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十三醇

仪器信息网十三醇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十三醇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十三醇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十三醇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十三醇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十三醇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十三醇相关的解决方案。

十三醇相关的资讯

  • 关于召开“十三五”科技政策解读会议的通知
    &ldquo 十二五&rdquo 即将过去,&ldquo 十三五&rdquo 正大步向我们走来。   &ldquo 十三五&rdquo 规划如何编制?如何在&ldquo 新常态&rdquo 下加快转型升级?尽快制定好整体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 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实现技术预测与&ldquo 十三五&rdquo 规划工作的有效衔接,有序推进工作部署,是当前每个单位制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使大家真实了解国家科技领域战略部署和相关政策,准确捕捉战略机遇,实现行业&ldquo 转方式、调结构&rdquo 的 发展构想。定于2015年6月26日在长春召开&ldquo 科技政策解读会议&rdquo 。届时将邀请科技部主管领导出席会议,深入解读国家科技领域战略部署和相关政策,并就大家所关心的问题进行广泛交流。 时 间:2015年6月25日报到,26日一天会议   会议地点:长春市君怡大酒店   报到地点:外地代表报到及住宿在君怡大酒店   会议注册:参会人员须交纳注册费800元,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确定参会单位请6月19日前将会议回执分别发送给吉林大学赵纯老师(zhaochun@jlu.edu.cn 18943004801)和学会秘书处曹以刚副秘书长(info@fxxh.org.cn 13901229201)留存、以便安排接待。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2015年06月16日,   附件1:会议地点截图   附件2:会议回执   主题词:科技政策 解读 会议通知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2015年06月16日发   附件1   会议地点截图   附件2   会议回执   单位:   联系人: 电话(手机):   参加会议人员:   1.姓名: 性别: 电话: E-mail:   2.姓名: 性别: 电话: E-mail:   要否安排住宿:
  • 环境对食品安全影响列入环保部“十三五”研究课题
    环境对食品安全影响列入环保部"十三五"研究课题 环保责任或将终身追究   8月27日,环境保护部发布《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部分重点问题研究课题》(以下简称《研究课题》),其在"课题研究内容与成果要求"中列出了21个研究课题,除了涉及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等传统污染问题的研究,环境对食品安全形势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也列入其中。   业内专家透露,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最直接的是土壤,相比于今年密集出台的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十三五"时期,土壤污染将是环境治理的重点领域。   ●环境对食品安全影响受重视   "绿色食品"已经成为一些食品市场宣传的砝码,但是,与是否"绿色食品"相比,公众更关心的是食品安全。然而,在土壤、水频频被曝受到污染的当下,食品安全面临着较大挑战。   近年来,由于一些企业违规排污,造成部分农田土壤受到污染,从而危害食品安全的案例并不少见,"毒大米"、"毒蔬菜"、"毒水果"等事件一次次刺激着公众的神经。   2013年5月,针对媒体曝光的湖南毒大米事件,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2013年第一季度广州市餐饮环节监督抽检情况。抽检中,有超过4成大米镉超标。之后广州披露了"毒大米"产地,多数来自湖南。   虽然对于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影响的问题,并没有太多相关政策法规颁布出台,但环保部门一直在做相关领域的研究。   根据《研究课题》的社会公开选聘的课题研究,"环境对食品安全形势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位于第6个课题,拟支持经费10万元。   其研究内容包括:收集近年来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主要案例,分析环境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分析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及其变化趋势 结合环境污染来源、污染分布特征、环境行为以及膳食溯源等,开展典型区域环境影响与食品安全相互影响分析 提出"十三五"期间国家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为出发点的环境管理政策建议。   全国人大环资委调研室主任王凤春说:"这一块进入规划课题,是考虑到现实的影响,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大家都感觉到了。"   ●设计中长期土壤保护目标   大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环保领域的重点工作,多位业内专家均如是说。   《研究课题》对于这些方面将有更加深入的研究要求。王凤春表示,与近年来大气、水污染较严重相比,土壤污染的潜伏期比较长,但是,肯定是"十三五"时期的重点治理领域。   根据《研究课题》,将开展"' 十三五' 土壤环境保护目标指标研究",成果产出为:国际土壤环境保护指标体系与实施效果分析报告 我国"十三五"土壤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体系建议。   土壤污染一直是社会争议的焦点,在环保部未能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的前提下,此次关于土壤环境保护的研究课题的价值存在质疑。   知情人士却认为没有担忧的必要,他称,环保部内部是掌握相当多关于土壤污染的信息的。   ●研究环保责任终身追究   每一次大的污染事件背后,都有企业违规排污的"黑手",所以通过更加严厉的政策法规,以提高企业违规成本的方式,规范企业的排放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企业违规排放难以遏制,部分地区环境问题突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企业的违法成本太低。   201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通过降低入罪门槛等手段,遏制环境污染。   今年8月,全国人大公布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提出了"按日连续处罚"的修改要求。   虽然环保领域的法律法规在对企业违规排放问题上的处罚力度越来越大,但是对于环保责任的追究依旧存在一定的时间限制。《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中就曾明确指出,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环保责任终身追究机制的建立,肯定是一个好事,知情人认为,关键是这些政策能否真正落实,同时,我们也应该避免一些发达国家司法追责成本太大的问题。
  • 【展后报道】2018 CPQC第十三期全国制药行业质量控制技术论坛
    作为备受关注的2018 CPQC第十三期全国制药行业质量控制技术论坛,已于11月3日在深圳科兴科学园顺利闭幕。HHitech和泰作为国内知名的实验室纯水系统制造商,携全新上市的美国泽拉布The lab-Dura Pro系列全触屏组合式超纯水系统,亮相本次全国制药行业技术论坛,期望能把更多的和泰好产品带给制药领域的客户们。该系统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方便快速的制造二级RO反渗透水、DI去离子水和UP超纯水,水机标配50升PE纯水箱和远程移动式独立取水器。去离子水电阻率16 MΩ.cm,超纯水电阻率达到18.2MΩ.cm,出水水质完全符合GB/T 6682-2008、GB/T33087-2016、ASTM、CAP、CLSI、EP和USP制定的Ⅰ级水质标准。产品以优良的工业设计、先进的性能、全面的功能、良好的客户体验,吸引了现场与会人员的驻足,我们的专业销售工程师也抓住机会与制药领域客户近距离沟通交流,积极询问每一位客户的不同用水要求,以期后续能在制药领域持续推出更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纯水产品。部分使用过和泰实验室纯水产品的用户,在现场更是给与我们高度评价。在此,我们向一直给予我们支持与信任的客户说声:谢谢!我们也期待未来能为更多的制药领域客户服务!
  • 乐枫应邀参加第十三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
    4月18日,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第十三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9)将在山东青岛拉开帷幕,届时【上海乐枫】将携刚刚入围2018“年度优秀新品”的Genie纯水系统应邀出席。 时间:2019年4月18~19日地点:青岛银沙滩温德姆至尊酒店乐枫展位号:A区10号 乐枫此次展出的产品包括: 长久以来,【上海乐枫】一直专注研发、设计和制造实验室水纯化仪器和实验室分离纯化产品,以创新思维推动产品发展,以放眼全球开放合作的精神为企业前进的步伐注入活力。这一点,正好与此次ACCSI2019 “创新驱动 开放合作”的主题不谋而合。希望在ACCSI2019为科学仪器行业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上,为您展现乐枫新品的风采。【上海乐枫】期待在ACCSI2019,在中国最美丽的沿海城市之一——青岛,留下美好印记,不虚此行。诚邀您光临乐枫展位! 关键词:纯水,超纯水,实验室,EDI,分析,检测,色谱,过滤,无菌关于上海乐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乐枫生物专业从事高端水纯化和实验室分离纯化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致力于,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提供精锐品质、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乐枫产品线包括实验室纯水系统、密理博纯水兼容耗材和实验室分离纯化过滤产品。成立十年,乐枫创立出了自己的品牌RephiLe(瑞枫),拥有30多项专利和多个软件著作权。产品销往全球近90个国家和地区。更多 RephiLe 产品信息,请登陆:乐枫官网关注RephiLe 企业微信:乐枫纯水,关注乐枫动态!
  •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的通知(第一轮)
    为充分调动青年分析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我国青年分析工作者在分析测试领域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的交流,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决定举办&ldquo 第十三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rdquo ,热忱欢迎全国青年朋友踊跃报名参会。具体会务委托西安交通大学电子材料研究所承办。现将会议有关内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1)色谱、质谱分析测试技术在食品药品、环境、农业、医学和地质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   2)分子光谱、原子光谱、拉曼光谱、激光以及核磁共振等表征技术的最新成果   3)样品分离新方法与新技术,包括样品预处理(采样、纯化、富集/浓缩)   4)传感及成像分析(电化学、光学/光纤传感、微/纳传感、分子传感、生物传感等)新技术。   二、会议时间   2014年8月下旬。具体时间见会议第二轮通知。   三、会议论文   1、征文内容   涉及分析测试学科各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综述、研究论文或报告。   2、征文要求   (1)论文的主要完成人为4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   (2)论文应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性,论文的详细摘要字数(包括图表)不超过1500字,文字简练、准确,图表格式规范。凡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及在全国性会议上报告过的论文,不予受理   (3)论文须经作者所在单位进行保密审查,提交不涉密声明,并加盖公章   (4)截稿日期:2014年7月31日   (5)论文请寄:西安交通大学电子材料所 李飞 收,邮编710049   (6)寄交论文一式三份,并e-mail电子版文件。来信请注明作者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单位及详细地址,以便联系。请自留底稿,录用与否一律不退稿   会议录用的论文将会被收录入《第十三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论文集》,并择优推荐到国内核心期刊发表。   四、会议费用   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会议费具体见第二轮通知。参会回执(附件)请于2014年6月20日前返回至西安交大联系人,以利于会务接待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会欢迎国内外分析仪器公司、厂家到会介绍和展出产品。   五、联系方式   会务联系人:李飞(西安交大) 电 话:18710720586   邮 箱: ful5@mail.xjtu.edu.cn 传 真:029-82668679   展出产品联系人:王晓春 电 话:010-68999579   邮 箱:wangwxc@iccas.ac.cn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   二O一四年五月十日   附件:   第十三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   参会回执 单位名称 姓 名 性 别 职务/职称 手 机 e-mail 是否提交会议论文 是( ) 否( ) 会议论文题目 住宿: 单间( ) 合住( ) 备注:宾馆暂定西安交大南阳大酒店,房间分两种:普通标间(280元/日)、商务标间(360/日)。详情见会议第二轮通知。
  • 专家团:国家卫计委公布“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十三五”总体组名单
    2016年11月28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重大新药创制”(以下简称新药)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以下简称传染病)两个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两专项)“十三五”总体组名单的通知。通知明确,“十三五”期间,两专项总体组主要职责是:开展相关技术发展战略与预测研究,把握专项技术方向,对专项发展规划、阶段实施计划、年度指南等重大事项提出咨询建议,参与项目(课题)的检查、评估和验收等工作,为牵头组织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以下为两专项总体组具体名单: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十三五”总体组名单  技术总师:桑国卫 中国药学会,中国工程院院士  副 总 师: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凯先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志南 第四军医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 健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列明 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军志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王明贵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王金戌 石药集团有限公司  王 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晓东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宁 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冠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李 松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春福 沈阳药科大学  张永祥 军事医学科学院  张抒扬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张连山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陈士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陈曙辉 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房健民 荣昌生物制药(烟台)有限公司  高晨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  黄璐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良志 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  詹启敏 北京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  魏于全 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总体组名单  技术总师:侯云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  副 总 师:徐建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兰娟 浙江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红阳 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玉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王佑春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王健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  王福生 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中国科学院院士  成诗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朱国锋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孙 兵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吴 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吴开春 第四军医大学  吴建国 武汉大学  沈心亮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陈 薇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陈新文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  范吉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  金 奇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袁正宏 复旦大学  贾继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夏宁邵 厦门大学  高 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  詹思延 北京大学  黎孟枫 中山大学  魏 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瞿介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第十三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厂商活动集锦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9月8-9日,“第十三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在山东青岛顺利召开召开,8家离子色谱及相关仪器生产企业参会并作报告;戴安中国有限公司、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青岛普仁仪器有限公司、青岛盛翰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举办了隆重欢迎宴会;9月9日晚,戴安中国有限公司还举办了“用户联谊会”,相关简况如下:   厂商报告概览 戴安中国应用研究中心 梁立娜博士 报告题目:离子色谱在药典中的应用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晨光先生 报告题目:双极膜离子色谱系统 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 郝志伟先生 报告题目:离子色谱新技术与新应用 青岛普仁仪器有限公司 候倩慧女士 报告题目:诚信、创新与发展 青岛盛翰色谱技术有限公司 张锦梅女士 报告题目:离子色谱柱切换法测定对硝基苄醇中的无机阴离子东曹(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张琳博士 报告题目:IC-2010新型高通量离子色谱仪介绍 昭和电工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宋改云女士 报告题目:新型阳离子色谱柱的开发 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 牛玉峰先生 报告题目:博纳艾杰尔科技固相萃取技术在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密理博(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郭鑫先生 报告题目:Millipore超纯水在离子色谱分析实验中的应用进展 戴安中国应用研究中心 李仁勇先生 报告题目:离子色谱法-脉冲安培检测食品中糖的国内外应用进展   参展仪器一览 瑞士万通850 谱峰思维系列离子色谱仪 青岛盛瀚CIC-200型离子色谱仪 TOSOH公司离子色谱分析系统(IC-2010) 青岛普仁PIC-10型离子色谱仪 皖仪离子色谱仪新品(WYIC6200) Milli-Q Advantage 超纯水系统   戴安公司“用户联谊会” 戴安中国公司副总经理梁晓峰先生出席联谊会 戴安公司青岛“用户联谊会”现场   更多离子色谱仪器详细信息,请访问仪器信息网“离子色谱仪器专场”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ionc.asp
  • 《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附全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工信部联消费[2016]3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有关行业协会、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引导化纤工业加快转型升级,依据《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制定《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11月25日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 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化纤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也是纺织工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引导化纤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纺织强国,特编制《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 以推动转型升级为出发点,积极推广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 以实施提质增效为落脚点,大力实施“三品”战略。坚持市场导向,需求引领,创新驱动,协调发展,构建竞争新优势,为基本建成化纤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原则  创新驱动,升级发展。加快完善化纤工业创新体系,推进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以企业为中心,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提高化学纤维的功能化、差别化水平。推进化纤生产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改造。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控制总量,平衡发展。坚持优化存量,从严控制新增产能,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推动产业集聚,提升行业综合竞争能力。  绿色制造,持续发展。坚持低能耗、循环再利用,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完善绿色制造的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广绿色纤维标志产品,全面推进行业清洁生产认证和低碳认证体系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制造方式的绿色转型。  开放合作,共同发展。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求,推进化纤工业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的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引进高端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以及高素质人才,加快形成化纤工业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化纤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健康增长,化纤差别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性能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有效产能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目前的1%提高到1.2%,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5%,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品种技术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以及生物基化学纤维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绿色制造水平进一步提升,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等达到国家约束性指标和相关标准要求,循环再利用纤维总量继续保持增长,循环再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  控制总量规模,优化产能结构。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存量、拓展应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差别化、功能化技术融合,推动行业发展模式由“成本和规模”向“高附加值、专业化与系统化”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严格能耗、物耗、环保、质量和安全等标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格控制常规化纤产品新增产能,化解部分过剩产能,为优化供给结构提供空间。  推动兼并重组,促进协调发展。支持企业通过横向联合与垂直整合,实现存量资产的重组和优化。对规模大、实力强的精对苯二甲酸-聚酯企业、己内酰胺-锦纶企业可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炼化、化纤及纺织的一体化生产,提高产业链掌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引导企业向市场便利、资源丰富、产业链配套完善以及环保治理集中的地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式、园区化发展。形成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品种丰富、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大型化纤集团。同时发展一批“专、精、特、强”中小型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功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服装、家纺以及产业用领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产业链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深化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化纤跨国公司,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加强与国外高技术纤维及复合材料等生产企业的合作,提升我国化纤的制造和应用水平。推动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利用中亚、中东等地区油气资源布局原料加工,依托东南亚市场,利用我国领先的化纤制造技术和装备,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主动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全球分工体系、研发创新体系和营销体系。推进产品、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合作与互认,提升在化纤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提高我国化纤工业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支持在设计、核心制造、营销和咨询服务等环节开展国际合作,鼓励跨国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机构。  (二)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  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借助高校、科研院所优势,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产业及应用推广体系集聚,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平台,推进企业技术中心、重点行业工程中心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上下游产业链集成开发。加快推动在关键领域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的工程化推广和产业化应用。继续支持开展优秀学术论文评选等行业学术活动,支持以实现产业化为导向的工业应用基础研究,为化纤新品种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着力提高常规化纤多种改性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水平,重点改善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的阻燃、抗菌、耐化学品、抗紫外等性能,提高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 加快发展定制性产品,满足市场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加快发展工程塑料、膜等非纤用切片及产品,扩大应用领域。加强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到仓储销售的全流程质量管控,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化纤工艺和装备,实现柔性化生产和产品的优质化。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推广在线计量检测控制系统应用,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突破关键技术,推进高技术纤维产业化。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加强高附加值、低成本关键工艺及装备工程化技术研究。间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纤维,重点开发新品种,拓展应用领域。碳纤维、聚苯硫醚纤维和连续玄武岩纤维等产品,重点攻克低成本、高稳定性制造技术和装备,开发适用不同领域需求、不同档次的纤维品种,碳纤维要以汽车轻量化和大飞机制造等国家重大工程为契机,重点攻克高端纤维及复合材料生产技术。聚酰亚胺纤维、对位芳纶和聚四氟乙烯纤维等品种,重点研制成套装备、解决工程化放大的技术问题。  突破替代石油资源的生物基原料和生物基化学纤维绿色加工工艺、装备集成化技术,实现产业化、低成本生产。重点提高生物基合成纤维聚合及纺丝单线规模和整体技术水平,优化海洋生物基纤维原料多元化及规模化生产技术。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拓展生物基化学纤维应用领域。  推进智能制造,加快两化融合。着力突破数字化、智能化化纤成套装备及制造等关键技术,突破现有化纤装备设计瓶颈,实现模块化生产。满足多品种、高品质、低能耗、清洁化的生产要求,鼓励支持开发面向化纤企业生产的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RP)、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物联网系统。加强在线检测、远程诊断以及运行维护等功能的开发应用。开发和推广数字化工艺设计、数字化全流程制造技术、数字化生产管理技术,实现大容量多批号产品的信息自动化及产品可追溯性。推动在涤纶、锦纶等行业建立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示范,研究大数据、云计算在化纤生产全流程中的应用。  (三)发展绿色制造,推进循环利用  推广绿色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推动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回收再利用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重点开发锦纶熔体直纺、再生丙纶直纺等新技术。推广绿色制浆技术,提升原液着色技术生产水平,拓展应用领域,发展纤维绿色后加工工艺技术。编制节能低碳技术目录,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持续推动清洁生产,深化污染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培育行业内能效领跑者企业。  推进再生循环体系建设,促进绿色消费。建立与发展废旧纺织品、废弃聚酯瓶等资源回收和产品梯度循环利用体系,进一步扩大高附加值再生化纤及制品的比重。研究制定行业绿色采购标准,规范采购、生产和销售,提升产品质量、行业信誉和品牌度,促进循环再利用化纤产品的消费。推进生物基化学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等“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体系建设,提升“绿色纤维”产品的市场认知度。设立以化纤企业和协会为主体的行业绿色发展基金,鼓励和引导绿色消费,实现绿色转型。  完善行业规范和评价体系建设,提高绿色制造水平。继续做好再生纤维素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等行业规范条件宣传和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公告管理工作,适时进行规范条件修订。进一步完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评价制度和标准,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和绩效评估,扩大适用领域。  (四)创新发展模式,提升行业软实力  加强品牌建设,扩大优质纤维影响力。继续组织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培育中国纤维品牌。