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氮杂卓

仪器信息网氮杂卓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氮杂卓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氮杂卓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氮杂卓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氮杂卓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氮杂卓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氮杂卓相关的解决方案。

氮杂卓相关的资讯

  • 安捷伦科技公司将举办有关大麻素和苯二氮卓类LC/MS/MS分析方法的网络研讨会
    安捷伦科技公司将举办有关大麻素和苯二氮卓类 LC/MS/MS 分析方法的网络研讨会 2013 年 6 月 4 日,北京 &mdash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 今日宣布将于 6 月 20 日(周四)举办一场法医学网络研讨会,该研讨会将聚焦用于定量全血样品中大麻素和苯二氮卓类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此新型定量分析方法设计用于安捷伦的 LC/MS/MS 仪器,可满足严格的验证指南要求,针对美国最常见的两类滥用药物为法医毒理学实验室提供了一套完善的定量分析方案。这套安捷伦方法是弗吉尼亚法医学部目前所评估一系列方法中的首套方法。其它方法将覆盖 150 种最常见的滥用药物,其中包含 10 多类药物,包括法医毒理学中使用的策划药物。 在本次网络研讨会上,弗吉尼亚法医学部的研究分析员 Rebecca Wagner 博士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与会者将获得相应的电子访问权,可访问全套的标准操作规程、详细验证数据和 LC/MS/MS 方法信息,帮助他们所在的实验室实施这些分析方法。本次网络研讨会还可根据需要进行重播。 &ldquo 实验室采用新型分析技术时面临的最大一项挑战就是方法的开发与验证,&rdquo 安捷伦法医和毒理学产品全球营销经理 Tom Gluodenis 说道,&ldquo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们与弗吉尼亚法医学部实验室主任 Linda Jackson 及其团队密切合作,共同开发出了一套标准化 LC/MS/MS 方法,可针对执法过程中最常测试的药物进行分析。这套标准化方法将帮助法医毒理学实验室以最少的投入获得即时的优质结果。&rdquo &ldquo 我们已经开发出两套用于定量分析大麻素、苯二氮卓类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方法,&rdquo Wagner 博士说道,&ldquo 这些标准化方法能够满足严格的验证指南要求,包括由法医毒理学科学工作组提出的要求。有了这些标准化方法,毒理学家们不必再费神开发自己的定量分析方法,针对某些最常分析的化合物,他们还可获得全面详细的验证方法。&rdquo &ldquo 现在,您的实验室购买安捷伦的 LC/MS/MS 仪器后,&rdquo Gluodenis 说道,&ldquo 我们不仅可以提供高度可靠的技术,还将为您带来一套先进的筛选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已通过一家全国知名法医学机构的验证。&rdquo 方法开发 弗吉尼亚法医学部将分析 DUI/DUID、法医和警方案件所收集生物样本中是否存在药物和酒精。大麻素和苯二氮卓类是弗吉尼亚联邦的 DUID 案件中最常进行定量分析的两类化合物。2012 年,执行此类分析的 DUID 案件达 2,524 个。在这些案件中,35% 的分析结果涉及大麻素,31% 的结果涉及苯二氮卓类。 分析人员开发了两种不同的定量方法并进行了方法验证,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法医毒理学科学工作组所推荐方法验证指南中介绍的实验。大麻素定量法的目标化合物是 THC、THC-COOH、THC-OH、大麻酚和大麻二酚。而苯二氮杂卓类定量法的目标化合物则有 22 种物质,包括母化合物和代谢物。法医学部的验证程序完全融合了推荐的 SWGTOX 指南,能够轻松实施标准的方法开发和验证计划。6 月 20 日举办的直播网络研讨会将详细介绍此方法,具体内容涵盖最初的开发过程,乃至此方法在四个实验室(包括弗吉尼亚法医学部)中的实施情况。 要注册参加本次网络研讨会 &mdash &ldquo 使用 LC/MS/MS 验证大麻素和苯二氮卓类检测方法并与推荐的 SWGTOX 方法验证标准进行对比&rdquo ,请访问美国北卡三角洲国际研究院(RTI International)的法医学教育网站。 关于弗吉尼亚法医学部 弗吉尼亚法医学部是一家国家认可的法医学实验室系统,服务于弗吉尼亚州所有的州级及地方执法部门、法医和联邦律师。部门的检验员们将提供技术协助、培训、证据评估和分析,并提供犯罪现场所得各种物证相关的专家证词。 关于法医毒理学科学工作组 法医毒理学科学工作组致力于开发和推广统一的法医毒理学专业级实践标准,并为法医毒理学家建立工作方案,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教育和培训、评审和认证。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纽约证交所:A) 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 20,500 名员工,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2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 69 亿美元。如欲了解关于安捷伦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编者注:更多有关安捷伦科技公司的技术、企业社会责任和行政新闻,请访问安捷伦新闻网站:www.agilent.com.cn/go/news。
  • 利用超高空间分辨单分子表征技术,怀柔科学城新成果登上《科学》杂志
    落户于怀柔科学城的中科合成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北京大学、中科院,共同攻克了乙烯聚合可视化的难题,首次以分子电影形式展示了表面乙烯聚合的反应过程,让这一微观反应原理具有了“眼见为实”的证据支撑。该成果于近日登上了全球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当下,乙烯聚合反应用于生产聚乙烯塑料,其每年产量超过一亿吨,是全球产量最大的塑料制品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薄膜、容器、纤维和管材等生活用品,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微观反应过程一直没有被影像捕捉到,也因此,其反应机制一直存在着学术争议。“如果能将乙烯聚合的反应过程用分子电影记录下来,那么对于解释其如何实现分子链引发将有了‘眼见为实’的证据。”中科合成油公司总经理李永旺介绍。为何这么多年始终无法用视频捕捉表面乙烯聚合的微观反应过程?李永旺告诉记者,这是由于当下的聚合反应很多催化剂的成份较为复杂,很难拍下单纯的分子链引发机制。如何找到一个成份相对单一的催化剂来进行乙烯聚合反应拍摄?中科合成油表面科学实验室周雄研究员等人敏锐地发现,有一个现成的拍摄对象。那就是利用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中的费托合成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公司实现了将液态煤转化成合成油。“费托合成也可视为聚合体系,费托合成催化剂碳化铁极有可能也能活化乙烯聚合,因而解决了乙烯聚合体系模型化的困难。”周雄表示。有了“演员”,实验室找到北京大学吴凯教授团队来做“摄影师”,利用超高空间分辨的单分子表征技术,从而得以在微观尺度上直观观察到这一经典聚合反应。研究团队综合多种实验手段和理论计算,确定了在没有引发剂存在时碳化铁表面的乙烯聚合机理。3月11日,这一成果以《表面乙烯聚合乙烯插入机制的可视化》为题发表在世界学术顶刊《科学》杂志,杂志还将其列为当期置顶论文。德国慕尼黑大学Joost Wintterlin教授撰写专文评论,认为该工作“不仅会引发学术兴趣,还可以对工业应用产生重要影响,相关过程决定了合成聚合物的物理性质和质量”。值得一提的是,该成果也是少有的以企业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顶刊论文,体现了怀柔科学城鼓励产学研合作的理念。
  • Sigma-Aldrich荣登《企业责任杂志》“最佳企业公民100强”榜单
    公司排名跃升至第5位 2015年4月20日, Sigma-Aldrich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IAL)宣布荣登《企业责任杂志》(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CR) Magazine)“最佳企业公民100强”榜单,该排行榜旨在公布并表彰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的卓越表现。Sigma-Aldrich已四次入选该榜单,此次更是以第五名的成绩跻身榜单Top 5。“我们对于在企业责任方面的努力付出能够再次得到认可感到荣幸之至,对公司的最新排名非常满意,”公司总裁兼CEO Rakesh Sachdev评价道,“我们全球9,000多名员工始终将可持续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对于公司所取得的长足进步及其对周围世界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我倍感自豪。”此次第16届“最佳企业公民100强”榜单根据300多项公开披露的数据以及业绩指标进行评定,包括七大类公共信息:环境、气候变迁、劳工关系、人权、公司治理、财务、慈善和社区服务。该榜单根据Russell 1000指数进行公司排名,并由企业社会责任长协会 (CROA) 下属的分级和排名委员会确定评选方法。完整企业榜单见:www.thecro.com。Sigma-Aldrich公司位列第五,名次较2014年上升23位。“我们将通过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持续改进工作来不断发挥公司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领域的领导性作用,”Sigma-Aldrich 企业公民经理Jeffrey Whitford表示,“我们在内部的长足进步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通过使用绿色化学技术帮助超过140万客户降低其研发对环境的影响,这则将带来真正意义深远的影响。” 关于Sigma-Aldrich:Sigma-Aldrich是世界领先的生命科学与高科技公司,专注于提高人类的健康与安全。Sigma-Aldrich生产销售250,000多种化学品、生物化学品和其他必需产品,服务全球超过140万来自科研和应用实验室、工业和商业市场的客户。Sigma-Aldrich公司有三个不同的业务部门研究,应用和SAFC商业,致力于让科学提高生活质量。Sigma-Aldrich在37个国家设有营运机构,雇员超过9,000名,2014销售额达到27.9亿美元。 关于Sigma-Aldrich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sigmaaldrich.com 。Sigma-Aldrich是Sigma-Aldrich Co. LLC.在美国和其它国家的注册商标。
  • 安捷伦科技推出的全新自动化蛋白样品前处理解决方案可提高复杂工作流程的精密度和通量
    安捷伦科技推出的全新自动化蛋白样品前处理解决方案可提高复杂工作流程的精密度和通量 2014 年 6 月 17 日,北京 —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 今日宣布推出两种自动化蛋白样品前处理解决方案:AssayMAP 磷酸化肽富集解决方案和 Affinity 纯化工作流程解决方案。它们是安捷伦整套产品系列的一部分,可帮助客户优化最具挑战性的蛋白样品前处理工作流程。 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在手动操作时间和重现性方面往往表现出难以维持和不稳定等不足。相反,AssayMAP 磷酸化肽富集解决方案为质谱分析提供高重现性且自动化的磷酸化肽富集。利用 Affinity 纯化工作流程可直接纯化目标抗体或通过固定化抗体进行纯化,以捕获其抗原。 安捷伦生命科学解决方案分部的副总裁兼总经理 Yvonne Linney 说道:“安捷伦正在全面改善基于液质联用系统的蛋白质分析,包括样品前处理、分离和分析型质谱。我们将仪器研发工作与 AssayMAP 样品前处理解决方案相结合,提供从样品到分析的更完善的端到端工作流程解决方案。AssayMAP 是一种平台技术,能够帮助分析科学家最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以此取得更大的成功。” AssayMAP 平台采用当代先进的方法来克服样品前处理所面临的挑战。此款简便易用的解决方案包含由软件进行直观操作的经过验证的自动化方案(AssayMAP Bravo 液体处理仪器),以及一套经优化适用于蛋白分析工作流程的 AssayMAP 小柱。可结合各项应用执行功能强大的一体化工作流程。AssayMAP 帮助客户充分利用这种分析方法的优势对多肽进行可靠的鉴定,从而使完成大型质谱分析项目成为可能。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Agilent AssayMAP 多肽样品前处理网站。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 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 20600 名员工,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3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 68 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2013 年 9 月 19 日,安捷伦宣布将通过对旗下电子测量公司进行免税剥离,分拆为两家上市公司的计划。分拆后的电子测量公司命名为是德科技 (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此次分拆预计将于 2014 年 11 月初完成。 编者注:更多有关安捷伦科技公司的技术、企业社会责任和行政新闻,请访问安捷伦新闻网站:www.agilent.com.cn/go/news。
  • 理化所在氮掺杂非交替纳米带非线性光学材料方面获进展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非线性光学材料在光限幅、全光开关、光通信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有机π-共轭材料因具有高的非线性光学系数、低的非线性响应阈值、易于结构调控的非线性光学性能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线性并苯类稠环是一类经典的有机π-共轭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光电器件中。而该类材料随着共轭长度的增加,化学稳定性变差,极易被氧化或发生Diels-Alder反应。同时,随着共轭体系的增大,分子间聚集程度增强,溶解性及其合成难度提高,因而限制了这类材料的开发及应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特种影像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继斌、湘潭大学教授陈华杰课题组、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曾维轩等合作,采用酮胺缩合策略,构建了一类化学性能稳定、溶解性好的氮掺杂非交替纳米带分子(图1),并将该类材料应用于非线性光学领域,揭示了氮掺杂非交替纳米带分子优异的反饱和吸收性能(图2)。其中,研究引入末端三蝶烯和侧基三异丙基硅乙炔,有效抑制了分子间的聚集,显著提升了材料的溶解性,是目前已报道的分子长度最长的可溶解氮杂非交替纳米带——含13元稠环分子。此外,多重五元环的植入有效阻断了线性并苯类稠环的全局芳香性,实现了基态与激发态兼具的局域芳香性,因而提高了π-共轭系统的稳定性,使得材料(NNNR-2)的三阶非线性吸收系数达到374cmGW–1,且在同等测试条件下,显著高于经典非线性光学材料C60(153cmGW–1)。   相关研究成果以N-Doped Nonalternant Nanoribbons with Excellent Nonlinear Optical Performance为题,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基金会和玛丽居里研究计划的支持。图1. 氮杂非交替纳米带分子NNNR-1和NNNR-2的(a)化学结构和(b)理论结构模拟图2. 氮杂非交替纳米带分子NNNR-1和NNNR-2的非线性光学性能
