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五氟

仪器信息网五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五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五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五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五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五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五氟相关的解决方案。

五氟相关的资讯

  • 悬浮物污泥浓度计是如何测量悬浮物浓度的
    悬浮物污泥浓度计是为测量市政污水或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悬浮物浓度而设计的在线分析仪表。无论是评估活性污泥和整个生物处理过程、分析净化处理后排放的废水还是检测不同阶段的污泥浓度,悬浮物污泥浓度计都能给出连续、准确的测量结果。   悬浮物污泥浓度计由变送器和传感器组成。传感器可以方便地安装在池内、排水管、压力管道或自然水体中,光电式污泥浓度计能自动补偿因污染而引起的干扰。传感器带有空气清洗功能,能根据预先设置的时间自动定时清洗,从而大大降低了仪器维护的工作量。   传感器上发射器发送的红外光在传输过程中经过被测物的吸收、反射和散射后仅有一小部分光线能照射到检测器上,透射光的透射率与被测污水的浓度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通过测量透射光的透射率就可以计算出污水的浓度。   四光束技术利用两个发射器和两个检测器,每个发射器发送的光线经过透射后照射到两个检测器上,这样就产生一系列的光路,得到一个数据矩阵,然后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信号,即可得到介质中悬浮物的准确浓度,并能有效消除干扰,补偿因污染产生的偏差,使仪器能在较恶劣的环境中工作。   传感器的校准:   悬浮物(污泥浓度)传感器在出厂前已经经过校准,若需要自行校准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悬浮物(污泥浓度)校准要求使用标准液,通过校正菜单,可以进行二点或者四点校正。以两点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1)将传感器连接至变送器。   2)设置好相关参数(进入“校正”菜单,然后选择“校准方式”中选择“因子”   模式,将因子设为1),并擦净传感器。   3)将探头放入头一点标液中(一般将纯水作为头一点),待数据稳定后,读取   测量的实际值并记录数据。
  •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证明月球晚期玄武岩富含富铁高钙辉石
    14日,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基于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结果,并结合遥感探测数据,国家天文台李春来、刘建军研究员领导的团队证明,嫦娥五号月壤的光谱特征主要是由其富含的富铁高钙辉石引起,而非此前认为的富含橄榄石所致。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我们的研究解答了过去对月球晚期玄武岩遥感光谱解译的疑惑,纠正了月球晚期玄武岩独特遥感光谱特征的物质成分解译结果。”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告诉记者。基于以往地基望远镜和月球轨道器遥感光谱数据,曾经天文学家普遍认为,月球正面西部晚期月海玄武岩覆盖的区域富含橄榄石。因此,富含橄榄石是理解月球晚期玄武岩成因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缺乏实际样品,这一推论的正确性一直无法得到证实。嫦娥五号任务采集的月球样品,为解答这一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利用嫦娥五号返回样品纠正月球晚期玄武岩的遥感光谱解译(图片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提供)通过对带回的月球样品开展实验室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同时,与以往获取的月球样品进行对比,并结合电子探针分析的数据结果,研究团队证明,嫦娥五号月壤的光谱特征主要是由其富含的富铁高钙辉石引起,而非富含橄榄石所致。“由于国外历次月海采样任务鲜有以富铁高钙辉石为主的月球样品,加之富铁高钙辉石晶体结构的特点在光谱特征上与月球上常见的橄榄石光谱相近,导致了月球晚期玄武岩的遥感光谱被错误地解译为富含橄榄石。”李春来说。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显示,月表其他被认为是晚期玄武岩覆盖的区域与嫦娥五号着陆区有着相似的光谱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这说明,它们可能具有与嫦娥五号样品相似的岩石矿物学组成,都应是以富铁的高钙辉石为主,而非过去遥感光谱推测的橄榄石为主。李春来表示,这项研究对回答月球晚期玄武岩物质组成问题,深化对月球热演化历史,特别是月球晚期火山活动特点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 昊诺斯送五福增强符 祝您春节快乐!
    昊诺斯送五福增强符 祝您春节快乐! 猴奋已教千户乐, 鸡鸣又报万家春!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 昊诺斯祝愿所有用户朋友们: 春节快乐! 同时,感谢大家对昊诺斯一年以来的 信任和支持, 我们会在新的一年中,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为实验室提供: 更加先进的产品、更加可信的服务, 与科技研发的实验室一起共创美好的明天! 温馨提示:昊诺斯春节放假时间:1月27日——2月2日,节后2月3日开始正常上班。 纳尼?!有宝宝伐开心?那你是不是遇到了下面的这种情形? 看完之后是不是有一种人生“四大悲剧”的赶脚?你又经历了几种“悲剧”呢?不过这都是传统的“四大悲剧”,现在估计更多的人在下面这条“悲剧”的路上,越走越远。。。远。。。远。。。 临近春节,支付宝又来“套路”我们了,而我们也是习惯被套路了。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咋就连个敬业福都不给???还要饱受人生“四大悲剧”的折磨!你看马大老板那开心的样子,作为拿到敬业福(偷笑.gif)的昊诺斯小编实在看不下去了,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安慰一下我们昊诺斯的用户朋友们,小编愿做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尽点绵薄之力,送大家个五福增强符,据说支付宝扫描增强符有高概率得到支付宝五福。祝各位早日“修成正果”,集齐五福! 昊诺斯小编就只能帮您到这了,剩下的路就自己摸索前进吧!愿君春节快乐! 扫码关注昊诺斯微信公众号
  • 食品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测定的国标方法修订进展
    PFAS,即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是一组多样化的人造化学品。PFAS结构稳定、不易降解,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功能,因此广泛的应用到包装、表面处理、灭火器、卫生用品等各种消费品和工业产品中。传统PFAS的代表性化合物、以及研究最热门的PFAS,为全氟烷基羧酸类化合物(PFOA)及全氟烷基磺酸类化合物(PFOS)两大类。目前,全球许多国家或地区都已经对PFAS进行限制,此前小编已将PFAS相关管控要求概况成文:管控再升级!2024年全球PFAS管控法规大盘点 2019年3月11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禁止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出口林丹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公告》自2019年3月26日起,禁止 PFOS及其盐类和 PFOSF 除可接受用途外的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出口。PFAS国内外风险评估及膳食暴露2022年12月8日,欧盟委员会法规(EU)2022/2388 发布,修订了关于某些食品中全氟烷基物质最高含量的法规,该条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目前国内未制定食品中PFAS的限量值。欧盟2022/2388指导限量要求在中国 66 个城市中的调查表明,近 1 亿人的饮用水中 PFAS 浓度高于安全水平。多国的暴露评估数据表明,膳食摄入是人体PFAS暴露的最主要途径。在第六次中国总膳食研究(TDS)中,水产类、蛋类、肉类中PFAS污染水平较高,乳类膳食中未检出PFAS,植物性膳食中检出率浓度水平较低。PFAS国标方法修订进展GB 5009.25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源性食品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测定》是现行的食品PFAS检测标准。但该标准食品基质适用范围窄,规定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全烷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未包含植物源性食品。并且标准中检测化合物覆盖少,仅规定了PFOS和PFOA含量的测定方法,未包含其他碳链长度的全氟磺酸和全氟烷酸、同分异构体和替代物,不再适用国际现行标准和我国国情。正在制定中的食品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测定标准,将适用于食品中11种C4~C14的全氟烷酸7种C4~C12全氟磺酸、8种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同分异构体、4种全氟烷基化合物替代物,共计30种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测定。标准方法基于碱消解提取和固相萃取柱净化的原理,采用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适用于动物源性和植物源性的食品基质,有助于我国准确开展PFAS和新污染物的膳食暴露评估。标准制定进展相关专家表示,标准标准中样品前处理方法、仪器分析方法已制定完成。并完成菠菜、大米、香干、猪肉、猪肝、草鱼、扇贝、酸奶、鸡蛋、婴儿配方粉、蜂蜜实验室内验证;大米、猪肉、草鱼、鸡蛋、婴儿配方粉实验室间验证。修订中的国标方法操作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仪器本底水平:液相系统中存在各种聚四氟乙烯材料的管路和密封圈,除更换相关管路外,同时需要在液相泵和进样阀之间加两根串联的预柱,以分开仪器污染峰与样品峰,对样品进行准确定量。部分仪器不存在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污染,在确定后可以不再额外添加预柱。试剂空白:不同品牌试剂中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本底水平均不同,特别是PFOA、PFNA和PFDA在试剂中存在一定的本底水平,因此在使用前需要将试剂浓缩50倍以上,进样测定其本底水平,选择不含有全氟烷基化合物的试剂进行前处理。近两年,试剂中PFBA的本底水平较高。SPE柱空白:不同批次的SPE柱中全氣烷基化合物的本底水平均不同,因此需要在甲醇活化步骤前采用氨水甲醇活化,去除SPE柱中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污染。方法空白:每批样品均需做两个方法空白,控制整个前处理过程中的本底水平,方法空白要求小于LOD。上机前去除杂质方式:采用高速离心的方式去除杂质,不要使用滤膜,各种类型的滤膜中均存在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污染,且存在吸附现象。点击进入相关话题点击图片 免费参会
  • 第二届含氟温室气体论坛 | 吴婧:氢氟碳化物(HFCs)网格化排放清单构建及降解产物研究
    “第二届含氟温室气体论坛——履行《基加利修正案》的科学与技术”在北京大学顺利召开。会上北京交通大学吴婧副教授作了题为“氢氟碳化物(HFCs)网格化排放清单构建及降解产物研究”的精彩报告。吴婧副教授在汇报中从基于物质流的网格化排放清单核算方法研究及模型构建、中国网格化排放清单建立及环境效应分析、降解产物三氟乙酸(TFA)大气监测及环境行为研究等三个方面作了详细报告。图1 吴婧副教授作报告吴婧副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家级、省级、网格化含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核算方法以及多尺度高分辨率排放源空间分配模式的动态网格化排放清单模型。构建的排放清单方法学及清单结果已应用于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相关工作。图2 动态网格化排放模型的总体架构图应用该模型,吴婧副教授课题组建立了中国8种HFCs 2005-2060 年长时间序列的动态网格化(1 度×1 度)排放清单并分析了其环境效应。同时,通过将NAME正向模型的模拟浓度与观测浓度进行比较,以验证了建立的网格排放量的准确性。根据清单和分析结果,行业、物质和空间的排放变化特征如下:(1)实物、GWP排放的关键物质均为HFC-134a、HFC-32、HFC-125。(2)制冷空调行业始终是HFCs排放的主要行业,消防行业排放也不容忽视。(3)整体空间规律表现为东部高于西部、南方高于北方的特征;热点网格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和北京。在环境影响方面,中国HFCs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贡献逐年升高;减排HFCs会显著减少气候影响,但替代可能加速降解产物三氟乙酸(TFA)的累积。此外,吴婧副教授探讨了含氟温室气体降解产物三氟乙酸(TFA)大气污染特征、气粒分配机制及来源归趋。2021-2022研究期间TFA年均大气浓度为1081.5 ± 724.7 pg m-3 。年均颗粒相质量分数为10.8 ± 9.8% ,更易分配在气相。全年TFA沉降通量约为489.70 ± 64.26 μg m-2 yr-1 ,湿沉降占总沉降的74.6%。
  • Supelco推出Ascentis Express F5五氟苯基柱
    Sigma-Aldrich旗下著名分析品牌Supelco 近日宣布推出基于熔融核® 色谱填料技术的Ascentis® Express F5 五氟苯基柱。Supelco 早先推出的Discovery HS F5 五氟苯基柱,一直就深受广大分析工作者的喜爱。现在推出基于更高技术的Ascentis® Express F5 五氟苯基柱,使得广大分析工作者不但可以享受五氟苯基所带来的独特选择性,又可享受到更加快速、高效的分离。   基于熔融核® 色谱填料技术的Ascentis® Express系列色谱柱是一款高速,高性能液相色谱。熔融核® 颗粒2.7um粒径,中心实心核1.7um,外层0.5um键合不同固定相的多孔硅胶。更短的扩散通道,2.7um 总粒径,使得Ascentis Express 系列色谱柱更加高效。加上非常窄的填料粒径分布,高填充密度,Ascentis Express系列色谱柱每米塔板数可达240,000N/m,是传统3um色谱柱柱效的2倍,完全可以和亚2um色谱柱相媲美。Ascentis Express 色谱柱目前有:   Ascentis Express C18,   Ascentis Express C8,   Ascentis Express 反相酰胺(RP-Amide) ,   Ascentis Express HILIC,   Ascentis Express ES-C18 多肽柱,   Ascentis Express F5五氟苯基柱   固定相产品线。   Ascentis Express F5五氟苯基柱,除具有熔融核技术带来的快速、高效、低背压的特点外,还具有:   *替代C18的理想选择   *可保留碱性化合物,比C18的疏水性低   *可在反相、HILIC、100%纯水模式下操作   *稳定、低流失适用于LC-MS,LC-UV等。
  • 监管空白 孕妇防辐射服至今无质量标准
    12月19日,长乐路一家主打防辐射服的孕妇服装店,一位准妈妈在向店内张望。   用作孕妇防护的防辐射服,被传对抵御辐射毫无帮助,甚至对身体和胎儿还会有影响,这让很多孕妇颇为焦虑,防辐射服到底能不能防辐射?该不该穿?不穿防辐射服又如何防辐射?   上周末,央视的《真相调查》栏目揭穿一个“谎言”,称防辐射服并不能防辐射,甚至在一定前提下,穿防辐射服比不穿受到的影响更大。   昨日,全国电磁屏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桑昱认为,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孕妇防辐射服是具有一定防辐射效果的,能对孕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央视做实验质疑孕妇防辐射服作用   据了解,防辐射服大多是采用金属纤维混合织物制成,是具有减少或屏蔽电磁辐射、电波辐射作用的服装,制造工艺较为复杂。   “添香”品牌旗下防辐射服款式多样,其客服工作人员称,如今的防辐射服多以银纤维和金属纤维制成,此外还有以珍珠纤维制成的款式。   据“十月妈咪”战略发展部门总监介绍,公司所研发的防辐射服从可防辐射的种类和防护深度,分为金属防辐射服和银离子防辐射服两种。“一般金属防辐射的范围比较大,各种生活中的辐射都可以阻挡,而银离子则是从防护的深度来区分。”   既然如此,那么消费者如何判断所购衣物是否为防辐射服呢?对此,添香及十月妈咪的客服工作人员介绍,只要在一部手机和一个音箱中间,用买来的服饰隔开,随便用手机打一个电话,根据音箱是否会发出“嗞嗞”声及其声音大小,来判断所买衣物是否为防辐射服。   昨日,打开“十月妈咪”在淘宝商城开设的官方店铺,3款孕妇防辐射服均位居榜首,其中一款月热销14500件。商家介绍,防辐射服面料由金属纤维﹑棉和涤纶构成,在加工时把金属抽成很细很细的丝,然后和织物纤维混合,将面料金属丝采用经纬交织的编织方法,制成纵横交错的金属网,即可有效屏蔽电磁波。网页还提示根据所处的不同电磁环境,可选择不同含量的防辐射服。   在十月妈咪网站贴出的面料检测报告虽然包含了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异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五大成分,但最重要的防辐射指数却并未出现。   长乐路上一家添香专卖店的女店主表示,该品牌防辐射服都是由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检验过的,肯定是防辐射的。   央视《真相调查》栏目组找到一家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电子检测实验室的工程师陈峰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检验防辐射服对单一来源辐射的屏蔽效果,结果显示,金属纤维的防辐射服可阻隔90%左右的辐射。不过,另一个实验则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辐射环境,即辐射源不是单一的,来自四面八方时,将防辐射服套在一块木板支架上模拟人体的穿着。结果发现,作用于“人体”的辐射强度反而有所增加。   防辐射服是否有效 各方看法不一   昨日,全国电磁屏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桑昱介绍,约10年前,就有相关机构获得资质对企业生产的防辐射面料进行检测。   桑昱说:“近几年企业委托检测时,我们参照2009年颁布的300兆赫兹以上的微波防护服国家标准进行服装防电磁辐射效能检测,此项标准覆盖了手机、微波炉等几项日常家电的工作频段。”   桑昱表示,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举例来说,现实中专业领域产生的辐射,如X光、CT等都属于电离辐射,而电脑、手机、微波炉等生活电器产生的都属于非电离辐射。只有非电离辐射可通过防电磁辐射服进行适当防护。桑昱认为,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孕妇防辐射服是具有一定防辐射效果的,能对孕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大部分辐射能量被面料反射和吸收,而只有一小部分辐射能量会通过防辐射服及其领口、袖口等进入防辐射服内部,进入的辐射能量是非常少的,同时防辐射服里面的辐射能量经过反射衰减,只会减少,是不可能增加的。”桑昱说。   科学松鼠会成员、科普作家瘦驼认为,除非是工业部门的X光等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损害。通常情况下,人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像使用电脑、手机、电磁炉等电器,它们产生的辐射是一种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现代社会,只有把人放在一个完全密闭的环境中才能杜绝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至于孕妇是否需要购买防辐射服,瘦驼表示,在欧美,根本没有防辐射服的概念。孕妇买防辐射服,很多人可能也就是图个安心。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教研室专家蒋泓称,目前,从接触到的孕妇来看,没有一个明显的案例表明,穿着防辐射服对于防辐射有明显的效果。而且,导致胎儿畸形等问题,一般由多种复杂因素构成,不因单一归咎于辐射过量。所以,穿不穿防辐射服,都以遵从孕妇个人意愿为主。   对于孕妇是否应穿着防辐射服,各方观点不一。上海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吴锦海认为,孕妇防辐射服的生产和制作目前并没听说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但是行业内应该有一个参考的数据。   根据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实施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其中明文标注了电磁辐射防护限值、电磁辐射源的管理以及电磁辐射监测方面的注意事项。不过,这一规定仅是从为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伴有电磁辐射的正当实践的发展出发,真正对孕妇防辐射服的生产和制作,除了送相关检测单位检测外,其监管方面尚存空白。
  • 阿尔塔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混标现货供应!
