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氟双

仪器信息网氟双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氟双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氟双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氟双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氟双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氟双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氟双相关的解决方案。

氟双相关的资讯

  • “吊白块”北京再现 富源、双祥腐竹被检出
    原标题:富源、双祥腐竹被检出“吊白块”   今天上午(2012-12-19),北京市食品办通报了不合格食品名单。其中,富源、双祥两款腐竹被检出含有“吊白块”。目前这些不合格食品已全市下架。   腐竹因口感独特,历来备受中国人的喜爱。然而北京市食品办今天上午通报,在近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北京市工商局在流通领域的食品抽检中发现7个不合格样本,其中富源、双祥两款腐竹,被查出含有不得检出的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另外其二氧化硫含量也超标,这两个品牌均产自河南省内黄县。   记者了解到,“吊白块”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感,而二氧化硫则被用作漂白剂。“吊白块”加热后,会分解出剧毒的致癌物质,比如甲醛,消费者食用后会引起胃痛、呕吐和呼吸困难,并对肝脏、肾脏、中枢神经造成损害,严重的还会导致癌变和畸形病变。   此外,还有老凤沅牌苗豆干、罗汉仙笋、醪糟、泡山椒笋尖等被检出不合格,上述食品已全市下架。   全市下架食品名单   样品名称 商标 标注生产单位名称 不合格项目   罗汉仙笋 林野 新都区龙桥长宁竹海罐头厂 二氧化硫   老凤沅苗豆干 老凤沅 湖南凤沅食品有限公司 菌落总数   腐竹 富源 河南省内黄富源豆制品厂 甲醛次硫酸氢钠、二氧化硫   腐竹 双祥 河南省内黄县 甲醛次硫酸氢钠、   双祥豆制品有限公司 二氧化硫   醪糟 姑姑坊 四川圣杰食品有限公司 甜蜜素、糖精钠   泡山椒笋尖 泰华居 内江市玉竹食品厂 亚硫酸盐   泡豇豆 岁鸿岁 华容奇峰酱菜食品厂 亚硫酸盐   工商提醒:凡已购买上述不合格食品的消费者,可凭购物小票和食品外包装,向销售单位要求退货。
  • 一场科技与“双碳”的双向奔赴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团队频繁往返大连与陕西榆林之间,因为在即将到来的9月,由刘中民团队历时十年科技攻关的50万吨/年煤基乙醇工业装置将正式投料试车。 投料试车成功后,这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煤基乙醇项目,标志着乙醇生产迈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这一项目我们直接从10万吨/年的规模,跨越到50万吨/规模,做这一决定时很多人认为风险很大,但我们有信心、有动力,因为大连化物所科学家们的研究值得充分信任,技术也是企业甚至是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紧迫需要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以下简称延长石油集团)科技部部长王军峰告诉《中国科学报》。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通过顶层设计,发挥多学科建制化优势,启动实施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科学基础、关键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在陕西榆林,来自大连化物所的技术与示范得到了验证。应用:工程转化为国为民 走进榆林市榆神清水工业园区,高塔林立、罐炉硕大、管廊纵横,占地1365亩的50万吨/年煤基乙醇工业装置犹如钢铁巨侠般巍然鹤立。 乙醇是世界上公认的环保清洁燃料,全球66%的乙醇被作为燃料添加至汽油中。曾经,我们希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但却没能实现。 “关键问题在于需求大,而乙醇量根本不够。”刘中民告诉《中国科学报》,过去,乙醇主要生产原料为粮食和糖类作物,“这就会造成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问题,而粮食安全是国家头等大事、不可动摇。” 多年来,煤基乙醇技术这条“赛道”上聚集了全球诸多国家的竞争者,但由于技术难度大、经济性不高,始终处在开发阶段,未能实现工业化。2010年10月,刘中民带领团队开启了煤制乙醇关键技术攻关,把刚回国并入职大连化物所的朱文良拉入队伍作为负责人。 竞争、赛跑,暗潮下激流涌动给团队每个人都带来不小的压力。 朱文良习惯把团队4位成员称为“兄弟”。“说实话,做得很辛苦,最后取得突破确实离不开兄弟们的共同努力。”朱文良告诉《中国科学报》,将近2年时间里,他们没有放过假,即使周末也会到实验室,但始终没有取得突破,他们也曾气馁过。 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和研究,他们最终成功突破核心催化剂活性低、稳定性差等难题,开发出具有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分子筛羰基化催化剂,为煤基乙醇技术的工业化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应用,若用不上,对社会的实际贡献是虚的。”刘中民说。团队来不及庆祝,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业放大研究中。 团队与延长石油集团合作,2013年,完成实验室中试研究;2017年,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全球首套10万吨/年煤基乙醇工业示范项目打通全流程,生产出合格无水乙醇。 回想那6年“风风火火”的日子,刘中民坦承,速度非常快!基于扎实的基础研究和丰富的工业化经验,他们得以说服企业,从实验室中试研究的100克催化剂规模,直接放大到单个反应器装填30吨催化剂的10万吨/年的工业示范装置。而常规的工业化过程中间至少还需要催化剂吨级规模的工业中试。 在刘中民看来,更重要的还在于科研团队、工程和设计团队,以及企业之间多方的协作支持,总结经验、规避风险,才使得大家对50万吨/年乙醇项目成功更有信心。 如今,刘中民“科技为国为民”的梦想正在实现。截至目前,煤基乙醇技术许可合同10项,累计产能达295万吨/年。十四五期间,乙醇技术的许可合同累计产能预计可达400万吨/年,预计产值达250亿元。 此外,刘中民团队另一项应用研究——以煤炭为原料的甲醇制烯烃系列技术已经签订了31套装置的技术实施许可合同,包含出口1套,烯烃产能达2025万吨/年,预计拉动投资超4000亿元。已投产的16套工业装置,烯烃产能超过900万吨/年,新增产值超过900亿元/年。 煤基乙醇和甲醇制烯烃技术,是刘中民基于我国能源现状所开发技术。 “实现碳中和需要低碳化转型,这是相对长期的过程。”刘中民说,当前,我们依然处在化石能源社会,我国“富煤、少气、贫油”的资源禀赋将长期存在,探索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变革性技术是助推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基础:突破难题创新引领 2019年9月13日,中秋,一轮皎洁圆月悬挂天空,将工业园区照的通明。 延长石油集团科技部部长王军峰一直记得这个日子,那是基于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和潘秀莲研究员团队原创性成果“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技术,而建的全球首套煤经合成气制低碳烯烃的千吨级全流程工业试验装置投料试车的关键阶段。 “那天晚上,包老师就吃了个馒头,他和潘老师认真严谨的把控着每个细节,和开车团队一起值守到深夜。”王军峰指着手机上照片拍摄时间告诉记者“1点56分”。 这项“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技术是我国完全自主从原创基础研究突破出发,实现过程放大和工业示范的创新成果。 这是一条历经近10年的研发之路。早在2007年,研究团队就提出了采用双功能耦合催化剂体系,探索合成气直接转化制烯烃的构想。这是一个让人激动万分的科学构想,如果能实现,将对传统的工艺路线是一个颠覆性变革,对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也具有深远意义。 团队充满希望的前行,却充满各种挑战和艰辛。起初,他们从催化剂的基本原理入手,设计了“核壳”催化剂,希望催化活性中心处在催化剂“球体”的中心位置,四周包裹多孔分子筛,让合成气在核层的活性中心上被活化,生成中间体,并在壳层分子筛孔道中产生目标产物。然而,实验结果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一次一次失败,一次一次优化改进,历经了两届博士生都未能产生理想结果。 “明明原理上可行,为什么就行不通呢?”潘秀莲和团队成员反复问自己。他们决定重新上阵,这次他们另辟蹊径,转变实现方式——让金属氧化物活性中心与分子筛分开,让它们各司其职,将控制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两类催化活性中心分开到一定距离,从而形成了一种复合的双功能催化剂体系。 经过反复实验不断优化,预期实现,结果令人振奋!2016年3月4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这一研究成果,并同期刊发了以“令人惊奇的选择性”为题的专家评述文章,专家认为该过程未来在工业上将具有巨大的竞争力。 这项合成气催化转化研究,团队摒弃了延续90多年费托合成路线,开创了一条低耗水、低耗能的煤基合成气转化制烯烃的新途径,将对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十年磨一剑”,这期间,团队除了申报专利,未曾公开发表过一篇相关研究的文章。德国一位专家在得知这一成果后,沮丧地说:“这个点子为什么不是我们先想到的?”包信和回答道:“你们想到的点子已经很多了,也该轮到我们了。” 回想过去,尽管艰辛,但潘秀莲多次提到包信和的一句话:“只要方向对,不怕路途远,只要坚持,再冷的板凳也能给坐热。” 基础研究取得突破后,包信和和潘秀莲领导的基础研究团队和刘中民院士领导的应用研究团队合作,组建技术攻关小组,并与延长石油集团合作,迅速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应用开发。合成气制烯烃千吨级工业试验装置建设时,包信和提出了“科教报国、创新引领、产研融合、高端发展”16字,并高高悬挂于装置上,这是团队的坚定信念和真实写照。 科研团队进一步对催化剂各项指标和性能持续不断进行优化,同时工艺设计和工程开发团队对工艺流程和分离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全力推进工程化转化和工业示范,力争早日实现技术产业化。”潘秀莲说。示范:科技“双碳”双向奔赴 无论是工程转化还是基础研究,中科院几代科技工作者聚焦“双碳”战略需求,“数十年如一日”深耕“双碳”领域,接续前行、赓续奋斗,站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工程建设难点的第一线。 “碳中和目标提出之后,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它们之中甚至有些事矛盾的,我们必须要顶层设计,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找到未来合理的双碳发展路径,这是当务之急。”在刘中民看来,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只需要发展单项技术,更需要各能源分系统耦合互补,各自发挥所长、规避短板,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联动。 2018年,中科院批准依托大连化物所组织实施“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专项提出了以化石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清洁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低碳化多能战略融合为三条主线的多能融合互补的清洁能源发展策略,以期实现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的融合发展,构建多能融合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推进能源革命。 为更快更好验证技术方案和示范,2019年12月9日,陕西省政府和中科院共创“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并在榆林建设了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积极支持中科院“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榆林有中国‘科威特’之称,甚至比它更有优势,这是因为这里汇集了煤、气、油、盐,以及风光电水等多种资源,是多能融合和集中示范的最佳之地。”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任晓光告诉《中国科学报》,榆林有产业转型需求、有发展动力,我们与榆林一拍即合。 在榆林示范区,中科院将负责能源产业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陕西省及榆林市将整合财政资金、能源资源和产业基金,加大投入力度,双方共同打造大型多能融合集成示范基地,以期形成集前沿技术开发、人才集聚培育、科技创新服务、优势产业资本等于一体的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国家能源体系先行先试。 未来,不只是在陕西榆林,中科院在“行动计划”整体布局下,发挥全院“一盘棋”,统筹资源和优势力量,以解决关键核心科技问题为抓手,促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积极支撑中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50万吨/年煤基乙醇工业装置(图/王晓亮)
  • 具有负泊松比与负膨胀系数的新型双负超材料
    负泊松比材料在受到压缩载荷时横向收缩,负热膨胀系数材料在受热时发生收缩现象。而负泊松比和负热膨胀系数相结合的新型超材料为材料的特殊需求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性。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介绍了一种具有负泊松比与负热膨胀系数的双负超材料(Extreme Mechanics Letters, 2019)。这种新型超材料基于传统的星型内凹结构。为了提高该结构的负泊松比,研究者分别在结构和排列方式上进行了创新。这种结构和排列上的创新使得超材料在受到外界力/位移载荷时呈现出内凹变形机制,从而表现出负泊松比。图1(a), (b)新构型超材料的结构以及(c), (d)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为了得到负热膨胀系数,在一个结构中引入了两种热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图1a)。蓝色的杆的热膨胀系数较小,而红色的杆热膨胀系数较大。研究者用大量的数值模拟对新构型超材料的负热膨胀系数进行了验证。在加热时红色的杆因为需要伸长的更多而使得垂直方向蓝色的杆发生弯曲,从而减小了整个结构所占有的空间,表现出负的热膨胀系数(图2)。图2新构型超材料受热变形图。为了验证该超材料的负泊松比行为,研究者们采用摩方P130 打印机对材料进行了制备。并用试验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负泊松比行为进行了验证,两者吻合的较好。由于材料打印的尺寸在微米级别,这也为材料在声学、光学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图3新构型超材料电镜观测图以及受力变形图。该研究工作发表于Extreme Mechanics Letters,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陆洋老师为通讯作者。摩方nanoArch® P130打印的轻质高强结构材料,最小杆径8 μm。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持续助力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在超材料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其自主研发的nanoArch® P130 3D打印机精度高达2微米。除上述研究工作中的超材料应用外,另一重要的应用是轻质高强力学超材料,具有超轻质量和超高强度。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得益于其中的微晶格结构,如上图所示,这些微晶格结构非常复杂,使用传统的二维制造技术无法加工制作,而摩方的微尺度3D打印技术则可以快速高效加工出这种复杂三维微结构,且具有极高的打印分辨率(图中微点阵结构,最小杆径8 μm)。BMF nanoArch® P130打印系统
