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橙叶油

仪器信息网橙叶油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橙叶油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橙叶油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橙叶油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橙叶油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橙叶油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橙叶油相关的解决方案。

橙叶油相关的资讯

  • 台湾再次掀起地沟油事件,地沟油快检成热点
    地沟油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进入市场的“决心”,近日,台湾黑心油又现,强冠公司拿废弃食用油回锅成食用油,再次让民众闻油色变,医生也提醒,长期食用废弃食用油会提高心血管疾病、肠胃道肿瘤及肝肿瘤风险。那么,如何选购安全食用油?有专家表示,油品分调和油、配方油及纯油3种,标示、成分都要写清楚,进口油品有产地,也要标出来,消费者需要注意这些信息。食用油一定要放在阴凉通风处,如果油味道已出现异样,表示油质已裂解败坏,对健康有威胁,不要再吃了。今年9月3日,在百度世界大会上,董事长李彦宏在其演讲中再次提到一度颇为神秘的“百度筷搜”。这次“筷搜”不再是“概念”而成了产品。在展示现场,这款便携式健康生活智能设备赚足眼球,它看起来和一日三餐的普通筷子没什么差别,却拥有智能检测地沟油、饮用水酸碱度和水果甜度、品种和产地等特色功能,可连接智能手机,随身携带使用。而此前,CCTV10科教频道《我爱发明》——地沟油现形记,曾经专题报道智云达的“地沟油”多参数综合快速筛查试剂箱。这款多参数综合快速筛查试剂盒是卫生部推荐的 3种可现场使用的“地沟油”快速检测方法之一。它操作简单,样品不需要前处理,操作简单,可对各种“地沟油”进行快速筛查。这也是一直以来智云达竭诚为消费者服务的见证。消费者如有需要可以考虑购买地沟油相关快检产品,我们都期望,我们的食用油不再让我们焦虑,做好自己的功课,或许比等待相关部门的鉴定更加有效。
  • 中石化国内首创“地沟油”制成航空煤油技术
    变有害的“地沟油”为高附加值的航空煤油,这一梦想已不遥远——中国石化以多种动植物油脂为原料,采用自主开发的加氢技术、催化剂体系和工艺条件,在国内首次生产出符合航空煤油要求的生物航空煤油产品,其质量及工艺技术指标完全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技术水平。中国民用航空局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正式受理中石化研发的1号生物航煤适航审定申请。   据中石化总经理王天普介绍,中石化的航空煤油产量占国内产量的73%左右。2009年,中石化启动生物航煤研发,先后完成了原料筛选、技术路线设计和工艺条件优化、催化剂配方定型等实验室研究工作,成功解决了原料来源不足和产品低温性能等难题 2011年12月12日在所属杭州石化成功实现工业放大并产出生物航煤产品,成为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生物航煤生产技术且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与传统以石油为原料的航煤相比,中石化1号生物航煤在整个生命周期都具有很好的降低碳排放作用,与常规3号喷气燃料相容性也很好。他表示,目前中石化正积极拓展其原料来源,已和国际、国内著名餐饮公司合作,采用餐饮废油加工生产生物航煤 同时还在积极开发海藻生产航煤的技术。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李健表示,按照有关国际组织预测,2020年生物航煤将达到航油总量的30%。中石化在国内率先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产品,并提出适航审定申请,充分体现了我国顺应全球航空业发展趋势,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积极努力。他希望中石化和民航相关部门精诚合作,确保产品设计和生产符合适航要求。   出席今天受理仪式的,除了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资委等国家职能部门,美国能源部等国外相关部门之外,还有国际、国内各大民航主运营商,甚至空军、海军的航空燃料主管机构等。
  • “地沟油”华丽转身 成航空燃料“新宠”
    中国“地沟油”能否成为全球化生物燃油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将成为业界和公众关注的下一个焦点。   新闻回放   荷兰航空公司洲际航线首次使用“地沟油”燃料   6月19日,荷兰皇家航空公司首度启用一架以生物燃料为动力的波音777-200型客机执飞洲际航线,目的地是巴西里约热内卢。据新华社报道,该公司使用的生物燃料,正是以餐厨废油即俗称的“地沟油”为原料提炼、加工而来。   荷航曾经于去年9月开始利用以生物燃料为动力的客机执飞阿姆斯特丹至巴黎的短途航线,这些生物燃料和此次执飞洲际航线的客机的燃料一样,都是以餐厨废油为原料提炼、加工而来的。   核心关注   “地沟油”成为航空燃料“新宠”   据搭乘该航班的荷兰基础设施与环境国务秘书约普阿斯玛透露,从2013年起荷兰政府官员的公务出行将尽可能多地搭乘生物燃料航班,同时“也包括政府自己的飞机”。据了解,此前一天,加拿大航空公司在一架空客A319客机上也采用50%以“地沟油”为原料提炼的生物燃油进行了首次从加拿大多伦多到墨西哥的长途洲际商业飞行。   据悉,此次两家公司的生物燃料均采用生物燃料和标准航空煤油以各自50%的方式来实现可持续飞行。其中生物燃料是由用过的烹饪油,二手食用油,即餐厅、小吃店和其他食品加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油脂。   “我们认为,为了减少飞机航行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绿色航行,使用生物燃料是有效的方法。”荷航部门总经理卡米尔厄尔林斯向媒体介绍说,“我们知道使用餐厨废油并非万全之策,所以我们还将持续关注其他生物燃料。我们确信未来市场上将会有更多的生物燃料可供选择,燃料价格也就会下降,为我们大规模使用生物燃料提供可能。”   根据欧盟相关要求,荷兰航空运输业应在205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而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则为自己定下了至2020年将单位里程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0%的目标。   中国或成为“地沟油”原料主产地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地沟油”变身生物燃料技术标准日臻完善和成熟,“地沟油”若想在航空业大面积使用并实现市场化,原料的供应将成为关键。中国被认为是有丰富“地沟油”原料的产地。   研究人员表示,从现有技术看,生物柴油是地沟油的很好归宿。变身后,除了可用作能源产品,如车用柴油、锅炉燃油等,还可用作高档的化工原料,如增塑剂、环氧甲酯生产原料等。那么,1吨地沟油能转化为多少生物柴油呢?根据湖南省林科院的研究显示,理论上转化1吨原料可以获得将近1吨的生物柴油产品。   2011年,负责为荷航提供生物燃油的SkyNRG公司曾专门通过代理公司到青岛一家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民营企业考察,中国“地沟油”能否成为全球化生物燃油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将成为业界和公众关注的下一个焦点。   专家解读   “地沟油”安全性不亚于普通航空燃料   对于使用“地沟油”提炼的生物柴油,中国民航学院教授李晓津认为这种燃油在安全性上不逊于普通的航空燃料,而且还将成为民航业的发展趋势。   据专家介绍,从现在来看,使用地沟油这种生物燃油,从安全上来说是没问题的,可以保障航空飞行的正常运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做许多实验工作,特别是考虑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天气、气温、气压,特殊情况下生物燃油能不能燃烧还得做很多实验,但是从长远来看,使用生物燃油确实可以更好的保证我们民航业的发展。   成本达普通燃料3倍但环保效益更高   目前从实际应用来看,荷兰皇家航空公司采取了50%“地沟油”燃料,50%化石燃料进行混合。而且地沟油燃料采购并不便宜,这种新型燃油的价格是普通飞机燃油的3倍之多。   价格高,为什么还要用?其实,荷兰人考虑更多的是一笔环保账。根据欧盟要求,航空公司必须减少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地沟油”燃料恰恰能实现这样的要求。中国民航学院李晓津教授解释说,飞机在飞行的时候要大量消耗航空煤油,而使用生物燃油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要强于航空煤油。   有资料显示,在0号柴油中,若以10%的比例添加生物柴油,在汽车行驶同样里程之后,所排放出的污染气体比不添加生物柴油时减少50%左右。此外,燃用生物柴油的车辆尾气中有毒有机物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仅为石油柴油的十分之一,颗粒物只有石油柴油的五分之一,且生物柴油没有铅及有毒物质的排放。   我国发展生物航煤还有几道门槛   加拿大航空和荷兰航空两家的生物燃料采用的原料都是烹饪油“地沟油”。对此,不少国内的业内人士憧憬,这或为中国的“地沟油”问题提供解决渠道。然而一位长期研究生物航煤的专家表示:“我国的地沟油根本就没有回收渠道,更何况,油料本身都没有经过分类,沉淀物过多,利用成本太高,燃料来源与经济性问题依然是生物航煤大规模发展的门槛。”   新闻延伸   云南出台全国唯一“地沟油”管理指导意见   今年“五一”前夕,云南省《做好地沟油制生物柴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成为全国目前唯一一个关于地沟油管理方面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区域示范、特许经营、限定行业、鼓励应用、分步推进”的指导方针,有序推进地沟油制取生物柴油的推广使用,有效解决地沟油出路问题。   4月底出台的《指导意见》共有十一条,内容涵盖了地沟油、生物柴油的监管及政策措施。其中明确规定,“地沟油只能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统一交售给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用于制取生物柴油。地沟油禁止用于生产食用油、饲料油,禁止跨省运输和流通,以彻底切断地沟油回流餐桌饮食品市场的通道。”并提出,“到2015年,争取全省地沟油制生物柴油产量、应用量达到5—10万吨,初步实现地沟油制生物柴油规模化、产业化。”
  • “成品油合格率不足五成”检测结果令人惊愕
    9月10日,就在国家发改委宣布成品油涨价的同一天,湖南省工商局公布了二季度全省流通领域成品油抽检结果:抽检样品来自全省14个市州,共抽取各牌号车用汽油、柴油168批次,其中合格82批次,不合格86批次,合格率仅为48.8%,柴油的不合格率更是高达62.4%。问题批次产品主要集中在0号柴油和93号汽油,除岳阳外13个市州均被抽检出了问题产品,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辛烷值、硫、甲醇、苯。   成品油合格率不足五成,这样的检测结果令人惊愕不已―――市场上还有哪种正规产品的合格率低到如此程度吗?我想象不出,哪怕用国家标准去检测各种小作坊生产的地沟油,合格率恐怕都不止五成。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些问题油不仅来自民营加油站,还来自中石化旗下的加油站,比如中石化长沙合峰加油站、长沙河西加油站、浏阳河加油站都被抽检出问题油。中石化旗下加油站的成品油实行统一调度配送,这意味着,其他省份的中石化加油站也可能在出售问题油。而民营加油站的成品油大多批发自中石化和中石油,这意味着,问题油的源头很可能在石油巨头那里。   实际上,石油巨头的成品油出问题如同家常便饭,单举去年的几个例子:中石化一批不合格93号汽油流向河南安阳、新乡、焦作等地,烧坏了上万辆汽车 湖南岳阳一万多名车主在中石化70多座加油站加油后,汽车出现发动机发抖、无力、速度跟不上等问题,引发全市大修车 浙江温州一些车主在中石化的加油站加油后,汽车出现熄火现象,维修人员从一辆车的油箱里竟然抽出1200毫升水,据此计算,汽油含水率达到2.8%。   请注意,上述几例都是问题油导致汽车出现明显故障,就像人吃下问题食品后马上出现中毒症状。众所周知,有些问题食品并不会立即导致人体不适,而是让食用者慢性中毒,就像有些问题油并不会让汽车立即出现故障,但会日积月累一点点损伤汽车,湖南省工商部门此次抽检出的问题油就属于此列。   再请注意,正如我国很多食品安全标准低于国际标准,我国的成品油国家标准也低于国际标准。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无铅汽油的国家标准中,硫含量不得大于0.08%,烯烃含量不得大于35%,而世界通行的无铅汽油标准则是硫含量不得大于0.02%、烯烃含量不得大于20%。成品油的价格与国际接轨了,成品油的品质却不与国际接轨,这已经相当于“以次充好”。而即使按照如此低的标准,成品油的合格率竟然仍不足五成,还要继续“偷工减料”、进一步“以次充好”,中国的成品油消费者就像“冤大头”,到哪里说理去?   成品油犹如汽车的“食品”,汽车“食品”安全事故与人类食品安全事故有着相似的发生机理,所不同的是,人类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充分市场化,管理难度较大,而成品油的生产销售处于石油巨头半垄断状态之下,管理链条相对简单。只可惜,垄断并没能换来高品质,成品油质量粗劣、问题频出。对于此次湖南省的抽检结果,石油巨头难道不该站出来解释一下吗?成品油合格率不足五成,生产、销售、监管环节中不该有人为之汗颜、为之负责吗?
