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狼毒素

仪器信息网狼毒素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狼毒素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狼毒素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狼毒素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狼毒素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狼毒素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狼毒素相关的解决方案。

狼毒素相关的论坛

  • 【转帖】我国科学家揭示中药狼毒治疗肿瘤新机理

    新华网上海10月7日电(记者杨金志)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悉,该所俞强课题组近日阐述了治疗肿瘤的中药狼毒中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新机理。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在最新一期的国际肿瘤研究权威杂志《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发表。  中药狼毒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肿瘤,其中有多种成分被发现有抗肿瘤的功能。但是,对这些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理缺乏深入的了解。俞强课题组发现,狼毒中的二萜类化合物HJB直接作用于致癌基因JAK家族激酶。JAK激酶目前是众多国际制药企业的重要药物靶点,多家公司在寻找针对JAK激酶的抗肿瘤和抗炎症药物。俞强课题组发现,狼毒中的HJB类化合物和其他JAK抑制剂不同,是通过共价键的形式作用于该家族蛋白的一个新区域。  这一发现为研发JAK抑制剂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同时也为中草药治疗癌症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记者了解到,这项工作主要由俞强课题组博士研究生王颖完成。上海药物所秦国伟课题组参加了化合物的制备工作。  狼毒属于瑞香科狼毒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草原和高山草甸。狼毒根入药,有大毒,能散结、逐水、止痛、杀虫,主治水气肿胀、淋巴结核、骨结核 外用治疥癣、瘙痒,顽固性皮炎、杀蝇、杀蛆。近年来,狼毒还被用于生物农药,以毒攻毒取得明显效果。

  • 【“仪”起享奥运】狼毒的鉴别和检查方法

    [size=20px][color=#93c6bc][b]鉴别[/b][/color][/size][size=16px][color=#e2a4a4]|[/color][/size][font=宋体](1)[b]月腺大戟 [/b]粉末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球形、长圆形或半圆形,直径3[/font][font=&]~[/font][font=宋体]34[/font][font=宋体]μm,脐点裂隙状、人字状或星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由2[/font][font=&]~[/font][font=宋体]5[/font][font=宋体]粒组成;半复粒易见。网状具缘纹孔导管18[/font][font=&]~[/font][font=宋体]80[/font][font=宋体]μm。无节乳管多碎断,所含的油滴状分泌物散在;有时可见乳管内充满黄色分泌物。[/font][font=宋体](2)[/font][b][font=宋体]狼毒大戟 [/font][/b][font=宋体]粉末黄棕色。淀粉粒单粒直径至24μm,复粒由2[/font][font=&]~[/font][font=宋体]7[/font][font=宋体]粒组成,半复粒少见。网状具缘纹孔导管102μm,乳汁无色。[/font][font=宋体]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狼毒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8.5:1.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font][size=20px][color=#93c6bc][b]检查[/b][/color][/size][size=16px][color=#e2a4a4]|[/color][/size][b][font=宋体]杂质[/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不得过2%(通则2301)。[/font][b][font=宋体]水分[/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不得过13.0%(通则0832第二法)。[/font][b][font=宋体]总灰分[/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不得过9.0%(通则2302)。[/font][b][font=宋体]酸不溶性灰分 [/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不得过4.0%(通则2302)。[/font][b][font=宋体]【浸出物】 [/font][/b][font=宋体]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8.0%。[/font]

  • 另类解读:蒙牛销毁黄曲霉毒素超标的样品太浪费了

    蒙牛把那些奶销毁了其实是很大的浪费,可以做为黄曲霉毒素的质控样,能卖更多的钱。现在黄曲霉毒素一般在检测的过程中,其质控样买的标准奶粉,很贵的。如果这批样品没有销毁,而且测定值准确,可能作为黄曲霉毒素的质控样。避免其在以后的检测中再次出现重大失误。不过说实话,我对重大失误一点也不相信,不知道你信不信

  • 新版药典中必检黄曲霉毒素的药材有哪些?

    2015年就开始执行的新药典,要求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μg/kg;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总量不得过10μg/kg。必检黄曲霉毒素的药材种类有:1. 根及根茎类:远志。2. 果实种子类:大枣、肉豆蔻、决明子、麦芽、陈皮、使君子、柏子仁、胖大海。莲子、桃仁、槟榔、酸枣仁、薏苡仁。3. 动物类:水蛭、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 解读 | 专家解读黄曲霉毒素

    一、背景信息  近日,媒体曝光了广西梧州和广东肇庆两地市场所出售的部分散装花生油存在黄曲霉毒素超标情况。黄曲霉毒素是什么?毒性怎样?本期将为您解读。  二、专家解读  (一)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最早被发现于1960年,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parasiticus)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以上,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B2a、G2a、BM2a和GM2a等。黄曲霉毒素的热稳定性非常好,常规烹调和加热法不易分解。  世界范围内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相当广泛,包括谷物、坚果和籽类以及牛乳等,尤以玉米、花生被污染的程度最严重。其主要原因是食物在田间未收获前被黄曲霉等产毒菌浸染,在适宜的气温和湿度等条件下繁殖并产毒,或未经充分干燥,在储藏期间产生大量毒素。食用油也存在容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问题,但通过原料筛选、碱炼、吸附等控制手段可以使成品油中黄曲霉毒素降到非常低的水平。  (二)摄入量决定黄曲霉毒素是否引起急性中毒。  世界范围内曾报道数起人类的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如非洲的霉木薯饼中毒,印度的霉玉米中毒等。2004-2005年肯尼亚暴发了迄今史上最大规模的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事件,中毒千余人,死亡125人,中毒玉米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高达4400ppb(μg/kg),是罕见的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一般为一过性发烧、呕吐、厌食、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等肝中毒症状,严重者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死亡。  根据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标准规定,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如果在安全限量范围之内,并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风险。  (三)全球已高度重视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  黄曲霉毒素B1是影响人和动物健康的主要真菌毒素之一,也是全球食品安全控制中最主要的真菌毒素。200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全世界食品和饲料真菌毒素法规报告中显示,除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规定以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各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范围为1-20ppb,黄曲霉毒素总量(AFB1、B2、G1、G2)的限量范围为0-35ppb。  2011年我国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中规定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为20ppb。  (四)“土榨油”看似原生态实存安全隐患。  近年来,“纯天然”和“原生态”成为部分消费者的追求,除了购买“土榨油”外,也有使用家用榨油机自制油的方式。对于这两种榨油方式,专家认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除了原料品质是否过关的问题,“土榨油”或自榨油还存在下列问题:未经过精炼加工,杂质多,易氧化变质;榨油设备不易彻底清洗干净,残留的油渍及谷物残渣在氧化后会产生霉变,食品安全隐患很大;此外,资源利用率低,会造成很大浪费。  三、专家建议  (一)科研人员应加大“从田间管理到加工过程”对黄曲霉毒素污染及控制手段的研究力度,为保证食品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科技支撑。  (二)以玉米、花生等为主要原料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特别是“土榨油”生产作坊,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原料安全,严格把关每一个生产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媒体应注重全面、科学、客观报道,采用相应领域权威专家的专业观点,以正确解读国家相关标准法规,引导消费者理性认识和理解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避免公众过度恐慌。  (四)消费者应注意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注意产品的标签、标识,做到在保质期内妥善储藏。特别应注意通过正规可靠渠道购买食用油,不要片面迷信“纯天然”和“原生态”制品。来源:国家食药监局

