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选果机

仪器信息网选果机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选果机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选果机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选果机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选果机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选果机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选果机相关的解决方案。

选果机相关的资讯

  • 重磅!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公布
    关于公布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办法》等规定,2021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5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予公布。中国科学院2021年11月18日
  • 2023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8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国科学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共583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89人,化学部99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09人,地学部83人,信息技术科学部62人,技术科学部96人,另有特别推荐领域有效候选人45人。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共655人,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66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78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73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2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3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5人,农业学部89人,医药卫生学部85人,另有特别通道有效候选人34人。公告如下:关于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推荐工作已经结束。经第九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第十次会议审议,中国科学院党组审定,确认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583人。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现将有效候选人名单予以公布。中国科学院2023年8月31日关于公布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提名工作已经结束。经中国工程院第八届主席团第六次会议审议,中国工程院党组审定,确认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55人。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现将有效候选人名单予以公布。 中国工程院2023年8月31日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共655人,分学部按姓氏拼音排序)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66人序号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提名人/提名渠道1陈建敏1959年6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协2陈善广1962年12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科协3陈学东1963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林忠钦4陈勇1967年8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吴光辉5崔平远1961年11月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协6丁水汀1967年11月中国民航大学中国科协7丁希仑1967年8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协8董瑶海1966年3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中国科协9冯军1966年10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唐长红10高仕斌1964年11月西南交通大学田红旗11高自友1963年9月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科协12何清华1946年3月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王振国、项昌乐13赫晓东1961年1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陈学东14黄田1953年7月天津大学金东寒、王树新15姜春兰(女)1962年3月北京理工大学邹汝平16焦宗夏1963年4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华勇17柯映林1963年2月浙江大学中国科协18匡光力1961年9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协19雷丙旺1966年6月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协20李春明1964年3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一研究所杨树兴21李德才1965年12月清华大学李克强22李涤尘1964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协23李东1967年6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王国庆24李建斌1962年10月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协25廉玉波1964年4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李骏26凌文辉1968年8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一研究所朱坤27刘成良1964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协28刘春跃1962年3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五〇试验场中国科协29刘飞香1962年4月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曹喜滨30刘永泉1963年6月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尹泽勇31龙伟民1966年9月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王华明/中国科协32梅雪松1963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协33孟光1961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协34宋保维1963年7月西北工业大学邱志明35孙立宁1964年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协36谭家华194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李培根、何琳37谭永华1963年6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侯晓38唐涛1963年2月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科协39童水光1960年9月浙江大学单忠德/中国科协40王彬文1974年10月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中国科协41王成勇1964年12月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科协42王海峰1964年10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樊会涛43王建华1954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蒋庄德、丁烈云44王军1963年11月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丁荣军45王克鸿1963年2月南京理工大学付梦印46王黎钦1964年9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协47王时龙1966年8月重庆大学黄庆学48吴凯1968年11月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协49吴希明1964年9月中国航空研究院中国科协50吴晓光1960年7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王向明51武春风1975年3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中国科协52夏桂华1962年4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杨德森53叶聪1979年11月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徐青54于志坚1960年3月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朱广生55苑世剑1963年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郭东明56张崇峰1968年11月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协57张熇(女)1970年12月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科协58张弘1962年9月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晓华59张俊智1969年12月清华大学中国科协60张新国1958年11月中国航空研究院孙聪61张奕群1962年8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中国科协62赵祥模1966年8月西安工业大学严新平63朱衍波1970年12月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王云鹏64祝小平1963年9月西北工业大学向锦武65邹恒光1969年1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周志成66邹继斌1957年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夏长亮、郑津洋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78人序号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提名人/提名渠道1安建平1965年5月北京理工大学黄殿中2蔡树军1964年11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蓝羽石3曹先彬1969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协4陈钱1964年11月中北大学张宝东5陈卫标1969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协6陈占胜1970年8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卢锡城/中国科协7程承旗1961年3月北京大学中国科协8程学旗1971年2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孙凝晖9邓中亮1965年9月北京邮电大学方滨兴10董胜波1960年11月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二十五所中国科协11窦强1973年5月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王沙飞12樊仲维1965年7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姜会林13方向1963年12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谭久彬14冯丹(女)197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王恩东/中国科协15付琨1974年6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吴伟仁16过敏意1962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协17洪伟1962年10月东南大学中国科协18华更新1965年7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〇二研究所中国科协19黄卡玛1964年6月四川大学于全20黄铁军1970年11月北京大学丁文华21季向阳1976年9月清华大学陈纯/中国科协22季新生196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吴曼青23姜秋喜196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戴浩24江涛197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邬江兴25蒋亚东1964年2月电子科技大学吕跃广26金振中1965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92493部队中国科协27李波1966年8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魏毅寅28李建东1962年10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张平/中国科协29李肯立1971年10月湖南大学张尧学30李立1976年10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杨宏31李晓维1964年9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蒋昌俊32廖建新1965年2月北京邮电大学邬贺铨33林学春1978年4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刘玠34刘国友1966年3月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协35刘清宇196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研究院陈志杰36马建峰1963年10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协37尼玛扎西1964年5月西藏大学廖湘科38年夫顺1962年8月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剑旗39潘成胜1962年11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杨小牛40乔俊飞1968年11月北京工业大学戴琼海41沈向洋1966年10月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福田)徐扬生42时龙兴1964年8月东南大学中国科协43史元春(女)1967年1月清华大学、青海大学王坚44宋爱国1968年11月东南大学中国科协45宋志坚1960年10月复旦大学中国科协46田捷1960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协47童小华1971年2月同济大学孔志印48王国玉196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系统部苏东林49王海峰1971年11月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高文50王建民1968年5月清华大学桂卫华51王密1974年7月武汉大学邓中翰/中国科协52王文海1967年8月浙江大学王耀南53王晓云(女)1968年6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余少华54王岩飞1963年5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樊邦奎55王涌天1957年8月北京理工大学赵沁平、龙腾56王跃林1959年4月绍兴文理学院中国科协57王振常196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李得天58蔚保国1966年10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中国科协59谢军1959年11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杨长风60谢胜利1956年12月广东工业大学19李红斌(女)1967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周刚20李鹏1973
  • 59+74!2023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23年当选院士名单。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规定,2023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共74人,分学部按姓氏拼音排序)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人序号姓名年龄工作单位1陈学东59华中科技大学2赫晓东61哈尔滨工业大学3焦宗夏5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李春明58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一研究所5李  东55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6刘永泉59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7宋保维59西北工业大学8谭家华76上海交通大学9王海峰58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10王海福56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人序号姓名年龄工作单位1李劲东59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2刘清宇54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研究院3尼玛扎西58西藏大学4童小华51同济大学5王岩飞59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6王振常5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7吴世忠60中央保密办(国家保密局)8于海斌58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9张学军54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10郑庆华53同济大学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人序号姓名年龄工作单位1冯志海57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2高雄厚59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3韩恩厚61华南理工大学4黄  辉6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5刘日平59燕山大学6吕  剑59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四研究所7张福成58华北理工大学8赵跃民61中国矿业大学9赵中伟56中南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人序号姓名年龄工作单位1杜时贵60宁波大学2胡石林57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3吕俊复55清华大学4潘一山58辽宁大学5唐菊兴58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6吴爱祥59北京科技大学7吴  强55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8杨勇平55华北电力大学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人序号姓名年龄工作单位1何  川58西南交通大学2李清泉57深圳大学3李兴钢53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刘汉龙58重庆大学5邢  锋57广州大学6殷跃平62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7曾  滨54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8周创兵60南昌大学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人序号姓名年龄工作单位1笪良龙55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2黄  和48南京师范大学3金征宇62江南大学4沈学顺55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5孙以泽64东华大学6汪华林54华东理工大学7余  刚57北京师范大学8俞汉青5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农业学部10人序号姓名年龄工作单位1杜官本59西南林业大学2金梅林(女)68华中农业大学3康相涛60河南农业大学4刘世荣6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5孙其信60中国农业大学6徐明岗61山西农业大学7薛长湖58中国海洋大学8张绍铃61南京农业大学9张献龙59华中农业大学10朱教君57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医药卫生学部11人序号姓名年龄工作单位1陈士林61成都中医药大学2黄晓军58北京大学人民医院3吉训明52首都医科大学4江  涛5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5刘  超59广东省毒品实验技术中心(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6唐佩福58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7吴玉章60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8夏宁邵58厦门大学9夏  强5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0张  强64北京大学11朱立国61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 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共485人;公示时间为一个月 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遴选工作已经结束。经形式审查和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有效候选人共485人,现予公布。 自即日起,每位有效候选人的提名材料将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材料公示办法》的要求在其工作单位公示,公示时间为一个月。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50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包起帆 60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2 陈善广 48 人机与环境工程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部委遴选 3 笪良龙 44 水声工程 海军潜艇学院 部委遴选 4 丁荣军 49 电力电子及控制设备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 冯煜芳 48 火炮自动武器及弹药(战斗部)工程 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第二研究所 院士提名 6 甘晓华 54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程 空军装备研究院 部委遴选 7 葛世荣 48 机械设计及理论 中国矿业大学 部委遴选 8 郭东明 5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大连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9 何清华 65 机械电子工程(或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10 何正嘉 68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西安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11 胡 斌 45 专用机械设计与制造 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12 黄 强 65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部委遴选 13 黄 松 63 军用车辆工程 东风汽车公司 院士提名 14 黄庆学 50 机械设计及理论 太原科技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15 黄玉美(女) 69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西安理工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16 姜澄宇 63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西北工业大学 部委遴选 17 蒋庄德 55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西安交通大学 部委遴选 18 康 熊 56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19 李 骏 53 车辆设计与制造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20 李德群 65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华中科技大学 部委遴选 21 林忠钦 53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上海交通大学 部委遴选 22 刘宏民 52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燕山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23 刘连元 69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4 娄延春 48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沈阳铸造研究所 部委遴选 25 马运义 68 船舶(与海洋机构物)设计制造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院士提名 26 宓传龙 59 电器设计制造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 部委遴选 27 彭 凡 48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宁夏共享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28 钱立志 47 武器系统与应用工程 解放军炮兵学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29 芮筱亭 54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南京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30 孙 聪50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部委遴选 31 孙逢春 53 车辆设计与制造 北京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32 唐长红 52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33 田红旗(女) 51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中南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34 王学军 57 动力机械设计制造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35 吴光辉 51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部委遴选 36 吴玉厚 55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沈阳建筑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37 肖龙旭 49 控制理论与工程 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 部委遴选 38 熊诗波 72 机械电子工程(或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39 徐小力 59 机械电子工程(或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40 杨 伟 48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部委遴选 41 杨宝奎 67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部委遴选 42 杨绍卿 70 火炮自动武器及弹药(战斗部)工程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三研究所 院士提名 43 易小刚 47 机械设计及理论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44 易振明 56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45张 军 45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部委遴选 46 张兵志 55 军用车辆工程 总装备部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 部委遴选 47 张恩和 72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程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院士提名 48 张立彬 55 专用机械设计与制造 浙江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49 周自全 70 航空宇航系统工程与理论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院士提名 50 朱英富 69 船舶(与海洋机构物)设计制造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55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边信黔 69 控制系统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 部委遴选 2 陈 纯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 3 陈文元 66 微电子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4 陈志杰 48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空军装备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 程兆谷 69 激光技术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部委遴选 6 褚 健 48 控制系统工程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 7 慈林林 60 计算机应用技术 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 院士提名 8 丁文华 55 广播与电视技术 中央电视台 部委遴选 9 董金春 58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10 段宝岩 56 雷达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1 费爱国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空军装备研究院 院士提名 12 高 文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北京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3 桂卫华 60 控制理论与技术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4 何 友 54 信息与通信工程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5 何克清 63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武汉大学 院士提名 16 胡传平 51 控制系统工程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部委遴选 17 黄永勤(女) 55 计算机系统结构 总参谋部某研究所 院士提名 18 姜会林 65 应用光学 长春理工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19 姜廷顺 61 控制系统工程 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院士提名 20 蒋林涛 64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部委遴选 21 孔志印 46 信息安全技术 总参谋部某研究所 院士提名 22 李得天 45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 部委遴选 23 李少谦 54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24 李天初 65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25 刘 宏 44 机器人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部委遴选 26 刘泽金 47 激光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部委遴选 27 陆 军 46 雷达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28 吕跃广 47 信号处理技术 总参谋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9 马佳光 69 光电子技术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部委遴选 30 尼玛扎西 47 计算机应用技术 西藏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31 齐润东 48 雷达技术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科技委 部委遴选 32 任建岳 58 应用光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部委遴选 33 苏 毅 69 激光技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部委遴选 34 隋亚刚 56 控制系统工程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35 孙凝晖 43 计算机系统结构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36 王 健 40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37 王桂强 51 应用光学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部委遴选 38 王建新 59 计算机应用技术 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院士提名 39 王清月 72 激光技术 天津大学 院士提名 40 王耀南 53 控制理论与技术 湖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41 魏少军 53 微电子技术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 院士提名 42 吴汉明 59 微电子技术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43 吾守尔.斯拉木 69 计算机应用技术 新疆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44 杨秉新 71 光电子技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〇八所 院士提名 45 杨小牛 50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部委遴选 46 杨知行 65 广播与电视技术 清华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47 姚富强 54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总参谋部第六十三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48 游志胜 65 计算机应用技术 四川大学 院士提名 49 余少华 48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0 张 平52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51 张广军 46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部委遴选 52 赵沁平 63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教育部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3 郑纬民 65 计算机系统结构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54 朱光武 67 传感器技术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部委遴选 55 庄钊文 53 信号处理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64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蔡玉良 49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2陈 晓 71 金属材料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 院士提名 3 陈芬儿 53 精细化工 复旦大学 院士提名 4 陈国强 47 高分子化工 清华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5 陈建敏 52 复合材料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部委遴选 6 陈祥宝 55 复合材料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7 陈小龙 47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院士提名 8 丁建生 56 有机化工 国家聚氨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9 丁文江 58 金属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10 杜 磊 68 含能材料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 院士提名 11 高雄厚 48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12 顾松青 64 有色金属冶金 中国铝业公司 部委遴选 13 韩恩厚 49 金属材料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部委遴选 14 何德玶 71 功能材料 东南大学 院士提名 15 蹇锡高 65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大连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16 蒋百灵 51 金属材料 西安理工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17 介万奇 52 材料合成与加工 西北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18 李 劼 47 有色金属冶金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 19 李 卫 53 功能材料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20 李贺军 53 复合材料 西北工业大学 部委遴选 21 李世普 64 生物材料 武汉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22 李旺兴 48 有色金属冶金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 院士提名 23 李言荣 48 功能材料 电子科技大学 部委遴选 24 李元元 52 粉末冶金 华南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25 李仲平 46 复合材料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七○三研究所 部委遴选 26 刘 浏 60 钢铁冶金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27 刘长令 47 精细化工 中国中化集团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28 刘家明 50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29 刘仁生 58 矿物加工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30 刘玉岭 69 材料科学与工程 河北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31 龙 军 54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遴选 32 聂祚仁 48 粉末冶金 北京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33 潘 峰 47 功能材料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34 钱旭红 49 有机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35 乔金樑 52 有机高分子材料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部委遴选 36 邱冠周 62 矿物加工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 37 宋宝珍(女) 69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38 宋修明 54 冶金环境工程 金隆铜业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39 谭天伟 47 生物化学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40 万林生 60 有色金属冶金 江西理工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41 王富耻 62 材料合成与加工 北京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42 王海舟 71 钢铁冶金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43 王玉忠 50 有机高分子材料 四川大学 部委遴选 44 魏 飞 48 化学工程 清华大学化工系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45 翁 端 53 功能材料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46 吴 锋 60 功能材料 北京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47 吴冲浒 65 有色金属冶金 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钨业股份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48 武高辉 56 复合材料 哈尔滨工业大学 部委遴选 49 肖志国 48 无机非金属材料 路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50 谢建新 53 压力加工 北京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51 徐惠彬 51 功能材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院士提名 52徐龙伢 47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部委遴选 53 姚 燕(女) 53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院士提名 54 姚献平 60 精细化工 杭州市化工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55 余增亮 67 生物化学工程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56 张宝砚(女) 68 高分子化工 东北大学 院士提名 57 张道炽 68 复合材料 桂林空军学院 部委遴选 58 张建春 53 高分子化工 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9 张新明 65 压力加工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 60 郑书忠 54 精细化工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部委遴选 61 郑裕国 49 生物化学工程 浙江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62
  • 583人!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近日,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推荐工作已经结束。经第九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第十次会议审议,中国科学院党组审定,确认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583人。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有效候选人名单予以公布。其中,公布的名单中数学物理学部有89人,化学部99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09人,地学部83人,信息技术科学部62人,技术科学部96人,另有特别推荐领域有效候选人45人。
  •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公示材料公示情况汇总
    月初,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  8.27日,中国科学院网站公布了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公示材料公示情况汇总!
