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滂酰紫

仪器信息网滂酰紫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滂酰紫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滂酰紫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滂酰紫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滂酰紫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滂酰紫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滂酰紫相关的解决方案。

滂酰紫相关的资讯

  • 副教授研究猪肉发现肥胖基因后连升三级
    破格   四川农业大学破格聘任31岁的80后李明洲为二级教授,而此前他仅是副教授,连升三级   贡献   李明洲原本的目的是让猪肉更营养,却无意间为研究人类肥胖基因的专家们打开了一扇门   日前,四川农业大学31岁的80后李明洲,从副教授连升三级,一跃成为了二级教授,这在省内高校中十分罕见。   能获得这样的殊荣,缘于他对猪肉的研究,为人类肥胖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连升三级   副教授破格晋升为二级教授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从四川农业大学了解到,前日,该校特别举办了一场二级教授的聘任仪式,31岁的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李明洲副教授为教授二级岗。这意味着,李明洲连升了三级。   据四川农业大学人事处处长刘应高介绍,该校教授共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4个级别,一般一级教授只有院士才能达到相关的评定标准。二级教授已是教授中级别非常高的了。   刘应高介绍说,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从副教授晋升教授一般需要5年的考核期,且在学术、教学等多方面达到一定成绩。而从四级教授晋升到二级教授,虽没有年限上的限制,但学术上的考核却有很严格的标准。大多数教授还是需要很多年才能“熬”到二级。而李明洲的副教授职称是近两年才评的,未满5年。足见,学校对其连升三级的“破格”是很有力的。这在四川农业大学几乎是没有先例的,在四川省内高校也十分罕见。 校方也希望这样的“破格”能给青年老师树立一个目标。   无心插柳   发现导致猪肥胖的重要因素   为研究人类肥胖基因打开一扇门   能够获得这样的“破格”,事实上仅仅因为李明洲参与的一项科研成果。   4年前,李明洲便在导师李学伟的指导下,联合深圳华大基因及中国、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四国共12个科研单位的50多位科研人员一起研究猪的脂肪和肌肉组织。“当时,研究的目的仅仅是希望通过研究,能了解猪肉的机理,让肉质更为健康,更具营养”。   通过3年的实验观测和对猪各部位脂肪的DNA数据的分析,加上1年的验证期,李明洲发现,不同部位的脂肪对猪身体的危害程度也是不同的。比如脏器里的脂肪就危害极大,特别是胸腔内部的内脏脂肪,其次是腹部脏器的脂肪。此外,他所参与的研究还首次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证明了肌间脂肪组织也是导致肥胖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肌肉之间的脂肪,是导致猪肥胖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其身体无益。”   5月22日,由李明洲作为第一作者的《猪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基因组甲基化图谱》论文发表在了国际著名学术杂志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让李明洲本人都感到意外的是,这篇论文仅仅一天时间就被付费下载了2808次,而这本权威期刊每篇文章平均每年的下载量也就1900~2800次。不少医学界的专家在看了文章后,认为这项研究对人类肥胖的研究有突出贡献。   此前,医学界研究人类肥胖机理时往往采用小白鼠做实验。但实际上,小白鼠身体里的脂肪结构与人体有很大的差异。而猪与人类具有相似的代谢功能、心血管系统、成比例的器官大小等特性,且与人类在遗传学上也具有高度相似性。这使得猪成为研究人类肥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疾病的最佳模式动物。无意间,李明洲的研究恰恰为研究人类肥胖基因的专家们打开了一扇门。   4年时间里,李明洲大多时间都泡在实验室,观测数据,分析数据。但这样的过程对他来说“一点也不辛苦,更不会枯燥”,他甚至一点也回忆不起研究过程中的艰难和挫败。他说,“这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从本科到博士,李明洲一直是品学兼优的,而此次破格晋升,对他来说也没有这项研究成果带来的喜悦大。成都商报记者 汪玲 图由川农大提供   延伸阅读   肥胖凶险   肥胖是引发多种疾病的元凶,已成为世界五大流行性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预计到2030年,全球大约有58%的成年人可能成为“胖子”,并且世界卫生组织声称每年至少有280万成人死于超重或肥胖。中国的肥胖问题已不容乐观,肥胖人口已达3.25亿人。如何有效遏制肥胖症蔓延,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李明洲的研究结果同时也证明,“如果瘦的人其内脏内含有大量脂肪,也会是健康的杀手,而胸腹部脏器的脂肪是最不健康的,人们需要高度关注”。而他和研究人员还发现,约80%的已知人类肥胖基因和72%的影响猪肉品质的基因都在所定义的甲基化差异区域内,研究分析表明这些基因的甲基化调控模式与已知的生物学功能相一致。此外,他的研究还发现了许多与肥胖表型变异有关的新基因。医学专家或许还能进一步对人体肥胖基因有突破,寻找到解决人体肥胖的办法。
  • PAT应用:清洁验证和产品转换时的旁线TOC分析
    Sievers® M9便携式TOC分析仪具有功能多样性,极大提高清洁验证和产品转换的效率。自从2004年推出《PAT—制药行业发展、生产和质量保证的框架》行业指南以来,制药业就已经利用各种工具来实现理想的产品质量。上述指导文件提供了科学的和基于风险的框架,旨在支持企业在药品开发、生产、质量保证方面实现创新和高效。该框架建立在对工艺理解的基础之上,帮助企业进行创新,帮助监管机构作出风险管控决策。在创新时,需要用“旁线at-line”方法从工艺流程中获得测量数据,例如,在接近工艺流程的地方测量样品的总有机碳(TOC)。本文证明了旁线TOC分析法对于清洁验证的定期擦拭取样的适用性和能力,探讨了如何用Sievers® M9便携式TOC分析仪将旁线TOC分析法应用到产品转换过程。本文还展示了Sievers M9便携式分析仪的多功能性,并举例说明如何用TOC分析法来提高效率,确保在清洁和产品转换过程中不会发生显著污染。此外,本文还举例说明了旁线TOC过程分析技术(PAT,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的应用。在验证文档中加入便携式TOC分析仪的使用2006年,一家大型制药公司在清洁验证时使用了旁线TOC分析法。公司在制定了验证主计划、选择了最坏情况、确定了接受标准之后,就用《Sievers清洁验证支持包》中的任务模板和报告编制了具体的验证任务和报告,以进行TOC清洁验证。验证文档和分析结果表明,TOC分析法(用Sievers UV过硫酸盐和膜电导法)非常适用,在分析方法的验证和达标过程中回收了难以回收的化学成分。此外,TOC分析仪为便携式仪器,可以方便地用于监测生产设施的各种位置。公司使用Sievers认证的系统适用性标样,并在取样之前和之后进行系统适用性测试。用TOC分析法进行定期监测(清洁确认)和产品转换监测根据任务报告,定期(或在切换产品时)进行直接取样(擦拭取样)。经过验证,直接取样(擦拭取样)和间接取样(淋洗取样)的接受标准确定为1.25 ppm C。尽管耐用性验证研究显示了成功的结果,但公司仍选择最具挑战性的区域来代表最坏情况,用擦拭取样和TOC分析对其进行定期监测。图1是大型Chromaflow色谱柱上的4个“最坏情况”或具有挑战性的位置。图 1. 擦拭取样的最坏情况位置协议指出,应在擦拭后进行注射用水(WFI,Water for Injection)淋洗,以确保系统清洁,且擦拭过程不会污染系统或设备。在擦拭取样后,将Sievers便携式TOC分析仪移至原位清洗(CIP,Cleaning in Place)滑橇的位置,以分析WFI淋洗液。在最终淋洗循环时,采集TOC淋洗样品以再次证明系统中没有痕量取样物质(污染物)残留。如何实现PAT—旁线TOC分析在实验室中制备擦拭样品和淋洗样品,并测试系统适用性。在通过系统适用性测试之后,为TOC样品分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Laboratory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编号。用设定的擦拭区域信息来标记样品,并将样品信息输入实验室电脑或设备专用的记录中。将取样材料和TOC分析仪拿到原位清洗和旁线取样的生产车间。采集擦拭样品并重新连接部件之后,用M9便携式分析仪的集成在线取样器(iOS,Integrated On-Line Sampler)开始TOC分析。将分析结果记录在实验室电脑和相应产品转换的文档中。完成对棉签的TOC分析之后,就开始WFI淋洗,按照相关程序设定的时间提取淋洗样品。用Sievers M9便携式分析仪旁线提取和分析淋洗样品,以确保没有来自棉签或环境的痕量物质污染设备。表1是生成的完整文档的示例。精简流程,提高质量此例是使用创新仪器进行PAT应用的众多实例之一。通常,可以用Sievers M9便携式分析仪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完成产品转换监测或样品定期监测,帮助一个或多个产品设施提供高效率。此方法简便易行,可以节省产品转换成本,且不影响分析性实验室进行定期水取样或其它清洁验证的TOC取样。质控和生产团队可以实时记录分析结果,快速签署验证包和产品转换记录,严格确保设备清洁,为下一批产品的生产做好准备。*如果发生偏差或TOC故障,产品转换或定期监测程序要求生成事故报告,LIMS编号应记录在实验室电脑和设备专用的记录中。◆ ◆ ◆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 著名有机化学家张滂院士逝世
    张滂院士   著名有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市化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张滂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1月29日17点5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张滂先生生于1917年8月,原籍湖北枝江。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1949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任燕京大学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滂先生长期从事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的教学与科研,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研究领域涉及以天然产物为中心的合成,新型化合物和试剂的设计及合成方法的研究等。曾发现了若干新的反应,取得了独创性的科研成果,为我国培养了众多化学专业人才。   遵照张滂先生遗嘱,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遗体捐献供医学研究。
  • 内分泌疾病干预新策略:用“光”调控甲状旁腺激素分泌,改善骨丢失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光遗传技术运用于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调控,并自主研发了钙响应自动光调控系统,能够实现对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精准节律性调节,进而干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引发的骨丢失症状。  甲状旁腺是人体的分泌腺之一,其主要功能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调节机体内钙、磷的代谢。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旁亢)是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一类内分泌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钙血症、情绪异常、骨质流失等症状。手术切除、药物治疗等传统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甚至存在术后瘤变等风险。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杨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研究团队历时5年,创新性地将光遗传技术运用于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调控,并自主研发了钙响应自动光调控系统,能够实现对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精准节律性调节,进而干预继发性甲旁亢引发的骨丢失症状。  该研究拓展了光遗传技术在骨与内分泌研究领域的应用,并为推进光遗传技术的临床转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深圳先进院杨帆研究员、深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张欣洲主任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深圳先进院副研究员刘运辉、博士后张路与深圳市人民医院胡楠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  甲旁亢患者体内的血钙“监测器”失灵  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有着节律性的生理规律,当人体血钙浓度降低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会升高,分别作用于骨、肾脏以及小肠等器官促进钙的释放与吸收,从而上调人体血钙的浓度;而当血钙浓度升高时,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则会降低,从而促使血钙回落至正常水平。在这个生理过程中,甲状旁腺细胞上的钙敏感受体起着“监测器”的作用,它能够感受血钙浓度,并实现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调控。  然而,在继发性甲旁亢患者体内,这个“监测器”却无法发挥作用,使得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异常,导致机体出现钙磷代谢紊乱和骨丢失等症状。“此前尚无实现甲旁腺激素精准节律性调节的理想方法。”杨帆表示。  “在临床治疗中,目前针对甲旁亢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甲状旁腺手术切除,或对患者施以药物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例,增生的甲状旁腺被切除后,尽管能减少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但不能精准节律性地调控甲状旁腺激素分泌,患者的高钙血症和骨丢失症状也不能完全得到缓解。”张欣洲表示。  用光遗传技术实现甲状旁腺激素节律性调节  一直以来,杨帆团队致力于神经调控骨代谢的研究,此次研究团队与深圳市人民医院合作,在继发性甲旁亢患者来源的样本中发现,利用光遗传学手段能够精准地调控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  “光遗传手段是一种光控技术,当我们通过病毒载体将光敏感蛋白‘运送’进甲状旁腺主细胞后,以光刺激的方式能够激活细胞内的分子通路,有效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实现对甲状旁腺激素的精准调控。”刘运辉表示。  为研究光调控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生理意义,研究人员分别建立了低钙高磷饮食诱导的继发性甲旁亢大鼠模型和人源甲状旁腺组织移植的裸鼠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光敏感蛋白可以在动物的甲状旁腺上进行表达,通过光调控可以有效抑制甲旁亢动物模型的甲状旁腺素分泌。研究人员进一步开发了钙响应自动光调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帮助甲状旁腺细胞自动响应细胞外的血钙浓度变化,进而实现对甲状旁腺素的生理性调控。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节律性地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有效调节了骨重塑进程,促进骨的生成并抑制骨吸收;研究发现,利用光调控甲状旁腺组织后,小鼠松质骨的成骨细胞数量增加,破骨细胞数量下降。”杨帆说,利用光遗传技术实现甲状旁腺激素节律性调控,能够有效干预骨代谢,改善甲旁亢动物模型的骨丢失,为临床干预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异常增高导致的骨丢失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一直以来,光遗传手段常被用于研究和解析大脑神经环路,拓展光遗传手段的临床应用是业内关注的重要方向。此次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光遗传技术用于研究调控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不仅在临床上拓展了光遗传技术的应用领域,更为研究临床疾病的治疗手段提供了新思路。  杨帆表示,研究团队将进一步与医院紧密合作,推动光遗传技术调控甲状旁腺激素的临床转化,为甲旁亢等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切实的帮助。
