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测量前站仪

仪器信息网测量前站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测量前站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测量前站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测量前站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测量前站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测量前站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测量前站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测量前站仪相关的资讯

  • 国产三坐标测量机企业系列走访第1站英示测量:缔造量具量仪“一站式”超市,解决测量难题
    近年来,我国高端制造业蓬勃发展,对高精度测量设备的需求持续攀升,极大地推动了以三坐标测量机为代表的精密测量仪器市场的迅猛增长。全球知名品牌和国产新兴势力纷纷加入这场激烈的竞争,竞相展示各自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随着国产替代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国三坐标测量机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深入了解中国三坐标测量机产业的发展态势,仪器信息网成立25周年之际,特别策划了“万里行”系列走访活动。该活动深入中国三坐标测量机代表性企业,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展实地走访,探寻产业发展的最新进展和亮点,为发展新阶段赋能。走访第一站,由上海大学李明教授,仪器信息网产业研究部主任武自伟、营销服务中心经理韩永风、测量仪器编辑牛亚伟等组成的走访项目组,走进了苏州英示测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示”)。英示总经理沃林等高层领导热情接待了走访团队,并与项目组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合影留念一、行舟竞渡,走国产化发展之路长期以来,三坐标测量机这一高精度测量仪器的技术和市场主导权一直掌握在少数国外知名企业手中。这种局面使得国际市场上的三坐标测量机产品不仅价格高昂,而且技术更新和服务支持也往往受限于这些厂商的节奏。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由于技术门槛高、研发投入大、市场渠道不畅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在三坐标测量机领域的参与度一直较低。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国内企业开始逐渐加大在三坐标测量机领域的投入和研发力度。交流现场,沃林总经理表示,英示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攻克国外三坐标测量机卡脖子技术,并详细介绍了英示三坐标测量机的竞争优势。此系列产品采用了经典的桥式结构,整体式工作台,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和测量的准确性;配备了高精度空气轴承,能够极大地减少摩擦,确保测量过程中的平稳性和精准度;独特的Z轴防扭矩设计,更是巧妙地减小了旋转误差,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此外,现场三坐标测量机专为车间现场设计,无需压缩空气,即可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英示三坐标测量机沃林总经理进一步补充道,三坐标测量机仅是英示众多产品中的一类。在当前行业高度竞争的背景下,英示凭借近万种产品,构筑起一座精准测量的堡垒。产品覆盖机加工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测量几何尺寸和形位公差、硬度测量、金相分析、工件表面和内部检查、推拉力和扭力测试、环境试验等。如今,英示的综合目录已成为行业客户的参考工具书。随着制造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英示更是走在前列。作为国内唯一能够全面实现数字化的测量品牌,英示不仅提供标准产品,更能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在线自动化检测系统。此外,英示的部分产品已成功入选国防科工局和工信部联合编制的《国产清单》,打破了国外品牌长期以来的垄断地位,为测量设备的国产化进程贡献了重要力量。一直以来,英示积极响应国家“自主可控”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国产化发展之路。经过多年发展,英示形成以中国苏州为中心,辐射全球的战略布局,在八十多个国家建立了稳固的销售渠道,同时,在德国、西班牙、捷克、美国、巴西、印度等地均有分公司,国内客户已涵盖航天、航空、核电、高铁、船舶、汽车制造等大中型企业和专业院校。英示在测量领域的影响力正逐步扩大,成功获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企业等,已成为工业测量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二、上下求索,推动高端装备制造自1995年成立以来,英示与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携手,共同推进测量技术的研发与产品创新,不断汲取全球顶尖企业的成功经验,致力于提供更为精密、先进的测量解决方案。英示能够快速响应并满足多样化应用场景与复杂环境下的测量需求,确保客户在各种挑战面前都能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测量技术人才,英示还建立了机械行业能力评价长度计量实训基地,为行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同时,英示与国家及地方计量院所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推动计量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英示作为国家技能大赛赞助企业,多年来支持了世赛选拔赛、国赛、国家一类和二类大赛、部分省赛、行业赛等100多场赛事的测量工具及仪器和技术协作,成为技能大赛的“优秀合作企业”。以三坐标测量机为例,英示在测量理念、技术和方法上始终保持着前瞻性的研究态度。通过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高效的测量手段对传统测量量具进行数字化改造和赋能,为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质量数据网络的构建提供准确、高效、可靠的数据源,其他相关量具和量仪产品亦是如此。英示秉承“解决测量难题”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生产过程中现场测量、在线测量和快速测量的量值溯源能力,发挥计量检验检测在产业技术基础创新中的变革性作用,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的高效发展。三、持续深耕,助力产业加速度在探讨国产三坐标测量机产业的发展策略时,英示沃总在交流中表示,在当前行业内卷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单纯的产量和价格竞争已经无法满足产业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需求。真正的竞争优势,源于对服务的深度挖掘和精准提供。沃总指出,客户在测量过程中常常遇到“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快、测不准”等痛点,这些问题是制约测量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这一挑战,英示坚定地将重心聚焦于研发针对这些痛点的精准、高效测量解决方案。正是这种核心服务能力的持续强化和提升,使得英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英示也深刻认识到三坐标测量机关键零部件和组件的重要性。沃总强烈建议,国家应像对待工业母机一样,对三坐标测量机的关键零部件和组件给予高度重视,进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并组织相关力量进行技术攻关。这有助于提升国产三坐标测量机的整体技术水平,更能推动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沃总进一步表示,英示公司不仅仅满足于作为三坐标测量机的生产商,更将致力于打造一个量具量仪的“一站式”超市。这个超市将汇集各种先进的测量技术和设备,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便捷、高效的测量解决方案。这种一站式的服务模式,将极大地提升客户的测量效率和精度,解决他们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英示总部大楼即将落成交流会结束后,沃林总经理向远道而来的上海大学李明教授以及仪器信息网的相关人员表达了深深的谢意。他亲自引领这一行人参观英示的展厅,详细介绍了英示在国产三坐标测量机及量具、量仪产品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和技术突破。他强调,这些测量设备不仅具备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更在助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英示产品能够与各种智能制造系统和数字化平台无缝对接,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英示展厅通过实地探访和深入交流,走访项目组对英示的技术实力、创新能力以及市场地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英示的众多量具量仪产品在性能上达到国际水准,甚至在某些关键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英示“INSIZE”作为中国基础装备制造业的代表性品牌,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与德国Mahr、日本Mitutoyo品牌并列齐名。走访活动不仅强化了仪器信息网与英示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为双方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前瞻科研中心开工 通用中国本地战略加深
    通用汽车在中国的本地化战略又向前推进了一步。7月19日,通用汽车中国前瞻技术科研中心在通用汽车中国园区内动工建设,该中心将负责很多未来5年到10年的前瞻技术的研发以及大量的设计和工程技术研发,这意味着通用汽车在中国的研发已经不仅仅是对引进技术的适应性应用开发,而是开始同步参与最先进技术的研发。   通用汽车中国前瞻技术科研中心的定位是通用汽车除北美外在全球最全面和最重要的技术科研中心,因为目前只有通用在美国的研发中心同时整合了前瞻技术、设计以及工程多各项业务职能。中国前瞻技术科研中心将于2011年年底竣工,在未来五年内,将拥有300余名设计、研发、工程和技术人员。   该中心由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车辆工程实验室、先进动力总成工程实验室以及前瞻设计中心四个研究机构组成,重点关注的领域将涵盖先进驱动系统研究、先进动力总成及可替代能源研究、先进电池技术、先进材料技术(包括轻质材料和可循环利用材料),以及前瞻性汽车概念等。上述技术中,包括一些全球最前沿的车辆设计和技术解决方案。   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甘文维说,“中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增长市场,所以我们会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中国在前瞻技术科研方面的工作,我们也希望在教育体制以及新一代的研发人员的能力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从而有助于我们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   通用汽车在中国建设前瞻技术科研中心的驱动力一方面是因为看重中国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飞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为通用汽车贡献了源源不断的利润,并且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通用汽车最重要的海外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较低的研发成本和越来越多的成熟研发人员的出现也吸引通用汽车加大在中国的研发业务。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院长杜江凌博士说,通用中国前瞻技术科研中心将在中国本地招收很多研发人员。杜江凌本人之前就供职于英特尔中国,他说自己的研发管理经验和IT行业专业知识可以为通用中国的研发贡献力量。   在研发本地化方面,通用汽车一直走在所有跨国汽车公司的前面,并为其他公司做出了表率。事实证明,通用汽车本身也受益良多。它与上海汽车合资成立的泛亚技术中心为通用汽车引进中国的车型做了大量适应性的开发工作,现在,泛亚技术中心已经成长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最成功的研发机构,并且参与开发了上海通用的很多车型。   这些本地化工作,尽管由于技术溢出的效应使中国汽车企业间接获得了一些通用汽车的技术,也为中国培养了大量工程师,间接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它为通用汽车的中国业务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 通用中国前瞻技术科研中心二期明年落成
    2011年12月19日,通用汽车在上海宣布,通用汽车中国前瞻技术科研中心二期将于2012年下半年落成。   通用汽车中国前瞻技术科研中心ATC(Advanced Technical Center)乃是目前国内汽车业最具综合性的前瞻技术研发中心。通用中国总裁甘文维表示,通用中国研发团队将以中心为依托,协同全球各地专业人士为中国及全世界开发可持续性汽车解决方案。   该中心毗邻通用汽车国际运营部及通用汽车中国总部,占地面积为6.5万平方米。科研中心二期项目将着眼于前瞻设计、车辆工程、先进动力总成、城市交通及汽车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开发。二期工程始于夏末,目前已完成四分之一。   二期工程将对一期“先进材料实验大楼”建设工程形成补充。一期工程落成于9月,致力于研发电池及轻型材料。通用汽车中国的电池测试系统已全面投入运营,调试及相关实验均已完成。该测试系统一直在对部分中国电池供应商提供的不同电池进行测试,测试预计于明年第一季度完成。随后,电池将经过通用汽车严格的全球电池质量认证审查。本文相关推荐中国经济明年如何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待遇高中通用技术作品图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通用技术试验设计架桥机通用技术条件人民币鉴别仪通用技术条件明年中国经济会倒退。
  • 安捷伦科技旗下电子测量业务部门是德科技正式独立运营
