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砜基双

仪器信息网砜基双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砜基双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砜基双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砜基双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砜基双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砜基双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砜基双相关的解决方案。

砜基双相关的资讯

  • 新能源经济风起,光伏行业的双碳升级
    节能减排,环保生活近年来,“双碳”成为经济发展关键词,可持续能源如有机光伏因能耗更低,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光伏设备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如长时间的阳光、高湿度和设备本身产生的热量等因素,封装系统的阻隔性能、基板和边缘密封的质量和稳定性非常容易被破坏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如何开发出更高效、更持久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光伏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的一大挑战。封装和材料完整性是生产优质太阳能电池板的关键随着对可持续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制造商们面临的挑战是提供高质量的封装材料,以确保为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密封保护,使其免受腐蚀和氧化。为了实现这种保护,粘合剂必须能够在极端温度波动和天气条件下保持高阻隔质量。氧和水是最影响材料阻隔性能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太阳能电池可以被水和氧降解)。在光伏产品开发过程中,准确评估水蒸气和氧气透过阻隔层的传输速率(WVTR/OTR),对提高光伏设备的寿命至关重要水蒸气渗透测试MOCON在光伏行业中的应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的横截面分为五层:光伏玻璃、EVA、太阳能电池、EVA和背板。水汽进入太阳能电池途径通常有以下几种:• 水汽由高分子背材通过渗透进入封装体系• 水汽从接缝处进入封装体系• 水汽会削弱界面间的粘接力从而使多层结构背材产生层间剥离现象位于太阳能电池板背面的背板一般有三层结构(PVDF/PET/PVDF),起到保护和支撑系统电池的作用,具有安全可靠的绝缘性、阻水性和耐老化性。外保护层PVDF具有良好的抗环境性,中间PET聚酯薄膜具有良好的保温和绝缘性能,内层的PVDF和EVA则具有良好的粘合性能。目前国内太阳能电池背板的材料主要有:TPT(Tedlar/PET/Tedlar)、TPE(热塑性弹性体)、BBF(EVA/PET/THV)、APE(PA/改性PO/PE)和EVA太阳能背板等。水蒸气渗透(WVTR)测试可衡量背板材料或粘接剂对产品提供多大的保护作用。膜康(MOCON)的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AQUATRAN 3/38 H采用红外传感器法原理符合ASTMF 1249,自动精确测试背板材料的阻水性能,是背板材料研发和品控的得力助手。我们与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合作,改进他们的封装设计,并最终延长他们太阳能产品的预期寿命。超过10年的准确预测MOCON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理想之选通过测量太阳能电池板的气体渗透性准确定位找出包装的薄弱环节,凭借用于水蒸气透过率(WVTR)和氧气透过率(OTR)测量的最低检出限,膜康(MOCON)准确预测太阳能产品在安装几十年后的水蒸气和氧气渗透率,更快的测量结果和更高的产量使光伏制造商能够比他们的竞争对手更快地开发和推出更完善的产品。AMETEK MOCON近60年来一直致力提供气体渗透分析解决方案和测试服务。减少用户的研发周期并提高产量和设备的使用寿命,是帮助光伏制造商长久的实现“低碳”或“零碳”目标的理想之选。
  • 广东“双碳”达标先锋生态峰会在穗举办
    峰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4月12日,第二届广东“双碳”达标先锋生态峰会在广州羊城创意产业园举办。本次峰会以“聚力绿美广东共做碳路先锋”为主题,围绕如何推动绿美广东“六大行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问题建言献策,“碳”寻绿美广东高质量发展新解法。会上,广东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俊光介绍了广东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情况。目前,广东全省林地面积1.62亿亩,森林覆盖率53.03%,森林蓄积量5.78亿立方米,已建成14个国家森林城市、1361个自然保护地,全省自然保护地数量、红树林地面积、林业产业总值均居全国第一。陈俊光指出,广东要通过高质量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充分发挥森林固碳储碳作用,增强“双碳”服务功能,完善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加大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和储备力度,探索提高林业碳汇在广东碳交易抵消总量中的比例,加快节能降碳等技术研发和应用等,引领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引领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带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在《发展经济、能源植物,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主题演讲中表示,实施“双碳”战略有助于经济发展、有助于生态建设、有助于社会进步,其中发展经济、能源植物是理性实施“双碳”战略的重要路径。峰会现场,涵盖汽车、日化、家电家居、食品、金融机构等领域的企业代表上台,共同发布《企业共建绿美广东行动宣言》,携手践行和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此外,活动当天还开展了主题为“绿美新广东‘碳’寻新能量”的圆桌会议,专家学者、企业大咖、碳交易所代表等围绕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绿色金融创新等话题,多维度碰撞观点、建言献策。
  • 品类先锋仪器心得|和泰Mɑster-RQA双级反渗透去离子超纯水机
    对广大采购用户而言,面对市场上,鱼龙混杂、成千上万的品牌和仪器,想要挑选出靠谱、耐用的仪器,是一件头疼的事情。为了提升用户的仪器选型效率,品类先锋本着“大品牌、好仪器、放心选”的理念,聚焦高度竞争、快速增长的仪器品类,为用户严格甄选国产或进口市场前5品牌!【品类先锋专题全新上线,点击开启新体验】品类先锋企业因长期专注于某特定细分市场,不断打磨生产技术或工艺,经受万千用户工作中长期使用的考验,最终在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甚至全球前列,品类先锋仪器也收获了众多用户的好评和使用反馈。今日分享和泰仪器-纯水机品类先锋仪器心得,摘自用户“ZAL”在“第十六届原创大赛”活动中分享的仪器心得。使用体会-和泰Mɑster-RQA双级反渗透去离子超纯水机实验室分析用水应符合相关实验条件,达到用水要求方能确保实验准确。我们的实验室用水是和泰Mɑster-RQA双级反渗透去离子超纯水机产出,它的进水采用的是市政自来水,水温5-45℃,120w功率。一、仪器外形识别纯水机产品特点:连接水箱接口配备外置式压力水桶,储存二级RO反渗透水时,以独立标签标示;储存二级RO反渗透水或DI去离子水时,以组合标签标示,RO在上,独立标签在下面时,表示储存的是二级RO反渗透水;反之表示储存的是DI去离子水。RO反渗透水出口以白色标签RO标示;DI去离子出口以白色标签DI标示。Mɑster-RQA,已新升级触控超纯水系统Master(点击了解详情)二、纯水机特性1、采用微电脑全自动运行控制,自动液位保护,自动压力控制,无需专人看管。2、预处理系统采用三级预处理过滤系统,有效去除水中颗粒和有机物,更换简单方便。3、反渗透膜采用进口膜片,具有高脱盐率,低运行压力等优点。并设计有自动冲洗功能,通过脉动水流冲洗,能有效防止膜表面结垢,延长膜的使用寿命。4、设备配备高精度电导率,具有温度补偿特性,能实时的显示产水水质,提示耗材更换信息。抗震型压力仪表,实时显示设备的工作压力。5、纯化系统采用多通道纯化柱的方式,增加了填充量,延长了纯水流道,保证了树脂交换的效率,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寿命。6、LED指示灯,分别指示设备处于的各种工作状态,方便判断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7、具有一键取水功能,满足少量取水需求,按键采用LED不锈钢按键,连续动作10000次功能无异常。 8、系统具有较强的故障诊断能力,可根据压力、水质等参数的偏离情况进行预判告警和指示,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三、优势Mɑster-RQA双级反渗透去离子超纯水机采用液晶屏多级菜单操作模式,可直观的看出系统运行状态及参数,触摸按键及时取水,操作简单方便。仪器具有开机自检、RO膜自动冲洗、源水缺水报警、启停自动复位、满水自动待机等功能。外置式压力水桶体积小,减少占地面积。四、感悟 和泰纯水机售后服务可以说是一流的,在安装、使用前,仪器厂商工程师对操作人员进行了全过程培训,使我们能够规范、正确的使用,并定期给予保养维护,从而,使本产品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使实验室能够得到源源不断、质量可靠的纯水。最可贵的是每年工程师上门巡检,更换滤芯,用户只管用,什么都不用管,省心!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啦。欢迎分享你使用过的品类先锋仪器心得,比如使用感受、应用领域、维护保养、故障排除,以及仪器采购或使用过程中的体验。第16届科学仪器网络原创作品大赛(简称“第16届原创大赛”)已开赛,大赛投稿日期截止10月31日。作为仪器信息网最大型线上活动,原创大赛秉承着“促进产业技术交流,提高仪器应用水平”的宗旨,为科学仪器行业的用户提供宽阔的交流机会和展示平台。欢迎各位小伙伴积极投稿原创内容!活动规则见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8226338附:2023-2024年度品类先锋名录(排名不分先后)品类名客户名称分子荧光光谱HORIBA 科学仪器事业部激光拉曼光谱HORIBA 科学仪器事业部红外光谱赛默飞世尔科技分子光谱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公司原子荧光光谱仪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原子吸收光谱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ICP-AES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液质联用SCIEX中国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气质联用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离子色谱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液相色谱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华谱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科诺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气相色谱仪浙江福立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吹扫捕集装置奥普乐科技集团(成都)有限公司热解析仪北京中仪宇盛科技有限公司奥普乐科技集团(成都)有限公司顶空进样器奥普乐科技集团(成都)有限公司吹扫捕集装置北京聚芯追风科技有限公司核磁共振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能量色散型X荧光光谱仪苏州浪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自动电位滴定仪上海禾工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原上海雷磁仪器厂)pH计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原上海雷磁仪器厂)定氮仪艾力蒙塔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卡氏水分测定仪上海禾工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流动注射分析仪北京宝德仪器有限公司TOC分析仪艾力蒙塔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高锰酸盐指数测定仪上海北裕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水质分析仪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原上海雷磁仪器厂)连华科技氨氮测定仪连华科技总磷总氮测定仪连华科技COD测定仪连华科技BOD测定仪连华科技VOC检测仪青岛众瑞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甲烷/非甲烷烃检测仪青岛明华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物安全柜力康集团摇床艾卡(广州)仪器设备有限公司(IKA 中国)微波消解仪培安有限公司上海屹尧仪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东帕(上海)商贸有限公司离心机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冻干机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移液器大龙兴创实验仪器(北京)股份公司洗瓶机天津语瓶仪器技术有限公司四川杜伯特科技有限公司美诺中国 Miele China研磨机北京飞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北京格瑞德曼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蚂蚁源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氮气发生器毕克气体仪器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氢气发生器毕克气体仪器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氮吹仪天津市恒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纯水器上海乐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和泰仪器有限公司四川优普超纯科技有限公司废水处理机四川优浦达科技有限公司扫描电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EOL)激光粒度仪HORIBA 科学仪器事业部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纳米粒度仪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贝士德仪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PCR北京深蓝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硬度计弗尔德(上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首届“中国环境谷”双碳峰会在合肥蜀山区举办
