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测度影像仪

仪器信息网测度影像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测度影像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测度影像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测度影像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测度影像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测度影像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测度影像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测度影像仪相关的资讯

  • 影响因子的前世今生
    伴随着科研竞争的日益激烈,如果你正在获取tenure职位、获得基金、评上国家奖或是当选院士的道路上,那么你的一篇最新得意之作发表在哪家期刊比较好呢?论文发表后能得到较大的认同度和曝光率呢?如果你面临着科研选题,哪些期刊的研究情报才是最值得信赖的研究动态呢?一个可供你参考的答案那就是&ldquo 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rdquo ,这是对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估的各项指标的概要,其中的一个核心指标就是期刊影响因子。   世界上的期刊成千上万,五花八门,要收录世界所有的期刊显然是不可能的,汤森路透期刊遴选目标是收录相对较为重要的期刊。因此,确保JCR和期刊影响因子有效性是遴选和维护所收录期刊的必要环节。JCR候选期刊除了需要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平台及其所包含的其他数据库所收录外,还需要通过一系列包括出版及时性、内容新颖程度、国际多元化、以及其他标准的评估。   根据汤森路透的初衷,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简称JIF)作为JCR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被认为代表着期刊的重要性。汤森路透认为,期刊影响因子所具有的优势是直接反映了科学家和学者自己对于最值得关注和有帮助的科学研究的判断。   影响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虽说是一本杂志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但它还能带来期刊甚至科学以外太多的东西,如教职、基金、奖励、学术影响力等。那么什么是期刊影响因子呢?   根据汤森路透的定义,期刊影响因子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第三年中平均被引次数。例如,某期刊在2014年影响因子为4.25,说明这本期刊2012年和2013年发表的论文在2014年平均被引用了4.25次。   在汤森路透的一份如何正确使用期刊影响因子的声明中,他们认为:   汤森路透一直强调,作为衡量期刊影响力的常用指标,期刊影响因子应予以恰当的应用,而不是作为评估作者或机构的替代品。   期刊影响因子仅仅是单一数据点,必须严谨地并且联系实际情况加以考虑,因为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论文在不同学科中的引用情况。   让期刊影响因子作为评估论文本身或者作者的代替品并不合理。   当前,尽管很多人批评学术界对其滥用,但当前取消它,或者马上改革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今年6月18日,汤森路透公布了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今年的JCR报告涵盖了来自82个国家的237个大类的11149本期刊,其中自然科学领域收录了8618份SCI杂志。今年有272本杂志第一次被收录,与去年相比,53%的杂志影响因子增加。Ca-Cancer J Clin、NEJM以及CHEM REV再次包揽了榜单的前三甲,影响因子分别为115.84、55.873、 46.568。   在今年的JCR报告中,综合性期刊总共只有56个,其中Nature和Science分别位列第1和第2。值得注意的是Nature Communications已经超过了PNAS,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仅以9.674的影响因子排名第198位。 另外今年的排名新加了一个特征因子(Eigenfactor score)。这个数字是衡量一个期刊在其学科中的总体贡献,而一个学科的全部贡献值是100。比如下面的Nature, Science, 和PNAS的Eigenfactor score分别是1.5, 1.2 和1.4。总体来说影响因子和这个系数是高度相关的(r2 = 0.83)。   6月30日出版的PNAS发表了其主编Inder M. Verma的一篇吐槽文章&ldquo 影响力而非影响因子&rdquo ,显然是针对不久前的6月18日汤森路透公布2014年度的期刊引证报告JCR而有感而发。Inder M. Verma是一位来自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索尔克生物科学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学家,于2011年11月出任PNAS主编,其职责是确保PNAS的水准得以维持,而大部分的论文审查和出版工作则仍将由PNAS的职员和编委会进行。他还在索尔克研究所自己的实验室里继续从事基因疗法、肿瘤遗传学和炎症的研究。他在文章中说:   当英国哲学家赫伯特· 斯宾塞1864年引入&ldquo 适者生存&rdquo 这个短语时,他万万没有想到可用来概括当前年轻科学家所处的困境。随着教师职位和研究经费竞争的持续白热化,今天的科研人员面临在高影响因子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巨大压力。但仅在几十年前的1970年代,当我作为一个病毒学家开始我的科学生涯时,我所在的领域普遍认同的是病毒学专业杂志。而只有跨学科的工作才会发表在那些迎合更多读者的期刊上。大多数研究人员阅读和发表论文时很少考虑传说中的所谓期刊自身的影响。教师任命、晋升以及科研项目的获取常常主要基于工作本身的未来可察觉的影响力,而不是依据其研究工作发表在所谓的&ldquo 高影响力&rdquo 期刊上。   不幸的是自那以后变化大潮势不可挡。美国科技情报所(ISI)(后来并入汤森路透)的创始人Eugene Garfield引入了期刊影响因子(JIF)这一概念。其最初的想法是帮助指导图书馆员决定订购那种期刊,自那以后这一指标长期被用于科技期刊的排名。按照Garfield的说法,&ldquo 一份期刊的影响因子基于两个元素:分子是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计算年度被引用总数,分母是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论文和综述)&rdquo 。这一计算方法即便是用来测度期刊的科学影响力时也存在固有的不足。由两年的时间窗口的引用数来决定影响力可能会造成仅少数论文就会对期刊的总体影响力影响巨大尤其是在那些多产且快速变化的研究领域,占了绝大多数引用。(例如,最近在干细胞生物学和基因编辑领域的爆发性增长)。   反思这一缺陷,《自然》杂志在其2005年的一篇社论中认为其当时的期刊影响因子 32.2的89%可归因于有关时段发表的25%论文的贡献。正如Garfield自己所观察到的,从1900到2005年的3800万篇文献中仅有0.5%的论文被引超过200次,有一半论文没有被引用,并且四分之一并非原创性研究论文。此外,基于细微差别(有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影响因子对期刊进行排序,以增加标的外观精度和识别力。.   诚然,那种认为选择何种期刊发表论文不重要的想法也是不切实际的,那些激动人心的重要论文常常发表在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但这种事实并不意味着科学界认为影响因子很有用处,特别是将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作为评价某篇论文质量的一个指标。例如,任职于任命/晋升/评估委员会的研究人员如何将申请人的研究论文归入特定的类别:属于低引用的大多数还是高被引的少数?   当提及如何判断研究工作本身的质量和重要性时,没有更好的质量评价替代指标。只好反复使用影响因子,但它既不是一个论文层面的指标,也不是一个比较研究者学术贡献的指标。然而,许多机构的绩效评估非常看重这一数字,目前其对学者的科学生涯进步有着巨大的影响。以至于一些大学的工作申请根本不考虑那些没有一篇作为第一作者的高影响因子期刊上论文的申请人。另外有的机构在给予tenure时考核申请人所发表论文的累积期刊影响因子是否达到一个阈值,如果达不到将会影响其职业进步。有的机构甚至提供巨额的奖励给那些在该影响因子期刊上所发的论文(传说有的按比例缩减!)。   诚然,科学界承担过多的责任,包括书写和评审项目申请和论文,教学,还要阅读成百上千的助理教授申请、tenure以及晋升。因此很容易的将高影响力工作等同于发表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但并不是所有高影响力论文发表或能够发表在这种期刊上。需要记住的是什么因素决定一个特定工作最终对科学发展起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就PNAS来说,我们要求作者提交120字的工作重要性声明,来指出其在领域的影响力。其他机构和经费部门开始要求候选人陈述其重要论文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评审有帮助。   作为论文重要性和业绩的仲裁者,科学家不能专门依赖于期刊的影响因子,可接受的指标应基于许多考虑,包括趋势分析和按学科领域分析。令人高兴的是科学界已注意到影响因子的负面影响,开始着手认真解决这一问题。&ldquo 科研评价的旧金山宣言&rdquo -这份2012年美国细胞生物学会提出的一系列指南,瞄准研究人员、出版商、经费组织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提倡对科研产出的合理评价。在这次会议上,有关不合理使用影响因子的对话已引起科学界注意这一问题。2015年4月在华盛顿举办的152届美国科学院年会上,由 eLife主编Randy Schekman组织了一个研讨会,更加深了上面提到的忧虑。持续的努力能帮助阻止对期刊影响因子的滥用,并减少科学界对其过分依赖。对正在庆祝诞生100年的PNAS来说,我们始终关注的影响力,而不是影响因子。   2013年5月17日,《科学》杂志还以&ldquo 影响因子曲解(Impact Factor Distortions)&rdquo 为题发表了社论。《科学》社论同《科研评价的旧金山宣言(DORA)》的观点一致,这一宣言是一些有识科学家于2012年美国细胞生物学年会之际开会的产物。为扭转科研评价中的曲解,DORA认为科学界应停止使用&ldquo 期刊影响因子&rdquo 来评价科学家个人的工作。宣言认为&ldquo 影响因子不能作为替代物用于评价个人研究论文的质量,也不能用于评估科学家的贡献,以及用于招聘、晋升和项目资助等评审&rdquo 。DORA还提出了以系列改进科研论文评价方式的行动,供基金资助机构、科研机构、出版商、研究人员以及评价机构借鉴。这些建议得到超过150多位知名科学家和包括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科学》出版商)在内的75家科学机构签署支持。社论认为这样做的理由如下:   影响因子是基于某一期刊的论文平均被引次数而计算的数字,从未被规定为可用于评价科学家个人。它仅是一个评价期刊质量的指标。但它正日益被滥用于评价科学家个人,人们常常根据论文所发期刊的影响因子对科学家进行排名。基于这一原因,在许多简历中,科学家都要标注其每篇论文所发期刊的影响因子,并且一般会按照3位小数(例如,11.345)的降序排列。并且在一些国家,发表在影响因子低于5.0期刊上论文被官方认为是零价值。正如许多知名科学家多次指出,这种影响因子躁狂症没有意义。   影响因子的滥用具有巨大的破坏性,它鼓励期刊的指标赌博,(影响期刊出版政策),造成一些期刊不愿发表某些领域的重要论文(如社会科学和生态学) ,仅仅因为这些领域的引用较其他领域(如生物医学)要少。并且浪费科学家大量时间,他们不顾一切地为从评估人处获得高分,而滥投高被引期刊(如《科学》)。   但任何&ldquo 对研究者的质量自动打分&rdquo 方式的最具破坏性的结果可能是鼓励&ldquo 跟踪模仿&rdquo (me-too science)。任何评价体系如果是研究人员论文数量增加就带来某种纯粹数字或分数的增长,一般会成为从事高风险和潜在开创性突破的工作的极大的负面激励。因为建立新实验和新方法一般需要多年的努力,而这期间将不会有论文发表。这一指标进一步会阻碍创新,因为它鼓励科学家工作在已经高度热门的领域,因为只有这些领域才会有大量科学家引用别人的工作,而不管工作是否杰出。造成仅有那些十分勇敢的年轻科学家才会冒险从事一些冷门研究领域,除非取消对个人的自动数字评估。   DORA的建议对维护科学健康发展十分关键。作为一个底线,科学家领导人必须承担仔细周到分析其他研究人员科学贡献的完全责任。为了做好这个,需要实际阅读每一研究者少量精选论文,而这一任务不能交由期刊编辑去完成。   这里列出《旧金山宣言》中的具体评价建议全文,以供参考:   总体建议   1.不使用影响因子等评价期刊的指标作为评价单篇研究论文质量的代替指标,也不用来评价某位科学家的贡献,也不用于决定是否聘用、提职或经费资助的指标。   对资助机构   2.明确用于评价资助申请人科研生产力的标准,明确强调一篇文章的科学内容比刊载该篇论文的期刊的计量指标和知名度更重要,特别是对起步阶段的研究人员。   3.科研评价的目的,除了发表的论文外,还应考虑其他所有研究产出的价值和影响(包括数据集和软件等),此外,还应考虑采用包括研究影响力的定量指标在内的更广泛的影响力测度指标,如测度其对政策和实践的影响等。   对研究机构   4.明确用于决定聘用、tenure和提职的标准,明确强调一篇文章的科学内容比刊载该篇论文的期刊的计量指标和知名度更重要,特别是对起步阶段的研究人员。   5.科研评价的目的,除了发表的论文外,还应考虑其他所有研究产出的价值和影响(包括数据集和软件等),此外,还应考虑采用包括研究影响力的定量指标在内的更广泛的影响力测度指标,如测度其对政策和实践的影响等。   对出版商   6.应大大减少强调期刊影响因子作为促销工具,最好不推销影响因子,或只给出一些基于期刊评价的指标(例如,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SCImago,出版频次等,以便全面了解期刊的绩效。   7.提供一系列的论文层面的指标,鼓励转向到基于论文科学内容的评价,而非发表论文的期刊的出版指标。   8.鼓励负责任的作者署名,能提供每一作者特定贡献的信息。   9.无论期刊是开放获取还是订阅模式,应去除所有对论文参考文献列表的再利用限制,使其能按照&ldquo 公共领域贡献知识共享&rdquo ( the Creative Commons Public Domain Dedication)原则得以获取利用。   10.去除或减少对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的限制,合适情况下,应强制要求引用原创性论文而不是综述论文,以便让首次报道某一发现的作者(们)能得到认可。   对指标提供机构   11.使用来计算所有指标的数据和方法公开透明。   12.允许所提供的数能够不受限制地被再利用,并提供数据的计算步骤。   13.明确声明不能容忍对指标的不当操控行为 明确哪些属于不当操控,以及将采用的打击操控措施。   14.在使用、总计或比较指标时,应考虑文献类别(如综述 vs.研究论文)和不同学科领域的差异。   对研究人员   15. 当参加一个委员会来决策经费资助、聘用、tenure或晋升时,应基于论文的科学内容而非所发表的期刊指标来做出评价。   16.任何时候最适当论文引用方式应是引用首次报道观察结果的原创文献而非综述,让原创作者实至名归。   17.采用一系列论文计量指标和个人指标/支持声明,作为某人所发论文和其它科研产出影响力的证据。   18.挑战不恰当地依靠期刊影响因子进行科研评价的行为,提倡关注特定研究产出的价值和影响的最佳实践。   影响因子在中国流行也是有它存在的土壤和原因的。由于科研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种评价也日益增多,面对种种科研不端行为,人们需要找到一种相对客观而又简单并且人为因素干预最少的办法。毋庸讳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影响因子在科研评价中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期刊影响因子虽然不能作为研究水平的绝对和唯一的评价指标,在不同学科之间也是无法比较的。但它在同一学科内作为一般性评价指标还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一般来说同一学科内影响因子高的刊物的论文发表要求相对较高,文章的总体质量和平均水平也是相对较高的。虽然影响因子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科研工作者的水平,但从统计学的意义上讲,同一领域内,发在高影响因子杂志上文章的水平还是要普遍高于低影响因子杂志上的文章。在同行评议还不能做到完全客观和全面时,影响因子总体上还是能反映一些问题的。因此,影响因子评价虽然是有违科研精神的,但目前阶段还是一种较为公平的评价,大家在同一个游戏规则下也是平等的。   然而,影响因子只代表研究热点,不能直接代表研究水平(哪怕是同一个领域的), 因此,影响因子只能作为某种参考,不能唯影响因子是论,更不能赋予其太多的利益和好处。因为,在一些传统学科的老牌刊物,因为其综合性强,加之学科本身并不是十分热门,因而其影响因子并不太高,而一些新的学科其所推出的新期刊反而期刊影响因子很高,他们所发表的论文水平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更何况在同一高水平期刊中的论文还有好坏之分,有的甚至还会撤稿。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近期,汤森路透又推出了一些最新的期刊评价指标。包括期刊规范化引文影响力、期刊期望引文数等新指标。   期刊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JNCI)与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类似(关于这一指标,将在后续的文章中介绍),其区别在于JNCI没有对研究领域进行规范化,却对文献发表在特定期刊上的被引次数进行了规范化。每篇出版物的JNCI为该出版物的实际被引频次与该发表期刊同出版年、同文献类型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的比值。一组出版物的JNCI值为每篇出版物JNCI值的平均值。JNCI指标能够提供某单一出版物(或某组出版物)与其他科研工作者发表在同一期刊(或同一组期刊)上成果的比较信息。这个指标能够回答,诸如&ldquo 我的论文在所发表期刊上表现如何?&rdquo 之类的问题。如果JNCI的值超过1,说明该科研主体影响力高于平均值,如果JNCI的值低于1,说明其影响力低于平均值。JNCI对于出版社评价论文发表后的影响力水平亦是十分有用的指标,它揭示出那些超过平均水平并提高了期刊被引频次的研究工作。 表:作者层面的CNCI与JNCI指标示例   表格列举了一个在作者层面应用CNCI和JNCI的例子。科研工作者D和科研工作者E的出版物数量与引文数均十分接近。他们的引文影响力也十分接近,h指数也是相同的。如果只从上表中的前四个指标,则不能区分两个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绩效。实际上,两位科研工作者可能在两个不同的科研领域进行研究,其论文发表的历史也可能完全不同(老论文与新论文)。使用CNCI和JNCI指标,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两位科研工作者与同领域、同文献类型、同出版年的同行的对比情况。从规范化的指标中,我们可以很快发现科研工作者D的CNCI(1.32)与JNCI(1.86)的值都超过了平均值(大于1)。发现科研工作者E的CNCI(0.45)与JNCI(0.72)的值均低于平均值(小于1)。应该注意到JNCI是一个相对的科研绩效评估指标。尽管在很多情况下,CNCI与JNCI可能正相关,但这并不是对所有情况都成立。例如,如果一个科研工作者的CNCI指标高于平均值,JNCI指标低于平均值,这可能意味着该科研工作者在其论文发表的科研领域获得了比平均水平更多的引用,但是这位科研工作者发表的期刊具有非常高的被引频次(例如《科学》或《自然》),因此他/她的论文被引频次低于这本期刊上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   期刊期望引文数(Journal Expected citations)是同一期刊、同出版年、同文献类型的论文的平均引文数。可以通过计算实际/期望引用值的比值,也就是用一篇论文的实际引文数除以该期刊论文的平均引文数,来评估论文的表现。如果该比值大于1,说明论文的引文数高于平均值。例如,2004年,Circulation期刊的篇论文平均引文数为55.34,则期刊期望引文数即为55.34。如果某一2004年发表于Circulation期刊上的论文有30篇引文,则其实际引文数与期望引文数的比值为0.54,说明该论文表现低于平均值。事实上,在很多分析中,期刊实际/期望引文数的比值是一个累积的比值,也就是说,分母(期望引文数)是一组论文集发表的所有期刊期望被引频次的总和,而分子(实际引文数)则为该组论文集引文数的总和。   作者:贺飞 北京大学
