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氯己酸

仪器信息网氯己酸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氯己酸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氯己酸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氯己酸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氯己酸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氯己酸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氯己酸相关的解决方案。

氯己酸相关的资讯

  • 对话陆朝阳:未来量子计算将是量子物理和光学工程结合的奇幻之旅
    仪器信息网讯 7月26-28日,2023世界光子大会暨第十四届光电子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CSO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俄罗斯工程院、德国工程院、美国工程院等各国学会机构主办。大会以“光领制造,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光电子行业新市场、新产品、新技术,近20余场学术会议,八大主题展览,以及第12届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技术交流大会(AOPC2023)同期举办,近百位大咖专家聚焦光电子领域的学术与技术的创新碰撞。大会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教授。陆朝阳教授表示,如何实现两个、三个光子百分之百的强耦合的逻辑控制门将是下一步国际见证的焦点,需要高精度的微纳加工、光学工程等技术支撑。未来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将是量子物理和光学工程结合的奇幻之旅。以下为现场采访视频:
  • 南科大科学家获固态量子计算突破,实现单原子直写的量子计算芯片
    如今,量子计算研究已成为全球科技发展的一大热点,各主要国家高度关注量子计算的发展,启动国家级量子战略行动计划,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同时开展顶层规划以及研究应用布局。同时,国际产业界也纷纷投资量子计算,如谷歌、IBM、英特尔、微软等巨头企业更是积极推动量子计算产业的发展,其中以谷歌公司在 2019 年首次实现量子霸权,为产业界在量子计算方面发展的标志。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预测,量子计算机将很快开始解决许多今天的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工业问题。那么量子计算机离我们还有多远呢?从当前硬件、算法和计算机架构上来说,量子计算机还不是很成熟。在 20 多年前,澳大利亚的量子计算机专家 Bruce Kane 在《自然》上发表了名为“A silicon-based nuclear spin quantum computer”论述了搭建硅基量子计算机的问题,并指出之中的关键是要将量子比特放置在间距 10—20nm 时所能够实现的一种两比特门。众所周知,我们的电脑是由很多具有特定功能的复杂电路组成,其中就有很多逻辑门电路。这些逻辑门电路及其有序组合就是电脑中形形色色的功能的基础,进而成就了人类数字社会的今天,而逻辑门操作的稳定性和开关特性决定了电脑的很多关键性能,例如计算速度等。这种特殊的两比特门就像是我们通向通用硅基单原子量子计算机的最后一道门一样,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的贺煜副研究员也许就是开启这扇通向单原子级别硅基量子计算大门的开门人。他和团队成员一起,利用高精度微纳加工方式,将两个磷原子构成的量子点分别放置在相距 13nm(也就是130)的位置上,实现了第一个适用于量子计算机的高速两比特门。图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榜单入选者贺煜贺煜现在是南方科技大学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副研究员、独立 PI、硅量子器件和量子计算方向团队带头人。多年来,他在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方面取得了系列开创性成果,利用前沿量子技术操纵单个原子、电子和光子,在微观世界构建未来信息技术。突破关键量子门,推进量子计算机构建从硬件的角度来说,如果能基于硅制作量子计算机无疑是最方便的,因为从材料上来说,硅在地球上的含量是十分富足的。再者,如今的半导体工艺大都基于硅材料,那么与传统半导体工艺的兼容性也能使得量子计算机的构建变得更加方便。在 2019 年,贺煜带领团队证明了硅基磷原子体系第一个两比特门,是满足通用量子计算判据的最后一条,也正是 Bruce Kane 提出的量子计算方案中关键的一环。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的俞大鹏院士以此推荐贺煜博士入选“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榜单,并表示:“这个工作为大规模量子计算芯片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工作。”该成果以封面文章发表在《自然》上,贺煜为第一作者,且该工作被列为“2019 年量子计算实验十大进展”。图 | 贺煜发表在《自然》的论文贺煜创造性地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STM)实现纳米尺度芯片加工,成功地以单原子级别的精度将两个磷原子构成的量子点放置在 13 纳米间距上,在硅基量子芯片上实现了第一个高速两比特门——800 皮秒的根号交换门,并实现了利用全统计计数方法对比特读出保真度的优化、参与构建比特读出保真度分析的理论工作等。这是一种高精度的微纳加工方式,可用于制备单原子、单电子量子器件以及人工量子材料,并能够实现单原子尺度的量子计算,为大规模可扩展的硅基量子计算奠定了坚实基础。师从潘建伟院士和陆朝阳教授多年来,贺煜在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方面取得了系列开创性成果,用前沿量子技术操纵单个原子、电子和光子,在微观世界构建未来量子信息技术平台。回顾他的求学之路,用“根正苗红”来形容再合适不过。自本科起,贺煜就在中科大这片量子的土壤中成长,并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本校硕博连读。期间在导师潘建伟院士和陆朝阳教授的指导下,贺煜主要研究砷化镓自组装量子点,核心成果包括一系列单光子源方面开创性工作,以及首次观察到自发辐射谱线擦除效应——实现量子光学的实验突破,以及单光子向单电子自旋的量子传态等。谈及选择量子技术作为研究方向的原因,他告诉 DeepTech:“之所以一直选择量子物理、量子计算的方向,首先是兴趣爱好,是自己对于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对量子世界的喜爱所驱动,其次是因为量子计算是一个将改变人类未来的前沿科技,尤其是硅量子计算芯片具有很大的产业潜力,希望通过自己的耕耘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为科学发展做一份努力。”图 | 贺煜发表在《自然-光子学》的论文2015 年以后,贺煜继续在陆朝阳教授团队做了半年的博后研究,结合博士期间的工作,实现了当时世界最高光子数玻色抽样——证明了量子计算机对于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ENIAC 的超越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TRADIC 的超越,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于 2017 年的《自然-光子学》上,并入选“2017 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论文指出,为完成高性能玻色抽样实验,研究团队克服的技术难点有两个:一是基于砷化镓量子点,研究团队设计了稳定的高亮度单光子源;二是设计并使用了性能卓越的多光子干涉仪(multiphoton interferometers),其传输效率高达 99%。研究团队完成并实现了 3 光子、4 光子以及 5 光子玻色抽样实验,采样率分别为 4.96kHz、151Hz 和 4Hz,都达到之前实验的 24000 倍以上。图 | 贺煜团队开发的高性能玻色抽样实验平台这是一项十分惊人的突破,是首次量子计算机超越传统计算机的案例。火车刚刚出现时比马车还慢,飞机刚刚问世时只能在空中短暂停留,如今都是改变生活的重要科技成果。量子计算机从理论上来说,会比传统计算机快很多,是基于量子比特运行的计算机。通过量子物理学中的两个奇异的原理——“纠缠(entanglement)”和“叠加(superposition)”,量子计算机能以指数形式扩展计算机的处理速度。着眼未来,布局固态量子网络从根本上来说,量子计算机目前仍处在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但军工、金融、石油化工、材料科学、生物医疗、航空航天、汽车交通等行业都已注意到其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 2050 年左右将达到每年 3000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将成为改变世界的下一代技术革命关键领域之一。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是 ENIAC,它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任务是计算弹道,是一台军用计算机。而计算机的全面普及其实与商业计算机的出现和网络的构建息息相关。那么量子计算机会不会也沿着这一条“老路”发展呢?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贺煜认为,量子计算机要走向应用,量子网络和通信是十分关键的技术,必须做以突破。如今他任教于南方科技大学,除了量子计算之外,主要研究方向还有量子网络。2017 年,他和团队实现了单光子到单电子的量子传态,开发了一整套全新的单光子频率比特控制和测量方案,验证了单个光子和电子之间的纠缠,并且把光子的量子信息传递到 5 米远的电子自旋上去,为固态量子网络研究的重要突破。图 | 贺煜及研究团队完成的“单光子-单电子”量子传态而谈及接下来的研究方向,贺煜表示:“根据硅量子计算的发展趋势,在南方科技大学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我将带领硅量子计算团队,研究硅基量子计算芯片和量子计算,从根本问题入手,解决目前的一些技术瓶颈:进行硅基单原子量子器件的基本物理研究;研究新型的硅基原子比特和研究比特耦合技术;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直写技术构建新型芯片等。并将研发的新工艺和半导体芯片产业化进行对接,为将来的广阔商业前景奠定基础。”
  • “生物计算”:比超级计算机更聪明、高效、紧凑
    上图 真菌可能与标准电子设备相连。图片来源:安德鲁阿达马茨基下图 实验室培养的脑细胞可用于计算。图片来源:托马斯哈滕/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细菌和超级计算机有什么区别?区别是细菌更“高级”,因为它有更多的回路和更强的处理能力。所有生命都在“计算”。从响应化学信号的单个细胞,到在特定环境中航行的复杂生物体,信息处理是生命系统的核心。经过数十年的尝试,科学家终于开始收集细胞、分子甚至整个生物体,来为人类自己的目的执行计算任务。从本质上讲,计算机也只是信息处理器,而且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大自然拥有丰富的这种能力。最明显的例子是复杂生物体的神经系统,它能处理来自环境的大量数据并对各种复杂的行为“下指令”。但即使是最小的细胞,也充满了复杂的生物分子通路,这些通路响应输入信号,打开和关闭基因、产生化学物质或进行自我组织。最终,生命中所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都依赖于DNA存储、复制和传递遗传指令的能力。如何构建一台生物计算机?生物系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更紧凑、能源效率更高、可自我维持和自我修复,而且特别擅长处理来自自然界的信号。在过去的20年里,强大的细胞和分子工程工具让人们终于能在构建生物计算机领域迈出一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合成学家克里斯托弗沃伊特说,该方法的核心是“生物电路”,类似于计算机中的电子电路。这些电路涉及各种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以获取输入,并对其进行处理以产生不同的输出,就像它们的硅对应物一样。通过编辑支撑这些过程的遗传指令,人们现在可以重新连接这些电路以执行自然界从未计划的功能。2019年,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利用CRISPR技术,构建了相当于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的生物等效物。这个CPU被插入一个细胞,在那里它调节不同基因的活动以响应专门设计的RNA序列,使细胞实现了类似于硅计算机中的逻辑门。印度萨哈核物理研究所在2021年更进一步,诱使一群大肠杆菌计算简单迷宫的解决方案。该电路分布在几个大肠杆菌菌株之间,每个菌株都被设计用来解决部分问题。通过共享信息,该电路成功地实现了如何在多个迷宫中导航。大多数生物系统并不同于经典计算机的二进制逻辑,它们也不会像计算机芯片那样一步步解决问题。它们充满了重复、奇怪的反馈循环和以不同速度并排运行的截然不同的过程。更怪异的是,生物的计算能力还能完全脱离其自然环境。瑞典隆德大学科学家正在试验一种完全不同的生物计算方法,使用由分子马达驱动的微小蛋白质丝围绕迷宫推进。迷宫的结构经过精心设计,而细丝能同时探索所有路线。这意味着解决更大的问题不需要更多的时间,只需要更多的细丝。重新设计生物系统会带来什么?但美国马萨诸塞州塔夫茨大学的迈克尔莱文认为,生命系统已经在生物学的各个层面展示了令人惊叹的计算壮举,人们应该将重点从尝试重新设计生物系统,转移到寻找与现有系统交互的方法。莱文实验室已经证明,他们可以操纵细胞之间的电通信,帮助它们决定如何以及在哪里生长。举个恐怖的例子,这可能让蝌蚪的内脏上长出眼睛,或让青蛙长出额外的腿。它并不等同于计算,但团队认为它代表了如何将自然界预先存在的电路折射为一个“新目标”。类似的方法可用来解决广泛的计算任务。此外,真菌计算的深奥领域也正在显示其应用潜力。英国布里斯托尔西英格兰大学研究显示,真菌在感知pH值、化学物质、光线、重力和机械应力等方面具有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它们似乎使用电活动的尖峰进行交流,这开辟了将它们与传统电子设备连接的前景。类器官智能有多智能?要探寻生物计算,离不开人们迄今已知的最强大计算设备:大脑。当前组织工程学的进步意味着,科学家们可从干细胞中培育出相当于微型大脑的复杂神经元簇,也就是“大脑类器官”。与此同时,能将信号传输到脑细胞并能解码它们的反应,意味着人们已经开始试验类器官的记忆和学习能力。今年早些时候,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团队概述了“类器官智能”这一新领域的愿景。目标与人工智能相反:他们不会让计算机更像大脑,而是试图让脑细胞更像计算机。初创公司Cortical已可训练在硅芯片上培养的人类脑细胞来玩电子乒乓游戏Pong。而在它们的新软件中,任何具有基本编码技能的人都能为“培养皿大脑”编程。不过,所有这些生物计算方法目前都远未成为主流。与设计和制造硅芯片的能力相比,人们操纵生物学的能力仍处于初级阶段。但生物计算的巨大潜力和投入生物技术的数十亿美元,将在未来几年为这个领域带来快速进步。
  • 澳大利亚通报计算机和计算机显示器的强制性能效要求
    为了提高电器设备和各行业产品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澳大利亚颁发了温室和能源最低标准法规(简称GEMS)并于2012年10月1日起生效,新的GEMS法规涵盖了以往的主要政策工作,包括强制性的最低能效标准(简称MEPS)和能源星级标签要求(简称ERLs),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管制产品的能效,确保消费者能够做出选择,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能源成本和温室气体排放。GEMS法规规定凡是涵盖的产品,无论是在澳大利亚制造或出口至澳大利亚,在GEMS决定生效日期之后,必须满足决定的相关能效要求。   2013年6月12日,澳大利亚发布了G/TBT/N/AUS/75号通报,GMES法规中关于计算机和显示器的决定草案。   温室和能源最低标准(计算机)决定2013草案中规定了计算机产品的最低能效和产品性能要求,并给出了相关的测试方法,该决定拟于2013年10月1日起生效。其涵盖的主要设备包括台式计算机、一体式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同时支持物理键盘和触摸屏)、小型服务器,不包括手持式计算设备(如PDA、掌上电脑或智能手机等)、游戏机、手持游戏设备、刀片式个人电脑、工作站、移动式工作站、不在小型服务器范围中的服务器设备、平板电脑(只支持触摸屏)、瘦客户机式计算机、高端的D类计算机。其中台式机、一体式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同时支持物理键盘和触摸屏)须满足AS/NZS 5813.3: 2012中的年度典型能耗要求,小型服务器产品需要满足AS/NZS 5813.3: 2012中空闲状态和待机状态下的功耗要求。   其依据的主要标准:   AS/NZS 4665.1: 2005 外部电源性能要求第1部分:测试方法和能效标签   AS/NZS 5813.1: 2012 信息技术设备-计算机能效要求第1部分:能效测试方法   AS/NZS 5813.3: 2012 信息技术设备-计算机能效要求第2部分:计算机最低能效要求   AS/NZS 5814.1: 2012 信息技术设备-内部电源能效要求第1部分:能效测试方法   温室和能源最低标准(计算机显示器)决定2013草案中规定了计算机显示器产品的最低能效和能效标签要求,并给出了相关的测试方法。该决定拟于2013年10月1日起生效。其涵盖的主要设备包括对角尺寸不大于60英寸的计算机显示器,不包括专门用来显示数字信号或数字图片的电子显示器、专门用于显示广告的电子显示器、高性能电子显示器、专用电子显示器以及类似组合产品、电视机用显示器等类似装置。根据其显示器尺寸和分辨率,显示器应满足按照公式计算出的相应能效要求,显示器还应按照星级指数计算公式标识出相应的星级标签。   AS/NZS 4665.1: 2005 外部电源性能要求第1部分:测试方法和能效标签   AS/NZS 5815.1: 2012 信息技术设备-计算机显示器能效要求第1部分:能效测试方法
  • 中国科学家在量子计算机领域获得里程碑式突破,走近“量子计算霸权”时代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教授等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相关研究结果被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接收。在光学体系,我国科学家团队次实现利用高品质量子点单光子源构建了量子计算原型机,并且演示了其超越经典电子计算机(ENIAC)与晶体管计算机(TRADIC)的计算能力,向真正的“量子计算霸权”时代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图1 玻色子抽样量子计算实验示意图。实验主要由单光子器件,多路解编器,低损耗光子电路(9模干涉仪),探测器等部分组成 “我们发现了两个关键的方法来达到高效的玻色子抽样:超低损耗的多光子干涉计与高效率,高纯度,不可分辨的多路解编的量子点单光子源。我们实施了3个,4个和5个玻色子抽样,计算速度比所有之前实验展示的高出了至少2,4000倍,大约比于人类历史上台电子计算机(ENIAC)与晶体管计算机(TRADIC)快10-100倍。这是单光子的量子机器次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我们的工作是光学量子计算技术领域的一个崭新的开始,不仅仅是原理证明,此次搭建的量子机器实质性地超越了两代计算机原型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教授 陆朝阳 教授 图2 高效率与不可分辨的单光子源:(a)单光子器件计速率达9MHz,(b)单光子不可分辨率达到0.939。低损耗的多光子干涉计:多路解编器输入与9模干涉仪输出后的模式振幅(c)与相位(d)结果图3 3-,4-和5-玻色子抽样计算实验结果,工作频率分别为4.96kHz, 151Hz, 4Hz。实验证实量子光学计算机工作速度超过台电子计算机ENIAC与晶体管计算机TRADIC 在此之前,陆朝阳教授在2016年6月被《自然》评选为十位在科学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之一,称为“中国科学之星”。“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从2016年到2017年的现在,该科研团队连续发表了一系列的量子计算相关文章,本次的量子计算实验结果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的。 此次量子计算实验中的单光子器件(高效率与不可分辨的单光子源),陆老师课题组使用的是德国attocube公司生产的attoDRY低温恒温器,低温位移台与扫描台,低温物镜等设备。我们也相信两位老师定能在量子领域再次攀登科研高峰。中科大科研团队近期相关发表文献:次实验量子计算论文:High-efficiency multiphoton boson sampling (Nature Photonics, 2017)次实现10光子纠缠论文:Experimental ten-photon entanglement, arXiv:1605.08547, Phys. Rev. Lett. (2016)单光子器件论文:Time-bin-encoded sampling with a single-photon device (PRL, 2017)高不可分辨率单光子源论文:On-Demand Single Photons with High Extraction Efficiency and Near-Unity Indistinguishability from a Resonantly Driven Quantum Dot in a Micropillar (PRL, 2016)相关产品链接:高精度纳米位移台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68197.htm无液氦低温强磁场共聚焦显微镜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159541.htm低温强磁场纳米精度位移台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80795.htm