    2017年7月20日,比利时通过RASFF系统通报鸡蛋中检出氟虫腈。问题鸡蛋已被销往12个国家或地区。据报道,问题鸡蛋产自荷兰,氟虫腈被不恰当的用于养鸡场的清洁物品中,造成鸡蛋被检出残留物。针对此事,国家质检总局第一时间在官网做出回应表示,“我国对进口禽蛋及其产品实施严格的检验检疫准入管理。目前包括荷兰在内的欧盟各成员国的新鲜禽蛋和禽蛋产品均尚未获得检验检疫准入资格,不能向我国出口,请中国境内消费者不必为此担心。”氟虫腈是一种苯基吡唑类广谱杀虫剂,对蚜虫、叶蝉、飞虱、鳞翅目幼虫、蝇类和鞘翅目等重要害虫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对作物无药害。然而氟虫腈会对农作物周围的蝴蝶、蜻蜓等造成影响,并且现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短期摄取大量氟虫腈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不良影响,长期摄取氟虫腈可能会损害肝脏、甲状腺和肾脏,但不会引起基因突变、致癌或对生殖能力、胎儿造成影响。德国禁止在用于食品加工的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氟虫腈。目前德国实行欧盟的相关规定,要求食品中的氟虫腈残留不能超过0.005毫克/千克。我国国标GB 2763-2016中明确了氟虫腈在谷物、油料和油脂、蔬菜、水果、糖类和食用菌中的限量(玉米及鲜食玉米0.1mg/kg,其他为0.02mg/kg),但未明确在蛋类中的规定。“毒鸡蛋“事件发生后,虽然我国国内市场暂无进口禽蛋,但是仍然引起相关各科研机构、第三方检测公司的及仪器公司的注意,其中阿尔塔的合作伙伴SCIEX及博纳艾杰尔在最快的时间内发布了鸡蛋中氟虫腈的检测方法。SCIEX:如何应对欧洲“毒鸡蛋”来袭?博纳艾杰尔:这个八月有点忙,“毒鸡蛋”怎么防? 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单标、混标,均为现货!更多产品欢迎咨询订购!单标货号产品名称英文名称CAS#溶剂包装1ST20305-100M氟虫腈Fipronil120068-37-3甲醇100ppm, 1ml1ST20502-100A氟甲腈Fipronil Desulfinyl205650-65-3乙腈100ppm, 1ml1ST20306-100M氟虫腈硫化物Fipronil Sulfide120067-83-6甲醇100ppm, 1ml1ST20308-100M氟虫腈砜Fipronil Sulfone120068-36-2甲醇100ppm, 1ml混标1ST27612-100A氟虫腈及其3种代谢物混标, 100ppmFipronil & 3 Metabolites Mix Solution, 100ppm乙腈100ppm, 1ml
  • “十二五”中药材产业扶持资金将过亿
    刚从云南考察市场归来的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医药处副处长张军昨日对记者表示:“三七涨到了每公斤600至700元。”与此同时,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在中国医药市场中占据25%份额的中药产业,其重要性将在“十二五”期间日益彰显,除了有望获得政策的连续“红利”外,扶持资金规模、扶持品种和范围也将加大。   扶持资金规模激增   据张军透露,“十一五”期间,我国对中药材产业的资金扶持规模为2500万元,“十二五”期间规划将加大约1亿元,“十二五”的资金扶持规模至少在1.35亿元。经测算,这一扶持力度将是“十一五”期间的5.4倍。   我国中医药需求增长趋势不改。据了解,“十一五”末,我国中药产值为317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66倍。到2011年,中药工业产值达3349亿元,同比增长31.9%。一大批中医药企业集团迅速成长,新产品开发速度不断加快,竞争力也日益提升。   当然,问题也客观存在,我国部分中药材供求矛盾突出,资源紧缺状况日益加剧。产业发展缺乏宏观指导,产需之间缺乏紧密衔接。因此,在张军看来,“十二五”期间要实现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维持30%以上的增速,国家对中药材的投入规模必须继续加大。   从基地到平台扶持   据张军解读,“十二五”中药材的扶持政策有如下特点:集中资金扶持重点品种和项目 扩大扶持范围、实行连续支持 强化道地优质药材生产 向西部、民族地区倾斜。   张军向记者表示,必须集中使用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重点品种和重点项目,不可能对所有中药材种植养殖都进行扶持,因此优质项目有望获得滚动支持。   在扩大扶持领域部分,张军介绍,去年扶持的品种为22个,今年将扩大至33个,包括党参、黄芪等。此外,从去年开始,从过去的扶持生产基地,主要是大宗药材的规模化生产和野生品种的家化种植,到增加4个平台项目的扶持。其中包括北京的中国中医药大学生产技术服务平台,为全国中药材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为药农服务,开展巡回指导 中药材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四川的天地网、陇西的信息平台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九州通的可追溯技术全国性中药材供应保障平台今年被纳入新增计划。该平台的战略意义在于,力争保障中药材价格相对稳定、数量充足,保证中药工业的稳定增长。
  • “十二五”中药材产业扶持资金有望过亿
    刚从云南考察市场归来的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医药处副处长张军昨日对记者表示:“三七涨到了每公斤600至700元。”与此同时,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在中国医药(600056,股吧)市场中占据25%份额的中药产业,其重要性将在“十二五”期间日益彰显,除了有望获得政策的连续“红利”外,扶持资金规模、扶持品种和范围也将加大。   扶持资金规模激增   据张军透露,“十一五”期间,我国对中药材产业的资金扶持规模为2500万元,“十二五”期间规划将加大约1亿元,“十二五”的资金扶持规模至少在1.35亿元。经测算,这一扶持力度将是“十一五”期间的5.4倍。   我国中医药需求增长趋势不改。据了解,“十一五”末,我国中药产值为317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66倍。到2011年,中药工业产值达3349亿元,同比增长31.9%。一大批中医药企业集团迅速成长,新产品开发速度不断加快,竞争力也日益提升。   当然,问题也客观存在,我国部分中药材供求矛盾突出,资源紧缺状况日益加剧。产业发展缺乏宏观指导,产需之间缺乏紧密衔接。因此,在张军看来,“十二五”期间要实现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维持30%以上的增速,国家对中药材的投入规模必须继续加大。   从基地到平台扶持   据张军解读,“十二五”中药材的扶持政策有如下特点:集中资金扶持重点品种和项目 扩大扶持范围、实行连续支持 强化道地优质药材生产 向西部、民族地区倾斜。   张军向记者表示,必须集中使用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重点品种和重点项目,不可能对所有中药材种植养殖都进行扶持,因此优质项目有望获得滚动支持。   在扩大扶持领域部分,张军介绍,去年扶持的品种为22个,今年将扩大至33个,包括党参、黄芪等。此外,从去年开始,从过去的扶持生产基地,主要是大宗药材的规模化生产和野生品种的家化种植,到增加4个平台项目的扶持。其中包括北京的中国中医药大学生产技术服务平台,为全国中药材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为药农服务,开展巡回指导 中药材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四川的天地网、陇西的信息平台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九州通(600998,股吧)的可追溯技术全国性中药材供应保障平台今年被纳入新增计划。该平台的战略意义在于,力争保障中药材价格相对稳定、数量充足,保证中药工业的稳定增长。
  • 血液核酸检测“十二五”末基本覆盖全国
    从日前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的2011年血站核酸检测暨血液安全工作会议上获悉,一年来,我国血站核酸检测试点工作取得较好效果。自去年6月至今年6月,试点单位共检测血液样本135万余份。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透露,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已作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纳入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血液筛查核酸检测技术将基本覆盖全国。   王羽说,我国绝大部分血站一直单纯采用两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献血者进行筛查。而开展血液核酸检测工作,可以大大缩短经血传播疾病检测的“窗口期”,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   据了解,从去年6月开始,我国在11个省的14家单位开展血站核酸检测试点。中央财政一次性投入1.576亿元,用于全国30个省(区、市)核酸检测设备及配套设备的购置、人员培训、信息系统建设和国家参比实验室建设。今年,核酸检测试点范围将扩大到所有省级血液中心。   王羽说,如何在现有机制下获得维持核酸检测运行经费,成为保证核酸检测工作持续开展的突出问题之一,核酸检测系统和现有血站实验室检测系统的信息化对接也急需完善。会议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解决落实配套资金等问题。开展核酸检测的血站要建立起符合标准的实验室规范化检测流程,做好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和人员的技术培训,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核酸检测模式和管理体系。   资料链接     如何降低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窗口期”感染风险已成为血液检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病毒感染人体后,一般情况下可通过一系列检测被发现,而最早能被检测到的是病毒核酸。现有的酶联免疫等血清学检测方法检测的是抗原或抗体,而核酸检测技术检测的是病毒核酸,所以能更早地发现病毒感染。这项技术目前可将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的检测“窗口期”分别由原来的50天、72天和22天缩短到25天、59天和11天,血液安全由此可得到更好保障。
  • 《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附全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工信部联消费[2016]3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有关行业协会、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引导化纤工业加快转型升级,依据《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制定《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11月25日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 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化纤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也是纺织工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引导化纤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纺织强国,特编制《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 以推动转型升级为出发点,积极推广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 以实施提质增效为落脚点,大力实施“三品”战略。坚持市场导向,需求引领,创新驱动,协调发展,构建竞争新优势,为基本建成化纤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原则  创新驱动,升级发展。加快完善化纤工业创新体系,推进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以企业为中心,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提高化学纤维的功能化、差别化水平。推进化纤生产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改造。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控制总量,平衡发展。坚持优化存量,从严控制新增产能,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推动产业集聚,提升行业综合竞争能力。  绿色制造,持续发展。坚持低能耗、循环再利用,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完善绿色制造的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广绿色纤维标志产品,全面推进行业清洁生产认证和低碳认证体系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制造方式的绿色转型。  开放合作,共同发展。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求,推进化纤工业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的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引进高端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以及高素质人才,加快形成化纤工业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化纤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健康增长,化纤差别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性能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有效产能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目前的1%提高到1.2%,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5%,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品种技术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以及生物基化学纤维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绿色制造水平进一步提升,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等达到国家约束性指标和相关标准要求,循环再利用纤维总量继续保持增长,循环再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  控制总量规模,优化产能结构。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存量、拓展应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差别化、功能化技术融合,推动行业发展模式由“成本和规模”向“高附加值、专业化与系统化”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严格能耗、物耗、环保、质量和安全等标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格控制常规化纤产品新增产能,化解部分过剩产能,为优化供给结构提供空间。  推动兼并重组,促进协调发展。支持企业通过横向联合与垂直整合,实现存量资产的重组和优化。对规模大、实力强的精对苯二甲酸-聚酯企业、己内酰胺-锦纶企业可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炼化、化纤及纺织的一体化生产,提高产业链掌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引导企业向市场便利、资源丰富、产业链配套完善以及环保治理集中的地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式、园区化发展。形成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品种丰富、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大型化纤集团。同时发展一批“专、精、特、强”中小型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功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服装、家纺以及产业用领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产业链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深化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化纤跨国公司,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加强与国外高技术纤维及复合材料等生产企业的合作,提升我国化纤的制造和应用水平。推动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利用中亚、中东等地区油气资源布局原料加工,依托东南亚市场,利用我国领先的化纤制造技术和装备,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主动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全球分工体系、研发创新体系和营销体系。推进产品、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合作与互认,提升在化纤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提高我国化纤工业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支持在设计、核心制造、营销和咨询服务等环节开展国际合作,鼓励跨国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机构。  (二)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  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借助高校、科研院所优势,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产业及应用推广体系集聚,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平台,推进企业技术中心、重点行业工程中心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上下游产业链集成开发。加快推动在关键领域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的工程化推广和产业化应用。继续支持开展优秀学术论文评选等行业学术活动,支持以实现产业化为导向的工业应用基础研究,为化纤新品种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着力提高常规化纤多种改性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水平,重点改善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的阻燃、抗菌、耐化学品、抗紫外等性能,提高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 加快发展定制性产品,满足市场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加快发展工程塑料、膜等非纤用切片及产品,扩大应用领域。加强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到仓储销售的全流程质量管控,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化纤工艺和装备,实现柔性化生产和产品的优质化。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推广在线计量检测控制系统应用,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突破关键技术,推进高技术纤维产业化。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加强高附加值、低成本关键工艺及装备工程化技术研究。间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纤维,重点开发新品种,拓展应用领域。碳纤维、聚苯硫醚纤维和连续玄武岩纤维等产品,重点攻克低成本、高稳定性制造技术和装备,开发适用不同领域需求、不同档次的纤维品种,碳纤维要以汽车轻量化和大飞机制造等国家重大工程为契机,重点攻克高端纤维及复合材料生产技术。聚酰亚胺纤维、对位芳纶和聚四氟乙烯纤维等品种,重点研制成套装备、解决工程化放大的技术问题。  突破替代石油资源的生物基原料和生物基化学纤维绿色加工工艺、装备集成化技术,实现产业化、低成本生产。重点提高生物基合成纤维聚合及纺丝单线规模和整体技术水平,优化海洋生物基纤维原料多元化及规模化生产技术。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拓展生物基化学纤维应用领域。  推进智能制造,加快两化融合。着力突破数字化、智能化化纤成套装备及制造等关键技术,突破现有化纤装备设计瓶颈,实现模块化生产。满足多品种、高品质、低能耗、清洁化的生产要求,鼓励支持开发面向化纤企业生产的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RP)、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物联网系统。加强在线检测、远程诊断以及运行维护等功能的开发应用。开发和推广数字化工艺设计、数字化全流程制造技术、数字化生产管理技术,实现大容量多批号产品的信息自动化及产品可追溯性。推动在涤纶、锦纶等行业建立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示范,研究大数据、云计算在化纤生产全流程中的应用。  (三)发展绿色制造,推进循环利用  推广绿色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推动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回收再利用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重点开发锦纶熔体直纺、再生丙纶直纺等新技术。推广绿色制浆技术,提升原液着色技术生产水平,拓展应用领域,发展纤维绿色后加工工艺技术。编制节能低碳技术目录,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持续推动清洁生产,深化污染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培育行业内能效领跑者企业。  推进再生循环体系建设,促进绿色消费。建立与发展废旧纺织品、废弃聚酯瓶等资源回收和产品梯度循环利用体系,进一步扩大高附加值再生化纤及制品的比重。研究制定行业绿色采购标准,规范采购、生产和销售,提升产品质量、行业信誉和品牌度,促进循环再利用化纤产品的消费。推进生物基化学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等“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体系建设,提升“绿色纤维”产品的市场认知度。设立以化纤企业和协会为主体的行业绿色发展基金,鼓励和引导绿色消费,实现绿色转型。  完善行业规范和评价体系建设,提高绿色制造水平。继续做好再生纤维素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等行业规范条件宣传和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公告管理工作,适时进行规范条件修订。进一步完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评价制度和标准,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和绩效评估,扩大适用领域。  (四)创新发展模式,提升行业软实力  加强品牌建设,扩大优质纤维影响力。继续组织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培育中国纤维品牌。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新产品推广模式,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为内涵,推动纺织全产业链共同参与纤维新产品推广,培育纤维品牌,扩大需求。加强企业品牌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推动企业品牌国际化。  加快标准化建设,提升质量水平。进一步增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标准化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化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在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和绿色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和科技创新趋势,进一步完善化纤协会团体标准,加快新产品和新技术成果标准转化。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  加强人才培育,夯实行业基础。适应化纤行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依托高校与骨干企业,集聚专业师资队伍,推进课程体系与培养基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大力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加强在国际投资、法律法规、标准认证等领域的人才储备,注重工程化技术团队的培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引导高端人才向企业流动。加强交叉学科、新兴学科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科技人才。  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创新企业经营模式。引导化纤企业将服务嵌入制造和营销的各个环节,鼓励企业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物流等服务环节延伸。为客户提供系统和增值服务。利用“互联网+”思维,提供柔性化、小批量、定制化服务,创新经营模式,整合资源,构建全方位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企业服务化水平,建设高水平的服务型制造旗舰企业。  三、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一)纤维新材料  新型功能性纤维开发与品质提升。开发聚合与纺丝一体化装备的设计与制备技术,实现模块化生产 开发新一代差别化、多功能纤维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应用,进一步拓展纤维产品在功能性服装、功能性家纺和工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加强生产全流程质量管控,促进优质产品供给,满足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专栏1 差别化、多功能纤维品质提升1.大容量聚合纺丝设备开发。开发高效节能的大容量聚酯聚合和熔体直纺的设备和工艺技术,突破锦纶环吹风技术,提升大容量锦纶装备水平,进一步降低常规纤维的生产成本。利用模块化技术实现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的规模化生产。2.新型纤维品种开发。开发新一代共聚、共混、多元、多组分在线添加等技术,实现深染、超细旦、抗起球、抗静电等差别化纤维的规模化生产。开发新型中空纤维膜以及阻燃、抗熔滴、抗紫外、抗化学品、抗菌等功能性纤维的制备和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化纤产品在工业及家纺领域的应用比例。