  • 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公布
    2013年5月20日,中科院公布了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工作于4月30日结束。经过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并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确认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为391位。   据了解,中科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2013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工作于今年1月启动,计划增选院士的名额不超过60名。此次增选有效候选人的平均年龄为53.7岁。有效候选人产生后,由各学部参加增选的全体院士通过通信评审、会议评审和选举,并经确认、批准和备案等程序后产生新院士。2013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最终结果将在今年年底公布。   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如下:   数学物理学部   (68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马中骐 73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 马余刚 45 原子核物理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3 马建平 51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4 王力军 47 光学 清华大学 5 王玉鹏 48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6 王 牧 50 凝聚态物理 南京大学 7 王贻芳 50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8 王晋军 49 实验空气动力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 王楠林 49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0 尤建功 50 数学 南京大学 11 方 忠 42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2 方福全 48 数学 首都师范大学 13 邓小刚 52 空气动力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4 卢炬甫 65 天体物理 厦门大学 15 叶友达 49 空气动力学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16 叶向东 50 基础数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7 叶沿林 57 核物理 北京大学 18 史生才 48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19 丘成栋 61 数学 清华大学 20 吕 力 51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1 朱诗尧 67 物理、光学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22 向 涛 50 凝聚态理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3 江 松 50 应用数学、计算数学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24 祁力群 67 运筹学 香港理工大学 25 孙笑涛 50 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6 孙 鑫 74 凝聚态物理 复旦大学 27 杜江峰 44 量子调控、原子分子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8 李有泉 50 凝聚态理论和理论物理 浙江大学 29 李 锋 52 流体力学、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30 李嘉禹 50 基础数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31 李儒新 43 光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32 励建书 53 数学 香港科技大学 33 何国威 50 流体力学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34 佘振苏 50 流体力学 北京大学 35 邹冰松 49 中高能核物理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36 辛周平 53 基础数学 香港中文大学 37 汪景琇 69 太阳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38 沈 健 45 凝聚态物理和磁学 复旦大学 39 张平文 46 计算数学 北京大学 40 张 旭 44 数学 四川大学 41 张新民 54 粒子物理和宇宙学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42 陈十一 56 力学 北京大学 43 陈仙辉 50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4 陈恕行 72 数学 复旦大学 45 邵启满 50 概率统计 香港中文大学 46 欧阳颀 57 凝聚态物理 北京大学 47 罗民兴 50 理论物理学 浙江大学 48 周向宇 48 基础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49 周兴江 4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50 郑仕标 43 量子光学 福州大学 51 郑伟谋 67 物理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52 宗传明 50 数学 北京大学 53 赵政国 56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4 柳卫平 50 核物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55 段海豹 57 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56 闻海虎 48 凝聚态物理 南京大学 57 耿 直 56 统计学 北京大学 58 徐红星 44 纳米光学和等离激元光子学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59 黄 涛 73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60 龚新高 51 计算物理学 复旦大学 61 盛政明 46 等离子体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62 符 松 54 流体力学 清华大学 63 董锦明 70 凝聚态理论 南京大学 64 韩占文 47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 65 韩厚德 74 计算数学 清华大学 66 程崇庆 56 数学 南京大学 67 樊 菁 47 稀薄气体动力学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68 戴子高 48 天体物理 南京大学   化学部   (52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丁奎岭 47 有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2 于吉红(女) 46 无机化学 吉林大学 3 王利祥 48 高分子化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4 王柯敏 55 分析化学 湖南大学 5 王梅祥 52 有机化学 清华大学 6 王 琛 48 物理化学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7 方维海 57 物理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 8 帅志刚 50 理论化学 清华大学 9 冯小明 49 有机化学 四川大学 10 刘文剑 47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11 刘会洲 51 化学工程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12 刘买利 54 分析化学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3 刘 育 59 有机超分子化学 南开大学 14 刘振宇 59 煤化学与化工 北京化工大学 15 安立佳 48 高分子物理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6 孙红哲 48 生物无机化学 香港大学 17 李玉良 63 无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8 李永舫 64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9 李峻柏 48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0 杨万泰 56 高分子化学 北京化工大学 21 杨 丹(女) 47 有机化学 香港大学 22 杨秀荣(女) 67 分析化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3 杨忠志 72 物理化学 辽宁师范大学 24 杨金龙 47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5 杨 柏 50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吉林大学 26 杨 震 53 有机化学 北京大学 27 来鲁华(女) 49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28 吴 玮 50 物理化学 厦门大学 29 汪 信 64 化学工程(应用化学) 南京理工大学 30 张东辉 46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31 张洪杰 59 无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32 张 涛 49 化工(工业催化)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33 张新荣 56 分析化学 清华大学 34 陈国南 64 分析化学 福州大学 35 邵元华 50 分析化学 北京大学 36 岳建民 51 有机化学(天然有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37 赵新生 55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38 施章杰 38 有机化学 北京大学 39 顾忠伟 63 高分子化学 四川大学 40 徐春明 48 化学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41 梁 宏 48 生物无机化学 广西师范大学 42 彭孝军 50 精细化工 大连理工大学 43 韩布兴 55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44 谢在库 49 石油化工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45 谢作伟 49 金属有机化学 香港中文大学 46 谢素原 45 无机化学 厦门大学 47 谢 毅(女) 45 无机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8 裘式纶 65 无机化学 吉林大学 49 谭仁祥 52 天然产物与药物化学 南京大学 50 熊仁根 51 无机化学 东南大学 51 潘才元 73 高分子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2 鞠熀先 48 分析化学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88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马 兰(女) 54 神经生物学 复旦大学 2 马克平 54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3 王 文 45 进化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4 王以政 55 神经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5 王拥军 47 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6 王松灵 50 口腔医学 首都医科大学 7 王 岩 51 骨外科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8 王 俊 37 生物信息学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9 王喜军 51 中医药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0 王福生 50 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 11 卢光琇(女) 74 生殖医学 中南大学 12 仝小林 57 中医内科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13 朱学良 50 细胞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4 任 东 50 昆虫与植物协同演化 首都师范大学 15 邬堂春47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华中科技大学 16 孙 兵 52 免疫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17 孙树汉 60 遗传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18 杜冠华 56 药理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19 李汉璋 63 生理学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20 李 宁 61 外科学(普通外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21 李亦学 57生物信息学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2 李 蓬(女) 47 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清华大学 23 杨 晓(女) 46 基础医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24 杨维才 49 植物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25 汪道文 56 心血管疾病内科学 华中科技大学 26 沈中阳 50 器官移植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27 宋纯鹏 51 植物生理学 河南大学 28 宋微波 54 动物学 中国海洋大学 29 张大兵 45 作物遗传学 上海交通大学 30 张立新 42 光合作用与叶绿体分子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31 张 旭 51 神经科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32 张克勤 54 农业植物病理学 云南大学 33 张辰宇 46 生理学、分子代谢、分子诊断 南京大学 34 张灼华 49 神经科学 中南大学 35 张其清 59 医用生物材料与植入科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36 张学军 57 皮肤病学 安徽医科大学 37 陆 林 46 精神病学 北京大学 38 陈义汉 48 医学 同济大学 39 陈子江(女) 53 妇产科学 山东大学 40 陈化兰(女) 44 兽医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41 陈国强 49 病理生理学 上海交通大学 42 陈晔光 48 细胞生物学 清华大学 43 陈盛禄 74 蜜蜂学 浙江大学 44 邵 峰 41 感染与免疫的分子机制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45 昌增益 48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北京大学 46 金 力 50 进化遗传学 复旦大学47 周广胜 47 生态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48 周 专 56 生物物理学 北京大学 49 周 琪 43 发育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50 屈良鹄 59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山大学 51 赵家军 52 内分泌代谢病学 山东省立医院 52 赵继宗 67 神经外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 53 哈木拉提吾甫尔53 民族医学 新疆医科大学 54 施一公 46 生物物理学 清华大学 55 施焕中 48 呼吸病学 首都医科大学 56 姜 泊 56 消化内科学 南方医科大学 57 桂建芳 57 鱼类遗传育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58 顾东风 54 遗传流行病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59 顾 江 64 病理学 汕头大学 60 钱 前 51 作物种质资源 中国水稻研究所 61 徐国良 48 分子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62 徐 涛 42 生物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63 凌 锋(女) 61 神经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 64 高 福 51 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65 郭亚军 57 肿瘤免疫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66 唐纪良 56 植物病理学 广西大学 67 黄荷凤(女) 55 妇产科学 浙江大学 68 曹务春 49 流行病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69 曹晓风(女) 48 植物表观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70 曹谊林 59 医学(组织工程学) 上海交通大学 71 戚益军 40 植物学 清华大学 72 阎锡蕴(女) 56 纳米医学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73 彭宝淦 49 脊柱外科学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 74 蒋华良 48 药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75 韩泽广 49 基础医学 上海交通大学 76 韩家淮 53 细胞生物学 厦门大学 77 韩 斌 50 作物遗传与基因组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78 程和平 50 细胞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 北京大学 79 窦科峰 57 器官移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80 赫 捷 52 胸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81 蔡秀军 49 外科学(腹部外科) 浙江大学 82 裴端卿 48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83 谭力海 49 心理学 香港大学 84 谭华荣 57 微生物代谢与调控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85 樊 嘉 55 肝癌基础与临床 复旦大学 86 黎晓新(女) 63 眼科学 北京大学 87 薛勇彪 50 植物分子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88 瞿 佳 57 眼科学 温州医学院   地学部   (75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成善 61 沉积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王会军 49 大气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 王 赤 46 空间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4 王学求 51 勘查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 5 王椿镛 67 固体地球物理学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6 方小敏 49 构造地貌与环境变化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7 史文中 50 测绘科学与技术 香港理工大学 8 史培军 54 自然地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 9 冯学尚 49 空间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10 成秋明 53 数学地质、矿产普查与勘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1 朱永官 45 环境土壤学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12 朱伟林 57 海洋地质学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13 朱 敏 47 古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14 刘 禹 49 树木年轮与全球变化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15 孙文科 57 地球物理学/重力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16 孙立广 68 生态地质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7 孙和平 57 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8 孙 革 69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沈阳师范大学 19 李志林 53 测绘科学 香港理工大学 20 李建平 44 气象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1 李献华 51 同位素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2 杨经绥 63 岩石大地构造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3 杨树锋 66 构造地质学 浙江大学 24 吴立新 46 物理海洋学 中国海洋大学 25 吴福元 50 岩石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6 沙金庚 64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7 沈树忠 51 古生物学和地层学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8 张人禾 50 气象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9 张水昌 51 油气地球化学与石油地质学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0 张立飞 50 变质岩石学 北京大学 31 张宏福 50 岩石地球化学 西北大学 32 张良培 51 测绘科学与技术 武汉大学 33 张忠杰 49 固体地球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4 张培震 57 地震动力学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35 张喜光 64 化石生物学 云南大学 36 陆雅海 50 土壤微生物学 中国农业大学 37 陈大可 55 物理海洋学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38 陈中原 60 自然地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 39 陈发虎 50 环境变化 兰州大学 40 陈均远 73 古生物学和演化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41 陈衍景 51 矿床学 北京大学 42 陈 骏 58 地球化学 南京大学 43 邵明安 56 土壤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44 林 珲 59 地理信息科学 香港中文大学 45 易 帆 56 空间物理学 武汉大学 46 金之钧 55 石油地质学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47 周成虎 48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8 周启星 50 环境科学(环境地球化学) 南开大学 49 庞忠和 51 水文地质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50 郝守刚 71 古生物学 北京大学 51 郝 芳 49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52 胡瑞忠 54 矿床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53 侯先光 64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云南大学 54 侯增谦 52 矿床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55 宫辉力 56 信息水文地质 首都师范大学56 骆永明 50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57 袁东亮 47 物理海洋学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58 袁运斌 41 大地测量学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59 夏 军 58 水文学及水资源 武汉大学 60 徐义刚 46 