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十三酸

仪器信息网十三酸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十三酸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十三酸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十三酸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十三酸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十三酸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十三酸相关的解决方案。

十三酸相关的资讯

  • 仪器仪表专利实施许可“十三五”期间合同金额约5.59亿元
    专利实施许可也称专利许可,是指专利技术所有人或其授权人许可他人在一定期限、一定地区、以一定方式实施其所拥有的专利,并向他人收取使用费用。专利实施许可的作用是实现专利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有利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生产,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专利实施许可按照实施期限、实施地区、实施范围、实施条件分为多种类型:按照实施期限分,可分为在专利整个有效期间实施许可及在专利有效期间某一时间段实施许可;按照实施地区分,可分为我国境内的实施许可、在我国境外的实施许可和在某些特定地区实施许可;按照实施范围分,可分为制造许可、使用许可、销售许可及制造、使用、销售全部许可;按照实施条件分,可分为普通实施许可、排他实施许可、独占实施许可、分实施许可和交叉实施许可。那么在我国,仪器仪表专利实施许可的收益究竟如何呢?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最新数据,数据来源为“十三五”期间(即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完成备案的11371份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共涉及专利31147件。按照不同国民经济行业,对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数量、许可费支付方式、许可费金额、提成费率等信息进行了分类统计。“十三五”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专利实施许可情况 (制造业)横坐标为合同量,纵坐标为平均许可年限,圆点半径代表年均合同金额的大小我国十三五期间制造业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总量4743份,平均许可年限5.2年每份,年均合同金额(按固定或可折算金额支付)66.0万元/年/份。而仪器仪表制造业在十三五期间合同总量301份,平均许可年限4.4年每份,年均合同金额(按固定或可折算金额支付)42.2万元/年/份。换算下来,十三五期间仪器仪表制造业专利实施许可合同金额高达55889.68万元,仪器仪表行业平均专利实施许可合同金额(按固定或可折算金额支付)为185.68万元每份。另外,无论从仪器仪表行业平均许可年限还是年均合同金额角度来看都要低于我国制造业的平均水平,这说明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专利技术成果方面仍有较大的上浮空间,对于高质量的仪器仪表专利技术成果需求迫切。关于以上提到的平均许可年限、年均许可金额、按固定或可折算金额支付、合同量的解释:平均许可年限: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许可年限的算术平均值,以年为单位。年均许可金额(按固定或可折算金额支付):平均每份合同每年的许可金额,以万元/年/份为单位。按固定或可折算金额支付:指专利许可方与被许可方明确一个固定或可以折算出的金额进行交易的支付方式,包括一次付清、分期付款、作价入股(固定或可折算金额部分)以及其他方式。因受到基础数据限制,涉及分期付款的进行了多期加和处理,计算为一次付清金额。合同量: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备案数量,以份为单位。
  • 十三五将投资45亿元完善我国排水监管平台
    近日,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对我国“十三五”期间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要求,任务目标为:新增污水管网13.44 万公里,老旧污水管网维修4.24 万公里,雨污合流管网改造3.89 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规模4890 万立方米/日,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规模4053 万立方米/日,新增污泥(以含水80%的污泥计)处理处置规模6.31 万吨/日,新增再生水利用设施规模2113 万立方米/日,新增初期雨水治理设施规模1016 万立方米/日,完善国家、省、市三级排水监管平台,形成全国统一、全面覆盖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监管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规划中排水监管平台建设任务、技术要求和投资预算均给出了详细的计划。  任务要求:“十三五”期间,建设国家级排水与污水处理监测站1 座、省级监测站38 座、市级监测站288 座。所有设市城市具备排水与污水处理监测能力。  技术要求:国家和省级监测站应具备全指标监测能力和主要指标的流动检测能力,市级监测站应具备污水管网排查与检测、污水处理厂基本控制项目及部分选择控制项目的分析能力,污水处理厂监测站应具备日常指标检测能力,满足政府监管和企业运行管理的需要。建成后,基本实现全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数据的动态信息监督管理。  投资估算::国家污水处理监测站投资估算为0.68 亿元 已有省级监测站,监测能力未达到全指标检测的,应提升监测能力,每座监测站按0.1 亿计 新建省级监测站按每座按0.15 亿元计 市级监测站除基本控制项目外,还应具备部分一类污染物和部分选择控制项目监测能力,每座监测站按0.1 亿元计 污水处理厂监测站应具备基本控制项目的监测能力,每座监测站按0.03 亿元计。
  • 崂应即将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
    由环保部等六部门联合举办、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 2013)定于2013年7月23日至7月26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本届展览会将围绕&ldquo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rdquo 的主题,以&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全国污染防治工作重点需求为主线,集中展示一批重点技术和装备。届时我单位将携崂应7003型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崂应3023型紫外差分烟气综合分析仪、崂应2023型环境空气重金属采样器及崂应2060型智能遥控VOCS采样仪等众多高新技术产品参展。展会期间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报告会、技术交流会、项目洽谈会等活动,欢迎各界人士前来参展。 崂应官网: www.hbyq.net PM2.5采样,烟尘采样,烟气分析,大气采样,粉尘采样,紫外烟气分析,二恶英采样,油气回收检测,烟尘测试仪、真空箱采样、酸尘降采样、24小时恒温气体采样
  • 百灵威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提供解决方案
    反式脂肪酸是y种对人体的有害物质,广泛存在于袋装食品或煎炸食品中。早在2002年我g即开始关注反式脂肪酸问题,于2005年初经g家标准委批准立项研究,目前已经形成《GB/T22110-2008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标准。 百灵威作为中g分析l域行业引l者,在获悉反式脂肪酸研究成果第y时间,即迅速整合全球优质资源,为全g检测单位及科研机构准备全套反式脂肪酸标准物质、分析色谱柱及配套产品。 百灵威拥有全球化大型标样库,产品系列涉及农药、石化、环境、食品、无机、烟草等多个l域。所有化学对照物质都达到或c过了美g化学会z新的&ldquo 分析试剂规格&rdquo ,符合ACS 规格、NIST/NVLAP、ISO9001 认证的要求,可满足所有的z高质量控制标准。随订购的标样附带质检报告、材料安全数据卡,并且可以为用户提供专业标样的定制服务。 产品编号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CAS 包装 目录价 SFA-006N Methyl tridecanoate 十三酸甲酯 1731-88-0 100mg ¥168 SFA-011N Methyl octadecanoate 硬酯酸甲酯 112-61-8 100mg ¥168 UFA-005N Methyl cis-9-octadecenoate 油酸甲酯 112-62-9 100mg ¥168 UFA-011N Methyl linoelaidate 反亚油酸甲酯(C18∶2) 2566-97-4 100mg ¥281 UFA-010N Methyl linoleate 亚油酸甲酯 112-63-0 100mg ¥168 C14635600 Linolenic acid 亚麻油酸 463-40-1 100mg ¥2,491 UFA-014N Methyl linolenate 亚麻酸甲酯 301-00-8 100mg ¥168 UFA-018N Methyl cis-11-eicosenoate 顺-11-二十碳烯酸甲酯 2390-09-2 100mg ¥421 SFA-014N Methyl eicosanoate 二十烷酸甲酯 1120-28-1 100mg ¥168 UFA-006N Methyl trans-9-octadecenoate 反式-9-十八烯酸甲酯 2462-84-2 100mg ¥168
  • 天美公司第十三届质量千里行活动正式启动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从2000年开始,每年的3月15日,作为中国、亚洲重要的科学仪器供应商,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就开始了“质量千里行”的活动,专门安排资深的维修、应用和培训工程师,组成强大服务团队,从北部的齐齐哈尔到南端的海南岛,行程几千里,历时两个月,走访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解决他们的疑难问题,听取用户的意见。 2012年的3.15来到了!天美公司第十三届“行千里路,送天美情”活动再次拉开了序幕! 今年,天美公司第十三届质量千里行服务活动的主题是:让人们活得更健康,让环境变得更漂亮。作为一家同时在新加坡和香港主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在食品安全、制药分析以及环境保护领域有着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愿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与大家一起,共同为环境和健康,直接、间接地做一些我们有能力、有责任做的工作。一.千里行期间产品维护保养讲座内容1.原子吸收应用和维护 2.F-4600/7000应用和维护 3.U-3010/3310应用和维护 4.U-4100应用和维护 5.氨基酸的应用和维护 6. LC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7.离心机的应用和维护 8.安全柜的校验和维护 9.SEM的日常维护 二.天美仪器简易操作手册1.日本TOMY公司SX 系列灭菌锅操作说明(适合于SX-300/500/700)2.日立高速冷冻离心机的简易操作指南(适合于CR21G/CR22G)3.日立高速冷冻离心机使用注意事项4.日立超速离心机操作程序(CP-WX)5.正确使用安全柜6.F-4500简易操作7.U-3010/3310简易操作8.U-1500简易操作9.L-2000简单维护手册10.U-4100光源更换11. FE-SEM更换灯丝12. FE-SEM更换阳极13.L-8800常见故障和排除。14.日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三.用户网络互动1、对以上资料有需要的用户可以填写下面的详细信息发送邮件至 techcomp@techcomp.cn索取--------------------------------------------------------------------------客户姓名:单位名称:电子邮件:客户电话:联系地址:邮政编码:是否购买过天美公司仪器:索取资料类别留言:--------------------------------------------------------------------------2、已购买天美仪器的使用用户,均可以向techcomp@techcomp.cn投稿,发表您的使用感想,经验教训以及有趣的小故事,将会有礼品赠送哦~此次活动详细信息请您关注以下网址:千里行活动彩页下载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322/down_198435.htm仪器信息网展台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322/天美公司网站地址:http://www.techcomp.cn/仪器信息网论坛交流专帖: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0312/3918406/
  • 崂应圆满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
    7月23日,为期四天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每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环保展是我国环保领域很有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国际展会,而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也使得本次环保展备受关注。本届展会共设置6个展馆,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中外企业参展,展出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意大利、美国、日本、法国、韩国等国家展团参展踊跃,带来了世界先进的环保技术、产品和理念。我国环保产业包括青岛崂应在内的多家知名仪器企业,赛默飞世尔、岛津、哈希、聚光、雪迪龙、天瑞仪器、青岛佳明、武汉天虹等纷纷齐聚展会现场,展示了多种环境监测产品及技术。展会期间同期举办多种形式的会议交流活动。 崂应携自主研发的7003型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3023型紫外差分烟气综合分析仪、3012H(新08)型烟尘/气测试仪、2034型空气重金属采样仪、2060型智能遥控VOCS采样仪以及8040型便携式智能气体、粉尘、烟尘采样仪综合标准仪等二十余种产品参展。崂应牌产品在行业内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新产品的亮相立即引来与会人员的关注,纷纷前来了解咨询,现场工作人员对咨询问题进行了详细耐心的解答。崂应的高新技术产品、崂应人的高品质服务受到了同行的高度关注及一致好评。 本次展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山东省环境保护协会会长张凯等领导的陪同下参观崂应展位,并详细询问了崂应的具体情况,对崂应的产品以及崂应为环保事业做出的贡献予以高度肯定。  展示自我的同时,崂应技术人员也从国内外同行业参展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各种技术交流研讨会中开阔了视野,进一步了解了国内外环保行业动态,为我们下一步把握新产品研发方向,更好地迎合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为开幕式致辞 我所参会人员崂应官网: www.hbyq.netPM2.5采样,烟尘采样,烟气分析,大气采样,粉尘采样,紫外烟气分析,二恶英采样,油气回收检测,烟尘测试仪、真空箱采样、酸尘降采样、24小时恒温气体采样
  • ATAGO(爱拓)亮相2020 第十三届上海· 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
    2020第十三届iFresh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将于11月1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2馆隆重开幕。iFresh亚果会经过十二届的积累,已累计向150000位全球专业观众展示果品;累计服务过4500家海内外展商;超过15000种优质果品和创新技术通过iFresh亚果品平台展示;累计服务过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厄瓜多尔、秘鲁等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客户。【ATAGO(爱拓)核心C位】ATAGO(爱拓)作为水果糖度计的佼佼者,在水果界享负盛名,其中便携式数显水果测糖仪 PAL-1 型号,深受广大客户的追捧,是水果行业的必备检测仪器之一,多年来为各界客户展现多种水果糖度/糖酸度的快检方案!获得了众多客户的一致好评!糖度是水果最常规的物理常数,也是决定水果品质与成熟度的一项重要参数,更是口感体现指导标准。水果糖度监测贯穿着水果的生长期、采摘期、上架期、品质验收、销售分级等全过程。什么是水果糖度?果实内部的可溶性固形物是指水果中所有溶解于水的化合物的总称,包括糖、酸、维生素、矿物质等等。所以,我们测糖度一般也就是测可溶固形物(白利度Brix),其检测结果俗称为“糖度”。ATAGO(爱拓)数显水果糖度计,多年来一直为果蔬业提供了快速专业的糖度检测方案。前来展台参观的客户都纷纷表示正在使用 ATAGO(爱拓)糖度计的明星型号 PAL-1,并且一直使用良好,更有水果连锁企业、电商企业会为各门店统一配备,作为企业系统验收标准仪器之一!无损糖度计ATAGO(爱拓)水果无损糖度计 PAL-HIKARi 系列也受到了众多客户的关注与追捧,不采摘,不破皮,不切肉,不取汁,通过红外原理直接检测果实内部糖度,非常便捷,是水果品质、水果糖度的抽检利器!更是果品售价分级的快速分拣依据。水果糖酸度计研究发现,好吃的水果一般糖酸比都比较高,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水果风味好坏评价的依据,一般都是以糖酸比为基础条件。所以,有的水果在未成熟期“采青”上市,原则上糖度一般都不会高。即使用了催红素,也很难转化为可溶性糖类,也不会高到哪去。所以,不好吃是肯定的。ATAGO(爱拓)水果糖酸度计——PAL-BX/ACID 系列,可同时检测水果的糖度&酸度,更可一键(R键)显示糖酸比,帮助快速判别水果风味口感。【ATAGO(爱拓)展台人气持续高涨,客户"亲自操刀"测量!】ATAGO(爱拓)源自日本,成立于1940年,80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与开发多样化的光电检测仪器。其主要产品为折光仪及基于折光原理测量多种物质浓度的衍生浓度计。其中,ATAGO(爱拓)的水果糖度计系列更是果蔬检测界的佼佼者,仅需一滴样品就能快速检测水果糖度,以其专业性,快速性、便捷性获得了行业客户的一致好评!全新推出的水果无损(非破坏式)糖度计(PAL-HIKARi系列),无需切肉,无需取汁,红外原理测量果实糖度,颠覆了传统的取汁测量模式,引领果蔬检测走向快速,高效、专业的方向!ATAGO(爱拓)产品形态丰富,覆盖:手持式(现场快速测量),无损非破坏式(无需破坏水果),全自动精密台式(高精度检测与分析),适应不同部门的使用要求。ATAGO(爱拓)产品日本原厂制造,品质卓越,耐用性好,获得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的信任与肯定!
  • 诺维信生物医药亮相第十三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6月25日,丹麦诺维信公司旗下的诺维信(中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首次亮相于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CPhI China 2013),并展出包括Hyasis&trade 、Recombumin® 和生物催化产品在内的多种生物基制药原料与技术。   展会期间,诺维信(中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举行了媒体见面会,分享了公司的最新产品、公司动态及行业趋势等相关信息。 媒体见面会现场   诺维信(中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区域营销经理邓岳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公司积极开展在华业务的情况。 邓岳   诺维信(中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亚太区业务开发总监Hemant Pachnanda表示:&ldquo 不论是在中国市场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透明质酸和白蛋白都将在未来的药物开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全球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提供非动物源性重组白蛋白(如Recombumin® Prime和Recombumin® Alpha)的供应商,我们与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为市场提供安全、稳定的配方。Recombumin® 系列产品在液体药物和疫苗配方两大用途的赋形剂市场占主导地位,可确保用户得到合乎cGMP (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 标准的优越的质量、规范支持和长期供应。&rdquo Hemant Pachnanda   Hyasis® 是新一代的高品质透明质酸,它基于安全的枯草芽孢杆菌,热稳定性出色,溶解迅速,产品具有出色的批次稳定性。Hyasis® 扩大了透明质酸在医疗设备和医药产品领域的应用。此外,诺维信的Hyasis® 还能通过公司的专利交联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定制,以达到一种特定的粘度。这一突破使产品能够广泛应用于一系列药物输送和医疗装置用途,包括眼科、皮下填充物、骨关节炎、防粘连、涂层和伤口愈合等。   生物催化技术可以帮助药品及中间体生产商增强产品的可持续性能、节省能源成本并降低原材料成本。商业用脂肪酶和蛋白酶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势,可用于活性药物成份(API)的化学转化和中间体的生产。上述独特优势包括在化学反应中具有高度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因而可缩短工艺流程,并减少昂贵毒性原料的使用。诺维信有一系列具备上述优点的脂肪酶产品可供选择,包括: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 (Lipozyme® CALB L)、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A (NovoCor® AD L)、 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以及蛋白酶Alcalase® 和Savinase® 等。 撰稿:刘丰秋
  • 《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附全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工信部联消费[2016]3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有关行业协会、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引导化纤工业加快转型升级,依据《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制定《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11月25日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 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化纤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也是纺织工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引导化纤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纺织强国,特编制《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 以推动转型升级为出发点,积极推广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 以实施提质增效为落脚点,大力实施“三品”战略。坚持市场导向,需求引领,创新驱动,协调发展,构建竞争新优势,为基本建成化纤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原则  创新驱动,升级发展。加快完善化纤工业创新体系,推进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以企业为中心,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提高化学纤维的功能化、差别化水平。推进化纤生产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改造。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控制总量,平衡发展。坚持优化存量,从严控制新增产能,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推动产业集聚,提升行业综合竞争能力。  绿色制造,持续发展。坚持低能耗、循环再利用,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完善绿色制造的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广绿色纤维标志产品,全面推进行业清洁生产认证和低碳认证体系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制造方式的绿色转型。  开放合作,共同发展。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求,推进化纤工业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的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引进高端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以及高素质人才,加快形成化纤工业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化纤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健康增长,化纤差别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性能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有效产能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目前的1%提高到1.2%,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5%,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品种技术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以及生物基化学纤维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绿色制造水平进一步提升,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等达到国家约束性指标和相关标准要求,循环再利用纤维总量继续保持增长,循环再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  控制总量规模,优化产能结构。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存量、拓展应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差别化、功能化技术融合,推动行业发展模式由“成本和规模”向“高附加值、专业化与系统化”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严格能耗、物耗、环保、质量和安全等标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格控制常规化纤产品新增产能,化解部分过剩产能,为优化供给结构提供空间。  推动兼并重组,促进协调发展。支持企业通过横向联合与垂直整合,实现存量资产的重组和优化。对规模大、实力强的精对苯二甲酸-聚酯企业、己内酰胺-锦纶企业可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炼化、化纤及纺织的一体化生产,提高产业链掌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引导企业向市场便利、资源丰富、产业链配套完善以及环保治理集中的地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式、园区化发展。形成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品种丰富、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大型化纤集团。同时发展一批“专、精、特、强”中小型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功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服装、家纺以及产业用领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产业链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深化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化纤跨国公司,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加强与国外高技术纤维及复合材料等生产企业的合作,提升我国化纤的制造和应用水平。推动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利用中亚、中东等地区油气资源布局原料加工,依托东南亚市场,利用我国领先的化纤制造技术和装备,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主动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全球分工体系、研发创新体系和营销体系。推进产品、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合作与互认,提升在化纤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提高我国化纤工业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支持在设计、核心制造、营销和咨询服务等环节开展国际合作,鼓励跨国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机构。  (二)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  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借助高校、科研院所优势,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产业及应用推广体系集聚,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平台,推进企业技术中心、重点行业工程中心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上下游产业链集成开发。加快推动在关键领域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的工程化推广和产业化应用。继续支持开展优秀学术论文评选等行业学术活动,支持以实现产业化为导向的工业应用基础研究,为化纤新品种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着力提高常规化纤多种改性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水平,重点改善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的阻燃、抗菌、耐化学品、抗紫外等性能,提高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 加快发展定制性产品,满足市场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加快发展工程塑料、膜等非纤用切片及产品,扩大应用领域。加强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到仓储销售的全流程质量管控,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化纤工艺和装备,实现柔性化生产和产品的优质化。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推广在线计量检测控制系统应用,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突破关键技术,推进高技术纤维产业化。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加强高附加值、低成本关键工艺及装备工程化技术研究。间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纤维,重点开发新品种,拓展应用领域。碳纤维、聚苯硫醚纤维和连续玄武岩纤维等产品,重点攻克低成本、高稳定性制造技术和装备,开发适用不同领域需求、不同档次的纤维品种,碳纤维要以汽车轻量化和大飞机制造等国家重大工程为契机,重点攻克高端纤维及复合材料生产技术。聚酰亚胺纤维、对位芳纶和聚四氟乙烯纤维等品种,重点研制成套装备、解决工程化放大的技术问题。  突破替代石油资源的生物基原料和生物基化学纤维绿色加工工艺、装备集成化技术,实现产业化、低成本生产。重点提高生物基合成纤维聚合及纺丝单线规模和整体技术水平,优化海洋生物基纤维原料多元化及规模化生产技术。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拓展生物基化学纤维应用领域。  推进智能制造,加快两化融合。着力突破数字化、智能化化纤成套装备及制造等关键技术,突破现有化纤装备设计瓶颈,实现模块化生产。满足多品种、高品质、低能耗、清洁化的生产要求,鼓励支持开发面向化纤企业生产的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RP)、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物联网系统。加强在线检测、远程诊断以及运行维护等功能的开发应用。开发和推广数字化工艺设计、数字化全流程制造技术、数字化生产管理技术,实现大容量多批号产品的信息自动化及产品可追溯性。