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激道断定仪

仪器信息网激道断定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激道断定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激道断定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激道断定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激道断定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激道断定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激道断定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激道断定仪相关的资讯

  • 离职车间主任"杀回马枪" 盗窃老东家仪器被抓
    p   “太感谢了!如果追不回被盗仪器,我们公司经济损失将不可估量……”近日,市民高先生在集中返还群众被盗物品仪式上,领回公司被盗的价值7万元的两台泰克牌示波器。 /p p   据了解,今年8月29日上午,平度市泰山路派出所接开发区某工业园负责人报警,实验室内的两台示波器被盗,损失价值7万余元。接警后,泰山路派出所会同刑侦大队一中队迅速赶到现场并展开调查。经过摸排了500余人,终于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他正是工业园已离职的车间主任李某。民警断定李某作案后逃离平度,返回临沂老家。9月19日,民警赶赴临沂开展抓捕工作,9月21日发现嫌疑人踪迹,民警果断出击,将其抓获。 /p p   经审查,李某交代了盗窃两台示波器的犯罪事实。据了解,示波器是用来检测设备电流运行是否达标的仪器,价值不菲。李某在工业园工作6年,本是勤勤恳恳,因表现突出还做了车间主任。2013年,李某在网络平台接触到风险投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李某称自己做风险投资一直是赔多赚少,但是就想着下次能大赚一笔,通过信用卡、小额借贷等形式获取大量本金,结果还是血本无归。2016年年底,李某离职回到临沂老家,偶然间发现网络上有回收示波器的厂家,便打起了老东家的主意。盗窃来的示波器卖了12000元,同样在风险投资上落得满盘皆输,被抓时兜里只剩下5毛钱。 /p p   李某归案后,警方了解到这两台仪器已经被卖到了广东,近期奔赴广东将两台被盗示波器追回。 /p
  • 福岛核电站检测出史上最高辐射强度值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3年10月15日,日本福岛,福岛县知事佐藤雄平考察福岛核电站。该核电站在本月初造成核污水泄露,污水流入太平洋。   中新网10月24日电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确认23日从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外连接外海的排水沟中采集的水样,经检测其中锶等释放β射线的放射性物质,最高辐射值每升的辐射强度已经高达14万贝克勒尔。这是有史以来,此处检测到的辐射强度的最高值,与前一天相比竟骤升了2.3倍。   东电表示,采集样本的地点距外海的直线距离约600米,在排水路线约800米的地方。22日采集的样本中每升的辐射强度约59000贝克勒尔,与21日相比上升了11倍。据此,东电断定8月份是这附近的罐区泄漏了约300吨污染水。   约一周前东京电力公司发布消息称,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高活度核污水泄漏的地上储罐附近的观测井里,从地下水中测出活度达每升79万贝克勒尔的氚和40万贝克勒尔的锶90等释放β射线的放射性物质。两个数值均为该观测井的最高值,水样于17日采集。其中,释放β射线的放射性物质骤升至16日数据(61贝克勒尔)的6500倍以上。   东电主张这是“受到了此前从储罐中泄漏的污水渗入土壤的影响”,否认出现新的泄漏。东电还认为,台风“韦帕”带来的强降雨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 奶粉雌激素检测标准将公布
    卫生部称奶粉不得检出雌激素,不能断定性早熟与特定食物有关   本报讯 (记者吴鹏)怀疑导致婴儿性早熟的奶粉,已送往实验室检测。同时,医学专家对所涉女婴进行会诊。卫生部昨日表示,已经责成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查处理“早熟门”事件。   已抽取相关奶粉样品送检   近日,疑似圣元奶粉致女婴性早熟事件备受关注。   卫生部昨日在例行发布会上回应称,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抽取该品牌的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组织医学临床专家对女婴进行临床会诊,同时开展医学调查,分析女婴患病与食用奶粉之间的关联,结果将会尽快向社会公布。   湖北省药监局食品处负责人昨晚在电话中称,奶粉已被送检,何时得出结果还不知道,“有消息我们会按照《食品安全法》立即发布。”   无法断定与特定食物有关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说,儿童的性早熟在临床上应该有严格的、科学的诊断标准,它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根据统计,假性性早熟中的单纯性乳房发育是女孩发育过程中最常见的性早熟现象,发病率是千分之二。   他说,对于儿童性早熟致病原因,专家认为比较复杂,绝大部分病因不明。无论是单纯性的乳房早发育还是真性的性早熟,都还不能断定患者与特定的食物或者环境之间有何种关系。   奶粉雌激素检测须为“零”   邓海华强调:“奶粉里不允许检出雌激素,世界上也不允许,因此它在标准中不允许检出。”中国在2008年制定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销售、收购和加工尚处于用药期和休药期内的奶畜产品。   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农业部对有关雌激素类的药物作出明确的规定,规定苯甲酸雌二醇仅做治疗药物使用,禁用乙烯雌酚及其盐、脂,以及醋酸甲孕铜等物质,并规定上述物质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   乳业专家王丁棉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兴民解读称,“不得检出”的含义是奶粉中的雌激素检测结果应该为“零”。   雌激素检测标准即将公布   记者发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GB19644—2010)》中,关于乳粉的要求包括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剂等7项要求,但并没有提及关于雌激素的检测项目。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王树槐在发布会上说,对奶粉雌激素检测,中国规定了不得检出的限量标准,并制定了相关的检测方法,已公布了动物性食品,包括肉、蛋的检测方法,他表示,奶粉的检测标准即将公布。邓海华透露,农业部门已制定了奶粉中雌激素的检测方法,并提供给湖北省。   ■ 现场   发布会上甚少提及“圣元”   虽然卫生部昨日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但“某品牌奶粉被怀疑导致婴儿性早熟”无疑是被记者追问最多的问题。发布会期间,除一家媒体外,无论是记者还是新闻发言人,都很少提到“圣元”两个字,取而代之的是“某品牌”。   最先报道此事的某媒体记者提问时,说到“圣元牌奶粉”时,突然一改口说“不对,是某奶粉”,引来全场的笑声。回答记者提问时,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也一直用的是“某品牌”奶粉,期间有一次无意说了一句“圣元奶粉”,也立刻改了过来。   现场的一位记者说,不提“圣元奶粉”的名字,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目前此事尚无结论,到底是不是因为食用奶粉而导致的性早熟还不知道。他还猜测,有报道说“圣元将起诉两家媒体”的消息,也多少影响了大家的发言。   ■ 动态   媒体再曝数地婴儿“性早熟”   昨日,各地媒体又报道了多起“性早熟”婴儿。   昨日,3名家长带着宝宝前往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医师黄永兰称,三名妈妈都称宝宝喝圣元奶粉,检查后诊断为典型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同日,佛山一宝宝亦出现类似症状。其家长称,“6项指标中,1项超过成年女性性激素水平,另3项达到成年女性水平。”黄永兰表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尚未有证据说明由奶粉导致,现场也有妈妈表示一直喂母乳,宝宝的乳房也出现小硬快,同样被诊断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据《新快报》
  • 韩春雨:磨出基因新“剪刀”
    在7月11日召开的河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一批在原始创新上有重大发现、技术创新上有重大发明、产业创新上有重大突破的高层次创新团队受到表彰,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基因编辑技术开发创新团队”赫然在列。记者也在第一时间对韩春雨教授进行了采访。  韩春雨,2006年开始在河北科技大学任教,至今十年,期间他只作为通讯作者发表过两篇中文论文。河北科技大学几乎从未给过他诸如发表论文篇数以及评职称的压力,让他有条件泡在实验室专注实验本身。  十年磨一剑。今年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石破天惊,全世界的生物界都在问:韩春雨是谁?  论文显示,韩春雨的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时兴技术CRISPR-Cas9发起了挑战。CRISPR-Cas9被认为是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近些年来一直是诺贝尔奖的热门。而韩春雨团队的发现,在一些人看来,可以堪称是“第四代”技术。  虽然人类的基因目前已经得到测序,但却还有90%以上的基因是“暗物质”,人们不知道它的原理和意义,有了基因编辑新工具后,相当于把手术刀送到了细胞中去进行编辑或删除,这就可以知道某个基因的功能,如果能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人身上,或许将有助于治疗艾滋、癌症等重大人类疾病。  文章在线发表几个小时之后,学术圈朋友的祝贺电话陆续打来了。很快,韩春雨和他的新发现出现在了大洋彼岸MIT(麻省理工学院)的BBS讨论区里。  韩春雨泡在实验室的安静日子一下子被打破了。邮件每天翻倍增加,第一天收到十几封邮件,第三天就上百封了,这些从美国、瑞典、法国、韩国等世界各地蜂拥而至的邮件,有谈学术的,也有谈合作的,其中不乏向他抛出橄榄枝的研究机构。  其实,在论文发表之前,韩春雨在试验中曾有过两次失败的跟风。他很早就开始关注基因编辑这一前沿科学领域,CRISPR-Cas9技术出现后,韩春雨也备受鼓舞,他的团队曾使用这一技术变异了一些植物,当他们准备把这一过程梳理成型时,国外顶级学术杂志连续推出了两篇同类文章。韩春雨不得不改变计划,接下来,他的团队试图通过设计对该技术进行改进,随后,他们的研究想法又被别人抢先发表。  经历过这两次失败后,韩春雨发现他们的研究速度难以赶超别人。他决定不再跟风,要做原创,这也更符合他作为科学家的身份认同。2014年初的两篇文献,促使韩春雨把这一想法转化成行动,他开始着手研究这项新技术。  韩春雨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博士生,期间发表过一篇非常不错的论文,2006年进入河北科技大学,属于引进人才,学校一开始就给了这个“青年才俊”25万元的学科建设经费。不久之后,他又申请了17万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加上后来15万元的青年基金以及他通过参与重大专项获得的资金,他开始发起这项新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时,并不缺钱。  “一个不爱做实验的人,不可能是科学家。”韩春雨说。但后来的试验花费超出了他的预期,目前他还欠下了30多万元。  据介绍,2014年前,有很多科学家在质疑Ago家族(韩春雨团队所发现的新基因编辑技术)是否能作为基因编辑工作研究,韩春雨当时就断定,他如今这篇文章的发表会刺激很多具备科学敏感的科学家。论文发表后,外界很多人断言这项新技术将会替代原有技术而成为最实用技术,而对此韩春雨本人和他的团队都采取了一种比较谨慎的说法。  “如果说此前的技术是一个菜市场,我们就是发现了另一个菜市场,丰富了人们的选择,而这个菜市场究竟好不好有待全世界的科学家去验证,当然我也会进一步探究。”韩春雨介绍。  日前,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召开专题座谈会,就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进行专题研讨交流,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呼之欲出。“这次全省创新大会力度空前,在鼓励创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出台了许多重要政策,做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备受鼓舞,同时深感责任重大,惟有不断努力钻研,力争取得更多创新成果。”韩春雨坚定地说。
  • 仪器鉴宝不走眼?