  • 真菌毒素与黄曲霉毒素是那些?

    黄曲霉毒素是天然存在的霉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已经被证明对人体容易产生癌症,是一类致癌物质。美国联邦政府有关法律规定人类消费食品和奶牛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不能超过20ppb,人类消费的牛奶中的含量不能超过0.5ppb。而其它动物饲料中的含量不能超过300ppb。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真菌(如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有毒的代谢产物,它们具有很强的致癌性,主要存在于谷物、坚果、棉籽以及一些与人类血液,动物饲料相关的产品中。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羟基化代谢产物,也是一种强致癌物质。牛乳及其制品是易受到黄曲霉毒素M1污染的食品之一。黄曲霉毒素 M1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层析法(TLC),酶联免疫法(ELISA)等。而使用黄曲霉毒素M1 免疫亲和柱则能够快速而准确的提纯纯化并浓缩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组分,使得后面的分析更加轻松简单。PriboFast黄曲霉毒素总量亲和层析柱可选择性吸附样品液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从而对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样品起到非常针对性的纯化作用,过柱净化后的样品液可直接用于液相进行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含量的检测。亲和层析柱与HPLC配合使用可达到快速测定的目的,以改善信噪比,可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度。PriboFast黄曲霉毒素总量亲和柱用于定性、定量检测谷物、副食品、酒类等食品和饲料等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时的样品前处理。柱容量:≥200ng 回收率:80-90%可用于快递纯化检测牛奶,奶粉等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M1。

  • 【分享】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存在部位 由活菌分泌到菌外,少数是细菌崩解后释出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60~80℃,30分钟被破坏160℃,2~4小时才被破坏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位  由活菌分泌到菌外,少数是细菌崩解后释出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60~80℃,30分钟被破坏  160℃,2~4小时才被破坏  作用方式  与细胞的特异受体结合  刺激宿主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液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 【分享】神经毒素:鱼腥藻毒素