推动在涤纶、锦纶等行业建立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示范,研究大数据、云计算在化纤生产全流程中的应用。  (三)发展绿色制造,推进循环利用  推广绿色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推动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回收再利用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重点开发锦纶熔体直纺、再生丙纶直纺等新技术。推广绿色制浆技术,提升原液着色技术生产水平,拓展应用领域,发展纤维绿色后加工工艺技术。编制节能低碳技术目录,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持续推动清洁生产,深化污染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培育行业内能效领跑者企业。  推进再生循环体系建设,促进绿色消费。建立与发展废旧纺织品、废弃聚酯瓶等资源回收和产品梯度循环利用体系,进一步扩大高附加值再生化纤及制品的比重。研究制定行业绿色采购标准,规范采购、生产和销售,提升产品质量、行业信誉和品牌度,促进循环再利用化纤产品的消费。推进生物基化学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等“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体系建设,提升“绿色纤维”产品的市场认知度。设立以化纤企业和协会为主体的行业绿色发展基金,鼓励和引导绿色消费,实现绿色转型。  完善行业规范和评价体系建设,提高绿色制造水平。继续做好再生纤维素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等行业规范条件宣传和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公告管理工作,适时进行规范条件修订。进一步完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评价制度和标准,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和绩效评估,扩大适用领域。  (四)创新发展模式,提升行业软实力  加强品牌建设,扩大优质纤维影响力。继续组织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培育中国纤维品牌。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新产品推广模式,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为内涵,推动纺织全产业链共同参与纤维新产品推广,培育纤维品牌,扩大需求。加强企业品牌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推动企业品牌国际化。  加快标准化建设,提升质量水平。进一步增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标准化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化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在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和绿色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和科技创新趋势,进一步完善化纤协会团体标准,加快新产品和新技术成果标准转化。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  加强人才培育,夯实行业基础。适应化纤行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依托高校与骨干企业,集聚专业师资队伍,推进课程体系与培养基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大力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加强在国际投资、法律法规、标准认证等领域的人才储备,注重工程化技术团队的培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引导高端人才向企业流动。加强交叉学科、新兴学科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科技人才。  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创新企业经营模式。引导化纤企业将服务嵌入制造和营销的各个环节,鼓励企业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物流等服务环节延伸。为客户提供系统和增值服务。利用“互联网+”思维,提供柔性化、小批量、定制化服务,创新经营模式,整合资源,构建全方位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企业服务化水平,建设高水平的服务型制造旗舰企业。  三、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一)纤维新材料  新型功能性纤维开发与品质提升。开发聚合与纺丝一体化装备的设计与制备技术,实现模块化生产 开发新一代差别化、多功能纤维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应用,进一步拓展纤维产品在功能性服装、功能性家纺和工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加强生产全流程质量管控,促进优质产品供给,满足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专栏1 差别化、多功能纤维品质提升1.大容量聚合纺丝设备开发。开发高效节能的大容量聚酯聚合和熔体直纺的设备和工艺技术,突破锦纶环吹风技术,提升大容量锦纶装备水平,进一步降低常规纤维的生产成本。利用模块化技术实现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的规模化生产。2.新型纤维品种开发。开发新一代共聚、共混、多元、多组分在线添加等技术,实现深染、超细旦、抗起球、抗静电等差别化纤维的规模化生产。开发新型中空纤维膜以及阻燃、抗熔滴、抗紫外、抗化学品、抗菌等功能性纤维的制备和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化纤产品在工业及家纺领域的应用比例。3.柔性制造技术。建设化纤高效柔性制造技术创新平台,提高工程技术及产品的开发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水平,系统解决产业发展技术瓶颈。  高性能纤维产业化。进一步提升与突破高性能纤维重点品种关键生产和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纤维的性能指标,拓展高性能纤维在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和电力等领域的应用。专栏2 高性能纤维产业化1.高性能纤维稳定化、低成本化生产。扩大单线产能、优化控制过程,实现T300级和T700级碳纤维、芳纶131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等高性能纤维的批量化和低成本生产,强化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高性能纤维新品种开发和系列化发展。提升碳纤维、芳纶、聚酰亚胺纤维和聚四氟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品种的系列化,以满足下游用户的需求。突破高强高模型碳纤维、连续碳化硅纤维、硅硼氮纤维、聚芳醚酮纤维等新型高性能纤维制备及产业化的关键技术。3.高性能纤维创新体系建设。建设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和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撑和培育高质量技术人才。  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突破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关键装备的制造,攻克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产业化技术瓶颈,实现生物基化学纤维规模化生产,着力拓展在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等方面的应用。专栏3 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1.生物基再生纤维。突破溶剂法纤维素纤维(Lyocell)关键装备制造的技术瓶颈及高效低能耗溶剂回收等自主创新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拓宽原料来源,建成示范生产线。2.生物基合成纤维。突破生物基合成纤维原料的产业化制备技术,重点发展非粮食资源的生物基纤维原料生产,提升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及生物基聚酰胺的聚合、纺丝和染整产业化技术水平。3.海洋生物基纤维。开发国产虾(蟹)壳、海藻等海洋生物基纤维原料,建立海藻纤维的原料基地;进一步提高单线产能,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应用领域。  (二)绿色制造  开发推广纺前原液着色、绿色制浆、高效绿色催化等先进绿色制造技术,研发废旧瓶片和废旧纺织品高效分选回收技术,建立高水平循环再利用体系,提高化纤行业绿色化生产水平。专栏4 绿色制造和循环利用1.绿色制造技术和装备。推广和发展绿色制浆、酸站闪蒸一步提硝等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技术,聚酯装置乙醛回收利用技术、聚酯无锑催化剂聚合技术,大型锦纶聚合装置己内酰胺回收利用技术,公用工程节能增效技术、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技术等,推广大容量高效浸渍设备、催化调聚脱色设备、低温连续滞留设备和高效脱水设备,研究和攻克非重金属绿色催化剂技术。2.废旧瓶片和废旧纺织品的高效分选回收技术。研发快速高效的废瓶或瓶片的分选、清洗技术和装备,研究开发废旧纺织品的预处理与组分分离技术。3.高值化循环再利用纤维生产技术及装备。开发醇解、杂质分离、聚合、纺丝连续化再生纤维制备的产业化技术及装备;提升大容量物理法循环再利用纤维生产技术水平,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拓展应用范围。4.原液着色产业化关键技术。完善原液着色功能性纤维的产业化纺丝技术,开发高性能、高浓缩功能性色母粒的清洁生产技术,完善原液着色纤维标准和色标体系。  (三)智能制造  研发智能化化纤成套生产线,根据化纤生产工艺特点,应用信息技术,采用先进控制方法、感知技术、智能化技术,实现从纺丝到仓储的智能化管理,推动建立涤纶、锦纶等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示范。专栏5 智能制造1.数字化纤维全流程生产技术。强化工艺设计与制造数字化技术,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分析技术,建立智能化控制系统及模型控制系统,形成化纤生产过程模拟、优化与控制一体化方案。2.产业链智能生产追溯系统。建立包括原料制备、纤维制造、质量检测、包装、仓储、物流等全流程的生产工艺数据采集系统和中央数据库,实现化纤生产全流程信息可追溯;运用先进检测和控制技术,开发连续性、均匀性和稳定性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3.化纤生产智能物流系统。开发集仓储、物流、包装、标签打印于一体的智能物流系统,采用自动化输送设备、机器人、立体库、自动包装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优化库存结构,降低库存成本和平衡物流。4.智能示范工厂和智能车间。突破原料、纺丝、检测、包装、仓储、物流等单元智能化以及集成智能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建立推广聚酯、聚酰胺、再生纤维素纤维等柔性化全流程化纤智能生产车间和智能化生产工厂。  (四)品牌与质量提升  加强质量管理,完善和规范质量的评估、认证体系,研究进一步扩大纤维流行趋势发布的品牌影响和效果,开展“绿色纤维”标志认证的推广和培育工作,加强品牌宣传,推进行业、区域、企业、产品品牌的培育,充分发挥品牌在行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专栏6 品牌培育与质量提升1.制定品牌建设标准和价值评价体系。制定《化纤行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适用要求》和《化纤行业品牌价值评价》标准,建设品牌培育体系和价值评价制度,加大宣传和推行力度。2.加强纤维品牌推广。加强纤维品牌整体宣传推广,扩大纤维流行趋势、“绿色纤维”标志认证的影响,推进上下游新产品应用开发对接,提升消费者对纤维品牌的认知度,制定行业品牌拓展路径,推进中国纤维品牌的国际化。3.标准和质量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新型纤维产品标准和功能性纤维检测方法标准,加强化纤产品全流程质量管控,推广在线检测和质量追溯体系,推进实验室国际互认,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点实验室和评价实验室。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对行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  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等产业政策中准确定位化纤工业鼓励和限制的领域,正确引导产业发展方向。聚焦《中国制造2025》,通过现有政策渠道对符合条件的化纤重点工程予以支持,研究制定高新技术纤维在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措施,支持化纤企业建设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推动财税、金融等有关优惠政策在化纤行业的落实。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化纤企业改造升级的支持。  (二)鼓励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  中央及地方政府要支持企业兼并重组,落实好国家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增值税、所得税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和技术升级改造。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高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引导和倒逼过剩产能兼并重组,充分利用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组合政策,推动僵尸企业破产退出。落实完善国际产能合作的相关政策。  (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鼓励国内化纤行业使用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等工具,灵活利用社会资本支持的市场化运作基金,促进企业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实行海外并购,建立研发、物流和销售中心。加大对境外投资化纤企业在融资、保险、救济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有实力的化纤行业机构开展中介咨询服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项目设计、风险评估、融资机制、运营模式等全产业链咨询服务。鼓励和支持化纤企业在对外贸易和投融资活动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降低汇率风险,减少企业的汇兑成本。  (四)优化市场发展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加强行业运行和统计监测,加强对行业重大问题的跟踪分析和调查研究,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完善行业预警机制,引导行业资金投向。适时发布产能利用、市场需求等信息,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维护行业安全和发展利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行业标准、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全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区域公共服务平台。  (五)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支持行业协会研究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支撑。加强行业自律,及时反映企业诉求。把握行业发展需求,加强产业联盟建设并不断提高重点联盟的运作水平。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成果推广、人才培养等专业化服务,为特色集群、基地提供专业、定制化服务。  (六)加强组织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筹负责《指导意见》的组织实施,加强《指导意见》的宣传和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增强行业、企业和社会实施《指导意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指导意见》的动态评估和实施的阶段性成果监测,及时掌握实施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各地区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落实方案,加强与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筹与协调。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协同推动《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
  • 十三五将建成环境质量监测网 严防环保数据造假
    近年来,“环境监测”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大家逐渐习惯每天查询空气质量,或者开始关心区域水资源的质量,总觉得,看着数据的各项指标正常了,生活质量也就有保证了。然而,近期各地发生的几起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造假”消息,让人们开始质疑,难道人们都生活在美好的假象里?  昨天,环保部就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印发工作方案,要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同时还明确,将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这些打击环保造假的手段到底有多硬?谁将是检测数据的“把关人”呢?  最近,环保监测领域的“假动作”让北京市民嘉禾感觉“大开眼界”:“最近看朋友转了一个环保造假多少招的帖子,什么固定用好的样本检测,堵住检验口。如果我家门口有个站点,就造假了,公布数据是好的,结果我出门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那监测还有啥用呢?”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看来,老百姓担心的问题,并不是无的放矢。保证监测数据质量过硬,真实可靠,是确定“环境治理方向”重要的数据基础。  贺克斌指出,重污染预测,预报不论如何都会有些误差,预报必须依靠和监测数据的比对,形成较为准确的判断,如果监测数据存在问题,就无法达到这个效果。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是如何实现的?有专家介绍,从以往查处的案例看,主要包括采样环节造假,或则“篡改监测数据”等数据处理环节问题,以及修改分析仪器数据监测上、下限这几种方式。近期发生的几起监测数据造假问题,基本都集中在采样环节。这是因为其他两个环节的监管越来越严格。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表示,一些地方为了所谓的好数据铤而走险,只要环境质量没有根本改善,就没有作用。“我们其实是有远程质控体系的,以往的数据也有需要上传到总站的,进行审核。比如一个城市如果有若干个点位,它的数据和城市总体情况,甚至区域点位都应该是相同的,因为其实气溶胶污染的混合整个是非常均匀的。如果一个站点出现和别人相反的(数据)趋势,立刻会因为异常报警。”  按照《“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要求,十三五期间,要构建覆盖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全国统一生态环境监测规范体系、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水环境方面,明年起,要对地表水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土壤方面,年底前要确定土壤网点位布设方案,2017年形成基本监测能力。  《方案》还明确,今后,地方如果存在环境监测质量造假的行为,在考核地区环境要素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时,就会被“一票否决”。对于堵塞采样头或采样管路、样品分析造假等行为,构成犯罪的,移交公安、司法部门处理。  傅德黔表示,从11月2日起,全国338个城市、1436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监测事权已经全部上交,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委托6家第三方监测公司负责运营维护。“事权上收后,数据必须直传到总站进行考核,这只是第一步 下一步,要对具体监测站点的运营维护进行考核,比如我们会在检测站点周围,明年全部安装上摄像头,只要有人进入这个区域,就会被摄像头捕捉到。”  工作方案还明确,要重点实现“谁考核、谁监测”,考核机制的变化,也有助于解决地方政府在环境监测领域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行政手段干预环境监测的问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表示,“谁监测,考核谁”,实际上从机制上就没有保障一些行政干预或其他问题。改革之后,人们把受考核的对象和进行监测的和进行检测的分开了,比如考核市里,监测由国家进行,这就避免了市里行政干预的可能性。  未来的监测数据是否可信,最终由谁说的算?环保部表示,还将组建“国家监测数据质量评估委员会”,充当监测数据“把关人”。今年年底前,大气组专家委员会就有望先行设立,优先开展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的评估。
  • 大昌华嘉参加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
    大昌华嘉公司科学仪器部于本月20日-22日参加了在山西太原由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和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联合承办的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 。2011 年为&ldquo 国际化学年&rdquo (International Year of Chemistry),本次会议是中国化学会以&ldquo 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rdquo 为主题,举办系列&ldquo 国际化学年在中国&rdquo 活动的一部分。中国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专业委员会诚邀全国从事胶体与界面化学科研、教学和开发的各类人士参加,交流自2009 年青岛会议以来我国在胶体与界面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展示胶体与界面化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成果,分析当前国际胶体与界面化学领域的研究动态、热点、前沿和发展趋势,研讨学科发展规划和人才战略等问题,促进我国胶体与界面化学事业的发展。会议期间还将安排新仪器、新产品发布活动。 大昌华嘉公司仪器部专业提供分析仪器及设备,独家代理众多欧美先进仪器,产品范围包括:颗粒,物理,化学,生化,通用实验室的各类分析仪器以及流程仪表设备,在中国的石化,化工,制药,食品,饮料,农业科技等诸多领域拥有大量用户,具有良好的市场声誉。我们的业务逐年增加,市场不断扩大。华嘉公司在中国设有多个销售,服务网点,旨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 激光粒度分析仪-美国麦奇克(MICROTRAC)公司 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表面/界面张力仪-德国克吕士(Kruss)公司 比表面/孔隙度分析仪&mdash 日本拜尔BEL公司 密度计/旋光仪/折光仪/糖度仪-美国鲁道夫(Rudolph)公司 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英国Biochrom公司 元素分析仪、TOC总有机碳含量分析仪、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德国elementar公司 薄层扫描仪、点样仪-德国迪赛克(DESAGA)公司 近红外分析仪-德国优泰科(ZEUTEC)公司 水份活度仪-瑞士novasina公司 凯氏定氮仪-德国贝尔(behr)公司 高压反应釜-瑞士premex公司 全自动反应量热仪-瑞士Systag公司 LB膜分析系统&mdash 芬兰Kibron公司 颗粒图像分析系统&mdash 挪威AnaTec公司
  • 《“十三五”污水处理及再生建设》意见发布 建监测站327座
    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近日, a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1122/206918.shtml"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发布了总额为1509万元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实验室设备招标公告。 /span /a 由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共同承担,投资20亿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工作正式开始。 /p p & nbsp & nbsp & nbsp 那边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正如火如荼的展开,这边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又吹来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政策东风。11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函(以下简称《规划》)。 /p p    strong 强化监管能力建设方面, /strong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建设国家级排水与污水处理监测站1 座、省级监测站38 座、市级监测站288 座。所有设市城市具备排水与污水处理监测能力。 /p p   国家和省级监测站应具备全指标监测能力和主要指标的流动检测能力,市级监测站应具备污水管网排查与检测、污水处理厂基本控制项目及部分选择控制项目的分析能力,污水处理厂监测站应具备日常指标检测能力,满足政府监管和企业运行管理的需要。建成后,基本实现全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数据的动态信息监督管理。 /p p    strong 关于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strong 《规划》表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共投资约5829 亿元。其中,各类设施建设投资5784 亿元,监管能力建设投资45 亿元。设施建设投资中,包括新建配套污水管网投资2188 亿元,老旧污水管网改造投资788 亿元,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投资588 亿元,新增污水处理设施投资1192 亿元,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投资395 亿元,新增或改造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投资316 亿元,新增再生水生产设施投资215 亿元,初期雨水治理设施投资102 亿元。“十三五”期间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控源截污涉及的设施建设投资约1700 亿元,已分项计入规划重点建设任务投资中。 /p 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以下为《规划》全文: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对《“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strong /p p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市政管委、建设局)、北京、天津、上海市水务局、海南省水务厅: /p p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统筹推进“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工作,我们编制完成了《“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研提意见,并将书面意见于11月25日前反馈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 /p p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 联系人:陈程 /p p   电 话:010-68505571 /p p   传 真:010-68505594 /p p   邮 箱:fgwhzshbc@126.com /p p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 联系人:陈玮 /p p   电 话:010-58933160 /p p   传 真:010-58934352 /p p   邮 箱:chengshui@mail.cin.gov.cn /p p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联系人:韩明霞 /p p   电 话:010-68733458 /p p   传 真:010-68733453 /p p   邮 箱:hanmx2000@163.com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trong 附 件: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1.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11/ueattachment/d5fe7e03-a63e-4340-858a-492dca34f46c.pdf" 《“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pdf /a /p p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2.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11/ueattachment/a427ce63-7abf-4162-b87e-e788414a7937.pdf" 设施建设规模及投资核算说明.pdf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6年11月14日 /p
  • 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的故事
