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饮料压定仪

仪器信息网饮料压定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饮料压定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饮料压定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饮料压定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饮料压定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饮料压定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饮料压定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饮料压定仪相关的资讯

  • 哥伦比亚制定食品、饮料接触性陶瓷或玻璃材料技术要求
    据2010年5月27日安第斯共同体秘书处通报消息,哥伦比亚于近期制订了另一项食品接触性材料技术标准——与食品、饮料接触性陶瓷或玻璃材料、容器、物品、设备的技术要求。   法规文本主要包括如下几部分:目标、范围、定义、良好生产规范、基本要求、总的和特定物质迁移量限量,玻璃制品铅(Pb)的迁移限量,物质迁移量测定方法,监督、检查与合格评定,复审与更新等方面。   其中,对物质迁移限量的规定如下:   陶瓷、珐琅、釉彩等材质的食品、饮料接触性物体或容器的总物质迁移限量:50mg/kg水,或者8mg/dm2接触面 特定物质迁移量:对于非盛装性物体,(Pb): 0.8 mg/dm2 (Cd): 0.07 mg/dm2 对于盛装性容器,(Pb): 4.0 mg/L (Cd): 0.3mg/L 对于烹饪用具、容量大于3L容器,(Pb):1.5 mg/L (Cd): 0.1mg/L。   对于水晶/玻璃材质的食品、饮料接触性物体或容器,特定物质铅(Pb)迁移限量(LME)为:非盛装性物体LME: 0,8 mg/dm2 容量低于600ml的容器LME: 1.5 mg/L 容量介于600~3000ml的容器, LME: 0.75 mg/L 容量大于3L的容器,LME: 0.50 mg/L。
  • 《谷物饮料》行业标准将在今年制定出台
    近年来新兴的谷物饮料将是未来饮料的消费趋势,《谷物饮料》行业标准将在今年制定出台,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已将该饮料标准的制定列入2009年的工作计划中。这是记者从日前于北京举办的食品工业新机遇高峰论坛中获得的消息。据悉,该论坛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联合举办。此外,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还在厦门成立国内第一个谷物杂粮营养食品(液态)产业化基地。   现代人谷类食物摄入不足   据了解,据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和秘书长翟凤英介绍,谷类食物是我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最合理的能量来源,同时也是蛋白质、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供应者,对于保障膳食平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谷类为主的膳食模式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及含脂肪较高的动物性食物,有利于预防相关慢性病的发生。   然而,近20年来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中摄入的肉、蛋、乳类等动物性食品增长比例过多、过快,谷类食物摄入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根据2007版本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显示,人们谷类食物的摄入逐年减少,谷类食物作为膳食主体的地位也在逐渐下降。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1982年以来的20年间,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谷物量下降了108g。从能量的食物来源看,2002年全国居民平均有58%的能量来源于谷类,其中城市为49%,农村为62%,城市居民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与1992年相比,谷类食物提供能量的比例减少了9个百分点,特别是大城市居民只有41%能量来源于谷类;而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能量比例则增加了3个百分点,达到13%,其中城市为18%,农村为11%。   方便谷物饮料前景看好   近几年,国内饮料大家庭里出现一种新的饮料成员,就是谷物饮料。业内人士认为,谷物饮料将是未来饮料发展的趋势之一,通过现代工艺,做成可直接饮用的产品,不仅能够充分保留谷物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营养成分,并且口感更好,饮用更方便,吸收更容易,是解决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城市居民膳食营养失衡的途径之一,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商机。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亚利指出,人们平时能吃到的谷物,比如说玉米棒子、玉米面窝头、燕麦粥等通常都是固态的。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用于家中做饭的时间日益缩短,更多的时候是在办公室,甚至是在路上解决早餐,在餐馆里解决午餐和晚餐,这样就很难做到饮食的合理搭配,尽管人们都知道谷物对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地烹调谷物食品,特别是大中城市的职业化人员及家庭。   工业化生产的谷物饮料,恰恰是一类方便食用的健康食品,简单的消费方式,让消费者在快捷、方便的情况下吃到营养美味的中国式的早餐。新型食品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快节奏和时尚元素,更易满足现代人对生活的营养需求和心理需求。   据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日前在厦门成立国内第一个“谷物杂粮营养食品(液态)产业化基地”;同时,国内谷物饮料企业惠尔康拨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牵头筹备成立“谷物杂粮营养食品研究基金”。惠尔康集团总裁叶争鸣还透露,将在三年内在该集团引进博士后工作站,建立绿色生态食品研究院。   年内将制定谷物饮料标准   据介绍,根据我国最新的饮料标准,谷物饮料归属于“植物饮料类”,对谷物饮料的定义为“以谷物为主要原料经调配制成的饮料”。由于其属于新生事物,产业规模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谷物饮料的行业标准。   不过,由于对其前景看好,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表示,包括谷物饮料在内的“植物饮料”与“果汁及蔬菜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一同被作为鼓励发展的产业。据悉,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该协会提出的饮料行业三年振兴规划纲要中,已将传统饮食资源食品工业化,增加新品种、快捷早餐、扩大内需,利用五谷杂粮生产谷物饮料等作为科技创新重点被提出来,并已列入轻工业三年振兴规划纲要。   赵亚利还透露,该协会正抓紧制定标准,促进谷物饮料科学发展。据其称,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正在组织制定国家标准《植物饮料》,谷物饮料的生产企业也将成为这项标准的起草单位。此外,行业标准《谷物饮料》的制定也已列入协会2009年的工作计划。
  • 国标《固体饮料》和《咖啡类饮料》已通过审核
    8月27日讯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固体饮料》和《咖啡类饮料》两项国家标准按照计划完成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于2012年7月30日在北京通过专家审查,目前标准已上报主管部门,待批准发布。   《固体饮料》和《咖啡类饮料》两项国家标准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牵头起草,国内众多企业参与制定的。其中《固体饮料》的出台将填补国内饮料标准体系中的固体饮料标准的空白,标准的技术内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标准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及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国固体饮料的生产和市场状况,将固体饮料分为八类,准确描述了产品定义,并对相应分类提出具体指标要求,如固体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果蔬固体饮料中果蔬汁的含量等。   《咖啡类饮料》国家标准为国内首个咖啡饮料标准,标准填补了国内饮料标准体系中咖啡类饮料标准的空白,技术内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标准中除规定了咖啡饮料的特征性指标咖啡因的含量外,还将咖啡固形物含量作为技术指标。这两项技术指标的制定能够有效的保证咖啡饮料的真实性。   这两项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规范固体饮料和咖啡类饮料的生产及市场,有利于国家质量监督机构对该类产品的监管,有利于建立公平和有序的贸易环境,有利于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 Labthink出席2017亚洲食品饮料峰会
    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三届亚洲食品饮料峰会于印尼雅加达盛大举行。200余位来自东南亚食品和饮料生产商的重要决策人、上下游行业技术工程师,以及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专家汇聚于此,共同探讨食品配料、添加剂、功能性食品饮料、包装、食品加工、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创新技术。  Labthink发表了题为《Flexible PackagingQuality Control System for Food Industry》的主题演讲,指出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将成为现今乃至未来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一环,要求包装材料既能起到对食品的保护作用,又不能对食品卫生产生影响。而随着高阻隔材料、耐高温蒸煮材料、热收缩包装材料等功能性包装材料的兴起,材料的阻隔性能与食品贮藏要求不匹配、材料机械强度不达标、溶剂残留和总迁移量超标等问题,正日益成为食品及相关企业包装质量控制的焦点。  会议间歇,Labthink 展出了HST-H3热封试验仪、LSSD-01泄漏与密封强度测试仪、MXD-02摩擦系数仪等包装性能测试仪器,吸引了现场观众的注目。这些技术将在提高包装质量,延长食品保质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Labthink兰光,致力于通过包装检测技术提升和尖端检测仪器研发帮助客户应对包装难题,助力包装相关产业的品质安全。
  • 强制性国标《饮料通则》正式实施 饮料产品 “改名”忙
    12月1日,酝酿已久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饮料通则》正式实施,新标准将市场上所销售的饮料划分为11大类,广受争议的功能饮料不在其列,但与之较为接近的一类是特殊用途饮料,即“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或加入具有特定功能成分的适应某些特殊人群需要的饮料制品。”该饮料囊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其中营养素饮料是指“添加适量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以补充某些人群特殊营养需要的饮料”。如此一来,市面上很多常见的、人气旺的功能饮料,都无一例外地面临集体改名问题。   相对于产品名称方面陆陆续续呈现的变化,消费者更关心的是,新标准实施之后,功能饮料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口味、价格全新亮相。记者近日在北京市场调查发现,虽然标准对“功能饮料”名称全面叫停,但市场上的产品包装还处于“改名”过渡期,进度明显不一。不过产品包装上的功能宣传丝毫没有缩水,凉茶产品继续突出清热去火,运动饮料强调补充电解质,抗疲劳饮料则注重提神醒脑……似乎每一款产品都能在其功能定位中迅速找出吸引消费者的卖点。   也许是定位明确,国内的功能饮料市场一直处于加速状态,不仅老品牌纷纷介入,新面孔也频频现身。近年来,营养素饮料、运动饮料等功能饮料都出现不少新品牌,单独品类集群已经基本形成 同时,消费者的认知度也显著增强,正在尝试接受功能饮料的各种新概念。   消费者齐先生偏爱运动饮料,觉得解渴又好喝,以前他习惯挑选一些熟悉的品牌和口味,后来开始突破以往,接触一些新品牌、新产品,“虽然产品在外观上有相似的感觉,但口味很多花样,常有惊喜的感觉。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在精神疲惫的时候补充能量。”齐先生认为,正宗的功能饮料不是在包装和名称上大做文章,而是真正含有各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铁、锌、钙等各种营养元素。   和齐先生不同,邢女士很少选择功能饮料。“家里有小孩,不愿意让她过早地接触功能饮料,怕有不良影响,所以干脆不买。”邢女士的担心不无道理,据有关专家介绍,某些功能饮料中含有咖啡因等刺激中枢神经的成分,儿童应该慎饮,普通成年人也要在特定的环境下饮用才有益身体,比如在强烈运动、大量流汗后饮用,其中的电解质和维生素可以迅速补充人体机能。如果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饮用这类饮料,其中所含的钠元素会增加机体负担,导致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   虽然褒贬不一,但在标准的新规下,功能饮料的定位不再是随心所欲,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利表示,特殊用途饮料基本上是以水为基础,添加氨基酸、牛磺酸、咖啡因、电解质、维生素、膳食纤维、植物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等调制而成。与饮料的其他产品比较,特殊用途饮料技术含量较高,特别是在对植物资源的利用上。与此同时,记者也注意到,市面上一些功能饮品在植物资源利用上别出心裁,在产品中加入人参、灵芝等特殊滋补成分,走高端的养生路线。   有关专家认为,不管是此前的功能饮料,还是今后的特殊用途饮料,其构成成分具有特殊性,每一种类别的功能饮料具体功效并不相同,主要特征是含有一些有益成分,可以快速对人体发挥功效。消费者对功能饮料的选择一般有3个标准:首先是口感,其次是功能,最后是没有副作用。功能饮料不像普通饮品随时随地都可以饮用,应该是特定的适宜人群或者是在特定条件下才可饮用,合格的功能饮料产品会标注饮用说明,消费者购买时一定要注意弄清楚自己是否适合。
  • 功能饮料是灵丹妙药还是仅是饮料?