  • 《科学》副主编:影响因子不应被用于评价科学家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影响因子不应被用于评价科学家。”近日,《科学》杂志副主编瓦尔达· 文森(Valda Vinson)在2018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期间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基于影响因子评判单个研究文献的质量,或评估科学家并作为其受聘、晋升的依据并不合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0月2日揭晓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加拿大科学家唐娜· 斯特里克兰的相关论文发表在“不能用于职称评定的、低影响因子”期刊《光学通讯》上,使得人们对于通过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来评判科学家的“扭曲观念”进行了新一轮探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影响因子怎么算,能评价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影响因子的计算是有意义的。”文森解释,每篇论文都有可能被引用,因此人们计算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说明一篇论文对该领域研究的推动作用。“如果一篇论文被引用了很多次,那是好事。因为那意味着很多科学家愿意利用这篇论文的研究发现(或者基于该论文的研究发现)开展进一步研究,因此计算论文的引用次数是有意义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影响因子是一个杂志中文章被引用次数的总和除以这个杂志的总文章数。”文森说,但这个数字是平均数,它存在的问题是,平均之后并不能反映每一篇文章的引用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她用极限情况举例解释道,如果一个杂志只有两篇文章,一篇文章的引用数是500,另一个文章的引用数是10,那么影响因子反映出的数字是两者的平均值255。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因此,一个有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只能表明它拥有多篇被多次引用的论文,但并不意味着它刊载的每一篇论文都是高引用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资料显示,由汤森路透公司计算的期刊影响因子,最初是用来帮助图书馆员确定购买哪些期刊的,并不是测度研究论文科学质量的指标。也就是说,影响因子用于评判一个期刊是可以的,但用来评判论文,并延伸到用来评判科学家是没有借鉴意义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把扭曲的评判观念拽回“正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现实却是,很多评价机制将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科学家晋升的依据、获取更多科研资源的“敲门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们从不宣传高影响因子的评价功能。”文森说,“而且我们支持DORA的努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DORA是旧金山科研评价宣言小组(the 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的简称,于2012年由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出版者自发形成,其发表宣言建议,在考虑资助、聘用和晋升时,要停止使用基于期刊的计量指标,如期刊影响因子;要评估科研工作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基于研究成果所登载的期刊;利用在线出版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文森表示,降低影响因子非理性影响的工作已经在进行,她注意到一些中国院校取消了对高影响因子论文刊发的奖励。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但是,彻底否认、摈弃现有的评判规则也不是好事。”文森提醒说,影响因子有存在的合理性,可以通过提升大家对它的理性认识、引入新技术等方式来削减对科研工作的负面影响等,可以通过共同商讨寻求让评价回归“初心”,但不应该停止影响因子的使用。 /p
  • 影响力持续上升 中国高质量国际论文数位居世界第二
    2020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一年一度的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如约而至。  自1987年以来,中信所一直承担着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每年定期公布中国科技论文产出整体分析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对中国科技期刊、专利产出、学术图书出版等情况的统计分析。由于相关宏观统计数据编入《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因此被科技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广泛关注和应用。  作为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科技论文的产出情况如何?统计视角与往年相比有哪些不同?中国科技期刊是否更好地融入了国际学术共同体?面对上述公众关切,来自中信所的专家在进行权威发布的同时,也给出了明确解读。  高质量国际论文数排名世界第二  为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改进科技评价体系,科技部、财政部于2020年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鼓励科研人员发表高质量论文,包括发表在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的论文,以及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论文。“作为原始创新的重要产出之一,科技论文在科技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应调整为引导科研人员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开展卓越论文评价研究,注重高质量科研成果的贡献和影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戴国强表示。  中信所经过调研分析,将各学科影响因子和总被引次数同居本学科前10%,且每年刊载学术论文及述评文章数大于50篇的期刊,遴选为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在其上发表的论文属于高质量国际论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59867篇,占世界份额的31.4%,排在世界第2位 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最多的世界高校中,中国有4所大学进入前十,分别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发表2420篇居第2位 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最多的世界研究机构中,中国有5所机构进入前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发表492篇位居第1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377篇排在第3位,进入前十位的中国研究机构还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有8个学科领域的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在学科排名中位列世界首位,它们分别是:工程技术、化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物理学和数学。  高被引论文数占世界份额23.0%  各学科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被称作该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郭铁成介绍,2019年我国在155种最具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13068篇,比2018年增加1750篇,连续第十年排在世界第2位。“作为国际公认的享有很高学术声誉的科技期刊,2019年,《科学》《自然》和《细胞》共刊登论文6456篇,其中中国论文425篇,排在世界第4位。美国仍然排在首位,发表论文数为2562篇 英国、德国分列第2位、第3位。”  各学科论文在2010年至2020年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属于高被引论文。近两年间发表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论文,被称为热点论文。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9月,中国高被引论文数为37170篇,占世界份额为23.0%,数量比2019年增加20.9%,世界排名保持在第2位 中国热点论文数为1375篇,占世界总量的38.4%,数量比2019年增加30.2%,世界排名也保持在第2位。  为引导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从关注论文数量转向重视论文质量和影响,激励原始创新,中信所从2016年开始发布中国卓越科技论文产出状况报告。“中国卓越科技论文由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在国际、国内的论文共同组成。其中,国际部分选取各学科领域内被引用次数超过均值的论文,在此基础上,加入高质量论文、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等不同维度选出的国际论文 国内部分则取近5年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发表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且论文‘累计被引用时序指标’超越本学科期望值的高影响力论文。”郭铁成介绍。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2019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38.73万篇,比2018年增加22.6% 临床医学、化学、生物学和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的卓越论文数量最多,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是卓越论文高产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卓越论文产出前列的研究机构。  统计分析结果还显示,2010年至2020年(截至10月),中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301.91万篇,继续排在世界第2位 论文共被引用3605.71万次,增加26.7%,也排在世界第2位。“2019年中国发表的国际论文中,国际合著论文为13.01万篇,占中国发表论文总数的26.2%。中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占中国全部国际合著论文的73.9%,合作伙伴涉及167个国家(地区),其中与美国合著论文占我国全部国际合著论文的43.3%。”郭铁成强调。  此外,2019年我国作者参与发表的论文中,作者数超过100人且合作机构数大于50个的论文有784篇,比上一年增加201篇 涉及的学科有:粒子与场物理、核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跨学科的物理研究等 中国机构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有94篇。  科技期刊国际显示度增强  2019年,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未来五年,跻身世界一流阵营的科技期刊数量明显增加,科技期刊的学术组织力、人才凝聚力、创新引领力、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  中信所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进入世界本学科前列的科技期刊数量与影响力都在增加。2019年,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中国科技期刊208种,比2018年增加21种 EI(工程索引)收录中国科技期刊223种 Medline(医学索引)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22种。其中,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领域排名前1/4的中国期刊有16种,比2018年增加1种 影响因子进入本学科领域排名前1/4的中国期刊有69种,比2018年增加19种。  为切实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更好地宣传和利用我国的优秀学术成果,中信所利用科学计量指标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方法,每年遴选5000篇优秀中文学术论文,建设“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F5000),以英文长文摘的形式集中对外展示和交流我国的优秀学术论文。“通过与国际重要信息服务机构和出版机构合作,将论文集中链接、推送给国际同行,为中文发表的论文、作者和中文学术期刊融入国际学术共同体提供高效渠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潘云涛指出。  目前,领跑者5000平台已获得692.3万次检索,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访问。“国际访问用户主要来自国外大学和科研单位,包括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牛津大学,以及美国的劳伦斯利弗摩尔、橡树岭、阿贡国家实验室等。此外,领跑者5000平台还获得了包括《科学》《美国科学院院报》《美国医学会杂志》等994家国际学术期刊的关注。”潘云涛补充说。
  • 有机光电二极管 - 超越硅光电二极管的新星
    【重点摘要】硅光电二极管的刚性结构给大面积低成本扩展带来困难,限制了它在一些新兴应用中的使用。通过详细的表征方法,揭示了基于聚合物体异质结的有机光电二极管中,收集电荷的电极对低频噪声的影响。经过优化的有机光电二极管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各项指标(响应时间除外)可媲美低噪声硅光电二极管。溶液处理制备的有机光电二极管提供了一些设计机会,例如用于生物识别监测的大面积柔性环形有机光电二极管,其性能可达到硅器件的水平。【硅光电二极管的局限性】 数十年来,硅光电二极管一直是光检测技术的基石,但它们的结构刚性给大面积低成本扩展应用带来许多局限。这给新兴的光电检测应用带来挑战。为实现更大面积的光电检测以及柔性基片上低成本光电二极管的制作,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材料体系。【有机光电二极管的低频噪声特性】 有机光电二极管常基于聚合物制成,具有结构灵活性等优势。研究人员通过详细的表征方法学,考察了这类二极管低频电子噪声的来源,发现负责收集电荷的电极对低频噪声有重要影响。这为设计低噪声的有机光电二极管奠定了基础。【有机光电二极管的指标表现】 经过优化设计后,有机光电二极管的大多数指标已可达到商用硅光电二极管的水平,特别是在可见光范围内。例如响应度、灵敏度、线性度、功耗等。它们的响应时间仍比不上硅二极管,但对大多数视频速率的应用已经足够。【应用展望】 溶解性的有机光电二极管制造过程为它们带来了许多应用机会。例如,大面积柔性的环形有机光二极管可用于生物识别监测。此类二极管成本低,可在多种非平面基片上制作,性能已达商用硅器件的水平。它们有望在新兴的光电子学领域大放异彩。图1 硅光电二极管(SiPD)与有机光电二极管(OPD)性能比较(A) OPD 尺寸结构。(B)测量所得光谱响应度。EQE,外量子效率。(C) 测量所得光照度依赖的光电流和响应度。LDR,线性动态范围。(D) 测量所得均方根噪声电流、噪声当量功率 (NEP)和特定探测度统计框图(_N_代表数据点数量)。Max,最大值 Min,最小值。图2 SiPD 和 OPD 中的稳态暗电流密度和电子噪声特性(A) 电压依赖的暗电流密度。Exp.,实验值。(B) 反向偏置下,建模和测量所得均方根噪声电流比较。图3 SiPD 和 OPD 中的时域响应特性(A) 负载电阻依赖的 10-90% 上升和下降响应时间。(B) 525 nm处频率依赖的归一化响应度。图4 弯曲 OPD(Flex-OPD)及其在光电容积图(PPG)中的应用(A) Flex-OPD 器件几何结构。PES,聚醚砜。(B) 小面积、大面积 Flex-OPD 和大面积 OPD 中的均方根噪声电流、响应度、NEP 和特定探测度统计框图。(C) S1133 SiPD 和环形 Flex-OPD PPG 阵列原理图(上) 手指反射模式 PPG 信号的 SiPD 和不同功率红色 LED驱动的环形 Flex-OPD PPG 阵列比较(下)。
  • 重磅!又一重量级大学排名,正式发布!
