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苦木

仪器信息网苦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苦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苦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苦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苦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苦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苦木相关的解决方案。

苦木相关的资讯

  • 300种南药将入选国家药典质量标准
    近日,广东省药监局在罗浮山举行的“2010年版药典质量标准研讨会”透露,目前广东省正承担起草国家药典标准品种304件,其中罗浮山国药单独承担了19个品种的标准起草工作。   据会议介绍,广东省为我国中药大省,中药大省的地位来源于中药产品的产量,更来源于中药产品的质量。自2006年国家启动中成药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以来,广东南药不断提高自身品质,克服了南北医药偏见,成为制定南药国标的重要基地,为广东中药强省的地位提高奠定了基础。   南药入典并不是首次   国家药典委员会副秘书长周福成介绍了2010年版药典起草概况,他说,2010年版《中国药典》已经编制完成,并于7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药典》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可控、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而依法制定的药品法典,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定依据,是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2010年版《中国药典》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组织编制的第九版药典,在总结历版药典的基础上,新药典充分利用近年来国内外药品标准资源,注重创新与发展,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我国医药产业和临床用药水平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此次进行研讨入典药“消炎利胆片”并非首次入药典。由罗浮山药业公司制造的“消炎利胆片”组成药穿心莲、溪黄草,用药可追溯到1969年广州部队后勤部卫生部编纂《常用中草药手册》 驻扎广东罗浮山地区的广州部队,取当地药材防病治病。《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上也有记载。由于上市较早疗效显著,2009年8月消炎利胆片入选基本用药目录品种、国家医保目录。但是该药品的质量标准相对较低,质量可控性较差。比如,溪黄草、苦木原标准没有专属性较强的薄层鉴别项,厂家是否投料、投料药材基源是否准确等不能通过药品标准有效评价。因此,消炎利胆片虽曾一度收载进入95版药典97增补本,但该方并未收入2000版、及2005版药典。   罗浮山国药从成立之初就一直致力以“消炎利胆片”为代表的中成药的研发和制造,在此过程中,理清药材基源、稳定制药工艺、完善质量标准。通过标准复核,罗浮山国药起草的“消炎利胆片”生产质量控制及标准最终被纳入2010版药典。罗浮山国药起草的“标准提高、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典型示范”的16字方针被纳入2010版药典的成功典范,得到国家药典委员会及广东省药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高度肯定。   罗浮山国药为何被选择为新标起草者   据罗浮山国药研发负责人廖志钟透露,原消炎利胆片标准为小片穿心莲内酯含量1mg,大片穿心莲内酯含量3mg,而在以往的生产过程中,罗浮山国药质量控制标准都高于原标准,达到小片含量3mg,大片含量15mg。因此罗浮山消炎利胆片的疗效更为出色,得到医生患者以及药监部门的广泛认同,并取得了全国产销量第一的业绩。   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周超凡对此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企业主动参与起草过程,踊跃承担社会责任,设定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技术指标,能最大限度的约束企业严格药典的处方工艺,防止生产企业偷工减料 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的疗效,满足病患者的治疗需求。   有专家在会上指出,目前部分省份的基本药物招标文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招标采购体系下,原研药、高质量标准药区别定价优惠政策发生位移,取消了质量分层。而目前基本用药走入两个误区,一是选择价格最低的使用,其目的是尽最大的让利于患者,但是否对相同药品进行含量标准、企业生产规模、产品的药效表现做过综合评判进行选择?二是选择价格最高的,价格高的产品利差较大,在使用过程中仍可获得一定的销售回扣。其他因素的考虑基本忽略。因此,基本药物目录品种质量标准的提高,对基层使用药品,提供了选择上的标准,而且从制度上保障国产药品的高标准,引导企业生产优质品种,引导基层使用优质国产药品,从制度上保障国药的振兴。   据悉,始建于1970年的罗浮山药业,利用罗浮山的南药资源,近年来不断挖掘和继承古代医药精华,利用当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研制出的产品达150多个品种,其中进入全国医保目录的品种84个,进入国家基本用药目录的品种30个。“罗浮山”商标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
  • 第一届维德维康“抢山头”比赛精彩回顾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最美人间四月天,为了丰富员工们的文体娱乐活动,提高员工们身体素质,增强维德维康员工的团队凝聚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公司文化氛围。2017年4月22号,第一届维德维康“抢山头”活动在风景优美的北京市海淀区西山防火道开始了。4月22号早上8点,超越队、蜗牛队、山羊队、疾风队、尖峰队在各组队长的带领下,斗志昂然,带着地图口号和必胜的信念向着终点出发了。登山过程中虽然大家都满脸汗水,但每个小组团队意识都很强,相互鼓励、帮助、搀扶共同完成了本次登山比赛活动,充分发扬了团队拼搏、不畏艰险的优良作风。最终“爬无止境 尽我所能”的蜗牛队靠他们的大智大勇第一个抢到山顶旗帜,赢得最终冠军。山羊队和超越队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 登山过程中大家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枯木里开出了野花,孩子坐在路旁边,就像路边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放眼望去,一切都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景象。大家一起亲近大自然,陶冶情操,感受眼前的生活不止工作,还有诗跟远方!接下来我们将还会有“懒惰的自行车”“纸衣往返接力”等丰富的员工活动,敬请期待!
