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萘甲腈

仪器信息网萘甲腈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萘甲腈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萘甲腈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萘甲腈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萘甲腈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萘甲腈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萘甲腈相关的解决方案。

萘甲腈相关的资讯

  • 巴氏奶和常温奶都用廉价进口奶粉勾兑
    日前,卫生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11月22日前就乳品安全标准(下称“新标”)公开征求意见。之前由乳业专家上书建议的“产品名称分类可用到标准正式文本中”、“调制乳应单独制定相关办法”以及“必须在标识上区分巴氏消毒乳、灭菌乳以及复原乳”等建议被新标采纳。   昨日刚刚从重庆西部乳业协作发展论坛会议归来的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秘书长王丁棉对记者表示,一直为乳企避忌的复原乳产品要真正向消费者明示身份才能破除尴尬。   乳业潜规则   复原乳指用奶粉还原的液态奶,即用水冲调奶粉做回牛奶。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陈渝介绍,这种产品曾经一度在原奶匮乏的情况下非常盛行,大量使用复原乳是发展中国家乳品消费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的特有现象。加工企业用奶粉生产复原乳操作方便,风险低,不需要建设奶源基地。其保留了部分牛奶的营养,但因经过了两次超高温处理,营养成分相对新鲜原奶有所流失。   随着我国乳业的迅速发展,无论是伊利、蒙牛、光明等全国性乳品生产企业,还是新希望、飞鹤、燕塘这类区域性乳品生产企业,都加强了对上游奶源的建设力度,能提供优质原奶的奶源日益丰富。但部分奶源储备不足的乳品企业仍需依靠复原乳维持生产,以奶粉兑制的复原乳被加进一些牛奶、酸奶产品,与生鲜乳原料混在一起,以次充好。   据陈渝透露,国内奶业的真实潜规则是,巴氏奶和常温奶都在使用复原乳来做原料制造“鲜奶”和“纯牛奶”。“复原乳的存在,根本还是在于低廉的进口奶粉价格。”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宋亮说。一吨奶粉可还原8.3吨—8.5吨液态奶,而每吨复原乳的价格仅相当于一吨鲜奶收购价的三分之二。   归属的尴尬   此次新标的制定目标之一,就是希望对复原乳的生产加以更好的规范,让消费者“喝得明白”。而据透露,在此次修定标准的过程中,复原乳尴尬身份的归属也一度成为巴氏奶企业和常温奶企业“口水仗”的焦点。   资深乳业专家指出,由于我国现行缺乏一套精确的判断复原乳的检测标准,误判的几率很大。所以,无论将复原乳纳入到巴氏杀菌乳还是常温奶(灭菌乳)的范围中,用生鲜乳作为原料的产品都将被混淆 而如果将复原乳“招安”到某个乳品阵营,则会恰好给那个乳品阵营模糊原料概念制造可乘之机。   据悉,为保障消费者利益,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特别规定:使用复原乳的乳制品必须标注“复原乳”名称。但记者发现,迄今市场上只有旺旺、达能几个屈指可数的品牌循规标注。   有针对管理   关于复原乳混淆鲜奶概念的话题在中国乳业界已争论多年,国内一度出现禁止复原乳的呼声。   “复原乳被明确规定允许使用,禁止生产的提法是误解。”王丁棉指出,国家新乳业政策第十七条“液态乳生产企业所用生鲜乳100%使用稳定可控奶源基地产的生鲜乳”,应该理解为,当你这家液态乳生产企业在做产品的时候,你使用的奶源是来自你能掌控得住的那些奶源基地,而不是来自那些散养户。“有些人将此说法认为是在禁止使用还原奶,这是理解和认识上发生了偏差。”   多位乳业专家都称,现阶段,复原乳会在市场上继续存在,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有存在下去的必要。陈渝表示,我国的奶牛养殖带具有不均衡性,在东南沿海不适合奶牛生长的地方,复原乳体现出存在的必要。“在调节生鲜乳上,生鲜乳产量过剩,也会制成奶粉进行储存。”   对于单独制定管理办法,企业的反应也很积极。国内某大型乳业公司代表认为:“如果复原乳从其他乳品中‘分家’,自然不会再造成什么混淆,应该单独规定加以明晰。”一位巴氏奶产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则称:“以前很多产品不愿标注复原乳是因为如果加得少却同样标注就觉得自己吃了亏,希望新办法能做完善。”   “用现行杀菌乳和灭菌乳的规定都无法有效监管复原乳,而禁止又不现实,只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才是出路。只要复原乳产品如实标注,就可以大大方方生产,清清楚楚选购,落实才是关键。”王丁棉说。
  • 农业部新标准“剑指”牛奶违规添加“还原奶”
    农业部新标准“剑指”牛奶违规添加“还原奶” 来源:新华网 作者:于文静 林晖 核心提示:记者30日从农业部获悉,农业部新修订的《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将于2016年4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的修订出台完善了我国复原乳鉴定标准,为监管违规添加复原乳提供了科学依据。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记者林晖、于文静)记者30日从农业部获悉,农业部新修订的《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将于2016年4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的修订出台完善了我国复原乳鉴定标准,为监管违规添加复原乳提供了科学依据。 复原乳又称还原奶,是指把新鲜牛奶经过高温杀菌干燥制成奶粉后,再兑入一定比例的水或者牛奶还原成液态奶的乳制品。通俗地讲,还原奶是用奶粉勾兑还原而成的牛奶。作为乳品工业的一种乳原料,奶粉在复原之后至少要再经过一次商业性热杀菌,复原乳制品所经受的热伤害程度总体上强于以生鲜乳为原料的乳产品。 据了解,该标准选取了糠氨酸和乳果糖两种标示物,其中糠氨酸是牛奶热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副产物,乳果糖是牛奶在加热过程中乳糖发生碱基异构的产物,二者在生乳中含量极低。通过测定生鲜乳、巴氏杀菌乳、UHT灭菌乳(即常温奶)和奶粉中糠氨酸和乳果糖的含量并结合其比值建立模型,可判定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是否添加了复原乳。 该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修订,增加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糠氨酸的方法、修改了原有乳果糖的测定方法,有效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经多家检测机构验证,该标准能够确保检出结果的准确性。天津兰博气相色谱专注食品安全 产品报价:面议  气相色谱领域的第5代机  凭借其超前的设计和优异的性能引领世界GC市场,所有模块使用增强的APCs,全方位提升系统压力与流速稳定性。灵活生成不同的GC配置应对复杂成分的分析。独一无二的高达26阶的升温程序更有利于精准化分离。拥有稳定的进样系统、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尤其在农残检测中的ECD具有无可比拟的超高检测极限高达10-15,同时创新的超大彩色触屏以及直观友好的色谱数据处理系统使其拥有近乎完美的用户体验,每一部分的倾心设计保证其为用户提供更为可靠、精确的数据。  天津兰博现 诚征省市分销商  招商电话:022-23592982  24小时服务热线:13920418181、400-616-1607
  • 为奶制品营养安全保驾护航:新仪、海能、G.A.S.参展南京奶业展
    6月16日至18日,2017中国奶业展览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新仪、海能、G.A.S.作为奶制品营养安全检测仪器生产企业参加了展出。本次展会,新仪、海能、G.A.S.多款仪器参与实地展览,包括:D100杜马斯定氮仪、K1100F全自动凯氏定氮仪、TANK PLUS高通量微波消解仪、Spectrastar近红外光谱仪、F800 纤维测定仪、T960全自动电位滴定仪。展览期间,许多参观者上前询问、体验。针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工作人员耐心的讲解,并进行了示范性的现场操作。新仪仪器致力于食品药品的安全营养与科学分析仪器、分析方法的研究,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仪器及全面的解决方案。近年来中国的奶业高速发展,丰富多样的奶制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因此奶制品的营养与安全尤为重要。新仪、海能、G.A.S.将一如既往,为中国奶制品的营养与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 专家称大企业绑架奶业标准 有些检测还是空白
    日前,向有中国乳业大炮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负责人王丁棉再次对媒体称,两年前他在调研时,发现有些奶农为了给牛奶保鲜,给牛奶掺入二氧化氯。经媒体报道后再次引发外界对于中国乳品质量的强烈关注。   “我曾把二氧化氯的事和有关部门交流过,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王丁棉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通过媒体爆料目的在于通过舆论监督的形式引起相关部门注意。   个别奶农加二氧化氯   记者:你最近接受媒体采访,说牛奶里面含二氧化氯?   王丁棉:二氧化氯的问题发生在前年,我2010年4月中旬的时候到云南开会,接触到当地养牛的人,他们主动向我咨询这种东西使用安全不安全。他们说民营企业主动告诉他们使用的,理由就是:他们的牛奶少,又不能及时收奶,很难存放。另外,我要强调的是二氧化氯的问题并不是普遍使用,只是极个别的。   记者:加二氧化氯是为了保鲜?   王丁棉:要保证牛奶不变质,不变坏,所以就放二氧化氯。我就告诉奶农,这种东西会产生二氧化氯、三氯甲烷,是一种致癌物质,它的使用只能放在牛场的环境卫生消毒,放进你装牛奶的桶,放进工厂的管道,用来消毒可以。但是有一个前提,消毒完以后,这个管道、桶,这样的东西还要使用清水来清洗。回来以后,我也把这个情况以短信形式报告给了卫生部的相关负责人。   这又让我想到雀巢,在几个月前,听说它的奶站搞了一个调奶师?人家有调酒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调奶师的,他的职责就是把上农户收取来的不合格牛奶,用双氧水放进去进行杀菌。   说这事我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告诉养牛的人,以后要小心,碰到这种东西不能随便使用。因为兜售的人不会告诉你这种东西会致癌,他会告诉你这种东西杀菌能力很强,防腐保鲜能力很强,不会变臭,全部说它的好处。这样,奶农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记者:那为什么通过媒体爆料?   王丁棉:为什么要通知媒体呢?目的在于告知政府管理部门、监管部门要特别留意一下这样的东西。如果没有监管,又不去检测,那你永远都不知道。现在已经有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人打电话到广东这边的有关部门了,已经找到我了解情况了。政府紧张就意味着要去处理监管这个事情。   有些检测还是空白   记者:去年你曾就生奶菌落总数的标准越来越低的问题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王丁棉:关于标准的问题有两方面,去年6月份在福建召开乳业论坛的时候,我曾提出这个问题。年底的时候我得到信息,卫生部农业部在业内进行广泛听取意见,我也提了十多条,这是一个生奶的标准。现在关于牛奶的标准有很多,包括检测标准,甚至有的标准我们还没有去进行常规的检测。   记者:主要有哪一些方面呢?   王丁棉:比如说对于牛奶、生奶激素的检测就没有标准,没有要求。包括对于牛奶中可能存在滥用杀菌的东西也没有检测标准。包括现在的二氧化氯作为消毒液有没有检?要有一个标准。   我的目的也很清晰,就是唤醒业内重视这样的事情,包括政府设定标准时候,不仅要参考普遍的66项目,实际上有很多的检测还是空白的。   记者:比如说哪些项目还没有检测的标准?   王丁棉:具体的如抗生素残留,酪蛋白的检测,重金属的检测都已经有很具体的标准了。但是,牛奶蛋白当中的乳清蛋白跟酪蛋白就没有明确的标准,这两个物质不是药,比如酪蛋白过重肯定对小孩不好,它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这方面的检测标准就没有确定。有了标准还需要执行才是。目前牛奶,包括食品,关键是差一个综合的监管平台系统的建立和配合。   记者:此前公布的牛奶新国标中,生乳的蛋白质含量和菌落总数的两项标准均低于1986年的旧国标。在新国标中,其中的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 而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却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你曾对这个大力批评,认为新国标是受到了大企业的影响,有没有根据?   王丁棉:大企业绑架了标准,这才是根本的原因。就是业内的人、大的企业在背后做了工作,如果标准定得太高,他们收不到合格的牛奶。降低标准后,收购的成本会降低。另外,这样做是为了打击巴氏奶,巴氏奶要优质奶源,如果生奶的标准定低点,大的企业就容易抢到更多的奶源。但是这样的用心,相关企业就是死不承认。   记者:一些大企业并不同意这种说法,说标准的出台由奶业协会及相关政府部门决定的。   王丁棉:那是走过场,走形式的。很多标准都是出于大企业的手中,或是他们提的意见。比如说奶粉当中普遍使用很高比例的麦芽糊精代替乳糖,麦芽糊精很容易转化、消化吸收,很容易肥,但是它又不是营养品,跟一些主要营养成分是两回事。乳糖跟麦芽糊精的价钱相差数倍,一个三四千元钱,一个是两万多块钱,你说差多少?给媒体知道了这事,他们怎么应对呢?所以他们的所谓的内部讨论的意见要一定程度保密,就是这样一回事。   记者:都是有企业利益在里面?   王丁棉:那绝对是有企业利益的。政府官员又不专业,走过场,只是走走形式的。甚至有的专家被买通。最后拍板是政府,审批前、颁布前都是政府说了算。决定之前有很多背后的因素干预了,但是最后以政府的名义去出现、去公布。   政府还得加强监管   记者:另外一个问题,标准有了,但如果企业老不严格执行,或者造假,这也没用啊。   王丁棉:标准是个问题,造假是另一回事。标准低到什么程度,还有一个谱,造假是不靠谱的,不靠谱的就是乱来,凡是造假就涉及违法犯罪,也是道德上的事情。   记者:是的。   王丁棉:造假也很隐蔽,不敢公开去的。但是,人家造假,你政府还不知道。比如说工业明胶使用,这个问题就是通过老酸奶捅出来,又通过老酸奶追查下去,你看老酸奶的问题现在就不了了之了,是不是真正老酸奶用工业明胶谁也说不清楚。其他的乳制品都使用明胶,明胶有食品级的,有工业级的,谁能保证所有的企业都用食品级的明胶?要不你说这么多工业明胶的企业、地下工厂销售的都流到哪里去了?都倒到了长江去了吗?肯定有个出处吧,其实查他们有没有,很清楚,把他们这部分人全都关起来,你查他们实际上卖给谁。第二,那些使用工业明胶的企业全部追索下去,你的东西从哪个公司进货,从哪个厂出产,都查下去。其实这样的工作,这样的思路,这样的手段,政府应该做,而且有能力做。那么为什么现在是不了了之?   记者:这是为什么呢?   王丁棉:有些人坏就坏在这里,出现问题不敢正面,没有勇气,不敢正面地去面对它。第二,很多东西他不清楚,又不细心。政府部门应该建立非官方的便利的通道,跟下面的人沟通,要不然根本不知道真相。   我这边也是,我对我下面的养牛人,都建立我自己的私人秘密渠道,很实用有效,政府那边为什么不也这样做呢?比如说央视报告的老酸奶问题,我认为应该给央视表扬,但是它得到的是批评、检讨,没有受到表扬,这样这个社会真会越来越虚伪,甚至会越来越会造假会疯狂。   记者:近期有人向我爆料,黑龙江安达县一家奶粉企业基地,有一批11吨的奶粉发现阪崎杆菌超标。但是超标的奶粉并没有销毁,而是被新包装出售,这个问题在业内普遍吗?   王丁棉:这个事还没有关注到,有这种情况就是不对的,有这种东西就要销毁的,凡是存在一种毒素的,超标的,都判定为不合格,不能再作为食品使用的。
  • 原奶入场须经57道检测关卡
