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抄袭率检测

仪器信息网抄袭率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抄袭率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抄袭率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抄袭率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抄袭率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抄袭率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抄袭率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抄袭率检测相关的资讯

  • 科技部通报:多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因请托、抄袭,被处理!
    7月19日,科技部在官网发布了《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关项目评审请托问题处理的通报》、《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关项目申报书抄袭问题处理的通报》,据通报,就孙倍成在南大(国家杰青)工作期间请托问题,东南大学赵远锦(国家杰青)因协助请托被处理,4位评审专家因未报告、回避被处理;4人因项目申报书抄袭问题处理,共计10人被处理通报。其中包括多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涉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农大等一众高校、机构等。通报全文如下: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关项目评审请托问题处理的通报近期,科技部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关项目评审请托问题进行了核查,依规作出了处理,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2021年7月,孙倍成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工作期间,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了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经查,孙倍成通过打电话、发信息等方式,搜集、分析潜在的评审专家信息并实施请托、“打招呼”,寻求对其申报项目予以关照。其中,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邵宗泽、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刘仲敏、湖南师范大学杨荣华、西南林业大学刘爱忠作为该项目评审专家,接到请托后未按规定向评审组织方报告,也未主动申请回避。东南大学赵远锦为孙倍成实施请托提供了协助,并在科技部核查有关违规问题过程中,违规联系孙倍成并透漏相关调查情况,妨碍调查核实工作。科技部已依规终止了该项目评审程序,该项目未获资助。依据《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科学技术活动评审工作中请托行为处理规定(试行)》等,禁止孙倍成7年内承担或参与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学技术活动,禁止赵远锦5年内承担或参与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学技术活动,禁止邵宗泽、刘仲敏、杨荣华、刘爱忠3年内承担或参与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学技术活动,上述人员均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  评审中“打招呼”“请托”严重干扰了评审秩序,给潜心研究的科研人员造成了困扰,对科技界整体形象和国家科技创新事业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必须坚决制止、严肃惩处。科技部坚决以“零容忍”态度对待评审请托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对因请托行为所获得的各类科研项目等,一经查实,坚决予以撤销。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有关规定,“评审专家、评审工作人员等收到请托的,应当及时主动向评审组织者、承担者或有关监督部门报告,并提供相关线索、证据等。未及时主动报告的,一经发现,按接受相关请托进行处理”。请广大科研人员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恪守准则,强化担当,共同维护公平公正的评审环境和风清气正的创新生态。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关项目申报书抄袭问题处理的通报近期,科技部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关项目申报书抄袭问题进行了核查,依规作出了处理,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赵然在项目申报中抄袭问题2023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赵然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了2023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经查,其申报书在主要指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等方面抄袭了其他已立项项目内容。科技部已依规终止了该项目评审程序,该项目未获资助。赵然的行为违反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要求和科研诚信相关规定。依据《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等,禁止赵然3年内承担或参与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学技术活动并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二、张涛在项目申报中抄袭问题2023年8月,品源(随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张涛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了2023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经查,其申报书在主要指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等方面抄袭了其他已立项项目内容。科技部已依规终止了该项目评审程序,该项目未获资助。张涛的行为违反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要求和科研诚信相关规定。依据《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等,禁止张涛3年内承担或参与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学技术活动并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三、张晓晨在项目申报中抄袭问题2023年6月,甬江实验室张晓晨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了2023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经查,其申报书在主要指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等方面抄袭了其他已立项项目内容。科技部已依规终止了该项目评审程序,该项目未获资助。张晓晨的行为违反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要求和科研诚信相关规定。依据《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等,禁止张晓晨3年内承担或参与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学技术活动并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四、陈豪泰在项目申报中抄袭问题2023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陈豪泰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了2023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经查,其申报书在主要指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等方面抄袭了其他已立项项目内容。科技部已依规终止了该项目评审程序,该项目未获资助。陈豪泰的行为违反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要求和科研诚信相关规定。依据《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等,禁止陈豪泰3年内承担或参与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学技术活动并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上述问题也暴露出有关单位履行法人主体责任不够,对科研人员的日常诚信教育和管理不到位,对项目申报书的审核把关不严。科技部已约谈上述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令其严格落实科研诚信建设各项要求,限期完成整改工作。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科技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各地方持之以恒抓好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建设,强化对抄袭、剽窃、造假等科研失信问题的主动监测和监督检查,加大惩处力度。从事科学研究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要切实扛起法人主体责任,加强对本单位科研人员的教育引导和监督管理,主动发现、严肃处理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广大科研人员要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珍惜学术声誉,恪守科研规范,坚守诚信底线,强化责任担当,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 厦门大学某院长涉嫌抄袭学生论文,相似度95.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04705f70-c94d-4f2f-9105-82c70de0a375.jpg" title=" 1.jpg" / /p p   拥有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厦门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等多个头衔,蔡建春近日再次被举报:其申请厦门大学博士学位的论文涉嫌抄袭。 /p p   被“抄袭”的文章来自于他的两名硕士生。记者将蔡建春的博士论文和这两名硕士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比对,发现蔡建春的论文内容与后两者内容大面积重合。其中,正文近一半与一名学生的毕业论文雷同,就连致谢也部分一致。 /p p   据两名学生的硕士毕业论文记载,他们的论文指导老师皆为蔡建春。蔡建春在致谢中提到,“特别感谢两位同学对本研究的帮助和支持。” /p p   值得关注的是,这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福建省特殊支持人才“双百计划”人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知名肿瘤专家,主持过多项国家、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也曾一度荣誉等身:获得吴阶平医学研究奖、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获福建省青年科技奖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曾有人在微博上曝光蔡建春涉嫌抄袭,但直到7月14日,厦门大学才回应称“正在进行调查”。直至目前,仍未有调查结论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42e690ba-0ec1-448a-b139-fac23004b02a.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503px height: 385px " width=" 503"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385" border=" 0" / /p p strong 正文近一半与所带某硕士生毕业论文雷同 /strong /p p   2004年,蔡建春在厦门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攻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的博士学位。 /p p 实际上,早在6年前,他已经来到厦门大学任职。1998年10月至2012年9月的14年间,蔡建春曾担任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党委书记、主任医师、教授等职务。 /p p   蔡建春与福建医科大学的结缘要追溯到更早。1987年,蔡建春从该校医学系本科毕业,外出读研后,又回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外科工作。2002年,他在福建医科大学协和临床医学院的硕士生导师资格获批。 /p p   “被剽窃”论文的黄安乐和黄坤寨正是蔡建春在福建医科大学的学生,他们分别为福建医科大学2008届、2010届肿瘤学专业硕士毕业生。 /p p   厦门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蔡建春履历显示:2010年2月,蔡建春通过医学论文《基于RNA干扰技术的MMP-9 基因沉默胃癌细胞克隆》成功取得厦门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今年3月,这篇论文在微博上被指涉嫌抄袭。 /p p   蔡建春博士论文与黄安乐硕士论文、黄坤寨硕士论文大部分雷同。蔡文的近4万字中,有近2万字来自于黄安乐的硕士论文。 /p p   在题目上,蔡文与学生黄安乐的文章只有两字之差。黄安乐的硕士论文题为《应用RNA干扰技术的MMP-9 基因沉默胃癌细胞克隆》,而蔡的题目仅仅将“应用”变为“基于”。前言部分中的五个标题中,蔡文的前两个小标题及内容几乎和黄文一模一样,前言最后的三段阐述中,论文思路、目的和意义与黄文仅一句不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ebe0c0d9-0e2f-4faf-b5b7-04c8e9f0b952.jpg" title=" 2.jpg" style=" width: 520px height: 440px " width=" 52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40" border=" 0" / /p p   在剩下的“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和“讨论”部分中,蔡文的“材料”部分与黄文几乎相同。而在“结果与分析”中,除了第一部分、第四部分在黄安乐的文中找不到出处外,其他都可以找到原话。 /p p   除了大段文字的完全相同,蔡文对段落中的词语也进行过同义替换,比如将“没有那么乐观”改为“没有那么简单”,将“不能”改为“无法”,将“至今为止”改为“迄今”。更隐蔽的修改方式为增加或删除不影响句意的短语、更改语序和概括语意。 /p p   以摘要为例,在第四段,蔡文将黄文中的“从分子水平探讨胃癌细胞浸润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关系”改为“胃癌细胞浸润、转移能力与MMP-9密切相关”。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即为“MMP-9”的全称。像这样,将原文中的中文改为英文,或是全称、简称互换,在蔡文中还有“RNA 干扰”和“RNAi”。 /p p   在更改语序上,蔡文前言的第一句就对黄文做了语序改动。黄文前言的第一句为“恶性肿瘤患者常常死于浸润、转移,作为癌组织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浸润、转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而蔡文中将“浸润、转移”提前,精简为“浸润、转移作为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p p   在概括语意上,最明显的是对某一环节方法的概括。在黄文中,“常规细胞生物学方法”中的“哺乳动物细胞常规培养”共有5小节,而在蔡文中则将前4节概括为一句,即“细胞培养按照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细胞复苏、培养、传代以及冻存。”而在数据图表的使用上,蔡中使用的23组图中,有15组图来自黄安乐的论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4a33154f-28bf-4639-83c3-c3c90991a2b4.jpg" title=" 3.jpg" / /p p   即使是在致谢部分,蔡文致谢的第二段和黄安乐文中致谢的开头,差别仅在于年份。申请硕士学位的黄安乐写下的“三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复制到蔡文中,变成了“五年的时光一晃而过”。 /p p   值得注意的是,蔡建春的这篇博士论文还与其另一位硕士研究生黄坤寨的硕士论文存在部分重合。 /p p   黄坤寨的硕士论文《基于RNA干扰技术的MMP-9基因沉默胃癌动物模型建立》,是在蔡建春博士论文发表后的两个月发表的。在蔡文中“方法”部分的第五小节,“细胞数量与裸鼠分组”和黄坤寨文中的“裸鼠对照实验分组”高度相似。此外,还有部分图表雷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a771d5f4-0331-4817-9ce0-ec759a9ab245.jpg" title=" 4.jpg" / /p p strong 厦大称“将进行调查” /strong /p p   2010年2月,蔡建春发表了论文《基于RNA干扰技术的MMP-9 基因沉默胃癌细胞克隆》,申请答辩厦门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并成功获得学位。2012年,蔡建春任厦大附属中山医院长和厦大医学院常务副院长。 /p p   在厦门大学医学院的官网上,记者发现,蔡建春也曾一度荣誉等身。他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是福建省特殊支持人才“双百计划”人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也是国内知名的肿瘤专家。 /p p   7月14日,厦门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发布《关于网络反映蔡建春博士学位论文抄袭的情况说明》称,厦门大学已经关注到有人在网络上反映蔡建春抄袭一事,学校学风委员会正在调查。 /p p   记者致电厦门大学科技处,对方表示具体事宜需联系外宣部门。该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蔡建春博士论文抄袭与科技处没有关系。8月3日,记者致电厦大纪委,得到了同样的答复。随后,记者致电外宣部门,对方表示需“走官方途径”。 /p p   厦门大学医学院网站显示,目前蔡建春仍为医学院副院长及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8月3日,记者以患者的身份拨打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门诊预约电话,亦能够预约到蔡建春的专家号。中山医院值班工作人员表示,每周一和周四上午,蔡建春都会到医院胃肠外科正常出诊。 /p p   蔡建春同时也在福建医科大学任职。7月18日下午,福建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蔡建春博士论文抄袭发生在厦门大学,与该校并无直接关系。至于蔡建春抄袭的是福建医科大学硕士毕业生的论文,该工作人员称“不予置评”。 /p p   记者发现,福建医科大学研招办网站上一份于2017年5月18日上传的“福建医科大学在库研究生指导名单”显示,蔡建春将以学术型硕博导师及专业学位硕导的身份,为2018级外科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指导教学科研。 /p p   教育部2016年9月起施行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规定,“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经调查认定则应当被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 /p p   《办法》第二十九条称,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建议,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规定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如下处理:通报批评;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撤销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辞退或解聘;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 /p