  • 京企发布国内首台相干光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的步伐正在加快。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发布了自研100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天工量子大脑”,该成果目前已在通信、金融、生物医药、交通等产业领域进行了真机应用测试。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随着电子计算机赖以提升算力的摩尔定律逐渐走到尽头,人们对新一代计算工具无比渴求,量子计算机正是备受关注的新一代计算工具的代表。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机的基本信息单元,当前,在实验室里制备单个或少量的量子比特对量子物理学家来说已经不再是难题,如何制备出成百上千的量子比特并使其在系统中稳定运行,成为量子计算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的最大挑战。据悉,“天工量子大脑”具有100个计算量子比特,可以解决最高超过100个变量的数学问题,已达国际领先水平。此外,它还实现了上百规模光量子之间的“全连接”控制,具备完整的可编程能力,也就是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不同算法时硬件无需修改,完全通过软件配置就能实现可扩展、可编程,充分利用光量子计算优势,极大降低了实际问题的建模复杂度。公司首席技术官魏海介绍,当光穿过非线性材料时,其光子的波长和相位都会发生变化,在精准控制其能量和相位的过程中,在相空间会出现量子叠加态效应,这也是“天工量子大脑”实现加速计算的根本原因,玻色量子技术团队利用该效应,完成了100光量子比特的并行加速计算。为了满足光量子存储运算的极高精度需求,实现超过100个量子比特的存储,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了一款光量子计算专用光纤恒温控制设备——“量晷”,该设备能将光纤的温度变化稳定在千分之一摄氏度量级,即能够做到0.001摄氏度的温度稳定维持,有效避免环境温度波动带来的光纤内存长度误差。为了导入计算问题的参数矩阵,玻色量子自研了光量子测控一体机——“量枢”,集光量子测量反馈、系统状态检测、计算流程控制等功能于一体,同时控制、读取和执行快速反馈来操控100个计算量子比特。量子计算应用在产业的实际场景中,究竟有何优势?平安银行LAMBDA创新实验室负责人崔孝林介绍,其在“天工量子大脑”上实现了对德国信用数据集特征筛选计算的加速,在不到一毫秒的时间内完成了相关问题的求解。这一计算速度与传统的经典计算机最优算法相比,至少实现了100倍加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数据智能与智慧管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俊杰也举例说道,在复杂环境下的动态决策问题困扰了其很久,量子计算为其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技术路径。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科研副院长、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龙桂鲁说,在量子计算机的多种技术路径里,“天工量子大脑”所属的相干伊辛机是最经济实用的,也是当前具产业化应用条件的方向之一。据悉,玻色量子2020年11月成立于北京朝阳区,其团队来自斯坦福、清华、中科院等顶尖院所,目前其成果已率先在金融、通讯、生物医药、交通等领域进行了应用探索,推动光量子计算领域实用化与产业化。3个月前,因“天工量子大脑”在通信、金融等领域的巨大潜力,玻色量子团队获得了中国移动的产业投资,这也是量子计算行业里首例来自产业领域的战略投资。
  • GMP法规附录《计算机化系统》那些事儿
    2015年5月26日,CFDA正式发布了2010版GMP法规的新附录之一《计算机化系统》,引起了国内制药行业的广泛讨论和高度关注。其实许多制药企业对它的内容并不陌生,因为这则法规于2013年作为征求意见稿已经添加到新版GMP法规附录中。而现在,它将作为正式的法规于2015年12月1日起执行。这则法规附录将给国内制药企业带来什么新的挑战?从近两年来CFDA的一系列举措(频繁的飞行检查,2014年至今已取消近100家药企的GMP证书)来看,国内GMP的监管力度是显著增强的。所以届时如果企业不能满足《计算机化系统》法规的要求,将可能面临十分严重的后果。 CFDA为何要发布这则法规? 国内外GMP法规有许多差异,而对计算机化系统的要求差异尤为明显。CFDA所执行的2010版GMP法规内容与国际上其他法规机构的cGMP法规是对等的,如FDA 21 CFR Part 211。但美国的制药企业除了执行 21 CFR Part 211以外,同时还要遵守21 CFR Part 11法规;欧盟国家的制药企业除了执行欧盟GMP以外,还要遵循Annex 11法规。FDA的21 CFR Part 11与欧盟的Annex 11的内容是类似的,都是针对于制药企业使用计算机化系统的法规要求。新颁布的《计算机化系统》法规附录是国内法规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将填补国内对于计算机化系统要求的法规空白,是实现与国际法规监管机构之间相互认可的前提条件之一。 法规到底讲了些什么? 《计算机化系统》法规附录究竟讲了哪些内容?其实,我们发现内容并不多,全文共24条要求、6页,共计2500字。我们尝试对这些法规条文作了初步的解读,把所理解的核心内容概括如下: 1.CFDA明确提出进行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要求 以往,法规对于仪器的确认是一直有要求的,但对计算机软件验证的要求不明确。因而,大部分的制药企业不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验证,或仅进行最简单的确认。真正按照GAMP5指南基于风险评估进行完整验证的企业不多,仅某些企业有国外业务、需要通过FDA或欧盟审计时才会考虑。而这则法规发布以后,明确对所有的国内制药企业提出进行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要求,为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提供了法规依据。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法规附录里要求进行基于风险评估的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实际上就是指遵循GAMP5的验证方法学,即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形式应该是验证(Validation),通常所说的确认(Qualification,IQ/OQ/PQ)是不足够的。 2.数据合规性要求 法规明确了对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和数据处理过程的正确性要求,以保证数据的合规性。概括来说,对计算机系统合规性的功能要求可以总结为:访问控制、权限分配、审计追踪和电子签名。 访问控制:只有经许可的人员才能进入和使用系统。 权限分配:应当对进入和使用系统制订授权、取消和授权变更的操作规程。 审计追踪:用于记录数据的输入和修改以及系统的使用和变更。 电子签名:明确了直接对电子数据进行电子签名是合规的,但电子签名需要符合相应法规。 其中,电子签名是“可以有”,而不是“必须”,这取决于企业对于主数据的定义是电子数据还是纸质数据。这与21 CFR Part 11和Annex 11是一致的。对于审计追踪记录的要求,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考虑在计算机化系统中建立数据审计跟踪系统”,这可能是考虑到很多软件自身功能设计上无法实现的情况。然而,对于色谱数据系统这样的关键原始数据系统来说,审计追踪肯定是必然的要求。 3.电子数据安全性要求 电子数据安全性一般分为逻辑安全性和物理安全性。逻辑安全性即是通过软件自身的权限控制对数据的访问、录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确保不被人为误操作或有意的篡改行为而影响数据安全。而物理安全性,即是对数据存储的介质(如硬盘、光盘、服务器等)进行保护,确保系统本身不会因为物理介质的损坏或故障造成数据丢失。 4.数据备份要求 关于电子数据的备份要求不算是新的法规要求,GMP法规也一直要求数据备份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安全性。国内制药企业通常也都制定了数据备份策略,但我们发现通常只是一个月甚至半年才做一次数据备份,真正发生故障时原始数据还是会严重丢失。这样的数据备份归档,其形式意义大过于实际意义;而即使是这样的一个备份频率,企业都已经觉得数据备份的工作任务很重。其根本原因是缺乏良好的解决方案。《计算机化系统》单独列出这条要求,将提高制药企业对数据备份的重视,进而采纳更先进的解决方案。 那么这些新的要求将对国内制药企业带来什么影响?会为实验室工作带来哪些变化? 预期影响一:单机版色谱软件被网络版软件取代的步伐将加快 目前,国内有些制药企业采用单机版色谱工作站来处理色谱数据,尤其是在规模较小的实验室(少于5套色谱系统),在仪器数量较少时,单机版软件初始成本较低,能满足实验室日常操作需求。当仪器数量超过5台以上,企业就需要考虑单机版和网络版软件的平均成本了。而《计算机化系统》附录对计算机化系统明确提出了验证的要求,如果按照这一要求来做,网络版软件在合规性和成本上的优势将越发显著。 1.成本有效降低 按照以往的认知,网络版软件价格是贵于单套单机版软件的,通常在实验室规模化了之后,企业才会考虑。而现在,《计算机化系统》附录明确要求对每套计算机化系统进行验证,这将大大增加单机版色谱系统的验证成本。比如,如果一家企业的实验室有10套色谱系统,就意味着需要做10次验证,每一台仪器都需要作为独立系统逐一进行计算机系统验证。而一套网络版软件可接入多套仪器,只在第一次部署的时候产生验证成本。未来再接入新仪器时,都只需对仪器硬件进行确认即可,无需再对软件进行全面的重新验证。这样下来,单机版和网络版的验证成本可能相差数十倍。 这种情况下,网络版软件无疑将成为制药企业满足验证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沃特世Empower 3网络版软件可控制包括安捷伦、PE、岛津、Thermo等在内的多家色谱系统,最大程度上将实验室的计算机化系统数量和类型减至最低,帮助制药企业摆脱单机版高昂的验证成本,一劳永逸地解决色谱系统的计算机化系统验证问题。 2.数据的合规性与安全性 《计算机化系统》附录明确表示电子数据是可以接受的。其实电子数据相比纸质数据,可以更完整地反应数据的状态,包括:报告、仪器方法、积分方法、样品序列、审计追踪报告等。当电子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它的合规性和安全性需要得到足够的保障。 单机版软件都会面临一个物理安全性的问题,那就是数据都存储于本地电脑,而电脑处于实验室环境中,存在客观的物理损坏、易被获取等风险。普通的电脑硬盘也有一定的工作寿命,一旦硬盘损坏,数据将会丢失。而网络版软件采用服务器将原始数据存储于更为安全的IT机房,并采用服务器的硬件镜像技术,确保了数据的物理安全性。此外,通过服务器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备份,并且可以将备份周期从原来的一个月或半年提高到每天,显著提高了便利性和效率。 除了确保电子数据的物理安全性,数据的逻辑安全性也要得到保障。所谓的逻辑安全性,即是通过软件自身的权限控制对数据的访问、录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确保不被人为误操作或有意的篡改行为而影响数据安全。Empower 3网络版软件基于Oracle数据库而开发,具有严谨详细的权限控制功能,通过权限控制使用户无法对仪器方法、积分方法和原始数据等进行篡改或删除,确保了数据的逻辑安全性。 图1. 通过Empower 3软件指导,管理员可确保该系统配置符合GxP和21 CFR Part 11的规定。 预期影响二:计算机化系统验证需求显著增长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比较耗时且操作复杂,需要多领域的专家花费大量时间去完成。沃特世从欧洲ISPE制药工程协会聘请了资深的验证咨询顾问(GAMP5指南的编辑之一),为国内企业提供全套专业的合规性和验证(Computer System Validation, CSV)服务,可协助广大用户顺利完成验证工作,使系统尽快投入运行,并满足法规要求。 非色谱类数据管理 前面提到Empower 3网络版软件可以解决色谱数据的安全性、合规性和备份问题。那么,对于非色谱类仪器,如何解决它们的数据管理问题? 根据《计算机化系统》附录的要求,除了色谱类(LC和GC)数据,实验室也要确保非色谱类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比如质谱、红外、核磁等仪器。对于这些无法通过Empower网络版软件控制的系统,沃特世提供另一种数据管理解决方案——NuGenesis SDMS科学数据管理系统,它可以自动采集、编目原始数据和报告数据,将来自任何仪器的原始数据归档至安全、可靠的Oracle数据库中,符合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的规定等,最终帮助企业满足法规要求。 1.数据备份、归档 CFDA的《计算机化系统》法规附录里强调了电子数据的备份和归档的重要性,不论是以电子数据作为主数据,还是纸质打印件作为主数据。而FDA也认为,完整、准确的数据副本非常重要,因为纸质打印件已不再适合代替电子数据。NuGenesis SDMS以Oracle作为底层数据库,可以自动、准确地采集原始数据和报告数据,并归档到数据库中;可对数据的变化进行追踪,并将每一次变化保存到数据库,保护其不被篡改。相比其他备份软件采用的固定备份周期,如:每天一次或每周一次,NuGenesis SDMS对数据进行实时备份,显著降低了故障发生时的数据丢失率。 2.审计追踪 通过“审计追踪”功能,可追踪对数据的访问的更改,是维护系统安全的关键。审计追踪不完整或缺失会影响数据的完整性,甚至影响产品质量。从过去的审查案例中可以看到,通过审计追踪可以有效发现是否有数据操纵行为发生。而当在审查过程中发现数据偏差时,审计追踪显得尤为重要。 NuGenesis科学数据管理系统(SDMS)审计追踪自动生成,能够为所有非色谱类系统提供: –采集所有历史信息(人员、时间、内容),包括任何数据的插入、对元数据的修改、记录副本及删除等动作。 –不允许更改数据本身 –追溯用户权限的修改 –识别无效或已修改的记录 –能够对所有原始数据和报告数据进行校验确认,保护系统内的数据免遭修改。 这些功能大大降低了信息丢失或修改的风险,保持记录的完整性。当面临审计要求、要提供客观证据时,可以从在线NuGenesis SDMS数据库中快速、方便地找到证明文档,而无需人工翻查纸质打印报告,显著提高了效率。 3.电子审批 《计算机化系统》附录明确认可电子数据和电子签名,这意味着原始数据可以不用像以往那样打印出来再签名,直接对电子数据进行签名是合规的。在不久的将来,制药企业或将由传统的纯纸质记录逐渐转向更为灵活的电子数据和信息环境。如果企业决定采用电子审批,那么同样的,Empower网络版软件可以快速、方便地解决色谱类仪器的电子签名;而对于实验室中的非色谱类仪器,同样可以交给NuGenesis SDMS去解决它们的电子审批过程。 虽然《计算机化系统》附录并没有明确电子签名的相应法规,但从NuGenesis SDMS在满足21 CFR Part 11对电子签名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它可以提供一系列功能,满足Part 11对电子签名的要求。 –签名的显示——NuGenesis SDMS中的电子签名可显示:1)签名者的完整印刷体姓名;2)执行签名的日期和时间;3)签名的含义(复核、审批、授权、职责)。在签署记录时,这些都是必需要素。此外,NuGenesis SDMS可防止电子签名被重新分配和使用,不允许在应用电子记录后删除该电子记录中的签名信息,确保了电子签名的唯一性。 –签名/记录链接——NuGenesis SDMS能够在电子签名和原始电子记录间建立无法破坏的链接,确保签名无法被删除、复制或转移。 以上仅列出了NuGenesis SDMS的几项关键功能,帮助制药企业轻松、可靠地管理非色谱类仪器数据,满足合规性要求。 如您对法规、软件、验证等有任何问题,欢迎发送邮件至yong_jin@waters.com,沃特世信息学专家将为您解答,感谢您的关注。
  • 我国建成12万亿次刀片式超级计算机
    来自中国科学院网站的消息:近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专用高性能计算平台——12万亿次刀片式超级计算机建成。子午工程专用高性能计算平台是子午工程研究与预报系统的核心硬件设备,为子午工程的运行计划的制定、子午工程物理与应用预报模式的大规模计算以及空间环境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提供支撑。   子午工程专用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刀片式超级计算单元由1024颗INTEL Xeon E5450(主频3.0GHz、内存16GB)CPU构成,计算刀片之间的通信通过目前最先进的全线速、无堆叠20Gb Infiniband高速互连网络完成,支持并行软件和并行运算及开发环境(GNU和Intel C/C++ 、Intel fortran、MPI),其计算峰值为12.28万亿次、Linpack性能为10.33万亿次 专用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存储单元为全光纤SAN架构,I/O结点配备了4路4核Intel Xeon E7440处理器,采用并行文件系统,支持基于阵列的快照和克隆及异地远程同步和异步镜像复制等 专用高性能计算平台的虚拟现实可视化及数字视频会议单元采用SGI32核CPU、NVIDIA Quadro FX 4600专业图形生成器,两台高清分辨率三片多晶硅LCD的BARCO iCon H600投影机以实现背投、被动全三维立体可视化表达。   专用高性能计算平台经过半年的试运行,已有效集成子午工程L1-磁层-电离层因果链物理模式、数值磁层库软件及地磁暴预报模式、电离层预报模式、多站点中层大气气候模式等五个空间天气物理与应用预报模式,使得240*160*160网格规模下的地球磁层准稳态解的模拟计算时间由过去的三个月缩短为三天,模式计算数据与空间环境监测数据的展示实现了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的本质转变,极大提升了系统开展子午链模式与基于子午链的空间天气预报方法的综合研究能力,在两种主要的行星际扰动(动压脉冲、激波)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太阳高能粒子传播与加热机制及磁层电流体系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发现在IMF南向时,弓激波和磁层顶均对越尾电流供电的创新结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这样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交互的协同工作平台的建成有助于进一步充分利用子午工程空间环境监测系统的观测能力和产出,开展和组织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的连锁过程、时变模式及空间天气变化规律的系统研究,直接服务于子午工程整体建设目标的实现。   专用高性能计算平台已通过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组织的测试与验收。
  • 硅量子计算机保真度获重大突破
    英国《自然》杂志19日连发三篇论文,来自三个团队的科学家们在开发容错量子计算机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他们验证了硅双量子位门保真度,超越了容错计算机的阈值(99%)。研究结果证实,硅材料中强大、可靠的量子计算正在成为现实。研究还表明,硅量子计算机与超导和离子阱一样,是实现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研发的有前途的候选者。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团队在磷供体形成的两个核自旋之间创建了双量子位通用量子逻辑运算,通过行业标准的离子注入方法将其引入硅中。他们使用一种被称为“量子门集层析成像(GST)”的方法,对其量子处理器的性能进行了验证,实现了高达99.95%的单量子位保真度和99.37%的双量子位保真度。此外,根据研究结果,电子自旋本身就是一个量子位,可和两个原子核纠缠在一起,形成一个三量子位的量子纠缠态,这一保真度达到了92.5%。这为大型硅基量子处理器在现实世界中的制造和应用铺平了道路。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研究团队使用由硅和硅锗合金堆栈形成的材料创造了一个双量子位系统,其中量子信息被编码在限制于量子点的电子自旋中,最终实现99.87%的单量子位保真度和99.65%的双量子位保真度。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采取了类似的路线,使用代尔夫特团队生产的相同材料堆栈,创建了双电子量子位,实现了99.8%的单量子位保真度和99.5%的双量子位保真度。研究结果首次使自旋量子位在通用量子控制性能方面与超导电路和离子陷阱相抗衡。  来自荷兰和日本的研究团队在合作实验过程中发现,一种名为拉比频率的属性是量子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关键。他们还发现了一个频率范围,其中单量子位门保真度为99.8%,双量子位门保真度为99.5%,达到了所需的阈值。  研究人员证明了他们可实现通用运算,这意味着构成量子运算的所有基本运算,包括单量子位运算和双量子位运算,都可在高于纠错阈值的门保真度下执行。  为了测试新系统的性能,研究人员还采用了双量子位的Deutsch-Jozsa算法和Grover搜索算法。这两种算法都能以96%—97%的高保真度输出正确的结果,表明硅量子计算机可进行高精度的量子计算。
  • 上海大学依托国仪量子教学机开启量子计算实验课程