    原标题:部分功能饮料被夸大功效 只是饮料而非灵丹妙药   近年来,功能饮料在市场上的种类和份额都在不断增长。有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功能饮料占据整个饮料市场销售份额的14%。许多饮料企业看重这块市场,纷纷斥资进入。黑卡6小时、东鹏特饮、达利乐虎、台福充电、闽中真田等新品相继亮相,加上业界大佬红牛,功能饮料市场的激烈竞争一触即发,整个市场也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但是最近的一些关于功能饮料报道,可能让消费者在购买之时多了一重顾虑。有报道称,一名14岁的美国女孩24小时内饮用两罐容量大约为680毫升名为“怪兽”的功能饮料,出现心脏骤停状况而不治身亡,死亡原因为咖啡因中毒导致心律失常。但这并不是功能饮料首次夺人性命。据了解,2009年至2012年6月,美国药管局接到可能关联“怪兽”功能饮料的5起死亡和1起心脏病发作报告。国内市场销售的功能饮料是否也存在相同危险?消费者对功能饮料有多少了解?这是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中的功能饮料,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包括营养素饮料、运动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3类。营养素饮料是指添加了适量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以补充某些人群特殊营养需要的饮料,如脉动、可口可乐旗下的酷乐仕维他命水、益生菌饮料等 运动饮料则主要是添加了钾、钠等电解质或糖、维生素等营养素,有助于补充钠、钾,并保持肌体的水分,以佳得乐、劲跑、尖叫等为代表 特殊用途饮料是为适应特殊人群的包括抗疲劳在内的需要而调制的饮料,如红牛、加满、力保健等。目前,我国把功能饮料划入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监管,然而还没有制定相关法规,其标准也尚未出台,功能饮料市场存在不少问题。   目前,部分功能饮料的功效被过分夸大,一些广告传达的信息让人感觉这不是饮料,而是“灵丹妙药”,喝一口就可以精神百倍地投入到高强度的工作当中去,就能在竞技场上战无不胜,就能够身体健康百病不侵。近年来加入功能饮料大军的美容保健饮料亦是如此,“下火”、“排毒”、“美肤”、“减肥”等功效宣传得如火如荼。然而专家表示,功能饮料并没有如此神奇,不合理饮用甚至可能对身体有一定副作用。以咖啡因、牛磺酸为主要抗疲劳成分的功能饮料,确实可以在短期内对疲劳起到缓解作用,但仅适合在疲劳状态下仍需工作的人群,且不能长期饮用。运动饮料则适合在强烈运动、人体大量流汗后饮用,其中的电解质和维生素可以补充人体机能,但并不适合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饮用,因为其中所含的钠元素会增加机体负担,引起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专家提示,只要日常饮食科学合理,保证营养摄入充足和均衡,普通人无需额外饮用功能饮料。   功能饮料的成分差别很大,各产品的配方全由企业自己决定。与此同时,功能饮料的销售市场也没有得到应有的监管。很多功能饮料都标注了不适宜人群,如红牛在罐体上标注了不适宜人群为少年儿童,启力亦标明不适宜人群为少年儿童、孕妇。功能饮料一般也都标明单日限饮量,可记者从相关销售人员处了解到,购买这类功能饮料的大军恰恰是“不适宜人群”中的少年儿童,尤其是在学校、网吧、体育场等周边的小卖铺,红牛等功能饮料卖得特别多。
  • ATAGO(爱拓)在食品饮料行业中检测饮料甜度的应用
    你喝的饮料原料的成分有哪些?是怎么制作的?估计很多人只会盯着饮料瓶上的营养成分:糖分、蛋白质、脂肪&hellip &hellip 市场上的饮品品种繁多,难免让消费者眼花缭乱,ATAGO(爱拓)手持式设备提供专为对食品饮料品质要求高的顾客检测饮料可溶性固形物浓度,方便用户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饮品,特别是爱美女士或预防糖尿病病患者对饮品糖分的要求。 饮品的分类:一般分为不含酒精饮料和含酒精饮料, 不含酒精饮料大致有以下几类: 1、碳酸类饮料: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和各种不同的香料、水分、糖浆、色素等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气泡式饮料。像可乐、汽水等。 2、果蔬汁饮料:各种果汁、鲜榨汁、蔬菜汁、果蔬混合汁等。 3、粗粮饮料:五谷杂粮加工而成,各种小米乳、红豆乳、黑豆乳、绿豆乳等满足人体各种营养元素。 4、茶类饮料:各种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麦茶以、凉茶以及冰茶等饮品。有些含有柠檬成分。 5、乳饮料:牛奶、酸奶、奶茶等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的饮品。 市场上不同类的饮料产品,均可用ATAGO(爱拓)旗下的PAL-1迷你数显折射计进行测量。 含酒精饮料酒,如葡萄酒、啤酒等;针对不同的酒精饮料,ATAGO(爱拓)研发了不同的型号,如PAL-Plato麦芽汁浓度计适合测量含有麦芽汁成分的啤酒饮料;又如WM-7数字式葡萄酒折射仪适合测量葡萄酒饮料。 当然,对于大型企业、工厂,ATAGO也特别研制了台式高精密的糖度仪,适合对于饮品BRIX值测量范围要求较为高的饮料企业。 附:ATAGO(爱拓)高精密台式糖度仪相关型号的参数 型号 测量范围 测量温度 测量准确度 阿貝折射仪 DR-A1 折射指数 (nD) 1.3000 至 1.7100 糖度 (Brix) 0.0 至 95.0% ( 在5 至 50° C会进行自动温度补偿 ) 5 至 50° C (最小标度为0.1° C) 折射指数(nD) ± 0.0002 糖度(Brix) ± 0.1% 阿貝折射仪 NAR-3T 折射指数(nD) 1.30000 至 1.71000 糖度(Brix) 0.00 至 95.00% 5 至 50° C 折射指数(nD) ± 0.0001 糖度(Brix)0.05% 自动折射仪 RX-5000&alpha 折射指数(nD): 1.32700 至 1.58000 糖度(Brix): 0.00 至 100.00% ( 5 至 60° C ATC) 5 至 60° C 折射指数(nD):± 0.00004 糖度(Brix):± 0.03% 在线浓度计 CM-780N 糖度 (Brix) 0.0 至 78.0% 5 至 100° C (自动温度补偿范围) 糖度 (Brix) ± 0.2% 了解更多有关ATAGO(爱拓)最新产品应用详情可关注我们的官网:http://www.atago-china.com/ 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广州市爱宕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微信:ATAGO爱拓中国
  • 饮料企业急需高质量的检测仪器技术
    近五年来,我国饮料产量一直以超过20%的速度高速发展,是饮料行业发展的黄金五年,饮料产量从2006年的4200多万吨到2010年的超过1亿吨。在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饮料产量双双快速增长的同时,饮料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则成为全行业共同关注的重点,拟建立专业检测中心(实验室)的饮料企业数量不断加大,企业在研发、生产、出厂等环节对检测设备、仪器、技术的需求也随之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升饮料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解决企业在食品安全项目检测上存在的检不出、检不快、检不准的问题,受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要求,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CBST)组委会特别在CBST2011开辟专门展区,展示相关的检测仪器技术,提供检测仪器技术的公司搭建与饮料企业的技术贸易交流平台。   根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对近70家主要饮料企业的调查反馈表明,目前饮料企业主要的检测项目包括常规理化检测、微生物检测、重金属检测、安全指标检测(溴酸盐、亚硝酸盐、展青霉素、农残等)、特殊成分检测(如茶多酚、咖啡因)等数十个项目,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检测检验能力,但从调查看,被调查的近70家企业急需购进的检测仪器在300台(套)以上,每家企业的平均需求量为5台(套)。其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分析仪、气相色谱分析仪、液相色谱分析仪、快速检测仪器是企业迫切需求的,分别有超过1/4的饮料企业急需购进,另外企业对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近红外光谱仪、示波极谱仪、阿贝折光仪、膳食纤维测定仪、激光衍射粒度测定仪、臭氧检测仪、激光尘埃粒子记数器等多种检验检测仪器有不同的需求。   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CBST)是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主办的两年一届的专业展会,已成功举办四届,是饮料企业与供应商的技术贸易交流平台,经过调查,寻求最新的在线检测技术和实验室检测仪器技术成为饮料企业对CBST2011的重点需求之一。   在此,诚挚地邀请相关企业将先进实用的检测仪器技术带到CBST2011展会来,我们愿意为您服务,为饮料行业的食品安全牵线搭桥。
  • 新《运动饮料》国家标准从今日起正式实施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饮料业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碳酸类、果蔬汁类、瓶装水类、牛奶/酸奶类、即饮茶类、特殊用途饮料(功能饮料)六种类型的饮料构成饮料市场的基本格局。   运动饮料新国标今起实施 助推功能饮料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饮料业的发展更是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90年代初期,以冰茶为代表产品 第二阶段为90年代末期,以能量饮料、运动饮料为代表产品 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后,功能性饮料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运动饮料市场前景广阔 但鱼龙混杂,亟待新标准规范   能量的补充在体育运动中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水的补充。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目前虽然我国体育人口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国的人口多,而且随着健康意识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运动人口绝对数料和相对数量都在不断的增长,运动饮料的市场前景自然还非常可观。   目前,运动饮料的主要市场是在北美和亚太地区。在美国,运动饮料占整个软饮料48%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运动饮料占功能饮料市场份额的一半。2005年运动饮料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居亚太领先地位。   近年来,中国饮料企业的实力在不断加强,居民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乡镇居民的消费能力的提升,会对饮料行业的增长有很大的推进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功能饮料需要赋予更多健康功能的概念进去。同时,国内功能保健饮料市场空间非常大,但现有的产品还不是很多,且价格普遍较高,存在市场进入的机会。因此,运动饮料仍然是功能饮料的主要产品,中国市场上运动饮料发展也会很快,运动饮料的发展更是空间巨大。   虽然中国的运动饮料市场容量很大,发展前景可观,但由于运动饮料是近两三年火起来的饮料品种,老的标准对于更多新型运动饮料产品的出现没有充分预见,门槛偏低,很多条款已经不能适应实际情况。   运动饮料新国标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此,《运动饮料》新修订的国家标准从今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修订了运动饮料的定义,删除钙、镁指标规定等。   新国标中,运动饮料定义为“营养素及其含量能适应运动或体力活动人群的生理特点,能为机体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可被迅速吸收的饮料”,定义首次强调运动饮料被机体迅速吸收的特点。   同时,新国标还取消了产品分类、对净含量的要求和“国际奥委会禁用物质”的附录。运动饮料是功能饮料的一种,功能饮料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主要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三类。近年来,我国功能饮料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功能饮料的发展还面临困难。   运动饮料新国标将助推功能饮料发展   目前,功能饮料市场格局比较纷乱,而食品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但是市场上也涌现出“脉动”、“激活”、“佳得乐”、“维体”等这样的品牌。随着《运动饮料国家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功能饮料的整体市场潜力,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实力。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新的《运动饮料国家标准》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行业发展的步伐,同时也将加快行业整合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新国家标准的实施将为运动型饮料今后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便利。   总之,消费上认识的不足、运动饮料定义模糊、市场的无序混乱,使前几年该饮料市场发展很不均衡,很多商家都不愿过多进入这块市场。新修订运动饮料国家标准将有效解决这些不利的因素,这将极大的鼓舞了饮料企业大力进军这块市场的决心。
