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标准体量仪

仪器信息网标准体量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标准体量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标准体量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标准体量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标准体量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标准体量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标准体量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标准体量仪相关的资讯

  • 瞄准半导体量检测市场,微崇半导体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近日,半导体量检测设备制造商微崇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下称“微崇半导体”)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新潮创投、建发新兴投资、水木创投、永昌盛资本共同投资,老股东临芯投资持续加注。此次资金将用于新产品研发、推进产品机台量产、市场拓展,以及团队扩充和建设。▍投资标的一、公司简介微崇半导体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半导体检测设备研发生产商。公司团队立足于非线性光学晶圆检测技术,致力于研发先进的半导体检测技术,生产高精度的半导体检测设备。微崇半导体可实现对晶圆的非接触、无损伤、在线、快速检测,精准判别与定位晶圆缺陷,在研发、爬坡、量产各个阶段为客户带来价值,也为半导体前道检测产业的革新提供了新的动力。二、领域概况1. 半导体检测设备贯穿于晶体制造的每一道制程工艺,负责保证芯片的性能与生产良率,是半导体前道制造设备中仅次于薄膜沉积、光刻和刻蚀的第四大核心设备。如今,随着芯片制造中先进制程和复杂工艺的使用,制造过程对于半导体检测设备的需求量激增。根据SEMI提供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半导体量检测设备市场规模约108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市场规模占比最大,约为32亿美元。2. 由于半导体设备领域存在较高的技术、资金及产业协同等壁垒,与国外企业相比,本土量检测设备企业起步较晚,整体实力和规模与国外竞争对手存在较大差距。根据中国国际招标网数据统计,本土半导体量检测产线仍主要依赖于KLA、Onto、Camtek等进口品牌,设备国产化率不到5%。然而,经过多年来的不懈追赶,本土企业技术水平迅速提升,国产化设备在部分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相关细分领域产品亦得到下游客户的积极认可。三、核心竞争力1. 在产品方面,微崇半导体应用二谐波检测技术,创新性地将超快光学和非线性光学运用在半导体量检测领域,可精准、快速地检测晶圆生产中“不可见”的内部晶格缺陷和电学特性,在各个制造阶段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问题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核心产品ASPIRER 3000非线性光学晶圆缺陷检测系统已经实现量产,为国内头部企业提供晶圆级别的缺陷检测、膜层质量及界面态的综合测试分析等技术服务。2. 在团队方面,微崇半导体由领先的海归半导体设备技术团队发起,联合中国资深工程师和科学家团队共同建立。公司创始团队有着美韩先进晶圆厂和设备厂的资深经验,团队成员包含前外企高管、985/211高校教授、资深工程师以及多名优秀海外名校毕业生。目前,团队人数超30人,研发人员占比70%以上。▍投资机构建发新兴投资厦门建发新兴产业股权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建发新兴投资”)成立于2014年,是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下设的专门从事少数股权投资的独立平台。建发新兴投资专注于医疗健康、文化创意、互联网应用/TMT、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投资机会,重点投资成长期及成熟期的企业。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建发新兴投资在管基金6只,投资公司94家,其中拟上市公司14家,多次被投公司10家,IPO公司8家。投资轮次为股权投资、C轮、B轮等,主要涉及医疗健康、先进制造、生产制造、企业服务等领域。公司测评:由财联社创投通发起,旨在研究公司科创实力,凭借企业科创力评估模型,从技术质量、专利布局、技术影响力、公司竞争力、研发规模和稳定性等维度,挖掘最具科创实力的公司。
  • 四部门:加强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培育100家测量仪器品牌企业
    1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原文如下: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技术基础。国家测量体系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以来,开启了以测量单位数字化、测量标准量子化、测量技术先进化、测量管理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测量”时代。为推动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建立完善,满足经济社会对高效精准测量的需求,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积极开展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测量技术、测量仪器设备的研究和应用,以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为手段,服务支撑测量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测量数据的广泛应用,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创新引领,优化升级。以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为契机,加大计量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共用性、探索性和颠覆性测量技术研究,加快量子测量标准和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制,补充完善重点测量方法,提升现有测量能力和水平。需求牵引,重点突破。围绕制造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全面梳理经济社会各领域对精准测量的需求,系统分析普遍性和关键共性测量难题,明确测量技术研究主攻方向和建设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突破。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从政府层面加大对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发挥市场在测量技术创新和测量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开放共享,协同推进。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建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协同攻关和成果共享机制,形成理论研究为基础、产业需求为主导、技术攻关有机制、成果转化有渠道的协同推进局面。(三)工作目标。到2035年,计量基准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数字化量传溯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部分重点领域测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研制成功一大批国产测量仪器设备,新建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核心测量仪器设备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建设50家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培育100家测量仪器设备品牌企业,形成200项核心测量技术或能力。全社会精准测量和有效溯源意识得到明显增强,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测量活动更加规范,测量数据应用更加广泛。测量技术协同创新与共享机制基本建立,测量技术资源利用率得到明显提高,测量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水平显著提升。二、重点任务(一)建立先进量传溯源体系。紧密结合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基本物理常数精密测量技术和量子计量基础研究,推动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高准确度、高稳定性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建设。加快量子传感和芯片级计量技术、新型量传溯源技术研究,研制具有典型量子化特征的测量仪器设备,建立计量标准和测量参数传递数字链路,推动量值溯源扁平化发展。积极推进计量数字化,加强数字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计量标准和测量仪器设备数字化技术研究。(二)优化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建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增强计量基准自主可控能力,创新计量基准全链条管理机制。改革计量标准体系架构,统筹考虑技术能力和现实需求,建立以国家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行业)计量标准、企事业计量标准为主体的层次分明、链条清晰的计量标准基础设施网络。实施标准物质能力提升工程,加快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自然资源和刑事司法等重点领域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加强标准物质监管能力建设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探索建立标准物质量值验证和质量追溯工作机制,建设一批标准物质量值核查验证实验室,开发建设标准物质质量追溯平台,形成标准物质研发、生产、应用全生命周期监管能力。(三)加快先进测量技术研究。加强计量学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原始创新。围绕时间单位重新定义,重点研究量子计量技术及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小型化技术。加快推动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试验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满足空天、深空、深海高精度探测和精密量子测量等重大应用需求。研究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核安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量测量需求,研究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方法,突破在线、动态、远程、快速校准技术,解决极端量、复杂量、微观量等准确测量难题。研究数字化模拟测量、工业物联、跨尺度测量、复杂系统综合测量等关键技术,不断填补新领域测量技术空白。(四)推动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研发和应用。加强高端仪器设备核心设计、核心器件、核心控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推动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测量仪器设备中的应用,积极推进测量仪器设备智能化、网络化。加强高精度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的研制和应用,基本实现关键核心设备自主可控。实施测量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测量仪器设备研发,提升测量仪器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研究建立测量仪器设备计量测试评价制度,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测量仪器设备品牌。加快专用测量系统的研制,形成满足航空航天、海洋监测、交通运输等装备研制生产任务和重大工程需求的测量能力。(五)建设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针对各领域测量能力的不足,加强国家测量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推进大型测量仪器设备、科学测量数据等测量技术基础平台建设,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强化测量实验室计量溯源性意识和要求,保证测量结果准确、一致和有效。加强行业或区域测量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测量资源整合,优化行业、区域测量资源配置。鼓励各类测量主体建立联合实验室和技术创新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强测量资源开放共享,推动测量资源一体化发展。(六)提升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鼓励企业加强测量投入,合理配备测量设备,严格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建立必要的计量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研究建立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推动企业进行对标达标,发挥先进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企业自愿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动先进测量技术要素和管理手段在企业的应用。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链链长企业,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全面提升核心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加快先进测量技术攻关成果的落地应用,带动产业上下游融通创新、协同发展。(七)推进测量数据积累和应用。引导企业建立产品研制、生产、试验、使用过程动态测量数据信息库,开展测量数据分析研究,改进企业生产控制流程,提高产品控制精度和质量,完善产品全寿命周期数据管理。加强测量数据智能化采集、分析与应用,推进测量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建立智慧计量实验室和智能计量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赋能。积极将测量数据纳入工程领域数字化科研过程,推动测量数据资源在工程领域集成应用。加快建设国家计量数据中心,培育一批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示范基地,探索建立国家标准参考数据中心,提升测量数据价值挖掘能力,实现跨行业、跨领域测量数据融合、共享和应用。(八)完善先进测量技术规范。研究建立适应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需要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充分借鉴吸收国际先进测量技术成果和经验,开展测量活动梳理和测量数据研究分析,组织制定一批对测量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测量技术规范,指导测量活动规范化、科学化开展。分析梳理各产业领域工程实践活动被测参数,建立动态、开放的参数信息库。加强复杂被测对象、复杂工况环境、复杂耦合关系等工程应用场景的参数测量方法研究,建立满足工程实践要求的测量技术规范。(九)优化先进测量技术服务。鼓励社会各方资源围绕国家重点领域测量需求,建立各类先进测量服务机构,为行业发展提供精准测量服务。发挥中央企业优势作用,在战略性、关键性重大测量项目上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各领域先进测量“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测量标兵,推动先进测量能力差异化、多样化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围绕产业测量测试需求,加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形成关键参数测量、仪器设备校准、产品测试评价、系统方案集成的一站式服务能力,建立全产业链计量溯源体系,提升全产业链计量测试服务和全寿命周期计量保障水平。搭建国家先进测量技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测量需求和测量服务的公开化、信息化。(十)发挥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推动作用。积极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各要素的协同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链条、全流程、全体系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推动计量与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相互参考借鉴和共享共用,以精准计量推动标准数据和方法的科学验证,通过标准促进计量价值的应用体现;强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计量溯源性的概念,通过先进测量技术和测量手段不断丰富完善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内涵。聚焦测量数据分析和应用,探索测量数据成果标准化途径,形成标准测量数据包、标准测量模型等,研究采用标准测量数据包、标准测量模型的认证认可方法和程序。(十一)培养先进测量人才队伍。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战略咨询专家智库,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加强对计量测试相关专业学科建设的引导,优化高等院校计量测试相关专业设置,推动计量测试相关专业与通信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以及量子信息科学等相关专业协同建设。完善注册计量师制度,加强产教研用融合,加强计量技术机构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支持各领域科研项目吸纳计量技术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促进测量人才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学协会作用,加强测量技术人才培训,打造富有自主创新精神、专业技术能力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测量人才队伍。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予以全面规划和重点考虑,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落实措施。在国家层面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推进办公室,强化各部门组织协调和沟通协作。鼓励地方和行业、企业积极探索和创设推进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模式,进行先行先试和推广示范。(二)完善制度保障。争取将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积极推动将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写入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测量程序、测量过程和测量数据等规范和使用提出明确要求。搭建多方测量主体共同参与的联合科研攻关机制,完善先进测量技术应用结果比对、成果评价等制度,推动测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三)加大政策支持。从政策、资金、科研、人才等各方面鼓励先进测量技术的研发、先进测量设备和方法的研制和应用、先进测量技术规范的完善,不断强化测量过程控制和测量结果应用,提升测量能力和水平。在国家重大工程和科技计划中对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予以重点考虑和倾斜。(四)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测量技术专利导航,引导各单位加强测量领域知识产权战略储备。推动各单位及时将先进测量科研成果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并通过转让、许可、折价入股激励等形式取得市场收益。研究建立先进测量科研成果技术附加值评价体系,提升各领域对先进测量科研成果的重视程度。建设先进测量领域专题数据库,积极推进先进测量领域知识产权信息开放、共享和利用,促进测量领域知识产权成果的广泛应用。(五)普及先进测量理念。结合“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等活动,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大力普及测量知识,强调测量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全民测量意识,更新溯源概念和理念,营造支持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加大企业测量工作宣传培训,帮助企业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健全测量管理制度,提升测量能力和水平。(六)加强国际测量合作。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测量技术和测量管理经验,丰富完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内涵。探索建立国际、区域先进测量技术联盟,加强测量技术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先进测量技术能力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测量领域的全球治理,推动在重要领域影响或主导国际测量技术规范的制定,加大先进测量成果的国际化应用和推广。积极参加国际测量比对,不断提升获得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与测量能力,增强我国在国际测量领域的话语权。市场监管总局科 技 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 资 委知识产权局2021年12月29日