  • 庞国芳院士获AOAC中国分部主席杰出贡献奖
    从国际官方化学分析家协会(AOAC)2009年9月13日-16日在美国费城召开的第123届年度会议上传来喜讯,我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院士获得国际AOAC中国分部主席杰出贡献奖,该奖也是国际AOAC首次设置的奖项。   会上,庞国芳院士共发表演讲3次,其中,向大会做了 “GC-MS和GC-MS-MS研究460种农药在混合标准溶液中的稳定性及其在茶叶中的代谢过程”的报告,这项研究用十余万个检测数据证实了其分析方法用于检测茶叶中460种农用化学品的稳定性,引起了世界各国同行的震动和浓厚兴趣。   据了解,经过120余年的发展,国际AOAC组织已发展成为一个倍受国际瞩目的、致力于食品和农业领域的分析方法验证和认可的国际组织,被国际认可为“金标准”的颁布者和验证者。庞国芳院士作为资深会员,已服务于该组织15年,现任国际AOAC中国分部主席。多年来,他凭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执着的专业追求,得到了国际AOAC和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高度评价。
  • 狂吃不胖、一饿就“心慌”:注意,你可能得了甲亢!|甲状腺系列科普(九)
    小李近期常常感觉到饥饿,吃得特别多,但神奇的是怎么吃都长不胖,甚至看起来还有些消瘦。这狂吃不胖的体质让同事们非常羡慕。  但这段时间,小李经常感觉到心慌,遇事容易烦躁,晚上也睡不好觉,白天精神很难集中。  在爸妈的劝说下,小李去医院做了全身体检,没想到医生诊断出她患了甲亢。  这让小李十分疑惑,怎么好好的甲状腺就出了问题?而且给自己全身带来这么多“毛病”。  甲亢到底是什么病?它有哪些临床表现呢?得了甲亢又该怎么办?医生正在为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触诊 图片来自homage.sg  如果你和小李一样怎么吃都不胖,千万别高兴得太早,可能是患了甲亢。全球80亿人口中,8000万人可能患有甲亢,因此一定要提高警惕。  甲亢是甲状腺疾病的一种,它有许多不易察觉的临床表现,在忙碌的生活中很容易被我们忽视。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怎么辨别自己是否患上了甲亢?  “激动”的甲状腺  甲亢全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在甲亢患者体内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往往超过了身体需要。  我们知道,甲状腺是脖子前一个小小的、形如蝴蝶的腺体。它能产生、储存和释放身体所需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虽小,它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几乎会影响到身体的每个器官,并控制许多重要的生理机能,是人体的“指挥官”。  甲状腺产生的激素会影响人的呼吸、心率、体重、消化和情绪。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超标时,生理机能就会失去平衡,引发一系列身体器官的异常反应,整个身体运作系统会亮起红灯,并出现各种异常的病症。而甲亢,就是由于甲状腺过于“激动”,从而产生了过量甲状腺激素的情况。  如果不治疗,甲亢会导致心脏、骨骼、肌肉、月经周期和生育能力等方面出现严重的问题,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疾病。  甲亢的临床表现  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体中产生后,会从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  因此,得了甲亢之后,我们全身的组织和器官都可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  甲亢的具体症状因人而异,整体上可能包括:紧张或烦躁、疲劳、肌肉无力、不耐热、睡不好,严重者甚至出现手臂颤抖、心跳加速、暴躁易怒等问题。  甲亢病人另一个比较典型的特征是会变得食量大、饿得快,每天都得加餐,但即使“狂吃”,人还是会日渐消瘦。有的病人在得病之后脖子会变得粗大,肿起来,眼睛会变鼓、突出,再加上身体日渐消瘦,整体外貌会显得有点“可怕”。  甲亢病人的外貌特征 图源《甲状腺功能亢进310个怎么办》一书  当然,并不是所有甲亢患者都会有上述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得病后症状很轻,或不明显,或者只出现其中一部分症状,让人误以为是其他的疾病,因而难以辨别。  病例1:  小徐,24岁,会计。  由于会计工作比较忙碌,小徐又经常加班熬夜,导致她常常感到头晕眼花,提不起精神,做什么事情都很乏力。  近几个月,小徐明显瘦了一圈,运动后出汗量也增加了。但她认为自己瘦下来是因为食欲不振,吃得少。  怎么样?大家觉得小徐患上的是甲亢吗?  公布答案——的确是甲亢。  如前文所言,甲亢患者的典型表现是“狂吃”,而患有甲亢的小徐却是食欲不振,这其实是  甲亢的一种非常特殊的临床表现。  在临床上,大约有15%的甲亢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现象,只有经过了甲亢治疗,病情被控制住以后才会逐渐恢复正常的食欲。这种特殊情况通常可能和其他疾病的影响相关,也可能是甲亢干扰了患者胃肠等消化器官的功能。  另外,这类患者的肝脏可能也已经发生了病变,只不过因为病变较轻暂未查出,这也可能是导致他们食欲减退的原因。  甲亢易发人群  甲亢是一种常见病,一般在人群中占据1%~2%,生活在城市地区则更易患病。甲亢的易感人群具的特点汇总如下:  1. 女性   2. 年龄超过60岁   3. 在过去6个月内怀孕或生过孩子   4. 做过甲状腺手术或有甲状腺问题,如甲状腺肿大   5. 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   6. 患有恶性贫血,身体因没有足够的维生素B12,不能产生足够的健康红细胞   7. 患有1型糖尿病或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8. 常吃大量含碘的食物、使用含碘药物、或从营养补充剂中获取过多的碘。  上述的几点如果你符合其中一条,可能就比较容易患上甲亢,符合得越多越易感。如果你是易感人群,千万要小心,一旦出现了疑似甲亢的对应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当然,如果已经确诊了甲亢也不必过于忧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就能逐渐恢复。  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千万别不把甲亢当回事,如果“弃疗”,可能会带来其他一些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心跳加速导致的血栓、中风、心力衰竭、骨骼变薄以及骨质疏松症等,还可能会影响到妇女的生育功能。  看完这篇文章的你,快想想自己最近身体状态如何,如果自觉“不妙”,那果断去约个甲状腺功能检查吧。甲宝玉(西湖欧米) | 撰文  参考文献  1. Hyperthyroidism | Graves' Disease | Overactive Thyroid | MedlinePlus  2. Overactive thyroid (hyperthyroidism) - Symptoms - NHS (www.nhs.uk)  3. Overactive thyroid (hyperthyroidism) - NHS (www.nhs.uk)  4. Hyperthyroidism - Wikipedia  5. 《甲状腺功能亢进310个怎么办》白耀主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庞国芳、包亦望获2016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提名
    p   近日,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对2016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形式审查合格的标准项目及组织和个人进行了公示。此次共有167项标准项目、46个组织(单位)和75名个人审查合格。 /p p   其中,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院士获得2016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形式审查合格终身成就奖提名。 /p p img style=" width: 150px height: 176px float: left " title=" QQ截图20160412120800.jpg" border=" 0" hspace=" 10" vspace=" 1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d21cdc3a-fdf1-467d-8183-2ce46b1d8231.jpg" width=" 150" height=" 176" / /p p   自1985年起庞国芳院士一直奋斗在农产品和食品检验检测领域,特别是在农药和兽药残留研究方面成绩斐然,包括中国蜂蜜中300多种农药残留测定方法、中国第一个用于农产品中1000多种农药残留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系列高通量方法等,帮助中国的蜂蜜、鸡肉、糙米、茶叶进入了全球市场。鉴于他在分析化学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2014年庞国芳院士获得了国际分析科学最高奖——哈维· 威利奖。 /p p   同时,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包亦望教授则获得了2016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形式审查合格突出贡献奖提名。 /p p img style=" width: 150px height: 176px float: right " title=" QQ截图20160412120737.jpg" border=" 0" hspace=" 10" vspace=" 1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74f65d17-3c51-4bed-a3d7-14149c2f4394.jpg" width=" 150" height=" 176" /   包亦望教授在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评价技术和材料优化设计、强度与断裂理论及可靠性和寿命预测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和创新,在结构陶瓷的强度理论、断裂力学、脆性材料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等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先后完成了“973”、“863”、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发专项等多个项目。凭借《结构陶瓷典型应用条件下力学性能测试与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包亦望教授及其团队曾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p p   此外在本次的2016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形式审查合格的标准项目奖申报名单中,仪器信息网编辑还发现了近10项分析测试标准位列其中,包括大连依利特申报的GB/T 26792—2011 高效液相色谱仪标准项目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QQ截图2016041212055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80bfd50c-d499-4fe2-9517-30acbc93c79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编辑:刘玉兰 /strong /p
  • Metabolism | 单进军/杨勤合作发现肥胖人群为何更易感染新冠
    #Hot Spots / 今日热点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儿童呼吸疾病(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单进军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杨勤教授在代谢性疾病领域权wei杂志Metabolism-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JCR和中科院医学一区,IF: 13.934)合作发表了题为Reduced DMPC and PMPC in lung surfactant promote SARS-CoV-2 infection in obesity的研究性论文。肥胖是新guan病毒(SARS-CoV-2)高病毒载量的既定危险因素,会增加新guan肺炎感染者的住院率,患者的愈后情况也不容乐观,但是这一现象的潜在机制目前还未知。SARS-CoV-2主要侵袭肺部,它的刺突蛋白会与肺细胞上的ACE2受体结合。在进化过程中,肺发展出了专门的防御系统来预防感染,II型肺泡上皮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是肺宿主防御系统的前线。肺表面活性物质是复杂的脂质和蛋白质混合物,脂质占比约90%,主要是磷脂酰胆碱(PCs)。而肥胖的特征是脂代谢异常,推测肺表面活性脂质的改变可能促进SARS-CoV-2感染,导致严重的新guan肺炎疾病。 但迄今为止有关肺表面活性脂质的研究报道较少(主要集中在表面活性蛋白),其原因可能是无法对复杂的脂质做出精zhun甄别。单进军教授团队利用Q Exactive高分辨质谱FullMS-ddMS2扫描模式可提供精确一、二级质谱信息这一优势,建立了肺表面活性脂质组学分析体系,并将之应用于肥胖小鼠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脂质分析,结果发现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肺组织和BALF中的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DMPC)和1-棕榈酰-2-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PMPC)的含量减少,而肺表面活性脂质中占比最多的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含量水平没有变化。在ACE2过表达的HEK293T细胞和内源性ACE2表达的Vero-E6细胞中研究PCs对SARS-CoV-2假病毒感染的影响,发现DMPC和PMPC均能显著抑制野生型和D614G突变株SARSCoV-2对HEK293T-ACE2和Vero-E6细胞的感染能力。但是,DMPC和PMPC并不能影响Spike-ACE2的相互作用。文献表明胆固醇在细胞膜中占脂质的30 mol%,在介导SARS-CoV-2进入靶细胞中起着重要作用,而PCs在哺乳动物细胞膜中也很丰富。通过细胞-细胞融合实验(以表达SARS-CoV-2 Spike/EGFP的HEK293T作效应细胞、以HEK293T-ACE2为靶细胞),探讨DMPC和PMPC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替代细胞膜中的胆固醇来抑制SARS-CoV-2感染,并且DMPC和PMPC对SARS-CoV-2感染的抑制作用可以被胆固醇逆转。研究者还发现体外给予肥胖小鼠三肉豆蔻酸甘油酯,可增加其肺表面活性脂质DMPC和PMPC的水平。三肉豆蔻酸甘油酯组肥胖小鼠的肺泡灌洗液脂质提取物也可减轻野生型和D614G突变型SARS-CoV-2感染。综上所述,该研究应用肺表面活性脂质组学揭示了肥胖人群肺表面活性物质中DMPC和PMPC的含量变化和SARS-CoV-2感染能力的关系,并发现增加肺表面活性脂质DMPC和PMPC水平可能是防治肥胖患者感染新guan肺炎的一种创新策略,这为新guan肺炎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此研究基础上,研究者正从中药方剂中筛选可调控肺表面活性脂质的药效活性成分。单进军教授、杨勤教授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杜康博士和硕士生孙皊为共同第1作者。该研究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R01基金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中医学)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的资助。近年来,单进军教授团队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解读中医药原理。2018年11月与Oliver Fiehn教授领导的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NIH西海岸代谢组学中心共建“医学代谢组学联合实验室”,建立了基于质谱的一liu代谢组学/脂质组学技术平台;同时依托江苏省儿童呼吸疾病(中医药)重点实验室,率xian利用“肺表面活性脂质组学”策略研究中医药防治病毒性肺炎和哮喘等呼吸疾病。相关成果发表在Metabolism、Pharmacol Res、Gut Microbes、Anal Chim Acta、Front Immunol、Phytomedicine等期刊。如需合作转载本文,请文末留言。
  • 庞国芳院士等9人获“科技兴检”突出贡献奖