  • 灵芝是仙草还是保健品?是时候揭晓真相了!—上海净信
    灵芝是中国传统的特有药材,有“仙草”、“神芝”之称,具备很高的药用价值,一直被古中医学视为补气安神、延年益寿的中草药,灵芝在古代时就被道教当作吉祥、美好、长寿的象征,传说灵芝食之能够长生不老。   中医药文化深远流长,几千年来,在许多自然植物的使用价值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早提及灵芝的古医学著作是《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此书将药品分为上、中、下三品。而灵芝就被列入上品之中,不过灵芝的功效主要有哪些呢?真的是一味上好的药品吗?   (1)灵芝是最佳的免疫功能调节和激活剂,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抗肿瘤、预防癌症或者辅助治疗癌症是上好的药物;  (2)灵芝对多种理化及生物因素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如果肝脏有损伤或轻微中毒,灵芝都可以有较好的疗效;  (3)灵芝可有效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强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给,因此,灵芝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的治疗和预防;  (4)灵芝可明显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和甘油三脂,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灵芝有降低动脉壁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防止血管进一步损伤的作用;  (5)灵芝可改善局部微循环,阻止血小板聚集。这些功效对于多种类型的中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6)灵芝所含的多糖、多肽等成分有明显延缓衰老的功效。对于成年人和老年人而言,灵芝可以明显延缓衰老。   灵芝有如此多的奇功妙效,古人将其称谓“仙草”,真是名副其实,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灵芝的供给量不断扩大,成为了很多老年人和中年人养生的关键一环,然而市场上的灵芝良莠不齐,欺瞒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该如何避免呢?让净信来告诉您答案~   首先灵芝是一种在山区生长于枫、栎等阔叶林里枯木或被表土掩盖的老树根的腐生真菌,有一个无柄的种名叫树舌,和灵芝长得是非常相似,鉴别的方法就是看看有无柄,然而除开此种容易鉴别的假冒伪劣产品,还有一种极端而又普遍的情况,那就是:以人工栽培和量产的灵芝代替野生灵芝进行售卖,对于这种欺瞒手法着实有效,因为人工栽培的灵芝和野生灵芝确实外观上几近相同,可效用却相去甚远,好在随着科学手段和把控力度的加强,各省市的食品药品检测局能够从源头掐灭欺骗的火苗;如何能够简便而又快速的分辨呢?其实,只要用研磨仪对样品进行比对,既可以鉴别真伪。 上海净信全自动液氮冷冻研磨仪JXFSTPRP-II-01  应用原理:使用-196°液氮作为降温介质,使物料在脆化点温度附近进行机械粉碎,能够粉碎各种高韧性、高油、高糖以及各种常规样品,在低温环境下可以保持样品的各种特性不变,如:可以粉碎各种高分子材料、可以保持各种食品的原始特性、营养成分、气味等,设备经过设计优化,操作简单,能耗低、效率高,先进的氮气回路系统可以最大化利用低温液氮。  研磨实例:  1、将灵芝从树干上取下来剪成可以放入所需钢罐中;  2、将处理好的样品加入钢罐中,并放入净信研磨仪中  3、加入配套的研磨珠子一颗,放入研磨仪开启液氮预冷几分钟;  4、设定好所需运行参数;  5、启动仪器至研磨程序结束,可得到如图所示样品。  研磨前后对比图:
  • 世界最大的35吨振动台在东菱公司诞生
    近日,从苏州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推力的35吨电动振动台在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诞生了! 这一巨大成就,彻底打破了数十年来国外在电动振动技术方面对我国的封锁和禁运,改变了国际振动界的格局,把我国振动技术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濒临衰亡的振动产业“枯木逢春”,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为中华民族增添了光彩。 振动试验台是力学环境试验设备的一个主要手段,对于导弹、卫星、飞机、船舶及汽车、电子等尖端产业的科研、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属于当前世界管制产品目录,过去长期被美、英、日等主要西方国家独占。 长期以来,我国振动试验系统的研究、制造水平远远落后于国际。十一年前,国内仅有的三家振动台生产单位,自主研发能力滞后,只能生产2吨推力以下的小振动台,且技术从国外引进,价格昂贵。2吨以上产品外国对我国严密封锁和禁运。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 民营高科技企业苏州东菱公司在创业初期,就树立了与美国ling电子公司、英国ling动力公司这两个研制振动台的国际王牌企业一争高低的目标。十一年来,东菱公司(即东方之菱)总经理王孝忠横下一条心,率二百多名东菱人,走上了自主创新之路。多种学科、多个专业的人员,齐心协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先后研制出5吨、6吨、10吨、12吨、16吨、18吨等十大系列、近百款振动台,其中30多款产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已销往美、英、日、德、俄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且成功地参与了神州5号、6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振动试验。在北京卫星环境试验中心的国防招投标中,东菱公司与美、英两国的“菱”公司相遇,“三菱角逐,花落东菱”。这个研发过程,为35吨台的诞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致使35吨台的研制比较顺利地完成。 动圈是电动振动台最关键的部件,其动力学特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振动台活动系统的一阶轴向的共振频率的高低,从而影响到振动台工作频率的上限和一系列技术指标的高低。共振频率越高,使用频率的上限就越高,可作的实验就越多,对用户越有利。因此,他们将提高共振频率作为科技创新和攻关的重中之重。他们对动圈骨架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动圈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得到合理的分布和协调利用,更创新设计了台面部的传力角板,有效地增加了动圈骨架的刚度,从而使共振频率这一核心技术指标远远领先于世界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他们创新了驱动线圈的绕组结构与绕线工艺,提高了冷却效果。驱动线圈绕组的冷却效果不佳,是世界电动振动台厂家的共同难题。他们针对目前国际上冷却效果很差的传统的串联冷却结构,大胆创新,施用了全新的并联冷却结构,即将驱动线圈绕组从中间引出冷却水管,使原来的单路冷却变为双路冷却,成倍地提高了驱动线圈绕组的冷却效果,从而攻克了驱动线圈绕组冷却不足的难关。同时,他们还在设计和工艺上,进行了其它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造,攻克了在更大电流、电压条件下线圈嘴电化学腐蚀、动圈驱动导线严重发热和内短路环冷却不足和易烧坏等许多技术难关,从而保证了35吨振动台顺利制成。 35吨的问世,引起了国际同行的极大关注和震惊。眼下,一批又一批前来东菱公司洽谈业务的外国朋友,听到35吨台研发成功的消息,一个个竖起了大拇指,情不自禁地惊呼“中国人登上世界振动技术的‘珠峰’了,实在了不起!”
