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铬变素

仪器信息网铬变素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铬变素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铬变素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铬变素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铬变素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铬变素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铬变素相关的解决方案。

铬变素相关的资讯

  • 部分新冠重症可能与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最新发现,新冠重症的发生可能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存在的薄弱点有关,比如有相关基因突变和产生自体抗体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个团队近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两篇相关论文。他们从今年2月开始,先后对全球超过3000名新冠重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在一组659名患者中有23名患者(约占3.5%)抗病毒相关基因存在先天突变;在另一组987名患者中,至少101名患者(即至少10%)体内存在“敌我不分”、攻击自身免疫系统的自体抗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两种免疫系统的薄弱点都会导致I型干扰素在患者体内难以发挥作用。干扰素是细胞在被病毒或某些细菌入侵后产生的具有广泛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活性蛋白,I型干扰素具有限制病毒繁殖的能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研究团队发现,一些基因突变会阻碍I型干扰素的生成和作用,从而使人体在受到新冠病毒攻击时更加脆弱;1型糖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体免疫疾病可能让患者产生自体抗体,影响I型干扰素的吸收和作用,而在新冠轻症患者体内未检测到这种自体抗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领导这项研究的美国霍华德· 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让-洛朗特· 卡萨诺瓦说,这一研究成果在新冠治疗中能迅速发挥作用,如果在新冠患者体内检测出自体抗体,那清除这些自体抗体就可能有助缓解症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研究人员说,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新冠疫苗分配甚至是临床治疗,比如检测出自体抗体的患者可以选择更合适的干扰素或者采用血浆置换疗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p
  • 北京谱仪III揭示类粲偶素新衰变模式
    近日,北京谱仪III(BESIII)合作组发现了类粲偶素Y(4660)和Y(4360)粒子的新衰变模式&pi +&pi -&psi 2(3823),是Y(4660)粒子自发现以来的第二个含粲偶素衰变模式。这是粒子物理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相关研究已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psi 2(3823)粒子是丁肇中先生1974年发现的粲偶素J/&psi 粒子家族的一个成员。早在1985年,美国的Godfrey和Isgur曾在理论上预言了该粒子的存在。1994年和2013年,美国的E705实验和日本的Belle实验分别对该粒子进行了寻找,并初步观察到它存在的证据。2015年,采用新的实验方法,BESIII实验确立了&psi 2(3823)粒子,并进一步用该粒子作为探针开展其它研究。Y(4660)和Y(4360)则称为类粲偶素,因为他们除具有粲偶素家族粒子的特点外还具有一些奇特的性质,科学家认为它们可能是一类含有四个夸克的新粒子。Y(4660)粒子的质量约4.66 GeV/c2,于2007年被日本Belle实验发现,当时只观测到大约30个信号。2014年,美国的BaBar实验确认了Y(4660)的存在,也只观测到大约30个信号。“关于这个粒子的本质,理论上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猜想和假设,但实验上一直未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比如新的产生或衰变模式等。”Belle实验中国组成员、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王小龙说。2020年,BESIII实验在高能量区域采集了大量的数据样本,能够对Y(4660)等类粲偶素粒子开展更精细的研究。通过开发新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克服了&psi 2(3823)粒子产额低、本底复杂、效率低的困难,使得观测到的信号量几乎翻了一倍。最终BESIII实验在&pi +&pi -&psi 2(3823)过程中观测到了Y(4660)粒子的证据。BESIII合作组成员、山东大学教授刘智青说:“这是实验上首次观测到Y(4660)粒子和&psi 2(3823)的强关联证据,也是时隔15年以后第一次在新的含粲偶素末态中观察到Y(4660)粒子,对于理解它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BESIII还测量了&psi 2(3823)粒子的性质,精度达到世界最高。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赵光达对这个发现给予了高度评价:“Belle和BaBar实验观测到的Y(4660)粒子信号大约都是30个。BESIII实验于2020年在Y(4660)粒子的能区采集了大量的数据样本,约为Belle和BaBar实验的50倍。这些数据用于研究类粲偶素粒子,并于两年后发现了Y(4660)与&psi 2(3823)之间很强的关联。新的研究结果令人惊喜、很有意义,对理解Y(4660)粒子的本质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启示。可以预期,未来BESIII还将获得更多有关类粲偶素粒子的新发现。”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马余刚对此颇有感慨:“一个新粒子从首次观测到获得证实用了七年的时间,又过了七八年才发现它的新衰变模式。这些研究都需要长期的坚持,需要超出常人的耐心和毅力,以及不懈的探索。BESIII实验这一项重要科研成果的获得实属不易。或许这也正是研究的魅力和发现的乐趣所在。”北京谱仪III实验是运行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大科学装置,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负责建造、运行和维护。自2009年实验运行以来已经发表科学论文400余篇。合作组由来自17个国家、83个研究机构的500多名科学家共同组成。 高精度的实验数据得益于探测器的设计和离线软件科研人员的大量精细刻度工作,同时也感谢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加速器团队在疫情期间的维护和运行。
  • 饭店厨房变“化工厂” 色素染出鲜亮三黄鸡
    中餐自古就讲究色香味俱全,如今餐馆为了在色上吸引顾客,不惜走捷径,用化学色素来调色。"有些小餐馆在做三黄鸡的时候,将大量的柠檬黄等色素涂到鸡皮上面,看上去颜色很诱人,在糖醋里脊、红烧肉等传统名菜中也越来越多地用化学色素来塑造颜色。"4月10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的王志兴讲师为记者展示了餐馆中四道常见菜:三黄鸡、糖醋里脊、红烧肉、桂花糖藕的自然烹饪方法和添加色素的烹饪方法,其中的颜色对比效果非常明显。   现状   中餐也用上合成色素   走在超市随便拿起一个果冻、饮料,上面都会写着这样那样的色素和香料,很多消费者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但是出现在饭店餐桌上的色素却是没有任何说明,让人防不胜防。   " 目前在蛋糕的制作中,化学色素的使用比较普遍,像糕点中的一些水果点缀比如巧克力、草莓、猕猴桃等都是用色素调制出来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更有甚者这些色素的使用逐渐蔓延到了中餐领域,像玉米馒头、红烧肉、三黄鸡等菜品都添加了合成色素。以前最普遍易用的发色剂是亚硝酸盐,在做肉菜之前,将亚硝酸盐放入肉里,炒出来的肉会很鲜嫩,颜色看上去也很鲜艳。   根据资料显示,被称为"食品化妆品"的色素已经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食品领域,在这些添加到食品的色素中,天然色素只占不足20% ,其余的均为合成色素。   赤橙黄绿啥色素都有   "现在大多数小餐馆里都会使用化学色素。"在市南一家机关食堂工作的高师傅告诉记者,"特别是一些讲究颜色的菜品,厨师往往为了塑造出鲜艳的颜色,都会大量使用化学色素。"而这些餐馆中化学色素的来源也大多都是从南山市场上买到的。   记者调查发现,在台东南山市场,随便一家调味品专卖店都可以买到不同种类的色素,有专门用来做菜的,还有专门用来做糕点的,再就是添加在冰激凌和饮料当中的。"做热菜和做凉菜也不一样,一种是粉末状的,这个价格比较贵,但做出来的效果比较好,适合各种菜品,另一种是固体状的,这个价格便宜,适合做热菜,不过凉了之后会有凝固。"南山市场一位老板向记者介绍道。   大多数调味品店的老板甚至对于各种颜色的化学色素的用途都熟稔在胸,只要你说做什么菜,他们大多都会脱口而出告诉你该使用哪种颜色的色素。"要是做红烧肉等给肉类添色的,就用这种橙红色素,做出来是亮红的,要是做三黄鸡等腌卤的鸡鸭类,就用合成色素柠檬黄,做糕点上那些绿色点缀,或者做凉菜等,可以用绿色素。"老板谈起他店里的色素归纳道,"总之,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各样的颜色都有。"   餐馆一次买回去4桶   实际上,南山市场的化学色素大多没有光明正大地摆放在架子上,而是只有顾客有需要时老板才会拿出来,而且一些比较警惕的老板只卖给熟人。   4月9日上午10时左右,南山市场一家调味品商店里,各种不同的调味品摆满了架子,甚至包括之前一直热炒的一滴香。记者正在参观时,来了几个年轻人,看上去跟老板很熟悉的样子。"黄的和红的来3桶,绿色的来1桶。"原来这几个年轻人是一家餐馆的工作人员,正是来买做菜时添加的化学色素。   事后,记者在另一家店铺里得知,装的化学色素一桶1斤,85元,是很多餐馆里做菜常用的化学色素。"做菜用的色素有,只不过没有摆出来。"另一家调味品店的老板说,一般来说红色和黄色的色素卖得最好。"红色和黄色可以调配出不同的颜色,既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混合使用。这两种颜色每天能卖一二十桶。"   "做菜的都清楚怎么用"   记者致电东莞市添之彩食品厂了解瓶装色素里的具体成分,对方告诉记者,以一瓶柠檬黄为例,里面的成分是合成柠檬黄色素、水、葡萄糖浆、山梨酸钾、甘油和黄原胶等成分。至于具体色素含量,对方称"这个是秘密,不能透露。"而至于具体用法,对方则直接称,"厨房里做菜的师傅都清楚怎么用,你放心好了。"   既然对方称这是可以使用的色素,那为什么市场上还一直藏着掖着呢?"这些化学合成色素是不能添加的,而且之前也查处过一些非法使用色素的餐馆。"青岛市卫生监督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过现在这部分的管理职能已经交给食药监局了。随后记者又致电食药监局,工作人员称"国家有规定,餐馆中不能添加使用有关色素。"但至于具体的处罚措施,对方称并不清楚。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表示,化学合成色素是有一定毒性的,使用时量最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记者了解到,一般使用的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而由于化学合成色素有性质稳定、染色效果好、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所以市场上常见的大多都是化学合成色素。它的生产方式从煤焦油中提取,或以苯、甲苯、萘等芳烃类化合物为原料合成,其化学构成物质本身对人体有害,同时在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如砷、汞、苯酚、苯胺、铅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实验   化学色素对比传统做法   既然化学色素的应用这么普遍,那么究竟添加了化学色素的菜品跟自然烹饪的相比颜色有什么变化呢?   4月10日上午,记者带着从南山市场买到的橙红色、柠檬黄、亮绿色三种化学色素来到青岛酒店管理学院进行了烹饪实验,烹饪学院招生就业实训办公室主任讲师王志兴展示了餐馆中四道常用菜三黄鸡、糖醋里脊、红烧肉、桂花糖藕的自然烹饪方法和添加色素的烹饪方法,其中的颜色对比效果非常明显。
  • 北京谱仪III实验发现类粲偶素新衰变模式
    近日,北京谱仪III(BESIII)合作组在正负电子湮灭e+e-→π+π-Ψ2(3823)过程中观测到类粲偶素Y(4360)/Y(4660)粒子的新衰变模式。研究结果发表在物理学权威期刊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 [Phys. Rev. Lett. 129, 102003 (2022)]。1964年,盖尔曼和茨威格提出的夸克模型指出,强子都是由3 个夸克(重子)或一对正反夸克(介子)构成。多年来,夸克模型描述了实验上观测到的大部分强子。然而,自2003年以来,实验上陆续在重夸克偶素能区发现多个新的粒子——通常称之为XYZ粒子。XYZ粒子的性质不能很好地被描述重夸克偶素的势模型理论解释,因此它们被广泛认为是一类有别于传统重子和介子的新强子态——奇特强子态的候选者,如多夸克态、强子分子态、夸克胶子混杂态等。实验上寻找和研究奇特强子态一直是粒子物理的热门课题。在这些新发现的粒子中,中性的矢量态粒子通常被称为Y。第一个被发现的Y粒子是Y(4260),是美国B介子工厂上的BaBar实验在正反电子对撞湮灭到末态含J/Ψ的衰变中发现的。北京谱仪III实验首次采用了D-波粲偶素Ψ2(3823)作为探针来寻找Y粒子。通过分析在质心系能量4.23-4.70 GeV采集的数据,测量了e+e-→π+π-Ψ2(3823)→π+π-Υχc1过程的产生截面,首次以超过5倍标准偏差显著性观测到D-波粲偶素Ψ2(3823)共振态结构。这是实验上第一次观测到Y(4360)/Y(4660)粒子和D-波粲偶素的耦合。此外,BESIII还对D-波粲偶素态Ψ2(3823)粲偶素粒子的性质进行了精确测量。测量出Ψ2(3823)的质量为,测量精度达到500 keV水平,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Ψ2(3823)质量测量,实验结果为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粲偶素系统中的动力学提供了重要信息。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9.102003
  • 冷冻电镜的分辨率革命
    p   精确认识细胞当中的大分子结构对于理解它们的功能至关重要。Amunts等人利用冷冻电镜获得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3.2埃的分辨率结构,还有最近利用冷冻电镜获取的其他一些高分辨率结构,这些成就预示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时代,获取近原子分辨率的大分子结构将不再是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的特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old/NewsImags/images/2014912171159.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50px " / /p p   图:利用冷冻电镜获得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A)酵母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分辨率3.2 埃。(B) TRPV1离子通道,分辨率3.4 埃。(C)F sub 420 /sub -还原[NiFe]氢化酶,分辨率3.36埃。注:该图并不是按比例绘制的。 /p p   核糖体是古老的,大规模的蛋白RNA复合物,它将线性遗传密码翻译成三维蛋白质。线粒体——半自主细胞器,为细胞提供能量,拥有它们自己的核糖体,这一点和细菌非常类似。许多抗生素,如红霉素,通过阻止细菌的核糖体翻译机器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当设计新的抗生素,不能让他们同时阻断线粒体核糖体很重要。因此,认识这两种核糖体的详细结构是很有价值的。其他核糖体的结构已经通过X射线晶体学确定。Amunts等利用冷冻电镜确定了线粒体核糖体的高分辨率结构,这在不到一年前,很少有人会想到可能实现。 /p p   不用晶体而能够做到这一点无异于是一场革命。主要是因为采用了新的探测器——具有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灵敏度的直接电子探测器。直接电子探测器能够直接检测电子,而不是需要先将它们转换成光子,然后再转化为光电子探测进行,目前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耦合器件)相机就是这样,但它们的分辨率不是很好。照相胶片从工作原理上来说,高分辨率成像效果应该更好,但它很难和越来越重要的快速读出电子速度及高数据吞吐量相兼容。 /p p   大约10年前,Henderson和Faruqi意识到,应该有可能设计出一种结合了CCD相机和胶片优点的直接探测电子的传感器。他们和两个竞争团队研发的探测器,采用了和大多数手机中的摄像头芯片基本相同的有源像素传感器技术。然而,手机的芯片不能用于电子显微镜,因为强烈的电子束会瞬间破坏它们。因此,首先探测器必须能够抗辐射。第二,探测器所需的像素要大很多,以防止富含能量的电子一次激发多个像素。第三,摄像头采用的芯片必须非常薄,完成每次读出电子160万像素,否则电子散射将会使图像模糊并降低分辨率。目前传感器的厚度大约是一张纸厚度的一半。 /p p   冷冻电镜只需要少量的样品,因此那些无法分离得到大量样品,利用X射线晶体学方法进行分析的物质,现在可以利用冷冻电镜得到高分辨率结构。这同样适用于不容易结晶的非均相样品或柔性复合物,因为不同颗粒或构象的物质的冷冻电镜图像在图像处理阶段很容易分离开。 /p p   新的检测器提供了另一种决定性的优势:当电子束撞击薄的、不支持冷冻的样品时,它们的快速读出能够补偿小的不可避免地移动。在新的相机问世前,由于电子束诱导移动引起的模糊是一个看似不可逾越的问题。现在,通过快速连续拍摄,可以得到一个区域的数十张图像,并且电子束诱导移动被检测到并反转在电脑上。这种去除模糊的影响戏剧性的和天文学哈勃望远镜相类似,尽管在这两种情况下引起模糊的原因是不同的。 /p p   新的相机也促使了低温电子断层扫描成像的重大突破,低温电子断层扫描能够得到全细胞、细胞片、或细胞区室的三维图像,如线粒体。利用断层成像识别分子特征,采用标准CCD相机甚至已达到亚纳米细节,新的探测器问世也必然给断层成像研究带来巨大的变化。 /p p   在新相机问世的同时,强大的极大似然图像处理程序也被开发出来。这些程序定义可靠客观的标准,来对几万或几十万个的单粒子图像进行平均处理,为的是要实现高分辨率。先进的检测器和软件相结合,获取的冷冻电镜结构,在相同的标称分辨率下,其清晰度和map definition比采用X射线晶体学解析的结构要好,因为在冷冻电镜图像中包含着高质量的相位信息。 /p p   冷冻电镜的分辨率革命是否意味着X射线蛋白质晶体学时代即将结束?当然不是。在可预见的将来,分子量小于100kD的小蛋白,分辨率达到2 Å 或更好将依然是X射线晶体学的领域。但是对于大的,易碎的,或者柔性结构蛋白(如膜蛋白复合物),它们很难形成晶体,但却在生物医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新技术将对此带来重大突破。在未来,对分子量大、已知的蛋白复合物,如核糖体,进行结晶将可能不再是必要的。相反,它们的结构可以从容并迅速的通过冷冻电镜来确定。这真是激动人心的时刻。(编译:秦丽娟) /p p & nbsp & nbsp 原文检索: a href="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3/6178/1443.short"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3/6178/1443.short /a /p