岩石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61 徐 星 43 古生物与地层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62 高 抒 56 海洋地质学 南京大学 63 高 锐 63 地球物理与深部构造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64 郭正堂 49 新生代地质与环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65 谈哲敏 48 气象学 南京大学 66 黄建平 50 大气科学 兰州大学 67 黄润秋 49 工程地质学 成都理工大学 68 曹晋滨 48 空间物理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9 崔 鹏 55 自然地理学与水土保持学(山地灾害)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70 彭平安 52 有机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71 葛全胜 50 自然地理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72 谢树成 45 地球生物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73 潘永信 49 地球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74 戴民汉 48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厦门大学 75 鞠洪波 56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信息技术科学部   (50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马龙生 72 精密光谱 华东师范大学 2 马 林 47 雷达系统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3 王飞跃 51 智能控制、复杂系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4 王立军 66 光电子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5 王永仲 68 光学工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6 王永良 48 信号与信息处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 7 王建宇 54 光电技术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8 王 巍 46 导航、制导与控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 9 毛军发 47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10 尹 浩 53 通信网络与信息系统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11 田 捷 53 模式识别、生物医学图像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12 冯登国 48 信息安全与密码学 北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 13 吕 建 53 计算机软件 南京大学 14 朱嘉麟 72 半导体 清华大学 15 刘大有 70 计算机应用技术 吉林大学 16 刘伍明 53 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7 刘 明(女) 49 微电子技术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18 刘增良 55 军事信息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19 许京军 47 非线性光学与技术 南开大学 20 李建中 6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1 李 陟 51 导航、制导与控制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 22 李景镇 72 光学工程 深圳大学 23 吴伟仁 59 测控通信、航天系统总体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24 吴朝晖 46 计算机 浙江大学 25 张化光 54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东北大学 26 张书练 67 激光、精密测量, 清华大学 27 张 荣 49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南京大学 28 陆建华 49 通信与信息系统 清华大学 29 陆贵文 55 微波及天线技术 香港城市大学 30 陈武凡 63 医学成像科学与图像分析 南方医科大学 31 林 闯 64 计算机网络 清华大学 32 罗 毅 53 电子科学与技术 清华大学 33 周志鑫 47 信号与信息处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二部技术局 34 房建成 47 导航、制导与控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5 赵葆常 74 光学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36 郝 跃 55 微电子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7 相里斌 46 光学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38 凃国防 59 通信与信息系统 中国科学院大学 57 滕锦光 49 结构工程 香港理工大学 58 潘树明 76 磁性材料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191人!2021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
    关于公布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的公告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初步候选人名单予以公布。  中国科学院  2021年8月1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共191人,分学部按姓氏拼音为序)(数学物理学部35人)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推荐人姓名或推荐渠道1陈松蹊59数学地球物理、数学北京大学院士小组2戴子高56天体物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汪景琇、景益鹏、崔向群、武向平3樊 菁55稀薄气体动力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院士小组4封东来48实验凝聚态物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龚新高、潘建伟5黑东炜51实验核物理学西北核技术研究所院士小组6胡江平49凝聚态理论物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向 涛、谢心澄、陈仙辉7金奎娟(女)56光物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郑厚植、徐红星、方 忠、李儒新8李存标58流体力学北京大学陈十一、张维岩、邓小刚9李嘉禹58基础数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邦河、田 刚、陈恕行、叶向东10李 骏60数学复旦大学洪家兴、陈恕行、席南华、田 刚11梁作堂56理论物理山东大学马余刚、赵红卫、高原宁12刘仓理59武器物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士小组13马琰铭48高压物理吉林大学徐红星、谢心澄、龚新高14马余强56软物质物理南京大学邢定钰、谢心澄、林海青15彭联刚63基础数学四川大学李安民、陈永川、文 兰16阮勇斌58基础数学浙江大学励建书、李安民、王诗宬、龙以明17沈 健53凝聚态物理和磁学复旦大学马余刚、郑厚植、沈文庆、龚新高18史生才56天体物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汪景琇、景益鹏、杜江峰、武向平19苏 刚55凝聚态理论中国科学院大学孙昌璞、高鸿钧、吴岳良、常 凯20唐梓洲58基础数学南开大学鄂维南、王诗宬、周向宇、张伟平21田 野49数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洪家兴、莫毅明、孙斌勇、周向宇 中国科协22万宝年59磁约束等离子体物理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欧阳钟灿、张 杰、詹文龙、武向平23王楠林57凝聚态物理北京大学赵忠贤、汤 超、王恩哥24王雪华57光学中山大学蔡荣根、解思深、罗 俊25王亚愚46凝聚态物理清华大学陈仙辉、朱邦芬、薛其坤26王玉鹏56凝聚态理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向 涛、王恩哥、李家明、欧阳钟灿27魏苏淮63凝聚态物理、半导体物理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孙昌璞、朱邦芬、林海青28夏克青63流体力学南方科技大学陈十一、陆夕云、何国威29杨 彤55数学香港城市大学李邦河、江 松、莫毅明30尤建功58数学南开大学叶向东、龙以明、文 兰、张伟平31张 平51数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陈恕行、陈志明、周向宇、汤 涛32张 旭52数学四川大学马志明、陈志明、袁亚湘、李安民、 彭实戈33周兴江55凝聚态物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鸿钧、王恩哥、赵忠贤34朱小华52基础数学北京大学洪家兴、汤 涛、张继平35邹冰松57理论物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赵政国、孙昌璞、陈和生、蔡荣根(化学部29人)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推荐人姓名或推荐渠道1卜显和56无机化学南开大学赵宇亮、程津培、严纯华、陈 军、 洪茂椿、陈小明2曹 荣54无机化学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俞书宏、陈新滋、洪茂椿、樊春海3陈春英(女)52分析化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白春礼、李景虹、马大为、樊春海、 赵宇亮4陈永胜58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南开大学陈 军、周其林、杨玉良、安立佳、 包信和5迟力峰(女)63物理化学苏州大学刘忠范、侯建国、孙世刚、李永舫6方晓红(女)52分析化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任詠华、白春礼、赵宇亮、谭蔚泓7房 喻64物理化学陕西师范大学田 禾、曹 镛、李 灿、张 涛8郭 林56无机化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玉良、张洪杰、于吉红、江 雷9李 隽59物理化学清华大学张洪杰、李亚栋、杨金龙、方维海、 张东辉、张 涛10李峻柏56物理化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张 锦、安立佳、姚建年、赵东元 韩布兴11刘买利62分析化学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柴之芳、张玉奎、江桂斌、叶朝辉12刘 育67有机化学南开大学丁奎岭、田 禾、赵进才、吴骊珠 陈 军、岳建民13路建美(女)60化工(分离工程)苏州大学柴之芳、段 雪、徐春明、张 锦14马光辉(女)56生物化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谢在库、李静海、李洪钟15马於光57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华南理工大学曹 镛、支志明、李永舫、高 松16毛兰群54分析化学北京师范大学柴之芳、施剑林、赵进才、李亚栋、 杨秀荣17乔金樑6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谢在库、吴 奇、杨玉良、杨万泰18帅志刚58物理化学清华大学朱道本、李 灿、曹 镛、方维海、 周其凤19田 阳(女)52分析化学华东师范大学杨秀荣、施剑林、谢 毅、韩布兴20王梅祥60有机化学清华大学唐 勇、黄乃正、周其林、冯小明、 李景虹、张 希、席振峰、程津培、 麻生明21谢素原53无机化学厦门大学郑兰荪、孙世刚、谢 毅、于吉红22邢献然57无机化学北京科技大学李玉良、钱逸泰、冯守华23杨 震61有机化学北京大学谢作伟、涂永强、吴骊珠、程津培、 吴云东、黄乃正、席振峰24俞 飚53有机化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林国强、丁奎岭、黄乃正、麻生明、 马大为25元英进57生物化工(合成生物学)天津大学彭孝军、段 雪、姚建年林圣彩57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厦门大学程和平、孟安明、韩家淮15鲁友明
  • 年底报预算,国仪量子超多国产好仪器任你选!
    9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以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来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9月2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共同发布关于加大支持科技创新税前扣除力度的公告,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9月28日,中国人民很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2000亿元以上,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10个领域的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一揽子的财税补贴政策,为多种设备的更新采购带来了重大利好! 欢迎选购国仪量子系列产品
  • 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
    关于公布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的公告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2013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9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现予公布。 201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共53人,分学部以姓氏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9人) 化学部(9人)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人) 地学部(10人) 信息技术科学部(7人) 技术科学部(9人) 201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 (按英文姓氏音序排序)
  • 2011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增选公示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建议,全体评审委员会委员同意,增选“上海光源团队”为2011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现将“上海光源团队”相关材料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1个月内为异议期。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该候选集体如有异议,应以书面形式向中国科学院科技奖励管理部门(计划财务局)提出,我们将本着对异议提出者负责的态度予以严格保密。   以单位名义提出的异议,应在异议材料上加盖单位公章,并写明联系人地址、电话和电子信箱。   以个人名义提出的异议,应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并写明本人工作单位、联系地址、电话和电子信箱。   联系单位: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知识产权处   联系人:吕连清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政编码:100864   联系电话:68597360   传  真:68597311   Email:lqlv@cashq.ac.cn   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   2011年12月14日   上海光源团队   研究集体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上海光源是我国迄今建成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和多学科研究平台。在近十年的方案优化和技术预研基础上, 上海光源团队在52个月内完成了设备研制、工程建设和调试运行。国家验收报告结论为:“上海光源以世界同类装置最少的投资和最快的建设速度,实现了优异的性能,成为国际上性能指标领先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是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上海光源建成”被评为200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上海光源70%的设备为国内研制,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推动了我国相关领域的高技术发展。上海光源在世界首次实现了软土地基上超大规模亚微米束流振幅控制,成功地完成了世界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众多先进技术的高度集成,表明我国在先进同步辐射装置这类超大规模、超高精度和超高稳定光机电设备的研发能力上有了大幅度提升。   上海光源建成后立即对用户全面开放,两年多来,已有来自217个单位的3000多位用户在十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了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已发表SCI-1区论文72篇,包括Nature、Science、Cell论文8篇及其子刊论文13篇),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上海光源已经成为我国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培养凝聚优秀人才的重要多学科研究平台。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及主要科技贡献:   徐洪杰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主要科技贡献:工程经理,全面负责工程建设和装置研制工作,并直接负责上海光源科学目标的确定和光束线站工程建设。   赵振堂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主要科技贡献:工程副经理,主持完成了上海光源三台加速器的初步设计和预制研究、工程设计与设备制造、安装调试和总体调束。   陈森玉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主要科技贡献:工程总顾问,主持完成了上海光源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预制研究工作。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及工作单位:   丁 浩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汤 杰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刘德康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张福余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殷立新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戴志敏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李德明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何建华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肖体乔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方国平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上新 | IKA RC 2 lite - 循环冷水机的理想之选
    一款怎样的循环冷水机会让你怦然心动?是环保型机器,不错的制冷功率?贴心设计,滤网的快速清洗、直观的液位显示?还是超高的颜值,大气的形象?RC 2 lite 可以满足你对经济型循环冷水机的全部期许!理想之选RC 2 lite循环冷水机是基于客户对冷水机的基础需求而开发出的一种新型设备,其聚焦于每一项功能带给客户的价值,再进一步实施研发、设计以满足这个产品诉求,并最终在注重质量、功能与安全的前提下应运而生。一睹为快 一见钟情始于颜值简洁大气的外观设计,经典的IKA 蓝白风格陷于才华有内涵 - 400w制冷功率能主外 - 配套旋蒸可控温 - -10℃~RT可视化 - 液位观察管环保者 - R290环保制冷剂可百搭 - 外循环应用的多能型冷水机忠于品质德国品质,2+1年质保*。周到细心的便捷设计。*完成官网注册,延保增加1年。关于IKA IKA是工业和科研领域全球领先的实验室仪器设备, 分析仪器设备和加工技术制造商之一。总部位于德国施陶芬, IKA的产品和技术服务于全球超过160个国家的客户。公司拥有超过900多名员工,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技术, 帮助客户获得成功。同时,IKA还与全球知名大学和科学家进行着密切的合作, 支持其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除了位于德国的总公司, IKA现在在美国, 中国, 马来西亚, 日本, 印度, 巴西, 韩国, 越南, 英国和波兰均设有独立运营的全资子公司。
  • 共46人!2023年两院外籍院士增选名单公布
    继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后,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23年外籍院士增选名单,共46人当选。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办法》等规定,2023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30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2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共30人,按姓氏英文字母排序)序号姓名国籍学科领域1迈克巴蒂Michael Batty英国地学领域2彼得布鲁斯 Peter G.Bruce英国技术科学领域3安德鲁库伯Andrew I.Cooper英国化学领域4唐纳德布鲁斯丁威尔 Donald Bruce Dingwell德国、加拿大地学领域5让皮埃尔加图索Jean-Piere Gattuso法国地学领域6约翰哈迪 John Hardy英国、美国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7切纳帕蒂贾格迪什 Chennupati Jagadish澳大利亚技术科学领域8穆罕默德卡西姆简 Mohammad Qasim .lan巴基斯坦地学领域9伯纳德麦利森 Bernard Malissen法国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10奇利齐马瓦拉 Tshilidzi Marwala南非信息技术科学领域11古姆麦克唐纳 Jim McDonald英国信息技术科学领域12克劳斯缪伦 Klaus Müllen德国化学领域13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 Konstantin S. Novoselov英国、俄罗斯化学领域14安德烈奥昆科夫Andrei Okounkov俄罗斯、美国数学物理领域15黄铭钧 Beng Chin Ooi马来西亚信息技术科学领域16斯万特帕博 Svante Pääbo瑞典地学领域17米歇尔帕里内洛 Michele Parrinello瑞士、意大利数学物理领域18马丁波利亚科夫Martyn Poliakoff英国化学领域19安吉卢比奥 Angel Rubio西班牙数学物理领域20菲利普¥约翰罗素Philip St.John Russell爱尔兰、英国数学物理领域21乐思伊瓦装姆尔森 Lars Ivar Samuelson瑞典数学物理领域22戴尔桑德斯 Dale Sanders英国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23乔纳森塞斯乐 Jonathan L.Sessler美国化学领域24凯伦司徒 Karen C.Scto美国地学领域25索鲁习索鲁习安 Soroosh Sorooshian美国、伊朗地学领域26尼尔斯克里斯蒂安斯坦塞斯 Nils Cristian Stenseth挪威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27盖博约瑟夫施德潘 Gabor Jozsef Stepan匈牙利技术科学领域28锁志刚 Zhigang Suo美国技术科学领域29劳埃德尼古拉斯特雷弗森 Lloyd Nicholas Trefethen美国、英国数学物理领域30袁钧瑛 Junying Yuan美国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中国工程院2023年外籍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16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名单(共16人,按学部排序)序号姓名国籍研究方向1张建伟德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2常瑞华美国信息光电子3KiNam Kim(金奇南)韩国电子工程4王江舟英国信息与通信工程5S. Ravi Pradip Silva(拉维席尔瓦)英国材料科学6Sang Yup Lee(李相燁)韩国合成生物学7张久俊加拿大电化学能源8Abbas Firoozabadi(阿巴斯费若扎巴迪)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工程9Derek Elsworth(德里克埃尔斯沃斯)美国非常规岩石力学10Ranjith Pathegama Gamage(兰吉特帕伽玛加米奇)澳大利亚矿业工程11王仰华英国应用地球物理12郝洪澳大利亚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13康健英国建筑声学14Seeram Ramakrishna(拉马克瑞斯纳西拉姆)新加坡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15Eric Daniel Jacques Gilson(埃里克丹尼尔雅克吉尔森)法国分子生物学、老年医学与衰老科学16Norbert Claude Gorin(高汉)法国血液学
