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萘咪酮

仪器信息网萘咪酮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萘咪酮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萘咪酮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萘咪酮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萘咪酮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萘咪酮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萘咪酮相关的解决方案。

萘咪酮相关的论坛

  • 萘酮与中间体杂质I的分离

    萘酮与中间体杂质I的分离

    [align=center]萘酮与中间体杂质I的分离[/align]根据客户提出的依赖分析需求,实验室对以下结构的萘酮(RSL)及其中间体杂质I(Ser-I)进行分离尝试。[align=center][img=,638,24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6/201706210849_01_2222981_3.pn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22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6/201706210850_01_2222981_3.png[/img][/align]注:在客户给出的数据文件中,RSL命名为萘酮,Ser-I命名为中间体I;在加磷酸体系中,中间体I先出峰,不加磷酸体系中,萘酮先出峰。由于萘酮(RSL)与中间体I(Ser-I)在水相中会发生结构转换现象,因此我们在无水条件下开展实验。使用资生堂疏水性与表面极性得到良好平衡的反相色谱柱CAPCELL PAK C18 MG S5 4.6 mm i.d. × 250 mm进行分析,同时对柱温进行优化,结果如图1所示。[align=center][img=,690,28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6/201706210849_02_2222981_3.png[/img][/align][img=,581,19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6/201706210849_04_2222981_3.png[/img]图2、图3分别为萘酮和杂质I的光谱图。[align=center][img=,690,27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6/201706210849_03_2222981_3.png[/img][/align]由图1可知,在萘酮的分析中,柱温越高其保留时间越短。同时发现在萘酮与杂质I之间出现一较明显倒峰。由图2、图3决定检测波长,由于流动相中添加了三乙胺,会对短波长检测产生一定干扰,因此建议在254nm或者288nm进行检测(本实验选择254nm)。我们对图1中倒峰的来源进行了多方排查,最终发现该实验体系中不得引入任何水,建议客户使用的所有实验容器必须烘干,并且需将洗针液更换为纯有机相。排除水干扰后分析对比结果如图4所示。[align=center][img=,638,363]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6/201706210849_05_2222981_3.png[/img][/align]同时,为进一步延长保留时间,我们也尝试使用了资生堂键合金刚烷基团的高表面极性色谱柱CAPCELL PAK ADME S5 4.6 mm i.d. × 250 mm进行分析,所得结果如图5所示,相较于MG色谱柱,ADME色谱柱能够得到更强保留。[align=center][img=,616,30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6/201706210849_06_2222981_3.png[/img][/align]

  • 【实验】有机实验之香料β-萘乙醚的合成

    香料β-萘乙醚的合成目的原理实验目的1.学习Williamson法合成醚的原理和实验方法;2.掌握重结晶提纯法的操作技术。实验原理β-萘乙醚又称橙花醚,是一种合成香料,亦可用作定香剂,其稀溶液具有类似橙花和洋槐花的香味,并伴有甜味和草莓、菠萝的香味。 其合成主反应为: NaP—OH+C2H5OH = NaP—O—C2H5+H2O仪器药品β-萘酚3.6g(0.025mol),溴乙烷 2ml(0.027mol),无水乙醇20ml,氢氧化钠1.1g;仪器磨口玻璃仪器一套;温度计、烧杯、形锥瓶、量筒等。过程步骤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3.6克β—萘酚(0.025mol),20ml无水乙醇,1.1g研碎的固体氢氧化钠和2ml溴乙烷(2.9g,0.027mol),与水浴上加热回流5~6小时,然后将回流装置改为蒸馏装置,回收大部分乙醇,最后将反应混合物倒入盛有40ml水的100ml烧杯中,并用活性炭脱色,抽滤得片状白色结晶,烘干称重并计算产率。纯品β-萘乙醚为无色片状结晶,mp:37~38℃;bp:281~282℃。注意事项1.β-萘酚—萘酚用毒,对皮肤、粘膜用强烈刺激作用,量取时要当心。若触及皮肤,应立即用肥皂清洗。浓硫酸有强腐蚀性,若不慎溅到皮肤上,马上用清水冲洗;2.也可用氢氧化钾,但所得粗产物熔点常常很低,且难以后处理;3.水浴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溴乙烷易逸出。反应5~6小时后几乎无游离酚存在。分析思考 1.以硫酸脱水法制取â —萘乙醚会产生哪些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对主产物的精制有无影响?2.为什么要用稀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对粗产物进行处理?3.除了用重结晶作法提纯β-萘乙醚外,还可用其它什么方法?