  • 食用调和油配比成谜国标讨论9年仍难产
    由于长期缺乏国家标准,商家在调和比例上混淆概念,打擦边球已成为业内&ldquo 共识&rdquo 。而从2004年就酝酿制定的国标《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直到现在还在难产中。   目前,市场上充满着香芝麻炒菜油、橄榄调和油等旗号的食用植物调和油,但其主要成分却是大豆油。这其中芝麻油、橄榄油又有多少?消费者无从得知。由于长期缺乏国家标准,商家在调和比例上混淆概念,打擦边球已成为业内&ldquo 共识&rdquo 。而从2004年就酝酿制定的国标《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直到现在还在难产中。   市场调和油大多不标配方比例   走访北京各大超市发现,各大食用油企业均有调和油产品出售。如某品牌食用调和油配料表中显示含有8种食用油,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米糠油、亚麻籽油、油茶籽油。该产品标签上有显著的&ldquo 1:1:1&rdquo 字样,但是对于这些食用油配料究竟在所购产品中的比例是多少,消费者并不知情。   其实,在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有相关规定:如果在食品标签或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某种或者数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   探因检测方法缺失无技术支撑   市场上调和油的种种乱象为何能够长期存在?&ldquo 这是因为我国8种食用油新国标实施已多年,唯有调和油国标一直缺位&rdquo ,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会长王瑞元表示,目前我国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八大食用油产品国家标准于2004年10月正式施行,标准明确要求产品等级、生产工艺、原料产地等须在包装上标示。但是,上述法规对调和油却无任何束缚。   而业内有说法称,目前的技术下,只有调和油中成分在15%以上的油类才能比较准确地测定出来,但是很多调和油中的成分都是8~9种油,一些油的比例不到1%,而成分在5%以下就很难在机器中测定出来了。由于技术的空白,使得调和油的检测方法无法普遍运用于目前的调和油产品。
  • 业界称一半散装香油掺假 检测不足缺处罚
    一斤纯芝麻油成本至少在18元之上,但大量流入餐馆和农贸市场的芝麻油,售价却跌破18元,有的甚至低到9元。这一发生在多地且持续多年的怪异现象,让不少品牌产品的地方经销商倍感无力。   这里所言的芝麻油,即是香油。“好的,里面有一些芝麻油 差的,直接是四级玉米油和香精,一粒芝麻不用。”曾做了近十年芝麻油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用最廉价的办法炮制“芝麻油”,其成本可以控制在每斤4元左右,稍有规模的作坊,年利润可以达到六七十万元。   “市场丢给掺假的,芝麻扔给做饼的,往外没有出口的,回头没有种地的。”问题芝麻油在售价上的明显“优势”,让经销商担心市场进一步异化,进而影响芝麻种植。有数据显示,我国作为世界四大芝麻产地,近年来进口量正以10%逐年递增,而业界则认为实际增量可能还要高。   “我们的结论是,市场中恐怕有一半的芝麻油是有问题的,有的掺了其他油但没标明确,有的则完全和芝麻没关系。”河南某知名品牌代理商称,他们曾在2012年进行过一定范围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伪芝麻油和假芝麻油在市场中的份额,仍在不断提升。   “油掺油,神仙愁”,由于检测与监管上的难度,问题芝麻油较少被查处,但也不乏刑事案例出现,不过其警戒作用显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半价“香油”   即使大厂商将价格压到最低,但仍是“杂牌军”售价的两倍。而小作坊则可以做到其1/3的售价,所向无敌。   芝麻油,又名香油、麻油(下称香油),这种中国人最熟悉的调味品,在罗小军眼里,却有着完全陌生的一面——作为某知名品牌香油河南区销售人员,他发现市场中许多香油的售价低到不及他们产品价格的一半,甚至更低。   “最好的工艺,最好的芝麻,撑死也是两斤多芝麻出一斤油,传统工艺得两斤半出一斤。如果真是纯芝麻油,售价怎么可能比成本都低呢?”罗小军说如果标明是“芝麻调和油”尚能说得过去,但许多号称纯芝麻油的,售价却低得吓人。   以目前芝麻市场价7元/斤计算,纯芝麻油的最低终端售价应该在16元/斤至18元/斤左右,其差别主要由生产工艺决定:传统水代法,由于采用石磨磨制,出油率较低,其成本较高 而现代工艺的机制法,则出油率较高,但其上限也达不到50%。   而记者在河南、陕西查看的农贸市场中,450毫升装的香油(约为一斤),不少售价竟低于16元,有的甚至达到令人震惊的12元。其中不少标明是传统工艺、纯芝麻油,但也有部分标明为芝麻调和油。   这种明显“赔钱”的香油,不仅出现在农贸市场中,罗小军他们发现这些香油也大量流入饭店,生产者除了一些闻所未闻的“杂牌军”,更有附近“现场制作”的小磨油作坊。   “小作坊和管后厨的联系好,送点礼甚至直接给回扣,饭店到了夏天要做凉菜,香油的用量不少,城市周边一个小作坊的销量,都会超过我们一些县级代理商。”罗小军称他们曾考虑出大包装香油专销饭店,但高层在2012年调研后发现,不少饭店早已被廉价香油攻入。   罗小军他们则更愿意提“问题香油”而非“假香油”,因为他们认为部分标明为芝麻调和油的香油,其成分做出了相应标明,作假问题可能不大,被他们称为假香油的,则是掺的比例太高,甚至和芝麻毫无关系的“香油”。   假香油“秘籍”   “就算你亲眼看着,现场磨制,他照样可以掺假。”掺假者称,假香油的成本可以低到4元/斤。   陕西三原县拥有全国唯一的香油产业园,当地40多个注册香油企业集中在方圆两公里内。   “散的,可以给你做到10块钱,要包装就稍微高一点,拿得多咱们再商量。”4月18日上午,陕西三原县的生意人向记者报出远低于超市的价格。随后,这位生意人为记者引荐了一位香油产业园老板,也给出了相同的报价,但在记者提出想要看下生产情况时,二人婉拒并笑称:“十块钱的香油你不知道咋生产?”   在三原县,记者尝试以采购者、外地代理的身份来到多家企业门外,希望能够进到生产车间查看,但小企业几乎一律拒绝,只有一家大企业带记者进入了厂区。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那些大门紧闭的企业即使在工商、质检前来时,也不会轻易打开大门。   那些以廉价抢占市场的香油因何能够如此廉价,他们都有着怎样的制作秘籍?这一问题对于曾经的掺假者刘永山和郭建平而言,根本算不上秘密。   “冬天掺菜色拉油,夏天掺豆色拉油,掺豆色拉油的时候最好先熬一下,这样就不会凝结了。”刘永山十几年前从一个小磨坊做起,之后做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小作坊,他说自己的掺法算得上是最常见的,而更多人则用更为廉价的四级玉米油加香精、色素制作,和芝麻毫无关系。   事实上,玉米油、豆油、棉油、浓香菜油均可以和香油勾兑。而刘永山的经验是,香油的比例如果能够达到50%以上,且前期炒芝麻的时候稍微焦一些,那么在色相、味觉方面均可以不再添加香精和色素。   以最廉价的掺假,即玉米油加香精为例:四级玉米油市价大概3元/斤,而香精的价格则在20元/斤到40/斤之间,色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刘永山称一斤香精可以掺近一吨香油出来,这样的香油成本就低到了4元/斤,如果散装卖饭店,售价起码翻倍,若略加包装走农贸市场,售价则可以达到12元/斤,若再装入礼品盒,走名烟名酒店,其利润翻六七倍都不是难事。   “前三年没作假,结果一斤只赚七八毛都没市场,因为别人比我卖得便宜好几块,逼得你不得不掺,掺的比例越大越赚钱。”郭建平在鲁山县做小磨坊的时候,为了能够送入饭店,最后只好以掺假压低价格。他的观察是,稍大一点的饭店里,一天的香油用量就能达到20斤,联系几个饭店,一个月就能销出一吨,纯利润便在1.5万元左右。   郭建平还告诉记者,所谓现场磨制的小磨坊,实际上早已将掺好的油注入桶内,你盯着看根本发现不了问题,而出现在超市里的石磨,其实只能磨制芝麻酱,根本没法现场磨制香油。   产业链陷落   拼售价,更多的制造者开始掺假,甚至造假,最终导致芝麻收购价无法提升,种植者热情下降,进口增长。   在不掺假就无法进入市场的怪异逻辑下,郭建平称越来越多的作坊甚至企业已经开始放弃纯芝麻油制作,掺已经成为常态,而一粒芝麻没有造假,也开始大行其道。   “他从我这儿买色拉油,然后原价卖给饭店,那他的利润在哪里?利润就在他把从我这里买的不少色拉油变成了香油,也卖给了饭店。”河南一位市级经销商笑称,品牌经销商已经沦为造假者的供货商。   记者不仅在河南、陕西等地发现芝麻油香精,甚至在北京,产自四川的芝麻油香精也出现在农贸市场中。湖北一家生产商告诉记者,其芝麻香精年销量在一吨左右,每斤只需要60元即可运至北京。   据媒体报道,2010年时,江苏泰州、四川滕州质监部门先后查处大量掺假、造假香油,其中四川的案例曾引发公众惶恐,当地政府不得不出面澄清假香油中并不含有地沟油,此后,参与造假者被判刑。2012年,宁波一对夫妻勾兑香油被判刑。   但刑事案件似乎并未能够阻止廉价掺假、造假,除了价格上的明显优势外,某种消费心理也让问题香油的市场扩大。“很多人认为到小磨坊买香油送礼,会显得更质朴,送给对方的时候可以说这是他在那儿看着、等着现场磨制的,但实际上也一样造假。”郭建平说因为对于小磨坊而言,饭店才是他们的主要客户,而要进入饭店,造假和廉价随之而来。   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内地自产芝麻产量每年约35万吨,进口约40万吨,总计约75万吨。其中约40万吨用于榨取香油,按照2.5∶1的出油比例,其产量应为17万~18万吨,但每年平均销量约为24万吨,存在约6万~7万吨缺口。   “就这样算都存在六七万吨的缺口,但事实是,这几年芝麻收购价一直没有大幅提升,农民的种植热情一直在下降。”某知名品牌国内营销负责人称,他们的观察是,目前餐饮行业已成为假香油重灾区,其次便是农贸市场。   “市场丢给掺假的,芝麻扔给做饼的,往外没有出口的,回头没有种地的。”三原兴邦油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安告诉记者,他们从2007年开始,率先在企业主营的传统工艺制作“张兴邦小磨香油”上打出“假一赔一千”承诺,但市场占有率增长并不明显,原因仍在掺假、制假者通过廉价占有的市场份额太大。   张安更深远的担心在于,作为与印度、苏丹、埃塞俄比亚并列四大芝麻主产区、有着2000年种植历史的中国,官方数据显示近年的进口增长每年均超10%,长期下去,整个产业链的上游可能都会交给国外,届时无论罗小军他们采用机制压榨的知名品牌,还是像自己一样的传统工艺都会受到前后夹击:原料话语权在国外,而市场话语权则给了造假者。   “在陕西,香油在50%以上才能被卫生厅通过,但四川30%也能通过。”张安称目前各省在所谓芝麻调和油的标准方面,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审批部门会有标准不一的把关,此外不少企业虽然标明成分,但实际比例并不一定相符。   他认为国家应该加强标准制定,加强监管,通过严查掺假、造假,清理市场,捍卫餐饮安全。
  • 调和油乱象调查:占市场三成 二十年无国标规范
    调和油里有什么、有多少?这样的问题不仅令消费者困惑,实际上,连“标准”也无法回答。距今为止,食用调和油已出现了约20个年头,现雄踞三成以上食用油市场。而就是这样一种历史长、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宗油种却迟迟不见相关国标规范。与此同时,现行的、也是已实行15年的行业标准也无法回答上述问题。   “一滴橄榄油也能叫橄榄调和油”的说法属实吗?企业为什么不愿标注成分比例?国标缘何“难产”久久……调和油陷入质疑,“标明食用调和油成分比例”的呼声越来越大。   ■市场之乱   名称:哪个贵写哪个   配料:哪个便宜哪个多   在北京的几个大型超市记者看到,调和油是食用油市场的“大头”之一,往往摆满一个货架,至少占所有食用油的四成。“调和油走得最快,其次是花生油和玉米油。”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都买调和油,不是说健康吗?而且有便宜的也有贵的,选择多。”正如销售人员所说,调和油几乎占满了整个价格区间:以五升桶的产品为例,调和油既有四十余元的全油品“最低价”、七、八十元的中端产品,也不乏百余元的高端产品。   记者拿起一桶5升售价79.9元的坚果调和油询问销售人员其中坚果的比例,销售人员称:“叫坚果调和油的话,就是以花生油、瓜子油为主的油。”而事实并非如此。产品标签的配料表显示,这款油包含“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亚麻籽油、初榨橄榄油、山茶籽油、核桃油、葡萄籽油”等8种油。按照《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的规定,调和油中配料排得越靠前,表明当中此成分含量越高。这也就是说,这款“坚果调和油”中含量最高的,却是与“坚果”毫不相关的大豆。无独有偶,胡姬花花生浓香调和油的“花生油”成分排在第三位、金龙鱼鱼油调和油中鱼油成分排在配料表中的倒数第二位……此外,胡姬花花生浓香调和油4升售价49.9元,是该超市所有油品中最廉价的,这种包含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在内的产品价格低过其配料表中每一种单独的油品。   记者发现,市场上多数食用调和油都是以较为廉价的“大豆油”为基油,而在配料表的后几位油的橄榄、鱼油、花生油、葵花油、坚果油等“高级油种”往往被提到产品名中。业内人士表示,调和油定价通常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哪种油贵就按哪种油起名、定价,哪种油便宜,就在配料时多添加该种油的比例,而消费者无法知晓其中不同油的比例,只能按照产品名称做一个简单区分。   “这些消费者并不清楚,还以为自己买得很值得。”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市场上调和油产品鱼龙混杂,为谋利益,不少企业在没有产品研发能力的情况下,自行进行调和油各油种的比例调配,更多调的是价格而不是营养,消费者权益因此受到侵害。”   “当下的调和油市场确实还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不能以某种油品的名称来归并到调和油名称中来,这样容易引起误导。”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田鸿儒表示。   ■标准之乱   配比:企业讳莫如深   检测:国标难产之源   记者致电各粮油企业询问现售调和油配比,各家企业无一例外地拒绝向记者透露相关内容。金龙鱼等食用油行业大企业均以技术保密、没有授权不方便提供为由拒绝透露调和油产品配比。阿格利司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公司将于今年“十一”前后推出一款注明成分配比的调和油产品,而同样拒绝回答当下出售的阿格利司橄美乐橄榄葵花油等产品的成分配比。   “老百姓越来越懂健康,舍弃了吃了多年的、便宜的大豆油、菜籽油,购买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葵花籽调和油,殊不知最后买到的还是大豆油。橄榄、花生,这些加一点,是撑身价的。”一位在粮油行业工作多年的行业人士称:“橄榄油价格是大豆油的4至5倍,花生油、葵花籽油的价格比大豆油高很多,在标准不强制标注成分比例的情况下,你说企业怎么加?”   而被数度提及的调和油国家标准已“在制定中”7年,仍尚未出台。   据了解,《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从2005年开始制定,当年10月形成征求意见稿,至今已多次公开征求专家和企业的意见。2008年,《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完成,并提交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直到去年8月,中国粮油学会一位负责人表示,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有望于当年底或今年上半年出台……对比市场上的其他油品,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第二版国标已于2003年修订完成 2008年,亚麻籽油也更新了国标 新近流行的橄榄油与油橄榄果渣油也于2009年制定相关国家标准。至此,历时七年,食用调和油的国标仍未见踪影。   就标准问题,记者连线两位负责制定标准的中国粮油学会专家,截至记者截稿,均未收到两位专家的答复。“目前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还有部分在专家讨论中,将择机出台。”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田鸿儒表示,问题正在于调和油成分配比与检测上。“为什么标准没有出来?主要原因就在检测方法上。”中国粮油协会油脂分会副会长王兴国在公开场合表示:“测定方法是油检测方法是非常困难的,油加油就是神仙都发愁。”   而中储粮近日发布的调和油检测方法或许能为检测调和油助力,据称,该方法联合专业院校与科研机构共同研发,只要是添加不低于5%的油种均可检测。然而该方法同样存在局限:“第一要求油种不能太多,第二,每一种油种含量不能太低。”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称。据悉,中储粮近日推出了新品金鼎3D芥花调和油,这是其注明成分配比的第二款调和油产品。“专家、消费者、行业都呼吁国标尽快出台,公布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对消费者明白消费、规范企业公平竞争都有好处。”田鸿儒称。记者 邵瑞琳   名称 配料表 价格   金龙鱼 大豆油、葵花籽油、添加剂 56.9元/5升   葵花籽清香食用调和油   金龙鱼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鱼油、芝麻油、添加剂 89.9元/5升   深海鱼油调和油   金龙鱼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添加剂 62.9元/5升   花生浓香食用调和油   金龙鱼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 大豆油、菜籽油、橄榄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红花籽油、亚麻籽油、添加剂 128.8元/5升   胡姬花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添加剂 49.9元/4升   花生浓香调和油   金鼎食用调和油 大豆油47.5%、菜籽油 41.4%、 花生油6.0%、 玉米油2.5%、葵花籽油1.0%、橄榄油0.6%、茶籽油0.6%、芝麻油 0.4%、添加剂 61.5元/5升   福临门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小麦胚芽油、添加剂 66.6元/5升   天天五谷调和油   福临门 非转基因食用调和油DHA藻油 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DHA藻油、添加剂 89.9元/5升   福临门 食用调和油 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添加剂 63.5元/5升   阿格里司橄美乐 初榨特级橄榄油、葵花油 121元/4.5升   橄榄葵花油   多力葵花花生油 葵花籽油50%、花生油50% 107元/5升   ■小链接   营养师家吃什么油?   食用调和油本是一种健康与营养相结合的食用油,但是,这种好的油品被少数不良企业随意挂名以次充好,致使食用调和油的名誉受到影响。在国家标准尚未出台之前,消费者该如何识别和选择食用油?让我们来看看知名营养师顾中一家是如何买油、吃油的。   “由于在家做饭的机会不多,我家一直用小包装的食用油,以防变质浪费。”顾中一营养师说:“在油品的选择上,我倾向于选择橄榄油。很多人对橄榄油存在误解,认为其只能用来拌凉菜,其实橄榄油的特点就是单不饱和脂肪酸特别多、油酸特别丰富、耐热性较好,所以只要避免长时间高温爆炒,都可以使用橄榄油。另外,在一些进口超市中会有芥花籽油,这种油各方面的营养价值与橄榄油相当,但在价格上要低于橄榄油,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油品。”   专家提示,一种油健康与否,主要取决于其含有的脂肪酸。根据是否含有不饱和键以及不饱和键的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长期大量进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适量摄入对人体的健康维护是有益的。可特别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的供热比例,即“单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来选择食用油。   顾中一表示,选择植物类食用油,要因人而异。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在营养、口感、烟点等方面各有利弊。在购买食用油时尽量根据家中人数和食用状况买较小包装油,储存时远离炉灶等高温区域,以防变质。此外,顾中一特别提示,无论选择何种食用油,每日的控制每日摄入量是最重要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或30克,控制食用油总量是健康的关键。”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已超过40克,其中北京居民平均每天吃油达到65克,大大超标。   常见植物油的脂肪酸构成表(百分比)   油品 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脂肪酸   大豆油 15.9 58.4 27.4   花生油 18.5 38.3 40.0   玉米油 15.4 54.6 30.0   橄榄油 13.8 11.1 75.1   棕榈油 43.4 12.1 44.4