    安捷伦科技旗下电子测量业务部门是德科技正式独立运营 2014年11月5日,中国,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于近日宣布,公司旗下的电子测量业务部门——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已完成拆分,正式开始独立运营。是德科技于美国东部时间11月3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码为 KEYS。 拆分工作通过剥离是德科技的普通股实施,并实现免除美国联邦所得税的目的。2014年11月1日,安捷伦针对是德科技的所有普通股安排了一次特别的派息,即对截至2014年10月22日收盘时的安捷伦股东,每持有两股安捷伦普通股分派一股是德科技普通股。 安捷伦于2013年9月19日宣布将拆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安捷伦表示,公司业务已经发展进入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机遇。安捷伦已成为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领域的全球领先公司,是德科技则是电子测量领域的市场领导者。按照之前公布的计划,Ron Nersesian担任是德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安捷伦公司首席执行官邵律文(Bill Sullivan)表示:“拆分已经顺利完成,是德科技正式独立运营。安捷伦和是德科技将在各自的领域实施相应的增长策略,取得长足发展,为股东带来卓越的价值。我们祝愿是德科技能够再创辉煌,巩固电子测量领域的业界领袖地位。” 安捷伦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Mike McMullen表示:“安捷伦也对自身进行了重新定位,将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市场作为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新安捷伦’的愿景令我们倍感振奋。我们选择了正确的市场,我们拥有业界领先的技术、产品、软件、服务、耗材以及最优秀的团队,和我们的实验室客户一起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生活品质。” McMullen将于2015年3月出任安捷伦公司首席执行官。在此之后,Sullivan将继续担任公司顾问,直至2015年财年结束,届时他将正式退休。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全球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市场的领导者,同时也是领先的实验室合作伙伴,致力于与客户共同缔造美好世界。安捷伦为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先进的仪器、软件、服务和耗材,产品覆盖整个实验室的工作流程。2013财年,安捷伦的收入达到39亿美元。公司在全球拥有11,000 名员工。了解关于安捷伦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前瞻性陈述 此新闻内容包括1934年《证券交易法》中规定的前瞻性陈述,并受由此创建的安全港规则约束。此处的前瞻性陈述包括但不限于:安捷伦的电子测量业务分离的相关信息、未来收入、利润和盈利能力,未来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以及客户预期。这些前瞻性陈述包括可能导致安捷伦的业绩与管理层当前预期产生巨大差异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这些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客户业务实力不可预见的变化;对当前以及新产品、技术和服务的需求不可预见的变化;客户的购买决策和时机,以及我们不能实现由于整合和重组活动所带来的预期节省的风险。 此外,安捷伦面临的其他风险包括安捷伦向证监会提交的文件中详细说明的风险,包括我们最近提交的Form 10-K和Form 10-Q。前瞻性陈述是以对安捷伦管理层的信念和假设以及现有的信息为基础。安捷伦概不承担向公众更新或修改前瞻性陈述的义务。 更多有关安捷伦科技公司的技术、企业社会责任和行政新闻,请访问安捷伦新闻网站:www.agilent.com.cn/go/news。
  • 客户见证---LAUDA接触角测量仪入驻山东能源研究院
    北京冬奥会的赛事刚刚落下帷幕,东方德菲公司工程师便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在山东能源研究院顺利安装调试了一台德国LAUDA公司的LSA100型光学接触角粘滞力测量仪。山东能源研究院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和世界能源科技前沿,立足山东能源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洁净能源科技基础性、前瞻性和重大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集中了一批包括院士科学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领头的高科技人才。仪器使用培训时,我司工程师对用户特别感兴趣的滚动角测量和垂直粘附力及水平滞留力测量做了详细讲解并指导了操作实习。用户全面掌握了仪器的使用要领,并就一些关键的测量问题和我司工程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北京东方德菲仪器有限公司将一如既往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和高品质的专业仪器。
  • 中日在京共建前瞻性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4月10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下称北京市科研院)和日本堀场制作所联合共建的北科理化堀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在京成立。双方将围绕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城市公共安全、食品安全与健康、环境保护和汽车废气处理、新材料等分析测试技术方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研究。   前瞻性、预研性、探索性是当前分析测试研究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对此,北京市科研院院长丁辉表示,该测试研究中心将探讨未来中国市场对分析测试技术及其仪器的需求、前沿与前瞻性分析测试和科学仪器开发方法学的前景,以及策划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应急分析所需的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研究。   据悉,日本堀场制作所是国际著名的科学仪器制造厂商。北京市科研院是我国最大的地方科研院所,其下属的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的相关研究领域与科学仪器都有着密切联系。
  • 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我国将培育百家测量仪器设备品牌企业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科技部、国资委等有关单位印发了《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逐步推进有关工作。1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以“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就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据介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计量体系,具备了较好的测量基础;同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成185项国家计量基准和6.2万余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但是,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测量基础还比较薄弱,测量理论和测量技术研究相对滞后,测量方法缺乏统一管理,高端测量仪器长期依赖国外,测量数据未能在科技、工业和社会治理层面得到有效应用。对此,《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计量基准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数字化量传溯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部分重点领域测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研制成功一大批国产测量仪器设备,新建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核心测量仪器设备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建设50家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培育100家测量仪器设备品牌企业,形成200项核心测量技术或能力。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一级巡视员张益群表示,《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个出发点、十一项重点任务、六项保障措施”。其中,“一个出发点”是指,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一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建立先进量传溯源体系;优化计量基准标准和标准物质建设;加快先进测量技术研究;推动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建设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提升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推进测量数据积累和应用;完善先进测量技术规范;优化先进测量技术服务;发挥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推动作用;培养先进测量人才队伍等内容。“六项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加大财政支持、强化知识产权战略、普及先进测量理念、加强国际测量合作等六项具体措施。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副司长朱美娜表示,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工程,需要集中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持之以恒去推进。关键要把握以下四点:一是要强调“多元性”,积极发挥各方力量。二是要增强“创新性”,强化科研攻关。三是要突出“保障性”,夯实测量基础。四是要坚持“可持续性”,强化人才培养。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郑健表示,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当前,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大背景下,科技部门将以《指导意见》发布实施为契机,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国家急需的计量基准建设发展任务,优化测量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建立多方参与的科技攻关机制,协调推动测量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积极提升国家先进测量基础能力,并与相关领域科学技术进步良性互动,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副局长方磊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共同推动中央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夯实质量基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强技术研发布局。加大测量领域研发投入,前瞻布局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努力承建更多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先进测量原创技术“策源地”。二是强化成果应用推广。鼓励中央企业积极应用央企内部和全社会先进测量技术成果,以用促研,加速自主产品国产化替代和迭代升级。面向行业发展,加强重大技术装备、基础工业软件等方面测试验证平台建设,强化测量数据治理,促进先进测量技术、设备和数据共享。三是着力培育一流企业。发挥中央企业在市场资源、科技创新、供应链等方面优势,强化创新协同,在测量领域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更多测量仪器设备品牌企业,构建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 测量科学与高端仪器协同创新中心在津揭牌
    根据国家在测量科学与仪器仪表领域的重大需求,天津大学联合国内外相关领域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在测量科学与仪器仪表关键基础理论研究与重大应用技术创新应用方面开展协同创新,共同培育组建&ldquo 测量科学与高端仪器协同创新中心&rdquo 。6月20日下午,该中心在天津大学科学图书馆一层报告厅举行了签约、揭牌仪式。   天津大学作为牵头单位,依托&ldquo 仪器科学与技术&rdquo 及相关学科优势,联合清华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8家单位合作参与建设。   清华大学科研院项目办主任邓宁,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淑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光电学院副院长徐立军,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所长谭久彬,重庆大学校长助理喻洪麟,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莉,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董建伟,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单英吉,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常务副校长钟登华,来自以上9家单位相关部处及相关学院的负责人,以及精仪学院相关师生80余人参加了仪式。揭牌仪式由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赵美蓉主持。   钟登华在致辞中代表天津大学向各位来宾表示欢迎和感谢。钟登华希望大家围绕&ldquo 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巨大&rdquo 的目标,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明确目标任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广泛汇聚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在协同创新的实践中大胆探索。钟登华同时表示,天津大学高度重视&ldquo 2011&rdquo 计划,将积极支持该中心的发展以早日取得重大成果。   赵美蓉随后向与会者介绍了&ldquo 2011计划&rdquo 文件精神。天津大学精仪学院精密仪器工程系教学责任教授、系主任段发阶汇报了测量科学与高端仪器协同创新中心筹备情况。   该中心将围绕测量科学与仪器仪表领域核心问题与瓶颈问题,开展原始性、前瞻性、基础性和应用性创新研究,通过机制体制创新,不断汇聚、培养一批国际学术领军人才与科研创新团队,输出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广泛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的需要。   在签约环节,钟登华分别与邓宁、宋淑英、徐立军、谭久彬、喻洪麟、李莉、董建伟、单英吉代表各自单位签署了建设&ldquo 测量科学与高端仪器协同创新中心&rdquo 协议书,9位代表共同为该中心揭牌。   在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就测量科学和高端仪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测量科学的核心和发展方向、国家重大需求与协同创新需求的结合、如何有效构建协同创新体等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 2013全国“两会”食品安全热点前瞻
