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二硼化钽

仪器信息网二硼化钽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二硼化钽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二硼化钽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二硼化钽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二硼化钽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二硼化钽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二硼化钽相关的解决方案。

二硼化钽相关的资讯

  • 大连化物所实现半导体光催化硼化反应
    近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室有机硼化学与绿色氧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2T6组)戴文研究员团队在多相光催化硼化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选用易于制备的硫化镉纳米片作为多相光催化剂,利用光生电子—空穴的协同氧化还原作用,通过选择性硼化反应,实现了烯烃、炔烃、亚胺以及芳(杂)环的高值转化,合成了硼氢化和硼取代产物。氮杂环卡宾硼烷(NHC-BH3)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且制备方法简单,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硼源,被应用于自由基硼化反应中。然而,大量有害的自由基引发剂或昂贵且无法回收的均相光催化剂的使用仍然阻碍其广泛应用。因此,发展一种通用、廉价且可循环的催化体系对NHC-BH3参与的自由基硼化反应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戴文团队发展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多相光催化体系。该体系利用易于制备的硫化镉纳米片作为多相光催化剂,NHC-BH3为硼源,在室温光照的条件下,实现了多种烯烃、炔烃、亚胺、芳(杂)环以及生物活性分子的选择性硼化反应。由于该转化过程充分利用了光生电子—空穴对,从而避免了牺牲剂的使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催化体系不仅能够实现克级规模放大,且催化剂多次循环后依旧保持稳定的收率,同时,该催化体系作为一个可循环的通用平台,回收后的催化剂仍可继续催化不同种类底物的硼化反应,这些结果可为以NHC-BH3为硼源的自由基硼化反应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此外,该工作还对所得到的有机硼化物进行了衍生化,合成了含有羟基,硼酸酯和二氟硼烷反应活性位点的合成砌块。  戴文团队一直致力于多相催化大宗化学品(烯烃、炔烃、有机硫化物和醇等)的高附加值转化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前期的工作中,分别发展了钴基氮掺杂介孔碳催化醇的氧化酯化制备酯(Angew. Chem. Int. Ed.,2020)、廉价锰氧化物催化醇的氧化氨化制备酰胺和腈(Chem,2022)、铁单原子纳米酶催化酮的氧化氨化制备腈(Science Advances,2022)、锰氧化物催化不饱和碳氢资源的氧化氨化制备酰胺和腈(JACS Au,2023)、钴纳米颗粒和钴单原子协同催化有机硫化物制备酰胺和腈(Nat. Commun., 2023)。  相关研究成果以“Facile Borylation of Alkenes, Alkynes, Imines, Arenes and Heteroarenes with N-Heterocyclic Carbene-Boranes and a Heterogeneous 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t”为题,于近日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并被选为热点文章(Hot Paper)。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是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02T6组博士后谢复开和科研助理毛展。上述工作得到了辽宁省优秀青年基金的资助。
  • Science:科学家测定超高热导率半导体-砷化硼的载流子迁移率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刘新风团队联合美国休斯顿大学包吉明团队、任志锋团队,在超高热导率半导体-立方砷化硼(c-BAs)单晶的载流子扩散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为其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指导和帮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 随着芯片集成规模的进一步增大,热量管理成为制约芯片性能的重要因素。受到散热问题的困扰,不得不牺牲处理器的运算速度。2004年后,CPU的主频便止步于4GHz,只能通过增加核数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运算速度,而这一策略对于单线程的算法无效。2018年,具有超高热导率的半导体c-BAs的成功制备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其样品实测最高室温热导率超过1000 Wm-1K-1,约为Si的十倍。c-BAs具有高的热导率以及超弱的电声耦合系数和带间散射,理论预测c-BAs同时具有颇高的电子迁移率(1400 cm2V-1s-1)和空穴迁移率(2110 cm2V-1s-1),这在半导体材料系统中颇为罕见,有望将其应用在集成电路领域来缓解散热困难并可实现更高的运算速度,因而通过实验来确认这种高热导率的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c-BAs已被制备,但样品中广泛分布着不均匀的杂质与缺陷,对其迁移率的测量带来困难。一般可以通过霍尔效应,测定样品的载流子的迁移率,而电极的大小制约其空间分辨能力,并直接影响测试结果。2021年,利用霍尔效应测试的c-BAs单晶的迁移率报道结果仅为22 cm2V-1s-1,与理论预测结果相差甚远。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能力的原位表征方法是确认c-BAs本征迁移率的关键。 通过大量的样品反复比较,科研团队确定了综合应用XRD、拉曼和带边荧光信号来判断样品纯度的方法,并挑选出具有锐利XRD衍射(0.02度)窄拉曼线宽(0.6波数)、接近0的拉曼本底、极微弱带边发光的高纯样品。进一步,科研团队自主搭建了超快载流子扩散显微成像系统。通过聚焦的泵浦光激发,广场的探测光探测,实时观测载流子的分布情况并追踪其传输过程,探测灵敏度达到10-5量级,空间分辨能力达23 nm。利用该测量系统,研究比较了具有不同杂质浓度的c-BAs的载流子扩散速度,首次在高纯样品区域检测到其双极性迁移率约1550 cm2V-1s-1,这一测量结果与理论预测值(1680 cm2V-1s-1)非常接近。通过高能量(3.1 eV,400 nm)光子激发,研究还发现长达20ps的热载流子扩散过程,其迁移率大于3000 cm2V-1s-1。 立方砷化硼高的载流子和热载流子迁移速率以及超高的热导率,表明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电子元件。该研究厘清了理论和实验之间存在的差异的具体原因,并为该材料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中科院仪器设备研制项目等的支持。  图1.c-BAs单晶的表征。(A)c-BAs单晶的扫描电镜照片;(B)111面的X射线衍射;(C)拉曼散射(激发波长532 nm);(D)极微弱的带边发光(激发波长593 nm)及荧光成像(插图,标尺为10微米)。 图2.瞬态反射显微成像和在c-BAs中的载流子扩散。(A)实验装置示意图,激发波长为600 nm探测波长为800 nm;(B)不同时刻的瞬态反射显微成像(标尺1微米);(C)典型的载流子动力学;(D)0.5 ps的二维高斯拟合(E)不同时刻的载流子分布方差随时间的演化及载流子迁移率,误差标尺代表95%置信拟合区间。
  • 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候选推荐(2022-015)——超高热导率半导体-砷化硼的载流子扩散动力学研究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作者刘新风课题组1 工作简介——超高热导率半导体-砷化硼的载流子扩散动力学研究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刘新风研究员团队联合休斯顿大学包吉明团队和任志锋团队在超高热导率半导体-立方砷化硼(c-BAs)单晶的载流子扩散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其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指导和帮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随着芯片集成规模的进一步增大,热量管理成为制约芯片性能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受散热问题的困扰,人们不得不牺牲处理器的运算速度。从2004年后,CPU的主频便止步在了4 GHz,只能通过增加核数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运算速度,然而这一策略对于单线程的算法却是无效的。2018年,具有超高热导率的半导体c-BAs的成功制备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其样品实测最高室温热导率超过1000 Wm-1K-1,约为Si的十倍。