    每一滴牛奶出厂,都要经过9道工序、36个监控点和105项指标检测,其中,光是收奶环节,就要通过5个摄像头来监控采样、检验出单、收奶及清洗,杜绝原奶在使用前出现作假行为……   2013年9月底,《法制日报》记者跟随国家质检总局一行前往四川眉山,采访中粮集团旗下的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两年前,这里曾曝出震惊全国的牛奶“黄曲霉素超标”事件,两年后,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落实得怎样?“漏洞”是否已堵上?……从原奶入厂到检验接收,到最后的成品出库,记者进行了全过程的实地体验。   原奶不合格有专人追踪   在眉山工厂的收奶广场,记者看到,一辆刚刚完成送奶任务的运奶车正停在厂房外,可以清楚地看见在汽车后方的摄像头。   工作人员介绍,运奶车必须先要按照蒙牛的标准进行车体清洗,防止二次污染,然后才可对奶车牛奶进行采样送检,其全程均在监控录像下进行。   样品检测是原奶质量管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奶样会经历感观、理化、微生物等检测指标,除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规定的9大类32项外,本着检测指标扩大化原则,蒙牛又增加了检验项目至9大类57项,包括对掺假、冰点、抗生素、水解蛋白、三聚氰胺等项目的检验。   “检验所有项目中,一项检测不合格均予以拒收。”随行的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艳松告诉记者,蒙牛实施“端到端”的质量管理模式,建立了统一、标准化的牧场、小区及奶站,统一准入、统一饲料和兽药,到厂牛奶如果出现不合格现象,会有专人对原奶去向进行追踪监督,保证每一滴牛奶均有来源、每一滴牛奶不存在掺假现象。   生产车间无菌化全封闭   走进主车间二楼的参观走廊,透过玻璃往下看,规模宏大的一楼生产车间里看不到人,布满车间的只有粗细不一、弯弯曲曲的不锈钢管道以及若干个“巨无霸”密闭储奶罐,见不到一滴牛奶的踪影。   “牛奶在哪里?”记者不由好奇发问。原来,为保证处理环境无菌化,无论是预处理、低温包装还是常温灌装等环节,都是在密闭金属管、罐中自动进行,整个车间是全封闭的,就连工作人员也接触不到任何原奶。   盯了好一会儿,记者才看见这片巨大的“金属丛林”中有几名操作人员出现,他们穿着特制的防护服,戴着手套、头套、口罩、眼罩,操控着机器实现不同环节的转换。   清洗也是确保原料安全的重要环节。在参观走廊右侧,记者看到一个占地面积颇大的清洗间,里面有不锈钢管道组成的自动清洗设备。据介绍,这条清洗线既能够对整个工厂的十几条生产线同时进行清洗,也可以点对点清洗任意一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的工作与清洗转换可实现智能控制。如果有任何一条生产线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进行清洗,程序就会将该线的阀门自动关闭,导致生产线停止生产。   黄曲霉素检测“双保险”   针对记者关心的2011年眉山工厂“黄曲霉素事件”,王艳松表示,该事件是因为当时连续阴雨使饲料发霉、导致产出牛奶含有黄曲霉素。为此,蒙牛从饲料管理、原奶检测与成品检测等方面加强了管控。针对黄曲霉素检测,投入了灵敏度更好、速度更快的检测试纸,5到10分钟即可出具结果。   同时,在最关键的原奶检测环节,蒙牛加大了人员、资金、设备的投入,购入了以前科研机构才有的检测设备,提升了检测的专业性。除了原奶,对刚从生产线下来的成品也会再一次进行黄曲霉素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库,和原奶检测一起形成“双保险”。   中粮集团的党组成员兼集团质量与安全管理部总监万早田则向记者坦承,“黄曲霉素事件”对于蒙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教训,也使企业的质量安全系统建设加速。他认为,只有树立“全产业链”理念,从产业链源头管理、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产品出口端管理三处着手,才能为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有效的管理模式。   为此,蒙牛还搭建了“四驾马车”式质量管理架构,即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和奶源、营运、市场三大质量中心。据了解,这是为了把“裁判员”和“运动员”分开,确保独立监督、责权分离,管理覆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据了解,从2012年至今,眉山工厂共接受北京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4家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的定期对比检验累计350批,除了尚在检测中的29批外,目前出具结果的321批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 中国奶酒行业第一个国家标准确定
    1月29日,河套酒业集团在呼和浩特新城宾馆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河套酒业集团百吉纳奶酒行业标准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资料显示,我国奶酒始于春秋时期,盛于元代,明清时奶酒被列为“贡物”,成为尊贵的象征。   近年来,内蒙古奶酒产业发展迅速,异军突起的奶酒企业有上百家,但一直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奶酒行业也没有相关的行业标准。河套酒业集团百吉纳奶酒国家标准的确定,标志着我国奶酒行业从此有了可以参照执行的标准。同时奠定了内蒙古奶酒在国内及国际奶酒市场上的地位。据了解,百吉纳奶酒有限责任公司是河套酒业集团注册2000万元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专注于奶酒工艺的研究与创新,历时3年,成功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的自然发酵奶酒,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百吉纳奶酒被认定为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   据悉,百吉纳奶酒获准的奶酒行业标准是中国奶酒行业的第一个国家标准。
  • 深切缅怀材料大家闵乃本先生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闵乃本先生生平: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南京大学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江苏如皋人,晶体物理学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987年获日本东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995年加入九三学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0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06年以“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第一个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项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13年12月20日,国际编号为(199953)号小行星命名为“闵乃本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主要学术成就 /strong /p p   闵乃本先生主要学术工作是从事晶体生长、晶体缺陷与晶体物性研究,他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电子束浮区区熔仪”并制备成功钼、铌、钨等体心立方高熔点金属单晶体。是国家攀登计划和国家973计划“光电功能材料”项目首席科学家,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发明准位相匹配材料、铁电晶体图案极化技术,三基色和新型白色激光器,开拓铁电畴工程学,建立了晶体闵氏亚台阶理论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宵衣旰食二十载 吹尽狂沙始到金 /strong /p p strong 组建队伍 合力攻关 /strong /p p   1984年,中国发生的两件大事鼓舞了时为晶体生成领域新星的闵乃本先生,使他感到自己的学术设想有了实现的客观条件:一是中央决定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二是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家计委确立建设的首批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当时,闵乃本49岁,意识到自己最富有创造性的年华已过,凭现有的精力不可能一个人单枪匹马完成全部的学术设想。当他1984年从美国访问归来后,便开始致力于组建团队,一边培养学生一边开拓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为了解决人才的断层问题,闵乃本决定从77、78级学生中选拔一批优秀的年轻人做自己的研究生。1982年从南大毕业的朱永元先在苏州一家工厂工作了三年,1985年被闵先生慧眼识才,招进课题组专门做超晶格方面的研究 老三届毕业生祝世宁,年轻一些的陆亚林、陆延青也相继进入闵乃本先生课题组,成为他的博士生。考虑到研究项目从纯基础的科学很有可能发展到应用,于是从1986年开始,闵乃本设想可以招收一些具有工科背景的研究生。没有进入获奖名单的陈延峰原是西北工大的工学博士,后也被闵乃本招来做博士后研究 1999年后,课题组又先后引进了非线性光学专家王慧田教授和固体激光技术专家何京良教授一起进行合作。就这样,一支理工相结合、知识与年龄结构合理的梯队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攀登之路。 b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288698fa-af70-4f22-9e83-99c25c904279.jpg" title=" 朱永元教授、闵乃本先生、祝世宁教授、陆延青教授.jpg" alt=" 朱永元教授、闵乃本先生、祝世宁教授、陆延青教授.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从左到右为 朱永元教授、闵乃本先生、祝世宁教授、陆延青教授 /strong /p p   1984年以前,高校的科研条件非常简陋,人才流失的现象也较为严重。在这种形势下,闵乃本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留住人才,给愿意献身科学的青年人搭建施展才智的舞台。在他看来,一个学术群体的发展,不是随意招一批有潜质的人、添一批设备就可以成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包括学科知识、实验技能、研究成果等不断积淀的过程,还包括学术传统、学术氛围、科学精神的传承。置身在一个学术氛围良好的群体中,青年人就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杰出的贡献。闵乃本对弟子的要求很高,国内一般的科研论文都是用中文撰写,当时朱永元在闵先生手下读研究生,他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就被要求用英文写作,闵先生这样告诫他:“我们的工作应该拿到国际上去竞争!” 朱永元还回忆说,闵先生指导学生的方式是与学生在一起讨论,提出的问题切中要害,常常让学生回答不了,却每次都能让朱永元受到启发,向更深的地方钻研 祝世宁印象最深的是,在他读研究生期间,每当发表研究论文时,闵先生总是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学生的后面,而当祝世宁自己成为教师并开始带研究生后,闵先生又让祝世宁作为通讯作者。用闵乃本的话说:“你们做出来的工作首先是你们自己的工作,而不是首先是我的工作。你们应该排在我前面。”闵乃本对每一位取得科研成果的年青人莫不如此。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作为学术领导人,闵乃本深知,对年轻人仅有学术上的关心并不够,还必须关心、改善他们的生活,为他们安心科研工作创造条件。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次闵乃本去北京参加学术会议,在南京开往北京的列车上,认识了企业家吴思伟先生,素昧平生的两人聊得很投机,受闵乃本的感染,临别前,吴先生表示愿意无偿为改善青年研究人员的生活条件提供一笔资助。就这样,闵乃本用自己牵线的这笔资助在物理系、材料系和微结构实验室设立了“克力奖研金”,每位获奖者每个月可以获得1000元的补贴,这在当时比闵乃本自己的工资还要高。 b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0e683486-0a09-40d3-baa0-f6d98f226078.jpg" title=" 闵乃本先生.jpg" alt=" 闵乃本先生.jpg" / /p p   “这些客观的运气也为我们能在1997年之前的困难条件下保存一支队伍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闵乃本院士笑着说。 /p p   不仅要留住人才,还要对人才进行培养。当自己的学生留下来成为了合作者之后,闵乃本更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走出国门,拓宽知识面。闵乃本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在工作两三年取得一些成就后以专家的身份赴欧美等国最有名的研究组从事合作研究。陆延青理论和实验能力兼备,在导师的支持下,毕业后到美国的大学工作了一段时间,而后进入美国高技术公司从事实际的研究开发,因而取得了丰富的光电子产业的经验,在美国的5、6年阅历让他有了更多的收获,最近刚刚回国。通过这种出国访学和交流,课题组成员增强了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意识与能力,眼界也更加开阔,促使课题的发展呈良性循环。 /p p   闵乃本院士直言:“在19年的研究过程中,功劳不能归在我一个人头上,我不过年长一点,是老师。实际上,朱永元教授在建立基础理论方面作了主要贡献,祝世宁教授在主要效应的验证和器件发展方面作了重要贡献,他们坚持合作了十几年,做了系统的工作。陆亚林教授、陆延青教授、陈延峰教授、王振林教授、王慧田教授、何京良教授在不同方面都作出了相应的贡献。可以说,这项成果是从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到光学工程再到固体激光技术的综合结晶。” /p p strong 甘于寂寞 勇于创新 /strong /p p   创新是闵乃本院士课题组摘得本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关键所在。对于创新,闵乃本先生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发展当代前沿的过程中才能创新。这实际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甘坐冷板凳。“我们这个获奖课题的设想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而是有所继承。”1962年,美国的诺贝尔奖得主Bloembergen提出了准位相匹配理论,但是这个理论一直没有办法得到验证。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在冯端教授的带领下,闵乃本等巧妙地利用了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生长条纹,研制出聚片多畴铌酸锂晶体,成功地验证了准位相匹配理论。这一成功使闵乃本敏锐地意识到这类微结构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于是萌生了发展和建立一套有关该类材料的系统理论并探索其应用前景的设想。 /p p   1984年,科学家发现了物质的一种新的形态----准晶。1986年,闵乃本考虑提出介电体超晶格的概念时开始设想:“是否可将准晶结构引入到介电体超晶格中,构建准周期超晶格?”经过2至3年的探索,闵乃本和他的学生朱永元等建立了准周期超晶格的多重准位相匹配理论,预言“一块准周期的介电体超晶格有可能将一种颜色激光同时转换成三四种颜色的激光!”虽然当时还沒有实验结果,他们不敢下定论,但这一理论预言已让他们兴奋不已。然而,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这项研究成果于1990年在国际学术刊物《物理评论B》上发表后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刚开始,闵乃本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终于想通了:一个理论要得到国际上的承认,没有实验的验证不行。其后的两年里,课题组一直在思考制备介电体超晶格的新工艺,却总也没有找到突破口,这也是他们在19年中最为苦闷的时候。 /p p   1992年,闵乃本院士到香港中文大学访问,一面讲学一面在有空时翻阅最新的物理学杂志。有一天,忽然看到一篇报道说日本科学家利用半导体平面工艺制成了周期结构光波导,实现了激光倍频。“半导体平面工艺任何图样都能做,既然周期结构能行,那准周期也应该能实现!”这个想法一下触发了闵乃本院士的灵感。闵乃本院士赶紧把这篇文章传真到祝世宁的实验室,让他考虑一下这种方法。祝世宁很快反应过来,开始探索制备超晶格的新技术。他和实验室其他人员一起设计图案、光刻、做电极……终于用两年多的时间成功地发展出一种室温图案极化制备介电体超晶格的新技术。1995年,课题组已能用这种新技术制备出周期超晶格。 /p p   同年,闵乃本院士在日本参加光电子学国际会议,在做完关于准周期超晶格及效应的报告后,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Byer和Fejer就“准周期介电体超晶格”的构造方法向闵先生求教,闵乃本院士向他们做了进一步解释。之后,闵乃本院士告诉一同参会的祝世宁说:“我已和斯坦福的Byer教授讨论了准周期介电体超晶格,如果他们要招一个物理系的学生弄清准周期的问题,很快就能赶上我们,因为他们的研究条件比我们好。所以我只能给你们两年期限,如果准周期超晶格还做不出来就不要做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祝世宁和朱永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在1996年制备出了同时能出两种颜色激光的准周期介电体超晶格,并成功地用漂亮的实验验证了他们建立的多重准位相匹配理论。