  • 首次大规模高分辨率揭示从一个携带致癌突变的单细胞演变为侵袭性肿瘤的全过程
    癌症是由渐进的基因和表观遗传变化驱动,在整个过程中,癌细胞可以获得复杂的异质性,进而更具侵袭性和转移性,并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肿瘤,加速疾病的进程。因此,深入了解肿瘤亚克隆选择和转移的分子基础、转录状态的起源和转变以及肿瘤进化路径的遗传决定因素,不仅有助于阐明肿瘤进化的基本原则,还具有临床意义。基因工程小鼠模型(Genetically engineered mouse models, GEMMs)是研究肿瘤进展的一个关键工具,研究人员能够通过GEMMs研究肿瘤在原生微环境和实验定义的条件下的演化过程。其中,KrasLSL-G12D/+ Trp53fl/fl(KP)模型通过病毒传递Cre重组酶到少量肺上皮细胞引发肿瘤,导致致癌基因Kras的激活、P53肿瘤抑制基因的纯合缺失和肿瘤的克隆生长等,真实模拟了新生细胞转化成侵袭性转移肿瘤的主要步骤,从分子和组织病理学上再现了人肺腺癌的进展。因此,我们可以通过KP模型来探究肿瘤演变过程中尚未解决但非常关键的问题。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Jonathan S. Weissman研究团队及合作者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Lineage tracing reveals the phylodynamics, plasticity, and paths of tumor evolution”的文章。研究团队将基于单细胞RNA-seq的进化谱系示踪系统引入KP小鼠模型中,连续并全面监测了一个携带致癌突变的单细胞演变为侵袭性肿瘤的全过程,揭示罕见的亚克隆可以通过独特的转录程序驱动肿瘤扩张。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肿瘤通过典型、独特的进化轨迹发展,干扰额外的肿瘤抑制因子可以加速肿瘤的进展。该研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分辨率重建了从单一转化细胞到复杂、侵袭性肿瘤群体的肿瘤演化全过程。 文章发表在Cell主要研究内容KP-Tracer小鼠可以连续和高分辨率追踪肿瘤的起始和进展为生成高分辨率的肿瘤演化系统,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具有谱系追踪能力的肺腺癌小鼠模型KP-Tracer,能够连续数月进行细胞谱系追踪。后续实验证实,在5-6个月后,该模型成功追踪了肿瘤发生,并且示踪剂能够在相应部位表达。此外,在对癌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后,发现细胞状态、谱系、样本身份和肿瘤克隆性在肿瘤中的表达与预期一致。 图1. KP-Tracer小鼠模型的构建。来源:Cell罕见的亚克隆在肿瘤发展过程中显著扩增肿瘤进化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基于肿瘤生长促进基因或表观遗传变化的亚克隆选择以及由此产生的亚群动态变化如何导致侵略性亚克隆对同一肿瘤的其他部分的扩展。为研究KP肿瘤的亚克隆动力学,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统计检验方法,即将每个亚克隆的相对大小与没有亚克隆被选择的“中性”进化模型中的大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有些肿瘤似乎是中性进化的,即没有证据表明阳性选择;有些亚克隆则显示出明显的阳性选择迹象。此外,研究团队发现肿瘤主要由一个(有时两个)正在扩增的亚克隆驱动。在肿瘤中,扩增细胞的比例分布广泛, 表明了亚克隆扩展的侵袭性;扩增细胞以增加的DNA拷贝数变异、细胞周期评分和适应度评分为标志。 图2. 罕见亚克隆的显著扩增及其特性。来源:Cell绘制细胞状态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揭示肿瘤进化的共同路径原则上,KP模型中观察到的细胞可塑性、转录异质性可能来自于通过转录状态的随机或结构化进化路径。为了研究肿瘤进化路径的一致性,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称为“进化耦合”的统计数据,扩展了克隆耦合统计数据来量化成对细胞状态之间的系统发育距离。基于不同转录状态的占比和进化耦合的全套肿瘤的数据驱动分层聚类显示,肿瘤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组(Fate Cluster1、Fate Cluster2及Fate Cluster3)。Fate Cluster1、2之间共享一些转录状态,Fate Cluster1主要通过包括胃样和内胚层样状态进化;Fate Cluster2通过肺混合状态进化,Fate Cluster3以高适应度状态为主,如前上皮间质转化(Pre-EMT)和间质状态。进一步,研究团队开发了“Phylotime”对Fate Cluster 1、2背后的转录变化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证实,Fate Cluster1、Fate Cluster2是两条独立的进化途径,并且每条途径显示出与Phylotime相关的不同转录变化。上述结果表明,KP肿瘤可能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化,一条是胃样和内胚层样状态,另一条是肺混合状态,且每种进化轨迹都显示出明显的转录变化。 图3. 细胞状态之间系统发育关系的构建。来源:Cell肿瘤抑制因子的缺失会改变肿瘤的转录组、可塑性和进化轨迹肿瘤抑制基因可以调节多种细胞活动,其丧失与肿瘤侵袭性的增加有关,但这些基因对体内肿瘤进化动力学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因此,研究团队结合基因干预和定量系统动力学方法探索了额外的致癌突变如何改变KP肿瘤的进化轨迹,重点研究了人类肺腺癌中两种频繁突变的肿瘤抑制因子LKB1和APC,以及经CRISPR sgRNA敲除LKB1和APC后产生两种动物模型(KPL和KPA)。结果显示,靶向LKB1或APC会增加肿瘤负担,但亚克隆扩增的数量和相对大小没有改变;与肿瘤适应性相关的基因在遗传背景中差异较大。 图4. 遗传扰动会改变肿瘤的转录适应性和可塑性。来源:Cell 为检测LKB1和APC的异常是否改变了KP肿瘤的转录图谱,研究团队整合了KPL、KPA肿瘤和之前的KP肿瘤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集。结果显示,经额外的LKB1和APC干扰后产生了四个新的转录状态。此外,针对LKB1/APC的干预也导致主导转录组状态的改变:KPL肿瘤主要富集在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前状态(Pre-EMT),KPA肿瘤富集在APC特异性早期、间质和转移状态。 为研究肿瘤抑制因子的缺失如何改变进化轨迹,研究团队对单个肿瘤的转录状态占比和进化耦合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靶向性肿瘤抑制因子LKB1或APC均可促进肿瘤生长,但其对细胞状态、可塑性和进化路径的影响差异较大 。具体而言,KPL肿瘤能够迅速发展到Pre-EMT状态下并稳定下来;KPA肿瘤则通过新的APC特异性状态开辟了一条独特的进化路径。图5. 肿瘤抑制因子的缺失对肿瘤进展及细胞状态的影响。来源:Cell结 语综上所述,该研究首次在基因工程肺腺癌小鼠模型中使用基于CRISPR的谱系示踪剂追踪肿瘤从单一转化细胞到侵袭性肿瘤的演化过程,以连续、高分辨率的肿瘤谱系追踪为肿瘤进化建模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绘制了从激活单个细胞的致癌突变发展成为具有侵袭性的转移肿瘤的路径图,揭示了细胞转录图谱、细胞可塑性、进化路径以及肿瘤抑制因子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团队表示,随着谱系示踪工具的发展和其他新兴数据的集成,也期望该研究提出的实验和计算框架为未来构建肿瘤演化的高维、定量和预测模型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为新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图6. 研究总结概图,来源:Cell
  • 超分辨X光单像素成像研究获进展
    p   X光透射成像/CT作为非侵入式的诊断方式,是目前医学领域最重要的临床检测手段。但由于电离效应X射线对于蛋白质、细胞等会造成相当程度的辐射损伤,据国际放射学会研究报告,每年X射线的医学诊断就会导致相当数量的癌症和白血病患者,因此如何降低诊断所需的剂量至关重要。而自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成像的方法并没有根本上的改变,都是采用直接投影到面探测器,通过累计带有物体信息的光子来展现出一定灰度分布的技术,因此这种方式的成像效率很低,不仅难以大幅度地降低成像所需剂量,而且分辨率受光源尺寸及探测设备分辨力的限制,成为制约传统成像方法的两大相互牵制的瓶颈问题。 /p p   针对辐射剂量的瓶颈问题,2018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光物理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令安和陈黎明合作,首次利用随机调制光强度的简单方法实现了台面式X光“鬼”成像,这种间接的成像方式是基于光场的二阶关联,成像质量取决于探测信号的涨落而非强度的绝对值。以此为基础,团队完成了单光子量级的超低剂量成像,成果发表在Optica 以后受到了广泛关注,被Science 在深度栏目中报道。在Science的报道中,同领域的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如果应用于医学成像领域,这将是一项革命性的进步”,与此同时也对该工作提出希望:“提高成像的分辨率与质量,以适应医学成像的要求”。基于上述实际需求,物理所研究员吴令安与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黎明再次合作,开启了解决成像分辨率瓶颈问题的探索。 /p p   近期研究团队中的博士生何雨航和张艾昕(共同一作),利用自主研制的Hadamard金掩模振幅调制板,首次实现了基于真正单像素探测器的非相干X光鬼成像。相比于随机调制的方案,该方法利用了Hadamard矩阵的正交完备特性,因此即使在稀疏采样下也能重构出较好的图像。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压缩感知以及卷积神经网络对原有算法进行了升级,最终利用37 μm源尺寸的X光源,在仅18.75%的采样率下就得到了10 μm分辨率的成像结果,实现了突破源尺寸限制的超分辨成像,足以对癌变组织进行直接判断,达到了临床医学精细成像的分辨率要求。在计算鬼成像的框架下,高性能的算法以及调制板的精细结构保证了超分辨下较好的图像质量,而更低的采样率意味着更短的曝光时间以及更低的剂量,因此有望利用该技术进一步降低剂量。整个实验布局简单,使用方便,单像素探测器的应用也可极大地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应用该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对放射源的空间相干性和强度的要求,可以大大推进X光鬼成像的实用化进程。 /p p   以上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APL Photonics 5, 056102 (2020)。该工作得到科技部(2017YFA0403301、2017YFB0503301、2018YFB0504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721404、11991073、61975229、61805006、11805266)、中科院(XDB17030500、XDB16010200)有关项目基金的支持。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81375799-4193-437e-ac4a-8bf796479ffa.jpg" title=" 超分辨X光单像素成像.jpg" alt=" 超分辨X光单像素成像.jpg" / /p p br/ /p p   (a) 物体的3D示意图 (b) 金掩模板扫描电镜图像 (c) 样品的X光透射成像图,曝光时间为5s (d) 经过4096次曝光后利用TVAL3算法重构的图像,对比度/噪声比(CNR)为0.27 (e) 经过768次曝光后利用CH-MWCNN算法重构的图像,CNR为2.65。 /p p   来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之声、光明网 /p p    /p p dir=" ltr" br/ /p
  • 甘肃已建立190个艾滋病实验室 遍布所有县区
    艾滋病实验室网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和保证。5月25日,记者从甘肃省疾控中心得到消息,截至目前,我省共验收批准艾滋病实验室190个,其中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3个、筛查实验室187个。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分布在全省14个市(州)的85个县(市、区),目前我省所有县区级的疾控中心都建立了艾滋病筛查实验室。   2010年3个确证实验室的建立,将逐步解决我省艾滋病实验室检测工作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畅而带来的不便,逐步提高艾滋病抗体确证实验检测报告的及时率,加快了我省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进程,提高了艾滋病检测工作的能力。   根据《甘肃省遏止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目标要求,我省将继续利用国家艾滋病防治经费的投入,加快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化建设进程,特别是要加大对县级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以及民办医院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验收力度,加强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检测人员的培训。在实验室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下,我省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必将取得更长足的发展。
  • 泳池水质普遍余氯低尿素高
    7月6日,北京市卫生监督所检查人员来到朝阳区朝阳公园检查露天游泳池水质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可获得水质实时监测数据。  随着夏季来临,气温不断攀升,北京市各大游泳场馆人气爆棚。然而,眼前的一池碧水是否真像看到的这么干净?近日,记者跟随市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对多家室外游泳馆水质进行检测,发现所检测的游泳场馆泳池水质均存在余氯偏低、尿素较高等问题。  据市卫生监督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科副科长刘颖介绍,按照国家标准,游泳场馆水质检测主要针对五项卫生指标(水温、余氯、PH值、浊度、ORP)。其中,余氯浓度过低对池水起不到消毒效果,池水里的细菌及致病微生物就可能会过多地繁殖,从而引起疾病传播 而过高则可能对人体的眼黏膜、皮肤黏膜及口腔黏膜等产生刺激作用,特别是对儿童、妇女和老年人等敏感人群会更明显。另外,泳池还普遍存在尿素较高的问题,同样对人体有害。  经过记者的探访和了解,游泳馆水质不达标多为经营者为省钱偷工减料所致。  □现场  刚加消毒药剂余氯仍低于国标  7月6日下午2时许,记者跟随市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来到北京团结湖公园海滨乐园。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人正在泳池里游泳嬉戏。  随后,市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人员走到一处游泳池旁边,从游泳池里取出水,用检测余氯的试纸进行检测。大约1分钟后,检测数据显示余氯值为0.1mg/L。随后,工作人员又走到另外一个泳池,让游客在泳池中央取出一小瓶水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余氯为0.2mg/L。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持游泳池水的卫生,杀灭池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各游泳场馆在循环过滤池水的同时会加入一定剂量的含氯消毒药剂,从而产生游离性余氯。游泳池水余氯浓度的国家标准为0.3-0.5mg/L,然而,在本次检查中,该泳池余氯比国家标准低。而该游泳馆一名负责人向市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承认,游泳馆刚对泳池加入含氯消毒药剂不到1个小时。  刘颖介绍,余氯浓度过低对池水起不到消毒效果,池水里的细菌及致病微生物就可能会过多地繁殖从而引起疾病传播 而过高则可能对人体的眼黏膜、皮肤黏膜及口腔黏膜等产生刺激作用,特别是对儿童、妇女和老年人等敏感人群会更明显。另外,夏季气温高阳光照射强烈,会对余氯进行分解,因此,夏季余氯消耗会特别大。余氯补得不够或者没有的话会非常危险。  除滨海乐园外,市卫生监督所还对朝阳公园沙滩主题乐园进行了检测,现场检测了几个点的余氯,其中一个点的余氯数据也略低。  泳池尿素超标来源排汗和小便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游泳池水质的尿素应小于等于3.5mg/L。但是根据往年的数据来看,游泳池尿素超标问题普遍存在。  刘颖表示,尿素含量过高时,尿素中的氨会与含氯消毒剂形成氯胺类物质,使游泳者产生厌恶感,刺激皮肤、眼角膜、腐蚀头皮等。  刘颖说,现在不少游泳池采取溢流式循环过滤,其原理是将泳池溢出来的水收集到水箱中,再用循环泵把水抽到沙缸里进行过滤之后重新放回游泳池。虽然毛发等杂质会被过滤掉,但细菌含量等无法降低,而尿素必须换新水才能降低含量。尿素通过过滤循环设备是去除不掉的,每天有人在里面不停地游、排汗或者排尿,尿素会越来越高,所以泳池管理方需要即时补充新水。  “目前我们也在通过其他的方法不换水把尿素去掉。就是通过尿素分离技术,把有机物分解掉。但是这种技术需要费用也较高,只有个别游泳场馆在用。”刘颖说。  