    编者注:傅若农教授生于1930年,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而后一直在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58年,傅若农教授开始带领学生初步进入吸附柱色谱和气相色谱的探索 1966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傅若农教授在干校劳动的间隙,系统地阅读并翻译了两本气相色谱启蒙书,从此进入其后半生一直从事的事业——色谱研究。傅若农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色谱研究专家,见证了我国气相色谱研究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众多色谱研究人才。 第一讲:傅若农讲述气相色谱技术发展历史及趋势第二讲:傅若农:从三家公司GC产品更迭看气相技术发展第三讲:傅若农:从国产气相产品看国内气相发展脉络及现状第四讲:傅若农:气相色谱固定液的前世今生第五讲:傅若农:气-固色谱的魅力第六讲:傅若农:PLOT气相色谱柱的诱惑力第七讲:傅若农:酒驾判官——顶空气相色谱的前世今生第八讲:傅若农:一扫而光——吹扫捕集-气相色谱的发展第九讲:傅若农:凌空一瞥洞察一切——神通广大的固相微萃取(SPME)第十讲:傅若农:悬“珠”济世——单液滴微萃取(SDME)的妙用第十一讲:傅若农:扭转乾坤——神奇的反应顶空气相色谱分析第十二讲:擒魔序曲——脂质组学研究中的样品处理第十三讲:离子液体柱——脂质组学中分离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柱 上一讲我们主要介绍了在脂质组学中对脂肪酸的分析所用的离子液体毛细管色谱柱,但是用气相色谱分析脂肪酸源远流长,有许多故事,了解一些过去的故事对现在的发展理解有好处,温故才可以知新。  先讲一下脂质组学中常常要研究的血浆分析,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是分析其中的脂肪酸,下面一个例子,概要介绍了血浆中脂肪酸的主要成分:  “虽然游离脂肪酸只占血浆中脂肪酸的一小部分,但它代表一类高度代谢活性的脂质,脂肪组织是血浆游离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其分布与食物的脂肪酸组成密切相关。在正常情况下从脂肪组织中释放脂肪酸与组织对能量的需要紧密相连。但是当代谢失调时,这种平衡被打乱,导致脂解增加,会释放出多于组织所需要脂肪酸的量。健康人经过一夜禁食后血浆中含有214 nmol/ml游离脂肪酸,油酸(18:1)的含量最高,其次是棕榈酸(16:0)和硬脂酸(18:0),这三种酸占全部游离脂肪酸的78%。亚油酸(18:2)和花生四酸(20:4) 是主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约占8%)。但是有营养作用的α-亚麻酸(18:3ω-3),二十碳五烯酸(20:5, 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22:6, DHA)也占有一定比例,约为全部游离脂肪酸的1%。”1 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的历史故事  气相色谱被认为是分析复杂混合物中脂肪酸的可靠方法,这一方法可追述到上世纪50年代,气相色谱的出现于脂肪酸的分析有密切的关系,1952年气相色谱发明人A. T. James 和 A. J. P. Martin就用最为原始的自制气相色谱仪分析小分子脂肪酸(Biochem J,1952,50:679),他们首次阐明气-液分配气相色谱的原理,设计了自动滴定检测脂肪酸的气相色谱仪。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色谱柱为玻璃柱,其内径为4mm,长度为5英尺,固定相是把DC 550硅油涂渍在硅藻土Celite 545上。分离小分子脂肪酸的色谱如图1所示。 图1 用自动滴定计气相色谱仪分析小分子脂肪酸的色谱图  分离从乙酸到戊酸的色谱如图2所示:图 2 分离从乙酸到戊酸的色谱  此后分析脂肪酸的一个重大进步是把脂肪酸进行甲酯化,1956年James和Martin使用气体密度检测器,并把脂肪酸进行甲酯化,使用阿皮松类高温润滑脂作固定相,可以分离分子量大的脂肪酸。图3 是分离C5-C13直链和支链脂肪酸甲酯的色谱图。图 3 用高沸点润滑脂分离C5-C13直链和支链脂肪酸甲酯的色谱图色谱柱:在硅藻土载体上涂渍高沸点润滑脂;柱温:197℃;载气:氮气 14.1mL/min 色谱峰: (1) 空气, (2) n-戊酸甲酯,(3) n-己酸甲酯, (4) 4-甲基己酸甲酯,(5) 6-甲基庚酸甲酯, (6) n-辛酸甲酯, (7) 6-甲基辛酸甲酯, (8) n-壬酸甲酯,(9) 8-甲基壬酸酯, (10) n-癸酸酯, (11) 8-甲基癸酸酯, (12) 10-甲基十一酸酯 ,(13) n-十二酸酯, (14) 10-甲基十二酸酯2 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的发展  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由于它的极性和挥发性不好而带来麻烦,所以首先要把它的极性羰基转化成易于挥发的非极性衍生物。有多种烷基化试剂可以进行羰基的衍生化,使用最多的是进行甲基化,特别是使用氢火焰离子化监测器(FID)气相色谱时,尤为方便普及。但是使用FID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绝对的定量要依靠内标物的信号强度,经常使用的内标物是十七酸(而不是使用化学和物理性质与所测定脂肪酸相近的同位素标记脂肪酸混合物作内标)。人类体内不能合成奇数碳链的脂肪酸(包括碳17酸),但是人们可以通过食物摄取它们,它们存在于血液的血浆中,增加内标物十七酸的量,从而扰乱定量分析。  进一步讲,FID不能提供分子质量或其他结构特征信息,以便区分不同的脂肪酸,所以色谱和FID只是解决把所有要研究的脂肪酸分子完全分离开,用质谱解决脂肪酸的结构信息。大家应该知道使用电子轰击电离脂肪酸分子很容易被打成碎片,通过这些碎片可以进行脂肪酸的结构分析,但是灵敏度受到限制。弱电离技术比如负化学电离(NCI)可以改善检测限。使用卤代衍生化试剂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这种试剂增加了电子亲和力,可改善NCI-MS的灵敏度。Kawahara 使用五氟基苄(PFB) 作衍生化试剂来衍生化有机羧酸,这样的含氟衍生物电子很容易被俘获。此后这一方法扩展到脂肪酸的衍生化为脂肪酸酯,与脂肪酸甲酯相比,它很容易被NCI-MS检测。所以使用五氟基苄进行衍生化有利于提高检测灵敏度。许多研究者使用PFB做衍生化试剂进行脂质组学中的脂肪酸分析,例如Quehenberger等就是用这一方法分析巨噬细胞中的各种脂肪酸(Prostaglandins, Leukotrienesand Essential Fatty Acids,2008,79:123–129)。下图4 是分析巨噬细胞中的各种脂肪酸的色谱图。图 4 巨噬细胞中的各种脂肪酸的色谱图图中色谱峰的脂肪酸如下:(1)12:0 (2)14:0 (3)15:0 (4)16:1 (5)16:0 (6)17:1 (7)17:0 (8) a18:3 (9) 18:4 (10) g18:3 (11)18:2 (12)18:1 (13)18:0 (14)20:4 (15)20:5 (16)11,14,17–20:3 (17)bishomo-20:3 (18)20:2 (19)5,8,11–20:3 (20)20:0 (21)22:6 (22)22:4 (23)22:5 (24)22:2 (25)22:3 (26)22:1 (27)22:0 (28) 23:0 (29)24:1 (30)24:0 3 国内外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脂肪酸的一些例证   为了进一步了解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脂肪酸的具体情况,下面表1列出近50例分析各种样品中脂肪酸的色谱柱和分离对象。表2列出国外文献中分析人体组织中脂肪酸的例证。表 1 国内气相色谱分析脂肪酸的色谱柱和分析对象 表 2 国外文献中有关分析人体组织中脂肪酸的衍生化方法和所用色谱柱4 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所用色谱柱  从已发表的文献看分析整体脂肪酸需用非极性的聚硅氧烷毛细管色谱柱,如聚二甲基硅氧烷,分离多不饱和脂肪酸需用极性强的色谱柱,如OV-275,OV-275(这是聚硅氧烷固定相中极性最强的色谱柱)和CP-Sil 88(HP-88)。 据安捷伦公司一份研究报告(5989-3760 EN),他们对最重要的一些脂肪酸(甲酯)(见表3)进行研究,研究总结认为:聚乙二醇柱对不太复杂的样品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 而中等极性的氰丙基聚硅氧烷柱(DB 23)对复杂的 FAMEs 样品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对一些顺反异构体也可以得到分离 要使顺反异构体分离的更好,就要使用更高极性的 HP-88 氰丙基色谱柱。表3 重要的一些脂肪酸  三种主要色谱柱分离脂肪酸的特点如下:  使用DB-Wax柱,DB-23 柱和HP-88 柱上分离37种脂肪酸混合物的色谱见图5-图7.图 5 FAMEs在30 m 0.25 mm ID, 0.25 μm DB-Wax 色谱柱上的色谱图 6 FAMEs混合物在 60 m 0.25 mm ID, 0.15 μm DB-23 柱上的色谱图 7 FAMEs 混合物 在 100 m 0.25 mm ID, 0.2 μm HP-88 柱上 的色谱  其中HP-88 柱的极性最强,是含88%氰丙基甲基聚硅氧烷,其结构如下图8:图8 HP-88 的分子结构  HP-88 对一些异构体的分离能力由于DB-23如下图9所示  图 8 HP-88和HP-23分离能力的差别  (此图来自Walter Jennings博士2008年在北京大学作报告时的ppt文稿)  吴惠勤等使用P-88毛细管色谱柱分离了39种脂肪酸得到的质谱基峰离子和特征离子如表4中的数据。表4 39种脂肪酸在HP-88毛细管色谱柱上出峰次序( 吴惠勤等,分析化学,2007,35(7):998-1003)
  • 环保“十三五”解读: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 提升环保科技创新
    p   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针对《规划纲要》的编制和实施,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p p    strong 问:如何评价过去5年我国环保科技的进展和成效? /strong /p p strong   答: /strong “十二五”期间,国家继续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不断加大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对环保科技的支持力度,较好地完成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p p   一是围绕水、大气、土壤、生态、核与辐射安全、环境健康等领域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丰硕。截至2015年底,共有 675项基础理论类、软科学类和应用技术类成果获得国家环境保护科技成果登记。“有机废物生物强化腐殖化及腐植酸高效提取循环利用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环境一号卫星环境应用系统工程”“湖泊底泥污染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中国生态交错带生态价值评估与恢复治理关键技术”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10项成果获得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其中一等奖30项、二等奖120项、三等奖158项,科普类奖两项。 /p p   二是科技成果有效支撑了环境管理。水专项成果支持了一批水环境领域国家政策、标准的制定,如《江河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技术指南》《河流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指南》《河流水生态环境评价技术指南》等,有力支撑了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编制、实施以及国家和地方的污染减排、水质改善和水环境修复。依托《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先后制定发布《大气细颗粒物(PM2.5)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等8个技术指南,为污染物总量减排、空气质量达标等提供了核心支撑。 /p p   三是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成果,快速提升了国产化监测仪器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如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监测设备,国内产品已占市场份额60%以上。利用高分一号卫星平台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灰霾、大气污染源排放和湖泊水华等遥感监测应用。农用地、工业场地土壤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等研究成果为我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等标准出台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技术基础等。与此同时,环保科研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创新人才培养取得新进展。 /p p    strong 问:国际环保科技发展对我国“十三五”环保科技有何启示? /strong /p p strong   答: /strong 充分了解国际环保科技发展趋势,找到我国的差距和发展方向,是制定《规划纲要》的重要参考。近年来,国际上环保科技发展趋势体现在3个方面: /p p   一是更加关注生态环境风险和人群健康问题。欧美日发达国家已经过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常规污染问题得到了解决,现阶段重点关注环境风险识别和风险防控问题。 /p p   二是更加注重解决复合性、系统性环境问题。环境问题需要系统解决,国际上环保科技已从单要素转向多要素综合研究、从局部地区污染防治向区域尺度甚至全球尺度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转变。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初步建立了以全球变化研究为目的的全球立体观测体系和研究网络,为各级政府提供了科学服务。 /p p   三是更加注重多领域新技术的融合与应用。环保科技将绿色技术融入各行业各领域,分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突破了一批环境质量改善关键治理技术和管理技术,促进了环境质量监控、预警和环境风险防控技术的创新发展,环保科技与新技术的不断融合进一步带动了环保产业大发展。 /p p   为此,我国的环保科技既要充分吸取和借鉴国外已有的先进成果,用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类似问题,同时,要结合我国自身环境问题的特点,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解决方案。 /p p    strong 问:“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对科技工作有什么新需求? /strong /p p strong   答: /strong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环境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已进入环境高风险期,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更加突出,守住环境安全底线的任务尤为艰巨。 /p p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设生态文明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环保科技要紧密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大力推动创新发展,为改善环境质量保驾护航。《规划纲要》主要考虑了3个方面的科技需求: /p p   一是识别环境演变成因机理。充分发挥环保科技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引领性作用,探明水、大气、土壤污染成因与作用机理。针对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影响公众健康的重大环境问题,研究复合生态毒理效应,探索环境风险评估、控制和监测预警技术。针对环境质量标准制订的科学基础,进一步完善环境基准理论、技术与方法以及支撑平台。 /p p   二是攻克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技术,支撑环境质量改善。按照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战役要求,突破以环境质量为约束的污染负荷削减、环境修复以及区域联防联控技术。突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与重建、综合评估与可持续管理技术方法,建立固体废物和化学品污染的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 /p p   三是推进环保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环保科技创新能力。要完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学观测研究站创新机制,建立开放的科研数据共享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入融合。 /p p    strong 问:我国“十三五”环保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strong /p p strong   答: /strong “十三五”环保科技发展要遵循以下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立足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为依托,提升我国环保科技创新能力,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环境保护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p p   主要工作原则:一是理论创新与技术支撑相结合。通过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探索新型环境问题,深化对现有环境问题成因和机理的认识,引领环保工作的开展。通过环境治理技术研发和环境管理技术研究,突破关键和成套技术,建立环境管理的基础数据、模型和方法,为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支撑和服务。二是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面向国家环境保护目标,围绕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中可能遇到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和监管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支撑环境质量改善,保障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三是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既要鼓励原始创新,也要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同时加强环保科技的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环保科技体制改革。 /p p   总体目标是: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要求,围绕重大区域、流域的环境、生态及核设施安全问题,面向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和保护公众健康目标,深化对典型环境过程的认识,形成针对多污染物及多介质的污染减排、质量改善、风险防范、监督执法、环保产业等科技支撑体系,实现环保科技全方位的跨越发展以及部分领域的赶超引领。 /p p    strong 问:我国“十三五”环保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都有哪些? /strong /p p strong   答: /strong 主要任务分为五大方面: /p p   第一,强化环保应用基础研究,促进环保科学决策。重点开展环境污染的成因与环境过程研究,包括水环境污染的成因及生态效应、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及反应机理、土壤污染成因及控制修复原理、地下水污染过程与迁移规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机理、固体废物危害识别与风险控制原理等。开展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影响机理和风险评估,包括环境污染物人体健康毒理作用与暴露参数、优控污染物清单与优先序、复合污染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与预警、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汞毒性效应和风险识别等。开展环境基准研究,包括环境基准理论方法学体系、保护水生生物水质基准、主要污染物土壤环境基准、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健康基准等。开展核与辐射安全基础研究。 /p p   第二,强化关键技术创新研发,支撑环保高效治理。重点研发水环境监测及流域水污染治理成套技术,包括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大气环境监测和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关键技术,包括大气污染物监测、固定源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移动源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发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包括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监测、农用地和矿区土壤及地下水修复与风险管控、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研发生态系统监测、保护与恢复关键技术。研发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技术、核与辐射安全监测监管关键技术、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噪声污染源的识别、防治技术及设备等。 /p p   第三,支撑环境管理改革,创新环境管理方法。重点研究水环境管理决策支撑技术,包括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水环境监控平台技术、近岸海域水环境管理技术。研究大气环境管理决策支撑技术,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监控预警技术、环境空气质量规划技术与方法、大气污染全过程监管技术体系。研究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风险管控技术 、土壤环境管理决策支撑体系和制度、地下水环境监控预警技术。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优化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综合监管技术,固体废物、化学品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技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支撑技术。研究新常态下的环境法制创新和新型环境治理体系、新型环境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污染源管理技术方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推进机制和政策,环保产业推进机制和政策等。 /p p   第四,开展环保技术集成示范,促进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改善。重点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调控应用示范、重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联防联控技术集成与示范、京津冀多介质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示范、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技术集成与示范等。 /p p   第五,开展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环保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批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开展环境保护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培育优秀科研团队,提升环境基础科研能力。建设完善一批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开展污染控制技术开发、示范、工程化应用和推广。建设一批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逐步形成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综合决策需要的科学观测研究网络。开展科研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p p    strong 问: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科技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规划纲要》如何能够落地实施? /strong /p p strong   答: /strong 环保、科技等部门在“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推动《规划纲要》落实。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布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 /p p   一是继续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构建集“先进性、系统性、协同性、工程性、普适性”为一体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流域水污染治理、饮用水安全保障三大技术体系。参与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等科技重大专项。 /p p   二是实施一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施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防治、生态治理、废物资源化、化学品风险控制、核与辐射安全等领域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集中解决一批重大区域生态环境科学理论问题,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与装备,示范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形成一批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系统性技术方案。 /p p   三是推进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重大科技工程。 /p p   四是鼓励环保科研、高校、企业等单位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促进环境领域的基础和前沿研究,增强源头创新能力。 /p p   五是加强基地和人才建设。 /p p    strong 问:从哪些方面来保障《规划纲要》顺利实施? /strong /p p strong   答: /strong 主要有5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p p   一是完善环保科技体制机制。科研项目立项要充分考虑国家改善环境质量的科技需求,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建立科学的成果考核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激发环保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p p   二是加强环保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环保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环保科技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完善环保科技人才选拔和淘汰机制,优化环境学科布局和人员队伍结构。 /p p   三是拓宽环保科技资金投入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资源支持,加大环保公益性、基础性研究的投入。争取财政资金,保障环保战略、政策制度及标准研究,支持行业创新平台基础条件建设。积极引导地方政府、企业增加环保科技投入,开展区域性环境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 /p p   四是深化环保科技合作。进一步加大对环保国际交流的支持力度,通过技术引进、革新和集成创新进一步提升我国环保科技的整体水平。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环保科技国际合作,建立国际科研合作平台。 /p p   五是加强环保科学普及。创作一批公众喜闻乐见的环保科普作品,创建一批国家和地方环保科普基地,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全媒体科普传播模式。 /p
  • 十三五环境监测方案发布 专家解读投资机会
    11月8日消息,环保部印发《“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计划于2016年底前,上收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建立气态污染物量值溯源体系和颗粒物比对体系。2017年,进一步完善地表水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质控技术体系。2020年,全面建成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土壤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长江证券投资顾问陶冶就环境监测行业投资机会做出分析解读。  经济之声:这次方案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近岸海域等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实现“谁考核、谁监测”,保障用于评价、考核的数据不受行政干预。环境监事权上收中央的制度变化,会给整个环境监测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陶冶:环境垂直改革将环境监测事权上收中央,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以防止地方政府弄虚作假,减少数据监测的人为干预。原来的监测方式中,地方环保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各种考核压力可能使得行政干预对数据质量的冲击较大。垂直改革实现了全面监测的目标,由省级政府直管,推广第三方监测系统是未来趋势。监测行业业务,将从销售监测设备逐渐转向监测运营的模式,这将为整个监测行业带来很大的机会。  经济之声:此次方案提出环境监测体系要三步走,第一步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气态污染物的监测体系搭建,优先给民众关心的雾霾问题一个交代 第二步在2017年完成地表水和土壤污染的监测 第三步在2020年实现空气、地表水、土壤“海陆空”一体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从水、大气向固废、土壤监测拓展,监测网络的建立肯定需要更多监测设备。从这个角度看,整个环境监测行业未来会有多大增量空间?  陶冶:监测设备的供应市场发展较为平稳,行业内的企业也比较多,能够保证监测行业的基本需求。另外,检测试剂和其他耗材的市场供应也较充足,基本上也不存在供应风险。监测行业下游的客户范围广泛且多样化,涉及到较多行业,包括有生产企业、商业企业以及科研院等,因此其发展空间很大。根据我们粗略的估算,“十二五”期间整个环保产业的总投资大概是5万亿,“十三五”规划的环保产业总投资应该有17万亿左右,粗略估算一下,环保监测中监测设备这一块应该是占整个环保产业规模的十分之一,预计在1.7万亿左右。  经济之声: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次方案提出未来要建立远程在线质控体系,这是环境监测物联网领域的一次大机遇。未来的监测趋势是野外获取污染物数据,通过传感器在线传输到搭建好的监测线上平台。目前环境监测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感知物联”层,环境监测物联网的建立是否会给一些IT企业带来机会?  陶冶:各级环保部门都希望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智能环保监测,推进环保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并且保证实时监测和执法治污的高效性。监测仪器通过传输网络和系统平台相连,可以实现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终端的支持,以及特定的数据采集与管理等。针对以上需求,传统的环境监测企业也纷纷开展了产业链的整合,在以前单纯的监测设备产品线上,经过扩展的系统平台等涉及信息产业化的产品也陆续上线。上市公司如聚光科技、先河环保,都涉及到一些物联网与环保相关的连接、收购与合并,来实现上市公司的多元化。  经济之声:相应的IT企业,未来会集中在什么样的公司上,具有什么样潜质的公司可能会脱颖而出?  陶冶:我认为是本身以环保为基础的环保类公司,扩展IT业务。而不是纯的IT公司介入环保领域,可能其行业经验、相关人脉以及对行业的了解度会差一些。本身在环保行业中比较好的公司,收购IT企业或者介入IT企业,将IT运营即物联网的形式整合到环保产业链中,我认为,这类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会更好。  经济之声:聚光科技(300203)主营业务是环境监测系统,近期公司披露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归母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增长 121.25%,带动公司前三季度盈利大幅增长62.44%。公司半年度利润与2015年同比只增长6.84%,为什么到了三季度公司的利润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  陶冶:报告期内公司业绩的高增长,一是主营业务的开展比较顺利,成本、费用得到了一定控制。另外,三季度业绩增速突然变高的主要原因是有 4035万的财政补贴,对业绩形成了较大的支撑。同时,季报显示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同比支出增加187%,说明公司业务规模增长、采购增多,税费、差旅等现金支出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公司目前的经营状态是非常好的。  经济之声:未来这样的增长速度能不能保持住?公司股价从8月份开始了一波上涨行情,目前处于调整状态,未来还能有继续上行的空间吗?  陶冶:三季度季报中公布了公司的订单情况,它中标了黄山推进流域治理的PPP项目,这会对公司中长期的业绩产生较好影响,并且有利于公司和当地政府的合作。接下来公司也有可能承接其他的环保项目,包括之前所说,像税费、差旅等支出增长的情况,也可见公司的这种增速应该还是能够保持住的。现阶段公司业绩比较稳定,加之有PPP项目,股价调整一段时间后,我认为,公司有可能创出新高,回调的时候反倒是可以适当的关注。  经济之声:先河环保(300137)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及决策支持平台,可实现密集布点、成本低廉、数据可靠的大气监测系统。按照环境监测体系建立“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完成气态污染物的监测体系搭建,是不是意味着公司是最先开始受益的公司呢?  陶冶:网格化监测是未来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公司肯定是最先受益的。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河北,今年河北能源消费量和钢铁行业产值分别位居全国第四和第一,这样的产业结构导致河北地区的污染非常严重,三季度以来河北的雾霾情况也非常严重。中央的环保督查也是以河北为首站,力度空前,也就是说公司拥有明显的区域优势,有望在提升河北环境治理水平的背景下最先受益。此外,公司2016年上半年订单同比增长超过了100%,取得这么快的增长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很有好处。  经济之声:在水质监测方面,先河环保开发了水质精细化网格监测系统方案。这个项目研发了适用于岸边还有野外的小型化水质自动监测站,这一块的市场前景应该如何来评估?  陶冶:我预计水质监测短期市场空间可能有100亿左右,远期大概有600亿到800亿左右。2016年是水质监测爆发的一年,二季度地表水监测公司的订单同比增长接近700%,先河环保的订单在五家龙头企业中占比达29%,我认为,公司将会借助水质监测业务实现比较好的增长。  经济之声:但在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呈现出了较长时间的箱体震荡格局,公司的动态市盈率在56倍左右,未来还会持续这种箱体震荡吗?  陶冶:短期来看,公司的业绩增速基本上都是符合预期的,现在的股价部分体现了未来半年到一年的业绩增速情况。2016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大概在8 亿左右,增速大概38%左右,预计2017年在10亿左右,增速在30%左右。以这样的增速来看,对于一个发展较好的环保企业,现在50多倍的市盈率应该还是不高。在震荡盘整之后,随着业绩的逐渐兑现,公司还会增值。  经济之声:像先河环保这样长期处于箱体震荡的公司,投资者应该怎么来逐步的介入?  陶冶:如果是做中长线的价值投资,每一次回调都是比较好的买入机会。如果是做短线,投资者可以利用技术上成交量缩量,如市场出现回调,成交量缩小得比较厉害的时候,适当参与。对于做中线的投资者,随时都是较好的买点。
