航空发动机叶片是典型复杂曲面结构,为实现叶片的自动化超声检测,提出基于曲面点云数据重建的自动化检测轨迹规划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7轴联动复杂曲面自动扫描成像;叶片点云采用线激光轮廓仪配合工件旋转轴自动扫描获取,数据拼接整理后采用数据拟合方法获得曲面轮廓方程,基于曲面上的曲线方程规划加减速扫描轨迹,进一步对各扫描轨迹点进行多轴运动分解,获得包括六轴机械手和工件旋转轴在内的各轴轨迹;实际检测实验表明,轨迹规划算法可以实现叶片自动扫描,获得清晰C扫描图像。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樊俊铃高级工程师《航空复合材料构件超声自动化检测技术及应用》点击报名樊俊铃,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损伤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中国航空研究院一级专家。承担、参与国家科工局、工信部、装发、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等各类预研课题10余项,主管、参与完成多个型号的结构强度验证工作,承担我国多型军民机结构试验的无损检测与评估任务,在损伤检测和结构强度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长期从事业务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荣获集团公司航空报国奖个人三等功等多项奖励。报告摘要:针对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人工超声检测效率低、成本高、结果可靠性低等技术瓶颈问题,重点开展了超声换能器设计、超声无损检测仿真、超声信号降噪与多模式成像、无损检测自动化系统研制等技术研究,突破了超声仿真分析、专用传感器设计、信号分析等关键技术,研发了多通道、宽带宽阵列传感器,自主开发了复合材料构件阵列超声自动化检测系统,有力的支撑了航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缩短检测周期,保证了复合材料无损检测可靠性。北京科技大学 黎敏教授《高品质钢内部质量高精度检测与三维全息表征》(点击报名)黎敏,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导。主要开展先进检测技术、工业大数据分析等研究工作。独立负责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参与鞍钢、首钢、核动力研究院等10余项科研项目,共发表论文50余篇,专著2本,专利8项,转件著作权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2013年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报告摘要:利用高频超声显微技术对高品质钢内部质量进行三维扫描检测,并通过超声信号特征提取、深度聚类、点云重构等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对高品质钢内部的夹杂、缩孔和裂纹等微观缺陷及凝固组织实现高通量表征。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 吴少波高级工程师《机器视觉技术及在钢铁生产中的应用》点击报名吴少波,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机器视觉组长,研究方向是钢铁机器视觉,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吴少波同志多年从事钢铁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承担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等多项科研任务,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0余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的“铁包自动化热检”课题首次实现了铁包全内衬厚度和全外壳温度的热态在线准确测量,负责了“银亮材直径在线测量和分拣系统”、“喷射锭面及中间包测温系统”、“液固相线检测系统”等项目的研发和应用实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报告以钢铁智能制造为背景,结合报告人及团组的工业实践,介绍机器视觉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及在钢铁行业中的典型应用,包括生产质量检测和生产物流检测两大方面,其中生产质量检测包括晶粒度级别、组织类别、表面质量、渣液位、形貌、尺寸、温度等生产质量相关的检测;生产物流检测包括工件/炉包/机车标识、生产工具、关键工况等生产物流相关的检测。钢研纳克 刘光磊高级工程师《管材表面缺陷自动智能检测技术及应用》点击报名刘光磊,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损检测事业部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无损检测方法技术研究及自动化无损检测仪器装备研发等工作。主要参研的国家科研课题5项,参研制修订的标准6项,研发成果获省部级奖3项,获得授权的专利5项。报告摘要:管材表面缺陷自动检测常用超声、涡流、漏磁、磁粉等检测方法。针对采用常规检测方法不能有效检测短小裂纹、凹坑、划伤、结疤、异物碾压等难题,重点开展了CCD视觉检测技术的相机、镜头、光路配置、二维三位成像技术、相机景深自动校准技术及独特的缺陷检测算法,开发具有高性能、高处理速度、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的视觉检测技术和装备,从而实现管材表面缺陷在线智能检测、分类和记录,有效解决人工目视检测效率低,成本高,精确度低的问题。首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为了推动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和行业交流,促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仪器信息网将于2022年10月13-14日组织召开首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会议开设射线检测技术、超声检测技术、自动及智能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新技术四大专场,邀请无损检测领域专家老师围绕无损检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仪器研制、相关应用等方面展开报告,欢迎大家在线参会交流。一、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二、支持单位:吉林大学、钢研纳克三、参会指南:1、点击会议官方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DT)进行报名。2、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22年10月14日。3、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4、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5、会议联系人:高老师(微信号:iamgaolingjuan 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
  • 技术与产业对接的盛宴,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第九届光电子 中国博览会即将开幕
    p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热度高企,航空航天、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纷纷涉足智能制造。智能转型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所在。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将于2017年6月5日至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同期举办第九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PHOTONICS CHINA EXPO),此博览会是世界规模的覆盖光电子领域全产业链的技术交流与展示平台,经过了九年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展示产品和品牌形象的国际平台,更是光电子领域全产业链交流与展示的行业盛会。将于2017年6月6-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盛大开幕,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地区裕翔路88号。让您真正领略:高新成果与新兴产业无缝对接,科技服务助推“中国制造2025”。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跨界创新、互联融合——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 /span /strong /p p   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将于2017年6月5日至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白瑞楠副院长将带我们了解瑞典智能制造 中国工程院柴天佑院士介绍制造流程智能化 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林诗万联合主席讲述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 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悉尼大学阿奇?约翰斯顿院士带我们领略工程与信息技术,创新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工程信息学院管理吉维卡· 奥弗彻罗瓦院长则会谈到行业4.0和数字化。 /p p   随后将进行智能制造的高峰对话,华为集团、海信集团、三一集团、东旭集团、通鼎集团、中国移动、航天科工集团等行业巨头悉数到场,一同探讨智能工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共同搭建产学研用的大平台。接下来的中澳先进制造专场、欧洲项目推介专场、新能源新材料专场、国际协作创新合作专场、生物医药专场、光显示专场、国际机器人及先进制造专场、华夏幸福产业投资对接会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等分专题会场,将有100位国内外业界顶级专家现场做精彩报告,探讨智能工业全产业链发展趋势。 /p p   组委会收集到了来自亚欧中心,美国,芬兰,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家及机构提交的180余项项目。涵盖信息技术,能源与环保,先进制造,现代农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学,信息技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新材料。其中不乏产业化前期项目,如预测驾驶,高效水处理系统,加拿大废旧轮胎处理技术,新型回收再利用发电系统,人造金属骨骼材料,利用太赫兹技术的无损检测等。不少国外企业表示希望与国内单位加强沟通与合作,拓展共同利益,一同促进全球智能工业发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八大主题展将资本引向技术,将技术推向市场 /strong /span /p p    strong 光电子· 中国博览会 /strong 经过九年累足成步,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覆盖光电子领域全产业链的技术交流与展示平台,2017年将分设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技术主题展、光谱中国—光学仪器及测试测量设备主题展、激光工业设备主题展、光学制造主题展、红外与微波技术应用主题展、光通信与光传感主题展、机器视觉主题展、军民融合国防电子展等八大主题展,总展出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来自国内外千余家高校及企业参展,预计将有10万余名专业买家和观众到场参观采购。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现场发布对接会专题推介,交流合作更对口 /span /strong /p p   现场发布对接会借助专题推介的形式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分为军民融合项目发布会、国际创新实验室项目发布会、光电子新产品发布会等,您可以在对口的发布会上进行项目对接、现场洽谈和经验交流。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重视专业观众,行业应用买家精准对接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p p   今年尤其重视专业观众邀约,成功邀请了核兴航材、中国一汽、中车集团、航天五院、京东方科技集团、中国石化、中航工业、富士康、徐工集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东旭集团、华为、中铁集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等装备制造、军民结合项目及产品、安防、智能建筑、电子及半导体、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仪器仪表、新能源、新材料、无人系统及技术、科研/高校科技项目成果和投融资机构领域的专业观众,并进一步加大国际专业观众的邀约力度。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同期全球光电子产业应用峰会盛况空前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p p   “中国制造2025”、“宽带中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光通信领域制造了前所未有发展新机遇,光信息与光网络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2017光信息与光网络大会特邀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赵梓森院士、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中国电信科技委韦乐平主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余少华院士等专家作报告。圆桌会议“云时代与大视频驱动下的光网络”更是光通信最强大脑的碰撞。 /p p   2017第六届红外微光光电子产业发展与合作高峰论坛暨红外微光技术应用产业联盟年会,邀请北京特种机电技术研究所王建华研究员、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三部易华副总师、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张龙副所长、中电科技第11研究所喻松林首席、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唐绍凡副总师、昆明物理研究所郑为建研究员等行业专家及用户单位代表针对红外微光技术、产业发展、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及项目申报等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 /p p   工业控制系统已成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中枢神经”,是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控装备及系统安全高峰论坛暨中国工控装备及系统安全产业联盟筹备会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院士、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吴世忠书记、国家电网公司辛耀中副主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706所申世光副所长、中国石油规划总院袁维宁-副主任等知名院士、专家、企业家聚集一堂,以当前我国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为出发点,共同推进我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业发展,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支撑中国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p p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成熟,市场空间的逐步形成,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大会除了前沿学术研讨,重点将围绕轨道交通、油田安全、智能电网、大型构件安全、煤炭安全、地质灾害安全等应用领域,展开研讨和需求对接,搭建国内该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Kenneth T V Grattan,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巍,牛津大学医学部高级研究员陈荣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何祖源,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蔡文杰等专家都将带来精彩报告。嘉宾“对话”纵论行业热点话题,梳理共性难题的解决思路。 /p p   新型光纤与400G技术及应用、城域融合超宽带光接入技术及应用、中国海洋信息网络联盟成立大会暨高峰论坛、光纤传感在铁路中的应用研讨会、2017年光纤传感技术在石油工业应用研讨会、光纤传感器与安全物联网应用高端论坛、光纤传感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研讨会等细分领域的精彩活动,定会给您带来不虚此行的震撼。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2017年中国无人机系统及任务设备展览会及2017年全国无人系统大会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p p   为推进我国乃至国际无人机技术与航空航天技术行业交流、加速拓展相关产品在工业与民用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同时打造无人机军民融合应用市场,中国无人机系统及任务设备展览会将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区新馆E2馆举办,活动汇聚千余位行业专家、企业家、知名咨询机构及投融资机构,展览面积2万余平米,参展商200余家,另有任务载荷配套企业100余家,合作媒体100余家。 /p p   并将举办无人机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会及各个专场对接活动,包括:光伏运维对接专场、农业植保对接专场、物流业对接专场、任务载荷对接专场、警用无人机对接专场、增材制造/无人机材料对接专场、电力领域对接专场等。 /p p   同期2017年全国无人系统大会将在北京临空皇冠假日酒店(顺义区天竺镇府前一街60号)举办,将在中国工程院樊邦奎院士、空军第八研究所刘永坚所长、 中国工程院吕跃广院士、中国工程院陈志杰院士、中国工程院龚惠兴院士、中国工程院杨小牛院士等大会主席的带领下,就无人机产业国家政策、发展状况与行业展望,无人机行业标准规范探讨、市场分析与预测,无人机安全问题与对策,无人机平台技术,无人机导航与控制技术,遥控与遥测技术,无人机机载任务设备技术和无人机产业化及应用等议题展开精彩研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现场回馈观众,提高参加体验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p p   2017光电子中国博览会超级队长开始招募,邀请您和您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组队”参观(满5人组队成功) /p p   & gt & gt & gt & gt 超级队长第1阶 /p p   团队成员5人,队长可立即获得大容量优盘一个 /p p   & gt & gt & gt & gt 超级队长第2阶 /p p   团队成员10人,队长礼品升级为超薄& amp 大容量移动电源 /p p   我们将为您及您的队员提供专属以及快捷的参观之旅,提前收到入场证件、展会期刊等资料,团队尊享超级礼遇。添加微信号:youtiao8826,私信:“我要当队长+姓名、单位、手机”。 /p p   2017年展会观众在线预登记通道现已开通。在线预登记地址: /p p    a href=" http://www.cipeasia.com/Wxphone/Visit/index/type/1.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http://www.cipeasia.com/Wxphone/Visit/index/type/1.html /a /p p   大会整体日程请关注: /p p a href=" http://www.cipeasia.com/News/8222.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   http://www.cipeasia.com/News/8222.html /a /p p br/ /p
  • 2024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聚焦人工智能与环保
    4月下旬,在德国举行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是当今规模最大的国际工业盛会,素有“世界工业发展晴雨表”之称。本届博览会主题为“为工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聚焦高效及可持续的工业解决方案、工业4.0、新能源、人工智能、5G、碳中和、氢能和燃料电池等领域。据展会主办方德意志会展公司介绍,今年共有1175家中国企业参展,超过去年的近1000家,稳居德国以外第一大海外参展国。深圳市、山西省、贵州省组团参加了博览会。中国企业纷纷携最新工业产品和示例参展,向来自全球的参展商和观众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力量,向世界传递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与信心。东道主在会上表态称,多国都在向能源转型发力,工业生产形式得到重新塑造。德国总理朔茨在开幕式上说,德国能源转型的关键是以气候友好方式和可承受价格生产更多电力,力争到2030年80%的电力来自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博览会上,人工智能和环保成为热门话题。众多企业展示了他们在这两个领域的最新技术和产品,包括先进的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以及清洁能源技术等。一台巨无霸青贮收割机在场馆中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参展商表示,这台机器全球首次亮相,搭载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操作员就算不会开车,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安全地操作机器。青贮收割机搭载的AI算法让它可以稳定地保持设定的转速,并根据收获物的重量调整发动机功率和行驶速度,和上一代产品相比每小时降低12%燃油损耗,且切割的农作物长度始终保持一致。吴晓波先生带领企业家考察团重访汉诺威。令企业家印象深刻的有西门子,他们设计了若干个不同的主题,最后的收尾是一个虚拟的啤酒厂,然后讲解啤酒厂如何用高度智能化的方式,来完成从啤酒花种植,到最后啤酒生产的整个过程。全球企业软件供应商思爱普(SAP)通过案例,展示克朗斯(饮料罐装线行业隐形冠军,成立于1951年,总部位于德国,为流体、灌装、包装及内部物流领域设计、开发、制造设备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服务范围涵盖啤酒、软饮料行业及葡萄酒、起泡酒和烈性酒生产厂家,还包括食品、化工、制药和化妆品工业)是如何在自家系统的帮助下,从生产组织、运营、物流到销售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管理。2023年4月央视报道了克朗斯位于江苏太仓的工厂博览会现场的彭博士分享:“今天我们正在就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模块讨论,如何跟生成人工智能相结合。”他说,真正的革命,将发生在未来的12个月到18个月。已经初步实现柔性智能化的车间,将和生产线发生下一场革命。暨南大学跨文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邓地先生参观后的分享:“在国内,更多是与环保相关行业和企业才会强调这些,但如今的欧洲,不论是哪个产业链、哪个环节,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在谈环保问题。一个是能源的节约,欧洲的电池行业正在推出battery pass,将要要求所有的电池从原料到生产到交付的每一个环节都留下碳足迹。另外,无论是从事基础性研究的弗劳恩霍夫协会还是博世这样的大公司都在氢能产业化的推进方面展示了最新的成果。另一个方面是材料的节约和可回收性。各种生物基的可降解材料都在尝试探索中。甚至连菲尼克斯做的配电箱里的接线端子都在准备用大豆壳来做。而非要用到塑料的地方就尽最大可能少用。7年没来欧洲,发现矿泉水的瓶子明显变轻了。”《组织才能管好人》的作者张应春先生分享对本次参展中国企业最大的感受:“产品品质在提升。像一些五金件、电子元器件、气动元件,明显感觉在整体的工艺和质量上,和前几年来参展的粗制滥造大不一样。”上海大驰工业建筑设计董事长张弛先生对比了今年和去年的关注点:“相比去年大家在提新能源电池、汽车的解决方案,今年开始主要提可持续发展、低碳等概念。比如会提可持续发展、低碳在食品饮料、化工行业的应用。西门子也沿用了去年的实用主义计划,更偏向于食品饮料酿造、药品制药等流程型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这些被重点关注的行业,主要是关于人民大众最常用的基础类消费品的,再加上欧洲一些自动化领域大厂,在欧洲的业绩缩减了 1/3的现象来看,也许是因为大家的投资欲不足,市场在相对萎靡,大家更关注吃喝、日用品方面。”张弛先生还认为:“如今国内工业企业与国外工业企业,在AI应用上的差距非常大。AI工业软件上,尤其是谷歌、亚马逊、微软这种美国互联网公司,和PDC等美国工业软件,他们的应用在中国很难进行展示,落地也会比较难。当欧美的工业,和美国的AI放在一起的时候,作为工业大国的我们,优势就没有过去那么明显了。”参考资料:80余家深圳企业亮相汉诺威,新技术吸引全球目光,深圳特区报,2024年4月25日贵州组团参加2024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国新闻网,2024年4月28日直击汉诺威:中国参展企业数是美国的12倍,日本的20倍,吴晓波频道,2024年4月24日AI引领工业潮流!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2024汉诺威工业博览会,2024年4月23日
  • 工业4.0拉动MES系统升级,电子制造迈向智能化
    p   电子产品和大众生活息息相关,近十年,我们目睹了全球电子产品的大放异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出货量巨大。Gartner数据显示,目前手机、电脑和平板的全年出货总量接近25亿台,巨大的出货量也造就了电子制造庞大且复杂的供应链体系。而中国作为电子产品制造大国,更是占据了全球70%的产能,其中手机制造产能高达32%。这意味着电子产品的加工和组装工厂绝大部分都在中国。 /p p   电子制造业体量庞大,在人工成本低廉的发展初期,高密度人工就能满足重复组装、测试的需求,而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用工成本急剧增加,而电子产品的价格却未出现相应的上涨,因此利润变薄,企业急需寻找有效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缩减生产成本,将工厂自动化和MES系统引入电子生产制造为电子产品厂商开启一扇“智能制造”之窗,苹果、富士康等国际公司已经开始引入自动化设备。此外,中兴、美的、海尔、格力等国内厂商也已经启动自动化升级的进程,德国英飞凌的制造工厂已经采用MES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59" height=" 284" title=" 1212.png" style=" width: 484px height: 24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2fcb5dda-832e-46c4-8dba-cc688489f4a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片来源于网络) /p p strong   工业4.0拉动MES系统升级 /strong /p p   MES系统是服务于工厂生产执行层的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层的计划系统与生产过程的工业控制系统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工业4.0旨在通过应用物联网等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制造业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的智能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以及合作伙伴。工业4.0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参考标准,智能制造需要MES系统的创新升级才能实现。 /p p   工业4.0促使MES深度融入企业运营的环节。在智能制造工厂中,MES系统对每一个与制造相关的指令能够精确调度、发送、跟踪、监控其中可能影响生产的过程,是实现车间制程智能化的基本技术手段。同时,MES系统还会收集、整合整个智能工厂中的业务数据,通过工业大数据的分析,使全产业链实现可视化,达到生产最优化、流程最简化、效率最大化成本最低化和质量最优化。另外,与传统MES系统相比,未来的MES系统不仅在于提供实时数据,而且需要对实时指令进行及时自我学习和柔性调度。 /p p    strong MES系统打通电子产品智能工厂的各个环节 /strong /p p   电子产品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众多创业者的目光,小米、华为、OPPO/VIVO等智能手机品牌的席卷式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量奇迹,但是它们不得不承认,高销量的背后也隐藏着利润微薄的尴尬,加上电子产品的功能日益复杂,致使生产制造企业背负巨大的制造流程优化压力,因此,电子制造向智能化转型势在必行。MES系统可以实现生产设备的集中控制管理,完成生产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p p   在电子制造流程中,电子产品零部件种类繁多,尺寸大小不一,在时下推崇超薄超小电子产品的大背景下,电子产品生产组装更加困难。这也决定了电子产品组装、生产的流水线多且对自动化水平要求较高,MES系统可以为电子生产制造企业打造一个全面、可靠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可以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心/设备管理、工具工装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看板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管理模块。通过MES系统中这些模块的有效协作,可以让电子制造企业的计划层和控制层实现沟通,凭借信息技术提供精确的实时数据,并最终达到优化管理活动和生产活动的目的。 /p p   未来,智能工厂不仅意味着技术和生产过程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整个管理和组织结构的调整,MES系统在协同制造方面将超越目前内部个人和组织范畴,而扩展至与供应商和客户的连接,在制造智能方面将不限于收集、分析与展现,而将进一步实现现场实时分析、协同智能决策,及时调整制造执行过程,MES系统让工厂变得更加智能,最终帮助企业实现智能生产。 /p p   strong  选对MES系统,电子制造企业才会走得更快 /strong /p p   全球的电子制造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电子产品已经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MES系统也随着电子产品的优化而迭代升级,从传统单一的生产管理系统衍生出适合电子制造不同细分领域的MES系统,数据显示,到2020年,MES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31亿元,未来保持年均18%的复合增速。 /p p   在MES系统品牌、种类繁多的市场环境下,不同的电子制造厂商需要对各个应用场景进行相应的优化匹配,将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管理、动态质量过程控制、数据采集、SPC质量分析和工序计划调度交由合适的MES系统调控,实现人与机器的良好互动,才能实现优化自身生产制造流程,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除了市面上已有的MES系统,电子制造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MES系统,这样有助于企业深入总结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找出其中的痛点,对症下药切实解决企业生产制造的问题,更快速打造最合适的MES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1" height=" 399" title=" 2333.jpg" style=" width: 433px height: 30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557e34d4-861d-4847-86f2-7a907ac98adb.jpg" / /p p   电子制造行业经过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目前已经具备了巨大的存量市场,但是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崛起,新需求会快速出现,新的驱动力也会快速形成,MES系统的发展和采用会对电子制造在市场竞争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面对如此众多的MES厂家,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甄别?什么样的MES系统既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又能与工业4.0/智能制造理念相一致?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打造具有4.0特点的MES系统?为此,2017年8月29日,励展博览集团联合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在NEPCON South China 2017 (第23届华南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期间,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2017 电子制造业智能工厂与MES高峰论坛。论坛讨论内容涉及“工业4.0与MES的发展”、“智能制造背景下MES的发展方向”、“电子制造行业MES应用实践案例”、“智能工厂MES选型与实施指南”“电子制造业智能工厂案例研究与分析”等热点行业话题。本次论坛将聚焦电子行业MES系统的最新发展和创新实践,探讨电子行业MES 系统解决方案,为行业用户提供一次与业界专家、知名厂商、行业同仁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p p   除此之外,在NEPCON South China展会现场,观众将有机会接触到从SMT、电子制造自动化、焊接与点胶喷涂到测试测量等在电子制造环节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同期举办的CS Show与AUTOMOTIVE WORLD CHINA,一站式打通电子制造产业上下游,将为业内人士搭建有效沟通的高效平台,期待您的参与。 /p p /p
  • 全国唯一布点!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增智能视觉工程专业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此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将列入相关高校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本网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悉,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增审批专业2个,其中智能视觉工程专业是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首次设立并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该专业唯一布点高校。智能视觉工程作为教育部支持高校开设的24种新专业之一,将聚焦科学前沿、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领域,深化“四新”建设,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扎实掌握智能视觉工程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具备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拥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引领智能视觉工程相关领域持续发展的“空间+光学+信息+智能”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 国家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 测试中心获批筹建
    为提升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发挥计量对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批准依托常州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研究院筹建国家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目前,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计量测试基础薄弱,现有计量测试技术能力满足不了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产业计量未与产品研发制造深度融合,存在“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如智能工业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伺服电机存在着加速疲劳测试、装配公差在线检测技术以及综合性能“参数壁垒”分析等计量测试难题。  常州是智能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集聚地,机器人销量占全国1/4,产业链相对完善。常州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研究院,已建成全国第一家获得CNAS认可及CMA资质认定的机器人检测实验室、获批筹建江苏省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江苏省智能机器人专用计量测试技术委员会与江苏省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安全及可靠性)。依托常州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研究院建设国家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从智能工业机器人产品研发和应用需求追溯,梳理全产业链的计量测试需求,开展计量测试技术研究,补齐计量测试短板,解决产业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计量测试难题,建成“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全溯源链、具有前瞻性”的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体系,保障智能工业机器人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助推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 ABB智能技术引领“中国电气工业100强”
    北京,2013年11月14日——全球领先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集团ABB在今天《电气时代》公布的“第14届中国电气工业100强”榜单中,有11家本土企业成功入选,连续第10年蝉联上榜企业总数冠军,再次彰显了ABB在电气领域智能技术的领导地位。同时,ABB还荣获“中国电气工业竞争力10强”、“中国电气工业创新力10强” 、“中国电气工业成长力10强”三个重要奖项。 11家ABB本土企业荣登榜单,连续第10年蝉联上榜企业总数冠军.“中国电气工业100强”评选由《电气时代》杂志主办于2000年推出了品牌活动“中国电气工业100强研究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4届。 ABB是位居全球500强之列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企业。ABB致力于帮助电力、公共事业和工业客户提高业绩,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ABB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15万名员工。ABB在中国拥有包括研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全方位的业务活动,拥有约1.9万名员工、36家本地企业和遍布全国90个城市的销售与服务网络。欲进一步了解ABB,请访问www.abb.com.cn,新浪微博:@ABB中国
  • 让工业更绿色、更智能,助力中国工业过程分析领域 —聚光科技参展MICONEX 2017
    2017年9月26-29日,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盛会——“第二十八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MICONEX2017)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召开。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近600家企业参展,国内外大咖云集,共同探讨最新技术、体验前沿产品。 聚光科技展台  作为国内仪器仪表的领军企业,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以“让工业更绿色,更智能”为展示主题亮相本届展会,集中展示智慧工业最新产品及综合解决方案,包括LGA-8100激光在线气体分析仪、OMA-3510硫磺比值仪、LGRS-100激光气体遥测仪等代表产品,及冶金、石化化工、燃气、工业水运营等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光学和仪器专家、清华大学金国藩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吴幼华一行莅临聚光科技展台  聚光科技展示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在现场得到了专家、领导及专业客户的关注与认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光学和仪器专家、清华大学金国藩教授等业内专家一行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吴幼华等学会领导的陪同下,莅临聚光科技展台,就展示的新产品及新技术与聚光科技市场及研发人员进行了详细咨询与深入交流,金国藩教授等一行在表达高度肯定的同时,也对未来民族仪器仪表的发展提出了更为殷切的期待与鼓励。 “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现场  展会首日当晚,举办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聚光科技申报的“EXPEC70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及“LGRS-100激光气体遥测仪”分别荣获“科学技术二等奖”和“科学技术成果奖”,金国藩院士为聚光科技颁奖。 《聚光科技助力工业过程分析仪器国产化》报告现场  同期,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邀请,聚光科技出席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IFPAC(USA)共同主办的“国际过程分析与控制中国区论坛(IFPAC)”,并做了题为《聚光科技助力工业过程分析仪器国产化》的国际性主题报告。聚光科技工业事业部市场经理杨思金向与会国内外行业专家学者汇报了聚光科技在分析仪器国产化中的累累成果,并表示聚光科技将始终坚定自主创新,以绿色科技引领未来,努力消除外界对国产仪器的“傲慢与偏见”,助力高端分析仪器国产化,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宏伟战略,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精彩演讲赢得现场掌声阵阵,好评如潮。 聚光科技董事长叶华俊做开场致辞  “环境与安全监测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作为历届MICONEX同期的重要学会会议,由聚光科技承办举行。此次研讨会邀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所博士高志贤担任主持,聚光科技董事长叶华俊做开场致辞。出席会议的有中科院安光所刘文清院士、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修光利院长、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琳副主任、国家环境监测工程技术中心唐静玥总工等知名专家,大家聚焦大气环境综合监测、VOCs污染监测防治、大气PANs光解速率监测应用、激光雷达控制等行业热点,做了精彩丰呈的主题演讲。探讨会现场座无虚席,仪器信息网、现代科学仪器网、中国环保在线等多家业内专业媒体进行现场报道。 聚光科技展品现场互动体验  展会期间,聚光科技展台还同步开展了 “红包节”、“你敢答!我敢送! ” 、“产品互动体验”等展台活动,几度引发小高潮,参与体验的观众,纷纷表示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受益良多。