    2020年8月26日,上海大学理学院量子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Quantu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uArtist)依托国仪量子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开启第一堂量子计算实验课。1. 量子技术发展背景&现状2014年,英国《自然》杂志吹响“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号角。以量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量子调控,是量子力学的最新发展,其带来了“第二次量子革命”。人类对量子世界的探索已从单纯“探测时代”走向主动“调控时代”,成为解决人类对能源、环境、信息等需求的重要新手段、新技术。2018年9月,美国发布了量子信息发展国家战略书,特别强调了量子技术和量子科技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欧盟从2018年开始,投入10亿欧元实施“量子旗舰”计划。英国早在2014年就发布了量子科技发展蓝图并在牛津大学等高校建立量子研究中心,投入约2.5亿美元培养人才。2016年,我国发布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其中强调了量子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被列为“十三五”科技规划100项重大技术与工程项目的前三位。谷歌量子技术团队2019年10月谷歌公司发布论文宣称已成功演示“量子霸权”,引来中外媒体纷纷报道,其研发的量子系统只用了约200秒就完成了经典计算机大约需要1万年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这一划时代的技术进展是量子计算研究也是量子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IBM亦成功研制50多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原型,虽然技术离真正付诸实用尚需时日,但美国已经在考虑对量子计算等技术领域设置出口禁令,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如何在未来的量子技术应用领域不被外国“卡脖子”并实现领先?2. 量子教育量子技术应用广泛现阶段,与量子技术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量子技术从业人员严重缺乏,工程技术人员对量子技术的理解不够深入、实操能力不足,这些已严重限制该技术发展和应用。人才的匮乏源于教育的缺失,更源于教育方式的桎梏,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量子力学相关课程,但是现有的课程和教材从思维模式和体系结构上,大多侧重讲述物理原理和基础方案的验证性实验,缺乏类似工科专业教学的案例、教材和实验资源。“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 普朗克”量子力学的教育,离不开量子理论和实验的紧密结合。推进量子力学学科建设,完善和创新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仅符合我国建设量子技术科技强国的国家需求,还能解决高校量子技术相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问题。3. 上海大学理学院QuArtist中心教学机开课上海大学理学院量子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Quantu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uArtist)于2019年5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QuArtist中心由国际著名物理学家Enrique Solano担任中心主任。上海大学QuArtist中心QuArtist中心致力于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基础和应用的前沿研究,将以21世纪“量子二次革命”为契机,融合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建设量子软件和量子硬件的世界级中心作为发展的核心目标。QuArtist中心的愿景是为颠覆性量子技术创造一个极具影响力和占主导地位的生态系统,将艺术,科学,技术和企业家精神相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创造力和生产力。QuArtist中心将结合高端人才、辛勤工作和原始创新三大要素,为科创中心的建设贡献力量。自从了解到国仪量子的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设备以来,QuArtist中心积极与我们联系并就量子计算相关课程开设和量子教育发展进行沟通交流。8月26日,国仪量子应用工程师应邀至QuArtis中心的老师及研究生同学开启了第一堂“量子计算实验课”,现场演示了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进行量子计算基础实验的相关原理和功能。我们详细专业的理论讲解及生动有趣的现场展示受到了QuArtis中心师生一致好评。课后,上海大学理学院陈院长评价道: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在QuArtist中心现场进行了调试,培训,让平日里退相干,Rabi振荡,Dynamical Decoupling这些理论概念通过量子计算教学机让同学们都有了感性的认识。整合资源,将企业生动教育教学资源引入第一、第二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是为未来服务国家和社会蓄能,更是为攻克国家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卡脖子”技术贡献上大智慧。QuArtis中心开课现场此外,上海大学计划将基于国仪量子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给研究生及理学院的本科生开设量子计算课程,新学期开学后就会启动开课筹备相关工作,其中包括课程内容选择,课程方案设计等。国仪量子也将依据专业技能和经验积极配合上海大学做好课程开设相关工作,基于其课程定位提供定制服务,一起为我国量子教育发展及量子技术人才培养贡献力量。4. 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简述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是国仪量子为了更好地促进量子力学和量子计算相关的教学,推出的全球首款、面向大众的基于金刚石中NV色心,以自旋磁共振为原理的设备,通过控制光、电、磁等基本物理量,实现对NV色心发光缺陷的自旋进行量子操控和读出,从而实现量子计算等功能的教学仪器。该仪器可以在室温大气下运行,无需低温真空环境,使得设备有着几乎为零的运行成本,桌面型的设计让它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无论是课堂还是实验室,都能轻松进行量子力学和量子计算实验教学。不仅如此,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丰富的硬件模块支持学生动手搭建和调试,多功能的软件支持支持自定义脉冲序列编写。国仪量子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可以帮助和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在开设、优化大学物理实验课、近代物理实验课、量子信息科学专业课程的相关工作,方便教师展示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提高学科水平和教学质量。基于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国仪量子可以提供包括实验室建设、教学讲义、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示范课培训等量子计算教学相关的整体配套解决方案定制服务,让学校和老师们更轻松的开设相关实验课程。QuArtist中心量子计算实验课堂的顺利开启对上海大学在量子教育的发展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未来国仪量子也将与包括上海大学在内的国内各大高校院所共同努力、砥砺前行,为量子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量子技术人才的培养、为中国高科技的发展与创新、为量子技术科学强国做出更多贡献!
  • 量子计算机的“心脏”长啥样? 揭秘量子计算机核心部件--离子阱
    量子计算机前段时间着实在朋友圈火了一把,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教授和潘建伟教授领导的科学团队研发出10个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的重要成果。经过各大新闻的争相播报,它现在不仅是“人尽皆知”,更让我国在量子领域步入国际行列。那么,量子计算机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简单来说量子计算机是一个计算速度非常快的计算机,如果将现代的计算机比做自行车,那量子计算机就是飞机。但是对于它的长相,我们现在无法想象,就好比处在晶体管和电子管时代的人不能想象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长什么样。谁曾想过智能手机芯片已经“完爆”了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初期计算机呢! 话不多说,今天就带你看看现在的量子计算机长啥样。目前初阶段的量子计算机还真说不上高颜值,跟早期计算机一样,它的“身躯”遍布在实验室的各处。但是谈到关键部分,也就是量子计算机的“心脏”,那可就是“高大上”了。与现在计算机的cpu不同,量子计算机的核心部分是参与运算的量子比特,通常来说是相干光子或离子。产生这些相干光子或离子的方法通常有超导环和离子阱两种方法。其中超导环在多量子比特拓展方面还有一些困难,从而离子阱成为目前较为优势的手段。而无论是超导环还是离子阱,这些器件的稳定运行都需要端苛刻的外界条件,那就是超高真空和低温,也就是说他们要冻在抽真空的“冰箱”里...... advanced microfabricated ion traps. left: high-optical access (hoa) trap from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 (image courtesy of duke university). right: ball-grid array (bga) trap from gtri/honeywell (image courtesy of honeywell). 上图中的器件就是典型的芯片式离子阱,用于产生量子比特的原子就在该芯片的中心位置被激发并被电磁场和库伦相互作用所束缚。而下图是为芯片提供超高真空和超低温环境的montana超精细光学恒温器。该恒温器具有超低温(3k)、超高真空的特点,并且提供多路自由光学通道和光线通道以及多可达100根电学引线,是量子计算机的“心脏”所在。(做为离子阱的标准装置,图片来源于christopher monroe发表在《nature》旗下《量子信息》杂志上的综述文章)。说完“心脏”的外观,那这个心脏的能力如何呢?采用传统离子阱式的量子计算机方案能做到多少比特呢?预计是50个!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哦,如果能够完全利用它们的相干性,那就是250个数据量,并且信息处理速度可以达到ghz。经过改进的新型离子阱预计可以达到1000个量子比特甚至更多,计算能力和信息量也会大大增加,这会给以后的计算机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compact cryogenic uhv enclosure for trapped ions. (a) on-package vacuum enclosure, sealed in a uhv environment, that contains the ion trap, getter pumps and the atomic source. (b) upon installation and cooling in a compact cryostat, the uhv environment is established. (c) the optical components can be arranged in a compact volume around the cryostat to support the ion trap operation. 后再次祝贺quantum design的用户陆朝阳教授和潘建伟教授在量子计算机领域取得的惊人成就,希望祖国科研再上新台阶。相关参考文献:co-designing a scalable quantum computer with trapped atomic ions. npj quantum information (2016) 2, 16034相关产品链接:美国montana无液氦超低振动低温光学恒温器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122418.htm无液氦低温强磁场共聚焦显微镜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159541.htm低温纳米位移台-attocube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80795.htm
  • 光损失波色采样实验成功,光量子计算保持国际领先
    p   最新发现与创新 /p p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合作团队实验研究了一种量子计算模型玻色采样对光子损失的鲁棒性,证明容忍一定数目光子损失的玻色采样可以带来采样率的有效提升。该研究成果为通过玻色采样实现量子霸权开辟了一条高效的途径。 /p p   在量子计算领域,能演示量子机器在特定问题上优于经典计算机的实验,被国际学术界称为量子霸权。2010年,麻省理工学院Aaronson等在理论上提出玻色采样,并严格证明此模型是实现量子霸权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玻色采样的一个实验挑战是光子的损耗。 /p p   对此,潘建伟及其同事陆朝阳等首次在实验上探索了可容忍光子损耗的玻色采样。研究人员发展了国际上最高效率和品质的量子点单光子源,并自主研发了集成127个分束器的具有最高透过率的光量子线路。结合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团队研制的高性能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实验证明,在损耗一定光子数的情况下,玻色采样仍然保持其原来的计算复杂度。与此同时,这种新型的玻色采样可以指数级地提升采样速率。该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继续在光学量子计算方面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并向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霸权研究目标又近了一步。 /p p   据了解,该成果近日以“编辑推荐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的《物理评论快报》上。美国物理学会网站邀请澳大利亚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技术国家研究中心Austin Lund博士以“光子损耗不会使得量子采样脱轨”为题,对这一研究成果作了评述。 /p
  • 西安光机所计算光学显微成像研究获进展
    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传统的数字病理学常使用高倍物镜和扫描拼接的方法以获得大视场、高分辨率图像,但高精密电动位移台、高倍物镜、脉冲光源等组件价格昂贵,提高了仪器设备的成本,且大量的机械运动也会减缓成像的时间效率。同时,高倍物镜带来的景深狭小和机械扫描拼接带来的伪影、重影、失败问题等也降低了成像质量。2013年,科研人员发明傅里叶叠层显微术(Fourier ptychographic microscopy,FPM)。该技术使用低倍物镜获得天然的大视场,通过多角度扫描方式采集一组低分辨率图像,在频域中迭代重构高分辨率的结果,无需机械扫描就能获得高分辨率、大视场图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扫描成像的质量问题,突破了传统显微成像中分辨率与视场之间的矛盾关系,使得在数字病理学中实现高通量成像成为可能。   全彩色FPM成像对于分析标记的组织切片至关重要。传统扫描拼接依托彩色相机速度很快,尽管FPM技术在单通道下有高通量优势,但彩色化下使用传统的RGB序列照明合成则会缩小3倍通量,因此如何在保持精度的同时提高彩色化效率、保持高通量的优势、突破精度与效率的矛盾关系是主要的科学问题。2021年,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潘安、马彩文、姚保利团队提出了颜色迁移傅里叶叠层显微术(CFPM)的方法,以几乎无精度损失的情况下将效率提高了3倍(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封面文章)。由于缺乏对颜色传递过程中空域信息约束,该方法无法恢复多色染料染色的复杂样品,且依赖GPU的并行计算。鉴于此,科研团队提出了改进的FPM全彩色成像算法,称为颜色迁移滤波傅里叶叠层显微术(CFFPM)。该方法将交叠分块、三边滤波与全彩色FPM迁移学习模型相结合。前者降低了解空间的搜寻范围,后者引入了空域的先验信息,有效地匹配了最合适的颜色传递像素和滤除了杂色,进一步通过迭代在两个色彩空间的颜色精炼,从而克服了CFPM的重要缺陷。实验对比26个样本统计结果显示:在精度方面,CFPM、CFFPM与RGB序列照明方法相比均方误差分别高4.76%和1.26%;在视觉效果方面,CFFPM可有效分辨多色染料染色的复杂样本,与RGB序列照明方法难以分出差别;在时间效率方面,与RGB序列照明方法相比,CFPM和CFFPM均具有更高的效率/与在CPU上运行的CFPM相比,CFFPM方法的运行时间从几小时减少到几分钟;在临床应用方面,颜色精度对于病理判断至关重要,而简单地加快成像速度导致彩色成像的精度损失。CFFPM在两者之间做到了较好的取舍,在快速成像的同时保持了高精度彩色成像的优势,使得结果能够被病理学家可用可接受,特别是对时间敏感的术中病理颇具应用前景。此外,CFFPM无需GPU加速,由于其低成本硬件要求,可广泛推广到实际应用中,为计算光学成像在数字病理学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该工作将先验的空域信息和颜色空间迭代精炼思想引入到快速全彩色FPM研究中,对于促进FPM在数字病理学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月30日,相关研究成果以Rapid full-color Fourier ptychographic microscopy via spatially filtered color transfer为题,在线发表在Photonics Research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 揭密清洁验证中的最大残留限值(MCL)计算
    药品生产中清洗过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去除产品或洗涤剂残留,以防止潜在污染转移到生产的下一产品中。确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必要程序,是建立经科学证明的合格标准限值。本文专为使用TOC建立合格标准进行逐步讲解。合格标准的Sievers® 推导合格标准的Sievers推导是一个多步计算,并将碳和API贡献系数应用到最终的合格标准结果上。每一步骤的说明如下:1每日容许摄入量每日容许摄入量(ADI)被认为是安全水平,通常与毒性水平一起用于合格标准计算,以减少各批次之间的残留风险。根据生产的产品,通过应用安全系数,从未观察到作用剂量NOEL(Non-observed Effect Level)值计算至ADI 值。2后续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值(MCL, MaximumCarryover Limit)可计算MCL以显示后续产品B中产品A浓度的绝对量。此计算中的大多数系数可在法规档案、产品标签和公司规定的验证文件(如主计划、协议、认证或步骤)中非常容易找到。以下修正的公式(原来由Foreman和Mullen开发)给出允许的最大残留浓度。其中:MCL = 最大残留限值(mg)ADI = 每日允许摄入量(mg)B batch = 后续产品B的批量(mg)B max dose = 产品B的最大剂量(mg)3单位表面积的绝对限值计算MCL之后,下一步是确定共用生产设备的表面积上可能污染含量的残留限值。其中:MCL = 最大残留限值(mg)SSA = 用于生产产品A和B的设备的共用表面积(cm2)有时无法确定MCL计算中的某些系数。例如,在开发阶段,确定产品A和B的剂量规定可能太早。因此建议使用体积计算以确定正常运行时设备的处理容量。其中:MCL = 最大残留限值(mg)ADI = 每日允许摄入量(mg)矩形设备的容积=长 x 宽 x 深(cm3)圆柱形设备的容积=圆形面积 x 深(cm3)圆锥形设备(如V型混合器)的容积=圆形面积 x深/3(cm3)SSA = 用于生产产品A和B的设备的共用表面积(cm2)务必认识到此系数的推导,是假设所有产品残留体积均匀分布在设备的共用表面积。推导的下一步提供一种解决方案,通过验证的TOC分析方法确定所分析的擦拭或漂洗样品中的限值。4每个样品分析响应的绝对限值当为通过直接(擦拭)和间接(漂洗)样品的分析响应计算清洁验证样品中的绝对限值时,有两种选择。其中:SSA的限值 = 根据设备的共用表面积计算的MAC限值(mg/cm2)SA = 如果使用棉签,所擦拭的面积(cm2)V = 用于脱附棉签的体积,(从棉签顶部提取化合物)或漂洗的样品体积(mL)5API和碳贡献回收系数(专用于TOC分析)API和碳贡献回收系数可使用化合物的分子量进行计算。碳百分比(%C)从化合物的经验公式推导。其中:产品API% = 产品中API的浓度mg C = 分子式中的碳的量乘以12MW = 化合物的分子量每个样品的限值 = 样品中的浓度(mg/L,ppm)考虑到TOC是专用于测定溶液中碳浓度的分析方法,此步骤对于确定使用TOC清洁验证的合格标准至关重要。使用TOC合格标准进行产品分组在评测多个产品以及被认为是“最恶劣组份”的潜在化合物的合格标准之后,产品分组表和TOC一起使用,以确定适当的合适水平。在合格标准计算时,更改产品、批次、API和碳贡献,很容易实现。在计算出以不同的顺序分批的各产品组的结果后,应通过科学判断选择合格标准。表1显示在批次产品B之后的产品D,导致最恶劣的情况。因此,提倡基于最恶劣的情况,选择的合格限值。进一步说明科学地说,MCL定义为在最后批次产品“B”中产品“A”的总浓度。这只是假定产品“A”的所有残留将在产品“B”的指定批次均匀混合。最重要的是,产品知识、工艺、清洗剂、清洗过程和分析方法,为建立最好地显示清洗过程能力的标准,提供有力的支持,并确保后续的产品不会受到污染。使用包含碳百分比系数的Sievers推导,使得MCL公式可用于计算可量化的TOC限值;没有碳百分比系数时,MCL得到的是可量化的化合物浓度,而不是TOC浓度。参考资料:◆ ◆ ◆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 GMP附录《计算机化系统》法规解读之“发生什么事儿了?”