  • 聚焦第十三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9月8-9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山东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承办,青岛盛翰色谱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普仁仪器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在山东青岛顺利召开,200余位行业内专业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应邀参加。 会议现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闫成德理事长,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牟世芬研究员,山东省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主任、山东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昃向君先生,山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技术总监、山东检科院常务副院长林黎明先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刘长宽秘书长,山东省分析测试学会副理事长、青岛分析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琦研究员等领导与专家出席开幕式,昃向君院长、牟世芬研究员分别致辞,大会开幕式由山东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崔鹤博士主持。 昃向君 张玉奎 闫成德 牟世芬 林黎明 刘长宽 王琦 崔鹤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与专家   特邀院士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玉奎院士 报告题目:蛋白质样品预处理方法进展   张玉奎院士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蛋白质组学分析面临的动态范围宽、非冗余蛋白与变异体数目大、物理化学性能差异大等方面的挑战,以及低丰度蛋白质检测难度大,选择性去除高丰度蛋白质的同时,会夹带了大量中低丰度蛋白质等问题 重点介绍了目前所研究的样品预处理中低丰度蛋白质富集(通用性富集、选择性富集)与膜蛋白预处理方法 在通用性富集方法中,介绍了基于两性电解质的蛋白质均衡器与介孔杂化C8磁性纳米颗粒两种方法 在选择性富集方法中,介绍了蛋白质印迹材料、杂化固载金属亲和色谱(IMAC)整体材料与金属氧化物气溶胶三个方面 并介绍了基于离子液体的膜蛋白质样品预处理技术等一些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江桂斌院士 报告题目:典型全卤代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江桂斌院士在报告中首先从元素周期表中氟(F)、氯(Cl)、溴(Br)、碘(I)等卤族元素十分活跃谈起,重点介绍了全氟辛烷(PFCs)、短链氯化石蜡(SCCPs)、十溴联苯醚(PBDEs)、全氟碘烷(PFIs)四类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全球性有机污染物,对四类污染物的基本特性以及环境污染现状与毒性效应进行系统分析,并举例讲解了其课题组在环境样品的采集、预处理、目标物分离和纯化、相关仪器分析方法优劣比较等一些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江桂斌院士还针对本届会议主题特别指出:色谱-质谱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分析最为重要和可靠的工具,各种色谱分离技术(气相、液相、离子色谱)是现代分离科学的基础 样品的制备技术和QA/QC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分析水平。   会议论文统计   本届会议强调离子色谱理念的更新,强调高水平论文的交流,强调学术交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本届会议共收到论文310篇,创历史新高,这些论文既有行业技术回顾与展望、应用技术总结,也有新理论与“热点”技术的探讨,内容涉及离子色谱理论研究与综述、阴离子分析、阳离子分析、联用技术以及其它应用等。 本届会议收录论文构成统计   会议除了以上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张玉奎院士、江桂斌院士作专题学术报告之外,离子色谱专业委员会共推荐了近50篇论文作者做大会报告,近10家离子色谱及相关仪器生产企业参会并作技术创新宣讲与仪器应用介绍。   部分大会报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牟世芬研究员 报告题目:复杂基体中痕量阴阳离子的离子色谱法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离子色谱中常见到的一个问题是高浓度的基体离子对待测离子的干扰,牟世芬研究员在报告中通过一些实例详细讨论稀释法、阀切换、两维离子色谱(2D)等几种去除高浓度基体离子干扰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点。将样品适当稀释后再进样是最简单的方法,但多数情况稀释之后,待测离子浓度太低 阀切换,主要是指经过分离柱与抑制器之后,将大量高浓度的干扰基体成分切换到废液,将痕量待测离子保留于浓缩柱,由流路的巧妙设计与分离柱及淋洗液的选择,可将保留于浓缩柱的待测离子进到原来的分离柱或者另一支分离柱完成高灵敏度分离与检测 2D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解决复杂基体中痕量阴阳离子的测定的新方法,主要是用氢氧化物作淋洗液,在抑制器的抑制反应中可将淋洗液转变成没有洗脱力的水,并在第一维与第二维选用不同选择性与尺寸的分离柱。 浙江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朱岩教授 报告题目:离子色谱柱切换技术联用测定高浓度有机基体中的痕量阴离子   柱切换技术作为一种简单精确的在线样品前处理技术,通常需要多台色谱仪器,过于复杂,对实验室条件要求甚高 朱岩教授在报告中介绍利用离子色谱仪中的抑制器和一个十通阀,在同一台色谱仪上实现离子色谱柱切换技术。该简化的单泵柱切换系统,利用抑制器将KOH淋洗液转化为水,作为前处理柱的淋洗液,在同一个色谱系统中产生两种淋洗液,实现色谱分离与前处理柱再生同步进行。该新型的柱切换系统大大简化了仪器设备,节省了分析试剂和分析时间,提高分析效率。对于不同的有机物样品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柱,基本上能够实现各种类型高浓度有机样品基体中痕量阴离子的检测。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胡荣宗教授 报告题目: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的进展   胡荣宗教授在报告中谈到,传统的离子色谱检测器多采用两电极,双脉冲或方波等交流激励的方法,虽然池体结构简单,但存在脉冲激励信号电路复杂,检测电路无法脱离交流激励转化为直流输出的复杂电路结构,需要高信噪比的信号放大电路等缺点 两电极直流电导检测池虽然电路简单,但难以避免电极极化和电解产物的影响。并重点讲解了自主研制的一种四电极、直流恒电流激励方式的离子色谱电阻检测器,将原来复杂的交流激励电导检测方式改为简单的直流激励的电阻检测模式,有效地简化了电路结构,完全避免了直流检测模式中的电极极化和电解产物的影响 该抑制式电阻/电导检测器可方便地自组离子色谱,扩展已有的高压液相色谱兼有离子色谱功能,还可组成抑制式单柱离子色谱仪。 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 杨丙成教授 报告题目:电渗微泵-毛细管离子色谱的联用   杨丙成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一种电渗微泵-毛细管离子色谱联用技术,电渗泵(EOP)是利用电渗原理来实现液体的驱动,由于所产生的电渗流与施加电场直接相关,因此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即可实现对电渗流方向和大小的精确控制 EOP还具有易于制作、无活动活塞、流量稳定、输出压力高等优点。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一种高柱压硅胶整体柱为泵体、以离子交换微球替换传统的离子交换膜发展了一种新型的隔离电场高压接口,从而构建了一种新型高压电渗泵(EOP)。以水为工作介质,EOP驱动纯水通过一微型电致淋洗液发生器在线转化为毛细管离子色谱(CIC)所需要的淋洗液。杨丙成教授还介绍了EOP-CIC联用技术应用于阴离子分析的实例。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钟志雄研究员 报告题目:化妆品中烷基胺的离子色谱仪测定法   钟志雄研究员在报告中谈到,烷基胺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对皮肤、眼睛、上呼吸道以及肺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并且其是化妆品禁用物质,因此检测烷基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用传统的液相、毛细管电泳法、气相色谱法等测定烷基胺样品一般要经过衍生处理,容易受复杂基体的干扰,或要经过繁杂的前处理操作;我们建立了化妆品中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丙胺和丁胺离子色谱分析方法,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能有效去除干扰,方法便捷、灵敏,可同时准确测定多种组分,实用性强。 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施超欧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被动采样-离子色谱法在博物馆微环境污染气体检测中的应用   施超欧高级工程师在报告中谈到,有机酸(如甲酸、乙酸等)、臭氧、氮氧化物等对馆藏文物影响较大,由于博物馆环境的特殊性,在现有的国家标准中缺少对应的有效检测手段。被动采样由于无需电源、操作简单、可重复使用、适合长时间检测等特点,因此非常适合博物馆特定环境的污染气体的采集。针对博物馆环境,我们设计了无动力扩散采样器,建立了被动采样-离子色谱法,根据不同类型的被测对象,选择不同的吸收液,采集一定时间后,用离子色谱法检测。 建立了对应的酸性污染气体、氧化性气体、碱性气体、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气体的被动采样-离子色谱检测体系,并将之应用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以及上海世博会文物展览的现场采样分析。 合影留念   附录:第十三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厂商活动集锦
  • 我国首个第三代EGFR抑制剂马来酸艾维替尼进入优先审评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2018年8月9日消息,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的公告,杭州艾森医药研究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马来酸艾维替尼被纳入新药上市优先审评程序。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img width=" 600" height=" 444" title=" 2018.8.10 1-1.jpg" style=" width: 434px height: 257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39d0bc55-65f5-45da-8c78-b87fe592863d.jpg" /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马来酸艾维替尼进入优先审评,图来自CDE官方网站 /span /p p   艾维替尼是我国首个原创的第三代EGFR靶向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具有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是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重要成果之一。 /p p   2014年9月,艾维替尼同时获中国CFDA和美国FDA临床试验批准,其新药上市申请于2018年6月22日获CDE承办。此次,艾维替尼作为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被CDE纳入第三十一批优先审评程序。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国家癌症中心今年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我国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78.1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榜首。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比约80%-85%。EGFR-TK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一线治疗EGFR基因突变NSCLC的标准方法,已经在肺癌治疗领域广泛使用,但也因此有大量治疗后出现T790M耐药突变的病人,迫切需要新一代的临床治疗。 /strong /span /p p   三年来,通过对大量晚期耐药肺癌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艾维替尼对EGFR T790M耐药突变的晚期肺癌病人具有显著疗效及安全性。与此同时,艾维替尼部分临床数据已先后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欧洲临床肿瘤大会(ESMO)、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做大会报告,国际反响热烈。目前,艾维替尼在美国7家癌症中心及法国、西班牙等国开展国际临床研究。 /p p   作为国内首个原创的第三代EGFR抗肺癌新药,艾维替尼如能尽快获批上市,将为广大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解决我国目前最大的肿瘤临床急需,缓解患者沉重的医疗负担。 /p p /p
  • 中方公布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十三次排除延期清单,多类仪器在列
    12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公布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十三次排除延期清单。本次公布清单含检测温度的半导体传感,显微镜(光学显微镜除外) 及衍射设备,显微镜(光学显微镜除外) 及衍射设备的零件、附件,激光器,激光器以及作为本章或第十六类的机器、设备、仪器或器具部件的望远镜用的零件及 附件( 武器用望远镜瞄准器具或潜望镜式望远镜用零件及附件除外),彩色超声波诊断仪的零件及附件,核磁共振成像装置零件,内窥镜的零件及附件,其他非医疗用的X射线应用设备,温度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除外),用于连续操作的气体检测器[可用于出口管制的化学品或有机化合物(含有磷、 硫、氟或氯,其浓度低于0.3毫克/立方米)的检测,或为检测受抑制的胆碱酯 酶的活性而设计],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台式与手持拉曼光谱仪,基因测序仪,流式细胞仪,转矩流变仪,超声波探伤检测仪等仪器及零部件。详情如下: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十一次排除延期清单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3年第6号),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十一次排除延期清单将于2023年12月31日到期。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按程序决定,对相关商品延长排除期限。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自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7月31日,对附件所列商品,继续不加征我为反制美301措施所加征的关税。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十三次排除延期清单序号EX①税则号列②商品名称103063610其他小虾及对虾种苗2ex04041000饲料用乳清(按重量计蛋白含量2%-7%,乳糖含量76%-88%)312141000紫苜蓿粗粉及团粒4ex12149000其他紫苜蓿(粗粉及团粒除外)523012010饲料用鱼粉6ex27101299脱模剂(按重量计石油及从沥青提取的油≥70%)7ex27101919异构烷烃溶剂(初沸点225摄氏度,闪点92摄氏度,密度0.79g/cm3,粘度 3.57mm2/s)827101991润滑油927101992润滑脂10ex27101993润滑油基础油(产品粘度100摄氏度时37-47,粘度指数80及以上,颜色实测2.0 左右,倾点实测-8摄氏度左右)11ex29349990环线威、杀虫环、杀虫钉、多噻烷等(包括甲基硫环磷、噻嗪酮、恶虫酮、茚 虫威)12ex29349990地西他滨、氟脲苷、环磷酰胺、吉非替尼、卡培他滨、雷替曲塞、磷酸氟达拉 滨、替加氟、盐酸阿糖胞苷、盐酸吉西他滨、盐酸埃克替尼、异环磷酰胺1334024200非离子型有机表面活性剂1434031900矿物油<70%的润滑剂1534039900不含石油或从沥青矿物提取油类的润滑剂16ex44039100其他栎木(橡木)原木(用油漆、着色剂、杂酚油或其他防腐剂处理的除外)1744039960北美硬阔叶木原木18ex44079100端部接合的其他栎木(橡木)厚板材(经纵锯、纵切、刨切或旋切的,厚度超过 6毫米)19ex44079100非端部接合的其他栎木(橡木)厚板材(经纵锯、纵切、刨切或旋切的,厚度超 过6毫米)2044079400樱桃木木材,经纵锯、纵切、刨切或旋切,不论是否刨平、砂光或端部接合, 厚度超过6毫米2144079500白蜡木木材,经纵锯、纵切、刨切或旋切,不论是否刨平、砂光或端部接合, 厚度超过6毫米2244079930其他北美硬阔叶木木材,经纵锯、纵切、刨切或旋切,不论是否刨平、砂光或 端部接合,厚度超过6毫米23ex47032100其他漂白针叶木碱木浆或硫酸盐木浆(包括半漂白的,溶解级的除外)2447062000从回收(废碎)纸或纸板提取的纤维浆2549019900其他书籍、小册子及类似印刷品2649021000每周至少出版四次的报纸、杂志及期刊2749029000其他报纸、杂志及期刊2884122100直线作用的液压动力装置2984122910液压马达3084123100直线作用的气压动力装置31ex84135010气动式耐腐蚀波纹或隔膜泵(流量大于0.6立方米/时,接触表面由特殊耐腐蚀材 料制成)32ex84135020电动式耐腐蚀波纹或隔膜泵(流量大于0.6立方米/时,接触表面由特殊耐腐蚀材 料制成)33ex84135031其他非农业用柱塞泵34ex84136021其他非农业用电动齿轮泵(回转式排液泵,多重密封泵除外)35ex84136022其他非农业用液压齿轮泵(回转式排液泵,多重密封泵除外)3684136031电动式叶片回转泵37ex84136040其他非农业用螺杆泵(回转式排液泵,多重密封泵除外)38ex84141000专门或主要用于半导体或平板显示屏制造的真空泵3984212300内燃发动机的燃油过滤器40ex84212990用氟聚合物制造的厚度不超过140微米的过滤膜或净化膜的其他液体过滤或净化 机器及装置41ex84212990液体截流过滤设备(可连续分离致病性微生物、毒素和细胞培养物) 42ex 84219990用氟聚合物制造的厚度不超过140微米的过滤膜或净化膜的液体过滤或净化机器 及装置的零件;装备不锈钢外壳、入口管和出口管内径不超过1.3厘米的气体过 滤或净化机器及装置的零件4384254210其他液压千斤顶4484335920棉花采摘机4584561100用激光处理各种材料的加工机床4684564010等离子切割机4784615000锯床或切断机4884621110数控的闭式锻造机(模锻机)4984621190非数控的闭式锻造机(模锻机)5084621910数控的热锻设备,热模锻设备(包括压力机)及热锻锻锤,闭式锻造机(模锻 机)除外5184621990其他非数控的热锻设备,热模锻设备(包括压力机)及热锻锻锤, 闭式锻造机 (模锻机)除外52ex84625100数控金属管道、管材、型材、空心型材和棒材的锻造或冲压机床及锻锤53ex84625900非数控金属管道、管材、型材、空心型材和棒材的锻造或冲压机床及锻锤54ex84626110数控锻造或冲压机床及锻锤55ex84626190非数控锻造或冲压机床及锻锤56ex84626210数控锻造或冲压机床及锻锤57ex84626290非数控锻造或冲压机床及锻锤58ex84626300数控锻造或冲压机床及锻锤59ex84626910数控锻造或冲压机床及锻锤60ex84626990非数控锻造或冲压机床及锻锤61ex84629010其他数控锻造或冲压机床及锻锤62ex84629090其他非数控锻造或冲压机床及锻锤63ex84798999生物反应器(两用物项管制机器及机械器具)6484805000玻璃用型模6584812010油压传动阀6684821010调心球轴承67ex84821040飞机发动机用外径30厘米的推力球轴承(滚珠轴承)68ex85076000纯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系统(包含蓄电池模块、容 器、盖、冷却系统、管理系统等, 比能量≥80Wh/kg)69ex85415112检测温度的半导体传感器7090121000显微镜(光学显微镜除外)及衍射设备7190129000显微镜(光学显微镜除外)及衍射设备的零件、附件7290132000激光器73ex90139010激光器以及作为本章或第十六类的机器、设备、仪器或器具部件的望远镜用的 零件及附件(武器用望远镜瞄准器具或潜望镜式望远镜用零件及附件除外)7490149010自动驾驶仪用零件、附件75ex90181291彩色超声波诊断仪的零件及附件7690181390核磁共振成像装置零件77ex90189030内窥镜的零件及附件78ex90192020具有自动人机同步追踪功能或自动调节呼气压力功能的无创呼吸机7990213900其他人造的人体部分80ex90221400医用直线加速器8190221990其他非医疗用的X射线应用设备8290223000X射线管83ex90251910温度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除外)84ex90269000液位仪用探棒 85 ex 90271000用于连续操作的气体检测器[可用于出口管制的化学品或有机化合物(含有磷、 硫、氟或氯,其浓度低于0.3毫克/立方米)的检测,或为检测受抑制的胆碱酯 酶的活性而设计]86ex90273000傅里叶红外光谱仪87ex90273000近红外光谱仪88ex90273000台式与手持拉曼光谱仪8990275010基因测序仪90ex90275090流式细胞仪91ex90278990转矩流变仪92ex90309000频率带宽在81GHz以上,且探针最小间距在周围排列下为50微米,阵列下为180 微米的用于声表面波滤波器测试的测试头9390318031超声波探伤检测仪9490328100液压或气压自动调节或控制仪器及装置95ex90329000飞机自动驾驶系统的零件(包括自动驾驶、 电子控制飞行、 自动故障分析、警 告系统配平系统及推力监控设备及其相关仪表的零件)注: ①ex表示排除商品在该税则号列范围内, 以具体商品描述为准。②税则号列以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 中的税则号列为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2023年12月22日
  • “十三五”规模或达1.7万亿 环境监测行业稳步增长
    p   得益于密集的政策扶持,“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监测行业迅速发展。“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落实,环境监测系统全国范围的不断推进,国家环保领域投入的大幅度增加,环境监测行业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增长.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5138b5d2-d204-4b51-a2be-3ba2cae6451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十三五”规模或达1.7万亿 环境监测行业稳步增长 /span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监测市场经历了从快速增长到稳步增长的发展阶段。截至2015年,行业规模超过367亿元,“十二五”期间行业复合增速达到17.6%。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分析认为,“十二五”期间环境监测行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密集的政策扶持。《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方案》等多部环境监测政策共同形成了我国环境监测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之上,“水十条”、“大气十条”等政策的出台,不仅释放了水、大气等领域的防污治污需求,也带动了环境监测行业的需求。    /p p strong 环境监测规模预计1.7万亿左右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见证了各种环保法规的纷纷出台落地,环保税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十三五生态环保规划、河长制作为环境治理的基础,环境监测在政策“暖风”的吹拂下,整体处于黄金发展时期,市场潜力无限。    /p p & nbsp & nbsp & nbsp “但是,对比整个万亿级的环保市场而言,环境监测的市场规模还较小,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表示。“十三五”规划的环保产业总投资应该有17万亿左右,粗略估算一下,环保监测中监测设备这一块应该是占整个环保产业规模的十分之一,预计在1.7万亿左右。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而且,目前,环境监测行业产业链分工正逐步形成,大部分企业以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为主,在零备件供应、系统集成、设备制造、运营服务等方面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实力的企业群,国内外其他领域的一些仪器设备厂家也加入监测仪器行业,在实验室设备、特殊成分分析设备、手工比对设备等领域发展较好。    /p p strong 环境监测机制短板亟需补齐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年来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一直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表示,环境监测存在“考核谁、谁监测”的现象,地方环保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对于柴发合的观点,业内不少人事表示赞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我国环境监测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在监测机制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第一,条块分割体制造成各部门利益的冲突和问题,以及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的矛盾和问题。第二,以政府生产环境监测信息和以计划经济方式组织环境监测的模式,带来环境监测成本过高、数据准确率低、效率低、创新能力低和规模化程度低,以及非政府性环境监测站(点)难以发展等问题。第三,环境监测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等改革进展较慢,阻力较大。    /p p strong 环境监测市场有望稳步增长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尽管如此,经过2015、2016两年的调整,“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格局基本清晰,“短板”正在不断补齐,环境监测市场有望保持稳步增长。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短期看,由于“大气十条”终期考核、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投资都将于2017年完成,大气、水环境监测设备投资未来两年的确定性较强。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展望整个“十三五”时期,环境监测政策扶持力度将持续加码。一方面,新环保法、水十条、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十三五”规划、“互联网+”绿色生态等重磅政策陆续地出台,环境监测原有的市场领域将进一步地拓展。其次,随着VOCs政策密集发布,即将出台的土十条,设置水、大气、土壤三个环境管理司等因素,环境监测的新市场领域巨大,例如新兴VOCs、土壤等监测设备领域。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随着公众对环境监测数值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及对数据造假的零容忍,环境监测的任务量扩大,同时对监测工作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环境监测市场空间扩大,将刺激环境监测仪器需求增长,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p
  • 安东帕中国受邀参加第十三届表面工程大会
    第十三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将于2020年11月13~16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展中心同期举行。本届会议以“新时代融合发展的表面工程及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主题,聚焦新时代科技引领创新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发展趋势,交流我国表面工程融合发展中形成的新技术、新成果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探索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图丨广州白云国际会展中心安东帕将呈现纳米压痕/划痕仪、摩擦磨损试验机、原子力显微镜等一系列的表面机械表征的仪器;并可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期待您莅临安东帕展台,进行现场交流。Step 系列安东帕是唯一一家能够提供具有真实力传感器的高分辨率纳米压痕和纳米划痕测试仪的公司。这意味着载荷是直接用一个传感器连续测量,而不是通过致动器提供的数据来估算。采用一流设计的安东帕的机械表面测试仪,以紧凑的模块提供精确高效的测试解决方案。事实上,可以在一个测试平台上轻松组合不同的模块(划痕、压痕、微摩擦)。根据您的要求和应用,可以在一个平台上组合不同的测试模块,也可以使用单独的测试方法和独立设备 - 按照您的需要来选。图丨STep 系列摩擦磨损试验机安东帕从事摩擦磨损分析仪产品设计和销售已超过 35 年,之前主要出售 CSM 品牌仪器。安东帕的MCR 摩擦磨损分析仪系列则是另一高品质的选择,其采用了 EC 测量头,这是公司 20 年专业经验的结晶。这些仪器可用于科研及高端开发应用,可提供市场上最广泛的选择。图丨摩擦磨损试验机 Tosca 系列安东帕 Tosca 系列 AFM 以独特的方式将先进技术与高时效操作相结合,使这款 AFM 成为非常适合科学家和工业用户等群体的纳米技术分析工具。Tosca 将先进技术与高时效、简单易用的操作集于一身。这款顶级性能的 AFM 产品汇集了自动化功能、强大的软件,以及安东帕在工业高精度分析仪器开发、生产和经销领域的长期经验。高度自动化和面向工作流程的控制和分析软件植入到每一级操作中,由此缩短了测试的时间,并简化了 AFM 测量的整体操作。您可以从两种不同型号中进行选择:Tosca 400 或 Tosca 200,前者适合大样品,属于高端 AFM,后者适合中型样品以及预算有限的用户。两者提供的性能、灵活性和质量水平相同。图丨Tosca 400安东帕中国总部销售热线:+86 4008202259售后热线:+86 4008203230官网:www.anton-paar.cn在线商城:shop.anton-paar.cn