    食品安全一直是历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议话题,有关食品安全的议案提案每年都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在2013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食品安全报就今年“两会”有关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前瞻性的跟踪报道。   前瞻一:为修改完善食品安全法做准备   近年来,国家虽保持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但食品安全事件仍层出不穷,公众对修改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呼声也渐渐响起。近日,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代表议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抓紧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时总结监管体制机制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修改完善食品安全法做好准备。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认为,《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施行以来,对加强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切实改善食品安全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于2009年、2011年开展了两次执法检查,督促各项法律制度尽快贯彻落实。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对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有毒有害食品行为规定了更加严格的刑事责任。2011年12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召开了食品安全地方立法研讨会,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等问题进行专门研讨,对加快食品安全地方立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务院高度重视乳品安全问题,修订了乳品食品安全标准,加大了乳品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在去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阿不都拉、周晓光、曹朝阳、朱国萍、左延安、王瑛等181位代表提出6件议案,建议修改食品安全法 张庆伟等32位代表提出关于制定乳品质量安全法的议案。   前瞻二:餐厨废弃物管理条例正在起草   餐厨废弃物除了影响环境,近年来也因威胁餐桌安全而备受瞩目。如何处理利用好餐厨废弃物?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近日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起草餐厨废弃物管理及资源化利用条例初稿。   据了解,在去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周晓光等30位代表提出关于制定餐厨垃圾管理法的议案。代表们在议案中提出,近年来,地沟油、泔水猪等关系餐厨垃圾处理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但国家层面的单独立法尚属空白。该领域存在台账制度规定不完善、收费制度背离市场化运作模式、信息公开规定缺失、应急预案制度不健全、法律责任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制定和出台一部专门的餐厨垃圾管理法,建立全面、系统、完善的餐厨垃圾处理法律制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为,议案对我国餐厨垃圾管理立法必要性的分析十分中肯。2010年国家发改委会同住建部、环保部、农业部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之后确定了33个试点城市(区)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处理工作。2011年国务院批转了16个部门共同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完善法规标准、鼓励分别投放、实现单独收集利用等要求。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已将推进餐厨垃圾分类处理列为“十二五”期间生活垃圾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住建部将积极开展立法调研,研究立法的可行性。   国家发改委认为,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立法既重要又紧迫。对代表议案提出的餐厨废弃物管理进行专门立法十分赞同,近年已经开展了试点工作。同时,国家发改委会同住建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正积极开展调研和研讨工作。2012年国务院《关于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地沟油”整治工作有关批示精神的报告》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餐厨废弃物管理及资源化利用条例》,建议首先制定行政法规。   全国人大环资委赞同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的意见。餐厨垃圾管理立法十分必要。国务院已经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在开展试点和行政法规的起草工作。建议国家发改委抓紧草案的拟定。同时,在起草过程中吸收、采纳人大代表在议案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新闻链接:   民建中央今年提案关注食品安全热点   中国民主建国会(以下简称民建)中央委员会27日下午召开“两会”提案新闻通气会。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表示,民建中央大会今年将提交41件提案,力求在稳定数量的基础上,重点提高质量。   据了解,民建中央提案中,有的涉及到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空气质量、食品安全、饮用水的问题。如《民建中央关于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的提案》等。   有的提案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包括三农问题、税收问题、金融问题、就业。如《民建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主产区政策扶持的提案》等。   据蔡玲介绍,民建中央提案的素材主要来自主席带队开展的课题调研,省级组织调研成果征选,专门委员会研究成果,相关支部建议材料,应急研究、优势研究领域等相关研究成果。蔡玲说,在对以上成果进行了层层筛选与推敲后,经主席办公会研究,最终形成41篇提案提交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发展趋势前瞻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是指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仪表。目前在食品分析检测中,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可进行光谱扫描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均得到了普遍应用。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仪器分析的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更加明显,多种技术的结合与联用使仪器分析应用更加广泛,有力推动了食品仪器分析的发展,使得食品分析正处在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从市场需求规模来看,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需求规模达到300多亿元,近几年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图表1:2007-2013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需求规模(单位:亿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结合未来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发展,分析认为未来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发展将呈以下趋势: ◆ 产品将向高效、便携等方向发展 《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食品安全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测项目将包括: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食品的卫生要求;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等。 项目的检测手段将更多的依赖食品检测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市场需求将更加大而具体。仪器设备生产企业将向客户研发、提供专业化程度更高、高效、便携、功能集成、方便客户应用的产品,方便用户应对日常的食品安全检测和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检测工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基本、快速的技术保障。 ◆ 国产仪器将逐渐取代外资产品 目前,外资企业技术实力雄厚、产品成熟稳定、品牌知名度高;但产品价格高昂,维护维修费用不菲,可供选择的低配型号不多,对国内的设备采购方来说负担很大,不利于国内机构检测手段的提升。随着国产中低端检测仪器的市场和产业化形成强势突破,国产仪器的性价比优势势必加速作用市场的多层次检测需求,提升国内食品安全检测手段的整体水平。 ◆ 企业资产重组兼并加快 随着外资企业本土化进程加快,靠价格优势存在的一些小企业受到严重威胁,只有通过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性质的资产重组,打造旗舰式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食品安全仪器生产企业数量多,但是大而不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企业兼并资产重组进程加快是必然趋势。
  • 传统计量向现代测量转变,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1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以“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新闻宣传处处长唐冀平: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参加市场监管总局专题新闻发布会。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是适应国际计量体系深刻变革的时代要求,也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近期,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科技部、国资委等有关单位印发了《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将逐步推进有关工作。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一级巡视员张益群先生为大家介绍文件相关情况。我们还邀请到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副司长朱美娜女士、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郑健先生、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副局长方磊先生参加会议,回答大家的提问。首先请计量司一级巡视员张益群先生介绍相关情况。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一级巡视员张益群: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就市场监管总局、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并记者朋友们的提问。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指导意见》的总体情况。一、《指导意见》出台背景门捷列夫曾说过:“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技术基础。一个国家的测量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本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先进测量技术、测量装备的研发投入,以谋求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可见,测量能力和水平对国家的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计量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获得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与测量能力达1779项,位居世界前列。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领域量值传递溯源能力还存在空白,关键测量技术有待突破,高端测量仪器仪表和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国外。特别是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开启了以测量单位数字化、测量标准量子化、测量技术先进化、测量管理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测量”时代,国际计量格局不断发生变化,世界测量秩序不断重构。在新时代背景下,急需根据现代测量需求的变化,进一步强化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于此,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借鉴国外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知识产权局,共同出台了《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二、《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个出发点、十一项重点任务、六项保障措施”。一个出发点。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一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建立先进量传溯源体系;优化计量基准标准和标准物质建设;加快先进测量技术研究;推动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建设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提升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推进测量数据积累和应用;完善先进测量技术规范;优化先进测量技术服务;发挥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推动作用;培养先进测量人才队伍等内容。六项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加大财政支持、强化知识产权战略、普及先进测量理念、加强国际测量合作等六项具体措施。三、《指导意见》的主要特点《指导意见》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立足新时代,突出战略性。《指导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和整体规划布局,对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测量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是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二是适应新形势,突出方向性。《指导意见》立足新发展阶段,结合先进测量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我国测量体系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明确了将传统计量体系向现代先进测量体系转变的主攻方向,突出测量理念创新,推动测量方法科学完善、促进测量过程规范高效、强化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溯源性,充分发挥测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保障作用。三是贯彻新理念,突出前瞻性。《指导意见》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融入到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突出测量理念、测量技术、测量方法的前瞻性,加强基础性和共性测量技术研究,探索开展颠覆性测量技术创新,完善测量管理体系,推动高端精密测量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产品的突破,推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提升满足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需求的测量能力和水平,支撑科技强国、质量强国、制造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四是明确新任务,突出多元性。《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聚焦新时代精准测量需求,针对普遍性和关键共性测量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路径。既包括测量技术、测量仪器设备、测量实验室等硬件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测量数据、测量人才、测量技术规范等软实力方面的要求。