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莰烯

仪器信息网莰烯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莰烯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莰烯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莰烯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莰烯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莰烯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莰烯相关的解决方案。

莰烯相关的资讯

  • 2017年SCI新收录中国大陆期刊及简析
    p   又是一年总结时。个人工作总结磨磨蹭蹭一直不愿意写,倒是惦记着科学网上这篇年度的博文得整理出来。为啥?喜欢科学网?好像也不完全是?没搞懂。 /p p   回到正题,2017年绝对是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取得巨大成绩的一年!从SCI新收录期刊这个视角,大大大丰收!中国大陆2017年有18种期刊被SCI数据库新收录!这绝对是最近这些年的新纪录啦!印象中,上一次收录这么多,是2007年左右的区域期刊拓展项目,当时一批中国期刊集中被收录。从我本人记录的2010年以来的数据来看,之前SCI期刊中国每年新增最多的为2010年的11种。不仅数量上有大的增加,今年新增的期刊质量也很不错的,后面有点数据侧面验证这一点。 /p p   一表胜万言?今年打破惯例,不再进行期刊的一一罗列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03adaa7f-2602-479a-b121-bd5f4471317b.jpg" / /p p   刊名ISSN创办时间出版周期升级自 /p p   先来几个简单的分析吧: /p p   1.一半是2013年以来创办的新期刊。期刊界的朋友都知道,2013年中国科协启动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从国家层面支持中国期刊国际化发展,其中的D类项目更是极大地助力新刊的创办!此计划的确有成效的哦,这几年中国大陆新被SC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不少是D类项目资助期刊。不是D类资助期刊的,也多申请过。还可以说,受此计划带动和影响,中国创办了一批新期刊。这些新期刊陆陆续续成长起来啦!中国科协领导请拿走此段表扬,不用谢! /p p   2.回归科研院所/高校SCI期刊半壁江山格局。中国SCI期刊的分布,原来是科研院所强过高校的,但最近几年新增的SCI期刊,高校是强过科研院所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高校新办英文期刊多过科研院所。2017年新增的SCI期刊,科研院所略微强过高校的。比如中国科学院5种、中国工程院2种、中国农业科学院2种、中国医学科学院2种。当然,有些刊是科研院所和高校一起合作的,比如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是中国工程院院刊,同济大学一直具体操办。还有学协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多和科研院所/高校有联系,不再单列啦。再几年呢?不好说,很可能高校强过科研院所,因为高校数量巨大,更多的大学/学院会积极参与创办新的英文期刊的。 /p p   3.这批期刊的第一个影响因子很可能十分惊艳。今年年初收录的Horticulture Research和Science China-Materials在今年6月已经拿到第一个影响因子,妥妥的两个Q1。据测算,其他还有8个左右期刊,2018年拿到第一个影响因子将直接进入Q1,还有两个在Q1和Q2之间。当然,影响因子测算是个苦差事,仅供参考。 /p p   再来一组冷眼观察: /p p   1.若干种暂时没有CN号。据我的了解,这些期刊还是希望拿到CN号的。建议相关部门考虑一下呀,中国的优质资产,呵呵~~~ /p p   2.若干种事实上Electronic Only出版。十年前,说Electronic Only,那是别人家的事情,中国期刊想做的其实不多。如今,中国人主导的Electronic Only期刊,已经被SCI收录啦。顺便提一句,相关部门的监管,还是需要纸质的?要不要顺应时代的步伐,改一改? /p p   3.这实实在在地解决了400多篇高质量论文“外流”的问题(这18种期刊2016年发表中国论文约440篇)。我个人不同意论文“外流”的说法,试想现在每年几十万篇SCI论文,全部“内流”了,发哪?中国现在的300多种英文期刊,根本就承接不了!但既然大家都说,那就从了吧~~~这些期刊做的,恰恰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有助于减轻大家的这个纠结吧! /p p   再来几个不成熟的观点吧,欢迎拍砖,拒绝谩骂: /p p   1.科学家关心什么?骨子里,是优先权确认和学术传播。 /p p   2.吸引好的文章在中国期刊(CN/EN)上发表,靠政策、情怀、奖励,可能都不够。最终要靠实效:发表在中国期刊上,也能很快传遍全世界,尤其是小同行! /p p   3.不能将中国科技期刊发展问题,凌驾于中国科研之上。比如,要求科研人员将文章发表在中国期刊上以支持中国期刊的发展。这会不会影响优先权确认?会不会影响学术传播?如果不影响,自然可以。但如今,真的不影响吗? /p p   4.一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必须依赖本国的科研人员的文章吗?至少,荷兰的某全球顶级出版商是个例外。中国现在最强的几个学科,期刊其实一般。中国也已经存在这样的学科:若干种期刊不错,学科并不是特别强。期刊是期刊,科研是科研,能够相互借力固然很好,借不上力也需要坦然面对。 /p p   5.实实在在地办好每一种/期英文期刊,也是挺大的贡献!抱怨,不如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感谢中国英文期刊界的实实在在的努力。尤其要感谢若干种老的英文版期刊,在未被SCI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下,坚持了很多年。比如Rice Science,GPB。感谢大家! /p p   犹豫要不要写建议,还是写吧: /p p   1.中国可以创办更多的英文学术期刊!现在太少了,300多种,占中国期刊的4%?翻一番也无妨,翻两番又如何?双一流的大学/学科,所有的国家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甚至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有实力办好一两种英文期刊的。 /p p   2.重视中国英文期刊的学科布局。的确,很多学科中国一种英文期刊都没有。中国强势的一些学科,也存在英文期刊不强的问题。 /p p   3.已经操办起来的英文期刊,请坚持! /p
  • 显微镜下看金相抛光布,就是这么清晰!
    金相抛光布是金相实验室常用好耗材之一,金相工程师都特别熟悉,尼龙的、无纺布的,真丝的,羊毛的......等各种材质;表面看有无绒的,短绒的,长绒的,带孔的等等。金相抛光布之所以有这么多种类,是与其不同的应用相对应的。分辨一款金相抛光布的质量优劣,除了用眼看,用手摸,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可脉检测的金相抛光布,种类全、型号多,为了给那些还没有使用过的用户展示QMAXIS金相抛光布的真实清晰的细节,每一款都用显微镜拍下来,一起看一下有多清晰!QMAXIS的金相抛光布共分三大类,分别为粗抛光、中等抛光和精细抛光。我们逐一看看到底有多清晰! 粗抛光金相抛光布共三种材质,分别如下:►PlanCloth 金相抛光布,尼龙无纺布,无绒►PerfoCloth 金相抛光布,硬的合成化纤无纺布,带孔►NylonCloth 金相抛光布,尼龙织物,无绒PlanCloth 金相抛光布显微镜下看PlanCloth 金相抛光布,这种尼龙无纺布材质的抛光布经纬线编织细密、均匀,没有瑕疵,无绒,质地清晰可见。它是用于铁基、热喷涂涂层和硬的材料的粗抛光,配合15µm-3µm的金刚石抛光液使用。PerfoCloth 金相抛光布显微镜下看PerfoCloth金相抛光布,这种硬的合成化纤无纺布材质均匀、致密,布满排列整齐的小孔,质地清晰可见。它是用于陶瓷、碳化物、岩相、硬质合金、玻璃和金属等材料的粗抛光的,配合9µm及以下的金刚石抛光液使用。NylonCloth 金相抛光布显微镜下看NylonCloth 金相抛光布,这种斜纹编织的尼龙织物细密、均匀,找不到任何瑕疵,无绒,质地清晰可见。它是用于铁基、烧结碳化物和铸铁等材料的粗抛光,配合15µm-3µm的金刚石抛光液使用。中等抛光金相抛光布共三种材质,分别如下:►DuraCloth 金相抛光布,硬的合成压缩无纺布,无绒►SatinCloth 金相抛光布,人工合成丝和天然丝,无绒►SilkCloth 金相抛光布,纯丝,无绒DuraCloth 金相抛光布显微镜下看DuraCloth 金相抛光布,这种硬的合成压缩无纺布表面非常平整,不规则纹理但很均匀,无绒,质地清晰可见。它是用于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电子封装、印刷电路板、热喷涂涂层、铸铁、陶瓷、矿物、复合材料和塑料等材料的中等抛光,配合9µm及以下的金刚石抛光液使用。SatinCloth 金相抛光布显微镜下看SatinCloth 金相抛光布,这种由人工合成丝和真丝编织的材质,纹理细密,均匀,无绒,质地清晰可见。它是用于金属、岩相、陶瓷和涂层等材料的中等抛光,配合3µm及以下的金刚石抛光液使用。SilkCloth 金相抛光布显微镜下看SilkCloth 金相抛光布,这种由纯丝紧密编织的材质,有重磅真丝的质感,无绒,质地清晰可见。它是用于金属、微电子、涂层和岩相等材料的中等抛光,配合9µm-3µm金刚石抛光液和氧化铝抛光液使用。当然,这款抛光布非常适合配合抛光膏及液体抛光蜡使用,效果更好。 精细抛光金相抛光布共四种材质,分别如下:►MicroMet 金相抛光布,人造纤维与棉背衬编织,短绒►VelCloth 金相抛光布,软的人造天鹅绒,短绒►FlocCloth 金相抛光布,软的织物,长绒►ChemoCloth 金相抛光布,耐化学腐蚀合成织物,无绒MicroMet 金相抛光布显微镜下看MicroMet 金相抛光布,这种由人造纤维与棉背衬编织的合成织物,基底有一定的硬度,表面柔软细密,短绒,质地清晰可见。它是可以用于所有材料的精细抛光的,配合1µm及以下的金刚石抛光液和氧化铝抛光液使用。VelCloth 金相抛光布显微镜下看VelCloth 金相抛光布,这种由软的人造天鹅绒材料制成,绵软细密,短绒,质地清晰可见。它是用于软的金属和电子封装等材料的精细抛光,配合1µm及以下的金刚石抛光液、氧化铝抛光液和氧化硅抛光液使用。FlocCloth 金相抛光布显微镜下看FlocCloth 金相抛光布,这种由软的长绒织物制成,非常细、软,质地清晰可见。它是用于金属和烧结碳化物等材料的精细抛光的,配合3µm及以下的金刚石抛光液和氧化铝抛光液使用。如果配合氧化铝抛光粉使用,则可用于所有材料的精细抛光。此外,这款抛光布很适合手动抛光和未镶嵌试样的精细抛光。ChemoCloth 金相抛光布显微镜下看ChemoCloth 金相抛光布,这种由耐化学腐蚀合成织物制成的抛光布,表面非常细密,看似绒毛的纹理,实际上是织物表面密布的微小凸起,实际是无绒的,质地清晰可见。它是用于钛合金、不锈钢、铅/锡焊料、电子封装、软的有色金属和塑料等材料的精细抛光,配合1µm及以下的金刚石抛光液、氧化铝抛光液和氧化硅抛光液使用。以上就是QMAXIS金相抛光布在显微镜下的形貌,显微镜下看金相抛光布,就是这么清晰!能由里至外感受到产品的良好质量。无论您所制备的试样是什么材质,也无论哪一个抛光工序,总有可以满足技术需要的一款可选。手动、自动抛光都能用,不挑机器、不挑人,联系可脉检测工程师帮您选型,并为您提供快捷制样解决方案,赶紧联系吧。
  • “核材料及其相关分析技术、装置与仪器”专刊征稿通知
    核材料的自主研发及自主供给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关乎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服务全面提升核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核材料的开发及利用是涉及多学科、多产业的综合性领域,其涵盖地质勘探、矿产冶金、同位素分离、核燃料制造、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等众多全链条行业。为了服务我国核工业领域中的分析技术、装置与分析仪器的快速发展,《冶金分析》拟于2024年第3期出版“核材料及其相关分析技术、装置与仪器”为主题的专刊(栏);该专刊(栏)主要接收以解决核工业领域中的实际应用问题为出发点的相关研究工作,突出核材料的制备及其相关分析技术、方法与装置,以期为我国核工业领域中分析仪器的自主研发提供后续支撑。《冶金分析》1981年创刊,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主要刊载冶金及材料领域中分析技术或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介绍国内外冶金分析动态等,适合于冶金、矿山、石油、化工、机械、地质、环保、商检等领域或部门的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冶金分析》作为冶金及材料领域中权威的分析技术专业期刊,其学术影响力及引证指标在国内同类期刊中一直位居前列。《冶金分析》一直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9年起被ELSEVIER旗下的SCOPUS数据库收录。一、征稿范围 涵盖各类分析技术,围绕其在核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尤其注重新装置、新仪器的搭建,并依托新装置、新仪器,面向核工业领域,尤其是国家重大工程及非常规物质/极端条件下材料分析所开展的相关材料制备、分析方法学及仪器应用等的研究内容。二、专刊召集人林庆宇,副研究员,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主要从事激光光谱分析仪器研发、极端环境下物质成分分析等工作。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光谱仪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时任《冶金分析》期刊青年编委、《Technology in Cancer Research & Treatment》期刊副主编、《Frontiers in Chemistry》期刊专题主编。所参与研发仪器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及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已发表SCI论文73篇,出版中文学术著作1部,参编英文学术著作1部,授权发明专利12项。杨蕊竹,副研究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参与并全面负责科技部、军科委及装备发展部多项战略材料类科技项目,长期从事先进光谱学研究,包括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的设备研发、方法研究及在核材料检测领域的应用。长期关注锕系材料及相关材料表面容性问题,专注于锕系材料、氢同位素元素成分、分子组成的原位光谱测量,所开展之工作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深耕核燃料循环领域的原位检测技术。高智星,研究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所。长期从事激光在核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参与并负责科技部、装备发展部多项科技发展项目。研究涉及惯性约束聚变驱动器的光学元件损伤探测及机理研究、核材料的光学表征与探测、激光光谱技术在核安保、核设施安全及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等激光与核科学技术交叉领域,面向应用需求长期开展激光及应用技术的研发,相关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邓志光,工程师,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研究所。主要从事反应堆过程仪表系统设计、仪表研发、信号分析等工作。主持十三五、十四五多项先进测量、传感器状态监测、信息融合等研究工作。相关工作发表论文18篇,受理和授权发明专利21项。曹智,工程师,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天府英才优秀人才。参与国防科工局、后处理专项等科技项目。长期从事燃料元件分析、氢同位素滞留等相关分析工作,并积极着眼于核素相关应用及后处理工艺研究,包括冷光源、电池、后处理工艺中气体核素的纯化、回收等相关工艺及应用。结合单位实际工艺应用中的问题,解决了我国在后处理核燃料循环体系中检测技术以及工艺验证等科研难题。三、征稿要求 (1) 请各文章的通讯联系人将论文于2023年12月1日前通过《冶金分析》投稿网站(http://yjfx.chinamet.cn)注册投稿(请留言注明“核材料及其相关分析技术、装置与仪器专刊投稿”)。(2) “核材料及其相关分析技术、装置与仪器” 专刊论文均需通过三审、三校,择优录用。因为版面原因未入“专刊”的论文会顺序在《冶金分析》正刊其他期刊出。四、编辑部联系方式联系人:王晓辉,张淑芳,胡月电话:010-62182398E-mail:yjfx@analysis.org.cn