据了解,游泳池中之所以有尿素,一方面是人在游泳中会不停地排汗,另一方面就是有人在游泳池中小便。  □原因  为省钱消毒环节“偷工减料”  记者了解到,北京有不少游泳池采取溢流式循环过滤,为了省钱,有些游泳池甚至不开或者只在夜间开启循环系统。但长期不换水、循环系统不开,而为保持水体清澈,一些游泳馆就大量、反复使用聚合氯化铝沉淀剂,吸附水中悬浮物。肉眼看上去清澈透明,实际上水体富含大量铝离子,会对人体尤其是眼睛带来损害。  此外,一些游泳场馆在消毒上也存在“偷工减料”。有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来说,一个1000立方米的游泳池用的消毒剂、沉淀剂等各种消毒物料,一个月的费用要1万元左右。市场上各类消毒剂质量和价格参差不齐,为省钱,一些经营者就选用廉价消毒剂,消毒效果难以保证。  □对策  实时监测系统可随时看水质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游泳高峰期,目前,全市百家泳池已于上月启动“扫一扫泳池水质我知晓”活动。市民在游泳馆明显处可通过手机扫描此二维码,在游泳前第一时间了解该泳池的余氯、浊度、pH值等数值。如果发现不达标的情况,公众可以通过公共卫生服务热线12320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投诉。  记者获悉,市卫生监督所在100家游泳场馆安装了实时监测系统,所选择的多是室外的、人多的、学校的、社区的以及承担一些国际国内重大赛事,这占到游泳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目前,北京市游泳场馆电子监管指挥中心建设完毕,实时监测游泳场馆水质的五项主要卫生指标(水温、余氯、PH值、浊度、ORP),并在5分钟到7分半钟更新一组数据。一旦触及预警线,会立刻报警,监督员会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处理。遇到高温天气,卫生监督部门将加强对室外泳池的监督检查。  “为了保证水质,市卫生监督部门今后会对游泳场馆,特别是问题游泳馆加大检查频率”,刘颖说,市卫生监督所将专项监督检查重点解决市民所关注的池水浑浊和尿素含量超标的问题,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将通过培训和指导等方式督促游泳场馆经营者加强自身管理,同时对违法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小贴士  游泳者如何判断和维护水质?  1.到现场一般需要先看下水质的现状,浑浊度现行的国标标准是5,真到5的话已经很浑浊了,没法看了。所以用肉眼看基本上很清澈可以见底,那肯定是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2.站在泳池边闻闻有没有氯气的味道,最好是有淡淡的氯气的味道,不能太浓,也不能闻不到。太浓的话说明余氯超标,会对人体有伤害,闻不到说明余氯太少,达不到消毒效果。  3.像PH值或者浑浊度可能会在实时监测系统上看看数据,然后再结合现场感官现状做一个初步判定。  4.因为男士皮屑多,女士化妆品多,到水里后有机物溶解进去通过一般方法不容易去掉,必须通过强氧化剂分解掉。所以建议广大游泳爱好者养成泳前淋浴等习惯。  国家标准:  水温:22-26  余氯:0.3mg/l-0.5mg/l  PH值6.5-8.5  浊度:0-5  ORP:650  尿素3.5mg/l
  • GE收购超高分辨率显微镜制造商
    4月末,通用电气医疗集团(GE Healthcare)签署了一项协议,收购细胞成像产品制造商Applied Precision,具体收购金额不详。随着这次收购行动,GE Healthcare有望进入快速增长的细胞成像领域。   总部位于华盛顿西雅图郊外的Applied Precision开发并制造高分辨率以及超高分辨率的显微镜仪器,让研究人员能够以其他类型显微镜无法实现的规模来研究细胞过程。   一般显微镜所拥有的分辨率能让研究人员观察到200 nm及以上的物体。因此,对于大小在10 nm左右的胰岛素,一般的显微镜是无法看到的。然而,有了超高分辨率显微镜,研究人员就能看到。电镜的分辨率与超高分辨率显微镜相似,但它们不能活体观察细胞,而后者能做到。   GE Healthcare负责细胞技术的总经理Amr Abid向国外媒体透露,通过在此水平研究细胞功能,研究人员能够对功能异常细胞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利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来研究HIV病毒如何穿透细胞,这为新药开发提供了信息。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都是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肉眼无法看到的结构进行观测,目前光学显微镜已经成为了实验室必备的实验器材之一,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已经无法达到科学家们的要求了。2008年,《Nature》杂志将超高分辨率显微技术评为年度技术。   Abid估计,如今整个显微镜市场大概在20亿-30亿美元。其中,超高分辨率显微镜占了约20%。Applied Precision和徕卡(Leica)是硬件方面的行业领先者,他们各自的市场份额大约为30%-35%。   GE目前不提供超高分辨率显微镜,也不曾开发它们。Applied Precision的产品是对GE细胞分析产品线的很好补充。GE也在探索一些方法,将其现有的细胞研究技术与Applied Precision的仪器捆绑起来。   目前,GE在细胞成像方面的旗舰产品是2009年上市的IN Cell平台。IN Cell Analyzer平台提供了一整套从自动化图像获取到数据的定量和深度分析以及可视化的强大工具,来协助整个高内涵分析过程。前不久,GE推出了最新版本的分析平台&mdash &mdash IN Cell 6000。   据Abid透露,由于Applied Precision在高分辨率以及超高分辨率显微镜方面声名卓著,故GE打算保留其名称。该公司还计划保留全部130名员工,并在技术上继续投资。 GE还打算加大力度提高Applied Precision在亚太地区(如中国、印度和日本)的知名度,对于超高分辨率显微镜而言,这些区域是一个增长点,然而,Applied Precision目前的份额还很有限。 关于通用电气(中国)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 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隶属于通用电气医疗集团,我们的产品和技术主要应用于基因科学、蛋白质科学、药物开发研究、以及生物制药、诊断、法医和环保等行业。 我们为制药公司提供完整解决方案,以减少新药筛选和开发的时间和费用,迅速、简单地将研究成果转为规模化生产,并更好地从药物开发候选方案中选择开发出有效、安全药物的方案,更快地研制新药,为医药研发领域的重大突破铺平道路。我们的Biacore和Microcal非标记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是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的标准方法。我们的AKTA系统是专为生物分子纯化而设计的平台,集成了液相层析系统、软件和预装柱;市场上90% 以上FDA批准的生物药正是使用基于相同设计理念的可放大平台AKTAProcess系统和填料进行生物药物分子的提纯。我们的Whatman品牌提供在全球享有盛誉的过滤产品和技术,为分析领域、医疗保健和生物科学市场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欲了解更多有关GE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的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gelifesciences.com.cn,或垂询800-810-9118。
  • 第二个冷冻电镜导电毛结构,居然还是细胞色素?
    撰文丨王冯斌博士"Truth never triumphs - its opponents just die out." - Max Planck.普朗克大佬的意思大概是 "Old theories never die only their proponents do"。某些科研领域确实存在一些很尴尬的现象,一个方向停滞不前,是因为多年前领域里的大佬一把油门把别人带到坑里去了,然后大佬又因为不为人知的原因,死活不承认。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编者注:2022年7月7日,弗吉尼亚大学王冯斌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了文章Cryo-EM structure of an extracellular Geobacter OmcE cytochrome filament reveals tetrahaem packing)。德里克老铁是一个有名的微生物学家。35年前在华盛顿DC的河流沉积物里发现了一种厌氧菌,这个菌就厉害了,能产生一种好几微米长的“导电毛”,在很长的距离传导电子,进行能量代谢。德里克研究这种导电毛一搞就是30来年。后来他们发现,一但敲掉一个叫pilA-N的“第四型菌毛”的基因,导电毛就没了。pilA-N呢,结构上只是一个很疏水的长helix,是第四型菌毛中间的疏水核心。尽管pilA-N在很多结构生物学家眼中可不可溶都是个问题,德里克老铁却认定了导电毛一定是pilA-N,坚信自己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随着冷冻电镜技术革命,现在大家也不用天天只靠遗传实验做这些判断了。想知道导电毛是啥?放在冷冻电镜下看看喽。2019年,我们直接用冷冻电镜观察了导电毛,至于它的组成与第四型菌毛蛋白之间的关系,只能说是毫不相关。导电毛其实是multi-heme cytochrome形成了一种之前从没被发现过的菌毛,而multi-heme的细胞色素,大家早就知道它们可以传导电子了(详见BioArt报道:Cell | 王冯斌博士等解析地细菌导电纳米线的冷冻电镜结构)。德里克老铁没有欣然接受这一现实,而是继续选择逐梦第四型菌毛。他声嘶力竭的质问,为啥突变了pilA-N,导电毛就没了?啊?尼秋老铁是德里克之前的博士后,现在已经是名校教授,非常的“父慈子孝”。在2021年发表了一个相对令人信服的模型,说第四型菌毛在该菌里包括两个蛋白pilA-N和pilA-C,第四型菌毛平常是不分泌到细胞外的,基本上相当于一个泵,有事没事动一动,把细胞色素形成的导电毛给怼出去。(ref: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857-w)德里克老铁彻底的愤怒了,说“冷冻电镜看不到我说的3nm的pilA-N“导电毛”不代表它就不存在!我用AFM就能看见!你们冷冻电镜都是artifact!”你看,这不是巧了嘛。我们最近又做了一些别的冷冻电镜的观察。我们把初代“导电毛”的关键氨基酸给突变了,本来想研究研究突变的初代导电毛。您猜怎么着,如果用一个一般的promoter表达突变,我们压根看不到突变的初代导电毛,反而看到了一种新的导电毛,OmcE。猜猜他是啥,还是细胞色素。谁能想到细胞这么“聪明”,连初代导电毛的替代品都悄默默的存好了。如果用一个过表达的promoter,不仅可以看到OmcE,还能看到初代菌毛的一些bundles,还有少量把他们泵出来的第四型菌毛(pilA-N和pilA-C,他们分开的话pilA-N很可能不可溶)。可能是表达的太猛烈了,泵工作的太猛,把自己都怼出来了。图 OmcS导电毛的替代品, OmcE那么,就真的没有3nm的毛了嘛?德里克老铁眼神儿就那么不好吗?其实还真有一个2.5nm左右的毛,偶尔会出现。加了Dnase I就会消失,是的,它就是——B-form DNA。图:所有毛的画像别着急,还会有新的细胞色素导电毛被发现的。我期待德里克老铁改变自己看法的那一天。
  • 我国对焦糖色素使用范围和剂量有严格规定
    焦糖“着色”引发健康争议   我国对焦糖色素使用范围和剂量有严格规定      图为2011年2月19日,湖北宜昌街头可口可乐的广告。   最近,针对美国公众科学中心发布的“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等其他饮料食品中运用的焦糖色素有可能致癌”研究报告,可口可乐公司、美国饮料协会、美国食品饮料和消费品制造商协会纷纷指责美国公众科学中心的报告“不负责任”,称焦糖色素并不会导致癌症。一时间,关于焦糖“是好是坏”的争论让消费者如坠云雾。   “焦糖”实为食品添加剂   据了解,焦糖色素实质上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没有形成工业化生产以前,就是把糖经高温熬煮后,形成老百姓俗称的“焦煳糖”,用于食品着色、增加味道。工业化标准生产以后,焦糖色素由糖加入一些催化剂在高压高温下产生化学作用而成。我国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将这些产品分别称为亚硫酸铵法、氨法、普通法3种焦糖色产品。可口可乐配料中的焦糖属于亚硫酸铵法产品。   缘于生产工艺和产品本身的高温度、高浓度、高酸度性,细菌不易在焦糖色素中生存,因而焦糖色素一直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质量很稳定的食品添加剂产品之一。因此,对于此次可口可乐引发的“可能致癌”说,各方也是意见不一。   据相关媒体报道,美国公众科学中心警告说,虽然美国当局一直准许使用焦糖人造色素,但这种人造焦糖色素成分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2-MI和4-MI两种化学物,而美国有研究证实2-MI和4-MI会令实验室老鼠罹患肺癌、肝癌、甲状腺癌或白血病。可口可乐一方则声称其使用的焦糖根本没有2-MI,而4-MI物质则是生产过程中使食品颜色变褐变深的“褐变反应”,在居家的烹饪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焦糖色素是食品中最常用的色素之一,但工业化生产焦糖色素时,如果工艺不合理,有可能产生极少量的毒性物质。   我国生产标准规范严格   焦糖色素是目前食品工业用量较多的一种食品添加剂。据不完全统计,现国内年产量大约为两万多吨。如何保证其产品质量?2002年2月1日实施的《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亚硫酸铵法、氨法、普通法)》国家标准,为生产企业“勒紧”了紧箍咒。   曾参与该标准起草制定的重庆天府可乐渝龙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技术员彭钢介绍,该标准非等效采用了《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部分内容,对我国采用亚硫酸铵法、氨法、普通法生产的液体和粉状焦糖色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志、贮存、运输等方面作出了严格规定,取代了之前生产企业混乱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氨法)》、《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素(亚硫酸铵法)》和《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亚硫酸铵法和普通法)》,为规范企业生产提供了法规依据。   该标准的一大特色,就是对焦糖色的重金属成分给予了严格限制,并明确规定了使用的检测标准,如铅含量检测,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方法》、砷含量检测则使用《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方法》。另外,还参考美国标准,提高、新增了技术门槛。标准同时规定,如检验中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应重新抽取双倍数量铜皮产品进行复验,如复验结果仍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时,则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   据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添加剂标准研究专家李老师介绍,2008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可视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刚性法则”,在历经的1981、1986、1996、2007年4个版本中,都有对使用焦糖色的明确技术要求。如使用范围由1996年版的13种类扩大到2007年版的近50个产品种类 另外,2007版还对冰棍、汤料、冰淇淋和雪糕中使用焦糖色素的剂量进行了规定。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对新增加的品种和扩大的使用领域,我国还实行了“公告发布”制,以此作为标准补充。如卫生部2008年第27号公告,公布了普通法焦糖色可以在焙烤食品馅料(仅限风味派馅料)中使用、加氨法焦糖色可以在淀粉制品(仅限粉圆)中使用 2009年又以公告的形式,规定焦糖色(亚硫酸铵法)可以在粮食制品馅料(仅限风味派)中使用,且最大使用量为7.5g/kg。   “好吃,好看,好用,但更要安全。”李老师强调,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有6大基本要求,如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等,其中,“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是重中之重。“尤其对于用量较大的焦糖色来说,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技术规范要求,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合理使用起表率作用。”
  • 陈素明课题组实现了电化学中间过程的时间分辨质谱解析
    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ngew. Chem. Int. Ed(《德国应用化学》)在线发表了高等研究院陈素明教授课题组在结构导向的质谱分析方面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Elucidation of Underlying Reactivities of Alternating Current Electrosynthesis by Time-resolved Mapping ofShort-lived Reactive Intermediates”。武汉大学为论文唯一署名单位,高等研究院万琼琼副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陈素明教授、易红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通过构建具有时间分辨能力的Operando电化学-质谱分析装置,实现了电化学过程中活性中间体以及自由基异构体的结构和动力学解析,揭示了电化学反应的内在机制(图1)。图1.时间分辨的Operando电化学-质谱分析装置与电化学芳胺功能化反应质谱是对分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有力工具,但在实际的复杂研究体系中,常规的质谱分析方法很难实现深层次的结构解析和定量分析。其中,化学反应瞬态中间过程的分析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电化学合成是合成化学的新兴领域,但是电化学反应过程的机理研究一直受限于短寿命活性中间体的捕获和结构分析鉴定。为了解决电化学中间过程分析的难题,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超快时间响应的原位电化学-质谱分析装置,可以在电合成工况条件下时间分辨地解析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短寿命活性中间体。由于该装置可以最大程度地模拟直流电合成和交流电合成反应,因此通过全面解析电化学芳胺功能化反应过程中活性中间体的结构和动力学,揭示了交流电合成相对于直流电合成具有独特反应性的内在机制。包括:减少中间体的过度氧化/还原,促进氧化-还原电生活性中间体的有效反应,尤其是控制多步电合成反应过程中氮中心自由基的动力学来减少竞争反应。这些发现对于深入理解交流电合成反应的机理提供了关键的信息。此外,本研究还发展了一种解析反应过程中氮中心自由基异构体的新型分析策略。由于中性的氮中心自由基和胺自由基阳离子在质谱分析时都会呈现出相同质量的质子化离子峰,因此难以在质谱中进行区分。研究巧妙利用中性自由基能形成碱金属加合峰的特性,并通过时间分辨的电化学-质谱分析装置测定中性自由基和自由基阳离子的寿命差异,从而准确地分辨出了反应过程中的氮中心自由基异构体。该方法不仅揭示了电化学芳胺功能化过程中隐藏的自由基反应历程,而且提供一种氮自由基异构体解析的通用方法,从而可以深入理解氮中心自由基的反应动力学。据悉,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经费的支持,雷爱文教授课题组为该工作提供了电化学实验装置支持。
