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蜂毒素

仪器信息网蜂毒素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蜂毒素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蜂毒素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蜂毒素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蜂毒素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蜂毒素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蜂毒素相关的解决方案。

蜂毒素相关的资讯

  • 施启乐诚邀您参加广西质谱技术及生物毒素检测高峰论坛
    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质谱技术在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由于质谱分析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分离和鉴定同时进行等优点,因此,质谱技术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医药、刑事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为进一步开拓质谱技术新思路,提升质谱技术发展,广西分析测试协会特举办“广西质谱技术及生物毒素检测高峰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各个领域的应用专家,从质谱应用技术、生物毒素检测技术、科技项目申报和管理等相关内容展开技术交流和讨论。施启乐作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制造商,受邀携带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参加此次会议交流。现诚邀新老朋友届时拨冗参会,共话实验室工作新发展。会议时间:2022年7月21日8:30会议地点:南宁红林大酒店(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129号)
  • 国网江苏电科院:升级变压器高精度油色谱远程监护系统 保障江苏电网迎峰度冬
    1月9日,由国网江苏电科院自主研发并优化完善的“升级版”变压器高精度油色谱远程监护系统在特高压泰州换流站经过1个月试运行,状态保持稳定,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江苏省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及缺陷预警能力建设取得新突破。油色谱分析是非停电状态下评估变压器(换流变)健康状况的关键手段,可预警其内部放电、过热等缺陷隐患,对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目前,油色谱分析主要有实验室检测和在线监测两种手段。实验室检测精度高,但人工取样时效性差、人为因素干扰大且存在安全风险;在线监测相对及时,但检测误差大,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足,误报警和漏报警现象频繁发生。为此,国网江苏电科院在省公司设备部指导下,创新提出油色谱远程监护技术路线,历时近一年成功研发出高精度油色谱远程监护系统,具体由油色谱监测装置和监护系统两部分组成。“第一代”油色谱远程监护系统已于2022年3月在特高压泰州换流站8221A相换流变部署应用,现场油色谱监测装置可将油色谱数据实时上传至后台监护系统,供特高压运维人员远程查看,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稳定运行9个月来,共排除在线监测装置误告警20余次。期间获取的近千条检测数据可证实,监护系统兼具实验室检测高精度和现场监测及时性,检测误差小于5%,重复性误差小于2%,最小检测周期为30分钟,装置稳定性以及时效性远优于传统在线监测装置(常规A级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检测误差约为20%-30%,检测周期为1~2小时)。基于油色谱远程监护系统在检测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得良好表现,其在提升变压器异常缺陷及时预警能力方面有望发挥更重要作用。国网江苏电科院专业人员以进一步提升监测装置可靠性和降低现场安装运维难度为目标,结合“第一代”监护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历时近半年在完善整体结构布局、提高系统安全性能、集成和优化气源模块、装置小型化轻量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优化提升。“‘升级版’油色谱监测装置的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重量减轻了约三分之一,在相同运行条件下同等载气量的使用时间由大约40天延长至5个月左右,而且不再需要运维人员定期清理废油桶。因此‘升级版’监护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站内运维人员的工作压力,并更好地满足对变电站(换流站)现场设备状态监测可靠性的要求。”该院高级专家朱洪斌介绍,目前通过该系统实时监测特高压泰州换流站变压器油色谱情况,将根据一段时间运行情况,配合江苏公司进一步推进“升级版”高精度油色谱远程监护系统在超特高压变压器上的推广应用,作为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的有力补充,确保准确实时掌握设备的异常发展,助力提升设备缺陷及时预警能力,保障江苏电网迎峰度冬。
  • 真菌毒素测定液相方法
    2020版药典第四部通则2351真菌毒素测定法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由于中药材从种植、生产、流通的全过程周期较长,控制不当易受真菌毒素危害,再加上真菌毒素的产生与宿主基质特性密切相关,不同类型中药材会产生种类和性质各异的真菌毒素,不经控制而被消费者使用后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2020版药典加强了中药材外源性污染控制方法的制定,在真菌毒素方面,通则名称由2015版2351黄曲霉毒素测定法变化为2020年版2351真菌毒素测定法;并增加了赭曲霉毒素A测定法、玉米赤霉烯酮类测定法、呕吐毒素测定法、展青霉素测定法,以及多种真菌毒素测定法。有关多种真菌毒素测定法的检测技术(LCMSMS法)请点击上一篇:速领!十大真菌毒素,一包应对同时,本版药典全面制定了易霉变中药材、饮片的真菌毒素限量标准。对黄曲霉毒素有限量要求的具体品种包括:九香虫、土鳖虫、大枣、马钱子、水蛭、地龙、肉豆蔻、延胡索、全蝎、决明子、麦芽、远志、陈皮、使君子、柏子仁、胖大海、莲子、桃仁、蜈蚣、蜂房、螳螂、酸枣仁、僵蚕、薏苡仁。▲对玉米赤霉烯酮作出限量要求的品种是薏苡仁。岛津实验器材作为专业的色谱耗材服务厂商,全面致力于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有关色谱消耗品及周边设备等专业的解决方案,先推出一系列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方法包,助您应对2020版药典中药真菌毒素的分析。岛津 / 多种真菌毒素 / 测定方法包01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如何利用岛津黄曲霉毒素定量方法包对薏苡仁中黄曲霉毒素进行定量分析。黄曲霉毒素定量方法包,包括岛津SHIMSEN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产品对样品进行提取净化,Shim-pack GIST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SHIMSEN黄曲霉毒素混标溶液作为标准品对中药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根据方法说明书进行操作,回收率高,重复性好,满足《中国药典》要求,此方法包可应对于黄曲霉毒素的测定。▲点击查看大图02●样品前处理●利用SHIMSEN IAC系列免疫亲和柱(黄曲霉毒素小柱 货号:380-00910)进行前处理,不需要缓冲盐溶液洗脱,仍能保证回收率与提取效果。详细流程如下:▲点击查看详情03●参考2020年版中国药典●▲色谱柱:Shim-pack GIST C18(250mm×4.6 mm,5μm;P/N:227-30017-08)▲薏苡仁加标样品液相色谱图进样量:20 μL加标浓度:黄曲霉毒素B1/G1为1 ng/g;黄曲霉毒素B2/G2为0.3 ng/g将薏苡仁样品进行加标(添加浓度分别为:黄曲霉毒素B1和G1 为1 ng/g;黄曲霉毒素B2和G2为0.3 ng/g),按照上述前处理方法处理后上机,平行3份样品考察回收率和RSD,具体结果如下:04如果您对此方法包和应用感兴趣,欢迎扫码留下您的需求,我们将为你提供更多资料与服务。
  • 筷子的秘密--黄曲霉毒素需谨慎!AIC80 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
    筷子没洗干净容易产生黄曲霉素很多家庭也都有这个习惯,筷子用到细缝发黑都不舍得扔掉,洗碗布也完全没有形状了,还在努力服役。而年轻人的早期肝癌可能跟我们使用的筷子有关。筷子本身并不会长黄曲霉菌,但我们平时使用筷子来吃花生、玉米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时,筷子缝里最容易藏淀粉,一来二去霉变了,黄曲霉素就藏在里面了。建议选择铁筷子,平时洗筷子的时候要记得先泡一泡,软化上面的食物残渣,以便容易清洗掉。新闻多看点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就是致癌剂量,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居家生活,除了筷子容易滋生黄曲霉素,还有哪些地方容易长呢?1.发霉的花生玉米黄曲霉素藏在发霉的食物里,特别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里,比如花生、玉米、大米、小米、豆类等。因为黄曲霉菌以孢子形式传播,食物容易牵连霉变,如果您发现有一颗花生坏了,那存放的一袋子的花生米都得扔掉。2.发苦的坚果如果吃到变苦的瓜子,一定要及时吐掉并且漱口,因为瓜子等坚果的苦味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经常摄入会增加肝癌风险。3.不正规作坊的自榨油一些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在储存过程中如果发霉,榨得的油中还可能带入黄曲霉毒素。4.久泡的木耳很多人应该都听过这条很火的新闻,浙江瑞安的一位消费者因为食用泡发了三天的黑木耳,导致食物中毒,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一度生命垂危。对付黄曲霉毒素有妙招油热了先加盐食盐对黄曲霉素的中和和降解,大概能消除95%的黄曲霉素。在食用油倒入锅里加热后,放入少量食盐,搅拌10~20秒,这样基本上就能消除大部分食用油里的黄曲霉素。多吃点绿叶蔬菜多吃绿叶蔬菜可以让我们平时不小心吃下去的黄曲霉素失效一部分,因为叶绿素能够阻止黄曲霉素的吸收,预防肝癌。检测黄曲霉毒素看这里AIC-80 黄曲霉毒素分析仪AIC80黄曲霉毒素分析仪基于液相色谱法,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黄曲霉毒素专用荧光检测器,是一款功能集成、系统优化、模块化设计的仪器。该仪器完全按照 GB/T 18979-2003、GB/T 5009.23-2006、GB 541337-2010、GB/T 30955-2014、GB 5009.22-2016 等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所测结果准确合规。 可广泛适用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卫生防疫、食品企业、农产品生产及流通企业、食品安全监测系统等单位,可定量检测粮食、食品、饲料、油脂、乳制品、药物、饮料、酒水等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含量,具有准确、可靠、快速、易操作等优点。运行费用极低 检测器灵敏度高 长期性能稳定功耗低 开机稳定时间短,只需要15分钟可以达到稳定 故障率低 固定波长,数据权威
  • 精彩回顾 | 禾信仪器亮相广西质谱技术及生物毒素检测高峰论坛
    7月21日,广西质谱技术及生物毒素检测高峰论坛在南宁举行,本次论坛由广西分析测试协会主办,广西产研院新型功能材料研究所下属检测公司(下称“功能材料所检测公司”)协办,与质谱行业巨头沃特世公司、广州华培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区内外优秀企业,共同呈现了一场高规格的交流盛宴。质谱技术与应用方面的专家学者、质谱厂商代表及相关用户共200余人参会。 本次论坛围绕质谱新技术引领、食品中有机污染物检测新方法研究等主题作了十余项精彩报告,针对用户实验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展开研讨,以互动式答疑提供解决方案。质谱生产厂商也带来最新的产品与技术,现场展示了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会议促进了医科大学、检测中心、研究机构、质谱仪器企业和用户之间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禾信仪器在论坛上展开了关于《复杂体系样品中有机物的非靶向分析》的报告。复杂样品体系涵盖环境、材料、代谢组学、食品与天然产物(中药)、香精香料、石油化工等方面,因其具有化合物众多、共流出严重、基质复杂、干扰严重等特征,所以对检测仪器的定性和定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二维气相色谱GGT 0620禾信仪器自主研发的GGT 0620是一款集合全二维气相色谱仪和飞行时间质谱仪以及全自动智能化前处理平台为一体的可有效应用于复杂样品精准定性定量的分析系统,具有极强的色谱分离能力和极灵敏的质谱分析能力。检测物种更全: 峰容量较一维GC-MS方法提高10倍以上,一次进样可分离并检测出上千种物质;灵敏度提高5-10倍,痕量物质不漏检。定性结果更精准: 飞行时间质谱超快采集速度全谱采集,500谱/s(同类产品最高),确保超窄色谱峰的完整呈现,提高检测准确性;可结合双检测器,实现定性定量同时分析。适用场景更广:使用新型固态热调制器,无需使用制冷剂,体积小巧,即插即用,操作简单,使用场景可从实验室扩展到车载、现场在线监测。数据处理更智能: 海量数据自动处理,分类、对比、鉴定,极大提高效率;集成化的采集操作软件,操作简单;可满足定制化需求,支持在线处理模块定制、电离源定制。2021年4月19日,GGT 0620凭借出色的性能品质、广泛的应用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0年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名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2000禾信仪器推出的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2000在会上也吸引了众多专家的目光。仪器将低热容快速气相色谱技术和先进的线形离子阱质量分析器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了色谱分离效率高和质谱定性能力强的优势,能够快速地对事故现场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准确定性和定量检测。精准:内标校正,可实现固液气多种基质、浓度从PPT至PPM的样品检测,准确分析上百种挥发性有机物。快启:冷启动15min进入检测状态,单次分析时间小于4min,现场直接得到定性定量结果。持久:连续监测达2小时以上,待机4小时以上;支持在线更换电池,无需关机。
  • 速领!十大真菌毒素,一包应对
    2020版药典第四部通则岛津推出中药10种真菌毒素筛查方法包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由于中药材从种植、生产、流通的全过程周期较长,控制不当易受真菌毒素危害,再加上真菌毒素的产生与宿主基质特性密切相关,不同类型中药材会产生种类和性质各异的真菌毒素,不经控制而被消费者使用后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本版药典在“四个最严”背景下,全面制定了易霉变中药材、饮片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具体品种增加至24个。在方法方面,增加了多种真菌毒素测定法。2020年版《中国药典》自2020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以来,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相信中药相关企业都在积极地完成应对工作,在四个最严的背景下,中药企业对真菌毒素的监控也成为了2020年版《中国药典》对应工作的重中之重。中药 / 10种真菌毒素 / 方法包01岛津实验器材作为专业的色谱耗材服务厂商,全面致力于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有关色谱消耗品及周边设备等专业的解决方案。现推出中药中10种真菌毒素筛查测定方法包(PRC-KIT-040)助您应对2020药典中药真菌毒素的分析。利用岛津10种真菌毒素筛查测定方法包建立了10种真菌毒素的LC-MS/MS快速筛查方法,下文展现了采用岛津LCMS-8050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系统进行薏苡仁中10种真菌毒素的LC-MS/MS快速筛查方法的部分实验结果。 02●UHPLC条件●色谱柱:Shim-pack GISS-HP C18 [Metal free column](100×2.1 mm,1.9 μm;P/N:227-30922-02)流 速:0.3 mL/min 进样量:5 μL柱 温:50 ℃流动相:A:0.01%甲酸水溶液 B:乙腈-甲醇(1:1)梯度洗脱程序如下:●质谱条件●离子化模式:ESI,正负离子同时扫描 扫描模式:多反应监测(MRM)碰撞气:氩气 加热气:空气 3.0 L/min雾化气:氮气 2.5 L/min 干燥气:氮气 3.0 L/min接口温度:400℃ DL温度:150℃ 加热模块温度:500 ℃ 03●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黄曲霉毒素 B1、黄曲霉毒素 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 G2、赭曲霉毒素 A、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 B1、伏马毒素 B2 及 T-2 毒素混合对照品溶液(SHIMSEN 10种真菌毒素混标溶液,货号:380-03538)适量,加50%乙腈溶液制成不同浓度的混标贮备溶液;再用 50%乙腈溶液稀释成不同浓度的系列混合对照品溶液。●样品前处理●取供试品粉末约5 g(过二号筛),精密称定,精密加入70%甲醇溶液50 mL,超声处理30分钟,离心,精密量取上清液10 mL,用水稀释至20 mL,摇匀。精密量取3 mL,待净化。3 mL甲醇、3 mL水活化,弃去流出液;3 mL上述待净化液上样,直至有适量空气通过,收集流出液;3 mL甲醇洗脱,收集流出液;合并两次洗脱液,于40℃氮气缓慢吹至近干,加50%乙腈溶液定容至1 mL,用微孔滤膜(0.22 μm)滤过,取续滤液,即得。▼净化流程▼10种真菌毒素混合对照品溶液的MRM色谱图04将0.2、0.4、1.0、2.0、4.0 ng/mL系列薏苡仁基质混合对照品溶液(以黄曲霉毒素B1计)进样分析,以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薏苡仁基质中10种真菌毒素线性相关性良好,r均大于0.995,准确度在93.4%~108.9%之间。对薏苡仁空白样品进行高、中、低浓度(以黄曲霉毒素B1计,分别为0.4 ng/g、1.0 ng/g、2.0 ng/g)加标后,按照上述前处理方法处理后上机,各添加浓度平行3份样品考察回收率,结果显示,加标回收率为61.3%-97.4%。▲点击放大05