  • 《分析化学》再获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殊荣
    日前,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发布的2008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由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和中国化学会共同主办、汪尔康院士任主编的《分析化学》再获该殊荣。   《分析化学》于1972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自然科学核心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我国分析化学领域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分析化学学科的前沿和进展,成为工、农、医、国防、环境等各个学科中应用最广泛的刊物。论文已被国内外近30种文摘刊物和检索系统收录。   另悉,该刊从1999年开始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正式收入《科学引文索引扩大版》(SCIE),同时还被收入Research Alert和Chemistry Citation Index等ISI系列。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历年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该刊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居中国科技期刊前列。
  • 《分析化学》正刊推出“赛默飞Ultimate 3000 DGLC 双三元液相色谱专刊”
    为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分享经验与科研成果,推动我国相关科研领域的发展,《分析化学》杂志2014年第12期以正刊形式推出“赛默飞Ultimate 3000DGLC双三元液相色谱专刊”。 本期专刊收纳了如环境、食品、制药、化工等领域专家利用Ultimate 3000 DGLC 双三元液相色谱获得的研究成果20余篇,以研究报告、研究简报、评述与进展、仪器装置与试验技术等形式与读者进行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赛默飞Ultimate 3000 DGLC 双三元液相色谱《分析化学》专刊下载链接:www.thermo.com.cn/survey826.html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一些简单的系统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赛默飞UltiMate 3000 DGLC双三元液相色谱凭借其独特的技术可迎刃而解这些复杂的问题,由此获得了很多专家学者的青睐。双三元液相色谱于2006年获得匹兹堡金奖,独特的设计开创了液相色谱新篇章。该系统采用双泵设计,每个泵作为一个单独的体系,有各自独立的比例阀和流动相体系,同时单独控制三种不同的流动相,在Chromeleon变色龙软件的支持下,结合独特的阀切换技术,通过灵活的流路连接设计,一套系统即可以轻松实现在线固相萃取、二维及全二维液相色谱分离、流动相在线除盐、在线柱后衍生和反梯度补偿、并联/串联色谱等高级应用。赛默飞Ultimate 3000 DGLC 双三元液相色谱产品详情:www.thermo.com.cn/Product6510.html 《分析化学》杂志秉承积极报道我国分析化学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分析化学学科的前沿和进展,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新的分析化学理论、方法和研究进展,为分析化学工作者提供国内外最新分析仪器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进步的宗旨。现特推出“赛默飞Ultimate 3000 DGLC 双三元液相色谱专刊”,旨在将先进的仪器和独特的方法与读者分享,将前沿的理念带给读者,希望借此能给读者启发,从而起到积极的作用。 详情请登陆: www.analchem.cn/index.php 专刊下载链接:www.thermo.com.cn/survey826.html 更多关于赛默飞UltiMate 3000 DGLC双三元液相色谱的详情:www.thermo.com.cn/Product6510.html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 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170亿美元,在50个国家拥有员工约50,000人。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Life Technologies、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四个首要品牌,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关于《分析化学》《分析化学》目前是我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中国化学会共同主办, 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1999年被SCI收录至今,2012年影响因子为0.769。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分析化学》编辑部?邮编:130022电话:0431-85262017/85262018 传真:0431-85262018
  • 《分析化学》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殊荣
    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回顾总结60年来我国期刊业的发展历程,激励和弘扬期刊社和期刊人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中国期刊协会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特举办“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期刊人”评选活动,从全国9579种期刊中评选出161种“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101位“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办刊人”,并于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分析化学》喜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办刊人”双奖,并以此激励办刊人创办更多更有影响力的优秀期刊。
  • 新型柔性电极“看”大脑更清晰
    近日,《科学》期刊发表了一项有关新型柔性电极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的研究进展。该研究团队创新采用分子设计新策略,研制出一种由仅有2微米大小的电极点组成的新型柔性电极,在手术中放到大脑上,可以帮助医生精确地“看”到大脑的神经核团、功能区,可以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大脑功能、减少致残致死情况。业内专家表示,这是目前世界上精度最高的柔性可拉伸微阵列电极。未来,该技术可以作为脑机接口中的核心技术,帮助瘫痪患者康复,并有望在未来的脑科学研究与临床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化工系主任鲍哲南,天津大学副教授王以轩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蒋圆闻、张智涛,王以轩和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李德岭作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其中,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贾旺团队在提出生物医学问题、开展动物实验、调试电极参数、分析数据和撰写论文等步骤发挥重要作用。更清楚地看清大脑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司令部,也是自然界最复杂的事物。“人的大脑中存在皮层功能区、神经核团等,是发放神经信号以控制人体各种行为的‘中枢司令部’,大脑中的多种神经传导束作为连接不同结构的‘桥梁’,传递各种信息。”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贾旺对《中国科学报》说。贾旺介绍研究成果。(北京天坛医院供图)现代神经外科对于“精准”的要求极高,医生在手术中需要更及时、更精准地“看到”这些结构,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脑功能,减少致残甚至致死的几率。但在临床实践中,目前的技术体系无法完全满足需求,疾病累计功能密集区域的患者,在开颅手术后致残甚至致死的几率仍比较高。针对临床需求,研究团队提出 “可以紧密贴合在大脑不规则区域的柔性微阵列电极”的解决方案,并用分子设计新策略,研发出能在拉伸数倍情况下仍能保持导电性能的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科研人员在展示柔性电极。(北京天坛医院供图)“这种电极在加工到2微米尺度下仍能保持可拉伸性和高导电性的特征,实现了可拉伸有机电子器件领域的重大突破。”蒋圆闻告诉《中国科学报》。同时,这种电极极为柔软而且可拉伸,可以放在脑干或神经外科术腔等多种不规则且容易损伤的场景,手术器械牵拉扭转等操作都不会损伤;基于高导电性和高密度的特征,应用该电极能精准定位到单个细胞的精度,以“热图”的形式直接“看到”大脑的神经核团,得以保护这些重要的大脑结构。从章鱼获得灵感“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项研究,因为它很好地诠释了化学之美,并且展示了通过材料创新,我们可以开辟新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在神经工程等新兴领域上。”鲍哲南对《中国科学报》表示。在早期的研究工作中,为了突破现有导电材料无法综合兼顾力学和电学性能的瓶颈,研究团队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后,最终设计出更为合理有效的结构——在导电高分子材料中引入了拓扑交联网络,并实现了创纪录的高拉伸性、高导电性和高分辨光图案化的性能优势。“在寻找生物应用过程中,我们早期比较专注于在人体皮肤测试表面肌电。虽然结果还不错,但并不能完全突出我们器件的全部优势。”蒋圆闻说。“从人体到软体,可以考虑在其他更需要柔性设备的方向上进行尝试。”这是鲍哲南给蒋圆闻的建议。连接在章鱼臂上的可伸缩电极阵列(蒋圆闻供图)随后,蒋圆闻在软体动物上进行了测试,并发现不仅可以直接突出柔性可拉伸器件的优势,整个应用还更具有说服力。在实验中,蒋圆闻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软体动物——章鱼,并首次记录了章鱼触腕运动过程中的精细肌肉信号。利用获得的高质量电生理信号,研究人员可以对软体动物独特的分布式智能系统进行更深一步的解码研究,有望研制出更加智能的人造软体机器人。期望最终惠及患者这条章鱼给蒋圆闻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实验结果,就像蒋圆闻所说:“最终的结果都是一开始无法预测的。”在随后的实验中,研究团队实现了一系列过去难以实现的生物医疗应用,特别是针对柔软且精细的组织,包括以高分辨率稳定记录软体动物的肌肉信号,以及通过脑干实现单核团级别精准神经调控。研究团队选用大鼠来模拟脑外科手术,首次将该材料制备的神经电极运用在脑干等不规则并且高度易损伤的区域,并通过电极阵列精准定位到单个神经元的精度,以热图的形式快速且准确地勾勒脑干神经核团。“我们团队花了很长时间才开发出这种材料,该材料让未来的可拉伸电子产品的出现成为可能,其中透明的可拉伸导体是关键部件。”鲍哲南表示,“为了改进这种材料,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谈到如何应用这种新技术,贾旺表示,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将依托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平台,继续深入开展颅底手术中容易损伤重要神经的功能监测新技术和肢体瘫痪病人智能修复新策略等研究,从神经外科的角度助力脑科学发展,最终惠及患者。
  • 质量检测看仔细 环保地板选购攻略
    选购地板建材最好是选购实木地板、竹地板等比较天然原材料制成的地板。而强化地板、复合地板胶黏剂的使用比较多,在选择时要注意看产品的质量检测报告。   质量检测看仔细 环保地板选购攻略   地板建材选购:   看认证。环保木料,一定要有国家环保总局的绿色建材十环认证标志。而木制家具则需要有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家具产品认证。   看报告。地板和家具商家需要提供省级以上权威机构带有CMS字样的检测报告,这是通过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证后的标志,检测单位只有通过计量认证才有资格进行检测,其所出示的报告才有法律效力。此外家具必须提供产品说明书。   特别注意10项强制标准不等于&ldquo 绿十环&rdquo 认证 ,它只是市场准入的最底标准,只要是合格产品就一定能通过。消费者可以访问国家环保总局官方网站(www。zhb。gov。cn)或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www。sepacec。com),查询已获得十环认证标志的产品。   闻气味。胶粘剂挑环保度。胶粘剂游离态甲醛的含量应小于或等于1g/kg,苯含量应小于或等于5g/kg。在购买胶粘剂时也可采用&ldquo 鼻闻&rdquo 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甲醛国标检验须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对程序、工具、环境条件和检验人员等要求严苛。像甲醛测试有萃取法、干燥器法,消费者自测时不太可能满足这些条件,因此在完成地板装修时,最好对室内空间进行一次检测,并开窗通风透气。   室内甲醛自测:可用甲醛监测仪和空气甲醛自测盒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可作为室内空气质量的一个参考,但不能代替专业检测机构的检测。国家室内甲醛安全标准为0.08mg/m³ 。