  • 非奈利酮杂质的作用

    非奈利酮杂质的作用

    非奈利酮(Fentanyl)是一种强效的合成阿片类药物,常用于治疗严重的疼痛,特别是术后疼痛、慢性疼痛或疼痛癌症。然而,非奈利酮可以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呼吸困难、心跳异常、意识模糊、过敏反应等。非奈利酮的杂质则对药效和安全性有重大影响。这些杂质可能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也可能是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引入的。这些杂质如果不被有效地去除,可能会干扰药物的作用,影响疗效,甚至引起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例如,一些杂质可能会增加药物的毒性,引起伤害,另一些可能会降低药效,导致疼痛得不到有效的控制。CATO标准品非奈利酮的杂质还可能导致药物稳定性降低,影响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img=,603,53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2/202402041445203398_9273_6381668_3.png!w603x535.jpg[/img]

  • 牛奶的秘密

    所谓秘密,是对不知道的人而言。牛奶这个东西被人类研究了很多年,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孜孜不倦。从某种程度上说,牛奶家族已经没有什么大的秘密了。这虽有侵犯隐私之嫌,可是谁让它们被人类给惦记上了呢?俗话说不怕人偷,就怕人惦记。一旦被人类惦记上,哪怕被查到底儿掉了,总要找事做的科学家们也不会罢休。大家都知道牛奶是脂肪在水中分散成小颗粒而形成的。这些小颗粒被蛋白质所包裹因而能够稳定存在。蛋白质起了两面派的作用。光照到那些小颗粒上,发生散射,牛奶就呈现出“乳白色”。牛奶中的脂肪大概占4%左右,水中的蛋白质总量大概在3.6%,另外还有4%左右的乳糖,以及其他的微生素、矿物质等等。糖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和水相处融洽,和脂肪也就不怎么来往。蛋白质呢,很多,有一部分活动能力强的能够抢占脂肪和水的界面,找到自己的安乐窝。其它的那些,在界面上找不到地方,只好在水里呆着。话说牛奶里的蛋白有两种类型。一种叫酪蛋白,长得极具个性。酪蛋白其实是一个家族,有好几个兄弟,他们家所有成员身上的疏水氨基酸和亲水氨基酸都相对比较集中。所以会形成一个疏水的部分和一个亲水的部分,在水里亲水部分很伸展,跟水分子们混得很熟。而疏水部分则聚在一起,跟水分子相处得比较别扭,它们能够在水里呆着全靠亲水部分。总体来看,酪蛋白就是一个巨大的表面活性剂分子。而另一种类型的蛋白,被称为乳清蛋白,也是有许多家庭成员。他们身上的疏水氨基酸和亲水氨基酸差不多是均匀分布的。氨基酸们不流行“异性相吸”,反而是“物以类聚”,疏水的喜欢和疏水的在一起,互相牵制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近似球形的结构。疏水氨基酸在内——顾名思义,疏水的就是不喜欢水或者不被水喜欢,只好呆在里面了;亲水氨基酸在外,但是有一些疏水氨基酸和呆在外面的亲水氨基酸太近,被牵连的结果只好很不舒服地也呆在外面了。这样的分子,就是一个表面亲水的球体,上面打了一些疏水的补丁。当脂肪被分散在水里的时候,蛋白质们就纷纷游到脂肪表面去抢占地盘。酪蛋白身材苗条,疏水氨基酸集中所以爆发力好,游得快;乳清蛋白胖乎乎的,疏水氨基酸虽然多可是藏在内部的那些帮不上忙,表面的那些毕竟势单力薄,所以整个分子游起来慢。到最后,脂肪表面上基本上是酪蛋白家的人。自然界从来只相信实力,谁让人家游得快呢?酪蛋白是目前食品工业上最好的蛋白质类型的乳化剂——当然,它的氨基酸组成对于人类来说也很合理,所以也经常被拿去当作保健品忽悠有钱人。一方面它们游得快,能够有效地降低界面张力,把脂肪分散到水中。另一方面,界面上的那些酪蛋白把疏水部分伸到脂肪里,亲水部分伸到水里。因为亲水部分很长,颇有点“长袖善舞”的样子。当另一个脂肪颗粒靠近的时候,各自身上的长袖就难免磕磕碰碰。为了安全,两个颗粒就只好保持一定距离,所以酪蛋白的这种身材很有利于脂肪颗粒的稳定存在。其实乳清蛋白如果能到脂肪表面的话,也可以起到乳化剂的作用。但是他们缺乏酪蛋白那样善舞的长袖,脂肪颗粒容易互相靠近而形成小团体,对于形成均匀的牛奶比较不利。天然的牛奶颗粒很大,平均在几个微米的样子。微米是千分之一毫米,对我们来说可能已经很小了。但是在界面世界里,一微米是很大的尺寸。因为脂肪比水轻,几微米的脂肪颗粒在水里浮力将会占优势,脂肪颗粒就不断往上浮。天然牛奶放置几个小时就会分层。另一方面,天然牛奶里有一些可能致病的微生物,除非挤出来的奶马上喝,否则那些微生物会快速生长,大大增加致病几率。显然,现代社会里的牛奶不可能现挤现喝,一定会有储存、运输、分销这样的过程,不经过处理的牛奶到达消费者手里的时候肯定已经坏了。最基本的处理是高压均质化和灭菌。生牛奶经过高压均质化处理,脂肪颗粒会减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相应的分层速度会降低100倍的样子。也有些厂家会在某些牛奶产品里加入增稠剂来增加牛奶的粘度,也可以降低分层的速度。增稠剂通常是一些多糖,也是食品原料。天然成分的牛奶粘度很低,用增稠剂增加粘度的做法除了增加稳定性,另一方面也确实有很多人喜欢。粘度高的,看起来好像要浓一些,也有不少人喜欢“粘”的口感。牛奶本身是很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所以灭菌对于储存就 极为重要。现代化的灭菌过程有两种。一种称为“高温快速”,通常72度左右加热15至20秒钟,各个厂家不完全相同。虽然这种方法能够较大限度地保持牛奶中的成分不被破坏,但是灭菌不完全,大约还有十万分之一的细菌能够经受住考验,等到条件适合,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种牛奶称为“鲜奶”,仍然需要保存在冰箱里,而且也放不了多长时间。一般而言,超过两周大量细菌可能就长起来了。另一种方法称为“超高温”,比如在135到140度的温度下处理一两秒钟。这种方法灭菌很完全,不打开瓶子的话放在常温下几个月也没问题,牛奶中的主要成分象蛋白质脂肪糖钙等也没有被破坏。如果用牛奶中的主要成分重新做成牛奶,得到的奶几乎是没有味道的。换句话说,“奶味”并不是奶的主要成分带来的。天然牛奶的味道受奶牛的食物影响很大。传统的吃草的奶牛,产生的奶其“奶”会浓一些。但是这种味道缺乏一致性,这头牛的奶味跟那头牛可能不同,一头奶牛今天的奶味跟明天的也可能不同。这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是不可接受的,所以现代化的牛奶农场需要喂标准化的饲料,以产生质量稳定的牛奶。否则,从超市买回的牛奶,今天的跟昨天的味道不同,会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 神秘有机奶究竟如何神秘