  • 健康元承认地沟油制药已卖800吨并负全责
    地沟油入药?昨日媒体曝光,上市公司健康元全资子公司,河南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焦作健康元”)涉嫌采购地沟油制药,并“用于生产制药原料”一事,引发关注。   在持续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焦作健康元采购1.45亿元地沟油用于生产7-ACA,而这批产品作为抗生素的中间体,已广泛流向医药市场。   健康元董秘邱庆丰昨日上午回应新快报记者表示:“国家目前尚未有地沟油的检测方法,我们也没有办法检测。”   昨日下午,健康元紧急召开媒体电话会议,公司董事长朱保国强调,焦作健康元所产的7-ACA仅是化工原料,不是药品。他表示,国家并没规定化工原料中不能用地沟油,“甚至很多业内专家认为健康元为地沟油的再利用找到了很好的出路”。   朱保国承诺:“对于本公司因使用惠康油脂公司提供的大豆油所生产的7-ACA产品,如出现质量问题,本公司将承担一切责任。”   媒体曝光   一年半购买1.62余万吨地沟油   日前,这起全国最大的“地沟油销售环节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公诉机关指控河南省惠康油脂公司将地沟油掺入正常豆油中,销售给食品、饲料和药品生产企业,从中谋取巨大的利益。 而焦作健康元则是惠康油脂勾兑地沟油的最大客户。公诉机关指控,惠康油脂近一半的地沟油流向了焦作健康元,其均价甚至比地沟油的均价还低2000元/吨。据了解,焦作健康元主要生产抗生素中间体7-ACA,而豆油是其最重要的原料之一。   根据指控,焦作健康元在一年半时间内购买了高达1.62余万吨的地沟油,用于生产抗生素中间体。   这些地沟油的源头是山东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格林生物最初以地沟油加工生物柴油,但后来因产品销路无门,逐渐变为地沟油“黑加工厂”,向河南多家食用油加工企业销售地沟油。其中向惠康油脂销售获利6618万元。   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惠康油脂从格林生物购买地沟油后,掺入正常豆油,以正常豆油的名义对外出售。   健康元2011年年报显示,焦作健康元注册资金5亿元,其投入亿元的7-A-CA生产线扩产在2011年完成,成为健康元酶法生产7-ACA的生产基地,同时为“重要利润贡献来源之一”与“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据悉,7-ACA作为头孢菌素关键性中间体,已被国际抗生素市场广泛使用。   昨日,记者从另外一家大型的抗生素上市公司负责人处了解到:“豆油主要用作7-ACA生产中细菌发酵的培养基,细菌在豆油中获得营养成分,再进行裂解,产生头孢菌素,进一步产生7-ACA,在经过一些提纯等等加工后制成药品。”   健康元回应   化学原料不是药   昨日,健康元全日停牌。15时30分,健康元召开了媒体电话沟通会议,朱保国在媒体电话会议上表示:“由于公司疏于管理带来问题的负面影响,我代表公司道歉。但由于对方是将地沟油掺入正常豆油,我们没有办法检测。”   已卖出800吨左右   在健康元电话会议上,朱保国一再强调,焦作健康元生产的是化学原料并不是药物。不过,朱保国只承认这些原料已经卖给多家企业,国内和出口均有,共有800吨左右,但拒绝透露详细内容。   朱保国表示,焦作健康元的财务总监在事发后的2011年8月已被开除。对于开除的原因,朱保国只表示“因为其不负责任”。矛盾的是,朱保国否认公司提前获知采购地沟油一事,并称“到现在也不知道被开除的财务总监与惠康油脂是否有私下联系”。   去年卖给丽珠集团200多吨   朱保国强调:“我们需要采购的是像中粮油这样大企业的油脂,不是小公司的油脂。”昨日,朱保国告诉记者,丽珠集团2011年向健康元采购了200多吨的化学原料。据权威渠道消息,丽珠集团所产的头孢类产品关键原料7-ACA主要就是从焦作健康元公司采购。   根据丽珠集团年报,2010年、2011年分别向焦作健康元采购达到2.27亿元、0.75亿元的化学原料,是健康元7-ACA的第二大客户,丽珠集团原料药2011年营业收入7.77亿元。   健康元事件拖累,医药股暴跌   13只新进基金踩雷   丽珠集团昨日午后临停   昨日处于事件漩涡中心的健康元临时停牌,此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4.15元。有分析人士称公司复牌后很可能跌停。   但事件仍在发酵,健康元子公司丽珠集团昨日股价大跌,截至午间收盘,丽珠集团A股跌6.56%,报26.35元,丽珠B跌5.09%,报19.40港元,其中A股半日成交量接近近期日均成交量。深交所昨日午间发布公告,因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对股价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没有公开披露的重大事项,根据有关规定,公司股票丽珠集团、丽珠B自今日13:00起停牌。   生物制药板块跌2.61%   而受此负面消息影响,昨日整个医药板块也受到拖累,截至昨日收盘,生物制药板块周四整体跌幅2.61%,丽珠集团跌6.67%,信邦制药跌停,广州药业、白云山A、天方药业跌幅均超9%;医疗器械重挫3.38%,板块内无一只个股飘红。   13只新进基金被误伤   健康元一直备受机构青睐,在其前20大流动股东中,基金公司占到13家,根据半年报披露,招商、鹏华、金鹰、华夏、东吴、南方等12家基金公司均最新持有该股。   根据健康元半年报显示,招商先锋以322.02万股的持股量,占据该股的第4流通股东的位置,而鹏华、金鹰、长信、南方、东吴、华夏等基金公司紧随其后。   而在持有健康元公司的股票的12个基金公司中,他们旗下新进的基金达到13只,总计持有健康元1593.32万股。   健康元公告:否认采购价格偏低   健康元昨晚发布澄清公告,称惠康油脂公司系焦作健康元若干个大豆油供应商之一,公司向惠康油脂公司所购原料系大豆油。惠康油脂公司向包含本公司在内的大豆油用户销售大豆油时掺杂包含地沟油在内的劣质成品油进行勾兑后销售,本公司对此情况毫不知情。   在澄清公告中,健康元也否认2010年的业绩优良与使用地沟油有关,表示焦作健康元利润下降,主要系产品价格的下降。   查询健康元相关公告显示,焦作健康元在2010年采用地沟油的时候,其实现销售收入9.41亿元,净利润3.39亿元。   2011年,焦作健康元实现销售收入降至6.98亿元,亏损4300万元,健康元对此解释是7-ACA价格下滑并且年末出现7-ACA历史上近10年来的最低价位,7-ACA营业利润率大降至5.18%。2012年上半年,焦作健康元更是巨亏5100万元。   健康元公告称,焦作健康元的利润下滑和7-ACA价格波动有关。2010年3月15日,7-ACA价格就达到100万元/吨,并全年维持高位。但从2011年初开始,价格一路下滑,至2011年12月26日已降至44万元/吨,降至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今年上半年,焦作健康元的7-ACA的销量也同比下滑了49.6%。   根据公诉机关的指控,惠康油脂采购的地沟油较普通豆油每吨便宜约1000元左右,有分析质疑健康元采购低价油脂以压缩成本。对此,朱保国表示:“我们从惠康油脂的采购价并不比市场价低多少,每吨最多差个几十块钱。如果价格低很多,我们反而能提早警觉了。”健康元出示的公司购销记录显示,2011年4月13日,公司从惠康油脂购油的价格为10240元/吨,4月10日从新海粮油公司采购的油脂价格为10280元/吨,而在4月8日从焦作市粮食局储备库购油的价格为10180元/吨。   健康元公告称,公司向包括惠康油脂公司在内的多个原料供应商采购大豆油,均逐批次检验入库。但经过公司多种检验,均没有检出惠康油脂公司所供大豆油中含劣质成品油情况。   声音   7-ACA生产过程有两种方法   酶法比化学方法便宜几十元   据广东某抗生素厂商负责人介绍:“一般在7-ACA的生产过程中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化学的一个是酶法的之所以有两种方法,酶法化学式合成的微生物的杂质比酶法处理容易控制,酶法是需要油的,化学不需要。”   据介绍,之所以会用到油,是企业考虑到成本差异,为了压缩成本,用了酶法,但是其实酶法也就是比化学方法便宜几十元。去年下半年,出台了“史上最严抗生素条例”,抗生素企业都在想办法压低成本,所以企业用成本相对来说较低的酶法制作7-ACA。   Merck总部前任资深全球采购许雷博士:   “工业废料来作为发酵原料,在国外知名企业中都是通用做法”   电话会议上,健康元请来的常州奥森药物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在Merck(默沙东)总部任资深全球采购的许雷博士表示:将地沟油做原料用于发酵,就像在合成药物中使用剧毒原料是一个道理。生产厂家和监管单位所需要做的就是制定一个残留标准,使得杂质或是未明杂质低于某个检测度。这个在ICH中已经有简述。用廉价的或是工业废料来作为发酵原料,这个在国外知名企业中都是通用的做法。“我在Merck做采购时,我们发酵用的原料,有些实际就是食品工业的废料。”许雷如是说。
  • 花生调和油里有多少花生油 检测机构称测不出来
    花生调和油里究竟有多少花生油 检测机构回应北青报称"测不出来"   "冠名"调和油比例检测无门   超市货架上的食用调和油配方比例往往不得而知供图/CFP      导读: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海洋鱼油调和油、坚果调和油……市场上的调和油新品不断,但一些标称营养价值高、售价不菲的调和油,油料比例不透明让消费者选购时既困惑又有疑虑。由于缺乏检测方法,多家专业粮油检测机构表示无法检测调和油的具体配比。   市场   调和油只标名称不见比例   在各大超市食用油货架上,食用调和油品种越来越丰富,而配料表上各种油料的具体成分和比例不透明,令消费者缺乏基本的知情权。以某品牌坚果调和油配料表为例,其中就包括大豆油、葵花仁油、花生油、亚麻籽油、初榨橄榄油、山茶籽油、核桃油、葡萄籽油等成分,但这8种油的配方比例却不得而知。另一款某品牌的花生调和油,其配料表中仅标注含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各类油的比例不详。   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金龙鱼、鲁花、胡姬花、福临门等品牌都推出了调和油产品,虽然叫法不同,配料也略微不同,但都均没有标注各配料油的比例,尤其是冠名配料油的比例。   对于各品牌角逐调和油市场的原因,玉泉路粮油市场分析师刘敬亮介绍,从价位方面考虑,一般来说,大豆油价格低,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等油品价格相对较高,而调和油价位处于二者之间,从价位上来说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现象   最贵油品冠名成"潜规则"   据了解,多数食用油企业仅仅是将其调和油的配方到相关机构进行备案,并依照要求在产品标签上"按原料配比从大到小注明使用原料的油脂名称",食用调和油市场存在的另一个"潜规则"也由此产生:在名称上突出其最昂贵油品,并以此进行冠名。而实际上,产品主要成分仍以大豆油、菜籽油等低价油占大头。   按照去年实施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明确规定,包装标签上必须标注主要成分信息,并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北青报记者发现,市场上多数食用调和油都是以较为廉价的"大豆油"为基油,而在配料表排后几位的橄榄油、鱼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坚果油等"高级油种"往往被命名到产品名称中,身价和档次也因此提高了不少。   以同样是5升包装的海洋鱼油调和油、第二代金龙鱼调和油为例,在前者配料表里10种成分中,前三位是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鱼油仅占第6位 后者8种成分配料表里,前三位是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但在卖场里,每桶海洋鱼油调和油要比普通二代调和油贵20元左右。   《标签通则》规定:如果在食品标签或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某种或者数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应标示所强调配料的添加量。国内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益海嘉里方面曾公开回应,旗下的金龙鱼深海鱼油的含量约为1.4%-1.8%,但这一数值并未标注在产品外包装上。   "当下的调和油市场确实还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不能以某种油品的名称来归并到调和油名称中来,这样容易引起误导。"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田鸿儒表示。   追访   专业机构难测调和油配比   北青报记者致电各粮油企业询问现售调和油配比,各家企业无一例外地拒绝向记者透露相关内容。金龙鱼等食用油行业大企业均以技术保密、没有授权不方便提供为由拒绝透露调和油产品配比。   那么权威检测机构是否可以鉴定某种调和油中的成分?近日,北青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工作人员表示,油料配比是企业自己的事,质检中心可以检测出调和油中过氧化值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地沟油都很难检测出油料比例,更何况调和油".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工作人员称,该部门仅负责起草粮油标准,检测问题可咨询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而该院科研人员也回绝了北青报记者送检的要求,"我们有检测设备,但还得有检测配方比例的技术方法,这事仍然在科研阶段,是很复杂的一套体系。比如说将康师傅的水和冰露倒在一起,很难通过仪器设备进行区分。"另一家食品领域第三方检测机构也表示无法对食用油配比进行检测。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王兴国也表示:调和油的检测是非常困难的,"油加油就是神仙都发愁".为什么食用调和油新国家标准没有出来?主要原因就是检测方法。   探因   调和油盈利是纯大豆油一倍   强大的宣传攻势、促销广告冲击,让很多消费者选购食用油时更多的是关注价格,而忘记看配料表。正在超市选购花生油的王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有一次看到花生调和油促销,5升装的比普通花生油便宜了30元,但买回家后吃起来却没有一点花生油香味,后来就不考虑调和油了。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于调和油配方比例的不明确和质疑,食用调和油的销量正在衰退。AC尼尔森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作为国内第一大食用油消费品类,2010年调和油占比40.6%,2011年下降到37.1%,2012年下降到33.7%,已经连续两年下滑。   但对于很多品牌而言,调和油的利润仍要远远高于普通的大豆油,这正是近年众多企业投身调和油品类,市场份额逐渐扩大的缘由所在。曾有报道指出,例如100元的大豆油品,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钱,即3%的盈利。而相比较调和油而言,100元的以大豆油为基础油的调和油,盈利可以达到6元,即盈利6%,是纯大豆油盈利的一倍。   标准   成分配比有"行规"没"国标"   继食用油市场新兵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旗下正式推出两款注明成分配比的调和油后,近期一家橄榄油企业也率先在国内市场标注出橄榄油和果渣油比例,据该公司总经理杜先生介绍,在西班牙等国的调和油市场,标注成分配比的做法非常普遍。在现行法规缺失情况下,希望行业内有更多公司加入公布配比的队伍中。   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国家尚未制定出统一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更没有对调和油配料比例作出统一要求,目前各个企业采用和执行的都是企业标准。   据了解,食用调和油最早是标注各成分所占比例的,如金龙鱼第一代调和油标注了"97%的大豆油、2%的菜籽油、0.5%的芝麻油、0.5%的花生油".但由于调和油尚无国标的强制规定,随着生产企业和调和油品类增多,渐渐就不标注油中各成分量比例。   现行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从2005年开始制定,当年10月形成征求意见稿,至今已多次公开征求专家和企业的意见。2008年,《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完成,并提交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虽然有专家近期也表示标注成分比例是与国际接轨的做法,但历时七年,食用调和油的新版国标仍未见踪影。   业内人士指出,专家、消费者、行业都呼吁国标尽快出台,公布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对消费者明白消费、规范企业公平竞争都有好处。
  • 专家称“地沟油”检测复杂 国家应统一检测