    肉眼鉴宝总会有差错,但是如果使用机器,那就是百分百不会撒谎了。日前,在深圳古玩城里,一台“鉴宝机器”引起了收藏爱好者们的兴趣。   机器也能鉴宝?记者来到现场一探究竟。工作人员说,该仪器是一种元素成分分析方法,能同时分析从钠到铀的24种元素数据。电脑就可以通过机器检测出来的数据,和数据库里的上万个不同年代陶瓷器窑口和铜器青铜器的数据进行对比。这些数据就是检测藏品是真是假、是明朝还是宋朝的依据。电脑自行进行对比后,与哪个年代、哪个窑口的数据符合、靠近,就认定它为哪个时期、哪个窑口的产品。   市民李先生是鉴定活动当天非常开心的一位藏家。他当天拿来鉴定的一件祭红釉敛口洗是他在地摊上花13.5元淘来的宝贝。“就是当一件玩的烟灰缸来买的,给很多人看过,有说是旧东西,但大部分人都说是新东西,没成想鉴定出来是清乾隆年代的景德镇窑产品。”鉴定现场的专家说,这几年文房类小物件很贵,上拍场这个洗可以有几万块钱的价格。   据介绍,该仪器每次检测一件藏品需要约20分钟。为了准确,有的不止检测1个点,可能会在胎、釉、彩上各找一个或几个点进行检测。在检测之前,主办方还会让检测室的专家先免费进行目鉴,好淘汰一眼假的“开门仿品”。   由于是第一次来深,很多藏家对仪器鉴定的科学性多少还抱有怀疑,上午9点多开始,陆续有市民在检测活动现场观望,有人甚至怕检测仪器会破坏自己珍藏已久的宝贝,当他们看到一件件藏品从检测仪器内完整出来,并被成功断定为现代仿品、北宋汝窑产品、明中期芳哥窑产品等后,藏家们开始动心,纷纷拿出自己的宝贝要求上机器。   云南省收藏家协会古陶瓷科学实验室沈华友主任表示:“传统的陶瓷鉴定很多都是专家鉴定,专家依靠眼力,凭借经验辨别瓷器的新旧,断定年代,从而判定是否值得收藏。但由于人眼的局限性及专家本身的科学权威性常有争议,因此用科学仪器检测陶瓷所含各种元素并进行分析,以最终判定陶瓷的年份成为近几年大众认可的一种科学鉴定方法。”
  • 圣元深陷性早熟门 激素不在国标检测之列
    多名婴儿惊现性早熟症状奶粉成为主要怀疑对象   婴幼儿喝配方奶粉,可能导致性早熟症状出现?据报道,“截至8月5日,武汉三名女婴、江西省奉新县10个月女婴、山东省临沂市8个月女婴出现早熟症状,另有广东湛江3个月男婴雌激素检测超标,他们均自出生就喝圣元奶粉”。   这则消息让在“大头奶粉”、“结石奶粉”过后,对婴幼儿奶粉早已草木皆兵的家长们,再次受到惊吓。记者昨日从多个育儿论坛上看到,很多广东妈妈纷纷对婴儿奶粉安全性产生恐慌感,担忧情绪蔓延,有家长甚至称将立刻停止给孩子吃奶粉,转喂食品。   不过专家认为,性早熟奶粉事件值得怀疑,亦不排除恶性商业竞争打压品牌的可能。鉴于婴儿出现性早熟症状,综合因素很多,建议国家权威部门介入调查。   突发报料:食用圣元奶粉出现性早熟   “武汉三名女婴性早熟”的病例经《健康时报》报道引来消费者广泛关注,而报道中武汉三名女婴家长均称自己的孩子食用圣元奶粉。武汉市儿童医院的老教授江泽熙初步断定是激素引起的性早熟。   “我家小孩从生下来就一直吃圣元奶粉,现在1岁三个月了,一个月前停喝了。”昨天,其中一位涉事消费者湖北省武汉市邓女士告诉记者,在停用圣元奶粉后,她家小孩的不良症状慢慢改善,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生理测试的抛物线显示,她在好转,这让我们更加确定是奶粉造成的”。   据邓女士介绍,7月5日,她抱着只有15个月大的女儿小菲去武汉市儿童医院就诊。就诊的原因是,她女儿小菲的乳房处有两个硬核,“开始以为是肿瘤,赶紧送医院检查。”她回忆称,当时武汉市儿童医院的老教授江泽熙医生在小菲的诊断书上写道:检查双乳大,外阴充血,建议停服一切奶粉。对此诊断,她不放心。第二天又去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做了整套抽血化验检查,检查结果与江教授的预判近乎一致,在医学上这叫“外源性食物引起的性早熟”。   从化验单上看,三个女婴的“雌二醇”和“泌乳素”都较高,一般婴儿雌二醇水平应该在5pg/ml之下,但患儿小霞达到了14.51,患儿小菲高达12.22 婴儿的泌乳素正常水平应在0.08—0.92ng/ml,小菲体内的泌乳素水平竟达到了7.13。   按照医嘱,邓女士不再给小孩喂食圣元奶粉。昨天,邓女士很高兴地告诉记者,她女儿的症状在慢慢消缓,比如乳房硬块变软了,持续膨胀的状况有所减缓,阴道炎等并发症也基本痊愈。此外,过去常常兴奋得不肯睡觉、脾气异常暴躁的情况也有所好转。   据《健康时报》报道,武汉市另外两名性早熟的女婴,所食用的为同一品牌奶粉。另有媒体报道称,“截至8月5日,江西省奉新县10个月女婴、山东省临沂市8个月女婴出现早熟症状,另有广东湛江3个月男婴雌激素检测超标,他们均自出生就喝圣元奶粉”。   有知情人士透露,武汉市疾控中心日前在收到3名女婴疑因食用奶粉出现性早熟的相关材料后,已将问题上报至武汉食品安全委员会,但武汉市疾控中心称目前无法就此事发表意见。另据消息,广东、江西、山东等地也有家长投诉孩子食用圣元奶粉后出现性早熟症状。   涉事企业: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安全   记者昨天就此事采访了被指向的涉事企业———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新闻发言人张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强调,圣元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检测内容也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   记者在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上,看到该公司为此事发表的一则声明。该公司称,圣元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是安全的,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常年来,圣元公司在婴幼儿营养领域投入巨资进行基础性研究,对圣元产品的科学性、安全性具有充分的把握和信心,特别是激素含量更无懈可击。”   既然“无懈可击”为何涉事消费者均指向圣元品牌奶粉?圣元代理商为何提出了赔偿意愿?对此,昨天圣元新闻发言人张经理气冲冲地向记者说,关于赔偿的问题,如果产品质量有问题,我们肯定赔偿。该人士坦承,该公司经销商已经跟武汉的三例婴儿见过,而且该公司工作人员也跟他们(三例涉事婴儿)见过一次,“我们强调产品是合格的,建议他们先给孩子看病,不要耽误了孩子病情”。   该公司还表示,他们已将事态上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并由其向国家主管部门汇报恳请查明事实。“圣元公司会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的工作,相信最终结果能够给予圣元公司乃至整个乳品行业一个公道。”   广东妈妈:出现婴儿奶粉恐慌症   “奶粉可能造成宝宝性早熟”的新闻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在许多网络社区炸开了锅,不少妈妈均表示对国内婴儿奶粉安全性忧虑。而宣称采取换奶、改喝鲜奶,甚至不吃乳制品者在增多。   记者昨天在广州妈妈网上看到,一个发布于8月4日的转帖《女婴因食用配方奶粉致性早熟商家坚决不承认》,其回复帖已建起了“高楼”,回复帖有88个,点击数达4412次。“太可怕”、“太没安全感”、“太恐怖”之声不绝于耳。昨日,一篇名为《武汉3名女婴食用奶粉性早熟多地现同类病例》的转帖点击数也蹿升到114次。   一位妈妈焦虑地说:“不知道到底吃什么才安全?”有网友称,她家宝宝两岁了,现在决定吃完几罐香港版奶粉后,就换成鲜奶算了。   更有网友无奈调侃说,不如买头奶牛在天台养,不行就放在自家的菜田,叫人帮手喂牛。   ■争议焦点   性早熟症状与奶粉有关?   部分家长高度怀疑婴幼儿出现性早熟症状,跟所食用奶粉有关系,认为奶粉中的激素含量高导致婴儿出现上述症状?那么,婴儿奶粉与性早熟症状有无关系?婴儿奶粉中是否含有激素?对此,多位专家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现得很谨慎。   猜测一+不一定与奶粉有关,导致因素多   圣元公司表示,认定配方奶粉导致“性早熟”是不科学非理性的,国际国内的大量科研文献对此早有定论。   某洋品牌奶粉负责质量技术方面的专家称,食用奶粉导致婴儿出现性早熟症状的可能性很小,而性早熟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很多因素都可以导致症状发生。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位婴儿科专家认为,不一定与食用奶粉有关系。她指出,婴儿出现性早熟的较少,在她日常门诊中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据她介绍,在书本上曾看到过,婴儿出现乳房发育,不需要治疗,过一段时间它会自行消失。而婴儿体内激素水平高,形成原因很多,比如跟母体自身分泌也可能有关系。“性早熟除了乳房,还应有其它表现,比如生殖器、阴毛生长等,单纯靠一次二次门诊很难断定是不是性早熟,要经过连续一段时间、定期观察,抽查血液等多个项目才能判断。”   猜测二+奶牛催奶导致奶粉含激素?   有人质疑,导致婴儿性早熟症状出现,可能与奶粉奶源中所含激素有关。不少专家也坦承,奶粉的奶源中含有激素,但应该不是人为添加的。   国内乳业专家李老师认为,婴幼儿性早熟极有可能就是奶粉中的雌激素造成的,有的婴儿体质敏感,所以反应迅速、强烈。他解释,性早熟主要是脂肪对雌激素产生的影响。而摄取了高油、高蛋白的饮食,雌激素将提早分泌,促进生殖系统发育。习惯上把雌性激素分成体内、植物和动物三种,而奶粉中的雌激素属于动物雌性激素。   中山大学营养素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主任蒋卓勤称,配方奶粉含有激素也有可能,因为牛奶原乳里本身可能含有激素。原乳里含有激素,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为了催奶,饲养员在奶牛饲料中添加激素,还有一种可能是奶牛本身体内的激素,奶牛要产奶本身就会产生激素。   中国乳业资深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奶粉中的激素是原奶中带进来的,在奶牛饲养过程中会很多使用激素,比如奶牛的催产、催奶、催情都会使用激素,有部分激素会残留乳房,并被带至奶源里。但他也指出,性早熟症状的出现,可能的因素很多,食用奶粉是可能性之一,还可能是其它原因。   广东一位对生物养殖有研究的专家梁博士称,奶牛尤其进口奶牛,长期食用含激素的饲料,激素刺激奶牛产奶,这些激素会传导到牛奶里,而人作为食物链的一环,食用这些奶源制成的奶粉,体内也可能积累激素。   猜测三+婴儿奶粉不检测激素指标   尽管业内都认为,奶源中可能含有激素,但加工制成婴儿奶粉后,是否还含有激素?激素含量多少?多少含量范围内是安全的等重要信息,却无从可知。   业内人士称,在目前国内对婴儿奶粉的检测项目中,并没有包括检测“激素”含量。中山大学蒋卓勤称,激素不是奶粉中的卫生指标,也不是营养素,因此国家及企业不会检测这个项目。   国内乳业专家李老师称,在中国,奶粉检测项中不包括检测激素一项。在我国国内对此无硬性要求,检测手法也很简单,主要是荧光法和紫外法,检测小分子有机物的荧光法用得更多。目前在我国规定要检测激素含量的就是牛肉出口,牛肉中是必然含有激素的。“食品激素检测在国外运用得很多,而中国却较少”。   王丁棉称,国外对食品中的激素有严格控制,比如对终端奶粉成品会检测激素,也有多种检测手段进行检测。而国内到目前为止,暂无检测该项目指标。“虽然现在高度怀疑的圣元奶粉宣称使用进口奶源,但国家是否有检测激素含量,是否批批检测,则不得而知。”   业内人士建议,针对该事件,企业应每个环节都进行检测,一一排除,找出源头。而政府层面也应将食品的激素项目纳入检测范围,设定指标,制定统一的检测手段。
  • 铁基超导可能是中国离Nobel奖最近的一次
    最近,汤森· 路透预测201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中日本的Hideo Hosono因为在铁基超导上的贡献而可能独获此奖。我想这是中国人离Nobel奖最近的一次,很难想象,中国科大的陈仙辉没有在列其中。wiki上对铁基超导的解释也非常简单,没有陈仙辉的名字,中文的wiki中介绍非常简单,英文的wiki介绍的时候,SmFeAsO0.9F0.1的T c =43 K, 引用的是2009年日本Hideo Hosono组的Review文章,其实正确的引用应该是陈仙辉组2008年的Nature章,Nature, 453, 761 (2008)。而且,wiki中根本没有提到陈仙辉组的这个工作,只是提到了它另外几个工作。这是某种偏见,其原因不明。   2008年,日本Hideo Hosono组证明铁基超导La[O1-xFx]FeAs (x = 0.05-0.12)的超导温度T c =26 K.其实这没有什么了不起,26 K没有突破了&ldquo 麦克米兰极限&rdquo (麦克米兰曾经断定,传统超导临界温度最高只能达到39开), 所以他们的文章尽管找到了一种基于铁的超导材料,但是在当时看来很有可能只是一种普通的超导体。在接下来,Hideo Hosono和陈仙辉独立证明,铁基超导可以有超过39 K的超导温度,也就是说它是一种非常规超导体,具体文章如下:   Superconductivity at 43 K in SmFeAsO1-xFx, X. H. Chen et al , Nature453, 761 (2008). Received 25 March Accepted 29 April Published online 25 May 2008.   Superconductivity at 43 K in an iron-based layered compound LaO1-xFxFeAs, Hideo Hosono et al. Nature 453, 376 (2008). Received 26 February Accepted 8 April Published online 23 April 2008   从时间来看,陈仙辉的工作只晚了一个月。但是需要注意,陈仙辉的工作并没有参考Hideo Hosono的文章,它的论文引用也只引用了Hideo Hosono在2008年 T c =26 K的文章。综合比较这两篇文章,陈仙辉的工作被引用1400多次,Hideo Hosono的文章只被引用了940次,所以陈仙辉的工作的影响更大一些,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如果Hideo Hosono因为它的那个T c =26 K的工作(至今被引用近5000次)而获得Nobel奖,我觉得是没有说服力的。如果因为证明铁基超导是非常规超导(或者说非常规超导可以不是铜基超导), 那么陈仙辉应该共享,这是我的个人看法。所以,也许这次是中国人离Nobel奖最近的一次。需要注意,今年陈仙辉又参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具体见   http://www.cas.cn/xw/zyxw/gdxw/201305/t20130520_3842080.shtml   额外的话: (1) 中国这几年科学上发展很快,中国人在最重要的研究领域都有杰出的工作,铁基超导,石墨,以及拓扑绝缘体都有大量的中国人 (2) 中国的研究者在这些领域都有原创性工作。尽管谁也无法确定最后花落谁家,但是中国人有了越来越多的原创工作,这是让人振奋的事情。
  • 荧光检测仪选购误区及选购时需要注意的六点
    荧光检测仪是一种同时分析包括黄金(Au)等24种元素的仪器。应用在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环境化工等部门。那么我们对于小白的我们,为了购买一台荧光检测仪,需要注意什么?和荧光检测仪选购误区。接下来和一六仪器了解。  首先要判断一台原子荧光检测仪的级别。技术指标是决定一台原子荧光光谱仪级别高低的根本。技术指标越好,其级别越高。其次,在同等级别的基础上要衡量比较仪器的配置与功能。功能多,配置高的仪器在相同级别下档次就高。  一个选购误区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就是以某个系统部件的性能来断定整台仪器的级别。这种以偏概全的断定方式是不科学的,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一台原子荧光光谱仪是由多个系统所组成,只有在各系统良好的配合使用下,仪器才能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类似于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  在能满足检测要求后,根据相应需要选择不同的配置,这里要有6看:  一、看耐用性与使用的方便性:是否易操作,易维护。  二、看测试速度:多长时间测试一个数据,是否能做到省时,。  三、看操作软件的友好性:操作软件是否界面友好,方便实用。  四、看售后服务:售后服务人员是否能在帮助安装调试的同时帮助解决测试样品的方法及仪器使用时所出现的问题。  五、看扩展功能:选购的仪器能否与任何型号的液相色谱进行无缝对接,扩展形态分析 能否升级拓宽检测元素范围。  六、看价格:选购的仪器价格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接受。  以上就是一六整理分享的关于荧光检测仪选购误区及选购时需要注意的六点。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欢迎持续关注。
  • 俄研制出快速诊断大脑的仪器 可替代磁共振仪器
    2月2日报道俄媒称,俄罗斯科学家正在开发可以识别脑损伤的新光电系统。该装置将快速、准确地判定出外伤的严重后果,如脑血肿,确定损伤的位置和程度。在没有磁共振(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时,该系统将对大脑做出诊断。 新设备可以迅速确定是否有血肿、尺寸多大。   据俄罗斯卫星网2月2日报道,现在只能在医院或诊所才能对脑血肿做出诊断。为此治疗过程昂贵,必须具备由专业人员来操作的磁共振或CT设备。然而,这些诊断方法对相当大的患者群有危险,如安装心脏起搏器、植入物和超重的患者。位于西伯利亚东部的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便捷的、相对便宜、容易替代磁共振和CT设备的仪器。这是一个新光电诊断系统,有助于进行初步检查。   &ldquo 发生事故、自然灾害时,在小城镇无法迅速做CT扫描。但是,涉及到脑损伤的时候,如脑血肿,任何延误都可能让一个人付出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rdquo ,设备研发者、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研究员克里斯季娜· 季姆琴科说道。   新设备可以迅速确定是否有血肿、尺寸多大。这意味着,病人可以马上得到相应的医疗救助。此外,这种新方法不仅提供丰富信息,而且安全,对身体没有任何不良影响。这意味着,光电系统对患者来说是没有危害的。   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接收并分析由大脑返回的信号。辐射源是有红光和红外波段两个波长的激光,可深入渗透至3厘米。因为血肿是红色的,它吸收红光和红外光谱的光线,对其反映不良。健康脑组织的反映信号要强得多。专家在研究辐射的返回强度后,可断定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血肿。   &ldquo 我们需要解决美国研发中存在的类似不足,也就是学会精准确定血肿的位置和大小。为此,我们增加了反射源和信号接收器的数量&rdquo ,克里斯季娜· 季姆琴科说道。
  • 又一个新名词:化学笔记本电脑!
