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测试接触器

仪器信息网测试接触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测试接触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测试接触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测试接触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测试接触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测试接触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测试接触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测试接触器相关的论坛

  • 【分享】GB21518-2008《交流接触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

    [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附件:[/font][/font][/size][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ize=4][font=方正小标宋简体]GB21518[/font][/size][size=4][font=方正小标宋简体]-2008《交流接触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font][/size][/font][/align][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size][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本修改单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10月24日批准,自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font][/font][/size][u][size=4][font=方正仿宋_GBK][b][font=Times New Roman] [/font][/b][/font][/size][/u][font=Times New Roman][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GB 21518-2008[/font][/size][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交流接触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中修改内容如下:[/font][/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1. [/font][/size][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范围第二自然段[/font][/size][/font][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原文中为“额定工作电压不超过1140V、额定工作电流9A~630A的接触器”更改为“额定工作电压为380V(400V)、额定工作电流6A~630A的直动式,三极电动式,整体式交流接触器”。[/font][/font][/size][font=Times New Roman][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2. [/font][/size][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范围第三自然段[/font][/size][/font][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原文中为“本标准不适用于外加节电装置的接触器及半导体接触器(固态接触器)”更改为“本标准不适用于外加节电装置、家用和类似用途的接触器及半导体接触器(固态接触器)”。[/font][/font][/size][font=Times New Roman][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3. [/font][/size][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术语和定义[/font][/size][/font][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增加以下2条术语:[/font][/font][/size][font=Times New Roman][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3.4[/font][/size][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同一壳架等级的接触器 contactors of same shell[/font][/size][/font][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外形尺寸和内部结构相同,仅部分尺寸有差异,但额定工作电流不同的接触器。[/font][/font][/size][font=Times New Roman][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3.5[/font][/size][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整体式接触器 unitary contactor[/font][/size][/font][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所有完成接触器功能不可缺少的部件(模块)组装成的接触器。[/font][/font][/size][font=Times New Roman][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4[/font][/size][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表1标题[/font][/size][/font][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原表1标题“接触器能效等级”更改为“接触器(AC-3)能效等级”。[/font][/font][/size][font=Times New Roman][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5. [/font][/size][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表1[/font][/size][/font][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原表1第一行中的“9≤Ie≤12”更改为“6≤Ie≤12”;原3级的“8.3”更改为“9.0”。[/font][/font][/size][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原表1第二行3级的“8.5”更改为“9.5”。[/font][/font][/size][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原表1第三行3级的“13.9”更改为“14.0”。[/font][/font][/size][font=Times New Roman][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6[/font][/size][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表1表注[/font][/size][/font][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增加表1的表注“注:同一壳架等级取最大的Ie,例如:40A~65A为同一壳架等级的接触器,应按65A的能效等级进行考核,即应符合本表中63<Ie≤100一栏中的能效等级指标。”[/font][/font][/size][font=Times New Roman][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7. [/font][/size][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第5.1条[/font][/size][/font][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在原5.1条前增加“在环境温度为20℃±[/font][/font][/size][font=Times New Roman][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5[/font][/size][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size][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下,……。”[/font][/size][size=4][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size][/font][size=4][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size=4][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

  • 真空环境中接触热阻对热导率测试的影响

    真空环境中接触热阻对热导率测试的影响

    1. 问题的提出在研制完成低温高真空环境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系统后,开始进行各种材料热导率的测试。低温高真空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系统如图1所示,低温高真空腔体如图2所示。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在一定真空度下热导率测试非常不准确,甚至测试结果非常怪异,真空度会使得试样接触热阻发生巨变而严重影响热导率测试。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0_667317_3384_3.jpg图1 低温高真空环境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系统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020120342460_01_3384_3.jpg图2 低温高真空腔体为了验证试样接触热阻的影响,针对不同表面状态和硬度的材料进行了验证试验,但选择验证试样的原则是真空度不能造成试样本身的热导率发生变化。1.1. 不同真空度下接触热阻对不锈钢试样热导率测试的影响首先采用表面光滑的刚性金属材料进行验证。如图3和图4所示,将一对已知热导率的不锈钢参考材料放入真空腔内,分别进行常温和不同真空度下的热导率测试,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020120352005_01_3384_3.jpg图3 已知热导率的被测不锈钢试样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020120354782_01_3384_3.jpg图4 不锈钢试样测试状态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020120474812_01_3384_3.png图5 不锈钢试样常温不同真空度下的热导率测试结果在真空度变化前期(真空度大于5000Pa),热导率测试结果还是十分准确和稳定。随着真空度的提高,小于2000Pa时的测试结果明显开始降低,在小于1000Pa后测试结果出从图5所示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现波动甚至无法获得有效的热导率测试数据。这就意味着随着真空度升高,试样与探测器之间的接触热阻逐渐增大,最终巨大的接触热阻和接触热阻分布的不均匀完全破坏了瞬态平面热源法传热测试模型,导致根本无法进行测量。1.2. 不同真空度下接触热阻对低导热硬质泡沫塑料试样热导率测试的影响上述验证试样所选的不锈钢热导率在14W/mK左右,为进一步验证试样接触热阻的影响,我们选择了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进行考核。选择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一是因为这种材料的热导率很低,热导率在0.04W/mK左右;二是因为这种材料是闭孔材料,闭孔率在90%以上,材料热导率随真空度的变化不大。如图6和图7所示,将一对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试样放入真空腔内,分别进行常温和不同真空度下的热导率测试,测试结果如图8所示。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020120443559_01_3384_3.jpg图6 被测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试样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020120452836_01_3384_3.jpg 图7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试样测试状态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020120423345_01_3384_3.png图8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常温不同真空度下的热导率测试结果从图8所示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真空度升高,热导率数值逐渐降低,最终在真空度升高到5Pa时,热导率从常压下的0.0447W/mK降到了0.0337W/mK,减小了近四分之一。随着真空度的升高,引起聚氨酯泡沫塑料热导率降低主要有两个原因:(1)试样内的部分开孔随着真空度升高而降低热导率,但由于开孔率较低,这种影响不是主要因素。(2)尽管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硬质材料并便于加工,但试样的表面粗糙度还是远大于表面光滑的不锈钢试样,所以接触热阻是热导率降低最主要因素。1.3. 测试结果分析由以上两种材料的测试,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的结论:(1)对于瞬态平面热源法这种试样与探测器夹心测试结构,测试过程中随着真空度的升高,探测器与试样之间的接触热阻会明显增大,这种热阻的增大会给热导率测量带来影响。(2)试样与探测器之间的接触热阻并非均匀分布,随着真空度升高,这种非均匀分布的接触热阻会完全破坏传热测试模型,造成测试结果完全不正确,甚至根本无法进行测量。(3)由于试样表面粗糙度不同,真空度对接触热阻的增加幅值也不相同。如果假设接触热阻等效为一个均匀分布热阻层,接触热阻给热导率测试所带来的影响假设为一个等效热导率,那么在一般情况下,这个热阻层的等效热导率大小为0.01W/mK量级。(4)这种由于真空度升高引发的试样接触热阻增大的现象,是所有真空环境下固体界面热传导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真空下的试样接触热阻不仅会严重影响瞬态平面热源法的热导率测量,也好严重影响其它所有热导率测试方法的测量准确性。2. 解决方案为了降低和消除真空环境下试样接触热阻对热导率测量结果的影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薄的柔性填充物来填充试样与探测器之间的空隙,把真空度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为此,我们选用了填充物为导热硅脂、导热硅胶片和镜头纸分别进行试验,以其找到有效的材料和方式。3. 试验验证3.1. 不锈钢参考材料填充导热硅脂的试验验证还是采用表面光滑的刚性金属材料进行验证。如图9和图10所示,将一对已知热导率的不锈钢参考材料测试表面分别涂覆了一层导热硅脂。常温常压下导热硅脂的热导率为3W/mK,这也是目前热导率比较高的导热硅脂,从理论上来说,导热硅脂的热导率越大约好。将涂覆了导热硅脂的试样与探测器夹紧并放入真空腔内,分别进行常温和不同真空度下的热导率测试。添加导热硅脂前后的测试结果对比如图11所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