  • 新型毒饮料伪装上市,“合法”“非法”仅在“氨基”“羟基”一字之差
    这两天,一条关于某种“新毒品”在各大酒吧流行的“预警”信息,在记者朋友圈掀起了一阵转发热潮。相关信息称,这种“新毒品”是一款含有“γ-氨基丁酸”成分的饮料——咔哇,多地有人喝了这个东西可以连续嗨三个晚上,据说之前吸k粉的人很多都嗨这种东西了。 据了解,咔哇是生长在南太平洋岛国、海拔500-1000英尺地区的一种植物,系胡椒科多年生灌木。当地民间医生广泛应用咔哇改善睡眠、缓解焦虑、战胜抑郁、松弛肌肉、消除疲劳。咔哇可榨制一种饮料,即咔哇酒。2015年,国内一旅途探秘综艺真人秀节目中,节目嘉宾率领的旅行达人,曾在瓦努阿图制作饮用所谓“最幸福的饮料”——咔哇酒,从而引起国内关注,并在年轻人、时尚人士中流行。 但是仔细阅读配料表后我们发现,我国出现的这种含有“γ-氨基丁酸”成分的饮料,并非来自太平洋岛国的“最幸福的饮料——咔哇”。在太平洋岛国流行的咔哇饮料,是由卡瓦胡椒制成的,卡瓦胡椒当中含有的卡瓦内脂和二氢醉椒素,是“γ-氨基丁酸”的激动剂,能够调节人体内“γ-氨基丁酸”的传输,所以能够起到安神、镇定的作用。 饮料中标示的“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 gaba),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功能性氨基酸,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如豆属、参属、中草药等的种子、根茎和组织液中都含有,2009年9月27日由卫生部批准使用γ-氨基丁酸为新食品原料,并不是毒品。参见卫生部网站http://www.moh.gov.cn/mohbgt/s9513/200910/43090.shtml 这批咔哇饮料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经公安机关毒品实验室对其进行检验和分析,发现其中含该饮料含有 γ-羟基丁酸(我国一类精神药品)和 γ-丁内酯( γ-羟基丁酸的前体),并不是商品介绍的γ-氨基丁酸,这两种物质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γ-羟基丁酸(gamma hydroxybutyrate, ghb),是属于中枢神经抑制剂,它曾被用来当做全身麻醉剂,后由于有报导其可导致癫痫发作或昏迷使得使用率降低。滥用“γ-羟基丁酸”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恶心、呕吐、头痛、反射作用丧失,甚至很快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与酒精并用更会加剧其危险性。在过去的十几年,美国、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港台地区γ-羟基丁酸的滥用呈快速增长趋势,ghb及其相关物质γ-丁内酯(gamma-butyrolactone, gbl)和1,4-丁二醇(1,4-butanediol, 1,4-bd)常被用作迷奸药,因此,2005年我国就将“γ-羟基丁酸”列入二类精神药物予以管制,并于2007年变更为一类。 据了解,目前夜场各种打着咔哇旗号的所谓潮饮数不胜数,不排除部分饮料“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合法成分的旗号使用违禁药物。文中提到的“毒饮料”已被勒令全面下架,但是我们仍要保持警惕,尤其在酒吧、ktv这样的地方,建议青少年朋友不要因为好奇去尝试一些“小众”“特色”的饮品。相关检测标准品
  • 果醋饮料目前无国家标准 小心勾兑品
    选果醋饮料小心勾兑品   不久前,国内一些食品专家通过媒体提醒消费者,由于果醋饮料目前没有国家标准,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由醋酸、果味香精等勾兑的产品。这些产品没有任何营养和保健价值,消费者选择时一定要多加小心。   食醋是一种东西方共有的古老调味品。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食醋主要是以粮食作物为原料酿制,习惯上被称作谷物醋。而在欧洲,食醋的酿制主要以葡萄、苹果等水果为原料,所以西方的食醋多指水果醋。近年来,随着国内果蔬加工业的发展,果醋酿造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十分迅速。   果醋饮料≠稀释果醋   随着人们营养和保健意识的提高及饮料行业的迅猛发展,果醋及果醋饮料也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在日常生活中,普通消费者很容易将果醋与果醋饮料的概念混淆。果醋是以葡萄、苹果等水果为原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制成的一种酸性调味料,欧洲标准规定其醋酸含量必须大于5%。而果醋饮料则是以水果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后,再添加蜂蜜、果汁或其他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的一种含醋酸的饮料,其醋酸含量一般远远小于5%。果醋饮料是兼有水果风味与食醋营养保健功能的一种新型饮品。适合生产果醋饮料的水果包括葡萄、苹果、梨、柑橘、水蜜桃、猕猴桃、山楂、沙棘、野生酸枣、桑葚、番木瓜、柿子、杏等。目前国内以苹果醋饮料居多。   果醋饮料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其基本过程是水果经预破碎压榨、澄清后,调节糖度,接入活化好的酵母进行酒精发酵。当酒精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接入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醋酸发酵结束后的液体经澄清等处理后,按一定比例添加蜂蜜、浓缩果汁、糖和其他食品添加剂,调配制成口感适宜的果醋饮料。   果醋饮料有保健功能   果醋饮料中含多种有机酸、糖、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成分,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果醋饮料中的有机酸除醋酸外,一般还有葡萄糖酸、乳酸、琥珀酸、酒石酸、苹果酸、富马酸、蚁酸、酮戊二酸和焦谷氨酸等。有机酸能有效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它还有调节体内代谢,消除疲劳,健胃消食,增进食欲,生津止渴等作用。果醋饮料中还富含钾、锌等多种矿物元素,这些矿物元素在调节机体酸碱平衡、钾钠平衡,以及保护心血管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果醋饮料中还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尼克酸等维生素。此外,果醋饮料中也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它们对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衰老和预防心血系统疾病有一定的功效。   选果醋要看发酵过程   目前我国果醋饮料的生产仍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市售果醋的质量良莠不齐,价格高低不等。少数商家利用普通粮食醋甚至冰乙酸为原料勾兑生产果醋饮料,这种产品口味差,质量没有保证。所以广大消费者在选购果醋饮料时,要注意产品标签上是否表明产品生产过程包括发酵过程。此外,尽管在相关研究中有苹果醋饮料具有预防龋齿,山楂醋饮料具有降血糖等功效的报道,但由于果醋饮料中蜂蜜及糖的添加量没有严格的限量标准,所以市售果醋饮料在预防龋齿和降血糖等方面的功效仍值得推敲。   广大消费者在选购果醋饮料时,一定要根据个人体质,合理选购。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果醋饮料中糖的含量。此外,果醋饮料中醋酸能在体内与钙质合成醋酸钙,增强钙质的吸收,但是摄入过多的醋酸也可能导致人体钙质流失。因此,果醋饮料虽好,但也不要过度饮用。
  • 谷物饮料行业标准有望今年出台
    国内谷物饮料市场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记者昨日获悉,酝酿多时的谷物饮料行业标准有望于今年正式出台,目前该饮料标准草案已进入最后审核阶段。与此同时,在“游戏规则”基本敲定之际,多家饮料巨头已密谋大举进军这一新兴市场,抢占先机。   标准出台将规范市场   据了解,目前国内“以谷物为主要原料经调配制成”的谷物饮料还是一块新兴市场,此前由于该饮料产品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市场规模小,产品鱼龙混杂。记者日前从国内最大的谷物饮料企业厦门惠尔康食品有限公司获悉,由该公司牵头起草的《谷物饮料》行业标准草案去年已制定出来,预计今年将正式公布并实施。   记者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获悉,目前包括谷物饮料在内的“植物饮料”与“果汁及蔬菜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一同被作为鼓励发展的产业。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该协会提出的饮料行业3年振兴规划纲要中,已将传统饮食资源食品工业化,增加新品种、快捷早餐,利用五谷杂粮生产谷物饮料等作为科技创新重点被提出来,并已列入轻工业3年振兴规划纲要。   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亚利透露,该协会正抓紧制定标准,促进谷物饮料科学发展。据悉,去年该协会已将制定《谷物饮料》行业标准列入工作计划。   据《谷物饮料》起草单位惠尔康介绍,谷物饮料行业标准里主要的指标包括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含量,其中膳食纤维是判断谷物饮料的重要指标,该标准里将制定一定的限值。业内人士指出,该指标的设定将会杜绝目前部分不良厂家,以极少量谷物原料或不含谷物原料却标称“谷物饮料”来欺骗消费者。   多家饮料巨头进军谷物饮料   近年,国内谷物饮料突然成为饮料市场的一匹”黑马”,发展增速惊人,吸引众多饮料巨头纷纷涉足。   厦门惠尔康集团在2007年率先在国内大张旗鼓推出“谷粒谷力”系列谷物饮料,据中国食品[6.71 -0.30%]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介绍,按其两年多得到的数据,惠尔康销售额已近20亿元,主要市场在华南和华东。记者昨日获悉,“谷粒谷力”谷物饮料2008年进入广东,在红豆、玉米、绿豆、燕麦等产品的支撑下,去年该公司华南市场销售增长100%,销售额已破亿元。据惠尔康广东分公司负责人蒋经理介绍,今年该公司将加快推出新产品,继香芋、台湾玉米浓浆产品推出后,今年还将再推出四五个谷物新品。   “豆奶大王”维维也计划加速进军谷物饮料。记者昨日从维维股份[7.41 -2.76%](600300)最新发布的公告中获悉,该公司决定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原计划投资1.535亿元的氨基酸保健饮料项目变更为植物蛋白饮料(谷物类饮料)项目,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流动资金2850万元。维维股份表示,该项目计划年产燕麦谷物、红豆谷物类等植物蛋白饮料(谷物饮料)5亿吨。   事实上,不少饮料巨头均看到谷物饮料市场的前景,根据2007年版本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显示,人们谷类食物的摄入逐年减少,谷类食物作为膳食主体的地位也在逐渐下降。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1982年以来的20年间,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谷物量下降了108g。维他奶中国区有关负责人刘思东向记者表示,谷物饮料这一偏向健康需求的产品未来有可能成为一个方向,该公司也在考虑产品线的延伸,“今年可能就有纯谷物饮料的产品面世,与豆奶一同做大植物蛋白饮料这一品类。”据悉,伊利、蒙牛也悄然进军谷物饮料,他们以在牛奶中添加谷物形式试水这一新兴市场。   朱丹蓬分析,多家饮料企业争相进入谷物饮料领域,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其它饮料市场,各大鳄已瓜分市场,格局稳定,难以撼动,而谷物饮料是“小品类,大市场”,该市场目前尚处于不饱和、竞争不充分状态,各家企业都能轻易进入 二是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增强,再加上前期几家企业培育市场到一定程度,其它企业现在跟进正适时。该人士还指出,在《谷物饮料》行业标准出台之前,各家饮料大企业加速进入,抢占市场份额,是希望能抢得先机,参与到制定行业标准甚至国家标准,争夺最终“话语权”。
  • 乳饮料被“紧急召回” 因肉毒杆菌致病?