    2015年5月26日,CFDA正式发布了2010版GMP法规的新附录之一《计算机化系统》,引起了国内制药行业的广泛讨论和高度关注。其实许多制药企业对它的内容并不陌生,因为这则法规于2013年作为征求意见稿已经添加到新版GMP法规附录中。而现在,它将作为正式的法规于2015年12月1日起执行。这则法规附录将给国内制药企业带来什么新的挑战?从近两年来CFDA的一系列举措(频繁的飞行检查,2014年至今已取消近100家药企的GMP证书)来看,国内GMP的监管力度是显著增强的。所以届时如果企业不能满足《计算机化系统》法规的要求,将可能面临十分严重的后果。 CFDA为何要发布这则法规?国内外GMP法规有许多差异,而对计算机化系统的要求差异尤为明显。CFDA所执行的2010版GMP法规内容与国际上其他法规机构的cGMP法规是对等的,如FDA 21 CFR Part 211。但美国的制药企业除了执行 21 CFR Part 211以外,同时还要遵守21 CFR Part 11法规;欧盟国家的制药企业除了执行欧盟GMP以外,还要遵循Annex 11法规。FDA的21 CFR Part 11与欧盟的Annex 11的内容是类似的,都是针对于制药企业使用计算机化系统的法规要求。新颁布的《计算机化系统》法规附录是国内法规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将填补国内对于计算机化系统要求的法规空白,是实现与国际法规监管机构之间相互认可的前提条件之一。 法规到底讲了些什么? 《计算机化系统》法规附录究竟讲了哪些内容?其实,我们发现内容并不多,全文共24条要求、6页,共计2500字。我们尝试对这些法规条文作了初步的解读,把所理解的核心内容概括如下: 1. CFDA明确提出进行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要求 以往,法规对于仪器的确认是一直有要求的,但对计算机软件验证的要求不明确。因而,大部分的制药企业不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验证,或仅进行最简单的确认。真正按照GAMP5指南基于风险评估进行完整验证的企业不多,仅某些企业有国外业务、需要通过FDA或欧盟审计时才会考虑。而这则法规发布以后,明确对所有的国内制药企业提出进行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要求,为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提供了法规依据。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法规附录里要求进行基于风险评估的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实际上就是指遵循GAMP5的验证方法学,即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形式应该是验证(Validation),通常所说的确认(Qualification,IQ/OQ/PQ)是不足够的。 2. 数据合规性要求 法规明确了对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和数据处理过程的正确性要求,以保证数据的合规性。概括来说,对计算机系统合规性的功能要求可以总结为:访问控制、权限分配、审计追踪和电子签名。 访问控制:只有经许可的人员才能进入和使用系统。 权限分配:应当对进入和使用系统制订授权、取消和授权变更的操作规程。 审计追踪:用于记录数据的输入和修改以及系统的使用和变更。 电子签名:明确了直接对电子数据进行电子签名是合规的,但电子签名需要符合相应法规。 其中,电子签名是“可以有”,而不是“必须”,这取决于企业对于主数据的定义是电子数据还是纸质数据。这与21 CFR Part 11和Annex 11是一致的。对于审计追踪记录的要求,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考虑在计算机化系统中建立数据审计跟踪系统”,这可能是考虑到很多软件自身功能设计上无法实现的情况。然而,对于色谱数据系统这样的关键原始数据系统来说,审计追踪肯定是必然的要求。 3. 电子数据安全性要求 电子数据安全性一般分为逻辑安全性和物理安全性。逻辑安全性即是通过软件自身的权限控制对数据的访问、录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确保不被人为误操作或有意的篡改行为而影响数据安全。而物理安全性,即是对数据存储的介质(如硬盘、光盘、服务器等)进行保护,确保系统本身不会因为物理介质的损坏或故障造成数据丢失。 4. 数据备份要求 关于电子数据的备份要求不算是新的法规要求,GMP法规也一直要求数据备份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安全性。国内制药企业通常也都制定了数据备份策略,但我们发现通常只是一个月甚至半年才做一次数据备份,真正发生故障时原始数据还是会严重丢失。这样的数据备份归档,其形式意义大过于实际意义;而即使是这样的一个备份频率,企业都已经觉得数据备份的工作任务很重。其根本原因是缺乏良好的解决方案。《计算机化系统》单独列出这条要求,将提高制药企业对数据备份的重视,进而采纳更先进的解决方案。 在下一期《计算机化系统》法规解读中,我们将继续逐项解析该则法规对制药企业带来的影响,工作站是否能应对新的法规要求?如何管理您实验室的非色谱类数据?等等。敬请关注。
  • 计算光学显微成像研究技术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潘安、研究员姚保利、研究员马彩文团队在Science China-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上,在线发表题为High-throughput fast full-color digital pathology based on Fourier ptychographic microscopy via color transfer的封面文章(Cover Story)。 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术(FPM)是一种高通量计算成像技术,其在组织切片显微数字病理学中可以避免传统的扫描拼接伪影,提高成像通量和效率。然而,传统FPM彩色化要对三波长进行重复操作,故其效率偏低。受到颜色匹配思路的启发,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彩色传递的全彩色化方法,命名为CFPM。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比较了30组不同样本CFPM的成像情况,相比于传统方法,CFPM以平均0.4%的精度牺牲代价换得了数据采集和重构时间2/3的缩减,使彩色成像的效率有了较大提升。CFPM易于操作与推广,该方法不需要如交叠率、采样率、训练数据集等的其他要求。此外,CFPM可看作是基于物理模型的“无监督迁移学习”,但是相比于传统迁移学习,它无须迭代优化过程,这可能给未来的相关工作提供新的启示。 CFPM成像结果对比。(a,a1)4×/0.1NA物镜下低分辨率的彩色图像及其局部放大图;(b,b1)4×/0.1NA物镜绿光下高分辨率FPM重构的全视场及其局部放大图结果;(c)10×/0.3NA高倍率物镜下的真实情况;(d)将(a1)的彩色纹理信息传递给(b1)的结果
  • 每年一篇《自然》或《科学》的团队,再向新型量子计算迈出重要一步
    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原标题:中国科学家向新型量子计算迈出重要一步2021年8月底的一个深夜,北四环上没有了白天的喧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灯还亮着,实验室里静得只剩下呼吸声。在一个裹着银色锡纸的仪器边,副研究员李更等待着实验结果。几乎就在一瞬间,困意彻底远离了他。电脑屏幕上,原本应该平整的四方图案上,出现了竖向的波纹,条纹中还穿插着斜向的条纹。研究组最初看到的奇特波纹(双轴电荷密度波)形貌(中科院物理所供图)6月8日,《自然》杂志发表了由这个意外发现引发的新成果:中国科学家在铁基超导材料锂铁砷(LiFeAs)中,观测到大面积、高度有序、可调控的马约拉纳准粒子格点阵列。该发现被认为“对实现马约拉纳准粒子的编织以及拓扑量子计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科学家们的新理想“你们想做的拓扑量子计算,到底是什么?”这是李更常被亲朋好友们问到的问题。人类对于大规模信息处理需求的剧增,使得量子计算被赋予了极高的期待,“量子计算”四个字也几乎家喻户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量子计算一直有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即噪音等外界环境的扰动会对量子系统产生影响,使计算过程不可避免地产生和积累错误。正因如此,科学家们有了一个新的理想——研制“拓扑量子计算机”。“拓扑量子计算是一种容错率更高的量子计算。”李更说。然而,要实现拓扑量子计算,不仅要求微观世界的粒子符合一种名叫“非阿贝尔统计”的规律,还需要科学家有能力在把微观世界里的粒子像编麻花辫一样编织起来。也就是说,在这个领域,谁有能耐看清并且操控微观世界,谁才有可能最先实现拓扑量子计算。在实验室工作的李更(中科院物理所供图)一次意外,他们控制住了一种神奇粒子李更是物理所高鸿钧院士团队中的一员。这支团队不大,却是全球最被关注的几支向拓扑量子计算发起挑战的团队之一。2018年,高鸿钧研究组最早在铁基超导材料中观测到一种神奇粒子——马约拉纳准粒子。这种粒子符合实现拓扑量子计算的要求,如果科学家能够编织它,就有可能实现拓扑量子计算。这篇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并很快引起国际同行关注。2020年,他们又在铁基超导材料中观测到马约拉纳准粒子的电导平台,进一步证明了马约拉纳准粒子的存在。成果又一次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这些年,他们一直在各种铁基超导材料中,寻找这种神奇粒子的身影。“铁基超导材料体系存在着材料组分不均一、马约拉纳准粒子占比低、阵列无序且不可控等问题。”高鸿钧判断,他们需要找到大面积、高度有序、可调控的马约拉纳准粒子阵列,才能向拓扑量子计算更进一步。直到2021年8月底的那个夜晚,异常波纹出现。李更把情况汇报给高鸿钧,他们讨论后决定给样品加一个垂直的磁场试试。更奇特的现象出现了。代表马约拉纳准粒子的亮斑,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纵向的波纹上。李更试着把磁场调得再强一点,马约拉纳准粒子亮斑也随着密了起来。当亮斑越来越近时,它们彼此间还出现了相互作用和关联的迹象。从那天起,研究团队开始小心翼翼地保持着仪器针尖和样品的位置。“在找到原因和规律之前,我们一直担心一旦位置挪动就再也看不到这种奇特现象。”李更告诉《中国科学报》。经过半年摸索,他们把神奇粒子阵列出现的原因锁定在“应力”上。“自然应力可以诱导晶体产生的大面积、高度有序、可调控的马约拉纳准粒子阵列,而这种有序的马约拉纳准粒子阵列可以被外磁场调控。”高鸿钧说。用磁场调控大面积有序的马约拉纳准粒子阵列(中科院物理所供图)“为什么别人没有看到?”去年11月,他们把新发现写成论文投给《自然》杂志。然而,评审人对成果倍感意外:“为什么别人没有看到?”“该怎么说服审稿人呢?”作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的李更一边想,一边看着身边的“老伙计”——裹着银色锡纸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显微镜的外观并不起眼。“这是我们自行设计、搭建、组装的仪器。”论文通讯作者高鸿钧说。从2006年开始,实验室里先后设计、建成了三代扫描隧道显微镜。他们使用的那台是第二代仪器,温度可以达到0.4K(-272.75摄氏度),可以给样品加3个方向的磁场,能量分辨可以达到0.3毫电子伏特。这些数字带来的直观结果是,科研人员可以把原子从分子上切下来,想切几个切几个,想切哪里切哪里。也正因为仪器的超强“视力”,使得他们清清楚楚地看见并操控了马约拉纳准粒子阵列。就像这个其貌不扬却实力不俗的仪器一样,在高鸿钧团队的实验室里,有很多看似随意实则深思熟虑的地方。“就连用来屏蔽干扰的锡纸该裹在哪里,都是有经验、有诀窍的。”高鸿钧指着包裹着仪器的不怎么有美感的锡纸说。但是,“仪器好”“经验足”并不是能够说服审稿人的科学依据。于是,研究组又用了两个月,在实验室的另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上,用另一个锂铁砷材料样品,重复出了同样的实验结果。看到重复实验的结果后,审稿人感慨:“我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解答。”“这些结果新颖且令人兴奋。”另一位评审人说。高鸿钧与扫描隧道显微镜(倪思洁摄)每年一篇《自然》《科学》的团队对于这次发现,高鸿钧用“必然的偶然发现”来形容。在他看来,“必然”不仅来自于仪器的高精度,更得益于研究组的高效率。他的团队有一个很特别的习惯,热衷于在半夜两三点钟工作。“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避免电噪音、机械噪音对仪器的干扰。”高鸿钧说。从2018年发现马约拉纳准粒子之后,这些年来,实验团队保持着高速运转。“团队里都是年轻的科研人员和学生,我们工作起来非常高效。从2018年开始,每年在这个方向上都有一篇《自然》或《科学》成果。”高鸿钧说。此外,对于研究组来说,合作也十分重要。“这些年来,我们不是打一枪换一个阵地的游击式科研,而是和研究所内外的团队联合起来,以建制化的方式不断推进这项研究。”高鸿钧说,此次研究就是与物理所靳常青研究组、美国波士顿学院的汪自强合作的结果。尽管话语中充满自豪与兴奋,但面对未来,高鸿钧很冷静:“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基础科学进展,基于马约拉纳准粒子的拓扑量子计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更告诉《中国科学报》,下一步,他们要进一步研究应力对双轴电荷密度波的影响,用可控的方法,把超导材料压出双轴电荷密度波条纹。他们还有一个更远的目标。“让相互靠近的马约拉纳准粒子交换位置,实现对马约拉纳准粒子的编织,向拓扑量子计算再进一步。”高鸿钧说。科研团队合影(中科院物理所供图)相关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o1797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x0274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744-8
  • 某高端计算领域公司拟募资14亿投向环境监测系统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ldquo 中科曙光&rdquo )4月24日晚间发布了非公开发行预案,公司拟以不低于65.30元/股的价格,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143.95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4亿元,其中,10亿元投资于环境质量监测分析预警一体化系统,4亿元用于偿还银行借款。   募资项目所开发的环境质量监测分析预警一体化系统融合了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先进技术,是各省地市级环保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展大气、水污染等环境要素质量实时监测、环境质量数值预报和污染源管理调控的理想平台,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总投资人民币10亿亿元,项目建设期3.5年,含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为6.30年。项目全部投资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3.27%,年均销售收入45834万元(营运年平均)。   此外,公司同时发布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300万股限制性A股股票,占公司股本总额的1% 其中,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285万股。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49.57元/股。本次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为275人。   激励计划授予限制性股票的业绩条件为:2014年净利润不低于7000万元人民币 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5%,且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对标企业50分位值水平。限制性股票的解锁条件:以2014年净利润值为基数,2016年至2018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35%、60%、90%。解锁比例各为1/3。   关于中科曙光:   中科曙光是在中国科学院大力推动下,以国家&ldquo 863&rdquo 计划重大科研成果为基础组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高性能计算机、通用服务器及存储产品,并围绕高端计算机提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技术服务。2014年,中科曙光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由曙光公司研发的&ldquo 星云&rdquo 高性能计算机在第35届全球超级计算机&ldquo TOP500&rdquo 中以每秒系统峰值达三千万亿次(3PFlops)、每秒实测Linpack值达1.271千万亿次的速度,取得了全球第二的成绩,成为世界上第三台实测性能超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 量子处理器在特定计算中无需纠错,相关能力超越经典
    《自然》杂志14日报告了一种量子处理器,无需进行纠错就可超越经典计算。这个IBM127量子比特处理器在制造、测量高度纠缠量子态方面超越了当前最佳经典计算方法的能力。这一成果表明,量子计算机可能在近期用于一些特定的计算而无需容错性(运行量子计算机时避免或快速纠正错误使之在控制之下),朝向实用跨出了一大步。量子计算的一个关键目标是超越经典计算、高效执行特定任务。为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应对许多实际的挑战,例如将错误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穿透量子“噪声”(来自底层系统或环境的干扰),扩大量子计算机的规模。错误和噪声会降低或消除量子计算超越经典计算带来的好处。在现行技术下,容错还遥不可及。虽然现有的量子处理器已经能够在一些特定但人为的问题上超越经典计算机,但当前或近未来的嘈杂量子计算机能否执行有用(如实现研究目的)的量子计算仍有争议。IBM托马斯J沃森研究中心科研团队此次提供了证据,表明他们的量子芯片能可靠地生成、操纵和测量量子状态,这些状态复杂到经典方法无法可靠地估计其特性。结果表明,量子机器即使没有纠错,也已经可以帮助解决一些经典计算机束手无策的特定问题(如研究物理模型)。这一实验基于一个127量子比特的处理器,运行60层电路深度,约2800个二量子比特门(经典计算机逻辑门的量子版)。这一量子电路会产生巨大的、高度纠缠的量子态,其要求过高,无法通过经典计算机上的数值近似可靠地重现。但该量子计算机可以通过测量期望值精确估计这些状态的性质,制造和测量了这些巨大态,却不产生太多削弱计算的错误。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格兰文丁与乔纳斯白兰德尔评价称:“这一根本的量子优势在于规模而非速度——127量子比特编码了一个巨大的态空间,而经典计算机没有这么大的内存。”
  • 新型光学装置为超级计算机提速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12月22日报道题:更强大的超级计算机?新装置或可传输光信息。   研究人员们已经研制出一种新型光学装置,其体积极小,一个计算机芯片就足以安装数百万个这种装置。该装置可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能力,让超级计算机变得更快、更强大。   这种“无源光学二极管”是由两个微小的硅质环状物制成的,环状物的直径仅有10微米,大约是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的1/10。与其他光学二极管不同,这种“无源光学二极管”无需外部能源就能传播信号,还很容易被集成到计算机芯片上。   珀杜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学副教授齐明豪说,这种二极管可进行“非交互性传输”,即单向信号传输,由此可具备信息处理能力。   齐明豪解释说:“这种单向传输是逻辑电路的最基本要素。因此,我们研制的这种二极管为实现光信息处理敞开了大门。”   虽然光缆可用于跨洋和跨大洲传输海量数据,但其信息处理速度会变慢,传输数据也容易遭到网络攻击,因为光学信号须转换成电子信号才能在计算机上使用,反之亦然。   研究人员说:“进行这种转换需要十分昂贵的设备。而你希望能做到的是,将这种光纤直接插入计算机而无需进行转换,那样的话,你就可以获得大量带宽,安全方面也会大有保障了。”   研究人员樊丽(音)说:“这些二极管非常小,它们身上还有一些特性也很有吸引力。这些二极管或可成为未来光子信息处理芯片的零部件。”   用这种新型光学二极管就无需进行光学-电子信号的转换了,因此有可能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安全度。这种装置现已接近投入商业生产。使用这种新型光学二极管将多个处理器连接起来,还有可能提高超级计算机的信息处理速度和能力。   研究人员利奥瓦尔盖塞说:“当今导致超级计算机受限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系统内各种独立的超级芯片进行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带宽。我们研制的这种光学二极管或可成为光互联通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该系统或许就可以解决这样的瓶颈问题了。”   激光器以通信用波长发出的红外线通过光导纤维,并由被称为“波导管”的微结构进行控制。红外线会按顺序通过两个硅质环状物,并在微型环状物内进行“非线性相互作用”。根据先进入哪个环状物,光束要么向前通过,要么向后耗散,从而完成单向传输。环状物还可通过“微加热器”加热的方式进行调整。微加热器会改变传输波长,因此可对范围广泛的波段加以处理。
  • 第四届“计算成像技术与应用”专题研讨会完美落幕
