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甲酰

仪器信息网甲酰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甲酰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甲酰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甲酰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甲酰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甲酰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甲酰相关的解决方案。

甲酰相关的资讯

  • 内蒙古具备检测乳制品过氧化苯甲酰的能力
    记者9月11日从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理化实验室技术人员成功开发出了乳制品中过氧化苯甲酰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具备了检测乳制品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技术能力。   今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乳制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其质量问题也令人关注。其中,乳清粉中被查出违规使用化学物质苯甲酸和过氧化苯甲酰成为受消费者关注的一件大事。苯甲酸是一种沿用已久的防腐剂,在酱油和果汁等食品中较为常见,而过氧化苯甲酰则是小麦粉处理剂,用于起到增白效果,我国对其添加量有明确的规定,这两种物质在乳制品中则不允许添加。   此次确定的检测方法干扰小、简便、快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过氧化苯甲酰的检测。
  • 娃哈哈营养快线陷凝胶风波 专家称含多种添加剂
    饮料业巨头娃哈哈陷入“饮用”风波。这次是其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的主打产品“营养快线”。   最近,有网友做了一个实验,将娃哈哈生产的饮料营养快线倒入一个瓷盘,经一夜时间阴干,饮料变成了白色的胶状物。这则消息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并对营养快线等果乳饮料营养价值产生疑问。   对于网友的试验,昨日(12月19日)晚间,娃哈哈集团发声明表示,液态乳制品或含乳饮料等以牛奶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牛奶中的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一样具有凝胶性和成膜性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利用蛋白质的这种凝胶性能制造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豆腐皮、酸奶、鱼冻、肉冻、熟鸡蛋等。公司专业研发人员通过实验对比及机理研究,市场上各类液态乳制品,如牛奶、酸奶、乳饮料等含牛奶产品在脱水后都会出现凝胶现象。由于营养快线产品牛奶蛋白含量较高,因此其脱水后成胶是一种正常的蛋白质凝胶现象。   不过,有专家称,严格意义来说,类似于营养快线类的果乳产品并不属于乳品,只是饮料,其营养价值也远低于乳品。   网友实验“营养快线”   日前,网上一则有关 “营养快线”的消息称,有网友做了一个实验,将娃哈哈营养快线饮料倒入一个瓷盘,一夜的时间,饮料就变成白色的胶状物。   网友在帖子中称,是因“好奇而求证其他网友发布帖子真实性”而将娃哈哈营养快线饮料倒入盘子中阴干。结果发现,阴干后的饮料只剩一层“胶状的皮”。该网友同时还附上相关试验的图片进行说明。   这一消息因为营养快线的巨大销量而引发了广泛关注。   12月19日,杭州滨江区一连锁超市店长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目前市场上,类似于娃哈哈旗下的“营养快线”果乳产品很多,但娃哈哈品牌的销售情况最好,“娃哈哈同类品牌下,以最早面市的款式销售最好”。   娃哈哈公司官方网站显示,目前,该公司果乳系列产品主要有营养快线、营养快线幸福牵线、营养快线升级版、问候阳光、思慕C等。   娃哈哈集团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550亿元,利税达到112亿元,一跃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四的饮料制造商。公开报道显示,娃哈哈乳饮料营养快线的年销售额已超百亿元。今年1~10月,娃哈哈营业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23.46%。   蛋白质含量低 添加剂种类多   中国儿童食品专业学会会员、浙江省食品添加剂协会专家组委员唐家寰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大部分乳饮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只能达到1克/100毫升,所以不能归到乳品范畴。含乳饮料的蛋白质含量通常只有普通牛奶的三分之一左右,1公斤的牛奶可以兑出3~4公斤的含乳饮料。   公开资料显示,按照规定,鲜牛奶中每100毫升乳液中,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2.5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12月19日购得一瓶生产日前为2011年9月19日,编号为432033HC的娃哈哈牌“营养快线”,标签显示,其果汁含量≥5%,牛奶含量≥5%,而营养成分中,蛋白质为1克,保质期(常温)9个月。   乳业专家、原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表示,含乳饮料还有一特点就是含糖分较高,口感好。   王丁棉表示,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也是含乳饮料一大特点,“部分饮料含量多达近20种食品添加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购得的这款“营养快线”配料表中,包括水、复原牛乳(水、全脂乳粉)、白砂糖、食品添加剂,其中食品添加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阿斯巴甜、乳化硅油等共11种食品添加剂,以及牛磺酸等其他成分。不过娃哈哈在声明中称,其添加剂及含量完全符合国家各项安全标准要求。   专家:营养价值不如牛奶   娃哈哈公司官方网站对娃哈哈营养快线描述称:营养一步到位,是娃哈哈集团根据中国人独特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精心研制而成的一种全新的牛奶果昔饮品。   至于其营养成分,该网站信息显示,“纯正果汁与香浓牛奶的完美结合,让营养快线不但拥有来自牛奶的丰富营养和钙质,而且还有来自果汁的丰富维生素。”   对于“营养快线”的营养价值,这则介绍还称,口感清新滑爽,营养丰富全面,一上市就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营养快线”获得市场青睐的原因主要在于口感,其实际营养价值远低于牛奶。   王丁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含乳饮料最大的特点就是含乳成分少,其蛋白质含量多在0.7%~1.3%,若严格分类,并不属于乳品,只是含有牛奶成分,且实际营养价值远低于牛奶。
  • CFDA:小麦粉中严禁添加过氧化苯甲酰等非食品原料
    p   为规范生产行为,加强小麦粉质量安全监管,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p p   一、取得“小麦粉(通用)”生产许可的企业,不得在小麦粉中添加任何食品辅料。 /p p   二、取得“小麦粉(专用)”生产许可的企业,生产专用小麦粉时,应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淀粉》(GB 316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GB 20371)、《谷朊粉》(GB/T 21924)等相应的标准,添加食用淀粉、大豆蛋白、谷朊粉等食品辅料,并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p p   三、小麦粉生产企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如实标注,不得虚假标注产品成分,不得虚假标注执行标准,不得生产无标识、标识不全或标识信息不真实的小麦粉。 /p p   四、严禁生产企业在小麦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次磷酸钠、硫脲、间苯二酚、过硫酸盐、噻二唑、曲酸等非食品原料。 /p p   五、小麦粉生产企业要严格履行小麦原料进货查验、小麦粉出厂检验,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p p   六、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小麦粉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抽检与风险监测,严肃查处在小麦粉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严肃查处在小麦粉中添加非食品原料的行为,严肃查处标签不如实标注小麦粉成分的行为,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p p br/ /p
  • 国家卫健委:1000家县医院检验科设备升级!
    11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健康”有关情况。当日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发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年11月1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其中表示以基层为重点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以公益性为导向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下沉。持续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十四五”期间,国家、省、市县分别支持建设不少于750个、5000个和1万个临床重点专科。争取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使其医疗机构能够达到三甲医院水平。全国至少1000家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重点推进1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城带乡、县乡一体和乡村一体发展格局。优化医疗服务和质量管理,完善平急结合、快速反应的医疗应急体系,国家级紧急医疗救援队覆盖各省。此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WS/T 819—2023《县级综合医院设备配置标准》。规定了县级综合医院万元及以上设备配置的基本原则,并根据医院规模提出设备配置的品目和数量,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规定了设备配置数量的最低标准,各县级综合医院可根据规模和服务需求合理配置。等级医院管理将医院分成一、二、三级,一、二级医院分别分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分为特、甲、乙、丙四等。三级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二级医院:(病床数在101张—500张之间)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检验科检验科设备配置情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凝血分析仪、血气分析仪、血型分析仪、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全自动粪便分析仪、全自动过敏原IgE抗体分析仪、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实时荧光PCR仪、微量元素分析仪、精子分析仪、微生物鉴定仪、质谱仪、流式细胞仪、酶标分析仪、生物安全柜等。病理科病理科设备配备情况:液基薄层细胞制片系统、冰冻切片机、病理切片扫描仪、荧光定量 PCR 仪、生物显微镜、多人共览显微镜、高速冷冻离心机、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阅读系统、子官颈细胞学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全自动组织脱水机、免疫组化染色机、自动封片机、自动染色机、洁净工作台、医用冷藏箱、医用冷冻箱、石蜡切片/烤片机、包埋机/包埋机冷台、玻片打号机、包埋盒标记仪。在我国,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70%以上,因此县域医疗在我国医疗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由于长期以来的优质医疗资源短缺与分布不均,导致县级医院专科能力薄弱、设备配置不足等现象显著。今年5月,国家卫生康委就曾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通报2021~2022 年度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情况的函》。这份专门针对全国县医院的报告指出,全国县级医院专科设置率不足、服务能力不达标,设备配置与临床需要存在差距,部分科室设备配置率显著偏低。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17294家县级医院。此次国家再次发话,将会带来全国县级医院检验科的大升级!
  • 电镜专家贾春林在西安交大成立“科学家工作室”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以&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学者贾春林教授命名的&ldquo 科学家工作室&rdquo 。该校校长王树国,副校长荣命哲,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科学家、德国科学院院士乌邦教授等共同见证该校第一个科学家工作室的诞生。这是西安交大突破学科间的管理界限,鼓励自主管理、自由探索、自我约束,最大限度激发科学家的创新活力,以及在制度上为交叉研究提供更广阔空间的科研体制创新之举。   交叉融合 打造西安交大新的学术高地   &ldquo 大学之大,不仅在物理空间和学生数量上,更应在有一流的科学家和学术大师。成立科学家工作室的目的是实现多学科融合,探索科学内在和本源的规律,激发科学家的创新活力,带动重要原创性成果不断产生,促进西安交大的交叉研究,以形成一流的学科方向、一流的人才培养和一流的科学研究的科学高地。&rdquo 王树国在成立仪式上致辞,他说贾春林科学家工作室的成立,将为西安交大以杰出人才为核心构建学术高地种下一颗种子,希望西安交大以此为起点,成立更多的科学家工作室,开展更多、更深入、更持久的世界一流的学术合作,以科学家工作室的世界水平、世界氛围的合作模式,真正引领相关交叉领域的学术前沿研究,让西安交大以国际化视野屹立于世界学术最前沿。   乌邦教授代表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表示祝贺,他表示,科学意味着探索自然奥秘,这是一项艰辛的工作,而且国际竞争激烈。西安交大为杰出科学家提供最佳的科研条件和环境,也为贾春林科学家工作室的高期望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他相信,以贾春林科学家工作室为契机,西安交大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会进一步强强合作,引领学术前沿、打造学科高峰、产生原创成果,他将为此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贾春林教授担任德国于利希国家研究中心微结构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材料电子显微学领域国际著名学者。他于2010年入选国家&ldquo 千人计划&rdquo 。他促成了西安交大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的实质性合作,开展了建立高端实验室平台、联合培养研究生、研究人员互访等合作项目。贾春林科学家工作室拥有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长期一流国际合作的基础。   创新体制 科学家拥有充分科研自主权   &ldquo 潜心开展探索性和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创新团队。&rdquo 贾春林教授在展望科学家工作室未来5年的研究方向、平台建设、团队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发展规划时说。他同时表示,坚持研究方向、完善基础装备、提升研究团队,进行科研积累,形成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是工作室今后努力的方向。   工作室将以&ldquo 高起点、国际化&rdquo 开展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持续开展引领国际科学前沿的学术研究,逐步建成一支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研究团队,承担国家重大重点课题及重大国际合作课题,不断产生重要原创性成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探索有利科研创新的新体制,对相关学科及科研基地的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科学家工作室实行&ldquo 首席科学家负责制&rdquo ,由贾春林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并聘请有国际学术顾问团。工作室将作为直属学校管理的独立科研机构,由学校提供基本资源保障及赋予管理自主权,在制定发展规划、聘用及考核工作室人员、跨学科招收与培养研究生等方面拥有自主权。   工作室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界面与原子结构的研究,与我校电信学院、材料学院、电气学院等均有深度交叉与合作。成立仪式上,管晓宏教授、孙军教授、梁得亮教授等分别代表合作学院发言,表示将支持工作室的建设发展,积极进行合作研究,共同开展创新研究。   学术交流 瞄准最新前沿的源头创新   成立仪式结束后,贾春林教授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师生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他以《From a single image to 3D shape of nanoscale crystal with atomic resolution》为题,为在座师生介绍了负球差成像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在原子尺度下揭示材料的纳米结构缺陷和界面工程设计的研究工作,已成为当今国际前沿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该讲座的内容来自贾春林教授科研团队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合作完成《Determination of the 3D shape of a nanoscale crystal with atomic resolution from a single image》论文,该论文于2014年9月21日在《Nature Materials》在线发表,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资助。   报告结束后,贾春林教授还与学生进行学术互动和交流。
  • 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5月15日,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委托,中国科学院会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组织召开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验收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詹文龙主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副司长任中保、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担任验收委员会主任并分别讲话。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总经理赵振堂院士作工程建设总结报告。验收委员会听取了工艺、设备资产、建安、财务、档案等专业组的验收意见,审核了相关材料,对上海光源线站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项目按指标、全面、高质量完成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各项建设任务。建设队伍坚持自主创新,推动我国同步辐射方法与技术体系的原始创新,在广泛的光子能区内建成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同步辐射实验方法体系,建立了先进的同步辐射技术支撑体系,上海光源的综合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整体性能已位于国际上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的前列水平。试运行期间,项目整体运行稳定可靠、成果显著,科技与社会效益突出,将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核心关键技术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验收委员会一致同意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通过国家验收。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的“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解决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主要目标,在上海光源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建立先进、系统的同步辐射实验方法与综合研究手段,全面强化和拓展实验能力。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6条性能先进的光束线和实验站、拓展光源性能、建立用户辅助实验室和用户数据中心等。工程于2016年11月开工建设,2023年7月全部建成。通过上海光源线站工程的建设,项目团队攻克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研制了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关键设备,建成了一批关键性能指标位居国际前列或独有的光束线站,使得上海光源的实验研究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线站工程投入运行后,上海光源将共有34条束线46个实验站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覆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化工催化等多学科领域,成为国际上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装置中线站数量最多、能区覆盖范围最广、实验方法丰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时,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采取“建好一批开放一批”的模式,工程试运行期间,新建线站已服务约8万小时,用户发表科学论文近500篇(包括《科学》《自然》《细胞》等期刊论文12篇),并为35家国内领军企业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支撑科技发展的效果初步显现。验收委员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档案局、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以及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共20余位专家组成,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机关有关管理部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等的相关负责人,项目参建单位负责人,以及科研人员代表参加验收会。上海光源俯瞰图上海光源用户实验大厅上海光源中控室
  • 半导体晶圆代工“神仙打架”!