  • 浅谈影响数码显微镜分辨率的两大因素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数码显微镜是在传统显微镜上增加了数字图像传感器CCD或CMOS的显微镜,与计算机、图像处理、自动化、互联网等技术相结合,可衍生出多种产品和应用,如自动显微镜、数码互动显微镜、数字切片扫描仪等,能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在教学、医疗、科研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作为传感器,人眼和数字图像传感器CCD/CMOS主要有两方面的不同:一是数字图像传感器是由很多离散的感光器件组成,用其作为传感器接收显微图像,实际上是一个数字化过程(也称为空间采样)需要满足采样定理即奈奎斯特定理,这样图像才能准确重建;二是数字图像传感器的响应波长与人眼不一样,所以会受光源光谱特性的影响。本文从空间采样率和光源这两方面来分析对数码显微图像分辨率的影响。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空间采样率对数码显微图像分辨率的影响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奈奎斯特采样定理是指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时,要求采样频率f sub s /sub 要大于模拟信号中最高频率f sub max /sub 的2倍,即f sub s /sub >f sub max /sub 才可以通过采样之后的数字信号准确地重建出模拟信号。对于显微图像的数字化,其最高频率就是由物镜的极限分辨率决定的,采样频率也称为空间采样率,一般实际应用时要求空间采样率为物镜的极限分辨率的2.8倍左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显微镜的极限分辨率r是由物镜的数值孔径NA和波长λ决定的,满足式①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afecb7f6-313d-4fe3-a7d7-3a936fe605d8.jpg" title=" 1.png" alt=" 1.p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 /p p 因此波长越短,显微镜的极限分辨率越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空间采样率s的计算式②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6bfc528d-423f-46a1-8292-e3823f507b7c.jpg" title=" 2.png" alt=" 2.png" / /p p 式中p为数字图像传感器像素的边长;β1为显微物镜的放大倍率;β2为摄像镜头的放大倍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因此改变摄像镜头的放大倍率,可以改变空间采样率。选用一组不同放大倍率的摄像镜头实现不同的空间采样率,以研究空间采样率对数码图像分辨率的影响。具体实验条件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显微镜:BA310显微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光源:白光LED和卤素灯(可互换),带有550/20nm的干涉滤色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显微物镜:根据式①,其极限分辨率为0.45μm。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摄像头:CM3-U3-50S5M黑白摄像头,像素边长为3.45μm。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观察标本:采用USAF1951鉴别率板(如图1)所示,40× /0.75显微物镜可观察的极限线对数为2048(11-1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50px height: 3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900c84e7-0400-490e-9b1e-df00bd23a1ba.jpg" title=" 3.png" alt=" 3.png" width=" 350" height=" 35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图1 USAF1951鉴别率板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摄像镜头倍率:0.35× 、0.5× 、1× 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采样率,采集的图像如图2所示,结果如表1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12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10ab04e3-b4cb-4324-9054-967b80dfda29.jpg" title=" 4.png" alt=" 4.png" width=" 450" height=" 12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图2 不同摄像镜头下的数码显微图像 /strong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表1 不同摄像镜头下的数码显微图像分辨率 /strong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73950d5f-a61d-41aa-a1f6-1430b39f3040.jpg" title=" 5.png" alt=" 5.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由此可见,在没有满足采样定理的情况下即欠采样,数码显微图像分辨率会降低;在过采样的情况下,并不会带来数码显微图像分辨率的提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光源对数码显微图像分辨率的影响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式①提及的波长λ是最终被传感器接收的波长,此波长与传感器响应曲线和光源光谱特性有关。作为传感器,人眼的响应波长为400~700nm,即通常说的可见光,如图3所示。而对于数字图像传感器CCD/CMOS,其响应波长更宽,包括人眼不敏感的紫外和近红外部分,其中近红外的波长更长,如图4所示,这会导致显微镜分辨率的下降。因此当光源的光谱包含有人眼不敏感的近红外光谱或者紫外光谱时,在使用数字图像传感器时就会有影响。显微镜中常用的光源有白光LED和卤素灯,其中白光LED的光谱是450~700nm,如图5所示,与人眼的响应曲线比较接近,而卤素灯的光谱为400~2500nm如图6所示,包括了更长波长的红外部分。在分别使用卤素灯和白光LED时,由图像传感器得到的结果是有区别的,如图7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 nbsp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50px height: 24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63e10ec6-6db0-4cb4-b480-df43cecc4f65.jpg" title=" 6.png" alt=" 6.png" width=" 350" height=" 24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图3 人眼的响应曲线 /strong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2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4d151923-4162-4ff6-bed0-c4d379380b4b.jpg" title=" 7.png" alt=" 7.png" width=" 400" height=" 221" border=" 0" vspace=" 0" /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图4 相机的响应曲线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50px height: 27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263ba96b-37c6-4d8e-97a9-d1bf32f59d6c.jpg" title=" 8.png" alt=" 8.png" width=" 350" height=" 278" border=" 0" vspace=" 0" /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图5 LED光谱曲线& nbsp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50px height: 26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90d67a50-f6b4-43da-bac1-93120d97ba89.jpg" title=" 9.png" alt=" 9.png" width=" 350" height=" 263" border=" 0" vspace=" 0" /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图6 卤素灯光谱曲线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表2为不同光源下的数码显微图像分辨率,可以发现,人眼在不同光源下观察到的极限线对是一样的,都是2048线对,而对于数码显微图像,采用卤素灯时,观察到的分辨率会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卤素灯有红外光谱,人眼直接观察时会将红外部分滤掉,所以效果与LED相当,而数字图像传感器可以响应卤素灯的红外波长,所以分辨率会下降。解决办法就是数字传感器前放置一个红外滤色片(俗称IR-cut),将卤素灯的红外部分滤除,得到接近于人眼的响应曲线,这样就与目视观察结果一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1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af939b79-1302-4765-828c-3e42b08ace0c.jpg" title=" 11.png" alt=" 11.png" width=" 450" height=" 215"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图7 卤素灯和LED时的数码显微图像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表2 不同光源下人眼观察与数码显微图像分辨率的比较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c1631144-1358-4af5-b3e3-51da6e4b4c82.jpg" title=" 捕获.PNG" alt=" 捕获.PNG" /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因此在使用数码显微镜时,应严格遵从采样定理,并深入研究数码显微镜各个关键部件,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摄像镜头、光源、滤色片等,才能满足采样定理,准确重建出数字图像,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i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本文摘自:陈木旺. 浅析数码显微镜分辨率的影响因素[J]. 光学仪器, 2017, 40(3). /span /i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_13067.html?hmsr=zixuan& hmpl=ling& hmcu=& hmkw=& hmci=" target=" _self"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8e3999fc-35db-4591-8d2d-1da82b8fafb0.jpg" title=" 10.png" alt=" 10.png"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讲座: /strong 《四合一数码显微镜,多种难题一机解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时间: /strong 2020年4月22日 10:00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主讲人: /strong 夏天齐Draven,基恩士公司显微/3D测量系统部门,显微镜技术负责人,负责数码显微镜的技术支持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内容: /strong 很多用户在使用光学/金相/测量显微镜时,经常会遇到景深小、倍率低、需要另外准备光源、不能直接拍摄图片等困难,而一台数码显微镜可以轻松解决以上问题。此次讲座旨在让更多客户了解到数码显微镜能解决的常规问题(讲座中有实机演示);作为技术储备,认识到该产品的一些功能和应用场景等;搭建交流平台,与行业内人士互动等。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_13067.html?hmsr=zixuan& hmpl=ling& hmcu=& hmkw=& hmci=" target=" _self" strong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免费报名参会:点击即可链接到报名官网 /span /strong /a /p
  • PSC发布mIRage超高空间分辨红外成像光谱仪新品
    超高空间分辨红外成像光谱仪 — —mIRage O-PTIR系统 产品简介:美国PSC (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Corp, 前身Anasys公司)最新发布的一款应用广泛的亚微米级空间分辨率的红外光谱和成像采集系统mIRage。基于独家专利的光热诱导共振(PTIR)技术,mIRage产品突破了传统红外的光学衍射极限,其空间分辨率高达500 nm,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全面地了解亚微米尺度下样品表面微小区域的化学信息。 mIRageTM O-PTIR 光谱O-PTIR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光谱是一种快速简单的非接触式光学技术,克服了传统IR衍射的极限。与传统FTIR不同,不依赖于残留的IR 辐射分析,而通过检测由于本征红外吸收引发的样品表面快速的光热膨胀或收缩,来反映微小样品区域的化学信息。 mIRage工作原理:• 可调的脉冲式中红外激光汇聚于样品表面,并同时发射与红外激光共线性的532 nm的可见探测激光;• 当IR吸收引发样品材料表面的光热效应,并被可见的探测激光所检测到;• 反射后的可见探测激光返回探测器,IR信号被提取出来;• 通过额外地检测样品表面返回的拉曼信号,可以实现同时的拉曼测量。 O-PTIR克服了传统红外光谱的诸多不足:• 空间分辨率受限于红外光光波长,只有10-20 μm• 透射模式需要复杂的样品准备过程,且只限于薄片样品• 无传统ATR模式下的散射像差和接触污染 O-PTIR的优势之处在于: • 亚微米空间分辨的IR光谱和成像(~500 nm),且不依赖于IR波长• 与透射模式相媲美的反射模式下的图谱效果• 非接触测量模式——使用简单快捷,无交叉污染风险• 很少或无需样品制备过程 (无需薄片), 可测试厚样品• 可透射模式下观察液体样品• 可以与拉曼联用,实现同时同地相同分辨率的IR和Raman测试,无荧光风险mIRage 技术参数 波谱范围模式探针激光样品台最小步长样品台X-Y移动范围IR (1850-800 cm-1)反射 532 nm 100 nm 110*75 mmIR (3600-2700 cm-1)透射Raman (3900-200 cm-1)反射 重要应用实例分析: 1、多层薄膜 高光谱成像: 1 sec/spectra. 1 scan/spectra样品区域尺寸:20 μmx 85 μm size. 1 μm spacing.图谱中可以明显看出在不同区域上的羰基,氨基以及CH2 拉伸振动的分布。 2、高分子膜缺陷左:尺寸为240 μm的两层薄层上缺陷的光学图像;右:在无缺陷处(红色)和缺陷处(蓝色)的样品的IR谱图,998 cm-1处为of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的特征红外吸收峰。 3、生命科学 左:70*70 μm范围的血红细胞的光学照片;中:红色条框区域在1583cm-1处的Raman照片;右:红血细胞选择区域的同步的IR和Raman图谱 上左:水中上皮细胞的光学照片;上右:目标分子能够在红外光谱上很容易的区分和空间分离,可以明显看到0.5-1.0 μm的脂肪包体;下:原理示意图:红外光谱测量使用透射模式,步长为0.5 μm。 4、医药领域 左:PLGA高分子和Dexamethasone药物分子的混合物表面的光学照片中:在1760 cm-1 出的高光谱图像,显示了 PLGA在混合物中的分布,图像尺寸40 μm * 40 μm右:在1666 cm-1 出的高光谱图像,显示了 Dexamethasone在混合物中的分布,图像尺寸40 μm *40 μm 5、法医鉴定 左:800 nm纤维的光学照片右:纳米纤维不同区域的O-PTIR图谱 6、其他领域• 故障分析和缺陷• 微电子污染• 食品加工• 地质学• 考古和文物鉴定 部分用户及发表文章 [1] Ji-Xin Cheng et al., Sci. Adv.2016, 2, e1600521.[2] Ji-Xin Cheng et al., Anal. Chem. 2017, 89, 4863-4867.[3] Label-Free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Springer, Biological and Medical Physics, Biomedical Engineering.创新点:基于独家专利的光热诱导共振(PTIR)技术,mIRage突破了传统红外的光学衍射极限,空间分辨率高达500 nm;可以与拉曼联用,实现同时同地相同分辨率的IR和Raman测试,但无任何荧光风险;非接触式测量,避免了交叉污染。 mIRage超高空间分辨红外成像光谱仪
  • 4个化学新元素有了中文名 你知道怎么读吗?