3.柔性制造技术。建设化纤高效柔性制造技术创新平台,提高工程技术及产品的开发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水平,系统解决产业发展技术瓶颈。  高性能纤维产业化。进一步提升与突破高性能纤维重点品种关键生产和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纤维的性能指标,拓展高性能纤维在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和电力等领域的应用。专栏2 高性能纤维产业化1.高性能纤维稳定化、低成本化生产。扩大单线产能、优化控制过程,实现T300级和T700级碳纤维、芳纶131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等高性能纤维的批量化和低成本生产,强化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高性能纤维新品种开发和系列化发展。提升碳纤维、芳纶、聚酰亚胺纤维和聚四氟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品种的系列化,以满足下游用户的需求。突破高强高模型碳纤维、连续碳化硅纤维、硅硼氮纤维、聚芳醚酮纤维等新型高性能纤维制备及产业化的关键技术。3.高性能纤维创新体系建设。建设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和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撑和培育高质量技术人才。  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突破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关键装备的制造,攻克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产业化技术瓶颈,实现生物基化学纤维规模化生产,着力拓展在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等方面的应用。专栏3 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1.生物基再生纤维。突破溶剂法纤维素纤维(Lyocell)关键装备制造的技术瓶颈及高效低能耗溶剂回收等自主创新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拓宽原料来源,建成示范生产线。2.生物基合成纤维。突破生物基合成纤维原料的产业化制备技术,重点发展非粮食资源的生物基纤维原料生产,提升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及生物基聚酰胺的聚合、纺丝和染整产业化技术水平。3.海洋生物基纤维。开发国产虾(蟹)壳、海藻等海洋生物基纤维原料,建立海藻纤维的原料基地;进一步提高单线产能,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应用领域。  (二)绿色制造  开发推广纺前原液着色、绿色制浆、高效绿色催化等先进绿色制造技术,研发废旧瓶片和废旧纺织品高效分选回收技术,建立高水平循环再利用体系,提高化纤行业绿色化生产水平。专栏4 绿色制造和循环利用1.绿色制造技术和装备。推广和发展绿色制浆、酸站闪蒸一步提硝等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技术,聚酯装置乙醛回收利用技术、聚酯无锑催化剂聚合技术,大型锦纶聚合装置己内酰胺回收利用技术,公用工程节能增效技术、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技术等,推广大容量高效浸渍设备、催化调聚脱色设备、低温连续滞留设备和高效脱水设备,研究和攻克非重金属绿色催化剂技术。2.废旧瓶片和废旧纺织品的高效分选回收技术。研发快速高效的废瓶或瓶片的分选、清洗技术和装备,研究开发废旧纺织品的预处理与组分分离技术。3.高值化循环再利用纤维生产技术及装备。开发醇解、杂质分离、聚合、纺丝连续化再生纤维制备的产业化技术及装备;提升大容量物理法循环再利用纤维生产技术水平,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拓展应用范围。4.原液着色产业化关键技术。完善原液着色功能性纤维的产业化纺丝技术,开发高性能、高浓缩功能性色母粒的清洁生产技术,完善原液着色纤维标准和色标体系。  (三)智能制造  研发智能化化纤成套生产线,根据化纤生产工艺特点,应用信息技术,采用先进控制方法、感知技术、智能化技术,实现从纺丝到仓储的智能化管理,推动建立涤纶、锦纶等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示范。专栏5 智能制造1.数字化纤维全流程生产技术。强化工艺设计与制造数字化技术,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分析技术,建立智能化控制系统及模型控制系统,形成化纤生产过程模拟、优化与控制一体化方案。2.产业链智能生产追溯系统。建立包括原料制备、纤维制造、质量检测、包装、仓储、物流等全流程的生产工艺数据采集系统和中央数据库,实现化纤生产全流程信息可追溯;运用先进检测和控制技术,开发连续性、均匀性和稳定性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3.化纤生产智能物流系统。开发集仓储、物流、包装、标签打印于一体的智能物流系统,采用自动化输送设备、机器人、立体库、自动包装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优化库存结构,降低库存成本和平衡物流。4.智能示范工厂和智能车间。突破原料、纺丝、检测、包装、仓储、物流等单元智能化以及集成智能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建立推广聚酯、聚酰胺、再生纤维素纤维等柔性化全流程化纤智能生产车间和智能化生产工厂。  (四)品牌与质量提升  加强质量管理,完善和规范质量的评估、认证体系,研究进一步扩大纤维流行趋势发布的品牌影响和效果,开展“绿色纤维”标志认证的推广和培育工作,加强品牌宣传,推进行业、区域、企业、产品品牌的培育,充分发挥品牌在行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专栏6 品牌培育与质量提升1.制定品牌建设标准和价值评价体系。制定《化纤行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适用要求》和《化纤行业品牌价值评价》标准,建设品牌培育体系和价值评价制度,加大宣传和推行力度。2.加强纤维品牌推广。加强纤维品牌整体宣传推广,扩大纤维流行趋势、“绿色纤维”标志认证的影响,推进上下游新产品应用开发对接,提升消费者对纤维品牌的认知度,制定行业品牌拓展路径,推进中国纤维品牌的国际化。3.标准和质量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新型纤维产品标准和功能性纤维检测方法标准,加强化纤产品全流程质量管控,推广在线检测和质量追溯体系,推进实验室国际互认,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点实验室和评价实验室。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对行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  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等产业政策中准确定位化纤工业鼓励和限制的领域,正确引导产业发展方向。聚焦《中国制造2025》,通过现有政策渠道对符合条件的化纤重点工程予以支持,研究制定高新技术纤维在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措施,支持化纤企业建设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推动财税、金融等有关优惠政策在化纤行业的落实。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化纤企业改造升级的支持。  (二)鼓励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  中央及地方政府要支持企业兼并重组,落实好国家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增值税、所得税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和技术升级改造。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高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引导和倒逼过剩产能兼并重组,充分利用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组合政策,推动僵尸企业破产退出。落实完善国际产能合作的相关政策。  (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鼓励国内化纤行业使用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等工具,灵活利用社会资本支持的市场化运作基金,促进企业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实行海外并购,建立研发、物流和销售中心。加大对境外投资化纤企业在融资、保险、救济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有实力的化纤行业机构开展中介咨询服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项目设计、风险评估、融资机制、运营模式等全产业链咨询服务。鼓励和支持化纤企业在对外贸易和投融资活动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降低汇率风险,减少企业的汇兑成本。  (四)优化市场发展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加强行业运行和统计监测,加强对行业重大问题的跟踪分析和调查研究,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完善行业预警机制,引导行业资金投向。适时发布产能利用、市场需求等信息,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维护行业安全和发展利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行业标准、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全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区域公共服务平台。  (五)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支持行业协会研究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支撑。加强行业自律,及时反映企业诉求。把握行业发展需求,加强产业联盟建设并不断提高重点联盟的运作水平。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成果推广、人才培养等专业化服务,为特色集群、基地提供专业、定制化服务。  (六)加强组织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筹负责《指导意见》的组织实施,加强《指导意见》的宣传和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增强行业、企业和社会实施《指导意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指导意见》的动态评估和实施的阶段性成果监测,及时掌握实施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各地区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落实方案,加强与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筹与协调。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协同推动《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
  • 孕妇防辐射服无国家标准引起争议
    近日,来到亲子家园、妈咪村等好几家孕妇用品专营店,看到货架上的“防辐射”孕妇装琳琅满目,但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纯银制品,一种则是含金属纤维的。为搞清“防辐射”孕妇装究竟是不是真的“防辐射”,作用又有多大,记者随意挑选了一件含25%金属纤维的背心向销售人员提出了疑问。销售小姐倒是挺热情,立刻拿出了一台测试灯现场演示。记者看到,那是一个圆球状的灯泡,里面发散出很多像珊瑚虫一样的射线,当销售员将那件金属纤维背心靠上去时,那些射线立刻连成一片,销售员说:“看到了吗?效果出来了。”记者分别拿了不同含量的金属纤维背心以及纯银背心上前测试,看到的效果几乎一样,根本分辨不出哪一件的防辐射功能更强一些。销售员说测试灯基本都是厂家配送的,对于其原理,也说不清。   在这几家店里,店主起初都信誓旦旦地表示不管价格如何、含量多少、质地怎么样,这些防辐射服的功能都是一样的。记者询问能否用手机现场测试一下时,商家们则积极送上产品。结果那些含金属纤维的背心无一例外都在测试中败下阵来,因  为无论它们将手机包裹得多严实,依然遮盖不住手机信号,可是纯银背心却能使手机信号弱化直至消失。看到此种情况,店家的态度立刻发生了转变,又纷纷推销起经得起考验的纯银背心来,并说金属纤维制品防辐射功能确实不强。也有店家认为,手机信号和手机辐射是两个概念,用金属纤维背心包裹住手机,虽然不能屏蔽手机信号,但实际上手机的辐射已经减弱甚至消失了。店家虽这样说,可是却不能提供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这方面的测试。有消费者提出:“辐射是看不见的东西,手机信号都还在,防辐射效果却很好,让人有些不可思议。”采访中,也有商家表示世界上没有100%的防辐射服,手机测试方法也不够科学。   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很多企业喜欢用防辐射服装包裹手机等方法来证明服装的屏蔽效能,缺乏科学根据,容易误导消费者。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电磁波辐射方向杂乱无章,屏蔽布料一旦被加工成服装,衣领、袖口等都可能有辐射“进入”。   据了解,我国还未出台关于防辐射服装的强制性标准,国内只有一个电子行业标准,即《材料屏蔽效能的测试方法》。这一标准只能用在检验生产服装的材料上,材料的检验结果并不等同于衣服也具有同样的效果。统一标准尚未出台,市场给商家提供了大肆渲染防辐射产品功效的空当,而消费者无法辨别真伪优劣。   有关人士指出,商家提供的产品合格证上大多只是标出了符合国家标准,但是这仅仅意味着该产品只是符合了普通服装的生产标准,而非能说明它一定具有防辐射能力。有些产品还附带有相关检测报告,而该报告也只能说明厂家送给检测中心检测的那一个样品的检测结果,却不能保证所有该类产品的检测结果。专家提醒消费者,不必对电磁辐射产生恐惧心理,对于部分商家过度地对“防辐射”进行炒作,消费者更需要擦亮眼睛。“远离辐射源,是孕妇防辐射的最根本方法。”
  • EVIDENT以崭新身份赴进博“五年之约”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Evident首次以独立品牌身份,多方位展示了生命科学和工业领域的创新技术与先进解决方案。秉持着不变的使命与初心,Evident将传承源自奥林巴斯的高新科技,继续助力中国光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践行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Evident中国区CEO出射邦弘先生表示,“2022年对于Evident来说意义非凡,既是进博会五周年,也是我们进入中国市场的五十周年,更是我们以Evident的新身份扬帆起航的第一年。我们希望借助进博会这一互利共赢的全球舞台,增强与本土和国际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让我们在生命科学和工业领域的前沿光学科技能够赋能更多伙伴。” Evident中国区CEO出射邦弘先生 源起奥林巴斯,传承百年科技本届进博会,Evident带来了多款杰出产品及先进解决方案,包括具有宽变焦比的SZX10体视显微镜,可进行快速、无损检测的Vanta XRF手持式分析仪,以及具有高品质成像的IPLEX NX工业视频内窥镜等, 生动展现其生命科学及工业领域的创新硕果。Vanta XRF手持式分析仪IPLEX NX工业视频内窥镜值得一提的是,两款斩获2022年国际大奖的产品也于今次惊艳亮相Evident展台。在工业领域,Evident也着重展出了DSX1000数码显微镜。DSX1000数码显微镜曾获2021 Good Design设计大奖。今年,DSX1000也凭借其杰出性能,荣获了iF设计大奖。来自Evident生命科学业务的CM20细胞培养监控系统 破解了传统细胞培养难题。2021年7月全新发布的细胞培养监控系统CM20凭借其改善再生医学工作流程的创新优势及应用价值,斩获“爱迪生铜奖”。今年,CM20更是在红点设计奖中依靠其突破性创新技术荣膺最佳设计奖(Best of the Best)。本届进博会,Evident还为广大用户展示了全新发布的智能数码成像系统APX100 。APX100致力于简化用户工作流,提高科研效率,是一款外观设计简约、内在功能强大的一体式全功能成像系统。同时具有Easy and Efficient(简洁操作),Exceptional Image Quality(卓越光学品质)的鲜明特点。凝聚创新能量,助力行业蓬勃一直以来,Evident都在探索突破的道路上前行,致力于通过持续不懈的转型革新,为客户和行业提供前沿的产品技术与高质量的服务支持。在业务模式上,Evident正从以销售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专注于解决客户问题和挑战,从产品制造商升级为优化业务流程效率的合作伙伴,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同时,Evident也将发力数字化创新转型,扩展包括云技术在内的数字技术解决方案,改善研究和检测领域的整体工作流程,增强客户体验,满足客户更新迭代的需求。持续践行承诺,探索美好未来中国是Evident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市场。作为曾经的奥林巴斯科学事业部,早在上世纪70年代,Evident便随奥林巴斯进入中国,并与之一同深耕中国市场至今。在工业制造领域,Evident提供用于维护、制造及环境应用的工业显微镜、工业视频内窥镜、无损检测设备和X射线分析仪等产品,满足工业制造的不同需求,提高工业生产质量和运行效率,赋能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此外,Evident生命科学业务致力于通过临床研究、教学和先进显微镜系统,助力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在科研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中国的科研工作和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同时,Evident位于广州的制造企业,专注于显微镜,物镜及其他组件制造等业务,以匠人之心为中国客户提供研发制造及定制化服务,通过内在驱动产业链布局发展,进一步赋能中国本土市场。 Evident中国区CEO出射邦弘先生表示:“中国市场是Evident以新身份启程,寻求加速创新的重要支柱。未来,Evident将继续秉持创新、探索的精神,以客户视角开发产品和解决方案,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多生命科学及和业领域光学产品与服务的同时,帮助世界变得更安全、更健康。”
  • 五大创新技术或将颠覆未来医疗行业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最近,福布斯发表了一篇分析文章,对未来五年的医疗领域的技术趋势进行了展望。虽然奇点糕认为这个预测乐观得有点没道理,不过这五大技术本身确实具有颠覆医疗健康行业的潜力。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人工智能智能辅助诊断大行其道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07cad23f-3861-44b2-a2f7-a193c8e52817.jpg" title=" 1.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人工智能(AI)能够通过机器或者软件描绘、模仿人脑功能。AI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记忆在程序中的医疗知识进行分析,以此来帮助医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在有紧急需求的时候,AI可以为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与临床相关的、实时的高质量信息,这些信息都来自于电子健康档案(EHRs)中存储的数据。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AI的医疗健康应用市场以4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增长,预计在2021年达到全球普及的状态。杰出的治疗效果、较低的治疗费用、免去的不必要的住院手续、更简单的工作流程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方式都是AI在医疗健康产业获得广泛接受并且迅速发展的首要原因。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到2020年,慢性疾病例如癌症和糖尿病,都可能在几分钟内就被检测出来,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个可以识别典型生理特征,将实时3D图像投射在屏幕上的认知系统实现的。到2025年,AI系统的应用可能会占到全美国医院和保险公司的90%,占到全球的60%。AI系统能够为70%的患者提供更方便、更便宜的高质量护理。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平台的帮助,AI能够获得更准确、可靠的医学图像分析。例如,一家创业公司,Butterfly Network,开发了一种手持式三维超声工具,可以创建实时的三维医学图像,并且把数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中,这些都可以帮助识别病理特征和自动诊断。像这样的AI临床支持,会对医疗影像诊断整体市场的发展有着显著影响。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通过先进的面部识别和运动传感软件来观察病人,表现人工智能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像这样创新的、自动化的患者指导和解决方案,已经开始在医疗护理主要过程之一的——直接观察治疗(DOT)中使用了。有类似治疗方案的新的市场竞争者将迅速捕捉到这一细分市场。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IBM Watson Health 公司最近以26亿美元收购了Truven Health Analytics,创建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健康数据分析的维度,IBM本就已经很强大的医疗健康市场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免疫疗法潜力巨大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免疫疗法的优点是通过免疫系统关于肿瘤和癌症的治疗方式的转变体现的。它发展了新的领域,使患者的生存期限和存活率有了提高。例如,恶性黑色素瘤有很大的治疗需求,但是目前只有有限的几种治疗方法。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60000例黑色素瘤被确诊,其中有40000人死亡。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免疫疗法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的患者群体。一旦发现这种疗法在治疗肿瘤中是有效的,那么它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尽管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上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仍然存在一些其他的具有发展潜力的疗法,例如新分子的构建——嵌合抗原受体(CARs),新旧药物的组合治疗、给药方案的修改、以及疫苗的使用。检查点抑制剂2015年的市场估值为30亿美元,以13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计算的话,预计到2020年会达到211亿。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体液活检技术:潜在的肿瘤无创检测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31ef96a9-b824-4472-9a1a-7d45c0444d16.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体液活检技术是一种微创的癌症检测技术,通过分析血液中肿瘤相关的分析标记物或者细胞,可以实现微创、实时、快速的癌症诊断,极有可能颠覆癌症的检测和诊断过程。当下,为了研究不断变化的肿瘤,需要重复地进行活检,这对患者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体液活检为诊断公司提供了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血液生物标记物,例如ctDNA和CTCs,已经开始以一种无创的方式来实现对肿瘤的追踪和监测。未来大概两年的时间里,体液活检将成为组织活检的一种辅助形式。这项技术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证明,甚至可以在做CT检查之前检测到恶化的疾病状况。与组织活检相比,这项技术最关键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寻找疾病的根源”。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CRISPR/Cas9(RT)广泛用于药品研发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CRISPR/Cas9是一种基因编辑技术,它能够有针对性地对DNA进行准确的、有效的和可靠的修饰。它拥有转化R& amp D途径的能力,并且能在全球生命科学经济的主要领域进行产品的研发。在2014年,这项技术开始受到外界关注,各个公司纷纷使用技术开发治疗药物。Sangamo Biosciences是使用其中一项技术——锌指核酸酶最为广泛的公司,发展了临床阶段的人类疾病治疗。其他的一些创业公司,如CRISPR Therapeutics 和 Editas Medicine都把注意力放在了CRISPR技术上,也获得了数百万的VC投资。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当基因治疗在人类疾病治疗应用上出尽风头的时候,有一些领域,例如农业和特殊用途的化学制品在这方面的技术已经超越了市场方面的研究。基因编辑为以下几种情况提供了帮助: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修改作物和动物中的关键性状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和营养商数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培育能够抵抗自然灾害、虫害或极端天气的农作物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通过改善营养类型培育强壮、抗病的动物品种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有人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2013年到2015年中涉及CRISPR/Cas9的资助项目做了分析,发现这个非常有前途的基因编辑技术有着飞速的发展。2013年到2014年,资金投入增长了7次,而2014年到2015年资金则增加了两倍多。CRISPR/Cas9技术在疾病治疗领域具有重大影响,而且不会最终停留在科研层面上。这项技术克服了RNAi, TALENs 和 ZFN等基因组编辑工具的许多困难,在未来的几年中可能会获得几亿的市场价值。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3D打印:改变器官或者组织修复产业的游戏规则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6b71062f-fbdf-4513-ab98-8bc19c58f03b.jpg" title=" 3.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3D打印技术因为独特的定制能力而在医疗健康行业体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定制可以大大地降低手术时间和医疗费用。目前,最广泛的应用是3D打印支架或假肢(医用植入材料),例如牙齿种植和助听器。真正让3D打印成为产业变革者的是人类组织打印:打印肝脏、心脏、耳朵、手和眼睛或者是最小功能单元的构建,进而到大的组织和器官的制作。这些都可以作为外科手术移植物去修复或者更换损坏的组织和器官。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据估计,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一百万人需要肾脏移植。但是,因为供体器官数量不足,真正能够接受移植的患者只有5000多一点。合法捐赠器官的短缺导致了全球非法器官贸易的急剧增加。到2025年,医疗健康行业的3D打印企业估值能够达到约60亿美元。医疗健康行业的3D打印企业中比较著名的有Stratasys Ltd., Arcam AB, Organovo Holdings Inc., Johnson & amp Johnson,Services Inc. 和 Stryker。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这五项技术拥有改变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巨大潜力。 /p p br/ /p