测量活动的各方主体也是多元的,不管是政府部门、测量实验室、行业企业等都能在其中找到其遵循和要求。只有各方主体的测量理念、能力和水平都上去了,才会有真正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以上是我对《指导意见》的简要介绍,谢谢大家!唐冀平:感谢张司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名称。中国质量报记者:请问计量与测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从计量体系向现代先进测量体系转变?目前我国的测量能力和水平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副司长朱美娜:谢谢您的提问,您问的问题很好,也很专业。计量,古称度量衡,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也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在中国,计量与测量是两个词,但在国外大多数时候就是一个词,都是用“measurement”进行表示。例如我们常说的计量单位有时也被翻译为测量单位,计量基准、计量标准都属于测量标准,计量器具也被称为测量器具。根据现行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计量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要统一计量单位 二是要建立量值传递体系,通过计量基准复现计量单位,并通过计量标准、计量器具等将量值传递到实际测量活动中,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由此可见,计量与测量密不可分。计量是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而开展的技术和管理活动的统称。没有计量,就不可能有准确可靠一致的测量。同样,计量工作也应当紧密围绕测量需求而展开。但长期以来,传统计量工作主要围绕测量单位、测量标准和测量器具进行制度设计和组织实施,但对测量技术、测量方法、测量过程、测量结果等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以至于大量“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尺子在实验室检定准确了,不一定就能造出高质量的飞机发动机,就是这个道理。为了充分发挥计量对精准测量的支撑保障作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将传统计量向现代测量转变,积极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以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为手段,共同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计量体系,具备了较好的测量基础。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成185项国家计量基准和6.2万余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标准物质供给数量持续增长,测量器具质量明显提升,获得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测量能力不断迈上更高水平;从企业层面看,企业计量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具备了一定的工业测量基础和能力,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对计量工作非常重视,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测量管理体系;从社会层面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如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校等开始聚焦产业发展测量需求和瓶颈问题,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检定、校准、测试服务,计量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得到增强。但是,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测量基础还比较薄弱,测量理论和测量技术研究相对滞后,测量方法缺乏统一管理,高端测量仪器长期依赖国外,测量数据未能在科技、工业和社会治理层面得到有效应用。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技术支撑,都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各领域对精准测量测试的需求,新需求与现有测量体系支撑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根据现代测量需求的变化,研究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央广中国之声记者: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将对未来我国科学技术进步产生哪些影响?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郑健: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通过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重点专项,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民生等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问题,实现国家质量基础技术能力升级换代。在重点专项的牵引下,突破了一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提升了计量先行引领能力;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比例明显提升,推动多项中国标准“走出去”;形成了多套“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夯实质量强国战略技术基础,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提升。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当前,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大背景下,我们将以《指导意见》发布实施为契机,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国家急需的计量基准建设发展任务,优化测量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建立多方参与的科技攻关机制,协调推动测量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积极提升国家先进测量基础能力,并与相关领域科学技术进步良性互动,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新华网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央企业参与建设国家测量体系的相关情况及下一步考虑。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副局长方磊:谢谢您的提问,感谢新闻媒体朋友对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支持。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的关键支撑,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国资委高度重视相关工作,近年来通过优化国资布局、加强工作指导、强化政策支持,取得积极成效。可以概括为三个“不断”:一是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工业领域中央企业全部设立了计量和测量管理部门,建立了精准有效的量值溯源体系,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先进测量仪器设备,培养了一批专业化测量人才队伍,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央企实际的测量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测量工作更加系统、更为有力。二是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围绕基础测试、精密计时、物质检测、光谱分析、环境感知等方面开展技术研发,打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仪器仪表核心装备,有效提升了产业发展自主可控水平,有力支撑了重点领域一批工程项目建设。三是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围绕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健康中国等建设需要,加大国有资本在相关产业领域布局力度,积极培育以中国中检等企业为代表的央企测量技术服务专业力量,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领域,支持航天科工、中国航发、国家电网、中国中车集团等中央企业建设了14个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着力加强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能力保障。下一步,国资委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共同推动中央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夯实质量基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强技术研发布局。加大测量领域研发投入,前瞻布局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努力承建更多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先进测量原创技术“策源地”。二是强化成果应用推广。鼓励中央企业积极应用央企内部和全社会先进测量技术成果,以用促研,加速自主产品国产化替代和迭代升级。面向行业发展,加强重大技术装备、基础工业软件等方面测试验证平台建设,强化测量数据治理,促进先进测量技术、设备和数据共享。三是着力培育一流企业。发挥中央企业在市场资源、科技创新、供应链等方面优势,强化创新协同,在测量领域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更多测量仪器设备品牌企业,构建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生态。同时,国资委也将继续按照“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原则,从改革、发展、监管等方面全力推动中央企业更好发挥好国民经济“压舱石”和“顶梁柱”作用,为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贡献央企力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具体要从哪些方面进行重点考虑和精准发力?朱美娜: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工程,需要集中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持之以恒去推进。关键要把握以下四点:一是要强调“多元性”,积极发挥各方力量。要用“大计量”的思维和理念去推动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建立,动员全社会各领域共同参与。首先,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形成多部门共建共享共用和协调推进的计量工作机制。测量不是市场监管总局一家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协同推进。其次,要鼓励社会各方资源围绕国家重点领域测量需求,建立各类先进测量服务机构,为行业发展提供精准测量服务,推动先进测量能力差异化、多样化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再次,企业作为测量活动的主体,要更多发挥作用,应加强测量投入,合理配备测量设备,严格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建立必要的计量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链链长企业,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带动产业上下游融通创新、协同发展。二是要增强“创新性”,强化科研攻关。第一,加强计量学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原始创新,围绕国际单位制变革,重点研究量子计量技术及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小型化技术,加快计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环境测量需求,研究解决极值量、复杂量、微观量等准确测量难题。第二,加强高端仪器设备的研发,推动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测量仪器设备中的应用,推进测量仪器设备智能化、网络化。加快测量仪器设备研发,提升测量仪器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测量仪器设备品牌。第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各类测量主体建立联合实验室和技术创新联盟,加强测量资源开放共享,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增强国家先进测量体系的创新活力。三是要突出“保障性”,夯实测量基础。首先,要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推动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高准确度、高稳定性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研制和建设,增强计量基准自主可控能力,建立原子时标基准、能量天平法质量基准和热力学温度基准等新一代国家计量基准,填补我国在人工智能、环境保护、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最高测量能力空白,强化量值源头供给,建立以国家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行业)计量标准、企事业计量标准为主体的层次分明、链条清晰的计量标准基础设施网络。其次,要完善测量相关的技术规范,充分借鉴吸收国际先进测量技术成果和经验,组织制定一批对测量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测量技术规范,指导测量活动规范化、科学化开展,建立适应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需要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再次,要加强测量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各领域测量能力的不足,加强国家测量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推进大型测量仪器设备、科学测量数据等测量技术基础平台建设,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强化测量实验室计量溯源性意识和要求,保证测量结果准确、一致和有效。四是要坚持“可持续性”,强化人才培养。首先,要推动测量知识全民普及,结合“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等活动,大力普及测量常识,增强全民测量意识,营造支持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环境,从技术、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培训和宣传。其次,加大对测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国家测量技术机构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合作,造就一批懂测量、懂技术的专业测量技术人才队伍;坚持专业技术人才定期“走出去”,实时跟进国际发展动态,实现测量技术引进,建立国际测量专家库和人才库。再次,还要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战略咨询专家智库,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优化高等院校计量测试相关专业设置,完善注册计量师制度,加强测量技术人才培训,打造富有自主创新精神、专业技术能力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测量人才队伍。量值定义世界,精准改变未来。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测量仪器设备的不断发展,测量精度的提升和测量范围的扩展,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目标也就指日可待!唐冀平: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事关质量强国建设和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相关工作希望得到各位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出席,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