    7月19日,2023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暨2019-2023五年总科技量值发布会召开。2023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和2019-2023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2023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研究对象覆盖全国110所独立医学院校和设立医学学科的综合大学。综合科技量值列位前10的医学院校分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学科)、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学科)、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浙江大学(医学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2019-2023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总科技量值(Accumula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Metrics,ASTEM)概念由2021年首次提出,是以STEM为基础衍生的,用于长周期评价的综合测算值。前十的医学院校分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学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学科)、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浙江大学(医学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南京医科大学。评价指标本研究从科技产出、学术影响和科技条件三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测度中国医学院校和医院科技量值与五年总科技量值。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及五年总科技量值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及五年总科技量值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
  • 中国科技研发人员总数超美国 居世界第一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国家创新蓝皮书》指出,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25.3%,超过美国研发人员总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17%),居世界第一。   蓝皮书指出,2011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6300万人,其中,获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2740万人 2011年投入研发活动的劳动力人数达到401.8万人,其中,获博士学历的有25.2万人、硕士学历的有56.6万人、本科学历的有127.9万人。   据科技部2012年第19期《科技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研发人员总量该数据是根据全球41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统计,这4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占到全球总量的98%,约为1138万人。年国际上研发人员测度采用人头数和全时工作当量(即&ldquo 人年&rdquo )两种量纲,国际上通常采用&ldquo 人年&rdquo 量纲,比2010年增长3.7%。自2000年以来,全球研发人员总量总体上在稳步增长,但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从2007年的5.2%下降到2010年的3.5%。   2007~2011年,全球研发人员总量年均增长率为3.7%,而我国研发人员同期年均增长率为13.5%,是全球研发人员增长速度最高的国家 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25.3%,超过美国研发人员总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17%),稳居世界第一。   蓝皮书指出,虽然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但是人均产出效率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高端的创新型人才仍非常稀缺。   2012年,我国劳均GDP劳均GDP指的是单位劳动力创造的GDP,即总GDP除以总的就业人口。(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为15868美元/人,居世界第57位,农业、工业、服务业部门的劳均GDP分别为4263.4美元/人、23344.4美元/人和17942.3美元/人,分别居世界第55位、第55位和第56位。我国每万名劳动力拥有研发人员数量为38人/万名,远低于日本(133人/万名)、韩国(135人/万名)、德国(132人/万名)、俄罗斯(111人/万名)等国家。   在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我国劳动力效率排在第34名,高等教育的质量仅排在第70名。麦肯锡《新兴市场人才报告》的数据表明,我国工程和金融方面的毕业生只有10%左右具备全球化企业所要求的能力,本土的MBA毕业生能够胜任管理工作的不到20%。以IT服务行业为例,由于缺乏创新型人才支撑,我国IT跨国服务总收入中有65%来源于附加值较低的日本市场,高附加值的跨国服务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0%,而印度的这一比例为75%。高端的创新型人才不足是制约中国创新的瓶颈。
  • 2021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在中关村论坛发布
    9月25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联合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在2021中关村论坛全体大会上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1(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 GIHI)。报告通过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创新生态等三大维度32个指标,对全球50个城市(都市圈)的创新能力进行测度。 GIHI指数逐年跟踪国际科技创新网络的动态演化,并且不断优化指标体系。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GIHI指数首席科学家陈玲介绍,今年GIHI指标体系从评估范围、指标测度、数据粒度等方面进行了大幅提升。评估城市(都市圈)由30个增加到50个,从而反映出全球创新网络中二级梯队的变化趋势。指标体系保持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不变,优化了31个三级指标中的14个,并新增“电子政务水平”三级指标。GIHI2021还采用更多微观可测量的数据集,深度拓展数据测度范围,并聚焦数字创新多层次业态。测算结果显示,GIHI2021综合排名前十的城市(都市圈)依次为:旧金山-圣何塞、纽约、伦敦、北京、波士顿、东京、粤港澳大湾区、巴黎、西雅图-塔科马-贝尔维尤、巴尔的摩-华盛顿。与GIHI2020相比,北京的综合排名从去年的第5上升到第4,由深圳、香港、广州等“9+2”城市合并的粤港澳大湾区首秀惊艳,排名第7。全球领先的50个国际科创中心,有23个在亚洲,有9个在中国。通过综合评估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城市(都市圈)表现,GIHI报告得出一系列结论:全球创新网络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亚洲城市科技创新领域的上升态势持续增强。美国在科学中心仍具有压倒性优势,欧洲城市的创新生态积淀深厚、生机勃勃,而亚洲城市在创新经济中展现新的活力,形成厚积薄发之势。一大批中国城市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兴力量正在崛起。报告发现,新冠疫情没有阻断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疫情推动高技术制造业、互联网行业以及相关产业的井喷式增长。随着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的拓展以及平台经济的扩张,网络宽带连接速度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创新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 Molecular Devices 全波长光吸收酶标仪促销
    Molecular Devices 光栅型光吸收读板机大促销 采用光栅型设计的连续波长读板器,步径1nm,无需额外购买滤光片 提供最少终点法和动力学两种测度模式 PathCheck 专利技术,可把微孔板中的样品OD值转化为标准1cm光径比色皿的OD值,相当于比色皿检测,避免移液误差 用各种酶标板,如平底板、圆底板、锥形底板等都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采用先进的恒温虚拟盖技术,能精确控制样品舱内的温度,微孔板震荡混匀 具有功能强大的配套软件SoftMax Pro,可进行仪器设定、数据收集、数据计算分析和曲线拟合等结果处理。 SpectraMax Plus384 VersaMax SpectraMax 190 &bull 第一款内置比色皿插槽读板机 工作范围340-850nm 工作范围是190-850nm&bull 工作范围190-1000nm 用于可见光内的各种光吸 特别适合核酸分析&bull 额外提供波长扫描测读模式 收检测 可检测96孔微孔板&bull 检测96和384孔微孔板 额外提供波长扫描测读模式 详情请联系:美谷分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E-mail: Info.china@moldev.com
  • 北京恒奥德仪器仪表特价促销数字光通量色度计
    数字光通量色度计 光通量色度计 色温计 型号: XY-XYC-II数字光通量色度计采用新代数字测量术,不包含何模拟分,克服了现有色度计难以避免的零点漂移问题,具有数字系统的强抗干扰能力和转换度,同时仪器采用了大动态范围的数字X(λ)Y(λ)Z(λ)传感器,消除了传统色度计的量程切换误差。 XY-XYC-II型数字光通量色度计能强大,可用于色品坐标x、y,光通量Y和相关色温Tc测量,XY-XYC-II型数字光通量色度计可对应于不同的光源行密色度校准,使其针对不同对象的测量具有的检测度。 XY-XYC-II型数字光通量色度计内包含RS232接口,由计算机软件定标,同时可用于计算机远程在线监控应用,系统稳定性。特点:可以实现快速测量系统无零点漂移无换挡误差量程测量,度应用: 快速测量白炽灯,卤素灯,节能灯,金卤灯,LED,LCD等各种光源光通量,相关色温,色差等颜色参数术标:色品坐标x、y、u、v(测量条件:光通量1lm) 测量度:x、y优于±0.002(标准A光源,500lm) 重复性:x、y优于±0.0005(标准A光源)相关色温Tc(测量条件:光通量1lm) 动态范围:1350-25000K 分辨率:1K 测量度:优于±20K(标准A光源,500lm)温度系数:-0.1%/℃刷新频率:1次/s(≥5lm),1次/3s(5lm)供电电源:220VAC显示:128×64图形LCD显示RS232接口,可用于计算机远程监控具有保持能主机尺寸:250L×260W×100H(mm)重量:2.5Kg 光通量特性Y(测量条件:1米积分内) Y(λ)传感器光谱响应达家标准 动态范围:0.05-50,000lm 测量度:优于±4% 分辨率:0.001lm 示值误差:优于±4%
  • 科学仪器为三星堆遗址新发现贡献力量
    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场正在此间进行的考古发掘,再次令热搜为之沸腾。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青铜神树、精美牙雕残件… …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目前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  “此次考古发掘秉持的精细发掘理念,采用的多种现代科技手段,构建的考古发掘现场预防性保护新模式,可以说,为今后考古发掘和研究树起了一个新标杆。”王巍3月21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那么考古需要用到哪些仪器仪表呢?  考古仪器大百科  1.金属探测器  金属探测器早期是用来探测地下金属的,这类仪器是非常专业的仪器,有可以探测地下金属的,探测地下空洞,可以分别识别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数量,大小,范围,都可以在探测器上显示出来。考古金属探测器具有探测度广、定位准确、分辨力强、操作简易等特点。考古金属探测器主要是用探测和识别隐埋地下的金属物。考古金属探测器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交流电通过的线圈,会产生迅速变化的磁场。这个磁场能在金属物体内部能感生涡电流。涡电流又会产生磁场,倒过来影响原来的磁场,引发探测器发出提示音。  金属探测器早被应用于探雷,现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安防器材,在机场、政府大楼、重要建筑物和奥运会赛场上都有金属探测器作为安全检查的器材,除此以外,装修工人和市政施工人员也会用它探测地底或墙体内的电缆线和管路。  2.有害气体分析仪  古墓长期没有通风,里面的气体可能有害,无法测定空气中是否存在其它有害气体,这也造成很多考古人员在地下由于空气的原因而窒息,空气检测对于考古人员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气体分析仪主要利用气体传感器来检测环境中存在的气体种类,气体传感器是用来检测气体的成份和含量的传感器,一般是以检测目标为分类基础。有害气体分析仪是气体分析仪的一种,它能够有效探测地下存在的沼气、CO、氯气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甚至能够直接在屏幕上显示各种气体的含量,在考古工作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3.ICP-OES光谱仪  谈及考古,大家都能想到文物。文物检测也有很多专家在做,大家不仅关心文物的年限,也关心文物的材质。文物不可被破坏,溶解,所以用的方法应该是无损检测。地矿样品机体比较复杂,基因性不是很好,消解比较困难,ICP-OES光谱仪就可以快捷的做这个检测。  传统的ICP法分析试样,需要将样品完全消解,转化为液相,难度较大,而且需要依赖分析人员的经验。ICP-OES光谱新技术是真正的光谱直读,一次曝光,所有的蒲县从紫外到近红外,无论是高低浓度均能一次读取。它是真正的全谱读取,能做到快速启动和快速测量。省气的设计让其省时省力。且有益的灵敏度、的分辨率和良好的精密度都是非常可取的。  仪器为考古事业保驾护航  早在2009年,我国就研制出可以在发掘现场进行文物探测与保护的车式“移动实验室”,将信息采集、智能预探测、分析检测、现场提取等功能集成在移动车上。配备有智能控制、传感器、计算机、传输、数据处理和空间技术等装备,可以通过现场视频、温度、湿度监测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等,精确掌握文物埋藏的环境,实现对出土文物在第一时间检测分析和文物出土环境数据采集。大大提高我国考古探测和出土文物现场保护的能力。  到了2016年,考古用仪表工具更进一步,遥感信息、虚拟现实、无人机等“黑科技”在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中大显身手,从遥感监测到扫描测绘,从遥感考古到空间考古,仪器仪表在发挥其精准作用的同时,还大大缩短了考古发现的时间。自2012年开始,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利用空间考古技术参与丝绸之路沿线考古,于2013年在河西走廊西端的丝绸之路瓜州-沙州段遥感考古中一次性发现6处古城遗址。相比于前辈们用了近十年才找到巴州古城,这简直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奇迹”了。  随着我国智能化领域的不断扩展,仪器仪表除了应用于考古之外,也在文物保护产业崭露头角。在2015年,我国工信部就公布了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示范名单。八个项目中,包括仪表监测系统、成像系统等在内的仪器仪表技术占了绝大多数。以文物高/超光谱成像设备为例,该设备应用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超光谱成像技术,实现对文物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同时获取 同时构建相应的光谱数据库,配套相应分析软件和光谱图像处理软件,形成文物分析高光谱/超光谱成像系统。多个仪表装备齐上阵,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保驾护航。
  • 车用尿素水溶液中的尿素含量测定解决方案 | 德国元素Elementar
    对于重型卡客车来说,由于尾气排放检测日益严格,使用车用尿素是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关键。而车用尿素的使用不仅净化车内尾气,而且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其通过与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将这些有害物质转化成无害的氮气和水。这不仅有助于优化发动机性能和降低燃料消耗,还能显著减少柴油消耗,降低成本。当尿素溶液不足时,车辆可能无法启动,因此保持尿素溶液充足是确保车辆正常行驶和环保达标的重要措施。车用尿素为32.5%的高纯尿素和67.5%的去离子水组成的高纯度透明液体。当车用尿素溶液中的尿素含量过高时,会形成结晶造成管路、喷嘴、尿素泵的堵塞。当车用尿素溶液中尿素含量过低时,又会影响氮氧化物的转化效率,无法实现有效转化,达不到环保要求。如何快速、简便测定车用尿素水溶液中的尿素含量显得尤为重要。依据GB/T 29518-2013 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还原剂-尿素水溶液(AUS 32中附录A的方法),通过杜马斯定氮法来精确测定水溶液中的氮含量,再换算成尿素含量。德国元素Elementar 在杜马斯快速定氮分析仪的研发脚步从未停歇。自1964年公司推出第一台杜马斯定氮仪后,公司响应食品、农产品、饲料等样品的分析需要更大样品量的需求,于1989年,进一步推出了首款克级样品量的杜马斯定氮仪,逐步推动了杜马斯定氮法在全球的应用。德国元素Elementar rapid MAX N exceed与rapid N exceed杜马斯定氮仪均基于Dumas燃烧原理,通过热导检测器 (TCD) 测度氮含量。两种系统均可实现全自动的氮测定,可将单次分析所需的时间缩短至仅 3-4 分钟。且rapid MAX N exceed与rapid N exceed杜马斯定氮仪均满足GB/T 29518-2013 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还原剂尿素水溶液(AUS 32中附录A的方法)要求。实验案例一,将尿素水溶液直接称重于不锈钢坩埚或锡囊中:二,自动化进样分析三,实验结果:表中为不同仪器10次测定结果展示。从结果可看出,德国元素Elementar rapid MAX N exceed 与 rapid N exceed 均具有高精准性,且不同分析的氮含量结果完全相同,在 99 % 置信区间的实验误差范围内与理论值完全一致。所有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 0.5%。车用尿素的样品特点决定了测量基质为液体,N元素含量较高。德国元素Elementar 的rapid系列杜马斯氮分析仪在这个应用过程中兼顾了仪器的分析精准性、操作便捷性和使用经济性,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各方面的应用需求。rapid N exceed和rapid MAX N exceed两款杜马斯氮元素分析仪均满足标准要求,可快速、准确、便捷的实现车用尿素的质量控制。
  • 2021年度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发布
