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橙浸膏

仪器信息网橙浸膏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橙浸膏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橙浸膏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橙浸膏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橙浸膏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橙浸膏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橙浸膏相关的解决方案。

橙浸膏相关的论坛

  • 【求助】五味子浸膏为什么干燥不了

    各位高手: 我最近做了一批五味子的浸膏,是用80%的酒精加热回流提取的,提取后加了微粉硅胶等辅料,然后放入烤箱进行烘干,可是都已经烤了好几天了,浸膏还是粘粘的,根本不能打粉,如果我再继续加入辅料的话,会对它的含量有影响吧,请各位高手指教,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浸膏干燥?

  • 【求助】乌药干浸膏标准研究

    今天做乌药干浸膏中乌药醚内酯含量测定时没有出现目标峰,对照品峰良好;先前已经对乌药中乌药醚内酯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第一种,按药典方法,加适量乙醚用索氏提取器提取了4小时,再用甲醇洗涤定容过滤就行了;第二种,直接精密加甲醇50毫升超声提取30分钟,再补重就行了;两种方法得出的含量相差无几,且高出标准3倍),今天测乌药干浸膏含量测定时也都用了上述药材提取这两种方法,但基本都没有什么响应,取样量也比较大,跟药材差不多(药材是1克),按道理峰响应应该比药材更高!!!但怎么会没峰呢?是提取方法有问题吗?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请做过这方面工作的大侠帮忙分析分析乌药干浸膏提取工艺( 1 .提取 取净乌药片,置提取罐内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3倍,密闭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2倍,密闭煎煮2小时,气压均恒定在0.2—0.5kg/平方厘米,温度恒定在100℃—110℃。合并煎煮液滤过,静置24小时。 2 .浓缩 取静置滤液,用新型三效浓缩器浓缩。浓缩温度控制在75℃左右,真空度/蒸汽压力为0.06/0.09Mpa,浓缩至流体相对密度为1.10-1.20左右(60℃)3.干燥 流体用不锈钢盘盛好放入真空干燥炬内进行减压干燥,水分控制在3—3.5%之间。)

  • 酊剂、浸膏能不能乙醇溶解后进样

    烟用香精含有酊剂、浸膏能不能乙醇溶解后进样,对于酊剂和浸膏里面的高沸点物质对机器影响大吗?用的是有玻璃棉的衬管,不挥发物质是不是都留在衬管了呢?书读的少了,有介绍的吗

  • 【分享】GB 6779-2008 食品添加剂 茉莉浸膏

    本标准代替GB 3263-1982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茉莉浸膏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保质期。本标准适用于对以香花规格石油醚为溶剂,经浸提茉莉鲜花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茉莉浸膏的质量进行分析评价。

  • 怎么干燥天南星的浸膏?

    用乙醇回流提取天南星,浓缩的浸膏,但是发现不管怎样都很难干,总是黏糊糊的,曾经放在80度的烘箱中,也没有干。请各位恩前辈,赐教 谢谢喽。

  • 请问下各位老师关于安息香浸膏的事宜

    安息香浸膏的状态应该是淡褐色粘稠液体还是乳白色带小碎片的膏状?这两种状态哪种才是正确的?是时间问题?还是因为加工工艺不一样导致的?麻烦有知道详情的老师帮忙解下疑惑。

  • 怎样让浸膏粉变会原来的样子?

    在做实验的时候,用40%的以乙醇提取的中药,把浓缩液挥干得到浸膏。现在用水溶解后,准备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但是总有一部分不溶解,怎么办呢?是不是还要加一点醇才好使啊?

  • SPME-GC-MS联用分析药材浸膏

    有文献报道利用固相微萃取头顶空萃取浸膏中挥发性成分再与GC-MS联用,分析其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在这里有几点问题想请教大家:1、药材若使用水提取的,那浸膏需要浓缩到什么程度才行呢?浓缩稀了怕水分太多萃取头吸附打入气质中影响仪器,浓缩稠了怕浸膏里面的挥发性成分都挥发了,请问有经验的老师们,一般浓缩到什么程度就认为可以了?2、记得有说如果物质挥发性成分萃取不明显,可以加入少量食盐水,这里的食盐水浓度有没有受限制呢?一般加多少呢?3、水分过多对萃取头吸附性能有什么影响嘛?如果有,那在第二点中,食盐水中的水分会不会进入色谱中损坏仪器呢?如果影响了主要是针对仪器的哪个部分呢?还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点!