  • 《分析化学》2011年“仪器专刊”出版
    为了推动我国科学仪器的快速发展,宣传和推介高精尖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仪器更快地占领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分析化学》于2011年10月10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杂志(Vol. 39,No. 10),推出了“新仪器,新方法,新应用”为主题的仪器专题 该期主要接收了国内研制的新仪器、装置的重大改进、仪器相关的高新技术热点问题、具有显著改进的新方法、新应用(应用国产化仪器)的论文。研究领域包括电化学与传感器、分子光谱、原子光谱、质谱、离子淌度谱、核磁共振、色谱、微流控、热分析、放射性仪器等方面,在应用方面尤其注重新仪器在解决当前国内外热点问题、服务民生改善、国家重大工程等方面的突破性应用,以及非常规物质/极端条件下的分析方法研究、生物活体分析等极具前瞻性的分析研究内容。   文章的题材包括综述或小综述(2-4页)、研究快报、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仪器装置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三种不同的类型。学术委员会对接受到的所有论文进行初次评审,合格者将由学术专辑委员会直接提交给《分析化学》编辑部,并通过《分析化学》网站http://www.analchem.cn的投稿系统投稿(论文注明“国产仪器 专刊来稿”)。论文经过严格审理和编辑,作者在指定的修改期间内完成认真细致的修改。该期内容彰显了国产仪器及其应用示范工程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致谢:郑健、陈舜琮(本刊委托组稿人)   《分析化学》编辑部
  • 从新科杰青看分析测试领域研究热点
    p & nbsp & nbsp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中国为促进青年科学和技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而特别设立的科学基金。 /p p & nbsp & nbsp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国务院1994年批准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的专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截止2014年,杰青中已有142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54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70余人担任过或正在担任“211”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所长以及其他国家级科研机构领导者。 /p p & nbsp & nbsp 8月3日,基金委公布了2018年度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几位和分析测试领域相关的专家学者。通过这些新科杰青的研究方向,我们可以略窥分析测试领域的发展潮流和热点。 /p p & nbsp & nbsp strong 北京大学 孙育杰 /strong /p p & nbsp & nbsp 孙育杰,现任北京大学BIOPIC研究员,及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兼职副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肌肉研究所和纳米/生物交叉研究中心博士后。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中国化学协会生物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协会单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运用单分子、超高分辨率荧光成像及操纵技术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180ad699-61ed-482b-b016-06526ec8d92d.jpg" title=" 2011928102253634.jpg" width=" 300" height=" 361"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61px "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 /p p & nbsp & nbsp 申报研究领域为发展荧光成像技术研究细胞染色质结构与功能。 /p p & nbsp & nbsp strong 中国科学院 刘倩 /strong /p p & nbsp & nbsp 刘倩,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科院青促会理事长,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和中科院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获得者。2014年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并入选中科院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主持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等。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等奖励。& nbsp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分析化学,在痕量污染物分析方法及溯源技术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工作。(仪器信息网编辑关于刘倩研究员的访谈: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802/198017.s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中国环境科学家开启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应用新领域 /a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71a213c7-7e2d-475a-b19f-1600272aa854.jpg" title=" 69aae80b-ecdd-41c7-8c6e-2b359df763b9.jpg" width=" 300" height=" 345"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45px "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 /p p & nbsp & nbsp 申报研究领域为环境分析化学。 /p p & nbsp & nbsp strong 王宏伟 清华大学 /strong /p p & nbsp & nbsp 王宏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化学-生物大类首席教授。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先后获得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被美国耶鲁大学聘为分子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系Tenure-Track助理教授;2011年全职回到清华大学任教,2016年4月接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宏伟现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冷冻电子显微学分会理事长,并被选为2019年三维电镜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主席。王宏伟教授主要利用冷冻电子显微学研究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noimg/9accf0db-1a1d-45ec-b6d8-c31e9b67c5c6.jpg" title=" 201412241876.jpg" / /p p & nbsp & nbsp 申报研究领域为冷冻电子显微学。 /p p & nbsp & nbsp strong 袁媛 中国科学院 /strong /p p & nbsp & nbsp 袁媛,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陕西省特聘专家,IEEE高级会员。中国科技大学学士,英国巴斯大学博士,获英国“海外研究奖学金”。2005年起执教于英国阿斯顿大学,任博导,并获终身教职。任国际神经计算刊物(Elsevier)副主编、国际图像与图形学报(World Scientific Press)副主编、国际多媒体学报(Academy Publisher)编委、国际信号处理刊物(Elsevier)客座编委等。IEEE SMC认知计算技术委员会共主席。主研图像视频处理、内容分析、特征提取与压缩,在图像视频方向已发表论文约100篇,约50篇在SCI检索国际刊物, 如IEEE T-IP, IEEE T-CSVT, IEEE T-SMCB, IEEE T-IFS, PR, 和CVIU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55d5be34-fa90-439f-bf74-78aa1e87c9cd.jpg" title=" 20140711160252405240.jpg" / /p p & nbsp & nbsp 申报研究领域为高光谱图像分析与处理。 /p p & nbsp & nbsp strong 彭章泉 中国科学院 /strong /p p & nbsp & nbsp 彭章泉,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国家千人计划(青年)、地方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2003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2012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2013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近年来在国际著名刊物发表SCI 收录论文50余篇,包括Science、Nat. Mater.、Nat. Chem.、Nat. Commun.、Angew. Chem. Inter. Ed.、JACS、Nano Lett.等,论文被SCI期刊引用超过2500次。主要研究领域:(1) 基础电化学;(2) 现场光/质谱电化学;(3) 锂-离子/锂-氧电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86503232-a90c-4666-8ebd-b4cbab8da28a.jpg" title=" IMG_1484.JPG" width=" 300" height=" 323"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23px "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 /p p & nbsp & nbsp 申报研究领域为能源材料界面电化学。 /p p & nbsp & nbsp strong 何耀 苏州大学 /strong /p p & nbsp & nbsp 何耀,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科技部首届“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Chemistry》(IF=3.994)副主编。由于在发展硅纳米技术及其生物成像、分析检测和癌症诊治等方面开展的原创性工作,何耀教授入选了“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即“万人计划”第二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团队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发展硅纳米生物分析检测技术,为生物/化学分析检测和疾病诊治提供新工具和新方法”主题开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776902dd-9467-4a2a-8f34-e134c75fff16.jpg" title=" timg.jpg" width=" 300" height=" 375"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75px "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 /p p & nbsp & nbsp 申报研究领域为生物成像分析。 /p p & nbsp & nbsp 通过对这几位新科杰青研究方向的梳理,可以发现有三位涉及生物成像技术。据了解,基于超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实现在纳米尺度展示生物分子的精确定位,是当下蛋白质研究和荧光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其他三位杰青的研究方向,则分别集中在环境分析化学、电化学、和高光谱领域。 /p
  • 扫描电镜分析技术,助力页岩油勘探开发
    面对10万倍的电镜,原本平整一体的岩石样本,内部结构一览无余展现在镜头下,白色的是碳酸盐岩,黑色的是泥岩,中间夹杂有很多孔隙裂缝,细如发丝,地质人员日思夜想的石油就在这里。从设备中拿出1厘米见方的样品,勘探开发研究院地层古生物实验室经理王伟庆开始了揭秘,“别看只有小拇指尖那么大,经过扫描电镜数万倍放大,就是一个浩瀚的‘宇宙’了。”2021年,胜利油田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战略性突破,首批上报预测石油地质储量4.58亿吨,首先得益于地质科研人员在基础研究上的突破。一根头发丝的直径通常在0.03毫米左右,也就是30微米左右,胜利油田的页岩油就蕴藏在这头发丝般甚至还细小的孔缝中。“样品中看到的部分,如同在一个足球场内寻找一个乒乓球,要找到这个‘乒乓球’首先要制作出合格的样品。”地层古生物实验室扫描电镜工作人员于杰杰说,扫描电镜对岩石样本要求非常高,页岩取芯难度很大,层多且薄又易碎,手工处理样品要格外掌握好力度、技巧。将页岩手工制作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再用砂纸反复打磨,直到普通显微镜下看到切面平滑了,再用氩离子抛光仪继续打磨。这个过程可能要重复几十次,直到达到镜面效果了,才能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扫描电镜可以聚焦到纳米级,非常直观地反映出页岩油的储集空间、成分特征、矿物架构等。一张有典型意义的图片,犹如毛细血管图似的,要想展现出页岩油孔隙,通常需要从上百甚至上千张图片中挑选出来。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通过关键技术攻关,优化试验参数工序,创新工作流程,聚焦提升电镜分析质量,突破了含油样品低真空观察、氩离子抛光高精度成像、背散射样品成分精细识别等技术难关,掌握了非常规样品电镜分析方法,为油田非常规储层评价提供了关键信息,助推了油田页岩油、致密油勘探突破。纳米尺度的电镜图像成为打开非常规储层微观世界的“金钥匙”,凭借过硬的分析技术及分析质量,勘探开发研究院制定了页岩油电镜分析行业标准,成为了行业标杆及排头兵。此外,扫描电镜分析技术还在如何识别致密砂岩里的好储层,如何避免油气层伤害和改造低产储层等领域,扮演了研究工作“利器”的角色。下一步,勘探开发研究院将开发精度更高的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分析技术,模拟和寻找页岩油的流动和路径,届时,足球场上的玻璃弹珠也不再难寻,非常规储层里的原油如何从地层中流出来等难题也会有新的答案。
