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加速老验仪

仪器信息网加速老验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加速老验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加速老验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加速老验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加速老验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加速老验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加速老验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加速老验仪相关的资讯

  • 免疫细胞缺陷或为衰老元凶!
    T 细胞可以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侵害,但一项在小鼠身上进行的研究表明,T 细胞也可能是加速衰老的元凶。而通过阻断细胞引起的炎症或增加关键代谢分子的供应,可以减轻小鼠体内一些与衰老相关的症状,该研究思路可能使老年人受益。该研究是 “把代谢、炎症和衰老直接联系在一起的绝佳结果”。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免疫学家凯丽 奎恩表示 “他们做的工作非常彻底”,足以证明小鼠迅速老化是 T 细胞导致的。T 细胞会随年龄增长而表现不佳,人的抵抗力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弱,这是老年人更易受感染、对疫苗反应更差的原因。T 细胞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是其内部 “发电厂”——线粒体因年龄渐长而出现故障。但 T 细胞不只是反映衰老,还可能正是衰老的成因。老年人出现的全身慢性炎症就是例子。研究人员指出,炎症会刺激衰老,而 T 细胞会释放炎症因子,触发炎症。为了验证这一假设,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分子生物学中心的玛利亚 米特尔布伦和同事通过基因编辑方法对小鼠进行处理,使其 T 细胞线粒体中的蛋白质缺失。这一改变会迫使 T 细胞采用效率较低的代谢机制。研究小组发现,出生后 7 个月本应是小鼠的壮年期,但基因编辑小鼠已经比普通小鼠显得更老。它们迟缓、笨拙、肌肉萎缩、虚弱,对感染的抵抗力也更弱。正如许多老年人一般,这些小鼠的心脏都很虚弱,且体内脂肪大量减少。此外,经编辑的小鼠 T 细胞释放出大量炎症因子,这可能是造成动物身体退化的部分原因。其结果表明,免疫系统的确在加快衰老进程中发挥了作用。那么,衰老的时钟有可能往回拨吗?研究者给小鼠服用了一种阻断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该因子可诱导炎症出现,且由 T 细胞释放)的药物,结果发现小鼠的抓地力有好转,且在迷宫中表现得更敏捷,心脏也更有活力。米特尔布伦等人还提供了另一种化合物,可提升高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水平,NAD + 对代谢反应至关重要。通过这一分子,代谢系统可利用细胞从食物中获得能量。通常,随着年龄增长,NAD + 细胞浓度会下降。研究人员发现,采用新方法后,老鼠体内的 NAD + 浓度有所增加,且心脏功能更活跃。面对类风湿关节炎和克罗恩病等,抑制 TNF-α的药物是标准治疗手段。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公司出售能提高 NAD + 水平的药物。研究者表示,对这一新方法进行临床试验,可确定靶向 TNF-α或 NAD + 是否能减少衰老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人质疑该研究与正常衰老的相关性。美国西北大学芬伯格医学院生物学家纳夫迪普 钱德尔指出,转基因鼠的线粒体受损程度比老年人更严重,“对大多数人而言,我敢打赌 T 细胞的负面作用没那么大”。但钱德尔也指出,线粒体功能异常的 T 细胞会导致某些人早衰,其在相对年轻时就出现老龄化疾病。巴克老龄化研究所分子细胞生物学家朱迪斯 坎皮西对此表示同意。她说,这项新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理解免疫系统如何随年龄变化而变化,但 “不知道它在多大程度上模仿了自然衰老”。
  • 辽宁:落实仪器加速折旧、进口仪器税收等优惠
    8月5日,辽宁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推动全省众创空间紧密对接实体经济,支撑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据了解,《实施意见》重点明确了辽宁省加快众创空间发展的4项主要任务:  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重点依托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针对重点领域的产业需求和行业共性技术难点,在高档数控机床及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IC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光技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7个领域建设众创空间。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鼓励高校院所充分利用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增强技术创新的源头供给,为科技型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围绕创新驱动,省级以上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园区等要发挥区域创新创业要素集聚优势,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及产业园等共同形成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特别是沈阳、大连高新区要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为众创空间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支持众创空间整合和利用国外技术、资本和市场等资源,加强国际合作。  为确保各项任务的深入推进,《实施意见》提出了6项支持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实行财政补助和奖励,即利用无偿资助、科技创新券、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专项补贴等方式支持众创空间建设 落实研发仪器设备加速折旧、进口科研仪器设备进口税收优惠、小微企业增值税、软件企业即征即退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引导金融资本支持众创空间 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到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研发团队在众创空间转化科技成果所得收益不得低于70%,科技人员入驻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相关权利 支持企业建设众创空间 支持军民技术双向转化等。
  • 平行合成:加速化合物发现与工艺优化的关键技术
    什么是平行合成?平行合成,一种在化学研究中同时进行多项实验的方法,显著节约了时间并提高了化合物筛选的效率。这一技术在加速新化合物发现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并被广泛应用于筛选更优化的工艺条件。在制药行业,平行合成技术是发现和开发潜在候选药物的重要工具。它能同时合成多种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库,为筛选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提供了便利。 平行合成的应用范围涵盖了从线索生成、线索优化到筛选最佳反应条件等多个不同规模的过程。它使得研究人员在放大生产与开发过程中,能更深入地理解反应因素(如溶剂系统、最佳温度与浓度、正确的试剂选择、反应时间以及催化剂的选择)对结果的影响,从而加速了工艺的优化。英诺德 INNOTEG EasySyn-12平行合成仪在这一前沿领域,德祥旗下自研品牌英诺德INNOTEG推出了EasySyn-12平行合成仪。作为一款高效、节省时间和劳力的化学反应工作站,该仪器具有以下特点: 多点位反应:最高支持12个反应位点,反应体积从1ml至20ml,适应不同规模的实验需求;强力搅拌功能:搅拌速度50-2000转,保证实验中混合均匀;快速加热:能快速加热至220&ring C,为实验提供必要的温控环境;用户友好操作:快速设置,易于使用,降低操作难度;清晰观察口:方便实验过程中监控管内内容物;可拆卸水冷回流系统:有效控制实验温度;惰性气体环境下操作:适用于敏感反应;耐化学性涂层:含氟聚合物涂层,具有耐化学性和易清洁性;特殊设计的PTFE盖帽:具有1/4“快速螺纹”,可快速且轻松地连接到玻璃管上;方便的可拆卸设计:所有反应管都可同时拆卸,便于快速后合成冷却。英诺德INNOTEG EasySyn-12平行合成仪能在高度一致的反应条件下,同时对多个反应容器进行加热、搅拌和冷凝回流。此外,它还能在惰性环境中进行反应,具有多功能性、高效率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该仪器适用于化学、药物科学、新材料开发、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以及检验检疫等多个研究领域。 通过EasySyn-12平行合成仪,科研人员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实验,加速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过程,这对于科研进展和新药物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如果你对上述产品感兴趣,欢迎随时联系德祥科技/英诺德INNOTEG,可拨打热线400-006-9696或在线留言咨询英诺德INNOTEG英诺德INNOTEG是德祥集团旗下自主研发品牌,专业从事科学仪器设备研发生产的高科技企业,是集实验室设备研发生产、方法开发、实验室仪器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厂家。多年以来,英诺德INNOTEG致力于研发高效的实验室创新设备。公司十分重视技术的研究和储备,一直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创建了一支由博士、硕士和行业专家等构成的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研发团队,在仪器分析技术领域开展了颇有成效的研究开发工作。此外,英诺德还与各大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积极推进科技成果项目的产业化。英诺德INNOTEG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注重前瞻性技术研发,已推出多款科学仪器设备及实验室耗材产品。德祥科技德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分别在越南、广州、上海、北京设立分公司。主要服务于大中华区和亚太地区——在亚太地区有27个办事处和销售网点,5个维修中心和2个样机实验室。30多年来,德祥一直深耕于科学仪器行业,主营产品有实验室分析仪器、工业检测仪器及过程控制设备,致力于为新老客户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公司业务包含仪器代理,维修售后,实验室咨询与规划,CRO冻干工艺开发服务以及自主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售后。与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检验机构及知名企业保持密切合作,服务客户覆盖制药、医疗、商业实验室、工业、环保、石化、食品饮料和电子等各个行业及领域。2009至2021年间,德祥先后荣获了“最具影响力经销商”、“年度最佳代理商“、”年度最高销售奖“等殊荣。我们始终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致力于成为优秀的科学仪器供应商,为此我们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们始终相信,每一天都在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 德国劳达全新中文网站“劳达在线”发布
    德国劳达不仅仅是年营业额最高的大型实验室设备生产制造商,也是国际范围内唯一能提供完整的从实验室控温到高效工业级加热制冷恒温系统的制造商。与此同时,我们的控温专家为全球超过100个国家的实验室、应用技术大学、生产制造的客户提供最优化的控温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地推广劳达的产品和最新的技术,更好地为广大中国用户服务,并让其对劳达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公司理念有更深的印象,劳达中国于2009年12月25日圣诞节正式推出全新版劳达中文网站“劳达在线”,新网站成功地以客户在实验和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需求为导向,全面改善用户在网站浏览的环境,令客户的查询过程变得更为直观和简单。同时,新版网站更突出了时效性,增加了产品信息量,具有更强的知识性、可读性和互动性。 通过新版网站您不仅可以详细了解劳达全系列的产品和最新的技术,还可以通过Thermofinder 在线温控选型助手快速准确的根据您的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控温解决方案;在下载中心您可以直接下载所有的产品资料、应用文章、用户通讯和所有新旧型号的操作手册;当然如果您有任何网站无法解决的问题,您可以通过在线留言,劳达的工程师会在第一时间解答您的问题;您甚至可以通过在线工厂画廊观赏并支持您所喜欢的艺术作品。 敬请登陆劳达在线:www.lauda.cn 关于德国劳达(LAUDA)】 LAUDA DR R. WOBSER GMBH & CO.KG公司目前拥有270多名职员,年营业额达到4,000万欧元,拥有6家海外子公司。在新型的液体恒温设备及高精度的测试领域,德国劳达处于全球性的行业领导者地位。德国劳达具有50多年的设计生产经验,独特的产品系列覆盖了全部紧凑型实验室恒温浴领域,可以完全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出制冷能力超过 200kW的冷却/加热系统。德国劳达是唯一一家可以确保在全部温度范围内提供最佳工作温度的公司。其全球客户超过10,000家。劳达产品控温精确,温度波动小于0.005 ℃,温度范围涵盖-100℃~+400℃。现有的制冷或加热技术可以使生产工艺加速,如劳达使用环保型设备取代使用自来水的非经济型冷却工艺,采用各种措施有效地利用原始能量。劳达检测设备可以精确地测量界面和表面张力以及液体样品的粘度。 劳达–全球范围内提供准确的液体恒温系统 劳达贸易(上海)有限公司www.lauda.cn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1800号兆丰环球大厦17C电话: +86 (0) 21 64401098传真: +86 (0) 21 64400683邮编: 200235邮箱: info@lauda.cn
  • 聊一聊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的核心技术
    导读试验机行业是一个传统而又新型的行业。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和新技术的发展,更高的质量要求带动市场对试验机提出更精确和更高性能的要求,从而获得更加真实、科学的试验数据,为技术发展夯实基础。力试科仪(LSI)专注力学试验仪器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其中,研发是试验机的核心和源头,高端试验机的研发,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核心技术。公司自创办以来,自主创新研发了多个主打高端产品,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多轴协调加载系统和各类专用试验机。这次,我们先来聊一聊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的核心技术。力试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可用于各类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例如低周疲劳、高周疲劳、裂纹扩展、断裂韧性等常规力学测试,同时也可以集成高低温、湿度、腐蚀环境箱进行复杂环境的耦合试验。这么一个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舰、军工、冶金、建材、科研院校、质量检测等领域的“全能”产品,它的核心技术可分为三点进行阐述(试验机机械结构设计、测量控制系统、软件)。一、试验机机械结构设计1) 加载系统的同轴度在试验中,不同轴的情况会导致试样在拉伸试验中产生弯曲,会对试样造成“提前破坏”,弹性模量也会产生较大的偏差。我们通过不断地迭代创新,设计了对中系统调节环,它用于高精度夹具,圆试样和扁平试样的高同轴度夹持,配套系统对中套件,可以非常直观地对试样夹持前后左右以及角度方向实现六自由度的精确调整。配合标准同轴度测量试样,应变采集系统和分析软件,可以极大地改善试验加载的同轴度。2) 伺服液压缸伺服液压缸是疲劳试验机的核心部件,可直接影响到试验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效率。力试应用独创的先进密封技术,专业的高端加工工艺,经过大量的对比试验来选择制造材料,对精度的要求极高。每个伺服液压缸的零件无一不经过严格的质检,确保装配到每台试验机上的伺服液压缸达到力试的质量要求。先进的密封技术赋予伺服液压缸极低的摩擦力和超长的寿命,在100Hz的高频下保证具有满足高端试验的精度和可靠性,并且能够实现拉压过零试验的完美控制。3) 油源液压秉承安全、高效运行的原则,融入节能、环保的现代设计理念。HPS-HE系列油源为全新一代静音液压动力系统,为实验室内液压驱动设备高效提供动能的同时,让用户尽享安静、清洁的空间。大流量液压站采用多泵组并联设计,根据需要启用一组或者几组油泵,极大的节约了能源,并有效减少了占地空间。主要特点有:a. 具有“零压”启动、高\低压切换功能;b. 恒压变量系统,保证系统压力的同时,最大化节能;c. 全密闭式结构,良好的隔音、绝热、环保效果;d. 外部无任何泄漏,避免灰尘、油液混合成垢;e. 内部优化布局,介质温度保持均匀;f. 有效的通风设置,保证良好通风、通气效果;g. 液晶操控面板,易于参数设置、监控;h. 可进行远程、本机操控;i. 可供多台设备运行,且具有先开后关功能。二、测量控制系统1) 控制器控制器是试验机设备的核心部件,一方面它在上位机软件的指挥下实现对试验设备的动作控制;另一方面它实时采集试验过程中试样上产生的力、形变,以及其它可能发生的物理量变化,在系统内都能根据控制算法将采集到的物理量变化又反馈到控制上。控制器关键性能:a. 