    10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授予张钟华等九位同志“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科技兴检’突出贡献奖”的决定》,授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张钟华院士、贺青研究员、李正坤副研究员、刘勇工程师,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朱水芳研究员、庞国芳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臧二军研究员、方占军研究员,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王利兵研究员“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科技兴检’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   近年来,质检系统大力实施“科技兴检”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支撑和发展质检事业,坚持求真务实、自主创新的科学精神,发扬厚积薄发、勇攀高峰的科研作风,涌现出一批成绩突出的科技工作者。   张钟华等九名同志在多年的科研实践中兢兢业业、潜心钻研、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带领科研人员自主创新、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奋力攻关,在科研难题面前锲而不舍、永不言退、勇攀高峰,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敏锐的专业眼光,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和质检行业领先技术,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并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励,为国家的科学研究工作和质检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绩卓越。   《决定》号召质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要以受表彰的科技工作者为榜样,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践“科技兴检”战略,围绕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和质检科技发展重点,团结协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为质检科技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 步琦旁线近红外助力白酒酿造:从传统向智能化转变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是世界七大蒸馏酒之一,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后经蒸馏而得。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根据制作工艺的差异可以分为固态法白酒、半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以及保健药酒。白酒酿造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制作工艺与质量控制也在逐步向机械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近期中国就业协会团体标准审查委员会批准了多项白酒职能酿造工厂系列的团体标准的立项,其中多项标准涉及到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步琦近红外也在白酒行业深耕多年,对于常规原料粮食指标的检测、酒醅酒糟关键参数的质控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除了用于实验室的傅立叶近红外光谱仪 Flex N-500 和 NIRMaster,专为食品饮料行业设计的旁线近红外产品 ProxiMateTM 也能提供更为简便快速的分析方法,为实现白酒酿造的智能化添砖加瓦。ProxiMate™ 稳定的仪器性能IP69 的高防护等级可以让近红外仪器放置在几乎所有的生产现场,对于酿酒生产车间的高温高湿度也能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转。简便的操作方式为了方便现场用户的操作,一切从简。无论是测量样品,还是输入产品信息等,所有操作皆可轻轻一点完成,即使佩戴手套也不会影响交互体验,屏幕可调节角度也能满足不同操作情景需求。数字化的管理平台基于云平台建立的联网管理功能 Flux Console,能够实现远程在线查看测量结果和管理多台近红外仪器设备,不用亲临现场便可了解生产状况,节约质检取样时间,最大化地优化酿造效率。
  • 文献速递 | 玉米的三个SWEET蔗糖转运蛋白旁系同源基因在韧皮部装载中的重要作用
    玉米的三个sweet蔗糖转运蛋白旁系同源基因在韧皮部装载中的重要作用原文以 impaired phloem loading in genome-edited triple knock-out mutants of sweet13 sucrose transporters为标题发表在2017年10月6日的biorxiv上,原文作者margret bezrutczyk等译:贾子毅 作物产量依赖于蔗糖从叶片到籽粒的有效分配。在拟南芥中,韧皮部装载(phloem loading)是通过sweet蔗糖流(sweet sucrose effluxers)以及随之的sut1/suc2蔗糖/h+协同转运子配合完成的。zmsut1对于玉米的碳分配至关重要,但其对质外体韧皮部装载以及易位途径所导致的蔗糖损失回收的贡献还不清楚。因此,研究者检测了玉米中sweets对韧皮部装载的重要性。 研究者们确认了三个基于叶片表达的sweet蔗糖转运蛋白,它们在质外体韧皮部装载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zmsweet13旁系同源体(a,b,c)是叶脉管系统表达量最高的基因之一。经基因组编辑,三个基因敲除后的突变体明显发育不良。 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在生长发育(如株高)以及zmsweets表达方面的差异 为了定量评估突变体在光合作用方面的受损情况,研究者采用li-6800光合荧光自动测量系统评价野生型和突变体玉米植株在光合速率方面的差异。实验在温室条件下进行:温度28℃;光合有效辐射1000μmol/m2/s;相对湿度60%。 li-6800光合荧光自动测量系统 结果发现,突变体的光合作用受损,叶片积累淀粉和可溶性糖。转录组测序(rna-seq)表明,突变体存在显著的与光合器官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的异常转录。gwas分析表明,zmsweet13s旁系同源体与作物的农艺性状有关,尤其会影响开花时间和叶片角度。 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在叶片淀粉以及可溶性糖累积间的差别 实验证实,zmsweet13旁系同源体(a,b,c)和zmsut1在韧皮部装载过程中存在合作。研究者认为,试图通过生物工程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时,可以将其作为重点候选对象。
  • 庞国芳:指挥全球实验室的中国科学家
    ■人物档案   庞国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质检总局首席研究员、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公职化学家联合会(aoac)资深专家。近30年始终工作在检验检疫第一线,致力于食品科学检测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农药等化学污染物残留微量分析技术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有多项创新。在检测技术标准化工程化方面,建立了139项国家技术标准和3项国际aoac标准,提升了相关产品的质量,促进了相关行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3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次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7次荣获国际aoac科学技术奖。   今年秋天,一条新闻轰动化学界。庞国芳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哈维· 威利奖的科学家。   国际公职分析化学家联合会(aoac)第128届年会于9月7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荣获了2014年度国际aoac最高科学荣誉奖&mdash &mdash 哈维· 威利奖,成为此奖设立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aoac主席对庞国芳获奖的理由解释为:基于他对&ldquo 各类农产品中1000多种农药和兽药微量元素色谱和质谱检测方法研究的卓越贡献&rdquo 。   有梦想的科学家   庞国芳与化学结缘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可思议。   1963年,庞国芳高中毕业。他本想报考文科,但在一家化工厂做管理工作的哥哥劝他学化学专业。生长在农村,从来没有见过化工厂、也没多少机会做化学实验的庞国芳,听了哥哥的话,在志愿中填写了化学系,结果他&ldquo 如愿以偿&rdquo ,迈入了河北大学的校门。   干一行爱一行。在庞国芳的人生中,他被化学(分析与检测)研究深深吸引住了,硬是在这个当初没有什么感情、也不深刻了解的领域干出了一番事业。   这一切,缘于庞国芳心中有&ldquo 梦&rdquo 。   1995年,供职于秦皇岛检验检疫局的庞国芳去美国参加aoac年会。在会场的墙报展示中,他看到一位加拿大学者提到了一种能够同时检测近200种农药多残留的方法。因为当时国内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大多是单残留检测方法,即面对一种商品只能检测一两种残留,效率很低。他想,如果在实验室中采用这种技术,不仅工作效率将提升百倍,而且更适合国际贸易的发展。他萌生了研究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的梦想。虽然他的实验室当时还没有这样的条件,但他还是给加拿大的学者写信,索要了相关材料。   两年后,庞国芳到德国汉堡参观一家国立卫生研究所的残留分析实验室,了解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及技术。虽然自己的实验室不具备条件,只能望洋兴叹,但他与这家德国研究所建立了联系,以后多次书信来往。他又把梦想藏在了心底。   是种子总会发芽,只是等待着一场春雨。   2002年,加拿大规定从各国进口的蜂蜜要检测250多种农药化学品。为此国家质检总局专门下文,号召全系统各技术部门参与攻关。庞国芳团队第一个向国家质检总局请缨,主动要求为我国外贸出口解决难题。在总局的支持下,庞国芳按照德国那家国立卫生研究所的残留分析实验室模式,从国外购买了先进仪器,初步具备了梦想起航的条件。   然而挑战是巨大的。&ldquo 我们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技术难题。&rdquo 庞国芳说,第一是采用什么样的萃取技术,能把含量只有亿分之几的多类结构相近、性质各异的化学残留物从千差万别的农产品基质中提取出来 第二是采用什么分离技术和富集技术才能把萃取的大量干扰物分离出去,把痕量目标农药残留富集起来 第三是采用什么检测技术能够实现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选择性的高通量检测数百种农药残留,并能准确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过去长期使用单残留检测方法,现在想用一种方法同时检测200多种残留,开始真有点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感觉。一些团队成员也有畏难情绪。庞国芳强调:&ldquo 化学是实验科学,没有实验就没有这门科学&rdquo 。庞国芳坚持先行先试。   经过海量科学实验,庞国芳团队实现3项创新:评价了世界常用1000多种农药的气相色谱&mdash 液相色谱&mdash 质谱特征,构建了多组分残留同时检测的分析参数数据库,奠定了实现高通量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 开发了食用农产品中农药多残留提取新技术,能将1000多种含量只有亿分之几的农药残留从60余种农产品中提取出来 研发了色谱质谱按时段分组检测新技术,实现了500种农药残留可同时检测,比传统单残留方法提高工效上千倍,而操作却像单残留方法一样简单。   在此基础上,庞国芳团队将关键技术精雕细刻成20项多残留检测技术国家标准,分别应用于水果、蔬菜、粮谷、茶叶、中草药、食用菌、动物组织、水产品、原奶及奶粉、蜂蜜、蜂王浆、果汁果酒等食用农产品中1000多种农药残留的检测,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检测方法国家标准体系,使中国农药残留同时检测技术与世界先进国家标准接轨,并在同时检测的品种数量上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庞国芳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领导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在秦皇岛检验检疫局13楼,有一个牌匾,上面写着&ldquo 庞国芳院士实验室&rdquo 。这个实验室在国际上是大名鼎鼎,曾组织26个国家和地区67个实验室的300多位专家参加3项aoac协同研究。而领导它的负责人就是庞国芳。   1982年,庞国芳从河北大学调入秦皇岛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从此,除了吃饭睡觉,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到了实验室。   1992年,日本因稻谷歉收,紧急从中国进口110吨糙米,其中要检测的农药残留多达60余项,包括拟除虫菊酯类的农药多种。利用多年的技术储备,庞国芳团队解决了这一燃眉之急。应aoac之邀,庞国芳组织人员开展了农产品中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项目。   从1994年开始,庞国芳等人对拟除虫菊类农药多残留展开了系统研究,发表了7篇论文。4年以后,他组织了6个国家和地区的14个实验室参加了协同研究,在国际上建立了aoac标准方法,开创了中国学者研究aoac标准方法的先河。   1991年,因为肉鸡中一种兽药氯羟吡啶残留不能检测,这成为中国肉鸡出口的卡脖子问题。庞国芳团队受命解决这个技术瓶颈。&ldquo 我们对比研究了当时世界三种方法的效率,克服了传统气相色谱使用致癌物质重氮甲烷的弊端,研发出了离子交换&mdash 液相色谱&mdash 紫外检测新技术,帮助国内肉鸡打入国际市场。&rdquo 1997年,aoac委任庞国芳作为这项研究的导师。按照aoac的要求,他用了4年时间在实验室又做了方法经久耐用性的一系列实验研究。2002年,庞国芳组织10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实验室参与协同研究,建立了第二个aoac标准方法&mdash 鸡组织中氯羟吡啶残留离子交换&mdash 液相色谱&mdash 紫外检测方法。时任aoac首席仲裁专家、加拿大食品安全局马克尼尔博士指出:&ldquo 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lsquo 全球性&rsquo 研究,有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10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验室参加,为aoac有限的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增加了一个新成员。&rdquo   作为世界产茶大国和茶叶出口大国,中国应该率先研究茶叶多残留高通量检测技术,为世界这类检测技术的进步做出贡献。为此,2006年后,庞国芳团队对茶叶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学进行了系统研究,设立了8个研究专题,历时4年,获得研究数据51万多个,解决了茶叶中数百种农药残留同时提取净化的一系列难题,为组织aoac国际协同研究创造了条件。   在渤海湾,在毫不起眼的秦皇岛检验检疫局实验室,一个中国科学家指挥着全球多个实验室,推动aoac检测技术的发展。庞国芳团队为中国赢得了世界荣誉,为中国外贸的发展保驾护航。   甜蜜的事业   在秦皇岛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实验室,有一个蜂蜜样品室,整齐的样品架上摆放着来自我国30多省市400多家企业或机构的数以万计的样品。这里是国家蜂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的一隅。   说来有点奇怪。秦皇岛口岸不出口蜂产品,河北省也不是养蜂大省,其蜂产品出口量仅占全国出口总量的0.5%,但国家蜂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却建在了秦皇岛。这是因为,庞国芳团队在秦皇岛,中国最先进的蜂蜜真假鉴别技术和农残检测技术在秦皇岛!   蜂蜜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在欧美日世界三大市场曾享有盛誉。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蜂产品不时因掺杂使假,或一些化学污染超标,遭买方退货索赔。为保障我国蜂产品的稳定出口,需建立与世界先进标准接轨的我国蜂产品安全卫生检测方法国家标准体系。为此,庞国芳组织了两次技术攻关:第一,普查了中国蜂蜜碳同位素比值分布规律,找到识别蜂蜜真伪的利器,规范了市场秩序 第二,对中国蜂产品的300多项农用化学品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建立了31项检测技术国家标准,初步构建了中国蜂产品安全卫生的检测技术标准体系,达到了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   为了让这项新技术发挥作用,庞国芳团队破天荒地向广大用户承诺:蜂蜜真假鉴别,收到样品后24小时报出结果 全年无节假日,每天24小时提供服务。此举引发业界强烈反响。10多年来,庞国芳实验室,坚持兑现承诺。很快这项服务就在国内外传开。美、日、英、德和西班牙等国客户在签订购买中国蜂蜜的合同中明确规定,交货前要把样品送庞国芳实验室检验。高峰时,全国每年蜂蜜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要在庞国芳实验室检验。10多年来,出口到40多个国家的蜂蜜检验从未出过质量问题,这使全国28个省市的400多家企业受益。   蜂产品检测是甜蜜的事业。对庞国芳来讲,科研也是一项甜蜜的事业。如今已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庞国芳依然工作在科研第一线,还在向更高水平攀登。
  • 庞国芳:农药残留检测“领路人”——访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庞国芳院士