  • 从全国药分会看药物分析新材料与新技术
    仪器信息网讯:12月3日,第六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在北京西郊宾馆继续举行。本届大会共设有三个分会场,其中第二分会场的主题是“药物分析新材料与新技术”。 武汉大学陈子林教授介绍了毛细管电色谱柱技术及其与质谱联用药物分析新方法。陈教授课题组以重点解决药物分析中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中的瓶颈问题,发展高效、微量、灵敏、精准药物分析方法学为目标,开展了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石墨烯为特征分子识别固定相的毛细管电色谱柱技术、基于仿生聚多巴胺修饰技术的新型管内固相微萃取及Jacket-free搅拌棒固相萃取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中应用研究。同时,陈教授还介绍了他们在CE/CEC-ESI-MS的接口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该平台对于氨基酸和中药中活性成分分析的应用工作。武汉大学 陈子林教授 第二军医大学陆峰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具有快速、高通量、经济等方面优势的光谱法受到国内外广泛的重视。拉曼光谱法作为光谱法的一种,具有可实现单分子、单细胞检测,具备活体、实时、在线的特点,可进行定性定量结构(构型构象)分析,在药品质量、活性分析、安全评价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课题组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助下,成功开发出世界首台薄层色谱-拉曼光谱联用仪。第二军医大学 陆峰教授 浙江大学余露山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Chiral drug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M/PK study of chiral drug”。从他的报告中我们了解到,其所在课题组自1990年起,在曾苏教授的领导下,利用手性色谱法开展了100多种候选药物的对映选择性DM/PK研究。对于手性药物的DM/PK样品分析而言,LC-MS(或UV)结合手性固定相柱是首选方法;如果一个手性分子含有氨基、羧基或羟基的话,手性衍生化试剂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第三个可选的方法是IDMSS,但是该方法昂贵并且需要研究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其他方法,像在线核磁共振、离子迁移谱等也都在开发当中。浙江大学 余露山副教授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旭教授课题组使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以离子液体2,5-二羟基苯甲酸丁胺(IL-DHBB)为基质,结果显示,离子液体基质使用方便,实验条件简单,其点板后液体状态稳定,与样品混合均匀,点内和点-点之间的质谱信号都很稳定,从而获得了较好的MALDI-MS 质谱分析重复性,灵敏度也比常用的固体基质好。将其用于MALDI-FTMS 成像分析大豆切片和大豆叶片表面的单糖、二糖和三糖,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许旭教授 西南大学付志锋教授在其报告中介绍了基于多功能抗体与时间分辨化学发光的多组分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农药残留、基于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多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免标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重金属等三方面的工作及其所取得的创新成果。西南大学 付志锋教授 高速3D 细胞扫描仪Cell3iMager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测量在3D 培养板中培养的癌细胞随着时间的增长和形态变化,可以计算孔板中细胞球体的数量、面积和体积。因此避免了对试剂的需要。岛津公司使用Cell3iMager 开发出一种适合抗癌药物筛选的快速方法,该方法具有易于使用、无需试剂、成本效率高且高通量的特点。通过使用两个人体癌细胞系(HEK293 和HEK293T),结果显示在3D 培养板中形成的球体面积与细胞生长密切相关,且可以用于快速筛选抗癌药物。岛津公司 李丽潇博士 西安交通大学王嗣岑教授介绍了其所在课题组在二维联用色谱技术在药物筛选和乳制品分析方面所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1、建立了4种基于细胞膜色谱二维在线分析系统的活性成分筛选发现平台,可以直接在线从复杂体系中“识别”、“分析”、“鉴定”作用于特定受体的活性成分;2、建立了细胞膜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二维色谱筛选分析平台,对200余种中草药进行高通量活性先导物筛选研究,发现了具有抗肿瘤作用、抗心脑血管疾病等活性组分17个;3、对筛选发现的活性生物碱Taspine的全合成研究。首次确证了Taspine联苯骨架作VEGFR-2抑制剂结构母核的有效性,并可增强药物转运和敏感性,具有开发为新型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潜力;4、建立了中心切割二维液相色谱分析系统用于乳制品分析系列方法及“一步法”样品处理方法。具有样品制备简单、多组分同时定量分析、快速、回收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为乳制品检测提供了方便、可靠的检测平台;5、研制开发了中药注射液类过敏物分析二维色谱仪。对60余种中药注射剂进行筛选分析。西安交通大学 王嗣岑教授 中山大学陈缵光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其课题组在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最早应用于毛细管电泳,随后在微流控芯片中得到广泛使用,近年来开始用于高效液相色谱。陈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制了应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非接触电导检测器和采用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的细胞和线虫响应计数系统。以高效液相色谱非接触电导检测器为例,人们只需将色谱柱后原有的连接管穿过该检测器的电极套管,非常简便。它对荷电粒子,如离子、或在一定条件下(pH,络合,缔合等)带部分电荷的分子等有很好的响应,检测对象广泛,电极和溶液之间不接触,避免了电极的污染和中毒。中山大学 陈缵光教授 广西师范大学邓必阳教授介绍了该课题组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结合其他技术在含胺类药物中的应用研究。他们建立了一种测定盐酸曲美他嗪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新方法;自制了一个简易、方便、可反复使用的超声微透析装置;超声微透析装置与CE-ECL结合用于研究盐酸曲美他嗪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与透析平衡。节约了试剂,降低了时间消耗;得到了盐酸曲美他嗪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分别为1.53和K=15.15L/nmol。此外,他们还开发了用rGO-CuS复合材料制作的超灵敏电化学发光传感器与毛细管电泳联用方法,并成功用于检测小鼠血浆中的苯磺酸氨氯地平。 广西师范大学 邓必阳教授 第二军医大学陈啸飞博士针对细胞膜色谱细胞用量大,柱寿命较短,以及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不明确等问题展开研究。