系统频率:控制器的系统频率作为控制系统的关键指标,它决定控制器的闭环控制能力,系统频率越高意味着可以执行反馈控制的能力越强,可以支持试验机设备的动作越快,控制精度也越高。b. 采样频率:指控制器在每个时间片有效的采样数,对于大多数控制器而言,采样频率与系统频率一致,运行速度越高的试验需要控制器的采样频率越高,才可保障在短时间试验过程中有足够的力、变形、位移等的采样数据。c. 试验频率:试验频率是指设备用于疲劳试验时,每秒可支持的循环次数,它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包括设备可支持的最大移动速度、加速度以及过零点时的平稳切换能力等因素有关),控制器可支持的试验频率则是最重要环节。d. A/D分辨率:是指控制采集系统模数转换能力,常见的A/D芯片有24位、20位、16位等,不同的A/D芯片能力不同,可提供的分辨率存在差异。e. 曲线吻合度:控制能够按预定的轨迹函数执行,控制器的控制算法起到关键作用。f. 稳定性:对于疲劳试验或长时间蠕变、松弛等试验,很多试验时间以月为单位,系统的稳定性十分关键。2) 力值测量系统力值测量系统是试验机不可或缺的测量部分,几乎所有类型的静态和动态材料物理性能测试设备,都离不开对力值的测量。无论是拉伸、压缩、冲击、剪切、剥离、疲劳还是断裂力学试验,力值都是最重要的测量指标。常见的力传感器有应变式、压力式、压电式以及加速度计等类型。力值测量系统关键指标:a. 零点漂移:是指在传感器静置状态下,发生的力值变化,一般而言,变化范围越小,说明传感器越稳定或环境干扰越小,但静止不变时,也有可能是传感器系统的灵敏度不够或A/D分辨率高导致。b. 温度漂移:是指传感器在环境温度变化情况发生的力值偏移。c. 非线性度:在传感器的量程范围内,线性好坏常用非线性度指标,非线性度值越低,说明线性越好。d. 特殊的,疲劳试验机的测力传感器一直处于高频交变的工作状态,弹性体相关的迟滞性、蠕变特性等和普通的静态测力传感器有很大的区别,一般疲劳机的力传感器在这些方面的指标远优于常规的载荷传感器。3) 变形测量系统变形测量系统是试验机常用的测量部件,它一般用于测量试样标距内的变形、弯曲扰度、裂纹开口宽度变化、压缩高度变化以及冲击产生的变形等。a. 变形测量系统按照是否接触试样,可分为接触式引伸计和非接触引伸计。常用的接触式变形测量装置包括:电子引伸计、全自动引伸计、千分表、扰度计、电容感应式引伸计、电磁感应式引伸计等.常用的非接触式变形测量装置包括:视频引伸计、激光位移计、红外位移计等。非接触式引伸计具有对试样无损伤测量的特点,对于软材料、复杂环境、大变形测量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b. 变形测量系统按照温度适用范围又可分为;常温引伸计、低温引伸计和高温引伸计等。变形测量系统关键指标与力传感器的关键指标基本相似。c. 应变疲劳对引伸计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更高的分辨率和响应频率。特别是高温应变疲劳引伸计,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4) 位移测量系统与力传感器测量系统和变形测量系统稍有不同,位移测量系统一般是伴随机器提供,它主要用以捕获设备横梁或作动器的移动变化,是设备实现精准移动控制的重要测量部件。位移计常见有用于间接测量的固定在电机轴上的旋转编码器和直接用于测量横梁或作动器运动的LVDT、光栅尺、拉线编码器、磁滞伸缩计等。电子万能试验机一般采用旋转编码器,实现横梁位移的间接测量,位移的分辨率是通过编码器的线数、丝杆螺距、减速比等参数间接计算获得;而液压机和大多数的疲劳试验机则多以直接测量为主,位移的分辨率直接体现在位移传感器上。无论是间接测量还是直接间接,由于受到试验机机架、力传感器连接部件和试样夹具等部分的柔度影响,往往作用到试样上的变形,不能简单等同于位移测量值,两者之间实质上存在较大偏差。三、DynamicExpert试验软件力试自主知识产权多用途动态测试软件DynamicExpert ,是款易上手却不失专业性的试验软件。它具有简单直观的方案编辑界面、灵活方便的曲线调整功能、可配置的实时循环数据运算功能、强大的数据存储功能、丰富的试验波形支持以及快捷的试样保护功能。a. 试验机试验应用技术:先进复合材料试验软件包,低周疲劳试验软件包、裂纹扩展试验包(恒载增K、降K、恒K )、断裂韧性试验包(KIC、CTOD、J1C试验、阻力曲线)、谱载试验软件包、弹性体试验软件包等;特别是裂纹扩展实时自动降K 、 弹性体动刚度、弹性刚度、阻尼刚度、损耗角、能量、阻尼系数的核心算法跟多个权威客户家进行了多次数据对比验证。b. 软件的高密度据数据存储技术:力试的疲劳试验软件实现了高达10^8寿命试验数据全部通道数据高密度数据存储、数据检索查询功能,并且正在申请自主知识产权。c. 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循环载荷峰谷值、动态模量、塑性应变、弹性应变、刚度、损耗角等实时数据高性能运算处理。d. 在软件的稳定性、可靠性、扩展性定制、软件的开放性、可升级性等方便;力试的软件经过了多家客户的耐久测试,在多个客户现场经历过3000小时以上,系统不重启、软件不卡、不出异常的考验。e. 软件控制方面:已经实现了相位自动调整、加载起点终点同步协调控制功能;试样保护模块有效了解决了夹持载荷过大的问题。 结语力试深知,试验机的核心技术便是企业的核心技术。我国试验机产业要想取得良性发展,必须注重技术创新,牢牢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正如文章导读所说,新材料技术的应用和技术在不断发展,这也表明试验机行业绝不能停滞不前。力试重视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企业专利意识,加强与高校、企业的交流合作。近两年的基础研发投入(R&D)为7.87%、10.95%,比肩发达国家的企业基础研发投入,取得多项成就,在国产试验机行业中大放光彩。我们会继续秉承自主创新精神,加强交流合作、开拓视野,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取得更大的突破。本文作者:力试科仪
  • 中科院粒子加速物理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
    2月27日至28日,中国科学院粒子加速物理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大会暨2015学术年会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功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美国劳伦兹伯克利实验室,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的9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专家,及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点实验室处处长侯宏飞,高能所所长王贻芳,党委书记潘卫民,副所长陈刚等及实验室成员140余人参加了年会。潘卫民主持成立大会。   侯宏飞首先宣读了成立院级重点实验室的文件,陈刚宣布实验室室务委员会主任及学术委员会聘任名单,王贻芳为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并邀请侯宏飞共同为实验室揭牌。侯宏飞代表中科院对实验室成立表示祝贺,高度肯定了近几年实验室建设与申请工作的成效,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期望与建议。王贻芳指出实验室成立的重要性,做好重点实验室工作将对加速器物理与技术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强调实验室发展要瞄准本领域国际前沿、依托学科建设,多出学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未来基于加速器的大科学装置及先进技术转化。   重点实验室主任秦庆对实验室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提出了实验室的管理方针与规划目标。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冷用斌作年会特邀学术报告,介绍了逐束团诊断技术研究方面的前沿进展,引发与会人员热烈讨论。实验室粒子加速物理、超导高频、低温技术、束流测控技术、功率源与电源技术、微波技术等重点学科方向的报告人也分别介绍了各自领域2014年度的研究进展以及2015年的科研计划。   2月28日,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森玉主持召开了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大家首先对各重点学科的报告进行了总结和讨论,认为各个学科目前都有不错的发展,特别是有些学科跻身于国际前沿,取得了不俗成绩。但各个重点学科未来的发展要有清晰的规划,或跻身国际前沿,或进行成熟产品的产业化,要有所侧重。针对重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规划,委员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委员们一致认为,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排出优先级,突出重点,争取培养出能够在本领域内引领世界前沿发展的重点学科。
  • 辽宁丹东:税惠为仪器仪表产业加速提劲
    “丹东市税务局主动上门辅导,为我们量身打造了一份税收优惠政策‘红利套餐’,企业的资金被激活,创新的动力更足了!”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赵渝兴奋地说。2022年,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享受各项税费优惠减免220万元,其主导研发的智能燃气表、水表等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代表性产品,已在北京、上海等90多个城市的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实现规模化应用,在用表具达到800余万只。思凯科技的快速发展,是辽宁省丹东市税务局用税收服务和税惠红利的护航下仪器仪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据悉,辽宁省丹东市税务局坚持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开展定制服务举措,建立全市近400户仪器仪表企业服务清册,为企业量身打造最优办税方案,从推送优惠、快享优惠到尽享优惠,实行全链条跟踪服务。同时,集合骨干力量,组成多个专家小组到企业现场调研辅导,听取纳税人缴费人意见建议,推进“免申即享”等惠民举措,减少办税流程、缩短办税时间,精细服务不断提档升级。此外,辽宁省丹东市税务局瞄准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势头,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树牢个性化服务理念,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定制服务,为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加大产品研发、加速开拓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税动力。1—4月,丹东市仪器仪表产业实现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30%。
  • 小英笔记丨什么是疲劳失效?
    如果让你徒手掰断一根坚硬的铁丝,你会怎么做?徒手掰断铁丝非常困难,但反复弯折数次后铁丝便变得容易许多。多次的弯折作用导致材料的机械性能下降,最终表现为金属断裂。如同我们的身体处于长期工作状态会疲劳,长期的反复弯折也会导致金属疲劳,金属在这种情况下的失效便是“疲劳失效”。图片源自网络 什么是疲劳失效? 疲劳失效是指材料在反复加载的条件下,由于长期承受循环应力或应变而导致的失效现象。与一次性超过材料强度极限的静态失效不同,疲劳失效通常发生在应力水平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甚至抗拉强度的情况下。疲劳失效广泛存在于机械结构、工程材料和电子元器件中,是影响系统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高温金属疲劳测试 疲劳失效的基本原理 疲劳失效的发生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裂纹萌生阶段:在材料表面或内部应力集中区域,微小的缺陷、孔洞、夹杂物或材料的异质性会导致局部应力集中。在反复加载的作用下,这些区域逐渐积累塑性变形,最终形成初始裂纹。2. 裂纹扩展阶段:一旦裂纹形成,随后的每一个载荷循环都会导致裂纹的进一步扩展。裂纹扩展的速率取决于材料的韧性、循环应力幅值以及环境因素。疲劳裂纹扩展的特征是每个循环引发的裂纹扩展长度非常小,但累积效应会导致裂纹逐渐扩展至危险长度。3. 最终失效阶段:当裂纹扩展到某一临界尺寸时,剩余的未损伤截面无法承受外部载荷,导致材料的突然断裂或失效。这种断裂通常发生在一个加载周期内,因此常被视为突发性的。传动轴断面 影响疲劳失效的主要因素 疲劳失效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影响因素:1. 应力水平和应力比:应力幅值越大,疲劳寿命越短。应力比(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的比值)也会显著影响疲劳行为,正应力比(拉应力占主导)通常更容易导致疲劳失效。2. 应力集中:孔洞、刻痕、焊缝等局部几何不连续处会产生应力集中效应,极大地加速疲劳失效的进程。3. 材料微观结构:晶粒尺寸、相界面、夹杂物和沉淀相等微观结构特征对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有重要影响。例如,细晶粒结构通常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能。4. 表面状态:材料表面的粗糙度、残余应力、氧化层或腐蚀状况都会影响疲劳失效。光滑的表面和有残余压应力的表面通常能够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5. 环境因素:环境温度、湿度、腐蚀介质等会加速疲劳裂纹的扩展过程。例如,在腐蚀环境下发生的腐蚀疲劳会比纯机械疲劳更加严重。 疲劳寿命预测与设计 疲劳寿命预测是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步骤,常用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包括应力寿命法、应变寿命法和断裂力学法。应力寿命法(S-N 法):该方法通过实验测量材料在不同应力幅值下的疲劳寿命,并绘制 S-N 曲线(应力-寿命曲线)。S-N 法适用于高周疲劳(循环次数大于 104 次)的情况,特别是低应力高循环疲劳。摘自 GB/T 3075-2021 标准应变寿命法(ε-N 法):该方法适用于低周疲劳(循环次数小于 104 次)情况,尤其是在塑性变形占主导的条件下。通过应变控制实验,可以获得材料的应变-寿命曲线,从而预测疲劳寿命。应力-应变迟滞曲线摘自 GB/T 26077-2021 标准断裂力学法:该方法通过分析裂纹扩展速率和裂纹临界长度来预测疲劳寿命。该方法在预测含裂纹结构或高应力集中区域的疲劳寿命时尤为有效。摘自 GB/T 6398-2017 标准 疲劳失效的预防措施 为防止疲劳失效,设计师和工程师通常采取以下措施:1. 优化设计:通过减少应力集中区域(如圆角代替尖角)和优化结构布局来降低局部应力水平。2. 材料选择:选用具有优良抗疲劳性能的材料,如细晶粒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低的合金材料等。3. 表面处理:通过表面硬化、喷丸处理、抛光或涂覆保护层等方法提高材料表面的抗疲劳性能。4. 控制使用环境:通过减少腐蚀介质的接触,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可以有效延长材料的疲劳寿命。5. 定期检测与维护:在实际使用中,定期进行无损检测(如超声波、X 射线检测)以发现早期裂纹,并及时修复或更换关键部件,防止疲劳失效的发生。 疲劳失效是机械结构和工程材料中常见的失效形式之一,其复杂的形成机制和多样的影响因素使得预测和预防疲劳失效具有很高的技术挑战性。通过深入理解疲劳失效的机理,合理应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从而减少工程事故和经济损失。本期小英笔记就到这里什么是疲劳失效你学会了吗?✍ END 小英笔记 往期回顾
  • “老药新用”对治COVID-19 —— 好处和挑战
    当科学家们正在加紧开发COVID-19疫苗为长期防范病毒做准备的同时,研究人员也在探索现有药物,作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种快速有效方法的可能性。最近,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公司副总裁、生命科学业务总经理 Alan Fletcher接受了Technology Networks的采访,对疫情当下“老药新用”的话题做了解读。Alan还谈到了如何运用信息科学服务和人工智能的方法帮助解锁和重新分析大数据,以及如何利用已有的检测和分析工作流解决方案来简化对已有药物和病毒感染生命周期的研究。问:围绕COVID-19的疫苗研发,目前有很多报道,但我们也知道疫苗的研发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同时,“老药新用”(重新利用现有药物)被视为是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您能谈一下企业可以如何开展这项工作吗?答:众所周知,一般药物的平均上市时间是10到12年,在此期间,制药公司会产生大量的研究结果和数据,以充分了解和验证药物在人体中的作用。通过重新研究这些数据,并对新的情况、疾病或病毒进行再次检测,可以加速老药新用的进程。有许多技术和方法可以在这里发挥作用。在数据方面,信息科学服务和人工智能(AI)可以帮助解锁和重新分析从现有研发和临床试验中收集的大量数据(包括已批准的和搁置的药物)。这些数据可能是以不同的格式、类型进行存储,存储地点可能也不尽相同,因此这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和专业知识将它们整合到一起——但至少实验室不是从零开始。现有的检测和分析工作流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简化工作流程,更快地研究和破译病毒感染生命周期,助力探索药物再利用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新药和疫苗的研发。例如,LC/MS/MS(液相色谱/质谱/质谱)和分子光谱技术可应用于临床前开发阶段和药物代谢及蛋白质表征的分析;高通量筛选和成像平台可以帮助确定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并进行化合物筛选;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可以帮助样本制备和提取。问:这些药物已经获得了其他适应症的注册审批——这会加速它们在COVID-19的临床开发吗?这些方法是否可行?答:利用过去的数据,并通过检测和分析技术进行新的研发,这样的能力十分有助于考察药物的一些新用途。我们以前在药物研发领域看到过这种情况,比如癌症药物。我们无法预测对于COVID-19这种新型病毒,这类方法将会起到怎样的效果,但是这些方法和工具在其他情况下发挥了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它们可以在世界各地实验室对抗COVID-19的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目前无法让药物通过完整的临床过程,美国FDA和世界各地的其他监管机构可以授予同情用药或紧急使用授权。