    2020年11月7日-8日,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华侨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计算成像技术与应用”专题研讨会在厦门落幕。此次会议参会人数高达500余人,现场座无虚席,人气火爆。本届会议主题为:计算成像,一切皆有可能。自2017年, “计算成像技术与应用”专题研讨会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每届会议都在行业内产生重大影响,这更像是整个计算成像技术研究人员的“年会”,平均每届与会人员达到三百多人,本次会议更是达到了参会人数的历史新高,这也反应了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凌云光也作为重要支持单位连续两年参加会议。凌云光与计算成像 2013年,凌云光&清华大学共同建立了北京市多维多尺度计算摄像学实验室,2016年、2017年、2018年,以实验室为依托连续三年举办了 “多维多尺度计算摄像学产业及应用创新大会”,获得专家学者的认可,受到各界行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支持。一直以来,凌云光持续关注计算成像技术发展,并应用到公司的技术研究、产品创新以及客户需求中,以推动行业发展为己任,不断学习与创新。本次会议,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杨影女士基于公司20多年在视觉图像领域的经验,以“视觉让生活更美好”为题介绍了推动光学测试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不断追求:要看得见、然后看得清楚、后看得准确和明白。目前成像器件正按照:高分辨率、全光谱范围、高速与高灵敏、高动态范围、3D 立体等 5 个纬度不断提高,提供过人类视觉极限的成像能力,改善我们的生活。报告还与各位专家学者分享了近年来,依托“计算成像技术”凌云光在工业、立体视觉、生命科学等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更是与清华大学、上海微系统所、南京大学等科研单位深度合作,创新设计了多款视觉器件和科研仪器。杨影总也表示,凌云光会继续努力与各位专家学者一起推动计算成像技术的发展。▲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杨影女士报告《视觉让生活更美好》部分精彩报告回顾此次会议组委会邀请了国内计算成像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到会交流,针对计算成像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旨在促进计算成像技术发展,为相关领域人员提供交流新思想、切磋新技术的舞台,促进相关学科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计算成像研究方向的教学科研水平及计算成像研究在光电成像技术领域的影响力。历时两天,本次研讨会落下帷幕,各位参会者收获颇丰,在会议结束时主办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邵晓鹏教授也表示:开展本次研讨会的宗旨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计算成像中来,带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将“蛋糕”做大。华侨大学蒲继雄教授表示了对邵晓鹏教授的感谢,认为本次参会的学生将是计算成像界的未来,并祝福他们的未来灿烂发光。凌云光也将和各位专家一起,以推动计算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使命,继续走在计算成像技术探索的道路上,期待下一届“计算成像技术与应用”专题研讨会的举行!
  • 专家点评NBT| 陈良怡/李浩宇合作团队发明计算超分辨图像重建算法,稳定提升荧光显微镜2倍分辨率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荧光超分辨显微技术,利用荧光分子的化学开关特性(PALM/FPALM/STORM)或者物理的直接受激辐射现象(STED),实现超越衍射极限的超分辨成像。尽管如此,活细胞中的超分辨率成像仍然存在两个主要瓶颈:(1)超分辨率的光毒性限制了观察活细胞中精细生理过程;(2)受限于荧光分子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子数,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不可兼得。受限于这个瓶颈,为了在活细胞上达到60 nm空间分辨率极限,现有超分辨率成像手段需要强照明功率(kW~MW/mm2)、特殊荧光探针和长曝光时间( 2 s)。强照明功率引起的强漂白会破坏真实荧光结构的完整性,长曝光时间在图像重构时导致运动伪影,降低有效分辨率。迄今为止,基于光学硬件或者荧光探针的改进无法进一步提升活细胞超分辨率的时空分辨率,实现毫秒尺度60 nm的时空分辨率成像。2021年11月1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浩宇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陈良怡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论文Sparse deconvolution improves the resolution of live-cell super-resolu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1】。他们另辟蹊径,发明基于新计算原理的荧光超分辨率显微成像,进一步拓展荧光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通过提出“荧光图像的分辨率提高等价于图像的相对稀疏性增加”这个通用先验知识,结合之前提出的信号空时连续性先验知识【2】,他们发明了两步迭代解卷积算法,即稀疏解卷积(Sparse deconvolution)方法,突破现有荧光显微系统的光学硬件限制,首次实现通用计算荧光超分辨率成像。结合自主研发的超分辨率结构光(SIM)系统,实现目前活细胞光学成像中最高空间分辨率(60nm)下,速度最快(564Hz)、成像时间最长(1小时以上)的超分辨成像。结合商业的转盘共聚焦结构光显微镜,实现四色、三维、长时间的活细胞超分辨成像。1、应用举例:DNA折纸标准样本验证为了在已知结构样本中验证分辨率的提升,研究者设计并合成了两个荧光标记位点的DNA折纸样本,每个位点用4~5个Cy5标记。当这些分子间距为60 nm、80 nm和100 nm时,它们在TIRF-SIM下几乎无法区分,但在经过稀疏解卷积重建后(Sparse-SIM,图1)可以很好地区分它们中间的距离。整体结果可以用单分子定位显微镜ROSE【3】交叉验证,与Sparse-SIM得到的DNA折纸的荧光对间距以及不同间距荧光对在玻片上的分布一致。图1:Sparse-SIM解析不同距离DNA折纸样本。(a)在相同视场下,用配对Cy5标记不同距离(60 nm, 80 nm, 100 nm, 120 nm)的DNA折纸样品,用TIRF(左)、TIRF-SIM(中)和Sparse-SIM(右)成像。(b)在TIRF、TIRF-SIM和Sparse-SIM下,黄色(60 nm)、蓝色(80 nm)(80 nm)、绿色(100 nm)和红色(120 nm)框包围的放大区域。比例尺:(a)2 μm;(b)100 nm。2、应用举例:Sparse-SIM超快活细胞成像揭示核孔结构和胰岛素囊泡早期融合孔道在活细胞成像中,稀疏结构光显微镜(Sparse-SIM)可以解析标记不同核孔蛋白(Nup35, Nup93, Nup98,或Nup107)的环状核孔结构,而它们在传统结构光显微镜(2D-SIM)下形状大小与100 nm荧光珠类似(图2c, 2d)。由于相机像素尺寸与孔径直径类似,测量的核孔拟合直径与Sparse-SIM的分辨率相当。校正后Nup35和Nup107孔的直径分别为~66 ± 3 nm和~97 ± 5 nm,而Nup98和Nup93直径大小处于这个范围中(图2e, 2f),结果与以前用其他超分辨成像方法在固定细胞中获得的直径相符【4】。有趣的是,12分钟超分辨成像可以显示活细胞中核孔形状变化,这可能反映了核膜上的单个核孔复合物动态重新定向到焦平面或远离焦平面(图2g),这是其他超分辨方法难以观察到的。图2:Sparse-SIM解析核孔蛋白动态过程。(c)用Sparse-SIM观察活COS-7细胞中以Nup98-GFP标记的动态环状核孔的典型例子,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上下区域分别显示2D-SIM和Sparse-SIM下的图像。(d)比较(c)中青色框中的核孔结构快照与100 nm荧光珠在不同重建方法(2D-SIM、20次RL解卷积后、50次RL解卷积后、Sparse-SIM)下的结果。(e)由于核孔的大小与Sparse-SIM的分辨率和像素大小相当,按照Supplementary Note 9.1的协议(详情请见文章),分别推导出Nup35-GFP(红色)、Nup98-GFP(黄色)、Nup93-GFP(绿色)和Nup107-GFP(青色)标记的核孔结构的实际直径。(f)Nup35(66 ± 3 nm, n=30)、Nup98(75 ± 6 nm, n=40)、Nup93(79 ± 4 nm, n = 40)、Nup107(97 ± 5nm ,n = 40)的平均直径环。左右两幅蒙太奇分别为传统Wiener重构或稀疏解卷积后的结果。(g)在6个时间点对 (c)中的品红色方框放大并显示。比例尺:(c)500 nm;(d, g, f)100 nm。通过滚动重建,Sparse-SIM的时间分辨率可达564 Hz,识别出来INS-1细胞中VAMP2-pHluorin标记的、更小的胰岛素囊泡融合孔道(如~61 nm孔径)。它们在囊泡融合的早期出现,孔径小(平均直径~87 nm),持续时间短(9.5 ms),不能被之前传统的TIRF-SIM所识别【2】。另一方面,鉴别出来的稳定融合孔在囊泡融合的后期出现,孔径大(平均直径~116 nm),持续时间长(47 ms),是之前看到的结构【2】。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里发现的囊泡早期融合孔状态很难被其他的超分辨率成像手段所直接验证,但是它们的发生频率与30多年前用快速冷冻蚀刻电子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小的融合孔发生概率远低于大的融合孔”现象相吻合【6】。3、应用举例:稀疏解卷积是提升荧光显微镜分辨率的通用方法与当下热门的深度学习超分辨率显微重建不同,信号的空时连续性、高空间分辨率导致的荧光图像相对稀疏性这两个先验知识,是荧光显微成像的通用先验知识,不依赖于样本的形态以及特定的荧光显微镜种类。因此,稀疏解卷积是通用荧光显微计算超分辨率成像算法,可被广泛应用于提升其他荧光显微模态分辨率,观察不同种类细胞器的精细结构及动态(图3)。图3 | 稀疏解卷积广泛应用于提升不同显微成像模态空间分辨率,揭示各类细胞器精细结构动态。比如稀疏解卷积增强的商业超分辨转盘共焦结构光显微镜(SD-SIM)【7】,可以实现XY方向90纳米,Z方向250 纳米的空间分辨率,清晰记录分裂期7 μm深度内的全细胞内所有线粒体外膜网络(图4)。同样,若稀疏解卷积增强与商业SD-SIM结合,可以很容易实现活细胞上的三维、四色超分辨率成像。稀疏解卷积可以与膨胀显微镜(ExM)【8】结合,解析细胞膨胀后的复杂结构;也可以与宽场、点扫描的共聚焦、受激辐射损耗显微镜(STED)【9】以及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FHIRM-TPM 2.0)【10】结合,实现近两倍的空间分辨率提升。因此,稀疏解卷积的提出,将帮助使用各种各样荧光显微镜的生物医学研究者更好地分辨细胞中的精细动态结构。图4 | Sparse SD-SIM解析活细胞三维线粒体外膜网络。(k)活体COS-7细胞的线粒体外膜(Tom20-mCherry标记)的三维分布,颜色表征深度。(l)SD-SIM原始数据与Sparse SD-SIM的水平(左)和垂直(右)的白色框区域放大展示。比例尺:(k)5 μm;(l)1 μm。总之,通过稀疏解卷积算法(Sparse deconvolution)来实现计算荧光超分辨率成像,与目前基于特定物理原理或者特殊荧光探针的超分辨率方法都不相同。与超快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结合形成的Sparse-SIM是目前活细胞光学成像中,分辨率最高(60纳米)、速度最快(564帧/秒)、成像时间最长(1小时以上)的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手段。它也可以与现有的多数商业荧光显微镜结合,有效提升它们的空间分辨率,看到更清楚的精细结构动态。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赵唯淞、北京大学博士后赵士群、李柳菊为共同第一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浩宇教授和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陈良怡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共同作者还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谭久彬院士、刘俭教授,北京大学毛珩博士,生科院成像平台单春燕博士和华南师范大学刘彦梅教授。参与合作的实验室包括武汉大学宋保亮教授、北京大学陈兴教授、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教授和生物物理所纪伟教授等。该项工作得到北京大学膜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麦戈文脑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支持,也是多模态跨尺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成果。专家点评徐平勇(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自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超分辨显微技术以来,超分辨成像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像的分辨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固定细胞中,以MINFLUX、SIMFLUX以及ROSE等为代表的超分辨成像技术利用调制光照射单分子定位的方法实现了小于10纳米的空间分辨率。然而,在活细胞中进一步提高成像的空间分辨率仍然面临挑战。一个主要原因是活细胞成像的时空分辨率是互相关联的,为了减少活细胞里的运动伪影,需要通过提高采样频率来提高时间分辨率,但是采样频率或者时间分辨率的提高会减少记录的光子数,使得空间分辨率下降。在现有超分辨成像技术中,结构光照明成像SIM技术具有最高的时间分辨率,但是受限于成像原理本身和所采用的维纳反卷积等算法,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提高遇到了挑战。陈良怡和李浩宇团队合作发展的稀疏结构光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Sparse-SIM),保留了陈良怡团队前期发展的海森-SIM的高时间分辨率的优点,并进一步将SIM的空间分辨率提高到60纳米。该技术属于计算超分辨率成像方法,主要包括两步迭代解卷积求解算法。其核心是将Richardson–Lucy反卷积算法应用到SIM成像中,通过前期发展的基于信号的时空连续性的先验知识重建图像的方法减少或者消除Richardson–Lucy反卷积应用中的噪声问题;并利用提出的“荧光图像的分辨率提高等价于图像的相对稀疏性增加”这个先验知识作为约束条件,建立通用的计算框架——稀疏解卷积技术。该工作有几个方面的突破和创新:1)解决了Richardson–Lucy反卷积应用到生物成像中的噪声和先验知识问题,拓展了它在生物成像中的实际应用;2)利用稀疏结构光超分辨成像在活细胞中实现了同时高时空分辨率长时程成像;3)方法具有普适性,可以广泛用于宽场成像和其它超分辨成像技术,提高这些成像方法的分辨率。目前发展的Sparse-SIM主要是基于二维结构光 (2D-SIM) 系统,实现了活细胞中空间分辨率60nm、时间分辨率564Hz、成像时间1小时以上的超分辨成像。这是目前活细胞成像中同时具有的最高时空分辨率。其空间分辨率可与非线性SIM相媲美,但是时间分辨率更高,成像设备上的复杂程度也相对要低一些。将来Sparse-SIM技术也有望能用于三维结构光成像,尽管受限于3D-SIM成像方法本身成像的时间分辨率会有所下降。总之,Sparse-SIM技术同时具有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其在活细胞成像中的应用有望带来诸多生物学中的重要发现。尤其重要的是,稀疏解卷积技术框架适用于目前多数荧光显微镜成像方法,并将这些成像的空间分辨率提升了近两倍,将大大促进这些荧光成像方法的发展和它们在生物学中的广泛应用。刘兴国(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SIM、STORM/PALM、STED为代表的的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突破了光学衍射极限,极大推动了亚细胞结构和细胞器互作动态等微观结构研究,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然而超分辨成像技术在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上难于获得同等提高——在超分辨成像技术中,SIM技术具有最好的时间分辨率,然而空间分辨率也是3种主流技术中最低的,缺乏对100nm以下尺度的亚细胞器结构的解析力。在充分利用SIM技术的时间分辨率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空间分辨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北京大学陈良怡团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浩宇教授在Nature Biotechnology 杂志报道最新开发的Sparse deconvolution算法,并成功结合SIM技术开发出Sparse-SIM,在时空分辨率上成功将SIM技术的空间分辨率从110nm提高到60nm,同时保持毫秒级的时间分辨率。同时,陈良仪团队研究显示,本技术同样可以提高SD-SIM、STED等超分辨技术的轴向分辨率,甚至可以使普通宽场显微镜获得更好的信噪比。这一精彩的工作不但是领域的重要技术进展,而且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陈良怡团队之前的工作,在硬件和软件水平挖掘SIM技术的时空分辨率,成功开发了高时空分辨率的Hessian SIM技术;本次研究再次在软件算法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推动了SIM技术在活细胞超分辨成像在时空分辨率的极限。应用Sparse-SIM技术,同时检测了核孔复合物结构、网格蛋白(clathrin)动态、溶酶体和内质网相互作用、内质网对线粒体内嵴动态的调控等重要过程,显现出Sparse-SIM强大的应用能力和应用前景。如何易于操作的提高超分辨成像技术的时空分辨率是亚细胞器结构和动态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方向,Sparse deconvolution算法或者Sparse-SIM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生命科学研究工具,去探索更微观的生命科学过程。参考文献[1] Weisong Z, Shiqun Z, Liuju L, et al. Sparse deconvolution improves the resolution of live-cell super-resolu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J]. Nature biotechnology, 2021: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1-01092-2.[2] Huang X, Fan J, Li L, et al. Fast, long-term,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with Hessian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J].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8, 36(5): 451-459.[3] Gu L, Li Y, Zhang S, et al. Molecular resolution imaging by repetitive optical selective exposure [J]. Nature Methods, 2019, 16(11): 1114-1118.[4] Szymborska A, Marco A d, Daigle N, et al. Nuclear pore scaffold structure analyzed by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and particle averaging [J]. Science, 2013, 341(6146): 655-658.[6] Ornberg R L, Reese T S. Beginning of exocytosis captured by rapid-freezing of Limulus amebocytes [J]. 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1981, 90: 40 - 54.[7] Schulz O, Pieper C, Clever M, et al. Resolution doubling i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with confocal spinning-disk image scanning microscopy [J]. PNAS, 2013, 110(52): 21000-21005.[8] Sun D-E, Fan X, Shi Y, et al. Click-ExM enables expansion microscopy for all biomolecules [J]. Nature Methods, 2021, 18: 107–113.[9] Hell S W, Wichmann J. Breaking the diffraction resolution limit by stimulated emission: stimulated-emission-deple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J]. Optics Letters, 1994, 19(11): 780-782.[10] Zong W, Wu R, Chen S, et al. Miniature two-photon microscopy for enlarged field-of-view, multi-plane and long-term brain imaging [J]. Nature Methods, 2021, 18(1): 46-49.