  • 测量科学与高端仪器协同创新中心在天津大学揭牌
    根据国家在测量科学与仪器仪表领域的重大需求,天津大学联合国内外相关领域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在测量科学与仪器仪表关键基础理论研究与重大应用技术创新应用方面开展协同创新,共同培育组建&ldquo 测量科学与高端仪器协同创新中心&rdquo 。6月20日下午,该中心在天津大学科学图书馆一层报告厅举行了签约、揭牌仪式。 天津大学作为牵头单位,依托&ldquo 仪器科学与技术&rdquo 及相关学科优势,联合清华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8家单位合作参与建设。 清华大学科研院项目办主任邓宁,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淑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光电学院副院长徐立军,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所长 谭久彬,重庆大学校长助理喻洪麟,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莉,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董建伟,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单英吉,中 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常务副校长钟登华,来自以上9家单位相关部处及相关学院的负责人,以及精仪学院相关师生80余人参加了仪式。揭牌仪式由天津大学研 究生院副院长赵美蓉主持。 钟登华在致辞中代表天津大学向各位来宾表示欢迎和感谢。钟登华希望大家围绕&ldquo 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巨大&rdquo 的目标,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明确目 标任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广泛汇聚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在协同创新的实践中大胆探索。钟登华同时表示,天津大学高度重视&ldquo 2011&rdquo 计划,将积极支持该 中心的发展以早日取得重大成果。 赵美蓉随后向与会者介绍了&ldquo 2011计划&rdquo 文件精神。天津大学精仪学院精密仪器工程系教学责任教授、系主任段发阶汇报了测量科学与高端仪器协同创新中心筹备情况。 该中心将围绕测量科学与仪器仪表领域核心问题与瓶颈问题,开展原始性、前瞻性、基础性和应用性创新研究,通过机制体制创新,不断汇聚、培养一批国际学术领军 人才与科研创新团队,输出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广泛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的需要。 在签约环节,钟登华分别与邓宁、宋淑英、徐立军、谭久彬、喻洪麟、李莉、董建伟、单英吉代表各自单位签署了建设&ldquo 测量科学与高端仪器协同创新中心&rdquo 协议书,9位代表共同为该中心揭牌。 在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就测量科学和高端仪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测量科学的核心和发展方向、国家重大需求与协同创新需求的结合、如何有效构建协同创新体等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 庆祝我司与上海前瞻海洋新材料研究院达成友好合作
    2023年6月08日,我司和上海前瞻海洋新材料研究院合作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我司是一家专业研发、制造、销售力学检测类仪器的技术型企业。自成立以来,我司就以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不仅高度重视产品的研发和完善,更是始终严把质量关卡。多年的始终如一,使得我司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此次上海前瞻海洋新材料研究院就QJ212C-50KN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与我司达成友好合作,不仅是对我司产品和服务的认可,也将激励我司继续开拓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多符合他们期待的产品。我司也将以可靠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来回馈上海前瞻海洋新材料研究院的信赖。上海前瞻海洋新材料研究院经营范围包含海洋信息监测、通讯材料,海洋防护材料,海洋防腐防污材料等研发及应用;海洋新材料公共服务、咨询平台建设。
  • 李灿院士获得2010年A3前瞻计划项目支助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和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NRF)各自评审的基础上,经三方协商,就资助2010年A3前瞻计划可再生能源的项目达成共识,以下1个项目将获得NSFC、JSPS和NRF三个机构为期3年的资助,其中NSFC资助200万元:   项目名称:助催化剂及表面结在分解水光催化体系中的作用   中方PI:李 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日方PI:Kazimaro Domen  教 授  东京大学   韩方PI:Jae Sung Lee   教 授  浦项科技大学   亚非及国际组织处   2010年7月27日
  • EMC快速测量接收机PMM9010F
    基于最先进的数字技术和最新国际无线电干扰测量接收机的技术要求,PMM公司率先推出前瞻性的快速测量接收机PMM9010F,本接收机内置多种检波器并行运行,改变以往长时间的QP、AV测试方式,智能化测量系统数十秒内可以完成测试并且生成多种格式报告。而且接收机本身内置前置放大器、限幅器、衰减器、信号源、锂电池,整机重量仅有2kg左右,极大的方便了现场测试和特殊移动式测量,接收机本身附带存储设备,随机附带操作系统,终身免费升级维护,此款接收机在行业内具有突破性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接收机的落后技术。
  • “前瞻食品感官&营养分析&检测仪器技术交流会"邀请函
    尊敬的老师: 您好! “第二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将于2015年7月25-26日在湖南召开,会议期间,盈盛恒泰将推出分会场研讨会——“前瞻食品感官&营养分析&检测仪器技术交流会”!此次会议主题旨在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互动、交流与合作,欢迎各位老师到会参与探讨。一、盈盛专场会议时间:2015年7月26日(周日)上午9:00—12:00二、盈盛专场会议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栗雨工业园唐人神集团科技楼5楼504教室三、盈盛专场会议内容:1、 新设备 肉品新鲜度检测仪 技术发布 2、味觉分析(电子舌)应用技术深入交流 3、电子鼻应用技术交流 4、质构仪应用技术交流 5、营养分析设备的简单介绍 四、盈盛专场联系方式:联系人:刘雪15210967352电 话:010-83993592/83993593传 真:010-83993562E-mail:liuxue@ensoultech.com五、盈盛专场会议回执:单位 姓名 职务 联系方式 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7月
  • 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10月20日,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87)在京成立,TC487主要负责光电测量系统名词术语、通用技术、应用技术、光电器件、光电材料特性、光电系统性能参数的校准与测量方法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TC487秘书处承担单位为中科院光电研究院,负责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科院光电研究院院长相里斌表示:“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有重点地申报国家标准和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并致力于光学精密计量、光学测试、激光测量、红外测量和光谱测量等5个领域的基础标准、系统性能测试标准、新技术新方法及其他标准的制修订。”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方向表示,测量是标准化的基础,而光电测量又是众多测量方法中的基础,几乎所有的精密测量都离不开光电测量技术,光电测量在国防建设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要求: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建立具有前瞻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的国家光电测量技术标准体系 加快标准的科研创新,促进标准制定与科研计划相结合。   相里斌表示,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光电测量领域、服务于社会,委员会将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将标准化建设与科研相结合,与型号结合来推动标准化建设 第二,将鼓励并支持国内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引导、指导企业标准不断更新和完善企业标准,立足国内,推向国际,争取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中获得发言权 第三,将标准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希望可以在5年内培养出几位国际专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来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科技部、解放军总装备部、中科院、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和委员会的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
  • 【慕尼黑前瞻】珀 金埃尔默三大展区看点一览
    【慕尼黑前瞻】珀 金埃尔默三大展区看点一览2020 analytica China珀 金埃尔默诚邀光临距2020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开幕还有 4 天时隔两年,马上又要到了与行业内各路大咖相聚的时候了,今年的慕尼黑观展计划相信已经被大家安排进了日程。身为珀 金埃尔默的资深老粉,怎能错过?小编这就抛出今日重磅——2020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打卡指南,拿走不谢!三大展区本次珀 金埃尔默的参展计划覆盖多个热点领域,除了位于E6 6100的主展台有各领域的丰富展品外,我们特意将两个今年受到大量关注和咨询的热点行业解决方案单独陈列。我们将在E7馆的Clinical Lab为大家展示刚刚在进博会上受到央视关注的日测10000份新冠核酸检测方案(explorer™ G3超高通量全自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和应急环境监测领域的明星——珀 金埃尔默环境监测走航系统。重磅新品而在珀 金埃尔默的主展台上,您将可以看到今年全新发布的几款行业内重量级的新产品。涵盖分析化学、生命科学、食品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的全新化学高分辨多重四极杆ICP-MS和首款集成了热重模块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领先产品。NexION® 5000 ICP-MSPinAAcle D900原子吸收光谱仪Spectrum 3™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EGA 4000热重-红外-气质联用技术MuviCyte™ 活细胞显微成像系统LactoScope™ FT-A生鲜乳及乳制品成分分析FT 9700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除了上述新品之外,珀 金埃尔默将在11月16日11点于展台举行全新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全球首发仪式,这款新品是珀 金埃尔默一款厚积薄发的强势新品,作为毛细管柱的发明者,您将在这款全新LC产品上领略珀 金埃尔默数十年的深厚技术积累。欢迎您莅临现场参与!解决方案除了直观地观赏珀 金埃尔默的产品外,您还可以在展台了解到基于产品的优越性能开发的完善行业解决方案。我们的技术人员将在现场恭候,与您交流在工作中遇到的痛点与我们能为您提供的解决方案。珀 金埃尔默的解决方案在分析化学、生命科学、食品、诊断等多个领域已经为数以万计的用户持续服务了80余年的时间,并随着时间推移一直在不停地创新和更迭,致力于为用户始终提供领先于时代的优越方案。部分行业解决方案一览干货报告对于今年众多用户特别关注的话题,珀 金埃尔默的技术专家提前整理了多场干货满满的技术报告,将在慕尼黑期间与大家分享。珀 金埃尔默展台E6.6100E7馆论坛会议区特邀观众礼遇为了给大家带来更好的观展体验,珀 金埃尔默还与官方合作,为通过我们的邀请码预登记的观众提供特殊礼遇,让您免去排队的烦恼,从人山人海中脱颖而出,快速入场。另外还将为您提供午餐,免去在展馆寻找餐厅的纠结。如此礼遇,快来扫描下方二维码登记吧!线上展台基于今年的实际情况,为了让更多无法实际前往会场的观众也能参与到慕尼黑中来,我们特别准备了珀 金埃尔默线上展台。上述产品及方案信息您都可以在线上展台中一睹为快,展会期间更有视频及照片的直播带您从云端畅游慕尼黑。
  • 计量院与清华共建精密测量联合实验室
    中国计量院与清华大学共建精密测量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强强联合 优势互补 共创一流 蒲长城陈希出席并讲话 1月14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与清华大学共同建立精密测量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中国计量院在交流合作、提升能力、凝聚人才、创新机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 双方于2008年6月就启动了联合实验室的筹备调研工作。中国计量院是国家最高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具备了计量科学研究的综合优势和实验条件。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联合实验室建立的宗旨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建立开放共享的综合性研究平台、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国际合作研究平台以及信息交流平台。联合实验室将聚集一流的技术、设施和人才,共同开展与计量科学有关的前瞻性、原创性和长期性基础研究和科研合作。通过研究项目培养计量科技人才,带动大学建立计量学科,有效促进大学重点学科和国家计量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联合实验室的合作领域将集中在精密测试技术研究和计量前沿科技研究上。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空气及组分气体折射率精密测量、重力加速度绝对测量、光钟、原子钟、离子钟的研究等。 蒲长城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希望双方能将联合实验室建成机制创新的示范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机制、激励创新机制、交流合作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以及联合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等诸方面积极探索,为质检科技其他方面开展交流合作提供更多宝贵经验。 陈希认为,清华大学与中国计量院的这次合作是高等院校与国家级科研院所的一次强强联手,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培养一流的科研人才,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实验室。 中国计量院院长张玉宽、清华大学副校长康克军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