    资料图:化学电脑笔记本原型机。  JPL实验室博士后杰西卡克里莫表示:“如果这个仪器被送上太空,将成为这类检测设备中最敏感的一款,也将成为第一款可同时寻找氨基酸和脂肪酸的仪器。”  研究人员希望化学笔记本电脑能像《星际迷航》中的首次科学分析仪(Tricorder)那样,有一天能被发送到另一个行星如火星或木卫二上。它大约是普通笔记本电脑的大小,但是更厚一些,因为里面装配了一些化学分析组件。它与Tricorder的不同之处在于,需要摄取样本并对其进行分析。  JPL技术员福尔南达莫拉与项目首席皮特威利斯共同开发了这个仪器。莫拉说:“它是一款可以因执行不同检测任务而重新编程的化学分析仪。比如,它能像普通电脑笔记本那样,用不同的程序来检测氨基酸和脂肪酸。”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组件,而脂肪酸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非生命来源,而化学笔记本电脑或许能告诉你它们的区别。  用它寻找什么?  氨基酸以两种类型出现,左手型和右手型。正如人的左右手一样,这些氨基酸互为镜像,但是包含着同样的成分。地球上的生命只用到了左手氨基酸,因为在生命历史的早期就成为标准了。一些科学家假设,在其他世界中的生命可能会用到右手型氨基酸。  克里莫说,如果测试发现了左手型和右手型的氨基酸混合物,就可以断定,这个样本并非生命的起源。但是一旦发现了左手型或者右手型氨基酸,可以成为迄今为止其他星球存在生命的证据。  对氨基酸的分析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左手型或者右手型的氨基酸版本在大小和电荷上都是等量的。更有挑战性的是,发明一种方法在单项分析中查找所有的氨基酸。  当笔记本设定为寻找脂肪酸的时候,科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脂肪酸的碳链长度,这也是有机体存在或者曾经存在的标志。  它如何工作?  由电池提供电源的“化学笔记本电脑”需要分析液体样本,这一类样本在火星等星体上尤其难得。研究团队联合JPL的路德比格尔将“咖啡机”技术应用其中,样本被放入特定通道,与水混合加热至100摄氏度以上,水流会携带有机分子。火星样本分析仪器(SAM)被放置在NASA“好奇”号火星探测车上,它也用到了类似的原理,但是用的是热而非水。  一旦水样本被送入化学笔记本电脑,仪器会通过掺入一种荧光染料,能指示氨基酸或脂肪酸。样本一起流入内部的微型芯片,氨基酸或者脂肪酸能够自动分离,在分离管道的尾部是检测激光。当通过激光检测时,荧光染料可以让研究人员看到与氨基酸或者脂肪酸有关的信号。  在微型芯片内部的“分离通道”中,已经添加了混有样本的化学添加剂。一些物种只能与右手型氨基酸发生反应,而另一些只能与左手型氨基酸发生反应。这些添加剂会改变不同氨基酸类型在分离通道中的存留时间,进而让科学家判断样本中氨基酸的类型。  为未来应用做检测  2014年,研究人员将化学笔记本电脑放在测试火星车中,做了一个区域性的实验。莫拉说:“这是第一次将之应用于实验室外的环境。也是证明其在火星车中运行总体可行的第一步。”  JPL的米歇尔鲁塞尔帮助提供了供这次测试使用的“绿锈”样本,它是一种吸收了有机分子的矿物,可能是重要的生命起源。威利斯说:“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将这个仪器放在火星探测车上,所以第一次实验室外的测试也是这么做的。”  从那时起,莫拉一直致力于改进化学电脑笔记本的工作敏感性,以便能检测到更少量的氨基酸或者脂肪酸。现在,这款仪器能够测量浓度低于万亿分之一的样本。而莫拉正在测试一种新型的激光探测器技术。  接下来的测试将在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进行,测试经费来自NASA行星科学与技术模拟研究项目的一笔资助。  克里默表示,这可能是对于寻找土卫二冰雪世界目标的重要应用工具,你只需要融化一点点雪,就可以直接作为样本进行分析了。  目前,化学笔记本电脑技术在地球上已经有所应用:它可以用来检测环境变化,直接在检测地点分析样本就行了,而不需要再将样本带回实验室 它还能测出药物的成分是合法还是假冒的。
  • 铁基高温超导成果终结自然科学一等奖3年空缺
    图为赵忠贤研究组。 赵忠贤院士的两位研究生正在讨论实验数据。   正在举行的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ldquo 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的研究&rdquo 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以赵忠贤、陈仙辉、王楠林、闻海虎、方忠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国家实验室(筹)(以下简称&ldquo 物理所&rdquo )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ldquo 中国科大&rdquo )研究团队因为在&ldquo 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rdquo 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之前,这一奖项已经连续3年空缺。   自2000年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3年里有9次空缺,目前已连续空缺3年。1989年,物理研究所&ldquo 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rdquo 曾获当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 事实+   什么是&ldquo 铁基高温超导&rdquo ?   超导,全称超导电性,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指的是某些材料在温度降低到某一临界温度,或超导转变温度以下时,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具备这种特性的材料称为超导体。   物理学家麦克米兰根据传统理论计算断定,超导体的转变温度一般不能超过40K(约零下233摄氏度),这个温度也被称为麦克米兰极限温度。   中国科学家首先发现了转变温度4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接着又发现了系列的5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   在超导研究的历史上,已经有10人获得了5次诺贝尔奖,其科学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超导的机理以及全新超导体的探索是物理学界最重要的前沿问题之一。同时,超导在科学研究、信息通讯、工业加工、能源存储、交通运输、生物医学乃至航空航天等领域均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物理所和中科大的科学家们在铁基高温超导研究中引领了国际研究的热潮。1989年,物理研究所&ldquo 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rdquo 就曾获当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五位获奖科学家成果丰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国际物理学界倾向认为铜氧化物超导体能给出的信息基本上被挖掘殆尽,通过铜氧化物超导体探索高温超导机理的研究遇到了瓶颈,国际上的相关研究也进入低谷。但超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们一直坚持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默默耕耘。   这些年来,铁基超导体系不断产出优秀论文,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物理所的靳常青找到了第三种全新的以LiFeAs为代表的111体系超导体,这对进一步探索高温超导的内在物理机制和提高超导转变温度都有重要的意义。   丁洪放弃了美国波士顿学院的终身教授职位,毅然回国后的第二天就投入到了铁基超导的研究当中。他首次在实验上提出了铁基超导体的能隙对称性,解决了这个曾在铜氧化物超导体中被长时间争论的问题。   任治安当时是赵忠贤组的主要成员之一,之前也是赵忠贤的博士生,直接与其他80后一起合成了一系列转变温度在5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   王楠林研究组当时有一员干将名叫陈根富,2007年10月回国加入该组后,即着手开展了LaFeAsO等铁砷超导材料的探索合成工作。他不但率先发现了41K的CeFeAs(O,F)新超导体,还首次生长出了一批高品质的超导单晶样品,推动了相关铁基超导机理的研究。   在五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科学家背后,有着一支庞大的研究团队。他们反复强调说,自己只是中国科研人员中一个最最普通的集体。   截至2013年1月4日,铁基超导体的8篇代表性论文SCI共他引3801次, 20篇主要论文共SCI他引5145次。相关成果被众多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专门评述或作为亮点跟踪报道。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美国佛罗里达大学Peter Hirschfeld教授说:&ldquo 一个或许本不该让我惊讶的事实就是,居然有如此多的高质量文章来自北京,他们确确实实已进入了这个(凝聚态物理强国)行列&rdquo 美国斯坦福大学Steven Kivelson教授说:&ldquo 让人震惊的不仅是这些成果出自中国,重要的是它们并非出自美国。&rdquo
  • 欧盟发布氢化葡萄糖浆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科学意见
    近日,应欧盟委员会的要求,欧盟食品安全局食品添加剂和营养源科学专家组(ANS Panel)发布氢化葡萄糖浆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意见。   氢化葡萄糖浆属于氢化淀粉水解产物,主要由麦芽糖醇、山梨糖醇和更高分子量的多羟基化合物组成。对所有年龄段的人来说,早餐的谷物食品、饼干和糕点是氢化葡萄糖浆最重要的潜在来源。对此,专家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小鼠饲喂试验和人体学试验研究。以个人体重级别来分类,专家组评估了来源于所有推荐的食物中氢化葡萄糖浆的每日最高暴露量。其中,成人对氢化葡萄糖浆的暴露最少。   专家组指出,氢化葡萄糖浆饮食暴露的最高水平小于13周小鼠试验得到的无害作用剂量,其所评估的暴露水平是基于氢化葡萄糖浆应用于所有食物中后存在的假设。专家组认为,从推荐的食物用法和用量水平的角度来说,人体试验中服用的剂量和案例中报道的剂量的暴露水平已经接近于肠胃紊乱的剂量。因此,应该考虑添加其他允许使用的多羟基化合物类食品添加剂来起到通便作用。另外,氢化葡萄糖浆现有的毒理学数据不足以建立其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但是基于现有的资料,可以断定氢化葡萄糖浆目前所推荐的用法和用量不存在安全方面的担忧。
  • CRISPR世纪争夺战: 张锋取得决定性胜利
    美东时间2月15日,美国专利局审查与上诉委员会作出裁决,判定张锋及MIT和Harvard的Broad Institute所申请的CRISPR基因编辑专利,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Dougna和欧洲合作者Charpentier的CRISPR发现,并不存在冲突,"no interference in fact"。也就是说,两家发现并不重复,张锋与Broad Institute得以保留其CRISPR专利权。这场天价的专利争夺战,至少在当前已经结束,张锋取得巨大胜利。  这场官司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为原告提出,挑战张锋与Broad Institute的十余项CRISPR基因编辑专利。而作为被告的Broad Institute则坚称,两者"no interference"。美国专利局今天的裁决,支持了Broad Institute的诉求。  Dougna与Charpentier在2012年发表论文,率先报道CRISPR这一自然细菌中的基因编辑系统,能够在试管中精确切割DNA。她们作为CRISPR的第一发明人,被广泛认为将会获得诺贝尔奖,而这一技术,也被认为是世纪性的生物技术发明。  但是,是张锋在2013年1月首次发表论文,介绍如何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用于植物、动物、与人类细胞。因此,该专利争夺的核心,是谁应该获得CRISPR在植物与动物中使用的专利权。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第一发明人,还是将CRIPSR发展到更有意思、更有意义的系统,从而开启CRISPR用于人类基因疗法、转基因作物、以及基因工程动物的大门。  在今天的裁决中,法官们断定,在张锋之前,没有研究人员能够绝对确认,CRISPR能用于有核细胞,如人类细胞,而张锋的发明,并非简单扩展。因此,他们判定,张锋得以保留其专利。  在听取裁决后,加大伯克利分校发表声明,称尊重裁决,但也坚持认为是Dougna与Charpentier首先发明CRISPR系统:  We continue to maintain that the evidence overwhelmingly supports our position that the Doudna/Charpentier team was the first group to invent this technology for use in all settings and all cell types, and was the first to publish and file patent applications directed toward that invention, and that the Broad Institute’s patents directed toward use of the CRISPR-Cas9 system in particular cell types are not patentably distinct from the Doudna/Charpentier invention. For that reason, UC will carefully consider all options for possible next steps in this legal process, including the possibility of an appeal of the PTAB’s decision  因此法律纠纷可能并不会就此了结,加大伯克利分校很有可能会上诉至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而下面的审议和裁决,可能会持续一年时间。而届时的裁决,很可能是最终裁决,纽约大学法律教授Jacob Sherkow说:  That will probably be the conclusive statement on the case. Fornow, Berkeley is the loser.  而Dougna在裁决后,则说自己将继续自己的专利申请,而且很可能会成功。她称,自己的专利将覆盖所有的细胞,而张锋的只是覆盖植物和动物细胞。因此,两者最终和解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此外,Broad Institute也将面临其他的一些挑战。洛克菲勒大学研究者称帮助发现了CRISPR,但被排除在专利之外。而韩国学者也有自己的CRISPR专利申请,也会加入争夺。当然,中国读者非常清楚,CRISPR之外,还有争议巨大的NgAgo。  专利战的背后,是巨大的商业利益。裁决后,Editas Medicine股价大涨20%以上。他们拥有Broad Institute CRISPR专利用于开发疾病疗法的独家使用权,而且去年花费了1100万美金帮助Broad Institute应对所面临的法律挑战。今年,他们会将此技术用于治疗罕见的眼疾病。  而另外两家融资数亿美元的公司,Intellia Therapeutic和CRISPR Therapeutics,则是这个裁决的大输家。他们赌伯克利会赢,因而购买了伯克利发明的使用权,虽然其专利尚未获得授权。  迄今为止,美国专利局已经授予50项与CRISPR有关的专利,其中Broad Institute和MIT拥有15项。Broad Institute称,全世界的科研人员,可以用他们的技术做学术研究,但是厂商必须付费使用。