  • 连环“抄袭”相互致谢:厦大院长博士论文再调查
    p   博士毕业论文正文近一半篇幅与自己所带的学生硕士毕业论文雷同,就连致谢也部分一致。近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厦门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蔡建春,再次被举报其申请厦门大学博士学位的论文涉嫌抄袭。 /p p   8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院长博士论文被指抄袭学生硕士论文》,指出厦门大学在7月14日宣布“进行调查”后,一直未公布调查结论。8月10日晚,厦门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蔡建春博士论文被指抄袭”调查情况的说明》。 /p p   厦门大学表示,蔡建春博士论文与两位学生硕士论文的重合,皆来源于其博士期间主持的两个项目,“不构成对他人科研成果的剽窃,但其在写作及引文上的严重不规范行为属于学术不端。” /p p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曾“被抄袭”的硕士生黄安乐硕士毕业论文又与其师兄刘凯华的硕士毕业论文存在大面积相似,而刘凯华也为蔡建春的硕士生。同时,读博期间,蔡建春本人另有多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 /p p   按照厦门大学的说法,蔡建春论文内容出现重合是因为他与学生一同享有项目成果。但该课题成果三度作为学位论文被陆续发表,过高的重合率为何顺利通过审核?蔡建春本人多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或“自我复制”,为何顺利毕业?按照教育部对学术不端的处理规定,为何未见校方公布处罚措施? /p p    strong 厦大称不属剽窃系学术不端 /strong /p p   厦门大学表示,8月9日,厦门大学学风委员会认定,蔡建春读博士期间曾主持过“RNA干扰技术在胃癌细胞侵袭力研究中的作用”及“shRNA沉默MMP-9及应对胃癌细胞侵袭力抑制的研究”两个项目,拥有研究成果的所有权,蔡建春指导的两个硕士生黄安乐和黄坤寨将上述两个项目试验结果应用于硕士论文,蔡建春本人也将其运用于博士论文写作中,不构成对他人科研成果的剽窃,但其在写作及引文上的严重不规范行为属于学术不端。 /p p   教育部2016年9月起施行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建议,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规定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如下处理:通报批评 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 撤销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 辞退或解聘 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 /p p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发现,该声明仅表示,学校已按照“学风委员会的认定结论正式启动相应的处理程序”,但并未说明将对蔡建春进行何种处理。 /p p   蔡建春2004年到2010年在厦门大学攻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的博士学位。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于2010年2月完成,共4万字左右,其中有近半与其学生黄安乐、黄坤寨的硕士毕业论文相同。黄安乐和黄坤寨分别是福建医科大学2008届、2010届肿瘤学专业硕士毕业生,蔡建春曾担任他们的硕士生导师。蔡建春本人也是福建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毕业,2002年获得该校硕士生导师资格。 /p p   目前,黄安乐、黄坤寨都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而1998年10月至2012年9月的14年间,蔡建春曾担任该院副院长、党委书记等职务。 /p p   8月11日,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联系上了蔡建春的硕士生黄坤寨。他回应称,认同厦门大学的这份通报。 /p p    strong 连环“抄袭”,相互致谢 /strong /p p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发现,蔡建春、黄安乐、黄坤寨论文的致谢部分里,除了提及的部分老师相同外,还都提及了刘凯华。 /p p   刘凯华是福建医科大学肿瘤学2007届的硕士研究生,是黄安乐、黄坤寨的师兄,他的指导老师也是蔡建春。目前,他也供职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p p   刘凯华在硕士毕业论文《RNA干扰建立MMP-9基因稳定沉默的胃癌细胞株BGC823》中的致谢里,也提到了感谢师弟黄安乐。 /p p   黄安乐、刘凯华两人硕士论文中的“原创性声明”表明,“本人呈交的学术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导师蔡建春均在其上签字。 /p p   《中国青年报》此前的报道显示,蔡建春博士论文约4万字,其中有近1.7万字与黄安乐的硕士论文相似。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比对了黄安乐的硕士论文《应用RNA干扰技术的MMP-9 基因沉默胃癌细胞克隆》与刘凯华的硕士论文《RNA干扰建立MMP-9基因稳定沉默的胃癌细胞株BGC823》,发现除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外,黄文2.7万多字,其中约7300字与刘文相同。而刘文一共只有约1.3万字。 /p p   值得注意的是,黄安乐与刘凯华两人硕士论文相同的内容,也是蔡建春博士论文与刘凯华硕士论文相同的内容。 /p p   黄安乐和刘凯华的硕士论文显示,黄文在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完成,刘文在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完成。 /p p   在两人关于实验目的的阐述上,都出现了“首次”“首先”的字样,黄文指出“首先构建了低分化胃腺癌细胞BGC823的MMP-9基因沉默细胞模型。”而刘文则表述,该研究“尝试在胃癌细胞中对MMP-9基因通过RNA干扰进行沉默,首次构建了MMP-9基因沉默的BGC823细胞株”。 /p p   在黄的这篇论文中,除了材料与方法与刘凯华文章基本相同外,黄文结果与分析第一部分的2、3两节也与刘文结果与分析大部分相同。黄文讨论部分的第2节“pGenesi载体介导的稳定RNAi 系统”,与刘文讨论部分的三节中的两节内容高度相似。仅将其中的两处引用作了字词上的改动,如将“考虑到”改为“鉴于”,将“效应”和“半衰期”扩写为“沉默效应”和“半衰期长短”。 /p p   黄文得出的结论也与刘文结论部分相似。在图片使用上,黄文与刘文的10张图中有8张相同。 /p p   福建医科大学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多次联系该科,试图询问几位学生硕士论文相似率极高如何通过查重,但该科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p p   《图书期刊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规定,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 /p p    strong 4年间同一成果申请3个学位,论文大面积雷同 /strong /p p   厦门大学官方微博声明中所提到的第一个项目是“RNA干扰技术在胃癌细胞侵袭力研究中的作用”。 /p p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在刘凯华的硕士论文附录里找到了类似的结果,其申请的课题项目为“RNA 干扰技术在胃癌细胞侵袭力研究中的应用”,截至发稿,记者未能查到该项目的公开信息。 /p p   也就是说,厦门大学通告所称由蔡建春主持的第一个项目“RNA干扰技术在胃癌细胞侵袭力研究中的作用”,也是刘凯华硕士论文的来源项目。刘凯华论文的附录显示,该项目为获厦门市卫生局重点科研项目,编号WSK200601。 /p p   按照前述的调查,黄安乐为刘凯华的师弟,黄文在刘文发表一年后发表,而作为两人导师的蔡建春,又于黄文发表后近2年发表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三人是否一同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项目的终结时间是否早于黄安乐、蔡建春的毕业时间?研究是否一直在持续进行?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就项目的详细情况多次拨打厦门市卫计委科教处电话,对方回应称负责人不在。 /p p   比对3人的论文,记者发现,在结论部分,未有明显的更新。在结论部分,蔡建春的5条结论中有3条与黄文雷同,最后的小结与黄文小结近似。而黄文的3条结论中有1条与刘文雷同,小结大部分来自于刘文的最后一条结论。也就是说,蔡文的小结与黄文的小结高度相似,而黄文的小结又与刘文的最后一条结论几乎重合。 /p p   厦门大学通告提及蔡建春主持的另一项课题为“shRNA沉默MMP-9及应对对胃癌细胞侵袭力抑制的研究”。 /p p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发现,在厦门大学医学院公布的蔡建春履历中,蔡建春曾主持过名为“shRNA沉默MMP-9对胃癌细胞侵袭力抑制的研究”的课题。 /p p   厦门大学医学院官网显示,该项目启动于2009年3月,2012年4月终止。属于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批准号为2009D004。 /p p   都有谁参与了这个项目?“被抄袭者”是否在列?福建省科技厅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查询系统显示,上述项目学科为肿瘤外科及普通外科学,成员为7人,其中高级职称成员有3人,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各1人。系统显示,项目负责人学历为博士,单位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p p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发现,在该项目结束后的第三年,2015年4月底30卷第4期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刊发了《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沉默胃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文章注明,该论文为“shRNA沉默MMP-9对胃癌细胞侵袭力抑制的研究”课题项目资助,第一作者为黄坤寨,黄安乐、蔡建春分别为第二、第三作者。 /p p   值得注意的是,在黄坤寨及黄安乐的硕士论文中,并未有任何课题来源的标注。而在福建省科技厅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查询系统上,该项目目前状态为“未立项”。 /p p   厦门大学官方微博中称,蔡建春论文写作来源于两个项目的研究成果,不构成对他人科研成果的剽窃。但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发现,在厦门大学论文库存档的蔡建春博士论文电子版中,其原创性声明一页均未填写论文所属的课题组、实验室及获得经费资助,且注明“未有此项内容,可以不作特别声明”。 /p p   为询问论文的纸质版一般是否填有课题组和实验室,记者致电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图书馆,该馆一位老师表示,“我们纸本和电子版是一致的”,当问到课题来源信息为何缺失时,该老师称,“可能本来就没有”。 /p p    strong 博士期间蔡建春另有多篇论文涉一稿多投 /strong /p p   厦门大学《关于我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显示,2005年6月27日起,该校博士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必须在全国核心刊物或国际同级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第二作者视同第一作者)以“厦门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2篇以上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p p   据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不完全查询,蔡建春在2004年至2010年间发表的论文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有1篇——《老年人食管鳞状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及腺癌序列微卫星改变》。该文发表在2007年6月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上。 /p p   该文第一作者蔡建春,标明来自厦门大学。其他几名作者刘棣、刘凯华、张海萍、钟山及夏宁邵,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厦门市肿瘤中心。实际上,在该文刊发前一个月,上述团队已在《福建医科大学学报》上发表了类似文章《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微卫星改变》。 /p p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初步统计,上述两文还与蔡建春的另外一篇论文《Microsatellite alterations in phenotypically normal esophageal squamous epithelium and metaplasia-dysplasia-adenocarcinoma sequence》也存在大面积相似,该文发表于2008 年7月的《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世界胃肠病学杂志》)。 /p p   比对发现,这3篇文章均使用了近似的样本,在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部分,除了部分语句经过调整语序外,内容高度相似,使用的表格和图片也几乎相同,在第3篇英文论文中,大部分语句都为直接翻译。 /p p   像这样“一稿多投”,内容、图片、表格存在大面积相似的情况还出现在蔡建春的另一组文章中,即《胃癌组织中相关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和《老年人胃癌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以及《胃癌组织和正常胃小凹上皮中抑癌基因E—cadherin hMLH1 APC和MGMT的过甲基化》和《胃癌组织中E钙黏素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它们分别发表于2007年4月10日第87卷第14期《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7月第41卷第4期《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7月第29卷第7期《中华肿瘤杂志》和2008年2月第23卷第2期《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p p   同时,蔡建春曾于2007年署名发表的《老年人胃癌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其中显示,福建医科大学2006届肿瘤学硕士生刘棣为第二作者。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发现,蔡建春该文也与刘棣的硕士毕业论文《胃癌相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中的两张图表和部分结论相似。值得关注的是,刘棣该文并未标注任何课题来源,刘棣的指导教师也为蔡建春。 /p p   2008年9月24日印发的厦门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规范(试行)第四条规定,研究生不得实施以下违反学术活动规范的行为:引用他人成果不符合著作权法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而构成不适当引用,或者引用部分构成引用者成果的主要部分或实质部分 故意重复发表自己内容实质相同的研究成果。 /p p   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官网显示,自2002年开始,蔡建春的导师张其清曾担任厦门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p p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联系到了张其清,他拒绝回答蔡建春博士论文如何通过查重并取得学位一事。他表示,自2010年以来,蔡建春已经很少跟他联系,关于厦门大学对蔡学术不端的认定,张其清称要“问他自己”。 /p
  • 比SCI拒稿更让人心寒:无底线审稿人抄袭论文
    如果你辛辛苦苦写完的论文,被拒了,我想你的心情一定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如果你的论文被拒之后又发表了,我想你的心情一定是柳暗花明疑无路,山重水复又一村 如果你的发现自己的文章发表了,然而作者却不是你,我想你的心情一定是快磨三尺剑,预斩奸人头,这绝对是可忍,孰不可忍,孰可忍,反正我是不能忍。  2016年12月12号(这个双十二和购物无关),在美国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刊出了文章《Retraction watch: Dear peer reviewer,you stole my paper: An author’s nightmare》直指论文审稿人的学术不端行为。  下面是关于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审稿人窃取论文成果事件的部分节选,为保持内容的准确性,在译文后面附有原文供大家参考。  令人不安的审稿人的剽窃报告  虽然我们只记录了审稿人恶性窃取稿件并擅自发表的少数案例,但这些案例确实发生了,这让许多作者心生恐惧。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这种信,这种被抄袭了的作者给偷他工作的审稿人给的信。但是在塔夫茨医学中心的Michael Dansinger意识到他提交给《内科学年鉴》的被拒稿了的论文被再次发表后,该杂志意识到竟然是一位审稿人发表了Dansinger的论文,随之发表了评论文章解释整个事情的经过。  Althoughwe’ve only documented a few cases where peer reviewers steal material from manuscriptsand pass them off as their own, it does happen, and it’s a fear of manyauthors. What we’ve never seen is a plagiarized author publishes a letter tothe reviewer who stole his work. But after Michael Dansinger of Tufts MedicalCenter realized a paper he’d submitted to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that hadbeen rejected was republished, and the journal recognized one of the rsviewersamong the list of co-authors, it published a letter from Dansinger to thereviewer, along with an editorial explaining what happened.  这封信和评论文章证明该审稿人发表的论文包含有原作者提供的数据-现论文已经被撤稿-但还没有追究审稿人的责任。Dansinger写道:“亲爱的剽窃者:一封致恶意窃取稿件并擅自发表我们原稿的同行审稿人”,这个盗窃者偷窃的不仅仅是一个论文稿件。  The letterand editorial identify the paper containing the stolen material — now retracted— but don’t name the reviewer responsible. As Dansinger writes in “DearPlagiarist: A Letter to a Peer Reviewer Who Stole and Published Our Manuscriptas His Own,” the reviewer took much more than just a manuscript:  完成一篇高水平论文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从最初的概念化研究到最终的发表经过了5年的时间。我的这项研究项目需要大量的工作,需要努力找到合适的研究小组,设计研究方案,筹集研究资金,获得批准,为研究人员准备材料,进行饮食规律的研究,学习访问,分析处理研究数据,并撰写初步研究报告。这项工作是由美国政府和我所属的学术机构资助的。“您”在《内科年鉴》上看到的第二个分析结果所使用的特别方法,是我的同事们花了很多年的时间去开发和验证的。总之,这项研究至少花费了4000个小时的工作。  