  • 【原创】药典一部中质量标准中浸膏相对密度存在的问题

    【原创】药典一部中质量标准中浸膏相对密度存在的问题

    [size=3][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体]、质量标准中浸膏相对密度存在的问题[/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个别品种提取药液浓缩时的相对密度与温度的描述实际操作时有困难,有以下几种情况:[/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1.1[/font][font=宋体]浸膏测量相对密度的温度要求过高[/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如“十全大补颗粒制法规定浓缩至相对密度为[/font][font=Times New Roman]1.30~1.32(90~95[/font][font=宋体]度[/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的清膏”等,如药液浓缩设备多为真空浓缩,浓缩过程中浸膏温度基本在[/font][font=Times New Roman]80[/font][font=宋体]度左右。使浸膏达到[/font][font=Times New Roman]90~95[/font][font=宋体]度就需要降低设备真空度,这样既浪费能源又降低效率。另处在[/font][font=Times New Roman]90~95[/font][font=宋体]度相对密度为[/font][font=Times New Roman]1.30~1.32[/font][font=宋体]的浸膏在室温进基本状态为半固体,制剂生产时浸膏不易混合均匀。[/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1.2[/font][font=宋体]没有规定测量温度,操作无法可依[/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如“参苓健脾胃颗粒制法规定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font][font=Times New Roman]1.30~1.34[/font][font=宋体]的稠膏”。[/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1.3[/font][font=宋体]浸膏要求相对密度为一定固定值[/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如“益肾灵颗粒”制法规定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font][font=Times New Roman]1.35[/font][font=宋体]的清膏”。该类品种很多、在实际操作中控制困难。[/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1.4[/font][font=宋体]醇沉前规定清膏相对密度过大[/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如“感冒舒颗粒制法规定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font][font=Times New Roman]1.20~1.25(90[/font][font=宋体]度[/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font][font=Times New Roman]60%[/font][font=宋体]等”,在[/font][font=Times New Roman]90[/font][font=宋体]度时相对密度[/font][font=Times New Roman]1.20~1.25[/font][font=宋体]的浸膏是很稠的,醇沉时会对有效万分产生包裹,影响产品质量。[/font][/size][size=3][font=宋体]本人建议在质量标准中浓缩操作改为“浓缩至适量或浓缩至[/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热测)”,([/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应为一个范围值)各企业根据自己的设备、工艺规程中明确规定相对密度及检测温度。[/font][/size]

  • 使用伍丰LC-100液相色谱仪检测中药刺五加浸膏的图谱

    使用伍丰LC-100液相色谱仪检测中药刺五加浸膏的图谱

    刺五加浸膏仪器:伍丰LC-100高压恒流泵、紫外检测器;色 谱 柱:上海月旭Ultimate® XB-C18 4.6×250mm 5μm ; 检测波长:220nm; 流 动 相:梯度方法;A:乙腈 B:0.1%的磷酸水溶液 流 速:1.0ml/min; 进 样 量:20μl; 对 照 品:紫丁香苷 对照品色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1/201111291420_333910_1615307_3.jpg供试品色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1/201111291420_333911_1615307_3.jpg供试品放大: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1/201111291420_333912_1615307_3.jpg