    8月16日下午,首届“中国环境谷”双碳峰会暨工业碳中和专委会揭牌仪式在合肥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本次峰会由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合肥市人民政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主办,蜀山区人民政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承办,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安徽省私募基金业协会协办。峰会设合肥、北京双会场,并在上海进行连线直播。中国环境谷。蔡渲菲供图此次峰会以促进双碳及环境领域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区域产业创新、助推合肥本地科技创新为目标,邀请了三位行业领域专家围绕“双碳”进行政策解读及技术分享,并有6家企业代表对双碳及环保领域的优质技术成果进行了推介。参会专家和企业对双碳及环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解决策略及未来发展建议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峰会现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业碳中和专委会”和双碳联合实验室(合肥)揭牌成立,并有6个环境类项目同“中国环境谷”进行了正式意向入驻签约。“工业碳中和专委会落地合肥,在助推安徽环保及低碳经济发展并加速融入长三角的同时,将有力推动长三角地区环境产业协同发展,促进长三角经济、生态一体化,打造中国环境生态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样本区域,为国家经济提质增效形成有益助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产业组组长、松江区科创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戴志明表示。此外,双碳联合实验室(合肥)全称为“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化暨区块链+能源创新实验室(合肥)”,将依托区块链、5G、大数据等数字信息化技术,推进在“碳监管、碳减排、碳交易、园区和集团企业双碳治理、双碳领域国家高端专业智库”等诸多“双碳”场景的开发、创新及示范性应用,促进安徽省建设全国“双碳智能化”示范样本和示范基地,助力安徽“双碳”目标的达成。“此次意向签约,为我们入驻‘中国环境谷’打下基础,今后我们可以在‘中国环境谷’的平台内与更多环境企业交流和沟通,为企业注入更好的资源和人才,也为环境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江苏中衍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法人刘金维民表示。“双碳峰会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汇聚各方力量,搭建高层次的交流平台、高实效的洽谈平台,是推动新技术和应用场景落地的良好契机,落户的企业未来都会成为‘中国环境谷’发展低碳经济和环保产业的生力军。”蜀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卢磊表示,下一步,“中国环境谷”将引进更多环保类优质企业,在环境科研平台的支持下,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据悉,在当前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环境谷”将按照千亿规模,建设以气、水、固废等检测治理为优势的全科环境医院、以国家平台协同创新为引领的产学研用基地、以先进信息技术融合为示范的智慧环保平台、以减污节能降碳为抓手的双碳经济示范区,努力成为环境领域的全国技术策源地和重大关键产品来源中心。
  • 生态环境部贾峰: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还要关注消费端的需求
    8月3日,2022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先立后破,双碳助力美丽中国”主题论坛以在线形式举行。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首席专家贾峰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贾峰指出,气候变化的形势远比想象的更严峻,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需要我们更有定力,更有毅力,更有信心,要长期坚持。“与常规污染物达峰减排相比,要尽快实现双碳目标则要困难和复杂得多,需要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这与一个国家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能源供应、生活方式、政策连贯、公众意愿高度相关”。 贾峰表示,谈到“双碳”目标,不仅仅要关注生产领域的碳减排、碳中和,我们还应该要关注消费领域的减排。在峰会现场,贾峰还通过低碳骑行的案例分享,倡导全民绿色低碳出行。气候变化的形势远比想象的更严峻 “应对气候变化已刻不容缓,否则未来每年都将可能是“最热”一年。”一份来自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显示,来自65个国家的278名科学家发现,全球温室气体(GHG)排放应该在未来三年内达到峰值,以保持我们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1.5摄氏度(2.7华氏度)目标的机会。 贾峰介绍称,IPCC自1988 年成立以来,分别于1990年、1996年、2001年、2007年以及2014年发布了五次评估报告。从去年8月开始发表第六次评估报告。该系列评估报告涉及气候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影响、适应和脆弱性以及减缓气候变化等三个方面。下个月,IPCC将发布第六次评估综合报告,提炼和整合各工作组报告结论,形成精简版文件。 “第六次评估报告提醒我们,人类已经进入气候紧急状态之中,科学家警告我们面临的临界点近在咫尺,一旦越过,不可逆转的气候会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对人类的未来造成巨大的危险和影响。”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发布《气候排放差距报告》,各国根据《巴黎协定》承诺的国家自主贡献仍然严重不足。要实现《巴黎协定》升温控制在2°C的目标,2030年全球排放量需要限制在420亿吨以内,各国的预期国家自主贡献目标(INDCs)2030年排放总量550亿吨。而在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创下了59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历史新高。 同样是2021年,联合国环境署还公布了题为《2021年适应差距报告:风暴前夕》的报告,呼吁全球紧急行动,加大气候融资规模并积极实施气候行动计划,以适应日益加剧的气候影响。 根据《报告》显示,截至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很可能至少上升2.7摄氏度。全球适应气候变化在规划、资金和实施方面取得了普遍的进展,但适应工作的进展速度和规模依旧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立即加速,以减少全社会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损失和损害。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定力、毅力、决心和信心 “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是需要通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工作,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贾峰表示,碳达峰直至碳中和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和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生活方式、政策连贯性以及公众意愿高度相关。 “7月13日,德国联邦内阁通过一项新决议,为减少天然气发电,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德国将重启16座化石燃料发电厂并延长另外11座发电厂的运行许可。虽然德国总理表示,德国重启煤电和燃油发电厂的决定只是暂时的,但无论如何这对德国兑现先前承诺带来压力”。贾峰举例道。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长期性,气候政策也需要一致性和稳定性。反观美国,政党轮换对气候应对政策产生影响。贾峰进一步解释称,1998年,克林顿政府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在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退出了该协议。奥巴马政府签署了《巴黎协定》,特朗普政府2017年却执意退出这一协定,如今拜登政府重新加入该协定。“像美国政党轮换导致一个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公约上的反复变化,将带来政策风险、投资风险、技术风险和应用风险”。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问题叠加的背景下艰难前行,特别在十八大以来发生了历史性转变。2019年初,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京津冀“2+26”城市中,26个城市PM2.5同比不降反升,有些学者和企业家提出暂时放松对环保方要求。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去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特别强调,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 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贾峰表示,正是基于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了减污降碳领域的战略定力、展现了面对困难的毅力,表现出战胜困难的决心与信心,最终确保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出现历史性变革,实现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的变化。如今我国可再生能源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发利用的规模均居世界第一,这为我们今后应对气候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全球各国树立了榜样。碳中和道路上更应该关注消费端的需求 同时,贾峰强调,除生产领域减碳外,消费端减碳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事实上,消费领域的碳足迹主要来自于衣食住等方面。 有公开数据显示,生活消费碳足迹占人均碳排放的40%-80%,消费端减排潜力不可忽视。10双一次性筷子增加碳排放0.2千克;一张A4纸增加碳排放12.67克;电脑使用1年增加碳排放0.5千克,关电脑一年可减少83%热量排放;一件250克的纯棉T恤增加碳排放7千克;1台汽车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增加碳排放2.5千克;1个塑料袋增加碳排放0.1克。 如何从“衣食住行”减少碳排放?贾峰倡导无车私人旅行和自行车通勤、购买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提高车辆燃油效率、多用共享单车、在工作场所附近选择居所,购置较小的居住空间、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屋顶光伏发电设施、用热泵来调控室温,改变饮食习惯和结构,选择乳制品和红肉的替代品等等。 在活动现场,贾峰就骑行方面展开具体说明,倡导全民绿色出行。 6月3日是世界自行车日,世界自行车日提请人们注意使用自行车的好处,因为它是一种简单、负担得起、清洁和环保的可持续交通工具。去年7月,北京市已完成二环路辅路自行车道路拓宽工程,以及沿途“自行车优先”标志的安装和涂装工作,为自行车的出行提高了效率,也为自行车出行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障。同时,他还建议城市要建设、完善和管理好自行车道路,提高骑行者的安全感和便利性。 谈及教育和传播在气候应对方面的重要意义时,贾峰表示,希望未来更多的高校都能够开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课程,培养更多的年轻参加者,为国家提供气候人才储备。 “在我看来,实现‘双碳’目标,不仅需要政府、企业,还需要公众和媒体的参与。”贾峰说到,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中国的“双碳”目标一定能实现,同时,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也会在曲折、进步、反复和坚持下落地见效。
  •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看好中国“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
    中国“双碳”目标的持续推动,正在加速各行业向低碳化迈进。在此次202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说,“霍尼韦尔尤其看好中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推动相关行业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机遇。”霍尼韦尔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美资企业之一。近几年,企业不断加码中国市场,于2020年至2022年在湖北、陕西和天津落户新项目。“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霍尼韦尔全球第二大市场和最大的增长型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霍尼韦尔一直扎根中国,看到中国各地营商环境逐年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余锋表示。与此同时,中国在数字经济和低碳发展等领域的前景给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余锋说,在中国,“双碳”目标、数字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正在加速各行业向低碳化和数字化迈进,“这些为像霍尼韦尔这样长期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带来了更多机遇。”余锋表示,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是对全球减碳愿景的重要承诺,其对高耗能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如航空、能源、化工、建筑、制造业等支柱产业带来减排挑战的同时,也为技术创新和应用孕育了发展潜力。在深耕中国市场时,霍尼韦尔发现中国有一系列新机遇,如可持续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等,“这些重要的机会给我们这个‘百年老店’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霍尼韦尔对中国市场充满了信心,正在继续寻找在中国投资发展的机会。在过去近6个月的时间里,余锋在国内已经飞行超过40次,希望抓住新的机遇,实现新的发展。余锋说,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会进一步释放中国市场潜力与红利,霍尼韦尔期待可以更好地参与其中并发挥价值。此次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余锋主要关注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和材料供应链数字化,同时希望与潜在客户交流,了解如何更好了解客户需求。伴随中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余锋发现,今年很多行业正在快速恢复和发展:航空业、旅游业、酒店业、餐饮业等都在快速恢复,而有些在中国本来就是高速增长的行业今年继续高速增长,如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的行业进入快速恢复期。”
  • 【纽迈】双旦游戏即将上线,丰厚大礼等你来赢
    " _ue_custom_node_="true"【纽迈】双旦游戏即将上线,丰厚大礼等你来赢 “Jingle bells, jingle bells, jingle all the way。。。”伴随着悠扬的圣诞曲,火热的节日气息扑面而来。为了答谢新老客户一直以来的厚爱与支持,纽迈特推出新款双旦小游戏“萌宠爱消除”!丰厚大礼等你来挑战!小游戏大乐趣,玩游戏还能赢得大礼物何乐而不为呢,爱游戏的小主们快来快来一起玩儿! 游戏详情,敬请期待!!请关注"纽迈分析"官方微信。游戏时间:2016年12月23日23:59-2017年1月3日23:59游戏奖品一等奖:Beasts EP耳机-1名二等奖:激光键盘-2名三等奖:精英手机镜头套装-3名其他:精美笔记本游戏规则参与人数需达到1000人以上按游戏分数高低依次排名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纽迈所有你还在犹豫吗?发动所有亲朋好友一起来玩丰厚大奖等着你!