It took 5years from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study to publication of the primaryanalysis (1). This study was my fellowship project and required a lot of work.It took effort to find the right research team, design the study, raise thefunds, get approvals, recruit and create materials for study participants, runthe diet classes, conduct the study visits, compile and analyze thestudy data, and write the initial report. The work was funded by the U.S.government and my academic institution. The secondary analysis that youreviewed for Annals used specialized methods that took my colleagues many yearsto develop and validate. In all, this body of research represents at least 4000hours of work.  学术不端行为分为四种不同的行为  对于”学术不当行为伤害“,《内科医学年鉴》的主编Christine Laine确认存在多个不同程度上的不当行为。  In“Scientific Misconduct Hurt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Editor-in-ChiefChristine Laine identifies the “several layers of bold misconduct” that tookplace:  一、审稿人应该保持论文的机密性  首先,同行评议人员应当保持他们评议论文的机密性。他们应该克制住为个人目的使用他们从论文中学到东西的冲动,直到别人论文成果被发表出来后,才可以作为他们的信息来源被引用。  First, peerreviewers should maintain the confidentiality of the papers they review. Theyshould refrain from using for their own purposes what they learn during peerreview until the work is published and can be cited as the source of thatinformation.  二、审稿人直接抄袭他人成果  第二,审稿人直接抄袭Dansinger和他同事的研究成果,几乎是逐字重复了了论文的文本、表格和数据。  Second, thereviewer blatantly plagiarized Dansinger and colleagues’ work, reproducingalmost verbatim the text, tables, and figures.  三、审稿人编造假案例  第三,审稿人捏造了一群并不存在的欧洲病例——这是极其恶劣的行为有可能导致临床医师基于伪造的数据对病人护理做出错误决定。  Third, thereviewer fabricated a cohort of European patients that did not exist—aparticularly egregious act that could have resulted in clinicians (unknowingly)basing decisions about patient care on fraudulent data.  四、剽窃论文的共同作者同样也难辞其咎  第四,这篇剽窃的论文有许多共同者,他们都难辞其咎。他们显然没有贡献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没有证实是否参与这样的研究,但竟然允许自己的名字被使用。  Fourth, theplagiarized article had many coauthors. These coauthors are also culpable. Theyallowed their names to be used, apparently without contributing anything ofvalue—not even verification of the study’s existence.  审稿人剽窃论文,国内也曾出现,涉事教授被开除  2011年6月10日,在科学网博客上的一则爆炸性的新闻“中国审稿人怎么了?竟然把评审的稿件拒了后,换上自己的名字重投!”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国内某高校教授在作为审稿人评审他人论文时,先以“建议本文修改后重审”为由退回,随后却把原作者论文稍加修改,再另投他刊。审稿人将别人的文章改个题目而其他内容几乎不变的行为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这样的事情还真是需要点“想象力”才能做的出来。难道真的是“抄不如剽,剽不如偷”?  付炜涉嫌剽窃事件时间表(来自百度百科)  (涉嫌剽窃文章用A-,B-表示)  (A—《数据同化框架下基于遗传粒子群的多源图像融合》,B—《GSVZip:一种基于文档模式自验证的GML压缩器》,A- —《多源遥感图像融合的数据同化算法》,B- —《一种新的GML 文档压缩器》)  2008年12月4日,陈荣元等作者将A文章投稿到《电子学报》。  2009年4月10日,魏勍颋等作者将B文章投稿到《电子学报》。  2009年7月14日《电子学报》请付炜审稿A文章。  2009年10月21日《电子学报》请付炜审稿B文章。  2009年11月3日,付炜建议《电子学报》将B稿件退稿。  2009年12月22日,付炜建议《电子学报》将A文章退稿。  2010年1月6日,付炜将B-文章投往《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0年1月,《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请关佶红(B文章原作者之一)审稿B-文章,关佶红发现剽窃,向《电子学报》反映。《电子学报》数次联系付炜。  2010年1月27日,付炜邮件回复《电子学报》,称审稿、冒名顶替系学生所为,自己不知情。  2010年4月16日,付炜将A-文章投往《自动化学报》。  2010年5月17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邮件获知B-文章涉嫌剽窃。  2010年7月1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对B-文章作出退稿处理。  2010年11月19日,《自动化学报》录用付炜A-文章。  2011年3月,《自动化学报》发表A-文章。  2011年4月21日,《电子学报》收到举报。经编委会鉴定,A-文章为剽窃。  2011年5月20日,《电子学报》向《自动化学报》通报A-文章涉嫌剽窃。  2011年6月10日,《电子学报》将谴责付炜剽窃的公告发布在官方首页上。  2011年6月10日,《自动化学报》发表公告。燕山大学关于付炜事件的处理情况说明  《科学时报》社:  我校认为,付炜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学术道德,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学校和教师队伍的形象。根据《燕山大学学术道德与学术行为规范》(燕大校字[2008]80号)文件和学校有关专业技术岗位聘用规定,经学校研究,决定解聘付炜的教授职务。  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弘扬科学精神,纯洁学术环境,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结合下发的《关于付炜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决定》(燕大校字[2011]95号)文件精神,我校于2011年7月7日下午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了学术道德与学术行为警示教育活动。此次教育活动内容为集中学习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意见》(冀教科[2010]4号)和《燕山大学学术道德与学术行为规范》(燕大校字[2008]80号)等文件,要求全校教职工要以警示教育活动为契机,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强化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潜心研究、献身科学、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师德意识,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从源头上建立起预防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长效机制。  燕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2011年7月12日  《科学时报》记者对付炜事件的调查(来自科学网)  6月15日。河北秦皇岛市,燕山大学。  接到记者要求采访的电话后,不到10分钟,付炜便匆匆赶到了记者所在的燕大宾馆。  一件碎格水洗衬衫,一个普通黑色公文包,在记者面前,这位年过花甲的老教师神情略显紧张。  “我不承认剽窃”  采访地点选在了校园中,一处静谧的场所,阳光时隐时现,偶尔在阴霾中露个头。  “我不承认剽窃。这件事情将怎么处理我不知道,我只有申诉权和说明权。”付炜的辩白为这次面对面的采访确定了基调。  但是,对于涉嫌剽窃的事件经过,付炜此次回忆的细节,与几天前在电话中所说略有不同。  据付炜回忆,在应《电子学报》编辑部邀请审阅陈荣元的文章之前,他曾在网上和某位未曾谋面的研究生有过接触。这位研究生请求付炜为其修改论文。  “是2008年的事情,(该研究生)说是给我一笔钱,我没有同意。”  按照付炜的说法,此前就有很多学生为了评奖等事由找他修改文章,他也多次答应过这样的请求。  而这次,按照约定协议,付炜将可以分享该研究生的部分成果。“可以挂名,或者直接拿来发表”。  “时间有些久,加之是在网上联系的,所以该研究生姓名、是硕士还是博士我记不清了。现在人也找不到了。”  付炜表示,当拿到《电子学报》发过来的陈荣元文章时,发现与其曾修改过的文章雷同,于是就把陈的稿子退了。之后,才把这篇研究生文章的某章节修改后投往了《自动化学报》。  “我已经按要求向《自动化学报》提供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付炜强调。在记者提醒其所提供证据被《自动化学报》认为并不充分,且陈荣元称保存着所有原始数据时,付炜表示自己也有,“可以向《自动化学报》提供”。  而对于那篇拒稿后投往《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的文章,付炜则表示自己对于这一切并不知情,“也许有学生冒名”。但被问及“冒名”的学生为何不署名,反而署了本院教师廖某(已离开)和其他院系老师邢某之名时,付炜则除了“不好说、不知道”外,便不肯多说半句。  对于两起涉嫌剽窃事件中其他共同署名的作者,付炜表示,高某等四位研究生作者只参与了后期的Latax排版工作。而共同署名的两位青年教师也未曾参与实质性实验和写作工作。  付炜的解释与此前记者对两位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作者的采访基本吻合。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9级研究生高某告诉记者,“《自动化学报》要求作者要Latax排版。因为付老师年纪大了,就找我们四个帮忙。当付老师给我们挂名时,我们还挺感激的,虽然对毕业并没什么帮助。”  “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影响我们的毕业。”这几位研究生非常担忧。  学术不端是硬伤。此类现象还有  对《牙病学杂志》(Journal of Conservative Dentistry,JCD)这次抄袭,科学网高山老师曾撰写博文进行报道。  在对“付炜事件”持续跟踪报道期间,《科学时报》编辑部收到的两封来自燕山大学的邮件,直指付炜所处环境。  在邮件中,一位知情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出了这种事情也是一个老实人的无奈之举。因为付老师不会钻营,也是在大环境下走上这条路的”。  更有网友则将批评指向了学术体制:“不是付教授的错,是我国的体制弄人,科研评价系统不变,类似的事件将继续发生,只不过换个人而已。”而对类似看法,各界也有不同意见。  部分网友评论就认为,即便是现在的考核制度怎么怎么的不合理,也不能成为剽窃的理由。毕竟,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华中科技大学自主研发脑成像系统被指“抄袭”
    据“生活科学”网站报道,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骆清铭教授小组研发的脑成像系统遭到抄袭质疑。   质疑声来自美国A&M大学的脑网络实验室,该实验室主任Yoonsuck Choe称其实验室早在十年前就开始这套脑成像系统的研制工作,他怀疑骆清铭小组抄袭了其设计并研制设备,然后将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目前,Choe所在实验室准备就此事正式致信《科学》杂志,而《科学》杂志也表示将严肃对待此事,对整个事件过程重新确认。
  • 云南大学教授指华中科大博士论文涉嫌抄袭其著作
    殷永林教授拿着自己的著作《独立以来的印度经济》,红笔划出为李天华“照搬”的著作的段落 记者高伟/摄   “200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李天华博士的论文涉嫌抄袭。”11月11日下午,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殷永林教授一语惊人。殷教授说,李博士这篇论文有近万字符与他2001年出版的著作内容雷同。近年来,学术造假已不是秘密,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为了遏制这股不正之风,殷教授表示要先通过媒体来揭露此事,同时保留进一步采取措施的权利。   偶然上网 云大教授发现著作被抄袭   殷教授所著的这本《独立以来的印度经济》为32开,共11.75印张,2001年5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2年9月至1993年8月,我有幸受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派遣,到印度尼赫鲁大学做访问学者,专门研究当代印度经济史。”殷教授说,从1991年起,他就在关注印度经济。在印度一年时间,他搜集了大量资料,并在尼赫鲁大学完成了此书部分章节的初稿。   1995年底,《独立以来的印度经济》书稿完成,但由于经费原因,此书稿一直未能付梓。直至得到云南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和云南大学历史学基地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此书才得以面世。殷教授在交付出版社之前,又对书稿一些地方作了必要的修改和增补,把书稿涉及时间延长到2000年。在能获得资料的前提下,都使用了最新最近的统计资料,同时还删减了部分章节。   由于一直在研究印度经济,殷教授对网上公开发表与印度经济有关的文章也比较关注。11月7日,上网阅读资料时,殷教授从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收藏的论文库当中,发现一篇名为《制度分析方法与两发展中大国的发展——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比较研究》的文章。文章发表时间为2003年,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李天华。   “读完该文章,我发现有些内容特别熟悉,和自己著作里面的一些章节内容完全雷同。”殷教授说,学术研究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应该实事求是,遵守资料来源的客观性。他把该论文下载打印出来与《独立以来的印度经济》进行比对,发现有13处内容雷同,涉嫌抄袭内容近万字符。   随后,殷教授将该论文与自己著作相同的部分用笔标注出来,请云大人文学院教授委员会的几位教授一起比对、鉴定。“小到标点符号,大到标题观点,整段整段抄袭,非常恶劣。”云大人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罗江文教授说,李博士的这篇论文4.3.1中工业体制改革整段内容,与殷教授所著《独立以来的印度经济》第111、112、113、114、115页中的内容雷同,连注解都没变,非常明显。   承认学术不规范 李天华想对原作者致歉   11日晚7点半,记者致电李天华,其电话语音提示关机。次日上午,记者再次致电李天华,刚表明身份说明采访意图,其电话里就出现嘟、嘟、嘟的忙音。记者再次拨打电话,一段铃声之后提示电话正在通话中,再也没人接听。   “我将7年前的论文与殷教授的著作做了比对,论文确实引用了殷教授著作中的文字资料。”15日下午,李天华在电话里承认,论文所引用的部分内容确实存在学术不规范。李天华说,7年前写论文时参考殷教授的著作得到启发,他非常感谢殷教授著作里所提供的文字资料。只是7年前自己还很年轻,出了失误,导致出现学术不规范,因此也想对殷教授表达自己的歉意。   据了解,李天华200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4年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6月调往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工作,2007年担任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当年没有发现,发现了肯定会制止。”12日上午,李天华当年的博导夏教授接受采访时说,2003年,他带了7名博士生,李天华是其中一名。当时每名博士生的毕业论文都是近20万字,受条件限制,学生论文引用的内容,如果自己不注明出处,老师很难一一落实。多年没和李天华联系,听闻此事,夏教授说如果其论文真的涉嫌抄袭,这是很不应该的。   12日下午,记者向中南民族大学校办咨询,一名自称姓胡的老师称,经济学院的确有一名李天华老师。根据记者反映的情况,胡老师表示已将此事向学校领导作了汇报,如果有处理结果将尽快回复。
  • 科技部撤销一国家科技进步奖 因存严重抄袭
    因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被科技部公开撤销了其昔日获得的国家科技奖项。   科技部在通告中称,经调查核实,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等问题。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第二十一条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第九十二条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同意,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所获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   西安交大能动学院原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连生,为该科技进步奖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早在2007年底,西安交大6名老教授就李连生获奖项目中存在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联名进行实名举报。如今,经过两年多的法庭交锋,在众多造假事实面前,李连生已被西安交大解除教师聘用合同。
  • 涉论文抄袭、一稿多投,青年长江学者梁莹多篇论文“消失”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社会学教授梁莹的很多论文都凭空消失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网站上,这位教授的个人成果页面目前只张贴着英文论著目录,没有任何中文论文。这对一位本土的人文社科学者来说,是非常少见的情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但梁莹事实上著述颇丰,仅中国青年报记者所能查到的,以她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献就超过了120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不过在过去几年里,她的这些学术成果陆续被从网上删除了: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在内的主要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现在都已检索不到任何她的中文论文;在那些期刊官网上,对应页码处也已无法查看。一家学术平台上仍能检索到论文条目,但页面已显示“404”(无法查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从学术头衔来看,39岁的梁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她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等多个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者。从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在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过博士后研究,并于2009年起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任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论著是一位学者成长路上的重要垫脚石。那些如今无法检索的论文,曾帮助梁莹申请学位、获得研究经费、入选各项人才计划。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用她一位同事的话说,她“几乎拿到了所有她那个年龄文科教授能够拿到的头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但对梁莹的声誉来说,这些“垫脚石”存在着潜在的威胁。记者比对论文时发现,其中至少有15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例如,梁莹2002年发表的论文《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及其比较》,是厦门大学陈振明2001年的论文《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及其比较》的缩减版,只有极少数句子有说法上的差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这些学术上的污点,随着那些论文的删除,都被从数据库里暂时抹掉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这个是很不正常的事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一位同意接受采访但要求匿名的学术期刊负责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忆,2014年前后,这份期刊收到了梁莹从知网撤下其已经刊发的文章的要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这位负责人对此事印象很深,主要是因为作者主动要求下撤文章的情况极其少见。