    近期,半导体晶圆代工市场可谓是“喜事连连”。一方面,英特尔、三星、联电等厂商纷纷公布财报显示,晶圆代工业务迎来利好;另一方面,台积电、世界先进的对外增资案也获得批准。多家厂商代工业绩表现亮眼当地时间8月1日,英特尔公布2024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数据显示,当季英特尔实现营收128亿美元,同比下降1%,低于市场分析师普遍预期的129.4亿美元。尽管总体营收不尽如人意,但在晶圆代工业务方面的表现却较好,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英特尔晶圆代工业务实现营收43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4%。图片来源:英特尔三星电子方面,三星负责半导体业务的数字解决方案(DS)部门二季度的销售额为28.5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94%,环比增长了23%。营业利润为6.45万亿韩元,同比扭亏为盈,环比暴涨237.7%。尽管三星并未公布二季度系统LSI业务的业绩数据,但其表示,该业务上半年的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在晶圆代工方面,三星特别指出,由于sub-5nm技术的订单增加,AI和高性能计算(HPC)客户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两倍。三星预测,其晶圆代工业务计划继续扩大AI/HPC应用的订单,目标是到2028年将客户数量比2023年增加四倍,销售额增加9倍。联电方面,受惠于消费性产品市场需求的显著增长,第二季晶圆出货量较前一季成长2.6%,产能利用率提升至68%。在WiFi无线网路和数位电视应用强劲需求的带动下,22/28纳米晶圆营收占比持续上升。世界先进公布的第二季财报显示,当季实现营收约为新台币110.65亿元,同比增长12.3%,环比增长14.9%,税后纯益为新台币17.98亿元,同比增长9.9%,环比增长41.4%。产能方面,受市场需求复苏影响,世界先进第二季晶圆出货量55.8万片,较上季增加约19%。世界先进预期,第三季晶圆出货量将季增约9%至11%。图片来源:世界先进除上述厂商代工业绩表现亮眼外,台积电对海外子公司50亿美元增资案和世界先进24亿美元增资新加坡建厂案亦于近日获得中国台湾地区经济部投审会的批准。同时,台积电德国12英寸晶圆厂开工时程似乎也提上了日程。今年来台积电逾180亿美元增资案获批对外增资方面,台积电以50亿美元的金额增资英属维京群岛TSMC GLOBAL LTD.,主要是从事一般投资业务。据悉,这并非台积电首次对TSMC GLOBAL LTD.增资。今年3月底,台积电对TSMC GLOBAL LTD.的30亿美元增资案被通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台积电的多宗对外投资案均获得了台湾地区经济部投资审议通过,总金额逾180亿美元。除了80亿美元增资TSMC GLOBAL LTD.外,6月27日,台积电对日本子公司JASM的52.62亿美元以及对美国子公司TSMC ARIZONA CORPORATION的50亿美元增资案获得通过。其中,对美国子公司TSMC ARIZONA CORPORATION的50亿美元增资案将用于建设亚利桑那州12英寸晶圆厂(第二期)生产2纳米及3纳米制程。至于对JASM的增资,台湾地区投审司表示,52.62亿美元的金额将主要用于投资日本熊本二厂,这也是台积电首度对熊本二厂申请增资。据悉,台积电熊本二厂将于今年底开始兴建,预计2027年底开始运营,将生产6/7纳米、12/16纳米及40纳米制程技术产品。图片来源:拍信网此前,台积电熊本一厂已于今年年初正式启用,预计2024年底开始量产。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该工厂未来总产能将达40~50Kwpm规模,其制程将以22/28nm为主,还有少量的12/16nm,为后续的熊本二厂主力制程作准备。在两座晶圆厂量产后,JASM熊本晶圆厂的总产能预计将超过10万片/月12英寸晶圆,为汽车、工业、消费电子和高效能运算(HPC)相关应用提供40纳米、22/28纳米、12/16纳米和6/7纳米的制程技术。作为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商,台积电目前正在加大产能扩充步伐。据德国《经理人》杂志7月30日报道称,其在德国德累斯顿的12英寸晶圆厂(ESMC)将于8月20日动工。报道称,该晶圆厂由台积电持股70%,合作方英飞凌和恩智浦各持股10%。将聚焦车用和工业用芯片,具体工艺为28/22nm平面CMOS、16/12nm FinFET等成熟制程,预计于2027年实现量产,月产能可达40000片12英寸晶圆。世界先进新加坡12英寸厂超五成产能获客户承诺7月29日,世界先进发布公告称,董事通过了总金额新台币63.53亿元的资本预算,筹得资金将用于转投资海外子公司,其中包含8英寸机器设备和相关厂务设备新台币2.41亿元以及12英寸机器设备新台币61.12亿元;世界先进同时表示,与恩智浦半导体于6月成立的合资公司VSMC董事会还决议向JTC公司取得新加坡Wafer Fab Park土地使用权资产。同时,为应对海外子公司的资金需求,世界先进还决议办理现金增资发行新股不超过2亿股,预计待新加坡12英寸厂投资案开始,再依照市场状况选择适当时机执行。图片来源:拍信网此外,世界先进总经理尉济时在近日在法说会上指出,2024年资本支出约新台币45亿元,较先前的38亿预估增加7亿,主要是反映厂房、建置规划的支出,其中约25%用于新加坡扩厂。据悉,世界先进与恩智浦半导体于今年6月初宣布将在新加坡成立合资公司VSMC,以兴建一座12英寸300mm晶圆厂。据悉,该晶圆厂投资金额约为78亿美元,计划在获得相关监管机关之核准后,于2024年下半年开始兴建首座晶圆厂,并预计于2027年开始量产。预计到2029年,该晶圆厂月产能将达5.5万片12英寸晶圆。同时,在首座晶圆厂成功量产后,合作双方将考虑建造第二座晶圆厂。该晶圆厂将采用130纳米至40纳米的技术,生产包括混合讯号、电源管理和类比产品,以支援汽车、工业、消费性电子及移动设备等终端市场的需求,相关技术授权及技术转移预计将来自台积电。6月底,世界先进发布公告称,VSMC董事会同意斥资1.5亿美元,向世界先进大股东台积电取得40~130纳米BCD等7项技术授权。尽管新加坡12英寸厂试产时间在2027年,但世界先进曾多次表示,目前已有超过5成以上的产能获得客户长期的承诺。市场法人预估,在已有过半产能掌握订单下,世界先进新加坡12英寸厂将在2029年开始贡献获利。
  • 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通过两项风险评估技术报告
    近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铅和邻苯二甲酸乙酯类物质的风险评估技术报告,听取9个评估项目汇报,讨论2014年优先评估项目建议、全国风险评估工作体系等事项。 全文如下:   2014 年2月20-21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ldquo 专家委员会&rdquo )第八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陈啸宏出席会议并讲话。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君石院士、副主任委员陈宗懋院士、秘书长严卫星研究员主持会议。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司长苏志、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刘金峰、卫生计生 委食品司相关处领导、专家委员会委员和秘书处人员参加了会议。   陈 啸宏副主任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在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风险交流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陈啸宏副主任指出,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要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加强宣传交流,充分发挥风险评估对食品安全 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等工作的支撑作用。   会 议总结了专家委员会2013年开展的各项工作,审议通过铅和邻苯二甲酸乙酯类物质的风险评估技术报告,听取了&ldquo 酒类氨基甲酸乙酯风险评估&rdquo 等9个优先评估 项目进展汇报,讨论了2014年优先评估项目建议、委员会建设、全国风险评估工作体系。本次会议还专门邀请苏志司长、江桂斌委员和吴永宁委员分别就食品安 全标准和监测评估工作进展、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最新进展作了专题报告。   最后,刘金峰主任对各位委员对秘书处工作的指导和帮助表示诚挚感谢,并希望与专家委员们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协力推进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国家卫生计生委陈啸宏副主任讲话
  • 科学家利用X射线研究金属3D打印产生缺陷的原因
    p   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正在研究如何避免金属3D打印零件的缺陷。其X射线观察过程可以产生更可靠的3D打印部件。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99c14bab-349e-4813-b9b4-bc025375d2f8.jpg" title=" 1517452728292032405.jpg" / /p p   无论您的3D打印机是在家里、工厂、船上,还是在太空中,您总是希望您的3D打印物尽可能出现少的缺陷,无论是为了审美目的,还是为了确保其功能关键部分。然而,有时候,识别缺陷的原因可能很困难:是3D打印材料还是3D打印机本身?也许这个缺陷来自用于构建零件的CAD 3D模型? /p p   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同样好奇,为什么3D打印部件(特别是金属3D打印部件)容易出现缺陷,所以他们使用装有X射线的观察台来更好地理解使3D打印出错的原因。科学家们认为这项研究可以使各种3D打印产品制造商受益,例如航空航天、汽车和医疗保健等行业。 /p p   这项研究正在实验室的斯坦福同步辐射光源(SSRL)上进行,并得到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艾姆斯实验室的科学家的协助。这些科学家一起使用两种X射线方法来观察金属3D打印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这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有用的技术,但尚未完善。 /p p   SLAC工作人员兼项目负责人Johanna Nelson Weker表示:“借助3D打印技术,您可以制作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部件,这些部件不能像普通金属部件那样进行铸造。从理论上说,这可以是一个快速的转变:简单地设计、发送、从远程位置打印。但是我们还没有。我们仍然需要弄清楚所有参与制造坚固零件的参数。” /p p   读者可能非常清楚FDM 3D打印机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但是金属3D打印机存在自身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在选择性激光熔化(SLM)过程中,熔化激光束过程在金属冷却和硬化时不均匀地产生坑或弱点,同时建立层。但为什么会发生呢,怎样才能避免呢? /p p   在这些研究过程中,SLAC科学家们正试图深入这个增材制造问题的底部,分析所使用的金属的种类,激光的热量水平,金属加热和冷却的速度以及可能会导致3D打印部件缺陷的其他因素。 /p p   SSRL材料科学部门的科学家Chris Tassone评论说:“我们提供的基础物理研究将帮助我们确定金属3D打印的哪些方面非常重要。” /p p   科学家们认为,使用X射线而不是热成像装置可以揭开矿坑形成的秘密。他们正在使用两种不同的X射线技术,一种是捕获微米分辨率图像,当金属层积聚时会发生什么,另一种是从材料中的原子反射X射线来分析其原子结构,然后冷却。 /p p   目前,研究人员Nelson Weker和Tassone、Kevin Stone、Anthony Fong、Andrew Kiss、Vivek Thampy还没有得到任何明确的答案,但他们相信新的X射线设置可以帮助了解金属3D打印形成坑和弱点的原因。该研究还将用于观察其他种类的金属3D打印,包括定向能量沉积。 /p p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还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引入其他的观测工具,包括一个可以收集制造过程照片和录像的高速摄像机。然后,他们将能够在某些点将他们的图像与他们的X射线数据相匹配,以便更全面地了解金属3D打印部件正在发生的事情。 /p p   Nelson Weker解释说:“我们希望制造商能够将他们在相机上看到的东西与我们在这里测量的东西联系起来,以便他们能够推断出金属材料表面下发生了什么。” /p p br/ /p
  • 软体家具遭遇富马酸二甲酯污染风险
    软体家具遭遇DMF(富马酸二甲酯)污染风险   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在对全国85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进行检测后发现,甲醛超标的企业占76.9%,最高超标116倍。在板式家具尚未能摆脱甲醛阴影的此时,软体家具又蒙上DMF的新罪。   板式家具必须使用的板材、油漆、胶水等材料大多含有甲醛成分,虽然市面上有达到E1级和E0级甚至零甲醛的板材以及环保漆,但成本高昂,令很多企业望而却步。有业内人士透露,市场上标有“零甲醛”的产品基本都是在忽悠消费者。   欧美的板式家具也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记者了解发现,美国加州的CARB(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法规最为严厉。它不仅严格规定了各类板材的甲醛含量,还要求工厂必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品质控制实验室,并必须强制第三方认证,产品必须贴上合格标签。而国内的板式家具,很多连规范的使用说明书都没有。   记者在了解欧盟对家具的相关环保要求时,发现其不仅对甲醛有相应规定,还对REACH(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影响化工、纺织、机电、玩具、家具等行业)有严格的规定,DMF(Dimethyl fumarate,富马酸二甲酯)更是在禁止之列。   据悉,DMF主要存在于沙发、床等软体家具之中,用于皮革和纺织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的杀菌和防霉,它虽然能抑制30多种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特别对肉毒梭菌和黄曲霉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根据相关专家论证,该物质在常温下升华具有熏蒸性,对眼睛、呼吸系统、皮肤和黏膜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与皮肤接触后易发生过敏、可引起皮肤湿疹和灼伤。
  • 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公布 103个县4个市入选
    近日,农业部命名北京市房山区等103个县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山东省威海市等4个市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农业部深入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以“菜篮子”产品主产县为重点,“产”“管”并举,推动各地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探索建立有效的监管模式,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在创建内容上,主要围绕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生产、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体系建设、制度机制创新等8个方面开展,突出了责任落实、全程监管、能力提升和社会共治。在创建方式上,按照国家定标准、县创、省评、部公布征询意见的方式确定。在考核评价上,由工作考核、质量安全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三部分组成,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让数据说活、让群众说了算。  2014年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农业部门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抓手,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法制化监管,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 一是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强化。各地把落实责任摆在创建工作首位,建立了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四位一体”责任体系,各有关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质量安全县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绩效考核,平均权重由2.5%提高到5.8%以上。 二是质量安全监管方式不断创新。质量安全县针对监管的重点难点,结合实际创新监管,形成了一大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三是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明显提高。建立起严密高效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平均每个县三级监管人员数量由创建前200多人增加到400多人,每年财政预算由30万元增加到200万元,农产品定量检测数量由300个增加到800个,培训监管人员1200人次。 四是品牌农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充分发挥质量安全县的正面效应,发展特色产业和优质品牌农产品,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质量安全县的监测合格率达99.3%、群众满意度达90%,比创建前分别提高2个和20左右个百分点。  下一步,农业部门将巩固创建成果,把质量安全县打造为标准化生产、全程监管、体系建设、社会共治的样板区,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同时扩大创建范围,明年再确定200个创建试点单位,力争“十三五”末覆盖所有“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带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迈上新台阶。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名单