对于企业而言,是否能够利用已有的数据,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证明现有药物具备对抗病毒的能力,这对于监管机构做出相关决定至关重要。问:“老药新用”面临的挑战是什么?答:在重新使用某种药物时,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汇总、搜索和分析以前捕获的大量数据,并将它们快速有效地应用于新的适应症研究上。关键在于确切地知道药物如何阻断或防止病毒的作用机制。如果你知道这种药物可以阻断COVID-19的作用机制,你可能就有了一个可以考虑的候选药物。此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以及强大的科学数据管理知识,都将在此发挥作用。从研发测试和分析角度来看,挑战存在于通量和样本处理的速度问题,以及是否具备足够的技术实现从分子到药物质量控制的整个研究工作流程。问:珀金埃尔默是如何帮助制药公司应对这些挑战的?答:针对研究目的(包括新药和疫苗,或现有药物再利用的可能性),珀金埃尔默可提供广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跨度从分子水平的靶标识别,到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表征分析,以及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可视化。我们的信息科学(Informatics)解决方案(如PerkinElmer Signals™ Medical Review和TIBCO Spotfire® )加上我们的专业知识,可助力制药公司和研究实验室利用和分析大数据,获得新的洞察。我们的自动化机器人系统,例如Janus® G3和Sciclone® G3,以及Chemagic™ 360,具有可集成的提取试剂盒,用于自动化样本制备以及从病毒、其他病原体和复杂样本类型中提取核酸,用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的研究。对于病毒蛋白和宿主免疫标记的后续检测和表征分析,珀金埃尔默还提供高通量筛选解决方案,如使用Alpha、DELFIA® 和HTRF® 生物标志物试剂盒的多模式读板仪(如EnVision® 、EnSight® 和Victor® Nivo™ )。在研究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和宿主免疫反应方面,我们的高内涵细胞成像平台(如Opera Phenix™ 或Operetta CLS™ )和活体成像系统(如光学成像IVIS® Lumina和IVIS® Spectrum),以及 Micro-CT Quantum GX2系统,可实现对病原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可视化及特征分析,助力化合物筛选和药物发现。我们的三重四级杆LC/MS/MS(QSight® 系列)和分子光谱紫外和红外的解决方案(LAMBA™ , Spectrum™ 和 Spectrum Spotlight™ 系统)可用于临床前药物开发过程中分析药物代谢和蛋白质特性,以及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材料表征分析。此外,我们的一站式服务团队(OneSource)将继续帮助制药公司的关键实验室在这一充满挑战的时期保持仪器和软件设备的高效运转,让他们可以专注于现有或潜在新药的研究。https://www.technologynetworks.com/drug-discovery/blog/repurposing-drugs-to-treat-covid-19-benefits-and-challenges-333074
  • 士泽生物宣布完成超2亿元A1轮融资|加速推进iPSC
    今日(11月8日),士泽生物正式宣布完成超2亿元A1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礼来亚洲基金、金圆展鸿、中新资本共同领投,元禾控股、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方正和生)、钧山资本联合投资,峰瑞资本、红杉中国、嘉程资本等继续追加投资。根据新闻稿,本轮融资将用于加速推进士泽生物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衍生细胞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管线的临床前药研工作、扩充专业团队及试生产士泽生物临床级iPS衍生细胞药产品。士泽生物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为以帕金森病为代表的一系列尚无实质临床解决方案的重大或危重疾病提供规模化、低成本的iPS衍生细胞药治疗方案。该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CEO)兼首席科学家(CSO)为李翔博士,他在iPS衍生细胞创新药的研发和产业化领域拥有十余年的经验。目前,士泽生物已组建逾百人的全职专业团队,他们在干细胞治疗技术和转化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根据士泽生物新闻稿介绍,该公司现已完成iPS细胞株重编程、iPSC基因编辑平台和iPSC向不同亚型细胞类型诱导分化等关键技术平台的建设,建立完成细胞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动物模型。此外,该公司还与多家高校、机构及三甲医院开展相关技术及前期临床开发合作。帕金森病是士泽生物研究进展最快的疾病领域。帕金森病是由于中老群体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死亡导致的,现有的化药和手术治疗只能缓解疾病的症状和发展进程,并不能从根本上逆转疾病的发生。据李翔博士此前在接受药明康德内容团队采访时介绍:“通过将供体细胞重编程为iPSC,并使其分化为可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然后将其移植到患者体内弥补患者缺失的多巴胺分泌能力,有望从根本上达到逆转帕金森病的效果”。▲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访李翔博士目前,士泽生物在iPS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前体细胞治疗帕金森病产品管线开发以及新一代通用型多能干细胞的研发方面均已取得重要进展。根据士泽生物新闻稿,相对传统诱导方法,该公司自研的新一代分化工艺可以显著缩短诱导时间并降低生产成本,并能够诱导制备高纯度的亚型特化多巴胺神经前体神经细胞产品。该诱导方法已在多种临床前动物模型上进行了评估和验证,并显示了良好的成药性,基于此开发的候选药预计将于2023-2024年进入临床阶段。士泽生物的研究领域和核心优势也得到了许多知名生物医药投资机构的关注。成立一年多来,该公司已完成了多轮融资:2021年6月,士泽生物宣布完成数千万级天使轮融资,由峰瑞资本领投,泰达科投和元生创投跟投;2021年9月,该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由启明创投和礼来亚洲基金共同领投,道远资本、嘉程资本跟投,峰瑞资本、元生创投、泰达科投追加投资;2022年1月,该公司再次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礼来亚洲基金和启明创投共同投资。对于本次顺利完成超2亿元A1轮融资,士泽生物创始人、董事长、CEO兼CSO李翔博士在新闻稿中表示,感谢本轮一众新老专业投资机构对士泽生物的创新力与执行力、公司核心业务进展及成长力的区分辨识和认可支持,以及对士泽生物及中国iPS衍生细胞创新药研领域的长期价值观和信心。士泽生物团队深知新药研发的背后是千万病患家庭鲜活的生命和改变命运的希望余烛,必须All In,敬畏生命,百炼才能成钢。唯有深耕产品质量和临床价值,不断自我进化和自我证明可落地的产业化能力和执行力,方可能穿越行业周期交替,最终“以国士无双的干细胞创新药物,福泽千万受苦难的病患家庭”。▲士泽生物产品管线(图片来源:士泽生物官网)对于本次融资,士泽生物的新晋股东机构及投资人也发表了他们的观点和看法。本轮融资共领投机构金圆股权总经理洪峰先生表示,帕金森病作为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疾病多年无解,细胞疗法有望成为破局的开端。近年来,iPSC从基础研究、CMC到国家政策监管和临床规范都有了可喜的进步。士泽生物无疑是走在这个领域前沿的公司之一。李翔博士在干细胞与再生领域拥有丰富的学术界和产业界经验,躬耕一线的精神,专注的工作态度,终将带领士泽团队攻克难关,造福患者。本轮融资共领投机构中新集团旗下中新产投&中新资本董事长田雪鸰女士表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创新技术,作为曾获得诺贝尔奖的通用型细胞技术,在细胞治疗、再生医学、疾病建模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均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发展前景也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士泽生物是国内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技术积累深厚,团队优秀,执行力强,中新资本很高兴能参与此次融资将与团队共同努力、长期陪伴,加速iPSC这一技术临床应用、造福社会。”本轮融资联合投资机构元禾控股负责人表示:“帕金森病作为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主流药物疗法仅能缓解症状,但不能阻止疾病进展。士泽生物通过iPSC诱导分化技术获得特定亚型神经细胞,移植后有望替换在帕金森病中丢失的多巴胺神经元,为中至重度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治疗可能。期待士泽生物的产品早日走向临床,造福广大患者。”本轮融资联合投资机构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方正和生董事总经理牟景瑞先生表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人类医学研究尚未完全征服的陡峭山峰之一,iPSC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有望能很好解决退行性病变目前所面临的诸多困境,士泽生物核心团队在iPSC领域有着多年的专业技术积淀,并且在帕金森疾病领域的iPSC药物开发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喜人的重要进展。方正和生所管理的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一直坚持长期耐心、聚焦高端硬科技的原则,本次参与投资北大校友主导的领先科创项目,非常符合北大成果基金的投资策略和偏好。在这里预祝士泽生物勇攀科技高峰,造福万千患者,实现自我成就。”本轮融资联合投资机构钧山私募股权母基金合伙人游思彤先生表示:“我们对iPS领域始终保持关注,非常认可李翔博士带领的团队在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工作,管线中多个产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钧山会持续,大力支持公司发展,希望士泽生物的产品早日在临床应用,为患者带来福音,为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德国劳达(LAUDA)参展BCEIA 2009
    德国劳达(LAUDA)参展BCEIA 2009“We are here, 我们与你同在” 德国劳达不仅仅是年营业额最高的最大实验室设备生产制造商,也是国际范围内唯一能提供完整的从实验室控温到高效的工业级加热制冷恒温系统的制造商。 与此同时,我们的控温专家为全球超过100个国家的实验室、应用技术大学、生产制造的客户提供最优化的控温解决方案。 2009年11月25日劳达中国在其正式成立一年后第一次独立参加国内最盛大的行业盛会BCEIA 2009,通过令人印象深刻的专业展台和动感的媒体互动平台,用户可以详细了解到劳达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全球范围内用户的应用体验,形象而又生动地向用户传达了今年劳达的全球口号:“We are here, 我们与你同在”。多台新产品首次同时在BCEIA期间展出Alpha 基础型加热制冷循环浴 -入门级高品质高性价比产品,满足实验室基本应用需求;ECO 加热制冷循环浴 -里程碑性的产品,再一次的将劳达最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融会其中,有效提高了用户实际操作体验;XT 750工艺过程恒温系统 -采用最新的全密闭设计原理,在更宽的温度范围下,可提供快速的温度变化满足中试/小试实验要求;iVisc 自动粘度测定仪 -全自动化设计,紧凑型外观设计,高效的便携性和简易的操作界面,全新的LAUDA iVisc 是一款入门级自动毛细管运动粘度计。该产品也用可扩展应用于聚合物其他相关数据的测定和计算,如SV-, IV-, K值和油品、润滑剂和饮料的动力粘度。关于德国劳达(LAUDA)LAUDA DR R. WOBSER GMBH & CO.KG公司目前拥有270多名职员,年营业额达到4,000万欧元,拥有6家海外子公司。在新型的液体恒温设备及高精度的测试领域,德国劳达处于全球性的行业领导者地位。德国劳达具有50多年的设计生产经验,独特的产品系列覆盖了全部紧凑型实验室恒温浴领域,可以完全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出制冷能力超过200kW的冷却/加热系统。德国劳达是唯一一家可以确保在全部温度范围内提供最佳工作温度的公司。其全球客户超过10,000家。 劳达产品控温精确,温度波动小于0.005 ℃,温度范围涵盖-100℃~+400℃。现有的制冷或加热技术可以使生产工艺加速,如 劳达使用环保型设备取代使用自来水的非经济型冷却工艺,采用各种措施有效地利用原始能量。劳达检测设备可以精确地测量界面和表面张力以及液体样品的粘度。 劳达–全球范围内提供准确的液体恒温系统
  • 江绵恒:上海光源,“加速”科技创新
    1月19日,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验收会在上海召开。验收会召开前,上海光源工程总指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欣喜地接受了记者专访。   他指出:“上海光源以远少于世界同类装置的投资,以世界上同类装置的最快建造速度,实现了优异的性能,进入国际上性能指标领先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行列,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同步辐射装置之一。”   同时,他强调,上海光源高质量的建成,是依靠我国自己培养的中青年科学家,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坚强有力的领导和紧密有效的院地合作和积极争取国际交流合作的典范,“上海光源工程的建成是一种民族自强的体现,她显示了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决心和意志”。   《科学时报》:上海光源能做什么?上海光源的科学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江绵恒:上海光源是一个多学科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它提供性能非常优异的光——从红外线到高能X射线(硬X射线)宽广波段、光谱连续的光,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诸多学科的前沿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提供了一个最先进又不可替代的工具。   比如医学成像,上海光源的成像线站的静态分辨率已经达到0.8微米——比千分之一毫米还小,远远优于传统X光成像(毫米级)。   又比如材料研究,上海光源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线站已经开展了对催化剂反应过程的原位动态研究,小角散射线站进行了离线的碳纤维原丝纺丝成形过程、蚕丝形成过程的材料结构研究,下一步要争取做到原位研究。   《科学时报》:建设上海光源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上的意义何在?   江绵恒:中国科学院曾经作过一项研究,人均GDP少于300美元的经济体,其技术创新一般处于以使用技术为主的阶段 300~4750美元时,一般处于以改进技术为主的阶段 人均GDP到4750美元以上时,就要依靠自己创造技术了。我国现在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我们要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而上海光源就为自主创新所需要的前沿探索和技术突破提供了高效手段。   概括来说,上海光源的意义有三个主要方面:第一,上海光源将为我国的多学科前沿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提供先进的实验平台,将为提升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作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利用上海光源的同步辐射实验技术开展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学科之众多,应用的领域之广泛,是其他大科学装置无法比拟的。   第二,上海光源将为不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创造优良条件,为组建综合性国家大型科研基地奠定基础。上海光源首批建设的光束线和实验站居国际先进水平,可同时容纳近百名来自不同学科和高技术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开展科学实验。将来线站建满后,同时容纳的研究人员可达上千名 同时围绕上海光源将建设蛋白质研究中心——国家已立项开始建设,材料研究中心、纳米研究中心等。如此之多的研究人员聚集在这里,使上海光源自然而然成为综合性的大型前沿研究中心,为萌发新思想、创造新方法和开辟新学科提供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   第三,上海光源将直接带动我国相关工业的发展。除了为相关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研发手段之外,上海光源本身属集成创新,它的建设涉及加速器、光束线站及建安方面的众多关键技术难题,上海光源的建设也直接带动我国现代高性能加速器、先进电工技术、超高真空技术、高精密机械加工、X射线光学、快电子学、超大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以及高稳定建筑等先进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大科学工程的实践证明,这种带动作用的间接效应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非常大的。   《科学时报》:上海光源是以自主研制为主吗?它的成功研制对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有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江绵恒:由这个领域的院士专家进行的工艺鉴定认为,上海光源实现了高水平的集成创新,自主研制的设备超过70%。实际上,上海光源从建筑、装置到设备,它的设计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科技队伍做出的,它的安装也是我们自己的技术工人队伍完成的,达到了非常高的工艺水平,令国际同行叹服。