这项工作发表在世界级学术刊物《科学》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入选科技部1998年度我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p p   闵乃本院士课题组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为准位相匹配材料的研发奠定了基础,使国际上同行科学家逐渐关注介体电超晶格的应用前景。由于随后美国斯坦福大学一批科学家的介入,更使这一冷门领域逐渐走向热门,而此前,研究组坐了十年冷板凳。一组清晰的数据佐证了这段历史: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至1990年这十年艰苦积累时期,国际上相关论文总数约有20余篇,闵乃本研究组就贡献了9篇。 /p p strong 自讨苦吃 成就荣耀 /strong /p p   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设立,863计划、攀登计划、973计划的实施,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课题组所在的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相继购置了激光器、电子显微镜、聚焦离子束等现代化仪器和设备,科研条件大幅改善。尤其是1995-1997年取得的巨大成功,更让闵乃本院士对该研究方向的选择充满了信心。在闵乃本院士看来,“我们国家和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这些科学工作者要立足于前沿,要付出更多的艰辛,这是中国科学家的历史责任。”闵乃本院士坦言,“和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们的基础研究成果如果不再花一点时间将它演示出来,就不能吸引工业界或应用界的关注。我们处在发展中国家之列,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再往前走几步,这样才能被产业界认识,使这些成果早日对人类、对我们的国家有所贡献。基于这一认识,课题组将已经取得的基础研究成果与全固体激光技术相结合,齐心协力,终于在2005年利用自己研制的介电体超晶格,研制成功全固态超晶格红、绿、蓝三基色和白光激光器。对一个以基础研究为主的课题组而言,要完成一台技术复杂的原型器件其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他们不但制出了样机,还取得了4项国内发明专利和1项美国发明专利。据统计,近年来国际上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研究组越来越多,在1997-2005年间,国际上相关论文总数达2000余篇,课题组在此期间贡献了46篇,约占总数的2% 这8年中,相关论文开始陆续出现在《Nature》、《Science》和物理学的顶级学术期刊《PhysicalReviewLetters》上。课题组先后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3篇,在PRL上发表论文7篇,约占这三种学术期刊上该类论文总数的一半左右。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被美、英、法、俄罗斯、日本等20余个国家的著名大学和实验室的研究组所引用。闵乃本、朱永元、祝世宁在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20余次,应国际学术刊物之邀撰写了4篇综述性文章。“做科学工作,我体会的是自讨苦吃,没有钟点,没有假期,当然,入了迷以后就乐在其中。”闵乃本院士笑着说。在他的团队里,没有人规定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下班,但每一位成员吃完晚饭都会自觉地赶到实验室,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离开,大家已习以为常,19年来如一日。朱永元当年进入南大闵先生课题组后,不得不和在苏州工作的爱人分居两地,一分就是8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那个时候,实验室就是我的家”。祝世宁清楚地记得,早年科研条件简陋,许多实验仪器都得向别人借。为了不耽误别人使用,保证不出问题,仪器工作时自己就在旁边守着,生怕漏掉一个结果,而且有些实验一做就是几天。对课题组的科研工作者而言,假期是自己科研的黄金时间。学生们也充满敬意地说,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很多导师几乎都要干到大年三十才收工。在导师们的榜样作用下,实验室的许多研究生坚持与导师一道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完毕后才各自回家过年。 /p p   闵乃本院士对介电超晶格的应用前景有着更多的憧憬:“我们知道,一般的固体激光器只能出一种颜色的激光,用了我们的介电超晶格以后可同时出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激光,或更多颜色的激光,这就为当代激光技术开拓了新用途,也开拓了光学和非线性光学的新领城。除了三基色激光器可以用于彩色显示外,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如多波长激光器有可能去发展一种激光医疗仪器,它的好处在于有些病症的病灶对某一个波长的激光比较敏感,就可以用它来检测和定位,然后再用另一波长的激光对它进行手术治疗。当然,目前这只是可能的设想,还没有做出来。如果有医疗界、企业界愿意做,我们会很高兴与他们一起来讨论。” /p
  • 新版《高纯氖》国家标准预计在年底发布
    由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作为第一起草人修订的《高纯氖》国家标准,日前获国家气体标准化委员会全票通过。这一标准填补了《高纯氖》国家标准空白。   随着市场对氖气纯度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版本《纯氖》国家标准已不能满足用户要求。2010年国家气标委委托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作为第一起草人,负责对《高纯氖》国家标准的修订。武钢氧气公司与北京首钢氧气厂、上海华爱色谱分析等企业组成起草小组,对国际、国内纯氖和高纯氖产品生产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开展大量的验证性工作,对氖气体积系数K值进行精确计算,为《高纯氖》国家标准的修订奠定了理论基础。   据悉,《高纯氖》国家标准正在上报国家标准委备案,预计年底在全国发布实施。
  • 全联农业产业商会立项《生乳中甲萘威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团体标准
    各有关单位:根据《全联农业产业商会标准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由我商会会员企业北京勤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生乳中甲萘威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团体标准,经我商会评审,该标准符合立项条件,现批准立项。该起草单位按照团体标准管理有关要求,严格把控标准质量关,切实提高标准制定的质量和水平,增加标准的适用性和实效性,按期完成标准编制的相关工作。 全联农业产业商会2023年12月20日
  • 耐上千摄氏度高温的光子晶体问世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个研究小组找到了一种采用金属钨或钽制造出可耐受1200摄氏度高温的光子晶体途径。这种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红外线化学探测器和传感器、深度探索太空的宇宙飞船等供电装置。相关论文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光子晶体指能对光作出反应的特殊晶格,可影响光子运动的规则光学结构,类似于半导体晶体对于电子行为的影响。其晶格尺寸与光波的波长相当,是不同折射率的电介质材料在空间呈周期性排列构成的晶体结构。   MIT军用纳米技术研究所工程师赛拉诺维奇表示,几乎完全可以采用标准的微细加工技术和现有设备将这种新型耐高温、二维光子晶体制造成计算机芯片。与早期制造的高温光子晶体的方法相比,采用新方法制造出的材料具有“更高性能、简单操作、坚固耐用”等特点,适合低成本的大规模生产。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对这种材料很感兴趣,因为它具有为深度探索太空提供永续动力的潜力。完成这样的任务通常利用少量的放射性物质的能量,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源(RTG)。例如,计划在今年夏天抵达火星的“好奇”号探测器使用的就是RTG系统,可以连续不间断作业多年,而不像太阳能供电站,到了冬天就会出现发电不足的情况。   这种耐高温光子晶体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可用于太阳能光热转换或太阳能光化学转换装置、放射性同位素的供电设备、氮氢化合物发电机或工业领域电厂余热回收的配套设施等。但制造这种材料还存在许多障碍,高温会导致晶体蒸发、扩散、腐蚀、开裂、熔化或快速化学反应。为了克服这些挑战,MIT的研究小组正在对高纯度的钨在结构上进行专门精密的几何设计,以避免材料在被加热时损坏。   该材料还可以取代电池,为便携式电子设备有效供电,采用丁烷作燃料运行热光生电机产生能量,作业时间比电池长10倍。
  • 中国奶业协会年终总结会在北京召开
    p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12月,中国奶业协会年终总结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奶业协会刘秘书长主持工作,中国奶业协会高会长(原农业部副部长)出席总结会。 /p p   会上,由中国奶业协会几位副秘书长对2017年协会工作做出了总结报告工作,指出了协会在这一年中所取得的成果与成绩,并提出了不足。展望2018年,刘秘书长与会长分别对2018年多项工作做出指示。她指出 “振兴中国奶业,创民族品牌的使命尤为重要,中国奶业国际化的脚步也要尽快提上日程,牢记协会的目的是服务于企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11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5a5920f3-d8e8-41be-b183-468cc66db857.jpg" / /p p   “树立形象,服务社会,服务行业,凝心聚力”是中国奶业协会2018年重要的服务宗旨。 /p p   “2018中国奶业展览会”自2017年10月25日招展工作启动以来,至今已有超350家奶业相关企业报名参展,展示内容涉及奶业行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展区包括 /p p   1.奶牛养殖: /p p   2.装备机械 /p p   3.牧场建设 /p p   4.包材设备 /p p   5.乳品加工 /p p   6.物流运输设备 /p p   7.消费贸易 /p p   8.优质乳制品 /p p   9.奶业综合服务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22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02a7cc61-80d6-4703-b944-38b7864c802d.jpg" / /p p   展览咨询联系电话:010-6267 3064/3667/3547,13810426592 /p p   E-mail: dacexpo@vip.126.com /p p   展会QQ群:346704938 /p p   更多资讯,请登录www.dac.org.cn! /p p /p
  • 李胜利 | 中国奶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与技术途径
    中国奶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全国各地的大型奶牛场在奶牛的集约化养殖、后备牛培育与牛奶产量与质量把控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乳制品加工企业对于奶源的支持与建设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牛奶消费量在2019-2020年有了进一步提升。然而2021-2022年期间,由于疫情的影响与政策的调整,我国牛奶消费市场出现了巨大的波动,奶业上游养殖端出现了奶源过剩的情况。伴随着疫情的结束与中国经济的高韧性发展,这种情况必将会结束。在2022年末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后备牛大会中,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李胜利教授就中国奶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与技术途径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讲解。一、十四五期间我国奶业规模化率预计提升至80%,奶源自给率亟待提升截止到2021年为止,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0%。而到2025年(十四五末),预计该比例会提升到80%左右。奶牛单产方面,截止到2021年,我国荷斯坦奶牛的平均单产已经达到了8.6吨,而规模化牧场的奶牛单产可达到9.6吨,照此计算,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规模化牧场奶牛平均单产可突破10吨。这意味着到2025年我国奶牛单产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到十四五末,根据保守估计,我国规模化养殖奶牛存栏量也将达到707万头,牛奶产量也将达到4000万吨。然而,我国奶源自给率却逐年降低,不容乐观,2020年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奶源自给率仅有65.4%,低于70%的期望值。从2008年到2021年,我国乳制品进口增长量占主要出口国牛奶产量的42%。采用经验数据,设定新西兰、欧盟、美国未来牛奶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0.5%、1.0%和1.5%,2025年、2030年,3个国家/地区的牛奶产量增量可达1300、3000万吨。2021年我国牛奶产量和乳制品净进口总计约5740万吨液态奶当量,人均占有量为40.7kg。未来消费需求按温和、中速和快速增长计算,2025年我国牛奶需求分别达到6666、7194和7752万吨;2030年达到7360、8752和10374万吨。因此到2025年,主产国牛奶增量1300万吨情况下,在不同消费增速下,设定其40%、45%、50%可用于我国进口,在不同消费增速下国内产量分别要达到4089、4552和5045万吨,牛奶自给率61%-65%,需要国内规模场存栏705、785和870万头。二、迎接挑战,推进种养结合,提高规模化牧场优质粗饲料自给能力粗饲料方面,以玉米青贮为例,按温和、中速消费增速情境下,2025年我国奶牛养殖分别需要玉米青贮4230和4710万吨;2030年需要4284和5118万吨,2030年种植青贮需要耕地最多为1706万亩,占2020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6亿亩的2.9%。而对于精饲料而言,2021年我国反刍动物饲料产量1480万吨,仅占工业饲料总产量2.9亿吨的5%,因此,我国奶牛精饲料资源约束并不大,更多的是受其他家畜产能变化和国际政策带来的价格波动的影响。种养脱节是我国奶牛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世界各国根据奶牛粪尿氮磷的排放量规定了不同的耕地标准,发达国家普遍实现每头成母牛配套5亩以上的种植土地。我国种养结合比例偏低,且推进十分缓慢。2020年我国种养结合的牛场占比51%,比2016年43.6%有一定的提高,十四五末估计提高到60%左右。我国种养结合的牛场,平均每头成母牛配套3.7亩 ,低于发达国家的5亩。此外,针对我国优质粗饲料本土化,李胜利教授提出如下建议:1、 2030年,预计我国18亿亩耕地资源的1.8%左右将用于满足奶牛优质粗饲料需求,这个比例并不高,宏观约束并不大;2、 在大食物安全观角度下,合理配置“粮-经-饲”三元种植业结构,规划玉米青贮、苜蓿和燕麦草的种植面积;3、 按照1头成母牛2亩青贮地的标准,为规模化牧场就地就近解决粗饲料供应问题,同时消纳牧场的粪肥;4、 在牛场土地流转、租赁方面出台扶持补贴政策,撬动社会资金,降低土地流转成本;5、 挑战在于种养分离的现状,如何解决养殖场通过较低的成本实现土地流转、租赁,最终实现种养结合;6、 美国可供出口的苜蓿干草大约在450万吨左右,中国2021年进口已占美国苜蓿干草出口量的39%;因此要在奶业主产区大力发展苜蓿青贮,降低苜蓿进口依存度。三、我国奶牛种业振兴亟需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我国奶牛育种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核心种源自主培育能力不强,进口冻精占国内市场70%。