    电视、网络等多数媒体中关于“有机奶”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有机奶”神秘之处在哪?究竟是否神秘?说说自己的看法啊

  • 【分享】牛奶的秘密

    所谓秘密,是对不知道的人而言。牛奶这个东西被人类研究了很多年,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孜孜不倦。从某种程度上说,牛奶家族已经没有什么大的秘密了。这虽有侵犯隐私之嫌,可是谁让它们被人类给惦记上了呢?俗话说不怕人偷,就怕人惦记。一旦被人类惦记上,哪怕被查到底儿掉了,总要找事做的科学家们也不会罢休。

  • 牛奶不宜与哪些食物同食。。。

    1 .牛奶和韭菜或菠菜不能一起吃  牛奶与含草酸多的韭菜混合食用,就会影响钙的吸收。  2.牛奶和果汁不能一起吃  牛奶中的蛋白质80%以上为酪蛋白,如在酸性情况下,酪蛋白易凝集,易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因此在食用牛奶或乳制品后建议不要马上食用水果。  3.橘子与牛奶不能一起吃  在喝牛奶前后1小时左右,不宜吃橘子。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一旦与橘子中的果酸相遇,就会发生凝固,从而影响牛奶的消化与吸收,在这个时间段里也不宜进食其他酸性水果。  4.牛奶与糖  牛奶中含有的赖氨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果糖反应,生成有毒的果糖基赖氨酸,有害于人体。鲜牛奶在煮沸时不要加糖,煮好牛奶等稍凉些后再加糖不迟。  5.牛奶与巧克力  牛奶含有丰富蛋白质和钙,而巧克力含有草酸,两者同食会结合成不溶性草酸钙,极大影响钙的吸收。甚至出现头发干枯、腹泻、生长缓慢等现象。  6.牛奶与药  有人喜欢用牛奶代替白开水服药,其实,牛奶会明显地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由于牛奶容易在药物的表面形成一个覆盖膜,使奶中的钙、镁等矿物质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非水溶性物质,从而影响药效的释放及吸收。因此,在服药前后1小时也不要喝奶。  7.牛奶与茶  喝牛奶时,不应同时饮用茶水,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会阻碍牛奶中钙离子的吸收。 8.牛奶与酸性水果 例如: 柿子,吃柿子前后1小时内不宜喝牛奶甜酒;猕猴桃,忌同食;桔子;菠萝,同食拉痢;香蕉,同食肠出血,服绿豆治;

  • 希腊评估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对儿童的风险

    据sciencedirect数据库消息,2013年3月《食品与化学毒物学》(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杂志上发表了评估市售牛奶中黄曲霉毒素对儿童暴露风险的研究。 本次研究的采样时间为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间,从希腊乳制品市场中抽取的共计196份乳制品样品进行黄曲霉毒素M1检测,抽样种类包括普通牛奶、有机牛奶和儿童牛奶。 研究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检测黄曲霉毒素M1含量,测试结果表明:46.5%的样品中黄曲霉度M1检测结果为阳性,含量分布在5-10ng/l之间。两份牛奶样品黄曲霉毒素M1含量超过欧盟标准。研究者采用黄曲霉毒素M1危害系数进行风险评估,危害系数计算分为两种情况:1)阳性样品危害通过实际检出值计算;2)阴性样品危害采用检出限(LOD)/2估算。 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牛奶黄曲霉毒素M1危害系数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儿童暴露风险研究中,研究者依据儿童的年龄、体重、日牛奶饮用量制定暴露评估方案。极限评估结果表明:假设所有牛奶种类均具有黄曲霉毒素M1显着风险的情况下,1-3岁儿童受到的风险最高。