  • 科德角国际 | 细菌内毒素检测技术应用及PKF型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系统实操培训
    多年来,科德角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始终专注于细菌内毒素检测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细菌内毒素检测经验,为了进一步帮助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和相关制药生产企业提升细菌内毒素检测能力,我司于2023年5月30日-2023年5月31日举办“科德角国际细菌内毒素检测技术应用及PKF型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系统实操培训”。一、培训组织主办单位:科德角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协办单位:北京阿克庇斯医药有限公司二、培训对象(一)各省 (区、市)药品审评中心、核查中心、药检(院)所相关人员;(二)制药企业、研发公司、CRO 公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专业人员。三、培训时间报名时间:2023年5月4日-2023年5月29日报到时间:2023年5月29日培训时间:2023年5月30日-2023年5月31日四、培训地点科德角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华佗路50号院18幢五、培训内容※本次培训结业学员,将由科德角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六、培训讲师范玉明科德角国际资深技术总监【专业及专长】药理学、毒理学及药事管理擅长细菌内毒素检测领域的研究医学硕士研究生,执业药师,编辑,GLP 、GMP 、GCP 培训证书七、公司荣誉细菌内毒素检测实验室ILPQ国际能力认证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能力验证结果报告通知单 2022年度细菌内毒素LGC能力验证八、实验环境九、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扫描二维码进入报名页面十、培训费用2000元/人(包括资料费、培训费、证书费、午餐费,其他费用自理)。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华佗路50号院18幢科德角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华佗路50号院18号楼2层
  • 食品及相关产品中毒素检测标准汇总
    本汇总主要是食品及饲料等相关产品中的毒素检测方面标准汇总:   国家标准:   GB 13078.2-2006 饲料卫生标准 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允许量   GB/T 17480-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   GB/T 18979-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GB/T 19539-2004 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GB 21693-2008 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允许量   GB/T 23212-2008 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的测定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GB/T 23215-2008 贝类中多种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GB/T 23217-2008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GB/T 23501-2009 食品中T-2毒素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502-2009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GB 2761-2005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T 4789.1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   GB/T 5009.118-2008 谷物中T-2毒素的测定   GB/T 5009.198-2003 贝类 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软骨藻酸的测定   GB/T 5009.206-2007 鲜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GB/T 5009.212-2008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GB/T 5009.213-2008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GB/T 5009.22-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GB/T 5009.23-200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   GB 5009.2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和B1的测定   GB/T 5009.96-2003 谷物和大豆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GB 5413.37-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   GB/T 8381-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半定量薄层色谱法   GB/T 8381.4-2005 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测定 薄层色谱法   农业行业标准:   NY/T 1286-2007 花生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NY/T 1664-2008 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 双流向酶联免疫法   水产行业标准:   SC/T 3023-2004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生物法   SC/T 3024-2004 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生物法   进出口行业标准:   SN 0277-1993 出口粮谷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检验方法液相色谱法   SN 0339-1995 出口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检验方法   SN 0347-1995 出口饲料中棕曲霉毒素A的检验方法   SN 0352-1995 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SN 0637-1997 出口油籽、坚果及坚果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方法液相色谱法   SN/T 1040-2002 出口动物毒素(东亚钳蝎毒)检验方法   SN/T 1101-2002 进出口油籽及粮谷中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方法   SN/T 1569-2005 进出口河豚中河豚毒素检验方法 ELISA法   SN/T 1571-2005 进出口粮谷中呕吐毒素检验方法 液相色谱法   SN/T 1572-2005 进出口粮谷、饲料中伏马毒素检验方法 液相色谱法   SN/T 1573-2005 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小鼠生物法   SN/T 1664-2005 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M1、B1、B2、G1、G2含量的测定   SN/T 1735-2006 进出口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1736-2006 进出口蜂蜜中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1763.1-2006 出入境口岸生物毒素检验规程 第1部分:肉毒毒素   SN/T 1763.2-2006 出入境口岸生物毒素检验规程 第2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SN/T 1763.3-2006 出入境口岸生物毒素检验规程 第3部分:蓖麻毒素   SN/T 1771-2006 进出口粮谷中T-2毒素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液相色谱法   SN/T 1773-2006 进出口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SN/T 1827-2006 进出口食品中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检验方法   SN/T 1940-2007 进出口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方法   SN/T 1958-2007 进出口食品中伏马毒素B1残留量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SN/T 1996-2007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SN/T 2008-2007 进出口果汁中棒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2131.1-2008 进出口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方法 第1部分:荧光磷酸酶抑制法   SN/T 2131.2-2010 进出口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第2部分:小鼠生物法   SN/T 2357-2009 可疑样品中烟曲霉毒素现场排查检测方法
  • 真菌毒素多重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一类小分子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知的真菌毒素约有400多种。研究表明,大多数真菌毒素可抑制动物体内蛋白的合成,破坏细胞结构,进而影响动物体肝脏、肾脏、神经、造血等组织器官的正常运作,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人和动物的生命与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由于农产品作物生长、收获、贮藏及运输中都易受到产毒真菌的侵染,且所产生的真菌毒素在加工处理过程中不易被清除,因此,真菌毒素污染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污染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多重产毒真菌可能侵染同一农产品,同时侵染的产毒真菌往往可以同时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因此在农产品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共存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必然现象,这就需要建立真菌毒素的多重检测技术。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的陈瑞鹏、周焕英*、高志贤*等人综述了近5 年真菌毒素多重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免疫层析法、化学比色法、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荧光法等,分析了这些方法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1、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法集中了色谱的分离性能与质谱的分子确证优势,其在检测器阶段利用质量分析器对待测物进行二次选择,将离子丰度转换为可定量计算的峰,同时提供被测物的质量数与分子结构信息,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专一性强、再现性好等优点,已经成为分析检测多组分真菌毒素的主要方法。样品前处理是指对目标物进行提取、富集和净化的步骤,以减少杂质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目前常采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有一步提取法和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quick, easy, cheap, effective, rugged and safe)法。Zhao Hongxia等利用HPLC-MS/MS法同时检测植物油中的16 种真菌毒素,首先采用一步提取法对目标物进行提取:使样品经体积分数85%乙腈溶剂提取和C18吸附剂处理,随后将目标物在多反应检测模式下的保留时间和离子对信息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对16 种真菌毒素的加标回收率为72.8%~105.8%,检出限为0.04~2.9 ng/mL。2、免疫层析法免疫层析法是指将识别元件(抗原)和采用胶体金、磁珠、荧光微球等标记的捕获元件(抗体)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标记物作为信号指示物的检测方法。在分析时,待测液溶解标记的抗体在毛细管作用下沿着试纸条迁移,结合区域产生颜色、荧光等信号变化定性或定量分析多组分真菌毒素。免疫层析法根据目标物的大小分为双抗夹心法和竞争法,其中真菌毒素是单一抗原表位的小分子物质,适用于竞争免疫分析法。3、化学比色法化学比色法是指利用待测物与化学试剂之间发生明显的化学显色反应,通过与标准品比较颜色或在一定波长处比较吸光度,从而对待测物进行定量检测的方法。化学比色法中的显色反应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反应生成的有色化合物性质稳定,颜色差异明显。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检测迅速、结果直观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真菌毒素的多重快速检测中。在近5 年内,化学比色法基于金纳米粒子独特的光学性质开发的多重检测真菌毒素在选择性、灵敏度、快速性和便携性等方面有了显著改善,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对待测物自身的化学性质依赖性较强,在检测过程中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该问题可以通过提高金纳米粒子的稳定性,基于其表面等离子体对应光谱偏移的颜色变化进行检测,增加检测方法准确性;使金纳米粒子信号可控放大,对真菌毒素进行更准确的定量分析。4、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根据电解质溶液中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建立在电学量(电流、电位、电阴或电量)与待测目标物之间的计量关系的基础上,对目标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易于自动化、操作简便等优点,在真菌毒素的多重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5 年电化学法在多重检测真菌毒素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1)样品前处理的过程比较费时费力,需要进一步简化样品的前处理流程;2)电化学传感器的分子识别元件的稳定性、使用寿命以及非特异性结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3)电化学信号指示剂的种类有限,需要研发更多的电化学信号指示剂。5、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是指由化学反应引起的发光现象。化学发光法是指利用化学发光反应,对化学发光物质由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发出的光信号进行检测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在检测过程中不需要外加光源,可以避免其他光源产生的干扰以及带来的其他误差,具有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分析速度快等分析检测的优点,已广泛运用于真菌毒素的多重检测分析中。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化学发光法仍然存在几个问题:1)化学发光剂和增强剂种类较少,急需研发更多的化学发光剂和增强剂来拓展化学发光法的应用范围;2)发展化学发光法和传感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等联用,扩大化学发光法在真菌毒素检测分析中的应用;3)研发化学发光法仪器设备的小型、便携式、自动化和一体化,有助于推进化学发光仪器的商业化。6、荧光法荧光法是利用待检测物经外加频率的紫外线照射后,激发出能够反映其特性的荧光,通过微孔板荧光仪、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检测荧光强度,从而实现对待检测的定量分析。荧光分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大量反复的激发和监测,量子产率较高,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和定量精准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真菌毒素多重检测中。近5 年荧光法多重真菌毒素的检测时间缩短且灵敏度得到极大改善,但是大多数常用的荧光团的荧光寿命以秒为单位,并且需要特定的储存条件来稳定其荧光响应,目前荧光法还未应用于多重真菌毒素的现场检测分析中。目前荧光分析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针对自身无荧光物质,研发反应活性高、量子产量大的荧光探针,从而拓宽检测的领域;2)针对不同基质及目标化合物,探索最佳提取方式以及净化手段,实现最佳回收率及特异性;3)将荧光分析技术与光学、电化学等多方面技术结合,构造成集成便携式的综合检测体系,实现实时同步获得检测和分析的信息。7、拉曼光谱法拉曼光谱是光穿过透明介质时由于分子的非弹性散射使光频率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散射光谱。拉曼效应是光子与光学及声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拉曼散射光谱可以获取分子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跃迁的特征信息,具有强大的分子识别能力,是分子信息快速获取的理想手段。但常规拉曼散射强度比较弱,灵敏度不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极大地克服了常规拉曼光谱灵敏度不高的不足同时又保留了拉曼光谱的实时、快速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真菌毒素多重检测中。8、其 他目前也有一些其他技术广泛应用于真菌毒素的多重检测中。已知传统真菌毒素检测方法与智能手机的结合是达到便携化的一个良好手段,因此,基于智能手机图像处理的平台,寻找一种配套检测与编码的载体,使其编码信号清晰、可变、容量高、检测信号灵敏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结 语本文重点介绍了近5 年真菌毒素多重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检测方法有HPLC-MS/MS法、免疫层析法、化学比色法、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荧光法等,分析比较了这些方法在真菌毒素多重检测中的优缺点。