  • 我国成立汽车标准化研究院 聚焦汽车前瞻技术标准化研究
    11月28日,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在天津成立,这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专业从事汽车标准化研究与应用的科研机构。据了解,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将负责汽车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技术管理,对外代表中国参与联合国及其他国际汽车标准的法规协调及制定。未来将聚焦10余项汽车前瞻技术的标准化研究,推动制定80余项新标准项目。与汽车产业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国际汽车标准制定达到15项。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 安铁成:我们将强化前瞻技术及标准化基础研究,围绕自动驾驶、网络安全以及电动汽车安全、燃料电池等汽车重点领域,加快新标准研究制定并积极推动国际汽车标准法规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我国累计发布实施了1400多项汽车产业标准,并在国际标准法规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 郭守刚: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汽车与5G、大数据、信息通信等跨领域标准协同,推动形成汽车与相关产业统筹推进的标准化工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汽车标准的国际化建设。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司长 肖寒:推进中国汽车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贡献中国方案。
  • 中国计量院清华精密测量联合实验室交流研讨会
    雨后的中国计量院昌平实验基地,空气清新,百花争艳,满园飘香。中国计量院——清华大学精密测量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交流研讨会在这里举行。联合实验室青年学子们的到来,让这座美丽的园子更富有朝气活力,变成了交流碰撞的大舞台。   参观摆放着铯钟和守时钟组的时间频率实验室、固体密度基准实验室、激光二坐标实验室、重力实验室……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参观交流,让首次全体来访的联合实验室近40名师生赞叹不已。   面对大多数对计量知识还了解甚少的联合实验室的师生们,中国计量院副院长宋淑英全面系统介绍了该院概况和计量科技发展状况,以及随着测量能力的不断提升,计量科技如何在服务三峡工程、卫星导航等重大工程及应对“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突发事件中“大显身手”。   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的确定、毒品标准物质的制备、服务科技奥运、满足航天事业的计量需求……中国计量院副院长段宇宁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应用事例,描述了计量院的三大任务及计量在服务国计民生、基础前沿研究和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做的支撑性工作。   “秦始皇时期统一度量衡和‘车同轨’,在今天来说,就是实现计量统一和修建高铁嘛!”联合实验室主任王力军教授幽默的开场白,赢得了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学子们会心的微笑和热烈的掌声。从中国计量院的成立背景到授时历对郑和下西洋的重要技术支撑,王力军教授旁征博引,他说“关键技术的发展需要自主创新能力”,计量是硬科学,是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联合实验室下一步将继续为国防和科技前沿做出更大贡献,而贡献的途径就是通过计量科学。   近年来,中国计量院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国内外影响力明显提升,原因之一在于一直重视前瞻性的发展,坚持走在全球计量科技的前沿。作为国内首个计量前沿技术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平台,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也是中国计量院实现与知名高校合作机制的创新和探索。   据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计量院首席研究员李天初院士介绍,联合实验室在实验室运行模式上,参照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和科罗拉多大学(CU)联合实验室,实现了双方的共赢发展,同时“希望参与实验室工作的同学们能了解、热爱计量及其渊源,将计量事业作为其发展努力的方向。”   联合实验室的工作主要从事精密测量和计量前沿技术研究。从2009年初挂牌成立至今,联合实验室已开展包括绝对重力测量、光钟、原子钟、小型化离子钟、超高精度时间频率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在精密时间频率传输与同步方面,已在“计量院昌平基地-清华”之间建立往返88千米的光纤链路,并实现时间频率的自由空间精密传输与同步,为时间频率传输与同步奠定了技术基础。   “发挥大学氛围活跃、自由和研究所追求实用、作风严谨的优势特点,满足国家需求并结合个人兴趣,共同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一流前沿实验室。”李天初院士慎重的表达和殷切的期望,如涓涓细流般淌进了联合实验室每个成员的心中,大家再一次鼓起掌来。
  • 英肖仪器预祝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佳绩 —— 盛况前瞻与美好祝愿
    在全球亿万双眼睛的热切期盼中,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万众瞩目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即将在法国的璀璨明珠——巴黎拉开帷幕。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融合了历史的深邃与现代的活力,正以最热烈的姿态迎接这场全球体育的顶级盛宴。这不仅仅是一场运动员们展现技艺与毅力的竞技场,更是全球人民共襄盛举、传递友谊与和平的璀璨庆典。英肖仪器预祝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佳绩 —— 盛况前瞻与美好祝愿巴黎,这座充满艺术气息与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每一处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从雄伟壮观的埃菲尔铁塔到蜿蜒流淌的塞纳河,从古典优雅的卢浮宫到现代化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它们共同构成了巴黎奥运会的独特风景线。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成一首动人的交响乐章,为全球的体育爱好者呈现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中国体育代表团,作为国际体坛的佼佼者,始终以其良好的竞技水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赢得世界的尊敬。从昔日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体育强国,中国运动员们用汗水和泪水铺就了一条通往荣耀的道路。对于即将到来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向着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在田径场上,中国飞人将再次挑战速度的极限;在碧波荡漾的泳池中,中国泳将们将用矫健的身姿书写水上的传奇;在乒乓球桌前,国球健儿们将捍卫荣耀,续写不败的辉煌;而在羽毛球场上,中国羽毛球队将再次刮起强劲的“中国风”。此外,在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项目中,中国代表团也将全力以赴,展现中国体育的团结与力量。在这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时刻,英肖仪器作为长期陪伴并坚定支持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坚实后盾,满怀自豪与期待地向即将踏上巴黎奥运会征程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与最深沉的祝福。我们深知,每一次奥运舞台的闪耀,都是运动员们无数汗水与泪水交织的结晶,是“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最生动的诠释。中国体育健儿们,你们不仅是赛场上的勇士,更是国家荣誉的捍卫者,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在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上,无论面对何种挑战与困难,我们相信你们都将以无畏的勇气、坚韧的毅力,以及超凡的技艺,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的风采与力量,为国家赢得更多的辉煌与荣耀。你们的每一次冲刺、每一次跳跃、每一次挥拍,都将是激励亿万国人前行的力量源泉。在此之际,英肖仪器也自豪地向大家推介我们的明星产品——英国肖氏(SHAW)手持式露点仪SDHmini。这款集高科技、较高精度、便捷性于一身的仪器,凭借其良好的氧化铝原理与阻容法技术,能够准确地捕捉气体中的微量水分,为电力、石油、化工、制药等多个关键领域提供至关重要的湿度监测解决方案。其小巧紧凑的设计、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支持最多300,000个数据点的记录与传输)、以及通过ATEX、IECEx和UL等国际安全标准认证的坚实品质,确保了无论是在严苛的工业现场还是复杂的实验环境中,都能稳定可靠地运行,为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英肖仪器预祝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佳绩 —— 盛况前瞻与美好祝愿我们坚信,正如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赛场上不断追求良好、勇于突破一样,英肖仪器也将持续创新,以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助力各行各业迈向新的高度。未来,我们期待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携手并进,共同书写科技改变世界的壮丽篇章。让我们再次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加油鼓劲!愿你们在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国力量,用辉煌战绩续写奥运传奇。预祝2024年巴黎奥运会圆满成功,中国体育代表团凯旋而归!加油,中国!更多英肖仪器预祝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佳绩 —— 盛况前瞻与美好祝愿、请致电英肖仪器仪表(上海)有限公司1⃣ ️ 7⃣ ️ 3⃣ ️ 1⃣ ️ 7⃣ ️ 6⃣ ️ 0⃣ ️ 8⃣ ️ 3⃣ ️ 7⃣ ️ 6⃣ ️ ,英肖仪器仪表(上海)有限公司是进口露点仪品牌英国肖氏SHAW总代理、露点仪代表处、肖氏SHAW露点仪售后服务保障。露点仪、SADP露点仪、SDHmini露点仪、SDT-Ex露点仪变送器、防爆露点仪
  • 第二届Hexagon全球用户大会Hexagon 2012–全球测量人的聚会
    近日,Hexagon 计量产业集团发布了其在第二届Hexagon全球用户大会Hexagon 2012的最新日程,该用户大会将于6 月4 日-7 日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米高梅大酒店举办。 Hexagon 2012将会汇集Hexagon 旗下测量、计量与技术产业集团的最新技术,及Hexagon的全球知名行业客户测量技术经验,为与会者提供包括新技术前瞻、最新技术展示、产品和方案体验、专题研讨、客户案例和行业趋势主题报告在内的超过 300 个分组专题会议 以“突破自我,创新思维”为主题,Hexagon 2012 将会更加关注利用创新的技术与方案,协助不同规模的企业和组织实现流程与设施的更加优化、高效、安全与智能,从而将明日之问题解决于今天。预计将会有超过3,000 名听众出席本次Hexagon 2012 全球大会。 目前,Hexagon 2012全球用户大会仍在面向全球用户接受在线注册报名(大会网址:www.hexagonconference.com/met) 关于Hexagon计量产业集团: Hexagon计量产业集团隶属于Hexagon AB集团,旗下拥有全球领先的计量品牌,如Brown & Sharpe、Cognitens, DEA, Leica工业测量系统、Leitz、m&h Inprocess Messtechnik、Optiv、PC-DMIS、QUINDOS、ROMER以及TESA。 Hexagon计量产业集团代表着无可匹敌的全球客户群,数以百万计的坐标测量机(CMMs)、便携式测量系统、在机测量系统、光学影像测量系统和手持式量具量仪,以及数以万计的计量软件许可。凭借精密的几何量测量技术,Hexagon计量产业集团帮助客户实现制造过程的全面控制,确保制造的产品能够精确的符合原始设计的需要。在为全球客户提供测量机、系统以及软件的同时,还包括了完善的产品技术支持和售后增值服务。 欢迎访问海克斯康官方了解更多详情,http://www.hexagonmetrology.com.cn
  • 精密测量仪器产业现状与未来技术趋势剖析——访西安交通大学杨树明教授
    近日,第3届高端测量仪器国际论坛暨第13届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国际会议(IFMI & ISPEMI 2024)在山东青岛成功举办。会议邀请各国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领域的科学家、专家与业界领袖,就国际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领域面临的重大机遇、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等。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专访环节,荣幸地邀请到了西安交通大学杨树明教授,就其研究方向、精密测量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精密测量仪器产业发展现状等话题展开分享。西安交通大学 杨树明教授仪器信息网:请简单介绍下您的研究方向。杨树明教授:我一直聚焦于微纳测量领域,包括在该领域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等。近些年来,我们把微纳测量技术应用于芯片检测领域,特别是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的研发。在长期技术储备的基础上,我们与企业紧密合作,争取在该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推动我国半导体芯片检测技术的自主化进程,解决晶圆缺陷检测的国产化难题。仪器信息网:您如何看待国内外精密测量仪器产业的发展现状?杨树明教授:精密和超精密测量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制造业的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对于精密测量仪器,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而缩小这一差距,需要长期的坚持与不懈努力。仪器信息网:国内精密测量仪器产业应如何补齐这一差距?杨树明教授:我觉得人才是核心要素。一方面,该领域专业人才短缺,当前亟需通过提升高校培养规模、鼓励更多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来加强人才供给;另一方面,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制度保障,从而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在该领域长期耕耘。这两方面对于补齐我国与国际精密测量技术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具有关键作用。另外,要推动我国精密测量技术的蓬勃发展,逐步缩小与国际前沿的差距,并实现超越,我们还需要从多个维度上坚持不懈地努力。仪器信息网:我国在精密测量技术及仪器领域面临哪些挑战?特别是关键核心零部件及供应链方面是否存在瓶颈?杨树明教授:当前,从关键零部件至整机,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光源,尽管国内光源性能正逐步提升,但是短波长光源尚且没有完全达到应用要求,市场上尚缺乏适用于晶圆缺陷检测的成熟光源产品。同时,探测器、光学元件等关键零部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过,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表现亮眼,相关技术在精密测量技术领域的应用,展现了一定的优势。