    2013年初,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庞国芳院士团队编写的《农药残留高通量检测技术》一书正式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分植物源产品、动物源产品两卷,共11章,涵盖了目前世界常用1000余种农药残留高通量分析方法体系,可谓是农药残留检测人员不可多得的指导书。   近日,仪器信息网有幸采访了庞国芳院士,就该书的编写背景、主要内容、亮点,以及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展等进行了交流。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庞国芳院士   三十年实验的&ldquo 结晶&rdquo   作为国家质检总局首席研究员,庞国芳院士最早起步于秦皇岛检验检疫局,他在那里工作了近30年,他和他的团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ldquo 这本书正是我们团队近三十年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科学实验的真实记录,也是经验总结。&rdquo 庞国芳院士说。   在三十年漫长历程中,在农药兽药残留检测领域,庞国芳院士团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研究。第一阶段从1985-1994年,以研究传统色谱技术为主,标志性成果是建立了2项国际AOAC标准,使秦唐地区肉鸡&ldquo 飞&rdquo 向海外,打入国际市场,使我国糙米顺利出口,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做出了贡献。第二阶段从1997-2008年,以研究无机质谱碳同位素技术为基础,对中国蜂产品在美国、欧盟、日本世界三大主销市场面临的蜂蜜真假鉴别和农兽药残留技术壁垒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的检测技术,提升了我国蜂产品的质量和行业的技术进步。经过10年的努力,在不是养蜂大省,出口蜂蜜仅占全国0.5%的河北 在港口不出口蜂蜜,且没有较大蜂产品加工企业的秦皇岛,创建了国内外业界有一定影响的国家蜂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并与日本谷物鉴定协会合作在日本注册了检测商标。当时,蜂产品检验量占全国出口量的半壁江山,产品出口到世界40多个国家,提升了中国蜂蜜在国际市场的信誉,使全国28省市400多家相关企业受益。第三阶段从2000年至今,以研究有机质谱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了12类农产品、63种产品、1200多种农药兽药残留高通量检测技术,并实现了标准化,研究建立了139项国家标准,在质检系统、农业系统和卫生系统的食品安全检测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本书就是在第三阶段农药残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庞国芳院士表示,&ldquo 该书从2008年筹划编写,一共花费了五年时间,凝聚了团队成员的心血。相比于2009年《常用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选编》,本书聚焦于基础研究,包括各种各样的样品制备技术和检测技术,以及各种实验条件的开发与优化等。对于如何从检测技术开发,再到如何实现标准化,介绍了20项农药残留高通量检测技术的标准化研究过程。&rdquo 《农药残留高通量检测技术》一书   先进性、全面性、实用性及预见性是业内专家对于此书的评价。本书以目前农残检测国际认可的主流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为检测手段,建立了世界常用1000多种农药在水果、蔬菜、粮谷、果蔬汁、果酒、茶叶、食用菌、植物中药材、动物组织、蜂蜜、水产品、牛奶和奶粉等12类63种农产品中高通量样品制备和检测方法,并且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很具实用性。庞国芳院士也特别强调了预见性,在他看来,&ldquo 目前在中国登记使用的农药已达到500多种,但是其团队所建立的方法可测1000多种,这是目前世界各国常用的农药,因此,这项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为更多种类的农药残留检测是未来我们必然会遇到的问题。&rdquo   见证中国成为农残检测先进国家   从1985年开始从事农残检测研究,到2002年最早将质谱技术写入国家标准,庞国芳院士历经了中国农药残留检测30年的发展过程,也见证了中国成为农残检测技术先进国家的历程。庞国芳院士告诉笔者,&ldquo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其团队检索了近20年(1991-2010年)15种主流国际期刊关于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SCI论文3505篇。按照发表这类论文的国家统计,他们发现,前十年(1991-2000年),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是美国、西班牙和英国,中国排名第13位,而后十年(2001-2010年),排名前三的为西班牙、中国和美国。中国由第13位跃升至第2位,说明中国在食用农产品农残检测领域已经成为世界先进国家。&rdquo   在近20年中,关于样品制备技术,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是固相萃取(SPE)和液液分配(LLE)技术 排位上升最快的技术是基质固相分散(MSPD)和加速溶剂萃取(ASE)技术 地位基本保持稳定的技术是超临界萃取(SFE)、凝胶渗透色谱(GPC)、衍生化(Derivatization)技术 新涌现技术是QuEChERS,还有单滴微萃取(SDME)、搅拌棒吸附萃取 (SBSE)、半透膜净化(SPMDs)、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等。庞国芳院士表示,&ldquo 样品前处理技术在农残检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可占到70%&rdquo 。关于样品制备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庞国芳院士说:&ldquo 发展总趋势是朝着简单、快速和高效方向发展&rdquo 。   在近20年中,关于检测技术,发展最快的技术是LC-MS/MS和Sensor,后10年新涌现的技术是GC/LC-Q-TOFMS技术等 地位保持稳定的是GC-MS、ELISA、LC-MS、GC-ECD、LC-DAD、CE等 地位下降较快的技术是LC-UV,呈下降趋势的技术是LC-FLD,GC-NPD技术等。庞国芳院士认为,&ldquo 检测技术发展趋势是朝着准确、快速和高通量方向发展&rdquo 。庞国芳院士补充说,&ldquo 我们团队在2000年感受到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研究农药残留检测领域快速前进的步伐,产生了紧迫感,从此走上了研究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农残的道路,到今天《农药残留高通量检测技术》一书问世,从探索到突破,从技术到标准,再到推广与应用,总计花了13年的功夫。如果说,从1995年我去美国参加109次AOAC年会萌生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多残留同时检测研究的梦想算起,已超过15年。因此,可以说《农药残留高通量检测技术》一书的出版,是15年农药残留研究圆梦的结果。&rdquo   探索新技术 从未止步   半辈子从事农残检测,庞国芳院士现在依旧兴趣正浓,根据国家的需求,追寻新的检测技术,庞国芳院士及其团队的脚步从未停止。从&ldquo 十二五&rdquo 开始,庞国芳院士团队又聚焦于一个新的方向&mdash &mdash 主攻通过精确质量数定性鉴定1000多种农药残留GC/LC-Q-TOFMS高通量侦测技术。   据庞国芳院士介绍,&ldquo 本书所收录的农残高通量检测技术都可以实现一个方法筛查400-500种农药,但是需要标准品作参比。而用精确质量数定性鉴定的方法可以舍去标准品作参比,同样实现高通量检测。目前,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相关数据库和软件系统已经研究完成,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检验检疫系统正在试用,取得了不错的实验结果。这项技术包括一次样品制备,不用标准品作参比,GC/LC-Q-TOFMS同时筛查1300多种农药残留的高通量侦测技术。这将大大提高农药残留的发现能力,为食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rdquo   编辑手记:   在庞国芳院士办公室的书桌上,《世界常用农药质谱图集》样书赫然在目。其中包括五个分册:《世界常用农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图集》、《世界常用农药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图集》、《世界常用农药线性离子阱-电场回旋共振轨道阱组合质谱图集》、《世界常用农药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图集》和《世界常用农药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图集》。这套5个分册的《世界常用农药质谱图集》涵盖了庞院士团队研究的1300多种农药化学污染物不同条件下的质谱谱图,是质谱联用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今年年底将出版发行。   近些年,庞国芳院士在刻苦攻关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同时,也一直在致力于推动国内农药残留检测实验室及人员水平的提高。2010年,庞国芳院士曾就其承担的国际AOAC&ldquo 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国际协同研究项目&rdquo 在国内广泛征集协同研究实验室,给国内更多的实验室有机会参与到国际协同研究项目。历经五年,这项有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日本、韩国、印度、中国和台湾地区共计11个国家和地区30个实验室参加的AOAC协同研究,于今年6月底刚刚结束。这将是我国学者为国际农药残留高通量检测技术实现标准化研究的一项新贡献。   庞国芳院士是&ldquo 心无旁骛为大家&rdquo ,是中国农药残留检测的&ldquo 领路人&rdquo 。   采访编辑:杨娟
  • 周锦帆:心无旁鹜方为大家
    原标题:心无旁骛方为大家 作者:国家质检总局《检验检疫科学》杂志创刊人、责任副主编 周锦帆   前几日,庞国芳院士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那套食用农产品农残检测方法的书已印出,让我提一下意见。细细看过,感慨良多。   这套书两册,分别为植物源和动物源产品,共计260多万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里面的每个数据都凝聚着庞院士这支团队的心血。   我和庞院士相交已久,庞院士30年如一日,研究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他扛起了我国农残实用分析的大旗。做出这样的成绩,源于庞院士敢于迎接农残检测的挑战,心无旁鹜,在农残检测方面不断攻关,攀登农残检测的高峰,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位学者,庞院士做到了对国外农残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的全面掌握,研究了国外3505篇论文,包括89种分析技术,实现了一次制备样品,同时检测400种以上的农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庞院士经常采用多个国家的协同研究方法,例如,通过AOAC,他组织了12个国家的协同研究,以保证检测方法的可靠性。与国外的协同研究是庞院士的研究特色。一方面,可以保持国际领先,另一方面,增强了检测技术的可靠性。   庞院士的工作地点从秦皇岛换到中国检科院后,仍然坚持每天很早到单位,很晚才回家,仍然坚持周六、日在实验室,极其难能可贵。他的工作态度是我们分析化学研究业者的榜样。   在秦皇岛时,他家和实验室距离只有不到1公里,容易做到每天坚持工作,但现在他家在奥林匹克公园,工作单位在朝阳区高碑店,车程40分钟,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位年届70的老同志,没有理想,很难坚持下来。   谨以此文记之,表达对庞院士的敬佩之情。 本文作者 周锦帆   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本网发布之信息,文章标题为本网站所加,未经本网及作者本人允许,他人不得转载或用于其他目的。   进入周锦帆博客:http://bbs.instrument.com.cn/forum_668.htm
  • 庞国芳院士获AOAC 2014年最高科学荣誉奖
    2014年3月7日消息 国际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 INTERNATIONAL)将2014年度哈维· W· 威利奖(Harvey W. Wiley Award)授予庞国芳院士,以表彰他在分析化学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庞国芳院士将在第128届AOAC国际年会暨博览会开幕式上接受该奖项&mdash &mdash AOAC的最高科学荣誉奖,并将在哈维· W· 威利奖研讨会上发表获奖发言。据悉,第128届AOAC国际年会暨博览会将于2014年9月7-10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市举办。 庞国芳院士   庞国芳院士现为中国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该奖项肯定了庞国芳院士在农产品农药残留分析工作方面的突出贡献。自1985年起,他一直在农产品和食品检查领域工作了近30年,尤其是在兽药和农药残留方面。由其带头建立一套测试体系帮助中国的蜂蜜、鸡肉、糙米、茶叶进入全球市场。庞国芳院士还组织领导了国际AOAC协同研究,并建立两项国际AOAC方法。最近,他正在开发用于检测单个水果和蔬菜样品中1138种农药残留物及其它污染物的气相色谱&mdash 质谱和液相色谱&mdash 质谱方法。   庞国芳院士领先成就包括:   开发了国际AOAC方法&mdash &mdash 同时测定农产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多残留气相色谱法(Official MethodSM 998.01)   开发了国际AOAC方法&mdash &mdash 监控鸡肉中的氯羟吡啶兽药残留液相色谱法(Official MethodSM 2003.04)   研究出中国蜂蜜中300多种农药残留测定方法,包括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方法证明&ldquo 中国&rdquo 蜂蜜实际上来源于中国的花朵。   开发出中国第一个用于农产品中1000多种农药残留检测的高通量技术方法   组织11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国际实验室参与国际AOAC协同研究,开发茶叶中653种农药多残留高通量分析技术。   此外,庞国芳院士有8部食品安全科技专著在国内外出版,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30篇,引起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600多位学者关注。   庞国芳院士2007年荣获国际AOAC资深专家奖,1998年和2003年荣获国际AOAC组织颁发的国际AOAC合作研究奖、国际 AOAC副仲裁奖和国际AOAC研究导师奖,自1994年起,庞国芳院士就成为了AOAC中的一员。   庞国芳,1943年10月生,1968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化学系,长期从事与食品检测学有关的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农药兽药残留分析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   关于哈维· W· 威利奖(Harvey W. Wiley Award)   每年颁发的哈维· W· 威利奖是AOAC国际最负盛名的科学荣誉奖,以表彰那些在推进分析方法技术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们。该奖项设立与1956年,用于纪念AOAC国际的创始人之一、被称为&ldquo 纯食品药品法之父&rdquo 的Harvey W. Wiley(1844年10月30日-1930年6月30日)。   相关报道:   庞国芳:农药残留检测&ldquo 领路人&rdquo &mdash &mdash 访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庞国芳院士   致力于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标准体系&mdash &mdash 访国家质检总局食品专业首席研究员庞国芳院士   庞国芳院士获AOAC中国分部主席杰出贡献奖   庞国芳研究员成为我国首位荣获AOAC奖科学家(图) (编译:刘玉兰)
  •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王贻芳获2017年庞蒂科夫奖
