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章鱼碱

仪器信息网章鱼碱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章鱼碱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章鱼碱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章鱼碱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章鱼碱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章鱼碱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章鱼碱相关的解决方案。

章鱼碱相关的资讯

  • 仿生章鱼光磁双刺激响应黏附垫,用于精细电子器件的远程运输
    仿生章鱼吸附在操作精细物体等方面有巨大应用潜力。目前仿生章鱼吸附基于外力、电或热传导等刺激方式调节吸盘内部压强,从而赋予了其黏附性能。然而,目前常见的刺激策略中,粘附垫的强弱黏附能力转换需要以接触方式触发、且大部分存在响应时间长的问题,因此,这些粘附垫难以快速执行在密闭空间内对物体的操作任务。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张立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光磁双刺激响应黏附垫的设计思路。该黏附垫可以通过远程光控方式快速调节黏附强度以拾放物体,并在外部磁场控制下实现运动与递送功能。该成果以“A mobile magnetic pad with fast light-switchable adhesion capabilities” 为题发表于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期刊。该文在意大利比萨圣安娜高等技术研究大学(Scuola Superiore Sant’Anna)Veronica Iacovacci博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徐天添研究员和杜学敏研究员的共同合作下完成。图1 光磁双刺激-响应黏附垫的设计与机理(a)章鱼吸盘的结构图(b-c)黏附垫的设计及工作机理描述 光磁双刺激-响应黏附垫是由具有微孔阵列的磁性弹性体基底和孔内温敏水凝胶沉积层组成。通过在弹性体基底内掺杂四氧化三铁与钕铁硼颗粒,赋予其光热效应与磁响应性能。孔内压强的变化可由光热效应引发的温敏水凝胶沉积层收缩与膨胀进行调节。研究团队采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30,摩方精密)高效、精准地实现了上述微孔阵列模具的制备(微孔直径400μm,高400μm),并通过翻模技术制备了微孔阵列磁性弹性体基底。该黏附垫具有以下优点:快速响应的黏附开关特性图3 黏附性能表征:(a)黏附垫的黏附力测试,(b)图案化弹性体基底黏附力测试,(c)黏附垫与图案化弹性体基底的黏附强度对比,(d)黏附垫重复性测试 快速响应的黏附开关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黏附垫的黏附强度可以通过远程红外激光按需调控,黏附强度最高可达12.2 kPa,并且强弱黏附的转换在30秒内即可完成。精细物体的远程递送图4 黏附垫运输电子芯片通过曲折狭缝到达目的地 精细物体的远程递送。通过外加磁场,该光磁双刺激响应的黏附垫可在狭隘空间内对脆弱的电子芯片进行安全可靠地定向运输,在电子器件装配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综上所述,该光磁双刺激响应黏附垫表现出快速响应的黏附开关特性、显著的黏附性能及对精细物体的远程递送能力。这种新型黏附垫有望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装配等领域。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珠海检验检疫局聘张玉奎院士为高级顾问
    25日,在珠海检验检疫局国家精细化工品检测重点实验室高级顾问聘任仪式上,该局局长李小幼将一份聘书郑重交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玉奎手中,至此,张玉奎院士正式受聘为珠海检验检疫局国家精细化工品检测重点实验室高级顾问。   张玉奎院士是目前国内色谱科技领域最具权威的专家之一,多年来一直关注检验检疫部门在进出口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科研领域的新进展。在近期珠海检验检疫局整顿检测工作的关键时机,张玉奎院士的加入,将为该局实验室检测人员提供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同时指导合作进行相关领域的科技攻关,进一步提升该局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整体水平。   据了解,张玉奎院士开展的“蛋白质的高效分离与高灵敏检测的研究”将直接指导该局技术中心国家精细化工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检测工作。该实验室以珠海地区出入境商品货物的检验检疫为依托,同时向社会提供综合的化学品检测服务,主要负责珠海地区化矿金产品的法定检验及周边地区企业相关产品的技术咨询与委托检测等。为珠海地区企业扩大出口,打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壁垒提供了有力支持。
  • 张裕葡萄酒检测出农药残留
    8月10日,据媒体报道张裕葡萄酒涉嫌农药残渣,二级市场上,张裕A股早盘放量大跌,一度逼近跌停,午盘报收于56元,大跌8.57%。   据证券市场周刊本期深度调查报道,张裕葡萄酒涉嫌查出农药残渣。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将三家国内葡萄酒上市公司的十款葡萄酒在经过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后,各款葡萄酒均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其中,张裕葡萄酒残留值超过另两家。据相关专家介绍,多菌灵为美国禁用的农药,有导致肝癌的风险。   近日,张裕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总营收为30.13亿元,同比跌2.51%,净利润同比仅微涨5.04%至9.21亿元,这也是其五年来的半年报中首次出现下滑。有业内人士认为,张裕净利涨幅已达天花板,很难再上升。而张裕A一位高管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表示,张裕葡萄酒主打中、高端市场,净利还有上升空间,看好下半年张裕业绩,天花板之说太过悲观。
  • 张玉奎:前沿弄潮科研人
    战火中出生,新中国成长,从事科研近60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张玉奎为推动我国分析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以及仪器产业化等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国色谱领域的先驱者之一。  “学海无涯,不学则罔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张玉奎说。  长期以来,他时刻关注新知识、新技术、新学科的发展,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断更新理念,培育人才,满足国家和时代的需求。让“色谱”跳出中国韵律  1965年,刚走出南开大学校门的张玉奎,来到大连化物所,跟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卢佩章进行色谱基础理论研究。  在卢佩章的指引下,张玉奎将研究重心锁定在液相色谱研究领域。当时,液相色谱研究颇为前沿,它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利用不同物质流经色谱柱的运动速度不同,由此在屏幕上产生起起伏伏的波浪线,来判断样品组分,生物、化学等诸多领域都离不开它。  科研离不开文献,阅读文献是科研的一项基本功。这也让从小到大学习俄语、从未接触过英语的张玉奎犯了难,捧着一本本英文文献像看“天书”一般。  并未有丝毫退却之意,“越难越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张玉奎在心中暗暗发誓。于是,他买来英汉词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查,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背单词,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补习班,加之在德国短期的学术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掌握了这门语言。等到站在国际会议流利主持会议,与各国友人对答如流时,国外科研人员非常惊讶,追问学习英语的奥秘。张玉奎自豪地说,“在中国学的”。  在语言的加持下,张玉奎的科研工作如鱼得水,他也将大量时间倾注于此。长期的实验和分析,他发现色谱过程中影响分离行为的分子结构因素,建立了系统的色谱热力学研究方法,此外,还阐明了影响色谱峰展宽和峰形对称性的动力学因素,证实高效液相色谱中保留时间与半峰宽之间存在定量关系,丰富了色谱过程的理论基础。这个初出茅庐不怕虎的小伙子也引起国外学者的广泛重视。  张玉奎深知,“理论研究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上世纪90年代末,张玉奎开始负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研制与开发。  当团队开发出P200-II型等高效液相色谱仪时,张玉奎看到国产色谱仪跳出起起伏伏的韵律,他欣喜不已。该色谱仪也于2000年通过ISO9001认证,当年销售百余台,进一步提高了国产仪器的市场占有率。迈向“智能”色谱时代  上世纪7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初兴,张玉奎隐约意识到这个“新家伙”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在卢佩章的鼓励下,他开始学习编程。“计算机的存储技术能够将一个个色谱‘波浪’存储起来,节省物理空间,同时方便检索、查阅。”张玉奎说,“我研究的重点就是,将色谱仪的‘波浪线’转化成计算机语言,用计算机表达出来。”  但当时的内存条存储空间很小,且价格昂贵。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存储更多的数据,张玉奎下决心突破原有桎梏,研究新方法。于是,他根据拖尾指数修正的高斯函数,利用当时研究室仅有的Z80计算机,开始了色谱溜出曲线计算机摸拟的艰难探索为色谱编写程序,不仅需要谙熟分析化学,还要了解计算数学。当时对解析误差函数一窍不通的他,从公式学起,不断请教领域内的专家,发现潜在解决方案便没日没夜“赶工”,查看效果。  “只要碰上同事们集中用电,计算机就极其容易死机,之前编写的程序就得重新来过,所以我就写一点赶紧保存一下。”张玉奎回忆。  后来,为了提高效率,张玉奎学会了“错峰”工作,抓住同事们上班前和下班后的空当编写程序,白天进行常规的液相色谱研究。同事不时调侃,如果在实验室看不到张玉奎,那就去“机窝”找他,他肯定在。  上下求索,不负众望,张玉奎编写出色谱流出曲线拟合软件,实现对色谱峰型变化规律进行定量描述,为色谱数据处理和存储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与此同时,他发现,对于不同物质鉴定应该选择哪种色谱柱,液相色谱专家系统总体布局中,许多国家都只是凭经验,效率较低且缺乏科学依据。为此,他与卢佩章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想法,即知识库必须基于色谱理论和经验。  此后,张玉奎将串联优化指标与智能搜索优化方法结合用于复杂样品的分离条件优化,以大量的事实验证了知识库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开发出液相色谱专家系统,为样品分析提供指导意见,推荐出适合的色谱柱。  英国曼切斯特理工学院教授Bryant评价该专家系统,“提供了液相色谱对复杂样品分离分析的系统策略”。  如今,全世界的色谱仪无不与计算技术紧密相依,计算机这个“新家伙”早已变成色谱人的“老朋友”。  与计算科学的深情拥抱,也让张玉奎深深意识到学科交叉、学术交流的重要性。  “科学研究要知道别人在做什么,也要让别人知道你在做什么。”张玉奎一直认为,学科要发展,一定要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进行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的实质性合作研究,才能使学科发展达到世界一流。  上世纪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中外合作交流较少。张玉奎开始试水国外短期学术交流,伴随着这些交流,中国的色谱学科开始走向世界。面对这样一个有思想、懂技术又懂理论的小伙子,数家知名大学和跨国公司盛情邀请张玉奎留下来,但他都拒绝了。  每每有新想法、新经验,张玉奎都会及时跟组内成员分享,但他并不满足。为了在更大范围内促进领域交流,1984年,在他和卢佩章等人的倡议下,《色谱》杂志创刊,为中国色谱人搭建交流平台。多年的苦心孤诣,《色谱》不仅获得“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荣誉称号,还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引证指标排名中名列前茅。心系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  投身色谱领域的同时,时任大连化物所副所长的张玉奎十分注重学科规划和人才培养工作。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蛋白质还是研究疾病机理和预防诊治药物等的直接靶点。上世纪末,一场生命科学领域的“淘金热潮”——蛋白质组学兴起。  新学科往往会带动新工具的发展,此项研究也不例外。面对日益攀升的鉴定、识别、分析需求,急需高效、高通量、高精准的蛋白质组分析方法。  敏锐地捕捉到蛋白质研究的重要作用,1995年,张玉奎建议一门心思搞化学的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张丽华多学习生物化学知识。当时,大连化物所专门从事生物化学的科研人员寥寥,为了提升张丽华的专业技能,张玉奎果断决定让处于博士阶段学习的张丽华去国外“取经”。  三年在德国、日本顶尖科研机构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张丽华的专业水平。  1998年,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张玉奎重回实验室,再次创业,组建研究组,瞄准国际前沿的蛋白质组领域开始全新的探索。创业弥艰,张玉奎发出“回来吧”的邀约。面对可敬可爱的导师的邀约,张丽华毅然决然拒绝了国外高薪,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团队。  “回国后,听到张老师以轻描淡写的语气说,组里学生不知道生物样品不能长时间在室温放置,因而导致蛋白质分离时峰越来越多时,我心里十分难过。”张丽华回忆说。  此后,张丽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科研中,成长为课题组组长,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等荣誉。  “我的成长离不开张老师的教导与支持,张老师的敬业精神时刻鞭策着我们不断前行。”张丽华说。  除了培养内部人才,张玉奎还利用国外短期学术交流的机会,为中国留学生回国从事科研、报效祖国铺路架桥。蛋白质领域的二次攀登  事实证明了张玉奎选择的正确性、前瞻性。如今,蛋白质已成为21世纪最大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国际生物科技的战略制高点和竞争焦点。  但当时,面对蛋白质组学这一全新领域,张玉奎两眼一抹黑,从教材学起,甚至向自己的学生请教。“科学要创新才能发展,不要怕困难,不要怕失败。”张玉奎说。  膜蛋白质是一类重要蛋白,参与并调节着细胞内外和细胞器内外的物质运输、能量传递、信号传导和代谢调控等生物过程,维持着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膜蛋白质还是重要的药物靶点,约有70%的药物靶点为膜蛋白质。  然而,膜蛋白质溶解度低,难以提取,团队誓要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大量实验研究离子液体与膜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理,最终将离子液体用于膜蛋白质提取,显著提高了蛋白质组分析覆盖度。  “张老师十分重视实验数据和文献阅读,他认为很多科研难题的答案就藏在这些一闪而过的数据和阶段性的研究结果中,因此经常询问和检查实验记录和文献阅读情况。”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梁振说。  此后,团队又突破了高效二维生物色谱系统、在线蛋白质预处理系统、超高压微纳液相色谱系统等一系列难题。一个个研究成果的取得,坚定了张玉奎深耕分析化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领域,提高蛋白质组分析覆盖度的决心。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严重损伤了张玉奎的身体,但他却依然事事以工作为重。2004年,完成心脏支架手术后的第二天,他便不顾医生和亲友的反对,乘上了赴京参加学术交流的飞机。  随着研究的深入,张玉奎认为,要理解生命活动过程,不仅需要明确哪些蛋白参与这些过程,而且需要明确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情况。  这一前沿课题能不能做,张玉奎花费近两年时间,组织专家论证,把握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最终指出国内必须要发展高精准的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方法。  人体每个细胞上的蛋白质不计其数,要计算其中每一类蛋白质的数量犹如海底“数”针。当时,传统方法计数存在共洗脱组份的干扰,误差率较高。为了排除干扰,攻关团队引入质量亏损理念,利用高分辨质谱提取存在质量差异的碎片离子从而实现定量分析,大大提高了蛋白质组定量精准度和覆盖度。  计数只是蛋白质定量分析的入门级挑战,不同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等进阶问题不断出现在大连化物所的科研任务书中。难度升级,也练就了团队三头六臂的本领,“将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用‘锁链’绑在起来,再提取分析捆绑蛋白质的特征”等超前想法不断涌出并实现。  从色谱理论到色谱仪,从手动色谱到智能色谱,从蛋白质定性定量到结构和相互作用分析,团队完成了从追随研究到学科探索的转变。“科研旨在解决国家需求,我和团队的初心从未改变。”张玉奎说。  年至期颐,张玉奎依然很忙碌,从早到晚参加团队组会,关心研究组的科研进展,也像家长一样关心爱护着每一位成员。学生的家长不在大连,他会以家长的身份关心他们的生活 组员的科研遇到阻碍,满心抱怨找到他,他总会抽出时间,耐心开导,让组员带着轻松的心情离开… …   “只要你们有发展,发展得好,我就高兴!”这是张玉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 中科院院士张玉奎应邀到胶东质检中心开展学术讲座