  • 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团队研究发现:双酚S暴露或增加患癌风险
    香港浸会大学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期的科学研究有新发现。实验室主任、化学系教授蔡宗苇教授带领团队公布最新科研成果:双酚S暴露,会使乳腺肿瘤增大,为罹患乳癌带来风险。通过蔡教授团队此前的研究发现,牙膏中存在的三氯生成分会损伤肠道,成为引发炎症性肠道疾病的元凶。蔡宗苇教授表示:“在工业生产中,双酚A被较少研究的化学物质双酚S所取代。由于我们的研究显示,双酚S或与乳腺肿瘤增生有潜在关联,故此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了解这种化学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长远而言,业界或需寻找较为安全的双酚A和双酚S替代品。决策者也应就使用双酚S制定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划。”众所周知,双酚A是一种过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婴儿水壶、食物及饮料容器及餐具的塑化剂,以及打印收据的感热纸中做显色剂等,由于被证实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失调、代谢疾病及乳癌风险增加有关,近年来,工业界较多改用双酚S作为替代品。双酚S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业化学物质接替双酚A的双酚S是否对人体健康安全、无害?对于令广大女性谈及色变的乳癌,暴露的双酚S是否对其产生、恶化也会带来影响?科学界仍然知之甚少。2022年1月18日,蔡宗苇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基于双酚S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发现,双酚S同样会有令乳腺肿瘤增生及增加患癌风险。不同剂量的双酚S(BPS)暴露,与乳腺肿瘤增生和恶化相关。蔡宗苇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上介绍双酚S的最新科研成果研究团队将人的乳腺癌细胞移植至三组小鼠身上进行试验,在对小鼠乳腺肿瘤造模后,第一组(BPS-10组别)小鼠每天被注入较低剂量的每公斤体重10微克双酚S,为期8周;第二组(BPS-100组别)小鼠每天被注入较高剂量的每公斤体重100微克双酚S;剩余属于对照组的小鼠则被注入橄榄油。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观察双酚S对乳腺肿瘤的影响经过八周的实验,BPS-10组别小鼠的肿瘤平均体积和重量,分别多对照组13倍和11倍,而BPS-100组别小鼠肿瘤的平均体积和重量则多对照组4倍和4.5倍。实验结果显示,双酚S会增加肿瘤体积及重量。研究团队随后分析了三组小鼠乳腺肿瘤的坏死区和癌细胞聚集区,他们观察到两组被注入双酚S的小鼠,其肿瘤体积增加的同时,与肿瘤增生和恶化有关的细胞排列和分布也出现了变化。BPS-10和BPS-100组别的坏死区的平均面积,分别占肿瘤的54.7%和11.5%。低剂量双酚S加快肿瘤生长,高剂量双酚S或最终令肿瘤恶化。实验证明双酚S暴露会引发乳腺肿瘤增生及恶化实验证明双酚S暴露会增加乳癌风险蔡教授介绍说,在团队的研究实验过程中识别出六个调节肿瘤生长的脂质生物标志物以及十二种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包括与乳腺肿瘤增生和恶化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在脂质分布研究中,团队推断出有双酚S暴露,调节肿瘤生长的脂质的代谢会受到干扰。脂质和蛋白质标志物的发现有望日后应用于乳腺的分析检测。此次双酚S研究团队除了香港浸会大学的科学家外,还包括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已刊登于国际科学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22年1月,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 通讯》刊发了题为“Microbial enzymes induce colitis by reactivating triclosan in the mouse gastrointestinal tract”的文章,揭示了一种应用于牙膏、化妆品、瑜伽垫以及其他运动服装中具有抗菌功能的添加剂三氯生,会造成肠道损伤,从而引发肠道炎症疾病。该项研究同样由蔡教授带领实验室科研人员,与美国马赛诸塞大学和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学者们共同进行。研究人员将特定的肠道微生物酶,特别是肠道微生物β-葡萄糖醛酸苷酶(GUS)蛋白与三氯生连接,并表明这些酶驱动三氯生在肠道中制造严重破坏。在知道哪些细菌蛋白是罪魁祸首后,研究小组利用一种微生物靶向抑制剂来阻断肠道中的三氯生作用。在小鼠中阻断这一过程可防止结肠损伤和结肠炎的症状。该研究为越来越多的被诊断为炎症性肠病的人群提供了治疗的新线索。基于三氯生和相关化合物可能造成肠道损伤,学者们建议应该重新考虑三氯生应用的安全性,并需要更好地理解环境化学物质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 多家保险公司牵手基因检测机构 买保险送基因检测盛行
    好莱坞明星安吉丽娜朱莉因体内含有遗传的癌症基因,从而决定切除乳腺以降低患乳腺癌风险,让基因检测技术进入大众的视线。现在,基因检测已经不是什么&ldquo 高达上&rdquo 的技术,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已经与基因检测机构展开合作,&ldquo 买保险送基因检测&rdquo 似乎成为了萌芽。   保险公司与专业机构进行基因检测   根据记者初步了解,在国内购买一份保险产品,也有机会在专业机构进行基因检测,看看自己的健康状况如何 已经有包括平安寿险、中国人寿集团、中国人保集团、太平人寿、富德生命人寿等保险机构与基因检测机构进行了接触,部分机构已达成了合作。   但这种&ldquo 买保险送基因检测&rdquo 似乎还只是保险业与基因检测产业合作的初级阶段,蕴含大量身体信息的基因正可谓保险业渴求的大数据库,保险公司可以借此辨别发病风险,进行精准定价。但是基因检测技术的滥用,又可能加重保险公司和客户双向的逆选择。   同时,因基因检测结果涉及个人隐私,是否能用于保险业务又不可简单而论。基因检测机构相关负责人称,尽管基因检测技术目前已经开始涉及临床应用,但将其大规模推广及采用还存在技术准入及政策法规障碍等很多挑战,有关部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有专家表示,如果基因检测开始大行其道,中国的基因检测可能会像抗生素一样被泛用。   多险企与基因检测机构合作   国内的保险机构似乎迎来与基因检测机构合作的萌芽期,从科幻片走进现实。   中国人寿集团、富德生命人寿、中国人保集团、人保健康、平安健康险、平安寿险的深圳分公司等也或将与华大基因展开合作。   另外,太平人寿去年客服节也推出了基因检测的增值服务,其与达安基因合作推出的服务得到了客户的欢迎,去年约2万名客户体验了这一服务。   除了保险机构外,保险监管机构也与基因检测机构进行过沟通。2014年12月,中国保监会纪委书记陈新权、深圳保监局局长孙抱平也曾去造访基因行业公司,就基因检测产业化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   保险监管机构、保险公司可与基因检测研究机构有更多的沟通、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开发基因检测与保险相结合的领域。   利于保险精准定价   所谓基因检测,就是从口腔黏膜刮一刮,或者取一滴血,经提取DNA或扩增基因信息后,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出DNA分子,为的是使人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预测身体患疾病的风险,有针对性地主动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预防和避免重大疾病的发生。基因检测技术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因此,基因检测技术的出现使病患预测成为可能,更彻底地改变了生命健康的游戏规则。   让这一技术进入大众视线的最著名事件,是国际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发现癌症基因,并切除乳腺,以降低患乳腺癌风险。   正在发力健康管理的太平人寿方面对记者称,基因检测可以作为健康管理的切入点,该公司可根据客户的检测结果提供针对性的后续健康管理服务。该公司认为,保险行业与基因检测产业的合作,将有助于保险公司更好地管理客户的健康、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对于健康产业而言,基因检测的结果决定了后续为客户提供什么健康服务,同时还可以获得海量的健康数据。   &ldquo 借由基因检测信息,保险公司可以辨别发病风险,利于依据风险高低进行更精准的定价。&rdquo 某外资寿险公司健康险业务负责人对记者称,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保险公司的逆选择,所以诚信原则是相互的。   有研究人士表示,假如保险公司运用该技术,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群体的境遇就会变得糟糕 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群体大量使用该技术,就会影响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外,基因检测是否能用于保险业务这一话题已探讨多年。而为了使基因检测技术对保险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不少国家通过了相应的法律来进行引导,有的国家在某种程度上禁止使用基因检测结果,有的不干预,有的等法律真正通过之前有几年的讨论期,从而既保护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又维护了保险公司的利益。   合作尚处初级对接阶段   某寿险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称,国内保险业与基因检测产业的合作并未进入实质阶段,模式并未成熟,属于保险业发展的新事物,讨论相关话题在时机上也显得有些超前。   以中国人寿今年4月份在深圳市场销售的保险对接产品&ldquo 魅丽人生女性防癌计划&rdquo 为例。该产品的B款套餐,提供女性两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服务,次年续保客户可获得女性专项体检服务,以及每两年一次的HPV(引发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对健康状况进行系统、持续地监测,模式仍仅停留在保险保障与健康服务的衔接上。   现阶段,保险公司与基因检测机构的尝试大多数是,保险产品的客户有机会在合作的基因检测机构进行免费或优惠基因检测。   对于记者就基因检测与保险业合作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等的询问,国内基因检测机构暂未作出明确回应   不过,尽管基因检测技术目前已经开始涉及临床应用,但将其大规模推广及采用还存在很多挑战,主要是技术准入及政策法规的障碍,所以在未来我国要开展更多的&ldquo 4P&rdquo (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参与性participatory)医学模式的服务,有关部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加大基因检测知识的科普宣传,完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等,建立保护个人隐私、防止基因歧视、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督机制等。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如果基因检测开始大行其道,那么中国的基因检测可能会像抗生素一样被泛用。   备注:本文摘自《证券日报》,作者刘敬元。
  • 香港:生鲜肉加二氧化硫为使肉色更鲜明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中心)今日(五月十九日)公布一个专项食品调查结果,评估在肉类中添加二氧化硫的情况。在一百六十七个肉类样本中,共有三个鲜牛肉样本及一个鲜猪肉样本检出该种不可在新鲜、冰鲜及冷藏肉类中使用的防腐剂,整体合格率为百分之九十七点六。   中心发言人表示,中心近年多次在新鲜肉类样本中检出二氧化硫,因此今年继续分两阶段进行专项调查,评估有关情况。   发言人说,首阶段调查的牛肉、猪肉及羊肉样本,是二、三月期间于新鲜粮食店及街市肉档抽取,其中包括曾被检出在肉类添加二氧化硫的肉档。   四个鲜肉样本分别从四个肉档抽取,检出的二氧化硫,含量介乎百万分之二十二至百万分之四百七十。当中三个鲜牛肉样本的检测结果,已于二月份及三月份的食物安全报告中公布。就这些不合格的样本,中心已作出跟进,包括再抽取样本化验及向有关贩商发出警告信。   发言人说:「有个别贩商为使肉类的色泽更鲜明,便在肉类中添加二氧化硫。」   他说:「二氧化硫属低毒性,可溶于水中,清洗和烹煮可除去食物中大部分的二氧化硫。按今次在肉类样本被验出的二氧化硫含量,在一般食用情况下,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但个别对该种防腐剂有过敏反应的人,可能会出现气喘、头痛或恶心等征状。」   根据《食物内防腐剂规例》(第132章附属法例),售卖含有二氧化硫的新鲜、冰鲜或冷藏肉类即属违法,一经定罪,最高可判罚款五万元及监禁六个月,而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亦会按「违例记分制」,暂时吊销或取消有关的新鲜粮食店牌照作处分。违例者如属公众街市档户,食环署亦可按现行机制终止该摊档的租约。   发言人提醒业界要遵守法例规定,不可在新鲜、冰鲜及冷藏肉类使用二氧化硫。   他补充:「中心会继续监察有关情况,并会突击巡查曾出售含二氧化硫肉类的店铺,确保其遵守相关法例。如有足够证据,当局会提出检控。」