  • 中国工程院:不良社会风气冲击院士增选工作
    中国工程院党组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发表了题为《加强和改进院士队伍建设》的文章。文章指出,院士增选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对院士增选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助选”、“拉票”行为已对院士增选造成干扰 “集成、包装”现象给院士增选工作增加了难度 增选中院士宽松讨论的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   同时,文章还指出,院士队伍建设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院士队伍现状与建设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的战略定位尚有很大差距。从总体上看,院士资源有限,有影响的战略科学家较少,部分二级学科院士很少甚至没有,难以满足国家对工程科技思想库建设的需求,影响综合优势的发挥 以院士为核心、各方面专家广泛参与的高水平、高素质、系统化的咨询专家队伍尚不健全,咨询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和完善 战略咨询工作有待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的法定程序。   文章称,中国工程院组织开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建设”研究,围绕该院院士队伍基本状况、国外工程院院士队伍现状和发展趋势、新时期工程科技队伍发展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发展及增选政策、院士科学道德建设等五个方面展开调研,形成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建设研究报告》。   文章提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已具备一定规模,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优势日益明显。建院18年来,共进行了10次院士增选,现有781位院士,其中资深院士194位。新当选院士的年龄逐步趋于合理,平均年龄从1999年的63.5岁下降到2011年的56.6岁 院士的学科覆盖率逐步提高,一级学科覆盖率为100%,二级学科覆盖率为76.8% 院士所在地区和领域分布更加广泛,30个内地省、市、自治区和香港、台湾都有院士,其中企业和研究院所占55.0%,高校占37.5%,其他占7.5%。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强调,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的院士制度,有利于凝聚中国科技界的精英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出主意、攻难关,有利于组织创新团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有利于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智慧才干。   针对院士增选工作,文章表明,中国工程院始终把保证质量放在首位,科学、民主、公开的院士评选制度日趋完善。在完善院士增选制度和评审、选举办法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坚持科学、民主、公开和质量第一的原则,高度重视对候选人的学术水平、科技成就与贡献、学风道德等方面客观、全面的评审 充分发扬民主,自觉接受监督,认真组织投诉调查,建立了一次选举、两轮评审、三层把关(专业组、学部评审和主席团审定)、多次投票的评审选举制度,并邀请候选人到会作自我介绍与答疑,严格执行院士投票2/3通过的选举标准,有效地保障了院士增选的质量。   同时,中国工程院也在文章中表示,院士增选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对院士增选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助选”、“拉票”行为已对院士增选造成干扰 “集成、包装”现象给院士增选工作增加了难度 增选中院士宽松讨论的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   就加强和改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建设,文章强调,将科学谋划院士增选工作,不断完善院士评审选举制度。中国工程院将进一步完善评审和选举办法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探索改进增选工作的有效途径。   ——强化责任,履行职责。注重保持院士队伍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规模,努力将符合院士标准和条件的杰出工程科技人才尽可能地选进院士队伍,保持院士队伍的朝气与活力,实现院士队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增选质量是院士队伍建设的生命线,必须坚持院士标准,把好入口关。   中国工程院章程规定:“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必须按照这两个“最高”的定位,严格把握院士的标准和条件,客观评价候选人的工程科技成就和贡献,科学研判候选人的理论水平和科技成果,高度重视对候选人的学风与科学道德方面的评审和把关。   ——严肃纪律,端正风气。在增选过程中,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反对各种浮躁风气和不良现象,严守增选纪律,认真做好投诉处理,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违纪人员,努力营造和维护良好的评审环境。
  • ATAGO(爱拓)REPO-5 折光旋光一体机新品上市 -----测定香精香料的折射率和旋光度
    一台顶三台,一台仪器三种测量显示参数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GB/T 14454 《香料通用试验方法》中的第四、第五部分使用折光法和旋光法的方法对香料进行折光指数测定。 各香精生产企业、卷烟生产企业为控制烟用香精的质量,通常需进行相对密度、折光指数、溶混度等物化指标的测定,折光指数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物理常数之一,作为液体纯度的标志,折光指数的测定受温度影响较大,若不在20℃恒温检测的情况下,折光指数的检测结果要进行换算,发现换算值与20℃恒温测定值存在较大的差异,折光指数和密度属于凝聚型性能,与分子结构密切相关,且具有相同的结果基础,因此,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香精香料公司生产了一系列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如:冰淇淋、饮料、休闲食品、休闲食品、糖果和家庭用品等,几乎所有的香精香料公司都需要对他们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纯度和一致性测试。一种理想的测试技术是密度/折光率,利用折光旋光仪联用测量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一种物质,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同时可作为符合HACCP规范的重要安全指标。 RePo-5折光旋光仪可测量仪器显示3种测量结果:折射率,Brix%和旋光度。适合于化工领域任何需要检测上述参数的样品,比如香精香料行业、化工原料行业等。其原理是根据旋光和折射率的检测原理样品。用户只需在样品槽内放置3ML的样品,按下START按钮,即可测量旋光性和折射率。折光旋光仪自动计算折射率、国际标准糖度、比旋光度、浓度。如果预先设定了上限和下限值,当样品超过设定范围,仪器也可以灯光报警。帮助香精香料生产企业、研究行业观察仅靠Brix无法查看的旋光度、折射率的构成成分比例。 国家标准规定中GB/T 14454.4-2008 《香料 折光指数的测定》,GB/T 14454.5-2008 《香料 旋光度的测定》,对香精香料产品既需要测试折光,又需要测试旋光的联用测量方法。 产品参数货号5015型号RePo-5 检测对象 折射率(化工原料) 测量项目旋光度,Brix (%),折射率,温度 主要特点 仪器显示3种测量结果:折射率,Brix%和旋光度。适合于化工领域任何需要检测上述参数的样品,比如香精香料行业、化工原料行业等。 测量范围AR旋光度: -5.00 至 +5.00°Brix (%): 0.0 至 85.0%折射率: 1.3278 至 1.5093温度: 15 至 40℃ 分辨率 AR旋光度: 0.01°Brix (%): 0.1%折射率: 0.0001温度: 0.1℃ 测量精度AR旋光度: ±0.1°(at 20℃)Brix (%):±0.2%折射率: ±0.0003 (1.3330时)温度: ±1℃ 温度补偿范围 Brix (%): 15 至 40℃测量时间12 秒环境温度15 至 40℃存放温度0 至65℃样品量3ml测量波长589nm光源LED电源四节AAA碱性电池防水等级IP 64规格101 x 160 x 38mm, 325g (仅主机) 欢迎用户邮寄样品资料,进行样品测量检测,ATAGO(爱拓)超过200种产品应用解决方案。
  •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增选名额、增选日程公布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于2021年1月1日启动,增选总名额为73名。除支持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特别名额6名外,数学物理学部12名、化学部11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名、地学部11名、信息技术科学部8名、技术科学部12名,其中支持新兴和交叉学科与数学领域7名。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重点关注的新兴和交叉学科为:数学地球物理(数学物理学部主推荐)、化学生物学(化学部主推荐)、生命科学与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主推荐)、环境科学(地学部主推荐)、信息科学与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科学部主推荐)、能源科学(技术科学部主推荐)。每个新兴和交叉学科支持1个增选名额,并划归主推荐学部使用。  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于2021年1月1日启动,增选总名额不超过88名。  《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国科学院关于组织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关于严肃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纪律的通知》、《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2021年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和《中国工程院关于严肃院士增选纪律的“八不准”》具体通知如下: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各位院士: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将于2021年1月1日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21年院士增选总名额为73名,其中支持新兴和交叉学科与数学领域7名,支持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特别名额6名。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应重点关注的新兴和交叉学科为:数学地球物理(数学物理学部主推荐)、化学生物学(化学部主推荐)、生命科学与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主推荐)、环境科学(地学部主推荐)、信息科学与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科学部主推荐)、能源科学(技术科学部主推荐)。每个新兴和交叉学科支持1个增选名额,并划归主推荐学部使用。  为加强基础科学领域院士队伍建设,在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中为数学物理学部增加1个名额用于数学领域。  73名增选总名额中,除支持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的6个特别名额须待特推小组评审推荐后再划归相关学部使用外,其余67个名额分配如下:数学物理学部12名、化学部11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名、地学部11名、信息技术科学部8名、技术科学部12名。  新兴和交叉学科名额以及特别名额的使用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二、每位院士最多推荐3名候选人,院士受常委会委托推荐新兴和交叉学科候选人不占院士个人推荐名额。  被推荐人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65周岁以上(1956年6月30日含以前出生)的候选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  三、凡2015年、2017年和2019年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2021年将停止1次被推荐资格。  四、推荐院士候选人需填写和提供《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推荐书(院士推荐用)》(以下简称《推荐书》)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推荐人附件材料》(以下简称《附件材料》)。  《推荐书》必须由院士本人使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电子文件填写 《附件材料》中的附件1(被推荐人基本情况)使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电子文件填写 《附件材料》中的附件2至附件6只需提供PDF格式的电子文件,无需再提供纸质件。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被推荐人仍须提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或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身份证明局出具的国籍证明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被推荐人国籍情况说明》纸质原件。  请推荐院士以电子文件形式从网上报送《推荐书》和《附件材料》中的附件1。电子文件从学部网站www.casad.cas.cn下载(使用方法及要求详见《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用户使用手册》)。请推荐院士通过专用系统获取用户名及密码(方法详见纸质正式通知),请妥善保管密码,专人使用。  《附件材料》提供者须提供《关于附件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被推荐人所在单位须出具《关于附件材料的保密审查证明》。  五、请于2021年3月31日前完成网上上报,并将以下材料寄送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以寄出邮戳为准):  1. 已经上报并打印签名的《推荐书》纸质件一份(不得使用签名章)   2. 已经上报并打印签名的《附件材料》附件1纸质件一份   3.《关于附件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纸质件一份   4.《关于附件材料的保密审查证明》纸质件一份   5.《附件材料》附件1至附件6、《关于附件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和《关于附件材料的保密审查证明》等材料的PDF格式电子文件(电子文件请用U盘存储,文件大小不应大于100兆,U盘不予退还)。  报送的所有材料纸质件必须与电子文件一致。报送的所有材料均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六、院士增选工作是院士队伍建设的根本,增选质量直接关系到学部和院士群体的声誉和社会形象,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坚持院士增选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保持院士增选这一片净土不受污染,维护院士这一国家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的良好声誉,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和每一位院士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近年来,院士增选工作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干扰。学部主席团对此高度重视,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被推荐人行为守则》等一系列文件。同时,为强化院士推荐责任,本次院士增选将在向社会公示初步候选人的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的同时,公布推荐人姓名或推荐渠道。  希望各位院士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严格把好院士的“入口关”。在增选工作中要避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同时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增选环境。如有违背增选纪律的情况,将依据《中国科学院学部纪律处分规定》和《关于严肃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纪律的通知》中的相关要求严肃处理。中国科学院关于组织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中国科协: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将于2021年1月1日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组织具有推荐资质的全国学会推荐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组织推荐的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总名额不超过60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不超过10名、化学部不超过10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不超过12名、地学部不超过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不超过7名、技术科学部不超过11名。  二、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要求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请制定严格规范的推荐程序和办法,坚持院士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避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推荐院士候选人要全面考察其学术水平和学风道德,严把法律和社会道德关。本次院士增选将在向社会公示初步候选人的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的同时,公布推荐渠道。如出现所推荐候选人被投诉情况,请负责进行核查并提供书面调查材料及意见。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推荐为院士候选人。  三、凡2015年、2017年和2019年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2021年将停止1次被推荐资格。  四、请于2021年3月31日前(以寄出邮戳为准)正式向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来函说明推荐工作情况,同时附上所推荐候选人的以下材料:  1. 已经联网上报并打印签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推荐书(学术团体推荐用)》纸质件一份   2. 已经联网上报并打印签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推荐人附件材料》(以下简称《附件材料》)的附件1纸质件一份   3.《关于附件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纸质件一份   4.《关于附件材料的保密审查证明》(由被推荐人所在单位出具)纸质件一份   5.《附件材料》附件1至附件6、《关于附件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和《关于附件材料的保密审查证明》等材料的PDF格式电子文件(电子文件请用U盘存储,文件大小不应大于100兆,U盘不予退还)。  《附件材料》中的附件2至附件6只需提供PDF格式的电子文件,无需再提供纸质件。  联网上报电子文件须于2021年3月31日前完成。所需“用户名及密码”已随本通知寄送,请注意查收,妥善保管,专人使用。相关材料的要求以及增选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详见附件。  报送的所有材料纸质件必须与电子文件一致。报送的所有材料均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各位院士:  2021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工作将于2021年1月1日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外国籍学者、专家可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以下简称“外籍院士”)。  二、外籍院士候选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推荐,每位院士可推荐1名候选人,每位候选人须有5名院士推荐方为有效。外籍院士候选人可由院士单独推荐,也可由院士联名推荐。院士联名推荐外籍院士候选人时,需明确1位院士为主推荐人,其他为共同推荐人。  三、在推荐外籍院士候选人时,除考虑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对我国科技发展和国际科技合作方面所做贡献外,还应适当注意国别及学科专业的分布,重点要关注发展中大国和科技实力较强的有特色的中小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候选人。  四、请推荐院士使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电子文件填写《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候选人推荐书》,并于2021年3月31日前完成网上报送和签名后的纸质件寄送工作(不得使用签名章,以寄出邮戳为准)。  电子文件从学部网页下载,网址为www.casad.cas.cn。使用方法及要求详见《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用户使用手册》。请通过专用系统获取用户名及密码(方法详见纸质正式通知),并妥善保管,专人使用。关于严肃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纪律的通知  各学部常委会、各位院士: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即将启动,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中国科学院学部纪律处分规定》《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保密守则》等规章制度要求,为保障相关工作有序进行,严把院士“入口关”,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特别重申和强调以下工作纪律和要求:  一、各学部常委会要担负起营造风清气正增选环境的主体责任  1.要注意营造畅所欲言的讨论环境,使院士们在会上愿意和敢于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  2.要求主审小组在介绍初步候选人时准确、客观地反映其学术成就和学风道德。  3.严格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对投诉信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核实,并提出明确处理意见。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要向参加增选的院士作出说明。  4.要向本学部所有院士传达本通知,并负责与本学部参与增选工作的院士签订《中国科学院院士遵守增选工作纪律承诺书》。  5.如本学部有违反增选纪律的院士,要将情况及时上报学部主席团,并按照《中国科学院学部纪律处分规定》和本通知要求作出及时处理。    二、广大院士须自觉遵守增选工作纪律  参加增选工作的院士须严格遵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中增选工作行为规范,并做到以下几点:  1.签署《中国科学院院士遵守增选工作纪律承诺书》,并于2021年3月31日前寄送至各学部办公室。  2.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电话、短信、微信、邮件、游说等)为候选人拉票(注:这里的拉票是指明确要求其他院士对某候选人投赞成票的行为,正常介绍和讨论候选人情况不在此列)。一经查明有拉票行为的,即取消本次增选选举权,情节严重的可停止下次增选工作权。  3.不得接受候选人及其单位影响增选公正性的任何礼品、礼金和宴请。一经查明有此类行为的,即在本学部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可取消本次增选选举权和停止下次增选工作权。如发现候选人或其单位有影响增选工作的请客、送礼等情况的,应及时向学部常委会举报。  4.收到投诉材料应及时送交本学部办公室,个人不得擅自出示和扩散。一经查明有此类禁止行为的,即在本学部内通报批评。  5.须遵守《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保密守则》,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泄露增选过程中对候选人的讨论、评价、投诉、调查处理意见以及表决结果等信息。一经查明有此类行为的,即取消本次增选选举权,情节严重的可停止下次增选工作权。  6.自觉抵制和反对增选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和不当行为。