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场需求分析

仪器信息网场需求分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场需求分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场需求分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场需求分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场需求分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场需求分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场需求分析相关的解决方案。

场需求分析相关的资讯

  • 可持续水资源管理需求的增长推动了对ABB Aztec 600水分析仪需求的增长
    随着英国水务公司努力确保对饮用水和废水供应进行更可持续的管理,并遵守水质和环境法规,2023 年ABB在英国的Aztec 600水质分析仪销量比上一年增长了50%。不断变化的天气模式和遵守法规的需求是广受欢迎和值得信赖的 Aztec 600 分析仪销售的主要驱动力。ABB测量与分析部门 Jon Penn说:"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天气模式变得越来越不确定,因此对英国供水进行更可持续管理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极端的干湿天气条件对水量和水质都造成了影响。这使得供水的精确测量变得越来越重要。此外,旨在通过减少磷酸盐等化学物质的排放来保护环境的监管框架也在不断收紧。Aztec 600 分析仪能够准确可靠地测量饮用水和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参数。该分析仪可用于测量氨、铁、铝、锰、色度、磷酸盐等,使世界各地的供水公司能够保护水质,确保符合法规要求。Aztec 600 分析仪可提供连续分析,每小时最多可收集和测量六个样本,从而可在取水点对水质进行定期分析。分析仪具有 QR 码等功能,可以远程访问诊断信息,从而减少了维护时间和成本,实现工程资源的智能化部署。在苏格兰,Aztec 600 分析仪正在对水处理厂的取水口进行额外监测,以发现磷酸盐和锰含量激增的情况,因为降雨量减少意味着该国水库中用于稀释磷酸盐和锰的水量减少。由于磷酸盐含量被严格控制在0.1 mg/L,各公司不得不采用混凝法建立三级处理工艺来控制磷酸盐含量。混凝法使用铁或其他基于金属的混凝剂来控制磷含量,需要对铁进行测量以实现正确的加药,同时还需要对磷进行测量以证明磷含量已经降低。Aztec 600分析仪系列是ABB广泛产品组合的一部分,帮助英国水务公司可持续地管理国家水资源。1月8号,ABB宣布同意收购加拿大公司Real Tech,此举将扩大ABB在水分析领域的实力,并通过光学传感器技术补充其产品组合,这对智能水务时代至关重要。ABB 的过程自动化业务实现了工业运营的自动化、电气化和数字化,满足了从能源、水和材料供应到商品生产和市场运输等广泛的基本需求。凭借约20,000名员工、领先的技术和服务专长,ABB过程自动化部门帮助流程工业、混合动力工业和海运业的客户提高运营绩效和安全性,从而实现更具可持续性和资源效率的未来。ABB是电气化和自动化领域的技术领导者,致力于打造更具可持续性和资源效率的未来。公司的解决方案将工程技术与软件相结合,优化了生产、移动、供电和运行方式。基于 140 多年的卓越成就,ABB 约 105,000 名员工致力于推动创新,加速工业转型。
  • 岛津半年营收增长10% 疫情下中国分析仪器需求持续增长
    近日,岛津发布2022财年半年报(2022.4.1-9.30),2022财年上半年岛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9.8%至2218亿日元(约合15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上涨0.3%至289亿日元(约合2亿美元),归母公司利润245亿日元(约合1.7亿美元)。财报还披露,岛津集团预计2022财年(2022.4.1-2023.3.31)收入4700亿日元(去年同期3934亿日元)。(*本文汇率转换时间为11.7日)  可以看出,上半年岛津各业务收入情况分布,分析计测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65%,为1306亿日元(约合8.9亿美元),其次是医疗仪器,占比16%为321亿日元(约2.2亿美元)。  分析计测业务部门营收情况:分析计测业务部半年营业收入1414亿日元(约合9.37亿美元),同比增长8.3% 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至238亿日元(约合1.6亿美元)。财报分析,分析仪器中的重点机种液相色谱仪的销售业绩表现强劲,与全球市场生命健康及制药领域新药开发等领域的需求增长强相关。不仅如此,日本市场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检测仪器的销售业绩增长。  由上图可以看出,上半年增长最多的是中国市场,同比增长10%至360亿日元(2.5亿美元),主要是由于液相色谱仪等在生命健康及制药领域新药开发等需求的增长,部分抵消了由于疫情封锁带来的消极影响。  日本市场是岛津集团的主战场,2022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2%至501亿日元(约合3.4亿美元),增长主要由于新冠疫情相关的检测仪器产品需求增长,以及气相色谱等与碳中和相关环境检测产品需求增长。  北美市场同比增长5.5%至159亿日元(约合1.1亿美元),液相色谱及质谱等重点产品在制药领域的需求增长 此外,环境中水质分析相关的检测仪器产品需求增长。  对于欧洲市场来说,营收同比增长5.4%至145亿日元(约合1亿美元),液相色谱及质谱等重点产品在临床领域的应用需求增长,部分抵消了俄罗斯市场销售下滑的影响。  此外,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在东南亚和印度市场的制药领域需求激增。
  • 满足分析型用户需求!超大束流,超快分析的场发射扫描电镜SEM4000 来了
    在此前的两期推文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两款钨灯丝扫描电镜“重新定义钨灯丝扫描电镜”的SEM3300和“操作不挑人,简约不简单”的SEM2000今天,针对有分析型需求的用户超大束流,超快分析的场发射扫描电镜SEM4000 它来了点开下方视频,观看震撼大片!场发射扫描电镜SEM4000SEM4000超大束流,超快分析熟悉国仪的朋友们都知道我们已经有了一款主打低电压高分辨的场发射电镜SEM5000那么SEM4000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新的特点?场发射扫描电镜SEM4000那就是电子束流大,分析速度快!非常适合有分析型需求的用户SEM4000有着最大超过200 nA的电子束流而且束流大小连续可调!大束流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例如:相同信噪比情况下更快的成像速度、更大的能谱计数、更强的波谱仪信号束流连续可调,有利于选择最合适的成像和能谱条件SEM4000实拍见真章下方展示的是使用SEM4000拍摄的高、低真空样品图片枫香花粉在低真空模式下形貌保持良好,表面细节丰富、整体层次分明 SEM4000电子束流大,背散射像下原子序数相近材料的成分衬度差异明显(PA-玻纤复合材料) 应用高亮度的热场发射电子源,SEM4000可以获得高分辨图片(金刚石涂层)枫香花粉PA-玻纤复合材料金刚石涂层SEM4000技术解读SEM4000是如何同时做到大束流和束流连续可调?国仪量子电镜研发团队采用了束流控制透镜+像方束张角控制透镜的方案也就是先用一个透镜,控制电子源方向的束张角,从而获得连续可调的电子束流(图a)图a然后再用第二个透镜,控制像方束张角(图b)图b从而实现不同束流下的最佳分辨率和景深使得绝大多数工况下成像质量最优!如果您需要用到分析功能并且追求更高、更快的分析效率那么场发射扫描电镜SEM4000一定是您的最佳拍档!
  • 2019年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对分析仪器需求增长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虽然全球石油需求缓慢下降,但天然气消费量正在稳步增长。分析仪器对这些行业至关重要,它们促进了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和交付。根据外媒最新数据,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应用对分析仪器的需求正在增加。 /p p   上个月,外媒发布了“2019年石油和天然气分析仪器市场:上游和下游”报告,该报告研究了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全球分析仪器市场,以及炼油厂废弃物处理、电力和公用事业等其他密切相关的行业。 /p p   报告将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行业,并调研了市场上使用的各种分析仪器,如台式、便携式和工艺规模的应用工具。仪器包括色谱、质谱、分子光谱、石油分析仪和一般分析技术等,主要供应商有安捷伦、布鲁克、HORIBA、岛津和Teledyne。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4dcecfd5-d5ce-4438-8a8e-bc924bb9238a.jpg" title=" 摄图网_500708807_副本.jpg" alt=" 摄图网_500708807_副本.jpg" / /p p   2018年,石油和天然气应用的整体分析仪器市场估计超过20亿美元,估计2019年将实现个位数增长。去年,工艺、色谱和材料表征技术构成了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应用最广的技术领域。 /p p   大部分市场需求来自下游行业,因为该部门需要进行各种关键参数测量,以确保下游设施(如炼油厂和工厂)的运行安全性和效率。合同测试以及勘探和生产也占需求的很大一部分,但由于石油行业整体需求放缓和平稳,预计某些技术行业的增长将低于平均水平。 /p p   仪器需求也受到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区域趋势的影响。例如,预测石油和天然气应用的色谱需求在北美和欧洲将会激增,但在特定的亚洲国家则会出现更为温和的增长。同样,预测日本和亚太地区对原子光谱技术有着健康的需求,而对某些工艺技术的绝大部分需求仅由北美驱动。 /p p   欧洲、北美和中国负责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最大份额,其他亚太国家(不包括日本),如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也被视为生产市场的强大竞争对手。 /p p   俄罗斯日益增加的石油和天然气商品进口,以及非洲大陆天然气使用量普遍上升,正在推动欧洲的需求增长,而加拿大的管道扩建计划和美国对石化工厂的关注正在推动北美的产量增长。然而,由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仍在继续,以及欧洲通过英国退欧的经济不确定性,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无疑将受到影响。 /p
  • 国内化学试剂需求年增长率为10%-15%——ACCSI 2014化学试剂在分析测试领域的前沿应用论坛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4月18日上午9:00,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ldquo 达沃斯论坛&rdquo &mdash &mdash 2014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4)在北京京仪大酒店正式召开,化学试剂在分析测试领域的前沿应用论坛同期召开,论坛围绕化学试剂、标准物质及其应用等主题展开报告和讨论,50余位代表参加。 化学试剂在分析测试领域的前沿应用论坛现场   化学试剂是科研的先导和支撑,是科研的生命线,是科学研究、分析测试必备的物质条件之一。据《化学试剂》杂志主编刘昉介绍,目前化学试剂行业产能在不断扩大,搬迁、投资、上市、并购等频繁发生。其中2013年全球色谱试剂市场估计可达45.98亿美元,2018年可跃升至76.0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6%。 《化学试剂》杂志主编 刘昉 报告:2012-2013中国化学试剂发展报告   十二五期间,我国日益加强对试剂产品、试剂企业及试剂行业的严格管理,中国试剂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日趋良好的发展环境。刘昉在《2012-2013中国化学试剂发展报告》中介绍到,2012-2013年度国内化学试剂及相关产品的需求稳定、成长看好,年增长率10%-15% ,预计试剂销售总额约为100亿。试剂需求的五大板块为:科研、分析检测、医药制造与医疗、电子信息制造业、新兴能源材料,其中标准品的需求已占到试剂总量的5%以上。   现在国内大概有1000家化学试剂的生产企业,其中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成员企业有113家。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数据,化学试剂经营品规数量约为 40000种,化学试剂生产企业品规数最高为3000种。不过,目前试剂企业仍然存在产业布局分散且不平衡、产品结构尚属低档重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受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大、资金以及人员的限制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刘昉还分析到,国外与生命科学相关的试剂和与新材料、药物研究相关的试剂发展迅速,目前各公司均看好中国市场,加强了在中国的投入。 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磊 报告题目:中外试剂的标准对比分析   据张磊博士介绍,中外化学试剂标准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相对欧美来说,中国在化学试剂方面的法律还不完善,在包装、运输及使用方面的标准和制度还亟待完善。对于某些试剂来说,中国的监管很严,企业很难从正常途径得到。而且由于中外法律/标准不同,在进出口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影响科研和检测的需求。   在报告中,张磊博士还谈了几点有关化学试剂行业发展的建议:化学试剂行业发展要与国际接轨,要积极吸收欧美成熟的管理经验,同时结合中国国情,不能照搬,要与时俱进。同时张磊博士还建议国标GB的执行因具有强制性,应属于法律,国标GB/T的执行因不具有强制性,不具有法律效益,建议改为行业标准等。   一个新的试剂支持一个新的方法,掌握一个新方法是创造和创新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化学分析试剂也发展为多种类型的仪器分析试剂、领域测试试剂,化学试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本届论坛中,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所研究员张庆合、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邹明强、解放军总院主任医师/教授田亚平等分别就化学试剂在分析检测、临床诊断等方面应用作相关报告。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所研究员 张庆合 报告题目:化学试剂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概述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邹明强 报告题目:几种纳米试剂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的应用 解放军总院主任医师/教授 田亚平 报告题目:生化试剂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此外,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教授级高工臧慕文还介绍了国内外商品化元素标准溶液的研制生产单位、元素标准溶液的品种、特点等相关问题。据其介绍,目前国产元素标准溶液,无论是品种、数量,还是质量,均已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教授级高工 臧慕文 报告题目 :成分仪器分析中的元素标准溶液 关于2014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4):   2014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4)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联合主办,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我要测网(www.woyaoce.cn) 协办。ACCSI 2014设有8个分论坛,包括仪器及核心零部件研发论坛、国产科学仪器发展论坛、核磁技术论坛、环境监测仪器技术论坛、食品检测标准与前沿技术论坛、化学 试剂在分析测试领域的前沿应用论坛、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人才发展论坛、仪器买家供需见面会。300余位相关政府领导及业内专家、300余位仪器企业负责 人、40家媒体及200余位其他有关机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 仪器仪表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今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在《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市场需求变化迅速,产品结构调整迫切,特别是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经济,现代制造业,清洁能源,大飞机、海洋工程、智能电网等专项,城市轨道交通,民生领域等新兴产业,为仪器仪表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而行业传统的服务市场,例如火电、冶金、等产业,发展速度放缓。市场需求大,机会多,变化剧烈,行业调结构、上水平任务十分艰难。   明年石化行业增加值增速放缓   如今,开局之年已接近尾声,而我们仪器仪表行业所服务的石化、钢铁等行业也相继出现不甚积极的信号。比如,11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共同发布的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秋季报告显示,1~10月,石化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但报告同时预测,受下游产业对石化产品需求下降、节能减排压力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石化行业增加值明年增速将逐步放缓等。诸多因素引导下,仪器仪表行业将面临结构拐点。   1)产能过剩问题显现钢铁行业何去何从?过数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业正步入峰值,产能过剩问题逐步显现。在日前召开的第七届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上,工信部有关人士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需求将进入峰值弧顶区,约在8亿吨左右,行业将呈现低增速、低盈利的运行趋势。提高钢铁各项标准,加快产品升级将是十二五期间钢铁业的重要任务。   2)解析仪器仪表行业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国内仪器仪表行业与国外仍有巨大的差距,比如关键核心技术匮乏,低水平重复,产品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在高端精密仪器上仍严重依赖进口,大量进口对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而其中仪器仪表的低水平重复生产尤为突出。   3)入选2011重大技术装备的仪器仪表。为提高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满足国民经济和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完成了《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2011年版,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   4)电力装机总量十月底突破10亿千瓦。国家电监会总监谭荣尧今天透露,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发电装机总量已经突破10亿千瓦,预计全年可达到10.4亿千瓦。谭荣尧今天在ABB电力世界论坛上表示,尽管装机总量已经超过10亿千瓦,但是增速依然低于用电总量的增速,所以如果明年煤电矛盾得不到解决和水电继续疲软的情况下,电力供应将会持续偏紧。   未来5年,我国对各类仪器仪表的市场需求很大,主要是:   1、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   当前,国民经济的运行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在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要在基础设施,基础行业、农业、房地产业及高新技术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因此,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新建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同时还有一大批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保持较强的社会竞争力,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因此,从国民经济发展总趋势来看,对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将形成较大的社会需求。未来五年,年需求量的平均增速可达15%以上。   2003年电力工业实现新增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2004年年预计新增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未来五年,电力工业大体将维持每年新增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新增项目估计对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的需求年增15%。石化系统目前大部分主控系统采用进口产品,随着国产系统可靠性的提高,将会争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估计需求量至少能年增5%。冶金行业2003年钢产量2.22亿吨,年增21.9% 钢材产量2.41亿吨,年增25.3% 十种有色金属年增19.1% 氧化铝年增11.2%。国家目前对冶金行业过热的调控,是为了可持续发展,未来五年,估计至少能维持年增15%的需求水平。大型港口、建材、轻工、未来五年都有一批新建项目,估计这些行业的需求将年增10%以上。环保领域是“十五”期间国家支持发展的重点之一,是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需开拓的新领域 其它如农业现代化、楼宇自动化、仓库自动化、城市交通自动化等方面的市场需求都是新的增长热点。   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任务相当艰巨,未来五年仍将有一批20万千瓦以下的中小型发电机组,50多套中型乙烯装置,70座炼油厂,500多座加热炉,20多万台工业锅炉等都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大部分要提高自动化水平,以新型数字式自动化仪表更新原有的模拟仪表。   2、科学仪器   科学仪器按原机械系统仪器仪表分类方法,除包括各种分析仪器外,还包括光学仪器、试验机及实验室仪器三类。光学仪器主要包括各种显微镜(生物显微镜、体现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等)、大地测绘仪器(经纬仪,水准仪等)、光学计量仪器(工具显微镜、投影仪、角度测量仪器及机床附属光学仪器等)、物理光学仪器(摄谱仪、光量计、分光光度计、单色仪、偏振仪、折射仪等)及光学测试仪器等。试验机主要包括各种金属材料试验机,非金属材料试验机,无损探伤仪及动平衡机等。实验室仪器主要包括精密天平,干燥箱,真空仪器、应变仪、环境试验仪器,热量计及声学仪器等。下面按分析仪器、光学仪器、试验机及实验室仪器四部分分别描述。   (1)分析仪器   我国分析仪器产品进口量多年居高不下,据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进口的物理和化学分析用仪器总值11.9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4.6%。表明国产产品在技术水平、品种、质量、自动化程度、智能化及成套性等方面与国际同类产品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同时也表明用户对高水平分析仪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主要进口产品有质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色谱仪、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离子光谱仪、污水监测仪、气体和烟雾监测仪、高性能荧光光谱仪等。从进口产品性能水平档次分析,中、高档产品所占比例分别为55%和45%。随着我国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及新工艺、新材料来提高国产分析仪器水平,进口产品增幅将逐步减小。   预计未来五年,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主要用户部门的需求量中,要求具有九十年代后期技术水平的中档成套分析仪器占60%、低档分析仪器占25%、高档分析仪器占15%。国家及企业的研究机构和技术中心需要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分析仪器。生物医学领域中,大型医院及科研单位需要可靠性、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的分析仪器产品,中小型医院主要需要中低档产品。环保领域需要的大气及污水成套监测仪及系统,中低档产品占65%,中高档产品占35%,轻工、纺织等其它应用领域需低档产品占35%、中档产品占50%,高档占15%。   我国分析仪器是科学仪器中发展最快的一类仪器仪表,“九五”期间分析仪器销售额的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0%。