  • 国仪量子首个量子测量仪器企业标准备案成功
    日前,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制定的《固态量子材料自旋信息测量仪》企业标准顺利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登记备案。该标准将于2019年12月20日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个面向量子精密测量领域产品的企业标准。通过对产品企业标准的制定,规范了固态量子材料自旋信息测量仪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已达到整个生产过程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废品率降低,经济效益提高。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国仪量子通过产品企业标准的制定建立自己的竞争壁垒,树立行业领导品牌,积极提升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公众形象。通过规范产品,破除各种各样技术贸易的壁垒,从而抢占国际国内市场先机,在产品参数的设定等方面引领产品或者行业的动向。国仪量子实现了标准体系建设零的突破,下一步将积极参与到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中,提升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引领行业的发展,担负起为国造仪的使命,掌握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 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换届
    关于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聘请委员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全国性标准化技术组织。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子测量仪器的技术构成、应用范围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也催生了一批在国内及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及专家。在国家新的标准化政策鼓舞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及专家对标准化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工作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此形势下,我秘书处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了换届申请并获批准。现对换届工作做出如下安排: 1. 换届工作拟定于2011年6月28日之前完成。 2. 请各单位确定参加第四届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委员人选(要求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并填好表格,于6月25日前报到秘书处。 通信地址:北京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1号装备中心 邮 编: 100007 联系人:曹玲、黄英华 电 话:010-84029129 传 真:010-84029064 e-mail: caoling@cesi.ac.cn huangyh@cesi.ac.cn 3. 按照国标委要求:标委会委员实行委员注册登记制度,对新确认的委员进行资格注册,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证书》。请各单位认真选派委员。 附件:全国专业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登记表 2011年6月3日
  • 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召开
    近日,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广西自治区桂林市召开。由河南省计量院长度所黄玉珠、贾晓杰等起草的《水平仪检定器》、《水平仪零位检定器》和《方箱》三项行业标准顺利通过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委员会审查。   水平仪检定器是用于测量小角度的精密仪器,具有准确度高、稳定性好、数据直观、操作方便等特点,逐渐被广大客户认同和使用,但目前国内尚无标准可循。该三项标准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为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对规范产品市场竞争,产业结构优化,推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量具量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2(以下简称:全国量标委)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领导,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发印章,在量具、量仪、数显装置专业领域内,从事全国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负责全国量具、量仪、数显装置专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的技术归口工作。
  • 环境监测市场站上风口 2020年投资体量将逾900亿
    p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环境监测产业链正逐步形成。但是,由于环境监测技术门槛偏高,行业集中度较高。未来,随着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升,海陆空一体化监测网的建设、第三方运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提升,环境监测行业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alt=" " src=" http://img61.hbzhan.com/9/20170601/636319238070475507491.png" width=" 500" align=" middle" height=" 32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监测市场站上风口 2020年投资体量将逾900亿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监测数据质量。”区别于传统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其政策拉动性和法规标准倒逼性,而政策的利好无疑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随着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相继出台实施,尤其是2017年大气十条、水十条相继迎来终考,考核数据的客观真实、准确权威直接关系治理成效的结果。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利好的政策无疑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此前印发的“十三五”规划明确,要“以提升环境质量为核心,”意味着环境监测行业的刚性需求已经从“十一五”的监测网络搭建阶段,“十二五”的“以污染源监测为主”的阶段转向“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阶段。也就是,以空气监测、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为主体的环境监测板块正在迎来里程碑似的发展契机。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消息称,《环保税法》包含的监测参数十分广泛,不仅有空气自动监测、水质自动监测的常规监测参数,还有重金属、VOCs、有毒有害气体等100余种特征污染物监测参数,这些都为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迄今,监测板块走势已有所反应,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近90%。业界普遍预测,环保税征收或将推动环境监测板块迎爆发式发展,可预测空间将远超250亿元。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更为利好的消息是,“十三五”期间,环境监测社会化成为环保系统推进监测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监测事权上收为社会化监测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2015年,环保部发布《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推动全面放开服务性环境监测市场。随后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环保部适度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监管重心下移。2017年初,全国1436个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上收工作如期完成,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水质自动监测站全部站点开始面向第三方运维招标。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监事权上收之后,环境监测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呢?据每经网此前报道,一位地方环保监测中心负责人介绍,每个水环境自动监测站点建设成本超过100万元,每年的运营成本在14万到15万元之间。这也意味着,仅就水环境监测领域而言,未来一年内投资额将逾1亿元。随着环境监测板块持续加码第三方治理,在线环境仪器的运维工作也将从环境监测站逐步交接到第三方运维服务公司,新的市场模式逐渐形成。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在第三方运维机构迎来春天的同时,也促进了上下游监测设备获益明显,并在污染减排、土壤调查等重点环保领域发挥着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发展势头向好。公开资料显示,环境监测行业产业链分工正逐步形成,大部分企业以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为主,在零备件供应、系统集成、设备制造、运营服务等方面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实力的企业群。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国内机构预测,按照全国空气质量监测点和水质自动监测点的目前规模以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服务购买价格,我国环境监测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几十亿。另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测,2020年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或将突破900亿元,5年复合增速约为20%左右,有望成为新的“风口”。与此同时,环境监测产业也将走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多维度发展时代。 /p
  • 默克布局半导体设备领域!1.55 亿欧元收购半导体量检测设备商Unity SC
    近日,德国制药巨头默克(Merck)全球健康创新基金计划以1.55亿欧元(约折合 12.27 亿人民币)的首期付款加上里程碑付款,收购半导体行业计量和检测仪器供应商Unity SC。 默克集团创建于 1668 年,拥有约 350 年历史,总部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市。该集团致力于创新型制药、生命科学以及前沿功能材料技术,以技术为驱动力,为患者和客户创造价值。默克在全球 67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154 个分支机构以及 38,000 名员工。其业务主要分为四大分支:默克雪兰诺业务分支专注于包括生殖、肿瘤、心血管等领域的处方药研发;消费者保健业务分支推动研究和创新,旗下品牌行销全球 100 多个国家;默克密理博业务分支为全球生命科学用户提供完整的产品线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功能性材料业务分支则提供液晶显示屏、效果颜料等特殊化学制品。2023 年 6 月,默克在《福布斯全球企业 2000 强》榜单中排名第 73 位。默克公司表示,此次收购扩大了其推进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的关键技术组合。默克执行董事会成员兼电子业务首席执行官凯贝克曼(Kai Beckmann)说道:“我们坚信 3D 计量工具将进一步推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将计量技术纳入我们的产品组合,使我们能够提供更多的材料和更多的解决方案,有效地解决客户在开发速度更快、功能更强大、效率更高的芯片时所面临的挑战。” 默克在半导体量检测设备行业的重要战略布局,不仅扩大了默克的业务版图,也将为默克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可能对整个半导体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据悉,UnitySC 是一家总部位于法国的半导体计量和检测设备提供商。它将先进的自动光学检测和 3D 成像技术,与深入的焦点线扫描、时间模式干涉测量、光谱测量和相移分析相结合,提供适应特定工业需求和限制的标准和定制解决方案,此外提供专用于其他类型高端工艺的全套设备,特别是化合物半导体、透明基板或特殊设备的图案化和非图案化缺陷检测。UnitySC 是半导体量检测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拥有约 160 名员工,其中 70 名为研发工作人员。其提供的精密计量测量设备能够优化质量和产量,可用于优化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领域以及高带宽存储器应用的芯片制造成本。目前这一收购仍需与法国劳资委员会协商,并获得相关当局的批准。据悉,该交易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后续进展备受业界关注。
  • 标准集团“织物透气量仪”出口东南亚创新高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材料测试仪器设备的综合供应商,公司总部在中国香港,在上海设有分公司,在长沙和深圳等地设有办事处及售后维修中心。上海泛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为标准集团上海分公司,全面负责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和售后服务。2015年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加速国际化战略,目前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以涵盖了远东地区、东南亚诸国、澳大利亚、非洲诸国等,2015你那一季度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纺织仪器出进口再创新高,已经达到100万美元,其中尤其是以“织物透气量仪”为代表的纺织品物理检测仪器出口颇受国外用户青睐,主要因素是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2014-2015年重点投资研发创新,目前一批具备国际先进技术的纺织品检测仪器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研发成果,已经推出便得到了广大的消费者信赖,并且已经远销各国。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研发织物透气量仪具有以下优势:织物透气量仪适用于测量纺织、服装、无纺布等多种材料的透气性 织物被压在选定好的测试头上,仪器产生持续的气流通过试样,并在试样两面产生一定的压差,极短时间内,系统自动计算出试样的透气率。满足标准:BS 5636 JIS L1096-A DIN 53887 ASTM D737 ASTM D3574 EN ISO 9237 GB/T 5453 EDANA 140.2 TAPPI T251 EDANA 140.1 ASTM D737 AFNOR G07-111 ISO 7231等通用标准。产品特点:1.这是一台达到国际水平的检测仪器。2.全量程、全自动检测各种试样的透气性试验。3.专利技术,自动操作,测试时间快速。4.程序支持语言:中、英文。5.数据端口:RS232异步双向。6.测试结果的评估系统。7.采用国际著名品牌的进口压力传感器,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8.采用万向并可锁定滑轮,方便搬移。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提供国际最先进的产品,依赖专业高效的服务团队,整合技术和资源优势,为客户解决科研生产中遇到问题提供支持,从而带动国内科研及相关行业水平的提高。通过个性化的售前产品咨询,高效率的售后安装、维护和维修,专业级的技术支持及应用支持,标准集团正越来越多赢得市场和客户的信赖。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专注于检测仪器行业13年,有着丰富的技术经验积累和众多成功的案列,同全国各大企业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服务和产品质量一流、我们的仪器,价格合理、品质保障、供货周期短服务热情周到,欢迎来电咨询 座机:021-64208466 手机:13671843966。更多关于 织物透气量仪:http://www.gnxcs.com
  • 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方案公示
    根据工作需要,有关单位提出了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方案。为进一步听取各方意见,现将有关委员名单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22年9月3日。如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将意见反馈至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电子邮件发送至KJBZ@miit.gov.cn(邮件主题注明: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公示反馈)。公示时间:2022年8月3日-2022年9月3日联系电话:010-68205261附件: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五届委员名单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2022年8月3日
  • 华创证券:本次设备更新涉及的科学仪器体量几何?