    2008-03-29 08:59:44.0中科院院士张玉奎应邀到胶东质检中心开展学术讲座副局长 色谱 高层次 张闽生 张玉奎 省局 院士 讲课 讲座 质检14151烟台要闻null/enpproperty-- 中国科学院张玉奎院士在胶东质检中心进行学术讲座 省局张闽生副局长、烟台局刘德亮局长及来自全省系统的技术骨干认真聆听张院士的讲课 应山东省质监局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研究员于3月27日上午来到胶东质检中心,就当今国际检测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讲座。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领导、省局张闽生副局长、烟台局刘德亮局长,以及来自全省系统的技术骨干100多人聆听了张院士的讲课。 张玉奎院士以《色谱与相关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进展》为题,从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方法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性、样品预处理技术、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分析技术、样品的分离、色谱分析技术的进展等方面做详细讲解。讲课中,他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讲授了色谱技术向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快速、易操作方向发展及在产品检测领域的应用;介绍了当今液相、气相色谱、质谱及气质联用仪器和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并重点讲述了国际最先进的二维色谱和多维色谱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并现场解答了学员们提出的问题。 此次讲座既精且专,是一次高层次的学术讲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使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开阔了学术视野,明确了当前色谱与相关技术的最新成果及发展趋势,对进一步提升质监系统人才队伍素质,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带动食品检测和食品监管工作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检测机构证实张裕葡萄酒农残微量未超标
    9日晚间,《证券市场周刊》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次日出刊的封面报道预告,3家国内葡萄酒上市公司的10款葡萄酒送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均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张裕葡萄酒残留值超过其他两家。该消息一出,张裕A次日接近跌停,截至收盘下跌9.83%,股价创两年来新低。   11日,中国酒业协会在京召开媒体沟通会。会上,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首次公布的本次检测数据结果显示:在抽取的部分葡萄酒样本中,检出多菌灵含量为0.00157~0.01942mg/kg,仅为欧盟限量标准(≤0.5mg/kg)的1/318~1/26,国内《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3 mg/kg)的1/1911~1/154。甲霜灵含量为0.00211~0.01414mg/kg,仅为欧盟限量标准与国内标准(均为≤1mg/kg)的1/474~1/71。也就是说媒体送检的10款国产葡萄酒多菌灵和甲霜灵含量都符合国家标准范围,属质量合格产品。   “由于目前检测技术的灵敏度要比限量值高近千倍,所以的确检测出有一定农药残留,但都是微克级的”,负责本次检测的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厚全表示,检出的数据不管是依据国外标准还是国内葡萄酒的标准,它都是显著低于这些标准要求的,都是微量的检出,“公众对残留量有误读是因为对‘量’的理解不正确,任何一种包括农药等在内的有害物质,都是与‘含量’有关,并不是说检出了就有害,有问题”。   □张裕方面   将追究不实报道法律责任   上周五,农残事件被曝光后,当天下午,张裕方面就紧急召开了投资者电话会议,接受机构、个人投资者就相关事件缘由进行问询。张裕董秘曲为民当时就表示,“张裕方面认为此事件或有幕后黑手别有目的在操纵 公司正在调查当中。对投资者带来的损失表示非常非常抱歉,截至目前,张裕公司仍无法确定这些送检的葡萄酒中有张裕产品”。上周六的发布会上,张裕公司总经理周洪江说,即便就是张裕的产品,按此次检测结果的杀菌剂含量计算,相当于一个人终其一生每日喝123瓶葡萄酒,也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上周五是张裕非常难过的一天。各地经销商都致电张裕总部询问消息,终端商场提出下架商品、地方质监部门要求张裕出具相关报告……”周洪江说,当天公司整个销售系统处在一种比较紊乱的运作当中,公司通过一段时间会评估整个经济损失。   周洪江说,今年是张裕公司创立120周年,在中国上百年的企业不多,上百年还走得比较好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想到一篇不负责任的新闻报道,就可能让张裕的百年品牌毁于一旦,真是椎心之痛。”   “张裕在第一时间和有关媒体进行沟通,但电话沟通和登门拜访分别被拒”,周洪江昨天再次指出,张裕公司怀疑这场风波有幕后黑手,“张裕将一如既往欢迎社会各界和媒体的监督批评,对恶意中伤、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权威部门   中国葡萄酒业是安全的   “看到这个新闻,我感觉很奇怪,因为中国葡萄酒行业对食品安全一直非常重视,一直有自己的检测,几家骨干企业的检测从来没有发现过农药检测超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强表示,这次张裕经历的“农药残留风波”不仅是张裕公司一家的事,而是中国葡萄酒行业的事。   国家葡萄与葡萄酒检测中心主任朱济义表示,该中心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执行质监部门的检测,共有30余次大检查,没有一例超标事件。“张裕一直主动申请检验,每个独特商品和品类的产品都有检测报告,每年不低于2次,每年检测报告近300份。”   朱济义说,该中心在研究葡萄酒的安全、营养中,也考虑到了安全指标。不仅仅是张裕,对全国的其他葡萄酒企业都做过检测标准,做过不下于100个,但没有1例超标。“中国葡萄酒是安全的。”   此事一出,立刻有人将之与三聚氰胺、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件联系在一起。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表示,三聚氰胺和苏丹红是不允许用于食品中的添加剂,因此,在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和苏丹红是明显的违法行为。“但多菌灵和甲霜灵用于葡萄种植本身是国家允许使用的,只要残留量在限量范围内,就对人体健康无害,就是被允许的。”   □专家说法   美国也用“多菌灵”   中国著名葡萄种植专家、山东省葡萄酒研究院研究员朱林表示,甲霜灵和多菌灵是两种常见的葡萄用农药,世界各主要葡萄生产国都在使用,而且都有相应残留标准。   “甲霜灵是防止葡萄霜霉病的主要杀虫剂,多菌灵是防止葡萄百腐病等果实病害的农药”,朱林表示,对媒体报道称“多菌灵在美国不允许使用,因为会导致肝癌”的说法,朱林表示,据他所知,美国允许使用甲基托普真,也有相应的残留量标准。“多菌灵和甲基托普真的区别只是商品名有变化,抵抗病虫害的抗药性在分子结构上有细微改进,根本上使用的还是这些成分。”   “会不会致癌,目前我没有看到过这种医学方面的介绍”,朱济义还指出,每一个国家在制定标准时都考虑了安全性和保险性,是经过大量医学方面的认证制定出来的。   ■市场   张裕葡萄酒销售正常   记者昨天走访了京城一些超市看到,张裕葡萄酒仍旧在正常销售。沃尔玛大郊亭店酒水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还没有听说张裕葡萄酒有农药残留的事,也没有接到下架通知。
  • 港中文《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仿生章鱼光磁双刺激响应黏附垫,用于精细电子器件的远程运输
    仿生章鱼吸附在操作精细物体等方面有巨大应用潜力。目前仿生章鱼吸附基于外力、电或热传导等刺激方式调节吸盘内部压强,从而赋予了其黏附性能。然而,目前常见的刺激策略中,粘附垫的强弱黏附能力转换需要以接触方式触发、且大部分存在响应时间长的问题,因此,这些粘附垫难以快速执行在密闭空间内对物体的操作任务。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张立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光磁双刺激响应黏附垫的设计思路。该黏附垫可以通过远程光控方式快速调节黏附强度以拾放物体,并在外部磁场控制下实现运动与递送功能。该成果以“A mobile magnetic pad with fast light-switchable adhesion capabilities” 为题发表于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期刊。该文在意大利比萨圣安娜高等技术研究大学(Scuola Superiore Sant’Anna)Veronica Iacovacci博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徐天添研究员和杜学敏研究员的共同合作下完成。图1 光磁双刺激-响应黏附垫的设计与机理(a)章鱼吸盘的结构图(b-c)黏附垫的设计及工作机理描述 光磁双刺激-响应黏附垫是由具有微孔阵列的磁性弹性体基底和孔内温敏水凝胶沉积层组成。通过在弹性体基底内掺杂四氧化三铁与钕铁硼颗粒,赋予其光热效应与磁响应性能。孔内压强的变化可由光热效应引发的温敏水凝胶沉积层收缩与膨胀进行调节。研究团队采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30,摩方精密)高效、精准地实现了上述微孔阵列模具的制备(微孔直径400μm,高400μm),并通过翻模技术制备了微孔阵列磁性弹性体基底。该黏附垫具有以下优点:快速响应的黏附开关特性图3 黏附性能表征:(a)黏附垫的黏附力测试,(b)图案化弹性体基底黏附力测试,(c)黏附垫与图案化弹性体基底的黏附强度对比,(d)黏附垫重复性测试 快速响应的黏附开关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黏附垫的黏附强度可以通过远程红外激光按需调控,黏附强度最高可达12.2 kPa,并且强弱黏附的转换在30秒内即可完成。精细物体的远程递送图4 黏附垫运输电子芯片通过曲折狭缝到达目的地 精细物体的远程递送。通过外加磁场,该光磁双刺激响应的黏附垫可在狭隘空间内对脆弱的电子芯片进行安全可靠地定向运输,在电子器件装配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综上所述,该光磁双刺激响应黏附垫表现出快速响应的黏附开关特性、显著的黏附性能及对精细物体的远程递送能力。这种新型黏附垫有望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装配等领域。原文链接: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748-3190/ac114a 张立教授课题组主页:http://www.cuhklizhanggroup.com/徐天添研究员课题组信息:http://people.ucas.edu.cn/~xutiantian杜学敏研究员课题组主页:http://dugroup.siat.ac.cn/index.php?s=/Show/index/cid/7/id/1.html
  • 张裕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葡萄酒质量安全控制
    日前,张裕公司董事会表示,张裕A将抓产品质量作为公司最重要的战略管理核心,只有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才能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对葡萄酒业而言,“七分原料,三分酿造”,谁抢先占据有限的优质产区资源,谁就能取得不可替代的原料竞争优势。目前,张裕在全国的葡萄基地已达到25万亩,分布于烟台、新疆、宁夏、陕西、辽宁、北京6个优质产区。根据国家葡萄、葡萄酒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达100万亩,张裕25万亩葡萄基地面积占全国1/4。这意味着,张裕葡萄基地面积已经在国内遥遥领先,能够满足未来5-10年高增长的需要。与此同时,张裕对葡萄基地进行了科学有序的管理:张裕葡萄基地的管理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与全国2.5万种植户一起,为每一块葡萄园建立信息档案,包括地理位置、坡度、向阳度等“风土”条件、种植品种、田间管理、病害防治,以及种植户自身信息、收获葡萄数量及糖度等信息 张裕还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制定了葡萄原料质量安全标准,所有这些质量安全标准与措施制成小册子发放给葡萄种植户,对种植户进行培训,从源头上解决葡萄酒原料的质量安全问题。近年以来,张裕一直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进行合作,在葡萄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深入研究,来提升葡萄原料的质量。   酒庄酒作为优质葡萄酒的代名词,从2002年张裕成立中国第一家专业化酒庄——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开始,张裕公司的酒庄酒业务取得了持续性的快速增长。在张裕2010年的营业收入中,酒庄酒预计占到了公司整体收入的1/4强,在各品类中增幅最大,预计达到40%。今年,西部三大酒庄均已开工在建:在新疆石河子市、宁夏贺兰山东麓与陕西咸阳市兴建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研发、生态旅游、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酒庄。西部三大酒庄将在三年内陆续建成,届时,张裕将形成囊括国内6大酒庄与国际4大酒庄的国际酒庄联盟,全面覆盖高端市场。从目前来看,张裕在酒庄酒市场已经抢占了先机,并形成较为牢固的市场竞争优势。可以预见,高品质的酒庄酒将成为未来张裕重要的盈利支柱。   同时,张裕为每一瓶中高档葡萄酒建立起电子档案,实现实时动态追踪,确保产品的全程回溯和问题产品的快速召回。张裕从去年开始积极响应《食品安全法》要求,在葡萄酒业率先引进发达国家应用成熟的先进RFID电子标签,以此构建起了张裕产品从葡萄园到消费者的全程质量安全系统。这个电子标签就像为每瓶葡萄酒贴上了号码唯一的“身份证”,里面输入了该瓶酒从生产到仓储、物流、销售各环节的信息,强化了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控。该系统已经应用到张裕爱斐堡、张裕卡斯特酒庄酒产品上,今后将逐步扩展到张裕解百纳及其它产品。   此外,张裕还建立了产品质量安全分析与控制体系。近三年来,张裕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购置原子吸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葡萄酒自动分析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用于葡萄原料与葡萄酒质量安全性指标的检测。作为国家发改委、山东省经贸委的葡萄与葡萄酒安全平台建设项目,张裕在行业内首次制订葡萄与葡萄酒质量安全内控标准,并依此出台了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做到层层把关,万无一失。   张裕葡萄酒的高质量已经赢得了国家部门的认可,在4月28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宴会上,国家领导人款待多国政要与贵宾,即选用了张裕爱斐堡酒庄酒作为配餐用酒。此外,在最近一年来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均以张裕葡萄酒作为宴会用酒。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优质资产回报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实践,张裕贯彻以质量为战略管理核心的理念,已经将质量控制自上而下,深入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 光学专家张雨东出任科技部副部长