  • 【讨论】质量标准中制成总量存在的问题

    最近在看中药质量标准时,发现有以下的问题!不知各位同仁有何看法。[font=Times New Roman][size=3]1、[/size] [/font][font=宋体][size=3]质量标准中制成总量存在的问题:《药典》和《部颁标准》中均有品种无制成总量,有以下几种情况:[/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1.1[/font][font=宋体]颗粒剂:“以膏定产”,如“小儿肝炎颗粒”制法项下规定取“清膏[/font][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体]份,加糖[/font][font=Times New Roman]3[/font][font=宋体]份,糊精[/font][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体]份及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这样会因药材品质不同、提取设备不同等因素导致出膏量不同,从而影响成品量在较大范围内波动,致使不能保证服用相同的生药量。建议将未规定制成总量的品种规定出制成总量。[/font][/size][font='Times New Roman']2.2[/font][font=宋体]有的品种虽然规定了制成总量,但制法中同样规定浸膏量,如“桂芍镇痫片制法中规定取浸膏[/font][font='Times New Roman']300g[/font][font=宋体]加淀粉等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压成[/font][font='Times New Roman']1000[/font][font=宋体]片”。而实际生产中会因药材品质及提取设备等不同原因而导致出膏量不同,有超过[/font][font='Times New Roman']300g[/font][font=宋体]或不达不到[/font][font='Times New Roman']300g[/font][font=宋体]的情况,这时我们就无法按制法生产,即使按制法的比列生产也是不对的,因为每个处方的每日服用生药量是固定的。[/font]

  • 中草药片剂的分类

    中草药片剂的分类:① 全粉末片 ② 半浸膏片:大部分药材提取浓缩成为稠膏,小部分药材粉碎成细粉,由于浸膏中含有糖类,吸湿性较强,一般需要包薄膜衣层解决防潮问题,同时在贮藏过程会使片剂变硬,崩解延长等;③ 浸膏片 药材提取浓缩成为稠膏,干燥制成干浸膏,加入适量赋型剂混合制粒压片,一般吸湿性强,需要包薄膜衣层或糖衣层防潮,浸膏片硬度大崩解差,在制备浸膏时宜用乙醇沉淀去杂,再经过减压干燥处理。④ 有效成分片 适宜方法取得有效成分的混合物或单体,经过含量检测再加入赋型剂混合制粒压片即得。

  • 帮人问一个中药问题

    请教一个问题:我厂提取车间提取生产一中药,最终得到的是中药浸膏,再将提取车间所生产的中药浸膏转到固体车间生产成胶囊。请问一下,我们化验室要把提取车间生产的中药浸膏归类,归于成品、还是中间体。。。?

  • 【极限体验】苷类嗷嗷水解,总浸膏咣咣没影(11)(12月份)

    【极限体验】苷类嗷嗷水解,总浸膏咣咣没影(11)(12月份)

    【发贴背景】实验嗷嗷顺利,新化合物咣咣出(一)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1203/3687561/实验嗷嗷凄惨,化合物咣咣不纯(二)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1204/3689304/实验嗷嗷忐忑,化合物咣咣争气(三)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1205/3691424/平衡嗷嗷麻烦,色谱峰咣咣性感(四)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1205/3692541/套打嗷嗷过瘾,几小时咣咣搞定(五)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1206/3694600/平衡嗷嗷墨叽,好时光咣咣浪费(六)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1209/3702978/流速嗷嗷变幻,化合物咣咣比对(七)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1209/3703001/极限嗷嗷给力,手性体咣咣分开(八)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1216/3718070/结构嗷嗷类似,保留时间咣咣近(九)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1216/3719033/反用嗷嗷过瘾,极限柱咣咣给力(十)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1216/3719279/【实验过程】第一. 以前曾有两篇体验描述了苷水解成苷元的情况,今天又水解了两个苷,得到了它们各自的苷元(当然,今天不是描述水解的过程)。第二. 以前也曾说过,苷元的活性一般比苷的活性要好一些,这是个经验规律,基本如此。第三. 我只分到了苷的形式,没有分到苷元的形式。我希望能在总样里找到苷元,所以,要进行对照、寻找。【仪器试剂】水:重蒸水 甲醇:色谱纯,天津大茂 液相:Waters 高效液相,Waters 996 DAD检测器,Waters Model 600 controller液相色谱【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Ultimate XB-C18柱(5μm, 4.6x250mm)流动相:40%甲醇/水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全波长扫描【实验内容】这是第一个苷元的液相色谱图,保留时间5.61min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171844_339055_2424913_3.jpg这是第二个苷元的液相色谱图,有点小杂质,保留时间4.19min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171844_339056_2424913_3.jpg这是总样的液相色谱图,我是用40%的甲醇/水跑的,目的只是为了跟前面两个苷元对照,其它没出峰的直接用甲醇冲掉。所以,看到这张图,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一个主成分(保留时间6.96min)啊。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171846_339058_2424913_3.jpg这张是总样的分析图的放大图,在5.61min和4.19min附近寻找可能为苷元1和苷元2的成分。4.11min和5.72min附近确实是有一些小峰,不过紫外吸收220nm与苷元们的紫外240nm不太相符。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171847_339059_2424913_3.jpg【实验内容】1. 初步确认小极性总样中没有苷元形式存在,这就麻烦了,头疼中2. 想了解总样的组分情况的,我可以在下篇体验中分析一下,呵呵3. 其它