    华创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在内部政策大力支持和外部进口管制持续的双重催化下,我国本土科学仪器公司有望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加快国产替代进程。该行表示职业院校的仪器设备主要应用于教学演示和实训(985/211偏重于高端科研),与国产仪器设备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更为匹配,职业院校能否在本轮政策中获得更多的支持或是国产仪器能否获益的关键因素。截至2024年3月17日,已有部分省份开始要求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报送仪器设备的更新替换需求。  推荐:聚光科技(300203)(300203.SZ)、皖仪科技(688600.SH)、莱伯泰科(688056.SH)和雪迪龙(002658) 建议关注钢研纳克(300797)(300797.SZ)和必创科技(300667)(300667.SZ)。  华创证券观点如下:  大规模设备更新方案通过,科学仪器行业再迎良机。  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到2027年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行动方案》还明确指出要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严格落实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保质保量配置并及时更新教学仪器设备。该行认为,教育是科学仪器行业的重要下游,本次更新改造有望刺激上述领域对科学仪器的需求。  超36%的国家重大仪器设备超龄服役。  主流科学仪器的使用寿命一般在5-10年,仅有部分物理实验类寿命可超过10年(需定期维护)。据仪器信息网统计,我国36%的重大仪器设备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原产国为中国超龄服役仪器比例为34%,低于原产国为美国/德国/日本仪器。从仪器品类视角看,超龄服役的质谱、光谱、色谱三大主流科学仪器的数量分别为5212台、3508台和3079台。  质谱+色谱两款主流科学仪器的刚性与潜在替换需求分别为7.3亿和24.3亿美元。  我国仪器设备行业常年存在100-200亿美元体量的贸易逆差,部分高端仪器的国产渗透率甚至不足2%。该行选取了质谱仪和色谱仪两款科学仪器大单品进行测算,假设将服役超过10年的仪器全体替换(刚性需求),市场空间可达7.3亿美金 如果执行更短周期的替换政策,将服役超5年的质谱色谱全部替换,潜在市场空间可达24.3亿美金。  该行认为职业院校将成为本轮政策国产仪器是否获益的胜负手。  通过回顾上轮贴息贷款政策该行发现,头部高校与科研院所对进口仪器品牌更为青睐,部分在华营收已突破百亿人民币的海外仪器公司2022年依然获得了双位数增长,但国产品牌获益十分有限,股价也遭遇了大幅回调。该行认为职业院校的仪器设备主要应用于教学演示和实训(985/211偏重于高端科研),与国产仪器设备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更为匹配,职业院校能否在本轮政策中获得更多的支持或是国产仪器能否获益的关键因素。截至2024年3月17日,已有部分省份开始要求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报送仪器设备的更新替换需求。  风险提示:国产替代不及预期 研发失败风险 相关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 三部门联合部署“双碳”标准计量工作:加强相关计量仪器研制和应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对“双碳”标准计量工作作出部署。《方案》提出,到2025年,面向企业、项目、产品的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方案》明确了16项重点任务,包括加快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研制、加强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标准建设、加大项目碳减排标准供给、推动碳减排和碳清除技术标准攻关、提高工业领域能耗标准要求、加快产品能效标准更新升级、加强重点产品和设备循环利用标准研制、扩大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供给等8项“双碳”标准重点任务,以及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双碳”相关计量仪器研制和应用、加强计量对碳排放核算的支撑保障、开展共性关键碳计量技术研究、加强重点领域计量技术研究、加强碳计量中心建设、完善“双碳”相关计量技术规范、加强能源计量监督管理等8项“双碳”计量重点任务。下一步,三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方案》贯彻落实,加快健全“双碳”标准计量体系,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 市场监管总局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发改环资〔2024〕10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厅、委)、生态环境厅(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入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落实《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各项任务部署,充分发挥计量、标准作用,有效支撑我国碳排放双控和碳定价政策体系建设,制定本行动方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emsp &emsp 一、总体目标&emsp &emsp 按照系统推进、急用先行、开放协同的原则,围绕重点领域研制一批国家标准、采信一批团体标准、突破一批国际标准、启动一批标准化试点。2024年,发布70项碳核算、碳足迹、碳减排、能效能耗、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国家标准,基本实现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全覆盖。2025年,面向企业、项目、产品的三位一体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形成,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100家企业和园区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emsp &emsp 按照统筹发展、需求牵引、创新突破的原则,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碳计量体系,提升碳计量服务支撑水平。2025年底前,研制20项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开展25项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制定50项“双碳”领域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基本具备,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和相关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工作稳步推进。&emsp &emsp 二、重点任务&emsp &emsp (一)加快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研制。加快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纺织、交通运输、建材、石化、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及制修订,制定温室气体审定核查、低碳评价等相关配套技术规范,支撑企业碳排放核算工作,有效服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制定面向园区的碳排放核算与评价标准。&emsp &emsp (二)加强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标准建设。发布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通则国家标准,统一具体产品的碳足迹核算原则、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等要求。加快研制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产品碳足迹国家标准,服务外贸出口新优势。开展电子电器、塑料、建材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标准研制。研究制定产品碳标识认证管理办法,研制碳标识相关国家标准。&emsp &emsp (三)加大项目碳减排标准供给。开展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余能利用、甲烷减排与利用等典型项目碳减排量核算标准研制工作。条件成熟时,推动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纳入国家标准体系,支撑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和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等应用场景。&emsp &emsp (四)推动碳减排和碳清除技术标准攻关。加快氢冶金、原料替代、热泵、光伏利用等关键碳减排技术标准研制,在降碳技术领域采信一批先进的团体标准。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碳清除技术标准,尽快出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量化与核查、相关术语等通用标准。抓紧构建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地质封存全链条标准体系。&emsp &emsp (五)提高工业领域能耗标准要求。修订提高钢铁、炼油、燃煤发电机组、制浆造纸、工业烧碱、稀土冶炼等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全面提升能效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修订完善能源计量、监测、审计等节能配套标准。&emsp &emsp (六)加快产品能效标准更新升级。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修订升级工业通用设备、制冷和供暖设备、办公设备、厨房电器、照明器具产品能效标准,扩大能效产品覆盖范围,加快研制电动汽车充电桩、第五代移动通信(5G)基站设备等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标准,将高压电机、服务器等产品纳入能效标识管理,研究出台数据中心能效标识实施细则。&emsp &emsp (七)加强重点产品和设备循环利用标准研制。制定汽车、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回收拆解标准,研究制定农用机械零部件回收利用相关标准。开展退役光伏设备、风电设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研制,加大新能源产品设备的绿色设计标准供给,加快研制再生塑料、再生金属标准。按照《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通则》要求,研制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系列国家标准。&emsp &emsp (八)扩大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供给。修订绿色产品评价通则,增加低碳指标,建立分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绿证和绿色电力消费相关标准。在消费品基础上,制定钢管、建材、染料等工业品绿色产品评价国家标准,修订卫生陶瓷、建筑陶瓷、纸和纸制品等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将技术领先、市场成熟度高的团体标准纳入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emsp &emsp (九)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面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碳监测的需要,布局建设一批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加快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名录,持续做好碳相关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emsp &emsp (十)加强“双碳”相关计量仪器研制和应用。加快高精度多组分气体快速分析探测仪、光谱仪等碳核算、碳监测相关计量仪器的研制。组织对国产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CEMS)开展计量性能测试评价。&emsp &emsp (十一)加强计量对碳排放核算的支撑保障。制定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规范,推动企业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优化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强化碳核算数据优先来源于计量器具的要求。充分发挥国家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作用,鼓励企业利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建立能源和碳排放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按照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需求,探索建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计量实测验证平台。&emsp &emsp (十二)开展共性关键碳计量技术研究。开展碳排放在线监测计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持续开展基于激光雷达、区域和城市尺度反演等碳排放监测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烟气捕集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关键计量技术研究,为碳排放统计核算、碳排放在线监测、低碳技术研究等提供计量支撑。&emsp &emsp (十三)加强重点领域计量技术研究。