开发了基于APTES表面修饰的共价细胞膜色谱分析系统,并对中药活性组分的筛选以及潜在活性组分的靶标鉴定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第二军医大学 陈啸飞博士 天津医科大学赵新超博士生介绍了其所在课题组对细胞膜固定化机理进行的探索,并对载体材料的表面化学性质、孔径等物理性质对细胞膜固定化的影响做了详细介绍。此外,基于细胞膜固定化机理,其所在课题组在石英毛细管内壁实现了细胞膜的固定化,建立了微柱细胞膜色谱(micro-CMC)法;在磁性颗粒表面实现了细胞膜的固定化,建立了细胞膜磁球垂钓法。天津医科大学 赵新超博士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贺玖明副研究员系统介绍了其所在课题组在敞开式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质谱分子成像技术(AFAI-MSI)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贺老师在报告中指出,AFAI-MSI技术可获得全面的药物及其代谢物的体内分布、吸收等信息,为药物或候选新药的靶向、药效与毒理机理研究提供一种直观方法;成像代谢组学方法可对药物的药理活性及潜在毒性进行直观、重要的预测,并提示药物作用分子机理,有望发展成为药物研发领域的新型手段;成像代谢组学方法可实现生物标志物的原位筛查和可视化表征。结合分子病理学研究,该质谱成像技术有望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分子诊断工具。中国医学科学院 贺玖明副研究员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川研究员介绍了开展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所涉及的分析技术。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涉及六个关键技术群:复杂生物样品中中药微量物质分析技术群、中药体内代谢物富集和制备技术群、药代动物实验技术群、中药化合物通过生物屏障研究技术群、中药化合物体内消除机理研究技术群、中药“药代标识物”表征预测技术群。李川课题组围绕中药药代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选择有效方药,重点就中药多成分复杂样品分析领域所涉及的质谱学基础研究、分析技术创新及其在中药药代研究中的应用等开展了大量工作。譬如,该课题组在中药多成分复杂样品分析中,发现了能够显著提高质谱分析效能和克服基质效应干扰的“液相电解质效应”(LC-electrolyte effects),由此取得了在液-质联用分析上的重要进步,并对大气压电离质谱的电离理论有了新的认识;将“液-液微萃取”技术与“PTV-大体积进样”技术结合,解决复杂生物样品中挥发性中药物质的分析难题等。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李川研究员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宋凤瑞研究员介绍了其课题组所建立的一个直接、有效的在线微透析-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方法(Online-MD-UPLC-MS/MS)。该方法具有活体采样;实时分析;真实反映体内过程等特点。该研究不仅提供了用于研究在疾病状态下中药代谢物的相对药代动力学的新方法,还可以用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预测活性代谢物的成药性,有利于药物研发和安全性评价。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宋凤瑞研究员 山西医科大学胡爽副教授在报告中表示,为了更好地进行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简便、有效、经济的样品前处理和富集是必要的。她系统介绍了其所在课题组在过去10年中进行的液相微萃取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方面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山西医科大学 胡爽副教授 复旦大学李嫣副教授介绍了基于功能化磁性介孔材料的RAM-SPE技术在药物毒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他们制备了介孔内壁修饰不同官能团的磁性石墨烯介孔硅复合材料用于RAM-SPE;将其应用于化妆品、食品中残留药物检测以及中药主要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该技术前处理时间短、灵敏度和回收率高、重复性好。复旦大学 李嫣副教授 北京大学王超群博士生在王璇教授的指导下,采用LC-DAD-ESI-IT-TOF-MSn联用技术指认并比较园参、林下山参及野山参中的皂苷类成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林下山参的鉴别、质量评价分析策略。北京大学 王超群博士生 中国药科大学柳文媛教授的报告主要关注于如何基于成分结构研究结合化学计量学来快速发现天然活性成分,利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将成分和活性之间进行关联。柳教授介绍的具体工作包括:钩藤生物碱异构体鉴定;苦木生物碱异构体鉴定;山香圆活性成分的预测等。中国药科大学 柳文媛教授 北京大学王璇教授则介绍了以临床用药为导向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药黄岑药效和质量的分析研究。王教授的研究结果提示枯岑和子岑在肺部的抗炎活性存在差异,为枯岑和子岑的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而造成二者抗炎活性差异的原因可能为极性小的苷类、苷元类成分。北京大学 王璇教授 北京大学韩南银副教授的报告则颇具悲壮色彩。他介绍了自他2005年回国后,在场流分离技术(FFF)领域艰难探索的心历路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阶段性成果,2014年下半年已组装出两套不同模式的FFF仪器——GrFFF和AF4(与普析通用合作)。它们在诸如细胞分离、脂质代谢组学的研究等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韩老师也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加入到这一具有很大挑战性的领域。北京大学 韩南银副教授 沈阳药科大学郭萍博士生在陈晓辉教授、赵龙山副教授的指导下,采用多步溶胀聚合法合成了对非甾体抗炎药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材料。将印迹材料作为固相填料制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通过优化固相萃取条件,并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不同水环境中的5 种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检测。与传统的SPE 方法相比该方法灵敏,准确度高,成功地对水环境中的不同非甾体抗炎药进行富集及其测定。沈阳药科大学 郭萍博士生
  • 破解科学仪器的“卡脖子难题”,江苏试点建设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材料化学)