  • 在“双碳时代”共赴一场“绿色变革”
    “双碳”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秀洲光伏新能源产业优势和科研平台优势,统筹推进绿色低碳和光伏技术创新?在昨天举行的“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秀洲子活动“智碳未来”产才赋能高峰论坛现场,来自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南科大嘉兴研究院、未来食品研究院、中科环境科技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一起,围绕“智碳未来”主题,展开头脑风暴,共赴一场“绿色变革”。  “绿色能源如同新鲜血液注入,推动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绿色变革’。”在浙大嘉兴研究院副院长董宏看来,绿色能源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是秀洲区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共同打造的科创平台,主要聚焦光伏创新技术、先进能源、智慧能源、智能光电、数字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科研。  正是因为看好“双碳”背景下的绿色能源发展前景,浙大嘉兴研究院联手国网浙江省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和浙江英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智慧综合能源系统联合研发中心。  “中心的建立,对于浙大嘉兴研究院以及秀洲光伏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利用浙大的学科资源,围绕秀洲的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把技术储备、人才储备等优势结合起来,以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董宏说。  “双碳”是压力,也是机遇。嘉兴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就抢抓机遇,与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签订了智慧运维配套检测仪器和软件开发项目。  “多年来,我们与浙大嘉兴研究院开展深入合作,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新嘉爱斯副总经理吴斌表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光伏将逐渐成为能源转型的主力军之一,未来市场潜力巨大。此次签约的院企合作项目,将借助浙大嘉兴研究院的研发能力,通过高端技术帮助企业进行项目实施,降低企业碳排放,让分布式光伏发电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计算人工智能的数字化赋能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将会呈现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等特征。”国网浙江省综合能源服务公司总经理祝郦伟表示,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光伏能源逐渐成为能源转型中的主角,而绿色低碳和高效节能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  着眼于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作为国家首批获评“国家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的机构,国网浙江省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将以此次三方共建的智慧综合能源系统联合研发中心为契机,致力于研发多能互补、低碳综合能源系统集成技术,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加强行业间的互动交流,加快能源转型发展,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 海南马良师傅 双11维修特惠来袭
    双11马上就要来了,在等待双11那天到来的你是不是觉得等待很漫长?不妨给您的实验室仪器来一次彻底大清洗!这里整合了双11期间海南马良师傅所有的保养、维修特惠活动,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时间:2016年11月10日至12日 特别说明: 1、11月11日确认维修单的客户可享受维修费用半价; 2、11月10日、11日、12日活动期间报修的客户可享受免费检测一次。 3、在活动期间,在我公司维修PCR仪、真空泵、生物安全柜等的客户可享受免费维保一次,其中真空泵维保包含加泵油。 4、即日起,凡是在我公司确认维修的客户可获得小礼物一份,赠完为止。 该优惠解释权归海南马良师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 中欧协副会长代军杨:“双碳”带来中欧合作新机
    近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专题推介会暨中欧协会春季交流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议期间,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以下简称中欧协)副会长代军杨在接受 《中国科学报》等媒体专访时表示,在“双碳”目标之下,中国与欧洲的技术交流、经济合作将越来越密切。2023年是中国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代军杨表示,近年来中欧协不断挖掘中国和欧洲各国企业之间的合作潜力,帮助他们开拓市场、引进资金、产品、技术和人才,并推动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构筑起中欧企业之间直接交流和合作的桥梁,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全面发展引路搭桥。他特别谈到,在中国提出“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中国与欧盟未来有望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欧盟宣布2035年全面“禁燃”议案通过之后,这让中欧相关各方均看到了更多的机会。“随着欧盟2035年禁售燃油汽车议案的通过,将更利好国内自主品牌。”代军杨判断,未来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形成持续的强增长态势。他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产业链条长、技术链条广、服务链条丰富的综合性业态,中欧在该领域深化交流合作将对世界影响深远。据介绍,2023 服贸会设有环境服务专题展,专题展将以“双碳赋能焕发创新动力”为主题,设置低碳能源、气候与碳经济、碳中和与绿色技术、循环经济、低碳科技出行等展区,集中展示全球“碳达峰、碳中和”全产业链与多功能服务的代表性业态技术与服务,为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本次会议,共有近400名来自境外国家和地区政府机构、驻华大使馆、商务部直属机构等参会,已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将参加2023年服贸会。
  • 争创“双一流”:高校“抢人”背后的作茧自缚
    一所大学,只顾门面和指标,只能是地基浅浅。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单靠指标、计划,挖不来真正的大师。  为争创“双一流”,不少高校不惜血本到处“挖”人,只认钱不认情的流动让许多高校头疼。12月5日,教育部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与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教育厅领导和来自75所部属高校的分管校长参加研讨。部分高校呼吁,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规范人才的无序流动。  “对于我来说,特别害怕听到某某某又被评上了长江学者、某某又被评上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这类消息。因为他们一旦有了什么头衔,就会被人盯上,不少学校开出的优惠条件就来了,年薪100万元+1套房子+2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有的甚至更高。”这位校长的吐槽极具代表性,可是往往他们的极力挽留在不断增高的价码前轻如鸿毛。  校长们的苦恼这些年一直没有间断。最早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孔雀东南飞,中西部高校的有实力教师被吸引到东部发达地区。此后,这种流动一直存在,东部发达地区高校院所借助自己的地理、经济及其他优势,不断挖人。一些原本整体实力雄厚的高校,被抢得伤筋动骨。历史悠久、学术声名显赫的兰州大学,甚至出现过某一学科人才断档的局面。群英荟萃的兰州大学被网友评为“最委屈大学”,人才流失是重要原因。  被掠夺的高校当然奋起自我保护,比如签订合约、要求经济补偿,甚至拒不放人、不给办理人事调动等等,但这些在抢人高校给出的科研经费、安家费、一线城市住房户口、子女入学等条件面前成不了障碍,教授“裸奔”出走不是个别现象,接收学校通常采取的做法是:可以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户口、不要调动手续。  对于这种无序、恶性流动,教育部2013年年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禁止“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户口、不要流动手续”或另建人事档案的违规做法招揽和引进全职人才,“聘期内主动提出离职或有其他违约行为的,当事人应承担相应责任”。  可以说,这是对处于劣势地位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必要、合理保护。  但是,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启动,这类问题再次突出。推动力不仅在高校,也在地方政府,很多省市列出了重点扶持一批高校争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名单,配套大量扶持资金,高校为了确保能当“一流”,到处“挖”人。  与之相伴的是各种“人才计划”。各省市大都以当地名山大川命名,气势如虹,比如“黄河学者”“泰山学者”“黄山学者”̷̷许多高校还相应地有自己的人才计划。  有多少计划里的“人才”,成为各个高校对外形象的金字招牌,也是各种排名、对比的硬杠杠,甚至有地方政府给高校下指标一年要引进几个。当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一举成名之后,学校马上推荐其为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并进行了公示,可惜,评选结果刚刚出来,他榜上无名。由此可见高校对这些“计划”的孜孜以求。这些各类人才计划的背后是大笔的经费拨款、高度的经费集中,而过于集中势必会产生新的浪费。  今年11月在太原举行的中国计算机大会上,特意举行了一场名为“‘双一流’能否推动我国计算机学科进入世界前列”的论坛。嘉宾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过分强调这些标签和“帽子”,会在两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具有这些头衔的学者应该说是出类拔萃,但也不能说1分之差就是差生,没当成“一流”就不是人才。过分强调头衔,会打击一部分人的科研热情。另一方面,过度强调各类奖项和“计划”,会使有潜力的年轻学者投入过多精力时间去参评,而忘了追求科学和学术真理的初心,这样会使学术界、个体浮躁、短视,不愿投身长期的、有深远影响的科学研究。在学术界,伤仲永的例子不是个别。  清华大学一位教授认为,一流的学科,必须要包含一流的研究方向、一流的学术大师,除此之外,还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与国外的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相比,中国高校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本科生教育方面,我们则落后得更多,而这恰恰是当前在“双一流”建设中不受重视的。  一座城市,如果只重光鲜的地面建筑,而不顾基础设施建设,当大雨来临,势必会遭受灾害。同理,一所大学,只顾门面和指标,只能是地基浅浅。清华大学首任校长梅贻琦曾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单靠指标、计划,挖不来真正的大师。  不过,当一所高校的校长在因人才无序拼抢而头痛叫苦的时候,也应该想一想,自己的高校是不是也曾热衷于引进人才,是不是也将各类“计划”的人数、获奖者放在学校网站的首页?