推动加强火电、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计量技术研究,开展碳排放直测方法与核算法的比对研究、天然气排放因子实测研究等,在火电领域研制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气体浓度校准装置,不断提升碳排放和碳监测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emsp &emsp (十四)加强碳计量中心建设。推动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化国家碳计量中心顶层制度设计和建设任务推进。研究制定碳计量能力建设指导目录,指导计量技术机构和重点排放单位加强碳计量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碳计量能力水平。&emsp &emsp (十五)完善“双碳”相关计量技术规范。加强“双碳”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编制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规范、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校准、煤化工生产企业碳计量器具配置与管理等计量技术规范。&emsp &emsp (十六)加强能源计量监督管理。组织各地区对建筑建材、石化化工、能源、钢铁等传统行业以及数据中心、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帮助用能单位解决节能减排降碳计量难题,不断提升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和能力。&emsp &emsp 三、保障措施&emsp &emsp (一)加强统筹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落实“双碳”有关协调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文件制定中强化相关计量、标准要求,推动各项政策要求落地见效。充分发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及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各有关部门结合分管领域加强协同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集中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有效形成工作合力。&emsp &emsp (二)强化宣贯培训。开展碳核算、碳减排相关计量、标准知识的宣贯培训,增强企业计量意识和能力水平,在企业形成学标准、用标准的氛围。推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设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岗位以及专门的计量、标准化人员。鼓励企业与相关高校、专业机构合作举办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标准方面的专业人才培训班。&emsp &emsp (三)开展先行先试。面向企业和园区开展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鼓励企业建立碳排放标准管理体系,助力碳排放“算得出、算得准”,引导企业应用先进减排技术,推动碳排放“减得掉、减得下”,到2025年建设100家试点企业和园区。推动企业加强碳计量体系建设,强化碳计量要求,在山东、浙江等地组织200家以上企业开展碳计量审查试点。组织开展零碳园区计量试点和能源资源计量经验交流。&emsp &emsp (四)加大经费支持。各级财政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加大对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基础通用和急用先行标准的支持力度。统筹利用资金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碳监测关键计量技术研究、仪器设备研发和应用、计量技术规范制定等。&emsp &emsp (五)深化国际合作。持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计量、标准领域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专家在国际计量和标准化组织中关键作用,不断提升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持续开展国际标准适用性分析,在电动汽车、新型电力系统、生态碳汇等领域提出一批国际标准提案,加强新领域新技术国际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生 态 环 境 部2024年7月14日
  • 五部委:加快量子测量标准和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研制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一个出发点、十一项重点任务和六项保障措施。 《指导意见》指出,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技术基础。国家测量体系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以来,开启了以测量单位数字化、测量标准量子化、测量技术先进化、测量管理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测量”时代。据介绍,《指导意见》提出一个出发点,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一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建立先进量传溯源体系;优化计量基准标准和标准物质建设;加快先进测量技术研究;推动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建设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提升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推进测量数据积累和应用;完善先进测量技术规范;优化先进测量技术服务;发挥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推动作用;培养先进测量人才队伍等内容。六项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加大财政支持、强化知识产权战略、普及先进测量理念、加强国际测量合作等六项具体措施。近年来,我国计量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获得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与测量能力达1779项,位居世界前列。《指导意见》作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测量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作为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高端科学仪器为主营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国仪量子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为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探索科学界的接触角精密测量: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详解
    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的设备。这种仪器通常被广泛应用于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工程等领域。以下是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的一些特点和应用。特点:精准测量: 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具有高精度的测量系统,可以准确测量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多功能性: 这些仪器通常具有多种测量模式,可以适应不同液体、固体和环境条件下的接触角测量需求。自动化和数字化: 现代的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通常配备自动化控制和数字化数据采集系统,提高了测量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多样性样品: 这些仪器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和形状的样品,包括平面表面、纤维、薄膜等,使其在多种应用中具有灵活性。环境控制: 一些高级的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具有温湿度控制系统,允许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模拟实际应用中的多样性环境。应用领域:材料科学: 用于评估材料表面的润湿性能,指导新材料的设计和优化。表面科学: 提供对表面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用于研究表面性质和界面现象。生物医学: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用于研究细胞-材料相互作用、生物材料的设计和医疗器械的优化。工程应用: 在涂层技术、润滑、纳米技术等工程应用中,用于改善材料性能和产品设计。环境科学: 用于研究液体在不同表面上的行为,例如在水处理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实验工具之一。
  • 金属魔法:用半导体量子点打造梦想材料
    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半导体量子点的“超晶格”,它的功能类似于金属。图片来源:美国《赛特科技日报》据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包括日本RIKEN新兴物质科学中心研究人员在内的团队成功创造了一种由硫化铅半导体胶体量子点组成的“超晶格”,研究人员在这种晶格中实现了类似金属的导电性,导电性比目前的量子点显示器高100万倍,且不会影响量子限制效应。这一进步可能会彻底改变量子点技术,从而在电致发光设备、激光器、热电设备和传感器中实现新的应用。半导体胶体量子点由于其特殊的光学性质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这些性质是由量子限制效应引起的,能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提高能量转换的效率;在生物成像中,它们可用作荧光探针、电子显示器;科学家甚至可以将它们捕获和操纵单个电子的能力用于量子计算。然而,让半导体量子点高效导电一直是一个重大挑战,阻碍了它们的充分利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在组装中缺乏方向顺序。此次研究实现突破的关键是让晶格中的各个量子点直接相互连接,不需要配体,并以精确的方式定向它们的面。 研究人员测试了新材料的导电性,当使用双电层晶体管增加载流子密度时,发现在某个点上,它的导电性比目前量子点显示器的导电性高100万倍。重要的是,单个量子点的量子限制仍然保持不变,这意味着尽管它们的导电性很高,但不会失去功能。研究人员表示,对组装中的量子点进行精确的定向控制可以导致高电子迁移率和金属行为。这一突破可能为在新兴技术中使用半导体量子点开辟新的途径。
  • 观测到胶体量子点的激子型布洛赫—西格特位移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与副研究员朱井义团队在胶体量子点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再获新进展。团队观测到CsPbI3量子点在红外飞秒脉冲作用下的布洛赫—西格特位移,并揭示了激子效应对相干光学位移的调制作用。上述工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强光场能够对物质的光学跃迁产生调制,例如旋波近似下的光学斯塔克效应和反旋波近似下的布洛赫—西格特位移。由于二者通常同时出现,且前者往往远强于后者,在实验中观测较为纯净的布洛赫—西格特位移颇具挑战。近期,有研究人员报道了单层过渡金属硫化物二维材料中的谷极化布洛赫—西格特位移。然而,低维材料中一般存在着较强的多体相互作用,带来显著的激子效应,这些效应如何影响布洛赫—西格特位移仍然未知。  研究团队选定铅卤钙钛矿量子点作为观测布洛赫—西格特位移,并研究其中激子效应的模型体系。一方面,旋轨耦合和量子限域效应的结合使得该体系可被近似为具有自旋极化选律的二能级系统;另一方面,相比于衬底敏感的二维材料,胶体量子点能够均匀地分散在低折射率的溶剂中,从而避免了介电无序对激子效应造成的干扰。  基于此,研究团队以CsPbI3量子点为研究对象,利用圆偏振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在室温下成功观测到了其布洛赫—西格特位移。在红外飞秒脉冲作用下,该位移可以高达4毫电子伏特。布洛赫—西格特位移与光学斯塔克位移的比值随着失谐量的增大而增大,定性符合(反)旋波近似的图像。然而,该比值总是大于忽略多体相互作用的准粒子模型所预测的数值。  为了解释实验和理论值的偏离,研究团队在激子图像下建立了描述布洛赫—西格特位移的新模型,精确再现了实验测量结果。该模型还深刻指出,光学斯塔克效应、双激子光学斯塔克效应以及布洛赫—西格特位移在激子图像下是彼此混合和相互影响的。考虑到量子限域材料普遍具有较强的激子效应,该模型对于正确处理其中的相干光学现象,以及将这些现象应用于光学调制、信息处理和量子材料Floquet工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国际等效高精度计量仪器和标准器研制(一期)项目推进会召开
    6月29日至3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QI专项“国际等效高精度计量仪器和标准器研制(一期)”(2022YFF0607700)项目夏季推进会在上海召开,该项目由湖南省计量院牵头承担。   推进会上,项目总负责人李庆先副院长对各单位已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截至目前,项目组已取得2项发明专利的授权,发表2篇SCI论文;电学国际计量比对已与澳大利亚国家计量科学研究院(NMIA)达成比对协议,并初步确定好了比对方案;几何量国际计量比对已接收到比对样品,正在进行测量实验工作;项目三大装置样机的研制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李庆先副院长强调,下一阶段要进一步抓好项目技术指标完成、经费执行、过程管理等工作,参与单位之间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和成果共享。会议对项目总体进展和项目经费执行情况进行了调度,宣贯了项目管理的新政策和新要求。各课题牵头单位分别汇报了研究进展,大家就项目管理和研究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会议期间,项目组还邀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张江涛研究员,上海理工大学的张薇副教授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白静芬教授分别做了电学、光学方面的学术报告和经验分享。项目组成员前往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超净实验室参观学习,深入探讨了光学计量中的关键问题,有效促进了项目单位的沟通交流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会议由湖南省计量院主办,上海理工大学承办,来自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苏州慧利仪器有限责任公司、长沙天恒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单位的40余名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 高载流子迁移率胶体量子点红外探测器