  • 基金委十三五第一批重大项目指南发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发布“十三五”第一批重大项目指南及申请注意事项的通告国科金发计〔2016〕54号  重大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超前部署,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充分发挥支撑与引领作用,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领域,在深入研讨和广泛征求科学家意见的基础上,现发布“十三五”第一批26个重大项目指南(见附件),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提出申请。  一、申请条件和要求  (一)申请条件。  重大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均不得作为申请人(即项目主持人和课题负责人)进行申请。  (二)申请要求。  1. 重大项目的资助期限为5年,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应填写“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2.“十三五”期间重大项目只受理整体申请,要分别撰写项目申请书和课题申请书,不受理针对某个项目指南的部分研究内容或一个课题的申请。  每个重大项目应当围绕科学目标设置不多于5个重大项目课题。重大项目的申请人应当是其中1个课题的申请人。  每个课题的合作研究单位数量不得超过2个。每个重大项目依托单位和合作研究单位数量合计不得超过5个(部分重大项目的课题设置和合作研究单位数量有具体要求,以相关重大项目指南为准)。  二、限项规定  1.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3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直接费用大于200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仅限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作为参与者不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应急管理项目。  2. 申请人(不含参与者)同年只能申请1项重大项目。上一年度获得重大项目资助的项目主持人和课题负责人,本年度不得再申请重大项目。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项目申请接收。  1. 申请报送日期为2016年8月22日至26日16时。  2. 申请书由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负责接收,材料接收工作组联系方式如下: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行政楼101房间)  邮  编:100085  联系电话:010-62328591  (二)申请人注意事项。  重大项目申请书采取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申请须知和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2.申请人登陆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没有信息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撰写提纲要求撰写申请书。  3.重大项目的项目申请人应在信息系统中先填写“项目申请书”,并给该重大项目课题申请人赋予课题申请权限,未经赋权的课题申请人将无法提交申请。  4.申请书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项目”,亚类说明选择“项目申请书”或“课题申请书”,附注说明选择相关的重大项目名称,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部分重大项目有具体要求的,按照相关重大项目指南要求填写)。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5.申请人应当按照重大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所申请重大项目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报告正文的“研究基础”部分说明本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只填写各课题“申请人”相关信息 “签字和盖章页”(可根据需求增加)中“依托单位公章”应加盖“项目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合作研究单位公章” 应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  “课题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包括课题所有主要成员相关信息。“签字和盖章页”中“依托单位公章”,应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 “签字和盖章页”中“合作研究单位公章”,若已经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的合作研究单位,应加盖单位注册公章,没有注册的合作研究单位,应加盖该法人单位公章。  6.重大项目实行成本补偿的资助方式,自然科学基金委将组织专家对建议予以资助的项目进行资金预算专项评审。申请人应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编制说明》中有关成本补偿式预算的具体要求,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认真编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  项目资金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申请人仅需填写直接费用部分,间接费用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项目申请人和合作研究单位的参与者应当分别编制项目资金预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由申请人汇总编制。  7.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下载并打印最终PDF版本申请书,向依托单位提交签字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  “项目申请书”和“课题申请书”应当通过各自的依托单位提交。其中“课题申请书”必须先于“项目申请书”提交,“项目申请书”待全部“课题申请书”提交完毕并确认生成项目总预算表无误后再行提交。  8.申请人应保证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版内容一致。  (三)依托单位注意事项。  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申请材料报送自然科学基金委。具体要求如下:  1.应在规定的项目申请截止日期(8月26日16时)前提交本单位电子版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统一报送经单位签字盖章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一式一份)及要求报送的纸质附件材料。  2.提交电子申请书时,应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  3.报送纸质申请材料时,还应包括本单位公函和申请项目清单,材料不完整不予接收。  4.可将纸质申请书直接送达或邮寄至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采用邮寄方式的,请在项目申请截止日期前(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以快递方式邮寄,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重大项目申请材料”。请勿使用邮政包裹,以免延误申请。  项目清单  1.“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与分析方法”  2.“引力波相关物理问题研究”  3.“光子态的时空演化与应用”  4.“纳米器件辐射效应机理及模拟试验关键技术”  5.“二维碳石墨炔可控制备与性质”  6.“面向精准合成的新金属配合物及其反应研究”  7.“金属配合物催化的高分子精确合成”  8.“生物质催化定向转化制备重要含氧小分子化合物”  9.“棉纤维发育的基础研究”  10.“脂代谢可塑性调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  11.“东亚季风轨道尺度变率及动力机制研究”  12.“ENSO的变异机理和可预测性研究”  13.“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  14.“中国冰冻圈服务功能形成过程及其综合区划研究”  15.“面向功能构筑的新型响应性高分子材料”  16.“电磁场作用下的冶金相变机理”  17.“高性能构件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制造”  18.“高功率密度电机系统非线性时变表征与可靠运行机制”  19.“面向高频宽带分布式相参成像雷达的微波光子学基础研究”  20.“基于互联网群体智能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  21.“空间翻滚目标捕获过程中的航天器控制理论与方法”  22.“阿秒光学基础研究”  23.“互联网与大数据环境下高端装备制造工程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  24.“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中的关键管理科学问题与政策研究”  25.“代谢物及细胞感受代谢物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  26.“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  项目指南重点  1.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与分析方法”  一、科学目标  面向大数据技术的国际前沿,面向国家发展大数据技术和行业大数据应用的重大需求,针对大数据统计分析的若干重大瓶颈问题,开展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统计学基础理论与分析方法的研究,在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方面取得突破性或关键性进展,建立起若干新的理论,在大数据统计计算模式与算法方面提出适应异构计算环境下分布式统计计算模式的系列高效算法,形成大数据处理的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核心技术族,在结合领域的示范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二、研究内容  (一)支持大数据分析与理解的统计学基础。  (二)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统计计算模式与核心算法。  (三)结合领域的大数据的科学发现及其方法论依据。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与分析方法”(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500万元/项(含15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数理科学部受理申请。  2. “引力波相关物理问题研究”  一、科学目标  基于引力波物理和观测研究可以回答许多基础物理的重大问题: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否是唯一正确描述引力的基本理论,引力子是否有质量,宇宙早期是否发生过暴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否完备,物质和反物质的不对称性如何产生,暗能量是否随时间演化,大质量恒星和致密双星系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等。通过开展引力波和宇宙演化,引力波和基础物理,数值相对论和引力波建模以及引力波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四个方面的研究,有望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和基础物理学规律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为人类理解自然做出重要贡献。  二、研究内容  (一)引力波和宇宙演化。  (二)引力波和基础物理。  (三)数值相对论和引力波建模。  (四)引力波和相对论天体物理。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引力波相关物理问题研究”(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500万元/项(含15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数理科学部负责受理。  3. “光子态的时空演化与应用”  一、科学目标  现阶段考察光子态在引力场和弯曲时空中的行为和演化仍需借助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项目将借鉴爱因斯坦方程、量子场论、变换光学和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结果,构建量子变换光学研究体系,发展相关理论和实验方法 通过变换光学研究引力场对光子态的影响,分析光子态在弯曲时空中的行为与演化规律,发现新物理和新效应 探索基于光子体系的相对论量子信息技术和应用,发展光子态制备、调控、检测和应用的新方法、新技术。项目也将尝试理论创新,建立基于光子体系的反德西特空间—共形场(AdS/CFT)对偶原理,并开展实验研究。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光子态的时空演化和相对论量子信息领域,产生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  二、研究内容  (一)光子态的制备及其时空特性的调控。  (二)弯曲时空中光子态的演化、调控及量子变换光学。  (三)弯曲时空对光子信息的影响与应用技术。  (四)AdS/CFT对偶原理在光子体系的建模与实验研究。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光子态的时空演化与应用”(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700万元/项(含17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数理科学部负责受理。  4. “纳米器件辐射效应机理及模拟试验关键技术”  一、科学目标  针对我国空间发展对器件抗辐射加固的迫切需求,以先进的28 nm及以下特征尺寸器件为典型载体,揭示纳米材料辐照损伤微观机制和纳米器件辐射效应新的辐射损伤机理,建立纳米器件敏感区域分布和薄弱环节分析的重离子微束模拟试验方法,提出纳米器件和电路抗辐射加固设计新方法。项目成果将为我国未来新一代先进电子系统用高端核心器件的抗辐射加固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在抗辐射加固技术领域做出国际一流的研究工作,提升我国辐射效应研究的理论和实验技术水平,为我国抗辐射加固领域储备技术和人才。  二、研究内容  (一)基于分子动力学相关理论,模拟不同能量重离子、质子等粒子在绝缘介质、半导体材料等常用器件材料中的电荷、缺陷产生过程及其时空演化过程,阐明辐射引起器件材料结构损伤与电学特性变化的基本规律,为纳米器件及电路辐射效应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二)针对典型平面结构、三维FinFET结构和U型沟道晶体管等纳米器件结构,开展不同入射粒子对不同结构纳米器件单粒子效应电荷收集机制的影响研究 开展超薄栅氧化层在多应力条件下的退化机制研究,分析辐射环境下纳米器件的可靠性及寿命。揭示纳米器件辐射效应机理,为器件抗辐射加固提供技术支撑。  (三)开展纳米电路单粒子效应敏感区域定位模拟试验技术研究,分析纳米电路单粒子效应薄弱环节 开展单粒子瞬态在纳米电路中传播的敏感路径分析方法研究,分析单粒子瞬态在电路中的传播规律及影响范围 探索纳米电路加固新技术,为纳米电路抗辐射加固提供有效方法。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纳米器件辐射效应机理及模拟试验关键技术”(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700万元/项(含17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数理科学部负责受理。  5. “二维碳石墨炔可控制备与性质”  一、科学目标  本项目拟选择建立有特色的表征与计算机模拟的新方法指导石墨炔性质与功能研究,以获得高质量石墨炔少数层薄膜及单层石墨炔薄膜生长为突破点,理解石墨炔的本征性质,并在化学修饰和掺杂研究的基础上拓展石墨炔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实现如下科学目标:建立高质量二维碳石墨炔基材料大面积、高取向薄膜的可控制备方法学 实现二维碳石墨炔单层膜的可控合成及原子相分辨结构探测 研究二维碳石墨炔材料的能带与结构调控机制、性质与应用 发展二维碳石墨炔的模拟、表征与理论计算的方法。通过上述研究推动石墨炔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二、研究内容  (一)石墨炔化学合成新方法。  (二)二维碳石墨炔的模拟、表征与理论计算。  (三)二维碳石墨炔动态过程研究。  (四)石墨炔的功能化。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二维碳石墨炔可控制备与性质”(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700万元/项(含17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化学科学部负责受理。  6. “面向精准合成的新金属配合物及其反应研究”  一、科学目标  本项目拟通过辅助功能基的引入、双/多金属中心协同和单/双电子过程调控等研究思想,设计和合成新型金属有机配合物 系统阐明 (1) 电子/立体协同稳定化效应对金属有机试剂结构与反应性的影响,(2) 金属-配体协同活化效应,(3)双/多核金属配合物中金属-金属协同效应,(4) 辅助功能基-配位协同效应,(5)电子转移过程对金属配位催化途径的影响等金属配合物结构-性能关系的科学规律 针对共价键精准断裂和形成中若干重要和挑战性问题开展研究,发展我国原创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试剂、新催化剂和新反应,为功能目标分子的精准合成提供科学基础。  二、研究内容  (一)新型双/多金属试剂(物种)。  (二)新金属配合物及其反应性。  (三)金属配合物催化的新反应。  (四)金属配合物催化的氮气和氧气的活化与转化。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面向精准合成的新金属配合物及其反应研究”(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700万元/项(含17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化学科学部负责受理。  7. “金属配合物催化的高分子精确合成”  一、科学目标  以金属配合物催化的高分子精确合成为目标,重点针对聚烯烃和手性高分子合成中链结构、拓扑结构以及立构规整性的控制等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发展若干聚合物分子高效精确合成的新方法、新策略和新催化体系,从分子水平揭示金属催化聚合过程中链形成的方式与规律,为新型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提供理论指导 创制若干结构新颖、性能独特的功能化聚烯烃、液态聚烯烃和手性高分子等高性能材料,力争实现1-2种聚合物材料的工业化应用 促进金属有机化学与高分子化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一支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聚烯烃及手性高分子创制的研究队伍,使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跻身于国际领先水平。  二、研究内容  (一)烯烃与极性单体的高效共聚合。  (二)液态聚烯烃的高效合成。  (三)基于环氧烷烃的手性高分子精确合成。  (四)不对称聚合的新方法。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金属配合物催化的高分子精确合成”(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700万元/项(含17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化学科学部负责受理。  8. “生物质催化定向转化制备重要含氧小分子化合物”  一、科学目标  针对非食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创制高选择性催化剂,发展原位动态表征方法,揭示其C-C键和C-O键选择性活化的规律,创造新的生物质转化途径,建立生物质转化气-浆-固多相反应器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实现生物质结构单元定向剪切制备重要小分子含氧化学品。  二、研究内容  (一)纤维素/半纤维素定向催化转化制备重要一元醇和二元醇。  (二)纤维素/半纤维素定向催化转化制备重要羟基酸和二元酸。  (三)木质素的绿色催化解聚制备苯酚等重要酚类化合物。  (四)面向木质纤维素高选择性转化催化反应机理和过程强化的研究。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生物质催化定向转化制备重要含氧小分子化合物”(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700万元/项(含17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化学科学部负责受理。  9. “棉纤维发育的基础研究”  一、科学目标  紧紧围绕“棉纤维发育的分子、细胞机制及育种应用基础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运用育种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技术方法和研究手段,解析棉纤维发育的分子、细胞机制及育种应用的基础研究,为解决“棉花长纤维不足”重大生产问题提供科技支撑。  二、研究内容  (一)棉花纤维发育的分子机制。  (二)棉花纤维细胞机制。  (三)棉花纤维发育机制在育种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棉纤维发育的基础研究”(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本项目要求项目申请人围绕核心科学问题,按三个研究内容设置3个课题,3个课题要紧紧围绕“棉纤维发育的分子、细胞机制及育种应用的基础研究”这一主题开展深入、系统研究,课题间要有紧密和有机联系,研究内容互补,充分体现合作与材料、数据的共享。  (三)项目依托单位和合作研究单位数量合计不得超过3个。  (四)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300万元/项(含1300万元/项)。  (五)本项目由生命科学部负责受理。  10. “脂代谢可塑性调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  一、科学目标  本课题的总体目标是揭示脂代谢可塑性调控的分子与细胞基础,主要包括阐明重要代谢组织在脂代谢可塑性重构中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解析不同生理条件、应激状态和病理条件下,不同器官和器官脂代谢可塑性改变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深入探讨脂代谢可塑性调控在维持机体脂代谢稳态中的生理学意义,为脂代谢紊乱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二、研究内容  (一)脂代谢可塑性感应的分子机制及其功能。  (二)介导脂代谢可塑性的重要细胞器及其调控机制。  (三)新型内分泌因子对脂代谢可塑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脂代谢可塑性调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本项目要求项目申请人围绕核心科学问题,按三个研究内容设置3个课题,3个课题要紧紧围绕“脂代谢可塑性调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这一主题开展深入、系统研究,课题间要有紧密和有机联系,研究内容互补,充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三)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530万元/项(含1530万元/项)。  (四)本项目由医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和化学科学部联合提出,由医学科学部负责受理。  26. “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  一、科学目标  在我国现有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释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释系统、机体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生物大分子药物活性变化规律和高效递释机制,创新生物大分子药物稳定化和高效递释技术,积极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代表性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的发展并向临床应用转化,提升我国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水平和协同创新能力。  二、研究内容  通过多学科交叉,借助药剂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分析学、药效学、药物动力学、药物毒理学等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开展以下研究:  (一)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的设计原理与构建机制。  (二)高效递释系统对生物大分子药物结构与活性的影响规律。  (三)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的递送机制。  (四)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的释药机制。  (五)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的药效与安全性。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本重大项目要求针对上述五部分研究内容,分别设置5个课题,每个课题需围绕“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这一项目主题开展创新性的系统研究,课题间应有紧密的有机联系。  (二)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三)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530万元/项(含1530万元/项)。  (四)本项目由医学科学部、化学科学部和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联合提出,由医学科学部负责受理。
  • 2000名质谱人和衷共济,第十三届质谱网络会议圆满落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2年12月13-16日,第十三届质谱网络会议(iCMS 2022)在线上召开。由于疫情的影响,本次会议召开同期,多位报告专家、本网工作人员也陆续出现流感症状,身体多有不适,因此本届质谱网络会议的顺利召开十分珍贵。特别让人动容的是,本次会议的多位报告专家带病出席,竭尽全力为线上的听众带来精彩的报告内容。在此,仪器信息网对所有在特殊时期一如既往大力支持我们的专家老师、赞助企业以及广大用户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大家能够注意身体健康,争取平稳地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本届会议的41位报告专家阵容  本届会议得到以下赞助商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国和北美等地区的约41位专家学者分享了精彩报告,内容既包括高速发展的质谱最新技术、最热门的临床质谱技术应用进展、极具应用前景的毒品分析方法,也涵盖了各类质谱技术在生命科学、食品、制药、环境四大领域的应用进展。本文将分为上下两篇从以下从四个方面加以概述。  质谱技术新维度与新深度  质谱新技术新方法是历届质谱网络会议(iCMS)的重要主题,本届会议安排的内容涵盖离子淌度质谱技术、超高分辨静电离子阱质谱技术、结构质谱技术、质谱成像技术、微流控质谱技术、创新电离技术及小型化质谱技术等多方面。  来自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的郭寅龙研究员进行了题为”基于离子淌度质谱技术分析小分子代谢物“的报告。近些年,离子淌度技术(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也称“离子迁移谱”)取得了快速发展,离子淌度质谱的联用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使得质谱分析能力从相对简单的质荷比拓展到复杂的三维结构,从简单的异构体区分发展到复杂的构象解析。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小分子代谢物化学性质迥异,且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增加了分析难度,报告介绍了离子淌度-质谱(IM-MS)技术为复杂基质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快速分离和分析提供了新思路。来自宁波大学的丁力教授进行了题为“超高分辨静电离子阱质谱技术”的报告。报告着重讲述了利用静电离子阱FT技术实现超高分辨率质谱分析,利用高次谐波,平面静电离子阱可以在较短分析时间里获得更高的分辨率。此外,除了Orbitrap以外,还有多种形式的静电离子阱,并且各具优势。来自核工业背景地质研究院的郭冬发研究员带来了题为“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离子传输调控方法”的报告,详细介绍了离子传输调控品质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器性能实现方面的重要性。报告以国产双聚焦MC-ICP-MS为例,分享若干离子传输过程中的调控方法。  新型的离子源技术是质谱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次会议也邀请到国内从事离子源技术创新研发的团队介绍相关的研究成果。来自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王方军研究员带来了题为“极紫外光解离谱创新仪器和方法应用”的报告,介绍了报告人在近期工作中搭建的世界首个50-150 nm极紫外激光皮秒脉冲解离-高分辨质谱装置(XUPD-HRMS),并实现了蛋白质1 ps超快解离和新型结构特征自由基碎片离子的高灵敏度探测,与商品化质谱相比解离激发速率提升10个数量级。  此外,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在蛋白质结构表征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变性质谱(native MS)是用于分析蛋白高阶结构的生物质谱方法,近年来蛋白质结构研究领域经历着技术迭代,其与离子淌度(IMS)、自上而下串联解离质谱(top-down)、电荷检测质谱(CDMS)等联用技术和方法不断开发与完善。来自中山大学李惠琳教授带来了题为“质谱用于蛋白结构表征”的报告,介绍了蛋白结构及构象解析质谱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应用发展现状。来自湖南大学的岳磊教授带来了题为“新维度结构质谱仪器开发和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几种新型质谱技术,如高分辨离子淌度技术,可以有效的分离生物活性分子的构象异构体,产生新的尺寸维度信息。而基于质谱的离子光谱技术,可以结合质谱的灵敏度和光谱的特异性,产生特征性的指纹信息,为复杂团簇化学和痕量生物活性分子的快速精准分析带来了可能。  此外,还有多场质谱新方法方面的报告,研究内容涉及了多组学包括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研究的质谱方法,对扩展质谱的在组学研究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作用。  质谱技术与多组学、医药及生命科学  以高性能质谱为核心的多组学研究已成为各类疾病筛查、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创新发现的关键技术平台。作为质谱技术的发展前沿,组学质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  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厉良教授带来题为“高覆盖代谢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的报告,作为代谢组学领域的代表专家,报告者详细介绍了目前关于高覆盖代谢组学研究中最新的进展。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的郑乐民教授带来题为“代谢组学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报告,报告介绍了通过代谢组学发现的琥珀酸等心血管疾病治疗靶点的科研成果,希望推动代谢组学技术在心血管等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钟定荣带来了题为“质谱分析技术在甲状腺肿瘤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的报告,利用癌组织的代谢产物不同于正常甲状腺和良性甲状腺病变来进行良恶性的区分,质谱技术由于其在代谢产物分析方面的优势,可能会带来解决方案。来自暨南大学的胡斌教授带来了题为“人体呼气质谱分析”的报告,人体呼气是一种生物气溶胶,含有大量挥发性物质、水汽以及融合在水汽小液滴中的不挥发性物质如有机代谢物、生物大分子和微生物等等,报告介绍了人体呼气分析在疾病诊断等涉及人体健康与分子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进展。上海交通大学的吕海涛研究员带来了题为“功能代谢组学革新胰腺癌精准诊断与治疗发现”的报告,报告者介绍了基于功能代谢组学革新肝胆胰疾病诊断与解析天然产物治疗疾病的新机制。来自吉林大学的顾景凯教授带来了题为“基于质谱技术的PEG与多臂PEG化药物的体内命运研究”的报告,报告者采用差分离子淌度(DMS)与Q-Q-TOF的TOF-MS和MSAll扫描方式相结合的质谱解决策略,发展了PEG及其高分子衍生物的全轮廓的体外质量控制与体内命运分析的新方法,可为PEG等聚合物的精准分析与体内命运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的田瑞军教授带来题为“面向临床蛋白质组学应用的高通量质谱分析方法”的报告,报告者致力于开发基于生物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新方法和新技术,并专注于其在动态蛋白质复合物及肿瘤微环境信号转导研究方面的应用。  本次会议和北美华人质谱学会联合组织,特别邀请了4位报告者着重介绍了库伦质谱法进行蛋白定量研究、蛋白质组学与阿尔兹海默症病理机制相关研究、靶向放射配体治疗性分子质谱分析等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邀请到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陈浩教授、美国圣祖德儿童医院彭隽敏教授、北卡罗莱纳大学陈先教授以及诺华生物傅韵霖博士带来精彩的报告分享。  下篇文章将陆续更新发布,敬请关注。  本次会议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直播,整个会议日程安排紧凑有序。全世界各地参会者通过网络平台交流与学习,无论在学校、在家、还是在公司,都可以聆听专家们的报告,而且还可以在问答区进行发言和提问。第十三届质谱网络会议圆满落幕,探知质谱新技术,洞悉应用新世界!下一届质谱网络会议将于2023年末举办,让我们共同期待下次质谱界的交流学习!