自创刊以来,这“可能是唯一一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梁莹希望这份期刊从知网上撤掉的两篇论文发表于十几年前,均是她在苏州大学行政管理学院读硕士时期发表的。她告知的撤稿理由有两条,一是发表论文时研究水平很低,文章很粗浅,二是现在自己只发英文论文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这个是很不正常的事情。”这位负责人说,“我不认可这个原因。学问都是逐步精深的,难道现在成熟了,成了教授了,就不承认当时学术的粗浅了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因此,这家期刊没有答应梁莹的要求,之后也与她再无联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但那两篇论文还是从数据库中消失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知网负责期刊采编业务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们也不清楚文章下线的原因,但按照撤稿流程,需要期刊社出具撤稿函。数据库是与期刊社合作,论文作者个人没有资格撤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万方数据库资源合作中心工作人员赵书杰则称,撤下文章“原则上要编辑部同意”,但梁莹这次的情况是作者要求的,“有特殊原因”却“不便透露”,但确实是符合撤稿流程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上述期刊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他们从来没有向数据库出具过撤稿函。主动下撤文章一般是发现文章在重复率检测中不合格,或存在数据造假、一稿多投等问题。数据库不可以未经编辑部允许就撤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两家数据库方面均表示,会对新收入的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测,以鉴定是否存在抄袭等问题,但很早以前的文章都是直接收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前述期刊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年的论文查重技术还不普及,审稿专家无法保证阅尽相关学科、相关专业方向上的所有刊发论文,出现学术不端的情况难以避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社会学教授梁莹的很多论文都凭空消失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连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都删除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截至发稿时,记者在“百度学术”检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梁莹,得到125条检索结果,每一篇都给出了引向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链接,但点击后,均显示文章不存在。引向百度文库、豆丁网、道客巴巴等国内文档分享平台的链接,对应网页也无法查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这些消失的文献甚至包括梁莹的硕士学位论文《善治视野中我国公民的行政参与——现状、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和博士学位论文《当代公民文化培育中的社会资本因素研究——以南京市调查为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即使是提供电子版的相应期刊官网上,绝大多数也无法检索到文章,对应页码有图片预览,但无法查看具体内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记者到图书馆期刊室里逐一对比后发现,120多篇文章都确实在期刊上白纸黑字发表过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一位教授说,2016年和2017年,该院多名教师从不同渠道获悉了梁莹撤稿之事,但没有料到会有100多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这位教授说,梁莹2009年进入南京大学任教时,学院内部曾有不同意见。不同意见主要是认为她才30岁,就发表了30多篇论文,以文科的标准来看,担心她不太严谨,而且这些论文中并无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她仍然凭借论文数量上的优势通过了投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时任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梁莹参加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选聘时,虽有不同意见,但考虑到当时社工系的总体科研能力弱,而梁莹的科研能力比较强,所以顺利通过了。从程序上说,梁莹的入职没有什么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记者查询到,梁莹2009年之前发表的论文远多于30篇。仅2003、2004、2005年,她就分别发表论文22、11、17篇,2006年至2008年共发表16篇,且绝大多数都是独立署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她2003年发表的论文《治理:面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新选择》与《走出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困境的一种新思维——来自治理理论的启示》属一稿多投,且全文约三分之二的篇幅与厦门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的两篇论文存在雷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数据库中,记者还发现数十篇其他作者的论文与梁莹的论文内容十分接近,但发表时间要晚于梁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09年到南京大学任教后,梁莹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都高于4篇,其中2011年~2013年各发表中文论文12篇、14篇、10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从2014年起,梁莹开始发表英文论文,鲜少发中文论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网站介绍,梁莹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发表英文论文50余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1年,梁莹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度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计划,2017年又成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周晓虹回忆,梁莹进入学院后对工作“十分投入”,怀孕时都挺着大肚子、手上托着电脑边走边看,比较刻苦,发表的中英文论文数量较多。因此,她申请各种人才计划,院里都给予了支持。她通过了包括“青年长江”在内的多项人才评审,这些评审都是由国家各部委组织专家进行的,能够选上说明其具备了相应的研究能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得知梁莹撤稿的情况后,周晓虹曾与她交流过。他向记者回忆,几年前,梁莹能连续发英文论文后,对发表中文文章就有些不屑。所以面对周晓虹的询问,她回答称自己以前的文章“都是垃圾”“不能代表我的水平”,所以拿掉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另一位要求匿名的教授则说,关于此事,现在没有什么“客观的证据”,都是传闻。他强调,该院的学风整体上是非常好的,也产出了很多具有内涵和思想的学术作品。但如果按照国外某些学术期刊模块化的方式来做论文,那就会影响文章的内涵,对学术本身是一种伤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这条路有多难你知道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梁莹的同事介绍,社会学院6位教授曾向学校领导反映过关于梁莹的传闻,建议校方调查核实,否则“可能迟早要出事”,影响南大和社会学院的声誉。当时接待的一位校党委副书记表示会认真对待,但迄今没有反馈结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此外,2017年3月,社会学院社工系2014级全体学生曾联名举报梁莹的教学态度极不端正,南京大学的学风督导员曾在课堂督察中发现她有这方面的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梁莹开设过社工系大三年级的专业课《社会工作行政》以及大一年级通选课《社会工作概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社工系2014级本科生张云开(化名)告诉记者,梁莹常常早退1节课的时间,每节课都会长时间安排学生发言,自己玩手机或打电话,课堂上会出现10分钟里她自己玩手机而全班鸦雀无声的状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张云开回忆,梁莹还在课堂中炫耀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荣誉,表达对教学的不屑,“我已经混到头了,没什么好怕的了”“我已经评上教授了,学校说必须每年上三门课我才来给你们上课的”。她还会将期末考试的题目提前透露给学生,给绝大多数人打出高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5级本科生刘明萱(化名)告诉记者,梁莹上课就是坐着念课件,还时常在课堂讨论时吃零食。上《社会工作行政》课时,18周的课时,老师有五六次没有到堂,前3次安排了研究生讲课,后面只是安排助教盯着学生,让学生自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他们还反映,梁莹经常利用这门课让学生帮自己做私活儿,例如课程作业是帮她录入问卷,或安排学生去做与课程主题毫不相关的课题的回访工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社工系要求本科生在大三结束时完成一篇学术论文,2015级学生没有一个人选择梁莹当导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上述情况,周晓虹对记者表示基本属实。为此,去年周晓虹根据学生的反映,专门组织了学院的5位领导去轮番听课,并根据听课的情况对梁莹提出过相应的批评,也组织梁莹与学生作过交流。梁莹表示愿意改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社会学院现任院长成伯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学院已经注意到相关情况,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已经启动调查工作。如果梁莹教授学术不端的情况属实,一定会公正处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0月23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梁莹承认自己的一些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她表示,上述情况只在自己学术生涯最早期,即2005年以前出现。当时她刚读研究生,学术刚入门,不懂规范,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关于一稿多投,梁莹解释说,当时期刊即使不接收论文也不会给回复,所以等一段时间还没有下文,她会将论文修改后另外投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梁莹说,强调学术规范是2005年开始的,“你这样查,全中国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导都有问题。”“如果你这样追究下去,所有中国的学者,那么多,人人都有问题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她说,没有人会追究早年的事情,不希望早年的错误影响自己的前途。自己从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现在能在顶级英文刊物发表论文,“我这条路有多难你知道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如果现在的英文论文有问题,我认。”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她还告诉记者,自己撤稿的一个原因是,很多学生告诉她,她以前的中文论文水平比较低。她通过联系数据库公司的法务部门撤了稿,理由是这些数据库刊载她的论文没有经过作者允许,也未支付报酬。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数据库里,那些论文的痕迹一点点被消除了。但这种删除有点像是掩耳盗铃——它们已经被保存在众多图书馆的书架上,白纸黑字,并将继续存在下去。 /p
  • 深圳迈瑞状告理邦仪器 抄袭比原创更赚钱
    即将开始上市路演的理邦仪器,遭到了业内龙头深圳迈瑞的强力阻击,而这极可能是致命一战。   《创业家》对3月初成功通过创业板发审委审核的理邦仪器的研究已经接近1个月,这家公司的各项数据之好出乎想象,诸多财务指标好于已经在美国上市的业内龙头深圳迈瑞,以至于我们认为这是一家“财务”意义上的好公司。但我们在医疗设备行业的调查又告诉我们,理邦仪器的竞争力远远不如迈瑞。   当《创业家》纠结于如何评判理邦仪器时,深圳迈瑞意外出手了。4月10日,深圳迈瑞宣布,深圳市中级人民民法院已于4月8日受理了其诉理邦仪器知识产权侵权系列案。该诉讼案涉及理邦仪器的多项产品。   “对于即将在4月12号开始路演的理邦仪器来说,这至少会影响公司的发行进程。如果诉讼情况完全属实的话,可能会影响公司上市计划。”多位保荐人对《创业家》表示。   上市阻击战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深圳迈瑞指控,理邦仪器的多参数监护系列产品“M8病人监护仪”、“M9病人监护仪”、“M80病人监护仪”和“M50病人监护仪”,涉嫌侵犯迈瑞相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商业秘密。   这并不是一项无足轻重的指控。根据公开资料,理邦仪器2010年度主营业务销售收入3.18亿元,而涉嫌侵权产品的销售收入达1.08亿元,占其当年主营业务销售收入的33.88%。   “这显然已经影响了发行条件。当然,具体结果如何要看证监会的调查和判定。”前述保荐人告诉《创业家》。   深圳迈瑞显然知晓其中利害,该公司表示,“理邦公司涉嫌的侵权行为对迈瑞公司造成的损失是重大的。”   在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中,迈瑞要求理邦仪器“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立即停止制造、许诺销售、销售侵权产品 销毁库存的侵权产品及半成品 销毁涉及侵权产品的广告和宣传资料,删除互联网上对该产品的宣传和广告 并要求理邦公司就侵犯专利权的行为赔偿人民币2000万元,就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赔偿人民币500万元。”   理邦仪器和深圳迈瑞的关系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在理邦仪器的招股说明书中,深圳迈瑞是他在国内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迈瑞医疗产品涉及监护、临床检验、数字超声、放射影像、兽用设备等多个领域,在监护及数字超声领域与本公司形成竞争关系。”   但迈瑞同时又是理邦仪器的大客户之一。就在最近三年,深圳迈瑞都是理邦仪器的第一或第二大客户。双方关系可谓纠结。   不过,深圳迈瑞是行业龙头,去年收入高达6亿多美元,而理邦仪器只有3亿多人民币。   对于深圳迈瑞的指控,《创业家》并不感到新鲜。此前,我们的调查显示,理邦仪器一直存在商业违规行为。比如在陕西,当地财政厅宣布禁止理邦仪器参与当地的政府采购活动。   有报道称,陕西省财政厅2007年8月28日宣布:“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深圳邦健电子有限公司参加了陕西省卫生厅医疗设备采购项目(招标编号:0722-0661-FE588SXB),经评标委员会核查,上述二公司存在提供虚假材料、虚假应答,谋取中标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财政部令第18号《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现作出如下处理决定:禁止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深圳邦健电子有限公司从即日起一年内参加陕西省政府采购活动。”   “抄袭”比原创更赚钱   深圳迈瑞的指控让我们对理邦仪器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但我们仍未能解除疑惑:在深圳迈瑞占据市场优势的情况下,理邦仪器的销售毛利率为何会高于深圳迈瑞?   理邦仪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54.20%、55.80%和 57.43%,而深圳迈瑞分别为54.47%、57.41% 和59.12%。在招股书中,理邦仪器只表示,“迈瑞医疗在产品结构上与公司近似,2008年-2010 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水平与公司基本一致。”   但是,医疗设备行业的规模化效应明显,规模更大、产品技术更强、客户资源更多的深圳迈瑞,其销售毛利率为何会更低呢?   实际上,我们对理邦仪器销售毛利率的持续走高也心存疑惑。理邦仪器的解释是,产品平均单位销售价格下降幅度小于单位销售成本的下降,是公司综合毛利率持续上升的因素之一   招股说明书提及,“2008 年30 种材料中27 种材料采购成本下降,主要原材料打印头、微型控制器、12.1 寸TFT 液晶显示屏、压力传感器、热敏打印头,上述原材料平均价格环比下降4.40%、14.22%、11.94%、5.00%、10.49% 2009 年的30 种材料中26 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下降,主要原材料打印头、微型控制器、12.1 寸TFT 液晶显示屏、压力传感器、热敏打印头平均价格环比下降3.76%、24.17%、9.82%、5.32%、6.32% 2010 年的30 种材料中29 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下降,主要原材料打印头、微型控制器、12.1 寸TFT 液晶显示屏、压力传感器、热敏打印头平均价格环比下降0.53%、5.21%、19.55%、5.50%、2.41%。”   但是,在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游成本降低,下游往往也会被迫降价,除非是寡头垄断维持高价共享暴利,理邦仪器显然不属此列。   理邦仪器还在招股说明书中指出,综合毛利率走高的原因有:品牌价值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投放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销售模式不同导致毛利率差异较大,高端市场份额的扩大提升了本公司利润空间等等。   在销售模式的论述中,理邦仪器表示,经销的毛利率比直销的要高,理由是直销的大都是政府采购,特点是低价格大批量,所以毛利低。众所周知,在经销模式下,由于经销商不可忽略的作用,生产商肯定要分出一定利润,因此,在最终客户价格确定的情况下,直销的毛利率会高于经销的毛利率。理邦仪器的直销毛利低于经销毛利,只能说该公司的直销客户恰好都是低价的政府采购,经销的最终客户又恰好不和直销客户重合。这显然不能解释销售毛利持续走高的问题。
  • 听说抄袭我们的都火了?今天带来原创的杂质分离方法开发过程