  • 卫生部已开展调查某奶粉导致性早熟事件
    卫生部于2010年8月10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西部大开发10年来卫生事业发展有关情况。   法制晚报记者提问:今天的报道有提出,在北京也发现了类似于怀疑因为食用圣元奶粉导致性早熟的案例,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相关的调查情况?   对此,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邓海华表示,对于媒体报道的有关女婴可能因为服用某品牌的奶粉导致性早熟的报道,卫生部高度重视。   按照《食品安全法》第14条有关规定,对于媒体报道的怀疑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奶粉,卫生部已经责成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调查处理。据我们了解,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抽取该品牌的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并组织医学临床专家对涉及到的女婴进行临床会诊,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女婴患病与食用奶粉之间的关联。   邓海华说,关于儿童的性早熟在临床上应该有严格的、科学的诊断标准,它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假性性早熟中的单纯性乳房发育是女孩发育过程中最常见的性早熟的症象,发病率是千分之二。对于儿童性早熟致病原因,专家认为比较复杂,绝大部分病因不明。无论是单纯性的乳房早发育还是真性的性早熟,都还不能断定患者与特定的食物或者环境之间有何种关系。
  • 纯牛奶是真是假一测便知 智能分析仪问世
    一盒市场上的纯牛奶,你只要用一个仪器检测一下,就可以很快断定它是真是假。这种“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智能分析仪”目前已在湘潭高新区火炬创新创业园问世。昨日,“火炬杯”湘潭首届科技发明电视大赛复评落下帷幕。晋级复评的36件作品进行了激烈角逐,10个万元大奖新鲜出炉。   湘潭仪器仪表公司董事长毛鹏飞发明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智能分析仪”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填补了国内外该技术领域的空白,得到评委们的一致认可,成为第一个拿到万元奖金的作品。
  • 我国疫苗检测技术与国外有差距
    疫苗频传出事,省疾控中心计划免疫所所长彭国文坦言   已感觉到疫苗遭遇信任危机   广东省疾控中心计划免疫所所长彭国文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已感觉到疫苗遭遇了信任危机。   接连被曝光的“山西疫苗事件”、“江苏狂犬病疫苗事件”让不少家长对接种疫苗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记者昨天从侨怡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最近前来咨询疫苗安全问题的家长明显增多,还有大概10%的家长没有按时带孩子来接种疫苗。“周三是计划免疫门诊开诊的时间,明明已经致电了10名家长带BB前来接种相应计划疫苗,但只有3人按时前往,其余的都‘爽约’了。”计划免疫门诊一名医生表示。他同时表示,不能就此断定该现象与近期频频发生的疫苗事件有直接关系。有家长还发现,以往打疫苗要排长龙,但现在不用排队。   “孩子出生后就要打这么多预防针让家长们心痛,肯定会让部分家长产生不信任疫苗的心态。”广东省疾控中心计划免疫所所长彭国文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已经感觉到疫苗遭遇“信任危机”。他承认即使在正规的计划免疫场所,疫苗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也不如外国的先进,加上仍有小部分国产疫苗的安全性不如进口的(进口疫苗要自费),也会令家长不放心。   据介绍,一系列疫苗事件并未影响广东省的计划免疫工作。“部分家长虽然萌生过不带孩子打疫苗的念头,但在医护人员解释下多数人仍然带孩子接种,所以省疾控中心运往各地的疫苗数量并无减少。但人人染病后都把原因归咎接种疫苗,将给疾控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精神压力。”彭国文说。   核心对话   拖延打疫苗患病风险更大   记者:该不该给孩子打疫苗如何权衡?   彭国文:“像脊髓灰质炎,上世纪50年代以前肆虐广东,十几万孩子患小儿麻痹致残,通过计划免疫,该病近10年来发病率为零。如果大家都不打疫苗,一直以来极力抑制的传染病恐会死灰复燃。若家长不给孩子按时打疫苗或者没有接种完规定的针次都会让孩子处于患病风险之下。”   记者:现在打疫苗到底怎样才能保证安全?   彭国文:广东省疾控中心采购疫苗时,必看疫苗有无国家的批签才肯收货。配送环节上,以广州为例,多年前已经严格控制运送的每个环节。疫苗运输车运往各区疾控中心、再运到最基层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则用冰包保卫疫苗,用保温箱冷藏,这“冷链”保存很严格。哪怕包装疫苗的箱子在常温下短期放置,都不会影响疫苗质量。
  • 高端仪器国产化:中国研成首台国产光频域反射仪
    近日,上海交大和江苏骏龙电力科技公司合作研制的国内首台光频域反射仪工程化样机在江苏靖江装备调试完成。该设备不仅能侦测和定位故障点,在2000米长的光纤网络内,定位精度更可达毫米级别。参与现场验收的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孙雨南认为,该成果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孙雨南表示,目前光纤检测手段很多,包括光纤本身特性检测以及光纤通信链路(信号)检测仪器等,但绝大多数,特别是高端仪器基本依靠国外进口,不仅价格高,有些还潜伏保密问题。   光频域反射仪(OFDR)仍是国外少数几家公司拥有的高端仪器。与其类似的仪器是光时域反射仪(OTDR),已经广泛使用在工程和实验室,但被国外产品占据国内市场。而且OFDR的性能与OTDR有很多不同,其测量故障点的分辨率(最小距离)可以到毫米量级甚至更小,这在许多特种设备和大型工程分布式传感网络,特别是军事装备上的应用显得尤其重要。   高端仪器国产化的问题,国内已经呼吁多年。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科学仪器专项(&ldquo 863&rdquo 计划项目),开展光频域反射仪设备的自主研制,上海交通大学主持了该项目的研究。同年,江苏骏龙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依托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开展光频域反射仪的产品化开发。   此次通过验收的产品,正是上海交大和骏龙电力4年合作的结晶。验收组专家一致认为,该产品核心技术具有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垄断。继美国LUNA后,骏龙电力成为全球第二家能自主研发光频域反射仪的厂家。   在谈到此类产品的应用前景时,北京凌云光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丽告诉《中国科学报》,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建设、智能电网、大型工程建设及装备、安全生产监测等方面。这些专用光纤网络的特点是,总长度在10千米以下,但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密度很高,一旦发生光纤中断等故障,缺乏有效的诊断定位手段。过去大多依靠经验判断故障可能发生的部位,然后通过更换办法确认,效率不高、成本大。李丽预测,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用精密仪器代替人工来检测光纤问题一定是一个可预期的、快速的过程。
  • 偷了高科技仪器没"销路" 窃贼竟扮卖家联系失主
    10月31日讯 北京籍男子张某乘坐动车来青渡假旅游,终点站下车之际,见他人行李箱竟突然起了歹念,顺手偷走,岂不知里面装有进口基因检测仪。不知高科技仪器销路的张某,为了挣笔大钱,竟自作聪明联系失主估价待卖,不想被早就寻他的民警逮个正着,犯罪嫌疑人张某现已被青岛铁路警方依法逮捕。昨日,失主王某来青领回了被窃的市场价值近三十万元的进口基因检测仪。   基因检测仪列车上不翼而飞   9月12日,青岛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值乘的D331次北京至青岛动车到达青岛站后,北京籍乘客王某找到乘警报案称,他放在6号车厢末排座椅后面的黑色拉杆箱不见了,里面装有公司准备让其带到青岛参加展销会的进口基因检测仪,市场价值达人民币近三十万元。案发后,乘警支队立即成立专案组,全力开展案件侦破工作。根据报案人王某对乘车途中行李存放状态的记忆,专案组民警连续多天陪同王某查看了沿途近六个列车停靠站的监控录像,希望找到破案线索。但由于王某携带的黑色拉杆箱过于大众化,没有明显标记,所以王某从车站监控中始终无法辨认出自己的拉杆箱。   神秘男子问价引起怀疑   就在专案组民警进一步开展侦破工作之际,王某所在的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接到了来自网络的咨询信息,并又接到一个男子的来电问询,咨询的设备型号都是该公司业务员王某乘车时被盗的基因检测仪。被盗基因检测仪系该公司由国外进口,在国内独家代理销售,因用于科研、监测专业领域,所以销售面并不广泛,在国内总共才出售了二十多台。公司工作人员从问询中发现对方对仪器的性能、用途并不清楚,咨询的问题也不专业,并表示自己手中有一台此种仪器想出售,这引起了公司的警觉,遂将情况反馈给专案组民警。民警根据判断,断定问询价格的男子极有可能就是实施盗窃的犯罪嫌疑人,并经进一步了解,该男子现正在北京。   专案组一面要求王某所在公司稳住打电话的男子,一面立即组织警力赶赴北京开展工作。期间,根据专案组民警安排,公司与神秘男子约定好地点,准备当面验货、定价收购。9月23日,专案组民警提前设伏于双方约定验货交易的北京某肯德基店内,将携带基因检测仪而来的神秘男子当场擒获。经核对仪器上标识的验证码,该公司确定神秘男子所带的正是他们失窃的基因检测仪。   突生贪念施窃,而今后悔不已   经审查,神秘男子姓张,今年32岁,家住北京市。9月12日,犯罪嫌疑人张某所在单位组织他和其同事一起乘坐D331次动车赴青渡假旅游。在列车到站时,张某夹在客流中准备走出6号车厢,突然发现最后排座椅后面有一个黑色拉杆箱,竟突生贪念顺手将拉杆箱拖走。到酒店房间内打开查看,发现箱子内除了一些衣物便仅剩这台仪器。渡假结束后,张某遂将箱子丢在了酒店里,只带着这台盗窃而来的仪器返回了北京。并不熟悉仪器性能的张某,急于想出手挣钱,但苦于不知道销路和价格。贪欲面前,张某不舍弃,竟根据盗窃仪器包装上面印有的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的联系方式,试探着与公司进行联系,一心想由该公司收购仪器以换笔不菲的钱财,不想被青岛乘警支队侦查员抓获归案,面对专案组民警,张某承认了自己的盗窃行为。   据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嫌疑人张某并没有犯罪前科,在北京有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只因一时贪念,在动车上实施了盗窃。现今羁押在看守所内的张某对自己的违法盗窃行为悔恨不已,而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 甲型H1N1流感疫情引发人们关注实验室安全问题
    正当流感肆虐,世人惶恐不安之时,甲型H1N1流感病毒被疑从实验室流出的言论,再次引起世人对实验室“流毒”的关注和联想。   是猪还是人惹的祸   甲型H1N1流感爆发后,从事细菌研究长达39年的澳大利亚著名病毒学家吉布斯,便立刻加入到追查病毒来源的科学家行列之中。5月13日,他在接受彭博电视新闻访谈时抛出惊人消息,称甲型H1N1这一新的病毒株,可能是科学家在培育病毒或药厂在研制疫苗时偶然制造的。   此前,很多人认为这场病疫“都是猪惹的祸”,但吉布斯研究发现,新病毒基因变种的速度比在猪身上发现的病毒要快三倍,所以他认为祸不在猪,而可能在于实验室的病毒外流。   此言一出,在全世界都产生了不小的震动。虽然世界卫生组织经过分析研究,宣布已断定目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自然生成的,而并非来源于实验室,但作为一名细菌研究领域中的重量级人物,吉布斯的言论不得不使实验室安全问题再次映入世人的眼帘。   实验人员粗心大意   就在3月12日,德国汉堡本哈德—诺赫特热带医学研究所的一名女科学家,因被含有埃博拉病毒的注射器刺伤,被怀疑已感染埃博拉病毒。这位女科学家当时正在研究埃博拉病毒的一种亚种。此次事故引来大西洋两岸众多埃博拉病毒学家一连串的电话会议,可是目前还没有拯救女科学家的治疗方案,而它的致死率则高达90%。   根据对全球5000多个生物实验室累计3921例相关感染的调查统计,80%的实验室感染案例与实验人员粗心大意地暴露于感染性气溶胶有关(气溶胶粒子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小颗粒,能传播真菌和病毒),仅仅20%与器械事故有关。看来,实验室病毒安全问题最根本的还是“人祸”。而由于实验员安全意识淡薄或是实验疏忽而致病毒外流,一旦流出就将酿成灾难。   生化实验室的真实灾难   “流毒”的灾难有多大,在电影中我们早已体会过。   或许你还记得老电影《卡桑德拉大桥》中的肺鼠疫病毒肆虐的情形。冷战时期,美国在实验室中秘密存放了致命的肺鼠疫病毒,恐怖分子闯入时,盛病毒的容器被子弹打破,带有病毒的幸存者逃上了一辆从日内瓦开往斯德哥尔摩的列车,列车上1000多人受到这种空气传播的病毒威胁。   可怕的是,病毒流出实验室的问题已经走下银幕成为现实。   早在2004年,一部名为《257实验室》的美国纪录片就披露了从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在美国本土先后莫名奇妙出现的莱姆关节炎、变异口蹄疫、西尼罗河病毒等怪异的疾病,均是源自纽约繁华市区一个绝密生化实验室。而俄罗斯在上世纪70年代时,西伯利亚一个城市就曾发生实验室病毒遭人窃取,造成数十名民众感染死亡的事件,由于当时新闻遭到封锁,20年后消息才解密。   而曾令全社会极度恐慌的非典,一度也曾传出源自实验室的言论。虽然并未得到证实,但在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北京,后来的确发生过三起实验室感染非典事故,都是因为管理不严所致。   可见,如果实验室安全问题不得到解决,即使今天不暴发“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明天也可能会发生“牛流感”、“猫流感”。