  • 难忘美丽延吉 第十三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会圆满闭幕
    美丽中国,鲜到延边。2021年5月7日,历经两天的学术交流,“第十三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圆满闭幕。作为新冠疫情后生物医药色谱界的首次相聚,大家格外珍惜这段难得的时光。7日下午,大会在5位专家与1位厂商代表的精彩报告,以及“青年论坛优秀奖”、“优秀墙报奖”等奖项颁发的热闹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报告人:中山大学 李攻科教授报告题目:复杂样品快速检测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山大学复杂体系分离分析团队自1994年起基于色谱、质谱、光谱等技术发展了诸如分离富集传感、采样分离富集装置、快速分离检测技术的复杂体系分离分析方法,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公共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报告在阐述复杂样品快速检测前处理方法研究策略的基础上,系统性地介绍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快检前处理方法研究、化学发光快速检测前处理方法研究、微流控磁载分离富集/荧光检测方法研究等内容。未来,复杂样品快速前处理技术将朝着高选择性、高灵敏、高通量、实时性、在线性、无损性、多样性、便携性、智能化、一体化等方向发展。报告人:南京大学 刘震教授报告题目:浅谈液相色谱分离中填料粒径和形貌对柱效的影响  报告分享了对色谱研究工作以及液相色谱填料粒径和形貌对柱效影响的观察分析。色谱的根本目标是追求更强的分离能力(分辨率、峰容量)、更高的柱效和灵敏度和更快的速度。液相色谱中固定相粒径对分离效率存在极大影响,但也存在极限。单分散径向对称介孔纳米球具有理想的形貌和微观结构,有望进一步发展成实用性高的纳米级色谱填料。而色谱填料的“终极粒径”和“完美形貌”是一个关键科学问题,该问题的解决严重依赖于技术和工程水平,呼吁科研人员与产业界通力合作。报告人:太原理工大学 李晓春教授报告题目:比色生物芯片-体液中多种毒品的可视化定量检测  污水毒情监测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毒情,对于开展制毒窝点稽查、毒品犯罪打击和新精神活性物质预警等工作有着重大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当前,污水中毒品监测技术面临样本复杂、浓度低等挑战,课题组制备了一种多染色的比色生物芯片,用于体液中吗啡、可卡因和安他非命的定量检测和直接可视化判断,检测限满足政府执法规定。眼下毒品检测需求越来越大,急需快速、准确、高通量、高灵敏度的毒品检测技术及设备 以毒品代谢物为检测目标的检测技术和仪器空白较大 样本前处理程序复杂、耗时,需要更加有效、便捷的前处理方法。以上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多学科交叉合作。报告人: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薄涛报告题目:色谱和质谱技术的持续创新:突破瓶颈&驱动生物医药的研究  分析技术,包括高效分离平台、高灵敏度检测和创新性流程方案,极大推动了生物医药的水平,驱动了生物医药研究瓶颈的突破。报告介绍了分析创新平台在生物医药发现、质量控制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多维色谱、质谱和组学方案等。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汪海林研究员报告题目:DNA修饰分析与表观遗传研究  表观遗传学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DNA甲基化和染色质构象变化等。报告中介绍道,表观遗传通过体细胞的有丝分裂稳定遗传和减数分裂的跨代遗传产生着长期的影响。基于此,课题组开展了围绕5hmC在TET酶介导DNA去甲基化过程功能的相关研究,建立了碳酸氢铵增强LC-MS/MS方法,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实现了检测细胞内的痕量5hmC。近期,课题组还发展了一套独有的、无污染的6mA分析方法,在样品预处理、UHPLC-MS/MS分析中排除可能的原核生物DNA的污染,可获得准确的6mA信号。报告人:延边大学 李东浩教授报告题目:中药现代化发展中微分离分析的新技术新策略  延吉所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物产丰饶,拥有人参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家乡,中西结合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成为李东浩教授课题组考虑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此,课题组发展了一系列微分离分析的新技术新策略,如微萃取技术、多室电泳/碳纳米限域分离检测技术、用于微纳尺度物质(细胞)分离的靶式电场流分离技术等,提出并初步建立了中药物质基础研究体系,为后续开展完善和提升长白山生物资源数据库、实现微分离分析技术升级和成果转化、开展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方法论探索等工作奠定基础。  大会召开闭幕式,首先宣布“青年论坛奖”、“优秀墙报奖”获奖名单,奖项均由东曹(上海)生科技有限公司赞助,南方科技大学田瑞军教授预告11月的全国色谱大会,最后由大会主席刘虎威教授做会议总结,大家依依惜别本次生物医药色谱会。东曹(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二木研辅(右)致辞颁发“青年论坛奖”颁发“优秀墙报奖”南方科技大学田瑞军教授预告11月的全国色谱会大会主席刘虎威教授做本届大会总结感谢会务组团队的辛劳付出
  • 岛津将参加第十三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
    31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杨帆起航,与此同时,岛津公司正式进入中国,从此拉开了岛津在中国发展、贡献的帷幕。31年来,岛津中国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取得了迅猛发展,岛津(香港)有限公司、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岛津-GL(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岛津(广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岛津分析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先后成立,为蓬勃发展的中国源源不断地提供最先进的产品、技术与完善的服务。除此之外,岛津在北京、苏州、天津、宁波等地建立了医疗器械、分析仪器、产业机械的生产型子公司,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构筑起面向世界的产品生产与供应体系。岛津中国已超越日本厂家这一认知,成为一个根植于中国并为中国用户所熟知的中国企业。   为展现岛津中国的发展成就,在“第十三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上,岛津以《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为主题,全面展示在生命科学、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环境、生活饮用水等领域为广大中国用户提供各个综合解决方案。从展示中可以了解到岛津尖端的分析测试技术与装备:LCMS-IT-TOF高效液相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仪实现了离子阱质谱和飞行时间质谱的完美结合,即可做多级质谱又能达到高质量精度,荣获匹兹堡展会银奖,为生命科学领域的蛋白质组研究,医药领域的成分解析、未知物、杂质的定性定量分析,食品安全领域的微量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快速筛查等打开了新的局面 MDGC/GCMS-2010多维GC/GCMS系统采用全新设计的Multi Dean’s Swich切换单元,具备卓越的高性能系统,在食品、环境等多个领域发挥出威力 ICPE-9000全谱直读型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集ICP分析技术之大成,在食品安全等领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如此,从展示中还可以感受到岛津中国始终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坚持“为了人类和地球健康”的经营理念,在推动中国测试仪器的发展、保证国民健康安全方面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在30年的发展之后,岛津的“安全卫士”的形象已在中国的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药品监测、检疫等领域深入人心。在本届展会上,岛津公司将隆重推出快速检测车系统。快速检测车是将固定的实验室检验形式转移到流动的车辆上,具有监督检查活动半径大、灵活机动、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易行等特点,在药品打假、违禁化学品检验、食品检测、环境监测等方面极具优势。岛津公司车载HPLC的开发,极大地增强了快速检测车的检测能力,为医药、卫生、食品、环境等行业基层检验工作提供便利,实现了真正的“移动实验室”。   在本次展览会上还将展示岛津仪器(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气相色谱仪GC-2014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6300C、液相色谱仪LC-15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1750等全新产品。成立于1998年的岛津仪器(苏州)有限公司100%导入岛津制作所的生产技术和品质管理体质,现已经成为岛津制作所的全球生产基地之一,产品主要供应中国及欧美市场。   同时展出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10E,在软件中嵌入了农残分析、水质分析方法包,实现了复杂样品分析的“一键式”操作,兼备操作简便与高性价比的优点。   受BCEIA学术会组委会的邀请,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岛津制作所的田中耕一先生将于11月25日上午在中苑宾馆以“INNOVATION FROM FUS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ANALYTICAL CHEMISTRY”为题发表大会报告。这是一场非常值得期待的报告。   岛津中国极为重视为广大中国的用户提供更加便利、完善的服务,分别在广州、上海成立了岛津(广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和岛津全球应用技术开发支持中心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下设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四大分析中心。岛津中国正以如此强大的技术支持体系为中国用户提供着高品质的服务。在本次展览会,岛津应用工程师将于11月25日和26日分别在第五、六会议室发表食品、农残、医药方面应用报告。另外,岛津公司25日下午在B技术交流室将举办新产品及应用方面的技术交流。   岛津中国将同广大的中国用户共同前进,为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实现人类美好理想做出更多的贡献。衷心欢迎您莅临岛津展台。 BCEIA学术报告会岛津发表时间 序专题 报告题目 报告人 时间 地点 1 大会报告 INNOVATION FROM FUS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ANALYTICAL CHEMISTRY Koichi Tanaka 11月25日8:45-9:30 中苑宾馆主会场 BCEIA应用报告会岛津发表清单地点:北京展览馆二楼 序 专题 报告题目 报告人 时间 地点 1 材料分析 ICP-AES测定仲钨酸铵中的杂质元素 杨桂香、纪杉 11月25日 13:30-13:55 第五会议室 2 营养与食品安全 LCMS-IT-TOF在中药化学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董静 11月26日 9:55-10:20 第五会议室 3 营养与食品安全 MDGCMS多维气质联用仪在农残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胡家祥、陈志凌 11月26日 11:10-11:35 第五会议室 4 药物与天然产物 食物中农残的在线前处理及快速液质分析 李月琪、杜伟 11月26日 10:20-10:45 第四会议室 BCEIA期间岛津技术交流会 时间: 2009年11月25日13:30-16:30 地点: 北京展览馆B技术交流室 序 题目 发表人 1 LCMS-IT-TOF在食品安全和农残分析中的应用 董静 2 岛津AXIMA系列最新MALD-TOF产品和应用介绍 Dr. Emmanuel Raptakis 3 岛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1750介绍 李大为 4 多维GC/GCMS系统在复杂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 梁志莹
  • 陈吉宁:“十三五”控制钢铁等重点行业烟粉尘总量
    p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p p   在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辅导读本》(以下简称《辅导读本》)一书中,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在署名文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表示,《建议》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推进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 /p p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辅导读本》中发表的《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署名文章中指出,环境保护的严峻现状和民众的巨大需求,决定了必须对其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地方各级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企业是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公众也有权利和义务共同参与环境保护,要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p p    strong 增加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等作为约束性指标 /strong /p p   陈吉宁指出,十三五 时期环境保护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环境质量是根本目标,污染减排是重要手段。我国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高达2000万吨左右,只有再减少30%-50%,环境质量才会明显改善。 /p p   《建议》提出,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将细颗粒物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 /p p   对此,陈吉宁解释,要在继续实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基础上,增加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等作为约束性指标,实施区域性、流域性、行业性差别化总量控制指标。 /p p   根据环保部此前拟定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 规划基本思路》,初步考虑,对全国实施重点行业工业烟粉尘总量控制,对总氮、总磷和挥发性有机物实施重点区域与重点行业相结合的总量控制,增强差别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p p   具体而言, span style=" COLOR: #0070c0" 初步考虑在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开展烟粉尘总量控制,实施基于新排放标准的行业治污减排管理 /span ,把问题突出、影响范围广的区域大点源烟粉尘排放量降下去 三湖一库、海河流域以及长三角等污染最严重、问题最突出的地区实行总氮或总磷区域排放量总量控制,要求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实施脱氮除磷。 /p p   陈吉宁表示,推进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大气污染传输通道气化、石化及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一批环境治理重点工程,通过大工程带动大治理。 /p p   据悉,在设置水、大气环境质量和总量控制指标的基础上,初步考虑将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牧草地土壤环境质量、生态红线保护面积、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等指标纳入十三五 规划,力争突破既往规划土壤和生态保护规划目标薄弱状况,实现水、大气、土壤、生态系统等全要素目标指标管理,奠定对所有环境介质监管的规划基础。 /p p    strong 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遏制 /strong /p p   《建议》提出,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p p   对此,陈吉宁解释,环境治理的重点就是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将三大行动计划的路线图落实为各地的施工图,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p p   目前,《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尚未出台。 /p p   陈吉宁透露,十三五 将编制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协同推进污染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三大举措,着力解决土壤污染威胁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两大突出问题,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p p   《建议》提出,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资料显示,工业生产是主要污染源,二氧化硫排放量占88.1%,氮氧化物占67.6%,特别是工业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更大。 /p p   陈吉宁解释,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既是法律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环境责任的底线要求,可以内化企业环境行为的外部性,为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据估算,如果现有工业污染源均能够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可以再减少40%左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 制度,确保新污染源排放达标。对现有污染源,综合采取清洁生产改造和污染深度治理、限产限排、停业关闭等措施,确保达标排放。 /p p   《建议》提出,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陈吉宁介绍,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95%。加快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破解一些城市面临的垃圾围城 困境。 /p p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建议》提出,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业源在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排放量中所占比例,分别达到43.7%、57.1%和67.3%。 /p p   陈吉宁表示,要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支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 /p p   此外,陈吉宁指出,要将基层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的管理职能统一到省级环保部门,独立进行监管执法和环境监测。结合加强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探索建立跨地区的环保机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治理。 /p p    strong 推行合同能源和合同节水管理 /strong /p p   国土部部长姜大明在《辅导读本》中发表的《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署名文章中指出,《建议》提出要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这是资源宏观管理方式的创新,也是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硬措施。 /p p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辅导读本》中发表的《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署名文章中指出,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刚性约束,将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 /p p   首先,严控用水总量。加快推进江河水量分配,把相关控制指标落实到相应河段、湖泊、水库和地下水源,到2020年,全国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切实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条件,对超出红线指标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 /p p   其次,严管用水强度。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明确各行业节水要求,健全取水计量、水质监测和供用耗排监控体系,到202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25%、2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p p   第三,严格节水标准。健全节水技术标准体系,制定用水产品、重点用水行业、城市节水等方面的领跑者指标,开展水效领跑者行动,带动全社会向领跑者学习。 /p p   陈雷指出,十三五 将推进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将水资源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落实到取用水户。培育水权交易市场。 /p p   陈雷进一步指出,鼓励和引导地区间、流域间、流域上下游间、行业间、用水户间开展水权交易,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流转方式。研究制定水权交易管理办法,明确可交易水权的范围和类型、交易主体和期限、交易价格形成机制、交易平台运作规则等。逐步建立健全国家、流域、区域层面水权交易平台体系,以及水权利益诉求、纠纷调处和损害赔偿机制。 /p p   同时,《建议》提出,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 /p p   对此,姜大明强调,为此必须加快建设和完善监测队伍和监测机构,规范行业管理。要创新政策组合,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和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p
  •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环科技[2016]1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科技厅(科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科技局,环境保护部、科技部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升环境科技创新能力,我们组织编制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环科技[2016]160号--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pdf  环境保护部  科技部  2016年11月9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6年11月14日印发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一、“十三五”环保科技发展的形势与需求  (一)《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环保科技工作。“十二五”期间,国家继续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不断加大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对环保科技的支持力度,《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布局的重点领域有序推进,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水污染防治领域,水专项共设置100个项目、259个课题,开展了流域减负修复关键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和水环境监控预警业务化运行技术研究 在其他科技计划中,开展了全国地下水污染综合调查评价、华北平原典型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以及简易垃圾填埋场、废弃矿井等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和管理等研究。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实施了“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和“蓝天科技工程专项”,开展了大气颗粒物和臭氧等污染物的地区间输送机理、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形成过程机理、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技术、大气污染预测预警和大气重污染应急技术,以及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和汞、含氢氯氟烃等控制技术研究。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开展了农村土壤环境管理与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和修复、矿区和油田区土壤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等研究。在生态保护与建设领域,开展了生态环境基础研究以及重要生态功能区、资源开发区、农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等生态风险评估、生态安全监控、环境监管、生态恢复等技术研究。在核与辐射安全领域,开展了大型先进压水堆审评关键技术、环境中低水平放射性气溶胶与碘监测、核电厂安全监督运行执照文件规范化、核与辐射数据交换标准及其应用、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措施等研究。  此外,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及化学品管理、环境与健康、环境监管技术、全球环境问题研究,以及绿色经济、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领域也部署了一批科研项目。通过上述研究,产出了一批环境保护急需的科研成果,有力支撑了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二)“十二五”环保科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是基础研究与创新研究成果丰硕。围绕水、大气、土壤、生态、核与辐射安全、环境健康等领域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丰硕。其中,水专项重点突破了1000余项流域减负修复关键技术、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业务化运行技术等,申请国内国际专利2300余项(已获得授权1221项)。“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突破了细颗粒物(PM2.5)监测与来源解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清单构建、人群健康影响评估、移动源污染控制及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等理论与技术,探索了主要大气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修订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分区分级等理论与技术。探索了设施农业土壤环境质量变化与风险控制关键技术,突破了有机物污染土壤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关键修复技术。  截至2015年底,共有675项基础理论类、软科学类和应用技术类成果获得国家环境保护科技成果登记。“有机废物生物强化腐殖化及腐植酸高效提取循环利用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环境一号卫星环境应用系统工程”“湖泊底泥污染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中国生态交错带生态价值评估与恢复治理关键技术”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10项成果获得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其中,一等奖30项、二等奖120项、三等奖158项,科普类奖2项。  二是科技成果有效支撑了环境管理。按照环境管理的需求,建立了“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的工作机制。水专项成果支持了一批水环境领域国家政策、标准的制定,支撑了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提升了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有力支撑了国家和地方的污染减排、水质改善和水环境修复。依托“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先后制定发布《大气细颗粒物(PM2.5)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等8项技术指南,初步形成了我国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支撑体系,为污染物总量减排、空气质量达标等提供了核心支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成果大大提升了国产化监测仪器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利用高分一号卫星平台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灰霾、大气污染源排放和湖泊水华等遥感监测应用,为南京青奥会、北京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环境质量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持。农用地、工业场地土壤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等研究成果为我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等标准出台以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技术基础。物种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调查、评价和观测等工作为《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等提供了技术基础。基于分区管理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估方法研究等成果支撑了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我国国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关键技术与保护战略研究推动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完成了核电厂安全监管运行执照文件规范化研究,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形成一系列国际先进压水堆安全审评技术,并应用于自主设计的中国先进压水堆核电站(CAP1000)和“华龙一号”的核安全审评工作。  三是环保科研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环保系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经科技部批准建设并通过验收,为我国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领域的研究搭建了高水平科研平台。“十二五”期间,批准建设了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14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以及大气、土壤等领域19个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启动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制定并发布《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试行)》。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建成核电厂全范围验证模拟机平台,提高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支撑能力。环境保护部与科技部联合批准建设了22个国家环保科普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取得新进展。“十二五”期间,环保系统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名、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1名、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名。发布《环境保护部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办法(试行)》,首批选拔环境保护领军人才19名、环境保护青年拔尖人才54名。  (三)环保科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环保科研前瞻引领不够。部分环保科研工作疲于应对当前的环境管理工作需求,缺乏对环境问题的适度超前预判研究,有时甚至处于被动应对局面。在环境基础理论和基础工作方面,对大气复合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电子废物污染、放射性废物污染、环境污染健康影响,以及重大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等新型和复杂环境问题的成因、机理和机制研究不足,科技引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环保科研整体统筹协调不足。环保科研顶层设计不足,部分科研项目立项、实施和管理存在条块分割、交叉重复现象,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一些研究项目在立项过程中对国家环保形势、环保政策分析不够,对国家环保科技需求定位不准,科技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环保科技创新能力仍然薄弱。环保系统科研队伍规模小,环保科技领军人才不足,地方环保科研能力十分薄弱。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布局尚不完善,建设与运行资金缺乏保障,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刚刚起步。环保领域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环境管理需要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是环保科技体制机制亟待深化改革。