  • 德国卓越科技的秘密:资金流动+集群炸弹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7914122916390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0614875a-436a-4a2d-8ac3-53d157b8774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片来源:Sean Gallup/Getty /p p   物理学家出身的德国总理默克尔,知道科研的价值在哪里。不管询问哪位德国研究人员,为何该国的科学基础正在蓬勃发展,他们肯定会提到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他们说,这位世界上最强大的女性,并没有忘记她作为东德物理学家的根。 /p p   在全球金融动荡的10年里,默克尔政府用一个稳定、可预测、典型的德国方式增加了年度科学预算。刺激了大学之间的竞争,并改善了与该国独立公共资助研究机构的合作。在默克尔的领导下,德国在可再生能源和气候等领域保持了世界领先地位,而在对基础研究的大力支持下,对其他部门的影响也在增加。 /p p   于是,外国研究人员越来越多地选择在德国发展自己的事业,而不是选择像美国或英国这样的传统“大脑磁体”。随着国家准备在9月24日举行全国选举,大多数旁观者预计这种乐观趋势将继续下去。 /p p   实际上,德国的成功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科学预算的增加,或者是某种默克尔效应。也是德国主要的大学研究资助机构DFG的副总裁。德国马普学会税收法律研究所所长、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副会长Wolfgang Schon说,“像默克尔一样,这个国家有着深厚的科学根基。” /p p   在20世纪的动荡之前,德国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它确立了许多国家仍然遵循的传统。而现在德国的研究仍一如既往的强大,尤其是在一个似乎越来越对科学漠不关心的全球舞台上。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政治学家Kenneth Prewitt表示:“如果我们的科学政策和预算决策人愿意从今天的德国吸取经验教训,我将很乐意。” /p p   德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付出沉重代价。1949年,德国被重新建立为两个国家,在对立的政治体制下仍重建了各自的科学实力。至今仍然有效的西德民主宪法宣布:“艺术和科学、研究和教学应该是免费的。”为了确保权力的集中和滥用再也不会发生,它创造了一个高度联邦化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文化、科学和教育的责任都与联邦或国家有关——这一特征对大学的发展有负面影响,也有积极影响。 /p p   相比之下,共产主义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采取集中研究模式并将其置于严密的控制之下。默克尔就在这个体系中长大。1978年,她毕业于莱比锡的卡尔· 马克思大学,获得了物理学学位,随后进入柏林的中央物理化学研究所,并获得了荣誉博士学位。她对物理学的热情并没有扩展到所需要的政治教育。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获得博士学位需要有研究马列主义的附带证明,而默克尔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以最低及格分数被接受。 /p p   1990年,当德国统一时,专门委员会评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家的能力。许多人失去了工作,但默克尔的丈夫Joachim Sauer被接受转到柏林的洪堡大学。默克尔也开始投身民主政治,很快就加入了中间偏右的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她顽强地进入了党高层,并于2005年成为德国首位女总理。 /p p   默克尔在2009年和2013年的联邦选举中获胜,并仍有望保住自己的位置。(在德国,作为政府首脑,没有时间限制。)今年3月,她表示:“我自己来自基础研究,总是告诉自己,你不能预测那里的事情,只需要留下空间。” /p p strong   稳定的支持 /strong /p p   德国公共科学经费被分为五大支柱:大学及其四个独特的研究机构,每一个都以德国历史上的科学巨人命名。 /p p   马克斯· 普朗克学会成立于1948年,现在管理着81个基础研究机构,该机构有巨额预算和自由支配权利。弗劳恩霍夫协会成立于1949年,致力于应用研究。它是以巴伐利亚物理学家、精密光学的先驱Joseph von Fraunhofer的名字命名的。若干国家研究中心主要根据政府的优先考虑开展大规模战略研究,现在隶属于亥姆霍兹联合会——以物理学先驱Hermann von Helmholtz名字命名。其他科学机构和设施则被打包成一个以博学家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命名的协会。 /p p   按照1949年签署的协议,联邦政府与国家共同分担研究机构的费用。但总的来说,国家必须自己资助大学。“这种结构的明确性和透明度获得了德国人的喜爱。”马普学会煤炭研究所所长Ferdi Schü th说。“这也让外部人士(包括政界人士)更容易理解。” /p p   尽管德国统一时问题重重,但政治家一直保持着对科学的坚定和强有力支持。直到2015年,政府增加了所有研究机构和DFG每年5%的预算,联邦政府和国家目前的“研究与创新协议”将一直持续到2020年,增幅仍保持在3%。 /p p   “未来资金的安全性使我们能在长期内真正规划研究策略。”马普学会主席、化学家Martin Stratmann说,“这是很少国家能拥有的巨大优势。” /p p strong   资金流动 /strong /p p   20世纪70年代末,免疫学家Dolores Schendel前往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LMU)进行博士后工作,一开始她只计划帮助LMU的骨髓移植计划建立一个小鼠实验室。 /p p   但这些设施是诱人的,随着Schendel的研究开始越来越多的转化,而不再适合出高知名度论文后,她知道她可以依靠当地的资金支持。后来,她搬到了亥姆霍兹中心,以扩大她的工作。 /p p   然后,当Schendel创立的一家初创公司被收购后,她成为慕尼黑一家免疫治疗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科学官。现在她正在进行候选癌症疫苗的临床试验。 “我不确定我是否能在美国实现这一目标,因为在美国,资金往往更不稳定。”她说。 /p p   但Schendel是一个罕见案例。尽管德国在工程领域是无可争议的世界领袖,但它在新兴领域(如生物技术)实际应用转化上鲜有成功案例。1990年新生国家不得不解决一些系统性问题,比如缺乏跨机构合作。 /p p   1999年,默克尔政府修改了一项法律,要求政府向大学“放权”,从分配预算到进行学术研究。国家一个接一个地开始允许大学管理自己的事务。 /p p   同样的政府也提议对大学进行重大改革。德国在2005年启动了“卓越计划”,鼓励大学竞争联邦资金促进顶级研究。在所有类别中胜出的大学在获得“精英”称号的同时,也有额外的现金。 /p p   默克尔政府也提议联邦政府直接资助大学研究,并允许大学提供高薪吸引或留住最好的科学家。 /p p   自2005年以来,物理学家Axel Freimuth一直是科隆大学校长,他说这所大学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他也见证了“卓越计划”和“大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大学自治的到来,Freimuth说:“这里有一种全新的精神。” /p p strong   集群“炸弹” /strong /p p   与此同时,研究集群热已经占领了德国。时任该国教育和研究部部长 Annette Schavan启动了7项全国性创新计划。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在亥姆霍兹协会的创建了一个国立卫生研究院网络,将诸如神经变性或代谢性疾病等健康领域的全国研究能力聚集在了一起。 /p p   柏林也在试验将Charite教学医院和亥姆霍兹协会的马克斯· 德尔布吕克中心的健康研究进行整合,并将其纳入一个名为柏林健康研究所的科研转化机构。 /p p   “这些集群带来了巨大优势。”拥有海德堡大学和德国癌症研究中心联合职位的神经学家Hannah Monyer说。尽管它要求研究人员花更多时间来讨论和组织,但她说,“这是我们现在能做的最好事情”。 /p p   不过,这些深受研究人员喜欢的进步有时会受到行政和道德秩序的挑战。柏林健康创新计划血管生物学家Holger Gerhardt提到,他经常发现自己一直在提醒合作伙伴不要创建不必要的组织结构。因为,在德国,使用人类胚胎干细胞进行研究,除了一些旧的细胞系外,是禁止的——在这一点上,默克尔仍不可动摇。 /p p   总的来说,数字有力地证明了德国为科研作用的努力。德国大学的外国学者比例从2005年的9.3%跃升至2015年的12.9%。目前,在全世界引用率排名前10%的论文中,德国的排名高于美国。 /p p   当然,德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在基础设施方面,大学设施显得非常破旧。语言障碍也让有些科学家感到无力。而且,德国在提高女性在研究中的地位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大学里,担任高层学术职位的女性比例从2005年的10%上升到了2014年的17.9%,这仍然远远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 /p p   但科学家相信,情况将继续稳步改善。默克尔的竞选纲领承诺继续支持研究和创新,并将年度预算提高到4%。每天,总理下班回到她位于洪堡大学附近的公寓里,和化学药剂师丈夫一起度过剩下的时间。Sauer说,“她知道什么是科学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这完全取决于她的根。”(张章编译) /p p /p
  • 深切悼念|著名化学家卓仁禧院士逝世 享年89岁
    p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化学家、我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卓仁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时间2019年8月6日15时15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08d92c4e-bfc4-4f65-9e26-94089ca53a6c.jpg" title=" 1_副本.jpg" alt=" 1_副本.jpg" / /p p   卓仁禧院士1931年2月12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 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分配到武汉大学化学系担任助教 1957年至1959年到南开大学进修,在前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有机硅化学研究 1960年任武汉大学化学系讲师,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1982年晋升为教授 1983年至1984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生物活性化合物研究,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当选为国际生物材料联合会会士( Fellow) 历任武汉大学化学系主任、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主任等 2018年12月光荣退休。 /p p   卓仁禧院士曾先后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组成员、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副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武汉市科技专家委员会主任、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担任《高分子学报》《离子交换与吸附》、Chinese Journal of Reactive Polymers和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等国内外杂志副主编,Polymer International杂志执行编辑,《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高等学校化学研究》杂志编委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f691d527-3793-498d-9e51-f9870d0177d1.jpg" title=" 2_副本.jpg" alt=" 2_副本.jpg" / /p p   卓仁禧院士毕生从事有机硅化学和生物医学高分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屡担国家重任,从研制光学玻璃防雾剂,到彩色录像磁带粘合剂和助剂等,不断攻坚克难,成功解决了不少关乎国防及民生的难题。上世纪七十年代,根据国家需要,卓仁禧院士勇挑重任,攻坚克难,创造性研制成功有机硅光学玻璃防雾剂,作为保护涂层应用于国防等多个领域 卓仁禧院士还与同事们一起将作为原材料的二元共聚物部分水解,同时加入一种有机硅化合物作为助剂,成功解决了当时电视屏幕的“闪”点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卓仁禧院士开始系统研究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问题。在聚磷酸酯合成方法的研究中,发现新的溶液缩聚催化反应和脂肪酶催化含磷环状单体的开环聚合反应。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卓仁禧研究组研究基因治疗化学载体,并取得出色成果。由于在有机硅化学和生物材料领域所取得的系列创新性成果,卓仁禧院士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奖励,包括国家科学大会奖两项,国家科技发明奖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四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9831e41c-a99f-402d-9307-5608e655f1e7.jpg" title=" 3_副本.jpg" alt=" 3_副本.jpg" / /p p   卓仁禧院士十分重视学科发展和科研平台建设。上世纪八十年代,卓仁禧院士从美国进修回国后,结合国内外高分子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国家需求,在当时科研条件非常艰苦的环境下,以远见卓识和高昂热忱在武汉大学化学系开创了生物材料研究方向,并系统开展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包括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药物及基因传递载体,生物活性高分子,磁共振造影剂,固定化酶及其应用,组织工程材料等。目前,该方向已成为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前沿和热点领域。卓仁禧院士带领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实验室于1993年被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开放实验室,并于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成立重点实验室。目前,该实验室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基地,建立了一支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取得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原创性高水平研究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3a5de07c-b6e2-44ad-a81b-fe2a62615a30.jpg" title=" 4_副本.jpg" alt=" 4_副本.jpg" / /p p   1998年,卓仁禧参加国家教育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开放实验室自评估会议。 /p p   卓仁禧院士执教数十载,始终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以行立教、鼓励创新。他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的思想和创新的能力”,常常鼓励学生“要创新地学习”,在指导研究生时因材施教,给予学生创造空间。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卓仁禧院士仍然坚持亲自讲授研究生课程,他讲解化学原理深入浅出、推论严谨,且有问必答、风趣幽默,令学生如沐春风 八十高龄时,他仍然关心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进展,常常与实验室老师探讨研究前沿,还到实验室对研究生的科研方向给予具体指导。半个多世纪以来,卓仁禧院士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研究高分子材料和生物材料的优秀人才,他们中的很多人已成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科研中坚力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21f60f28-e5da-4382-a7e5-89539d4cf1d4.jpg" title=" 5_副本.jpg" alt=" 5_副本.jpg" / /p p   卓仁禧院士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科学家,他怀揣科学强国之梦,毕生服务国家所需,身体力行地书写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卓仁禧院士于1960年、1987年先后两次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1986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晚年的卓仁禧院士仍积极参与学术科研活动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科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卓仁禧院士深信“党支部活动对于增强老师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八十高龄时仍积极参加党支部活动,2016年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p p   作为我国生物医用高分子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卓仁禧院士把毕生奉献给了我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为我国化学学科特别是高分子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卓仁禧院士身上体现的实事求是、矢志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891238f7-9715-4f69-8932-415ec78b9e37.jpg" title=" 6_副本.jpg" alt=" 6_副本.jpg" / /p p   卓仁禧院士的去世是中国科学界和武汉大学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和弘扬先生的崇高品格、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为把武汉大学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p p   卓仁禧院士千古! /p p    strong 附:卓仁禧院士人物生平 /strong /p p   卓仁禧,1931年2月12日生于建省厦门市鼓浪屿。 /p p   1953年7月,复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武汉大学化学系担任助教。 /p p   1957—1959年,去天津南开大学进修,在前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有机硅化学研究。 /p p   1960年,卓仁禧在武汉大学化学系被提升为讲师。1978年提升为副教授。1982年提升为教授。其间,成功研制出长链烷基三烷氧基硅烷作为光学玻璃防雾剂,应用于多种光学玻璃器件作为保护涂层。1983年—1984年,卓仁禧赴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生物活性化合物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p p   1984年,卓仁禧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任武汉大学教育部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开放实验室主任。这段时间,他在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研究和高分子材料作为基因转移载体的研究方面取得成功。曾获国家科技发明奖三等奖。 /p p   1997年,卓仁禧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p p   2000年, 当选为国际生物材料联合会会士。 /p p   卓仁禧还先后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副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还担任《高分子学报》、《离子交换与吸附》和《Chinese Journal of Reactive Polymers》、《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副主编,《Polymer International》执行编辑,《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高等学校化学研究》杂志编委等。 /p p   晚年的卓仁禧,积极参与学术活动以及省、市和学校有关调研与论证工作,积极开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工作,为地方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p