  • 什么原因能让我的峰跑成这个样子?

    什么原因能让我的峰跑成这个样子?

    我提样的过程是这样的,称0.5g药粉,用50ml石油醚超声10min,过滤去掉石油醚,把药粉挥干,接着用50ml的70%的甲醇-水超声1h,然后过滤,挥干得浸膏,取一部分,用70%的甲醇-水溶解,过0.45um膜。进液相20ul。很多样品跑的很正常,就个别几个会这样子,不止是什么原因呢。向大家请教了。我用的是梯度洗脱, 甲醇 0.3%的磷酸水0min 20% 80%5min 20 8010min 32 6820min 45 5540min 68 3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0/201110091140_322354_2334277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0/201110091144_322357_2334277_3.jpg

  • 怎么制颗粒?

    今天做颗粒了,第一次做,请各位版友指点一下。我今天用的是浸膏:糊精:乳糖=20g:20g:10g。用70%的乙醇喷的,很奇怪啊,喷完之后,用手将它们混一下,期望得到的是“握之成团,触之即散”。很可惜,它们都成小球了,硬梆梆的。期待回复。

  • 【我侃药典】影响药品性状描述的因素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最近看了[/font][font=Times New Roman]10[/font][font=宋体]版药典[/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发现:[/font]颗粒剂品种项下的制法基本为“某某等味药材加水煎煮几次,每次几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某的清膏。加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即得。”该制法中提到的浓缩、干燥工序因生产工艺、设备不同而对药品性状影响较大。[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体]浓缩:以前浓缩使用的基本是常压设备,该操作药液受热时间长、温度高,得到的浸膏色泽较深;如今浓缩多使用减压设备,该操作药液受热时间短、温度低,得到浸膏色泽较浅。浸膏的颜色深浅明显影响颗粒的颜色深浅。[/font][font=Times New Roman]2[/font][font=宋体]干燥:最早颗粒干燥,多彩箱式设备,该方法干燥时时长、热颁不均匀,颗粒色泽较深或不均匀,现今,多数企业多彩一步制粒或沸腾干燥,此法干燥时间短色泽均匀。[/font][font=宋体]以上两点同样在部分片剂、胶囊剂中也有影响。另外,也有使用喷雾干燥器干燥浸膏,一方面浸膏粉颜色浅,另一方面浸膏需加入的辅料量会不同,药品的性状就会有差异。就这种情况,与大家探讨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影响性状的因素,[font=宋体]所以本人认为将制法关键步骤细化,同时重新描述药品的性状。不知各位同仁有何看法?[/font][/font]

  • 求文献帮忙下谢谢

    【序号】:1【作者】:姜文红 刘静 仲昭庆 张清波【题名】:HPLC法同时测定刺五加浸膏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来源】药物分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2010,006【期刊】:《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标准研究课题(TS-08)【序号】:2作者: 刘起华 张萱 程会平 论文题名: 英文题名 : Determination of Isofraxidin in Ciwujia Jingao by HPLC来源: 时珍国医国药,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2006,009