近年来,我国进口冻精规模大幅度增长,2016-2021年,我国冻精进口金额增长2.3倍,2022年我国进口冻精货值0.89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美国占91%,其他国家占9%;2022年进口牛冻精1234万剂,主要来自美国1007.7万剂,欧盟167.3万剂,英国、阿根廷和挪威等58.8万剂。此外,我国进口活牛数量从2019年以来大幅增加,2021年进口活牛36.1万头,2022年进口活牛35.0万头,但到2023年,其数量将会出现下降。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36个种公牛站,其中乳用种公牛站26个,存栏采精种公牛435头,生产荷斯坦牛冻精412万剂,奶牛核心育种场17个(其中2022年新增7个),包括荷斯坦奶牛核心育种场 16个,新疆褐牛核心育种场1个,核心群母牛共1.5万头。因此,做好我国牛种业科技创新需要结合国内科技基础与创新方向,具体包括四个方面:1、建立我国核心育种场,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达(50%以上);2、关注奶牛新性状,开展乳脂肪酸、繁殖、长寿性、饲料转化率、甲烷排放等新性状的遗传研究;3、开展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构建参考群体、研发基因组评估模型与算法,挖掘具有育种价值的功能基因;4、研发配子与胚胎技术(性控冻精、胚胎生产、繁殖调控等)。四、我国奶牛养殖机械化率将在十四五末基本实现100%,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根据奶牛体系专家测算2015年奶牛养殖场的机械化水平为80%,2020年奶牛养殖场的机械化水平为92%,到“十四五”末我国奶牛集约化养殖的机械化水平预计基本实现100%。尽管随着规模化比例不断提高、存栏量持续增长,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在全面推进机械化、智能化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智能化设备参差不齐、高技术产品自主开发不足、行业标准规范缺失等挑战。在饲草精准种植技术方面,我国将深入推广优质饲草生产技术应用,建立精准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以玉米种植和苜蓿种植为主,应用“测土施肥”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近红外快速分析技术等科技手段,动态监测饲草养分及其环境养分的变化规律,提升饲草料品质,再应用“测奶配方”技术,高效利用饲草料。在犊牛养殖方面,将添加犊牛岛集群综合信息监控与预警装备,通过本地/远程终端系统设置参数报警阈值,并结合单一设备节点,通过定时自动采集和不定时手动采集两种模式获取犊牛岛内的环境温、湿度和犊牛体温等信息,并在本地终端和移动端远程实时报警。在碳排放方面,我国将进一步发展反刍动物碳排放监测装备,以牛、羊等反刍动物为测量对象,研制甲烷、二氧化碳等碳排放气体精准测量智能装备研究反刍动物瘤胃碳排放精准监测与低碳饲料筛选技术。五、奶牛养殖业积极开展减排固碳工作,日粮调控是主要技术突破之一胃肠发酵是反刍动物主要碳排放源,其中肉牛占总量的69%,奶牛占47%,肉羊占38%。而在所有畜禽中,粪便管理环节是主要的碳排放源,且其在食粮型畜禽中尤为突出,奶牛约占总量的16%。我国养殖业减排固碳主要有反刍动物肠道甲烷减排技术、畜禽粪便管理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与牧草生产固碳技术三条可行路径选择。主要举措包括:引入精准营养技术,优化日粮配方;推广高品质低蛋白日粮,减少氮排放;提高饲料消化率,从源头进行碳减排;培育优质畜禽品种提高生产性能;采纳智能养殖技术,推动精准畜牧业发展;提高秸秆等农副产品利用率;粪污资源化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草地生态系统增汇等,其中日粮调控技术是碳减排的主要技术突破之一。六、总结奶业的发展在于消费市场的培育,随着相关政策的改变与调整,中国奶业发展未来可期,发展期间要着重于解决本土优质粗饲料自给、种养结合、核心种源自给、后备牛依赖进口等问题。数智化牧场是中国奶牛养殖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国家已在规划未来的布局和重点支持方向。此外,奶源基地建设的集约化养殖占比大,应重点关注大型牧场碳足迹,建立标准方法,获取中国奶业第一手碳排放量数据。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奶业生产效率仍有提升空间,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单位奶的排放量可进一步下降,应进一步开发调节瘤胃发酵功能,降低碳排放的添加剂并推广创新型粪污处理方法(厌氧发酵、沼气工程)。
  • 专家认为添加OMP牛奶没有健康危害
    针对近期社会关注饮用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添加OMP的“特仑苏”牛奶是否存在安全性问题,专家根据对OMP的来源、生产工艺、添加量、检验报告以及国际同类产品政府许可和国外使用情况,认为消费者饮用目前市场上该产品没有健康危害。但OMP不是我国现行国家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原料,蒙牛公司进口并使用OMP没有事先申请批准,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 卫生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卫生、营养、毒理、食品、农业等方面的专家对蒙牛公司使用的OMP食用安全性进行了研讨。 据称,OMP是蒙牛公司命名的商品名称,由上海统园食品技术有限公司代理从新西兰进口,作为乳品原料使用。OMP是牛奶经脱脂、膜过滤等方法获得的牛奶蛋白组分,主要成分为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产品具备新西兰食品安全署出具的安全证明。 但OMP不是我国现行国家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原料。依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进口没有国家卫生标准的产品应当经过卫生部的批准。蒙牛公司进口并使用OMP没有事先申请批准,并擅自夸大宣传产品功能,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 据介绍,蒙牛公司已经按照有关执法部门的意见停止在产品中添加OMP,并表示将按照法律规定提出申请。有关执法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对该企业的违法行为作出处理。
  • 我国科学家取得耐辐射微生物研究重大突破
    新疆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学者石玉瑚经过长达八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从高放射性土壤中分离出一批耐高辐射真菌(含酵母菌)。目前,新发现耐辐射放线菌已在该领域权威刊物《国际微生物系统分类学》(IJSEM)上正式发表。   石玉瑚说:“分离出耐辐射真菌实现了耐辐射微生物从原核向真核的跨越,为探索耐辐射微生物的生命起源与进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气候变化对地球物种影响提供了新的解释。”   在一般情况下,人在5戈瑞(辐射强度的计量单位)的辐射下只能存活1个小时,10戈瑞相当于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的辐射剂量,普通细菌在2000戈瑞-5000戈瑞辐射下全部死亡,而石玉瑚此次分离的耐辐射真菌能在10000戈瑞-30000戈瑞的高强度辐射下存活。   石玉瑚说,经过初步试验,他们所发现的耐辐射微生物特别是耐辐射真菌还有很强的耐重金属(如铅、铬、钴、镍、铜)、耐紫外、耐有毒有机物、耐旱和耐盐等特性,对重金属具有富采、转化、释放等功能。这意味着为航天航空应用、农业及医疗新产品研发等提供了可行途径。   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积极参与者,对于环境修复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进步,包括耐辐射微生物在内的极端微生物,由于其特殊生命现象、生理特征、代谢机制和潜在的巨大开发价值等备受世界各国科技界的重视。   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经辐照灭菌腐败的肉制罐头中发现了能在5000戈瑞-25000戈瑞辐射下存活的细菌,并将其命名为“耐辐射奇异球菌”,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诸多国家相继引进“耐辐射奇异球菌”进行相关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   2003年起至今,石玉瑚开始对我国高辐射污染区土壤进行耐高辐射生物资源研究,目前已经获得耐10000戈瑞-30000戈瑞辐射,包括“耐辐射奇异球菌”在内的各类耐辐射细菌、放线菌、真菌共1000余株。   石玉瑚认为,耐辐射微生物在放射性污染生物修复、防止核电站放射性核素渗漏方面展现可喜前景。   从1945年7月美国第一次核试验至1998年5月的巴基斯坦核试验,全世界有8个国家在30多个核试验场进行了2083次核试验,这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   石玉瑚表示,耐辐射真菌的发现可揭示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同一辐射下基因修复遗传的差异性,进一步阐明微生物耐辐射机理,为放射性污染生物修复和核废料安全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石玉瑚此前还分离出耐10000戈瑞-30000戈瑞辐射的各类细菌、放线菌,并初步确定耐辐射微生物新科1个,新属10个,新种20多个。其中1个以石玉瑚名字命名的耐辐射放线菌新属得到了国际认可,并将于近期刊出。   73岁高龄的石玉瑚,目前就职于新疆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他先后完成过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科研成果曾获得联合国科技发明创新之星奖,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 耐驰公司与南京林化所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
    2010年10月15日南京,秋高气爽,气候宜人,德国耐驰仪器公司与南京林化所共建热分析实验室的签字揭牌仪式如期举行。南京林化所分析测试中心主任谭卫红女士与耐驰公司总经理杨大中女士相互签署合作协议,期间正值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建所50周年庆典,双方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中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简称林化所)是我国唯一专业从事生物质资源化学加工与利用,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及工程设计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机构。主要研究领域有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学品、生物质新材料、植物提取物、林纸一体化、过程装备与控制等。所内建有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产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国际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附设有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国家林业局林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等学术和技术机构。50年来,共承担国家、部、省级课题644项,成果鉴定(验收)405项,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同时承担国际合作项目40项,与国际上20多个国家50多个机构建立了技术交流和合作联系。 德国耐驰仪器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热分析生产厂家,它向客户提供国际一流的热分析仪器,耐驰公司自1952年生产出第一台差热分析仪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耐驰公司1996年进入中国,经过14年的发展,凭借着优异的仪器性能,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迅速在竞争激烈的热分析市场中脱颖而出,近几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一直位居热分析仪公司榜首。迄今,耐驰仪器在国内已拥有1000多家用户,包括工业领域的研发及质量检验部门,各知名高校研究所,国家权威产品检验部门及相关国防前沿材料研究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德国耐驰公司是市场上唯一提供全线热分析产品的制造商,产品除了常规的热分析仪器(DSC、TG、STA、DMA等)之外,还包括导热仪、热膨胀仪等热物性测量仪器。耐驰热分析仪器在技术上遥遥领先,体现为最广阔的测量温度范围(-260~2800℃)、最宽广的工作压力范围(0~15MPa),更重要的是,采用耐驰产品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热分析系统,对材料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检测。 这次两个单位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可谓强强联手,希望耐驰的热分析仪器可以为林化所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更有效的帮助,也希望通过林化所这个强有力的技术平台,让更多的研究机构了解并使用耐驰仪器,相信两者在未来会有更加深入与广泛的合作。
  • 专家称牛奶添加激素或超20种 目前只能查三成
    王丁棉:乳业激素催奶问题值得警惕   “牛奶添加激素或超20种 目前只能查三成”   近日媒体引用乳业专家王丁棉观点,称化学品二氧化氯被添入牛奶中。昨日,王丁棉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报道存在误解,这一情况是他两年前在广西考察时发现的,目前情况如何并不清楚。王丁棉表示,广东乳业中暂未发现添加二氧化氯的情况,但使用激素催奶的现象值得警惕,据其透露,牛奶中添加的激素目前可能达二十几种,但政府只能检查其中的1/3。   “我是想告诉监管方,这一化学品在牛奶中不能使用。这一问题最近已经引起了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王丁棉说。按照我国目前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二氧化氯只能用于果蔬和部分水产品的防腐保鲜,并不允许直接添加在牛奶内,而乳品厂使用二氧化氯也多用于生产设备和环境的消毒。但对此,国家标准中没有检测要求。   同样,已成业内潜规则的激素催奶现象的存在,也跟国家标准中对激素的检测要求有关。王丁棉称,靠激素催奶的情况确实存在。据其所知,目前业内可能使用的激素已达二十几种,但政府只能检查其中的1/3,部分没有检测的手段和方法。王丁棉称,在圣元“激素门”事件时,相关部门曾经大范围检查过一轮,但检测种类依然偏低,目前激素也未纳入乳品的日常检测。   “目前国内对奶业的标准定得太低了。标准低,政府管理就轻松 标准制定严格,管理力度就大,成本就重。”王丁棉表示,目前对乳制品行业的监管中,政府只能通过偶然的抽检来发现问题。从整个食品安全的整治来看,靠质检部门抽检发现的问题,连1/3都不到。   食品安全国家审评委员会检验方法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邵兵曾对媒体表示,从技术上说,可以把奶粉激素的检测纳入到日常检测的范围。但这种检测复杂,也需要检测成本,检测方法要求使用同位素,而同位素是比较昂贵的。
  • 耐驰仪器应邀参加非晶合金国际研讨会
    非晶合金国际研讨会于2008年11月20日-22日在浙江大学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非晶合金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共同交流、探讨大块非晶合金研究的最新成果、前沿技术和研究方法。全球领先的热分析仪器及技术提供商&mdash &mdash 耐驰仪器公司应邀参加此次研讨会。 耐驰仪器公司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始终如一的专注精神、精益求精的技术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产品曾多次获得&ldquo R&D大奖&rdquo , 耐驰公司的优质产品和尖端技术一直是促进高新材料研究和发展的助推器。耐驰公司的热分析仪器也因此受到业内专家、不同行业用户和市场的高度认可,耐驰公司研发的高温仪器一直以来更是无人能出其右。 在此次非晶合金研讨会上,耐驰公司的热分析应用技术专家曾智强博士作了题为&ldquo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Bulk Metallic Glass by Thermal Analysis and Thermo-Physical Testing&rdquo 的报告,引发了各国来宾的广泛兴趣和关注! 详情请登陆www.netzsch.cn