  • “双碳”目标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了中国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和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双碳”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形成了“双碳”工作管长远、管根本的顶层设计。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双碳”工作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我国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抓手。通过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重新认识减排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以下六个方面中,“双碳”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变革。  第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其底色必然是绿色。一方面,绿色低碳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合,在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诸多细分领域,我国已经建立起后发优势,其在经济中的比重必然进一步扩大,成为支持中国打造低碳经济的主战场。另一方面,减排降碳的约束性目标,必然要求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持续开展深度变革,在巩固去产能成果的同时,实现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此外,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进程中,要将碳排放控制作为强制标准纳入转移企业引进标准之中,促进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在实现空间重组的同时,稳步降低碳排放。  第二,加速能源低碳转型。“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禀赋的基本国情,必须先立后破,持续推进能源革命。一方面,要稳步减少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在煤炭生产洗选、燃煤发电、工业用煤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积极开展新技术应用,推动煤炭全产业链清洁高效利用。另一方面,要多措并举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针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不同新能源的特征,根据不同地区的新能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要促进存储消纳,提升可再生能源存储能力,促进就近消纳和外送消纳,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此外,要积极探索“风光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路径,逐步形成多能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低碳绿色的能源利用体系。  第三,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正成为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新兴领域。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力,推进“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关键领域的“卡脖子”环节实现自主绿色技术创新突破。要建立健全绿色技术转移转化市场交易体系、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不断释放绿色技术创新支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效能。  第四,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要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把“双碳”目标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之中,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红线,强化耕地保护与利用,提升耕地生态功能;优化生态空间格局,保障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水平;倡导集约紧凑的城镇用地空间布局,强化建设用地总量管控,用好存量建设用地,探索低碳的街区形态和建筑形态,促进国土空间利用向绿色低碳转型。  第五,重塑人民生活方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要通过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引导民众形成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第六,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中国通过开展“双碳”工作,跳出传统工业文明视角,从生态文明视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减排和发展就可以做到相互促进,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低碳起飞的可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解决之道。中国将秉持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致力于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持续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 濮阳:屋顶光伏搭建“双碳”新赛道
    在我省,把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屋顶光伏电站正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7月19日,在濮阳市台前县后赵村,随着国网濮阳供电公司架设的一条10千伏架空线路和400千伏安配变的投运,该村电网升级改造完成,彻底解除了后赵村屋顶光伏用户低压并网的后顾之忧。该村98户居民屋顶光伏并网发电,开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用电新生活,预计将会为居民带来120万元总收入。  目前,在濮阳供电公司的帮助下,像后赵村这样的屋顶光伏项目已遍布全市所有乡镇。一片片蓝色的光伏发电面板,不仅为农村提供了绿色电能,提升了农村生产、生活各领域的电气化水平,也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在国家大力推行“双碳”战略、降耗减排、扶持绿色新能源等方针政策背景下,近年来濮阳供电公司带头在前、努力在前、服务在前,积极鼓励企业、居民合理利用厂房、房屋屋顶闲置区域推进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坚持建立健全新能源消纳保障机制,帮助企业、居民实现电网内清洁能源全额消纳,助力当地绿色生态发展,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贴心的服务,实现居民、企业、电网“多赢”新态势。  2021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全国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名单,濮阳市华龙区、濮阳县、台前县被确定为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为加快光伏项目建设,推动光伏产业布局,濮阳供电公司借助“网上电网”系统,积极开展电网承载和消纳能力分析评估,科学引导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落地。通过应用“网上电网”系统卫星地图定位、无人机遥测、现场摸排等方式,对试点县区的党政机关建筑、公共建筑、工商业厂房、居民屋顶4类建筑物屋顶资源进行测算统计,算出濮阳可利用屋顶总面积54.2万平方米,可开发屋顶光伏规模610兆瓦,为政府部门实施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屋顶光伏项目同样受到企业的青睐。7月15日,在清丰慷达食品公司屋顶光伏项目现场,濮阳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对光伏板进行清洗。去年10月,该光伏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1048千瓦,采取就地发电就地消纳、余量上网模式。慷达食品公司年消纳用电量为300万千瓦时,用电量大,峰值电费高。光伏电站年发电量11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500吨。供电公司光伏电价按照85折优惠与慷达食品公司合作,可以为该企业每年节约电费约17.2万元,解决企业自身用电问题的同时创造新的经济利益,有效降低了企业用能成本。  据了解,目前濮阳市屋顶光伏使用户数已达9402户,实现了所有乡镇全覆盖,其中企业用户屋顶光伏547家,合计并网容量123.4兆瓦;居民屋顶光伏8855家,合计并网容量165.9兆瓦。今年1至6月,累计发电量已达18673万千瓦时,有效减排二氧化碳9.2万吨,相当于减少3.7万吨标准煤消耗。2022年,该市全年累计光伏上网电量预计同比增长约15%。  下一步,濮阳供电公司将持续开展35千伏及以下线路开放容量分析研究,制定线路升级方案,有序实施线路升级配套工程建设,做好光伏并网服务强化电源并网受理、电网接入、调度运行等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为光伏发电客户进行技术咨询、业务受理、并网发电“一条龙服务”,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 新能源经济风起,光伏行业的双碳升级
    节能减排,环保生活近年来,“双碳”成为经济发展关键词,可持续能源如有机光伏因能耗更低,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光伏设备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如长时间的阳光、高湿度和设备本身产生的热量等因素,封装系统的阻隔性能、基板和边缘密封的质量和稳定性非常容易被破坏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如何开发出更高效、更持久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光伏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的一大挑战。封装和材料完整性是生产优质太阳能电池板的关键随着对可持续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制造商们面临的挑战是提供高质量的封装材料,以确保为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密封保护,使其免受腐蚀和氧化。为了实现这种保护,粘合剂必须能够在极端温度波动和天气条件下保持高阻隔质量。氧和水是最影响材料阻隔性能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太阳能电池可以被水和氧降解)。在光伏产品开发过程中,准确评估水蒸气和氧气透过阻隔层的传输速率(WVTR/OTR),对提高光伏设备的寿命至关重要水蒸气渗透测试MOCON在光伏行业中的应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的横截面分为五层:光伏玻璃、EVA、太阳能电池、EVA和背板。水汽进入太阳能电池途径通常有以下几种:• 水汽由高分子背材通过渗透进入封装体系• 水汽从接缝处进入封装体系• 水汽会削弱界面间的粘接力从而使多层结构背材产生层间剥离现象位于太阳能电池板背面的背板一般有三层结构(PVDF/PET/PVDF),起到保护和支撑系统电池的作用,具有安全可靠的绝缘性、阻水性和耐老化性。外保护层PVDF具有良好的抗环境性,中间PET聚酯薄膜具有良好的保温和绝缘性能,内层的PVDF和EVA则具有良好的粘合性能。目前国内太阳能电池背板的材料主要有:TPT(Tedlar/PET/Tedlar)、TPE(热塑性弹性体)、BBF(EVA/PET/THV)、APE(PA/改性PO/PE)和EVA太阳能背板等。水蒸气渗透(WVTR)测试可衡量背板材料或粘接剂对产品提供多大的保护作用。膜康(MOCON)的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AQUATRAN 3/38 H采用红外传感器法原理符合ASTMF 1249,自动精确测试背板材料的阻水性能,是背板材料研发和品控的得力助手。我们与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合作,改进他们的封装设计,并最终延长他们太阳能产品的预期寿命。超过10年的准确预测MOCON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理想之选通过测量太阳能电池板的气体渗透性准确定位找出包装的薄弱环节,凭借用于水蒸气透过率(WVTR)和氧气透过率(OTR)测量的最低检出限,膜康(MOCON)准确预测太阳能产品在安装几十年后的水蒸气和氧气渗透率,更快的测量结果和更高的产量使光伏制造商能够比他们的竞争对手更快地开发和推出更完善的产品。AMETEK MOCON近60年来一直致力提供气体渗透分析解决方案和测试服务。减少用户的研发周期并提高产量和设备的使用寿命,是帮助光伏制造商长久的实现“低碳”或“零碳”目标的理想之选。
  • 恒奥科技赴广州参加双会,展望前处理设备新态势
    2020年7月29日,“2020年广东省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大会”与“广州国际分析测试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于广州保利世贸展览馆同期召开,恒奥科技赴广州参与双会。两场会议邀请了诸多全国样品前处理领域研究专家,以及前处理分析测试工作者和相关人员,与会人员总计5000人次以上。广东省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大会系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主办,旨在推动样品前处理等各方面的创新。大会以“样品前处理创新理念”为主题,对实验室前处理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最前沿的前处理创新手段、实验人力成本的控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上,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的窦文渊老师对环境土壤样品的前处理技术作出报告。其中特别指出,平行真空蒸发仪在土壤样品有机项目前处理的样品浓缩步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减少了实验的浓缩时间,效果显著。广州国际分析测试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又名“CHINA LAB”,历经了三十多年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实验室技术及设备展会,成为新产品、新技术的展示平台,每届展会都吸引全国超过2200家试剂/仪器商业买家和1500余家终端买家到场参观采购,观众涵盖高校科研、医药研发、检验检疫、石油化工、食品安全等多个应用领域。恒奥科技本次携水浴多工位磁力搅拌器、平行真空蒸发系统、平行氮吹浓缩仪、细菌多点接种仪4种主打设备参与双会,吸引了众多参会观众及嘉宾的驻足关注,交流了未来前处理设备的创新的思路和技术发展趋势。
  • 仿生章鱼光磁双刺激响应黏附垫,用于精细电子器件的远程运输