  • 《分析化学》2011年“仪器专刊”征稿启事
    为了推动我国科学仪器的快速发展,宣传和推介高精尖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仪器更快地占领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分析化学》计划于2011年10月前后出版“新仪器,新方法,新应用”为主题的仪器专刊(栏) 该栏目主要接收国内研制的新仪器、装置的重大改进、仪器相关的高新技术热点问题、具有显著改进的新方法、新应用的论文(应用国产化仪器)等等。研究领域包括电化学与传感器、分子光谱、原子光谱、质谱、离子淌度谱、核磁共振、色谱、微流控、热分析、放射性仪器等方面,在应用方面尤其注重新仪器在解决当前国内外热点问题、服务民生改善、国家重大工程等方面的突破性应用,以及非常规物质/极端条件下的分析方法研究、生物活体分析等极具前瞻性的分析研究内容。   文章的题材包括综述或小综述(2-4页),研究快报,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仪器装置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三种不同的类型。撰写格式包括中英文题目、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 同时将综述的篇幅控制在中文8000字,小综述控制在4页以内,研究快报和研究论文分别控制在5000 字左右。   投稿时,请各文章的通讯联系人将论文的中英文题目和摘要于2011年4月15日前通过chw8868@gmail.com 信箱提交给专辑的学术委员会,在学术委员会初审合格的文章,请作者在5月25日前提交论文全文。学术委员会将对接受到的所有论文进行初次评审,合格者将由学术专辑委员会直接提交给《分析化学》编辑部,并通过《分析化学》网站http://www.analchem.cn的投稿系统投稿(论文注明“国产仪器专刊来稿”)。此后,论文的审理和录用必须严格遵守《分析化学》的相关要求。如果需要修改的文章,请作者在指定的修改期间内完成认真细致的修改,然后按照正规的程序投递修改稿件。通过审稿评审及作者修改后集中在《分析化学》“国产仪器专辑”刊出。如果部分相对优秀的稿件无法达到《分析化学》的要求,则将在《现代科学仪器》以专刊形式结集发表,并彰显国产仪器及其应用示范工程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本刊委托组稿人:郑健 陈舜琮   《分析化学》编辑部投稿截止日期:2011年6月31日
  • 油气勘查市场开放,分析仪器迎来新机遇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开发布重磅消息:“ strong 我国将全面开放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允许民企、外资企业等社会各界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 /strong ”此消息一出,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这项政策将结束长期以来由国有石油公司专营的局面。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d4ded1db-f454-4e1c-a26c-0df959118aa3.jpg" title=" 摄图网_500641674_wx.jpg" alt=" 摄图网_500641674_wx.jpg" width=" 600" height=" 256"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56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据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但探明程度不高, strong 目前我国石油探明率是31%,天然气是16%,还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油气勘查开采市场的开放,一批有资质的企业必将涌入该市场,而企业若想获取相关资质,除了本身资本外, strong 相应的勘查开采技术能力也必不可少,这就需要进购相应的分析仪器,特别是勘测类仪器,如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75.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XRF分析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点击进入专场) /span /a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等 /strong /span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XRF分析仪能够分析油气上游勘探和生产行业中各种常见的样品类型,包括用于勘探烃的钻井岩屑、岩心、表面露头和活塞柱状岩心沉积物。由于无机化学和最终的岩石矿物成分为地质学家提供了有关岩石内烃分布和烃产出方式的重要信息,因此对这些岩石进行元素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与金属矿产分析不同的是, strong XRF分析仪虽无法分析烃流体,但它能够分析油气藏的常量元素化学信息,从而反映出孔隙度(胶结物类型)、渗透率(粘土、胶结物类型)、裂隙(硅含量)、生产力(硅、镁)和痕量金属含量等属性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油气勘查开采市场的开放,对勘查需求的增加,将为XRF分析仪带来新的机遇。 /strong 且随着油气产量的扩大,其 strong 下游的产业及相关研究的不断发展,相关的分析仪器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多,如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1.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气相色谱仪 /span /a 、油分分析仪、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43.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核磁共振波谱仪等(点击进入专场) /span /a ,油气应用的整体分析仪器市场必将实现大幅度增长。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46px height: 22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012d97de-31e3-4522-abb1-b2a6a9abe19f.jpg" title=" 仪器经理人.jpg" alt=" 仪器经理人.jpg" width=" 446" height=" 224" border=" 0" vspace=" 0" / /p
  • 《中国科技政策国际期刊》创刊
    作为第一本专门研究中国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问题的英文国际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政策国际期刊(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China)(国际刊号ISSN:1758-552X)由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与著名的Emerald国际出版集团合作创办,已经于近期创刊发行。   Emerald国际出版集团建立于1967年,是国际一流的管理学与信息科学的专业出版社,其总部位于英国Bingley,主要出版管理学、图书馆学、工程学等专业领域的国际领先学术期刊。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China由Emerald国际出版集团在全球正式出版发行,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研究员和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所长Christopher Cullen教授是该期刊的编辑顾问委员会成员。期刊中方主编是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余江博士。   该刊将以全球化的视野深入研究中国在创新,R&D,技术和科学等范畴及相关的知识管理以及获取开发的活动(包括国际科技合作以及跨国公司在中国研发活动等),涵盖在国际、国家、产业、区域、企业、科研项目等层次的相关政策与战略管理的学术问题,研究方法包括规范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China将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界研究中国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的平台。刚出版的该期刊第一期论文作者来自中国科学院、科技部战略研究院、英国剑桥大学、美国俄勒冈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涉及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动力、国家战略性产业技术发展、中美科技交流历史分析、电信企业创新战略和中国山寨制造的规律与影响等研究问题。   该期刊的发展目标是成为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品牌学术期刊,成为国内外关注和探讨中国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
  • 普今公司医药化工行业分析仪器专刊
    2009年药典新增分析仪器,特此普今公司开办医药化工分析仪器专刊,重点推荐了重金属检测、TOC分析的解决方案,以及自主研发用于青霉素药品中高分子杂质分析的聚合物测定仪。 本期刊物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应对项目:微量重金属元素定量分析 二、TOC总有机碳分析仪,应对项目:总有机碳分析仪 三、聚合物测定仪,应对项目:青霉素药品中高分子杂质分析 四、岛津色谱工作站Lcsolution Lite & Chromato-Solution Light,应对项目:替代国产色谱工作站,符合GMP规范 五、色谱配件、消耗品优惠信息 详情请来电咨询,欢迎各位用户前来订阅,我们会及时给您邮寄过去! 普今公司真诚为您服务! 联系电话:0512-65684880、65684881、65684882 E-mail:sales@sp4s.com 苏州普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9-6-15
  • 我国在线仪器堪忧 天然气分析仪大量停运
    在第六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暨展览会(CIOAE 2013)上,重庆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王森在大会报告中指出,从对长庆、塔里木油田部分天然气处理厂、净化厂、输气配气站的调查及现场管理、技术人员反映的情况看,在线分析仪器使用情况很不理想,约有三分之一乃至一半以上的仪器处于停运状态。而问题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全国性普遍存在的问题,只不过问题的严重程度有所差异。   而报告还援引了西南油气田川西北气矿工程师廖思成的意见:&ldquo 目前我国大部分天然气在线分析仪的现状是:应用得比较多,明白得比较少,管理得比较差。&rdquo   报告亦分析了在天然气在线分析仪器大量处于不理想的状况甚至停运这一问题背后的,是我国在线分析仪器的许多普遍问题:   人才缺乏。迄今为止我国大专院校均未开设在线分析仪器专业,与其有关的过程控制和分析化学专业也未开设这门课程,现场急需的在线分析专业人才缺乏来源。   &ldquo 三无&rdquo 管理。于统一管理部门和固定管理人员,无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和有效管理办法,无专职、固定的维护人员。   标准缺乏。目前我国在线分析方面的国家标准很少,由于未列入国标方法,分析结果的认可度低。   重仪器轻配套。国外在线分析成套系统的价格构成中,分析仪器与样品系统、配套设施和现场安装服务的价格比为1:2(东南亚、中东)或1:3(北美、西欧),而我国连1:1都达不到。由于对样品处理系统和配套设施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存在重仪器、轻配套和盲目压价砍价的现象。由于追求低价竞标而不考虑使用要求,低价中标后,偷工减料取消样品处理中的诸多环节,配套设施缺东少西,导致好设备也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无法投运。
  • 澳门大学李绍平教授任国际顶级药物分析学期刊JPBA编辑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012610101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24fc3160-6b1c-4d4c-a7e6-e97f48058b59.jpg" / /p p & nbsp & nbsp & nbsp 澳门大学中医药研究院教授、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绍平,获世界最大医学与其他科学文献出版社爱思唯尔邀请,从2018年1月起担任该公司旗下期刊《药物和生物医学分析》(Journal & nbsp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编辑,是该期刊自1983年创刊以来首位或任编辑的中国学者。 /p p   附原文:澳门大学中華醫藥研究院教授、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紹平,獲世界最大的醫學與其他科學文獻出版社愛思唯爾(Elsevier)邀請,從2018年1月起擔任該公司旗下權威的國際藥物分析領域學刊《藥物和生物醫學分析》(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編輯,成為該學刊自1983年創刊以來首位獲任編輯的中國學者。 /p p   由愛思唯爾出版的國際學刊《藥物和生物醫學分析》專門刊登藥物和生物醫學分析方面最新研究成果,內容亦涉及藥物、生物醫學和臨床科學相關的分析技術,包括方法、儀器和數據處理等各個層面,是生物化學家、分析化學家、微生物學家、藥物製劑學家,以及制藥企業、臨床化學實驗室、學術機構和政府部門相關管理者的重要參考資料。《藥物和生物醫學分析》影響因數居分析化學領域76種《科學引文索引》(SCI)雜誌第18位(Q1區)。該學刊編輯均為世界分析化學或藥物分析領域的傑出學者,是次李紹平獲任編輯再次顯示了澳大中醫藥質量評價研究水平獲國際高度認可。 /p p   自2002年加入澳大以來,李紹平一直致力於中藥質量評價研究,多個項目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和澳門大學研究基金資助,三七系列6個標準獲《美國藥典》收載,發表SCI論文等300多篇,是國際上在中藥/藥用植物品質控制領域的知名學者,對美國市場靈芝保健品的質量評價更是引起美國業界的關注。同時,李紹平是《美國草藥典》顧問、《中國藥典》委員會委員,以及SCI雜誌《分離科學》、《中醫藥學報》和《國際分析化學》的副主編。此外,他也是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分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藥協會中藥品質與安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p
  • 浙大创新体系引热议,“网红文章”能否等同于期刊论文?
