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碳酰腈

仪器信息网碳酰腈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碳酰腈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碳酰腈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碳酰腈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碳酰腈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碳酰腈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碳酰腈相关的解决方案。

碳酰腈相关的资讯

  • 韦布望远镜在遥远星系发现碳尘埃
    团队的部分研究过程。图片来源:《自然》《自然》18日公开的一篇天文学论文描述了韦布空间望远镜的最新观察,其发现少于10亿年历史的星系中一直存在碳尘埃。这些元素比氢和氦重,被认为是只有更古老星系如银河系(超过130亿年)中才有的特征。这一最新发现将挑战现有理论中关于宇宙尘埃形成的假说。宇宙中存在由众多细小粒子组成的一种固态尘埃,自宇宙大爆炸起,它们便四散在浩瀚宇宙之中。这些星际尘埃产生于濒死的恒星,因而被视为星系演化的一个标志。人们认为在早期宇宙中碳这类较重的元素数量稀少。相反,较古老的星系如银河系,由于观测到对特定紫外频率光的吸收出现“驼峰”,则被认为有着碳尘埃粒,如芳香烃。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团队此次使用韦布空间望远镜的设备观察了一个类似“驼峰”,其中包括一个大爆炸后存在约仅10亿年的星系。观察结果表明,该星系存在含碳的尘埃。这一发现挑战了现有宇宙学理论,这些理论一直认为较重元素的形成不可能那么快。研究团队认为,这个早期星系中碳粒形成的时间相对较短,意味着存在一个快速的产生过程,如来自快速形成的恒星(称为沃尔夫—拉叶星),或来自超新星喷出物。
  • 如何发现“双碳”新价值、新机遇?敬请关注碳中和主题论坛
    2022年12月19日,在亚洲金融年会会议周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研究院将举办“2022碳中和主题论坛”,论坛主题为“‘双碳’从目标到落地,如何发现新价值、新机遇”,深度探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问题。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双碳”1+N政策体系已构建完成,各项政策不断细化落地,绿色金融市场取得较大进展,全国碳市场开启并平稳运行一周年,CCER市场有待重启。2022年,积极稳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不少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双碳”时间表路线图陆续推出,各地“双碳”实施方案及碳达峰行动方案也陆续出台。中国的“双碳”工作经过2021年的“打根基”和“摸石头”,奠定了良好的开局,下一步需要向更深层次迈进,深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在此背景下,2022年12月19日,在亚洲金融年会会议周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研究院将举办“2022碳中和主题论坛”,论坛主题为“‘双碳’从目标到落地,如何发现新价值、新机遇”,深度探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问题。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新机遇,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风能、光伏以及氢能等产业加快布局。绿色金融也快速发展,气候投融资等最新政策试点落地。在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既要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也要支持高碳行业改造,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提供源头活水。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背景下,企业也要加快减排步伐,这将带来大量融资成本和需求。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企业绿色转型目前面临哪些融资需求,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的经济活动如何得到充分金融支持?“双碳”时代,面对绿色低碳转型带来的新机遇,除了金融赋能外,不少企业可以提供赋能,助力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绿色转型。这些企业能提供怎样的助力,如何赋能,这一市场空间有多大,有哪些新的场景、应用及模式,对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会产生怎样的贡献?围绕上述话题,“2022碳中和主题论坛:‘双碳’从目标到落地,如何发现新价值、新机遇”邀请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企业人士、金融机构等共同探讨。本次论坛盛邀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巢清尘,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学术顾问周大地等嘉宾出席。此次论坛上,将由21 世纪经济报道执行总编辑、21 世纪经济研究院院长陈晨星启动发布《2022年度首席气候官案例》、《2022年度碳中和先锋(绿色金融先锋)企业案例》。案例通过广泛征集后,从中精选中国地区运营的企业(包括中国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及其中国子公司、合资公司等)及其管理者在降碳减排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典型案例,以此鼓励和推动企业的减排行为,并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典案例进行广泛传播,作为广大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参考,并为政府相关部门完善细化相关政策、标准等提供实践依据,也为全国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壮大贡献企业的力量。
  • 跨向理想X射线探测器的一小步-高分辨、非晶硒X射线探测器及其应用
    “对于相干衍射成像(CDI),微米级像素的非晶硒CMOS探测器将专门解决大体积晶体材料中纳米级晶格畸变在能量高于50 keV的高分辨率成像。目前可用的像素相对较大的(〜55μm像素),基于medipix3芯片光子计数、像素化、直接探测技术无法轻易支持高能布拉格条纹的分辨率,从而使衍射数据不适用于小晶体的3D重建。”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先进物理光子源探测器物理小组负责人Antonino Miceli博士讲到。相干X射线衍射成像作为新兴的高分辨显微成像方法,CDI方法摆脱了由成像元件所带来的对成像分辨率的限制,其成像分辨率理论上仅受限于X射线的波长。利用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或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可实现样品高空间分辨率、高衬度、原位、定量的二维或三维成像,该技术在材料学、生物学及物理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无透镜高分辨、无损成像技术,CDI对探测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探测器有单光子灵敏度、高的探测效率和高的动态范围。目前基于软X射线的相干衍射成像研究工作开展得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科研工作者通常选用是的基于全帧芯片的软X射线直接探测相机。将CDI技术拓展到硬X射线领域(50keV)以获得更高成像分辨率是目前很多科研工作者正在尝试的,同时也对探测器和同步辐射光源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如上文提到,KAimaging公司开发了一款非晶硒、高分辨X射线探测器(BrillianSe)很好的解决的这一问题。下面我们来重点看一下BrillianSe的几个主要参数1. 高探测效率 如上图,间接探测器需要通过闪烁体将X射线转为可见光, 只有部分可见光会被光电二极管阵列,CCD或CMOS芯片接收,造成了有效信号的丢失。而BrillianSe选用了具有较高原子序数的Se作为传感器材料,可以将大部分入射的X射线直接转为光电子,并被后端电路处理。在硬X射线探测效率远高于间接探测方式。BrillianSe在60KV (2mm filtration)的探测效率为:36% at 10 cycles/mm22% at 45 cycles/mm10% at 64 cycles/mm非晶硒吸收效率(K-edge=12.26 KeV)BrillianSe在60KV with 2 mm Al filtration的探测效率,之前报到15 μm GADOX 9 μm pixel 间接探测器QE 为13%。Larsson et al., Scientific Reports 6, 20162. 高空间分辨BrillianSe的像素尺寸为8 µm x8 µm,在60KeV的点扩散为1.1 倍像素。如下是在美国ANL APS 1-BM光束线测试实验室布局使用JIMA RT RC-05测试卡,在21keV光束下测试3. 高动态范围75dB由于采用了100微米厚的非晶硒作为传感器材料。它具有较大满井为877,000 e-非晶硒材料,不同入射光子能量光子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所需要电离能BrillianSe主要应用:高能(50KeV)布拉格相干衍射成像低密度相衬成像同步辐射微纳CT表型基因组学领域要求X射线显微CT等成像工具具有更好的可视化能力。此外需要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活体成像的关键挑战在于限制受试者接收到的电离辐射,由于诱导的生物学效应,辐射剂量显着地限制了长期研究。可用于X射线吸收成像衬度低的物体,如生物组织的相衬X射线显微断层照相术也存在类似的挑战。此外,增加成像系统的剂量效率将可以使用低亮度X射线源,从而减少了对在同步辐射光源的依赖。在不损害生物系统的情况下,在常规实验室环境中一台低成本、紧凑型的活体成像设备,对于加速生物工程研究至关重要。同时对X射线探测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KAimaging公司基于独家开发的、专利的高空间分辨率非晶硒(a-Se)探测器技术,开发了一套桌面高效率、高分辨的微米CT系统(inCiTe™ )。可以从inCiTe™ 中受益的应用:• 无损检测• 增材制造• 电子工业• 农学• 地质学• 临床医学• 标本射线照相 基于相衬成像技术获得优异的相位衬度相衬成像是吸收对比(常规)X射线成像的补充。 使用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X射线吸收弱的材料自然会导致较低的图像对比度。 在这种情况下,X射线相位变化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因为 inCiTe™ micro-CT可以将物体引起的相位变化转为为探测器的强度变化,所以它可以直接获取自由空间传播X射线束相位衬度。 同轴法相衬X射线成像可将X射线吸收较弱的特征的可检测性提高几个数量级。 下图展示了相衬可以更好地显示甜椒种子细节特征不含相衬信息 含相衬信息 低密度材料具有更好的成像质量钛植入样品图像显示了整形外科的钛植入物,可用于不同的应用,即检查骨-植入物的界面。 注意,相衬改善了骨骼结构的可视化。不含相衬信息 含相衬信息 生物样品inCiTe™ 显微CT可实现软组织高衬度呈现电子样品凯夫拉Kevlar复合材料样品我们使用探测器在几秒钟内快速获取了凯夫拉复合材料的相衬图像。可以清楚看到单根纤维形态(左图)和纤维分层情况(右图)。凯夫拉尔复合物3维透视图 KA Imaging KA Imaging源自滑铁卢大学,成立于2015年。作为一家专门开发x射线成像技术和系统的公司,KA Imaging以创新为导向,致力于利用其先进的X射线技术为医疗、兽医学和无损检测工业市场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公司拥有独家开发并自有专利的高空间高分辨率非晶硒(a-Se)X射线探测器BrillianSeTM,并基于此推出了商业化X射线桌面相衬微米CT inCiTe™ 。我们有幸在此宣布,经过双方密切的交流与探讨,众星已与KA Imaging落实并达成了合作协议。众星联恒将作为KA Imaging在中国地区的独家代理,全面负责BrillianSe™ 及inCiTe™ 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售前咨询,销售以及售后业务。KA Imaging将对众星联恒提供全面、深度的技术培训和支持,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客户。众星联恒及我们来自全球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伙伴们将继续为中国广大科研用户及工业用户带来更多创新技术及前沿资讯!
  • 基于天马望远镜的星际化学分子谱线探测研究取得新进展
    红外暗云是一种超低温(绝对零度以上10-30度)、冷暗致密的星际物质聚合体,是恒星形成和星际化学演化的主要场所,包含了这些过程的最重要原初状态信息。与此相关的许多重要前沿问题一直是国际学术领域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域的化学演化时标及其与大质量恒星形成的关系,至今依然没有结论。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等多个单位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针对该领域的主要科学问题,使用65米天马望远镜,开展了大样本的分子谱线观测研究,扩大了红外暗云的探测样本;综合天体化学模拟和观测数据,有效确定了红外暗云的化学演化时标等信息。该样本包含了银河系内的几十个红外暗云,观测波段是天马望远镜的K波段(18-26.5 GHz),主要探测的目标谱线是三条具有很强化学表征性的分子探针——氨分子(NH3)、硫化双碳(CCS)和氰基乙炔(HC3N)。碳链分子和含氮分子可以敏感地示踪冷暗气体的化学演化时标,利用氨分子的超精细反转跃迁还能测定目标天体的气体温度[1]。CCS是用于标定极早期冷暗气体的重要化学成分,此前历史上所有观测仅在8个红外暗云中探测到了CCS。而该研究工作则一次性得到了15个新增的探测结果,使得CCS红外暗云样本从8个增加到23个,大大增强了红外暗云中碳链分子和含氮分子的统计学意义。天马望远镜可长期稳定工作,且相较于此前的观测整体上具有更高灵敏度,从而为探测结果提供了有力保障。该工作进一步通过天体化学数值模拟,并与观测数据进行比对,有效确定了红外暗云的化学演化时标。结果显示,碳链-含氮分子的丰度比值,能够很好示踪红外暗云的化学演化。特别是具有CCS探测率的暗云,它们的演化年龄仅为20万年甚至更早,相对于较为成熟的恒星形成云核,它们极为年轻。然而这些暗云团块却已经具有了较高的面密度,这说明年轻的团块中稠密气体的聚集程度已相当可观。图1:在红外暗云SDC18.787-0.286探测到的各条谱线,背景为红外波段(WISE天文卫星在3.5-22微米波长范围内的公开数据)图像, 黄色圆圈表示天马望远镜的波束[2]覆盖范围。(右)红外暗云化学模型预言的分子含量比例演化趋势(带箭头的曲线)与观测数值的比对。不同颜色曲线代表不同的环境气体密度,节点数字标记了演化年龄(年),灰色数据点为前人观测,黑色方块为本次研究工作获得CCS新探测数据的样本点。从图中可以看出,化学模型的预言与数据点符合较好,对这些暗云的演化年龄给出了明确标定。该研究工作第一作者为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李菂、吴京文研究员团组的博士生谢津津。国台陈龙飞博士和任致远博士共同分析观测数据并分别提供了化学模型和氨分子温度测量模型。这项工作已经被《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接收(预印本:arXiv:2103.12985)。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注1:氨分子(NH3)被认为是星际介质的灵敏温度计。由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王珅、任致远和李菂研究员开发的氨分子超精细谱线温度算法(HFGR),能够准确利用超精细结构的积分强度来计算分子云的气体旋转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与传统的利用氨分子计算气体温度的方法相比,HFGR算法只依赖于观测得到的谱线强度比,能够避免线宽和不透明度在谱线拟合时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更大范围的参数更加稳定和可靠。该算法已经发表于英国皇家天文学月报(MNRAS, 2020, 499:4432)注2:射电望远镜的波束,指望远镜主轴方向接收天空射电辐射的立体角范围,对应采集到天空图像的角分辨率。
  • 宽禁带联盟对《碳化硅单晶片X射线双晶摇摆曲线半高宽测试方法》等五项团体标准进行研讨及审定