  • 玉米赤霉烯酮这么毒,怎么办?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又称F-2毒素,它首先从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得到。玉米赤霉烯酮其产毒菌主要是镰刀菌属(Fusarium)的菌侏,如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和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其中玉米的阳性检出率为45%,最高含毒量可达到2909mg/kg;小麦的检出率为20%,含毒量为0.364~11.05mg/kg。玉米赤霉烯酮的耐热性较强,110℃下处理1h才被完全破坏。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造成动物急慢性中毒,引起动物繁殖机能异常甚至死亡,可给畜牧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玉米赤霉烯酮是玉米赤霉菌的代谢产物。1980年李季伦教授发现植物体内也存在玉米赤霉烯酮。 这么毒的玉米赤霉烯酮怎么办?有一种方法可以快速的检测出猪的玉米赤霉烯酮,那就是快速金边检测卡,本卡检测快速、直观准确、操作简便,非常适合各级兽医站、动物门诊和养猪场的疾病监测和区域性疾病普查。

  • 【分享】猫咪喝奶的秘密!

    【分享】猫咪喝奶的秘密!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4/201104080842_287702_2185349_3.jpg高速摄像机揭示出猫咪啜饮奶时是如此“精通”流体力学,能精妙地平衡重力和惯性,其中的力学运用可不一般。借助高速摄像机,美国麻省理工的流体力学家Roman Stocker及其研究小组揭示出,当狗狗用舌头舀水喝时,小猫却能在啜饮牛奶时展现精妙的力平衡:舌头以最简洁的方式接触液体表面,之后缩回舌头时带出一条细小的液柱送入口中。整个过程如此完美以至于重力还未来得及克服液体的惯性。研究论文发布在11月11日的 《科学》 杂志上。

  • 【分享】豆制品不能和蜂蜜同食!

    豆制品和蜂蜜都是营养佳品,但这两种食品却不能同食。 豆腐能清热散血,下大肠浊气。蜂蜜甘凉滑利,二物同食,易致泄泻。同时,蜂蜜含多种酶类,豆腐中又含有多种矿物质、植物蛋白及有机酸,二者混食用易产生不利于人体的生化反应。故食豆腐后,不宜食蜂蜜,更不宜同食。 豆浆蛋白质含量比牛奶还高,而蜂蜜含少量有机酸,两者冲兑时,有机酸与蛋白质结合产生变性沉淀,不能被人体吸收。

  • 牛奶能与茶同喝么?

    牛奶能与茶同喝么?牛奶能与果汁一起喝么?牛奶中的蛋白质与果汁中的一些果酸、维生素C等酸性物质相遇,将会凝固成块,影响吸收么?

  • 揭秘丨解读“生鲜奶”

    有消费者认为“生鲜奶”具有“新鲜”和“原生态”的特点,是一种很好的饮品。其实,直接饮用“生鲜奶”在营养方面并无特别之处,反而存在感染布鲁氏菌病等健康风险。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在2015年第11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中解读“生鲜奶”。1营养成分等方面与预包装纯奶无差别 “生鲜奶”通常也叫生鲜乳(Raw Milk),是未经杀菌、均质等工艺处理的原奶的俗称。目前市场上有少量“生鲜奶”以散装形式出售,消费者购买后一般煮沸饮用。而市售的盒装、袋装等预包装的纯奶,则是将“生鲜奶”经过冷却、原料奶检验、除杂、标准化、均质、杀菌(巴氏杀菌或超高温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是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的产品。由于未经过均质工艺处理,“生鲜奶”的乳脂肪球较大,煮沸后会发生聚集上浮,从而带来“粘稠”、“风味浓郁”的感官印象。不过,研究表明“生鲜奶”与经过巴氏杀菌的纯奶其实在营养及人体健康功能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2由于灭菌不彻底等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不宜纯奶具有独特的营养特性,是一种很重要的食品。但由于营养丰富等特点,纯奶也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极易受到动物体以及挤奶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引起“生鲜奶”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是来源于环境中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真菌等,以及源于动物体的布鲁氏杆菌、结核杆菌等人畜共患致病菌等。因此,如“生鲜奶”杀菌不充分,很容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比如,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布鲁氏杆菌一般寄生在牛、羊、狗、猪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牲畜体内,人群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或进食受污染的肉类、奶制品等而被感染。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布鲁氏菌的风险可能来自于未经过巴氏消毒的乳制品和未煮熟的肉制品。“生鲜奶”没有经过任何消毒处理,而且产奶的奶牛是否健康、有没有检疫、运输过程中有没有被污染等信息尚难以做到完全追溯,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尤其是儿童、老人、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食用“生鲜奶”后被病原菌感染的风险更大。国内外都有因食用“生鲜奶”而引发食物中毒的报道。因此,建议消费者不要直接饮用“生鲜奶”。为了保障“生鲜奶”的质量安全,我国及美国、欧盟等国家都制定了生鲜乳中微生物的限量标准。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GB 19301-2010)中规定,生乳菌落总数不得超过2×106 CFU/g(mL)。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2002年发布的《美国生乳质量管理规范汇总》中规定,细菌菌落总数不能多于5×105CFU/mL。欧盟第92/46/EEC指令关于《生乳、热处理奶和奶制品生产和销售的卫生规则》中规定,生乳中的菌落总数小于1×105 CFU/mL。3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有严格的法规和标准要求为了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我国制定颁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相关法规标准等。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奶是“生鲜奶”,乳品企业在收购“生鲜奶”时均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合格性检验,不合格的原奶是不允许进入生产环节的。天然优质的“生鲜奶”是指产自健康动物的乳房,整个生产过程按规范操作,最终检测结果为细菌数低、体细胞数低、乳成分正常、无抗生素残留、无沉淀物和异味、不掺水的自然乳。因此,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现制现售生鲜乳饮品的监管,防止不合格“生鲜奶”的销售;乳品加工企业应在“生鲜奶”收购过程中,加强对“生鲜奶”质量的检查力度,全面监控,不留死角,保证收购“生鲜奶”的质量安全;消费者则应提高认识,尽量不直接饮用未经杀菌的“生鲜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转帖】散装奶大量“围城”凸显新疆奶业之痛