    仿生章鱼吸附在操作精细物体等方面有巨大应用潜力。目前仿生章鱼吸附基于外力、电或热传导等刺激方式调节吸盘内部压强,从而赋予了其黏附性能。然而,目前常见的刺激策略中,粘附垫的强弱黏附能力转换需要以接触方式触发、且大部分存在响应时间长的问题,因此,这些粘附垫难以快速执行在密闭空间内对物体的操作任务。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张立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光磁双刺激响应黏附垫的设计思路。该黏附垫可以通过远程光控方式快速调节黏附强度以拾放物体,并在外部磁场控制下实现运动与递送功能。该成果以“A mobile magnetic pad with fast light-switchable adhesion capabilities” 为题发表于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期刊。该文在意大利比萨圣安娜高等技术研究大学(Scuola Superiore Sant’Anna)Veronica Iacovacci博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徐天添研究员和杜学敏研究员的共同合作下完成。图1 光磁双刺激-响应黏附垫的设计与机理(a)章鱼吸盘的结构图(b-c)黏附垫的设计及工作机理描述 光磁双刺激-响应黏附垫是由具有微孔阵列的磁性弹性体基底和孔内温敏水凝胶沉积层组成。通过在弹性体基底内掺杂四氧化三铁与钕铁硼颗粒,赋予其光热效应与磁响应性能。孔内压强的变化可由光热效应引发的温敏水凝胶沉积层收缩与膨胀进行调节。研究团队采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30,摩方精密)高效、精准地实现了上述微孔阵列模具的制备(微孔直径400μm,高400μm),并通过翻模技术制备了微孔阵列磁性弹性体基底。该黏附垫具有以下优点:快速响应的黏附开关特性图3 黏附性能表征:(a)黏附垫的黏附力测试,(b)图案化弹性体基底黏附力测试,(c)黏附垫与图案化弹性体基底的黏附强度对比,(d)黏附垫重复性测试 快速响应的黏附开关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黏附垫的黏附强度可以通过远程红外激光按需调控,黏附强度最高可达12.2 kPa,并且强弱黏附的转换在30秒内即可完成。精细物体的远程递送图4 黏附垫运输电子芯片通过曲折狭缝到达目的地 精细物体的远程递送。通过外加磁场,该光磁双刺激响应的黏附垫可在狭隘空间内对脆弱的电子芯片进行安全可靠地定向运输,在电子器件装配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综上所述,该光磁双刺激响应黏附垫表现出快速响应的黏附开关特性、显著的黏附性能及对精细物体的远程递送能力。这种新型黏附垫有望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装配等领域。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思考
    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20年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对中国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政府采购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方式,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世界各国为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所采取的通常做法。  一是,政府绿色采购弥补了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的正外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政府绿色采购是对具有绿色低碳技术企业的财政支持,政府绿色采购提升了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的意愿,弥补了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的正外部性。  二是,政府绿色采购能够让被采购企业易于融资。一般高风险企业难以获得金融行业的融资,任何高新技术创新都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的特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同样有上述特点,企业进行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时难以获得融资。政府绿色采购是对被采购企业技术上的认可,同时获得了政府财政上的支持。绿色采购相当于政府对被采购企业的隐形担保,能够让被采购企业易于融资。  三是,政府绿色采购对低碳绿色产品的消费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通过绿色采购,政府分担了消费者对低碳绿色产品的研发成本,降低了产品的价格,增加了消费者对低碳绿色产品的需求,让需求高级化。政府绿色采购也提升了企业低碳创新能力,让技术高级化。需求高级化和技术高级化,自然会形成产品高级化,当高端产品占据市场最终会带动产业高级化。从市场的角度看,产业结构优化是低端产品被高端产品替代,低端产业被高端产业淘汰的结果。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需求状况是一个产业取得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来说,政府绿色采购创造的需求为绿色产业获得优势地位提供了一个驱动因素。  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与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为促进政府绿色采购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同时,各地方政府,例如,辽宁、山东、福建等,也纷纷制定了相关的地方性规章,在中央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绿色采购范围、采购方式等做了调整。虽然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可以为政府绿色采购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性的框架,但与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政府绿色采购相关的法律体系并不十分完善。首先,我国目前没有一部完整的政府绿色采购法,与政府绿色采购相关的规定仅仅出现在政府采购法和与节能环保相关的法律中。其次,上述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内容尚不完善,对绿色采购范围的规定较为模糊,绿色产品清单各个省份之间并不一致,同时,并未具体规定绿色采购清单的更新方式。最后,目前,在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各条款原则性和引导性较强,多数规定更多的是让政府引导社会进行绿色消费,而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  第二,政府绿色采购效率有待提高。当前,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地方政府在绿色采购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绿色采购信息透明度不高以及缺乏科学的绿色采购绩效评价体系等主要问题。  政府绿色采购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会导致政府绿色采购效率降低,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从全国范围来看,地方保护主义还会抑制“双碳”目标的实现。  根据《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我国的财政信息公开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关于政府绿色采购信息并没有过多披露,地方政府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以及财政统计年鉴中均未列出政府绿色采购的规模、绿色产品的价格、绿色产品种类等采购信息。  所谓政府绿色采购绩效评价是指,对政府实施绿色采购的全过程的整体评价,包括绿色产品质量、绿色采购效率、对经济和包括碳排放情况在内的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各方面的评价。但我国当前缺乏科学全面的政府绿色采购绩效评价体系。一般的政府采购绩效评价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评价经济效益;二是评价工作效率。对于一般的政府采购项目来说,仅考虑采购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即可,对于政府绿色采购项目而言,还需要考虑采购后对碳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等方面的影响。目前,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绩效评价体系中缺少对碳排放情况、绿色低碳生活、绿色低碳技术、产业结构绿色化等方面的评价。  第三,政府绿色采购力度不足。由于政府绿色采购时的财政预算约束较大,使得政府绿色采购的力度不足,因而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也会“捉襟见肘”。绿色政府采购时的财政预算约束越来越大的原因在于近几年中国财政收入与财政刚性支出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有下降趋势;另一方面,我国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的加剧使得政府绿色采购时的财政预算约束较大,政府绿色采购的力度不足,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就会有所顾虑。  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政策建议  第一,完善与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议尽快出台政府绿色采购法,为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法律依据。具体来说,政府绿色采购法应该规定以下内容:政府绿色采购的基本原则;绿色采购模式;绿色采购的范围和限额,包括绿色采购清单的制定方式和调整方式、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方式等;绿色采购的组织体系,包括主管部门、绿色产品标准的评定部门、绿色采购机构、招标代理机构、绿色产品供应商等,另外还应规定各组织结构的职能、权限以及任职资格;绿色采购的监督方式,包括外部监督方式和内部监督方式,外部监督指的是整个绿色采购过程都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内部监督指的是所有采购环节和采购部门之间的制衡。  第二,提升政府绿色采购效率。提升政府绿色采购效率可以从政府绿色采购招标、绿色采购信息监管、绿色采购绩效评价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健全绿色采购的招标方式,避免政府绿色采购出现地方保护主义。首先,禁止地方政府出台优先采购当地产品的政策性文件。其次,建立公开、公平的招标机制。比如,招标信息中应当公开对绿色产品的要求、采购时间等。政府绿色采购信息应当在指定媒体的指定专栏进行公开。政府绿色采购信息公布时间与采购活动开始时间的间隔应当充分,使供应商有充足的时间获得信息并进行准备。  二是提高政府绿色采购信息透明度,强化绿色采购监管。建议政府在进行绿色采购后制定政府绿色采购信息报告,披露绿色采购的规模、绿色采购占总采购规模的比重以及所采购绿色产品的种类、价格、供应商等信息。此外,还应当加强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监管,将政府绿色采购信息报告在指定媒体上进行公布,从而易于公众监督。另外,建议建立科学的绿色采购绩效评价体系,让政府绿色采购资金发挥更大效益。绩效评价体系不仅要考虑到政府绿色采购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双碳”目标实现等生态效益,评价体系中要有碳排放情况、绿色低碳生活、绿色低碳技术、产业结构绿色化等评价指标。  第三,深化政府绿色采购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认识。政府绿色采购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政府采购方式促进既定战略目标的实现。以欧盟为例,其成员国每年政府采购金额占GDP的14%左右。政府采购绿色产品的标准、数量,以及政府进行绿色采购时选定产品供应商的标准会影响公众的绿色低碳消费观念、绿色低碳产品的品牌形象、低碳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状态、低碳绿色产品的价格、低碳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等。因此,在政府采购预算中应该适当加大政府绿色采购的比重。
  • 教育部独家回复:“双一流”高校被分为五档?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关于“双一流”,又有了新动静。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日,一篇题为《教育部批复42所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按实现目标分为这5档》的文章流传开来,多家网站和自媒体竞相转发。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文章称,根据教育部批复的各大高校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时间,可以明显看出高校当前实力的差距和高校地位。按照各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时间,可以将它们分为五档。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第一档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5所,第五档高校则有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2所。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似乎这是一份官方盖戳的“分级指南”。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3日,教育部研究生司独家回复科技日报,指出根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各校建设方案经高校报所属省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报教育部等三部委,由高校自行择时公布,无需教育部批复。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截至目前,绝大部分建设高校均已公布“双一流”建设方案。至于分五档之说,是“文章作者根据各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时间分的档次”。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双一流”建设高校确实有分类,但并不是分成了“五档”。根据《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高校按照“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两类布局。为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在具体遴选中又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区分为A、B两类,以督促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在2017年9月公布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42所,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36所高校为A类,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这6所高校为B类。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95所高校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特别强调,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至于各个高校要如何建设,就要从他们的建设方案中一窥端倪。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通盘考虑学校整体目标和建设学科目标,统筹安排部署;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则把建设学科摆在建设方案的中心位置,同时也对学校学科整体建设作出长期规划安排。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都在建设方案中提出了自己的“小目标”。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提出要在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要在2050年建成卓越的世界一流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则要在本世纪中叶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世界顶尖大学……这些表述,也成为上述网文划分高校档次的依据。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教育部研究生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双一流”建设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建设,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引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将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着力构建协同推进机制,研究制定动态监测和绩效评价办法,推动“双一流”建设健康发展。 /p