目前,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科学研究的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加入WTO之后,国内诸多行业逐步与国际接轨,随着对工业生产产品质量在线分析、食品安全和环境有毒有害污染物现场快速检测、生命科学的重视,可以预测未来五年国内对分析仪器的需求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2)光学仪器   光学仪器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与人民生活。目前光学仪器的供需状况可以概括为:产品生产数量大,增加幅度明显,供需基本处于平衡。部分中、低档产品出现供过于求状况,而高档产品品种少、缺门多、而且与国外产品的性能存在明显的差距。2003年国产光学仪器销售额达129.5亿元,年增长率达41.2% 2003年光学仪器进口额达16.9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125.2%。   预计至2008年光学仪器的需求量可达400万台,其中双筒和天文望远镜产量将达到200万台。产品结构是对普及型中低档产品的需求大于对高中档产品的需求 对成熟产品的需求大于新开发的产品 对名牌产品的需求胜过对普通产品的需求。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经纬仪、水准仪、投影仪、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阿贝折射仪、双筒望远镜、天文望远镜仍是光学仪器各类中需求量较大的系列产品。      (3)试验机   试验机多年来国内市场需求特点是量大面广的产品,如液压万能试验机、硬度计等常规产品需求量较大。但近年来,对电子万能试验机、电液伺服试验机、高频疲劳试验机、数显硬度计等电子式、数字式以及汽车、航空航天专用破坏性和非破坏性设备需求愈来愈大。今后试验机面临微机化、智能化、数字化、多功能化、机电一体化产品市场份额的比重将会明显增大,专用产品、各种在线检测、质量控制等成套设备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度攀升。   由于八十年代后期至今,国外试验机产品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更加迅速,其潜在功能、长期稳定和操作特性远胜过我国产品,且国内尚有1/4品种还处于空白 所以目前尚不能完全控制国外产品对我国试验机市场的渗透。2003年国产试验机销售额达8.43亿元,年增长率为6.7% 2003年试验机进口额达2.03亿美元,年增长率达21.3%。   试验机到2008年国内市场总需求量可达7万台以上,其中机电一体化产品将占50~60%。其中金属试验机需求量约18500台(套),非金属试验机17500台(套),工艺试验机4500台(套),力变形检测仪器2000台(套),平衡机6000台(套),振动台与冲击台1000台(套),无损检测仪器25000台(套),汽车平衡机1500台(套),产品品种达1500种。   (4)实验室仪器   国内市场对高中档实验设备需求增长较快,低档产品需求增长平稳。随着微机的迅速发展,大中型成套设备的微机化、模块化设计以及网络控制技术日益发展,使实验室仪器的智能化产品需求上升。未来五年,预计年需求精密称量天平仪器2.2万台左右 环境试验设备2.5万台左右(包括干燥箱在内) 热学仪器中热量计需求量在800台左右 动力测试仪器中大型测试系统年需求量400套左右,小型仪器年需求25000台以上,声学和振动仪器年需求量5000台 实验室离心机中低速大容量和高速大容量产品年需求量250台左右 低速、台式离心机年需求1900台左右。   3、医疗仪器   我国有13亿人口,31万多个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仪器有广阔的市场。随着我国经济从温饱进入小康,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情况有了显著改善,中国已成为全球医疗仪器十大新兴市场之一,已成为除日本以外亚洲最大的市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首先,社区卫生服务将进一步展开,加上广大农村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客观上要使量大面广的常规诊治仪器的需求上升。其次,我国人口已接近13亿,超过65岁的人口占全人口比例已超过6%,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从而使我国医疗仪器市场的总需求量高于国际市场的增长速度。第三,我国常见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但肝炎等传染病和血吸虫病等地方疾病仍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因此,我国的疾病谱也正处于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转化阶段,要求更多、更安全可靠的医疗仪器满足市场供应。第四,随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实施,医疗机构逐步向明确分工转变,综合性全能医院数量将有所抑制。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五年对应于基本诊治项目的常规诊断和治疗仪器将会有较大增长率,高档医疗仪器的增长率将有所回落。2003年国产医疗仪器销售额超过78亿元,年增长率为9.8% 2003年医疗仪器进口额达9.93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228%。主要进口医疗仪器品种包括X射线诊断仪器,核磁共振成像仪器,病员监护仪,心电图记录仪等。对未来五年医疗仪器具体需求预测为:   (1)增长率大于20%的品种有:常规医用诊治仪器   (2)增长率为10~15%的品种有:心电图机、床旁监护仪、黑白B型超声诊断仪、通用X射线诊断机、呼吸机、麻醉机、内窥镜、手术无影灯等。   (3)基本保持持平的品种有:X-CT、MRI、彩色B超等。   (4)预测负增长的品种有:X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系统,伽玛刀等。   4、电子与电工测量仪器   (1)电子测量仪器   国内电子测量仪器市场近几年发展速度极快,2003年国内企业销售额约28亿元,年增长率为22.4% 2003年电子测量仪器进口额达10.05亿美元,年增长率达成26.7%。“十五”期间,国家将发展信息产业提高到战略高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信息产业的开发、生产、维护的基本手段是电子测量仪器,从而预测信息产品电子测量仪器将有较大发展,未来五年仍将保持20%的年增长率,到2008年国产电子测量仪器的销售额有望达到70亿元以上。   此外,中国家用电器产品发展迅速,如数字电视、DVD、多媒体产品等的开发及大规模生产,将为家用电器的电子测量仪器带来较大的发展需求。   (2)电工测量仪器仪表   电工测量仪器仪表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和能力,产品已达到一定水平,大宗产品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其市场占有率在95%以上。“十五”期间,市场对高过载、长寿命、电子式、数字式产品需求增加,同时要求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和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其中感应式电度表的需求将逐步过渡到25~30年长寿命、6倍以上过载能力电度表,电子式电度表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同时,采用集中自动抄表系统对各用户实行远程抄表是一种发展趋势。2003年国内电工测量仪器仪表企业销售额达115.66亿元,年增长率为35.9% 2003年电工测量仪器仪表进口额达2.15亿美元,年增长率达40.1%.未来3~5年内电工测量仪器仪表产品市场需求仍将有所增长,电工仪器仪表年需求量将超过6000万台(套)。其中:电度表产品需求4800万台,安装式电表700万台,便携式电表250万台,数字仪表150万台,其它仪表需求100万台。各产品的需求结构亦在变化,电度表产品中电子式电度表比重将逐步加大,到2008年电子式电度表比重将超过40% 安装式电表、便携式电表、数字仪表的技术含量也将增加,产品水平不断升级。因而未来3~5年,尽管产品年需求总量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总销售额却会不断增加。预计未来3~5年,整个电工仪器仪表产品的销售额每年仍将增加10%,其中电力部门需求占90%,其它部门需求占10%。   5、其它各类仪器仪表   由于我国仪器仪表技术装备除机械工业外分属20多个国家部门和大集团公司的现状,很难对其它各类测量仪器仪表的国内市场需求作出较全面的预测。但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态势及2003年仪器仪表市场销售和增长率趋势分析,初步可预测未来五年发展速度超过20%的专用设备测量仪器仪表类别有:汽车专用仪表,环境测量专用仪表,农林牧渔专用仪器仪表,地质勘探和地震预报专用仪器,核辐射测量仪器,商品质检仪器仪表,出入境检验、检疫仪器仪表等。   鉴于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加快环保建设步伐、加大环保建设投资、培育环保产业这一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面对我国50000多个环境监测站、18000多个重点排污企业和大量的城镇污水处理及企业废水处理这一个巨大的市场,今后环保仪器仪表工业产品市场将有大幅度的增长。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2003年国产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销售额为10.56亿元,年增长率为33%,预计到2005年将扩至20亿元,而到2010年将超过60亿元,由此可见,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未来5年国内将需要大量环境质量监测仪器及自动监测系统 以燃煤电站或锅炉为代表的烟气分析仪表监控系统 地面水环境质量检测仪表及监控系统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为代表的污染源监测仪表及自控系统等。
  • 近期制药行业分析仪器采购需求分析
    目前,国内药品仿制药比例则高达90%,占据国内制药市场的主体地位。有专家指出,国内国有企业的创新主力军地位不明显,药物创新力量多来自海归人员的新创企业。作为国内制药行业主体力量的化学药生产企业,在发展传统药物品种的同时,开发新的品种,尤其是生物制药品种将成为推动中国制药市场继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  制药行业现状:增长放缓  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制药企业多达1.3万家,与其相关的商业企业达42万家。2015年上半年医药行业收入1.24万亿人民币,同期利润1,26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9%,低于14年上半年的14.7%。在与医药行业相关的三个子行业(中药饮片、生物制剂和制药设备)中,在15年上半年的利润增速均高于同期水平。同时,在制药设备方面,由于2015年新版药品GMP认证“大限”将至,许多制药企业都开始大规模采购制药设备,从而带动了近期制药设备的增长。  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将成为新药创新的引擎和加速器  “十三五”重大专项发展规划于2014年6月16日启动,并制定了以“重大需求为导向、产品和技术为主线、协同创新为动力、完整体制机制为支撑、取得标志性成为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十三五”重大专项的预期目标及考核指标是,研制30个新药,8~10个为原创性新药 研制并推动20/30个化学药及高端制剂实现国际化发展 研制20~30个临床急需开发的品种 突破10~15项重大核心关键技术 发展10~15项前瞻性技术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及协同创新新模式,使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三五”重大专项发展规划将重点针对10类疾病治疗,强化源头创新和转化研究。在化学药领域,重点开展针对靶点、新机制创新药物以及新释药系统、新制剂的研究开发 在中药领域,重点开展基于经典名方及疗效特色明显的中药复方、院内制剂,以及由活性成分、有效部位和组分构成的新药 在生物药领域,重点开展新型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新型疫苗、新型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生物类似物药物等的研究开发,并加强新佐剂、新辅料的研发。  在新药创制上,我国与先进国家的巨大差异,以及国内患者对新药的渴求,使得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备受瞩目,重大新药创制项目成为新药创新的引擎和加速器。同时,在新药创新过程中需要用到更多先进的分析仪器,这些将带动分析仪器行业的快速发展。  2015版《中国药典》颁布,将带来部分仪器市场增长  2015年版《中国药典》(简称新药典)编订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并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药典重点加强了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控制要求。药典收录的质量控制技术,可以反映我国当前医药发展和检测技术的现状,并将推动我国药品质量提高,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在新版药典出台后,会对一些药品的市场走势造成影响。但从经验看,药典的实施对市场的影响深度不会太大。同时,药典已经成为各个国家药品监管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政策文件,随着药典的更新,未来的作用会进一步体现。  在新版药典的检测方法通则中,除扩大收载与修订完善制剂通则及与质量相关的检测项目外,还加强了对药品标准检测方法、检测环境和检测条件规范的要求,增加了新的成熟可靠方法的应用。共整合共性检测方法通则63个,新增27个检测方法通则,包括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超临界流体色谱仪)、拉曼光谱法(拉曼光谱仪)、汞和砷元素形态及其价态测定(HPLC-ICP-MS)、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仪)、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仪)等。这些不断完善的检测方法使药品安全性有效性控制全面加强。通过药典质量标准检查方法的提升,可逃避药品生产工艺的提升,同时可将竞争对手淘汰。譬如当年高效液相仪的提升就是一次行业升级淘汰。  新版药典中对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增加离子色谱法(离子色谱仪)和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仪),以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硫检测的灵敏度 为加强对中药材残留农药的控制,防止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随意滥用农药,保障中药的安全性,通过方法适用性研究,完善了原有的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仪),将农药残留检测种类由原来的只能检测9种增加到可以检测22种,并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气质联用仪)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质联用仪),将可检农药残留种类能力提高到229种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法(液质联用仪),检测中药材中真菌霉素残留量,检测种类由原来的4种提高至11种,提高了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度 对溶出度和释放度测定法(溶出度仪)合并,在篮法、桨法和小杯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桨碟法和转筒法,不仅为加强质量控制提供更多检测方法的选择,以满足检测实际的需要,也提高了检测的有效性、专属性、准确性和稳定性。通过收载这些先进的分析技术,最终将引导企业采用专属性更强、灵敏度更高、稳定性更好、效率更高的检测方法。  总体而言,2015年中国制药行业的仪器市场将在行业布局大调整的态势下发展,新版药典的颁布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将进一步为中国制药行业带来机遇,同时针对于制药企业相关的子行业——分析仪器需求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尤其是色谱和质谱类相关的仪器和耗材。  生物制药行业成为分析仪器行业增长必争之地  纵观2015年中国制药市场发展,随着小分子靶向药物、免疫单抗、新型单抗等不断涌现,中国药企紧跟国际创新的前沿,有望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我国形成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疫苗、抗体药物、化学新药、现代中药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新药开发平台,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提高,骨干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未来几年,生物制药将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众多生物药专利到期浪潮袭来,原研药企正在想方设法延长专利保护期,生物仿制药企业则在积极从各方面增强竞争力,进入这个利润丰厚的市场。同时,生物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分析仪器市场的快速增长,与之相关的一些设备,包括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PCR扩增仪将迎来发展的良好时机。
  • 2009年会仪器行业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2009年4月9日,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信息网共同主办的“2009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会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祖彦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学会蒋士强教授、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邹明强研究员、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朱明凯先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站长丁中元先生5位业内知名专家就检验检疫、环境监测等行业的科学仪器市场需求以及科学仪器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祖彦院士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祖彦院士作题为“DUV-DPL”的大会特邀报告,DUV- DPL为全固态深紫外激光器。中科院全固态深紫外激光器研制的成功,使我国激光科技研究突破了200nm以短的深紫外壁垒,实现了实用化、精密化,并申请到了中国、日本、美国的专利,就目前情况而言,中科院的专利已垄断了深紫外全固态激光研究的全部领域。还极大推进了我国科研人员在激光科技研究领域继续深入,促进了我国前沿科学、光电子产业发展,为这一技术研究领域在国际上持续保持优势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紫外激光器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学会蒋士强教授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学会蒋士强教授作题为“在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急需发展科学仪器而建设科学仪器研发中心、产业化基地和产业联盟”的大会报告。报告从食品安全检测、检验、分析和监控中对科学仪器设备的需求;在构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对科学仪器设备市场总需求的预测;我国科学仪器产业面临着外部的挤压及内部恶性斗争的严峻形式;建立我国科学仪器创新体系,加速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化水平的具体建议四个方面详细做了介绍。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邹明强研究员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邹明强研究员作题为“浅谈质检系统的装备需求及研发新进展”的大会报告。在简要介绍了2008年我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时间频发的宏观背景之后,邹明强研究员对质检系统科学仪器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对实验室仪器仍有需求,但已呈现减缓的趋势 而对可现场使用、快速、针对性广、灵敏、准确的筛选分析方法与仪器有迫切的需求。最后结合质检系统的情况,介绍了拉曼光谱现场速测系统、PCR微流控芯片仪、增敏金标检测卡的研发新进展。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朱明凯先生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朱明凯先生作题为“2008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整体状况分析”的大会报告。朱明凯先生首先对2008年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产销保持高速增长;进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利润增幅急剧下降;分行业经济运行状况不平衡。目前国内市场对科学仪器的需求仍在不断增长,可以预见2009年我国科学测试仪器行业将具有较强发展态势。最后,殷切希望科学仪器行业的企业在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强化管理,提高竞争力;坚持自主创新等方面继续努力。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站长丁中元先生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站长丁中元先生作题为“中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需求分析及技术发展趋势展望”大会报告。报告中重点介绍了以下内容:一,环境保护对环境监测提出新要求,做好环境质量监测、应急监测工作将是今后工作重点。二,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在时间、空间、数据可靠性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环境监测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趋势,监测空间从城市向农村、郊区广域扩展,从地面向空中与地面立体发展;监测频次从定期向连续全天候监测发展;监测项目从无机污染物向有机有毒污染物发展;监测要素从单要素监测向多要素组合监测;监测方法从实验室向在线、自动、快速分析;监测技术不只化学法,更加重视光学、遥感和生物学发展。最后,分析了实验室化学分析仪器与设备、环境质量自动在线监测系统、污染源在线监督监测仪器、应急与反恐快速便携式仪器、遥感监测仪器设备等典型环境监测仪器的市场需求。
  • “十二五”工业过程分析仪器需求可达300亿
    2010年中国工业过程分析仪器市场规模由2006年的19.2亿增长到35.3亿元。   2011年,随着生物沼气、生物制油等环保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过程分析仪器市场增长速度将迅速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达到15%以上的年增长率。2012年到2014年,下游产业逐渐步入景气性周期,将对过程分析仪器市场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工业过程分析仪器行业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预计增长率在15-20%之间。   据了解,中国在线分析仪表起步较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一批国企、军工背景的仪表厂商提供各种类型的在线分析仪表。随着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以及生产流程安全高效运行要求不断提高,在线气体分析仪器在工业过程控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300亿:工业过程分析仪需求量巨大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的在线分析仪器,近几年一直保持迅速的增长趋势,为我国石油、化工、电力等大型化和整体装备的提升,以及对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安全生产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工业过程分析仪器行业在我国的应用水平仍较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水泥、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产业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必然带来我国的工业过程分析仪器的大发展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十二五”期间,工业过程分析仪器仍将保持15%增长率,预计2011-2015年市场总规模可达300亿元以上。   从国家产业政策来看,传统重工业整合趋势明显。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推进行业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从短期看,产业调整政策对传统重工业的过程气体分析市场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对小型企业影响更为明显。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不断提高,中国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未来3-5年,在线气体分析仪表市场将获得较高的增长。   新趋势:由工业生产扩散至环保   除传统工业市场外,过程气体分析仪器在天然气、生物制药、航空航天、污水处理等环保以及生物沼气、生物制油、垃圾填埋等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十二五”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充满希望的五年,也将是环境监测事业大有作为的五年,监测事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环境监测的目标将是全面构建覆盖环境监测各监测技术手段、实现环境监测全程序质量管理为目标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而实现以上精密、准确、完整、可靠等方面的数据测量必将对在线分析仪表形成巨大的需求。   研究表明,预测2013年前后国内环境监测仪器的运营规模大约为:空气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约3000套以上 水质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约800-1000套左右 污水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约15000套左右 烟气在线自动监测系统13000套左右。各类环境监测仪器的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对环境监测设施运营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   据调查,目前在中国工业过程分析仪的市场上,国外品牌占领着国内的高端过程分析仪器和环境监测市场,如西门子、ABB、赛默飞世尔、美国哈希、日本横河等 国内企业则主要占有中低端过程分析仪器和环境监测市场,这些企业主要包括聚光科技、雪迪龙、天融、河北先河、重庆川仪等。也有一些企业开始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实力,盯紧高端分析仪器市场。