科技投入中竞争性投入比例过大,缺乏对公益性科研机构长期稳定支持,不利于科研工作的系统性和延续性开展。环保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不畅,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不明显,对环保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强。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尚需建立有效的评估和退出机制。  (四)环保科技发展趋势与需求  1.国际环保科技发展趋势一是更加关注生态环境风险和人群健康问题。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过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常规污染问题得到了解决,现阶段重点关注环境风险识别和风险防控问题。主要表现在:更加注重环境污染物和化学品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技术研究。注重过程高效、结果准确、物种本土化的全生命周期毒性测试与预测技术的开发。重视源头上的绿色替代和末端治理的协同控制,以降低环境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二是更加注重解决复合性、系统性环境问题。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初步建立了以全球变化研究为目的的全球立体观测体系和研究网络,为各级政府提供了科学服务。环境问题需要系统解决,国际上环保科技已从单要素转向多要素综合研究、从局部地区污染防治向区域尺度甚至全球尺度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转变。主要表现在:环境科学研究进入以地球系统为对象的综合集成研究阶段,开展了天地一体化、多环境要素交互影响的区域生态系统研究,建立了高度发达的环境信息网络,实现了环境要素的长期连续观测,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揭示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  三是更加注重多领域新技术的融合与应用。环保科技将绿色技术融入各行业各领域,从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采取措施,寻求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随着分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发达国家突破了一批环境质量改善关键治理技术和管理技术,促进了环境质量监控、预警和环境风险防控技术的创新发展。具体表现在:分子生物技术通过基因杂交、测序来揭示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和表现性状,为在生物反应机理上认识环境微生物的遗传特性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手段。无人机遥感技术向多尺度、多频率、全天候、高精度和高效快速的目标发展,大大提高了环境遥感技术的实时性和运行性。环保科技与新技术的不断融合进一步带动了环保产业大发展。  2.“十三五”我国环境保护科技需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呈现出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环境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在面临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增大、国际履约任务繁重等形势下,国内高污染、高消耗、低附加值产业仍占很大比重,发展模式粗放等问题仍然在一些地区具有“锁定效应”,传统发展模式和路径转型难度大。另一方面,我国已进入环境高风险期,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更加突出,环境事故呈高发频发态势,核能核技术利用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部分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服务功能呈下降趋势,守住环境安全底线的任务尤为艰巨。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建设生态文明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环保科技要紧密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大力推动创新发展,为改善环境质量保驾护航。  一是识别环境演变成因,引领国家环境保护方向。充分发挥环保科技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引领性作用,需要探明水体、大气、土壤污染成因与作用机理,为全国环境保护工作指明方向。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环保工作将更加注重环境风险的防控,需要针对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影响公众健康的重大环境问题,研究复合生态毒理效应,探索环境风险评估、控制和监测预警技术,完善支撑绿色发展和全过程污染防治的技术体系。需要针对环境质量标准制订的科学基础,进一步完善环境基准理论、技术与方法以及支撑平台,建立国家环境基准体系。  二是攻克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技术,支撑环境质量改善。按照水体、大气、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战役要求,为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需要突破以环境质量为约束的污染负荷削减、环境修复以及区域联防联控技术。针对生态保护、固体废物和化学品污染防治、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需突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与重建、综合评估与可持续管理技术方法,建立固体废物和化学品污染的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突破一批核设施安全运行、放射源安全使用、核废物处理处置、辐射与核事故应急等监管技术。面向我国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战略,需要不断依靠科学技术发展,解决国家相关战略过程中面临的区域环境问题。  三是推进环保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环保科技创新能力。针对我国环保科技整体创新能力不足问题,需要完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学观测研究站创新机制,建立开放的科研数据共享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入融合。加大国际科技合作力度,“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服务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整合人才队伍,加强环保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形成与国家环保科技需求相适应的国家环保科技支撑能力。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立足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为依托,提升我国环保科技创新能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环境保护科技支撑。  (二)工作原则  1.理论创新与技术支撑相结合通过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探索新型环境问题,深化对现有环  境问题成因和机理的认识,引领环保工作的开展。通过环境治理技术研发和环境管理技术研究,突破关键和成套技术,建立环境管理的基础数据、模型和方法,为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支撑和服务,提升其科学化水平。同时,建立环境治理技术推广机制,培育环保产业发展。  2.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面向国家环境保护目标,围绕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核与辐射  安全监管中可能遇到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和监管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支撑环境质量改善,保障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  3.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环保科技领域的科技创新既要鼓励原始创新,也要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同时,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要求,加强环保科技的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环保科技体制改革。  三、规划目标  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要求,围绕重大区域、流域的环境、生态及核设施安全问题,面向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和保护公众健康目标,深化对典型环境过程的认识,形成针对多污染物及多介质的污染减排、质量改善、风险防范、监督执法、环保产业等科技支撑体系,实现环保科技全方位的跨越发展以及部分领域的赶超引领。  (一)从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出发,进一步探明区域、流域环境污染的成因和调控机理,揭示区域、流域生态系统退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机理与机制,初步构建我国环境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理论体系,夯实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国家环境基准体系,引领国家中长期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和方向。  (二)突破天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与预警、清洁生产、末端治理和生态修复成套技术100套以上,重要授权专利300项以上。创新流域、区域和行业环境管理模式,形成技术政策30项以上,技术标准100项以上,全面满足国家中长期环境保护技术需求。  (三)新建一批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完善一批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建成环保科技基础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争取新建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或国家工程实验室。科技人才队伍规模稳步扩大,科技人才的国际国内竞争力显著提高,形成一支结构合理、适应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环保科技人才队伍。  四、主要任务  (一)强化环保应用基础研究,促进环保科学决策1.环境污染的成因与环境过程水环境污染的成因及生态效应。针对我国水环境污染来源与过程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面向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分析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对流域地表水质和近海水质的影响,揭示氮、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的产生、迁移、转化等机制及环境生态效应,为建立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及反应机理。针对日益严峻的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问题,进一步阐明不同自然条件下污染排放与空气质量的定量关系。研究我国大气污染形成条件和二次污染形成的化学过程,揭示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复合污染前体物的排放特征,构建我国主要排放源的源成分谱。观测研究典型大气环境下的挥发性有机物大气活性,诊断影响大气中化学活性的关键组分,揭示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形成的规律及其对区域细颗粒物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量化研究主要大气活性组分对臭氧和细颗粒物形成的贡献,分析我国典型城市群地区大气污染形成的科学机理。研究大气环境对水体和土壤环境的交互影响以及大气污染与气象的双向反馈机制。  土壤污染成因及控制修复原理。针对我国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特征和发展态势,研究工业影响区、矿区和高背景值地区土壤污染、地球化学过程和生态效应,揭示区域土壤污染成因规律。研究农用地土壤——生物系统污染物吸收富集、生态效应,揭示土壤中有毒有害重金属和有机物的迁移富集规律、生态毒性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开展土壤环境容量与承载力研究。揭示复杂场地条件下土壤及含水层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净化规律,以及重金属价态变化与毒性削减控制因素。研究重金属和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原理及影响机理,以及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和修复植物筛选的基本原理。  地下水污染过程与迁移规律。针对人为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和效应,研究地下水系统中污染物赋存与迁移动力学规律,突破地下水污染同位素示踪技术、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解析技术等,阐明土——水、水——岩界面之间的物质交换,揭示平原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来源、污染机理及阻控途径,岩溶区地下水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转化机理,以及再生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新兴污染物和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和环境风险等。研究土壤——地下水系统主要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和预测模型,制定保护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土壤环境阈值。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机理。针对我国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态产品供需不平衡、人类活动剧烈等特点,重点开展区域生态格局形成机理和演变规律、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格局耦合机制等研究,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优化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本理论体系。针对威胁我国生态安全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典型地区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与演变机理、外来物种入侵与扩散机制、区域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演变的驱动机制、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理论、传统知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促进机制等研究。针对我国森林、草地、湿地、荒漠等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研究生态系统动态干扰机理、演替规律、功能与稳定性维持机制以及生态退化机理与驱动因素,阐明生态退化演变规律和趋势,形成我国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理论体系。研究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影响机制。  固体废物危害识别与风险控制原理。针对新时期生活源和工业源固体废物变化特征,研究互联网时代消费品物质流动规律,揭示生活源固体废物产生、组成、回收规律。研究水体、大气污染控制条件变化和清洁生产要求条件下工业源固体废物产生、组成和污染规律,识别其环境风险。研究重点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特性、污染特性及处置利用特性,揭示工业危险废物环境风险控制的关键原理,建立工业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清单,支持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更新。  2.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影响机理和风险评估环境污染物人体健康毒理作用与暴露参数。针对我国社会人群特征和环境健康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开展区域性、流域性环境健康问题调查和评估研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代谢组学和暴露组学技术,研究我国主要高风险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快速筛选理论方法,提出健康效应终点评价指标。建立污染物多途径、多介质人群暴露贡献率研究方法、健康毒性数据筛选和评价方法,加强特殊人群暴露参数研究,为制定水、气、土健康基准提供依据。  优控污染物清单与优先序。针对我国区域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和污染特征,基于健康风险的区域性、流域性环境问题识别,研发优先控制污染物筛查、生物毒性综合测试、人群早期健康效应检测和早期危害筛查等技术,突破局部区域小概率环境健康效应的调查、判别和风险评估技术。评价环境有害因素(如重金属、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农药等)对生殖健康、癌症发生及儿童生长发育等的影响。建立环境与健康状况调查技术指南和系列技术规定,研发生物有效态浓度监测评价技术、瞬时暴露和连续暴露动态监测技术。
  • “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印发 科学仪器助力精准医学
    p   据发改委网站12日消息,为进一步夯实生物产业创新基础,促进现代生物技术更多惠及民生,着力打造生物经济新动能,发改委印发了《“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p p   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显著提升,重点企业达到1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生物技术产品,一批优势生物技术和产品成功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国际产能合作步伐进一步加快。 /p p   《规划》明确把握精准医学模式推动药物研发革命的趋势性变化,立足基因技术和细胞工程等先进技术带来的革命性转变,加快新药研发速度, 提升药物品质, 更好满足临床用药和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的需求。到 2020 年,实现医药工业销售收入 4.5 万亿元,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 3.6%。 /p p   《规划》中的推动重点领域新发展部分,有多处提及了科学仪器,仪器信息网编辑摘录相关信息如下(原文见附件): /p p    strong (一)构建生物医药新体系 /strong /p p   把握精准医学模式推动药物研发革命的趋势性变化,立足基因技术和细胞工程等先进技术带来的革命性转变,加快新药研发速度, 提升药物品质, 更好满足临床用药和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的需求。到 2020 年,实现医药工业销售收入 4.5 万亿元,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 3.6%。 /p p strong   1、加速新药创制和产业化 /strong /p p   以临床用药需求为导向,依托高通量测序、基因组编辑、微流控芯片等先进技术, 促进转化医学发展, 在肿瘤、 重大传染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慢性病及罕见病等领域实现药物原始创新。加快创制新型抗体、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药。发展治疗性疫苗,核糖核酸(RNA)干扰药物,适配子药物,以及干细胞、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免疫疗法(CAR-T)等生物治疗产品。推动抗体/多肽-小分子偶联、生物大分子纯化、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可规模化技术,完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技术,加快高端药物产业化速度。推动中药提取物、中药配方颗粒的规范化发展,完善基于药材源头的全过程质量可溯源体系建设,创制一批临床价值大、科学价值强的中药新品种。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海洋创新药物,构建海洋生物医药中高端产业链。 /p p strong   2、加快发展精准医学新模式 /strong /p p   以临床价值为核心,在治疗适应症与新靶点验证、临床前与临床试验、产品设计优化与产业化等全程进行精准监管,提供安全有效的数据信息,实现药物精准研发。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结合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相关内环境信息,整合不同数据层面的生物学信息库,利用基因测序、影像、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在产前胎儿罕见病筛查、肿瘤、遗传性疾病等方面实现精准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对特定患者量身设计最佳诊疗方案,在正确的时间、给予正确的药物、使用正确的剂量和给药途径,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p p strong   3、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strong /p p   以提升药物品质为目标,加快推广化学原料药绿色制备和清洁生产,积极推进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不断提高原料药和制剂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推动产业从原料药出口向终端产品出口的转变。持续推进中药技术标准化,提升中药质量及全产业链的规模化协调发展,开展基于互联网+中药材种植养殖平台建设,推广中药材无公害种植和综合利用、 中药质量溯源检定、 中药工业先进制造技术、中药健康产品制造技术和药材废渣利用,提高中药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单克隆抗体、长效重组蛋白、第三代胰岛素等高技术含量生物类似药的发展,提高我国患者的药物可及性。 strong 开发药物结晶设备和传感器、先进粉体工程设备、新型超临界萃取和色谱分离设备、新型固体制剂生产在线检测设备和自控系统、高密度流加式和连续培养生物反应器、蛋白质大规模纯化设备以及冷链储存运输系统等制药装备, /strong 加快制药装备的升级换代,提升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切实提升包材和辅料的品质,加强产业综合配套能力。 /p p strong   (二)提升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水平 /strong /p p   把握智能、网络、标准化的新趋势,大力发展新型医疗器械,提供现代化诊疗新手段。到 2020 年,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年产值达6000 亿元, 初步建立基于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的现代智能医疗器械产品及服务体系。 /p p strong   1、构建智能诊疗生态系统 /strong /p p   重点发展智能医疗设备、软件、配套试剂和全方位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智能诊疗生态系统。制定相关数据标准实现互联互通,实现以大数据为依托的智能化诊疗系统,快速精准地进行疾病诊断、辅助个性化治疗以及系统性康复。打造智慧医疗新业态,实现基层城乡居民的远程健康管理、远程门诊、远程居家看护等远程诊断和健康管理服务。 /p p   strong  2、提高高品质设备市场占有率 /strong /p p   发展高品质医学影像、先进治疗、精准化检测设备等临床主要诊疗医学装备,破除国内企业长期的低端化、同质化恶性竞争。发展高品质影像诊断设备、医学影像数据库、先进的肿瘤治疗装备,开发基于影像的术前评估与手术规划系统,促进中医药原创性诊疗及康复设备研发。加强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攻关,开发低成本易用高效整合的测序样品自动化软硬件技术,以及基因测序、编辑配套耗材, strong 加快推进适应生命科学新技术发展的生命科学新仪器和试剂的研发, /strong 持续专注于技术创新,提升系统的性价比,提高我国在高品质医疗设备市场的竞争力。 /p p strong   3、推动植(介)入产品创新发展 /strong /p p   加速新材料技术应用,针对心脏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等临床治疗需求, 继续加快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可降解血管支架、人工瓣膜、骨及周围神经等修复材料、人工关节、人工角膜、人工晶体、人工耳蜗等植(介)入医疗器械新产品的创新和产业化。针对器官修复等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推动生物技术与材料技术的融合,加速仿生医学、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推进增材制造(3D 打印)技术在植(介)入新产品中应用。 /p p strong   4、提供快速准确便捷检测手段 /strong /p p   针对急性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包括外来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检测需求, strong 加速现场快速检测的体外诊断仪器、试剂和试纸的研发和产业化。 /strong 针对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加快便捷和准确的家用体外诊断产品的产业化。加快特异性高的分子诊断、生物芯片等新技术发展,支撑肿瘤、遗传疾病、罕见病等疾病的体外快速准确诊断筛查。 strong 完善产业链的配套建设, /strong strong 发展配套的高精度的检测仪器、试剂和智能诊断技术,支持第三方检测中心发展与建设。 /strong /p p    strong 附件 /strong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1/ueattachment/f082f36f-bd29-42ca-aa45-6914f211245b.pd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pdf /a /p p br/ /p
  • 第十三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日程更新
    第十三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2021年8月 中国 北京第十三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主办,定于2021年8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宽沟会议中心召开,诚邀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领导、负责人、技术骨干、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国产仪器厂商代表、仪器行业专家参加。会议官方网站http://chinalifescie.aly648.159301.com/本届研讨会主题是 “推进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向关键技术开放共享转移”,会议将主要围绕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技术开放共享机制和关键技术创新、专业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平台文化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前沿技术讨论、国产设备自主研发等专题展开交流研讨。会议日程8月19日 大会开幕式主持人:韩玉刚,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欢迎致辞科技部基础司,王嵩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航特邀报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现状与展望》科技部平台中心设施与仪器设备处,王晋大会报告主持人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李雪梅、杨福全邀请报告《冷冻电镜技术发展与冷冻电镜平台建设》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邀请报告《蛋白组的进展》国家蛋白质科学设施(北京),秦钧邀请报告《仪器开放共享与科学数据管理》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钟灿涛邀请报告《加强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全面服务研究所科技创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韩玉刚分会论坛一:大型仪器管理分论坛(负责人:张文娟)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持续推进科研仪器设施共享开放赵燕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浅谈科研仪器采购及开放共享平台全链条信息化管理王荣荣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方三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平台建设采购需求和趋势张文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机制探索与公共平台建设张三军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公共平台发展管理初步理论性探讨刘春春清华大学高通量自动化实验室管理与发展郭艳梅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浅谈电镜平台的设计与建设管理郭振玺北京大学借助实验仪器共享管理平台软件助力我校科研提升之体会鲁云霞安徽医科大学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设备/技术开放共享机制与展望刘娜国家蛋白质科学设施(上海)仪器管理平台团队胜任力研究——以生命科学仪器管理团队为例孙剑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分会论坛二:生物电镜技术分论坛(负责人:郭振玺)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先进的电镜技术习卫天津理工大学电镜中心生物电镜常规超薄切片技术之难点和要点杨琳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公共平台服务生命科学樊春北京大学负染色技术在微生物和纳米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胡冰南京农业大学待定丁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待定杨涛清华大学同位素技术在生物学中应用任继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透射电镜植物样品制备方法探讨刘海虹中国农业大学植物材料的电镜样品制备董凤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待定吉元北京工业大学待定何琳上海交通大学冷冻光电关联成像技术在原位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李硕果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分会论坛三:超高分辨显微镜技术分论坛(负责人:何其华)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单分子成像技术及其在植物胞吞研究中的应用林金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钙离子通道活动的荧光信号定量分析王世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Amygdala-hippocampal innervationmodulates stress-induced depressive-likebehaviors through AMPA receptors张勇北京大学医学部纳米分辨单分子定位显微镜及应用纪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组织透明化技术在三维成像新机遇中的作用张丹清华大学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光学成像与分析杨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技术开发与应用李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待定单春燕北京大学荧光寿命与荧光相关光谱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待定清华大学显微成像仪器功能开发经验分享吴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超分辨成像邓杰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待定李文哲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重平台分会论坛四:流式细胞技术分论坛(负责人:俞珺璟)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流式分选-人工进化蛋白质和抗体杭海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如何实现高质量细胞分选吴后男北京大学医学分析中心应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高参数流式细胞技术解析固有淋巴细胞的组织特征沈 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母胎界面淋巴细胞亚群及组织定位分析吴龙妍清华大学免疫所质谱流式的高维分析丁熙来西湖大学纳米流式检测技术的研发及生物医学应用颜晓梅厦门大学质谱流式原理与血液系统疾病应用毛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基于全光谱流式技术的免疫系统深度分析案例分享俞珺璟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小鼠脑区神经细胞流式分选权丽娟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流式细胞仪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王丽贤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分会论坛五:相互作用技术分论坛(负责人:李文奇)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To Be Confirmed赵华英(待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氢氘交换技术在蛋白质互作研究中的应用邓海腾清华大学NMR技术在蛋白质互作研究中的应用薛 