  • 【水力发电】高效清洁的能源,一定要搭配高效全面的检测方式
    水力发电厂的运维工作水力发电——不会浪费的清洁能源随着全球发电量逐年增加,各类发电方式可谓各显神通,其中包含了火电、风电、核电、水电、太阳能发电、地热发电等等各类方式。在对发电量的高要求之下,对于天然的、清洁的能源所带来的发电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电不适合储存的特性,消耗过多的资源来过多的发电只会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当发电能力不足时,电荒可能会造成停电,从而引起生产、生活的不便。而水力资源既不会产生资源浪费,还具备较高的发电效率。电力公司把水力发电厂和其他发电厂结合起来,使电力供应保持在最佳水平。水力发电的特点水力发电能有效地适应电力需求的波动。这一特征来源于水力发电厂的产生过程。与燃烧式涡轮系统发电不同,水力发电利用水流的能量。因此,它只需调节水流量,就能有效地控制发电量。除此之外,水力发电还具有发电效率高、二氧化碳排放少等优点。水力能是由水流产生的,当水流自由下落时,如在水坝中,水力能可实现最大化。其他发电厂,如火力发电厂,由于使用海水冷却蒸汽,所以集中在海岸附近,而水力发电厂则位于山区,以利用高差。水力发电厂的检测重点对于水力发电而言,水轮机涡轮叶片的运转效率决定了其最终的发电效率,而这也对涡轮叶片、尤其是叶片根部的检测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水力发电厂剖面图) 在水力发电厂的正常运作过程中,叶片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损耗,同时水中难免有一些泥沙小石子,也会对叶片产生一定的损伤。再额外考虑到叶片的焊接工组中还可能出现一定的缺陷等问题,使得叶片检测显得尤为必要。 案例分享:水轮机转轮叶片无损检测 以下为水轮机转轮叶片的无损检测应用案例:(水轮机外貌) 作为水力发电厂内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轮机的无损检测工作非常重要。通过对于转轮叶片的日常在役无损检测,可以规避绝大部分的意外故障,以规避水电站整体因故障导致发电效率降低。(水轮机转轮叶片) 本案例采用了双面单侧、沿线扫查的无损检测方式,采用Omniscan MX2相控阵探伤仪进行数据采集,使用Tomoview离线分析软件得到的检测结果:(1号叶片) 通过观察相控阵探伤仪屏幕,我们可以轻松判断1号叶片上的是否损伤情况,也能断定1号叶片可通过检测。(2号叶片) 同样,我们也可以使用相控阵探伤仪观察2号叶片,发现二号叶片中存在较多缺陷,无法通过检测,需要进行后续的维修或更换,才能继续保持工作效率。水力发电厂的估计寿命通常都在百年以上,相较于其他类型发电厂而言长的多。对于水力发电而言,定期检查以确保设施的安全运行管理乃重中之重,这也是水电设施能够长时间供给电力的核心因素。 *文中叶片图片源自实拍,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DNA测序仪器揭秘稀有生物圈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在很多地方,科学家对土壤中生存着哪些生物或者单独有机体所扮演的新角色几乎没有概念。如今,土壤学家表示,一套全新的工具能帮助研究人员填补这些空白,包括先进的DNA测序方法能决定一份泥土或水样本中生活着多少种微生物。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生态学家和生物保护学家深入挖掘泥土的时候到了——以便更好地了解对健康生态系统和人类食物供应至关重要并且可能提供了丰富潜在抗生素资源的土壤生物。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这项要求扩大了常常被忽略的关于地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呼吁,被收纳进一个为迎接12月5日世界土壤日而推出的论文汇编中。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尽管过去数十年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目前的土壤生态学仍落后于地上生态学。我们对地下世界的了解相对有限。”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土壤生态学家Stavros Veresoglou在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的一篇论文中表示。研究人员表示,尤其是对土壤生物灭绝风险的研究惊人地匮乏。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我们需要研究土壤中的灭绝现状,而现在是时候开始了。”论文共同作者、柏林自由大学土壤微生物学家Matthias Rillig表示,“考虑到在土地利用和全球气候变化方面人类正在对地球所做的事情,土壤学家普遍担心我们可能正错过一些正在发生的事情。”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论文作者表示,一些研究已记录了由于物种入侵或气候条件发生变化而导致蚯蚓和分解树木的真菌出现的地方性灭绝。不过,研究人员很容易低估土壤生物灭绝风险,部分原因在于认为土壤微生物和其他地下生物在全球广泛分布的观点在作祟。在很多地方,科学家对土壤中生存着哪些生物或者单独有机体所扮演的新角色几乎没有概念。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如今,土壤学家表示,一套全新的工具能帮助研究人员填补这些空白,包括先进的DNA测序方法能决定一份泥土或水样本中生活着多少种微生物。比如,一些研究人员正利用此类工具揭秘所谓的稀有生物圈——以很低丰度存留在土壤样本中的大量多元化微生物。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如果我们能理解稀有生物圈,或许就可以断定土壤生物是否面临着灭绝风险。”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微生物学家Jonathan Eisen表示。不过,一个挑战是测序工具无法决定探测到的DNA来自活的还是死的生物。同时,由于微生物能快速繁殖,它们的数量会随着季节或天气而改变。因此,一些东西现在很罕见,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时候也很罕见。 br/ /p
  • 拉曼毒品分析仪:神奇的白色小粉末居然有泡沫
    朋友跟我讲了个公司老宋的故事,说是中国版绝命毒师。 老宋是厂子特聘的化学专家,年薪二十几万,却开一辆临近报废的破桑塔纳。我问他为什么,他笑着打哈哈,答非所问,直到和他交往久了,我才明白其中的原因。老宋缺钱,很缺钱。后来我们这才知道,老宋的两个儿子都不成器。 有一天他带来一袋白色粉末,让我猜是什么东西。“这是……毒品?”我开玩笑。老宋一愣,随即哈哈大笑:“扯咧,洗衣粉!”老宋向水盆里倒了些粉末,晃了晃,果然漾起很多泡沫。我对他故作神秘的样子表达不满,他咧着嘴笑,露出满嘴黄牙。“你可真看得起你哥我,那玩意儿是一般人能造的?”一般人当然造不了,但老宋可不是一般人。 几个月之后老宋被捕,全厂轰动。 那天好几辆警车开进公司,从上面下来十几个全副武装的警察,过了片刻老宋被从实验室押了出来。我们挤在楼道上,看见老宋双手带着手铐,面色苍白。他走路踉踉跄跄,要不是身边有人搀扶,估计得瘫倒在地上。老宋被押进车间,然后有很多人向外搬东西。远远能看见是些反应罐、搅拌机、脱水机、磅秤、天平、制冷机之类,还有一些瓶瓶罐罐,拉了满满两车。老宋的罪名是制毒,这些就是他的作案设备。 老宋被捕后,关于他制毒的一些传闻渐渐流传开来。老宋制毒的动机当然是为了钱。他小儿子开车撞了人,事故很严重,要赔对方68万。老宋虽然年薪高,但是手头一时也拿不出那么多现金来,老宋实在走投无路,开始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至于如何制毒,对于老宋这种化学专家而言就是小儿科,就算是从普通药店就可以买到的常见感冒类、止咳类药物,经过老宋的手,也可以变成能让人欲罢不能的冰毒。就以市面上常见的某感冒药为例,从这类药物中提取一种名叫麻黄素的物质,经过加工制作成麻黄素混合液,然后将液体放入蒸馏烧瓶中,进行高温蒸馏,就可以得到甲基苯丙胺,这就是冰毒的主要成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反复蒸馏,提高纯度。说到这里我觉得老宋仍保有一定的良知,因为他制作的冰毒纯度都不是很高。 回想起他之前制造的白色洗衣粉,我还开玩笑说是毒品。每每想起那一幕我就脊背发麻,感觉世事无常。 由于大部分毒品是白色粉末,犯罪分子经常用食盐、洗衣粉、白糖等白色粉末状物质来伪装和掩护毒品,给海关和公安办案人员带来困扰。同时毒品中淀粉、葡萄糖等添加成分,分子量大、极性强、不易气化,对其采用气相色谱法检验具有一定的难度。拉曼光谱属于分子振动光谱,具有所需检材量小、不破坏检材、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等优点。拉曼光谱技术能够比较直观地观察到晶体或粉末的微观情况,对于晶体结构不同或晶体-粉末的混合物,能够直接断定是否有添加成分的存在,对微量杂质或掺杂物的分析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我们针对包括可卡因海洛因在内的七种毒品进行拉曼光谱检测。由图可知,七种常见毒品均有相当丰富的拉曼特征位移峰,且每个峰的信噪比较高。同时七种常见毒品的特征峰峰位相互间均有较大差异,通过其特征拉曼峰峰位的不同区分不同成分的毒品。 我们还鉴定了包括奶粉、洗衣粉在内的四种白色粉末状物质,洗衣粉是混合物,且不同厂家的洗衣粉有不同的配方,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拉曼谱图,不同厂家奶粉的拉曼谱图也有所差异。也就是说由于洗衣粉和奶粉不具有固定的分子结构,也就不具有固定的拉曼谱图,本次鉴定的只是一种奶粉和一种洗衣粉的拉曼谱图,而不是标样谱图。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实现了对毒品及其常见添加成分的快速分析。由于拉曼光谱具有微区分析功能,即使毒品和其它白色粉末状物质混和在一起,也可以通过显微分析技术对其进行识别,得到毒品和其它白色粉末分别的拉曼光谱图。拉曼光谱法是检验常见毒品及其添加成分的快速有效的方法。现已成熟运用于刑侦、安检、缉毒等领域。
  • 假试剂在实验室中肆虐 监管上处于空白
    在天津一所高校的重点实验室里,博士生柯剑遇到了一个奇怪的情况:刚刚从国外进口的昂贵仪器经过精心检查,毫无问题,但在实验开始之后,突然计算机报错,等再去检查,仪器上的密封件全部损坏!这下可吓坏了柯剑,这些仪器上的密封件每一个都价值数千元。这可不是小事,难道是自己操作失误?经过苦苦思考和反复排查,终于发现,原来是试剂搞的鬼。   “这一批试剂中有假货。”柯剑告诉《北京科技报》,“密封件都是很娇贵的,遭到了假试剂的腐蚀就会全部坏掉,可是因为试剂已全部使用,我们已无法断定到底哪瓶是假的。就是这一点假货,让我们遭受了重大损失!”   试剂又称化学试剂或试药,主要是实现化学反应、分析化验、研究试验、教学实验使用的纯净化学品。一般按用途分为通用试剂、高纯试剂、分析试剂、仪器分析试剂、临床诊断试剂、生化试剂、无机离子显色剂试剂等。在如今的科学实验室里,试剂可谓是不可或缺。但是正是这样一个需要严谨的领域,造假的黑手也悄悄地伸了进来。   科学网对科研试剂耗材造假现象所进行的调查显示,有93%以上的人听说过或者了解假试剂的现象,57%的科学家和学者遭遇过假试剂的坑害,而38%的被调查者表示,就他们所知,身边至少有5人以上购买过假的试剂和耗材。   “试剂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圈子很小,但水非常深。”资深仪器试剂工作者李先生告诉《北京科技报》,“很多人入行就是看准了假试剂是个没本的买卖。有些卖试剂和仪器的供应商连生物和化学都分不清,但是却跑到科学家的实验室里去推销他们的产品,你怎么向他们确认真假?”   据李先生透露,假试剂一般来自于两个渠道。一个渠道是国内小作坊式造假,这些人造假的手段比较拙劣,技术含量很低,也容易识别 而另外一个渠道则更为隐蔽,危害也更大,那就是试剂代理公司造假。因为国产试剂在科学家实验室中信用不好,多数科学家都会选择进口试剂。但是,由于试剂进入国内需要非常繁琐的手续,国际试剂公司会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或一级代理公司。这些办事处和代理公司,有些除了正常供应真试剂之外,会在国际上订购大桶的工业试剂,然后在香港等地进行分装。而这些工业试剂在国外是只供应工厂的,从来不进入实验室。“这些试剂代理公司,厚道一点儿的,会将其分馏过滤一下,试剂的纯度还比较高 黑心一点儿的,直接装进小包装里贴上标签,就通过其他代理公司卖给了实验室。当然,这些试剂在价格上要比正常试剂低一些。”   “这些试剂如果被科学家们看出来,他们就会自动换一份正常的试剂,如果科学家没有提出异议,他们就继续大胆提供。因为国家目前没有出台任何一项相关政策来约束这些行为,一些公司控制了渠道,甚至形成了自己的地盘,对他们说‘不’的人还要面临他们各种形式的打击报复。” 李先生说。   而科学家们在遭遇到假试剂之后,通常选择是吃哑巴亏。在调查中,选择“立即向本单位相关部门举报,向正规厂商举报,并诉诸法律手段”的人只有区区的30%,绝大多数人不是选择“通知供应商,要求调换真货,寻求私了”,就是“嫌麻烦,或者怕打击报复,忍气吞声,再也不从这家供应商处进货”。   假试剂之所以在实验室中肆虐,原因有两个:一是难追查,难确认,难取证 二是造假成本低,但索赔成本高,科学家们不愿意为此浪费宝贵时间。   “假试剂难追查取证很好理解,只要试剂一开封,供货商就不会承认问题出在他们身上,你怎么确认是这一份试剂而不是另一份试剂有问题?而且,他们造假的手法也在提高,有些问题试剂是因为供货商为了提高试剂稳定性,而在其中加入了稳定剂,但就这一点杂质,足以毁掉整个实验。”李先生说。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学研究所的李瑶教授告诉《北京科技报》,重做一个实验可能需要再花几千块钱,而要打假花的钱,很可能是几个实验加起来那么多。“让我把时间花在打官司追索上,这简直是浪费,有那种时间和精力,我宁愿重做一遍实验。”李瑶说。   李瑶和她的同事们历年来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国产的试剂质量很不稳定,实验结果经常出不来。   “因为试剂而造成实验结果出不来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排除了一切人为的可能后,换了一批试剂,结果就能出来了。