    “科学测度医学机构科技活动,构建优化科技评价数据集群,持续跟踪重要科技进展,深入分析科技实力要素,拓展科技评价广度深度,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激发科技人员致志、潜心、深入、持久开展科研攻关,始终强调把论文写在祖国和世界大地上,推动高质量医学科技成果产出。”8月4日,2021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暨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发布,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在发布会上介绍了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评估的宗旨和意义。中国医学科学院作为国家权威医学研究机构,在医学科技评价领域持续开展探索。科技量值(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Metrics, STEM)是围绕科技活动全过程,覆盖创新活动全链条,以统一标准、统一来源、统一方法,从科技产出、学术影响、科技条件三方面反映科技活动影响广度和深度的综合测算值,已历经了五年的研究和发展历程。今年主要从五方面进一步完善:一是拓展国际权威指南范围,二是重视高价值专利及专利转化,三是不断加大学术不端惩戒力度,四是构建机构规范体系,五是立足长效机制建设,设立面向科技评价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数据监督机制。此次会议首次发布了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总科技量值(Accumula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Metrics, ASTEM),一般以五年为周期,充分考虑了科学研究的长期性特点,立足当前科技评价的价值取向,基于最新完善的指标体系和约5年数据累积测算结果,实现评价周期的长短结合。年度评价作为科研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有效督促机构开展科学研究,而五年总体评价能更好地反映医学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的科技实力,两者结合体现了评价的时效性和稳定性,从科学评价角度更加符合规律地促进医学科技发展。2021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研究对象覆盖全国110所独立医学院校和设立医学学科的综合大学。综合分值位列前10的医学院校分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学科)、浙江大学(医学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研究对象覆盖全国1641家三级医院,此次发布综合及31个学科前100位医院。综合分值位列前10的医院分别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综合分值位列前10的医院分别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自2018年首次创新提出科技量值(STEM)的概念以来,中国医学科学院不断丰富科技量值品系,科学确定标准,提高数据质量,持续增强评价结果的导向性。2019年首次设立了医学院校科技量值,今年首次设立发布了医学院校和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中国医学科学院将继续以推动国家医学科技发展为己任,始终坚持以大格局、宽视野、高标准、严要求进行医学科技评价,助力我国医学机构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和卫生健康事业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 新品发布——联合嘉利MINI EKV210II运动粘度测定仪
    联合嘉利新品发布 MINI EKV210II运动粘度测定仪本次新品创新点 一、仪器具有高低温报警,超过控温标准要求,会自动报警并禁止测试防止误操作。在超过安全温度有自动切断加热功能。二、 仪器采用计算机加ARM单片机的硬件系统,利用单片机实现恒温控制和粘度的测试,实时性高,使测试结果更精准,采用计算机作为总的人机交互界面,使仪器更可靠,不仅运行速度快,而且数据存储量大。三、运动粘度测量范围宽,每个粘度计均采用三个检测泡设计,具有100倍的粘度测量范围,仪器包括2支粘度计,每支粘度计在出厂前都利用美国凯能运动粘度标准油进行标定,仪器系统软件本身也有标定功能,用户也可以利用标准油进行标定,使检测范围更宽。 一、技术参数:执行标准:GB /T265、ISO3104、ASTM D445 适用范围:透明及不透明液体石油产品的运动粘度 试样数:2X12个试样 工作电压:AC 220V,50HZ 整机功率:1500W 检测方式:光电管检测,时间检测精度0.01秒 或热敏电阻检测,时间检测精度0.01秒(可适合150℃)测度范围:0.3~10000mm2/s 冷却方式:以无水乙醇为冷媒介质 测温元件:PT100 工作温度:20℃~100℃(可扩展为150℃) 存储温度:-20℃~50℃ 重量:20kg 外形尺寸:500 ×360 ×800二、仪器功能:MINI EKV210II全自动运动粘度测定仪设计、制造、检验遵守GB/T265,ISO3104,ASTM D445等标准。适用于测量透明及不透明液体(包括原油轻重质燃料油润滑油添加剂等)的运动粘度。仪器不需人员随机操作,操作人员在放好油样后,设置油样编号和位置,启动测试,即可全自动完成自动进样、测试。操作界面简便,系统具有自检自诊,故障预报等优点。1、恒温浴缸能够保持恒温不变, 温度范围为20-100℃;温度稳定性±0.01℃;分辨率 0.01℃。采用10#甲基硅油为浴液介质,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使用,不用更换。2、仪器由测试主机、电脑部分组成;仪器主要部件均采用进口材料,关键部件均采用进口器件,使仪器更稳定可靠。3、仪器采用计算机Windows7操作系统,全中文操作界面(可换成英文或俄文界面),方便用户操作,提供多种通讯接口(RS-232、USB和RJ-45等),可连接LIMS系统,可连接局域网浏览Internet。4、 MINIEKV210II清洗过程将粘度管和试样杯全部清洗干净并吹干,完全不需要人工清洗或吹干。三、仪器主要特点1.单恒温浴,双粘度计设计,恒温范围:20℃~150℃,全范围内可调,毛细管常数有六位小数,如下图 2. 动粘度测量范围宽,每个粘度计均采用三个检测泡设计,具有100倍的粘度测量范围 3. 每支粘度计在出厂前都利用美国凯能运动粘度标准油进行标定,且有计量证书,系统具有自动标定功能。 4. 检测适用范围宽,一闪性可以循环检测24个样 5.每个托盘有预热功能,最高可以预热到70℃,全自动:自动寻样-自动抽样-自动恒温浸渍-自动粘度测试-自动清洗-自动吹干 如您对于 运动粘度仪 有更多想了解的仪器使用维护等内容,可通过仪器信息网 400-860-5168转3044 和我们取得联系
  • 拟支持1.5亿,内蒙古发布氢能领域“揭榜挂帅”项目技术榜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实施科技“突围”工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专项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揭榜挂帅”实施办法》,内蒙古科技厅组织实施氢能领域“揭榜挂帅”项目,并发布技术榜单。榜单包括3个项目,拟支持资金共计1.5亿元,详见附件。(1)宽功率波动的千标方级电解水制氢机组关键技术及样机研制(拟支持资金额度6000万元)(2)大规模风/光互补制氢、天然气掺氢输送及工业端消纳工程示范(拟支持资金额度3000万元)(3)大规模离网型风光氢储制氢及氨醇荷随源动一体化技术开发与示范(拟支持资金额度6000万元)一、揭榜条件1.揭榜方应针对榜单要求提出具体解决关键技术的实施方案,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揭榜方应确定1名领军型科研人员作为首席科学家,负责牵头制定实施方案,并负责协调组织揭榜项目的顺利实施。2.牵头揭榜单位应为内蒙古自治区内注册的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应有完善的科技项目和科技经费管理制度(相关制度须在申报时提供附件)。3.牵头企业应联合相关科研主体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创新联合体原则上由自治区注册、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强的行业企业牵头组建,须联合区内外相关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其他组织机构等多个独立法人单位组成。牵头企业应处于行业领军或骨干地位,合作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应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前沿水平,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等相关机构可参与创新联合体建设。4.牵头企业应与成员单位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组建协议或成立独立运营实体推进实施。牵头企业应设立决策、咨询和执行等组织机构,建立有效的决策与执行机制,并配备必要的相对固定工作人员,负责开展日常工作。5.揭榜方须提供配套经费与财政科技资金比例不低于2:1。6.揭榜项目中期考核和验收评价采取行业部门满意评测度和专家测评等方式开展。7.其他要求详见榜单(附件1)。二、揭榜流程1.揭榜申报。请揭榜方于2024年8月9日前(建议提前注册)登录通过蒙科聚平台(http://www.mengkeju.com)填写《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揭榜挂帅”项目实施方案》并提交有关资料。2.遴选评审。申报截止后自治区科技厅将组织专家对揭榜方的资质条件、揭榜实施方案可行性等进行充分论证,遴选确定揭榜方。对于面向不同技术路线的可采取“赛马制”的方式支持多支研发团队平行攻关。3.揭榜公告。自治区科技厅向全社会公示揭榜情况。对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签订任务书。三、联系方式1.业务咨询电话:科技厅高新处0471-63286062.政策咨询电话:科技厅资统处0471-63286033.系统技术咨询电话0471-6328801附件1.2024年科技“突围”工程氢能领域 “揭榜挂帅”项目技术榜单.docx附件2.内蒙古自治区“揭榜挂帅”项目实施方案(申报格式).docx
  • Molecular Devices 光栅型光吸收读板机大促销
    Molecular Devices 光栅型光吸收读板机大促销 采用光栅型设计的连续波长读板器,步径1nm,无需额外购买滤光片 提供最少终点法和动力学两种测度模式 PathCheck 专利技术,可把微孔板中的样品OD值转化为标准1cm光径比色皿的OD值,相当于比色皿检测,避免移液误差 用各种酶标板,如平底板、圆底板、锥形底板等都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采用先进的恒温虚拟盖技术,能精确控制样品舱内的温度,微孔板震荡混匀 具有功能强大的配套软件SoftMax Pro,可进行仪器设定、数据收集、数据计算分析和曲线拟合等结果处理。 SpectraMax Plus384 VersaMax SpectraMax 190 &bull 第一款内置比色皿插槽读板机 工作范围340-850nm 工作范围是190-850nm&bull 工作范围190-1000nm 用于可见光内的各种光吸 特别适合核酸分析&bull 额外提供波长扫描测读模式 收检测 可检测96孔微孔板&bull 检测96和384孔微孔板 额外提供波长扫描测读模式 详情请联系:美谷分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E-mail: Info.china@moldev.com 上海:86-21-33721088 台北:886-2-26567581 北京:86-10-64108669 香港:852-81252509
  • CDC称美国须更好地跟踪实验室事故
    近日,一个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召集的小组发布了一份医学诊断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指南。该指南指出,美国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对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件(LAIs)开展非惩罚性监测和报告。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是指在实验室环境中获得的感染,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等。   该指南强调,除了覆盖了某些危险的生物制剂和毒素,比如炭疽杆菌的CDC特殊病原(Select Agent)项目之外,美国还没有建立一个国家系统来报告医学实验室暴露事件和由其导致的感染事件。   该小组专家指出,用于缺乏官方的监测机制来报告LAIs事件,加之一些实验室害怕在上报实验室感染事件后监察部门会采取惩罚措施,用于测度LAIs的程度和成因的数据难以获得。此外,预防LAIs缺乏以科学为基础的见解。   该报告的目的是为CDC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五版提供补充,这份指南不是专为解决人类和兽医诊断实验室的常规操作而制定的。   设置新的指南并不是要取代现有的指南,而是旨在改善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认识到他们可能没有考虑到的有关安全问题,并鼓励他们“创建和培育安全文化”。美国劳工统计局估计,美国人类和动物诊断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数量约50万。   该指南明确了实验室获得感染5种最常见的情况,包括:用注射器针头或其他污染的锐器进行非肠道接种时感染 药丸和液体溅到皮肤和黏膜而导致感染 通过吹气移液或用手指或污染的物体触摸口或眼睛从而摄入或接触污染物时感染 动物咬伤和抓伤 吸入传染性气溶胶。
  • 长春光机所研制出高性能微米线日盲紫外探测器
    器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各项性能指标  近日,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东旭带领的团队采用氧化锌/氧化镓核/壳微米线,研制出具有雪崩增益的高灵敏度日盲紫外探测器。  日盲光谱区是指波长在200~280nm波段的紫外辐射,由于太阳辐射在这一波段的光波几乎完全被地球的臭氧层所吸收,即在这个波段大气层中的背景辐射几乎为零,所以称为“日盲”。  在该光谱范围内,由于具有极低的背景噪音,同红外探测技术相比,紫外探测具有虚警率低、不需低温冷却、不扫描、告警器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因此此项探测技术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及应用需求,可用于紫外天文学、天际通信、火灾监控、汽车发动机监测、石油工业和环境污染的监测等。  赵东旭团队研发出的高性能微米线日盲紫外探测器对日盲紫外光具有高灵敏度、高探测度、高量子效率和高速的响应,为目前同类器件当中性能最好的结果,其主要性能高于目前商业Si(硅)雪崩二极管。团队对器件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器件具有雪崩增益,其增益高达104。  该团队多年从事于半导体微纳结构光电器件的研制,在微纳光探测器的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制备出基于仿生叶脉结构的高灵敏度紫外光探测器,以及基于交叉结构的,具有高光谱选择性的氧化锌p-n同质结紫外光探测器等。
  • 用碳标签打造低碳消费的“桥梁”
    中国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作为推动绿色低碳消费的重要工具,碳标签的发展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将起重要作用。 目前,许多消费产品都有能效标签。今后,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相对应,产品除了能效标签,还需要逐步加上碳标签。碳标签是以标签的形式将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化展示出来,为消费者提供判断标准,从而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环保的商品。 中国碳标签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已逾10年。2009年全球首个产品碳足迹方法标准PAS2050中文版的发布推动了碳标签制度在中国的试点工作;同年环保部宣布实施产品碳足迹计划,对符合的产品加贴低碳标签。2018年制定和发布的《中国电器电子产品碳足迹评价》《中国电器电子产品碳标签评价规范通则》,提出“引导绿色消费”的目标,确定电器电子行业“碳足迹标签”试点计划。2019年4月中国碳标签正式在部分产品上使用,主要包括 LCD 显示器、手机等电器电子产品。 目前政府和企业是减少碳排放的主力军,碳减排政策主要针对生产侧,直接针对消费排放的规制手段比较少。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与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依然较快,仅依靠政府强制企业降低能源消耗来降低碳排放会影响经济增长。碳标签可有效将产品的环境信息直接告知消费者,将消费者纳入碳中和的体系中,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需求倾向会引导和倒逼企业注重绿色生产,形成一个减排的良性循环。因此,碳标签有助于改善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低碳发展搭建了一座桥梁。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碳标签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碳标签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中国市场上大多数碳标签属于对低碳产品认证批准类的碳标签,而并非标明产品从原材料、研发设计、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无法根据碳标签合理评估自身直接或间接消费该商品所产生的碳排放。 其次,碳标签的施行范围非常有限。目前仅有部分产品(如电子产品)贴上了碳足迹标签,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众多产品,比如食品、纺织品以及其他日用品等并未涉及。作为倡导低碳消费的重要政策工具,碳标签的发展还需要扩大产品的实施范围。 再次,碳标签相关的配套政策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还没有明确针对碳标签制度施行与推广的法律法规,关于碳足迹的核算标准也仅仅停留在一些电子产品(LED照明产品)等。碳标签在未来将会涉及到进出口贸易,关于碳足迹的核算也应当与国际上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碳标签作为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政策工具之一,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对碳标签产品的态度和购买意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公众对不同碳标签的态度和支付意愿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在受访者中80%以上的消费者愿意为碳标签产品多支付费用。这说明碳标签产品将具有较好的消费者市场和发展前景。因此,应该加强对碳标签的宣传推广,如通过电视媒体、社区宣传海报、产品广告等普及碳标签知识,让公众了解碳标签对引领低碳消费的作用。 另外,上述研究还发现,在不愿意购买或多支付碳标签产品的受访者中,认为政府应该为低碳消费买单的是最大原因。因此,在碳标签试点初期,政府也可以给予生产碳标签产品的企业或购买碳标签产品的消费者适当的补贴,减轻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消费者购买碳标签的溢价成本,引导和鼓励企业低碳生产模式转变的同时,让碳标签产品可以在消费者中更好地推广开来。从而使政府、企业、消费者都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 关于中国碳标签发展策略的建议有以下几点。首先,由政府牵头制定碳足迹标签统一标准,并提供技术支持。碳标签的标准化需要生产商具有完备的技术条件,可精准测算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目前许多企业还不具备测度产品碳标签的完备技术,给商品加注碳标签的额外成本将企业带来压力。在碳标签施行初期,政府可以考虑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财政补贴,在全国范围统一碳足迹标签的测算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依据。 其次,完善并逐步出台对各类产品碳标签的配套政策法规。目前仅对电子产品及LED照明产品和服务,有出台相关的碳足迹核算准则及相关政策,而消费者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商品种类繁多,需要逐步制定各类产品碳标签的配套政策法规,普及并推广碳标签在各类产品中的广泛应用。 最后,需要加快开展碳标签产品试点工作。碳标签对于中国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碳标签推广经验,优先在一线城市展开碳标签产品的试点工作,宣传碳标签在促进低碳消费和减少碳排放方面的作用,积极发挥碳标签制度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