    zui近月旭科技除了产品以外,我们发布的内容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遭到了多家公众号的自主发布,热度也颇高,我们十分“欣慰”。我们的内容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真的是我们zui高兴的事情。但是其发表的内容因为水印等问题,谱图截取并不完整,影响大家的观看体验。所以小编就来以正视听,将完整的谱图,以及zui完整的杂质分离方法开发过程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起变得更强!首先来看看需要分离的三个物质的结构式:01 分析目的要求开发一种合适的分析方法,使上述3种化合物在浓度1.0mg/mL的情况下分离度大于1.50。开始方法开发之前,di一件该做的事是什么呢?当然是去了解这几个物质的性质,尽可能的得到有关这些物质的信息,这样可以为后面工作节省zui多的时间。而对这三个物质得到的信息大致如下:三种物质极性比较强,水溶性比较好,在常规C18色谱柱保留太弱,基本上与溶剂峰重叠。结构式上主要是官能团的差异,分别为-NH2,-Br,-COOH,差异性很大。综合考虑,有两种方案:一是加离子对试剂,用反相C18色谱柱增强保留,进行分离;二是使用离子交换色谱柱进行分离。首先由于个人的习惯,离子交换色谱被我直接排除(离子色谱平衡比较慢,而且离子交换色谱柱非常容易出现重现性问题)。所以本实验采用C18添加离子对试剂的方法。考虑的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离子对试剂,且流动相pH需要大范围调整(可能用到碱性流动相),所以色谱柱选择月旭Xtimate ® C18(4.6×250mm,5μm)色谱柱,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20nm。02 流动相优化及测试结果图谱2.1 初步尝试流动相:0.05mol/L庚烷磺酸钠+0.05mol/L磷酸二氢钾,PH=4.60。结果:化合物3保留时间2.6min,化合物1不出峰。估计是化合物1保留太强未洗脱下来。接下来,调整pH并增加有机相的比例,来加大洗脱能力。2.2流动相:缓冲液(1.00g辛烷磺酸钠,10mM磷酸二氢钾至500mL水中,用磷酸调pH=2.30):甲醇=60:40。混合对照图谱如下:实验中将庚烷磺酸钠改为辛烷磺酸钠,增加有机相(甲醇)比例,结果三个物质分离良好,但是化合物1(19.9分钟)峰型太差,下一步优化化合物1的峰型。2.3 流动相:缓冲液(1.00g辛烷磺酸钠,10mM磷酸二氢钾至500mL水中,用磷酸调pH=2.30):乙腈=80:20。化合物1图谱:基于上一次实验,将有机相甲醇变为乙腈,通过改变选择性看是否峰型会有改善。结果发现并没有任何改善,而且发现这个方法中有机相只提供洗脱能力,不提供选择性改变作用。2.4 流动相:缓冲液(缓冲液:1.00g十二烷基磺酸钠,50mM氯化铵至500mL水,用磷酸调pH=1.80):甲醇=60:40。混合对照图谱:当时换成这个流动相的主要思路是,加十二烷基磺酸钠使保留更强,加氯化铵提高离子浓度,调pH至1.80强酸性使化合物1中-NH2官能团作用更弱,达到优化峰型的目的,但是效果很差。回头总结发现我们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三种物质的不同官能团上,导致越走越偏离分离的轨迹,这里,三个物质共同含有的官能团可能也是影响分离的主要因素,换了个角度后,豁然开朗了。推翻了之前的方案,将离子对试剂换为四丁基氢氧化铵,从头开始。2.5 流动相:缓冲液(4mL 10%四丁基氢氧化铵水溶液,1.36g磷酸二氢钾至500mL水中,用三乙胺调pH=9.30):乙腈=80:20。混合对照图谱:流动相中添加三乙胺和并将pH调成9.3目的是抑制化合物1的拖尾,但是结果发现三种物质没有分开。继续优化条件将pH值降低。2.6 流动相:缓冲液(4mL 10%四丁基氢氧化铵水溶液,1.36g磷酸二氢钾至500mL水中,用三乙胺调pH=7.00):乙腈=80:20。混合对照图谱:看到这结果是不是项目就OK了。但是既然是方法开发,方法重现性实验实验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用一根新色谱柱重现该色谱条件。结果问题就来了.....化合物1图谱:化合物1峰型一直分叉,zui终发现应该是色谱柱使用多种离子对试剂,造成色谱柱改性,新色谱柱不能重现结果。好吧,再开始。然后又是继续摸索。不得不说有时候运气也是成功的一部分,在一次流动相配置过程中,看到四丁基氢氧化铵试剂旁边还有一瓶四丁基溴化铵,突然我就冒出想法,用四丁基溴化铵试试,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说做就做。2.7 流动相:缓冲液(1.00g四丁基溴化铵,1.36g磷酸二氢钾,1.0mL三乙胺至500mL高纯水。用磷酸调节pH=7.10):乙腈=80:20。混合对照图谱:03 结果
  • “植物源性食品分析检测技术新进展” ——主题约稿函
    植物源性食品是指以植物的种子、果实或组织部分为原料,直接或加工以后为人类提供能量或物质来源的食品。其主要包含谷物、薯类、豆类及其制品、水果蔬菜制品、茶叶等。近年来,随着消费理念的升级、素食文化的兴起、对环境保护与动物福祉责任感的增强等,让植物源性食品自带光环,成为食品领域讨论的焦点。不过,植物源性食品的生长的生态环境、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带来的安全问题也引发大众讨论。为了进一步促进植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交流与合作,仪器信息网特别发起“植物源性食品分析检测技术新进展”主题约稿,欢迎各位行业协会/学会、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老师,以及领域内仪器厂商们积极投稿。一、专家约稿主题聚焦植物源性食品分析检测技术新进展,可选择谷物、茶叶、水果、植物奶、坚果等植物源性食品中的某一种具体食品展开讨论:(1)目前有哪些常用的植物源食品分析检测技术或方法?请列举并简要介绍。(2)您认为有哪些新兴的技术或方法可以应用到植物源食品分析检测中?(3)您认为目前植物源食品分析检测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又有哪些机遇?(4)您对未来植物源食品分析技术发展有哪些预测或建议?(5)政策法规、标准解读:如,对于目前某一重要的植物源食品的质量标准或分析检测方法标准解读;(6)或其它相关主题。二、厂商约稿提纲(1)贵司在植物源性食品分析检测领域主推的仪器产品是什么?请您谈谈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2)在植物源食品分析检测中,您公司是否有针对特定食品营养成分的定制解决方案?(3)目前植物源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的主要技术有哪些?有哪些新技术新方法会有较大影响?(4)当前植物源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分析的难点是什么?哪些检测项目是值得特别关注?(5)您如何看待当前植物源食品检测市场及前景?未来看好哪些细分领域? 备注:• 您可以根据上述某一个问题或多个问题进行稿件撰写,也可以由此展开相关话题。• 稿件字符数不少于1000字,如有图片,图片像素应不低于300DPI;• 稿件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投稿须为Word文档,本网编辑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请注明。• 稿件内容会择时在仪器信息网资讯栏目发布显示(单独成文或/整合综述文章),同时在专题中推送宣传。• 回稿时间:2023年9月30日• 投稿邮箱:caixf@instrument.com.cn
  • 谱尼测试集团:绿色转型浪潮中的检测先锋
    在全球经济逐步迈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于8月11日正式发布,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  在国家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谱尼测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谱尼测试;股票代码:300887)作为国内第三方检测服务的领军企业,站在了这场绿色革命的前沿,将以其专业、高效的服务,为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将充分受益于绿色转型浪潮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行业政策支持,绿色转型的强劲东风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为绿色转型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  国家对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将直接带动环保检测、节能检测等绿色检测服务的需求迅猛增长,谱尼测试集团凭借其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能力,无疑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的普及,相关的检测服务需求也将随之增加,谱尼测试集团在新能源检测领域具有先发优势,有望抢占市场先机,为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国家鼓励建设低碳(近零碳)车站、机场、码头等基础设施,这为绿色建筑检测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谱尼测试集团在绿色建筑检测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有望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大的发展。  绿色转型的强劲东风吹来,行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多重市场空间的重叠加持,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和充满想象的发展空间,谱尼测试集团凭借遥遥领先的行业地位率先站上行业发展的风口,率先受益,而随着绿色转型的不断深入,谱尼测试集团必将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在绿色检测服务领域赢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技术领先,服务全面,第三方检测行业的领头羊  谱尼测试集团技术实力雄厚,拥有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能够提供从医疗器械到食品安全、从环境监测到新能源检测的全面且专业的服务。谱尼测试集团能够依据不同的行业特点,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种一站式、定制化的服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降低了客户成本,增强了客户的市场竞争力。  谱尼测试集团还拥有全面的服务体系,服务网络遍布全国,能够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检测服务。集团在多个细分领域拥有专业实验室,能够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个性化检测需求。  更值一提的是,谱尼测试集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拥有一支由行业专家和资深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同时,面对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客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谱尼测试集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紧跟国际检测技术发展潮流,不断优化和升级检测技术。数据显示,2023年谱尼测试集团的研发投入金额高达1.89亿元,高额且高效的研发投入,为集团的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谱尼测试集团不仅是绿色检测服务的提供者,更是绿色发展的积极践行者。集团在自身运营中积极推行节能减排措施,通过绿色办公、节能减排等行动,降低自身运营对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谱尼测试集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帮助解决社会环境问题,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时不我待。谱尼测试集团深知,绿色转型不仅是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谱尼测试集团作为国内第三方检测的领军企业,正乘着国家绿色转型的东风,将紧跟国家绿色转型的步伐,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全面服务为支撑,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行动,为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
  •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结果准确率超98%
    随着基因科技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基因技术可以用于遗传疾病的检测,对预防出生缺陷有重要意义。昨日,记者从云南省科技厅获悉,落户昆明高新区的世界最大基因研发机构&mdash 华大基因于昨日正式启动&ldquo 千万家庭远离遗传出生缺陷&rdquo 计划。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约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目前,华大基因在云南开展三七基因测序、基因检测预防疾病、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项目。华大基因旗下的华大医学产前业务负责人赵立见表示,目前无创基因检测技术可进行6种单基因疾病(地中海贫血、先天性耳聋、枫糖尿病、肾上腺皮质增生、鱼鳞病、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通过单个基因位点检测结果准确率高达98%以上。
  • “快递包装检测技术与新标准解读”主题约稿函
    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经实现从“年均百亿”到“月均百亿”的大跨越,妥善处理好快递包装,推动其“标准化、循环化、减量化、无害化”转型,对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公众健康具有重大意义。为严格规范快递包装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国家于2024年6月1日正式实施了GB 43352—2023《快递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标准,并强制执行。该标准针对纸类、塑料类、纺织纤维类及复合材料类快递包装,明确提出了铅、汞、镉、铬等重金属的总体及单独限量要求,并规定了溶剂残留、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等特定物质的限量标准。这一标准的实施,将对快递包装产业链相关企业产生重大影响。鉴于此,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快递包装检测技术与新标准解读”主题征稿活动,诚挚邀请行业专家及仪器厂商积极投稿,共同探讨快递包装检测技术在新标准下的应用与发展。1、约稿主题:快递包装检测技术与新标准解读(问题请查看附件)2、稿件字符数不少于1000字,如有图片,图片像素应不低于300DPI;3、稿件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4、投稿须为Word文档,本网编辑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请注明。5、如是仪器厂商投稿,供稿人建议是贵公司相关产品或应用负责人,请提供姓名、职务、照片等信息。6、稿件内容会择时在仪器信息网资讯栏目发布显示(单独成文/整合综述文章),同时在专题/话题中推送宣传。回稿时间:2024年8月30日前投稿邮箱:lirui @instrument.com.cn 附问题:您可以根据下述某一个问题或多个问题进行稿件撰写,也可以由此展开相关话题。问题1:您认为当前科学仪器在快递包装检测行业的应用现状如何?GB 43352—2023《快递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的实施会产生哪些变化?问题2:快递包装残留的有害化学物质种类繁多,GB 43352重点关注哪些有毒有害成分?为什么?问题3:GB 43352涉及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原子吸收、ICP-MS等仪器的检测,对这些科学仪器提出了哪些新要求?贵公司对产品做了哪些改进或创新?问题4:为应对快递包装行业用户的需求,贵公司是否有满足该标准要求的仪器设备?(可举例详述)贵公司的解决方案有哪些独特的地方?问题5:您认为,GB 43352的实施为科学仪器市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问题6:您认为,未来快递包装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在这些趋势中,科学仪器厂商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 检验检测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正在申报!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征集 “检验检测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检验检测促进产业升级创新联合体:检验检测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总结交流检验检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方法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现决定开展“检验检测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集范围案例征集涵盖检验检测助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各主要领域。检验检测机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海关技术中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所)、纤维检验局(院、所、中心)、第三方检验检测公司(国营、民营或外资)、各科研院所及高校实验室等。二、征集内容案例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具体方向由申报单位自行确定):(一)检验检测在服务复工复产,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检验检测在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促进重点产业提质增效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检验检测在服务小微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四)检验检测在服务公共安全、满足民生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五)检验检测在服务外交外贸、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方面的积极作用。(六)检验检测在服务市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征集要求(一)注重差别化。应当选取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检验检测促进相关行业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的示范性强、影响力大、特色鲜明的案例。(二)突出实效性。报送经济推动作用的案例以数据、成效为主;报送服务社会发展的案例以具体事例为主;报送检验检测领域技术创新案例以成果为主。(三)围绕典型性。案例具有示范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检验检测行业的影响力、公信力、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具备推广复制实操性。(四)确保真实性。各单位报送的案例,严禁抄袭、造假。如因此发生法律纠纷,由报送单位自行承担。四、征集和评选安排(一)征集时间征集截止时间为2022年8月10日。(二)征集方式请将优秀案例电子材料报送至rkjcszhc@samr. gov. cn。 邮件主题标注“××(各省、区、市,兵团)检验检测优秀案例申报”或“××(机构名称)检验检测优秀案例申报”。纸质材料寄送至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以及检验检测促进产业升级创新联合体高度重视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切实做好筛选审核和推荐工作。各省份报送案例不少于3个,国家质检中心较多的省(区、市)可适当增加优秀案例数量。(三)专家审核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四)政策支持对优秀案例将向社会公布,发挥典型带头示范作用,并积极向各级政府、行业主管单位推介先进经验做法。五、联系方式联系人:孙小萌 010-82261357 15801606658 曹 健 010-82262721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6号院邮 编:100011附件:检验检测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模板)(此件公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2022年7月1日附件检验检测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模板)一、案例内容简介(不超过500字)案例标题、总体情况介绍等。二、案例创新点(不超过1500字)总结案例创新亮点和案例经验的推广复制价值。每条经验单列一项,突出创新性经验做法、主要工作亮点和特色等(包括理念创新、组织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三、工作成效(不超过1000字)着重突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可持续性,注重数据分析和相关方的评价反馈,充分体现实实在在的成效。四、案例附录