仪器信息网: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对精密测量技术的影响?杨树明教授:"智能"已成为众多领域关注焦点之一。在测量领域,人工智能影响着测量的标定方法、管理方式和应用领域等,同时人工智能发展又需要测量作为支撑,包括数据如何精确获取、数据处理算法和模型的准确性等。可见,人工智能与精密测量必然相互融合发展。仪器信息网:您认为未来精密测量技术及仪器将沿着哪些方向发展?有哪些新兴技术或应用值得关注?杨树明教授:过去的测量工作主要聚焦于单一物理量,采用单一方法和设备完成。然而,随着测量需求日益多样化与复杂化,测量向着多物理量同步测量的方向迈进,要求测量仪器和设备集成多测头,具有多功能。随着加工精度和尺度从微米级到纳米级再到原子级,精度与尺度的极致追求对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极端化的工作环境使得传统方法与技术难以胜任。此外,极致精度和极端尺度方面,缺乏标准和测量规范,需要探索新的计量与溯源方法。仪器信息网:您认为大规模设备更新将对国产仪器带来哪些机遇?杨树明教授:这是国产仪器发展的好机会和机遇。国产设备因性能与进口设备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市场在选择时往往倾向于进口产品。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加上政策支持与国产仪器前期的基础和积累,国产仪器有望加速融入市场,在实际应用中不断迭代升级,逐步提升其性能。这必将促进国产仪器行业的加速发展,并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仪器信息网: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您认为国产精密测量仪器企业应加强哪些方面的能力建设以提升竞争力?杨树明教授:首先,应加强企业与高校的紧密合作。企业应主动寻求与高校的深度合作,而高校也应积极与企业对接。双方应基于各自的需求与优势,构建协同发展的合作模式。企业应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平台与资源优势,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特别是涉及新技术、新方法时,与高校紧密合作,让高校进行前瞻性研究。实际上,高校也要积极与企业开展紧密合作,与企业携手并进,才能使其成果落地。借此机会,我们诚挚希望与更多企业及高校研究院所携手,共同研发高端测量仪器,为国家解决“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 海克斯康高精密智能测量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2022年10月31日,青岛市科学技术局发布了《关于公示2022年度青岛市重点实验室拟建设名单的通知》,经主管部门推荐、形式审查、专家初审、专家咨询评议、抽取部分实验室现场考察等程序,经研究,拟批准建设119家市重点实验室,其中,学科类40家,企业类79家。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获批建设“青岛市高精密智能测量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市重点实验室是青岛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此次入选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及制造、新能源及生态环保、新材料、未来产业等青岛市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入选实验室需满足在本领域有较强的代表性,具有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和较为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具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等条件。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获批建设“青岛市高精密智能测量技术重点实验室”,将严格遵守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建设精神,面向学科前沿和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前沿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源头创新能力;瞄准行业和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现代工程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提供支撑;研究制定重要技术标准;聚集和培养高层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人才(团队);加强行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开放和共享科技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扩散和技术储备,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争将实验室打造成研究水平高、科研队伍强、合作交流广、成果转化多的科技创新平台。
  • 大量程、高精度是精密测量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访金燧奖获奖单位长春光机所
    近期,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全国光电测量测试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暨辽宁省第十七届学术年会在大连成功召开。会议同期举办首届“金燧奖”中国光电仪器品牌榜颁奖典礼。仪器信息网作为大会独家合作媒体参与了本次会议,并采访了金燧奖银奖获奖单位代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李文昊研究员。长春光机所的获奖项目为“一维光栅线位移传感器”。光栅位移传感技术是一种以光栅栅距作为测量基准的测量技术,不易受环境扰动影响,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和测量重复性精度。李文昊研究员提到,随着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对位移测量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大量程、高精度的测量设备需求增加。国家非常重视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聚焦制造业领域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难题,加强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测量方法研究和装备研制,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并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为解决高端制造业测量中的测不准难题,长春光机所进行了光栅位移传感器的研究,该项目提出了锥面衍射、转向干涉测量方法,突破了光栅位移测量中测量精度难以提升、测量分辨率难以提高的技术难题,成为高端光刻机、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精度测量需求领域活力发展的方向。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未来还将对相关技术提出哪些技术需求和挑战?有哪些发展建议?科学成果的转化一直都是“老大难”的问题。如何打通产学研转化最后一公里?更多内容请观看视频: 首届“金燧奖”中国光电仪器品牌榜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多家单位于2022年发起,旨在积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本届“金燧奖”重点围绕分析仪器、计量仪器、测量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环境测试仪器、医学诊断仪器、工业自动化仪器等7个类别进行广泛征集,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的参与和热情的响应。经过严格评审,71个优秀仪器产品脱颖而出,遴选出金奖10项、银奖16项、铜奖28项、优秀奖17项。这些产品都是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生产的专精特新的高端光学仪器,较好地展现了我国在高端科学仪器中的自主核心竞争力,提升了民族品牌在激励市场竞争中的自信心,鼓舞了国产厂商的攻关热情。
  • 科技部明确今年十大任务 加强战略技术前瞻部署
    今年主要推进的十大重点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央6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 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强战略高技术的前瞻部署,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加强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和产业化,支撑产业结构调整 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加强科技惠民,促进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基层科技工作,促进区域创新发展 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提升科技发展的国际化水平。   本报北京1月19日电 2013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今天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作工作报告。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万钢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2012年科技工作,总结了5年来科技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提出了2013年重点任务。万钢强调,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科技工作,必须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各项任务,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实现科技改革发展新突破,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新贡献。   万钢指出,2012年是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先后有21个省(区、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了一批针对性操作性强、改革力度大的政策措施。全社会R&D支出有望突破万亿元,占GDP比重可达2.0%,其中企业R&D支出占74%以上 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达320万人年 发明专利授权量预计达21.7万件,比上年增长26.2%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超过6000亿元 全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预计突破10万亿元。过去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08年的48.8%上升到2011年的51.7%,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回顾5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必须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 必须坚持把促进民生改善作为科技工作的本质要求 必须坚持把增强科技长远发展能力作为战略重点 必须坚持把深化科技改革和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万钢强调,当前我国科技工作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第一,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要牢牢把握新时期科技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第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科技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科研体制与创新模式加速变革。第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需求。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我国科技改革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包括如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如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如何加强创新政策落实,如何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管理等。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大幅提升,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因此必须坚定信心,更具胆识和智慧,切实把握和用好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释放科技体制改革红利,不断开创科技事业发展新局面。   万钢提出2013年主要推进十大重点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央6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 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强战略高技术的前瞻部署,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加强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和产业化,支撑产业结构调整 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加强科技惠民,促进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基层科技工作,促进区域创新发展 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提升科技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他要求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能力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王志刚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要充分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准确把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求。王志刚要求,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重点把握好几点:一是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二是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 三是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中,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他要求各地方、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要加强统筹推进、完善创新政策、注重机制创新、加强试点示范,扎实做好科技体制改革各项工作 要紧扣主线、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务求实效,着力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科学化水平。