  • 计量赋能“双碳”——浙江省计量院全力支撑“双碳”战略发展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部署,完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监测体系,加强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健全碳计量标准装置,为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省计量院强化履职保障发挥技术专长,在双碳领域积极建立健全相关计量能力,着力发展相关计量科学技术。   深刻领会加快双碳计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计量作为国家主权的象征,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始终是计量工作的使命所依、责任所在。在双碳领域,计量是碳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技术保障,是推动能源资源节约、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标尺”,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的研发和精准计量器具的使用,影响着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有效监管。   强化履职保障,落实“双碳”监管   浙江省计量院全力开展双碳领域量值溯源活动,针对固定污染源排放开展检定校准工作,包括烟气分析仪、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烟尘采样器、检定校准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环境空气采样器、气相色谱分析仪、气体红外光谱分析仪、长光程吸收光谱分析仪;针对大气环境温室气体监测开展检定校准工作,包括二氧化碳测量仪、臭氧监测仪、氮氧化物监测仪;针对油品测试设备开展计量校准工作,包括运动粘度测定仪、油品水溶性酸测定仪的检定校准工作。   浙江省计量院依据计量需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双碳相关计量能力。积极筹建硬质金属容器校准装置、六氟化硫检测仪校准装置等计量标准,预期在2023年获得计量标准资质。为煤炭、油品、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生产、储存、运输、加工和使用涉及的容量仪器、碳排放监测仪器提供全面可靠的量值传递溯源链。   强化标准引领,护航“双碳”工作   浙江省计量院制修订计量技术规范,建立健全“碳计量”溯源体系,推进双碳标准体系建设,护航双碳工作。制定硬质金属容器地方计量校准规范,在编水溶性酸测定仪校准规范,积极参与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连续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连续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的方法测试工作。申请制定环境空气温室气体监测仪地方计量校准规范,开展固定污染源氨逃逸连续监测系统校准方法的研究和测试。   强化技术创新,助力“双碳”进程   浙江省计量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支撑,聚焦前沿创新着力攻坚关键共性测量难题。开展温室气体计量技术研究,拟通过对本底大气温室气体高精度计量技术和排放源温室气体计量技术研究,支撑碳含量在线监测和碳排放精准计量。研究光腔衰荡、腔增强激光光谱技术,以期实现气体测量核心仪器国产化,实现对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等主要温室气体的计量监测。
  • 物理所等澄清双色场太赫兹辐射方案推广及物理机制
    p   太赫兹波通常指频率处于0.1THz到10THz的电磁波。由于波段独特,太赫兹波在多各领域具有应用潜力,但如何产生可调谐的强太赫兹辐射源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近三十年的研究表明,等离子体可以把强激光转化成强太赫兹辐射源。其中,2000年提出的“双色场方案”,由于转换效率高和技术简单等优点,得到最为广泛的关注。在双色场方案中,一束常规的800nm激光穿过一块倍频晶体产生的400nm激光,后者与剩余的800nm激光混合,在大气中就能产生MV/cm的强太赫兹波。该方案自提出以来,其物理机制一直存在着争议,存在等离子体电流模型和非线性光学的多波混频两种不同的理论模型。同时,在所有的实验中,两束模型的激光波长比始终固定在2:1,是否能够将其推广至其它波长比尚不清晰。 /p p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光物理重点实验室L05组王伟民、李玉同和上海交通大学盛政明等人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2013年,他们首次从理论上预测了双色场方案可以推广到4:1、6:1等波长比。2017年,他们后续的理论工作进一步预测双色场方案可以推广到波长比为2n:1、(n+0.5):1系列(n为正整数)。基于上述理论工作,王伟民与首都师范大学张亮亮、张岩实验团队合作,首次在实验上证实了理论预测,演示了双色场方案在波长比为4:1和3:2时,也能够有效地产生太赫兹波。实验上还观察到,太赫兹波的偏振可以通过旋转较长波长激光的偏振进行调节,但是旋转较短波长激光的偏振时,该偏振调节方法失效 取不同的激光波长比时,太赫兹波能量满足相似的定标率。这些现象与多波混频理论模型给出的关于介电张量对称性、不同波长比条件下太赫兹波能量具有不同的定标率等预测相矛盾。相反地,以上两个实验结果与王伟民等人的等离子体电流模型结果一致:太赫兹波椭圆偏振率正比于(λ长/λ短)4 在不同波长比条件下,太赫兹波能量满足相似的定标率,并在激光强度比较低的情况下满足线性定标率。该系列工作进一步证实了其物理机制应主要归结为等离子体电流模型,对基于“双色场方案”的太赫兹辐射产生和调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p p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 Rev. Lett.和Phys. Rev. A/E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教育部激光聚变科学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等的资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769c27db-eb3a-41e2-974f-bd8aa56c267c.jpg" / /p p   图1.左图中第一束激光波长为800nm,第二束激光波长在1200nm到1600nm间变化,发现太赫兹波能量峰值出现在1200nm和1600nm附近(波长比为3:2和2:1) 右图中第一束激光波长为400nm,当第二束激光波长为1600nm时,出现太赫兹波能量峰值,对应的波长比为4:1。在两幅图中“x”点为实验结果,实线为KLAPS粒子模拟(PIC)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2.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c63f7f30-2cd0-46f5-8861-7798530d377e.jpg" / /p p   图2.双色场方案中采用400nm和1600nm激光组合,两束激光初始偏振均在水平方向上,然后分别旋转1600nm激光的偏振(左图)和400nm激光的偏振(右图),让其具有竖直方向的分量。在左图中随着1600nm激光的旋转角从0增加到90度,太赫兹波水平分量逐渐减小,竖直分量先增加再较小 在右图中随着400nm激光的旋转角从0增加到90度,太赫兹波竖直分量始终处于很低的水平。此实验结果与根据等离子体电流模型预测的太赫兹波椭圆偏振率正比于(λ长/λ短)4相符。在两幅图中“o”点为实验结果,实线为KLAPS粒子模拟(PIC)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3.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cb95bdae-1c43-4290-b1c4-6f88e6171142.jpg" / /p p   图3.太赫兹波能量?THz随激光峰值功率的变化,左图中激光波长比为4:1,右图中波长比为3:2。根据多波混频理论的预测,左图中?THz应该正比于(P1600nm)4,右图中?THz应该正比于(P800nm)2,实验结果不符合这些定标率。当激光功率比较低时(曲线的开始阶段),在不同波长比情形均满足线性定标率,这与根据等离子体电流模型预测一致。在两幅图中“x”点为实验结果,实线为KLAPS粒子模拟(PIC)结果 /p
  • 河北省“双创双服”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 开放共享服务政策解读培训会成功举办
    2022年9月29日上午,河北省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携手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协会、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共同举办了河北省“双创双服”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政策解读线上公益培训会,共有38家企业5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对河北省“双创双服”政策做了详细解读,为企业共享试验设备作出了详细指导,切实解决了企业在政策和试验设备上的需求问题。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面向社会开放服务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5〕16号)要求,为继续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推动我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升企业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完善我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及其开放服务工作规范,加快推进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面向社会开放共享服务进程,河北省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决定举办河北省“双创双服”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政策解读线上培训会。会议邀请石家庄市科技局计划处原副处长贾文霞,就“双创双服”政策,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用结合、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以及企业生产经营、项目谋划建设等相关政策、“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服务政策”包括政策出台的背景及意义、管理方法、使用范围、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回答了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培训会根据企业需求每年组织一次,参会企业热情较高,特别是一些提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的企业都踊跃报名参会,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中电科航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河北中亿电能装备有限公司等在内的38家企业50余人次参加了本届线上会议。通过本次培训会,与会企业加深了对省内相关政策的深刻理解,有助于中小企业通过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这一方式,破解了资金短缺、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等困扰企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有助于中小企业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加速企业的资金良性周转,同时,也为大型企业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拓展了有效途径。
  • 双碳赋能共筑安全绘就未来
    中国港口协会、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定于2022年8月23-25日在上海市组织召开“2022绿色与安全港口大会”, 此次大会由北京博大视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承办。上届会议现场会议将围绕政策解读、“绿色港口”授牌、“绿色港口”建设经验与成果分享、技术交流、展览展示等环节展开。其中,技术交流包括:港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分享绿色引航、“一站式”质量服务或智慧零碳码头建设传统码头数字化转型助力港口绿色低碳港口“双碳”战略与路径绿色能源应用,风光储氢一体化全要素生态环境智能监测大型港机无人化后时代的设备健康管理信息化在平安绿色港口建设中的应用案例分享新能源产业在港口领域的建设与应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港口先进污染防治技术与管理模式强化水污染防治,促进港口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码头扬尘污染防控措施及科学化管理港口事故预防与强化管理码头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港口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技术与实践港口高风险作业安全风险防控技术港口大型起重机械作业安全管理与风险管控分布式发电系统在港口中的应用港口岸电设施(高、低压端)在港口中的应用情况国产PLC、变频器技术分析及在港口的应用现状油改电、发动机升级置换、皮带输送机改造”等新型节能技术及产品应用油气回收装置应用成功经验分享上届展览现场生态文明建设是港口做强做大、持续发展的保障,本届大会将汇集港口、码头、工程规划设计、厂商与解决方案供应商等700余名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港口绿色安全发展百年大计。沪上恭候,迎八方来客——2022绿色与安全港口大会将于上海如期开幕。