    新闻背景:近日微信朋友圈又一条信息疯传 &ldquo 今接妇幼保健院提示,请不要给宝宝喝爽歪歪、旺仔牛奶等牛奶饮料,都含有肉毒杆菌,现在紧急召回。&rdquo &ldquo 喝了会导致白血病&rdquo 。这让很多家长十分担心:什么是肉毒杆菌?乳饮料中会有肉毒杆菌吗?有何危害?   肉毒杆菌没有毒!肉毒毒素才是&ldquo 真凶&rdquo !   说到肉毒杆菌,很多人首先是想到它毒性很强。不过,我还是想说,看到这个消息,首先还是不要太恐慌。   肉毒杆菌的全名叫肉毒梭状杆菌(Clostridiumbotulinum,也叫肉毒梭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菌,比如土壤、动物粪便中经常可以见到它,它们可以随着空气中漂浮的灰尘、小液滴飘散到四面八方,继而污染我们的食品。在食品生产过程,由于很难做到所有生产环境都无菌,乳饮料生产过程中也是可能被肉毒梭菌污染的。   不过,即使存在肉毒杆菌并不意味着一定有毒害。具有卫生学意义的检验在于是否检出肉毒毒素。若只检出肉毒梭菌,但未检出肉毒毒素,不能证明此食物会引起肉毒中毒。   肉毒杆菌家族一共兄弟7个,本身其实没有毒性,但其中有4个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不到1微克就可以置人于死地。而且这种毒素具有较强的耐酸性,不但胃液无法破坏其毒性,胃肠道的蛋白酶也对其无计可施。   肉毒毒素不容易&ldquo 被生产&rdquo 且易&ldquo 被杀死&rdquo   但是,要想产生肉毒毒素也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肉毒杆菌能够繁殖和产毒条件相当苛刻:要严格隔绝空气,还要适宜的水分活度、营养条件、环境温度。当这些条件有一个不满足的时候,它就不能繁殖,也不能产生毒素。   也正因为肉毒杆菌生存繁殖所需要的苛刻条件,虽然肉毒杆菌它在自然界常见,但食品污染却比较少见,而且主要出现在家庭自制食品。目前还没有因为喝乳饮料导致肉毒杆菌中毒是案例。我国引起中毒的食品大多是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豆瓣酱、豆酱、豆豉、臭豆腐等,有少数发生于各种不新鲜肉、蛋、鱼类食品 在我国的新疆、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自制发酵肉制品导致的肉毒中毒、甚至死亡。日本以鱼制品引起中毒者较多 美国以家庭自制罐头、肉和乳制品引起中毒者为多,欧洲多见于腊肠、火腿和保藏的肉类。   而且,虽然肉毒素的毒性很强,但是它自己也有很明显的弱点:怕热。肉毒素对热很不稳定,通常75-85℃,加热30分钟或100℃,10分钟可被破坏,煮开几分钟就破坏掉了。   肉毒素中毒不会导致白血病   还有人问肉毒杆菌会导致白血病吗?其实,肉毒素中毒是神经型食物中毒,中毒时,肉毒素可抑制神经传导介质&mdash 乙酰胆碱的释放,其症状主要是神经系统症状,如视力模糊、眼脸下垂、复视、瞳孔散大、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继续发展可由于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并没有证据认为肉毒中毒会导致白血病。   事实上,这条朋友圈消息已经被证实为谣言。当地的记者向妇幼保健院和食药监部门打电话求证了,都证实没有发布过相关消息,这条消息完全是捏造的,大可不必恐慌。   肉毒杆菌真正的麻烦:&ldquo 芽孢&rdquo   说了这么多也不是想告诉大家完全不用担心肉毒梭菌。肉毒杆菌真正的麻烦在于它的芽孢。肉毒梭菌芽孢抗热性很强,但是有芽孢也不意味着有毒,芽孢还没开始生长就不产生肉毒毒素,因此,通常认为对人是无害的。然而,在儿童体内,由于肠道菌群的缺乏,肉毒梭菌的芽胞在儿童的肠道弱碱厌氧环境中是能够产毒的,也就是说即便将食物中的肉毒素破坏掉,但是对儿童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被肉毒梭菌污染的食物是不能给小于1岁的孩子吃的。   在食品加工中,人们也采用了一些方法来防止肉毒杆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添加亚硝酸盐的方法来抑制肉毒梭菌。除了添加亚硝酸盐外,美国FDA提示的方法包括加酸剂(肉毒梭菌在pH 值低于4.5时生长会被抑制)、减少水分含量、加盐、加亚硝酸盐等,或者集中同时使用。另外,还有通过加入发酵剂和发酵基质来抑制咸肉中肉毒梭菌的生长。   如何避免肉毒梭菌中毒?   肉毒中毒最常发生在一些家庭自制食品中。那么,如何避免肉毒梭菌中毒呢?推荐从三个方面做起:   (1)烹调食物尽量熟透,吃熟食。可能受肉毒梭菌污染的食物,如肉制品、罐头等,最好吃熟食,烹调熟透。这个是避免肉毒毒素危害最有效的方法。   (2)平时自己在家做自制食物时,要注意加工卫生,尤其要做一些发酵豆制品、发酵肉类时。如果实在不太会,就不要自制了。   (3)加工后的食品迅速冷却并低温储存。   参考资料:   [1] BAM: Clostridium botulinum. FDA   [2] Merle D. Pierson, Leslie A. Smoot,Michael C. Robach. Nitrite, nitrite alternatives, and the control ofClostridium Botulinum in cured meats. C R C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and Nutrition. Volume 17, Issue 2, 1983   [3] 刘爱萍.肉毒梭菌的控制.肉类研究,2007.   [4]罗云波. 食品安全导论.   [5]WHO.Clostridium botulinum   注:本文为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人员阮光锋原创,作者授权转载。
  • 第五届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邀请函
    展会时间:2011年11月6-8日   展会地点:上海 世博主题馆   展会主题语:拥有一个展台,“饮”领产业链未来   主办单位:中国饮料工业协会   支持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承担单位:北京中饮天元展览展示有限公司   饮料行业快速发展   中国饮料行业就像踩足了油门的发动机,快速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但2009年的中国饮料行业仍以超过26%的年增幅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全国饮料的总产量将达到约1亿吨。中国饮料企业正在实现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蜕变,2009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饮料企业已经达到1700余家。作为中国饮料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商企业为中国饮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有力的支持。上下游产业链的科技进步成就了中国饮料业的辉煌,也成就了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CBST的发展与壮大。   行业眼中的CBST   CBST自2003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已经成为饮料行业专业买家和专业卖家的盛大聚会,成为饮料行业产业链的国际商贸盛会。“全国唯一、展商最专业、专业观众最多、国际化水平”是中外参展商对CBST2009的评价,这将成为CBST2011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和动力。   作为中国唯一的饮料工业科技专业展,CBST2009呈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CBST2009的展出面积达到了19000平方米,比CBST2007增长100% 国内外参展商200多家,比CBST2007增长45%,其中有来自英国、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瑞士等10多个国家的产品技术和设备供应商到上海参展CBST。   CBST的专业观众   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买家齐聚CBST2009,CBST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亚洲、欧洲和非洲观众占国外观众的82%%,其中亚洲20国的观众占到半壁江山,韩国、日本、印度、俄罗斯观众最为踊跃,观众数量位居前四。   参观CBST2009的企业观众占61.3%,决策者和部门管理达到72% 采购订货和市场调研的观众占到八成以上。参展商对CBST组委会能够组织大量国内外专业观众参观、洽谈和采购的展会效果表示满意。   CBST2011展望   为继续促进饮料行业的技术进步,2011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CBST2011)将于2011年11月6~8日在上海世博主题馆举办,展出面积增加到25000平方米。CBST2011将强化展出从原辅材料、工艺装备到厂房设计等整体解决方案,突出饮料科技为中心的全产业链特点,适应饮料企业对食品安全、节能降耗、生产效率提高的需求,并继续将工艺装备的展示范围和服务范围延伸至其他液态产品和固态产品。   饮料企业高管参观专场在CBST2011将继续得以延续。CBST是饮料企业了解全行业科技进步的平台,是饮料企业寻找优秀供应商的重要渠道。独一无二的产业链上下游采购商和供应商亲密接触和交流,能提升交易机会、降低商贸成本。   CBST2011展会期间,组委会还将继续举办国内外行业会议、专家论坛、科技报告、技术培训和新产品推介等各项专业活动,突出CBST科技创新的主题。   CBST2011展出范围   杀菌消毒技术 充填封口技术 贴标喷码技术 过滤分离技术   工业清洗技术 在线检测技术 机器包装技 自动控制技术   成型干燥技术 破碎压榨技术 包装容器技术 原辅材料处理技术   检测仪器技术 环保节能技术 售卖设备技术 添加剂和生物技术   CBST2011将增设饮料新产品设计创意展示区,集中展示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饮料新产品,以及国内外饮料包装容器的外观设计和商标设计。   CBST2011的管理与服务   CBST2011将以高起点、宽视野、新思路,服务于饮料行业的科技进步、食品安全和清洁生产,为全产业链的经贸合作和发展,营造最好的环境,创造更多的商机。   CBST2011组委会将启动以协会理事长赵亚利为主席的展会管理组织架构,其中包括宣传推广、市场营销、观众组织、现场服务、资料管理、财务管理等众多服务部门。   组委会还将提供展览特装设计、搭建装饰、广告宣传和专业会议,以及展品抵沪后的提取、运输、装卸、仓储等多项服务。   国际化的展会运作流程将为CBST2011提供有力的保证,将为展会的成功举办锦上添花。   作为延伸服务,组委会还将协助参展商参观上海世博会闭幕后继续开放的中国国家馆。   CBST2011增值服务    组委会为所有参展商赠送2011年6-12月在www.chinabeverage.org/cbst网站的企业链接。    组委会在《中国饮料》或《饮料工业》上为所有参展商策划《供应商推介》栏目。    组委会为参展商提供免费门票,为有需要的参展商印制个性化门票,协助企业邀请VIP观众。    组委会为参展商赠送《2011中国饮料业供应商指南》一页黑白图片和文字宣传 为展位面积在200平方米及以上的参展商赠送《2011中国饮料业供应商指南》一页彩色宣传插页或《中国饮料》(或《饮料工业》)一期彩色宣传插页。    组委会为展位面积在100(200)平方米及以上的参展商赠送2011年6个月(12个月)的内部信息《饮料行业资料解读》。   邀请函   CBST将以建设一流专业展会为目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创新水平。组委会诚挚邀请国内外饮料行业产业链供应商企业加入CBST大家庭,共建交流平台,共享发展成果。品牌展会将与品牌的您携手同进,扩大商机、展示实力、聚会交友、共享奇迹。   CBST不仅是中国的展会,更是亚洲并辐射世界的展会。我们承诺,CBST2011将继续保持国际化、专业化、高水准和高亲和力的特点,让您不虚此行。参与就能融入,参与就有收获,参与就能发展,参与就能强大,参与就有成功的机会!   CBST2011虚位以待!
  • 全球首例饮料添加DEHP 过量摄入将致癌
    台湾首次发现不肖厂商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剂里,违法加入有害健康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导致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酵素饮品污染,并流入市面。   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指出,这应是全球首见DEHP污染饮料案例。相关单位仍持续追查农场、牧场与其他厂商生产的果汁、果酱,及水果粉、优格粉、乳酸菌咀嚼锭等,污染规模恐再扩大,为历年罕见,检调已收押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   今年四月,中部卫生单位例行抽验食品,将康富公司制造的"净元益生菌"粉末送"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检验。检验员赫然发现,里面竟含有DEHP,浓度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   "食药局"和检调联手追查,先查出供货给康富的中盘批发商加川兴业,再往源头追,原来是昱伸香料公司供应的起云剂里含DEHP.昱伸供货的公司、农场和商行有近30家,可能制造数十种食品贩售。   起云剂是一种乳化剂,常使用于果汁、饮料、果冻和优格粉末,让饮料避免油水分层,看起来更均匀,属于合法的食品添加物。但DEHP是塑化剂,属环境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台湾已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添加在食品里。   "食药局"已确认,悦氏、Taiwan yes等运动饮料,及SunKist粒粒柠檬果汁等,共16批饮料、冲泡饮品,都含DEHP.   另外,以昱伸公司起云剂制造的产品,包括近18吨果汁、果酱、浓缩果糖、水果粉和优格粉,以及近46万瓶运动、果汁饮料都已回收,并销毁13万余盒益生菌。   "食药局"指出,只要喝一瓶500CC受污染瓶装饮料,就可能超过60公斤成人每日容许摄取量,甚至超量一倍。   "食药局长"康照洲说,昱伸公司为降低成本、增加产品稳定性,恶意将DEHP添加在起云剂中,"令人愤怒!"   