  • 全国真菌毒素及产毒真菌污染数据库将建立
    p   食品安全是近年来广受公众关注的问题。国家真菌毒素科技创新联盟日前在北京成立。我国将通过该联盟建立实时的全国真菌毒素及产毒真菌污染数据库,搭建联盟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和完善真菌毒素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产品研发试验基地等。 /p p   国家真菌毒素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指出,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等,具有强毒性和致癌性。真菌毒素污染广泛,尤其对大宗农产品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饮食健康。目前,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都有针对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和法规。 /p p   据了解,国家真菌毒素科技创新联盟将聚焦真菌毒素防控难点,开展协同攻关,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真菌毒素防控产业合作体系,为国家食品安全战略起基础性支撑作用。联盟由9家副理事长单位、15家常务理事单位、33家成员单位和 44位个人成员共同组成,几乎囊括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精英。联盟将致力于建立实时的全国真菌毒素及产毒真菌污染数据库,搭建联盟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完善的真菌毒素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产品研发试验基地,整合联盟成员单位资源优势,共同致力于真菌毒素防控事业。 /p
  • 当心!别让这些真菌毒素毁了你的餐桌美味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秋冬季节都是温暖潮湿的环境,此时也是霉菌生长的好时机。丰收的粮食由于储存条件不当很容易滋生霉菌,霉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的代谢产物。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全球每年约有25%的粮食会受到真菌污染,约2%的农作物因为污染严重而失去利用价值。从种植到存储、加工,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真菌毒素,长期食用被污染的粮食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什么是真菌毒素? 真菌毒素(Mycotoxins) 一词源于希腊语“Mykes”和拉丁语“Toxicum”,它是由产毒的真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污染农作物、食品及饲料等植物源性产品,可引起人类和动物急性或慢性中毒,部分已被证实具有致癌、致畸、致细胞突变的“三致”作用。目前已知的真菌毒素有200多种,按其主要产毒菌种可分为曲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等)、镰刀菌毒素(如T-2毒素、H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等)等几大类。(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世界各国对粮食中各种毒素的限量和检测手段都趋于严格。2017年,我国颁布了《GB 2761-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规定了多种真菌毒素在粮食、水果、坚果及乳制品中的限量值。除了国家标准外,各行业也制定了相应标准用于市场监管,确保我们可以在餐桌上吃到安全放心的食物。 岛津解决方案 实验部分 检测仪器本实验使用岛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LC-40和三重四极杆质谱LCMS-8050联用系统。岛津超快速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 前处理方式参考粮油系统粮食行业标准《LS/T 6133-2018 粮油检验 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中的要求,样品采用乙腈-水-乙酸溶液提取后,离心过滤,加入稳定同位素内标,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测定。 主要方法参数色谱柱:UHPLC C18 2.1 mmI.D.×100 mmL., 1.6 μm流动相:A相-水(含1%乙酸,5 mM乙酸铵);B相-甲醇洗脱方式:梯度洗脱离子源:ESI,正负离子同时 分析结果十六种真菌毒素及内标标准样品的MRM色谱图 标准曲线将配制的不同浓度的基质加标样品,按上述分析条件进行测定,采用内标法制作校准曲线,校准曲线如下图所示。 玉米基质匹配标曲中部分真菌毒素的校准曲线 回收率考察 选取小麦和玉米两种基质,分别添加低、中、高三个水平的真菌毒素进行回收率考察实验,16种真菌毒素在两种基质中的加标回收率在88.52~119.77%之间,回收率良好。 小 结 岛津公司长期以来都在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为了有效应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推出了一系列产品以及解决方案,更好守护我们的餐桌安全。本实验使用岛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LC-40和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CMS-8050联用,参考粮油系统《LS/T 6133-2018 粮油检验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行业标准中的要求,建立了一种简单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同时检测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方法。该方法前处理快速、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适合谷物中真菌毒素的高灵敏度检测。
  • 安谱实验用数据说话——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大揭秘
    近日,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质疑普洱茶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致癌物质,引起茶界一片哗然,各界人士及网友们众说纷纭,同时方舟子也列举出广州疾控和南昌大学硕士论文对普洱茶相关毒素的检测结果,所采集样品均呈阳性。面对如此情况,聚光科技下属子公司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谱实验”)立即安排实验,采用液相色谱法对普洱茶中的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进行了检测,用详实的数据、谱图来探究普洱茶中所含毒素的真实情况。 样品1:在茶叶商店里选择了存放长达9年的生茶样品2:经过发酵技术发酵过的熟茶一、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参考GB 5009.22-201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第三法 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  样品前处理  准确称取2 g 粉碎的茶叶试样,置于50 mL 离心管中,加入10 mL( 乙腈+ 水) 溶液(84+16),涡旋3min,超声15min,4000rpm离心8min。取4mL 上清液,加12mL PBS 缓冲溶液稀释,混匀,待净化  加标溶液:CDGG-116870-03 (o2si 品牌) 黄曲霉毒素B1、B2、G1、G2 混标 1:0.3:1:0.3ppm 25uL  小柱操作  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SBHL-20-0383,Beacon 品牌) 恢复室温后,让柱内缓冲液流完。  上样:控制流速1d/s  淋洗:5mL PBS 淋洗,5mL 水淋洗,淋洗完后抽干,  洗脱:用2mL 甲醇洗脱,控制流速1d/s 50℃氮吹到近干,用流动相定容到1mL,过滤,待进样。  色谱条件  a) 流动相:A:水,B:甲醇/ 乙腈(16+16)  b) 色谱柱:CNW Athena C18-WP 液相色谱柱 (4.6*150mm,5um)  c) 流速:1.0mL/min  d) 柱温:40℃  e) 进样体积:20μL  f) 检测波长:激发波长360nm 发射波长440nm二、普洱茶中呕吐毒素的检测(参考GB 5009.111-2016 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的测定 第二法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样品前处理  取2g 茶叶,加入20mL 去离子水,涡旋1min,超声20min,4000rpm 离心8min,取上清液2mL 过柱。  加标溶液: CDGG-014445-06 (o2si 品牌)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呕吐毒素) 标准品 200 ug/mL 于甲醇加标50uL  小柱操作  呕吐毒素免疫亲和柱(SBHL-20-0347,Beacon 品牌)恢复室温后,让柱内缓冲液流完  上样:2mL 上样液加到小柱上面,控制流速1d/s  淋洗:5mL PBS 溶液 洗涤,5mL 水洗涤  洗脱:2ml 甲醇洗脱,控制流速1d/s  甲醇氮吹近干后,加流动相定容到1mL。涡旋, 过滤, 待上机检测。  色谱条件  a) 流动相: 甲醇:水(2:8)  b) 色谱柱: CNW Athena C18-WP 液相色谱柱(4.6*150mm,5um)  c) 流速:1.0mL/min  d) 柱温:35℃  e) 进样体积:20μL  f) 检测波长:218nm三、实验谱图图1:黄曲霉毒素10ppb 标准品谱图(黄曲霉检测)图2:生茶基质谱图(黄曲霉检测)图3:熟茶基质谱图(黄曲霉检测) 图4:生茶基质加标10ppb 谱图(黄曲霉检测)图5:熟茶基质加标10ppb 谱图(黄曲霉检测) 图6:呕吐毒素1ppm 标准品谱图(呕吐毒素检测)图7:生茶基质谱图(呕吐毒素检测)图8:熟茶基质谱图(呕吐毒素检测)图9:熟茶基质加标1ppm 谱图(呕吐毒素检测)四、实验数据  黄曲霉毒素目标物生茶基质熟茶基质生茶加标10ppb熟茶加标10ppb生茶加标回收率%熟茶加标回收率%黄曲霉 G2 (ng/mL)003.95.939%59%黄曲霉G1 (ng/mL)0076.970%69%黄曲霉B2 (ng/mL)0088.380%83%黄曲霉B1(ng/mL)008.78.187%81%  呕吐毒素目标物生茶基质熟茶基质熟茶加标1ppm熟茶加标回收率 %呕吐毒素000.92ppm91.2五、分析讨论  1、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市面上购买的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均没有检测到黄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但是限于我们样品来源有限,从我们检测的样品来看,正常渠道购买的普洱茶一般都没有问题,大家可以放心饮用。  2、黄曲霉毒素B2、B1 的加标回收率可以达到80% 以上,但是G2、G1 平均只有40-70%,不是很稳定,后来经过排查,发现G2、G1极易降解,隔一段时间进样,峰面积就会降低很多,相对来说,B2,B1的回收率比较稳定,另外食品中最容易污染,关注度最高的也是黄曲霉毒素B1,并且是毒性最强,致癌性最强的毒素。呕吐毒素的回收率非常稳定,达到90%以上。  3、总体来说,免疫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衍生法检测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呕吐毒素是非常可靠的方法,目前国家对黄曲霉B1的限值,玉米制品为20ppb,稻谷及其制品10ppb,小麦及其制品5ppb,呕吐毒素在玉米小麦中的限值为1ppm,根据国标方法,黄曲霉毒素的定量限达0.5ppb,呕吐毒素的定量限可以达到0.2ppm,均低于国家的限值。六、黄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检测实验耗材包货号名称规格品牌SBHL-20-0383美国Beacon黄曲霉毒素总量免疫亲和柱(B1,B2,G1,G2)3mL,20支/盒BeaconSBHL-20-0347美国Beacon呕吐毒素免疫亲和柱3mL,20支/盒BeaconCDGG-116870-17-1ml黄曲霉毒素B1、B2、G1、G2混标(GB/T 5009.22-2016)标准品1 mg/L于乙腈, 1 ml于Certan VialO2SICDGG-116870-03黄曲霉毒素B1、B2、G1、G2混标(GB/T 5009.22-2016)方法2方法3 标准品不同浓度于乙腈, 1 ml于Certan VialO2SICDGG-014445-06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 标准品200 ug/mL于甲醇,1mLO2SILAEQ-461572Athena C18-WP 液相色谱柱4.6*150mm,5umCNWSBHL-YQ-01凯斯科光化学衍生器PCS凯斯科SBEQ-CR0002SPE 小柱连接件【1,3,6mL】,PP 材质12 个/ 包CNWSBEQ-CR1012CNW 12 位固相萃取真空装置12 位CNWSCAA-114 亲水PTFE针式滤器 13mm*0.22um, 100 只/ 罐ANPELSCAA-113亲水PTFE针式滤器 13mm*0.45um, 100 只/ 罐ANPELQBAA-0020122ml 无针注射器100 只/ 包ANPELABEQ-3300002-25CNW 50ml 尖底离心管25/袋CNWADEQ-26001113ml 塑料巴斯德吸管、160mm、未灭菌500/ 箱CNWVAAP-32009E-1232A-100CNW 9mm 透明螺纹口自动进样瓶( 带刻度、书写)2ml,12*32mm, 9mm,100 只/ 盒CNWVEAP-5394-09FRB-100兼容Agilent 的9mm 蓝色开孔拧盖、含PTFE/ 橡胶隔垫,Bond100/ 袋CNWCAEQ-4-003306-4000HPLC 级别通用型乙腈( 也适用于生化,无水分析领域)4LCNWCAEQ-4-003302-4000HPLC级甲醇,梯度级4LCNWEOFO-945605Talboys 基本型旋涡混合器,230V/150W外形尺寸: 20.3×10.2×14.0cm, 包装重量:5.3kgTalboysEDAA-2101TH超声波清洗器,100W ( 带加热功能) 槽内尺寸: 300*150*100mm,4LANPEL
  • 左心耳封堵器系统产品获批上市
    p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经审查,批准了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创新产品“左心耳封堵器系统”的注册。 /p p   该产品由左心耳封堵器和输送器两部分组成,其中左心耳封堵器由密封盘和固定盘组成。该产品主要用于卒中风险较高且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禁忌或抗凝治疗后仍有卒中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可避免或降低左心耳内血栓脱落带来的卒中风险。 /p p   该产品的结构设计允许产品在手术过程中重复定位,利于密封左心耳口部,并降低产品脱落风险。该产品作为首个批准上市的国产左心耳封堵产品,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p p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加强该产品上市后监管,保护患者用械安全。 /p