  • 兰州化物所开发出氮掺杂多孔石墨烯制备新方法并用于稀土分离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手性分离与微纳分析课题组开发出一种多重限域的一步可控合成掺杂方法,制备出对稀土离子具有高分离选择性的氮掺杂纳孔石墨烯膜(专利申请号:CN 202010861481.0)。该研究在吸附了苯丙氨酸的氧化石墨烯膜的二维层间空间限域生长层状锌类水滑石,从而构建类水滑石/苯丙氨酸/氧化石墨烯三明治型复合材料。由于锌类水滑石层间夹层可作为密闭反应器,通过限域燃烧,可将苯丙氨酸中的氮原子掺杂到石墨烯晶格中。同时,形成的多孔锌类水滑石可作为模板,通过孔区域内限域燃烧在氧化石墨烯上蚀刻出孔径可控的纳米孔(图1)。  科研人员将获得的氮掺杂纳孔石墨烯(图2)制备成膜用于稀土元素的分离,获得了良好的分离选择性,最高膜分离因子达到3.7。理论模拟表明,氮掺杂纳孔石墨烯中的吡咯氮原子,在稀土离子的选择性分离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该制备方法简单高效、膜分离稳定性优异。该研究不仅为杂原子掺杂纳孔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开辟了新途径,而且为实现稀土离子的高选择性膜分离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Press旗下综合类子刊iScience上,博士生谭洪鑫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员李湛和邱洪灯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此外,研究人员在自主研发的纳孔石墨烯/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利用固相合成策略,使均苯三甲酸与纳孔石墨烯表面的氧化锌纳米颗粒直接反应,原位绿色合成出纳孔石墨烯/MOF复合纳米材料,并发现该材料适合于水溶液中稀土离子的选择性固相吸附分离,该研究成果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和甘肃省人才计划项目的支持。 图1.多重限域策略可控合成氮掺杂纳孔石墨烯示意图 图2.氮掺杂纳孔石墨烯表征图
  • 《科学》杂志公布2012年度10大科学突破
    今日视点   美国《科学》杂志20日公布了本年度10大科学突破,科学家在难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亚原子粒子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被评为2012年最重要的科学发现。40多年前,科学家假定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它是解释其他基本粒子(诸如电子和夸克等)如何获取其质量的关键。   1.希格斯玻色子   7月4日,科学家宣布找到了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证据,从而完成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该模型解释了粒子如何通过电磁力、弱核力和强核力相互作用以组成宇宙中的物质。然而,在今年之前,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些基本粒子如何获得它们的质量。   《科学》新闻记者艾德里安表示,物理学家假设空间由与电场类似的“希格斯场”所填充。粒子与“希格斯场”相互作用以获取能量以及质量。“希格斯场”是由分布在真空中的希格斯玻色子组成,物理学家现在将它们从真空中轰出并进入短暂的存在状态。   但是,观察到希格斯玻色子可谓来之不易甚或代价不菲。在瑞士日内瓦附近的粒子物理实验室中,与造价高达55亿美元的原子加速器相伴的数千名研究人员借助两台巨型粒子探测器(ATLAS和CMS)发现了盼望已久的玻色子。   除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外,《科学》杂志及其发行机构美国科促会确认的本年度其他9项具有开创性的科学成就如下:   2.丹尼索瓦人基因组   一种将特定分子绑定在DNA(脱氧核糖核酸)单链上的新技术帮助研究人员仅用一块远古人的小指骨碎片,就完成丹尼索瓦人完整的基因组测序。该基因组序列让研究人员能够将丹尼索瓦人——这是与尼安德特人密切相关的古老人类——与现代人进行比较。研究显示,该指骨属于生活在7.4万年至8.2万年之间的一个眼睛、毛发和皮肤均为棕色的女孩,她死于西伯利亚。   3.让干细胞形成卵子   日本研究人员证实,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可被诱导成为具有生育能力的卵细胞。在研究中,他们让实验室中受精的细胞在代孕母体发育并产下小鼠幼仔。这种方法要求发育中的卵子在雌性小鼠体内存留一段时间。虽然这没有达到科学家追求的完全在实验室中得到卵细胞的终极目标,但是它为研究基因和其他影响生育力和卵细胞发育的因素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4.好奇号的着陆系统   尽管无法在火星条件下测试其探测器所有的着陆系统,但在加州帕萨迪纳美国宇航局喷气动力实验室里承担探索火星使命的工程师们仍安全并准确地将好奇号探测车抵达火星表面。这个3.3吨的飞行器因过重而无法以传统的方式登陆,为此该团队从起重机和直升飞机那里得到灵感,创建了“空中起重机”着陆系统,它将带轮的好奇号吊挂在3根线缆的末端让其着落。这一完美无暇的着陆让设计人员再次获得了信心,宇航局希望未来在已有的探测车附近让第二辆探测车着陆,并将第一辆探测车取得的样本收集起来送回地球。   5.X射线激光解开蛋白质的结构   研究人员用一种比传统的同步加速辐射源亮10亿倍的X射线激光确认了布氏锥虫所需的一种酶的结钩,这种寄生虫是引起非洲昏睡病的原因。新的研究进展证明了X射线激光解密蛋白质的潜力,而这是传统的X射线源所无法做到的。   6.基因组的精密工程   通常,人们无法确定对高级生物的DNA进行修改和删除的最终结果。然而,在2012年,名为“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s)的工具赋予研究人员改变或关闭斑马鱼、蟾蜍、牲畜及其他动物甚至病人的细胞中特定基因的能力。这种技术以及其他新兴的技术与已有的基因靶向技术一样廉价和有效,同时它能让研究人员在健康人和病人中确认基因及变异的特定作用。   7.马约拉纳费米子   人们有关马约拉纳费米子是否存在的问题的争论已有70多年,该粒子会作为它们自己的反物质并湮灭它们自己。今年,由荷兰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首次提出了马约拉纳费米子以准粒子形式存在的可靠证据,它们是相互作为的电子群,其行为像单个粒子。该发现促使人们努力将马约拉纳费米子结合到量子计算中,因为科学家们认为由这些神秘粒子组成的“量子比特”与目前数字计算机中所拥有的比特相比,能够更有效率地存储和处理数据。   8.ENCODE项目   今年,超过30篇文章报道的一项长达10年的研究显示,人类基因组比研究人员曾经认为的更具“功能”。尽管只有2%的基因组会为实际蛋白编码,但“DNA元素百科全书”(ENCODE)研究项目表明,基因组的大约80%是有活性的,可帮助开启或关闭基因。这些新的细节有望帮助研究人员理解基因受到控制的途径,以及澄清某些疾病的遗传学风险因子。   9.大脑/机器界面   曾经用大脑神经记录移动电脑荧幕上光标的同一个研究团队在2012年向人们展示,瘫痪的病人能够用他们的思想来移动一个机械臂并从事复杂的三维运动。该技术虽然仍处于试验阶段且极端昂贵,但科学家希望更先进的计算程序可改善这种神经性假体以帮助因中风、脊髓损伤及其他疾病导致瘫痪的病人。   10.中微子混合角   数百名在中国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工作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一个模型的最后的未知参数,该模型描述了被称作中微子的这种难以捉摸的粒子在以接近光速穿行时,如何从一种类型或“特色”变形为另一种类型。这些结果显示,中微子和反中微子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改变其特色,并提示中微子物理可能有朝一日帮助研究人员解释为什么宇宙含有如此多的物质及如此少的反物质。如果物理学家无法发现超越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那么中微子物理可能会代表粒子物理学的未来。(驻美国记者 毛黎)
  • 卓立汉光之拉曼光谱仪:从科研到商检
    这两年,拉曼光谱仪一直吸引着业内人士的眼球,各大仪器厂商不断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等方面推陈出新,精心布局,不仅如此,新迈入此领域的仪器厂商也层出不穷,可谓热闹非凡。  拉曼光谱如此的蓬勃发展给广大用户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空间,那么,当前有哪些主流企业/主流产品?有哪些最新的技术/应用?哪款仪器更适合用户自己的研究工作?  仪器信息网:贵公司拉曼光谱仪的定位?  卓立汉光:作为国内少数掌握光谱仪设计核心技术的光电仪器公司,我公司长期致力于光谱仪光学性能的提升,并在此核心硬件基础上设计、集成高性能的光谱测量系统,拉曼光谱仪相关产品正是其中优秀产品的代表。我公司的拉曼光谱仪,立足于中高端科研市场的需求,并面向未来的各类检测应用的需要,如工业、QA/QC实验室快检等领域。  我公司的拉曼光谱仪产品线隶属于卓立汉光集团公司八大事业部之一的分析仪器事业部,是公司最为重点发展的产品线之一。  仪器信息网:请回顾贵公司拉曼光谱仪的研发及技术进展历史,贵公司在拉曼光谱仪器方面有哪些优势/专利技术?  卓立汉光:公司从2000年开始起逐步投入人力、物力到各种光谱系统集成领域,于2003年开始提供集成化的拉曼光谱测量系统,这也标志着公司正式步入拉曼光谱领域。  2008年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成立“现代仪器联合实验室”,并于同年获得“紫外-可见拉曼光谱技术”专利转让,“微振”系列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也随之研发成功(专利:200920110696.8紫外拉曼光谱仪光路调节装置及紫外拉曼光谱仪),彼时该仪器拉曼检测限低至25cm-1,“微振”系列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于2009年研发成功由单波长激发光源拓展到双激发光源,为后期的多激光器连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此外,紫外激发光源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荧光干扰,在某些特定研究对象存在的紫外增强现象提升了几个数量级的信号强度,极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敏度   2015年,经过长期的系统优化和改进,第二代“微振”系列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在性能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系统首次采用了基于影像校正设计的光谱仪(专利申请:201510590560.1宽光谱影像成像装置),低波数检测限降至15 cm-1以下。基于上述拉曼光谱科研机的成功上市,我公司的拉曼光谱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拉曼一体机和拉曼应用技术的开发。  2014年成功研制“Finder Vista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可同时配备紫外-红外4台激光器,高度集成化、智能化,公司的拉曼光谱技术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2015年在FinderVista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的基础上衍生出“Finder One微区激光拉曼光谱仪”,运用了多项我公司的专利技术,是当前市场上性价比极佳的面向中高端科研一体机产品。  2016年研制“Finder Insight小型拉曼光谱仪”(专利申请中:201610799758.5一种小型拉曼光谱仪的设计),实现拉曼光谱集成技术的小型化、便携化,客户也从传统的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型客户逐渐拓宽至工业检测类型的用户,进入拉曼的商业检测领域。  仪器信息网:贵公司当前拉曼光谱仪的主流产品和主流技术?有什么样的产品发展计划?  卓立汉光:我公司目前具备了从科研级拉曼光谱仪到小型、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的设计、制造能力,产品已经形成了多品种的全覆盖,并且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定制化的开发。当前主要在进行的工作是基于某些特定应用进行应用端需求的深度整合。  主流产品:1:Finder Vista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如图1),基于新一代显微共聚焦光学系统,样品区接近衍射极限(约1微米),可以实现对样品的无损伤、无接触检测。图1 Finder Vista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  技术特色:光路设计结构稳固,软件自动控制光路切换,无需二次校准 高灵敏度系统 可在显微光路和宏光路质检自由切换,适合多种样品 光路设计稳定,所有部件一体化集成,最大限度的确保了仪器性能稳定性 此外,该仪器还配备模块升级选项,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科研需求。  主流产品2:Finder Insight小型拉曼光谱仪(如图2),Finder Insight小型拉曼光谱仪是一款高度性能优化的小型激光拉曼光谱仪,采用了科研级的制冷CCD检测器配合大通光孔径的分光系统,采用垂直测量光路,可提供高品质的测试性能,是研究单位、QA/QC实验室以及工业用户的理想选择。Finder Insight小型拉曼光谱仪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我公司在光学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方面的技术能力,将商品化小型化的拉曼光谱仪产品的性能提升到了基础科研级别的高度,并可以结合实际应用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专业定制,仪器中多项技术正在申请技术专利。图2 Finder Insight小型拉曼光谱仪  仪器信息网:目前贵公司拉曼光谱仪重点关注的应用领域有哪些?最看好哪个领域?主推的解决方案?  卓立汉光:拉曼光谱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受到科研机构和市场的追捧,可使用的范围涵盖了基础科学研究到终端应用检测的众多应用领域。我公司的拉曼光谱产品线的产品,经过十余年的研制和发展,产品种类齐全,既有针对中高端科学研究的科研级的设备,也有面向QA/QC检测、快速检测等终端应用型的设备。举例来说:Finder Vista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主要面向科研用户,重点关注的是新材料研究、生物医学、中药学、纺织纤维等领域。  比如,通过公司生产的Finder Vista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检测硫化铟薄膜的掺杂特性,分析由掺杂引起的缺陷形成机理 鉴定分析锌掺杂氧化铜纳米线的晶格结构变化 通过拉曼光谱技术还实现了石墨烯材料的表征,如,分析石墨烯D峰和G峰的峰面积比表征多层石墨烯层数、判断边缘效应、计算缺陷密度等。  再比如,我公司利用拉曼光谱表征了变异山羊绒纤维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取得了优异的结果。四种变异山羊绒纤维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如酪氨酸、色氨酸、苯丙基氨酸的含量整体上随着羊毛、两型毛、二细毛、羊绒纤维的顺序而增加,说明绒纤维的蛋白质的含量要高于毛纤维,这也是绒纤维具有更加优异的手感与理化功能的原因之一。螺旋构象也呈现相似特征。这也是从理论上上证明了绒纤维的手感、光泽、拉伸等性能要优于毛纤维。通过拉曼光谱对变异山羊绒纤维的为进一步探究变异山羊绒纤维的拉伸、染色、防缩等性能以及后加工整理技术提供一定的判断依据。  Finder Insight主要面向QA/QC实验室以及工业用户,主要的应用领域有食品检测、珠宝鉴定、刑侦鉴定等领域,可以为客户配备完整的应用方案。比如在食品检测领域,我们结合各种类型的SERS增强剂/增强芯片应用于快检的基础应用研究,如分析农药残留等。  仪器信息网:从整个行业来分析,目前拉曼光谱仪都有哪些先进的技术值得大家期待?同时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未来拉曼光谱仪的技术发展趋势?  卓立汉光:从整个拉曼应用市场分析来看,拉曼光谱技术用于快速检测行业更加令人期待,一方面是小型拉曼光谱仪的性能提升,另一方面则是SERS技术和SERS材料的技术研发。  拉曼信号极其微弱,用于快速检测时,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要求仪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同时又要要求具有较低的成本,这就对拉曼光谱仪中的核心模块——激光器和CCD检测器的性能和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工艺水平下,暂时还难以达到一个非常完美的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拉曼光谱技术的实际应用。  从硬件角度来看,进口仪器在这方面的设计开发能力要领先于国产仪器,但随着我国基础工业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这方面的差距逐渐在缩小。  无论是国产仪器还是进口仪器,普遍面临的核心问题,还是仪器本身的核心性能与成本的平衡,以及应用需求的深入研究。  仪器信息网:预测未来拉曼光谱仪的市场发展潜力(包括应用方向、方法标准、政策法规等)?  卓立汉光:拉曼光谱仪的未来趋势必然是小型化、微型化,甚至是隐形化,除了传统的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之外,快速检测应用于食品安全、毒物检测、生物医药、物质鉴定等领域,甚至是走进家庭生活,我们认为都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我国的相关机构已经开始了针对拉曼光谱仪以及相关领域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检测标准的制定,相信随着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陆续出台,会进一步带动拉曼光谱仪产品的研究和市场的广泛应用。  我们对某些领域做过简单的评估,比如针对爆炸物的检测,若能够解决相关的技术及应用问题,仅仅这个方向,在中国的市场需求至少在10万台,以每台仪器10万元来计算,市场规模能够达到100亿元人民币以上,这还没有计算周边配套耗材的需求。  总而言之,拉曼光谱仪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窗口时期,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注意到并参与到这个市场的培育中来,相信在未来的5-10年里,拉曼光谱仪会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公司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自行研制拉曼光谱仪的厂家,将会和其他同行和业内专家一道,为推动拉曼技术的发展而持续努力。