  • 上海应物所丰质子核镁22双质子发射研究获进展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核物理研究室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等合作,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放射性束流线(RIBLL)上开展的丰质子核β缓发衰变实验测量中,观测到22Mg(镁22)在14.044 MeV的同位旋相似态(IAS态)存在明确的2He(氦2)集团双质子发射现象。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快报B》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放射性是不稳定原子核的重要特性之一。常见的衰变方式有α、β、γ衰变等,而双质子放射性是在质子滴线附近的偶Z核中可能存在的一种奇特衰变方式,即原子核通过同时发射两个质子的方式进行衰变。双质子发射涉及两个质子的关联与相互作用,发射方式比单个质子的发射过程要复杂得多,因此研究十分困难,而发射机制是该衰变方式中最重要的物理问题之一。双质子发射的机制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为级联发射;第二种为直接三体发射;第三种为2He集团发射。前两种方式基本上是无关联的质子发射过程,后一种方式才是人们感兴趣的双质子发射。由于发射出的两个质子间的动量和角度关联包含了核子波函数的具体形态及核子间的相互作用等信息,因而对核结构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目前发现的双质子发射核只有少数几个,这给双质子衰变的系统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核物理实验室都在努力发现更多的双质子发射核,并对包括双质子衰变在内的原子核的奇异放射性进行深入系统的实验及理论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上海应物所研究员方德清、博士研究生王玉廷等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的放射性次级束流线(RIBLL)上开展了22Al的β缓发衰变实验测量。22Al被注入厚度约为60微米的硅微条探测器时,完全被阻止在硅微条探测器中的22Al先发生β衰变,布局到22Mg的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22Mg将再发生质子、双质子或g等衰变。实验中,探测器阵列同时测量了衰变发射出的单个或两个质子以及g射线。实验测得的带电粒子能量信号与g射线信号的符合,确认了22Mg存在从14.044MeV激发态到20Ne的第一激发态的双质子发射过程。进一步的理论模拟与实验数据比较得出,上述双质子发射过程的机制有约29%的几率为2He集团发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关于22Mg的激发态双质子发射现象,上海应物所马余刚团队曾在2015年通过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RIPS束线实验测量已明确观测到在包含14.044 MeV态的较大激发能范围内(12.5~18MeV),存在约30%的2He集团发射机制(Physics Letters B 743, 306 (2015))。 & nbsp & nbsp 此次在RIBLL上开展的实验得到的结论与其结果一致,但由于RIBLL上的实验数据中有发射的两质子能量与g射线的符合,完全确定了该双质子发射是从22Mg的14.044 MeV激发态到20Ne第一激发态的衰变过程。该实验测量结果提供了22Mg的IAS存在稀有的2He集团双质子发射的实验证据,对理解丰质子核的奇异衰变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离子物理”创新研究群体等项目的共同资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a7188f8a-092a-42d3-b51b-623256420928.jpg" title=" W020180807411280688274.jpg" / /p p br/ /p
  • 重磅!BCEIA 2023 双碳战略下的可持续科学与技术高峰论坛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我国提出了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传统能源低碳绿色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新能源器件(如燃料电池、氢能、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存在能源转换效率低、能量密度低和稳定性不高等诸多难题,阻碍了新能源体系的快速发展。同时,地缘冲突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新能源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之间可能存在的风险等问题也值得关注。  分析测试技术在揭示新能源材料结构、组成、性能之间的关联以及助力国家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为促进新能源科学与技术发展,推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施,为能源、环保、材料、化学和纳米等相关行业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 9月7日下午,BCEIA 2023将隆重举行双碳战略下的可持续科学与技术高峰论坛。学科交叉,创新融合,协同发展,聚焦核心技术,瞄准产业前沿,论坛热忱邀请各界人士参会交流,诚挚欢迎相关企业展示技术成果!  会议时间:2023年9月7日 下午  会议地点: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W201会议室主办单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相关链接:重磅!BCEIA 2023 后疫情•大健康高峰论坛  相关链接:BCEIA2023学术报告会参会邀请  相关链接:BCEIA 2023报展征文通知  参会预登记扫描二维码  BCEIA 邀您共赴盛会  了解会议详情及商务合作请联系我们  BCEIA学委会秘书处  电 话:+86(10)-68537066  邮 箱:conference@bceia.cn  网 址:http://www.bceia.org.cn www.bceia.cn
  • 重磅!BCEIA 2023 双碳战略下的可持续科学与技术高峰论坛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我国提出了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传统能源低碳绿色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新能源器件(如燃料电池、氢能、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存在能源转换效率低、能量密度低和稳定性不高等诸多难题,阻碍了新能源体系的快速发展。同时,地缘冲突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新能源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之间可能存在的风险等问题也值得关注。分析测试技术在揭示新能源材料结构、组成、性能之间的关联以及助力国家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为促进新能源科学与技术发展,推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施,为能源、环保、材料、化学和纳米等相关行业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 9月7日下午,BCEIA 2023将隆重举行双碳战略下的可持续科学与技术高峰论坛。学科交叉,创新融合,协同发展,聚焦核心技术,瞄准产业前沿,论坛热忱邀请各界人士参会交流,诚挚欢迎相关企业展示技术成果!会议时间:2023年9月7日 下午 会议地点: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W201会议室主办单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相关链接:重磅!BCEIA 2023 后疫情•大健康高峰论坛 相关链接:BCEIA2023学术报告会参会邀请 相关链接:BCEIA 2023报展征文通知 参会预登记扫描二维码 BCEIA 邀您共赴盛会了解会议详情及商务合作请联系我们BCEIA学委会秘书处电 话:+86(10)-68537066邮 箱:conference@bceia.cn 网 址:http://www.bceia.org.cn www.bceia.cn
  • “碳”索未来 “双碳与新能源”主题展会与专题高峰论坛在蓉举行
    展馆现场。主办方供图7月12-14日,第四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期间,四川省绿色发展促进会等联合举办“双碳与新能源”主题展会及专题高峰论坛。国内双碳与新能源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云集成都,共商“双碳”建设,共谋“新能源与碳中和”未来。本次论坛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与会人员聚焦双碳与新能源发展背景,就面临的机遇挑战、产业与行业发展路径、当前碳中和与新能源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度的研讨,为观众带来一场“双碳与新能源”知识的盛宴。活动现场,为展示“双碳与新能源”领域内先进的工艺技术、产品、设备、解决方案、成功案例等,创新性地采用“统一承租、统一策划、统一布展、统一宣传、统一推广、统一跟踪”的参展模式。除节能降碳、新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展区外,现场还将开展多场围绕绿色低碳的主题活动。在双碳与新能源技术产品展上,12家企业解读了在资源节约利用、减污降碳协同、生态修复建设等12个方向的案例及项目优势,并以PPT“路演”的方式,向参加博览会的观展人员轮流进行宣讲。通过重点介绍解决问题的技术原理和工艺、投资运行成本、国内同行业比较优势、风险防控措施、达到的效果效益、商业合作模式等,力求在交流联接中形成合作。“当前,环境行业正面临集体转型和升级,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工艺优化和成果转化,为工业废水处理开辟新途径。”中广核达胜科技有限公司刘鹏在展会上说。据悉,四川省绿色发展促进会还通过申请“点点碳中和”,实现了“论坛”的碳中和,为活动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加快“双碳”标准体系建设,国家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当前,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正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掀起一场系统性的绿色变革。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门类及技术产品开展碳核算,如何算准数据?推动节能降碳与清洁能源利用,如何计算排放的碳有多少、减的碳有多少?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标准的统一。国家标准委等11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进一步细化了标准体系,明确了标准化的工作重点。据统计,当前直接支撑“双碳”的国家标准有1800余项,行业标准有2300余项,涉及碳排放核算核查、节能、非化石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化石能源清洁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碳汇等多个方面,为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审查、差别电价、碳排放权交易等政策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需求相比,“双碳”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不小差距。例如,标准的领域和范围还需进一步扩大,标准的数量和质量都需提高,协调推进力度也要加大。实现“双碳”目标亟需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双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助力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林业草原、金融、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这一举措及时补位,对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意义重大。《建设指南》绘制了未来3年“双碳”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施工图”。即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外文版本),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实现标准全覆盖,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对此,必须清醒看到,相较于提出目标,有效实施更为关键。应坚持统筹协调,强化任务落实,组织各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按照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加快推进,确保“施工图”落地见效,为支撑我国各行业加速能源转型、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基础性贡献。
  • 冷水机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及其分类
    冷水机的制冷循环有单级压缩制冷循环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单级压缩制冷循环比较常用,在此就不再解释了。 那么什么是 冷水机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呢?所谓双级,是指:从蒸发压力到冷凝压力通过两级进行压缩的机械式压缩制冷循环,主要是通过双级压缩型工业冷水机来实现的。 冷水机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是在单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双级压缩型工业冷水机的工作原理:压缩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气在低压级压缩机中进行压缩,然后进入中间冷却器进行冷却;第二阶段,制冷剂蒸气进入高压级压缩机压缩到冷凝压力。 冷水机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组成可按以下两种方式: 1、单机双级压缩机:由一台压缩机组成,其中几个气缸作为高压缸,其余几个气缸作为低压缸,这种缸数的比例一般是1:3,或者是1:2,这类压缩机通常称为单机双级压缩机。 2、双机双级系统:由两台压缩机组成的,其中一台为低压级,另一台为高压级; 按照节流和冷却方式,冷水机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可以分为:双级压缩一级节流循环和双级压缩两级节流循环。一级节流:是指冷凝压力直接节流到蒸发压力。两级节流:是指制冷剂先从冷凝压力节流到中间压力,然后由中间压力节流到蒸发压力。 对于工业冷水机组制冷循环的中间完全冷却,则是指将低压级的排气冷却成中压下的干饱和蒸气,如果只降低温度而并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时,我们称之为中间不完全冷却。 采用一级节流时制冷工质液体直接从冷凝压力节流到蒸发压力,故可以利用其压力差实现远距离或高处供液,而且也便于调节,因此它的应用较为广泛。 文章原创:上海田枫实业有限公司 www.tfsye.com上海田枫实业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各类制冷设备,包括层析冷柜,冻干机,冷水机,超低温冰箱,恒温槽等,一流的专业,一流的服务,上海田枫是您的最佳选择!