比如180米的增强器,用于修正电子束流轨道的40块校正磁铁,1块也没用就调通了,说明我们的设计、加工、安装几乎没有偏差,在世界加速器界可能是“空前”的。   上海光源工程的参建、参研单位主要的就有上百家。上海光源国际先进的定位,对这些单位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需要他们“跳一下”才有可能达到。而就是在这个“跳一下”的过程中,在工程科研团队的指导与合作下,相关单位和企业的技术能力都获得了提升、飞跃。   《科学时报》:院市合作在上海光源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您如何评价与上海市共建上海光源这一机制创新?   江绵恒:上海光源是院市合作的典范。这种合作创新机制为地方聚焦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创造了成功范例。   需要强调的是,上海市对上海光源这一大科学工程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1998年上海光源预研研究时,总经费8000万元中,上海市就投入了6000万元,中国科学院则组织北京高能所、合肥光源的专家骨干,与上海应用物理所的科研人员组成预研工程队伍,为上海光源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程立项开工,上海市无偿划拨了张江的300亩地,并且将上海光源工程纳入上海市重大工程和首批科教兴市重大项目予以保障,极大地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在争取和完成这一国家任务的过程中,院市双方通力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创了我国大科学工程建设的新模式。   《科学时报》:上海光源工程的人才队伍是如何培养和建设的?是什么样的激励机制使上海光源工程建设队伍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建成上海光源?   江绵恒:我为有一支凝结着严谨高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的上海光源工程队伍而深感自豪,正是这种“上海光源精神”激励着他们拼搏攻关。   我们的前工程办主任汤杰,在2009年2月,距成功只有2个月的时候,因积劳成疾,高血压突发脑溢血去世了,年仅43岁。他是一个很机灵的上海小伙子,能力很大。挣钱的机会很多,但他为了热爱的上海光源事业,十几年如一日,全心投入工程,在工地、现场几乎总能看到他,是公认的上海光源的“大管家”。为什么?这是精神的力量。   上海光源工程队伍,开工时主要骨干的平均年龄约37岁,在加速器界显得很年轻,缺乏工程经验,而且队伍规模也很不足。怎么办?经验不足,我们就加强培养和岗位锻炼,提倡“干中学”,请来国内外特定领域的专家交流指导,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参加夏季加速器学校学习,提高能力 送到国外在建光源短期学习实践,在调试时实行跨分总体、跨线站的排班制度,积累经验。规模不足,我们根据需要引进关键岗位适用人才——上海光源本着务实原则引进人才,骨干队伍中直接从海外引进的约8%,主体主要是通过国内科研实践的锻炼自主培养。经过工程建设的锤炼,我们培养造就了一支高水平能战斗的年轻的大科学工程队伍。   《科学时报》:上海光源下一步如何发展,有什么计划和设想?   江绵恒:首先是高质量地运行好上海光源,使首批7条线站充分发挥作用,产出高水平的用户实验成果。工程验收后,就要转入运行开放,要成立上海光源的运行组织体系——国家科学中心。   其次要尽快把后续线站建起来。现在国家批准的蛋白质研究设施工程已开工建设,将在上海光源上建设5条光束线和6个实验站。我们有一个规划,希望在“十二五”期间能够启动上海光源二期工程,建设25条左右的光束线站,基本达到实验方法和应用领域的学科覆盖。然后在下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进行三期工程的建设,再新建或升级改造20条左右的线站,满足最新的学科发展和用户需求,将上海光源效率发挥得比较充分。   同时,要进行更先进光源的前瞻部署。现在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已在国际上加速发展起来,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已经出光,德国、日本、韩国等也已起步。我们已经向国家建议,在这个园区内、上海光源的北面,建设一台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开展短波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预先研究 希望在这之后,再向国家申请建设硬X射线的用户装置,把我们与先进国家在光子科学领域的发展差距缩短到10~15年左右。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科技投入不光是在国际最高水平上的追求,同时也要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在2020年后的又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有望进行三期工程建设,再新建或升级改造20条左右的线站,满足最新的学科发展和用户需求。可以预见,届时国内外上千名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将同时在此昼夜不息地开展实验和研究,容纳量将10倍于目前水平。
  • Science发现两条不同的衰老途径,并找到新方法延长寿命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分子生物学家和生物工程师揭示了衰老之谜背后的关键机制:他们分离了细胞在衰老过程中的两种不同途径,并设计了一种新的方式对这些过程进行基因编程以延长寿命。这一研究成果7月17日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我们人类的寿命取决于单个细胞的衰老。为了了解不同的细胞是否以相同的速率和相同的原因衰老,研究人员分析了酿酒酵母中的衰老,这是研究衰老机制(包括皮肤和干细胞衰老路径)的易处理模型。科学家们发现,具有相同遗传物质,处于相同环境中的细胞可以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衰老,它们的命运会通过不同的分子和细胞轨迹展开。为此研究团队使用微流控技术,计算机建模和其他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他们发现大约一半的细胞通过核仁稳定性的逐渐下降而衰老,核仁是合成蛋白质生产“工厂”关键成分的核DNA区域。而另一半年龄则是由于其线粒体功能失调所致,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产生单位。细胞在生命的早期就走上了核仁或线粒体的两条不同衰老路径,并在衰老和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遵循着这种“衰老路径”。研究人员发现了指导这些衰老过程的主要电路。“为了了解细胞是如何做出这些决定的,我们确定了每个衰老途径及其之间联系的分子过程,揭示了控制细胞衰老的分子电路,这就像是控制家用电器的电路,” 文章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科学系分子生物学部副教授Nano Hao说。Hao等人开发了一种新的衰老模式模型,发现他们可以操纵并最终优化衰老过程。计算机模拟帮助研究人员通过修改其分子DNA,对主分子电路进行重新编程,从而能够通过遗传方式创建一条新颖的衰老路线,该路线具有显著延长的使用寿命。Hao说:“我们的研究提出了合理设计基因或化学疗法来重新编程人类细胞如何衰老的可能性,目的是有效地延缓人类衰老并延长人类健康。”现在,研究人员将在更复杂的细胞和生物体中,以及最终在人体细胞中测试他们的新模型,寻找相似的衰老途径。他们还计划测试化学技术,评估治疗剂和药物“鸡尾酒”组合如何指导长寿途径。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分子生物学生物学教授Lorraine Pillus说:“本文所介绍的许多工作得益于一支强大的跨学科团队。我们团队的一个重要优势是,我们不仅进行建模,还进行实验以确定模型是否正确。这些迭代过程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至关重要。”?
  • 研究发现促进多组织再生、延缓衰老的小分子代谢物
    再生是机体修复受损、病变或衰老组织的重要过程。从低等动物到人类,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程度的再生能力,且这种能力随着物种的不断进化而逐步降低。例如,低等动物中的蝾螈能够实现断肢的完全再生,而包括人类在内的多数哺乳动物仅具备有限的再生和损伤修复能力。哺乳动物中,鹿角是唯一能够完全再生的器官。尽管高度进化的物种能在组织损伤时启动相应的再生修复程序,但这种再生修复的能力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众所周知,干细胞在组织再生和修复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例如,蝾螈可以通过形成芽基组织(一群去分化的具有干性的细胞)来完成肢体的再生。同样地,在每年的鹿角再生过程中,位于鹿角骨膜的鹿茸干细胞可以分化产生包含血管、软骨、骨、真皮和神经在内的完整鹿角器官。人类成体干细胞,如间充质干细胞,在多种组织和器官的再生修复过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但这些干细胞的数量和再生能力同样会随着机体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虽然研究已发现机体再生能力随进化和衰老而逐步丧失的规律,但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在不同物种间相对保守;然而,迄今为止,关于能够调节衰老和再生的小分子代谢物知之甚少。通过向自然界存在的低等动物的再生过程学习,以及向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年轻组织和干细胞学习,理论上有望发现跨物种保守的、调节再生和衰老的关键代谢小分子,从而为解码再生的代谢调控机制,发现促进再生、延缓衰老的关键代谢物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  2月1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曲静研究组,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张维绮研究组合作,在Cell Discover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ross-species metabolomic analysis identifies uridine as a potent regeneration promoting facto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跨物种、跨年龄、跨组织的代谢分子特征,解码了与较高再生能力密切相关的代谢调节通路,鉴定了一系列能改够延缓人类干细胞衰老、促进多组织再生的关键通路和小分子代谢物,为衰老的科学评估、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以及再生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分子标记物和干预策略。  该研究跨物种、跨年龄、跨组织地绘制多种细胞类型的代谢图谱,包括蝾螈断肢再生的芽基、鹿茸干细胞、年轻和年老食蟹猴的多种组织(脑、心脏、肝脏、肌肉、肾脏、脂肪、皮肤、血液)以及年轻和衰老的间充质干细胞,系统揭示了一些跨物种保守的、再生相关的代谢通路。例如,再生能力强的生物样本更倾向于富集多胺代谢、尿嘧啶代谢和脂肪酸代谢通路。进一步结合人类干细胞衰老的研究平台,研究细致的筛选潜在的促再生代谢物,发现小分子代谢物尿苷(Uridine)可以明显提升衰老人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进一步研究显示,尿苷处理可以在5种小鼠的组织损伤模型(肌肉损伤模型、肝纤维化模型、毛发再生模型、心肌梗塞模型和关节炎模型)中助力损伤或病变组织的再生修复。在肌肉损伤模型中,尿苷有效提升了肌肉的再生修复能力、缓解了肌肉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同时增强了小鼠的肢体抓力和系统运动能力;在肝脏纤维化模型中,尿苷缓解了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有效改善了肝功能的多个生理指标;在毛发再生模型中,尿苷处理可以刺激毛囊提前进入生长期,从而促进毛发的生长;在心肌梗塞模型中,尿苷能有效缓解急性炎症、提升损伤心脏的收缩能力;在关节炎模型中,尿苷可以促进关节软骨再生、提升小鼠的关节运动能力。上述研究表明,单一代谢物尿苷能够促进哺乳动物多器官组织的再生修复过程。与年轻个体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一致,年轻人血液中具有比老年人更高的尿苷含量。科研人员进一步探索了尿苷处理是否可以增强老年个体的生理机能。结果发现,两个月的口服尿苷处理可以增强老年小鼠(22月龄)的生理机能,表现为肢体抓力和运动能力的显著提升。这些发现从多个层面证实了尿苷具有抑制人类干细胞衰老、促进多组织再生修复、提高老年个体生理机能的潜在活性。  该研究首次绘制了跨物种、跨年龄及跨组织细胞的内源性代谢物的全景图谱,系统解析了强再生能力所伴随的分子代谢通路。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发现尿苷是一种能延缓人类干细胞衰老、促进哺乳动物多组织再生修复的关键代谢物。这些发现为深入认识机体损伤或病理修复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提升老年群体的健康、预防和治疗衰老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策略。  该研究的相关数据已上传至衰老多组学数据库Aging Atlas(AA,https://bigd.big.ac.cn/aging/index)和再生多组学数据库Regeneration Roadmap(RR,https://ngdc.cncb.ac.cn/aging/index)。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参与研究。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及北京市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 《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发布:加速碳中和进展需要“行胜于言”
    《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日前在北京正式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原司长李高,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许浩进行会议致辞。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碳中和研究院减污降碳协同中心主任王灿教授介绍了报告的亮点和主要发现。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实现《巴黎协定》下把全球温升控制在2℃甚至1.5℃以内的目标,各国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谋求零碳转型。截至2023年9月,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作出了碳中和承诺,覆盖全球8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GDP和人口。为识别目前全球碳中和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加速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实现公正转型,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环境学院在腾讯及众多专家的联合支持下,编写了《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报告系统评价了全球197个国家在碳中和承诺、低碳技术、气候投融资、国际气候合作等方面的进程,为推动各国深化碳中和转型、弥合全球碳中和进展与《巴黎协定》温升目标的差距提供了重要信息和参考。贺克斌在致辞中表示,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全球各国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应对。清华团队发布的《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对全球197个国家的碳中和进展进行了系统的评估,评价了全球各国在承诺、技术、资金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实际进展。他指出,这份报告为推动各国加强碳中和行动、实现《巴黎协定》温升的控制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发布。发布方供图《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的领衔作者王灿介绍了该报告的亮点和主要发现。本报告旨在破除当前碳中和进展盘点中的“唯目标论”,以“目标-政策-行动-成效”的综合视角,对全球碳中和进展进行全面评估。该报告对169项指标进行追踪,覆盖了全球197个国家,探讨了各国在碳中和目标、技术、资金和国际合作等关键指标上的表现,并独创性地生成了1500余种代表不同公平原则的碳排放空间分配方案,用以评估各国碳中和目标与各种分配方案间的匹配度。报告指出,各国纷纷出台碳中和承诺,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有千秋。当前行动距全球目标所需仍有差距,不同原则下各国弥合差距所需要的努力存在显著差异。报告强调了能源是碳中和进展最为显著的领域,但仍面临巨大挑战,当以碳排放强度为衡量碳中和成效的指标时,全球多数国家均需要加速脱碳进程。报告认为加速碳中和进展,需要“行胜于言”,各国应加强区域和行业层面的碳中和目标出台,并推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以便支撑全球和国家级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 北裕仪器荣获“五· 一”上海市工人先锋号大奖,致敬全国劳动人民