  • 国产EDA新突破 东方晶源推出计算光刻云方案
    近日,东方晶源微电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晶源”)发布首款基于云端的EDA计算光刻平台——AeroHPO全流程协同优化系统,成为国产EDA和一体化良率解决方案“云”部署先行者。该系统沿用东方晶源自主研发、全球率先工程应用的“全芯片反向光刻掩模优化(ILT)”技术,同时依托于公有云平台,可为客户提供28nm及以下技术节点的制程建模、基于ILT的掩模优化、设计规则与掩模规则检查(DRC/MRC)、光源掩模联合优化(IRO)、严格物理光刻仿真、DPT 版图拆分及光刻性能检查(LRC)等全产品线功能与服务。AeroHPO是东方晶源现有基于私有计算集群的计算光刻解决方案的有力补充,该系统在易获得性和灵活的收费方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提供便捷的EDA和计算光刻教学与科研平台,同时也为中小型芯片设计与制造企业提供更为经济和灵活的解决方案。东方晶源的AeroHPO全流程协同优化系统,不仅解决了掩模优化设计问题,而且具有上游EDA工具以及下游缺陷分析和良率控制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提供了从芯片设计到制造一体化的DTCO综合平台。截至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合作伙伴北京超级云、华为云和腾讯云等公有云上完成测试。AeroHPO的上线,将进一步完善国产EDA解决方案,加速国产替代,并实现超越。
  • 研发量子关键技术 我国首个量子计算技术创新中心获批
    据合肥市政府近日发布的《第三批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名单》,本源量子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共建的量子计算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通过认定,成为国内首个围绕量子信息技术建设的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将在量子测控技术、量子技术升级与工程化等方面展开科研攻关。  量子计算:信息时代的“核武器”  量子计算作为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从而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的新型计算模式,被喻为信息时代的“核武器”。量子计算具有天然的并行计算能力,可以实现计算规模和速度的指数级提升,能够在众多关键技术领域提供超越经典计算极限的核心算力,尤其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相结合,为当前智能制造、金融分析、新材料研发、生物医疗、航空航天、气象预警等领域带来革命性转变。  作为前沿的高新科技,量子计算已成为世界各大巨头公司争相入局的新兴产业,量子计算未来的潜力巨大。国际上,谷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英特尔、三星、空中客车、洛克希德马丁和富士通等巨头企业纷纷投入量子计算研发领域。  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研究量子技术。2020年,IBM公司公布了量子计算机未来十年的发展路线:计划在2021年建成包含127个量子比特的中型计算机,在2030年达到100万个量子比特。2021年11月,该公司宣布制造出了127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这也是当前世界上最强大的量子计算机。每增加一个量子比特都代表着能力的巨大进步,经典计算机的能力以线性的方式增长,而每增加一个量子比特能使量子处理器的潜在能力加倍。IBM已经开始了它在全球部署量子计算机的计划。截至目前,已经在德国、日本等国家部署量子计算机达20余台。  在量子计算机领域,IBM不是唯一有野心的公司,谷歌同样如此。2019年9月20日,谷歌内部研究报告显示,其研发的量子计算机Sycamore成功地在3分20秒时间内,完成现今最先进的传统超级计算机需1万年时间处理的问题。它声称在全球首次实现“量子霸权”。“量子霸权”指的是量子计算机处理某一类问题的能力超过经典计算机,这种计算机属于专用量子计算机。  我国进入量子计算产业化的时间相对较晚。近几年,伴随国家层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等国内科技巨头已经在投资并开发相关产品及技术,更有以本源量子为代表的、孵化于知名大学实验室及科研机构、代表量子技术最前沿的初创企业崭露头角。  量子计算技术创新中心:坚持自主研发,不落人后  据了解,量子计算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将在量子测控技术、超导量子技术升级与工程化、量子计算应用开发、量子云服务等方向开展科研攻关,研发出可替代进口的量子计算软硬件及应用产品,形成一批相关技术专利,掌握国际行业标准制订的话语权。  获批后,该中心也将承担更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攻关,加速量子计算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更好地驱动国内工业部门与中心推进量子计算与行业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  据了解,本源量子是国内首家将量子计算推向商用领域、国内唯一可实际交付量子计算机整机并使用的企业,从测控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到云平台进行整机全栈式布局,立志“为量子计算贡献中国力量”。目前,本源量子已经推出搭载24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并可投入实际商用,60+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正在研发中。  “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乎人民的幸福安康。量子计算机具有经典计算机指数级提升的算力,它可以运用在军事、密码破译等方面。同时,量子计算又可以模拟分子结构,将在新材料研发、生物医药、金融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彻底颠覆现有的行业格局。因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量子技术领域显得尤为重要。”本源量子总经理张辉深有感触地说:“放眼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量子计算的研发,美国更是在全球部署它的量子计算机计划。这迫使中国人必须要在量子科技上坚持自主研发,决不能再落人后。”  立足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应用探索带来新的契机  技术创新中心的建立,也将为未来应用探索带来新的契机。从2018年开始,本源量子就牵头成立了本源量子计算产业联盟,成员企业单位包括金融建模、海洋超算、轮船制造、传感应用、人工智能、低温制冷、生物科技、大数据等领域,并与相关高校、行业用户共同探索量子计算应用场景,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案例。  “任何一项科研技术的攻关最终都是为了服务生产生活,不断探索落地应用。从全栈式开发开始,本源量子就在造量子计算机的同时,不断加深量子计算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今后,技术创新中心将利用该联盟成熟的上下游生产制造、应用及教育科普平台,加强量子计算及其应用产业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量子计算机应用技术转移转化和商业化应用,推动量子计算产业链快速发展壮大,推动我国量子计算产业集聚及生态圈形成,提高我国量子信息行业的国际地位。”张辉说。
  • 空气监测如何用上云计算?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越来越高,全国多个城市雾霾频发,对公众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引发强烈关注。目前国内环境监测中心站点较少,分布分散,环境监测的数据能够从宏观上反映城市整体的空气质量,但是不能从微观上反映局部区域、特定区域的空气质量的好坏,这就需要建设更多的环境监测站点,提供更多的实时环境监测数据。   而国外一套空气质量监测设备价格在10万美金,国产价格在10万元人民币,价格昂贵,建设更多的环境监测站点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成本太高。   建设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成为必然选择,它不仅能够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同时可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作为现有的环境监测站点的补充,云计算平台的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天气状况、地理地形、城市交通、人口密度、工业产值等元素,通过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为系统地研究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起到重大的创新支撑作用。   江苏省环保厅就选取昆山市千灯镇化工园区作为1831物联网建设的试点区,在重点污染区域大规模部署环境质量监测传感器,通过后台云计算(数据立方)和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平台,分析处理大规模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可以做到及时的预警,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危害。通过海量历史数据智能分析,能够监测到工业区的污染过程和追溯污染源头,再结合视频摄像头摄录到的污染视频录像,更方便环保部门管理,做到执法有据。   ■云监控平台海量处理   □预警监测有图有真相   空气质量云监控平台通过前端特征因子采集设备和PM2.5检测设备,采集到相关信息,通过GPRS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在有公网IP的服务器上进行数据接收和初步的处理,之后数据存入数据立方进行存储和计算,从而可以检测到每个点的污染情况,同时通过视频摄像终端设备拍摄下排放污染的整个过程,经过Web服务器和视频服务器进行数据的最后处理和公布。在Web页面和移动终端可以实时地查看了解所有监测点的监控视频和空气质量实时和历史数据,做到&ldquo 有图有真相&rdquo ,为环保部门管理和整治整个工业区的环境做好技术支持。   空气质量云监测预警平台可以将预警信息通过邮件、APP推送、短信提醒等方式发送给行政执法者,通过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平台与原有的视频监控平台结合更能够及时地摄录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真正做到执法有据、违法必究。对海量历史和实时数据的智能分析,最终通过Web网页、移动终端展示给终端用户,为科学分析环境污染趋势、领导决策和行政执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价格低廉易部署   □数据实时且精准   价格低廉,可以大规模部署   空气质量传感设备价格只有传统大气监测设备的几分之一,无需花费大量经费即可满足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传输功能,可以大规模部署,和现有的环境空气监测站点形成有力互补,对空气质量数据发布有参考意义。   云计算海量数据处理技术   架构云计算海量数据处理平台,采用先进的云计算处理技术,支持自动容错和动态扩展,具有实时性、高可靠性、可伸缩性、高性价比等特点。   实时性   测定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测试方法决定了测试的实时性,采集时间实现秒级响应,且采集时间可以任意设定,采集的数据实时入库,可实时查询。   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采集的数据经过精确的校准,且灵敏度很高,和环保部门发布的空气质量数据及趋势接近,数据真实有效。   实时推送通知   通过对系统设置阈值,超过阈值就第一时间报警,并实时地通过邮件、App推送、短信等形式通知行政执法人员。   扩容性   空气质量监测前端设备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增加,扩展整个系统的覆盖面积,但是不需要继续复杂的操作,可以动态地增加空气质量测试的节点,并能自动组网,具有很强的扩容性。   数字web展示   通过web或手机终端就可以查看每个监测点周边,以及整个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
  • 空气监测如何用上云计算?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越来越高,全国多个城市雾霾频发,对公众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引发强烈关注。目前国内环境监测中心站点较少,分布分散,环境监测的数据能够从宏观上反映城市整体的空气质量,但是不能从微观上反映局部区域、特定区域的空气质量的好坏,这就需要建设更多的环境监测站点,提供更多的实时环境监测数据。   而国外一套空气质量监测设备价格在10万美金,国产价格在10万元人民币,价格昂贵,建设更多的环境监测站点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成本太高。   建设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成为必然选择,它不仅能够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同时可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作为现有的环境监测站点的补充,云计算平台的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天气状况、地理地形、城市交通、人口密度、工业产值等元素,通过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为系统地研究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起到重大的创新支撑作用。   江苏省环保厅就选取昆山市千灯镇化工园区作为1831物联网建设的试点区,在重点污染区域大规模部署环境质量监测传感器,通过后台云计算(数据立方)和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平台,分析处理大规模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可以做到及时的预警,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危害。通过海量历史数据智能分析,能够监测到工业区的污染过程和追溯污染源头,再结合视频摄像头摄录到的污染视频录像,更方便环保部门管理,做到执法有据。   ■云监控平台海量处理   □预警监测有图有真相   空气质量云监控平台通过前端特征因子采集设备和PM2.5检测设备,采集到相关信息,通过GPRS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在有公网IP的服务器上进行数据接收和初步的处理,之后数据存入数据立方进行存储和计算,从而可以检测到每个点的污染情况,同时通过视频摄像终端设备拍摄下排放污染的整个过程,经过Web服务器和视频服务器进行数据的最后处理和公布。在Web页面和移动终端可以实时地查看了解所有监测点的监控视频和空气质量实时和历史数据,做到&ldquo 有图有真相&rdquo ,为环保部门管理和整治整个工业区的环境做好技术支持。   空气质量云监测预警平台可以将预警信息通过邮件、APP推送、短信提醒等方式发送给行政执法者,通过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平台与原有的视频监控平台结合更能够及时地摄录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真正做到执法有据、违法必究。对海量历史和实时数据的智能分析,最终通过Web网页、移动终端展示给终端用户,为科学分析环境污染趋势、领导决策和行政执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价格低廉易部署   □数据实时且精准   价格低廉,可以大规模部署   空气质量传感设备价格只有传统大气监测设备的几分之一,无需花费大量经费即可满足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传输功能,可以大规模部署,和现有的环境空气监测站点形成有力互补,对空气质量数据发布有参考意义。   云计算海量数据处理技术   架构云计算海量数据处理平台,采用先进的云计算处理技术,支持自动容错和动态扩展,具有实时性、高可靠性、可伸缩性、高性价比等特点。   实时性   测定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测试方法决定了测试的实时性,采集时间实现秒级响应,且采集时间可以任意设定,采集的数据实时入库,可实时查询。   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采集的数据经过精确的校准,且灵敏度很高,和环保部门发布的空气质量数据及趋势接近,数据真实有效。   实时推送通知   通过对系统设置阈值,超过阈值就第一时间报警,并实时地通过邮件、App推送、短信等形式通知行政执法人员。   扩容性   空气质量监测前端设备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增加,扩展整个系统的覆盖面积,但是不需要继续复杂的操作,可以动态地增加空气质量测试的节点,并能自动组网,具有很强的扩容性。   数字web展示   通过web或手机终端就可以查看每个监测点周边,以及整个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
  • 宁波材料所在AI 材料计算模拟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基于量子力学的原子层级模拟计算是材料学中一种直观有效且常用的研究方法,它可以研究材料的空间原子结构、电子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宏观物理、化学性质。长期以来,材料计算模拟的发展受到计算尺度的严重制约,例如描述理想周期结构、完美晶格的密度泛函理论仅可求解百原子量级的体系。   然而真实的材料体系是不完美并且非常复杂的,材料中存在缺陷、晶畴界、表界面、非晶无序等结构特征,处于非平衡态的材料体系同时具有动力学演化行为,这些复杂体系的特征行为体现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因此需要大尺度的模拟计算才能描述。基于传统物理“规则驱动”的计算技术已难以从理论框架突破尺度限制。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柔性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利用并发展了AI+材料计算模拟方法。基于“数据驱动”的AI是从数据和观测值出发,寻找数据之间的特征和关系,从而发现一些定理和规律。AI与科学的结合带来了新的科研范式,给材料计算模拟带来全新的思路和视角。Deep-Potential(DP)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AI技术,它运用深度神经网络技术,采用大量小原胞(数十个原子)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数据作为训练集,训练完成的网络可以高效准确地预测出大原胞(最高可计算百万个原子)的总能以及原子受力,从而实现大时间空间尺度(微米/纳秒)的动力学模拟。   钟志诚研究员带领研究小组近期开展了一系列DP相关的研究:1)通过研究SrTiO3的结构相变,发现了DP模型具有超高精度,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的能量误差可达到meV/atom以内[Phys. Rev. B 105,064104(2022)];结合DP势函数和位错解析理论,在大尺度下准确描述Cu的位错芯结构以及位错间的长程弹性相互作用[Comput. Mater. Sci. 218,111941 (2023)]。上述两个工作证实了DP在大尺度下的高精度以及描述位错等复杂结构的有效性。2)利用DP,解释了ZrW2O8的负热膨胀现象以及压力诱导的非晶现象[Phys. Rev. B 106, 174101 (2022)],该工作表明DP势函数能够有效描述复杂动力学行为以及非晶无序结构。3)晶格量子效应对热力学等性质的求解至关重要,而却往往因为其较高的计算成本在模拟计算中往往被忽略。团队以SrTiO3的量子顺电现象为例,提出了结合DP+QTB高效地研究材料中的晶格量子效应方案[Phys. Rev. B 106, 224102 (2022)]。   以上工作为未来材料计算模拟研究提供了全新范式,为复杂材料体系的高精度大尺度模拟提供了具体思路。此外,结合AI+材料计算模拟进行大尺度及复杂效应的计算,有望解决一系列复杂材料体系中的微观机制、宏观性能等问题。例如多元体系中的高熵合金、固液界面;机制复杂的摩擦、张力、非晶、表面重构;化学反应的表面吸附、催化、燃烧等问题。   以上工作参与者包括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博士后何日、邓凤麟,博士研究生吴宏宇,合作者包括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卢毅教授,西湖大学理学院刘仕教授,深势科技首席科学家张林峰博士。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A0718900和2022YFA1403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974365和12204496)、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ZDBS-LY-SLH008)以及王宽诚教育基金(GJTD-2020-11)的支持。图1 (a)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所计算的大量空间构型(约百原子级别)的能量和力;(b)DP训练所得的深度神经网络;(c)和(d)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能应用于预测超胞(约百万原子级别)的能量和受力,其精度和密度泛函理论一致图2 课题组近期各工作。左上:DP势函数的精度展示;右上:DP方法描述位错间对数形式的长程弹性相互作用;左下:ZrW2O8的压力诱导非晶现象;右下:DP+QTB预测的SrTiO3结构相变