  • 【有奖讨论】食品、饮料接触性陶瓷或玻璃技术要求与测试仪器!!!

    2010年5月27日安第斯共同体秘书处通报消息,哥伦比亚于近期制订了另一项食品接触性材料技术标准——与食品、饮料接触性陶瓷或玻璃材料、容器、物品、设备的技术要求。 其中,对物质迁移限量的规定如下: 陶瓷、珐琅、釉彩等材质的食品、饮料接触性物体或容器的总物质迁移限量:50mg/kg水,或者8mg/dm2接触面;特定物质迁移量:对于非盛装性物体,(Pb): 0.8 mg/dm2 ; (Cd): 0.07 mg/dm2;对于盛装性容器,(Pb): 4.0 mg/L; (Cd): 0.3mg/L;对于烹饪用具、容量大于3L容器,(Pb):1.5 mg/L;(Cd): 0.1mg/L。 对于水晶/玻璃材质的食品、饮料接触性物体或容器,特定物质铅(Pb)迁移限量(LME)为:非盛装性物体LME: 0,8 mg/dm2;容量低于600ml的容器LME: 1.5 mg/L;容量介于600~3000ml的容器, LME: 0.75 mg/L;容量大于3L的容器,LME: 0.50 mg/L。诚然,这些要求在欧盟及中国等国家已经有了相关的要求,针对食品接触性陶瓷或玻璃的测试应该说是已经很成熟了。希望有经验的能讨论一下这些测试中的仪器设备要求:[color=#013add]需要哪些仪器?可以满足同样测试需求的仪器,哪些最合适?为什么?需要哪些设备?用途是什么?需要哪些试剂?[/color][color=#f10b00]讨论有奖,每条2分。精彩内容,额外奖励![/color]

  • 【求助】有关接触角测试的问题

    本人最近想用接触角仪器来研究一种复合材料的表面酸碱等性质,查了不少文献,可是很少有文献给出使用的测试液体的各种参数,像表面张力,酸碱分量等。那位大侠能告知那里很方便就能查到那。谢谢啊

  • 接触角概念,接触角测量仪软件测试方法解析

    接触角的概念: 所谓接触角就是固一液界面与气一液界面之切线在三相点处的夹角。接触角的大小决定了润湿程度,接触角本身取决于界面张力的相对大小。 固体表面能被液体润湿,接触角越小.润湿性越大,铺展性也愈大,当接触角为零时,叫完全润湿;固体表面不被液体润湿,说明接触角越大,润湿性越小,辅展性越小,液面易收缩成球形。当接触角等于180度时,叫完全不润湿。必须指出,润湿与不润湿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不润湿酌物质,它们只是程度上的差异。习惯上是这样区分的:接触角90度,称为不润湿;接触角等于零度,叫完全润湿;接触角=180度,叫完全不润湿。 以上所指的接触角也叫平衡接触角,它没有考虑表面上的阻力,对一个弯曲液面,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迫使弯曲液面向内收缩而产生一种额外的压力,这种额外的压力叫做附加压力。附加压力的方向始终指向曲率中心。注意附加压力只发生在弯曲液面上。 众所周知,纳米材料科学与工程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研究热点,在研究纳米材料的表面改性时,往往要涉及润湿接触角这个概念。所谓接触角是指在一固体水平平面上滴一液滴,固体表面上的固-液-气三相交界点处,其气-液界面和固-液界面两切线把液相夹在其中时所成的角。http://www.sindin.com.cn/UploadFiles/2016-06-06/2016060613451860198.jpg 接触角测量仪仪器介绍: 本公司仪器采用现代化工艺制造,仪器采用先进的专用CMOS数字摄像机,配倍高分辨率变焦式显微镜和高亮度LED背景光源系统,搭配三维样品台,可进行工作台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移动。实现微量进样及上下、左右精密移动。同时还设计了伸缩杆结构工作台,能适应在不同用户材料厚度加大的场合。仪器框架可以根据式样的大小适量调节,扩大了仪器的使用范围。软件搭配修正功能,测试多次后的结果可以同时保存在同一报告下,能让用户更好的对材料数据进行管控。该仪器设计美观大方、操作简单、符合用户所需。适用于各种行业测定接触角的用户http://www.sindin.com.cn/UploadFiles/2016-05-19/14636374249347792.png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方法: 接触角多元化分析方式:全自动拟合法,半自动拟合法,手动水平测量,手动斜面测量, 多元化软件计算方法:圆环拟合法(40度以下);椭圆拟合法(40-120度);Young-Lapalacer拟合法(120度以上). 精准的表面自由能计算:Fowks法,OWRK法,ZismanPlot法,EOS法(软件中预装部分液体数据库,可扩展). 一键式软件测量操作: 【按空格键】--打开摄像头; 【按1键】--精准的控制滴液;【按2键】--高精度的进行全自动测量. 不规则产品测试拓展:凹凸面测试,曲面测试,滚动角测试,前进角后退角测试,高温接触角测试. 高速拍照方式:单张/连续/录像;录像任意电影单张导出;录像视频可自动快速测量. 细致化数据库管理:导出Excel表格数据 word图片数据;图片文字显而易见.接触角测量仪软件分析方法: 座滴法(sessile drop);http://www.sindin.com.cn/UploadFiles/2016-06-03/14649447878633268.jpg 悬滴法(pendant drop); http://www.sindin.com.cn/UploadFiles/2016-06-03/14649447871876676.jpg 薄膜法(lamella method);http://www.sindin.com.cn/UploadFiles/2016-05-17/20165174818437516.png 掳泡法(Captive bubble method);http://www.sindin.com.cn/UploadFiles/2016-06-03/14649447876468962.jpg 包覆纤维法(wetted fiber);http://www.sindin.com.cn/UploadFiles/2016-06-03/14649447873638334.jpg 纤维座滴法(sessle fiber drop);http://www.sindin.com.cn/UploadFiles/2016-06-03/14649447874120084.jpg 附着滴法(captive bubble);http://www.sindin.com.cn/UploadFiles/2016-06-03/14649447878712370.jpg本文原创链接:http://www.sindin.com.cn/html/xwdt/qyxw/2777.html