  • 沃特世携TA仪器创新产品亮相Pittcon 2019,满足客户在高性能材料分析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
    美国马萨诸塞州米尔福德市,即时发布 – 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近日在2019美国匹兹堡分析化学和光谱应用会议暨展览会(Pittcon 2019)上展出一系列TA仪器创新产品,包括Discovery热机械分析仪(TMA)450、适用于DHR流变仪的Rheo-Raman附件,及适用于ARES-G2流变仪的高灵敏度压力单元。Discovery TMA 450热机械分析仪能以更高的灵敏度与重现性,精确测量各种材料在-150~1,000 ℃温度范围内的尺寸变化,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提供有关材料力学行为的宝贵信息沃特世公司高级副总裁兼TA仪器总裁Terry Kelly表示:“分析高性能材料需要应用高性能的测量技术。此次推出的新产品体现了TA仪器一直坚守的承诺——坚持产品创新,致力于为材料科学家们开发功能强大的新型分析工具。TA仪器与沃特世强强联手,能够精准满足客户表征材料化学结构及其特性的需求。此次新产品能够广泛支持各种应用和测量分析,再次强化了我们在产品性能、精密度和通用性方面的创新优势。”新型Discovery TMA 450热机械分析仪Discovery TMA 450热机械分析仪能以更高的灵敏度和重现性,精确测量各种材料在-150~1000 ℃温度范围内的尺寸变化。TMA 450配备多种固定装置,可处理几乎所有样品配置,完成膨胀、压缩、弯曲和拉伸模式测试。此外,得益于各项简单易用的功能,例如具备One-touch-Away功能的新型APP式触摸屏界面和功能强大的TRIOS软件,仪器操作大幅简化。TA仪器热分析仪产品经理Kadine Mohomed表示:“为了实现各种极富挑战性的应用,人们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激增。因此,掌握材料如何对其所处环境作出反应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Discovery TMA 450超越了行业测试标准,可提供有关材料线性热膨胀系数、收缩、软化和玻璃化温度信息。此外,Discovery TMA 450集成了多项先进的测量功能,包括TA业界领先的Modulated TMA模式(高效分离材料上同时发生的膨胀和收缩)、‘动态TMA模式’(Dynamic TMA,测定小振幅、固定频率正弦变形引起的粘弹性变化),以及‘蠕变/应力松弛模式’(测定瞬态条件下的粘弹行为)。TMA 450非常适用于对材料特性进行局部测量,尤其是那些对材料兼容性高要求的产品组件或配件。”适用于DHR流变仪的全新Rheo-Raman附件专为DHR产品线设计的全新Rheo-Raman附件将拉曼光谱仪与DHR相结合,能够同时采集流变学数据与拉曼光谱数据,并且直接将各种材料的流变特性与包含其化学性质和形态结构等信息的独有光谱指纹图谱相关联。TA仪器产品管理副总裁Russell Ulbrich表示:“通过流变学分析,我们可以表征材料的粘度和粘弹性参数等流变特性。在预测加工行为、产品性能和消费者感知方面,这些参数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拉曼光谱是一种基于光的分子光谱技术,可以揭示物质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这两种重要技术的原位结合,让科学家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材料化学结构与其特性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宏观形变如何指示分子水平的变化。这将有助于深化研究人员对塑料、电子、食品和个人护理产品领域的认知,从而开发出更好的产品。”DHR Rheo-Raman附件可集成到赛默飞世尔科技的iXRTM拉曼光谱仪中,组成一套“一站式”系统用于材料的光谱表征。适用于ARES-G2流变仪的全新高灵敏度压力单元使用专为ARES-G2流变仪设计的全新高灵敏度压力单元,科学家们不仅可以在受控的大气压和温度下以高灵敏度测量材料粘弹性,还能详细掌握材料在复杂环境下的复杂流体行为,这在业内尚属首次。Russell Ulbrich补充道:“许多材料的加工或使用环境都接近甚至超过其常压沸点,而抑制其沸腾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施加更高的大气压。用于流变仪的加压设备并不鲜见,但由于现有设备所用轴承的原因,无法测量粘度极低的流体。当我们需要通过准确测定材料粘弹性来评估材料弹性、其支持分散相的能力,以及对于材料的工业适用性和消费者感知而言颇为重要的其它特征时,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这样的测量条件对于原油回收和食品加工领域非常重要。”BioAccord系统首次亮相匹兹堡一同亮相Pittcon 2019的还有沃特世刚推出的BioAccord系统,这套液相色谱-质谱解决方案经过专门设计,让更多科学家能够使用高分辨率飞行时间质谱轻松获取质谱数据。沃特世公司副总裁Jeff Mazzeo表示:“全新BioAccord系统发布后,客户反响极为热烈,这令我们非常兴奋。我们从客户的初步反馈中得到了肯定——让全球更多实验室的科学家使用飞行时间质谱获得高质量的质谱数据。除了操作简单,BioAccord系统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它便捷的系统设置功能,包括业内首创的系统集成测试,以及与它强大的分析能力形成鲜明对比的小巧体积。”关于沃特世公司(www.waters.com) 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是全球领先的专业测量仪器公司,作为色谱、质谱和热分析创新技术的先驱,沃特世服务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已有逾60年历史。公司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运营,下设11个生产基地,拥有约7,000名员工,旗下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标记免疫分析需求大 标准建设迫在眉睫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6年4月9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第一次筹备会在北京市丰台科技园新华医疗大楼圆满召开。解放军总医院颜光涛,工信部王学恭,科技基础平台中心卢凡,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张渝英、吴波尔、尹碧桃,中国计量院李红梅,军事医学科学院荫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院校、医院、企业相关代表一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br/ /p p   本次筹备会由荫俊主持。会议流程包括:颜光涛介绍专委会筹备组工作情况、专委会管理办法(草案)、推荐委员名单,荫俊介绍筹备组下一步工作设想,军事医学科学院吕明介绍专委会成立大会事宜及其他领导发言。 /p p   据颜光涛介绍,专委会于2015年11月12日申请,12月11日经过中国测试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批准,官方网站预期5月初上线,微信公众平台预期4月中旬运营,常设办公地点在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国投财富广场6号楼318室。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颜.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eadb9389-5285-470c-b187-ea2fcf6b8fd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标记免疫专委会推荐主任委员颜光涛教授 /span /p p   目前,标记免疫分析技术是我国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生命科学 /strong /span /a 、重大疾病防治、健康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医疗 /strong /span /a 、生物防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检疫检定的关键性技术支撑平台。据了解,各领域,标记免疫分析技术总的市场规模已超过2000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其中,专业实验室超过12000家,研发企业与机构超过1500家,资本市场推动已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随着“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实施,产业规模的增速将大大加快。同时,基因组学、精准医疗、生殖健康、互联网医疗、养老康复等产业的融合,预计到2025年标记免疫分析技术有望突破万亿市场规模。 /p p & nbsp & nbsp & nbsp 荫俊在讲话中提到我国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以及也面临像因相关标准缺失所带来的诸多挑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荫.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d7a03130-adf3-4db5-9994-64f902723d7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军事医学科学院荫俊教授 /p p   此外,荫俊还向参会代表介绍了专委会下步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2016年6月18-19日召开第一届学术峰会与专委会成立大会筹备工作;确定管理办法、工作制度与第一届专委会组织管理的工作架构;组织制定发展规划、主要工作目标、服务内容与工作机制;组建工作组与各专业学组,明确任务分工与制定工作计划;设立专委会工作网站,手机终端工作APP;委员单位需求与建议调研,建立专家与会员单位数据库,完善信息与工作平台等。 /p p   同时,专委会拟关注的技术领域及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包括: /p p   1.标准与质量体系建设 /p p   基于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与产品的质控标准,相关领域分析测试的实验室规范,新型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产品的评价与认证体系研究,标记免疫试剂生产和质量控制行业与国家标准研究,标准的临床评价与推广,组织协调标准研究的科研协作。 /p p   2. 分析测试设备硬件与软件系统平台 /p p   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与自动化设备的整合研究,新型标记免疫分析仪器设备研发与质量控制体系,单机、模块与自动化测试流水线的信息与控制系统,标记免疫分析检测数据库及云平台建设。 /p p   3. 标记免疫分析测试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p p   遴选重点研发机构组建联合开放实验室,遴选重点企业联合组建第三方中试与产业化技术中心,遴选重点企业提供第三方研发外包、产品注册、认证服务,临床转化医学、上市后再评价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平台。 /p p   4. 产医研用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 /p p   建立会员单位间的共性技术协作机制,形成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的项目联合攻关协作机制,组织协调会员单位联合申报国家重大平台与产业化专项,新型分析测试技术与产品的转化应用研究,实验室成果向生产企业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实施。 /p p   5. 学术交流培训与技术推广 /p p   组织召开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年会及不定期专业学术会议),专业委员会专家技术咨询(设立领域专家咨询组),新技术及新产品培训及应用推广,国家级与部门继续教育(学分制),创新技术平台与产品的成果鉴定与奖励申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王.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d6d2f301-cc6c-4ee9-8102-c546a9c798b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工信部王学恭处长讲话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卢.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5de9b8d0-5f1e-4d9c-81f5-83eedc72970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科技基础平台中心卢凡处长讲话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张.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8e955dbe-62fd-4e18-9a83-3a45a5895fb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张渝英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讲话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吴.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30ce2708-52fb-477b-af10-1f65837a4ac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吴波尔讲话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撰稿:史秀明 /p
  • 《高校科学仪器采购市场需求分析(2022版)》正式发布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高校对科研教学设备的投入越来越大。目前,伴随着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逐步深入落实,高校所承担的一些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逐渐增多,这使得高校采购招标活动十分活跃,采购数量逐年递增。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高校科技创新的改革发展,先后实施了高等学校“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创新能力提升”等规划与措施,不断加强高校创新平台体系建设。2022年国家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达2000亿元,投向了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10个领域。这对于科学仪器市场无疑是一针有力的“兴奋剂”,各企业纷纷积极布局瞄准2000亿以上市场增量。为更加系统地了解高校仪器采购需求,产研部以2022年1-7月的色谱、质谱、光谱类分析仪器的采购为基础,对高校仪器采购市场进行研究并撰写了《高校科学仪器采购市场需求分析(2022版)》。对2022年高校科学仪器采购中整体发展状况、国家相关政策走向、采购需求特征、典型厂商采购情况等进行分析。如对本报告感兴趣,可通过以下邮箱 survey@instrument.com.cn/或电话:400-637-7886联系我司相关人员,咨询购买。报告节选第一章 高校科学仪器概述1.2.1 高校科学仪器采购方式高校在执行政府采购法定程序时,政府采购方式是政府采购制度转化为现实操作的关键。因此,采用什么样的采购方式,从而执行什么样的采购程序,成为中央高校科研仪器设备政府采购管理的重要环节。政府采购的方式主要有***、***、***、***、***等。1.2.2 高校科学仪器采购特征我国高校科学仪器采购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四点:一是高精尖科研专业仪器设备采购频率高、数量大。***、***、***。第二章 采购相关政策概述 由图2.1可以看到,国家在2022年上半年加大了在***领域的财政支出,2022年上半年在***领域上的财政支出同比增长***%,远超其他领域。图2.1 2022年上半年财政支出情况第三章 高校科学仪器采购需求特征色谱、质谱、光谱等实验分析仪器凭借产品货值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高校科学仪器采购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网络管理平台的数据,以高校为主体的4000家仪器管理单位累计收录货值大于50万元的仪器数量超过***万台,其中分析仪器数量达到***万台,占比超52%。尤其是,色谱类、质谱类、光谱类分析仪器数量分别达到***万台、***万台、***万台,占比分别为***%、***%、6%。3.1 采购月份分布图3.1 2022年1-7月高校采购情况根据信立方科学仪器招中标大数据,2022年1-7月高校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分析仪器中标台次约为***台,中标总价约为***万。3.2 采购高校类型分布图3.2 采购高校类型分布 根据信立方研究表明,2022年1-7月间,双一流高校采购金额为***万元,采购数量为***台次;普通高校采购金额为***万元,采购数量为***台次。第五章 色谱、质谱、光谱采购情况分析5.1色谱仪器图5.2 双一流/普通高校色谱类仪器采购占比 根据信立方科学仪器招中标大数据,从高校采购台次的角度进行分析后发现,高校采购的色谱类仪器中,双一流占比***%,普通高校占比***%。从金额角度进行分析后,发现******……。正文目录第一章 高校科学仪器概述 1.1 高校科学仪器概念 1.2 高校科学仪器采购方式与采购特征 1.3 高校科学仪器采购流程与问题分析 第二章 采购相关政策概述 2.1 高校采购科学仪器的政策 2.2减税相关政策的分析 2.3贷款相关政策的分析 第三章 高校科学仪器采购需求分析 3.1 采购月份分布 3.2 采购高校类型分布 3.3 采购区域分布 3.4 采购省份分布 3.5 采购品牌国别分布 3.6 采购品牌分布 3.7 采购仪器品类分布 第四章 双一流高校/普通高校对比分析 4.1采购金额与台次 4.2采购仪器品类分布 4.3 采购品牌国别分布 4.4 采购品牌分布 4.5典型高校分析 第五章 色谱、质谱、光谱采购情况分析 5.1色谱仪器 5.2光谱仪器 5.3质谱仪器 第六章 典型厂商分析 6.1 赛默飞6.2 安捷伦6.3 岛津 第七章 总结 法律声明
  • 频谱分析仪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国内企业逐渐向中高端方向发展
    频谱分析仪是一种研究信号频谱结构的仪器,主要应用于射频和微波信号的分析,包括频率、功率等,可以用来测量滤波器、发射机等电路系统,还可以采集环境无线电信号、分析环境频谱状态,是一种多功能电子测量仪器。频谱分析仪有两种类型,分别为实时频谱仪和扫频调谐式频谱仪。   根据频谱分析仪测量频率范围,可把产品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其中低端产品测量频率范围在60GHz一下,主要应用在生产检测、教育教学等领域,需求量较高;中端产品测量频率范围在60GHz以上-20GHz以下,主要被应用在研发、信号分析、射频模块测试等领域,需求量相对较小;高端产品测量频率范围在20GHz以上,主要应用在超宽带、微波毫米波块等领域,需求量较小,但在5G快速发展背景下,未来需求有望增长。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频谱分析仪市场调查及行业分析报告》显示,频谱分析仪主要被应用在人工智能、半导体、汽车、新能源、教育科研、航空航天、电子医疗等领域,应用范围较广,受终端产业发展带动,全球频谱分析仪市场需求持续攀升。随着频谱分析仪需求的增长,市场规模随之攀升,在2019年全球频谱分析仪市场规模约为14.1亿美元,到2020年达到14.7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增长到16.4亿美元。和全球市场相似,我国频谱分析仪市场规模也呈现增长趋势,在2020年达到20.1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24.7亿元。   频谱分析仪行业技术壁垒较高,美国、欧洲等国家在该领域起步时间较早,在技术方面具有优势,且拥有更为丰富的经验,因此在市场中占比更高。目前全球频谱分析仪市场主要被是德科技、罗德与施瓦茨占据,其中是德科技产品最为丰富,市场占比更高。   我国且因在频谱分析仪领域起步较晚,技术与国外企业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在高频率、高带宽的产品方面,目前国内中高端市场被外企占据。但随着5G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长期的经验累积,我国企业逐渐向中端 市场布局,已经有部分企业实现中端产品的国产替代,如鼎阳科技、普源精电、固纬电子、创远仪器等,且逐渐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新思界产业分析人士表示,频谱分析仪应用范围较广,随着近几年全球和我国工业逐渐向智能化发展,对于频谱分析仪需求持续攀升,行业发展前景较好。在生产方面,国外企业具有技术和丰富经验,在中高端市场占比较高,但本土企业凭借着技术和经验累积,已实现中端产品的生产,且有向高端化发展的趋势。
  • 切合社会需求 提供差异化服务――访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陈江韩主任