    1 神经毒素神经毒素主要包括:鱼腥藻毒素如鱼腥藻毒素-a (Anatoxin-a)、鱼腥藻毒素-a(s) (Anatoxin-a(s))、高类鱼腥藻毒素-a (Homoanatoxin-a);麻痹性或瘫痪性贝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如石房蛤毒素(Saxitoxin)、新石房蛤毒素(Neosaxitoxin)和膝沟藻毒素(Gonyautoxin)等;腹泻性贝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如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 OA)和鳍藻毒素1-3(Dinophysistoxin, DTX)等;记忆丧失性贝毒素(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 ASP);神经性贝毒素(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ing, NSP)及西加鱼毒素(Ciguatera Fish Poisoning, CFP)( 尹伊伟,2000)。鱼腥藻毒素-a是一种低分子质量的生物碱(图1-2),相对分子质量为165(Hitzfeld B C, 2000-II)。目前发现鱼腥藻、颤藻、束丝藻(Aphanizomenon)、柱孢藻(Cylindrospermum)和微囊藻可以产生鱼腥藻毒素-a。高类鱼腥藻毒素-a (图1-3)是从美丽颤藻(O. formosa)中分离到的一种鱼腥藻毒素-a的同系物,它用丙酰基替代了鱼腥藻毒素-a中C-2上的乙酰基。鱼腥藻毒素-a是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类似物,它可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但乙酰胆碱酯酶或真核生物中的任何酶均不能降解它。它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可使肌肉因过度兴奋而痉挛,如果动物的呼吸系统受到影响,动物会因窒息而死亡。鱼腥藻毒素-a(s)是N-羟基鸟嘌呤的单磷酸酯(图1-4),到目前为止仅从北美洲发现,由水华鱼腥藻(A.flos-aquae)和A.Lemmermannii产生。鱼腥藻毒素-a(s)可以阻止乙酰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降解,使肌肉因过度兴奋而痉挛(Henriksen P, 1997)。 图1-2 鱼腥藻毒素-a分子结构图Figure 1-2 Structure of anatoxin-a 图1-3 高类鱼腥藻毒素-a分子结构图Figure 1-3 Structure of homoanatoxin-a 图1-4 鱼腥藻毒素-a(s)分子结构图Figure 1-4 Structure of anatoxin-a(s)麻痹性贝毒素是一类烷基氢化嘌呤化合物,形似三环化合物,是一种非蛋白质毒素。分子结构如图1-5所示。类似于具有两个胍基(guanidyl)的嘌呤核,为非结晶、水溶性、高极性、不挥发的小分子物质,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毒性消失;毒素遇热稳定,并不被人的消化酶所破坏。其中毒性最强的为STX、neoSTX、GTX1、GTX3和dcSTX(1300Mu• μmol-1),但其他几种毒素很容易水解成毒性成份。其来源生物均为甲藻,如有毒膝沟藻(Gonyaulax)、亚历山大藻(Alexandrum)和Pyrodinium等。麻痹性贝毒的强度是通过转换成STX的毒性来表达的。这些毒素主要是由海洋中的赤潮藻甲藻产生的,可在贝类中累积进而危害人类。由于这些毒素最早是从摄食有毒藻类的贝类体内发现,故被称作贝毒。在淡水中PSP主要存在于水华束丝藻(Aph. flos-aquae)、卷曲鱼腥藻(A.circinalis)、Lyngbyawollei和C. raciborskii中(Bialojan C, 1988)。麻痹性贝毒素也是到目前为止赤潮藻毒素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主要包括石房蛤毒素及其四氢呋喃衍生物,发现的有近三十种(表1-1),由分子结构中R4基团的不同,可分为四类:氨基甲酸酯类、N-磺酰氨甲酰基类、脱氨甲酰基类和脱氧脱氨甲酰基类。其中石房蛤毒素(STX)已被收入《化学武器公约》中禁止化学品的第二类清单。我国也将PSP毒素列为贝类产品的常规检测指标之一。 图1-5 麻痹性贝毒素分子结构图Figure 1-5 Structures of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s (PSPs)麻痹性贝毒是一类神经肌肉麻痹剂,可以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钠通道使之关闭,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使乙酰胆碱不能释放,从而导致神经麻痹。其毒理作用为阻断细胞钠离子通道,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对人体的中毒量为600~5000Mu,致死量为3000~30000Mu,目前尚无对症解毒剂。PSP的毒性为LD50=3.4×10-9。联合国卫生组织规定,100g贝类可食部分的PSP毒力超过80ug(400Mu)时不得食用(丘建文,1991)。海洋生物中,由于贝类对麻痹性贝毒具有极强的抵抗性,因此这种毒素就在贝类体内储存积累,人类或动物食用这些有毒贝类会产生一系列神经麻痹症状,严重的可能致命。由于其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成为赤潮毒素中最受关注的一种,许多国家已在贝类生产、贸易过程中,对此毒素制订了严格的监测和管理条例。与贝类相比,鱼类对这种毒素却极为敏感。腹腔注射时,其对鱼类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4~12)×10-6,口服为(100~750)×10-6,给药后5~15min,鱼类即失去平衡,0~60min就出现死亡。因此,在此类赤潮发生时,常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现象,欧洲的北海及北美的东北海岸都曾发生因麻痹性贝毒中毒的大规模死鱼事件,死亡的鱼类有玉筋鱼和鲱鱼等。值得注意的是,本来源于藻类的贝毒,许多是通过浮游动物的摄食而传递给鱼类,从而引起鱼类的死亡。因此,麻痹性贝毒对鱼类的危害,既可通过藻细胞本身的胞外分泌物也可通过摄食染毒的其他动物使鱼类中毒。不过由于麻痹性贝毒对鱼类的毒性很高,毒素不会在鱼体内大量残留,中毒死亡鱼体肌肉内的残留毒素含量很低。我国虽未有因麻痹性贝毒中毒而引起鱼类死亡的报道,但已有产生这类毒素的藻类赤潮发生,而且能产生麻痹性贝毒的藻类在我国海域普遍存在,因此,应高度警惕这类赤潮的发生(尹伊伟,王朝晖等,2000)。2 脂多糖内毒素脂多糖内毒素是蓝藻细胞壁的组成部分,由脂A、核心寡糖和O特异多糖组成,其中脂A分子结构式如图1-6所示。目前已从裂须藻(Schizothrix calcicola),颤藻,鱼腥藻,微囊藻和Anacystis中分离到。蓝藻脂多糖内毒素的脂A与格兰氏阴性细菌的脂多糖不完全相同,种类更多,而且往往含有少量的磷酸。脂多糖内毒素包括细胞毒性生物碱(Alkaloid)、皮肤毒性生物碱和刺激性毒物——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 (Metcalf J S, 2004)。

  • 黄曲霉毒素是添加剂还是毒素

    槽最近听说检测黄曲霉毒素,这个应该是毒素吧,槽查了网址,是个致癌物撒,应该就是一种毒素吧???这个东东既然这么恐怖,槽们农村哪些粮食发霉就不敢吃啦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7.gif

  • 【转帖】微生物毒素

    (细菌毒素)属细菌的代谢产物,种类很多:①白喉毒素,分子量为60000的蛋白质。其毒性表现为抑制哺乳动物的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该毒素是个酶原,经蛋白酶水解后,释放出分子量为21000具酶活力的片段A后,余下的片段B才发挥毒性。其作用方式类似蓖麻毒素。②霍乱毒素,与小肠粘膜上的受体结合,不可逆激活膜上腺苷酸环化酶而导致分泌性腹泻(见环化酶)。③肉毒素,是肉毒杆菌产生的神经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阻遏神经冲动的传递。A型肉毒素包括一个毒性成分和一个血凝成分,前者的分子量约为150000,这种毒素对热不稳定。