现在我们尽量用进口试剂,就算贵也要用,而且也会尽可能选择一些质量比较稳定的供货商,合作时间比较长的话会比较放心。”北师大一个实验室的老师说,为了避免遭遇假试剂和耗材,他们实验室中所有的相关用品都是从美国进口,直接从美国公司设置在亚太地区的网点进货,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试管也概不例外。   记者随机在网上寻找了一个代理生物试剂的销售商进行采访。北京经科宏达生物有限公司市场部葛小姐告诉《北京科技报》:“作为代理商,我们都直接向国外的生物试剂厂商取得代理权,厂商也会直接在国内指定他们的一级代理商。”厂商都不会指定独家代理,一般都会有分区的几个代理商。厂商只会给这些正规的代理商进货,其他经销商如果要求进货,厂商也不会给。   “客户都可以在国外厂商的网站查询到正规代理商的公司和联系方式。” 葛小姐说,“对于生化试剂产品,国家是没有特殊要求的。除非是一些危险品或者是药物国家才有特殊许可。” 葛小姐说。   “我们会将产品直接销售给个人,但不会垄断市场,也会销售给一些其他的经销商,但并不存在什么二级代理商。”葛小姐说,“对于产品本身,由于进价、进口关税,销售时肯定是有一个底价的。如果有人低于某一底线购买到产品,产品真伪就很难说了。”   “很多经销商会直接进入校园开宣讲会,也会直接跑到科学家实验室里去进行推销,这是他们拓展渠道的方式。”李瑶表示,“他们也会给我们一些试用装让我们试用,大家都心知肚明,生怕遇到风险。”   作为代理商,葛小姐说:“我们也发现过市场上有我们代理品牌的假冒产品,但是作为代理商我们也无可奈何。尤其是一些普通试剂,假冒的非常多,我们也很困惑,但没有什么办法。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呼吁国家加强有关打击假冒伪劣的政策制定,杜绝这种现象发生。”   “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人来监管实验室试剂和耗材这一块儿。因为专业性太强,即使要监督也非常困难。相对于国外,我们的整体监管系统太薄弱了。”李先生说。   在调查中,负责监督实验室试剂耗材的部门,记者并没有找到。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都称试剂与耗材不属于自己的监管范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则表示,他们的鉴定手段很有限,必须要检举者提供足够的证据,才可以进行处罚。可以说,目前对于实验室试剂耗材这方面的监管,基本上处于空白。   环保专家、职业打假人董金狮表示,中国监管体制很不严格,只要有漏洞,就会有人去钻。李先生则表示,越是专业性强的领域,造假者则越猖獗,因为他们的造假成本太小。就算被发现了,也不会因为危及人们的身心健康而遭到严惩。   美国加州大学伯力克分校生物工程系副教授李松(音)告诉《北京科技报》:“在我们的试验中从没发现过假试剂的问题。但可想而知,假试剂对于研究者来说,能把他们引向一个错误的研究方向,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记者还采访了美国《科学》杂志亚洲区编辑理查斯通。他说,中国的科学家现在对假试剂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警示,他们应该更加警惕。“我们不会因此怀疑中国科学家的实验结果,中国拥有国际水平的科学家的实验是可信的。”
  • 红外热成像仪市场规模破650亿元 !民用热成像未来或现黄金10年
    红外热成像仪产业或许已达到了迈入家庭生活的里程碑。“红外行业正朝着多样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发展,飒特红外基于32年技术积累和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决定推出红外消费品,这或许是一次大胆尝试,但一定是行业里的一个正确决定。” 飒特红外总经理陈振鹏在日前落幕的2023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以下简称“AWE”)上如此表示。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截至2021年,我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55.34亿元。“随着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红外热成像仪在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华经产业研究院方面表示。记者了解到,在此背景下,专注于红外热成像仪产品研制生产和销售的飒特红外等企业,开始针对民用红外热成像这一蓝海市场布局谋篇。“从用户消费意愿来看,很多用户已经逐步认可和接受热成像仪产品,而且植入手机将是重要的突破点之一。红外蓝海市场的消费浪潮,正在向我们扑面而来。” 飒特红外副总经理吴京京表示。飞入寻常百姓家民用红外热成像仪的功能正随着技术进步逐步拓展。华经产业研究院方面分析认为,在民用领域,红外热成像仪的应用不断发展。“目前在工业生产、食品安全检测、安保监控、预防检测、消防、交通监控、辅助驾驶、民用夜视等领域都得到了实际应用,未来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互联网+”技术、小型化设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红外热成像仪的功能将进一步扩展,在民用领域将得到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吴京京看来,目前红外产品的普及也已满足了其所需的条件。“国内自主掌握了全产业链技术。技术的提升,带动了价格的不断下降。价格的下降,推动了需求的提升,从而又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了产业的良性循环。”吴京京进一步表示,红外是高端制造产业里极少数可以在国内形成全产业链应用的行业。“从芯片,到探测器,再到整机,都不依靠国外进口,在国内完全实现自主全产业链开发。在市场认知上,拐点已经来临,目前热成像仪已迅速进入大众视野,而具备红外热像的无人机在户外搜救工作的出色表现,也赢得了民众的信赖。”对此,飒特红外在本届AWE上带来了包括智能双摄热成像仪、户外三防热成像手机、医用级体温仪等在内的多款红外热成像产品。“公司将推动红外热成像产品从单纯的工业级应用,走向覆盖户外登山露营、健康检测、老人监控、宠物监控、安防监控、教育等大众消费领域。”飒特红外方面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该款智能双摄像仪还与北京现代数字红外成像技术研究院院长袁云娥教授合作,基于袁云娥教授团队研发的红外中医智能算法模型,联合开发了一款全新的红外中医可视化健康检测服务信息软件“盈孚健康”。“通过‘盈孚健康’,用户可以轻松在家实现家庭一站式中医健康管理服务。” 飒特红外全资子公司盈孚睿泰总经理王光磊表示。此外,另一专注于红外热成像仪领域的企业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睿光电”)也正促进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据了解在今年的上海车展,艾睿光电旗下子公司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创微纳”,688002.SH)就带来了全球首款8μm 1920×1080红外热成像芯片、国内首款通过AEC-Q100车规级认证红外热成像芯片。睿创微纳方面表示,其车载红外热成像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高铁和轨道交通的前装、后装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能够解决雾霾雨雪等恶劣天气环境、夜间光照不良、眩光视线不佳等影响安全驾驶的重点问题,结合可见光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实现多维感知,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未来或现黄金10年红外行业的未来发展或许会迎来新增长格局。据Maxtech International数据,全球民用红外市场规模2023年将超过76亿美元,而近4年,红外行业都保持11%以上的增速。“未来10年,将会成为红外发展的黄金10年,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如果头部公司占市场份额20%以上,那么将在10年后诞生一家千亿美元的公司,有望迎来万亿美元规模。”吴京京表示:“可以断定2023年是红外消费品的一个全新的开始,它正在走向大消费时代。”对此,飒特红外已在B端企业市场和C端消费市场进行了双向布局。“更好地服务不同类型客户,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同时,扩大公司的业务规模,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巩固在红外热成像仪行业的领先地位。”飒特红外方面表示。睿创微纳方面则表示,目前国内红外热成像市场实际年需求与潜在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红外探测器乃至红外热成像仪的成本和售价较高。未来,随着红外产品价格下降,性价比提升,市场普及率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对价格更为敏感的民用消费类领域。”事实上,睿创微纳方面已在非制冷红外成像领域具备完善的技术和产品研究、开发和创新体系,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和项目市场化能力。“公司已掌握集成电路设计、MEMS传感器设计及制造、封装测试、机芯图像算法开发、系统集成等非制冷红外成像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及生产工艺。”睿创微纳方面表示,目前已成功研发出世界第一款像元间距8μm、面阵规模1920×1080 的大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提出行业第一个红外真彩转换算法并建立了第一个红外开源平台,夯实了公司在非制冷红外领域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技术地位。
  • 红牛被曝含非法添加剂 危害堪比毒品
    红牛被指3种成分未经批准 2种成分危害堪比毒品   红牛罐装饮料被曝非法添加 媒体报道称包装标注的6种成分有3种未经国家药监局批准   专家分析称其中两种有高危险   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存在没有在药监局备案的成分,昨日被黑龙江媒体曝出后引发关注。   截至今天上午,红牛官方尚未发表回应。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该公司已派人赴黑龙江进行调查。   今天上午,回龙观医院科研办的谭云龙主任表示,红牛饮料中苯甲酸钠和咖啡因接近1比1的配比,有可能产生兴奋作用。   事件   红牛罐体配料表被曝与批文不符   昨日,黑龙江电视台法制频道报道称,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红牛进行查证的过程中发现,红牛饮料罐体配料表及食品添加剂的标注和有关文件的批文并不相符,配料中含有国家不允许在维生素功能饮料中使用的胭脂红等诸多问题。   该报道中称,记者在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产品罐体标注中发现,其添加了柠檬酸、柠檬酸钠、咖啡因、苯甲酸铵、胭脂红、柠檬黄6种添加剂,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却显示,对红牛生产的批文中,并没有苯甲酸钠、胭脂红等这几种成分。   而没有出现在国家药监局备案配料表中的苯甲酸钠则在该报道中被认为可能与咖啡因产生作用,生成国家一类精神药品安纳咖(又称“苯甲酸钠咖啡因”)。   追访红牛   含量低不会有副作用   记者上午数度联系红牛相关负责人士,但电话不是没人接听就是被挂断、短信无回复。截至记者发稿时,红牛方面仍旧没有官方说法公布。不过,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红牛北京方面已启程赴哈尔滨调查此事。   而在昨天的媒体报道中,红牛公司消费者服务中心的梁先生表示,罐体标注配料表中的部分添加剂在相关部门备案中未出现,是由于国家药监局“公布不全”。   而对于咖啡因和苯甲酸钠反应生成管制物质一事,梁先生表示,其含量非常低,“在我们的饮料中也不会发生反应,更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副作用的药理作用”。   连线   当地检测结果半月内将出具   随后,记者电话采访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分局。   该局齐局长表示,抽检的样品已送往检测机构,对于红牛这一事件,在检查结果出来之前,该局不会对此事做任何回应或评论。齐局长表示,检测机构正常情况下会在半个月之内出具检测结果,依据的标准是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检查还会涉及该品牌提具的批文之外的食品添加剂。   专家说法   两种成分混合危险性较高   根据黑龙江记者的调查,每100克红牛当中,含有苯甲酸钠0.188克,咖啡因0.192克,其配比接近1比1。   对于这种配比,今天上午,北京回龙观医院科研办谭云龙主任表示,苯甲酸钠咖啡因并非是通过合成得到的,没有经过复杂化学反应,只是当两种药物的配比接近1比1时,就会形成苯甲酸钠咖啡因。   在此情况下,苯甲酸钠会较为强烈地促进咖啡因吸收,产生兴奋作用,属于国家管制的精神类药物,由于其副作用甚至可称之为毒品。   谭主任表示,虽然苯甲酸钠和咖啡因单独使用并无危害,而红牛饮料中接近1比1的配比,危险系数较大。 文/记者张鑫徐超   相关新闻:红牛被曝含非法添加剂 标注成分与国家批文不符   开创了能量饮料品类的红牛饮料,涉嫌“挂羊头卖狗肉”。昨日,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人对外表示,红牛饮料存在标注成分与国家批文严重不符、执行标准和产品不一致等问题。记者发现,红牛涉嫌添加多种非法添加剂。   开创了能量饮料品类的红牛饮料,涉嫌挂羊头卖狗肉。昨日,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人对外表示,红牛饮料存在标注成分与国家批文严重不符等问题。对此,红牛公司昨日表示暂不予置评。   昨日,黑龙江电视台法制频道报道称,哈尔滨一位学生在考试期间一天喝了4罐红牛,其家长因担心这种维生素功能饮料喝多了会影响健康,于是就找到了相关部门了解情况。而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红牛进行查证的过程中却发现,红牛饮料罐体配料表及食品添加剂的标注和有关文件的批文并不相符,配料中含有国家不允许在维生素功能饮料中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胭脂红等诸多问题。   