  • 卓先义:我所知道的法医毒物化学
    “精准分析”我们的成功故事系列卓先义:我所知道的法医毒物化学写在前面的话“精准分析• 量化释能”——我们的成功故事系列栏目,是SCIEX帮助科学家们分享有意义的科学发现和研究成果的科普平台。我们期待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科学和“质谱”的力量,”让质谱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始终是SCIEX最美好的远景。SCIEX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这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发现过程中,客户成功就是SCIEX的成功,所以,您读到的是 “我们(SCIEX和客户)的成功故事”。本期科学家卓先义,谈谈法医毒物化学(Forensic Toxicology)。卓先义 研究员个人简介卓先义,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药学院,即至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从事司法鉴定工作,期间1991--1992年赴德国埃朗根大学法医研究所进修法医毒理学,现任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会长,研究员/主任法医师,国家禁毒委毒品滥用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禁毒委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物专家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199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国家科技基础专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质检总局及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多项,在系统毒物筛选、毛发中毒品分析、酒精代谢及代谢物检测研究、药物影响驾驶能力研究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约50篇,出版专著2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安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司法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次;主持制订十余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部颁技术规范,近40年的鉴定工作经手约10万例案件;作为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会长,为司法鉴定的管理、规范做了大量工作。近些年来,法医悬疑探案题材的影视剧集非常火爆。荧屏上的法医,勘探犯罪现场、解剖尸体,追击罪恶,张扬正义,很“酷”。但是,那仅仅是法医学很具体的部分。法医学(Forensic Medicine), 是应用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药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和技能解决法律问题的循证医学,用于侦察犯罪和审理民事或刑事案件提供科学证据。法医学的研究方法有计算机、医学、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五类,是一门综合、多交叉学科。法医学又细分为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精神病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化学、微量物证学、文件鉴定学、声像鉴定学、痕迹鉴定学、电子数据鉴定、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司法鉴定制度与法规等专业方向。作为一名从事了37年法医毒物化学专业的研究者,我想谈一下作为法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法医毒物化学”。什么是法医毒物化学(Forensic Toxicology)?法医毒物化学是研究毒物的分离、检验及毒物的毒性、中毒机理、代谢等问题的一门学科。其鉴定内容主要包括:体内常见毒(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检验、滥用药物及其制毒化学品的检验、血液中酒精含量的测定及评价等。这门专业学科涉及分析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毒物学等其他学科知识。毒物与剂量——食盐也可以是毒物人类对毒物的认识和理解是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的。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导致死亡的化学物质。对于毒物的概念,应把握三个要素:①剂量。任何物质当服用达到一定剂量时都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食盐是人体的必需物质,但服用量过大时,则因吸水作用导致人体离子平衡障碍而死亡。②外源性。毒物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发挥毒作用的。③作用方式。毒物是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导致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如一氧化碳CO与血红蛋白通过化学结合形成牢固的碳氧血红蛋白而致机体缺氧。由此可见,毒物的概念是相对的和有条件的。尤其是药物和毒物没有明确的界限,当物质的作用对象、使用方式、使用剂量不同时,可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又常称“药毒物”。法医毒物检材毒物鉴定检验材料又称检材,是指提供鉴定所用的原始材料。法医毒物分析检材的复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样性。毒物分析检材种类多样,可能是现场收集的可疑物品,包括药品、毒饵、可疑容器、呕吐物等,也可能是取自活体的体液、呕吐物和排泄物,或尸体的血、尿、肝、肾、动体、脑脊液、腐泥等。检材的多样性包括检材种类的多样性,组成的多样性和检材量的多样性。(2)一次性。检材的一次性是指检验材料一旦用尽,不可复得,即不可复取或不能得到完全相同成分的检材。(3)有限性。通常情况下,检材数量因受具体情况和条件限制而无法多得。要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须存留一定数量的检材以供复核和验证。毒物鉴定目的的不一性、分析目标物的不定性以及毒物种类的广泛性导致了法医毒物鉴定的复杂性。法医毒物鉴定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探查性。探查性的毒物鉴定的委托要求表现为未知物筛选分析或常规毒物分析。这类涉毒事(案)件通常事实真相尚不明朗、怀疑事件与毒物有关,或造成中毒的毒物不明,引发的原因待查。由于此类工作分析目标物不明以及毒物范围难以确定,鉴定时必须系统分析,对可能涉及的毒物进行分离和鉴别,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含量测定,以免造成漏检。实践中,法医毒物鉴定大部分属于探查性或研究性的工作。(2)验证性。验证性的毒物鉴定指事(案)件清楚、检验目标物明确,对指定的毒物进行定性鉴别。如分析可疑吸毒者的尿液以证实是否吸毒;检验送检的材料中是否有指定名称的毒物等。此类验证性工作有时也可能带有探查性质或在鉴定工程中转化为探查性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在法医毒物化学领域中的应用John Bennet Fenn 1989 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阐释了电喷雾质谱在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的研究和应用,并因此而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恰好也是在1989年SCIEX公司第一次推出了商业化的液质联用技术——API III。[2][3]我从八十年代开始接触质谱技术(Mass Spectrometry),在2004年左右的时候,开始接触液质联用技术(LC-MS/MS),我的第一台液质是API 4000TM,后来又有了4000 QTRAP® 、API 5500一直到6500+。30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法医毒理化学研究,因此,也见证了司法鉴定技术、法医毒物化学检测技术的发展与长足的进步。大规模的商业化液质联用技术,助力司法鉴定工作,帮助我们有力的追击罪恶、张扬正义。我所在的团队曾经在2009年编撰一本法医毒物化学的教材《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和毒物分析中的应用》,这本书是适应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需要,结合司法鉴定工作者在生物基质样品中药物和毒物分析及应用的实际经验并综述国内外的最新文献报道编写而成。[4]为了保证司法鉴定检测结果质量,近年来,我国司法公安鉴定领域推出了众多的司法鉴定技术标准规范,这些标准规范就是涉及大量LC-MS/MS技术。我所在法医毒物化学检测实验室每年要对上万个案件进行司法鉴定,其中,超过半数的案件,大约5000-6000个案件,都是通过LC-MS/MS技术获得鉴定结果的。未来,液质联用技术应用会越来越重要,在司法鉴定领域中也会有越来越广阔的用途。比如,应用液质联用技术,通过监测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毒品种类和残留水平,从而,有效评估该地区“毒情”,做到智慧禁毒。同时,我也非常看好应用液质联用技术对人体毛发中毒品残留水平的评价方法,在未来实际司法鉴定工作中的应用前景。2016年时全国仅有20多家实验室拥有毛发中毒品毒物的检测能力,到了2019年已经超过300家实验室拥有这样的检测能力。目前,国家已经将环境损害纳入的司法鉴定范畴,因此,我相信LC-MS/MS技术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领域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致力于法医学和法医毒物化学研究年轻人的寄语法医毒物化学是特种学科,要求知识面广、逻辑性强,具有挑战性。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选择了法医毒物化学就是选择了终身学习和进步不止的人生。年轻的法医学和法医毒物化学工作者任重道远,要及时更新知识,了解掌握最新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你们承载着学科发展的希望,要做有梦想的青年,有梦想才会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有梦想才会实现自己的青春理想,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参考文献:1.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for mass spectrometry of large biomolecules[J]. JB FENN, M MANN, CK MENG, et al. SCIENCE, 1989 : 64-71.2. The fascinating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LC-MS a personal perspective, Frank Pullen, Chromatography Today, February/March 20103. Development of bioanalysis: a short history, Howard Hill, Bioanalysis, Vol. 1, No. 1, 27 Mar 20094.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和毒物分析中的应用[M]. 向平, 沈敏, 卓先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 广东中科奥辉首创桌面式荧光相关光谱单分子分析仪,致力解决国内科学技术“卡脖子”难题
    明亮的实验室里,约两台电脑主机般大小的桌面式荧光相关光谱单分子分析仪,正快速地分析着从复旦大学寄来的样品。大约1周后,样品的分析数据就会发回给学校,一段科研合作就此完成。近年来,类似的合作不断在广东中科奥辉科技有限公司内进行着,除了为高校研究院提供分析测试服务外,在以创始人黄韶辉博士为核心的科研队伍的共同努力下,公司自主研发的桌面式荧光相关光谱单分子分析仪(全球首创)还卖进了美国顶尖的研究机构,并多次获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入选中科院首批国产仪器推荐目录。2021年,凭借强劲的“创新”势头,该企业入选首批中山市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名单。广东中科奥辉有限公司拥有光学、电子、软件、机械、计算机、测试计量、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多学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总计15人。■体格小功能大 将国际领先科研成果产业化黄韶辉祖籍中山小榄镇,在国外生活30多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完成了博士后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引进的杰出技术人才。2017年,被中山投资经贸洽谈会暨中山人才节所吸引,黄韶辉回到中山,于翠亨新区中瑞(欧)工业园健康医药示范区成立了广东中科奥辉科技有限公司,希望将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很快,他的愿望成为了现实。公司成立数月,团队便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双通道桌面式荧光相关光谱单分子分析仪,并将其产业化。这种荧光相关光谱单分子技术,可实现单分子分辨率对微量(<5微升)溶液样品中的分子特性(浓度、大小、相互作用等)进行快速(数秒至数分钟)定量分析,在科学研究、药物开发、医疗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别看它小小一台,每台的价值可达上百万元。”黄韶辉介绍,目前这款仪器在市场上的竞争对手非常少,因为它克服了国际上现有设备操作复杂、费用贵、不可移动、体积大等问题。“传统的设备单是一个放置高精度仪器的光学平台就有数吨重,而整个桌面荧光相关光谱单分子分析仪仅有20公斤重,价格仅为传统设备的四分之一甚至八分之一。”黄韶辉说。■市场环境变化 政策红利助企业站稳脚跟目前,企业已与国内多所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澳门大学等形成了产学研合作模式,在2021年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排名前十的大学/机构中,他们的客户便有3家。黄韶辉认为,企业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内在业内打响名号,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在过去,90%的国内高端科学研究设备都是依靠进口,自中美贸易战发生后,许多“卡脖子”技术对国内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形势便发生了改变,国产的高端科研设备也随之崛起。“近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科学研究、精密仪器制造等重点行业的支持,北京、杭州、中山等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政策,尤其是翠亨新区,在全市的扶持基础上,又针对高端精密仪器制造产业出台了配套的政策,在这种空前的重视下,我们才能快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黄韶辉说。此外,企业对科研投入的重视也是提高竞争力的有力手段。目前,该公司拥有光学、电子、软件、机械、计算机、测试计量、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多学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总计15人,其中研究生及中级职称以上学历11人。“我们每年投入到研发领域的资金占企业收入的30%,这样的力度在企业中是极为少见的。”黄韶辉说。■克服产品化难点 成立平台服务其他企业为什么精密仪器制造会成为“卡脖子”技术?黄韶辉认为,也许在老百姓眼里,国家缺乏技术人才是主要的原因,但实际上国家既不缺技术人才,也不缺市场,缺的是能把技术变成产品的综合性人才。“做研究跟做产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做研究只要结果成功就行了,产品却要满足不同客户以及不同场景的需求。”他举例说,公司做出来的第一台样机在运去美国参展前曾做了很多次测试,比如模拟运输过程中的震动,但事实上到达展会时仍然出现了问题,“所以把实验室技术变成商品并没有那么简单”。此外,由于桌面式荧光相关光谱单分子分析仪属于全球首创,并没有现成的生产经验和生产设备能使用,所以绝大多数的核心部件都是由中科奥辉自主设计、加工、生产的。经过多年的探索,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发生产线,在政府的资金支持下,这里还成立了中山市高端医疗器械及科研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疗器械与科研设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其他有精密仪器制造需求的企业提供多种公共服务功能,如设计加工、技术开发、检验测试、技术咨询等。■探索医疗检测领域 盼望享受“首台套”政策支持“科学技术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基础科学研究设备则是支持科技发展的重要工具。”黄韶辉博士认为,虽然目前在人才、成本、市场、供应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随着国家的日益重视,高端精密仪器制造产业必将迎来一片蓝海。未来,企业计划在医疗检测方面下苦功,将荧光相关光谱单分子分析技术运用至病毒核酸检测、癌症肿瘤标记物的检测等领域。他希望,未来政府能进一步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如落实更具有吸引力的高端研究人才、产业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的政策;加强高端仪器产业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比如,工程中心、测试中心、认证中心、法律咨询、投融资及配套生活设施等);科研仪器也能享有与工业仪器类似的“首台套”支持政策等。这将更好地促进国产高端精密仪器制造行业的发展。