    2018年4月28日下午,在上海大学校区内隆重举行了“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大会“潜溪之约”文化艺术节闭幕典礼,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金东寒、宝山区各级领导汪泓、范少军、李萍、丁大恒、周志军、赵懿、王丽燕、陈筱洁、张晓静及上海市总工会相关领导同志相继出席活动。全区800余名劳模先进、工匠、基层工会干部、一线职工欢聚一堂,共庆属于劳动者的光荣节日。 汪泓在致辞中首先向全区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她希望广大劳模、宝山工匠继续走在劳动创造的最前列,争做“金牌工人”、“大国工匠”,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希望全区广大劳动者以劳模为榜样,不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充分展示工人阶级新时代的新风采,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在平凡的岗位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希望各级工会组织把继承工会工作优良传统与着眼新的实践勇于开拓创新统一起来,以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根本任务,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跑出宝山发展“加速度”。上海市宝山区区委书记汪泓同志发表讲话 活动以“我们走在大路上”为主题,共分为“改革扬帆正当时”、“开拓创新建宝山”和“奋斗本身是幸福”三个篇章,以劳模工匠访谈、文艺节目、先进表彰等表现形式,展示宝山改革发展的奋斗历程,彰显宝山劳动人民的奋斗精神。 北裕仪器谢炜(右2)等人站上领奖台 表彰大会上颁发了全国工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章)、全国工人先锋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章)、工人先锋号等各项大奖。上海北裕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攻关组荣获了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的奖项,并且由宝山区政协主席丁大恒亲自颁发荣誉奖章。北裕仪器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李明获得2018年宝山区五一劳动奖章。 北裕仪器李明手捧上海市工人先锋号奖章
  • 5年投入10亿元!湘湖实验室进入建设“加速期”
    9月26日下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萧山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湘湖实验室协议签约仪式暨管委会第一次会议在省农科院举行。湘湖实验室成立于今年6月,是浙江省唯一一家农业生物领域的省级实验室。共建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湘湖实验室建设发展将进入全面发力、持续突破的“加速期”。据悉,协议主要包括发展定位、建设任务、建设保障、附则等方面内容。根据协议,五年内,萧山区将投入10亿元用于湘湖实验室建设。湘湖实验室管委会审议通过了实验室内设机构设置方案,其中包括4个管理部门和生物技术、生物种业、生物互作、生物制造4个研究院,4名业界权威院士、专家分别担任各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根据实验室发展规划,接下来,湘湖实验室将加快建设新型科研体系:锚定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农学与生物制造创新平台总目标,编制实验室科研发展五年规划及省实验室责任书;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启动8到10个重点首发科研项目,力争攻关农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构建技术集成与成果孵化平台,加强与产业龙头企业的对接与合作,做深做实“生物科技+”的文章。此外,实验室还计划精准引育高端人才,在全球范围招才引才,招引5个左右一级学术带头人、10个左右二级学术带头人,形成20人的科研管理团队和80人的科技人才队伍,为打造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奠定基础。湘湖实验室战略咨询委员会成员名单公布,多位相关领域的国内外院士和权威专家加盟,他们将为实验室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提供决策咨询。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劳红武指出,院区双方签订合作共建湘湖实验室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共建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要尽快推动实验室的科研实体运作,早出、快出、多出成果,以科技创新资源的高效率集聚引领支撑农业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王敏表示,要充分发挥省农科院的综合性优势、萧山区的大场景优势和实验室的高能级优势,坚持合作共赢,推动“产学研用”协同赋能,为浙江推进“两个先行”作出院地双方的贡献。
  • 德国劳达LAUDA工艺过程温控系统又添新品
    德国劳达LAUDA Integral XT 工艺过程温控系统的重要新成员   德国劳达LAUDA 又一次扩充了工艺过程恒温系统设备的产品线。此次有两款新型号加入到Integral XT系列的大家庭中:Integral XT 280 和 XT 1850 WS。在Integral 产品线中XT 280 是第一台提供超低温的风冷式恒温器。其工作温度范围从-80 到200 °C。在20 °C 时的制冷功率为1.5 kW 并且加热功率能达到4 kW,使其能应用于需要快速温度切换的外部应用。另一新品为能达到加热功率16 kW 水冷式工艺过程恒温系统XT 1850 WS。加热功率是其与现有的能提供10.6 kW 加热功率的XT 1850 W产品的最显著区别。这两款型号在20 °C都能达到18.5 kW的制冷功率,并拥有令人瞩目的5.8bar 的最大泵压和90L/分钟的最大泵流量的循环泵。工作温度范围能达到-50 到 200 °C。   典型应用为控制在玻璃、搪玻璃或不锈钢反应釜中进行的中试或小试过程中的的放热吸热化学反应的温度。此外,也可应用于材料低温测试以及汽车行业中的测试台上。     图片一:可以满足最低温度达-80 °C的超低温应用的工艺过程恒温系统 LAUDA Integral XT 280   图片二:具有优异加热功率的工艺过程恒温系统 LAUDA Integral XT 1850 WS   LAUDA DR R. WOBSER公司目前拥有290多名职员,年营业额达到4,000万欧元,拥有6个国外分公司。在新型的液体恒温设备及高精度的测试领域,德国LAUDA处于全球性的行业领导者地位。德国LAUDA 具有50多年的设计生产经验,独特的产品系列覆盖了全部紧凑型实验室恒温器领域,可以完全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出制冷能力超过200kW的冷却/加热系统。LAUDA是唯一一家可以确保在全部温度范围内提供最佳工作温度的公司。其全球客户超过10,000家。   LAUDA 产品控温精确,温度波动小于0.005 ℃,温度范围涵盖-100℃~+400℃。现有的制冷或加热技术可以使生产工艺加速,如 LAUDA使用环保型设备取代使用自来水的非经济型冷却工艺,采用各种措施有效地利用原始能量。LAUDA检测设备可以精确地测量界面和表面张力以及液体样品的粘度。   作为一个高度专业化的供应商,LAUDA几乎在所有新兴工业中均处于领先位置,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多家知名制造商和供应商均信赖 LAUDA恒温循环器和加热/制冷系统;在药物提炼行业,LAUDA高品质产品既可以用于实验室探索性研究工作,又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中;在医疗领域,LAUDA 循环冷却器保证心脏外科手术的安全进行,其他主要应用还涉及材料测试、生物科技和实验室设备和机器的冷却。LAUDA低温恒温器也被大量应用于特殊油品的检测,例如为了模拟在 10,000m高度下的实际状况,航油样品一般在实验室中均会被冷却到-45℃时才测定其粘度。   LAUDA – The right temperature worldwide LAUDA –全球范围内提供准确的液体恒温系统 欲了解更多LAUDA产品信息 敬请登陆 www.lauda.cn 劳达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LAUDA China Co., Ltd Tel: 021-64401098 Fax: 021-64400683
  • 加速认知螺旋,实验室来了“机器化学家”
    走进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综合楼一楼,一条人工智能(AI)化学实验线正在进行测试。如果一切顺利,它将在今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一位博士生花五年时间才能获得的数据,在这里只需一个月就能完成。而且,实验不会受到个人的实验技术水平、心情好坏、数据偏好等影响,可以确保实验数据规范准确。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正在推动科研范式变革。AI在解放科学家双手、提高科研效率和准确性的同时,也在催生更多创新。在科学数据、算法、算力的支撑下,面向科研“第五范式”的智能化科学设施,将实现“AI科研助手+操作机器人+智能实验环境+可信多方协作”的高效迭代。常规实验观察高度依赖人的体力和经验,而基于AI算法的无人实验将颠覆这一切。比如这条由上海科学家研发的AI化学实验线犹如一位“机器化学家”,让人类专家告别简单劳动,将智力集中于最前沿的创新探索。而这种“身边的变革”不仅发生在化学合成领域,不少新材料、药物发现等领域的实验室都已经与AI融合相伴,一个全新的科研时代已然来临。告别摇试管、守仪器,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精力根据实验方案,称量取样、放入通风橱开始实验,再将样品送入仪器分析——实验数据在送达研究者手中的同时,也进入数据库。无需多时,实验分析报告就传到了研究人员手中。这就是AI化学实验线未来的工作模式。负责搭建AI化学实验线的上海有机所研究员左智伟觉得,实验线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把博士生从摇试管、守仪器这类简单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至少可以节省他们三分之二的时间和精力”。事实上,无论有机、无机材料,抑或生物制药,实验步骤具有相当的共通性,主要以取样、顺序加料、设定反应条件、分析实验结果为主。这些程序性事务正是机器所擅长的。之所以决定将引入AI这件事付诸行动,基于左智伟的一个粗略计算:五年学习毕业时,一名硕博连读生通常会有15本实验记录本,多的可能有30本。按每本100页计算,一般平均每页会有两条有效数据,那就相当于可以积累6000条反应数据。而AI化学实验线可以24小时运转,同时进行多个实验,只需一个月就能完成一个博士生五年的积累。从事热电材料研究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陈立东研究员也有同样的感触。在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上海多所高校与硅酸盐所联合开展了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新材料探索研究。得益于高通量计算、数据挖掘研究平台的建立,新型热电材料的筛选与性能优化的速度获得了成倍提升。科研提速的同时,实验室收获的还有宝贵的研究智力。在左智伟看来,科研“体力活”的大幅减少,可让实验室里的年轻人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对科学问题的思考中。而且,有AI帮助,人类专家萌生的各种科研想法能够更快地执行,“预测—分析—改进—再实验”的认知螺旋式上升也会推进得更快。最为重要的是,年轻人的科研兴趣不会被枯燥重复的实验所消磨,这会吸引更多人投身科研,从整体上加速科技创新。从存量数据中“淘宝”,突破数据和算法瓶颈人类从事科学研究的范式一直在“迭代”。几千年前是经验范式,几百年前是理论范式,几十年前是计算范式,十几年前是数据范式,而今是AI范式。近年来,“AI for Science”正在引发一场科学革命。AI在预测蛋白质结构、自然语言学习上的表现,不断在社会上引发高度关注。在这股变革大潮下,科学家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实现数据和算法这两大核心要素的突破。为发展AI化学,从2021年起,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从国内外引进了多位青年人才,组成了20多人的研究团队,专攻AI驱动的有机合成。薛小松就是其中之一。“数据库是目前面临最大的难题。”他坦言,机器学习需要大量数据,应用也受限于数据。国外很久之前就开始布局科研数据库,在这方面有着丰厚的积累;相比之下,国内大量优秀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上,有些“先天不足”。为此,左智伟正带领团队努力挖掘存量实验数据。毕竟,“发表论文只会用到一小部分数据,而且往往带有结果导向的偏见”。而实验过程中会对成千上万种新催化剂、新配体进行研究,从这些存量数据中“淘”到AI训练所需要的“宝”,概率相当高。同时,他们也期待实验线早日启动,因为AI实验所产生的大量数据,也可用来“投喂”训练算法模型。“计算除了需要数据输入,还需要给出算法、模型和判据。”陈立东说,早在十年前,国外就提出了“材料基因”的概念,而这正是如今“AI+材料”的前身,“可以说,材料就在那里,就看你用哪种工具去挖掘、去发现”。比如,北京科技大学谢建新教授就通过大数据挖掘,发现了一些传统合金性能最好的区域,使其长期以来未获突破的材料力学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AI加盟科研,科学家的发现意识比以往更重要“AI已这么能干了,还需要科学家吗?”面对这样的疑问,大多数科学家似乎并未惊慌失措。他们很清楚,AI是一种得力工具,可让更多研究者将智力集中于最前沿的创新。 大约十年前,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史迅的一位学生,在实验中无心插柳发现了一种“砸不碎”的半导体,具有金属延展性。后来,研究组发现其中蕴藏着一些新机制,可惜用传统试错的实验方法很难获得有效结果。于是,研究组运用高通量筛选的方法,很快得到了一批具有类似性能的材料。史迅认为,“AI+材料”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广泛的学科交叉来建立研究体系。目前,上海硅酸盐所已建立起了计算材料研究中心、材料基因研究中心,为所内外不同方向的研究团队提供合作平台,拓展人工智能与材料研发的融合场景。在迎接AI助手的同时,科学家愈发认识到“发现意识”的重要。不少研究者认为,在日常科研训练中,学生仍需要学会动手做实验,善于发现实验中的“秘密”。因为基础研究中的许多重大发现,往往就隐藏于“异常”的实验结果中。“有了‘机器化学家’,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于实验的深刻理解,因为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被AI的加入屏蔽掉了,我们还需要找到其他训练方式来弥补这些隐性损失。”左智伟说,AI目前看来还无法主动思考实验过程中的机理,所以在为AI建立实验模型时,需要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本质有更深入的了解与思考,未来一部分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很可能会被淘汰。
  • 刘燕华:创新方法研究与应用进入加速期
    “创新方法研究与应用工作经过前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在师资不足、历史欠账较多的情况下,解决了一批自主创新中的实际问题,取得很多有益经验,并将创新方法理念传播到越来越多的高校、院所和企业,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9月29日,在南京举行的我国首次创新方法试点工作会议上,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指出,今后几年是创新方法工作的重要转折期,科技部将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着眼点,集成引导各方资源力量,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创新方法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力度。   据悉,这是2007年开展创新方法试点工作以来,科技部首次召开的工作座谈会。两年来,科技部启动了一批创新方法试点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在黑龙江、四川等12个省(市)开展创新方法试点工作。此次会议邀请了试点省、市、自治区和钢铁研究总院、海尔等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全面交流总结了创新方法试点工作以来的经验成效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刘燕华在讲话中指出,创新方法工作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但已经有了较好基础,江苏、黑龙江等省市和部分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多有益经验,为企业创新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研发诞生了一批专利成果,培育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全国各地关注创新方法、践行创新方法的社会氛围已经初步形成。但是,随着工作的逐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渐渐凸现出来。我国的创新方法工作仍然于新旧理念交融、现代与传统运作模式相冲突的阶段,科学思维培育相对落后,科技活动仍未摆脱跟踪模仿的局面,自主创新成果较少,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严重依赖进口,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还不相适应。   他强调,今后几年将是创新方法工作的关键转折期,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长远大计,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强化创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下一步,要把关注点放在研究创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研究我们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处理好创新的谋略、布局和技巧。要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水平。创新方法不能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作为终点,而是要以解决当前企业、区域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根本目标,把创新方法贯穿于研发链、产业链和市场链中,形成良性循环、螺旋上升的良好局面,在市场中实现创新价值。要瞄准不同对象做好战略分析布局,解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注重研发管理创新,最大程度优化创新资源的集成配置,面向有较强需求的广大企业开展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应用。   刘燕华要求,下一阶段要重点围绕创新方法的教材案例的规范、师资培养、基地建设、创新管理和创新工具等基本要素,各级科技部门和科研管理者要以包容、开放的心态,以创新的思路,倡导推广创新文化,强化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学科交叉,加强技术咨询队伍建设,建立形成推动创新方法的激励机制。