  • 你被限了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限项申请规定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97e6af29-e07f-4292-8803-f37aa6593fdb.jpg" title=" 限项申请规定.png" alt=" 限项申请规定.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发布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限项申请规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一、各类型项目限项申请规定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 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 1 项同类型项目[其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的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除外;联合基金项目中,同一名称联合基金为同一类型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 上年度获得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指同一名称联合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同类型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 申请人同年申请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合计限 1 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 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骨干成员或研究骨干)同年申请和参与申请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合计限 1 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5. 正在承担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6. 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的同一组织间协议框架下的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合计限1 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二、连续两年申请面上项目未获资助后暂停面上项目申请 1 年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8 年度和 2019 年度连续两年申请面上项目未获资助的项目(包括初审不予受理的项目)申请人,2020 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面上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三、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限制规定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除特别说明外,申请当年资助期满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 /strong ,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 2 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直接费用大于 200 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仅限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作为主要参与者不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资助期限超过 1 年的应急管理项目、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 1 年的专项项目[特别说明的除外;应急管理项目中的局(室)委托任务及软课题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除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 2019 年(含)以前批准资助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2020 年(含)以后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批准(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二)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 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数合计限为 1 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 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或者承担各类型项目数量不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 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后,原来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原来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项目不计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三)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部分项目类型的特殊要求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骨干成员)在资助期满前不得申请或参与申请除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以外的其他类型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正在承担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主要参与者不得申请或参与申请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但在资助期满当年可以申请或参与申请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同年申请和参与申请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数量合计限 1 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正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主要参与者,在准予结题前不得申请和参与申请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获得资助后,项目负责人在准予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除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外的其他类型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以及科技部主管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总数合计限 1 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 原创探索计划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从预申请开始直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获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限项申请规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 项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含预申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正在资助期内的原创探索计划项目负责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除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之外的其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四、作为项目负责人限制获得资助次数的项目类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同类型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仅能获得 1 次资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自 2016 年起,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资助累计不超过 3 次,2015 年以前(含 2015 年)批准资助的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不计入累计范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五、不受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限制的项目类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直接费用小于或等于 200 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的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外国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应急管理项目中的局(室)委托任务及软课题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资助期限 1 年及以下的其他类型项目(不包括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及项目指南中特别说明不受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限制的项目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注意事项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 除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外,处于评审阶段(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的申请,计入本限项申请规定范围之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 申请人即使受聘于多个依托单位,通过不同依托单位申请和承担项目,其申请和承担项目数量仍然适用于本限项申请规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 现行项目管理办法中,有关申请项目数量的要求与本限项申请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p
  • 烟台首家县级卫生实验室通过国家复评审
    近日,莱阳市卫生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组织的复评审。据了解,这是烟台市首家通过国家认可的县级卫生实验室,将为该市企业产品出口、疾病控制提供更加准确、快速、方便的检验检测服务。   该实验室有专业技术人员达12人,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对实验室进行扩建改造和设备更新,扩建面积400多平方米,购置离子色谱、气相色谱等实验仪器10余台(件)。   目前,实验室业务用房达到1048平方米,配备先进仪器设备257套,能够开展食品、水质、土壤等3类产品152个参数的检测,通过资质认定的项目包括10大类182种产品2710个子项目,提升了该市卫生检验检测工作水平。
  • 热像仪应用 — PDM线夹检测
    线 夹 检 测 在输电系统中,线夹是重要设备,但线夹常常由于接触不良、腐蚀等原因,出 现异常过热点,严重影响安全供电。使用红外热像仪可以准确地检测出过热点 ,及时排除隐患,确保供电安全。 线夹热缺陷形成原因 线夹作为输电线路的重要金具,其可靠性是影响电网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 根据缺陷所产生的原因不同,我们通常归纳为以下几类: 1 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部件,由于温度湿度的影响,或表面结垢而引起的接触不良。 2 由于外力作用所引起的部件损伤,因而使得的导电截面积减少而产生的发热。如接头连接不良,螺栓,垫圈未压紧 或过紧。 3 长期运行腐蚀氧化;大气中的活性气体、灰尘引起的腐蚀;元器件材质不良,加工安装工艺不好造成导体损伤;机 械振动等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导体实际截面降低。 4 负荷电流不稳或超标等。 热缺陷的划分 根据GB763-90以及实测数据统计分析,按照热缺陷温升的高低及对设备的危害程度可将其分为一般性热缺陷、严 重性热缺陷和危险性热缺陷三种。1 一般性热缺陷:其温升范围在10~20℃之间,与相同运行条件下的设备相比,该接头有一定的温升,用红外成像仪 测量仅有轻微的热像特征,此种情况应引注意,检查是否系负荷电流超标引起,并加强跟踪,防止缺陷度的加深。 2 严重性热缺陷:发热点温升范围在20~40℃之间,或实际温度在60~80℃之间,或设备相间温差范围在1.5~2.0倍 之间,热像特征明显,缺陷处已造成严重热损伤,对设备运行构成严重的威胁,此种缺陷应严加监视,条件允许时 应尽快安排停运处理。 3 危险性热缺陷:发热点温升超过40℃,或者最高温度已超过国标GB763-90所规定的该材料最高允许值。热像图非常 清晰,该种缺陷随时可能造成突发性事故,应立即退出运行,进行彻底检修。Fluke红外热像仪的优势 1 Fluke已申请专利的IR-Fusion技术除了拍摄红外图像外,还同时捕获一幅数字照片,将其融合在起,有助于识别 和定位故障,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正确的修复故障。 2 Fluke Ti系列热像仪配备了功能强大的软件,用于存储和分析热图像并生成专业报告。通过该软件,可以对存储在 从热像仪下载的图像中发射率、反射温度补偿以及调色板等关键参数进行调节,而这些都可以在办公室进行,提高 了检查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没有进行修正的线夹 进行发射率及背景温度修正的线夹‍‍如何才能做好线夹的检测? ‍‍线夹因测量距离较远,红外热像仪一般需加配一个长焦(望远镜)镜头,镜头的放大倍数以3倍(或称9°镜头)为 宜。 在正常状态下,线夹的温度比周围的环境温度高,如环境温度为10℃,线夹温度通常为20℃至30℃;但有时使用热像 仪检测到的线夹温度却低于环境温度,这是由于下列原因所造成的: ‍‍1 没有准确聚焦 红外热像仪需要进行准确的调焦才能得到准确的辐射能量;当没有准确调焦,热像仪得到的辐射能量会大大减少, 这样检测的温度值自然就会出现较大误差;Fluke红外热像仪的画中画(PIP)功能可以帮助进行准确聚焦,其操作非 常简单直观:被检测线夹所在的输电线路穿过红外及可见光部分,转动调焦旋钮,当红外部分的输电线与可见光部分 的输电线衔接完好时调焦完成,反之红外和可见光部分的输电线不能完好衔接。 ‍2 发射率修正 ‍ ‍‍‍‍线夹的检测与其他变、配电设备的检测不同,一般需要检测其真实的绝对温度而非相对温差,故对线夹的发射率进行修正是必要的,以目前常用的高氧化铝材质的线夹为例,其发射率需修正为0.30,若使用红外热像仪上工厂设置值 0.95进行检测,就可能出现较大误差。 ‍‍‍‍3 背景温度补偿修正 线夹的红外热像检测是向上往天空方向,故线夹的背景温度必需以天空的温度进行修正而非线夹所处的环境温度。 若天空晴朗,背景温度会超过热像仪测量下限,这时背景温度补偿参数以所能够设置的最低温度进行修正;若天空有云,则背景温度补偿参数以实际检测的天空温度进行修正。‍‍