  • 脑智卓越中心等关于多特征神经元新型标记工具的研究获进展
    6月23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An intein-split transactivator for intersectional neural imaging and optogenetic manipul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徐春研究组与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龙钢研究组合作完成。该研究开发了对多特征神经元标记、记录和操控的新型分子工具,揭示了腹侧海马神经元的投射模式与情绪编码的对应关系,为解析复杂神经环路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更精细且广泛适用的工具集。大脑神经元具有复杂多样的细胞类型。细胞类型的精确定义对剖析大脑神经环路连接与功能具有关键作用,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探索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神经细胞类型的精确定义往往依赖于多条件交叉的标记技术。然而,目前已有的工具方法复杂繁琐,其标记的特性数量有限,并时常面临无法有效表达光遗传和钙成像相关分子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交叉标记工具的有效性和标记特征的数量仍是领域内的难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研究利用内含肽介导的蛋白剪接技术,在神经细胞内实现了控制子(tTA)在蛋白水平的组装。该组装具有多条件交叉的特点,并可有效地驱动一系列效应基因的表达,从而实现多特征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记和功能研究(图1A)。研究人员将该工具称为IBIST(intein-based intersectional synthesis of transactivator)。研究团队在验证IBIST工具的特异性和有效性后,在小鼠海马脑区和猕猴视皮层脑区进行多种实例研究展示。研究结合神经环路连接和神经元分子标签等多种特征,在小鼠海马脑区的特定细胞群体中表达光遗传蛋白,实现了光遗传学操控(图1B 、C)。此外,该研究利用5个特征精确定义了海马脑区的多目标投射神经元,并进行了钙成像记录(图1D、E)。该工作开发了新的分子工具,基于分子标签和环路连接等多种特征靶向标记特定细胞类型,并对这些多特征神经细胞进行钙成像记录和光遗传操控。与以往的方法相比,该分子工具可以实现更精细复杂的多特征标记,更高效地驱动效应基因的表达,更简单直接地设计质粒和实验方案,以及更广泛适配于现有常用的工具病毒和小鼠品系(图2)。该研究为神经环路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提供了利器,并进一步揭示了海马细胞对情绪信息处理的多样性规律。研究工作得到上海市、科技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临港实验室的支持。  论文链接   图1.IBIST工具的开发与应用。A、IBIST工具的质粒设计和工作原理;B、利用IBIST工具标记接收背侧海马输入的腹侧海马CA1的SOM+中间神经元,表达光遗传蛋白NpHR;C、黄光操控SOM中间神经元的电活动;D、利用IBIST工具在投射到4个下游脑区的海马兴奋性神经元(CaMKIIα标记)当中表达钙指示蛋白GCaMP6s;E、海马神经元的荧光信号和钙反应。图2.基于多特征标记特定细胞类型的策略与前景。
  • 使用ACQUITY UPSFC系统分析微量的对映体杂质
    目标 使用沃特世ACQUITY UPSFC™ 系统证明杏仁酸苄酯的快速手性分离和0.02%杂质水平下的对映体过量测定。 背景 根据2005年9月的一期《化学和工程新闻》,销售额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中有9种包含手性活性成分,而其中的5种又包含单对映体活性成分。单对映体型手性药物被认为是改善了的化学实体,可提供更高的药效、更好的药理学数据和更为有用的不良反应数据。对于单对映体药物的生产商而言,不需要的立体异构体应等同为其他有机杂质。国际协调会议(ICH)已对关于鉴定、定量和控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产品中杂质的监管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ICH的要求,有机杂质的鉴定和定量阈值为主要化合物的0.1%。 ACQUITY UPSFC系统的高灵敏度实现了对药用物质中对映体杂质的鉴定和定量。 解决方案 图1所示的杏仁酸苄酯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R-和S-杏仁酸苄酯的外消旋混合物(每种对映体溶于甲醇后的浓度均为0.20 mg/mL)使用ACQUITY UPSFC系统进行分离,其色谱图如图2所示。主要试验参数在表1中列出。 总分析时间不到1.5分钟。平均基峰宽小于6秒。根据峰面积得出的R-和S-杏仁酸苄酯之比是0.997。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重复性测定基于五次重复进样,结果汇总于表2。在0.20 mg/mL的浓度下,保留时间的重复性RSD小于0.23%,峰面积响应RSD优于0.5%。 图3显示了2 mg/mL R-杏仁酸苄酯的UPSFC色谱图。经紫外光谱确认(结果未显示),1.30分钟处的次要峰对应于S-杏仁酸苄酯。S-杏仁酸苄酯杂质峰的信噪比约为3(检出限),根据峰面积判断相当于主要峰的0.02%。检测灵敏度的提高得益于这款整体设计的ACQUITY UPSFC系统,其中包括改进的泵系统和优化设计的检测器。本例中对映体过量(e.e.)百分比为99.96%。总结 使用ACQUITY UPSFC系统在不到1.5分钟成功完成R-和S-杏仁酸苄酯的UPSFC手性分离。当每种对映体浓度均为0.20 mg/mL时,所得到的重复性极佳(保留时间的可重复性RSD小于0.23%,峰面积RSD小于0.5%)。新型泵系统和优化设计的检测器所带来的更高检测灵敏度使测定0.02%对映体杂质和对映体过量成为可能。ACQUITY UPSFC系统适用于低浓度对映体杂质的分析、对映体过量测定和QA/QC分析。关于沃特世公司 (www.waters.com)50多年来,沃特世公司(NYSE:WAT)通过提供实用和可持续的创新,使医疗服务、环境管理、食品安全和全球水质监测领域有了显著进步,从而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创造了业务优势。作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的开创者,沃特世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为客户的成功创造了持久的平台。2010年沃特世拥有16.4亿美元的收入和5,400名员工,它将继续带领全世界的客户探索科学并取得卓越成就。
  • 卓立汉光深圳分公司员工韶关游记
    为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增加团队凝聚力,卓立汉光深圳分公司全体员工在韶关开展了为期2天的团队拓展活动,体验别致丹霞美景,收获轻松休闲及团队情谊。在岭南地区的韶关,有一处丹霞地貌,这里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与西北丹霞地貌的粗犷斑斓不同,韶关丹霞山有着岭南独特的奇、峻、秀、险。旅程从美丽的丹霞山出发,并被这里的美景所震撼!丹霞山境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天生桥共计680多座;一站我们来到丹霞山最古老的景点——长老峰。登上长老峰的观日亭可俯视丹霞山全景,途中又可以欣赏到众多雄姿灵秀的山峰,如睡美人、茶壶峰、僧帽峰、蜡烛峰、姐妹峰、别传寺、鸳鸯树等,美景让人应接不暇。丹霞山精华的部分汇集在这里,从山脚到山顶,一步一景,人文风貌与自然观景相结合。下着雨,让原本陡峭的山路更添湿滑,我们手拉手好似拴在一起,一点点往下挪,这就是团队的力量。身披铠甲有风度,内心柔软有温度。赵大侠手持十年神木,一路为我们锄草扶弱。 一天的兴奋还未散去,就开始了我们第二天的挑战之旅。这一天我们挑战了1638级的祥云梯,来到祥云梯脚下,只见告示牌上写着“量力而行”四个字,极目望去,高不见顶,内心一阵挣扎,山不在于高,而因为陡,我们彼此相望,互相打气,踏上这几乎80°的阶梯,然而挑战并没有结束,等待我们的还有一条全透明高空景观玻璃桥,该桥全长316米,桥面通体透明,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谷底的景色,如果在谷底仰望,玻璃上的人影也清晰可见。最终,一个都没有少,我们登上了祥云梯,也走向更加惊险刺激的玻璃桥。两天的韶关之行很快过去。在这奇、峻、秀、险的大自然里,我们用热爱去拥抱峻秀的山河,也用勇敢去面对奇险的挑战。彼此的乐观与不放弃,构筑了团结积极的精神,使我们去到了一个个不敢想象的高度,也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敬畏生命。
  • 卓朗检测:第三方检测机构如何选择?资质健全、专业经验都很重要!
    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所占比例逐年递增。从整体上来看,信息化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科技含量高、项目复杂等特点,决定了从事信息化项目的测试的人员需要具备熟悉相关技术、熟练使用检测仪器等素质。作为信息工程采购方的政府部门、大型企业通常很难凑齐专业的检测团队及软硬件设备,这也导致了仅凭自身团队很难发现信息化项目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功能缺失。而信息工程第三方检测服务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政府及企业的需要,其专业的检测流程不仅提高了项目交付质量更降低了项目的安全风险。什么是信息化项目第三方检测服务?信息化第三方检测服务是指独立于信息工程建设甲方、乙方的第三方承担或进行的测试工作。第三方测试有别于开发人员或用户进行的测试,其目的是保证测试工作的客观性。从检测范围上来看信息化第三方测试工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审查、设计审查、代码审查、单元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恢复性测试、资源消耗测试、并发测试、健壮性测试、安全测试、安装配置测试、可移植性测试、文档测试以及最终的验收测试等十余项,可以说已经涵盖了影响信息化项目质量的全部指标。另外,信息化第三方检测并不仅仅是为了要找出错误。第三方检测机构通常还会对错误进行归类和总结,通过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和错误的分布特征,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发现当前所采用的软件过程的缺陷,以便更好改进。信息化项目第三方测试服务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不代表信息化项目供需方任何一方的利益,因此其能够公平、公正地评判项目实施的效果,进而促使信息化建设市场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国外经验来看,信息化项目验收类检测逐渐由专业的第三方承担。从国内政策环境来看,各地区政府单位相继出台政策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对信息化项目引入第三方测试服务的倡导。这对于提高信息化项目质量、加强项目监管,以及推动国内信息化市场健康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项目第三方检测已成为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必选项!政务信息化项目的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较为复杂,通常需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估,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专业团队、专业设备,更需要专业的工作流程。与此同时,政务信息化项目通常涉及多个业务部门、多个应用场景,测试的验收内容也非常繁杂,需要更为全面、细致的测试管理和验收作业,另外政府部门作为信息化项目的甲方,存在利益关系和地位优势,难以达到公正、公平的评估结果,而第三方测试机构作为独立的评估机构,可以提供独立的测试服务。信息化项目检测覆盖范围广泛,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网络安全、应用系统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硬件设备检测范围包括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等,而软件系统检测则关注安全性、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数据安全检测则需要考虑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而网络安全监测需要关注防火墙、入侵检测、反病毒和流量管理等方面。应用系统检测则需要考虑功能、性能、用户体验和业务流程等方面,而项目管理检测则包括计划、实施进度、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在实际项目中,如智能建筑工程、天网工程、智能交通工程、智慧校园工程、照明工程、数据中心工程、声学工程、安全防范工程、电气工程、气象防雷工程、消防工程、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电线电缆产品均属于信息化项目检测范围之内。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快速普及,各地区政府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这一趋势对信息化项目第三方检测服务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单一测试模式已无法满足越来越复杂的信息化项目的质量管理需求,更加全面、更高标准、更好品质的第三方检测服务将逐步成为主流模式。作为国内一流的信息化检测平台型公司,卓朗检测通过引进国内外领先的软硬件检测设备、高标准的管理制度及高水平的服务团队打造过硬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了每个项目的高质量交付。卓朗检测历经七年发展,通过精进管理和持续创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以健全的业务体系赋能合作伙伴发展壮大,进而构建起合作共赢的检测服务生态平台。公司目前已在江苏、安徽、河南、河北、福建等省市设有分公司及办事处,服务客户超万家。未来,卓朗检测将进一步加强技术储备,提高检测服务水平,抓住机遇,携手各地合作伙伴拓展业务范围,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卓朗检测将加强合作伙伴的培养和平台建设,发挥平台资源优势,推进事业做大做强,用先进检测技术和优质服务为数字中国保驾护航。
  • 仪器情报,科学家利用LTSTM等先进设备分析了吡啶氮掺杂石墨烯膜在高效CO₂捕获中的机理!
    【科学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显,碳捕集技术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高效、低成本地分离CO2的技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促进碳中和。传统的CO2分离技术通常依赖于热力学过程,如化学吸收和物理吸附,但这些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成本高昂。因此,开发基于膜的CO2分离技术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方向,因为这种技术不依赖于热能,有望降低捕集成本。传统的膜材料如聚合物薄膜和金属有机框架等已经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但它们的CO2渗透率受到选择层厚度的限制,难以进一步提高。此外,实现高CO2/N2分离因子的挑战在于难以兼顾高选择性和高渗透率。因此,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Kuang-Jung Hsu,Kumar Varoon Agrawal等研究团队利用二维孔隙结构,通过控制孔边缘的异原子掺杂来增强CO2与孔的结合亲和力。他们选择了石墨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吡啶氮引入孔边缘,促进了CO2与孔之间的竞争性吸附。这种方法提高了CO2的装载量,使得即使在稀薄的CO2气流中也能实现高CO2渗透率和高CO2/N2分离因子。此外,他们采用了可扩展的化学方法,成功制备了厘米级的高性能膜,为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科学亮点】(1)在本研究中,首次利用氨在室温下处理氧化的单层石墨烯,成功地在孔边缘引入了吡啶氮。这一方法使得孔边缘的吡啶氮取代成为可能。(2)实验结果表明,吡啶氮的引入导致了CO2与孔之间的高度竞争性但定量可逆的结合,这与理论预测一致。通过高分辨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确认了吡啶氮的引入。同时,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LTSTM)观察到了CO2的吸附和解吸过程,验证了吡啶氮引发的高亲和力。(3)此外,实验还显示了即使在稀薄的CO2气流中,也能实现高装载量,进而实现了高CO2渗透率和高CO2/N2选择性。由于化学反应的可扩展性,实验在厘米级膜上展示了高性能。【科学图文】图1:在吡啶-N-取代的石墨烯上,吸附CO2。图2. 在吡啶-N-取代的石墨烯上,吸收CO2。图3. 在吡啶-N-取代的石墨烯上,定量可逆的CO2吸附。图4:过能量色散光谱(EDS)和拉曼光谱确认吡啶氮取代石墨烯中的氮官能团。图5:吡啶氮取代石墨烯的CO2吸附和气体传输特性。图6: 竞争性CO2吸附,吡啶-N-取代石墨烯具有极好的碳捕获性能。【科学结论】这项研究为开发高效的碳捕集技术提供了科学价值。通过在石墨烯孔边缘引入功能异原子,特别是吡啶N,作者成功地改善了CO2在孔中的吸附性能,从而实现了高渗透率和高选择性的分离效果。这一发现不仅为膜科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还将激发分子模拟和实验来进一步探索竞争性吸附的机制,为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此外,研究中采用的化学反应是基于气态反应物的,这使得相关技术具有了高度可扩展性,并且可适用于大面积样品的制备。因此,这项研究的成果不仅将对膜领域有所贡献,还将为其他领域,如高性能吸附剂、传感器和催化剂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原文详情:Hsu, KJ., Li, S., Micari, M. et al. Graphene membranes with pyridinic nitrogen at pore edges for high-performance CO2 capture. Nat Energy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60-024-01556-0