  • 为增纯奶浓度 绿赛尔乳品掺加2008年问题剩奶粉
    2009年5月,山东淄博市3万多绿赛尔牛奶的订户被告知“由于设备原因,暂时停止送奶”,而送奶业务到2009年的7月才逐渐恢复正常。今年1月底,国家有关部门公布曝光了2009年绿赛尔乳业有限公司的产品三聚氰胺超标后,很多绿赛尔牛奶的订户才弄明白停奶的原因。   绿赛尔在事后被注销了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也被淄博另一家乳企康智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兼并。   据了解,绿赛尔在制作纯牛奶的过程中,添加了一部分“问题奶粉”。该企业当时的3名有关人员在事发后也被警方控制。   曾是淄博第二大乳企   公开资料显示,绿赛尔1997年11月成立,是淄博张店区马尚镇九级村的龙头村企。企业性质属集体所有制,从属于金塔实业总公司,而金塔实业总公司的董事长正是九级村的村支书袁有平。2003年绿赛尔固定资产达5860万元,拥有原料生产基地15处,年销售2.5亿元。公司2003年4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拥有先进乳制品加工生产线18条。   与这些“辉煌”简介相悖的是,2009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注销天津市蓟源水业有限公司等754家企业的827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公告》,其中就包括绿赛尔。公告显示,此次注销的绿赛尔公司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名称为“饮料”,其中包括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含乳饮料及植物蛋白饮料,注销时间为2009年8月12日。   九级村是一个已经城市化的居民社区,村委会的办公楼就在整齐的住宅小区内。“奶厂在2008年底就转让了。”2月5日,村委会内的一位工作人员说,2008年底,集体所有制的绿赛尔就转让给了个人,以后就和九级村没有关系了。当时业内对于绿赛尔转让的话题比较忌讳,“坊间的传言有很多个版本,但大都说厂子被贱卖了。”   据淄博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介绍,2008年的时候,淄博本地有三家乳业,得益乳业占市场7成,绿赛尔占2成,康智多占1成。   被疑在奶中加“问题奶粉”   早报记者注意到,在三鹿奶粉事件后,得益、绿赛尔等乳制品企业相继购置了高效液相色谱等检测设备,开展了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自检工作。而根据2008年11月有关绿赛尔的新闻报道称:三鹿事件发生后,绿赛尔公司投资30万元购置了一台美国产SSI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实现了对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的精量检测,成为淄博市首家使用此仪器的生产企业。   “绿赛尔要是不转让,说不定也不会出事。”知情者透露,绿赛尔转让后,一部分职工由于种种原因离开了工厂,其中有些是技术骨干,该企业的技术力量出现下滑。业内人士称,绿赛尔出事的那批纯牛奶(生产批号:2009-4-25),按照当时绿赛尔的设备应该可以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但当时可能厂内就没有对产品进行有关指标的检测就直接让产品出厂了。   关于三聚氰胺从何而来,知情者称,绿赛尔当时将2008年剩下的一些奶粉添加到鲜奶当中制作纯牛奶,而问题恰恰出在了剩奶粉上。一位熟悉厂内操作的人士说,当时的绿赛尔收上来的鲜奶可能比较稀,达不到纯牛奶的蛋白浓度,所以添加了奶粉以增稠。而按照生产规范,生产纯牛奶必须用鲜奶,添加奶粉本来就是违规操作。   没有销毁“问题奶粉”,生产纯牛奶时违规添加奶粉,产品出厂时不按规定进行有关指标的检测,就在这一系列的违规操作后,绿赛尔的超标纯牛奶就这样出现在了每个订奶户的家中。坊间传言称,绿赛尔是被内部员工举报,说其生产纯牛奶时违规添加奶粉而被有关部门查处的。
  • 乳品行业推新规 专家解读如何安全喝牛奶
    三聚氰胺,让乳品质量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上月末,卫生部对外公开了“乳品安全标准(征求意见稿)”,这些标准由国家七部委联同乳业有关行业协会起草,并在11月22日前征集各界反馈。此次的安全标准无疑将给我国“纷繁复杂”的乳制品行业又一次带来“大洗牌”的契机。为此,记者采访了市奶办相关负责人,为市民解读“安全标准”的看点,让市民能够明明白白喝牛奶。   鲜牛奶纯牛奶有了区分   市奶办负责人介绍:“在这次新国标中规定,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即常见的利乐包装牛奶)在标识上将使用不小于产品名称字号,分别标注‘鲜牛奶/乳’和‘纯牛奶/乳’,这样就将二者严格区分了。因为巴氏杀菌温度没有那么高,因此对牛奶中的维生素保留得更多。”也就是说,今后,巴氏奶将被称为鲜牛奶,而更常见的普通常温奶只能标注为纯牛奶。   正是2004年年底颁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即坊间所谓“禁鲜令”中规定,巴氏杀菌乳不得在包装上出现“鲜”字样。而这一点,曾一度给众多巴氏奶企业造成冲击,巴氏奶就此被束缚,无法发挥其“以鲜见长”的特点。而新规定中关于标识上的严格区分,对直接由鲜奶加工成的巴氏奶企业有明显“利好趋势”,这也意味着,一直困扰巴氏奶企业的“禁鲜令”基本解除了。   此外,根据新标准,以后国家对于液态奶的原料——“生鲜奶”的质量规定将更加严格。新规中不仅首次对收奶环节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检测作了规定,还对生鲜奶“体细胞”含量标准首次做出“每毫升不得超过100万个”的明确规定。也就是说,今后奶企从奶农手中收购原料奶将更加严格。   人乳化母乳化不再提及   记者走访几家大型超市看到,如今市场上各品牌奶粉的外包装上,可爱婴儿或母爱满溢的孕妇形象比比皆是,以此吸引更多顾客的目光。以后,这些形象将会“销声匿迹”了。新标准对婴儿配方食品的包装提出新要求,明确规定产品包装标签上不能有婴儿和妇女的形象,也不得使用“人乳化”“母乳化”或近似术语表述,产品指导说明中还应对不当配制和使用不当可能引起的健康危害给予警示说明。   “以后,婴儿配方食品要标明这样一句话:‘对于0至6月的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是母乳,在母乳不足或无母乳时可食用本产品’。日后,乳品包装也将迎来一次‘大变脸’。”该负责人说。   奶中蛋白质过高会伤肾   “蛋白质含量太低会造成营养不充分,但蛋白质含量太高也不利于婴幼儿吸收,反而加重肾脏负担。”市奶办负责人表示,在《婴儿配方食品》新标准的意见稿中,明确规定了婴儿奶粉中蛋白质的上限。以前只有含量下限,现在新国标有了上限,婴儿奶粉相较以前将更加安全可靠,也可以让父母放心购买。   据介绍,目前中国各种乳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标准共160余项,而此次新标准将重新“整合”为三大类75项,分为产品标准17项、生产规范2项、检验方法标准56项,其中涉及婴幼儿食品的标准就达到35项。
  • 国家卫健委等13部发布《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
    为积极应对微生物耐药带来的挑战,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部门联合制定了《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包括四方面内容,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一)总体要求:《行动计划》确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的原则,聚焦微生物耐药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到2025年,在微生物耐药国家治理体系、公众健康素养、专业人员防控能力、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科技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均取得明显进步。(二)主要目标: 以定量指标为主设立了9项指标,作为遏制微生物耐药工作的重要导向。同时,将作为《行动计划》年度进展监测和评估的主要依据。(三)主要任务:《行动计划》根据当前形势和问题形成了8项主要任务,并明确了每项任务的责任部门。一是坚持预防为主,降低感染发生率。二是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耐药认识水平。三是加强培养培训,提高专业人员防控能力。四是强化行业监管,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五是完善监测评价体系,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六是加强相关药物器械的供应保障。七是加强微生物耐药防控的科技研发。八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四)保障措施:《行动计划》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和监测评估,建立完善应对微生物耐药有关部门间协调联系机制。加强执行过程监测和结果评估,推动任务落实。充分发挥专家力量,提供技术支撑。从多个方面保障遏制微生物耐药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可持续。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采取遏制耐药综合治理策略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部分常见微生物耐药问题仍在加剧,地区和机构之间耐药防控水平存在差异,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为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遏制微生物耐药,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在总结评估前期工作基础上,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的原则,聚焦微生物耐药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有效控制人类和动物源主要病原微生物耐药形势。到2025年,应对微生物耐药的国家治理体系基本完善,公众微生物耐药防控相关健康素养大幅提升,医疗卫生和动物卫生专业人员微生物耐药防控能力显著提高,人类和动物抗微生物药物应用和耐药监测评价体系更加健全,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微生物耐药防控的科学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二、主要指标2022-2025年,主要达成以下指标:(一)医疗机构内耐药菌感染及社区获得性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持续下降。(二)人类和动物源主要病原微生物的耐药率持续降低或耐药增长率下降。(三)城乡居民对微生物耐药问题的知晓率和感染预防、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的正确率均达到80%,使用行为的正确率达到60%;全国中小学生微生物耐药、感染预防和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的健康教育达到全覆盖。(四)全国医务人员、规模养殖场执业兽医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实现全覆盖,知识掌握正确率达到80%以上。(五)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和住院抗菌药物医嘱的适宜率均达到75%以上。(六)药品零售企业凭处方销售抗微生物处方药物的比例达到100%;兽药经营企业凭兽医处方销售兽用抗微生物药物的比例达到80%。(七)人类、动物抗微生物药物应用和耐药监测网络覆盖率持续提高;抗微生物药物应用和耐药评价体系更加健全。(八)研发上市全新抗微生物药物1-3个;研发新型微生物诊断仪器设备和试剂5-10项。(九)初步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临床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折点标准体系。三、主要任务(一)坚持预防为主,降低感染发生率。1.加强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将医疗机构感染防控与抗微生物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统筹推进,加大对感染防控工作的投入力度,包括感控专业人员配备和感控技术能力建设等。监督指导医疗机构落实感染防控各项制度、规范及标准,研究制订重要耐药微生物感染的循证防控措施,降低医疗机构内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加强医疗废物源头分类。加强对医疗机构内保洁、保安等非卫生技术人员感染防控的基础知识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按职责分工负责)2.加强水、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社会形成文明卫生习惯。保障家庭、社区、卫生保健机构饮用水安全。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改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加强养殖场所、屠宰场所、食品生产车间等场所卫生管理,预防动物疫病,保障食品安全。多措并举,预防和减少社区获得性感染。(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3.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环境污染防治。加强生活污水、医疗废水与废物、制药企业生产废水、养殖业和食品生产废水等规范处理。严格落实抗微生物药物制药相关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抗微生物药物污染排放管控工作,推动抗微生物药物废弃物减量化。开展水环境中抗微生物药物监测试点。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环境污染防治监管能力建设。(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4.加强感染病疫苗接种工作。进一步加强感染病相关疫苗的接种工作,增强人和动物对可预防感染病的抵抗能力,减少感染病发病率,降低抗微生物药物使用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耐药认识水平。1.加大城乡居民宣教力度。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微生物耐药问题的认识,提高感染预防和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的知识水平。促进个人卫生防护,纠正无处方抗微生物药物使用治疗行为,引导公众在医师、药师指导下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国家广电总局、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2.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科普宣传。在中小学开展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与微生物耐药科普宣传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感染病预防和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观念,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合理用药行为。(教育部牵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参与)3.定期举办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活动。在每年11月与世界卫生组织同步开展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活动,通过拍摄公益宣传片、设计宣传海报、开设公众微信号、组织知识互动问答等多种方式,宣传感染预防、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与微生物耐药知识,切实提高全社会对微生物耐药的认识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牵头,国家广电总局参与)(三)加强培养培训,提高专业人员防控能力。1.加强院校人才培养。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壮大感染防控、感染病学、药学、微生物、兽医等专业人才队伍。