  • 北京国企加快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 助力首都实现“双碳”目标
    “双碳”背景下,北京国企加快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步伐。作为首都能源供应主力军的京能集团表示,“十四五”时期将大力提高北京市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新增装机规模占比,服务首都绿色低碳发展。 今年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要切实转变城市能源发展方式,落实可再生能源优先理念,大力推动能源新技术应用与城乡规划建设融合发展,发挥重点区域绿色低碳示范引领作用,加强重点领域光伏应用,加快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新增能源消费优先由可再生能源替代。北京铁路枢纽丰台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京能集团供图 日前,京能集团开展京内分布式光伏项目管理提升行动,发布了《京能集团北京市分布式光伏开发行动方案》。《方案》要求,京能集团所属企业要坚持服务北京,全面参与北京市分布式光伏开发行动,强化责任指标和全过程监督管控,落实市场化激励机制。根据北京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特点,创新管理模式,在企业内推进开发设计标准化、设备集采标准化、施工质量标准化、运维监控标准化,进一步降本增效。各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协同开发、资源共享,形成整体合力,确保任务目标按期完成。 为加快京内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京能集团创新市场化激励机制,制定并实施了《北京市分布式光伏开发奖励办法(试行)》,明确对北京市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中做出贡献的系统内人员和承担开发主体责任的管理团队给予奖励,重点支持北京市分布式光伏项目开拓。 京能集团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成立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并按照市场化运营机制目标,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专业化管理,开展高效灵活项目开发,推动北京地区综合能源及分布式能源项目快速落地建设。 此外,京能集团还全面加强与市属国企及央企的战略合作,先后与金隅集团、北汽集团、首农集团、首钢建设投资公司、中铁投资集团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围绕“双碳”目标、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和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在楼宇+光伏、交通+光伏、农业+光伏及综合能源开发等领域深入开展合作,携手加快京内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
  • 助力双碳,再创佳绩!CTI华测认证中标多个政府项目
    近期,CTI华测认证捷报频传,中标多个政府节能减排项目。CTI华测认证将以先进技术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为绿色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2021年度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   该项目位于重庆市,将对主城新区105家重点用能单位,包括:市级重点用能单位开展现场评价,主要包括企业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主要用能设备及产品能效情况、采取的节能管理措施、节能技术措施等,并逐项对照打分,确定评价考核等级;市级重点用能单位对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审核,主要包括企业能效水平分析、能耗产出效益分析、节能潜力分析、建议措施;形成全市总体报告和各重点用能单位单项报告。   2.云南省重点排放企业碳排放数据核查与复核项目-2标段   中标该项目,CTI华测认证将承担红河州、玉溪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文山市、德宏州重点企业2022年度碳排放报告及补充数据表的核查任务,对2023年发电企业2023年月度信息化存证的数据和及信息逐月进行技术审核。   3.碳市场建设-碳排放报告核查   项目位于河北省,主要对河北省重点企业碳排放报告第三方核查,行业覆盖发电、钢铁、建材、化工、造纸等。负责对唐山市遵化、迁西、迁安、玉田、丰润重点排放企业的碳排放报告进行核查。配合唐山市生态环境局完成碳核查及碳市场有关技术支撑工作。   4.2023年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项目第五标段   项目位于新疆,主要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地(州、市)2021-2022年任一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非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22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及2022年度、2023年度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审核工作;核查范围为吐鲁番市、哈密市、昌吉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等5地非发电行业相关重点排放单位。   5.2023年重点企业碳排放核查   项目位于四川省,将按照国家和四川省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核查结果进行复查,其中发电行业文审复查 53 家,现场复查 15家,非发电行业文审复查 40 家,现场复查 15 家。对复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及时与生态环境部门沟通,根据生态环境部门要求,保证复查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多次中标,是对CTI华测认证专业技术和优质服务的认可和信任,更是CTI华测认证发展壮大的又一里程碑。CTI华测认证将秉承一贯的信仰和承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卓越的解决方案。   CTI华测认证一直以来将可持续发展业务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致力于为企业和组织实现净零转型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截至目前,CTI华测认证已累计完成近25个省市国家碳交易碳排放核查报告超过3000份,CDM/VCS/GS/CCER/GCC等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审定/核证减排量超2千万吨,组织/产品/活动层面温室气体核查项目超过500个,为超过300家企业发放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政府级/企业级碳达峰碳中和规划超过30家,评价的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项目超过50个。
  • “碳”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新技术赋能双碳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自2020年“双碳”战略提出以来,降碳减排已成为各界共识。发展新兴技术,在“双碳”产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新技术推动能源转型,成为各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聚焦新技术与“双碳”产业,5月30日,2023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新技术赋能“双碳”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院士专家及业界企业代表,作为“双碳”践行者和推动者,共同探讨新技术如何为各产业降碳减排赋能,共同“碳”索人类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助力“双碳”产业高质量发展。本场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关村发展集团指导,中关村科服、亿欧、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中关村宽带无线专网应用产业协会、中国智慧城市百人会联合主办,中关村软件园协办。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中关村科服公司董事长张金辉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中关村科服公司董事长张金辉致辞表示,做好“双碳”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希望大家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应对挑战,共谋发展大局,为科技创新赋能“双碳”产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思考。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视频致辞表示,能源是人类发展的命脉,是社会发展的血液,没有能源我们一切都归零,通过“双碳”目标的实现,对我们国家能源结构发生变化具有长远的、伟大的意义。“双碳”目标的实现,充满了很多的挑战,需要非常颠覆性、原创性的技术。希望团队正在研发的分布式能源和海洋蓝色能源,能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一个崭新的技术路线。德国政府前国务秘书,德国INFRANEU基础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总会主席,INFRAWIND欧亚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联合会主席迪特弗莱明博士进行了视频致辞表示,中德两国有着深厚的基础伙伴关系,我们一起成为全球长期绿色建设的发动机,共同推动三个基本趋势:零毒物、零污染、零废弃物,希望通过合作和公平竞争赢得未来,不阻碍,不破坏。智慧城市、智慧楼宇、智慧物流、数字农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如何通过创新科技实践“双碳”战略,开展了哪些探索和尝试,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展“双碳”监测、推动“双碳”数字化发展,与会代表带来了精彩分享。极智嘉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李洪波,极飞科技高级副总裁王晓,美的集团楼宇科技研究院院长孟涛,未来碳星空间CEO、博士研究员崔震海,西井科技副总裁兼自动驾驶事业部合伙人孙作雷,分别就“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双碳”数智化”“农业双碳”“建筑低碳”等话题进行主题分享。亮风台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吴仑,德师傅(中国)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久鹏,北京安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刘益帆,广州探迹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黄俊强,金捷利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李松,分别就“产业元宇宙”“新能源汽车”“垂直产业技术的节碳应用”“智慧城市”等话题进行主题分享。专家们纷纷表示,新兴技术在“双碳”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支撑性作用,通过发展新技术促进能源转型、实现降碳减排已经是大势所趋。在主题演讲后,大会还进行了圆桌论坛。本论坛由亿欧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彬博士主持,芯长征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朱阳军,中能光和CEO沈洁,正合绿势董事长郝杰,德师傅创始人兼CEO张久鹏,围绕“双碳”目标下的资本与产业”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我国自主研制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首获航天员皮肤三维图像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近日使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开展在轨验证实验任务并取得成功。记者27日从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项目团队获悉,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飞行过程中使用双光子显微镜获取航天员皮肤表皮及真皮浅层的三维图像,为未来开展航天员在轨健康监测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  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是基于双光子吸收及荧光激发的一种非线性光学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强三维层析能力、大成像深度等特点。由于传统的双光子显微镜整机系统庞大,不能满足在轨实验仪器设备对可靠性、体积、重量、抗冲击和振动性能等的苛刻要求,此前国际上还未能实现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在空间站在轨运行与应用。  2017年,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程和平院士带领团队成功研制探头仅重2.2克的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为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的开发奠定基础。2019年,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大力支持下,由北大程和平、王爱民团队,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英贤团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丽爽团队联合相关企业及院所组建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项目团队,由程和平担任总负责人。项目组攻克多项显微镜小型化技术难题,于去年9月研制成功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  项目团队成员、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王俊杰博士介绍,去年11月12日,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搭乘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运抵中国空间站,成为世界首台进入太空的双光子显微镜。近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完成了双光子显微镜的安装、调试和首次成像测试,成功获取了在轨状态下航天员脸部和前臂皮肤的在体双光子显微图像。  据悉,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能以亚微米级分辨率清晰呈现出航天员皮肤结构及细胞的三维分布,具备对皮肤表层进行结构、组分等无创显微成像的能力。成像结果显示,皮肤的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基底细胞层、真皮浅层等三维结构清晰可辨。  “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是体现我国高端精密光学仪器制造水平的重要成果。”程和平介绍,此次在轨验证实验实现了多项第一,例如世界上首次实现双光子显微镜在轨正常运行;国内首次实现飞秒激光器在轨正常运行;国际上首次在轨观测航天员细胞结构和代谢成分信息。“这些不仅为从细胞分子水平开展航天员在轨健康监测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和方法,也为未来利用中国空间站平台开展脑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 数智融合,向新而行:海克斯康上海双智赋能中心盛大开幕