c-BAs不仅具有高的热导率,由于其超弱的电声耦合系数和带间散射,理论预测c-BAs还同时具有非常高的电子迁移率(1400 cm2V-1s-1)和空穴迁移率(2110 cm2V-1s-1),这在半导体材料系统中是非常罕见的,有望将其应用在集成电路领域来缓解散热的困难并且能够实现更高的运算速度,因而通过实验来确认这种高热导率的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c-BAs被制备出来,但样品中广泛分布着不均匀的杂质与缺陷,为其迁移率的测量带来极大的困难。一般可以通过霍尔效应,测定样品的载流子的迁移率,然而电极的大小制约着其空间分辨能力,并直接影响到测试的结果。2021年,利用霍尔效应测试的c-BAs单晶的迁移率报道结果仅为22 cm2V-1s-1,与理论预测结果相差甚远。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能力的原位表征方法是确认c-BAs本征迁移率的关键。通过大量的样品反复比较,研究团队确定了综合应用XRD、拉曼和带边荧光信号来判断样品纯度的方法,并挑选出了具有锐利XRD衍射(0.02度)窄拉曼线宽(0.6波数),接近0的拉曼本底,极微弱带边发光的高纯样品。进一步,研究团队自主搭建了超快载流子扩散显微成像系统。通过聚焦的泵浦光激发,广场的探测光探测,实时观测载流子的分布情况并追踪其传输过程,探测灵敏度达到了10-5量级, 空间分辨能力达23 nm。利用该测量系统,详细比较了具有不同杂质浓度的c-BAs的载流子扩散速度,首次在高纯样品区域检测到其双极性迁移率约 1550 cm2V-1s-1, 这一测量结果与理论预测值(1680 cm2V-1s-1)非常接近。通过高能量(3.1 eV,400 nm)光子激发,研究团队还发现了长达20ps的热载流子扩散过程,其迁移率大于3000 cm2V-1s-1。立方砷化硼高的载流子和热载流子迁移速率,以及其超高的热导率,表明其可以广泛应用在光电器件、电子元件中。该研究工作厘清了理论和实验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的具体原因,为该材料的应用指明了方向。图1. 瞬态反射显微成像和在c-BAs中的载流子扩散。(A)实验装置示意图,激发波长为600 nm探测波长为800 nm (B)不同时刻的瞬态反射显微成像(标尺1微米) (C)典型的载流子动力学 (D)0.5 ps的二维高斯拟合 (E)不同时刻的载流子分布方差随时间的演化及载流子迁移率,误差标尺代表95%置信拟合区间。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研究员岳帅为文章第一作者,刘新风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为休斯顿大学田非博士(现中山大学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休斯顿大学包吉明教授和任志锋教授。该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科学院仪器研制项目等项目的大力支持。2作者简介通讯作者刘新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中科院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中科院海外人才计划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021年获中组部人才计划支持。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半导体材料微纳尺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光谱和物性研究。近年来在Science, Nat. Mater., Adv. Mater., Nano Lett.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10余篇,总引用15000余次,H因子61。担任Nat. Nanotech., Sci. Adv., Nano Lett., Adv. Mater. 等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任Journal of Physics: Photonics, Nano Materials编委会委员,InfoMat, Materials Today Physics, Materials Today Sustainability, Frontiers of Physics青年编委。通讯作者包吉明,美国休斯顿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美国光学学会会士。2003年于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Roberto Merlin,2003年-2008年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Federico Capasso。2008年加入美国休斯顿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纳米光电子学研究。发表文章250余篇,引用量19000,H因子62。通讯作者任志锋,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美国休斯顿大学物理系M.D. Anderson讲席教授,德克萨斯州超导研究中心主任。1984年在西华大学获得本科学位,1987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90年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他的研究集中在具有高ZT值和高功率系数的热电材料、极高热导及载流子迁移率的砷化硼单晶、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纳米材料、电解水产制氢催化剂、用于捕获和消灭SARS-CoV-2冠状病毒的加热过滤器、碳纳米管、太阳能转换材料、柔性透明电子器件和超导材料及其应用等。第一作者岳帅,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研究员。2016年于中科院物理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翁羽翔研究员。2017年-2020年在电子科技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王志明教授和包吉明教授。2020年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长期从事超快光谱研究。在Science, PNAS, Nature Materials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5项。第一作者田非,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13年进入美国休斯顿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任志锋教授。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在任志锋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起加入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期从事新型散热材料的合成和制备,基本性质的表征和分析,以及相关应用的设计和开发。目前已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 复旦周鹏半年六登《自然》子刊,聚焦二维材料集成电路器件研发
    融信息感知、存储、处理于一身,摒弃冗余的模块组合和数据转换传输,对运动物体的探测与识别一步到位… … 视网膜形态的一体化运动探测器件如今不再是想象。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周鹏团队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胡伟达研究员合作,在智能运动探测领域取得了原创性进展,巧妙地运用新型神经网络概念打造出了动态感存算一体化、可实现人类视觉完整功能的“全在一”器件,首次得以在时间尺度上进行图像处理,实现运动探测与识别。11月8日,相关研究成果以《面向运动探测识别的全在一二维视网膜硬件器件》(All-in-one two-dimensional retinomorphic hardware device for motion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周鹏团队16年来深耕集成电路新型器件和系统研究领域,成果丰硕,仅2021年5月以来,已有六项成果接连于《自然-电子学》(Nature Electronics)、《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等《自然》子刊发表。“风洞”实验:为“硅”探路和拓展累累硕果的背后,是长达数十年的深耕与持续探索。2005年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后,周鹏即留校任教,多年来潜心扎根于集成电路新材料、新器件和新工艺的研究。“科研道路上,迷茫、困顿是常态,不能心急,在经历不断的尝试、摸索后,终有开花结果的时候。”硅是目前集成电路的主要载体,然而,过于昂贵的工艺流程限制了创造性器件的设计与研发,且常规的硅器件结构及系统已无法满足智能时代产生的新需求。周鹏团队便将目光投向了物性更丰富、性质更多元的二维材料以构筑新器件,为硅找寻尝试解决当前集成密度与能耗难题的方案。“我们的二维原子晶体就像扮演了航空技术中‘风洞’的角色,为硅探路。”周鹏解释道。团队牢牢把握两条主线,即从器件基本原理出发和从材料的本质特性出发,两条线交叉融汇而得出新思路、新观点,获得一般规律,进而在硅上重现,探索引入新技术的可能性。为突破制约硅基闪存技术的原理瓶颈,周鹏团队从源头出发,首次发现了双三角隧穿势垒超快电荷存储机理,并基于此原理建立了通用器件模型,设计并制备出同时具备三大要素的范德华异质结闪存,为在硅体系中开展应用指出了原则性的研发路径。针对硅红外探测的困难,团队独辟蹊径,开创性地构筑了范德瓦尔斯单极势垒探测器得以看到“黑暗中的红光”,构建天然屏障以阻挡“有害的”噪声暗电流成分,同时又保障“有益的”信号光电流畅通无阻,在不削弱光响应的情况下有效抑制暗电流,提高探测器信噪比。