    p   日前,国际布鲁诺-庞蒂科夫奖评审委员会宣布授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贻芳、韩国首尔大学教授KIM Soo-Bong和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教授NISHIKAWA Koichiro2017年庞蒂科夫奖(Bruno PontecorvoPrize),以表彰他们在中微子振荡现象的研究和分别在大亚湾实验、RENO实验和T2K实验中精确测量出中微子混合矩阵的θ13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p p   该奖项由俄罗斯杜布纳研究所于1995年设立,旨在纪念中微子“教父”----意大利物理学家布鲁诺· 庞蒂科夫(Bruno Pontecorvo),表彰为基本粒子物理学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奖项面向全球中微子实验领域的科学家,每年颁发一次。 /p p   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也是王贻芳继2014年获得潘诺夫斯基实验粒子物理学奖,2015年日经亚洲奖和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后的又一国际奖项。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2012年取得了重大科学成果,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首次精确测量了其振荡幅度sin22θ13,开启了未来中微子发展的大门。 /p p   俄罗斯杜布纳研究所科学委员会于2月24日举行的第121次例会中批准了2017年的获奖名单,并将于9月举办颁奖仪式。 /p p br/ /p
  • 《自然》:中国科学家解析出“肥胖基因”蛋白结构
    中国科学家解析出“肥胖基因”蛋白结构   FTO基因会抑制新陈代谢,降低能量消耗效率,从而导致肥胖   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基因与肥胖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种被形象地称为“肥胖基因”的FTO基因有可能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近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天津大学科研人员联手在国际上第一次解析出了FTO基因表达蛋白质的晶体结构,并进一步证明了该蛋白质是一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去甲基化酶。该开创性的研究成果4月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当前,肥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我国肥胖者已超过9000万名,超重者高达2亿名。专家预测,未来10年,中国肥胖人群将会超过2亿。肥胖不但会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诸多疾病,还会使人早逝。有数据表明,肥胖者早逝的危险是非肥胖者的1.3—2倍。科学研究显示,FTO基因会抑制新陈代谢,降低能量消耗效率,从而导致肥胖。因此,对于FTO基因及其表达的蛋白质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生物医学领域的热点。   目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柴继杰博士实验室与天津大学药物化学系副教授雷晓光博士实验室正在进一步紧密合作,基于此项研究,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寻找有效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而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型治疗肥胖症的药物。专家认为,这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创性成果,为我国治疗肥胖症的创新型药物研发奠定坚实基础。
  • 用Sievers M9 TOC分析仪进行实验室、旁线、在线清洁验证
    总有机碳(TOC)和电导率检测是支持清洁验证、确认和监测(CVVM:Cleaning Validation, Verification and Monitoring)的两个关键的分析方法。这两个支持 CVVM 的分析方法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也可以在生产车间里进行(旁线测量),还可以在自动清洗循环的最后淋洗水的末端水流中进行(在线测量)。Sievers® M9 TOC分析仪的优点M9实验室型分析仪➤ 适合您当前的实验室和数据分析的检测模式,是分析仪的高效集成。TOC和电导率的精益分析二合一药典检测节省分析时间,提高分析效率提高生产率,加快分析速度自动试剂模式更快地创建方法减少由于环境、样品处理、转录等误差所造成的不合规OOS(Out of Specification)调查可选的Turbo模式将分析时间从2分钟减少到4秒,自动进样器每次运行时可节省数小时时间M9在线型分析仪➤ 无样品传输➤ 启用过程分析技术(PAT)➤ 持续监测清洗周期➤ 结合自动化,立刻放行设备提高生产率,加快分析速度2分钟产生结果(标准模式)可选的Turbo模式每4秒更新TOC、IC、TC检测结果,确保捕捉到短暂的偏移M9便携式分析仪➤ 便携式分析仪更快得到分析结果,及设备放行➤ 减少样品传输➤ 单台仪器监控多个设备清洁周期➤ 启用过程分析技术(PAT)➤ 快速排查清洗中的问题➤ 工艺中检测TOC和电导率的高效精准分析二合一药典检测节省分析时间,提高分析效率提高生产率,加快分析速度自动试剂模式更快地创建方法减少由于环境、样品处理、转录等误差所造成的不合规OOS(Out of Specification)调查可选的Turbo模式每4秒更新TOC、IC、TC检测结果,无需等待Sievers还提供清洁验证支持包清洁验证的验证支持包(CVD 50000-01)可帮助您简化工作程序。验证支持包包含:指导案例工作表模板样品协议联系我们,查询清洁验证支持包的详细信息。◆ ◆ ◆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 基因检测揭秘女性肥胖还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p   抑郁症近年来逐渐被大家熟知,张国荣,歌手陈琳,作家三毛,韩国女星李恩珠等,都因患有抑郁症而自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96518208-ebc4-40cf-9c86-a1796267b4c1.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1542957787820.png" alt=" 企业微信截图_1542957787820.png" / /p p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特征为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患抑郁症的原因比较广泛,如精神刺激,心理压力等等都是诱发原因。 /p p   根据有关机构统计显示,全球逾半数女性无法健康排解心理压力,过大的压力会使女性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压力来源之一便是肥胖,因肥胖症而产生的负面心理也是患抑郁症的直接诱因之一。 /p p   肥胖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位为一种严重的疾病,成为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与吸烟、艾滋病并称为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 /p p   近日,英国埃克斯特大学的一支科研团队在检测近34万人的基因后发现,BMI指数(即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详见图1)较高的人更易患上抑郁症。研究还表明,BMI每增加五个单位指数,男性患抑郁症的几率会增加11%,而女性的患病几率竟然会增加23%,因此女性因肥胖而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是男性的两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bd9477f4-df39-4086-9987-3604dc49a240.jpg" title=" 111.jpg" alt=" 1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1 BMI指数 /strong /p p   肥胖症的诱发原因之一是遗传基因,经过研究人员对人体的基因检测,发现了FTO吃货基因和Ucp1苗条基因,FTO吃货基因会抑制苗条基因发挥作用,还会降低大脑对美食诱惑的抵抗(详见图2)。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e895966e-f654-427f-b17b-d91eb5c03486.jpg" title=" FTO吃货基因的影响.jpg.png" alt=" FTO吃货基因的影响.jpg.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2 FTO吃货基因的影响 /strong /p p   提到肥胖,自然会想到减肥,科学健康的减肥是现代人们所提倡的,基因减肥便是其中之一,它是近几年国外流行的一种减肥方法,通过检测分析自身DNA从而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高效的饮食和健身计划。国外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FitnessGenes、UBiome、DNAFit等和国内基因检测公司美佳基因、基因卡、水母基因等已经涉足此领域。 /p
  • 庞国芳院士考察博纳艾杰尔之行
    小设计,大智慧,大创新----庞国芳院士考察博纳艾杰尔之行 8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老师应邀来到博纳艾杰尔科技的总部做客参观。 我们与庞院士的合作源于2006年,当时针对茶叶、中草药两种中国特色的大宗出口产品中农药多残留的问题,合作研发了Cleanert TPT SPE茶叶萃取柱、Cleanert TPH SPE中草药萃取柱,并形成了四项国标方法,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被市场广泛应用。     图1 合成车间 时隔五年,庞院士对我们的发展感到高兴,并应邀来访,当来到合成车间时,庞院士饶有兴致地了解了博艾的填料研发和生产能力,汪群杰博士向庞院士详细介绍了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及研发条件,以及对未来的设想(图1)。 在研发实验室,庞院士认真询问了正在开发的新产品,研发部经理王宛高兴地报告了公司正在发展的几个重要项目,详细讲述了分离材料的应用,除了食品,药品,环境,在生物、高分子材料等领域,也有更多的应用前景。研发部配置了气质联用,液质联用,比表面,粒度等高端仪器,庞院士对我们的投入给予了肯定,评价敢于投入势必会对加快新产品研发、保证质量大有裨益。     图2 研发实验室 随后市场部食品行业经理张俊燕及SPE产品经理黄韦详细介绍了公司的主营产品及所取得成绩(图2),尤其是近期的一些最新科研项目成果,主要包括: 1. 2011年新开发的MAS-QueChERS系列产品及相关方法,该系列产品操作便捷,常用于农残、兽残、食品添加剂等的快速检测。 2. 针对市场上食品塑化剂检测需求而开发的“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系列检测方法”,对水性、低脂、高脂及复杂样品均有良好效果,特别是解决了油脂中塑化剂前处理难的问题。 3. 餐饮回收油的鉴别:经过筛选,确定了地沟油的鉴别指标,开发出鉴定地沟油的产品。 4. 油脂中苯并(a)芘液相色谱法检测:参考国标“GBT 22509-2008 动植物油脂苯并(a)芘的测-HPLC法”进行了更人性化的方法改进,将繁琐的装填层析柱升级成商品化Cleanert BaP固相萃取柱,广受客户欢迎。 5. 辣椒油中罗丹明B的检测:根据罗丹明吸附性强的原理,利用Cleanert-AL-N即可从视觉上快速鉴别辣椒油中的罗丹明B。 6. 公司自主研发的样品前处理设备SPE-10用于环境样品中石油烃类物质的萃取(EPH),自动化的操作省时省力且完全克服人工实验重现性差的缺点。 7. 可代替传统液液萃取的Cleanert SLE(固相支持液液萃取模式)产品,具有简便快速、高通量特点的MAS系列产品等创新型新产品。 给庞院士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的几个第一次,同时也鼓励我们有更多的第一次! MAS-QueChERS第一次进入美国FDA实验室 Venusil HILIC液相色谱柱第一次进入中国药典,用于益母草中盐酸水苏碱的分析 Venusil AQ C18第一次被欧洲药典收录,用于泼尼松龙的分析 Cleanert TPT茶叶柱,Cleanert TPH中药柱第一次参与国标方法 看到工厂里的年轻人,庞院士兴奋不已。他说:“我今天来好像年轻了二十多岁,二十年前我也和你们一样对科学研究充满了探索的欲望与激情,你们的产品与民生紧密相关,正所谓“小设计,大智慧,也能产生更大的创新。在分享你们成果经验的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真是后生可畏啊!” 离别之前,董事长梁萍向庞院士对博纳艾杰尔一直以来的关注及支持表示深深的感谢,并聘请庞院士担任公司的技术顾问,进一步指导公司的研发和创新工作(图3)。     图3 庞院士受聘技术顾问
  • 庞国芳院士获“质量之光-改革创新奖”
    创新者的风采   庞国芳院士出席&ldquo 质量之光&rdquo 2014年度质量盛典侧记   2014-12-29   冬至刚过,元旦在即。12月26日上午,北京天寒地冻,但人民大会堂北京厅温暖祥和。2014&ldquo 质量之光&rdquo 年度质量盛典在这里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卓越质量管理者、质量创新者、质量理论研究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质量发展的重要时刻。   在众多的获奖者当中,有一位长者神情宁静而喜悦,既平凡朴素又引人瞩目。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科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颁奖快要结束时,记者走近他,进行了现场采访。   在本次盛典中,庞国芳获得了&ldquo 质检改革创新示范奖&rdquo 。据了解,本次&ldquo 质量之光&rdquo 相关活动共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推选出10个&ldquo 改革创新奖&rdquo ,10个&ldquo 理论创新奖&rdquo 。前者,9个获奖者都属单位和集体,唯独庞国芳院士以个人名义获得,可谓殊荣。   即将过去的2014年,无疑是庞国芳的收获之年&mdash &mdash 3月7日,国际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授予他本年度最高科学荣誉奖&mdash &mdash 哈维· 威利奖(Harvey W.Wiley Award),以表彰他在分析化学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 9月8日,他出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举行的第128届AOAC年会暨展览会,发表获奖演讲并捧回奖杯。与此同时,他带领他的团队,一个个科研项目扎实推进之中&hellip &hellip   记者了解到,当主办方告知他荣获&ldquo 改革创新奖&rdquo 时,他再三谦让,坚辞不受:&ldquo 改革创新奖怎么能发给我呢?&rdquo 主办方诚恳地告诉他:&ldquo 本次评奖群策群议,严肃认真,严格程序,并非哪个人哪个单位的指定,您得创新奖是众望所归、实至名归。&rdquo 甚至&ldquo 将&rdquo 他的军:&ldquo 您是否觉得这个奖项太低而不接受?&rdquo 再三坚持之下,庞国芳才同意接受这个奖项,并出席这个盛典。   即便如此,在记者采访时,他仍在说:&ldquo 创新奖就应该颁发给年轻人,鼓励他们奋进嘛!&rdquo   人们看到,70岁的庞国芳精神矍铄,意气风发。当颁奖主持人请他发表获奖感言时,他说:&ldquo 四十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时,有一句话叫&lsquo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rsquo 。在新的时期,我们已进入质量时代,只有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科学技术强国、产品质量强国、生活质量强国,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rdquo   尽管,获奖之初庞国芳一再谦逊地说,这个改革创新奖与自己的常规工作没有太大关系。然而,探寻他的奋进足迹,历数他的科研成果,时时处处都体现着改革创新的精神,闪耀着改革创新的光辉。   &mdash &mdash 他在分析化学领域,开发出中国第一个用于农产品中1000多种农药残留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系列高通量方法,其成果已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促进了残留分析技术的巨大进步,这一成绩本身就体现着创新。   &mdash &mdash 他立足外贸,服务全国,在伴行AOAC三十年的时间里,研究领域跨越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低分辨质谱3个发展阶段,建立起三项国际AOAC方法,如今又开始了农药化学污染物高分辨质谱技术研究的新征程,这同样体现着创新。   &mdash &mdash 一直以来,他秉持&ldquo 技术要精炼到炉火纯青,工作要做到无可挑剔&rdquo 的态度,带领自己的团队严谨治学、攻坚克难、勇攀高峰,获得了国内外一个个大奖,这无一不体现着创新。   &mdash &mdash 四十多年来,他从一个普通青年学子成长为国际知名的优秀科学家,一路跋涉,奋斗历程,无一例外地体现着创新,其科学风范、科研道路无不体现着创新&hellip &hellip   宁静的表情,淡泊的心态,朴素的装束,年过七旬的庞国芳,内心激荡着献身科研、开拓创新的执着。记者了解到,目前他正带领他的团队开发一种一次样品制备、同时检测水果和蔬菜样品中1138种农药残留物及其他污染物的方法。   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桑榆虽晚,为霞满天。这,正是这位科学家情怀的真实写照。从他身上,能感受到科技质检的魅力所在,感受到中国检科院&ldquo 崇学尚德、慎思笃行&rdquo 的追求所在。从他身上,人们能领略到创新者的风采,领略到创新者不懈进取、不断攀登的精神力量!   正如他所言:&ldquo 在科研领域,我们要立足于本职工作,对接国际,不断创新,把我们的质量和标准搞上去,这是职责所在、使命所在!&rdquo   庞国芳的行为和追求,闪耀着&ldquo 质量之光&rdquo ,闪耀着改革创新者的风采。庞国芳院士,检验检疫人在关注着您,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科研的路上您将走得更远、攀得更高!