在增选过程中发现候选人有不当行为的,请以书面形式并签名向本学部常委会主任反映 在增选过程中发现院士有不当行为的,请以书面形式并签名向道德委员会主任反映。道德委员会主任隐去反映人信息后,再转交给相关学部常委会处理。  三、对院士违反增选纪律的行为将按照有关程序予以严肃处理  1.本学部内通报批评由学部主任会议决定。  2.取消本次增选选举权和停止下次增选工作权,由各学部常委会决定,必要时可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相关决定报学部主席团批准后正式生效。  3.经核查确有违反其他增选纪律的,按《中国科学院学部纪律处分规定》进行处理。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2021年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各位院士: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1日启动。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21年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88名。二、每位院士至多可提名3位候选人,院士可单独或联名提名。候选人获得3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3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2位。1941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院士,享有本次增选的提名权与选举权。 三、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1956年7月1日以后出生)。年龄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6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6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4位。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公安机关任警务技术职级、国家安全机关任专业技术职级的除外 军队行政干部不作为候选人,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除外。 2015、2017、2019年连续3次被提名至中国工程院和被推荐至中国科学院的有效候选人,2021年须停止1次被提名资格。 四、院士提名候选人时,在坚持标准和条件的前提下,要特别注意对长期工作在西部边远地区、工程科技一线及民营企业专家的提名,对优秀中青年专家的提名,对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以及本学部增选优先支持专业学科专家的提名。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强对被提名人科学道德、实际贡献和科研诚信等方面情况的了解,对《提名书》中主要成就和贡献的真实性进行把关。 要严格遵守《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中国工程院关于严肃院士增选纪律的“八不准”》,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增选环境。 五、本文所附的《提名书》仅限院士提名使用。请于2021年3月31日前,将相关材料提交中国工程院。通过邮寄方式提交的材料,提交日期以寄出地邮戳为准,材料寄出后请及时通知工作人员查收。具体要求如下。 1.提交由院士、候选人签字及候选人所在单位审核盖章的《提名书》原件一式4份,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系统生成的mdb格式数据文件及word格式《提名书》电子版光盘1张。《提名书》原件与电子版的内容须完全一致。《提名书》内容不得涉密。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系统及使用说明可登录中国工程院网站(www.cae.cn)下载。 2.《提名书》附件材料1套,包括科技奖项获奖证书复印件(不超过5项),发明专利证书复印件及其实施情况证明材料1套(不超过5项),论文和著作原件或复印件等材料(不超过10篇、册),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重要成果原件或复印件(不超过5篇、册)。附件材料须经保密审查,并提供加盖候选人所在单位公章的审查证明,如有涉密附件,仅能为秘密级。 如果被提名人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中国籍专家,须提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或澳门特别行政区身份证明局的国籍证明。如果被提名人为台湾省的专家,须在《提名书》的“在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贡献”栏中表述支持“一个中国”的申明。 3.提交候选人签字的《中国工程院关于严肃院士增选纪律的“八不准”》。 中国工程院2020年12月24日中国工程院关于严肃院士增选纪律的“八不准”  为了进一步守正扬清、端正风气、把好增选“入口关”,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院士队伍,使院士制度成为引导科技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强大正能量,现对院士增选有关纪律规定进行重申,并结合新的形势,提出以下“八不准”。 1.院士不准从事任何违背科学道德、损害院士声誉、可能影响院士增选公正性的活动,必须站在国家高度,客观公正地做好院士增选工作。 2.院士不准收受候选人及其单位赠送的礼品、礼金 谢绝候选人及其委托人的拜访,坚决抵制“跑院士”等不正之风。 3.院士不准参加候选人及其单位在增选期间组织的活动,确因学术交流需要参加的,须向所在学部书面报告,并不得领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讲课费、评审费、咨询费等。 4.候选人及其委托人、候选人单位不准通过任何方式向院士赠送礼品、礼金,从事助选拉票活动。 5.候选人及其委托人不准以汇报、请教、征求意见等名义拜访院士,为当选院士进行活动。 6.候选人不准有弄虚作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等行为,对个人以往有关学风道德和违规违纪问题须如实报告。 7.机关工作人员不准在提名、评审和选举过程中违规干预增选工作,不得收受候选人及其单位赠送的礼品、礼金。 8.所有参与增选工作的人员不准泄露增选过程中对候选人的讨论、评价、投诉及调查处理意见、选举结果等评审选举信息。 院士如有违反,视情节给予通报、停止提名权或评审权、劝其放弃院士称号、撤销院士称号等处理。 候选人如有违反,视情节在相关学部通报、取消其当次候选人资格、取消今后被提名资格等处理。 机关工作人员如有违反,视情节给予相应党纪政务处分。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日程安排
  • 关于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通知
    关于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噪声法》)已于2021年12月24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噪声法》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和谐安宁生活环境需要的务实举措,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为全面深入宣传和贯彻实施《噪声法》,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深入学习领会《噪声法》  《噪声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分类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是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法律保障。《噪声法》是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全面修订,修订后的《噪声法》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加防治对象,扩大法律适用范围。重新界定噪声污染的内涵,在坚持“超标并扰民”的判断标准基础上,将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纳入噪声污染的范畴;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同时依法享有获取声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噪声污染防治的权利;将工业噪声的范围从工业设备扩大到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将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纳入到交通运输噪声防治对象中;将噪声污染防治范围由城市拓宽到涵盖农村地区。  (二)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新需要,完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职责。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根据需要建立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协调联动机制;要求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县级以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将噪声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内容;要求声环境质量未达标的市、县人民政府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编制、实施声环境质量改善规划及实施方案,并向社会公开。  (三)着眼于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加强源头防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划定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域及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并向社会公开;制定、修改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规划时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合理安排土地用途和建设布局;完善产品噪声限值制度,对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工业设备、施工机械等产品,应当在相关技术规范或者产品质量标准中规定噪声限值;新增工业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相关规划防控要求,新增环境振动控制标准和措施要求,从源头防治噪声污染。  (四)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针对突出问题,加强噪声分类管理。一是对工业噪声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增加噪声重点排污单位监管要求。二是对建筑施工噪声,要求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施工的优先使用低噪声施工工艺和设备,并实施噪声自动监测。三是对交通运输噪声,加严新、改、扩建经过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交通项目的达标控制要求;增加交通项目运营、养护机构对车辆、线路等和减振降噪设施的维护要求;增加机场管理机构对机场起降航空器的噪声管理和监测要求;增加针对造成严重污染的交通运输噪声制定噪声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的要求。四是对社会生活噪声,要求公共场所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要求新建居民住房的房地产开发经营者应当公示住房受到的噪声影响、采取的防治措施等信息;规定居民楼内共用设施设备应当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相关标准要求等。  (五)着眼于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强化社会共治。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公共场所管理者、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人、志愿者等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鼓励开展宁静小区、静音车厢等宁静区域创建;新增自治管理规定,要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指导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人、业主通过制定管理规约或者其他形式,约定本物业管理区域噪声污染防治要求,由业主共同遵守;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人应当及时劝阻、调解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社会生活噪声扰民行为。  (六)着眼于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强化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明确不同违法行为的罚款额度或者处罚形式,完善噪声污染处罚机制,增强基层执法可操作性;对造成严重噪声污染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增设查封、扣押排放噪声的场所、设施、设备、工具和物品的强制措施;对未完成声环境质量改善规划设定目标的地区以及噪声污染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增加约谈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求其采取措施及时整改的规定。  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噪声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仔细研读《噪声法》条文,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立法基本原则和理念,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准确理解和把握《噪声法》的各项新制度、新措施、新要求。  二、广泛宣传,积极推动普及《噪声法》  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按照《噪声法》的要求,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主动向地方立法机关汇报,主动与负有噪声污染防治监管职责的其他部门对接,主动与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新闻单位沟通,充分利用不同的宣传渠道,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宣传和普及《噪声法》,提高社会各界对《噪声法》的认识,增强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公众等法律主体的守法意识,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切实保障《噪声法》的贯彻落实。  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和培训计划,加强对执法监管人员的专业培训,全面提升噪声污染防治监管水平。  三、完善配套,保障《噪声法》有效实施  我部将依据《噪声法》,组织制定《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相关法律要求得到贯彻实施;抓紧制修订相关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及时总结《噪声法》实施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通过研究制定相关执法解释等方式予以明确,保障《噪声法》落地见效。  地方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结合地方工作实际,根据《噪声法》要求,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推动地方政府明确有关部门的噪声污染防治监管职责,按实际需要建立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协调联动机制。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地方人大常委会和政府,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设工作。  四、强化执法,全面贯彻落实《噪声法》  市、县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将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执法活动纳入执法检查计划,并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创新监管手段和机制,严格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地方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地方人民政府加大各相关单位执法能力建设,主动与其他有关部门和司法机关沟通协调,建立健全衔接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噪声法》的有效实施。  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做细做实各项工作,真正学习好、贯彻好、执行好《噪声法》,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防治噪声污染,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活环境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部  2022年2月19日  (此件社会公开)  抄送:机关各部门,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2年2月21日印发
  • 中国科协关于开展2022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遴选活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2022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遴选活动的通知各有关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秘书处(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学会工作负责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中国科协以推动实验技术人员评价改革为目标,开发建设了中国科研仪器案例成果数据库(https://ash.nrii.org.cn/#/Header),提供科研仪器案例报告免费发表和开放获取服务。现面向全国实验技术人员开展2022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遴选活动,具体事宜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承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征集内容本次征集的案例须能够对仪器操作和改进、实验室改造、实验流程标准制定等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充分体现实验技术人员解决专业问题的实绩、贡献、能力。主要征集但不限于以下类型的案例:(一)科研仪器设备案例1. 科研仪器应用;2. 实验技术和方法开发;3. 标准规范研制;4. 科研仪器维修维护;5. 科研仪器升级改造;6. 科研仪器整机研发、关键零部件研发;7. 科研仪器验证评价、可靠性评价;8. 专业技术培训。(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案例1. 专业化实验室建设和改造;2. 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研究;3. 实验室安全与质量控制体系。三、征稿要求1. 未在期刊、图书等正式出版物发表的案例均可投稿。2. 作者应保证所提交的案例材料的原创性、真实性、科学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作者自行承担相应责任;如发现造假,取消参评资格。3. 以WORD和PDF文档格式提交,文字控制在4000字以内,需附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写作的具体要求可参照案例库写作模板(https://astcaibian.nrii.org.cn/Editor30/PromptPageInfo.aspx?t=v&c=3)。4. 报告中可配有相应的图片和表格,照片和图片要求具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5. 报告中可提供相关视频,要求视频声音、图像清晰,视频时长控制在3分钟以内,大小控制在150MB以内,视频请提交MP4格式文件,注意保护视频中人员和单位隐私。6. 作者应按照要求提供版权声明等相关证明材料,享有报告的著作权,将报告上传至案例库官网即视为其同意将该作品的修改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复制权、发行权、开发制作成数字产品并复制发行的权利,免费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专有行使,该授权无期限及地域限制。关于撰写要求本通知未尽事宜,请参照《科研仪器案例库投稿须知》(https://astcaibian.nrii.org.cn/Editor30/PromptPageInfo.aspx?t=v&c=1)。四、投稿方式征集活动面向个人、团队或单位。全国与科研仪器相关的实验技术人员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均可参加。五、组织实施自通知发布日起,请通过“科创中国”科研仪器案例库案例采集系统(https://ash.nrii.org.cn/#/Header)进行案例投稿(点击首页上面的“我要投稿”按钮,打开作者投稿登录页面,点击登录页面中的“注册”按钮完成注册后,登录系统按要求完成投稿)。中国科协将委托承办单位组织专家对稿件进行同行评议,通过审核的文章将在案例库平台以开放获取方式(CC-BY-NC-ND4.0协议)公开展示。中国科协将从通过审核的案例中择优遴选一定数量的优秀案例授予证书。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六、时间安排案例征集时间:通知发布之日至2022年10月15日结果公布时间:2022年11月下旬七、联系方式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联系人:王寅秋 王素联系电话:010-68571884 010-68581259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活动组织):联系人:杨娟 张丽娜联系电话:010-82800700 010-8210582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支持):联系人:朱明皓联系电话:010-82319733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2022年6月21日
  • 王选:汉子激光照排系统之父——2001年度获奖人