  • 近红外技术助力茶叶加工迈向智能制造工业4.0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是茶区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的支柱产业。我国茶叶初制加工主要靠人的经验 “看茶做茶”,如“一看二闻”、“手抓成团、松手不散” 或为基于设备温度、时间、转速的简单过程控制,导致制茶省力而不省心,品质风味稳定性差。传承经验的数字化问题,已成为制约茶叶标准化、工业化、智能化发展的产业技术瓶颈。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在线近红外茶叶品质检测系统、机器视觉智能感知系统进入示范推广阶段 /strong /span /p p   近日,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董春旺博士牵头,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光学技术支撑提供平台支持下,我国在茶叶加工品质检测技术上取得突破,多方合作研发了在线近红外茶叶品质检测系统、机器视觉智能感知系统,并在自动生产线集成应用。经实验测试,对茶鲜叶、萎凋叶水分检测绝对误差为± 0.5%,对红茶发酵品质适度判别正确率为100%,近红外光谱检测时间小于1min,而机器视觉检测时间仅为1.4s。 /p p   本成果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对红茶加工过程中在制品水分、发酵品质的快速无损伤检测,将人工制茶经验进行量化、数字化及可视化呈现,为后续茶叶品质风味的精准加工和定向调控,以及专家决策和智能管控技术的实现,扫清了关键技术障碍。目前成套系统已正式投入使用,进入示范推广阶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96px height: 2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42d16117-3823-4847-9287-7961a6421e86.jpg" title=" 茶叶.jpg" alt=" 茶叶.jpg" width=" 296" height=" 200" border=" 0" vspace=" 0"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ccc17f6f-9444-46c4-b256-5d78d1ec55fd.jpg" title=" 02.jpg" alt=" 02.jpg" width=" 311" height=" 2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11px height: 200px " / /p p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是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茶叶科研机构,多年来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投入了大量的研究与精力。本次近红外茶叶在线检测项目就是中茶所在茶叶加工与质量控制领域的一次可行性探索,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2466)、中央级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1610212018005)、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的资助,相关数据发表在SCI REP(10.1038/s41598-018-26165-2)SAPA(0.1016/j.saa.2018.07.029)、JFPE(10.1111/jfpe.13428)等国际SCI学术期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10c37884-65a1-4c7b-94ac-527af95f6057.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0421110249.png" alt=" 微信图片_20200421110249.png" width=" 600" height=" 25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0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6a3ab48b-36bf-45ab-ac07-612b77ea2119.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0421110329.png" alt=" 微信图片_20200421110329.png" width=" 600" height=" 20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产学研用”合作共筑科技成果转化 /strong /span /p p   作为一家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研发及提供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近年来在近红外光谱检测领域的突出表现,以及其在食品检测、农牧业、环境保护、加工制造等行业的应用与实践成果,与中茶所等通过“产学研用”合作,将中茶所董春旺博士的前期探索性研究形成理论积累和数据模型,并在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近红外系统上做了较好的集成及产业化应用。 /p p   据了解,此次项目旨在解决茶叶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实时在线检测问题,通过在萎凋、烘干等环节加装在线检测设备,以确保生产者能通过数据具象化的方式,直观实时观测到加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同时,本项目还在发酵环节加装了检测设备,尝试建立茶叶中一些内容物的检测模型,并分析茶叶内容物的变化与茶叶品质之间的关系。 br/ /p p   本次项目的成功,不但对于茶叶制造行业工业化转型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同时也为类似的传统制造行业转型提供了具有正向参考意义的范本。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近红外技术助力茶行业完成工业4.0转型 /strong /span /p p   此次所采用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光谱测量技术与化学计量学学科有机结合的新兴技术,凭借其便携、准确、成本低、无损环保等优势,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最有前景的检测技术之一。 /p p   该项目总体由硬件及模型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含近红外光谱仪的架设安装及网络传输部分,模型部分包含茶叶在萎凋、发酵、烘干等各环节的水分含量模型,萎凋、发酵环节中茶叶内容物(茶多酚、茶色素、儿茶素等)的模型,以及迅无锡迅杰光远与中茶所等合作构建的茶叶定性判别模型。 /p p   在同一批次,茶叶发酵的不同时间点,分别采集样品,获得样品的近红外检测光谱、理化数据,并将不同时间点的各样品都制成成品茶,由大师感官评定,并将感官评定分数与前期获得的光谱及理化数据相关联,建立模型,寻找最佳发酵时间的拐点,以达到降低能耗、优化工艺、稳定品质的目的。并通过以上一系列工作,最终将原有大师经验评定的方式,升级为可视化、数字化、可控制的参数指标。 /p p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制茶过程,不仅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直观了解制茶过程中茶叶内部水分以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还可以直接通过数据结论对制茶过程进行有效调整和干预,从而提高茶叶生产的品控水平,并实现制茶的标准化。尤其在发酵环节,该项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更快地弥补人工判别发酵程度的不足,让发酵环节更加科学合理。 /p p   如今,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崛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也在逐渐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本项目在近红外制茶行业的应用,一方面证明了近红外技术在传统工业广泛的应用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制茶行业的工业化、标准化提供了可行性路径。随着试点产线的顺利运行,后续,中国茶叶研究所将协同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大该技术在制茶行业的相关合作和投入,逐步扩大近红外检测技术在制茶行业应用的推广,稳步提升我国制茶工艺的工业化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来源:迅杰光远) /p
  • 工业智能传感器企业志奋领科技获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
    近日工业智能传感器解决方案提供商「志奋领科技」宣布完成近千万级美元A+轮融资,顺为资本领投、怡合达联合投资。势能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研发方面,公司将持续扩建底层研发团队,支撑光电底层器件和芯片、光学研发,同时建设精密光学等5个实验室,升级智能化车间、提升产能;二是业务方面,持续升级公司各部门业务流,新增6个外地办公室,形成能支撑200家核心经销商、4万家用户的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速度,提供更全面的工业智能传感器解决方案。志奋领科技成立于2010年,主要聚焦工业级智能传感器的开发,面向3C电子、新能源、半导体制程、医疗电子和服务机器人行业,提供包括高精度定位、图像识别、精密测量以及避障安全在内的精密智能和AI传感解决方案。近年来,工业物联网的高速发展大大刺激着工业传感器市场的爆发,其中智能传感器作为工业领域的重要器件之一,可广泛应用于3C电子、锂电/光伏、智慧物流、半导体、医疗检测、工程机械等领域,国产替代需求显著增长。据MarketsandMarkets报告数据,全球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1年的206亿美元(约1380.4亿人民币)增长到2026年的319亿美元(约2137.6亿人民币),从2021年到2026年期间,该市场预计将以9.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但一直以来,全球工业传感器市场主要被欧姆龙OMRON、松下Panasonic、西克SICK、基恩士KEYENCE等国外品牌占据,加之他们在半导体新材料与核心技术专利的布局积累,我国工业智能传感器市场的国产化率较低,约30%左右,面临着缺乏核心技术、低端产品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等挑战。在志奋领科技创始人&CEO唐可信看来,工业智能传感器除了做好底层技术之外,还需要提升品牌力,构建销售网络。他表示,公司成立最初以代理德国工业传感器品牌为主,2011年成立了明治传感器(meijidenki)品牌,与中国台湾SCAN公司战略合作,形成了最初的产品线,并在2014年开始自主研发工业光电传感器产品。如今,志奋领科技已构建精密定位传感器、深度学习、精密测量传感器、安全避障传感器四大产品线,覆盖14个品类和93种不同系列。其中,公司最为核心的是精密定位传感器和精密测量传感器两大品类。例如,在动力电池制程中,明治传感器可以提供动力电池极片的厚度测量、颜色识别、单双张检测、微米级激光纠编、涂层厚度测量产品,基于深度学习的瑕疵、划痕检测,智能读码和安全防护的AI传感方案,同时还可以支持禁铜场景、耐高温感应以及干燥强酸环境等特殊场景应用的传感器定制化服务。唐可信谈道,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拥有领先的光电技术、AI底层研发力、工业级传感器研发能力、光学正向设计能力、精密工艺平台支撑力,覆盖芯片、算法、材料、光学和精密工程等方面,其产品能更好应对恶劣的工业环境。此外,志奋领科技的封装工艺能很好提升产品的一致性,保证产品在工业现场的稳定使用。“与同行相比,我们是一家理念驱动,能击穿底层和拥有正向研发能力的工业级传感器企业,我们的差异化是不仅能提供高品质、高精度、智能一体化的工业传感器产品,还能提供一站式的用户体验。”唐可信说。这一系列能力的实现与志奋领科技的团队息息相关。公司团队规模将近300人,研发人员占比超30%,核心团队来自西门子、华为、英特尔、霍尼韦尔、伊顿、西克、基恩士等知名企业,汇聚了一批业界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工业传感领域拥有20年产业及技术经验。如今,志奋领科技已拥有超120余项核心专利,在深圳和长沙设有研发中心,年产能达千万只。其中,仅今年,明治传感器出货量将超600万只,全球代理商已超过200家,客户遍布在60个国家及地区,合作客户达1.6万家以上。许多知名制造商、供应商和集成商均使用公司产品以确保所生产的产品符合用户的质量要求,这些用户包括苹果、华为、富士康、三星、比亚迪、ATL、三一重工等企业。营收方面,2021年公司收入持续增长,已实现近亿元营收,其中60%以上来自3C电子和新能源市场,预计今年总营收将增长120%。同时,志奋领科技的国际市场也在快速发展,2021年国际市场营收占比将近20%。体系方面,志奋领科技正在全面提升新产品开发上市、生产制造发货、销售服务的业务流,通过主流程的梳理,明晰各部门的权、责、分工。“清晰明确的业务流是志奋领科技成为行业破局者的重要保障。”唐可信说。“尽管疫情对供应链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我们正在通过建立安全库存来缓解供应链压力。”唐可信提到,从另一方面看,疫情也加速了智能制造领域的无人化和自动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将利好行业成长。接下来一年,志奋领科技将基于自研芯片、实验平台和工艺体系,陆续推出微米级激光位移、精密TOF测距光电、高精度光纤放大器、颜色传感器、智能读码器和视觉传感器、IO-link系列传感等产品,进一步升级产品的一体化、高精度、易操作和经济性等特点。此外,公司还将基于客户需求,加快定制化产品的开发,为工业领域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智能传感器解决方案。顺为资本投资副总裁马艳新表示:“工业传感器是自动化领域的底层器件,是智能制造的感知基础。工业传感器需求场景的碎片化、使用安装等多样化,初创企业冷启动难、规模化难、品牌化难。我们很高兴看到志奋领经过多年积累,已在规模化和品牌化上取得突破,期待公司能抓住发展契机,在工业传感器领域持续精进,成就国产工业传感器领先品牌。”怡合达董事长金立国表示:“志奋领作为国产传感器主流供应商,一直非常重视产品建设,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在新产品的设计研发,也在品牌塑造和海外市场推广上持续发力。依托中国完善的产业链的优势,在确保产品品质同时又能很好的解决产品的交付问题。我们相信,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随着其产品线不断丰富和性能的稳定,志奋领将在这条赛道上走得更远更坚实。”
  • 我国装备工业呈智能化发展 仪器仪表有望持续增长