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新产品推广模式,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为内涵,推动纺织全产业链共同参与纤维新产品推广,培育纤维品牌,扩大需求。加强企业品牌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推动企业品牌国际化。  加快标准化建设,提升质量水平。进一步增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标准化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化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在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和绿色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和科技创新趋势,进一步完善化纤协会团体标准,加快新产品和新技术成果标准转化。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  加强人才培育,夯实行业基础。适应化纤行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依托高校与骨干企业,集聚专业师资队伍,推进课程体系与培养基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大力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加强在国际投资、法律法规、标准认证等领域的人才储备,注重工程化技术团队的培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引导高端人才向企业流动。加强交叉学科、新兴学科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科技人才。  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创新企业经营模式。引导化纤企业将服务嵌入制造和营销的各个环节,鼓励企业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物流等服务环节延伸。为客户提供系统和增值服务。利用“互联网+”思维,提供柔性化、小批量、定制化服务,创新经营模式,整合资源,构建全方位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企业服务化水平,建设高水平的服务型制造旗舰企业。  三、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一)纤维新材料  新型功能性纤维开发与品质提升。开发聚合与纺丝一体化装备的设计与制备技术,实现模块化生产 开发新一代差别化、多功能纤维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应用,进一步拓展纤维产品在功能性服装、功能性家纺和工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加强生产全流程质量管控,促进优质产品供给,满足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专栏1 差别化、多功能纤维品质提升1.大容量聚合纺丝设备开发。开发高效节能的大容量聚酯聚合和熔体直纺的设备和工艺技术,突破锦纶环吹风技术,提升大容量锦纶装备水平,进一步降低常规纤维的生产成本。利用模块化技术实现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的规模化生产。2.新型纤维品种开发。开发新一代共聚、共混、多元、多组分在线添加等技术,实现深染、超细旦、抗起球、抗静电等差别化纤维的规模化生产。开发新型中空纤维膜以及阻燃、抗熔滴、抗紫外、抗化学品、抗菌等功能性纤维的制备和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化纤产品在工业及家纺领域的应用比例。3.柔性制造技术。建设化纤高效柔性制造技术创新平台,提高工程技术及产品的开发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水平,系统解决产业发展技术瓶颈。  高性能纤维产业化。进一步提升与突破高性能纤维重点品种关键生产和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纤维的性能指标,拓展高性能纤维在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和电力等领域的应用。专栏2 高性能纤维产业化1.高性能纤维稳定化、低成本化生产。扩大单线产能、优化控制过程,实现T300级和T700级碳纤维、芳纶131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等高性能纤维的批量化和低成本生产,强化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高性能纤维新品种开发和系列化发展。提升碳纤维、芳纶、聚酰亚胺纤维和聚四氟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品种的系列化,以满足下游用户的需求。突破高强高模型碳纤维、连续碳化硅纤维、硅硼氮纤维、聚芳醚酮纤维等新型高性能纤维制备及产业化的关键技术。3.高性能纤维创新体系建设。建设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和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撑和培育高质量技术人才。  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突破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关键装备的制造,攻克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产业化技术瓶颈,实现生物基化学纤维规模化生产,着力拓展在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等方面的应用。专栏3 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1.生物基再生纤维。突破溶剂法纤维素纤维(Lyocell)关键装备制造的技术瓶颈及高效低能耗溶剂回收等自主创新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拓宽原料来源,建成示范生产线。2.生物基合成纤维。突破生物基合成纤维原料的产业化制备技术,重点发展非粮食资源的生物基纤维原料生产,提升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及生物基聚酰胺的聚合、纺丝和染整产业化技术水平。3.海洋生物基纤维。开发国产虾(蟹)壳、海藻等海洋生物基纤维原料,建立海藻纤维的原料基地;进一步提高单线产能,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应用领域。  (二)绿色制造  开发推广纺前原液着色、绿色制浆、高效绿色催化等先进绿色制造技术,研发废旧瓶片和废旧纺织品高效分选回收技术,建立高水平循环再利用体系,提高化纤行业绿色化生产水平。专栏4 绿色制造和循环利用1.绿色制造技术和装备。推广和发展绿色制浆、酸站闪蒸一步提硝等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技术,聚酯装置乙醛回收利用技术、聚酯无锑催化剂聚合技术,大型锦纶聚合装置己内酰胺回收利用技术,公用工程节能增效技术、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技术等,推广大容量高效浸渍设备、催化调聚脱色设备、低温连续滞留设备和高效脱水设备,研究和攻克非重金属绿色催化剂技术。2.废旧瓶片和废旧纺织品的高效分选回收技术。研发快速高效的废瓶或瓶片的分选、清洗技术和装备,研究开发废旧纺织品的预处理与组分分离技术。3.高值化循环再利用纤维生产技术及装备。开发醇解、杂质分离、聚合、纺丝连续化再生纤维制备的产业化技术及装备;提升大容量物理法循环再利用纤维生产技术水平,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拓展应用范围。4.原液着色产业化关键技术。完善原液着色功能性纤维的产业化纺丝技术,开发高性能、高浓缩功能性色母粒的清洁生产技术,完善原液着色纤维标准和色标体系。  (三)智能制造  研发智能化化纤成套生产线,根据化纤生产工艺特点,应用信息技术,采用先进控制方法、感知技术、智能化技术,实现从纺丝到仓储的智能化管理,推动建立涤纶、锦纶等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示范。专栏5 智能制造1.数字化纤维全流程生产技术。强化工艺设计与制造数字化技术,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分析技术,建立智能化控制系统及模型控制系统,形成化纤生产过程模拟、优化与控制一体化方案。2.产业链智能生产追溯系统。建立包括原料制备、纤维制造、质量检测、包装、仓储、物流等全流程的生产工艺数据采集系统和中央数据库,实现化纤生产全流程信息可追溯;运用先进检测和控制技术,开发连续性、均匀性和稳定性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3.化纤生产智能物流系统。开发集仓储、物流、包装、标签打印于一体的智能物流系统,采用自动化输送设备、机器人、立体库、自动包装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优化库存结构,降低库存成本和平衡物流。4.智能示范工厂和智能车间。突破原料、纺丝、检测、包装、仓储、物流等单元智能化以及集成智能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建立推广聚酯、聚酰胺、再生纤维素纤维等柔性化全流程化纤智能生产车间和智能化生产工厂。  (四)品牌与质量提升  加强质量管理,完善和规范质量的评估、认证体系,研究进一步扩大纤维流行趋势发布的品牌影响和效果,开展“绿色纤维”标志认证的推广和培育工作,加强品牌宣传,推进行业、区域、企业、产品品牌的培育,充分发挥品牌在行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专栏6 品牌培育与质量提升1.制定品牌建设标准和价值评价体系。制定《化纤行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适用要求》和《化纤行业品牌价值评价》标准,建设品牌培育体系和价值评价制度,加大宣传和推行力度。2.加强纤维品牌推广。加强纤维品牌整体宣传推广,扩大纤维流行趋势、“绿色纤维”标志认证的影响,推进上下游新产品应用开发对接,提升消费者对纤维品牌的认知度,制定行业品牌拓展路径,推进中国纤维品牌的国际化。3.标准和质量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新型纤维产品标准和功能性纤维检测方法标准,加强化纤产品全流程质量管控,推广在线检测和质量追溯体系,推进实验室国际互认,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点实验室和评价实验室。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对行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  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等产业政策中准确定位化纤工业鼓励和限制的领域,正确引导产业发展方向。聚焦《中国制造2025》,通过现有政策渠道对符合条件的化纤重点工程予以支持,研究制定高新技术纤维在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措施,支持化纤企业建设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推动财税、金融等有关优惠政策在化纤行业的落实。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化纤企业改造升级的支持。  (二)鼓励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  中央及地方政府要支持企业兼并重组,落实好国家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增值税、所得税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和技术升级改造。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高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引导和倒逼过剩产能兼并重组,充分利用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组合政策,推动僵尸企业破产退出。落实完善国际产能合作的相关政策。  (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鼓励国内化纤行业使用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等工具,灵活利用社会资本支持的市场化运作基金,促进企业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实行海外并购,建立研发、物流和销售中心。加大对境外投资化纤企业在融资、保险、救济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有实力的化纤行业机构开展中介咨询服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项目设计、风险评估、融资机制、运营模式等全产业链咨询服务。鼓励和支持化纤企业在对外贸易和投融资活动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降低汇率风险,减少企业的汇兑成本。  (四)优化市场发展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加强行业运行和统计监测,加强对行业重大问题的跟踪分析和调查研究,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完善行业预警机制,引导行业资金投向。适时发布产能利用、市场需求等信息,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维护行业安全和发展利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行业标准、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全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区域公共服务平台。  (五)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支持行业协会研究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支撑。加强行业自律,及时反映企业诉求。把握行业发展需求,加强产业联盟建设并不断提高重点联盟的运作水平。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成果推广、人才培养等专业化服务,为特色集群、基地提供专业、定制化服务。  (六)加强组织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筹负责《指导意见》的组织实施,加强《指导意见》的宣传和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增强行业、企业和社会实施《指导意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指导意见》的动态评估和实施的阶段性成果监测,及时掌握实施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各地区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落实方案,加强与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筹与协调。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协同推动《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
  • 上海闪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亮相第十三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
    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酶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吉林大学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共同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于2017年8月18-21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现已完美落幕。上海闪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赞助单位,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取得极大的关注度。该公司专注于生命科学仪器的研发和生产,致力于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优质的科学仪器,秉着这样的初心和态度,上海闪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的关注。蛋白纯化系统系列仪器上海闪谱,致力于打造国内唯一的光栅型全波长的酶标仪生产商,推出了光吸收型酶标仪、化学发光型酶标仪、荧光型酶标仪,以及多功能型酶标仪,满足不同科研工作者的需求;同时该公司开发出Clear First系列的蛋白纯化分离系统,该系列产品自上市以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本次学术会议上也取得了很好的反响。酶标仪系列仪器
  • “‘十三五’中国酒业科技进步特别奖”等重量级奖项正式揭晓
    科技是酒业发展的关键推力,人才是产业进步的动力源泉。中国酒业协会一直致力于推动行业科技和人才创新机制的健全完善,不断强化产业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行业人才创新活力。  2021年4月28日,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为全面推动酿酒产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创新,表彰优秀、树立典型,弘扬创新求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酒业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高峰,会上颁发了2020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中国酒业科技领军人才”“‘十三五’中国酒业科技进步特别奖”、“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一系列重量级奖项。  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已经连续开展了九年,累计授奖245项,在表彰科技杰出人才、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经评审委员会专业组评审专家线上评审、评审委员线上会审议、奖励委员会线上审定、评选结果网上公示和中国酒业协会批准,评选出2020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19项。同时授予《麦芽及酵母品种差异对酵母絮凝影响研究》等37篇文章为2020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技进步优秀论文。  “中国酒业科技领军人才”名单旨在为广大从业人员树立先锋榜样,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促进酒业从业者不断取得一流成就与业绩,为推动酿酒行业科学发展、实现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会上,于飞跃等23名同志在酿酒产业科技发明、技术推广、重点工程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杰出业绩和重要贡献受到了突出表彰,被授予“中国酒业科技领军人才”荣誉称号。  “‘十三五’中国酒业科技进步特别奖”是通过对2016年至2020年“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进行汇总和统计,依据获得奖项和获奖频次进行综合评价而评定。会上,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单位被授予“中国酒业科技突出贡献奖”,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1家单位被授予“中国酒业科技进步优秀企业奖”,孙宝国、徐岩等5位获奖项目参与科研院校单位的成果带头人被授予了“中国酒业重大科技贡献人物”荣誉称号。  “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被授予了在第四届全国白酒品酒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中获得第1-50名的选手。他们在品酒竞赛中赛出了风格、比出了水平,以扎实的理论知识、高超的品评技能展现了新时代白酒品酒师的昂扬风采,也为广大酒业从业者树立了爱岗敬业、不忘初心的模范榜样。  会上,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副主席郭振友宣读“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表彰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决定”,并与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一同为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苏酒集团)颁发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20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项目类)   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1项)   1、项目名称:生孢梭菌及其用途  完成单位:四川绵竹剑南春酒厂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樊科权、唐清兰、徐姿静、徐占成   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5项)   1、项目名称:浓香型白酒品质提升与风味定向调控技术  完成单位:江南大学  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徐岩、周庆伍、任聪、李安军、葛向阳、高江婧、叶方平、刘国英  2、项目名称:世界酒花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及纯度鉴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徐楠、黄克兴、张志军、岳杰、胡淑敏、杨朝霞、杨梅、周月南   3、项目名称:基于纳米复合材料提升绍兴黄酒水质的技术与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绍兴文理学院   主要完成人:胡保卫、沈赤、朱余玲、孙国昌、单之初、程斐、徐笑、孙剑秋   4、项目名称:啤酒智能制造工厂的开发与应用   完成单位:百威(佛山)啤酒有限公司 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程衍俊、董建辉、庞卫珍、朱隽清、严祖望、李红、王小兵、王华南  5、项目名称:毛铺苦荞酒风味特征解析及其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劲牌有限公司 北京工商大学   主要完成人:刘源才、黄明泉、杨强、孙金沅、易翔、祝成、杨生智、万朕   二等奖(5项)   1、项目名称:基于小曲清香糖化、酱香高温堆积、浓香泥窖发酵工艺的稻花香原浆酒开发   完成单位: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蔡开云、陈萍、谢永文、陈小林、杨林、冯向东、颜玉兰、郭婷婷   2、项目名称:新型多微共酵技术在绵雅酱香型白酒中的产业化应用   完成单位: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赵纪文、白秀彬、许 玲、信春晖、石鲁博、夏晓波、于盼盼、姜明慧   3、项目名称:绿豆大曲酒生产质效提升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泸州老窖养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完成人:沈才洪、曹晓念、兰余、冯华芳、赵旭冬、刘青青、刘小刚、熊燕飞 等  4、项目名称:啤酒多元风味的互作机制与酒花香调控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贾凤超、宋玉梅、董建辉、江伟、王德良、郝建秦、谢鑫、杨 潇   5、项目名称:啤酒生产中难培养污染生物菌群特征分子解析及防控关键技术   完成单位: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市君禾实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王志斌、涂京霞、董建辉、罗娜、何炳权、王德良、陈明、栾春光   三等奖(7项)   1、项目名称:酱香型酒糟生产有机肥关键技术研发   完成单位: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王莉、王和玉、江友峰、袁颉、席晓黎、吴耀领、陈良强、王 岩   2、项目名称:红外光谱技术在酱香型白酒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   完成单位:贵州国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国台酒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李长文、卢君、彭思龙、谢琼、王凡、孟天毅、叶正良   3、项目名称:清香型白酒热季微生态定向调控发酵技术开发   完成单位: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韩英、蔚慧欣、甄攀、张鑫、贾丽艳、王军燕、任婷月、王晓勇   4、项目名称:葡萄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 河北农业大学 怀来县贵族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王焕香、韩朝武、杨学威、刘亚琼、傅晓方、赵晓宁、郜成军、都振江 等   5、项目名称:优质枸杞酒产品升级与产业化应用   完成单位:宁夏红枸杞产业有限公司 宁夏大学   主要完成人:周学义、董建方、赵智慧、张惠玲、田晓菊   6、项目名称:浓酱兼香型白酒生产技术创新及应用   完成单位: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主要完成人:蒋英丽、沈 毅、王永辉、程 伟、卓毓崇、赵荣寿、吴联海、彭 毅   7、项目名称:乾酱白酒酿造工艺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完成单位:江苏乾隆江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南大学   主要完成人:张建良、徐岩、葛向阳、杜海、于飞跃、杨海波、李行、刘凯慧   中国酒业协会国际合作奖   三等奖(1项)   1、项目名称:啤酒活性干酵母的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   乐斯福工业集团弗曼迪斯事业部   巴特哈斯(北京)贸易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钟俊辉、刘月琴、贺立东、王婷、徐朝旺、郭爱峰、史佳宁、丁明亮   2020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论文类)   中国酒业协会科技进步优秀论文奖   一等奖(8篇)  (排名不分先后)   1. 题 目:麦芽及酵母品种差异对酵母絮凝影响研究   作 者:赵楠、谢鑫、郭立芸、侯红霞   2. 题 目:小麦啤酒“酸感”形成分析及其调控技术研究   作 者:王成、林盛恒、刘静、熊丹、涂京霞 等   3. 题 目:利用微卫星PCR和GeXP对酵母混合发酵中的菌株比例进行定量的方法   作 者:侯晓平、陈璐、尹花、董建军、余俊红 等   4. 题 目:酒精浓醪发酵液糖化工艺控制   作 者:文红军   5. 题 目: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窖泥微生物驱动多元化风味物质的合成   作 者:高江婧、刘国英、李安军、梁臣臣、任聪 等   6. 题 目:基于风味和产酶性能的霉菌M2的筛选及制曲工艺优化   作 者:韩英、赵恒山、田宇敏、王晓勇、刘帅 等   7. 题 目:酱香型郎酒高温大曲、酒醅和窖泥中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作 者:沈毅、陈波、王西、甘浪飞、张亚东   8. 题 目:影响人体酒类乙醇代谢速度的关键风味物质   作 者:宋书玉、葛向阳、何宏魁、李安军、周庆伍 等   二等奖(11篇)   (排名不分先后)   1.题 目:同时和顺序接种酵母菌和本土酒酒球菌对红肉苹果酒化学成分的影响   作 者:李翠霞、赵现华、左卫芳、张天亮、张宗营 等   2. 题 目:啤酒关键生产工艺控制点污染微生物菌群结构解析   作 者:栾春光、陈明、郝建秦、涂京霞、王德良 等   3. 题 目:基于电子舌技术的啤酒口感评价及其滋味信息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作 者:刘佳、黄淑霞、余俊红、胡淑敏、杨朝霞 等   4. 题 目:淡色麦芽贮存过程中水分对品质及风味影响的研究   作 者:郝建秦、邵志芳、王红霞、孙金兰、宋玉梅 等  5. 题 目:不同淀粉质原料发酵共线生产燃料乙醇技术现状和展望   作 者:杜伟彦、刘劲松  6. 题 目:关于酒精工厂如何降低粮耗的技术探讨   作 者:杨春国  7. 题 目:酿造环境中细菌的筛选及代谢产物研究   作 者:张龙云、蒲春、高涛   8. 题 目:智能控制蒸馏系统对浓香型基酒量质摘酒影响的研究   作 者:卢中明、谢菲、范昌明、杜礼泉、李宏程 等   9. 题 目:中国白酒风味成分的色谱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作 者:熊燕飞、丁海龙、马 卓、彭远松、颜禹 等   10. 题 目:中国浓香型白酒新、老窖池多维度池底窖泥原核群落分析   作 者:张会敏、孟雅静、王艳丽、周庆伍、李安军 等   11. 题 目:基于宏转录组、16S rRNA/ITS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中国浓香型   白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代谢活性的解析   作 者:胡晓龙、王康丽、樊建辉、韩素娜、侯建光   三等奖(18篇)   (排名不分先后)   1. 题 目:流式细胞仪检测酵母细胞周期方法在啤酒酵母扩培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罗娜、涂京霞、黄思鸿、陈穗新、黄盖中   2. 题 目:酿酒酵母菌株鉴定与酿酒特性研究   作 者:葛峻伶、穆英健、侯红霞、谢 鑫、郭立芸   3. 题 目:单细胞培养法测定酵母细胞活力的研究   作 者:孙晓燕、刘月琴、贺立东   4. 题 目:16°P高浓酿造菌株筛选和应用   作 者:宋富、谢鑫、穆英健、郭立芸、宋玉梅   5. 题 目:近红外光谱法应用于酒花主要品质参数的快速分析   作 者:陈爽、王安平、王荣、王莉娜  6. 题 目:降低成品酒氧增量的研究   作 者:黄文莉、何东康、马洋   7. 题 目:浅谈薯类酒精生产污水治理   作 者:黄孝彬   8. 题 目:浓醪发酵技术在连续发酵酒精生产中的应用   作 者:朱世辉   9. 题 目:木薯生物乙醇全生命周期评价及潜力分析   作 者:张敏华、吕惠生、张佳   10. 题 目:苦荞麦提取物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线粒体细胞死亡通路减轻酒精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肝损伤   作 者:杨强、罗承良、张欣木、刘源才、王祖峰 等   11. 题 目:芝香白酒解淀粉芽孢杆菌产四甲基吡嗪的工艺优化及其保肝活性研究   作 者:司冠儒、张温清、田源、朱国星、高传强 等   12. 题 目:多菌种纯种微生物在绵柔型芝麻香白酒中的应用   作 者:杨海波、于飞跃、李行   13. 题 目:中高温大曲曲块部位间生化指标的差异及变化规律   作 者:杨勇、李燕荣、姜雷、贾亚伟、王启彪   14. 题 目:不同青稞品种与高粱中结合态风味成份和萜烯类物质的对比研究   作 者:车富红、冯声宝、李善文、黄和强、吴群 等   15. 题 目:功能型曲在清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  作 者:曹苗文、相里加雄、徐炳璋、雷振河、翟旭龙 等   16. 题 目:浓香型白酒窖泥的真核菌群结构分析   作 者:孟雅静、张会敏、王艳丽、梁金辉、周庆伍 等   17. 题 目:GC-O-MS对白酒中的糠味物质的研究   作 者:李泽霞、姜东明、单凌晓、王明远、张煜行   18. 题 目:多轮底混合蒸馏工艺提高浓香型白酒品质的研究   作 者:王志强、蒋学剑、汤井立   2020年中国酒业科技领军人才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1 于飞跃 江苏乾隆江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2 广家权 安徽迎驾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3 王 莉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4 左文霞 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5 冯声宝 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   6 刘丽丽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   7 李安军 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8 李泽霞 河北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   9 杨 波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 汪地强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   11 沈永祥 劲牌有限公司   12 陈 翔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13 赵 东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   14 信春晖 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   15 秦 辉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16 徐姿静 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7 徐 楠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18 曹建全 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19 蒋英丽 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   20 韩素娜 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   21 曾 田 河南五谷春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22 谢永文 稻花香集团   23 魏金旺 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   “十三五”中国酒业科技进步特别奖   “中国酒业科技突出贡献奖”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以单位名称首字笔画顺序排列)   1.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2. 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   3.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4. 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5. 吉林省新天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 百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7.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   8.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9. 江南大学   10. 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11. 劲牌有限公司   12.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13.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14.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   15.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16. 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   17. 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   “十三五”中国酒业科技进步特别奖   “中国酒业科技进步优秀企业奖”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以单位名称首字笔画顺序排列)   1. 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2. 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   3. 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4.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5. 