在发掘材料本质、拓展功能方面,基于晶圆级二维半导体材料,团队创新地构建了可用于乘法累加运算的新型架构,具有用于低功耗和高计算力的存算融合系统的巨大潜力;在电路晶圆级集成方面,提出了一种适合学术界探索的二维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优化路线,展示了二维材料体系未来芯片的应用前景;针对具有重大需求的类脑神经形态技术,团队利用二维原子晶体的双极性固有特征,实现了单晶体管基非线性逻辑运算,为高性能低功耗智能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有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大脑”。传递薪火:科研书写报国情除科研工作者的身份外,身为教师,为集成电路领域培养储备人才是他的初心,他获评2021年“钟扬式”好老师。“在我看来,每位学生就像是一颗种子,教师要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根据学生的特质制定培养方案,也要适当‘放手’,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激发。”在周鹏的悉心培育下,多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学术之星”等荣誉,多篇学生一作论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微电子学院2016级直博生陈华威毕业后入职华为从事新型芯片研发,对导师五年来的教诲仍印象深刻:“周老师鼓励我打破思维局限,充分尝试不同的可能性,他所展现出的严谨治学态度、逻辑思维方式让我受益匪浅。”“周老师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周鹏所招收首届学生刘春森说:“周老师常提到,硅在传统技术上积累了太多技术壁垒专利,我们要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采用新材料去实现技术突破,使得我国在集成电路基础制造上不用受制于人。这也促使我坚持在‘卡脖子’领域的研究道路上走下去,再走下去。”如今,刘春森在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任青年研究员,将这份学术报国“芯”接力传承。周老师以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为国科研”这四个字的认识。博士生王水源说:“他指导我们,科研工作者更应该在技术最前端的黑暗中到不同方向去点燃微光,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为产业的前路铺设上温暖的灯塔和可靠的补给站。”秉持着这样的思路,他带领着团队不断拓展集成电路技术的无限空间。立足集成电路领域,复旦大学是国内最早从事研究和发展微电子技术的单位之一。2014年获批建立“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国际培训(上海)基地”,2015年成为国家9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之一,2018年牵头组建的“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揭牌成立,2019年承担了“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建设教育部创新大平台,2020年率先试点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 “科研人员所要解决的,并不是渴了才去考虑用哪个杯子装水的问题,而是需要在喝完这杯水前,就着手筹谋下一杯水从哪里来。”以大平台为基石,以体制机制的升级为引擎,周鹏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 “悟空”号发现宇宙线硼/碳比能谱新结构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国际合作组利用卫星前六年观测数据分析得到10GeV/n到5.6TeV/n能段宇宙线硼/碳比和硼/氧比的精确测量结果,并发现能谱新结构。相关研究成果于10月14日在线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宇宙线是来自外太空的高能粒子,包括各种原子核、电子、高能伽马射线和中微子等。自1912年赫斯发现宇宙线以来,人类对它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已经长达一个世纪。但时至今日,关于宇宙线的起源、加速机制以及它们在星际空间和星系际空间中的传播及相互作用等基本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答。在宇宙线中,碳核、氧核等属于恒星核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原初粒子,而硼核则主要是碳核、氧核在传播过程中和星际物质发生碰撞后产生的次级粒子。因此,通过对宇宙线中硼/碳(B/C)和硼/氧(B/O)流量比的精确测量可以研究宇宙线在传播路径上的相互作用过程。上个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建立起来的经典宇宙线传播模型预测B/C和B/O随能量的变化服从单一幂律分布,且谱指数应为-1/3或-1/2。近些年的直接观测实验(如PAMELA、AMS-02)发现宇宙线B/C在百GeV/n以下能区确实符合单一幂律分布,其谱指数非常接近-1/3,被认为是建立于1941年Kolmogorov星际介质湍流理论的直接证据。但在更高能区,尤其是TeV/n以上,前述实验因测量精度的限制无法给出准确的探测结果,不能对现有的宇宙线传播模型给出有效检验。“悟空”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用于空间高能粒子观测的卫星,其核心科学目标除了通过对电子宇宙线和伽马射线的观测来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还包括通过探测宇宙线核素粒子来研究宇宙线的加速和传播机制。和国际上其他类似探测设备相比,“悟空”号覆盖能段宽、能量测量准、粒子鉴别强,特别是具备优异的电荷分辨本领,可以对高能宇宙线核素粒子进行高精度鉴别(图1)。10月14日,基于其收集到的前六年观测数据,“悟空”号国际合作组获得了10 GeV/n到5.6 TeV/n能段的B/C和B/O的精确测量结果(图2)。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1 TeV/n以上B/C和B/O进行精确测量,能量上限比阿尔法磁谱仪(AMS-02)实验高出5倍。“悟空”号的探测结果表明,在宽能段范围内B/C和B/O明显偏离单一幂律分布的行为特征。“悟空”号首次以高置信度发现宇宙线B/C和B/O在相同能量(约100 GeV/n)处出现变硬的行为,意味着经典的宇宙线传播理论需要进行重要的修改。该结果对揭示宇宙线的传播机制以及星际介质的湍动属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意味着之前基于反物质宇宙线的暗物质间接探测的天体物理背景需要重新估计。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江苏省的多个项目的支持。图1 “悟空”号测量的电荷谱
  • 彭练矛:20年专注碳基芯片,让中国芯“换道超车”
    彭练矛,电子和材料物理学家,目前主要从事碳基电子学领域研究。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并获学士学位,1988年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后赴英国牛津大学,1994年底回国。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电子学院院长、北京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院长。 受访者供图从2000年至今,北京大学电子学院教授彭练矛坚守在国产碳基芯片研究一线。在他看来,目前中国芯片产业链面临着被“卡脖子”的状况,关键因素是中国在芯片技术领域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从材料、设计到生产制备的全套技术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没能发挥主导作用。 2022年3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彭练矛在谈自己的科研经历。从2000年至今,北京大学电子学院教授彭练矛坚守在国产碳基芯片研究一线。在他看来,目前中国芯片产业链面临着被“卡脖子”的状况,关键因素是中国在芯片技术领域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从材料、设计到生产制备的全套技术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没能发挥主导作用。而碳基电子将有望打破这种局面,实现由中国主导芯片技术的“换道超车”。20年来,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了整套碳基芯片技术,首次制备出性能接近理论极限,栅长仅5纳米的碳纳米管晶体管,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为中国芯片突破西方封锁、开启自主创新时代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启用新材料是解决芯片性能问题的根本出路”作为电子产品的“心脏”,全球每年对芯片的需求已达万亿颗。“大家都希望电子设备的芯片速度更快、续航时间更长。”彭练矛告诉记者,碳基芯片技术的发展对于大众生活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5G技术的来临将使城市变成“智慧城市”,健康医疗、可穿戴电子设备、物联网和生物兼容性器件… … 这些都离不开海量的数据运算,需要有强大处理能力的芯片做支撑。在传统工艺下,这些芯片有着统一的核心材料,那就是硅。当前,硅基芯片已经进入5纳米时代,甚至在向2纳米、1纳米探索,这意味着,硅基芯片性能逼近物理极限。