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在有关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微生物耐药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鼓励生物学、医学、药学、农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加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促进实现医防融合。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临床医学、动物医学、药学等专业开设微生物耐药、感染防控、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等课程,或在相关课程中增加相应教学内容。(教育部牵头,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参与)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医务人员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与耐药防控的日常培训,鼓励有关专业组织、学协会等开展高质量培训,树立培训品牌。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育手段,提升医务人员微生物耐药防控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定期对医师和药师进行培训和考核,经考核合格的,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3.加强养殖业与兽医从业人员教育。深入推进“科学使用兽用抗菌药”公益宣传接力行动。加大兽医和养殖从业人员动物疫病防控、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力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将兽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课程体系。(农业农村部负责)(四)强化行业监管,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1.提高抗微生物药物临床应用水平。医疗机构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抗微生物药物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标准等,以改善感染病转归和提高医疗质量为目标,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监管能力和效率。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病科建设,规范诊治细菌真菌感染;强化临床微生物室建设,通过参加实验室室间质评、推广耐药菌快速诊断技术等,提升病原学诊断能力;大力培养抗感染领域临床药师,率先在儿科等重点科室配备专职药师。加强对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私人诊所等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和监管,督促其不断提高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2.加强兽用抗微生物药物监督管理。推动制定兽用抗微生物药物安全使用指导原则和管理办法。加强动物医院、动物诊所、养殖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兽用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围绕实施乡村振兴和食品安全战略,推进养殖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推广使用安全、高效、低残留的兽用中药等兽用抗菌药物替代产品。严格执行促生长用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计划。推行凭兽医处方销售使用兽用抗菌药。继续开展兽用抗微生物药物安全风险评估和兽药残留监控,维护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农业农村部负责)3.严格抗微生物药物销售监管。严格落实药品零售企业凭处方销售抗微生物处方药物,加大对零售药店、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等药物流通渠道的监管力度。严禁使用未经诊断自动生成的处方。严厉打击药品经营领域销售假冒伪劣抗微生物药物行为。(国家药监局负责)4.发挥医保支付对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合理测算感染性疾病诊疗相关费用。根据临床需求和医保基金情况,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将临床价值高、患者获益明显、经济性评价优良的抗微生物药物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科学开展抗微生物药物的医保谈判、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并加强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国家医保局牵头,国家卫生健康委配合)(五)完善监测评价体系,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1.完善抗微生物药物临床监测系统。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细菌耐药监测网、真菌病监测网和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建设,扩大监测覆盖范围。完善监测指标和监测方式,提高数据质量和分析效率,充分发挥监测网对临床诊疗和行业管理的监督、指导作用。加强监测网之间数据联动,探索建立监测网即时数据对多重耐药菌暴发流行的快速预警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2.建立健全动物诊疗、养殖领域监测网络。推动建立健全兽用抗微生物药物应用监测网和动物源微生物耐药监测网,完善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网,监测面逐步覆盖养殖场、动物医院、动物诊所、畜禽屠宰场所,获得兽用抗微生物药物使用数据和动物源微生物耐药数据。积极开展普遍监测、主动监测和目标监测工作,关注动物重点病原体、人畜共生和相关共生分离菌,加强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农业农村部负责)3.实现不同领域的监测结果综合应用。加快建立人类医疗、动物诊疗、养殖领域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和微生物耐药监测的协作机制,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医疗与养殖领域加强抗微生物药物应用管理提供依据。建立国家微生物耐药参比实验室和生物标本库。建立耐药研究与监测技术标准体系,收集保存分离到的各种耐药微生物,提供临床与研究所需标准菌株。(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负责)4.建立健全微生物耐药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制度。加强微生物耐药生物安全风险监测,提高微生物耐药生物安全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根据风险监测的数据、资料等信息,定期组织开展微生物耐药生物安全风险调查评估,建立预警制度。(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加强相关药物器械的供应保障。1.加快临床急需新药和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对于耐药感染预防、诊断和治疗相关临床急需的新药、疫苗、创新医疗器械等,依程序优先审评审批。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及评价工作。(国家药监局负责)2.推进微生物耐药防控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抗微生物药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强协作,围绕原辅料、新型制药设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技术产品攻关,补齐产业链短板弱项。鼓励企业开发和应用连续合成、生物转化等绿色生产工艺,加强生产过程自动化、密闭化改造,提升“三废”综合处置水平,促进抗微生物药物原料药生产绿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七)加强微生物耐药防控的科技研发。1.推动新型抗微生物药物、诊断工具、疫苗、抗微生物药物替代品等研发与转化应用。建立多学科协同创新的联合攻关机制,推动微生物耐药防控核心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的成果产出与转化应用。鼓励研发耐药菌感染快速诊断设备和试剂,支持开发价廉、易推广的药物浓度监测技术。支持耐药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研究,包括新的治疗方案、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以及抗微生物药物上市后评价等。开展临床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折点研究和标准制定。重点加强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适用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发,进一步加强中成药等可替代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发。推动动物专用抗微生物药物和兽用抗微生物药物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科技部、国家药监局、农业农村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支持开展微生物耐药分子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和传播机制研究。及时掌握我国不同地区、人群、医疗机构、动物、环境等微生物耐药流行病学特点及发展趋势,阐明微生物致病、耐药及其传播机制,为制订耐药防控策略与研究开发新药物新技术提供科学数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开展抗微生物药物环境污染防控研究。研发环境中抗微生物药物分析技术,开展环境中残留的抗微生物药物可能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科技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围绕全球微生物耐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开展多层面交流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微生物耐药领域先进理念、高新技术和经验做法,积极为全球微生物耐药防控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结合工作开展情况和科技发展优势,在防控策略与技术标准制订、监测评估、研究开发、技术推广、人才培养、专题研讨等方面,继续推进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和多边科技合作。在“一带一路”和“健康丝绸之路”等合作框架下,重点推进国际耐药监测协作、控制耐药菌跨地区跨国界传播等工作。积极支持需要帮助的国家和地区开展耐药防控活动。(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应对微生物耐药有关部门间协调联系机制,加强常态化信息沟通,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大对相关工作的支持力度,保障工作可持续性。根据本行动计划,制定年度工作重点,并将工作任务措施分解到具体部门,促进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如期实现各项工作目标。各地要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于2022年12月底前书面报送至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开展监测评估。国家层面建立行动计划执行过程监测和结果评估机制。围绕工作目标和任务,健全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评估主体和内容,开展年度工作评估和具体措施实施的质量改善研究。根据监测评估情况适时发布行动计划实施进展专题报告,对好的经验做法积极推广,对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各省(区、市)按要求开展本地区监测评估,推进任务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发挥专家力量。建立完善国家遏制微生物耐药咨询专家委员会,推进不同领域、多学科专家沟通交流,为战略研究、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咨询,为行动计划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及时提出行动计划调整建议,推动完善相关指南和技术规范。各地可以成立本地区的遏制微生物耐药咨询专家委员会,强化技术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 食品添加剂新规本月实施 一盒牛奶含11种添加剂
    从本月起,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根据新规,所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必须要在包装上毫无保留地进行明示。昨天,南京市民许女士特意看了一下,孩子几乎每天都喝的一款牛奶新包装,不禁被吓了一跳,因为这款牛奶饮品中,竟添加了11种食品添加剂。   一看吓一跳:喝的不是奶,是食品添加剂 250ml饮品中含11种添加剂   “1、2、3、4……11!”当许女士数着手中一款市场上热销的“乳味饮品”的食品添加剂成分时,着实被吓了一跳,因为细细一数,这款只有250毫升容量的乳味饮品中,竟然含有11种食品添加剂。   而对于这些食品添加剂的用处,许女士一点都不知道。“这添加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呀,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害处?”许女士给记者念出了一堆词组,包括乳酸、果胶、柠檬酸钠、琳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海藻酸丙二醇酯、瓜尔胶、阿斯巴甜、安赛蜜、柠檬酸、苯丙氨酸等,很是深奥。读完后,许女士有些揪心,因为她感觉孩子以前喝的不是牛奶,而是食品添加剂。   许女士告诉记者,以前买这款牛奶的时候,也注意到了包装中的配料表成分,当时这款产品只是写了“食品添加剂”几个字,但是具体成分由于产品没有写,因此她也就没太在意。在她的思维中,适当加点食品添加剂也是正常的,但让她感到无法理解的是,为啥一款乳味饮品,一下子要加上这么多玩意儿。面对长长的一串没听说过的名字,她深深地感到惊讶和不安。她说,以后再也不会买这种饮品给孩子喝了。   7行配料介绍添加剂占5行   本月起,《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在“新规”的威力下,记者在南京数家超市的食品柜台采访时发现,以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食品添加剂,如今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清晰地出现在了消费者的面前。   也正因为此,记者在采访时惊讶地发现,一些产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数量之多,着实令人感到有些吃不消。在琳琅满目的牛奶柜台,虽然产品都放在一起,但调味牛奶、乳饮料、乳味饮品、乳酸菌饮料等称谓足以让人头昏,不过在这些产品的包装上,共性的地方在于,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的身影,除了许女士看到这种含有11种之多食品添加剂的乳味饮品之外,另外一个品牌的高钙牛奶,也成了食品添加剂的展示区域,总共才占据7行的配料介绍中,食品添加剂就占据了5行的位置,成分多达9种。   生产商直言:添加剂就是为了“好看好吃好卖”   “添食品添加剂,为的就是让产品好看、好吃、好卖!”一家食品企业的负责人面对消费者疑虑的食品添加剂随处可见的现状直言,食品添加剂对于食品企业而言不可或缺。   在他看来,正是因为食品添加剂有着“神奇”的功效,因此食品企业才在食品中大量使用添加剂。他举例说,在牛奶中常见的黄原胶、海藻酸丙二醇酯的物质,其实起到的作用就是增稠,让消费者在喝奶制品的时候,感觉牛奶更浓稠,口感更好。而在蜜饯中常见的阿斯巴甜或是安赛蜜,则可以增加产品的甜度。   这位人士表示,在他看来,食品添加剂本身没有错,问题出在被无节制地滥用。一些食品添加剂在规定的用量范围内,能让我们吃到美味可口的食品。比如,现在的猪肉价格都上涨了,有些火腿肠为啥还很便宜?就是一些杂牌火腿肠生产厂家在火腿肠里放很少的肉,兑上点儿香精和大豆蛋白,再加上点儿色素,让你吃起来仍然感觉像肉。这些对人体的危害还不算大,更大的危害在于一些商家违法使用化工原料,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福尔马林都属于化工原料,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