  • 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

    总体上说,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取决于多方面,经常需要关注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因素:1、原料生物性因素:即大部分植物原料的生物学属性改变,或品系改良天然抗病力的下降,导致霉菌毒素的产生和污染。例如玉米、小麦、燕麦、大麦、花生等最易滋生9-10种霉菌毒素;大米、高粱易滋生4-5种霉菌毒素;大豆、棉花等易滋生1-2种霉菌毒素。目前我国主要种植的各种玉米尚无抗霉菌毒素品系。2、原料种植过程中的因素:多大数谷物在田间种植期间如果遇到干旱、洪涝的恶劣气候均会产生霉菌毒素。例如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要经历播种、分叶、拔节、抽雄、灌浆、乳熟、结实等不同阶段,尤其在后三个阶段期间非常容易因天气变化导致在田间发生霉变。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根据毒素污染的阶段将霉菌毒素分为田间毒素和仓储毒素两类。3、原料收获过程中的因素:谷物未完全成熟、机械磨损,昆虫鼠害损伤等均易造成霉菌毒素污染。4、饲料及原料生产储存过程中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霉菌的孢子总是常规存在于饲料及原料之中,等待适宜温度和湿度,进而萌发并代谢出霉菌毒素。因此在饲料及原料的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对温度、湿度的控制尤其关键。通常玉米的水分含量超过14%,饼粕类水分超过12%即非常容易产生霉菌毒素。另外一个常知的因素温度也会让我们产生误解而犯下错误,大部分霉菌繁殖最佳温度是 25 -- 35ºC,但是人们忽略的是低温0--10 ºC同样会有霉菌的繁殖,例如黄曲霉毒素在潮热的环境下容易产生,而像呕吐毒素在0 ºC就可以产生,玉米赤霉烯酮在10 ºC时就可以产生。因此产自于北方的谷物原料中一样经常含有霉菌毒素的污染,只是霉菌毒素的种类不同于来自南方的原料。5、饲料销售及使用过程中的因素:饲料厂产品库内堆积、运输到养殖场的装载环、养殖场的场内存放、畜舍饲喂系统的再污染等因素造成了霉菌毒素的二次污染问题,这也需要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共同重视。

  • “纳米海绵疫苗”能吸收成孔毒素成为抗毒素疫苗

    原标题:“纳米海绵疫苗”能“扣留”成孔毒素 可避免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恶化 科技日报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纳米工程师开发出一种“纳米海绵疫苗”,经小鼠实验证明,其能大量吸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生的成孔毒素——无论在血管还是在皮肤,因此能预防MRSA放出的alpha-溶血素造成的影响恶化,可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抗毒素疫苗。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的《自然·纳米技术》上。 纳米海绵是在“类毒素疫苗”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出来,是一种生物兼容粒子。其内核是高分子聚合物,外面包裹着红血细胞膜,直径约85纳米,1000个疫苗才有一根头发粗细。在注射后2周左右,就能从体内排清。 每个红血细胞膜都能“抓住”并“扣留”金黄色葡萄球菌放出的alpha-溶血素,不需要通过热处理或化学反应破坏毒素结构。嵌入毒素颗粒后,纳米海绵能作为疫苗,引发小鼠免疫系统的抗体与毒素中和,使注射了致死剂量毒素的小鼠免于死亡。 类毒素疫苗对抗的是毒素或毒素组,而不是产生该毒素的细菌。细菌变异会使抗生素抗性下降,而类毒素疫苗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不会对抗生素产生依赖。论文高级作者、该校雅各布工程学院纳米工程教授张良方(音译)说:“直接瞄准alpha-溶血素还有另一个好处,因为这些毒素生成了有毒环境作为防御机制,让免疫系统在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时更加困难。” 除了MRSA和其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之外,纳米海绵疫苗的方法还能用于生产抗多种毒素的疫苗,包括大肠杆菌(E.coli)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而且,纳米海绵疫苗比由热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的类毒素疫苗更加安全高效。经一次注射后,使用热处理类毒素疫苗的小鼠仅10%生存下来,而用纳米海绵疫苗的小鼠生存率达50%;经两次加强注射,纳米海绵疫苗小鼠的生存率达到100%,热处理类毒素疫苗小鼠为90%。 本研究是研究小组今年初提出的“吸收体内多种成孔毒素的纳米海绵——从细菌蛋白质到蛇毒”项目的连接。成孔毒素会在细胞膜上造孔,使细胞泄露而死亡。它们非常强大,能杀死免疫细胞,因此大部分候选疫苗只能用加热或经过化学处理的毒素,破坏它的某些蛋白以削弱其毒性,但这也会削弱对抗毒素的免疫反应。 “加热越多,蛋白结构受到的破坏也越多,因为免疫细胞识别的正是这种结构,并制造抗体来对抗它。”张良方解释说,纳米海绵类毒素疫苗避免了这一问题,它的方法是“扣留”而不改变,就像给一个危险的罪犯带上了手铐,而当毒素攻击包裹着红细胞膜的纳米粒子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它们只是把毒素锁定在那里。”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常丽君 2013年12月27日

  • 什么是T-2毒素?

    T-2毒素是由多种真菌,主要是三线镰刀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TS)之一。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常见的污染田间作物和库存谷物的主要毒素,对人、畜危害较大。T-2毒素为白色针状结晶,在室温条件下相当稳定,放置6~7年或加热至100~120℃1小时毒性不减。197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Q)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席会议上,把这类毒素同黄曲霉素一样作为自然存在的最危险的食品污染源。 T-2毒素主要作用于细胞分裂旺盛的组织器官,如胸腺、骨髓、肝、脾、淋巴结、生殖腺及胃肠粘膜等,抑制这些器官细胞蛋白质和DNA合成。此外,还发现该毒素可引起淋巴细胞中DNA单链的断裂。T-2毒素还可作用于氧化磷酸化的多个部位而引起线粒体呼吸抑制。

  • 粮食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可以检测哪些真菌毒素

    粮食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可以检测多种真菌毒素,包括但不限于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酸等。这些毒素是粮食中常见的污染物,对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粮食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的使用,使得粮食收购、储藏、加工等现场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样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同时,这种检测仪不仅限于粮食的检测,还可以用于饲料及其原料、食用油脂、牛奶及其制品中的真菌毒素检测。它的操作简便,通常采用统一的乙醇水提取方法,一次提取就可以检测多种毒素项目,而且配备的热敏打印机能够自动打印检测结果,使得检测过程更为便捷高效。  请注意,虽然粮食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具有诸多优点,但在使用时仍需遵循相关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对于涉及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疑虑,建议将样本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和详细分析。[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4/202404291015293617_3385_4214615_3.jpg!w690x690.jpg[/img]