    入春后,边城乌鲁木齐各处的早市和晚市上,出售散奶的商贩明显增多,仅市中心的人民广场一侧早市上的散奶销售点就有四五处,每日销量多达500多公斤。在市民越来越习惯袋装成品奶的今天,一度被视为不卫生、不安全的散装奶何以大量“围城”?  一名家在乌鲁木齐县安宁渠镇的卖奶人称,散奶卖得很好,每公斤可以卖到3元钱,而交给加工企业才1.5元,成本都赚不回来,所以他每天都来赶早市卖自产奶。如此看来,散奶“围城”似乎是奶农逐利所致。  而事实绝非如此简单。新华网调查发现,散奶“围城”映射的正是新疆奶业之痛。奶企的迟疑、奶农的无奈、消费者的疑惑,从中一一可见。

  • 揭秘丨解读“生鲜奶”

    1 营养成分等方面与预包装纯奶无差别  “生鲜奶”通常也叫生鲜乳(Raw Milk),是未经杀菌、均质等工艺处理的原奶的俗称。目前市场上有少量“生鲜奶”以散装形式出售,消费者购买后一般煮沸饮用。而市售的盒装、袋装等预包装的纯奶,则是将“生鲜奶”经过冷却、原料奶检验、除杂、标准化、均质、杀菌(巴氏杀菌或超高温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是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的产品。 由于未经过均质工艺处理,“生鲜奶”的乳脂肪球较大,煮沸后会发生聚集上浮,从而带来“粘稠”、“风味浓郁”的感官印象。不过,研究表明“生鲜奶”与经过巴氏杀菌的纯奶其实在营养及人体健康功能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2 由于灭菌不彻底等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不宜 纯奶具有独特的营养特性,是一种很重要的食品。但由于营养丰富等特点,纯奶也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极易受到动物体以及挤奶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引起“生鲜奶”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是来源于环境中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真菌等,以及源于动物体的布鲁氏杆菌、结核杆菌等人畜共患致病菌等。因此,如“生鲜奶”杀菌不充分,很容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比如,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布鲁氏杆菌一般寄生在牛、羊、狗、猪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牲畜体内,人群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或进食受污染的肉类、奶制品等而被感染。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布鲁氏菌的风险可能来自于未经过巴氏消毒的乳制品和未煮熟的肉制品。 “生鲜奶”没有经过任何消毒处理,而且产奶的奶牛是否健康、有没有检疫、运输过程中有没有被污染等信息尚难以做到完全追溯,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尤其是儿童、老人、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食用“生鲜奶”后被病原菌感染的风险更大。国内外都有因食用“生鲜奶”而引发食物中毒的报道。因此,建议消费者不要直接饮用“生鲜奶”。3 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有严格的法规和标准要求 为了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我国制定颁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相关法规标准等。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奶是“生鲜奶”,乳品企业在收购“生鲜奶”时均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合格性检验,不合格的原奶是不允许进入生产环节的。天然优质的“生鲜奶”是指产自健康动物的乳房,整个生产过程按规范操作,最终检测结果为细菌数低、体细胞数低、乳成分正常、无抗生素残留、无沉淀物和异味、不掺水的自然乳。为了保障“生鲜奶”的质量安全,我国及美国、欧盟等国家都制定了生鲜乳中微生物的限量标准。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GB 19301-2010)中规定,生乳菌落总数不得超过2×106 CFU/g(mL)。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2002年发布的《美国生乳质量管理规范汇总》中规定,细菌菌落总数不能多于5×105CFU/mL。欧盟第92/46/EEC指令关于《生乳、热处理奶和奶制品生产和销售的卫生规则》中规定,生乳中的菌落总数小于1×105 CFU/mL。 因此,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现制现售生鲜乳饮品的监管,防止不合格“生鲜奶”的销售;乳品加工企业应在“生鲜奶”收购过程中,加强对“生鲜奶”质量的检查力度,全面监控,不留死角,保证收购“生鲜奶”的质量安全;消费者则应提高认识,尽量不直接饮用未经杀菌的“生鲜奶”。