  • 耐驰客户调查活动圆满结束,看大奖花落谁家
    尊敬的耐驰用户: 您好! 在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耐驰公司2010年客户调查活动圆满结束。这次活动虽然时间短,但是得到了广大客户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在短短两周时间内,我们收到了几百份调查表,大家对耐驰公司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非常诚恳、客观的建议,我们已经详细的整理了相关内容,并且会逐步对照改善。这次收集到的建议对耐驰公司以后工作的改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与帮助作用。在此,耐驰公司再次对广大用户表示诚挚的感谢,并承诺耐驰会不断的完善自己,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服务和支持,希望获得大家进一步的认可。 抽奖现场 经过整理,删除了部分重复的表格。为了保证抽奖过程的客观、公正,我们将所有客户调查表都进行编号,全部投入抽奖箱,在四个部门同事的监督下,进行了紧张的抽奖过程,目前中奖的用户已经新鲜出炉了,各个奖项花落谁家,请大家快快上耐驰网站查看了。中奖名单链接地址: http://www.ngb-netzsch.com.cn/news/events/usersaward2010.html 耐驰科学仪器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市场部 2011年2月28日
  • “十三五”我国将新建120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站
    农业部近日印发《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拟在“十三五”期间分区域建立5-8家专业化区域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0-120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站(点),布局合理的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网。以省级以上兽药监察(检验)机构为主体,建立健全市县级兽用抗菌药物监测机构,完成31种兽用抗菌药物272项限量指标以及63项抗菌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制定。  计划意见稿还指出,凭借龙头企业技术优势,创立全国兽用抗菌药物科技创新联盟,围绕动物专用抗菌药物、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仪器设备和以中兽药、低聚糖、微生态制剂、噬菌体等为代表的抗生素替代品和养殖领域新型耐药性控制技术与产品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创新集成。鼓励耐药菌高通量检测仪器设备、监测网络设备以及基层兽医实验室微生物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鼓励开展细菌耐药分子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研究,为制订耐药控制策略与研究开发新药物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通知原文如下: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行动计划(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兽用抗菌药物管理,综合治理兽药残留问题,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前言  我国是畜禽、水产养殖大国,也是兽用抗菌药物生产和使用大国。兽用抗菌药物在防治动物疾病、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畜禽水产品有效供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兽用抗菌药物市场秩序不规范、养殖环节使用不合理、科学安全用药意识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风险评估和防控体系薄弱,细菌耐药形势严峻。动物源细菌耐药率上升,致使兽用抗菌药物疗效降低,迫使养殖用药增加,从而造成兽用抗菌药物毒副作用加剧、兽药残留超标风险提高,严重威胁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很大隐患。综合治理兽用抗菌药物,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是推动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当前亟需建立和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残留监测治理体系,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二、工作目标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残留监测防控能力、养殖环节规范用药水平、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一)建立健全兽用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技术标准和考核体系,形成覆盖全国、布局合理、运行顺畅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实验室网络。  (二)兽用抗菌药物凭兽医处方销售的比例达到50% 逐步推进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  (三)人兽共用抗菌药物或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作为动物促生长剂逐步退出 研发和推广低毒、低残留新兽药产品100种,淘汰高风险兽药产品100种。  (四)结合大专院校专业教育、新型农民培训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对养殖一线兽医和养殖从业人员开展相关法律、技能宣传培训,掌握兽用抗菌药物科学使用知识。  (五)促生长兽用抗菌药物使用量降低,动物源主要细菌耐药率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畜禽水产品兽用抗菌药物残留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围绕促生长兽用抗菌药物逐步退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管、兽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和兽药残留控制网络规划布局、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和从业人员宣传培训等方面,实施“六项工程”:  (一)实施促生长兽用抗菌药物逐步退出工程  加强重要兽用抗菌药物风险评估和预警提示,加大安全风险评估力度,明确评估时间表和技术路线图,加快淘汰风险隐患品种。逐步推进风险评估工作:  1.开展促生长人兽共用抗菌药物风险评估工作,如金霉素预混剂等产品,参照WHO、FAO、CAC、OIE等国际组织有关标准,结合我国实际,计划到2020年前完成清理退出工作。  2.开展促生长动物专用抗菌药物风险评估工作,如黄霉素预混剂等产品,收集、分析和评价相关技术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留和耐药监测工作,到2020年形成保留或退出的政策建议。  3.开展喹噁啉类抗菌药物风险评估工作,如乙酰甲喹、喹乙醇、喹烯酮等品种,收集监测数据,分析评价技术资料,到2020年形成逐步退出方案。  (二)实施兽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管工程  1.完善兽用抗菌药物注册制度。加快兽用抗菌药物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人用、兽用抗菌药物分类管理,鼓励研制新型动物专用抗菌药物。人用重要抗菌药物、长期添加用于促生长作用、易蓄积残留超标、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不予批准。依据政策加快审批用于防治耐药菌感染相关创新药物以及疫苗。依据抗菌药物的重要性、交叉耐药和临床应用品种等情况确定应用级别,研究制定兽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和分级目录。逐步实施兽用抗菌药物环境危害性评估工作。  2.规范养殖环节兽用抗菌药使用。制定发布《兽用抗菌药物兽医临床使用指导原则》,进一步规范兽医临床使用行为。推进养殖环节社会化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实施兽用处方药管理、休药期等兽药安全使用制度。开展兽药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研究工作,建立养殖主体兽药采购、储存、使用等各环节管理要求和操作规程,系统规范兽药使用行为。开展饲料药物添加剂规范、禁用兽药清单、休药期规定等修订工作,完善技术规范。  3.加强饲料生产环节兽药使用监管。加快推动饲料生产环节使用兽药的监测和预警分析工作,实施饲料中兽药监测计划,持续完善相关检测标准和判定标准,重拳打击非法添加药物等违法行为,形成监管长效机制。  4.建立兽用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设立全国兽用抗菌药物应用监测中心和区域分中心,依托兽用抗菌药物生产企业、诊疗机构、重点养殖企业、畜禽养殖大县等形成监测网络。通过兽用抗菌药物“二维码”追溯系统实时监测兽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种类、数量、流向和变化规律,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耐药性和残留的相关性。  (三)实施兽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工程  1.完善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网。建设国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制订养殖领域抗菌药物使用与耐药性监测标准和监测方案。分区域建立5-8家专业化区域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0-120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站(点)。构建以国家实验室、区域实验室为主体,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实验室为补充,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网。  2.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开展普遍监测、主动监测和目标监测工作。覆盖不同领域、不同养殖方式、不同品种的养殖场(户)和有代表性的畜禽水产品流通市场。通过国家和省市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网,逐级上传药敏试验结果以及MIC频率分布 抗菌药物和饲料药物添加剂以种类和剂量分布频率逐级上传。获得动物源细菌耐药流行病学数据,支持耐药菌感染诊断、治疗与控制。  3.加强医疗与养殖领域合作。建立医疗与养殖领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络及其数据分析和发布的联通机制,实现两个领域的监测结果相互借鉴参考。  (四)实施兽用抗菌药物残留控制工程  1.加强畜禽水产品的抗菌药物残留监测工作。以省级以上兽药监察(检验)机构为主体,建立健全市县级兽用抗菌药物监测机构,吸收第三方检测力量,持续实施抗菌药物残留监控计划,严格实施官方抽样、盲样检测、阳性追溯等制度,依法严肃查处问题产品。完成31种兽用抗菌药物272项限量指标以及63项抗菌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制定。  2.加强抗菌药物和耐药菌的环境污染防治。新、改、扩建兽药企业、养殖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养殖粪污抗菌药物残留检测,建立养殖废弃物抗菌药物残留状况动态监测控体系,推广先进的环境控制技术、粪污处理技术,促进生态养殖发展。  (五)实施兽用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工程  在奶牛养殖大县、生猪养殖大县和全国绿色养殖示范县选择生猪、家禽和奶牛等优势品种,遴选中兽药、微生态制剂等低毒、低残留兽用抗菌药物产品中可推广使用的品种名录,研制流行菌株的细菌疫苗,研究推广相关补贴制度 先行试点、总结模式、逐步推广,开展兽用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工程,从源头减少兽用抗菌药物使用量。  (六)实施从业人员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工程  加强养殖业与兽医从业人员教育。将兽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课程体系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设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课程。加强兽医和养殖业从业人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考核。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泛宣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提高公众对细菌耐药性危机的认知度。与世界卫生组织同步开展兽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宣传周活动。  四、能力建设  (一)提升信息化能力。完善兽用抗菌药物生产企业、兽用抗菌药物产品批准文号等基础信息数据库,推动省市县三级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实现与国家兽用抗菌药物追溯系统对接,深入推进兽药“二维码”追溯系统建设,提高兽用抗菌药物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等信息采集、传输、汇总、分析和评估能力。  (二)提升标准化能力。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监测标准体系,开展实验室能力比对,为监测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制定统一的耐药性检测监测相关标准,认证相应的检测仪器、试剂,制定各级监测网的管理规则和数据库标准,分区域建立耐药性监测参比实验室,指导建立菌种库、标本库。  (三)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发挥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技术优势,创立全国兽用抗菌药物科技创新联盟,围绕动物专用抗菌药物、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仪器设备和以中兽药、低聚糖、微生态制剂、噬菌体等为代表的抗生素替代品和养殖领域新型耐药性控制技术与产品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创新集成。鼓励耐药菌高通量检测仪器设备、监测网络设备以及基层兽医实验室微生物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鼓励开展细菌耐药分子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研究,为制订耐药控制策略与研究开发新药物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四)提升国际合作能力。主动参与WHO、OIE、FAO等相关国际组织开展的耐药性防控策略与CLSI、EUCAST标准制修订等相关工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协作,控制耐药菌跨地区跨国界传播。加强与发达国家抗菌药物残留控制机构及重要国际组织合作,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主动应对国际畜禽水产品抗菌药物残留问题突发事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做好动物源细菌耐药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化组织领导。要根据本计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认真履行日常监管、监督抽检责任。要强化责任落实,明确养殖和屠宰者的主体责任,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切实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支持,加大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防控体系建设、监测评估、监督抽查、中兽药补贴和抗菌药物减量化示范创建等工作的支持力度 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  (三)发挥专家力量。改组成立全国兽药残留和兽用抗菌药物控制专家委员会,为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监管体系建设与完善提供专业指导 承担兽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风险评估任务,提供风险管理和政策建议。在相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增设抗菌药物替代研发、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耐药检测方法与标准研究等岗位,鼓励各地建设兽用抗菌药创新团队。  (四)落实目标考核。推动各地将兽用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及动物源细菌耐药控制纳入地方政府考核范围,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管体系、耐药率、兽药残留超标率、条件保障和经费预算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农业部制定考核评价标准,按年度、区域、进度进行量化、细化,各地要根据工作要求,将工作目标和任务措施分解到具体部门和养殖企业,确保行动计划有效落实。