    p   5月9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中文名称。这4个元素的中文发音依次为“nǐ”“mò ”“tiá n” “à o”。 /p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7b7e0538-f604-45ba-bedd-910cb986b282.jpg" title=" 1_副本.jpg" / /p /center p   该元素是铝族最重的元素,但由于具有放射性且衰变速度快,至今仍没有足够稳定的同位素,因此无法验证其特性是否与该族相符。科学家于2003年在镆的衰变产物第一次发现该元素,再于2004年直接合成。至今成功合成的这种元素原子一共只有14个。其寿命最长的同位素为286Nh,半衰期约为20秒,因此可对其进行化学实验。 /p p   2003年8月,科学家在镆的衰变产物中首次探测到该元素。2004年2月1日,一个由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和美国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联合组成的研究小组发表了这一项发现。 /p center img alt=" " src=" http://i.guancha.cn/news/2017/05/09/20170509192521972.jpg" height=" 39" width=" 340" / /center p   2004年7月23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森田浩介使用209Bi和70Zn之间的冷融合反应,探测到了一个278Nh原子。他们在2004年9月28日发表这项发现。 /p center img alt=" " src=" http://i.guancha.cn/news/2017/05/09/20170509192601913.jpg" height=" 42" width=" 342" / /center p   2015年12月31日,理研取得本元素的命名权,并被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认为该元素符合“发现元素”标准,预计本元素将会被命名为Japonium,符号Jp,跟日本的缩写一样,但此命名未被使用。这也是首次由亚洲国家取得新元素命名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58800025-8ddf-4d43-a729-e5bc35e4ee7a.jpg" title=" 2_副本.jpg" / /p p   镆(Moscovium,Mc)是元素周期表15 (VA)族中最重的元素,但是由于还没有足够稳定的镆同位素,因此并未能透过化学实验来验证其特性。 /p p   科学家在2003年第一次观测到镆,至今合成了大约30个原子,其中只探测到4次直接衰变。目前已知有5个质量数连续的同位素:287–291Mc,其中291Mc的半衰期最长,约为1分钟。 /p p   2004年2月2日,由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和美国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联合组成的科学团队在《物理评论快报》上表示成功合成了镆。他们使用48Ca离子撞击243Am目标原子,产生了4个镆原子。这些原子通过发射α粒子,衰变为Nh,需时约100毫秒。 /p center img alt=" " src=" http://i.guancha.cn/news/2017/05/09/20170509192739131.jpg" height=" 41" width=" 508" / /center p   115号元素主要有两个命名提议,一个是根据法国物理学家保罗· 朗之万命名为langevinium,另一个提议是根据Dubna研究所所在地莫斯科州命名为moscovium。IUPAC于2016年11月28日正式采用后者。 /p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bff00cc4-e594-49c2-b73f-7c65b7066eac.jpg" title=" 3_副本.jpg" / /p /center p   该元素(Tennessine,Ts)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超重化学元素,原子序为117。Ts在所有人工合成元素中质量第二高,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7周期的倒数第二位置。2010年,一个美俄联合科学团队在俄罗斯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首次宣布发现Ts。2011年的另一项实验直接生成了Ts的其中一种子同位素,这证实了2010年实验的一部分结果 原先的实验在2012成功得到重现。2014年,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也宣布成功重现该实验。2015年,负责检验超重元素合成实验的IUPAC/IUPAP联合工作小组(JWP)确认Ts已被发现,命名的提议权由美俄联合科学团队取得。 /p center img alt=" " src=" http://i.guancha.cn/news/2017/05/09/20170509192814825.jpg" height=" 76" width=" 362" / /center p   IUPAC于2016年6月8日建议将此元素命名为Tennessine(Ts),源于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范德堡大学和田纳西大学所在的田纳西州,此名称于2016年11月28日正式获得认可。 /p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e28d393d-0e2a-4ee1-8889-46825f8d8faf.jpg" title=" 4_副本.jpg" / /p /center p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超重元素,原子序为118。其最早于2002年被位于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JINR)的科学家成功合成,并在2015年12月由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及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IUPAP)所组成的联合工作小组所确认。在元素周期表上,它位于p区,属于18族,是第7周期中的最后一个元素。其原子序和原子量为所有已发现元素中最高的。 /p center img alt=" " src=" http://i.guancha.cn/news/2017/05/09/20170509193001781.jpg" height=" 43" width=" 256" / /center p   直至1960年代Og仍被称为eka-emanation(emanation是氡的旧称)。[34]1979年IUPAC发表了对元素新命名的建议,并将其命名为ununoctium。 /p p   俄罗斯的发现者于2006年公布发现此元素。2007年,联合核研究所主任表示,研究团队正考虑两个名字:以格奥尔基· 弗廖罗夫(Georgy Flyorov,杜布纳的研究实验室创立人)命名为Flyorium(现成为114号元素的名称),及以莫斯科州(Moscow Oblast,杜布纳所在地)命名的Moskovium(现成为115元素Mc的名称,Moscovium)。他也表示,虽然这是俄美合作发现的(美国提供撞击中的目标元素锎),但Uuo名正言顺地应以俄罗斯命名,因为联合核研究所的Flerov核反应实验室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能取得这种成果的设施。IUPAC于2016年6月8日建议将此元素命名为Oganesson(Og),以表扬奥加涅相的贡献,此名称于2016年11月28日正式获得认可。 /p
  • 粮油检测之元素检测快全变
    快:近些年来,关于大米中重金属污染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铅、镉超标问题格外引人注目。铅、镉是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对其的检测控制尤为关键。国标中铅、镉的检测仪器采用原子吸收,前处理可以选用湿法消解、微波消解、压力罐消解等,前处理方法均存在耗时长、试剂用量大、器皿交叉污染风险高等问题,鉴于此PerkinElmer开发了一种简单、便捷、高效的固体样品预处理方法——快速消解法,快速消解方法仅用1.5 mL硝酸(优级纯)于一次性带刻度的PPP离心管中,30分钟的加热,定容后,即可直接用于分析。详情参考应用报告:大米粉中PbCd-快速消解方法?全: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中包含了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元素,也富集了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这些元素种类繁多,且含量存在很大的差异,高如钙镁几百个ppm,低如汞,ppb乃至ppt级别,如何在粮食复杂的基体干扰下,一次进样测定几十种高中低含量的元素,是一个不小的挑战。PerkinElmer和你一起迎接挑战。 详情请参考应用报告:NexION 300/350 ICP-MS测试谷物中的元素含量变:随着粮食中元素的检测工作的不断深入,元素形态越来越成为热点,因为元素的形态与其毒性、生物可利用性、迁移性密切相关,国家已经出台关于砷汞元素形态的分析标准,今天来谈硒的形态分析:米以“硒”为贵,“硒”乃有机硒。详情请参考应用报告:米以“硒”为贵,“硒”乃有机硒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以上应用资料
  • 日立发布SU3500新型扫描电镜 实现低压高分辨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12月6日,由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与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共同举办的“日立新一代钨灯丝扫描电镜SU3500(以下简称‘SU3500’)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约30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新品研讨会。天美公司副总裁赵薇、日立高新技术公司中国事业集团先端分析仪器部部长Imada Yoshinori在研讨会上进行了致辞。日立高新电子显微镜全球应用工程师振木 昌成与日立高新技术公司电镜营业部马玉娥经理对SU3500新型扫描电镜最新功能和应用进行了详细讲解,并且进行了现场实际操作演示。    左至右:天美公司副总裁赵薇,日立高新技术公司中国事业集团先端分析仪器部部长Imada Yoshinori,日立高新电子显微镜全球应用工程师振木昌成   扫描电镜是利用电子束“照射”样品表面,通过产生的二次电子信号成像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根据电子枪产生电子束的机理不同,扫描电镜主要有场发射、钨灯丝 此次推出的新品SU3500属于应用最广泛、使用最经济的钨灯丝扫描电镜。扫描电镜在低加速电压下工作具有减少或消除样品的荷电效应、增强样品的表面衬度和成分衬度以及减少样品辐照损伤等优点 因此,提高电子显微镜在低加速电压和低真空下的分辨率是扫描电镜的研究热点。   低加速电压下实现高分辨。通常加速电压降低,灯丝的发射电流会按比例减少,图像的亮度也会正常衰减。SU3500采用了最新开发的自动多级电子枪偏压设计,能够在特定的加速电压条件下,实现高的发射电流。与日立S-3400相比,SU3500的信噪比增强,成像质量更加优越。在加速电压为3kV时,二次电子图像分辨率可达7nm 在加速电压为5kV时,电子背散射图像的分辨率可达10nm。   低真空下实现不导电样品的直接观察。新设计的SU3500真空程序使真空度可达到650Pa,实时真空反馈允许在用户设定的特定压力下,保持样品室快速的真空稳定性。SU3500可变压力模式允许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潮湿、油腻和非导电样品进行观察 电子束与空气分子相撞产生的正电荷可消除样品表面的多余电荷,因此不需要进行传统的样品前处理,如干燥和镀膜。   SU3500的操作软件也有多项改进,使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例如:多模式多用途观察显示功能可以通过菜单操作选择单幅图像、双幅图像、四幅图像以及全屏图像显示 双幅图像及四幅图像显示模式可以同时显示由两种不同的探测器观察到的图像,或者为了多用途观察而合成图像。信号混合功能可以将富有样品表面细微结构信息的二次电子像和富有丰富成分信息的背散射电子像在一幅画里面叠加显示,更易于评价与分析。   低电压、低真空下获得极高的分辨率是SU3500最大亮点。天美公司副总裁赵薇表示,SU3500扫描电镜在加速电压为3kV时,二次电子图像分辨率达7nm 先进的3D技术以及非常便利的可视化操作,使SU3500成为目前全球最高端的钨灯丝扫描电镜。 专家现场体验SU3500新型扫描电镜功能    SU3500新型扫描电镜   相关新闻:   天美(中国)北京总部乔迁庆典及答谢晚宴   看清“不一样”的天美——访天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劳逸强
  • 便捷可靠检测铅镉双元素,普析在行动
    便捷可靠检测铅镉双元素,普析在行动随着工业污染的产生,谷类粮食作物中铅、镉等重金属污染超标问题日益严重。饮食安全,事关民生,国家强制性标准(GB 2762)明确了谷物类粮食中铅、镉限量值,粮食收储、粮情监测预警等均需要对铅镉元素进行检测。现有检测方法普遍存在粮食样品前处理复杂、检测成本高、用时长等问题,不利于大量样品监测工作的开展。通过对粮食行业用户的广泛调研,普析以行业标准方法LS/T 6134-2018和LS/T 6135-2018为依据,自主研发自动铅镉分析仪(粮食),实现称量、处理、进样、检测、结果输出一体化自动分析,完全达到和超过了行业标准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要求,快速准确实现糙米、大米、玉米、小麦中铅和镉同时测定。铅镉双元素同测方法已获2019年粮食行业标准立项,团体标准也正在建立中。自动铅镉分析仪(粮食)是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牵头的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转化成果。过程中形成多项专利。仪器体积小、重量轻、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快速,适合于糙米、小麦、大米、玉米收购的现场快速检测。自动铅镉分析仪(粮食)具备以下特点:u 快速-240样/天称量数据自动采集自动批量样品预处理一次提取铅镉两元素,双元素同时检测检测效率高u 可靠-铅的方法检出限0.02mg/kg ,镉的方法检出限0.002mg/kg自动控温技术保证提取效率低检出限,宽动态范围长期稳定u 智能-自动测样,无需化学分析测试经验一次称样,即可获取数据集成优化条件,一键调用软件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在线记录耗材使用情况u 友好-单次测试成本低,低用酸量,职业健康仪器占用空间小人员要求低降低检测成本安全环保自动铅镉分析仪(粮食)主要协助以下三类客户群体解决铅镉元素分析问题:u 基层粮食检测机构能力建设用户;u 粮食第三方检测用户;u 粮食及粮食制品加工企业。
  • 科学家利用空间分辨的同位素示踪揭示组织代谢活动
    同位素示踪有助于确定器官的代谢活动,但研究不同器官内代谢异质性的方法尚不成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空间分辨的同位素示踪揭示组织代谢活性,相关论文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Methods杂志上,题为:Spatially resolved isotope tracing reveals tissue metabolic activity。研究人员将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营养输注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成像质谱法(iso-imaging)结合,以空间分辨的方式定量哺乳动物组织中的代谢活动。他们在肾脏中观察了皮质及髓质的糖异生通量和糖酵解通量发现,肾脏各区域对三羧酸循环基质的使用不同,皮质优先使用谷氨酰胺和柠檬酸,髓质优先使用脂肪酸。此外,他们还观察了在生酮饮食下大脑中碳被利用于三羧酸循环和谷氨酸的具体情况。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中,葡萄糖始终占主导地位,但在生酮饮食中,3-羟基丁酸在海马体中的贡献最大,在中脑中的贡献最小,脑内氮的来源也有所不同,支链氨基酸主要分布在中脑,而氨则主要分布在丘脑。综上,这种方法将稳定同位素注入与成像质谱法相结合,可以空间分辨率定量分析哺乳动物组织中的代谢活动。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21-01378-y
  • 葛兰素史克事件为在华跨国公司敲响警钟