  • 425人,中国科协公布一青年人才计划入选名单
    2022年3月31日,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发布了《关于申报2022年度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的通知》,广大青年科技人员积极踊跃申报。根据中国科协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经形式审查、专家匿名评审以及有关审批等程序,共评选出425人(见附件1)。请序号240-425的入选者于7月12日前以书面形式确认是否接受仅立项但无经费资助,填写附件2并签字后发送至联系邮箱,如不接受或逾期未反馈,则视为放弃。现将入选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至7月12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反映,并附以必要的证明资料。以个人名义提出异议的,须签署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电话;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加盖单位公章。联系电话:010-68578286联系邮箱:shenqianqian@cast.org.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3号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附件1:2022年度“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入选名单.doc附件2:书面确认单.doc 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 2022年7月6日附件1:2022年度“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入选名单 序号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不分先后)依托单位1我国地热装备产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张杰西南石油大学2技术创新视角下我国战略性关键金属可持续供应研究宋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3下一代航天结构可靠性设计中的挑战、机遇与发展对策研究郝鹏大连理工大学4川藏铁路工程物流系统设计与运作优化研究卢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5中国地外天体取样任务战略实施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柏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世界主要国家高铁技术特点、创新模式和发展趋势比较研究李勇北京科技大学7国内外智能控制技术发展及军事启示建议郭宗易西北工业大学8城市突发特大暴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石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杀伤性自主武器系统的合法性研究及中国应对潘晓琳大连海事大学 10我国极地装备技术发展策略与国际合作路径研究鲁阳哈尔滨工程 大学11新战场形势下倾转旋翼无人机的挑战、机遇与 发展对策研究邵书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2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产业发展态势及策略 建议研究张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13美国对我国科技企业实施单边制裁的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刘桂强复旦大学14面向复杂流场环境下飞行器风洞试验的磁悬挂 天平多维气动力精密感知技术应用初探汶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5新形势下国产超算的竞争与发展研究张献伟中山大学16我国集成电路制造在线测量检测技术与装备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谷洪刚华中科技大学17工业机器人与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毛其淋南开大学18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产业技术 路径选择的研判张方舟上海大学19面向航空发动机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发展对策 研究李超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20低碳燃料船舶技术经济性研究与推广应用路线 建议苑海超大连海事大学21重庆市6G智能轨道交通物联网体系建设路径 研究蒲巧林重庆邮电大学22循环经济体系下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环境协同绿色发展模式探究虞璐北京工业大学23我国西北地区大倾角特厚煤层开发技术战略研究王朋飞太原理工大学24颠覆性技术驱动下的供应链关联优化机理与方法研究——以3D打印技术为例马爽北京科技大学25深度学习算法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的挑战与发展 对策研究伍元凯四川大学26芳香硝基化合物加氢还原制备芳香胺的产业发展状况研究王立强郑州大学27智能建造背景下BIM与区块链技术集成的影响 因素及对策研究徐永顺海南大学28我国类脑人工智能治理的模式转换与政策响应傅璐中国神经科学学会29自修复混凝土应用技术国内外差距及应对策略 研究周帅重庆大学30透明陶瓷/金属超快激光连接前沿技术的发展 趋势与战略研究潘瑞北京工业大学31面向多式联运集装箱码头统一管理的推进建设 方法郭文静武汉理工大学32面向数字版权保护的区块链技术采纳与扩散研究刘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33“双碳”背景下科技创新驱动铜冶炼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技术需求评估研究肖清泰昆明理工大学34数据资产多维价值评估体系构建与定价模型创新研究何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35中国绿色创新发展研究:测度、成因与效应评估唐鹏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36人工智能赋能公共服务的路径机制研究吴培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7数字经济与科技金融的双螺旋耦合创新模式及 政策研究赵袁军南京审计大学38中美博弈中的科技创新补贴问题黄宁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39争议性科技议题中公众媒介偏见感知与回应策略研究田烨西安体育学院40科技立法中知识产权的定位及其制度衔接研究周贺微北京工业大学41财政压力下的边界污染效应:影响大小、机制 检验与政策优化研究潘郭钦南开大学42我国隐形冠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路径及 政策研究林敏北京科技大学43碳中和背景下公共气候资金政策创新研究:以 可再生能源为例曾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44国际经贸规则演变对中国科技领域的影响及对策朱思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45新形势下全球科学合作网络的结构演变和动力 机制研究桂钦昌华东师范大学46政策流变引发的舆情风险研究王益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47考虑行程-能耗不确定性的城市电动公交服务 优化决策建议涂然东南大学48财政补助政策驱动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的双层协调机制研究刘丰云 中国矿业大学49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股权混改的动力及保障机制 研究陈春梅集美大学50TOE框架下钢铁产业低碳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政策启示王晓岭北京科技大学51“双碳”战略背景下我国航运碳减排政策体系 完善研究章强上海海事大学52基础研究重大原创性成果培育机制与政策研究张剑中央财经大学53中国边境地区地缘风险评估与政策建议研究程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54长三角地区碳排放与空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政策 研究江民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55双碳背景下用户侧共享储能商业模式与政策激励机制研究黄淳驿上海交通大学56基础研究资助政策工具绩效评价及政策优化 研究:规模视角下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评价张玉娇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57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ICT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研究张念重庆邮电大学58不同人才哲学理念下企业技术型人才“活力”激发的最优实践研究尹奎北京科技大学59科技人才项目科研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的因果分析田人合西北大学60婚育后青年女性科研人才流失及其应对策略研究朱成燕武汉大学61新型研发机构治理模式中美比较研究李寅复旦大学62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来华外国人才研究王炳钰南开大学63基于定性比较分析的知识管理对研发团队韧性的影响研究张雪燕南京理工大学64多学科深度融合背景下应急信息化实战型人才培养需求研究程刚华北科技学院65我国科技计划基础研究领域青年科学家项目管理模式研究陈瑞飞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66人才竞争劣势状态下东北地区科技人才政策调整研究李芊霖东北大学67深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地方政府决策能力建设研究任皓湖南大学68AI驱动的未来产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尹德虎天津大学69国有企业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及培育研究葛晶晶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70基于主导-参与视角的科研人员知识多样性对产出的影响机理贺超城武汉大学71基于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需求的智能采矿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张科学华北科技学院72市场与政府双元情境下创新联合体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张树满浙江工商大学73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持续创新驱动模式及绩效影响研究郭嫱天津财经大学74海内外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及引育对策研究胡文安山东大学75低碳科技创新联合体组织模式与实施 路径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刘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76青年科技人才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研究刘鑫桥天津大学77“双减”背景下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课后服务新路径许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78消费金融领域算法公平治理与创新研究杨朦晰中国科学院 大学79类器官技术前沿与伦理风险防范化解研究彭耀进中国科学院 动物研究所80脑机接口的伦理与治理研究顾心怡清华大学81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医疗面临的挑战和治理对策研究俞婷婷南京医科大学82人脸识别技术的隐私风险及对策分析李京知国家医学中心科技伦理协作审查体系建设调查及建议李雪佳中山大学94新兴技术的治理模式及效能优化研究张路蓬
  • 长春光机所研制出高性能微米线日盲紫外探测器
    日盲光谱区是指波长在200~280nm波段的紫外辐射,由于太阳辐射在这一波段的光波几乎完全被地球的臭氧层所吸收,即在这个波段大气层中的背景辐射几乎为零,所以称为&ldquo 日盲&rdquo 。在该光谱范围内,由于具有极低的背景噪音,同红外探测技术相比,紫外探测具有虚警率低、不需低温冷却、不扫描、告警器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因此此项探测技术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及应用需求,可用于紫外天文学、天际通信、火灾监控、汽车发动机监测、石油工业和环境污染的监测等。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东旭带领的团队采用氧化锌/氧化镓核/壳微米线,研制出具有雪崩增益的高灵敏度日盲紫外探测器(Nano Lett. 2015, 15, 3988&minus 3993)。   氧化锌/氧化镓核壳结构微米线采用一步CVD生长法制备。这种方法所生长的核壳结构微米线,核层氧化锌和壳层氧化镓都是高晶体质量的单晶,并且两种材料的界面非常陡峭,无明显界面缺陷和位错的存在。通过在核层与核层分别制备金属电极,就构成了异质结结构的日盲紫外探测器件。器件的响应峰值在254 nm,响应截至边266nm,对日盲紫外光具有高灵敏度、高探测度、高量子效率和高速的响应。在-6 V的电压驱动下,器件的明暗电流比可以达到106以上,响应度可达到1.3× 103 A/W, 探测率为9.91× 1014 cm· Hz1/2/W,响应时间小于20 &mu s,该结果为目前同类器件当中性能最好的结果,其主要性能高于目前商业Si雪崩二极管。通过对器件的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器件具有雪崩增益,其增益高达104。   该团队多年从事半导体微纳结构光电器件的研制,在微纳光探测器的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制备出基于仿生叶脉结构的高灵敏度紫外光探测器(Nanoscale, 2013, 5, 2864),以及基于交叉结构的,具有高光谱选择性的氧化锌p-n同质结紫外光探测器等(J. Mater. Chem. C, 2014, 2,5005)。 器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各项性能指标
  • 健康元承认地沟油制药已卖800吨并负全责
    地沟油入药?昨日媒体曝光,上市公司健康元全资子公司,河南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焦作健康元”)涉嫌采购地沟油制药,并“用于生产制药原料”一事,引发关注。   在持续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焦作健康元采购1.45亿元地沟油用于生产7-ACA,而这批产品作为抗生素的中间体,已广泛流向医药市场。   健康元董秘邱庆丰昨日上午回应新快报记者表示:“国家目前尚未有地沟油的检测方法,我们也没有办法检测。”   昨日下午,健康元紧急召开媒体电话会议,公司董事长朱保国强调,焦作健康元所产的7-ACA仅是化工原料,不是药品。他表示,国家并没规定化工原料中不能用地沟油,“甚至很多业内专家认为健康元为地沟油的再利用找到了很好的出路”。   朱保国承诺:“对于本公司因使用惠康油脂公司提供的大豆油所生产的7-ACA产品,如出现质量问题,本公司将承担一切责任。”   媒体曝光   一年半购买1.62余万吨地沟油   日前,这起全国最大的“地沟油销售环节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公诉机关指控河南省惠康油脂公司将地沟油掺入正常豆油中,销售给食品、饲料和药品生产企业,从中谋取巨大的利益。 而焦作健康元则是惠康油脂勾兑地沟油的最大客户。公诉机关指控,惠康油脂近一半的地沟油流向了焦作健康元,其均价甚至比地沟油的均价还低2000元/吨。据了解,焦作健康元主要生产抗生素中间体7-ACA,而豆油是其最重要的原料之一。   根据指控,焦作健康元在一年半时间内购买了高达1.62余万吨的地沟油,用于生产抗生素中间体。   这些地沟油的源头是山东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格林生物最初以地沟油加工生物柴油,但后来因产品销路无门,逐渐变为地沟油“黑加工厂”,向河南多家食用油加工企业销售地沟油。其中向惠康油脂销售获利6618万元。   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惠康油脂从格林生物购买地沟油后,掺入正常豆油,以正常豆油的名义对外出售。   健康元2011年年报显示,焦作健康元注册资金5亿元,其投入亿元的7-A-CA生产线扩产在2011年完成,成为健康元酶法生产7-ACA的生产基地,同时为“重要利润贡献来源之一”与“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据悉,7-ACA作为头孢菌素关键性中间体,已被国际抗生素市场广泛使用。   昨日,记者从另外一家大型的抗生素上市公司负责人处了解到:“豆油主要用作7-ACA生产中细菌发酵的培养基,细菌在豆油中获得营养成分,再进行裂解,产生头孢菌素,进一步产生7-ACA,在经过一些提纯等等加工后制成药品。”   健康元回应   化学原料不是药   昨日,健康元全日停牌。15时30分,健康元召开了媒体电话沟通会议,朱保国在媒体电话会议上表示:“由于公司疏于管理带来问题的负面影响,我代表公司道歉。但由于对方是将地沟油掺入正常豆油,我们没有办法检测。”   已卖出800吨左右   在健康元电话会议上,朱保国一再强调,焦作健康元生产的是化学原料并不是药物。不过,朱保国只承认这些原料已经卖给多家企业,国内和出口均有,共有800吨左右,但拒绝透露详细内容。   朱保国表示,焦作健康元的财务总监在事发后的2011年8月已被开除。对于开除的原因,朱保国只表示“因为其不负责任”。矛盾的是,朱保国否认公司提前获知采购地沟油一事,并称“到现在也不知道被开除的财务总监与惠康油脂是否有私下联系”。   去年卖给丽珠集团200多吨   朱保国强调:“我们需要采购的是像中粮油这样大企业的油脂,不是小公司的油脂。”昨日,朱保国告诉记者,丽珠集团2011年向健康元采购了200多吨的化学原料。据权威渠道消息,丽珠集团所产的头孢类产品关键原料7-ACA主要就是从焦作健康元公司采购。   根据丽珠集团年报,2010年、2011年分别向焦作健康元采购达到2.27亿元、0.75亿元的化学原料,是健康元7-ACA的第二大客户,丽珠集团原料药2011年营业收入7.77亿元。   健康元事件拖累,医药股暴跌   13只新进基金踩雷   丽珠集团昨日午后临停   昨日处于事件漩涡中心的健康元临时停牌,此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4.15元。有分析人士称公司复牌后很可能跌停。   但事件仍在发酵,健康元子公司丽珠集团昨日股价大跌,截至午间收盘,丽珠集团A股跌6.56%,报26.35元,丽珠B跌5.09%,报19.40港元,其中A股半日成交量接近近期日均成交量。深交所昨日午间发布公告,因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对股价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没有公开披露的重大事项,根据有关规定,公司股票丽珠集团、丽珠B自今日13:00起停牌。   生物制药板块跌2.61%   而受此负面消息影响,昨日整个医药板块也受到拖累,截至昨日收盘,生物制药板块周四整体跌幅2.61%,丽珠集团跌6.67%,信邦制药跌停,广州药业、白云山A、天方药业跌幅均超9%;医疗器械重挫3.38%,板块内无一只个股飘红。   13只新进基金被误伤   健康元一直备受机构青睐,在其前20大流动股东中,基金公司占到13家,根据半年报披露,招商、鹏华、金鹰、华夏、东吴、南方等12家基金公司均最新持有该股。   根据健康元半年报显示,招商先锋以322.02万股的持股量,占据该股的第4流通股东的位置,而鹏华、金鹰、长信、南方、东吴、华夏等基金公司紧随其后。   而在持有健康元公司的股票的12个基金公司中,他们旗下新进的基金达到13只,总计持有健康元1593.32万股。   健康元公告:否认采购价格偏低   健康元昨晚发布澄清公告,称惠康油脂公司系焦作健康元若干个大豆油供应商之一,公司向惠康油脂公司所购原料系大豆油。惠康油脂公司向包含本公司在内的大豆油用户销售大豆油时掺杂包含地沟油在内的劣质成品油进行勾兑后销售,本公司对此情况毫不知情。   在澄清公告中,健康元也否认2010年的业绩优良与使用地沟油有关,表示焦作健康元利润下降,主要系产品价格的下降。   查询健康元相关公告显示,焦作健康元在2010年采用地沟油的时候,其实现销售收入9.41亿元,净利润3.39亿元。   2011年,焦作健康元实现销售收入降至6.98亿元,亏损4300万元,健康元对此解释是7-ACA价格下滑并且年末出现7-ACA历史上近10年来的最低价位,7-ACA营业利润率大降至5.18%。2012年上半年,焦作健康元更是巨亏5100万元。   健康元公告称,焦作健康元的利润下滑和7-ACA价格波动有关。2010年3月15日,7-ACA价格就达到100万元/吨,并全年维持高位。但从2011年初开始,价格一路下滑,至2011年12月26日已降至44万元/吨,降至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今年上半年,焦作健康元的7-ACA的销量也同比下滑了49.6%。   根据公诉机关的指控,惠康油脂采购的地沟油较普通豆油每吨便宜约1000元左右,有分析质疑健康元采购低价油脂以压缩成本。对此,朱保国表示:“我们从惠康油脂的采购价并不比市场价低多少,每吨最多差个几十块钱。如果价格低很多,我们反而能提早警觉了。”健康元出示的公司购销记录显示,2011年4月13日,公司从惠康油脂购油的价格为10240元/吨,4月10日从新海粮油公司采购的油脂价格为10280元/吨,而在4月8日从焦作市粮食局储备库购油的价格为10180元/吨。   健康元公告称,公司向包括惠康油脂公司在内的多个原料供应商采购大豆油,均逐批次检验入库。但经过公司多种检验,均没有检出惠康油脂公司所供大豆油中含劣质成品油情况。   声音   7-ACA生产过程有两种方法   酶法比化学方法便宜几十元   据广东某抗生素厂商负责人介绍:“一般在7-ACA的生产过程中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化学的一个是酶法的之所以有两种方法,酶法化学式合成的微生物的杂质比酶法处理容易控制,酶法是需要油的,化学不需要。”   据介绍,之所以会用到油,是企业考虑到成本差异,为了压缩成本,用了酶法,但是其实酶法也就是比化学方法便宜几十元。去年下半年,出台了“史上最严抗生素条例”,抗生素企业都在想办法压低成本,所以企业用成本相对来说较低的酶法制作7-ACA。   Merck总部前任资深全球采购许雷博士:   “工业废料来作为发酵原料,在国外知名企业中都是通用做法”   电话会议上,健康元请来的常州奥森药物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在Merck(默沙东)总部任资深全球采购的许雷博士表示:将地沟油做原料用于发酵,就像在合成药物中使用剧毒原料是一个道理。生产厂家和监管单位所需要做的就是制定一个残留标准,使得杂质或是未明杂质低于某个检测度。这个在ICH中已经有简述。用廉价的或是工业废料来作为发酵原料,这个在国外知名企业中都是通用的做法。“我在Merck做采购时,我们发酵用的原料,有些实际就是食品工业的废料。”许雷如是说。