    为加快推进我省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完善开放共享服务体系,提高开放共享服务水平,推动国产科学仪器自主研发,11月1日,由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举办的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材料化学)成立大会暨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论坛在南京理工大学举办,省内十多家高校院所代表参加活动。科学仪器“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手段,更是重要的原创性科技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中,超过60%的物理学奖、70%以上的化学奖和约90%的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成果,都是借助各种先进仪器完成的。由于科学仪器研发周期长、技术壁垒高,国产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相对滞后,我国科学研究高度依赖国外的科学仪器,成为一件“卡脖子”的难题。近年来,江苏省科学仪器自主研发进程不断加快。2011年起,江苏作为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首批试点省份之一,有江苏天瑞、苏州纽迈、苏大维格等多家企业获得国家重大专项支持,通过项目实施,在科学仪器自主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面对新一轮科技封锁和产业变革,破解科学仪器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迫切。”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何勇表示,此次材料化学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设立,将进一步推动材料化学类科学仪器国产化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同时充分发挥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优势,汇聚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合力,从整体上提升国产科学仪器质量,助力关键科学技术领域从“跟跑”“并跑”迈向“领跑”,推动材料化学类大型科学仪器的“进口替代”。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工作如何开展,将采用怎样的研发、合作新模式?“中心的国产设备将由对应机组的专业老师开放运行,一是与中心现有的进口设备进行验证比对,形成阶段性使用报告,反馈设备厂商共同改进提升,二是面向全校开放共享,通过降低测试费标准、保障机时等措施,鼓励广大师生使用国产仪器,转变传统思维,以使用促提升。”南京理工大学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薛素林表示。促进国产科学仪器研发与共享,高校来出招如何促进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与开放共享,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一直在寻找破局之策。薛素林介绍,南京理工大学现有仪器设备10万余台套,其中40万元以上设备900多台。学校具有良好的国产仪器设备使用基础,在50万以上设备的存量资产中,国产设备占比45%。在此次设立的材料化学类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学校积极与国产科学仪器企业开展合作,引进江苏鼎竑、国仪量子、厦门海恩迈等厂家的国产科学仪器。记者了解到,南京理工大学也有多项自研科学仪器已投入使用。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多模态定量相位显微镜,是全球首台“计算成像”显微镜商业化仪器,无需染色标记,能够记录活细胞实时动态图像与数据,并且采用小型化结构设计。该成果在光学顶级期刊PhotoniX上发表首篇工程化文章,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获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学校分析测试中心研发的三维重构透射电镜样品杆及纳米针尖制样系统,已开发了两台套商业化设备,包括360°倾转全角度视野的三维重构透射电镜样品杆和能将铁杵“削”成纳米针尖的全自动智能化制样设备。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也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对于大型科学仪器如何进行有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科学仪器的利用效率?南京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石磊分享了学校的相关经验。“学校通过一套制度规范大仪运行管理,明确了大型设备购置论证、开放共享、考核评价、报废处置等全流程程序。为激励机组开放,学校通过测试费70%返还的形式,培养机组的自我造血功能,保障仪器平稳运行。”在仪器设备的管理中,不仅有购置、研发新设备的工作,更要注重盘活老旧设备的使用资源,让其“枯木又逢春”。“针对功能局部丧失的老旧设备,要深挖设备残值,鼓励设备改装与功能开发,比如,学校分析测试中心刘吉梓老师,通过电镜样品杆的改装与自制,将老旧的单球差电镜与三维原子探针联用,实现了材料三维结构叠加单原子成分信息的四维透射电镜成像技术。对功能完全丧失的老旧设备,则用于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演示与拆装,打造拆装工坊,也让学生参与进拆装设备的过程,增强实践探索能力。”石磊说。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促进科研创新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大型科学仪器是指单台(套)价值50万元及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今年3月,新修订的《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正式实施,要求利用财政资金购置的大型科学仪器应当纳入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按有关规定履行共享义务,并接受有关部门考核和社会监督。促进开放共享,让越来越多的大型科学仪器“忙”起来,是近年来高校等科研机构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次活动中,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发起了“江苏部省属高校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共促结对”倡议,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部属高校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省属高校共14家高校试点进行了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共促结对,并现场签约。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副主任孙兴莲表示,发起江苏部省属高校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结对,对于高校合作、创新发展有诸多优势。这样的合作不仅能够共促资源共享,推动校际科学仪器共享平台资源互通,实现科学仪器高效利用,也能总结部属高校在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做法,引导省属高校围绕仪器资源管理、开放共享服务模式等方面向部属高校对标。同时,共享结对也能推动高校共同开展实验技术人员培养,围绕科学仪器操作、研发、维护、维修等各环节,通过技术培训、技能比赛、交流研讨等方式着力提升实验技术人员能力。“未来,也将推动围绕企业创新、产业发展,面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推进等方面,通过科学仪器创新论坛、科学仪器共享主题月等特色活动,形成长效对接交流机制,促进高校之间合作共享的创新环境。”孙兴莲说。会上,与会代表就进一步贯彻落实《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围绕建立健全大型科学仪器源头控制机制、开放共享绩效考核、实验技术人员激励举措等开展交流讨论。现场还对2022年南京理工大学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青年英雄榜:全球35岁以下创新者 中国6人上榜