    2016年,我国装备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十三五”各项新政策的实施、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等积极因素,也有国内外需求持续低迷、企业面临的困难超出预期等不利因素。目前,机械工业延续分化走势,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增加值均呈上升趋势,主要通用机械产品则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总体机遇大于挑战,我国装备工业将呈现出新的发展形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将成为增长亮点。装备工业下行压力减小生产出口增速平稳回升  2015年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依旧缓慢,新兴经济体扩张偏弱,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尽管经济运行整体平稳的趋势没有改变,但受汽车等主要行业市场下行波动及需求低迷影响,前8个月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低位徘徊。9月和10月,汽车等行业快速回升,装备工业增速也实现企稳回升。1~10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低于全国工业同期水平,不足2014年同期的一半。预计全年我国装备工业增速将继续回升,但在投资需求收缩和外贸形势压力下,回升幅度有限,2015年全年增速在5.5%左右。出口方面,1~10月出口和交货值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累计同比下降2.15%,10月下滑幅度略有减小,同比下降4.32%。预计全年出口形势仍将严峻,出口和交货值累计同比降低幅度在2.5%左右。2016年,在“十三五”开局一系列政策刺激下,我国装备工业下行压力将减小。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仍然严峻,但随着我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期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及加快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逐步深入实施和加快落实,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逐步形成,国内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此带动下,2016年全年我国装备工业将加快发展,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加速回升,全年有望保持在7%左右。出口方面,“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把装备工业作为新的出口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同时因2015年出口基数下降,2016年我国装备产品出口增速有望加快回暖,出口和交货值将实现同比增长,预计全年累计增幅在5%左右。  机械工业延续分化走势  机械工业延续分化走势。2015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运行面临较大困难,主要指标增速创出新低,总体呈低迷走势,部分行业表现分化。1~10月,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专用设备制造增长3.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增长7.3%,仪器仪表制造增长5.7%。主要通用机械产品如泵、齿轮、气体压缩机、风机等产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金切机床产量同比下降8.2%,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下降9.8%,金属成形机床下降6%;工程机械产量全线下滑,挖掘机、装载机产量分别同比下降24.5%、28.9%;火电、风电等传统发电设备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但风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15.8%;大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大幅增长32.3%,中型拖拉机增长7.2%,但小型拖拉机产量同比下降15.5%。2016年,影响行业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机械工业仍将经受严峻考验。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好转,机械工业下行态势也将逐渐企稳,加上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也在不断积聚,部分结构调整起步较早的企业、行业和地区将加快回升。同时,一些机械行业将延续增长分化走势:工程机械、重型机械、矿山机械、石化设备、常规发电装备等传统投资类产品以及机床、交流电动机、低压电器、电线电缆、中小型普通农机产品等产能相对过剩行业将延续下降趋势,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装备、文物保护装备、现代物流设备等将加快增长。  智能制造继续加速高端装备创新发展 智能制造继续加速发展。2015年以来,智能制造受到前溜未有的政策重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重点部署智能制造,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等,重点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中德智能制造和工业4.0合作迈入实际性阶段,经常性工作机制正式建立。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及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与云服务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智能电网等智能装备和产品的应用不断拓展,需求规模呈快速扩大的态势。2016年,随着“十三五”将智能制造提高到新的高度,各领域智能制造推进路线进一步明确,以及中德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国家将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改造、基础数据全方位共享及关键智能装备和产品、核心部件不断突破,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端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新型制造体系。并进一步依托智能制造创新产业业态和发展模式,培育出行业的新增长点。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出现新起色。2015年,为应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装备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高端装备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逐步提高。《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作为政府引导推动的五个工程之一,提出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目的是集中资源,统筹推进,突破瓶颈,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2016年,高端装备创新发展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愈发明显。我国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和支撑平台,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重大专项为抓手,以产业化应用为目标的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将加快布局,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核心部件研制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批首台(套)高端装备将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生产生活和国防建设相关领域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产业发展路径和模式将取得突破,带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构建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  国内有效需求持续低迷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  国内有效需求持续低迷。受国内外需求疲软影响,装备产品订单普遍减少,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总体价格水平延续了近几年的下行态势。2015年1~9月,装备产品累计价格同比下降1.2%,降幅进一步扩大。全社会总体环境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企业投资意愿相对较弱。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47425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继续回落。其中,制造业投资148458亿元,同比增长8.3%;装备制造业投资59480亿元,同比虽增长10.4%,增速也比1~9月提高0.3个百分点,但全国工业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仅同比增长4.1%,与此同时,8、9、10月我国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49.7%、49.8%、49.8%,连续三个月低于50%。因此,2016年仍需关注我国装备制造业国内有效需求低迷问题。出口仍面临一定压力。当前国际经济复苏道路依然曲折,国际市场需求总体仍然偏弱,从制造业PMI来看,美国等仍在底部徘徊,欧洲和日本虽然近期复苏势头较为稳定,但扩张力度偏弱,基础并不牢固。各国产业间竞争仍然激烈,我国在国际市场面临的贸易保护压力依然较大,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抑制我国外贸增速的负面因素得以延续。装备制造企业出口遭遇技术性、绿色环保、标准等贸易壁垒的倾向增多。同时,从制造业出口订单来看,自2014年10月以来,出口订单指数一直在50%以下,且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10月为47.4%,同比已降低了2.5个百分点。尽管国内政策有望推动我国装备产品出口增速加快回暖,但国外的环境形势对出口仍将形成较大压力。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一是成本压力增大,利润空间减小。2015年1~9月,装备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2%,但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78%,管理费用增长则达到6.69%,应收账款同比增长6.5%,导致企业利润总额同比降低0.03%,而且企业面临的要素成本、环境成本、社会负担等都在不断增加。二是产成品库存逐月走高,1~9月同比增长6.83%,企业产品销售困难。三是融资压力不断加大,虽然今年央行已多次降准、降息,但银行惜贷与部分企业不愿贷并存,工程机械、船舶等行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成本高、制造商担保融资负担重等问题较为突出,目前,不少民营造船企融资成本已高达8%~12%,企业融资困难,进而导致不少业新船订单流失。2016年我国装备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仍将面临较大的困难。部分行业亟待加快结构调整?2015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部分行业通过结构调整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仍有部分行业低端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加剧。在“十三五”重点推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发展等环境形势下,这些行业亟待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我国,作为智能制造领域主要行业之一的工业机器人,主要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等中低端产品为主,大多是三轴和四轴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领域的六轴或以上的?端工业机器人市场则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许多企业盲目投入,到处圈地组装,低水平重复建设,出现了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倾向,全国40多个园区、800多家企业中,能够真正实现自主高端制造及盈利的企业寥寥无几。
  • 玩转智能技术,为工业称重保驾护航——走近你所不知道的Defender家族
    如今,制造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自动化和信息化。随着智能称重技术的渐渐兴起,企业欲实现全程一体化无缝链接,将整个生产系统化、流程化、简单化,从而全面提高生产效率已不再是难事,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更注重功能实用性及操作便捷度的智能称重系统越来越普及,在食品、机械制造、材料加工、石油、化工、运输等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凭借在工业称重领域拥有的上百年发展历史,奥豪斯长期钻研最前沿的称重技术,以最具人性化的贴心服务为各类用户打造最具价值的智能称重系统,着力打造Defender家族系列产品,为越来越多元化的工业称重保驾护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所不能的Defender 5000电子台秤在工业生产中,你是否经常为原料称重中不够精确的称量数值而烦恼?你是否在为药品研发前期的动物实验中摇摆不定的计量数值而抓狂不已?̷̷欲彻底摆脱这些困扰的纠缠,不妨来看看奥豪斯Defender 5000电子台秤是怎么做的吧!作为Defender家族的核心产品,Defender 5000目前正在被广泛使用于食品、药品、物流、包装等领域,特别是其所拥有的高精度的传感器、坚固厚实的秤体、续航能力强劲的可充电电池以及具有卓越性能和高性价比的可定制化仪表,将为您提供集经济性、可靠性、精确性为一体的最优化解决方案,给予智能称重系统最坚实的保障。(Defender 5000电子台秤)产品亮点:1. 多种应用模式自由切换——拥有静态称重、动态称重、检重称重、自动更新的计件称重、百分比称重和显示保持等多种功能模式,专门解决由于不同称重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棘手问题;2. 可靠的称量准确度——准确度3级,认证分度数3000e,彻底打消您对称量不准的顾虑;3. 灵活的结构设计——独特的U型支架设计,便于进行更加便捷的墙式、台式安装;同时可进行360度旋转的仪表盘,不会因为您身材高矮或设备摆放位置的局限而影响最佳观测角度;4. 清晰友好的操作系统界面+输出设备接口——整个流程操作更加直观简单,同时易于外接操作设备的短程或远程控制,从而构建更人性化的智能称重网络,让整台秤更像一个智能机器人;5. 高达IP66的防尘防水级别——全不锈钢冲压成型秤体可以在恶劣的潮湿和水冲洗环境中长期可靠使用,有效地满足您对重载、防水、防腐蚀、易于清洗等方面的要求。 迈向工业4.0的先驱者——Defender 8000电子称重仪表随着智能称重系统的渐渐普及,称重设备不再只是个简单的称重工具。在一台高性能的智能秤中,显示器仪表的性能就如神经中枢,缺少了它的存在,再好的性能也出不来。Defender 8000电子称重仪表(T81智能终端)堪称称重领域真正的“最强大脑”,是Defender家族中的又一标杆性产品。产品亮点:1. 真正的智能终端——通过定制可以完成任何称重的应用需求、净含量控制等,同时配备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强制校准功能;2. SDK开发包开放平台——允许第三方在T81终端上进行定制开发,客户选择定制软件的供应商更加灵活;3. 工业级仪表——智能终端拥有优良的防电磁干扰性能,并具有高达IP65的防水防护等级。在迈向工业4.0的道路上,作为生产制造业核心的工业称重领域需要配备前沿的智能称重技术来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转型,而奥豪斯Defender家族系列产品将为其插上通往成功的助推器!欲了解更多Defender家族的产品故事,或正在寻求更专业细致的选型指导,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的工程师们将会在第一时间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和建议!