  • 用于植物油快速质控的自动计算法以及品质鉴定
    Peter J. Lee、Yoji Ichikawa、Roger R. Menard和Alice J. Di Gioia沃特世公司,美国马萨诸塞州米尔福德市引言植物油是食品、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的重要成分,主要来自于世界各地的22种油料作物。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和销售各环节都对植物油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偶发事件和故意事件均会导致植物油的交叉污染。现已颁布了包括315/93/EEC、2568/91/EEC、EC 333/2007和EC 640/2008在内的多部法规,要求鉴定植物油的品质,并避免污染,从而保障公共健康和公平交易1。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满足法规要求并维护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mdash &mdash 品牌形象,植物油公司对植物油的生产过程,从原料到成品全过程进行监控。目前,植物油分析主要依靠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要求在分析前进行衍生化,这既耗时又费力2。为了实现完全分离,普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要求使用卤代溶剂或使用会使运行时间更长的非卤代溶剂3-6,。自卤代溶剂被认识到具有致癌作用后,卤代溶剂的使用在大多数实验室受到了限制。因此,人们对用于植物油质量控制和品质鉴定更有效的分析工具的需求日渐增加。 ACQUITY UPLC系统是新一代液相色谱平台。使用UPLC/PDA/ELSD/质谱检测器,可以更快进行筛选、在不使用卤代溶剂7-10条件下对植物油的表征建立高分离度的方法。只需一次进样,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系统就能得到多种类型的数据,产生重现好的指纹图谱数据,鉴别甘油三酸酯的组分,并评估植物油氧化和分解程度。与普通的高效液相色谱相比,超高效液相色谱缩短了分析时间,减少了溶剂用量,并能从一次进样中提供更高分离度并带有更多信息的色谱图。因此,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性价比更高。本技术文献描述了用于植物油质控和品质鉴定的更为高效的系统解决方案,即使用UPLC和EmpowerTM 2软件的用户自定义字段的计算功能,自动定量并报告植物油样品是否符合用户设定的质控标准。此方案不再需要人工计算,从而避免了可能的人为误差并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报告关键信息。掌握了准确、及时的结果,决策者就能提高交货效率和产量,即减少不合格产品,避免产品召回,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责任诉讼。本文的实验部分提供了关于自定义字段计算的例子,并附有其详细步骤。实验样品准备:食用油,购买自当地的食品杂货店。用2-丙醇将食用油样品稀释为6 mg/ml的溶液,以备分析之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ACQUITY UPLC,PDA检测器软件: Empower 2PDA参数:检测波长: 195-300nm采样率: 20 pts/s过滤响应速度: 快超高效液相色谱参数:色谱柱: ACQUITY BEH C18 2.1 x 150 mm弱洗脱: 2-丙醇(每次洗脱用量:500 &mu L)强洗脱: 2-丙醇(每次洗脱用量:500 &mu L)充填洗脱: 10%的CH3CN水溶液(每5分钟)流动相A: CH3CN流动相B: 2-丙醇柱温: 30° C进样量: 2 &mu L(满环定量)梯度条件:时间 (min) 流速 (mL/min) %B 曲线0 0.15 10 &mdash 22 0.15 90 6平衡色谱柱和UPLC系统条件:时间 (min) 流速 (mL/min) %B 曲线 0 0.13 100 &mdash 18 0.13 10 1121.5 0.7 10 1124.5 0.15 10 1125 0.15 10 11说明:运行样品组之前,先进一针空白试样2-丙醇;该检测值被用作PDA 3D谱图的空白扣除。用于鉴定特纯天然橄榄油A质量的质控 标准:为了便于演示,我们从纯天然橄榄油A的典型色谱图中选取六个峰。选择其中的一个峰作为标记峰,其余的峰为指示峰。&ldquo 峰面积比(指示峰面积除以标记峰面积)± 3xSTDEV&rdquo 用作指示峰的质控标准。1. 指示峰3O(峰面积OOL/标记峰面积)0.84或0.86,则合格;否则不合格。2. 指示峰OOL(峰面积OOL/标记峰面积)1.18或1.21,则合格;否则不合格。3. 指示峰LLO(峰面积LLO/标记峰面积)0.39或0.41,则合格;否则不合格。4. 指示峰LLL(峰面积LLL/标记峰面积)0.039或0.045,则合格;否则不合格。5. 指示杂质峰(杂质峰面积/标记峰面积)0.42,则合格;否则不合格。创建计算峰面积比自定义字段的步骤11 :1. 点击&ldquo 配置系统&rdquo ,进入配置管理员;在树形结构中点击&ldquo 项目&rdquo 。2. 选择并右击所需的项目。3. 选择&ldquo 属性&rdquo ,打开&ldquo 项目属性&rdquo 窗口。4. 点击&ldquo 自定义字段&rdquo 标签;然后点击&ldquo 新建&rdquo ,打开&ldquo 数据和类型选择&rdquo 窗口(图1)。5. 在字段类型中选取&ldquo 峰&rdquo ,在数据类型中选取&ldquo 实数(0.0)&rdquo ;然后点击&ldquo 下一步&rdquo 打开&ldquo 选择来源&rdquo 窗口,如图2所示。6. 在&ldquo 数据来源&rdquo 中选择&ldquo 计算&rdquo ,在&ldquo 样品类型&rdquo 和&ldquo 峰类型&rdquo 中选择&ldquo 全部&rdquo ;在&ldquo 搜索顺序&rdquo 中选择&ldquo 只限于结果组&rdquo ,然后在弹出窗口中点击&ldquo 确定&rdquo ;不要勾选&ldquo 全部或没有&rdquo 以及&ldquo 丢失峰&rdquo 选项;点击&ldquo 下一步&rdquo ,打开&ldquo 输入公式&rdquo 窗口,如图3所示。7. 将面积/IS[面积]输入至字段中;点击&ldquo 下一步&rdquo ,打开&ldquo 数值型参数&rdquo 窗口(使用默认值)。8. 点击&ldquo 下一步&rdquo ,打开&ldquo 输入名称&rdquo 窗口。9. 输入新的字段名(例如,此处所用的字段名是&ldquo Ratio _IS&rdquo );在&ldquo 创建该字段&rdquo 中选择&ldquo 项目&rdquo 。10. 点击&ldquo 完成&rdquo ,这样就创建了一个名为&ldquo Ratio_IS&rdquo 的自定义字段,用于计算峰面积比,如图4所示。创建自定义字段并根据特定指示峰面积比的标准确定&ldquo 合格&rdquo 或&ldquo 不合格&rdquo 的步骤如下:1. 点击&ldquo 配置系统&rdquo ,打开配置管理员;在树形结构中点击&ldquo 项目&rdquo 。2. 选择并右击所选择的工作项目。3. 选择&ldquo 属性&rdquo ,打开&ldquo 项目属性&rdquo 窗口。4. 点击&ldquo 自定义字段&rdquo 标签;然后点击&ldquo 新建&rdquo ,打开&ldquo 数据和类型选择&rdquo 窗口,如图1所示。5. 在字段类型中选择&ldquo 峰&rdquo ,在数据类型中选取&ldquo 布尔(0.0)&rdquo ;然后点击&ldquo 下一步&rdquo ,打开&ldquo 选择来源&rdquo 窗口。6. 在&ldquo 数据来源&rdquo 中选择&ldquo 计算&rdquo ,在&ldquo 样品类型&rdquo 和&ldquo 峰类型&rdquo 中选择&ldquo 全部&rdquo ;在&ldquo 搜索顺序&rdquo 中选择&ldquo 只限于结果组&rdquo ,然后在弹出窗口中点击&ldquo 确定&rdquo ;选择&ldquo 全部或没有&rdquo 选项,在弹出窗口中点击&ldquo 是&rdquo ;然后点击&ldquo 下一步&rdquo ,打开&ldquo 输入公式&rdquo 窗口。7. 将以下公式输入至字段中:GTE(3O[Ratio_IS],0.841)E(3O[Ratio_IS],0.859])*EQ(Name,&ldquo 3O&rdquo )+NEQ(Name,&rdquo 3O&rdquo )*-1*500008. 点击&ldquo 下一步&rdquo ,打开&ldquo 翻译定义&rdquo 窗口,如图5所示。9. 在&ldquo 0&rdquo 旁边,输入&ldquo 不合格&rdquo ;在&ldquo 1&rdquo 旁边,输入&ldquo 合格&rdquo ;然后点击&ldquo 下一步&rdquo ,打开&ldquo 输入名称&rdquo 窗口。10. 输入一个名称(例如,此处使用的是&ldquo Oly_OOO&rdquo );在&ldquo 创建该字段&rdquo 中选择&ldquo 项目&rdquo 。11. 点击&ldquo 完成&rdquo ,这就创建了一个名为&ldquo Oly_OOO&rdquo 的自定义字段用于检验峰面积比(OOO峰面积除以标记峰面积)是否符合指示峰OOO的质控标准,如图6所示。重复进行第1-8步,以确定其余的指示峰是否合格:对于指示峰OOL,在第4步中,在&ldquo 输入公式&rdquo 窗口中输入以下公式:GTE(OOL[Ratio_IS],1.18)E(OOL[Ratio_IS],1.21])*EQ(Name,&ldquo OOL&rdquo )+NEQ(Name,&ldquo OOL&rdquo )*-1*50000. 在第7步中,在字段名中输入&ldquo Oly_OOL&rdquo ,创建字段&ldquo Oly_OOL&rdquo ,以检验峰面积比(OOL峰面积除以标记峰面积)是否符合质控标准。对于指示峰LLO,在第4步中,在&ldquo 输入公式&rdquo 窗口中输入以下公式:GTE(LLO[Ratio_IS],0.39)E(LLO[Ratio_IS],0.41])*EQ(Name,&ldquo LLO&rdquo )+NEQ(Name,&ldquo LLO&rdquo )*-1*50000. 在第7步中,在字段名中输入&ldquo Oly_LLO&rdquo ,创建字段&ldquo Oly_LLO&rdquo , 以检验峰面积比(LLO峰面积除以标记峰面积)是否符合质控标准。对于指示峰LLL,在第4步中,在&ldquo 输入公式&rdquo 窗口中输入以下公式:GTE(LLL[Ratio_IS],0.039)E(LLL[Ratio_IS],0.045])*EQ(Name,&ldquo LLL&rdquo )+NEQ(Name,&ldquo LLL&rdquo )*-1*50000. 在第7步中,在字段名中输入&ldquo Oly_ LLL&rdquo ,创建字段&ldquo Oly_ LLL&rdquo , 以检验峰面积比(LLL峰面积除以标记峰面积)是否符合质控标准。对于杂质指示峰,在第4步中,在&ldquo 输入公式&rdquo 窗口中输入以下公式:GT(Impurity[Ratio_IS],0.42)*EQ(Name,&rdquo Impurity&rdquo )+NEQ(Name,&ldquo Impurity&rdquo )*-1*50000. 在第7步中,在字段名中输入&ldquo Oly_Impurity&rdquo ,创建字段&ldquo Oly_ Impurity&rdquo ,以检验峰面积比(杂质峰面积除以标记峰面积)是否符合质控标准。本方法用定时组功能计算杂质峰的总和:1. 在&ldquo 编辑处理方法&rdquo 窗口中,选择&ldquo 定时组&rdquo 标签,如图7所示。2. 在&ldquo 名称&rdquo 字段中输入杂质名称,在&ldquo 开始时间&rdquo 字段中输入&ldquo 3&rdquo ,在&ldquo 结束时间&rdquo 字段中输入&ldquo 13.6&rdquo 。3. 勾选&ldquo 不包括已知峰&rdquo 字段。在处理方法中标记选定的标记峰和指示峰:1. 在&ldquo 编辑处理方法&rdquo 窗口中选择&ldquo 组分&rdquo 标签。2. 将保留时间为9.81 min的峰名称改为IS,在&ldquo 峰标签&rdquo 字段中输入&ldquo 标记峰&rdquo ,如图8所示。3. 将保留时间为13.79 min的峰名称改为3L,在&ldquo 峰标签&rdquo 字段中输入&ldquo LLL&rdquo 。4. 将保留时间为14.85 min的峰名称改为2LO,在&ldquo 峰标签&rdquo 字段中输入&ldquo LLO&rdquo 。5. 将保留时间为15.87 min的峰名称改为2OL,在&ldquo 峰标签&rdquo 字段中输入&ldquo OOL &rdquo 。6. 将保留时间为16.85 min的峰名称改为OOO,在&ldquo 峰标签&rdquo 字段中输入&ldquo OOO&rdquo 。在处理方法中创建命名组的步骤:1. 在&ldquo 编辑处理方法&rdquo 窗口中选择&ldquo 命名组&rdquo 标签。2. 在&ldquo 名称&rdquo 栏中输入3O、LLL、LLO、OOL和Oly,如图9所示。3. 分别将OOO、3L、2LO、2OL和IS从&ldquo 单峰组分&rdquo 拖至各自相应的命名组中,如图9所示。创建合格或不合格报告模板的步骤:1. 点击&ldquo 方法&rdquo 标签,选择一份报告,右击该报告;选择&ldquo 打开&rdquo ,以显示&ldquo 编辑报告方法&rdquo 窗口。2. 在&ldquo 编辑报告方法&rdquo 窗口中选择&ldquo 新建&rdquo ,打开&ldquo 新方法/组&rdquo 窗口。3. 选择&ldquo 创建新报告方法&rdquo ,勾选&ldquo 使用报告方法/组向导&rdquo 选项;然后点击&ldquo 确定&rdquo ,打开&ldquo 报告方法模板向导&rdquo 。4. 选择&ldquo 单个报告&rdquo ,然后点击&ldquo 下一步&rdquo ,打开&ldquo 新方法向导&rdquo 窗口。5. 在报告类型中选择&ldquo 单个&rdquo ,然后点击&ldquo 完成&rdquo ,显示一个报告方法模板。6. 在色谱图上右击,选择&ldquo 属性&rdquo ,打开&ldquo 色谱图属性&rdquo 窗口(图10)。7. 选择&ldquo 峰标签&rdquo ,勾选&ldquo 仅使用峰标签&rdquo ,然后点击&ldquo 确定&rdquo 。8. 右键单击&ldquo 表&rdquo ,选择&ldquo 属性&rdquo ,打开&ldquo 表属性&rdquo 窗口。9. 选择&ldquo 峰&rdquo 标签,勾选&ldquo 峰组&rdquo 。10. 点击&ldquo 表&rdquo 标签,然后在树形结构中点击所需的峰。双击每个指示峰,以将相应的自定义字段添加到结果表格中,如图11所示。11. 点击&ldquo 确定&rdquo ,输入该报告模板的名称(例如,此处显示的名称是&ldquo 特级天然橄榄油质控报告&rdquo ),然后在工具栏中点击&ldquo 保存&rdquo 。结果和讨论不使用卤代溶剂做流动相的普通高效液相色谱法很难分离植物油的主要组分&mdash &mdash 甘油三酸酯。图12为普通高效液相色谱法(2根5&mu m粒径颗粒填充的150mm长的C18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得到的大豆油的典型色谱图,使用乙腈和二氯甲烷作为流动相,实现该分离需要60多分钟。由于二氯甲烷在240nm以内具有紫外吸收,这会干扰甘油三酸酯的紫外吸收(最大波长吸收值约210nm),因此使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进行检测。ACQUITY UPLC系统的设计特点是使用小颗粒装填技术的高效色谱柱,以进行更快速、更灵敏和更高分离度的分离。UPLC的溶剂传送系统能承受高达15,000 psi的背压,因此能够使用2-丙醇等高黏度溶剂进行植物油分析。由于2-丙醇对植物油的溶解性好12、低毒,透射度限制低,便于对甘油三酸酯进行紫外检测,因此2-丙醇被选作强洗脱液。图13为关于同一大豆油样品的10张叠加的紫外色谱图说明UPLC法的重现性,此分离使用1.7&mu m粒径的2.1 x 150mm的 BEH C18色谱柱,乙腈/2-丙醇作为流动相,整个运行时间缩短为22分钟。图12和图13比较,具有相似的甘油三酸酯峰型,但UPLC法具有更高的分离度,更短的运行时间。数据表明不使用致癌溶剂作为流动相,使用 UPLC分离植物油中的组分具有明显优势。用于植物油分析的乙腈/2-丙醇流动相的UPLC系统可使用PDA、ELSD和MS检测器,不像其他用于普通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溶剂。一次进样便可得到多种数据类型,并可以产生可重现的指纹图谱数据7,通过质谱法鉴别甘油三酸酯组分10,并用PDA多波长扫描测定植物油的氧化程度8。目前已知植物油具有特征的甘油三酸酯比,这对植物油指纹图谱5-8的鉴别很有用。如图14-16所示,核桃油、葡萄籽油、芝麻油、特级天然橄榄油A、特级天然橄榄油B、榛子油、茶籽油、玉米油、加拿大低酸油、高油酸葵花籽油和普通葵花籽油的紫外色谱图证实,每种油样品都具有独特的色谱类型,即相对峰强度。为了高效使用峰强度比进行品牌质控和质量鉴定,Empower 2软件的自定义字段计算功能可根据用户设定的质控标准自动将原始色谱数据转换为合格或不合格报告。以特级天然橄榄油A为例说明该改进的方法。图17为特级天然橄榄油A的叠加紫外色谱图和峰面积。甘油三酸酯的峰面积从最强峰(OOL)到最弱峰(LLL)其RSD值(n=6)0.9%。共有20多个可见峰,任一峰都能被用作标记峰或指示峰,用以计算峰面积比。为了便于讨论,将之前确定的甘油三酸酯的峰OOO、OOL、LLO和LLL选作指示峰10,将仅出现在橄榄油产品中、通过紫外检测观察到的保留时间为9.8分钟的强峰选作标记峰13。由于大多数廉价的蔬菜油和降解油具有很多保留时间低于13.6分钟的其它强峰9,因此可用定时组功能(图7)创建杂质指示峰,以监测是否存在污染。该杂质指示峰是指标记峰之外的保留时间介于3-13.6分钟的所有峰的总和。通过创建自定建自定义字段&ldquo Ratio_IS&rdquo (图4),可用Empower 2软件自动计算峰面积比(指示峰面积除以标记峰面积)。表1总结了峰面积比的结果以及STDEV值。&ldquo 峰面积比± 3xST-DEV&rdquo 被用作每个指示峰的质控标准。由于地理和其它种植条件的差异,植物油的某一特定类型会存在差异。该数值在比较其它植物油样品是否符合基于特定油品的质控标准方面具有极大的价值。现在,Empower 2软件能够使用自定义字段计算、命名组、定时组和报告模板(如图6、7、9、10和11所示),根据特级天然橄榄油A的质控标准,自动计算并报告样品合格与否的结果。图18为特级天然橄榄油A的典型Empower质控报告。该报告表明所有指示峰均符合质控标准。Empower软件的这些高级功能避免了人工计算步骤,因此能避免可能出现的人为误差。昂贵的特级天然橄榄油通常会被掺入廉价橄榄油和其它植物油(例如大豆油和榛子油)。图19为一份特级天然橄榄油B的报告。所有指示峰均表明该特级天然橄榄油B未通过根据特级天然橄榄油A制定的质控标准。在该色谱图中存在保留时间13.6 min的额外峰,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两种品牌的橄榄油样品存在差异,并证实并非所有市售的特级天然橄榄油的品质都相同。图20为一份掺入9%榛子油的特级天然橄榄油A的报告。所有指示峰均表明该掺假样品不符合质控标准。而且,根据特级天然橄榄油A制定的同一质控标准也应用于分析其它植物油(图14-16),同样掺入1%大豆油或1%玉米油的特级天然橄榄油A,均不合格。之前描述的是使用UPLC-TOF和集成软件工具检测橄榄油掺假的化学计量方法14。本技术文献为植物油质控和品质鉴定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另一种解决方案。本方法可完全自动地获取并处理数据,从而生成明确的合格或不合格报告。结论具有Empower 2 软件的ACQUITY UPLC系统能不需要衍生化和卤化溶剂,且能快速分析植物油样品并进行品质鉴定。UPLC系统得出的数据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精确性和准确性,而且简单易懂。分离速度比普通高效液相色谱法快三倍,所消耗的溶剂量减少8倍,所产生的有害废物也减少8倍;从而能够节省成本,提高安全性。