    采访前言:日前,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与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合作开发的WFX-810塞曼原子吸收光谱仪,作为国内原子吸收光谱高端新产品已经频繁亮相于国内各大仪器展会。而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在激烈的检验业市场竞争中,加强市场需求研究,尝试根据服务对象建立行业实验室提供特色服务,减少了同质竞争,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效益。仪器新品的技术优势和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的特色发展都引起了我们的强烈好奇。日前,在中国(广州)国际分析测试/科教仪器/生物技术展览会会展期间,本网编辑荣幸的采访了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所长陈江韩先生。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陈江韩主任 Instrument: 请介绍您在光谱等仪器领域,已经成功投入市场和正处于实验室研发等阶段的成果? 陈主任:这些成绩是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仪器研发团队多年奋斗的结晶,饱含了几代专家的心血。我们与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合作开发的WFX-810塞曼原子吸收光谱仪就是团队多年努力的成果,早在10几年前,我中心就和北京瑞利分析公司合作研发出WFX-100系列原子吸收光谱仪,以后又衍生出200、300系列等等。 目前,样品前处理技术已经越来越受重视,普遍来说,样品前处理的时间已经占据样品分析全过程的一半。我们与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北京优联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承担的“十五”攻关项目“快速溶剂萃取仪”已经在北京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目前已经处于试产阶段。旨在缩短分析工作者花费在前处理上的时间,提高分析精度,并且可以大大降低萃取溶剂的用量,这在倡导节约和环保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而我们中心开发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网络直连式农药残留速测仪NC-800系列等,根据国家标准方法专门设计,广泛应用于蔬菜、水果、粮食、茶叶、粮食、水及土壤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在广州的许多超市和菜市场,可见到我们的仪器在工作。 Instrument: 请问您和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合作研发的WFX-810弥补了哪些国内同类产品的技术空白?有哪些相对国内外同类产品来说独有的优势? 陈主任:当前,客户迫切需要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较高、性价比高的国产高端原子吸收仪器。WFX-810应运而生,充分切合了客户的相关需求,填补了这一块的市场空白。 WFX-810独创的双灯双原子化器并联光路,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确保光程最短、光学元件最少、光能量损失最小,测试数据非常理想,我个人认为仪器稳定性及可靠性要优于传统单灯双原子化器一体化仪器。火焰法与石墨炉采用恒磁场横向塞曼背景校正装置,具有很强的双原子化器全波段高背景吸收校正能力。高升温速率的石墨炉电源与主机一体化设计,塞曼法的准双光束特性实时扣除基线漂移,提高了分析精度。 Instrument: 原子吸收光度计国内外品牌林立,请介绍WFX-810的市场定位-包括市场定价,目标客户群体及市场运作方面的考虑? 陈主任:WFX-810定位于国内高端市场,给打算购买国外产品的用户多提供一个选择。目前市场售价大概在三十多万人民币。WFX-810的石墨炉原子化器的性能优良,与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不相上下。火焰法与石墨炉采用恒磁场横向塞曼背景校正,对高污染状态下的监测有独特的优越性,在食品、环保领域等相关应用方面很有竞争力。 Instrument: 为什么选择与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合作开发,您认为,国产原子吸收光谱乃至国产仪器应当如何应对国际同类品牌的强势竞争,尤其是在国产仪器价格相对低廉,利润微薄,而国内很多用户迷信洋品牌的情况下? 陈主任:我们测试中心和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有多年的合作历史。双方本着互相谅解、互相促进的原则,在仪器开发领域携手并进。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章诒学先生、宋友才先生等深受同行敬重的仪器设计专家和具备丰富仪器工艺和研发管理经验的原子吸收部门领导酆秀岩先生等各位同仁,在仪器开发的过程中,提供了很多极为宝贵的建议,双方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WFX-810的研制成功。在此,还要感谢国家地质测试中心杨啸涛研究员、我中心何华焜研究员等多位专家提供的重要支持。 首先,还是得承认国内品牌仪器与国外先进的品牌仪器有些技术上的差异, 只有认识到问题才有可能去想办法解决。作为仪器研发人员,我们有义务去承担这个社会责任,研发出缩小差距甚至领先于国外同行的产品。当前,国内仪器厂家与国际仪器厂家在硬件软件方面普遍都存在很多差距。国内仪器厂家很少听说有制定技术路线图,产品发展思路连贯性不足,也不利于经验的积累和传承;同样的仪器,国际厂商可能投入几千万,而国内厂家可能才能投入几百万,囊中羞涩导致了研发视野的缺陷,设计不够细腻,很多该做的工作可能就没有做或者简化了。而资金的缺乏也导致了企业只有在产品卖到钱后,才能投入研发,如此恶性循环,必然进一步削弱技术竞争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些国产优秀产品的实际性能也不赖,而且售价只有国际先进品牌同类仪器的一半,价格上的优势也应当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国产仪器,而不是盲目追求进口产品。 Instrument: 对于目前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科研界与产业界脱节的现象,你从自身经验出发,有哪些好的建议? 陈主任:当前,很多科研工作在立项时可能就与产业化的联系不是很密切。而验收过程中,科研成果的评价考核指标与产业化也存在脱节,有点类似传统教育中的高考指挥棒。科研的直接目标是为了出文章、评教授,弱化了产业化方面的追求。许多仪器科研项目停留在探索性研究的阶段,停留在实验装置的阶段,不少人就以为可以卖钱了,而产业化是要精密计算的:工艺如何,可靠性如何,卖给谁,市场调查的情况如何,售后服务的情况估计如何,产品估计可以红多久,估计赚多少钱等,这要多方面的人力财力加入进来做的。打个比方,科研人员是主角,还得有导演、舞台灯光、美术,还得有跑龙套的,大家还得互相支持,互相尊重,相互配合,是个精细的系统。如果是个草台班子,期望请个名角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看是不行的。 建议我们的科研同行在工作中,多深入调研,在社会需求中找题目;产业界和科研界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劣势,精诚合作,才能去研发一些切合市场需求、受用户欢迎的产品。 Instrument: 您所在的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作为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积极应对市场竞争,根据服务对象建立行业实验室,请问现在目前提供哪些特色服务,改革的初衷、历程以及收获的成效? 陈主任:任何单位只有明确了自身的定位,明确单位的使命是要解决社会的哪些问题,才能在社会上存活和发展。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我们中心始终不渝的宗旨和安身立命的根本。按技术来进行分工和运作的专业实验室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分析检测服务的需求。从本质上说,按技术专业进行分工和运作,是以我为中心的一种机制,而按服务行业进行分工和运作,则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一种机制。因此,当我中心的设备、技术队伍和业务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要抓住机会,逐步发展一批为特定行业领域提供分析检测服务的特色行业实验室,作为现有专业实验室的有益补充。 目前我中心提供未知物剖析、工业诊断分析已经形成较强的优势,对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相关行业的产品质量提升、先进技术消化吸收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根据物流业特别是航空业货物运输的安全需求,高起点构建了符合国际航联(IATA)规范的货物运输安全条件鉴定。针对我国的司法制度改革伴随着的第三方司法鉴定需求,我们高起点构建了微量证物分析和司法毒物分析并已经获得政府的许可。通过调研,发现发达国家普遍使用油液诊断技术给机械设备“体检”和“看病”,这有点类似人抽血化验诊断身体疾病,通过对设备润滑油的分析来预知设备是否潜在故障。美国有二三百家这种专业实验室,我国正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需求是巨大的,对降低污染物排放、节能和设备人员安全有重要意义,我们建立了油品实验室。不是有人说我们某些传统工业“傻大黑粗跑冒漏”吗?我们分析工作者在这方面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此外我们还有数千项普通的分析测试项目,构成了我们的服务优势。 我国目前有众多的分析检验实验室,国外检测巨头也纷纷进入中国,竞争不可避免,有些人觉得很悲观。但分析检验是个大的概念,只要分析清楚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通过差异化的服务,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某些国外巨头自比分析领域的肯德基和麦当劳,但是大家的口味不可能都吃肯德基和麦当劳啊,附近人群构成、消费能力如何?开成川菜、粤菜馆是否也有生意?如果你觉得本钱小,门面小,做点豆浆油条果子煎饼或许日子也挺滋润。我认为,只要认真下真功夫研究好社会需求,没有活不好的道理。 另一方面,我呼吁政府消除行业保护,采购公共技术服务,降低社会运行成本,附带通过这样的竞争来提升本土分析业的生存能力。想想程控交换机领域,如果当年行业“保护保护”,把华为中兴的苗子给灭了,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样子。 Instrument: 请问目前,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承担了哪些国家大型研究、监测或验证项目? 陈主任:目前,我们测试中心与加拿大检测机构合作承担了国际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研究项目。“十五”科技支撑条件平台项目“快速溶剂萃取装置”刚刚通过验收,正在全力推进产业化。不久前,我们申请的“十一五”科技条件建设项目“光谱仪器光源”项目获得立项。我们还承担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粤港合作重大科研项目。此外还有多项广东省的重点科研项目。 Instrument: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众多分析测试中心逐步由公益性研究机构形象成功的切换成兼顾商业化意识的企业形象,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无疑是成功的典范,请介绍如何兼顾公正和效益两方面呢? 陈主任:应该说,我们分析测试中心并没有完全商业化,也不是以盈利为最大目标。大宗普通检验我们做,特殊技术要求的分析,如上面我提到的未知物剖析,精兵精将投入,经济上并不特别划的来的,我们也做。这与国内外的一些检测技术公司是有所不同的。当年建立这些分析测试中心是为了解决国家和区域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遇到的分析测试方面的共用技术问题。我们将自己定位为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和客户需求的事业单位,想方设法的多提供一些切合实际需求的差异化服务。在创造服务利润的同时,我们也谨记自身作为测试机构的社会责任,要在本领域尽自己的本事排忧解难。日前,我们与中山大学签了协议,在我中心建立公益性的博士后科研基地,我们转移了部分分析的效益来支撑基地的运行,是“赔本生意”。但从我们中心的定位来说,这是一项重要的事情,关系到学科发展和中心的长期技术优势,关系到未来的服务社会的能力。 采访后记: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积极务实地关注和切合社会需求,创建有特色的分析服务模式,在分析测试机构众多、竞争激烈的局面下,打开了一片“蓝海”。这种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思维模式,值得众多测试机构和仪器厂商的借鉴。分析测试中心作为本网的最大用户群体之一,在本网人物专访对象所属单位中还是被遗忘的角落。以后,我们将在人物专访、业界新闻等重要栏目中,多展现国内众多分析测试机构的风采。 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网址:http://www.fenxi.com.cn 采访编辑:廖庆铃
  • 舰船装备材料体系发展与需求分析
    p strong   1 前言 /strong br/ /p p   由于关系到舰船服役安全性以及技战术水平,舰船材料的研发考核环节众多,周期较长,一般需要经过实验室研究、工业试制、综合性能评价、应用研究考核、模型结构考核及解剖、上舰考核等极为复杂的研制流程,往往从实验室到型号应用需要10 年以上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很多型号的研制周期。目前全世界只有少数工业化强国具备从材料研发、生产、到应用的整体系列配套能力。因此,“材料先行”、“材料体系构建”是各海洋强国都十分重视的基本理念。 /p p   舰船材料按照平台类型分,有舰船结构材料、动力机电系统材料、水中兵器用材料。按照材料类型分为结构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特种功能材料3 大类。结构材料又分为船体结构钢、轮机及其他结构钢、耐热钢、高温合金、不锈钢、特殊性能钢( 防弹、低磁等)、焊接材料、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等 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分为树脂复合材料、金属复合材料、阻尼降噪材料等 特种功能材料分为涂料和涂层、阴极保护材料、电解防污材料、有源声学材料、隐身材料( 吸波、吸声等)、密封材料及胶粘剂、装饰材料、橡胶、耐火及绝缘材料等,共有22 个材料类别约1 000 个牌号。 /p p strong   2 国内外舰船材料的发展现状 /strong /p p   2.1 国外舰船结构钢发展现状 /p p   船体结构钢是现代舰船建造最关键的结构材料,也是用量最大的材料,其性能优劣直接关系舰船技战术性能的提高。船体结构钢作为船体结构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良好的工艺性及耐海水腐蚀性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军事强国为了满足舰船装备的发展需求,研究开发了系列高强度舰船用钢。 /p p   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发展舰船用钢至今,其舰船船体钢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先后选用过碳素船体钢、HTS、HY80、HY100、HSLA80、HSLA100 等多个型号的钢种。其研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4 个阶段[1 - 3]: /p p   第一阶段 二战期间,美国水面舰船主要选用HTS、A、B、D、E 等高强度及一般强度级别的结构钢作为主船体选材。该阶段钢的主要特点是强度级别不高,合金元素少、碳当量低,故成本低、焊接性好,但其韧性较低、抗弹性差、耐蚀性一般,且钢板厚度较大,但在当时也基本满足了美国水面舰船的使用要求。 /p p   第二阶段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为了满足发展大型航母和新一代潜艇的需求,在Ni-Cr 系STS 防弹钢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强度更高、韧性更好的HY 系列高强度结构钢,包括HY80、HY100 及强度更高的HY130 钢。HY 系列钢种为调质型Hi-Cr-Mo 系钢,其主要特点是:①高强度,HY80、HY100 分别为550 MPa、690 MPa 级别 ②Ni、Cr、Mo 等合金元素含量较多,碳当量高,焊接性差,建造成本高 ③钢板规格齐全,水面、水下舰艇结构通用 ④碳含量及碳当量较高,故焊接性差。 /p p   表1 为20 世纪80 年代美国海军HTS /MS 钢和HY 钢在舰船方面的应用情况。可以看到,HTS /MS 钢在水面舰船上依然是主要且大量应用的钢,而潜艇则以HY80、HY100 钢为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0190a421-9cfb-4310-aa7e-5cdc979d57be.jpg" title=" 111.jpg" width=" 419" height=" 168" style=" width: 419px height: 168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1 美国海军舰船钢用量情况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Table 1 Consumption of ship building steel in U. S. Navy /p p   第三阶段 HY 系列钢虽然强度级别较高,但由于钢中的合金元素如Ni,Cr,Mo 等含量较高,导致该种钢成本高,且对焊接性能要求较高。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为了改善海军舰船用钢焊接性能,节约舰船建造成本,又发展了HSLA80、HSLA100 新钢种,以替代对应强度级别的HY80、HY100 钢。图1 显示了690 MPa 级HSLA100 钢近年来在美国海军最新航母建造中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从CVN74 的少量试用,到CVN75、CVN76、CVN77 扩大采用,经过了10 多年时间。 /p p   HSLA80、HSLA100 钢主要采取铜沉淀硬化型的强化机理,其主要特点是: ①碳含量及碳当量低,焊接性能好,建造成本低 ②Ni,Cr,Mo 含量较HY 系钢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降低了材料成本。 /p p   这一阶段的航母船体结构用型钢、铸锻钢及焊接材料仍然沿用了HY 系列的配套材料。为了充分发挥HSLA系列钢所具有的良好焊接性能,同时开发了配套材料。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76c3e07d-6fe5-438a-842f-bf607a415fdd.jpg" title=" 112.png" width=" 344" height=" 176" style=" width: 344px height: 176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1 HSLA-100 在美国航母上使用情况/t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Fig. 1 Utilization of HSLA-100 steel ( tons ) on theU. S. Navy aircraft carriers /p p   第四阶段 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为了发展未来型航母,美国海军关注的焦点变为航母主船体重量越来越重,以及由此带来的航母机动性和有效载荷降低等突出问题。因此,美国海军又相继开发了HSLA65 和HSLA115及10Ni 钢。目前,美国航母主船体用钢主要是HTS、HY80、HY100、HSLA80、HSLA100 等5 种钢混用,并在非主要结构部位考核HSLA65 和HSLA115。 /p p   美国在发展水面舰船用钢方面有以下4 个特点:①446 MPa强度以下的水面舰船用钢主要是Mn 系钢 ②注意改进现役钢种的质量及韧性 ③采用控轧控冷等现代冶金技术,发展新型船体钢,提高钢的强韧性及可焊接性 ④开展新钢种的研究,形成新的系列,旨在降低钢种本身成本及舰船制造成本。 /p p   美国海军发展的HSLA65、HSLA80、HSLA100、HSLA115 系列易焊接、高强度舰船用钢, 逐步替代传统的HY 系列高强度舰船用钢,成为最新航母建造的主体材料,代表了航母用钢的发展方向。美军在现役航母上大胆考核下一代先进材料的做法, 使得其航母用钢研发和应用发展迅速,体系十分完备,可随时根据需求对设计做出调整。至此, 美国在舰船用钢方面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以美国海军航母用钢为例, 其材料的发展替代历程如图2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2b02deda-1614-4b2d-8850-43f6c02997ab.jpg" title=" 11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2 美国海军航母用钢的发展替代历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Fig. 2 Substitution progress of the steel for U. S. Navy aircraft carriers /p p   除美国外,俄罗斯、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也开发了系列高强度舰船用钢,如俄罗斯的AK 系列、АБ系列,日本的NS 系列,法国的HLES 系列等,其舰船材料的发展思路大致与美国相仿。国外舰船用钢的总体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p p   高强度化 对潜艇来说,提高耐压壳体用钢的强度意味着减少艇体自重,增大下潜深度或增加储备浮力,可大大提高潜艇的技战术性能。对大型水面舰艇来说,提高船板强度意味着船体重量的减轻,可以为舰艇武备升级和全寿命维护节省出宝贵的重量,并显着降低造船成本。 /p p   易焊接化 为满足航母和大型舰艇的建造需求,改善舰船钢焊接性能是另一个重要方向。如HSLA 系列钢利用微合金化、控轧控冷、时效硬化处理以及超低碳贝氏体组织来满足高强韧性、易焊接性要求,形成了0 ℃、室温焊接不预热等高强度舰船钢系列,显着降低了造船成本、提高了建造效率。 /p p   现有钢种的改进与完善配套 为满足舰船用钢不断更新换代的要求,世界各国都对现有成熟钢种不断改进提高,进行深化完善的研究工作。如美国HY80 /100钢,自20 世纪50 年代研制成功以来一直在进行改进提高的研究工作,已修订标准11 次,对技术指标要求、冶金工艺方法、化学成份分档、钢板厚度规格、钢中夹杂元素及冶金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化完善。 /p p   采用冶金新技术提高舰船用钢性能 舰船用钢的研制、开发和生产水平与一个国家的冶金工业基础密切相关。20 世纪80 年代后,随着超低碳、超纯净钢冶炼、连铸技术和控轧控冷等冶金技术的发展,舰船用钢也朝着高纯净化、高性能方向发展[4]。 /p p   2.2 国外其他舰船材料发展现状 /p p   舰船总体系统对关键材料技术的需求不仅限于高强度、易焊接的高性能结构材料,因此在发展船体结构钢材料的同时,国外也在大力推进其他高性能舰船材料的研发。 /p p   钛及钛合金 钛及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断裂韧性、耐蚀性,高比强度和低磁性等特点,是优秀的海洋合金。俄罗斯在钛合金研制和应用上独树一帜,其技术水平、建造能力和规模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已基本形成用于船体、船机和动力装置的钛合金系列材料。美国用于舰艇的钛合金主要为中强可焊钛合金。美国将大量钛材用于通海系统的管、泵、阀换热器上,以解决海水腐蚀,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与可靠性。 /p p   铝合金 铝合金由于具有比重小,比强度、比模量高,耐腐蚀性能好,易加工成型,焊接性能好等优点,在舰船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快艇、高速船、军辅船、航空母舰升降装置、大型水面舰船上层建筑、鱼雷壳体等,铝质船舶也从铆接、铆焊结构发展到全焊结构。多年来,世界各国对船用铝合金的研究与发展都非常重视,在美、日、英等发达国家,舰船用铝合金已成系列,品种配套、规格齐全,已成为海军舰船的主要结构材料之一。目前国外在船舶上应用的铝合金主要有以下几个系列: Al-Mg 系、Al-Mg-Si 系和Al-Zn-Mg系,其中以Al-Mg 系合金在舰船上应用最广泛[5]。 /p p   铜及铜合金 铜及铜合金具有优异的耐海水腐蚀性、导热性、耐海生物污染性,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及铸造性能等,广泛用于舰船螺旋桨,海水管系及其配件、泵、阀、轴套等零部件,潜艇螺旋桨用铜合金还应具备低噪音特性。20 世纪60 ~ 70 年代,英国斯通公司、俄罗斯、美国相继研制出了铸造阻尼Cu-Mn 合金,但使用性能不理想。英国斯通公司提出潜侧式噪音螺旋桨新方案,从精湛的设计技术、新型高阻尼合金和复杂桨叶形状精确制造3 个方面综合控制,共同提高潜艇的隐蔽性能。 /p p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包括树脂基与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力学性能优良、耐腐蚀、大幅减重、优良的声、磁、电性能等特点,早期应用在小型巡逻艇和登陆舰上。近年来,随着低成本复合材料技术的提高,开始逐渐应用在大型巡逻艇、气垫船、猎雷艇、护卫舰以及上层建筑中。各国海军应用的复合材料制品还包括烟囱、舱壁、甲板、舵等次承载结构,这些材料可降低舰船的雷达信号特征,同时也降低了红外( 热) 信号特征,在结构减重方面所做的贡献非常显着。 /p p   新型功能材料 除以上材料外,国外还大力发展了诸如防腐涂料、舰船隐身、减振降噪、隔热及其他特种功能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其中防腐涂料: 主要用于舰船上层建筑、舰船内舱、舰船海水管路系统、船体及其附体如舵、减摇鳍、螺旋桨等部位。舰船隐身: 水面舰艇隐身技术的重点集中在雷达波隐身、红外隐身及减振降噪技术上 国外采取涂敷型吸波材料或结构型吸波材料解决雷达波隐身 采用特殊涂料解决红外隐身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减振降噪: 减振降噪材料的主要类型包括吸声材料、隔声材料、阻尼材料。隔热材料: 主要用于舱室环境控制,它也是舰船舾装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舰船用绝缘隔热材料有无机材料和有机泡沫材料两类。特种功能材料: 包括储氢材料、永磁材料、主动控振智能材料等。 /p p   2.3 材料加工与成型新技术 /p p   为更好地实现减免维护、降低维护成本这一航母腐蚀预防与控制的核心思想,目前美国海军在航母及其他新的舰艇建造和维护过程中,不断研发运用了一系列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 /p p   新型铸造工艺 在HY-80 /100 钢铸造过程中,美国海军采用了新型压铸工艺以降低成本、提高铸件合格率。新工艺的运用每年可节省成本70 万美元,使大型铸件合格率提升至70% 以上,交货时间降至55 天。 /p p   新型成型技术 美国海军采用闭塞冷锻技术( CDCF)制造的5 ~ 20 cmCVN-78 航母用Inconel 625 合金管弯头,使管道连接费用节省了约50 万美元。 /p p   新型焊接技术 主要有远程焊接预热系统、轻型火焰钎焊技术、大功率电缆接头铝热焊技术、防涂层烧蚀焊接冷却技术。为避免焊接预热不均,提高焊缝质量,美国海军在航母CVN-78 建造过程中运用了新型的远程焊接预热系统 为克服人工钎焊造成的质量难以控制问题,在CVN-78 建造过程中,美军采用了轻型火焰钎焊技术,使每艘航母建造和大修成本节省了700 万美元 美军将新型铝热焊技术用于CVN-78 大口径电磁弹射器大功率电缆接头焊接,大大提高了焊接质量和可靠性,减少了焊接和维护工时 为防止已涂装区域在焊接过程中的烧蚀, CVN-78 建造过程中运用了焊接冷却技术[6 - 8]。 /p p   2.4 国内舰船材料发展现状及特点 /p p   2.4.1 发展现状 /p p   我国舰船结构钢发展可以划分为4 个阶段[9 - 10]: 20世纪50 ~ 60 年代,主要是依赖原苏联进口和仿制 20世纪70 ~ 80 年代开始自行研制,当时受国内资源限制,立足于无镍合金钢,研制了我国第一代舰船用Mn 系无镍铬钢和低镍铬钢,如901、902、903 系列钢种,这些自行研制的舰船用钢在我国海军舰艇建造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进入20 世纪80 年代,海军装备有了很大发展,对舰船用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代舰船用钢已满足不了现代海军的需求,开始研制综合性能更好的第二代舰船用钢及其配套材料,如390 MPa 级的907A 钢、440 MPa 级的945 钢、590 MPa 级的921A 系列钢、785 MPa级的980 钢等,至此,初步形成以4 大主力钢种为支撑的我国舰船结构材料体系 20 世纪90 年代后,改进提高和自主研发并举,特别是2000 年以后,在强度覆盖、品种规格及配套材料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海军新型主战装备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p p   在持续发展船体结构钢及其配套材料的同时,我国也加大了舰船用其他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以及特种功能材料的研发。 /p p   钛及钛合金 我国舰船钛合金的研究始于1962 年,经过探索研究、自主研发、产业化及推广应用3 个发展阶段,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拥有包括Ti-B19、Ti91、Ti70、Ti80 等典型舰船钛合金,并形成了我国专用的钛合金系列,能批量生产板、管、锻件、中厚板、各种环材、丝、铸件等多种产品,基本满足国内舰船不同强度级别和不同部位的要求[11 - 12]。 /p p   铝合金 我国舰船用铝合金的研究始于20 世纪60年代初。目前研制成功的船用铝合金结构材料主要有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2 大类。变形铝合金包括铝合金板材、型材、管材、锻件及其配套焊丝,研制成功的船用变形铝合金牌号主要有Al-Mg 系的5A01、5A30、5A70 合金和Al-Zn-Mg 系的7A19 合金,铸造铝合金牌号主要有ZL305 和ZL115 合金等。自1979 年起,5A01、5A30、7A19、ZL305 和ZL115 等合金已广泛用于各种船舶及鱼雷壳体的建造等,5A70 合金已成功用于建造水撬模拟结构件。然而,我国舰船用铝合金的牌号、品种、规格却未能全面发展起来,我国用来制造高速舰船船体(包括军用快艇和高速客船) 的铝合金几乎都依赖国外进口,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进口5083 铝合金。 /p p   铜合金 我国对海水管系及其配件、泵、阀、轴套等零部件,舰船螺旋桨等用的铜合金研究相对薄弱。目前我国舰船海水管路系统主要采用以B10、B30 为主的铜镍合金。新研制了铸造铜镍铝合金ZCu7-7-4-2 及变形铜镍铝合金等,并发展了舰船用铜镍合金的焊接技术。 /p p   复合材料 我国复合材料研发相对国外较晚,经历了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树脂复合材料到结构芯材的发展。其中,纤维增强材料由最初的玻璃纤维,发展为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连续玄武岩纤维等4 大高科技纤维 树脂复合材料中的树脂也经历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乙烯基酯树脂、酚醛树脂等几大类别的发展过程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船艇常用的轻质高性能结构芯材包括泡沫塑料、轻木以及各种蜂窝材等。我国复合材料在舰船的应用较少,典型应用是潜艇的艇艏声纳导流罩,部分已经安全应用20 年。在实艇应用方面,除透声复合材料获得了较多的应用外,隔声、吸声和阻尼复合材料还没有在型号中实现应用,工程应用经验不足,与国外差距较大[13]。 /p p   新型功能材料 现代舰船是高新技术高度密集的综合系统,所用功能材料的种类很多,但其中大多数并不是舰船专用材料。在舰船上有独特应用的功能材料主要有电磁力推进用超导材料、吸收雷达波材料、舰船隐蔽用消声与减振材料、水声换能材料、燃料电池用贮氢材料、永磁电机用永磁材料等,其中有些还兼作结构材料,属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这一系列新型功能材料大多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p p   2.4.2 发展特点 /p p   我国舰船材料的发展以海军装备发展对关键材料特性要求为依据,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过程。已研制和生产的舰船材料基本满足了不同时期海军各型装备发展的需求。近期国内舰船材料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正在完善4 大主力钢种的规格系列。近年来,研发了907A 和921A 双球扁钢、921A 超长超宽板、921A 高效不预热焊接材料等结构材料,满足大型船舶主船体结构的建造需求 研发了厚度为80~ 120 mm 的980 厚板,满足潜艇的建造需求。②在低成本和耐蚀钢应用方面进行了探索。研发E36 军民通用船体结构钢,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建造工艺,满足护卫舰的建造需求 开展了B 级耐蚀钢的推广,用于大型辅助船舶主船体结构建造。③研发系列复合材料。系列复合材料的开发应用,实现了舰船用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零的突破 复合材料上层建筑、指挥台围壳整体方案的制定,可实现船体结构减重30% ,为护卫舰、潜艇的减重需求提供了技术途径。④新型功能材料不断涌现。研制了航母飞行甲板防滑涂料以及应用于不同基材表面、不同期效的防腐及防污涂层等,使舰船涂料防腐能力从5 a 提高到8 a,防污能力从3 a 提高到5 a 开展了耐压壳体用阻尼隔声去耦材料、耐压阻尼吸声材料等研制工作。⑤在材料新工艺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全面推广舰船结构及配套焊接材料的结构模型建造考核,通过各型舰艇的模型建造考核,进一步深化了应用研究,通过结构模拟、环境模拟和工艺模拟条件,实现舰船结构材料上舰前的考核验证,确保安全可靠应用。 /p p   2.5 国内舰船材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p p   随着海军战略转型,海军装备进入高速发展期,对舰船材料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暴露出舰船材料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8]。 /p p   材料研发体制缺乏顶层沟通机制 舰船材料特别是船体结构钢属于国家重大战略资源,建设投入大、周期长,一般均由国家投资进行立项研制。例如在船体结构钢的研制和应用方面,按照渠道划分为国家立项支持船体结构钢的基础研制和军方立项支持船体结构钢的应用研究。由于缺乏顶层的沟通机制,军方主导作用受到制约,导致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不紧密,需求和投入结合度不高。一方面,造成对材料的先期投入不足,难以实现“材料先行” 另一方面,易出现材料研制滞后问题,影响型号建造进度。 /p p   材料及配套体系构建不完整 舰船关键材料及配套材料的现有体系( 如船体结构钢) 基本能满足现有舰船装备的要求,但距离战略转型后的海军装备发展需求还存在材料种类、规格缺失等问题,影响了现有装备建设进程及发展,急需开展相关研究,补充完善,同时加强舰船材料顶层规划的研究工作。 /p p   材料应用工艺技术成熟度不够 船体结构用铝合金材料至今仍依赖进口,就是典型的材料加工技术成熟度不够的问题。船体结构钢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舰船结构建造工艺包括焊接、火工矫正、水火弯板、冷成型等,种类多、工艺复杂。特别是舰船作为一个巨大的焊接结构,焊接工时占全船建造工时的30 ~ 40% ,焊接效率直接影响舰船的建造进度,焊接质量直接影响舰船结构的整体质量,因此舰船的焊接管控至关重要。921A 钢需焊前预热,980 钢需焊前预热、焊后后热,对施工环境条件要求苛刻,如果焊接工艺执行不严、焊接工艺更改的验证试验不充分,易出现如角焊缝裂纹等焊接质量问题,容易影响舰船建造质量。另外,先进高效的焊接工艺应用较少。 /p p   关键材料技术性能落后甲板飞行涂料、液舱防腐蚀涂料、船体防污涂料、减振降噪材料、隐身材料等关键材料指标性能落后,不能满足舰船装备发展需求。 /p p   舰船材料是海军装备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材料先行”是国内外武器装备建设的共识,应当结合生成技术的进步,动态地改进、提高舰船材料研制应用技术水平,实现舰船材料持续、协调、体系化发展。 /p p strong   3 舰船装备发展对材料的需求 /strong /p p   由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军队发展重点的要求,与国内其他兵种和国际海军装备发展大势相比,国内海军装备发展速度长期缓慢。随着海军转型要求,赋予了海军新的历史使命,对海军装备提出更高、更快、更强的要求,但材料问题成为制约海军装备快速发展的短板。在未来20 年,海军将会有更多的舰艇型号立项、研制、交付使用,对先进材料的需求将会以几何级数增长,舰船装备材料技术领域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机遇。 /p p   3.1 海军装备发展对先进材料的需求特征 /p p   根据世界各国海军装备的特点,海军舰艇装备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深、大、远、高、低”,即: 下潜深度更深,大吨位舰船更多,走向更远海域,高航速、高机动性、高负载、高隐身性、高防护能力、高在航率等,低成本。因此对舰船装备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提高潜艇的潜航深度可以提高潜艇的隐蔽性、机动性和生存能力。未来海军潜艇下潜深度会更深,要求耐压壳体承受压力更大、耐压壳体材料强度更高、规格更厚、更耐腐蚀、焊接性能更好 但耐压壳体增厚会带来重量、重心变化等总体设计问题,因此耐压装备材料需要更新换代,需要发展轻质非耐压壳体材料。②航母、大型驱逐舰、两栖攻击舰等大型舰船以及气垫船、舰载机以及新型特种装备给材料技术提出更多特殊的要求。航母结构庞大、复杂,其艉轴架、动力轴等铸锻件尺寸远远超过一般水面舰船 飞机上舰要求研制弹射起飞、阻拦降落等关键设备,这些装备的关键材料需要强大的技术储备,需要开展相关大尺寸材料的制造工艺技术研究和新材料研制。③海军舰艇在海洋中服役,必然会面临腐蚀与海洋生物污损问题,远海航行对先进材料的耐蚀性、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更高。海军是材料腐蚀问题最为突出的兵种。海军装备逐步从近海走向远洋,腐蚀环境更为恶劣,对装备的可靠性、长寿命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坞修间隔期和在航率,才能充分发挥海军装备的作战能力,这要求舰船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整体提高舰船结构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电子功能材料的耐蚀性以及重要装备的防腐蚀能力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随着舰员在舰上生活、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以及国际上对海洋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舱室环境居住性和对海洋的友好要求越来越严格,长寿命、绿色环保防腐防污材料需求将更为突出。④隐身性是未来舰艇最突出的技术特征和有效作战最重要的技战术指标。海军装备高隐身性、高防护性能对先进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特性提出了高要求。主要体现在水面舰艇以雷达隐身、潜艇以声隐身等为重点,应发展并应用新型耐压阻尼材料、主动阻尼材料、水声材料、多频谱隐身涂料等技术,同时探索研究磁、红外、尾迹等其他隐身技术,加强舰船自身防护安全结构和材料研究、研制发展舰艇用轻型防护装甲材料,进一步提高关键结构材料的抗打击防护性能。⑤无论潜艇还是水面舰船,航速越高、机动性越好,越能在海战中赢得主动。另一方面,潜艇与水面舰船配备的武器装备及弹药越多,在海战中战斗力越强。而要实现高航速、高机动性与高负载,则要求舰艇的结构重量小,并尽量降低结构重心,这对先进材料的种类和性能提出了长远要求。钛合金、铝镁合金、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的规模化应用是解决舰艇减重、增加有效载荷和提高航速的关键途径。⑥就单个装备比较,舰船相对其他兵种的装备要大得多、重得多,材料成本占装备经费比例非常高,控制材料成本意义重大。特别是在未来20 年海军装备处于大发展时期,大吨位舰船会越来越多,许多型号要批量建造、长时间保留。急需探索民用船体钢替代技术,发展低成本钛合金技术、低成本复合材料技术、先进高效焊接技术等。 /p p   3.2 舰船装备发展对材料的需求分析 /p p   材料技术是装备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先进材料制造技术的发展与核心军事装备的发展密切相关,新材料的探索研究并达到应用水平应早于新装备的探索研究和立项研制。根据海军装备体系建设的需要,并结合目前的舰船材料体系发展现状,舰船装备发展主要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p p   3.2.1 现实迫切需求 /p p   在较短时间内我国舰船将有大量新型号立项研制,国内设计、研制、生产的材料中尚有大量的关键材料及技术急需突破。①在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方面,优先发展潜艇用钢及配套材料系列化研究,包括开展大规格980 厚板研制及相关模型结构考核 开展大规格980 双球扁钢研制 开展980 钢窄间隙焊接工艺研究,以及TIG 焊丝和金属粉芯焊丝的研制 开展40 MPa 高压气瓶用钢研制 开展通海系统、排烟管系以及专用关键设备与结构材料换代研究 开展潜艇阻尼材料/功能/结构的一体化设计及应用技术研究。另外围绕水面舰船优先发展921A、907A 双球扁钢的研制 690 MPa 级易焊接钢板及配套焊接材料的研制 上层建筑用高强抗弹装甲结构的研制 大尺寸铸锻件工艺研究。同时,还应开展对低雷达反射截面、抗腐蚀、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的先进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围绕气垫船设计制造,针对耐蚀铝镁合金材料性能不稳定、可靠性差的问题,开展工艺优化研究、微弧氧化等表面处理技术应用优化设计理论及使用评价方法研究 开展空气螺旋桨材料和制造技术、焊接及连接技术、铝合金抗腐蚀技术等各种关键设备的材料和制造技术的研究。②针对隐身材料,包括电磁波隐身材料、阻尼降噪材料、磁隐身材料等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技术方面,重点开展纳米隐身涂层材料研究 宽温宽频高性能阻尼材料的研究 高性能、耐高压(6. 0 MPa)、隔声量大的阻尼隔声材料的研究 主动阻尼控制技术、阻尼材料技术的集成应用及综合评定等。应用于舰船不同部位的复合材料及结构设计技术研究 复合材料上层建筑和潜艇指挥台围壳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和评价技术 舰船桅杆、烟囱用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 新型隔热绝缘配套材料研究等。③在特种功能材料应用技术方面,优先研究长效防腐防污涂层材料技术 高性能电极材料技术 舰船非钢质船体长效无毒防污材料 飞行甲板防滑涂料工程应用技术 防腐防污技术的智能化、集成化技术以及寿命快速评估预测技术 高温超导材料应用集成技术等。 /p p   3.2.2 共性长期需求 /p p   除以上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需求外,舰船装备发展对先进材料提出了更长期的发展需求,主要包括: /p p   舰船材料腐蚀监检测与评估评价技术 腐蚀是影响装备可靠性最主要、最普遍的危害。应重点研究对关键部位、关键设备的在线监检测技术、涂层性能无损快速检测技术及相关的设备研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评估专家系统、远程诊断系统,同时开展舰船装备材料使用评价方法、抗失效技术及评估理论研究。 /p p   轻质材料及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技术 对复合材料、钛合金以及高强度铝合金材料与结构( 如波纹夹芯板)均有长期的需求,对作战能力要求高( 搭载武器电子装备多、弹药多)、续航时间长( 自载燃油、淡水量大)、航速高( 重量小) 和抗风浪等级高( 重心低、稳性好)的作战舰艇尤其如此,需要大量采用轻质材料,对降低结构重心、增加有效载荷、提高机动性有重要意义。 /p p   隐身材料技术 重点研究宽频、有效、可大面积应用、可操作性强的舰用雷达隐身材料 电磁屏蔽材料与技术 雷达兼容热红外等一体化舰用隐身材料 玻璃钢结构舰用隐身材料 舰用雷达伪装网 舰用多频谱伪装网 超高内耗阻尼材料、宽工作温度区间和宽频带范围高阻尼材料及结构/功能一体化高阻尼材料等。 /p p   先进水声换能材料及换能器制造技术 对潜艇来说,需要突破低频大功率水声换能器性能,要研制满足大潜深要求的水声换能器,要重点解决大尺寸新一代磁致伸缩水声换能器制备关键技术。 /p p   低成本材料制造及应用技术 舰船的特点是结构庞大、复杂,所需材料品种多、数量多、重量大,材料所占装备经费比例高。低成本钛合金、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是舰艇装备发展的共性需求。另一个方面是材料的低成本应用技术。突出例子是高强度钢的焊接,要求预热焊接,工艺复杂,造成船体制造成本大幅度增加。如何在材料技术以及应用技术上创新,简化焊接工艺,对于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p p   舰船材料性能退化抑制技术 舰船服役寿命要求长,一般在30 a 以上,航母甚至要求达到50 a。舰船服役环境苛刻,金属材料耐腐蚀表面处理技术及复合材料、非金属材料老化抑制技术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提高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提高防腐防污材料的防护期效和服役寿命,是舰船装备长期的共性需求。例如复合材料的老化、阻尼材料阻尼性能下降。 /p p   绿色安全材料技术 舰船装备既要执行战斗任务,还要执行和平使命,这就要求舰船防腐防污涂料是环境友好型的,包括舰船上的排放物。同时,海军官兵长期在舰船上居住生活,更要求舰船舱室内所用的材料是绿色环保、阻燃无毒的,保证官兵的健康,并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保证官兵的安全。因此,舰船装备的发展,对绿色安全材料有共性需求。 /p p   新型隔热材料技术 目前,各型舰船的隔热材料、绝热材料都相对落后。需要加强新型隔热材料———聚酰亚胺泡沫的应用研究和现用隔热材料升级换代,以及隔热绝缘配套材料研究。 /p p   舰船材料全寿命支持数据库及信息系统 目前已经建立有“舰船用钢数据库”,应进一步扩大和加强舰船材料数据库的开发,使之涵盖舰船结构钢、舰船动力系统材料、复合材料、船用功能材料等,逐步建立起“舰船材料全寿命支持数据库及信息系统”,服务于舰船材料决策、研发、采购、建造、维护流程,有效支持舰船装备信息建设化的进程。 /p p strong   4 舰船装备材料未来发展方向 /strong /p p   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使舰船装备的面貌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成为其战斗力的主要标志,而先进材料又是舰船上高新技术实现的物质基础。先进材料的研发直接关系到舰船整个系统的运行、维护和安全,开发高性能的先进材料能为增强舰艇作战能力和降低服役期的成本提供有力保障。 /p p   当前舰船材料研究与应用的总趋势是,由以结构材料为重点转向以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等高性能材料为重点。就用量而言,传统结构材料在未来的舰船建造中仍占绝对的多数 但就发挥功能而言,高技术新材料则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整体来看,舰船装备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14 - 15]: /p p   4.1 结构材料 /p p   传统结构钢材料 鉴于传统舰船用高强度结构钢的不可替代优势,研发高性能的结构钢及相关配套材料仍将是我国舰船装备材料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我国舰船装备用高强度钢未来主要向提高加工制造工艺性、高性能化、低成本、建立材料技术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发展。 /p p   新型结构材料 对于某些特殊的结构( 如表面效应船、混合式水翼船、深潜器、大深度鱼雷等的壳体结构),要求使用高比强度的材料,以减轻壳体的重量,提供合理的有效载荷,必须发展如钛合金、铝合金、铜合金等新型结构材料,其中钛合金是未来新型结构材料发展的主力材料。我国船用钛合金品种、规格不完善,加工和制造技术也相对落后,目前仅局限应用于声呐导流罩、舷侧阵透声窗、进排气管路、少量阀门及管路附件等专用结构的制造。研究和应用钛合金材料,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舰船装备的作战性能,提高舰船的生命力和使用寿命,是我国舰船装备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我国钛合金材料技术未来主要向提高综合性能、低成本、可靠焊接性、复杂制造、推广应用、完善材料体系等方向发展。 /p p   4.2 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 /p p   鉴于复合材料的巨大优势,国外海洋强国不断加强舰船复合材料研制和应用,且逐渐由非承力结构向主/次承力结构发展,从局部使用向大规模应用扩展。我国舰船装备复合材料研制和应用水平起步较晚,仅在声呐导流罩、雷达天线罩、水雷壳体、桅杆等专用构件有所应用,因此加大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将对我国舰船装备的总体性能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我国舰船装备用复合材料未来主要向低成本、高性能化、多功能型、优化连接、长寿期、安全可靠等方面发展。 /p p   舰船装备隐蔽性能的提高,离不开隐身材料技术的发展和支撑。舰船装备,尤其是潜艇的隐蔽性能,已日益成为其最突出的性能指标之一,而反潜技术的发展对潜艇的隐蔽性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国舰船装备的隐蔽性能与国外存在差距,研发和应用先进的新型隐身材料技术,将是提高我国舰船装备,尤其是提高潜艇隐蔽性能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主要向多功能化、主动减振、智能化、低成本化等方面发展。 /p p   此外,探索纳米结构/功能一体化、仿生结构/功能一体化、智能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等新概念材料的新特性、新方法也是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p p   4.3 特种功能材料 /p p   无论是防护效果,还是防护材料的使用寿命,我国的防护材料技术水平均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因此,开发和应用更先进、综合防护性能更好的防护材料,是提高我国舰船装备防护水平的必然选择。我国舰船装备防护材料(包括防腐、防污、防滑、耐高温密封防漏、舱室装饰等材料)未来主要向高效、低成本、可靠、环保、安全检测及控制等方面发展。在发展特种功能材料技术的同时,还应开展高性能储氢材料、永磁材料、电极材料、水声换能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的探索研究。 /p p   在发展以上材料的同时,应加大探索对舰船装备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有重大军事应用前景的前瞻性材料,如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等 同时,还应加强对先进制造与成型技术的探索。 /p p strong   5 结语 /strong /p p   目前我国舰船材料整体技术水平和行业管理能力与船舰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应力争在不同层面和不同方面取得发展和提升。主要研究重点有以下几点: ①加强舰船装备先进材料技术的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相应的新材料发展规划 ②加强舰船装备先进材料研发过程中的顶层设计管理,确保研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③尽快完成适应我国舰船装备发展的材料体系建设 ④加大舰船用前瞻性材料研究,建立新材料上舰应用有效模式。 /p p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p p   [1] Cheng Xin& #39 an( 程新安) . 国外舰船用钢的回顾与展望[J]。 /p p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aterials( 材料开发与应用) ,1997,12(2) : 46 - 48. /p p   [2] Wu Shidong(吴始栋)。 美国舰艇用结构钢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 Shanghai Shipbuilding(上海造船),2006,(4): 57 - 59. /p p   [3] Yin Shike( 尹士科) ,He Changxian( 何长线) ,Li Yalin( 李亚琳) . 美国和日本的潜艇用钢及其焊接材料[J]。 Developmentand Application of Materials(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08,(2) : /p p   61 - 62. /p p   [4] Ma Heng( 麻衡) ,Li Zhonghua( 李中华) ,Zhu Xiaobo( 朱小波) ,et al. 航空母舰用厚钢板的发展现状[J]。 ShandongMetallurgy( 山东冶金) ,2010,32(2) : 8 - 11. /p p   [5] Wu Shidong( 吴始栋) . 美海军开发舰船用高强度耐腐蚀铝合金[J]。 Torpedo Technology ( 鱼雷技术) ,2005,13 (5 ) : /p p   49 - 52. /p p   [6] Wu Shidong( 吴始栋) ,Zhu Bingkun( 朱丙坤) . 国外新型金属材料及焊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 Torpedo Technology( 鱼雷技术) ,2006,14(5) : 6 - 11. /p p   [7] Wu Shidong( 吴始栋) . 为美国新型航空母舰CVN 78 建造提供技术支撑的材料制造加工项目[J]。 Shipbuilding Scienceand Technology( 中外船舶科技) ,2011,1: 20 - 22. /p p   [8] Pan Jingfu( 潘镜芙) . 国外航空母舰的发展和展望[J]。 ChineseJournal of Nature ( 自然杂志) ,2007, 29 ( 6 ) : 315- 322. /p p   [9] Shao Jun( 邵军) . 舰船用钢研究现状与发展[J]。 AngangTechnology( 鞍钢技术) ,2013,(4) : 1 - 4. /p p   [10] Wang Qihong( 王其红) ,Liu Jiaju( 刘家驹) . 舰船材料发展研究[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舰船科学技术) ,2001,(2) : 12 - 15. /p p   [11] Yang Yingli( 杨英丽) ,Su Hangbiao( 苏航标) ,Guo Dizi( 郭荻子) ,et al. 我国舰船钛合金的研究进展[J]。 The Chinese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0,20(1) : 1 002 - 1 006. /p p   [12] Zhou Lian ( 周廉) , Zhao Yongqing ( 赵永庆) ,WangXiangdong( 王向东) ,et al. Development Strategy Study forChina Titanium Alloy and Application ( 中国钛合金材料及应用发展战略研究) [M]。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12: 30 - 32. /p p   [13] Li Jiangtao( 李江涛) ,Luo Kai( 罗凯) ,Cao Mingfa( 曹明法) . 复合材料及其在舰船中应用的最新进展[J]。 Ship & amp Boat( 船舶) ,2013,24(1) : 10 - 16. /p p   [14] Sun Jianke( 孙建科) . 建立舰船材料基本体系的顶层研究[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舰船科学技术) ,2001,(2) : 9 - 11. /p p   [15] Ma Yunyi( 马运义) ,Feng Yuqi( 冯余其) ,Yang Xionghui( 杨雄辉) ,et al. 我国舰船装备对材料的需求与应用探讨[J]。 Advanced Materials Industry ( 新材料产业) ,2013,(11) :11-16 /p p 文章作者:方志刚1,刘斌1,李国明2,李健1,3 /p p   (1. 海军装备研究院,北京100161) /p p   (2. 海军工程大学,湖北武汉430033) /p p   (3.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81) /p