  • 【转帖】不明来源肉毒毒素充斥市场 2008年09月10日05:33

    A型肉毒毒素曾被美容院宣称为“美容除皱神药”。7月底,这种肉毒毒素被医药监管部门列为毒性药品,加强了监控管理。但近日记者发现,大量不明来源的“肉毒毒素”正在悄然流入市场,并风靡于京城大大小小的整形美容机构。  整形机构依旧大力推广  被列入毒性药品管理的A型肉毒毒素,从生产到经营理应面临更为严格的控制。然而,记者经过调查发现,众多美容整形机构对于A型肉毒毒素的使用仍然极不规范,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9月1日至4日,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多家美容整形机构,注射肉毒毒素除皱仍是主推的项目之一。“除皱针”、“瘦脸针”这两个肉毒毒素的代名词也频频出现在很多美容整形机构的宣传册,依旧被大力推广着。  9月4日,北京伊美尔长岛医院一位张姓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院依旧提供肉毒毒素注射除皱的服务。同日,伊美尔幸福医院的一位李姓工作人员也表示,该院可以进行注射除皱。据称,两院所用的肉毒毒素都是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衡力A型肉毒毒素。此外,北京伊美尚整形机构及一些生活美容机构也称,可以提供肉毒毒素进行除皱,产品依旧为“衡力A型肉毒毒素”。  “现在正规的综合性医院想要进肉毒毒素都很难,何况是普通的整形美容机构,更别提生活美容机构了”。9月5日,北京市海淀区一家综合性医院皮肤科医生透露,现在肉毒毒素市场混乱,很多假冒产品流入市场。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介绍,一些整形美容机构的肉毒毒素进货渠道与综合性医院的进货渠道完全不同,因此其货品的质量很值得怀疑。  9月4日,北京中关村整形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苏明山介绍,自7月底以来,A型肉毒毒素的管理就相当严格了,在医院“一人一次处方只能开一针,剂量在100单位,且不能在科室里储存,使用的情况需要每天登记”。  然而,9月4日,北京伊美尔长岛医院门诊部客服部一位朱姓咨询师表示,伊美尔给顾客注射肉毒毒素时没有什么限制,“任何时间都可以打”。  货源来历不明  尽管肉毒毒素的“除皱”功能一直未获国内认证,但是偷偷使用这种药物“去皱”,在国内美容整形界已是公开的秘密。被纳入毒性药品管理后,通过正规渠道供应的肉毒毒素因被严格限制而数量有限。然而,市场上美容整形机构的肉毒毒素供应量并未见少,那些市场上号称的肉毒毒素究竟来自何方?  9月3日,记者在网络上看到多家提供衡力A型肉毒毒素的卖家,且均称自己的货品为正品,并称向北京多家整形美容机构供货。一位卖家甚至表示,可以向记者提供来自法国的肉毒毒素。记者查询得知,目前经允许在国内上市的肉毒毒素,并无出身法国的。  此外,很多声称代理A型肉毒毒素产品的卖家也活跃在网络上。4日,记者联系了淘宝上一位名为“浪漫满屋0202”的北京卖家。该卖家表示,所提供的衡力A型肉毒毒素来自于国药控股。  然而,该卖家的说法并未得到国药控股的印证。9月4日,国药控股北京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A型肉毒毒素已经缺货很长一段时间了”,该工作人员还强调,在列入毒性药品管理后,任何单位要进A型肉毒毒素,都必须出示医疗机构经营许可证。而“浪漫满屋0202”却坦诚,自己只是开了一个针灸工作室,并非医疗机构。  事实上,A型肉毒毒素不仅在药品批发企业出现短缺,生产厂家也对其流入市场进行了严格把控。9月4日,国内唯一一家正规A型肉毒毒素生产单位——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A型肉毒毒素咨询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需要进货的单位,必须出示医疗机构经营许可证明。“主营科目仅为美容整形的,不会准予采购”。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卫生部于7月21日发布的《关于将A型肉毒毒素列入毒性药品管理的通知》,A型肉毒毒素生产企业须将A型肉毒毒素年度生产计划、生产情况及指定经销商及时报所在地省级药监部门备案,并将生产企业指定经销商的情况通报药监部门。此外,按照规定,药品批发企业只能将A型肉毒毒素制剂销售给医疗机构,未经指定的药品经营企业不得购销A型肉毒毒素制剂。  不可用于美容  即便使用正规渠道获得的A型肉毒毒素,不少美容整形机构却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利用肉毒毒素为顾客“除皱”、“瘦脸”。  9月4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安全监管司特殊药品监督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在国内上市的肉毒毒素批准的适应证并无“除皱”一项。记者查询得知,目前国内批准上市的两个A型肉毒毒素保妥适和衡力,主要适用于眼脸痉挛、面肌痉挛等成人患者及某些斜视等,并无美容“除皱、瘦脸”项目。  根据《关于将A型肉毒毒素列入毒性药品管理的通知》,医疗机构医师应当根据A型肉毒毒素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证、药理作用等开具处方。  对此,伊美尔长岛医院的工作人员称,并未获得此通知,并表示医院作为正规的医疗机构,可以使用肉毒毒素进行除皱、瘦脸。至于处方的开具,则由医生来进行“操作”。不过,在伊美尔长岛医院,上述朱姓咨询师在看完记者的脸型,并让记者做出简单的几个动作之后,便作出了记者可以“注射A型肉毒毒素瘦脸”的判断,并称如记者愿意的话,可以安排医生开具处方并进行注射。  北京市卫生局12320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按照国家规定,医疗机构应在适应证范围之内使用A型肉毒毒素,如有违背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本报记者 朱瑞娟 实习生 洪丽 付丽红(责任编辑:盛卉)

  • 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可以检测粮食毒素吗

    [size=16px][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color=#05073b]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可以检测粮食毒素吗[/color][/font]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可以检测粮食毒素。该仪器能够检测粮食谷物(如大米、玉米、小麦、大麦、高粱等)及其制品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呕吐毒素、伏马毒素、T-2毒素等。真菌毒素检测仪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检测样品中真菌毒素对特定酶的抑制作用,来确定样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测定和色谱分析。免疫测定利用特定真菌毒素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测量免疫复合物的信号强度来确定真菌毒素的存在和浓度。色谱分析则通过将样品中的真菌毒素分离并进行定量分析。这些检测仪器通常具有多种优点,如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等,从而提升了粮食的安全系数,减少了对人和动物的危害。因此,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在粮食毒素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221033134274_5719_6098850_3.jpg!w690x690.jpg[/img][/size]