  • CBIFS:食品安全与生物毒素检测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3月27-28日,由北京食品学会及北京食品协会联合主办,太平洋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CBIFS)”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本次高峰论坛旨在为食品行业及食品安全检测部门提供更加广泛的学习和交流机会,针对当前重要的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发布最新的食品安全前端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论坛吸引了800余名业内人士参加、60余家企业参展,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亦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微生物、毒素及致病菌检测”专题研讨会上,农业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李培武研究员作了主题为“食品安全与生物毒素检测”的报告,现对该报告作简要报道: 报告人:农业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李培武研究员 报告题目:食品安全与生物毒素检测   目前,我们现已发现生物毒素约2000多种,可分为动物毒素、高等生物毒素、真菌毒素、细菌毒素及海洋毒素五大类。其中,高等生物毒素、真菌毒素及海洋毒素与食品安全关系密切。   目前,真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较为密集,在农产品及药材中都发现过如黄曲霉毒素(真菌毒素的一种)的存在,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出现的几率及转化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生物毒素在食品中的含量通常较低,含量水平在ppm-ppb级别,但其毒性强、危害大、管控难,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培武研究员进一步介绍了高等生物毒素、真菌毒素及海洋毒素的检测技术概况,并详细介绍了其课题组为检测某些生物毒素而研发的仪器及其实验结果。   李培武研究员介绍说,生物毒素的检测技术大致可以分为确证类检测技术和以免疫学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技术等。前者准确度高,但耗时长、仪器昂贵,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而后者能克服前者的一些不足,具有快速、操作简单等优点。   近年来,李培武研究员等在生物毒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包括:   (1) 在超灵敏高特异单抗研制上的突破;   (2) 研制成功免疫亲和微柱;   (3) 研制成功黄曲霉毒素速测仪,其检测结果一致性好;   (4) 近期还成功研制出了数码免疫试纸条与传感试纸条,对H5N1病毒的检测效果很好,能有效对慢性疾病进行前期诊断,相应的检测仪器预计于今年5月上市;   (5) 研制成功NYDL-2000/3000速测仪,它以硫苷检测为技术原理,用于鉴别双底菜籽油,得到了国家大面积的推广。   这些科研成果也获得了不少国家科技奖项及发明专利。
  • 沃特世无需衍生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案:高效、快速、准确
    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针对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的12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出了将黄曲霉毒素分析包与ACQUITY UPLC® 系统相结合的解决方案,用于有效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12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多项关于真菌毒素的测定,涉及谷物、牛奶、茶叶、油籽、坚果、蜂蜜等各种食品。此外,国务院也于近日印发了 《“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中国将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建立最严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并制/修订不少于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快生产经营卫生规范、检验方法等标准的制定。其中,黄曲霉毒素等常见毒素的检测则是重中之重。 黄曲霉毒素是公认的对人类健康安全最具“杀伤力”的毒素之一。它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代谢生成,常常埋伏于玉米、花生、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或调味料、乳制品、各种坚果等多种食物中。黄曲霉毒素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如微量持续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及纤维组织增生。而严重时则会出现急性中毒、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等症状。 而利用Waters® ACQUITY UPLC系统,配合UPLC® 大体积流通池的荧光(FLR)检测器及黄曲霉毒素分析包,能够将黄曲霉毒素M1、G2、G1、B2和B1的基线分离分析时间大大缩短,并且无需进行繁琐的衍生化步骤。而传统的检测方法如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前/柱后衍生法等,不仅耗时长还需要购置昂贵的柱后反应器和电化学单元,衍生试剂的使用还会增加技术人员的安全隐患。无需衍生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案:Waters ACQUITY UPLC FLR系统 沃特世市场发展总监黄静女士表示:“如今,食品黄曲霉毒素超标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公众的食品健康安全。作为分析技术的全球领导者,沃特世始终致力于开发创新的分析技术及高效、全面的解决方案,推动食品安全检测方法的发展与进步,最终造福于人类。”关于沃特世公司(www.waters.com)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专注于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开发和生产先进的分析和材料科学技术。50多年来,公司开发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
  • 四种毒素残留检测技术落地开花
    天津检验检疫局主持的“食品及中药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环保、快速、多残留检测技术体系的研究”,在人性化、安全化、低耗环保化设计以及批次检测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应用潜力和良好的推广前景。 实验室人员进行食品药品中农兽药通量化测试   自制前处理萃取设备   科研人员进行中草药中生物毒素检测   食品、药品直接关系着民众的生命健康,然而在食品、药品源头物的种养植、生产加工、存储运输过程中,或多或少会被施加上或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   为了准确掌握食品、药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情况,为下一步对食品、药品具体处理提供依据,技术人员会事先对食品、药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样品进行最大限度的提取,再经过分析、净化、浓缩等步骤,对样品的残留情况准确掌握。这个过程,就是食品、药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样品前处理,是确保食品、药品食用安全的第一关。   样品前处理最难   样品前处理是针对食品、药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过程中耗时最长、最容易出现误差的步骤。作为残留检测的关键环节,样品前处理过程直接影响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   我国传统采用的食品、药品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前处理工作中,提取和净化环节需要使用大量类似乙腈、二氯甲烷等有毒试剂,会给实验室检测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使用后残余溶液的废弃还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传统技术还存在过程冗长、有机试剂消耗量大、检测项目分散等不足。   技术上的落后导致我国食药领域进出口贸易屡屡遭遇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一定程度影响了我国相关产品的顺利出口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解决传统技术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天津检验检疫局科研人员以建立快速、高效、环保、误差小、回收率高的前处理技术方法为重点方向,通过深入研究、刻苦攻关,终于在技术方法上取得突破,研究成果对于提高食品、药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样品前处理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有毒试剂后续污染隐患都有积极作用。   构建综合技术平台   课题组选择了食品、药品中常被施用的激素、生物毒素、农药和兽药作为典型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优化提取、合并检测,最终构建了由4种新型技术方法为主要支撑的食品及中药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样品前处理综合技术平台。   双柱净化/自动固相萃取法。方法主要针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激素类、聚醚类及镇静类药物多残留检测。采用有机溶剂和缓冲溶液两步提取的方式,将原本按类别分别检测的十余种激素归并为一个多残留检测过程。此方法较传统方法检测效率提高超过1倍,降低成本50%,并填补了国内激素残留检测领域的技术空白。   亚临界水萃取-填料吸附净化法。方法主要针对常见农兽药的通量化分析。通过用无毒无害的亚临界水取代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减少了有机溶剂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将提取和吸附过程有效结合,提高了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的速度。   可再生在线免疫亲和净化法。方法主要针对中草药及中成药中生物毒素多残留检测。建立了中草药及中成药中十余种生物毒素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将前处理和仪器检测两个环节合为一体,提高了检测速度,每根亲和柱的在线重复使用寿命可达40次,保证了自动净化过程的可操作性,降低了免疫亲和净化的成本。   分子印迹整体柱净化法。方法主要针对动物源性食品中喹诺酮类药物的检测。本方法选择特定有机聚合材料,制备出可用于该类药物残留分析的分子印迹整体柱,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中8种该类药物的特异性识别检测的方法,重现性好,简便快速。   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该课题成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药材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领域。经天津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天狮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珠海检验检疫部门实践应用,一线检测人员一致认为:研究形成的方法实用,操作方便,具备较好的通用性。应用结果显示,该课题形成的技术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检测效率、检测质量和产品合格率。2011年,天津检验检疫局检测人员利用该技术检测进出口食品、药品12000项目次,检测效率明显提升,有毒试剂使用量下降20%,应用效果良好。   课题部分成果已转化为2个国家标准,即《河豚鱼和鳗鱼中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己烯雌酚、己烷雌酚、双烯雌酚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牛奶和奶粉中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己烯雌酚、己烷雌酚、双烯雌酚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标准的形成对于打破国际贸易措施、提升我国在食品及中药检测方面的国际影响力有重要意义。   课题成果有利于为社会创造潜在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营造更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在人性化、安全化、低耗环保化设计以及批次检测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应用潜力和良好的推广前景。   链 接   为了促进我国食药领域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改善现有前处理技术工作,天津检验检疫局申请并主持了《食品及中药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环保、快速、多残留检测技术体系的研究》课题。目前,课题已经完成。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国食品、药品检测工作实际,具有高效、灵敏、准确、可靠等特点的检测方法,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2012年天津滨海新区科技进步奖评审中,该课题获得三等奖。
  • 我国现行真菌毒素检测标准概述
    1 真菌毒素标准的发展  真菌毒素是产毒真菌在粮食(或果蔬)的种植、收获、运输、储存过程中侵染粮食(或果蔬),并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真菌毒素污染谷物、饲料、果蔬,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禽生产安全。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把真菌毒素列为食源性疾病的三大根源之首。我国是真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目前,人们发现的真菌毒素有400多种。我国重点关注黄曲霉毒素(主要是Aflatoxin B1,AFB1和Aflatoxin M1,AF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OTA)、展青毒素(Patulin,Pat)、T-2毒素(T-2 toxin,T2)和伏马毒素(Fumonisins,FBs)等,这些毒素具有强毒性和高污染频率等特点,每种毒素的化学结构、生物毒性及适宜生长的基质不同;有些毒素会在饲用动物体内发生结构转化,以结构类似物存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危害人类健康。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这些限量标准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黄曲霉毒素M1结构式  从“十五”到“十二五”,国家重点关注农、兽药等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对真菌毒素的重视较晚,相关检测技术的研究起步也晚。国家标准委员会曾提出在标准制定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积极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促使我国真菌毒素检测标准的制修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一些标准制定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国有品牌树立了标杆和发展方向。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真菌毒素相关标准,但还需要在检测技术、作用毒理、公共危害等领域得到加强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和丰富。研究人员曾对我国真菌毒素的检测标准进行探讨,但那些被讨论过的标准很多已被废止,侧面反映了近些年来我国真菌毒素标准制定的活跃和国家的重视。  真菌毒素标准包括限量标准和检测标准。按照检测方法,可分为大型仪器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按照适用范围,可分为食品类、原粮类和饲料类。本文对我国现行真菌毒素检测标准进行了梳理、阐述和分析,根据笔者对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的了解,对各类标准涉及的技术进行思考和探讨,并从应用和市场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能为我国真菌毒素标准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我国现行的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标准  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限量标准GB 2761-2017《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属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GB 2761包括限定的毒素种类、限量、食品类型及检验方法的标准。最早的GB 2761是1981年颁布实施的,先后经过四次修订。1981年版只规定了AFB1的限量和食品种类;2005年版增加了AFM1、DON、Pat;2011版又增加了OTA、ZEN。2017版没有增加毒素种类,但对食品类型的划分更加细致。该标准没有做出受饲料行业监管、污染原粮的FBs、T-2的限定。GB 2761的修订,反映了国家对食品真菌毒素污染的重视。下边将对每种真菌毒素的现行检测标准逐一阐述和分析:  2.1 黄曲霉毒素(AF)  AF是产毒真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毒性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之一。目前分离鉴定出的AF包括AFB1、AFB2、AFG1、AFG2、AFM1和AFM2等18种。1993年国际癌症研究所将AF确定为一级人类致癌物。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农作物易遭受AF污染,居民肝癌发病率较高。  GB 276l-2017规定了食品中AFB1/M1的最大限量标准及其存在的食品类别:谷物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坚果及籽类、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等6大类18小类,限量范围为0.5~20 μg/kg,其中特殊膳食用食品的限量最低。AFM1限量的食品类别分为乳及乳制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等2大类8小类,统一限量0.5 μg/kg。GB 276l-2017的限量明显比GB 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严格,但低于欧盟食品的限量要求。  AF的检测标准(见表1)包括国家标准(GB)、粮油行业标准(LS)、农业行业标准(NY)、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地方标准(DB)及食药局快检标准(KJ)等,涵盖了真菌毒素检测的所有方法。