    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波段是两个重要的大气窗口。在该波段范围内,碲化汞胶体量子点表现出良好的光响应。此外,胶体量子点具有易于液相加工制备以及与硅基工艺兼容等优势,因此有望显著降低红外光电探测器的成本。然而,目前胶体量子点红外光电探测器在比探测率、响应度等核心性能方面与传统块体半导体红外探测器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有效地调控掺杂和迁移率等输运性质是提升量子点红外光电探测器性能的关键。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和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在《光学学报》期刊上发表了以“高载流子迁移率胶体量子点红外探测器”为主题的文章。该文章第一作者为薛晓梦,通讯作者为陈梦璐和郝群。在本项工作中,采用混相配体交换的方法将载流子迁移率提升,并且实现了N型、本征型、P型等多种掺杂类型的调控。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了输运性质对探测器性能的影响。与光导型探测器相比,光伏型探测器不需要额外施加偏置电压,没有散粒噪声,拥有更高的理论灵敏度,因此是本项工作的研究重点。同时,使用高载流子迁移率的本征型碲化汞量子点薄膜制备了短波及中波红外光伏型光电探测器。实验过程材料的合成:Te前驱体的制备在氮气环境下,称量1.276 g(1 mmol)碲颗粒置于玻璃瓶中,并加入10 ml的三正辛基膦(TOP)中,均匀搅拌至溶解,得到透明浅黄色的溶液,即为TOP Te溶液。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合成在氮气环境下,称量0.1088 g(0.4 mmol,氮气环境下储存)氯化汞粉末置于玻璃瓶中,并加入16 ml油胺(OAM),均匀搅拌并加热至氯化汞粉末全部溶解。本工作中合成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反应温度分别为65℃和95℃。使用移液枪取0.4 mL的TOP Te溶液,快速注入到溶于油胺的氯化汞溶液中,反应时间分别为4 min和6 min。反应结束后加入20 ml无水四氯乙烯(TCE)作为淬火溶液。碲化银纳米晶体颗粒的合成在氮气环境下,称量0.068 g(0.4 mmol)硝酸,并加入1 mL油酸(OA)和10 mL油胺(OAM)中,均匀搅拌30 min。溶解后,注入1 mL TOP,快速加热至160℃并持续30-45 min。然后向反应溶液中注入0.2 mL TOP Te(0.2 mmol),反应时间为10 min。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混相配体交换混相配体交换过程包括液相配体交换和固相配体交换。选择溴化双十二烷基二甲基铵(DDAB)作为催化剂,将碲化汞胶体量子点溶在正己烷中,取4 ml混合溶液与160 μL β-巯基乙醇(β-ME)和8 mg DDAB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混合。之后向溶液中加入异丙醇(IPA)进行离心,倒掉上清液,将沉淀物重新溶解在60μL DMF中。固相配体交换是在制备量子点薄膜后,用1,2-乙二硫醇(EDT)、盐酸(HCL)和IPA(体积比为1:1:20)溶液对已成膜的碲化汞胶体量子点表面进行处理。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掺杂调控在调控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掺杂方面,Hg²⁺可以通过表面偶极子稳定量子点中的电子,所以选择汞盐(HgCl₂)来调控量子点的掺杂状态。在液相配体交换结束后,向溶于DMF的碲化汞胶体量子点溶液中加入10 mg HgCl₂得到本征型碲化汞胶体量子点,加入20 mg HgCl₂得到N型碲化汞胶体量子点。材料表征采用混相配体交换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载流子迁移率还可以通过表面偶极子调控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掺杂密度。液相配体交换前后中波红外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TEM图像如图1(a)所示,可以看到,进行液相配体交换后的碲化汞胶体量子点之间的间距明显减小,排列更加紧密。致密的排列可以提高碲化汞胶体量子点对光的吸收率。混相配体交换后的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吸收光谱如图1(b)所示,从图1(b)可以看出,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吸收峰分别为5250 cm⁻¹和2700 cm⁻¹。利用场效应晶体管(FET)对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迁移率和薄膜的掺杂状态进行测量,把碲化汞胶体量子点沉积在表面有一层薄的SiO₂作为绝缘层的Si基底上,基底两侧的金电极分别作为漏极和源极,Si作为栅极,器件结构如图1(c)所示。通过控制栅极的极性和电压大小,可以使场效应晶体管分别处于截止或导通状态。图1(d)是N型、本征型和P型中波红外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场效应晶体管转移曲线。利用FET传输曲线的斜率计算了载流子的迁移率μFET。图1 (a)混相配体交换前后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透射电镜图;(b)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吸收光谱;(c)碲化汞胶体量子点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测量原理图;(d)在300K时N型、本征型和P型中波红外碲化汞胶体量子点的场效应晶体管转移曲线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碲化汞胶体量子点光电探测器的制备光伏型探测器不需要施加额外的偏置电压,没有散粒噪声,理论上会具有更好的性能,借鉴之前文献中的报告,器件结构设计为Al₂O₃/ITO/HgTe/Ag₂Te/Au,制备方法如下:第一步,在蓝宝石基底上磁控溅射沉积50 nm ITO,ITO的功函数在4.5~4.7 eV之间。第二步,制备约470 nm的本征型碲化汞胶体量子点薄膜。第三步,取50 μL碲化银纳米晶体溶液以3000 r/min转速旋转30 s,然后用HgCl₂/MEOH(10 mmol/L)溶液静置10 s后以3000 r/min转速旋转30 s,重复上述步骤两次。在这里,Ag⁺作为P型掺杂层,与本征型碲化汞胶体量子点层形成P-I异质结。最后,将器件移至蒸发镀膜机中,在真空环境(5×10⁻⁴ Pa)下蒸镀50 nm Au作为顶层的电极。高迁移率光伏型探测器的结构图和横截面扫描电镜图如图2(a)所示。能级图如图2(b)所示。制备好的探测器的面积为0.2 mm × 0.2 mm。图2 (a)高迁移率碲化汞胶体量子点P-I异质结结构示意图及扫描电镜截面图 (b)碲化汞胶体量子点P-I异质结能带图。器件性能表征为了探究高载流子迁移率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光伏型探测器的光电特性,我们测试了器件的I-V曲线以及响应光谱。图3(a)和(b)分别是高迁移率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器件的I-V特性曲线,可以看到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探测器的开路电压分别为140 mV和80 mV,这表明PI结中形成了较强的内建电场。此外,在零偏置下,高迁移率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器件的光电流分别为0.27 μA和5.5 μA。图3(d)和(e)分别为1.9 μm(300 K) ~ 2.03 μm(80 K)的短波红外器件的响应光谱和3.5 μm(300 K) ~ 4.2 μm(80 K)的中波红外器件的响应光谱。比探测率D*和响应度R是表征光电探测器性能的重要参数。R是探测器的响应度,用来描述器件光电转换能力的物理量,即输出信号光电流与输入光信号功率之比。图3 (a)300 K时短波红外I-V曲线;(b)80 K时中波红外I-V曲线;(c)短波红外及中波红外器件的比探测率随温度的变化;(d)短波红外器件在80 K和300 K时的光谱响应;(e)中波红外器件在80 K和300 K时的光谱响应;(f)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器件的响应度随温度的变化。图3(e)和(f)给出了探测器的比探测率D*和响应度R随温度的变化。可以看到,短波红外器件在所有被测温度下,D*都可以达到1×10¹¹ Jones以上,中波红外器件在110 K下的D*达到了1.2×10¹¹ Jones。应用此外,本工作验证高载流子迁移率的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量子点光电探测器在实际应用,如光谱仪和红外相机。光谱仪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4(a)所示,其内部主要是一个迈克尔逊干涉仪。图4(b)和(c)为使用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量子点器件探测时有样品和没有样品的光谱响应结果。图4(e)和图4(f)为样品在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波段的透过率曲线。对于短波红外波段,选择了CBZ、DDT、BA和TCE这四种样品,它们在可见光下都是透明的,肉眼无法进行区分,但在短波红外的光谱响应和透过率不同。对于中波红外波段,选择了PP和PVC这两个样品。在可见光下它们都是白色的塑料,但在中波红外光谱响应和透过率不同。图4(d)为自制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单点相机的扫描成像。,短波相机成像可以给出材质信息。中波红外相机成像则是反应热信息。以烙铁的中波红外成像为例,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烙铁内部的温度分布。在可见光下,硅片呈现不透明的状态使用自制的短波红外相机成像后硅片呈现半透明的状态。图4 (a)利用高载流子迁移率探测器进行响应光谱测量的原理示意图;(b)和(c)分别是在有样品和没有样品两种模式下用自制探测器所探测到的光谱响应;(d)自制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单像素扫描成像结果图;(e)TCE、BA、DDT和CBZ在短波红外模式下的透光率,插图为四种样品的可见光图像;(f)PVC和PP在中波红外模式下的透光率,插图为两种样品的可见光图像。结论综上所述,采用混相配体交换的方法,将量子点薄膜中的载流子迁移率提升到了1 cm²/Vs,相较于之前的研究提升了2个量级。并且通过加入汞盐实现了对量子点薄膜的掺杂调控,分别实现了P型、本征型以及N型多种类型的量子点薄膜。同时,基于本征型高迁移率量子点制备了短波红外和中波红外波段的光伏型光电探测器。测试结果表明,提升量子点的输运性质,有效的提升了探测器的响应率、比探测率等核心性能,并且实现了光谱仪和红外相机等应用。本项工作促进了低成本、高性能量子点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发展。这项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 No.U22A2081、No.6210502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托举工程(No.YESS20210142)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No.Z211100002121069)的资助和支持。论文链接:https://link.cnki.net/urlid/31. 1 252.o4.20230925.0923.016
  • 我国半导体量子计算芯片封装技术进入全新阶段
    近日,记者从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获悉,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第一代商业级半导体量子芯片电路载板,该载板最大可支持6比特半导体量子芯片的封装和测试需求,使半导体量子芯片可更高效地与其他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部件交互联通,将充分发挥半导体量子芯片的强大性能。量子计算机具有比传统计算机更高效的计算能力和更快的运算速度,在多种不同技术路线中,半导体量子计算因其自旋量子比特尺寸小、良好的可扩展性、与现代半导体工艺技术兼容等优点,被视为有望实现大规模量子计算机处理器的强有力候选之一。据了解,要实现半导体量子计算,需要该体系下稳定、可控的量子比特,芯片载板则扮演了支持量子芯片与外界测量链路及测控设备建立稳定连接的关键角色。但该领域资金投入大、技术壁垒高导致整体研发周期长、研发难度大。目前国际上生产半导体量子芯片载板的仅有丹麦一家量子计算硬件公司。“量子芯片载板是量子芯片封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量子芯片的载版就好比城市的‘地基’,它能够为半导体量子芯片提供基础支撑和信号连接,其上集成的电路和器件可有效提升量子比特信号读取的信噪比和读出保真度,确保量子芯片稳定运行。该载板高度集成的各类量子功能器件和电路功能单元,极大地提升了量子芯片的操控性能。”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贾志龙介绍,“研发出这款半导体量子芯片电路载板可以大大节约我国在半导体量子计算技术路线的研发生产成本,也标志着我国半导体量子计算芯片封装技术进入全新阶段。”
  • 大连化物所实现胶体量子点自旋的室温超快相干操控