    8月9日,据人社部消息,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张雨东为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雨东张雨东,工学博士,研究员,国家级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四川省委主委,十二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中科院成都分院院长、分党组成员。其中,1980年9月至1984年9月在浙江大学学习。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1987年7月至1991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1991年6月至1998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8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历任第八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自2011年5月起任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2001年7月起先后任民进四川省副主委、主委,民进中央常委、副主席。2008年1月至2021年7月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中科院成都分院网站显示,张雨东主要从事新型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与系统研制工作,在我国率先开展了人眼视光学波前工程研究方向,为活体人眼细胞级疾病诊断提供了全新手段。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国际专利8项。先后获得国家“863计划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四川省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张雨东非常重视保障科研人员合法权益,曾多次在采访中提到相关话题。2014年两会,张雨东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提案中建议合理提高科研人员薪酬。他认为:一、国家事业费拨款不足,科研人员收入水平与对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匹配不够;二、国家科研任务中人员经费部分比例过低。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科研人员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积极性和专注度。对此,他建议:一、加大国家事业费投入,提高科研人员薪酬结构中的固定部分,使其能安心从事科研工作。二、尊重科研及辅助人员在科研活动中的创新劳动,适度放宽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中各支出科目的限制,提高人员经费计提比例,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真正建立按劳、按贡献取酬的分配机制。此外,张雨东2016年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曾建议建立保障科技创新法律体系。他认为,由于科技创新固有的超前性和中立性,我国科技领域相关法律规定严重滞后于科技创新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科技创新追责时,司法机关极易忽视历史条件,混淆科技创新与使用不当间导致的不同法律责任,将责任盲目扩大到科技创新主体上来,甚至造成侵犯科技人员合法权利,伤害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的严重事实。为此,张雨东建议,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系统良性运行的法律体系,切实保护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及合法权益。法律对于科技创新的规范应严格限定在“应用”层面,切实保护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严厉打击恶意使用科技成果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不应对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产生不当影响,限制科技发展的步伐。参考资料:http://www.cdb.cas.cn/jggk/xrld/201108/t20110818_3323830.html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3/289764.shtm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3/341352.shtm
  • 张玉奎院士:蛋白质组学研究期待技术革命
    日前,在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会议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张玉奎指出,中国的色谱学科队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色谱学科论文的数量已有飞跃发展。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依然是目前最基本的任务和目标,“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蛋白质分离鉴定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张玉奎  张玉奎指出,我国作为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面临着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挑战,“但同时可以看到,色谱科学和技术,在解决这些重大问题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色谱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分离分析学科,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需求,在分离分析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等方面不断创新,色谱队伍不断壮大,英才辈出。  “近两年来,我国色谱学科在色谱理论研究、多维色谱仪器、新型色谱填料和色谱柱、样品前处理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张玉奎进一步指出,当前,色谱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在与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密切相关的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中药分离分析、环境分析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他还举例说明了色谱方法在蛋白质组学领域的应用。在2014年,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蛋白质组研究员Akhilesh Pandey,与来自印度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分析了30种不同的组织类型,标绘了人类蛋白质组的绝大部分。这项研究识别出17294个蛋白编码基因,并通过表达分析证明了组织和细胞特异性蛋白的存在。同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Bernhard Kster等人创新性地推出了一个搜索性公共数据库,公布了18097个基因获得的蛋白,占目前预计人类蛋白总数的92%。  “这两个研究组都利用了质谱方法来分析人类组织。”张玉奎指出,Pandey研究组分析的是全新的数据,针对多种健康人体组织的数据,其中包括7种胎儿组织和6种血细胞类型。而Kster研究组则采用了稍微有些不同的方法,他们汇集了已有质谱分析数据,同时构建了自己的质谱数据。目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近年来也在蛋白组学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张玉奎最后表示,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依然是目前最基本的任务和目标。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蛋白质分离鉴定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新型的高通量、高灵敏多维分离鉴定技术的发展,例如集成化蛋白分析平台,芯片多维液相色谱等,将为蛋白组研究带来新的革命。”张玉奎说。
  • 张裕中心化验室年度审核增项通过CNCA能力验证
    为促进和加强中心化验室的能力建设,结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将于4月份针对获得国家认可实验室的张裕中心化验室进行的年度审核,张裕技术中心确立了甲醇、杂醇油、总砷、铅指标增项申请。在先期的检测能力验证中,甲醇、杂醇油的分析检测能力首先通过了验证审核。   中心化验室工作人员针对提出申请的葡萄酒质量安全控制指标中的污染物痕量指标铅、砷的开发,经过多次摸索性实验,广泛的技术咨询,对检测方法进行改进。截止目前,测定样品的回收率已达到国家标准。近日,总砷和铅指标的痕量测定结果已经得到认可委的确认,总砷、铅指标的检测技术已经通过了CNCA 实验室能力验证审核。   本次能力验证旨在提高中心化验室在国际国内检测领域的整体水平,发现和识别检测方法的可操作性,缩小实验室间应用检测方法存在的差异 同时提高张裕公司在质量安全监控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杜绝因污染物对葡萄酒质量安全带来侵害。本次能力验证的通过,也检验出张裕公司中心化验室目前的高素质检测能力,为进一步深入做好葡萄酒质量安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陈洪渊院士、张玉奎院士荣获“环境化学特别贡献奖”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11月18日,由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在武汉开幕。大会首日的开幕式上特别举行了颁奖仪式,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荣获“环境化学特别贡献奖”!颁奖现场 获奖者简介:陈洪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1937年12月出生于浙江三门,1961年从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并留校任教。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美国化学会会士,是国际著名的分析化学家。他致力于分析化学的科研和教学,率先提出"生命分析化学"新理念,致力仪器分析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达40余年,在涉及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的电分析化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多个前沿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陈先生先后担任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荣誉主任,中国质谱学报与分析科学学报主编。2015年,国际著名的《 NATURE 》杂志公布杰出导师奖,陈洪渊院士荣获终身成就奖。陈洪渊院士长期关注环境化学学科发展,为学科发展建言献策,对环境化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张玉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出生于河北保定,1965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副所长、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主任、973前沿交叉领域专家组组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等,主要从事色谱基本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张玉奎院士建立了系统的色谱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方法,为液相色谱专家系统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深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完成国家任务与仪器的应用开发。近年来,结合国家重大应用领域的需求,放眼于分析学科与生命学科的交叉发展,侧重开展蛋白质组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并将其用于环境毒理、精准医学等领域。发表论文60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国际 HPLC 科学委员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张玉奎院士长期关注环境化学学科建设,培养了一批活跃在环境化学及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为环境化学学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张玉奎院士:拒绝“卡脖子”发展国产仪器正当时
    “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纯国产仪器的展出,我们的国产科学仪器装备确实是发展起来了!”6月25日上午,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会场外,看到展台上的国产科学仪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玉奎院士欣慰不已。(张玉奎院士。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科学仪器装备,被称为科学家的“眼睛”,不仅是认识未知世界的工具,也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重要成果。经过数十年沉淀和积累,近年来我国一大批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实现了自主研制。“但我们也应清楚看到,目前一些关键领域、重点行业、重大项目上,科学仪器仍然长期依赖进口,正面临着‘卡脖子’风险。”张玉奎介绍,国产仪器被“卡脖子”已走过一段漫长岁月。“落后的仪器别人可能会给你,但最前沿的技术他们是不会给你的。在上世纪50年代,连台红外光谱仪都难得买到。”面对科学仪器被“卡脖子”问题,张玉奎认为,首要的是要支持单元部件的生产。部件是一台机器的核心,关乎机器的质量和水平,“一定要做精做细,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其次,是仪器配套的试剂,同样需要花大力气发展。其三是配套软件,也要跟上发展实际,实现智能化。最后一点,是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仪器要做得好,就要依靠大国工匠。”在张玉奎眼里,每个地区的仪器发展都有各自特色。他建议湖南及其所在的中部地区和长三角、珠三角进行联动,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共同推动全国产业的发展。“真希望湖南能有几个加工中心来专门生产单元部件。”张玉奎说,湖南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希望湖南抓住举办中国科协年会这样一个特殊契机,推进制造装备、单元部件加工,树起“湖南制造”的大旗,助力国产仪器的发展。
  • 助推“双一流” 西北大学成立张玉奎院士工作室