  • “高光谱:水质监测的‘科技助手’”— 仪器信息网主题约稿函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和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投入也在不断加大。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眼睛和耳朵,我们生活的环境好不好、污染治理效果大不大,都离不开准确的监测数据作为支撑。在水污染的防治工作中,水环境监测技术是重中之重。随着我国水质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细化,对水质监测仪器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而高光谱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光谱成像技术,具有光谱覆盖范围广、分辨率高和波段多、图谱合一等优点,在水质监测领域中充分展现了其自身的技术优势。通过高光谱成像技术,我们可以更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分析水体中的污染物,为水污染的防控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仪器信息网已推出“高光谱:水质监测的‘科技助手’”专题,以展示最新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增强仪器用户与仪器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期,仪器信息网特别发起“高光谱:水质监测的‘科技助手’”主题约稿,欢迎领域内广大仪器厂商积极投稿。一、约稿提纲1、您如何看待高光谱在水质监测领域的应用现状?相关标准建设情况如何?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给水质监测领域带来哪些影响或者变化?2、请回顾贵公司高光谱技术的发展历程,当前贵公司主推的高光谱产品有哪些?相比同类产品有哪些独特的优势?3、针对不同的水质问题(如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等),贵公司的高光谱技术如何发挥其作用?能否具体说明其如何帮助提升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请举1-2个案例说明4、高光谱在实际水质监测的应用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当前,技术和应用层面还存在那些难题?5、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如何将高光谱数据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更精确的水质监测?目前贵公司有哪些高光谱产品已经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6、未来,高光谱技术在水质监测领域的发展趋势如何?贵公司将如何应对市场需求,推动高光谱技术在水质监测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该方面有什么样的布局?二、回稿要求◆您可以根据上述问题进行稿件撰写,也可以由此展开相关话题。◆稿件字符数不少于800字,如有图片,图片像素应不低于300DPI。◆稿件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投稿须为Word文档,本网编辑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请注明。◆回稿截止时间:2024年8月31日◆投稿邮箱:wangyh @instrument.com.cn 三、展示规则1、编辑会将企业回稿单独整理成文,通过仪器信息网全网渠道进行推送。2、最终稿件将收录至专题中,并在仪器信息网咨询中心显示推送。
  • 仪器信息网“标准引领氢气质量检测”主题约稿函
    征 稿 函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双碳背景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在交通、发电、供热等领域的应用能促进深度脱碳,提升城市能源韧性。2023年氢能市场规模已达3535亿元且持续增长。目前,氢能应用的主要途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氢气作为核心燃料,其纯度和杂质控制水平直接影响氢燃料电池的放电性能和寿命。近期5项氢能相关的国家检测标准公布,并将于2024年11月1日实施。其中包括4项检测标准和1项采样标准,详细规定了含硫化合物、甲醛、卤化物、甲酸、氦、氩、氮、烃类、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分的测定方法,为氢气质量的精确分析与标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标准引领氢气质量检测”主题征稿活动,诚挚邀请仪器厂商及行业专家积极投稿,共同探讨气相色谱及离子色谱等技术在氢气质量检测标准下的应用与发展。1、约稿主题:标准引领氢气质量检测(问题请查看附件)2、稿件字符数不少于1000字,如有图片,图片像素应不低于300DPI;3、稿件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4、投稿须为Word文档,本网编辑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请注明。5、如是仪器厂商投稿,供稿人建议是贵公司相关产品或应用负责人,请提供姓名、职务、照片等信息。6、稿件内容会择时在仪器信息网资讯栏目发布显示(单独成文/整合综述文章),同时在专题/话题中推送宣传。回稿时间:2024年10月30日前投稿邮箱:lirui @instrument.com.cn 附问题:您可以根据下述某一个问题或多个问题进行稿件撰写,也可以由此展开相关话题。1.请问贵公司是否有满足氢气检测标准的分析/采样仪器?在仪器硬件、软件以及耗材等方面,做了哪些改进,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2.贵公司是否参与到氢气标准的起草工作中?主要承担了哪些任务?3.随着新标准的发布,贵公司是否已经推出或计划推出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的定制化解决方案?4.能否分享一些贵公司仪器在氢能领域(特别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检测)的成功应用案例?这些案例如何体现了产品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价值?5.随着氢能行业的快速发展,贵公司如何看待气相色谱/离子色谱仪在氢能全产业链(如氢气生产、储运、加注等)中的潜在市场机遇?有什么具体的战略?6.贵公司是否已与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氢能质量检测标准的实施和技术的创新?
  • “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仪器检测如何护航食用油安全?”主题约稿函
    近期,“罐车混用”事件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油罐车在未经彻底清洗的情况下,从运输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转而装运食用油,导致食用油可能遭受化工残留物的污染。有专家表示,长期摄入含有这些化工残留的食用油,可能导致人体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但消费者很难分辨出来。早在2017年,便有公开报道称在对国内市场上包括海天、老干妈等多10款畅销的油辣椒产品测评过程中,均发现不同程度的成分问题,包括矿物油超标、含有谷氨酸钠、含有多环芳烃化合物、增塑剂及增味剂等。食品用油中检测出矿物油超标成分,上述检测结果也被质疑为是否出现过食用油与燃油接触的情况。鉴于此,仪器信息网特此发起“油罐车混装事件:仪器检测如何护航食用油安全?”主题征稿活动。我们诚挚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技术精英以及仪器厂商积极参与,共同探索并分享。1、约稿主题: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仪器检测如何护航食用油安全?2、稿件字符数不少于800字,如有图片,图片像素应不低于300DPI;3、稿件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4、投稿须为Word文档,本网编辑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请注明。5、如是仪器厂商投稿,供稿人建议是贵公司相关产品或应用负责人,请提供姓名、职务、照片等信息。6、稿件内容会择时在仪器信息网资讯栏目发布显示(单独成文/整合综述文章),同时在专题/话题中推送宣传。回稿时间:2024年7月31日前投稿邮箱:caixf@instrument.com.cn 附问题:您可以根据下述某一个问题或多个问题进行稿件撰写,也可以由此展开相关话题。1、 请介绍贵单位有哪些仪器成果或解决方案应用于食用油安全检测?(矿物油检测、多环芳烃化合物检测、污染物检测......)2、 请分享1-2个仪器检测技术在食用油安全检测中的最新应用与进展。3、 您认为哪些检测技术可能会进入食用油检测标准中?我们期待您的真知灼见,共同为守护民众“舌尖上的安全”贡献力量。
  • “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GB 5009系列”主题约稿函
    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首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出台,婴配粉“史上最严”新国标正式实施、同时还发布了85项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就在今年3月,又公布了47项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这些举措都旨在强化国家食品安全保障。其中,“食品5009”标准作为中国的一套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标准涵盖了多种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包括食品中各种成分的测定方法,以及食品接触材料的环保测试等。5009系列标准与其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互配套使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值得一提的是,仅今年实施的5009系列标准就已超过30项。在这样的背景下,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GB 5009系列”主题约稿,诚邀各位专家和仪器厂商踊跃投稿,共同探讨和分享食品及农产品行业分析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与应用。投稿文章将在专题展示并在仪器信息网相关渠道推广,投稿邮箱:caixf@instrument.com.cn,关于征稿内容要求也可邮件咨询或电话联系:13001246355(同微信)。1、 约稿主题: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GB 5009系列2、 稿件字符数不少于1000字,如有图片,图片像素应不低于300DPI;3、 稿件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4、 投稿须为Word文档,本网编辑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请注明。5、 供稿人建议是贵公司相关产品负责人,请提供姓名、职务、照片等信息。6、 稿件内容会择时在仪器信息网资讯栏目发布显示(单独成文/整合综述文章),同时在专题中推送宣传。7、 回稿时间2024年7月15日前投稿邮箱:caixf @instrument.com.cn 仪器信息网编辑部附问题:您可以根据下述列表中某一标准解读进行稿件撰写,也可以由此展开相关话题。1、对于下述列表中新标准的深度解读;2、标准新增和修订了哪些方法,您认为这种方法相比之前的方法有什么优势和特点?3、标准新增了的该方法,贵司是否有满足该标准要求的仪器设备,以及解决方案?4、新标准的实施对于食品检测领域会产生哪些影响?您认为这种变化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标准名称GB 5009.8-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 GB 5009.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GB 5009.12-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15-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 5009.16-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锡的测定 GB 5009.123-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铬的测定 GB 5009.36-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氰化物的测定 GB 5009.43-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味精中谷氨酸钠的测定 GB 5009.88-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GB 5009.8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 GB 5009.97-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盐的测定 GB 5009.26-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 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GB 5009.12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乙氧基喹的测定 GB 5009.140-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 GB 5009.154-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 GB 5009.18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测定 GB 5009.210-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泛酸的测定 GB 5009.225-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酒和食用酒精中乙醇浓度的测定 GB 5009.227-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GB 5009.240-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伏马菌素的测定 GB 5009.25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生物素的测定 GB 5009.270-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肌醇的测定 GB 5009.35-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GB 5009. 296-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D的测定 GB 5009. 298-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三氯蔗糖(蔗糖素)的测定 GB 5009. 295-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化学分析方法验证通则 GB 5009. 297-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钼的测定 GB&ensp 5009.294-2023&ensp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ensp 食品中色氨酸的测定GB 5009. 293-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单辛酸甘油酯的测定 GB 5009. 292-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β-阿朴-8‘-胡萝卜素醛的测定 GB 5009. 28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低聚半乳糖 的测定 GB 5009. 291-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测定 GB 5009. 290-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K2 的测定 GB 5009. 288-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胭脂虫红的测定 GB 5009.2-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GB 5009.138-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镍的测定GB 5009.11-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91-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缩水甘油酯的测定GB 5009.299-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乳铁蛋白的测定GB 5009.205-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二噁英及其类似物毒性当量的测定
  • “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GB 31604系列”主题约稿函
    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首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出台,婴配粉“史上最严”新国标正式实施、同时还发布了85项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就在今年3月,又公布了47项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这些举措都旨在强化国家食品安全保障。其中,涉及食品接触材料的标准共有18项。这17项食品接触材料新标准包括5项材质标准(塑料、金属、橡胶、复合材料、油墨)和13项测试方法类标准(GB 31604系列)。这13项新标准是食品接触材料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从原料、添加剂到产品,以及生产过程和检测方法的全方位标准覆盖,提升了整个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此背景下,仪器信息网特别发起“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GB 31604系列”主题约稿,欢迎专家用户,以及领域内仪器厂商们积极投稿。欢迎投稿,投稿文章将在专题展示并在仪器信息网相关渠道推广,投稿邮箱:caixf@instrument.com.cn,关于征稿内容要求也可邮件咨询或电话联系:13001246355(同微信)。1、 约稿主题: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2、 稿件字符数不少于1000字,如有图片,图片像素应不低于300DPI;3、 稿件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4、 投稿须为Word文档,本网编辑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请注明。5、 供稿人建议是贵公司相关产品负责人,请提供姓名、职务、照片等信息。6、 稿件内容会择时在仪器信息网资讯栏目发布显示(单独成文/整合综述文章),同时在专题中推送宣传。7、 回稿时间:2024年7月15日前投稿邮箱:caixf @instrument.com.cn 仪器信息网编辑部附问题:您可以根据下述列表中某一标准解读进行稿件撰写,也可以由此展开相关话题。1、对于上述列表中新标准的深度解读;2、标准新增和修订了哪些方法,您认为这种方法相比之前的方法有什么优势和特点?3、标准新增了的该方法,贵司是否有满足该标准要求的仪器设备,以及解决方案?4、您认为有哪些新兴的技术或方法可以应用到食品检测标准中?5、新标准的实施对于食品检测领域会产生哪些影响?您认为这种变化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标准名称GB 31604.1-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GB 31604.7-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脱色试验 &ensp GB 31604.46-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游离酚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47-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纸、纸板及纸制品中荧光性物质的测定 &ensp GB 31604. 59-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化学分析方法验证通则GB 31604. 58-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9种抗氧化剂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 2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及其酯类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 4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多元素的测定和多元素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 57 - 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二苯甲酮类物质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 56 - 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月桂内酰胺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 54 - 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双酚F和双酚S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 55 - 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60-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 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将设统一检测机构