  • 日检万例,助力全国30余个城市及地区疫情防控!华大智造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加速新冠病毒样本检测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提升样本检测通量是当务之急。通过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进行核酸提取能够优化检测过程的关键限速步骤,整体提升大规模样本检测速度。目前,华大智造MGISP-960和MGISP-100两款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均已获得NMPA认证。其中,MGISP-960的通量已从原有的96样本/60分钟升级为192样本/80分钟,可满足复工期间更高通量筛查的紧急需求。除装备武汉“火眼”实验室,确保每天万人份的检测能力之外,华大智造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已驰援全国30余个城市及地区的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在新冠病毒检测一线已贡献日均超过10万样本的理论提取通量,成为各地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接下来,我们将走进部分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为大家呈现华大智造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的应用情况(以下排序不分先后)。1武汉火眼实验室作为武汉及湖北地区抗击疫情战役的“前哨”,由华大基因担任运营的新型冠状病毒应急检测实验室——“火眼”实验室具备每天万人份的检测能力。为整体提升大规模样本检测速度,“火眼”实验室装备了大量华大智造MGISP-100及MGISP-960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进行核酸提取,并配套病毒RNA的提取试剂和耗材。截至2月11日11点,“火眼”实验室运营团队已累计接收样本超过1.5万人份,还可进一步承担规模更大的复产复工人员的科学排查工作,同时能根据武汉及湖北地区疫情防控需求高效运转,确保万人份/天的检测能力,甚至更高。2湖北省孝感CDC湖北省孝感市毗邻武汉,同为疫情“重灾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迅速响应新冠病毒病例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及应治尽治的防控措施,孝感疾控中心在第一时间紧急部署了三台华大智造MGISP-960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以全面加速当地病毒样本检测,满足更大排查范围及县市医院的病毒筛查工作。目前,孝感疾控中心在使用后表示提取非常顺利。3湖北省黄冈CDC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黄冈市政府在前期确定的全市13家定点医院和29个发热门诊的基础上,紧急征用了黄冈版“小汤山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并将其改造成1000多张床位的疫情隔离点。为助力黄冈CDC加速完成新冠病毒样本检测,尽快缓解当地疫情紧急情况,华大智造快马加鞭将MGISP-960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送往前线,并及时完成安装上机,为疑似病例筛查检测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支持与保障。4湖北省荆州CDC湖北省荆州市也是本次疫情的“重灾区”,为了快速有力地控制疫情扩散蔓延,荆州CDC加急安装了华大智造MGISP-100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并积极召集医护人员完成简单易学的培训工作,为接下来的疫情防控增添更多力量。5北京华大医检所目前,北京华大医检所已安装多台MGISP-960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旨在承接北京当地部分样本检测,助力北京疫情防控工作。6贵州省贵航贵阳医院贵航贵阳医院是贵州省第一批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核酸筛查检测定点机构之一,每天有大批量的标本需要检测,应对急剧增加的样本量,负责检测的检验人员加班加点完成每日所有样本检测,每日工作时长达到10余个小时。为满足大规模人群、高通量筛查的紧急需求,减少常规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保障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该院加急装备了华大智造MGISP-960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常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96个标本需要6个小时左右,而通过MGISP-960进行全自动核酸提取,可在1个小时左右完成这项工作。除具有自动化、操作简单等优势外,该设备还能保证强大拓展性、安全环保、高纯度、高得率、无污染且结果稳定等优点,真正做到一站到位,安全防控。7江苏省无锡“火眼”实验室为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复工人员感染新冠病毒风险,防止疫情扩散,尽早实现企业有序开工,无锡市在疫情防控中加强了科技创新,并在惠山生命园成立了无锡“火眼”——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筛查检测专项实验室,以便顺利开展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检测服务。与武汉“火眼”实验室一样,无锡“火眼”实验室也采用了华大智造MGISP-960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并于2月12日起对复工企业人员开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筛查检测服务,预计最大日检测量可达5000份,为企业尽早复工复产服务,也为复工人员加强一道健康“防护盾”。8助力山西疾控迅速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山西省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精准施策,有针对性地迅速提升检测能力,全覆盖筛查重点人群,紧急为省CDC以及太原、大同、晋中、晋城、运城市CDC,配置安装了华大智造MGISP-960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加速了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工作。除以上城市外,华大智造高通量自动化制备系统也已经用于天津、深圳、南京、青岛、恩施、佛山等30余个城市及地区,助力当地疫情防控。随着疫情进入攻坚阶段,为实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华大智造全员加班加点,只为在第一时间将自动化设备送往疫情一线,尽快完成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我们深知,每一个待检样本的背后,都是宝贵的生命。我们敬畏每一个生命,并致力于通过生命科技来造福人类。这也是华大智造从研发,到生产,再到服务等各环节工作人员无畏病毒,坚守一线的动力。附:华大智造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为实现病毒核酸自动化提取,华大智造提供MGISP-100及MGISP-960两种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两款设备均已获得NMPA认证),同时可配套病毒RNA的提取试剂和耗材。其中,MGISP-100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可提取8-32样本/40-80分钟,每次可减少医务人员约2个小时的手工操作时间,适用于医院等中小型研究实验室。MGISP-960是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自动化程度更高,可提取36-192样本/80分钟,一人可同时操作三台,大大提升人工效率,适用于企业、临检、医院等领域的中高通量用户,并可适配目前主流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以及第三方磁珠提取试剂盒和文库构建流程。此外,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中,还配置了紫外和HEPA高效空气过滤系统,可用于每天杀菌消毒和清洁,大大减少了医务人员的病毒感染风险。
  • 这家微型质谱商有啥 竟获多位仪器大佬力捧
    近日,微型质谱公司908 Devices收获了额外的增长型股权投资,公司加速进入生命科学市场。该公司目前已完成2900万美元的C轮融资。   这笔投资资金来自单分子检测领导者Quanterix公司主席兼CEO Kevin Hrusovsky、 基因测序巨头Illumina公司CEO Jay Flatley以及这两家公司的科学创办人David Walt博士。同时,知名生命科学投资商Casdin Capital、美国Ortho Clinical Diagnostics公司主席兼CEO Martin Madaus博士、前赛默飞世尔董事会主席Paul Meister等人加入了现有投资集团。   上述投资者基本可以说是当今全球仪器圈的&ldquo 大佬&rdquo 级人物。如今在这些仪器届杰出人士的支持下,908 Devices的高压质谱技术将加速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和产品的研发。该公司总裁兼CEO Kevin J. Knopp博士表示:&ldquo 我们很高兴能够向生命科学用户提供常规分析结果,很多适用于高压质谱的应用方案即将面世。新投资者及原有投资者都属于业界远见者和先驱者,我们期待与他们的紧密合作,为新用户提供颠覆性的解决方案。&rdquo   接下来,908 Devices将会充分运用这笔额外资金,集中开发专利高压质谱(HPMS)新应用与产品线,加速进入生命科学市场。   据悉,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J. Michael Ramsey教授团队与908 Devices在HPMS设备基础性能改进与相关液体分离技术方面获得了最新突破,并合作发表了7篇文章。该研发团队提出了生物样品中代谢物的快速分析方法。   Casdin Capital管理层成员Eli Casdin说到:&ldquo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激动时刻,这项新技术帮助分子生物学的分析与控制从研究向临床的加速转化。908 Devices HPMS技术还是另外一种技术的进步,它使得常规质谱分析可以面向更为广泛的使用者与应用领域。Casdin Capital很高兴成为下一个增长阶段的一员,并期待908 Devices在生物学发现与临床观察方面的影响力。&rdquo 编译:刘玉兰
  • 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三 高端仪器产业进入加速迭代创新时期
    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居全球第三,部分高端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技术水平。昨天,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关村论坛上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高端仪器产业进入加速迭代创新发展时期,要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近年来,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取得积极发展: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22年规上企业6100余家,实现营收9835亿元,实现利润1018亿元,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三;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中低端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部分高端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技术水平,一批大型高端专用测量仪器、工业控制系统取得突破。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介绍,2022年全国共有350所高校设立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相应地要求仪器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他认为,领域内基础学科创新人才一定要加强基础学科研究,并积极寻求民生领域的突破。技术人才则要力争成为“卓越工程师”,打牢基础,培养创新能力和系统思维,提升工程素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发布了六自由度激光跟踪仪,可广泛应用于航天、高铁、汽车、船舶潜艇、能源机械、工业机器人等领域。
  • 大连先进光源预研1.3GHz超导加速模组顺利完成出厂测试验收
    7月8日,大连化物所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二十五室)在北京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组织召开了大连先进光源预研“1.3GHz超导加速模组”项目出厂验收会。验收专家组由所内外专家共同组成,包括中科院近代物理所赵红卫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陈森玉院士、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赵振堂院士和刘波研究员、北京大学鲁向阳教授、清华大学李任恺教授,大连化物所杨学明院士、张未卿研究员、王希龙研究员等。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作的研制和测试报告,审查了超导加速模组测试验收过程中实际记录的100多项参数指标,并现场见证了其主要指标——加速梯度16MV/m(总腔压为133MV)运行的全过程。模组核心指标的测试结果均满足技术要求,品质因数优于国际同类模组(例如 LCLS-II-HE)。   经过近三年的不懈攻关,项目组完成了我国首台高品质因数1.3GHz超导加速模组的研制、总装集成和整体测试,关键部件和模组总体性能均达到或优于预期目标,标志着项目组已攻克了高重频自由电子激光亟需的超导加速器技术,为未来大连先进光源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成果得到了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的支持。
  • 农业部2.8亿仪器招标采购 老专家质疑国产仪器受不公正待遇
    p strong   按语:本文已经引起农业部计划司和科教司主管领导的重视,并批复给经办部门研究解决!相关经办部门已经和作者联系! /strong strong br/ /strong /p p   4月21日,农业部招标2.8亿招标采购506台仪器設备,其中拟定进口的仪器设备占97.8%。针对这种情况,老专家蒋士强老师特别致函农业部质疑,引起农业部计划司和科教司主管领导的重视,并批复给经办部门研究解决! /p p strong   详细内容如下: /strong br/ /p p 致农业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采购代理机构),並呈农业部计划司、科技司、财政部国库司: /p p   我虽已是七十又九岁的老科技工作者——老朽了。我从媒体、网站上得知,我曾参与过论证等工作的《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重大项目已启动。项目计划运用约三亿元中央财政,开始招标采购其中的《农田观测和实验室分析仪器》,后续必将动用更多的中央财政,启动其它学科的重点实验室建设——采购仪器设备。为之,我老朽十分兴奋,但细阅招标货物一览表,令我十分吃惊,这期招标采购的506台仪器设备中,拟定进口的竟然占97.8%,而拟定采购国产仪器设备仅占2.2%。 /p p   我所学、所从事和最熟悉的专业是仪器和测试分析(请参见附件:我的简历)。我深知,我国仪器设备的总体水平确实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部份仪器设备尚无国产品。为此,在九· 五、十· 五、十一· 五、十二· 五中,我国财政部、发改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等都设立仪器设备研制、开发和产业化等重大专项或计划,累计投入数十亿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振兴我国仪器设备技术和产业,並取得可喜的快速发展,填补了不少空白(请参阅附件:国产好仪器手册)。如今,我国仪器设备的学术界和产业界基于实事求是、客观地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公认为:大约尚有1/3属于高端的仪器设备,如在复杂基质中,定性、定量检测和痕量、超痕量级的分析仪器等,仍需依赖于进口;约有1/3的仪器设备,国产品与进口品性能相近或略差,如中档的常量、半微量、微量的分析仪器;约有1/3仪器设备,国产品与进口品水平已完全相当,如常量和半微量分析仪器和实验室常备的中、小型仪器设备等。而且,在某些领域,国产仪器设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也不乏其例,如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子荧光光谱仪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p p   分析招标货物一览表中所列的仪器设备,我认为将学科研究中我国尚不能生产或性能达不到应用要求的、关键的、核心的农田观测和实验室分析仪器设备拟定为进口是必需的 但是,需树立一个新理念,即必要的仪器设备是科研工作的基本条件,而更重要的是科技人员的水平,这表现在不单能用好购置的仪器设备,而且能结合学科研究,改造甚至开发新的仪器设备。这已为国内外众多有重大突破的研究成果所证实。这次将招标采购仪器设备的97.8%仪器设备拟定为进口是夸大了,极不妥当,且与实际应用需求和国情也不吻合,但愿这是出于写标书、审标书、评标者和采购代理机构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对仪器设备、分析技术的很不熟悉或被国外仪器的生产或代理厂家忽悠,但愿不会潜在着其它因素。