  • 探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2011年10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建,媒体评论认为,该机构的出现填补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领域长期缺乏专业技术机构造成的空白。至今已运行近十个月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究竟对哪些重大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评估?如再遇到类似“三聚氰胺”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如何及时提供评估报告?能否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并发出预警?日前,本刊记者探访了位于潘家园南里七号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人透露,中心成立以来,正试图实现各种层面的期待,不仅要成为独立的食品安全权威技术支持机构,也要作为中央编办批准的第一家理事会管理模式下的法人治理结构事业单位迈出突破性的一步。   确定优先评估项目   评估无疑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首要任务。所谓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食品中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评估是复杂的系统,不是短时间内能赶出来的。鉴于这种复杂性,评估报告的完成不是一次性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君石告诉记者。   中心对复杂性带来的挑战还是有底气的。中心研究员严卫星告诉记者,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目前的主力人员中,约150人都是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直接划拨过来,是有经验的专业人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是国内最早从事食品安全研究的科研机构。从“苏丹红事件”开始,该所自发做了第一份较为系统的评估报告,积攒了科研实力。   201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成立后,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开始有计划地展开。因为委员都是兼职,一年最多开两次会,评估的具体任务包括收集数据、撰写报告全都落在了秘书处头上,而秘书处就设在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庞杂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任务,让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这支队伍得到锻炼,2011年10月,这支队伍全部移入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拓展力量的同时,也迎来超出以往的任务量。   “中心在每年年初都会确定本年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优先项目。这些项目由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部门以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委员提出。中心随后针对每一个评估任务成立专门工作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李宁告诉记者。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成立后,优先评估项目共有12项,其中已完成的有4项,有8项正在进行中。这些都是常规的、需要长时间系统去研究的评估任务。目前,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正在实施的优先评估项目包括:铝、反式脂肪酸、重金属铅、镉的膳食暴露评估。这些评估结果,将为修订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以及食品安全监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灭火”也需要时间   常规之外,更多的则是应急评估。有时因为突发事件出现,中心就需要立刻着手评估来回应社会关切。“这种评估往往没有可依据的数据,必须现做,而且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有点类似灭火。”李宁说。   中心最近一次大型“灭火”行动当属“苏泊尔锅锰超标事件”。2012年2月16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播出苏泊尔品牌一些不锈钢锅的锰含量比国家标准高出近4倍,可能引发人体锰中毒。事件刚曝光,李宁就接到弟媳妇打来的电话:“苏泊尔锅还能用吗?”李宁去医院看牙,遇到熟悉的主治医生,第一句话也是同样的问题。   2月24日,李宁所在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给出了评估结果。不少公众在网络上留言抱怨评估结果等了一周多,速度太慢。而李宁说,其实背后的评估过程已经是以惊人的速度推进了。   央视报道次日,中心理化部的实验人员鲁杰接到不锈钢炊具锰迁移量的检测任务。2月19日一早,她与其他11位实验人员兵分三路赶赴北京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搜寻各种高端、低端的不锈钢炊具,半天时间,将40种品牌的炊具带回了实验室。   应急评估要求“结果出来越快越好”。当天下午,针对不锈钢炊具锰迁移量的浸泡实验有序展开。在极端条件下,加入4%的冰醋酸将炊具煮至100摄氏度,之后再浸泡过夜并进行测定。鲁杰告诉记者,因整个评估时间紧而任务重大,需要实验员24小时连轴转。   日夜不停地实验了4天后,2月22日,40种样品全部检测完毕,得出第一批用于评估的数据。鲁杰说,应急评估的特点是“数据出一批就立即上报一批”,这次应急评估前后共有三批数据,市场上主要品牌的不锈钢炊具锰迁移量基本摸清。   鲁杰说自己非常理解公众的焦急心情,但即使是灭火般的应急评估,也需要相应的时间来获得数据。“消费者到底通过不锈钢炊具吃了多少锰,必须用实验数据说话。”   从闭门研究到主动解释   让食品风险评估中心颇为头疼的一件事就是评估结果如何与社会沟通。作为权威的专业机构,发布的结果是有说服力的,但食品安全领域复杂而专业的知识构成,如果不能准确、有效地传递,很容易造成社会误解。   2012年7月6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为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发布新标准:今后液态婴儿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过0.15mg/kg。《法制晚报》等媒体经对比指出,中国的(三聚氰胺)标准比这一国际标准宽松6倍。3天后,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首先报道的媒体对于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稿件出现了翻译上的错误,导致了社会误读。实际上,三聚氰胺新的国际标准,并非对原有标准数值的改变,而是明确了液态婴儿配方食品中的规定。我国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规定,与上述国际标准是一致的。   虽然解释及时公布,但有关标准宽松的争议仍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此次三聚氰胺国际标准的发布本来没有任何问题,国内已参照这个在做,国际法典只是用了另一种表达方式。”严卫星说,之所以发生误读,不能全怪媒体,也得怪专业机构没有主动、积极地与媒体和公众交流,没有将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传播给大众。   曾埋首于实验室的食品安全研究人员,进入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后,逐步意识到“风险交流”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性。“过去,一瓶矿泉水合不合格,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专业问题,现在才发现它是一个社会属性很强的问题。尤其在传媒发达的年代,食品安全问题能迅速发酵为社会事件,中心必须学会团结社会的力量来应对食品安全舆论事件。”严卫星说。   应对食品安全舆论事件的过程中,中心试着通过对事件科学的解读,把有关的食品安全知识传递给公众。“虽然在现有框架下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的传递还有所限制,但中心正力图使其‘独立的专业技术机构’的定位更加清晰。”李宁说。   目前,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已准备将“风险交流”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以保证“对外沟通能力”能够跟上需要,中心为此专门建立了舆情研判工作小组会议制度。   严卫星介绍说,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现已形成定期收集、跟踪、分析食品安全信息的机制。根据这些信息,中心一方面会向政府部门提交相关报告,同时针对社会层面了解不足的信息组织专题活动,与媒体、公众保持沟通,这就是“风险交流会”。   200人的编制下人手不足   中心目前的编制架构是200人,在成立之初,这样的编制人数曾被不少舆论评价认为是中央编办在编制基本冻结下给出的破例待遇。但是在严卫星看来,“从专业角度说,200人的编制相对中心的实际运作还是给少了。写中心建设方案报告的时候,保守地写了500人的编制。要知道,德国8000万人口,德国风险评估研究所却有700人的编制,而且这700人只做风险评估,如此,它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就非常深入。”   在中央编办印发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建方案”中,记者发现,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并不仅仅负责评估,它的职责还包括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交流等职能。除了上述职责,食品风险评估中心还承担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按照200人的架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负责“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的有30人左右,而这30人承担的是5000多个食品安全标准的清理、整合。   2012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加快速度,将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标准和食品行业标准,变成一套具有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单是标准清理、整合就是一个庞大的工作体系。当初设计组建方案的时候,曾建议食品安全标准单独设立一个机构,编制在100人左右。”严卫星说,这100人还不是负责制定标准的人,只是参与标准的技术管理。简而言之,就是标准发布以后,做跟踪评价。   过去,国内针对食品安全标准五年回顾一次,修订一次,社会舆论基本没有太多评价。现在的形势要求更系统地跟踪、总结已经发布的食品安全标准:能否适应健康需求?可行性如何?还要研究与国际标准间的关系。   “如果总是没有精力系统地跟踪一些事情,科学评估的发展就会带来一些问题。”严卫星说,作为提供科学依据的机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除了完成各种应急任务,也要致力于长远的食品安全科学研究,否则就不能掌握最新动态,不能为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现实是,应急任务已经让中心忙得晕头转向。”李宁也认为,评估中心确实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放在系统研究上,积累相当多的数据,特别是现在有很多新的资源、新的技术需要去掌握、去评估。   我国的食品安全系统研究基础比较薄弱,这已经成为摆在桌面上的问题。李宁坦言,目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基础数据缺乏,家底不清,居民膳食消费的数据远远不够。   严卫星说,关于营养调查的数据,国内现在掌握的是大米、面粉等初级农产品大宗的消费量,但是,普通公众吃得更多的是加工食品,比如汉堡,如果汉堡里加了某种物质,得先了解汉堡的消费量,才能知道给健康带来的影响,“而我们对加工食品的消费量并不掌握”。   即使是初级农产品大宗的消费量,也没有及时更新,目前能够使用的还是2002年的数据,也就是十年前的数据。值得欣慰的是,相关数据的新一轮调查已开始,结果还没出来。   作为一线实验人员,鲁杰深知,评估工作到目前为止还只是粗线条的,并没有区分那么细致。“评估里面有那么多污染物,有细菌的、有病毒的,化学里面分有机的、无机的。现在区分不了那么细,没那么多人手,负责评估的人目前还不足20人。”   “资源共享”不是技术难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成立之初还有一个特别身份:中央编办批准的第一家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并以理事会的模式运作。   “2011年,中央编办主动提出要建评估中心,各部门报告都没有上去,中央编办就编制出了组建方案,要求卫生部来牵头组建评估中心,这是少有的。”严卫星透露。   中国的食品安全领域一直是多部门管理的体制,按照以往的做法,每个相关部门下面都会成立一个食品安全机构,但是,在中央编办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组建方案中,记者看到这样的一条:“其他相关部门不得再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中央编办的思路是,长期以来在食品安全评估领域内的资源相当有限,且有限的资源没有形成合力,新成立的这个机构应为所有部门服务,体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整体性。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刘金峰告诉记者,理事会的体制目标主要是保持评估中心的公益性和资源的广泛性,“资源整合”是此番改革试点的关键目标。   资源整合的首要对象就是理事单位。在理事会名单中,卫生部作为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的理事长单位,食品安全办、农业部为副理事长单位,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作为理事单位。“评估中心需要把广泛的食品安全相关信息汇集起来,其中并不仅仅是卫生口的信息,农业也有相关检测,比如农药残留,质检也有,工商也有。”刘金峰说。   中心试图实现理事会成员单位的信息共享,发布不久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里也明确指出,将依托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但是,信息系统的共享目前还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严卫星说,因为部门的数据不一定符合评估的需要,很多数据标准的技术问题还有待沟通。在刘金峰看来,资源共享目前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问题主要出于各部门对部门利益的考虑及其他一些顾虑,“这都属于体制性的干扰,不是技术上的难题”。   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章程明确规定,理事成员单位有义务共享资源。但章程并不具有强制性约束力,执行起来仍有难度。“这种义务毕竟和部门利益没有关系,可能需要国务院食安办这样的机构出面协调,行政干预或规定成法定职责。”刘金峰说。 纠结于“资源共享”难题的同时,中心还面临着更大的困扰:在理事会的体制下,事业单位改革成法人治理结构到底怎么改?在法人治理结构的探索上,中心目前并没有新的进展。   早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之初,有关人士就曾有过担心,也曾向中央编办提出:食品安全任务这么重,能否不把这个机构作为体制改革试点。中央编办的答复是:任务再重,还是要去探索经验。因而,这个机构也就被赋予了双重意义。
  • 保鲜膜国家标准二度延期
    海鲜鱼肉存放冰箱、微波炉里热菜热饭,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用到保鲜膜。对保鲜膜的质量安全,消费者自然是十分关心。10月16日,记者获悉,原定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再次延期实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广大市民期盼保鲜膜标准尽早出台,让食品真正实现安全、健康。   新规出台 遭遇两次延期   据了解,《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09年4月17日发布。标准中明确规定:保鲜膜应标识产品的材质或种类、氧气透过率、二氧化碳透过率、透湿量及净卷重的公称值 保鲜膜应标有食品用字样 对于聚氯乙烯自粘保鲜膜(PVC)应标有“不能接触带油脂食品”、“不得微波炉加热”、“不得高温使用”等使用警示语 如保鲜膜标称可微波炉加热使用时,应标志“可微波炉使用”字样及加热方式、最高耐温温度等内容。   质检部门介绍,该标准最早定于去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为给予一定缓冲期,国家标准委将实施日期延期至2010年9月1日。如今第二次延期,因为行业部门表示现在还需要做相关的风险评估,企业没有相关的检测手段和设备,没法提供数据,造成标准无法执行。延期的信息近期将发布公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保鲜膜可分为三类。一种是聚乙烯(PE)膜,主要用于食品包装,包括在超市采购的半成品。第二种是聚氯乙烯(PVC)膜,也可用于食品包装,但对人体的安全性有一定影响。第三种是聚偏二氯乙烯(PVDC)保鲜膜,用于包装熟食、火腿等。   走访市场 三无膜仍在卖   10月16日,记者在大学路北京华联超市发现,该超市有10多种不同品牌的保鲜膜、保鲜袋,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都标明了“食品用”,材质主要是聚乙烯(PE)膜,此外还有少量二氯乙烯(PVDC)保鲜膜。记者在朝阳路的一家超市发现,该超市的食品用保鲜膜多为PE材料。在走访南宁市多家超市、商场后,记者并未发现遭受使用安全争议的PVC材质的保鲜膜、袋。其中,90%的食品用保鲜膜、袋都为PE材质,或是HDPE(高密度聚乙烯)、LDPE(低密度聚乙烯)材质。大部分PE材质的食品用保鲜膜、袋都有“适用于冰箱或微波炉”、“加热时避免直接接触食物”、“含油多食物请勿直接包裹放入微波炉”等标识。   虽然各大商场超市对于销售中的食品用保鲜膜已经进行了明确标识,但是在部分熟食和水果销售摊位,用于包装遮挡食品的保鲜膜仍然来历可疑。甚至有的包装用保鲜膜属于三无产品。   在长堽路一家综合市场,记者看到市场内的切片装水果和熟肉制品都是用保鲜膜直接包裹包装的。在这些保鲜膜上,记者没有看到任何关于材质和用途的相关标识。大卷的保鲜膜直接卷在机器的卷轴上,只要有顾客需要,服务员就会麻利地撕下一块保鲜膜,直接覆盖在食品上。刚刚出炉的烤鸡烤鸭也是如此。