涉及的检测方法有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位素内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等仪器分析方法和胶体金定量/定性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时间分辩荧光定量检测技术、双流向酶联免疫法、薄层色谱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等快检方法。  一种作物可能被多种真菌毒素污染,因此对多种真菌毒素同时检测的技术很有实际应用价值。刚刚实施的LS/T 6133-2018《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稳定同位素内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谷物中多种毒素同时检测,该技术除了检测我国日常监管的毒素外,还可以检测其衍生物或结构类似物。  快检方法不仅仅是对实验室方法的有益补充,根据2015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国家认可的快检方法可以作为执法依据。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和国家食药总局先后颁布了8个免疫检测技术的标准。粮食行业标准率先将胶体金定量检测技术纳入标准中,之前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只是作为定性筛查的手段。2017年国家食药局颁布了三个真菌毒素快检标准,其中两个是AF的标准。这些都为免疫层析技术在农业、粮油、食药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标准支撑,同时也有效保障了这些领域AF的监管和检测。唯1写入GB或GB/T的免疫方法是市场应用剧减的酶联免疫,目前应用广泛的免疫层析技术只出现在行业标准中。  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订了食品和饲料中AF限量标准。我国对食品中AFB1和AFM1的最高允许量有严格规定,而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主要对AF总量(B1+B2+G1+G2)做出限定。为了满足进出口的需求,SN标准是针对黄曲霉毒素总量的检测。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标准覆盖了AF污染的大多数食品,2020年《中国药典》2351真菌毒素测定法,更是增加了药材、饮片及中药制剂中真菌毒素的检测。但是,一些过时检测技术的行业标准依然有效:如NY/T 1664-2008《牛乳中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 双流向酶联免疫法》,该技术操作繁琐,专业性要求高,且只能定性检测,市面上已很难买到相应的检测试剂。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前处理复杂、当前应用很少的检测技术,依然作为第五法写入GB 5009.22-2016中。编者建议废止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一些标准。  2.2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又称为呕吐毒素,广泛存在玉米、小麦、大麦等谷物中,是污染食物的主要真菌毒素。DON破坏人和动物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性。世界各国都对食品中DON做出了限量要求。GB 276l-2017规定谷物及其制品中DON的限量是1000 μg/kg,与美国对小麦的限量标准一致。而欧盟标准规定的非常细致:未加工的硬质小麦、谷物和玉米中DON的限量为1750 μg/kg,未加工的谷物(除前述之外的谷物)的DON限量是1250 μg/kg,终端销售的谷物面粉、麸皮和胚芽的DON限量为750 μg/kg,谷物为原料的婴儿食品中DON限量不得超过200 μg/kg;日本规定小麦和小麦制品的DON限定量为1100 μg/kg。  DON的检测标准有9个(见表2),包括4个LS,1个KJ,3个GB和1个SN,其中GB 5009.111-2016《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的测定》是GB 2761-2017指定的检验方法,可以检测谷物及其制品、酒类、酱油、醋中的DON及其乙酰化衍生物。与AF相比,DON检测标准的数量和方法明显减少,但DON作为粮食行业重点关注的毒素,LS占比非常大。DON的结构类似物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对我国中东部作物的污染较常见,但目前只有DB32/T 3205-2017《饲料中雪腐镰刀菌烯醇(NIV)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出了它的检测方法。
  • 如何理解研究内毒素的重要意义?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杆菌生长时释放或死亡时裂解出来的细胞壁脂多糖成分。体内外实验早已证明,内毒素具有耐热,耐酸碱等特性。内毒素进入机体后可引起发热,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补体激活、机体血压下降等病理生理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由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对内毒素的结构、功能、作用机制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临床上也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内毒素关系密切。内毒素血症在临床上可涉及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神经科,急诊科等,但是与之关系较为密切的仍然是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病等。因此,积极开展内毒素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对于阐明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并进而建立相应的治疗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尽管对内毒素的研究已开展数十年之久,但是,目前国内尚无一部完整的书籍来专门阐述内毒素的基础与临床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内毒素的作用机制及信号转导途径认识的不断深化,建立和发展了抗内毒素血症的多种战略,这为以后治疗内毒素血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内毒素进入机体后,可直接对细胞的生物膜产生毒性,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使机体产生多种炎症介质,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最后导致细胞死亡,影响脏器功能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Toll样受体家族的阐明使内毒素的信号转导途径更为完善。一般认为,内毒素进入机体后,与脂多糖结合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将脂多糖传递给单核-巨噬细胞膜上的CD14受体,并与Toll样受体4的具有亮氨酸富集重复体的结构域发生物理接触,使Toll样受体4构象发生改变,通过其胞质结构域募集细胞内髓系分化蛋白88(My88)和白细胞介素-1(IL-1)受体相关激酶发生自身磷酸化,引发酶系级联反应,最终激活NF-MκB等多个转录因子,合成和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发挥作用。 许多炎症介质参与内毒素的生物学效应,如TNF-α,白细胞介素类,NO、补体,前列腺素类,血小板激活因子等。肠细菌及内毒素转位是内毒素血症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及肝病内毒素血症致死的重要原因。重视对肠细菌及内毒素转位的处理是减少外科手术及其他危重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减少肝病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至今,对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仍无特效措施,抗生素的应用虽然能够有效地控制细菌感染,但有增加内毒素血症的危险。内毒素抗体曾经被认为对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有效,但是临床研究却证明其无效;其他措施包括抑制脂质A合成,阻断内毒素信号转导以减少细胞因子分泌,可能对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有效,但仍需经过临床实践证实。
  • 岛津支持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国际培训班
    11月17至23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油料所”)主办、岛津公司协办的欧盟地平线计划亚洲首届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学术研讨会与真菌毒素国际培训在武汉召开。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等14个国家的60多位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领域专家学者齐聚武汉,学习先进的真菌毒素检测技术。 油料所所长黄凤洪先生,国际真菌毒素学会主席、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食品生产科学研究所所长安东尼奥先生(Antonio Logrieco),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科技专员穆和颜先生(Yann Moreau)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油料所油料产品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李培武先生主持开幕式。真菌毒素国际培训班现场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等,污染花生、玉米、大米等主要农产品,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高灵敏检测技术,是防止真菌毒素污染进入食物链、减少污染损失、保障消费安全的重要手段。油料所专家介绍真菌毒素的LC-MS/MS确证检测方法 岛津公司长期以来与油料所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培训期间,岛津赞助并支持了此次活动,不仅邀请了国内相关检测机构的用户参与培训,而且调派应用工程师协助完成LC-MS/MS对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的培训。学员们使用LCMS-8060进行真菌毒素检测并查看结果 此次培训班是油料所在国际真菌毒素学会与欧盟地平线计划真菌毒素项目支持下,作为项目指定培训中心,首次在亚洲举办的国际真菌毒素培训班,研讨了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现状与趋势,开展了实际操作培训,对推动国际真菌毒素检测技术水平提升,加强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划“粽”点!粽子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前处理解决方案
    吃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南方人爱吃咸粽,以鲜肉、蛋黄、火腿等作为馅料,而北方人偏爱甜粽,以红豆、红枣、蜜枣等为馅,蘸取白糖或蜂蜜食用。那么到底是咸粽好吃,还是甜粽更美味,其实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市场上常见的粽子类型有三种,真空包装粽子(常温粽子)、速冻粽子和新鲜粽子。每种粽子的保存方式和保质时间都不太一样,但不管哪种粽子再次食用前,应蒸熟煮透再吃,且尽量不要反复冻融和蒸煮。糯米是制作粽子的原料之一,在贮存过程中极易发霉并可能被黄曲霉污染而导致黄曲霉毒素超标,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危害性也最强。其急性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慢性毒性可诱发癌变,致癌能力为二甲基亚硝胺的75倍,人的原发性肝癌也很可能与黄曲霉毒素有关,国家质检总局规定黄曲霉毒素B1是大部分食品的必检项目之一。参考5009.22-2016第一法(一般固体样品)我们一起来看粽子中黄曲霉毒素B1的前处理解决方案!01 提取称取5 g固体样品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100 μL同位素内标工作使用液,放入MultiVortex 多样品涡旋混合器振荡混合后静置30 min。加入20.0 mL乙睛-水溶液(84 16),MultiVortex涡旋混匀后振荡20 min,在6000 r/min下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备用。02 净化准确移取4 mL上清液,加入46 mL 1%吐温-2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混匀,待净化。将低温下保存的免疫亲和柱恢复至室温,放置于iSPE-864全自动智能固相萃取仪进行固相萃取,待免疫亲和柱内原有液体流尽后,净化条件如下:iSPE-864固相萃取条件溶剂用量(mL)流速(mL/min)上样样液50.02淋洗水2×102干燥N2洗脱甲醇2×1203 浓缩iSPE-864的洗脱液无需转移,收集管可直接作为浓缩管用于FV32Plus全自动高通量智能平行浓缩仪在50℃下缓缓地将洗脱液吹至近干,加入1.0 mL 68% 5 mmoL乙酸铵溶液与32%乙腈-甲醇(50 50)的混合溶液,MultiVortex涡旋30 s溶解残留物,0.22μm滤膜过滤,上机。注意事项:*免疫亲和柱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净化过程一定要控制流速,流速不宜过快,要保证样品与免疫亲和柱充分接触。&blacksquare 黄曲霉毒素危害极大,应戴手套操作。接触过标准品的玻璃器皿要用5 %的次氯酸钠浸泡过夜。Detelogy优选仪器▶ 8通道,可同时完成8个样品的固相萃取全过程▶ 自动切换不同溶剂输送,配备氮吹干燥功能▶ 柱塞杆密封过柱技术,有效避免失速和堵柱等情况▶ 支持免疫亲和柱自动脱帽功能▶ 智能控制终端和主机一体化设计,10.1寸高清彩色触屏▶ 32位氮吹高通量,兼容多规格样品管▶ 兼容针追随式氮吹和涡旋式氮吹针▶ 三面水浴可视窗具备多色照明功能,智能快插排水口▶ 氮吹通道灵活组合,多路供气保障平行性▶ 13.3寸超大触屏控制,智能终端,具备氮吹延时和延时压力功能▶ 兼容性高,转速可调范围:200-3000rpm▶ 小巧极简机身,主机低重心设计,运行噪声低▶ 5寸高清彩色触屏,实时显示转速和运行时间,随时启停▶ 支持自动和手动双模式,中英文界面自由切换
  • 2020版《药典》较2015版真菌毒素测定要求及方法变化解读
    一 真菌毒素检测要求变化 1、黄曲霉毒素  适用品种:  柏子仁、大枣、水蛭、地龙、肉豆蔻、全蝎、决明子、远志、陈皮、使君子、胖大海、莲子、桃仁、蜈蚣、槟榔、酸枣仁、薏苡仁、僵蚕、麦芽、延胡索、土鳖虫、九香虫、蜂房、马钱子。  (标黑体为2020版新增检测黄曲霉毒素的中药材)  2、玉米赤霉烯酮  适用品种:薏苡仁  2015年版和2020年版药典检测中药材变化二 2020版药典较2015版在检测黄曲霉方法变化解读
  • 大连化物所卿光焱团队开发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
    近日,大连化物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该团队通过“量体裁衣”的材料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基于噬菌体展示筛选和血液相容性肽基聚合物设计的策略,实现了在血液中对特定内毒素的原位、快速、精准清除。  脓毒症是ICU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成本的危重病症,每年造成全球超1100万患者死亡。基于内毒素清除的血液净化策略,在脓毒症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然而,内毒素的结构复杂性、血液成分的复杂性以及内毒素在血液中的低丰度,导致血液中的特异性内毒素清除极具挑战。针对当前血液净化材料特异性不足所导致的内毒素清除效率低、活性药物在血液净化过程中大量流失等问题,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的研发策略。在本工作中,团队以大肠杆菌内毒素为模型,通过噬菌体表面展示迭代亲和筛选和内毒素解毒活性筛选,发现了一种对靶标内毒素具有高亲和力、高特异性和高解毒活性的内毒素亲和肽(HWKAVNWLKPWT)。该多肽不仅可以实现对内毒素与其他血液成分的精确区分,而且能够实现对特定种类内毒素分子的精准识别与清除。由此设计的肽基聚合物[poly(PEGMEA-co-PEP-1)]可以将脓毒症家兔血液中的内毒素水平从2.63±0.01降低到0.78±0.05 EU/mL (清除率 70%),显著缓解内毒素引起的多器官损伤和脓毒症预后。  该项工作为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的开发提供了一个通用范例,有望通过打造一个内毒素系列分子全覆盖的高选择性吸附材料库,全面提升血液净化材料对内毒素的清除选择性,实现对特定内毒素分子的精准识别与清除。此外,这种自上而下的配体筛选策略也适用于其他内源性和外源性血液毒素的特异性清除,有助于推动“个性化”精准医疗在全球重症血液净化领域的探索与应用。  卿光焱团队致力于开发生物分离分析新材料、新方法,提出了生物分子响应型聚合物的设计思想,研制了多磷酸化肽智能富集材料(Nat. Commun. 2017)、磷酸化肽、唾液酸型糖肽同步富集材料(Anal. Chem. 2020);提出基于动态共价化学的唾液酸糖肽富集新策略,改变了科学家对富集材料稳定性的认识(J. Am. Chem. Soc. 2020);利用赖氨酸侧链氨基和18-冠-6间的选择性络合,高效分离甲基化肽(Anal. Chem. 2020);展望新一代翻译后修饰富集材料的典型特征,以及智能聚合物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Adv. Mater. 2017; TRAC Trends Anal. Chem. 2020)。  上述工作以“Specific Clearance of Lipopolysaccharide from Blood Based on Peptide Bottlebrush Polymer for Sepsis Therapy”为题,于近日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所1824组博士后施振强。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我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 真菌毒素检测如何采样?