  •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准确理解双碳目标的深刻影响和内涵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作为生态文明的传播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我们要清楚地认识碳达峰的深远影响和碳中和的真正内涵,全面把握我国面临的发展形势,合理引导更多人正确理解、积极参与并提供有效支持。碳达峰:年排放量达到最大峰值后不再增长所谓碳达峰,是指在某个确定的年份前,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处于增长阶段,而在该年份到达的时间点上,年排放量达到最大峰值后不再增长。从当前日趋严重的极端天气事件看,显然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大于年吸收量。当然,这里的排放主要指由人类活动产生,吸收仍然基本依赖自然界。随着碳中和等知识的普及和相关约束,人类有意识的吸收将逐年增加。在碳达峰年到来前,年排放量仍在逐年增大——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每年吸收不了的二氧化碳剩余量一直处于递增阶段,达峰年当年达到峰值。我国定为2030年前达峰,意味着那些主要依靠产生温室气体释放能量的经济发展类型,要在时间受限的夹缝中,努力完成尚未完全实现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阶段建设任务,既要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展中国家有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优先需要”的原则,又要科学合理地体现大国担当。那么,碳达峰年以及此前累积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到底有多少呢?理论上,应该是从出现未被吸收的剩余年开始,直到达峰年间各个年度的剩余量总和。如果用二维图像(表一)——年剩余量变化曲线来描述,其中,纵轴表示年度剩余量,横轴表示年份(从1850年工业革命出现剩余量开始),那么年度剩余量变化曲线与年份坐标轴围合所形成的面积,就表示总剩余量。可以看出,年份越长、峰年峰值越高,由年度剩余量变化曲线与横坐标所围合形成的总剩余量面积就越大,累积的温室气体总量就越多,温室效应后果就越严重,吸收任务也就越大。碳中和:通过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定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既符合《巴黎协定》中“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人为排放与清除之间的平衡”的规定时间要求,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碳中和,不像碳达峰那样宏观,而是微观到每个排放单位或个人,而且它只表示履行碳排放义务的个体,在中和年的排放量与自身贡献的吸收量相等,并未包括不履行义务的情况,与已累积的二氧化碳量及既有的温室效应等宏观问题无关。很明显,碳中和年之前的各年排放量都大于吸收量,即从最大剩余量的达峰年开始,每年未被吸收的剩余量逐年减少,直到剩余量为零的中和年,但历年的总累积量仍然在持续增加。如果继续在上述二维图像(表一)上标注,那么从达峰年的年最大剩余量开始,曲线逐年下降,直到降为中和年的零剩余量,而下降曲线与年份长度所形成的面积,则表示从达峰年到中和年所经历各年的碳剩余量总和。如果达峰年到中和年间的曲线下降平缓,则表示年降低排放量小、强度弱,但周期拉长、总剩余量积累多,温室效应影响更加持久强烈;如果曲线陡降,则表示年降低排放量大、强度强,但周期缩短、总剩余量积累少,温室效应影响时间缩短、强度减弱。就上升段和下降段的趋势总体来看,年份时间越长、峰年峰值越高,由上升曲线和下降曲线所围成的区域面积就越大,积累的温室气体总量就越多,温室效应后果就越严重。由此,必然导致平衡排放与吸收的难度,以及完成吸收任务的困难加大,时间拉长。上升曲线部分总体平缓,是因为前期无认识而行动不自觉,经历年份长,最终由国家硬性确定最高点;下降曲线部分基本陡峭,是因为后期对行动有所认识,且同样由国家确定中和零点,经历的年份较短。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误解与挑战可见,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提、基础和必由之路。作为峰值高度和排放量由增转降的拐点,碳达峰的时间早晚和峰值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的开始、难度和时长。对于碳达峰年前的几年,绝不能理解为“要抓住时机大干快上,狠狠发展大量排放”,而要谨慎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能降(能耗)就降、能减(排放)就减、能吸收(二氧化碳)就吸收,尽量降低峰值高度。正因为如此,在没有年剩余量积累的碳中和年当年,温室气体累积量最大、浓度最高、温室效应最强。此时,地球的最大危机才开始全面显现,极端天气发生的频度和强度都可能更多更强且难以预测,毕竟地球生态系统的连锁效应具有严重滞后性。但温室效应的转折也由此发生,由于年剩余量为零,累积不再增加,且随着吸收的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开始下降,温室效应也相应减弱。所以,碳中和年也是温室效应达到最大而即将减弱的起始年。碳中和之后,人类需继续忍受极端气候危害,因为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仍然很高,距离恢复到工业革命前、《京都议定书》追求的1990年,或者我国以2005年为基准对比的浓度,还十分遥远。目前,实现碳达峰的国家或者城市不少,但尚未有一地实现碳中和。足见,实现碳中和并非易事,恢复大气温室气体的理想浓度任重道远。双碳战略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吸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与实践的综合反映。只有看清碳达峰的深远影响,理解碳中和的真正内涵,才能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发自内心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落实。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些无一不是综合降低碳达峰年峰值的理念体现。在具体部署上:一是从产业结构调整的顶层设计出发,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因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开展情况均与涉二氧化碳排放产业密切关联;二是从污染治理的排放端着手,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是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吸收端入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四是从应对气候变化的能源资源约束切入,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体系中。上述部署,目的就是降低峰值高度的决定性作用,减轻碳中和的目标难度。总之,能否准确理解和清晰把握双碳战略目标的科学性和重大意义,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将决定我国能否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从而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作者:张武丁、张彦浩,分别系河南省三门峡市生态环境局灵宝分局副局长、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
  • 政策解读:建设双碳标准体系 实现双碳既定目标
    近日,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构建双碳标准体系的工作要求,以双碳工作对标准的全方位需求为导向,为构建全覆盖、多维度、多层次的双碳标准体系提供了“路线图”。   一、标准体系建设是双碳工作的重要基础   标准作为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加快健全双碳标准体系,既是双碳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完善重点领域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实现标准化生态效益的具体任务。   标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强制性节能标准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扩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技术依据。我国现有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112项,强制性能效标准75项,有力支撑了节能降碳减污工作。“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布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16项,实现年节能量77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48亿吨。   标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创新引领。标准在推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负碳技术等创新技术迭代升级、构建产业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创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通行证”。以氢能产业为例,中国已制定加氢站技术、设计、安全等系列标准,为加氢站建设运营提供重要技术依据。目前,国内已依据相关标准建设和运营170余座加氢站,成为全球投入运营加氢站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标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国际协调的规则。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规则。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伦敦宣言》,承诺以国际标准更好支撑《巴黎协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联合国气候适应和韧性行动呼吁”等的实施。《欧盟绿色协定》明确提出,欧盟将利用其经济地位塑造国际标准,以实现环境和气候雄心。   近年来,我国在节能、碳排放管理、非化石能源利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等领域标准化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并在特高压输变电、智能电网、风电、光伏等方面实现国际标准引领。但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迫切需求相比,“双碳”标准体系的全面性、协调性、先进性都有待提升,标准与政策衔接、标准有效实施机制、标准国际化水平等还存在不足。《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夯实双碳基础共性标准,结合能效提升、传统能源清洁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负碳技术推广等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技术路径,系统布局碳减排和碳清除标准制修订任务,以标准为双碳市场化机制提供规则、指引,强化标准实施应用。   二、双碳标准体系全面覆盖未来双碳工作重点领域   《方案》充分考虑相关政策、技术和市场化机制的标准需求,提出了包含基础共性、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四个子体系的双碳标准体系框架,实现标准对双碳工作重点领域全面覆盖。标准体系支撑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农业、林草、金融、商务、公共机构等重点行业和部门推进工作,构建了多维立体的标准体系架构。标准体系兼顾地区、园区、企业、产品等不同层次标准化对象的特点,协同布局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实现各层次各类型标准的协调配合。   《方案》中的基础共性标准子体系,主要包括术语、分类、碳信息披露等基础性标准,碳监测、核算方法与核查程序以及低碳评价等标准,为各行业双碳工作提供统一协调的标准支撑。   《方案》中的碳减排标准子体系主要包括节能降碳、非化石能源推广利用、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生产和服务过程温室气体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5个部分。碳减排标准为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提供规范和引领,以标准引领产业低碳转型,促进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方案》中的碳清除标准子体系重点包括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直接空气碳捕集(DAC)等3个部分。碳清除领域标准不仅为CCUS、DAC等前沿技术的推广使用提供标准支持,还为各领域的生态固碳提供技术指导,以标准先行带动碳中和前沿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   《方案》中的市场化机制标准子体系主要包括绿色金融、碳排放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3个部分。绿色金融产品、信用评级评估、统计共享、风险管理等绿色金融标准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碳交易程序、碳排放配额、信息披露、自愿减排交易等标准为各类碳排放交易市场提供技术规则。生态产品调查监测、确权、评估、核算、交易等标准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技术保障。这些标准将在双碳市场化机制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规则和指引作用。   三、实施四项行动加快双碳标准体系建设   面对当前双碳工作对标准的迫切需求,《方案》提出实施四项重点行动,以加快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进程。   一是开展双碳标准强基行动。加快完善碳排放监测、数据管理、核算、核查、报告与评估、碳中和、信息披露、碳排放管理体系等碳达峰急需的基础通用标准,2023年前完成30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通过集中申报、集中立项,急需标准随时立项等有效措施,提速基础标准制定进程。结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动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及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等地区建立区域协同的标准实施机制,满足不同地区对实施双碳基础标准的特色需求。   二是开展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在用能产品和设备领域,加大制冷产品、工业设备、农业机械、信息通信设备等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及测量检测评估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工业领域,结合节能低碳等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快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煤炭等重点行业能耗限额标准水平提升,形成更加先进的标准;在交通领域,推进车辆燃油经济性及电动车能效等标准制修订。同时加速完善与强制性标准配套的推荐性节能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有效支撑能效能耗标准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25年前完成100项能效能耗标准及配套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扩大标准覆盖面的同时,更加重视现有标准的更新升级和推荐性标准的衔接配套。推动能效“领跑者”和企标“领跑者”工作,为制定国际领跑的节能降碳标准奠定基础。加快建立能效能耗标准实施监测统计系统,加强标准实施与宣贯培训,鼓励重点区域提前实施更高的能耗限额标准,提升节能降碳标准的实施效果。   三是开展低碳前沿技术标准引领行动,2025年前完成30项减碳负碳等前沿低碳技术标准的制定。布局若干双碳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推动技术研发与标准研制协同布局。通过开展双碳领域国家级标准验证点建设,提高标准的有效性。推动双碳领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创建,培育技术、标准、产业联动的创新机制。优化标准供给二元结构,体现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协调协同。发挥团体标准的灵活性和及时性优势,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原创性、高质量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碳清除前沿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相关标准,以标准先行带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突破和推广应用。   四是开展绿色低碳标准国际合作行动,联合更多相关方,扩大合作渠道,培育绿色低碳国际标准专家队伍,积极争取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绿色低碳领域相关技术机构秘书处和领导职务,加大节能、新能源、碳排放、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国际标准的实质性参与力度。更加重视绿色低碳标准成果的国际转化和自主创新技术的国际标准突破,2025年前提交30项绿色低碳生态国际标准提案,提升我国对国际双碳标准的贡献力。推进节能低碳国家标准及其外文版同步立项、同步制定、同步发布,提升我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四、进一步夯实双碳标准体系建设基础   在推进双碳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面对标准研究基础相对薄弱、人才队伍相对不足、国际形势复杂动荡等多种挑战,《方案》提出应加大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协调等工作保障力度,夯实双碳标准体系建设基础。一是更加重视双碳标准的技术研究,集中力量支持双碳基础通用标准相关技术方法研究、数据平台建设和应用工具开发,为双碳标准体系奠定坚实的科研基础。二是加快双碳标准化人才培养,主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复合型双碳标准化专家队伍,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升各相关方运用双碳标准的技术能力。三是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建设国际国内协调的双碳标准体系,推动碳核算、碳足迹、碳中和等先进适用国际标准在我国转化应用,支持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等国内标准的国际转化,积极分享我在气候变化、绿色金融等方面的双碳标准化经验,提升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 蜂蜜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BJS202103)解读