  • 吴瑞先生:DNA测序之父
    第一次知道吴瑞先生 (图一) 的名字,是看了饶毅老师写的博文《君子爱&ldquo 生&rdquo 得之有道》,这篇博文后来收录在《饶议科学I》里,过年期间又读过一遍。其中有一句写的很有意思:&ldquo 1971年吴瑞的引物延伸,是测序的一个关键步骤,给奖是可以的&rdquo 。看到这儿我笑晕了: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所有课本上讲的都是Sanger测序法,所以显然是Sanger的贡献最大,况且诺奖都发了,还争这个有意思吗?另外,中国的语言历来有内涵,一般来说,&ldquo 可以资助&rdquo 的意思就是&ldquo 不可以资助&rdquo ,所以饶老师写博客为华人挣功劳的心意是挺好的,但显然不符合事实,对吧?咱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   一般来说,大家认为吴先生的贡献主要有三个:第一,搞CUSBEA,这样当年很多中国杰出的学生有机会去国外读研究生,获得成功并成为当代的学术精英 第二,是所谓的&ldquo 植物遗传工程之父&rdquo ,看起来很炫的一个研究方向 第三,培养了个很牛的学生,Jack Szostak,2009年因为端粒方面的研究拿了诺奖。我没讲错?那问题在于,这些评价合适吗?首先咱说搞CUSBEA这事儿,反正我没经历过CUSBEA,并且我大学毕业那会儿,大家一般都是自费申请出国留学,当然现在国内和国外交流的多,公派和自费都有,所以CUSBEA既然是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历史事件,这事儿当代年轻人也基本都没有经历过,至于一帮功成名就的大牌们在玩儿中年情怀,挥斥一下方遒,咱有空那就看看景儿得了,反正过去就过去了也没人再关心这事儿。所以,很抱歉,玩儿情怀这事儿除了暂时性的鼓励一下CUSBEA同学们的忆苦思甜之外,基本上是不可能获得年轻人的共鸣。再者来说,吴先生搞CUSBEA,那也与他的学术无关,属于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贡献。其次,吴先生培养了个拿诺奖的学生,最多也只能说明吴先生教学搞的不错,但没准儿人家小伙儿本来就是个聪明人儿,不在吴先生实验室没准儿也照样拿奖,所以学生拿诺奖这事儿不错,但也不能算啥。最后,吴先生一般被称为&ldquo 遗传工程之父之一&rdquo ,或者&ldquo 植物遗传工程之父&rdquo 。抱歉哦,咱基本不做植物,所以毫无任何感觉,而且遗传工程显然是先在动物里做做,吴先生不过是搬到植物学研究里,也没啥贡献是吧?并且,吴先生也没有什么不得了的荣誉,也不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所以是不是据此可以判断吴先生在科研方面的没有突出的贡献?   当然你要真这么想,那你就错了,并且本篇也没得写了。之所以写本篇的原因,是因为本学期我要给本科生上《生物信息学》这门课,之前的内容有点儿老了,所以想讲讲第二代测序方面的数据分析。网上查了之后发现基因组所的于军老师等人翻译了一本《第二代测序信息处理》,应该是这方面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一本教科书,于是买了回来看。第一段话我才读一半,就已经暴跳如雷了:翻的啥啊?上来就说1971年吴瑞先生发表过类似Sanger法的测序方法。这有问题啊,地球人都知道Sanger于1975年在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上发表&ldquo A rapid methodfor determining sequences in DNA by primed synthesis with DNA polymerase.&rdquo ,1977年Gilbert等人在PNAS上发表&ldquo A new method for sequencing DNA&rdquo 建立化学裂解法,同年Sanger在PNAS上发表&ldquo DNA sequencing with chain-terminating inhibitors&rdquo ,改进了之前的方法,从而确立了DNA测序的主流方法Sanger法。所以在DNA测序方面,吴先生有啥贡献?怀疑是不是中文版翻译错了,因此咱专门买了本英文原版(图二)。   看上去老外没有开玩笑,因此咱专门查了一下文献,可以肯定的是:第一,吴先生提出了第一个DNA测序方法 第二,从1968年至1972年这几年的时间里,吴先生在DNA测序方面至少有9篇,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发了这么多文章,你不会真的认为吴先生就是做着玩儿的吧?此外,1973年吴先生继续发了3篇,1974年发了7篇,所以在Sanger1975年开始做测序的时候,吴先生已经发表了至少19篇论文!第四,吴先生1968年的第一篇论文只测定了DNA的碱基组成,没有测定顺序,但1970年这篇文章已经是正儿八经测定了DNA的序列。所以老外这本书写的也是有问题,第一个既测定DNA碱基组成又测定出顺序的,是吴先生1970年的论文。   吴瑞先生1968~1972年关于DNA测序的论文列表:   1. Wu R,Kaiser AD. Structure andbase sequence in the cohesive ends of bacteriophage lambda DNA. J Mol Biol.1968 Aug 14 35(3):523-37. (仅测定组成而没有顺序)   2. Wu R. Nucleotide sequence analysisof DNA. I. Partial sequence of the cohesive ends of bacteriophage lambda and186 DNA. J Mol Biol. 1970 Aug 51(3):501-21. (测定DNA序列的第一个方法)   3. Wu R,Taylor E. Nucleotidesequence analysis of DNA. II. Complet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cohesive endsof bacteriophage lambda DNA. J Mol Biol. 1971 May 14 57(3):491-511.   4. PadmanabhanR, Wu R. Nucleotidesequence analysis of DNA. IV. Complet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left-hand cohesiveend of coliphage 186 DNA. J Mol Biol. 1972 Apr 14 65(3):447-67.   5. Wu R.Nucleotide sequenceanalysis of DNA. Nat New Biol. 1972 Apr 19 236(68):198-200.   6. DonelsonJE, Wu R. Nucleotidesequence analysis of deoxyribonucleic acid. VI. Determination of 3' -terminaldnucleotide sequences of several species of duplex deoxyribonucleic acid usingEscherichia coli deoxyribonucleic acid polymerase I. J Biol Chem. 1972 Jul25 247(14):4654-60.   7. DonelsonJE, Wu R. Nucleotidesequence analysis of deoxyribonucleic acid. VII. Characterization ofEscherichia coli exonuclease 3 activity for possible use in terminal nucleotidesequence analysis of duplex deoxyribonucleic acid. J Biol Chem. 1972 Jul25 247(14):4661-8.   8. PadmanabhanR, Wu R, Bode VC. Arrangementof DNA in lambda bacteriophage heads. 3. Location and number of nucleotidescleaved from lambda-DNA by micrococcal nuclease attack on heads. J MolBiol. 1972 Aug 21 69(2):201-7.   9. PadmanabhanR, Wu R. Nucleotidesequence analysis of DNA. IX. Use of oligonucleotides of defined sequence asprimers in DNA sequence analysi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972 Sep5 48(5):1295-302.   另外,吴瑞先生2008年2月10日去世后,2009年《中国科学》上发表了一篇悼念,节自康奈尔大学的官方讣告,上来就说&ldquo In 1970, Wu developed the first method for sequencing DNA&hellip &rdquo ,肯定了吴先生在DNA测序方面的贡献,因此称吴先生为&ldquo DNA测序之父&rdquo ,并不过分。   这样的话,你肯定有疑问:吴先生在DNA测序方面可能是最先做的,但并不是做的最好的,对吧?所以不肯定吴先生是有道理的?没有道理,这是因为,Sanger测序法,最核心的是测序思想,而不是具体的技术。因为对技术革新有最突出贡献的是Leroy Hood,第一代测序仪也是根据他的方法发明的。并且现在第二代、第三代测序技术也陆续都发展起来或正在发展,要是比谁做的最好,那诺奖发给谁也不可能发给Sanger。况且诺奖一般不关心改进,而是关心原创。讲科学贡献,不讲原创者而是讲改进者,这么胡扯好意思吗?   你肯定要继续问:那吴先生就没意识到自己的贡献?答:他老人家意识到的。2014年新加坡有位搞科学史研究的学者Lisa A. Onaga,写了篇论文&ldquo Ray Wu as Fifth Business: Deconstructing collective memory in the history of DNA sequencing&rdquo ,将吴先生描绘成&ldquo 第五先生&rdquo (Fifth Business),即很重要但是莫名其妙就被忽略掉的关键人物。洋洋洒洒写了十多页,对吴先生的生平和学术讲的非常详尽,并且讲到了吴先生的抗议。   吴先生怎么抗议的呢?事情这样的:2007年5月11日,《科学》杂志出刊的时候有个附带的夹页,描绘了从1865年孟德尔开始一直到2007年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史。吴先生看到了之后很不爽,写信给Science去抗议。文章中写道,虽然吴先生认为Sanger法是DNA测序中的重大突破,&ldquo 然而,这个方法仍然是基于我的在序列分析之前标记DNA的位置特异性引物延伸原理&rdquo ( &lsquo However, the method was still based on my location specific-primer-extension principle in labeling the DNA before sequence analysis&rsquo )。吴先生继续抗议,如果你同意加上我的贡献,你可以写:吴发明了第一个DNA序列分析方法,即引物延伸策略( &lsquo &lsquo Wu introduced the first method for DNA sequence analysisby introducing the primer-extension approach.&rdquo )。   注意哦,作者据称是引用吴先生的原话,如果作者引用有误还请给他发信批评。所以,吴先生很清楚自己的贡献,也非常清楚自己应该有的科学和科学史地位,并且也努力去争取获得认可,虽然没有成功。   基因组测序计划,与原子弹计划和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宏伟、最壮观的三大科研项目。基因组测序对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影响深远,并直接促成了基因组、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产生和发展,无论怎么突出其重要性都不为过,并且美国于2011年提出的、2015年通过的&ldquo 精准医学计划&rdquo ,其研究基础正是1988年提出的&ldquo 人类基因组计划&rdquo 。吴瑞先生作为第一个提出DNA测序方法,确定了&ldquo 引物延伸&rdquo 的基本原理,理所当然是&ldquo DNA测序之父&rdquo ,也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大家尊敬并崇拜的顶级学者。吴先生的科学史地位,至少应当与Sanger大致相当,后者因为蛋白质测序和DNA测序两次获颁诺奖,可称为&ldquo 测序之王&rdquo 。因此,未来我们介绍Sanger在DNA测序方面的贡献时,应当加上:基于吴瑞先生提出的&ldquo 引物延伸&rdquo 原理,Sanger做了重要改进。仅此而已。原创的贡献,既然是吴先生做出的,就不应该抹杀。   当然我知道你还要问:吴先生这么大贡献,咋诺奖也没发给他?这个问题其实,你懂的,对吧?Shirley的信是这么写的:   Being a Chinese immigrant in the US in the 50&rsquo s, the social and racial challenges Ray Wu faced at that time must be tremendous. Without social backing and connections, he got where he did purely by his scientific geniusand good heart. If he was a Caucasian scientist from UK or US, or even if he was in the current era, his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would have been better recognized. Sometimes we don&rsquo t have to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awards (Ray was never elected to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or H-index (my colleague Donna Neuberg just had her H-index cross 3 digits), but objectively evaluate someone by their overall impact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吴瑞先生,1928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后来在美国读书的时候,由于语言问题听不懂报告,所以付出了比&ldquo 一般人&rdquo 更多的努力。后来1964年,受到RobertHolley的RNA测序、Sanger的蛋白质测序,噬菌体三主教Max Delbrü ck, AlfredHershey和ArthurKornberg等影响,决心攻克DNA测序的难关,6年后取得成功,并直接的开创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基因组时代。   DNA测序之父,实至名归。   作者:薛宇
  • 水质49种全氟和多氟化合物,一针进样全搞定
    导读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用品中。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易于生物累积,且可能导致肝毒性、致癌性、生殖毒性以及干扰内分泌等特性。如今,天然环境中化学抗性PFAS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这些人为污染物在天然和处理水域、人类和动物生物体中的存在都构成了巨大的环境挑战。 全氟辛酸小档案中文名:全氟辛酸英文名:Perfluorooctanoic AcidCAS号:335-67-1分子式:C8HF15O2分子量:414.07 PFAS法规要求及分析特点PFAS含有几乎无法被破坏的C-F键,被称为“永生的分子”,由于其没有显示出任何被生物降解的迹象,因此也被称为“永久性化学品”。 斯德哥尔摩公约于2009年通过了全氟辛烷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烷磺酰氟成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一个重要检测项目。2010年3月17日,欧盟委员会发布2010/161/EU号议案,建议对食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进行监控。 PFAS的检测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来源于玻璃器皿和实验器材的本底污染,这对前处理耗材、检测仪器纯净的要求极高,简单的前处理步骤也更有利于降低干扰;二是浓度低,美国EPA于2016年发布的水质安全建议中,要求水质中PFOA和PFOS的限量是70 ppt,因此要求仪器具备较高灵敏度。 岛津解决方案岛津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8050 参考美国ASTM D7979标准水质PFAS的分析方法,采用岛津超高速LC-MS/MS(UFMSTM)技术,建立了快速、稳定、高灵敏度的49种PFAS(30种目标物和19种内标)分析方法,为客户提供环境中PFAS痕量分析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表 1 PFAS检测标准比较 样品前处理分析条件 表2 梯度条件干扰的消除PFAS可能存在于溶剂、玻璃器皿、移液管、导管、脱气机和LC-MS/MS仪器的其它部件中。为了避免来自系统的干扰,在溶剂和样品阀之间放置一个延迟柱,延迟来自系统的PFAS出峰时间,从而消除系统的干扰。图1 PFOA色谱图:(a)无延迟柱(b)使用延迟柱 绘制9点校准曲线对PFAS目标物进行校准,线性范围5 ppt-200 ppt,所有化合物线性回归系数R20.99。各标准品校准误差均在±30%以内。 图2 49种混标溶液(100 ppt)TIC图(黑色)和MRM图(其它颜色) 表3 保留时间、检出限、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FHEA, FOEA ,FDEA使用400 ng/L计算准确度和精密度 结语 随着PFAS的不断向全球扩散,或许我们已经找不到一片极净之境。在你所不知道的隐秘角落,这种 “永生的分子”正在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源安全。淘汰有害PFAS制品的活动正在一步一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岛津公司愿与所有致力于地球和人类健康的人们一道,利用科学、高效、灵敏的分析手段共同守护我们的生命之泉。 *数据来源于岛津科学仪器-美国 参考资料: 1.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 EPA Method 537: Determination of Selected Perfluorinated Alkyl Acids in Drinking Water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Washington D.C., 2009.2.ASTM International, "ASTM D7979-1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in Water, Sludge, Influent, Effluent and Wastewater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West Conshohocken, 2017.3.ASTM International, "ASTM D7968-17a: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in Soil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West Conshohocken, 2017.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 EPA - PF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4 August 2018.
  • 华南植物园发现新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
    由于工矿企业的发展,农业化肥的过量使用,污水灌溉等,中国乃至世界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它具有治理效果的永久性、治理过程的原位性、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后期处理的简易性等优点。这个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超富集植物。虽然目前全世界已发现400多种超富集植物,但是大多数超富集植物都有生物量小,生长缓慢,弱抵抗力,种子少,缺乏与当地植物竞争的能力等缺点,所以能够真正应用于植物修复技术的超富集植物并不多。因此采用更有效的方法来筛选更多超富集植物是非常必要的。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研究组博士研究生张杏锋在导师夏汉平研究员的指导下,首次提出了用土壤种子库-重金属浓度梯度法来筛选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并成功找到一种Cd的超富集植物——少花龙葵(Solanum photeinocarpum)。该方法是指利用土壤种子库筛选对重金属具有超富集特性的植物,然后通过重金属浓度梯度实验对其超富集特性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当土壤Cd浓度为60mg/kg时,少花龙葵的生长未受影响,根部Cd含量高达473mg/kg,茎、叶和地上部Cd含量分别达215、251和230mg/kg。在两个浓度梯度实验中,少花龙葵地上部Cd含量均超过Cd超富集植物的临界含量标准(100mg/kg),具有Cd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是Cd的超富集植物。   这一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环境工程领域主流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189: 414–419)上。   土壤种子库—重金属富集植物初步筛选实验中的植物种类(重金属添加到土壤中65天后)。最高的植物为少花龙葵。盆中数字分别表示如下:1-CK, 2-Cd4, 3-Cd8, 4-Zn100, 5-Pb300, 6-Pb600, 7-Cu100, 8-Cu300。
  • 美检测机构回应农夫事件:五年前报告无效
    图为NTRL的国家认可实验室名单截图   为了自证清白,因“质量门”事件而备受争议的农夫山泉,在一周前公布了一份由美国“National Testing Laboratories Ltd”(农夫山泉译作“美国国家测试实验室”,以下简称NTL),出具于2008年的检测报告,并以原文公布美国报告的形式在各大媒体密集投放近百个版面的整版广告。   农夫山泉的这份美国报告显示,根据美国检测机构NTL(农夫山泉译作“美国国家测试实验室”)的检测判断,农夫山泉产品品质全面优于美国FDA瓶装饮用水质量标准(标准号:21CFR165.110(b))。其中32项优于2-10倍、 45项优于11-1000倍。送检产品是农夫山泉生产的成品水样品(编号687408),由养生堂美国公司提供。报告出具日期为2008年3月13日,也就是说该检测距离现在已有5年时间。   2008年的水能够代表今天的水吗?21世纪网独家连线了这家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检测机构NTL。该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对此表示,根据美国相关要求,水检测应该每年进行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水质量的安全性。因此,一份5年前的检测报告对产品在5年后的质量难以说明。   与此同时,21世纪网还就详细了解农夫山泉2008年检测报告向NTL发送采访提纲,迄今尚未收到回复。   根据NTL的官网介绍,该实验室为有限责任公司性质,有25年历史,总部设立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NTL对自己的评价是“美国最大的饮用水检测实验室之一”,检测根据为美国环保局的相关标准。   事实上,美国并不存在一个官方机构意义上的“美国国家实验室”,只有获得国家认可的实验室。按照美国劳工部下属的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OSHA)要求,在工作场合所使用的产品必须经国家认可实验室(Nationally Recognized Testing Laboratories,简称“NTRL”)测试并发证以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然而,在NTRL的国家认可实验室名单中,农夫山泉送检机构“National Testing Laboratories Ltd”并未在列。   农夫山泉的行为令人十分不解:首先,用一份五年前的检测报告,证明自己今天产品的质量可靠性 其次,把一家没有被列入(美国)国家认可实验室的商业检测机构,翻译为“美国国家测试实验室”,这是否涉嫌对消费者的误导?正如农夫山泉整版广告说的那样:人在做,天在看。农夫山泉此举,又是“谁在做,谁在看”呢?   21世纪编后语:   得知农夫山泉五年前的检测报告被它自己送检的那家美国检测机构认定是过期失效的,我们讨论后一致决定,送给农夫山泉一首很多年前毛宁唱的流行歌《涛声依旧》:“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农夫山泉,五年前的旧船票,今天还能拿出来,登上《京华时报》的客船吗?
  • 海菲尔格丨第五届中国浮选大会圆满落下帷幕
    浮选界的千人盛会于2024年5月17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隆重召开!本届大会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双碳”目标下矿物加工科学技术的绿色智能发展,推动矿物浮选领域的技术创新。大会开设了浮选理论与界面化学专题、微细颗粒高效分选专题、矿物加工优秀青年论坛等15个分会场,会议规模近1000人,会议期间进行了230场矿物浮选领域的专家讲座。会议议题包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黄金、稀贵金属、能源金属、煤炭、非金属、矿用化学药剂、水处理、生物分离、环保、化工、二次资源再生、尾矿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相关内容。为响应大会主题,共同促进“双碳”目标下矿物加工科学技术的绿色智能发展和推动矿物浮选领域技术上的创新,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在本次盛会中演示了芬兰Pixact公司的PBM气泡监测系统和PBS气泡尺寸监测系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业界专业人士、学者、技术专家等驻足参观,并与现场人员进行深入探讨和沟通交流。Pixact公司PBM气泡监测系统PBM气泡监测系统实时提供过程的显微镜图像数据,可以对气泡生成变化过程进行表征,例如尺寸分布、形态和数量等。同时测试系统专利的图像分析算法在图像数据中检测晶体和其它颗粒,产生实时的特征数字化信息。PBM气泡监测系统获得的实验结果可以有效地帮助优化气泡工艺、控制过程参数以及排查过程故障。PBM气泡监测系统可以安装到各种应用场合,包括:实验室小型浮选柱、工厂级别大型浮选机、各类浮选柱等。PBM气泡监测系统每秒钟获得的图片包含成百上千个气泡,提供的是有代表性的测试结果(气泡及颗粒的粒度、粒径、形状等),可以节约时间,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Pixact公司PBS气泡尺寸监测系统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国内外选矿厂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选矿厂的检测与控制系统也要求实现稳定控制、监督控制、最优控制。浮选过程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合格的最终精矿品位、尽量提升有用成分的回收率、减少药剂消耗和提高浮选效率。浮选过程控制的主要因素包括:药剂的加药量、基于泡沫信息的综合检测分析技术、浮选矿浆pH值、浮选槽液位、充气量等。浮选过程中要添加的药剂主要有:捕收剂、起泡剂和调整剂。目前,浮选系统的加药还是以人工为主,人工加药难免会造成较大误差和药剂浪费,达不到精准加药,国内外的选矿厂都在研究自动加药系统,以期实现高精度的药剂自动添加。浮选泡沫体是由大量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灰度值不同的矿化气泡组成的,包含大量与浮选过程变量及浮选结果有关的信息,浮选泡沫图像采集和处理技术在浮选过程控制上的应用,显著地提高了工艺指标和自动化程度。PBS气泡尺寸监测系统的测试结果包括:l 气泡/泡沫稳定性l 气泡/泡沫数量l 气泡/泡沫浓度l 气泡/泡沫流动速度l 气泡/泡沫图像和亮度l 气泡/泡沫粒度变化趋势l 气泡/泡沫粒度分布(平均粒径、累计分布(D10、D50、D90等))