现举四例如下: /p p   strong  例一、品目号9-3 原子荧光光谱仪 /strong /p p   虽然,1964年windformer提出原子荧光光谱法,但由于激发光源、原子化器、抗干扰等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一直未被重视;20世纪80年代初,Baird公司曾有过商品化仪器出现,但无果而终。我国原地质仪器厂郭小伟、刘明钟等人将氢化物发生与原子荧光结合,並解决光谱干扰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即出现多个厂家生产出多种型号、各具特点的原子荧光光谱仪,並构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为国际上所瞩目,这在诸多论文甚至教科书中都有所述及。国外有多个厂家想收购此产权,为保护此产权,我与他人协同,促成我国新兴的仪器生产大企业--聚光公司收购我国生产原子荧光的领军企业--吉天公司。至今国际上可说只有我国成功並大批量生产原子荧光光谱仪,由此说明农业部的这次招标有关人员对仪器设备欠认知了。 /p p strong   例二、品目号11-1 全自动定氮仪 /strong /p p   全自动定氮仪实际上是由四部份仪器构成的:a、消解仪,样品在消解管中与加速剂、催化剤和浓硫酸在380-400度沸腾消煮,生成硫酸铵;b、蒸馏器、在上述消解管中所得的硫酸铵加蒸馏水和碱,进行蒸馏,所得氨气为接收瓶收集;c、滴定仪,装有标准酸瓶中的氨,用标准碱液滴定;d、计算,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出氮和粗蛋白含量。早期,上述四部份是分离的,称为手动定氮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自动滴定仪成熟了,应用自动滴定器代替手工滴定,FOSS公司和BUCHI公司先推出消解仪、蒸镏器和自动滴定仪分别独立的半自动定氮仪;接着,将蒸馏器与自动滴定器组合为一体,称为全自动定氮仪,同时消解仪也由电炉或电热板加热改为远红外加热。我国也从80年代以来陆续引进上述二种类型的定氮仪,鉴于凯氏定氮的机理提出已100多年,专利权也早已过期,所以我国有许多厂家随着开发出上述二种类型的定氮仪。为促进我国产品的提升,我曾撰写了“凯氏定氮/蛋白质测定法及其仪器评介”发表在《现代科学仪器》1992年No.2。此后我仍跟踪定氮仪的技术发展,十多年来可说没多大变化。但近些年,上述二个国外公司先后推出称为“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实际上只是把消解仪也与蒸馏器、自动滴定仪整合在一机体中,用一个机械设备将消解、冷却后的消解管替换到已完成蒸馏程序的蒸馏器上(中文样本表述为自动进样器,与原英文本表述有出入),並大力向我国推销。据我了觧,由于其最主要技术指标:回收率、精度、速度並没有提高,只是省去消解仪和蒸馏器之间的简易的人工操作,可销售价由此大幅提高了;且因将高浓度酸在高温下沸腾运作的消解仪与其它部份整合在一起,不仅需确保实验室中供水、供电可靠,也不像宣传那样,可完全无人监管下24小时连续运行,所以连欧美发达国家也不常选用 何况我国实验室供水、供电水平等条件不及欧美,而实验人员也不像欧美那样少,故大量采购这种仪器决不是上策,改为少量釆购;而广泛改为采购性能技术完全与FOSS和BUCHI相当,只是将消解仪独立,但已采更先进的石墨炉加热,配有废气收集、过滤装置的国产全自动定氮仪是上策 而且从发展眼光出发,不久将来,凯氏法必将被更快速、不用酸碱试剂的Dumas替代,且我国已有多个厂家在开发,不久即可推向市场。 /p p    strong 例三、品目号9-1 和9-2 原子吸收光谱仪 /strong /p p   这是我国生产历史早、颇成熟,性能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近,生产厂家较多的分析仪器。有的生产厂家已为国际著名厂家贴牌生产。2013年,北京东西分析仪器公司还收购合并国际原子吸收光谱仪著名品牌GBC。这次招标采购的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用于检测农业生态环境(气、水、土)和作物中的元素含量,大多是常量、半微量和微量级的检测水平,国产的原子吸收光谱仪可配火焰和石墨炉原子化系统和氢化物发生器等,检出限已达微克级和Pg级,远胜于这次采购单位学科研究的要求,所以大可不必招标采购进口的原子吸收光谱仪。 /p p    strong 例四、品目号12-4和12-5 微波消解仪 /strong /p p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微波技术首次用来加热处理分析化学样品,由此开启了一门物理和化学的交叉学科——微波化学。微波消解技术相对于传统样品预处理技术来说,具有省时节能、 环境友好、快速简便、消解效果好、试剂用量少、通用性强、空白值低等优点,同时避免了易挥发元素的损失,成为各类元素分析样品前处理最为优选的工具,适用于从土壤、植物、矿物和生物组织中提取各种有效成分。上世纪80年代,我国所用的微波消解仪为国外CEM和麦尔斯通公司所垄断 此后中科院上海分院科技人员开发出我国的微波消觧仪,接着上海有三个厂家生产性能与国际品牌相当的微波消解仪,並且陆续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出微波消解、萃取、合成二用仪和三用仪。如今,全国有十几家企业生产出各具特点的微波消解仪,其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微波源、高压罐等都已解决 上述二大国际品牌的垄断局面早已结束,而且其销售额逐年大幅度下降 如今,不仅一般单位、大专院校,甚至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已采用国产微波消解仪了。而这次招标采购中,仍拟定进口国外的微波消解仪,也颇使人费解。(详情可参阅我为科学仪器设备应用示范中心于2012年举办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研讨会》之约而撰写的“微波技术在样品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p p   除上述四例之外,从招标货物一览表中还可见到诸多应进一步探讨和更正之处,如荧光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流动分析仪、土壤养分速测仪、超低温冰箱、人工气候箱、细胞破碎仪、酶标仪、高速冷冻离心机、台式冷冻离心机等需要进口吗?又如,将液相-质谱联用仪或液-质-质联用仪(LC-MS、LC-MS-MS)拆成二个品目招标合适吗?须知联用仪的接口是关键部位,宜统筹招标。再如上述联用仪的数量、同位素质谱仪的数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鏡的数量要如此多吗?利用率高吗?这些大型、超大型仪器都很昂贵,采购前都应筹划将来如何开展协作共用和向社会开放使用,提高使用率,更不能闲置浪费。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不少科研设施仪器重复建设购置,闲置浪费比较严重,专业服务能力不高。国务院也发布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 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这些都应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招标采购仪器设备中予以坚决贯彻执行的。 /p p   鉴于以上所述,我认为,这次招标,从技术标书拟定、审标、评标..,都存在诸多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和更正之处,为确保不失误和堵截可能潜在的不正之风,特此我紧急建议: /p p   一、援引我国招标法和政府采购法中有关条款,立即发布公告,暂停本次招标采购的进程,即暂停投标、开标、评标、发布中标公告和签订合同。 /p p   二、对这次招标文件,特别是技术部份和招标货物一览表进行全面、过细的论证和复审及修訂,为此: /p p   1、责成各学科群的建设单位立即补送“申请采购仪器设备的技术说明”,应逐一说明每台仪器在学科群开展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即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的专业服务能力,说明根据分析测试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国际文献中所要求的核心技术指标如:最低检出限、灵敏度(或精度、回收率)、重现性、分辨率; /p p   2、为此主管单位和采购代理单位,应立即着手建立专家库,所选专家不仅要有技术职称,更重要的要如实填报从事的专业和最熟悉的专业及特长,这些均可用百度等大网站上搜索、核实;; /p p   3、应急这次招标(编者注:指对此次招标的应急方案),可先建立与仪器设备、分析测试和动植物生理和生态及环保方面的专业完全对口的专家组,鉴于前俩专业,我们农口专家水平比起著名的大学和中科院的专家均逊色,环保方面也不及环保部,故选择专家人选不要局限于农口; /p p   4、以上准备工作大约一周时间可完成,接着主管单位和采购代理单位即可会同上述“3、”中组成的专家组对本次招标文件的技术部份和货物采购一览表进行复审和修訂,对已发布中标公告中的不妥部分,研究出应对措施。 /p p   我年事已高,撰写以上文字也感吃力和力不从心。也许可说我老朽多管闲事,也许你们没有时间和耐心阅读;我从媒体、网站获知这次招标公告中发现以上所述的诸多问题很可能不够全面;但该项目是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关系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当前新常态下所倡导的原则和力克不正之风,关系到如何珍惜纳税人的钱,我不忍心不闻不问!尽管我老朽已近耄耋之年,早已无官帽,也无院士的光环,只有几个学会名誉副理事长的虚衔而已。但如今正是倡导要讲实话、办实事,可大胆地说出想说的话的好时代。这也使我回忆起2014年3月,我从媒体上发现甘粛省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进行招标采购仪器设备中不妥之处,撰写了《要珍惜纳税人的钱 在仪器设备招标采购中要谨慎、透明和风正》一文。媒体报导后,该项招标先暂停,而后釆取了弥补措施。也使我回想起此前,为加强西南地区药检能力,招标采购一批仪器设备,在审查技术标书时,与会专家依据我国药典,指出标书有诸多不妥,建议重新撰写,据说标书未作修订,强行招标,签合同,事过不久,即听说东窗事发,立案审查。在审查标书时,有几位专家建议我执笔,写一份材料呈报主管部门,但我未察觉其必要性,而未动笔, 未能挽回损失。有鉴于此,我老朽着力呈报此材料。 /p p   以上见解供有关部门领导参考!并与关心此事例的同志们共商榷!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蒋士强诚书于2015年5月24日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255) " 【仪器信息网 4月21日】 /span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0421/158353.shtml" 农业部2.8亿采购大批量仪器设备 /a /strong /p p    strong 作者简介 /strong /p p   蒋士强(1936年11月16日---),1958年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专业毕业,1958——1977年,在水电部设计研究院从事工程物探仪器、方法和应用技术研究,著有《电测找水》一书。 /p p   1977年调入中国农科院以来,从事科学仪器与测试技术在农业、生物技术、检验检疫和环境检测中应用研究 近二十多年,致力于食品和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与检测技术研究。曾主持并完成二项部重课题,获部级科技二等奖。主要著作:《仪器与农业》 《机械工程手册》第十卷第七篇副主编、撰写了《农用仪器》。主要论文:“温室中的自动控制技术” “纵观农业仪器的现状与发展”、“生物工程中的仪器设备,”、“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及其测试分析技术”、“仪器仪表在科技兴农中的作用与展望”、“氮、蛋白质测定方法与仪器评述”、“农业测试分析” 、“农业样品分析”、“现代科学仪器与分析科学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与展望”、“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与分析测试技术”、“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方法与仪器”、“我国科学仪器技术差距、产业状况和加速提升产业化水平的建议”、“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对科学仪器和测试技术的需求”、“加强食品毒理学研究和风险性評估,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和食品安全保障鏈”、“食品安全快速筛检技术现状与展望”、“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与检测体系建设”,以及应农业部、科技部、发改委(中咨公司)之約撰写的项目评估报告和咨询报告等二百余篇。 /p p   曾被聘为& quot 农业部世行货款项目”、“发改委吉林世行贷款项目”、“日本无偿援助项目”、“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設项目”、“科技部科学仪器研发专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等项目专家顾问组组长或成员,以及多个企业收购事宜技术顾问。 曾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专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理事。现为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分会和检验检疫仪器应用技术分会名誉副理事长、分析仪器分会高级顾问,“现代科学仪器”副主编,科技部、农业部、发改委、工信部、质检总局咨询专家。享受囯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p
  • 清研精准获长城资本战略投资,加速智能电动汽车检测技术革新
    近日,清研精准宣布获得长城资本数千万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此次投资不仅标志着清研精准在技术创新与市场潜力方面得到了行业巨头的高度认可,也预示着双方将共同推动加速智能电动汽车检测技术的革新。此前,清研精准已获得包含百度风投、壳牌资本、奇绩创坛、小苗朗程等多家机构的投资。左:长城资本总经理唐杰 右:清研精准创始人兼CEO董汉清研精准研发工具测试平台覆盖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售后的全生命周期场景,从多维度数据融合的角度,打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清研精准实现了测试工具链的核心硬件100%自主可控,充分满足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供应商的研发测试需求,同时自研的核心软件平台能够完全向车企开放。清研精准新能源汽车测试设备据悉,清研精准作为行业领先的基础工具提供商,也在积极拓展全球市场,已与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区的当地企业展开深度战略合作。清研精准实现全球化的深度融合,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未来将继续发挥其在检测领域的专业优势,与更多的国际伙伴强强联手。引入产业资本是清研精准商业化战略的重要一环。本次长城汽车通过旗下产业资本对清研精准进行战略投资,体现了在基础检测工具方面的战略布局和对清研精准的高度认可,不仅在研发、生产、售后端为清研精准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也进一步推动了其在新技术研发测试验证、生产质量管控、售后维修维护等方面的创新突破。长城资本总经理唐杰提到,在汽车产业快速变革的当下,特别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汽车检测工具及其相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高质量、智能化的检测工具不仅能够提高汽车研发、制造以及维修的效率,保障车辆的安全性能,也是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长城资本看好清研精准在汽车国产化检测工具领域的卓越表现,唐杰表示:“清研精准在检测领域具备深厚积累和创新能力,我们希望帮助清研精准加速技术迭代和市场拓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携手推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成波出席见证了签约仪式,他谈到:“清研精准是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的孵化企业,在汽车检测装备领域健康快速成长。公司名副其实,‘精准’二字不仅是品牌标识,更是其检测技术的核心所在,展现出清华对品质的追求与技术的把控。清研精准携手国内顶尖的产业投资力量长城资本,为清研精准导入丰富的行业资源,助推其在汽车检测赛道上加速发展。”清研精准创始人兼CEO董汉表示:“长城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不仅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拥有深厚的积淀,更在智能电动汽车的创新发展上具备前瞻性的战略布局。长城资本为我们带来了资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还有深厚的行业背景、丰富的资源网络以及对汽车产业链的深刻理解。我们期待与长城资本携手,共同探索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为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从左至右:清研精准联合创始人兼CTO舒伟、长城资本总经理唐杰、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成波、清研精准创始人兼CEO董汉、清研精准联合创始人兼CMO陈超)
  • 湖北打造中部地区“创新策源地”:正在加速建设实验室、科学装置等