    p   为了充分发挥院士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西北大学日前成立了6个院士工作室。 /p p   据介绍,成立院士工作室,是西北大学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举措。学校计划专项投入3000万元经费,在年内分批成立10个左右院士工作室,以此为突破口,加强学校柔性引才引智工作。 /p p   此次西北大学成立的是张玉奎、朱蓓薇、夏军、翟明国、张国伟、舒德干6位院士的院士工作室。 strong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是分析化学领域专家 /strong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是食品科学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是水文学及水资源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翟明国是前寒武纪地质学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是构造地质学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舒德干是古生物学领域专家。 /p p   西北大学院士工作室旨在依托重大项目及学科特色研究领域,发挥两院院士的高端引领和集聚效应,加快引进、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 加强高层次学术交流,凝练学科方向,提升学科影响力 提升学科团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跨单位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打造高端智库,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1748f96e-d715-4366-8c3f-f2cb36bc43e2.jpg" title=" a1ec08fa513d2697b5fe7f7751fbb2fb4316d8ef_副本.jpg" / /p p   张玉奎,196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曾在德国吐宾根大学生理研究所和美国国家环保署研究中心访问工作。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色谱学会理事长,色谱杂志主编,分析化学、J. Chromatography A杂志编委等职。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承担国家科技攻关、863、973等项目。目前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四百篇,专著七部,专利十余项。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p p   提出了多维立体分离的思想,构建以超滤膜为接口的多维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技术平台,并用于蛋白质的精细结构研究。用毛细管电泳方法研究肽类分离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样品分子量与迁移时间的关系,进而为复杂蛋白样品的分离及痕量检测提供了新技术。在深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完成国家任务与实现成果的产业化。 /p p br/ /p
  • 陈洪渊、张玉奎入选为美国分析化学杂志编委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11月22-24日,由中国质谱学会主办,无机质谱专业委员会、同位素质谱专业委员会、质谱仪器与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全国无机及同位素质谱学学术会议在昆山举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在此次会议中做了《浅谈分析化学发展与创新研究》的报告。报告中庄乾坤提到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陈洪渊,中科院院士、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张玉奎2014年1月起将担任美国分析化学杂志(Analytical Chemistry,以下简称为AC)编委。   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陈洪渊 中科院院士、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张玉奎   这是继北京大学教授刘虎威、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邹汉法、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从2013年1月起担任AC编委以来,中国分析化学家再次入选成为AC编委。另外,清华大学教授张新荣从2013年3月起担任AC副主编,张新荣也是AC杂志有史以来的首位来自中国的副主编。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分析化学研究水平在不断的进步,并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   Analytical Chemistry(AC)于1929年创刊, 是化学领域中一流的科学杂志,刊载分析化学原理与应用方面的优秀论文,侧重于新测量方法的发展和环境、药物、生物技术以及材料科学方面实际应用的探讨。目前,AC的影响因子是5.86。 另外,会议中庄乾坤还提到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玉奎院士、邹汉法研究员、许国旺研究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福州大学唐点平教授,以及中科院化学所陈义研究员入选了由英国分析科学家网站评选的2013&ldquo 百名最具影响力的分析科学家&rdquo 。   相关新闻:   2013全国无机及同位素质谱会议举行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1125/117773.shtml   2013全国无机及同位素质谱会议上的仪器厂商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1125/117832.shtml   张新荣:ICP-MS在生命科学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1128/118123.shtml
  • 全国人大代表张玉珍建议:多措并举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玉珍建议,多措并举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张玉珍说,新污染物涉及行业众多、产业链长、替代品和替代技术不易研发,对新污染物的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难度大。国家目前高度重视新污染物治理,但新污染物治理起步较晚,仍存在诸多短板,体现在新污染物的筛查、风险评估基础薄弱,环境风险底数不清,人才队伍和科技支撑能力严重不足等方面。为此,张玉珍建议,加强新污染物科普宣传工作,提倡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观念。加快新污染物调查摸清底数,制定新污染物专项调查监测制度,建立新污染物数据库,绘制环境风险分布地图。推动新污染物风险防控工作,推进高关注、高产(用)量的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各部门按职责做好化学品生产使用信息收集与综合管控工作,提高化学物质相关国际公约履约水平。加强新污染物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国家和地方新污染物治理能力,加强新污染物清洁生产、减排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完善相关法律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新污染物治理法治化,制定修订新污染物相关化学品管理名录,将典型新污染物纳入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 张玉奎院士:液质联用高灵敏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仪器信息网讯,2009年11月7日,由中国质谱学会有机质谱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联合举办的“2009年中国有机质谱年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为期三天,出席会议人数达300人。 此次质谱年会为与会代表准备了丰富的报告内容,内容涉及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环境科学中的质谱应用研究以及质谱仪器研发的新技术、新进展等。仪器信息网将进行系列报道。   首先给大家呈献的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张玉奎院士题为《液质联用高灵敏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张玉奎院士   张院士报告的内容是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项目的课题之一,其中的研究工作涉及大连化物所、复旦大学及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课题组针对液质联用鉴定灵敏度的问题,开展了以下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针对ESI离子源的液质联用接口,课题组一方面基于中空纤维膜的脱盐技术对蛋白质进行脱盐 另一方面利用离子液体增容,捕集柱脱盐的方式对酶蛋白酶解产物进行脱盐。2、针对MALDI离子源,对靶上富集材料进行了研究,分别研究了C8修饰介孔磁性材料、复合核壳纳米功能材料、Fe3O4/ZrP磁性纳米材料。此外用纳米金刚石修饰靶体,并改变MALDI的基质。3、通过化学修饰增强电喷雾、毛细管整体柱电喷雾喷针、低气压或真空电喷雾装置等方式改进质谱的离子化技术。通过以上的改进,搭建了一个2D-SEC-RPLC-IMER-RPLC-MS/MS蛋白质鉴定平台,实现了全自动化操作,蛋白鉴定速率达到60个蛋白/小时。   张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基因组的研究花了10年时间,并且其的突破在于96阵列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出现,而如今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需要依靠先进的质谱技术,但是必须解决其灵敏度和高通量的问题,因此,张院士认为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今后发展的重点是:继续改进离子源、基质、靶体材料等关键部件 提高纳喷技术、离子化效率,实现蛋白质规模化的定量测定。
  • 张玉奎院士:色质联用技术具有强大生命力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快速发展的中国质谱分析”专题系列采访由 strong 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 /strong 与 strong 仪器信息网 /strong 共同制作。本专题采访了5位来自顶级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相关领域专家,介绍我国质谱发展情况。此次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与物理研究所 strong 张玉奎 /strong 院士为大家介绍质谱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我国质谱在应用及产业化等方面的情况。 /p script type=" text/java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0343E314A777A901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2BE2CA2D6C183770& playertype=1" /script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2em " 采访编辑:李博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快速发展的中国质谱分析”专题系列采访: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222/236459.s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陈洪渊院士:质谱是综合性分析手段 /span /a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222/236471.s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张玉奎院士:色质联用技术具有强大生命力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222/236477.s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张新荣教授:快速、常压是离子源技术发展趋势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225/236552.s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林金明教授:细胞分析是质谱联用技术重要发展方向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222/236460.s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端裕树博士:中国的质谱用户发生很大变化 /span /a /p
  • 中科院院士、著名色谱分析化学家张玉奎:注重自主研发、仪器研制,向着分析化学强国迈进
    癌症有没有可能在早期就被诊断?体检可不可以只抽一微升血… … 近年来,精准医学概念的兴起,也将其背后分析化学和生命科学交叉的这片“隐秘地带”逐渐引入公众视野。  分析化学的迅速发展为生命科学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很多待解的难题,因为分析化学的介入找到新的解决路径。比如,通过利用色谱技术纯化中药,将有毒物质马兜铃酸进行分离。  那么,分析化学是如何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国内分析化学的发展有何新的趋势?具体而言,它在精准医学方面有哪些应用?如何解决国产仪器产业化发展难题,推动我国从分析化学大国走向分析化学强国?  著名色谱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谈及分析化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及仪器产业化方面的思考。  分析化学的转向  “一般讲上个世纪是化学的世纪,而这个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大家研究的重点是研究人、研究生命科学。化学也转向了以生命科学为研究重点,我们现在已经把蛋白质组学的定性定量,转向精准医学和重大疾病的发展。”  张玉奎院士说,分析化学已经无孔不入,任何一个新兴的科学都少不了分析化学,也服务于生命科学,为它提供研究方法和手段。  比如,人的蛋白组学的磷酸化。这个磷酸化有两种,一种是氧磷酸化,一种是氮磷酸化,氧磷酸化比较稳定。这块可以用来研究磷酸化和各种癌症的直接关系,也就是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过程中,癌症形成了病及康复的过程。  但是,关于氮磷酸化的研究却非常少,因为它不稳定,遇到酸就分解,样品非常难处理。“所以生物学界就给我们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就合成了一个分子,它有两个新的中心,专门抓氮磷酸化,用这个办法就可以把磷酸化保存下来,抓住鉴定,研究它的生物功能。”  张玉奎院士谈及,生物学上对这个磷酸化研究早了20多年,但依然对它了解较少。而分析化学上介入之后,很快就解决了这个“卡脖子”的难题。  这就是分析化学服务生命科学的一个典型例子。  实际上分析化学可以为生命科学做很多事情,张玉奎院士团队的很多工作也都是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来发展方法和技术。当然,生命科学的发展也对分析化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玉奎院士认为,分析化学发展的新趋势可以用“三高”来概括。其一,高灵敏度,需要检测到很多非常微小的变化,这也是需要永远追求的目标 其二,高选择性,要排除其他单位的干扰 其三,高通量,测算速度要快,满足大批量检测需求。这是分析化学或者测量学发展的新趋势。  除此之外,质谱、色谱的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现在有个色谱公司,现在已经在苏州搞了一个分公司,推动色谱和质谱联用。这其中涉及几万种蛋白,色谱是把它分离开,然后质谱一个一个告诉你都是什么东西。”张玉奎院士表示。  驱动精准医学  去年9月,国家层面着眼于“十四五”时期加快科技创新的迫切要求,提出了“四个面向”,即“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面向生命健康也成为分析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色谱领域的领军人物,张玉奎院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己所在的分离分析重点实验室一共有大约600人,他们都在干一件事,那就是分离分析。“现在我们朝着大健康方向发展,除了技术之外,我们还要建立大的数据库。因为你只有对健康人的统计,对各种疾病进行统计,才能够知道变化趋势是哪里。”  中国工程院詹启敏院士此前曾公开表示,临床疾病治疗的现状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疾病诊断大多在中晚期,死亡率很高,尤其是癌症 二是治疗的被动性和盲目性,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背景、变异免疫和内分泌改变导致细胞、分子改变,进一步导致组织器官病变造成疾病发生,而患同种疾病的不同病人针对相同的治疗方法会出现不同的临床愈后。因此,临床上要进行不同表型的分型,并找到分子标志物。  这就是精准医学临床发展的需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蛋白质组学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大众视野以来,其在肝癌、胰腺癌、糖尿病等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和分型等精准医学领域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张玉奎院士表示:“所有重大疾病,包括癌症,大家过去认为是基因在变化,现在看来实际上是基因里蛋白的变化。这可以用来诊断疾病,同时还可以诊断疗效。这样一来,诊疗过程就会更为精准。”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驱动了精准医学的发展。