    9月19日的湖南长沙,暑热渐退,凉意怡人。   16时许,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二审判庭,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之下,审判长公开宣读一审判决结果:   &ldquo 以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判处被告单位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GSKCI)罚金人民币30亿元;判处被告人马克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驱逐出境&hellip &hellip &rdquo   对于上述判决,被告单位诉讼代表人及各被告人均当庭表示认罪服判,不提出上诉。这意味着社会高度关注的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商业贿赂犯罪案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法槌已定,余音未落。   有人指出,世界500强企业的在华子公司中,因触犯中国法律而站上中国法庭被告席的,GSKCI是第一家。同时,这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开出的最大罚单。   有人期待,沉疴已久的中国医药行业或将迎来新的改革拐点,更多质优价廉的药品和服务将惠及中国患者。   还有人感言,开放的中国不是法外之地。此案为医药行业营销行为确立了标准,进一步透射出中国司法机关以法治促开放的坚定决心,表明了中国厉行法治、为创造更加规范、公平、稳定、可预期市场环境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为求销量无视法律 大肆行贿中国医务人员   9月4日,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检察院以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对GSKCI和原GSKCI法定代表人、董事会主席马克锐等人提起公诉,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案件。   因涉及商业秘密,被告单位GSKCI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经依法审查,根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决定于9月19日不公开开庭审理。   办案人员介绍,历时一天的庭审先后进行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法定程序,公诉人出示了多组证据,辩护人发表了充分的质证意见;控辩双方展开了法庭辩论;GSKCI诉讼代表人以及马克锐、张国维、梁宏、黄红、赵虹燕5名被告人均作出了最后陈述。   由此,GSKCI以行贿方式扩大药品销量、谋取巨大非法利益的犯罪事实,得以清晰、完整、准确呈现于法庭之上。   &mdash &mdash 销售为王 无视法律大肆行贿   2009年2月,马克锐相继担任GSKCI处方药事业部总经理、董事会主席、法定代表人。为扩大药品销量,马克锐提出了&ldquo 以销售产品为导向 (selling-led)&rdquo 的口号,并通过全体员工年会、领导力峰会、销售精英俱乐部等公司内部各种会议和活动进行宣传鼓动。该经营理念得到张国维、梁宏、黄红、赵虹燕等公司高管的积极响应和支持,逐渐形成了无视中国药品管理等法律法规中的禁止性规定,只追求扩大销量、以费用促进销售的贿赂销售模式。   &mdash &mdash 全方位支持 贿金披上&ldquo 学术外衣&rdquo   为提高销量,GSKCI大量招聘销售人员,改组扩建业务部门。处方药事业部、疫苗部、抗生素及创新品牌事业部等各业务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向全国各 地医疗机构的从事医务工作的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人力资源部制定以销售业绩为核心的工资、奖金等薪酬福利制度及政策,将人力和财力向业务部门倾斜;财务部、合规部、IT部等其他部门也提供全方位支持、帮助并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法务部则为行贿提供帮助和掩护。   其中,GSKCI大客户团队、各事业部的市场部等部门,邀请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从事医务工作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参加由其赞助和组织的境内外各类会议,通过支付差旅费、讲课费、安排旅游等方式贿赂与会医务人员,然后将相关费用分别以&ldquo 研讨会费用&rdquo 等科目在财务系统中报账。在参会医务人员的支持 下,GSKCI的各类药品得以进入各地医疗机构。   同时,各业务部门通过医药代表等,以支付业务招待费、讲课费以及现金回扣等方式贿赂全国多地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并将相关费用以&ldquo 招待费&rdquo &ldquo 其他推广费用&rdquo 的科目报账,换得GSKCI的药品得到使用或扩大使用。   依法办案保障权利 展现中国司法机关法治精神和专业素养   法庭的庄严判决,再一次彰显中国法律的公正和威严。回首本案,从初露端倪进入警方视线进而展开侦办,到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再到法院依法审理,各个环节无不展现出中国司法机关的法治精神和专业水准。   让我们把时针拨回到2013年3月&mdash &mdash   公安部经侦局在工作中发现,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上海旅行社存在大量违规套现行为。该旅行社在不做旅游业务的情况下,营业额却高达数亿元,而收入来源就是为GSKCI等跨国药企在华子公司提供会务服务。   一条看似不起眼的线索,可能潜藏着重大案件。同年6月,经公安部指定,具有侦办商业贿赂案件丰富经验的长沙公安机关成立专案组,对GSKCI涉嫌经济犯罪一案立案侦查。   &ldquo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艰难复杂的战斗。&rdquo 长沙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陈耀松说,在国内暂无办理跨国企业涉嫌经济犯罪案件先例的情况下,长沙市公安局勇挑重担。   300多个日夜里,专案组民警先后辗转北京、上海、山东、辽宁、新疆等10余省区市,行程数十万公里,收集各类证据材料10万余份,成功地将大量分散的犯罪事实、人员、证据串联成体系,指证了GSKCI单位犯罪这一核心。   由于涉案财务数据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在境外,并采取英文记账,成了办案中的又一&ldquo 拦路虎&rdquo 。   &ldquo 我们分工恶补各类信息技术、财务会计、基础英语等知识,首创并规范地完成了调取境外电子数据、统合财务考核应用系统、翻译英文邮件,以及审讯外国人等特殊侦查工作。&rdquo 陈耀松介绍。   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8月起,检察机关派出侦查监督和公诉部门的10余名干警提前介入本案,指导侦查取证,并对侦查活动实施法律监督,确保侦查工作合法规范。   长沙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处长李峰磊说,审查起诉期间,检察机关对1000余本案卷材料进行全面审查,提审了所有犯罪嫌疑人,并询问了40余名证人。   2014年6月和8月,检察机关两次以部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补充侦查期间,公安机关又为本案收集了上千份证据。   李峰磊介绍,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为保障被告人和辩护人正当诉讼权利,检察机关对10余万份证据进行扫描,形成电子卷宗,刻录成光盘免费提供给 律师,切实保障了律师的阅卷权。因本案诉讼代表人和被告人中均有外国公民,检察机关又将起诉书、举证提纲、公诉意见等文书全部翻译成英文,依法保障了被告 人的诉讼权利。   &ldquo 公正司法、依法审判是各界人士乃至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也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rdquo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黎军说,法院受理案件后,严格按照 法律规定向被告单位、各被告人和辩护律师送达了起诉书副本,并依法告知被告单位和被告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还充分听取了被告单位、被告人与辩护律师的意 见。   黎军介绍,因被告人马克锐是外国公民,法院及时将相关事项通知英国驻华使馆,并在庭审中为其提供全程翻译。   在定罪量刑过程中,法院认为,马克锐主动从英国返回中国接受调查并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系单位自首,其他被告人亦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具有自首情节,且各被告人均自愿认罪,依法可以减轻处罚。   另据介绍,与此案相关的受贿案,将陆续依法起诉、审判。   郑重道歉终至 中国市场向守法者敞开怀抱   &ldquo 当前的中国医药市场存在种种乱象,相信本案的判决将给有关各方带来深刻警示。&rdquo 旁听了公开宣判的长沙市民卢奕雯说,从本案中,可以清晰地感受 到中国司法机关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决心和能力,也希望这能够成为打破医药行业贿赂销售&ldquo 潜规则&rdquo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契机,推动破除&ldquo 以药补医&rdquo 机制 弊病,从根本上解决药价虚高这一民生焦点问题。   同样旁听了宣判的长沙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陈静向记者表示,本案树立了中国打击商业贿赂的标杆,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规范市场秩序提供了样本。   &ldquo 有一些观点认为,GSKCI案是中国在搞所谓&lsquo 选择性执法&rsquo ,这完全站不住脚。&rdquo 陈静进一步反问,&ldquo GSKCI用大肆贿赂开道,损害公众利益,破坏市场秩序&hellip &hellip 试问,哪个国家的市场、哪种司法制度能够容忍这种行为?&rdquo   &ldquo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一些外来资本、跨国企业不适应中国司法制度对商业腐败的正常监管。&rdquo 陈静说,&ldquo 如今,以往的路子再也走不通了。本案的判决结果绝不是所谓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表现,而是中国惩治商业腐败、优化市场环境所展现出的新气象。&rdquo   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飞跃表示,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的力量来创造投资环境,吸引投资者,维护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阶 段。法治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更是市场经济的保障。只有法律制度行之有效的市场,才是值得信赖、可以长远预期的市场。&ldquo 从这个意义来说,GSKCI 案的判决将对中国市场的大环境产生深远影响。&rdquo   &ldquo 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将不断扩大,欢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落户中国,推动中国市场的健康成长,维护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造福广大中国人民, 也共享繁荣发展的成果。&rdquo 王飞跃说,中国的市场对所有投资者一视同仁、平等开放,但只有诚信守法、规范经营的企业,才能在中国迎来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记者注意到,就在中国法院公开宣判后,葛兰素史克总部官网第一时间登出了一份致中国人民的道歉信。   &ldquo 葛兰素史克总公司完全认同中国司法机关依法认定的事实和证据,服从中国司法机关的依法判决,并向中国患者、医生、医院和中国政府、全体中国人民深刻道歉。&rdquo   &ldquo 葛兰素史克总公司已经深刻反省,并从中吸取教训,采取了具体措施,全面整改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尽一切努力,重新赢得中国人民的信任。&rdquo   据悉,葛兰素史克在中国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并将继续在此为中国人民贡献力量。&ldquo 今天,葛兰素史克总公司进一步向中国政府和人民承诺,葛兰素 史克中国公司将以实际行动在中国医药行业树立改革的样板&rdquo ,全力支持中国改革政策,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而努力。同时,葛兰素史克总公司也做出了更多具体 承诺:将坚持在中国持续投资,并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的科技发展;针对流行于中国的疾病,进一步推进药物和疫苗的研发;通过扩大生产、扩大药品价格下浮空 间,让中国农村地区和城市一样,提高对葛兰素史克药品的可及性。   &ldquo 葛兰素史克总公司将以践行这一系列长远的发展战略,致力于促进中国人民的健康福祉,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rdquo 在道歉信结尾,葛兰素史克如是表述。   中国有一句古话: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中华民族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民族。王飞跃表示,只要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吸取了深刻教训,守法经 营,就一定会重新赢得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信任,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定会像支持其他守法经营的企业一样,支持葛兰素史克中国 公司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 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
    分辨率是扫描电子显微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基本的性能判断指标,对成像而言,它是指能分辨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对微区成分分析而言,它是指能分辨的最小区域。分辨距离或区域越小,性能越好,分辨率越高。一般来说,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可能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一、入射电子束束斑直径该项指标决定了扫描电镜分辨率的极限,一般场发射电子枪可使束斑直径小于3nm。二、入射电子束在样品中的扩展效应扩散程度取决于入射束电子能量的高低和样品原子序数的大小。入射束能量越高,样品原子序数越小,则电子束作用体积越大,产生信号的区域随电子束的扩散而增大,从而降低了分辨率。三、调制信号分辨率与信号本身的能量和信号取样的区域范围相关,以二次电子为调制信号为例。当二次电子为调制信号时,由于其能量低(小于50 eV),平均自由程短(10~100nm左右),只有在表层50~100nm的深度范围内的二次电子才能逸出样品表面,发生散射次数很有限,基本未向侧向扩展,因此,二次电子像分辨率约等于束斑直径,即扫描电镜分辨本领的极限。除了上述因素以外,图像分辨率还和工作条件密切相关,加速电压、束流束斑、工作距离、光阑大小、明暗对比度、探测器的选择等都会影响成像质量。例如,不管任何电镜、任何电压束流条件,都是工作距离越近,分辨率越好。不过工作距离越近,操作越危险,需要操作者谨慎操作避免试样碰撞极靴;且工作距离越近,试样允许的倾转角度也会受到更大的限制。由此可见,作为一种精密科学仪器,扫描电镜的使用是有较高操作要求的。而为了降低使用门槛,纳克微束FE-1050系列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一方面,在新一代电子光学镜筒的加持下,FE-1050系列展现出低电压、高分辨的卓越性能,达到1.5nm@1kV的国际先进水平;另一方面,FE-1050系列还配备了27个端口拓展以及宽大的主真空舱室,能够轻松应对各类成像、分析需求。当下,加快尖端科研仪器装备的国产化替代已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工作,为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近期国家陆续出台多个相关政策,设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西部科学城等多个重大科技专项并推动其建设,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加速发展。纳克微束作为央企科研国家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推动中国显微技术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科学与技术硬实力提升。未来,纳克微束将陆续在全国各地布局演示中心,进一步探索材料科学、半导体、新能源、生命科学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应用场景,推动国产扫描电镜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转载文章均出于非盈利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益。
  • 超快超分辨成像问题在列:2023年度15个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科技前瞻研判,引领原创性科研攻关,打造学术创新高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按照《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征集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的通知》 (科协办函创字[2023]8号)文件要求,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面向国内外科技组织和科技工作者,共征集58个全球共同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经过专家委员会函评和终审评议,共评选出15个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本次评选出的5个前沿科学问题中,第一个就是超分辨率成像技术,该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经有多项科研转化成果成功产业化。5个前沿科学问题1、如何突破时-空极限实现超快超分辨成像?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spatio-temporal limit to achieve ultrafast and super-resolution imaging?2014年诺贝尔奖授予了将光学显微带入纳米尺度的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但其依赖于荧光标记,且时间分辨率较低。压缩超快成像技术兼具飞秒时间分辨率和极高数据压缩比,但以牺牲空间分辨率来观测超快动态过程。发展超快超分辨成像技术,在无标记宽场成像下实现时-空分辨率的协同突破,将极大推动人类对各类超快微观现象的认知,助力“追光捕快、察微显纳”的新成像体系建设。2、人们能以多高的自由度塑造光?How arbitrarily can light be shaped?自从认识光现象起,人们便尝试不断改变光的“造型”。从早期的透镜聚焦光能,到现代显微技术中的复杂结构光、激光雷达形貌测量中的点阵投影等,还有精细激光加工中超长焦深的贝塞尔光束、具有弯曲空间传播轨迹的艾利光束等。对光的塑造能力越高、对其利用程度也越高。为此,应从原理上探索塑造光的极限,即人们能以多高的自由度塑造光?3、光学系统的体积极限是多小?What is the volume limit of an optical system?光学元件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可用光学材料和结构设计的限制。基于超表面的平面光学器件以及各类新型微纳元件有望将核心光学元件缩小到几百微米级别,相比传统复杂光学系统体积显著减小了六个数量级。但如何确定具有特定功能的光学系统的体积理论极限还有待研究,从而进一步实现微型化、微型化与集成化,将在AR/VR、遥感探测及未来纳米科技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4、光电子芯片的集成度极限是什么?What is the limit of photonic integration? 面向未来十年或更长远时间,光电子芯片集成度的增长会遇到瓶颈,相应的容量要扩展到Pb/s量级会遇到许多根本性的限制。本科学问题涉及芯片容量、尺寸、功耗三个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的极限,需要在超宽带透明光电材料、高集成度器件中的光场调控、高效率低功耗调谐机理等方面研究变革性的新原理和新技术。5、如何使光计算完备?How to make optical computing complete?采用光学方法来实现运算处理和数据传输是后摩尔时代算力、功耗问题极具潜力的解决途径之一。光子具有光速传播、抗电磁干扰等特性,以及具有天然的多维复用和并行计算优势,十分契合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大数据处理的需求。