  • ICP-MS市场分析:需求上涨 多元化竞争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ICP-MS以其独特的接口技术将ICP的高温等离子体电离特性与质谱仪的高灵敏度、快速扫描等优势相结合,已发展成为一种应用广泛且受到高度评价的元素分析工具。随着各领域的管理要求日益严格,ICP-MS在国内各监测领域的需求剧增,环境与食品领域是ICP-MS最大的需求市场,随着国家政府机构改革,检测任务下放,企业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用户的需求也急速上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几年,ICP-MS的销量逐年增长,在四极杆、扇形磁场和飞行时间三类不同质量分析器的ICP-MS产品中,四极杆ICP-MS的价格最低,也是目前标准法规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该品类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据仪器信息网测算,2018年的ICP-MS中国市场规模约十几亿元,其中,进口产品占据约95%的市场份额,国产产品所占份额不足5%。国际上的主要生产商有安捷伦、赛默飞、珀金埃尔默、岛津、耶拿等, 国产仪器厂商近年也在积极研制ICP-MS产品,厂商分别有聚光科技、谱育科技、钢研纳克、东西分析(原GBC)、天瑞仪器、博晖创新(原Advion)、毅新博创、北京衡昇仪器等。进口厂商的产品从功能、设计上不断升级,而国产厂商在产品性能、类型完善、特定需求方向上狠下功夫,为打造中国ICP-MS市场的多元化竞争而努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为了更系统地了解近年来我国ICP-MS的技术进展、应用发展趋势及市场情况,仪器信息网组织了“中国ICP-MS市场调查”活动。通过对业内专家、ICP-MS相关主流厂商技术负责人当面或电话咨询,对广大ICP-MS用户进行线上问卷调研、线下询问交流,对海关进出口数据、网络公开的中标信息以及仪器信息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专场”等资源进行收集并展开统计分析。最后撰写完成了《中国ICP-MS市场调查报告(2019)》。报告内容涉及中国ICP-MS市场规模、主流厂商、主要产品型号、品牌占有率、各类型产品分布、各区域市场竞争格局、未来市场发展预测与分析等内容。在此,对参与本次调研的各有关单位及人员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如对本报告感兴趣,可通过以下邮箱wanxin@instrument.com.cn 联系我司相关人员,咨询报告相关细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链接: /strong /span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survey/Report_Census.aspx?id=178"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https://www.instrument.com.cn/survey/Report_Census.aspx?id=178 /strong /span /a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br/ /p
  • 工业过程分析:政策驱动之外的“真实需求”——访聚光科技工业产品线总监俞大海
    工业过程分析专注于利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和设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物料、气体、液体进行实时监测和质量控制,以确保工艺流程的高效、安全与环保,在石化、冶金、电力、制药、食品等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演变,市场对高精度、高灵敏度、智能化的分析仪器需求日益增长,可以说,工业过程分析行业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期。在第32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原“多国仪器仪表展”)上,仪器信息网采访了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产品线总监兼研究部总监俞大海,请他为我们深入介绍了当前工业过程分析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公司相关技术成果等。聚光科技工业产品线总监 俞大海俞大海,长期从事高端分析仪器的研制与产业化工作,擅长依托激光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原子光谱、色谱质谱、光腔衰荡光谱和X射线荧光谱等各种先进光谱技术,研制高端分析仪器,开发了温室气体检测仪、激光气体分析系统、烟气在线分析系统、高端工业在线色谱仪等,应用于工业过程测量、温室气体检测、环境污染监测等领域,有效破除国产高端装备“卡脖子”问题。工业过程分析占据聚光科技战略发展的核心位置仪器信息网: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聚光科技在工业过程分析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阶段性突出成果? 俞大海:2003年,聚光科技进入工业过程分析领域,推出了首款产品——激光气体分析仪,率先将其应用于钢铁行业的冶金流程中,并在煤气管道和能源气体回收系统的成分分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一创新使得聚光科技迅速扩展业务版图,逐步进入石化、煤化工和天然气等关键工业领域,奠定了其在工业过程分析领域的领先地位。2006年,聚光科技进入环境监测领域,成功研发并推出涵盖大气、水质和土壤的全系列环境监测仪器。同年,聚光科技正式启动高端实验室仪器业务,开始涉足质谱、色谱及金属分析的直读光谱仪等高端科研设备,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为科学研究与工业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持。聚光科技的战略定位始终聚焦于高端分析仪器市场,专注于研制高价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如激光气体分析仪和质谱仪等。相比之下,公司选择专注于核心领域,未涉足温度计、压力表等传统仪表领域,以确保资源能够集中在核心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上,实现专业领域的深耕细作。仪器信息网:在聚光科技的战略发展中,工业过程分析仪器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定位?近几年其业务增长情况如何?俞大海:2024年,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十大工作任务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为聚光科技工业过程分析业务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聚光科技发展的基石,工业过程分析业务凭借其创新产品持续满足市场需求,在公司战略中始终占据核心位置,其稳健的增长和持久的市场价值,使其成为公司长期发展的坚实支柱。近三年来,聚光科技在工业过程分析领域的产品线实现了显著扩展,从最初的激光气体分析仪和紫外气体分析仪两大技术平台,发展到如今的八大气体检测技术平台。与此同时,公司正积极拓展固体元素在线分析业务,进一步丰富了工业过程分析的产品系列。目前,聚光科技已拥有超过100种工业过程分析系列产品。仪器信息网:这次展会,聚光科技带来了哪些工业过程分析产品?与市面上同类的产品相比,贵公司的优势体现在哪里?俞大海:在此次展会中,我们重点展示了几款全新的工业过程分析产品,其中包括专为户外环境设计的工业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这款仪器在工业在线色谱领域表现卓越,性能处于业内先进水平。此外,我们还推出了两款质谱产品,分别应用于在线质谱分析和泄漏检测,以及一款采用半导体光源的紫外吸收分析仪,在化学反应监控中表现出色。这些产品经过精准设计,针对特定应用需求,广泛服务于化工、精细化工以及锂电池行业。ProGC-3000工业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ProMars-6000在线质谱分析仪ProRGA-7000残余气体质谱分析仪、UV-DGA-200半导体紫外气体分析仪在工业过程分析领域,聚光科技主要面对的是国际品牌的竞争。我们的优势在于,产品设计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在工艺控制功能方面表现出色。以色谱仪为例,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自定义选项,用户可以根据具体应用要求,灵活设置和调整功能,如输出格式等,确保产品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工业过程分析“真实”地解决行业的实际需求仪器信息网:从研发的角度,相对于实验室分析仪器,您如何评价工业过程分析仪器研发的难易程度以及目前存在怎样的挑战?俞大海:自我加入聚光科技以来,一直专注于工业过程分析仪器的研发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工业现场分析仪器与实验室分析仪器之间的关键差异:实验室仪器通常在标准化环境下运行,严格遵循国家标准,研发重点主要集中在仪器原理和性能的精细优化上。而工业过程分析仪器则需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场条件,如高腐蚀性、强震动等极端工况,每个细分应用领域都要求仪器具备极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因此,即使仪器在初步开发完成后,我们仍需针对具体应用进行深入的二次开发,包括算法调整、软件功能优化,以及预处理系统的设计等,整个过程既富有挑战性,又充满了创新机会。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研发过程中,我们曾面临脱硫脱硝过程中的氨逃逸检测难题,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项公认的挑战。尤其在中国,由于燃煤量大且煤炭含灰量高,管道烟气中尘埃含量极高,使得检测ppm级别的氨气浓度变得极为困难。初期,从国外引入的检测方法难以完全适应中国的特殊工况,原位安装方式也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为此,聚光科技自主研发了一整套符合本土工况的检测方案。面对大型脱硫脱硝装置的复杂性,我们无法直接在实验场景中应用并获取详细工况数据,因此只能通过构思方案,反复试用与迭代,不断完善技术方案。最终,经过约15次版本更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我们成功实现了氨逃逸检测技术的国产化,为国内企业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您怎么看待工业过程分析市场的发展,有哪些机遇和挑战?俞大海:在聚光科技的18年里,尽管有多次机会可以跨领域发展,但我始终专注于工业过程分析领域。我认为工业过程分析仪器满足的是用户的“真实需求”,这种需求并非仅仅受政策驱动,而是切实帮助用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提升效率。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存在挑战,中国工业的规模依然庞大,展现了强大的韧性与潜力。近年来,中国工业的自动化水平取得了显著进步。未来,自动化升级将继续推动工业过程分析市场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一领域蕴含着广阔的机遇。与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相比,工业过程分析仪器的推广节奏相对更为审慎,这主要源于工业现场环境的复杂性和高要求。在工业环境中,新产品的应用必须经过严格的验证,以确保其与现有装置的兼容性和稳定性。这与实验室仪器的独立性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工业领域,仪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任何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个生产流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工业过程分析领域的客户在引入新产品时通常会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这也成为推动这一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挑战。国产化替代与技术升级是工业过程分析领域的发展方向仪器信息网:根据您的经验,您认为未来几年工业过程分析技术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俞大海:未来,工业过程分析领域的一个显著趋势将是国产化替代的加速推进。尽管当前市场上进口产品仍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国内企业技术实力的不断增强,国产替代已成为必然趋势,尤其在提升市场占有率方面潜力巨大。同时,技术升级与迭代是工业过程分析领域的永恒主题,鉴于工业过程对仪器可靠性和精度的高要求,持续的技术革新不仅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也是确保产品能满足行业高标准的必要条件。在产品发展方向上,聚光科技一直聚焦于气体成分的测量,同时正逐步拓展研究领域。近期,公司在固体元素分析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熔融态金属元素的在线监测和钢铁煤炭输送过程中的固体元素分析领域,推出了相关产品并成功应用于现场。未来,聚光科技将进一步加大在工业过程分析领域的研发力度,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仪器信息网:您对中国工业过程分析行业发展有什么样的建议或者是期待?俞大海:在工业过程分析领域,国内企业在行业话语权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一方面,工业领域的多样性和专业性,使得制定统一标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另一方面,许多工业现场的仪器使用习惯源自进口工艺包,这些习惯已经被用户广泛接受,对国内分析仪器厂商而言,这意味着在推广国产产品时需更加注重技术的适配性和用户体验的优化。标准的权威性是其有效性和被广泛采纳的关键。没有权威性的标准难以赢得用户的信任。聚光科技深知标准制定的重要性,正在积极参与并推动相关标准的建立。然而,当前标准制定工作面临着挑战,在同一应用领域内,出现了多家团体制定相似标准的现象,这给用户在选择时带来了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帮助用户识别和选择最具技术含量和合理性的标准,成为行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因此,推进标准化进程不仅需要聚光科技等国内企业的智慧与耐心,也对整个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在复杂多变的工业过程分析领域建立起一套既符合国情又接轨国际的科学标准体系,才能为国内企业争取更多的市场空间和竞争优势。
  • 王习术教授:国家重大需求与试验机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
    仪器信息网讯 为提高广大试验机用户的应用水平,并促进用专家、用户、厂商之间的相互交流,2012年5月16日,在CISILE 2012召开期间,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机分会与仪器信息网主办、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与我要测网协办的“第一届中国试验机技术论坛”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综合楼二楼204会议室成功举办。 如下为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王习术教授所作报告的精彩内容: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王习术教授 报告题目:国家重大需求与试验机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   对于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对试验机行业的需求,王习术教授首先介绍到,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围绕国家重大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的需求,将加快发展先进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型精密测试设备、新型仪表及传感器三大重点需求。   在这种新形势下,试验机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拥有垄断技术的国外试验机厂商与国内大众化的试验设备生产商“群雄割据”,而且由于低成本、低水平,国内生产厂家间形成了无序竞争;(2)50-60年代的试验机设备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3)因为大多数试验机企业只提供设备,不提供试验技术服务,而用户对设备的充分利用能力又十分有限,这就导致设备的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4)国内主要企业主要采用购买方式武装自己的试验机产品,使得大部分利润流失;(5)研发技术队伍薄弱,销售人员与技术部门沟通不畅,用户反馈的技术信息缺乏有效的传达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备的广泛使用。   对于当前我国对试验技术与试验设备有强劲需求的行业,王习术教授盘点到,一是铁路工业,二是电力系统领域,三是航天航空领域,四是土木工程行业,五是海洋工程。随后,关于如何实现试验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王习术教授以日本的经济发展为例,提出我国应该在注重产品可靠性的同时,还要在产品售后服务上下功夫,使其用户的认可度达到一定水平;并且应建立相关的联盟,造就高素质的试验机行业技术队伍。   最后,王习术教授总结到,先进测试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对材料结构和性质的深入研究有重要作用。而目前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正向着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以实现全盘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会议现场
  • 未来五年全球聚乙烯需求将快速增长
    据美国析迈(CMAI)称,2009年全球聚合物消费量达到1.76亿吨,其中聚乙烯(PE)占到消费总量的约38%。2009年全球PE需求接近6700万吨,预计未来五年将以年均逾5%的速度增长,到2014年的需求量将超过8700万吨。2009年高密度聚乙烯(HDPE)需求量约占到聚合物总需求量的17%,或约3000万吨,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需求量分别占到约11%和10%。
  • 肉制品行业分析仪器市场及需求概述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食品行业一直是分析仪器的主要市场,食品检测机构包括政府检测、第三方检测,从事食品研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检测室以及食品生产企业等是分析仪器的主要采购单位。我国规模以上的食品生产企业达35437家,基数大市场比重高。然而参考仪器信息网《28类食品生产企业采购大户调查》,肉制品生产企业因为产业链长、检测项目多等因素一直是分析仪器厂商的主要竞争市场。下面概述肉制品行业分析仪器市场及需求。 /p p    strong 肉制品生产企业数量级区域分布 /strong /p p   2012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为88022.20亿元,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业产值为10427.94亿元,占比为11.8%。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规模以上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企业数量为3622家,占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总数量的10.2%。 /p p   在区域分布上,山东省肉制品生产企业数量最多,其次是四川、江苏、河南、辽宁、内蒙古、河北等省份。这与这些省份是养殖大省有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443a3f68-ba75-4699-83cd-ca081708877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548dd4" 图1 全国肉制品生产企业分布图 /span /strong /p p    strong 肉制品生产企业检测项目 /strong /p p   肉制品生产企业主要有原料进厂检测及产品出厂检测两个环节,其中原料进厂检测主要做安全指标检测,先有快速技术做筛查,如果结果阳性然后采用实验室检测进行复查。肉制品相关检测项目在食品企业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及国家抽检项目(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000000" 详情请参见专题 /span /strong : a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ff000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app457.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ff0000" strong 肉制品国家抽检项目 /strong /span /a 、 a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e36c09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app45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e36c09" strong 肉制品生产企业实验室建设 /strong /span /a )中都有详细规定,而对生产企业本身来说,检验项目只针对特定几个指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548dd4" 表1 肉制品生产企业常见检测项目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QQ截图2015110910533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e05df7c0-9486-4cd1-8ce9-7cf9cccbbd20.jpg" / /p p   检测这些项目的分析仪器主要以质谱、色谱、光谱三类为主。(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survey/Report_Census.aspx?id=51" target=" _self"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ff0000" 检测标准及对应分析仪器请见:《中国肉制品企业分析仪器市场研究报告》 /span /strong /a ) /p p    strong 三大谱品牌的市场格局 /strong /p p   仪器信息网通过网络调查搜集到130个有效样本,了解从事肉制品检测用户的实验室中,三大谱的厂商品牌情况。涉及的品牌有安捷伦、沃特世、岛津、赛默飞、日立、伍丰、依利特、珀金埃尔默、浙江富立、耶拿、北分、东西、精科、吉天、海光、AB、布鲁克、普析、聚光、天瑞等。 /p p   从统计分析整体情况来看肉制品检测行业市场,色谱仪、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品牌中,安捷伦、珀金埃尔默、吉天在肉制品检测行业中有很高占有率。其中在液相色谱类仪器中安捷伦、沃特世品牌占有率较高,气相色谱类仪器中安捷伦、岛津品牌占有率较高 在原子吸收光谱仪类别中铂金埃尔默、安捷伦品牌占有率较高,原子荧光光谱仪类别中吉天、海光品牌占有率较高 液质类仪器中安捷伦、沃特世品牌占有率较高,气质类仪器中安捷伦、岛津品牌占有率较高。 /p p    strong 食品检测机构分布 /strong /p p   根据2013年7月,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统计数据,获取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CMAF)的检测机构总计3500-3900家,其中国家级获证机构410家。做肉制品检测专项的典型实验室包括有:国家粮油及肉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农业部肉及肉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徽省肉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 /p p   仪器配备方面,以坐落漯河市的国家肉制品监督检验中心为例,拥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离子色谱仪、自动电位滴定仪、自动定氮仪、自动脂肪含量测定仪、荧光定量PCR、酶标仪、凝胶净化仪、固相萃取仪、微波消解仪等现代化分析检测设备120余台套,总价值1600余万元,并建立了百级微生物实验室和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p p   在省份分布上,山东、广东、河南、湖南等省份机构最多(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0511/160190.s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ff0000" 详情请参见资讯:市场调查之国内食品检测机构分布情况 /span /strong /a )。 /p p    strong 肉制品企业对检测仪器需求 /strong /p p   肉制品生产企业的正规化、集团化、规模化、集中化是肉制品行业的未来趋势,对肉制品检测仪器有较大的需求。然而此种趋势仍然较慢,对肉制品生产企业采购分析仪器影响不明显,也因此目前肉制品生产企业对分析仪器采购规模变化趋势平缓,如肉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没有较大变化外,出现爆发式采购可能性较小。 /p p   尽管如此,近些年来,快速筛查产品在肉制品企业应用市场却发展迅速。此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国家层面要求肉制品生产企业增强自检能力,而肉制品生产中小企业居多没有能力购买价格昂贵的分析仪器,快速筛查产品由于价格低检测速度快恰好迎合此种需求。 /p p   肉制品生产企业越来越多的使用快速检测产品如应用在兽药残留、“瘦肉精”检测的ELISA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检测试剂卡、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等。快速筛查产品由于其检测速度快、成本低、便携性等优点,在肉制品检测应用方面越来越成熟。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撰稿:孙立桐 /p