    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DHSTR)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明显的抗菌活性效果,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动物疾病。由于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能够有效地治疗蜜蜂的幼虫病,在养蜂行业应用普遍,但由于管理和使用的不科学,会造成蜂产品中该类物质的残留。长期食用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超标的蜂产品,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尤其是听觉神经。因此,国内和国际对蜂产品中链霉素、双氢链霉素的限量均有相关的规定。我国《绿色食品蜂产品》(NY/T 752-2012)中规定了蜂蜜中链霉素的最大残留限量为20μg/kg;英国食品标准署规定蜂蜜中链霉素的限量为50μg/kg;德国规定蜂蜜中链霉素的限量为20μg/kg。在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组织的蜂蜜风险监测中,链霉素检出率较高。因此,建立蜂蜜中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残留量的先进、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保障公众的饮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研制背景  原有蜂蜜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检验标准有三项,这三个标准存在如下问题:(1)在流动相或提取剂中使用离子对试剂,离子对试剂的使用会污染色谱柱,且与质谱检测器不兼容,易造成离子源污染和信号抑制,甚至造成其他目标物无法检测;(2)净化方式均采用双柱串联,检测成本较高,步骤繁琐、耗时、检测效率低;(3)对花粉含量较高的蜂蜜,净化时易造成固相萃取柱的阻塞;(4)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链霉素,需衍生化,重现性差,对同时含有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样品无法准确定量。因此,各检验机构无法利用原有方法进行蜂蜜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检测。检验方法的不完善造成2018年-2021年,蜂产品的国家风险监测方案将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两项目取消。方法简介  本方法适用于蜂蜜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测定。方法采用含三氯乙酸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提取试样中的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经离心和过滤后,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混合型两性离子键合的SIELC Obelisc R色谱柱分离,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  本标准与原有检测标准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摒弃了离子对试剂,与质谱检测器更好地兼容;(2)突破常规的双柱串联固相萃取方式,采用单柱净化模式,提高了检测效率,节约了检验成本。技术要点  蜂蜜含有大量的果糖和葡萄糖,为了达到去除杂质的目的,需要在前处理过程中对目标物进行净化、富集。固相萃取因简单、快速、高效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蜂蜜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净化。HLB固相萃取柱在去除糖类、蛋白等杂质上有一定的优势,虽不能直接保留目标物,但是借助一定的提取溶剂,两种化合物均能得到很好地保留。  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属于碱性化合物,易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腈等有机溶剂,因此可采用缓冲液进行提取。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极性大,文献多采用提取溶液中添加离子对试剂或三氯乙酸的方法,以增加两种目标物在固相萃取柱上的保留。若前处理过程中离子对试剂去除不彻底,对色谱柱和质谱检测器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本标准选择添加三氯乙酸的方法。研究发现,含20 g/L三氯乙酸的缓冲液pH在6~7之间时,回收率较高且比较稳定,之后再增加溶液的pH,回收率逐渐下降。  在实际样品测定中,用2%TCA(pH 6.8)提取后,不同蜂蜜样品之间回收率差别较大,且回收率偏低。对提取后的样品处理液进行pH值测定,发现pH在3.5~6.2之间,这是引起回收率偏低的重要原因。蜂蜜样品含有多种有机酸,而提取液无缓冲能力,经提取后样品处理液的pH值会发生变化。为解决此问题,研究人员在提取液中加入10 mmol/L~50 mmol/L磷酸盐。研究结果表明,50mmol/L磷酸盐缓冲效果较好,样品处理液的pH值稳定在6.2~ 6.7。综合以上因素,5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含20 g/L三氯乙酸,pH 6.8)作为最终的提取溶剂。  研究人员进一步对洗脱溶剂中甲酸的浓度和洗脱体积对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回收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甲酸-乙腈-水(2: 5:93,v/v/v)溶液1.0 mL为最佳洗脱条件。操作注意事项  蜂蜜在存放过程中很容易析出结晶,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对无结晶的实验室样品,直接将其搅拌均匀;对有结晶的样品,检验前,在密闭情况下,置于不超过60℃的水浴中温热,振荡,待样品全部融化后搅匀,分出0.5 kg作为待测试样用于检验。  在标准溶液配制过程中还需注意,若采用非本标准中形式的标准物质,需进行分子量折算后再进行标准品称量;若经常使用,建议将标准储备液分装成小包装,每次将小包装解冻使用。此外,氨基糖苷类药物易与玻璃器皿发生吸附,实验过程中尽量使用塑料器皿;提取溶液的pH值将影响目标物在固相萃取柱上的保留效果,因此需采用pH计准确调节pH值至指定范围。  SIELC Obelisc R色谱柱是在硅胶表面修饰了羧酸类的官能团,醇类会酯化硅胶表面键合的羧酸,影响物质的保留时间与重现性,因此色谱柱使用过程不能接触甲醇。建议严格按照色谱柱使用说明进行色谱柱的活化与维护。方法应用  BJS 202103《蜂蜜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已于2021年1月发布实施,已列入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中,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本方法的发布实施可以为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对市场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薛 霞
  • “双剑合璧”:双色X射线激光提供新探针
    为满足先进的科学实验需求,双色自由电子激光(FEL)成为了国际上高增益自由电子激光研究发展的前沿方向。近些年来,回声增强高次谐波产生(EEHG)、这一全相干FEL新运行机制发展迅速,该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外种子FEL 的高次谐波转换效率,在正常能量调整深度条件下,可以产生种子激光波长的几十次谐波的微聚束,进而有可能利用单级 EEHG、通过常规的紫外波段的种子激光,产生软 X 射线波段的全相干FEL。上海软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XFEL)是我国第一台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EEHG也是SXFEL的基本运行模式之一。在这些背景下,我们在SXFEL装置上开展了基于EEHG模式的全相干软 X 射线双色FEL研究。本研究课题提出了在 SXFEL 装置上、基于 EEHG产生双色 FEL 的新方案,利用双色双脉冲的种子激光系统,采用 EEHG 运行模式,产生软 X 射线波段的全相干双色 FEL,基本布局如图1中所示。在该方案中,由于所用种子激光包含两个中心波长不同的脉冲,因此最终通过EEHG产生的也是两个中心波长不同的软X射线FEL脉冲,也即产生了双色FEL。图1 双色FEL方案基本布局双色双脉冲种子激光是该方案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其设计如下图2所示,基本方案是将 800 nm 常规激光分到两路三倍频系统,通过调节两路三倍频中 BBO 晶体的角度来独立调节输出紫外激光的中心波长,并且在一路三倍频系统中加入可调的时间延迟机构,之后将两路紫外激光合束,得到实验所需的双色双脉冲种子激光。图2 双色双脉冲种子激光系统研究团队首先搭建了该种子激光系统,测试了两路三倍频产生紫外激光脉冲的能力,给出了三倍频的转换效率,同时测试了种子激光的中心波长如图3(a)中所示,得到了中心波长分别为 264.85 nm 和 266.28 nm的双色种子激光,在图3(b)中还展示了双脉冲种子激光的时间延迟,采用互相关法测量了双脉冲激光的脉宽以及时间间隔,单个紫外激光的脉冲宽度均为 170 fs,两个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约为2 ps,通过调节光契角对,可以在 0-1 ps 之间连续改变两束紫外光的时间间隔。图3 双色双脉冲种子激光光谱(a)与脉冲时间延迟(b)测试结果最后,根据 SXFEL 装置的实际束流参数,利用该双色双脉冲种子激光,进行了三维的 FEL 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最终可以获得中心波长分别为 5.884 nm 和 5.894 nm、峰值功率约 300 MW的全相干软 X 射线双色 FEL 辐射脉冲,如图4中所示。图4 全相干软X射线双色FEL功率(a)和光谱(b)
  • 特邀报告人—李永舫院士 ‖ BCEIA 2023双碳战略下的可持续科学与技术高峰论坛
    双碳战略下的可持续科学与技术高峰论坛是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倾力打造的“院士论坛”,聚焦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关注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业态、新模式,助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经济体系。会议时间:2023年9月7日下午13:00—17:00会议地点: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学术会议区W201 李永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报告题目: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研究从跟随到引领的创新之路摘 要: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的太阳电池是一种零碳能源技术,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聚合物太阳电池的活性层由p-型共轭聚合物给体和n-型有机半导体受体的共混薄膜所组成,活性层厚度一般只有100~200 nm,具有轻、薄、柔等突出优点。柔性聚合物太阳电池将来在可穿戴能源、便携式能源、建筑和交通光伏一体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报告将介绍我国学者的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研究从跟随到引领的创新之路,重点介绍我国学者引领的窄带隙小分子受体光伏材料、小分子受体高分子化的聚合物受体光伏材料、基于小分子受体的巨分子受体光伏材料、以及与窄带隙受体匹配的低成本高效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 1982年在华东化工学院(现名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1986年在复旦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86-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1988年留化学所工作,1993年晋升研究员。曾于1988.10.-1991.4.到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和1997.6.– 1998.6.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进行访问研究。2012年受聘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教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导电聚合物电化学和半导体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900 多篇,国内外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140多次。发表论文已被SCI他人引用73000余次,h-因子133。撰写中文专著三部:《导电聚合物电化学》(李永舫、穆绍林,科学出版社,2020年)、《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和器件》(李永舫、何有军、周祎,中国化工出版社,2013年)、《电化学动力学》(吴浩青、李永舫,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1998)。编著英文著作“Organic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Yongfang Li, Lecture Notes in Chemistry 91, Springer, 2015)。 “锂电池电极反应机理---电化学嵌入反应的研究” 198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排名第一是吴浩青先生);“导电聚吡咯的研究” 1993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排名第一是钱人元先生);1998年获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导电聚合物电化学和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的研究” 获200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带共轭侧链的聚合物给体和茚双加成富勒烯受体光伏材料”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胶体量子点的可控合成和高品质LED应用研究”,获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一)。2013年入选汤森路透发布的全球Hottest Scientific Researchers 21人名单、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的2014年材料科学领域以及2015~2022年材料科学和化学两个领域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名单。长期从事共轭聚合物光电子材料和器件以及导电聚合物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2000年起集中开展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方面的研究。 现任《高分子通报》主编、《中国科学 化学》副主编,兼任多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会或PC端点击链接预登记:http://t2.eainfor.com/T/p/103_5 或手机端点击链接预登记:http://t2.eainfor.com/T/w/103_5