    "地沟油变色拉油 流入京津冀超市"追踪   针对"地沟油"能通过质检的现象,近日,食品安全专家刘清珺表示,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性方法,国家质检部门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性检测方法,方便鉴别筛查"地沟油".   据新华社报道,京津冀一些炼油厂将泔水炼成地沟油过滤后成为清澈的色拉油,以散油的方式流向食品加工企业、工地、批发市场甚至超市,这样的地沟油还能通过检测,其酸价指标符合食用油的一般要求。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刘清珺同时也是北京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昨天他介绍,"地沟油"经过滤提纯后的酸价等有可能通过检测,就像过去的三聚氰胺一样,此前国家只检蛋白质含量,而不检是否添加有非法物质。所有检测标准都是对照正常食品制定的,按照标准化的指标去检测,不能区分出"地沟油".   刘清珺指出,"地沟油"因为使用过,一般里面都含有食盐,会产生钠离子,同时会有铝、铁等金属离子。北京食品安全监控中心目前就研究出检测"地沟油"的探索方法,武汉工业学院有研究者认为通过检测样品的电导率,也可进行地沟油的判断(多次实验表明,地沟油电导率是一级食用油的5~7倍),还有的机构有对食用油中"地沟油"比例进行分析的仪器。   刘清珺因此呼吁,国家质检部门应该形成一个对"地沟油"的统一规范性检测方法,向各个检测机构推广,方便鉴别筛查"地沟油".   "地沟油"可"变废为宝"   近日,金龙鱼和鲁花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生产食用油的过程极为严格,不太可能被仿冒。   金龙鱼方面表示,他们正在讨论地沟油如何处理,可以变废为宝,防止流入餐饮市场。"地沟油是非常好的化工原料,我们已经可以用地沟油加工成肥皂、橡胶、洗涤剂等几十种化工产品,技术很成熟。目前的主要困境是原料收集很难,地沟油流向了餐饮市场,加工长反而没有原料。"   几家大型正规食用油生产企业表示,普通老百姓通过肉眼判断或嗅觉,都很难辨别食用油真伪。在技术上,食用油的真假辨别也一直是个难题。
  • 康菲态度大变 称渤海溢油致污染无证据
    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已逾半年,在渔民们纷纷对康菲石油公司提起索赔诉讼之时,康菲石油公司16日却表示,基本没有证据显示溢油事故对环境造成影响。   上述表态是康菲石油公司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的。昨日,《第一财经日报》在康菲石油公司相关负责人处得到确认,该负责人表示,康菲石油公司确实在与《华尔街日报》等国际媒体交流时发表了上述言论。   溢油事件发生后,康菲公司分别于7月和8月召开新闻发布会,随后,康菲公司开展了多次与各利益方的小规模交流会。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就受邀与康菲公司负责人在12月8日进行了交流。   对于康菲对国际媒体表示溢油没有影响环境的行为,马军质疑称:“康菲公司与我们会面时还表示,要对受到漏油损害的利益方做出赔偿,并为改善渤海环境作贡献,如今怎么做出前后不一致的表述呢?今年6月发生的两次溢油事故对渤海水质造成了污染是无需辩驳的事实。”   马军对记者表示,渤海是半封闭的内海,平均水深仅为20多米,溢油对渤海环境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危害。而且,溢油造成的油基泥浆至今还未完全清理干净,对环境的影响还将长期存在。他说,康菲公司对公众隐瞒不报在先,屡屡误导陈述在后,同时一再试图回避承担其造成的生态损害和养殖等经济利益损失,其公信力已经丧失。   其实,不难看出康菲公司16日的言论与其此前的公开表态存在较大矛盾。9月6日,康菲表示将设立渤海湾基金,将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承担公司应尽的责任并有益于渤海湾的整体环境。康菲石油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穆怀礼当时表示:“康菲石油公司对于该事件的发生深表歉意,以及因此对中国的人民和环境产生的影响表示道歉。”   作为河北省乐亭县107名渔民向康菲石油公司提起4.9亿元经济赔偿的代理律师,赵京慰对康菲公司16日的言论评价说:“康菲公司的自我辩解没有实质意义,法院的裁决不会以康菲的意志为转移,而是会以权威机构作出的鉴定为准。”   “康菲公司一直没有对该基金的具体运作做出解释说明。如今,康菲前后表述自相矛盾,再次证明他们对赔偿并没有诚意,也体现了其不负责任的态度。”赵京慰说。   此前,赵京慰已分别向国家海洋局和农业部申请了政府信息公开。国家海洋局政府信息公开答复书显示,蓬莱19-3油田溢出的油污已经在河北省乐亭县养殖区周边登陆。农业部办公厅的答复函也排除了由已知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所导致的水产品大量死亡,确认了赤潮、石油污染等原因可能导致了水产品的滞长和死亡。
  • 地沟油通过QS认证 厂家称“没背景不敢炼”
    地沟油非法利益链 天津、河北甚至北京都存在“地沟油”加工窝点,其规模之大出人意料,仅记者实地探访的几家窝点日加工能力合计已近百吨。这些黑窝点加工工艺、提炼设备经过多年“升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通过“地下渠道”不断流向食品加工企业、粮油批发市场,甚至以小包装形式进入超市。据新华社电 泔水、炸货油、动物内脏成“食用油”原料 “我们餐厅的泔水从开业那天起就有专人来收了,大厨给介绍的,每天晚上来拉一趟,一个月还交几百块费用,挺好,省心。”北京丰台区一家餐厅老板说。 每一辆泔水车,都连接着泔水猪养殖户。在北京市六环路内外,环布着难以计数的以餐厨垃圾为主要饲料的泔水猪个体养殖户,他们收购泔水,经过熬煮,将“泔水油”打捞起来,以每桶1000元左右的价格卖给“地沟油”收购商,剩下的菜渣和饭羹则用来喂猪。 记者在河北某县一个加工厂里看到,厂区内虽然摆放着装满泔水油的铁桶,但工厂负责人说,他们的加工原料主要是从屠宰场弄来的鸡油、鸭油。工厂负责人说,厂子加工能力很强,原料需求旺盛。炸货油对他们来说也是宝,如果记者可以大量提供的话,他们就可以加工成色拉油。他甚至自豪地说:“这才是循环经济。” 形成利益链,机械化生产科技含量高 饭馆的泔水等经养殖户熬煮后,“泔水油”进入加工窝点,随后出产“地沟油”再卖给食品加工企业、工地、粮油批发市场,甚至流向了部分超市,最终去向仍是餐桌。一位曾做过多年“地沟油”生意的知情人说,北京有数千人从事这一行当,各有分工,合作紧密,年产值几个亿。“地沟油”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首先是生产规模惊人,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日加工能力动辄以十吨计。其次,科技含量高,来的油比茶水还要清亮。一厂家负责人称,“只要不进实验室,绝对看不出来是什么油”。 一些颇具规模的加工厂大多存在了十几年。天津一家工厂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卫生许可证。一些工厂负责人说,他们各种证件齐全,不怕检查,甚至通过了QS(质量安全)认证。天津某“地沟油”加工窝点负责人说:“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是绝对不敢炼油的。” 一笔监管糊涂账 几家规模化“地沟油”加工窝点都自称三证齐全,走到哪都不怕查。那么,有关监管部门是怎么面对这一顽疾的呢?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离开监管视线的‘餐厨垃圾’被用来泔水喂猪、淘油,这几乎是大城市的通病。对违规清运单位的处罚权在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没有对餐厨垃圾违规排放的执法权,也没有相关执法记录。 北京市工商局:我们只负责进入商场、超市、批发农贸市场等区域的食用油检查,一般通过索票、索据的检查办法,了解厂家、价格等信息,至于卖的是不是“地沟油”需由质检部门判断。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我们基本依靠市民投诉、举报以及各区县和街道的主管食品安全的工作人员的产品抽检发现问题。近两年来,质监局未收到过“地沟油”的相关投诉。 然而中国粮油协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告诉记者,“地沟油”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一是食用后,不会立即产生恶果,二是“地沟油”被包装成食用油后,一般很难从感官上加以判断。如此一来,市民难以投诉,举报“地沟油”的概率几乎为零。 有关人士认为,要掐断“地沟油”产业链,单靠某一部门难以奏效,需“各兵种”联手齐心,把住原料、加工、资金和司法四道关。
  • 潲水油变身食用油系油脂业潜规则
    日前,重庆破获“潲水油”案,其产销链横跨川渝等6个省市。潲水油多项指标可达到或接近食用油指标,难以检测。潲水回收炼出“潲水毛油”能卖到约3000元一吨,获利颇丰。   2月3日,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李发强、周祖健等13人以及重庆市永川冠南烽烁油脂厂(以下简称冠南厂)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一案。   检方指控,冠南厂及其李发强、周祖健、代元东、代元友4名股东,员工代元秀将所收购的潲水油进行深加工后,以食用油名义销售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销售给消费者。   该案因涉案人数多、查扣数量大,被称为重庆市最大的“潲水油”案。   本案13名被告,除冠南厂的5名被告外,还有8名潲水油贩子。检方指控,其中6名被告(潲水油贩子)曾向冠南厂销售潲水油,另两名被告(潲水油贩子)向这6名被告及重庆禾沁油脂有限公司等销售过潲水油,他们明知所收购、销售的潲水油系用作生产食用油原油,仍以非法牟利为目的,予以生产、销售。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迄今为止,我国公开报道收购、倒卖、销售潲水油构成犯罪的案例很罕见,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法院最终判决各被告人构成犯罪,本案将可能成为潲水油行业的标志性案件。   被控用潲水油制作食用油   公诉机关指控称,2009年6月,李发强、周祖健、代元东、代元友等人共同出资,以周祖健个人名义成立了个人独资性质的冠南厂。由周祖健负责管理全面工作,李发强负责销售,代元东负责管理车间事务,代元友负责财务,代元秀负责食用油检验。   为获取生产原料,冠南厂从徐科、刘德勇、何中国、欧武刚、欧武亮、王进贤处收购了大量潲水油。冠南厂将所收购的潲水油进行深加工后,以食用油名义销售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销售给消费者。   2007年以来,刘德勇、黄德禄、何中国、欧武刚、徐科、欧武亮、王进贤、曹先合向冠南厂、重庆禾沁油脂有限公司等分别销售了价值6万余元至500余万元不等的潲水油。2011年1月至4月,冠南厂销售了价值433万余元的不合格食用油。   2011年5月,公安机关从冠南厂处查获未销售的成品油、原料油等伪劣食用油共30余吨,价值25万余元 从刘德勇、欧武刚、徐科、欧武亮、王进贤、曹先合处查获未销售的潲水油3.5吨至45吨不等 以上查获的潲水油、成品油、原料油等累计达120余吨,价值58.7万余元。   公诉机关认为,冠南厂以非法牟利为目的,生产、销售伪劣食用油 李发强、周祖健系单位直接负责人,代元东、代元友、代元秀系单位直接责任人,其行为已触犯刑法相关规定,应当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刑事责任。刘德勇、黄德禄、何中国等明知所收购、销售的潲水油系作为生产食用油的原油,仍然以非法牟利为目的,予以生产、销售,也应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本案中,检方举示了大量证据。控辩双方存有较大争议,几名被告的辩护人选择了无罪辩护。3日9时许,该案正式开庭,直至当日20时才结束庭审,法院未当庭宣判。中国青年报记者旁听了此案。   本案的审理,让潲水油由收集、加工、倒卖直至生产、销售“食用油”的黑色链条凸显出来。   第一步:从餐馆、食堂收取潲水制成“毛油”   去年4月20日,重庆警方在九龙坡区走马镇灯塔村的一个废旧养猪场内查获一个加工潲水、提取潲水油的窝点。随后,本报记者曾赴现场采访,该窝点苍蝇横飞,恶臭味飘到几百米外,令人极度恶心,现场照片在网上发布后,被网友评价为“让人恶心得不想吃饭”,当时,与记者同行的多人当场呕吐。   该窝点的老板叫曹先合,也是本案的被告之一。庭审中,61岁的曹先合自始至终表示,自己认罪伏法。   庭审显示,2009年下半年至2011年4月,曹先合开设了多个养猪场,雇用工人在没有收购废旧物资资质的情况下,从学校食堂、餐馆收购潲水。   然后,曹先合及其工人通过除渣、加热沉淀等环节,提取浮在上面的油脂,形成“毛油”。   由此,曹先合完成了潲水油黑色链条的第一道环节:收购潲水、提取毛油。   在这个环节,需要面对腐败变质的食物残渣,酸臭不堪, 这是多数人避之不及的业务,但利润空间是较为可观的。   记者通过其他渠道获悉,曹先合原来是养猪的,自己去餐馆、食堂收集潲水,拿来作饲料。后来,他发现,如果对潲水进行熬煮掏捞,制成“毛油”,利润空间能大大提高。曹先合就买了设备,由养猪转向“掏油”,想多赚点。   于是,他每天到各个餐馆、学校食堂收取潲水,然后在养猪场里经过加热、过滤,将废油脂捞出来分装。行业将这种油叫“毛油”,提取的地方一般都在远离城区的农村养猪场等偏远地。   曹从学校食堂回收潲水不用付钱,从小餐馆收潲水,平均一个餐馆每月只需几十元。加上运费,回收潲水的平均价格在每吨700元至1000元。提取“毛油”卖给油贩子,可以卖到3000元/吨,利润显而易见。   检方指控,从2009年下半年至2011年4月,曹先合在明知被告人徐科收购其潲水油是用于生产食用油的情况下,仍以3200元/吨的价格向其销售19.5吨,销售金额6.24万元。警方将曹抓获时,现场还查获3.5吨潲水油。   庭审中,多名“懂油”的被告表示,“毛油”的油质很稀、颜色很深,底部大多有食物残渣等沉淀物,有比较重的酸臭味,专业人员很容易就能辨认。   第二步:倒卖“毛油”至加工厂家   包括曹先合的下家徐科在内的多名被告,则完成潲水油变成食用油的第二道环节:倒卖“毛油”。   在本案“油贩子”被告中,检方指控的销售金额最大的被告是刘德勇,超过500万元。   庭审中,37岁的刘德勇表示,自己在2005年左右入行,以前买卖工业原料油,比如罐头厂的“下脚料油”。后来买卖潲水油、鸭油(鸭身上的油以及烤鸭时滴下来的油)、卤油(卤肉后产生的油)等。他的油曾被销往成都、乐山、湖北等地的公司。   与刘德勇有亲戚关系的黄德禄也是个典型的“油贩子”,40岁,检方指控其销售金额超过400万元。   本报记者从其他渠道获悉,黄德禄本来想到重庆主城区收“毛油”,但主城区的“油贩子”太多,就到区县专门找养猪场收“毛油”。收来“毛油”后,装在铁桶里,统一放在璧山县丁家镇租来的一个农村土坝子,囤积一定的量以后,就联系下家销售。   他的下家不仅有重庆市的铜梁县、璧山县、永川区等地,还有云南、山东、四川内江、成都等地。   根据庭审中的信息,能大致推断出这些“油贩子”的利润空间。   2006年1月,黄德禄卖给何中国,3490元/吨,2011年,黄德禄卖给何中国,4700元/吨。   38岁的被告何中国是黄德禄的下家之一,4000元/吨是他较为常见的收购价格:2009年至2010年11月,他从胡某处收购潲水油,4000元/吨,30吨,支付货款12万元 2008年至2010年,他从刘德勇处收购潲水油,4000元/吨,130吨,支付货款52万元 2009年至2010年,他从欧武亮处收购潲水油,4000元/吨,30吨,支付货款12万元。   庭审中,从业多年的黄德禄表示,“毛油”的市场行情有所波动,以前在3000元/吨左右,后来涨到5000元/吨,他一般有100元/吨的纯利润。   综合上述信息,本报记者发现,在买卖“毛油”环节,往往会经过多名贩子的倒卖,其价格也由链条第一步的3000元/吨提升到4000元/吨左右。每个贩子大多每吨有100元或略高的利润,如果量大,积累起来,仍有较大的牟利空间。   由此,潲水油的黑色链条完成第二步,其市场价格也有所提高。   第三步:初加工,“这样的油,我们自己都不吃”   如果进行细分,本案被告何中国、欧武刚可划分到潲水油黑色链条中的又一环节。   庭审中,39岁的何中国自称2007年入行,2008年办理个体经营执照,2009年2月成立重庆禾沁油脂有限公司,从事收购、加工、销售动植物废油。   检方指控,他对收购的潲水油进行加工后,转卖给其他公司进行销售或者再加工。庭审中,何中国否认检方对其“曾以食用油名义对外进行销售”的指控,但检方提供了大量证据材料证实自己的指控。   而37岁的顾武刚则入行更早,2005年成立璧山鑫艺饲料油脂厂,从事收购、加工、销售非食用动植物废油。   检方指控,他收购潲水油后,进行再次加工,并作为食用原油销售给冠南厂潲水油60吨,价值21万元。他还向何中国销售,收取货款近60万元。   撇开庭上控辩双方对二人是否有罪的争议,仅从潲水油的生产链条看,二人处于第三个环节:初加工。   欧武刚的璧山鑫艺饲料油脂厂(2010年6月被政府要求停产)对潲水油进行再次加工,但因为设备等原因,无法直接生产出经得过检验的食用油,便将自己生产出的“食用原油”销售给冠南厂,由冠南厂提炼生产食用油。   庭审中,顾武刚宣称,自己的工厂加工后的油,仍是红色的,还有很大的气味。其他被告也曾提及,顾武刚因为设备的性能不够,不能进行精加工。   由此,顾武刚等人完成的是潲水油的“初加工”。这种“初加工”的油还不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庭审质证时,检方出示了顾武刚妻子的证言,她说:自己厂里的油,“我们都不吃,工人也不吃。”   这一“初加工”环节并非必须,油贩子可以跳过这一环节,直接将“毛油”贩卖给冠南厂进行“精加工”。但是,冠南厂在收购经过“初加工”的油时,价格会比“毛油”略高一些,换言之,处于潲水油生产链条上的“初加工”环节仍是有利可图的。   第四步:精加工后,潲水油成“食用油”   本案的被告单位冠南厂处于潲水油生产链条的最关键环节:精加工。该环节将潲水油加工成足以通过检测的“食用油”。   庭审显示:冠南厂虽然经过工商登记注册,但实际上却是“挂羊头卖狗肉”。名义上声称生产饲料油,实际上,大肆从油贩子处收购毛油或者初加工后的潲水油,进行加工后,以食用油名义卖给销售商。   庭审中,公诉人曾多次举示不同“从业人员”的供述或证言,说“油脂厂以潲水油为原料生产饲料油的名义,生产食用油的作法,是业界的潜规则,行话叫‘一石二鸟’。”   中国青年报记者综合庭审信息和其他渠道的信息,发现冠南厂提炼油的原材料有卤油、鸭油、毛油,这些原材料能够加工出两种食用油:一种是比较浑浊的、行话叫“干油”的“食用油” 一种是通过对毛油脱色、脱臭、脱酸等程序后,制成色泽较好的、行话叫“清油”的“食用油”,价格相对于“干油”而言,稍高一些。   庭审中,冠南厂的几名股东表示,将潲水油精加工成食用油,工艺上有几个环节:将毛油加入白土(天然粘土经酸处理后而成,主要成分是硅藻土)脱色、高温脱水、脱酸、脱臭等环节后,进行过滤,“检验”合格后,成为“食用油”。   如果“检验”不合格,就再次重复这个过程——厂里配备了专门的检验人员。   经过这个将潲水油变成食用油的关键环节后,潲水油成了食用油,并进行销售,最终进入百姓餐桌。   检方指控,冠南厂对潲水油深加工后,以食用油名义销售给食用油经销商,再由经销商销售给消费者,检方指控了三笔:   2011年1至2月,销售给彭水某粮油有限公司食用油33.04吨,收取货款11.376万元。   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销售给重庆某油脂经营部,收取货款302.2423万元。   2011年2至4月,销售给重庆某粮油有限公司,收取货款119.441万元。   冠南厂的核心人物、负责供货和销售的股东、1号被告李发强在法庭上说,10吨毛油,根据其“品质”的差异,大概能提炼出8.5吨至9吨的食用油。而冠南厂的法人、2号被告周祖健在法庭上说,该厂前年收购潲水油的价格在4000元/吨左右,去年在6000元/吨左右。   本案的多名被告当庭表示:用潲水油制作的“食用油”比正规食用油的市场价格低1000元左右,用鸭油、卤油制作出的“食用油”也比市场价低500元左右。   本案案发前,正规食用油的市场行情在9000元/吨左右,潲水油制成的“食用油”大多在8000元/吨左右,鸭油、卤油制成的“食用油”大多在8500元/吨左右。   综合上述信息,在这一环节,利润是惊人的,相对于“毛油”的市场行情而言,每吨“食用油”与之有几千元的差价,而用“毛油”生产“食用油”,并无太大损耗,堪称暴利。   记者调查获悉,除了本案被告涉及的上述环节外,潲水油最终为老百姓所食用,大多还需要经过如下环节。   一是,再下一层的经销商,会将冠南厂等厂家生产出的“食用油”做进一步的处理,将颜色更深的“干油”勾兑成“菜油”,将颜色更浅的“清油”勾兑成“色拉油”,后一情形更为普遍。   二是,通过油脂门市将这些由潲水油做成的“菜油”和“色拉油”卖给餐馆、农贸市场或消费者。   