  • 明年起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须符合国五标准
    记者从环保部获悉,环保部污染防治司日前发布《关于实施国家第五阶段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放标准的公告》,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必须符合国五标准的要求。   公告称,为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现就实施《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中“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第五阶段排放限值”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自2013年1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必须符合国五标准的要求,相关企业应及时调整生产、进口和销售计划。   生产、进口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的企业,应按国五标准要求向环保部提出环保型式核准申请,并按时报送环保生产一致性保证计划、年度报告以及车辆识别代码(VIN)信息。环保部对通过审核的车型颁发环保型式核准证书。   汽车生产企业作为车辆产品排放控制的责任主体,必须建立和完善环保生产一致性保证体系,切实加强生产过程环保达标管理、环保关键部件质量控制、车辆产品排放自检等工作,确保实际生产、销售的车辆稳定达到国五标准要求。   环保部继续加大机动车环保生产一致性检查力度,采取定期检查和抽查的方式,全面强化机动车生产企业的环保监管。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将责令限期整改 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撤销该车型的环保型式核准证书,并予以通报。   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在机动车尾气排放定期检验、环保合格标志核发等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排放标准规定。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车辆,各级环保部门不予核发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并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停止其在本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   对生产、进口、销售超标车辆的,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 “十三五”食药安全规划出台将实现快检全覆盖
    昨天,记者从南通市食药监局了解到,未来五年内,南通市所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都将建有食用农产品(食品)快检室,每天对蔬菜、肉类、水果等进行快速检测并发布结果,市民可以及时知晓自己所购食品是否安全。  据介绍,日前,南通市“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专项规划正式出台,规划对14项指标作出明确规定,并提出通过五年努力建成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社会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知晓率90%以上,满意度不低于70%。  《规划》围绕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抽检、规范管理等内容,明确到“十三五”末,市、县、乡镇三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区域覆盖率达100%,监督抽检覆盖所有食品供应渠道、食品品种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重点项目,抽检样本量达到6件/千人 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企业抽检覆盖率达100% 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率、调查率、处置及时率均达到100%,确保不发生源头性、区域性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舆情监测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食品药品溯源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根据《规划》,南通市将围绕粮食、食用农产品、婴幼儿配方食品、肉制品等重点食品和药品,健全完善“从田间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食品药品全过程监管机制,每个食品、药品都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对于菜、油反复回收利用等问题,今后80%以上餐饮服务单位将安装油水分离装置,主城区餐饮服务单位每日产生的餐厨废弃物80%以上进入集中收集处置体系,收集处置量定期向社会公示。此外,全市实施量化分级评定的餐饮服务单位将不少于90%、市民就餐可以根据“笑脸”选择卫生环境更好、食品安全等级更高的餐厅。
  • “十三五”食药安全规划出台将实现快检全覆盖
    昨天,记者从南通市食药监局了解到,未来五年内,南通市所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都将建有食用农产品(食品)快检室,每天对蔬菜、肉类、水果等进行快速检测并发布结果,市民可以及时知晓自己所购食品是否安全。据介绍,日前,南通市“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专项规划正式出台,规划对14项指标作出明确规定,并提出通过五年努力建成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社会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知晓率90%以上,满意度不低于70%。《规划》围绕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抽检、规范管理等内容,明确到“十三五”末,市、县、乡镇三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区域覆盖率达100%,监督抽检覆盖所有食品供应渠道、食品品种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重点项目,抽检样本量达到6件/千人;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企业抽检覆盖率达100%;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率、调查率、处置及时率均达到100%,确保不发生源头性、区域性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舆情监测网络覆盖率达到100%。食品药品溯源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根据《规划》,南通市将围绕粮食、食用农产品、婴幼儿配方食品、肉制品等重点食品和药品,健全完善“从田间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食品药品全过程监管机制,每个食品、药品都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对于菜、油反复回收利用等问题,今后80%以上餐饮服务单位将安装油水分离装置,主城区餐饮服务单位每日产生的餐厨废弃物80%以上进入集中收集处置体系,收集处置量定期向社会公示。此外,全市实施量化分级评定的餐饮服务单位将不少于90%、市民就餐可以根据“笑脸”选择卫生环境更好、食品安全等级更高的餐厅。来源:仪器信息网
  • 中央扶持400亿 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突围
    由工信部主导制定的该份规划将于12月份发布,该规划提出,生物医药产业由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将超过400亿。未来五年中,预计通过生物医药的带动,中国的医药工业产业最低以20%的增幅,实现逼近4万亿元的规模目标。   此外,未来生物药品中原料药的标值测序将成为重要环节。   中央支持超400亿   目前,生物医药产业规划虽没有正式发布,但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分步实施了。   据了解,北京顺义的北京莱博赛医药有限公司,已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核,获得了国家第一批重大专项创制项目的专项资金600万元,该公司在11月份已经拿到240万元经费。   有关人士透露,在生物医药的规划中,未来将要重点突破药物创制、新型疫苗、抗体药物以及规模化制剂、疾病早期诊断等关键的一些技术工艺。其中也将包括生物医用材料,以及医学影像、医用电子、临床检验、微创介入、放射治疗和激光治疗等先进医疗设备。   与此同时,中央对生物医药产业的专项扶持资金累计超过400亿。“目前是不到500亿,随着发展形势也许将接近这个数。”一位参与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起草的人士称。   该人士表示,规划明确称,申请扶持资金的方式要以联盟的形式进行,即科研单位与工业企业实行联盟捆绑,以自己的优势,一同制定未来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发展计划,将计划上报工信部等待审批,审批通过后,才能申领到中央财政的专项扶持资金。   据了解,工信部之所以推出联盟捆绑形式,一方面是担心企业拿了钱不发展,同时也担心企业拿了钱后,科研技术不精而浪费资金。   但一位医药领域专家认为,科研、技术创新、申请专项资金,应该有个门槛,严格把关才能实现先期有序和未来预期中的产业增长。   目前中国有生物医学类的科技园区60个左右。但在生物产业的发展、研究开发方面与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等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规模小,产品的竞争力不足,特别是缺乏资金,融资渠道不畅。   上述参与规划起草人士介绍,规划相应提出了改善方式,预期是通过新兴医药产业的带动,整个医药工业的产值在“十二五”时期占到国家GDP的7%~8%,去年这一比例是5%。   另外,通过生物类创新药物的带动,未来五年中医药工业的总产值实现3.7万亿元,发展形势好的话逼近4万亿。依据工信部的统计,2010年中国整个医药工业的总产值是12560亿元,同比增长21%。   引入基因测序   在去年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大盘子中,与生物医药相关的生物制品、疫苗、生物医药相关的产值,总和仅仅为1400亿元左右,占比不到10%。“而中国生物医药的市场份额,只占全球市场份额3%左右。”上述参与规划起草人士介绍。   据了解,2010年中国的药品销售总额为7000亿,外企的药品销售额占27%左右。“中国一线城市医院65%的利润来自外资药。”中国医药协会一位人士透露,因为目前中国使用中的生物医药,大部分来自于外资药企。   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主要是单抗、干扰素、EPO(红细胞促进素)几大类,但中国生物制药的基础科学强,应用能力比较差。“军事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中国医科院都做得非常好,但是转化做得非常差。”一位从事生物制药研究的人士称,中国医院现在用的大部分还是传统的东西,真正的生物医药即利用单抗来治疗癌症,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   该人士表示,生物药品中原料药的标值测序,将是未来生物制药的重要环节,因为通过基因测序后,药物分子的精细标值才会明确,才能提升药物的稳定性,从而促使其更好地转化。   哈药集团人士称,目前国内部分制药企业将生物制药的基础研发部分外包给了美国生命技术公司,其中就包括癌症类用药,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的药品。该公司在生物医药的基础研发中,主要通过基因测序来分析药物原料。“通过基因测序,可以在分子水平上了解到患者DNA病变的情况,根据病变特点,增加生物药品、减少药物成分。”医院人士称,未来以上疾病将会倾向于此种治疗方式。
  • 第五届抗体药物研发及质量分析网络大会即将召开!附全日程
    在生物药众多的品类中,抗体药物是当前最大的治疗用生物剂类别,单克隆抗体是研发最早、研究最为深入的抗体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近年来随着单抗药物各个靶点不断进入红海竞争状态,双抗项目研发日渐火热。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简称“双抗”)是新型的二代抗体,拥有两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可以同时与靶细胞和功能细胞相互作用,进而增强对靶细胞的杀伤。与但双抗药物开发复杂性和技术壁垒更高,对于技术平台和靶点选择的适配性要求也有所提高。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通过化学反应,把传统的小分子抗癌药物与重组单克隆抗体(mAb)分子通过连接分子结合,所形成的新分子。抗体工程在10年间也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允许更多的位点特异性偶联,提高了ADC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新的第二代和第三代ADC已经进入临床,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几十种基于半胱氨酸残基、非天然氨基酸或分子工程模式的生物偶联技术也已经在临床前研究获得了验证。此外,更多的肿瘤特异性抗原靶点和肿瘤内细胞毒性药物的释放机制使ADC获得了爆炸式的发展,ADC药物进入了黄金时代。为促进我国抗体药物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仪器信息网将于2022年9月14日-15日举办第五届“抗体药物研发与质量分析”主题网络研讨会,特别邀请二十余位多位业内研发专家、质量控制专家,对当前抗体药领域研究热点双抗、ADC相关研发、分析技术开发、质量研究、CMC开发、生命周期管理等广受关注的内容进行精彩分享,欢迎广大相关从业人员免费报参会!点击图片报名参会大会亮点一、专家阵容:恒瑞、信达、复宏汉霖等国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总经理、高级副总裁、研发总监、质量控制总监等大咖阵容二、热点内容:双抗、ADC药物研发策略和案例分享、 质量研究、质谱、色谱分析方法解析、 CMC开发、全生命周期管理考量和经验分享3、 参会人员专业、垂直:制药企业、CRO/CDMO、生物技术公司、政府主管部门、药检机构、科研院所免费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ntibodydrug2022/大会日程时间 Time报告题目Topic演讲嘉宾The Speakers抗体药物研发(上)(09月14日)9:00聚焦热点——ADC药物张娟(中国药科大学 教授)9:30更新中锐欧森中国10:00双特异抗体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的开发易继祖(友芝友生物 高级副总裁)10:30心血管代谢系统的抗体新药研发张成(鸿运华宁(杭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裁和首席科学官)11:00肿瘤免疫新药研发策略赵永浩(江苏康宁杰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抗体药物研发(下)-双抗、ADC药物(09月14日)13:30ADC研发进展与挑战陶维康(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14:00自动化时代下聚焦细胞株开发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刘达潍(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 自动化应用专家)14:30高通量分析技术助力双抗新药开发探讨谢红伟(信达生物制药集团 产品开发部副总裁)15:00更新中SCIEX中国()15:30抗体偶联药物的CMC研发挑战及策略黄鹏(东曜药业有限公司 ADC研发负责人)16:00创新全人双抗设计/筛选及双靶点ADC新药开发案例杨勇飞(百奥赛图(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药研究院 总监)抗体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09月15日)9:00抗体药物的质量研究策略及质控标准建立黄懿(上海探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9:30更新中多宁()10:00复杂蛋白质药物体系异质性的质谱解析王冠博(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研究员)10:30线性pH梯度分析单克隆抗体变体的创新技术李国荣(苏州科技大学 兼职教授)11:00高通量质谱用于抗体药物的结构表征卢颖洪(南京理工大学 副教授)抗体药物后期工艺开发和商业化生产(09月15日)13:30质量研究对抗体药物CMC研发关键节点的把控吕品(上海博威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质量分析部/执行总监)14:00基于cIEF-MS联用技术的抗体药物电荷异质性分析解决方案张为(永道致远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科学家)14:30抗体药物工作参比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李镭(浙江博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研发质量副总监)15:00抗体药后期CMC开发和商业化郭文晖(KKH Consultant LLC Principal Consultant)15:30全生命周期管理下生物药技术转移考量李孟捷(三生制药集团 质量 商务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16:30抗体委托生产期间委托方和受托方的质量责任李醒(杭州奕安济世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QA执行总监)免费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ntibodydrug2022/ 专家阵容(更新中)第五届抗体药物会议交流群
  • 会议通知|第五届基因测序网络大会即将召开!附全日程
    基因测序技术作为“颠覆式创新”技术,自诞生以来给生命科学、医学、农业、微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带来了巨大影响。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中下游行业的快速前进。如今,测序技术的创新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推动以单分子测序为标志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基因测序效率、降低测序成本。为帮助广大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和学习最新的测序技术和实际应用方案,7月5日-7月7日,仪器信息网将举办“第五届基因测序网络大会”,邀请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医院、测序仪器企业的专家学者充分探讨交流,欢迎您的参与!大会亮点1、 创新技术会场,紧跟纳米孔测序技术、原位测序技术等国内外最新技术研究进展;2、 特别开设热门的“单细胞测序”主题会场,北京大学汤富酬教授领衔,9位嘉宾从多个角度分享研究成果;3、 测序主要应用领域肿瘤研究、病原微生物研究、生殖/遗传病、农业基因组研究全囊括;4、赛默飞、Cytiva、10XGenomics 、安捷伦、新格元、华大智造、奥美泰克、厚泽生物等多家仪器公司携创新仪器亮相本次大会,带来最新技术分享;5、 公益性讲座,人人可参与,抓住足不出户与大咖对话的机会!点击图片进入报名页面会场设置日期上午下午7月5日创新仪器与技术单细胞测序7月6日肿瘤诊断与治疗病原微生物研究7月7日生殖/遗传病诊断农业生物基因组研究大会日程时间 Time报告题目Topic演讲嘉宾The Speakers创新仪器与技术(07月05日)9:00基于纳米孔的核酸和多肽测序技术进展白净卫(齐碳科技 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9:3010x Genomics Xenium原位多组学分析技术聂海生(10x Genomics 中国区高级市场拓展经理)10:00基于原位测序的靶向空间转录组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柯荣秦(华侨大学医学院 教授)10:30新格元一站式单细胞多组学测序解决方案周运来(新格元(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11:00待定待定(华大智造)11:30单色荧光测序系统UniSeq2000TM的开发及应用陈鑫(深圳铭毅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CTO)单细胞测序(07月05日下午)13:30利用单细胞组学测序技术探索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汤富酬(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14:00如何结合单细胞和空间技术解决生物学问题赵琳琳(10x Genomics 中国区高级市场经理)14:30Qsep系列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在高通量测序质控中的应用喻放(杭州厚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15:00单细胞递送和分析生物芯片常凌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15:30新品发布|VIA Extractor™ 温控型高效能组织处理器,温和、高效,助力单细胞组学研究丁铭(Cytiva分子诊断产品专员)16:00单细胞空间多组学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曹罡(华中农业大学 教授)16:30高效逆转录酶助力单细胞测序技术开发李舟(赛默飞世尔科技 赛默飞生命科学应用专家)17:00肠炎空间单细胞多组学盛剑鹏 (浙江大学 研究员)17:30Tumor-associated monocytes promote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 through EGFR signaling in glioma王吉光(香港科技大学 副教授)肿瘤诊断与治疗(07月06日上午)9:00液体活检在肺癌精准诊疗中的现状和展望于津浦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研究员)9:30安捷伦 NGS 全流程解决方案助力肿瘤精准诊疗孙博韬(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安捷伦诊断与基因组学事业部应用工程师)10:00人体正常组织体细胞突变研究白凡(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 教授)10:30多组学数据挖掘助力乳腺癌早期诊断苏建忠(温医大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所 所长/研究员)病原微生物研究(07月06日下午)13:30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的重症监护室环境菌群变化监测与追踪胡松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14:00自动化移液工作站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周伟(市场经理 苏州奥美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4:30病原体宏基因组分析:发展和展望陈力(复旦大学 教授)15:00mNGS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程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子医学检测中心 副主任/研究员)生殖/遗传病诊断(07月07日上午)9:30基因测序与遗传病三级防控卢大儒(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主任)10:00遗传性耳聋基因的产前筛查与诊断王一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诊断中心 副研究员)10:30罕见病的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研究进展杨海涛(瑞羿奥纳(上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董事长/基因组医学特聘教授)11:00基因测序技术在遗传病诊断及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杨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主管技师/博士后)农业生物基因组研究(07月07日下午)13:30作物泛基因组助力解析重要农艺性状背后的变异梁承志(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员)14:00多维度农业基因组学解决方案赋能种业发展王楠楠(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基因科学事业部垂直市场经理)14:30三维基因组学与动物遗传育种张玉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研究员)15:00组学研究揭示十字花科主要蔬菜的演化历史和叶球性状的形成机制程锋(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研究员)15:30待更新刘贵明—北京农林科学院研究员()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eneseq2022/基因测序技术交流群会议嘉宾参与企业
  • “十二五”政策扶持 生物制药迈入黄金期