    美国时间8月23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公布了第16届TR35榜单,即全球35名35岁以下青年创新者榜单。各路精英在创造力、毅力、管理能力方面都堪称翘楚,他们的创新领域涉及医疗、能源、计算机和先进电子器件 他们的事业舞台涵盖初创公司、研发机构和企业巨头。他们是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  在35名上榜者中,共有6名中国人,他们是IBM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助理教授刁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高伟、前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研发构架师/首席设计师顾嘉唯、清华大学副教授张一慧以及南京大学教授朱嘉。此外,还有卡内基梅隆大学助理教授杨黅晶等华裔人士。  今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收到了数百份提名,经过编辑初筛后的名单被提交第三方人士对各位候选人进行发明潜在影响力的评估,最终形成了本年度青年创新英雄榜。该榜单分为5大类别,即远见者(Visionaries)、发明者(Inventors)、创业者(Entrepreneurs)、科技先锋(Pioneers)、人文关怀者(Humanitarians)。远见者(Visionaries)  经典技术,全新应用——依靠与众不同的视角,这些青年远见者们找到了经典技术的新应用。杨黅晶,29岁,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  “有多少种方法让船沉没,就有多少种方法让信息泄露。”  当码农们构建一个应用或一个页面时——即使是最简单的日历——他们也应该注意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比如地理位置,免遭泄露。  不用说,目前这个安全理念还不是IT行业的标准。  杨黅晶因此发明了一种编程语言Jeeves。使用Jeeves,码农无需费力设计用户信息安全代码,因为其内置了自动的用户信息安全机制。  杨黅晶已经在开源平台发布了Jeeves的代码供全世界使用。Jeeves源于她担任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期间的灵感。  她说:“为世界提供一种强大的编程工具的感觉真不错。”Evan Spiegel,26岁,Snapchat公司联合创始人  为什么保护用户隐私不是计算机的默认状态?Snapchat联合创始人认为人们需要一种更安全的社交应用。  作为一款信息阅后即焚聊天应用,Snapchat估值200亿美元,拥有1.5亿用户。它的创始人是26岁的天才,以及豪车和超模爱好者Evan Spiegel。  但另一方面,Spiegel在Snapchat的朋友圈只有50个好友。他拒绝了我们的专访,因为在他看来,Snapchat是一个与媒体格格不入的异类。  成立6年来,Snapchat公司击败了诸如Poke、Ansa、Gryphn、Vidburn、Clipchat、Efemr、Wink、Blink、Frankly、Burn Note、Glimpse、Wickr等不计其数的对手。美国每天有41%的18-34岁的人会使用Snapchat,而它的盈利模式是在你发送给好友的私密信息中插入广告。  为什么Snapchat最后脱颖而出?部分原因是它的设计使得用户会迫不及待地使用它。Spiegel利用了人们的一种心理:人们喜欢分享一个场景,然后看着它消失。Nora Ayanian,34岁,南加州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  为了建造更好的机器,一名机器人科学家的脚步远远不限于自己的学科。  Nora Ayanian将机器人称为“他们”而不是“它们”。这是她工作的动力。  她的核心理念是:机器人应当协作完成任务。例如,一个农夫有一批无人机来自动监测庄稼并采集土壤样本。你不能对每一台无人机下同样的指令,因为每台无人机都有不同的任务。目前,只有人类才可以组成团队,容纳多元化的成员,并协作完成一项复杂任务。  Ayanian通过研究人的合作来实现机器人的协作。一种方法是让实验者玩简单的电脑游戏,但限制他们的感知和交流。他们需要找出有效的协作方法来完成任务。Ayanian想知道人们如何利用尽可能少的信息来完成任务。  为什么不制造一个领头机器人来监管其他机器人?Ayanian认为,若领头机器人没电了,或者死机了,整个机器人大军会土崩瓦解。但是分布式和多元化的机器人团队,总可以在解决问题方面做得更好、更可靠。Maithilee Kunda,32岁,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助理教授  自闭症患者引发了她构建人工智能技术的新思路。  她的研究开始于研究生阶段研究人工智能系统的日子。某天,她阅读了动物学教授坦普尔格拉丁的《图像化思考》(Thinking in Pictures by Temple Grandin)。在书中,这位科学家记述了她的自闭症如何给她提供了大多数人没有的视角。  Kunda意识到,大多数人工智能系统都是依靠变量、数字和表格进行思考,而不是像自闭症患者那样进行“图像化思考”。  如果人工智能系统也基于图像进行思考——比如旋转和拼合图像——那会有什么结果?如果坦普尔格拉丁能基于图像思考做出惊人的成就,那么人工智能系统也可以。  Kunda对具有图像思维能力的自闭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对应的人工智能系统。  目前,对图形化人工智能的研究刚起步,但坤达认为它很有希望。用不同方法思考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给人类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如果要迅速找到流行病的原始爆发点,就必须用多种方案处理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这时,图形化人工智能可以帮到大忙。Kevin Esvelt,34岁,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助理教授  一个致力于研发基因编辑技术,同时对其潜在副作用发出警告的科学家。  Esvelt就职于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研究如何影响生态系统演化。10岁时去加拉帕格斯游玩,意识到进化是影响未来的强大力量。他的业余爱好是独轮车和滑翔伞。  目前,他的工作主要围绕开发一项在动物种群中快速扩散某种基因的技术。目的是什么?消灭蚊子,并把疟疾一起消灭。他说:“自然不能消灭疟疾,我们就自己动手。”  实际上,这项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基因驱动是否是一项安全的技术?该技术是否会有未知副作用?这些问题都还有待回答。理论上,基因驱动技术不应该用来进行扩散全球的生物转基因,甚至试验也是危险的。  而他的解决方案是开发安全、可控的基因驱动技术。  美国联邦调查局对他所从事工作的评价是,“这项技术对基因驱动技术风险的重视对生物安全有重大意义。”Jonathan Downey,32岁,Airware公司CEO  他提前多年预见了无人机的广阔前景,并创立了无人机飞行控制软件公司Airware。  2002年,当他还是MIT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Downey就组建了一个团队研发无人机,参与市场竞争。  在波音公司工作期间,美国国防部资助他开发一款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软件。  2011年,在一次不成功的无人机自动驾驶系统研发尝试后,他建立初创公司Airware,并花5个月时间参加直升机驾驶课程,在拉斯维加斯和大峡谷之间来回飞行。  2012年,Airware向无人机生产厂家提交第一版无人机控制软件。  2014年,通用动力公司向Airware投资,认为无人机能够廉价安全地维护工业管线之类的基础设施。  2015年,Airware推出多款旨在方便大企业使用无人机的软件。例如,由公司中的前游戏开发人员开发的软件让用户能够操纵无人机进行航拍。此外,农场使用Airware的技术来检查雨后仓库屋顶的破损情况。  2016年,美国监管部门放松了对企业使用无人机的监管,为更多企业使用Airware的服务铺平了道路。  据美国人机系统协会预测,商业无人机的市场前景将在2025年达到800亿美元,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  Downey表示:“那时人类会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无人机了。”  