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   6. 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 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   8. 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9. 江苏张家港酿酒有限公司   10. 安徽迎驾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11. 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   12. 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13. 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   14.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   15. 绍兴文理学院   16.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   17. 贵州国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18. 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   19. 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20. 湖州老恒和酿造有限公司   21. 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   “十三五”中国酒业科技进步特别奖   “中国酒业重大科技贡献人物”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以姓名笔画顺序排列)   1. 孙宝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2. 徐 岩 江南大学副校长   3. 毛 健 江南大学教授   4. 路福平 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5. 段长青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第四届全国白酒品酒职业技能竞赛  “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表彰名单  (按竞赛成绩排列)   1. 李 薇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2. 陈 诚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3. 毛淑波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4. 金红兵 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   5. 王文晶 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6 赵 磊 安徽宣酒集团   7. 杨 贇 庆安徽宣酒集团   8. 赵家杰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仁怀产区政府推荐)   9. 张雪瓶 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泸州产区政府推荐)   10.吕 静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11. 郭梅君 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   12. 胡博文 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吴春梅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14. 袁 晔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宿迁产区政府推荐)   15. 孙宇星 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16. 冯 杨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宿迁产区政府推荐)   17. 田锐花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18. 郑 蕾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19. 江 君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20. 杜艳红 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   21. 黄志瑜 四川省酿酒研究所   22. 李玉勤 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23. 代小雪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泸州产区政府推荐)   24. 宋 艳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25. 王 飞 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泸州产区政府推荐)   26. 杨 燕 泸州三溪酒厂有限公司(泸州产区政府推荐)   27. 张 炼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28. 张 蓉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29. 陈 欢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   30. 王思思 四川广汉金雁酒业有限公司   31. 王广鹏 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   32. 郭 佳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泸州产区政府推荐)   33. 杨丽晔 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34. 王 婷 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5. 曾 馨 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产区政府推荐)   36. 胡 巍 贵州国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仁怀产区政府推荐)   37. 陈礼嘉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泸州产区政府推荐)   38. 丁 萍 安徽宣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9.张建桥 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   40. 周 利 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1. 李 红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科研院校推荐)   42. 陈 波 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   43. 金 琥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44. 刘晓柯 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5. 蔡 珊 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   46. 赵 欢 四川省文君酒厂有限责任公司   47. 许广英 湖北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48. 汤洪艳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仁怀产区政府推荐)   49. 席德州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   50. 彭 红 湖南雁峰酒业有限公司
  •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的通知(第二轮)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测协发字〔2014〕12号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的通知   (第二轮)   各有关单位及青年分析测试工作者: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经济社会的发展,分析测试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为宣传青年分析测试工作者的新成果,加强交流与合作,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决定于2014年8月25日-27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组织召开第十三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会议委托西安交通大学电子材料研究所承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展示和交流围绕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等学科领域,研究开发的分析测试新方法、新技术。   二、会议内容   1、特邀报告   大会特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庄乾坤主任、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邓玉林教授、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鞠熀先教授、中国计量科学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所李红梅研究员、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汪海林研究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新祥教授等专家到会作专题报告。   2、分会报告   大会报告后,组织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三个分会交流。   三、会议征文   欢迎广大青年学者围绕会议主题提交相关分析测试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的论文。不参加会议也可提交论文,择优录用的论文将刊登在《分析测试学报(增刊)》上(征文要求见附件1)。   四、会议日程   2014年8月25日,全天报到   2014年8月26-27日,大会和分会报告   五、会议注册   1、注册费:800元/人   2、填写和返回注册回执表(附件2)。参会代表请于2014年8月10日前,通过Email发送至西安交通大学李飞。   3、会议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六、厂商赞助及展示   欢迎国内外分析仪器公司、厂商赞助会议并到会做学术报告和展出产品。   七、会议地点:西安交通大学南洋大酒店(029-87665566)   地 址:西安市碑林区兴庆南路1号   八、会议联系   李 飞 电话:18710720586 传真:029-82668679   邮箱:ful5@mail.xjtu.edu.cn   王晓春 电话:13311291120 邮箱wangwxc@iccas.ac.cn   尹碧桃 电话:13810651437 邮箱btyin@caia.org.cn   附件:   1、第十三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学术委员会及组织委员会   2、第十三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征文要求   3、第十三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参会注册回执表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二○一四年七月十八日
  •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这些与科学仪器相关
    p   国务院今日(2016年8月8日)正式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指出,“十三五”期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达到1.1%。 /p p   “十三五”期间将加强平台建设系统布局,形成涵盖科研仪器、科研设施、科学数据、科技文献、实验材料等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体系,强化对前沿科学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大众创新创业等的支撑,着力解决科技资源缺乏整体布局、重复建设和闲置浪费等问题。 /p p   1、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完善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对国家财政购置的各类科研仪器设备进行集约式管理,积极推动面向科研院所、企业及全社会开放共享,为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提供支撑保障。 /p p   2、科研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学装置和科研设施、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重要公共科技资源的优势,推动面向科技界开放共享,为相关学科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p p   为提升提升科研条件保障能力,“十三五”期间将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加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实验动物、科研试剂、创新方法等保障研究开发的科研条件建设,夯实科技创新的物质和条件基础,提升科研条件保障能力。强化重大科研仪器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制与开发,推动科学仪器设备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研究 强化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研究,支持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技术研发,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 加强实验动物品种培育、模型创制及相关设备的研发,全面推进实验动物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加强国产科研用试剂研发、应用与示范,研发一批填补国际空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研用试剂,不断满足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和高端检测领域的需求 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数字化保存、信息挖掘、语义揭示、知识计算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p p   1.科学仪器设备。以关键核心技术和部件自主研发为突破口,聚焦高端通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工程化和产业化,研制一批核心关键部件,显著降低核心关键部件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高端通用科学仪器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大幅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行业核心竞争力。 /p p   2.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研发具有国际水平的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技术,提升我国国际互认计量测量能力,参与和主导研制国际标准,突破一批检验检测检疫认证新技术,实现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并跑,个别领域达到领跑。 /p p   3.科研试剂。重点围绕人口健康、资源环境以及公共安全领域需求,加强高端检测试剂、高纯试剂、高附加值专有试剂研发,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试剂 开展科研用试剂共性测试技术研究,加强技术标准建设,完善质量体系,提升科研用试剂保障能力。 /p p   此外,精准医学关键技术、体外诊断产品以及药品质量安全方面都指出了明确的目标。 /p p   精准医学关键技术。把握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机遇,建立百万健康人群和重点疾病病人的前瞻队列,建立多层次精准医疗知识库体系和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重点攻克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组学研究和大数据融合分析技术等精准医疗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重大疾病早期筛查、分子分型、个体化治疗、疗效预测及监控等精准化应用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医学诊疗模式变革。 /p p   体外诊断产品。突破微流控芯片、单分子检测、自动化核酸检测等关键技术,开发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高通量液相悬浮芯片、医用生物质谱仪、快速病理诊断系统等重大产品,研发一批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和精确治疗诊断试剂以及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的高精度诊断产品,提升我国体外诊断产业竞争力。 /p p   药品质量安全。瞄准临床用药需求,完善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技术体系,开展高风险品种、儿童用药、辅助用药的质量和疗效评价,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估、药品质量控制等研究。 /p p   附件: img src=" http://www.instrument.com.cn/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08/ueattachment/cc2ffadb-5962-4210-a985-43f2b4f2fc09.docx" style=" line-height: 16px "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docx /a /p p br/ /p
  • 第十三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BCEIA2009)
    第十三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BCEIA2009) 展位号:12号馆 12089 12090     展会时间:2009年11月25日-28日 展会地点:北京展览馆(中国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5号) 展示内容:高速逆流色谱仪/制备色谱仪/中压恒流泵/柱塞泵/实验室纯水机/超纯水机 欢迎届时参加交流! http://www.tautobiotech.com/Products_03_03.htm TBP5002T恒流泵 能为您解决有机或无机酸碱腐蚀性溶液长期泵液过程中对输送设备的腐蚀问题!提供耐腐蚀性输送系统! 能为您解决泵液不连续不稳定问题!提供稳定、连续的输送液体! 能为您解决泵液流量不准问题!提供精确流量的输送液体! 平流泵(柱塞泵)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开发评价实验、石油化工的催化反应、聚合反应、食品、制药、液相色谱分析、超临界萃取、分离、原子能科学、环境科学、工艺设备、实验设备以及各种液体的微量送液等方面。该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能够满足油田流体渗流流变特性研究的要求,填补了我国在相关实验技术领域装备制造上的空白,达到同类仪器的国际先进水平。
  • 培安公司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多肽学术会议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多肽大会于2014年6月30日至7月4日在山西大同胜利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多达300人左右。本次大会由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山西大同大学协办。中国国际多肽学术会议由国内外著名的、在多肽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们发起成立的。自1990年开始,中国国际多肽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经连续举办12届。作为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和最有影响力的多肽会议之一,中国国际多肽学术会议着眼于多肽化学、生物学、材料学、药学等领域的最新、最前沿的研究,以及其他学科与多肽科学的交叉进展。 培安公司这次主要携LibertyBlue自动多肽连续合成仪亮相本届大会。 Liberty BLUE 第三代多肽合成仪是化学多肽又一次技术革命。合成系统快速提高速度和效率,使生物化学家和其他研究者在研究蛋白质时具备了空前的多肽合成的能力,是以前传统合成方法根本无法想象的。市场上没有任何一家的多肽合成仪能够超越 CEM 的 Liberty BLUE。在聚焦环行能量的驱动下,反应变得极其快速,完全,高纯。无与伦比的质量,更高的灵活性,更高的可靠性,CEM Liberty BLUE 是您多肽合成的首选仪器。 来自CEM的技术专家 Michael J. Karney做了题为高效固相多肽合成(High Efficiency Solid Phase Peptide Synthesis )的报告,引起了来自世界各地相关专家的强烈兴趣。
  • 生物医药十三五规划下半年出台 万亿市场迎政策红利
    据悉,生物医药“十三五”规划已基本制定完成,按照相关工作流程,这一规划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出台。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重点发展重大疾病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新疫苗、新型细胞治疗制剂等多个创新药物品类,同时发展生物3D打印技术等重大医疗技术。  根据规划,抗肿瘤、抗抑郁、糖尿病、肾病、心脑血管病等药物将是“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新药品类 在临床中有巨大应用前景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细胞制剂等生物医药制剂也将得到优先发展 此外,生物3D打印、大分子药物、干细胞、基因等前沿性生物医药技术,在未来五年也将得到长足发展。  此外规划还提出,加快专利到期药物仿制上市。针对防治重大疾病或突发疫情等用药需求,仿创结合、系统集成,研制20到30个临床需求巨大的药物品类,并切实解决产业化问题,满足临床用药的急迫需求,到2020年国际专利到期的重要药物90%以上实现仿制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医药“十三五”规划除了对“十三五”期间药物品类的研发和技术发展作出详细部署外,还对整个生物医药产业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即进一步促进整个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根据规划,到2020年,要推动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实现药品质量标准和体系与国际接轨,其中至少100家药品制剂企业取得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WHO认证,并实现药品出口 按照国际药品标准、研制并推动10到20个化学药及高端制剂、3到5个新中药、3到5个新生物技术药在欧美发达国家完成药品注册,并加快其进入国际市场。  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推动3到5家基础好的大专院校与制药企业联合建立具有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的大型医药研发基地,同期建立国家级转化科学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突破10到20项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初步建立国家药物创新体系和创新团队,并使我国制药工业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促成部分重点医药企业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力争国际销售收入平均突破百亿元水平。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意义重大。一方面,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巨大,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2014年我国药品市场纯销售额已突破1.5万亿元。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超过1.2亿,医疗需求快速增长,将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庞大,到2014年全产业销售额接近2.5万亿元,但我国药物的自主研发仍很薄弱,药品生产以仿制为主,原创性药物较少,生物医药关键技术也和国际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并力促整个产业涉足国际竞争,将成为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  为了能在“十三五”期间达到上述规划目标,规划还提出了多项战略支撑和保障措施。其中包括:遵照国际规范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建立或标准化国际前沿的各项新药临床前和临床评价关键平台 优化和完善新药物优先评审和快速审批政策,强化审批检验人员队伍的扩充 细化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保障新药审批。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国确定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一方面,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将进一步满足我国人民不断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另一方面,作为重要的产业,生物医药领域和化工等基础制造业部门息息相关,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对促进上下游产业、带动化工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也有着巨大促进作用。
  • 吉大· 小天鹅将参加在京举办的2009年第十三届BCEIA展览会
    2009年第十三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将于2009年11月在北京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大会邀请了全国各高等学府及各知名厂商参加。吉大· 小天鹅在这次大会中将展出多参数食品安全分析仪、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多参数空气分析仪、多功能甲醛检测仪、红外测油仪及公司最新研制的纯牛奶· 奶粉蛋白质快速检测仪等仪器,欢迎各位贵宾前来参观指导(展位号11051、11052)。
  • 上海嘉鹏科技参展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检验医学暨输血仪器试剂博览会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检验医学暨输血仪器试剂博览会定于2016年3月7日-9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上海嘉鹏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区(B2馆:B296展位)携最新款“核酸蛋白纯化系统、恒流泵、凝胶成像系统、自动部分收集器、紫外分析仪“等产品参展,诚挚邀请您的莅临!参观指南  地址:西安市雁展路1号 曲江国际会展中心  乘车路线: 地铁线路:地铁2号线至会展中心站 机场:机场大巴至钟楼或小寨换乘地铁2号线至会展中心站
  • 第十三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第二轮通知
    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的委托,由山东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承办,青岛盛翰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和青岛普仁仪器有限公司协办的第13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定于2010年9月8—10日在山东省青岛市的青岛气象度假村举行。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是我国离子色谱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会议将展示我国离子色谱研究和应用的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热烈欢迎我国离子色谱领域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踊跃投稿和参加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会议日程:   9月6-7日报到   9月8-10日学术活动   会议报到地点:青岛气象度假村   会议费用:注册费980元,学生500元(不含旅游)。   会议报名方法:将回执用e-mail于2010年8月31日前发到:xuegaichun@qdsrd.com,请注明“参加离子色谱会议”字样,以便安排食宿。   会议网址:http://www.sepublog.com/bbs/forum-46-1.html   会议征文:请将论文于2010年7月31日前用E-mail发至40005964@qq.com 。须注明“第13届全国离子色谱会议征文”字样。   会议内容:(1)学术论文报告会。 (2)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收费标准:见《第十三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产品展示收费标准》。   会议组委会联系人及联系地址:   上海:施超欧(地址: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电话:021-64252812,64250782 传真:021-64252947 13301806390 E-mail:shico@ecust.edu.cn)   青岛:林雨霏(地址:山东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电话:0532-80885092,0532-80885013(传真),13687610321 E-mail:sdsciq@163.com) 离子色谱会议报到地点.pdf
  • 仪器人不可不看的“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
    2017年2月21日下午,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的通知》。“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正式发布,与仪器人息息相关的关键点有哪些?仪器信息网编辑现整理节选如下:  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药品生产企业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主体,应按相关指导原则主动选购参比制剂,合理选用评价方法,开展研究和评价。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指导,制定完善相关指导原则,及时公布参比制剂信息,逐步建立我国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集。  完善技术标准  对照国际先进水平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化学药品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制品标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中药(材)标准处于国际主导地位。提高药用辅料、药包材标准整体水平,扩大品种覆盖面,稳步提高民族药(材)标准。建立药品标准淘汰机制,全面清理历版药典未收载品种标准和各类局(部)颁标准,提升一批,淘汰一批。加快医疗器械国际标准研究转化,优先提高医疗器械基础通用标准和高风险类产品标准。制修订化妆品相关标准。  强化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加强国家、省、市三级药品检验检测体系能力建设,加强国家、省两级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和市级分中心能力建设。国家级检验机构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仲裁检验、复检等能力 省级检验机构能够完成相应的法定检验、监督检验、执法检验、应急检验等任务,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开展基础性、关键性检验检测技术以及快速和补充检验检测方法研究 市级检验机构能够完成常规性监督执法检验任务 县级检验机构具备快速检验能力。加强检验检测信息化建设。鼓励大专院校、企业检验机构承担政府检验任务。  加强重点实验室和口岸检验机构建设。重点实验室在相关领域具备国内一流检验水平和技术攻关能力,口岸药品检验机构具备依据法定标准进行全项检验的能力和监测进口药品质量风险的能力。  加强疫苗等生物制品批签发体系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国家级具备生物制品标准制定和标准物质制备能力,能够依据法定标准进行生物制品全项检测 省级能够依据法定标准对本行政区域内企业生产的生物制品进行全项检测。加强国家微生物标准物质库建设和疫苗检验检测技术研发。  加强科技支撑  研究攻关适宜技术,为监管和产业发展服务。开展药品安全基础、质量控制、安全评价与预警、检验检测新技术、标准和质量提高研究,强化提升药品纯度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依托现有资源设立一批药品安全研究基地,培养药品安全科技人才。专栏2 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一)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制修订国家药品标准3050个,包括中药民族药标准1100个、化学药品标准1500个、生物制品标准150个、药用辅料标准200个、药包材标准100个。制修订药品注册技术指导原则350项。制修订药典收载的检测方法、通则(总论)以及技术指导原则100项。根据需要及时制定发布一批药品补充检验方法。研制中药民族药和天然药物标准物质,包括化学对照品200种、对照药材150种、对照提取物100种。研制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标准物质,包括药用辅料对照品150种、药包材对照物质10种。(二)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制修订医疗器械标准500项,包括诊断试剂类标准80项、有源医疗器械标准200项、无源医疗器械和其他标准220项。制修订医疗器械技术审查和临床试验指导原则200项。研制体外诊断试剂标准物质150种。建立健全医疗器械标准化管理体系,依托现有资源,加强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建设,配备满足需要的标准管理人员。(三)化妆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制修订化妆品禁用、限用物质检验检测方法30—50项。专栏5 技术支撑能力建设项目(一)国家级审评中心建设。探索创新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机构体制机制和法人治理模式。改革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与科研院所、医院联合培养审评人员。健全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数据库。(二)检查能力建设。合理保障检查工作需要,确保具备完成药品医疗器械日常检查、注册检查、飞行检查、境外检查任务的能力。保障各级审评、检查、监测评价等技术支撑业务用房。(三)检验检测能力建设。1.检验检测能力达标工程。编制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标准,根据标准建设各级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依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建设国家级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改造升级省级和口岸药品检验机构、省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监管重点实验室。2.疫苗批签发体系建设工程。完善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为核心、省级疫苗批签发机构参与的国家疫苗批签发体系。依托现有资源,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细胞资源库、干细胞资源库、菌(毒)种库,建立完善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研究和供应平台、质量评价标准和技术平台。(四)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监测能力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二期)和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利用医疗机构电子数据,建立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性主动监测与评价系统。在综合医院设立300个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哨点。在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设立100个药物滥用监测哨点。药品不良反应县(市、区)报告比例达到90%以上。对100个医疗器械产品开展重点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县(市、区)报告比例达到80%以上。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数达到50份/百万人。专栏8 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科技支撑任务(一)药品检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开展药品快速检验新技术及装备、应急检验方法、补充检验方法等研究。加强药品研发生产及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二)药品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技术研究。开展化学药品、新型生物制品、毒性中药材、疫苗、新型药物和特殊药物剂型等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技术研究,加强药包材和药用辅料安全性评价研究。(三)检验检测研究平台、数据库等建设。建立中药注射剂、中药材检验检测数据库以及多糖类药物和多组分生化药质量控制技术平台,开展药品安全大数据分析研究。(四)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各类数字诊疗装备、个体化诊疗产品、生物医用材料的质量评价、检测技术及检测规范研究,加强常用医疗器械快速检验系统、高风险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平台研究。开展在用医疗器械现场检验方法、检测平台及装备研究。(五)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体系研究。加强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技术及标准体系研究,系统开展植入性等高风险医疗器械安全性研究,开展医用机器人、医用增材制造等创新医疗器械标准体系研究。附:《“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全文“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pdf