  • 【资料】食品中的毒素

    1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毒素①动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1)动物肝脏中的毒素动物肝脏富含蛋白质、VA、叶酸,但同时也含有胆固醇及胆酸,肝脏是动物重要的电写废物和外源毒素的处理工厂,其中肝脏中主要的毒素物质为胆酸、内胆酸、脱氧胆酸和牛磺胆酸构成的混合物,毒性依次为牛磺胆酸脱氧胆酸胆酸,摄入量小不会中毒,脱氧胆酸对人肠道上皮细胞癌如结肠癌、直肠癌有促进作用。(2)海洋鱼类毒素:金枪鱼、蓝鱼,贮藏在不适宜的条件下容易产生组胺导致中毒;(3)河豚毒素:河豚味美而剧毒,多存在于河豚的卵巢、皮肤、肝脏甚至肌肉中,其LD50 为8.7μg/kg体重,人经口服的最大致死量为408.7μg/kg体重。(4)贝类毒素:主要为麻痹性贝类毒素和腹泻性贝类毒素。②植物类食物中的天然毒素(1)致甲状腺肿大物质:甲状腺肿大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机体缺碘,食用某些十字花科甘蓝属的蔬菜如油菜、包心菜、花菜、芥菜等一会致病,其主要物质是以黑芥子硫苷为前体的物质和硫氰酸酯。(2)生氰糖苷:广泛存在于豆科、蔷薇科和稻科中的糖苷水解形成氢氰酸,如木薯、杏仁、枇杷、豆类等。(3)消化酶抑制剂:胰蛋白酶抑制剂、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α-淀粉酶抑制剂;(4)生物碱糖苷:含氮有机化合物,马铃薯变绿的地方有龙葵碱。2 生物污染主要是一些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大肠杆菌毒素等。3 化学污染化学污染的食品毒素主要有:重金属、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残留农药、食品添加剂等。4 食品加工中形成的毒素有一些加工过程如烟熏、煎炸、烘烤、高温杀菌等中形成的毒素,常见的有:苯并[a]芘、Maillard 反应产物和一些杂环胺,腌肉中形成的亚硝基胺等。

  • 【资料】细菌内毒素检测新手指南

    细菌内毒素检测新手指南   鲎试剂 鲎试剂是从栖生于海洋的节肢动物“鲎”的蓝色血液中提取变形细胞溶解物,经低温冷冻干燥而成的生物试剂,专用于细菌内毒素与β-葡聚糖检测。 鲎试剂按原料来源分:全世界目前有4个种属的鲎,其中仅有东方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 Leach) 和美洲鲎(Limulus polyphemus Linnaeus)可制造鲎试剂,对应生产出来的鲎试剂分别为东方鲎鲎试剂(Tachypleus Amebocyte Lysate, TAL)和美洲鲎鲎试剂(Limulus Amebocyte Lysate,LAL),TAL与LAL具有相同的功效。 鲎试剂按方法分: 凝胶法鲎试剂动态浊度法鲎试剂终点浊度法鲎试剂动态显色法鲎试剂终点显色法鲎试剂 凝胶法系通过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定性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的方法。凝胶法鲎试剂常见规格为0.1ml/支或0.5ml/支或者更大装量,使用时应加除热原水(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复溶后使用。凝胶法是通过观察有无凝胶形成作为反应的终点。此法操作比较简单,经济,不需要专用测定设备,可以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测定。 特异性鲎试剂,即弃G因子鲎试剂,是国内首创的产品, 它专一对内毒素起反应,避免了G因子旁路的干扰,使检测结果更加可靠,在药检和临床检验方面是不可或缺的理想检测试剂。 动态浊度法鲎试剂、终点浊度法鲎试剂、动态显色法鲎试剂、终点显色法鲎试剂,这四种方法都是定量检测内毒素的。 根据检测原理,终点浊度法和动态浊度法都属于浊度法。浊度法系利用检测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的浊度变化而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终点浊度法未见商品化产品。动态浊度法(又称动态比浊法)是检测反应混合物的浊度上升某一预先设定的吸光度所需要的反应时间,或是检测浊度增加速度的方法。 终点显色法和动态显色法都是属于显色基质法。显色基质法系利用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凝固酶使特定底物显色释放出的呈色团的多少而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根据产物颜色判断内毒素浓度,又称为比色法。厦门鲎试剂厂于2005年推出以鲎四肽为显色底物的鲎试剂盒,抗干扰能力强, 灵敏度高达0.005EU/ml, 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有500多家单位使用该试剂盒,并有部分单位发表相应文献。国内有少量国外产品,但价格远高于国产试剂,到货周期长。 如果您仅需要检测样品的内毒素限量,可以选择凝胶法鲎试剂,通过确定内毒素限值及最大有效稀释倍数,做样品的干扰试验从而确定使用的鲎试剂的灵敏度。如果您需要定量测定样品中内毒素含量则应选择显色基质鲎试剂盒或动态浊度法鲎试剂。 动态浊度法与动态显色法需要带温育系统的动态光度测定仪器及配套软件,例如,微板鲎试仪ELx808及软件TALgent 或Gen5。动态浊度法与动态显色法简单方便、一步即成,线性范围宽。 终点显色法需要配套酶标仪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配套带有温育系统的酶标仪,如微板鲎试仪ELx808,可减少试剂用量。 相关链接:厦门市鲎试剂实验厂有限公司于1983年成立,于2000年加资改组,是国内最大最早生产鲎试剂的厂家,本厂于1987年研制成功鼓浪屿牌鲎试剂(荣获1978-1979年度福建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年卫生部甲级成果奖,1988年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8年获卫生部新试剂生产批件((88)卫药SJ-02号),1995年全国首家推出特异性鲎试剂,2005年又推出显色基质鲎试剂,2007年推出高效、自动、微量的鲎试仪ELX808(内毒素测定仪)及配套软件,2009年重磅推出透析专用鲎试剂盒。目前已有透析专用鲎试剂盒、显色基质鲎试剂、凝胶法鲎试剂、动态浊度法鲎试剂、特异性鲎试剂、内毒素、辅剂及鲎试仪ELX808、除热源耗材等一系列产品。

  • 内毒素问题

    在进行工艺生产中,产品的生产中液体测得的内毒素和最终冻干的固体测得内毒素有没有存在必然的联系?