当记者询问保鲜膜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规定时,服务员表示自己也不清楚。“现在市场上挺多商贩都用这种保鲜膜。150元钱就能买一大卷,应该没有什么危害。”服务员表示。   如何选购 市民有点“懵”   “一直以为保鲜膜都差不多,很少注意到还有包生食熟食、油脂非油脂之分,也不知道国家出台了新规定,以后得留个心眼了。”17日,正在超市选购保鲜膜的张女士说。   对于新标中保鲜膜的种种区分,记者随机问询了几位市民,得到的答复也多是“不清楚”。记者从超市一位女导购员口中了解到,很多市民选购保鲜膜时,还是按照购买普通食品的习惯,看日期、价格或是QS标志等。而对于外包装上标注的诸如“不能与高油性食品直接接触”等警示性文字大多没有在意。   记者就食品用保鲜膜的使用安全问题采访了20名市民,9成市民都表示没有专门关注保鲜膜的安全问题及其用途的细分,选购时多注重保鲜膜的规格和价格。南宁市民樊女士告诉记者,买保鲜膜主要是看大小,另外就是看它是否实惠实用,“能摆在超市里出售,就不会有安全问题吧?”   对于《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樊女士表示有困惑:“氧气透过率、二氧化碳透过率……这些东西太专业。希望保鲜膜标准早日出台,市民今后才能参考保鲜膜上特别标注的警示语,根据用途来判定购买什么品种的保鲜膜,让食品真正实现安全、健康。”   面对林林总总的保鲜膜品种,专家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耐高温的PE保鲜膜而不是PVC保鲜膜。并尽量避免食品与保鲜膜直接接触。同时,用微波炉加热食品时,尽量采用专门的微波炉加热器皿,避免用保鲜膜直接包裹食品加热。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分中心成立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授牌仪式   央广网北京12月30日消息 为深入贯彻军民融合战略,12月30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举行理事会2013年第二次全体会议暨分中心授牌仪式。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理事长陈啸宏,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副主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理事长刘佩智为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两个分中心授牌。农业部副部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理事长陈晓华主持分中心授牌仪式。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20多家相关机构代表参加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等专家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于2012年10月,是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的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食品安全专门技术支撑机构,采用理事会监督决策模式,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交流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等工作。为在应对热点难点食品安全技术问题方面实现资源互补、信息共享、协同研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经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3年第一次理事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设为第一批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分中心。两家合作机构将承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交流和标准制修订等任务,为保障国家和军队食品安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军事医学科学院暨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全军最高军事医学科研机构,也是全军食品卫生安全检测监督的龙头力量,圆满完成了历年&ldquo 两会&rdquo 、北戴河夏休以及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等重大活动卫生防疫保障任务。该院联合国内外团队,通过军地协同方式,统筹开展食品、饮用水、放射卫生监督监测和安全监管,在国际率先完成&ldquo 德国毒黄瓜&rdquo 事件病原体欧洲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时处理了北京&ldquo 山吧中毒&rdquo 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牵头开展了覆盖全军各战区部队驻地的4700余处水源水质检测,为军地食品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授牌仪式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授牌仪式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
    2011年10月13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北京举办成立仪式。卫生部部长陈竺出席仪式并讲话。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国务院副秘书长、食品安全办主任张勇,食品安全办副主任、评估中心副理事长刘佩智,中央编办副主任张崇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工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边振甲、粮食局副局长任正晓出席仪式。卫生部副部长、评估中心理事长陈啸宏主持仪式。   陈竺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自2010年起全面实施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制定实施了风险监测评估相关制度,完成了一系列应急和常规风险评估任务。这些工作在科学评价食品安全形势、妥善处置食品安全事件,以及发布预警信息、制定清理标准、公众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竺强调,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是实现食品安全“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国务院事业单位改革跨出的关键一步。评估中心要按照中央编办《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建方案》和章程的规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切实发挥好食品安全核心技术支撑作用。   一是全面履行职责,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认真做好风险评估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等工作,积极参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制定、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信息分析等监测相关技术工作。主动研究分析食品安全风险趋势和规律,全面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相关科学研究和培训工作。   二是加强机构建设,不断提升工作能力。要注重评估中心内部科学管理,提高协调配合能力,注重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抓住“十二五”规划契机,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技术条件。   三是勇于进取,大胆创新。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专家的作用,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科学决策,努力提高政府食品安全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陈竺、张茅、张勇、张崇和共同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揭牌。刘佩智为评估中心主任刘金峰颁发了聘书。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评估中心理事会全体理事,以及评估中心筹建工作组的同志参加仪式。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将建省级中心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通知,要求在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挂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省级)中心牌子,以加强履行国家赋予卫生部门的&ldquo 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rdquo 职责,推进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建设。   《通知》明确,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将加挂&ldquo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省级)中心&rdquo 牌子,在本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参与制订实施本辖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组织开展辖区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相关工作以及向国家卫生计生委提交辖区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6家有条件的机构,还将首批加挂&ldquo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rdquo 牌子,承担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质量控制、监测结果复核、技术培训和新方法新技术科学研究等工作。   《通知》要求,中国疾控中心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要加强对挂牌机构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各挂牌机构原隶属关系不变,人、财、物管理关系不变。
  • 环保部解读《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
    环境保护部近日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修订发布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为全面深入了解《名录》修订的主要内容、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其对策,记者采访了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对《名录》进行详细解读。  问:本次《名录》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修改了前言。与2008年版《名录》相比,本次修订前言部分主要调整内容包括:一是明确了医疗废物的管理内容。二是修改了危险废物与其他固体废物的混合物,以及危险废物处理后废物属性的判定说明。三是新增危险废物豁免管理、以及通过危险废物鉴别确定是危险废物时如何对其归类的说明。  (2)调整《名录》废物种类。2008年版《名录》共有49个大类别400种危险废物。本次修订将危险废物调整为46大类别479种(362种来自原名录,新增117种)。其中,将原名录中HW06有机溶剂废物、HW41废卤化有机溶剂和HW42废有机溶剂合并成HW06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将原名录中HW43含多氯苯并呋喃类废物和原名录中HW44含多氯苯并二恶英类废物删除,增加了HW50废催化剂类废物。  (3)增加《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危险废物豁免管理可以减少危险废物管理过程中的总体环境风险,提高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效率。本次修订在总结现有标准和特定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研究的基础上,新增了《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列入豁免管理清单的废物共16种/类,在所列的豁免环节,且满足相应的豁免条件时,可以按照豁免内容的规定实行豁免管理。  (4)取消2008年版《名录》的“*”标注。2008年版《名录》中对来源复杂,其危险特性存在例外的可能性,且国家具有明确鉴别标准的危险废物,标注以“*”,所列此类危险废物的产生单位确有充分证据证明,所产生的废物不具有危险特性的,该特定废物可不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此类危险废物共33种。这一做法造成了部分固体废物在不同地区的管理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且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法》)关于“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的相关规定不符。  (5)废弃危险化学品目录采用《危险化学品目录》。2008年版《名录》附录A列明了优先管理类废弃危险化学品共498种,仅包括具有毒性的化学品,未包括具有其他危险特性的化学品。在此次修订中,根据我国《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对危险特性的规定,将具有危险特性的危险化学品全部纳入。鉴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10个部门发布的《危险化学品目录》涵盖了所有危险特性,本次修订时直接采用了《危险化学品目录》。  问:本次《名录》修订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1)突出重点。本次修订针对环境管理中反映比较集中、问题比较多的废物,选择了废催化剂、精蒸馏残渣、生物制药废物等作为修订重点。修订过程突出风险防控的理念,建立了基于风险评价的修订方法。同时基于有限的监管能力与复杂的废物性质之间的矛盾,制定了《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对部分危险废物在环境风险较小的管理环节实行豁免管理,完善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体系。  (2)动态性。我国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变化频繁,期望一次修订解决所有问题并不现实,在保持《名录》基本体系不变的基础上,应坚持动态修订原则。本次修订是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的有限目标修订,主要结合近年来环保公益项目、鉴别案例以及相关工作基础,对部分产生特性和危险特性已经清楚的废物进行修订。随着基础工作不断加强、鉴别工作不断积累,将根据具体情况动态修订,补充和完善《名录》。  (3)实用性。《名录》制订目的是为环境管理服务。危险废物的认定专业性较强,开展时间较短。我国从事危险废物管理的人员,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危险废物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因此,修订《名录》既要考虑科学合理,又要便于操作。本次修订对精蒸馏残渣类、废催化剂类废物进行了细化,提高了可操作性。  (4)连续性。2008年版《名录》已实施8年,为避免改动过大给工作造成不利影响,本次修订仍以产生源作为危险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废物分类与2008年版《名录》基本保持一致,对部分可以合并的类别进行了合并,如将有机溶剂废物、废卤化有机溶剂和废有机溶剂类废物合并成一类。  问:本次《名录》修订体现了国家对危险废物管理的哪些新思路?  答:本次修订坚持问题导向,以实现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性质千差万别,污染特性差异极大,采用单一的管理手段难以达到有效控制污染的目的。