    前日,市政协“一号提案”专题视察组,先后来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西岗大队指挥中心、三寰乳业有限公司等地,视察“提升食品等健康要素的安全标准”建议落实情况,听取市政府相关部门情况介绍,并召开座谈会积极建言献策。   [一号提案原文]   重点围绕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重点问题,出重拳加以解决。   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能力。加大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投入,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指标、增加检测样本量,力争实现食品监测管理无缝衔接,形成覆盖全市域、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网络。   加快推动绿色交通。切实保障行人步行权,建设慢行交通系统,保证人行道的连续无障碍通行及不被停车占用。   “从农田到餐桌”将统一检测   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及空气质量是当前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市政府近年来每年都投入食品安全专项资金(不含基础设施)1000万元,区市县食品安全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市已建成1个部级、5个县级、50个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点)。2012年,全市监测种植业产品5.5万余个,平均合格率达到99.3%,监测肉、蛋、奶等畜禽产品及农业投入品12万余个,抽检源头水产品2500样次,产品药残合格率98%。   下一步,大连市将开展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及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建立统一的检验检测体系。目前,庄河市已完成资源整合,建立了全国首家具备“从农田到餐桌”全环节检测能力的县级综合性食品检验监测中心,实行了“五统一制度”(统一配置食品检测资源、统一检测项目及标准、统一核拨和监督使用检测经费、统一制定和下达抽检计划、统一利用和发布检测信息)。   拟在森林动物园修建自行车道   本市积极应对道路拥堵现状,围绕民众安全便捷出行,在适宜路段增设潮汐车道。开展拥堵节点治理,推行单行路建设,科学设置交通信号灯,重点向学校周边、居民区和西北部地区倾斜。下一步,将用2年时间投入5000万元,开展“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包括新装改造2256套车载终端设备,试点安装110个公交站点电子站牌等。同时推进智能交通诱导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年底前,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向社会实时发布交通路况的动态信息,引导群众合理选择出行路线。   更新公交车辆713台,新建公交专用道15条、103.4公里。投入8亿元启动资金,加大停车场建设投入。全面整治私自施划或非法占用公共道路资源等违法行为。今后,将通过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科学规划人行步道设置等措施,切实保障行人步行权。同时,结合风景区的建设改造,加大自行车道建设力度,拟在森林动物园区域修建休闲、健身自行车道12.5公里。   在绿色交通建设中,本市将加快建设南部滨海大道东端桥隧工程,规划建设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
  • YSI公司成功召开YSI监测浮标在蓝绿藻赤潮预警体系中的应用技术交流会
    2008年,为更好的预警预测太湖水域蓝绿藻的发展情况,南京、无锡、苏州的相关单位在太湖先后投放了9台YSI监测浮标,其中包括2台国内首次引进的能实时监测不同水层水质情况的YSI垂直剖面水质监测系统。 YSI监测系统上搭载的6600V2水质监测仪是整套系统的心脏部位。 经过YSI工程师夜以继日地安装调试,各系统均已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成为了24小时不间断监测太湖水质变化的水下警察。 为使用户单位进一步了解并掌握YSI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式,并促进交流,YSI公司特别在无锡锦江大酒店举办了一个为期三天的&ldquo YSI监测浮标在蓝绿藻赤潮预警体系中的应用技术交流会&rdquo 。受邀客人分别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与湖北的环境监测站、气象局等单位,共70余人。 2008年11月6日,会议内容为6系列仪器性能与使用的培训。YSI技术服务经理王延新为大家介绍了6系列仪器的各部件及其性能,以及在存储与使用中需要注意的各事项。YSI技术工程师潘与佳现场讲解、操作仪器。 2008年11月7日上午,YSI水质监测系统全球产品经理Rob Ellison 向大家介绍了蓝绿藻的监测技术以及当前世界的技术发展状况,其中包括监测和预警的方法、仪器、平台等多方面的问题。下午,YSI中国区销售总监林元全面介绍了YSI监测浮标近年来在中国沿海水域的成功经验。 2008年11月8日,全体与会人员登上太湖游船实地考察落户太湖水域的YSI浮标,并参观了相关景点。至此,会议圆满结束。 保护水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专业水质监测仪器生产商,YSI公司更是义不容辞的不断进取、研发生产优质仪器,并分享其全球应用经验。
  • 广州将炒货纳入监测计划 涵盖铝、滑石粉等
    昨日,媒体报道了上海媒体曝光炒货工厂违规添加工业滑石粉和明矾等问题。广州市质监局昨日回复称,2012年共对464批炒货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项目涵盖铝、滑石粉和二氧化硫残留量。   目前未发现有人为添加工业级滑石粉、明矾和焦亚硫酸钠等非食用物质的违法行为。但有5家企业6个批次瓜子产品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合格,均为使用不合格瓜子原料导致,已责令企业整改。   广州市质监指出,已经将炒货食品列入2013年广州市食品风险监测计划,检测项目涵盖铝、滑石粉和二氧化硫残留量。另外将开展炒货生产企业原材料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企业原材料管理。
  • 农业部: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超96%
    昨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马爱国在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表示,近三年全国蔬菜、畜禽、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都保持在96%以上。与本世纪初相比上升了30多个百分点,因食用农产品发生的急性中毒事件越来越少。   在土地污染、瘦肉精等事件见诸报端的情况下,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ldquo 舌尖上的安全&rdquo 的第一道屏障。最新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等。国办发布的《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也明确,农产品质量要纳入县乡政府绩效考核。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摆在与数量安全同等重要的高度。   &ldquo 虽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仍然存在,非法添加、滥用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在一些地区、一些时段、一些品种上还比较突出,个别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还时有发生。但是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质量稳定可靠。&rdquo 马爱国表示,农业部正在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意见》,包括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逐步实现上市农产品全链条可追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扩大&ldquo 三园两场&rdquo 建设规模等八项措施,以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 “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GB 4789系列”主题约稿函
    2024年3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4年第1号公告,发布47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6项修改单,对16项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了制修订。包括了采样和检样处理规程标准 12 项、致病菌检验方法标准(沙门氏菌检验、克罗诺杆菌检验、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检验)3 项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1 项。本次公布的新标准,主要参照了相应国际标准进行制订/修订,如采样和检样处理规程系列标准的修订,解决了多年来对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样品处理的疑难问题,修订后的致病菌检验方法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也有了较大改变,引入的新技术和新思路对实验室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了加强对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的理解,提升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能力,确保检验质量和食品安全,仪器信息网特别发起“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GB 4789系列”主题约稿,欢迎专家用户,以及领域内仪器厂商们积极投稿。欢迎投稿,投稿文章将在专题展示并在仪器信息网相关渠道推广,投稿邮箱:caixf@instrument.com.cn,关于征稿内容要求也可邮件咨询或电话联系:13001246355(同微信)。1、 约稿主题: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2、 稿件字符数不少于1000字,如有图片,图片像素应不低于300DPI;3、 稿件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4、 投稿须为Word文档,本网编辑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请注明。5、 供稿人建议是贵公司相关产品负责人,请提供姓名、职务、照片等信息。6、 稿件内容会择时在仪器信息网资讯栏目发布显示(单独成文/整合综述文章),同时在专题中推送宣传。7、 回稿时间:2024年7月15日前投稿邮箱:caixf @instrument.com.cn 仪器信息网编辑部附问题:您可以根据下述列表中某一标准解读进行稿件撰写,也可以由此展开相关话题。1、对于下述列表中新标准的深度解读;2、我国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标准修订最新进展;3、标准新增和修订了哪些方法,您认为这种方法相比之前的方法有什么优势和特点?4、标准新增了的该方法,贵司是否有满足该标准要求的仪器设备,以及解决方案?5、新标准的实施对于食品检测领域会产生哪些影响?您认为这种变化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标准名称GB 4789.4-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7-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肉与肉制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18-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与乳制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19-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蛋与蛋制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40-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克罗诺杆菌检验GB 4789.25-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酒类、饮料、冷冻饮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20-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水产品及其制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22-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调味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23-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豆制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24-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糖果、巧克力和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其制品、可可制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33-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粮食制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46-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生鲜果蔬及其制品、食用菌制品、坚果与籽类食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47-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食用油脂制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48-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蜂产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49-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检验GB 4789.28-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
  • 169项新标准关乎仪器检测 绿色制造C位出道或带来环境监测市场热潮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截至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今年共印发三批共计1322项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涉及化工、石化、建材、电子、钢铁、机械、船舶、汽车、轻工、纺织、包装、通信等多个行业。其中,绿色制造标准项目成为今年三批行业标准中反复出现的标准项目。绿色制造标准中的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包含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影响和人体健康危害3类影响类型,其中生态环境影响和人体健康危害两项指标评估与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list/main/05.shtml" target=" _self" 环境监测仪器 /a 紧密相关。 /p p   工信部第一批公布的行业标准共安排项目计划661项。其中制定521项,修订140项 重点专项标准316项、基础公益类标准97项、一般标准248项 产品类标准479项,工程建设标准2项,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164项,安全生产标准7项,标准样品9项。行业标准外文版项目计划39项,其中翻译现有行业标准的31项、与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同步研制外文版的8项。第二批共安排项目计划347项。其中制定241项,修订106项 重点专项标准85项、基础公益类标准37项、一般标准225项 产品类标准286项,工程建设标准28项,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22项,安全生产标准11项。第三批共安排项目计划526项。其中制定394项、修订132项 重点专项标准279项、基础公益类标准48项、一般标准199项 产品类标准456项、工程建设标准6项、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64项。三批标准中包含共计169项绿色制造标准,占全部标准比例的12.7%。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p p   绿色制造也称为环境意识制造、面向环境的制造等,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绿色制造技术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它使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节约资源和能源,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d332289f-beee-49fd-b0c4-52621ed596f5.jpg" title=" 环境监测.jpg" alt=" 环境监测.jpg" width=" 600" height=" 39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一般,产品相关污染物种类繁多,气体检测中可能含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非甲烷总烃、硫化氢、氨、臭气浓度、一氧化碳等 水体检测中可能含pH值、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氨氮、石油类、总磷等。针对对应的检测项目,分别可使用气体检测仪和水质分析仪可对相应项目进行检测。例如,气体检测仪中的空气检测仪可对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进行检测 水质分析仪中的氨氮测定仪可对水体中的氨氮等进行监测。对于重金属检测,还有原子荧光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测试方法。绿色制造产品标准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评估相较一般产品更为细化和严格。 /p p   当前,世界上掀起一股“绿色浪潮”,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并列入世界议事日程,制造业将改变传统制造模式,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发展相关的绿色材料、绿色能源和绿色设计数据库、知识库等基础技术,生产出保护环境、提高资源效率的绿色产品,如绿色汽车、绿色冰箱等,并用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行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那些不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和不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将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使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势在必行。 /p p   国外不少国家的政府部门已推出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绿色计划”。1991年日本推出了“绿色行业计划”,加拿大政府已开始实施环境保护“绿色计划”。美国、英国、德国也推出类似计划。在一些发达国家,除政府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外,广大消费者已热衷于购买环境无害产品的绿色消费的新动向,促进了绿色制造的发展。