    3月15日,以“夯实数智融合应用、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海克斯康上海双智赋能中心开业典礼盛大开启。海克斯康集团全球副总裁、海克斯康大中华区总裁李洪全,海克斯康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Norbert Hanke,北京天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柴志坤,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宏斌,临港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孙萌,临港控股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刘德宏,松江区新桥镇党委书记黎轶等出席典礼。与此同时,行业专家、企业高层、媒体及研究员等众多嘉宾共聚赋能中心,共话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李洪全总裁在致辞中介绍到,海克斯康的“双智”战略,与上海、长三角地区的新兴产业布局十分契合。海克斯康上海双智赋能中心将打造一个服务于行业、服务于客户、服务于中小企业、服务于科研院所、服务于学生的生态级共享平台,持续为G60科创走廊、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提供世界一流的、高质量发展的、可落地的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海克斯康集团全球副总裁、海克斯康大中华区总裁李洪全孙萌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希望海克斯康作为一家行业领军企业,能够加强园区内外企业的创新协同,助力园区工业互联网产业持续繁荣。临港集团和临港松江科技城也将充分发挥园区应用管理方面的专业模式,为海克斯康等优质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撑。临港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孙萌Norbert Hanke先生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双智赋能中心全面展示了海克斯康在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两大领域丰富的数字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实力。未来,双智赋能中心将与更多合作伙伴共建数字世界的美好未来。海克斯康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Norbert Hanke海克斯康上海双智赋能中心位于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经过2021年至2022年两年的筹备,于2022年7月18日正式签约落地。赋能中心占地10900多平方米,包含16个行业展岛,100余种设备,以及120余种展示方案。自筹备至今,海克斯康上海双智赋能中心得到了来自上海市政府和松江区各级部门领导的广泛关注和有力支持。赋能中心的成功开业将加快松江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赋能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智融合,打造展用一体的全新生态赋能模式海克斯康制造智能上海事业部运营总监谷进向各位嘉宾介绍了海克斯康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和能力,并指出海克斯康通过建设“产业园区+数字化赋能中心”,将旗下先进的数智化传感器、工业软件与系统集成技术等赋能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速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加速器”,为平台应用推广提供“练兵场”,以及为政府和园区管理者提供治理决策的“工具箱”。海克斯康赋能中心以“数智融合、展用一体”为设计理念,打造的“一平台+四中心”、线上线下结合的生态模式新场景。“一平台”即强工业特征、富软件生态的iiMake工业软件生态平台;“四中心”是数字化体验中心、创新孵化中心、数字化服务中心和人才培育中心。未来,赋能中心将充分发挥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功能,聚集线上线下资源,构筑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为全面推动区域转型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源池活水。向新而行,构筑辐射长三角的数字经济新样板上海,作为中国新锐技术与应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向“新”而行的中国新质生产力正为全球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优异,一批批上海成果正成为国家产业创新的亮眼“名片”。海克斯康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多年来立足本土企业实际需求,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助力国产大飞机、国产邮轮、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超级工程、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上海双智赋能中心的开业运营,将是海克斯康进一步夯实数智技术集群融合应用的又一里程碑。未来,海克斯康将依托 “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的技术优势,全面赋能设计研发、供应链金融、精益生产与供应链管理。扎根上海,力求打造立足华东、辐射长三角及周边产业的产业服务中心、智能制造高地和数字经济样板。
  • 海洋负排放又有新动作!山东省海洋国际标准双“中心”成立
    2月11日,海洋国际标准化创新论坛在山东青岛举办。会上,“山东省海洋国际标准创新中心”暨“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标准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据了解,山东省海洋国际标准创新中心由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批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同济大学共同建设。中心整合香港多所大学和内地重要涉海机构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在海洋科学、技术与装备领域创新研发海洋国际标准,建设中国海洋国际标准创新平台和孵化基地。未来,双“中心”将进一步围绕国家海洋战略以及海洋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在海洋调查、海洋观测、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装备以及海洋碳汇等领域,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创造更多的国际标准化成果,为国际大科学计划实施及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标准保障,为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升海洋开发能力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战略科技支撑作用。
  • 点燃新质生产力发展引擎,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建设沈抚科创园,发展新质生产力。8月26日,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正式运营暨5G+工业软件云平台全球首发仪式举行,位于辽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的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沈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高涛,海克斯康集团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aolo GUGLIELMINI,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中国联通辽宁省分公司总经理郭林,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大中华区执行总裁郝健分别致辞;省政府副秘书长孙伟,沈抚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宏德,海克斯康集团全球副总裁、海克斯康大中华区总裁李洪全参加,沈抚示范区领导刘佳主持。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是由辽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联合世界500强企业、数字化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优质服务商海克斯康,数字信息运营服务“国家队”、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中国联通共同建设的国内最具应用性、示范性的数字化赋能服务平台。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的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沈抚示范区又一次开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变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新动能、注入新活力。三区一引擎 新质生产力展示重要窗口沈抚示范区聚焦“三区一引擎”使命定位,突出改革创新和示范引领,以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为牵引,高标准建设沈抚科创园,高质量推进三大主导产业,高水平创造制度性创新成果,为辽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提供支持,奋力当好全面振兴新突破的“突击队”、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新质生产力展示的“重要窗口”。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是建设沈抚科创园的重要项目,是示范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将为沈抚示范区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注入强劲动力。左三: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沈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 高涛;左二:海克斯康集团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Paolo GUGLIELMINI;右一:海克斯康集团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 李洪全;右二: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大中华区执行总裁 郝健科技赋能精准面向辽宁“智改数转”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的建设与投入使用,始终紧盯辽宁省重点打造的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打造推动辽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螺旋互促”的重要平台,一手抓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一手促进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平台将搭建全球领先数字信息化技术应用场景,提供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技术创新方案,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助力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辽宁优势传统产业巩固既有优势、增创新优势、保持领先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螺旋”机制加快形成,不断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心 两心 一核N场景据了解,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重点建设“两心、一核、N场景”的创新赋能模式。“两心”指“智能制造赋能中心”和“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智能制造赋能中心覆盖辽宁省全部高端制造业、22个重点产业链,赋能服务制造企业近万家;智慧城市赋能中心聚焦解决当前城市管理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打造城市运行高效治理的重要平台。“一核”即核心工业软件云平台,将海克斯康旗下108类、253款核心工业软件全部云化部署,为众多中小企业、教育院校、创客创业者等提供一站式工业软件订阅服务,切实解决工业软件使用过程中的难点问题。“N场景”是基于项目拓展丰富的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即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未来产业、城市更新等场景,多方合力共同打造国内数字技术方案最全、高端行业覆盖最广、实操应用能力最强的示范标杆项目。整个赋能中心全方位打造了数智融合、展用一体、线上线下互动的先进数字赋能平台。沈抚示范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吸引集聚各类创新资源,着力布局成果转化全链条,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沈抚科创园建设,助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目前沈抚科创园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创新资源不断集聚,配套保障更加坚实。今年以来,沈抚示范区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签订重点创新性项目20个,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61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47家;大力支持创新主体科研立项,推荐申报23个科技储备项目,7个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计划项目;新建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层次人才工作站4个,新引进各类人才2540人;制定出台23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举措,合作设立了10只产业投资基金,以科技金融加速成果转化。