黑心货卖30年 老板无所谓:东南亚吃更毒   台湾首次发现厂商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剂里,违法添加有害塑化剂,制造商昱伸负责人赖俊杰检方声押获准 初步调查发现,赖销售不合规定起云剂长达30年,原料供应遍及全台,甚至还有大陆、越南厂商。   57岁赖俊杰是台湾最大起云剂供应商,检方表示,起云剂如用精制棕榈油调配后,可用于食品添加物,但精制棕榈油成本高,赖俊杰为降低成本,一直使用工业塑化剂添加在起云剂内,供应全台至少45家饮料、乳品制造商,甚至还包括健康食品的生物科技公司及药厂。   彰化县卫生局会同警方到协成化工的厂房内,封存含有塑化剂的起云剂。   办案人员透露,他们到昱伸搜索时,赖俊杰还说:"你们知道东南亚的人来台湾为什么不会水土不服吗?因为他们的东西比台湾更毒。"似乎不认为他使用塑化剂有多严重。   检方指出,赖俊杰位于新北市中和区昱伸香料公司,多年前开始,就向新北市汐止区一家生产塑化剂业者,长期大量订购塑化剂,添加在起云剂内违法销售。   直到台南卫生局无意中抽检发现保健食品疑掺有西药,意外发现塑化剂,彰化地检署20日会同"卫生署"到昱伸公司、彰化县员林镇协成化工公司搜索,共查扣疑似含有塑化剂的起云剂100多桶及相关帐册,才揭发整个黑幕。   协成化工是昱伸下游大盘商,进货后再转卖给金馔生化科技公司刘姓负责人,调制成食品添加粉(浆)后,转售给饮料厂商。办案人员发现,协成翁姓负责人为掌控盘商地位,不让下游业者直接向昱伸下单,订购桶装起云剂后更换标签。   目前检方和卫生单位查到的食品制造商产品名册,发现含有塑化剂的起云剂制成芭乐汁、苹果汁、红芭乐汁、番石榴汁、芒果布丁、蒟蒻水果冻、果汁粉、优酪乳粉等50五种以上饮品。   DEHP过量会致癌 停喝无大碍   "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追查确认,16批运动饮料和酵素饮品含塑化剂DEHP,其中,两批多达30ppm以上,以成人每日容许摄取量计算,喝一瓶500CC瓶装饮料,就超标一倍,大量摄取还会导致肝癌。   "食品药物管理局"追查16家起云剂供应商,2家检出DEHP.一家为昱伸公司,另一家为盛源公司,后者起云剂也是由昱伸供应。   经卫生单位追查,16批产品检出DEHP,浓度在2.4至34.1ppm之间。其中,名牌食品公司的动力运动饮品柠檬口味,高达34.1ppm,德康生物科技的通畅包酵素饮品,也含31.7ppm.   成功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教授李俊璋说,以60公斤成人每天容许摄取量1.2至8.4毫克来算,喝一瓶500CC柠檬口味动力运动饮品,就超标一倍。   李俊璋说,动物实验发现,摄取大量DEHP会导致肝癌,国际国家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公告其为二B致癌物 国际风险评估,育龄妇女、婴儿等高危险族群比较要担心摄取DEHP,可通过尿液检查释疑。   他表示,DEHP会造成男性精子数量降低、型态异常、游动慢,影响内分泌,导致女性性早熟,2到8岁就有月经。   台湾清大化学系教授凌永健说,动物实验显示,摄取DEHP24至48小时,绝大多数会随尿液及粪便排出体外 人体半衰期是12小时,只要停用,很快会降低,不继续喝就可阻断身体危害。   因塑胶类食品容器、包装可能溶出DEHP,曾有学者研究推估,国人每天接触塑胶包装食品与餐盒,每天摄取量为0.21毫克,以市售便当推估,民众每天摄取量为1.029毫克 日本人为0.52毫克,美国为0.25毫克。   李俊璋表示,台湾调查过,约75%民众不喝运动饮料,20%者偶尔喝、5%者常喝,如果不是每天持续地喝,不必过于紧张。   "卫生研究院主任"刘绍兴说,DEHP到处都有,每天都在吃,毒性并不强,有人不慎吃5克、10克,只感到肚子胀、拉肚子。   台北荣民总医院临床毒物科主治医师杨振昌说,以前也抽查过玩具含DEHP,现在较少见玩具含DEHP.   "鸡婆"检验员 追出饮料污染大毒案   台湾发现全球首见的饮料遭塑化剂DEHP污染事件,要归功于"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实验室一位尽职的检验员。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赞扬这位"食药局"的检验员,因为DEHP不在食品检验表列名单里,检验员通常不会检验,但是这位检验员却很细心,看到怀疑的物质就继续追查到底,才揭露这一起令食品管理及检调单位手忙脚乱的食品事件。
  • 功能性饮料可别随便喝
    最近,儿子要参加体育考试。身材偏胖的儿子听同学说,喝了功能性饮料可以迅速增强体力,便打起了这种饮料的主意。为了让儿子考个好成绩,我这当爹的也就义不容辞地跑到超市里当起了采购员。   超市里,从二楼下来转角的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功能性饮料,什么维他命水、含氧水、离子水、太空水……装在花哨的瓶子里,让人眼花缭乱。它们都自称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益健康,因而备受欢迎。而功能性饮料的购买者也实在不少,就在我挑选的短短5分钟内,就有十几个人把它们放进了购物车。   看价格,功能性饮料的价格要比在超市里1元左右的矿泉水、纯净水高出不少,就是可乐、果汁、茶饮料也要比功能性饮料便宜一些。但为了儿子,我还是忍痛把一箱功能性饮料搬上了购物车。“就当这个月少抽一条烟吧”,我这样安慰自己。   带着“战利品”回到家,正好被来探望儿子的老丈人撞了个正着。看着搬着一大箱功能性饮料气喘吁吁的我,对营养学颇有研究的老丈人眉头微蹙。原来,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宜喝功能性饮料,由于某些功能性饮料含有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所以中学生最好不喝或少喝。对于身体健康,没有体力消耗、不需要补充能量的人,喝这些功能性饮料除了能够解渴外,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虚心听完老丈人的训斥,为了儿子的健康,我上网查阅了功能性饮料的相关资料。目前,中国功能性饮料标准还不完善,只有运动饮料具有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运动饮料标准技术要求》。除此之外,国内尚无针对功能性饮料而制定的国家及行业标准。   《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中给功能性饮料下的定义是,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3大类。而在功能性饮料市场上,还可更加细划,一般分为6大类别:   1.多糖饮料。大多指含有膳食纤维的饮料,可以调节肠胃。一般在饭前或饭后喝,能帮助消化,排除体内毒素。便秘的人长期饮用,可慢慢调节肠道,缓解和治疗便秘。   2.维生素饮料。能补充身体所需多种营养成分。维生素饮料除了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外,其中的抗氧化成分还能清除体内垃圾,起到抗衰老的作用。这类饮料适合所有人。   3.矿物质饮料。与维生素饮料功能相似,用于补充人体所需的铁、锌、钙等各种矿物质元素,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身体素质,改善骨质疏松,有效抗疲劳。适合容易疲劳的成人,儿童不宜。   4.运动平衡类饮料。能降低消耗,恢复活力。大多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能及时补充人体因为大量运动、劳动出汗所损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盐分),使体液达到平衡状态。适宜体力消耗后的各类人群,儿童不宜,血压高病人慎用。   5.益生菌和益生原饮料。能促进人体肠胃中有益菌生长,改善肠道功能,帮助消化、养颜,尤其适合老人和消化不良的人。   6.低能量饮料。所含热量、脂肪含量、糖分都低于其他功能性饮料,尤其低于补充体能的饮料,适合比较肥胖的人群。   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专家认为,功能性食品强调的是适应的人群,适宜的场合,也就是说功能性饮料的安全是相对的,只有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人群饮用才是安全的,否则就可能不安全。   看完这些资料,我才恍然大悟,不管是功能性食品,还是功能性饮料,都不能随便乱吃乱喝,特别要注意某些儿童不宜的产品。家长们,千万别在我们对孩子的一份爱里埋下不安全的隐患。
  • 食药局通告红牛饮料未发现质量安全问题
    近日,有关保健食品红牛饮料标签标识与批准证书内容不符,涉嫌非法添加等情况引起社会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对红牛饮料产品有关信息进行核查,组织专家组对产品安全性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并对红牛饮料生产经营企业开展监督检查及产品检验。   北京、山东、湖北、哈尔滨四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组织检验机构对红牛饮料11个批次的产品进行了抽检,符合规定,尚未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关于红牛饮料中所含的苯甲酸钠和咖啡因两种原料同时使用是否会危害健康,专家组研究论证认为,这两种原料按照批准的使用量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消费者按照标签标识的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及食用量等要求使用是安全的。   关于红牛饮料原料标注的合法性问题,核查结果为,红牛饮料是1997年申报批准的保健食品,保健功能为抗疲劳 批准证书只载明主要原料,未载明苯甲酸钠、柠檬酸钠、胭脂红、柠檬黄等,符合当时的有关规定。   检查中发现,红牛饮料生产企业在标签标识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监管部门已责令其限期改正。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加快推动有关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法规政策建设,开展保健食品市场专项整顿,规范保健食品标签标识,依法开展保健食品清理换证,打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夸大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保健食品质量安全。   小贴士   1、苯甲酸钠是什么   苯甲酸钠是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作为防腐剂,在风味冰棍、果酱、蜜饯凉果、酱油、食醋、配制果酒、碳酸饮料、风味饮料等食品中广泛使用。   2、咖啡因是什么   咖啡因是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咖啡因可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具有一定的提神醒脑作用,人们日常食用的咖啡、茶叶等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通常一杯绿茶中约含30mg咖啡因。   3、安钠咖是什么   2007年公布的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将安钠咖列为第二类精神药品,由无水咖啡因和苯甲酸钠组成,有片剂和注射剂两种剂型,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中枢性呼吸和循环功能不全。1份咖啡因加1份苯甲酸钠并不就是安钠咖,只有当这两种物质按照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配方和相关要求制成时才能称为安钠咖。   4、维生素PP是烟酰胺吗   维生素PP是一类具有预防癞皮病功能的维生素,具有这一作用的常见物质有两种——烟酸(也称“尼克酸”)和烟酰胺(也称“尼克酰胺”)。也就是说,烟酸或烟酰胺都可以起到维生素PP的作用。   5、什么是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6、保健食品与其他食品的主要区别   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特殊种类,界于其他食品和药品之间。   (1)保健食品强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而其他食品强调提供营养成分。   (2)保健食品具有规定的食用量,而其他食品一般没有服用量的要求。   (3)保健食品根据其保健功能的不同,具有特定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而其他食品一般不进行区分。   7、保健食品与药品的主要区别   (1)使用目的不同:保健食品是用于调节机体机能,提高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改善亚健康状态,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不以预防、治疗疾病为目的。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保健食品按照规定的食用量食用,不能给人体带来任何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危害。药品可以有毒副作用。   (3)使用方法不同:保健食品仅口服使用,药品可以注射、涂抹等方法。   (4)可以使用的原料种类不同:有毒有害物质不得作为保健食品原料。   8、如何正确选择和食用保健食品   (1)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有保健食品标志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2)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可到企业所在地省级主管部门网站查询确认其合法性。   (3)食用保健食品要依据其功能有针对性的选择,切忌盲目使用。   (4)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不能将保健食品作为灵丹妙药。   (5)食用保健食品应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   (6)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代替其他食品,要坚持正常饮食。   (7)不能食用超过所标示有效期和变质的保健食品。