产品的绿色标志制度相继建立,凡产品标有“绿色标志”图形的,表明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并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这为企业打开销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条件。如德国水溶油漆自1981年开始被授于环境标志(绿色标志)以来,其贸易额已增加20%。德国已有60种类型3500个产品授予环境标志,法国、瑞士、芬兰和澳大利亚等国于1991年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日本于1992年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在1992年开始实施环境标志。已有20多个国家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从而促进了这些国家“绿色产品”的发展,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多的地位和份额。 /p p   国际经济专家分析认为,“绿色产品”比例大约为5-10%,再过10年,所有产品都将进入绿色设计家族,可回收、易拆卸,部件或整机可翻新和循环利用。也就是说,在未来10年内绿色产品有可能成为世界商品市场的主导产品。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12/attachment/7dcc85b4-381e-44a6-8587-234121ac55d6.docx" title="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9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docx"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9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docx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12/attachment/e5ff65cd-ad7c-447d-aa36-276ce68fced1.doc" title="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9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doc"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9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doc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12/attachment/8bcda0fa-3163-444b-8d67-590911ae831d.doc" title="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9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doc"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9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doc /a /p p br/ /p
  •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关键路径
    聚焦绿色低碳前沿发展趋势,运用数字技术与互联网资源优势,实现深圳“宜居城市、枢纽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任务,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深圳需围绕打造数字化、绿色化“双化”标杆、强化统筹管理、增强需求牵引、完善金融体系等四方面强化“数字引领”推进“绿色发展”。“双碳”目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数字化、绿色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2022年11月,中央网信办等5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确定深圳市等10个地区首批开展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双化协同)综合试点。近年来,围绕“双碳”目标的落实与推进,深圳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数据显示,深圳在经济总量高居全球城市前列的同时,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均处于我国各大城市最低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5。聚焦绿色低碳前沿发展趋势,运用数字技术与互联网资源优势,实现深圳“宜居城市、枢纽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任务,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深圳需围绕打造“双化”标杆、强化统筹管理、增强需求牵引、完善金融体系等四方面强化“数字引领”推进“绿色发展”。打造“双化”标杆:聚焦重点领域,服务重点片区,发展核心技术一是推动“蓝”“绿”融合发展。国内外科技企业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实践效果显著,可以将海洋作为自然冷源,在海底布放高能耗数据中心,充分发挥海底数据中心省电、省水、省地、高安全、快速部署等优势,推动海洋工程与数据中心新基建融合发展。同时,打造绿色、智慧、高效的国际航运枢纽,推动盐田港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水水中转”“港铁联运”。针对海洋能源产业,打造深汕合作区海上风电基地,加强对潮汐能、可燃冰、深海矿业、深海油气等海洋新能源的跟踪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二是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载体。以前海为突破口,立足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集聚区、大空港海洋新城等四大片区功能定位,推动数字化绿色化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在前海集聚,强化深港合作,创建“中国蓝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深圳国际低碳城”低碳产业聚集效应,汇聚绿色创新企业和技术交流平台。同时,大力开展气候友好型社区建设、零碳公园和近零碳示范社区等项目试点,以社区为单位对碳源分布、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总量控制,形成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全社会碳清单,打造绿色名片。三是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数据显示,全国各大城市中,深圳在数字技术密度上排名第一,但是在绿色技术密度上排名第七。可在前沿技术研发上,支持企业持续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基础性研究,加大颠覆性生产工艺与替代产品创新力度。通过培育、打造氢能应用场景,布局氢车运输、加氢站、光伏制氢等基础设施,实现从港口原料到生产制造的“零碳物流”。加快新一代核能技术、新型高效硅基光伏电池等超高效光伏/光热技术、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场、潮汐能等关键技术突破。强化统筹管理:加强部门协同,构建信息制度,健全碳普惠体系一是加强“双化”部门协同,发挥政策联动效应。设立市级“双化”协同机构,整合现有政策,打造“一站式”政策目录,统筹具体协同政策的制定、资源协调、资金部署和应用推广等,提升政策执行水平,以点带面打好“双化”协同发展的政策组合拳。同时,针对协同中具体涉及的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协同试点示范部署等,明确各部门权责分配,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政策协同,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联合区司法局、第三方监督评估工作组,对生态环境合规整改工作落地成效进行考察验收。二是加快构建现代信息披露制度。利用深港通机制,以香港联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为基础,制定两地互认的ESG指标,探索建立统一发布绿色项目清单、认证目录和交易信息的“双化”共享信息系统,引导企业定期披露绿色项目信息,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同时,建立市级数字化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企业、地方政府和部委平台互联互通,提高数据统计核算的效率、准确度、可信度和可追溯性,实现“能源+双碳”数据汇集。三是进一步健全碳普惠体系。充分发挥深圳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优势,围绕智慧交通、在线医疗、电子商务等低碳生活场景,推进碳普惠平台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打造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创意应用小程序,丰富碳积分换取绿色消费优惠的模式,引领全民低碳生活的社会新风尚。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 要进一步整合低碳要素,科学设计制度标准和减排量核算方法,建立健全评估评价体系。要更加注重便捷高效,建立个人低碳生活平台,广泛对接各类碳普惠项目和应用场景,让市民群众及时感知降碳行为的成效。同时拓展碳普惠消纳体系,推动各类主体消纳碳普惠减排量,开展大型活动碳中和行动,完善碳普惠支撑体系。增强需求牵引:加强政府采购支持,发挥企业力量,培育市场需求一是加快推进“工业上楼”,引导建筑业“双化”发展。目前,宝安区新建民用建筑已100%落实绿色建筑标准,建议在全市范围内督促新建建筑严格执行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条例规定以及标准规范,对具备“双化”协同特征的设计方案、工艺、材料和技术设备等在评分标准的权重和评分细则的分值上给予侧重,鼓励在各类政府工程、PPP模式中采购绿色制造原料和产品,实现量质齐升。同时,在项目报建和施工过程中,加强绿色建筑全过程监管,引导鼓励既有建筑安装能耗分项计量装置并将能耗数据实时传输至市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提升建筑能耗监测能力。二是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深圳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2.1万家,是“双化”协同发展的主力军。建议依托国企技术、人才与资金优势,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开展集成应用创新,建设“5G+数字工厂”,大力推广一批关键共性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借助绿色制造推动向高附加值产品升级。支持上下游企业基于平台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销售和协同配送,高水平打造“双化”协同供应链体系,推动深圳制造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行业数字化转型样板。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全球绿色金融市场,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一是建设面向全球的绿色金融市场。加快绿色基金、债券、股权融资、基础设施REITs等金融市场建设,对接深交所和上交所南方中心等资本交易平台,积极发展蓝碳交易、探索绿色资产跨境转让,支持绿色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发行债务融资,引导各类资本加大对企业的股权投资。二是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基金、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研究绿色金融相关评估定价方法,发展碳资源领域绿色金融及其衍生品,开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挖掘提炼绿色金融产品案例。
  • 工程院院士增选100多名候选人超半数被投诉
    10月底和11月初,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最后投票工作相继结束,目前暂未公布投票结果。   对于中科院而言,这不是一次平静的增选。11月14日,媒体报道复旦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王正敏遭弟子举报,举报内容包括论文数目造假、专著抄袭,以及包装院士等 半个月前,中科院今年的院士候选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牧,指控另一名中科院数理学部院士候选人&mdash &mdash 同校教授闻海虎涉嫌学术造假。   更让社会震动的是,两个月前的9月10日,在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第三法庭上,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亲口讲述了自己索贿2300万元用于&ldquo 运作&rdquo 中科院院士的情况,并且说只差一票就能成功。公众这才惊讶地获知,这个未出事前就已丑闻缠身的官员,竟然离这一最高学术称号这么近。   社会浮躁,学术界也不再纯净。两年一次的院士增选期间,更是投诉信满天飞。   今年,中国工程院初步候选人有500多人,第一轮过后,只剩下100多人,这100多人中,有超过半数被投诉。在中国工程院办公室,80岁的院士沈国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对于举报的调查与处理,也成为两院领导颇为头痛的事情:工作很繁琐,院士们也不大情愿去,有时候调查也形不成结论性意见,大家都不满意。   张曙光选院士时,虽有多人多轮举报,却没能撼动他的参选资格。真相大白后,扭曲的调查机制受到社会普遍质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实行院士退出制度。种种情况表明,这一制度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先改革调查处理机制。   回溯两院历史,对院士的处理屈指可数。   10多年前,中国科学院曾宣布将两名院士除名。后经媒体证实,这两名院士一位是中国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方励之,另一位是华东理工大学原校长陈敏恒。其中,方励之被除名有政治方面的原因。陈敏恒被除名,既有科学道德方面的问题,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   2000年,中国科学院公布这一消息时,距两人被处理已有好多年了。   在沈国舫的记忆中,成立于1994年的中国工程院,迄今没有院士被除名过。沈国舫2006年卸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主任职务,在他的任期内,推动处理了两例学术事件。   2006年,中国科技大学火灾国家重点实验室4名教师因一篇共同署名的论文被指抄袭。该论文的第四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由此也引发了社会对范院士在&ldquo 论文事件&rdquo 中所应承担责任的争议。   当年11月,中国工程院收到有关范维澄院士等人的论文存在科学道德问题的材料。随后,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多次联系范维澄,范维澄所在的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则组织有关院士对&ldquo 论文事件&rdquo 进行了调查了解,并提出了处理建议。   2007年2月28日,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召开专门会议,对&ldquo 论文事件&rdquo 的性质进行了认定,并提出了处理建议。其后,报经主席团会议审定,决定通报全体院士。   处理结果是,中国工程院认定范维澄院士在学术道德和学风方面疏于自律,对&ldquo 论文事件&rdquo 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ldquo 为此,主席团决定对范维澄院士在全院通报批评&rdquo 。   &ldquo 在处理他的问题上,阻力不大,他本人有点儿意见。&rdquo 沈国舫说,这起学术事件,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ldquo 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要认错&rdquo 。
  • 港科大研发出早期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新技术,准确率超 96%
    2 月 19 日消息,香港科技大学 19 日宣布,由该校领导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最近成功开发了一项前沿的血液测试,可早期检测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准确率分别超过 96% 和 87%。据港科大研究人员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有害的淀粉样蛋白斑块在大脑中积聚,导致脑细胞功能障碍。淀粉样蛋白水平的测量只能通过昂贵的脑部影像或入侵性的采集方式来实现。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观察症状,但临床症状在发病 10 年至 20 年后才出现,此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患者难以获得有效治疗。港科大团队最近研发了一项血液测试,能以高准确度及早检测出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团队证实了该项血液检测在区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和认知正常人群方面的准确度高,并可检测到大脑淀粉样蛋白病理。此外,港科大开发的血液测试可同时检测 21 种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血液蛋白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变化,从而更准确检测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并密切监测病情发展。带领这项研究的港科大校长、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主任叶玉如表示,港科大团队开发的阿尔茨海默病血液检测简单、高效且入侵性低,可用于筛选合适的患者进入临床试验和药物治疗,并用于密切监测病情进展和药物反应。该研究由港科大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合作。有关研究结果近日刊载于国际权威科学期刊《阿尔茨海默病与认知障碍症: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期刊》。
  • 原子钟或可用于监测火山和预测喷发
    黄石国家公园有着相当壮美的景色,但在陶醉之余,你肯定也被告知它其实正处于一座超级火山的头上。如果它再次爆发,显然会对当地甚至全球造成深远的影响。   好消息是,瑞士苏黎世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似乎找到了可用原子钟来检测火山活动的方法。   作为人类有史以来制作的精度最高的钟表,其原子钟通过铯原子的震动(而不是钟摆)来作为基准,就算连续运行数十上百亿年的时间,其误差也不会超过1秒钟。   原子钟在天文、物理、计算机、导航等领域均派上了大用场,但在此之前,大家却没有考虑过它在地质领域也能发挥作用&mdash 直到由苏黎世大学物理研究所率领的一支团队提出了用它来监测火山活动。   该技术依赖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简单说就是&mdash 时间会在不同的情况下,以不同的速度流动。   这方面最有名的例子就是   以光速旅行的飞船上的人,会比其在地球上的双胞胎所经历的时间要短。   因此当前者搭乘飞船回来的时候,地球上的同胞已经年长他20岁了(即&ldquo 巨大的速度会放缓时间&rdquo )。   重力也可以制造出同样的效果:即&ldquo 站在地表上的人们,其距离地球重心的位置会比国际空间站(ISS)上的人们更近&rdquo ,所以前者的时间流逝就会更慢一些。   由此可知,当火山临近喷发时,其下腔填充的熔融岩浆会导致局部重力的增加。   如果位于火山附近的原子钟检测到了这种变化,就会发现此时此地的时间&ldquo 变慢了&rdquo 。   通过与一段距离之外的参考时钟进行对比,就可以得知时间减慢的速率、以及增加了多少的质量。   该团队表示,这项技术早已投入使用,但它取决于GPS卫星的信号。不过为了测得更加精确的结果,这一过程可能需要耗时数月。   相比之下,原子钟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完成同样的工作。   该团队希望这项技术能够于数年后运行在基于光纤互联网的新型火山爆发早期预警系统上。此外,这样的网络也可用于研究潮汐运动对于地球质量转移的影响(每天两次、质量转移可达50cm)。   领队Ruxandra Bondarescu表示:&ldquo 我们需要这款额外的工具来监测诸如黄石这样的超级火山,因为它的爆发将改变地球生命的轨迹&rdquo 。   这项研究的论文以发表在近期的《国际地球物理学》(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杂志上。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