  • 【原创】食品接触等级测试简介

    [em09511]德国LFGB认证简介 **  2005 年9 月,德国新食品和饮食用品法LFGB 取代了食品和日用品法LMBG 。它又称《食品、烟草制品化妆品和其它日用品管理法》是德国食品卫生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基本法律文件,是其它专项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制定的准则和核心。但是近年来也有所修改,主要是和欧洲标准相匹配。法规对德国食品的方方面面做了总的和基本性的规定,所有在德国市场上的食品以及所有与食品有关的日用品都必须符合它上面的基本规定。与食品接触的日用品通过测试,符合德国《食品与日用品法》第三十条和三十一条的,可以得到授权机构出具的LFGB 检测报告证明为“不含有化学有毒物质的产品”,并能在德国市场销售。一、LFGB认证刀叉标志的意义  刀叉标志是一个食品安全标志。在与食品接触的日用品上,如果有刀叉标志,就表示该产品已通过检测符合众多德国和欧洲标准,符合德国LFGB 法规要求,证明不含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有毒物质,可以在德国及其它欧美市场销售。在欧洲市场上,有刀叉标志的产品能增强顾客对其的信心及购买欲望,是强有力的市场工具,大大增加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二、LFGB认证涵盖的产品范围  LFGB 测试针对所有的材料,包括用最新工艺生产的产品,如:烧烤架的铬镀层,烹饪平底锅特弗龙涂层的耐温性测试,水壶中的硅胶密封圈测试等。通常涉及的领域包括:陶瓷、合成塑料、聚氯乙烯、增塑剂、纸制品、皮革、纺织品、化妆品、烟草等等. 涉及的产品包括:烤面包炉、三明治炉、电水壶等与食品接触的电器产品;食品储藏用品;强化玻璃菜板、不锈钢锅等厨具;碗、刀叉、勺、杯盘类餐具;服装、被褥、毛巾、假发、假睫毛、帽子、尿布及其它卫生用品,睡袋、鞋子、手套、表带、手提包、钱包/皮夹、公文包、椅子包覆材料;纺织或皮革玩具和含有纺织或皮革服装的玩具;直接使用的纱线和织物;各种化妆品及烟草产品等。三、LFGB认证包括的测试项目  一般情况下,LFGB 德国《食品与日用品法》第三十和三十一条包括以下测试项目:  1. 样品及材料的初检  2. 气味及味道转移的感官评定  3. 塑料样品:可转移成份测试及可析出重金属的测试  4. 金属:成分及可析出重金属的测试  5. 硅树脂:可转移或可挥发的有机化合物测试  6.特殊材料:根据德国化学品法检验化学危害 四、法规中包括的其它测试项目还有: 1.纺织品、皮革、聚酯纤维等日用品上使用的某些偶氮染料的检测。  2.化妆品中的有害化学成份和重金属的测试  3.烟草中有害成份的测试五、LFGB认证的流程  1.咨询---申请人提供产品资料图片及描述给**认证公司  2.报价---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资料,捷通认证公司技术工程师将作出评估,确定须测试的项目,并向申请方报价  3.申请方接受报价  4.申请方填写测试申请表和测试样品一起提交到** 5.样品测试——测试将依照所适用的标准进行  6.实验室出检测报告  7.实验室签发符合LFGB 测试的合格证书六、新法规的重要变更:  - 在德国法律中,执行欧盟指令No.178/2002 (食品安全要求,食品和饮食经营者责任)  - 烟草在新的LFGB 范围之外,将会出台烟草的临时法规  - 对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商品误导性声明的禁止范围扩大  - 对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商品的安全测试没有重大变更七、LFGB食品级检测项目  一般塑料制品:全面迁移,感官测试  PVC塑料制品:全面迁移测试,氯乙烯单体测试,过氧化值测试, 感官测试  三聚氰氨树脂制品:全面迁移测试,甲醛溶出量测试,感官测试  PE塑料制品: 全面迁移测试,过氧化值测试,铬含量测试,钒含量测试,锆含量测试,感官测试  PS、ABS、SAN、Acrylic 塑料制品: 全面迁移测试,过氧化值测试, (VOM)有机挥发物总量, 感官测试  PA、PU塑料制品:全面迁移测试,过氧化值测试,芳香胺迁移测试, 感官测试  PET 塑料制品:全面迁移测试,锌含量测试,铅含量测试, 全面迁移测试, 过氧化值测试  硅橡胶制品 3项全面迁移测试,(VOM)有机挥发物意量, 过氧化值测试,有机锡化合物测试,感官测试  橡胶制品 3项全面迁移测试,甲醛溶出量测试,锌含量测试,铅含量测试,  芳香胺迁移测试,亚硝胺含量,感官测试  纸制品 (PCP)五氯苯酚测试,(pb cd hg CrVl)重金属(铅、镉、汞、六价铬)释出量,抗菌成分迁移测试,甲醛含量测试,乙二醛释出量测试,带颜色的纸制品-附加偶氮染料测试  带不粘涂层制品(不粘锅) 5项全面迁移测试,苯酚溶出量测试,甲醛溶出量测试,芳香胺溶出量测试,(Vl) 六价铬溶出量测试,(lll)三价铬溶出量测试,PFOA全氟辛酸铵测试,感官测试  金属、合金及电镀制品 重金属溶出量(铅、镉、铬、镍)测试, 感官测试  PP塑料制品 全面迁移测试,铬含量测试, 钒含量测试,锆含量测试,感官测试  烘焙纸制品 外观,热稳定性,抗菌成分迁移测试, (PCBs)多氯联苯测试,甲醛溶出量测试,感官测试  Wood 木制品 (PCP)五氯苯酚测试,甲醛释出量测试,感官测试  陶瓷、玻璃、搪瓷制品 与食品接触部分铅镉溶出量测试,杯过附加铅镉溶出量测试