  • 广药子公司涉嫌使用虚假投料 中成药原料黑箱待解

    26日晚,CCTV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的“315在行动”曝光了部分药企用工业硫磺熏制山银花,并用山银花非法定部位入药。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之首、全国最大的中成药厂家广州医药集团被卷入其中,子公司广西盈康制药有限公司(下称“盈康制药”)维C银翘片涉嫌虚假投料。 央视报道称,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经济开发区的宝山堂制药有限公司,用山银花枝和叶不经过任何清洗直接填进中药提取罐制成浸膏,主要用于制作感冒药的半成品原料。 而宝山堂制药的下游采购商包括盈康制药,据央视报道,盈康制药维C银翘片“一天生产可能6万多到7万多瓶”,主要原料山银花浸膏全部来自宝山堂制药。 按照中国《药典》,山银花的入药部位应该是花而不是枝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研究员陈敏接受央视采访时称:“这肯定是违法的,因为《药典》规定是用哪个部位,你就应该用哪个部位。” 这意味着,如果宝山堂确实用山银花非法定部位制成药用原料浸膏,本身即构成违法行为。而盈康制药管理不善,使用了上游供应商提供的虚假投料。 资料显示,盈康制药前身是广西医药研究所制药厂,创建于1960年。2003年,广西医药研究所制药厂改制,在广西和广东官方的撮合下,广州药业于2004年4月控股盈康制药,持股比例达51%。 针对此事,广药集团方面昨日对媒体表示,公司已经留意到央视的报道,广西、广东两省区药监局已经对宝山堂制药紧急展开调查,而公司也积极配合药监局的核查。 “现在调查结果还没出来,我们也不好说什么。宝山堂只是盈康制药的原料供应商,如果查出其确实有违法行为并影响了盈康制药维C银翘片的质量,作为大企业我们会负责。”广州药业董秘庞健辉告诉本报。 本报注意到,在广州药业2012年年报中并未具体披露盈康制药的营收状况,对此,庞健辉称盈康制药的投资权益在公司的占比很小,一般只是合并报表而不会单独披露。 不过,昨日亦有广药集团内部人士告诉本报:“我们只是向他们(宝山堂)采购了浸膏,浸膏检验合格,我们就使用。但是他们用花还是用枝叶,我们怎么知道呢?”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向本报表示,虽然《药典》规定了中药材和饮片的入药部位,但同时由于《药典》在中成药检测上只是“定性检测”,这种“定性检测”的方法存在漏洞,导致原料生成环节和成药生产环节的虚假投料在最终产品的检测上体现不出来,从而出现了“合格的假药”。 2011年5月,有业内“普药大王”之称的四川蜀中制药主导品种国家基本药物复方丹参片和板蓝根就曾卷入“虚假投料门”,而被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回中药GMP证书并进行了半年的整改,此事经本报率先曝光后,该公司中药销量大受影响。2012年,蜀中制药阿莫西林胶囊再度卷入“毒胶囊门”。自此之后,该公司中药、西药全部滞销,最终导致该公司陷入濒临破产境遇。 “作为全国制药工业百强之首和最大的中成药生产厂家,子公司出现这样的事情,至少暴露出内部管理不善的问题。”不少投资者对广药的质量管理体系表示担心。 而广药集团方面则称,公司自有一套中成药原料质量管理体系,除了兴建数十个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外,子公司广州采芝林药业也作为集团内部中药材、饮片的集中采购中心,在源头上对中药材、饮片进行质量控制,并供应给旗下各子公司。 业内专家表示,中成药原料用非法定部位入药,肯定会影响到成药的疗效,而且非法定部位也存在成分未明等问题,在安全性方面也有隐患。“目前中成药原料这块,就像一个未解的‘黑箱’,而对中药的监管,最重要的是过程控制。”上述业内专家表示。

  • 折光仪在中药(生物)提取液浓缩中的应用

    从中药材,植物,动物等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或者制成浸膏,浓缩是必不可少的工艺步骤。不同的浓缩比例,或者说浓缩到何种程度再进入下一个工艺段呢? 其中有没有法规要求或者约定俗成的评定方法?我看了一些资料,有用烘干称重法测量固形物含量的,如果这样是不是可以使用折光仪测试Brix(可溶性固形物)值来方便判断呢?还请行业高手多多指教。在此先谢谢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