  • BCEIA 2023 双碳战略下的可持续科学与技术高峰论坛即将召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我国提出了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传统能源低碳绿色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新能源器件(如燃料电池、氢能、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存在能源转换效率低、能量密度低和稳定性不高等诸多难题,阻碍了新能源体系的快速发展。同时,地缘冲突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新能源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之间可能存在的风险等问题也值得关注。  分析测试技术在揭示新能源材料结构、组成、性能之间的关联以及助力国家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为促进新能源科学与技术发展,推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施,为能源、环保、材料、化学和纳米等相关行业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9月7日下午,BCEIA 2023将隆重举行双碳战略下的可持续科学与技术高峰论坛。学科交叉,创新融合,协同发展,聚焦核心技术,瞄准产业前沿,论坛热忱邀请各界人士参会交流,诚挚欢迎相关企业展示技术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焦念志教授将介绍“双碳”领域前沿研究成果。报告摘要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的太阳电池是一种零碳能源技术,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聚合物太阳电池的活性层由p-型共轭聚合物给体和n-型有机半导体受体的共混薄膜所组成,活性层厚度一般只有100~200 nm,具有轻、薄、柔等突出优点。柔性聚合物太阳电池将来在可穿戴能源、便携式能源、建筑和交通光伏一体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报告将介绍我国学者的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研究从跟随到引领的创新之路,重点介绍我国学者引领的窄带隙小分子受体光伏材料、小分子受体高分子化的聚合物受体光伏材料、基于小分子受体的巨分子受体光伏材料、以及与窄带隙受体匹配的低成本高效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专家简介  1982年在华东化工学院(现名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1986年在复旦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86-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1988年留化学所工作,1993年晋升研究员。曾于1988.10.-1991.4.到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和1997.6.– 1998.6.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进行访问研究。2012年受聘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教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导电聚合物电化学和半导体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900 多篇,国内外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140多次。发表论文已被SCI他人引用73000余次,h-因子133。撰写中文专著三部:《导电聚合物电化学》(李永舫、穆绍林,科学出版社,2020年)、《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和器件》(李永舫、何有军、周祎,中国化工出版社,2013年)、《电化学动力学》(吴浩青、李永舫,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1998)。编著英文著作“Organic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Yongfang Li, Lecture Notes in Chemistry 91, Springer, 2015)。  “锂电池电极反应机理---电化学嵌入反应的研究” 198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排名第一是吴浩青先生) “导电聚吡咯的研究” 1993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排名第一是钱人元先生) 1998年获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导电聚合物电化学和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的研究” 获200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带共轭侧链的聚合物给体和茚双加成富勒烯受体光伏材料”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胶体量子点的可控合成和高品质LED应用研究”,获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一)。2013年入选汤森路透发布的全球Hottest Scientific Researchers 21人名单、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的2014年材料科学领域以及2015~2022年材料科学和化学两个领域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名单。长期从事共轭聚合物光电子材料和器件以及导电聚合物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2000年起集中开展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方面的研究。  现任《高分子通报》主编、《中国科学 化学》副主编,兼任多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教授将就“双碳”主题分享前瞻性成果。专家简介  徐春明教授,山东寿光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化学化工学部委员。现任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发展力促进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学会理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担任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院长。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目前重点致力于石油分子管理、储能、氢能相关研究与应用。专家简介  吴骊珠,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光化学研究,涉及太阳能光化学转换、光化学合成与技术、超分子体系中重要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1)、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0)、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奖(2013)、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2016),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以上报告内容由BCEIA2023组委会提供欢迎扫码报名参加BCEIA2023
  • 内蒙古首家碳中和研究院积极助推“双碳”落地
    记者从内蒙古首家碳中和研究院——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了解到,该研究院自2021年9月成立以来,通过孵化科技企业,推动技术应用,签约11个“科技兴蒙”合作项目,与12个国家知名院士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研发,积极助推“双碳”落地。据了解,为让研发成果更快落地,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聚焦能源转型战略与新能源关键技术,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作开展18项课题研究;积极参与鄂尔多斯市“双碳”规划类文件编制,制定了该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实施方案》《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方案》,全市能源、工业、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和绿色金融标准也正在编制中,推动构建1+N+X“双碳”政策体系。同时,研究院还引进了“清华-壳牌先进电解水制氢测试项目”。该项目已于2022年8月18日正式启动,开展为期1年的测试运行;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与上海中为能源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利用长滩西煤矿实施全产业链放大中试,推动煤炭革命性绿色清洁高效开采利用。据悉,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下一步将围绕鄂尔多斯市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无废城市打造和“双碳”等目标任务,继续助推鄂尔多斯打造世界级“双碳”示范先行区。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杜平武与杨上峰两课题组合作,成功研发聚集可调双发射手性碳纳米环
    作者:王敏 来源: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平武教授课题组与杨上峰教授课题组合作,合成了首个具有聚集可调双发射性质的手性双环分子。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a)传统AIE发光体示例;b) 具有聚集可调双发射性质的手性双环分子(SCPP[8]) 中国科大供图“这种新型手性分子在聚集态和溶液态可以发射不同波长的荧光,通过控制聚集程度,调节两个发射峰的比例,获得多种颜色的荧光发射。”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张新宇说,该分子可以应用在光传感器、3D电影及视频、数据存储以及探针领域。在传统系统中,聚集诱导猝灭发光体通常在溶液状态强烈发光,但在聚集时,荧光会显著减弱甚至完全消失。另一种独特的发光体具有与之相反的光物理现象,其在溶液中几乎不发光,而在聚集时可以发射出强荧光,这种发光体称为聚集诱导发光分子。这也意味着目前绝大多数的发光体具有单一的发射性质,只在溶液中发光,或只在聚集态发光。而同时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和聚集诱导猝灭效应的双发射有机材料在文献中很少报道。基于前期研究工作,合作研究团队通过将具有聚集诱导发射活性的1,2,4,5-四苯基苯用对苯撑单元固定,成功合成了首个具有聚集可调双发射性质的手性有机双环分子,称之为SCPP[8]。此外,团队在含有不同水体积的四氢呋喃和水混合物中研究了SCPP[8]的荧光现象。SCPP[8]展现了出乎意料的多色荧光发射、单分子近白光发射,稳定的固有手性和增强的圆偏振发光性质,将在聚集诱导发射传感器、白光发射器件和手性材料中具有潜在应用。审稿人认为,新型纳米环同时展现了令人意外的光物理现象和出色的圆偏振发光性质。这是一个有趣且不寻常的发现,优异的光物理性质使其拥有技术应用的潜在价值。相关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1281-9
  • 外资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双碳”目标进程
    走进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卡博特工厂,由一个个巨大管道纵横交错形成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十分显眼,这是这家化工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的主要标志之一。  “将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回收再利用,每年能外供72万吨蒸汽和1亿千瓦时的自用电力,减少约22.8万吨的碳排放。”卡博特中国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级经理王学彬说。  卡博特是全球高性能材料和特种化学品领域企业,目前在中国设有9家工厂,其中天津工厂是卡博特全球范围内唯一的整合型生产基地,也是首批参与天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企业之一。  “对我们来说,参与碳交易是很重要的可持续发展驱动力。”王学彬表示。  近年来,通过提高工业制造效率、余热回收和能源梯级利用,卡博特天津工厂的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不但每年如期完成碳配额清缴,还累积了6万余吨的碳排放余额。  看好中国推动经济低碳转型的力度和前景,卡博特将天津工厂打造成了集团低碳转型的旗舰工厂。“未来,天津工厂也会成为卡博特减碳工艺创新以及碳中和的领航企业。”王学彬说。  碳交易是中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国已建立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部分地方试点碳市场。  作为地方试点碳市场之一,天津2013年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纳入企业共139家,其中包括15家外资企业,涵盖机械设备制造、钢铁、化工、建材、农副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企业碳配额清缴率连续7年保持100%。  “碳配额不仅仅是一项约束,更是一项资产。”路易达孚北亚区双碳业务平台负责人戴宇然说。  作为加入碳交易市场一年的“新生”,路易达孚(天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了首年的碳配额清缴,并将清缴后剩余的碳配额成功出售。  路易达孚是一家来自欧洲的跨国企业,从事农产品和食品的贸易与加工,在华深耕几十年,运营十余个工厂和办事处。其位于天津的工厂每天可加工大豆4000吨,精炼食用油1200吨。  路易达孚2019年就启动了碳盘查工作,成立了双碳业务平台,并充分利用中国新能源发展带来的减碳机会。在路易达孚天津工厂,厂房屋顶铺设的太阳能光伏板每年能提供约15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力。  “减碳是环境约束下产业变革的必经阶段,抓住机遇才能在未来持续提升竞争力。”戴宇然说。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驱动下,路易达孚正通过农业全产业链变革,打造绿色产品链和供应链,并计划到2050年实现产品净零排放。  在持续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的努力下,2021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2021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2年下降34.4%。  在这一进程中,也有不少外资企业的身影。在德国弗兰德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勾建辉看来,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给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风电行业正面临着快速发展、技术迭代、需要大规模投资的‘窗口期’。看准这一机遇,弗兰德毫不犹豫地在中国拍板增资。”勾建辉说。  今年9月,弗兰德集团在天津的公司宣布,其产线结构升级第十期增资扩建项目正式开工,投入资金3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为客户提供与工业和风电齿轮箱配套的核心零部件产品,成为该企业全球绿色低碳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
  • 全国首个城市双碳模拟器在济南发布
    6月8日,第一届城市碳达峰碳中和高端战略研讨会暨济南双碳模拟器发布会召开,全国首个城市双碳模拟器——济南双碳模拟器正式发布。据介绍,济南双碳模拟器主要功能包括天空地碳监测多源数据的预处理、碳源汇动态模拟反演、减污降碳协同模拟等功能板块。模拟器的研发以济南市为应用目标,充分考虑了通用性和易移植性,可推广至各级行政区域、河流流域、不同规模的各种类型园区、不同行业或领域,服务各级政府、各行业部门等,使碳排放和碳汇监测、核算、预测预警、调度管理等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数字双碳动态管理。目前,济南双碳模拟器的大气二氧化碳模拟和同化反演子模块已经顺利移植到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服务器上并成功运行,开始为济南碳监测试点提供技术支持。城市双碳模拟器将对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数值模拟技术平台,能为政府碳排放动态调控和产业优化升级管理提供有力科学支撑,为我国众多城市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保驾护航。济南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西武介绍到,近年来,济南市紧紧围绕“双碳”工作目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功申报国家碳监测评估试点城市,成为全国8个综合试点之一,率先开展了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工作,为城市碳监测评估体系建设贡献了“济南案例”。中科院大气所在济南成立齐鲁中科碳中和研究院,为济南市聚集和培养了一批技术创新团队,为济南市碳排放监测和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特别是此次发布的济南双碳模拟器,必将推动相关绿色科技成果在济南落地转化,为济南市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 积极推动绿色方式转型,计量是双碳发展的“度量衡”