  • 多种仪器入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目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7日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指导目录》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的七个产业、24个发展方向,进一步细化到近3100项细分的产品和服务,其中节能环保产业约740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约950项,生物产业约500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约270项,新能源产业约300项,新材料产业约280项,新能源汽车产业约60项。   其中,涉及仪器仪表的内容择录如下:   1.1.4高效储能、节能监测和能源计量   高效放电回馈式电池化成技术、铅蓄电池高效低能耗极板制造技术。快速准确的便携或车载式节能检测设备,在线能源计量、检测技术和设备。热工检测便携式设备、在线设备和检测技术。石油、化工、冶金等流程工业领域压缩机、水泵、电机等通用设备运行效能评估及节能改造技术。   1.2.6环境监测仪器与应急处理设备   大型实验室通用分析、快速准确的便携或车载式应急监测、工业有机生态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在线连续监测技术设备。持久性污染物采样、分析系统,环境遥感监测和量值溯源标准设备,空气质量及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便携式现场快速测定仪及预警、警报仪器,大气中污染物在线检测系统,矿山安全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区域性环境空气特征及水域水质特征有机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危险品运输载体实时监测系统。新型污染源烟气连续自动检测技术、氰化物在线自动监测仪、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电化学自动在线检测平台、污染治理系统运维服务与远程诊断管理系统、在线生物毒性水质预警监控技术及设备、重金属在线监测仪、臭气在线监测仪、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仪、农村生态环境快速检测设备、太阳能漂浮全自动水体检测装置、便携式无线广谱智能分光光度水体污染物检测仪、水体中基因毒性污染物快速筛查仪、在线脱硝效率监测技术和设备、紫外积分光谱法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监测仪。氨氮在线监测仪、填埋场防渗层渗漏监测/检测预警系统、便携式应急检测设备、集装式可移动水质自动监测站、反应器式BOD快速测定仪。氨氮自动监测仪、船舶防污检测系统、放射性物体加工计量仪器、核辐射监测报警仪器、化学需氧量水质在线监测仪、激光过程气体分析系统、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紫外差分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大气中颗粒物监测仪器、物联网系统、突发性海上污损事故应急监测辅助管理系统,海上污染移动式野外应急监测设备,海上污染水体输移监测系统与设备等。   移动式水处理设备、移动式有毒有害泥水(液)环境污染快速应急处理集成装置、小型一体化可移动式医疗废水处理设备、环境应急监测车(船)等设备。应急用多功能移动式高温固废处理设备、移动式应急医疗废物处理车、阻截式油水分离及回收装备。   1.2.10智能水务   原水安全预警系统,水处理自适应投加系统,给水管网模型系统,给水管网渗漏监控系统,城市雨水分级收集处理控制系统,暴雨应急预警控制系统,精确曝气系统,排水管网模型系统,城市给排水优化调度系统,给排水信息化平台,低能耗数据采集终端,仿真仪表技术。   1.2.11海洋水质与生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   适用于多种平台的海洋水质集成在线监测系统、各种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器、以及实验室和原位测量设备,包括:营养盐自动分析仪、总磷总氮监测仪,化学需氧量监测仪、生物耗氧量监测仪、总有机碳监测仪,各种有机物(多环芳烃等)测量仪、黄色有机物测量仪,重金属监测设备(汞、铅等),油浓度仪、油膜厚度测量仪,藻类监测设备,海洋水质传感器(pH、溶解氧、浊度、叶绿素、甲烷、二氧化碳等)。   2.1.1网络设备   网络和终端测试计量设备。包括用于通信网络和通信终端测试,有线、无线通信测量仪器,网络通信测量仪器,基站测量仪器,手机测量仪器等计量使用的仪器仪表。   2.2.7电子专用设备仪器   半导体生产用镀膜、溅射、刻蚀等设备。锂离子电池生产专用设备。高精密自动印刷机、高速多功能自动贴片机、无铅再流焊机等电子元器件表面贴装及整机装联设备。高性能永磁元件生产设备、金属化超薄膜电力电容器生产设备、超小型片式元件生产设备、高密度印制电路板生产设备等新型电子元器件设备。高端电子专用测量仪器。包括TD-LTE等新一代通信和网络测试仪器,主要指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测试系统、存储器测试器、分析测试仪器等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测试仪器,数字电视信号源、数字音视频测试仪、图像质量分析仪、网络质量和安全测试仪等。   3.2.3医用检查检验仪器   医用检查检验仪器。包括心电/脑电/肌电/诱发电位等电生理信号分析仪、多参数监护仪、穿戴式生理参数监护仪、连续动态血压检测分析仪,无创/微创血糖测试仪,肺功能测试仪及心肺功能综合测试仪,多普勒OCT血流成像仪,内镜光相干层析成像诊断设备,超声骨密测度仪,智能诊查胶囊等医疗微系统、无创睡眠呼吸检测仪,无创/微创颅内压监测仪、血管功能检测设备,乳腺癌/胃癌/肺癌/宫颈癌等重大慢病筛查诊断设备,生命信息远程监测仪器和信息系统,人体传感网络等。   生化检测仪器。包括高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快速(干式)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生化(营养与代谢)分析仪,全自动快速(干式)一体化临床营养筛查系统,全自动快速(干式)高血压分层分级分析系统,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阴道分泌物分析系统,血红蛋白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荧光免疫分析仪,血气分析仪,流式细胞分析仪,化学形态一体化尿分析仪,快速微生物分析质谱仪,代谢性疾病筛查仪,自动化血型测定仪,全自动血凝检测仪,微生物培养仪,便携式现场生化检测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特定蛋白检测仪、共聚焦扫描仪、微量分光光度计、现场多参数检测仪(POCT)、体液分析系统等,及与上述仪器相对应的各类试剂。   分子检测仪器。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生物芯片阅读仪,核酸快速提取仪,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微量分光光度计,恒温芯片核酸实时检测系统,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芯片杂交仪,芯片洗干仪,共聚焦扫描仪。   4.5.1智能测控装置   智能控制系统制造,指用于数控机床、基础加工装备、连续和离散智能制造成套装备以及非制造产业的智能装备中,实现控制功能的工业控制系统的制造。包括机床数控系统、分散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系统、嵌入式专用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工业计算机系统。   智能仪器仪表,指用于连续和离散智能制造过程和装备以及非制造产业中,连续测量温度、压力、位置、转速等变量的仪器和仪表的制造。包括传感器及其系统、智能测量仪器仪表、在线分析仪器、在线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智能电动执行机构和阀门定位器以及调节阀、特殊变量在线测量仪表和仪器、在线无损探伤仪器、在线材料性能试验仪器、智能电表、水表、煤气表、热量表及其监测装置等其他智能仪器仪表。
  • 西安光机所研制成功光学相干断层影像仪
    日前,高速光学相干断层影像仪(OCT)由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   据研发人员介绍,该样机可高速、无损采集人眼视网膜活体断层影像,分辨率比现有眼科超声高10倍以上,并可快速重建出3D眼底结构图,为疾病更早期、更准确的诊断提供便利。借助该设备,医生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在1秒之内扫描出一幅人眼视网膜的三维断层影像。医生可在该影像数据基础上对病人的视盘、黄斑等参数进行数字化分析,使诊疗更加精准。   O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生物活体成像技术,其原理是对进入生物体后被不同密度的组织反射、干涉的光加以信号解调,进而成像。OCT检查无需任何外加显影剂,具有无辐射、无创、分辨率高、安全性高的特点,主要用于眼底黄斑区及视神经疾病的诊断,特别适用于老年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等疾病,拥有CT或超声无法替代的功能,俗称眼科CT。   OCT系统融合干涉光学、弱信号探测、色散补偿、图像处理等多种技术,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和系统工程。西安光机所科研团队通过改善各个环节的光学及硬件设计,在保证图像信噪比前提下,实现了每秒5万次的线扫描,超过国外同类高端眼科OCT的最快速度,在硬件上为实现快速3D扫描奠定了基础。
  • 天准科技第10000台影像测量仪下线
    “这台影像仪第一版的每一行代码、每一张图纸我都参与了!”站在展厅内一个影像测量仪前,天准科技董事长徐一华动情地说,“18年过去了,今天第10000台下线,这个数字,我相信放在中国全行业,应该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也可能是全球的第一名。”  10月21日,天准科技举办“万中有你感恩同行”——天准影像测量仪10000台下线仪式。记者跟随行业专家、公司客户等嘉宾走进上市公司,参观了天准科技的智造精密车间,与企业高管进行了深度交流,探秘天准科技的发展路径。  天准科技是苹果链视觉检测装备的全球最大供应商,光伏硅片检测也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  万台下线新起点  第一眼看到徐一华,记者感觉他是某所大学的教授,或是某研究所的研究员。徐一华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后,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科研工作。  “2005年,我从微软出来,创立了这家公司。当年我27岁。”徐一华告诉记者,“一开始,公司在北理工校园里,条件比较简陋,在一个两居室民宅里,60平方米大,一间房放了两张上下床,睡4个人;另一间房办公。2008年,终于成功地干不下去了。”  徐一华笑着说:“干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房子卖了,亲戚朋友的钱也借光了。当时,我跟员工讲,你们继续在这里上班,我去工作赚钱养你们。”  “幸运的是,2009年苏州招商引资,给了我们一些支持,我们就毫不犹豫地来到苏州。”  2019年,天准科技作为首批公司之一登陆科创板。上市以来,营收和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3%和13%。正如公司副董事长、董事会秘书及财务总监杨聪所说,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第一万台设备的下线,是天准科技在机器视觉应用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理事长潘津在仪式上致辞时表示,“希望天准科技把此次第一万台影像仪的下线作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深耕机器视觉产业,并积极拓展新领域,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为我国的机器视觉的发展继续贡献天准力量。”  新理念打开新市场  今年开始,天准科技把影像仪单独拎出来,重新组建了计量事业部,启动三坐标的研发。  “高端装备领域,特别是精密计量的相关领域,中国的自主可控必须要进一步前行。”徐一华坚定地说,“实现这个目标,天准应该是最有希望的。”  公司计量事业部总经理刘雪亮向嘉宾介绍称:“目前为止,天准全球技术支持的服务网点已经达到26家,可以做到2小时快速响应,24小时到达现场,国内很多地方8小时就可到达。”  快速响应成为天准科技的巨大优势。公司一家温州经销商告诉记者,对比来看,某些国外品牌的维修人员要大半年才能到达现场,而且费用昂贵。  杨聪表示:“覆盖这么多领域之后,完全依靠机器视觉去拓展的机会不算太多。所以,我们有一个新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扩展以生产制造为主,机器视觉为辅的设备,我们管它叫视觉制程装备。”例如,在PCB领域,天准科技的LDI激光直接成像设备,以激光实现图形转印,前端具备辅助的视觉功能。  “近几年,正是以这样一个思路,充分利用公司在精密光机电领域的技术积累,快速拓展、扩大了公司业务。”杨聪介绍。  天准科技3.0战略落地之后,计量事业部扩大了研发及运营团队的规模,从此前60多人增至目前的100多人。今年,公司又投入1000多万元,对研发车间进行了改造升级。  “车间中有800平方米隔振达到VC-D/VC-C级别,可支持超高精度仪器的研发及近百台仪器同时生产,年产能2000台以上。”刘雪亮说,公司正在研发攻克超高精度影像仪,以打破国际品牌的垄断。  布局引领新未来  “天准的底层视觉算法完全是自己开发的,不是买别人的商用软件,或者用开源的方式去做。”徐一华说,这就是天准科技不断创新的底气所在。  据披露,天准科技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长年在15%以上,高的年份超过20%。  高投入研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连续三年推出PCB新产品,2021年推出LDI产品,2022年推出了AOI缺陷检测设备,今年又推出了PCB激光钻孔机,这是整个研发的一个序列的产品。”杨聪说,明年还会推出PCB的第四款产品。另外,在光伏、智能驾驶等业务,技术积累也开始获得了回报。  截至2022年,天准科技形成了7个事业部齐头并进的布局。消费电子、光伏和汽车制造作为天准科技的基本盘,有望稳健增长。而在PCB领域,公司重点推进LDI设备、激光钻孔设备等高端产品产业化,有望进入放量期。同时,受益于自动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公司的域控制器或快速放量。  杨聪也表示:“公司有着丰富的产品布局,新布局的产品也逐步开始形成销售,我们对公司未来的增长充满信心。”
  • 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分子影像学分会在潍成立
    山东新闻网12月31日潍坊讯(记者王晓莉 通讯员田玉胜)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分子影像学分会和山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学组成立大会暨潍坊市放射学会2008年年会于2008年12月27日至28日在潍坊召开。会议由潍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和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主办。潍坊医学院副院长王滨教授当选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分子影像学分会主任委员(组长)。   全省各医疗和科研单位代表近200名代表出席会议。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前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第一中心医院副院长祁吉教授,全国高等医学影像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医学影像学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院长申宝忠教授,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理事长、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副所长赵斌教授,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马祥兴教授等专家到会祝贺并做学术报告。潍坊市卫生局张本水调研员到会祝贺。   会上祁吉教授、申宝忠教授分别作了《中国放射学发展现状及展望》、《分子影像学概论》的专题报告,潍坊医学院6位中青年专家及有关代表分别做学术报告,针对分子影像学的发展等进行热烈讨论。   据了解,分子影像学作为一门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常规医学影像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其突出特点是采用影像学技术实现活体显示、可测量生化过程、明确病变性质与发展、及药效评估等,从而在临床上达到早期、更早期、及疾病前期的诊断治疗,干预阻断,评估疗效,预后估计等。因此分子影像学在临床医学、应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有重大应用前景。在我国尚未有成形的分子影像学学会组织的背景下,我省的分子影像学同仁在王滨教授的倡导下,率先成立山东省分子影像学学会组织。这对我省和全国的分子影像学发展和进步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标志着我省和潍坊医学院在分子影像学研究已到达国内领先水平,潍坊医学院分子影像学研究在此平台上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 598项!深圳市2022年高等院校稳定支持计划拟资助项目