  • 南京铭奥代理Somatos牛奶体细胞分析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
    为了满足各大牧场,乳品回收站控制奶牛的体质及时发现病情,检测牛奶品质,提前判断奶牛隐形乳房炎、监控病牛的治疗情况,提高牛奶的品质的市场需要,南京铭奥现代理新产品Somatos牛奶体细胞分析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该牛奶体细胞仪可用于计算牛奶体细胞数,原理是将牛奶样品经表面活性剂处理后。奶样中体细胞的细胞膜和核膜被破坏,细胞核DNA大量释放,,细胞内的DNA释放出来引起牛奶黏度的变化,同时运用超声波检测系统对经过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牛奶进行检测,记录超声参量(声速、衰减、功率谱)与体细胞数的关系,从而得出黏度变化与体细胞数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测定黏度来测定体细胞数。 牛奶体细胞测定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Somatos牛奶体细胞分析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计数速度快,每个样品测定只需4分钟,检测范围很广,为:90000-1500000,价格合理实惠,非常适合各类牧场及乳品回收站使用。 牛奶体细胞分析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
  • 南京铭奥成为进口牛奶体细胞检测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中国总代
    为了迎合各大牧场,乳品回收站控制奶牛的体质,及时发现病情,提前判断奶牛隐形乳房炎、监测控制病牛的治疗情况,进而提高牛奶品质的市场需要,南京铭奥现成为新产品牛奶体细胞测定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Somatos的中国总代理。该牛奶体细胞仪可用于计算牛奶体细胞数,原理是将牛奶样品经表面活性剂处理后。奶样中体细胞的细胞膜和核膜被破坏,细胞核DNA大量释放,,细胞内的DNA释放出来引起牛奶黏度的变化,同时运用超声波检测系统对经过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牛奶进行检测,记录超声参量(声速、衰减、功率谱)与体细胞数的关系,从而得出黏度变化与体细胞数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测定黏度来测定体细胞数。 牛奶体细胞测定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Somatos牛奶体细胞检测仪,牛奶体细胞速测仪计数速度快,牛奶混合物单次分析检测时间不超过4分钟,检测范围很广,为:90000-1500000,相对误差范围小,仅为±3%,要求功率不超过20伏安,价格合理实惠,非常适合各类牧场及乳品回收站使用。
  • 耐驰:药物晶型转变的测量和热力学研究
    p   仪器信息网讯 2017年10月20日,仪器信息网将组织举办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Crystal/" target=" _self" “药物晶型控制分析”网络主题研讨会 /a 。在本次会议中,德国耐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市场应用总监曾智强博士将带来《药物晶型转变的测量和热力学研究》主题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200" height=" 250" title=" 曾智强.jpg" style=" width: 200px height: 25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7f3922e8-3193-42a1-83ff-f994435195b8.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德国耐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市场应用总监曾智强博士 /strong /p p   曾智强博士199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取得博士学位。而后4年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研究员工作,潜心于陶瓷/聚合物薄膜的表面表征工作。2002-2003年,在英国萨里大学从事水净化用高效混凝剂研究。2003年曾智强博士加入德国耐驰,将目光专注于热分析与热物性技术领域。现任德国耐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市场应用总监。在他材料研究的职业生涯中,共发表论文20余篇,并在材料制备和表征领域荣获3项专利。 /p p strong   报告摘要: /strong /p p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可以测量药物多晶型之间的转变。DSC 数据可用于建立简化的热力学函数(吉布斯自由能)方程,从而对多晶型的转变温度、多晶型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和预测。这对于药物的加工、储存等工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Crystal/" target=" _self" img title=" 马上报名.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10a54169-0129-4026-95bb-ab00b9e697e9.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药物晶型控制分析”网络主题研讨会 (10月20日)详细日程 /strong /p p   09:30-10:20& nbsp 热分析方法在药物晶型研究中的应用& nbsp 陈敏华(苏州晶云药物科技有限公司) /p p   10:20-11:00& nbsp 药物结晶及纯度检测的热分析方法& nbsp 范玲婷(梅特勒-托利多) /p p   14:00-14:50& nbsp 晶型研究在仿制药产品开发中的意义& nbsp 曹相林(北京海晶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p p   14:50-15:30& nbsp 药物晶型转变的测量和热力学研究& nbsp 曾智强(德国耐驰) /p p   15:30-16:20& nbsp 晶型的质量控制& nbsp 周立春(北京药检所) /p p & nbsp /p
  • 谁是世界杯预言帝?耐驰“世界杯竞猜”等你来挑战
    Hi!2018世界杯Newsletter No. 16 2018年,四年一度的足球世界杯即将在俄罗斯拉开帷幕。足球成为全世界亿万双眼睛关注的焦点。耐驰在此期间将组织“世界杯竞猜”活动。让我们一同感受足球的激情与快乐。活动时间:6月8日-7月16日。活动内容:活动采用猜胜负方式进行。(详见:游戏 “规则”页面)参加方法:在微信公众号中直接搜索“德国耐驰热分析”,即可在“世界杯”专区参与本次活动。快来耐驰,参与微信赛事竞猜,成为第二个章鱼保罗,把精美奖品抱回家!
  • 科学家发现癌细胞耐药的新机制
    当一小部分肿瘤细胞(称为持久性细胞)在化疗中存活下来时,癌症就会复发。在使用治疗药物时,这些细胞大部分是不分裂的(非循环持久性细胞),但有一个罕见的亚群(循环持久性细胞)能在治疗期间增殖。近期来自美国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持久性细胞耐药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Nature》期刊上,标题为:“Cycling cancer persister cells arise from lineages with distinct programs”。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名为Watermelon的慢病毒条形码文库系统,能同时追踪每个持久性细胞的谱系、增殖状态和转录状态。实验中观察到,在治疗暂停后再次将持久性细胞暴露于抗癌药物,循环持久性细胞和非循环持久性细胞都能重新获得药物敏感性,从而发现了非遗传、可逆的耐药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循环持久性细胞显示出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增加,并产生了一系列独特的代谢物,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在其耐药性调节中起作用。研究表明,循环持久性细胞依赖于脂肪酸氧化的代谢途径,抑制这一代谢途径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  这项研究阐述了肿瘤持久性细胞耐药的新机制,所开发的Watermelon系统为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肿瘤细胞耐药机制提供了方法。此外,脂肪酸氧化代谢途径及其相关基因,在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时值得予以考虑。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796-6
  • 皇氏乳业水牛奶广告涉嫌虚假宣传
    编者按: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乳制品加工企业皇氏乳业正在积极进行全国性扩张。在上海的楼宇宣传广告中,皇氏乳业称摩拉菲尔“水牛奶高于普通黑白花 牛奶,维生素A含量253倍,铁含量122倍,锌含量7倍”。但此宣传语却被发现与其招股书自相矛盾,被公众质疑涉嫌欺诈。那么水牛奶真如皇氏乳业宣传的 那么好吗?如此宣传难道只为普及知识?   广告与招股书自相矛盾   在上海的楼宇宣传广告中,皇氏乳业称摩拉菲尔“水牛奶高于普通黑白花牛奶,维生素A含量253倍,铁含量122倍,锌含量7倍”。上述广告中称,这些数据源于《中国水牛科学》、《液态奶》、《乳品制造学》。   但是,这些数据却与皇氏乳业2009年首次公开募股(IPO)时发布的招股书自相矛盾。招股书中援引中国农科院广西水牛研究所专家章纯熙主编的 《中国奶牛科学》的数据称,水牛奶中含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如铁、钙、锌和维生素等,远高于荷斯坦牛奶,水牛奶含铁量为荷斯坦牛奶的82倍,含维生素A为 38倍,含锌为12倍。   皇氏乳业回应   皇氏乳业回应指出,公司宣传及招股说明书中引用的数据确实存在差异,二者采用的标准不同,公司在编写招股说明书时采用的是中国科学院《关于呈报 “中国发展奶水牛业的建议”的报告》中的数据。但在今年公司推出的广告宣传资料中,广告策划部门侧重从市场推广的角度对水牛奶与黑白花牛奶的描述采用了 《中国水牛科学》、《液态奶》、《乳品制造学》这三本书中的研究数据的中间值。   水牛奶营养“甲天下”?   根据中国农科院广西水牛研究所的专家介绍,牛奶主要的三大营养指标是蛋白质、脂肪和糖,进一步才能细化到维生素A之类的指标上,尽管水牛奶上述 的营养指标确实超过了普通黑白花牛奶,但是过分突出部分数据容易造成消费者理解上的问题,然而对于企业的产品而言,往往突出宣传部分,有益成分含量很高, 就可能达到了卖出高价的目的。   由此,律师指出,如果皇氏乳业广告中采用的数据是虚假的,皇氏乳业就可能涉嫌到了虚假宣传。   专家称越描越黑 方舟子质疑   “维生素A含量是普通牛奶的253倍,吹牛要不要上税啊?求方舟子科普。”网友“酱果果”,昨天在微博上向方舟子求助,并附上一张“摩拉菲尔水 牛奶”的广告宣传海报照片。广告海报这样表述:摩拉菲尔,人生第一杯水牛奶。水牛奶高于普通黑白花牛奶,维生素A含量253倍,铁含量122倍,锌含量7 倍。数据源于《中国水牛科学》、《液态奶》、《乳品制造学》……   面对“酱果果”的提问。方舟子马上诙谐作答:“—杯昔通牛奶含68微克维生素A,253倍就是17204微克,远远超过了维生素A中毒量(3000微克),甚至喝一口就达到中毒量,喝这种水牛奶究竟是在进补还是在吃毒啊?”   水牛奶“营养高”价更高   记者走访广州牛奶市场,发现广东生产水牛奶的只有一个品牌,该品牌的水牛奶220ml售价在3.5元左右,而普通的牛奶250ml价格为2.5元左右。   至于此次被质疑营养含量广告宣传或有水分的皇氏水牛奶,在价格上则表现得更“高人一等”: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在部分渠道,皇氏摩拉菲尔水牛奶12盒装售价为99元,当中每盒的规格为250ml,这也是普通牛奶的常规规格。   也就是说,一盒普通牛奶250ml只卖2.5元左右,而皇氏的水牛奶同样规格的一盒均价则为8.25元,价格已超过蒙牛高端产品特仑苏和伊利高端产品金典。
  • 2009年耐驰热分析高级培训会——南京站
    尊敬的客户,您好!   随着耐驰热分析仪器在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帮助用户更合理﹑更充分地利用手里的仪器成为耐驰应用技术支持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用户,2009年度耐驰采取一系列形式多样且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其中在三十多个城市和地区举行的小型高级培训会就是其中一大亮点,我们来到用户身边,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您也可以通过耐驰公司网站www.netzsch.cn或联系耐驰相关人员了解更多培训信息。   耐驰公司将于2009年5月21日(星期四)于南京举办STA-QMS培训会,提供一个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我们诚挚邀请您能够参加本次培训会! 会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时间:2009年5月21日(星期四) 二﹑地点:南京林科院 三﹑日程安排:   上午 9:00~12:00 相关仪器基本原理与热分析方法的应用   下午 13:00~16:00 相关仪器的操作﹑维护与相关方法的数据分析   16:00~17:00 讨论 如果您希望来参加本次培训,请填写下列表格,以传真或E-mail的形式回复,以便我们进行工作安排。 电话: 021-58663128-636 传 真:021-58663120 E-mail:minghua.zhang@nsi.netzsch.cn 联系人:张明华 …………………………………………………………………………………………………………………………………………… 耐驰科学仪器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客户培训申请表 客户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 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 编: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 真: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加培训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训仪器:□ STA449F1 □ STA409F3 □ DSC204F1 □ DSC200PC □ DSC200F3 □ TG209F1 □ DIL402PC □ LFA447 □ HFM436 □ DMA242C □ MS联用 □ 动力学软件 □ 其他高级软件:_______________ 应用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