  • “十三五”节能减排方案:出台涂料VOCs限值强制环保标准
    p   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对全国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p p   《方案》指出,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动力,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 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001万吨、207万吨、1580万吨、 1574万吨以内,比2015年分别下降10%、10%、15%和15%。全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10%以上。 /p p   《方案》从十一个方面明确了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措施。一是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降低煤炭消费比重。二是加强重点领域节能,提升工业、建筑、交通、商贸、农村、公共机构和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水平。三是深化主要污染物减排,改变单纯按行政区域为单元分解控制总量指标的方式,通过实施排污许可制,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总量控制制度,控制重点流域和工业、农业、生活、移动源污染物排放。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强城市废弃物处理和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五是实施节能、循环经济、主要大气污染物和主要水污染物减排等重点工程。六是强化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区域、城镇、园区、用能单位等系统用能和节能。七是完善支持节能减排的价格收费、财税激励、绿色金融等政策。八是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绿色标识认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电力需求侧管理。九是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强化评价考核。十是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标准,严格监督检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十一是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推行绿色消费,强化社会监督。 /p p   《方案》提出推进工业污染物减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强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等量或减量替代。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体系。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继续推行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制度,逐步扩大总量减排行业范围。以削减挥发性有机物、持久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为重点,实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特征污染物削减计划。 /span /strong 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加快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石化、化工、印刷、工业涂装、电子信息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全面推进现有企业达标排放,研究制修订农药、制药、汽车、家具、印刷、集装箱制造等行业排放标准,出台涂料、油墨、胶黏剂、清洗剂等有机溶剂产品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强制性环保标准,控制集装箱、汽车、船舶制造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推动有关企业实施原料替代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强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工业聚集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治理。加强工业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推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建立企业排放红黄牌制度。 /p p   《方案》提出要推进主要大气污染物重点减排工程。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程,到2020年累计完成5.8亿千瓦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限期淘汰2000万千瓦落后产能和不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机组。实施电力、钢铁、水泥、石化、平板玻璃、有色等重点行业全面达标排放治理工程。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煤改气”和“煤改电”工程,扩大城市禁煤区范围,建设完善区域天然气输送管道、城市燃气管网、农村配套电网,加快建设天然气储气库、城市调峰站储气罐等基础工程,新增“煤改气”工程用气450亿立方米以上,替代燃煤锅炉18.9万蒸吨。实施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程,到2020年石化企业基本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p p   《方案》将“十三五”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分解到各省(区、市),提出了主要行业和部门节能目标,明确了“十三五”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重点地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狠抓贯彻落实,强化考核问责,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p
  • 国新办举行“十三五”生态环保规划有关政策吹风会图文实录
    p   主持人 袭艳春: /p p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本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赵英民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先请赵先生作介绍。 /p p   赵英民: /p p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就《“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关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参与和帮助。 /p p   这个《规划》是“十三五”统筹部署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依据,1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已经审议通过,我先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p p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p p   我国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年活动,用硬措施应对硬挑战,用真作为带来真改变,环境治理力度前所未有,进程加速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取得积极进展。2015年,首批开展监测的74个城市,就是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了23.6%,酸雨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历史高峰值的30%降到7.6%,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Ⅰ到Ⅲ类的比例提高到66%,劣Ⅴ类比例下降至9.7%。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污染重、环境质量差、生态受损大、环境风险高,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有较大差距,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p p   赵英民: /p p   “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追求就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全力打好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的攻坚战和持久战,确保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 /p p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有关法律的要求,环保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质检总局、林业局等部门,自2013年启动了《规划》的编制工作,采取开门编规划方式,线上线下进行公众调查。通过实地调研、专题研讨会和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多方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地方、部门和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进行了多轮评估论证,最终形成了目前的《规划》。我从主要内容、基本特点、规划实施三个方面,作个简要介绍。 /p p   关于《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和“十三五”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p p   赵英民: /p p   基本原则是“五个坚持”:坚持绿色发展,标本兼治 坚持质量核心,系统施治 坚持空间管控,分类防治 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法治 坚持履职尽责,社会共治。 /p p   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丧失势头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p p   《规划》提出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2项,分别是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地表水质量劣Ⅴ类水体比例、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以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总量。这里涉及到的环境质量指标,也是第一次进入五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中,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是“土十条”里的要求,其余10项是“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 /p p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规划》主要内容,分七个方面。分别是强化源头防控,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深化质量管理,大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 实施专项治理,全面推进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 实施全程管控,有效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 加大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修复 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实施一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 /p p   第三部分是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包括明确责任分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国际合作、推进试点示范、严格评估考核等五个方面。其中在重点工程投资方面,鼓励建立多元化投资格局,主要以企业和地方为主,中央财政根据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原则给予适当支持。 /p p   赵英民: /p p   二、《规划》基本特点 /p p   《规划》有五个特点: /p p   一是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体现和具体化《纲要》的部署与要求。突出绿色发展,强化生态空间管控,形成绿色发展布局 突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环境硬约束 突出绿色科技创新引领,推进绿色化与创新驱动的深度融合 突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强化京津冀区域环境协同保护、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化建设。 /p p   二是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部署“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工作。《规划》突出环境质量改善与总量减排、生态保护、环境风险防控等工作的系统联动,将提高环境质量作为核心评价标准,将治理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区域、流域、城市和控制单元,实施环境质量改善的清单式管理。 /p p   三是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以环保督察巡视、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离任审计、损害责任追究等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环境责任 以排污许可、环境执法、损害赔偿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以资源环境产权确权、税收政策引导、资源环境价格改革、绿色金融等强化市场激励约束机制与市场主体培育 以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来加快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治理体系。 /p p   四是坚持“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增加了专章提出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明确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协同联动,要求系统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扩大生态产品供给,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p p   五是强化综合治理,协同推进工业达标排放、治污减排和风险防范。以全面达标排放计划为抓手大幅削减污染存量,以推进骨干性工程为抓手实施污染减排,以排污许可为抓手落实治污减排责任,以重金属、危险废物、化学品、核与辐射等重点行业为抓手提升风险防控基础能力,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风险防范体系。 /p p   赵英民: /p p   三、关于规划实施 /p p   围绕《规划》实施,将主要开展五项工作: /p p   一是宣传《规划》。以《规划》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政策措施为重点,开展宣传解读、答疑解惑,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说清楚,讲明白,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p p   二是明确任务和分工。将《规划》重点任务进行分工,明确部门责任,将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地,统筹部门协同推进《规划》实施。 /p p   三是落实重大工程和改革措施。建立项目库,强化项目推进机制,积极推动重大改革政策尽快落地。 /p p   四是大力推进社会共治。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畅通公众监督渠道,积极组织广大群众有序参与和监督《规划》的实施。 /p p   五是开展评估考核。对《规划》实施情况定期监测评估。2018年底进行中期评估,2020年底进行终期考核,考核结果向国务院报告,向社会公布,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p p   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谢谢。 /p p   主持人 袭艳春: /p p   谢谢赵英民先生的介绍。通过介绍我们也能够看出来,《规划》确实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面非常广,下面欢迎大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提问前还是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p p   中国日报记者: /p p   我们注意到近两年重污染天气有所改善,但是全面上还是多发频发的状态,老百姓对重污染天气对健康的影响也有所顾虑,请问环保部下一步有什么具体措施来减少重污染天气的情况,保护老百姓的健康? /p p   赵英民: /p p   我想,近期北京的天气不是很好,重污染天气频发,实际上也提醒我们现在的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应对重污染天气,首先还是要坚定信心。我给大家报几个数字,从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就全国而言,重污染天气发生的频次、峰值都在明显下降。监测数据显示,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2015年重污染天数占全年比值4.1%,这个数字比2013年下降了52.3%,也就是说,2015年全国重污染天次比2013年下降了52.3%。其中京津冀2015年比2013年下降了51.7%。这个数字充分说明,当前我们大气污染治理的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也是显著的。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继续抓好“大气十条”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只要持之以恒,环境质量就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p p   但是的确,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大气污染防治仍然面临着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我们统筹兼顾当前和长远改善环境质量的需要,既要打好攻坚战,还要打好持久战。一方面要打好攻坚战,就是把应对重污染天气作为当前特别是北方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解决老百姓的“心肺之患”。要标本兼治,突出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降低污染排放负荷,狠抓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实施冬病夏治,还要错峰生产,推动煤炭的清洁化利用,加快淘汰高污染车辆,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大幅度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这是应对重污染天气的根本。虽然重污染天气的发生有天气扩散条件不利的客观因素,但是根本原因仍然是排放污染物的总量太大,远远超过了环境可接纳的程度,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p p   赵英民: /p p   二是不断完善重污染天气的应对体系,着力提高预测预报能力,提高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的准确性,提前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应急减排措施的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应对措施落实。另外,要实现区域应急联动,用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取得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切实减轻重污染天气对社会公众健康的影响。 /p p   另一方面,要打好持久战。以京津冀为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煤炭消费量占到全国大约一半左右,钢铁产能和炼焦产能也都占到全国50%以上,火电装机容量占到全国的35%,所以大量能源消耗造成这个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因此,我们必须要落实好中央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加快区域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强化污染源的治理和管控,在全社会建立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今年大家可能感觉到重污染天更频繁一些,气象专家解释,这几年我国受厄尔尼诺、拉尼娜等影响,冬季静稳天气增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我想说,天不帮忙,人更要努力,大气污染治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相信,在各级政府、各个企业也包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重污染天气一定会一天比一天更少。谢谢大家。 /p p   凤凰卫视记者: /p p   请教赵部长关于雾霾天气的问题。第一,我们看到一家官方报纸报道说,研究团队研究成果显示,伦敦雾和中国霾在成份上是有差异的,这篇文章在民众中间引起了热烈讨论,请问环保部对这样的成果有什么样的看法?对我们治霾有什么样的意义吗?第二,我们刚才也注意到在“十三五”中,对地方领导的追责以及考核是有要求的,之前北京一位市长曾经对治霾向中央立下了生死状,但是目前来看执行成果并不好,到2017年,感觉今年整个冬天雾霾比原来更严重,类似的情况会包含以后这种对官员的追责当中吗?“十三五”期间,我们在这方面能看到什么“稳准狠”的措施吗? /p p   赵英民: /p p   第一个问题,你说的这个报道我没见到,所以我不好说具体是什么情况。但是据我们了解,国内的情况,其实不同城市的重污染天气的原因也是有所不同的,虽然总体上讲,我们国家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但是一些特大型城市,机动车污染就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一些工业相对偏重的工业城市,更多的可能是工业排放为主。所以应该说,不同地方的雾霾成因也是不完全一样的。因此,针对这个情况,这次“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来,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际上就是要精准施策。环保部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从2015年开始,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实现了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六项污染物实时监测。这些能力的提升,再加上科研力量的投入,使得我们对各地方污染的成因可以实现精准化的诊断,由此而带来的就是精准化的管理,所以能够实现“稳准狠”,能够实现以最小的经济代价换得最大的环境效益。 /p p   关于第二个问题,针对各级政府的责任落实,实际上中央有一系列的部署安排。大家这两天可能都关注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正在陆续反馈意见,这是非常重要的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非常好的手段。此外,我们还有环境保护综合督查,还有像今年冬天我们专门针对重污染天气的专项督查,对一些履职尽责不力的地方政府还有约谈。总之,利用这一系列组合手段,落实“大气十条”以及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来实现环境质量改善。谢谢。 /p p   中国新闻社记者: /p p   “水十条”实施一年来取得了哪些进展?现在水污染防治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工作重点有哪些安排?谢谢。 /p p   赵英民: /p p   “水十条”是2015年发布,今年是第一个执行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年以来,主要有六方面的进展。一是按照“水十条”的要求,我们和31个省(区、市)签订了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把“水十条”要求的质量改善任务逐一分解到了各省,也要求各省逐一分解到各个地市,最终要落实到全国1940个控制单元上,每一个单元对每一年环境质量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推动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的建立。 /p p   第二方面,组织编制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全过程的防治水污染,促进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p p   第三方面,组织调查评估地级及以上城市900多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状况,指导各地加快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这里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依法清理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 /p p   第四方面,根据水质改善的要求,分解落实“十三五”和2016年主要水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的目标和要求。 /p p   第五方面,落实“水十条”确定的到2020年新增完成13万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任务,落实2016年中央农村节能减排资金,支持各地继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p p   第六方面,印发了一系列指导各地实施“水十条”的相关技术文件,包括《水体达标方案编制技术指南》,以及其他一系列技术文件。 /p p   就目前看,今年1-9月份全国有监测数据的1922个监测断面中,1351个水质是Ⅲ类以上,占70.3%,同比增加4.0个百分点。同时也应该看到,166个是劣Ⅴ类,占到总数的8.6%,同比减少1.2个百分点。就目前看,我们估计,今年作为“水十条”落实实施的第一个完整年,应该说实现了开局良好,“水十条”确定的今年年度目标总体上有望完成。 /p p   赵英民: /p p   水污染防治方面,虽然说通过“十二五”的努力,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但是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环境需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水污染防治工作不平衡,流域生态破坏的现象目前还比较普遍,面源污染应该说现在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部分支流污染严重,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水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上限,不少流经城镇的河流、沟渠“黑臭”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 /p p   全国水环境目前呈现这样三个特点:一是地表水质总体上稳中趋好,但是部分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二是良好水体保护形势严峻 三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出现分化。过去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十二五”约束性指标COD出现了下降,但是氮磷目前看此消彼长。因为化学需氧量下降很多,相对来说原来处于第二、三位的污染物逐步成为有些水域的突出污染问题。这是当前全国水环境呈现的三个特点。 /p p   这次“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的目标以及总体思路。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落实“水十条”为抓手,认真落实这次“十三五”规划明确的各项任务。第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群众最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突出水污染问题。“1+2”个工作重点。“1”是要狠抓饮用水的安全保障。“2”是从好水和差水两头抓起,所谓好水就是现在没有被污染的Ⅲ类以上水体,也要加强保护 差水就是所谓“黑臭”水体、劣Ⅴ类水体,也要抓紧治理。第二是做好源头预防,严守空间总量准入红线。第三是突出重点领域,强化治理措施。第四是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水环境质量管理能力。第五是严格落实地方和企业的责任。 /p p   我们有信心,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水环境质量会越来越好,我们有信心如期完成“水十条”和这次《规划》明确的相关水环境治理和改善任务。 /p p   路透社记者: /p p   还是想问关于水污染问题。中国治理大气污染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环保部本周公布的对各省份的环保督察情况显示,许多地方的水质已经严重恶化了。是不是中国忽视了水资源的保护呢? /p p   赵英民: /p p   我刚才说的数字,从全国水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看,我们是逐年在改善。应该说,环境质量改善后面是有大量具体的污染治理工作作支撑的。比如说过去五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累计下降了12.9%和13%,全国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5700万吨,现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了1.82亿吨,已经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还有很多工作,应该说这些具体工作支撑了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上是向好的,虽然形势依然严峻。你刚才提到,我们督察发现的问题,首先督察就是找问题去了,确实是有些地方一些断面也有水质恶化反弹的情况,但是我想说,全国总体向好和局部恶化是不矛盾的。 /p p   这次的《规划》非常明确,水环境保护要强调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者要综合考虑、综合施治,落实“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实际上水污染治理表现在水上,但是很多问题还是来自于岸上,所以必须把水中和陆上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环境管理也要按照流域的客观规律去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这样才能落实“十三五”规划的要求,能够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保护。 /p p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p p   我们看到“大气十条”已经实施三年多的时间了,根据“大气十条”的规定,在2017年将对各地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现在到了2016年年底了,想问各地实施的情况到底怎么样,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我们还会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这个任务的完成? /p p   赵英民: /p p   又是大气的问题,说明大家对大气还是非常关注。