步入21世纪以来,寻找能够替代硅的芯片材料,成为热门话题。“当时整个学界都感觉到,硅基微电子实际上在走下坡路。学界会提前考虑,未来取代硅的材料会是什么?”彭练矛表示,传统硅基芯片材料的潜力基本已被挖掘殆尽,无法满足行业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启用新材料是从根本上解决芯片性能问题的出路。时值上世纪末,纳米科技正在兴起,碳纳米管晶体管引起了不少科学家的关注。碳纳米管是1991年由日本科学家饭岛澄男(S.Iijima)发现的。“碳原子按照六角排布,形成一个单原子层,这就是石墨烯。而一个矩形的石墨烯条带,长边对接卷成一个卷,就变成碳纳米管,直径一般是一纳米左右。碳纳米管具有一些奇特的量子效应,使其电子学性能变得非常好,速度快、功耗低。”彭练矛这样描述这种新材料。饭岛澄男在上世纪70年代初师从考利(J.M.Cowley)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从师门来讲是彭练矛的大师兄,彭练矛就这样认识了碳纳米管。在这之前,彭练矛在电子显微学研究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1978年,高考恢复的第二年,年仅16岁的彭练矛走进燕园,成为“文革”后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招收的首届学生。在恩师西门纪业教授的带领下,他与电子显微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82年,彭练矛考取了北大电子物理硕士研究生,1983年,在西门纪业教授的鼓励下,彭练矛前往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国家高分辨电子显微学中心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考利(J.M.Cowley)教授。随后,彭练矛又先后前往挪威奥斯陆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继续从事电子衍射相关研究工作,在电子显微学领域崭露头角。1994年,彭练矛回到祖国。2000年,北京大学“组队”,着手研究面向未来的电子学。当时彭练矛还不到40岁,他觉得自己“还有精力再做一件新的事情”。于是彭练矛带领研究团队,从零开始,探究用碳纳米管材料制备集成电路的方法。最初几年是在不断摸索中度过的。他们发现,碳纳米管是做芯片最好的材料,“它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机械性能都非常适合做电子元器件。虽然没有现成工艺可以遵循,但理论预测碳纳米管芯片性能可以比现在硅基集成电路的综合性能成百上千倍地提高。”在摸索中,彭练矛团队提出了用碳纳米管来做集成电路的完整方案,“碳纳米管拥有完美的结构、超薄的导电通道、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稳定性。基于碳纳米管的电子技术有望成为后硅时代主流的集成电路技术。”“已研发出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芯片材料”用碳纳米管制备的碳基芯片的综合性能可以比硅基集成电路提高成百上千倍,这已成学界的共识。但这只是理想状态,如何让它变为现实?对团队来说,这个过程中碰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新的,“只能自己一一想办法来解决。”彭练矛坦言。首先是突破材料瓶颈,掌握碳纳米管制备技术。经过十年的技术攻坚,课题组放弃了传统掺杂工艺,研发了一整套高性能碳纳米管晶体管的无掺杂制备方法。碳纳米管材料非常微小,肉眼不可见。彭练矛形容,人的一根头发丝直径差不多是几十微米或几万纳米,而这种材料的直径是头发丝的几万分之一。光学显微镜看不到,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来看,同时,还要操纵它,让它按照一定秩序排列。怎么办?还好,彭练矛之前做过大量电子显微镜相关研究,对于观察和操纵“小东西”有一定经验。2017年,团队首次制备出栅长5纳米的碳纳米管晶体管,这一世界上迄今最小的高性能晶体管,在本征性能和功耗综合指标上相较最先进的硅基器件具有约10倍的综合优势,性能接近由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决定的理论极限。2018年,团队再次取得重要突破,发展出新原理的超低功耗狄拉克源晶体管,为超低功耗纳米电子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年,团队用高性能的晶体管制备出小规模集成电路,最高速度达到5千兆赫兹。2020年,该团队首次制备出达到大规模碳基集成电路所需的高纯、高密碳纳米管阵列材料,并采用这种材料首先实现了性能超越硅基集成电路的碳纳米管集成电路,电路频率超过8千兆赫兹,跻身国际领跑行列。事实证明,团队20年来的坚持是对的。“目前我们基本掌握了碳纳米管集成电路制备技术,能够在实验室把碳纳米管集成电路加工出来,性能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好的,电路频率比美国研发的高了几十倍。”今年3月,彭练矛坐在办公室里向记者谈起研究的最新进展,底气十足。在彭练矛看来,碳基芯片无疑将成为支撑基于这些技术运行数字经济的最佳选择。“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让碳基芯片在10-15年内成为主流芯片,广泛应用在大型计算机、数据中心、手机等主流电子设备上。”“拥有自主技术才不会被西方卡住”彭练矛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实验室已可以采用碳纳米管材料制备出一些中等规模甚至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做个计算器之类没问题。”“但是,要用它做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还不行。”彭练矛说,目前研发出的碳基芯片的集成度仍和当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硅基芯片相比还差很远。差在哪?彭练矛解释称,要实现超大规模高性能集成电路,首先就需要在大面积的基底上制备出超高半导体纯度、顺排、高密度和大面积均匀的单壁碳纳米管阵列。此外更困难的就是需要有专用的工业级研发线,而这样一条研发线是北大团队所不具备的。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制作出的最复杂的碳纳米管芯片的集成度只有几千、最多几十万个晶体管,尺寸还是微米级的;而当下全球最先进的硅基芯片中有五百亿个晶体管,每个晶体管的面积大小只有100纳米左右。“差太远了。”“尖端碳基芯片的专用设计工具我们同样缺乏。”彭练矛认为,目前,基于碳纳米管的无掺杂CMOS技术已经不存在原理上不可克服的障碍,但仅在实验室完成存在性验证和可能性研究和演示,并不意味着碳基芯片技术就可以自行完成技术落地,具备商业竞争力。把学校的技术变成一个可规模生产的工业化技术,中间还要做很多工作。目前,碳基芯片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投入。“精密生产是很难的。”彭练矛称,虽然我国是制造大国,但离制造强国还有距离。实际情况是,如果要实现碳基集成电路规模扩大,哪怕在实验室里也需要大量资金,更不用说建设工厂、添置先进设备、每一步的精加工。彭练矛指出:“相比之下,我们的投入还是太少。因此,社会各界的支持对于碳基芯片的发展至关重要。”谈及未来,彭练矛表示,在国家重视且科研经费充足的情况下,预计3-5年后碳基技术能够在一些特殊领域得到小规模应用;预计10年之后碳基芯片有望随着产品更迭逐渐成为主流芯片技术。过去几十年,我国在芯片产业发展上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在“中兴事件”、“华为事件”之后,中国“芯”问题引起重视。“整个硅基芯片的研发上,我们落后很多,硅基芯片在美国已经发展了60多年的时间,我们国家在其中没有重要贡献,材料、设备、计算机软件、制造工艺等都是购买别人的。实际上这不光是‘卡脖子’,而是完完全全受制于人。”在彭练矛看来,目前想在硅基的路上“弯道超车”不太现实,“我们需要换道开车,换到碳基的道路上。这对全球来说都是一条新的道路,目前我们还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我们要发展自己的集成电路技术,拥有自主技术才不会被西方卡住。”彭练矛称,我国应抓住历史机遇,在现有优势下扬长避短,从材料开始,全面突破现有的主流半导体技术,研制出中国人完全自主可控的芯片技术,通过发展碳基芯片,实现中国芯的“换道超车”。同时,彭练矛也很清醒:“距离实现在芯片技术上超越欧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已做好继续长期奋战的准备。匠心解读如何理解匠心精神?匠心精神如何坚守,如何传承?彭练矛:匠心精神一般指常年专注一件事情,能够把事情做到极致,成为某一专业的专家、冠军。这无疑是需要的,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许多问题,特别是芯片问题,光发挥匠心精神是不够的。芯片问题不仅需要相关行业的人努力工作,发挥匠心精神,更需要有前瞻视野的大师来把控和平衡各行业协同进步,不断将全产业链稳步推进。匠 人 心 声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哪些东西是你一直坚守的?彭练矛:将事情做到最好,不分大小,养成一个习惯,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就像学校学生考试一样,拿到90分达到优秀并不难,但坚持要拿100分,始终都要求自己拿出全力去拼100分就不一样。可能需要拿出200%或更多的努力才能多拿3-5分,但坚持下来,必能受益。什么时候是你认为最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的原因是什么?彭练矛:大概是2017年,开始认识到光在学校做芯片相关的研究已经不够,不足以推动相关领域继续向前走,需要走出学校,争取更多资源,开展碳基电子的工程化和未来的产业化研究。这些需要去接触更大的世界,去求之前不熟悉的人,都是我之前不太擅长且极力避免的,当时觉得非常困难。但想起了一句名言,大意是失败并非末日,失去向前的勇气才是最可怕的。国家需要有自己的芯片技术,现在这个历史机遇出现了,不论多么困难,都得坚持下去。