  • 肥胖的人每天如何科学的摄入热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油、高脂肪、高能量食物比例不断的上升,肥胖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严重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相关营养调查显示:我国成人超重率 22.8%,成人肥胖率 7.1%, 儿童肥胖率 8.1%。,中国肥胖问题正以“令人担忧" 的速度增加。由于肥胖,诱发了高血压、心脑管疾病、 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合理膳食关键是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在保证生理功能的基础上, 减少热能的摄入。那么,肥胖的人每天热量摄入多少,才能起到减肥效果,同时减少肌肉流失?不同的人热量摄入是不同的。而体重基数越大的人,热量消耗值也会越大。科学的方法是:每天的热量摄入比平时降低20%为宜,也就是说如果你平时一天的热量摄入是3000大卡,减肥期间可以降低为2400大卡,如果你平时一天的热量摄入是2500大卡,减肥期间可以控制为2000大卡。热量究竟是什么?又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热量相关的词汇——卡路里,焦耳,大卡,千卡,千焦 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碳水化合物经过氧化产生热量供身体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运动。营养学中用“千卡"做为热量的单位。1kcal指1000g纯水的温度由15℃升到16℃所需要的能量。 便捷的食品热量检测技术已经逐渐显示出其重要性,日本JWP食品热量成分检测仪(Calory Answer)便应运而生,全自动快速食品热量成分检测仪Calory Answer,也称为卡路里分析仪,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可以直接测量单一食品材料和混合类食物的热量,全自动高效检测,测量时间仅为5分钟。这项技术已经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取得了专利保护。 检测指标:热量/卡路里,同时检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酒精等 通过食品热量成分检测仪将食品的热量数字化,飞速提高了对热量摄入的控制效率,促进实现更为科学有效的饮食管理,进而在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营养均衡控制等多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 年会盛典|2024心无旁骛,万事可破
    四季轮回寒暑过,辞旧迎新又一年。安杰科技举行了以“心无旁骛,万事可破”为主题的年会盛典暨表彰大会。安杰员工欢聚一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定格2023年终盛典共享盛宴!1、 年终总结汇报2024年1月6日,安杰科技2023年度总结会议在公司上海总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员工齐聚一堂,对一年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和表彰,并对2024年的工作方向做出了规划和部署。会议开始,安杰科技首席科学家臧平安先生发表对2024年新年贺词,并回顾2023年工作内容:针对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的持续研究,且发表了全国首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专著,为我国在此方法上填补了空白。公司董事长、公司CTO相继发表了对2023年的工作总结及未来展望。2、 年终表彰仪式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员工辛勤的付出,公司表彰了在2023年安杰科技的优秀员工、优秀团队、十年“安杰人”,感谢他们的付出。1. 优秀员工优秀员工是公司对员工的肯定,是公司的荣誉。他们在不同的岗位、扮演不同的角色,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品德高尚,他们已成为公司的骄傲、公司的主人。2. 优秀团队优秀团队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团队成员的表扬,更是对团队文化、价值观和工作方式的肯定和推崇,优秀团队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能够在困难时刻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与公司一起迎来美好的明天。3. 十年“安杰人”他们总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带着热情积极主动去工作,他们成为了工作时间最长的员工。他们早己经把敬业当成了一种习惯,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安杰。 3、 启航新征程,扬帆向未来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新的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公司领导的指引下继续奋进,躬身入局,挺膺担当,在新的奋斗路上干出新事业、闯出新天地、展现新作为,奋力谱写安杰科技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PanGIA生物技术公司融合AI与尿液活检技术,助力癌症早期检测
    随着对癌症相关研究的深入,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癌症治疗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而癌症患者的精准治疗离不开分子生物学及诊断技术的发展,液态活检作为新兴的检测技术在肺癌临床中的应用日趋成熟。而尿液检测是临床最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不仅可以反映肾脏、肝脏、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状况,也可间接反映全身代谢性及循环等系统的功能。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蛋白质组学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的发现和鉴定。随着技术的发展,尿液蛋白质组学分析成为备受关注的生物标志物发现研究领域之一。一方面,尿液中含有由肾脏滤过的血浆蛋白质以及由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通过分析尿液中的蛋白质组成,可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和疾病状态的变化。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与变化较为稳定的血液蛋白组相比,尿液蛋白组能够更早期、更敏感地反映身体内由于疾病而产生的变化。再加上尿液作为一种无创可得的样本,使得尿液成为疾病诊断,尤其是早期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的理想样本之一。因此,尿液也被誉为寻找生物标志物的“金矿”,挖掘这个潜在金矿可能会极大地加快精准医疗的发展。图源:PanGIA总部位于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PanGIA即将完成一个为期三年的关于前列腺癌液体活检的临床研究。同时,PanGIA公司计划启动额外的临床研究,目标是实现各种癌症类型的早期检测,所有这些研究都将由PanGIA液体活检平台提供支持。PanGIA液体活检平台是什么?PanGIA 是一种基于尿液的非侵入性机器学习驱动的生物分子特征液体活检平台,目前该领域还存在很大的空白。这项创新技术融合了人工智能(AI)和基于尿液的液体活检技术,旨在对癌症进行早期诊断、监测和管理,从而有可能挽救无数生命。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提高癌症诊断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PanGIA液体活检平台有望改变癌症检测和治疗方式。这项研究最初在2020年获得IRB(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并开始,招募了在美国各地进行前列腺活检的泌尿科医生。虽然研究结果尚未公布,但结果的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催生了PanGIA生物技术公司计划进行进一步研究。该公司现在正在准备在另外10种癌症类型上开展后续研究。这些包括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肾癌、膀胱癌、结肠直肠癌、胃癌、胰腺癌、肝癌和脑癌。该公司目前正在全美范围寻找医学专业人员建立临床研究点,并将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列出研究结果。这项扩大的研究预计将在2024年年中启动。PanGIA公司的方法结合了分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和机器学习的细微差别。这种结合有助于检测与疾病相关的模式,重点是对一系列疾病的非侵入性检测,这种方法的主要重点是各种癌症的早期第一阶段检测。【1】 BNN Breaking https://bnnbreaking.com/breaking-news/health/pangia-biotech-to-extend-cancer-detection-studies-with-proprietary-liquid-biopsy-platform/
  • “胖五”成功送“嫦五”!揭秘三大看点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托举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呼啸升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第6次执行探月工程发射任务。不同的是,此前任务均由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完成,而此次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重达8.2吨,是嫦娥四号的2倍有余,因此要由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胖五”发射,将其直接送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1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记者从一院了解到,此次发射凸显三大看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40px height: 30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809f647e-154a-4eb1-a2f2-81e6a8d1ca4a.jpg" title=" f18b2f58693e43e293249af6981d4f41.jpg" alt=" f18b2f58693e43e293249af6981d4f41.jpg" width=" 540" height=" 308"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1px " 效果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供图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奔月轨道15选1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奔月之旅,路途遥远,“胖五”为了让“嫦娥”省点儿力气,可以说贴心至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常规任务中,为火箭设计一条轨道就行了。但此次任务对火箭发射概率和发射窗口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克服台风过境影响、提升故障适应性,设计团队精心优化设计了“窄窗口多轨道”奔月发射方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一院长征五号火箭总体副主任计师刘秉介绍,与近地轨道任务相比,探月任务的轨道设计更加复杂。由于地月距离较远,探测器用于中途修正所需的推进剂有限,而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还要考虑火箭与探测器分离后的光照因素,这对轨道设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为了让嫦娥五号节省推进剂,在研制阶段,火箭团队开展了精细化的“窄窗口多轨道”关键技术验证攻关,可以在连续3天内,每天有50分钟的窗口,每10分钟一条轨道,共规划15条轨道,每条轨道均可以将探测器准确送达目的地。这样,嫦娥五号踏上奔月旅程后,可以减少轨道偏差的修正次数,既能节省燃料,也能更快地到达月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项技术,在今年7月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时,已经得到成功验证。因此,本次任务虽然要求较高,“胖五”照样应对自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胖五”挑战高难度动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此次任务中,“胖五”共计飞行了2200余秒。其间,它在太空完成了一个高难度动作——长时间滑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滑行,是指火箭主发动机关机后,火箭靠惯性向前飞行。听上去丝毫不费力气,但实际上,长时间滑行对一枚火箭特别是一枚零下200多度的“冰箭”来说,可是不小的考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刘秉说,长征五号火箭二级发动机一次关机到再次点火,间隔约935秒。在这一开一关之间,“胖五”要完成箭体姿态调整、真空状态下推进剂沉底、低温发动机二次启动前预冷等工作,动作非常多。另外,滑行时间长,火箭在空间辐射影响下的环境变化更加复杂,低温推进剂温度和贮箱承受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长征五号火箭立项之初,研制人员就将长时间滑行作为一大关键技术,对其长时间滑行适应性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长征五号火箭数次飞行中进行了验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嫦娥”坐得更舒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嫦娥五号块头大、体重大、结构复杂。为了让它“坐”得更安全、更舒适,研制人员下了不少工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他们开展了大量的器箭联合试验和分析,对探测器和火箭所处的电磁环境、力学环境、机械接口进行了多轮综合优化,让它们的固有频率错开,避免彼此之间产生共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胖五”身上,还为嫦娥五号定制了“座椅”。刘秉说,通常卫星与火箭之间用包带相连,但最多只能满足2.8米直径的连接要求,而嫦娥五号块头太大,与火箭的接口直径达到3.1米,包带连接方式无法满足任务要求。因此长征五号火箭上采用了一种低冲击分离装置,既在飞行过程中连接得安全可靠,又能在器箭分离时降低冲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此外,长征五号火箭整流罩上还专门为嫦娥五号设置了15个操作口和透波口,以便进行操作和传输数据。据介绍,此次任务火箭整流罩的开口数量和总面积超过了以往发射任务,对整流罩的设计及发射场联合操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相关链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长征火箭与“嫦娥”姐妹的交往史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7年10月24,长征三号甲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自主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0年10月1日,长征三号丙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我国成功突破直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3年12月2日,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此次任务的圆满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实现月面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的国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4年10月24日,长征三号丙火箭成功发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为“嫦娥五号”探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8年12月8日,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执行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执行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至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执行全部6次探月工程发射任务,成功率达100%。 /p p br/ /p
  • 如何挑选营养健康好吃不胖的月饼呢
    中秋佳节将至,在这普天同庆、阖家团圆的美好日子里,伴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亲朋好友欢声笑语,共享美酒和佳肴。这佳肴中有一道必不可少的东西,那当然是中秋节的特色食物——月饼啦!月饼的种类五花八门,有广式莲蓉口味的,还有滇式火腿口味的;有营养丰富的五仁月饼,还有颇受年轻人喜欢的蛋黄月饼;有造型别致的漩涡状月饼,还有清新怡人的冰皮月饼......图片来自网络种类如此繁多,那么到底该选哪一个呢(迷茫ing)(抓耳挠腮中)月饼热量那么高,怕长胖星人好纠结要不要吃啊o(╥﹏╥)o家里有“三高”患者,吃哪一种会比较健康呢?别怕,别纠结,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近科学,帮你找到属于你的那个月饼~月饼的营养成分和功效月饼内馅多采用植物性原料种子,如核桃仁、杏仁、芝麻仁、瓜子、山楂、莲蓉、红小豆、枣泥等,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图片来自网络&bull 植物性的种子含不饱和脂肪酸高,以油酸、亚油酸居多,对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有益;&bull 富含矿物质,能够补充锌、铁、钾等元素,有利于提高免疫力、营养心肌、调节血压;&bull 莲子、红小豆、芝麻含钾很高,置换细胞内钠盐排出,调节血压;&bull 有些种子富含维生素E,抗衰老,滋皮肤、乌须发&bull 月饼中的蛋黄馅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可以提供胆碱,帮助合成重要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胆碱具有防衰老、增强记忆力的功效。如何挑选月饼五仁:传统的五仁月饼,糖相对较少,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还是比较健康的。蛋黄:蛋黄莲蓉月饼的热量是月饼中较高的一档,要是吃这款月饼,注意控制一天内其他饮食总热量。鲜肉:鲜肉月饼相对于其它的月饼蛋白质多一些,但含钠高,高血压人群要谨慎食用。水果:水果月饼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但含糖量高。其主要食材并不是水果,而是由冬瓜和食用香精制成的。因此选择的时候要谨慎。大家在选购月饼的时候,要选择正规厂家和正规经销渠道,尽量选择能量、脂肪、糖、钠含量更低的月饼。月饼食用建议&bull 建议早上或中午吃月饼,最好不要晚上吃月饼。人体在早上控血糖能力最强,代谢活力最强;相对而言,晚上是最弱的。&bull 不建议早上空腹吃月饼,月饼大多较甜腻,空腹吃更易刺激并增加胃酸分泌,容易诱发胃食管反流或胃痉挛。想要查看更多月饼相关科学知识,比如国家级分类标准,比如不同成分含量限制,欢迎走近十分科学的行业应用栏目。(吃着咸咸的月饼,愉快开启你的知识探索之旅吧(*^▽^*))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特殊人群食用须知&bull 糖尿病患者现在市面上出现许多“无糖月饼”,没有加糖不代表无糖,而是换成麦芽糖浆、果葡糖浆或糖醇类甜味剂。虽然甜味剂热量低,但月饼外皮包裹着淀粉,淀粉类碳水化合物会转化成葡萄糖,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可多食月饼。&bull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月饼中的糖和油脂等可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过多食用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脑血管意外。&bull 活动期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月饼会使胃酸分泌大量增加,因此对这类患者不建议食用月饼。&bull 胆囊炎、胆结石患者这类人群可能存在胆汁排泄障碍,多食月饼会促使胆汁分泌旺盛,可能诱发急性胆囊炎或胆道梗阻,需要谨慎食用。 &bull 高龄人群和儿童老人和小孩的消化能力较差,过多食用月饼会加重脾胃负担,因此适合少量食用。最后的最后,小编转个圈圈衷心祝您和您的家人中秋节快乐!图片来自网络更多食品相关知识欢迎浏览行业应用栏目: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 ══════════▼▼▼══════════【行业应用】是仪器信息网专业的行业技术解析和应用拓展平台,聚焦食品农产品、传统制药、生命科学、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化工生产、新能源等不同行业,以相关国家标准为依据,依托国内外主流厂商的仪器设备和优质解决方案,为用户进行全方位的检测方法和具体应用方案解读,旨在解决每一位用户的科学实验需求。
  • 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之庞国芳院士团队