    “十二五”政策扶持 生物制药迈入黄金期   —— BioPh China 2012领航新兴产业   2011年11月28日,科技部发布《“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表示将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技术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推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业快速崛起,生物产业整体布局基本形成,推动生物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使我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总产值年均增长20%,到2015年达到3.1万亿元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到2015年达到1.2万亿元。同时,中央和地方财政扶持资金规模将比“十一五”翻一番,达到400亿元。   政策的鼓励和资本支持将给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活力,中国药企也将在生物制药与技术发展中寻求到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第十二届世界医药原料中国展(CPhI China 2012)的热点也应运而生。展会中将首次隆重推出BioPh China——生物制药与技术专区,为中国药企提高市场竞争力、拓展更广阔的生物医药市场保驾护航。作为展会的重要板块,BioPh China聚焦于基因工程、抗体工程及细胞工程等产品和技术的展示,届时为生物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新药研发企业以及专业人士提供最佳交流贸易平台!   BioPh China目前已有东宝实业集团,泛泰克医药,长春百克,安徽安科,常州千红,深圳迈高,成都凯捷,厦门特宝,长春金赛,深圳翰宇,广东天普等生物制药龙头企业确认参展,展会现场更将设立高端主题论坛,邀请业内专家、学者、知名企业高级技术精英共同探讨生物制药最新发展动态,届时将为观众呈现一场走在行业最前沿的生物制药饕餮盛宴!   期待2012年6月26-28日与您相见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龙阳路2345号)!   展商速递:   成都凯捷生物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成都凯捷生物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化从事多肽药物生产,研发的高科技企业,其主营产业为多肽原料药的生产,科研用多肽样品的合成、多肽药物工业化生产工艺的开发等。公司客户以北美、欧洲的大型签约制药厂为主,遍及全世界69个国家约1300多家企业与研发机构。   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1994年,专业从事基因工程产品开发和生物医药产业化工作,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独立开发上市三个国家二类新生物制品: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特尔立)、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特尔津)以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特尔康),另外5个治疗性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rhIFN α-2a,rhIFN α-2b,rhGH,rhIL-2,rhIFN γ)已获得临床研究批件,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   公司坐落于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04年3月,是集新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的疫苗研究实验室按照GLP标准建设,综合应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理论和实验技术开展基因工程疫苗、蛋白多肽疫苗、多糖疫苗、结合疫苗、DNA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的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同时开展传统疫苗改进工作,推动疫苗研究领域新技术的研究和传统疫苗的更新换代   目前观众网上预登记系统已开通,凡提前预登记者均可在现场领取精美礼品一份,更能免去现场排队之劳。欢迎即刻点击进行登记:http://www.cphi-china.cn/prereg/fm_pharm_gb.asp?fair_id=144
  • 甘肃省“十三五”实现基层食药快检全覆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甘肃省“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规划的通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甘政办发〔2016〕163号 /p p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p p   《甘肃省“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6年9月23日 /p p   (此件公开发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甘肃省“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规划 /strong /p p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健康中国和健康甘肃建设的着力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大任务。根据国家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依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6〕23号),制定本规划。 /p p   strong  第一章 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strong /p p strong   一、现实基础 /strong /p p   (一)监管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十二五”时期,我省率先在全国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建立省、市、县、乡四级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稽查和检验检测体系,在乡镇(街道)设立食品快速检测室,全省监管机构、检验机构和人员编制均得到大幅度提升。全面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实施模块化、痕迹化、精细化管理,构建了以市、县、乡为主体的行政监督网、执法督查网和日常巡查网。加强食用农产品源头管控,建立食品药品行刑衔接机制、风险会商机制,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加强特殊药品监管,强化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强化部门协作和联合执法,维护市场秩序,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保障。 /p p   (二)法规配套体系不断完善。全面贯彻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落实“四个最严” (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率先在全国制定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问责、追溯管理办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办法,修订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出台食品生产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记分管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等制度,全省食品药品监管法治体系不断完善。 /p p   (三)监管能力建设成效显著。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全面实施食品药品为民办实事项目,县城以上零售药店电子查询覆盖率达到100%,在大型农贸市场和商场超市建成300个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室、设置1000台食品安全信息溯源机。实施15个国家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项目和68个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项目。 /span 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实现县市区100%全覆盖。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培训,监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加强清真食品安全监管,建设了中国—马来西亚清真食品国家联合实验室。 /p p   (四)社会共治氛围逐步形成。强化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体系建设,公开曝光食品药品典型案例,实行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公示制度。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在新闻媒体开设《食品药品安全》等专栏专刊,发布食品药品消费警示。开展投诉举报宣传月、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科普大讲堂等活动。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24个、示范街43条、学校食堂127所、示范店367个。 /p p   (五)重点领域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率先在全国试行专柜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和转基因食品,全面禁止销售使用散装食用油、醋和酱油。全面推行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建立药品生产规范化质量控制实验室和正品标本室,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覆盖全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乡镇以上医疗机构。构建了涵盖食品准入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网格化管理系统、信用等级管理系统、从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功能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全省食品生产、批发企业、商场超市、中型以上餐馆、学校单位食堂已全部纳入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食品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饮店60%纳入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立执法案件信息公示和“红黑名单”制度,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督促和警示生产经营者全面履行质量安全责任。 /p p    strong 二、困难和挑战 /strong /p p   随着“健康中国”、“健康甘肃”战略的实施,《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国家标准以及我省相关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的颁布执行,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权益保护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一方面,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因素更加多样、复杂。食品药品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监管对象多、小、散、乱 食品生产经营环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等 农业生产环境受到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部分不法分子的手段越来越隐蔽等,都对食品药品安全及其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食品医药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迫切需要探索创新出与之相对应的监管工作理念、制度以及方式手段等。这些困难和挑战迫切需要在“十三五”时期得到有效破解和应对。 /p p    strong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strong /p p strong   一、指导思想 /strong /p p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切实提高药品质量,坚持产管并重,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健全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快构建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p p    strong 二、基本原则 /strong /p p   (一)坚持问题导向。根据我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实际,建立健全风险评估研判、风险分级分类等机制,注重源头治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列出问题清单,坚决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p p   (二)坚持深化改革。推进监管创新,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加强基层基础,形成上下贯通、权责明确、统一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快推进信息化与科学监管深度融合,为食品药品监管提供规范、高效、优质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健全飞行检查、动态监督、随机抽检、明查暗访等立体风险防控体系,切实推动监管工作由事后查处向主动排查、预防为主转变。 /p p   (三)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面落实“四有两责”(食品药品监管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和检验职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加快立法进程,提高立法质量,增强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强化执法监督,规范行政行为。 /p p   strong  三、发展目标 /strong /p p   (一)总体目标。建立完善法规制度、检验检测、科技信息、追溯管理、人才队伍五大支撑体系,力争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食品药品安全法规标准制度更加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有效解决,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确保不发生重大以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服务产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p p   (二)具体指标: /p p   1.全省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达到100%。省、市、县、乡(街道)四级监管机构基础设施普遍达标,执法装备配备基本实现标准化。 /p p   2.省、市、县、乡(街道)监管队伍中,药学、食品和法律相关专业人员达到90%以上。建立省、市、县三级食品生产检查员队伍。 /p p   3.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食品药品监测抽检批次较“十二五”期间增加20%,高风险食品生产流通企业、重点餐饮服务单位及基本药物监督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span /p p   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达到200份/百万人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达到100份/百万人口。 /p p   5.食品生产企业实行风险分级管理,覆盖75%以上的食品经营市场和90%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和90%以上的食品类别。 /p p   6.省、市、县三级监管部门对药品生产企业每年进行GMP跟踪检查,检查覆盖率达到100%。 /p p   7.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00%符合保健食品质量管理规范 化妆品生产企业100%符合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p p   8.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100%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 /p p   9.餐饮服务单位100%实行量化分级管理。 /p p   10.依据法定标准,提高化学药品和中药的独立全项检验能力,省级药品检验机构全项检验率不低于90%,市级药品检验机构全项检验率不低于80%。省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检测能力覆盖省内80%的医疗器械注册产品,对市场常规产品的检测能力不低于90%。 /p p   11.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依据现有国家标准,省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对省内生产的食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检验检测能力达到80%以上,市级食品检验机构对辖区内生产的食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检验检测能力达到60%以上。县级食品检验机构100%具备基本理化和细菌学监测能力,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100%具备食品快速检验能力。 /span /p p   12.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建立具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及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三项职能的哨点至少达到50个。 /span /p p   13.行政审批100%实行网上办理。 /p p   14.食品药品重点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力有效,信用体系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上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p p   15.食品药品科普宣教活动覆盖所有乡镇。 /p p    strong 第三章 主要任务 /strong /p p strong   一、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 /strong /p p   (一)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继续完善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稽查和检验检测体系,完善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所建设,加强食品药品行政管理、监管执法、技术支撑和基层监管“四位一体”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p p   (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快食品药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完善,鼓励推动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加强标准制定与标准执行衔接,增强标准制定的适用性、配套性和针对性。 /p p   (三)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综合协调体系。落实地方政府食品药品安全属地责任,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机构机制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统筹协调。强化各级政府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与绩效评估,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监管责任。 /p p   二、构建食品药品风险防控机制 /p p   (一)建立风险发现机制。加大日常巡查和风险排查力度,及时发现各种风险隐患。健全源头预防措施,充分利用检验监测技术手段,加强对高风险、高隐患品种和类别的系统性排查,增强排查的靶向性和针对性。制定“问题发现率”绩效考评办法,健全食品药品风险隐患发现机制。 /p p   (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省级每3个月、市级每2个月、县级每1个月结合日常监管、抽样检验、系统督查等发现的问题开展一次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析评估,及时有效处理突出问题,有效防控风险,同时做好风险评估结果运用,切实提高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和管控水平。 /p p   (三)建立风险应急机制。完善食品药品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根据产品类别、管理能力、信用等级等合理划分风险等级,制定风险隐患应急处置措施,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p p   (四)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完善食品安全风险会商联席会议、隐患防控会商等制度,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会商,及时发布抽验质量、案件查处和食品安全形势公告等信息。省、市两级加快建立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强化风险分析能力,实现风险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监测预警。 /p p    strong 三、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 /strong /p p   (一)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全面完成2个省级、14个市级和68个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建设项目。加大县级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力度,推进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大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快速检测室标准化建设,形成以市州检验机构为中心,县级检验机构合理分布,乡镇食品快速检测为补充的全方位、层级式检测体系。 /span /p p   (二)加强食品药品应急处置能力。制定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强化食品药品突发事件信息通报制度,促进应急管理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有效防范和处置食品药品突发事件。深化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专业化与属地化优势,促进应急资源的合理共享和有效利用。 /p p   (三)提升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能力。建设省、市两级数据中心,优先建立覆盖全省行政区域、全品种的“四品一械”监管基础信息数据库。健全省、市、县三级投诉举报体系,逐步建成横向联通、纵向联动、集散一体、高效运行的投诉举报业务系统。建立审评审批信息化系统,实现从受理、技术审评、行政审批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建立食品药品稽查业务管理系统,探索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移动执法。积极推进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编制实施食品药品监管“互联网+”工作方案,完成食品药品信息专网向乡镇监管所延伸,抓好办公自动化、稽查执法、行政审批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扩容等项目建设。 /p p   (四)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加大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办案程序等基本技能的学习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优化队伍知识结构,切实提高行政执法的有效性、规范性。参照国家标准,结合我省实际,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为食品药品监管执法队伍配备基本装备、取证工具、快速检测和应急处置等现代化监管执法装备,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执法能力。 /p p    strong 四、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strong /p p   (一)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入市食用农产品100%纳入监管,大中型农贸市场和商场超市100%建立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室 /span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持证率达到100% 食品安全抽检达到4批次/千人,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信用等级、“外置化”、“负面清单”等管理覆盖率达到100%,“阳光操作”、“透明车间”、“阳光仓储”、“明厨亮灶”等覆盖率达到100%,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的加入率和应用率、“电子一票通”的索取率均达到95%以上。食品安全示范街、示范店、示范学校食堂创建率逐年提升,认真做好7个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p p   (二)提升药品安全水平。加快药品标准提升及工艺技术改造。健全完善药品全品种、全过程追溯体系,强化药品安全风险管控,保障GMP、GSP、GPP(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有效实施,全面推进药品生产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中药质量提升计划,提高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标准。强化特殊药品源头治理,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推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全省药品制剂生产企业100%建立规范化质量控制实验室,中药制剂生产企业100%建立正品标本室。 /span 全省药品生产企业成品留样率、原辅料留样率达到100%。药品评价性抽检、基本药物全品种抽检覆盖率达到1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预警能力全面提升。 /p p   (三)提升医疗器械安全水平。