发明者(Inventors)  小到智能防汗带,大到先进存储技术,这些创新者们正在创造属于未来的产品。Alex Hegyi,29岁,PARC公司研发主管  超光谱相机能让你的智能手机辨别假药,帮你挑出最熟的桃子。  Alex来自施乐公司下属科技创新企业PARC(Practicing Open Innovation),跟他发明的摄像头比起来,目前智能手机摄像头能提供的细节可谓少得可怜。这是因为Alex的相机记录了一部分肉眼不可见的光谱。  Alex的相机由于获取了更宽的频谱,因此它可以做普通智能手机摄像头做不到的事情:从挑熟透的水果——成熟水果对某些波段的光吸收更强,到发现假药——真药的反射光有特殊的模式。  Alex希望在不久的未来,他的技术能够被整合入智能手机,从而让每个人都能借此进行超光谱成像(hyper spectral imaging,即使用宽频域的电磁波进行成像)。  超光谱成像技术在空间对地遥感和食品药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已经有多年历史,但是体积和价格使得它们难以走入日常生活。  Alex的超光谱相机更加小巧轻便,通过USB接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他在光学传感器前面配备了液晶镜头和极化滤波器组。  此外,他还编写了控制该相机的电脑软件。  Evan Macosko,34岁,麻省总医院精神病学讲师  研究细胞如何形成组织和器官,取得重大突破。  如果想真正了解人类基因组,我们首先需要提高对单独细胞之间的区别的认知。虽然人体内每个细胞都有相同的DNA蓝图,但在同一时间内,它们在解读和使用这个蓝图上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这个区别的存在才让人体内有大量的细胞种类,有些细胞会成为神经细胞被用于记忆功能,但另一些细胞会变成脚趾甲。  然而,即便是同一种细胞,每个细胞个体之间也会有不同之处。对我们来说,基因如何在细胞内运行是个巨大的问号,这严重的影响了基因医学的研究进展。  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Evan Macosko参与了一项名为“Drop-Seq”技术的开发。这项技术将允许研究员对数千个细胞逐一检查,来判断每个细胞是如何执行基因命指令的。  在这之前,现有的技术虽然允许研究员检查单个细胞,但是这些方式往往非常困难并昂贵。研究员需要把单个细胞移到微观的“井”中。Macosko对此说道:“如果你不小心在一个井里放入两个细胞,你前功尽弃。”  Macosko的技术极大的加快了分析速度。研究员需要把每个需要分析的细胞拆开,把已被运行的基因附在一个极小的、有识别码的珠子上。当每个细胞的基因材料都被标识后,它们可以被迅速的分析。而这新技术的成本仅为每个细胞7美分。  Evan表示,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快完成鼠脑中的数十万个细胞的分析归档。他们下一个目标就是人脑中那860亿个神经元以及无数个其他细胞。他意图分析出人脑中所有的细胞之间的区别,以找出例如精神分裂症、自闭症、以及阿兹海默症等脑部疾病背后的罪魁祸首。  高伟,31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  新发明的防汗带可以监测身体健康。  高伟在中国徐州的一座小村庄里长大。在他小的时候,目睹了周围很多人因为各种疾病而死亡。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得了病,等他们发现的时候已经太迟了。那时他就想发明一款可穿戴的电子设备用来监测个人身体健康,可以在病变之前就提醒我们身体的不妥之处。  “我们的身体无时不刻的在制造数据。市场上已经有无数种可穿戴设备,比如苹果手表、Fitbit,但是它们大多数只能测量运动量和生命征象,而不能提供在分子层次上的信息”,高伟说。“我就开始思考,能不能利用汗液?”  高伟在今年制造出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一条聚集了传感器、微处理器、以及蓝牙通信模块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当你戴上这个防汗带时,它可以分析出你汗液的成分并把数据无线传输至你手机上的APP。  高伟发明的防汗带中的部分传感器可以和你汗液中的葡萄糖和乳酸盐等化学成分进行反应,然后检测反应造成的电流变化 另外一部分传感器检测的则是钠和钾离子造成的电压变化。在最新的版本中,他还增加了一款可以监测到重金属的传感器。  如今,高伟的防汗带已经可以从汗液中分析出大量的数据。他面临的难题就是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分析用户的健康状况。因此,他正在与运动生理学家合作,通过临床研究来找出各种病症在汗液里的早期征兆。  Muyinatu Lediju Bell,32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助教授  更清晰的成像技术能更早被确诊癌症。  在她在MIT读本科时,生物医学工程师Muyinatu Lediju Bell的母亲就因为癌症去世了。一直以来,Bell都认为如果她母亲的癌症被发现的更早,她很有可能还活着。  因此,她决定找出超声波成像模糊的原因,正是这些模糊的图像妨碍了医生诊断癌症和其他疾病。  在杜克大学读博期间,Bell发明了一种能增加超声波实时成像清晰度的新型信号处理技术。此技术对于肥胖病人来说更有帮助,由于脂肪会散射和扭曲超声波,因此肥胖的病人体内的病症往往被发现的更晚。  “我觉得,一项被频繁使用的重要技术,如果对一个大群体的病人(肥胖病人)使用效果总是很差的话,(对于这些病人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Bell说道。  如今,Bell正在试图改进另外一种非侵入式的医疗成像技术。这个名为“光声成像”的技术是一种光学和声学两种模式组合而成的生物/医学成像方法。  她希望,通过此技术能够实现对血管的即时成像,以减少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意外伤害到颈动脉的风险。对此,她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实验室计划于2017年在病人身上开始临床试验。  Adam Bry,27岁,Skydio联合创始人  创造自由翱翔的空中助手。  “在我合伙创建的Skydio公司里,我们列出了人们想用无人机做到的一切可能,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现在的产品还极其原始。今天,使用者普遍的经历就是‘把它从盒子里面拿出来,然后撞向大树’”,Adam说道。  而Adam正在创造一款完全不同的无人机。它了解周边的物质世界,对你有智能的反应,并且可以通过数据做出决定。它的数个摄像头可以使计算机视觉算出它的轨道,并了解周围的3D世界。它还可以理解‘这是个人’以及‘这是棵树’之间的区别。  他们已经成功展示了他们的产品能够在障碍物边近距离的安全自动飞行,以及跟随用户走路、跑步、以及骑车。”  此外Adam还表示:“可以确定的是,它将是一款极其智能的高端产品,其自动飞行将媲美,甚至超越专业飞行员。可以想象,理解你并且可以对你做出反应的无人机,将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  “无人机将是第一款大规模部署的移动型机器人。”  Kendra Kuhl,34岁,Opus 21创始人  一款可以把二氧化碳转化成有用的化学物质的简易反应堆。  在蒙大拿乡间长大的Kendra Kuhl目睹了家乡那世界闻名的冰川国家公园里冰川的缩小。对此,她说道:“我们在目睹全球暖化”。  而这也激发了她创业的想法。“我喜欢以对环境有益的方式将原子结合起来”,她说道。这正是Kuhl在2014年创办公司的目标。  Opus 12正在发明一款可以使用发电站释放的二氧化碳生产有用的化学物质的反应堆。  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下属的初创企业孵化器里,Kuhl为我们展示了Opus 12的一款原型机。这是一个小型反应堆,输入口为二氧化碳,输出口则连接到可以分析产品的仪器上。  此技术核心为反应堆的设计。该反应堆使用了数种她在斯坦福大学读博时开发的催化剂。金属反应堆的中心使用一个有催化剂涂层的膜作为电极。这将允许在低温低压条件下产生固碳反应,从而减少对能量的需求。  