  • 中国专家出席JASIS 2017 畅谈环境、食品新需求
    p   仪器信息网讯 2017年9月6日,日本最大分析仪器展JASIS 2017在东京幕张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本次展会为期三天,同期安排数百场技术研讨会及学术会议。展会第二天,ICS4 China Forum 2017成功召开,3位中国专家在此畅谈中国环境、食品市场新需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8fff66c6-6ec2-406f-b17e-a0187781fb40.jpg" title=" IMG_8349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CS4 China Forum 2017会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fdba1f37-c3e7-4d43-95ba-c8c6ad1a84c8.jpg" title=" IMG_833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sks and Monitoring Needs in China’s the 13th National Five-Year Pl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Gang Yu (School of Environ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strong /p p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在控制污染、提升环境质量方面付出许多,而逐年投入的大量环保设施正在环境减排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尽管目前中国许多地区的环境状况仍然令人担忧,但随着中国“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落地实施,环境及环境监测行业将迎来重要发展阶段。报告人认为,国家环境质量检测网的布点工作正火热开展中,水、土、气、噪声、辐射等所有要素的监测工作,讲给分析仪器创造巨大商机,值得中国乃至亚洲的仪器及检测单位持续关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5643d268-d471-4049-b184-0e6546d63296.jpg" title=" IMG_837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Report of Milk Quality and Safety in China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Li Songli (Associate Scientist,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AAS)) /strong /p p   来自CAAS的Li Songli博士以《中国生鲜乳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与作用》为题,详细阐述了中国生鲜乳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业部的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标准及监测计划,中国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现状及乳制品行业的挑战和前景等内容。她认为,尽管目前中国奶制品产量激增,但随着人口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乳制品行业利润仍然可观。但值得注意的是,食品安全仍是影响乳制品行业的关键要素,仍需群策群力去解决这一问题,其中就包括分析仪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80f2b16c-390f-4980-b2f9-c94193d4e90f.jpg" title=" IMG_839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for Health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in China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Zhang Yong (Medicine Department, CNCC Proton (BEIJING) Technology & amp Development Co., Ltd.) /strong /p p   发展中国家空气质量健康影响评估及标准的修订,主要依赖于欧洲和北美的流行病研究推断结果。尽管暴露较多,但由于相关的健康影响调查偏少,加上污染物的复杂性、社会经济型特征及政策标准的缺乏,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健康评估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以中国为例,环境中的PM2.5在疾病影响因子中的排名以居第四,每年会导致90多万人过早死亡。为解决这一问题,自2013年1月起,中国已经将PM2.5列入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到2015年底已经有366个城市公布PM2.5的实时监测数据。基于此,报告人团队建立了相关时间序列,以评估PM2.5和死亡率的关联性,为环境健康领域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p
  • 以迭代创新满足客户需求,沃特世液相色谱分析平台全线升级
    自1963年沃特世公司推出世界第一台商品化的液相色谱仪(LC),液相色谱应用变得愈发广泛,几乎遍及定量定性分析的各个领域。作为液相色谱技术的缔造者与领导者,沃特世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并在2018年带来全新优化的LC分析平台——全线升级Alliance HPLC、ACQUITY Arc及ACQUITY UPLC系统,并提供Alliance IEEE系统升级服务。 沃特世液相色谱分析平台迎来全线升级 沃特世公司分离产品经理陈静女士表示:“在液相色谱领域,沃特世有着很多里程碑式的创新:从1963年推出首台液相色谱仪(LC),到1967年的首台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再到2004年首台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此次LC分析平台的全线优化升级,体现了沃特世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始终坚持迭代创新的理念。同时,我们的任何创新都以客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旨在帮助客户切实解决问题。” Alliance HPLC升级——进一步提高“金标准”的含金量 Alliance HPLC系统自1996年问世以来,便被业界认可为液相色谱分析领域的“金标准”。其精确的进样精度、优异的保留时间重现性能够帮助用户准确地进行峰鉴定,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Waters Alliance HPLC系统 20多年来,沃特世不断听取用户的意见和需求,持续改进Alliance HPLC。2018年进一步升级其性能,主要内容包括: 升级后的Alliance HPLC系统性能将得到全面提升,优势包括:更低的残留及交叉污染、更好的进样精度、更耐受的脱气效果、更完善的法规依从,以及更长的系统稳定运行时间。 ACQUITY Arc性能拓展——进一步缩短HPLC到UPLC性能差距 自2015问世以来,ACQUITY Arc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即插即用”的HPLC和UHPLC之间方法兼容性。基于Multi-flow path技术,用户只需一个切换即可实现在HPLC和UHPLC分离之间的转换。ACQUITY Arc系统能够完美重现既有HPLC方法,无缝且有效地转移、调整或改进来自任何LC平台的方法,而不会影响方法的完整性或者因改变而进行梯度表验证。同时,UHPLC流路拥有最佳系统扩散性能,可将高效、快速的2.x μm UHPLC色谱柱效能最大化,为实验室提速增效,顺应未来发展趋势。 Waters ACQUITY Arc系统 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反馈后,沃特世进一步拓展了ACQUITY Arc的性能: 性能拓展后的ACQUITY Arc 可支持22个样品板, 与ACQUITY家族其他系统一样允许多样品瓶、多种样品版进样,以满足用户高通量需求。 用户可轻松根据质量数和UV/PDA吸收值来收集目标成分,同时减少潜在新化合物被遗漏的风险。 ACQUITY UPLC PLUS——UPLC无忧升级、个性化订制升级 秉承持续创新、广纳客户反馈和建议的理念,沃特世在其业界领先的ACQUITY UPLC分离平台基础之上开发了三款全新的ACQUITY Ultra Performance LC(UPLC)系统 — ACQUITY UPLC H-Class PLUS、ACQUITY UPLC H-Class PLUS Bio和ACQUITY UPLC I-Class PLUS。 Waters ACQUITY UPLC PLUS系列产品 为提升现有UPLC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步享受最优性能,我们提供了丰富全面的升级计划:无忧性能升级版和个性化定制版,其升级性能分别如下: 全新ACQUITY UPLC PLUS系列的优势包括:更出色的精密度和灵敏度、更高性能和更强诊断功能、最大限度延长系统运行时间、简化故障排除和仪器操作、个性化配置,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 关于沃特世公司 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是全球领先的专业测量仪器公司,作为色谱、质谱和热分析创新技术的先驱,沃特世服务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已有逾60年历史。公司在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运营,下设15个生产基地,拥有约7,000名员工,旗下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 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相关“分析仪器”需求扩大
    2010年版《中国药典》已经出版上市并于今年7月正式实施。新版药典变化很大,其中一大亮点就是现代分析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应用,这势必将使得广大药企和药品检测机构对“分析仪器”需求扩大,同时也将给众多分析仪器厂商带来商机。仪器信息网编辑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涉及新增和扩大需求的现代分析技术相关药品标准进行了整理汇总。   色谱类仪器:   离子色谱仪(IC):附录中新增了离子色谱法。首次在化学品种标准方法中引入分离效能较高的离子色谱法作为法定方法,这无疑将会促进该方法在药品标准中的应用。   毛细管电泳仪(CE):化药品种中采用了分离效能更高的毛细管电泳法。   薄层色谱仪(TLC): 新版药典仅新增薄层色谱鉴别就达2494项,药品标准中大量使用专属性较强的薄层色谱鉴别技术。   质谱类仪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中药质量控制中首次采用LC-MS联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中药分析的准确性、灵敏度与专属性,以解决常规分析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新版药典采用ICP-MS测定中药品中砷、汞、铅、镉、铜的含量。   光谱类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和火焰分光光度计:新版药典加大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焰分光光度法在无机离子的含量测定和检查方面的应用。   红外光谱仪:在原料药鉴别中进一步扩大红外光谱法应用,并逐步用于制剂的鉴别,增强了鉴别的专属性。   光学类仪器:   显微镜:新版药典仅新增显微鉴别就达633项,所有的药材和饮片及含生药粉的中成药基本都增加了专属性很强的横切面或粉末显微鉴别。   水质分析仪器:   总有机碳测定(TOC)、电导率测定仪: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等制药用水的标准中新增总有机体碳测定法和电导率测定法。   药检专用仪器:   渗透压测定仪:2005版药典静脉输液中渗透压仅作为原则性要求,而2010年版《中国药典》作为强制性要求静脉输液必须进行渗透压测定。   内毒素测定仪:新版药典中提高疫苗制品内毒素残留量限值。   生命科学仪器:   PCR仪:新版药典一部品种中某些动物药如蛇类、川贝母等,都采用了PCR方法。   此外,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还采用了生物自显影技术、细胞膜技术、生物活性测定等生物方法建立药材的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方法如对易霉变的桃仁、杏仁等新增黄曲霉素检测,方法和限度与国际一致。   网友观点:   针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给分析仪器厂商带来的机遇,网友千山万水表示:“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国内仪器厂商更多的应该寻求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设备研发,不要都成国外进口的了,这样让人很心痛。”   网友东风恶表示:“一些大的公司都有一个行业法规部门,及时和预测政府的政策的变化将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如这次的总有机碳分析仪。”   网友feixue810316表示:“2010年版《中国药典》已经增加了TOC,而目前最好也就是美国OI和GE两厂商的TOC。据我所知,有的药厂已经采购了TOC。估计明年将会产生比较大的采购潮。”   网友魅力星光表示:“期望国产仪器能趁TOC销售的名义火起来…” 而“新版药典现代分析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扩大”、“药品标准的大幅提升”背后所带来深层次的思考是什么?网友土老冒豆豆表示:“标准的提高,测试仪器的增加,都是一个‘表’,我们期待有关方面能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好‘药品安全’这个‘里’,由表及里。” 总而言之,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新鲜出炉”,与以往不同的是“亮点纷呈”,值得关注。 更多详细信息, 请访问仪器信息网专题:2010年版《中国药典》 更多网友讨论, 请访问仪器论坛“中药分析”版, “化学药分析”版
  • 生物医药“寒冬”向上游传导,分析仪器小型化成新需求
    生物医药产业环境变幻之中,降本增效的影响正向上游设备提供商转移。近日,分析仪器厂商安捷伦(Agilent)发布气相色谱新产品8850。8850是一款智能化小型单通道气相色谱仪,其最大的特色是体积小巧,外观上看仅有一台电脑主机大小,可有效提高实验室的空间利用率,可应用在化工、材料、制药、环境和食品等领域。通俗理解,气相色谱是一种检测方法,可用于分离、检测和测量具有热稳定性的可挥发化合物,从而帮助确保产品质量以及确定产品安全性等。其广泛用于多重领域,包括能源、化学品、消费品、环境、食品、法医学、石油和药物检测。今年6月中旬,在接受包括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安捷伦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业务总经理杨挺表示,从前,公司一直认为小型化不适合中国市场,因为中国的实验室体积总体宽裕,但现在,在空间管理的需求下,包括第三方实验室、CRO、CXO企业(指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提供商)都逐渐提出需要小型产品。而这反映的产业状态是,降本增效成为了普遍诉求。即,如何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降低成本。同时,杨挺提及,在这两年生物医药行业的降本增效需求中,所谓 “降本”也包括降低能耗成本,例如电能、气体的使用等等,“现在连乙腈的使用都变成了要关注的关键点,公司能节约多少乙腈都变成企业内部的生产标准。” (注:乙腈是色谱分析中的常用溶剂。)安捷伦是目前国内实验室检测产品市占率最高的企业之一。同行之中,岛津(Shimadzu)、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沃特世(Waters)也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杨挺的发言,也讲述了这个行业近些年的稍许变化。在小型化这一市场内,安捷伦的竞争对手也都有小型化的产品推出。例如,岛津此前发布了小型化的LCMS-2050质谱检测器,它是这家公司的新一代小型化单四极杆液质联用仪,占地面积仅为上一代(LCMS-2020)的三分之一。从作用领域理解,这一产品应用于药品杂质分析、核酸、多肽药物的分子量测定,或者是临床行业中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等应用场景。同时,另一家行业产商沃特世此前也推出了产品小型化、智能化的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器ACQUITY RDa。这一产品专为制药、学术研究、食品和法医学应用中的小分子分析而设计。事实上,分析仪器厂商也是国内前几年投资人掘金生物医药、新冠药物开发热潮中的获益者。而在当前,在由于产业环境的变化,这些公司的业绩也都出现了滑坡。例如,受中国市场疲软影响,沃特世2023年第二季度在亚洲市场的收入下滑,同比下降8%至2.5亿美元。同年第三季度,企业经营状况没有明显改观,而在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的营收为8.195亿美元,较同期8.585亿美元下降4.5%。去年8月,安捷伦公布2023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3年7月底)业绩情况,显示该季度实现收入16.7亿美元,同比下降2.7%。随后,公司高层在电话会议中表示,第三季度中,企业制药业务下降8%,系受到中国制药市场下降30%的影响所致。随后,企业下调全年预期。不过,这样的情况近期有所改变。6月初,就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环境的最新状况,杨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安捷伦近期的内部会议提及,该公司的新Q2,也就是今年2月至4月,由中国区生物制药行业所带动的业务增长超过50%,它意味着企业的项目在变多,因此产生了购买设备、消耗品、服务的需求,这虽然是基于去年的低基数,但说明“去年最痛苦的Q2”已经结束,行业在逐步复苏。另外,产业变幻之中,沃特世、安捷伦也在寻求突破。除了针对“降本增效”做出的小型化产品应对,企业也在争取更多来自的中药产业的订单,以此对冲“生物医药寒冬”带来的影响。在政策层面,国内近两年来持续出台利好中药、中成药发展的政策。同时,针对中药、中成药的产品质量及生产规范,监管部门也在进一步明确标准。例如,去年9月,国家药监局在公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095号(医疗卫生类377号)提案答复的函》时提出,国家药监局正在积极推进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制定工作,目前已正式颁布265个标准,此外还有239个品种的367份研究资料正在抓紧审评中,后续,将组织加快制定其他临床常用的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安捷伦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业务总经理杨挺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中药的分析实际是一种复杂的分析,因为其成分比较多,也因此诞生了很多应用场景。而安捷伦涉及中药产业的检测技术方案主要是针对中药质量的检测,比如,药材的水分检测,这就可以借助气相色谱(GC)的TCD(注:系气相色谱上的组件,中文名“热导检测器”)检测,其他如成分检测、农残检测等,则会涉及更多检测技术平台比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据安捷伦官网,在以往的案例中,有采用全二维液质联用方法系统表征中药舒筋活血制剂的化学成分,或是采用主动溶剂调制技术的多中心切割二维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三七及其同属药材中三七素和人参皂苷的含量等。在已公布的国家标准中,有40多个中药品种使用的是安捷伦的色谱柱。而在更早,沃特世就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建立了中药创新研究联合实验室。这一联合实验室开展过黄花蒿基因组学与非靶向代谢组学联合分析、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研究、中药药渣再利用等研究。
  • 色谱前处理技术专题|岛津:以特色前处理附件不断满足气相色谱多样化分析需求