    计量是双碳发展的“度量衡”“目前我国碳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工作也比较粗放,计量部门并未能接入碳市场和国家清单工作中,造成了计量对国家碳数据支撑脱节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林鸿呼吁,要充分发挥计量在碳达峰碳中和中的“度量衡”作用。计量是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是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技术支撑。在民生、工业、能源和科技等方面,计量起到了“度量衡”的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林鸿说:“要加强国家级计量科研机构在碳测量方面的带头作用,通过碳数据核验工作,全面提升我国碳数据质量。加强碳排放测量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将已经领先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以此为抓手促进国家高端仪器仪表自主研发和技术革新,长远获得完整的产业链和良好的经济效益。”打造多维度温室气体检测网络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国家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组成、CCUS技术涉及捕集、储运、地质封存与利用,具有技术链条长,直接减排量大的特点,CCUS量化与核查是量化评估CCUS减排效果的直接保证,是国际国内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领域关注的重点技术。温室气体测量方法包括涉及大气、污染源温室气体浓度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碳汇监测的通量检测方法等。基于现有资料调查显示,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监测有多种原理与方法,部分已经发布相关标准。通过打造空基、天基、地基、移动走航等多维度温室气体检测网络,可以实现点、面、垂直柱浓度的监测。来自两会的更多呼吁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风向标已经清晰,人人减排、人人减碳的二手循环经济,将成为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重塑我们的生活。民进中央在提案中指出,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对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修订《循环经济促进法》,将其更名为《循环经济法》,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作为法律的基本原则。同时,明确再生资源行业作为绿色产业的定位,优化再生资源行业在增税、财政补贴、绿色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消费。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建议:推进碳普惠相关配套政策与措施出台,建立标准化碳足迹核算机制和统一的碳普惠系统平台,促进碳普惠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公益性高、普及性强的碳普惠场景调动大众参与的积极性。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今年的三份提案,其中两份全都与“双碳”目标相关。李书福指出:建立全国统一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及碳标签认证制度,鼓励商家及个人采购带有碳标签的产品;全面普及碳普惠制度,鼓励基于碳减排生活方式的创新创业,同时引导低碳消费,形成全民降碳的良好社会氛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锐表示:在“双碳”问题上,环保要从源头减量做起,这是环保的最基本原则;延长商品的使用寿命、推进二手商品再利用是源头减量的最简单易行方式之一。我们一直在生产新的产品,就如同动脉给全身输血,但相应的我们也需要从事拆解、回收等能够给身体“循环净化”的“静脉产业”,而二手商品的回收、流通就是静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强调:二手商品交易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其作为循环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显著减少新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以及二手商品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具有生产端和消费端双向减碳作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李学林指出:闲置物品交易行为具有减碳效应,是大众参与门槛最低的环保行为之一。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越来越强,将自家闲置物品变现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 “双碳”目标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了中国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和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双碳”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形成了“双碳”工作管长远、管根本的顶层设计。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双碳”工作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我国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抓手。通过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重新认识减排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以下六个方面中,“双碳”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变革。  第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其底色必然是绿色。一方面,绿色低碳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合,在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诸多细分领域,我国已经建立起后发优势,其在经济中的比重必然进一步扩大,成为支持中国打造低碳经济的主战场。另一方面,减排降碳的约束性目标,必然要求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持续开展深度变革,在巩固去产能成果的同时,实现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此外,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进程中,要将碳排放控制作为强制标准纳入转移企业引进标准之中,促进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在实现空间重组的同时,稳步降低碳排放。  第二,加速能源低碳转型。“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禀赋的基本国情,必须先立后破,持续推进能源革命。一方面,要稳步减少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在煤炭生产洗选、燃煤发电、工业用煤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积极开展新技术应用,推动煤炭全产业链清洁高效利用。另一方面,要多措并举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针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不同新能源的特征,根据不同地区的新能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要促进存储消纳,提升可再生能源存储能力,促进就近消纳和外送消纳,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此外,要积极探索“风光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路径,逐步形成多能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低碳绿色的能源利用体系。  第三,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正成为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新兴领域。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力,推进“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关键领域的“卡脖子”环节实现自主绿色技术创新突破。要建立健全绿色技术转移转化市场交易体系、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不断释放绿色技术创新支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效能。  第四,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要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把“双碳”目标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之中,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红线,强化耕地保护与利用,提升耕地生态功能;优化生态空间格局,保障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水平;倡导集约紧凑的城镇用地空间布局,强化建设用地总量管控,用好存量建设用地,探索低碳的街区形态和建筑形态,促进国土空间利用向绿色低碳转型。  第五,重塑人民生活方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要通过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引导民众形成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第六,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中国通过开展“双碳”工作,跳出传统工业文明视角,从生态文明视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减排和发展就可以做到相互促进,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低碳起飞的可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解决之道。中国将秉持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致力于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持续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 218万!扶风县人民医院计划采购红外热像仪、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等设备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BJTZ-2023-FF0109项目名称:医用红外热像仪、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等设备采购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2,180,0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医用红外热像仪、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等设备采购):合同包预算金额:2,180,000.00元合同包最高限价:2,18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1-1其他医疗设备医用红外热像仪1(台)详见采购文件850,000.00850,000.001-2医用 X 线诊断设备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技术1(台)详见采购文件500,000.00500,000.001-3医用电子生理参数检测仪器设备人体成分分析仪1(台)详见采购文件200,000.00200,000.001-4其他医疗设备全自动免散瞳眼底照相机1(台)详见采购文件350,000.00350,000.001-5医用超声波仪器及设备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1(台)详见采购文件160,000.00160,000.001-6其他医疗设备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1(台)详见采购文件120,000.00120,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30日历天内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合同包1(医用红外热像仪、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等设备采购)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如下:①《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财库〔2020〕46号)、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通知(财库〔2022〕19号);?②财政部司法部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4〕68号;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国办发〔2007〕51号;④《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调整优化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的通知》---财库〔2019〕9号;⑤《财政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的通知》--(财库〔2017〕141号);⑥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中小企业政府采购信用融资办法》(陕财办采〔2018〕23号);⑦陕西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绿色采购有关问题的通知》陕财办采〔2021〕29号;⑧其他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⑨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或者有最新文件按最新政策执行。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合同包1(医用红外热像仪、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等设备采购)特定资格要求如下:3.1投标人应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且具备向采购人提供相关货物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其他组织,企业法人应提供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事业法人应提供合法有效的事业单位法人证等证明文件,其他组织应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明文件;3.2截止至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之前,投标人不得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及未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http:/zxgk.court.gov.cn/shixin/)中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不得被列入“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3.3投标人为代理商的须提供《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及加盖生产厂家公章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复印件和所投产品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复印件;3.4投标人为制造厂家应出具《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和所投产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3.5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投标人,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3.6本项目为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项目,投标人应为中型企业或小型企业或微型企业。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3年02月08日 至 2023年02月15日 ,每天上午 09:30:00 至 11:30:00 ,下午 14:30:00 至 17:00:00 (北京时间)途径: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方式:在线获取售价: 0元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时间: 2023年03月02日 09时00分00秒 (北京时间)提交投标文件地点:宝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五楼第11开标室(不见面开标室席位2)开标地点:宝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五楼第11开标室(不见面开标室席位2)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1.投标人须按照陕西省财政厅《关于政府采购投标人注册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中的要求,通过陕西省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shaanxi.gov.cn/) 注册登记加入陕西省政府采购投标人库并及时办理 CA 数字证书 (陕西CA 锁)。2.本项目有意向投标投标人须登录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http://bj.sxggzyjy.cn/),交易平台〖首页〉电子交易平台〉企业端〗后,在〖招标公告/出让公告〗模块中选择有意向的项目点击“我要投标”,并打印回执单。在文件发售时间段内:2023年2月8日至2023年2月15日每天上午09:30:00至11:30:00,下午14:30:00至17:00: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将网上回执单、介绍信原件、被介绍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企业公章)及被介绍人的在截止日前一年内已缴纳的任意一个月的社保证明材料复印件(加盖企业公章)送至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新区南二路自来水公司二楼,采购代理机构确认,待审核确认无误后填写文件领取登记表,方可报名成功,报名成功后即可从〖我的项目〉项目流程〉交易文件下载〗中下载招标文件(*.SXSZF格式),逾期下载通道将关闭,未及时下载招标文件将会影响后续开评标活动;4.制作电子投标文件(*.SXSTF)需要使用专用制作工具进行编制,编制完成后使用CA锁对电子投标文件进行签章、加密递交电子投标文件。软件下载及操作说明详见宝鸡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首页〉服务指南〉下载专区〗中的《政府采购项目投标文件制作软件及操作手册》。提交电子投标文件: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及时提交加密后电子投标文件,逾期提交的,系统将会拒收。5.本项目采用“不见面开标”方式。不见面开标大厅登录方式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陕西省宝鸡市)→不见面开标系统。相关操作流程详见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宝鸡市)网站〖首页〉服务指南〉下载专区〗中的《宝鸡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开标大厅投标人操作手册》。6.因投标人自身设施故障或自身原因导致无法完成签到、解密或投标的,由投标人自行承担后果。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扶风县人民医院地址: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新区西大街联系方式:15829878418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宝鸡天正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地址:扶风县新区自来水公司二楼联系方式:0917-5227615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权敏电话:0917-5227615宝鸡天正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23年02月08日