    真菌毒素的检测误差一直是粮油、饲料等领域令技术人员非常头疼的问题,有时甚至会达到百分之几百的偏差,误差的来源和影响因素非常之多,如检测产品本身、操作流程和细节掌握程度、实验环境和条件、不同种类样品的基质效应等。前边跟大家分享了“同一车粮食,为什么真菌毒素的测值不一样?”,反响很好,笔者在这里就跟大家聊一聊,影响检测结果的最大因素——采样。  同其他检测项目一样,真菌毒素的检测也包括采样、制样、分析检测等步骤。那么,这些步骤中哪个对真菌毒素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呢?  根据相关文献(Whitaker & Dicken,1974)报道,在真菌毒素分析检测过程中,误差产生的概率情况如下图1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步的采样是最为关键的,其错误概率高达88%,二次取样错误概率为10%,而分析方法的错误概率仅为2%,由此可见取样及二次取样的关键性。  取样的关键性  造成采样及二次取样步骤容易出现误差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1、真菌毒素在样品中的分布是不均一的 上图以蛋白质和真菌毒素在样品中的分布情况,向我们说明真菌毒素分布的不均匀性。  2、真菌毒素检测的精度在ppb(ng/g)级别  真菌毒素的检测精度都在ppb级别,尤其对于毒性超强的黄曲霉毒素。ppb(ng/g)即10亿分之一,这是一个非常微量的单位,如果没有足够大的采样量,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下表为美国农业部提供的信息,在一卡车玉米中加标20ppb的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测值情况。   从上表可以得知,如果只取0.45公斤的玉米,检测得到的污染数值范围为0-46.9ppb;而若取样量为4.5公斤,其检测范围为11.6-28.4ppb,由此可见因为取样量的不同,引起的误差范围会相去甚远。  采样注意事项  1、采样的原则  由于真菌毒素分布的随机性,采样的时候要做到多点、随机、均匀,使得每个部位都有相同的概率被取到。  2、采样的数量  FAO和WTO建议每200公斤物料采样一次,如果所采样品是混合比较均匀的粉状物料,可以适当的减少采样点数。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力、物力有限,所以在实际操作中采样点数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以及物料情况来确定采样点数。  3、采样量  原料送检样品采样成品可在500g,原料样品在1000g,这样可以保证检测的最低检测量和检测样品的霉菌毒素的分布均一性。GB 5009.22规定,固体样本采样量要大于1kg。  具体采样方法  1、流动物料采样  采样方式:采用适当的采样设备,并控制物料流的速度,使得采样器能从整个物料流截面采样而不会溢出。  适用范围:适用于运输卡车、火车、轮船散装物料卸料时;筒仓物料存储采样口采样;饲料企业打包出料口采样。  2、散装物料采样  采样方式:采用探针式采样器。 探针采样器的长度应该能够刺到容器底部。  适用范围:适用于驳船、漏斗车、厢式货车、卡车、火车厢、槽车运输的散装物料。  3、袋装物料采样  选择适当长度采样器,将探针采样器从包装袋一角斜插到对角。  采样器长度必须和包装袋对角线长度接近。  4、圆桶仓存储物料采样  对于料仓存储的物料,只有在出料口采样流动物料采样方案才可能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若料仓中物料储量不多时,也可以分散取多点采样以获得比较有代表性的样本。  5、饲料生产过程采样  在出料扣安装自动采样设备或者采用鹈鹕嘴取样器采样。  对已经进入仓库的饲料,按照袋装物料的采样程序进行采样。  6、仓储饲料采样  对已经进入仓库的饲料,按照袋装物料的采样程序进行取样。  7、养殖场饲料及原料采样  饲料样品从料槽中中采样,每个料槽采样量可在500g,料槽应该随机性选择原料样品应该从存储袋中按照多个采样点采样,每次采样可1000g。
  • 黄曲霉毒素光衍生检测系统升级方案
    系统介绍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划定为I类致癌物,可引发多种癌症。因此,在粮油、乳制品、中药材、饲料等产品的国家标准中严格限定了黄曲霉毒素的含量。由于黄曲霉毒素B1和G1的荧光强度较低,无法达到检测要求。传统的化学衍生方案,通过加装衍生液输送泵,输送0.05%的碘溶液,在70℃的反应箱中,与黄曲霉毒素发生衍生反应,从而提高黄曲霉毒素B1和G1的检测灵敏度。与化学衍生法不同,本方案无需准备化学衍生试剂和高温反应系统,只需要加装一个光衍生器,即可轻松实现高灵敏度的黄曲霉毒素分析。升级成本低,实验过程简单,安全,环保,满足众多权威标准要求。相关标准2015版《中国药典》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测定法第一法。GB 5009.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T 30955-2014《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SN/T 3263-2012 《出口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测定》。LS/T 6133-2018 粮油检验 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案详情适用范围本升级方案适用于岛津全系列液相产品和各种耐压系统(20~130MPa),包括20A、20ADXR、2030/40、30A、40系列。工作原理经色谱柱分离后的黄曲霉毒素,在PR-1000中进行光化学反应,并被荧光检测器检测,其黄曲霉毒素B1和G1的荧光信号强度明显增强,检测灵敏度显著提升,同时维持了优异的峰形。分析条件流动相:甲醇+水= 45% + 55%流速:0.8 mL/min柱温箱温度:30℃检测波长:Ex 360nm Em 450nm进样体积:10μL色谱柱:Shim-pack GIST C18 5μm 4.6×150mm样品:黄曲霉毒素标准溶液(P/N:380-03396)前处理:SHIMSEN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3mL,20/p(P/N:380-00910)方案实施1. 确定待升级仪器配置2. 签订升级合同3. 软硬件安装升级4. 检测项目方法优化验证5. 交付升级配置示意图注:以上为升级配置示例,具体升级配置根据实际情况拟定。
  • 我国现行真菌毒素检测标准概述
    1 真菌毒素标准的发展  真菌毒素是产毒真菌在粮食(或果蔬)的种植、收获、运输、储存过程中侵染粮食(或果蔬),并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真菌毒素污染谷物、饲料、果蔬,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禽生产安全。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把真菌毒素列为食源性疾病的三大根源之首。我国是真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目前,人们发现的真菌毒素有400多种。我国重点关注黄曲霉毒素(主要是Aflatoxin B1,AFB1和Aflatoxin M1,AF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OTA)、展青毒素(Patulin,Pat)、T-2毒素(T-2 toxin,T2)和伏马毒素(Fumonisins,FBs)等,这些毒素具有强毒性和高污染频率等特点,每种毒素的化学结构、生物毒性及适宜生长的基质不同;有些毒素会在饲用动物体内发生结构转化,以结构类似物存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危害人类健康。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这些限量标准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黄曲霉毒素M1结构式从“十五”到“十二五”,国家重点关注农、兽药等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对真菌毒素的重视较晚,相关检测技术的研究起步也晚。国家标准委员会曾提出在标准制定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积极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促使我国真菌毒素检测标准的制修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一些标准制定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国有品牌树立了标杆和发展方向。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真菌毒素相关标准,但还需要在检测技术、作用毒理、公共危害等领域得到加强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和丰富。研究人员曾对我国真菌毒素的检测标准进行探讨,但那些被讨论过的标准很多已被废止,侧面反映了近些年来我国真菌毒素标准制定的活跃和国家的重视。  真菌毒素标准包括限量标准和检测标准。按照检测方法,可分为大型仪器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按照适用范围,可分为食品类、原粮类和饲料类。本文对我国现行真菌毒素检测标准进行了梳理、阐述和分析,根据笔者对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的了解,对各类标准涉及的技术进行思考和探讨,并从应用和市场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能为我国真菌毒素标准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2 我国现行的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标准  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限量标准GB 2761-2017《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属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GB 2761包括限定的毒素种类、限量、食品类型及检验方法的标准。最早的GB 2761是1981年颁布实施的,先后经过四次修订。1981年版只规定了AFB1的限量和食品种类;2005年版增加了AFM1、DON、Pat;2011版又增加了OTA、ZEN。2017版没有增加毒素种类,但对食品类型的划分更加细致。该标准没有做出受饲料行业监管、污染原粮的FBs、T-2的限定。GB 2761的修订,反映了国家对食品真菌毒素污染的重视。下边将对每种真菌毒素的现行检测标准逐一阐述和分析:  2.1 黄曲霉毒素(AF)  AF是产毒真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毒性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之一。目前分离鉴定出的AF包括AFB1、AFB2、AFG1、AFG2、AFM1和AFM2等18种。1993年国际癌症研究所将AF确定为一级人类致癌物。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农作物易遭受AF污染,居民肝癌发病率较高。  GB 276l-2017规定了食品中AFB1/M1的最大限量标准及其存在的食品类别:谷物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坚果及籽类、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等6大类18小类,限量范围为0.5~20 μg/kg,其中特殊膳食用食品的限量最低。AFM1限量的食品类别分为乳及乳制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等2大类8小类,统一限量0.5 μg/kg。GB 276l-2017的限量明显比GB 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严格,但低于欧盟食品的限量要求。  AF的检测标准(见表1)包括国家标准(GB)、粮油行业标准(LS)、农业行业标准(NY)、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地方标准(DB)及食药局快检标准(KJ)等,涵盖了真菌毒素检测的所有方法。涉及的检测方法有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位素内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等仪器分析方法和胶体金定量/定性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时间分辩荧光定量检测技术、双流向酶联免疫法、薄层色谱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等快检方法。  一种作物可能被多种真菌毒素污染,因此对多种真菌毒素同时检测的技术很有实际应用价值。刚刚实施的LS/T 6133-2018《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稳定同位素内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谷物中多种毒素同时检测,该技术除了检测我国日常监管的毒素外,还可以检测其衍生物或结构类似物。  快检方法不仅仅是对实验室方法的有益补充,根据2015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国家认可的快检方法可以作为执法依据。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和国家食药总局先后颁布了8个免疫检测技术的标准。粮食行业标准率先将胶体金定量检测技术纳入标准中,之前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只是作为定性筛查的手段。2017年国家食药局颁布了三个真菌毒素快检标准,其中两个是AF的标准。这些都为免疫层析技术在农业、粮油、食药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标准支撑,同时也有效保障了这些领域AF的监管和检测。唯一写入GB或GB/T的免疫方法是市场应用剧减的酶联免疫,目前应用广泛的免疫层析技术只出现在行业标准中。  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订了食品和饲料中AF限量标准。我国对食品中AFB1和AFM1的最高允许量有严格规定,而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主要对AF总量(B1+B2+G1+G2)做出限定。为了满足进出口的需求,SN标准是针对黄曲霉毒素总量的检测。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标准覆盖了AF污染的大多数食品,2020年《中国药典》2351真菌毒素测定法,更是增加了药材、饮片及中药制剂中真菌毒素的检测。但是,一些过时检测技术的行业标准依然有效:如NY/T 1664-2008《牛乳中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 双流向酶联免疫法》,该技术操作繁琐,专业性要求高,且只能定性检测,市面上已很难买到相应的检测试剂。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前处理复杂、当前应用很少的检测技术,依然作为第五法写入GB 5009.22-2016中。编者建议废止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一些标准。表1 我国现行标准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标准号标准名称适用样本检测方法检出限/定量限(μg/kg)GB5009.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 族的测定乳、乳制品和含乳特殊膳食用食品第一法: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第二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第三法: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第一法:液态乳、酸奶,取样4g。AFM1:0.005/0.015; AFM2:0.005/0.015。乳粉、特殊膳食用食品、奶油和奶酪,取样1g。AFM1:0.02/0.05 AFM2:0.02/0.05;第二法:液态乳、酸奶 4g,AFM1 :0.005/0.015;AFTM2 0.0025/0.0075。乳粉、特殊膳食用食品、奶油和奶酪 1g,AFM1:0.02/0.05;AFM2:0.01/0.025 GB 5009.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 族的测定谷物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坚果及籽类、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婴幼儿辅助食品第一法: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第二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第三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第四法: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第五法:薄层色谱法第一法:B1:0.03/0.1;B2:0.03/0.1;G1:0.03/0.1;G2:0.03/0.1。