    p   浙江大学日前出台新规,浙大在校师生在媒体及其“两微一端”发表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根据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可被认定为国内权威、一级、核心等学术期刊论文,纳入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该新规一经推出,立即引发了广大师生和网友热议。 /p p   什么样的“网文”才算“优秀”?“网红文章”能否等同于学术论文?靠刷流量成为的“网红”,该怎么鉴别?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p p    strong 如何界定优秀网络文化成果? /strong /p p   根据浙江大学出台的《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简称《办法》),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包括在报刊、电视、互联网上刊发或播报的,具有广泛网络传播的优秀原创文章、影音、动漫等作品。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运用正确思想文化对各种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念进行引导。 /p p   《办法》对网络文化成果的发表媒体、传播效果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规定。例如,文化成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求是》杂志刊发,并形成重大影响的作品,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刊发 在《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半月谈》、央视等央媒及其“两微一端”发表并形成较大影响的,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刊发 在包括新浪、搜狐、网易在内的重要商业门户网站及其“两微一端”上刊发转载并产生较大影响、形成较大网络传播的作品,也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核心期刊刊发。 /p p   “重大网络传播”指作品被不少于20家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两微一端”以及重要商业网站及其“两微一端”刊发、转载。“较大网络传播”是指作品被不少于10家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两微一端”和重要商业网站及其“两微一端”刊发、转载,其中微信公众号刊发的作品,阅读量不少于10万,头条号刊发的作品,阅读量不少于40万。 /p p   据校方介绍,该新规的出台,是对学术评价体系多样化的探索,旨在鼓励学者作为知识分子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胸怀天下、传播真理。 /p p   记者了解到,除浙大外,已有多所学校开始进行相关的探索。上海交通大学试点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宣传思想工作干部职务职称评聘条件,吉林大学出台规定鼓励优秀网络文章和网络舆情信息稿件创作,规定优秀网络文章的体裁为新闻评论,时政、高教、社会热点解读文章和长篇通讯文章。 /p p    strong 优秀网文能否与严肃论文相提并论? /strong /p p   新规发布之后,有学者为大胆创新叫好,认为学术评价应该更关注于成果本身的价值和影响力,新规对探索学术评价体系多样化有积极意义。 /p p   “在媒体与互联网大融合背景下,一大批有专业素养和学术精神的学者、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更愿意通过‘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方式首发和传播学术思想。”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很多网络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远远超过核心期刊。 /p p   “在互联网时代,仍然认定期刊上发表的才算学术成果,就好像有了钢笔之后,仍然规定用鹅毛笔写出来的才算文字。”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朱海就表示,科研秩序要走向市场主导的开放秩序。 /p p   也有学者质疑,网络作品追逐热度与点击率,论文则有其学术规范性,两者难以相提并论。“目前的职称评审和论文考核可能有一些问题,但解决的方法是加强专业性,而不是用点击率来决定‘学术’的价值。”深圳大学教师殷俊博士说。 /p p   浙江大学建工学院一名教师表示,学术论文有着严格的同行评议流程,其质量在学术圈内有公认的评价,但是发表在公共媒体的文章恐怕很难评价。 /p p   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教育部就提出“研究制订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的办法”,在《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审、评奖评优条件”。 /p p   记者了解到,由于现有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只认可具有统一刊号的刊物,因此在多所开展相应探索和试点的院校中,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普遍难以落实。用论文“一刀切”简单评价使一些重要学科领域人才流失,饱受诟病,浙江大学新规则是针对该难题的有益探索。 /p p    strong “网红文章”监管还须“严进严出” /strong /p p   有学者和网友认为,浙大新规有些“操之过急”。网络文章背后,雇佣网络水军刷点击量、阅读量等事例屡见不鲜,新规是否会带来新的“学术造假”以及“学术不公”? /p p   网民“说几句”表示,“很欣喜看到创新举措,希望在实施过程中将文章发表的平台、发表的板块等都监管起来,这样才能确保评选的公正性”。网民“熏衣草香”建议,在具体执行的时候,要严加查处“刷票”等作弊行为,公平公正评判文章。 /p p   “最重要的是稳妥、严密地制定出一套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评价机制,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份名单、借用商业逻辑里的点击量作为考核标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生方可成说。 /p p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天定认为,科研成果可以通过网络发表,但学术出版发表环节的审核、发表后的评价,仍须由学术共同体严格按照学术标准进行。 /p p   对此,浙江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络文化成果是优秀的网络文化原创作品,大学要鼓励和引导师生产出高水平的成果。学校希望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对于满足《办法》中基本条件的成果申报,根据规定,要由专家委员会以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秉承严肃的学术传统、学术规范和学术标准进行严格评审。” /p p   此外,浙江大学多名师生表示,新规对于人文学科的实际意义更大,许多学校的文科专业本身就将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认定为核心期刊,而对部分理工科而言,“国内权威期刊发表”一般可作为研究生的毕业标准,不会对该领域高层次研究人员的工作方向产生太大影响。 /p p   据了解,浙江大学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体系较为多元,大学教授一般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责,不同类型的学者可有所侧重,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的认定将成为这一体系的完善和补充。 /p
  • Nature发文宣布改造影响因子重塑期刊评价体系(中英对照)
    当地时间7月27日,Nature在线发表题为“Time to remodel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的社论,并以“Nature and the Nature journals are diversifying their presentation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为小标题,宣告Nature出版集团将重塑期刊评价方式,改造期刊影响因子。  1. Nature改造影响因子的英文原文及翻译  Time to remodel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  是时候改造论文的影响因子体系了!  Nature and the Nature journals are diversifying their presentation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Nature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重新塑造影响因子评价体系,让评价体系多样化。  Metrics are intrinsically reductive and, as such, can be dangerous. Relying on them as a yardstick of performance, rather than as a pointer to underlying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usually leads to pathological behaviour.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 is just such a metric.  Nature称期刊影响因子这种量化从本质上来说,过于简化,而且甚至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被滥用的风险。如果仅仅依靠期刊影响因子来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而不注重这篇文章所带来的潜在价值和引起的舆论影响,长此以往,这很容易导致一种病态行为。不得不说,期刊影响因子就是这么一种“病态”量化指标。  During a talk just over a decade ago, its co-creator, Eugene Garfield, compared his invention to nuclear energy. “I expected it to be used constructively while recognizing that in the wrong hands it might be abused,” he said. “It did not occur to me that ‘impact’ would one day become so controversial.”  正如在10年前那场演说中所预见的一样,影响因子的合伙创始人Eugene Garfield曾将影响因子与核能相媲美。他说道:“我希望它能发挥出建设性的作用,但我也知道它也有可能会被滥用。”但现在,他说道,我从来都没想到“影响因子”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As readers of Nature probably know, journal impact factors measure the average number of citations, per published article, for papers published over a two-year period. Journals do not calculate their impact factor directly — it is calculated and published by Thomson Reuters.  知道Nature 的读者都知道,期刊影响因子用来衡量过去两年期间所发表论文的平均引用数。这一数据不是由期刊中心直接计算给出的,而是由Thomson Reuters计算并发布的。  Publishers have long celebrated strong impact factors. It is, after all, one of the measures of their output’s significance — as far as it goes.  出版商们纷纷大肆宣扬其一路飙升的影响因子。不用说,大家也知道,对出版商而言,期刊影响因子就是评估其发行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But the impact factor is crude and also misleading. It effectively undervalues papers in disciplines that are slow-burning or have lower characteristic citation rates. Being an arithmetic mean, it gives disproportionate significance to a few very highly cited papers, and it falsely implies that papers with only a few citations are relatively unimportant.  但是,影响因子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粗暴的量化标准,因而常常带有一定的误导性。实际上,由于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它很容易低估那些“慢热”和“冷门”领域的文章。就单单依靠“算术平均”这一数值来进行评判,这显然是有问题的。对于那些“少而精”文章来说,在影响因子下所得到的影响力是严重不成比例的,同时,这也给读者发出了一个错误信息:低影响因子的文章也就是是不好、不重要的文章。  These shortcomings are well known, but that has not prevented scientists, funders and universities from overly relying on impact factors, or publishers (Nature’s included, in the past) from excessively promoting them. As a result, researchers use the impact factor to help them decide which journals to submit to — to an extent that is undermining good science. The resulting pressures and disappointments are nothing but demoralizing, and in badly run labs can encourage sloppy research that, for example, fails to test assumptions thoroughly or to take all the data into account before submitting big claims.  尽管大家都知道,影响因子天生就存在的缺陷,但依然受到了学术界得到热捧。大量科研工作者、经费管理者以及科研院校趋之若鹜,纷纷将其作为学术水平的评估指标,出版商(包括Nature)也不遗余力地宣传影响因子的作用。这样所带来的后果就是:研究者们开始利用影响因子的高低来选择投递哪一家期刊,这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科学氛围”。其中不乏令人痛心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一些道德败坏的科研机构甚至大力提倡“科研快餐”文化——在没有理论、实验做有力的支撑下,就开始胡编乱造,或者没有充分地把问题思考清楚,就完成了一篇“杰作”。  The most pernicious aspect of this culture, as Nature has pointed out in the past, has been a practice of using journal impact factors as a basis for assessment of individual researchers’ achievements. For example, when compiling a shortlist from several hundred job applicants, how easy it is to rule out anyone without a high-impact-factor journal in their CV.  这种方式最不利的方面,就是用期刊影响因子作为评价个体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例如,当从几百个求职者名单选人时,如果他们简历没有高影响因子期刊的成果,很容易就被去掉。  How to militate against such a metrics-obsessed culture?  如何防止痴迷于这种量化指标呢?  First, an approach that some have applied in the past and whose time has surely come. Applicants for any job, promotion or funding should be asked to include a short summary of what they consider their achievements to be, rather than just to list their publications. This may sound simplistic, but some who have tried it find that it properly focuses attention on the candidate rather than on journals.  首先,有一种已经经过时间检验的方法。任何求职、晋升或资金申请,当事人都要求提供一个简短总结。列出他们认为他们自己的重要工作,而不是只列出他们的作品。这听起来可能是简单的,但有些尝试它的人发现,我们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候选人,而不是在期刊上。这一点确实很难做到。  Second, journals need to be more diverse in how they display their performance. Accordingly,Nature has updated its online journal metrics page to include an array of additional bibliometric data.  第二,期刊需要多样化的展示,而不单只依靠影响因子。为此,Nature 已经更新了其在线杂志数据页,包括额外的许多新的计量数据。  As a part of this update, for Nature, the Nature journals and Scientific Reports, we have calculated the two-year median — the median number of citations that articles published in 2013 and 2014 received in 2015. The median is not subject to distortion by outliers. (The two-year median is lower than the two-year impact factor: 24, down from 38, for Nature, for example.) For details, seego.nature.com/2arq7om.  Nature的另一新变化是:他们表示,将公布2013、2014及2015近3年的发表论文的引用中位数。引用中位数的优点是,它将不会受到“超高人气”引用文章的影响,因此更加客观准确。(引用中位数往往低于影响因子,例如nature的影响因子是38,而引用中位数只有24.)有关详细信息,见于go.nature.com/2arq7om.。  Providing these extra metrics will not address the problem mentioned above of the diversity in cita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disciplines. Nor will it make much of a dent in impact-factor obsessions. But we hope that it will at least provide a better means of assessing our output, and put the impact factor in a better perspective.  提供这些额外的指标将不会解决我们提到的学科差异性问题。这也不会成为是困扰影响因子的一个难题。但我们希望它至少提供一个更好的方法来评估我们的成果,将影响因子改造得更好一些。  However, whether you are assessing journals or researchers, nothing beats reading the papers and forming your own opinion.  