记者在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产品罐体标注中发现,其添加了柠檬酸、柠檬酸钠、咖啡因、苯甲酸铵、胭脂红、柠檬黄6种添加剂,但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却显示,对红牛生产的批文中,并没有柠檬酸钠、苯甲酸钠、咖啡因这几种成分,所以红牛涉嫌违法添加行为。   同 时,在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中,咖啡因和苯甲酸钠两种成分的出现也引发质疑,两种成分在一起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国家一类精神药品安纳咖(又称“苯甲 酸钠咖啡因”)是否为这两种成分合成?对此,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婧表示,安纳咖属于国家一类精神药品,在临床中被严格使用,过量 会产生头痛、紧张、焦虑、耳鸣、心率增快等症状,长期应用会出现一定依赖性,其成分国家严格保密,目前还不能断定红牛饮料中的咖啡因和苯甲酸钠会否生成安 纳咖。   昨日晚间,红牛饮料公司相关负责人就上述质疑回答记者询问时表示,目前红牛方面对此事没有任何回应,“明天(10日)应该会发布公开声明”。   据悉,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督局一分局已针对以上问题,对北京红牛饮料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进行抽样调查,其检测样品已经被送往珠江路黑龙江省质检中心检验机构进行检测,到底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含有多少违规添加的成分,尚需等待最终的检测结果。   资料显示,红牛1966年诞生于泰国,是全球最早推出能量饮料概念的饮料品牌,于1995年进入中国,并看中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空间,大力开拓中国市场, 一时间,“提神醒脑、补充体力”、“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的广告语铺天盖地。但是,并不是所有在海外市场的红牛饮品,都拥有相同的配方。例 如:欧美版本的红牛是一种含碳酸的软性饮料。加拿大版本的红牛为了能通过该国的食品安全审查,是完全不含咖啡因、牛磺酸等提神剂,成分只有包括纯粹的糖分 与维生素B群而已,因此是以用“液态维生素补给饮料”的定位上市。
  • 科学家首次发现琥珀中的恐龙标本 成像仪器派上大用场
    根据琥珀复原的手盗龙类恐龙-绘图-张宗达微CT展示尾部的骨骼与羽干细节伊娃标本羽支分支结构的特写  继今年6月底,中外科学家首次公布琥珀中的古鸟类标本后,这个团队于12月9日爆出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他们在琥珀中发现了有史以来第一件恐龙标本(尾部)!  琥珀堪称大自然的博物馆。与沉积岩化石相比,琥珀中的动物能够保留许多与生前几乎无异的细节。得益于此,人类终于有机会一睹恐龙的真容。  这项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博士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的瑞安麦凯勒教授领衔研究。论文发表于《细胞》出版集团旗下的《当代生物学》杂志。  一棵黑乎乎的“扫帚菜”  2015年秋天,邢立达在一个琥珀商那里看到了这块琥珀。“他告诉我这里面有棵植物还是什么怪东西,我一看,还真像一棵黑乎乎的扫帚菜。”邢立达回忆道,“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上面的结构,发现了带有羽枝和羽轴的羽毛结构,那这肯定是一个动物啦!”  就这样,邢立达请单位购入了这块琥珀,不过那时候他还拿不准,这个标本究竟来自鸟类,还是非鸟恐龙呢?  科学家团队获得这块标本后,就开始采取多种无损成像和分析手段来研究它。中科院动物所的显微CT、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的硬X射线相衬CT、X射线荧光成像和X射线近边吸收谱、上海同步辐射装置的硬X射线相衬CT等都派上了用场。他们通过对CT数据的重建、分割和融合,无损得到了隐藏在羽毛内部的尾部脊椎的高清3D形态。  论文作者之一,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徐星仔细研究了标本的骨骼形态,发现它的尾椎腹侧有明显的沟槽结构,与典型的非鸟虚骨龙类恐龙类似,而区别于典型的古鸟类 再从羽毛演化角度来看,则可归属于基干手盗龙类,介于似鸟龙类与尾羽龙类之间。  就这样,“扫帚菜”的身份被确定了下来,它是一段来自非鸟恐龙的尾巴。它的背面有着栗棕色的羽毛,而腹面则是苍白或几乎白色的羽毛,与很多现生动物一样,呈现出上深下浅的保护色。尾巴标本很小,即便完全展开也只有6厘米,由此推测那只小恐龙全长也只有18.5厘米。科学家给它取名叫“伊娃”。  “我研究恐龙数十年,并不曾想过,有朝一日能看到如此‘新鲜’的恐龙”,论文作者之一,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阿尔伯塔大学教授菲利普柯里说。  它揭示了很多秘密,又留下了许多问题  伊娃标本上保存了非常精致的羽毛形态学细节,包括尾部羽毛与羽囊的排列方式,甚至微米级的羽衣特征。更重要的是,这些羽毛都具有纤细的羽干,长有交替的羽枝和连续且均匀的羽小枝。“这些特征为羽毛发育的模型猜想提供了依据,证实羽枝融合形成羽轴时,就已经具有羽小枝了。”麦凯勒教授说。  研究团队还通过BSRF的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成像,获得了化石断面的微量元素分布图,其中钛、锗、锰、铁等元素的分布与化石的形态吻合度很高,蕴含着丰富的埋藏学信息。  中科院高能所副研究员黎刚解释:“伊娃标本的断面出现了高度富集的铁元素,近边吸收谱分析表明,其中80%以上的铁样本为二价铁,这些是血红蛋白和铁蛋白的痕迹。”  不过,伊娃也留下了很多有待科学家探讨的问题。台北市立大学运动能力分析实验室教授曾国维告诉记者,基于目前骨骼形态,还无法判断伊娃标本是幼年个体还是成年个体。此外,它没有挣扎的迹象,也没有明显的皂化外观,很可能在被树脂包裹时已经死去 但标本又没有明显的腐败特征,说明它可能刚刚死亡,是一具相对新鲜的遗骸。至于伊娃标本的死因,目前还没法断定,自然死亡或被掠食者捕杀都不能排除,还需要进一步的详细研究。  在后续研究中,科学家还对琥珀进行了纳米CT扫描,目前数据正在重建阶段。  “我们尽量采用无损方式去检测它。”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白明说,“因为这样的琥珀可遇不可求,目前全世界也就只有这么一块。”  白明坦言,相比无脊椎动物,琥珀中的脊椎动物更难研究。每一块包含脊椎动物的琥珀,在重建中都面临着种种难题。他们为伊娃重建了很多3D图片,但是没能得到可靠性非常高的单个锥体三维形态图,因为所有锥体的很多细节都未保存下来或者呈现为碎块状。好在伊娃整体呈现出一种“皮包骨头”的状态,科学家们还是能够获得骨骼的整体形态信息。  琥珀还埋藏多少惊喜?  无论是之前发现的古鸟类翅膀,还是这次的恐龙尾巴,这些标本都出自著名的琥珀产区——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  邢立达告诉记者,那里曾经是一片热带丛林,树木粗壮,分泌的树脂特别丰富,粘住了很多小动物。最重要的是,这里的琥珀形成于约9900万年前,保留了白垩纪中期生物的珍贵记录。这是大多数琥珀产区不具备的优势。而比缅甸琥珀产区年代更为久远的西班牙、黎巴嫩等产区,则要么产量很低,要么珀质不好。  种种原因,让学者们的眼光聚焦在缅甸胡康河谷这块“宝地”。但白明告诉记者,受战乱影响,再加上当地开掘技术相对落后,这一产区的琥珀产量近年来严重下滑。  除了天然的稀缺性,商业行为也在大量消耗那些极具科学价值的琥珀。由于市场更加偏爱质地纯净的琥珀,包含内容物的部分往往被切割下来,成为边角料。有些地区会把这些边角料作为取暖做饭的燃料 或者磨成粉末,添加进线香等产品 甚至切割成更小的颗粒,填充在枕头里,据说有保健作用。  邢立达表示,“伊娃”恐龙化石原本应该更加完整,有可能是在挖掘、保存和交易的过程中断裂,只剩下一截尾巴。  如何保护琥珀,保护这些陈列着灭绝物种的“博物馆”,是一个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
  • 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工作一瞥
    p   西安高新区环境监测中心担负着区内所有企业监督性监测的任务,对区内所有排污单位实施抽查抽测,同时对区内的空气、地表水、土壤、噪声等多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为高新区的环保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p p   镜头一:蓝天卫士 /p p   2017年12月27日早晨,气温0℃,高新区环境监测中心的技术人员的任务就是监测区内重点源锅炉。早晨9点,到达融鑫路热源厂,工作人员扛着二三十公斤的监测仪器爬上大概30米的监测口监测氮氧化物。因为旋梯特别窄,只能容纳一人,有的地方还要侧着身子才能过去,扛着两个大箱子和一杆烟枪的工作人员冒着寒风向上爬得异常艰难。好不容易爬上由几片钢板通过焊接形成的监测平台,工作人员来不及休息就立即展开工作,仪器连接好,一切准备就绪,开始监测。 /p p   10点15分,继续前往下一站西户路热源厂监测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因为要监测烟尘,所以要先测温湿度和流速,但换了好几个采样点位都没有流速。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看湿度达到8.50%就断定是因为湿度大堵住了皮托管,于是立刻拆掉皮托管。但现场没有洗耳球等能用的工具吹掉里面残留的水柱,皮托管比较细,里面水柱不容易流出,工作人员索性直接拿嘴吹掉。再次连接好管路设备,有流速了,大家相互看了一眼,惬意地笑了。 /p p   就这样,一直忙到十二点半,技术人员们才匆匆地吃了快餐。因为还有两个热源厂,所以大家一致决定放弃中午休息时间,继续赶往下一个点。一天的时间测完了12台锅炉,6个监测口,这些环保卫士累并快乐着,分工配合相当默契。 /p p   镜头二:绿水卫士 /p p   2018年1月8日,高新环保局发现太平河渠内水质浑浊的异常情况。得知情况后,监测中心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开展排查与监测工作。 /p p   工作人员兵分两路一边针对太平河水质进行观察取样,随时掌握水质情况 一边沿太平河渠的市政管网逆向排查,寻找污染源头。由于排污的不确定性,工作人员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勘查雨水、污水管道,在冬日的寒风中拿着工具打开检查井,遇到可疑的情况,进行标记并采取管道中的样品。市政雨污管网深浅不一,有时候较深的管网看不清内部的水样情况,工作人员就打着手电,屏住气息,贴近井口观察。在河道污染源排查中,采集上来的样品大都是充满腐臭味的污水,无论是帅气的小伙子还是靓丽的小姑娘,没有一个人皱眉头。当完成室外的采样工作回到单位时,技术人员顾不上休息就要安排实验室内的分析工作了。由于排污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查处偷排污情况的难度,但是通过工作人员对12.5平方公里内的市政管网进行的细致检查,对周边企业抽查监测,分析水质样品50余个,监测中心初步了解了周边企业的排污情况和市政管网的水质情况,为下一步的排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p p   河是高新区内一条重要的地表水流,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 河已经成为了一条纳污河道,周边的生活、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体,成为著名的臭水沟,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的环境,是高新区乃至西安市的环境重点难点。 /p p   监测中心为了摸清高新区排污口的水质情况及来源,对区内 河河道7.4km全程进行了多次徒步勘查,确保不遗漏一个排污口。许多排污口设置得比较隐蔽,工作人员通过没有道路的杂草丛中,来到河道边,下到设置排污口的护坡处才能取到样品。同时,工作人员会根据排污口情况,到周边企业或村庄排查污水来源,向群众了解情况,宣传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取得居民的理解与配合。最终全面掌握了高新区 河排污口的一手资料,并向政府提出了整改意见。 /p p   像这样的工作对环境监测中心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常态化的。采访中有工作人员说:“忙起来的时候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加班加点、风餐露宿已是家常便饭,但看到高新区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朴实无华的语言和默默无闻的奉献让我们对这群可爱的年轻人肃然起敬。希望身为高新人的你、我、他,都能从点滴做起保护环境,让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常驻,为美丽西安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p
  • 新华网记者追问宋代哥窑瓷器被损事件