    2022年1月13日,根据中关村天合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创新联盟(以下简称“宽禁带联盟”)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程序要求,联盟秘书处组织召开了宽禁带联盟2022年度第一次团体标准评审会。本次评审会采取线上评审的形式,分别对《碳化硅单晶片X射线双晶摇摆曲线半高宽测试方法》等五项团体标准进行了研讨及审定。线上评审评审会由宽禁带联盟秘书长刘祎晨主持,厦门大学张峰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王文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金鹏研究员、孙国胜研究员、刘兴昉副研究员、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杨霏教授级高工、中科院电工所张瑾高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四研究院闫美存高工、北京聚睿众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闫方亮博士、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春俊研究员、国宏中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子强、北京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技术主任何丽娟、北京三平泰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郑红军高工等宽禁带联盟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各牵头起草单位代表就标准送审稿或草案的编制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与会专家针对标准技术内容、专业术语、技术细节、标准格式、标准规范等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最后经联盟标准化委员会与会委员表决,形成如下决议:1. 通过《碳化硅单晶片X射线双晶摇摆曲线半高宽测试方法》(牵头单位:国宏中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项送审稿审定;2. 通过《碳化硅外延层载流子浓度测试方法-非接触电容-电压法》、《碳化硅栅氧的界面态测试方法—电容-电压测试法》(牵头单位:芜湖启迪半导体有限公司),《金刚石单晶片X射线双晶摇摆曲线半高宽测试方法》、《金刚石单晶位错密度的测试方法》(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四项草案初审。同时标准化专家组建议各标准工作组要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对各项标准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形成报批稿或征求意见稿,报送至联盟秘书处。联盟将按照标准制定工作计划进度要求,有条不紊地推动标准工作。宽禁带联盟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团体标准工作的发展,有责任和义务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为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同时,联盟也将积极探索推进与国标委的互动,协同推动优秀的团体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不断提升国家标准的水平。
  • 首届《冷冻电镜与药物创新发现论坛》在京举行
    p   2019年11月23日,由水木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协办的首届《冷冻电镜与药物创新发现论坛》在北京西郊宾馆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突破与机遇”,会议聚集海内外的专家,围绕着冷冻电镜技术最新突破与药物创新研发新机遇这一主题,为中国自主创新药研发献言献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4bede6f1-1fcf-4328-a0ef-ab3c193e493e.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清华大学副秘书长、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教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医药健康科技处处长曹巍、中关村海淀园管理委员会企业发展促进处处长何建吾出席论坛并致辞 /p p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王宏伟教授就冷冻电镜最前沿的进展做了专题报告 专程从海外参会的药学专家北海道大学Katsumi Maenaka教授和赛默飞世尔科技电镜业务制药市场高级总监Raymond Schrijver以国际视角诠释了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冷冻电镜的贡献和价值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黄牛研究员、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张强锋教授介绍了AI和高性能计算对药物研发的推动意义 水木未来科技CEO郭春龙和安杰律师事务所何菁律师分别研讨了冷冻电镜对我国原创新药研发的作用和中国创新医药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与会专家还通过沙龙对话的方式,重点探讨了中国药物研发和创新之路。精彩纷呈的会议内容带给与会者耳目一新的学术饕餮,引发了对于原研创新药物在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度思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56b78471-c82c-40bd-b8ce-e2af3e10b7ff.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王宏伟院长专题演讲“冷冻电镜赋能药物发现” /span /p p   论坛上同时举行了“冷冻电镜与药物发现创新中心”的启动仪式,该中心由北京市科委、清华大学和赛默飞世尔科技共同支持建立,由水木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载运营。该中心首个冷冻电镜实验室坐落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心集成世界最先进的冷冻电镜设施,集结世界一流的结构生物学专家和药物智能计算专家,中心的启动和建成将标志着我国在优势技术领域产学研结合的重大突破和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2d47b3f3-427e-4075-a6c1-bc153aace2fc.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冷冻电镜作为结构生物学新兴技术,对于药物研发的靶标确定,前导化合物结构解析,小分子候选药物结构及手性确定具有不可替代的突破性价值。以清华大学2009年装备亚洲首台高端冷冻电镜为标志,十年来我国已经建成全球一流的冷冻电镜集群和顶尖科学家团队,产生了一大批尖端科研成果。冷冻电镜技术的突破对于我国自主药物创新研发的作用日益受到学界和产业界的重视。水木未来科技将以北京为原点,辐射海内外,为制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结构解析与药物研发相关的一系列科研技术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8fdef1be-0fc9-4970-8f2d-27326a720e02.jpg" title=" 4.jpg" alt="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水木未来CEO郭春龙先生以“从炼丹到登月:基于结构+计算的新药研发”为主题演讲 /span /p p   清华大学副秘书长、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教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医药健康科技处处长曹巍、中关村海淀园管理委员会企业发展促进处处长何建吾等出席了论坛并致辞,并与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王宏伟院长、赛默飞电镜业务亚太商务拓展高级总监Marc Peeters、赛默飞材料与结构分析高级商务总监Tim Chen、水木未来科技CEO郭春龙等嘉宾一起见证了“冷冻电镜与药物发现创新中心”的启动仪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21c586e2-546d-4e4d-9835-e8919dea2638.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p p br/ /p
  • 基于光电晶体管架构的X射线直接探测器研发成功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材料界面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佳团队,中科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黄维团队,以及深圳先进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合作,首次将具有内部信号增益效应的异质结光电晶体管用于X射线直接探测器,实现了超灵敏、超低辐射剂量、超高成像分辨的X射线直接探测。相关研究成果以Ultrathin and Ultrasensitive Direct X-ray Detector Based on Heterojunction Phototransistor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当前,X射线直接探测器多采用反向偏置二极管结构(图1a)。这类器件普遍缺乏内部信号增益效应或增益较低,这意味着没有足够的信号补偿方案来补充载流子复合过程中湮灭的电子-空穴对。因此,这类设备的光-电转化效率较低,且需要使用高质量和高度均匀的X射线光电导材料(Photoconductor)以保证有效的电子-空穴的产生和传输,这对探测器性能的进一步提升设定了难以突破的上限,也增加了材料、器件制备的复杂性和成本。   科研团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Advanced Materials, 31,1900763,2019),提出异质结X射线光电晶体管(Heterojunction X-ray Phototransistor)这一新型器件概念,首次将具有内部信号增益效应的异质结光电晶体管引入X射线直接探测。光电晶体管是三电极型光电探测器,其沟道载流子密度可通过调控栅压和入射光子进行有效调制,从而结合了晶体管和光电导的综合增益效应,如图1b所示。将这种高增益机制引入X射线探测器可以对光生电流进行放大,并使外量子效率远超过100%,进而实现超灵敏的X射线直接探测。本工作中,研究团队设计了由钙钛矿光电导材料与有机半导体沟道材料组成的异质结光电晶体管,实现了高效的X射线吸收,获得了快速的载流子再注入与循环,导致高效的载流子产生、输运与巨大的信号增益效应,使X射线直接探测灵敏度达到109μCGyair-1cm-2(图2c),最低可检测剂量率低至1 nGyair s-1。同时,探测器具有较高的成像分辨率(图2e)——X射线成像调制传递函数(MTF)在20%值下显示每毫米11.2线对(lp mm-1),成像分辨率高于目前基于CsI:Tl的X射线探测器。   高增益异质结X射线光电晶体管为高性能X射线直接探测与成像开辟了新机遇,并体现出超灵敏、超低检测限、高成像分辨率、轻量、柔性(图2d)、低成本等优点,在医学影像、工业检测、安检安防、科学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成果将激发科研人员开发各种高增益器件以实现直接探测不同类型高能辐射的研究动力。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等的资助。图1.a、传统X射线探测器中,间接探测(左)使用闪烁体材料与光电二极管可见光探测器相互集成,X射线通过闪烁体材料转换为可见光,可见光由光电二极管探测器探测;直接探测(右)使用如非晶硒等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吸收X射线后直接产生电子-孔穴对,在半导体材料上施加高电场,分离和收集电子-空穴对;b、X射线光电晶体管结构,异质结中电子-空穴对产生(1)、分离(2)、电子捕获/空穴注入(3)和空穴再循环(4)产生高增益效应的过程图示图2.a、X射线光电晶体管器件结构;b、X射线探测的时间响应;c、X射线辐照下探测器灵敏度随栅压的变化关系;d、柔性X射线光电晶体管器件;e、金属光栅的光学显微照片(上)与X射线成像图(下),scale-bar为200微米;f、X射线光电晶体管的MTF曲线
  • 仪器情报,科学家突破钙钛矿X射线探测器性能瓶颈!
    【科学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X射线检测技术在医学成像、无损检测和天体物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X射线的不同光子能量具有不同的穿透能力,这使得在不同应用中对X射线探测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例如,软X射线(25–50 keV)主要用于乳腺摄影和胸部X光检查,而硬X射线(80–150 keV)则用于现代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工业检测。然而,现有的商业化半导体探测器,如α-Se、Si和CdZnTe(CZT),存在吸收系数低、载流子输运性能差和高制造成本等问题,亟需开发新型的高性能X射线探测材料。近年来,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因其高衰减系数、大的迁移-寿命(μτ)积以及低制备成本,成为新一代X射线探测材料的研究热点。钙钛矿材料在直接X射线检测、光子计数X射线成像和能量分辨γ射线检测等方面展示了巨大的潜力。然而,钙钛矿材料中的离子迁移会导致大噪声和基线漂移,严重影响探测器的性能。特别是,对于高能量硬X射线检测(100 keV),现有钙钛矿探测器的灵敏度和检测限仍然难以满足高性能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山东大学陶绪堂教授、张国栋教授团队合作开发了新型气氛导模法来开展了钙钛矿单晶的优化研究。通过在Ar和HBr混合气氛中生长CsPbBr3单晶,成功地改善了材料的电阻率、离子迁移活化能以及迁移-寿命(μτ)积。与传统的垂直布里奇曼法生长的CsPbBr3单晶相比,EFG-CsPbBr3单晶具有显著更低的陷阱密度、更高的电阻率(1.61 × 1010 Ω cm)和更大的离子迁移活化能(0.378 eV),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漏电流和基线漂移。基于EFG-CsPbBr3单晶的X射线探测器展示了优秀的平衡性能,包括极低的暗电流漂移(1.68 × 10-9 μA cm-1 s-1 V-1)、极低的检测限(10.81 nGyair s-1)以及在5,000 V cm-1高电场下的高灵敏度(46,180 μC Gyair-1 cm-2)。此外,该探测器在30天内保持了稳定的响应。【科学亮点】1. 实验首次采用气氛导模法,在Ar和HBr混合气氛中成功生长了高质量的形状控制CsPbBr3单晶(SCs),并获得了较低的陷阱密度、高电阻率(1.61 × 1010 Ω cm)以及较大的离子迁移活化能(0.378 eV)。2. 实验通过与采用垂直布里奇曼法生长的CsPbBr3单晶对比,验证了EFG-CsPbBr3单晶在电阻率、离子迁移活化能和漏电流控制方面的显著改进。EFG-CsPbBr3单晶显示出更低的漏电流和基线漂移,从而提高了X射线探测器的性能。3. 基于EFG-CsPbBr3单晶的X射线探测器,在5,000 V cm-1的高电场下展现出出色的性能,包括极低的暗电流漂移(1.68 × 10-9 μA cm-1 s-1 V-1)、极低的检测限(10.81 nGyair s-1)以及灵敏度高达46,180 μC Gyair-1 cm-2。此外,该探测器在30天内保持了稳定的响应,证明了其长期稳定性和高性能。4. 研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策略,通过优化铅卤化物钙钛矿单晶的生长工艺,提高了其在X射线检测和成像中的性能,为未来的高性能X射线探测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科学图文】图1:导模法edge-defined film-fed growth,EFG生长的CsPbBr3单晶single crystals,SCs。图2:导模法EFG-CsPbBr3和垂直Bridgman法VB-CsPbBr3的光电性能比较。图3:导模法EFG-CsPbBr3和垂直Bridgman法VB-CsPbBr3的离子迁移特性。图4: X射线检测响应和灵敏度。图5:X射线检测极限和成像。【科学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新型气氛可控导模法生长(EFG)技术,以解决钙钛矿材料在X射线检测中的关键问题。传统的钙钛矿探测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离子迁移导致的噪声和基线漂移,这严重影响了探测性能和成像质量。通过优化生长环境,EFG技术显著降低了CsPbBr3单晶的陷阱密度,提高了电阻率和离子迁移活化能,从而减少了漏电流和暗电流漂移。这种改进不仅增强了探测器的灵敏度(46,180 μC Gyair-1 cm-2),还降低了检测限(10.81 nGyair s-1),并且设备在高电场(5,000 V cm-1)下保持了稳定的性能,能够在无封装条件下持续工作30天。此研究为提升钙钛矿材料在X射线检测和成像中的应用性能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展现了在高性能辐射探测器领域的广阔前景。原文详情:YWang, Y., Sarkar, S., Yan, H. et al. Critical challenges in the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s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Nat Electron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928-024-01210-3
  • 郑健课题组Nature新成果:发现碳家族单晶新材料