“大气十条”实施三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应该说还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从环境质量的数据变化上看,一是全国颗粒物浓度大幅度下降。2015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PM10的浓度比2013年下降了9.3%,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2015年的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了27.4%、20.9%和27.7%。今年1-10月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的浓度比去年同期又下降了9.4%。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的平均浓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5%、14%和14.7%。非常高兴的是,去年珠三角地区的PM2.5实现了达标,这也是我们三大重点区域第一个率先实现PM2.5年均值在35以下,这应该说为我们树立了信心。二是优良天数明显增加。今年1-10月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是81.4%,同比提高了3.6个百分点。三是重污染天数显著降低。刚才我已经跟大家说了这个数字,就不重复了。虽然大家觉得今年重污染天气相对较多,但是截止到目前,今年重污染天数和去年同期相比仍然是减少的。 /p p   赵英民: /p p   第二,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看,应该说通过“大气十条”三年的实施,我们在一些难点问题、在一些长期性工作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p p   一是积极化解钢铁、煤炭落后产能。重点区域的煤炭消费总量自2013年以来连年实现负增长。 /p p   二是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全国脱硫、脱硝机组占火电总装机容量比例提升到了99%和96%,完成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约2.9亿千瓦,占到全国煤电装机总量的32%。电厂煤耗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p p   三是机动车污染防治逐步加强。三年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500多万辆,全面供应了国四车用汽柴油,东部11个省市供应国五车用汽柴油。 /p p   四是区域协作机制逐步完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进一步深化,圆满完成了多项重大活动的空气质量保障任务,区域内各级政府联合应对重污染天气的机制正在逐步成熟。 /p p   五是各项配套政策措施日益完善。“大气十条”配套的22项政策措施和要求制定的25项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全部颁布实施。 /p p   六是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在不断增强。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部具备了PM2.5等六项指标的监测能力,建立健全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在部分重点城市开展了大气颗粒物污染来源解析、源排放清单编制试点工作。 /p p   赵英民: /p p   总的来看,经过全社会的努力,“大气十条”进展还是顺利的。我们非常有信心,有望实现2017年“大气十条”的目标。但是,的确像前面提到的,虽然“大气十条”三年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难以在短期内根本转变,所以全国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仍然长期居高不下,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p p   我也给大家报告一下现在全国大气环境质量的三个特点:一是全国空气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但是污染程度仍然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我刚才讲的是变化情况,向好变化,但是总体污染程度仍然较高。部分地区冬季雾霾天气频发。二是颗粒物为主要污染因子,主要是PM2.5和PM10,但同时臭氧污染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三是区域不平衡。一方面有珠三角区域PM2.5实现了达标,但同时也有部分城市不降反升。所以刚才有记者朋友提到环保督察,我们环保督察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也是对个别地区不降反升的情况提出明确要求。所以我们正处在传统煤烟型污染和臭氧、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新老问题并存,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工业和交通环境污染交织的阶段,加上一些地方环保责任不落实,执法监管不严,基层环保能力不足等问题,所以大气污染防治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也十分艰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还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付出艰苦和长期不懈的努力。谢谢。 /p p   主持人 袭艳春: /p p   环保问题确实像赵部长所说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地一起来推进相关工作,也欢迎媒体朋友们继续关注我们相关工作的进展,我们也会不定期邀请环保部门的同志和媒体朋友们做沟通和交流。谢谢赵部长的介绍,也谢谢大家,今天的吹风会到此结束。 /p
  • 国家层面强力支持 精准医疗研发计划将于“十三五”启动
    中国将在“十三五”期间启动一项“精准医疗重点科技研发计划”,并将选择性地在全国各个具备条件和优势的区域中的医院和社区内建设示范中心。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李亦学在28日的浦江创新论坛智慧医疗产业论坛上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了这一信息。  国家层面强力支持  “精准医疗计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区域示范中心,把示范中心的成果运用到临床实践,而且其中必然需要医院和病人的参与,这个计划与智慧医疗密切相关,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李亦学表示,该计划的论证阶段已经结束,“十三五”期间肯定会启动,国家层面对此项目会有“非常强大的支持力度”。  早在今年3月,就有报道称科技部在我国首次关于精准医学的专家会议上决定,2030年之前在此项目上投入600亿元。  时隔半年,精准医疗计划已经完成了论证。但是,在产业和社会层面,对于精准医疗的讨论仍在热烈进行,与精准医疗密切相关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概念,在医疗方向的运用被不断深挖。  “我们搭建起来云服务平台之后,已经向多个领域深入,健康是我们的一个重点项目。”金山软件CEO张宏江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强调了金山云的“AllinCloud”战略。  张宏江认为,智慧医疗体系的建立依靠三大技术支撑,一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二是移动医疗的普及,三是连接起孤岛的云平台。  “今天我们的社会有很多患者,但是我们的数据是支离破碎的,无法很好地从数据中提取出一些很好的病例数据,从而得到一些经验总结和研究。”张宏江举例,三甲医疗机构自己的病人过多,无法把自己的力量集中在一些疑难杂症上,更无法和社区医院进行交流,这是医疗系统运行模式的问题。  隐私和参与  精准医疗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医学界在2011年提出,今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宣布启动精准医疗计划,并斥2.15亿美元作为第一笔投资。该计划还将搜集数百万志愿者的健康数据进行研究,因此,注重隐私和鼓励全民参与,成为该计划一个硬币的两面。  对中国的相关行业人士来说,这两面同样存在,并且机遇和挑战因人口规模而放大。  精准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基因测序,基因信息的数据化一旦掌握,便可能在未来将过去中国面临的负担转化为资源。  生命科学企业华大基因执行副总裁朱岩梅表示,中国有数量庞大的病源和样本,一旦拥有成本低廉的数据采集工具,从全基因组到疾病,每个人将从生到死不同时间的基因档案建立起来,那将会是规模庞大的数据。  朱岩梅提到,中国在精准医疗领域具有“本土需求”,这体现在,中国目前的出生缺陷率为5.6%,由此造成8000万残疾人,而发达国家的水平为2%多一点,此外,中国的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为33%,而发达国家是70%。  “如果能够通过这样的技术平台,帮助中国把出生缺陷率降低50%,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把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从33%提高到50%,行不行?我们如果把所有的医院联合起来,不管是原来的电子病例还是现在的样本采集,中国这么多的病床、这么多病人,如果我们关注这两个最根本的民生需求,是不是就是中国最经典的创新需求?”朱岩梅表示了自己对精准医疗市场需求的理解。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帆则表示,医院数据通过两个方面产生价值,一是临床研究,通过回顾或预测寻找规律,二是通过临床数据帮助医生做出更好的诊断,“我个人认为,医院的系统化绝对不是移动治疗挂号和支付等等,而是所有数据的整合,它能发挥的价值远远大于医院的单一系统。”  需要更多开放数据  朱岩梅在谈及基因采样时提到了一组关于唐氏综合征——一种由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先天缺陷——的检测数据,在全球62个国家做了74万例孕妇检测,检测准确率高达99.99%。一旦检测样本扩大,成本就可以得到大幅下降,届时将有更多人得到预诊。  但是,即便准确率如此之高,相比医院产生的大量数据,上述的检测样本规模依然太小,精准医疗需要依托更大的开放和共享数据。  上海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高解春表示,中国完全有条件在精准医疗方面走在全球前列,但是,顶层设计非常重要,民间也要有共识,共同参与医疗数据的完善。  “每个人都要为社会做贡献,不能说我的数据不进数据库。只要活在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要进去,和医保一样。”高解春说。  而刘帆更强调数据的隐私和使用伦理,他表示,精准医疗产业里,采用医院的数据时一定要是过滤了个人隐私的豁免数据,“个人的数据放在这个群体里不应该涉及个人的隐私,应该没有姓名、没有年龄,变成一个群体数据,这个数据是可以拿来做科研和研究用的。”  精准医疗所面临的伦理问题不止一个,比如,不少人提出质疑,通过精准医疗预诊出胎儿基因的唐氏综合征,那么这样的生命就没有选择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利吗?“妈妈来决定,其实伦理要随着科学的进步而进步。”朱岩梅说。
  • 十三五支持科技进口税政策:免税对象增6类,设备清单增12类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2016年12月27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2020年12月31日截止。上一版“税收政策”同时废止。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 nbsp & nbsp & nbsp 通过与上一版“税收政策”对比,笔者发现,本次《通知》有以下三方面重要变化: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 nbsp & nbsp & nbsp 第一,名称去掉了“关于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限制,部分“企业单位”将得以享受免进口税收政策。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 nbsp & nbsp & nbsp 第二,将“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学校和出版物进口单位”的限定范围由原来的三条增加至九条,大大扩大了可以享受进口免税政策的群体范围。具体增加了经相关部分核定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部分企业技术中心、部分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转制为企业和进入企业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技术类)、外资研发中心,以及经广电总局批准的六家具有出版物进口许可的出版物进口单位。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 nbsp & nbsp & nbsp 第三,“进口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免税清单”增加大量设备品目,由原来的四大类增加至十六大类。增加的十二类具体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36px " “ /span /strong /span 一、分析、测量、检查、计量、观测、发生信号、处理信号的仪器、仪表及其附件。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 nbsp & nbsp & nbsp 四、用于维修依照《关于“十三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已免税进口的仪器、仪表和设备或者用于改进、扩充依照《关于“十三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可予免税进口的仪器、仪表和设备的功能, strong 而单独进口的专用零部件及配件 /strong (自进口的仪器、仪表和设备海关放行之日起五年内)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 nbsp & nbsp & nbsp 六、各种载体形式的讲稿、音像资料、幻灯片、计算机软件及软件许可证 /p p   七、标本、模型 /p p   八、实验用材料,包括试剂、生物中间体和制品、药物、同位素等专用材料。其中包括: /p p   九、实验用动物 /p p   十、医疗检测、分析仪器及其附件(限于医药类学校、专业和医药类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 /p p   十一、优良品种植物及种子(限于农林类学校、专业和农林类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 /p p   十二、乐器,包括弦乐类、管乐类、打击乐和弹拨乐类、键盘乐类、电子乐类等专业乐器(限于艺术类学校、专业和艺术类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 /p p   十三、体育器材(限于体育类学校、专业和体育类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 /p p   十四、教练飞机(限于飞行类学校) /p p   十五、船舶所用关键设备(限于航运类学校) /p p   十六、非汽油、柴油动力样车(限于汽车类学校、专业和汽车类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36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以下为通知原文: /span br/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十三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财关税[2016]70号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p p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规范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免税进口行为,经国务院批准,特制定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现将有关政策内容通知如下: /p p   一、对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学校等单位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者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对出版物进口单位为科研院所、学校进口用于科研、教学的图书、资料等,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p p   二、本通知第一条中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学校和出版物进口单位等是指: /p p   (一)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所属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各类科研院所。 /p p   (二)国家承认学历的实施专科及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p p    strong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科技部核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strong /p p strong   (四)科技部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1.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转制为企业和进入企业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机构 2.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3.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strong /p p strong   (五)科技部会同民政部核定或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民政部门核定的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strong /p p strong   (六)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技术类)。 /strong /p p strong   (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国税部门和外资研发中心所在地直属海关核定的外资研发中心。 /strong /p p strong   (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下列具有出版物进口许可的出版物进口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及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中国经济图书进出口公司、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北京中科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技资料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strong /p p   (九)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核定的其他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学校。 /p p   三、本通知第一条所述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学校等单位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者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免税清单(含出版物进口单位为科研院所、学校进口用于科研、教学的图书、资料等),由财政部会同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并另行发布。 /p p   四、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需求变化及国内生产发展等情况,适时对第三条进口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免税清单进行调整。 /p p   五、本通知有关的政策管理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发布。 /p p   六、经海关审核同意,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学校可将免税进口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用于其他单位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活动。 /p p   对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统一管理、符合本通知规定的免税进口的科学仪器设备,在符合监管条件的前提下,准予用于其他单位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活动。具体管理办法由科技部会同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并发布。 /p p   经海关审核同意,医院类高等学校、专业和科学研究机构以科学研究或教学为目的,可将免税进口的医疗检测、分析仪器及其附件用于其附属、所属医院的临床活动,或用于开展临床实验所需依托的其分立前附属、所属医院的临床活动。其中,大中型医疗检测、分析仪器,限每所医院每5年每种1台。 /p p   七、违反本通知规定,将免税进口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擅自转让、移作他用或者进行其他处置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罚,有关进口单位在1年内不得享受本通知规定的进口税收政策 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有关进口单位在3年内不得享受本通知规定的进口税收政策。 /p p   八、海关总署根据本通知制定海关具体实施办法。 /p p   九、本通知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2020年12月31日截止。自实施之日起,《财政部 科技部 民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适用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12〕54号)同时废止。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财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6年12月27日 /p 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附件 /strong : strong 进口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免税清单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标粗部分为本次清单增加项目) /span /strong /p p    strong 一、分析、测量、检查、计量、观测、发生信号、处理信号的仪器、仪表及其附件。其中包括进行分析、测量、检查、计量、观测等工作必需的传感器或类似装置及附件 /strong /p p   税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以下简称税则) /p p   第84、85、90 章 91.05 91.06 进口的有关附件不受税号限制。 /p p   二、实验、教学用的设备,不包括用于中试和生产的设备。其中包括: /p p   (一)实验环境方面。 /p p   1.教学实验仪器及装置 /p p   2.教学示教、演示仪器及装置 /p p   3.净化设备(如换气、灭菌、纯水设备等) /p p   4.特殊实验环境设备(如超低温、超高温、高压、低压、强腐蚀设备、 strong 搭载实验仪器的减震平台 /strong 等) /p p   5.特殊电源、光源设备( strong 如电极、开关、线圈、各种光源等 /strong ) /p p   6.清洗循环设备 /p p   7.恒温设备( strong 如水浴、恒温箱、灭菌仪等 /strong ) /p p   8.小型粉碎、研磨制备设备 /p p    strong 9.光学元器件 /strong /p p   10.其他。 /p p   (二)样品制备设备和装置。 /p p   1.特种泵类(如分子泵、离子泵、真空泵、蠕动泵、涡轮泵、干泵等) /p p   2.培养设备(如培养箱、发酵罐等) /p p   3.微量取样设备(如 strong 移液管 /strong 、取样器、精密天平等) /p p   4.分离、纯化、浓缩设备(如离心机、层析、色谱、萃取、结晶设备、旋转蒸发器等) /p p   5.气体、液体、固体混合设备(如旋涡混合器等) /p p   6.制气设备、气体压缩设备 /p p   7.专用制样设备(如切片机、压片机、镀膜机、减薄仪、抛光机等),实验用注射、挤出、造粒、膜压设备 实验室样品前处理设备 /p p    strong 8.实验室用器具(如分配器、量具、循环器、清洗器、拉制器、制刀器、制冷设备、刺激器、工具等) /strong /p p   9.其他。 /p p   (三)实验室专用设备。 /p p   1.特种照相和摄影设备(如水下、高空、高速、高分辨率、不可见光等) /p p   2.科研飞机、船舶用关键设备 strong 和部件 /strong /p p   3.特种数据记录设备(如大幅面扫描仪、大幅面绘图仪、磁带机、光盘机、 strong 磁盘阵列等 /strong ) /p p   strong  4.特殊电子部件(如电路板、特种晶体管、专用集成电路等) /strong /p p   5.材料科学专用设备(如干胶仪、特种坩埚、陶瓷、图形转换设备、制版用干板、特种等离子体源、离子源、外延炉、扩散炉、溅射仪、离子刻蚀机,材料实验机等),可靠性试验设备,微电子加工设备,通信模拟仿真设备,通信环境试验设备 /p p   6.小型熔炼设备(如真空、粉末、电渣等),特殊焊接设备 /p p   7.小型染整、纺丝试验专用设备 /p p   8.电生理设备 /p p   strong  9.精密位移设备(如微操作器、精密移动台、定位仪等) /strong /p p   strong  10.其他。 /strong /p p   税号:69.01 69.02 69.03 69.09 69.14 84.01-84.05 84.07 84.08(除8408.1000 外) 84.10-84.72 84.74-84.87 85.01-85.02 85.04-85.07 85.11 85.14-85.15 8516.2 85.17-85.21 85.23 85.25-85.28 85.30-85.37 85.39-85.46 8548.9000 88.03 88.05 90.01-90.03 90.06 90.07 90.13 90.16 90.18 90.19 90.23-90.32 9405.4 9405.5 94.06 /p p   本条中,(一)10.其他(二)8.实验室用器具(如分配器、量具、循环器、清洗器、拉制器、制刀器、制冷设备、刺激器、工具等)9.其他(三)5.材料科学专用设备中的“特种坩埚”10.其他,不受税号限制。 /p p   三、计算机工作站,中型、大型计算机。 strong 其中,包括数据交换仪 /strong /p p   税号:8471.4110 8471.4190 8471.4910 8471.4999 8517.60。 /p p    strong 四、用于维修依照《关于“十三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已免税进口的仪器、仪表和设备或者用于改进、扩充依照《关于“十三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可予免税进口的仪器、仪表和设备的功能,而单独进口的专用零部件及配件(自进口的仪器、仪表和设备海关放行之日起五年内) /strong /p p   税号:不受税号限制。 /p p    strong 五、图书、文献、报刊及其他资料(包括只读光盘、微缩平片、胶卷、地球资料卫星照片、科技和教学声像制品) /strong /p p   税号:49.01-49.11 85.23。 /p p    strong 六、各种载体形式的讲稿、音像资料、幻灯片、计算机软件及软件许可证 /strong /p p   税号:49.06-49.07 49.11 84.71 85.23。 /p p    strong 七、标本、模型 /strong /p p   税号:9705.0000 模型不受税号限制。 /p p    strong 八、实验用材料,包括试剂、生物中间体和制品、药物、同位素等专用材料。其中包括: /strong /p p strong   1.无机试剂、有机试剂、生化试剂 /strong /p p strong   2.新合成或新发现的化学物质或化学材料 /strong /p p strong   3.研究用的矿石、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副产品 /strong /p p strong   4.科研用的电子产品原材料(如超纯硅、光刻胶、蒸镀源、靶材、衬底等)、特种金属材料(含高纯度金属材料等)、膜材料,各种分析用的标准物、固定相 /strong /p p strong   5.实验或研究用的水(超纯水、导电水、去离子水等),空气(液态空气、压缩空气、已除去惰性气体的空气等),超纯氮、氦(包括液氮、液氦等)以及其他超纯气体(如超 /strong /p p strong   纯氙气等) /strong /p p    strong 6.科研用的各种催化剂、助剂及添加剂(包括防老化剂、防腐剂、促进剂、粘合剂、硫化剂、光吸收剂、发泡剂、消泡剂、乳化剂、破乳剂、分散剂、絮凝剂、抗静电剂、引发剂、渗透剂、光稳定剂、再生活化剂等) /strong /p p strong   7.高分子化合物:特种塑料、树脂、橡胶(耐高、低温,耐强酸碱腐蚀、抗静电、高机械强度,或易降解等)。税号:税则第25-40 章 本条第4 项不受税号限制。 /strong /p p strong   九、实验用动物 /strong /p p strong   税号:税则第1 和第3 章。 /strong /p p strong   十、医疗检测、分析仪器及其附件(限于医药类学校、专业和医药类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 /strong /p p strong   税号:90.18-90.22。 /strong /p p strong   十一、优良品种植物及种子(限于农林类学校、专业和农林类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 /strong /p p strong   税号:税则第6-10 章。 /strong /p p strong   十二、乐器,包括弦乐类、管乐类、打击乐和弹拨乐类、键盘乐类、电子乐类等专业乐器(限于艺术类学校、专业和艺术类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 /strong /p p strong   税号:37.04-37.06 84.71 85.23 92.01-92.07。 /strong /p p strong   十三、体育器材(限于体育类学校、专业和体育类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 /strong /p p strong   税号:95.06。 /strong /p p strong   十四、教练飞机(限于飞行类学校) /strong /p p strong   税号:88.02。 /strong /p p strong   十五、船舶所用关键设备(限于航运类学校) /strong /p p strong   税号:8406.1000 8408.1000(仅包括功率在8000 -10000千瓦的高速船用柴油发动机)。 /strong /p p strong   十六、非汽油、柴油动力样车(限于汽车类学校、专业和汽车类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 /strong /p p strong   税号:8701.9090 8702.90 8703.9000 8704.1030 87.05。 /strong /p
  • 十三五环境监测方案发布 专家解读投资机会
    11月8日消息,环保部印发《“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计划于2016年底前,上收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建立气态污染物量值溯源体系和颗粒物比对体系。2017年,进一步完善地表水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质控技术体系。2020年,全面建成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土壤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长江证券投资顾问陶冶就环境监测行业投资机会做出分析解读。  经济之声:这次方案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近岸海域等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实现“谁考核、谁监测”,保障用于评价、考核的数据不受行政干预。环境监事权上收中央的制度变化,会给整个环境监测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陶冶:环境垂直改革将环境监测事权上收中央,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以防止地方政府弄虚作假,减少数据监测的人为干预。原来的监测方式中,地方环保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各种考核压力可能使得行政干预对数据质量的冲击较大。垂直改革实现了全面监测的目标,由省级政府直管,推广第三方监测系统是未来趋势。监测行业业务,将从销售监测设备逐渐转向监测运营的模式,这将为整个监测行业带来很大的机会。  经济之声:此次方案提出环境监测体系要三步走,第一步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气态污染物的监测体系搭建,优先给民众关心的雾霾问题一个交代 第二步在2017年完成地表水和土壤污染的监测 第三步在2020年实现空气、地表水、土壤“海陆空”一体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从水、大气向固废、土壤监测拓展,监测网络的建立肯定需要更多监测设备。从这个角度看,整个环境监测行业未来会有多大增量空间?  陶冶:监测设备的供应市场发展较为平稳,行业内的企业也比较多,能够保证监测行业的基本需求。另外,检测试剂和其他耗材的市场供应也较充足,基本上也不存在供应风险。监测行业下游的客户范围广泛且多样化,涉及到较多行业,包括有生产企业、商业企业以及科研院等,因此其发展空间很大。根据我们粗略的估算,“十二五”期间整个环保产业的总投资大概是5万亿,“十三五”规划的环保产业总投资应该有17万亿左右,粗略估算一下,环保监测中监测设备这一块应该是占整个环保产业规模的十分之一,预计在1.7万亿左右。  经济之声: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次方案提出未来要建立远程在线质控体系,这是环境监测物联网领域的一次大机遇。未来的监测趋势是野外获取污染物数据,通过传感器在线传输到搭建好的监测线上平台。目前环境监测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感知物联”层,环境监测物联网的建立是否会给一些IT企业带来机会?  陶冶:各级环保部门都希望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智能环保监测,推进环保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并且保证实时监测和执法治污的高效性。监测仪器通过传输网络和系统平台相连,可以实现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终端的支持,以及特定的数据采集与管理等。针对以上需求,传统的环境监测企业也纷纷开展了产业链的整合,在以前单纯的监测设备产品线上,经过扩展的系统平台等涉及信息产业化的产品也陆续上线。上市公司如聚光科技、先河环保,都涉及到一些物联网与环保相关的连接、收购与合并,来实现上市公司的多元化。  经济之声:相应的IT企业,未来会集中在什么样的公司上,具有什么样潜质的公司可能会脱颖而出?  陶冶:我认为是本身以环保为基础的环保类公司,扩展IT业务。而不是纯的IT公司介入环保领域,可能其行业经验、相关人脉以及对行业的了解度会差一些。本身在环保行业中比较好的公司,收购IT企业或者介入IT企业,将IT运营即物联网的形式整合到环保产业链中,我认为,这类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会更好。  经济之声:聚光科技(300203)主营业务是环境监测系统,近期公司披露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归母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增长 121.25%,带动公司前三季度盈利大幅增长62.44%。公司半年度利润与2015年同比只增长6.84%,为什么到了三季度公司的利润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  陶冶:报告期内公司业绩的高增长,一是主营业务的开展比较顺利,成本、费用得到了一定控制。另外,三季度业绩增速突然变高的主要原因是有 4035万的财政补贴,对业绩形成了较大的支撑。同时,季报显示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同比支出增加187%,说明公司业务规模增长、采购增多,税费、差旅等现金支出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公司目前的经营状态是非常好的。  经济之声:未来这样的增长速度能不能保持住?公司股价从8月份开始了一波上涨行情,目前处于调整状态,未来还能有继续上行的空间吗?  陶冶:三季度季报中公布了公司的订单情况,它中标了黄山推进流域治理的PPP项目,这会对公司中长期的业绩产生较好影响,并且有利于公司和当地政府的合作。接下来公司也有可能承接其他的环保项目,包括之前所说,像税费、差旅等支出增长的情况,也可见公司的这种增速应该还是能够保持住的。现阶段公司业绩比较稳定,加之有PPP项目,股价调整一段时间后,我认为,公司有可能创出新高,回调的时候反倒是可以适当的关注。  经济之声:先河环保(300137)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及决策支持平台,可实现密集布点、成本低廉、数据可靠的大气监测系统。按照环境监测体系建立“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完成气态污染物的监测体系搭建,是不是意味着公司是最先开始受益的公司呢?  陶冶:网格化监测是未来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公司肯定是最先受益的。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河北,今年河北能源消费量和钢铁行业产值分别位居全国第四和第一,这样的产业结构导致河北地区的污染非常严重,三季度以来河北的雾霾情况也非常严重。中央的环保督查也是以河北为首站,力度空前,也就是说公司拥有明显的区域优势,有望在提升河北环境治理水平的背景下最先受益。此外,公司2016年上半年订单同比增长超过了100%,取得这么快的增长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很有好处。  经济之声:在水质监测方面,先河环保开发了水质精细化网格监测系统方案。这个项目研发了适用于岸边还有野外的小型化水质自动监测站,这一块的市场前景应该如何来评估?  陶冶:我预计水质监测短期市场空间可能有100亿左右,远期大概有600亿到800亿左右。2016年是水质监测爆发的一年,二季度地表水监测公司的订单同比增长接近700%,先河环保的订单在五家龙头企业中占比达29%,我认为,公司将会借助水质监测业务实现比较好的增长。  经济之声:但在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呈现出了较长时间的箱体震荡格局,公司的动态市盈率在56倍左右,未来还会持续这种箱体震荡吗?  陶冶:短期来看,公司的业绩增速基本上都是符合预期的,现在的股价部分体现了未来半年到一年的业绩增速情况。2016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大概在8 亿左右,增速大概38%左右,预计2017年在10亿左右,增速在30%左右。以这样的增速来看,对于一个发展较好的环保企业,现在50多倍的市盈率应该还是不高。在震荡盘整之后,随着业绩的逐渐兑现,公司还会增值。  经济之声:像先河环保这样长期处于箱体震荡的公司,投资者应该怎么来逐步的介入?  陶冶:如果是做中长线的价值投资,每一次回调都是比较好的买入机会。如果是做短线,投资者可以利用技术上成交量缩量,如市场出现回调,成交量缩小得比较厉害的时候,适当参与。对于做中线的投资者,随时都是较好的买点。