深入推进医疗器械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医疗器械分级分类管理要求和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大型医疗设备、高风险、植入性和无菌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重点品种的常态化监管,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推进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信息化管理,配合完成重离子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00%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二、三类医疗器械临床数据核查率达到100% 植入性等高风险医疗器械100%可追溯。 /p p    strong 五、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strong /p p   (一)加强食品药品地方性立法建设。根据《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省实际,积极做好地方性法规、规章立法调研等工作,加快建立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与本省公众饮食用药安全需求相适应的地方法规体系,完善法规保障机制,推动出台《甘肃省食品生产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修订《甘肃省中药饮片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 /p p   (二)加大食品药品行政执法力度。公开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信息公开。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基层规范化执法,统一行政执法内容、程序、文书、标准,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食品药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及相关标准,推进说理性处罚决定书的实施。落实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举报投诉的案源发现作用,促进社会共治。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共享案件信息,落实涉刑案件移送保障措施,探索建立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合办案工作机制。 /p p   (三)提高食品药品执法规范化水平。突出问题导向,针对行政执法的突出问题开展执法监督检查。突出目标管理,开展政府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考核和工作督查,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突出质量提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规范行政复议程序,完善工作机制,注意分析解决趋势性问题,做到“案结讼止”。落实问责机制,依法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p p    strong 六、推进社会共治 /strong /p p   (一)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引导和推动作用,加快构建统一权威、科学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完善有奖举报制度,拓展互动方式,畅通执法监督、纪检监察投诉渠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监督的作用,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监督,加快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建立食品药品新闻发言人制度,权威发布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曝光典型案件,震慑违法犯罪行为。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协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积极参与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p p   (二)强化行业自律。进一步规范全省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强化企业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和自律意识。支持、引导、培育食品药品行业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积极发挥监督教育功能,引导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诚信经营,提高行业组织成员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自我规范水平。强化食品药品企业法人代表、质量负责人第一责任,健全企业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落实企业食品药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引导和督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p p    strong 七、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 /strong /p p   (一)推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规范化建设。继续加大基层监管所硬件、软件投入,起草制定业务工作流程,推进现场表格化检查、基层网格化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实现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p p   (二)加强基础设施与执法装备建设。建立适应实际需要的基层监管保障设施,按标准配备县、乡两级监管机构业务用房、执法车辆、执法装备。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有机构、有场所、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有职责、有考核、有办公设施、有基本的执法装备,监管人员有执法服装、执法证件等。 /p p   (三)提升基层监管队伍业务素质。分级分类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年度集中培训。采用请进来、送出去以及现场指导、组织观摩等培训方式,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人员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及执法技能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到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实地指导日常巡查、行政审批现场核查、案件查办、食品快速检验,重点提升对农村集体聚餐检查、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预防及处置能力。 /p p    strong 八、服务食品医药产业发展 /strong /p p   (一)服务食品产业发展。在审批、技术与培训等方面支持我省食品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加强与国内外清真食品认证机构的合作,有序推进全省清真食品产业发展,不断提高我省食品企业市场竞争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p p   (二)服务特色中藏药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区创建工作,发挥当归、党参、黄芪等道地药材优势,开展中药材重大课题基础性研究,加强特色中药企业的指导和培育 争取国家支持,推进我省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服务和促进陇药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我省中藏药产业,积极支持中藏药研发注册。 /p p   (三)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推动建立医药企业与科研院所、检验机构合作机制,提高医药企业研发能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资源有序合理流动,促进企业产品结构优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鼓励支持骨干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对零售单体药店进行整合,发展大型医药零售连锁业,壮大医药商业与流通业。推进重离子治疗项目建设。加大对企业和检验人员的培训力度,帮助企业及时掌握药品生产、经营新要求,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p p    strong 九、加强食品药品信用建设 /strong /p p   (一)建设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十三五”初期,完成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的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企业及相关人员信用信息档案,启动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探索制定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标准,初步建立信用等级评价机制。“十三五”中期,初步建成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信息数据库,完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和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标准,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十三五”末期,建立省、市、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信息数据库,并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现对接,与相关监管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信用结果公开与联合惩戒,全面实现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相关人员信用分级分类管理。 /p p   (二)健全食品药品信用管理制度。实行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一户一档”管理模式,持续推进不合格药品招标采购“一票否决制”等信用监管制度,逐步推进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参与的食品药品信用评价机制。继续实施严重违法企业与责任人“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和产品的公示力度。 /p p   (三)开展文明诚信创建活动。开展“文明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定期向社会公布守信企业、不合格产品和违法违规企业,激励诚信企业,培育守信典范,惩治失信企业。建立健全信用评价系统,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示范街、示范店(企业)创建活动。 /p p    strong 第四章 保障措施 /strong /p p strong   一、加强组织领导 /strong /p p   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市、县两级要根据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认真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协作配合,研究完善工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 /p p    strong 二、保障经费投入 /strong /p p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对规划提出的项目在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争取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共同投入,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保证监管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p p    strong 三、严格考核评估 /strong /p p   建立健全规划评估和监督机制,省级监管部门牵头实施本级《规划》的中期评估,对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进行动态跟踪,加强督促检查和绩效考核评估,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p p    strong 附件: /strong /p p strong   “十三五”时期食品药品重点项目附件“十三五”时期食品药品重点项目 /strong /p p   一、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数据平台项目 /p p   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要求,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食品药品全过程的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全省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专网,为省、市、县三级监管人员和行政相对人开展行政许可、稽查执法、检验检测等监管工作提供决策支持,为社会各界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实现对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社会舆情的监测和预警。建设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实现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 建设食品药品许可监管、诚信管理、风险管理、稽查执法等监管应用系统 建设市州到县市区视频会议系统,形成省、市、县三级一体化视频会议系统。 /p p   二、监管能力提升项目 /p p   建设覆盖全省的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健全监管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监管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建设互联互通的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平台和省、市、县、乡四级信息填报系统,建成省、市、县三级标准化、规范化应急队伍,加强应急装备配备,提高现场快速检测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大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硬件、软件投入,持续推进规范化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所100%取得独立办公用房,配备执法车辆等。 /p p   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追溯与信用管理建设项目 /p p   建立以绿色食品、乳制品、国家基本药物等为重点的质量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实现从生产到消费、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实现问题产品源头追溯、迅速及时召回。 /p p   四、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p p   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集成中心系统,建设全省统一的食品安全风险监管信息化平台,整合食品准入、监管、执法等在内所有数据资源,实现全省企业、产品、检测、信用数据的共享 优化食品安全监管与服务的信息化环境,为政府、企业、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综合信息服务。 /p p   五、医疗器械检测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p p   实施甘肃省医疗器械检测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完成11800平方米综合实验楼建设,逐步扩大检验项目。力争“十三五”时期,将医疗器械检测类别扩大到各类X射线机、B超、超声多普勒成像仪、多参数监护仪、胎儿监护仪、脑电图机、动态心电监护仪、婴儿培养箱等常用医疗设备,稳步推进我省在用医疗设备的监管和风险监测工作。 /p p br/ /p
  •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附全文)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  录  第一章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第二节 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主要目标  第三章 强化源头防控,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第一节 强化生态空间管控  第二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节 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引领  第四节 推动区域绿色协调发展  第四章 深化质量管理,大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  第一节 分区施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第二节 精准发力提升水环境质量  第三节 分类防治土壤环境污染  第五章 实施专项治理,全面推进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  第一节 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  第二节 深入推进重点污染物减排  第三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加快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第六章 实行全程管控,有效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  第一节 完善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体系  第二节 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  第三节 提高危险废物处置水平  第四节 夯实化学品风险防控基础  第五节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  第七章 加大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修复  第一节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第二节 管护重点生态区域  第三节 保护重要生态系统  第四节 提升生态系统功能  第五节 修复生态退化地区  第六节 扩大生态产品供给  第七节 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八章 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 健全法治体系  第二节 完善市场机制  第三节 落实地方责任  第四节 加强企业监管  第五节 实施全民行动  第六节 提升治理能力  第九章 实施一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  第十章 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 明确任务分工  第二节 加大投入力度  第三节 加强国际合作  第四节 推进试点示范  第五节 严格评估考核第一章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二五”以来,坚决向污染宣战,全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多阶段、多领域、多类型生态环境问题交织,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需求和期待差距较大,提高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是当前核心任务。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李克强总理多次指出,要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促进绿色发展,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把发展观、执政观、自然观内在统一起来,融入到执政理念、发展理念中,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高度、实践深度、推进力度前所未有。  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5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首批开展监测的74个城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3.6%,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分别下降27.4%、20.9%、27.7%,酸雨区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峰值的30%左右降至7.6%,大气污染防治初见成效。全国1940个地表水国控断面Ⅰ—Ⅲ类比例提高至66%,劣Ⅴ类比例下降至9.7%,大江大河干流水质明显改善。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151.4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54%。建成自然保护区2740个,占陆地国土面积14.8%,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保护,大熊猫、东北虎、朱鹮、藏羚羊、扬子鳄等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荒漠化和沙化状况连续三个监测周期实现面积“双缩减”。  治污减排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到2015年,全国脱硫、脱硝机组容量占煤电总装机容量比例分别提高到99%、92%,完成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1.6亿千瓦。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2%,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1%。7.2万个村庄实施环境综合整治,1.2亿多农村人口直接受益。6.1万家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成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十二五”期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累计下降12.9%、13%、18%、18.6%。  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成效。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防护林体系建设、河湖与湿地保护修复、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稳步实施。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全部停止商业性采伐。全国受保护的湿地面积增加525.94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46.8%。沙化土地治理10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6.6万平方公里。完成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调查评估,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建立各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4300多个。16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建设,1000多个市(县、区)开展生态市(县、区)建设,114个市(县、区)获得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命名。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及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印发实施,6个省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任务。  环境风险防控稳步推进。到2015年,50个危险废物、273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基本建成,历史遗留的670万吨铬渣全部处置完毕,铅、汞、镉、铬、砷五种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下降27.7%,涉重金属突发环境事件数量大幅减少。科学应对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等事故环境影响。核设施安全水平持续提高,核技术利用管理日趋规范,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生态环境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完成制修订,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陆续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健全。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法实施年活动和环境保护综合督察。全社会生态环境法治观念和意识不断加强。第二节 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污染物排放量大面广,环境污染重。我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处于2000万吨左右的高位,环境承载能力超过或接近上限。78.4%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标,公众反映强烈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占3.2%,部分地区冬季空气重污染频发高发。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水平亟需提升,排污布局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大量存在,湖库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流域水体污染依然较重。全国土壤点位超标率16.1%,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19.4%,工矿废弃地土壤污染问题突出。城乡环境公共服务差距大,治理和改善任务艰巨。  