    碳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多样化的元素之一,碳原子具有极轻的原子质量和极强的共价键,以多种杂化方式成键获得结构丰富的碳网络,其独特的π电子共轭体系展现出优异的力、热、光、电等属性。通过调节碳材料的带隙,可以使其表现出迥异的电学性质,从而在晶体管、能源存储器件、超导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碳材料的性能与其拓扑结构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新的二维碳同素异形体,特别是具有带隙的新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郑健课题组在常压下通过简单的反应条件,创制了一种新型碳同素异形体单晶——单层聚合C60。这是一种全新的簇聚二维超结构,C60簇笼在平面上通过C-C键相互共价键合形成规则的拓扑结构。这种新型碳材料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并具有适度的禁带宽度,为碳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迄今为止构筑二维材料的最小单元是单个原子,纳米团簇作为基本单元构筑更高级的二维拓扑结构一直未能实现。由于碳碳成键的反应收率不是100%,且反应不可逆,因此采用传统化学反应制备二维团簇碳材料单晶几乎无法完成。郑健课题组利用掺杂聚合-剥离两步法,成功制备了单层二维聚合C60单晶,获得了确凿的价键结构。通过调节镁(Mg)和C60的比例,在常压条件下制得了两种紧密排列的准六方相和准四方相的Mg插层聚合物单晶,通过新的有机阳离子切片策略,使用四丁基水杨酸铵作为切割试剂,从准六方相结构中剥离得到单层C60聚合物。单晶XRD和STEM证明了C60之间通过C-C桥连单键和[2+2]环加成的四元环桥连键在平面内连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二维拓扑超结构。单层聚合C60的带隙约为1.6 eV,是典型的半导体,预示着其在光/电半导体器件中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该结构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在约600 K(326.85℃)下仍旧稳定存在。由于不对称成键结构,这种新的碳材料具有显著的平面各向异性,表明该材料在非线性光学和功能化电子器件方面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771-5)上。侯凌翔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郑健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图a:准六方聚合C60的单晶结构示意图。每个C60与周围6个C60通过C-C共价键相连。 图b:单层聚合C60的STEM图片,C60笼簇在STEM图片中显示为圆环。
  • “悟空”号发现宇宙线硼/碳比能谱新结构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国际合作组利用卫星前六年观测数据分析得到10GeV/n到5.6TeV/n能段宇宙线硼/碳比和硼/氧比的精确测量结果,并发现能谱新结构。相关研究成果于10月14日在线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宇宙线是来自外太空的高能粒子,包括各种原子核、电子、高能伽马射线和中微子等。自1912年赫斯发现宇宙线以来,人类对它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已经长达一个世纪。但时至今日,关于宇宙线的起源、加速机制以及它们在星际空间和星系际空间中的传播及相互作用等基本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答。在宇宙线中,碳核、氧核等属于恒星核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原初粒子,而硼核则主要是碳核、氧核在传播过程中和星际物质发生碰撞后产生的次级粒子。因此,通过对宇宙线中硼/碳(B/C)和硼/氧(B/O)流量比的精确测量可以研究宇宙线在传播路径上的相互作用过程。上个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建立起来的经典宇宙线传播模型预测B/C和B/O随能量的变化服从单一幂律分布,且谱指数应为-1/3或-1/2。近些年的直接观测实验(如PAMELA、AMS-02)发现宇宙线B/C在百GeV/n以下能区确实符合单一幂律分布,其谱指数非常接近-1/3,被认为是建立于1941年Kolmogorov星际介质湍流理论的直接证据。但在更高能区,尤其是TeV/n以上,前述实验因测量精度的限制无法给出准确的探测结果,不能对现有的宇宙线传播模型给出有效检验。“悟空”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用于空间高能粒子观测的卫星,其核心科学目标除了通过对电子宇宙线和伽马射线的观测来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还包括通过探测宇宙线核素粒子来研究宇宙线的加速和传播机制。和国际上其他类似探测设备相比,“悟空”号覆盖能段宽、能量测量准、粒子鉴别强,特别是具备优异的电荷分辨本领,可以对高能宇宙线核素粒子进行高精度鉴别(图1)。10月14日,基于其收集到的前六年观测数据,“悟空”号国际合作组获得了10 GeV/n到5.6 TeV/n能段的B/C和B/O的精确测量结果(图2)。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1 TeV/n以上B/C和B/O进行精确测量,能量上限比阿尔法磁谱仪(AMS-02)实验高出5倍。“悟空”号的探测结果表明,在宽能段范围内B/C和B/O明显偏离单一幂律分布的行为特征。“悟空”号首次以高置信度发现宇宙线B/C和B/O在相同能量(约100 GeV/n)处出现变硬的行为,意味着经典的宇宙线传播理论需要进行重要的修改。该结果对揭示宇宙线的传播机制以及星际介质的湍动属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意味着之前基于反物质宇宙线的暗物质间接探测的天体物理背景需要重新估计。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江苏省的多个项目的支持。图1 “悟空”号测量的电荷谱
  • 我国发现宏量合成多孔掺杂 碳纳米材料制备新途径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教授和梁海伟教授研究团队找到了一种过渡金属盐催化有机小分子碳化的合成新途径,实现了在分子层面可控的宏量合成多孔掺杂碳纳米材料。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27日出版的《科学进展》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碳纳米材料因具备高的导电性、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独特的微观结构等物理性质,在环境、能源、催化、电子器件和聚合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拥有高的比表面积、多孔结构、理想的杂原子掺杂等特征的碳纳米材料,更受青睐。但开发简单、廉价、可控的方法宏量制备碳纳米材料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有机小分子因其广泛存在、种类多样、元素丰富,是一种理想的制备碳纳米材料的前驱体。但在高温下有机小分子的高挥发性使得其作为原料制备碳纳米材料必须使用复杂方法和设备,如化学气相沉积和高压密闭合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针对上述挑战,研究人员提出一种过渡金属辅助有机分子碳化的方法,通过使用过渡金属盐辅助热解有机小分子来制备碳纳米材料。在高温热解过程中,过渡金属盐不仅能提高小分子的热稳定,还能催化其聚合优先形成相应的聚合物中间体,避免有机小分子在高温热解中挥发,从而最终形成碳纳米材料。研究表明,运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碳材料具有三种微观结构:竹节状的多壁纳米管、微米尺度的片和无规则的颗粒。该研究为高效制备碳纳米材料提供了一种普适的合成路线。 /p
  • X射线晶体成像仪助加拿大开发出寻找碳捕获材料新方法
    为高效率、低能耗捕碳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可靠手段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和渥太华大学科学家成功利用X射线晶体成像仪和计算机模拟手段,对被称为“棒球手套”的捕碳材料如何捕捉二氧化碳分子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科学家认为,该项成果为设计定制一种高效率、低能耗的捕碳新材料指明了研究方向。相关文章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目前采用的二氧化碳捕获方法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氨溶液中。该项技术的弱点在于氨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还需要释放二氧化碳以便进行储存,在释放二氧化碳时,溶液需要加热到100摄氏度,这要耗去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据估算,燃煤发电厂如果使用该项技术捕获储存二氧化碳,需要消耗其四分之一的发电量。   因此,找到一种既可轻松捕获二氧化碳,还可在低能耗和节水条件下轻松释放出二氧化碳的新型材料,对于捕获二氧化碳技术的实际应用意义非常重大。加拿大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正是为找到这种新型材料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实验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方法。   参与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将捕捉二氧化碳形象地比作棒球手套与棒球之间的关系,在此将球比作二氧化碳,而将手套比作可捕获二氧化碳的材料。对于不同大小的球,需要不同尺寸的手套,才能更好地匹配,以便球手能够更加容易接到来球。卡尔加里大学化学教授乔治斯密祖介绍说,他们使用X射线结晶成像仪直接实验成像,并通过计算机模型计算,确定了二氧化碳分子的确切位置,并可以清晰观察到“手套”材料的各个“手指”如何合力将二氧化碳分子固定在其位置上。   渥太华大学负责计算机模拟研究的科学家表示,该项发现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实验结果和计算机模拟结果之间表现出非常好的一致性。因此,其计算机模拟方法现在就可以更令人放心地应用于发现和预知材料的捕碳性能,特别是在实验室制作某种捕碳材料之前,可先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   研究人员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最终可得到多方面的应用,既可帮助燃煤发电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还可帮助去除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中的二氧化碳成分。
  • JEOL正式发布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用软X射线分析谱仪
    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EOL)近期发布了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用软X射线分析谱仪(SXES :Soft X-Ray Emission Spectrometer),将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材料分析水平、能力和精度大大扩宽。 电子光学仪器上发射的电子束与样品发生复杂的交互作用,产生各种信号,收集不同信号进行分析,可以获得样品的各种不同信息。软X射线分析谱仪就是通过采集样品上被激发出来的软X信号进行分析的仪器。它的能量分辨率为0.3eV,远高于能谱仪(EDS)和波谱仪(WDS)的分辨率;对轻元素的定量分析非常准确,比如B元素的检出极限可达20ppm;还可以进行元素价态分析。将扫描电镜从以侧重图像为主的仪器变身为图像、成分、价态均可清晰表达的超级分析仪器。也将电子探针的分析能力大幅度提升。 详情请咨询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及其各分支机构。上图:EDS-WDS-SXES谱峰分辨率比较上图:各种氮化物的谱图检测分析上图:各种碳化物的谱图分析上图:锂电池充电过程观察
  • 第三届中国方便与休闲食品产业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11月19日,第三届中国方便与休闲食品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津蓝讯公关顾问有限公司、中食安信(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协办,北京中培科检信息技术中心承办,来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等200余名代表参会。   大会现场   大会由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主持开幕式,国务院参事、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二处王君、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全厚、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张庆、中国社科院食品产业舆情与危机公关课题研究组执行组长董国用等嘉宾作相关主题报告,共同探讨当前经济环境下方便与休闲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   同时,会议现场还设立了产品展示区,部分展商如下: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丹贝尔仪器有限公司   杭州迅数科技有限公司   中食安信(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穿越大草原,畅游火山地质公园—北京共赢、艾佧科技团建探险记
    天高气爽的9月,恰是团建风光时。北京共赢联盟国际科技有限公司中心实验室——艾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五周年纪念之际,两个公司共同组织了外出团建活动--穿越辉腾锡勒大草原,畅游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9月8日,清晨的北京北站,一行44人的大团队充满期待地聚集在一起,准备开始这次令人激动的团建之旅。搭乘G2463次列车,我们迎着晨曦,一路向北前行。车窗外的风景渐渐变化,城市的喧嚣被美丽的自然景色所取代。中午抵达乌兰察布市区,我们第一次品尝了当地特色的美食,也是我们一系列精彩活动的开始。午餐后,当地导游宝音达赖带领我们驱车前往大草原,一路向我们介绍内蒙古的历史。在一片特色的蒙古包前喝下下马酒,这个草原住所就是我们未来三天的家。稍事休息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一场飞盘比赛。在广袤的草原上奔跑,用力抛掷飞盘,大家不仅锻炼了身体、释放了压力,还建立了更紧密的团队关系。晚上的烤全羊晚宴和篝火晚会为这兴奋的一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晚宴上,北京共赢公司董事长杨立强、销售总监邹佳霖代表公司领导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表达了对团队的信任和期望。艾佧科技也在五周年之际为北京共赢团队每人准备了红包以表示对共赢团队在日常工作中支持的感谢。团队之间畅饮欢唱、互诉衷肠,这或许就是团队的魅力和力量。清晨,蒙古包的特色早餐让我们充满能量,迎来了新一天的冒险。我们来到了广袤无垠的辉腾锡勒大草原。骑马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无限魅力,射箭让大家学习到了新的技能。挽弓搭箭,凝神射击,箭矢穿越空气击中靶心的那一刻,感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这种活动不仅考验了眼准手稳,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因为我们相互鼓励、分享技巧,一同提高。午餐过后,我们继续探险,前往辉腾锡勒黄花沟草原旅游区。索道上,俯瞰了整片美丽的景色,心情愉悦;小火车上,感受了草原的广袤和静谧。随后的滑草活动带来了一场刺激的冒险。我们站在陡峭的草坡上,放开了所有的顾虑,随着轨道车冲下了坡下的草海,风声呼啸,速度飞快。这一刻,我们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自由和活力。内蒙古特色歌舞和骑马表演也让我们大开眼界,惊呼歌舞之唯美、马术技艺之高超。傍晚,美味的晚餐和绚烂的烟花表演结束了这一天的探险,留下了深刻的回忆。迎着乌兰察布清晨的朝阳,我们出发前往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这个特殊的景观充满神秘和奇幻,所有人穿上宇航服,仿佛踏上了另一个星球的探险之旅。宇航服拍照成为了团队中的一大亮点,我们兴奋地留下这个瞬间,作为这次旅行的新奇回忆。午餐过后就踏上了回京的旅程,高铁上大家还在不断分享照片、热烈讨论,三天的美好经历不断在脑海中播放,回味无穷。这次团建活动不仅是一场探险,更是一次磨练。我们共同面对挑战,彼此鼓励,团队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感受到了互相依靠和协作的重要性,这将在工作中带来积极的影响。感谢公司为我们提供了这个珍贵的机会,让我们在草原与火山之间,留下了永久的回忆。期待着未来在工作中我们更加团结与和谐,也期待着下一次的团队相聚,只要在一起,我们就会创造新的美好!