  • 【转帖】儿童不宜多喝牛奶的四个原因

    为什么大家都在鼓励喝牛奶,而我却持相反意见呢?因为牛奶是给牛喝的,不是给人喝的。以下是几个不应该喝牛奶的理由,大家看了之后,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一,牛奶中的蛋白质容易使人过敏。牛奶或乳制品(乳酪和奶油)含有许多蛋白质,容易使人产生过敏(如异位性皮肤炎、鼻子过敏、鼻塞、气喘、食物过敏、中耳炎、扁桃腺炎、消化不良、腹泻、腹胀、腹痛和便秘)与自体免疫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第一型糖尿病和红斑性狼疮)。根据统计,牛奶是引起慢性食物过敏的排行榜元凶,而慢性食物过敏则是一切过敏的基础。牛奶所含的蛋白质在人的肠道中,一方面因腐败而产生毒素,另一方面因过敏产生免疫复合体,引起肠漏症,使更多肠道中未消化完全的蛋白质、过敏原和毒素等渗到血管中,形成更多严重问题。  第二,90%的成人有乳糖不耐症,缺乏分解牛奶的酶。牛奶中的乳糖与酪蛋白,婴儿体内有特定的酶——乳糖与凝乳来分解它,但等到3岁乳牙长齐之后,这种酶就会消失,终其一生不再分泌,因此3岁以后喝牛奶的话,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第三,牛奶中的蛋白质比人奶的大且致密,不容易消化。酪蛋白占牛奶的82%,在人的胃中极难被消化,是造成婴幼儿消化不良与腹泻的主因。牛有4个胃,通过不断地反刍,才能把酪蛋白消化,但人只有1个胃,很不容易消化酪蛋白。  第四,牛奶中的蛋白质比例与人不同。人奶中的酪蛋白占40%,牛奶的酪蛋白却占了82%。酪蛋白的最大作用就是会使人快速长大,所以小牛出生后每个月体重增加一倍,满3个月时已至8倍之多。所以喝牛奶的宝宝长得又白又胖,一点也没错,但这种胖是虚胖,不结实,而且喝牛奶的小朋友只长肉不长脑。相反的,喝母奶的宝宝,到6个月大时体重才增加一倍,但却长得比较结实,反应也比较灵敏。  此外,牛奶中的白蛋白含量才18%,而人奶的白蛋白则高达60%。白蛋白有助于大脑发育和免疫力的提升,在婴幼儿发育成长的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另外,人奶中含有大量的牛磺酸与卵磷脂,这两种养分加上白蛋白,能促使婴儿脑部快速发育,牛奶则缺乏这些养分,所以喝母奶的小朋友会比喝牛奶的小朋友长得结实、大脑发育得好的缘故就在这里。  常常有人问我,牛奶不能喝,那羊奶呢?羊奶比牛奶好一点,因为羊奶与人奶比较接近,还有,羊奶不易过敏,牛奶容易过敏,因为牛奶的蛋白非常巨大,而羊奶和人奶的蛋白都小得多,容易被人体分解和吸收

  • “儿童牛奶”被曝含多种添加剂 专家建议要少喝

    央广网北京4月5日消息(记者冯悦)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如今,在超市里,儿童专属食品越来越多了,比如:儿童酱油、儿童牛奶等等。在这其中,因为儿童牛奶的口感非常独特,因此,备受孩子们和家长的喜爱。然而,一些营养专家指出,儿童牛奶比普通牛奶的添加剂更多,并不适合所有儿童饮用。事实究竟如何?   记者在超市里看到,乳制品货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儿童牛奶,几乎占去了盒装牛奶货架的半壁江山,种类多达七八种。   在广告宣传中,儿童牛奶产品被冠以采用了独特配方,部分产品的外包装上还印有开发智力、补充钙铁锌、强健骨骼等字样。记者对比普通盒装牛奶后发现,儿童牛奶的价格贵了许多。一盒190毫升的儿童牛奶售价在4元左右,而普通的纯牛奶容量多为250毫升,价格普遍在3元。尽管儿童牛奶价格比普通牛奶贵出了1倍,但是,仍然赢得了不少家长的青睐。在超市中,记者看到不少家长都在给孩子挑选相关产品。   消费者:小孩子都喜欢喝。   消费者:这些牛奶里面添加不少营养成分,我觉得对孩子身体有好处。   消费者:营养成分都不一样,我会选择适合儿童的。儿童牛奶应该更容易吸收。   消费者:小朋友愿意喝,就会给他买了。   记者在查看了儿童牛奶的成分表后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牛奶产品中都含有食品添加剂,而且种类还不少。比如:某品牌的儿童成长牛奶中,含有柠檬酸钠、阿斯巴甜、黄原胶、食用香精等10种食物添加剂。而像"磷酸钠类添加剂"虽然可以让奶的口感更好,但会妨碍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对孩子没有什么好处。   国家一级营养师穆亚敏:目前超市里销售的儿童牛奶,最少有4种以上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中的一些色素和香精是不提倡在儿童食品中添加的。因为儿童食品添加这些的话,会增加儿童肾脏和肝脏的负担。   营养专家穆亚敏提醒说,一些牛奶厂商为了招揽顾客,往往会在牛奶的外包装上,打着增长智力,增强骨质等保健口号。其实,这都只是商家的噱头。儿童饮用之后,并不会产生额外的保健效果。   穆亚敏:按我们目前的管理法规规定,须做到一个科学严谨试验。试验证明这些有效成分对身体有效以后,申请一个保健食品的批号。但是,目前市场上卖的儿童牛奶都没有保健食品的批号。   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建议,儿童牛奶产品尽量少喝,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   董金狮:为了这些营养成分,要喝进去各种添加剂,这就不合算了。

  • 铜合金耐蚀性能讨论

    请教各位高手: 能否指教铜及铜合金能够耐腐蚀性能同时满足: 1、导电率要高 2、盐雾腐蚀(中性) 3、二氧化硫腐蚀试验 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铜合金材料是哪一种牌号,请指教! 同时,盐雾腐蚀箱可以改为和二氧化硫腐蚀试验箱为二合一,可以吗?请指正!