    王选,江苏无锡人,著名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1937年2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历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等职。现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有人称王选是“现代毕昇”、“中国汉字激光照排之父”、“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先驱”,而王选认为自己是一个“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过时的科学家”。   2月13日上午11点多,很多刚从春节的放松状态转而开始工作的人们都接到一条来自新浪网的短信新闻——“王选因病去世”。   2月17日,为纪念王选,搜书网征得出版社和作者的同意,采用王选一直关注和支持的方正Apabi技术制作了《王选的世界》电子书,并提供全书免费下载。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如果没有当年王选及其团队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我们就不可能享受到今天的报刊印刷、中文短信、电子邮件等技术所带来的便捷。   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引发现代中文印刷革命   王选曾荣获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毕昇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科技大奖。他的获奖理由是什么?普通人如何来理解他的学术贡献?   1991开始与王选并肩作战的同事、北大方正集团原副总裁、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原副所长刘秋云称自己是王选的“高级秘书”。他这样阐释王选的学术贡献——“现在你去报摊上随便买一份报纸杂志,很大程度上可能采用的是方正的技术。”   20世纪初,国外出现了一种利用照相原理来代替铅活字的排版技术——“西文打字机”加“照相机”。70年代,国外印刷业发展到了激光照排机第四代,而中文印刷业却还停留在汉字的“铅与火”时代。   1974年,电子工业部等五单位发起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748工程”。北大数学系讲师、王选的夫人陈堃銶得知这个信息,立即告诉在家养病的王选,王选再也躺不住了。当时,国内已有5家院校和科研单位申报承担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王选决定参加这场竞争,“因为它的难度和价值吸引了我”。   汉字字形信息量太大,是中文信息处理系统最大的难题。要把汉字信息存储进计算机,就要把汉字变成点阵来表示。一个5号字的正文字,至少需要100×100点阵,大号字体甚至需要1000×1000以上点阵。汉字的常用字在3000字以上,印刷用的汉字多达2万多,加上每个字都有50多种不同风格的字体和50多种大小不一的字号,如果都用点阵来表示,信息量高达上千亿字节。那些日子,王选满脑子的汉字横竖弯勾,连做梦也尽是笔画,终于想出了用数学方法计算汉字轮廓曲率。经过几个月的工作,他让庞大的汉字字模减少了500倍,扫清了研制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最大障碍。   1975年11月,北京召开汉字精密照排系统论证会,王选抱病参加了会议。当时,王选的方案在多数人听来就像是“天方夜谭”,有人甚至说这是玩数学游戏。回家后,陈堃銶开玩笑说:“咱们还是算了吧。”王选认真地回答:“干!不到长城非好汉。”   从此,王选几乎放弃所有的节假日,努力使自己的方案完善并具体化,一步步解决高倍率汉字压缩和高速不失真还原轮廓汉字等难题。电子部“748工程”办公室得知王选的方案后,组织专家进行了全面考核。1976年6月,王选的方案完成了模拟实验,获得了一致好评。同年9月,“748工程”中的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研制任务,正式下达给王选所在的北大。   同时,英国蒙纳公司凭借着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也正在加紧研制汉字激光照排机,想占领中国市场。面对双重压力,王选加快了自己的工作进度,带领一帮年轻人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1979年7月27日,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第一台样机调试完毕。大家围在样机旁,紧张地注视着,机房里只有敲击计算机键盘发出的嗒嗒声。一会儿,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了八开报纸的一张胶片,王选兴奋紧张地接下这张可以直接印刷的胶片。1980年,支持这套系统的电脑软件,包括具有编辑、校对功能的软件也先后研制成功,并排印出第一本样书。   之后,王选和他的同事又研究起了实用性的激光照排机。在山东潍坊计算机公司支持下,寓意为“中华之光”的华光电子排版系统生产出来了。1985年,新华社第一次采用华光机排出了新闻日刊 1986年,《经济日报》在华光机支持下,成为全世界第一家采用屏幕组版、激光照排的中文日报社,并于1987年出版了国内第一张激光照排、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   那时,王选有一个习惯——随身带着一个放大镜,到外地出差时,买一份当地的报纸,用放大镜仔细看,辨认是不是方正的排版系统做的,看这个排版系统排出的有什么优缺点。令他高兴的是,后来使用方正系统的报纸越来越多。   王选的老朋友、北京大学电子学系教授金东瀚说,那时王选身体不太好,但为了工作常常夜宿实验室。“那时候的王选外表看起来也很平和,但是做起项目来非常用心,而且有种志在必得的霸气。”   目前,北美欧洲的华文报纸基本都采用方正激光照排系统。其实,并不只是中文,已有100多家日文报刊采用方正激光照排系统。王选的学生、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方正电子公司数字内容事业部技术总监汤帜介绍说,方正集团在1997年成立了日本方正,“攻占”日本市场。“1995年,王选老师带领我们去日本参加了一个排版方面的展示会,我们发现自己的技术有新的突破点,比日本的先进,能打开市场,给我们以很大的信心。王选老师说光做中文排版是不够的,必须拓展市场。”   贡献的真正含义: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   800多年前,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泥做了些小字模来印刷 但并未在中国得到推广运用。400年后,欧洲谷腾堡发展了活字印刷技术,用来大规模印刷《圣经》和其他图书。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活字印刷的发明,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才有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之所以在中国被束之高阁,除了封建制度和生产力落后等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汉字数量庞大,这也是中文印刷业自动化的困难所在。西方的拼音文字只有20多个字母,加上各种大小的字体,印刷字模也不过100多个 而汉字有5万多个,一个字就需要一个字模,还有各种不同字体和大小不一的字号。   汪成为院士在上世纪70年代因为同样研究计算机而认识王选夫妇,被王选认为是最了解自己的人。2004年6月,中国工程院成立十周年大会上,王选主动推荐汪成为介绍自己的事迹。“中国工程院有4位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要由别人来介绍他们的事迹,王选夫妇推荐说找老汪吧。由于是王选亲自点名,我认真写了稿子,反馈给王选本人审阅,王选仔细看过后,写了一封信给我,认可了我的介绍稿,并说老汪对我太了解了。”   汪成为认为,王选的贡献不仅仅突破了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技术的普及,保护和传承了中华文化。   “上世纪80年代,我开始研究中文信息处理,受钱老(学森)的启发,我逐渐认识到软件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信息时代就是以信息技术来支撑文化,一定要把信息资源建设、软件建设放在新文化建设的视角和高度,要增加历史使命感。现在的人越来越多地使用电脑打印、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方式来交流,这实际上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准则和文化习惯。现在,中国网民占全世界第二位,但我们所掌握的网络资源,只是占全世界的3%多 而所有这些资源中间,汉字的网络资源更少,这影响到我们的新文化建设。”   汪成为院士说,1986年曾与王选谈到计算机软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王选对我说,我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并不单纯是一项技术,而是个很好的载体,保护和促进了我们的汉字,乃至中华文化的发展。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就是国家对他的贡献的认可,评委们高度评价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所以王选被选为2001年度的获奖者”。   科技成果产业化:科学家也要有市场思维   1980年,第一本用国产激光照排系统排出的样书《伍毫之剑》在“北大方正”诞生。成果得到了政府和学校的承认,但王选又陷入另一个苦恼:他们的成果不被用户采纳。   这种苦恼在1984年达到高潮。1984年年底,在一个“论证中国的照排是否需要引进”的中国专家论证会上,除了新华社的一位技术人员以外,所有的专家都赞成必须引进。就连对他们一贯相当支持的电子工业部资深专家也说,北大的系统是落后的,要引进国外的来促进自己的发展。甚至有人说“北大设计的系统即使搞出来也是落后的”。但王选的信心一直没有动摇,坚信自己设计思想的先进性,坚信只要改善硬件设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完全可以在竞争中取胜。1989年底,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英国蒙纳公司、美国王安公司等先后放弃竞争,退出了中国。   1986年,北大新技术公司(方正的前身)担负起北大研究成果的市场转换工作。王选找到“748工程”的协调负责人,提出将北大直接作为生产单位参与激光照排系统的开发生产,把科研成果变成产品,推向市场,抢占市场份额。第二年,北大诞生了“方正”,这是王选麾下的一个公司,担负研究成果的生产任务。   北大方正靠激光照排这项创新的技术起家,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创业过程。1996年,方正集团收入增长到40亿元。掌握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无疑在市场中可以轻易地处于垄断地位。但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持续创新研究下一代核心技术显得非常重要。在发展势头极猛的时候,王选居安思危,提出“成功是失败之母”。经过近两年的技术沉淀,2001年方正推出了由汤帜领衔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核心技术——阿帕比数字版权保护系统(Apabi DRM),这时正值互联网企业处于惨淡经营的时期。2003年底,方正阿帕比获得了信息产业部重大技术发明奖,eBook业务也已经开始赢利。   王选反复向方正员工强调要“顶天立地”,“顶天”是要求技术一流,“立地”是要求产品实用。   自主知识创新:采纳三个“高”法   在自主知识和技术创新备受关注的今天,王选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自主创新到底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汪成为院士说:“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航天部的工作涉及中文信息处理。我们组团去日本考察,因为日本有片假名、平假名,也有汉字处理。我仔细看了日本的技术,回来后又与王选进行了交流,进一步感到王选的方案大胆、超前、有创新。”   汪成为院士说王选的工作有三个创新点。   第一,选择高分辨率的字形描述方法。比如“王”字,以前是一点一点组成的,王选认为这种做法是没有前途的,所以他采取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矢量方法。实事求是讲,矢量方法并不是王选发明的,当时世界上也有人在做,但要精确描述汉字,难度特别大。这就是王选给自己出难题了。高分辨率的字形描述方法使得能够描述书写体的细微末节之处,无论中文、英文还是日文,而且描述得很好。   第二,选择高倍率的信息压缩方法。可以用数码相机来类比,如果数码相机的像素高,照出来的相片就很逼真,但要传给别人则需较长时间 如果像素低,文件就不会那么大,就传得快。很多报纸当天晚上要在全国那么多地方同时印刷,就需要及时传输过去。王选用信息压缩的方法,满足了存储和传输的要求。   第三,选择高速方法还原(解压缩)。王选有很好的数学功底,用高速的解压缩方法满足了还原的要求。   王选很欣赏索尼公司名誉董事长井深大的观点——“独创,决不模仿他人,是我的人生哲学”。王选说独创绝不意味着闭门造车,而应该根据市场需要,大量吸收前人的好成果,分析自身的缺点。实践证明,“需要”和“已有技术的不足”是创新的源泉。   还有,多方面和跨领域的知识也是创新的源泉。王选1958年从北大毕业后从事了三年计算机硬件的研制工作,1961年决定转向软件,并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1962~1965年间软件方面的实践使王选大开眼界,才有可能在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中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技术途径。   近年来,跨学科的研究开辟了很多新领域。王选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可以更快地掌握前人的知识,了解其他领域的发展状况,更有效地进行国际交流,从而创造了超越前人的良好条件。   为什么能够成功:情商起决定性作用   “聪明”是熟悉王选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可是王选执著地认为,情商才是自己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王选10岁读小学五年级时获得了品德优秀生奖,那是他一生中第一次获奖,“我由此懂得了团队精神和人品在人生中的重要性。要想做好学问,先要做个好人。什么叫好人?季羡林先生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就是好人’。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算好人。’认识自己的不足,懂得要依靠团队,千方百计地为优秀的年轻人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是我能够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原因之一。”王选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离不开合作、离不开团队。对高新技术产业而言,团队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尤其显得重要。   王选读中学期间正值建国初期,班上第一个入团的王选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小学5年级被选为班长直到大学毕业,王选当了12年学生干部。王选说,当学生干部懂得要团结人,为别人考虑、为别人服务,长期的学生干部经历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只有把个人融入集体,才能体现完整的自我价值。这是一个人能够作出成绩的不可缺少的素质,尤其是学术带头人必备的素质。后来招研究生和方正招人时,王选也很看重他们是否曾经做过学生干部。   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每个人的成就都离不开他人的支撑。王选对此深有体会,他在文章中回忆道:“1961年我得病时,身体非常虚弱,同宿舍的同事董士海(现为北大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每天三顿为我从食堂打饭,还尽量买好菜给我。1966年我旧病复发,马秉锟、毛德行、陆钟辉等同事常常照顾我。每次去医院看病,他们都找来三轮车接送 马秉锟为我上街抓中药,由于是‘文革’时期,商店都被布置成书店,橱窗里千篇一律地陈列着‘毛选’,简直看不出哪是药店。马秉锟就骑车满街转,边走边用鼻子嗅,闻到药味儿再下车找药房。”   重用和善用人才:老骥伏枥,甘为人梯   “以后衡量我贡献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要看我发现了多少青年才俊。”离开科研第一线后的王选这样评价自己,并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改为“老骥伏枥,甘为人梯”。   “王选非常关心学生的工作生活。上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住房非常紧张。住房是留住年轻人的一个重要条件,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最关键还是待遇留人,待遇就是票子和房子。当时北大搞集资建房,王选毅然从技术转让费中拿出200多万元,建了50多套房子,刚来所里两年的年轻人就住上了两室一厅,工作年限更长的同志住上了三室一厅,这为我们所留住人才起了重要作用。”刘秋云回忆起王选的买房留人故事,“后来商品房渐渐多了,王选坚持给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奖励,让他们自己买商品房”。   王选眼光也很“毒”,能很快看出人才的优缺点。   汤帜当年是陪着别的同学到王选家来咨询考研的,但王选却独具慧眼发现了汤帜的才能,录取了他。坐在王选研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北大档案馆二楼、心怀感激之情的汤帜情绪激动,不住地拿掉眼镜擦眼泪。“我本科不是学计算机的,但数学成绩很好,程序设计得过北大的五四科学奖,动手能力很强。所以王选老师要了我做他的硕士研究生。”   王选曾在文章中写到选择汤帜的理由:“科学家是可以培养的。我作为博士生导师,在学生很年轻时,就能发现他们的异乎寻常之处。汤帜在硕士生期间,做了图形裁剪软件,难度很大。我后来问他:‘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汤帜回答说:‘想不出来再想,一直想到明白为止。’我当时就判定他将来会有出息。因为他对技术的痴迷程度超过常人。还有一件事也佐证了我的观点,当时的软件测试组组长曾对我说,汤帜编的程序错误极少。这是成为大软件设计师的基本素质。”汤帜后来成为中日文排版系统和电子书方向的技术带头人。1993年,28岁的汤帜被提拔担任研究室主任。   王选的学生肖建国现在是方正集团董事、当年报纸排版软件的主要开发人之一。王选评价他“具有异常的艰苦奋斗精神,善于从用户处吸取营养,准确抓住用户需要和市场需要,对软件的可靠性十分重视”。肖建国回忆说,“1985年我在北大读研究生,后来到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实习,从此20多年跟随王选老师学习和工作。王选老师对人的关心很细致。我从获得硕士学位到晋升教授仅用了四年半时间!我从未和他提出过我该晋升职称了,都是他主动安排的,而且每次提职后他也从未和我提及他是如何帮助我不断破格提职的,也从来没在我面前暗示过他的关照。”   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副所长邹维说自己就是王选重视人才的最好例子:“王选从收到我的求职申请,到亲自打电话通知我被录用,只用了11个小时。”邹维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董韫美院士的硕士研究生,28岁就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获奖人之一,但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后来到外企,拿着高薪却干得不快乐。到方正后,他先后领导过数学媒体、信息安全等研发工作,2004年初被任命为北大计算机所副所长,主持日常工作。   1993年2月,王选激流勇退,离开了设计工作的第一线。让他作出选择的是——像往年的春节一样,那年他还是在家里闭门搞设计。两个星期后设计完成,学生刘志红看了后对王选说:“王老师,您设计的这些都没有用,IBM的PC机总线上有一条线,您可以检测这个信号。”“这意味着我两个星期的研究成果成了笨拙设计。”学生的一句话,引起了王选的深思。“拿我自己来说,我的两次创造高峰是1964年从事软硬件研究(那年27岁)和1975年研制激光照排项目(那年38岁),那时的我是无名小卒。在工作中我常常会受到一些更‘权威’、但实际上对技术细节了解甚少的人的干扰。而我自己也慢慢成了计算机某个领域里的所谓‘权威’。但我心里清楚:我看的技术资料和文献已不如年轻人多,第一线的实践经验也不如年轻人丰富了。在计算机这种新兴学科领域,如果不掌握或不熟悉重要的技术细节是容易犯‘瞎指挥’错误的。我的创造高峰已过。我应该做我现在能够做的事,帮助那些有才华、有潜力、尚未成名的‘小人物’,他们需要我的支持。”   淡泊名利:评奖和奖金都是科研的副产品   王选最爱穿的就是白衬衫和布鞋,记者在2005年9月曾就院士增选和学风问题采访过王选,留下了这样的深刻印象。肖建国说,在他的印象中,王选只有一条领带,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来客人了,就掏出来戴上。   和老一代知识分子中的很多人一样,王选生活俭朴,一直都和妻子住在80多平方米的老楼里。方正集团很早就给他配了车,但是他经常骑自行车上班。   1998年,有记者采访王选时问,如果有机会成为百万富翁,会接受这笔在知识分子看来是天文数字的巨款吗?王选听了一笑:“1991年以前,计算所发奖金,我拿的都是二等奖。刘秋云对我说,你应该拿一等奖,要不别人怎么好意思拿?后来,我看到一个故事:孔子在鲁国做大夫时,发布了一条告令,凡是能解救回一个在国外遭受不平待遇的鲁国人,赏50金。孔子的一个弟子周游列国,花重金赎回很多人,却坚决不要赏金。孔子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他,说你不要以为这是你个人的高风亮节。你知道吗?因为你拒受赏金,使得很多人对救人质的事情不积极,这项政策也就无法推行下去。所以,你问的巨款如果是我的劳动所得,我会欣然接受,然后我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处理。”同年,王选将多年来获得的30万元奖金捐献给北大数学学院,设立“周培源数学奖学金”,以奖励在教学和科研中作出贡献的青年教师。   2002年,王选陆续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和北京大学科技奖励的1000万元奖金,只留了50万元给自己,900万元在北大计算机所设立“王选科研创造基金”,专门支持由科技创新和市场前景的研究开发。   学术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年轻人写文章都要把前辈老师署在前面,一是表示对前辈的尊敬,二是提升文章的“含金量”,方便发表。刘秋云说王选不是这样,“他认为是学生写的就是学生写的,不要署自己的名字,抢他们的功劳”。   王选曾经反复告诫学生,也多次在演讲和文章中呼吁:高技术和新产品是核心,评奖和奖金都是科研的副产品,科研人员不能为得奖而工作,要把为国民经济和科学事业作出实际贡献当做奋斗目标 有才华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不要把做官当成一种奋斗目标,也不要把当院士作为奋斗目标,如果老想着当院士,就不可能全心全意做好事业。   丰富的内心世界:京剧和科研都讲究“一招鲜”   从1975年到1993年的18年间,王选一直每周工作65小时,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京剧成为王选科研之外的业余爱好。   王选小时候每周都会被父母带着去有名的剧院看戏,家里也收藏了大量珍贵唱片,从1920年后还订阅了《京剧旬刊》等戏剧杂志。   汪成为院士回忆道:“上世纪60年代回上海家中养病期间,王选对京剧的钻研达到了巅峰。他体力不支,不能看专业书,就认真看那些杂志。一年后他对京剧历史和戏剧理论有了深入了解。从清朝同治年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著名京剧演员、唱腔流派甚至各派绝活儿,都能一一道来。因为我也很喜欢京剧,王选一有精彩的录音带就送给我,1998年中央组织一批科学家去北戴河旅游,在联谊会上我和王选都唱了京剧选段。”   王选还从京剧中总结了“票友经”——京剧与科技有相通之处,京剧讲“一招鲜”,名演员在保留剧目中都有一些绝招,所以久演不衰 科研也要有自己的特色,也要有“一招鲜”甚至“几招鲜”,这就是创新精神。京剧界讲一台戏就是“一棵菜”,生旦净末丑各行当一起托戏。搞科研项目,也需要团队精神。
  • 2017中国工程院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医药领域占7席
    p    strong 昨日(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网站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此次选举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其中医药卫生学部新增7人。 /strong /p p   新当选院士中,男性63人,女性4人,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6.37岁,其中,60岁(含)以下的57人,占85% 61岁至70岁(含)的10人,占15%,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占46.2%;研究院所18人,占26.9%;企业及医院18人,占26.9%。多位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以及长期工作在新疆、甘肃等西部边远地区的优秀专家当选,同时,外籍院士增选结果同步产生,本次增选共有18位外籍专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其中包括比尔.盖茨。 /p p   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工作于年初正式启动,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两条途径,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选人。6月4-10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会议,选举产生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205位。第一轮评审会议结束后,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了候选人材料公示、审核把关和投诉处理等工作,并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进行了备案。10月30日-11月3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和选举会议,经各学部选举和全院全体院士大会终选等程序,选举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 /p p    strong 附医药卫生学部新增工程院院士个人简介 /strong /p p    strong 乔杰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58fd1631-96df-4e25-8bd7-4d15ba5c65ad.jpg" / /p p    strong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strong /p p   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三届主任委员。作为科技部“生殖与发育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生殖细胞发育”首席专家,一直从事妇产科及生殖健康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从遗传学、表观遗传学角度对人类早期胚胎发育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临床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揭示疑难不孕症发病机制,优化辅助生殖技术方法,提高疑难不孕患者治疗成功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保罗· 杨森奖等 率领团队获批“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作为第一或责任作者在《Nature》、《Lancet》、《Cell》、《PNAS》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文章百余篇。 /p p strong   马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9780644d-f6f9-4145-a60f-784877659f4b.jpg" / /p p stro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strong /p p   妇产科学界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0年)和“973肿瘤侵袭转移” 项目首席科学家(2002年),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20年。现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兼妇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肿瘤侵袭与转移重点实验室主任。