  • “双碳”战略!全国首个碳足迹管理平台建设冲出地平线
    近日,伴随着最后一泵混凝土的浇筑完成,规划高度达109.2米,由中建五局山东公司承建的青岛自贸试验区项目首个超高层D02-05#楼冲出地平线,项目最具代表性的单体工程“山东国际大宗交易大厦”正式迈入全新的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中建五局项目负责人赵永争告诉记者,项目工期紧、任务重,面临施工现场淤泥深、桩基施工成孔坍塌风险大、回填土稳定性差等难题。自进场以来,项目部秉承“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推进”的管理目标,积极对接设计院,采用外设钢板桩支护,内设混凝土胎模和石渣换填,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可控。通过“BIM+智慧工地”,三维可视化、动态模拟各层级进度计划、优化调整施工方案,更好地指导现场施工。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展劳动竞赛、划分党员责任区、创建党员示范岗,聚势合力掀起施工大干热潮。30天,4500平方米,2672吨钢筋,9644立方米混凝土……首个超高层顺利冲出正负零,为后续工期按期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悉,该项目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其中,北片区即“海辰园”项目是国际资源配置的核心载体,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为我国低碳园区的发展探索更积极可行的技术路径,逐步向"碳达峰"和"碳中和“迈进,打造全国低碳智慧能源系统示范区、低碳发展示范园区、绿色建筑示范区、全国首个碳足迹管理平台,助力国家“双碳"建设。
  • 【综述】碳化硅中的缺陷检测技术
    摘要随着对性能优于硅基器件的碳化硅(SiC)功率器件的需求不断增长,碳化硅制造工艺的高成本和低良率是尚待解决的最紧迫问题。研究表明,SiC器件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受到晶体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所谓杀手缺陷(影响良率的缺陷)的影响。在改进降低缺陷密度的生长技术的同时,能够识别和定位缺陷的生长后检测技术已成为制造过程的关键必要条件。在这篇综述文章中,我们对碳化硅缺陷检测技术以及缺陷对碳化硅器件的影响进行了展望。本文还讨论了改进现有检测技术和降低缺陷密度的方法的潜在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有利于高质量SiC器件的大规模生产。前言由于电力电子市场的快速增长,碳化硅(SiC,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成为开发用于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和功率转换器的下一代功率器件的有前途的候选者。与由硅或砷化镓(GaAs)制成的传统器件相比,基于碳化硅的电力电子器件具有多项优势。表1显示了SiC、Si、GaAs以及其他宽禁带材料(如GaN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能的比较。由于具有宽禁带(4H-SiC为~3.26eV),基于SiC器件可以在更高的电场和更高的温度下工作,并且比基于Si的电力电子器件具有更好的可靠性。SiC还具有优异的导热性(约为Si的三倍),这使得SiC器件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封装,具有更好的散热性。与硅基功率器件相比,其优异的饱和电子速度(约为硅的两倍)允许更高的工作频率和更低的开关损耗。SiC优异的物理特性使其非常有前途地用于开发各种电子设备,例如具有高阻断电压和低导通电阻的功率MOSFET,以及可以承受大击穿场和小反向漏电流的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性质Si3C-SiC4H-SiCGaAsGaN金刚石带隙能量(eV)1.12.23.261.433.455.45击穿场(106Vcm−1)0.31.33.20.43.05.7导热系数(Wcm−1K−1)1.54.94.90.461.322饱和电子速度(107cms−1)1.02.22.01.02.22.7电子迁移率(cm2V−1s−1)150010001140850012502200熔点(°C)142028302830124025004000表1电力电子用宽禁带半导体与传统半导体材料的物理特性(室温值)对比提高碳化硅晶圆质量对制造商来说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碳化硅器件的性能,从而决定了生产成本。然而,低缺陷密度的SiC晶圆的生长仍然非常具有挑战性。最近,碳化硅晶圆制造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从100mm(4英寸)到150mm(6英寸)晶圆的艰难过渡。SiC需要在高温环境中生长,同时具有高刚性和化学稳定性,这导致生长的SiC晶片中存在高密度的晶体和表面缺陷,导致衬底和随后制造的外延层质量差。图1总结了SiC中的各种缺陷以及这些缺陷的工艺步骤,下一节将进一步讨论。图1SiC生长过程示意图及各步骤引起的各种缺陷各种类型的缺陷会导致设备性能不同程度的劣化,甚至可能导致设备完全失效。为了提高良率和性能,在设备制造之前检测缺陷的技术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快速、高精度、无损的检测技术在碳化硅生产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将说明每种类型的缺陷及其对设备性能的影响。我们还对不同检测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篇综述文章中的分析不仅概述了可用于SiC的各种缺陷检测技术,还帮助研究人员在工业应用中在这些技术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图2)。表2列出了图2中检测技术和缺陷的首字母缩写。图2可用于碳化硅的缺陷检测技术表2检测技术和缺陷的首字母缩写见图SEM:扫描电子显微镜OM:光学显微镜BPD:基面位错DIC:微分干涉对比PL:光致发光TED:螺纹刃位错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CL:阴极发光TSD:螺纹位错XRT:X射线形貌术拉曼:拉曼光谱SF:堆垛层错碳化硅的缺陷碳化硅晶圆中的缺陷通常分为两大类:(1)晶圆内的晶体缺陷和(2)晶圆表面处或附近的表面缺陷。正如我们在本节中进一步讨论的那样,晶体学缺陷包括基面位错(BPDs)、堆垛层错(SFs)、螺纹刃位错(TEDs)、螺纹位错(TSDs)、微管和晶界等,横截面示意图如图3(a)所示。SiC的外延层生长参数对晶圆的质量至关重要。生长过程中的晶体缺陷和污染可能会延伸到外延层和晶圆表面,形成各种表面缺陷,包括胡萝卜缺陷、多型夹杂物、划痕等,甚至转化为产生其他缺陷,从而对器件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图3SiC晶圆中出现的各种缺陷。(a)碳化硅缺陷的横截面示意图和(b)TEDs和TSDs、(c)BPDs、(d)微管、(e)SFs、(f)胡萝卜缺陷、(g)多型夹杂物、(h)划痕的图像生长在4°偏角4H-SiC衬底上的SiC外延层是当今用于各种器件应用的最常见的晶片类型。在4°偏角4H-SiC衬底上生长的SiC外延层是当今各种器件应用中最常用的晶圆类型。众所周知,大多数缺陷的取向与生长方向平行,因此,SiC在SiC衬底上以4°偏角外延生长不仅保留了下面的4H-SiC晶体,而且使缺陷具有可预测的取向。此外,可以从单个晶圆上切成薄片的晶圆总数增加。然而,较低的偏角可能会产生其他类型的缺陷,如3C夹杂物和向内生长的SFs。在接下来的小节中,我们将讨论每种缺陷类型的详细信息。晶体缺陷螺纹刃位错(TEDs)、螺纹位错(TSDs)SiC中的位错是电子设备劣化和失效的主要来源。螺纹刃位错(TSDs)和螺纹位错(TEDs)都沿生长轴运行,Burgers向量分别为和1/3。TSDs和TEDs都可以从衬底延伸到晶圆表面,并带来小的凹坑状表面特征,如图3b所示。通常,TEDs的密度约为8000-10,0001/cm2,几乎是TSDs的10倍。扩展的TSDs,即TSDs从衬底延伸到外延层,可能在SiC外延生长过程中转化为基底平面上的其他缺陷,并沿生长轴传播。Harada等人表明,在SiC外延生长过程中,TSDs被转化为基底平面上的堆垛层错(SFs)或胡萝卜缺陷,而外延层中的TEDs则被证明是在外延生长过程中从基底继承的BPDs转化而来的。基面位错(BPDs)另一种类型的位错是基面位错(BPDs),它位于SiC晶体的平面上,Burgers矢量为1/3。BPDs很少出现在SiC晶圆表面。它们通常集中在衬底上,密度为15001/cm2,而它们在外延层中的密度仅为约101/cm2。Kamei等人报道,BPDs的密度随着SiC衬底厚度的增加而降低。BPDs在使用光致发光(PL)检测时显示出线形特征,如图3c所示。在SiC外延生长过程中,扩展的BPDs可能转化为SFs或TEDs。微管在SiC中观察到的常见位错是所谓的微管,它是沿生长轴传播的空心螺纹位错,具有较大的Burgers矢量分量。微管的直径范围从几分之一微米到几十微米。微管在SiC晶片表面显示出大的坑状表面特征。从微管发出的螺旋,表现为螺旋位错。通常,微管的密度约为0.1–11/cm2,并且在商业晶片中持续下降。堆垛层错(SFs)堆垛层错(SFs)是SiC基底平面中堆垛顺序混乱的缺陷。SFs可能通过继承衬底中的SFs而出现在外延层内部,或者与扩展BPDs和扩展TSDs的变换有关。通常,SFs的密度低于每平方厘米1个,并且通过使用PL检测显示出三角形特征,如图3e所示。然而,在SiC中可以形成各种类型的SFs,例如Shockley型SFs和Frank型SFs等,因为晶面之间只要有少量的堆叠能量无序可能导致堆叠顺序的相当大的不规则性。点缺陷点缺陷是由单个晶格点或几个晶格点的空位或间隙形成的,它没有空间扩展。点缺陷可能发生在每个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离子注入中。然而,它们很难被检测到,并且点缺陷与其他缺陷的转换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相当的复杂,这超出了本文综述的范围。其他晶体缺陷除了上述各小节所述的缺陷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类型的缺陷。晶界是两种不同的SiC晶体类型在相交时晶格失配引起的明显边界。六边形空洞是一种晶体缺陷,在SiC晶片内有一个六边形空腔,它已被证明是导致高压SiC器件失效的微管缺陷的来源之一。颗粒夹杂物是由生长过程中下落的颗粒引起的,通过适当的清洁、仔细的泵送操作和气流程序的控制,它们的密度可以大大降低。表面缺陷胡萝卜缺陷通常,表面缺陷是由扩展的晶体缺陷和污染形成的。胡萝卜缺陷是一种堆垛层错复合体,其长度表示两端的TSD和SFs在基底平面上的位置。基底断层以Frank部分位错终止,胡萝卜缺陷的大小与棱柱形层错有关。这些特征的组合形成了胡萝卜缺陷的表面形貌,其外观类似于胡萝卜的形状,密度小于每平方厘米1个,如图3f所示。胡萝卜缺陷很容易在抛光划痕、TSD或基材缺陷处形成。多型夹杂物多型夹杂物,通常称为三角形缺陷,是一种3C-SiC多型夹杂物,沿基底平面方向延伸至SiC外延层表面,如图3g所示。它可能是由外延生长过程中SiC外延层表面上的下坠颗粒产生的。颗粒嵌入外延层并干扰生长过程,产生了3C-SiC多型夹杂物,该夹杂物显示出锐角三角形表面特征,颗粒位于三角形区域的顶点。许多研究还将多型夹杂物的起源归因于表面划痕、微管和生长过程的不当参数。划痕划痕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SiC晶片表面的机械损伤,如图3h所示。裸SiC衬底上的划痕可能会干扰外延层的生长,在外延层内产生一排高密度位错,称为划痕,或者划痕可能成为胡萝卜缺陷形成的基础。因此,正确抛光SiC晶圆至关重要,因为当这些划痕出现在器件的有源区时,会对器件性能产生重大影响。其他表面缺陷台阶聚束是SiC外延生长过程中形成的表面缺陷,在SiC外延层表面产生钝角三角形或梯形特征。还有许多其他的表面缺陷,如表面凹坑、凹凸和污点。这些缺陷通常是由未优化的生长工艺和不完全去除抛光损伤造成的,从而对器件性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检测技术量化SiC衬底质量是外延层沉积和器件制造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外延层形成后,应再次进行晶圆检查,以确保缺陷的位置已知,并且其数量在控制之下。检测技术可分为表面检测和亚表面检测,这取决于它们能够有效地提取样品表面上方或下方的结构信息。正如我们在本节中进一步讨论的那样,为了准确识别表面缺陷的类型,通常使用KOH(氢氧化钾)通过在光学显微镜下将其蚀刻成可见尺寸来可视化表面缺陷。然而,这是一种破坏性的方法,不能用于在线大规模生产。对于在线检测,需要高分辨率的无损表面检测技术。常见的表面检测技术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光学显微镜(OM)和共聚焦微分干涉对比显微镜(CDIC)等。对于亚表面检测,常用的技术包括光致发光(PL)、X射线形貌术(XRT)、镜面投影电子显微镜(MPJ)、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拉曼光谱等。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碳化硅检测技术分为光学方法和非光学方法,并在以下各节中对每种技术进行讨论。非光学缺陷检测技术非光学检测技术,即不涉及任何光学探测的技术,如KOH蚀刻和TEM,已被广泛用于表征SiC晶圆的质量。这些方法在检测SiC晶圆上的缺陷方面相对成熟和精确。然而,这些方法会对样品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因此不适合在生产线中使用。虽然存在其他非破坏性的检测方法,如SEM、CL、AFM和MPJ,但这些方法的通量较低,只能用作评估工具。接下来,我们简要介绍上述非光学技术的原理。还讨论了每种技术的优缺点。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可用于以纳米级分辨率观察样品的亚表面结构。透射电镜利用入射到碳化硅样品上的加速电子束。具有超短波长和高能量的电子穿过样品表面,从亚表面结构弹性散射。SiC中的晶体缺陷,如BPDs、TSDs和SFs,可以通过TEM观察。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是一种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通过高角度环形暗场成像(HAADF)获得原子级分辨率。通过TEM和HAADF-STEM获得的图像如图4a所示。TEM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梯形SF和部分位错,而HAADF-STEM图像则显示了在3C-SiC中观察到的三种SFs。这些SFs由1、2或3个断层原子层组成,用黄色箭头表示。虽然透射电镜是一种有用的缺陷检测工具,但它一次只能提供一个横截面视图,因此如果需要检测整个碳化硅晶圆,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此外,透射电镜的机理要求样品必须非常薄,厚度小于1μm,这使得样品的制备相当复杂和耗时。总体而言,透射电镜用于了解缺陷的基本晶体学,但它不是大规模或在线检测的实用工具。图4不同的缺陷检测方法和获得的缺陷图像。(a)SFs的TEM和HAADF图像;(b)KOH蚀刻后的光学显微照片图像;(c)带和不带SF的PL光谱,而插图显示了波长为480nm的单色micro-PL映射;(d)室温下SF的真彩CLSEM图像;(e)各种缺陷的拉曼光谱;(f)微管相关缺陷204cm−1峰的微拉曼强度图KOH蚀刻KOH蚀刻是另一种非光学技术,用于检测多种缺陷,例如微管、TSDs、TEDs、BDPs和晶界。KOH蚀刻后形成的图案取决于蚀刻持续时间和蚀刻剂温度等实验条件。当将约500°C的熔融KOH添加到SiC样品中时,在约5min内,SiC样品在有缺陷区域和无缺陷区域之间表现出选择性蚀刻。冷却并去除SiC样品中的KOH后,存在许多具有不同形貌的蚀刻坑,这些蚀刻坑与不同类型的缺陷有关。如图4b所示,位错产生的大型六边形蚀刻凹坑对应于微管,中型凹坑对应于TSDs,小型凹坑对应于TEDs。KOH刻蚀的优点是可以一次性检测SiC样品表面下的所有缺陷,制备SiC样品容易,成本低。然而,KOH蚀刻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会对样品造成永久性损坏。在KOH蚀刻后,需要对样品进行进一步抛光以获得光滑的表面。镜面投影电子显微镜(MPJ)镜面投影电子显微镜(MPJ)是另一种很有前途的表面下检测技术,它允许开发能够检测纳米级缺陷的高通量检测系统。由于MPJ反映了SiC晶圆上表面的等电位图像,因此带电缺陷引起的电位畸变分布在比实际缺陷尺寸更宽的区域上。因此,即使工具的空间分辨率为微米级,也可以检测纳米级缺陷。来自电子枪的电子束穿过聚焦系统,均匀而正常地照射到SiC晶圆上。值得注意的是,碳化硅晶圆受到紫外光的照射,因此激发的电子被碳化硅晶圆中存在的缺陷捕获。此外,SiC晶圆带负电,几乎等于电子束的加速电压,使入射电子束在到达晶圆表面之前减速并反射。这种现象类似于镜子对光的反射,因此反射的电子束被称为“镜面电子”。当入射电子束照射到携带缺陷的SiC晶片时,缺陷的带负电状态会改变等电位表面,导致反射电子束的不均匀性。MPJ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对SiC晶圆上的静电势形貌进行高灵敏度成像。Isshiki等人使用MPJ在KOH蚀刻后清楚地识别BPDs、TSDs和TEDs。Hasegawa等人展示了使用MPJ检查的BPDs、划痕、SFs、TSDs和TEDs的图像,并讨论了潜在划痕与台阶聚束之间的关系。原子力显微镜(AFM)原子力显微镜(AFM)通常用于测量SiC晶圆的表面粗糙度,并在原子尺度上显示出分辨率。AFM与其他表面检测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会受到光束衍射极限或透镜像差的影响。AFM利用悬臂上的探针尖端与SiC晶圆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测量悬臂的挠度,然后将其转化为与表面缺陷特征外观成正比的电信号。AFM可以形成表面缺陷的三维图像,但仅限于解析表面的拓扑结构,而且耗时长,因此通量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另一种广泛用于碳化硅晶圆缺陷分析的非光学技术。SEM具有纳米量级的高空间分辨率。加速器产生的聚焦电子束扫描SiC晶圆表面,与SiC原子相互作用,产生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和X射线等各种类型的信号。输出信号对应的SEM图像显示了表面缺陷的特征外观,有助于理解SiC晶体的结构信息。但是,SEM仅限于表面检测,不提供有关亚表面缺陷的任何信息。阴极发光(CL)阴极发光(CL)光谱利用聚焦电子束来探测固体中的电子跃迁,从而发射特征光。CL设备通常带有SEM,因为电子束源是这两种技术的共同特征。加速电子束撞击碳化硅晶圆并产生激发电子。激发电子的辐射复合发射波长在可见光谱中的光子。通过结合结构信息和功能分析,CL给出了样品的完整描述,并直接将样品的形状、大小、结晶度或成分与其光学特性相关联。Maximenko等人显示了SFs在室温下的全彩CL图像,如图4d所示。不同波长对应的SFs种类明显,CL发现了一种常见的单层Shockley型堆垛层错,其蓝色发射在~422nm,TSD在~540nm处。虽然SEM和CL由于电子束源而具有高分辨率,但高能电子束可能会对样品表面造成损伤。基于光学的缺陷检测技术为了在不损失检测精度的情况下实现高吞吐量的在线批量生产,基于光学的检测方法很有前途,因为它们可以保存样品,并且大多数可以提供快速扫描能力。表面检测方法可以列为OM、OCT和DIC,而拉曼、XRT和PL是表面下检测方法。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每种检测方法的原理,这些方法如何应用于检测缺陷,以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光学显微镜(OM)
  • 美宇航局筹划更先进的望远镜——X射线成像偏振探测器
    美国宇航局预计在2017年初宣布概念研究方案,航天器的科学仪器预算为1.25亿美元  据腾讯太空(罗辑/编译):在地球轨道上,美国宇航局所管辖的空间望远镜是全球最多的,性能也最为先进,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观测波段。2018年,美国宇航局将发射迄今最先进的空间望远镜,詹姆斯-韦伯望远镜,这是一具红外线天文台。不过,美国宇航局又在筹划一种更先进的望远镜,主要工作波段为X射线,被命名为X射线成像偏振探测器,目前已经入围了三个方案,预计在2020年底会发射升空,将作为X射线天文学观测上的主力。  目前入围的三个方案都是目前X射线观测上的顶尖水平,比如来自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所的SPHEREX望远镜,美国宇航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提出的IXPE计划,以及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PRAXyS方案。每个科学小组会获得1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美国宇航局也会进行为期11个月的任务概念研究。预计在2017年初宣布概念研究方案,航天器的科学仪器预算为1.25亿美元,并安排了5000万美元的发射费用。  IXPE和PRAXyS这两个方案主要目标是个宇宙中高能事件,比如恒星工厂和恒星死亡后的情景,这些过程可产生强大的X射线信号。此外,科学家还希望收集黑洞周围的X射线信号,超致密的中子星、恒星爆炸、遥远星系中央内核的X射线信号等。IXPE采用X射线偏振技术,可以对中子星、脉冲星星云、恒星、黑洞等主要宇宙天体进行研究,符合美国宇航局的任务要求。  PRAXyS方案则使用了一种不同的方法来研究X射线天文学,PRAXyS任务的首席研究员基思认为PRAXyS方案类似于GEMS引力与极端磁场研究项目,后者在2012年被美国宇航局取消。SPHEREX任务概念将对天空进行全面扫描,时间至少持续两年,还可以观测宇宙中的引力波。此外,SPHEREX任务还可以对一些恒星系统演化的早期阶段进行研究,比如冰是否存在于恒星周围。
  • 2014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管控高峰论坛将于9月25日在京召开
    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电子电器生产也与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的应用息息相关,包括信息通讯、消费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电子、节能照明、工业控制、航空航天、军工等。继欧盟实施REACH法规以来,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陆续更新相关化学品管理法规,这给整个工业界带来了深远影响,也造成巨大冲击。   电子化学品作为专项化学品,是为电子工业配套的精细化工产品,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电容、电池、电阻、光电子器件、 印制线路板、液晶显示器件、显像管、电视机、计算机、收录机、录摄像机、激光唱盘、音响、移动通讯设备、传真机等电子元器件、零部件和整机生产与组装用各种精细化工材料。   电子化学品行业新技术兴起和推广异常迅猛,各类电子化学品之间在材料属性、生产工艺、功能原理、应用领域之间的差异较大,而单一产品具有高度专用性、应用领域集中。电子化学品行业领域广阔,下游应用众多。这些特性决定了电子化学品风险管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在生产、销售、使用、储存和运输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非常重要和必要。   为提高产业链相关各企业对化学品、危险化学品风险管控的意识,加强对法规、标准的正确理解,促进企业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希望通过充分研讨目前管理模式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我国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管理机制的改进,也更利于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应会员企业要求,拟于2014年9月25-26日在北京举办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管控高峰论坛。将邀请各主管部门、相关登记机构等解读政策并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   二、主办单位: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   三、支持单位: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四、时间:2014年9月 25-26 日   (9月25 日8:00 -8:50报到,25-26日9:00-17:00开会)   五、地点:北京 京友饭店(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59号)   六、拟设主题:   1. 化学品分类标签工作进展及管理要求   2. 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检验监管   3. 新化学物质、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要求   4.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实施要求   5.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实施要求   6. 危险化学品目录制定及管理机制   7. 危险化学品登记与GHS实施   8. 日本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管理最新进展   9. 欧盟危险化学品管理最新进展   10. 企业GHS分类和标签管理实践经验分享   (如果有企业希望发言,请与我们联系)   七、参加范围:信息通讯、消费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电子、节能照明、工业控制、航空航天、军工等电子电器生产及配套元器件原材料企业,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储存单位等的管理人员、法规负责人等 相关行业协会及组织。   八、会务费:2500元/人,含会议午餐。