  • 孙建一升任赛默飞世尔卓越客户服务中国区副总裁
    赛默飞世尔科技任命孙建一为卓越客户服务中国区副总裁、裴立文接任科学仪器事业部中国商务运营总监   2010年1月15日,中国上海――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近日宣布任命孙建一为卓越客户服务中国区副总裁,兼任科学仪器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 孙建一先生   孙建一先生作为卓越客户服务中国区副总裁兼科学仪器事业部总经理将负责全面提升中国区客户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为科学仪器事业部的快速发展提供战略性指导和支持。   孙建一先生之前担任赛默飞世尔科技科学仪器事业部中国商务运营副总裁,负责科学仪器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开发、营销及客户服务, 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他从事分析仪器工作已近三十年,曾在国企和跨国公司从事管理工作。   “孙建一先生对赛默飞世尔今后几年在中国的发展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他的上任将进一步增强公司新的中国策略发展计划的动力,确保我们快速向前。”中国区总经理迈世福表示。   赛默飞世尔科技同时宣布裴立文先生担任赛默飞世尔科技科学仪器事业部中国商务运营总监并成为中国领导团队成员,负责中国科学仪器事业部的全面运营工作。 裴立文先生   裴立文先生此前担任科学仪器事业部质谱、色谱和痕量元素部业务总监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他有在中科院和跨国企业服务多年丰富的经验。他表示他将会领导科学仪器事业部在中国创造新的辉煌。   关于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赛默飞世尔科技)   赛默飞世尔科技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05亿美元,拥有员工约3万4千人,在全球范围内服务超过35万家客户。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装备制造商等。公司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和Fisher Scientific这两个主要的品牌,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化学领域所遇到的从常规测试到复杂研发的各种挑战。Thermo Scientific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包括高端分析仪器、实验室装备、软件、服务、耗材和试剂在内的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Fisher Scientific为卫生保健、科学研究、安全和教育领域的客户提供一系列实验室装备、化学药品及其他用品和服务。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采购方案,为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提升客户价值,帮助股东提高收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或www.thermo.com.cn
  • 1300万!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单细胞原位空间蛋白组表型分析系统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OITC-G230302470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单细胞原位空间蛋白组表型分析系统采购项目预算金额:13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3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号货物名称数量(台/套)是否允许采购进口产品采购预算(人民币)1单细胞原位空间蛋白组表型分析系统1套是 1300万元合同履行期限:详见采购需求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年12月01日 至 2023年12月08日,每天上午9:00至11:00,下午13: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www.oitccas.com方式:登录“东方招标”平台www.oitccas.com注册并购买售价:¥6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地址:上海市枫林路300号        联系方式:021-64318161/010-68290551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号互联网金融中心20层            联系方式:杨帆 陈小舫 赵倩,021-64318161/010-68290551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杨帆 陈小舫 赵倩电 话:  021-64318161/010-68290551
  • 【时事新闻】赛默飞联合诺禾致源共建精准医学卓越中心
    发力精准医疗及分子诊断 助推肿瘤基因检测进程2016年4月26日,天津——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与北京诺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禾致源)共同设立的“精准医学卓越中心”于近日正式揭牌。这一中心将依托于赛默飞Life lab建立的CLIA NGS标准流程,结合诺禾致源的临床医学检测平台,为中国临床提供肿瘤基因检测服务及定制化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提升国内精准医疗和分子病理诊断的质量和水平。 赛默飞中国区总裁江志成(Gianluca Pettiti)表示:“作为精准医疗领域从仪器到试剂、从技术服务到数据解读的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赛默飞此次与诺禾致源携手建立卓越中心,希望为中国临床客户提供标准化流程下的更为精准的临床分子病理检测服务,这也表明了赛默飞积极致力于发展中国精准医疗市场的决心和长期战略目标。” 这一“精准医学卓越中心”以NGS标准流程建设为基础,也积极响应了CSCO/CAGC于2016年4月23日发布的关于二代测序(NGS)的专家共识,该共识指出,应将NGS技术视为多步骤的系统工程,建立多方面的基本要求与规范。该卓越中心正是遵循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为临床医学诊断提供更为精准可靠的服务与支持。 诺禾致源也表示,合作将依托诺禾致源的临床医学检测服务平台以及赛默飞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全面解决方案,为中国临床用户提供国际化标准的基因检测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共同提高中国分子病理诊断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推动中国精准医疗的长远发展。 赛默飞旗下的Life Lab是获得CLIA与CAP双认证的临床检测服务实验室,实验室装备了一流的分子检测平台,同时拥有美国50个州的执照,为临床病理和药厂提供分子检测服务。Life lab还承担了CLIA lab及中国NGS临床检测实验室的培训工作。该卓越中心的成立,便是赛默飞与诺禾致源携手,充分利用Life Lab平台的技术及标准化流程优势,经历了为时一年的共建过程,最终打造出地基于Life Lab高标准高要求下的精准医学诊断平台。赛默飞中国区总裁江志成和诺禾致源总经理蒋智为精准医学卓越中心揭牌赛默飞中国区总裁江志成参观精准医学卓越中心---------------------------------------------------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170亿美元,在50个国家拥有约50,000名员工。我们的使命是帮 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 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首要品牌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 站:www.thermofisher.com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赛默 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有30多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 司,员工人数约38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 市场的需求,现有8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全国共设立了6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 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 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0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om请扫码关注: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官方微信
  • 安捷伦科技公司福森技术卓越中心建成 新工厂配置了实验室、订单履行部和仓库
    安捷伦科技公司福森技术卓越中心建成新工厂配置了实验室、订单履行部和仓库 2016 年 11 月 30 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 A)今日宣布在加利福尼亚福森建成了一座新的技术卓越中心,该中心耗资 1470 万美元,占地 53000 平方英尺。 新建筑毗邻安捷伦位于 Blue Ravine 路 91 号的现有工厂,可再容纳大约 60 名员工。 新工厂包括最先进的客户应用实验室和协作空间,还拥有可提供开创性科学消耗品和备件的生产设备。 安捷伦科技公司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实验室,涉足从癌症研究到食品、水和药物质量和安全检测等众多领域。 安捷伦订单履行与供应链部门总裁 Henrik Ancher-Jensen 表示:“我非常高兴看到这座新卓越中心的建成。 这座新工厂扩大了安捷伦色谱消耗品和硬件的产能,这些产品广销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在涉及健康、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特别指出,新的福森工厂将支持安捷伦革命性的新型 Intuvo 9000 气相色谱系统与消耗品。 随着 Intuvo 9000 气相色谱的推出,安捷伦成功完成了对气相色谱的改进,增强易用性、降低使用维护成本,显著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性能同样出众。 “我们一直关注安捷伦的创新产品,能够使我们的分析实验室变得更高产、更高效,得到更高质量的数据。”Intuvo 9000 气相色谱系统的用户、ESC Lab Sciences 公司总裁 Johnny Mitchell 说道。 总部位于美国田纳西州朱丽叶山的 ESC Lab Sciences 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独立私营环境实验室,为多个领域提供土壤、水和空气分析测试。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 A),是生命科学、诊断学和应用化学市场的全球领导者,是致力打造美好世界的顶级实验室合作伙伴。 安捷伦与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进行合作,提供仪器、软件、服务和消耗品,产品可覆盖到整个实验室工作流程。 在 2016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为 42 亿美元。全球员工数约为 12,500 人。 如需了解安捷伦公司的详细信息,请访问 www.agilent.com。
  • 中国科技社团与企业合作 全面升级免疫图谱“卓越开发者计划”
    记者从中国科协获悉,由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指导、百图生科(北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组织编制的《计算免疫问题》近日在北京发布,以此为基础,双方还合作全面升级免疫图谱“卓越开发者计划”。全面升级免疫图谱“卓越开发者计划”,旨在通过人工智能解码人体免疫系统,为更精准地探寻多种疾病的复杂免疫规律,使更高效率的靶点挖掘和药物设计成为可能。据介绍,免疫图谱“卓越开发者计划”于2021年5月设立,面向临床转化医学研究者和科研合作者,广泛征集合作项目,为合作者提供资源和资金上的支持,利用生物计算引擎加速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纤维化、感染性疾病、衰老等多个疾病领域的临床观测和研究。截至目前,该计划已支持20余个联合研究项目,与国内10余家三甲医院达成项目合作。2022年,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与百图生科达成战略合作,决定全面升级免疫图谱“卓越开发者计划”,并成立免疫专家委员会,专家们结合免疫生物学的进展和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创新性提出五大高价值且有望利用生物计算手段加速提供解决方案的免疫学问题,包括基于免疫功能的免疫细胞分型、基于免疫调控的靶点网络识别、基于蛋白结构的理性免疫药物设计、基于分子机理的免疫疾病诊疗、下一代前沿计算免疫技术等五大计算免疫问题,并就每个方向进行深入探讨和阐述,据此编制出《计算免疫问题》。围绕五大计算免疫问题,升级版的免疫图谱“卓越开发者计划”正式推出,其目标是携手更多元的卓越开发者——前沿生物技术专家、药物开发专家、临床专业团队以及生物科技企业,并在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等机构指导下,联手更多的生命科学领域科技工作者,共同推动免疫系统科学研究,更好服务人类健康生活。
  • 卓立汉光2022年度新品发布会丨多款光电新品重磅亮相!
    卓立汉光2022年年度新品发布会重磅来袭 2021年12月23日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举办2022年年度新品发布会,多款光电新品重磅亮相,期待与您相聚。 会议时间:2021年12月23日 13:30-17:30会议地点:上海龙之梦大酒店-6楼-龙宴会厅B发布形式:线下会议+线上直播; 欢迎扫码报名,在线交流 发布背景:卓立汉光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新、功能全面、性能优越的高端分析仪器及精密光学机械产品。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光电探测、高光谱与影像、精密光学机械运动控制产品等高端分析仪器的新产品发布,为光电行业从业者提供全方位产品及解决方案,在高端分析仪器及精密光学机械等光电领域,比肩国际先进水平,为用户创造更优的服务与价值。所邀请的客户是光电行业领域的资深研究者,对行业的应用前景、仪器原理及研制、仪器使用等均有资深的经验,是行业内的资深耕耘者。 9大重磅新品:新款C-T式光栅光谱仪系统新款C-T式光栅光谱仪系统,采用非球面镜进行影像校正,是一台具有高通光量、高分辨率、低杂散光等关键技术优势的宽光谱影像校正光谱仪,具备国际同类型高端产品的领先性能。 新型VPH光谱仪系统新型VPH光谱仪采用体全息透射光栅,具有高通光量、高影像质量、高分辨率等技术优点,可拓展为拉曼光谱系统,并在二维材料、气体组分分析、生物医学组织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HXP824A系列六轴并联机器人HXP系列六并联机器人具有刚性强、重复定位精度高、支持机器人运行空间坐标系管理、空间校准功能,提供二次开发包,可根据实际应用整合成系统设备。适合于空间精密对位、微小器件加工和装配、光通信器件调芯、晶片检验等应用。LBIC Imaging光电流成像系统LBIC 显微光电流成像系统基于激光器和显微光路,配合振镜及高精度数字源表,实现快速微区光电流扫描测试,应用于低温、磁控、光电探针压持等原位光电扫描的光电测试,可应用于二维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等微米级光电探测器等测试方向。GaiaSky mini3-VN无人机载高光谱系统新一代无人机载高光谱成像系统,具有高光通量、高传递效率、高信噪比等优势,可实现有限区域和大面积区域的遥感成像。高精准度的惯导、POS、高清相机则为数据拼接、校准、修正提供支持。可应用于精准农业评估;水、溢油、土地沙漠化等环境监测;生态多样性评估等领域。技术革新,实现性能跃迁——Finder930全自动化拉曼光谱分析系统Finder 930全自动化拉曼光谱分析系统引入高精度自动化电动控制系统,设备更加智能,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开机即用,无需专人维护。全新架构的软件,兼容mapping、荧光寿命成像、高光谱数据处理功能,在材料、地质、生物、化学、医药、食品、刑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Finder系列便携式与手持式小型拉曼光谱仪Finder系列便携式与手持式拉曼光谱仪是为了让拉曼技术走出实验室的应用型拉曼产品,采用了科研级高灵敏度检测器和大通光量的分光系统,具有性能卓越、智能操作、维护方便、环境适用性强等特点。可应用于医药、环保、食品、公安等领域。FLIM荧光寿命成像系统FLIM显微荧光寿命成像系统,基于皮秒脉冲激光器搭配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器在时域上获取样品荧光寿命,光学显微镜搭载高精度电动位移台来获取空间信息,提供全面的、丰富的荧光寿命图像数据。可广泛应用于生物组织分子荧光团的研究工作,实现针对光电半导体载流子寿命、分子相互作用的探测、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等对象的精准测量。OmniFluo990荧光稳态与瞬态测量与成像平台OmniFluo900荧光稳态与瞬态测量与成像平台可实现荧光光谱、光致发光、电致发光及荧光量子产率等多种稳态、瞬态测试功能。应用于稀土掺杂材料、量子点发光材料、聚集诱导发光材料、荧光微球、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型发光材料等领域。
  • 鼎昊源TL2020高通量组织研磨仪登上Molecular Cell杂志了!