特别是精准医学涉及的精准测量、精准定性、精准定量等都需要分析化学提供研究方法的支撑。  比如,尿液跟踪检测。从你健康的时候起一直到病发连续检测你的尿液,录入专门的数据库。长时间跟踪就会发现你的尿液里的蛋白是朝着哪种疾病发展,然后进行及时调整,持续跟踪你的健康。  再比如,怎么判断一个人是抑郁症还是郁闷。我们就发现,得了抑郁症有两个蛋白它表达特别高。所以,这两个蛋白就有可能是抑郁症的一个标记,如果它高了就考虑是得了抑郁症了,就要赶快做心理上的纾解。  “这就叫蛋白质组学驱动精准医学,它为精准医学提供了一个工具或研究方法,它能够让诊疗更精准一点,治病依据更加充分一点。”张玉奎院士表示。  单元部件是新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几代人从0到1的艰苦探索,中国已经是色谱、分析化学大国,从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从业人员来看都是世界首位。  不过,张玉奎院士认为,我国依然还不是分析化学强国。“因为很多重要的设备,高端的消耗品还依赖国外进口。接下来,还要更加注重自主研发、仪器研制及产业化发展,朝着分析化学强国迈进。”  值得注意的是,他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离分析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分离分析实验室)在产学研方面已经取得不小的突破。比如,大连化物所在色谱产业化方面,拥有国内一流的液相色谱生产企业大连依利特。  就在去年,色谱分离技术的第三代研究者之一——汪博士团队,通过海创人才长三角创业服务中心引进并落地嘉兴南湖,所创办的浙江博颐生物将致力于基于新型分离材料的生物提取和生物合成新技术的产业化。令人欣喜的是,浙江博颐生物与苏州纳微科技以及大连化物所梁博士等为代表的第三代,所开发的高效色谱填料和色谱柱已经可与国外部分最新产品相媲美。  色谱原本只是个分析工具,而现在已经很多人把色谱制备拿来做生物医药的分离、纯化,并且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效。张玉奎举例,自己的“弟子”梁鑫淼团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南昌搞了一个达87米的大装置,用五基色谱来纯化生中药。他已经把张伯礼院士开的“清肺排毒汤”,经过分离纯化,把马兜铃酸这个有害物质拿掉,把四个有效成分进行富集,最后变成了粉末,制成胶囊。  “现在国际上对马兜铃酸的要求是零检出,但是我们中药天生就含有这个元素。过去中医上没有办法,就采取控制剂量的方法,不让你中大毒,实际上这是很危险的。”他表示,通过这种分离纯化的手段,困扰多年的中药出口难题也得以解决。  再说到质谱。目前国内还是以进口为主,比如大连化物所生物楼里有40余台质谱,其中一台就是200万~300万元,成本高昂。不过,大连化物所分离分析重点实验室已经开始自己制造质谱,“去年疫情期间国外设备进不来,我们的质谱还卖出去30台。”  张玉奎院士表示:“我们希望把质谱做大,还联合投资公司一起在杭州落地了一个公司,希望借此推动它的产业化。我们的目标就是临床质谱,解决临床问题,所以希望把它做成一个大产业。”  质谱可以用于公共交通的防爆检测,也可以用来做肺结核筛查,还可以用于手术麻醉剂量的控制等方面。张玉奎院士认为:“将来质谱发展到临床,可以整个推动我们大健康朝前走,就不是说癌症怎么治疗,而是怎么预防癌症,怎么健康地活着。”  目前,大连化物所分离分析重点实验室质谱和色谱都可以实现自主研制。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大力支持下,国产仪器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距离真正实现产业化,达到跟国外竞争的水平,还有个过程。从基础研究到产业方向、资金、技术实力、用户认可度等方面,国产仪器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张玉奎院士认为,国产仪器要想真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该重点朝着单元部件的方向发展。首先就应该去解决部件问题,而不是都来做整机,这样研发力量就会分散,造成资源浪费。而是要走差异化路线,这个部件一批人生产,另一个部件另外一批人生产,然后再组装成一个整机,这样就会形成一种高质量发展的机制。  “单元部件的高质量研究,应该成为今后的重头。”张玉奎院士认为,各研发机构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这样才能形成中国特色的产业化。
  • 依利特苏州公司开业暨张玉奎院士工作站设立活动在苏州举办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仪器信息网讯 2018年10月30日,苏州工业园纳米城迎来了依利特(苏州)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开业盛典暨张玉奎院士工作站成立仪式。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丁立新,苏州工业园区纳米科技公司总裁张淑梅等园区领导、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杨柏龄,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李跃光,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高级顾问阎增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张彤等协会学会领导、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等专家学者、还有来自合作伙伴等各方负责人出席本次活动,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出席并报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杨柏龄在致辞中表示,1993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一批科研人员下海,成立了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依利特作为国内首家研发液相色谱技术的高新技术仪器公司,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液相色谱仪器的发展。仪器仪表行业发展空间很大但国产仪器的占比很少,其中原因包括中小科技企业缺乏建立自己核心技术的认识,苏州完备的产业配套和扶持政策引来了各路英才。依利特作为国产液相色谱的引领者,落户苏州,未来将成长起来,建设出低成本优性能的高技术产品,振兴国产仪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e287dcf6-8b46-47da-b3eb-60445b2623e0.jpg" title=" WechatIMG98.jpeg" alt=" WechatIMG98.jpe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杨柏龄致辞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致辞,他回忆道:依利特作为国产首家研发制造液相色谱的仪器公司,从各个元件的手焊到电子部件的设计等等,用心血和汗水奠定了国产液相色谱的领军地位。依利特经过漫长25年的成果转化走到今天,来到苏州,因为这里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产业基础,能够实现强强联合。未来希望国产仪器产业占比达到30%,依利特作为国产仪器先驱者,这是新起点也是新征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23d4b9e1-9d8e-4d64-970d-3064046d772b.jpg" title=" 图片 1.png" alt=" 图片 1.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致辞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依利特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彤致辞,他讲道:依利特起源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作为国产液相色谱生产制造的领军企业,始终贯穿知识产权为主导和核心,起草并申请了液相色谱仪的国家标准。依利特未来规划以EClassical 3100,EClassical 3200以及SPLC 7100微纳液相色谱仪等分析仪器为主导的产品线,在技术上采取自主开发与联合开发或引进相结合,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创新能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4917e33-0244-47af-b079-8323e8f16f8c.jpg" title=" 图片 2.png" alt=" 图片 2.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依利特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彤致辞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丁立新在致辞中表示:苏州工业园区从要素投入型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提升开发区发展竞争力的同时提供给国产企业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希望依利特在园区的土壤下下蓬勃生长,为国产仪器增光添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b8455495-2406-44d3-8b86-8ab6966c6c41.jpg" title=" 图片 3.png" alt=" 图片 3.png" / /p p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丁立新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0f0f2b9d-014f-4d6e-8b70-f4b9c3f17bab.jpg" title=" 图片 4.png" alt=" 图片 4.png" / /p p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嘉宾合影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50533647-47a4-4671-b5a6-76e8d676d3dc.jpg" title=" 图片 5.png" alt=" 图片 5.png" / /p p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参观工厂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1dc41d0b-b6e4-4690-b5a9-b64412796ce2.jpg" title=" 图片 6.png" alt=" 图片 6.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揭幕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从左到右: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丁立新,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杨柏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苏州工业园区纳米科技公司总裁张淑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p p br/ /p
  • 承载光荣与梦想,BCEIA扬帆远航——访BCEIA2021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张玉奎院士
    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1)将于2021年9月27-2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召开,本届会议将继续秉承“分析科学 创造未来”的愿景,围绕“生命 生活 生态——面向绿色未来”的主题开展学术报告会、论坛和仪器展览会。近期,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联合仪器信息网特别组织了BCEIA2021系列专访,邀约参与学术报告会组织和筹备的各领域专家,解读会议主题,分享学科发展趋势与仪器创新研究方向等,以飨读者。作为从第一届BCEIA开始就投身其中的亲历者,BCEIA 2021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与BCEIA结缘于1983年,并见证了过去三十多年来BCEIA的发展历程。借此机会,我们特别采访了张玉奎院士,请他围绕BCEIA多年来的发展变化、分析测试技术在国家科技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科学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1983年,张玉奎院士作为BCEIA的筹建者之一参与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在中国举办分析测试和实验科学领域的国际性科技会议提议得到了学术界的热烈欢迎,在原国家科委的大力支持下,第一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于1985年成功召开。20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对于了解国际前沿科学研究方向和先进技术的进展现状等有着迫切的需求。BCEIA在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仪器技术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BCEIA学术报告会为各个学科对外交流打开了一扇大门,很多国外的科学家克服种种困难不远千里来到中国,为促进相关学科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以联邦德国色谱协会主席E.Bayer教授、美国普渡大学R. Graham Cooks教授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分析化学家很早就与BCEIA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历经3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如今的BCEIA和初创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术报告会方面,国内学者参会交流的数量大大增加,这也印证了我国分析科学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展览会方面,从统计数据来看,最初国外仪器厂家数量约为国内仪器厂家数量的3倍,到如今国产仪器厂家数量已占据绝大多数,这一数据的变化也说明了民族仪器品牌的崛起。 特别是被纳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之后,国产仪器的创新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BCEIA自2015年开始,已连续三届举办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阶段性成果展”,场发射扫描电镜、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太赫兹光谱仪等重大研发成果充分展示了国产仪器近年来取得的成就。谈到现在分析科学的发展,张玉奎院士也表示,现代科学中,没有哪个学科不需要分析科学的支撑。无论是在医疗卫生、生物医药还是前沿合成材料等领域,处处都能看到分析科学的身影。目前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科研领域的一大趋势,更充分体现了分析科学的重大作用。现在分析科学越来越多地向前沿的国家重大需求方向迈进,这也体现在了BCEIA的学术报告会上,过去的邀请报告多是国内外的大科学家就学科发展进行分享,而现在的报告内容则更多是一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前沿科学的研究方向,如人工智能、基因和蛋白组、肿瘤标志物、新能源材料研究、病毒微生物检测等,分会报告会也从最初的6各学科增加到了10个。 可以说,BCEIA一直在随着时代脉搏不断更新。采访最后,张玉奎院士也表示,BCEIA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从1985年第一届开始,每一届的筹备和参会从来都没有落下过。在当年筹备BCEIA最艰苦的时候,他曾白天工作开会,晚上就地休息,BCEIA结束之后又立刻投入到新的实验研究工作之中。看到BCEIA今天的国际地位和业内影响力,张玉奎院士感到非常欣慰。BCEIA有着辉煌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今天的成功与各界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电镜、质谱、光谱、色谱、磁共振波谱、电化学、生命科学、环境分析、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标记免疫分析十个分会的贡献很大。严济慈、钱临照、郭可信、卢佩章、吴征铠、梁晓天、张青莲、王天眷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学科学/协会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之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努力促成了今天BCEIA的繁荣,浓厚的学术氛围也铸成了BCEIA今天独有的特色。希望BCEIA能继续保持这样的势头,同时注意科学发展新动向,走在时代发展前沿,保持自己的影响力。……欲了解更多采访内容,欢迎观看以下视频!