山水林田湖缺乏统筹保护,生态损害大。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55%,荒漠化和石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近20%。森林系统低质化、森林结构纯林化、生态功能低效化、自然景观人工化趋势加剧,每年违法违规侵占林地约200万亩,全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78%。全国草原生态总体恶化局面尚未根本扭转,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积仍占1/3以上,已恢复的草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全国湿地面积近年来每年减少约510万亩,900多种脊椎动物、3700多种高等植物生存受到威胁。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破坏问题突出,生态空间不断被蚕食侵占,一些地区生态资源破坏严重,系统保护难度加大。  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风险高。我国是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有毒有害污染物种类不断增加,区域性、结构性、布局性环境风险日益凸显。环境风险企业数量庞大、近水靠城,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突发环境事件呈现原因复杂、污染物质多样、影响地域敏感、影响范围扩大的趋势。过去十年年均发生森林火灾7600多起,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1.75亿亩以上。近年来,年均截获有害生物达100万批次,动植物传染及检疫性有害生物从国境口岸传入风险高。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逐步健全,为环境保护释放政策红利、法治红利和技术红利。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化解重污染过剩产能、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污染物新增排放压力趋缓。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逐步形成。  同时,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巨大压力。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一些地方环保投入减弱,进一步推进环境治理和质量改善任务艰巨。区域生态环境分化趋势显现,污染点状分布转向面上扩张,部分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下降,统筹协调保护难度大。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要求我国承担更多环境责任,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挑战大。  “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是负重前行、大有作为的关键期,也是实现质量改善的攻坚期、窗口期。要充分利用新机遇新条件,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坚定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标本兼治。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相结合,强化源头防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从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持质量核心、系统施治。以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导向,分区域、分流域、分阶段明确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统筹运用结构优化、污染治理、污染减排、达标排放、生态保护等多种手段,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开展多污染物协同防治,系统推进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坚持空间管控、分类防治。生态优先,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管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立系统完整、责权清晰、监管有效的管理格局,实施差异化管理,分区分类管控,分级分项施策,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以改革创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转变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改革生态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加快形成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环境立法、环境司法、环境执法,从硬从严,重拳出击,促进全社会遵纪守法。依靠法律和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  坚持履职尽责、社会共治。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环境保护事权和支出责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激励与约束并举,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头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第三章 强化源头防控,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绿色发展是从源头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瓶颈、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要创新调控方式,强化源头管理,以生态空间管控引导构建绿色发展格局,以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科技创新引领生态环境治理,促进重点区域绿色、协调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第一节 强化生态空间管控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强化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依据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制定差异化的生态环境目标、治理保护措施和考核评价要求。禁止开发区域实施强制性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发强度得到有效控制,形成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着力保护耕地土壤环境,确保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重点开发区域加强环境管理与治理,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减少工业化、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提高环境质量。优化开发区域引导城市集约紧凑、绿色低碳发展,扩大绿色生态空间,优化生态系统格局。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海洋资源开发格局。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2017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2018年底前,其他省(区、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定期发布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状况信息。建立监控体系与评价考核制度,对各省(区、市)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进行评价考核。全面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保护和提升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功能,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推动“多规合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规范完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生态环境承载力调控、环境质量底线控制、战略环评与规划环评刚性约束等环境引导和管控要求,制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技术规范,强化“多规合一”的生态环境支持。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积极推动建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各类空间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研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多规合一”的指导意见。自2018年起,启动省域、区域、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空间规划研究。第二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强化环境硬约束推动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建立重污染产能退出和过剩产能化解机制,对长期超标排放的企业、无治理能力且无治理意愿的企业、达标无望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淘汰。修订完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推动淘汰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工艺、设备与产品。鼓励各地制定范围更宽、标准更高的落后产能淘汰政策,京津冀地区要加大对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钢铁等过剩产能淘汰力度。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各地区造纸、制革、印染、焦化、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行业规模限值。实行新(改、扩)建项目重点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  严格环保能耗要求促进企业加快升级改造。实施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严格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加强工业节能监察,强化全过程节能监管。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全面实施电机、变压器等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实施系统能效提升、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绿色照明、余热暖民等节能重点工程。支持企业增强绿色精益制造能力,推动工业园区和企业应用分布式能源。  促进绿色制造和绿色产品生产供给。从设计、原料、生产、采购、物流、回收等全流程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支持企业推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完善绿色包装标准体系,推动包装减量化、无害化和材料回收利用。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开展绿色评价和绿色制造工艺推广行动,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增强绿色供给能力,整合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认证,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快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增加有机产品供给。到2020年,创建百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百家绿色示范园区、千家绿色示范工厂,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推动循环发展。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城市低值废弃物集中处置,开展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建设一批循环经济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和在役再制造示范工程。深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建设产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资源再生利用示范工程。依托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回收和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基地和园区。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规范完善废钢铁、废旧轮胎、废旧纺织品与服装、废塑料、废旧动力电池等综合利用行业管理。尝试建立逆向回收渠道,推广“互联网+回收”、智能回收等新型回收方式,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到202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3%。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实施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进秸秆高值化和产业化利用。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主产县基本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推动低碳循环、治污减排、监测监控等核心环保技术工艺、成套产品、装备设备、材料药剂研发与产业化,尽快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主导技术和产品。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咨询、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管理等专业化服务。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推进形成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第三方监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及环境保护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服务市场,开展小城镇、园区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规范环境绩效合同管理,逐步建立环境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发布政府采购环境服务清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环保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与环保品牌。鼓励生态环保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环保行业组织、科技社团在环保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完善行业监管制度,开展环保产业常规调查统计工作,建立环境服务企业诚信档案,发布环境服务业发展报告。第三节 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引领  推进绿色化与创新驱动深度融合。把绿色化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点,推进绿色化与各领域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发展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深入开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现代林业和生物肥料等技术研发,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发展安全、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发展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建立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技术体系。重点针对大气、水、土壤等问题,形成源头预防、末端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的成套技术。  加强生态环保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瞄准世界生态环境科技发展前沿,立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要求,突出自主创新、综合集成创新,加快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国家生态环保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建立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的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理论体系,以应用示范为支撑的生态环保技术研发体系,以人体健康为目标的环境基准和环境标准体系,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的环保产业培育体系,以服务保障为基础的环保科技管理体系。实施环境科研领军人才工程,加强环保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培养,重点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相关院校开展环保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建立健全环保职业荣誉制度。  建设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平台。统筹科技资源,深化生态环保科技体制改革。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学观测研究站、环保智库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技术研发推广,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积极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环保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推动建立环保装备与服务需求信息平台、技术创新转化交易平台。依托有条件的科技产业园区,集中打造环保科技创新试验区、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区、环保综合治理技术服务区、国际环保技术合作区、环保高水-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专栏2 各流域需要改善的控制单元  (一)长江流域(108个)。  双桥河合肥市控制单元等40个单元由Ⅳ类升为Ⅲ类 乌江重庆市控制单元等7个单元由Ⅴ类升为Ⅲ类 来河滁州市控制单元等9个单元由Ⅴ类升为Ⅳ类 京山河荆门市控制单元等2个单元由劣Ⅴ类升为Ⅲ类 沱江内江市控制单元等4个单元由劣Ⅴ类升为Ⅳ类 十五里河合肥市控制单元等24个单元由劣Ⅴ类升为Ⅴ类 滇池外海昆明市控制单元化学需氧量浓度下降 南淝河合肥市控制单元等3个单元氨氮浓度下降 竹皮河荆门市控制单元等4个单元氨氮、总磷浓度下降 岷江宜宾市控制单元等14个单元总磷浓度下降。  (二)海河流域(75个)。  洋河张家口市八号桥控制单元等9个单元由Ⅳ类升为Ⅲ类 妫水河下段北京市控制单元等3个单元由Ⅴ类升为Ⅳ类 潮白河通州区控制单元等26个单元由劣Ⅴ类升为Ⅴ类 宣惠河沧州市控制单元等6个单元化学需氧量浓度下降 通惠河下段北京市控制单元等26个单元氨氮浓度下降 共产主义渠新乡市控制单元等3个单元氨氮、总磷浓度下降 海河天津市海河大闸控制单元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下降 潮白新河天津市控制单元总磷浓度下降。  (三)淮河流域(49个)。  谷河阜阳市控制单元等17个单元由Ⅳ类升为Ⅲ类 东鱼河菏泽市控制单元由Ⅴ类升为Ⅲ类 新濉河宿迁市控制单元等9个单元由Ⅴ类升为Ⅳ类 洙赵新河菏泽市控制单元由劣Ⅴ类升为Ⅲ类 运料河徐州市控制单元由劣Ⅴ类升为Ⅳ类 涡河亳州市岳坊大桥控制单元等16个单元由劣Ⅴ类升为Ⅴ类 包河商丘市控制单元等4个单元氨氮浓度下降。  (四)黄河流域(35个)。  伊洛河洛阳市控制单元等14个单元由Ⅳ类升为Ⅲ类 葫芦河固原市控制单元等4个单元由Ⅴ类升为Ⅳ类 岚河吕梁市控制单元由劣Ⅴ类升为Ⅳ类 大黑河乌兰察布市控制单元等8个单元由劣Ⅴ类升为Ⅴ类 昆都仑河包头市控制单元等8个单元氨氮浓度下降。  (五)松花江流域(12个)。  小兴凯湖鸡西市控制单元等9个单元由Ⅳ类升为Ⅲ类 阿什河哈尔滨市控制单元由劣Ⅴ类升为Ⅴ类 呼伦湖呼伦贝尔市控制单元化学需氧量浓度下降 饮马河长春市靠山南楼控制单元氨氮浓度下降。  (六)辽河流域(13个)。  寇河铁岭市控制单元等6个单元由Ⅳ类升为Ⅲ类 辽河沈阳市巨流河大桥控制单元等3个单元由Ⅴ类升为Ⅳ类 亮子河铁岭市控制单元等2个单元由劣Ⅴ类升为Ⅴ类 浑河抚顺市控制单元总磷浓度下降 条子河四平市控制单元氨氮浓度下降。  (七)珠江流域(17个)。  九洲江湛江市排里控制单元等2个单元由Ⅲ类升为Ⅱ类 潭江江门市牛湾控制单元由Ⅳ类升为Ⅱ类 鉴江茂名市江口门控制单元等4个单元由Ⅳ类升为Ⅲ类 东莞运河东莞市樟
  • 教育部独家回复:“双一流”高校被分为五档?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关于“双一流”,又有了新动静。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日,一篇题为《教育部批复42所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按实现目标分为这5档》的文章流传开来,多家网站和自媒体竞相转发。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文章称,根据教育部批复的各大高校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时间,可以明显看出高校当前实力的差距和高校地位。按照各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时间,可以将它们分为五档。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第一档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5所,第五档高校则有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2所。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似乎这是一份官方盖戳的“分级指南”。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3日,教育部研究生司独家回复科技日报,指出根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各校建设方案经高校报所属省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报教育部等三部委,由高校自行择时公布,无需教育部批复。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截至目前,绝大部分建设高校均已公布“双一流”建设方案。至于分五档之说,是“文章作者根据各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时间分的档次”。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双一流”建设高校确实有分类,但并不是分成了“五档”。根据《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高校按照“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两类布局。为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在具体遴选中又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区分为A、B两类,以督促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在2017年9月公布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42所,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36所高校为A类,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这6所高校为B类。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95所高校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特别强调,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至于各个高校要如何建设,就要从他们的建设方案中一窥端倪。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通盘考虑学校整体目标和建设学科目标,统筹安排部署;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则把建设学科摆在建设方案的中心位置,同时也对学校学科整体建设作出长期规划安排。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都在建设方案中提出了自己的“小目标”。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提出要在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要在2050年建成卓越的世界一流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则要在本世纪中叶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世界顶尖大学……这些表述,也成为上述网文划分高校档次的依据。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教育部研究生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双一流”建设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建设,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引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将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着力构建协同推进机制,研究制定动态监测和绩效评价办法,推动“双一流”建设健康发展。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