你希望未来还取得怎样的成就,对于未来有怎样的期待?彭练矛:希望最终将我们研发的碳基芯片技术推至主流,大家的生活因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美好。你感觉你获得的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彭练矛:没有虚度时光,为国家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东南大学吕俊鹏/倪振华团队在二维材料超快光子学领域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下,东南大学吕俊鹏、倪振华教授团队与山东大学何京良、张百涛教授团队合作,运用缺陷工程提升二维可饱和吸收体器件性能,实现了基于二维Bi2O2Se可饱和吸收体的高性能的锁模脉冲激光输出。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过二维Bi2O2Se可饱和吸收体中的缺陷调控实现高输出功率的锁模激光(High output mode-locked laser empowered by defect regulation in 2D Bi2O2Se saturable absorber)”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图1 a-c 原始Bi2O2Se纳米片的TEM图像;d-f Bi2O2Se纳米片经过较短时间氩等离子体辐照后的TEM图像;g-i Bi2O2Se纳米片经过较长时间氩等离子体辐照后的TEM图像。 图2 a 缺陷调控后的Bi2O2Se的差分反射率变化趋势;b 不同等离子体辐照时间下Bi2O2Se的非线性吸收变化;c 缺陷调控后Bi2O2Se可饱和吸收体的连续锁模输出的最大平均功率以及阈值泵浦功率趋势;d 1.0 µm 锁模全固态激光器性能对比。 高输出功率的飞秒激光在精密加工、生物医学、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饱和吸收体是实现超短脉冲的关键光学元件,直接决定锁模激光器性能。2009年以来,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材料因具有十分优异的电子以及光学性能成为新一代高性能的可饱和吸收体材料和器件研究的热点。二维材料中包含种类丰富的缺陷,通过表面和缺陷工程可以有效调控二维材料的能带结构,进而对其电学、光学、磁学、机械等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目前缺陷工程对二维材料中光生载流子动力学过程以及非线性吸收过程的调控机制尚未有详细报道。Bi2O2Se是一种新型的二维光电材料,具有大的非线性吸收系数以及良好的空气稳定性。研究团队通过利用氩等离子体辐照不同时间来精准调控二维Bi2O2Se中O空位以及Se空位缺陷态密度,可有效提高二维Bi2O2Se中光载流子的捕获速率和缺陷辅助的俄歇复合速率,进而实现对其可饱和吸收参量的调控。将二维Bi2O2Se作为可饱和吸收体应用到全固态锁模激光器中,实现了飞秒锁模激光输出,通过缺陷工程对二维Bi2O2Se可饱和吸收体进行调控后,锁模激光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功率更高、脉宽更短),实现了665mW、266fs的超短脉冲激光输出。该项工作为二维材料超快载流子动力学过程以及非线性吸收特性调控提供了新途径,并为二维材料超快光子学器件的设计和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 河大宋纯鹏教授荣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潜心作物干旱前沿研究,坚持生物节水源头创新   河南大学宋纯鹏教授课题组荣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月18日,记者从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河南大学宋纯鹏教授课题组完成的“植物应答干旱胁迫的气孔调节机制”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一等奖空缺,二等奖41项。这是自国家对科技奖励制度进行重大改革设立自然科学奖以来我省首次独立获此奖项。   水资源短缺是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干旱所造成的损失几乎是其它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总和。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干旱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利用和开发植物体自身的生理功能和基因潜力,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在同等供水条件下获得更多的农业产出,是发展我国作物生产的重大战略性课题。河南大学宋纯鹏教授自1991年以来,带领课题组二十余年来围绕“植物应答干旱胁迫的气孔调节机制”这一主题,从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重大需求和植物抗旱生物学研究的前沿出发,发展多学科先进的实验技术,以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为目标,研究作物干旱反应机理的相关重大科学问题,创造性地探讨植物干旱反应调节的基因表达分子机制,为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开辟了新途径。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的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并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候选人 获奖成果应代表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或达到世界水平,且为前人尚未发现或尚未阐明,并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的成果。   据悉,近5年来,宋纯鹏教授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计划)1项,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PlantCell、PNAS、PlantJournal、PlantPhysiology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
  • 中科院研发出基于二硫化钼/碳纳米复合材料的钠型双离子电池
    p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及其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二硫化钼/碳纳米复合负极材料的钠型双离子电池。相关研究成果以Penne-Like MoS2/Carbon Nanocomposite as Anode for Sodium-Ion-Based Dual-Ion Battery为题,在线发表在Small上。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6177974b-2ba4-49ab-b8d7-66db7c701632.jpg" title=" 1.jpg" / /p p   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储能设备等领域。但由于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加之锂资源的匮乏和分布不均,使锂离子电池成本日益攀升,难以满足未来能源存储的低成本、长循环寿命、安全可靠等要求。钠与锂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且储量丰富、成本较低,使得基于钠离子的二次电池体系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钠离子半径较大,导致Na+在电极材料中扩散缓慢,从而影响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p p   为改善钠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唐永炳研究团队成员朱海莉、张帆等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二硫化钼/碳纳米复合负极材料的钠型双离子电池。该电池采用膨胀石墨作为正极材料,具有分级结构的MoS2/C纳米复合材料作为负极材料。由于这种具有分级结构的MoS2/C具有更宽的晶体片层间距,有利于提高Na+在其中的离子扩散速率,且碳层的引入提高了材料的电导率,使基于该MoS2/C纳米复合材料的钠型双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结果表明,该电池在1.0-4.0V的电压区间,2C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85%。这种新型钠离子电池在低成本、环保大规模储能领域,如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等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的资助。 /span /p p br/ /p