  • CFIIS2016将呈现未来食品工业智能制造场景
    p   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峰会(CFIIS 2016)将于2016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举办,特邀食品生产企业、食品装备企业、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智慧工厂、等领域的企业和专家共同探讨我国食品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该会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由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主办,(中国)食品安全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CFSTA)、食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承办,并得到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大力支持。 /p p   “中国制造+互联网” 逆势崛起 /p p   近年来,制造业遭遇寒流,PPI持续下滑、PMI位于荣枯线以下。根据相关调研,在制造业聚集的广东东莞,一部分企业受成本等综合压力难以支撑,一部分有国际市场的代工企业流向我国中西部或外迁东南亚,另有一些企业挣扎在微薄利润边缘。 /p p   但另一方面,互联网经济却逆势崛起。当下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逐渐为业界所接受。而如何在“中国制造+互联网”上尽快取得突破,则是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的关键一步。为实现中国制造转型升级,2016年1月2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要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抓手,加快构筑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业新基础,培育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 /p p   工业互联网框架下的制造业新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数字工厂、工业软件、云计算、机器人技术等将成为2016年中国制造的主旋律。 /p p   互联网+食品工业深度融合已开启 /p p   随着我国制造业向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创新驱动转型,以互联网、物联网、宽带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快速向包括食品产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广泛渗透。本次峰会的举办目的,即是为了在互联网技术与食品工业大规模深度融合已经全面开始的大背景下,更好地引导食品企业加强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研发、生产、管理、营销和物流等业务的应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食品安全质量追溯、社会化营销等新模式、新业态,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助力食品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p p   CFIIS2016将呈现未来食品工业智能制造场景 /p p   为响应国务院引导和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号召,“2016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峰会”主题定为“互联网+推动食品工业智能化升级”,会议重点围绕三个方面:一是食品工业智能制造实践与方向,二是食品装备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三是大数据、互联网深度改变食品安全。此次峰会为食品工业相关单位提供最新、最前沿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及解决方案。 /p p /p
  • 高精度3D视觉加速工业机器人创新应用,打开智能制造新“视界”
    凭借应用智能、控制可靠、效率便捷的优势,工业机器人已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作业,成为机械加工、焊接、铸造等行业的重要生产力。同时,被誉为“工业之眼”的高精度3D视觉技术,正在工业机器人的落地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期,将为大家揭秘高精度3D视觉技术如何加速工业机器人的创新应用。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要求按照数字系统中设定的坐标系进行作业。如何才能将工业机器人的数字化作业系统与需作业的实物信息相连接?高精度工业3D扫描技术给出了答案,通过获取实物完整的三维数据并将其导入数字化系统中,把物体的尺寸信息、空间位置转化成数字化信息,赋予工业机器人“视觉”能力。应用案例:锻造模具修复以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锻造模具的修复作业,实现了工作的高效率和连续性。但是,如何让机器人“识别”模具需要修复的具体位置,以及怎样规划其作业路径,是实现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完成堆焊作业的困境。先临天远的FreeScan Combo 计量级双光源手持三维扫描仪的助力,让问题迎刃而解。FreeScan Combo扫描需修复的模具,可获取其完整的三维数据。将扫描获取数据与原始CAD设计数模进行对比,即可得出堆焊机器人需要作业的具体数值。此外,扫描获取的数据还为模具的物理信息变成数字化信息提供数据基础。只需把相关数据导入软件,就能让机器人准确“识别”模具需要修复的位置和形状,提升自动化模具修复的准确率。应用案例:集成化智能打磨由先临三维用户自主研发,针对大型铸件的工业机器人智能打磨技术方案,结合高精度工业3D扫描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与人工打磨相比,效率提高30%-50%,综合成本降低20%以上。这一方案中,先临天远兼具“高精度、高效、便携”等优势的FreeScan UE Pro 多功能激光手持三维扫描仪,通过优化机器人路径规划流程,完善了该项技术方案的数字化应用闭环。利用FreeScan UE Pro高效获取完整铸件的三维数据,数字化系统会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机器人路径规划。高精度工业3D扫描仪,改变了传统方式中人工打点获取数据这一费时费力的方式,从而使智能打磨技术方案的整体效率大幅提升。从一种能力到多种能力,面对工业4.0对智能制造提出的生产力新要求,工业机器人+高精度工业3D扫描仪的组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精准定位、高效高质的自动化工作流程。高精度工业3D扫描仪的加成,不仅让工业机器人的作业愈加准确灵活,更助推多种创新解决方案的成熟落地,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带来无限可能。不局限于工业机器人,先临三维正将高精度3D视觉技术融合人工智能算法,向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无线传输、云端计算等方向持续技术创新,不断引领高精度3D视觉技术的应用新趋势。
  • 新品速递| 欧美克在线粒度检测控制系统助力工业4.0智能化
    近年来,从国家到各地政府再到企业层面,都在积极响应水泥、矿渣、石粉、煤粉等高污染行业超低排放以及“3060双碳战略”,大力推动工业技术改造和控制系统优化,切实有效地解决国内部分生产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以切实有效的进一步实现工业4.0智能化生产。为助力工业4.0智能化,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开发的OMEC At-line在线粒度检测控制系统于2022年7月1日正式面市发售。在线粒度检测控制系统发布会欧美克销售总监吴汉平(左);欧美克产品经理官泽贵(右)系统由创新的代表性取样装置、加样量精密可控的样品缩分装置,高性能干法激光粒度分析仪、避免堆料的二级回样装置及自动化控制总成和数据实时显示装置组成。该系统特色的二级采样下料设计,二级物料回收设计,测试窗口风刀式防污染自清洁设计,使得激光粒度仪的在线测试应用真正具备了数据响应快,免维护周期长,无需人工值守,远程或中心化控制和数据显示的能力。同时还具备离线样品手工进样验证的功能,消除了用户对数据准确性判断方面的顾虑。结合系统提供产线异常报警和可迭代升级的个性化数据解析及智控适配功能,使得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系统面板、远程电脑界面、手机小程序或用户DCS系统等多种渠道实时查看测试结果及趋势,并能快捷用于指导中控调机。欧美克在线粒度检测控制系统样品流程图水泥在线检测数据图OMEC At-line在线粒度检测控制系统兼容工业4.0智能化产线改造,优化生产工艺调整、减小产品质量波动、减少过粉磨的损耗、节省转产调机的时间和成本,大幅降低由系统污染或取样代表性不足等带来的粒径检测不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风险,同时节省传统测试的人工和人为误差,能够为用户带来超出预期的价值。该系统应用遍及水泥、矿渣、石粉、煤粉等多种工业在线检测领域。系统主界面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重点工业行业能效全面提升,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能效明显提升,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节能提效工艺技术装备广泛应用,标准、服务和监管体系逐步完善。欧美克将不忘初心,全心全力推进水泥、矿渣、石粉、煤粉等多行业粒度检测与控制技术的专业化、精细化;在国家倡导节能提效的大背景下,不断创新拓展,以更丰富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助力行业客户创新驱动、高值发展。
  • 深视智能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专注工业传感器研发生产
    近日,深圳市深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创新管理的先进制造基金领投、高瓴创投追投。深视智能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工业传感器研发生产。公司深耕行业多年,现产品线围绕3D工业传感器推出线激光、点激光、点光谱、纠偏、高速相机等产品,部分性能参数实现世界领先,已逐步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标杆。现如今,深视智能凭借专业的综合性研发平台、成熟的生产品控体系、高质量的本地化服务,已成长为国产品牌领导者,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批量导入国内外消费电子、锂电、光伏等行业的头部企业,并陆续赋能半导体、面板、汽车、轨交、食品等行业。