  • 山东邹平市市场监管局: 成品油抽检 “双100%”全覆盖
    山东邹平市市场监管局: 成品油抽检 “双100%”全覆盖2020-08-12 10:44:52 中国质量报本报讯 (徐丽娜)近日来,山东邹平市市场监管局对全市在营114家加油站开展“双100%”全覆盖抽检活动。该局制定成品油抽检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并在中国邹平网站公示,有效履行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该局执法人员会同淄博质检所和山东柏森化工技术检测有限公司,对全市在营加油站的在营成品油开展抽样检验,共抽取样品316个,其中车用柴油样品207个、汽油样品109个,做到在营油站和在营油品“双100%”抽检。目前,送检的316个样品已经全部检验完毕,合格率达99.05%。对于不合格的油品,该局正依法调查处理,并督促和帮助加油站查找不合格原因,进一步提升成品油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下一步,该局将加大执法力度以及成品油检测、快检频次,为绿水青山和优良的大气环境贡献市场监管部门的力量。《中国质量报》
  •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双碳”目标将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和消费需求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2022年12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举办“2022碳中和主题论坛”。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陆新明表示,随着我国“双碳”1+N政策体系逐步建立,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积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我国目前仍是碳排放规模最大的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任重道远。陆新明介绍,不久前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沙姆沙伊赫落实计划》强调,在2030年之前,每年需要向可再生能源投资约4万亿美元,才能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此外,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预计需要每年至少4-6万亿美元的投资。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也需要大量的、有效的资金支持。关于我国落实“双碳”目标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元人民币,每年大约2-4万亿。这样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是杯水车薪,要着力构建以市场资金为主体的气候投融资体系。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以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有效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是一项重要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上线伊始就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2年11月底,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03亿吨,累计成交额90.1亿元。在陆新明看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市场流动性有所提升,重点排放单位减排意识不断提高,有效发挥了促进企业温室气体减排和碳定价功能。陆新明表示,生态环境部将研究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高排放行业,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同时,继续做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相关工作,待《条例》出台后,完善配套制度文件,构建以《条例》为法律基础,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为支撑的制度体系,为全国碳市场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高质量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陆新明介绍,2019年8月,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为气候投融资领域信息交流、政策标准研究、产融对接和国际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对气候投融资工作进行系统部署。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推动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气候投融资先进经验和优秀实践。今年8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公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确定23个地方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陆新明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试点地方的指导和支持,推动试点地方更好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和金融机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的主导作用;围绕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建设、气候投融资模式和工具创新、气候基金建设等重点工作,认真抓好各项任务落实,高质量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同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专家对试点地方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估评价,及时梳理试点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凝练最佳案例和有效模式,在国内外进行宣传推广。今年6月,《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办法》修订印发,是自2010年生态环境部、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颁布《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办法》以来的首次修订。陆新明指出,这次修订在保留基金宗旨是“支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定基础上,增加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内容;同时结合新形势、适应新环境,完善了基金筹集、使用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规定。“下一步,我们将会同财政部加快修订基金赠款项目管理办法,配合财政部修订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和基金有偿使用管理办法,推动基金早日发挥更大作用。”陆新明表示。
  • 麦克公司推出全自动双站程序升温化学吸附仪
    麦克全自动双站程序升温化学吸附仪---ChemiSorb 2750  美国麦克仪器公司新近推出了一款全新升级的具有双工作站系统的ChemiSorb 2750全自动程序升温化学吸附仪。它在ChemiSorb 2720的基础之上,采用了与2920同样的镀金TCD热导检测器,使得分析的数据更准确。TCD的稳定性更强。可以完成包括最复杂的TPD/TPR/TPO/TPS等程序升温反应。同时配备了的三种自动LOOP环100,500,1000微升,用于脉冲化学吸附。同时,气体进气口也全部升级,配备了多至7路进气口。除此之外,还包括了以下独有的特点: 1.世界上第一台双站设计的程序升温化学吸附仪,并且每个分析站均配备了强降温系统。大大提高了分析速度。 2.提供LOOP定量环100,500,1000微升为标准配置,也可根据用户情况制定。 3.气体进气系统升级至七路,可以连接的气体包括H2, O2, CO, CO2, NO, N2O, NO2, SO2, NH3, N2, Ar, Kr, He,H2S,各种液体蒸汽等各种反应气体。 4.开合式的高温炉,设计更科学。 如果需要更为详细的资料,请致电我公司办事处 美国麦克仪器公司北京办事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31号华澳中心嘉慧苑1025室[100089] 电话:010-68489371,68489372 传真:010-68489371 E-Mail:miczhuhz@yahoo.com.cn,micling@yahoo.com.cn -------------------------------------------------------------------------------- 美国麦克仪器公司上海办事处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831号丽都新贵15-M[200041] 电话:021-62179208,021-62179180 传真:021-62179180 E-Mail:zhuhongzhen@mic-instrument.com.cn sales@mic-instrument.com.cn -------------------------------------------------------------------------------- 美国麦克仪器公司广州办事处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华景路华晖街四号沁馥佳苑B3-1301[510630] 电话:020-85560307,020-85560317 传真:020-85560317 E-Mail:fanrun@mic-instrument.com.cn
  • 全球顶尖智脑共赴“双碳”之约!首届碳博会科学论坛在上海举办
    6月11日,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科学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本次论坛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指导。围绕“科学引领绿色变革,携手走向碳中和”核心命题,近20位世界顶尖科学奖项得主、中国两院院士、资深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先企业代表,共赴“双碳”之约,分享低碳能源和循环经济相关的最新前沿科学研究、变革性技术,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气候变化、能源危机以及频发的极端天气,不断向人类发出警醒:“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刻不容缓,但要“实现‘双碳’目标同时又是一个长达数十年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与会嘉宾们认为,在这过程中既需要宏观战略规划,需要基础研究突破,也需要产学研用等一体的转型探索,更离不开国际的交流合作。在座专家认为,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通过代际传承和努力,将满足“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绿色低碳”目标的“不可能三角”转变为高质量能源系统的“可能三角”。《科学促进碳中和上海倡议》正式发布为呼吁全球科学界联合起来,共同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革命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和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论坛现场正式发布了《科学促进碳中和上海倡议》(简称“上海倡议”)。“上海倡议”着眼于“大力推动碳中和前沿科学和关键技术突破、大力推动碳中和协作网络与交流平台建设、大力推动碳中和科技领域高水平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希望以科学促进变革、应对共同挑战、成就人类福祉。
  • 广东省政府首次拨款6亿元建设“双一流”高校
    p   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广东省省共有5所高校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 /p p   其中,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两所广东高校入选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中山大学11个,华南理工大学4个,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各有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e7553eef-ecd4-4cdf-b0db-4f7d8b326ff4.jpg" title=" 1.jpg" / /p p   根据公示,今年广东将安排6亿元专项资金,支持5所入选高校建设“双一流”大学。其中,4亿元支持中山大学、1.7亿元支持华南理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3000万元支持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每所大学获得1000万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57d8c9d0-07a8-49af-8134-d7b00676c097.jpg" title=" 2.png" / /p p br/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