  • 广东捧回34个奖项 5项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广东的转型要靠科技,广东的未来要靠科技,“傍科技大款”首先要从重视科技主管部门开始。   ———2012年1月21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省长朱小丹视察省科技厅时说,创新的本质是通过产学研的结合,使科技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   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广东省继去年捧回34个奖项后,今年再次摘得34项奖励。其中,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原籍日本的栗原博教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是广东省继2006年“中山大学-卡罗林斯卡肿瘤学合作实验室”的英格玛恩博瑞教授首次获奖后,第二次获得该项目奖励。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5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一等奖1项,二等4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23项(一等奖2项,二等21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暨南大学栗原博教授摘得此奖。   广东省今年获奖的奖项数目与去年持平,但获奖的质量大幅上升,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两个奖项的数量,总数比去年翻了三番。除了捧回暌违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外,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获奖数目也从去年的1项增加至5项,且其中4项为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中山大学独占其中两项。而全省以第一单位完成的奖项总数仍与去年持平,为15项。   广东省今年唯一减少的奖项是国家技术发明奖,仅获得23项奖励,较去年减少8项。但值得注意的是,这23项奖励,大多数都是“产学研”合作的成果,比如南方电网公司获奖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计自主化技术开发与工程实践”就是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成果。而华为、中兴等粤创新龙头企业,依旧有成果获得奖励。生物医药、生物技术和通信技术仍是获奖主力。   广东获奖人物   栗原博:助力中药国际化   2004年,栗原博放弃此前多年的日本知名药企的研发工作,就任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副所长。早在20世纪80年代,栗原博就开始积极推动中国与日本的科技合作交流,特别是在中药的国际化方面。2003年,他从日本带来一批先进仪器设备,并利用境外资金建立暨南大学白兰氏基金会健康科学研究中心,邀请国外科学家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来华后,栗原博一直从事中药及保健品功能研究,建立了多种中药活性及功能评价方法,推动了中药的国际化进程。他还积极推进天然无咖啡因茶的产业化工作,成功解决了品种纯化及产业化育苗等关键技术,为该茶叶品种大规模种植及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国伟:“纳米产品”盗用概念   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副院长、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国伟团队的“亚稳纳米材料生长基础研究”,昨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也是是中大在纳米材料研究上第二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上一次是许宁生团队的“纳米材料在平板显示上的应用”。   新型纳米材料一直是外界最为感兴趣的,2010年英国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教授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教授因“石墨烯”的研究名声大噪并摘得诺贝尔奖,杨国伟告诉记者,目前中大实验室能够置备出小到一微纳米的激光器,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而一种能发紫光的“纳米碳立方体”的发现也非常有趣。   十几年来,杨国伟带着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亚稳纳米材料生长基础研究。杨国伟感言,做基础研究,取得成果不是必然的,所以研究者一定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整个项目先后有十多人参加,可最后申报奖项只能报五个名字,其他人做出了贡献却默默无闻。   谈及现在社会上各式各样的“纳米产品”,杨国伟指出,现在市面上如纳米除臭鞋垫、纳米冰箱等所谓的纳米产品,都在盗用纳米材料的概念。“如果只是尺寸达到了纳米级别,性能只是有所改善,而并未发生本质改变,那只能称为纳米颗粒。例如,有些化妆品、高档汽车表漆,颗粒都做到了纳米级别,真正的大公司不会刻意拿纳米概念来炒作。”   施苏华:十多年红树研究跑遍世界各国   中山大学施苏华教授团队的“植物分子系统发育与适应性进化的模式与机制研究”,此次同样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施教授解释说,她带领的团队研究的是非模式物种的分子学水平达尔文选择研究,他们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以红树为研究对象,解决了该领域长期探讨的难题。   施苏华说,以前的生物遗传研究主要集中在拟南芥等模式生物方面,她的团队提出了分子学水平的研究方法,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从功能基因和基因组水平探索海岸带高盐、缺氧和不稳定等环境胁迫下红树植物的适应性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分子模式与机制,并取得了成功。由于是非模式植物,红树的研究数据很少,施苏华和团队成员为此跑遍了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
  • 杨芃原团队深度参与人类蛋白质组计划项目
    中国全面启动人类蛋白质组计划   &mdash &mdash 生物医学研究院杨芃原教授等复旦团队深度参与   &ldquo 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rdquo (CNHPP)6月10日在京全面启动实施,主要目标是以我国重大疾病的防治需求为牵引,发展蛋白质组研究相关设备及关键技术,绘制人类蛋白质组生理和病理精细图谱、构建人类蛋白质组&ldquo 百科全书&rdquo ,全景式揭示生命奥秘,为提高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提供有效手段,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   该计划分为三个项目具体实施:&ldquo 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草图&rdquo A类S973项目,&ldquo 人类蛋白质组大数据库和知识挖掘&rdquo 国际合作项目和&ldquo 蛋白质测序新技术新装备及配套试剂国产化&rdquo 863主题项目。复旦大学有关课题组作为核心团队之一深度参与CNHPP计划。化学系和生物医学研究院杨芃原教授担任专项管理委员会委员, 并作为首席科学家领衔&ldquo 蛋白质测序新技术新装备及配套试剂国产化&rdquo 863主题项目。生物医学研究院申华莉副研究员(课题组长)负责&ldquo 蛋白质测序新技术新装备及配套试剂国产化&rdquo 项目中的电喷雾-质谱仪器国产化课题, 化学系杨芃原、徐国宾博士参加激光解析基体辅助-质谱仪器国产化课题。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课题组长)和生物医学研究院张莉娟博士负责&ldquo 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草图&rdquo 项目中的循环系统蛋白质组课题(包括心脏和血细胞),参加人员还有来自生命科学学院和肿瘤医院的课题组。中山医院刘银坤教授参加&ldquo 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草图&rdquo 项目中的消化腺系统蛋白质组课题(肝脏和胰脏等),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和生物医学研究院陆豪杰教授参加&ldquo 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草图&rdquo 项目中的消化道系统蛋白质组课题(胃、肠等)。化学系张祥民(课题组长)、陆豪杰(课题组长)、邓春辉(课题组长)、杨芃原等教授和基础医学院顾建新教授(课题组长)还为主参加了&ldquo 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rdquo 中建立新技术新方法的S973/863项目的有关课题。化学系杨芃原教授负责染色体蛋白质组计划中8号染色体蛋白质组任务,生物医学研究院钟凡副研究员(课题组长)负责染色体蛋白质组计划中缺失蛋白质的发现和验证课题。生物医学研究院吴飞珍副研究员和钟凡副研究员还参与&ldquo 人类蛋白质组大数据库和知识挖掘&rdquo 的有关任务。   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PP)是继基因组计划之后人类全面探索自我奥秘征程中又一伟大科技工程,是新世纪第一个国际大型科技合作计划。中国科学家率先倡导并领衔了人类第一个器官(肝脏)国际蛋白质组计划(HLPP),开中国引领国际大型科技合作计划之先河,所形成的理论框架、整体策略和技术标准被国际同行认可和应用,为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全面展开发挥了示范和指导作用。近4年,中国在这一领域国际核心刊物发文章1000多篇,跃居世界第二。在乙酰化新的代谢通路调控机制、炎症诱发肿瘤、骨形成调节、疾病易感性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成果。   CNHPP产生的大数据将全景式地揭示人体蛋白质组成及其调控规律,解读人类基因组这部&ldquo 天书&rdquo 。构建的人类蛋白质组生理和病理图谱,将准确呈现各种病理状态下蛋白质组的变化,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发现系列新型诊断标志物、治疗靶点和创新药物,为全面提高疾病防诊治水平提供新策略新手段。