  • 追风逐梦 探索未来——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总裁张宇谈认证检测推动中国风电产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市场调研,发现行业短板,制定先进的标准、规范和技术说明,开展行业推广,建设示范项目……一系列操作之后,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以下简称“鉴衡”)本意是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拓展业务领域,结果却是,调研成果促成全行业达成共识,提高了行业整体制造水平,标准和规范被纳入招标采购固定格式文本。成立20年来,鉴衡始终致力于国家公共研发实验平台建设,成为行业首家拥有国家级检验检测实验平台、国际电工委员会可再生能源设备认证互认体系(IECRE)认可的国际风能认证和测试资格的机构,有些以营利为目的的业务做成了公益事业,成为促进我国风电产品制造业高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2003年启动风电产品认证到2007年颁发我国首张风电机组产品认证证书至今,鉴衡秉承“以检测认证标准规范研究提升制造水平,以检测认证基础设施研究带动创新研发”的理念,见证和推动了中国风电产品制造业从无到有,从赶超到“独领风骚”的发展过程,用实践诠释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如何促进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支撑制造业优化升级。近日,记者采访了鉴衡副总裁张宇。以认证引导行业自立自强柔塔(柔性钢塔)是风电机组中高塔筒技术的解决方案之一,其成本占整个风电机组的20%~25%,工艺、性能和造价等直接影响风电机组的运行质量。但是在2017年以前,我国的柔塔建设处于没有标准规范、全凭经验做的阶段,是全行业的“老大难”问题。发现这一行业共性问题后,鉴衡在进行大量调查和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制定了柔塔技术标准和认证规范,并在行业内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普及工作。但是,鉴衡柔塔相关咨询、评估和测试项目数量却逐年减少,因为该项目的各种技术规范、参数要求等研究成果全部被纳入柔塔招标采购固定格式文本,成为建设“标配”、行业共识。张宇说,与柔塔项目类似,鉴衡的“业务转公益”项目不在少数,贯穿了中国风电产品制造业发展的全过程。据介绍,2006年以前,我国风电产品国产化率为“0”。风电产品“中国制造”经历了3个阶段,2006年至2011年是起步阶段,国产风电产品“技不如人”,国内风电场站优先选用进口产品;2012年至2020年是赶超阶段,“中国制造”开始成为风电市场的主导产品,进口产品逐渐退出中国;2021年以来,中国风电制造业开启探索“无人区”阶段,“制造别人没有制造过的产品、制造不出来的产品”,走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张宇总结说,鉴衡对中国风电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软”“硬”两种手段实现。“软”即是软件,制定各种标准、规范、技术说明等,“硬”是进行风电装备公共技术研发实验平台等硬件建设。在起步和赶超阶段,为了促成行业达成共识,解决全行业在生产制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整体提升风电产品制造水平,鉴衡投入巨大力量进行软件建设,把自己的经验、认知和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全行业,并以认证、检测为线索引导企业发现问题、主动匹配自身能力,进而实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的目标。如今,“发现问题-集体研讨-寻找解决路径-达成行业共识-提升整体制造水平和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风电行业实现共同发展的标准路径。2020年,鉴衡“可再生能源专家技术委员会”成立,成员包括中国全部风电行业的开发商、零部件和整机制造商、高等院校等相关研究机构,以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投资机构,构成了一个横跨多行业、多领域,密切合作、高度融合的产业生态链,已取得行业成果20多项。如今,中国风电产业已经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包括技术、人才、管理等产业发展所需全部要素,细分市场丰富、完整;我国超大型风机整机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更是接近100%;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产量占全球市场的2/3以上,出口到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因此,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的风电产品制造水平基本代表了全球制造水平。以检测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初,一支长达126米的叶片从江苏省盐城市来到位于广东省阳江市的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鉴衡国检中心)做检测,这是全球迄今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此次检测也刷新了全球风电叶片全尺寸测试的长度纪录。张宇介绍说,从发达国家的实践和鉴衡的研究表明,建设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等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解行业共性难题,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球风电制造的基础理论应用、材料应用和制造工艺已经达到传统理论和实践的极限,要想实现突破性进展,必须以认证检测带动研发,即以满足现实和未来需求为导向,将传统合格评定性检测转变为研发性、探索性检测,对未来产品提供测试和验证支撑,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判。基于这一认识,10多年来,鉴衡不断加大风电产业基础设施投入:2010年,鉴衡在河北省保定市建成首个叶片检测中心,能够完成长度100米叶片的全尺寸测试,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叶片实验室;到2021年1月,已完成120多款机型的型式试验、7000多台在役机组检测,是国内完成检验检测最多、经验最丰富的检测机构。2011年,鉴衡成立国家能源风能太阳能仿真与检测认证技术重点实验室,完成大型风电机组仿真平台系统性能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关键零部件检测与认证的技术能力。2021年1月,由鉴衡建设和运营的广东阳江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检中心)投入运营,是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级海上风电装备公共技术研发实验平台,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叶片检测实验室。如今,在风电机组叶片制造、研发等领域,中国和欧洲已经同处一个平台上,中国海上机组叶片发展及整机设计进入“无人区”。在科研领域,到2018年6月,鉴衡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8项,国际合作课题27项;在标准制定方面,鉴衡牵头或参与制定27项国际标准、63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自主研发技术规范100余项;在技术专利方面,鉴衡在风电和光伏领域拥有27项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在国际化方面,鉴衡颁发的机组产品认证证书获得全球市场采信,助力中国风电设备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风电行业的发展方向将是超大型化、智能化和系统化,继续推进应用场景创新,加快全产业链创新,加大新技术应用。目前已经启动的检验检测工作面临着传统理论不支持、传统材料不支持、传统制造工艺不支持的难题。虽然投入巨大,但是必须要做。”张宇说。
  • 123页PDF!实名举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裕卿教授和其女张丝萌学术造假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44px height: 28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2551656c-1988-4652-b6c3-7d216058985f.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337.png" alt="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337.png" width=" 544" height=" 284"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1月19日,一篇题为《实名举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裕卿教授和其女张丝萌学术造假》的文章在网络热传,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一硕士研究生以一篇长达123页的举报信实名举报其原导师张裕卿学术造假。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举报后者在2011年到2020年间,所做的实验、发表的论文多次造假,并多次帮助其女儿发表论文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实名举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XX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和其女张XX学术造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目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第一章:简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第二章:张XX和其女张XX论文造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第三章:张XX教授学生的硕士毕业论文造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第四章:在关于我的论文写作中,张XX如何指导造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第五章:简要介绍张XX发表的学术论文造假现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第六章:张XX如何一稿多投(互相抄袭)第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七章:结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参考文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8px height: 29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cc7e01d2-2533-417e-bc5e-c8b08d80b5de.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347.jpg" alt="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347.jpg" width=" 458" height=" 292" / /p p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下面我们从原文中摘选几段,大家自己感受一下: /p br/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4 年秋,研一上学期,我主要任务是上课,偶尔去实验室开个组会,但我发现开组会的时候都是张老师一个人在说话,学生们一个个一句话都没有,而且感觉大家都很不耐烦听他说话,更有甚者开完会出门就对张老师破口大骂的,骂这个孙子,混蛋,有好几次我都想找他们理论,怎么可以这样骂老师?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尊师重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4 年冬,快放寒假时,我到实验室帮着做实验,在实验记录时,我发现存在可多弄虚作假的行为,不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而是人为地调整,我当时就想怎么可以这样啊,这不是造假吗?我也想弄明白,可没人能告诉我,好像实验室的同学都有事瞒着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5 年春,研一下学期,除了上课之外,要看文章,写我们的期 刊小论文了,一般情况下期刊小论文都是自己做完实验有数据了再写,但我们不是。张老师让我们把上上届的硕士毕业大论文写成自己的期刊小论文,而我们自己的毕业大论文到时候让下下届的来写小论文,这是张XX实验室的传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5 年秋,我研二上学期,我的小论文已经写完,可以投了,另外开始准备开题报告了。在准备开题报告时才发现, strong 我们实验室这些年来基本就是弄个粒子往聚合物一掺,然后说它处理水性能提高了,唯一不同就是换着粒子掺,就这样掺来掺去,反正每次掺完之后性能都提高了,最后我的课题也是换一种粒子掺。 /strong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发现以前的可多实验数据都是错的,无论我怎么做都达不到他们那样的效果,前界毕业学生的实验完全都不能重复。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在开组会的时候我给张老师说,我重复了几次实验都不行,都达不到以前实验室同学做的效果,要不您做一次试试,张老师顿时勃然大怒,说“我要是做实验,要你这研究生干啥,你会不会说人话?”而且当着那么多学生的面,从此以后我的心都凉透了,我想,难道老师就不做实验了吗?我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当初我刚来实验室的时候大家都不真实地记录实验,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无论我们掺杂什么粒子,效果都会比上次好,因为只有比上次好,张老师才会高兴,你才能毕业,我要是诚实认真地做实验就在这个实验室生存不下去。后来有人告诉我,这个实验室的氛围就是这样,认真做试验被骂,造假被夸,因为你要是认真做实验,你的实验结果不仅不会比前届的好,而且还能把前届的实验结果推翻,所以学生们就这样被张XX逼着造假!师兄师姐给我说只要进了张XX实验室的门,你只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跳青年湖解脱,二是退学回家,三是造假毕业,我不敢跳湖也不敢退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29faec51-8f5e-4a0f-a464-795f41f716c9.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352.jpg" alt="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352.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随着实验的深入和对张XX教授的进一步了解,发现了更多的秘密。原来我们实验室从 2011 年到 2016 年基本不做表征,也几乎没有预约过表征,大家可以从天大仪器预约平台上查询到这个信息,最多是去别的实验室测一下红外或亲水角,一是因为预约表征花钱;二是因为张XX教授不主张预约,而且预约的密码他一般也不告诉别人;三是天大仪器预约本来就不是很方便;四是即便你最后预约到了,要是做出来的表征结果和张XX想要的不一样,就只能等着挨骂了,大家都知道实验性的东西,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张XX就不明白。那问题来了?我们实验室毕业大论文和期刊小论文的 SEM, EDX, TEM, BET, XRD, FT-IR 和亲水角等这些图是从哪里来的呢? strong 自己造,你没有看错,就是自己造! /strong /p br/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些年来,我实验室的 SEM 和 TEM 基本都是像别的同学要,或者网上截图, BET,XRD 和红外就更简单了,随便找别人借组数据,找到你想要的峰的位置,然后用 origin 直接调就可以了,虽然红外有上千个点,但你只要调十来个点的位置就行了,亲水角也很简单,大家知道水在物体上停留时间越长,亲水角越小,所以你想让亲水角变小就多停留一会,就这样你想要多小的角就有多小的角。写硕士毕业论文的时候只要张老师看到他想看到的图,然后再要点 origin 数据,他就会很开心,他也不关心这些图从哪里来,甚至有时候他提示你去造假。 strong 但他还有特别狠毒的一招,因为他知道这些数据都是假的,所以当学生毕业时他会逼学生签一份声明,声明这些实验数据都是真的,要不签他就不让你顺利毕业。他这样做一是万一以后有人举报他造假,他就会说都是学生干的,和他没有一点关系,二是警告学生不要把造假的事情说出去,要不然和学生自己也脱不了关系。多么阴险狡诈的人啊!这也是为什么一届又一届被他坑害的学生忍气吞声,不敢举报他的原因。 /strong /p p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一.张裕卿和其女张丝萌论文造假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了解,张裕卿教授给他女儿张丝萌造假的文章,一共7篇,其中一作4篇,三作3篇,其女儿从来没有来过举报者实验室。