2017年0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p p strong   张英泽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3.JPE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cfd03ada-7008-46ee-aa57-1b3fd59001cd.jpg" / /p p strong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院长、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strong /p p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北省医师协会会长,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2016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张英泽教授及其团队主研的项目“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核心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临床应用”荣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p p strong   董家鸿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ebb1f2a4-1204-49ae-b41a-f184745d6b61.jpg" / /p p strong   清华长庚医院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strong /p p   在复杂肝胆胰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擅长肝胆胰肿瘤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复杂胆道病的外科治疗、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胆病、肝胆胰微创外科、肝胆胰疾病介入消融治疗等诸多领域。在国际上首创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和范式,创新和优化复杂肝胆胰外科技术。 /p p   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临床医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美国外科协会荣誉会士、欧洲外科协会荣誉会士、法国国家外科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国际消化外科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消化外科协会(ISDS)执行委员,国际外科、消化科和肿瘤科医师协会(IASGO)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华外科学会常委、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常委、国家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应用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肝脏肿瘤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整合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总编辑。 /p p strong   田志刚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d453da3e-758c-48a7-8987-cc48038da4f7.jpg" / /p p strong   中国科技大学医学中心主任、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strong /p p   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2014至今),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基金委医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历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所所长(1996-2001),山东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1989-2001),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2005-2014),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院长(2005-2014)。1982年山西医科大学医学本科,1985年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免疫学硕士,1989年白求恩医科大学免疫学博士毕业。1994-2001年之间作为访问学者多次短期赴美国NIH国立癌症研究所工作,曾任日本金泽大学国立癌研所访问教授(2001-2002)。2001年10月“百人计划”进入中国科技大学。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8和2011年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2008和2011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2012年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p p   strong  王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2fd41803-944b-4830-97a0-02d17024aa2a.jpg" / /p p strong   兰州大学校长助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strong /p p   王锐教授近三十年致力于多肽药物和手性药物的研究,获“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持续资助。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件,已授权30件,申请国际专利PCT1件。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28篇(一区和二区139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6的论文63篇,大于10的18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5.7,累计影响因子1349.76,篇均影响因子4.11,被引用6202次(据Google Scholar统计),其中被SCI引用5785次(据Web of Science统计), H指数为42。多篇论文被Nature出版集团等“亮点报道”,多篇论文为“高被引论文”。获美国汤森路透首届“中国卓越研究奖”,以表彰其1篇论文为中国五年内各领域共24篇最具影响力论文之一。“因在多肽科学创新性的贡献”获诺贝尔奖得主Merrifield任主席的国际评奖会授予的Cathay奖。被认为做出了“最有价值的原创性研究”,而被授予美国多肽Olson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专利奖、甘肃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高校青年教师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杰出成就奖和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p p    strong 李兆申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236e0860-8902-4a35-8ae6-e0583626cf79.jpg" / /p p strong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strong /p p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消化系病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主任,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所长,全军消化内镜中心主任,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内窥镜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以及亚太消化内镜学会培训中心主任。 /p p & nbsp /p p & nbsp /p
  • 赛默飞获选“2013中国最佳雇主上海30强”
    近日,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荣获由智联招聘与北京大学企业社会责任与雇主品牌传播研究中心联合评选的 &ldquo 2013中国年度最佳雇主上海30强&rdquo 称号。   赛默飞一直以来都践行&ldquo 以人为本&rdquo 的管理理念,并通过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和培训发展体系来保证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网络职业培训资源的赛默飞大学和发展大学生的培训生计划在赛默飞内部被广泛重视与推广。正是由于重视人才的管理理念,赛默飞在不久之前荣登由中国日报社21世纪英文报联合Universum优兴咨询评选出的&ldquo 2013中国大学生理想雇主100强&rdquo 榜单。   &ldquo 作为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赛默飞不仅专注于技术研发和进步,更重视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我们很高兴能荣登&lsquo 最佳雇主上海30强&rsquo 榜单,这是对我们工作环境、人才培养、技术优势、企业文化等多方面成就的综合肯定,&rdquo 赛默飞中国人力资源副总裁李晓彤女士表示,&ldquo 中国市场是我们的战略重点之一,优秀的本土化人才则是赛默飞在中国的发展之本。未来,赛默飞将继续加强在员工职业发展方面的投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平台,塑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培养积极的企业文化,令所有员工都能公平地获得更多提升机会,以此帮助实现赛默飞在中国市场的长远发展。&rdquo   2013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活动于2013年8月18日启动,在全国多个城市全面展开。此次调查基于智联招聘的数据平台,由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承担,致力于通过系统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调研方法,发掘中国优秀雇主,传播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并在展现优秀雇主先进探索经验和优秀品牌形象的同时,让更多求职者把握最新职场动态,深入了解最佳雇主,实现双赢。
  • 共计89名!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完整版名单公布(含外籍院士)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规定,2023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30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其中,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共计新增16名院士 。
  •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测分会关于征集和遴选智库专家的通知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测分会关于征集和遴选智库专家的通知各会员单位、相关单位:为有效推动我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域内专家的支持作用,做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的技术支撑、标准研制、政策谏言、宣教培训、技术论证、评审评价等工作,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测分会拟开展征集和遴选智库专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智库专家条件(一)热心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熟悉国家有关方面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社会经验;(二)自愿参加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测分会专家智库工作;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同等资格,且直接从事认证认可检验检测5年以上工作经历;(三)能参加、配合检测分会开展的相关工作,有相对自主的时间分配能力;(四)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可适当放宽。二、智库专家工作(一)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规划的制定(修订)和相关行业形势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二)参加检测分会组织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领域的专题调研,开展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技术咨询;参加检测分会组织的相关专项评审、评价、审定等工作;(三)根据自身所处单位情况和国内外相关信息,撰写有关形势分析、重大建议提案并形成报告;为本行业和相关行业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业务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四)智库专家纳入协会整体专家库,专家资源协会共享使用,并根据相应职责开展工作。三、智库专家权利(一)专家提出本人意见建议时,具有独立性,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二)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工作以及专家库的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三)参加行业业务教育培训;(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获得参与相关活动的劳动报酬。四、智库专家义务(一)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坚持原则,公正、客观地开展工作,不得弄虚作假;(二)积极参与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测分会组织的相关工作的研讨会,提供专业意见和方案;(三)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不得擅自披露相关信息,保守生产经营单位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四)及时填写和更新个人信息,记录和反馈参加工作或活动的情况,积极参与专家年度考评;(五)参加其他根据协会需要安排的工作。五、征集和遴选程序(一)申请入库专家应填写《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测分会专家智库特聘专家申请表》(见附件),并将申请表报送至检测分会联系人,无需报送纸质材料。(二)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测分会对申报专家进行审评遴选,确定专家智库拟聘专家名单并进行公示后,予以聘任,每届聘期四年。六、其他事项(一)截止时间:2022年3月20日(二)联系人: 周 新 电话:13601116002(同微信)马敬民 电话:010-65994480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测分会专家智库特聘专家申请表.docx遴选智库专家的通知.pdf中国认证认可协会2022年2月23日
  • 中国科协关于开展2023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遴选活动的通知
    各有关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秘书处(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学会工作负责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学会工作负责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人才评价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实验技术人才评价机制,中国科协开发建设了科研仪器案例成果数据库(https://ash.nrii.org.cn/#/),现开展2023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遴选活动,具体事宜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承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征集内容本次征集的案例须能够对仪器操作和改进、实验室改造、实验流程标准制定等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充分体现实验技术人员解决专业问题的实绩、贡献、能力。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围绕国产仪器开发、应用撰写案例,助推国产仪器示范推广。主要征集但不限于以下类型的案例:(一)科研仪器设备案例科研仪器应用;实验技术和方法开发;标准规范研制;科研仪器维修维护;科研仪器升级改造;科研仪器整机研发、关键零部件研发;科研仪器验证评价、可靠性评价;专业技术培训等。(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案例专业化实验室建设和改造;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开发等管理研究;实验室安全与质量控制体系等。三、征稿须知1.作者应保证所提交的案例材料的原创性、真实性、科学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作者自行承担相应责任;如发现造假,取消参评资格。2.以word文档格式提交,字数不限,需附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写作的具体要求可参照科研仪器案例库写作模板(可登陆https://ash.nrii.org.cn/#/,点击我要投稿-作者投稿系统-投稿须知进行下载)。3.报告中可配有相应的图片和表格,照片和图片要求具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4.报告中可提供相关视频,要求视频声音、图像清晰,视频时长控制在3分钟以内,大小控制在150MB以内,视频请提交MP4格式文件,注意保护视频中人员和单位隐私。5.版权声明可登陆https://ash.nrii.org.cn/#/,点击我要投稿-作者投稿系统-投稿须知进行下载。四、投稿方式登陆科研仪器案例成果数据库(https://ash.nrii.org.cn/#/)进行案例投稿(点击我要投稿--作者投稿系统--注册--填写个人信息--注册成功--登录--作者投稿--导航式投稿,注:若出现“此系统尚未正式开通!”弹窗,可以忽略提示,点击“继续”即可)。备用投稿方式:将案例原稿全文(word文档)、版权声明(签名扫描件)发送至ptzx@caas.cn,邮件标题注明“案例库投稿+题目”。五、优秀案例遴选中国科协将委托活动承办单位组织专家对稿件进行同行评议,从中遴选不超过100篇优秀案例授予证书,并将通过审核的所有投稿在案例库平台开放获取。对于组织实施效果明显、投稿案例质量较高的单位,中国科协也将以适当形式予以激励。六、时间安排案例征集时间:通知发布之日至2023年10月31日结果公布时间:2023年12月七、联系方式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联 系 人:王寅秋 王 素联系电话:010-68571884 010-68581259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活动组织):联 系 人:杨 娟 张丽娜联系电话:010-82800700 010-8210582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支持):联 系 人:朱明皓联系电话:010-82319733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2023年7月20日
  • 关于开展2023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遴选活动的通知
    各有关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秘书处(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学会工作负责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学会工作负责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人才评价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实验技术人才评价机制,中国科协开发建设了科研仪器案例成果数据库(https://ash.nrii.org.cn/#/),现开展2023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遴选活动,具体事宜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承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征集内容本次征集的案例须能够对仪器操作和改进、实验室改造、实验流程标准制定等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充分体现实验技术人员解决专业问题的实绩、贡献、能力。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围绕国产仪器开发、应用撰写案例,助推国产仪器示范推广。主要征集但不限于以下类型的案例:(一)科研仪器设备案例科研仪器应用;实验技术和方法开发;标准规范研制;科研仪器维修维护;科研仪器升级改造;科研仪器整机研发、关键零部件研发;科研仪器验证评价、可靠性评价;专业技术培训等。(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案例专业化实验室建设和改造;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开发等管理研究;实验室安全与质量控制体系等。三、征稿须知1.作者应保证所提交的案例材料的原创性、真实性、科学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作者自行承担相应责任;如发现造假,取消参评资格。2.以word文档格式提交,字数不限,需附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写作的具体要求可参照科研仪器案例库写作模板(可登陆https://ash.nrii.org.cn/#/,点击我要投稿-作者投稿系统-投稿须知进行下载)。3.报告中可配有相应的图片和表格,照片和图片要求具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4.报告中可提供相关视频,要求视频声音、图像清晰,视频时长控制在3分钟以内,大小控制在150MB以内,视频请提交MP4格式文件,注意保护视频中人员和单位隐私。5.版权声明可登陆https://ash.nrii.org.cn/#/,点击我要投稿-作者投稿系统-投稿须知进行下载。四、投稿方式登陆科研仪器案例成果数据库(https://ash.nrii.org.cn/#/)进行案例投稿(点击我要投稿--作者投稿系统--注册--填写个人信息--注册成功--登录--作者投稿--导航式投稿,注:若出现“此系统尚未正式开通!”弹窗,可以忽略提示,点击“继续”即可)。备用投稿方式:将案例原稿全文(word文档)、版权声明(签名扫描件)发送至ptzx@caas.cn,邮件标题注明“案例库投稿+题目”。五、优秀案例遴选中国科协将委托活动承办单位组织专家对稿件进行同行评议,从中遴选不超过100篇优秀案例授予证书,并将通过审核的所有投稿在案例库平台开放获取。对于组织实施效果明显、投稿案例质量较高的单位,中国科协也将以适当形式予以激励。六、时间安排案例征集时间:通知发布之日至2023年10月31日结果公布时间:2023年12月七、联系方式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联 系 人:王寅秋 王 素联系电话:010-68571884 010-68581259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活动组织):联 系 人:杨 娟 张丽娜联系电话:010-82800700 010-8210582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支持):联 系 人:朱明皓联系电话:010-82319733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2023年7月20日
  • 朗铎科技受邀参加《DL/T612电力行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规程》新版标准宣贯会议
    2018年7月16日,《DL/T612电力行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规程》新版标准宣贯会议在河南焦作山阳建国饭店隆重举行,100多位来自全国电力企业从事压力容器安全监督工作的领导和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朗铎科技携赛默飞世尔尼通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是为了贯彻落实《电力行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规程》新标准,为相关从业者进行新标准的宣贯和解读。 加强对锅炉压力容器的检查及过程监控,是确保锅炉压力容器装备安全的重中之重。一旦在压力容器的制造、安装等工作环节中出现材料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则将为后续压力容器的生产运行带来极为不良的安全隐患,甚至可能诱发安全事故,由此所造成的财产以及经济损失是不可估计的。 在锅炉压力容器的制造以及安装过程当中,使用赛默飞世尔尼通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可以对其材质和性能进行分析鉴定,能快速、准确地判断锅炉压力容器所用合金成份,可避免因材料选择不当或材料自身性能受限等原因而出现压力容器运行失稳等问题。对于防止锅炉压力容器错用材料,确保锅炉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帮助锅炉压力容器行业客户找到最适用的分析解决方案一直是朗铎科技所追求的方向,朗铎科技也一直致力于在国际最先进的检测手段与我国的锅炉压力容器行业发展之间找到最佳的接口。朗铎科技将继续为广大用户提供高精尖的设备及完善的解决方案,为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马云唱歌拍电影的时候,盖茨都当上院士了!原来外籍院士是这样选的......