  • "十三五"将建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科学仪器从中获利
    日前,国家发改委官网公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根据该规划内容,十三五期间将优先布局10个建设项目。  在大型科学仪器领域,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硬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等值得期待。  一: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  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是开展空间天气研究、保障国家空间活动和空间安全 的重要设施。围绕综合性、多尺度、长期连续监测我国空间环境 区域性特征和研究日地空间天气变化规律的科学目标,在子午工程现有常规监测链的基础上,主要建设由相控阵非相干散射雷达、高频相干散射雷达群、大口径激光雷达、大规模太阳射电阵 等组成的先进探测系统,形成覆盖全国的“两横两纵”地基监测网,具备百公里级空间分辨、实时获取 30 余种空间环境要素的日地空间天气全过程探测能力。设施建成后,可成为国际上综合性最强、覆盖区域最广的先进地基空间环境监测网,促进我国空 间环境的认知水平和应用保障能力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二: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  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是开展天体物理研究必备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围绕宇宙各层次天体起源 和演化、极端宇宙条件物理、由宇宙结构形成揭示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性质及引力波源光学对应体等重大前沿研究需求,优选台址,建设一架 12 米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具备多目标、暗天体高分辨成像和光谱观测的精测能力,最暗天体成像极限亮度达 到 28 星等,最暗天体光谱极限亮度达到 25 星等。设施建成后,可使我国光学极限探测能力处于国际领先行列,大幅提升天文观测重大发现的综合能力,同时为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带动我国先进光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三: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  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对开展暗物质直接探测、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宇宙重核形成等基础科学前沿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优选地址建设该设施,主要包括:垂直岩石覆盖大于2300米、宇宙线通量小于每年每平方米100个、容积大于30万立方米的实验空间 大型液氮低温辐射屏蔽与高纯锗反符合装置 大 型常温纯净水辐射屏蔽与液氙自屏蔽装置 组合式固体辐射屏蔽装置 微贝克每公斤量级的辐射本底测量与分析装置等。设施建成后,可为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及相关领域重要科学问题研究提供极低宇宙线通量和极低环境辐射本底的实验条件,为建设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中心奠定基础。  四: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  建设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开展复杂岩土介质与水环境中地震灾害及防控模拟,对揭示地震引起的自然环境和工程灾变机理,防范自然灾害,保障土木、水利和海洋等重大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设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移动组合式三向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阵系统、工程地震灾害数字仿真系统及配套设施等,单台最大载重 1350 吨以上,满载最大加速度 20 米每平方秒,具备可靠模拟多点多维地震差动、大比尺和足尺模拟工程地震灾害的能力。设施建成后,可大幅提升我国防灾减灾原始创新能力,为提高我国地震灾 害的防范水平提供重要支撑。  五: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  核聚变能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建设多场耦合环境下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对保障我国聚变堆的先进性、安全性 和可靠性,加快聚变能实际应用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设施主要建设最大粒子通量达到 1024每平方米每秒的偏滤器物理、材料和部件研究系统,以及最高背景场达到 15 特斯拉的超导导体和磁体研究系统,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研究提供粒子流、电、磁、热、力等极端实验条件。设施建成后,可成为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平台,为我国开展聚变堆设计及核心部件研发、热与粒子排除关键问题研究、大规模低温和超导技术研究、强流粒子束与基础等离子体研究、深空推进探索等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六: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等领域原创性、突破性创新研究的重要支撑平台。围绕航空材料、武器物理、工程材料全寿命周期等国家安全和工业应用相关研究,以及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对高亮度、 高能量 X 射线的紧迫需求,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主要包括注入器、储存环、光束线、实验站以及辅助设施。储存环能量达6千兆电子伏,发射度优于0.1 纳米弧度,高性能光束线站容量不少于90条,提供能量达300 千电子伏的 X 射线,具备纳米量级空间分辨、皮秒量级时间分辨、毫电子伏量级能量分辨能力。设施建成后,可满足前沿科学和工程应用等领域的研究需求,成为国际领先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试验平台,为提升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撑。  七:硬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具有超高峰值亮度、超短脉冲、高度相干等优异性能,是实现科学突破与技术创新的研究利器。为满足材料、能源、环境、物理与化学、生命及医药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对高亮度相干X 射线光源的迫切需求,建设硬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主要包括: 高性能电子直线加速器、高亮度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器、光束线和 四维探测综合实验站等,具备电子能量大于 6 千兆电子伏、光子能量高于 12 千电子伏、及飞秒级时间分辨和纳米级空间分辨的 能力。设施建成后,总体性能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现有同步辐射光源形成优势互补,为解决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 大科学问题提供有效手段。  八: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  生命体结构与功能跨尺度的可视化描绘与精确测量对生物医学研究取得革命性突 破具有重大意义。以打通尺度壁垒、整合多模态信息、精准描绘 生命活动时空过程为科学目标,建设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主要包括:以亚纳米分辨光电融合技术为代表的多模态高分辨分子成像装置、以毫秒分辨显纳成像为代表的多模态活体细 胞成像装置、以超高场磁共振成像为代表的多模态医学成像装置以及全尺度图像整合系统,具备全景式揭示基因表达、分子构象、 细胞信号、组织代谢及功能网络的时空动态和内在联系的能力。 设施建成后,可通过光、声、电、磁、核素、电子等模态的融合,实现从埃到米、微秒到小时的跨尺度结构与功能成像,为我国生物医学研究提供先进的、全方位的观测手段,促进我国生物医学 成像技术的创新发展。  九: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  超重力环境可以增大多相介质体积力和相间相对运动驱动力,是研究岩土体大尺度演变和灾变、地下环境长历时污染必不可少的实验手段,也是研究材料相分离效应的极端物理条件。围绕实验再现岩土体大尺度演变和灾变及加速材料相分离的科学目标,建设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最大加速度 1500g、最大负载30吨、加速度和负载可控可调、容量 1500g吨的超重力离心机,以及深地与深海、场地地震、边坡与高坝、地下环境、地质构造、材料制备等超重力实验舱,具备单次实验再现岩土体千米尺度演变与灾变、污染物万年迁移及获取千个材料共晶成分的能力。设施建成后,可为深地深海资源开发、重大工程防灾、废弃物地下处置、 新材料制备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十: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  授时系统是国家重要科技基础 设施,对科学研究、国家安全和基础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 步提高我国授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授时精度,建设与星基授时系统相对独立、互补增强、融合共用的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 主要包括:增补完善增强型罗兰授时系统,实现长波授时信号的全国土覆盖,重点区域授时精度优于百纳秒 利用通信光纤网建 设覆盖主要城市和重要用户的高精度光纤时频传递骨干网,时间 传递精度优于百皮秒,频率传递精度达到 10 -19 量级。设施建成后,与星基授时系统一起构成我国星地一体化授时系统,可为精 密测量物理、精密时频技术等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实验平台,支撑 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的长远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这10个项目就一定会在十三五期间开建。在制定规划时,专家组确定了20项建设需求。规划将专家组投票排名前10位的建设需求列为优先项目,将排名11-15位的建设需求列为滚动调整的“后备项目”。  预计在2018年进行中期评估,届时将对不具备建设条件、无法按时开工的项目调出规划,并通过专家综合论证程序,及时从“后备项目”中择优替补。
  • 聚焦“十三五”规划建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QQ截图2015110413511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c85f0590-8108-4eb0-898b-9f5e583b586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片源自新华网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习近平 /strong /p p   受中央政治局委托,现在,我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p p   一、建议稿起草过程 /p p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制定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建议,阐明党和国家战略意图,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描绘好未来5年国家发展蓝图,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事关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 /p p   为此,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十三五”规划建议,成立由我担任组长,李克强同志、张高丽同志担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参加的文件起草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承担建议稿起草工作。 /p p   1月28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十三五”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和建议。2月10日,文件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建议稿起草工作正式启动。 /p p   从各方面反馈的意见看,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三五”规划建议问题并提出建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大家普遍希望,通过制定建议明确“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特别是要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提出一些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举措,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文件起草组在起草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真吸收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p p   文件起草组成立9个多月来,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修改。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7月底,建议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党内部分老同志意见,还专门听取了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其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分别审议建议稿。 /p p   从反馈情况看,各地区各部门对建议稿给予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建议稿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决策部署,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建议稿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建议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和重要举措,对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p p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议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出更加深入和更具前瞻性的分析概括。二是建议进一步突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住房、医疗等民生指标。三是建议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将优势资源集聚到重点领域,力求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四是建议进一步提高绿色指标在“十三五”规划全部指标中的权重,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五是建议重视促进内陆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六是建议更加注重通过改善二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明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举措,把更多公共资源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p p   中央责成文件起草组认真研究和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全面汇总、逐条分析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做到了能吸收的尽量吸收。 /p p   二、建议稿的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 /p p   建议稿的起草,充分考虑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p p   第一,“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制定“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建议,必须充分考虑这些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 /p p   第二,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古人说:“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为此,建议稿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对建议稿进行谋篇布局。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p p   第三,“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比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短板。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此外,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p p   另外,考虑到建议通过后,还要根据建议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两个文件之间要有合理分工。所以,建议在内容上重点是确立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的方向、思路、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而一些具体的工作部署则留给纲要去规定,以更好体现和发挥建议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 /p p   在建议稿起草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倒推,厘清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二是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既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又从全球经济联系中进行谋划,重视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三是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既着眼于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国防建设和党的建设,又突出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集中攻关,提出可行思路和务实举措。四是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既强调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又突出规划的约束力和可操作、能检查、易评估,做到虚实结合。 /p p   在结构上,建议稿分三大板块、八个部分。导语和第一、第二部分构成第一板块,属于总论。第一部分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总结“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第二部分讲“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提出并阐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p p   第三至第七部分构成第二板块,属于分论,分别就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进行阐述和部署。第三部分讲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从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7个方面展开。第四部分讲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4个方面展开。第五部分讲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6个方面展开。第六部分讲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从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以及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6个方面展开。第七部分讲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8个方面展开。 /p p   第八部分和结束语构成第三板块。第八部分讲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从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6个方面展开。结束语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p p   三、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p p   建议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要求和重大举措。这里,就其中几个问题作简要说明。 /p p   第一,关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建议稿提出今后5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主要考虑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109元和5919元。到2020年翻一番,按照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的要求,“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至少也要达到6.5%。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有利于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更加切实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化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经济下行压力明显,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难度不小。考虑到正向引导市场预期和留有一定余地,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建议稿提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p p   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年均经济潜在增长率为6%-7%。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今后要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但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比较多。这是因为,未来一个时期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将持续乏力,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形成新的市场空间需要一个过程。在经济结构、技术条件没有明显改善的条件下,资源安全供给、环境质量、温室气体减排等约束强化,将压缩经济增长空间。经济运行中还存在其他一些风险,如杠杆率高企、经济风险上升等,都对经济增长形成了制约。同时,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增长速度会相应慢下来,这是一个基本规律。 /p p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 /p p   第二,关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城镇化的健康程度。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预测,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45%左右。按2013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5.9%计算,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年均需转户1600多万人。现在,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问题是这7.5亿人口中包括2.5亿的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他们在城镇还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带来一些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 /p p   建议稿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是要加快落实中央确定的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这1亿人主要指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和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 /p p   实现1亿人在城镇落户意义重大。从供给看,在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对稳定劳动力供给和工资成本、培育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从需求看,对扩大消费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实现这个目标,既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是全面小康社会惠及更多人口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力度,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这一目标实现。 /p p   第三,关于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按照这个标准,2014年末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现价计算的标准。据测算,若按每年6%的增长率调整,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今后,脱贫标准所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大致能够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求的基本水平,可以继续采用。 /p p   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是可以实现的。2011年至2014年,每年农村脱贫人口分别为4329万、2339万、1650万、1232万。因此,通过采取过硬的、管用的举措,今后每年减贫1000万人的任务是可以完成的。具体讲,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 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 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第四,关于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这既有利于我国在战略必争领域打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更有利于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8月,我们确定要抓紧实施已有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攻克高端通用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宽带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核电站、新药创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培育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以2030年为时间节点,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力争有所突破。从更长远的战略需求出发,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深海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健康保障等领域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已经部署的项目和新部署的项目要形成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协同攻关,为攀登战略制高点、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支撑。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国家实验室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诸如美国阿贡、洛斯阿拉莫斯、劳伦斯伯克利等国家实验室和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等,均是围绕国家使命,依靠跨学科、大协作和高强度支持开展协同创新的研究基地。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急需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布局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优化配置人财物资源,形成协同创新新格局。主要考虑在一些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打造聚集国内外一流人才的高地,组织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协同攻关,形成代表国家水平、国际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科技创新实力,成为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创新力量。 /span /p p   第五,关于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健康发展。现代金融发展呈现出机构种类多、综合经营规模大、产品结构复杂、交易频率高、跨境流动快、风险传递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国家均加大了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力度,核心是提高监管标准、形成互为补充的监管合力和风险处置能力。 /p p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明显加快,形成了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复杂的产品结构体系、信息化的交易体系、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综合经营趋势明显。这对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带来重大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加强金融监管提出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的改革任务。