在销售的最终端,这种“色拉油”比正规的色拉油每吨低400元至900元不等,很多贪图便宜的餐馆老板购买这些油以后,用其炒饭、炒菜,这些潲水油加工后就这样被端上了顾客的餐桌。   本报记者进行估算后发现,其实用前身为潲水油的油做一份菜,比用正规油节省不了多少钱,一份菜可能少用不到一毛钱,可是,为了这几分钱的利润,顾客却要付出健康的代价。   中国青年报记者曾采访过本案中提取潲水油的现场和精炼“食品油”的工厂,留下的记忆是从业来最为深刻的片段。本案的庭审,是记者追踪“潲水油”行业最重要的一步。   在整个追踪中,最大的反差是,一方面,本案的几乎所有被告,都表示“用潲水油制造食用油,是业界的潜规则,油脂行业几乎都知道。”另一方面,政府监管的现状,不足以消除这种“业界尽人皆知的‘潜规则’”,或许,这种“潜规则”仅仅存在于“油脂业界”范畴,外界对此一无所知。   本案的审理,折射出潲水油行业的很多问题:   一是监管的漏洞。   按国家有关规定,餐厨废弃油脂可以用于加工饲料油,而饲料油的生产工序与食用油较为接近,这就要求对从事饲料油加工的企业和个人加强监管。   本案中,冠南厂是由潲水油变成“食用油”的关键环节,是这一工厂有饲料油脂深加工提炼的资质,其利用这一合法的幌子,生产的“食用油”最终却流向消费者的餐桌。   显然,潲水油进入该企业后,最终的流向并未得到有效监管,我们不得不怀疑对这类企业存有监管的盲区,部分油脂厂家由此打着生产饲料油的幌子,用潲水油生产食用油。   庭审中,油脂行业的“潜规则”成为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公诉人几乎会提交每个人关于“潜规则”的供述,表述大同小异,主要内容是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加工饲料油的厂家会用潲水油来做“食用油”,大家对此心知肚明,但没人管它,只要能赚钱就行。公诉人的目的是以此部分地证明被告人主观上的“明知”。   而没有被告反驳这一“潜规则”的存在,只是辩解说,自己知道业界有会这么做的潜规则,不等于知道冠南厂一定会这么做。   显然,“潜规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如何通过有效的监管,让这一“潜规则”失去变成现实的基础。   政府需要理顺各部门的关系,改变“九龙不治水”的局面,解决各部门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以及监管空白等难题。   庭审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检方出示一份公安部门关于“冠南厂负责财务的代元友销毁了公司的账目”的证明材料时,代元友当庭表示,公司并没有任何账目,“都是一单了一单”,因为本来就没有账目,所以自己并没有销毁账目。   如果代元友声称的内容属实,这让人简直难以置信,在这样一个“潜规则”盛行的油脂领域,管理如此随意的油脂厂,竟然存在了近两年,直到被法办,有关部门为何失语?   人们希望,监管能落到实处,实现专项和长期检查结合、公开和“微服”检查结合,最大限度地杜绝潲水油进入餐桌的可能。   二是标准上的难题。   本案中,如何界定用潲水油生产出的食用油属于“伪劣产品”,这是难以绕开的问题。   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问题是:用潲水油生产的食用油,可能足以通过国家的检测。这意味着,用潲水油生产出的食用油有可能合乎国家标准。   尽管在本案中,对用潲水油制成的“食用油”的检测结果等问题,并未产生大的争议。但社会公众仍迫切地希望,能出台足以将源于潲水油的“食用油”检测出来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保证人民的健康。   三是行业发展的环境。   本案很可能成为潲水油行业标志性的案件,这样的刑事审判,所能产生的社会警示和震慑力量必将是巨大的。潲水油一旦成为“食用油”,进入社会后,危害的是不确定的公众,这比其他刑事案件中受害人较少的情形更为社会所难以容忍。   潲水油每天都在大量产生,如何处理潲水油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要让潲水油远离老百姓的餐桌,不能仅仅依靠这样的刑事审判对潲水油“黑色链条”进行威慑和打击,更根本的是,给潲水油一个出口,有一个“阳光链条”让它流向应该去的地方。   公众一直在呼吁,对潲水油的下游产业——饲料油、生物柴油等——给以必要的补贴,让潲水油的“黑市”和“红市”的牟利水平大体相当,这样,就不会出现正规的潲水油处理企业“喊饿”与不法厂家“坑民”并存的窘境。   人们期望,有关部门能正视这些呼吁,这样的“大案”能少发甚至不发。
  • 员工爆料“油有问题”西少爷店:油品只影响卖相
    本周有网友爆料,西少爷肉夹馍五道口店一员工冲出厨房大喊“油有问题”,还称自己被其他员工殴打,吓得食客们纷纷停止就餐。北京晨报记者日前来到事发地,门店已经恢复正常营业。中关村派出所民警证实,当晚“西少爷”确实发生打斗事件,店铺工作人员也表示有此事发生,但否认是“油有问题”。1月10日晚,“西少爷”发公告称五道口店存在违规操作但并无人身危害,当日事发时段消费的顾客凭小票全面体检可报销。  事由:店员称“油有问题”  有网友爆料称,1月9日晚在西少爷肉夹馍五道口店就餐时,突然从后厨冲出来一名员工,“他告诉正在吃饭的顾客油是重复使用的,是废油,叫大家都别吃了”。而这名正在就餐的网友表示自己正好刚吃完,听闻此事后心里犯了嘀咕。  日前,记者联系到了当时也在店里就餐的林女士,她回忆自己当晚7点20分左右到达店铺,“看见门口有一群人围着,但不了解是啥情况。正常排队点餐直到后来坐下来吃,那群人还是没有散开。我听到他们一直在追问服务员,‘这油到底有没有问题’。”一头雾水的林女士随后也警觉了起来,“食品安全是多大的事儿啊,我就赶紧和那些人打听是咋回事儿”。后来,林女士从围观者口中了解到,有一穿着店铺工作服的人员从后厨出来,走到每一桌面前和客人说,“别吃了,这都是用废油做的。”当时已经就餐完毕的顾客感到很担心,所以聚在厨房门口要讨个说法。  林女士说,后来店铺工作人员允许了其中两名顾客进入后厨,但最终结果如何,她并不知情。  回访:警方称有打架斗殴  记者日前来到西少爷五道口店,发现生意依然火爆,点餐的食客排起长队。记者私下和几位服务员打听此事,他们多表示“不知情”。也有人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你放心,食物是保证没问题的,我们自己每天都在吃。”记者随后从中关村派出所了解到,1月9日他们确实有过出警,但只透露有打架斗殴事件,其余的并未多谈。店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事情确实发生过,但并非真的“油有问题”,“是(涉事)员工自己跑出来和顾客乱说,还堵在门口,顾客进都进不来”。  回应:油品只影响“卖相”  针对这一风波,西少爷肉夹馍官方网站以及其 CEO个人社交平台上随后都发布了调查说明,表示五道口店在1月9日当晚违规使用从扒炉表面流入储油槽内的食用油进行烤馍,违反了公司的生产规定。经由内部员工告知后,引发当时在店消费者的质疑与恐慌,为此公司对值班经理和餐厅经理处以停职调查。  说明中解释,储油槽中的油是扒炉表面超量的食用油流入的,因其在流过扒炉表面时已经受到一次高温作用,再次用于烤馍时会导致馍的色泽无法达到公司要求,因此被禁止使用,而油本身对人体不会有任何影响。  说明还表示,他们已将涉事食用油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对1月9日晚6点20分至6点50分之间在五道口店消费过的顾客提供购物小票,全面体检可报销。
  • 三部门要求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
    为确保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通知》明确,对于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依照刑法第144条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明知是利用“地沟油”生产的“食用油”而予以销售的,依照刑法第144条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虽无法查明“食用油”是否系利用“地沟油”生产、加工,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明知该“食用油”来源可疑而予以销售的,经鉴定,检出有毒、有害成分的,依照刑法第144条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属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的,依照刑法第143条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属于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或者假冒注册商标,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40条销售伪劣产品罪或者第213条假冒注册商标罪、第214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在食用油安全监管和查处“地沟油”违法犯罪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通知》强调,对“地沟油”犯罪定罪量刑时,要充分考虑犯罪数额、犯罪分子主观恶性及其犯罪手段、犯罪行为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程度、恶劣影响等。对于具有累犯、前科、共同犯罪的主犯、集团犯罪的首要分子等情节,以及犯罪数额巨大、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分子,依法严惩,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要严格把握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条件。对依法必须适用缓刑的,一般同时宣告禁止令,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与食品生产、销售等有关的活动。
  • 十一部门推进成品油升级 强化炼油企业出厂检测
    p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财政部、环保部等11部门2月25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及加强市场管理的通知,我国将严格按时限停售低标准油品:2016年1月1日起,东部地区11省市全面供应国Ⅴ标准车用汽油(含E10乙醇汽油)、车用柴油(含B5生物柴油),同时停止区域内加油站(点)销售低于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2017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符合国Ⅴ标准的车用汽油(含E10乙醇汽油)、车用柴油(含B5生物柴油),同时停止国内销售低于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 /p p   同时,该通知还强调加强炼厂质量升级和生产监管,炼油企业必须依据国家现行质量标准组织成品油生产,未取得工业产品许可证、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成品油产品不得出厂。各地质检部门需要督促炼油企业强化出厂检测,确保出厂成品油质量,同时加大对生产企业汽、柴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重点查处汽、柴油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虚高标号等违法行为。 /p p   详细内容如下: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进一步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及加强市场管理的通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发改能源[2016]349号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企业: /p p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相继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措施,并部署开展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总体上看,目前相关工作进展顺利。《普通柴油》等五项国家标准已批准发布 国Ⅵ车用汽、柴油强制性标准正加紧编制 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如期向东部地区11省市提前供应 全国范围全面供应国Ⅴ油品的筹备工作也在有序实施。但与此同时,随着油品升级步伐加快,“低品油退市难”问题正日渐突出,尤其是普通柴油违法销售给机动车,造成车用柴油销售不畅,影响了油品升级减排成效,扰乱了市场秩序。此外,部分地方炼厂升级改造滞后、不合格油品生产流通、各地执法标准不一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p p   为进一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有关要求,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守法企业和消费者权益,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一、严格按时限停售低标准油品 /p p   (一)2016年1月1日起,东部地区11省市全面供应国Ⅴ标准车用汽油(含E10乙醇汽油)、车用柴油(含B5生物柴油),同时停止区域内加油站(点)销售低于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 /p p   (二)2017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符合国Ⅴ标准的车用汽油(含E10乙醇汽油)、车用柴油(含B5生物柴油),同时停止国内销售低于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 /p p   二、规范成品油流通管理 /p p   (三)严禁炼油企业将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成品油以其他产品名义销售给成品油批发、零售企业。 /p p   (四)严禁成品油批发、零售企业从无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成品油,严禁成品油批发企业向不具有成品油经营资格的企业销售用于经营用途成品油。 /p p   (五)严禁向汽车和摩托车销售普通柴油以及其他非机动车用燃料。 /p p   (六)规范加油站(点)产品标示,按法规要求明确标注所售汽、柴油产品名称、牌号和等级(如:0号普通柴油,92号汽油(Ⅴ),0号车用柴油(Ⅳ)),便于消费者选择、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p p   (七)各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完善相关制度,实现加油站车用汽、柴油封闭销售,除农村加油站(点)及水上加油站(点)外,加油站不得销售普通柴油。 /p p   (八)各地方政府组织公安、环保、商务、海关、税务、工商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能,严格成品油批发、零售资质审核,依法严格查处个别不法企业非法调和油品、销售伪劣油品、走私油品、相关证照不齐、产品标示不全、向汽车或摩托车销售普通柴油等行为,加强成品油税收管理,依法查处偷逃成品油消费税及违规退税行为,严厉打击成品油领域涉税违法犯罪活动。 /p p   三、加强炼厂质量升级和生产监管 /p p   (九)中央及地方炼油企业(以下简称炼油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时限要求,实施成品油质量升级改造,保障清洁油品市场供应。 /p p   (十)炼油企业必须依据国家现行质量标准组织成品油生产,未取得工业产品许可证、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成品油产品不得出厂。 /p p   (十一)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会同当地能源主管部门等单位继续深入开展成品油质量升级专项监管,有效促进企业如期完成升级改造 各炼油企业按季度向相关派出机构报送升级改造、成品油生产情况等信息。 /p p   (十二)各地质检部门督促炼油企业强化出厂检测,确保出厂成品油质量,同时加大对生产企业汽、柴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重点查处汽、柴油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虚高标号等违法行为。 /p p   四、落实相关管理责任 /p p   (十三)各省(区、市)政府应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有关精神,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前述要求,加紧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明确部门职责,逐项拆解任务,启动相关工作,并按季度向国家能源局报送进展。要畅通信息举报途径,做到“有疑必查、有举必究” 要加强信息共享,大力开展联合执法和联合惩戒,做到“一处违法、处处受阻” 要建立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油品质量抽查不合格的成品油生产和销售企业。 /p p   (十四)下一步,将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考核机制进行考核评价,并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适时督查。对于工作开展不力的,将依法依规严格问责。 /p p   国家发展改革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公 安 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财 政 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环境保护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商 务 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 资 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海 关 总 署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税 务 总 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工 商 总 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质 检 总 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家能源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16年2月17日 br/ /p
  • 国内25家上市油服企业上半年业绩排行