    NIBS王晓东(美国院士)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 MLKL Breaks Down Myelin following Nerve Injury的文章。该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细胞坏死蛋白MLKL的另一种重要生理功能——神经损伤后的髓鞘降解。NIBS王晓东实验室在过去多年研究中一直致力于理解程序性细胞凋亡(apoptosis)和程序性细胞坏死(necroptosis)的分子机制,并发现了细胞坏死中重要的调控蛋白RIP3和MLKL。同时运用Rip3和Mlkl基因敲除小鼠研究细胞坏死在机体内的生理学意义,并于去年发现细胞坏死信号通路调控雄性小鼠生殖系统衰老机制,如果使用RIP1抑制剂(与NIBS张志远实验室合作开发)则可以阻止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衰老,该研究RIP1/RIP3/MLKL通路可算作王晓东课题组的一次意外发现。在此课题研究中,蛋白提取过程采用了鼎昊源(DHS)TL2020高通量组织研磨仪,对组织进行研磨,提高了目的蛋白的提取率。作为专业的前处理仪器TL2020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TL2020是名副其实的实验室样品制备的多面手,它可以对硬性、软性、弹性等样品进行快速的粉碎和均相化处理,符合生物实验室和理化分析实验室的要求。配置不同体积、不同材质的研磨罐,可以进行干磨、湿磨及冷冻研磨,也可以进行细胞破碎和DNA/RNA提取,在生物医药、农业、地质、化工、RoHS、玩具、环境、质检、高校等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图1:TL2020TL3000——新款研磨仪推出鼎昊源(DHS)作为专业的生命科学仪器专业制造商,研磨仪作为重点产品,目前共有TL、Q、V三个系列7款型号。研发部在TL2020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追求卓越,近期为研磨仪大家庭中添加了一名新成员——TL3000超静音高通量组织研磨仪!TL3000在进一步提高研磨效果的同时,噪音大大降低,为您打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实验室环境!图2:TL3000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097276518307822
  • “卓立造,中国芯”卓立汉光重磅发布十余款仪器新品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1月26日, “卓立造,中国芯”——2024年度新品发布会暨卓立汉光25周年系列活动(第一辑)在北辰五洲皇冠国际酒店召开。100余位专家、用户及卓立汉光的相关领导、技术专家等出席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活动在仪器信息网3i讲堂、视频号等多渠道全球同步直播。据不完全统计,超万人次线上参与,引发热烈讨论与交流。新品发布会现场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志涛致辞苏州惟光探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刘争晖致辞卓立汉光成立于1999年,以精密位移控制以及光谱仪模块和光谱仪系统为核心,并且为广大的科研和工业客户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卓立汉光总经理张志涛在致辞中讲到:“今年是卓立汉光成立的25周年,非常感谢在过去的发展历程当中,所有客户对卓立汉光的支持与帮助,以及所有员工对卓立汉光的贡献。未来我们将会继续加大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端的投入,实现卓立汉光下一个腾飞的25年。”苏州惟光探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争晖在致辞中谈到了国产仪器目前面临的问题,并就国产科学仪器如何发展壮大与大家进行了探讨。其介绍说,“国产仪器要发展壮大就要欢迎竞争和内卷,关注核心技术,关注软件和应用体验等。”此外,致辞中,刘争晖还就科学仪器转移转化的方式谈了自己的看法。重磅新品揭幕据张志涛介绍,本次发布会推出了十余款新品,主要分成两大类,核心配件及应用系统。其中,核心配件重点突破关键技术,为客户及卓立汉光自身系统开发提供基础保障。比如 Hipers 光谱仪,实现了全球领先的光谱成像效果,将在科研及生命科学应用发挥重大作用;应用系统以解决客户需求为目的,提供最终解决方案。比如高光谱系列智能一体机,实现数据的收集、分析、输出的一体化设计,方便客户使用。接下来的会议日程依次为大家揭晓了本次发布会的新产品和相关解决方案,包括HiperS-320i全焦面影像校正光栅单色仪/光栅光谱仪、Image-λ-RT系列可见-近红外高光谱相机、FI-RIR便携式红外拉曼一体机、2μm 掺铥光纤激光器、高能量连续可调衰减器、TL-900 热释光测试系统、T-lab系列通用型条纹相机、可见光分幅相机、CS系列30mm笼式组件、无线温振传感器等,并在现场进行了真机展示。一直以来,卓立汉光深耕科学仪器行业,而此次新品的集中发布就特别彰显了科学仪器的“中国力量”!据介绍,本次发布会推出的HiperS-320i全焦面影像校正光栅单色仪/光栅光谱仪、Image-λ-RT系列可见-近红外高光谱相机等已经实现国产替代,甚至超越国外品牌。Image-λ-RT系列可见-近红外高光谱相机(左)、HiperS-320i全焦面影像校正光栅单色仪/光栅光谱仪(右)第一排:Omni-λ300s”影像谱王”光栅光谱仪/光谱仪(左)、FI-RIR便携式红外拉曼一体机(右);第二排:超快时间分辨光谱测试系统(左)、超快高速成像-分幅相机(右)第一排:GaiaSmart系列高光谱成像仪(左)、高光谱激光雷达热红外一体机-GaiaSky-Lidar(中)、无人机载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系统GaiaSky-Fluo(右);第二排: 像素级控光影像整机(左)、高能量连续可变偏振分光器(中)、CS系列30mm笼式组件(右)第一排:无线分体式温振传感器VA350_ICP(左)、无线温振传感器VA325(中)、NB-loT无线温振传感器VA525(右);第二排:无线网关BS910、BS913(左)、VT108无线温湿度监控器和VT112温湿度监控终端(中)、全自动微区光电系统(右)第一排:北京必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邱航(左)、无锡必创测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及研发负责人 姚先华(右);第二排:北京清智元视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胡成洋(左)、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光谱应用专家 覃冰(右)北京必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邱航分享了设备状态监测产品及解决方案;无锡必创测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及研发负责人姚先华介绍了实验室冷链安全监测产品及方案;北京清智元视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胡成洋对新品“像素级控光影像整机”—MetaCam进行详细讲解;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光谱应用专家覃冰对TL-900热释光测试系统和基于振镜的FLIM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光谱应用专家 吴京航(左)、湖北众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蔡梦豪(中)、江苏双利合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永强(右)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光谱应用专家吴京航介绍了超快时间分辨光谱与高速成像产品;湖北众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蔡梦豪分享了全自动微区光电系统;江苏双利合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永强详细讲解了多种类高光谱智能一体机系统。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佟飞(左)、无锡中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王旭(中)、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激光产品服务部总经理 张瑞宝(右)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佟飞介绍了全焦面影像校正光谱仪;无锡中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王旭介绍了2μm波段光纤激光器新品;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激光产品服务部总经理张瑞宝分享了高能量连续可调衰减器。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工业分析仪器事业部总经理 李敏(左)、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光机机械工程师 曹佳宝(中)、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光色测量事业部总经理 韩莉(右)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工业分析仪器事业部总经理李敏讲解了便携式红外-拉曼检测系统;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光机机械工程师曹佳宝讲解了CS系列30mm笼式结构组件;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光色测量事业部总经理韩莉带来了发光材料及器件光色电综合测试方案。相关新产品的详细特点和性能优势请查看仪器信息网的视频回放。北京大学副研究员 洪浩(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贞(中)、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 夏呈辉(右)除了优秀产品重磅推出与技术干货倾情分享外,本次活动还诚邀业内重要专家现场分享,共话光电新品与未来。其中,北京大学副研究员洪浩以《二维材料界面非线性光学调控》为题进行报告分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张贞以《复杂界面分子结构非线性光谱研究》为题展开讨论;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夏呈辉进行《多功能半导体铜基疏化物纳米晶体的精准制备及光电性质研究》的主题报告。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销售经理 刘沫主持活动合影留念25年的积累、25年的沉淀,25年的风雨兼程,卓立汉光在国产替代的道路上砥砺前行。25周年,也必将是一个新起点,就像张志涛在致辞中介绍的:2024年不光是卓立汉光成立25周年的重要时刻,也将定义为卓立汉光进军国际市场、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的元年。据悉,本次发布会是卓立汉光25周年庆典的一个开端,后面将展开卓立25周年的质量万里行回馈客户活动、逐梦光电﹣卓立汉光25周年特别用户研讨会、贯穿全年度的线上名师讲堂活动、线下区域性的用户交流活动等一系列的市场宣传和客户回馈活动,敬请期待!虎啸龙吟展宏图,2024甲辰龙年是卓立汉光的25周年,也是卓立汉光和仪器信息网携手同行的16年,更是品牌合作伙伴加深合作的新一年,期待双方强强联手,合作共赢!活动直播过程中,仪器信息网的3i讲堂和视频号分别为参会代表准备了有奖问答、红包雨等系列惊喜,现场氛围热烈非凡,更多精彩内容请查看:
  • 卓立汉光、华科仪、丹东奥龙等入选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公示了第三批第一年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和2022年度申请简单更名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时间为2022年5月17日至5月23日。笔者发现,卓立汉光、华科仪、丹东奥龙、无锡日联、浙江福立、青岛崂应、深圳万测等一批优秀仪器企业入选,特整理摘录如下,供行业人士参考。省(区、市)企业名称北京市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市北京华科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浙江福立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中船重工安谱(湖北)仪器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科路测量仪器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重庆凯瑞测试装备有限公司四川省四川新川航空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贵阳新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中科立德红外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青岛崂应海纳光电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2021年1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财建〔2021〕2号,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2021-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这些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并通过支持部分国家(或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强化服务水平,聚集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第三批第一年).pdf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简单更名公示名单.pdf
  • 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孔妤博士:电镜技术平台发展与使用心得分享
    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与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科学和经济社会领域中的重要性日渐增强。Science 曾发布125 个挑战全球科学界的重要基础问题,其中涉及生命科学的问题约占 54%。生命科学研究过程离不开各类科学仪器的帮助,今年,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话题:“生命科学技术平台经验分享”,邀请高校、科研院所公共技术平台的老师分享技术心得和经验,方便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人员了解相关技术进展、学习仪器使用方法。本篇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电镜技术平台主管孔妤撰写,她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电镜技术的发展,并分享了生物电镜实验的心得体会。以下为供稿内容: 电镜技术平台是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公共技术中心的一个重要分支,成立之初只有一台老式透射电镜,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具备不同配置的三台电镜和全套的电镜制样设备。平台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名,最大程度地满足中心及上海地区电镜实验方面的需求。平台大型设施的建设和功能拓展是与生物电镜技术的迅猛发展、科研方向的转变息息相关的。现就生物电镜技术及在神经科学中的实践进行分享。一、电镜简介电镜的发明起源于1927年电子光学领域先驱Hans Bush的电子束聚焦理论。1932年Knoll和Ruska创造出了世界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把经加速和聚集的电子束投射到非常薄的样品上。1940年科学家们又发明了第一台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可以看到散射的电子而不是通过样品的电子。由于高速电子的波长远小于光子,电镜的分辨率远远高于光学显微镜,用于观察光镜不能分辨的细微物质结构。经历几十年的发展,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在多尺度上均能实现超高分辨率的洞察力,冷冻电镜的分辨率甚至达到2.0Å或更小的原子级理论极限值。随着生物样本保存方法和超薄切片技术的建立,电镜在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病理学、结构生物学、传染病学、药学和植物学等多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透射电镜技术 透射电镜由电子光学系统、真空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电子光学系统是透射电镜的核心,包括照明系统、成像系统和图像观察系统。成像原理是:在真空条件下,高压加速的电子束穿透一层很薄(通常几十至几百纳米)的样品,形成透射电子,透射电子在电磁透镜的作用下在荧光屏或相机上成像,当电子束投射到样品时,样品的原子序数越大,荧光屏上呈现的像就越暗,所以呈现出明暗不同的灰度图像。由于生物样品的组成元素都较轻,因此用重金属元素标记膜结构可以实现生物超微结构的观察。以下为我们常用的几种生物透射电镜制样技术:1.常温包埋切片技术:早期的透射电镜主要用于病毒等极小病原体的样品形貌观察,后来发展到可以通过超薄切片观察生物样品组织和细胞内的超微结构。为保存生物样品在生活状态的超微结构特征,需要使用戊二醛、甲醛或丙烯醛等醛基固定液对样品进行化学固定,由于化学固定剂存在一定的渗透速度,生物组织需要切得尽可能的小(通常1mm3左右),以保证中心部分的细胞在发生自溶前得到固定。甲醛的分子较小,能够快速地渗透到组织内部进行固定,但甲醛只有一个醛基,固定能力较弱并且固定效果可逆,所以较难渗透的样品一般采用甲醛和戊二醛混合固定液。戊二醛具有两个醛基,可以对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糖类等结构进行交联固定,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是最常用的电镜固定液。固定后的样品再经后固定、乙醇梯度脱水、树脂渗透、包埋及聚合后即可进行超薄切片。超薄切片的制备是生物电镜技术的关键,用钻石刀获得厚度一般为50-100nm切片,收集于带膜的金属载网上,经醋酸铀和柠檬酸铅染色后在透射电镜上进行观察。2.高压冷冻-冷冻替代技术(HPF-FS):针对于一些特殊样品,单一化学固定易发生组织收缩、细胞外空间损失和细胞降解的现象,高压冷冻固定可以避免这些问题。高压冷冻是在2100bar压力下将生物样品在30毫秒内进行冷冻固定,极大限度地保存样本自然生理状态的结构特征,为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充分而准确的超微结构信息,避免了因化学固定引起的各种假象,同时还可以捕捉到一些光、电刺激后细胞动力学的错综变化瞬间。冷冻固定后的样品需要转移至冷冻替代仪中进行逐步回温和替代,随着温度逐渐升高,替代液中的锇酸、醋酸铀及醛类也会渗透至组织细胞中发挥固定和染色作用。HPF-FS技术虽然有着固定速度快,样品接近自然生理状态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固定体积小(厚度不超过200μm)、易于产生冰晶损伤、设备依赖性等问题,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3.免疫电镜技术(IEM):基本原理类似于免疫组织化学,将电镜技术与免疫标记技术结合,通过电镜下观察到的(高电子密度)标记物如胶体金或DAB染色来标记某种特定的物质,达到对某种物质在细胞中的超微定位和对组织进行超微结构研究的目的。该技术较为复杂,包括包埋前免疫、包埋后免疫、冷冻超薄切片等不同的技术路线。路线的选择依据在于是否最大限度地保存抗原的免疫活性和组织的超微结构。不能根据这些技术出现的先后来认为其先进性,它们各具优缺点,又各有相应的适用范围。①包埋前免疫是在树脂包埋之前完成免疫标记流程。