    7月31日,故宫博物院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发生文物损坏事件,现初步判断为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所致。新华网记者随即就宋代哥窑瓷器被损事件追问采访了故宫博物院有关领导。以下为故宫有关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采访内容:   这是一次气氛严肃而沉郁的采访。   采访主题:国家一级文物、宋代珍贵哥窑瓷器在故宫科研中被损坏。   采访时间:7月31日15时   采访地点:故宫博物院。   受访人物: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事故调查组组长陈丽华;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娄玮;故宫博物院院长助理、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冯乃恩。 故宫受损文物——宋代哥窑瓷器   记者:首先想知道,从专业角度讲,这次事故是不是一个低级错误?   苗建民: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建立于2005年,这台设备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在使用,当事人经常使用该设备,而且是最早接手这台设备的人之一。去年我们开始做宋代5大名窑的官窑检测工作,共检测了50多件完整器物,没有出现问题,非常顺利。通过科学的检测,还发现其中7件器物跟以前认识不一样的地方,也就有了进一步进行研究的计划。今年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哥窑的检测工作。遗憾的是,在操作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生了失误。   记者:这个失误怎么发生的?   苗建民:是这样的,检测仪器中有一个很大的样品台,把器物放在样品台进行检测时,需要将样品抬升到一定高度进行调焦。由于操作的科研人员输入数值出现问题,导致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使瓷器受到挤压被损坏。 ■哥窑瓷器检测仪器   记者:能介绍这种检测仪器吗?   苗建民:这是美国EDAX公司生产的,我国至少有七八家机构都选购、采用了这台设备。在国内算是比较普遍。   记者:进行这种一级文物检测的科研人员需要具备怎样的资质?事故当事人是否具备这种资质?   苗建民:这是一位理工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2004年就来到这个实验室,进行过正规的培训。相当一段时间都是她来操作这台设备,其专业技术职称是中级。由于我们实验室2005年才组建,她是第一批来实验室工作的,算是资深。去年50多件古瓷的检测她也参与了,没有出现过情况。   记者:为什么这次会出现操作失误?   苗建民:这个有主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仪器上也还有可根据故宫的特殊需求改进的地方。例如,这台仪器在输入一个数值后,没有再次确认的功能。就像手机要删除一条信息,会提示用户是否真的要删除,但这台仪器没有这个功能。但我们还是认为,应该从主观上找原因,是我们自己操作失误造成的。当事人很痛心,这不只是个人要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这件文物是故宫收藏的一件珍贵瓷器,由于我们的失误造成永远的损失,这恐怕是无法弥补的,大家非常痛心。不光是当事人,我作为部门负责人,也非常自责。   记者:这件被损文物定为一级乙,这是什么概念?破损程度如何?能修复好吗?   娄玮:按照国家规定,珍贵文物分一、二、三级。一级文物是其中最珍贵的。故宫博物院又把一级文物具体分为一级甲、一级乙。只要是够一级,就是非常珍贵的。我们院共有63件哥窑文物,其中57件是一级品,包括一级甲和一级乙。目前这件文物破损成6瓣。破损情况虽然有些复杂,但修复应不成问题。国内对陶瓷修复有很丰富的经验,不只是故宫博物院,还有上海博物馆等文博机构,都有很成熟的修复经验。   记者:网民质疑故宫此事有瞒报之嫌。你们为何没有很快上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   陈丽华:网民的质疑可以理解。因为这次事故的发生,既有人的因素,也涉及到机器的使用。我们在事发第一时间要求立即停止检测工作,要求对所有仪器进行检查、测试。复杂性就在对机器的测试过程上。如果可以简单断定为操作人员的失误,这会造成一定的后续问题。当事人当时的直觉是,输入的数值没有问题。因此,必须进行检测,对她输入的数据反复进行模拟……每做完一次,都要进行讨论,并请来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科技考古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进行相关分析、讨论。最后断定是人为操作失误。我是调查组长,院里要求我一个月内一定要把事实调查清楚,这期间,我很着急。但过程是复杂的。   苗建民:因为当事人输入的数据在电脑内部没有直接记录,我们只有想方设法查资料,找可以间接反映这种情况的有关记录。院里成立了事故调查组,我们也成立了技术层面的类似调查组。通过不断地模拟、复制测试过程,在事实面前,当事人认识到是自己错了。   宋纪蓉:这是故宫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情,既牵涉到文物的损坏,又牵涉到仪器,涉及到人。遇到这种新的情况,院里很慎重。我们是很严谨地按照科学的态度把事情调查清楚,以谨慎的态度处理这个事情。   记者:为什么没有及时上报文化部和文物局?   娄玮:文物法规定,文物被抢、被盗、丢失等等,应在第一时间立即报警,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在业务工作当中出现的损毁等情况,需要报国家有关文物主管部门审核处理,但没有规定时限。我院鉴于事故原因的复杂性,规定了一个月的时限。我们这个处理应该是比较正常的处理方式。首先得摸清楚产生事故的原因,才能向上级和公众报告。如果没有搞清原因,将对厂家、对当事人都有可能造成伤害,引起其他相关问题。这是一个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不存在瞒报情形。   记者:网民质疑,最近故宫发生的失窃案、“会所门”,乃至今天的破损案,都是网上先爆料,你们被动应答。对此,你们怎么看?   陈丽华:单就目前这个事故来讲,完全是为了求得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回答。院里要求一定要做得细致、准确,一定要有科学性。这次事故完全是因为事故的复杂性导致了这样一个时间过程。但确实没有网民质疑的所谓瞒报问题。   记者:这次事故的发生,对故宫进行相关科研是否产生影响?   苗建民: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现代科技方法结合起来,对古陶瓷进行综合研究,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从我们以前取得的成果来说,这条路是对的,这个方向是不会改变的。我们现在需要做到的是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冯乃恩:故宫博物院不会因为出了一次事故我们就不做这个科研了。但我们要从事故中汲取教训。我们在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都是为了指导今后工作中如何避免、杜绝这类事故的发生,不能因噎废食。   记者:你们认为需要汲取什么教训?   苗建民:出事后,我们进行了深刻反思。故宫过去在文物安全上,一直考虑得非常周到。我们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平时都不直接接触文物,测量的时候,都是故宫古器物部的人和科研人员同时在场。但现在测量时,科研人员只有一个在现场。如果有两个科研人员在场,他们可以对每一个操作环节互相验证,这样的话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类似事故发生。这是以后需要加强和改进的。   记者:冯乃恩先生,您作为故宫新闻发言人,有什么话对公众说?   冯乃恩:我希望群众对故宫保持一份信任。一是故宫有多年文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故宫上上下下把自己收藏的文物当眼珠子般珍惜。这次事件对我们是非常沉痛的教训,我们将通过分析事故的原因,通过查找将来工作中需要弥补的地方,以保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保管工作中杜绝这种现象出现,至少在人的因素上杜绝。虽然客观因素不可预测,但可以通过我们的人员管理、制度的确立,来满足文物安全、文物研究的需要。文物研究不只是故宫本身的事,把文物研究好,目的也是为大众服务,因为故宫本身就是公众文化单位,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文物收藏好、研究好,展示好。请相信我们会把工作做好,请相信故宫人对故宫的敬畏心。
  • 2400多种食品添加剂 仅20%有安全限量标准
    国内被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400多种,其中仅有近20%制定了安全限量标准、近40%的有检验标准。近期,九三学社市委科技委员会与九三学社静安区委开展联合课题调研,针对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呼吁提高标准科学性,维护人们的健康权益。   食品标准不协调引出问题   馒头能不能使用添加剂?看似并不难回答的问题,却由于在不同的规范中,馒头被分为不同的类别,让行业从业者难以&ldquo 下手&rdquo 。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中,馒头被归为粮食制品,不得添加色素 但在食品安全市场准入(QS)制度的食品分类系统中,馒头却是蒸煮类糕点一类,明确可以使用添加剂。如此的不协调远不止涉及馒头一种,它给食品的生产和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   课题组认为,食品标准不协调主要是多部门、多层级制定和管理造成的。目前,农业部、卫生部、商务部、质检总局以及各相关标准委等都在制定涉及食品且具有强制性要求的国家标准,形成多头管理格局。另外,根据制定主体的层级食品标准又可分为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于是便出现了同一种食品、同样一种成分和同一技术特性在不同的标准中会有不同的要求和规定的情况。此外,横向的通用标准与垂直的产品标准不配套,也影响了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低糖食品标准几乎空白   我国现有的食品标准有4600多项,一些关键领域缺乏甚至没有标准的覆盖。比如在2400多种食品添加剂中,只有近20%制定了安全限量标准,这就给滥用添加剂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只有近四成添加剂有检验标准,检测方法标准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对食品安全因素的取证和断定,例如&ldquo 地沟油&rdquo ,就是因为没有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法和标准,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课题组指出,虽然我国围绕化学、生物和物理的食品安全危害以及风险,架构了目前的食品卫生标准体系,但一些重要子体系、重要标准或者重要指标仍然不全,标准内容科学性和实用性仍然难以满足保护消费者的需求。比如,一些涉及高风险、特定人群的食品标准仍然不够,糖尿病人无蔗糖食品及低糖食品的标准几乎是空白 食用调和油、寿司、生制即食水产品等食品目前均无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ldquo 超期服役&rdquo   课题组指出,我国现在大部分食品卫生标准制定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更新严重滞后。例如,《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2762)、《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GB2763)系统化的清理整合均在2005年,而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农业部于2002年发布至今已有10年未更新。食品安全标准的&ldquo 超期服役&rdquo 的现状,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对食品及其安全的需求。   与此同时,我国现行有效的食品相关的4069项标准中,只有一成多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许多污染物限量指标低于国际公认标准,例如,黄曲霉毒素B1在谷类中的限量,我国是欧盟的5倍。正因为如此,才引出可口可乐饮料、雀巢婴幼儿食品可能存在重金属过量的争议。   动态修改维护食品安全标准   &ldquo 现有的标准制定方法亟待改变,借鉴国际和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提高风险监测和评估能力与水平,缩小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差距。&rdquo 课题组建议,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和信息对化学制品的毒理和残留限量进行重新评估,对标准实行动态修改维护。国际组织和主要发达国家均建立了基本的标准(技术法规)动态的维护机制,对旧的残留限量标准进行重新评估和修订或完全用新的标准替代。例如,欧盟于1992年开始对全欧盟范围内在植物保护产品中使用的所有活性成分进行为期12年漫长的重新复审程序。欧盟现有的农药残留限量法规每年都要进行许多次的修改和补充。日本对实施的肯定列表&ldquo 临时残留限量&rdquo 标准规定每5年复审一次。   课题组强调,增强立法过程和标准制定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性,让包括消费者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全程参与其中,这样做不但能使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更为有效,也能重建公众对食品安全管理的信心。可以建立国家标准信息资源交流平台,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通过该平台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实施、监管提供建议,增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社会成员的参与程度。
  • 欧盟将限制首饰含铅量
    法国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风险评估委员会及社会经济分析委员会提交报告,建议限制在欧盟市场出售首饰的含铅量,以及消费品所含的二甲酯(DMF)。   报告建议根据《化学品注册、评估及许可规例》(REACH规例),限制各类在欧盟市场生产及/或出售的首饰的含铅量和铅复合物含量,即每小时每平方厘米释出的铅分不得超过0.09微克。首饰涵盖成人和儿童的贵重首饰和人造首饰。   法国有关当局担心,儿童吸啜或不慎吞入首饰会吸收当中的铅份,引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儿童中铅毒的普遍性可能被低估,因为一些症候如头疼或抽搐等并非中铅毒的独有症候,医生未必察觉真实病因。   对于儿童接触的铅份,目前尚未有科学断定的安全门坎。再者,消费者也很难辨别哪些首饰含铅。因此,法国的报告认为,防止儿童中铅毒的报告如获接纳,向欧盟出口首饰的生产商将须遵守更低的含铅量门坎。   至于二甲酯,法国建议把现行的临时限制变成REACH规例下的永久限制。现有的临时限制规定,成员国须确保市场没有出售含有DMF的物品。根据欧洲委员会第2010/153/EU号决议,限制有效期至2011年3月15日。   DMF主要用作防霉剂,避免物品在储存和运输时发霉。但是消费品若含有这种物质,却可导致严重的皮肤问题。假如永久禁用DMF,势将影响业者对欧盟的家具和衣履出口。   法国的建议限制如获接纳,所有DMF含量浓度超过每千克0.1微克的物品(以每个部件计算)将不能在欧盟出售。   到2010年10月,风险评估委员会及社会经济分析委员会的特派调查员会详细讨论报告内容 公众咨询则继续进行至同年12月21日。委员会将于2011年6月公布最终意见,届时欧洲委员会会决定是否及何时在欧盟实施限制。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