( 请最好提前办理汇款)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公主坟支行   帐 户: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   帐 号:0200004609014427788   联系人: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 秦立东   联系电话:010-68207850/51 传真:010-68273279   网站: www.cqae.com E-mail:huiyuan@cqae.com   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   二○一四年九月一日 日 程 安 排 9月25日 8:20-8:50报到 9:00-9:05 介绍嘉宾 主持人: 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 时 间 议   程 拟 邀 嘉 宾 9:05-9:15 欢迎致辞 主办单位领导 9:15-9:30 领导讲话: 齐抓共管,推动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领导 9:30-10:30 10:30-10:40 报告题目:化学品分类标签工作进展及管理要求 内容提要:1、GHS推行进展 2、GHS管理要求及法规标准体系 3、分类标识体系在化学品综合管理中的应用 4、化学品GHS分类与危化品管理关系 交流答疑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石化处 10:40-11:40 11:40-11:50 报告题目: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检验监管 内容提要:1、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检验监管要求 2、危化品检验现状、各口岸实际管控状况 3、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交流答疑 国家质检总局资源与化学品处 12:00-13:30 会议午餐 13:30-14:10 14:10-14:20 报告题目:新化学物质、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要求 内容提要:1、新化学物质、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要求 2、化学品环境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3、下一步工作思路 交流答疑 环境保护部污防司化学品处 14:20-15:20 15:20-15:30报告题目: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实施要求 内容提要: 1、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申报登记要求 2、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申报登记实施进展 3、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估 交流答疑 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 15:30-16:30 16:30-16:40 报告题目: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实施要求 内容提要:1、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要求 2、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实施进展 3、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常见问题分析 交流答疑 9月26日 9:00-9:40 9:40-9:50 报告题目:危险化学品目录制定及管理机制 内容提要:1、危险化学品进口登记及目录制定最新进展 2、危化品进口登记的目前状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交流答疑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管三司 9:50-10:50 10:50-11:00 报告题目:危险化学品登记与GHS实施 内容提要:1、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要求 2、危险化学品申报登记实施进展 3、危险化学品分类与鉴定 4、申报登记常见问题分析 交流答疑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 11:00-11:40 11:40-11:50 报告题目:日本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管理最新进展 内容提要:1、法规要求 2、管理现状及实施经验 交流答疑 日本经济产业省化学品物质管理处 12:00-13:30 会议午餐 13:30-14:30 14:30-14:40 报告题目:欧盟危险化学品管理最新进展 内容提要 1、法规要求 2、管理现状及实施经验 交流答疑 14:40-15:20 15:20-15:30 报告题目:企业GHS分类和标签管理实践经验分享 交流答疑 15:30-17:00 座谈(与主管部门一起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管理,提升管理绩效,助力企业和行业发展) 工信部、环保部及登记中心、安监总局及登记中心、质检总局、参会企业   注:具体日程请以当天发布为准。
  • 北京碳中和学会成立,助力北京率先实现双碳目标
    4月6日,“北京科技创新碳中和推进会”举行,北京碳中和学会在会上宣布成立。学会将运用首都科技资源优势,集聚专家智慧,有效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助力北京率先实现双碳目标。记者了解到,北京碳中和学会名誉理事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学会理事长为京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帆。姜帆表示,将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力争成为国际碳中和领域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平台和首都一流学会组织。“成立北京碳中和学会对于助力北京率先实现双碳目标,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曾劲表示,市管企业要以碳中和学会成立为契机,瞄准“双碳”科技前沿、建优建强研究团队,大力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洁表示,北京碳中和学会的成立是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联动,推动“产学研用”合作,推动跨学科发展,促进技术产品研发推广的一次实践。市科协将积极支持北京碳中和学会聚焦推进创新驱动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开展“双碳”基础研究,开展国际化、前沿性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双碳”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
  • 晶科科技抢先布局氢能市场 探索光伏制氢“中国方案”
    随着氢能在全球的火爆,光伏制氢产业也迅速被点燃。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白皮书显示,到205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将占氢气供应结构的70%。届时,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的广阔市场蓝海将全面展现。目前,在已披露的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光伏写入了辽宁、山西、西藏、广东、安徽、江苏、四川、云南、内蒙古、陕西和吉林省等11个省、市区的最高行动纲领,且被列入2021年工作重点内容之一。其中,辽宁、云南、吉林等多省将培育氢能发展列为重点。为推动国内氢能产业链技术薄弱环节开展技术示范,促进国内自主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我国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于2020年成立。作为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服务商,晶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晶科科技”)深耕光伏行业多年,是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之一。早在2019年,晶科科技发布光伏产业2020十大趋势时表示,到2025年,“光伏+储能”制氢系统技术的极大进步,将具备大规模应用的经济可行性,即将光伏电池、充电电池、电解氢装置相结合,通过数字技术控制电池充放电和氢气生产,届时制氢成本将降至0.15-0.25美元/立方米。各国将纷纷建设光伏储能制氢项目。随着氢能产业逐步兴起,晶科科技积极切入新赛道,在海外和国内市场先手布局。在海外,晶科科技与国际气体巨头企业携手,探索光伏制氢的“中国方案”。在国内,晶科科技创新开拓,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落地实施。2020年,晶科科技与空气产品公司(Air Products)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光伏新能源领域展开合作,基于AP在制氢领域的丰富经验及领先技术,将“制氢”与“绿电”充分结合,共同推进绿色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助力社会和工业领域脱碳减排,进一步提高能源体系的韧性。成立以来,晶科科技致力于光伏电站运营、光伏电站转让和光伏电站EPC等,涉及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转让等环节,以及光伏电站EPC工程总承包、电站运营综合服务解决方案等多个业务领域。2020年5月19日,晶科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功登陆A股后,晶科科技整体实力得到资本市场广泛认可,入选上证180指数样本股。晶科科技专注于光伏发电行业下游产业链,目前已成为一家在光伏电站运营领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在全国民营企业名列前茅。截至2020年9月末,公司自持电站的总装机量3.07GW,在建自营电站规模630MW。一直以来,晶科科技开创的智能运维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拥有超过7年的光伏电站运维经验,运维团队有500多位专业运维技术人员,管理着超过350个电站,并在上海及海宁建有2个远程智能化集控中心。截至目前,运管电站规模超过4.7GW。项目开发方面,晶科科技同样表现优异。截至2020年9月末,晶科科技合计完成开发项目1.66GW(不含EPC),储备项目超过1GW。未来,晶科科技将持续在国内外布局投资光伏电站、扩大规模,同时加大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开发力度,通过资源整合和创新合作模式去开拓更加广泛的业务领域,深入挖掘“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化应用场景,推进光伏新能源在全球各个地区的市场化应用。晶科科技也将依托强大的项目开发能力和全球化竞争优势,与行业内外合作伙伴及地方政府通力协作,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
  • 我国碳纳米X射线成像技术获进展
    成像装置图   日前,由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于碳纳米X射线发射源的CT系统研发”课题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碳纳米管薄膜,成功地获取首张X射线二维成像图。专家组认为这是我国在碳纳米管X射线源成像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成果。   据介绍,碳纳米管X射线源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被认为是具有革命性的新型X射线源。碳纳米管X射线源创新性地用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取代热阴极,从而使该X射线源具有可控发射、高时间分辨、低功耗且易于集成等诸多优势。这些优势将给X射线CT带来结构上的突破。其中,最具潜力的方向之一即基于碳纳米管X射线源阵列的静态扫描CT。该CT以电子式的扫描取代传统的机械转动来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可消除机械转动带来的成像伪影,缩短扫描时间,从而减少病人的辐射剂量,提高CT扫描的图像精度。   经过近两年的技术攻关,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医工所劳特伯医学成像中心研究团队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碳纳米管薄膜并研制了基于新光源的X射线成像系统。自主研发的碳纳米管薄膜发射电流密度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制的X射线源成像系统获得了首张X射线二维成像图。团队目前正在进一步提高阴极稳定性、优化射线源结构,以期开展CT的三维成像。
  • 为城市低碳发展贡献中国样本
    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应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低碳材料,为城市低碳发展提供中国样本。日前,中国首个“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指数”公布。在全国36个大型城市低碳建设中,北京、杭州、南京分列前三。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控制城市碳排放将成为关键所在。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越来越集中在城市地区。当前,中国城镇化水平已达到63.9%,大量能源、商品、食物消耗的终端用户在城市,大量污染排放产生于城市。可以说,城市碳排放最集中,减排任务也最重。城市能不能实现绿色低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双碳”目标能不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要求以低碳理念重塑城市经济、市民生活及政府管理,用低碳技术改造城市,形成健康、简约、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城市低碳排放,甚至零碳排放;另一方面,绿色低碳发展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为目的,旨在为人民创造更多福祉和幸福感,因此须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广绿色发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各方力量参与,注重人民群众的感受,注重文脉传承与融合。持续强化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数字赋能及民生优先。赓续人文记忆,创造品质生活,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城市,塑造颜值与气质俱佳、魅力与活力齐发的新型城市形象,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样本”。强化绿色低碳规划引领。绿色低碳规划是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首要环节。要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坚持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合理确定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市形态、密度、功能布局和建设方式。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城市组团式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有利于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和空间内优化配置,从而更好发挥城市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作用。要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城市群建设,跳出行政区划去审视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定位,最大限度减少低水平建设和重复投资,促进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共建共享。推广绿色建造方式,提高建筑节能标准。绿色建造是按照绿色发展要求,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采取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排放、提高效率、保障品质的建造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程建造活动。工程建造各个阶段都应全面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建筑能效,则离不开完善先进的建筑节能标准。要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开展零碳建筑设计标准、绿色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建筑碳排放核算标准等制定修订工作,提升公益性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标准。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绿色低碳材料。加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比如推动太阳能建筑应用、加强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等。此举可有效减少化石能源依赖,推动降低建筑运行过程的碳排放水平。建材行业是建筑碳排放的重要环节。要加大绿色建材产品和关键技术研发投入,鼓励发展性能优良的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逐步提高城镇建筑中绿色建材的应用比例,推进绿色建材产品标准、认证、标识推广应用工作,促进绿色建材广泛使用。
  • 院士、长江领衔 北京石墨烯论坛 2019召开在即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大会介绍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为加强石墨烯领域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石墨烯前沿技术与产业深度对接融合,由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主办的“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将于2019.10.24—26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召开。继2018年首届“北京石墨烯论坛”成功举办以来,本届论坛将继续与全球石墨烯领域顶尖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各界人士一起,交流石墨烯前沿技术,分享产业观点,共襄石墨烯产业发展大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大会组织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指导单位: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主办单位: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I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协办单位: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关村石墨烯产业联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大会主席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37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b4afc79c-0c89-43f0-9c52-fb3310867bcb.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91008112711.jpg" alt=" 微信图片_20191008112711.jpg" width=" 300" height=" 374" border=" 0" vspace=" 0" /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刘忠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执行主席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41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d74a0c24-1d72-4427-881f-a584d1d66b09.jpg" title=" 北京石墨烯论坛 2019召开在即.jpg" alt=" 北京石墨烯论坛 2019召开在即.jpg" width=" 300" height=" 412" border=" 0" vspace=" 0" /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张 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长江特聘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杰青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大会秘书长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43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6406256c-d2bd-44dc-8697-60a4f24a45cb.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91008112745.jpg" alt=" 微信图片_20191008112745.jpg" width=" 300" height=" 436" border=" 0" vspace=" 0"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管 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经济学博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高级政工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参会嘉宾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Prof.Andrea C. Ferrari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Prof.Byung Hee Hong&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Kore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Prof.Feng Di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chool of Energ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Uls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Johan Liu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包信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成会明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谢晓明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任文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邱介山 br/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肖劲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原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康飞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广东省石墨烯创新中心主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刘兆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浙江宁波材料所研究员、浙江省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主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史浩飞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蔡伟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厦门大学物理系主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孙小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无锡分院院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张& nbsp & nbsp 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江南石墨烯研究院院长&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王旭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院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瞿& nbsp & nbsp 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江苏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焦& nbsp & nbsp 