  • 整合创新 我们在路上——访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华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2015年8月,彭华女士正式出任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总经理,同时兼任聚光科技实验室业务平台总经理及平台旗下子公司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天仪器”)、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谱实验”)总经理。2015年9月,彭华在“聚光安谱携手同行客户媒体见面会”上首谈聚光科技的“智慧实验室业务平台”,谈对聚光科技收购整合的个人感悟。2016年8月,在“吉贤聚智,天下为先——吉天仪器LOGO变更仪式暨新产品发布会”上,彭华再谈“智慧实验室”的内涵以及吉天仪器的重造。每次采访,彭总总会带给我们聚光科技实验室业务平台的新变化和她自己独到的新经验、新见解。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2017年9月,仪器信息网编辑走进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再次与彭总面对面,谈一谈聚光科技实验室业务平台的整合新进度、彭总的管理心得以及对聚光科技实验室平台的期望。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19e6d3bd-9a85-4756-83c0-6199f8270e4a.jpg" title=" penghua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华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三地轮转 享受充满挑战的生活 /strong /span /p p   聚光科技总部在杭州,吉天仪器在北京,安谱实验在上海,身兼集团、实验室业务平台及两个业务板块的总经理,彭总在哪儿办公也成了业界关心的话题。“周一周二在北京,周三对外,周三晚上到上海,周四晚上到杭州,周五或者周六从杭州返回北京。”彭总爽朗得报上了自己的行程表。“我现在去机场的次数比回家都多。”彭总笑着说。 /p p   “保持& #39 喜新厌旧& #39 是我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吧!我现在的工作面临很多挑战,如管理不同文化的公司、公司体量不断增大的同时仍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率、如何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面对这些挑战和新课题,唯有逼迫自己不断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我享受到了人生中很难有人体验到的感受。现在如果给我一份重复性的工作,也许我很快就厌倦了。”彭总云淡风轻得向我们描述她的辛路历程。 /p p   其实,彭总之所以能从容游刃于不同角色的事务间,得益于聚光科技优良的管理传统——放权。成立至今,聚光科技一直实行扁平化管理,总经理下面的职位是总监,而总监级别的职位占聚光科技总人数的2%左右,总监们都很负责任、能力很强。公司制定了管理制度,将权力和责任进行细分,对总监的授权较大,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公司实行年度预算管理制度,年初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计划明确到每条产品线、销售额等数据。作为总经理,彭总的主要工作是审核预算和计划、评审各类管理相关的方案和把控风险,而不用花太多精力在公司琐事上,这样就可以将精力用于考虑和探知公司发展战略相关的工作。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以变应变 聚光科技智慧实验室业务平台持续发展 /span /strong /p p   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在彭总的带领下,聚光科技智慧实验室业务平台快速实现了平稳对接与可持续增长。对此,彭总为我们介绍了其秘诀。 /p p   对于单一产品线的公司,近两年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而聚光科技的多产品线策略保证了其业务在这两年里的不断增长。2016年,吉天仪器的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2017年上半年,快速溶剂萃取迎来了采购高峰期 粮油系统的近红外快检产品也有不少机会 由聚光科技实验室GC产品衍生成的在线VOCs分析仪,移动监测车在今年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p p   对于未来产品线的扩充,彭总说:“既然定位于‘综合服务供应商’,我们就一直在寻找新的产品线,我们需要寻找的是有技术亮点或者应用亮点的产品,而不是市场上已经是红海的量产产品。我们愿意与更多的院校和厂家通过资本或者协作的方式来开发新产品,但这其实并不容易。” /p p   目前,国家正在对很多国有资本进行市场化改革,这将导致仪器采购模式和供应模式的改变。这种转变使得企业和第三方的用户更愿意给国产仪器厂商机会,愿意去了解国产产品,考虑产品的性价比,这对国产仪器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2017年初公司就开始了从政府市场向第三方和企业市场拓展的工作,且在这两个市场的表现都不错。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整合更新 明确定位智慧实验室综合服务供应商 /strong /span /p p   整合,对于聚光科技而言,一直是一个不断在探索的课题,公司智慧实验室业务平台的整合目前正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在未来还需要探索更多创新的方法。采访中,彭华也分享了自己的整合经验:“聚光科技的整合是在不断的试错和创新中发展起来的。整合过程中,我们会尝试不同的方向和方法,对的方向、好的方法就继续,偏离的方向、不好的方法就改正。单个人想出来的方法在执行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难于实现,而大家群策群力想出来的方法在实行过程中就会顺利很多。” /p p   2016年初,聚光科技对其实验室业务的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确定将吉天仪器作为聚光科技实验室业务的仪器销售主平台,安谱实验作为耗材试剂主平台,原聚光科技实验室业务单元的销售和市场划归吉天仪器。现在的吉天仪器不再是单纯的仪器生产厂商,而是面对不同研发部和供应链的仪器营销平台。这一调整形成了现如今拥有吉天仪器、聚光科技、安谱实验三大知名品牌的实验室综合服务平台。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提高客户的“采购效率”,朝着“智慧实验室综合服务供应商”目标去发展。 /p p   吉天仪器为了保持其在国产仪器中的领先地位,在2015年研发架构调整后,对其所有的产品进行了一轮全面的更新。以原子荧光光谱仪为例,近几年产品的技术变化不大,且与其他先进技术行业(如航空航天)相比,在电路设计、机械设计及光路设计等方面都有差距,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吉天仪器采用先进的元器件和设计对产品从内到外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我相信通过客户未来两年的使用和体验,会对吉天仪器有全新的认知。”彭总非常自信的说道。 /p p   采用先进的元器件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但也会带来产品成本的增加。对此,彭华如此解释:“聚光科技目前规模已经够大,虽然材料成本会上升,但是通过管理可以降低人工成本,产品在价格上同样有竞争力。而且新技术和高质量会增加我们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反过来促进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更多新技术的应用,从而促进整体技术的提升。” /p p   在吉天仪器的此轮产品升级中也随处可见安谱实验的身影。有些仪器配备了安谱实验研发的专用试剂包,有些仪器使用了安谱实验的配套色谱柱。 /p p   作为聚光科技实验室业务平台成员之一的安谱实验,经过两年多准备,公司新的电商平台将于2017年10月19日正式对外发布。与原平台相比,新平台不仅有查询功能,还可以直接下单,并增加了知识库、解决方案等更贴心的服务功能。安谱实验电商平台定位为“实验室的京东网”,目前包括了安谱实验所有自有产品和代理产品,未来还可以邀请其它厂商入驻。为保证平台产品的质量,安谱实验对自有产品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对于代理产品则以供应商评审制度进行把控,由安谱实验创始人夏敏勇先生在全球范围内对供应商进行评审,保证品质,对客户负责。 /p p   彭华说:“当90后成为采购主力时,实验室电商业务将会快速发展。这个平台对聚光科技实验室业务平台的意义在于:第一促进我们业务的增长 第二通过交易数据,分析客户需求,从而支持仪器的开发与销售。” /p p   聚光科技实验室业务平台以联合研发、联合推广、信息共享等方式在进行不断的整合发展,在未来,多品牌战略依然是聚光科技实验室业务平台明确的战略定位。“这与两类产品的销售模式有关,仪器和耗材虽然常常都是客户需要的,但实际购买时,客户需要了解的信息、决策人员都有很大差别,这也就决定了一个销售人员很难满足客户的多层次需求,如果勉强兼顾的话,专业性肯定会大打折扣。”彭华解释道。