但目前光子计算面临着很多挑战,例如光子芯片的集成度仍有待提高;计算精度仍低于电子芯片,器件架构未优化,上述挑战亟需研究5个工程技术难题1、如何实现EW超强激光?How to create EW ultra-intense laser?依托我国神光装置,攻克甚多束超短脉冲激光高效优质相干合成、超高信噪比管控、等离子体压缩等核心难题,突破EW超强激光高增益、高品质、高负载三大受限条件,国际上率先实现EW级峰值功率激光输出,率先进入超相对论物理等前沿基础研究领域,辐射带动平均功率万瓦级超短激光技术发展和应用。2、如何构建超大型空间光学装置?How to construct the ultra-large space optical instrument?超大型空间光学装置是当前世界宇航企业重点发展的综合性大系统工程方向。在轨组装和维护则是构建超大型空间光学装置的重要技术途径,即将系统的各个组成模块发射入轨,再利用空间操控工具对各个模块进行在轨组合和装配。该技术的实现将引领弹性可重构光学遥感系统的跨越式发展,并为未来空间飞行器维护与服务奠定技术基础。3、如何实现高功能密度感存算一体光电集成芯片?How to realize that photoelectric integrate chip with high functional density sensing and memory integration?能够执行探查、识别、飞行、定向打击等任务的微型机器人对功耗、尺寸、功能要求十分苛刻。现有设备集成化程度低,处理数据量大,成像体制单一,无法实现一体化探查。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用感存算一体化仿生架构,突破光电融合集成、智能感知处理等关键技术,挖掘低频有效信息,降低能耗压力,实现高功能密度、极小型化、极低功耗的一体化光电集成芯片。4、如何实现在原子、电子本征尺度上的微观动力学实时、实空间成像?How to achieve real-time and real-space imaging of microscopic dynamics on the intrinsic scale of atoms and electrons?原子、电子是自然界许多现象的核心,其结构及运动状态决定了所构成物质的宏观特性。原子、电子的运动发生在飞秒至阿秒的超快时间尺度以及皮米的超小空间尺度上,因此,需要同时具备“皮米空间分辨率”与“阿秒时间分辨率”的阿秒电子成像技术以实现对原子-亚原子微观世界中超快动力学过程的探测与控制,揭示材料中各种功能的微观起源。5、如何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全球重力梯度测量?How to retrieval high time and spatial resolution global gravity gradient?地球重力场是地球的基本物理场之一,反映了地球表层及内部物质的空间分布、运动和变化,同时也决定着大地水准面的起伏和变化。利用高精度冷原子重力梯度仪对全球的重力梯度进行高时空分辨率的测量,可以更好地监测揭示海洋环流活动规律,全球陆地水储量变化,冰盖和大型冰川系统的质量平衡,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5个产业技术问题1、如何打造成熟的硅基光电异质集成工艺平台,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How to build the accessible platform for optoelectronic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based on silicon photonics,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next-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随着AI、下一代数据中心、激光雷达、卫星通信等战略应用迅速发展,单一集成光子材料已不能满足产业需求。以III-V半导体、薄膜铌酸锂为代表的硅基光电异质集成可融合多种光电功能材料的优势,将成为高端光子芯片在上述应用领域的重要解决途径。鉴于光电异质集成国际竞争态势,我国迫切需要提升高端异质集成光子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能力,支撑产业发展。2、如何突破激光时空特性测试计量短板难题?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measuring the spatial and time domain parameters of lasers?2022年,激光产业销售收入大于800亿。然而,支撑我国激光产业发展的激光参数测试仪95%依赖进口,年高达3亿元。特别是激光时域和空域参数测试计量缺失,全部依赖德国、美国、加拿大等仪器。典型的包括:测量皮秒、飞秒和阿秒的自相关仪、FROG和SPIDER等;千瓦级功率激光光束质量测试仪等。测试仪器短板,风险大,是急需攻关的问题。3、中高端传感器如何实现自主可控?How to achieve self- production and controllability of medium and high-end sensors?传感器是物理与数字世界纽带,万物互联基石,对国力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低端传感器产能过剩,中高端传感器自主可控率低。小到手机摄像头、大到汽车发动机,中高端传感器严重限制了我国产品市场竞争力。传感器专业点多面广,对材料、集成电路等基础工业水平要求高。如何实现中高端传感器自主可控是一个关键产业技术难题。4、如何谱写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方案”?How to compose the "Chinese Approach" for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各国汽车产业博弈未来的战略制高点,李克强院士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方案—“车路云一体化融合系统控制”的技术路线。在路侧通过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融合在一体,具备全天候全息环境感知能力,并有传输延迟低、覆盖范围广、数据精度高、易维护安装的特点,可以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两大核心痛点,进一步提升我国交通信息化、智能化。5、如何突破反谐振空芯光纤降损及大规模工业化制备难题?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loss-reducing and massive industrial manufacture of anti-resonant hollow-core fiber?作为近半世纪光通信行业基础媒介的实芯光纤正面临容量与时延两项限制。反谐振空芯光纤在理论损耗、带宽、非线性和介质光速等方面全面优于实芯光纤,将对光纤、光器件、光网络系统形成颠覆性变革,有望构建下一个50年的光通信生态。其理论损耗极限、将损耗降至可商用水平并实现大规模工业制备,是亟待突破的技术和产业问题。
  • 突破传统光学衍射极限:新一代Nanoimager可轻松实现超分辨荧光成像
    近年来,随着活细胞体系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的发展,膜蛋白单分子研究,特别是受体动力学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单分子研究领域中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超分辨成像技术因其能够突破光学衍射限,而比传统光学显微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高的定位精度。英国Oxford Nanoimaging公司新推出的超分辨荧光显微镜—Nanoimager,由牛津大学Achillefs Kapanidis教授团队经过8年时间研发而成,是全球台大视野单分子FRET显微镜,将以超强的分辨率在单分子示踪、活细胞成像、蛋白互作、3D成像等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Nanoimager主要技术特点? 横向分辨率20nm;纵向分辨率50nm ? 稳 定 性:1 μm/K的漂移;1 nm (1 Hz to 500 Hz)振幅 ? 支持同时双色成像和顺序四色成像 ? 采用1激光,使用安全 图1 Nanoimager 超分辨成像 Nanoimager采用PALM/dSTORM技术和光激活定位显微技术 (PALM) ,利用单分子定位算法并结合光学系统艾里斑的形状,以超高精度(纳米量)获得荧光分子的中心位置,然后用CCD将其信号进行采集转化终得到分辨率为20nm的超分辨图像。 Nanoimager主要应用案例1、单分子FRET FRET是一种两个荧光分子间非辐射性的能量转移方式,反映两者的分子间距(一般在2 – 10 nm的间距发生)。Nanoimager是台用于大视野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smFRET)的商业化仪器,其适用于smFRET的关键功能包括:同时双色成像;单分子散射光强度和总体平均的实时分析;视野中数千个单分子的高通量成像,以及用交替荧光激发 (ALEX) smFRET的功能来定量化学计量与FRET效率。图2是smFRET用于研究单个DNA霍利迪交叉的动力学。 图2 用smFRET检测霍利迪交叉(HJs)的实时构象变化 2、单分子示踪 Nanoimager可以在两个通道同时示踪细胞或者纯化物样品中的单分子 (图3),并计算扩散系数。细胞中分子的扩散系数可以被示踪,如酶或蛋白可以通过药物和抗生素的反应来示踪。低扩散率可以表示标记分子与另一分子或结构的相互作用或相结合。 Nanoimager可以直接反映纯化样品中荧光粒子的扩散率和预估大小,具有敏感性 (单荧光分子别) 和特异性 (双色标记可以显著降低检测杂质的可能性)。 图3 Nanoimager双色追踪单分子/粒子 3、更大视野的成像 Nanoimager的每个成像通道均有50 μm x 80 μm的大视野,且照明均匀,可以实现单分子或细胞的高通量成像并快速收集数据。图4显示了以10倍于其他技术的速度对突变的大肠杆菌细胞的不同表型进行成像。为了获得不同表型的可靠的结果,需要对大量细胞进行比较。使用具有大视野,能够自动对焦和自动获取数据的Nanoimager可以显著加快整个实验速度和通量。将大视野与超分辨成像结合是Nanoimager的特优势。 图4 Nanoimager的大视野可以在高分辨率下实现高通量成像 超分辨荧光显微镜以其特的优势,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Nanoimager的技术和应用详情,欢迎致电010-85120280咨询,我们会尽快给您满意的答复! 相关产品及链接 1、新一代超分辨荧光显微镜 (NEW):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273664.htm2、LaVision BioTec光片照明显微镜: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32856.htm3、双光子荧光显微镜: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32637.htm4、LVEM5 台式透射电子显微镜: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57727.htm
  • 原理革新!超透镜分辨率提升一个量级
    超透镜能够超越传统光学成像分辨率的极限,实现亚波长级别的微观结构和生物分子的更好观测。然而,超透镜的本征损耗一直是该领域长期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限制了成像分辨率的进一步提升。  近日,来自香港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密切合作,提出了多频率组合复频波激发超透镜成像理论机制,通过虚拟增益来抵消本征损耗,成功提高了超透镜的成像分辨率约一个量级。该研究成果于8月18日在《科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超透镜”概念最早由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John Pendry于2000年首次提出。根据理论预测,超透镜将具有突破传统光学成像分辨率极限的能力。随后,为实现超透镜构想,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大学教授张翔团队率先提出了新型银-聚合物超透镜的实验方案,极大推动了超透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此后,各国科学家纷纷加大研究投入,超透镜迅速成为光学领域的热门课题,并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光纤通信、光学成像等场景。合成复频波方法提升超透镜成像质量的原理示意图(研究团队供图)  目前,基于极化激元材料和超构材料的超透镜已被广泛验证可以实现亚衍射成像,但其本征损耗的严重限制了其分辨率进一步提升,从而也限制了其应用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重大挑战,由香港大学教授张霜、张翔、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戴庆以及John Pendry组成国际科研团队开展联合攻关。  在最新发表的论文中,张霜介绍:“针对光学损耗提出一种实用的解决方案,即借助多频率组合的复频波激发来获得虚拟增益,进而抵消光学体系的本征损耗。”  作为验证,他们把这一方案运用到超透镜成像机制,理论上实现了成像分辨率的显著提升。最后,进一步借助微波频段双曲超构材料的超透镜实验进行了论证,获得与理论预期一致的良好成像效果。  戴庆团队基于长期对原子制造技术下的高动量极化激元的积累,创制了基于合成复频波的碳化硅声子极化激元超透镜。“我们最终实现了超透镜成像分辨率约一个量级的提升,相信这将对光学成像领域产生巨大影响。”戴庆表示。  科研人员介绍,合成复频波技术是一种克服光子学系统本征损耗的实用方法,不仅在超透镜成像领域有卓越的表现,还可以扩展到光学的其他领域,包括极化激元分子传感和波导器件等。该方法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系统和几何形状进行定制化应用,为提高多频段光学性能、设计高密度集成光子芯片等方向提供了一条潜在的途径。  “这是一个优美而普适的方法,可以拓展到其它波动体系来弥补损耗问题,如声波、弹性波以及量子波等。”张翔说。  香港大学博士后管福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特别研究助理郭相东和香港大学博士生曾可博为本文共同一作。张霜、张翔、戴庆和John Pendry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 元素周期表添4个新成员 化学课本将改写
    p   4个新的化学元素如今已经被正式添加到元素周期表中,这也意味着,这张表的第七行终于完整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6166822645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3757b915-33dc-4022-bcd4-e434b3b7887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元素周期表的第七行完整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片来源:Sandbh/Wikimedia Commons /p p   多年来,第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元素早已被用铅笔写在了元素周期表上,而来自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的实验室也曾多次宣称发现了这些元素。然而对于这4个新元素的官方认可一直等到了2015年年底—— 一组独立专家日前一致认为,相关证据是有效的。总部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2015年12月30日宣布了该专家组的结论。 /p p   所有这4种新元素都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粉碎更轻的原子核人工合成的。质子和中子不稳定的凝聚体在分裂成更小且更稳定的碎片之前仅存在了几分之一秒的时间。 /p p   那些发现这4个新元素的团队如今可以为元素的名称和两个字母的符号提出建议。这些元素可以用它们的一个化学或物理性质、一个虚构的概念、一种矿物、一个地方或国家,或是一个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 /p p   发现第113号元素的优先权授予了日本研究人员,他们非常高兴,因为这将成为第一个在东亚被命名的人造元素。当这一元素于12年前首次被发现时,“Japonium”便被建议作为它的名称。 /p p   位于东京附近和光市的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仁科加速器科学中心于2004年首先宣布发现了第113号元素。这也是亚洲科学家首次合成新元素,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也参与了这一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mp52413726_1451983172599_2.jpe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d491f458-9771-426f-9718-88420b278ae4.jpg" / /p p   日本的研究小组使用加速器使第30号元素锌的原子加速,然后撞击第83号元素铋的原子,使二者原子核融合在一起而得到113号元素。他们从2003年开始实验,在2004年、2005年和2012年共3次合成了113号元素。到那时,研究人员已经有了该元素的3个原子。 /p p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在为IUPAC的决定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科学家而言,这比一枚奥林匹克金牌具有更大的价值。”(野依良治并非日本研究团队成员,但他是RIKEN前任所长。) /p p   俄罗斯和美国研究人员之前也曾发表声明表示发现了第113号元素,但并未被来自IUPAC和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的专家组授予优先权。 /p p   然而俄罗斯和美国却从其他3种元素那里获得了荣誉及冠名权。 /p p   IUPAC/IUPAP委员会表示,第115号和117号元素首先由俄罗斯杜布纳市核研究联合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州利弗莫尔市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合作发现。其他团队的工作——例如瑞典研究团队使用一部德国加速器——则帮助确认了第115号元素的存在。 /p p   而发现第118号元素的荣誉——这是迄今为止人工合成的最重元素——授予了杜布纳和劳伦斯-利弗莫尔团队。该元素有一个曲折的历史——1999年宣称发现这一元素的一项声明于两年后被收回,原因是有指控称存在伪造数据的行为。 /p p   英国利物浦大学核物理学家Rolf-Dietmar Herzberg表示,物理学家如今正在尝试人工合成第119号、120号元素,在当前技术水平下这一研究是能够实现的。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表示看见了新的元素——德国达姆施塔特市重离子研究GSI亥姆霍兹中心研究人员曾于2012年进行了5个月的试验但未获成功。在第120号元素之后,研究人员认为,让两个原子核融合的可能性近乎为零。 /p p   迄今为止,元素周期表上从自然界发现的元素只到第92号元素铀,93号及以上的元素都是人工合成的。按惯例,新元素命名一般用国名、地名和人名等加上后缀“um”的形式。 /p
  • 法国出现“IHU新型变异毒株”,突变点比奥密克戎多9个!