  • 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color=#cc0000]摘要:本文对目前织物冷暖感测试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了最大热流和吸热系数测试方法和仪器,分析各种测试方法的特点,并提出改进意见,以开展相应国产化测试仪器的研究和开发。  [/color][color=#cc0000]关键词:冷暖感、导热系数、吸热系数、织物、蓄热系数、热逸散系数[/color][align=center][img=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技术,690,32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1221607_2636_3384_3.png!w690x325.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color=#cc0000][b]1. 引言[/b][/color]  织物冷暖感(或热舒适)是织物与人体皮肤接触后织物给皮肤的温度刺激在人大脑中形成的关于冷和暖的判断。当织物与皮肤接触瞬间,由于存在温差,织物与皮肤之间会发生热交换,使皮肤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织物与皮肤之间的热交换形式主要为热传导,织物内部的热辐射和自然对流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通常情况下(除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外),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因此织物与皮肤接触后往往使皮肤温度下降,如果温度下降(或上升)的量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使人产生不舒适感。从物理意义而言,冷暖感的强弱,取决于织物和人体接触过程中织物导走或保有人体热量的多少。  织物与皮肤接触瞬间,二者之间存在温差,有明显的传热传质变化。影响皮肤温度及其变化的物理参数主要有:皮肤温度、温度变化速率、温度变化量、环境温度和时间等。织物的冷暖感可以用不同的物理参数进行描述,常用的有导热系数、吸热系数、人体与织物接触时由人体通过织物流向环境的最大瞬态热流。  本文对目前织物冷暖感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各种测试方法的特点,并提出改进意见,以开展相应国产化测试仪器的研究和开发。[b][color=#cc0000]2. 测试方法[/color][/b]  织物的冷暖感常用最大瞬态热流法、吸热系数法和导热系数法来进行评价,但最大瞬态热流和吸热系数测试中都包含了导热系数这个参数。因此目前冷暖感的各种测试评价方法主要集中在最大瞬态热流和吸热系数的测试方面。[color=#cc0000]2.1. 最大热流法(Q-max Method)[/color]  最大热流法是日本学者Kawabata根据瞬态热传导理论提出的一种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方法,最大热流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模拟人体皮肤接触织物的瞬态传热过程中对热流变化曲线进行实时测量。如图2-1所示,在测量之前,首先将样品放在温度保持恒定的样品座上,并将由良导热体制成的热板温度升高到比样品高约5~10℃。测量时将热板放置在样品的上表面,热量从温度高的热板流向样品,记录和测量热板温度和接触面上热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23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2495694_4159_3384_3.png!w690x230.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1 最大热流法测量原理和测试模型[/color][/align]  目前国内外普遍用来测量织物热性能的仪器是日本KATO TEKKO公司生产的KES-F7 Thermo LABO型热性能测试仪器,如图2-2所示。对于织物接触冷暖感的测试,此仪器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上述最大热流法。由于KES-F7型测试仪只考虑热板初始温度比样品表面温度高的情况,因此测出的最大热流密度实际上是相对冷暖感,大的热流密度值对应冷感,小的热流密度值对应暖感。[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46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5395707_2074_3384_3.jpg!w690x466.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2 KES-F7型热物理性能测试仪[/color][/align]  如图2-3所示,KES-F7型冷暖感测试仪由以下三个基本部分及其控制系统构成:  (1)T. Box(Temperature Detecting Box, 温度测试以及蓄热板)  (2)B. T. Box(Bottom Temperature Box, 热源台)  (3)Thermo Cool(恒温台)[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45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6193576_9190_3384_3.png!w690x457.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3 KES-F7 Thermo LABO接触冷暖感测试仪[/color][/align]  KES-F7型热性能测试仪具有以下三种测试能力:[color=#cc0000]2.1.1. Q-max测试(冷暖感测试)[/color]  如图2-4(a)所示,将样品放置在恒温台上,并将蓄热板放置在热源台上进行蓄热,然后将蓄热板快速放置在样品表面上。蓄积的热量立即移动至低温侧的样品上,此时测试出的热流峰值为Q-max值,测试过程可在1分以内完成。[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47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6380354_6647_3384_3.png!w690x473.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4 冷暖感测试仪操作示意图[/color][/align][color=#cc0000]2.1.2. 稳态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测试[/color]  如图2-4(b)所示,首先将恒温台设置为室温,将50 mm×50 mm的样品放置在上面,再将热源台的热板紧贴试样放置在上面。在热源台以及护环的温度达到稳定后,通过测量稳态热流既可得到稳态导热系数,测试过程可在2~3分以内完成。  通过达到稳定前的动态热流和温度变化曲线,并结合特定边界条件,还可以实现对热扩散系数的测量。  通过上述测量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如果知道样品的密度,则可以计算得到样品的比热容。  由此可见,KES-F7型热性能测试仪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瞬态热物理性能测试仪器,通过测试模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可以对样品厚度方向的热物理性能参数进行测量,即KES-F7型热性能测试仪的热性能测试带有明确的方向性。[color=#cc0000]2.1.3. 保温性能测试[/color]  将上述冷暖感测试仪结合风洞来进行织物的保温性能测试,如图2-5所示。  将样品(100 mm×100 mm以上、最大200 mm×20 mm)和样品安装框一起固定至100 mm×100 mm热源台上进行测试。通常风洞内的空气温度与室温相同,热源台温度为比室温高10℃。当热源台温度以及热流值稳定时,测量热流值就可计算得到保温性能,测试通常在2~5分钟内完成。在具体测试中,还可使用各种测试方法,例如Wet法、Space法和Wet Space法等。[align=center][img=,643,8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6585934_7979_3384_3.png!w643x800.jpg[/img][/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5 织物保温性能测试仪[/color][/align][color=#cc0000]2.1.4. 测试标准[/color]  尽管最大热流法测试技术已经开发了近30年,但一直没有形成国际化的标准测试方法,具体原因将在后续进行分析。基于最大热流法,目前已经建立了相应标准测试方法的国家和地区只有大陆和台湾,如国家标准GB/T 35263-2017《纺织品接触瞬间凉感性能的检测和评价》,以及台湾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制定的《织物瞬间凉感验证规范》(FTTS-FA-019)产业标准。[color=#cc0000]2.2. 吸热系数法(Thermal Absorptivity Method)[/color]  由于人体皮肤在接触织物时的瞬态传热过程中,动态热传递会受到织物的导热系数、比热容和密度的影响。类似上述最大热流法原理和基于瞬态热传递,捷克学者Hes提出了另外一种表征织物冷暖感的参数——吸热系数。