  • 正业科技2023年实现营收7.58亿,2024年重点投入工业检测智能装备和新能源光伏产业
    近日,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业科技)公布了2023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正业科技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58亿元,同比下降23.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117.65%。2023年末,正业科技总资产19.52亿元,同比增长8.00%。正业科技提到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2023年,影响全球经济的各种事件此起彼伏,俄乌冲突持续胶着、巴以冲突爆发,地缘政治危机加剧对国际贸易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国内民间投资更加谨慎,行业下游客户投资需求放缓,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受上述因素影响,虽然公司全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总体业绩完成不达预期。2023年度,正业科技新增子孙公司、新增项目投资较多,长短期有息负债规模增加较快,财务费用增长较快。正业科技创立于1997年,2014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为景德镇市国资委控股的国有上市企业,主要向锂电池、PCB、平板显示、光伏等行业领域制造厂商提供工业检测、自动化、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新材料等产品及服务,与鹏鼎控股、TTM、健鼎科技、宁德时代、ATL、比亚迪、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华星光电、维信诺等众多行业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23下半年,正业科技获批“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2D/3DX射线无损检测装备产业链广东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在延续2022年至今的“工业检测智能装备+新能源”的双轮驱动战略基础上,2024年将重点推进以下方面的工作:在“工业检测智能装备”板块,聚焦工业检测智能装备主航道,围绕“光学检测+自动化控制”核心技术,持续深耕“锂电、平板显示、PCB”三大行业,加快锂电行业X射线3D应用,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维持在国内锂电池检测市场中的领头地位。同时,持续加强市场开发力度,做大在其他行业的市场规模,开辟第二、第三市场,实现多元化应用,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在新能源光伏产业板块,进一步完成新能源产业战略布局:(1)光伏组件及异质结电池片项目第一期1GW的光伏组件已在2023年正式投产。项目第一期剩余1GW光伏组件及1GW异质结电池片进展计划延后,政府代建厂房预计推迟至2024 年5月份交付。1GW光伏组件产线预计在厂房交付后个月内到厂安装,1个月后进入调试期,1GW异质结电池片产线在厂房交付后开工建设,9个月内建成投产、投产后3个月内达产。(2)2023年9月份公司开始在景德镇高新区投资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该项目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19,445.35kWp,预计2024年度将完成全部投资建设。
  • 相约杭州!2024中国工业设备智能运维大会即将隆重启幕
    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2024中国工业设备智能运维技术大会即将于4月21-23日在杭州隆重启幕。作为工业设备智能化运维领域备受瞩目的交流合作平台,本届大会以“创新赋能智维新程”为主题,旨在为工业设备智能运维领域的企业和专业人士搭建高端合作交流平台,共享实践经验。本次大会将正式发布《中国工业设备智能运维产业发展蓝皮书》。作为工业设备智能运维领域第一本系统性的行业指导文件,我司被邀请编纂了蓝皮书,梳理总结了工业设备智能运维的技术体系和,汇聚了40余家头部央企、高校、研究院所的先进技术和行业实践经验,为行业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把握行业发展机遇的过程中提供重要参考。我司总经理熊向军先生,将于4月22日下午发言,发言内容 “基于图像和人工智能磨粒分析的油液清洁度在线监测系统及其应用” 。欢迎届时各界领导聆听。润滑油油液品质在线检测分析仪是基于数字图像和视频处理技术,通过检测油液颜色,颗粒数量,判断油液的劣质化程度和污染情况,并且溯源分析是因为疲劳磨损、切削磨损或点蚀磨损等某些因素造成,将数据通过有线网关或无线网传输至数据中心,从而实时提供油液的污染信息,延长油液的寿命,减少机器的停机时间, 提前制定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方案,实现预防性维护保养。
  • 工业检测效率提高40%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轮毂“转出”强动力
    在机加工车间的轰鸣声中,自动化单元内的工业机器人在3台高精密数控机床间不停翻转着机械臂;在涂装车间的高空物流滚道上,一路前进的轮毂半成品“乘坐”提升机缓缓降落,进入预处理工序。置身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铝车轮六号工厂的生产一线,身旁的流水线作业如溪水般欢快顺畅,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开年之时,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这座铝车轮行业“灯塔工厂”呈现出轮型种类增多、订单量增加的良好势头。“目前,我们的日出货量在4万件左右,其中70%是国外客户订单。我们近期一直满负荷工作,确保订单及时交付。”企业包装车间生产一科科长王帅帅说。“灯塔工厂”由世界经济论坛组织遴选,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化和数字化最高水平。作为年产轮毂350万只、产值达13亿元人民币的行业标杆,铝车轮六号工厂如何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X光中控室的屏幕前,面对不停切换的轮毂X光片,工厂成本人事科科长康泰揭晓了其中一个“秘密武器”——“X光无损探伤人工智能识别技术”。“我们将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应用到工业检测中,能有效规避人工评判X光片可能出现的漏检或者误判,检测效率提高了40%。它还能将轮毂缺陷信息及时反馈给生产机台,帮助其自动调整相关参数。每天有上万件轮毂的X光影像自动传送到这里。”康泰说。在涂装车间的U形轨道上,悬吊在挂架上的三排精车轮毂徐徐前行。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这些轮毂的外观并不统一。“传统的涂装工序是线式结构,意味着同一时间段只能生产单一品种。我们自主研发的岛式涂装结构,是一种全球领先的高柔性生产工艺,它能同时满足32种不同产品混线涂装的需求。”康泰说。在这座工厂,超过80%的产品为高端产品,70%以上的智能设备由中信戴卡自主研发制造,整体制造水平领先行业5至10年。正是坚持科技创新、自主研发,让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有了十足的底气。在中信戴卡的工程技术研究总院,记者见到了两款汽车底盘轻量化铝制零部件,它们是代表行业技术前沿的最新研发成果。“这是一款碳纤维卡车传动轴,我们用碳纤维轴管取代原先的钢制部件,轻量化效果超过40%,能显著提升卡车的燃油经济性。”前瞻技术研究部部长刘强说,“旁边的这款铝质控制臂,研发时利用了仿生学原理。从这个剖面,可以看到它的内部充满了泡沫铝,跟人体骨骼的内部结构类似。这种设计不仅可以吸声、降噪,还让产品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依托分布全球的多个研发中心和千余名海内外工程师,中信戴卡实现了从造型理念到产品实物的无缝转化,不断释放创新活力。“我们的研发人员大部分是‘80后’和‘90后’,这支年轻的团队充满了干劲。我们要把产品做得更好更精,把企业竞争力充分显现出来。”中信戴卡工程技术研究总院技术管理中心、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说。“我们将继续强化海外运营能力,深化精益化管理,加快数智化转型,推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张艳新说。新华社石家庄2月26日电
  • 沈阳自动化所在工业设备智能维护管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工业设备智能维护管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A spatiotemporal feature learning-based RUL estimation method for predictive maintenance为题发表在测绘遥感领域期刊Measurement。 端到端性能退化预测框架   沈阳自动化所智能检测与装备研究室IDE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特征深度学习的关键设备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框架,设计了处理采集到的反应设备状态的传感器数据的时空数据特征挖掘方法,能够学习到传感器历史数据中表征时空相关性的一致性退化模式,从而显著提升预测精度。此外,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端到端多层次信号级预测框架,能够在无需专家知识与手工特征的前提下进行预测工作,提高了方法通用性与自适应性。   科研人员通过该方法在航空发动机性能退化预测C-MAPSS数据集、刀具磨损数据集PHM2010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和分析,实验表明该方法相比当前较多使用的SOTA方法,具有更低的拟合误差与更好的综合性能。   IDE团队长期专注于智能产线领域的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发,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故障诊断、工业互联网、在机测量与自适应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多项突破成果,部分成果在航空航天、汽车装配业应用。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先导专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 奥豪斯Defender 8000智能称重仪表全新上市,助您迈向工业4.0!