    当全世界都在努力应对具高度传染性的奥密克戎(Omicron)新冠变异株时,法国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潜在且令人担忧的新变体——IHU。该团队表示,IHU毒株带有46个突变点和37个缺失,导致30个氨基酸替换和12个缺失。相较之下,正肆虐全球各国的Omicron毒株的突变点为37个,比IHU毒株少了9个。命名为IHU的新冠B.1.640.2变体迄今已感染了法国东南部的12人。研究人员在medRxiv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说,第一个病例与一个有非洲西部喀麦隆旅行史的人有关。该论文的作者声称,被确诊IHU感染的人是完全接种过疫苗的。该人在从喀麦隆的三天旅行归来后,新冠检测呈阳性。然而,专家们很快宣布,仅仅因为发现了一个新的变体,并不一定意味着IHU会像其他变体一样具有传染性,包括Omicron。在一条长长的推特上,流行病学家和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研究员埃里克-费格尔-丁说,他们正在检测新的变体,以评估它的传染性或危险性。他补充说:“我们已经发现了几十种新变体,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会更危险。虽然Omicron具有更强的传染性,更容易战胜免疫力,但这个新变种将属于哪个类别还有待观察。”论文原文: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1.12.24.21268174v1
  • 我国滥用抗生素情况普遍 危害严重亟待法律规范
    日前,宁夏曝出两名患儿被检测出带有超级细菌NDM-1,迅速引起社会各界对“抗生素滥用”话题的热议。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抗生素最多的国家,也是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甚至食品和饲料中都有抗生素的身影。   现状 滥用抗生素情况很普遍   调查显示,中国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为56%,其中最高者接近99% 而国外的平均数字为30%。国内听凭广告随意购药、无处方用药、无指征用药、频繁更换抗生素、疗程过长等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普遍存在。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医生乐于为患者使用最新、最高端的抗生素,而患者由于“立竿见影看疗效”的心理,也同样乐于使用医生推荐的新型广谱抗生素,其结果是患者在遭遇了“高药费”之后,还产生了“高耐药性”。   耐药性越强,意味着感染率和死亡率越高。也就是说,如果你感染上耐药菌,病死的几率就增大了,很有可能“无药可治”。据专家推算,2005年我国因抗生素耐药细菌感染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在食品安全方面,如果不限制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污染”食品将严重损害国民健康,降低民族素质。目前,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应用也很普遍,这些药物并非用于治疗生病的动物,而是用于预防动物生病及添加饲料促进动物生长,这样的做法,已在养殖业内达成共识。后果是农场周围的空气和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零售的肉和蛋类,甚至是野生动物体内都出现了抗生素。   这些抗生素的残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并蓄积,它不仅会导致器官发生病变,而且能把人体变成了一个培养“超级细菌”的小环境。医学专家指出,现在有许多携带“超级细菌”的患者,既没有传染病史,也没有住过医院,病因很可能与食品中抗生素滥用有关。   借鉴 国外实行严格限控制度   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开创了人类对抗感染性疾病的新纪元。然而,抗生素的滥用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如细菌耐药性增强、抗菌药物有效性骤减、医疗费用上升等等。目前,很多国家已对抗生素的使用采取了严格的限制和控制制度,防止抗生素滥用。   一、抗生素处方药物控制制度。抗生素在国外被严格界定为处方药,必须有执业医师的处方,使用才算合法,不能作为非处方药在药店里随便向公众出售,否则要承担高额的罚款和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二、抗生素使用流程控制制度。患者只有在医院,经过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后,具有严重的感染症状且医师认为必须使用,才能由医师开具处方使用抗生素,而且要求注明使用抗生素的依据、药量、疗程、使用同一抗生素的天数等信息。此外,还必须经过医护人员认可,并由药房最终审定,强调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性、针对性及方案性,使用程序审定非常严格。   三、抗生素使用就低不就高制度。患者在必须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制度上通常不允许执业医师直接运用最高端的抗生素类药物(例如第四代头孢),而是首先使用毒副作用较低的低端抗生素类药物。尤其严格控制药物毒性大但一直被当做治疗耐药革兰氏阳性菌的“最后一道防线”的万古霉素的使用。   四、抗生素预防感染性使用的控制制度。抗生素虽是药物预防感染的基本路径,但是国外为了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对于预防感染采用了“重过程控制,轻药物预防”的原则,强化医疗行为过程控制,减少医疗感染机会,严格控制交叉感染。   五、养殖业全面禁止抗生素制度。欧盟国家已在2006年1月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任何抗生素,这是全世界范围内为保障食品安全采取的最为严厉的措施,从食品源头防止抗生素残留物传入人体的可能。   正是由于从制度与程序方面严格控制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才使抗生素的滥用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有效治理,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观点 抗生素使用监管亟须规范   国外之所以对抗生素的使用采取了严格控制,是逐渐认识到不限制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将会对人类的药品及食品安全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最近“超级细菌”的出现,已经为人类滥用抗生素敲响了警钟。   我国目前的药品管理法中,仅对国产及进出口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限制性管理,例如人们熟悉的麻醉类药品吗啡等,精神类药品杜冷丁、安定等,医疗用毒性药品砒霜等,都采取了严格的管制,然而抗生素不属于上述管制类药品,对抗生素的销售及使用没有做非常严格的限制和控制,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养殖饲料添加使用的控制尤其欠缺力度。   应该说,我国目前的药品及食品管理法规中对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是有相关规定的,但这些规定主要限于卫生部门的内部规章及医院管理中抗菌类药物使用的操作流程,从法律的效力等级来看,上位阶较低,法律的强制力及处罚力度也相对疲软。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社会各界逐步认识到滥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后,我们应当借鉴一些国家对抗生素类药物控制与管理的经验,在药品管制方面将抗生素类药物列入实行特殊管理的范畴,加大对抗生素类药物控制和监管的力度,尤其严格限制抗生素在养殖业的使用,加强食品抗生素残留物的检测与跟踪,强化对滥用抗生素的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和惩处力度。
  • 《制造装备智能化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公开征集参编单位
    数字技术与装备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装备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制造装备智能化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核心内容,是增强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提升制造领域全要素生产率、带动数字化转型、促进生产力进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根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下达的2021年第四批推荐性国家计划的通知,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编制的国家标准《制造装备智能化通用技术要求》获批立项。该标准提出了制造领域装备智能化相关术语、通用技术要求,为推动制造装备智能化设计、优化、升级提供标准指导。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和《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的有关规定,现公开征集该标准的参编单位。如果有意向的单位,请于2022年5月8日前将标准参编回执(见附件)发送至TC124秘书处。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甲397号邮编:100055联系人:方毅芳联系电话:15201312987Email:yifang@instrnet.com 国家标准计划号20214491-T-604项目名称制造装备智能化通用技术要求标准性质推荐制修订制定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归口单位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内容摘要本标准规定了制造领域装备智能化相关术语、通用技术要求等,为装备智能化设计、优化、升级提供指导。附件: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参编回执表.doc
  • 专家称年份酒普遍含有塑化剂
    成都糖酒会刚刚落幕,白酒质量安全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我国著名白酒评委张志刚日前向记者透露,截至目前年份在两年以上的白酒,无论品牌,凡是送检的几乎都存在塑化剂问题。   传导过程产生白酒塑化剂   2012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的检测结果,其中DBP(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俗称塑化剂)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超出标准2.6倍。   对此,中国酒业协会发表声明称,我国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限定标准正在研究之中,目前只有容器、包装方面有塑化剂标准,因此不存在白酒本身塑化剂&ldquo 超标&rdquo 一说。而且,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的白酒产品中,塑化剂含量远远低于国外相关食品标准中对塑化剂含量指标的规定。   但是,在很多消费者看来,这种辩解毫无责任,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拿标准&ldquo 说事&rdquo 有为酒企开脱之嫌,白酒本来就是中国的民族饮品,国际上对白酒塑化剂含量根本就没有具体标准,更谈不上&ldquo 低于&rdquo 国际标准。   我国著名白酒评委张志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白酒中塑化剂的产生主要是在传导过程中,白酒在生产时使用大量塑料软管、塑料桶,由于塑料软管、塑料桶与白酒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塑化剂溶出,另外,也不排除有的白酒酿造使用的原料酒、添加的香精香料可能含有塑化剂,进而引入到白酒最终产品中。   据食品安全网站放心365总裁高建明的介绍,作为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塑化剂对动物雌激素具有显著的干扰效应。长期摄入过量塑化剂,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   高建明表示,白酒的包装材料也可能成为塑化剂问题的帮凶,比如塑料内塞,白酒灌装后,在整个贮存、运输、流通环节均有可能与添加塑化剂的内塞&ldquo 亲密&rdquo 接触,导致塑化剂的溶出,所以合格白酒出厂后,也有可能在流通环节抽检时发现含有塑化剂。   &ldquo 年份酒&rdquo 被测普遍含有塑化剂   张志刚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年份在两年以上的白酒,无论品牌,凡是送检的几乎都存在含有塑化剂的问题。   张志刚表示,这是因为酒鬼酒被曝出塑化剂事件是在一年半以前,引起各方重视之后,各酒企才开始严格生产和流通监管,甚至淘汰原有含塑料软管和塑料桶的设备,但是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白酒产品往往都是在两三年以前生产的,这是由于白酒这种产品的特殊性&mdash &mdash &mdash 生产后一般要储存一段时间后才面向市场,因此可以说,现在市面上流通的白酒,无论品牌,几乎都有塑化剂问题。   而且,当时大部分地区白酒出厂检验项目中不包括塑化剂的检测,所以这些产品都是直接流入了市场,消费者一般也无法判定塑化剂的存在。   据有关专家介绍,自从酒鬼酒塑化剂事件曝出后,很多酒企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全面&ldquo 禁塑&rdquo ,并已取得一定成果。如原材料环节,原来有些厂家使用的是塑料编织袋运输高粱小麦,现在改为麻包带,并在除杂环节避免塑料物质进入 在制酒生产环节,将蒸馏接酒管道、接酒桶、瓢盆容器全面更换为不锈钢材质 在存储勾兑环节,输酒管道更换为不锈钢软管,储酒陶坛的封口都加了皮纸,并且将封口薄膜全部更换为不含塑化剂的材质等。   对此,张志刚表示,即便现在很多酒企全面升级设备和监管措施,但已进入流通环节的产品确实存在塑化剂问题,因为这些产品几乎都是酒企&ldquo 升级&rdquo 前出产的&ldquo 酒企也很难办,过去的产品会被人质疑有塑化剂问题,如果将这些正流通的产品换为新生产的产品,又会被质疑年份不够,可谓是两头为难。酒企仍需要时间来渡过这个特殊时期,目前要想一下子祛除所有隐患是不可能的。&rdquo   &ldquo 国标&rdquo 千呼万唤难出台   虽然此前引发广泛关注,但中国酒业协会所称的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的&ldquo 国标&rdquo 确实到目前为止仍未出台。中国酒业协会之前曾建议卫生部门进行白酒塑化剂残留量安全风险评估,待评估后,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标准。   去年年底,国家食药监局发布通知,要求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的风险评估结果,加强对白酒产品中塑化剂的抽样检验,发现白酒中塑化剂高于风险评估值的,立即责令企业停产整顿。该通知并未明确给出卫生计生委通报的塑化剂风险评估值的具体数值。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若一个行业无标准可循,那么企业产品的合格性无法确定,消费者的信心也就无从谈起。当前确实面临着全球尚无塑化剂限量标准可参考的问题,但是国内相关部门可以在研究基础之上根据国人体质制定出符合自身的塑化剂标准。此外,政府部门如标准制定部门、质检部门的公信力也有待恢复,否则标准和检测结果不被消费者认可,白酒行业的塑化剂问题也就不能得到良好解决。同时,政府也可规范和促进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使其为国内食品安全筑起另一道安全保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