吸热系数的定义为:[align=center]b=( [i]λ ρ c[/i] )^0.5   [/align]  式中:[i]λ [/i]代表织物的导热系数;[i]ρ[/i] 代表织物的密度;[i]c[/i] 代表织物的比热容。由此可知,织物的热吸收能力与其导热系数、密度和比热容有关,反映织物和人体接触时织物从人体吸收热量的能力。  为了测试织物的吸热系数,Hes基于瞬态热传导理论开发了相应的测试仪器Alambeta,Alambeta仪器可快速测量瞬态和稳态热物理特性(隔热和热接触特性),也能测量样品厚度。该仪器由两个测量头组成,测试样品放置在两个测量头之间,如图2-6所示,两个测量头都配有热电偶和热流传感器。通过合适的冷却装置将底部测量头调节到环境温度,将顶部测量头调节到受控的恒定温差,热流传感器作用在两个测量头的接触面上。当顶部测量头下降接触被测样品时,可以测量流经样品的上下表面热流。Alambeta仪器可测量多个参数,主要包括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吸热系数、热阻、最大热流与静态热流密度之比以及接触点处的静态热流密度,该仪器还可以用来测定织物的厚度。[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87,63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7266204_8528_3384_3.png!w687x632.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6 Alambeta测试仪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  吸热系数(thermal absorptivity)也常称之为蓄热系数或热逸散系数(thermal effusivity),针对织物的吸热系数等热物理性能参数,2016年美国推出了ASTM D7984“采用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MTPS)仪器测量织物吸热系数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 D7984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法是基于经典的瞬态平面热源法,将瞬态平面热源法中双样品夹持薄膜探头的测试结构改变为单样品测试形式,将另外一个样品用已知热物理性能的材料代替,并与薄膜探头集成为一个测试探头,同样可以实现瞬态平面热源法的大部分测试功能,可以实现对吸热系数和导热系数的测量,但无法直接测量最大热流密度。  执行ASTM D7984标准的典型测试仪器为加拿大C-Therm公司的TCi仪器,如图2-7所示。与瞬态平面热源法一样,TCi仪器测试过程中是给探头中的加热元件施加固定量的热能(已知电流),给被测样品提供少量热量。该热量导致样品表面温度升高1~1.5℃,接触面处的温度升高引起传感器元件的电压变化,根据温度升高的多少和快慢来测量吸热系数和导热系数。[align=center][img=,690,4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7462214_3758_3384_3.png!w690x436.jpg[/img][/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7 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仪器。(A)TCi仪器和测量探头,(B压缩测试附件[/color][/align][color=#cc0000][b]3. 分析和结论[/b][/color]  综上所述,上述各种测试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KES-F7和Alambeta仪器中的最大热流法测量实际上都是非常主观的相对测试仪器,织物冷暖感的最大热流取决于测试仪器和设定参数,最典型的如蓄热板的材质和尺寸,不同材质和尺寸的蓄热板代表不同的蓄热量,相应的就会得出不同的最大热流值。另外,热源台和恒温台的不同温度设定也会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这也就是说最大热流值并不能代表织物自身的热物理性能,这也是造成三十多年来最大热流法一直无法形成标准测试方法的主要原因。  (2)KES-F7和Alambeta仪器都是瞬态热物理性能测试方法的典型应用,其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维传热测试模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可以对样品厚度方向的热物理性能参数进行测量。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法是基于三维传热模型,测试的是样品整体的热物理性能,因此无法进行方向性的测试评价,而织物的各向异性特征非常明显。  (3)KES-F7和Alambeta仪器的测试模型都是基于等温或绝热边界条件,这与同样基于瞬态传热理论的闪光法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只是加载到样品前表面的热信号形状不同。在闪光法中,样品绝热边界条件通过空气或真空环境来实现,而在KES-F7和Alambeta仪器对织物的测试则只能采用低导热隔热材料,由此给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测量带来了较大测量误差(10%),而闪光法测量误差一般小于3%。这种较大的测量误差很容易将织物结构和纤维等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掩盖掉,不利于织物的研究、生产和评价。因此,如何使得测量装置更准确的符合测试模型边界条件要求,提供更准确的测试评价,将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4)与其他测试方法一样,ASTM D7984标准方法也对边界条件有严格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边界条件是加载到样品上的热量只能在样品内部传递,即瞬态平面热源法(包括改进型)测试模型中相对于加热量和加热时间而言要求样品是半无限大。对于很多较薄的织物则不能满足这种边界条件,由此使得测量结果的误差往往会非常巨大。因为这个原因,ASTM D7984标准方法比较适合最大热流密度比较小的保暖性织物的测试评价,而对于最大热流密度较大的轻薄凉爽型织物的测量则会误差较大。为了尝试解决使用ASTM D7984标准方法中存在的这个问题,TCi仪器采用将样品放置在探头之上,依靠样品另一侧的空气作为绝热边界条件,但这又带来了织物样品与探头表面接触不良的问题,测试结果中会包含很大的接触热阻。总之,对于织物这类较薄的材料,采用改进型的瞬态平面热源法进行测试非常勉强,这与经典的瞬态平面热源法一样,对薄膜热物性测试的可靠性很低。正因为如此,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仪器厂家HOT DISK公司为了解决较薄材料的测试,专门又开发了新的测试方法。  (5)ASTM D7984标准方法的最大问题是无法直接测量最大热流,需要测量一系列其他热性能参数并进行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到最大热流。但无论是瞬态平面热源法还是改进型的瞬态平面热源法,在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测试中都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这势必会对最大热流的计算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积累。  (6)对于织物热性能的上述测试方法,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测量准确性的考核评价,缺乏稳定可靠的标准材料。在这方面美国ASTM已经开始着手开始进行相应的工作,并组织进行多个实验室的对比测试。  通过对上述两种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方法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种测试方法都是基于人体皮肤接触织物时的瞬态传热进行测量。尽管两种方法测试的参数和物理意义都不同,但基于瞬态传热方式,最大热流密度和吸热系数这两个参数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后续我们将对这种内在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并研究相应的测试方法和仪器,来同时满足上述两种测试方法。  下一步的研究重点还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测试边界条件的保证:在最大热流法和吸热系数法测试中,边界条件包括等温边界条件和绝热边界条件两种。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在硬件上如何更完美的实现这些边界条件要求,从而保证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2)仪器测量准确性考核:测量准确性考核从三方面进行,首先是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最大热流法测量准确性进行检验考核,第二是与其他热物性测试方法进行对比来考核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吸热系数测量的准确性,第三是采用已知热性能的固体薄片材料(或标准材料)来进行考核。[color=#cc0000][b]4. 参考文献[/b][/color]  略[align=center]=======================================================================[/align]