然而,无论你是评估期刊编辑还是研究人员,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论文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影响因子什么的鬼东西。  Nature,535,466,(28 July 2016)  doi:10.1038/535466a  2. Nature、Science等最强声音加入打击影响因子的行列  近日,PLoS、eLife、EMBO Press、Science Journals、Springer Nature、the Royal Society等多家主流出版集团的高层人员共同合作,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刊登了抵制影响因子的文章。文章明确指出了影响因子对个体文章和学者学术水平评价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并建议所有期刊采用新的评价体系——引用分布 (Citation Distribution),以更加合理真实的反应个体的工作情况,避免影响因子在学术评估中的不恰当使用。文以Science、Nature、eLife和PLoS的11个期刊为例,列出这11个期刊2013-2014年文章的引用分布情况,然后与2015年期刊影响因子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这些期刊中大多数论文的引用次数都低于所在期刊的影响因子。Nature 的影响因子为38.1,但是实际上却有多达74.8%的文章引用次数低于其影响因子,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Science和 PLos中,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少数高引文章的存在拉高了整体文章的影响因子。  有人觉得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呵呵,Nature,Science这帮人居然有脸来分析影响因子"  "大家快来看啦:PLoS,Science,Nature,EMBO四大贵族说它们觉得影响因子不好用啊喂"  有人为之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好棒耶,简直太及时了,我们得赶紧支持这个啊。@跟我一起正在发愁发论文的好基友"  有人则更加理性从容:  "这无疑是替代一度有用无奈现如今被滥用的影响因子的最佳选择"  当然不管面对多么严肃的事情,都始终少不了那些幽默派的身影。  "嗯,这是我今晚的思想盛宴,你们要不要来一碗?"  "什么?神圣的影响因子说被践踏就被践踏?  3. SCI被卖第二天,美国微生物学会(ASM)宣称放弃影响因子  上周《昨日SCI被237.3亿抛售》在科研界的朋友圈阅读达到近60万。可见大家对这次事情的重视程度。墙倒众人推,SCI被卖第二天,美国微生物学会(ASM)官网最新消息:ASM期刊总编和ASM领导层决定,以后将不在ASM期刊网站上公布影响因子(IFs)。  全文及其译文如下  Many scientists attempt to publish their work in a journal with the highest possible journal impact factor (IF). Despite widespread condemnation of the use of journal IFs to assess the significance of published work, these numbers continue to be widely misused in publication, hiring, funding, and promotion decisions .  很多科学家都尝试着将他们的文章发表在具有高的影响影子的期刊上,尽管使用影响因子来评估发表论文的重要性受到广泛的谴责,但影响因子仍被广泛滥用于出版、求职、项目申请和职务晋升等等各种科研环节.  There are a number of problems with this approach. First of all, the journal IF is a journal-level metric, not an article-level metric, and its use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a single article is statistically flawed since citation distribution is skewed for all journals, with a very small number of articles driving the vast majority of citations.  影响因子这种方法有很多问题,首先,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期刊水平的度量标准,而不是一篇文章水平的度量标准,将其用于决定一篇文章的影响力是存在统计缺陷的。由于所有期刊的引文是不均匀的,可能少数的文章高引推高了杂志的影响因子。  Furthermore, impact does not equal importance or advancement to the field, and the pursuit of a high IF, whether at the article or journal level, may misdirect research efforts away from more important priorities.  此外不论文章还是杂志,影响力也不等于领域的重要性或前沿性,追求高影响因子会误导大众,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研究成果而不是关注其他更为重要的优先事项。  The causes for the unhealthy obsession with IF are complex. High-IF journals limit the number of their publications to create an artificial scarcity and generate the perception that exclusivity is a marker of quality. The relentless pursuit of high-IF publications has been detrimental for science.  人们不理性的痴迷于影响因子的原因是复杂的。高影响因子的期刊限制了出版物的数量造成人为的稀缺性观念,通过限制发文量提高杂志的质量。不懈追求高影响因子科学出版物是有害的。  This behavior is an example of the economic phenomenon known as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in which individuals engage in a behavior that benefits them individually at the expense of communal interests.  这一行为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公地悲剧”。个人总是自发参与到那些有利于自己但不利于社会大众的行为中去。  Individual scientists receive disproportionate rewards for articles in high-IF journals, but science as a whole suffers from a distorted value system, delayed communication of results as authors shop for th"font-family: ' times new roman' "4. 墙倒众人推是商业炒作还是为了科研的未来,值得深思?  《科学通报》主编、中科院院士高教授说:“这就是正常的商业运作,对国内科研现状不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Nature、Science借此机会炒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Nature、Science可能是想推出自己的评价体系,插足影响因子市场,才大唱高调打击影响因子。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随着SCI被转手卖给新东家,新的科研评价体系纷纷趁此机会。期刊期望引文数(Journal Expected citations,标准化特征因子(Normalized Eigenfactor),期刊影响因子百分位(Journal Impact Factor Percentile),期刊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JNCI),等等,抢滩登陆,一场群雄混战势必将要到来,至于最后到底是谁定鼎中原,那就有待时间的检验和广大科研群众的选择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吴研究员说:汤森路透出售SCI等知识产权和科技业务,从本质上说是基于利润与市场的商业行为。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和汤森路透的金融、新闻业务相比,业务方向和利润贡献率均不理想。换句话说,汤森路透觉得这块业务不挣钱。当然,SCI等二次文献在中国的销售相当不错,但在国外却并不乐观 这与一次文献欧美占大头的销售的情况相左。如果未来中国对SCI的热情逐渐消退,这次35.5亿美元接手SCI等业务的Onex公司和霸菱亚洲投资基金公司,会不会难以出货呢?拭目以待。  随着Nature、Science这些强有力的对手登台亮相,这次影响因子之战注定越来越好看。  墙倒众人推是商业炒作还是为了科研的未来,值得深思?  附录Nature和Science,发行百年来一直是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媒介  Nature 杂志由英国Nature 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 , NPG) 出版发行,该集团是麦克米兰出版有限公司(Macmillan Publisher Ltd) 的科学出版机构,总部设在伦敦,另在纽约、旧金山、华盛顿特区、东京、巴黎、慕尼黑等地设有办事处,是一个全球性的出版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大量的读者。NPG的品牌期刊是Nature 杂志,每周一期, 发行140 年来一直是科学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媒介之一。Nature还有8种姊妹月刊: Nature genetics(1992 年创刊) ,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原名为Nature Str
  • 胜利油田:扫描电镜分析技术助力页岩油勘探开发
    镜头拉近… … 拉近… … 再拉近,镜头前的物体逐渐清晰。  这不是某位导演在拍大片,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研人员拍的一幅“大片”。10万倍的电镜镜头下,原本平整一体的岩石样本,内部结构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白色的是碳酸盐岩,黑色的是泥岩,中间夹杂有很多孔隙裂缝,细如发丝,地质人员日思夜想的石油就在这里。  从设备中拿出1厘米见方的样品,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地层古生物实验室经理王伟庆开始了揭秘:“别看只有小拇指尖那么大,可是经过扫描电镜数万倍的放大,就是一个浩瀚的‘宇宙’了。”  刚刚看到的图像,只是这块样品上几十平方微米的面积。  2021年,胜利油田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突破,首批上报预测石油地质储量4.58亿吨,首先得益于地质科研人员在基础研究上的突破。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一般在0.03毫米左右。胜利油田的页岩油就蕴藏在这头发丝般甚至还细小的孔缝中。科研人员就是从比头发丝还细的孔隙里找到了页岩油的“蜗居”之地。  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着实不易。地层古生物实验室扫描电镜工作人员于杰杰介绍,样品中看到的这个部分,就如同在一个足球场内寻找一个乒乓球。要找到这个“乒乓球”,首先要制作出合格的样品。  扫描电镜对岩石样本要求非常高,页岩取心难度很大,层多且薄又易碎,手工处理样品要格外掌握好力度、技巧。将页岩手工制作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再用砂纸反复打磨,直到普通显微镜下看到切面平滑了,再用氩离子抛光仪继续打磨。这个过程可能要重复几十次,直到达到镜面效果了,才能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  扫描电镜可以聚焦到纳米级,非常直观地反映出页岩油的储集空间、成分特征、矿物架构等。  一张有典型意义的图片,犹如毛细血管图似的,展现出页岩油孔隙,通常需要从上百甚至上千张图片中挑选出来。这就更需要科研人员有的放矢地快速锁定目标。  勘探开发研究院地层室科研人员通过关键技术攻关,优化试验参数工序,创新工作流程,聚焦提升电镜分析质量,突破了含油样品低真空观察、氩离子抛光高精度成像、背散射样品成分精细识别等技术难关,掌握了非常规样品电镜分析方法,为油田非常规储层评价提供了关键信息,助推了油田页岩油、致密油勘探突破。  纳米尺度的电镜图像成为打开非常规储层微观世界的“金钥匙”。凭借过硬的分析技术及分析质量,勘探开发研究院制定了页岩油电镜分析行业标准,成为行业标杆及排头兵。  除了页岩油之外,扫描电镜分析技术还在如何识别致密砂岩里的好储层、如何避免油气层伤害和改造低产储层等领域,扮演了研究工作“利器”的角色。  据悉,勘探开发研究院将开发精度更高的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分析技术,模拟和寻找页岩油的流动和路径。届时,足球场上的玻璃弹珠也不再难寻,非常规储层里的原油如何从地层中流出来等难题也会有新的答案。
  • 安东帕《用户期刊》创刊号发布
    在安东帕公司即将步入四周年之际,全体安东帕人寄以厚望的《用户期刊》创刊号终于在同仁的辛勤努力与统筹合作之下在这个夏天如期发布,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各位用户。   安东帕用户期刊的发布,意味着我们从更高的层面实现了与广大客户的交流,也是对安东帕公司文化的最有说服力的宣传。   走过了迅速发展的最初三年,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张,规模逐渐扩大,吸纳了来自各行业的精英加入我们的团队。公司的成长由大家所见证,安东帕的业绩突飞猛进,都是我们引以自豪的历史。我们同样也需要一份这样的刊物来展示艰苦创业的历程以及企业文化的提升。   在仪器行业快速和激烈竞争的今天,安东帕一直凭借自身独特的技术赢得了更多的产品市场,以安全应用和产品质量得到更多不同行业客户的支持。值此创刊之际,《安东帕用户期刊》特向全体员工、广大客户及所有关心和支持安东帕企业的朋友,致以最诚挚的问候!祝大家工作愉快、万事如意!   创刊号的内容包括了安东帕最新的科技产品,公司新闻,产品应用报告等,可以让用户定期收到最新资讯,带来更多优质服务与契机!   我们期待《用户期刊》在我们的努力和各位朋友的支持下,办出特色与水平。成为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媒介与桥梁!     安东帕用户期刊下载页面: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011/down_134939.htm
  • 纽迈分析与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 助力核磁硬件研发
    p   日前,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纽迈分析)发布公告,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 /p p   公告显示,纽迈分析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在苏州高新区科技城管委会签署了为期八年的《技术研发推广合作协议》。双方将着手对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软件平台CIFLog 展开国内外石油服务市场的联合商业推广, 以及围绕纽迈的核磁共振技术硬件进行研发合作。 /p p   与此同时,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还将和中石油勘探院展开一个更大规模的长期合作。这两项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中石油测井软件平台的推广,纽迈的核磁共振与CT技术的结合,将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p p   据悉,“中国石油测井软件平台CIFLog”是中石油近年来获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之一,拥有10项软件著作权和5项发明专利,它打破了国外石油服务巨头对中国石油在测井软件行业的长期垄断。中华全国总工会曾授予CIFLog软件项目组”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p p   同时进行了联合实验室的揭牌仪式,出席本次合作协议签订暨揭牌仪式的有:中石油勘探院一级专家陈志勇总工程师,一级专家李宁教授等一行九人 苏州高新区管委会陶冠红副主任,科技局顾彩亚局长等四位领导 纽迈分析董事长、总经理杨培强,副总经理邹平松,博士后工作站站长燕军教授等。 /p p /p
  • 透过图像看本质,蔡司 arivis图像分析解决方案来了!
    透过图像看本质,蔡司 arivis图像分析解决方案来了!“顶刊里那些三维动画好炫酷,是怎么做出来的?”“我用光片显微镜拍的透明化脑组织图像接近1TB,我的电脑带不动,怎么办?”“我想看到两个结构在三维空间是不是共定位,要怎么做呢?”“电镜图像都是黑白的,我要想提取其中的线粒体结构,要怎样处理?”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蔡司君收到关于显微镜图像处理和图像分析的咨询越来越多。仅仅 “看见”细胞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今天的科研工作者的需求,我们要“看得更清,看得更全,看得更快”,我们更要“透过图像看到本质”,挖掘图像背后的科学数据和结果。作为一家有177年历史的光学公司,蔡司不仅提供从光镜到X射线显微镜到电镜的全流程显微成像设备解决方案,也关注显微图像的图像处理和图像分析。今年,提供显微图像分析解决方案的arivis AG以蔡司子公司Carl Zeiss Microscopy Software Center Rostock GmbH的形象全新亮相,正式加入蔡司大家庭,为科学家提供高效智能的图像分析解决方案。什么是arivis?arivis是专业的显微图像分析方案,既有单机版的软件,也可提供基于服务器的图像共享和批量分析的解决方案,广泛支持市面常见的图像格式,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图像渲染和智能高效的图像分析。1. TB级大型显微图像数据的渲染和分析:arivis特有的ImageCoreTM图像操作技术,几乎不受电脑硬件条件限制,普通的笔记本电脑也能处理上百GB甚至TB级的大数据。CUBIC透明化的小鼠大脑,整个数据有超过1,300,000张图像,总数据量超过14TB,利用64 GB RAM, 2x hexacore, 3x8 TB HD的电脑完成全脑三维重构。数据来自:Susaki EA, et al, Cell Chem Biol, 20162. AI智能图像分析:arivis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只需在图像上涂涂画画,标注所需分割的图像信号,即可实现图像分割,电镜图像也能轻松识别。体电镜拍摄HeLa细胞亚细胞结构,利用深度学习训练模型进行图像分割,对线粒体等亚细胞结构进行提取和分析。3. 高效的图像分析流程:arivis广泛支持市面常见显微成像设备图像格式,高效灵活的图像分析流程可针对您的图像优化分析方案。arivis针对细胞轨迹及命运追踪,神经元追踪等分析,提供专业的图像分析模块,高效获得图像分析数据小鼠大脑神经元结构,通过arivis Pro软件追踪神经元轴突及树突形态4. 广泛的应用潜力:可扩展python脚本,实现个性化图像分析。支持VR可视化交互,走进样品内部探索更深层次的信息。对于大型平台的海量数据管理需求,可提供服务器解决方案。细胞核中染色质的三维空间分布,通过python脚本引入同心圆参考系,帮助定位染色体空间分布。数据来自:Daria Amiad-Pavlov, et al,Science Advances. 2021.心动不如行动,想要体验蔡司arivis软件的强大功能吗?长按下方二维码,申请30天免费试用版。数据文献来源Susaki EA, Ueda HR Whole-body and Whole-Organ Clearing and Imaging Techniques with Single-Cell Resolution: Toward Organism-Level Systems Biology in Mammals Cell Chem Biol, 2016Daria Amiad-Pavlov, Dana Lorber, Gaurav Bajpai, Adriana Reuveny, Francesco Roncato, Ronen Alon, Samuel Safran and Talila Volk. Live imaging of chromatin distribution reveals novel principles of nuclear architecture and chromatin compartmentalization. Science Advances 02 Jun 2021: Vol. 7, no. 23, eabf6251.