    近日,大连化物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1121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在量子点自旋光物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率先实现了室温下对低成本溶液法制备的胶体量子点的自旋相干操控。这一成果在量子信息科学、超快光学相干操控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量子信息技术是指以微观粒子(或准粒子)的量子态表示信息,并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信息存储、传输和处理的技术。对固态材料中的自旋量子比特进行相干操控,是实现量子信息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已报道的相关固态体系主要包括外延生长量子点以及“点缺陷”材料(如金刚石色心等)。然而,外延生长量子点的制备工艺复杂、造价昂贵,且其自旋操控一般需要在液氦温度下进行。虽然“点缺陷”自旋的室温相干操控已被实现,但如何规模化、可控地制备这类材料是巨大挑战。因此,若能在室温下实现低成本材料的自旋相干操控,对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吴凯丰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胶体量子点的超快光物理与光化学研究。这类量子点不但可用相对温和的化学法在溶液中宏量制备,而且其限域效应强,光电、自旋等性质精准可调。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铅卤钙钛矿量子点,其旋轨耦合效应特别有利于通过光学方法高效注入自旋极化,同时其强烈的光-物质相互作用可促进自旋的光学相干操控。研究团队近期也在CsPbI3钙钛矿量子点中观测到激子自旋的系综量子拍频并解析了其物理机制(Nat. Mater. 2022)。   在本工作中,考虑到量子点中的电子-空穴交换作用导致了复杂的激子裂分及光学取向行为,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制备了钙钛矿量子点的单空穴自旋极化态,并基于自行研制的多脉冲飞秒磁光技术实现了室温相干操控。团队通过在CsPbBr3量子点表面化学修饰蒽醌分子,在亚皮秒尺度捕获量子点的光生电子,猝灭电子-空穴交换作用,在室温下得到百皮秒量级的空穴自旋,在外加磁场下,该空穴自旋发生拉莫尔进动;借助一束亚带隙光子能量的飞秒脉冲,利用光学斯塔克效应产生赝磁场,成功实现了对空穴自旋的量子态相干操控。考虑到自旋相干寿命在百皮秒量级,借助百飞秒(约为0.1皮秒)级的激光脉冲,研究人员在自旋退相干之前原则上可开展上千次的有效操控。   相关文章以“ Room-temperature coherent optical manipulation of hole spins in solution-grown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为题,于近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是大连化物所1121组博士生蔺煦阳、韩瑶瑶博士。上述工作获得了中科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的支持。
  • 中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半导体量子芯片电路载板
    记者11日从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第一代商业级半导体量子芯片电路载板,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量子计算机具有比传统计算机更高效的计算能力和更快的运算速度。其中,半导体量子计算因其自旋量子比特尺寸小、良好的可扩展性与现代半导体工艺技术兼容等优点,被视为有望实现大规模量子计算机处理器的路线之一。据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贾志龙介绍,本次研发成功的半导体量子芯片电路载板最大可支持6比特半导体量子芯片的封装和测试需求,使得半导体量子芯片可更高效地与其他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部件交互联通。该载板高度集成的各类量子功能器件和电路功能单元,极大地提升了量子芯片的操控性能。“量子芯片载板是量子芯片封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量子芯片的载板就好比城市的‘地基’。”贾志龙说,这款半导体量子芯片载板可以大大节约半导体量子计算技术路线的研发生产成本。该科研团队技术起源于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芯片设计制造领域深耕多年,此前已发布量子芯片工业设计软件“本源坤元”,自主开发激光退火仪、无损探针仪等量子芯片工业母机。
  • 半导体量测领域新增量测设备!中图仪器无图晶圆几何量测系统正式发布
    在晶圆制造前道过程的不同工艺阶段点,往往需要对wafer进行厚度(THK)、翘曲度(Warp)、膜厚、关键尺寸(CD)、套刻(Overlay)精度等量测,以及缺陷检测等;用于检测每一步工艺后wafer加工参数是否达到设计标准,以及缺陷阈值下限,从而进行工艺控制与良率管理。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要求精度高、效率高、重复性好,量检测设备一般会涉及光电探测、精密机械、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因此在半导体设备中,技术难度高。在wafer基材加工阶段,从第一代硅,第二代砷化镓到第三代也是现阶段热门的碳化硅、氮化镓衬底都是通过晶锭切片、研磨、抛光后获得,每片衬底在各工艺后及出厂前,都要对厚度、翘曲度、弯曲度、粗糙度等几何形貌参数进行系统量测,需要相应的几何形貌量测设备。下图为国内某头部碳化硅企业产品规范,无论是production wafer,research wafer,还是dummy wafer,出厂前均要对几何形貌参数进行量测,以保证同批、不同批次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也能防止后序工艺由于wafer warpage过大,产生碎片、裂片的情况。中图仪器针对晶圆几何形貌量测需求,基于在精密光学测量多年的技术积累,历经数载,自研了WD4000系列无图晶圆几何量测系统,适用于线切、研磨、抛光工艺后,进行wafer厚度(THK)、整体厚度变化(TTV)、翘曲度(Warp)、弯曲度(Bow)等相关几何形貌数据测量,能够提供Thickness map、LTV map、Top map、Bottom map等几何形貌图及系列参数,有效监测wafer形貌分布变化,从而及时管控与调整生产设备的工艺参数,确保wafer生产稳定且高效。晶圆制造工艺环节复杂,前道制程所需要的量检测设备种类多、技术难度高, 因此也是所有半导体设备赛道中壁垒最高的环节。伴随半导体制程的演进,IC制造对于过程管控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图仪器持续投入开发半导体量检测设备,积极倾听客户需求,不断迭代技术,WD4000系列在诸多头部客户端都获得了良好反响!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图强铸器、精准制胜,中图仪器与中国半导体产业共同成长。
  • 投资10亿元!国产电镜新势力进军半导体量测设备,项目落地无锡
    4月1日,总投资10亿元的惠然科技半导体量测设备总部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滨湖。区委书记孙海东与惠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仁贵一行会谈,惠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航等出席活动。孙海东对项目的成功落地表示祝贺。他说,惠然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储备雄厚、人才配备扎实,产品化经验丰富、科创实力强劲,自去年8月北京拜访接洽以来,双方合作密切、项目推进迅速。此次签约落地的半导体量测设备总部项目,让滨湖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再添“生力军”,为滨湖乃至无锡深化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健全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注入新动能。希望双方能以此次签约为契机,深化交流、强化对接、紧密联动,推动合作走深走实,力促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滨湖将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做好项目支持、人才服务等各项保障工作,为公司发展创造最优环境。杨仁贵感谢滨湖各级各部门对公司发展的大力支持。他说,滨湖产业基础深厚、人才资源优质,好山好水之间科创活力迸发,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惠然科技坚持自主研发、深耕半导体产业,与滨湖产业发展、周边市场需求契合度高。相信在滨湖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惠然科技能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人才优势,不断夯实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推动半导体相关设备产品国产化,助力无锡滨湖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惠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电子光学技术为核心,专注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半导体量测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此次签约落地的项目包含公司总部、上市主体以及新设立的半导体量测设备研发生产基地。惠然科技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技术主导创新,已经成为创新引领型企业,目前公司拥有国际化研发队伍规模百余人,并拥有许多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包括4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以及18项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等。2022年电子光学原型机验证成功,并于2023年7月顺利出机交付首代电镜产品FE-SEM整机“风”系列F6000;同年,与北京大学联合研发“聚焦离子束PFIB设备”。区别于逆向仿制和复制,惠然科技汇聚国内外专家及高级工程师,基于全自主正向研发,在科研和工业领域拥有丰富的工程化和产品化经验,具备根据应用需求差别进行定制化的核心能力,致力于打破科技封锁,期望努力成为电子光学领域科学仪器和工业级检测设备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
  • 上海微系统所在硅基胶体量子点片上发光取得重要进展
    PbS胶体量子点(CQDs)由于具有带隙宽、可调谐以及溶液可加工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气体传感、太阳能电池、红外成像、光电探测以及片上光源的集成光子器件中。然而PbS CQDs普遍存在发射效率低和辐射方向性差的问题,因此科学家们尝试利用半导体等离子体纳米晶或全介质纳米谐振腔来增强PbS CQDs的近红外荧光发射,使其成为更高效、更快的量子发射器。但是普遍存在光场限制能力弱,Q值低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武爱民研究员团队与浙江大学金毅副教授团队合作在Nanophotonics发表最新文章,将BIC引入到PbS CQDs发光应用中,提出了一种支持对称保护BIC的硅超表面通过激发相邻的高Q泄露导波模式来增强室温下PbS CQDs的自发辐射的方案,实现了硅基量子点近红外片上发光。   该超表面由亚波长尺寸的硅棒周期性排列而成(图1a),结构具有各向异性且与偏振相关。其反射率是入射光角度和波长的函数,当TE偏振激发时,对称保护型BIC会出现在布里渊区的Γ点处(图1b),对应的电场分布如图1c所示。基于洛伦兹拟合方法分别从仿真和实验反射谱中提取出Q值曲线(图1d),两者趋势一致,且激发的高Q导波模式可以有效的增强量子点的发射。由图1e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制备的超表面使包覆的PbS CQDs的荧光辐射显著增强,并且在波长1408 nm处的发射峰的Q值高达251。随后,研究人员利用实验简单演示了该系统的传感潜力。将稀疏度为4/1000 μm2,直径为60 nm的Au纳米颗粒随机分布在涂敷PbS CQDs的超表面顶部,通过与不含Au纳米颗粒的样品相比,PL峰从1408 nm红移到1410 nm,且强度出现明显的增强(图1f)。该研究成果不仅为实现支持BIC的介电超表面可以有效地增强PbS CQDs的发射性能提供了设计指导与实验验证,并为PbS CQDs在硅基片上光源和集成传感器等各种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团队提出的基于BIC超表面增强PbS CQDs近红外发射的新方法,是一种普适、高效、功能广泛的方法。该方法证明了BIC系统在荧光增强方面的有效性,它是提高PbS胶体量子点在光源和荧光传感器等各种应用中的最好选择之一。通过提高制造精度或者合并的BIC可以进一步提高增强效果,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几何尺寸来调节工作波长。这种无源超表面结构可以在商用CMOS平台上以简单的工艺制造,因此它可以结合到硅光子集成中,用于硅基片上光源以及荧光传感器,在多通道通信,近场传感和红外成像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成果以“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of PbS Colloidal Quantum Dots from Silicon Metasurfaces Sustaining 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为题在线发表在Nanophotonics (https://doi.org/10.1515/nanoph-2023-0195)上。   这项工作的作者包括 Li Liu, Ruxue Wang, Yuwei Sun, Yi Jin*, Aimin Wu*,其中上海微系统所博士研究生刘丽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浙江大学金毅副教授和上海微系统所武爱民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B2206502)、中科院青促会(2021232)、上海市学术带头人项目(22XD14043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61875174,62275259)的支持。图1:(a)硅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b)TE偏振激发时,反射率是入射角和入射波长的函数。在Γ处形成了一个对称保护型BIC,对应波长为1391 nm;(c)对称保护型BIC的Ey电场分布。灰线表示结构边界;(d)与BIC相邻的泄露导波模式在同一能带上的Q值随入射角度的变化。虚线为实验结果,实线为仿真结果。插图为硅超表面的SEM图像;(e)在同一块SOI衬底表面旋涂PbS CQDs,超表面结构区域(黑色曲线)和无结构区域(红色曲线)的实测PL谱。插图为顶部涂敷PbS CQDs的超表面的SEM图像;(f)在超表面结构上引入随机Au纳米颗粒前(红色曲线)和后(黑色曲线)的实测PL谱。插图为表面随机分布Au纳米颗粒的顶部涂敷PbS CQDs的超表面的SEM图像。
  • 中国标准院组织3项温室气体排放国标研制工作