Kuhl表示,Opus 12不是第一家试图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常用化学物质的公司,但是它的新型催化剂以及扩展性极强的反应堆设计与众不同。  不过,在和传统化学公司竞争上,Opus 12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2017年,Kuhl计划生产出一款使用数个电极堆叠,可以日产数公斤产品的反应堆。  Desmond Loke,33岁,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助教授  扔掉你的RAM和闪存吧,我们有更好的存储器了。  计算机设计师们长久以来的愿望就是以一款通用的存储技术,来取代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闪存(Flash)。  目前,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RAM读写速度快,但是价格昂贵、需要保持电源才能存储数据 闪存不需要保持电源,但是读写速度慢。  这个愿望的紧迫感正在随着摩尔定律瓶颈的到来而增加。如果我们无法在RAM芯片上植入更多的晶体管,那么我们就需要找到一种新的廉价而又高速的非易失性存储技术来代替它了。  目前,一种极有希望的技术就是相变材料(PCM - Phase Change Material)。这种新型存储器存储数据的方式不再是通过晶体管内电流的开或关,而是通过把一种叫硫化物玻璃的材料在非晶态和晶态之间转变来实现的。  这种材料有着和RAM媲美的速度,以及和闪存一样的非易失性。自2010年以来,Desmond Loke和他的同事们已经解决了技术商业化的问题。  一直以来,研究人员都无法将相变材料在晶态和非晶态(1 和0)之间的转换速度降到50纳秒以内。  相比之下,RAM中的晶体管的开关转换时间少于1纳秒,但Loke发现,他可以通过对该材料保持固定的电荷使它的转换时间降至0.5纳秒。  Loke和他的同事还把每个存储单元的体积缩小至纳米级别。在此之外,他还成功地降低了新型存储器的耗电量,并且通过3D堆叠,使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植入更多的存储单元。  顾嘉唯,30岁,前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研发构架师/首席设计师  设计出帮得上忙,而不是惹人厌的用户界面。  当在北京798艺术区的一家咖啡馆里见到顾嘉唯时,他关掉了微信提示关掉。当他抽空查看手机时,已有“超过17000个未读信息”。顾嘉唯表示,我们和科技交流的方式是失败的,“我不想成为‘未读提示音’的奴隶”。  顾嘉唯曾经是百度“人机交互”的负责人。他负责的项目之一DuLight小明,是一款帮助盲人的人工智能产品。一个被用户戴在头上、或者手机上的摄像头就可以扫描账单,火车时刻表,标签等日常物品。被扫描对象上的图形、物品、或者文字将被识别。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以及用户手机上的芯片,被识别的数据将被转换成语音,输送到用户的耳机里。顾嘉唯还表示:“现在的人脸识别功能已经非常强大了。”  顾嘉唯对未来的想象是一个不会被数据线和提示音所累,但还可以享受到科技福利的未来。  他表示:“我想把人类带回‘不插线’时代。”  Dinesh Bharadia,28岁,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员  一款看似不可能的无线电设计将使无线数据传输性能翻倍。  Dinesh Bharadia发明了一款所有人都说不可能实现的电信技术:他找到可以在一个频率上同时传送和接收数据的方式。  通常而言,由于无线电的广播性质,传送信号要比接收信号大1千亿倍,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外传的信号会淹没接收的信号。这就是为什么无线电通常使用不同的频率,或者用同一个频率但是在传送和接收之间迅速切换。  Bharadia表示,“就连教科书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于是,Bharadia发明了一款结合硬件和软件的系统。该系统可以剔除振幅更大的传送信号,让无线电可以破解接收的信号。  这款世界上第一台全双工无线电的发明,通过使用同一个频率,轻松地使世界上的无线带宽翻倍,若这项技术被运用到手机上,将成为电信公司和用户们的福音。  为了将这一发明商业化,Bharadia暂停了他在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业,把时间全部花在他的初创公司Kumu Networks上。  一家德国电信公司已在去年开始测试他的技术,但是由于Bharadia的设计原型电路板对于手机来说太大了,他现在需要和其他工程师合作来缩小原型尺寸。  创业者(Entrepreneurs)  7位青年创业者,试图把“颠覆式创新”变成“颠覆式公司”。 Ari Roisman, 32岁,Glide公司CEO  为什么未来的通讯将在你的手腕上?  很显然,Ari Roisman极其渴望交流。在和记者认识仅仅几分钟之后,这位Glide公司32岁的首席执行官就已经开始对记者诉说犹太教在他生命中的角色,以及他是如何为了搬到耶路撒冷,而放弃了一个在清洁能源业非常有前途的工作。  自2012年以来,Roisman试图创造出一种比文字短信更加人性化的替代品。通过他的产品,Glide的APP,你不再需要使用智能手机上那小小的键盘打出短信,你可以通过一个按键来录制一段视频短讯。  他表示,目前Glide已拥有数百万用户,但是对于社交网络来说这是非常小的一块蛋糕,尤其在Instagram和Facebook向各自的视频短讯平台注入数百万美元的背景之下。而就在今年春天,Glide解雇了25%的员工。  Roisman说为了确保公司的流动资,他已经减少了营销和用户服务方面的预算。他的目标是专注于一款将使视频短讯成为主流的技术:智能手表。他表示,与当初个人电脑给Email带来的助力一样,视频短讯将被人们手腕上的小屏幕推向未来。  Roisman坚信,视频短讯将在手表上成为主流,因为手表的屏幕对于打字来说实在太小了。  Stephanie Lampkin,31岁,Blendoor创始人  她找出一种方法让硅谷的员工结构看起来更像社会结构。  当年,Stephanie Lampkin原本希望申请一个大型科技公司的分析师职位,却被分配到一个销售职位。对于她来说,这就是偏见。Lampkin拥有斯坦福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位,并且已经任职过其他工程岗位。不管是她的种族还是性别,很明显招聘者经常会根据与工作能力无关的一些指标来做评价。  2014年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简历上显示的外国名字会影响申请者获得职位甚至获得面试的机会。  当然,Lampkin拒绝了销售职位,并创立了Blendoor求职平台。Blendoor是一家在应聘初始阶段隐匿掉求职者姓名和照片的求职平台。目前已有超过5000的应聘者注册,各大公司如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谷歌(Google)、微软(Microsoft)以及因特尔公司(Intel)的招聘者也在使用Blendoor平台。  Lampkin期望通过Blendoor求职平台打破硅谷缺乏多样性的现状。Lampkin称:“我们了解大型科技公司的需求,虽然目前的早期用户多是女性和少数族裔,但我们期待能成为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求职工具。”  Christine Ho,33岁,Imprint Energy公司CEO  她的创业公司主打业务是研发轻薄柔软,可通过印刷方式制造的电池,这是她在伯克利分校研究工作的延续。  在传统电池的支持下,可穿戴设备、手机和个人医疗设备工作得很好,那么印刷电池有什么必要?  s表示,电厂目前的各种节水措施都会有各种的问题,有些电站将冷却水使用完毕后排回水源,但这样有可能会污染水源并破坏环境 有些电厂用循环的方式使用冷却水,但却会导致更多的水蒸发掉。  此外,Sanders还分析了核电厂以防过热导致核反应堆芯融毁(注:会引起核泄漏)所使用的冷却水。如果水源温度过高,这些水源在用之前还要先进行降温,而这一过程将导致电厂减产。那为什么这些复杂的情况都没有体现到电厂的成本计算中去呢?  所以,Sanders重新定义了水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和计算方法,这让她在政策和计划的制定上越来越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