    p  “今年增选了18位外籍院士,这是外籍院士人数最多的一届。”在27日举办的2017年中国工程院当选院士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李晓红院士介绍,今年新增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地域覆盖广,学科涉及全面,其中60岁(含)以下人数占比达85%,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p p & nbsp & nbsp 比尔· 盖茨为什么入选? /p p   在这份名单中,比尔· 盖茨的名字十分引人注目。关于比尔· 盖茨入选的原因,李晓红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比尔· 盖茨作为新兴产业的领军人物和美国工程院的院士,已经取得国际工程科技界的广泛认可。 /p p   “他与中国在工程科技领域开展了很多合作,据我所知,不久前还联合投资了一个核电站。”李晓红表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2a35cde0-2244-4027-9d9e-59f25c5dfd0d.jpg" title=" 盖茨.webp.jpg" / /p p   除了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在公布的外籍院士名单中,比尔· 盖茨的工作单位显示为泰拉能源公司,这家公司主要致力于核能的开发。目前比尔· 盖茨也已和中核集团开展合作,联合开发核电技术。 /p p   “我们工程科技界非常认同他。”李晓红说,希望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能对中美两国特别是在科技方面,作出更大的合作和贡献。 /p p   李晓红表示,这次加大了外籍院士的增选力度,旨在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扩大中国工程院人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声誉。此次比尔· 盖茨入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也向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今后工程院将吸纳更多的新兴领域工程科技的领军人物加入到中国工程科技的建设中来。 /p p   外籍院士是怎么选出来的? /p p   根据《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首先需要满足外籍院士的标准条件: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或在促进我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国籍专家、学者,可被提名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p p   外籍院士增选,与国内院士增选同期进行。外籍院士候选人,必须获得不少于五位院士的提名。每次增选,每位院士至多可提两名候选人。外籍院士正式候选人,由院主席团经过讨论并实行无记名投票确定。外籍院士由全体院士会议实行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参加投票的院士人数达到或超过应投票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选举有效 获得赞同票达到或超过投票院士人数三分之二者当选。 /p p   如此说来,即使是盖茨,当选工程院的外籍院士也是很不容易的。 /p p   未来新增院士可能会越来越年轻 /p p   新当选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占94% 女性4人,占6%。其中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6.37岁。李晓红介绍,本次新增的院士多位是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以及长期工作在新疆、甘肃等西部边远地区的优秀专家当选。通过这次增选,院士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覆盖和地区分布进一步改善。 /p p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座谈会上寄语新当选的院士,在工作中要主动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勇挑重担,建功立业。他希望新当选的院士们深入开展工程科技战略研究,服务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弘扬科学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p p   新当选院士代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蒋兴伟院士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他说,当选为工程院的院士,不是创新的终点,而是创新的起点。工程管理学部代表卢春房院士说,虽然61岁了,但壮志创新不言老,我愿意与大家一同奋斗,为国争光。 /p p   李晓红也表示,政治过硬,学风道德优良是这次院士增选的突出特点。他介绍,在增选过程中特别严明了政治纪律和学风建设,在致老院士和候选院士的信中,严禁拉票贿选。 /p p   针对新增院士年轻化的趋势,李晓红说,未来的的新增院士可能会越来越年轻。 /p p   中国工程院2017年当选院士名单 /p p   (按学部顺序排列,同一学部内按姓名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48cb88ce-01c8-45c3-84c6-2dd34f538261.jpg" title=" 机械.webp.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468ee7d6-4e2c-46bf-9305-3b56c767ad55.jpg" title=" 信息与电子.webp.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3234550c-1e4e-433d-8763-3bcc236c2272.jpg" title=" 化工.webp.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ab87ff64-2ef8-4f2d-9987-b04c09ab6313.jpg" title=" 能源.webp.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1227adee-a03a-4eac-be84-0ceb70addb80.jpg" title=" 土木.webp.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98af9e2b-4cfd-4f1d-b3da-9885db4cc98f.jpg" title=" 环境.webp.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72ce3566-4eeb-4da6-99a4-21ddb9b68bc0.jpg" title=" 农业.webp.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42128899-1de6-4d52-a1bd-50186bf61399.jpg" title=" 医药.webp.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aae177a7-ad94-43be-919f-4428efe0ffda.jpg" title=" 工程.webp.jpg" / /p p   中国工程院2017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 /p p   (按学部顺序排列,同一学部内按姓名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20e836d0-7b93-46f5-b125-c76a6bf6a786.jpg" title=" 外籍1.webp.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f97502d9-1aeb-4064-936d-801708176e7e.jpg" title=" 外籍2.webp.jpg" width=" 495" height=" 223" style=" width: 495px height: 223px " / /p
  • 出国要不要打疫苗?众多疫苗怎么选?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也通常是非常安全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并不常见。对旅行者来说,出发前接种合适的疫苗,是保护健康很好的选择。对前往特定国家的旅行者来说,有些疫苗接种则是出入境的必备要求。黄热病疫苗接种黄热病是由伊蚊叮咬传播的严重传染病。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要求,前往黄热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的旅行者应该接种黄热病疫苗。不少非流行国家也要求近期曾过境黄热病流行区的旅行者接种黄热病疫苗。黄热病疫苗预防接种后10天,绝大部分受种者可产生有效抗体,因此证书在首次接种后10天生效,疫苗的保护可持续终身,经过世卫组织预认证的疫苗,接种证明终生有效。常规疫苗接种应尽量完成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MMR),水痘(Varicella)等常规疫苗接种。带状疱疹发病率和后遗神经痛的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建议50岁以上的旅行者接种带状疱疹(Zoster)疫苗。其他旅行相关疫苗选择#01 甲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A甲型肝炎经消化道传播,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饮用水或与感染者密切接触而感染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可引起发热、恶心、腹部不适、黄疸等症状,成人症状一般比小儿严重。如前往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尤其是食品饮用水卫生条件较差地区,建议既往没有感染过甲肝的旅行者接种。灭活甲肝疫苗接种程序为2剂(分别于0月、6月注射)。对行程仓促的旅行者来说,接种1剂亦能产生较好的保护。#02 霍乱疫苗CHOLERA霍乱是经过摄入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或食物导致感染的急性消化道传播疾病。重症病例表现为大量水样泻,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近年来在非洲、中东多地暴发流行霍乱,尤其是战乱和灾后地区风险较高。国产的霍乱疫苗接种程序为3剂(分别于0天、7天、28天口服)。#03 四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MENINGOCOCCAL ACYW13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经呼吸道飞沫或人与人直接接触导致传播。患者常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流脑在世界各地散发,撒哈拉以南非洲“流脑带”地区在旱季常发生大暴发。建议前往“流脑带”地区人员接种。沙特阿拉伯对朝觐人员和申请工作签证人员要求接种,美国不少高校对住校生也要求接种。#04戊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E戊型肝炎多因污染的饮用水感染,亦可通过粪口途径直接造成人际传播,临床症状与甲肝相似。孕晚期、有肝病和免疫抑制的人员感染后导致严重疾病的风险高。建议前往欠发达地区尤其是食品饮用水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的旅行者接种。接种程序为3剂(分别于0月、1月、6月注射),行程仓促者接种1剂亦可提供保护。特殊背景下的疫苗接种建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国人员完成2剂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可在6个月后加强免疫。由于新冠肺炎和流感有类似症状,建议近期目的地在北半球的旅行者在国内接种当季的流感疫苗。特别提醒疫苗的保护率并非100%。即使接种过疫苗,也应该避免高风险行为,采取其他的疾病预防措施。由于每位旅行者接种情况、健康状况不同,旅行风险因素不同,旅行疫苗接种需要制定个性化方案。疫苗接种后并不能马上提供保护,因此在出发前应尽早接种疫苗。建议旅行者在出发前4至8周开始医学咨询和疫苗接种。当然,即使在临出发时,也不要放弃接种疫苗保护健康的机会。
  • 汤臣倍健身陷铅超标传闻 辟谣无果股价继续下跌
    虽然监管层称螺旋藻片经检测符合质量标准,但汤臣倍健辟谣无果,股价继续下跌。昨日,汤臣倍健收报50.03元,跌5.64%。   股价继续下跌   今年3月28日,有媒体报道称,汤臣倍健螺旋藻等产品铅含量严重超标,且超标比例达到100%。一时间市场为之哗然。   由于过量的铅在人体内慢慢积累,会酿成铅中毒。长期服用铅超标的螺旋藻,有可能影响造血功能,导致免疫力低下、贫血甚至肾功能损害。A股市场明星公司汤臣倍健的股价一时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3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称,受媒体关注的汤臣倍健螺旋藻片等经检测符合质量标准。   显然辟谣的效果并没有反映在二级市场的股价上。在3月29日和30日停牌两个交易日后,4月5日复牌交易的汤臣倍健继续大跌8.48%,昨日再次一度跌幅超过7%。三个交易日以来股价已经累计下跌11.25%。   重创机构   汤臣倍健的铅超标传闻虽然由监管层辟谣,但是二级市场的不理睬反应依旧让重仓的机构很“受伤”。   汤臣倍健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兴全基金旗下两只基金位列其中。兴全社会责任尽管去年四季度减持了20.94万股,但是依旧持有166.33万股,是汤臣倍健最大的流通股股东;而兴全有机增长灵活配置则持有80.89万股。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共计有30只基金持有汤臣倍健的股份,可谓名副其实的基金重仓股。   但是,铅超标的消息一出,机构离场的动作迅速。交易记录显示,4月5日高达14.50%的换手背后是机构买卖所致。有两家机构专用席位共计净卖出5923.23万元。但是同样有三家机构专用席位共计买入7326.06万元。所以不少业内人士称,从目前来看,此次汤臣倍健事件和此前双汇事件、重啤事件有本质不同,还需进一步观察。   而近日宏源证券发布的一则研究报告更是“力挺”汤臣倍健。报告称,汤臣倍健股价复牌当天曾触及跌停,随后在当日和次日开始反弹,市场负面情绪已经基本宣泄完毕,短期股价见底。“今年70%左右的增长以及未来两年超过60%的增长的预期依旧不改。”
  • 怎样才能选到合适有实惠的除湿机?
    怎样才能选到合适有实惠的除湿机?掌握除湿机的选购技巧除湿机无论是除湿效果还是使用感受都非常不错,因此逐渐受到大家的青睐。市面上除湿机产品也日渐增多,其中不少商家为了提高自己的销量,采取“降低价格”、“虚标参数”、“大送特送赠品”等来吸引眼球,消费者选购时需要多留个心眼。一、选择知名品牌除湿机一般作为耐用消费品,在使用期间出现故障时消费者需要制造商提供售后服务,对其进行检查、维修或更换零部件。知名品牌除湿机的制造商有一整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较好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消费者还可以去大型的家电销售商场购买产品,其能够提供长期、优良的售后服务。二、确定外壳材质类型 除湿机铁皮外壳和塑钢外壳两大类型。铁皮外壳除湿机有价格低廉的好处,但也存在噪音大,适用的环境面积小和安装不够美观的缺点。全塑钢将抽湿机全塑钢化,可降低室内环境的噪音,安装美观,适用的环境面积大,可选择的款式型号多样。三、确定除湿量要求 选购除湿机产品时,一般按住房面积每平方米20W的制冷量来计算选择除湿机的能力。通常,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可采用250W制冷量的全塑钢抽湿机 30平方米以上的客厅或房间,需采用500W以上制冷量的落地式除湿机。但消费者在选购时还要考虑到使用空间的实际情况,如空间的格局、开放程度、太阳照射的强度、通风、人员数量等问题,如与其他地方连通在一起,或太阳照射强烈的空间应适当选购较大制冷量的除湿机。四、选择CCC认证产品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上可以通过除湿机CCC认证号码,查询到除湿机主要参数和真正生产厂家。在市场销售中,没有通过CCC认证的抽湿机是不允许销售的。五、试运行看产品震动和噪音 家用除湿机对震动和噪音的要求较高,在选购家用抽湿机时,可以通过试机来判断一下机器的性能。最好找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进行测试,因为家庭的环境比卖场要安静许多。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