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部门负责人,科技部领导及各司局主要负责人,全国各地方科技厅局主要负责人,部分国家级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 《202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技术挑战》公布:测量计量与仪器入选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9月25日在北京和香港同步发布《202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技术挑战》。  这十四大挑战涵盖数字领域、信息化、微电子光电子、光学工程、测量计量与仪器、网络与通信、网络安全、电磁场与电磁环境效应、控制、认知、计算机系统与软件、计算机应用、海洋网络信息体系、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14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  ——数字领域。全面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急需解决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挑战。  ——信息化。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方兴未艾,全面赋能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文化格局、安全格局和竞争格局。如何组织和利用国内外优势科技力量,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型举国体制,坚持创新跨越总方针,建立中国特色数字生态环境,确保核心能力自主可控、先进可靠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微电子光电子。硅基光电融合成为重要路径,中国在微电子、光电子先进制造能力与集成芯片设计方面面临重要挑战。  ——光学工程。如何实现跨尺度矢量光场的智能精准调控、高效数字光学器件和系统开发、实时精确健康评估的新型成像和传感、低功耗高集成光子和高效绿色能源光子技术突破等面临重要挑战。  ——测量计量与仪器。新一代国家测量体系和仪器产业体系建设已启动,重要场景下的关键测量技术亟待突破;支撑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测量的新形态精密仪器及传感技术将面临重要挑战。  ——网络与通信。人网物三元万物智联背景下网络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新型网络理论与技术架构、日益逼近物理极限下的传输能力提升、核心设备与器件、算力网等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6G面向通感算网融合、天地一体等更复杂多样的应用场景,存在应用基础理论突破、技术发展范式创新等重要挑战。  ——网络安全。如何有效应对海量存量威胁治理及其有效防护不足、网络安全边界的削弱;如何打造计算和防护融合新模式、形成运行和防御并行双结构;如何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都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电磁场与电磁环境效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对电磁环境效应基础研究提出新需求,电磁学与计算机、光学、材料学、生物、复杂系统等交叉融合,在电磁场基础理论、智能电磁计算、电磁防护材料、电磁场快速感知、电磁生物效应与防护仿生领域不断发展,促进电磁环境适应性、电磁安全前沿技术广泛应用,提升智能化装备电磁安全能力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控制。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无人系统等为代表的重大工程中,如何将建模、控制、优化和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网络通信等计算资源与物理资源紧密协同;如何采用工业互联网的端边云协同实现控制系统网络弹性/韧性、自适应、自主调控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认知。突破脑智能与脑决策机制启发的认知智能技术,研制多类型、可重构、高效、绿色节能的新型脑模型与软硬件系统,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  ——计算机系统与软件。亟需突破多元异构计算体系、通用人工智能软件系统、计算安全等关键技术,积极探索类脑、量子等前沿技术,研发智能水平更高、能耗更低、更安全可信的计算机系统,以及新型基础软件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计算机应用。工业、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等重大变革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提出严峻挑战:一是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融合发展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加速创新。二是“万物智联、智能引领、跨界融合、万众创新”新业态对智能感知、协同、学习、分析、决策、控制及安全等提出更高要求。  ——海洋网络信息体系。海洋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在理论、技术与工程方面存在重要挑战。理论方面需建立水下非线性声场理论,实现水下声场优化控制和利用;技术方面需突破海洋精细化遥感、非声探测等新型感知、远洋船舶气象导航、跨域通信和水下信息处理;工程方面需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海洋化应用,强化海洋战略空间一体化管理,构建数字海洋新型基础设施。  ——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如何快速建立国家、省、市一体化重大突发事件智能化决策体系,如何整合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和科技力量,建立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大数据智能化综合平台,形成预警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小,是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提升国家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挑战。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吴曼青院士在发布会上致辞指出,中国工程院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和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强化科技战略咨询,坚持“服务决策、适度超前”,为强化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  当天发布会由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副主任余少华院士主持,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费爱国院士发布《202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十四大挑战》,并介绍相关研究情况。  据了解,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自2014年启动“蓝皮书”系列研究工作,至今已连续9年发布“趋势”或“挑战”等系列成果。
  • 未来20年仪器仪表技术发展前瞻
    “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09年设立联合基金开展的重大咨询项目,其宗旨是着眼于满足2030年前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工程科技的重大需求,对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影响国家竞争力、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   6月8日,在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院士们对该项目的阶段成果进行了交流,以下是关于仪器仪表技术发展方面的战略建议。     现代仪器仪表技术发展的战略建议   1995年,我国仪器仪表产业总产值约为237亿元 2007年,总产值达到了2517亿元,比12年前增长了近10倍。   仪器仪表产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国外的差距仍然较大,体现在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展缓慢 关键核心技术匮乏,低水平重复异常突出 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 大量进口对产业发展造成较大不利影响等。   随着国家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代仪器仪表技术已成为我国的战略需求。建议在2020年前,以高校、研究所为主体,加强相关领域人员培养和共性基础研究 2021年到2030年,以企业为主体,在共性技术研究基础上,面向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开展不同性能指标和特点的大型精密分析仪器的研制,实现产业化 到2030年,在量子计量标准与溯源、高端传感器与核心技术、高端制造业中的精密测量仪器、生命医疗与食品卫生仪器开发研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国际领先,具有批量生产高中低档大型精密分析仪器的能力。   从技术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来说,在量子计量标准与溯源方面,我国在时频、长度、电学等领域的量子标准已取得可喜成果。“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启动基础比较薄弱的量子计量标准工作,争取到2020年,新建的量子计量标准取得可使用的成果 到2030年,全面完成我国的量子计量标准。   在高端传感器与核心技术方面,“十二五”期间,要突破高端传感器的高精度、高灵敏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低功耗、低成本关键技术。到2020年,重点突破传感器微型化、仿生智能传感器、无线通信及组网信息感知系统关键技术。争取到2030年实现高端传感器产业化。   在高端制造业中的精密测量仪器方面,我们要在5到10年的较短时间内,系统地研究开发符合现代制造业特点和应用需求的精密测量仪器仪表设备,突破限制我国高端制造水平的一批精密测量核心技术和加工制造、装配工艺,实现高端测量仪器仪表设备的国产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到2030年,建立有自主特色的我国高端制造业中的精密测量技术研究创新体系。   在生命医疗与食品卫生仪器方面,“十二五”期间,在健康指标监控、康复等技术上取得突破,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到2020年,实现常规健康监测仪器家庭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个性化以及小型便携化,构建分布式小型社区健康监护网络平台。解决食品添加剂、病原微生物等的快速检测仪器的开发,发展食品中非成分异物的排查技术与仪器开发。到2030年,实现医疗和食品信息网络化,构建区域性、全国性健康网络 实现医用检测设备和食品卫生仪器的标准化。
  • 煤质检测为环保提供前瞻性支撑
    库仑滴定测硫法有望成为国际标准   因雾霾刮起的环保风暴正席卷与之相关的每个角落,故而,当它盘旋并试图穿过“煤质检测”这个看似细小的“针眼”时,业内的有识之士并不感到意外。   10月12日,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官员透露,今年年底前该省将建设18个煤质检测站。   对此,国家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执行主任韩立亭、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燃料应用部副经理杜晓光等人士对《中国电力报》记者表示,煤质检测不但为煤炭贸易结算、煤炭用户正常经济运行提供了关键依据,而且对于环保也功莫大焉。今后,我国将进一步加强煤质检测的科学与公正性,并将库仑滴定法等煤质检测的国家标准推向国际市场。   检测权的变迁   “对煤质检测的重视程度,是与整个国家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韩立亭为记者详细梳理了煤质检测权的变迁。   在计划经济时代,煤炭检测权是在煤矿方。究其原因,在于当时的煤矿不管是在设备还是人员方面的投入都比较大,而且在当时的经济体制下,买卖双方都没有争执的必要。   国务院1965年底颁布的《煤炭送货办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煤炭的质量,以煤矿的化验和测定结果为准”到了19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煤炭市场形势更为复杂,各种小煤窑也纷纷上马,又由于煤炭处于买方市场,发电厂等煤炭用户在煤质检测方面的投入加大,试图改变被动局面。   2000年之后,煤炭形势逐渐好转,“黄金十年”开启,煤矿也普遍更新了检测设备。一来二往,加上煤炭形势的不断变化,买卖双方对煤质检测空前重视,遇到纠纷往往协商解决。同时,与买卖双方不相关的第三方检测数据更为双方所采信,因而第三方检测蓬勃发展,尤以秦皇岛港等煤炭港口为盛。   透过这些表象,就其本质而言则是买卖双方对煤质检测的重视,以及采制化设备的创新升级。采制化设备的中心,在1980年代后期也逐渐从河南鹤壁转向了湖南长沙。   机械采样还需优化   煤质检测既然关乎买卖双方的核心利益,自然,其检测方法的科学、检测结果的公正就至关重要。   从在以方差表示的采制化误差中所占比例来看,精密度评价来看,采样的影响占到80%,制样占到16%,化验仅占4%,因而,排除刻意的人为因素,在采制化三个环节,采样更为关键。目前,机械采样已经大有替代人工采样的趋势。机械采样的优点不言自明,不但避免了人为干扰,而且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但也要注意到,机械采样不是万能的。因为按现行采样方法,出现一定的偏差是不可避免的,但采样机的偏倚是系统性的,一旦偏倚较大,往往会带来较大的损失。”韩立亭说。   杜晓光也表示,就煤质检测的几个环节来说,近十年来机械采样发展较快,但还不够成熟,设备厂商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机械制样方面则进步不大,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煤种较多,煤质相对复杂 而化验方面,则从199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而有了很大改进。   有鉴于此,韩立亭认为要用好采样机还必须做好很多辅助工作,比如要做采样机偏倚和精密度试验,还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合格实验室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来做,这样的结果才是可以采信的。现行国家标准中,针对人工采样与机械采样分别有《GB475-2008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T19494-2004煤炭机械化采样》。   打造国际版的国家标准   就煤质检测标准而言,我国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有些标准还走在国际标准的前列。   韩立亭说,在标准相关工作中,我国的做  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采取尽可能向国际标准靠拢的原则,并考虑国情,把国际标准国内化 二是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检测方法 三是向国际标准化组织积极推荐我国自主研发的方法,使之能够成为国际标准,比如做全硫检测时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库仑滴定法。   “库仑滴定测定煤中全硫的方法和相关仪器设备都是国内自主研发的。我们目前正在做相关工作,将之推荐为国际标准。”韩立亭表示。这也将促进相关仪器设备打开国际市场。   另一方面,我国煤质检测各项标准的制定,又与加强环保的要求紧密相关。   杜晓光以汞的测定加以说明。   据悉,原煤中汞的含量虽然在0.012~33mg/L范围内,而且通过选煤也可以去除一部分汞,但全球每年从燃煤中逸出的汞总量依然高达3000吨以上。   2011年7月,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新标准不但大幅收紧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限值,而且增设了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限值为0.03mg/m3。   显然,新标准的制定也对煤质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质检测已经远远超出了贸易结算等范畴,而为清洁利用煤炭、保护环境发挥了前瞻性作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