    进入9月以来,国内各大油田服务上市公司相继公布了2021年中期业绩。相比2020年上半年,多数油服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其中不乏有呈数倍增长的企业。随着油价回升和行业回暖,油田服务业迎来利润改善空间。据金融机构分析,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石油装备及服务行业的景气度将显著回升。但根据以往油价周期的分析,油服行业的复苏一般要滞后于油价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加上全球石油行业低碳转型、国内“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国内油服行业格局预计将出现新的变化。从中期财报看,博迈科、巨涛等行业表现优秀的企业都已开始布局低碳和新能源业务。以下是国内25家上市油服企业2021年上半年业绩。排名企业名称营收(亿元)净利润(亿元)1中海油服127.48.12杰瑞股份36.697.633海油发展155.707.034中油工程327.044.855海油工程74.7146中集安瑞科79.43.837石化油服315.73.698博迈科19.951.459巨涛海洋石油服务20.420.9810华油惠博普6.50.8611安东油田服务14.210.4312海隆控股15.710.4013贝肯能源4.340.2714中曼石油7.440.1915通源石油3.620.1816华油能源5.80.1817潜能恒信1.990.1518神开股份3.230.1119百勤油服1.16-0.1220准油股份0.75-0.1621海默科技1.87-0.2822山东墨龙18.98-0.6823宏华集团15.52-0.7324惠生工程25.53-0.9125恒泰艾普2.31-0.94
  • 专家称工序得当地沟油可制药 是未来发展趋势
    8月28日,宁波市中院开庭审理全国特大地沟油案,根据公诉机关指控,健康元全资子公司河南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焦作健康元”)采购1.45亿元地沟油作为制药原料,这把以拥有“太太口服液”、“鹰牌花旗参”等知名产品的健康元推到了风口浪尖。西南大学药品研究学教授杨大成昨日表示,如果按规定工序提纯,那么应该不存在药品质量问题。军事医学科学院梅兴国教授表示,微生物的营养来源是否是地沟油,这与药品的质量基本上不存在任何直接关系。   市场 地沟油制成品已流入   健康元董事长朱保国向媒体透露,该全资子公司焦作健康元主要生产抗生素中间体7-ACA(7-氨基头孢烷酸),销量占比整个行业的25%。   据公诉机关称,7-ACA是生产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关键化工原料,在国内外多家制药企业均有大量应用。而焦作健康元在长达一年半里采购的地沟油生产的该类产品目前已经广泛地流入医药市场。   观点 如工序规范则无影响   国家食药监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声明表示,正在组织专家检索国内外有关文献,评估豆油质量对头孢类抗生素药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同时,声明还表示,生产头孢类抗生素程序繁多,制药企业用7-ACA为中间体生产,需要经过包括衍生化、保护、接侧链、脱保护和成盐等繁杂、精细的制造工艺成为头孢类抗生素原料药后,再通过制剂工艺,才能生产出口服、注射用的头孢类抗生素药品。   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正在密切关注事态的进展,等待国家食药监局专家的评估结果。   西南大学化学院药品研究学教授杨大成昨日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规定工序提纯,那么应该不存在药品质量问题。“头孢类药物的生产工序在每一步都需要提纯,哪怕前面的地沟油还有一些残留,如果在之后的提纯中都按要求进行,都可以保证最后成品的质量。”他还认为,如果能够把地沟油这些废品采用合理规范的方式,“变废为宝”能够提炼达到用药程度要求的物质,这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而军事医学科学院梅兴国教授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科学理论上来说,微生物的营养来源是否是地沟油,这与7-ACA和利用其生产的药品的质量基本上不存在任何直接关系。   反响   需经过科学实验   不能简单定义   然而,消费者对此却并不买账。“生产厂家每次出了什么问题,都让专家来辟谣,这让消费者不知道该相信谁。”正在药店购药的张女士告诉商报记者,地沟油制造的药品肯定有问题。另一位消费者王先生也告诉记者,之前有毒胶囊,现在又有地沟油药,现在的制药企业越来越不让人省心,不知道是治病还是致病。   重庆医药商会会长、陪都药业董事长唐良平告诉商报记者,根据《药品生产管理法》,制药企业必须使用合格的原料。同时《药品的注册管理条例》也规定所有药品必须按照国家标准生产。那么制药企业擅自更改原料就是违法的。而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讲,这对制药企业造成的诚信损失也是不可挽回和难以弥补的。   他认为,利用地沟油作为制药原料,就像转基因食品,短期内对人体无害,但是常年使用,则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涉及到人体健康的任何产品,原料上哪怕只是细微的改变,不管要经过多少道生产工序,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毒害,都不能用常规的原理来判断。必须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和统计分析为依据,不能被简单定义。”唐良平说。
  • 火锅成“化学锅”, 监管别成“打酱油”
    奶粉里有三聚氰胺,鸡蛋里添苏丹红,面粉中含增白剂……当食品安全的困局,沿着“动物有激素,植物有色素,饮料有毒素”的态势蔓延时,火锅没有幸免于外,恐怕也算不上新奇事。   火锅中藏污纳垢,添加剂混杂,遭殃的终究是“花了钱买了病”的百姓。可它能潜行多时,也不难窥测出,“添加化学剂”已成行业规则。在共同利益编织起的话语秩序下,商家们心照不宣,掺杂毒素,也成了“你知我知人不知”的圈钱游戏。即便有良心不安、道德自觉者,面对利益诱惑和行业规则,也无能为力。   商家噤声,可监管部门不能“打酱油”,坐视不管。公权的积极作为,本应是百姓安全的牢固屏障 而缜密的调查与惩处,也维系着政府公信力的分量。遗憾的是,质检部门却跟着闷不吭声,还“无辜”地称:“添加剂种类太多,不知哪些能食用”,“不好管”。   火锅里添了哪些化学剂,是否有害,以公权部门的技术水平与行政资源,想要检测,当不在话下。质检方的“不好管”回应,难免让人想起“小学生测出蘑菇漂白”事件来,“非不能管也,实不愿管也”的负面想象,也顺理成章。在公权的推诿塞责中,公众的猜疑也会发散:监管部门束手不管,是不是故意“睁只眼闭只眼”,与商家有着隐秘的利益勾连呢?   火锅成了“化学锅”,让多条薄弱的信任链又濒于瓦解:食品安全的裂口扩大,不止让商家声誉扫地,也让主管部门公信力陷于坍塌。落寞之余,百姓也只能自怨自艾:“毒食品凶猛,只怪我们没有百毒不侵的金刚之身”。
  • 润滑油和冷却液系列讲座 之课题一: 冷轧油
    LUM邀请您参加2021年9月14日至17日润滑油和冷却液系列的在线研讨会。本次活动的课题将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润滑油以及冷却液的特性,从而帮助您优化并改进您产品的配方。本次课题的在线研讨会都是独立的,您需要单独注册每一个课题。润滑油和冷却液之课题一: 冷轧油课题一将重点讨论润滑剂在冷轧油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阐述LUM专利STEP® 技术是如何表征颗粒,液滴以及分散性的特征。如需详细了解,请注册并在线聆听LUM专家的分享。主讲人:Dr. Arnoal Uhl ( LUM 全球技术销售负责人)会议持续时间:60分钟会议语言:英语会议时间:2021年9月14日15:00 (北京时间)报名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报名成功后会您将会收到会议链接。本次线上活动免费,期待您的参加。如有问题,请联系 event@lum-gmbh.de
  • 如何检查液压试验机中润滑油的质量好坏
    首先,观察润滑油的外观。合格的润滑油应该呈现出均匀的亮黄色或淡黄色,而不会出现深色或浑浊的现象。如果润滑油中存在杂质、污垢或其他悬浮物,则说明润滑油的质量存在问题。其次,闻一下润滑油的气味。合格的润滑油应该有一种轻微的芳香味,而不会出现刺激性的气味。如果润滑油中存在刺激性的气味,则说明其中可能含有化学物质或污染物。第三,检查润滑油的粘度。粘度是衡量润滑油流动性的指标。合格的润滑油应该具有一定的粘度,能够在液压试验机的运行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如果润滑油的粘度过低,则说明其中含有过多的水分或其他杂质,需要更换新的润滑油。第四,检查润滑油的酸碱度。酸碱度是衡量润滑油化学性质的重要指标。合格的润滑油应该呈中性或弱碱性,而不会出现明显的酸碱反应。如果润滑油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则说明其中含有过多的酸性或碱性物质,需要更换新的润滑油。第五,检查润滑油的闪点。闪点是衡量润滑油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合格的润滑油应该具有较高的闪点,说明其不易燃烧,安全性较高。如果润滑油的闪点过低,则说明其易燃烧,存在安全隐患。第六,检查润滑油的抗氧化性。抗氧化性是衡量润滑油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合格的润滑油应该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化学性质。如果润滑油的抗氧化性较差,则说明其容易变质,需要更换新的润滑油。总之,检查液压试验机中润滑油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通过全面、细致的检查,才能确保润滑油的质量符合要求,从而保证液压试验机的正常运行。
  • 专家称地沟油检测方法只对检测机构公开
    6月15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放日接待了30多名公众,有关专家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热点答疑。其中,关于公众个人能不能检测出地沟油,国家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检测方法不适用于个人,但对检测机构公开。该负责人还表示,地沟油重在源头管理,检测方法只是一种补充手段。当前,中心已经有7种方法可以使用,准确率较高。   据介绍,去年卫生部和评估中心在征求意见后,来自农业部、卫生部等多个部门的专家,确定了30家单位的方法参加最后的考核工作。在这过程中,要求检测方法不能把正常的油误判为地沟油;检测率要有较高的准确性,要有足够的灵敏度。因为当前地沟油种类繁多,有老油,甚至有从下水道淘出的油,因此必须要识别这些油的特质   据悉,目前中心已经确定了4种仪器检测方法和3种快速筛选方法,准确率比较高。(新京报)   地沟油检测方法为啥不适用于个人?   经过不止一次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方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几欲给人造成错觉:检测地沟油属高精尖科技,简直比神九飞天还难。现在,7种方法终于尘埃落定,却只对检测机构公开,“不适用于个人”。   地沟油检测方法为何“不适用于个人”?或许,是因为检测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普通人不具备这些条件吧。这种可能性比较大。业内早就流行一句话叫“油掺油,鬼见愁”,意思是说好油里边掺杂劣质油,普通人很难分辨。但同时似乎也不能完全排除另一种可能:不让老百姓个人“掺乎”地沟油检测,是为了避免人多嘴杂——你也检测、他也检测,政府部门和检测机构的权威岂非要遭受挑战?这边刚检出问题、那边的盖子也捂不住了,万一形势“失控”咋办?果真如此的话,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地沟油问题之严重、之广泛。   这倒并非我妄加猜测。否则的话,为何检测方法只对对检测机构公开,而不向全社会公开呢?公众之所以希望自己也能了解检测方法,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实在是被包括地沟油在内的问题食品给害苦了。同时,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让监管部门和检测机构的公信力也受到了影响,消费者已经开始尝试自力更生、自我保护,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学生检测蘑菇、化学老师勾兑“化学果汁”等事件轰动一时的根本原因。有人甚至总结说,在中国要想过好日子,就得把自己培养成各种专家:法律专家、维权专家、食品安全专家……如果监管部门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如果食品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消费者才不会费力费神去打听地沟油检测方法之类的专业问题呢。消费者的“求知欲”如此旺盛,谁说不是对管理部门的一种另类批评?   当然,地沟油检测要有较高的准确性、要有足够的灵敏度,个人检测容易出现误判。即使误判了,我觉得也没啥——消费者还可以将疑似地沟油交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复检”嘛。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消费者不会单凭自己的判断就下结论。围剿地沟油是一项综合工程,既需要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的重视,也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把广大消费者都发动起来共同向地沟油宣战,很显然会事半功倍。另外,“地沟油重在源头管理,检测方法只是一种补充手段”的说法虽然没错,但通过检测来倒追源头,不也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之一吗?   地沟油检测方法不向公众公开,还容易出现一个问题:检测完全由相关部门和检测机构垄断,就意味着消费者吃油是否安全只能依赖于相关部门和检测机构——他们责任感强,消费者就可以放心 他们工作不到位甚至故意为了种种原因“放水”,消费者就只能吃哑巴亏。因此,窃以为地沟油检测方法不仅要向全社会公开,还要鼓励公众都行动起来进行检测。打一场围剿地沟油的“人民战争”,地沟油何愁不除?(荆楚网)
  • 地沟油检测难保真实性 信息不对称成公众参与掣肘
    近日卫生部发布消息称,正在全力组织科研攻关鉴别地沟油检验方法。就目前已经征集到的5种地沟油检测方法,因特异性不强而被否,为此卫生部将继续向社会征集鉴别方法。对此,在10月15日召开的2011年中国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论坛陕西分论坛上,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曾文革坦言,到现在仍没有攻克地沟油的检测技术关,表明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技术支撑不够,后果就是造成公众在参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过程中付出的成本过高。   真实性无法保证是短板   据介绍,此次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方案,由卫生部组织科技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粮食局以及中国疾控中心等共同制定。除上述机构外,还包括油脂加工、食品安全、卫生检验、化学分析等13名专家组成的检验方法论证专家组,对相关技术机构研发的检验方法进行科学论证。   曾文革向《法制日报》记者坦言,食品安全信息的真实性,所依赖的是完善的技术法规和分布广泛、技术先进的科学实验室。但我国由于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技术水平都不高,信息披露的技术要求支撑不够,最终造成所发布食品安全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比如明明是“地沟油”,却检测不出来。这种监管尴尬,是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短板,也揭示了食品安全公众监督的无奈,信息不对称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最大的问题。   曾文革介绍,按照欧盟的经验,食品安全信息应是来源广泛、数量庞大、客观真实并公开供公众获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知情权主要通过公众信息平台,由独立的科学检验机构为技术支持,否则无法制止掺假制假、以次充好行为,也无法验证食品安全信息的真实性。应该披露的信息既包括食品经营者提供的产品信息,也包括政府履行监管职责作出决策的依据、结果,以及对食品安全风险、事故处理的措施等。   因此,他建议食品安全信息应朝着公众与政府互动的方向发展,而要达到这些要求,需要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将现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上升为法律。   对食品广告风险重视不够   “一碗汤的钙质含量更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类的数十倍。”常去味千拉面的消费者,对这样一份广告词一定不会陌生。但实际证明,以猪骨汤精勾兑的味千面汤,广告宣传存在多处不实。   与会法律界人士认为,味千拉面的所为,以不实宣传欺骗消费者,应属消费欺诈。其夸大宣传不仅违反广告法,也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消费者有权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   曾文革认为,类似味千拉面那样的不实广告宣传所蕴含的食品安全风险,目前还未引起充分重视,也没有纳入食品安全监管视野。对食品宣传中营养成分的介绍,也只规定了“可以”而非强制标注的范围,更没有达到考虑膳食平衡、特殊人群需要层次,食品广告宣传仍作为竞争行为来规制,这是产生味千拉面“骨汤门”的深层次原因。   信息透明是监督核心环节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食品安全法、行政许可法等规定,与食品安全监管有关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食品生产标准、食品安全执法等方面的信息,都应当予以主动公开。但来自社科院《法治蓝皮书》“中国政府2010年透明度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在食品安全执法方面,43个地方城市中,能够公布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或者食品安全曝光信息的有31个,占比为72%。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网站,公开2010年度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专项治理方面信息的分别有30家、30家、31家,监督检查信息披露只有7成。   曾文革认为,信息透明是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核心环节,信息不对称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督中最大的问题。政府部门在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单向性,公众监督的触角没有覆盖食品安全保障的整个过程,公众监督者的意志很难被纳入食品安全制度中。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社会监督的回应性不够,在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制度中,还没有对公众提供的食品安全信息和消费者投诉处理的法定时限与步骤的规定。在法律责任规定中,更没有对因拒绝公众参与或侵犯公众监督权利的惩戒措施。虽然公众可以通过信访、相关部门负责人信箱等渠道反映,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信息的处理具有随意性,不处理也无法律责任,诉讼机制也不能满足社会监督的制度需求。   他建议,在食品安全监督法律关系中,公众、政府部门和食品经营者三者间的角色应明确划分。在监督法律关系下,经营者应提供真实、客观的食品安全信息 政府部门履行监管职责,验证经营者在标签和信息上提供的产品信息是否真实,对违法经营、不实标注、虚假宣传等行为进行惩戒,弥补经营者信息提供的缺陷,充当食品安全信息的筛子,通过听证会、网络采集等方法吸纳公众参与食品风险预防、政策制定等过程,透明、公开地向公众提供行政执法信息 公众在信息链末端通过食品消费和日常生活接触,验证政府和经营者信息的真实性,根据标签、食品标准及指导性规则识别是否安全,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向政府进行回馈,政府必须根据法定程序进行处理,否则将承担相应责任。