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侯士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山东利特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大会日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0月24日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3:00-22:00 & nbsp & nbsp & nbsp 会议签到(稻香湖景酒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5:00-18:00 & nbsp & nbsp & nbsp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现场参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8:00-20:00 & nbsp & nbsp & nbsp 自助晚餐(稻香湖景酒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0月25日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09:00-10:30 & nbsp & nbsp & nbsp 大会开幕式及签约活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0:30-12:00 & nbsp & nbsp & nbsp 石墨烯前沿论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3:30-17:50 & nbsp & nbsp & nbsp 石墨烯前沿论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7:50-18:20 & nbsp & nbsp & nbsp 论坛墙报参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8:30-20:30 & nbsp & nbsp & nbsp BGI周年庆典晚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0月26日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08:40-12:00 & nbsp & nbsp & nbsp 区域产业发展论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3:30-16:00 & nbsp & nbsp & nbsp 创新创业大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6:30-17:30 & nbsp & nbsp & nbsp 专家对话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注册报名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参会报名: /strong /p table border=" 0"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54" style=" "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100" colspan=" 2" style=" background: rgb(27, 48, 168)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br/ /td /tr tr td width=" 50" style=" background: rgb(236, 237, 24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类别 /span /p /td td width=" 50" style=" background: rgb(100, 118, 226)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注册费(含资料费、餐费)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50" style=" background: rgb(236, 237, 24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学生 /span /p /td td width=" 50" style=" background: rgb(100, 118, 226)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 宋体" 1200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元 span / /span 人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50" style=" background: rgb(236, 237, 24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师 /span /p /td td width=" 50" style=" background: rgb(100, 118, 226)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 宋体" 1500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元 span / /span 人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50" style=" background: rgb(236, 237, 24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企业 /span /p /td td width=" 50" style=" background: rgb(100, 118, 226)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 宋体" 2000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元 span / /span 人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招商合作: /span /strong /p table border=" 0"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54" style=" "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100" colspan=" 2" style=" background: rgb(27, 48, 168)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br/ /td /tr tr td width=" 50" style=" background: rgb(236, 237, 24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类别 /span /p /td td width=" 50" style=" background: rgb(100, 118, 226)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展位费 /span /strong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3px" td width=" 50" style=" background: rgb(236, 237, 24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23" p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展位 /span /p /td td width=" 50" style=" background: rgb(100, 118, 226)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23" p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 宋体" 10000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元 span / /span 个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墙报征集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为鼓励广大师生和科研人员参与本次会议,展示研究成果,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大会组委会开设墙报展示环节,并设立最佳墙报奖。请有意者通过会议官方网站下载摘要模板,并通过邮件发送到BGF@bgi-graphene.com,摘要提交截止日期为10月10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一)请作者下载会议官方网站摘要模板,提交150-300字的英文摘要。(二)会务组为墙报学术交流提供墙报板供代表张贴墙报,墙报必须使用英文,尺寸为:90cm(宽)× 120 cm(高)。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创新创业大赛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一、大赛主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放飞烯望,共筑梦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二、时间地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9年10月26日13:30-16:00(稻香湖景酒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三、参赛条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一)具有创新成果,包括石墨烯相关科技成果、技术专利和产品,参赛项目或技术拥有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二)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良好及市场发展前景的石墨烯研发及应用企业,主要从事石墨烯相关产品研发、制备、应用等;(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相对成熟的创业项目与计划,有较好市场前景;(四)核心创新创业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特别优秀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四、参赛要求及规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一)报名本次大赛采用线上报名的方式,参赛单位需提供以下文件:《2019石墨烯应用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回执表》、《2019石墨烯应用创新创业大赛参赛承诺书》在9月23日之前发至指定邮箱(BGF@bgi-graphene.com);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演讲PPT电子版在10月10日前发至指定邮箱(BGF@bgi-graphene.com)。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相关文件在www.bgi-graphene.com/BGF2019网站“注册报名”专栏下载,或者直接找联系人提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二)项目筛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报名截止后,由大赛组委会依据参加大赛条件对报名项目进行形式审查,筛选合格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大赛评委会专家,根据参赛回执和演讲PPT对筛选合格的项目进行最终审核评选。确定15个优选项目,具备大赛参赛资格并最终参加“2019石墨烯应用创新创业大赛”现场路演,10月15日前完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三)比赛资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演讲PPT电子版(16:9),10月10日前发组委会邮箱(BGF@bgi-graphene.com);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道具:所有参赛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携带项目产品或与项目相关的道具及部件,以便比赛现场展示说明创业项目。如有特殊设计的道具,参赛者请提前与大赛组委会沟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五、现场路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一)现场路演的企业选派1名代表参加现场答辩,该代表应为企业核心人员(如创始人、CEO等),并具有较好的陈述表达能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二)每个项目路演时间为7分钟,专家点评时间3分钟,所有路演结束公布比赛结果。并在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官网和微信公众平台公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六、奖项设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比赛共设五个奖项,每个奖项1名。所有获奖项目均均颁发《获奖证书》,同时授予奖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七、项目展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参加大赛项目会在“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大会现场以展板形式展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项目介绍的展示由参赛者按规定提供文字和图片,主办方统一制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联系我们: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会议报名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谢& nbsp 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电话:13699115686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邮箱:BGF@bgi-graphene.com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招商合作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孟艳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电话:15001338754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邮箱:BGF@bgi-graphene.com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大赛报名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马雅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电话:18104711696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邮箱:BGF@bgi-graphene.com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大会网站: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www.bgi-graphene.com/BGF2019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会议地点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8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b83c6950-e263-482f-a272-747875ccbfe7.jpg" title=" 4.jpg" alt=" 4.jpg" width=" 600" height=" 383" border=" 0" vspace=" 0" /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稻香湖景酒店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地址:北京海淀区苏家坨镇稻香湖路28号 /p
  • “双碳”目标在即 企业如何贡献自身力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源电力领域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影响、担负重要责任。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刻认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4对关系”的重要论述,努力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群众正常生活。中国能建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围绕能源供给低碳化、能源消费电气化、新型能源技术产业化、低碳发展机制化等,着力处理好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系统方案。  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加强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确保形成合力;又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不搞齐步走、‘一刀切’。”这要求我们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既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形成科学完备的顶层设计,又要上下协调、因地制宜,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合力。中国能建依托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参与能源电力领域“双碳”行动方案研究,为推进“双碳”工作提供支持。同时,找准国家方针政策和地方发展实际之间的结合点,因地制宜开展“双碳”实施路径研究、咨询与工程建设,参与建设一批生态友好型工程项目,助力稳妥有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国情,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中国能建一方面聚焦传统煤电挖潜升级,做好新建煤电机组低碳化设计建设,实施存量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推进大型输电通道工程建设,提升传统能源利用水平;另一方面聚焦新能源业务长远发展,推动一批大型新能源项目落地,加快建设一批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高空风能、氢能等开拓性示范工程,加快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两手发力,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建立健全‘双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双碳”目标,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碳定价机制,加强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电力交易衔接协调,有效发挥企业作用。中国能建通过整合内外部、上下游优质产业资源,不断强链、延链、补链,推动产业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由高能耗向高能效转型,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价值创造能力,并为有关方面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进入新发展阶段,做好“双碳”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能建在推进“双碳”工作中积极承担央企责任,在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进程中,做国家战略的践行者,奋力在实现“双碳”目标上展现新担当、闯出新路子,在低碳绿色发展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迈出新步伐、展现新作为;做数字转型的先行者,顺应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趋势,全方位应用数字孪生、3D打印等技术,加强信息交互,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系统灵活性和资源利用效率,打通产供储销、源网荷储、煤油气电等各环节;做融合发展的推动者,以“能源+”“数字+”“绿色低碳+”为切入点,打造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能建平台,大力推动能源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能源与大数据和资本之间、能源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做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充分发挥自身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在需求端贯通产供储销、源网荷储各环节,在供给侧提升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科技研发等产业链上下游专业能力和协同能力;做绿色发展的建设者,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投建营一体化的全过程,持续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全面提升绿色产业竞争力,主动融入全球绿色治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性、区域性行业绿色标准制定,不断汇聚共建绿色世界的合力。
  • 循环经济助力碳达峰研究报告:“十四五”对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将达30%
    为进一步明确循环经济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重要作用,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参考CDM及CCER项目方法学,以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相关行业年度报告和权威学术文献等已公开发布的数据为基础,就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生物质废弃物能源化利用、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再制造等循环经济重点领域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贡献进行了量化研究,形成了《循环经济助力碳达峰研究报告(1.0版)》,核心观点如下:   发展循环经济支撑碳减排的量化贡献和预测   研究表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与开发利用原生资源相比:   ——2020年,我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共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亿吨;   ——总结“十三五”,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约为25%左右;   ——展望“十四五”,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将达30%,到2030年达到35%。   ——受量化研究边界的制约,本报告的研究结果相对保守,未能反映所有循环经济活动对碳减排的贡献。   发展循环经济支撑碳减排的主要原理   ——材料替代:通过利用粉煤灰等大宗固废替代石灰石等碳酸盐类高载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的碳排放。   ——流程优化:通过回收利用废钢铁、废铝、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缩短工艺流程,有效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   ——燃料替代:利用生物质废弃物等碳中性燃料替代化石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   ——能效提升:通过回收利用余热余能、产业园区能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措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   ——产品循环:通过再制造、翻新、延寿等技术手段,大幅削减制造原型新品带来的碳排放。   发展循环经济支撑碳减排的重要领域   ——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利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等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   ——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利用粉煤灰、冶炼渣等大宗固废替代石灰石水泥熟料;生产固废基胶凝材料替代水泥;生产轻质节能免煅烧绿色建材替代传统烧结类建材等。   ——生物质废弃物利用:多种形式实现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市政污泥、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工业有机废水、轻工业生物质固体废物等生物质废弃物的清洁能源利用,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   ——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回收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工业部门的余热余能,提高系统能效。   ——园区循环化改造:通过能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污水等污染物集中治理、主导产业与静脉产业循环链接、强化园区物质流管理等措施,大幅提高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   ——废旧产品再制造:通过再制造替代原型新品使用,最大限度保留产品部分零部件价值,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原型新品的重复制造,从而大幅降低碳排放。