    当碳关税、碳排放等概念还没有在公众层面受到关注的时候,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标准研制就在跟踪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标准的同时启动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制定的3项温室气体排放国家标准已于今年1月完成报批稿,ISO正在制定的国际标准的转化正在进行中。   温室气体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碳排放首先是对二氧化碳,进而是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简称。据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温室气体管理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玫介绍,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方面,标准化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报批的3项国家标准《温室气体 第1部分 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温室气体 第2部分:项目层次上对温室气体减排或清除增加的量化、监测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和《温室气体 第3部分 温室气体声明审定与核查的规范及指南》正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方面的基础标准。这3项标准都是由ISO标准转化的国家标准。   据介绍,正在制定的碳足迹国际标准,酝酿中的碳标志国际标准以及发达国家正在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极有可能成为新的绿色贸易壁垒。2002年,ISO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207)成立工作组,已发布了4项标准。2007年,ISO/TC207成立温室气体管理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正在制定的温室气体审定员和核查员能力要求的标准成为委员会草案,将于2011年5月发布 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包括产品碳足迹的量化和产品碳足迹的信息交流,将于2011年底发布。2008年10月,英国颁布《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针对产品和服务的碳足迹进行评价,包括在产品设计、生产和供应等过程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2008年7月,日本出台的《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产品的碳足迹系统项目,项目任务包括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标识、评估工作,其中碳排放的量化是以生命周期评价为基础而正在制定相关标准。   据了解,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二。《京都议定书》规定发展中国家现阶段不承担减排义务,但到2012年以后即后京都时代,我国就面临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同时,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和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我国相关方面都已行动起来。截至今年上半年的统计,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目标,我国将节约6.2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一系列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刘玫介绍,温室气体管理标准是温室气体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家标准委的高度重视。已完成报批稿的ISO温室气体管理的3项标准的转化是2007年列入国家标准委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2008年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温室气体管理分技术委员会,24名委员由来自生产、使用、经销等方面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检测机构、教育机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会)、消费者代表和认证机构等方面组成。委员会的工作范围为是制修订通用性温室气体基础和管理标准,并对ISO颁布的相关通用性温室气体管理标准进行转化,形成国家标准 研究已实施ISO环境标志、生态标志等标准并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 参考国际经验,开展具体产品、服务等领域温室气体量化方法学、温室气体报告规范和指南等。   前期研究自2006年展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在政府项目、国际基金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的支持下,主要围绕温室气体管理标准体系构建、国际相关标准、温室气体量化方法学、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标准和政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排放源调查监测规范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为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奠定了基础,可以保证ISO正在制定的一系列国际标准发布后即转化为我国的国家标准。
  • 大幅增长!多家半导体量检测设备公司发布2023财报
    根据 SEMI 数据统计,自 2020 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连续四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而半导体检测和量测设备是半导体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芯片良率的影响至关重要。并且随着芯片制程越来越先进、工艺变得更加复杂,行业发展对工艺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过程中检测设备与量测设备的需求量将倍增。根据 VLSI 数据统计, 2023 年全球半导体检测和量测设备市场规模达到 128.3 亿美元,有着巨大的市场规模。但是,全球检测和量测设备市场呈现国外设备企业垄断的格局,主要企业包括科磊半导体、应用材料、日立等,其中科磊半导体一家独大。 科磊半导体在检测与量测设备的合计市场份额占比达到了55.8%。全球前五大公司合计市场份额占比超过了84.1%,均来自美国和日本。中国大陆半导体检测与量测设备国产化率较低,量测检测设备更是除光刻机外,国产化率最低的一环核心设备,本土企业存在较大的国产化空间。并且随着近年来全球供应链的紧张和国际贸易摩擦,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受到了重大影响,国内社会各界对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中科飞侧、精测电子、赛腾股份是国内有半导体量检测设备业务的重要上市公企业,他们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设备国产化替代的进程。因此,仪器信息网根据他们已发布的2023年财报,对这3家企业主营业务、半导体业务营收占比、净利润等方面整理分析,一窥国内半导体量检测设备行业发展现状,以飨读者。中科飞测专注于高端半导体质量控制领域,主要产品涵盖设备产品、智能软件产品和相关服务的全流程良率管理解决方案。其半导体量检测设备业务在主要产品涵盖设备产品、智能软件产品和相关服务的全流程良率管理解决方案。检测设备包括无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系列、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系列、明场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系列、暗场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系列;量测设备包括三角形貌量测设备系列、介质膜厚量测设备系列、金属膜厚测设备系列、套刻精度量测设备系列、光学关键尺寸量测设备系列、3D曲面玻璃量测设备系列。精测电子以显示为主要业务,半导体和新能源业务为重要支撑。在半导体测试领域,公司是国内半导体检测设备领域领军企业之一, 其在该领域的主营产品分为前道和后道测试设备,包括膜厚量测系统、 光学关键尺寸量测系统、电子束缺陷检测系统、半导体硅片应力测量设备、明场光学缺陷检测设备和自动检测设备(ATE)等。赛腾股份公司在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等智能组装、检测、量测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半导体领域,主要设备有如晶圆缺陷检测机、倒角粗糙度量测、晶圆字符检测机、晶圆激光打标机、晶圆激光开槽机等等。半导体量检测设备业务在三家企业还均有各自不同程度的发展占比,各个公司在半导体业务上倾斜的重心最直接的反应在营收上。中科飞测:专注半导体质量控制设备,净利润大幅增长财报显示,中科飞测2023年度和2022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8.91亿元、5.09亿元,2023年度营业收入较上期增幅为74.95%。其中半导体业务2023年营收8.51亿元,同比增长75.31%,占总营收的95.51%。细分来看,公司检测设备实现收入6.54亿元,同比增长70.15%,量测设备实现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88.56%。检测和量测设备均呈现处强劲的发展态势。中科飞测营收大幅增长的背后主要系以下多种因素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得益于公司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推进和迭代升级各系列产品的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公司产品种类日趋丰富,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国内半导体检测与量测设备市场呈现高速发展,下游客户设备国产化需求迫切,公司凭借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优异的产品品质以及出色的售后服务等积极因素,品牌认可度不断提升,客户群体覆盖度进一步扩大,客户订单量持续增长。中科飞测经营规模的快速增长,使得规模效应逐步凸显,公司在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平情况下,盈利水平显著提升,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1,072.38%。精测电子:显示业务业绩下滑,半导体业务迎来增长精测电子主要从事显示、半导体及新能源检测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财报显示,精测电子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4.29亿元,同比下降11.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亿元,同比减少 44.79%。公司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增长7,024.23万元,加之公司的主营业务显示领域受行业周期性以及市场需求疲软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显示领域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以上多重因素的叠加时公司净利润双位数的下滑主要原因。但其占总营收16.26%的半导体业务在2023年营收3.95亿元,同比增长116.02%。这主要得益于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替代进入重要机遇期。 同时,公司所处的半导体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是前道量测领域,生产线的国产设备供给率较低,公司的多款主力产品已得到诸多一线客户认可,并取得良好的市场口碑,订单快速增长。半导体业务已成为公司经营业绩的重要支撑。赛腾股份:消费电子贡献最大增幅,半导体业务有所下滑 赛腾股份作为一家专注于自动化设备领域的高新科技企业,在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等智能组装、 检测、量测等方面提供相关设备产品以及技术服务。财报显示,在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 44.46亿元,同比增长51.7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净利润6.8,7亿元,同比增长123.72%。营业收入的增幅得益于公司在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深耕多年,积累了较多优质客户,实现合作共赢,且当年度新增的客户带来了较大的销售额增长。细分业务来看,其营收占比达92.92%消费电子,实现了68.19%的营收增幅,是赛腾股份最大的营收增长点。而占5.94%的半导体业务营收下滑9.48%。营业成本缩减可能是造成营收下滑的原因之一。另外,三家公司横向对比,从整体营业收入来看,专注于半导体量测和检测设备的中科飞测收入增幅最明显,而另外两家则是受各自主营业务变化的影响,占比较少的半导体业务对整体影响也较小。而单从半导体业务方面来看,中科飞测和精测电子均有着显著增长,尤其精测电子,其增幅更是猛烈。这不仅是半导体设备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更是国内对高精度半导体量/检测设备需求日益强烈的有力证明。 经过不懈努力的技术研发与深厚经验积累,中国企业在膜厚测量、缺陷检测、关键尺寸测量等关键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数家国内企业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成功跻身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业界巨头的量产产线,彰显了国产技术的强大实力。尽管目前在与海外巨头的比较中,国内企业在产品种类、工艺覆盖、算法软件、制程支持、核心零部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但这一差距正在随着国内晶圆厂积极引入国产设备验证而逐渐缩小。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内量测设备企业正迎来技术追赶的黄金时期,业绩的快速增长指日可待,国产替代化的进程将全面加速,开启国产设备的新篇章。
  • 中教金源参与起草国标《纳米技术 镉硫族化物胶体量子点表征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正式发布