  • 国家粮油检测实验室落户岛城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在舟山设立国家粮油检测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的设立将为舟山口岸快速增长进口粮油产品提供检验检疫技术支撑。   国家粮油检测重点实验室,是在整合浙江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和舟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检实验室的基础上设立的,从筹建到验收预计需要3年时间。目前,舟山检验检疫局动植检实验室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其中,有28个检测项目已通过国家认监委和英国FAPAS组织的能力验证,22个项目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认可。   据了解,每年有1000多万吨粮油产品从舟山口岸入境。&ldquo 实验室的能力和水平不仅影响检测结果的权威性,而且其检测速度还直接关系到船舶的滞港时间。一艘5万至10万吨级货船,国际上的滞港费每天在3万至5万美元。 &rdquo 舟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实验室的设立对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建设以及舟山新区口岸形象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 中国页岩油连续3个历史性重大突破,岛津助力页岩油产业再迎黄金时代
    新华社报道,“大庆底下找到新大庆”,大庆油田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自2021年6月以来,中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宣告了一连串创历史性的最新重大成果。 6月18日,中石油宣布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中国首个10亿吨超深大油气区;6月20日,中石油长庆油田宣布在鄂尔多斯盆地探明国内首个地质储量超10亿吨的页岩油整装大油田;8月25日,中石油宣布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勘探取得战略性突破,新增石油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 加强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已列入国家“十四五”能源、油气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各地纷纷行动。中国页岩油迎来了连续3个历史性重大突破,页岩油气开发正奔向新时代,在不远的未来,页岩油将走进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您做好准备了吗? 图1 页岩油开采平台 页岩油如何走进你我的生活? 页岩油用途很广泛,包含了大量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经过分馏和炼制,可转化为燃料、润滑油、沥青、石蜡等产品;页岩油中含有丰富的烷烃和烯烃,可生产出更多的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很好的化工原料,经过加工可转化为塑料、合成橡胶、衣服、医疗用品、清洁用品、食品、化妆品、农药、化肥等;这些都可以通过页岩油直接或间接生产出来,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什么是页岩油 页岩油是储存在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层系或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夹层中的石油,是一种非常规石油,被称为是从石头中挤出石油,需要采用压裂、蒸汽驱动等特殊的开采工艺技术,才能获得工业石油产量。按照存储地层划分,可分为海相页岩油和陆相页岩油。美国主要以海相页岩油为主,我国以陆相页岩油为主,我国的陆相页岩油广泛分布在准噶尔、鄂尔多斯、柴达木、四川、渤海湾和松辽等盆地。 海相页岩油具有分布面积大,分布稳定,有机质含量高,成熟度高,油气丰度高等特点。而陆相页岩油热演化程度整体偏低、原油密度大、含蜡量高,造成其可流动性变差,并且分布面积通常较小,对技术和成本具有较强要求。据预测,我国的陆相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43.93亿吨,约占全球的6%。 图2 页岩 助力页岩油产业开发和应用,我们的神器页岩油相关检测项目及部分解决方案展示原油全烃分布与模拟蒸馏分析图3 原油全烃分析 图4 原油高温模拟蒸馏沸点校正样品分析 可满足SY/T 5779-2008石油和沉积有机质烃类气相色谱分析方法,ASTM D6352、D7169、D7500标准方法要求。 关于原油正构烷烃与生物标志物的分析图5 原油中生物标记物分析 完全满足国家标准GB/T 30739-2014 海洋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18606-2017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沉积物和原油中生物标志物。 关于页岩油伴生气、页岩气和天然气分析图6 超快速气体全烃组成分 结束语岛津拥有完整的分析测试仪器产品,能够助力我国页岩油从勘探开发到炼制加工过程的分析检测与质量控制,并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全方位的应用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服务,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迎接中国的“页岩油革命”。
  • 7种检测齐上也难对付地沟油 工商不敢检测
    上市公司健康元采购1.45亿元地沟油用于制药消息再次引爆大众对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地沟油事件为何能屡屡发生? 监管层难以检测出地沟油才是地沟油事件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来自工商局、质检中心、环保局三方人士均表示,地沟油就算靠各种仪器、手段也都难以检测。“不是不想查,而是查不出来不敢查,检测不出来怕给自身惹上麻烦。”一名工商局人士说道。 除了地沟油检测技术是监管人士的难题以外,各个监管部门难以密切配合也是地沟油横行的重要原因。 新型地沟油产业链走向图 工商追查地沟油无果 只因难检测难界定 一位在工商局专门负责调查假冒伪劣产品的人士告诉记者:“做了将近30年的工作,也只查到一桩涉嫌地沟油的案件。” 上述人士表示,在2009年因有人举报有人加工地沟油,去侦察的时候发现,这家类似作坊的加工厂堆满了从餐饮业收购剩饭、剩菜(通称泔水)以及劣质猪内脏、猪皮。 这些泔水和劣质的猪内脏是做地沟油的最好凭证,当时也发现厂里许多成桶装的混合油。 然而,该厂的负责人无法提供进货单,只出具了出货单的凭据。 从出货单上可见,该厂的货源主要供给两个地方,一个是饲料厂,另一个是肥皂加工厂。 生产地沟油负责人则一直推脱,这些边角料是供给饲料厂的,但从销售渠道上查,这些边角料确实大部分还是贩卖给了肥皂加工厂。 由于当时检测地沟油的技术并不发达,我们把这些成品油送检也无疾而终。 即便工商部门检测出这些油确属地沟油,也没有明确法规界定地沟油能否用作加工饲料或者做肥皂,最后这个案件只能草草了之。 该工商人士感叹道,工商部门可能明明知道生产出来的是地沟油,但由于检测技术、法规方面的一些阻碍,最后并不能取得很好成效。 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负责人王竹天也曾表示,目前还没能找到区分地沟油的核心技术。 “现在我们工商处于怕查不敢查的尴尬位置上,检测不到位,又要做到‘既不错怪好油,又不放过坏油’的理想效果非常困难。我们也想自主不靠举报自主追查地沟油,但就怕自主检查,不仅检测不出来是地沟油,这样也会给自己惹上麻烦。”上述工商部门人士表示。 7种检测方法难让地沟油现形 2011年12月,卫生部向社会公开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共收到762份关于检验方法或检验指标的建议。其中有281个单位和个人提交了315项地沟油检测方法。 而在2011年前,国内尚未有检测地沟油的统一标准。 卫生部门组建了包括油脂加工、食品安全、卫生检验、化学分析等领域权威专家和相关机构在内的检验方法论证专家组,通过盲样测试等方式,对征集到的方法进行了科学论证。 资料显示,所谓盲样测试,就是面对两个不知名的油脂样本,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帮助专家找出地沟油。 初步确定了4个仪器检测法(3个质谱法和1个核磁共振法)和3个(1个试剂盒法和2个紫外光谱法)可现场使用的快速检测法,目前正在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中。 西南地区某理化测试中心主任透露:“现在初步确定的7种检测办法,配合起来使用也不一定能检测出地沟油。” “原来一直没有检测地沟油的方法我们也很头痛,地沟油不是一种产品,所以在检测方面肯定会出现问题。” 许多专家、学者对地沟油的检测也表示检测地沟油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资料显示,2011年,公安部破获一起横跨多省的特大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警方在浙江宁海查获了大量地沟油,但送检的10个样品中,居然只有两个样品被检出不合格。 由于地沟油的来源复杂,成分也非常复杂。 现在确定检测方法只是对地沟油里面存在的多环芳烃、重金属,胆固醇等单一指标拿出来检测。 但是地沟油经过高温加热、水洗、脱色等一系列加工后,与食用油混合勾兑后,很难测出单一的指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化学污染监控室主任吴永宁甚至表示,一旦政府公布了检测指标,违规生产者很可能迅速地把这一指标从地沟油里悄无声息地抹掉,从而导致检测无效。 工商部门“不敢”检测地沟油 上述理化测试中心主任表示,解决地沟油的源头不应该从如何检测方面着手,而应该通过监管在源头上遏制地沟油的生产。 “这个需要工商、质检、餐饮等部门的配合,从源头杜绝地沟油,没有原料的加工就无法生产出地沟油。” 而上述工商部门的人士则认为,“我们对地沟油也深恶痛绝,深知地沟油的危害不浅,但我们本身也很无奈。” “不管我们是自主检查还是别人举报,我们拿这些油去检测,但如果检测不出来是地沟油,几次下来迟早会被别人投诉。我们不是不想查,而是不敢查。” 据了解,现在除了工商部门可以追查地沟油以外,卫生局、环保局以及公安局内的刑侦大队、纪检大队相关部门都可以调查地沟油事件。地沟油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对于如何根除地沟油的问题,需要几个部门相互配合。
  • 粮油检测不合格率近三成
    近日,记者从青岛市粮食局获悉,青岛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2013年11月份,对粮油综合批发交易市场进场粮油商品检测共计1077批次,代表数量2.4万吨。其中定性检测638批次,单项不合格率29.1% 定量检测439批次,单项不合格率20%。   本月存在的单项不合格几乎全是大米、小麦粉的水分超标,入市粮食的整体质量较上月相比下降幅度较大。另本月入市杂粮质量单项不合格率为11.9%,不合格率较上月也增加了近7个百分点。   青岛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新大米上市,水分超标现象明显。目前处于初冬季节,气温较低,但随着市区供热季的到来,室内温度较高,粮食水分超标更易引起大范围粮食霉变与黄粒米剧增等现象的发生,消费者需有所认识,防止变质引发的身体危害。
  • 火锅底料曝光:添大量化学剂 白水也能成辣油
    冬天来了,热气腾腾的火锅成了众多都市人的“最爱”。但是你知道吗?现在的火锅大多是“化学锅”!“不仅很多涮品用了添加剂,火锅底料里更是包含了多种化学添加剂。”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红艳艳的红汤火锅诱人吧?那辣味、红色都是一种叫“辣椒精”的添加剂调出来的 一进火锅店闻起来很香,都是添加了飘香剂在里面!昨天,记者对南京市场上的“化学火锅”情况进行了调查——   暗访地点   批发市场   因为冬天是火锅旺季,因此在南京的干货批发市场内,火锅作料成了主角。昨天,记者以火锅店采购者的身份,到南京数家干货市场暗访,发现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几近“泛滥”——   飘香剂比“一滴香”还猛   在南京下关的一家干货批发市场,记者在入口处的一家摊位询问,有没有替火锅增色增味儿的东西。老板立马从柜台后面给记者拿出了一瓶标注为“火锅飘香剂”的红色瓶子。老板神秘地对记者说,这可是开火锅店的必备“秘笈”,因为这种飘香剂只要拨一点放入火锅中,那就香味四起,让人非常有食欲。   “这不会是一滴香吧?”记者提出疑问。老板摇摇头说,当然不是了,是新出来的产品,比“一滴香”效果好多了。他特意指了指产品标签上的“QS”标识提醒记者:“这个标志认识吧,这可是经过技术监督局(质监局)批准的呀。”   看见记者点头,老板又从身后接连拿出了另外两瓶东西,一瓶的包装上写着“辣椒精”,另一瓶写的是“火锅红”。老板介绍说,两个产品是搭配起来用的,前者保证你在少放辣椒的前提下,让食客辣得过瘾,而后者是可以在几乎不放辣油的前提下,让辣锅“红”起来。   在介绍完这三个产品后,老板拍着记者的肩膀自信地表示,只要记者的火锅店用过后,就会知道这些东西有多好了,说着他还特意从柜台下面拿出一沓收据得意地说,因为他家卖的东西效果好,南京有不少火锅店都是他的老客户。   记者提出先买几瓶带回去看看效果,老板报价,500克的辣椒精25元、500克的火锅红35元、500克的飘香剂45元。在看记者付款之后,老板又热情地从身后递给了记者另外两包东西,上面分别写着“肉香王”和“高倍香料精”的字样。老板解释说,这些都是提味的东西,可以让人吃了过口不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南京的多家干货批发市场内,类似于给火锅增色增味的添加剂几乎随处都有销售,而对于其有无危害,这些摊点的老板都信誓旦旦地指着“QS”标志发誓说没问题。   然而记者对买来的三种产品上所标识的QS认证号码进行查验的时候发现,虽然部分厂家厂名可以查到,但是其标注的QS号码,却无法查询得到。对此,质监部门的相关人士表示,很有可能这些添加剂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在盗用正规厂家的名号销售,其质量令人担忧。   暗访地点   农贸市场   传说中提香能力远超“一滴香”的火锅增味剂“飘香剂”、“辣椒精”,在南京的菜市场可以买到吗?昨天傍晚,记者对南京城区的几家大型菜场进行了探访。   昨天傍晚6点左右,记者来到南京华侨路附近的一家大型菜场。这家菜场内卖火锅调味品的有六七家,生意都很好。各种风味、各种包装的火锅底料摆放在显眼的位置。   “国家调味品行业火锅底料生产示范企业”、“中国登山队专用火锅产品”、“来自内蒙古小肥羊生产基地”……摊位上,火锅调料的宣传语比比皆是。价格也比较公道,一般在3元至15元之间,“家里吃火锅都买这种调料”,一位摊主向记者推荐了一袋红色包装的火锅料。   随后,记者来到太平南路附近的一家菜场,这里卖火锅调味品的店更多。记者绕了一圈,询问“有没有比较‘厉害的’调料?”交谈中,一位自称姓黄的老板“接招”了:“厉害的?罂粟壳要不要?”记者强调只要调料不要罂粟壳,这位黄老板略微迟疑了一会儿,询问了火锅店开业时间和地点之后,才开口问“要多少?”“你都有什么?”记者追问。“提香,增色的都有!”黄老板告诉记者,卖火锅添加剂属于非法买卖,不能摆在市面上卖。而记者了解到,飘香剂的价格是30-40元1斤,一口锅放一小勺就有效果,“像放味精一样,1斤飘香剂够几百口锅用好久呢!”而辣椒精则是30元左右就能买到一大瓶,“1升装的,够你用呢”。和记者沟通一番之后,黄老板放松了警惕,给记者留了她的手机号,“如果有需要,电话联系,送货上门!”   知道记者的“火锅店”快开张,黄老板也提了个醒,“别光用化学添加剂制锅底,正规调料和添加剂混着用最好”,黄老板说,这样做既保证成本,也能保证火锅味道。   火锅行业   自曝“家丑”   “南京市场上的这些火锅添加剂早就该好好管管了。”省餐饮行业协会火锅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王凯直言,南京有不少火锅店就是在使用添加剂来糊弄消费者——   一个连锁火锅店老板说   最普通的麻辣锅成本也要26元   “哪有商家不赚钱请你吃饭的道理呀!”南京解放路上的一家连锁火锅店,老板给记者报了他们的火锅底料成本:他们店的普通麻辣锅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锅底包括花椒、干辣椒、当归、桂皮、丁香等近十种天然材料,单算成本,这个锅底至少26元,他们的对外售价是30元。这位老板表示,为了保证本店火锅底料货真价实,他们家菜肴可以打折但底锅从不让价。   而就在这条街对面的另外一家火锅店,那里的火锅底料则是免费供应,在一般情况下,两个人的消费在30元左右就可以吃得尽兴。对于后者的低价,前一家连锁火锅店的老板显得有些不以为然。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0多元的火锅就要包括七八种的菜肴、锅底、调料、人工、煤气等费用,如果不玩点花样,根本就不可能赚到钱。而最容易也必须玩花招的就是火锅的汤底了,因为其它东西都无法打折或是省钱。   正在南京开店的吴先生   吴先生在南京一座大学城附近开了一家火锅店。因为做的是学生生意,自然选择了低价路线——锅底不要钱。这样一来,几十元就能吃顿火锅,每到饭点时自然顾客盈门。面对记者,吴先生坦承:“秘密”就在锅底上,“免费锅底你说能有多少好料?”   良心不安退出的许先生   那么,用添加剂熬成的麻辣汤底料究竟需要多少成本呢?记者通过朋友的介绍,辗转联系到了一位曾经在南京做过火锅生意的许先生。   两个“锅底免费”火锅店老板说   熬牛油时加香精、火锅红、罂粟粉……   对于火锅底料,吴先生从来都是自己动手熬制的。一方面“秘方”不外传,另一方面,“说实话,要是知道里面都加了什么,估计你再也不肯吃火锅了。”   吴先生说,和那些“口水锅”“猪食锅”比起来,自己的底料用料算是比较实在的了:首先,锅底中最重要的牛油、猪油,吴先生都是实打实去买底油,“十二三斤牛油大概80元吧,猪油也要40元。当然,如果用牛肠油或者肥肉熬油,那就更便宜了。”吴先生说,底油是火锅底料的基础,确实有些店家用地沟油之类的,“但到这种程度,完全是赚黑心钱了。”   底油没什么,“有什么”的是各种调味料。吴先生告诉记者,他熬制的火锅底料中要加入植物香精、火锅红、飘香剂、鸡精、鸡粉、罂粟粉等等十多种调味料,“这些都是添加剂,加了它们底料才香。”   熬制底料时,一般需要十二三斤的牛油,再搭配一些猪油,边熬边加入上述香料。