  • 静态接触角测试

    想测试高分子复合膜的接触角,为手动计时,一般来说在水滴接触膜多久可以测角度的大小呢??

  • 【原创大赛】浅谈IT类产品的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测试

    【原创大赛】浅谈IT类产品的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测试

    对于资讯类产品避免在正常运作的情形下因产品本身的漏电流过大,而对使用者造成危险。要适应设备对产品进行测试,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仪器材料准备 :1.1 变频电源、接触电流测试仪(410B,图4-1)、接触电流测试切换盒;备注:本规范不考虑用228表测试。校准表明228表在高频下频响不合格,它只适合120Hz以下的低频场合,或有的标准明确要求时使用。1.2 万用表(量电压、频率、I类设备漏电流超过3.5mA时测地线电流) 1.3 示波器: 监测U2;1.4 锡箔(无背胶),剪刀,卡尺,橡皮筋、胶带或沙袋;1.5 电阻负载。[align=center][img=,609,25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311211385401_3453_2884514_3.png!w609x253.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4-1 赛宝410B接触电流测试仪[/align]测试台及测试条件:1.6 输入电压:接触电流测试仪接220V测试用电(允许短时连接220-240V的电压)。使用万用表确认电压。接触电流测试仪输出即被测产品的输入电压取额定电压上限考虑容差。1.7 输入频率:接触电流测试仪接产品额定上限频率。按频率分别接不同的测试用电。使用台式万用表或示波器确认频率。接触电流测试仪输出频率与输入频率相同。1.8 接触电流测试具有危险性,测试人员必须穿着绝缘鞋或站在铺有绝缘垫的地板上,双手要保持干燥,禁止操作人员接触被测设备的任何部位。1.9 测试前,确认样机完好。样机应放置于绝缘台面上测试。1.10 使用剪刀和卡尺将两面导电的锡箔裁成10cmx20cm的尺寸。1.11 带载情况:一般情况下空载测试。备注:如果是调频式(PFM)开关电源,或其拓扑特点表明负载大小明显影响其工作频率,或者测量值与限值余量不足10%,则加测满载状态。带载只能带电阻负载,不能带电子负载。1.12 端口连接:断开所有与其他连市电设备相连的功能端口,以免引入额外的漏电流。1.13 测试网络的搭建:如果使用接触电流测试仪供电,则该仪器内部已经有测试网络和选择开关,只需接上待测样品和示波器就可测试(见图5-1)。备注1:接触电流测试仪内部连接方式与图5A一致。图5A适合于仅连接到星形TN或TT配电系统的单相设备。如果功率超过400W且需要测满载的,则需要按标准图5A手动搭台,电流不超过10A时可以使用接触电流测试切换盒辅助搭台。备注2:对仅连接到星形TN或TT配电系统的三相设备,按图5B在三相测试台手动搭台。备注3:对于IT系统,双火线系统,请按IEC 60990或GB/T 12113的图7,9,10,12,13或者14 中适用的试验电路搭台测试。[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img=,628,29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311212028991_8521_2884514_3.png!w628x295.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5-1410B内部网络及其测量示意图[/align][align=center][img=,609,39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311212328708_58_2884514_3.png!w609x398.jpg[/img][img=,609,47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311212333258_7878_2884514_3.png!w609x474.jpg[/img] [/align]1.14 被测样品的连接方法:1.14.1 各自连接到交流电网电源的设备互连而成的系统,应当单独对每一台设备进行试验。通过公共连接端与交流电网电源连接的互连设备构成的系统,应当作为一台设备来进行试验。1.14.2 对设计成与交流电网电源有多路连接,但每次只要求一路连接供电的设备应当仅接上一路连接进行试验。1.14.3 需要由两路或两路以上交流电网电源同时供电的设备应当接上所有各路交流电网电源来进行试验。总的接触电流是将所有的保护接地导体互相连接在一起并连接到地进行测量。更多要求参见标准5.1.2.3和5.1.7.2。测试步骤和记录:备注:本规范只列出了使用接触电流测试仪(410B)时的详细步骤。使用其他仪器或使用漏电流测试盒自行搭台测试时请参照第5章测试条件和本章步骤进行。1.15检查样机和设备状态并记录。点检示波器。1.16如果有塑料外壳或可触及绝缘件,使用10cmx20cm锡箔纸将待测物的可触及外壳紧密包覆,可用橡皮筋、胶带、沙袋等方式固定锡箔。1.17待测样品连接到接触电流测试仪输出插座或排插。1.18接触电流测试仪U1/U2的连接线连到示波器。1.19I类设备的对地漏电流1.19.1 打开接触电流测试仪,顺时针调节其“电压调节”旋钮,使供样电源下面的电压显示为产品的额定电压上限加上正容差。1.19.2 按功能键直至显示“接触电流测试”。1.19.3 按设置键和左右键进行如下设置(如图6-1):测量选择:U2;相位选择:正相;零线选择:通;E端选择:断;B端选择:通。[align=center][img=,690,23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311212541248_7129_2884514_3.png!w690x237.jpg[/img] [/align][align=center]图6-1各设置状态示例[/align]1.19.4 手持接触电流测试仪A端探棒,接触待测物的主接地端子。1.19.5 调节示波器显示漏电流波形,探头倍数为1x,检查波形是否稳定,正常。用合适的量程读取U2的均方根(rms)。记录测试电压结果至comments列,单位mV。1.19.6 量完后再将相位选择:反相的情况再量测一次。1.19.7 对测量仪器的每种状态,一次电路中的和在正常使用时可能动作的任何开关应当以所有可能的组合打开和关闭。1.20 I类设备不接地部件,及II类设备的漏电流1.20.1 接触电流测试仪的电压和功能设置与6.5节I类设备的相同,但E端选择为“通”。备注:实际上对于II类设备,地线通断与否不影响测量结果。1.20.2 接触电流测试仪的A端探棒分别接于待测物的输出正、负,信号端口的每根针脚,或者包覆塑料外壳的锡箔纸上。将正相和反相的情况分别量测一次。记录测试结果。在施加每个试验条件后,应当将设备恢复到它的初始状态,即没有故障或随之发生的损坏的状态。1.20.3 对于I类设备输出接地的情况,测量输出未接地端的漏电流时应先将输出地与主接地断开,再测试。备注:如果输出地不与主接地断开,此时量到的是输出正负电压加在漏电流网络上的漏电流。1.21 如果6.5节断地接触电流超过3.5mA,产品又是标准5.1.7.1规定的几种例外情况的,还需要加测保护导体电流(地线电流):接触电流测试仪的E端选择为断,B端选择为通,B端探棒接万用表AC电流档并调至合适量程,万用表另一表笔接产品主接地端子。1.22 对三相设备,除非设备对相序敏感以外,试验应当倒换极性(图5B开关“P1”)重复进行。当对三相设备进行试验时,用于EMC目的并接在相线和地之间的任何元器件每次断开一个;为此目的,通过一个独立连接的并联的元器件组应当作为一个独立的元器件来处理。每次断开一个线到地的元器件并按顺序重复开关操作。1.23 对测两点之间的漏电流,或者不使用接触电流测试仪供电而自己搭台的情况,接触电流测试仪仅相当于标准图5.1的一个测量网络(MD),此时的方法为:1.23.1 接触电流测试仪设置为:测量选择:U2;B端选择:断。示波器接法不变。此时仪器的相位选择、零线选择、E端选择:均不起作用。此时要看图5A/5B或对应的接线图,靠外接漏电流切换盒、空开甚至手工换线等方式进行换相、通/断E等操作。1.23.2 如果测两点之间的漏电流,则将B端接近地端的点,A端接另一待测点进行测量。1.23.3 如果测对地的漏电流,则将B端探棒接到样机供电电源的PE上,A端接待测部位即可进行测量。备注:使用无源漏电流测试盒(仅含测量网络)进行测试时,方法与6.9.3类似,只是不需要借助接触电流测试仪(410B),示波器直接夹漏电流测试盒的U2端子即可。1.24 测试完成。整理实验台。1.25 整理测试结果。使用如下公式计算接触电流:[align=center][img=,101,2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311215110161_8366_2884514_3.png!w101x23.jpg[/img]=[img=,54,3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311215235101_6177_2884514_3.png!w54x37.jpg[/img][/align]结果判定:1.26 不超过表5A限值要求。注意I类设备的未接地部件也有0.25mA限值要求;另外驻立式设备符合5.1.7条件的,是对应标准1.6.2节输入电流测试最大值的5%。注意事项:[align=center][img=,609,33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311214164518_438_2884514_3.png!w609x332.jpg[/img][/align]1.27 安全注意事项:如果自行搭台测试时,不使用隔离变压器T,则EUT和试验电路不得接地,EUT应当安置在绝缘台架上。这样由于设备的机身可能带危险电压,因此应当采取适当的安全警告标记,且测试过程中人手禁止接触产品。如果使用隔离变压器T,注意变压器的输出地与输入地是断开的,输出地线直接连接到中线或相线(或按相应的连接图配置)。1.28 其他注意事项:1.28.1 样机的电容有报备不同规格的,要选最大容量的测试。1.28.2 如果金属箔的面积小于被试表面,则应当移动金属箔,以便能对被试表面的所有部分进行试验,如果使用胶粘的金属箔,则粘合剂应当是导电的。应当注意避免该金属箔影响设备的散热。1.28.3 如果在最不利的电源电压(见1.4.5)、频率下试验不太方便,则可以(但不推荐)在额定的电压(频率)范围内或额定电压的容差范围内任何能获得的电压(频率)下进行试验,然后再计算出最终结果。计算方法为:例如100-240V,50/60Hz电源,要求在264V, 60Hz测试,实际在220V,50Hz测试,则I=1.44I[sub]测[/sub]。又如:电压相同,则60Hz下测得漏电流为50Hz下的1.2倍。[b]参考文件:[/b]GB 4943.1, IEC/EN/UL 60950-1, AS/NZS 60950.1 第5.1条。IEC 60990:1999或GB/T12113:2003 图7,9,10,12,13,14。