  • 上海抽查饮料产品 个别产品细菌超标
    7月21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集中公布了对上海市生产、流通领域的桶(瓶)装饮用水、固体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茶饮料和含乳饮料的抽查结果,总体质量状况较好,上海产的个别饮用水微生物含量超标。   此次共抽查5类饮料269种产品,其中固体饮料共抽查了61种,植物蛋白饮料共抽查19种,茶饮料共抽查16种,实物质量全部合格 桶(瓶)装饮用水共抽查了151种,实物质量不合格12种,均为上海市生产产品 含乳饮料共抽查22种,实物质量不合格1种,为上海市生产产品。   此次抽查中,有8种饮用水菌落总数超标,3种饮用水酵母菌和霉菌计数超标,1种含乳饮料乳酸菌不达标 3种饮用水亚硝酸盐超标,1种饮用水电导率和高锰酸钾消耗量超标 3种饮料因标签问题被判不合格,其中2种固体饮料未标注生产者地址,1种饮用水未在标签上标示保质期和产品标准代号。   据了解,上海市质量技监部门已要求销售单位将不合格产品撤柜,并督促企业主动召回不安全产品。针对部分企业对食品标签强制性标准没能正确掌握,导致产品抽查不合格的情况,上海局表示将继续加大对食品标准的宣传力度,督促企业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 关于发布《固体饮料》等5项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行业自律标准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近两年,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已组织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目前已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关状态如下: 标准名称 审定日期 发布状态 《苹果醋饮料》 2011年1月24日 待发布 《植物蛋白饮料 豆奶和豆奶饮料》 2011年9月2日 待发布 《植物蛋白饮料 核桃露(乳)》 2011年9月29日 待发布 《固体饮料》 2012年7月30日 待发布 《咖啡类饮料》 2012年7月30日 待发布   根据《关于建立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协会标准体系的决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现发布《苹果醋饮料》、《植物蛋白饮料 豆奶和豆奶饮料》、《植物蛋白饮料 核桃露(乳)》、《固体饮料》、《咖啡类饮料》等5项行业自律标准(见附件),待相应的国家标准发布后,协会行业自律标准将自行废止。   附件: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行业自律标准-固体饮料行业.pdf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行业自律标准-咖啡类饮料.pdf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行业自律标准-苹果醋饮料.pdf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行业自律标准-植物蛋白饮料 豆奶和豆奶饮料.pdf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行业自律标准-植物蛋白饮料 核桃露(乳).pdf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 技术工作委员会   2012年10月16日
  • 第五届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新闻发布会召开
    ——第五届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要点推介   2010年9月6日,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五届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CBST2011)”带着主题语“拥有一个展台,‘饮’领产业链未来”亮相。据CBST主办方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介绍,本届展会的主题语是上中下游产业链人士献计献策,展现了中国饮料工业的蓬勃发展面貌,突出了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的鲜明内涵和精髓,直接描绘了CBST2011在饮料行业上中下游产业链人心目中的形象。   近年来,中国饮料行业以15%以上的年增速快速发展,顺势而生的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CBST)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作为中国饮料行业唯一的专业展会,CBST为整个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科技进步和贸易交流提供了基础和动力,得到了全行业企业的盛赞和支持。2年一届的CBST经过7年的发展和壮大,已经发展成为饮料行业“专业买家和专业卖家的盛大聚会”,展出规模屡创新高。   回顾CBST2009,展出面积已经达到了19000平方米,比CBST2007增长100%。来自英国、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瑞士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家参展企业齐聚上海。来自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欧洲、亚洲43个国家和地区8000多名专业观众光临展会,其中来自亚洲、欧洲和非洲的观众占国外观众的82%,韩国、日本、印度、俄罗斯来宾位居亚洲观众前四。CBST2009国内外专业观众出色的组织工作以及展会现场洽谈、采购等互动的效果深得参展商认可。“全国唯一、展商最专业、专业观众最多、国际化水平高的饮料专业展”是展商给予CBST2009的高度评价。   从主办方了解到,在“只有更好”的追求中,CBST2011第五届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将于2011年11月6日至8日在上海隆重召开,为给参展企业及观众提供更优越的展览环境和配套服务,CBST2011移师亚洲最大的双向跨度无柱的上海世博主题馆一号馆,该馆面积为25000平方米,层高14米,五个进货入口,更加便于展览。另外,上海世博主题馆毗邻黄浦江,交通方便,地铁6号、7号、13号线均可到达。观众报到的多功能中央大厅为别具一格的三层通透设计,一站式连接各个展厅与功能区域,更便于观众风雨无虞地参观与休憩。观众可在参观CBST之余,浏览世博会闭幕后继续开放的中国国际馆。   “汇聚全球饮料工业、把握科技前沿信息、展现饮料工业趋势”,CBST本着“只有更好”的理念,不断创新。1、顾往而知新:CBST2009展会结束后,组委会对展商和观众进行了调查问卷,为筹备更好的CBST2011明确了方向 2、凝练主题:2010年4月起,组委会在全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链范围内开展了CBST2011广告语的征集活动,并面向全社会征集,效果非常显著,由此诞生了CBST2011的主题语 3、全产业链:“以饮料科技为中心的全产业链”成为CBST2011的最大特点,CBST2011展品范围涉及更广,从液体到固体,从饮料原辅料到包装材料、装备、技术、检验检测、产品设计,全都涵盖其中 4、技术领衔:得到行业盛赞的国内外行业会议、专家论坛、科技报告、技术培训和新产品推介等各项专业活动将会一如既往的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5、饮料创意区:CBST不断追求务实型的创新,CBST2011特别设立“饮料新产品设计创意展示区”,将集中展示特意收集的全球特色饮料包装以及国内的优秀饮料产品,包装容器设计、标签设计、饮料产品设计将成为企业研究市场和开发新品的重要参考,届时相关科研院校、美术形象设计院所等将在创意区为饮料企业提供优秀创意服务,饮料创意区将吸纳符合条件的原辅料企业、包装制造企业加入其中。6、观众“重中之重”:在CBST2009观众的基础上,组委会设计了更加完善的观众组织策略,在不同的筹备阶段,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重点,“观众策略”部分已开始实施 7、服务在前:饮料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共同发展是展会主办单位的目标,组委会发挥主办单位行业信息多而快的优势,特别制定了对供应商的饮料信息服务计划,目前已在有计划的实施。   组委会表示,为了打造成功的CBST2011,无论对展商还是观众,除了充分利用展会主办方独具的行业资源外,还会努力进行良好的市场化运作。全新改版的展会网站将全方位及时的报道展会的最新动态和饮料行业的热点信息、更有效更快捷的为参展商和观众服务。另外,CBST2011组委会已经和国内外重要的网络、杂志、报纸以及电视媒体建立合作,在仪器信息网、SOFT DRINGK、FOODNEWS、荣格、消费日报、食品伙伴网、食品商务网、慧聪食品工业网等30余家媒体上都将看到CBST活跃的身影。   CBST2009证明CBST是中国的更是亚洲的、世界的饮料产业交流盛会。据介绍,CBST2011组委会已经与国外众多协会和相关国驻中国大使馆商务处取得了联系,美国饮料协会、国际瓶装水协会、欧洲瓶装水协会、亚洲瓶装水协会、国际果汁保护协会等与展会主办单位的长期合作,已成为CBST2011的重要国外宣传渠道,将带来更多的国际展商和国际专业观众。CBST2011高度重视国际展会的参与度,多次开展境外宣传,使CBST2011的知名度不断扩大。   展会组委会诚挚邀请饮料产业链的企业加入CBST大家庭,相约上海世博主题馆,共享中国饮料发展的丰硕成果!
  • 欧盟批准两种添加剂用于发酵葡萄汁基饮料
    据欧盟网站消息,12月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EU)No 1148/2012号条例,批准二氧化硫-亚硫酸盐、海藻酸-1,2-丙二醇酯(propane-1, 2-diol alginate )用于发酵葡萄汁基饮料。   据了解,二氧化硫-亚硫酸盐用于发酵葡萄汁基饮料可起到抗氧化与抑菌的作用,还可抑制第二轮发酵期间多余酵母菌的生长 海藻酸-1,2-丙二醇酯用于发酵葡萄汁基饮料可起到稳定二氧化碳泡沫的作用。   新条例规定,二氧化硫-亚硫酸盐用于发酵葡萄汁基饮料时,最大使用限量为20mg/kg,海藻酸-1,2-丙二醇酯用于发酵葡萄汁基饮料时的最大使用限量为100mg/kg。
  • 安东帕在线饮料分析仪Cobrix 2600正式上市——将重要的软饮料成分尽收眼底
    朋友聚会,逢年佳节,宴请宾客都少不了饮料的登场。可您知道影响饮料口味的关键指标糖度和CO2是如何确定的吗?没错,众多软饮料的巨头企业都是选择安东帕的在线传感器进行测量,独有的优势:占地小、直接在工厂安装、低成本、节约时间、节省样品,不枚胜举。Cobrix 2600是安东帕在线饮料分析仪器系列产品中新上市的光学在线传感器,是一款独特的软饮料行业实时同时测量CO2和糖度的传感器。智能的二合一在线测量传感器使用十分方便。基于光学测量原理(衰减全反射)来确定一次溶解的CO2和糖度。Cobrix 2600独特的设计组合引领行业趋势:为流程行业向利用在线分析技术(PAT)来测量单一而非总和的参数提供保障。另外,它对占地也没有多少要求,是真正的在线安装,因此减少了投资和工程的成本。Cobrix 2600整套免维护。一旦被安装后,开始它的工作,即可减少它的总体拥有成本。Cobrix 2600满足卫生和安全的要求,Cobrix 2600获得EHEDG认证(EL类型1级),设计完全满足CIP/SIP。Cobrix 2600监测两种主要的成分:CO2 和糖分。该款测试系统为您的品牌有独特的口味和低成本保驾护航。
  • CBST2011 饮料工业科技发展风向标
    2011年11月6-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CBST2011)在上海世博主题展览馆隆重举行,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2家饮料供应商、25000平方米的展出面积汇集了饮料全产业链的所有设备及材料。其中,灌装封口设备制造商占14% 前/后处理设备制造商15% 贴标/喷码设备制造商占9% 干包装机械制造商占10% 吹瓶/注塑机械制造商占8% 仪器仪表/检测设备制造商4% 附属设备/阀门管道制造商13% 包装容器/材料/印刷6% 原辅材料/加工助剂及其他27%,许多大型参展商能为用户提供饮料生产的整体设计方案,其参展设备包括了许多种类,特别是很多新技术和新设备系首次公开亮相。另外,本次展会的一大亮点“饮料创意区”,不仅囊括了可口可乐、百事、达能、雀巢和康师傅全球的饮料样品,还展出了1500余款来自全世界具有导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饮料包装。   纵观CBST2011,“创新”二字贯穿全场 细品每一个展台,更不难发现“科技创新、食品安全、高速高效、节能降耗”的追求始终萦绕。CBST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饮料工业发展的风向标。从KRONES全球领先的“AUTOCOL不干胶贴标机”到SACMI“OPERA系列贴标机” 从南京轻机“含果肉饮料冲瓶、灌装、灌装、拧盖四位一体机”到“廊坊百冠GWXJO8A00000五合一超洁净果粒灌装机” 从新美星“高速吹灌旋一体机”到杭州中亚“BFC吹灌旋一体机” 从乐惠集团“PET洁净型五合一热灌装机组”到广州南联“全自动液体灌装封口机” 从HEUFT的“HEUFT VX 和SQUEEZER QA”到山东明佳“高速在线非接触式检测技术” 从合肥中辰“DBF200/DBF400流量计控制式混合机”到温州日中“新一代果汁加热速短时蒸发器” 从江苏星A“XGF系列瓶装水全自动灌装线和MX-XT系列全自动旋转式吹瓶机”到重庆轻机“G真空转鼓和FOM106A水平圆盘过滤机” 从东莞佳鸿“ECOBLO系列、ECOFPRM系列吹瓶机”到广州星联上演的“模具秀”,从多米诺“I-TECH新产品”到奥瑞金“覆膜铁DRD罐”,从朗盛化学“维果灵”到美孚“SHC宝力达系列-合成高温聚脲基润滑脂”,最前沿的技术,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最完善的解决方案,CBST2011为所有的专业观众带来的是一场众星云集的饕餮盛宴。   CBST2011的圆满闭幕意味着CBST2013筹备工作的开始,CBST2013将继续秉承“只有更好”宗旨,加大资金投入,增加服务内容,努力打造最为辉煌、最有实效的饮料行业盛会,使所有参展商获得向全行业展示自己新技术的机会。
  • 饮料行业海纳百川,“Four会”“Two星”百舸争流!