  •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背后的陷阱——安徽大学林中清32载经验谈(2)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作者按】 /span /strong 看得更远、观察得更微小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两个面向。人眼的理论分辨极限是50微米(教科书的观点是明视距离25cm处,可分辨100微米),要想观察得更微小就需要借助显微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显微镜的组成:光源、透镜系统以及信号接收及处理系统。光源提供一个激发样品信号的激发源(可见光、电子束),透镜系统是对该激发源以及激发样品信息的过程进行操控,信号接收、处理系统主要是对样品被激发的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形成样品放大图像。电子显微镜还可进行区域的元素及晶体结构、取向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显微镜依据光源和透镜的类型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光学显微镜是以可见光为光源,采用光学玻璃透镜系统,接收及信号处理系统为人眼或一些光学探头及配套的专用软件。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电子显微镜基本组成:三极电子枪产生的高能电子束形成光源,采用电磁透镜系统对电子束进行操控(会聚、发散、放大、缩小),信号接收、处理系统采用的是荧光屏或各类探头及配套的专用软件。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显微镜的成像方式主要有两类: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散射束(电子显微镜是平行束)成像和会聚束成像。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散射束(平行束)成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散射束(平行束)成像是最早期的一种成像方式。绝大部分光学显微镜以及早期透射电镜都采用这种成像模式。上世纪70年代透射电镜增加了会聚束成像模式(STEM),使分辨率达到原子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散射束成像模式是将一束散射光(电子显微镜采用平行光)打在样品上产生含有样品特征的透射光或反射光(体视镜),由透镜系统对其进行会聚、放大、成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透射电镜的成像模式类似于幻灯机。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2895ab28-cb3f-4a06-8b2a-522216f19fd6.jpg" title="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背后的陷阱.jpg" alt="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背后的陷阱.jpg"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透射电镜的成像模式,节选自章效峰《显微传》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散射束成像模式的成像速度快(一次同步成像),有利于显微系统的原位动态观察,但分辨能力不如会聚束成像模式。因此目前在透射电镜超高分辨观察中,获取高分辨原子像常采用聚光镜球差校正的会聚束成像模式(STEM),高分辨原位操控及动态观察常采用物镜球差校正的散射束(平行光)成像方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会聚束成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该模式主要在电子显微镜中应用,因此以电子显微镜为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会聚束成像是将电子束会聚成极细的电子探针。该探针由交变磁场(扫描线圈)拖动,在样品上来回扫描,激发样品各点信息,被专用探头接收、处理形成样品放大的图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扫描电镜采用的正是会聚束成像模式。该模式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但是成像时间较长,容易形成热损伤。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下面就扫描电镜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倍数、分辨率这三部分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一、扫描电镜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strong & nbsp 1.1扫描电镜的结构组成如下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64f532a3-5eb6-49c0-9d5b-c786929a5006.jpg" title="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背后的陷阱2.png" alt="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背后的陷阱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2结构及功能简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整机分为:镜筒部分以及电气部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2.1镜筒部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光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三极电子枪:产生高能电子束。热发射的束斑直径小于50um,场发射束斑直径小于10nm。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透镜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聚光镜:会聚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物镜:会聚电子束并将其会聚在样品表面。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扫描线圈:产生交变磁场拖动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消像散线圈:消除因镜筒精度原因造成磁场不均匀而产生电子束强度的各向差异。将椭圆斑校成圆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极靴:引导、改善磁流体。形成高强度、均匀、封闭的磁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3)真空系统:各类机械泵。给电镜提供工作所需的真空环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2.2电气部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工作电源:对应镜筒各部件(电子枪、各类透镜及真空泵)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信号接收及处理:探头、信号放大、信号处理、显示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3)功能: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给镜筒各个部件提供工作电源,接收、处理样品产生的特征信息。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3工作原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三极电子枪产生高能电子束,经聚光镜系统会聚后,由物镜将其会聚于样品表面,形成电子探针。该电子探针将激发样品表面的各类信息。其中背散射电子、二次电子以及特征X射线是扫描电镜成像以及进行各种分析(元素分布及含量、晶体取向、应力等)的主要信号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这些样品信息由各类探头接收,经各种专门软件分析形成样品的形貌像、成分像并进行区域元素定性、半定量、特殊样品的区域定量分析,也可对晶体样品进行区域的结构、取向、应力等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电子束固定不动,只可获得某点的信息,想获取样品整个表面信息就必须利用扫描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拖动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来回扫描,将样品各点信息激发出来,形成样品的整体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完成扫描电镜分析的整个工作过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二、扫描电镜的放大倍数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放大倍数是扫描电镜的重要指标之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各种显微系统由于工作原理不同,计算放大倍数的方式也不同。但是相同点都是“原始图像的大小”除以“物体的大小”。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22a9d01d-2c48-4410-8afe-cd274e4b21a2.jpg" title="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背后的陷阱3.png" alt="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背后的陷阱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的调整方式是:图像尺寸保持不变,通过改变加载在镜筒扫描线圈上的锯齿波信号幅度来调整电子束在样品上的扫描范围,从而改变扫描电镜的放大倍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早期的扫描电镜图像尺寸约定俗成为5英寸相片的长: 即2.54x5=12.7cm。但是冷场电子枪(日本人专利)的出现,欧美电镜厂商开始将计算放大倍数的图像尺寸加大,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放大倍数计算方式:图像放大、屏幕放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图像放大倍数(欧美厂家又称为“宝丽来放大”):采用12.7cm边长的图像尺寸来计算放大倍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屏幕放大倍数:采用成像的屏幕尺寸来计算放大倍数,这个值非常混乱,早期是30cm近来出现27cm等几种不同尺寸。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这使得同一个样品、同一个位置、同样的放大倍数出现不同大小的图像。想获得统一的结果必须进行转换,要转换就必须先确定图像属于那种放大模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确定图像放大模式的方式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5855aa20-79f5-4adc-a7be-61a35a224364.jpg" title="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背后的陷阱4.png" alt="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背后的陷阱4.pn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屏幕放大和图像放大的转换方式如下: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64px height: 19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15c9ff05-ea62-44af-bb4b-f0c2ed83a43e.jpg" title="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背后的陷阱5.png" alt="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背后的陷阱5.png" width=" 664" height=" 199" border=" 0" vspace=" 0"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左图图像放大,右图屏幕放大。从图像上看,同样的样品,左图7万倍的图像比右图15万倍的图像都大。两者的等效结果如何?首先要明确这是由那种模式等效到那种模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如果图像放大等效屏幕放大(300mm),则做如下计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屏幕尺寸 ÷ 图像尺寸放大倍数,即300÷ 127× 7=16.5万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结果就是图像放大7万倍等效于屏幕放大(300mm)的16.5万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 nbsp & nbsp 欧美厂家的特朗普式退群做法给我们正确分析扫描电镜的测试结果制造了麻烦。统一放大倍数的性质将方便我们将各不同厂家扫描电镜形貌图像对应起来。掌握正确的转换方式,才能正确读取扫描电镜的图像信息,避免由于放大倍数特性不一致引起的图像假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三、分辨率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电镜分辨率定义为:仪器所能分辨的两点间最小距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一直以来,分辨率被认为是显微系统最关键的性能指标,没有之一。但是扫描电镜分辨率指标由于缺乏令人信服的标样来验证,所以它又是一个最不可靠的指标。各厂家可以在这个指标上随意的发挥(现在都写到0.6nm),因为我们没有标样来验证它的正确或不正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金颗粒标样一直都被认为是验证扫描电镜分辨率的不二选择,但是它符合标样的要求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标样必须满足的三要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明确的细节标示。样品中要有被明确标示尺寸的细节,或者样品有极为规律的结构且标明尺寸(例如:光栅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稳定的性能。样品必须稳定,不能今天这样,明天那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3)可溯源。标样都有可以被追溯的源头,并被权威机构所验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金颗粒标样是一条都不满足,如何成为标样呢?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目前流传着一个计算分辨率的软件,被某些厂家所推崇。但我认为即便它的计算方法极其科学且被大家所认可(其实被质疑点很多),那也是针对图像灰度差来计算,这个灰度差是否表示该处存在样品的细节信息?这是无法给出。就如空中楼阁般,虽然构造很完美,但没有根基,所以问题多多。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接下来我们看看那些小于1nm的扫描电镜分辨率指标是否可靠。我们知道扫描电镜分辨率指的是:仪器所能分辨的样品最小细节,因此分辨率的影响因素应当归结到样品信号溢出范围及溢出量、样品仓环境和接收系统的能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即便只考虑样品信号溢出范围及溢出量。影响因素也由两部分组成:激发源、样品本身的性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激发源考量的是电子束面积、强度、能量、会聚角,这些归结为电子束的发射亮度【β& #39 =电子束流强度(I)/(电子束面积*会聚角)】和加速电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样品本身性质考量的是:形态(晶态、非晶态)、平均原子序数、密度等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如果按传统观点只考虑电子束面积,分辨率又是多少呢?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41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b305b9a4-fb2c-4bb5-a396-e37c91d49dc9.jpg" title="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背后的陷阱6.jpg" alt="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背后的陷阱6.jpg" width=" 500" height=" 413"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上图是一张经典的束流和束斑对照图。我们可以看到扫描电镜的电子束最小束斑直径是:冷场电子枪(产生最小电子束斑),在加速电压30KV、束流1pA时电子束直径为1.2nm左右。按照传统观念,扫描电镜的分辨率不可能优于1.2nm,考虑二次电子信号溢出呈高斯分布,那么分辨率最多能到1nm左右。低于1nm基本无法想象。&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现实测试中我所观察到的最好分辨率是十二面体ZIF-8的微孔,1.5nm左右。该细节被BET(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法证明存在。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64px height: 25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bac223a1-e6f5-4850-984c-916f4769e899.jpg" title="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背后的陷阱7.png" alt="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背后的陷阱7.png" width=" 664" height=" 25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图中可以看到在十二面体上有许多小孔按照红箭头所示方向排列,用仪器自带测量软件测量孔的直径大致在1.5nm以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上面分析了,扫描电镜分辨率指标是一个无法被验证的不可靠指标,那么那个指标能充分反映扫描电镜分辨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电子枪的本征亮度,量纲为:A/cm2.sr.kv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12e0db81-8f74-4a12-a6d3-3775e64fc858.jpg" title="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背后的陷阱8.jpg" alt="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背后的陷阱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注:图片截自国外资料,图中& quot 工作真空& quot 后的单位精确地说应为mbar,10 sup -10 /sup mbar=10 sup -8 /sup P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电子枪本征亮度反映的是电子源品质,它随电子枪的构成而固定。各类电子枪都有其明确的被检测值,因此其量化也是十分明确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本征亮度大有利于我们充分选择测试条件获得更多的样品信息。图像细节更丰富,分辨能力也更强大。当然任何因素的改变都将符合辩证法的规律,其影响是正、负两个方面。本征亮度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样品热损伤,但也有一个度。冷场电子枪的热损伤是次要因素,它带来的高分辨结果却是主要因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我对扫描电镜的认识及所形成的理论,是以我对实际操作中的经验总结为基础。与很多传统的理念有背离,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指出探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将帮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事物。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参考书籍: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扫描电镜与能谱仪分析技术》张大同2009年2月1日.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华南理工出版社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微分析物理及其应用》 丁泽军等& nbsp & nbsp & nbsp 2009年1月.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科大出版社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自然辩证法》& nbsp 恩格斯& nbsp 于光远等译 1984年10月.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人民出版社&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显微传》& nbsp 章效峰 2015年10月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清华大学出版社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0, 176, 240) " 作者简介: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0, 0, 0)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float: left width: 85px height: 13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9735aac7-cc11-41a0-b012-437faf5b20b5.jpg" title=" 林中清.jpg" alt=" 林中清.jpg" width=" 85" height=" 130" border=" 0" vspace=" 0" / 林中清,87年入职安徽大学现代实验技术中心从事扫描电镜管理及测试工作。32年的电镜知识及操作经验的积累,渐渐凝结成其对扫描电镜全新的认识和理论,使其获得与众不同的完美测试结果和疑难样品应对方案,在同行中拥有很高的声望。2011年在利用PHOTOSHIOP 对扫描电镜图片进行伪彩处理方面的突破,其电镜显微摄影作品分别被《中国卫生影像》、《科学画报》、《中国国家地理》等杂志所收录、在全国性的显微摄影大赛中多次获奖。& nbsp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点击【 /strong /span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ykt/video/294_0.html" target=" _self"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仪课通讲堂 /strong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学习更多扫描电镜系列课程 /strong /span /p
  • 文献分享丨最新研究发现土壤有机碳分解热适应的调控机制