  • 食品接触材料感官测试

    各位大侠:有没有哪位大侠知道哪家实验室能做食品接触材料的感官测试,测试方法为ASTM E1885 or ISO 4120?谢谢

  • 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测试

    [size=12px]点击链接查看更多:[url]https://www.woyaoce.cn/service/info-25831.html[/url]服务背景[font=Verdana,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近年来,食品接触材料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被世界各国所关注,主要贸易国纷纷出台愈为严格的法律法规并完善监管机制,以消除质量隐患,加强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管理。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国家标准也已于近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将食品接触材料及其添加剂的规范性要求提上了新的高度。作为国际公认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SGS将为你提供全面的食品级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你的产品符合法规和市场要求,提升产品品质,为更多消费者带来安全和健康。[/font]服务内容[/size][size=12px]根据全球不同国家和区域制定的关于食品接触材料法律法规特点,全球食品接触材料安全要求大致分三大区域:亚洲、欧洲、美国。一、 美国区域[color=#ff6600][color=#000000]USA[/color][/color]1. 涉及范围美国食品级法规US FOOD GRADE:U.S. FDA CFR 21 PART 175-189&FDA CPG 7117.05, 06, 07。[color=#ff6600][color=#000000]2. 测试项目[/color][/color]有机涂层要求、纸制品要求、木材要求、ABS塑料要求、食品容器的密封圈要求、三聚氰氨树脂要求、尼龙塑料要求、PP、PE塑料要求、PC塑料要求、PET塑料要求、PS塑料要求、聚枫树脂要求等。3. 美国FDA对与食品接触容器及材料的通用要求(1)厂家能够依照GMP体系(良好生产规范)运作;(2)使用法规中批准的材料(U.S. FDA CFR 21 Part 170-189);(3)批准的原材料应符合规范中的技术指标(U.S. FDA CFR Part 170-189);(4)任何进入市场的新材料必须经U.S. FDA审核及认可(与欧盟新的食品级法规2004/1935/EC相类似)。二、加州65[/size][size=12px][color=#ff6600][color=#000000]1. 测试项目(1)用于储存、承载食品或饮料的玻璃和陶瓷制品;(2)非与食品或饮料接触的玻璃和陶瓷制品(日用品)。[/color][/color]2. 加州65对陶瓷、玻璃制品的额外要求(1)可溶性的铅和镉;(2)与食品或饮料接触的部位(如:杯子和碗的内部);(3)外部装饰部位(如:器皿表面的图案和颜色);(4)杯边部位(距离边缘20mm内的部位)。三、欧洲区域EU1. 测试项目塑料、有机涂层、硅胶、橡胶、纸制品、金属、木制品、陶瓷,玻璃,搪瓷。四、德国、法国、意大利对食品级的额外要求1. 相关法规 (1)德国 - LFGB;(2)法国 - French Décret 2007-766, DGCCRF Information Notice 2004/64 with amendments;(3)意大利 - Law No.283 of 30.4.1962 and the Ministerial Decree of 21 March 1973 with its amendments。[color=#ff6600][color=#000000]五、中国市场[/color][/color]1. 主要测试项目(1)高锰酸钾消耗量;(2)重金属;(3)蒸发残渣;(4)色彩迁移;(5)甲醛;(6)三聚氰胺。六、产品范围1. 杯类:塑料杯、玻璃杯、纸杯、马克杯、保温杯、过滤水杯、一次性奶茶杯;2. 瓶类:牛奶瓶、奶瓶、易拉罐;3. 壶类:咖啡壶、紫砂壶、法压壶;4. 盘类:水果盘、水果篮、烤盘、饼干模具、烘培模具、冰格;5. 餐具:勺子、碗、碟子、筷子、保鲜盒、保鲜碗、保鲜盖;6. 厨具:炒锅、平底锅、锅铲、煮锅;7. 刀具:菜刀、水果刀、食物剪刀;8. 包装:食品包装、锡箔纸、蛋糕盒;9. 吸管:纸吸管、不锈钢吸管、竹吸管、玻璃吸管;10. 其他:牙线棒、一次性手套、冰袋、食物涂料、食品货架、菜板。 [/size]

  • 【讨论】食品接触材料的测试项目,你都会操作吗?

    食品接触材料的测试项目有很多,欧盟大多数都包含全面迁移,FDA的大多数都是不挥发性萃取物,国标和日本的也很多蒸发残渣,这些项目都是食品接触材料的常见项目,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有机项目,如现在欧盟刚管控的BPA、初级芳香胺、PVC单体等等,还有无机项目,如陶瓷的铅镉溶出、法国金属的成分分析等等,还包括了物理方面的熔点、密度等等。食品接触测试项目你是否都会操作?那么零散的项目,你们又是怎么分工安排的呢?是否都是一个人从头到尾负责一个单呢?怎样才能使食品接触的测试流程更加顺畅、更加效率呢?希望从事食品接触材料的能人说说自己测试的情况,让大家学习学习~

  • 【原创】食品接触材料测试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08486]食品接触材料测试[/url]食品接触材料检测.该压缩文件需要解压密码,密码为w以后板油上传的时候请注意类似情况,避免给广大板油带来不便,也避免版主不能给你加分

  • 金属铜的食品接触迁移测试问题

    金属铜作为食品接触材料,做迁移测试时是否需要同时按照GB 4806.9附录A表A.1同时进行人造自来水和5g/L柠檬酸溶液进行测试,还是要根据标准5.2的特殊要求中,不可接触酸性食品,而只进行人造自来水的测试呢?求讨论,求解惑

  • adidas A01 是测试可接触的材料吗?