    七大湖北实验室、九大科学装置、九大创新中心、七大功能板块、三条千亿产业大道、两大万亿产业集群… … 在湖北东部,一条由中国光谷出发,连接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五个城市,沿长江经济带延展的科创大走廊正在加速建成。  未来,这里将强化基础研究,打造中部地区“创新策源地”。  一批实验室,加装新兴产业“发动机”  光谷实验室日前召开理事会明确,实验室将聚焦激光技术与装备、生物医学影像装备等方向,并确定9位首席科学家、学术委员会21位院士名单,堪称“豪华阵容”。  “我们聚集了湖北省光电领域的丰富资源,高校、院所、企业联动,好比握成一个拳头,共同做大做强。”光谷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邵新宇说,每年将聚焦4到5项“卡脖子”问题,与企业联手攻关。  今年2月18日,春节后开工第一天,湖北省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宣布设立首批7个“湖北实验室”,探索科技体制改革。  成立两个月来,光谷实验室“喜讯不断”:实验室与精测电子等高新技术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陆培祥教授团队的高次谐波光谱研究持续领先世界 闫大鹏博士团队12000W激光器件国产化进程加快。  除光谷实验室外,还有珞珈实验室、江夏实验室、洪山实验室、江城实验室、东湖实验室、九峰山实验室。  7家湖北实验室分别从湖北优势学科和重点产业出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湖北发展需要,瞄准光电科学、生物安全、空天科技、生物育种等领域,集中发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装“发动机”。  一座科学城,誓做科技创新“领头羊”  武汉市东南角梁子湖畔,一个精美的展示中心格外引人注目,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在它周边,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中国船舶通信与电子信息技术基地等重大科技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6月10日,湖北省主要领导宣布东湖科学城正式开建,并要求东湖科学城依托中国光谷的科研和产业优势,推动教育资源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做大做强光电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  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汪祥旺说,相比30多年前设立被称为中国光谷的东湖高新区,如今设立东湖科学城的影响或更加深远,将在未来30年深刻影响湖北乃至中国。  东湖科学城的开工,让紧邻的鄂州市格外兴奋。因为“近水楼台”,鄂州很早就与武汉共建产业园,深化与武汉高校院所合作,布局重大科技基础项目。  近些年,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先后在此设立分校或院所。东湖高新科技创意城、光谷联合科技城等一批创新平台拔地而起,引来不少高科技项目落地转化。  一条大走廊,串起万亿级产业“聚集带”  今年2月,湖北发布《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以东湖科学城为创新极核,辐射带动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等城市协同发展,打造“创新策源地”。  距离武汉仅一小时车程的黄石,最早嗅到创新的“味道”。6月底,黄石东贝集团以32件专利作为质押,成功获得3000万元银行贷款。“作为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东贝集团不再‘傻大粗’,已是‘高精尖’。”东贝集团董事长杨百昌说,这得益于集团乘上“创新快车”,投入1.6亿元进行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  与黄石一样,“武鄂黄黄咸”一直是湖北“老工业地区”,曾是冶金走廊、服装走廊和建材走廊。近些年来,取而代之的是“芯片—新型显示屏—智能终端—互联网”的“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  黄冈市与武汉东湖高新区合作建设的光谷黄冈科技园7月12日正式开园,将积极对接“光芯屏端网”外溢产业。目前,已引进落户10余个项目,总投资40多亿元。  除“光芯屏端网”外,光谷生物城已聚集2400余家企业,实现产业总收入3000多亿元。素有“温泉之城”美誉的咸宁,也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突出发展以医养为主的大健康产业。
  • 玩具出口欧盟标准轮番提高 成本压力加速行业整合
    欧美轮番提高进口玩具安全标准给中国玩具出口带来巨大压力。有企业称,出口欧美玩具的检测费用甚至高于玩具生产成本,这对尚处于生产代工阶段的中小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商战实践证明,只有时刻跟踪标准变化趋势、按照高标准生产产品,才能为企业赢得商机,赢得市场。   “今年对于玩具行业来说绝非坦途。”这是第111届广交会上大部分中国玩具企业的心声。   近日,欧美玩具标准轮番提高门槛,收紧重金属含量限值,令玩具企业出口之路“步步惊心”。继3月欧盟发布2012/7/EC玩具安全指令收紧镉限值含量之后,美国亦通过新版玩具安全标准ASTMF963-20112011年美国玩具安全标准,该法令对8种可迁移元素的限制已与欧盟标准接轨,并将于6月12日强制生效。而2012/7/EC号指令则将于2013年7月20日起在欧盟各地实施。   除了要面对物料成本上涨、海外需求萎缩等“内外交困”的压力,中国玩具企业更要在重重标准的煎熬之下寻求突围。作为中国玩具出口最大的两个市场,美国、欧盟此番设限给中国玩具出口带来的压力可以预见。   广交会上接受本报采访的玩具企业直呼:“这一行越来越难做了!”但也有企业称,唯有见招拆招,以最高的标准生产,才能“玩转”欧美标准。业内人士称,玩具出口仍未终结,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整合期。   成本压力加速行业整合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玩具检测标准提高的负面影响是致命的。宁波长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经理张国强指出,新标准对于产品的生产工艺、原材料、颜色印刷、警示标识都有所提高,将增加产品的检测费用,企业出口成本势必被提高。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玩具实验室经理林峥霞介绍说,玩具的检测费用相对玩具生产成本更高。2011年美国玩具安全标准对化学测试更广,检测费也相应增加。一个普通毛绒玩具的检测费用约在800元~1000元,每个部件都需检测,包括塑料部件眼睛、鼻子等的牢固度、线缝、塑料边缘光滑度、绳子长度、防火性、化学重金属含量、物理机械、燃烧性能等各个项目。   某家小型玩具企业负责人举例称:“美国玩具标准对线缝作出更高要求,那么缝纫机的针距必须缩小,换机器会导致成本增加”。该负责人还表示,如此一来,产品初期、中期、后期都要验货,每个检测环节要花费一笔钱,产品成本提高近30%。   而一组产品动辄五六千元的检测成本,或可作为产品报价的一部分,由客户来出 或可平摊计入产品单价,那么价格上涨成为必然。但无论选择哪一种成本消化模式,企业订单减少的可能性都会增加。   业内人士称,玩具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中国玩具制造的创新能力还十分欠缺,设计、包装能力薄弱,处于生产代加工阶段,企业没有产品定价权,发展空间有限。   林峥霞直言:“玩具检测费用的增加对出口量较低的企业经营成本的影响更大。”在目前玩具出口行业整体利润较低的情况下,行业内的整合或将加速。   走在标准之上   尽管主要市场的玩具标准不断提高,但记者也欣喜地发现,一些企业主动应对,成功地迈过一道又一道“门槛”。   奥林达玩具公司主打产品为木制玩具,为欧美某些大型玩具零售商的供应商,该公司经理武聪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公司最关注的是玩具涂料方面的指令,2012年欧盟玩具限定的油漆有害物质将从8种重金属提升到19种,对工艺要求更高。但武聪慧表示,工厂一直采用高标准油漆,符合欧美市场的检测要求。公司已经打算从今年10月份之后采用欧盟2013年的标准生产。“早已有客户从去年年底就提出照此标准执行,我们即使不更改油漆材料也能达到要求,几乎不会有成本压力,但这对刚达标的企业来说肯定会大大增加边际成本。”武聪慧说。
  • 华测检测并购国有数字认证企业 外延扩张步伐加速
    事件  华测以竞拍的方式取得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郑州未来集团有限公司合计持有的河南省数字证书有限责任公司挂牌出让的71.26%股权,交易价格为7,100 万元,成为其控股股东。  该标的公司是河南省专门负责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网上身份认证和信任服务的认证机构。公司凭借自己独特的优势致力于构建服务河南、辐射周边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网络应用公共安全数字认证基础平台。主要客户涵盖河南省国税、地税、信阳政府等政府机构,以及河南省烟草、济源市农村信用联社等企业和个人。累计发放企业证书数量377,296,个人证书数量:2,124,209。  评论  华测首次以竞拍方式取得国有股权,并控股该公司,在检测行业国企改革中取得突破。这符合检测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方向,有利于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未来在国企改革领域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涌现。  收购价格合理。河南省数字证书有限责任公司2015 年收入5,232万元,净利润764 万元,现金资产近3,000 万元。公司有望进一步在政务信息化以及在银行等商业领域拓展,未来收入和利润均有较高成长空间。公司本次交易价格对应的2015/16 年P/E 分别约为13x、10x。  丰富公司产品线,具有潜在协同效应。公司首次布局于互联网相关检测认证业务,有利于公司进一步熟悉该行业,为未来在互联网及软件领域的检测认证业务布局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本次收购有望助推公司的检测业务加速无纸化、信息化。  公司的外延扩张步伐有望加速,平台型公司格局已定。公司今年的收购步伐显著提速,1 季度在医疗、消费品等领域已完成3 项小型并购 随着本轮增发完成,预计并购会再度加速。检测认证行业作为碎片化市场,各行业均需要优秀人才加盟。公司除了从外部并购优质公司,还在内部实施员工创业计划,最大化利用上市公司平台,期望成为比肩外资巨头的国内最强检测认证集团。
  • 朱溢眉等开发出TEM衍生产品:引入加速器技术,低成本捕捉微观动态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12月,在美国加州圣马特奥举行的2019年R& amp D 100 Awards盛典上,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部的高级物理学家兼组长朱溢眉与美国Euclid TechLabs公司、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和日本电子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发的“电子束脉冲发生器”获得“2019 R& amp D 100”奖。 /p p   这种低成本的无激光设备可以改装配置到传统的透射电子显微镜中,达到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能量和生物材料的动态行为成像。 /p p   《 R& amp D World》杂志将其评选为年度100大创新之一,他们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电子束脉冲发生器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技术,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材料的动态行为进行成像,无需复杂且昂贵的脉冲激光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866d4aa7-17cb-46b2-8388-70151e24180d.jpg" title=" d3641119-720px.jpg" alt=" d3641119-720px.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该脉冲发生器使传统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能够捕获超快的物质过程,如原子振动和电荷转移,而不需要复杂而昂贵的脉冲激光器。照片中,朱溢眉坐在最前,站在其后面的是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研究助理付学文,主要着手展现脉冲发生器探测超快过程的能力。站在远端的两位分别是Euclid TechLabs公司工程师Hyeokmin Choe(左)和美国石溪大学研究生Chase Rendall(右),他们分别致力于将该设备应用于生物分子和量子材料。 /span /p p    strong 技术背景 /strong /p p   由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埃米级或更出色的空间分辨率,TEM已成为解析多种材料原子和电子结构的强大工具,应用材料包括高温超导体、铁电和铁磁、催化剂和电池等。但是,常规TEM视频速率约为每秒30帧,即33毫秒,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这太慢而无法捕获这些材料中的原子振动、晶格运动、电荷转移、离子迁移、电磁转换和其他动态过程。这种限制主要是由于TEM中产生的电子束是连续的而不是脉冲的。 /span /strong /p p   在过去的15年里,探索材料的原子振动、晶格运动等的动态过程,可以通过为TEM配置可产生电子束的脉冲激光来实现,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但是基于激光器的超快TEM非常复杂且昂贵,需要对TEM进行重大修改,并且需要专业人员来操作激光系统 /span /strong 。 /p p    strong 技术方案 /strong /p p   该研究小组的解决方案是电子脉冲发生器代替激光。他们使用加速器技术将电子的连续波形(电子具有类似于波的特性,以一定的频率振荡)“切割”形成10皮秒(1皮秒为万亿分之一秒)的超短脉冲,具有高重复频率(兆赫到千兆赫),用于频闪模式下的超快TEM实验。在这种模式下,脉冲被重复地循环,以创建一个时间分辨率的图像,类似于胶卷是由一系列单独的图片组成,当快速连续地观看时,就会产生连续运动的效果。脉冲的频率可以根据感兴趣现象的自然时间尺度来调整。例如,金属-绝缘体的跃迁或自旋波的传播,只要现象是可重复的,这个过程就可以被捕获。 /p p   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部的高级物理学家,电子显微镜和纳米结构小组负责人 朱溢眉表示,“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将加速器技术与电子显微镜相结合是前所未有的 /strong /span 。” 朱溢眉与其之前一位学生June Lau(现就职于NIST)提出了电子脉冲发生器的想法,带着这个想法咨询了专门从事加速器开发的研发公司——Euclid TechLabs公司,并进一步进行合作。“在过去的五年里,双方的合作不仅带来一些列科研成果及美国专利的发表,而且还产生了可用于商业TEM的可衍生产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4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9a885446-3580-47f8-94f0-0ef1e36b0fc9.jpg" title=" electron-pulser-720px.jpg" alt=" electron-pulser-720px.jpg" width=" 600" height=" 44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可以将电子束脉冲发生器(在图中右上角放大部分)改装到现有的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以将电子的正常连续波形转变为脉冲束,以进行频闪超快实验。紫色框显示脉冲束,时间间隔为100皮秒。 /span /p p   该团队在Euclid公司开发并制造了电子脉冲发生器,在日本电子美国总部的TEM中测试了该设备,然后将其安装在NIST和布鲁克海文实验室TEM中,以不同电压工作。此后,他们一直在进行不同的实验以探索该设备的功能,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包括它是否可用于探测具有高电子相关的材料甚至生物样品中的超快动力学 /strong /span 。众所周知,通常用于TEM中的高能电子束会破坏原子键,从而破坏生物样品。但是,如果断裂的化学键能在脉冲之间自愈,辐射损伤便可能会减轻。 /p p   “有机会与电子显微镜专家合作非常令我感到兴奋,” Euclid工程部副总裁Chunguang Jing说, “我希望我们的共同努力将带来一个有用的商业产品,可以影响电子显微镜领域。” /p p   “这项技术把我们带到了未知的领域,” 朱溢眉说,“现在,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我们不仅可以做时间分辨的测量,还可以看到生物分子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span /strong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我们希望我们相对廉价的技术将为科学界提供一种手段,以在所需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捕获和理解功能材料的微观结构、电子结构和自旋状态 /strong /span 。” /p p   布鲁克海文的贡献得到了美国能源部基础能源科学办公室的支持,欧几里德得到了美国能源部小企业创新研究补助金的支持,NIST得到了内部研发资金的支持。 /p p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是由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资助的。科学办公室是美国物理科学基础研究的最大支持者,并且致力于解决当今时代最紧迫的挑战。 /p p    strong 附:关于获奖 /strong /p p   自1962年以来,每年的R& amp D 100大奖一直表彰科学技术方面的革命性思想。40多位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团选出了今年的获奖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6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b4f52ac1-4a06-4b01-9755-7effd10eb505.jpg" title=" 1.png" alt=" 1.png" width=" 200" height=" 6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R& amp D World副总裁兼编辑总监Paul J. Heney说:“这100项获胜的产品和技术将在未来几年改变行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p p   布鲁克海文获得此奖是2019年授予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的众多奖项之一。 /p p   美国能源部长Rick Perry表示:“这些奖项认可了我们国家实验室以开创性的思想形式提供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价值,这些思想一旦成功就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为实验室不断重新定义可能的能力而感到自豪,这有助于确保我们国家更加繁荣和安全的未来。” /p p   自1987年以来,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已经获得37项R& amp D 100大奖。获奖的技术包括显微镜光学、电催化剂、纳米变形方法和辐射探测器等。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