固定后的样品,经过冻融或表面活性剂处理后,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之后进行一抗和二抗的标记,二抗偶联胶体金标记,或辣根过氧化物酶,辣根过氧化物酶通过过氧化物反应,将DAB底物氧化沉淀在目标位点,沉淀的DAB反应物会和之后的锇酸反应,生成特定的黑色标记。完成标记的样品经过常规的电镜包埋切片制样流程,就可以在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和其上的特异标记。包埋前免疫技术的标记效率较高,但由于标记过程中需要增加膜的通透性,所以膜结构通常保存较差。②包埋后免疫是将固定后的样品进行树脂包埋和超薄切片,将切片收集在带支撑膜的镍网上,对镍网上的切片进行免疫胶体金标记,胶体金的粒径通常为5-20nm,使用不同粒径的二抗来实现对不同抗原的多重标记。由于制样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保存抗原,常采用的固定剂是4%多聚甲醛+0.1~0.5%戊二醛溶液或只使用4%多聚甲醛。树脂一般选择在较低的温度(-10℃~50℃)下进行紫外聚合的LR-white,LR-Gold或K4M,HM20等丙烯酸盐类树脂。HPF-FS技术也可用于包埋后免疫电镜的制样,能明显提高样品结构和抗原的保存效果。③冷冻超薄切片是将固定后的样品在-120℃进行冷冻超薄切片(50-100nm),捞于镍网上再进行胶体金免疫标记。标记后的样品用醋酸铀染色并用甲基纤维素封片后就可以进行电镜观察。由于不需要有机溶剂脱水和树脂包埋,冷冻超薄切片技术具有标记效率高,膜结构保存良好的特点,但是对技术人员的技能和经验要求高。4.负染色技术:负染色又称阴性反差染色,它是利用高密度的、且在透射电镜下又不显示结构的重金属盐(如磷钨酸、醋酸铀等),把生物标本包围起来、在黑暗的背景上显示出呈现阴性反差样品的微细结构。负染色所显示的电镜图像,正好与组织超薄切片正染色相反,其样品结构为透明浅色,而背底则为无结构的灰色或黑色。负染色技术无法看到样品的内部结构。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图像衬度高,广泛应用于水溶性样品中的颗粒性物质或生物大分子等样品质量和结构的快速检测分析,如外泌体、脂质体、细菌、病毒、蛋白质和纳米制剂等。样品的纯度和浓度都有要求,如果杂质太多样品中有盐类结晶会干扰染色反应。5.冷冻电镜技术(Cryo-EM):近年来冷冻透射电镜成为最为热门的生物研究技术之一,主要包括单颗粒分析(Single particle,SPA)和冷冻电子断层扫描(tomography)两个技术分支。单颗粒分析技术通常依赖于均质的样品,通过将纯化的蛋白质瞬间冷冻在Quantifoil金网上,将载网通过冷冻样品杆或冷冻传输装置放入冷冻电镜中进行观察,在保持蛋白天然构型的前提下,解析蛋白的构象特征。单颗粒分析在电镜下观察每个蛋白质分子在某个角度的投影,获得多个不同方向和/或粒子图像,再通过数据分析和图像分类算法得到该蛋白分子的三维构象图。随着冷冻电镜的加速电压的提高(300kV)和算法的迭代更新,单颗粒分析的分辨率甚至可以达到1.2埃,实现对蛋白质结构原子级别的解析,适用于膜蛋白、蛋白质等大分子复合物的研究。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无标记的冷冻成像技术,能以纳米分辨率提供细胞器和蛋白质复合物的3D数据集。以细胞为例,首先需要对细胞进行低温冷冻(玻璃化),通过聚焦离子束 (FIB) 对细胞目标区域减薄,得到减薄的细胞冷冻薄片。将冷冻薄片置于冷冻电镜下,通过样品杆的倾转,拍摄冷冻薄片在不同角度下的一系列2D图像,然后将其重建为 3D 数据集。冷冻电子断层扫描不需要对样品进行任何脱水、染色或标记,并可以与光学显微术联合使用,获得目标细胞器、蛋白质的在细胞中的位置和纳米分辨率级别的三维结构信息。相比于SPA,冷冻电子断层扫描不仅能获得单个蛋白质的结构信息,还能得到它们在细胞内的空间排布特征以及周围亚细胞结构的三维超微特征。三、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扫描电镜由真空系统、电子束系统和成像系统三大系统组成。不同于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是用极细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进行逐点扫描,激发样品表面放出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等电子信号,通过不同的电子探测器接受不同来源的电子来形成样品的表面形貌像(二次电子)或衬度像(背散射电子)等,所以扫描电镜的常用功能包括二次电子成像和衬度成像。1.二次电子成像:用被入射电子轰击出的样品外层电子成像,能量低,只能表征样品表面。生物组织在高真空条件水分会快速挥发,影响并破坏样品形态。生物样品必须经过干燥才能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含水的特殊生物样品也可以通过低真空模式(成像质量下降)或冷冻传输的方法进行观察。干燥方式一般有冷冻真空干燥和临界点干燥两种,其中临界点干燥法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消除液体表面张力对脱水过程中样品形态的影响。干燥后的样品还需要用真空镀膜仪在表面喷镀一层导电金属,镀膜厚度控制在5-10nm为宜,用来消除荷电效应,减少热损伤,并提高在扫描电镜中定位检查所需的二次电子信号。2.衬度成像:电子照射到待测样品的过程中,样品能发射一部分电子,背散射电子探头就会检测到这些电子,从而产生相应的电信号,通过放大电路 之后,在对其进行相应的转换,后在检测器 上显示相应待检测样品表面的相关信息图像。背散射电子的数量主要与样品的原子序数有关,原子序数越大,反射的背散射电子就越多,因此可以用来对重金属加强染色的生物样品进行背散射电子成像,得到类似于透射电镜成像的效果。目前我们主要依赖于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树脂包埋的样品进行连续切片扫描后获得序列图像,由此得到第三维度的信息。场发射扫描电镜XY的分辨率已达到2nm以上,Z轴分辨率由切片的厚度决定,现有三种策略:系列块表面(SBF-SEM)、原位聚焦离子束切割(FIB-SEM)和自动化带式收集超薄切片(ATUM-SEM)。我们实验室较早采用ATUM-SEM技术开展纳米尺度上神经网络连接和脑图谱绘制的工作,该技术最大优势在于样品可一直保存和重复成像。将连续切片按顺序收集在支持条带或硅片上,放入扫描电镜中利用高通量自动化图像采集软件进行序列成像,获得样品的三维图像数据堆栈。这些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目标结构的分割和3D渲染等环节都具有较强的挑战性。然而,SBF-SEM技术则是将配有钻石刀的超薄切片机整合到扫描电镜中,对暴露出的样品表面进行自动连续切片和系列背散射电子成像。FIB-SEM的成像原理与SBF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聚焦离子束替代了钻石刀切割,实现了更高的Z轴分辨率,在小体积生物样品的三维重构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四、电镜在神经生物学中的应用与展望电镜技术作为纳米级的生物学成像技术,为神经系统超微形态学观察、疾病病理诊断和神经环路连接图谱绘制提供了二维或三维精细结构信息。神经系统具有复杂的生物结构,有比较粗大的神经纤维、神经突起(最小直径约200 nm),也有很多精细的结构如突触间隙约20 nm及其中的囊泡(直径约30 nm)。神经组织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神经元有大量的神经突起或投射到其它神经核团上产生联系,这些神经突起、相互连接可以延伸很长的距离,甚至可以达到数毫米,构成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全脑神经网络连接具有极精细结构和不规则投射途径促进了体电镜技术的发展,也是当前神经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除此之外,光电关联技术(CLEM)在神经环路连接中的应用也较多,该技术是将FM和EM技术进行优势互补,集成应用于同一个细胞对象上,可获取多重结构信息和高分辨率。由于电镜无法感知荧光信号,在电镜里找到荧光所确定的感兴趣区域,并让两种图像准确叠合成同一信息,是关联成功的关键。CLEM的工作流程以模板化组合,但不管哪种方案目标都是最大限度的保留来自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的图像信息,尽量在EM成像之前拍好FM,避免电子束和高真空对荧光信号产生漂白作用。样品制备的基本原则是在保存荧光信号和获得高衬度电镜结构之间找到平衡点。另外,图像配准时可利用内源性的标志物如血管、细胞核、髓鞘等结构以微米精度进行逐步关联。生物电镜的样品制备原理虽然大同小异,但生物类型、样品来源、实验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制样方案的多样化,这就对电镜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经验要求。非标准化流程的电镜实验数量的增多,更需要依赖多元化的制样和成像方案。电镜技术平台作为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团队,在现有仪器的基础上,会不断开发新的电镜方法和设备的使用功能,为科研用户提供一站式高质量技术服务,为科研项目提供了更好的技术保障。 电镜技术平台工作人员合影作者简介:孔妤,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电镜技术平台主管,上海市显微学学会理事。从事神经生物学电镜技术和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研究多年,承担青年促进会、上海市科委等多项课题项目,发表国内外研究论文十余篇。近年来主要从事微观脑网络结构分析与重构技术、光镜电镜联用技术、免疫电镜技术等在神经环路连接研究中的应用,技术全面,经验丰富,为科研工作者论文的发表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支撑服务。点击图片了解话题详情欢迎广大网友投稿:lizk@instrument.com.cn(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命科学科研故事、生命科学相关仪器/技术分享、市场洞察等)
  • TOP 科学杂志报道:与飞纳电镜一起探索地球最年轻洞穴的炙热深处
    《史密森尼(Smithsonian)》杂志,隶属于美国史密森尼学会,该学会 1846 年成立。《史密森尼(Smithsonian)》杂志是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学会官方发行刊物,于 1970 年出版第一期杂志。 索罗,一位专注洞穴研究的洞穴学家,同时担任La Venta 地理探险协会的领军人物,他跨越国界与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携手合作,致力于宇航员的行星探索训练工作。他每天花数小时查看现场的照片和视频,这些丰富的信息,不仅让研究人员得以追踪洞穴的形成过程与具体位置,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使科学家有机会深入探究未经生命物质触碰的洞穴深处:在前所未有的细节层面,观察冷却过程、矿物生成以及这些环境中早期微生物群落的诞生。 穿着冶金用“冷却服”的洞穴学家 1994 年,洞穴学家研究了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熔岩管。研究人员在火山喷发停止近一年后进入熔岩管,发现里面尽管余温高达 158℃,却存在着罕见的晶体与矿物。然而,六个月后回到实验室时,这些亚稳态的矿物已经因为温度的降低分解消失,错失了详细研究的机会。这次经历深刻体现了在极端环境中进行快速样本采集并及时表征的重要性。 为了准备进入冰岛的新洞穴,索罗及其团队需要掌握洞穴形成的具体位置,以及哪些通道最为简单安全。在国家地理学会的资助下,于 2021 年 9 月,即在火山停止喷发大约一周后,索罗团队接近这座火山。他们运用精心绘制的地图,成功确定了地表的“天窗点”——这些点极有可能是新形成的洞穴入口。研究团队在该区域放置一架搭载热成像摄像机的无人机,细致地记录下火山不同区域的温度数据。 1.研究人员操作一架配备有激光雷达扫描仪的无人机,对熔岩管网络进行精细的三维绘图 鉴于一些矿物会随着时间改变或消失,这一次在冰岛法格拉达尔火山,为了避免出现类似情况,研究人员携带飞纳台式扫描电镜大样品室卓越版 Phenom XL G2,将其安置在火山旁边的帐篷内,使用发电机以维持扫描电镜正常运行。“环境条件非常恶劣,记得有一次突如其来的降雨,帐篷内积流成河。我把电源设备放置在地板上,所幸水流绕过了它,”工作人员回忆道。 2.在火山旁,研究人员依靠这台飞纳台式扫描电镜进行矿物分析,这对火山口生态系统和生命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2022 年 5 月,通过热成像摄像机传回的数据显示,里面的温度仍然高达 900℃。索罗描述了他们所遇到的情景:“空气仿佛在燃烧,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而外面的风却寒冷刺骨,这种内外温差所形成的鲜明对比,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研究人员穿过一条 1000 英尺长的熔岩管(地球上最年轻的洞穴之一) “空气温度在一米之内就能从 100℃ 骤升至 200℃,”索罗描述道。索罗进入的管道中,洞穴墙壁在发光,温度接近 600℃(1100华氏度)。“这是我见过的最为震撼的景象之一,”他感慨道。 索罗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首先,他们热衷于探索洞穴内所发现的矿物,尤其是那些在洞壁及其他岩石表面逐渐形成的独特矿物。其次,他们期待揭示这些极端环境何时成为微生物群落的领地,并鉴定出哪些微生物在此类环境中能够繁衍生息。深入探究这些新生洞穴如何逐步孕育生命,不仅有助于科研人员对地球生命发展过程的认知更加完善,而且对于科研人员在其他行星,如火星上寻找生命迹象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微生物通常能够通过氧化无机物质(如硫、铁和铜)来获取能量。在考察现场,Phenom XL 飞纳台式扫描电镜对于快速识别和分析矿物样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在洞穴表面的裂隙与凹槽中发现了各种矿物。“我们发现了这种美丽的矿物,有白色的、绿色的、蓝色的等等。”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矿物学家博格丹奥纳克回忆道。研究人员用无菌刮刀刮下样本,并将其放置在真空密封袋中。收集样本后,索罗及其同事们便回到帐篷中,利用飞纳台式电镜的图像来确定样本的化学构成,他们通常能在半小时内识别出矿物,极大地提高了样本采集和分析的效率。 研究人员在飞纳台式扫描电镜下发现几种稀有矿物 追寻微生物的繁殖路径,将帮助科学家在宇宙中寻找生命。索罗提问:“既然地球上一些特定的微生物能在熔岩管道中迅速繁衍,那么在火星上为何不能上演同样的生命奇迹呢?” 从内部观察一个已经坍塌的熔岩管 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 NASA 天体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佩内洛普博斯顿博士将熔岩管形容为“太阳系其他天体可能存在现象的缩影”。火山活动并不仅限于地球和火星,即便是在木星的卫星之一IO上,也能观察到活跃的火山活动。这表明,太阳系外的行星和卫星同样可能存在火山以及熔岩管。因此,博斯顿博士认为索罗正在研究的洞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01洞穴内一个已经凝固的小熔岩湖 02.绳状熔岩(熔岩流表面构造) 03.洞穴入口附近的墙壁细节 法格拉达尔火山的喷发虽然已经平息,索罗对冰岛其他火山的动态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今年 3 月,雷克雅内斯半岛上的 Hagafell 山,距离法格拉达尔仅几英里之遥,突然开始了新的喷发。索罗望着那片火山喷发的壮丽景象,心中沉思:“新的熔岩管道正在形成。”这些神秘莫测的洞穴,或许将成为他下一次探险的目的地。
  • 《科学》评出过去十年科学界“十大卓见”
    为了庆祝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结束,《科学》杂志以更广的视角审视自新千年黎明以来的那些改变了科学面貌的10大科学卓见。“十年中的10大卓见”列名如下:   黑暗的基因组:基因常常会得到所有的荣耀。但现在研究人员认识到,这些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区域仅占整个基因组中的1.5%。而其余的基因组部分,其中包括小的编码和非编码RNA——过去曾被当作“垃圾”而勾销——现在被证明它们与其它的基因同样重要。   精密宇宙学:在过去的十年中,研究人员演绎出了一种非常精确的有关宇宙内容物的配方,它是由普通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所组成的 他们还演绎出将所有这些放在一起的说明指示。这些进展将宇宙学转变成为一种有着标准理论的精确科学,它现在留给其它理论的活动空间已经非常小了。   古老的生物性分子:了解像古老的DNA和胶原质等“生物性分子”能够经受好几万年的时间,可为人们提供有关死去已久的植物、动物和人类的重要资讯,这为古生物学提供了一大裨益。对这些极其细小的时光机器所做的分析现在已可披露骨骼上的证据所无法提供的、诸如某一恐龙羽毛颜色或长毛猛犸象如何承受寒冷气温等解剖学上的适应性变化。   火星上的水:在过去10年中对火星所做的6次探索已经为人们提供了清晰的证据,即该红色行星上曾经有足够的水——这些水或是在火星上或是存在于火星之内——以改变火星上岩石的组成及可能维持生命。这种火星水可能存在于地球开始出现生命的时候 但即使是现在,火星上仍然有足够的湿度以鼓舞科学家们寻找火星上活的微生物。   细胞重编程:在过去的10年中,关于发育是一种单向道路的概念已被完全改变。如今,研究人员已经知道如何将充分发育的细胞进行“重编程”,使其成为所谓的多能细胞,并使其重新获得了成为其身体中任何类型细胞的能力。这一技术已被用于制造来自罹患罕见疾病病人的细胞系,但科学家最终所希望的是能够培养出在基因上相配的替代细胞、组织和器官。   微生物组:我们对那些在人体中存活的微生物及病毒看法的重大转变使得研究人员产生了微生组的概念——也就是说宿主以及生活在宿主身上或内部的其它生物的的总体基因组。由于我们身体的90%的细胞实际上是微生物,科学家们开始了解微生物基因将会怎样显著地影响我们能从食物中吸收多少的能量,以及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如何对感染作出反应。   外行星:在2000年的时候,科学家们只知道26颗位于我们太阳系外的行星。到2010年的时候,这一数字已经跳升至502颗,并且还在增加。随着新兴技术的出现,天文学家预计会在宇宙中发现大量的地球样的行星。但迄今已经发现的较大行星的尺度和轨道,正对科学们理解行星系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炎症:还在不久之前,炎症被称作是我们愈合体系中的简单的辅助:它会短暂地出现,帮助免疫细胞对由创伤或感染所引起的组织损害进行重建。 但是现在,研究人员相信,炎症也是一种造成慢性疾病的驱动力 这些慢性疾病最终会造成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死亡,其中包括癌症、阿兹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肥胖症。   超材料:通过合成具有非常规和可调光学性质的材料,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开拓了引导和操纵光线、制造可挑战分辨率根本性限制的新方法。他们甚至已经开始创建可令一个物体无法被看见的“斗篷”。   气候变化:在过去的10年中,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围绕全球气候变化的某些基本事实:世界正在变暖,人类是造成暖化的原因,而地球的自然过程不太可能会减缓暖化的进程。但是未来的十年将决定科学家和政策制订者会如何根据这一至关重要的资讯来采取行动。
  • 沃特世获IBO杂志颁2015年度公司大奖
    p   沃特世公司最近荣获Strategic Directions International Inc.的Instrument Business Outlook (IBO) 杂志颁布的“2015年度公司(2015 Company of the Year)”大奖。 /p p   每年,IBO杂志通过对分析技术和生命科学制造商在技术、运营以及财务等方面做出的卓越成就进行综合考量,最终评选出一个年度公司,评判标准包括财务状况、市场领导力、新产品发布以及重要战略投资。 /p p   IBO认为,Waters 2015年前三个季度的财务业绩表现强劲,这是由于来自医药市场的需求、新产品的推广,以及公司为扩大产品市场,计划进入临床细分市场的举措。 /p p   “我代表所有沃特世公司员工感谢IBO将‘2015年度公司’大奖颁发给我们,”沃特世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 J. O& #39 Connell说,“多年来,沃特世成功的基础一直是紧抓市场机会、掌握尖端科学、以及全公司的了不起的员工 而这一点被Strategic Directions International所赞赏。”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编译:刘丰秋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