    制造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自动化和信息化,称重设备也将不再只是个简单的称重工具,而变成为企业生产制造、内部物流以及质量管理的一个个核心节点。称重设备的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奥豪斯 T81 智能终端,帮助您迈向工业4.0!奥豪斯Defender 8000称重仪表:?强制校准功能,极大程度上增加称重的准确性?全金属外壳,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出色的防电磁干扰性能及IP防护性能,有效改善使用环境带来的不便?防水板防护达到IP65,可在潮湿和粉尘严重的场合无忧使用 那么,T81还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呢?T81智能终端秤产品特点不受限制的功能:奥豪斯提供丰富的标准功能应用模块选择,只需换上不同的软件,T81可以满足您任何关于称重管理方面的要求。如果您有自己独有的管理要求,我们可以为您提供定制的软件。 智能称重:T81不仅可设计输入窗口,将信息通过各种方式采集上来,结合重量信息,传递给后台,生成真正可以用于企业管理的数据包;还可以允许设定称重流程,确保不会因为操作失误而产生错误的数据。数据存储T81可以保存10万条左右的称重记录,能满足用户较长的使用需求。 友好的UI(用户界面):它配置了7寸触屏。 除了去皮、清零,其他所有操作都可通过用指尖点击触屏来完成。中文:全中文界面,便于操作。触屏:T81面板上只有4个按键,操作便捷。虚拟按钮:即“虚拟快捷键”,辅以显著的标识,帮助操作人员轻松完成选择,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开放平台:SDK开发包允许第三方在T81终端上进行定制开发。不仅可选择奥豪斯提供的丰富、标准功能应用模块,亦可使用第三方定制软件。丰富的接口:T81标配2个RS-232,1个以太网,2个USB接口,一个第二秤台,并在以太网口上支持MODIBUS工业总线协议。可连接扫描枪,RFID,标签打印机,大屏幕,报警灯,PLC,键盘等各种外部设备。 心动了吗?赶紧联系奥豪斯代理—我们广州绿百草吧!关于奥豪斯: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的奥豪斯公司拥有一百多年专业开发与制造天平及其它衡器产品的悠久历史。通过不断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优秀的称量产品与完善的应用方案,奥豪斯各种产品已遍及实验室、教学、工业以及特殊行业等各种应用领域,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青睐。奥豪斯产品凭着可靠的质量、卓而不凡的性能、别具一格的外形,适中的价格与完善的销售服务使客户更感物超所值。
  • 11家学会联合征文:智能制造引领东北工业基地振兴
    p   由中国科协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定于2017年6月24-26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重要战略部署,年会期间将举办“智能制造引领东北工业基地振兴交流研讨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11家学会发起组成的“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就研讨会发起了征文活动,通知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4fe6d993-5538-436a-b9d7-7f81a8ba122d.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e634d4ba-b1fe-443f-b88a-b722a3a84c39.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0ee526f8-7390-4442-9643-102ab55e55d6.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99fe2148-9976-4193-acc1-555699d30991.jpg" style=" "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8353d41f-5e2c-4bac-ad5b-040b385af29a.jpg" style=" " title="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37a78010-307c-4dbc-bd24-0ae719feeea7.jpg" style=" " title="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9b38627b-9441-400a-bf97-b156fe554014.jpg" style=" " title="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br/ /p p br/ /p
  • 院士国家队提前亮相!2017年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筹备会顺利召开
    p   2017年5月6日,2017年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GIIC) /p p   及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技术交流会(AOPC)筹备会,在北京· 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赵雪燕秘书长主持了会议。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金国藩院士、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吕跃广院士、中国工程院郭桂蓉院士、中国工程院许祖彦院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沈昌祥院士等十余位院士、百余位专家到场出席了会议。 /p p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及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提升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有效结合,受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信息学部院士的委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及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产学研合作协调部定于2017年6月4-8日,在北京召开“2017年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2017年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GIIC)”,同期召开“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技术交流会(AOPC)”及“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高新技术交流展洽会暨第九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8d6ed9cb-e557-4a44-85a6-fe638486d0f3.jpg" title=" 1.jpg" / br/ /p p   大会组委会共主席吕跃广院士代表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对此次筹备会的召开表示祝贺。2017年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GIIC)规模1000余人,目前有10余个国家百余位国外嘉宾,携带200余项成果和项目进行对接。同期在顺义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京洽会暨第九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展览面积超过三万平米,厂商800余家,200余场军民融合对接活动。活动主要是由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国际激光技术产业及应用协同创新联盟、国际光显示技术产业及应用协同创新联盟、中国工控装备及系统安全产业联盟、中国海洋信息网络联盟5大联盟作为支撑。 /p p   同时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已经被工信部认定为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学会将围绕军民融合开展一系列的评估、评价工作。同时学会已成立“军民融合领导小组”,将依托上述五大联盟,以本次大会为平台,开展一系列在军民融合领域的学术交流、项目对接、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将以五大联盟为抓手,把工作做实、做好。 /p p   组委会为了感谢大家对光电子?中国博览会一路以来的支持,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发挥光电子?中国博览会的平台作用,促进与业内人士的信息交流,此次筹备应运而生。 /p p   吕跃广院士的报告让到场嘉宾更加充分地了解了光电子?中国博览会的定位、规模和进展以及它将起到的行业交流、推广作用。 /p p   组委会以“开拓国际视野,联合全球精英,打造智能制造未来”和“助推军民融合,深挖市场机遇,脚踏实地促双赢”为宗旨,按照“跨界创新,互联融合”的新思路,将采取“京津冀联动”,以“一点多维”的形式全面推动成果转化和交流合作。 /p p   2017年6月4日至6日,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由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主办的“2017年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 a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globaliic.com/" http://www.globaliic.com/ /a ),本次大会由德国技术科学院Reiner Anderl院士,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Jay Timmons主席,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Magnus Breidne副院长,中国工程院柴天佑院士,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郑南宁院士担任主席。 /p p   光电子?中国博览会(PHOTONICS CHINA EXPO)( a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cipeasia.com/" http://www.cipeasia.com/ /a )是全球最大规模的覆盖光电子领域全产业链的技术交流与展示平台。2017年第九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高新技术交流展洽会,将于2017年6月6-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盛大开幕,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地区裕翔路88号。让您真正领略:高新成果与新兴产业无缝对接,科技服务助推“中国制造2025”。 /p p    strong 2017光电子中国博览会超级队长开始招募,邀请您和您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组队”参观(满5人组队成功) /strong /p p   strong  超级队长第1阶 /strong /p p   团队成员5人,队长可立即获得大容量优盘一个 /p p    strong 超级队长第2阶 /strong /p p   团队成员10人,队长礼品升级为超薄& amp 大容量移动电源 /p p   我们将为您及您的队员提供专属以及快捷的参观之旅,提前收到入场证件、展会期刊等资料,团队尊享超级礼遇。添加微信号:youtiao8826,私信:“我要当队长+姓名、单位、手机”。 /p p br/ /p
  • 工信部试点、湖南工信厅授牌!力合科技环境智能化工业设计中心成立
    近日,网传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获批湖南省环境智能化自动检测仪器装备工业设计中心,且由工信部授牌。3月10日,力合科技(300800.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确认了该消息属实!力合科技表示:公司自主创新的“基于‘5G+AI+VR’水环境智慧化监管解决方案”入选了工信部2020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并获批了由湖南省工信厅授牌的“力合科技环境智能化自动监测仪器装备工业设计中心”。关于力合科技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5月,位于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司拥有“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专业从事环境自动化监测仪器仪表制造,以自主研发生产的环境自动监测仪器为核心,应用自动化控制与系统集成技术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智能化的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并为客户提供环境监测设施的第三方运营服务。公司应用先进的环境分析检测技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应用技术,形成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空气/烟气自动监测系统和环境监测信息管理平台等系列产品,为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成套智能化监测方案。
  • 抗癌药生产成本有望大幅降低!我国通过人工智能首次设计出工业菌株
    p   人工智能会给生物行业带来什么变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吴边团队在该领域率先取得突破,通过智能计算技术,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生物催化反应类型,并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在世界上首次通过计算指导完成工业级菌株的构建。 /span /strong 22日,该项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自然· 化学生物学》。 /p p   “蛋白质的结构和折叠方式数据量非常大,以前只能通过实验室进行筛选,现在人工智能计算技术介入后能快速大量处理数据。”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吴边说,2017年,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美国化学会将人工智能设计新型蛋白质结构列为年度八大科学突破之首 /span /strong 。 /p p   如果把工业菌株比作一辆车,酶蛋白就是其核心发动机。研究人员在对天冬氨酸酶分子重设计后,成功获得一系列具有绝对位置选择性与立体选择性的人工β-氨基酸合成酶。随后,团队将非天然酶整合入大肠杆菌中,构建出可高效合成β-氨基酸的工程菌株。 /p p   “β-内酰胺抗生素、紫杉醇(抗癌药物)、西格列汀(糖尿病药物)等多种具有巨大市场销售额的明星分子,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均需要β-氨基酸作为合成单元 /span /strong 。”吴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strong β-氨基酸的合成长期以来 /strong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strong 依赖过渡金属催化的化学途径,需要昂贵的催化剂、苛刻的反应条件等 /strong /span 。 /p p   吴边说,通过发酵工艺优化与转化工艺优化,该生物催化体系可在温和条件下利用廉价易得的烯酸类原料及氨水,一步实现相应β-氨基酸的合成,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strong 而且成本可下降50%—90% /strong /span 。 /p p   据介绍,该项技术已完成中试与全尺寸生产工艺验证,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strong 产品潜在市场预计超30亿元,有望在紫杉醇、度鲁特韦与马拉维若等抗癌与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生产过程中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strong /span 。 /p
  • 《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智能化水平评价规范》3月1日实施
    p   日前,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发布通知,团体标准《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智能化水平评价规范》批准发布,编号为T/SHIIA 0001-2020,2020年3月1日实施。 /p p   本标准由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起草单位包括: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上海亚泰仪表有限公司、上海辰竹仪表有限公司、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横河电机有限公司、上海威尔泰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上海一诺仪表有限公司、上海大学。 /p p   标准引言中指出,由于智能仪器仪表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通常采用试错法学习其使用方法,因此需要具有足够的容错能力。不同的智能仪器仪表由于所具有的智能特性的种类或数量不同,智能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本标准主要致力于构建一种智能仪器仪表的智能化水平评价方法,考虑到智能仪器仪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标准仅评价与应用相关或向用户开放的智能特性,不考虑制造商自用或不向用户开放的智能特性。 /p p   本标准基于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应用现状,针对智能仪器仪表可评价的智能特性或功能的范围界定,着眼于能力属性和功能维度的划分,这三方面是本标准形成智能化水平量化分级评价的基础。就智能特性的能力属性而言,包括自适应、自校正、自记忆、自诊断、自组织、自协调、自推理、自决策、自学习等广义上的智能行为或能力。一个智能功能的实现可能涵盖了一种或多种智能行为或能力,而一种智能行为或能力也可能用于不同智能功能的实现。就智能特性的功能维度而言,本标准规定了六个功能维度:感知与记忆、监视与诊断、适应与优化、互联与集成、交互与协同、数据与信息服务,并基于上述六个功能维度,细化智能特性或功能,开展智能化水平的量化分级评价。 /p p   详细内容请查看: /p p    strong 附件: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33707.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智能化水平评价规范 .doc /strong /a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