    饮料行业海纳百川,“Four会”“Two星”百舸争流!   ——暨2011中国饮料行业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这个秋意无痕的上海,我们成功举办了2011年中国饮料行业系列活动。从11月5日至8日,从北京到上海,凝聚了多少饮料人的期待,展现了多少饮料人的梦想!不一样的收获,不一样的视觉感官冲击,企业家论坛、年会、副理事长会和科技报告会四个重量级会议和CBST2011、Bev-Model两颗耀眼的金星交互登场,都将成为下一届饮料活动的开幕序曲!   作为系列活动的开篇之作,饮料行业企业家论坛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重头大戏。主持人和企业代表之间展开的巅峰对话,直指当前社会中大家所关注的话题——创新。无论是管理上的方式方法,还是产品上的求新求异,抑或内容上的改变改革,都无疑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步正发部长、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赵亚利理事长为本次论坛开幕致辞。   有专家评论说,中国饮料行业企业家论坛以特殊的视角,解读了当代饮料人和消费者的目标需求。该论坛上,百事公司全球董事长兼执行官卢英德女士、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及韩国区执行副总裁鲁大卫先生分别作了主题演讲,这不仅意味着本次活动本身得到饮料行业的高度认可,更代表了饮料行业交流向国际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崭新景象,也预示着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今后将在饮料行业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创新—管理 产品 效益”,寥寥几字,蕴含饮料万象人生。   5日下午,2011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扩大会议在世博洲际酒店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特邀企业代表共40人。回顾2011,时光犹如指间沙,悄然流逝 一年工作的成果,或辛苦,或努力都早已沉淀。每项工作都好比一场战役,每个地点都像是一片战场,没有硝烟,却是激烈非凡。40位企业领袖全神贯注,从战略指挥的角度,纷纷对行业关注的问题,思考交流,并展开对明年工作计划的讨论。2011年工作的结束正是2012年企业一鼓作气发展的前奏!在“团结就是力量”的合唱中,副理事长扩大会的晚宴结束曲再次彰显的迎接未来的齐心协力!   一年一度的盛会总是受到饮料行业的关注。在这个国家经济运行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召开了以“创新—管理 产品 效益”为主题的年会。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等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领导、饮料行业上下游企业代表、相关专家学者400余人齐聚一堂。是什么吸引了如此众多的人来参与其中?是未来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是未来国家经济政策的走向?是营销创新的建议?还是自己经过努力的付出得到了认可?都有。但是作为协会,我们只是一如既往的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行业,为企业,为政府服务着。当然,在此还要感谢可口可乐、百事、康师傅、怡宝、雀巢对大会的支持,感谢你们的付出!   6日晚,Bev-Model盛典晚宴落幕世博主题馆。这是一场无与伦比的盛宴!60个奖项在当晚公布了花落谁家!举杯觥筹,畅饮交错之间,更是所有饮料人齐聚一堂的时刻!载歌载舞之时,谁曾想,一个奖杯拿在手中是何等的分量!企业深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今夜就是要欢聚,要庆祝,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今宵一场醉!   2003,承载着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进步交流与贸易的使命,CBST开始崭露头角并迅速崛起 2011, CBST逐渐迈向成熟回顾记忆 CBST2011,它承载着辉煌,呈现出对完美的期望在上海迎来新的里程碑。锣鼓表演的开场,忽而气势冲天,震人心弦 忽而柔美似水,展现力与美的旋律。海纳百川的门厅,更是博大经典,荟萃灵气。   每个展位,不管国内国外,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2万5千平的场馆,一旦进入,很好,欢迎来到视觉空间!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大气的,淡雅的,色彩的,印象的,无一不展示着自己的与众不同,独一无二。观察每一张脸,都是认真的,热情的。从展位,到协会展台,再到VIP休息区,都是孜孜不倦的身影。用心为服务增值,这才是我们的CBST精神!观望展会景象,径自百舸争流!   如果你觉得视觉冲击不能完全带你进入饮料工业的世界,那么科技报告会一定能满足你的胃口,用技术实践充实你的大脑。值得一提的是,报告会现场场面火爆,超过预期,许多与会人员都站立在后场甚至门口来学习。从专注聆听和勤奋记录来看,节水、节能、清洁生产的企业实践案例 新设备、新工艺推广 饮料行业产品、能耗及标签标准宣贯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家的需求,每一场报告都赢得了满堂喝彩!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标准的重点解读,每个方面都从本身的特点吸引着企业的人员。这是一场分享的盛宴。因为分享,所以成就现在。   系列活动暂时告一段落,2011年也已经进入尾声,但我们看到的,得到的,是收获,是感激,是信念,是“只有更好”的执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此次系列活动中不难发现,无论是企业还是我们自己,都在坚持开创,无畏辛劳,勇敢担起这份天降大任!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执着于专注的力量。专注于我们的饮料事业发展,专注我们的饮料行业服务,只为了你我共同的夙愿。   百年饮料。   饮料百年。
  • “功能类”饮料乱象丛生,企业家专家应急铺轨
    ——2012中国特殊用途饮料发展研讨会即将在粤召开   近日,“功能类”饮料频频爆出涉嫌虚假宣传等问题,危害消费者权益,引起媒体和社会的极大关注。在所谓的“功能类”饮料行业,也不乏企业跟风效仿,利益至上,导致“功能类”饮料行业乱象丛生。近日,记者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官方网站获悉,为了规范行业发展,促进行业自律,“2012中国特殊用途饮料发展研讨会”将于2012年12月12-13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召开。   记者调查1:“功能类”饮料即“特殊用途饮料”   何谓“功能类”饮料,据记者调查,“功能类”饮料在我国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中均无明确的分类和定义,是一个不被国标及行标承认的名称,相关专业人士透露,我国现行标准GB 10789-2007 《饮料通则》中的“特殊用途饮料”即涵盖此类产品,定义为“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或加入具有特定功能成分的适应某些特殊人群需要的饮料”,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其他特殊用途饮料三个亚类。   另外,记者也注意到在最新修订的《饮料通则》(征求意见稿)中(特殊用途饮料的亚类中又新增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两类国际上通用的产品类别。面对“特殊用途饮料”市场乱象丛生的局面,相关标准法规将如何发展?   记者调查2:行业投资“特殊用途饮料”热度不减   中国的特殊用途饮料市场是一个正在发展但有待开发的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特殊用途饮料的人均消费量每年仅为0.5公斤,距离全世界人均7公斤的消费量尚有较大空间,因此中国的特殊用途饮料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外资企业快马加鞭,本土企业卷土重来,欲在中国特殊用途饮料市场分得一杯羹。年产30万吨的红牛饮料投资项目落户宜兴经济开发区、美国维他命能量饮料“Mr. Pink”5月12日登陆中国市场、迪拉莫食品集团迪拉莫食品饮料(香港)有限公司借助欧洲杯热潮携手足球巨星C罗将烁可力Soccerade引入中国市场、bHIP公司总裁泰瑞 拉克先生透露其主打的能量饮品bHIP Energy Blend(中文名“草本洁净能量”)将在不久进军中国市场。脉动扩建、娃哈哈重磅推出牛磺酸维生素饮品“启力”等,甚至一些药企也纷纷进军特殊用途饮料行业。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如何发展?   中国特殊用途饮料行业何去何从?国内外专家、中外企业精英会聚广东三水,即将召开的2012中国特殊用途饮料发展研讨会能带来哪些科学信息,行业规范和自律如何开展,记者将继续关注特殊用途饮料、继续关注 2012中国特殊用途饮料发展研讨会。
  • 乳酸菌饮料五花八门 国标十年未变
    乳酸菌饮料国标已十年未变 产品五花八门 宣称活菌数量巨大但国标缺乏详尽规定 市民面对五花八门的乳酸菌饮料往往挑花眼   “减肥”“清理肠道”……随着夏季的到来,这些和人体健康紧密相联的字眼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乳酸菌广告中。然而乳酸菌的优劣到底靠什么断定,那些诸如益生元、C菌、ST-Ⅲ等一系列新名词的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呢?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乳酸菌饮料的国家标准已经十年未变,关于提高出厂后的活菌数量的标准以及规定保质期临界的活菌数量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   市场上热销的各类乳酸菌饮料的国家标准竟已沿袭十年未变!近日,记者了解到,现行的乳酸菌饮料国家标准是2003年发布的,从2006年起行业内就有酝酿出台乳酸菌饮料新国标的声音,但至今未见踪影。   【市场调查】   乳酸菌概念五花八门   昨天(15日)傍晚,东三环一家大型超市饮料专柜前不少消费者在挑选乳酸菌饮料。一位小伙子刚把一款写着第二瓶半价的乳酸菌饮料放进购物车,旁边有试饮活动的另一品牌促销员就卖力地吆喝:“买一送一,绝对实惠”。喝完促销员递上的一小杯饮品,小伙子最终选择了这款买一送一的饮品,“反正味道尝起来没有差异,既然都是乳酸菌饮料,功能应该差不多吧。”   各种口味的乳酸菌饮料口味相似、包装雷同,商家打出的“乳酸菌”概念广告五花八门:活力C菌、GOS益生元、植物乳杆菌ST-Ⅲ等一些不为人知的专业名词更是看得消费者一头雾水。   乳酸菌饮料真的“能够帮助身体做减法”,“肠轻松”的功能真如商家宣传的那么玄乎吗?专家指出,乳酸菌产品的宣传往往是商家随意而为,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要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尽早在行业标准中有所明确。   菌种由企业研发或购买   近几年,活性乳酸菌饮料可以调节肠道健康,已是绝大部分消费者的普遍共识并成为市场消费热点。多家乳企和专业品牌相继推出乳酸菌饮料,除了企业自己研发菌种,还有一些企业通过专业菌种公司购买菌种。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任发政教授表示,“乳酸菌饮料是否能够有效地发挥益生菌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使用菌种的活性,其次是是否能够活着到达肠道。针对干酪乳杆菌来说的话,肯定是活菌比死菌好。”   任教授所说的干酪乳杆菌是活性乳酸菌饮料中添加的主要菌种之一,比如市面上常见的养乐多所使用的就是一种名为代田株的干酪乳杆菌。除此之外,记者还看到,很多活性乳酸菌饮料的成分表中罗列的菌种还包括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不同品牌的乳酸菌饮料添加的菌种多是其中的一种或是几种,消费者对于这些专业名词并不熟悉,购买时往往只关注品牌、价格,多数人并不会关注到各品牌产品配料表的成分。   任教授告诉记者,在不宣称产品有特殊功能的前提下,在国家卫生部门2012年公布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范围内的乳酸菌都允许使用。   【业内现状】   企业遵循各自标准 国标已经滞后   从饮料外包装配料表上可以发现,各品牌宣称的乳酸菌活菌数各不相同,有的标注“大于等于100亿个”,有的标注成“出厂时3×108CFU/ml”,还有多个品牌宣传乳酸菌的数量达300亿个。到底这些活菌等到了超市销售环节,或者是保质期临界前还能检出多少,消费者都无从得知。   对于这种现象,国家在2003年出台了两个规定性文件,即QB1554《乳酸菌饮料》和GB16321《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对乳酸菌数量作出规定:出厂3天内产品乳酸菌含量必须高于1×106CFU/ml,即每毫升乳酸菌饮料中要含100万个活菌 在销售时,只要有活性菌检查出来即可。   但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对这两个标准颇有微词,有专家指出目前国际指标已达到了1×107CFU/ml,即每毫升乳酸菌饮料中要含1000万个活菌,而我国的标准偏低。因为乳酸菌在保质期内应保持一定数量级,才能起到活菌应有的作用。若对保质期末活菌的量不作出一个规定,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活菌量就没有保障。因此,对国家标准进行修订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  【专家说法】   乳酸菌国标调整还未有时间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今年5月召开的第八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透露,乳酸菌饮品产业已连续多年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递增,年产量突破160万吨,产值突破50亿元。   以酸奶和乳酸菌饮料为代表,其2011年的销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了近30%和54.8%。而同期,乳制品销售额增长仅为14.1%。   一方面是行业追逐热点,但另一方面由于乳酸菌饮料的卫生标准还停滞在2003年,记者了解到,多家企业都在按自家的企业标准生产产品也客观上要求国标更加严格。   现行的《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是从2003年发布,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目前这项标准已使用近10年。   随着乳酸菌饮料产业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行业内就曾曝出乳酸菌饮料标准有望调整,但直到目前还未有相关进展。业内人士认为现在乳酸菌行业标准应该调整,但是何时调整目前仍是未知数。   “如果调整该项国标,将更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如卫生安全、添加剂使用及包装、冷链运输管理。但目前标准提出,在出厂时,每毫升乳酸菌饮料应检出活菌数为106CFU,但领先企业的产品,从产品出厂到保质期内,每毫升产品的活菌检出数可达到108CFU。”任教授指出,总的来说产品保质期内活菌检出数是业内最为关注的。   记者注意到,目前企业标准普遍高于国标,专家指出,生产厂家严格执行生产标准,监管部门做好检测,消费者全面了解知识,乳酸菌行业就将朝着正常发展方向推进。
  • 我国首个咖啡饮料国标12月实施
    如今咖啡越来越受到中青年人喜爱,市场上主打咖啡的饮料也越来越多。不过,咖啡饮料中,有没有咖啡成分,含量有多少,这些恐怕很多人没有注意过。   咖啡饮料评价两重天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12位西安市民。12人均表示自己经常喝或者愿意喝咖啡,其中9人表示喜欢喝咖啡类饮料。&ldquo 我车里就放着一箱。虽然口感不能和现磨咖啡相比,但是便于携带,而且里面的咖啡成分能帮助我提神。&rdquo 市民邵先生这样说。   采访中,有三人表示不愿意购买咖啡饮料。其中一位汪女士给出的答案是:咖啡饮料不是咖啡。&ldquo 那只能说是饮料。无论是口感,还是香度,都和正宗咖啡相距甚远,那种香甜味更像是添加剂调配出来的。&rdquo   咖啡含量&ldquo 微乎其微&rdquo   在李家村两家大型超市内,记者对比了三个品牌咖啡。包装上,三个瓶身上都印有咖啡豆的图案,有的写着&ldquo 特浓&rdquo ,有的写着&ldquo 炭烧&rdquo ,有的写着&ldquo 蓝山&rdquo 。乍一看,这些咖啡饮料不仅口味多样,而且工艺或者原料都不便宜。   价格来说,品牌 A, 268ml容量,售价为6元 品牌 B, 240ml,售价5块 品牌 C, 180ml的卖4块。与市场上一杯近40元的现磨咖啡相比,咖啡饮料的确很实惠。   不过,一份《关于咖啡饮料市场调查》结果显示,41.94%受访者表示咖啡饮品&ldquo 价格偏高&rdquo ,25.81%消费者认为此类饮料&ldquo 品牌太多、选择困难&rdquo ,而高达54.84%的消费者表示咖啡饮料&ldquo 口感不纯&rdquo 。   为什么会出现口感不纯?这恐怕与这些咖啡饮料的配料有关。某品牌咖啡饮料罐上,记者看到:白砂糖,食用氢化植物油,稳定剂,酪蛋白(含牛奶蛋白),乳化剂,食用香料/调味剂,抗结剂,速溶咖啡等。   从配料表的成分排列顺序来看,不同品牌咖啡含量多少也不一样。品牌A的&ldquo 速溶咖啡&rdquo 在成分表最后一位,品牌B在正数第三,品牌C排第六。这样看来,在大部分咖啡饮料中,咖啡的含量&ldquo 微乎其微&rdquo 。   国标年底出台把关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缺乏咖啡饮料的相关&ldquo 国标&rdquo ,目前市面上各品牌的咖啡饮料都执行的是企业标准。所以,咖啡饮料的成分、配料以及咖啡含量的多少,都是由生产企业说了算。   这一现状有望在今年年底改变。据了解,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牵头起草的《咖啡类饮料》国家标准 GBT 30676-2014批准发布,将于201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国内首个咖啡饮料标准,标准中除规定了咖啡饮料的特征性指标咖啡因的含量外,还将咖啡固形物含量作为技术指标。而这两项技术指标的制定,能够有效保证咖啡饮料的真实性。
  • 重磅!《复合蛋白饮料》行业标准发布!