    11月29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网站公示了2022年高等院校稳定支持计划拟资助项目,共598项,详情如下:根据《深圳市高等院校稳定支持计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拟对2022年高等院校稳定支持计划598个项目进行资助,现予公示,向社会征求意见。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项目持有异议的,请在公示之日起10天内以书面形式(注明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向我委反映。单位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签署本人真实姓名(姓名不能打印),我委对异议人身份和反映情况予以保密。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异议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为保证异议处理客观、公正、公平,保护拟资助项目依托单位的合法权益,凡匿名提出异议的,我委将不予受理。  异议受理处室:科技监督和诚信建设处  投诉联系邮箱:complain@sticmail.sz.gov.cn  业务咨询电话:88127371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2022年11月29日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120220808185138001无损超声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及其神经保护机制研究220220810145705001智能超声心动图结构和血流参数动态测量320220804193203001基于自增强SERS-电化学平台的钙钛矿电解水催化剂原位研究与理性设计420220810124046002面向智能触觉传感的高性能导电弹性材料研究520220810155530001“区块链+保险”背景下去中心化保险定价方式及风险管理的研究620220811121315001面向图数据的开放式学习720220811170904003氮杂环卡宾修饰异相铁基催化剂催化合成氘代化学品与药物820220809185023001数据驱动的图像重建及在异常检测的研究920220810130956001拓扑材料能带几何特性导致的非线性效应研究1020220807145745001康复外骨骼康复策略进化方法研究1120220810154601001能带调控与纳米结构有序化协同增强硫化锡热电性能的研究1220220809104426003高性能ZnO基双有源层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电输运机理研究132022081015381700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6调控T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1420220809111527001高温燃料电池膜与催化剂间界面调控及传输机制研究1520220807102319001气候变化对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湿地分布的影响及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1620220809172552003玻璃微光学元件精密快速热压印技术与装备1720220810160740001海洋环境下不同尺寸钢构件腐蚀速率关联规律研究1820220809165141001超声聚集荧光增强技术用于阿尔茨海默症miRNAs标志物的早期检测1920220810184822001桥梁巡检无人机自主飞行关键技术研究2020220810173620003碳中和背景下冰蓄冷系统参与电力市场需求响应控制策略研究2120220809191100001现代建筑与设备一体化设计策略及演化谱系研究2220220810140230001LDH@rCF增强海水海砂水泥基复合材料表界面工程2320220810161616001面向高效人工光合成的二维材料/金属氮化物纳米线异质结构的理性设计与机理探究2420220808172042001产城融合视角下深圳市数字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集群发展策略研究2520220809160022001非氧化物镍基纳米材料的调控合成及有机小分子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2620220809154139001基于脑电信号的认知功能状态表征研究2720220810160130001饮食决策的动态加工机制及其干预2820220810164838001高功率效率长寿命敏化型白光OLED器件研究2920220809195202001后疫情时期城市绿地对居民幸福指数影响研究:以深圳市为例3020220807204743001高功率密度 GaN 晶体管栅驱动控制芯片关键技术研究3120220804153845001群体淬灭减缓MBR膜污染技术中细菌菌间关系及功能基因调控机制研究3220220810171518001人际视角下自我表露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脑基础3320220810174028001免疫检查点治疗在口腔鳞癌中的耐药机制的探索研究3420220809160139001多源融合视频智能编码与质量分析关键技术研究3520220809191805001人工耳蜗电听觉的时频信息感知及其神经网络表征3620220809160615001直接电解海水自支撑催化剂的构筑及性能研究3720220810143329001不实信息多模态识别算法软件研究3820220810100952001基于菌群智能优化方法的慢性病患者分类和健康管理路径研究3920220812132050001基于fMRI的脑干功能区域划分及其在帕金森病研究中的应用4020220810064150001粤港澳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路径探析4120220810135520002基于类脑智能的通用视觉定位方法研究4220220810160944001基于空间本体图模型的城市时空融合方法研究4320220809161641002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新型硫酸盐还原菌的多样性与生态效应4420220808130958001含氟氨基酸(FAAs)和含氟多肽的合成及其在肽类药物研发中的应用4520220810174622001基于集成透镜的双极化球面匹配波束天线研究4620220809163103001非线性波的混合模式4720220810170643004基于节能与院感防控需求的大型综合医院空间设计模式研究4820220810151038001深圳市大学校园空间的防灾避难可达性优化设计策略研究4920220808121346001高安全高强度高电导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关键技术研究5020220810144025001面向1000万核国产超级计算机的存储墙问题缓解理论方法研究5120220811005233001音乐训练影响儿童言语加工的认知神经过程5220220810161836001基于低维异质结的高性能全光调制器的开发与机理研究5320220809180405001基于图卷积的视频人体行为分析方法研究5420220810124032001情绪调节的动态发展过程追踪及神经调控干预5520220810110849002相位干涉电场刺激对静息态神经功能网络的影响5620220810160453001回收碳纤维毡微纳结构优化设计与水体抗生素污染物定向转化理论与技术5720220811100052001不同剪切模式下高性能FRP-ECC复合提升混凝土梁抗剪性能及设计理论5820220811012323001乏燃料储运过程智能分析与规划方法研究5920220808143139001地面周期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层浅埋盾构隧道力学特性及增韧技术研究6020220809175919001面向云网一体化的智能数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6120220809171532001基于系统代谢工程的微藻基功能强化模拟鱼肉的研发6220220805175116001能量耗散格林函数方法和行进船舶在波浪中的响应6320220807020526001具有热活化荧光和聚集态荧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6420220808150117002基于动态滑坡灾害空间预测分析的实时滑坡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6520220809155403001二维贵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可控制备及其红外光探测器件研究6620220809143143001基于原子层沉积技术调控内建电场构筑高性能异质光催化材料及其性能研究6720220808165025003新型铜锌锡硫硒薄膜太阳电池应用基础研究6820220810180617001面向开放场景的视觉环境感知关键技术研究6920220805094705001可印刷MXene基柔性电极材料的制备研究7020220811103827001动态液晶-超表面器件的研究7120220810144837004基于多元异构数据的盾构隧道韧性评估理论研究7220220809165014001铜基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的稳定策略及其电极放大工艺7320220814141429001人本视角下社区承洪韧性评估与提升策略研究——以深圳为例7420220804182935001基于活性蛋白质组技术的大麻二酚干预阿尔茨海默症的靶点及机制研究7520220810103801001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字化智能核素识别系统开发7620220812111141001阅读障碍者大脑和小脑间功能连接的重组机制研究7720220811152251005滨海大跨桥梁关键构件腐蚀-疲劳损伤机制及韧性提升技术研究7820220810232731001信息中心网络的多播系统和功能虚拟化在设备透明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研究7920220810115236001社会认知科学视角下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效应研究8020220810133200001低压过冷沸腾条件下汽泡热力/动力生长机理研究及模型修正8120220811103835003增强拉曼光学活性微纳光学器件研究8220220804115333001miR9560对菜心镉吸收转运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8320220807222119001基于超声成像的储能电池无损检测技术8420220809125959001基于类脑神经形态像素单元的可信视觉传感芯片关键技术研发8520220811090705001m6A甲基转移酶METTL3介导运动改善糖尿病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8620220808170713001基于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究血小板在振动加速正畸牙移动中的作用机制8720220809194504001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高载量铂基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8820220810132537001高强韧性钼基复合材料的激光选区熔化成形及其强韧化研究8920220809130438001近红外二区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用于血管堵塞的评估及修复治疗研究9020220811155803001在线社交网络中的高价值信息传播链挖掘问题研究9120220807162217001粤港澳大湾区水汽输送的集聚模式与水灾害效应研究9220220809153419002基于Mn-O配位体调控的宽温自旋电子新材料与器件研究9320220810151419001搭载人工神经网络的宽光谱多维度可调节智能光电探测器9420220811141000001滨海复杂环境下铁路隧道结构隐蔽缺陷识别方法研究9520220811124838001莱茵衣藻ABCG蛋白在脂质合成与转运途径的作用机制研究9620220810160221001面向建筑运维的柔性用能与韧性管理技术研究9720220809120650001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大气污染时空演化模拟与可视化9820220810113321001有理函数的核熵9920220810124935001核电厂运行事件智能检测关键技术研究10020220810151354002粤港澳大湾区天然软土宏细观力学机制及变形控制技术研究10120220807184432001“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转换效率测度与财政政策研究10220220810094017001免疫治疗与全身系统性免疫动态变化10320220804202415001数据驱动的统计建模、仿真模拟与动态智能分析系统 ——基于20+8产业集群产业链数据10420220810161720001淫羊藿素防治骨质疏松小鼠牙周炎骨缺损的机制研究10520220808173322004七轴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冗余联动模式及复杂直纹曲面精度创成机理10620220809112159001基于导航数据的城市群医院访问行为时空特征研究10720220811110737003基于地址驱动的路由与安全控制技术研究10820220810142637001面向空地协同通信定位一体化的无人机应急组网关键技术10920220810131017001基于阴离子-π作用调控的N型聚合物热电材料设计及应用11020220811115030001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cfDNA差异甲基化基因鉴定及功能研究11120220809212220001MEMS器件钛衬底纳米级精度表面的超精密切削技术研究11220220810180129001地热ORC梯级发电动态特性研究与协同优化11320220810144854005DNA损伤修复蛋白USP11缺乏促进乳腺细胞增殖和异常分化的机制研究11420220810142731001无感电子哨兵关键技术研发11520220804091920001基于非晶合金的多尺度光学模具制备技术、装备及应用研究11620220810151804002负载奥沙利铂的金属有机纳米颗粒用于肝癌的化疗与化学动力学及光热协同治疗的研究11720220812182215001利用超高分辨成像研究lncRNA在PRC2复合体形成与功能中的作用11820220810154235001超强超韧中熵合金激光焊接结构在液氮温度中的循环加载力学特性与变形机制11920220810144949003乳腺癌筛诊疗全流程人工智能辅助平台12020220809170611004面向空间激光通信的2μm全光波长转换调制技术12120220809152330002pn 结型核壳异质结纳米颗粒材料构筑的微米球气敏性能研究12220220810155553002融合知识本体和环境信息的深基坑开挖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研究12320220809161043002海洋微藻菱形藻紫黄素脱环氧酶(VDE/VDL)调控调控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积累的机制12420220809181431001基于旋转环境的高能效能量俘获机理研究12520220811170440003石墨烯碳基材料在绿色合成中的应用12620220811095710001后疫情时代大湾区观演类文化旗舰项目开发策略研究12720220804234538001螺旋面聚合物空腔内导电高分子的原位合成及分子器件的构建12820220810144826003以人大脑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载脂蛋白E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12920220809173605001铋基水系碱金属离子负极的失效机理研究及界面优化设计13020220804114140001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的网红直播带货供应链优化决策研究13120220814182105001对应光储直柔的光伏新能源建筑能效要素的分析与控制软件开发13220220810172813001稳定化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螯合物失稳研究13320220812142907001用于新冠病毒核酸现场检测的免扩增快速分子诊断方法研究13420220811110339002壮药三叶香茶菜中Ternifonane型二萜活性成分靶向EZH2构效关系及其增敏铂类化疗药物抗三阴性乳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13520220810172237002基于脑网络的晕动症动态预测模型研究13620220810164450001压缩浇筑海水海砂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研究13720220810173216001lncRNA-H19调控miRNA-181a/TLR-4在牙髓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13820220810153439004面向通信感知一体化可重构毫米波液晶天线技术研究13920220811094132001基于功能磁共振的大脑全局动态模式研究14020220810163220001核电厂事故推演与操纵员任务动态交互的风险监测预警方法研究14120220810173255002基于多时相三维探地雷达图像的道路隐患快速普查14220220810112354002面向复杂小样本的多目标化局部特征选择方法研究14320220809120915001碳-氮多重共振窄谱带电致发光材料的性能研究14420220811154353002通用并行计算平台上的数据流编程接口14520220810100345001双碳背景下可持续平台供应链韧性管理关键技术研究14620220810152104001机器学习中的随机算法研究14720220810095646001面向5G/6G通信的宽带高增益低复杂度缝隙天线研究14820220810142132002钢管-高强螺旋箍筋复合约束再生混凝土柱本构关系与优化设计14920220808141921001采用全息光镊技术实现微纳机器人操控与单细胞成像的研究15020220807153901001面向反渗透浓盐水零排放的新型膜蒸馏用Janus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耐久性研究151202208101547460013D打印全连通微通道结构生物陶瓷支架用于血管化骨修复的研究15220220809141216003面向弱小目标的智能视觉检测跟踪理论与方法15320220811031202001可控释自修复骨料性能调控机理与可靠度分析15420220810155330003高能量密度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研发15520220811090420002新业态从业者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干预研究15620220810163915001电场作用下CFRP-钢混凝土结构的性能评估及可靠度设计15720220809155933002滨海环境下韧性复合材料的轻量化设计、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15820220810164959001复杂荷载作用下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细观损伤演化机制研究15920220811153252002智能环境下在线健康社区的用户信任风险扩散机制及控制策略研究160202208102027070010-6岁儿童家庭的基层卫生服务利用及健康管理模式研究16120220810120421001柔性导电结构可控制造新方法及其原理研究16220220809155455002基于在线优化和强化学习的无人机通信网络物理层安全关键技术研究16320220808191211001
  • 天问一号拍摄南、北半球火星侧身影像发布
    3月2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2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南、北半球火星侧身影像。图像中,火星呈“月牙”状,表面纹理清晰。  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至距离火星1.1万千米处,利用中分辨率相机拍摄了火星全景。此时,由于探测器处于火星侧后方上空(以面向太阳为前方),得到两幅“侧身”影像。  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在停泊轨道运行一个月,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磁强计等载荷陆续开机,对火星开展探测,获取科学数据。南半球上方火星影像(由天问一号中分辨率相机于北京时间2021年3月16日拍摄,此时环绕器轨道高度约1.12万公里,国家航天局供图)北半球上方火星影像(由天问一号中分辨率相机于北京时间2021年3月18日拍摄,此时环绕器轨道高度约1.15万公里,国家航天局供图)
  • 世界上第一张X光影像照片是怎么拍下来的?