毅清华大学脱落酸受体信号通路研究中相互作用技术的应用李文奇清华大学待定黄韶辉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待定山广志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待定王新泉清华大学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高通量筛选中的应用常卿清华大学分子互作实验在高通量药筛平台的应用兰姝珏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分子互作平台的建立和完善陈媛媛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分子间相互作用技术在刺突蛋白与肝素结合研究中的应用商世瑛清华大学SPR、MST分子互作技术优化及实例郭爽南开大学label free分子相互作用技术在新冠病毒科研中的应用樊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抗肿瘤药物研发新策略:靶向关键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李珂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聚力共赢-分子互作技术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王倩北京大学医学院等温滴定微量热仪的维护保养及其清洗管路改造欧惠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分子互作平台运维管理与运用杨莲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分析型超速离心技术原理及其在生物大分子表征中的应用张文婷贝克曼库尔特国内“生命科学工具”产业的崛起对生物行业带来的积极影响钱俊上海知楚仪器有限公司以下为晚间workshop,有意参加者请于8月15日前报名负责人:褚文丹 13439073723分析超速离心技术数据处理基础操作李冬冬清华大学分析超速离心技术技术研究蛋白质自聚集的数据分析褚文丹清华大学分析超速离心技术技术研究膜蛋白的数据分析周翠燕清华大学分会论坛六:核磁技术分论坛(负责人:张家海)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核磁共振技术应用孙红宾郑州轻工业大学高场核磁在生命科学及其它科研中的应用牛晓刚北京大学液体核磁共振技术标准化研究樊双喜中轻食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生物相变体系中IDPs的核磁共振研究张家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强磁场科学中心核磁共振研究平台简介吴勃中科院合肥强磁场科学中心固体核磁共振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李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echanistic basis for receptor-mediatedpathological α-synuclein fibril transmission in PD张胜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浅谈开放核磁谱仪的管理扶晖北京大学分会论坛七:生物质谱技术分论坛(负责人:周江)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蛋白组学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杨福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单蛋白的糖组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李智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赵镇文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待定刘晓蕙清华大学待定周江北京大学待定王昊阳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待定郭成浙江大学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的功能扩展孔祥蕾南开大学利用Orbitrap质谱仪检测历史遗址中痕量古蛋白尹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待定师晓萌北京大学质谱成像铁偲中国矿业大学液质联用仪纳升液相维护吴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样品准备和数据非依赖采集方法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薛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使用维护张海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通量快速检测质谱解决方案张志丹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分会论坛八: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分论坛(负责人:韩玉刚)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建立科学与产业的紧密联系,激发科学仪器创新活力王芳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张丽娜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色谱分析用高压晋阳切换阀的攻关之路辛珍阳青岛市科学仪器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核酸分析中的精确定量检测郭蕴郦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全自动化数字PCR及其应用盛广济苏州思纳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突破国外技术垄断之一例----细胞外流量仪荧光探针的自主研发施荣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步辐射生物小角散射技术方法开发及其在软物质结构表征中的应用李娜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我国原子荧光四十年自主创新之路刘海涛海光仪器公司数字PCR技术的原理和最新进展李锋超领航基因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分会论坛九:实验动物分论坛(负责人:常在)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质量体系文件的建立
  • “‘十三五’中国酒业科技进步特别奖”等重量级奖项正式揭晓
    科技是酒业发展的关键推力,人才是产业进步的动力源泉。中国酒业协会一直致力于推动行业科技和人才创新机制的健全完善,不断强化产业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行业人才创新活力。  2021年4月28日,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为全面推动酿酒产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创新,表彰优秀、树立典型,弘扬创新求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酒业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高峰,会上颁发了2020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中国酒业科技领军人才”“‘十三五’中国酒业科技进步特别奖”、“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一系列重量级奖项。  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已经连续开展了九年,累计授奖245项,在表彰科技杰出人才、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经评审委员会专业组评审专家线上评审、评审委员线上会审议、奖励委员会线上审定、评选结果网上公示和中国酒业协会批准,评选出2020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19项。同时授予《麦芽及酵母品种差异对酵母絮凝影响研究》等37篇文章为2020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技进步优秀论文。  “中国酒业科技领军人才”名单旨在为广大从业人员树立先锋榜样,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促进酒业从业者不断取得一流成就与业绩,为推动酿酒行业科学发展、实现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会上,于飞跃等23名同志在酿酒产业科技发明、技术推广、重点工程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杰出业绩和重要贡献受到了突出表彰,被授予“中国酒业科技领军人才”荣誉称号。  “‘十三五’中国酒业科技进步特别奖”是通过对2016年至2020年“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进行汇总和统计,依据获得奖项和获奖频次进行综合评价而评定。会上,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单位被授予“中国酒业科技突出贡献奖”,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1家单位被授予“中国酒业科技进步优秀企业奖”,孙宝国、徐岩等5位获奖项目参与科研院校单位的成果带头人被授予了“中国酒业重大科技贡献人物”荣誉称号。  “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被授予了在第四届全国白酒品酒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中获得第1-50名的选手。他们在品酒竞赛中赛出了风格、比出了水平,以扎实的理论知识、高超的品评技能展现了新时代白酒品酒师的昂扬风采,也为广大酒业从业者树立了爱岗敬业、不忘初心的模范榜样。  会上,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副主席郭振友宣读“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表彰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决定”,并与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一同为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苏酒集团)颁发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20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项目类)   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1项)   1、项目名称:生孢梭菌及其用途  完成单位:四川绵竹剑南春酒厂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樊科权、唐清兰、徐姿静、徐占成   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5项)   1、项目名称:浓香型白酒品质提升与风味定向调控技术  完成单位:江南大学  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徐岩、周庆伍、任聪、李安军、葛向阳、高江婧、叶方平、刘国英  2、项目名称:世界酒花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及纯度鉴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徐楠、黄克兴、张志军、岳杰、胡淑敏、杨朝霞、杨梅、周月南   3、项目名称:基于纳米复合材料提升绍兴黄酒水质的技术与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绍兴文理学院   主要完成人:胡保卫、沈赤、朱余玲、孙国昌、单之初、程斐、徐笑、孙剑秋   4、项目名称:啤酒智能制造工厂的开发与应用   完成单位:百威(佛山)啤酒有限公司 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程衍俊、董建辉、庞卫珍、朱隽清、严祖望、李红、王小兵、王华南  5、项目名称:毛铺苦荞酒风味特征解析及其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劲牌有限公司 北京工商大学   主要完成人:刘源才、黄明泉、杨强、孙金沅、易翔、祝成、杨生智、万朕   二等奖(5项)   1、项目名称:基于小曲清香糖化、酱香高温堆积、浓香泥窖发酵工艺的稻花香原浆酒开发   完成单位: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蔡开云、陈萍、谢永文、陈小林、杨林、冯向东、颜玉兰、郭婷婷   2、项目名称:新型多微共酵技术在绵雅酱香型白酒中的产业化应用   完成单位: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赵纪文、白秀彬、许 玲、信春晖、石鲁博、夏晓波、于盼盼、姜明慧   3、项目名称:绿豆大曲酒生产质效提升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泸州老窖养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完成人:沈才洪、曹晓念、兰余、冯华芳、赵旭冬、刘青青、刘小刚、熊燕飞 等  4、项目名称:啤酒多元风味的互作机制与酒花香调控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贾凤超、宋玉梅、董建辉、江伟、王德良、郝建秦、谢鑫、杨 潇   5、项目名称:啤酒生产中难培养污染生物菌群特征分子解析及防控关键技术   完成单位: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市君禾实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王志斌、涂京霞、董建辉、罗娜、何炳权、王德良、陈明、栾春光   三等奖(7项)   1、项目名称:酱香型酒糟生产有机肥关键技术研发   完成单位: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王莉、王和玉、江友峰、袁颉、席晓黎、吴耀领、陈良强、王 岩   2、项目名称:红外光谱技术在酱香型白酒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   完成单位:贵州国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国台酒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李长文、卢君、彭思龙、谢琼、王凡、孟天毅、叶正良   3、项目名称:清香型白酒热季微生态定向调控发酵技术开发   完成单位: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韩英、蔚慧欣、甄攀、张鑫、贾丽艳、王军燕、任婷月、王晓勇   4、项目名称:葡萄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 河北农业大学 怀来县贵族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王焕香、韩朝武、杨学威、刘亚琼、傅晓方、赵晓宁、郜成军、都振江 等   5、项目名称:优质枸杞酒产品升级与产业化应用   完成单位:宁夏红枸杞产业有限公司 宁夏大学   主要完成人:周学义、董建方、赵智慧、张惠玲、田晓菊   6、项目名称:浓酱兼香型白酒生产技术创新及应用   完成单位: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主要完成人:蒋英丽、沈 毅、王永辉、程 伟、卓毓崇、赵荣寿、吴联海、彭 毅   7、项目名称:乾酱白酒酿造工艺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完成单位:江苏乾隆江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南大学   主要完成人:张建良、徐岩、葛向阳、杜海、于飞跃、杨海波、李行、刘凯慧   中国酒业协会国际合作奖   三等奖(1项)   1、项目名称:啤酒活性干酵母的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   乐斯福工业集团弗曼迪斯事业部   巴特哈斯(北京)贸易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钟俊辉、刘月琴、贺立东、王婷、徐朝旺、郭爱峰、史佳宁、丁明亮   2020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论文类)   中国酒业协会科技进步优秀论文奖   一等奖(8篇)  (排名不分先后)   1. 题 目:麦芽及酵母品种差异对酵母絮凝影响研究   作 者:赵楠、谢鑫、郭立芸、侯红霞   2. 题 目:小麦啤酒“酸感”形成分析及其调控技术研究   作 者:王成、林盛恒、刘静、熊丹、涂京霞 等   3. 题 目:利用微卫星PCR和GeXP对酵母混合发酵中的菌株比例进行定量的方法   作 者:侯晓平、陈璐、尹花、董建军、余俊红 等   4. 题 目:酒精浓醪发酵液糖化工艺控制   作 者:文红军   5. 题 目: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窖泥微生物驱动多元化风味物质的合成   作 者:高江婧、刘国英、李安军、梁臣臣、任聪 等   6. 题 目:基于风味和产酶性能的霉菌M2的筛选及制曲工艺优化   作 者:韩英、赵恒山、田宇敏、王晓勇、刘帅 等   7. 题 目:酱香型郎酒高温大曲、酒醅和窖泥中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作 者:沈毅、陈波、王西、甘浪飞、张亚东   8. 题 目:影响人体酒类乙醇代谢速度的关键风味物质   作 者:宋书玉、葛向阳、何宏魁、李安军、周庆伍 等   二等奖(11篇)   (排名不分先后)   1.题 目:同时和顺序接种酵母菌和本土酒酒球菌对红肉苹果酒化学成分的影响   作 者:李翠霞、赵现华、左卫芳、张天亮、张宗营 等   2. 题 目:啤酒关键生产工艺控制点污染微生物菌群结构解析   作 者:栾春光、陈明、郝建秦、涂京霞、王德良 等   3. 题 目:基于电子舌技术的啤酒口感评价及其滋味信息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作 者:刘佳、黄淑霞、余俊红、胡淑敏、杨朝霞 等   4. 题 目:淡色麦芽贮存过程中水分对品质及风味影响的研究   作 者:郝建秦、邵志芳、王红霞、孙金兰、宋玉梅 等  5. 题 目:不同淀粉质原料发酵共线生产燃料乙醇技术现状和展望   作 者:杜伟彦、刘劲松  6. 题 目:关于酒精工厂如何降低粮耗的技术探讨   作 者:杨春国  7. 题 目:酿造环境中细菌的筛选及代谢产物研究   作 者:张龙云、蒲春、高涛   8. 题 目:智能控制蒸馏系统对浓香型基酒量质摘酒影响的研究   作 者:卢中明、谢菲、范昌明、杜礼泉、李宏程 等   9. 题 目:中国白酒风味成分的色谱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作 者:熊燕飞、丁海龙、马 卓、彭远松、颜禹 等   10. 题 目:中国浓香型白酒新、老窖池多维度池底窖泥原核群落分析   作 者:张会敏、孟雅静、王艳丽、周庆伍、李安军 等   11. 题 目:基于宏转录组、16S rRNA/ITS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中国浓香型   白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代谢活性的解析   作 者:胡晓龙、王康丽、樊建辉、韩素娜、侯建光   三等奖(18篇)   (排名不分先后)   1. 题 目:流式细胞仪检测酵母细胞周期方法在啤酒酵母扩培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罗娜、涂京霞、黄思鸿、陈穗新、黄盖中   2. 题 目:酿酒酵母菌株鉴定与酿酒特性研究   作 者:葛峻伶、穆英健、侯红霞、谢 鑫、郭立芸   3. 题 目:单细胞培养法测定酵母细胞活力的研究   作 者:孙晓燕、刘月琴、贺立东   4. 题 目:16°P高浓酿造菌株筛选和应用   作 者:宋富、谢鑫、穆英健、郭立芸、宋玉梅   5. 题 目:近红外光谱法应用于酒花主要品质参数的快速分析   作 者:陈爽、王安平、王荣、王莉娜  6. 题 目:降低成品酒氧增量的研究   作 者:黄文莉、何东康、马洋   7. 题 目:浅谈薯类酒精生产污水治理   作 者:黄孝彬   8. 题 目:浓醪发酵技术在连续发酵酒精生产中的应用   作 者:朱世辉   9. 题 目:木薯生物乙醇全生命周期评价及潜力分析   作 者:张敏华、吕惠生、张佳   10. 题 目:苦荞麦提取物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线粒体细胞死亡通路减轻酒精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肝损伤   作 者:杨强、罗承良、张欣木、刘源才、王祖峰 等   11. 题 目:芝香白酒解淀粉芽孢杆菌产四甲基吡嗪的工艺优化及其保肝活性研究   作 者:司冠儒、张温清、田源、朱国星、高传强 等   12. 题 目:多菌种纯种微生物在绵柔型芝麻香白酒中的应用   作 者:杨海波、于飞跃、李行   13. 题 目:中高温大曲曲块部位间生化指标的差异及变化规律   作 者:杨勇、李燕荣、姜雷、贾亚伟、王启彪   14. 题 目:不同青稞品种与高粱中结合态风味成份和萜烯类物质的对比研究   作 者:车富红、冯声宝、李善文、黄和强、吴群 等   15. 题 目:功能型曲在清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  作 者:曹苗文、相里加雄、徐炳璋、雷振河、翟旭龙 等   16. 题 目:浓香型白酒窖泥的真核菌群结构分析   作 者:孟雅静、张会敏、王艳丽、梁金辉、周庆伍 等   17. 题 目:GC-O-MS对白酒中的糠味物质的研究   作 者:李泽霞、姜东明、单凌晓、王明远、张煜行   18. 题 目:多轮底混合蒸馏工艺提高浓香型白酒品质的研究   作 者:王志强、蒋学剑、汤井立   2020年中国酒业科技领军人才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1 于飞跃 江苏乾隆江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2 广家权 安徽迎驾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3 王 莉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4 左文霞 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5 冯声宝 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   6 刘丽丽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   7 李安军 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8 李泽霞 河北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   9 杨 波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 汪地强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   11 沈永祥 劲牌有限公司   12 陈 翔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13 赵 东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   14 信春晖 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   15 秦 辉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16 徐姿静 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7 徐 楠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18 曹建全 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19 蒋英丽 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   20 韩素娜 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   21 曾 田 河南五谷春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22 谢永文 稻花香集团   23 魏金旺 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   “十三五”中国酒业科技进步特别奖   “中国酒业科技突出贡献奖”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以单位名称首字笔画顺序排列)   1.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2. 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   3.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4. 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5. 吉林省新天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 百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7.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   8.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9. 江南大学   10. 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11. 劲牌有限公司   12.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13.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14.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   15.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16. 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   17. 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   “十三五”中国酒业科技进步特别奖   “中国酒业科技进步优秀企业奖”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以单位名称首字笔画顺序排列)   1. 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2. 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   3. 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4.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5. 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   6. 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 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   8. 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9. 江苏张家港酿酒有限公司   10. 安徽迎驾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11. 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   12. 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13. 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   14.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   15. 绍兴文理学院   16.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   17. 贵州国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18. 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   19. 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20. 湖州老恒和酿造有限公司   21. 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   “十三五”中国酒业科技进步特别奖   “中国酒业重大科技贡献人物”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以姓名笔画顺序排列)   1. 孙宝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2. 徐 岩 江南大学副校长   3. 毛 健 江南大学教授   4. 路福平 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5. 段长青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第四届全国白酒品酒职业技能竞赛  “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表彰名单  (按竞赛成绩排列)   1. 李 薇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2. 陈 诚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3. 毛淑波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4. 金红兵 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   5. 王文晶 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6 赵 磊 安徽宣酒集团   7. 杨 贇 庆安徽宣酒集团   8. 赵家杰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仁怀产区政府推荐)   9. 张雪瓶 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泸州产区政府推荐)   10.吕 静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11. 郭梅君 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   12. 胡博文 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吴春梅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14. 袁 晔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宿迁产区政府推荐)   15. 孙宇星 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16. 冯 杨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宿迁产区政府推荐)   17. 田锐花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18. 郑 蕾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19. 江 君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20. 杜艳红 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   21. 黄志瑜 四川省酿酒研究所   22. 李玉勤 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23. 代小雪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泸州产区政府推荐)   24. 宋 艳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25. 王 飞 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泸州产区政府推荐)   26. 杨 燕 泸州三溪酒厂有限公司(泸州产区政府推荐)   27. 张 炼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28. 张 蓉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29. 陈 欢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   30. 王思思 四川广汉金雁酒业有限公司   31. 王广鹏 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   32. 郭 佳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泸州产区政府推荐)   33. 杨丽晔 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34. 王 婷 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5. 曾 馨 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产区政府推荐)   36. 胡 巍 贵州国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仁怀产区政府推荐)   37. 陈礼嘉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泸州产区政府推荐)   38. 丁 萍 安徽宣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9.张建桥 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   40. 周 利 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1. 李 红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科研院校推荐)   42. 陈 波 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   43. 金 琥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44. 刘晓柯 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5. 蔡 珊 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   46. 赵 欢 四川省文君酒厂有限责任公司   47. 许广英 湖北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48. 汤洪艳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仁怀产区政府推荐)   49. 席德州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   50. 彭 红 湖南雁峰酒业有限公司
  • “十三五”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
    p   环保行业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重点规划发展的行业之一,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十三五”规划在资源环境、生态建设方面的力度,只会进一步加大,不可能弱化,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临近,后续围绕细分行业的政策推进或也有望在“十三五”取得突破,届时环保股大概率会再现政策推动型行情,相关个股进入爆发前夜。 /p p   中共中央政治局早前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之一是研究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按照惯例,“十三五”规划预先调研工作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开始,而编制工作在今年初夏启动。 /p p   此前十三五规划的总体框架指出:在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市场人士指出,“十三五”规划是四季度资本市场最大的投资看点,也是长期投资的重要参考。多家机构认为“十三五”规划对资本市场是整体性的主题投资机会,其中,环保等新兴产业主题最被看好。 /p p   安信国际指出,目前十三五规划进入加速制定阶段,基于中国城市环境现状和本届政府对环保行业的高度重视,环保板块将是未来5年最为确定性的板块。环保未来5年的方向和投资重点将上升至国家战略角度,成为政府重点投资领域。据环保部规划院测算,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增加到每年2万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 /p p   一直以来,环保领域都有着很强的政策驱动性,环保行业的高景气度早就确立,目前政策红利还在释放过程中。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十三五”规划在资源环境、生态建设方面的力度,只会进一步加大,不可能弱化,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临近,后续围绕细分行业的政策推进或也有望在“十三五”取得突破,届时环保股大概率会再现政策推动型行情,相关个股进入爆发前夜。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