    国家标准《纳米技术 镉硫族化物胶体量子点表征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由TC279(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 2021-12-31日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北京中教金源科技有限公司 等起草的国家标准《纳米技术 镉硫族化物胶体量子点表征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成功发布,并于2022-07-01起正式实施。 主要起草人为:葛广路 、张东慧 、蔡春水 、王新伟 、庞代文 、朱东亮 、郭海清 、钟海政 、康永印 、赵治强 、张海蓉 、王瑞斌 、黄生宏 、冀代雨 、刘忍肖 、张轩 。北京中教金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以实验仪器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注册于北京国际企业孵化中心(IBI)、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科创中心,实资注册1200万元。中教金源产品以实验室仪器、实验光源、光电仪器、光电化学、催化微反、电池储能测试等系统开发为主,服务中国科研和教育事业,产品质量铸金,技术创新立源。   中教金源,与全国各高校研究所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2010年以来,采用中教金源仪器,发表的SCI文章千余篇,尤其在客户化定制及系统搭建上满足了不同的实验需求。部分客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国家纳米中心、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千余家单位、研究院所。   产品主要应用:实验室科学研究、化学研究、工业催化、光电化学、光电测试分析、生物研究、催化表征、光化学及光催化、光降解污染物、光降解有害物、光聚合、光电转换、光致变色、太阳能电池研究、电池储能测试等领域。
  • 《锡膏厚度测量仪校准规范》发布实施
    近日,在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指导下,由广东省计量院主持起草的JJF1965-2022《锡膏厚度测量仪校准规范》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发布实施。本规范的颁布实施,有效解决了锡膏厚度测量仪的量值一直无法获得有效溯源,不同仪器上测量结果差异较大的技术难题,进一步完善了精密几何量领域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体系,促进了行业技术标准的统一,有利于集成电路产业、企业相关技术能力的提升。  据了解,锡膏厚度测量仪是一种被广泛用于检测集成电路板上锡膏印刷质量的仪器,它采用非接触式的光学测量原理,能快速、无损地测量锡膏的厚度、面积、体积等参数,其中,厚度是判断锡膏印刷质量的关键核心指标。以往由于缺乏相关的计量技术规范,各生产厂家在校正仪器时采用的方法和计量标准存在差异,导致测量结果的复现性较差,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和不同企业间的产品验收。  针对上述问题,在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广东省计量院和国家计量院、山东院、苏州院等单位专家组成规范起草组,对目前市场上锡膏厚度测量仪的生产厂家和用户开展广泛调研,深入了解仪器技术原理、客户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验,确定了仪器校准的主要技术指标、操作方法和计量标准器要求等,并最终由广东省计量院主持完成校准规范的起草和报批。目前,该院联合研发了配套的多种规格计量标准器,并已为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多家粤港澳大湾区的客户提供了校准服务。
  • 持续增强原子力显微镜领域优势,看好半导体量检测设备市场--访帕克中国区销售总裁张家荣
    2024年3月20日至22日,备受瞩目的SEMICON China 2024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作为全球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展会,有1100家企业参展,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光伏、显示等产业链,是半导体行业的开年盛会。展会期间,仪器信息网有幸采访到了PARK SYSTEMS 中国区销售总裁张家荣。在采访中,张总提到帕克公司此次重点推出了原子力显微镜结合白光干涉仪以及可转向原子力显微镜等创新产品。这些产品在解析度、速度和功能性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此外,面对中美科技战以及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变化,帕克公司已经着手进行风险管控,计划将部分产品在台湾进行组装生产,并在中国寻找合适的地方评估落实部分国产化。最后,张总表示公司对未来半导体量测和晶圆缺陷检测设备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十分看好其未来前景。以下是现场采访视频:仪器信息网:本次参会,贵公司带来了哪些半导体量测或缺陷检测等方面的解决方案或产品?其采用的主要原理或技术有哪些?有哪些创新?张老师:今年的半导体,我们的主推产品基本上就是原子力显微镜结合白光干涉仪,另外还有我们有可以转向的原子力显微镜,所以基本上这两个产品本身就是个创新,因为它除了原本原子力显微镜的功能之外,它可以带来不同的功能,例如说白光干涉仪先快速的检测缺陷,然后再用原子力显微镜去做更精密的扫描。然后另外一个可以转向的原子力显微镜是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半导体科室结构的一些缺陷或者粗糙度,这就是我们帕克今年主要的两个主推的产品。 仪器信息网:相比于其他公司,Park的产品有哪些优势和特点?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贵公司如何保持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张老师:帕克原子力显微镜在半导体原子力显微镜量测这一块一直保有的优势就是超高的解析度超低的杂讯。但是这只是我们的第一个优势,如果跟其他的原子力显微镜来比的话,我们这几年一直在精进的就是所谓的原子力显微镜的速度,相对于传统的原子力显微镜,我们这种半导体在线的显微镜在特殊的应用上可以达到100倍的增速,所以说这就是我们可以跟对手拉出差异化的地方。除了原子力显微镜速度的增加,我们在它的功能性也开始增加,传统原子力显微镜只能量所谓的表面形貌,但是我们现在结合了白光干涉仪或者是一些 AR的显微镜,我们可以在分析材料的特性,或者是我们甚至也可以加入了原子力显微镜跟电镜的结合,所以从深度上来看,我们增加了产能,从广度上来看我们增加了联用,所以由于我们增加了深度跟广度,所以我们可以在市场上跟其他竞争对手来比,维持绝对的优势。 仪器信息网:近年来,中美科技战愈演愈烈,特别是美日荷出口半导体设备的管制越来越严。面对全球市场的变化,贵公司有哪些长远的战略规划?张老师:中美半导体的科技竞争对我们的厂商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议题,这几年我们已经开始做一个所谓的风险的控管,比较幸运的是,因为我们是韩国的品牌,并不是直接美国品牌,并没有在第一波冲击上受到影响,但是为了长远的打算,我们目前为止已经有开始把部分产品在台湾试着组装生产,也在中国找其他的地方来评估是否可以落实部分的一个国产化,所以说目前为止看整个趋势推动我们会有相对应的方法来减少竞争对我们公司带来的冲击 。 仪器信息网:根据您的观察和分析,您认为未来半导体量测和晶圆缺陷检测设备市场将呈现哪些趋势?张老师:半导体工艺的演进现在日新月异,然后因为现在的工艺比以前的工艺更加复杂,更加困难,所以说半导体的量测或者半导体的缺陷检测,已经从以前的比较附属的设备变成可能关键的设备,因为如果没有办法精准的量测跟找到缺陷,我们没办法把良率给拉上来,所以未来我非常看好量测跟缺陷检测的一个发展的市场。
  • 国家气体流量仪表质检中心通过验收
    近日,国家气体流量仪表质检中心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能力建设现场验收。   2009年8月,国家气体流量仪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依托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筹建。   2011年9月,该中心12种产品,129个检验项目一次性通过国家认可委组织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和实验室认可的“三合一”评审。   该中心拥有实验室面积约450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295万元,其中大型、关键仪器设备20余台(套)。   该中心现有49人,技术人员占3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1人,本科27人,专科及以下10人 高级工程师16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4人,助理工程师及以下19人。   该中心有燃气表、气体小流量、气体大流量、二次仪表、耐压试验、性能试验、电磁兼容等7个实验室。可承担有关气体流量仪表的质量监督检验、质量仲裁检验、投产前的质量鉴定检验、产品质量认证检验以及客户委托的产(商)品检验 开展检验技术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开发新的检验技术、检测方法和设备 承担部分标准的起草和验证工作。   专家组通过召开会议、参观现场、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盲样试验、开展座谈及现场考核人员等方式,从技术能力、团队建设、科研能力、运行状况、影响力和权威性、地方性政府支持6个方面,严格按照评估指南对国家气体流量仪表质检中心能力建设进行验收考核、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中心实验环境良好,检测设备完善,人员结构合理,科研能力较强,获得地方政府较大力度的支持。中心的建成填补了国内专业气体流量仪表产品检验的空白,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保障,促进了气体流量仪表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依托专业优势,国家气体流量仪表质检中心积极为相关产业开展相应的技术性服务,综合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经考核、评估,专家组一致同意该中心通过现场验收。
  • 家用PM2.5测量仪校准规范有望今年出台
    “室外的PM2.5浓度530μ g/m3,家里只有15μ g/m3,空气净化器效果很好。”北京的蔡女士一手拿着手机,上面显示的是北京市环境质量发布平台发布的北京空气中PM2.5浓度的最新数据 另一手拿着一台家用手持PM2.5测量仪,上面显示蔡女士家中PM2.5浓度的实时测量数值。“我们在购买空气净化器的同时,也在网上买了这款家用PM2.5测量仪,打开开关,显示屏上就能显示出家里空气中PM2.5的浓度,很方便。”  2016年冬天,雾霾侵袭了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多座北方城市,使用方便、价格适中的各种家用PM2.5测量仪也成了很多消费者追捧的对象。那么,家用PM2.5测量仪测得到底准不准?我国目前PM2.5测量仪是否拥有统一的国家校准规范?  测量仪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淘宝网上输入“PM2.5测量仪”,可搜索出检查官、阿格瑞斯、汉王等品牌共100多件商品,价格从90多元到上千元不等。在各产品的网页上,“超高精度专业仪器”“实时精准检测”等各种宣传广告语很是吸引眼球。商家都将PM2.5测量作为卖点,有的还称自己的产品能同时测量PM2.5、PM10、甲醛、苯等各种空气污染物。中国质量报记者看到,“激光检测法”是多数测量仪采用的测量方法。例如,汉王霾表N1的网页介绍说,“采用PM2.5激光检测设备,精确度可以达到0.01μ g/m3”。阿格瑞斯的一款测量仪网页上写着:“激光传感器是新一代技术,检测更快,更精准,媲美气象局发布的数据。”但也有商家宣称产品采用的是“半导体技术,测量准确率达99.5%。”这些产品由于体积小、便于操作,数据实时显示、可视性强,得到不少网友的肯定。  专业测量仪不用光散射法  青岛众瑞智能仪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高端环境监测仪器及安全检测仪器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生产的专业PM2.5测量仪运用在我国环保监测领域。公司高级工程师何春雷告诉记者,测量PM2.5的方法主要有3种:β 射线吸收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和光散射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环保和气象部门,都只采用前两种方法的测量仪器,光散射法并未得到相关部门的权威认可。”据介绍,目前我国环保、气象监测部门都制定了各自的关于PM2.5测量仪的行业标准,对仪器的精度指标、技术参数、测试方法都做出了规定。何春雷透露,一台专业的PM2.5测量仪售价至少十几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明确规定PM2.5测定的手工分析方法为重量法,自动分析方法为微量振荡天平法和β 射线法,而没有光散射法,也就是说,对专业的环保、气象测量来说,采用光散射法制造的仪器并不被认可。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纳米新材料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文阁解释,对PM2.5测量来说,不同的测量方法、不同的测量环境都会影响测量准确度。采用光散射法制成的家用PM2.5测量仪在测量准确度上肯定无法与专业的测量仪相比较。“由于光散射法本身的缺陷,导致这些仪器的测量精度很难保证。”张文阁认为,网上销售的家用PM2.5测量仪不属于专业测试仪器,只能大概测一个数据,对空气质量做一个暂定量测试或者作出一个趋势性判断,离PM2.5的概念相差太远。“只能将其作为衡量空气是干净还是被污染的一个大致参考。”  专业校准规范有望今年出台  早在几年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就开始进行PM2.5测量溯源性及计量标准装置研究。因为要想获得准确可靠的PM2.5数值,必须保障测量仪本身计量性能的可靠。张文阁说,“PM2.5测量方法与仪器型号很多,但不同原理不同厂家仪器测量结果相差很大,需要准确校准与溯源。”几年以来,张文阁带领的团队以国际通用的重量法为基础,建立了PM2.5质量浓度测量仪国家计量标准。该计量标准与代表欧盟PM2.5最高环保计量水平进行了国际比对,比对结果证明我国的PM2.5测量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等效一致。  “我们已经完成了《PM2.5质量浓度测量仪国家校准规范》的终审并已报批,规范有望2017年正式发布。”张文阁介绍,“我们正在进行PM2.5测量仪器在线校准方法和计量标准装置的研究,为提高国家PM2.5监测水平提供计量技术保障。”  不过,张文阁解释,他们的研究都是为环保、气象部门专业的测量仪服务,而网上售卖的家用测量仪并不在他们的研究范围之内。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