危险废物管理应以环境风险控制为原则,采用全过程控制和分类管理手段达到防止和抑制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本次《名录》修订新增了《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也将作为后续《名录》修订的重点内容,逐步推动危险废物的精细化管理。  问:列入《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中的废物是否不属于危险废物?确定某种废物是否符合豁免管理的流程是怎样的?  答:《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仅豁免了危险废物特定环节的部分管理要求,并没有豁免其危险废物的属性。  确定某种废物是否符合豁免管理的流程为:(1)确定该废物属于列入《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的危险废物(核对废物类别/代码和名称) (2)确定该废物的豁免环节是否与《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一致 (3)核对是否具备《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列明的豁免条件。  问:附录《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中豁免内容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列入《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中的危险废物,在所列的豁免环节,且满足相应的豁免条件时,可以按照豁免内容的规定实行豁免管理。在满足上述条件前提下,“豁免内容”含义如下:  “全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全过程(各管理环节)均豁免,无需执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   “收集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收集企业不需要持有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或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   “利用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利用企业不需要持有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   “填埋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填埋企业不需要持有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   “水泥窑协同处置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水泥企业不需要持有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   “不按危险废物进行运输”:运输工具可不采用危险货物运输工具   “转移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进行转移活动的运输车辆可不具有危险货物运输资质 转移过程中可不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但转移活动需事后备案。  问:列入《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的危险废物,其豁免环节的前后环节如何衔接,以确保后续环节仍按危废管理?  答:《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仅豁免了危险废物在特定环节的部分管理要求,在豁免环节的前后环节,仍应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且在豁免环节内,可以豁免的内容也仅限于满足所列条件下的列明的内容,其他危险废物或者不满足豁免条件的此类危险废物的管理仍需执行危险废物管理的要求。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6.3条要求且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填埋过程可不按危险废物管理 如果不能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6.3条要求或不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则处置过程仍然需要按照危险废物管理。  问:危险废物与其他固体废物的混合物,以及危险废物处理后的废物的属性判定,按照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执行。对此应如何理解?  答:危险废物与其他固体废物混合后的属性判定应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5085.7-2007)的第5条“危险废物混合后判定规则”进行判定,具有毒性(包括浸出毒性、急性毒性及其他毒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与其他固体废物混合,混合后的废物属于危险废物。仅具有腐蚀性、易燃性或反应性的危险废物与其他固体废物混合,混合后的废物经GB 5085.1、GB 5085.4和 GB 5085.5 鉴别不再具有危险特性的,不属于危险废物。危险废物与放射性废物混合,混合后的废物应按照放射性废物管理。  危险废物处理后的属性判定应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5085.7-2007)的第6条“危险废物处理后判定规则”进行判定,具有毒性(包括浸出毒性、急性毒性及其他毒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处理后的废物仍属于危险废物,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另有规定的除外(如铬渣)。仅具有腐蚀性、易燃性或反应性的危险废物处理后,经GB 5085.1、GB 5085.4 和 GB 5085.5 鉴别不再具有危险特性的,不属于危险废物。  问:名录中有很多类似于“不包括XXXX”的描述,是不是意味着这些XXXX就不属于危险废物了?  答:《名录》中关于“不包括XXXX”的描述,是根据当前环境管理的需要,将此类废物明确不包括在《名录》里。但是《固体法》对于危险废物的定义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因此,此类废物虽未列入《名录》,但仍然需要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是否属于危险废物。经鉴别不具有危险特性的,不属于危险废物。  问:本次《名录》修订为什么删除HW43、HW44两大类危险废物。  答:2008年版《名录》中,HW43表述为含任何多氯苯并呋喃同系物的废物、HW44表述为含任何多氯苯并二恶英同系物的废物,均属于非特定行业产生的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废物,并标注“*”。按照2008年版《名录》对标注“*”废物的管理要求,含有上述两大类持久性污染物的废物,应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5085.6)进行危险特性鉴别。因此,实际工作中HW43和HW44类废物无法根据《名录》直接判定。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5085.6)中包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11种、剧毒物质39种、有毒物质143种、致癌性物质63种,致突变性物质7种、生殖毒性物质11种。考虑到《危险废物名录》不便于给每一类经毒性物质含量鉴别后的危险废物单独增设废物类别代码,本次修订将HW43、HW44两大类废物删除,不再单独列出。这些废物经鉴别后可以按照《名录》第八条进行归类管理。  问:通过危险废物鉴别确定是危险废物的,应该如何对其归类?  答:在《名录》第八条中规定,对不明确是否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予以认定。经鉴别具有危险特性的,属于危险废物,应当根据其主要有害成分和危险特性确定所属废物类别,并按代码“900-000-××”(××为危险废物类别代码)进行归类管理。如鉴别后的危险废物主要有害成分为砷,其危险废物类别代码应为“900-000-24”。  问:关于《名录》中“行业来源”的具体解释和范围,应以什么为依据?  答:《名录》中的行业来源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在确定废物行业来源时应遵循该标准中第3.1条原则,即按照单位的主要经济活动确定其行业性质。当单位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时,则按照该经济活动确定单位的行业 当单位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时,则按照与废物产生有关的活动确定废物产生的行业。  问:电子废物、废电线电缆是否属于危险废物?  答:2008年版《名录》中对“900-044-49”类废物描述为“在工业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经拆散、破碎、砸碎后分类收集的铅酸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汞开关、阴极射线管和多氯联苯电容器等部件”,因文字表述不清,造成了将“废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是危险废物的误解,本次将该条修改为“废弃的铅蓄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汞开关、荧光粉和阴极射线管”。  电子废物拆解过程中可能产生危险废物,但其本身并不属于危险废物。电线电缆产品的结构元件,总体上可分为导线、绝缘层、屏蔽和护层这四个主要结构组成部分以及填充元件和承拉元件等。废电线电缆在结构元件上基本未发生改变,且并不具有危险特性,因此废电线电缆不属于危险废物。  问:《名录》及附录《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如何更新?  答:随着我国在固体废物污染特性的基础研究、鉴别等工作的逐步增强,环境保护部拟采取动态修订的方式,在时机成熟时择机启动《名录》及附录《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的修订工作。
  • 国家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首次完成
    近日从卫生部了解到,由卫生部等6个部门联合开展的201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已完成,这是我国首次完成国家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据了解,根据《食品安全法》“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的规定,2010年,卫生部牵头组织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开展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32个省级、241个地(市)级和65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承担了监测计划确定的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有害因素等项监测任务。采集检测了67种食品的12.36万份样品,共有157个项目被纳入监测范围。监测获得的数据将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提供数据基础。   此外,分布于各省(区、市)的312家县级医院开展了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辽宁等7个省(区、市)还开展了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目前,2010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已经完成,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正在对2010年的监测结果进行评估。
  • 洋奶粉频陷"生虫门" 有厂家怀疑人为策划
    乳业专家称并非不可能,但98%为“恶意投诉” 有厂家怀疑人为策划   羊城晚报讯记者陆志霖报道:继美素、多美滋等洋奶粉品牌被消费者投诉发现奶粉中有虫之后,近日又有一家洋奶粉陷入“生虫门”。洋奶粉频遭投诉,究竟是质量不过关还是另有隐情?对此,乳业专家表示,奶粉开封前生虫的概率并非绝对为零,但小至十万分之一,大部分投诉属于“恶意投诉”。   三家洋奶粉被投诉“生虫”   4日,有媒体报道称,西安市高新区的黄女士近日在当地一家大型超市购买了三罐雅培幼儿喜康力奶粉,但在喂给孩子过程中发现一只死虫。   这已经是近一个月来,第三家洋奶粉品牌被消费者投诉“生虫”。在上月底,株洲一位消费者投诉称,自己购买的多美滋幼儿配方奶粉,在开封18天后,发现在泡开的奶粉里有疑似黑蚂蚁的虫子。而在11月初,青岛消费者王先生在一家专卖店为孩子选购了一桶荷兰原装进口美素奶粉,开封后在奶粉罐里发现了一条活虫。按照虫子的排泄物来看,虫子的确在开罐前就在奶粉里。   厂家称产品不可能“生虫”   雅培有关负责人4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生产工艺,奶粉中不应该含有虫等异物。婴儿配方奶粉生产需要经过过滤、高温灭菌、喷雾干燥等程序,超高温度环境和细筛程度确保把所有微生物杀死,而在包装时会采取充氮密闭包装,将空气抽除,再灌入适量氮气,避免奶粉的氧化作用,在无氧的环境下,生物更不可能存活。   该负责人表示,为了避免因运输而可能出现的产品问题,雅培更规定经销商不能上架有凹罐的产品。同时也不排除开罐后因保存不当而出现问题,“但这不是厂家产品质量问题”。   专家称98%为“恶意投诉”   洋奶粉频频陷入“生虫门”,究竟是质量不过关还是另有隐情?   乳业专家王丁棉4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厂家通常用生产工艺来否决掉‘生虫’一说,99.9999%是对的,但也并不是绝对的,只要生物源、蛋白源、氧气等环境条件具备了,‘生虫’还是有可能的,只是这个概率很小,可能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概率。”   王丁棉表示,洋奶粉虽然在出厂时候是合格的,但是由于洋奶粉往往是进口的,从运输、入境、检测、仓储、市场上架,整个过程需要花费三四个月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中,如果有需要长时间高温才能被杀死的细菌没有被成功杀死,如果外包装有十万分之一大的细孔让氧气漏进去,那么奶粉在未开封之前就“生虫”还是有可能的。   “生虫”概率小,但关于洋奶粉“有虫”的投诉却频频发生,到底为何?王丁棉认为,在这些投诉当中,一百宗投诉可能只有一两宗是真的,大部分是人为的,有的甚至是人为把虫放进去,属于“恶意投诉”,目的是为了向厂家索赔。   但也有洋奶粉企业认为,“生虫门”的背后不排除有人为策划的可能。
  • 科学家发现与疼痛感有关的基因
    一个由奥地利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新发现了数百个与疼痛感有关的基因,这将有助于开发新的镇痛药。   研究还发现,在这些疼痛基因中,果蝇、实验鼠和人类共有的一个特殊基因可能与“通感”有关,即一种感官体验触发另一种感官体验的现象。   人们感觉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基因对此有很大影响,但科学家此前对相关基因和产生疼痛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   由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和美国哈佛医学院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在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RNA干扰技术“关闭”果蝇的基因,观察果蝇逃离酷热的行动速度,以判断被关闭的基因是否影响果蝇感受疼痛的能力。   研究人员针对果蝇基因组中数以千计的基因进行了试验,发现约600个基因可能与过热导致的疼痛感有重要关系。   科学家重点研究了其中一个名叫a2d3的基因。此前人们没有发现这个基因与疼痛有直接关系,但发现它与某些镇痛药所针对的另一个基因有关。   研究发现,在果蝇、实验鼠和人体内,a2d3基因不活跃都会降低对疼痛的敏感程度,显示它是一个在进化过程中有着悠久历史的疼痛基因。 研究人员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a2d3基因变异的实验鼠脑部的活动,发现疼痛信号被送入大脑后,没有按正常途径转向脑部主管疼痛的区域,而是被送到了与嗅觉、视觉和听觉有关的区域。   这显示,实验鼠可能产生了“通感”,通过嗅、看和听的方式感受到了疼痛信号。这些实验鼠可望成为第一种用于研究通感的动物,帮助解开通感之谜。   大约4%的人具有通感,比如从符号中感知颜色、从形状中感知味道,甚至从运动的图像中“听”到声音。据称著名音乐家李斯特就是一位有通感能力的人,音符在他看来有着不同的颜色。   科学家认为,上述研究成果是疼痛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学家彭宁格说,这项成果使“我们能够在分子层面上理解疼痛”,从长远看,它将对新型止痛药物的研发乃至某些疼痛疾病的预测产生积极作用。此外,有关通感的研究甚至可能使神经生物学领域出现一个全新的分支。
  • 仪器情报,科学家使用X射线纳米技术给钻石拍照并有重要发现!