近来频繁显露的局部风险特别是近期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说明,现行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也再次提醒我们必须通过改革保障金融安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p p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主要经济体都对其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主要做法是统筹监管系统重要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尤其是负责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审慎管理 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包括重要的支付系统、清算机构、金融资产登记托管机构等,维护金融基础设施稳健高效运行 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通过金融业全覆盖的数据收集,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p p   第六,关于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必须采取一些硬措施,真抓实干才能见效。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就是一项硬措施。这就是说,既要控制总量,也要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的强度。这项工作做好了,既能节约能源和水土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也能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 /p p   “十一五”规划首次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十二五”规划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现在看,这样做既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根据当前资源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在继续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耗强度双控的基础上,水资源和建设用地也要实施总量和强度双控,作为约束性指标,建立目标责任制,合理分解落实。要研究建立双控的市场化机制,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更多用市场手段实现双控目标。 /p p   第七,关于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经过长期发展,我国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一些地方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当前,国内粮食库存增加较多,仓储补贴负担较重。同时,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走低,国内外市场粮价倒挂明显。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 /p p   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国家可以根据财力和粮食供求状况,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试点,安排一定面积的耕地用于休耕,对休耕农民给予必要的粮食或现金补助。开展这项试点,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影响农民收入为前提,休耕不能减少耕地、搞非农化、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急用之时粮食能够产得出、供得上。同时,要加快推动农业走出去,增加国内农产品供给。耕地轮作休耕情况复杂,要先探索进行试点。 /p p   第八,关于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十三五”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现行以块为主的地方环保管理体制,使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使环保责任难以落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大量存在。综合起来,现行环保体制存在4个突出问题:一是难以落实对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监督责任,二是难以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预,三是难以适应统筹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问题的新要求,四是难以规范和加强地方环保机构队伍建设。 /p p   建议稿提出的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主要指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市(地)县的监测监察机构,承担其人员和工作经费,市(地)级环保局实行以省级环保厅(局)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县级环保局不再单设而是作为市(地)级环保局的派出机构。这是对我国环保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有利于增强环境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这项改革要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力争“十三五”时期完成改革任务。 /p p   第九,关于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明显的高龄少子特征,适龄人口生育意愿明显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现在的生育主体是80后、90后,他们的生育观念变化了,养育孩子的成本也增加了,同时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了,养儿防老的社会观念明显弱化,少生优生已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一方面,据调查,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以来,全国符合政策条件的夫妇有1100多万对。截至今年8月底,提出生育二孩申请的只有169万对,占比为15.4%。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明显,2014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15%,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4岁以下人口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开始绝对减少,这种趋势还在继续。这些都对我国人口均衡发展和人口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p p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可以通过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这是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国家卫计委等部门经过认真测算,认为实施这项政策是可行的。 /p p   同志们!讨论、修改、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是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指导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引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家要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建议稿提出的目标、理念、任务、举措,认真思考,深入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建议稿更加完善。最后,让我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把这次全会开好。 /p
  • 基金委十三五第一批重大项目指南发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发布“十三五”第一批重大项目指南及申请注意事项的通告国科金发计〔2016〕54号  重大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超前部署,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充分发挥支撑与引领作用,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领域,在深入研讨和广泛征求科学家意见的基础上,现发布“十三五”第一批26个重大项目指南(见附件),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提出申请。  一、申请条件和要求  (一)申请条件。  重大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均不得作为申请人(即项目主持人和课题负责人)进行申请。  (二)申请要求。  1. 重大项目的资助期限为5年,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应填写“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2.“十三五”期间重大项目只受理整体申请,要分别撰写项目申请书和课题申请书,不受理针对某个项目指南的部分研究内容或一个课题的申请。  每个重大项目应当围绕科学目标设置不多于5个重大项目课题。重大项目的申请人应当是其中1个课题的申请人。  每个课题的合作研究单位数量不得超过2个。每个重大项目依托单位和合作研究单位数量合计不得超过5个(部分重大项目的课题设置和合作研究单位数量有具体要求,以相关重大项目指南为准)。  二、限项规定  1.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3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直接费用大于200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仅限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作为参与者不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应急管理项目。  2. 申请人(不含参与者)同年只能申请1项重大项目。上一年度获得重大项目资助的项目主持人和课题负责人,本年度不得再申请重大项目。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项目申请接收。  1. 申请报送日期为2016年8月22日至26日16时。  2. 申请书由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负责接收,材料接收工作组联系方式如下: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行政楼101房间)  邮  编:100085  联系电话:010-62328591  (二)申请人注意事项。  重大项目申请书采取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申请须知和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2.申请人登陆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没有信息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撰写提纲要求撰写申请书。  3.重大项目的项目申请人应在信息系统中先填写“项目申请书”,并给该重大项目课题申请人赋予课题申请权限,未经赋权的课题申请人将无法提交申请。  4.申请书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项目”,亚类说明选择“项目申请书”或“课题申请书”,附注说明选择相关的重大项目名称,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部分重大项目有具体要求的,按照相关重大项目指南要求填写)。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5.申请人应当按照重大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所申请重大项目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报告正文的“研究基础”部分说明本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只填写各课题“申请人”相关信息 “签字和盖章页”(可根据需求增加)中“依托单位公章”应加盖“项目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合作研究单位公章” 应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  “课题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包括课题所有主要成员相关信息。“签字和盖章页”中“依托单位公章”,应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 “签字和盖章页”中“合作研究单位公章”,若已经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的合作研究单位,应加盖单位注册公章,没有注册的合作研究单位,应加盖该法人单位公章。  6.重大项目实行成本补偿的资助方式,自然科学基金委将组织专家对建议予以资助的项目进行资金预算专项评审。申请人应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编制说明》中有关成本补偿式预算的具体要求,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认真编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  项目资金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申请人仅需填写直接费用部分,间接费用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项目申请人和合作研究单位的参与者应当分别编制项目资金预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由申请人汇总编制。  7.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下载并打印最终PDF版本申请书,向依托单位提交签字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  “项目申请书”和“课题申请书”应当通过各自的依托单位提交。其中“课题申请书”必须先于“项目申请书”提交,“项目申请书”待全部“课题申请书”提交完毕并确认生成项目总预算表无误后再行提交。  8.申请人应保证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版内容一致。  (三)依托单位注意事项。  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申请材料报送自然科学基金委。具体要求如下:  1.应在规定的项目申请截止日期(8月26日16时)前提交本单位电子版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统一报送经单位签字盖章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一式一份)及要求报送的纸质附件材料。  2.提交电子申请书时,应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  3.报送纸质申请材料时,还应包括本单位公函和申请项目清单,材料不完整不予接收。  4.可将纸质申请书直接送达或邮寄至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采用邮寄方式的,请在项目申请截止日期前(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以快递方式邮寄,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重大项目申请材料”。请勿使用邮政包裹,以免延误申请。  项目清单  1.“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与分析方法”  2.“引力波相关物理问题研究”  3.“光子态的时空演化与应用”  4.“纳米器件辐射效应机理及模拟试验关键技术”  5.“二维碳石墨炔可控制备与性质”  6.“面向精准合成的新金属配合物及其反应研究”  7.“金属配合物催化的高分子精确合成”  8.“生物质催化定向转化制备重要含氧小分子化合物”  9.“棉纤维发育的基础研究”  10.“脂代谢可塑性调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  11.“东亚季风轨道尺度变率及动力机制研究”  12.“ENSO的变异机理和可预测性研究”  13.“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  14.“中国冰冻圈服务功能形成过程及其综合区划研究”  15.“面向功能构筑的新型响应性高分子材料”  16.“电磁场作用下的冶金相变机理”  17.“高性能构件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制造”  18.“高功率密度电机系统非线性时变表征与可靠运行机制”  19.“面向高频宽带分布式相参成像雷达的微波光子学基础研究”  20.“基于互联网群体智能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  21.“空间翻滚目标捕获过程中的航天器控制理论与方法”  22.“阿秒光学基础研究”  23.“互联网与大数据环境下高端装备制造工程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  24.“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中的关键管理科学问题与政策研究”  25.“代谢物及细胞感受代谢物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  26.“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  项目指南重点  1.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与分析方法”  一、科学目标  面向大数据技术的国际前沿,面向国家发展大数据技术和行业大数据应用的重大需求,针对大数据统计分析的若干重大瓶颈问题,开展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统计学基础理论与分析方法的研究,在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方面取得突破性或关键性进展,建立起若干新的理论,在大数据统计计算模式与算法方面提出适应异构计算环境下分布式统计计算模式的系列高效算法,形成大数据处理的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核心技术族,在结合领域的示范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二、研究内容  (一)支持大数据分析与理解的统计学基础。  (二)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统计计算模式与核心算法。  (三)结合领域的大数据的科学发现及其方法论依据。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与分析方法”(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500万元/项(含15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数理科学部受理申请。  2. “引力波相关物理问题研究”  一、科学目标  基于引力波物理和观测研究可以回答许多基础物理的重大问题: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否是唯一正确描述引力的基本理论,引力子是否有质量,宇宙早期是否发生过暴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否完备,物质和反物质的不对称性如何产生,暗能量是否随时间演化,大质量恒星和致密双星系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等。通过开展引力波和宇宙演化,引力波和基础物理,数值相对论和引力波建模以及引力波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四个方面的研究,有望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和基础物理学规律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为人类理解自然做出重要贡献。  二、研究内容  (一)引力波和宇宙演化。  (二)引力波和基础物理。  (三)数值相对论和引力波建模。  (四)引力波和相对论天体物理。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引力波相关物理问题研究”(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500万元/项(含15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数理科学部负责受理。  3. “光子态的时空演化与应用”  一、科学目标  现阶段考察光子态在引力场和弯曲时空中的行为和演化仍需借助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项目将借鉴爱因斯坦方程、量子场论、变换光学和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结果,构建量子变换光学研究体系,发展相关理论和实验方法 通过变换光学研究引力场对光子态的影响,分析光子态在弯曲时空中的行为与演化规律,发现新物理和新效应 探索基于光子体系的相对论量子信息技术和应用,发展光子态制备、调控、检测和应用的新方法、新技术。项目也将尝试理论创新,建立基于光子体系的反德西特空间—共形场(AdS/CFT)对偶原理,并开展实验研究。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光子态的时空演化和相对论量子信息领域,产生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  二、研究内容  (一)光子态的制备及其时空特性的调控。  (二)弯曲时空中光子态的演化、调控及量子变换光学。  (三)弯曲时空对光子信息的影响与应用技术。  (四)AdS/CFT对偶原理在光子体系的建模与实验研究。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光子态的时空演化与应用”(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700万元/项(含17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数理科学部负责受理。  4. “纳米器件辐射效应机理及模拟试验关键技术”  一、科学目标  针对我国空间发展对器件抗辐射加固的迫切需求,以先进的28 nm及以下特征尺寸器件为典型载体,揭示纳米材料辐照损伤微观机制和纳米器件辐射效应新的辐射损伤机理,建立纳米器件敏感区域分布和薄弱环节分析的重离子微束模拟试验方法,提出纳米器件和电路抗辐射加固设计新方法。项目成果将为我国未来新一代先进电子系统用高端核心器件的抗辐射加固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在抗辐射加固技术领域做出国际一流的研究工作,提升我国辐射效应研究的理论和实验技术水平,为我国抗辐射加固领域储备技术和人才。  二、研究内容  (一)基于分子动力学相关理论,模拟不同能量重离子、质子等粒子在绝缘介质、半导体材料等常用器件材料中的电荷、缺陷产生过程及其时空演化过程,阐明辐射引起器件材料结构损伤与电学特性变化的基本规律,为纳米器件及电路辐射效应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二)针对典型平面结构、三维FinFET结构和U型沟道晶体管等纳米器件结构,开展不同入射粒子对不同结构纳米器件单粒子效应电荷收集机制的影响研究 开展超薄栅氧化层在多应力条件下的退化机制研究,分析辐射环境下纳米器件的可靠性及寿命。揭示纳米器件辐射效应机理,为器件抗辐射加固提供技术支撑。  (三)开展纳米电路单粒子效应敏感区域定位模拟试验技术研究,分析纳米电路单粒子效应薄弱环节 开展单粒子瞬态在纳米电路中传播的敏感路径分析方法研究,分析单粒子瞬态在电路中的传播规律及影响范围 探索纳米电路加固新技术,为纳米电路抗辐射加固提供有效方法。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纳米器件辐射效应机理及模拟试验关键技术”(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700万元/项(含17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数理科学部负责受理。  5. “二维碳石墨炔可控制备与性质”  一、科学目标  本项目拟选择建立有特色的表征与计算机模拟的新方法指导石墨炔性质与功能研究,以获得高质量石墨炔少数层薄膜及单层石墨炔薄膜生长为突破点,理解石墨炔的本征性质,并在化学修饰和掺杂研究的基础上拓展石墨炔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实现如下科学目标:建立高质量二维碳石墨炔基材料大面积、高取向薄膜的可控制备方法学 实现二维碳石墨炔单层膜的可控合成及原子相分辨结构探测 研究二维碳石墨炔材料的能带与结构调控机制、性质与应用 发展二维碳石墨炔的模拟、表征与理论计算的方法。通过上述研究推动石墨炔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二、研究内容  (一)石墨炔化学合成新方法。  (二)二维碳石墨炔的模拟、表征与理论计算。  (三)二维碳石墨炔动态过程研究。  (四)石墨炔的功能化。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二维碳石墨炔可控制备与性质”(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700万元/项(含17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化学科学部负责受理。  6. “面向精准合成的新金属配合物及其反应研究”  一、科学目标  本项目拟通过辅助功能基的引入、双/多金属中心协同和单/双电子过程调控等研究思想,设计和合成新型金属有机配合物 系统阐明 (1) 电子/立体协同稳定化效应对金属有机试剂结构与反应性的影响,(2) 金属-配体协同活化效应,(3)双/多核金属配合物中金属-金属协同效应,(4) 辅助功能基-配位协同效应,(5)电子转移过程对金属配位催化途径的影响等金属配合物结构-性能关系的科学规律 针对共价键精准断裂和形成中若干重要和挑战性问题开展研究,发展我国原创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试剂、新催化剂和新反应,为功能目标分子的精准合成提供科学基础。  二、研究内容  (一)新型双/多金属试剂(物种)。  (二)新金属配合物及其反应性。  (三)金属配合物催化的新反应。  (四)金属配合物催化的氮气和氧气的活化与转化。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面向精准合成的新金属配合物及其反应研究”(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700万元/项(含17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化学科学部负责受理。  7. “金属配合物催化的高分子精确合成”  一、科学目标  以金属配合物催化的高分子精确合成为目标,重点针对聚烯烃和手性高分子合成中链结构、拓扑结构以及立构规整性的控制等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发展若干聚合物分子高效精确合成的新方法、新策略和新催化体系,从分子水平揭示金属催化聚合过程中链形成的方式与规律,为新型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提供理论指导 创制若干结构新颖、性能独特的功能化聚烯烃、液态聚烯烃和手性高分子等高性能材料,力争实现1-2种聚合物材料的工业化应用 促进金属有机化学与高分子化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一支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聚烯烃及手性高分子创制的研究队伍,使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跻身于国际领先水平。  二、研究内容  (一)烯烃与极性单体的高效共聚合。  (二)液态聚烯烃的高效合成。  (三)基于环氧烷烃的手性高分子精确合成。  (四)不对称聚合的新方法。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金属配合物催化的高分子精确合成”(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700万元/项(含17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化学科学部负责受理。  8. “生物质催化定向转化制备重要含氧小分子化合物”  一、科学目标  针对非食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创制高选择性催化剂,发展原位动态表征方法,揭示其C-C键和C-O键选择性活化的规律,创造新的生物质转化途径,建立生物质转化气-浆-固多相反应器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实现生物质结构单元定向剪切制备重要小分子含氧化学品。  二、研究内容  (一)纤维素/半纤维素定向催化转化制备重要一元醇和二元醇。  (二)纤维素/半纤维素定向催化转化制备重要羟基酸和二元酸。  (三)木质素的绿色催化解聚制备苯酚等重要酚类化合物。  (四)面向木质纤维素高选择性转化催化反应机理和过程强化的研究。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生物质催化定向转化制备重要含氧小分子化合物”(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700万元/项(含17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化学科学部负责受理。  9. “棉纤维发育的基础研究”  一、科学目标  紧紧围绕“棉纤维发育的分子、细胞机制及育种应用基础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运用育种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技术方法和研究手段,解析棉纤维发育的分子、细胞机制及育种应用的基础研究,为解决“棉花长纤维不足”重大生产问题提供科技支撑。  二、研究内容  (一)棉花纤维发育的分子机制。  (二)棉花纤维细胞机制。  (三)棉花纤维发育机制在育种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棉纤维发育的基础研究”(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本项目要求项目申请人围绕核心科学问题,按三个研究内容设置3个课题,3个课题要紧紧围绕“棉纤维发育的分子、细胞机制及育种应用的基础研究”这一主题开展深入、系统研究,课题间要有紧密和有机联系,研究内容互补,充分体现合作与材料、数据的共享。  (三)项目依托单位和合作研究单位数量合计不得超过3个。  (四)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300万元/项(含1300万元/项)。  (五)本项目由生命科学部负责受理。  10. “脂代谢可塑性调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  一、科学目标  本课题的总体目标是揭示脂代谢可塑性调控的分子与细胞基础,主要包括阐明重要代谢组织在脂代谢可塑性重构中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解析不同生理条件、应激状态和病理条件下,不同器官和器官脂代谢可塑性改变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深入探讨脂代谢可塑性调控在维持机体脂代谢稳态中的生理学意义,为脂代谢紊乱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二、研究内容  (一)脂代谢可塑性感应的分子机制及其功能。  (二)介导脂代谢可塑性的重要细胞器及其调控机制。  (三)新型内分泌因子对脂代谢可塑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脂代谢可塑性调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本项目要求项目申请人围绕核心科学问题,按三个研究内容设置3个课题,3个课题要紧紧围绕“脂代谢可塑性调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这一主题开展深入、系统研究,课题间要有紧密和有机联系,研究内容互补,充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三)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530万元/项(含1530万元/项)。  (四)本项目由医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和化学科学部联合提出,由医学科学部负责受理。  26. “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  一、科学目标  在我国现有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释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释系统、机体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生物大分子药物活性变化规律和高效递释机制,创新生物大分子药物稳定化和高效递释技术,积极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代表性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的发展并向临床应用转化,提升我国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水平和协同创新能力。  二、研究内容  通过多学科交叉,借助药剂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分析学、药效学、药物动力学、药物毒理学等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开展以下研究:  (一)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的设计原理与构建机制。  (二)高效递释系统对生物大分子药物结构与活性的影响规律。  (三)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的递送机制。  (四)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的释药机制。  (五)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的药效与安全性。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本重大项目要求针对上述五部分研究内容,分别设置5个课题,每个课题需围绕“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这一项目主题开展创新性的系统研究,课题间应有紧密的有机联系。  (二)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三)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530万元/项(含1530万元/项)。  (四)本项目由医学科学部、化学科学部和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联合提出,由医学科学部负责受理。
  • 上海“十三五”将建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试点城市