在这里,我们只举例3篇文章的部分图片涉嫌学术不端的行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21px height: 38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471a1108-b88a-4478-ac79-74a1b33e5e0f.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358.jpg" alt="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358.jpg" width=" 621" height=" 388" / /p br/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张裕卿2013年为其女张丝萌发表的小论文,下面是这篇小论文所对应的张裕卿教授硕士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为张裕卿教授学生单星2012年的硕士毕业论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747dd275-0373-4aec-9b13-a3cced640cac.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406.jpg" alt="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40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82px height: 36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0866f640-0bb8-4d23-acfa-2f066461e6d8.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440.jpg" width=" 582" height=" 36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66px height: 33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3cbbbdc5-002e-4020-8edf-426055657cac.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444.jpg" width=" 466" height=" 332" / /p br/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张裕卿为其女张丝萌2014年发表的另一篇小论文,所有的作者和第一篇一样,对应的大论文也和上一篇一样,即是单星2012年硕士毕业论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691px height: 31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5f9685da-1b08-423c-b2b5-6a72c939a7e6.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449.jpg" width=" 691" height=" 314"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80px height: 34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a33fca33-e2f7-4210-bec1-6cd02511bf49.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457.jpg" width=" 580" height=" 348" /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张裕卿教授为其女张丝萌2015年发表的小论文,甚至把他女儿当成通讯作者,下面是这篇小论文所对应的大论文,为张裕卿教授学生曹志普2014年的硕士毕业论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47fe5bd3-d4c7-40a6-ac4b-f8ce3f0cf7d6.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50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2fad2728-a46d-4fd4-860b-00babcbe1c3e.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220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46px height: 34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3fbfda3a-bc1b-41fb-8c52-77cf75264a24.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2320.png" alt=" 微信图片_20201120122320.png" width=" 546" height=" 348"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2px height: 31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74753cf6-33ec-435b-a4e2-e8b27837fd90.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2226.jpg" width=" 502" height=" 310" / /p br/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另外,张裕卿还为其女儿准备了三作论文三篇,三篇文章的投稿日期分别为2011年9月,2011年11月,和2012年1月,他女儿是2011年9月进的河北工业大学。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3a329b67-38eb-43c0-91e8-00b4e914ba4c.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525.jpg" alt="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525.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5年春天,张丝萌被保送为天津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2016年张丝萌被保送到天津大学化工专业直博生,2017年夏张丝萌被保送到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直博生。是否由于相关的文章发表,而得到相关的利益,不是很清楚。 /p p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二.张裕卿教授学生的硕士毕业论文造假(数量过多,只是少量举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0c126fd9-0822-495f-bc9b-fb9a455bb578.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52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07f25725-1eca-4562-8ca1-dbb824ece701.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244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760d8fa1-0ae7-4978-a480-94a5167f5c8c.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53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57px height: 34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c34e25f9-2e54-4baf-8983-acb07965a973.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546.jpg" width=" 557" height=" 343" / /p br/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三.在关于我的论文写作中,张裕卿如何指导造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31fbb265-ef69-413f-b7ad-e23afd9d0be1.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255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d05735b6-ce22-4895-8fe7-b419d83460b1.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549.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计算的到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个pKa不仅不是定值,而且在表1里有三个地方根本就不存在。为什么不存在呢!因为这个值超出数学界的定义了,根本算不出来。下面是第1和2行的pKa值:& nbsp br/ ????a=?14.7?lg(?0.40) br/ 大家看到这里出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数学问题,lg指数居然出现了负数指数(-0.4 和-0.18),这在数学界是不存在的。 br/ br/ br/ 四.简要介绍张裕卿发表的学术论文造假现象(数量过多,只是少量举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1310b226-7f2c-4f26-9954-d02bb73a1de1.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55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503f1682-59e9-425d-89ce-39d63f1f3aee.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264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3ea46ed3-8ce1-4d43-a1c6-bfdbdfd1db84.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264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d2951929-69de-4b30-a517-1278710d2fb8.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264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7f5dbfa6-f757-4616-9261-715e158f7b5c.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2652.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大家看看前面五篇文章的EDX图,有没有发现特别像,就像是一个,前面四个峰的形状和强度还有Ti都是一模一样。加Fe的时候把铁的峰加上,加Y元素的时候把Y的峰加上,就是这样。有EDX经验的人知道就是同一个样品,测试不同点的时候,峰值就很可能不一样,别说不同的样品了。没错,这些图都是自己加工的。得到的答案是EDX这样的图和我们的元素数差不多的网上太难找了,SEM和TEM网上好找很多,所以不得已不在这一个EDX图像上自己加工,实验里加了什么元素就把那个元素的峰加上就行了,这也是今天大家看到的情况! br/ /p p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网站19日消息,收到有关张裕卿教授的实名举报后,学院立即成立专门调查组,依规开展调查。经调查组初步查证,认定张裕卿教授学术不端行为属实。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68px height: 48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19f79970-4492-4c8e-ab05-9eae3bccb0e1.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601.jpg" alt=" 微信图片_20201120121601.jpg" width=" 568" height=" 484"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张裕卿教授承认其本人有学术不端行为,并愿意承担全部责任。目前,天津大学已解除与张裕卿的聘用合同。其他相关问题正在进一步调查。 /p p br/ /p
  • 张玉奎、许国旺、邹汉法获选2015年全球最有影响的分析科学家
    p   近日,英国Analytical Scientist杂志在10月最新一期上发布了2015年全球最有影响的100位分析科学家,我所张玉奎院士、许国旺研究员和邹汉法研究员名列其中,他们也是进此榜单仅有的三位中国科学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W02015102653880247296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f9794343-e2a4-4877-826d-5af24bb4857c.jpg" / /p p   该杂志在大众提名的基础上,由5位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提名的候选人进行评审,确定最终名单。 该杂志2013年曾首次公布全球最具影响的100位分析科学家,共有6位中国科学家入选,我所本次入选的三位研究员也包含在第一期榜单中。(文/图 侯晓莉) /p p br/ /p
  • 张玉奎院士、张丽华研究员团队蛋白质组学最新成果:N-磷酸化蛋白质组的深度覆盖分析新方法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研究所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1810组)张丽华研究员和张玉奎院士团队,蛋白组组学分析最新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团队发展了N-磷酸化肽段高选择性富集新方法,并结合肽段的高效分离和高灵敏度鉴定,实现了N-磷酸化蛋白质组的深度覆盖分析。  与研究相对深入的发生在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侧链氨基上的蛋白质O-磷酸化修饰相比,发生在蛋白质组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上的N-磷酸化修饰,由于P-N酰胺键具有较高的吉布斯自由能,且易发生水解,目前仍缺乏有效的N-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方法,制约了人们对其生物学功能的认识。  团队研制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亚二微米硅球,并通过在硅球表面键合双二甲基吡啶胺双锌分子,在中性条件下实现了N-磷酸化肽段的高效、高选择性、快速富集 通过基于该材料的on-tip富集方法和液质联用分离鉴定的结合,不仅从HeLa细胞中鉴定到3384个N-磷酸化位点(目前最大的哺乳动物N-磷酸化数据集),而且还发现N-磷酸化位点附近亮氨酸高度表达 建立的N-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不仅为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而且也为推动精准医学、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文章链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 食品补充检验方法《植物源性食品中奥克巴胺的检测》解读