    【科学背景】拓扑缺陷是指晶格中的扩展变形,它们对局部缺陷和退火具有鲁棒性,能够显著改变材料的整体性质。这种缺陷在液晶、超导体、自旋冰等硬凝聚态物质以及单细胞生物、水螅、运动细菌群落等软物质系统中均有广泛研究。然而,拓扑缺陷的形成动力学和纳米尺度三维结构尚不清楚,阻碍了其在纳米制造中的应用。拓扑缺陷在液晶中首次得到广泛研究,因为可以使用可见光技术。在硬凝聚态物质中,拓扑缺陷包括狄拉克链、自旋冰中的磁单极、斯格明子以及超导体中的涡旋和磁通管。最近,拓扑缺陷和纹理也在单细胞生物水螅的肌动蛋白纤维、运动细菌群落以及双壳类贝类的珍珠层中被发现,它们在发育和再生中起关键作用。这些研究揭示了拓扑缺陷在物质系统中广泛存在的重要性,然而,拓扑缺陷在软物质和硬物质之间的“桥梁”系统中是否存在以及如何形成,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研究拓扑缺陷在软凝聚态物质中的表现,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D. Karpov以及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J. Llandro等团队合作利用嵌段共聚物(BCP)自组装作为实验实现软凝聚态物质系统的一条便捷途径。BCP自组装可以实现各种形态,其性质可以通过摩尔质量、共聚物组成以及处理(退火)条件进行调节。其中,三维有序连续网络相对罕见,单钻石形态作为一种三维有序网络,由于其潜在的生成完全光子带隙的能力,引起了极大的研究兴趣。然而,即使在添加剂丰富的BCP中,生成有序的单钻石网络也极具挑战性。本研究解决了在纯BCP模板中生成有序单钻石网络并观察拓扑缺陷的问题。研究人员使用基于同步辐射的硬X射线纳米断层扫描,成像了一个直径8&thinsp µ m、高度3&thinsp µ m的圆柱形样品,其中包含一个600&thinsp nm厚的单钻石网络层。通过高达11.2&thinsp nm的3D空间分辨率,解析了单个单钻石晶胞的结构,并分析了网络的长程有序性。研究发现了一对拓扑缺陷——一种“彗星”状和一种“三叶结”状纹理,它们出现在不同取向的钻石晶粒边界上。通过分析这些缺陷的绕数,确认了其拓扑性质,并推测了它们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拓扑缺陷是同时从BCP/基底界面出现的,从而平衡了系统的拓扑电荷并消散了积累的应变。这项研究表明,通过操控基底几何形状可以控制BCP网络中中尺度拓扑缺陷的形成,解决了拓扑缺陷在纳米尺度三维结构中的研究难题。【科学亮点】1. 实验首次通过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获得了单钻石网络中近70,000个独立单元晶胞的三维结构,其空间分辨率为11.2 nm。这项技术使得我们能够详细分析网络的长程有序性,揭示了之前未观察到的拓扑缺陷。2. 实验通过对BCP(嵌段共聚物)模板制备的单钻石网络的研究,观察到了形态上类似液晶中拓扑缺陷的彗星状和三叶结状纹理。这些缺陷具有相等且相反的半整数拓扑电荷,显示出典型的硬物质行为。通过分析网络中的应变场,确定了这些拓扑缺陷的拓扑性质,并推测其形成机制是由BCP/基底界面同时出现的,从而平衡系统的拓扑电荷并消散积累的应变。3. 研究表明,操控基底几何形状可以控制BCP网络中中尺度拓扑缺陷的形成。这一发现为未来在纳米制造中利用拓扑缺陷提供了新的途径,可能实现新现象并改善材料性能。4. 本研究的方法不需要预先知道三维纳米结构系统中节点的预期位置,从而可以在大样本中识别变形形态和缺陷。这种高空间分辨率和大样本体积的结合,可以用于研究自组装过程中缺陷形成的宏观距离,推动拓扑驱动物理学在软物质中的应用。【科学图文】图1: (多)粒子结构的体绘制和识别。图2:拓扑缺陷识别。图3:3D金刚石网络结构内部的拓扑缺陷可视化。图4::应变图谱。【科学结论】本文首次在单钻石网络中观察到中尺度拓扑缺陷,并通过高分辨率X射线纳米断层扫描技术成功解析了约70,000个单钻石晶胞的三维结构。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揭示了拓扑缺陷在这种自组装材料中的新型表现形式,还为理解这些缺陷的形成和行为提供了详细的三维数据。研究发现,彗星状和三叶结状的拓扑缺陷在不同取向的钻石晶粒之间的边界处形成,这与液晶中观察到的拓扑电荷模式在形态上相似,但在行为上却展现出硬物质特征。这一发现强调了拓扑缺陷在材料中的复杂性,并揭示了它们可能与材料的长程有序性和应变分布密切相关。这表明,拓扑缺陷不仅在理论物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实际材料设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此外,本文还提出,通过操控基底几何形状可以有效控制BCP网络中中尺度拓扑缺陷的形成。这一新发现为未来纳米材料的设计和缺陷工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在优化材料性能和探索新型材料特性方面。通过调控基底的几何形状,可以实现对材料缺陷的精确控制,从而推动自组装材料在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总之,本文的研究为拓扑物理学和纳米材料科学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并为未来的材料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原文详情:Karpov, D., Djeghdi, K., Holler, M. et al. High-resolution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of topological textures in nanoscale single-diamond networks. Nat. Nanotechnol.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4-01735-w
  • 贝因美营养面现黑色异物 厂家拒检测要求
    在父母心中,孩子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吃”这方面,家长更是格外小心。家住河西区的刘女士,孩子还不满周岁,给孩子选购食品时更是特别小心。但是,前不久刘女士购买的贝因美蛋黄营养面条在食用过程中却发现了黑色异物,贝因美公司提出“以一赔十”的解决方案,却坚决反对刘女士提出的请第三方机构对黑色异物进行检测的要求,这让刘女士既气愤又担心,“这不是简单的赔偿问题,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   事件回放   营养面条里发现异物厂家称疑似焦煳物质   今年1月6日,刘女士像往常一样给孩子买了3盒贝因美蛋黄营养面条,1月14日,当她正准备给孩子煮面条时,却发现其中两盒面条中未拆封的小包装内有不明黑色和褐色物质。   “孩子吃这种面条已经很长时间了,我担心会有问题,所以14日当天下午5点就跟贝因美总部联系反映此事,当时给我的答复是24小时之内就可以解决。”然而,直到1月17日下午两点多,刘女士仍未得到贝因美公司的回复,无奈之下,她再次与贝因美总部联系,当天下午3点左右,贝因美天津的代理打来电话,称若情况属实可以调换两盒。此后,该公司天津地区的客服人员到刘女士家里取证,称该异物可能是机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焦煳物质,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公司也与刘女士协调多次,称可以“以一赔十”,但刘女士对此并不同意。   当事双方   读者刘女士对孩子健康负责必须检测异物性质   “这不是简单的赔偿问题,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刘女士说,她觉得异物并不是焦煳物质,由于孩子长期吃这种面条,因此刘女士想要贝因美公司出具一份可以对孩子健康保留追诉权的书面材料,同时要求第三方检验出面条包装中黑色和褐色物质到底是什么。“这些产品如果有问题,为了对更多的孩子负责,公司要召回这个批次的产品,并向公众公开道歉。”   对于刘女士的要求,贝因美公司并不支持。“贝因美公司的客服说,他们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即使吃进了不明异物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刘女士说,贝因美公司不同意为她出具具有追诉权的文字材料,也不会道歉并召回同批次产品,因为那样做会有损公司形象。“他们只说异物是高温压制产生的,最大限度只能以一赔十,还多次劝我在解决方案上签字,但我始终没有同意。”说到这里时,刘女士显得有些气愤。   贝因美天津可以“以一赔十”异物是嘛无法解释   贝因美天津办事处客服部专员对此解释称,面条在制作过程中都是机器完成的,不可能有人为污染,因此面条中出现的异物,可能是由于机器高温压制过程中产生的焦煳物质,他们已将此事反映给贝因美浙江的总部,但是至今没有得到相应回复。由于面条尚未拆封,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公司应该“以一赔十”。至于异物到底是什么,该专员表示,由于没有检测,因此无法给出确切解释。   当记者问到面条是否需要高温压制,以及温度达到何种高度时,该专员表示自己并不清楚,需要等待总部的答复。   专家质疑   如果异物是高温烧焦商家不可能拿出来卖   对此,市质检院食品检测中心专家刘祥介绍,一般的挂面、面条是不需要高温压制的,除非某种特殊产品或者需要特殊工艺加工的面条,才可能涉及高温压制。刘祥还表示,即使需要高温压制的食品,也不应该加工到出现焦煳状态为止。因为如果出现焦煳物质,面条本身也会有一种焦煳味,口感不好,从商家的角度来说,是不会销售这样的产品的。   律师说法   消费者要求是合理的有权利保留“追诉权”   消费者刘女士的要求是否合理,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天津市凌宇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子文表示,消费者提出“如果孩子将来出现不良症状,需要保留对商家的追诉权”的要求是合理的。因为目前还不能确定面条中的异物属于什么物质,以及将来是否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因此,首先应该将商品拿到权威部门去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及证明提供给消费者。发现问题时产品尚未开封,检验费用理应由商家承担。如果证明异物对身体有害,将来孩子一旦出现不良症状,证明与该产品有因果关系,那么,消费者可以凭着当时的医院诊断证明以及产品的检验结果,向商家索赔。   至于是否需要将该批次产品召回,孙律师认为,消费者可以将此事反映到国家卫生部,由卫生部处理负责检验,如果达到召回标准,就应该按规定召回,并向公众公布。如果是个案,商家虽不需要向公众道歉,但应该就此事向该消费者道歉。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将建分中心
    2013年6月18日-19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理事会2013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理事长陈啸宏,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副主任、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副理事长刘佩智出席并主持会议。   其中,会议审议了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理事会成员调整事宜,同意增补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和财政部为理事单位,并通过了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推选的新理事代表人选。   同时,本次会议还听取了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分中心建设情况汇报,原则同意设立分中心,并建议在实践中探索完善&ldquo 中心&rdquo 与&ldquo 分中心&rdquo 运行机制。全体与会理事还对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基本建设、能力提升、完善理事会监督决策机制和今后事业发展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建议。   此前在2013年5月29日,《三秦都市报》刊载了一篇题为&ldquo 陕西省将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陕西分中心&rdquo 的文章,其中写道:陕西省将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陕西分中心,确保到2020年,实现城市供水在线监测、建立饮用水卫生安全信息化平台,所有县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 南昌推进国家网土壤风险点监测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奋战在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一线的生态环保人整装待发,拉开了江西省2023年国家网土壤风险点监测工作的序幕。作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第一道关”,土壤采样工作意义重大。为按时、保质完成土壤采样工作,江西省南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提前谋划、精心准备,派出业务骨干奔赴南昌市指定点位进行采样。3月14日,记者跟随监测人员深入一线,探访土壤采样工作的全过程。样品采集必须在点位30米范围内位于进贤县下埠集乡调塘村的采样点,是此次491个土壤环境监测风险点位之一。上午9点,江西省南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人员带上GPS、打印机、布袋、铁锹等采样必备工具从单位出发,驱车84公里,于10点20分到达目的地。沿着村道行走时,采样人员彭勇利用GPS寻找土壤点位的具体位置。“找到了,就在这片水田附近,大家快过来。”徒步20分钟后,一行人终于进入了GPS探测到的采样点范围。随着点位的确定,记录人员张瞳打开了“土壤环境监测网采样管理系统APP”。记者看到这个系统中明确标注了采样任务的编号、目标位置、采样人员、核验人员等信息。张瞳介绍说,只有到达点位半径30米范围内,才能点击“开始采样”按钮,之后再录入点位经纬度、地形地貌等信息。严把采样质量关,确保监测样品的准确性、代表性,对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至关重要。土壤采样看似简单,实则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标准。经过一番观察,采样人员找到符合土壤采样代表性要求的位置后,拿出铁锹等工具去除土壤表层的杂物、植物及根系,并在坑中放入标尺测量深度,按照土壤采样工作操作细则,挖出一个长、宽约20厘米的直角剖面,采集0厘米至20厘米深的表层土壤样品。针对监测指标,采集方式有所不同按要求挖好剖面准备取样时,记者注意到,采样人员放下铁锹,换上小木铲一点点刮掉表面的土壤,为什么要这么做?“铁铲属于金属物,它会影响土壤中金属含量。所以,用铁铲挖好剖面后,需要用木铲刮去表面接触了金属铲的土壤,再用竹片采取样品。”核校人员肖军解释道。这时彭勇拿出牛皮纸将其卷好插入棕色旋盖玻璃瓶,将土壤样品一点点装满,并用锡箔纸包裹瓶身,拧紧瓶盖,防止玻璃口被污染。他告诉记者,土壤中可能存在一些长时间见光容易挥发的污染物,所以要用深色瓶子。据了解,本次江西省国家网土壤监测指标主要是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土壤理化指标,装入棕色玻璃瓶中的土壤样品则是用于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分析,有机物样品在中心点上单独采集,无机物样品采用“五点法”采集。随后,彭勇以采样点为中心,在采样点的东、南、西、北按照20米×20米的范围采集分点样品,再将中心点的土壤与4个分点的土壤混合成2000克样品,装入聚乙烯自封袋中并称重,用于分析土壤理化指标和无机物污染项目。同时,核校人员肖军用手机拍下了采样点位前后照片、采样点东西南北方位等图片上传至系统。如此一来,每一个采样步骤都可通过系统追溯,保证采样的真实性、准确性。“当有机、无机样品贴上采样终端的二维码及样品标签,与第三张样品标签一并装入布袋后,样品采集工作就完成了。”结束第一个点位采样时,已是中午时分,来不及吃午饭,大家拿起铁锹将土坑进行回填,恢复土地原貌,随后投入下一个点位的采样。为土壤环境保护提供准确的技术支持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工作部署,今年江西省共安排491个风险点监测任务,其中南昌有46个一般风险点采样任务。开展国家网土壤风险点监测工作有什么意义?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网络和统计评价处副处长江驰告诉记者,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耕地数量有限,因此土壤环境质量非常重要,一旦遭到污染,不仅会带来食品安全风险,还会影响居民生活健康。早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就启动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并建立了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据介绍,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包括三类点位,分别是基础点、背景点和风险监控点,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工作目标。比如,风险监控点以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为导向,重在风险监控和预警。当样品采集结束后,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核校人员会将有机样品全部带回单位,并按照批次质控要求,交接给省中心分析和质量控制处、南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进行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试;无机和理化性质样品交接给景德镇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进行集中样品制备,再分发到相关实验室,经过分析测试,获得监测数据。“通过农用地土壤‘体检’数据,技术人员能对全省土壤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判,为土壤环境保护提供准确的技术支持,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环境监测质量水平,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守护好我们脚下每一寸土。”江驰表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