    近年来,为了提升色谱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满足实验室对实验流程自动化等方面的需求,色谱前处理技术不断发展,新型前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同时高自动化、智能化前处理设备也逐渐推出并普及。为了展示当下色谱前处理技术及产品的应用现状,探讨未来前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色谱前处理技术发展专题”,并面向广大色谱前处理技术企业、色谱前处理领域专家学者及业内相关从业人员广泛约稿。以下为岛津的供稿,分享了岛津围绕气相色谱技术,推出的各种特色前处理附件产品,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创新技术,满足广大分析人员的多样化需求。--------------------------------以特色前处理附件不断满足气相色谱多样化分析需求岛津制作所自1957年推出岛津第一台商用气相色谱仪GC-1A以来,到今年已经65年了。在这跨越一个甲子的发展历程中,岛津始终秉承以用户为本的理念,努力践行“匠人精神”。在这个创新过程中,围绕气相色谱主机,岛津不断推出各种特色前处理附件产品来满足广大分析人员的多样化需求。前处理附件可谓是气相色谱分析的第一道关口,对于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合适和质量过硬的前处理附件,分析的准确性将无从谈起,可以说前处理附件是高质量气相色谱分析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岛津围绕气相色谱进样技术开发了非常完善的前处理附件,包含液体自动进样、顶空自动进样、固相微萃取进样、热脱附进样、热裂解进样、气袋自动进样等。同时,围绕各个领域分析人员的具体需求,创新开发了系列特色技术并将其融入产品设计中,这些技术已经广泛服务于石油化工、环境监测、医药卫生、食品安全、教育科研等众多领域的实验室中。液体自动进样液体自动进样是气相色谱最常用的进样方式之一,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教育科研、医药卫生等领域。岛津液体自动进样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70年专为GC-5A气相色谱仪所开发的AOC-5液体自动进样器,采用了竖直进样方式,这也是首台亮相中国的岛津液体自动进样器。随后不断创新,又陆续推出了水平进样方式的AOC-6, 以及搭配了方形样品盘的AOC-14等多个明星产品型号。在多年技术积淀的基础上,岛津于1996年正式推出AOC-20经典型号,在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中,AOC-20系列已经畅销超过25年了,成为气相色谱历史上非常受欢迎的代表性进样产品之一,为全球各地气相色谱仪用户所熟知。2021年,岛津重磅发布了AOC-30系列,这是岛津最新一代高端液体自动进样器型号。图1. 岛津AOC液体自动进样技术创新之路针对液体进样的使用场景,分析人员常常会关注三个方面的核心性能:交叉污染、样品通量和使用体验,岛津AOC-30的开发人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研发和创新。以交叉污染为例,一些特定分析项目中的化合物非常容易产生残留,比如毒品中甲基苯丙胺分析,甲基苯丙胺响应值很高,非常容易造成下一针的残留,对分析人员造成困扰。AOC-30支持多达4种溶剂来洗针,且可自由设置这4种溶剂交互的洗针程序,实现低交叉污染性能,可以很好的满足此类的分析需求。这一性能特点在化工、科研、工业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欢迎。图2. AOC-30可支持多达4种溶剂的交互洗针程序以样品通量为例,对于一些分析任务比较重的实验室,比如第三方检测机构来说,由于样品量大和仪器长时间连续分析,以往可能会出现批处理分析中,洗针溶剂意外耗尽的风险。针对此问题,AOC-30实现了支持多达12个4mL溶剂瓶的溶剂量,这样超大容量的溶剂使得分析人员再也无须担心溶剂意外耗尽的问题,有助于大量样品长期稳定可靠的连续分析,再加上双塔进样,分析效率翻倍。图3. AOC-30支持双塔进样模式以分析体验为例,针对各个领域中的多样化进样需求,为了不断提升操作体验,AOC-30围绕“Analytical Intelligence”理念,特别设计了【进样助手】功能——基于多年积累的专业分析经验,将适于典型特性样品的六种进样参数预先内置在系统中,分析时仅需设置进样体积和洗针溶剂类型,然后“一键选择”预置的方法参数,即可创建适合的进样方法。比如针对乙二醇,白油,硅氧烷、甘油、润滑油和柠檬油等高粘度样品分析需求,特别预置有【粘性样品模式】;针对内标法进样分析的需求,特别预置有【多层进样模式】,实现自动加内标。图4. AOC-30进样助手功能操作过程针对样品量大和追求完全自动化的法规类型实验室,AOC-30还开发了样品盘读码器功能。可读取样品瓶上的条形码或二维码,自动在工作站中录入样品信息,如分析日期,样品ID,客户信息等内容。此模块读码准确度高,因此能够避免手工录入错误信息的风险,目前已经支持国际通用的13种条形码规格和7种二维码规格。此功能受到医药CRO、临床检验等领域用户的广泛欢迎。图5. AOC-30样品盘读码器模块作为岛津高端液体自动进样器,AOC-30设计了一系列能够满足当下和未来实验室所需的自动化和远程操作等多方面的功能,为现代实验室赋能。正是基于多方面的创新设计,AOC-30斩获了2022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 2022)和iF设计大奖(iF Design Award 2022 )。图6. AOC-30高端液体自动进样器气袋自动进样气体进样在石油化工,教育科研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传统上,很多分析人员使用气密针进样或者手挤压气袋进样,此时由于气体的扩散性,这两种操作方式都非常容易造成分析结果的不稳定,重现性差。针对这个现状,岛津开发了cGBS-2030气袋进样器,使得分析作业从原本危险的环境转移到干净的实验室中进行,同时很好解决了硫化物吸附和操作体验不佳这两方面的问题。在石油化工领域中,气体中硫化物的分析通常是一个难点,其原因在于常常会出现由于硫化物吸附现象而导致分析数据不稳定的问题。cGBS-2030气袋进样器采用了惰性化流路设计,从而很好的支持硫化物及其他活性组分的分析,可以得到良好的分析效果。图7. cGBS-2030气袋进样器的分析效果当多个气袋样品等待分析时,由于气袋的体积和形状方面的原因,常常存在连接和操作的诸多不便,cGBS-2030气袋进样器采用可旋转式设计,大幅提升了连接气袋及气瓶的便利性,同时进样指示灯即时掌握进样状态。专门设计的3COsolution 辅助软件,可非常便捷直观的设定和显示气袋安装、分析、拔除、吹扫时间、平衡时间、进样时间等操作,并支持LabSolution软件。大幅改善传统气袋进样器的硬件和软件操作体验问题。正是基于多方面的创新设计,cGBS-2030气袋进样器斩获了2022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 2022)和iF设计大奖(iF Design Award 2022 )。图7. cGBS-2030气袋进样器顶空自动进样顶空自动进样技术在环境分析、食品安全、医药CRO、公安司法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岛津顶空进样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研发和生产的HSS-2A(搭配GC-9A),可支持多达40位样品量,随后又推出了HSS-4A(搭配GC-17A),进样针和样品瓶温度均可设置到150℃,且支持顶空自动进样和手动进样之间的便捷切换。在多年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岛津陆续发布了HS-10,HS-20,HS-20 NX等产品。图9. 岛津顶空和热脱附进样技术创新之路顶空自动进样技术除了通量之外,大家经常关注的就是高沸点残留和操作体验这两个问题。岛津研发人员在HS-20 NX产品设计之初,就重点探讨和解决了这两个分析痛点。HS-20 NX继承并提高了HS-20在挥发性有机物分析中的优异性能,同时兼容用户友好型设计,是科学研究和质量控制工作的好助手。图10. 岛津Nexis GC-2030加强版搭配顶空自动进样器HS-20 NX在残留性能上,HS-20 NX一方面采用了创新的隔离流路设计,与传统顶空相比,隔离流路可有效减小排空阀中残留物质向定量环的扩散,有效降低交叉污染;另一方面在GC和HS之间采用内置的超短惰性流路设计,可支持高温设定,满足高灵敏度分析要求,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沸点物质的残留。研发人员曾测试树脂脱气中环硅氧烷的分析,即使300℃下高沸点物质可以获得高的回收率。图11. HS-20 NX隔离流路设计和短传输线设计在操作体验方面,HS-20 NX可嵌入气相色谱仪的LabSolution软件中实现完全控制,同时引入了在气相色谱仪中应用非常成熟的ClickTek 技术,实现免工具安装色谱柱,简化色谱柱更换及日常维护。对于顶空分析灵敏度要求更高的分析项目,为了进一步提高顶空方法的灵敏度,岛津开发人员专门设计了Trap型号(包括一个电子冷阱),可对宽沸点范围内的物质进行富集,这相比于传统方式,灵敏度再提高10~100倍。这三个前处理技术是岛津众多特色前处理附件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岛津围绕气相色谱主机,不断在前处理相关产品上开拓创新,满足各个领域广大分析人员的多样化需求。岛津在气相色谱领域深耕六十余年,是世界上气相色谱历史最悠久的品牌之一,一直致力于气相色谱仪相关技术的创新。近年来岛津气相色谱研发团队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与家电相媲美的易用性”,研发时完全以用户的立场作为出发点,以此来开发真正能诠释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内涵和潜能的创新产品,而这样的理念也同样适用于气相色谱相关前处理附件的开发工作。面向未来,针对石油化工、环境监测、医药卫生、食品安全、教育科研等广泛领域用户在分析操作中实际需求,希望通过更多岛津特色附件的导入,不断扩充气相色谱的使用场景,不断改善用户的操作体验和分析效果,不断满足气相色谱多样化的分析需求。
  • 福斯针对牧场需求推出近红外快速检测服务
    福斯公司针对用户需求,不断开发出适用于各行业的多样化技术支持服务项目。针对牧场样品快速检测需求,福斯特开展近红外快速检测服务,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分析牧场中所使用的原料及产成品的品质,以便牧场利用这些品质数据指导生产。 用户可将样品按如下要求邮寄到福斯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合作实验室,并提出具体的检测要求,在缴纳一定的检测费用后,福斯将安排专业人员对样品进行分析,并出具样品检测结果。如果是单次结算,请在寄出样品后即进行付款,我们在收到付款和样品2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如果样品比较多,可以签订服务合同,预付检测费用,每次收到样品2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 样品的准备:样品采集要具有代表性,要采取足够多的点,然后把所有的样品混合在一起;水分含量高的样品,如玉米青贮,要用密封袋密封好,然后放入保温箱中,并在保温箱内加冰发运;样品重量要求:水分含量高的样品,如玉米青贮等1kg;干草、其它饲料原料和成品200g;制备好的样品置于密封袋中保存,并在上面粘贴标识,至少注明以下内容:送检单位、样品名称、编号、采样日期等。将样品封装好快递到福斯实验室。同时附上邮寄的样品种类和数量及联系人信息。 有关样品的制备和检测服务有各项疑问,欢迎您来电咨询。 鄂老师,手机18612999506,邮箱maye@foss.com.cn。
  • 如何使金属合金的晶粒度分析符合您的需求(下)
    使用半自动和自动分析来确定平均晶粒度 半自动或自动分析(软件)可用于评估合金的平均粒度,方法见于标准ASTM E1382 - 97(2015)[6]中。平均晶粒度和晶粒度分布可通过上述的截距法或平面测量法来评估。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取决于合金样品的质量、样品制备方法、成像系统和图像分析软件。图12为利用平面测量法进行评估的示例。 图12:直方图(左)显示了钢合金的晶粒度数的分布情况。直方图的数据是通过自动图像分析获得的。分析后,钢合金图像中的部分晶粒根据直方图中的G值区间范围进行了颜色编码(右)。 晶粒度的准确性: 自动、半自动或手动分析 一般来说,相比半自动分析或对比目镜标线覆盖图或挂图,自动分析获得的结果更准确、精确、迅速。同样,半自动分析也比用目镜标线覆盖图的人工分析更加准确、迅速。搭载LAS X晶粒专家软件的徕卡显微镜可执行自动分析,该软件能够利用平面测量法和截距法进行评估。LAS X标线软件通过叠加显示器上显示的数字标线,可进行半自动化分析。图13对比了这些方法的准确程度。 图13:自动(LAS X晶粒专家)、半自动(LAS X标线)和手动(目镜标线或挂图比较)分析方法测量合金晶粒度时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对比图。 双相晶粒度的表征部分合金在经过热机械加工后会表现出双相晶粒度。合金中的双相晶粒度包括系统性的晶粒度变化、项链和带状结构,以及在有临界应变的区域的发芽性晶粒生长。为了更好地了解合金的机械性能,表征双相晶粒度非常重要。标准ISO 14250:2000和ASTM E1181 - 02(2015)规定了确定合金中是否存在双相晶粒的准则[7,8]。其中还阐明了如何将双相晶粒度划分为2个不同等级中的1个,以及这些等级中的具体类型。图14显示了一个具有双相晶粒度的钢合金示例。 图14:通过双相晶粒度分析得到的直方图(左)显示了钢合金的晶粒度数的双峰分布情况。平均G值约为7和9。钢合金的图像(中)。图像中的部分晶粒根据直方图的G值区间范围进行了颜色编码(右)。 确定最大的晶粒度: ALA(As-Large-As)晶粒度分析 合金中过大的晶粒与有关裂纹起始和扩展,以及材料疲劳的异常行为相关。因此,合金表征使用了ALA晶粒度。标准ASTM E930 - 99(2015)规定了用于确定ALA晶粒度的方法[9],即测量合金中尺寸过大的晶粒,其尺寸明显均匀分布。请参考图15和表3,了解ALA分析的示例。 图15:钢合金的图像(左),晶粒按尺寸用颜色编码。直方图(右)显示了从ALA晶粒度分析中获得的钢材的晶粒度数分布情况。请注意,与小颗粒(G7)相比,大颗粒(G 表3:使用ALA分析对钢材进行的晶粒度测量数据。 晶粒度分析的困难案例 在合金晶粒度分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下列困难: 样品制备出现伪影; 晶粒边界显示不清楚; 样品过度蚀刻; 微观结构复杂; 孪晶 为确保LAS X晶粒专家能得出准确的结果,选择优质的合金样品和样品制备方法非常重要[6]。如果样品制备不能提供良好的结果,或者微观结构偏离正常预期,则用户可以应用LAS X标线解决方案,对平均晶粒度进行估计,精度为±0.5G。 实用解决方案: 徕卡显微镜与LAS X晶粒专家软件 检测晶界的算法 在LAS X晶粒专家软件中,共有5种不同的算法可用于检测晶界: 1 单相; 2 双相; 3 双重晶粒度; 4 暗场; 5 偏振光。 用户选择与他们的实际合金样品最相似的处理后的图像(见图16)。 图16:与LAS X晶粒专家一起使用的参考图像,帮助用户选择最合适的算法(1-5)来检测晶界。 详细的晶粒度分析 LAS X晶粒专家软件能够用G(晶粒度数)来表示平均晶粒度,并计算出: 晶粒度数分布、标准偏差和其他统计值; 平均晶粒面积; 置信水平(P值); 结果的相对准确性。 请参考表4和图17,了解利用LAS X晶粒专家软件进行分析的示例。 表4:利用LAS X晶粒专家软件分析钢材晶粒度的数据。 图17:直方图显示了钢合金的晶粒度数分布情况。数据来自于LAS X晶粒专家软件的分析结果。平均晶粒数 = 10.76,标准偏差(σ)= 1.63,平均晶粒面积 = 134.55μm2,平均晶粒直径 = 11.23μm。 总结 本报告介绍了晶粒度分析对汽车和运输行业中使用的合金的重要性,并讨论了使用自动化、数字显微镜的方法进行分析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实用,可得出精确的结果。 徕卡显微镜通过搭载LAS X晶粒专家软件,可为获得晶粒度结果和评估数据提供准确、可靠和高效的方法。它还支持一键批量处理和生成报告,操作非常简单。请参阅图18,了解徕卡显微系统的LAS X晶粒专家软件的各项优势。 图18:利用LAS X晶粒专家软件进行晶粒度分析的优势概述。 解决方案▶▶▶ 点击链接:下载关于 LAS-X 相关资料 Further Reading:(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M. Cavallini, V. Di Cocco, F. Iacoviello, Materiali Metallici, Terza Edizione, ISBN 978-88-909748-0-9, Luglio 2014. 2.Dionis Diez, Metallography – an Introduction: How to Reveal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of Metals and Alloys, Science Lab, Leica Microsystems. 3.Ursula Christian, Norbert Jost, Metallography with Color and Contrast: The Possibilities of Microstructural Contrasting, Science Lab, Leica Microsystems. 4.ASTM E112 – 13: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verage, Grain Size, ASTM International. 5.ISO 643:2012: Steels -- Micr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the apparent grain siz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6.ASTM E1382-97(2015):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verage Grain Size Using Semiautomatic and Automatic Image Analysis, ASTM International. 7.ISO 14250:2000: Steel -- Metallographic characterization of duplex grain size and distribution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8.ASTM E1181-02(2015):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Characterizing Duplex Grain Sizes, ASTM International. 9.ASTM E930 - 99(2015):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he Largest Grain Observed in a Metallographic Section (ALA Grain Size), ASTM International. 徕卡显微咨询电话:400-630-7761 关于徕卡显微系统 徕卡显微系统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作为德国著名的光学制造企业,徕卡显微成像系统拥有170余年显微镜生产历史,逐步发展成为显微成像系统行业的领先的厂商之一。徕卡显微成像系统一贯注重产品研发和最新技术应用,并保证产品质量一直走在显微镜制造行业的前列。 徕卡显微系统始终与科学界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推出为客户度身定制的显微解决方案。徕卡显微成像系统主要分为三个业务部门:生命科学与研究显微、工业显微与手术显微部门。徕卡在欧洲、亚洲与北美有7大产品研发中心与6大生产基地,在二十多个国家设有销售及服务分支机构,总部位于德国维兹拉(Wetzlar)。
  • 细微之处做功课 纽迈分析售后服务从需求入手——视频访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主管卢海燕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科学仪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仪器用户的需求已从仪器硬件产品延伸至售前、售中、售后等全方位的服务,营造全行业仪器企业优质的服务文化将会是下一阶段全新的突破。这就需要各仪器制造商将创新技术、产品应用、售后服务等紧密结合,将优质的服务理念全程贯穿分析仪器用户使用的各个环节。 /p p   为了将“坚持创新,深耕技术 优化服务流程,缩短响应时间 诚信经营,杜绝虚假宣传 规范标准,完善售后”的理念付诸于行动中。2019年1月10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科学仪器企业优质服务倡议书签约仪式”在北京京仪大酒店隆重举行。 /p p   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纽迈分析)携手国内外30家知名仪器企业,签订《科学仪器企业优质服务倡议书》。活动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有幸采访到纽迈分析市场部主管卢海燕,请她谈一谈纽迈分析的用户服务理念。 /p p   谈到售后服务理念,卢海燕说,相对实验室常见的光谱、色谱、质谱仪器而言,低场核磁还是比较小众,大家的了解也不是非常全面。因此,纽迈分析在售前和售后要告诉客户低场核磁可以在科研中给大家带来哪些创新的应用?可以对大家的工作提供哪些助力?同时,由于低场核磁领域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很多方法也是相通的,纽迈分析还会给用户提供方法上的借鉴,思维上的启发,让低场核磁在大家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p p   据介绍,除了仪器怎么用、参数如何设置、具体数据分析怎么操作这些之外,低场核磁的用户对售后服务的需求也有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低场核磁用户经常会尝试做一些课题之外的研究以拓展科研的思路,针对此,纽迈分析经常会把客户发表的一些好的文献分享给大家,专业的技术团队也会对客户的实验方案提供帮助。 /p p   总体来说,纽迈分析的售后服务一直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在个性化、及时性、透明化等方面着手,在细节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从2018年开始,纽迈分析推出了“4848”理念,也就是:4个小时给出响应,8个小时给出方案,48个小时内上门服务。此外,纽迈分析还在每台仪器出厂的时候都贴上一个二维码,当客户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除了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联系售后之外,还可以直接扫描二维码进行报修。并且报修之后,用户可以看到整个过程的进度,也可以随时联系相关的工作人员,给客户良好的售后服务体验。 /p p   在采访过程中,卢海燕还提到了纽迈分析2016年开始的服务万里行活动。据悉,2019年,纽迈分析还会继续在北京、青岛等地举办5-6场相关的活动,真正将服务送到用户身边。 /p p   更多详情,请点击视频查看: br/ /p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FBF14F23B7ABB183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2BE2CA2D6C183770&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br/ /p p br/ /p
  • 谈实验室分析工作对科学仪器售后服务的需求——访东莞新科材料科学实验室表面分析实验室主任陈学文
    随着科学仪器行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中国分析仪器市场蓬勃发展,相关用户数量激增,对应售后服务市场在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售后市场又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大量增加的业务和客户量对仪器厂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仪器性能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售后服务质量成为了用户采购仪器时越来越关注的因素。为促进产业交流,优化仪器售后服务市场,为用户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售后服务,仪器信息网特邀请用户代表为科学仪器行业售后服务现状与未来发声。近日,仪器信息网采访了东莞新科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SAE)材料科学实验室(MSL)表面分析实验室主任陈学文。访谈中,陈学文老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及内容,并高度评价了牛津仪器客户服务及时响应,其值得信赖的服务态度和技能水平为科研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陈学文陈学文,东莞新科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SAE)材料科学实验室(MSL)表面分析实验室主任。主要工作领域为半导体材料和元件,特别是磁记录元件的微观形貌、元素成分和组织性能分析及设备管理。凭借超25年在半导体材料及元器件方面的工作与分析经验积累,成功引领公司磁记录产品在微纳镀层结构设计、形貌分析及成分分析方面保持保持在先进行列。仪器信息网:请您简要介绍您所在行业领域?您的主要工作研究内容以及其意义?陈学文:我的工作领域聚焦于半导体行业,尤其是专注于磁记录产品的检测与分析。工作重点在剖析磁记录元件的微观形貌特征、测定其元素成分,并全面评估其组织性能。这一系列工作的意义在于,通过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高性能产品的日益增长需求。仪器信息网:您主要使用牛津仪器的哪些仪器设备?采购这一品类设备的过程中,您综合考量了哪些因素?陈学文:实验室以牛津仪器的能谱分析仪为主。从最早期(1995年左右)装配在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上的液氮致冷型的牛津分析能谱仪,加液氮都需要搭梯子。到现在装配在热场扫描电子显微镜上的众多型号电子致冷型牛津能谱仪:XMAX80, UltimMAX100等等。目前,仍保有8套正在使用的牛津能谱分析仪,主要为电子致冷型。此外,实验室还积极评估FEI Verios4、Verios5及FIB G4、G5等设备是否增配牛津能谱分析仪以进一步强化其分析能力。在采购决策中,首要考量的是设备功能能否精准契合我们的测试需求,维护响应速度是否满足生产需求。此外,设备的操作便捷性以及未来技术升级与换代的兼容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考量因素。仪器信息网:您使用过牛津仪器哪些形式的售后服务?您如何评价牛津仪器的售后服务?陈学文:主要以现场服务为主,辅以少量的网络支持服务。总体来说,回顾近三十年的合作历程,我们对牛津仪器提供的售后服务表示高度满意,特别是其卓越的响应速度与维护技术能力,完全契合我们生产的高标准要求。作为牛津仪器的长期金牌客户,我们对其服务的信赖与认可始终如一。仪器信息网:对于牛津仪器在线商城、仪器培训、应用支持、维护保养、升级服务、设备搬家、远程在线智能支持等提供的售后服务,您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案例分享?陈学文:我们尤为重视服务的快速响应速度及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牛津仪器在售后服务方面,如仪器培训、应用支持、维护保养以及设备搬家等各个环节均展现出高水准,我们对此深感满意并期望能继续保持。仪器信息网:您对牛津仪器售后服务工程师有着怎样的印象?在与牛津仪器售后工程师的交流中有着怎样的收获?陈学文:牛津仪器的售后服务工程师们不仅态度亲切,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而且在问题解决及后续跟进处理上均表现出色。仪器信息网:针对您当下或者潜在的需求,您希望未来牛津仪器能够提供或进一步改善哪些售后服务?陈学文:希望牛津仪器在新设备及升级设备的推出时,能针对不同客户的具体产品需求,提供更加定制化的应用培训与分析能力指导,以助力客户更好地发挥设备潜能。
  • 2022年中国科学仪器市场需求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北京需求潜力位于第一梯队
    科研投入不断加大,研发强度不断增强根据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的数据,2010-2021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同比增速则先下滑再上升。其中,2015-2017年再次回升然后随之下滑。2018-2021年,增速波动变化。2021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7864亿元,同比增长14.2%,科研投入强度再创新高,为2.44%。需求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从科学仪器行业需求来看,科学仪器需求规模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研发投入规模、科研机构规模正相关,因此经济越发达、科技研发活动越活跃的地区科学仪器需求规模越大。目前我国科学仪器行业需求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这些地区的科技研发规模较大、研发投入较多,对科学仪器的需求量相对较多。科学仪器需求潜力:北京位于第一梯队科学仪器行业需求潜力与该地区科研活动发展情况相关,科研活动发展情况着重体现在科研机构数量规模和研发经费投入两方面。通过对比全国(除台湾省)各省市R&D支出规模和研究与科研主体数量规模,认为北京市科学仪器行业需求潜力最大 需求潜力靠前的省市均为经济体量靠前,R&D支出规模靠前的地区,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科技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正循环 R&D支出规模靠后的地区往往其科研机构数量规模扩张较慢,对科学仪器的需求潜力也相对较小。注:评价标准为★★★★★。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企业研发部门数量的扩张、高校科研院所队伍的扩大以及国立研发机构建设的加快将带来科学仪器应用需求的增长。预计到2027年,我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1万亿元。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研投入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科学仪器需求不断上涨,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1万亿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