  • 两种不同醚(连苯环,连萘环)的红外谱峰一样吗?

    我的分子结构在附件中,一种醚键是C-O和苯环C相连,一种醚键是C-O和萘环C相连。红外谱峰在1182cm-1和1197cm-1处有两个醚键,不知道是否归于以上两种不同的醚键,如果是那分别代表哪种醚键?还是这两种醚键在红外谱图上没有区别呢。另外,通过紫外辐照1182cm-1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最后几乎消失,而1197cm-1处的吸收峰逐渐增强,求高人帮忙解释下,多谢!

  • 介绍奶香玉米制做方法

    奶香玉米怎么做的?在煮玉米的水开后,倒入适量牛奶和一小块黄油,小火再煮一会儿,便可以煮出好吃的奶香玉米。需要提醒的是,玉米煮好后要马上夹出、沥干水分,否则会影响味道和口感。

  • 【分享】美国规定规定咪唑菌酮的许可限量

    美国环保署于7月24日发布通告,规定咪唑菌酮的许可限量。 规定以下作物内表咪唑菌酮残留许可限量为: l 芫荽叶: 60ppm l 黄秋葵: 3.5ppm l 绿萝卜: 55ppm及根茎蔬菜(甜菜除外), 亚洲组1B(胡萝卜除外):0.15ppm 制定葡萄内/表咪唑菌酮残留地区注册许可限量为1.0ppm 制定以下作物内/表咪唑菌酮及其代谢产物RPA 717879的混合残留限量: l田玉米草料:0.25ppm l 田玉米谷:0.02ppm l 田玉米秣草:0.40ppm l 甜玉米草料:0.15ppm l 带穗轴去皮甜玉米:0.02ppm l 甜玉米秣草:0.20ppm l 大豆草料:0.15ppm l 大豆干草:0.25ppm及大豆种:0.02ppm. 由于红萝卜(除甜菜外),亚组1B(除萝卜外)残留将包括在根茎植物新定许可限量内,因此取消红萝卜现定长久及时限许可限量。

  • 科学解读儿童牛奶中的食品添加剂

    近日,部分媒体报道称“儿童牛奶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甚至高达10种以上,会增加儿童肾脏和肝脏负担,并建议儿童尽量少饮用儿童牛奶”,引起社会关注。   专家解读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儿童食品没有明确规定,儿童牛奶可以按照普通食品生产与管理。  《〈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GB14880-2012)问答》中第二十九条对儿童的定义有明确解释,即已满36个月但不满15岁的个体。由于36个月龄前的婴幼儿的生理机能(尤其是消化机能)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因此其所食用的食品有严格的管理规定和相应的标准,如婴幼儿配方乳粉,国家标准对36个月龄后的儿童食品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按照普通食品生产与管理。  2.儿童牛奶可添加适量营养强化剂和必要的食品添加剂。  一般儿童牛奶配方中含奶量95%左右,白砂糖3%-4%左右,其余所添加的成分应符合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及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的要求。儿童牛奶配方中常见的物质成分:生牛乳、白砂糖、聚葡萄糖、低聚果糖等属于普通食品原料;鱼油提取物等属于新资源食品原料;乳铁蛋白、维生素E等属于营养强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海藻酸钠、三聚磷酸钠、抗坏血酸钠、卡拉胶、食用香精等属于食品添加剂。  3.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有毒与食品中含有食品添加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从毒理学角度来看,部分食品添加剂是具有毒性的,但是食品添加剂有毒与食品中含有食品添加剂根本不是一回事。比如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也有氯化镁(卤水主要成分),氯化镁不但是食品凝固剂,还是食品营养强化剂。再比如氢氧化钾是强碱,只要不超过一定的量,用在食品中就是安全的。所以说,食品添加剂本身可能具有一定毒性,但离开“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只要按照标准规定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在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对人体健康是无影响的。  专家建议  1.建议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的公众科普,尤其是针对媒体组织的科普。  2.考虑到儿童营养需求和口感特点,依据国家相关标准,乳品企业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严格管控食品质量与安全,开发生产儿童食品,建议标准制定部门加快制定相关标准。  3.建议食品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标准,确保食品安全。  ■专家:  孙宝国,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  任发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 提高PVC密封条耐寒性的方法