ACQUITY PDA检测器能产生高分离度和高重现性的数据,这有助于轻松建立用于制定每种品牌植物油的质控和品质鉴定标准的指纹图谱数据。借助Empower 2软件的自定义字段计算功能,关键的产品质控数据可从原始数据中准确得出并根据用户设定的标准快速传送,有效地出具简单易懂的合格或不合格报告。决策者能根据这些重要信息及时做出决定,从而提高生产率。使用本UPLC方法,植物油公司能够轻松自信地鉴定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与植物油产品纯度方面利益相关的其他行业,例如化妆品公司、个人护理品公司和食品公司,也将从本方法中受益。参考文献1. http://www.fediol.org/5/pdf/legislation.pdf2. VG Dourtoglou et al. JAOCS, Vol.80, No.3: 203-208, 2003.3. LCGC, The Application Notebook, Sept 1, p51, 2006.4. A J Aubin, C B Mazza, D A Trinite, P McConvile. Analysis of Vegetable Oils by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sing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Detection and Normal Phase Eluents. Waters Corporation, No. 720002879EN,2008.5. P Sandra et al J Chromatogr. A 974: 231-241, 2002.6. International Olive Oil Council standard method COI/T.20/Doc. No. 20 2001.7. P J Lee, C H Phoebe, A J Di Gioia. ACQUITY UPLC Analysis of Seed Oil (Part 1):Olive Oil Quality & Adultration. Waters Corporation, No. 720002025EN, 2007.8. P J Lee, C H Phoebe, A J Di Gioia. ACQUITY UPLC Analysis of Seed Oil (Part 2)Olive Oil Quality & Adultration. Waters Corporation, No. 720002026EN, 2007.9. P J Lee, and A J Di Gioia. ACQUITY UPLC/ELS/UV: One Methodology for FFA,FAME and TAG Analysis of Biodiesel. Waters Corporation, No. 720002155EN,2007.10. P J Lee and A J Di Gioia. Characterization of Tea Seed Oil for Quality Controland Authentication. Waters Corporation, 720002980en, 2009.11. Empower\help\Custom Field Calculation.12. F O Oyedeji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Isopropanol Extracted Vegetable Oils. JApplied Sci. 6: 2510-2513, 2006.13. The marker (Oly) peak at 9.8 min was well detected by UV but had weak MSresponse with APCI positive ionization mode. According to the SQD MS spectra,the marker peak is not a triglyceride.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ers withexact mass capabilities are needed in order to properly elucidate its chemicalstructure. However, it is not necessary to have peak identification for this QC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ology.14. P Silcock and D Uria. Characterization and Detection of Olive Oil AdulterationsUsing Chemometrics. Waters Corporation No. 720002786en, 2008.
  • 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解析
    X射线三维成像可以实现物体内部的无损检测。但是对于大尺寸的板状样品的三维成像一直是业界的难题,层析成像技术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法。一、 什么是层析成像?目前比较被大众熟知的Computed Tomography(CT)通常被翻译为计算机断层成像。最早的实验室CT扫描机由英国Godfrey Hounsfield于1967年建成,第一台可供临床应用的CT设备于1971年安装在医院。CT自发明以来,经历了多代发展,这里就不再赘述。简单理解,CT就是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CT图像。CT扫描就是构造方程组的过程,每一条被探测器接收的射线就代表了一个方程。对二维断层成像而言,要想得到好的求解结果,需要平面内任意方向的射线。这也是要求射线源-探测器组合相对于成像目标旋转360度的原因(出于严谨考虑,这里声明不考虑短扫描等情形)。层析成像技术,早在1921年就已经出现。这个时期的层析成像可以称之为传统层析成像。由于信息交流的不便,多个国家的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出了层析成像的方法,并且给予了不同的命名。目前流传下来比较被大家接受的是Tomosynthesis和Laminography。现在用于乳腺癌筛查的钼靶成像(只是用了钼靶射线源而已),严格讲应该叫作数字乳腺层析成像(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简称为DBT)。而工业上比较习惯于用Laminography,我们延续了这种用法。在进行中文翻译的时候为了跟计算机断层成像区分,我们将Tomosynthesis和Laminography都翻译为层析成像。CL全称即Computed Laminography。二、 传统层析成像 CL与CT到底有什么区别?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CT成像一般需要射线绕物体一周。而在有些时候这是无法实现的。比如,现场条件受限或者物体在某些角度太长,射线无法穿透。比如大尺寸的板状物体。对于下图接近一米长的PCB,如果采用显微CT扫描,只能采用先切割的破坏性方法。如果非得用一个简单粗暴的标准区分CT和CL:画一个过物体的平面,如果射线源和探测器的运动轨迹不跨越这个平面,就可以认为这是CL。可以通过下图了解传统层析成像的原理。通过采集不同角度的投影数据(那时还只有胶片),将胶片简单叠加在一起,其中一层的数据会被增强(这一层称为焦平面)。下图中Plane 2的数据(以圆形代表其细节)就被增强了。传统层析成像,每次只能增强一个焦平面内的结构,而其它层的图像仍然是模糊的。三、 现代层析成像我们所说的层析成像一般都是指现代层析成像。这里的现代是相对于上面的传统而言的。现代层析成像是指采用了数字探测器和图像重建算法的层析成像。其成像结果中每一层都得到增强。虽然与CT相比,由于其数据缺失,会造成层间混叠(后面我们会着重介绍)。但在很多应用场景,这是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层析成像结构。如果将有限角CT也称作CL的话,可以认为是第5种结构。这里我们对各种成像结构的成像能力进行简单的分析。(I)结构简单,但数据缺失过于严重(扫描的角度等于射线的张角);(II)仅能扫描中心区域;(III)(IV)相似,可以扫描任意区域,但在探测器的运动细节上有差异。其机械实现和数据处理上的差异过于专业,我们在这里就不再展开讨论。四、 层间混叠这是CL避免不了的问题。首先通过下图来了解一下层间混叠是什么样子。其表现就是横向的边缘被弱化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这得从傅里叶中心切片定理讲起,还是算了吧,简单点理解就是缺少了横向穿过物体的射线。为什么会缺少?因为这个方向射线穿不透啊,回忆一下前面一米长的PCB。如果你对上面的图像不满意,不如换个方向看看。是不是感觉好了很多。有没有办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针对特定的扫描对象,使用复杂的模型,效果会有所提高,但离实用还有很长的距离。 五、 CL的优点 谈完缺点再来聊聊优点。首先,就像前面提到的,这是现有条件下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CL可以对大尺寸的板状物体得到非常高的分辨率。目前,射线源的焦点尺寸可以小到几百纳米。要想实现高分辨成像,需要射线源尽可能靠近物体,而CL这种扫描方式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这一点。采用光学放大透镜的探测器的显微CT,样品可以不靠近射线源,但是由于射线的利用率底,扫描的时间会很长,难以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且同样无法解决射线在有些角度下无法穿透的问题。下面再来聊聊CL另外一个优点。CT和CL图像最终表示的是物质对射线的线衰减系数(与射线能量、物质原子序数、物质密度等有关系)。一般趋势,线衰减系数随射线能量的增加而减小,简单点理解就是能量越高的射线越不容易被物质吸收。不同材料衰减系数的差异也随射线能量的增加而减小。由于CL始终沿着容易穿透的方向照射物体,可以使用较低能量的射线,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密度分辨能力。六、 国内CL研究进展与国外相比,国内对于CL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单位是国内最早开展CL成像研究的机构。在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支持下,2015年,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成功研发专用于“板状化石”的显微CL仪器,并在2016年中安装到中科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高精度CT中心,该仪器同时服务其他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馆、安徽博物院、广西自然博物馆、北京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累计检测化石750余件。为板状化石的三维无损检测提供了全新工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仪器的实验结果,助力研究人员在《Nature》、《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五项成果分别入选并领衔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专用于“板状化石”的显微CL设备及其应用集成电路和电力电子领域也存在大量的板状产品。随着封装集成度和密度不断提高,对其内部结构缺陷检测要求空间分辨率达到微米甚至亚微米级。2019年,在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针对电子器件封装检测需求,研制了具有亚微米级缺陷检测能力的X射线三维分层成像仪,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了更好的进行X射线精密检测设备的推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2021年成立了锐影检测科技(济南)有限公司。X射线三维分层成像仪及其应用2021年,锐影检测科技(济南)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用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焊接缺陷检测的专用CL设备。彻底解决了超声法和X射线DR成像无法检测带散热柱的IGBT模块的问题。设备实现了大视野快速成像,可以自动定位DBC焊接区域,自动进行气孔缺陷的识别,计算气孔率、最大气孔率、最大气孔尺寸,适用于在线检测。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IGBT焊接缺陷检测专用CLCL与DR方法对于IGBT基板焊料层气孔检测效果的比较总结随着科研及制造业的升级,对CL检测设备的精度、检测速度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CL设备的研发将是科研机构及X射线无损检测公司面临的挑战和历史机遇。 参考文献:【1】 Jiang Hsieh, Computed Tomography Principles, Design, Artifacts, and Recent Advances 3rd edition, SPIE PRESS.【2】 Buzug, Thorsten M. Computed tomography: from photon statistics to modern cone-beam CT. Springer, 2008.【3】 Zenghui Wei, Lulu Yuan, Baodong Liu, Cunfeng Wei, Cuili Sun, Pengfei Yin, and Long Wei, A micro-CL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s.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88, 115107, 2017.【4】 Zuber M, Laaß M, Hamann E, Kretschmer S, Hauschke N, van de Kamp T, Baumbach T, Koenig T. Augmented laminography, a correlative 3D imaging method for revealing the inner structure of compressed fossils. Sci Rep. 2017 Jan 27 7:41413. doi: 10.1038/srep41413. PMID: 28128302 PMCID: PMC5269749.【5】 https://mp.weixin.qq.com/s/_SyUUlHpJNXrLxHFKYwydw本文作者:锐影检测科技(济南)有限公司
  • 本源量子公司与晶合集成公司共建量子计算芯片联合实验室
    4月2日,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量子计算芯片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在合肥举行。省领导邓向阳、张红文出席签约仪式,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同志主持,合肥市政府、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同志参加。量子科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十四五”将加快建设量子科技创新成果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集聚区,形成量子科技产业创新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中心”。本源量子和晶合集成分别是量子计算和驱动芯片代工领域的龙头企业,双方的合作,是充分发挥量子计算和晶圆制造技术优势、共建创新联合体的一次探索,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态构建提供了新的路径。双方共建的安徽省首个量子计算芯片领域联合实验室,将在极低温集成电路领域进行工艺合作开发以及工程流片验证,实现从芯片设计到封装测试全链条开发。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将对量子计算芯片集成化发展、填补国内制造空白、加快应用落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量子科学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主要是由于其可以突破信息和物质科学技术的经典极限。量子科学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除了本源量子的量子计算外,以国仪量子为代表的量子精密测量产业也备受关注,量子精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磁、光与原子的相互作用,实现对各种物理量超高精度的测量,可大幅超越经典测量手段。目前量子精密测量已在生物与医疗、食品安全、化学与材料科学等领域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我国量子精密测量在系统工程化和实用化仍有待探索,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机制不成熟,产业合作和推动力量有限。为推动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进程,2021年4月23日,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0)将召开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发展论坛,邀请领域内技术专家教授、研究院、技术公司、资本投资专家等,共同研讨如何推进并加快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现诚邀各领域相关从业人员参加学习 ! (报名参会)ACCSI 2021“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发展论坛”邀请报告及报告嘉宾一、论坛时间:2021年4月23日 9:00-12:00  二、论坛地点:无锡融创万达文华酒店  三、参会嘉宾:领域内技术专家教授、研究院、技术公司、资本投资专家;相关仪器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总工、市场总监、研发总监、销售总监等。  四、会议形式:现场会议 / 线上会议内容嘉宾国仪量子:引领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产业化国仪量子 联合创始人、CEO贺羽皮秒高重频相干脉冲产生及量子光学应用复旦大学 教授吴赛骏量子测控系列新品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应用国仪量子 测控事业部总经理吴亚量子精密测量在地球物理探测中的应用国仪石油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系统工程师孙哲新型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的原子构筑和性能调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廖昭亮基于量子精密测量的科学仪器——从系综到单自旋国仪量子 高级应用工程师代映秋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将于2021年4月21-23日在无锡市召开。ACCSI定位为科学仪器行业高级别产业峰会,经过14年的发展,单届参会人数已突破1000人,被业界誉为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ACCSI2021以“创新发展,产业共进”为主题,力求对过去一年中国科学仪器产业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力争把最新的产业发展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研发成果等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会议期间将颁发 “年度优秀新品”、 “年度绿色仪器”、“年度行业领军企业”、“年度十大第三方检测机构”、“年度售后服务厂商”、“年度网络营销奖”“年度人物”等多项行业大奖,引领科学仪器产业方向。参会咨询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124 13671073756 杜老师 15611023645李老师 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老师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 (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报名链接: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qK 报名二维码扫描二维码查看最新会议日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