    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涉及食品、乳品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形成了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对于规范蛋白饮料企业生产经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日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3第38号公告,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牵头起草的《复合蛋白饮料》(QB/T 4222-2023)行业标准获得批准,将于2024年7月1日正式实施。复合蛋白饮料是指以乳或乳制品,和不同的植物蛋白为主要原料,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饮料。行业标准《复合蛋白饮料》(QB/T 4222-2023)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组织国内多家复合蛋白饮料生产企业修订完成。在该标准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行业调研、专家审定等相关工作。该标准规定了复合蛋白饮料的原辅料、感官、理化、食品安全等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内容,在修订时充分考虑了目前蛋白饮料产品在原辅料等方面的创新需求,兼顾了产品质量分级的市场需求。与2011版相比,该标准对复合蛋白饮料的定义、蛋白质贡献率进行了修改完善,提高了蛋白质含量,并且根据产品质量分级,新增了浓型复合蛋白饮料、特浓型复合蛋白饮料,为复合蛋白饮料产品质量升级奠定了基础,满足了消费者对不同蛋白质含量的消费选择。同时对复合蛋白饮料产品的标签标示进行了完善,更有利于向消费者明示产品信息。复合蛋白饮料是我国蛋白饮料的主要品类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复合蛋白饮料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根据行业对主要生产企业的统计,复合蛋白饮料年产量达到60万吨以上。行业标准《复合蛋白饮料》(QB/T 4222-2023)的实施将在饮料健康产品的丰富度方面起到促进作用。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中明确“碳达峰、碳中和”为国家整体规划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国民营养计划》明确“植物蛋白”为主要的营养基料,植物基产品发展前景广阔。
  • 乳酸菌饮料市场概念五花八门 国标已十年未变
    观察动机 "减肥""清理肠道"&hellip &hellip 随着夏季的到来,这些和人体健康紧密相联的字眼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乳酸菌广告中。然而乳酸菌的优劣到底靠什么断定,那些诸如益生元、C菌、ST-Ⅲ等一系列新名词的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呢?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乳酸菌饮料的国家标准已经十年未变,关于提高出厂后的活菌数量的标准以及规定保质期临界的活菌数量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   市场上热销的各类乳酸菌饮料的国家标准竟已沿袭十年未变!近日,记者了解到,现行的乳酸菌饮料国家标准是2003年发布的,从2006年起行业内就有酝酿出台乳酸菌饮料新国标的声音,但至今未见踪影。   市场调查   乳酸菌概念五花八门   昨天傍晚,东三环一家大型超市饮料专柜前不少消费者在挑选乳酸菌饮料。一位小伙子刚把一款写着第二瓶半价的乳酸菌饮料放进购物车,旁边有试饮活动的另一品牌促销员就卖力地吆喝:"买一送一,绝对实惠".喝完促销员递上的一小杯饮品,小伙子最终选择了这款买一送一的饮品,"反正味道尝起来没有差异,既然都是乳酸菌饮料,功能应该差不多吧。"   各种口味的乳酸菌饮料口味相似、包装雷同,商家打出的"乳酸菌"概念广告五花八门:活力C菌、GOS益生元、植物乳杆菌ST-Ⅲ等一些不为人知的专业名词更是看得消费者一头雾水。   乳酸菌饮料真的"能够帮助身体做减法","肠轻松"的功能真如商家宣传的那么玄乎吗?专家指出,乳酸菌产品的宣传往往是商家随意而为,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要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尽早在行业标准中有所明确。   菌种由企业研发或购买   近几年,活性乳酸菌饮料可以调节肠道健康,已是绝大部分消费者的普遍共识并成为市场消费热点。多家乳企和专业品牌相继推出乳酸菌饮料,除了企业自己研发菌种,还有一些企业通过专业菌种公司购买菌种。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任发政教授表示,"乳酸菌饮料是否能够有效地发挥益生菌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使用菌种的活性,其次是是否能够活着到达肠道。针对干酪乳杆菌来说的话,肯定是活菌比死菌好。"   任教授所说的干酪乳杆菌是活性乳酸菌饮料中添加的主要菌种之一,比如市面上常见的养乐多所使用的就是一种名为代田株的干酪乳杆菌。除此之外,记者还看到,很多活性乳酸菌饮料的成分表中罗列的菌种还包括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hellip &hellip 不同品牌的乳酸菌饮料添加的菌种多是其中的一种或是几种,消费者对于这些专业名词并不熟悉,购买时往往只关注品牌、价格,多数人并不会关注到各品牌产品配料表的成分。   任教授告诉记者,在不宣称产品有特殊功能的前提下,在国家卫生部门2012年公布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范围内的乳酸菌都允许使用。   业内现状   企业遵循各自标准 国标已经滞后   从饮料外包装配料表上可以发现,各品牌宣称的乳酸菌活菌数各不相同,有的标注"大于等于100亿个",有的标注成"出厂时3× 108CFU/ml",还有多个品牌宣传乳酸菌的数量达300亿个。到底这些活菌等到了超市销售环节,或者是保质期临界前还能检出多少,消费者都无从得知。   对于这种现象,国家在2003年出台了两个规定性文件,即QB1554《乳酸菌饮料》和GB16321《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对乳酸菌数量作出规定:出厂3天内产品乳酸菌含量必须高于1× 106CFU/ml,即每毫升乳酸菌饮料中要含100万个活菌 在销售时,只要有活性菌检查出来即可。   但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对这两个标准颇有微词,有专家指出目前国际指标已达到了1× 107CFU/ml,即每毫升乳酸菌饮料中要含1000万个活菌,而我国的标准偏低。因为乳酸菌在保质期内应保持一定数量级,才能起到活菌应有的作用。若对保质期末活菌的量不作出一个规定,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活菌量就没有保障。因此,对国家标准进行修订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   专家说法   乳酸菌国标调整还未有时间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今年5月召开的第八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透露,乳酸菌饮品产业已连续多年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递增,年产量突破160万吨,产值突破50亿元。   以酸奶和乳酸菌饮料为代表,其2011年的销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了近30%和54.8%.而同期,乳制品销售额增长仅为14.1%.   一方面是行业追逐热点,但另一方面由于乳酸菌饮料的卫生标准还停滞在2003年,记者了解到,多家企业都在按自家的企业标准生产产品也客观上要求国标更加严格。   现行的《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是从2003年发布,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目前这项标准已使用近10年。   随着乳酸菌饮料产业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行业内就曾曝出乳酸菌饮料标准有望调整,但直到目前还未有相关进展。业内人士认为现在乳酸菌行业标准应该调整,但是何时调整目前仍是未知数。   "如果调整该项国标,将更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如卫生安全、添加剂使用及包装、冷链运输管理。但目前标准提出,在出厂时,每毫升乳酸菌饮料应检出活菌数为106CFU,但领先企业的产品,从产品出厂到保质期内,每毫升产品的活菌检出数可达到108CFU."任教授指出,总的来说产品保质期内活菌检出数是业内最为关注的。   记者注意到,目前企业标准普遍高于国标,专家指出,生产厂家严格执行生产标准,监管部门做好检测,消费者全面了解知识,乳酸菌行业就将朝着正常发展方向推进。
  • 每天一杯含糖饮料,心脏病风险增加42%
    近年来,全球含糖饮料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同时也有证据表明,含糖饮料高消费会导致肥胖以及相关疾病、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据估计,全球每年有18.4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含糖饮料,含糖饮料的消费也被认为是全球死亡最大行为风险因素之一。近日,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 JAHA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the California Teachers Stud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每一口饮料都在要你的命。与很少喝含糖饮料的参与者相比,每天饮用一杯237克含糖果汁饮料,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42%,每天一杯含糖瓶装饮料,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9%,卒中风险增加21%。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106178名平均年龄在52岁的女性参与者,在研究开始时,所有人都没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病史。含糖饮料分为3种:含能量软饮料、含糖瓶装饮料、含糖果汁饮料。将饮用频率分为很少或从不、每周小于1份,每周大于1份至每天小于1份、每天大于1份。其中,一份含糖瓶装饮料或含糖果汁约为237克,一份含能量饮料约为355克。总的来讲,在所有参与者中,4.3%是含糖瓶装饮料的日常消费者,0.4%是含糖果汁饮料的日常消费者,3.1%是热量软饮料的日常消费者。在平均20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8848例心血管事件、2677例心肌梗死、2889例血管重建手术和5258例卒中事件。在调整了风险因素后,研究发现,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具体来讲,与很少饮用含糖饮料的参与者相比,每天饮用含糖饮料的参与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19%,首次血管重建手术风险增加26%,卒中风险增加21%。对含糖饮料分类研究发现,与很少饮用含糖饮料的参与者相比,每天饮用超过1份含糖果汁饮料(237克)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42%,每天饮用超过1份含热量软饮料(355克)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3%。不同类型的含糖饮料与CVD关系研究人员表示,含糖饮料可能通过多种生物学机制影响心血管疾病风险,例如,糖会增加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和胰岛素浓度,进而增加食欲并导致肥胖,而这一系列事件可以影响代谢和心血管疾病。此外,血液中过多的糖与氧化应激和炎症、胰岛素抵抗、不健康的胆固醇谱和2型糖尿病有关,这些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动脉缓慢变窄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尽管如此,研究人员强调,由于这项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经常饮用含糖饮料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并没有表明因果关系。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数据,女性每天从食物或饮料中摄入的总糖分应限制在25克以下,男性每天的摄入量应少于38克。但是,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很远。除此之外,含糖饮料还会增加癌风险。2019年7月,法国第十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顶级医学期刊" BMJ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Sugary drink consumptionand risk of cancer:results from NutriNet-Santé prospective cohort "的研究论文。研究显示,每天饮用100ml含糖饮料会导致患癌整体概率增加18%,患乳腺癌概率增加23%,含糖饮料的摄入与总体患癌风险呈正相关,果汁也不例外。2022年6月,哈佛医学院、南卡罗莱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营养学会旗舰年会》上发表了一篇研究,分析了含糖饮料与肝癌的关系。研究表明,与从不喝含糖饮料或每月喝少于3杯的人相比(每杯355ml),每天喝1杯或更多含糖饮料的女性,患肝癌的风险高78%。而用水、无糖咖啡、茶代替含糖饮料可以显著降低患肝癌的风险。综上,含糖饮料是很多疾病的潜在可改变风险因素,这一切都表明,含糖饮料没有营养价值,会导致超重和肥胖以及一些相关的慢性疾病。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61/JAHA.119.014883https://doi.org/10.1136/bmj.l2408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