第二法:B1:0.03/0.1;B2:0.03/0.1;G1:0.03/0.1;G2:0.03/0.1。第三法:B1:0.03/0.1;B2:0.01/0.03;G1:0.03/0.1;G2:0.01/0.03。第四法:B1(谷物、坚果、油脂、调味品样品): 1/3;B1(特殊膳食用食品):0.1/0.3第五法:B1:5 GB/T 30955-2014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饲料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B1:0.2/1.0;B2:0.2/1.0;G1:0.3/1.0;G2:0.3/1.0。GB/T 17480-2008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饲料原料、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酶联免疫0.1LS/T 6111-2015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 胶体金快速定量法小麦、玉米、大米等胶体金定量检测2LS/T 6108-2014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免疫层析法大米、糙米、玉米等胶体金免疫层析(定性)4~20LS/T 6122-2017粮油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 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粮油及其制品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B1: 0.5;B2: 0.25;G1: 1.0;G2: 0.5LS/T 6128-2017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粮食及其制品超高效液相色谱法B1: 0.2/0.4;B2: 0.1/0.3;G1:0.5/1.5;G2: 0.1/0.3LS/T 6133-2018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小麦、玉米、稻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B1、B2、G1、G2:0.3/1.0NY/T 2547-2014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筛查技术规程生鲜乳时间分辩荧光免疫层析法0.45NY/T 2548-2014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时间分辩荧光免疫层析法饲料及饲料原料时间分辩荧光免疫层析法0.3NY/T 2071-2011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单一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1.0/2.0NY/T 2549-2014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免疫亲和荧光光度法饲料及饲料原料免疫亲和荧光光度法0.3NY/T 2550-2014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胶体金法饲料及饲料原料胶体金法1NY/T1664-2008牛乳中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 双流向酶联免疫法生牛乳、巴氏杀菌乳、UHT灭菌乳、乳粉双流向酶联免疫法0.5DB 34/T 813-2008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 配合、浓缩饲料和单一饲料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B1+B2+G1+G2 总量:1 DB37/T 2617-2014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 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饲料高效液相色谱法5SN/T 3136-2012出口花生、谷类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HT-2毒素的测定花生、谷类及其制品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检测方法AFB1:0.5;AFB2、AFG1、AFG2:1SN/T 3263-2012出口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残留的测定玉米、茶叶、花生果、苦杏仁、花生米方法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二:荧光光度法方法一:B1、B2、G1、G2:0.5。方法二:黄曲霉毒素总量:1.0SN/T 3868-2014出口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检测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花生油、芝麻油、橄榄油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B1、B2、G1、G2:1.0KJ201708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及其他植物油脂等食用油胶体金免疫层析法B1 玉米油、花生油:20;其他植物油脂:10 KJ201709液体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生鲜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胶体金免疫层析法0.52.2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又称为呕吐毒素,广泛存在玉米、小麦、大麦等谷物中,是污染食物的主要真菌毒素。DON破坏人和动物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性。世界各国都对食品中DON做出了限量要求。GB 276l-2017规定谷物及其制品中DON的限量是1000 μg/kg,与美国对小麦的限量标准一致。而欧盟标准规定的非常细致:未加工的硬质小麦、谷物和玉米中DON的限量为1750 μg/kg,未加工的谷物(除前述之外的谷物)的DON限量是1250 μg/kg,终端销售的谷物面粉、麸皮和胚芽的DON限量为750 μg/kg,谷物为原料的婴儿食品中DON限量不得超过200 μg/kg;日本规定小麦和小麦制品的DON限定量为1100 μg/kg。  DON的检测标准有9个(见表2),包括4个LS,1个KJ,3个GB和1个SN,其中GB 5009.111-2016《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的测定》是GB 2761-2017指定的检验方法,可以检测谷物及其制品、酒类、酱油、醋中的DON及其乙酰化衍生物。与AF相比,DON检测标准的数量和方法明显减少,但DON作为粮食行业重点关注的毒素,LS占比非常大。DON的结构类似物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对我国中东部作物的污染较常见,但目前只有DB32/T 3205-2017《饲料中雪腐镰刀菌烯醇(NIV)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出了它的检测方法。  表2 我国现行标准中呕吐毒素检测方法标准号标准名称适用样本检测方法检出限/定量限(μg/kg)GB5009.111-2016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的测定食品第一法: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第二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第三法:薄层色谱测定法第一法:谷物及其制品、酒类、酱油、醋、酱及酱制品取样2g,DON、3-AC-DON、15-AC-DON: 10/20。酒类取样5g,DON、3-AC-DON、15-AC-DON 5/10 第二法:谷物及其制品、酱油、醋、酱及酱制品取样25g ,DON:100/200;酒类取样20g,DON:50/100 第三法:DON:300GB/T 8381.6-2005配合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薄层色谱法饲料薄层色谱法1000GB/T 30956-2014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饲料原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100LS/T 6110-2014谷物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测定胶体金快速测试卡法小麦、玉米等谷物胶体金快速测试卡法1000LS/T 6113-2015粮食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测定胶体金快速定量法小麦、玉米等及其粮食制品胶体金快速定量法120LS/T 6127-2017粮食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粮食及其制品超高效液相色谱法50/150LS/T 6133-2018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小麦、玉米、稻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ON:45/150DON-3G:7.5/253-AcDON:12/4015-AcDON:6.0/20SN/T 3136-2012出口花生、谷类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HT-2毒素的测定花生、谷类及其制品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检测方法50KJ201702食品中呕吐毒素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谷物加工品及谷物碾磨加工品胶体金免疫层析法10002.3 玉米赤霉烯酮(ZEN)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及其制品。动物食用被ZEN污染的饲料会引起中枢神经中毒,妊娠期的动物则可能流产、死胎、畸胎。GB 2761-2017规定小麦(粉)、玉米(粉)中ZEN的限量为60 μg/kg,未规定以小麦、玉米为原料的玉米油、调味品等的ZEN限量。ZEN现行的检测标准有8个(表3),包括4个LS,3个GB, 1个NY,基本覆盖了市场上ZEN的检测技术。GB 2761-2017指定的ZEN的检验方法GB 5009.209-2016《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中规定的方法,适用很多检测样本:粮食和粮食制品、酒类、酱油、醋、酱及酱制品、玉米油、大豆、牛肉、猪肉、牛肝、牛奶、鸡蛋。ZEN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常以代谢物玉米赤霉烯醇的形式存在,玉米赤霉烯醇对动物具有类似ZEN生物效应,但目前关于玉米赤霉烯醇的检测标准非常不完善。LS/T 6112-2015的检出限是5 μg/kg,远小于GB 2761确定的限量值,应用上没太大实际意义,但对推动检测技术和国家限量标准的改进具有积极的作用,建议放宽此类标准的检出限,给国内产品更多的市场机会。  表3 我国现行标准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标准号标准名称适用样本检测方法检出限/定量限(μg/kg)GB/T 5009.209-2016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第一法:粮食和粮食制品、酒类、酱油、醋、酱及酱制品、大豆、油菜籽、食用植物油;第二法:大豆、油菜籽、食用植物油;第三法:牛肉、猪肉、牛肝、牛奶、鸡蛋 第一法 液相色谱法;第二法:荧光光度法;第三法:液相色谱-质谱法第一法:粮食和粮食制品:5/17;酒类:20/66;酱油、醋、酱及酱制品:50/165;大豆、油菜籽、食用植物油:10/33。第二法:10/33。第三法:1/4。GB/T 28716-2012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饲料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2/10GB/T 19540-2004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于配合饲料和饲用谷物原料第一法:薄层色谱法第二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第一法:500第二法:500LS/T 6112-2015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胶体金快速定量法小麦、玉米、大米胶体金快速定量法5LS/T 6109-2014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测定的胶体金快速测试卡法小麦、玉米胶体金快速测试卡法60LS/T 6129-2017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粮食及其制品超高效液相色谱5/10LS/T 6133-2018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小麦、玉米、稻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ZEN:6/20NY/T 2071-2011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单一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5/10  2.4 伏马毒素(FB)  伏马毒素是串珠镰刀菌产生的毒素,包括FB1、FB2和FB3。我国主要检测FB1和FB2总量,但目前尚无食品中的FB限量标准。GB 13078-2017规定了不同饲料及原料中FB的限量,范围是5~60 mg/kg。随着检测技术的改进和国家对检测标准统一的要求,近年来FB标准废止力度较大。我国现行的伏马毒素的检测标准(表4)有6个,包括1个GB和5个行业标准,适用样本包括粮食及其制品、玉米及其制品、花生、谷物、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等。今年刚颁布实施的DB 36/T 1023-2018规定了饲料及其原料中FB的胶体金快速定量法,是FB唯一的现行有效的快检标准。GB(GB/T)或行标缺乏FB的快检方法,限制了FB快检技术及产品在相关行业领域的应用。  表4 我国现行标准中伏马毒素检测方法标准号标准名称适用样本检测方法检出限/定量限(μg/kg)
  • 关注小麦粉中毒素,让居家战“疫”美食更安心
    导读一场疫情,让不少网友解锁厨艺技能之余,也感受到了厨房、美食的温暖力量。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上演一出“疫情下的舌尖”,面包、蛋糕、包子、馒头、油条、披萨… … 只要有一包小麦粉在手,谁还不是厨艺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呢?小编近来查询了国家和省级市场监督管理局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发布对小麦粉的质量抽检数据。结果显示,近一年来监管部门共检出33批次不合格小麦粉,不合格原因主要是真菌毒素超标,其中呕吐毒素的不合格率高企。 01 什么是呕吐毒素呕吐毒素(Vomitoxin),又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属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通常是由生长在谷类物品(如小麦、玉米和大麦)霉菌镰红菌素生成的,可引起猪的呕吐,故得名。当人摄入了被DON污染的食物后,会导致厌食、呕吐、腹泻、发烧、站立不稳、反应迟钝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损害造血系统造成死亡。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呕吐毒素被列为3类致癌物。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1-2017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规定谷物及其制品中呕吐毒素限量为1000 μg/kg。 02岛津解决方案实验部分 检测仪器本实验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LC-30A和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CMS-8045联用系统。图1 岛津超快速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 前处理方法参照GB 5009.11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的测定》标准中“第一法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中的样品提取和净化方法。 主要方法参数色谱柱:Shim-pack XR-ODS III(75 mm x 2.0 mmI.D., 1.6 μm)流动相:A相-0.01%氨水,B相-乙腈洗脱方式:梯度洗脱离子化模式:ESI(-) 分析结果 标准品色谱图呕吐毒素(DON)及其乙酰化衍生物15-ADON和3-ADON的标准品色谱图如下图所示。校准曲线配制不同浓度的混合标准工作液,按上述条件进行测定。DON,15-ADON和3-ADON分别以13C-DON、13C-15-ADON和13C-3-ADON为内标物,以浓度比为横坐标,峰面积比为纵坐标,内标法制作校准曲线。回收率考察在空白小麦中添加标准溶液,加标浓度为10 μg/kg,平行测定3次,DON、15-ADON、3-ADON3种毒素回收率均在94.8~110.2%之间,回收率良好。 实际样品分析在某市售小麦粉样品中检出DON和 3-ADON,含量分别为130.85和6.40 μg/kg,低于1000 μg/kg的限值要求。03小结使用岛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LC-30A和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CMS-8045联用建立了测定小麦粉中呕吐毒素及其衍生物的方法,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度高,可适用于谷物及其制品中该类毒素的检测。 岛津公司作为全球著名的分析仪器厂商,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国内外食品和药品安全,积极应对,及时提供全面、快速有效的整体解决方案或数据库。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用户开展生物毒素残留分析检测,岛津公司已推出了《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和《LC-MS/MS生物毒素分析方法包》,供相关用户参考使用。以下为最新版生物毒素分析方法包包含的毒素品种:
  • 高品质保证策略 – 食品中多种真菌毒素分析
    报告主题: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QSight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来验证不同食品基质中多种真菌毒素分析物的检测方法通过此次研讨会, 您将有机会了解更多关于该全新解决方案的信息,它将帮助您应对与日俱增的多种样品基质和引起关注的各种真菌毒素。届时我们的应用科学家将和您在线讨论测定不同食品基质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可靠、灵敏和选择性的新方法。日期:2020年12月1日时间:11:00 am(专为中国客户开设的专场)分享嘉宾:Feng Qin,珀金埃尔默全球应用经理注册链接https://event.on24.com/wcc/r/2822668/44530B06C3ACEDC425ED4AB89486C26F/1819822请在注册页面选择11:00 AM CST (UTC + 8)
  • 食品、饲料中伏马毒素检测的解决方案
    普瑞邦食品、饲料中伏马毒素检测的解决方案 一、 公司简介 Pribolab(普瑞邦)是面向全球提供霉菌毒素检测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之一,凭借强大的研发团队和专业的霉菌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为全球农业生产、食品加工与粮食、饲料工业等行业提供专业的霉菌毒素检测技术与产品服务,同时为社会提供食品、饲料及饮料等的霉菌毒素、食品成分等检测分析。 二、 伏马毒素起因和特性 伏马毒素主要是由串珠镰刀菌菌f.moniliforme和f.proliferatum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繁殖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伏马菌素有FA1、FA2、FB1、FB2、FB3、FB4、FC1、FC2、FC3、FC4和FP1共11种。粮食在加工、贮存、运输过程中易受上述两种真菌污染,特别是当温度适宜时,更利于其生长繁殖,从而产生出一类结构性质相似的毒素,其中FB1是其主要组分占60%以上,其毒性也最强。因此,伏马毒素可以通过粮食加工、饲料生产等过程对畜牧业乃至人类健康产生较严重的危害。FB1对食品污染的情况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主要污染玉米及玉米制品,其污染的饲料主要为以玉米为原料的饲料。1996年我国对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中FB1污染进行调查。发现不同地区均有不同程度污染。我国食道癌高发区林县的玉米伏马菌素污染率为48%。因此,人们怀疑该地区食道癌高发与食用污染此毒素玉米相关。该毒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近年来首先进行研究的几种霉菌毒素之一。 三、 伏马毒素的危害 1.马大脑白质软化症   这是一种马的神经失调疾病。根据1988年南非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每天以0.125mg/kg体重的水平给马进行皮下注射,大约7天后马开始发疯、发狂,冲撞栏杆而死。解剖发现马的大脑呈现白质软化症状。1989年,玉米中的伏马毒素给美国有很多州的农业和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猪肺水肿   1992年和1994年美国和南非的科学家研究表明,每天伏马毒素的摄取量在0.4mg/kg体重以上均可引发猪的肺水肿,还可造成猪生殖系统的紊乱,如早产、流产、死胎和发情周期异常等。这种病在美国及其他国家都有发现。  3.小鼠肝癌   1991年南非科研人员对小鼠进行了伏马毒素的毒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伏马毒素引发肝癌。1998年又对大鼠进行了伏马毒素毒理试验,获得相同的结果。   4.人类食道癌   早在1988年南非科学家就对食道癌发病率高和低的地区进行过调查,食道癌发病率与主食玉米受伏马毒素污染呈正相关,进一步的动物试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1994年中国学者和日本学者对食道癌高发区的河南省林县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该地区主食玉米中伏马毒素水平高达30~50mg/kg,发霉玉米中伏马毒素最高值达118.4mg/kg。目前伏马毒素引发食道癌的机理还不清楚,需进一步确证和研究。 四、 各国对伏马毒素的限量标准  2001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发布了供人类食用的玉米和玉米产品伏马毒素最高限量指导性公告,规定人类食用玉米中伏马毒素最高限量为2mg/kg;同时,FDA的畜牧医学中心(CVM)也发布了动物饲料中伏马毒素的最高限量指导性公告,规定其限量范围为1~50mg/kg。   表2 FDA对伏马毒素在动物饲料中的推荐限量标准(2000年6月) 玉米及其副产品用于下列动物饲料推荐限量标准(FB1+FB2+FB3),mg/kg 马和兔 5ppm(不超过日食量的20%)* 猪和鲶鱼 20ppm(不超过日食量的20%)*产子的反刍动物、家禽、貂 30ppm(不超过日食量的20%)*大于3月用于屠宰的反刍动物、用于制作裘皮的貂60ppm(不超过日食量的20%)*用于屠宰的家禽100ppm(不超过日食量的20%)*其他各种牲口和宠物 10ppm(不超过日食量的20%)* *以干基作为计算基准 五、 伏马毒素的检测 免疫亲和柱+荧光仪检测法和HPLC法。符合国标GBT 25228-2010 粮油检验 玉米及其制品中伏马毒素含量测定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六、 普瑞邦伏马毒素检测方案介绍 (一) 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 Pribolab(普瑞邦)应用免疫亲和柱净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器检测可提供伏马毒素测定的HPLC检测方案,得出的结果准确可靠,检出限好,是一种很好的检测伏马毒素的方法。 1. 设备和耗材配置 高效液相色谱仪及荧光检测器 Pribolab真菌毒素专用色谱柱 PriboFast伏马毒素免疫亲和柱 高速均质器 PriboFast玻璃纤维滤纸 PriboFast八位泵流操作架 伏马毒素标准品 固体或液体都可 衍生化试剂 2-巯基乙醇MCH2-Mercaptoethanol 邻苯二甲醛 2. 样品前处理:普瑞邦针对食品饲料提供不同的处理方案 花生,玉米,大米,小麦及其制品和饲料 ----将50 g 研磨的样品 + 5g盐置于均质杯中。 ----加入100mL 甲醇:水(80:20)溶液。 ----盖上杯盖,高速均质5分钟。 ----4000r/min离心5min或用槽纹滤纸过滤; ----取10mL滤液并加入40mL PBS溶液将滤液稀释,混匀,用玻璃微纤维滤纸过滤,取稀释后液体待测; ----将上步稀释液通过微纤维滤纸过滤,滤液收集于玻璃注射器筒中,量取10mL。 3. 免疫亲和柱净化: 富集--洗涤--洗脱--收集全部洗脱液供化学衍生检测用。 4. 衍生化反应 使用邻苯二甲醛OPA和2-硫基乙醇MCE混合液对上述净化样品进行衍生化反应后迅速进样. 5.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七、 温馨TIPS: 1. 谷物、饲料中真菌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主要是适宜的温度与水分。如能将谷物、饲料等贮存于10℃以下,水分保持在10%以下,就能有效地防霉。 2. 从事真菌毒素科研及检测的人员,必须注意防护,如穿戴隔离衣帽,在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工作时,应戴口罩,并尽量防止孢子飞扬。 3. 操作台面如有漏溅,应立即用新配的5%次氯酸钠消毒。以5%次氯酸钠(NaOCl)处理时,黄曲霉毒素于数秒钟内即被破坏,故是常用的消毒剂。 4. 也有应用生物学方法解毒的报道,生物学方法成本低,收效大,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除毒措施。 鉴于霉菌毒素对人体的危害,提醒各位奋斗在抗毒一线的老师们一定要注意保护自身安全哦! Pribolab中国:北京泰乐祺科技有限公司 普瑞邦中国技术服务中心:青岛普瑞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区客服电话:400-688-5349 复杂样品受理电话:13311089404 E-mail:info@pribolab.cn 公司网址:http://www.pribolab.cn
  • 贝类毒素中毒?爱吃海鲜的小伙伴速看!
    导读海鲜一向以唇齿留香的滋味被人们视为珍馐。不管是生活在海边的居民,还是内陆的小伙伴们,对于海鲜总是有一番特别深厚的情感。然而,近年来随着海洋环境污染逐渐严重,海洋生物毒素对公共健康和海产品养殖业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尤其在沿海地区城市,如珠海、宁波、厦门、秦皇岛、唐山等,贝类毒素中毒事件屡见报端。贝类毒素按其化合物性质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其中,脂溶性毒素最为常见。如今,包括脂溶性贝类毒素在内的海洋生物毒素对海产品污染已成为食品安全相关部门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脂溶性贝类毒素如何检测呢?一起来看看吧。贝类毒素小知识贝类毒素按照中毒症状主要分为四类,即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神经性贝毒和记忆缺失性贝毒,按其化合物性质则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其中,脂溶性贝类毒素指在贝类脂肪组织富集而不易排出体外、具有热稳定性、易溶解于有机溶剂的一大类毒素,属于多环聚醚类的脂溶性化合物,主要包括大田软海绵酸毒素(OA)、鳍藻毒素(DTX)、蛤毒素(PTX)、虾夷扇贝类毒素(YTX)和原多甲藻毒素(AZAs)等。这些毒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富集在脂肪组织内不易代谢排出,导致慢性病的发生甚至会诱发肿瘤。下图为AZA的基本结构。美国对OA组和AZA组毒素的安全限量为160 μg/kg,欧盟在此基础上还设置了PTX组和YTX组的安全限量,分别为160 μg/kg(PTX)和3750 μg/kg (YTX)。原多甲藻酸毒素(AZA)结构图岛津解决方案● 分析利器: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岛津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本方案使用碱性流动相分析扇贝萃取液中的脂溶性贝毒。萃取和分析步骤依据欧盟LC-MS/MS Ver.5测定软体动物中亲脂性海洋生物毒素的统一操作流程。● 方案特色:自动进样器的预处理功能分析时可采用自动进样器的预处理功能,吸出5 μL扇贝基质溶液,之后再吸出等量的各浓度混合标准溶液后进样。对于实际样品分析,吸取甲醇溶液来替代混合标准溶液。使用该功能,在配制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时可大大节省制备空白基质的时间,并且软件的自动化功能使得结果具有更佳的重现性和线性。自动进样器的预处理功能示意图● 方法学结果下图为标准曲线最低点处各化合物的色谱图。水解可将自然界贝类中存在的OA和DTXs的酰化酯基团转化成游离形式,但水解处理后,PTX、AZA的毒素基团将被分解而无法检出,因此,AZA1、PTX2采用未水解的萃取液作为基质溶液,其它物质不论是否水解均可获得95~104%的良好回收率。表1. 定量结果和回收率注:N.D.表示未检出结 语贝类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是大海馈赠给人类的礼物,只是人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也要小心毒素的残留。通过在方法中设置自动进样器的预处理功能,可自动配制高精度的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扇贝中5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良好,加标回收率高。捍卫食品安全,岛津与您共筑食品安全防线!撰稿人:骆丹如需深入了解更多细节,欢迎联系津博士 sshqll@shimadzu.com.cn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细菌内毒素检测技术应用及光度法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实操培训班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帮助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和相关制药生产企业提升细菌内毒素检测能力,海南省药师协会联合科德角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定于2023年11月14日-15日在海口举办“细菌内毒素检测技术应用及光度法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实操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培训组织主办单位:海南省药师协会协办单位:科德角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二、培训对象药品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药检所以及医疗机构从事细菌内毒素检查工作的质检人员。三、培训时间、地点及费用(一)培训时间:11月14日-15日,培训为期1.5天;(二)培训地点: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金盘南侧建设一横路1号吉兴雅苑1栋一楼109会议室。(三)培训费500元/人(含资料费、中餐费、证书费等)。四、培训讲师尹雪雁 科德角国际资深技术主管秦焕甲 科德角国际高级应用工程师五、培训内容(一)细菌内毒素基础知识及2025版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趋势介绍1、内毒素、鲎试剂和内毒素检测概述2、鲎反应干扰因素及方法选择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法规介绍(二)细菌内毒素光度法检测开发实例分享1、细菌内毒素光度检测开发实例2、基因重组鲎试剂方法介绍(三)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系统的应用指导1、计算机要求2、数据库3、Pyros® eXpress 软件安装和注册4、通用设置的介绍5、库的介绍6、检测模板介绍7、软件扩展(四)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系统的现场实操培训六、报名(一)参训人员用微信扫以下二维码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23年11月10日18:00,有特殊情况请与李老师联系联系方式:400-860-5168转5075 七、其他事项联系电话:400-860-5168转5075办公地址:海口市龙华区金盘建设一横路1号吉兴雅苑西门1栋一楼102室。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