    仪器信息网讯 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于近期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展览主要围绕着“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梳理。在此次展会中,来自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庞国芳院士团队展示的《高分辨质谱+互联网+地理信息(GIS)构建世界常用农药残留大数据库》引起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高分辨质谱+互联网+地理信息(GIS)构建世界常用农药残留大数据库》结合了高分辨质谱+互联网+GIS形成的三元融合技术,开发建立了目标农药-食品名称-食品产地三维空间可视化自动生成溯源软件,从而为残留预警、产品召回、问题溯源等食品安全监督,提供视频现场溯源服务。通过构建高分辨质谱+地理信息(GIS)风险溯源可视化系统,目前已形成了两个产品:产品之一:《中国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地图集》 产品之二:《中国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在线制图系统》电子地图。  项目的成效  研发的非靶向农药残留高通量高分辨质谱新技术具有:150多种水果蔬菜中世界常用1200多种农药发现能力:可满足欧盟MRL标准要求超过95%,已申报国家专利35项。这项新技术,经全国31省会直辖市(含284个区县)638个采样点,22300多例样品检测,验证了其高通量、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度信息化的特点。工作成效是传统方法不可比的。  项目的创新性  项目的技术创新体现在:第一,为1200多种农药的每一种都建立了一个自身独有的电子身份证(电子识别标准),建立了以电子标准取代传统农药实物标准做参比的鉴定方法,实现了非靶标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跨跃式发展。第二,研究开发了农药残留质谱自动匹配定性鉴定智能筛查软件,可以自动进行样品试液检测和农药残留的定性比对,实现了非靶向农药残留快速筛查。第三,高分辨质谱+互联网+五大数据库形成的侦测技术平台,使样品采集→高分辨质谱侦测→互联网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地理信息 (GIS)目标农药、食品名称→产地多维度空间数据处理,形成了一体化全封闭运行,各关键节点都有质量保障措施,数据的统一性、精准性和安全性都有可靠保障。现已在10个示范实验室联网试应用。这项创新成果是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012BAD29B01支持下完成的。 31份各省会直辖市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侦测报告  项目样品来源  示范样品来源于全国31个省会/直辖市,284个区县的638个水果蔬菜销售市场。样品种类包括146种水果蔬菜,涵盖国家标准规定品种类80%以上。建立的农药残留侦测数据采集系统和智能分析系统,实现了对海量农残侦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智能分析,可以反映出我国“菜篮子”中残留农药的主要品种、类别、毒性、残留水平、分布区域以及不同种类农产品的差异,现已完成31份各省会直辖市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侦测报告。  项目分析数据结果特征  新技术示范—大数据分析发现了八个方面规律性特征:  (1)发现了全国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普遍存在。  (2)侦测样品种类范围:146种水果蔬菜涵盖国家标准规定种类80%,彰显了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3)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安全水平有基本保障,水果蔬菜合格率在96%以上。  (4)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MRL)面临数量少和水平低的挑战 。  (5)发现了我国果蔬中残留农药的种类状况   (6)目前我国蔬菜和水果检出农药以低、中残留水平为主,10ppb以下的约占51.9%。  (7)发现了单例样本检出农药 1种以下占50% 以上   (8)目前我国蔬菜和水果中残留农药以低毒和中毒农药为主,品种约占85% 频次约占90%。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庞国芳院士  庞国芳院士讲到,通过《高分辨质谱+互联网+地理信息(GIS)世界常用农药残留大数据库》的建立,初步摸清 31个省会/直辖市市售蔬菜水果中农药化学污染物残留家底。项目示范建立的农药残留大数据库雏形,可以在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将在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强化农药和兽药残留超标治理”,“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农药精准高效施用”,提供技术支撑。
  • 庞国芳院士团队获得3.2亿张质谱图 建立食药农残数据库
    p   编者按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十年磨一剑。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庞国芳院士带领一个团队,孜孜不倦地潜心研究,突破了农残检测在信息化时代的三大挑战,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检测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兢兢业业地做了4万批次的农残筛查,摸清了我国“菜篮子”中的农药残留家底,为相关部门的决策和监管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这种踏踏实实坐冷板凳的科研精神令人感佩!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一个人能做到如此已属不易,一个单位都在潜心科研更是难得。“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苦干搞研究”,中国检科院就是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也才能够收获如此丰硕的科研成果。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面对机构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观望或许是很多人的选择。然而身处改革洪流中的中国检科院却仍然能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钻研、踏踏实实做事,这样一个群体的实干精神更加值得赞叹。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正是一群群科研工作者的坚守初心、不懈追求,我们才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 /span /p p br/ /p p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而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可谓是食品安全领域中的“重灾区”。 /p p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带领的团队这些年来干了件大事。 /p p   他们采用我国学者自主研发的两种电子化检测技术,对45个重点城市(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14个果蔬主产区,覆盖全国人口25%)1500余个采样点,采集了135种果蔬(占全国果蔬名录85%以上)4万批次市售样品进行了农药筛查,获得农药质谱图3.2亿张,基本查清了我国“菜篮子”中农药残留的“家底”。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担当重任,直面百姓关注热点 /span /strong /p p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是世界上农药生产和消费量较高的国家。农药是一把“双刃剑”,在保护农作物生长、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农产品储存质量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生物活性,残留农药对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也使农药饱受诟病,农药化学污染物是当前食品安全源头污染的主要来源。 /p p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p p   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后,必然对健康的需求更加强烈,对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也愈发关注。“谈农药色变”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比较普遍的现象,完全禁止农药的使用并不现实,研究出一套科学的农药残留监测与监控体系是当务之急。 /p p   “2012年,我们开始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的‘食品中农药化学污染物高通量侦测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2015年,我们又承担了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水果和蔬菜中农药化学污染物残留水平调查及数据库建设’课题。”庞国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p p   “最大的困难就是研究技术。”庞国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我们检索了1990年至2016年,世界上15种著名期刊的4600多篇论文,对所有的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主要有两个发展阶段。1990年至2002年,是色谱技术引领质谱技术发展,2002年以后,质谱技术超越了色谱技术。” /p p   庞国芳团队分析认为,从检索到2002年发表的第一篇高分辨质谱文献之后,这方面研究逐年增加。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分辨质谱技术成为农药残留非靶向筛查的发展方向,常见的高分辨质谱包括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等。 /p p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庞国芳团队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开发了一次样品制备两种技术同时检测1200种农药残留的新方法,这种新方法达到了绿色发展、环境友好、清洁高效的技术要求。 /p p   用这两种技术,庞国芳团队研究建立了世界上常用的1200多种农药和化学污染物的一级和二级精确质量质谱数据库。并为1200多种农药的每一种,都建立了自身独有的电子身份证,也就是电子识别标准,从而实现了以电子标准代替了实物标准作参比的传统方法,同时实现了由靶向检测向非靶向检测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农药残留检测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农药残留新型检测技术的研发,对全国市售果蔬进行筛查,绘制出我国农药残留地图,它将成为我国农药残留治理的有效工具,将会促进我国农药使用零增长,使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大大改观。”庞国芳告诉记者,这项工作不只是食品安全问题,还关系到国泰民安、国家形象。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潜心十年,解决业内三大挑战 /span /strong /p p   以往的农药残留检测都需要有实物的标准物,实物标准物是存在有效期的,大概两三年就会失效。而由于农药种类众多,一个标准物几百到几千元,一百个标准物就要十万元,还经常需要重新购买,这对实验室而言,也是一笔不菲的成本。 /p p   “要检测四五百种农药残留,标准物买不起”,这是实验室里常见的实际困难,也是庞国芳一直琢磨着要解决的问题。 /p p   近年来,庞国芳在各种研讨会上都会提出这样的观点:随着21世纪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面临信息化的三大挑战——农药残留检测如何实现电子化?农药残留报告生成如何实现自动化?农药残留风险溯源如何实现视频化? /p p   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研究,这三项挑战如今已有解决方案。 /p p   在精确质量质谱数据库的基础上,他们为1200多种农药和化学污染物都建立了一个自身独有的电子身份证,采取世界通用的八种高分辨质谱技术,评价1200多种农药的微细结构。“就像人脸识别技术一样,点位越多,辨别越准确。”精确化的电子识别标准,实现了农药残留检测以电子标准取代实物标准作参比的传统鉴定方法,同时也实现了农药残留由靶向检测向非靶向筛查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检测技术的电子化。 /p p   “其检测能力远远超过了目前欧盟、美国和日本农药残留监测技术的实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庞国芳告诉记者。 /p p   农药残留检测电子化的实现,其方法效能是任何现有色谱技术和低分辨质谱技术所不能比拟的。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极其庞大复杂的数据。数据维度多、数据关系复杂、分析要求精度高等难题,向传统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提出了挑战,建立新的大数据的采集、传送、统计和智能分析系统成为当务之急。庞国芳院士团队研发了高分辨质谱+互联网+数据科学三元跨界融合技术,为解决第二项信息化技术的挑战打开了思路。 /p p   庞国芳团队在深入分析农药残留检测数据特征和分析需求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农药残留数据采集系统,构建了农药残留侦测结果数据库。 /p p   “我们提出了‘数据获取—信息补充—衍生物合并—禁药处理—污染等级判定’的数据融合与处理模型,实现了对农药多残留检测结果数据进行快速在线采集、融合。”庞国芳告诉记者。 /p p   值得一提的是,庞国芳团队自主研发的农药残留海量数据智能分析软件,实现了从农产品、农药、地域、多国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等多维度进行的20项农药残留指标的自动统计和5项报表的自动生成,以及根据统计结果的综合评价和预警信息的自动生成,最终实现“一键下载”。 /p p   “这本报告30分钟就可以自动生成。”庞国芳指着办公桌上一本厚厚的农药残留检测报告对记者说, “这种效率是传统分析方法不可想象的,高分辨质谱+互联网+数据科学的三元融合技术,是我们的技术突破之一,为农药残留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有效工具。” /p p   “农药残留检测的目的是要实现风险的溯源。”庞国芳表示,“我们这项研究的第三大突破就是通过高分辨质谱+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三元融合技术,可实现农药残留风险溯源的视频化。” /p p   据介绍,将农药残留数据与地理数据相关联,完成了农药残留数据驱动方式下地图的新应用。“采用多元技术融合,设计编制了目标农药—食品名称—食品产地等多维空间特征的可视化系统。”庞国芳说。目前已形成两个产品,分别是“31个省会/直辖市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水平地图集”和“31个省会/直辖市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在线制图系统”。 /p p   在庞国芳看来,这实现了农药残留检测、溯源和预警三个关键点的“智慧一张图”管理,为产业自律、政府监管和第三方监督提供了基于空间可视化的科学数据支撑。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击中痛点,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strong /span /p p   庞国芳团队的研究成果紧扣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题,必将在这些领域发挥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 /p p   相较技术保障,这项研究还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相关部门的决策和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p p   这次面向45个城市的市售蔬果农残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市售果蔬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合格率达到96.5%以上,我国使用的农药以中、低、微毒农药为主,检出的品种和频次占比均超过80%。这些说明了我国果蔬当前农药残留监管工作积极有效,食品安全有基本保障。 /p p   不过也存在着很多严峻的现实问题。 /p p   尽管目前我国市售果蔬样品检出农药以低中毒性为主,但是在普查中仍然发现10%的果蔬样品检出高剧毒和禁用农药,而且越是日常常吃的果蔬,检出的高剧毒农药品种越多,为我国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这就需要执法部门重拳治理高剧毒和禁用农药,根治顽疾。 /p p   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其实是全世界很多国家都会面临的共性问题。但是相比较而言,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建立了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残留监控体系,制定了农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p p   从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陆续建立了三大农药残留监控体系,包括国家残留监控计划(NRP)、农药残留监测计划(PPRM)和农药残留数据计划(PDP),监控农药品种达500多种,并建成农药化学污染物残留数据库。1996年,欧盟启动的共同体农药残留监控计划中包括欧盟和欧盟成员国两大残留监控体系,监控的农药品种达到839种。日本则出台了“肯定列表制度”,加强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管理,监控农药542种。 /p p   尽管我国的各主管部门都有各自的农药残留监控计划,但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全国“一盘棋”的监控体系,各部门仅有的农药残留数据资源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到目前为止,我国各有关部门中监控农药的最多仅百种左右,与先进国家差距甚远,其地位与我国的农业大国地位很不相称。 /p p   而标准水平低、数量少也是我国农药残留污染治理当下正面临的难题。 /p p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农药残留安全标准水平低,这次普查结果如果按照欧盟和日本的标准来衡量,合格率就会大大降低。我国现行国家标准GB/T2763-2016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项次为4140项,而欧盟、日本和美国现有标准分别为16万余项、5万余项和4万余项,这种标准数量上的巨大差距,会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受制于人的被动地位,无法掌控国际贸易话语权。 /p p   “缺少一个全流程、成体系的农药残留全面风险监测和监控体系,提高未知风险发现能力 也急需加强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每日允许摄入量标准的研究制定,使之与世界先进国家比肩。”庞国芳语重心长。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处处开花,检科院科研成果丰硕 /strong /span /p p   领先世界的技术和成果出现在中国检科院并不是偶然,庞国芳团队也只是中国检科院的一个缩影。 /p p   近年来,中国检科院始终坚持以科研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注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尤其是“十三五”以来,中国检科院紧紧围绕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及创新应用,直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国门安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核心、关键科技问题,在食品农产品安全、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化学品安全、工业与消费品安全、装备等多个领域开展研究和技术开发,大幅提升了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 /p p   除了庞国芳团队建立了1200多种农药精确质量数据库和质谱的电子识别标准,自主研发了自动匹配农药残留智能筛查和定性鉴定软件,实现了千种农药高通量非靶向同时定性筛查的技术突破之外,中国检科院近年来的多项研究成果都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p p   在国际上率先系统揭示了食品中有害物的质谱软电离裂解规律,开创了基于质谱标志碎片的未知风险非靶标筛查技术,构建了食品中化学性有害物及生物性有害物代谢物的质谱筛查技术平台 开创了基于标志物筛选的过度加工食品判定技术,保障了进口食品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 构建了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技术平台,研发了系列快检产品,在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应对中发挥了领军作用。 /p p   率先提出“食品属性表征与品质分子识别”概念,改变了加工农产品和食品鉴伪、品种鉴定、产地鉴别标准缺乏、指标混乱的局面等,确立了农食产品真伪鉴别领域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快速、准确的鉴定溯源,可有效用于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确证、食品农产品中污染源的追溯。开展的食品过敏原检测方法储备研究处于国内领先。 /p p   建成了植物检疫学科体系及检疫性有害生物国境防控技术体系、转基因产品查验技术体系,重点突破了外来有害生物与转基因产品高通量、高精准、快速检测监测技术和大宗产品检疫处理技术,研发了系列装备和药剂,制修订了成体系技术标准,大幅提升进出境植物有害生物防控有效性和国境通关综合效率。 /p p   搭建了外来动物疫病有证标准样品研制平台,创制的假病毒制备载体,其包装容量、表达效率和纯度均领先国际同类技术,解决了高风险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缺乏生物安全质控品的技术难题 研发了非洲猪瘟、施马伦贝格病等外来动物疫病的口岸现场初筛和实验室精准检测系列技术方法和试剂盒,构建了动物疫病风险分析模型及信息化风险分析系统,为双多边技术交流和谈判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p p   牵头建立了全国口岸传染病监测哨点技术网络,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外来传染病监测生物样本资源库,并在标准验证、标样研制、无创样本病原基因检测和输入病例病原分子溯源等多领域实现创新应用 在重大突发疫情应对中,第一时间研制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诊断方法并获国家联防联控科技组推荐,形成技术标准应用,储备了境外新发突发病原体检测方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强院大市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strong /span /p p   各种领先国际水平的成果不胜枚举。是什么促成了检科院科研成果“处处开花”的盛景? /p p   “做好检验检测检疫科技引领‘火车头’是我院正在做,也是我院孜孜以求的目标和愿景。”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新实如是说。 /p p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管检分离”成为大趋势。同时,国内检验检测产业发展迅速,外资检测机构不断涌入,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竞争激烈。 /p p   “面对如此大的变革,无疑对我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新的压力和新的课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新的动力和新的愿景。但是,我相信机遇掌握在自己手里。”李新实曾这样说过。 /p p   直面挑战,检科院积极转变观念,适应国家改革需要,下大力气提升科研工作水平,着力解决好检验检测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关键性技术问题,更好地为检验检测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p p   为适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检验检疫事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好“火车头”作用,中国检科院确定了“强院大市场”的发展思路。在这一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建设一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检验检测检疫科研机构,中国检科院正在砥砺前行。 /p p   据李新实介绍,所谓“强院”,就是坚持检科院作为公益性检验检疫中央研究机构的本质属性,坚持以科研为中心不动摇,集聚全院优势资源,加强学科建设,打造优秀创新团队,全面提升科研水平、技术支撑、科技服务等核心竞争力,使检科院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检验检测检疫科研机构 所谓“大市场”,就是坚持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全力提高科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强院大市场”的发展思路形成了科研和市场两轮驱动、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正推动着中国检科院各项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p p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p p   检验检测检疫事业关乎国计民生,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维护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门安全、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我国检验检测检疫领域重要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部门,身处机构改革的洪流之中,中国检科院不忘初心,坚定“强院大市场”的发展思路,发挥检验检测检疫科技引领“火车头”作用,全力以赴地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检验检测检疫科研机构”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行,为国门安全和检验检测检疫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不可或缺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p p br/ /p p    strong 相关链接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人物档案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庞国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AOAC资深专家,2014年度AOAC哈维威利奖、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获得者。30多年来始终工作在检验检疫第一线,致力于食品科学检测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农药等化学污染物残留微量分析技术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在研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分辨率的多残留快速检测新技术、新方法方面 在研究新型萃取、分离、富集等样品制备新技术、新方法方面多有创新。在检测技术标准化工程化方面颇有建树,研究建立了139项国家技术标准和3项国际AOAC标准。3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8次荣获国际AOAC科学技术奖。论著19部(3000万字),论文110多篇(其中40篇SCI论文)。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检科院简介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中国检科院是国家设立的公益性中央研究机构,2004年建院,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和成立于1979年的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主要任务是开展检验检疫应用研究,以及相关基础、高新技术和软科学研究,着重解决检验检疫工作中带有全局性、综合性、关键性、突发性、基础性的科学技术问题,为国家检验检疫决策和检验检疫执法把关提供技术支持,为质量安全科普教育及社会实践培训提供社会服务。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中国检科院始终紧密服务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防控SARS、甲型流感、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和登革热以及在应对输欧米制品转基因、输日水饺中毒、三聚氰胺奶粉、农夫山泉、双汇瘦肉精、日本核辐射、台湾食品“起云剂”、“地沟油”等一系列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6年杭州G20峰会、“一带一路”论坛等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检测和生物反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为汶川、玉树地震灾区防疫、食品安全检测以及灾后重建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公正、权威、精确的检测技术服务,在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维护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门安全、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span /p
  • 庞国芳:引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最前沿
    GC-Q-TOFMS和LC-Q-TOFMS技术达到了绿色发展、环境友好、清洁高效的技术要求,实现了五个方面的技术创新 庞国芳正在指导团队成员做实验 GS-MS和LC-MS/MS方法同时检测的品种居国际领先地位   今年9月,从第128届国际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年会上传来喜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秦皇岛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荣誉主任庞国芳荣获2014年度AOAC最高科学荣誉奖&mdash &mdash 哈维· 威利奖,以表彰他在分析化学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   从1985年开始从事农残检测研究,到1998年获得合作研究奖和副仲裁奖,2002年的研究导师奖,再到2007年获得资深专家奖,如今,庞国芳已是第7次将自己的名字写进AOAC的荣誉史册&hellip &hellip   这位从河北秦皇岛检验检疫局走出来的中国科技工作者,凭借着他的睿智、拼搏与团队合作,一步步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科院的首席科学家,并逐步攀登上国际检测科研高峰。30年来,庞国芳带领他的团队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功开展了三次AOAC协同研究,并建立了三项AOAC先进标准,填补了我国研究AOAC标准的空白 研究建立了一套检测体系帮助中国蜂蜜、鸡肉和糙米进入全球市场&hellip &hellip   解决国家急需就是最大的创新   走近庞国芳,不少人都感到惊诧,一位长期在一个地级市工作的基层检测工作者,何以成为中国检验检疫领域的第一位院士?又是如何摘得AOAC最高科学桂冠?庞国芳坦然地笑着说:&ldquo 国家需要是我们检测事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rdquo   在秦皇岛检验检疫局偌大的蜂蜜样品室里,储存着上千瓶蜂蜜。庞国芳指着满架的样品风趣地说:&ldquo 我们的检测事业可以说是&lsquo 甜蜜的事业&rsquo 。&rdquo 然而,现在看来的&ldquo 甜蜜事业&rdquo 当初却带着苦涩。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但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蜂蜜产品因掺假、抗生素超标等各种因素,屡遭退货。国外对蜂蜜产品的安全、卫生项目要求越来越严格,涉及的检测技术项目多达300多种。当时,我国检测技术落后,出口企业不得不将样品&ldquo 漂洋过海&rdquo 送去检测,高额的检验费用,漫长的检验时间,让商机贻误殆尽。本该是我国&ldquo 拳头&rdquo 产品的蜂蜜,却陷入出口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出口商忧虑,养蜂人困惑&hellip &hellip &ldquo 甜蜜事业&rdquo 的甜蜜之路到底在哪?   庞国芳和他的同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主动请缨。从1998年到2001年,庞国芳带领团队普查了我国27种纯正单花蜂蜜和来自全国25个省130多家蜂蜜企业的12990个样品的碳同位素分布规律,并对欧、美、日三大主销市场需要的300多项农用化学品技术开展系统研究,建立了31项标准,检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蜂蜜质量鉴定终于有了&ldquo 利器&rdquo 。准确可靠检验结果,快速周到服务,秦皇岛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名声在外,欧美国家的一些客户在签订购买中国蜂蜜的合同中明确规定,将产品送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   如今,不是养蜂大省、出口量仅占全国出口总量0.5%的河北建立起了国家蜂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每天检测样品达100多批,从这里检测出口的蜂产品,占据了全国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全国400多家企业受益。   &ldquo 解决国家急需就是最大的创新。&rdquo 庞国芳说,那时候,秦皇岛局的实验室很小,连10平方米都不到。在条件艰苦、资金有限、人才有限的情况下,靠着急国家所急的奉献精神,庞国芳带领他的团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就。   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前瞻思维、独辟蹊径。秦皇岛检验检疫局总检验师曹彦忠打心眼里佩服庞国芳的战略眼光。   早在20世纪80年代,庞国芳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传统的单残留检测方法的不足。&ldquo 以前的技术大多是单残留检测方法,一种商品一次只能检测一两种农药残留,工作量非常大。&rdquo 庞国芳说。   他检索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限量近20年200多篇文献发现,当时国际上对此类农药残留分析研究的重点仍处在单一农药品种、单一农产品的残留分析方法上,多残留方法的研究很少。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同时测定各种水果、蔬菜、粮谷等农产品和多品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方法?庞国芳琢磨着,心里隐隐觉得重视多残留方法研究是解决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一个突破口。   但这样的选择意味着,庞国芳要做这一科研领域第一个&ldquo 吃螃蟹&rdquo 的人,要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万事开头难。庞国芳意识到,要走通这条路,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就是能把这类农药的不同品种从千差万别的水果、蔬菜、粮谷等各种农产品中完全提取出来,同时又能把随农药一起萃取的大量各种各样的干扰物分离掉的通用方法。   但要解决这个技术难题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来说难度非常大。因为这类农药是亲酯性化合物,与共萃取的酯类分离困难。此外,拟除虫菊酯虽属同一类农药,但各品种之间极性相差比较大,在色谱分离时会造成品种之间,甚至同一个品种不同异构体之间产生相互干扰,从而使多残留萃取分离过程复杂化。   难题一个接一个出现,尽管如此,庞国芳心里很清楚:&ldquo 搞科研想急功近利,一蹴而就,是不能取得大成功的。&rdquo 他在参阅众多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对如何把五花八门的萃取溶剂、吸附剂、洗脱溶剂排列组合,把最佳的方案优选出来。着重对吸附剂的活性、洗脱剂的极性和混合洗脱剂的配比,以及这三者对净化各种农产品中多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效果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   通过不断大量的对比实验,终于开发出第五种多残留方法,既能广泛地适用于千差万别的农产品,又能适用于极性不同的这类农药多品种残留的同时测定。1998年,&ldquo 同时测定农产品中多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残留方法的系统研究&rdquo 被批准为AOAC标准方法,开创了中国学者研究AOAC标准的先河。   打造农药残留智慧一张图   根据国家的需求,追寻新的检测技术,庞国芳院士及其团队的脚步从未停止。   从1985年到现在,他率领团队立足外贸,服务全国,对接AOAC,跨越了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无机质谱&mdash 有机低分辨质谱三个发展阶段,研究了农产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检测气相色谱法等3项AOAC方法。现在,庞国芳团队正在迎接第四个研究阶段&mdash &mdash 高分辨质谱的新挑战。   &ldquo 过去我们研究的一次制备样品同时检测400种至500种农药多残留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属于低分辨一级质谱和二级质谱检测技术,样品需要多次检测,比较耗时费力。&rdquo 庞国芳说。在他的主持下,近两年,庞国芳团队研究开发了高分辨质谱检测技术气相色谱&mdash 四级杆&mdash 飞行时间质谱( GC&mdash Q&mdash TOFMS )和液相色谱&mdash 四级杆&mdash 飞行时间质谱( LC&mdash Q&mdash TOFMS ),其分辨率提高了千倍,分辨精确度可达到百万分之五,而且获得的农药定性点可多达30个,远超欧盟对化合物4个定性点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农药残留的发现能力。庞国芳团队用上述新开发的两种技术评价了1200多种农药化学污染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质谱特征,建立了一级和二级精确质量质谱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了一次样品制备、两种技术同时检测1138种农药残留的新方法。   现在利用这项技术,通过市场采样,庞国芳团队已经对中国30多个省会城市、直辖市100种水果蔬菜,从400多个采样点采集了10000多批样品进行了监测,显示出强大的发现能力和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   &ldquo 把化学有害物质监测作为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手段,建立食品污染物监控体系,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环节。&rdquo 庞国芳说,&ldquo 现在,我们已将这项检测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合,开发建立了农药&mdash 产品&mdash 产地可视化溯源软件,只要将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输入,即可形成农药残留溯源智慧一张图,为残留预警、产品召回、问题溯源等食品安全监督提供现场视频溯源服务。&rdquo   目前,相关数据库和软件系统已经研究完成,京、沪、鲁、皖、赣等地的检验检疫系统正在试用,取得了不错的实验结果。
  • 庞国芳成为中国学者荣获哈维威利奖第一人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9月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市,这里正在举办国际分析科学领域2014年国际AOAC最高科学荣誉奖&mdash &mdash 哈维· 威利奖(Harvey W.Wiley Award)的颁奖仪式,这天这个奖项颁给了一位来自中国本土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mdash &mdash 庞国芳。这也是中国学者首次获得该奖项。 国际AOAC主席James M. Harnly和国际AOAC方法委员会主席 Shauna Roman为庞国芳研究员颁奖   镶嵌着哈维· 威利铜像的奖牌上写着: &ldquo 基于他对分析方法学的杰出贡献&rdquo (For hi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analytical methodology),AOAC INTERNATIONAL将2014年度哈维· 威利奖授予庞国芳。   庞国芳研究员获得此奖是实至名归。   30年来,庞国芳一直奋斗在农产品和食品检验检测领域,特别是在农药和兽药残留研究方面成绩斐然。美国国际AOAC官方网站公告给予如此概括:他带头研究建立了一套检测体系帮助中国蜂蜜、鸡肉和糙米进入全球市场 他组织领导了国际AOAC协同研究,并建立两项国际AOAC方法 他开发了国际AOAC方法&mdash &mdash 监控鸡肉中的氯羟吡啶兽药残留液相色谱法 他开发了中国蜂蜜中300多种农药残留测定方法,包括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方法证明中国蜂蜜真实的来源于中国的蜜源植物 他开发出中国第一个用于农产品中1000多种农药残留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系列高通量方法 他组织11个国家和地区30个国际实验室参与国际AOAC协同研究,开发了茶叶中653种农药多残留高通量分析技术 他开发了国际AOAC方法&mdash &mdash 同时测定农产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多残留气相色谱法 他正在开发一种一次样品制备、同时检测水果和蔬菜样品中1138种农药残留物及其他污染物的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的方法 他有10部食品安全科技专著在国内外出版,发表论文100多篇&hellip &hellip 庞国芳研究员接受AOAC主要领导的祝贺   2014年9月7-10日是第128届国际AOAC年会暨博览会召开期间。   按照该国际AOAC年会惯例,每年都为哈维· 威利奖获得者设立哈维· 威利奖主题报告会(Wiley Award Address)和哈维· 威利奖专题研讨会(Wiley Award Symposium)。在开幕式当日下午召开的哈维· 威利奖主题报告会上,庞国芳研究员做了&ldquo 伴行AOAC 30年,促进中国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创新发展&rdquo 的主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第一,建立六大类色谱-质谱数据库的基础研究 第二,1200多种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标准化研究 第三,四项国际AOAC 方法研究与应用 第四,迎接农药兽药残留高分辨质谱检测技术新挑战。庞国芳研究员在做 Wiley Award Address 主题报告   哈维· 威利奖主题报告会结束后,接着召开的是哈维· 威利奖专题研讨会。按照AOAC年会惯例,哈维· 威利奖专题研讨会的题目,由当年荣获哈维· 威利奖得主提出主题进行研讨。今年,庞国芳研究员选题是&ldquo 食品农药化学污染物分析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rdquo 作为研讨主题,并预先邀请了美国FDA Alexander Krynitsky博士、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Luts Alder博士和美国环保部 Paul Yang博士等3位分析领域知名专家做了相应专题报告。最后,庞国芳研究员做了&ldquo 跟踪近24年4000多篇SCI论文见证世界农药残留分析技术进步&rdquo 的报告。   由于哈维· 威利奖主题报告会和哈维· 威利奖专题研讨会,两个会议连续召开,加之农药化学污染物分析技术是当前食品安全的热点话题,吸引到150多人到现场听会,包括AOAC现任主席及3位前任主席。此外,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学者得知今年我国学者荣获了哈维· 威利奖,感到很振奋、很荣耀,也纷纷前来听报告,给会议增添了几份热烈气氛。同时国际AOAC从今年初在其网站公布了庞国芳研究员荣获2014年度哈维· 威利奖的通告之后,在其AOAC《实验室管理》(inside laboratory management)杂志1/2月,3/4月和7/8月连续3期介绍庞国芳研究员的科学技术成就,其影响不断扩大,参会人员踊跃,两个专题会议开得很成功。   庞国芳研究员这次参加AOAC年会,除参加上述开幕式颁奖仪式和哈维· 威利奖主题报告会以及哈维· 威利奖专题研讨会外,庞国芳研究员还参加了AOAC农药残留分析方法专家评审会。在此会上,庞国芳研究员主持的国际AOAC优先研究项目&ldquo 茶叶中653种多类别多品种农药化学污染物残留GC-MS,GC-MS/MS和LC-MS/MS高通量分析方法&rdquo ,组织的11个国家和地区30个实验室参加的国际协同研究报告,全票通过AOAC方法专家委员会评审,确定为第一行动方法(First Action)。至此,历时6年,庞国芳研究员主持的第三项AOAC方法研究获得成功。   按AOAC哈维· 威利奖评审委员会有关规定,授权哈维· 威利奖获得者,可以推荐一名符合AOAC条件的在校研究生,获得当年哈维· 威利奖学金。因此,今年庞国芳研究员推荐的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梁森同学荣获了国际AOAC 2014年度哈维· 威利奖学金,成为我国第一个荣获美国哈维· 威利奖学金的研究生。   PS:哈维· 威利(Harvey W. Wiley)是国际AOAC创始人,他也是1906年美国第一部《纯正食品和药品法》奠基人,由于他对食品立法的杰出贡献,被后人誉为美国&ldquo 纯正食品和药品法之父&rdquo 。哈维· 威利奖是国际AOAC最负盛名的科学荣誉奖, 1956年美国《纯正食品和药品法》颁布50周年时,为纪念哈维· 威利对食品立法的贡献,特设立哈维· 威利奖,以表彰那些在推进分析化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每年只颁给一名科学家或团队。国际AOAC 2014年度哈维· 威利奖授予庞国芳研究员,是设立此奖项以来第58位获奖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