“比如说80元的牛油、40元的猪油,这些香料也需要三四十元,并不便宜。”吴先生告诉记者,在熬制的后期,要把各种香料从融化的油里再捞出来。熬制完成后,冷却的油又变成了固体,分成若干份,客人需要的时候再加水加热融化成底锅后,很快就可以端上桌了。“因为香料几乎都被捞出来了,吃的时候,除了表面漂浮的辣椒末、姜末、花椒、豆瓣、豆豉外,你根本看不到底料里都有什么的。”   就是这样自家熬制的一锅成本150元左右的底料,吴先生店里大概能用一个星期。“我是小店,一个月算下来底料上也用不了多少钱,免费就免费了。不过要是店面大的话,底料上要再节省可能真得用地沟油了。”   不用熬,白水也能“添”成辣油   许先生告诉记者,早年自己也是做便宜火锅的,那时候火锅生意特别好做,而且越是便宜的火锅越是生意兴隆,但说到底那些火锅底料都是勾兑出来的,而诸如火锅飘香剂、辣椒精的玩意儿,早在几年前就有了,不过那时候这些添加剂市面上还比较难买到,都是从四川、山东那里批发买过来的。根据他回忆,当时一个麻辣锅底的成本也就三四元,然后再适当放些象征性的不值钱干货料,根本不用熬制,只要倒点开水,加点特制的添加剂,再用大火烧滚,原来白花花的开水,就会渐渐变成辣油汤,不仅香辣逼人而且红得诱人,这样就可以端上去给客人了。   不过大概做了半年,这位许先生就感到这钱赚得实在不安稳,就把店盘给了别人,至今他还有些愧疚,因为他实在有些担心,这些添加剂究竟对人的身体是不是有害,反正那时候他和家里人是从来不吃店里的火锅。   ●特别提醒   如何辨别“加料”火锅?   在采访的最后,许先生特意让记者转达几种鉴别“加料”火锅的方法:   首先,别去那些一进门就香气逼人的火锅店。因为根据经验,火锅熬制的香味都是自然散发的,应该是越煮越香,而一端上来的火锅就香气四溢,绝大部分的可能就是已经被加了增香剂。   其次,可以观察火锅店内端上来的麻辣锅底。如果麻辣锅的辣油显得透红鲜亮,那么这个麻辣锅底,肯定也暗藏问题: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熬制的麻辣锅底,应该略有浑浊的,透亮的麻辣锅就很明显地是加了辣椒精或者火锅红。   ●如何监管   食品添加剂太我不好管?   这些在市场上被轻易买到的“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究竟对人身体有没有害处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拨通了省质监局的12365电话。不过让记者有些遗憾的是,接通电话后,对方的工作人员坦率地表示,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太多了,她自己也无法明确告知记者这些产品究竟能否食用。   接着记者又与工商部门取得了联系。在这里工商部门的回答也很坦率,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工商部门对于市场在售的商品,只管产品外包装上是否有厂名厂址联系电话,只要不是三无产品,他们就视同合格——也就是说,只要肉眼看不出有问题,或是没有人举报的商品,那么他们就无从让经营者停止销售。   而让记者颇为尴尬的是,在所购买的“飘香剂、火锅红、辣椒精”三样产品上,厂名厂址联系电话和品名确实都有,只不过按照要求,正确的QS号码应该由12位数字组成,但这三样产品却醒目标注的是10位号码。
  • 全国首个成品油快检标准体系建立,近红外成“主角”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成品油常规实验室检测一直是市场监管部门主要的质量检测方式,在成品油质量监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变化和成品油标准的频繁升级,常规实验室检测逐步暴露出检测周期过长、行政资源投入较大、震慑力度不强等突出问题,制约了油品质量监管效能提升,需要进一步提升油品质量检测能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在滨州市博兴县举行山东省成品油质量快速检测启动仪式,并 strong 正式实施《车用汽油快速筛查技术规范》等6项地方标准(见附件),标准中均采用近红外光谱对油品进行检测 /strong 。据悉,这6项地方标准于2019年8月6日发布,9月6日起正式实施,是 strong 全国首个关于成品油快速检测的标准体系 /strong ,包含了成品油质量快速检测技术方法和处置规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69px height: 34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3ecbdd36-0a5f-40c4-bc40-0239fe91e012.jpg" title=" 1.jpg" alt=" 1.jpg" width=" 369" height=" 349"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近红外光谱 油品综合快速分析仪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9年4月份起,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委托省质检院,在滨州市沾化区政府的全力配合下,开展成品油质量快速检测能力建设试点活动,5月至7月,通过反复摸索实践和大量实验验证,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逐步规范提炼出油品快速检测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在经过技术论证、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规定程序要求,8月6日正式发布了6项地方标准,分别是 strong 《DB37/T 3636—2019车用汽油快速检测方法 近红外光谱法》、《DB37/T 3635—2019 车用汽油快速筛查技术规范》、《DB37/T 3638—2019车用柴油快速检测方法 近红外光谱法》、《DB37/T 3637—2019 车用柴油快速筛查技术规范》、《DB37/T 3640—2019 车用乙醇汽油(E10)快速检测方法 近红外光谱法》、《DB37/T 3639—2019车用乙醇汽油(E10)快速筛查技术规范》 /strong 。 strong 标准规定的检测指标覆盖了硫含量、烯烃、芳烃、辛烷值、十六烷值、闪点等环保、安全、质量等重点指标,同时规定了其采样及快速筛查的明确方法。 /strong 经大量实验数据验证,快速检测指标的准确性、可靠性也能够达到常规实验室检测水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了解,这次活动山东省正式推出了油品快检车,由济南弗莱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提供改装,车内配备了包括近红外油品快速分析仪等成品油检测的全套设备,其中的弗莱德油品综合分析仪FISA-2000 采用国际光谱测量平台、配备石化样品检测专用的进样模块、以及自主研发的石化专用软件和经政府认证的成品油数据库。常规的实验室检测需要抽样两升油品,而快速检测设备只需要抽200毫升左右的样品三分钟内就可以检测出8个项目。因为缩短了检测的周期,同时也缩短减少了取样的量,降低了检测成本,这样就可以使检测更加有效、更加快速。既可以对加油站等涉油单位进行100%全覆盖检测,也可不定期进行抽查暗访。可以有效阻止不合格的样品流入市场。使用快检车可以为成品油检验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加上采样及出报告时间大约20分钟即可完成一座加油站的快速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46px height: 29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5ab56e30-4c98-49d6-aed2-5e6eb2f521ba.jpg" title=" 3.jpg" width=" 446" height=" 297"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74px height: 27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8d7d6751-1161-496a-abc3-96c90ec6a1fc.jpg" title=" 2.jpg" width=" 474" height=" 27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油品快速检测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自今年4月份起,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委托省质检院对山东省内多市进行的随机快速检测中,共检测约3000个样品,发现了4个加油站存在涉嫌非法添加甲醇、以92号汽油冒充95号汽油、运输过程中汽柴油混装等问题,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立即予以查封、扣押,确保了不合格油品不再流入消费市场,降低了损坏车辆和污染大气的风险隐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附件: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9/attachment/01766c1e-2bf8-44d6-9ae3-48d353d0d947.pdf" title="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批准发布《车用汽油快速筛查技术规范》等11项地方标准的公告.pdf"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批准发布《车用汽油快速筛查技术规范》等11项地方标准的公告.pdf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text-indent: 2em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text-indent: 2em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9/attachment/54a6155d-9a77-4d1e-9922-5f9011b0c5a3.doc" title=" DB37T 3636—2019 车用汽油快速检测方法.doc" style="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2px color: rgb(0, 102, 204) " DB37T 3636—2019 车用汽油快速检测方法.doc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9/attachment/8250a1f7-fabb-457b-9b5b-0f8101bd52b5.doc" title=" DB37T 3637—2019 车用柴油快速筛查技术规范.doc" DB37T 3637—2019 车用柴油快速筛查技术规范.doc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9/attachment/e486d742-4a69-41d2-805c-ac38ee4ea87d.doc" title=" DB37T 3635—2019 车用汽油快速筛查技术规范.doc" DB37T 3635—2019 车用汽油快速筛查技术规范.doc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9/attachment/c224bd5f-d2af-458f-ba93-5828d0ac0d59.doc" title=" DB37T 3638—2019 车用柴油快速检测方法.doc" DB37T 3638—2019 车用柴油快速检测方法.doc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9/attachment/b6b625af-df7e-42ac-b10a-49609badc130.doc" title=" DB37T 3639—2019 车用乙醇汽油(E10)快速筛查技术规范.doc" DB37T 3639—2019 车用乙醇汽油(E10)快速筛查技术规范.doc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9/attachment/b1022b8d-ea0e-42c9-8aa3-330e1cfd6ab8.doc" title=" DB37T 3640—2019 车用乙醇汽油(E10)快速检测方法.doc" DB37T 3640—2019 车用乙醇汽油(E10)快速检测方法.doc /a /p
  • 精打细算,助粮油企业降本增效 ——近红外分析仪在粮油企业应用的效益分析
    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在粮油行业已有多年的时间,自2010年以来,粮油行业包括小麦或小麦粉、稻谷、玉米、大豆等在内的相关的国家标准已有十余项,检测指标包括水分、蛋白、脂肪、淀粉等含量的测定。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其特有的快速、无损、准确的特点,成功应用于粮油行业。 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全线近红外分析产品的龙头企业,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粮油行业占据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积累了大量模型的同时,对国内粮油行业的现状和粮油企业的需求也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聚光科技致力于为粮油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的好产品,让产品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同时,还能为用户带来额外的效益,助力用户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聚光科技Sup-NIR系列近红外分析仪到底能给粮油企业带来什么,让粮油企业它如此青睐?且听笔者慢慢分析。没有近红外的日子,粮油企业是怎么进行常规检测的? 目前粮油行业常规检测还是多用传统检测手段,传统的分析方法需要大量消耗水、电、及化学试剂。 粮油行业常见指标的传统检测方法与近红外检测方法时间对比如下: 时间就是金钱!这是生产企业生存的第一法则! 试想一下,一个粮油生产企业每天投入近10个小时的时间,至少3人次的人力去做大量的实验来检测上述5个指标,费时费力不说,前处理、人为分析等多个环节都会给检测的结果带来不可避免的误差,导致结果不准确。检测结果不准确,直接影响粮油生产企业原料采购和生产产品的品质检测。相同的样品,相同的条件,只要3分钟,近红外分析仪就能给出全部5个指标的检测结果! 近红外是如何减少企业化验成本的?以国内一家年产量10万吨的油脂企业为例:传统的分析方法需要大量消耗水、电、及化学试剂,而近红外分析只需耗用极少量的电力,无需其它任何试剂。化验室测试粗蛋白、水分、灰分,原料平均每月需分析450个样品(分析粗蛋白、水分、灰分、粗脂肪),采用近红外检测后,这些样品所耗的试剂、水、电等费用可全部节约。具体数字见下表。表1 采用近红外分析方法节约水电试剂费用明细 说明:采用近红外分析,每月累计节约费用近3387元,以上样品分析是以每批为计算,若不足满批,则成本会更高。故合计每年节约费用在:37257元。对于该企业来说,每年仅是水费、电费和试剂费就可节省最少37257元,还不包括因此节省下来的人力成本。因为常规理化检测需要接触有毒试剂,对身体健康不利,因此造成化验人员不固定,每次新化验人员上岗,均需进行培训,并且管理难度增大。采用近红外设备分析后,化学试剂使用量减少,对环境污染减少,可节约减排费用。同时人员流动相对减少,因此可节省员工培训时间,降低管理难度,从而间接创造收益。 近红外是如何帮助企业降低原料采购成本的? 油脂行业的生产成本中,原料成本大约占用了85%的比例,其它如工人工资、能源等只占到15%左右。因此,控制原料成本是提高效益、创造利润的重要环节。销售价格由原料成本+固定成本+人工/费用+毛利组成,由下表可计算出:当原料成本节约了1%时,毛利由5%增长为6%,实际增长率=20%。 以大豆油生产企业为例进行效益分析: (1)豆粕中水分控制效益分析: 检测水分含量,调整干燥(蒸汽)工序中物流速度与蒸汽量,调节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偏高,采取降低物流速度或提高烘蒸温度; 水分含量偏低,采取加大蒸汽流量; 水分效益分析 : 水分每增加0.1%,带来3元/吨的利润; 水分控制由原来的平均12.5%提升到12.8%,则增加了0.3%的水分,即可带来9元/吨的利润;(2)豆粕中蛋白控制效益分析: 检测蛋白含量,调整豆皮或高蛋白豆粕加入量,调节蛋白含量: 蛋白含量偏高,采取加入豆皮; 蛋白含量偏低,采取加入高蛋白豆粕; 蛋白效益分析: 蛋白每降低0.1%,带来15元/吨的利润; 蛋白控制由原来的平均43.5%降低到43.3%,则降低了0.2%的蛋白,即可带来30元/吨的利润;(3)豆粕中残油控制效益分析: 检测残油的目的主要为控制加工工艺,平衡效率和效益: 一般残油小于0.5%,则豆子浸泡时间过长,影响生产效率,即产量变低; 一般残油大于0.7%,则豆子浸泡时间不足或轧胚、浸出工序异常,出油率偏低,影响效益; 近红外是如何帮助企业控制原料和粕类品质的? 在油脂品质控制中,控制原料和粕类品质,可带来巨大收益。 假设大豆粗脂肪为18%,价格约3500元/吨。大豆粗脂肪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每吨的价格就要高60元左右。如能严格控制检测含油量,按质定价可以节约不少成本。 假设豆粕粗蛋白含量43%左右,价格约3100元/吨 豆粕粗蛋白含量每高一个百分点,每吨价格就要高50-100元。利用近红外技术快速检测豆粕粗蛋白,可以通过添加低价的豆皮,对豆粕的粗蛋白含量进行精确调控。再以年产量10万吨豆粕的油脂厂为例,以粗蛋白检测为例:表2 采用近红外方法后仅节约蛋白一项可增加的效益 根据以上两个表,可估算出:在采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后,对于示例中的油脂厂,每年可节约的水电试剂费为37257元;严格质量控制,仅节约蛋白可增加41万元收益。同样如果能严格控制水分含量和收购原料时含油量和水分含量,可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除了有形的开源节流,对于生产企业的无形的品牌和知名度也有正面的影响。近红外分析仪可在2~3分钟内快速反映成品质量是否合格,加快了成品出厂周期,减轻了成品库负荷。成品抽检频率可提高上百倍,减少了不合格品的流出,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另外近红外快速分析仪还可以通过快速检测减少堆装时间、节省部分装运费用;通过快速分析原料适当降低原料库存,节省资金利息;降低质量事故,减少差错成本;使采购部门快速判断原料质量和价格,增加采购机会。综上所述,采用近红外带来的收益主要有如下部分: 直接节约实验室化验成本 按质论价,降低原料成本 快速控制原料和粕类品质 降低人员管理难度,节约管理费用 降低环境污染,节约减排费用 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企业信誉,带来无形收益。 注重的效益粮油企业在寻求着各种能够节能降耗的方法,提高效益的同时降低成本,还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用户的满意度。用户的需求就是仪器生产企业的动力,聚光科技开发出的SupNIR系列近红外分析,不仅能够快速无损地检测多种指标,还能够替用户精打细算,降本增效,因此受到广大粮油企业的欢迎。目前国内包括山东三维油脂、嘉里粮油(青岛)有限公司、鲁花集团等大中型粮油企业都已采购聚光科技的近红外分析仪,相信有了用户的大力支持,聚光科技会推出更多更好的服务! ps:更多近红外在细分领域的应用请点击专题查看http://www.fpi-inc.com/jgzt/welcome.php?7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