  • 正确认识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谷物(大豆、玉米、麸皮)中繁殖过程中或者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正确认识这些毒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并选择有针对性的脱霉剂。 霉菌毒素常见以下几种: 黄曲霉毒素 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被动物采食后,迅速被胃肠道吸收,它在肝脏中的浓度最高,所以肝脏的受害最严重。肝为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和代谢器官,一旦受损会导致全身性出血、消化机能障碍和神经症状。 玉米赤霉烯酮 又称F-2毒素,主要是禾谷镰刀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属于镰刀菌毒素类,它主要影响动物的生殖系统。玉米赤霉烯酮可促进子宫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动物发生雌激素亢进症,所以又被称为类动情毒素。该毒素可使母猪外阴持续性红肿,这种红肿症状常被误认为是母猪发情,但出现症状的母猪却不接受公猪爬跨配种。其对公猪的影响也很显著,可导致性欲低下、精液量减少、密度降低,精子萎缩、变形,或畸形率增加等。 T-2毒素 它是三线镰刀菌、拟技孢镰刀菌、梨孢镰刀菌等的有毒代谢产物,属于镰刀菌毒素类。T-2毒素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可破坏组织黏膜的完整性,使免疫细胞的功能下降,引起贫血、出血。由于T-2毒素能刺激肠道黏膜,因此还会引起猪的呕吐和腹泻。 赭曲霉毒素 与黄曲霉毒素有些相似,主要侵害肝脏和肾脏。它可使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坏死,降低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母猪长期过量饲喂赭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有可能影响后代的免疫机能。 烟曲霉毒素 该毒素常出现于玉米产区,它对机体呼吸道的损伤比较严重。有的猪场呼吸道问题总是反复难以治愈,可考虑是不是烟曲霉毒素在其中作怪。另外该毒素中毒后猪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也遭到破坏,明显的症状是胚胎发育受损,免疫机能降低。 呕吐毒素 在早期阶段中,呕吐毒素能导致皮肤刺激,缺乏食欲,呕吐;在后期,则会引起出血、消化道的坏疽、中枢神经系统问题、免疫系统的破坏、骨髓造血功能的衰退以及生殖功能衰

  • 【讨论】毒素也有转基因的?

    关于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已出现新的疑虑,一份新的研究报告指出转基因作物广泛应用的Bt毒素,在人体血液中第一次被发现。 转基因作物含有从细菌中提取,使它们抵抗虫害的基因。 这些基因使作物对害虫曾毒性,但声称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不构成危险。转基因茄子,其商业版本在一年前已经停止运作,它里面转入了一种称为苏云金杆菌(Bt)的土壤细菌毒素。 截至目前为止,推销转基因作物的科学家和跨国公司认为,Bt毒素对人类健康不会构成危险,它的蛋白质会在人体肠道中被分解。但是,人体血液中存在这种毒素推翻了这一说法。

  • 关于藻毒素。叶绿素的问题

    我要测蓝藻中的藻毒素,可是洗脱之后,收集的液体都是深绿色的,用什么来去除叶绿素,并且尽可能少的损失藻毒素

  • 【讨论】如何去除内毒素

    做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因为是要申报药检的,因此需要内毒素达标,但是分离纯化中受到比较多的因素影响吧,比如空气,Buffer等等,导致纯化下来的蛋白内毒素总是不达标。不知有没有版友有相关的经验啊?

  • 多毒素免疫亲和柱

    目前国内市场上流通的检测产品多为检测单一毒素的亲和柱和固相萃取柱,这些产品进行净化处理时存在操作繁琐、污染大、定量差、耗时长的特点,尤其是目前流行使用的免疫亲和柱净化成本高,操作繁琐,造成企业和国家质检机构的检测成本居高不下。针对这一问题,Pribolab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已经研究出了同时高效准确的处理多种毒素的多毒素免疫亲和柱,可同时检测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和T2毒素等11种毒素(aflatoxins, ochratoxin, zearalenon, deoxynivalenol, fumonisins and T2-Toxin),一次过柱,得到多种毒素。这样可以更加省时省力省心。

  • 赭曲霉毒素对食品的影响

    【内容摘要】赭曲霉毒素是一种无色结晶化合物,溶于极性溶剂和稀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微溶于水。该化合物相当稳定,在乙醇中置冰箱避光保存一年以上而不破坏。有较高的耐热性,制罐头的豆子经漂白、加盐及在番茄酱中加热1h后,仍然能存留56%的赭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是一种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霉菌毒素,是人类可能的致癌剂。除了潜在的遗传毒性和致癌性外,赭曲霉毒素A也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神经毒性以及致畸性的物质。赭曲霉毒素最初是从南非的赭曲霉毒株中分离出来的,由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ts)、洋葱曲霉(Aspergillus alliaceus)、鲜绿青霉(PencillilJⅡlviridicatum)、徘徊青霉等代谢产生,包括7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赭曲霉毒素A是其中毒性最强的物质,是自然界中的主要天然污染物。在一些国家的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污染率可达2%~30%。该化合物主要表现为肾脏毒性。在巴尔干地方性肾病流行区,6%~18%人群的血液中能检出赭曲霉毒素A。(1)结构与性质赭曲霉毒素是分子结构类似的一组化合物,包括赭曲霉毒素A、B、C、D和a等,其中赭曲霉毒素A是主要的污染物。赭曲霉毒素是一种无色结晶化合物,溶于极性溶剂和稀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微溶于水。在紫外光下赭曲霉毒素A呈绿色荧光。该化合物相当稳定,在乙醇中置冰箱避光保存一年以上而不破坏。有较高的耐热性,制罐头的豆子经漂白、加盐及在番茄酱中加热1h后,仍然能存留56%的赭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如图4—2所示。(2)食品中赭曲霉霉素的来源与分布赭曲霉毒素是曲霉属和青霉属的某些菌种产生的二次代谢产物,产毒菌种见表4—2。[color=#075