    2018年,由北京普瑞亿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PRI-8800全自动变温培养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广泛关注。该系统在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Q10及其调控机制方面提供了一整套高效的解决方案,为科研人员提供室内变温培养模拟野外环境的条件,让科研可以更广、更深层次地开展,相关文章发表已达18篇。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周旭辉教授团队首次从底物消耗与微生物适应角度,揭示了土壤有机碳分解热适应的调控机制的研究论文。在该研究中,采用了PRI-8800作为关键设备之一,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气候变暖加速土壤有机碳分解,进而使得地球平均温度上升,形成正反馈效应。而近期的一些长期增温实验发现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可能会随着增温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表现出热适应现象。当前,针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热适应调控机制,国内外生态学家仍存在较大争议,其根本难点在于无法有效区分底物消耗与微生物适应在土壤碳分解中的相对贡献。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何杨辉等研究人员依托长期野外增温实验平台,巧妙地使用土壤微生物灭菌-接种方法区分底物与微生物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底物可利用性是调控土壤有机碳分解热适应的主要因素。这一重要发现将增进人们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热适应性的理解,为准确预测陆地土壤碳-气候反馈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土壤有机碳分解热适应潜在调控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研究团队通过PRI-8800连续变温培养和高频土壤呼吸在线测量的优势,克服了恒温培养模式土壤微生物对特定培养温度的适应性和底物消化不均的难题,加速研究进程并获得可靠的研究结果。 研究成果“Apparent thermal acclimation of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mainly mediated by substrate availability”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生态学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IF=13.211),何杨辉教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周旭辉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相关论文信息:He Y, Zhou X, Jia Z, et al. Apparent thermal acclimation of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mainly mediated by substrate availability[J].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22.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gcb.16523 UPGRADED! 土壤有机质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土壤有机质分解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很大程度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反馈效应。气候变暖如何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碳排放如何响应气候变暖已成为目前科学家主要关注的内容之一。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针对国内“双碳”行动有效性评估,普瑞亿科全新升级了PRI-8800 全自动变温培养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结合了连续变温培养和高频土壤呼吸在线测量的优势,模式的培养与测试过程非常简单高效,这极大方便了大量样品的测试或大尺度联网的研究,可以有效服务科学研究和生态观测。PRI-8800的成功推出,为“双碳”目标研究和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R)对温度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温度敏感性参数(Q10)可以刻画土壤有机质分解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程度。Q10是指温度每升高10℃,R所增加的倍数;Q10值越大,表明土壤有机质分解对温度变化就越敏感。Q10不仅取决于有机质分子的固有动力学属性,也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Q10能抽象地描述土壤有机质分解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在不同生态类型系统、不同研究间架起了一个规范的和可比较的参数,因此其研究意义重大。 以往Q10研究通过选取较少的温度梯度(3-5个点)进行测量,从而导致不同土壤的呼吸对温度变化拟合相似度高的问题无法被克服。Robinson最近的研究(2017)指出,最低20个温度梯度拟合土壤呼吸对温度的响应曲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PRI-8800全自动变温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为Q10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不仅能用于测量Q10对环境变量主控温度因子的响应,也能用于测量其对土壤含水量、酶促反应、有机底物、土壤生物及时空变异等的响应。PRI-8800为Q10对关联影响因子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快捷、高效、准确的整体解决方案。 01 主要特点可进行恒温或变温培养设定;温度控制波动优于±0.05℃;平均升降温速率不小于1°C/min;150ml样品瓶适配25位样品盘;具有CO2预降低的双回路设计;一体化设计,内置CO2 H2O模块;可以外接浓度和同位素分析仪等。02PRI-8800 实验设计1)温度依赖性的研究:既然温度的变化会极大影响土壤呼吸,基于温度变化的Q10研究成为科学家研究中重中之重。2017年Robinson提出的最低20个温度梯度拟合土壤呼吸对温度响应曲线的建议,将纠正以往研究人员只设置3-5个温度点(大约相隔5-10℃)进行呼吸测量的做法,该建议能解决传统方法因温度梯度少而导致的不同土壤的呼吸对温度变化拟合相似度高的问题,更能提升不同的理论模型或随后模型推算结果的准确性。而上述至少20个温度点的设置和对应的土壤呼吸测量,仅仅需要在PRI-8800程序中预设几个温度梯度即可完成多个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自动测量,这将极大提高科学家的工作效率。除了上述变温应用案例外,科学家还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诸如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甚至年度温度变化的模拟培养,通过PRI-8800的“傻瓜式”操作测量,将极大减少科学家实验实施的周期和工作量,并提高了工作效率。PRI-8800全自动变温培养土壤CO2 H2O在线测量系统主要包含自动进样器、水槽、压缩机、CO2 H2O 分析仪、内部计算机、25位样品盘等,25个样品瓶。PRI-8800除了具有上述变温培养的特色,还可以进行恒温培养,抑或是恒温/变温交替培养,这些组合无疑拓展了系统在不同温度组合条件下的应用场景。2)水分依赖性的研究:多数研究表明,在温度恒定的情况下,Q10很容易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水分依赖特性。PRI-8800可以通过手动调整土壤含水量的做法,并在PRI-8800快速连续测量模式下,实现不同水分梯度条件下土壤呼吸的精准测量,而PRI-8800的逻辑设计,为短期、中期和长期湿度控制条件下的土壤呼吸的连续、高品质测量提供了可能。3)底物依赖性的研究:底物物质量与Q10密切相关,这里的底物包含不限于自然态的土壤,如含碳量,含氮量,易分解/难分解的碳比例、土壤粘粒含量、酸碱盐度等;也可能包含了某些外源底物,如外源的生物质碳、微生物种群、各种肥料、呼吸促进/抑制剂、同位素试剂等。通过PRI-8800快速在线变温培养测量,能加速某些研究进程并获得可靠结果,如生物质炭在土壤改良过程中的土壤呼吸研究、缓释肥缓释不同阶段对土壤呼吸的持续影响、盐碱土壤不同改良措施下的土壤呼吸的变化响应等等。4)生物依赖性的研究:土壤呼吸包含土壤微生物呼吸(90%)和土壤动物呼吸(1-10%),土壤微生物群落对Q10影响重大。通过温度响应了解培养前后的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变化以及对应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有重要意义。外源微生物种群的添加,或许帮助科学家找出更好的Q10对土壤生物依赖性的响应解析。03 PRI-8800相关文献信息1.Li, C., Xiao, C.W., Guenet, B., Li, M.X., Xu, L., He, N.P. 2022. Short-term effects of labile organic C addition on soil microbial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in a temperate steppe.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67, 108589. https://doi.org/10.1016/j.soilbio.2022.108589.2.Jiang ZX, Bian HF, Xu L, He NP. 2021. Puls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spatial patterns and mechanisms of soil carbon emissions.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9: 673310.3.Liu Y, Xu L, Zheng S, Chen Z, Cao YQ, Wen XF, He NP. 2021.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microbial respiration in soils with lower substrate availability is enhanced more by labile carbon input.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54: 108148.4.Bian HF, Zheng S, Liu Y, Xu L, Chen Z, He NP. 2020. Changes in soil organic matterdecomposition rate and its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along water table gradients in cold-temperate forest swamps. Catena, 194: 104684.5.Xu M, Wu SS, Jiang ZX, Xu L, Li MX, Bian HF, He NP. 2020. Effect of pulse precipitation on soil CO2 release in different grassland typ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 101: 103250.6.Liu Y, He NP, Xu L, Tian J, Gao Y, Zheng S, Wang Q, Wen XF, Xu XL, Yakov K. 2019. A new incubation and measurement approach to estimate the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138, 107596.7.Liu Y, He NP, Wen XF, Xu L, Sun XM, Yu GR, Liang LY, Schipper LA. 2018.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of soil microbial respiration: Patterns and controls.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21: 35-42.8.Liu Y, Wen XF, Zhang YH, Tian J, Gao Y, Ostle NJ, Niu SL, Chen SP, Sun XM, He NP. Widespread asymmetric response of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to warming and cooling. 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 635: 423-431.9.Wang Q, He NP, Xu L, Zhou XH. 2018. Important interaction of chemicals, microbial biomass and dissolved substrates in the diel hysteresis loop of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Plant and Soil, 428: 279-290.10.Wang Q, He NP, Xu L, Zhou XH. 2018. Microbial properties regulate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differences in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and its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betw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forests from tropical to cold-temperate zones. Agriculture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62, 81-88.11.Li J, He NP, Xu L, Chai H, Liu Y, Wang DL, Wang L, Wei XH, Xue JY, Wen XF, Sun XM. 2017. Asymmetric responses of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to rising and decreasing temperatures.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106: 18-27.12.Liu Y, He NP, Xu L, Niu SL, Yu GR, Sun XM, Wen XF. 2017. Regional variation in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in China’s forests and grasslands. Global Change Biology, 23: 3393-3402.13.Wang Q, He NP*, Liu Y, Li ML, Xu L. 2016. Strong pulse effects of precipitation event on soil microbial respiration in temperate forests. Geoderma, 275: 67-73.14.Wang Q, He NP, Yu GR, Gao Y, Wen XF, Wang RF, Koerner SE, Yu Q*. 2016. Soil microbial respiration rate and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along a north-south forest transect in eastern China: Patter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 121: 399-410.15.He NP, Wang RM, Dai JZ, Gao Y, Wen XF, Yu GR. 2013. Changes in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M decomposition with grassland succession: Implications for soil C sequestration. Ecology and Evolution, 3: 5045-5054.16.He N P, Liu Y, Xu L, Wen X F, Yu G R, Sun X M.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New insights into models of incubation and measurement.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8, 38(11): 4045-4051.17.Mao X1, Zheng J1, Yu W, Guo X, Xu K, Zhao R, Xiao L, Wang M, Jiang Y, Zhang S, Luo L, Chang J, Shi Z, Luo Z* 2022. Climate-induced shifts in composition and protection regulat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carbon decomposition through soil profile.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72, 108743.18.He Y, Zhou X, Jia Z, et al. Apparent thermal acclimation of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mainly mediated by substrate availability[J].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22. 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或本期内容有任何问题,欢迎致电垂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瀚河园路自在香山98-1号楼电话:010-51651246 88121891邮箱:support@pri-eco.com
  • Advanced Science | 原位生长钙钛矿晶片实现低剂量直接X射线探测成像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所喻学锋、刘延亮团队与医工所葛永帅团队合作,在权威刊物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研究论文“PbI2-DMSO Assisted In-situ Growth of Perovskite Wafer for Sensitive Direct X-ray Detector”。 该成果聚焦钙钛矿直接型X射线探测器中钙钛矿晶片材料缺陷密度高、载流子传输效率低的科学问题,原创性地开发了一种钙钛矿晶体的原位生长技术,极大提高了钙钛矿晶片的光电性能,实现了高效直接X射线探测及扫描成像。本工作为制备高灵敏、高分辨直接X射线探测器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有望应用于未来高端医疗影像诊断和芯片无损检测等领域。喻学锋研究员、葛永帅研究员和刘延亮副研究员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刘文俊硕士生和史桐雨博士生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线上截图论文链接:http://doi.org/10.1002/advs.202204512X射线探测在医学诊疗、安防检查、工业无损检测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目前商用的闪烁体间接X射线探测器存在二次光电转化效率低、可见光色散等难以克服的问题,导致探测灵敏度低、辐射剂量高、空间分辨率差,无法满足高端医学影像、芯片检测等领域的需求。相比之下,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直接X射线探测器可通过一次光电转换,直接将X射线转换成电信号,因此可具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探测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然而,目前常用的直接X射线探测半导体材料面临对X射线吸收弱(硅、非晶硒)、热稳定性差(非晶硒)、造价高昂(碲化镉、碲锌镉)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因此,发展新型高效半导体光电转换材料是直接X射线成像探测器走向应用的关键。   近年来,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凭借优异的本征性能,如重原子X光吸收、载流子迁移率高和寿命长等,在直接X射线探测领域备受关注。钙钛矿材料对X射线的探测灵敏度可达100000 μC Gyair-1cm-2,远优于商用的硅、非晶硒、碲锌镉。通过简单等静压方法制备的钙钛矿晶片尺寸和厚度可控,非常适用于直接X射线检测。然而,钙钛矿晶片常常面临晶体生长不完全、电荷缺陷密度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X射线探测器的效率及工作稳定性。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之前的研究基础,从提升钙钛矿结晶度、降低钙钛矿晶片缺陷密度出发,本研究工作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PbI2-DMSO固体添加剂,促进了厚钙钛矿晶片的原位再生长,提高了材料的结晶度、降低缺陷密度、提高载流子迁移率和寿命。并且通过减缓钙钛矿的结晶过程,降低成核密度形成连续的大晶粒钙钛矿晶片,进一步促进器件表面晶界融合、提高电荷传输性能,从而获得高效钙钛矿直接X射线探测器。探测器灵敏度可达1.58×104μC Gyair-1cm-2,最低可探测剂量可达410 nGyair s-1,并且用平面扫描的方式,实现了高清X射线探测成像。这项工作为钙钛矿材料开拓了新的应用方向,同时也为高质量钙钛矿晶片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具有很大科学和应用价值。 该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深圳市杰青及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等项目的资助。 原位生长钙钛矿晶片用于高灵敏直接X射线探测X射线探测扫描成像
  • 研究揭示西安黑碳气溶胶来源第一为生物质燃烧源
    黑碳作为大气中一种典型的吸光性气溶胶,对全球和区域气候都有着深远影响。它可以改变太阳辐射平衡,抑制边界层发展,沉降到冰雪表面会降低其反照率,加速冰川融化。但是在计算其辐射强迫时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老化过程对黑碳颗粒物光学性质的改变。而黑碳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已有研究表明,新鲜排放的黑碳在被释放到大气中后会通过碰并、凝结和非均相氧化等过程与多种来源的颗粒物、气态污染物之间发生老化作用,表面形成包裹层,导致其在混合态、形貌、粒径和化学组成上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黑碳的物理化学及光学性质。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大气中黑碳的性质差异及评估吸光性影响因素,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王启元研究员课题组使用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光声气溶胶消光仪(PAX)以及在线重金属分析仪(Xact625)等高时间分辨率在线仪器对西安市高新站点2020年11月大气气溶胶进行连续在线监测,并采用PMF与线性回归结合的方法建立黑碳吸光增强倍数与源的关联。PMF模型是目前常用的污染物源解析方法,在给出污染源类别的同时,还能得出确切的污染源的贡献率,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源解析研究中。他们的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西安黑碳气溶胶平均浓度2.16 微克 /立方米;PMF源解析出4个主要来源,分别为生物质燃烧源(38%),燃煤源(29%)、交通运输源(29%)、扬尘源(4%);降水后厚包裹黑碳的浓度降幅高达83%,而薄包裹黑碳为39%。作为颗粒粒径更大的厚包裹黑碳其核的质量中值粒径却小于薄包裹黑碳颗粒,分别为141 纳米和176纳米。其次,黑碳核的吸光截面积变化范围较大,为3.79 - 5.95 平方米/克,且与整体颗粒的吸光截面积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8(p 0.01)。另外,他们还发现在观测期间黑碳的平均吸光增强倍数为1.37±0.11;经过源解析结果表明,二次老化、燃煤、扬尘、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排放对吸光增强倍数的贡献分别为37%、26%、15%、13% 和 9%。其中二次老化过程是主要贡献源。上述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总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期刊。  (a) 应用PMF进行黑碳质量浓度源解析谱图;(b) 各排放源对总黑碳质量浓度的相对贡献百分比。(a) 大气中含黑碳颗粒物和黑碳核的光吸收系数时间序列;(b) 大气中含黑碳颗粒物和黑碳核的吸光截面积(MAC)时间序列;(c) 大气中含黑碳颗粒物吸光截面积(MAC)相对频率分布;(d) 黑碳核吸光截面积(MAC)相对频率分布。图片均由论文作者提供论文相关信息: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048969723016157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