    一、目的和依据奥克巴胺也叫章鱼胺,因首次于章鱼唾液中发现而得名,是一种天然的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对-羟苯-β-羟乙胺的化学结构,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同类物。世界反兴奋剂组织《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国际标准禁用清单》(WADA清单)中明确将其列为赛内禁用物质。研究表明奥克巴胺在水果、蔬菜、肉、奶和鱼等食品中被检出,然而,目前关于食品中奥克巴胺的研究和监测多关注动物源食品,对植物源食品关注较少。研究发现,奥克巴胺在柑橘类植物源性食品及相关制品中被广泛检出。此外,在某些保健食品或膳食补充剂中可能非法添加奥克巴胺用于减肥。适量的奥克巴胺对人体的健康有益,但过量摄入会引起人体的内分泌紊乱和新陈代谢失衡,引起诸如头痛、恶心、心悸、血压变化、血糖不稳、呼吸紊乱等反应,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目前国内关于奥克巴胺的检测标准仅有GB 5009.20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生物胺的测定》,其仅适用于酒类、调味品、水产品以及肉类,不包含柑橘类水果及其制品等植物源性食品,我国尚无适用植物源性食品中奥克巴胺检测的国家标准,无法满足大型赛事食源性兴奋剂防控及日常监管需求。为避免食用含奥克巴胺浓度较高的柑橘类水果及制品、保健食品或膳食补充剂给运动员带来兴奋剂检出风险,降低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北京市食品检验研究院制定了BJS202211《植物源性食品中奥克巴胺的检测》方法。二、在食品监管实际中的应用BJS202211《植物源性食品中奥克巴胺的检测》适用于柑橘类(柑橘、橙子、柚子)及其制品(橘子汁、橙子汁、柚子汁)中奥克巴胺含量的测定,可用于柑橘等植物源性食品中奥克巴胺分布情况、本底含量等情况的系统调研活动,用以在大型赛事过程中加强柑橘类及果汁制品中奥克巴胺的内部控制。该检测方法的制定可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对减少运动员兴奋剂检出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三、先进性和创新性本次是对《植物源性食品中奥克巴胺的检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首次制定。试样中的奥克巴胺经1%甲酸50%乙腈溶液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分离和测定,内标法定量。由于食品基质中组分复杂,本方法引用了内标,可使基质效应得以矫正,使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从而极大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和方法的可靠性。使用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近年来广泛使用的检测技术,由于其准确、高效和高灵敏度,符合目前食品安全检测所追求的快速高效的要求。该方法填补了奥克巴胺在植物源食品中无检测方法标准的空白,对柑橘及其制品中奥克巴胺含量的检测,可以建立奥克巴胺的防控规范,避免运动员的误食风险,为供赛食品供应渠道把关筛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大型体育赛事供应食品食源性兴奋剂防控工作提供了技术手段。四、操作注意事项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如下:1.称取样品后加入内标,再进行提取净化操作,在前处理步骤之前加入内标可以更好地校正前处理带来的目标物损失;2.由于内标离子(139.193.1)对附近存在较强的基质干扰,在选择色谱柱及流动相条件时,应着重考察此内容;3.试样中奥克巴胺的测定值超曲线范围时,须重新进行测定,建议适量减少称样量,并通过增加提取液、复溶液体积等方式,对样品进行重新测定。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稀释倍数进行准确的计算,使最终溶液中内标含量与标准溶液上样浓度保持一致,使其上机浓度在线性范围内再进行定量。
  • 我司技术总监唐涛博士担任《色谱》杂志青年编委
    4月20日,《色谱》杂志编委会2019年工作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会议由主编张玉奎院士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32位编委和19位青年编委出席会议。 本次编委会上正式成立青年编辑委员会,并针对青年编委会提出新一年的工作计划。主编张玉奎院士和副主编江桂斌院士为首批青年编委颁发了聘书。我司技术总监唐涛博士当选首批青年编委。唐涛博士毕业后一直在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就职,主要从事液相色谱仪器的研制、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色谱填料基质的研究开发工作,参加了多项国家、省、市的科技研发项目;负责研制的色谱产品,销售额上千万,并多次获得行业内各种奖项;参与多项国家、企业标准起草工作;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参加撰写专著二部。 会议上,《色谱》编辑部主任侯春彦还回顾了期刊第六届编委会在过去4年聘期中所做的工作,介绍了新一届即第七届编委会。左一张玉奎院士,右一江桂斌院士,右五唐涛博士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ECT远东正大商品检验有限公司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仪器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家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日前,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六十六站:ECT远东正大商品检验有限公司暨中国商业联合会纺织皮毛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北京)。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宇女士热情接待了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   ECT远东正大商品检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ECT)暨中国商业联合会纺织皮毛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中国商业联合会轻工纺织及儿童玩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是我国最早成立从事纺织品、服装、羽绒、皮革、鞋类商检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两地建有两个综合性大型实验室。其中远东正大检验(北京)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首批通过CNAS认可的实验室,总面积1044平方米 远东正大检验(上海)成立于2010年7月,总面积449平方米。ECT远东正大检验(北京)主要从事纺织品、服装、羽绒、鞋类等领域检测,而远东正大检验(上海)在材料防火、玩具、化学环保等领域的检测实力也日趋完善。   作为一家能给广大企业提供一站式检测服务和解决方案的第三方检测机构,ECT拥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和质量技术监督局(CMA)计量认证,还荣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纺织皮毛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中国商业联合会轻纺商品及儿童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商品质量检测指定实验室、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委托检测实验室、中国消防协会成员单位等多项资质,并连续两年被授予全国商业质量监督检测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公司获得的资质和荣誉   公司设有材料阻燃实验室、玩具检测实验室、化学检测实验室、纺织品服装检测实验室、皮革鞋类检测实验室等,其中以材料阻燃实验室为主推。为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准确,ECT在拥有业内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同时,还配备了气质联用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织物阻燃性能测试仪、日晒气候试验机等先进仪器设备,后续还将陆续引起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   综合实验室:检测重金属含量、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含量。 实验室整体布局   分析化学实验室1:用于甲醛、pH、纤维含量等项目的取样。 实验室整体布局   分析化学实验室2: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前处理等,主要有PerkinElmer AAnalyst 800原子吸收光谱仪、安捷伦7890A/5975C气质联用仪、科创海光AFS-9700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等仪器。 实验室整体布局 PerkinElmer AAnalyst 800原子吸收光谱仪 安捷伦7890A/5975C气质联用仪 科创海光AFS-9700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   物理实验室1:纺织品的性能测试。 实验室整体布局 织物钻绒性能测试仪 整鞋耐折试验机 日晒气候试验机   物理实验室2: 实验室整体布局   阻燃实验室:提供纺织品等材料的燃烧性能测试与评估服务。 织物阻燃性能测试仪 玩具综合燃烧试验仪   据张宇女士介绍,“远东正大检验的技术人员为具有多年业内工作经验的资深专家和留美博士,各大实验室均配有国内外领先的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所以公司的检测技术实力有坚实的保障基础。随着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逐步被客户认可,远东正大检验的营业额每年持续递增,2010年全年营业额超过2000万。” 张宇女士透露,伴随着公司业务的增加与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ECT不久后将在中国南方如广州等地设立分公司。   关于公司的主营业务与特色服务,张宇女士表示“ECT经常参加国家皮革检测标准的制定,还受邀参加ISO国际标准研讨会,可以说远东正大检验在皮革检测领域具有行业领导者和开拓者地位。公司下一步将重点发展材料阻燃检测业务,在花巨资建造阻燃实验室的同时,并引进业内专业人才,这将会成为公司的又一品牌服务。”   关于行业现状,张宇女士表示,“现在业内同行间的竞争很激烈,公司要面临一些大的检测机构与有政府背景的检测部门之间的双重竞争,为了能在这些竞争中脱颖而出,公司只能竭尽全力提供更好的、高质量的服务,并且适当的降低一些检测服务价格。此外,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公司会经常针对国家出台的一些标准组织研讨会,聘请相关专家讲解,以便能提供更好解决方案。”   为了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公司会在大力推广与增加特色检测服务的同时,保证高质量的服务,并做好技术支持工作。也正是因为如此,ECT在检测业内才被越来越多的客户和商家所认可,一些新客户是通过老客户的介绍慕名而来。   伴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规模不断扩大,ECT远东正大商品检验有限公司在招聘技术人员的同时,也会采购大量的仪器设备,张宇女士对此表示,“在仪器采购方面,除考虑仪器本身的功能与质量等因素外,还会考虑仪器售后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与ECT高层及专家合影   附录:ECT远东正大商品检验有限公司      http://www.shect.com.cn
  • 科技赋能 青岛海关AEO企业实验室检测再提速
    AEO企业是中国海关企业信用的最高等级,可以在进出口环节享受最大的通关便利。截至目前,青岛海关辖区共有AEO企业397家,占辖区进出口企业总数的约0.3%,其进出口值占辖区企业进出口总值的约30%,已发展成为外贸进出口的主力军。青岛海关精准聚焦进出口企业取样送检等关键环节,开发“样捷通”样品传递程序,并在海关实验室管理系统研发上线“数e通—关员便捷助手”模块,提升AEO企业取样送检效率,助力企业享受监管政策红利。近日,AEO企业日照日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申报出口的一批冷冻章鱼,被海关查验指令命中,需要送海关实验室进行检测,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口。青岛海关所属日照海关查验二科同时也在属地查检系统中收到了AEO企业优先查验指令,现场查验并取样后,随即在手机上利用“样捷通”小程序录入样品信息,拍照上传,装入专用封识封箱。十几分钟后,样品装入送样车辆,海关关员施加关锁,物流公司施加护卫电子锁,核对信息后径直送至海关技术中心实验室。“样品已进入实验室接样环节。”3个小时后,公司安全总监孙斌收到手机提示。根据以往经验测算,半天左右就能完成实验室检测,于是安排车间立即开始做好集货、装车等发运前准备。为提升实验室样品检测效率,去年底青岛海关研发应用“样捷通”样品传递程序,将海关样品寄递与现代化物流企业配送相结合,手机“样捷通”小程序下单,运输至实验室后通过该程序对样品进行核对签收,全流程“一站式”办理。企业可以实时查看样品揽收、实验室接样、检测完毕等时间节点,提前合理安排生产、集货等准备工作。据统计,“样捷通”可实现同城3小时送检及关区内跨地市24小时送检,最短运送时长41分钟,大幅提高样品送检效率。“对于食品企业来说,产品能够高效、以最新鲜的状态送达客户手中是十分重要的。”孙斌介绍道,公司长期对欧美、英国、韩国等国家地区出口水产制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海关查验、发货通关等手续,大大减轻了公司通关时效压力。而日照日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作为AEO企业,在“样捷通”快速送样的基础上,还可以享受实验室检测全过程的优先处置。“系统显示收到AEO企业样品,需要尽快安排检测。”日照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实验室检测关员许美玲在核查出口章鱼的样品信息后,与同组检测关员立即开展了检测任务。实验室检测关员使用的系统就是青岛海关在海关实验室管理系统中专门研发的“数e通—关员便捷助手”模块,能够自动识别AEO企业身份,并在待检样品标签中添加“AEO”和“加急”标识,第一时间提示现场关员和实验室检测人员,从而实现AEO企业样品优先接样、优先检测、优先审核、优先出具检测报告。目前,该创新举措已在全国海关范围内复制推广。全国AEO企业在青岛关区所有实验室均可享受实验室检测全过程的优先处置,充分展现出信用管理在配置监管资源方面的积极作用。近年来,由于进出口商品检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市场对实验室检测准确公正、及时有效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包括AEO在内的进出口企业也通过青岛海关组织开展的“关企面对面”等活动渠道提出了进一步缩短实验室检测时长的诉求。青岛海关以帮助企业尽享政策红利为发力点,通过科技赋能推动AEO企业优先实验室检测,“样捷通”实现了所有企业的样品传递全流程“互联、安全、可视、高效、透明”,在此基础上,“数e通—关员便捷助手”又叠加了AEO企业实验室优先检测服务。“海关针对AEO企业实行的实验室优先检测措施为企业通关按下了加速键。”山东美佳集团进口通关负责人孟飞说,“我们企业每年自青岛口岸进口5000余个集装箱、5万余吨水产品,每批货物仅优先检测措施就可以帮我们节省港口等待时间3天以上。”截至今年4月底,青岛海关应用“样捷通”完成关区内送样3000票、14540件,送样至关区外检测机构141票、263件,送检时长压缩近30%,结合AEO企业优先检测措施叠加,AEO企业实验室检测提速50%以上,进出口企业充分享受到科技赋能通关效率提升。
  • 赛默飞移动检测解决方案主打“定制化”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9月24-26日,2014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赛默飞在展会上推出首款移动检测解决方案&mdash &mdash 移动检测车,引起了参观观众的关注与极大兴趣。   近几年来,中国食品安全和环境等相关问题日益突出,而中国地域广阔,可移动,可现场、快速检测的移动检测车正好能满足中国在此方面的监管等需求。广阔的市场需求引发了众多相关仪器供应商进入移动检测市场,各类移动检测车如&ldquo 雨后春笋&rdquo 般涌现出来。作为后入者,赛默飞的移动检测解决方案有何独特之处?在此市场,赛默飞又有何优势?在展会期间,我们采访了赛默飞中国食品安全市场经理张玉玺。 赛默飞中国食品安全市场经理张玉玺   多年来,赛默飞一直在不断并购,如今,赛默飞产品线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可堪称业内第一,同时赛默飞还拥有实验室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这都是赛默飞进入移动检测市场的优势。张玉玺表示,&ldquo 产品线虽然丰富,但我们在选择可纳入移动检测解决方案的产品时遵循如下几大原则。首先,仪器的抗震性是第一位的 其次,仪器本身电的消耗量比较小 第三,尽量避免采用需要使用气体的仪器。&rdquo 赛默飞移动检测车   此次赛默飞在展会上展示的移动检测车只是一个范例,据悉,目前,赛默飞移动检测解决方案主打&ldquo 定制化&rdquo ,主要根据用户的需求不同进行设计。现有可以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公共安全等应用市场提供不同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以食品药品安全市场为例,赛默飞移动检测车除配备完善的前处理与操作单元(超净工作台,纯水机和相关耗材)以外,同时搭载了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 多功能食品安全一体机、便携式红外光谱、拉曼、XRF等快速检测设备。检测项目涵盖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瘦肉精、食品添加剂等化学危害,以及微生物、生物毒素等生物性危害检测。   针对环境安全市场,移动检测车内设置区域环境监控系统,不仅利用一些监测环境的基础设备监测空气中多种参数,如气流、温度、湿度、结露点和气压 更装备了一系列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如环境粉尘检测仪、便携式红外光谱气体分析仪(MIRAN SapphlRe)、及有毒挥发气体分析仪(TVA2020)等,可以实时对区域内PM2.5,有毒有害气体等进行定性与定量快速分析。   以外,针对目前国内公共安全与反恐检测的新需求,我们还开发了完整的公共安全移动检测方案,该方案主要配有TruNarc手持式(拉曼)毒品分析仪、FirstDefender RM手持式(拉曼)化学物质鉴定仪、台式爆炸物/毒品探测仪、FD 40 D空隙分析仪以及MDS车载/机载移动式辐射搜寻系统探测器。在该系统的支持下,移动检测车不仅可以轻松识别出各类毒品、兴奋剂、镇静剂、迷幻剂和镇痛剂 还可以发现不易打开的中空物体里面的毒品、香烟、酒精和炸药等违禁物品 甚至在大面积放射性勘查和搜寻放射源上也有卓越表现。   展望中国移动检测市场的前景,张玉玺表示,&ldquo 我们对于这个市场还是充满信心。今年国家在食药监方面启动了移动检测车配置计划,主要是针对食品安全监管。而我们已经开始与食药监局展开基于移动检测车的药品监测的方法开发。此外,我们跟质监及商检部门也在合作进行一些便携设备的方法开发。&rdquo (撰稿:杨娟)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