    在自然界中,大多数射线是肉眼察觉不到的,但是人们可以借助其他办法发现它们,例如热效应的温度计、电磁效应的感应线圈、光效应的荧光显示仪、电离效应的盖革计数器和云室等,还有一种比较容易的办法,这就是用射线的化学效应使底片曝光。不可见的X射线就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发现的。威廉伦琴1845年3月27日,伦琴诞生于德国莱纳普的一个布匹商人家庭,3岁时举家迁居荷兰。中小学时伦琴不很用功,喜欢在野外树林中玩耍,更擅长手工,尤其喜好鼓捣机械和电器,这一爱好与习惯终其一生,也使他在以后的发明中受益。1865年,伦琴进入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学习物理学,4年后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学习机械工程学。在这期间,他选修了著名物理学家克劳修斯的课程,同时担任孔脱教授的助手。克劳修斯诚实的为人与丰厚的学识和修养、孔脱严谨的实验作风与科学的实验方法对伦琴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正式成为孔脱的助手,次年,跟随这位导师回到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工作。1894年伦琴担任维尔茨堡大学校长。伦琴的一生主要从事物理实验研究,在很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如充电电介质运动的磁效应、气体的比热容、旋光现象、物质的弹性、毛细现象等,但这些实验成果因为后来的另一项震惊世界的重要发现而没有引起世人注意。事后证明,伦琴的发现对物理学,乃至世界科学技术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895年11月8日这一天,伦琴在做阴极射线管试验时,无意间发现了两件奇怪的事:一是在阴极射线管对面放着的一块荧光屏发出了荧光;另一个发现就更让他惊奇了,附近一块感光底版居然变黑了。这块底版用锡纸和硬纸板包裹得严严实实,光是不可能透进去的,他查来查去也找不出使它变黑的理由。伦琴猜想,这两个奇特的现象必定有其内在原因,最后推断,一定是阴极射线管发射出了一种未知的射线。为了探查究竟,他设法把阴极射线管和荧光屏隔开,先后插入了硬纸板、书本、橡胶板、木板… … 总之一切可以找到的不透光的东西,结果还是不能把这种奇怪的射线挡住。在回忆当时的情况时,伦琴说,这种什么都不能阻挡的射线让他感到了“毛骨悚然”!直到最后,他在实验室的一角翻出来一块铅板,总算挡住了这种射线。因为实在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东西,伦琴就把它叫做“X射线”。伦琴在实验室里工作的情景伦琴被X射线彻底迷住了。最初那段时间里,一连很多天,他吃住都在实验室而没有回家。由于对未知射线心生疑虑,他对同事甚至家人都秘而不宣。妻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到实验室里来看望他,结果一件更奇怪的事发生了。妻子来到实验室以后,伦琴并没有多想,让她把手放在照相底版的包裹上,底版上居然现出了妻子的手骨和结婚戒指的影像。妻子吓得惊叫起来:“我看到自己死了的模样!”伦琴也被这个影像惊呆了。就这样,在无意中,伦琴的妻子成为人类第一位拍摄X射线影像的人。这件事让伦琴感到莫名的恐惧,他很担心这种“鬼魅般的射线”引起非议,但同时又意识到,能透过肌肤看到人的身体里,将是件多么有价值的事,思来想去,最后伦琴决定把它公之于众。1895年12月18日,伦琴的论文发表,题目是“关于一种新射线的研究”。媒体的反应很快,报刊以大字标题刊载了伦琴的新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惊人的消息迅速传到法国,哲学家彭加勒在巴黎科学院的例会上报告了伦琴的发现和影像照片。这件事被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得知,以这种未知射线为线索,仅仅用了一年,就发现了元素的放射性,由此引发核物理与核技术的研究,成为人类核科学领域的开端。伦琴为人类找到了一副可以穿透人体肌肤的“眼镜”,利用这一原理,人们发明了X光机。X光机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检查器械,在引领医学大幅度发展的同时,X光机也成为放射性安全监测的必要工具。在开创放射医学的研究上,在防病、治病的环节上,X光机成为人类健康的保障;而在安全监测与安全检查上,X光机也保障着人民生活的安全与社会的安定。X光机 示意图 图源:百度百科除此以外,近几十年来,X射线技术更有大幅度的突破与发展,使X射线摄像术、X射线望远镜、X射线基因突破技术、X射线结晶学等方向的研究与应用获得长足的进展,而这一切的总起源,都出于一百年前伦琴的那一奇特的发现。1901年,被人们尊为放射医学之父的伦琴,因X射线的发现获得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世界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人。为使这一发现能让更多人受惠,伦琴并没有为这一发现申请专利。像皮埃尔居里那样,他也把诺贝尔奖奖金全数捐献了出去。他的奖金全部捐给了维尔兹堡大学作为科研基金。但是他本人却因为“一战”之后的通货膨胀、银行破产造成他生活的拮据。1923年2月10日伦琴因病去世。根据他的遗嘱,他身边的私人用品,包括笔记、日记以及个人实验研究的遗物等,一律销毁,亲友为他举行了简单的送别后,他被葬于德国吉森的埃尔德霍夫老墓地中。他的部分没能完全销毁的手稿和一些遗物经人收集,现珍藏在美国马里兰州著名的贝塞斯达国家医学图书馆。埃尔德霍夫老墓地
  • 天准发布VMQ龙门式闪测影像仪,为大工件测量提供高效精准解决方案
    面对现代工业生产中对大工件进行快速、高精度测量的迫切需求,天准重磅推出VMQ龙门式闪测影像仪,以突破创新引领工业测量领域的技术变革,显著提升了大工件的测量效率。在工业生产的质检环节中,影像测量仪的精度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天准VMQ龙门式闪测影像仪通过先进的图像处理和分析算法,为大工件的测量提供了快速且精确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减少废品率、优化生产流程、节省时间与成本,全面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大工件高效精准测量解决方案天准VMQ龙门式闪测影像仪在传统龙门影像仪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融合了闪测技术。不仅保留了龙门影像仪原有的高精度和大行程特性,还增加了闪测影像仪的高效与易操作性。此外,该设备的XY平台加速度可达1000mm/s,可实现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对大工件进行快速测量。高精度 搭配双倍率自研镜头,测量精度最高3μm高效率 最大视野82*55mm,实现大批量快速精准检测,效率提升可达20倍 XY平台加速度可达1000mm/s易操作 自动图像配准,一键定位,无需专用定位夹具;一人可同时管理多台设备,节约成本 配置可移动手柄,方便测量任务编制以及机台操作智能化 外部接口丰富,定制集成到生产线,可实现自动上下料无人作业天准VMQ龙门式闪测影像仪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天准VM系列影像测量系统的产品族谱,为大型工件提供了更高效、更精准的测量解决方案。该设备可广泛应用于电子玻璃、大型钣金件、连接器、精密机械零件、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元器件等领域,完全满足现代精密制造业的高质量测量需求。天准精密测量与高端装备发展天准影像测量仪作为天准创立之初的第一款产品,在天准的业务布局里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自2007年推出第一代自动影像仪至今,为满足精密制造行业高精度、高效率、定制化等测量需求,已陆续迭代出闪测、柱式和龙门三大VM系列的影像测量装备产品,目前已累计发货超过11000台,数字的变化见证了天准测量系统业务的持续增长。天准从精密测量开始,围绕着视觉装备,在消费电子、半导体、PCB、光伏等领域,形成一个以视觉技术、计量检测技术为核心的强大高端装备公司,将全力为实现中国在精密计量相关领域的自主可控做出应有的贡献。
  • [强强联合]富士胶片以16.5亿美金收购日立医疗影像设备业务
    当富士胶片公司于12月18日星期三宣布已签署正式协议,以16.5亿美元(1790亿日元)的价格收购日立公司的诊断成像产品线时,外界的猜测终于被确定了。总部位于东京的相机和影印机巨头的这一举动将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影像公司之一,其规模可与西门子、GEHealthcare、飞利浦和佳能这四大公司相抗衡。在全球医疗影像诊断医疗器械公司排行榜中,富士胶片和日立均位居前列。据Evaluate的报告显示,目前,GE医疗、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医疗在医学影像领域合计占有65%的市场份额。合并后,富士胶片的市场份额将接近佳能医疗(佳能医疗在医学成像领域市场份额排名第四)。自1953年推出X射线系统以来,日立一直提供使用诊断成像系统,IT和电子健康记录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其诊断成像系统业务在全球拥有强大的业务,提供包括CT,MRI,X射线和超声系统在内的全面产品套件。该业务不仅可以作为稳定的收入基础,而且还显示出进一步增长的潜力。特别是凭借其超声系统,日立是提供其高品质图像和出色操作性的广泛产品的全球领导者之一。富士胶片将医疗保健业务作为其重要的增长支柱之一,一直在积极地将其管理资源投入到该业务中,以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医疗保健公司,涵盖包括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在内的“预防”业务,包括诊断成像系统和医疗IT在内的“诊断”业务,和包括再生医学和生物制药CDMO、小分子药和生物类似药开发、高纯化学试剂和无血清培养基开发生产的“治疗”业务。涵盖“诊断”领域的医疗系统业务引领整个医疗保健业务,提供以医疗IT为核心的各种医疗诊断产品和服务,从X射线,内窥镜检查,超声到体外诊断系统。富士计划将日立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MRI)和富士胶片自主开发的图像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AI)软件等结合起来,打包向医疗机构提供。过此次收购,FUJIFILM将为成为全球领先的医疗保健公司奠定坚实的业务基础,并在提高医疗质量方面发挥领导作用。日立公司在自己的公告中表示,随着人口的持续老龄化和需要更高水平的照料,预计成像线将稳定增长。然而,规模扩张对于这条生产线变得越来越关键,并且对于对抗合并和“加剧全球竞争”而言,这是必不可少的。官方认为,鉴于富士胶片的“高度互补的销售渠道和出色的技术水平”,此次出售将有助于增强其竞争力并实现进一步的增长。图像处理中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富士胶片(FUJIFILM)集团依托自身核心技术特点和优势积极转型,医药和医疗健康两大产业已经成为其核心业务领域,并在未来会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更好地应对行业趋势,满足客户需求。-2015年,富士胶片(FUJIFILM)扩大在再生医学领域的投入,收购了由iPSC(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先驱JamesThomson创立的开发干细胞治疗药物的公司CellularDynamicsInternational(CDI)。-2016年,富士胶片(FUJIFILM)从日本Takeda制药收购了WakoPureChemical工业公司,成为了全球知名的高端实验室生命科学及化学试剂供应商之一。-2018年,富士胶片(FUJIFILM)收购了全球领先的、具有超过45年历史的细胞培养基产品和服务供应商美国IrvineScientific(现已更名为FUJIFILMIrvineScientific/欧文细胞培养基),从而一跃成为全球细胞培养基尤其是无血清培养基领域的重要玩家。2019年,富士胶片(FUJIFILM)集团宣布又以8.9亿美元的现金收购Biogen丹麦位于哥本哈根附近的大规模生物药生产工厂,包括6个15000L大型不锈钢生物反应器,交易结束后,Biogen丹麦工厂将成为富士胶片(FUJIFILM)全球第四个生物药合同代工生产(CDMO)设施。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