    p   今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规划》显示,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R& amp D)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4.0%左右,上海市将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试点城市(上海)”建设,此举将进一步提高上海全市科研仪器的利用率,节约全社会的研发成本。 /p p   为提升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试点城市(上海)”建设,探索制度创新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建成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提供面向公众、专业机构、政府等不同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实现科技资源数据开放共享、集成统筹与开发利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仪器检测、研发服务培训等科技资源第三方服务平台,推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提高科技服务效能。 /p p   上海作为全国第一个地方立法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的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利用的政策保障体系。通过立足上海,联合江苏、浙江等省,还推动了长三角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为长三角的其他城市乃至全国提供共享服务,有效地整合了上海的科技资源,促进了上海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p p   除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涉及的以下内容,或与科学仪器相关: /p p    strong 高端智能装备与测试设备 /strong /p p   研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刻机、刻蚀机等重大集成电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产品,开发中高端集成电路测试设备及测试关键技术,满足国际主流制造工艺要求。突破高端装备的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等智能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制高端数控、增材/减材制造一体化装备、复合材料加工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产品,提升自主供应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向柔性化、智能化生产转型。研制支撑产业发展、满足民生保障和科学研究需求的检测设备。 /p p    strong 高性能医疗设备 /strong /p p   围绕智能医疗设备及系统软件、个性化定制器械、体外诊断设备及其配套试剂等重点领域,开展多模态分子成像、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复合内窥镜成像系统、大型放射治疗设备、手术机器人、可降解微创植入器械、分子生物学诊断产品、医用有源植入装置、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系统以及免疫诊断试剂等研发,实现数字医疗影像诊疗设备、微创植入器械,以及高端康复器材等产品的国产化,为早期诊断、精确诊断、微创和精准治疗提供支撑,提升高性能医疗设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p p    strong 精准医疗与个性化医疗 /strong /p p   围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育源性疾病及出生缺陷疾病等,开展基于人类基因组学、肠道基因组学、表型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种组学整合的疾病精准干预和治疗的关键技术与适宜技术研究。集成医学影像技术、基因技术和大数据挖掘技术,建设“基因+医疗影像”精准医疗大数据中心,实现疾病预警、治疗、评估、康复等各环节的个性化精准服务。 /p p    strong 重大新药创制 /strong /p p   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神经精神、自身免疫性等重大疾病,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剂型在新药研发与生产中的应用。突破细胞大规模高表达培养和纯化、功能细胞获得、基因编辑的关键技术,推动新型长效和偶联抗体药物、疫苗、基因药物、细胞及基因治疗等开发和应用。开展新靶点、新作用机制的创新药物和药物评价新技术的研究,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化学药和高品质仿制药,推进其产业化和国际化。针对多成份、多靶点的创新中药和重要品种的二次开发,开展中药材和中药质量标准可控性、中药毒性物质微量检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安全性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推进中药的国际认可与注册。鼓励医药产业与大型医院合作建立创新药物临床应用示范基地,实现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型。 /p p    strong 城市新型清洁能源系统构建与大气环境改善 /strong /p p   围绕低碳、高效、清洁并安全的城市新型能源系统建设,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与高效清洁利用的技术体系构建,开展多能互补的智能能源网在城市功能区的应用研究,促进能效大幅度提升和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建立能效、环境信息监测管理平台,研发能效提升、污染控制的共性技术,完善标准规范体系。依托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优化大气污染预测预警技术体系。推进城市新型能源系统的综合示范和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p p    strong 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 /strong /p p   针对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和潮汐河口地带的超大城市清洁水源保护与饮用水安全保障形势严峻的问题,加强饮用水新型污染物监测、污染预防和控制技术研究,优化长江口水源地咸潮入侵等风险的预警预报系统,建立供水智能调度和突发事件风险预警及处理处置平台,增强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开展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及工业用水循环回用的关键技术研究,支撑污水能源循环、资源回收利用。开展城市河道水环境整治、内涝防治与雨水资源化等关键技术攻关及示范应用,支撑“海绵城市”建设。 /p p    strong 固体废物处置利用与污染场地修复 /strong /p p   针对超大城市固体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杂、环境风险问题突出等特点,研发城市固体废物收运分质分流及综合利用的信息化技术,为构建城市固体废物智慧管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研发城市固体废物能源化、新兴工业消费品废物资源化高值利用及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关键技术,实现城市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针对土壤环境受损严重问题,开展土壤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监测、处置和生态环境修复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应用,实现受损场地的安全再利用。 /p p    strong 食品营养与安全保障 /strong /p p   围绕市民食品营养健康,开展食品营养摄入设计和食品营养健康的功能成分评价及代谢机制研究,加强“药食同源”功能营养植物的开发利用,研发个性化的功能性食品。围绕“市民舌尖上的安全”,针对食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建设,开展食品生产源头安全、食品制造有害物风险控制、现代物流与冷链过程的品质控制、精装快速便捷检测等技术研究,制订与完善食品营养与安全技术标准和生产规范,建立基于“互联网+”的食品营养安全技术平台,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实现主要食品在全产业链过程中的营养优化控制、质量安全智能追溯、风险评估与质量控制,保障超大型城市食品营养与安全供给。 /p p   附件: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12/ueattachment/17eb2637-ad5f-4a26-b555-cea423205ba9.docx" style=" line-height: 16px " 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docx /a /p p br/ /p
  • “十三五”规划扎堆发 诸多仪器利好信号不容错过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在刚刚过去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多项“十三五”相关规划/方案相继出炉,涵盖了食品、药品、生物产业、医药卫生、文物事业、煤炭工业等多个方面。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对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来说,这些已经发布的规划/方案中有诸多利好信息值得大家关注:仪器设备的研发和市场需求、分析检测/限量标准的制定、国家相关检测体系能力建设的布局......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今天,仪器信息网编辑就给大家稍作盘点,看看这些新出的规划/方案中都有哪些科学仪器/分析检测的利好点? /span /p p    a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ff0000"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222/213425.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国家文物事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无损检测需求凸显 /strong /span /a /p p   加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文物保护装备建设。其中特别指出,要开展考古调查与发掘专用技术、无损分析检测和多技术协同探测技术研发,构建考古现场保护体系...... /p p   strong   /strong a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ff0000"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222/213366.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印发 仪器及检测需求“爆棚” /strong /span /a /p p   研发食品中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危害物高效识别与确证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生化传感器、多模式阵列光谱、小型质谱、离子迁移谱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快速检测试剂、小型化智能离线及在线快速检测装备30—50台(套),制修订不少于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评估转化农药残留限量指标6600余项、兽药残留限量指标270余项...... /p p    a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ff0000"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222/213361.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仪器人不可不看的“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 /strong /span /a /p p   加强国家、省、市三级药品检验检测体系能力建设,加强国家、省两级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和市级分中心能力建设......鼓励大专院校、企业检验机构承担政府检验任务??开展药品快速检验新技术及装备、应急检验方法、补充检验方法等研究......加强药品研发生产及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p p    a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ff0000"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206/212185.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 quot 十三五& quot 将建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科学仪器从中获利 /strong /span /a /p p   十三五期间将优先布局10个建设项目,在大型科学仪器领域,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硬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等值得期待...... /p p    a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ff0000"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113/211132.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 /strong /span /a /p p   以关键核心技术和部件自主研发为突破口,聚焦高端通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工程化和产业化,研制一批核心关键部件,显著降低核心关键部件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高端通用科学仪器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大幅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行业核心竞争力...... /p p    a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ff0000"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112/211093.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印发 科学仪器助力精准医学 /strong /span /a /p p   开发药物结晶设备和传感器、先进粉体工程设备、新型超临界萃取和色谱分离设备、新型固体制剂生产在线检测设备和自控系统、高密度流加式和连续培养生物反应器、蛋白质大规模纯化设备以及冷链储存运输系统等制药装备...... /p p    a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ff0000"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111/210998.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印发 /strong /span /a /p p   优先项目包括: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硬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 /p p    a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ff0000"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111/210959.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十三五”节能减排方案:出台涂料VOCs限值强制环保标准 /strong /span /a /p p   继续推行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制度,逐步扩大总量减排行业范围。以削减挥发性有机物、持久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为重点,实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特征污染物削减计划...... /p p    a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ff0000"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111/210952.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十三五”我国部分开采石油进口仪器设备将免税 /strong /span /a /p p   1月6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连发两个通知,就“十三五”期间在我国陆上特定地区、海洋开采石油(天然气)进口物资税收政策加以明确。免税物资清单中包含297项品类,涉及仪器包括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仪等...... /p p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pan a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ff0000"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111/210951.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发布 鼓励第三方医学检验发展 /strong /span /a /p p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鼓励公立医院面向区域提供相关服务,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检验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p p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pan a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ff0000"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110/210924.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印发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strong /span /a /p p   健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标准管理制度,加快制定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重点食品安全标准,完成不少于300项标准的制定、修订。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网络,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推进食物消费量调查和总膳食研究,系统完成25项食品化学污染物等物质的风险评估。推动基因检测、细胞治疗等新技术的发展...... /p p    a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ff0000"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108/210706.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部署“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没检测仪器怎么行? /strong /span /a /p p   形成文化遗产空间观测、天地联合遥感遥测、复杂埋藏条件对地勘探、浑浊水域水下考古探测、精确测年、文物形貌结构信息提取、文物无损/微损检测、残留物提取与鉴定等技术 突破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便携式仪器及工具包、文物无损/微损检测装备、非金属文物探测器、水下文物监控浮标、水下蓝绿激光探测器、水下3D成像声纳、湍急水流条件的水下考古调查机器人等专有装备。以专业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为依托,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与功能提升改造...... /p p    a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ff0000"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107/210695.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印发 监测仪器顺势可为 /strong /span /a /p p   强化了对主要污染物减排举措,包括控制重点区域流域排放,推进工业污染物减排,促进移动源污染物减排,强化生活源污染综合整治,健全节能减排计量、统计、监测和预警体系...... /p p   strong   /strong a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ff0000"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105/210525.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煤炭工业“十三五”规划问世 监测仪器再迎大机遇 /strong /span /a /p p   随着《规划》的印发,各种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等方针政策也将相继出台,这也意味着我国包括煤炭在内的传统能源转型“之战”打响。在这种情况下,仪器仪表行业作为国家的基础行业之一,将在此次“战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矿区环境监测在内的环境监测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以监测仪表为主的仪表行业也将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 /p p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strong a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ff0000"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104/210489.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检测仪器严把“十三五”粮食科技创新安全关口 /strong /span /a /span /p p   粮食行业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旨在推进落实粮食科技体制改革各项任务,促进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中多处提及粮食质量安全的安全检测、监测、控制等关键技术,“十三五”时期,检测仪器将为粮食科技创新把好质量安全关口..... /p
  • 第十三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日程更新
    第十三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2021年8月 中国 北京第十三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主办,定于2021年8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宽沟会议中心召开,诚邀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领导、负责人、技术骨干、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国产仪器厂商代表、仪器行业专家参加。会议官方网站http://chinalifescie.aly648.159301.com/本届研讨会主题是 “推进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向关键技术开放共享转移”,会议将主要围绕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技术开放共享机制和关键技术创新、专业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平台文化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前沿技术讨论、国产设备自主研发等专题展开交流研讨。会议日程8月19日 大会开幕式主持人:韩玉刚,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欢迎致辞科技部基础司,王嵩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航特邀报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现状与展望》科技部平台中心设施与仪器设备处,王晋大会报告主持人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李雪梅、杨福全邀请报告《冷冻电镜技术发展与冷冻电镜平台建设》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邀请报告《蛋白组的进展》国家蛋白质科学设施(北京),秦钧邀请报告《仪器开放共享与科学数据管理》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钟灿涛邀请报告《加强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全面服务研究所科技创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韩玉刚分会论坛一:大型仪器管理分论坛(负责人:张文娟)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持续推进科研仪器设施共享开放赵燕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浅谈科研仪器采购及开放共享平台全链条信息化管理王荣荣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方三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平台建设采购需求和趋势张文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机制探索与公共平台建设张三军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公共平台发展管理初步理论性探讨刘春春清华大学高通量自动化实验室管理与发展郭艳梅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浅谈电镜平台的设计与建设管理郭振玺北京大学借助实验仪器共享管理平台软件助力我校科研提升之体会鲁云霞安徽医科大学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设备/技术开放共享机制与展望刘娜国家蛋白质科学设施(上海)仪器管理平台团队胜任力研究——以生命科学仪器管理团队为例孙剑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分会论坛二:生物电镜技术分论坛(负责人:郭振玺)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先进的电镜技术习卫天津理工大学电镜中心生物电镜常规超薄切片技术之难点和要点杨琳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公共平台服务生命科学樊春北京大学负染色技术在微生物和纳米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胡冰南京农业大学待定丁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待定杨涛清华大学同位素技术在生物学中应用任继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透射电镜植物样品制备方法探讨刘海虹中国农业大学植物材料的电镜样品制备董凤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待定吉元北京工业大学待定何琳上海交通大学冷冻光电关联成像技术在原位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李硕果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分会论坛三:超高分辨显微镜技术分论坛(负责人:何其华)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单分子成像技术及其在植物胞吞研究中的应用林金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钙离子通道活动的荧光信号定量分析王世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Amygdala-hippocampal innervationmodulates stress-induced depressive-likebehaviors through AMPA receptors张勇北京大学医学部纳米分辨单分子定位显微镜及应用纪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组织透明化技术在三维成像新机遇中的作用张丹清华大学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光学成像与分析杨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技术开发与应用李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待定单春燕北京大学荧光寿命与荧光相关光谱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待定清华大学显微成像仪器功能开发经验分享吴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超分辨成像邓杰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待定李文哲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重平台分会论坛四:流式细胞技术分论坛(负责人:俞珺璟)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流式分选-人工进化蛋白质和抗体杭海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如何实现高质量细胞分选吴后男北京大学医学分析中心应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高参数流式细胞技术解析固有淋巴细胞的组织特征沈 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母胎界面淋巴细胞亚群及组织定位分析吴龙妍清华大学免疫所质谱流式的高维分析丁熙来西湖大学纳米流式检测技术的研发及生物医学应用颜晓梅厦门大学质谱流式原理与血液系统疾病应用毛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基于全光谱流式技术的免疫系统深度分析案例分享俞珺璟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小鼠脑区神经细胞流式分选权丽娟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流式细胞仪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王丽贤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分会论坛五:相互作用技术分论坛(负责人:李文奇)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To Be Confirmed赵华英(待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氢氘交换技术在蛋白质互作研究中的应用邓海腾清华大学NMR技术在蛋白质互作研究中的应用薛 毅清华大学脱落酸受体信号通路研究中相互作用技术的应用李文奇清华大学待定黄韶辉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待定山广志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待定王新泉清华大学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高通量筛选中的应用常卿清华大学分子互作实验在高通量药筛平台的应用兰姝珏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分子互作平台的建立和完善陈媛媛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分子间相互作用技术在刺突蛋白与肝素结合研究中的应用商世瑛清华大学SPR、MST分子互作技术优化及实例郭爽南开大学label free分子相互作用技术在新冠病毒科研中的应用樊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抗肿瘤药物研发新策略:靶向关键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李珂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聚力共赢-分子互作技术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王倩北京大学医学院等温滴定微量热仪的维护保养及其清洗管路改造欧惠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分子互作平台运维管理与运用杨莲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分析型超速离心技术原理及其在生物大分子表征中的应用张文婷贝克曼库尔特国内“生命科学工具”产业的崛起对生物行业带来的积极影响钱俊上海知楚仪器有限公司以下为晚间workshop,有意参加者请于8月15日前报名负责人:褚文丹 13439073723分析超速离心技术数据处理基础操作李冬冬清华大学分析超速离心技术技术研究蛋白质自聚集的数据分析褚文丹清华大学分析超速离心技术技术研究膜蛋白的数据分析周翠燕清华大学分会论坛六:核磁技术分论坛(负责人:张家海)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核磁共振技术应用孙红宾郑州轻工业大学高场核磁在生命科学及其它科研中的应用牛晓刚北京大学液体核磁共振技术标准化研究樊双喜中轻食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生物相变体系中IDPs的核磁共振研究张家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强磁场科学中心核磁共振研究平台简介吴勃中科院合肥强磁场科学中心固体核磁共振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李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echanistic basis for receptor-mediatedpathological α-synuclein fibril transmission in PD张胜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浅谈开放核磁谱仪的管理扶晖北京大学分会论坛七:生物质谱技术分论坛(负责人:周江)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蛋白组学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杨福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单蛋白的糖组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李智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赵镇文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待定刘晓蕙清华大学待定周江北京大学待定王昊阳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待定郭成浙江大学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的功能扩展孔祥蕾南开大学利用Orbitrap质谱仪检测历史遗址中痕量古蛋白尹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待定师晓萌北京大学质谱成像铁偲中国矿业大学液质联用仪纳升液相维护吴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样品准备和数据非依赖采集方法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薛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使用维护张海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通量快速检测质谱解决方案张志丹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分会论坛八: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分论坛(负责人:韩玉刚)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建立科学与产业的紧密联系,激发科学仪器创新活力王芳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张丽娜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色谱分析用高压晋阳切换阀的攻关之路辛珍阳青岛市科学仪器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核酸分析中的精确定量检测郭蕴郦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全自动化数字PCR及其应用盛广济苏州思纳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突破国外技术垄断之一例----细胞外流量仪荧光探针的自主研发施荣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步辐射生物小角散射技术方法开发及其在软物质结构表征中的应用李娜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我国原子荧光四十年自主创新之路刘海涛海光仪器公司数字PCR技术的原理和最新进展李锋超领航基因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分会论坛九:实验动物分论坛(负责人:常在)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质量体系文件的建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