    有人做过adidas A01环保测试吗,A01只是说明了哪些材料做哪些项目,但没有明确指出一个产品哪些材料是需要测试的。请问,A01是测试可接触的材料吗?有经验的同学指点一哈。

  • 空间用VPX机箱与板框紧固结构接触热阻标准化测试思路

    空间用VPX机箱与板框紧固结构接触热阻标准化测试思路

    [b][color=#ff0000]1. 技术现状[/color][/b] 目前国内外针对空间用VPX机箱与板卡紧固结构接触热阻的测试,大多采用如图 1-1所示的测试模型。[align=center][img=,450,55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6/201706262131_01_3384_3.pn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ff]图 1-1 板框紧固结构接触热阻测试模型示意图[/color][/align] 接触热阻测试过程中,一般将整个测试装置放置在真空腔体内。如果需要在振动环境下进行考核,还需将放置了热阻测量装置的真空腔固定在振动台上。 测试过程中,先通过真空腔和振动台模拟出空间使用环境,然后通冷却液,并对电阻加热器通电和对压紧条加载一定的扭矩。当测量装置达到稳定状态后(真空度、振动频率、加热电流电压、温度和扭矩恒定不变),通过测量加载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值,可以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出相应的接触热阻。[align=center]R=ΔT/Q[/align] 式中: R代表接触热阻、ΔT代表相应位置之间的温度差、Q代表加载的电功率。[b][color=#ff0000]2. 问题的提出[/color][/b] 以上测试模型所假设的边界条件是热阻测量装置四周绝热,即假定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全部流经板框进入冷却的VPX机箱壳体而没有其它热损失。但这种假设会给实际测试带来巨大误差,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1)加热器的一部分热量会通过加热器表面以对流和辐射形式散失掉。 (2)板框上加热器未覆盖部分表面也会以对流和辐射形式散热。 (3)测试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的不同造成对流与辐射散热大小的不同。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流经接触面的热量往往要小于所加载的电功率,如果直接采用加载的电功率进行热阻计算,所得到的热阻测试结果往往会比实际热阻小很多,加热功率越大这种误差就会越大。 尽管国内外对卡框接触热阻测试技术的研究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但至今国内外还未建立相应的标准测试方法,主要难度在于测试过程中如何保证边界条件的一致性和消除上述的热损失。[b][color=#ff0000]3. 标准化测试关键技术[/color][/b] 为了解决卡框接触热阻测试标准化问题,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边界条件的一致性: (1)电加热器加载功率的恒定 尽管国外有文献报道采用隔热材料包裹整个测量装置,但这种被动式方法还是会带来较大散热,加热器上很大一部分热量被用来加热了隔热材料。最有效的办法是采用主动式护热技术(等温绝热技术),主动式护热技术在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技术中常被用到,如ASTM D5470、ASTM C177和GB/T 10294等,也就是距离加热器外表面一定间距加一个护热套,采用温差探测装置来控制护热套与加热器的温度始终保持一致,从而实现等温绝热,使得加热器热量无热损的只能向板框传递。 (2)真空度的恒定 真空度是接触热阻变化的一个重要变量,标准化的热阻准确测量,必须要对真空度进行精确控制。

  • 【求助】食品接触材料中初级芳香胺测试

    有达人在做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初级芳香胺检测么?能提供测试方法(标准)么?本人刚开始做这个项目,貌似达到0.01mg/kg的检测低限比较困难?模拟物D怎么操作比较好?求达人相助,万分感谢!

  • 【原创】【第二届原创作品大赛】食品接触材料测试实验室的筹建

    我就按照我所了解的内容来简要介绍下食品接触材料测试实验室的建设,我也是初涉此行业,有很多不懂和理解不够准确的地方,希望各位前辈给与支出!我写的比较简单,希望大家能看懂人员配置方面:看各个实验室业绩的不同配置,至少配有外语较强,且能操作ICP-OES,GC-MS,[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UV等大型仪器的人员1名。此人职责简要概括如下:1.确认样品的测试方法和所依据的判定法规2.样品的前处理,测试及保存3.报告的出具4.最新法规的研究和研发场地配置方面:一般情况下,都必须含有办公区域,样品测试前处理区域,样品测试区域,仪器分析区域,样品保存区域等仪器设备的配置:食品接触材料测试的项目种类繁多,测试项目也很多,从重金属测试,蒸发残渣测试,邻苯二甲酸盐测试等(具体项目我会以后介绍),因此所涉及到得仪器设备也很多,我就简要罗列下仪器设备:电热板,玻璃器皿,烘箱,超声萃取仪,干燥器,单面测试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天平,纯水仪,[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移液枪[/color][/url][/color][/url]等基础设备,有一些测试项目还需要用到ICP-OES,GC-MS,[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等大型仪器,当然还有一些制样工具:金属钻取仪,剪刀,碎样机,液氮灌等法规描述:现在一般食品接触材料测试分为3大种类,欧盟类测试(德国,法规,意大利等),亚洲类测试(中国,日本,韩国),美洲类测试(美国FDA测试)【具体项目和测试标准以后叙述】欧盟涉及到得标准和指令大体如下:1.1935/2004/EC 这个指令是一个综合性指令,可以说是一个大的框架,是替代了89/109/EEC和80/590/EEC演变而来的2.84/500/EEC和它的修正指令2005/31/EC是针对陶瓷,玻璃类产品的指令3.93/10/EEC和它的修正指令93/111/EC 和2004/14/EC是针对薄膜类的 4.塑料类的指令相信大家也很熟悉了,就是2002/72/EC,90/128/EEC,2007/19/EC 2008/39/EC5.针对聚氯乙烯的VCM指令78/142EEC6.针对橡胶类产品需要测定亚硝胺类物质的指令93/11/EEC7.针对色母料的指令AP(89)18.针对纸张类指令AP(2002)19.针对有机涂层coating类AP(2004)110.针对橡胶类产品AP(2004)411.针对硅胶类产品 AP(2004)512.德国的LFGB,想必这个大家都知道的^-^13.法国DGCCRF14.意大利:Italian Official Gazette (G.U.) DMH 21 March 197亚洲类测试1.中国GB类的测试2.日本 Japan low 370系列测试3.韩国KFDA系列美洲类测试1.美国FDA系列试剂药品类1.试剂一般要求分析纯的就可以,当然不排除色谱纯类2.标准品最好是2个源头的,质控需求么呵呵我上面按照人,机,料,法,环的实验室建设要求简要介绍了一下食品接触材料测试实验室的相关内容,请各位补充。食品接触材料测试实验室筹建预算实验室组建:包括通风橱,实验台等等大约250K仪器设备:一些我上面提及的小仪器,不包括ICP,GC-MS,[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大约150K试剂购买:大约20K制样工具:大约20K日常办公用具:大约30K初期投入总计约450K~500K日常消耗费大约500K,包括人员费用,场地费用,仪器折旧,日常试剂,评审费用,仪器维修等食品接触材料测试的市场前景以某知名实验室统计计算,全国的测试量大约5000W RMB每年,主要是以欧盟EU,LFGB,FDA测试为主。潜在的测试估计也在5000W左右,当然食品接触材料测试的市场可能及不上电子电器的测试,纺织品的测试,环境的测试,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测试是成本相对最低廉,利润空间最大,而且现在在国内开展的不是很全面的一些测试。我暂时就啰嗦这么点,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聊聊,我也是才入门,希望各位多多帮助在下!这个文章是实验室的筹建及预算,无法拍照,请见谅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