  • 独家解读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

    独家解读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2011年12月26日09:36 新浪健康   国家质检总局24日公布了近期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抽查发现蒙牛、长富纯牛奶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据称,牛奶中含有黄曲霉毒素,主要是因为奶牛食用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所致。什么是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会导致哪些疾病?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目前已分离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17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B1的毒性(其毒性比氰化钾毒性高)及致癌性极强且耐热(B1的分解温度为268℃左右,一般烹调加工破坏很少),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B1最为多见。  黄曲霉毒素分布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在水中的溶解范围为10毫克/升~20毫克/升, 可大量溶解于氯仿、甲醇、二甲基亚砜等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中,不溶于己烷、石油醚和乙醚;易被碱或强氧化剂破坏;进入人体后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大部分分布 在肝脏、肾脏,少部分分布在血液、肌肉、脂肪组织中,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为羟基化作用、去甲基作用和环氧化作用。  为什么牛奶中会含有黄曲霉毒素  人类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是污染的食物,有两种通过膳食可以摄入:途径一是由受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污染的植物性食物摄入,途径二是经饲料而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奶粉等)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M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副教授何计国(微博)介绍,此次牛奶中检出的是黄曲霉毒素M,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据了解,应是饲料受到了污染造成的。但是如果饲料的原料(粮食)保存好的话,污染黄曲霉毒素的概率不会很高。此次事件中的黄曲霉毒素来源于饲料,经过代谢形成。黄曲霉毒素是微生物产生的,不像三聚氰胺属于恶意添加。黄曲霉毒素是脂溶性的,如果牛饲料中存在黄曲霉毒素,牛肉中含量不会很高。但内脏特别是肝脏中含量会高。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加热到280°都不会被破坏,所以牛奶中只要含有,就不会被去除。紫外线只能少量破坏。  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生产企业如果使用劣质的原料,如发霉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则有可能造成黄曲霉素超标,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出现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并有呕吐、厌食和发烧等症状。重症者在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甚至死亡,死亡前出现胃肠道出血。黄曲霉毒素危害性大,存在范围广,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的发生,维护人类健康,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作了限量要求。下面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检疫要求:  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标准(GB2761-81)规定,玉米、花生仁、花生油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玉米及花生仁制品(按原料折算)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其他食用油中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中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代乳食品中不得检出,其他食品可参照以上标准执行;牛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卫生标准(GB9676-88)规定,不得超过0.5微克/公斤。  目前,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有薄层层析法、液相色谱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法、免疫层析法、微柱筛选法、金标试纸法等。我国现行使用的国家标准GB/T 5009.22-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GB/T 5009.23-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方法,GB/T 5009.24-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与B1的测定方法。此外,卫生部于1990年11月发布了《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食品的防霉去毒措施 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授徐克成介绍,颗粒状的被污染粮食可通过晾晒、清洗消除部分黄曲霉,但如果是粉末状的食物或饲料,则很难通过以上方法清除。  (1) 防霉:控制粮食含水量在12~13%以下即可防霉。保持米粒及花生外壳的完整,使用化学熏蒸剂,对防止霉菌侵染也有一定作用。  (2) 去毒方法:  挑除霉粒:适用花生。因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发霉,变色,破损及皱缩的花生中,挑除后,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降低。碾轧加工及加水搓洗:适应于大米,因毒素主要存在于米糠及大米表层。脱胚去毒:适用于玉米。脱胚法有两种:一是浮选,将玉米碾3MM左右的碎粒。加入清水,搅拌,轻搓,胚部碎片轻而上浮,捞出浮层;二是碾轧法,将玉米碾轧,去掉外皮及胚部.4)加碱破坏毒素:适用于食用油.5)其他:如紫外线照射,盐炒法等有一定去毒效果。  (3) 加强食品卫生监测。

  • 拟柱胞藻毒素的检测

    蓝藻(也称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自养生物,它们利用水作为电子供体,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化合物,并释放出自由氧。蓝藻广泛分布于淡水、咸淡水、海水和陆生环境。蓝藻能产生一系列毒性很强的天然毒素(称为蓝藻毒素,Cyanotoxin),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类:环肽、生物碱和脂多糖内毒素。当湖泊、河流等蓝藻大量繁殖而形成水华时,其中的鞘丝藻、束丝藻、Umezakia、拟柱胞藻,主要是拟柱胞藻(Clindrospermopsis)细胞破裂,产生拟柱胞藻毒素(又称筒胞藻毒素Cylindrosperm opsin),简称CYN,分子式是C15H21N5O7S,分子量415.4,易溶于水、甲醇、二甲亚砜;是具有细胞毒性、肝毒性、神经毒性和遗传毒性的生物碱毒素,拟柱胞藻毒素是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能导致肠胃炎、肝损伤、肾损伤、肠损伤,可能危及人体的健康。WHO《饮用水水质准则》对拟柱孢藻毒素表示了关注,暂时没有提出健康指导值。 我们已经完成该检测方法的确认,开始进行该藻毒素的检测了。

  •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目前已分离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17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B1的毒性(其毒性比氰化钾毒性高)及致癌性极强且耐热(B1的分解温度为268℃左右,一般烹调加工破坏很少),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B1最为多见。 黄曲霉毒素分布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在水中的溶解范围为10毫克/升~20毫克/升, 可大量溶解于氯仿、甲醇、二甲基亚砜等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中,不溶于己烷、石油醚和乙醚;易被碱或强氧化剂破坏;进入人体后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大部分分布 在肝脏、肾脏,少部分分布在血液、肌肉、脂肪组织中,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为羟基化作用、去甲基作用和环氧化作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