    [align=center]在汽车密封条行业中,大部分密封条产品是以软质PVC为主,硬度范围为HA50-HA85。PVC对温度的变化特别敏感,温度低时易脆裂,所以对于PVC密封条生产商而言,提升PVC密封条耐寒性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提高PVC密封条的耐寒性呢?[/align]1 PVC树脂 PVC树脂是一种非结晶、极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其玻璃化温度依分子量大小为75~105oC,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粘数越高,PVC大分子链间范德华引力或缠绕程度相应增加,PVC链段增长,材料的耐低温性愈好。在常规PVC配方中,如只需应付北方冬季寒冷气候,可采用选取粘数稍高,即平均分子量稍大的PVC树脂,可以是同一牌号中粘数值偏高的PVC或更低牌号树脂。 另外,在一些特殊要求的制品中,如可耐-30oC,可选用高聚合度聚氯乙烯树脂(平均聚合度大于2000),这是因为高聚合度PVC有着比常规PVC树脂大的结晶度和类交联结构,使大分子间滑动困难,弹性增加,同时分子量增大,分子间范德华力和分子内化学键合力增加而获得优良的耐寒性。2 增塑剂 增塑剂作为PVC软制品的重要配方组分,对软制品的性能影响很大,如要求制品在低温下使用,必须选择好增塑剂的类型。目前作为耐寒性增塑剂使用的主要有脂肪酸二元酸酯、直链醇的邻苯二甲酸酯、二元醇的脂肪酸酯以及环氧脂肪酸单酯等。据报道,N,N-二取代脂肪酸酰胺、环烷二羧酸酯,以及氯甲氧基脂肪酸酯等,也是低温性能优良的耐寒增塑剂。 提高PVC软制品的耐寒性,一般可通过增加耐寒增塑剂的用量来获得。DOA(己二酸二辛酯)、DIDA(己二酸二异癸酯)、DOZ(壬二酸二辛酯)、DOS(癸二酸二辛酯)是作为耐寒增塑剂使用的代表性品种,由于一般耐寒增塑剂与PVC的相容性都不十分好,实际上只能作为改善耐寒性的辅助增塑剂使用,其用量通常为主增塑剂的5~20%。3 改性剂 改进PVC低温性能差的有效办法是加入玻璃化温度较低,在室温下显示高弹性的高聚物,统称为改性剂。其中所添加的高聚物应与PVC有相近的溶解度参数,有一定互溶能力,能形成两项结构的共混物,从而改善制品的低温冲击强度。 CPE可提高制品的低温性能,冲击强度等。随着CPE用量的增加,PV C制品的冲击性能会逐渐提高。当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PV C制品低温冲击性能会趋于稳定,在8、9份左右达到合适的性能价格比。 粉末丁腈橡胶(NBR)随用量增加,会使硬PVC的低温冲击强度逐步提高。 EVA流动性能很好,玻璃化温度低,低温增韧效果好,但成本高。 ACR有优良的低温冲击强度及耐侯性能,并可改善制品的外观,一般加入5份就可达到很好的效果。 高冲击型MBS的玻璃化温度较低,对PVC材料的低温脆性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耐候性差。 ABS可提高PVC材料的低温冲击强度,同时改善制品的外观。 SBS等一些含有橡胶相,且具有较低玻璃化温度的物质,也有提高PVC冲击强度和耐寒性的作用4 填充剂 填充剂对软质PVC耐寒性的影响与其增塑剂吸收量有关,一般趋势是增塑剂吸收量小的填充剂对耐寒性影响小,而炭黑、硬质陶土等增塑剂吸收量大的填充剂,则会使PVC耐寒性有比较明显的降低。 硬质PVC中加入填充剂往往会影响冲击性能,尤其是低温脆性会随填充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这是因为填充剂作为无机粒子被加入PVC中时,它会填入分子链间。当用量少时,它填入一些分子链的缝隙中,起补强作用;或填入分子链间,起到增大分子间距离而使体系韧性增加的作用。但当其用量增加时,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加,分子间的作用力被破坏,加上低温时,分子链段的活动性降低,材料抵抗外界冲击力的能力剧烈下降。所以对硬PVC的低温冲击性能有不良影响。 填料经过处理后,会对材料拉伸性能有所改善,但对低温抗冲性能的改善不太明显。究其原因,与填料粒子占据了PVC分子链的活动空间有关。尽管活性填料与PVC分子链的结合力增大,但这种增大,只在分子受拉伸力时的强度有所提高,而材料的脆性只会因填料粒子加入的增多而增大。 纳米碳酸钙、超细碳酸钙添加到PVC中,由于小尺寸效应,使其具有类似改性剂的作用,在一定用量范围内可以改善PVC材料的低温性能,但由于没有低的玻璃化温度,效果没有改性剂明显,而且添加到一定量后,材料的低温脆性会上升。 总之,通过选/换用耐寒性更优的助剂,引入一些具有抗寒功能的聚合物等一系列配方调整办法,可使PVC材料的耐寒性能得以提升,达到低温使用要求。同时,也应注意到加工温度、冷却温度、牵引速率、结构设计等诸多方面,也会对PVC制品的耐寒性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设计PVC配方时,一定要将应用条件、制品结构、加工设备、工艺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同配方一起综合考虑,并通过试验进行相应调整,最终获得具有优良耐寒性能的PVC配方。[list][*]声明:本文资料为“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原创,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否则我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list]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