  • “双碳”路上如何兼顾经济发展? 听听院士们怎么说
    10月20日举行的第九届上海院士专家峰会上,迈向碳达峰如何兼顾经济发展成为众多院士专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双碳”背景下,通过科技创新加速传统能源转型调整、清洁能源“换道”超车、拥抱数字经济成为与会院士专家的共识。  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企业要生产,要盈利,就要有强碳约束的全产业链协同。”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表示,这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来支撑整个制造过程数字化转型的智能调控。  “中国已迈向数字化经济时代,未来如何通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用以实现制造业与流程制造的转型,进而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是我们亟须研究的课题。”钱锋指出双碳目标下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即将制造流程/资源/能源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绿色化低碳化、高值化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形成物质转化制造中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的自主智能协同调控机制,实现生产、管理、营销模式的变革。  “化石能源总是越来越少,只有太阳能是无限的。”在“双碳”目标下,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热衷于太阳能低碳技术推广研发。褚君浩介绍,低碳技术包括减碳技术、无碳技术和去碳技术,其中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减排、LED照明、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等 无碳技术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再生资源技术 去碳技术如二氧化碳的捕获与埋存。  目前全世界正掀起探索高效率低成本太阳能技术热潮,我国硅基太阳能电池产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双碳”目标的提出将助力我国光伏行业进入高速扩张期。据悉,全球光伏TOP10的企业中,排名前五的隆基、协鑫、晶科、天合、阿斯特都为中国企业。2020年全国光伏装机容量达253GW以上,光伏发电量将达3000亿度以上,相当于近3个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  据了解,根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比例达到25%。目前光伏+制氢、光伏+5G通信、光+新能源汽车、光伏+绿色建筑都是光伏行业目前的前瞻技术。  “实现碳中和一靠减排,研发、开发新能源 二靠增汇,也就是主动增加碳汇,实施负排放。”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看来,增汇就是不减产的减排,是一个两全其美之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够研发碳汇,包括海洋碳汇,这样就给排放留出了更多的空间,保障经济发展。”  微型生物碳泵、生物泵、碳酸盐泵是海洋主要的储碳机制,其中微型生物泵被视为巨大碳库的幕后推手。焦念志提出,我国海水养殖规模世界第一,为海洋负排放提供了场所。养殖区综合负排放,变“污染区”为“增汇场”,既增加碳汇,又修复环境,可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 双碳“指挥棒”引领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方向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上海有了具体可行的“计划表”——《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昨天出台,碳达峰“十大行动”聚焦能源、工业、建筑等重点领域,确保上海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  沪上多位专家认为,这根力量非凡的“指挥棒”,所指挥的不仅仅是重点行业的节能减碳,更是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向世界贡献碳达峰、碳中和的“上海案例”。  从上海资源禀赋出发制定的行动方案  《方案》在主要目标中提出,2025年上海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0%,2030年这一比重将力争达到25%。“能源转型是社会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支柱。”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副总经理齐康说,目前,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在上海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超过四成。因此,《方案》中的“十大行动”就把“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放在了首位。  那么,上海的资源禀赋适合大力发展哪种可再生能源?齐康告诉记者,一方面,上海的海上风电资源较为丰富的,奉贤、南汇和金山三大海域都在进行风电开发,探索建设深远海风电示范试点,预计到2025年,全市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60万千瓦,2030年力争达到500万千瓦。  “而这些电能还远远不够。”齐康说,为保障超大城市的电力供应,上海的能源转型除了有优势的海上风电之外,还要发展光伏以及加大市外可再生能源的引进力度,“例如,《方案》中提到,上海将加强与非化石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合作,新增和扩建市外清洁能源通道,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  上海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与技术研究院特聘专家、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也表示,在节能降碳的重要领域中,能源领域是作“正贡献”的,且其贡献将随着非化石能源越来越多应用而变得更大。“建筑和交通等领域有很多是市民生活的刚需,这时就需要通过能源的减量和使用可再生新能源来平衡掉,这样才能实现达峰”。  杜欢政还表示,上海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在于产业,“比如,石化产业就是上海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它占工业产值的一半,排放量占比却接近四分之三。因此,《方案》就对石油化工领域提出了加快节能降碳增效、建立零碳园区等要求”。  碳达峰目标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上海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与技术研究院特聘专家、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强说:“低碳与经济发展绝不是相悖的,‘双碳’目标是用更好的技术手段和模式创新,让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脱钩’,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在齐康看来,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是“先立后破”的关系,“节能减排目标下,企业不是不发展了,而是要追求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相应的,在新的技术完善之前,也不能把有碳排放的企业都关掉,不能让经济失速”。他补充道,上海也在进行战略性的前瞻技术布局和孵化,例如《方案》中提到在张江、临港新片区等地发展氢能产业,提前布局未来5到10年的经济发展新动能。  记者注意到,《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10个碳中和相关领域重点实验室和5个绿色技术创新中心,聚焦深远海风电、储能、绿氢储制等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实现碳达峰,根本的驱动力在于科技创新。”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上海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与技术研究院负责人李亮说,无论是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还是增加碳汇、储能手段,都离不开持续提升低碳、零碳甚至负碳方面的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有了创新技术,才能为上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李亮表示,上海“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其实很好地结合了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功能。他解释道,除了以低碳零碳技术助力建设科创中心外,上海还将以绿色转型的高质量经济发展,助力国际经济中心建设;碳金融助力打造金融中心建设;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场落户上海,今后碳配额将与其他大宗商品一样参与全球贸易;未来的航运中心将以可再生新能源为主要动力,2025年,全市港口泊位配备岸电设备实现全覆盖,集装箱码头岸电使用率达到30%,邮轮码头岸电设施使用率和港作船舶岸电使用率将达到100%。更深层次上说,上海实现“双碳”目标是要为全国甚至是“一带一路”国家实现“双碳”贡献力量,包括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等。
  • 聚光科技总经理/谱育科技董事长韩双来将出席ACCSI2024高峰论坛
    科学仪器企业该如何有效应对当前市场环境的变革与挑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将给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带来什么机遇?大规模设备更新将会如何影响中国科学仪器行业走势?仪器信息网ACCSI2024-i100峰会之中国科学仪器发展高峰论坛将于2024年4月18日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时间:2024年4月18日15:40-16:40地点: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主题:逆风解意,行稳致远届时聚光科技总经理/谱育科技董事长韩双来将出席本次高峰论坛。聚光科技总经理/谱育科技董事长 韩双来韩双来简介:毕业于天津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2006年3月至今,供职于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担任研发工程师,研发技术经理,产品经理,研发总监,事业部总经理职务,现任公司控股子公司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关于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203)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中国杭州,是一家以高端仪器装备产品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平台型企业。公司业务涵盖智慧环境、智慧工业、智慧实验室、生命科学等领域,为环境、水利水务、应急安全、冶金、石化、化工、水泥、半导体、材料、能源、地矿、食药、疾控、生命科学等众多行业客户提供分析仪器、试剂耗材、信息化软件、运维服务、检测服务、咨询服务等创新产品组合与解决方案。2011年4月15日,聚光科技成功上市。2020年进军生命科学领域。2021年聚光科技构建“4+X”多对多业务布局,智慧工业、智慧环境、智慧实验室、生命科学与诊断,同步创新业务孵化。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上,聚光科技投入大气颗粒物源解析设备及相关软件与服务,提供自主研发的大气重金属分析仪、OCEC分析仪、水溶性离子分析仪、大气重金属分析仪、气象五参数分析仪、气颗粒物激光雷达等大气在线监测仪器以及大气颗粒物在线源解析软件、大气走航车等,为赛区的空气质量精细化管控和大气污染精准治理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2023年聚光科技生命科学板块旗下聚致生物荣获“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2024年3月,工信部公示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遴选认定名单。聚光科技凭借激光气体分析仪(LGA)入选,成为本批浙江省仅有的23家入选企业之一。关于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谱育科技”)创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是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自孵化子公司,专注于重大科学仪器研发和产业化创新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以技术创新实现分析检测及监测的现场化、自动化、智能化,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科学仪器制造商,实现科学仪器“中国梦”。谱育科技研发团队经过十余年的高比例研发投入及重大科学仪器研发积淀,完成了数十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及国家/行业标准。2021年8月,谱育科技与长江委汉江局共建首个水文系统全自动实验室,创新性地增加了ICP-MS、全自动流动注射、离子色谱、全自动CODcr分析仪等分析仪器,实现了10+款科学仪器的全流程自动化,主要由全自动分液工作站、全自动水质分析仪、全自动水质分析流水线、智能控制及信息管理系统组成。2023年6月26日,浙江省经信厅公布了2023年度“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名单。谱育科技凭借智能化在线监测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获得了2023年浙江省“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称号。2023年12月,谱育科技与柬埔寨科技创新国家实验室,共建质谱应用合作实验室。谱育科技提供以了LC-MS/MS、ICP-MS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端科学仪器,日后将为柬埔寨食品工艺升级优化、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将于2024年4月17-19日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召开。ACCSI2024以“融合创新,质领未来”为主题,力争对往年中国科学仪器产业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新的产业发展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研发成果等,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报名链接: https://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24/ 参会指南:参会指南|ACCSI2024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融合创新 质领未来联系方式:参加展团或参会报名:17600646530 黄女士赞助及媒体合作:13552834693 魏先生微信添加accsi2006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 (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 安益谱全新7800双曲面四极杆GCMS震撼上市
    安益谱(Anyeep)7800高性能双曲面四极杆GCMS是继7700双腔双泵GCMS后推出的全新型号。仪器采用自主加工的共轭双曲面四极杆质量分析器,与普通圆杆相比,进一步提升了灵敏度和全质量范围的分辨率。 特点:①质量分析器:四极杆质量分析器常见的有圆柱形四极杆、双曲面四极杆。一直以来,双曲面四极杆由于对加工工艺要求非常高,所以通常使用圆柱形四极杆代替。圆柱形四极杆产生的电场与理论电场存在一定的偏差,而双曲面四极杆可以产生理想的四极场,采用双曲面四极杆能够进一步提升仪器性能。 安益谱双曲面四极杆②分辨率:相比圆杆的半峰宽0.4,提升至半峰宽0.25,同位素比例更准确。 全氟三丁胺特征离子半峰宽 同位素比例m/z70、m/z220、m/z503全氟三丁胺特征离子m/z69、m/z219、m/z502及其同位素③全新升级的射频电源:保证全质量范围内质量准确性,氦、水、氮、氧等低质量离子的质量更准确。氦、水、氮、氧离子④控制电路:升级的控制系统配合双曲面四极杆使7800扫描速度提升至22000amu/s。⑤检测器:质谱检测浓度动态范围大于7个数量级。⑥灵敏度:1pg八氟萘全扫描信噪比2000:1RMS,IDL:7fg。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