  • 报告显示过量森林砍伐致巴西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攀升
    巴西环保组织“气候观测站”于当地时间3月23日发布了最新报告,报告汇编了从2010至2021年间巴西温室气体排放概况。报告显示,巴西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10年的约1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增加到了2021年的约24亿吨,增幅约41%。报告指出,造成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过量森林砍伐”。此次报告中统计了废弃物、工业、能源产业、农业、土地和森林利用等共5个主要排放源。2021年,土地和森林利用这一排放源的排放量占巴西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近一半(49%),达11.9亿吨,而亚马孙地区的森林砍伐在土地和森林利用这一门类中,温室气体排放所占比例达77%。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INPE)的数据显示,在2010至2021年间,巴西年度亚马孙森林砍伐量从2010年的约7000平方公里增加到2021年的超过1.3万平方公里,增幅约86%。报告认为,由于森林滥伐问题严重,巴西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经历了“失去的十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3月20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较,当前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1.1摄氏度,而极端天气事件也因此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为了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温室气体排放必须“最迟在2025年之前”达到峰值,到2030年比峰值减少48%。2021年11月1日,巴西时任环境部长曾公开承诺,相比2005年,巴西将于2030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50%,2050年实现碳中和。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巴西若要顺利实现承诺目标则需要大幅降低森林砍伐量。
  • 不同期刊相同负责人 部分期刊借机敛财
    “我们国家级的,费用2300字符800元”   “价格优惠”、“超低价格”、“全群最低价”、“低到你想不到的价格”……这是自由撰稿人纪争辉(化名)在自己加入的一个QQ群里看到的广告语。   在这个名叫“论文代理联盟”的QQ群里,用户叫卖的“商品”主要是期刊版面。偶尔,也会有兜售专著书号和论文署名权的信息发布。   2010年全年出版的总共36期《科技资讯》叠放在一起,厚度接近一尺。记者 来扬摄   一般来说,QQ群里的每位用户会发布一到两种期刊的征稿信息,但纪争辉发现,有一用户发布的征稿信息里提到了好几种期刊:《科技资讯》、《科技创新导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和《中外医疗》 而近年来,这几本“旬刊”每期发表论文的数量都比较多,有的甚至一期可刊载200多篇论文。   “一篇稿子收几百元,每期总共刊登几百篇,利益不用算,您也清楚。”纪争辉对记者说。   中国青年报记者以发论文为由向《中外医疗》的杨编辑询问,该编辑告诉记者,“我们国家级的,费用2300字符800元”。   有意思的是,记者在今年的《中外医疗》等上述期刊的版权页上,都能看到这样一则“特别提示”:为共同维护出版纪律与尊严,请作者勿向本刊编辑及其他工作人员支付任何费用。否则,出现纠纷,本刊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依法追究责任人法律责任的权利。   4种期刊同一个负责人   在上述QQ群里,有两个用户经常“捆绑”着发布上述4种期刊的信息。纪争辉查询发现,这4种期刊在新闻出版部门备案信息中登记的负责人均为“郭陆庄”。   记者在国家图书馆期刊借阅处查询时证实了上述任职信息:郭陆庄同时担任了《科技资讯》的社长和总编,《科技创新导报》的总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的主编,《中外医疗》的社长和总编。同时,他还是《糖尿病新世界》的执行总编。   上述期刊编辑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例如,张金荣同时担任《科技资讯》的副总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的副主编,《中外医疗》的副社长,《糖尿病新世界》的主编 《科技资讯》和《科技创新导报》的编辑部主任均为陈鹏,且这两种期刊总编室的3位工作人员完全相同……   除此之外,上述各期刊的关联关系还可以从刊社地址、征稿说明中窥见一斑。   例如,《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和《糖尿病新世界》在北京市新闻出版(版权)局的信息查询系统中的备案地址是相同的。有一名自称“张老师”的编辑在不同时间发的约稿函里留下了同一个联系方式,却分别为《科技资讯》和《科技创新导报》约稿。   再如,这4种期刊的封二和封三会相互刊登彼此的“学术论文征集启事”,今年第3期的《中外医疗》封二刊登了《科技资讯》的“学术论文征集启事”,启事的最后写道:“本刊长期与《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科技创新导报》和《中外医疗》期刊开展学术交流,优秀稿件我刊可推荐至以上刊物优先发表。”   主管部门称,主管单位不同可能存在卖刊号现象   据记者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网站上查询,上述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却不尽相同。   《科技资讯》的主管单位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单位是北京国际科技服务中心、北京合作创新国际科技服务中心。   《科技创新导报》的主管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单位是中国宇航出版社、北京合作创新国际科技服务中心。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的主管单位是科技部,主办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外医疗》的主管单位是卫生部,主办单位是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糖尿病新世界》的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是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记者通过北京市工商信息系统查询得知,北京合作创新国际科技服务中心、《科技资讯》杂志社有限公司和《中外医疗》杂志社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均为郭陆庄。   对此,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种期刊的总编或社长由同一人担任的现象是可能存在的,因为有的期刊集团有很多报刊,可能只任命一个总编或社长。但是,如果一个总编掌管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杂志,而这些杂志分属不同的主管部门,这种现象就值得怀疑了。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不一样,几乎不可能同时任命同一个总编或社长,这里面很可能存在卖刊号的现象。   上述负责人表示,在今年年检结束之后,新闻出版总署在其期刊查询系统中,除公开期刊的刊名、刊号、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之外,还将公开该期刊的第一责任人姓名,以便公众查询、监督。   科技期刊上刊登小学教学论文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我国《期刊出版管理规定》,设立期刊出版单位,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期刊创办时,须有确定的业务范围,其中包括期刊的办刊宗旨。期刊的办刊宗旨决定了其性质,一旦刊载内容偏离了办刊宗旨,或未经新闻出版部门批准擅自变更办刊宗旨,均属违规。   记者在国家图书馆期刊借阅处查询时发现,上述4种期刊均为旬刊,刊载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论文,但其办刊宗旨难称与学术有关。   例如,《科技资讯》的办刊宗旨是:“关注科技发展热点,报道高新技术前沿 追踪科技研发动态,介绍科技探索历程。本刊主要刊登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方面的科技文献和最新资讯。”   记者翻阅了几本新近出版的《科技资讯》,其中设置了“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动力与电气工程”、“能源与环境”、“污染与防治”、“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科技教育”、“学术论坛”、“图书馆论坛”等13个栏目,除与科技相关的文章外,也不乏《浅谈如何巧记单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探讨》、《寓德育教育于音乐教学中》等基础教育领域的论文。   刊登在《科技资讯》上的绝大多数论文的篇幅为1个页码。2011年第3期的《科技资讯》有256个页码,刊登论文212篇。印刷的正文字体用的是小五号,很少有论文配发图表。   近两年的《科技资讯》采用的印刷纸张都非常薄,但记者将2010年出版的全部36期《科技资讯》叠放在一起测量其厚度,刻度显示其超过了28厘米,接近一尺。   《科技创新导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和《中外医疗》等3种期刊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但其页码数和刊登的论文数量略逊于《科技资讯》。例如,2011年出版的《中外医疗》有192个页码,刊登论文158篇。2010年全年的36期《中外医疗》叠放厚度超过22厘米。   刊登资讯的期刊是如何变身学术期刊的   在国家图书馆期刊借阅处记者借到2004年第1期至今的《科技资讯》。《科技资讯》创刊于2003年,在2004年和2005年,其刊载的内容以资讯类文章和广告为主,其中大部分文章是编辑部自行收集的稿件,社外来稿很少有投稿者的信息,甚至用的都是笔名。   2004年第1期的《科技资讯》卷首语写道:“从2004年起,上、下半月刊发两种不同风格的杂志。一本办成汇集最新科技资讯及指导投资创业与企业经营的科技期刊。另一本办成运用科技视角解析产品品质、引导理性消费的科技刊物,刊发通讯、数码、家电。汽车、计算机等产品。成为都市时尚休闲人士的消费生活指南”。   2005年5月,《科技资讯》的刊期从半月刊变成了旬刊:上旬出版的A刊名为“车赏”,中旬出版的B刊叫做“midi音乐制作”,下旬出版的c刊的主题是“商务广场”。   自2006年第1期起,《科技资讯》刊载的内容陡然转型,开始刊登各类论文,1月平均每期刊登140余篇,2月平均每期刊登近190篇,以后每期刊登的论文数量都超过200篇。   而《中外医疗》的前身是《化工之友》,于2007年正式更名《中外医疗》。在更名之前,《化工之友》在征稿启事中就已经开始征集论文。   版面需求和供给的失衡让学术期刊有了敛财机会   上海理工大学学术期刊收费情况调查研究课题组在2007年进行的调研发现,当时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直接造成了学术期刊版面的需求数量(约480万篇/年)大大高于供给数量(约100万篇/年)的现象。版面需求和供给的严重失衡,使学术期刊收费成为现实,引发了“发表论文与人情的交易”及“发表论文与金钱的交易”等现象的出现。这种失衡所形成的巨大利益空间,导致了“非法办刊”、“版面出租”、“论文中介”、“李鬼杂志”等不合法现象的产生。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和他的研究团队对论文买卖“市场”的规模进行过估算:2007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为1.8亿~5.4亿元,而2009年的规模可达10亿元。这其中就包括“高额营利性版面费市场在内”。   在沈阳看来,论文买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网络。   中国青年报记者从纪争辉提供的“论文代理联盟”QQ群聊天记录中看到,最近的半个多月以来,该群内每天都有20条左右的信息更新。这个创建于2009年10月,有190名用户的QQ群的资历和规模只能算中等。日前,记者利用“QQ搜索群”系统检索发现,带有“论文代理”关键词的QQ群有86个。多数群的用户数量在100~200名之间,其中不乏用户超过300名的群,最早的百名用户规模以上的群创建于2005年12月。   若是用“论文”两字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应结果可达6万余条。其中相当一部分与论文中介有关,例如,一个名为“超级论文群”的QQ群的用户数量达到了500名的上限,其简介明确写道:“教师论文/林业/文化/医疗/交通/市政等各类职称论文发表,刊载国家级刊物”。   据《法制日报》3月16日报道,武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了一家论文代理机构。当天,有用户在“论文代理联盟”QQ群里发布了这一新闻链接,并加注了“冒冷汗”的表情。但其他用户并未回应该留言,继续发布着各自的征稿和招聘组稿代理的信息。
  • 喜报!《分析仪器》杂志刊登19篇第十届原创大赛参赛作品!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喜报!由仪器信息网、我要测网主办的“第十届科学仪器网络原创作品大赛(以下简称:第十届原创大赛)”的19篇年度获奖原创作品被大赛合作期刊《分析仪器》收录。其中,《分析仪器》杂志分四期刊登参赛作品,版面费由原创大赛主办方承担!目前已刊登16篇,剩余3篇作品将于2018年7月份刊登,敬请期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0daf4d9f-865f-49de-b309-71bcb5adf5fe.jpg" title=" 未命名_meitu_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注: /strong /span 《分析仪器》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办单位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和北京市北分仪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原北京分析仪器研究所),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52efde1b-2dca-4f77-a6e1-7ec9ea211c3e.jpg" title=" 112.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祝贺以上版友!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另外,第11届原创大赛即将于2018年7月1日正式开赛,大赛惊喜不断(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ctivity/2018yc/"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点击进入大赛专题页面 /span /a )。本届大赛继续为大家提供投稿“绿色通道”,与《分析化学》、《色谱》、《分析试验室》、《分析科学学报》、《分析仪器》等多家核心期刊合作,欢迎广大版友积极参赛投稿。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活动介绍: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科学仪器网络原创作品大赛简称原创大赛,以“促进产业技术交流,提高仪器应用水平”为宗旨,为行业内规模最大、参与用户最多的大型网络原创征文比赛。自2008年以来,原创大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十届,历届参赛人数近5000人,参赛作品8500多篇,合作厂商近50家,原创大赛曝光量近750万次,合作期刊/展会/媒体共计100余家。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本次大赛共分色谱、质谱、光谱及X射线、样品前处理、材料测试、食品检测、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及采购、综合、视频及人在职场共十二个赛区。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征集作品类别:仪器维护维修、仪器使用经验、图谱解析、分析方法开发与应用、实验室管理方法与建设、仪器选型、采购交流、个人从业经历分享等多方面。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组团参赛(强烈推荐):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企业团队:为单位荣誉而战,原创作品可以充分展现企业形象、实力及优势,有助于用户更多了解贵单位。检测单位、科研院所、仪器厂商均可参与,团队名可以以企业、实验室名称等命名(注:仪器厂商组队需付费)。目前已有14支实力战队加入第11届原创大赛企业团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fdcb4cdf-89f7-4d31-91c7-cbecc09d6d05.jpg" title=" 201806221729441322_3724_3237657_3.jpg!w690x35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用户团队:用户可自由组合成立团队,充分展示自己,结交业内专业人士,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所有仪器信息网用户均可参与,用户团队名自拟。现有10支用户团队加入第11届原创大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75742e92-399e-45ab-bd60-399baa4e9b63.jpg" title=" 201806221729300612_4504_3237657_3.jpg!w690x22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第11届原创大赛,邀您一同来组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组团热线:010-51654077-8143 仪器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邮箱:yangcf@instrument.com.c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1aa3d832-f6a3-4a4e-ace3-b1776e93c811.jpg" title=" 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报名组团,就找仪器猫 /strong /span /p p br/ /p
  • 赛默飞召开用于采矿和勘探的便携式元素分析仪研讨会
    —— 卓越的XRF分析解决方案2011年11月15日,中国上海 - 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于11月5日在天津召开了用于采矿和勘探的便携式元素分析仪客户研讨会。作为全球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的领导厂商,在会上同与会嘉宾分享了其先进技术的发展足迹以及卓越的分析解决方案。 Thermo Scientific Niton分析仪中国区销售经理陈仁甫先生说,“赛默飞世尔已经在中国的采矿行业出售了1000多台Niton XRF分析仪。Thermo Scientific Niton XRF分析仪可为采矿和勘探企业提供准确的元素分析结果,适用于采矿和勘探过程的各个阶段,效率无可比拟。” 陈仁甫先生还表示,“Niton XRF 分析仪是革命性的元素分析仪。只需瞄准点击,立即就能快速的获得相当于实验室等级的准确结果,分析范围达到37种以上关键元素。分析仪坚固耐用,重量不到1.4kg。我们的手持式分析仪可以根据需要携带到任何地方,能够对多种样品进行快速分析,无需或只需少量检测准备。是适用于现场勘测、定性分析、现场准备以及其他多种用途的理想工具。” Thermo Scientific Niton XRF便携式元素分析仪 Thermo Scientific Niton XRF分析仪检测速度快,检出限低,能针对37种以上的元素进行检测 随时随地进行准确无误的元素分析---几秒内可完成 实验室精度的检测结果---就在您的掌控之中 无损检测---样品完好如初,不受损害 重量轻而坚固,设计用于现场和生产操作 屡次获奖的便携式Niton XL2系列和Niton XL3系列XRF分析仪都配备GOLDD技术,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进行测量,几秒钟即可得到准确结果。与传统的实验室测试相比,节省了大量的费用。这些易用、非破坏性的仪器会存储所有测试结果,并且完全防干扰。它们还集成了多种通讯功能,包括无线蓝牙*和USB。两种分析仪都配备了Thermo Scientific Niton数据传输(NDT© )软件。这种数据管理软件允许用户设置操作者权限、打印分析结果、输出数据到标准格式(.csv 或 MS Excel*)或从PC遥控操作分析仪。NDT文件格式保存和保护每个样本分析的原始数据、确保数据没有被无意或故意破坏。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利用公司资源和全球专用网络(由70多家经销商和30多家经厂商培训的服务中心组成)为客户提供服务。Thermo Scientific Niton分析仪有一系列不同配置以及多种可选特性和配件,可适应各种分析需求。欲了解更多信息或计划现场演示,请直接联系赛默飞世尔科技或当地的Niton分析仪代理商,联系电话: 800-810-5118 或 400-650-5118 (中国免费电话)。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thermo.com.cn/niton。 Thermo Scientific 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旗下品牌。 Thermo Scientific Niton XL3t GOLDD+ 系列分析仪 Thermo Scientific Niton 元素分析仪客户研讨会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 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 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我们致力于帮助我们的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接近 110 亿美元,拥有员工约37000人。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行业。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 和 Fisher Scientific 两个首要品牌,我们将持续技术创新与最便捷的采购方案相结合,为我们的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有助于加速科学探索的步伐,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各种挑战,无论是复杂的研究项目还是常规检测或工业现场应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中文:www.thermofisher.cn。
  • 堪称粘土矿物分析“神器”的设备,究竟好在哪儿?
    粘土矿物主要指那些粒级为粘土级的层状含水铝硅酸盐矿物,有较大的比表面能,膨润性、吸附离子的可交换性优异。常见的粘土矿物主要有高岭土、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以及这些矿物组成的混层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仪则是分析此类化合物的优异设备之一。奥林巴斯便携式X射线衍射分析仪可以为地质学家、冶金学家等提供实时的定量矿物学信息。地质勘探学者可以利用XRD现场分析的数据立即做出准确决策,冶金学家可以利用XRD分析数据提供高效的提纯精炼工艺,有益于提高矿石的分析效率。便携式XRD与实验室XRD分析结果一致,如下图是奥林巴斯便携式XRD(Terra)分析粘土矿物的谱图,结果表明样品主要含有方解石、伊利石、石英、钠长石及绿泥石。分析一系列粘土样品,可对比谱图的差异来观测样品的组分差异。奥林巴斯便携式XRD五大优势:极大的便携性极少样品量(约15mg)独特的震动舱设计简易的样品处理XRD与XRF同步分析检测奥林巴斯的XRD分析仪是一款高性能、封闭射线式便携XRD分析仪,可以通过对Cl到U元素进行的一次性快速XRF扫查,提供材料主要成份、次要成份或微量成份的全晶相结构信息。所需样品量极少,操作简便,可使操作人员在野外对样品进行实时快速的现场分析。
  • 中国科学文化领域首个英文期刊创刊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在科学上,科研诚信重于一切,没有诚信就没有科学。不管是对待科研上的想法、科研过程还是科研结果,科研工作者必须诚实,因为科学始终建立在诚信之上。”《科学文化(英文)》(Cultures of Science,以下简称《科学文化》)期刊联合主编、魁北克大学伯纳德· 席勒(Bernard Schiele)教授强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作为主编,伯纳德· 席勒的任务是保证各项程序有效落实,推动期刊按计划发展。他表示,希望《科学文化》将来能被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9月15日,《科学文化》期刊创刊号发布会在京举行,这是中国科学文化领域第一本英文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0-1524/G,每年出版四期(季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以及中国科协等8家单位6个国家的期刊编委以及特邀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发布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发出中国学者声音 填补国内空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由于英文水平受限或发表英文论文时遇到困难,很多杰出的中国学者难以被世界所认识。”伯纳德· 席勒对记者称,《科学文化》期刊旨在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尽管期刊是用英语出版,但投稿可以是英文也可以是中文。如果中文来稿最终被采纳,会有专人负责把中文论文译成英文,还有文字编辑对文章进行润色,确保语言地道。目的在于为科学文化研究领域的中外学者搭建沟通的桥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国外有很多探讨科学与文化的英文期刊,但是都基于西方国家,《科学文化》则产生于中国的土壤。此外,相比较西方已出版的期刊,这本新刊囊括的话题更为广泛。”伯纳德· 席勒表示,这本期刊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创刊号特邀主编、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李正风对科技日报记者说,这本期刊的理想是让人们发现科学文化的多样性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声音。“我们希望入选论文符合期刊宗旨:表达不同社会环境下,人们对科学文化的思考和探索,特别是非英语国家非西方国家对科学文化的思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在期刊发布会上强调,《科学文化》的创办填补了国内科学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更标志着非英语国家创办的科学文化专业性学术刊物的诞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严格评议程序 确保刊物质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伯纳德· 席勒指出,《科学文化》编委会前两年的主要目标是打造一本严肃的学术期刊。在接下来的两年,期刊的论文主要来源于约稿。在工作机制成熟之后,《科学文化》期刊将开始接受投稿,通过双盲评审和同行评审的方式对论文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双盲评审就是评委不知道作者是谁,作者不知道评委是谁,确保评审过程的公平公正,这是国际通行的审核方式。”据伯纳德· 席勒称,审核论文需要4至6个月的时间,程序复杂。因而,刊物发行初期,每一本收录论文5篇左右,确保每篇论文都经过严格评审程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确保科研诚信方面,编委会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作者需要签署原创声明,此外编委会有专门编辑负责审核数据的真实性。李正风指出,国内科学文化方面的专门期刊有10来本,但权威性期刊占比相对较少。在质量方面,《科学文化》编辑部会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对文章进行评议,通过评议之后,才能纳入文章入选范围。备选文章还需要进行反复修改,最终才能被刊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伯纳德· 席勒认为,确保学术论文诚信的做法非常简单:在做好同行评审、双盲评审的基础上,让科研成果向公众开放。“公众监督评判科研成果是确保科研诚信的核心”,伯纳德· 席勒称。 /p p br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 /p
  • 赛莱默分析仪器在第六届水文勘测技能大赛中再次大发异彩
    大会摘要:第六届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作为第五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水利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于2017年11月7-10日在重庆举行。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从1992年开始举办,每5年一届,已开展20余年,是全国水文系统锻炼队伍、交流成果、展示技艺的传统品牌赛事。 本届大赛拟开展理论知识、内业操作笔试竞赛和缆道测速测深,测船测深取沙、adcp测流、水质采样及现场测定 等5个单项外业操作竞赛,为期8天。赛莱默分析仪器旗下ysi品牌6600多参数水质分析仪以及sontek品牌m9智能多频走航式多普勒流量测量仪、最新款遥控船作为参加adcp测流及水质采样及现场测定的比赛可选设备。 sontek m9智能多频走航式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综合运用了当今声学多普勒流速测量领域内最先进和最成熟的三种技术,是一款专门为河流走航方式测量流量、三维流速、水深而设计的水文测流仪器。 ysi 6600v2 多参数水质监测仪能提供最广泛的水质多参数测量,能同时测量的常规参数包括电导率、盐度、温度、深度或水位、ph/orp。可应用于编写测量、长期监测、自容测量和集成应用。 在本次大赛开始前,赛莱默分析仪器应邀作为技术支持方为大赛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我们针对选手在操作仪器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专题培训,并针对选手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培训现场多年以来,赛莱默分析仪器旗下sontek及ysi品牌产品在水文水利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的产品作为水文日常工作的重要工具,得到了参赛选手的高度认可,本次比赛中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水文局队伍参赛,其中有17个省市的参赛代表皆选用了赛莱默分析仪器旗下产品。在紧张激烈的历时2天半的现场比赛中,赛莱默分析仪器更是派出多名资深应用专家在现场作为设备正常运行的技术保障。经过此次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进一步展现了赛莱默分析仪器严谨认真、以客户为中心、以提供优质的设备及服务为己任的工作态度,受到了在场评委及选手的一致肯定。赛后,水利部水文司特意发来感谢信,对赛莱默分析仪对此次比赛所提供的设备和优质服务予以充分的肯定。赛莱默分析仪器旗下产品以其坚韧耐用、高精度、智能的特点获得业内的认可及广泛应用。实现实时水质预警和流量监测的功能,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赛莱默分析仪器仍将一如既往的秉承精益求精的精神,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更及时的服务,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水文市场贡献自己的力量!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