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实现双赢 解决方案满足公司内部和客户的双重需求 /strong /span /p p   解决方案是现在很多厂商都在使用的推广方式,但在彭总看来,解决方案的推广对实验室平台下吉天仪器和安谱实验有着多重的意义。 /p p   在不同公司的整合过程中,销售人员容易产生“谁动了我的蛋糕”的想法,而彭总需要做的是找到一个“开放共赢”的方式,让销售人员觉得“并没有人动我的蛋糕,而是蛋糕变大了”,解决方案的推广可以同时推广仪器、试剂和耗材,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p p   在用户方面,由于外企普遍能提供解决方案,很多客户也已逐渐习惯了这种方式。如果公司只销售产品而不能提供解决方案的话,客户会觉得提供的服务不够完整。所以,解决方案既能解决用户问题,打消客户担忧,又能提高实验室业务平台在用户中的影响力,实现双赢局面。 /p p   为了能很好地将解决方案推广这一思路贯彻下去,彭总招聘了许多有外企从业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希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索出一条更加贴近用户的国产仪器振兴发展之路。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新品不断 “BCEIA 2017” 亮点大展示 /strong /span /p p   采访的最后,彭总向我们提前剧透了一下即将在“BCEIA 2017展会”上发布的三款新产品:新型原子荧光光度计系列、全自动多参数流动注射分析仪及全自动快速溶剂萃取仪。 /p p   整体来说,此次即将发布的新品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在产品命名上,吉天仪器做了很大的改变,采用了比较流行的个性字母与短数字结合的方式,适应现代年轻人喜欢简洁、有个性的特质。其次在产品外观设计上,吉天仪器聘请了专业团队进行设计,黑白两色的完美搭配,现代感十足。在产品技术上,新品全部采用了当下的先进技术,致力于打造国产仪器的性能与质量的至高点。 /p p   在这三款新品中,彭总特别提到了全自动多参数流动注射分析仪。这款产品不仅拥有自动化的前处理系统,灵敏度高,重复性高、精密度好,而且配套了安谱实验专门的试剂包,可以大大减少用户试剂操作方面的误差,提高测试的精密度。吉天仪器的新产品发布会将会在BCEIA期间10月10日下午在国家会议中心 E2368会议室召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f4c64038-86bd-4a8f-bc44-3032d30148c5.jpg" title=" xianchang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采访现场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采访编辑:李学雷) /strong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strong 后记: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以前的采访,彭总总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时间以分来计算,而此次的采访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期间彭总幽默的言辞、睿智的思维、独到的见解让整个采访轻松愉悦且受益匪浅。彭总是聚光科技实验室业务平台发展的最佳见证人,从她的状态变化侧面印证了聚光科技实验室业务平台越来越良好的运行,虽然挑战依然很大,但是目标逐步清晰和理性,尽管工作依然忙碌,但胸中有乾坤,一切皆尽在掌握中。 /span /p
  • 聚光科技任命彭华女士为公司总经理
    p   近日,聚光科技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董事会提名, 提名彭华女士为公司总经理, 任期自本次董事会通过之日起至第二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彭华女士在本公司或本公司控股子公司兼任其他职务将不重复计薪。简历见附件。公司独立董事对该提名事项发表了同意意见。 /p p    strong 彭华简历 /strong /p p   彭华女士,48岁,本科学历。现任本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全资子公司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北京聚光世达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任北京摩特威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曾任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分校教师、北京福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北京瑞得合通药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北京清华紫光药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聚光有限总经理助理、聚光科技监事。 /p
  • 无原则?这家仪器公司喜欢“较真”客户——访连华科技纪鹏总经理
    连华科技创立于1982年,在40年的研发与发展过程中,连华科技已研发出多参数、COD、氨氮、BOD、总磷、总氮、重金属等二十多个系列的水质分析仪及丰富的专业化配件、试剂,覆盖百余项水质指标检测需求。历经两代人,40年如一日!是什么原因让连华科技选择水质分析这个赛道,又是什么原因让其坚持了这么久?恰逢连华科技四十周年之际,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连华科技总经理纪鹏先生,以期了解连华科技深耕水质检测的发展历程和心得感悟。连华科技总经理 纪鹏“不是连华选择了水质检测领域 而是这个领域成就了连华”关于连华科技为什么选择水质分析领域,纪鹏介绍说,当时创始人老纪总在企业里做水处理和水质检测工作,在这个领域是比较专业的。表面上看,连华科技聚焦在水质检测领域,是源于创始人当年的专业和职业特性,但从深层来看,当时的选择是源于老纪总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纪鹏说,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选择进入这个领域,更多的是出于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国家山山水水的爱护之心,而不是商业目的。如若不是基于这种情怀,当时那个年代,老纪总也不会突发奇想去研发COD速测技术来提高水处理的效率,更不会在当时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不计代价的去推广这个仪器。纪鹏感叹到:“连华科技当初进入这个领域没有什么选择性,也没有什么可选的,因为连华科技始于这个领域!”而关于为什么一直坚持耕耘在这个领域,纪鹏坦言,在刚开始的20年,这的确是一个无利可图的行业,竞争也比较小,这种环境下,像老纪总那一代知识分子反而更能踏下心来做事,能够将全部精力放在产品和方法研发上。其实,连华科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展十分缓慢,如果用现在的商业模式看,最初20年的连华科技像是一个小作坊,处于吃不饱也饿不死的状态。纪鹏说,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状态,反而提供了一个清净的环境,老纪总他们才能把精力放在产品打造上。1999年是水质检测行业的一个新纪元,从那时开始,国家开始重视环境治理和污水检测,相关市场也从此打开,潜力巨大,水质检测领域也不再是无利可图。再后来,受政策驱动,尤其是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国家开始真抓实抓环境,使水质检测行业更上一个台阶,同时进入这个赛道的企业也逐步增多。纪鹏表示,“连华科技走过了40年,成为了水质检测领域的领先者,听起来似乎连华科技发展至今有很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但其实,并不存在连华科技能够选择或者坚持,应该说是这个领域成就了连华科技。连华科技是水质检测领域的产物,也是水质检测领域的受益者,更是水质检测领域的守护者。”不断完善客户需求是口碑领先的真正法宝据介绍,目前连华科技在水质检测分析仪器方面重点关注三个层面:一是实验室仪器的智能化和网络化,这是连华科技正在做,也是未来重点关注的模块;二是便携仪器的实用化和简单化,当前行业内做便携仪器的很多,但市场上真正使用的比较少,连华科技希望能做真正实用的便携仪器;三是全自动仪器的经济化,真正把自动化仪器的市场价格降下来,让用户真正用起来。 谈到连华科技的竞争优势,纪鹏总结了两点:一是产品的操作实用性和简便性。纪鹏告诉我们:“操作的简便性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顺手,这是连华科技最大优势。比如,比色的时候需要调曲线和参数,经过我们的改进,仪器可以实现自行判定。另外,测样的时候有置空白的操作,经过改进,我们的仪器可以实现自动填充。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是在我们前期大量调研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预设操作,让用户的使用感更好更简便。”二是售后服务的落实,纪鹏说,这是连华科技能够在领域内口碑一直遥遥领先的真正法宝。在检测领域,很多客户没有配备专业人员,后续使用问题非常多,厂商经常会遇到客户打电话求助的情况,但很多厂商对这部分工作并不重视,很多时候大家会认为这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而连华科技非常重视客户需求,愿意尽其所能帮助客户,共同分析,共同分享,共同解决问题。纪鹏表示:“我们的服务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无原则’的地步,即使是卖到新疆等偏远地区的四五千元的产品,只要他们需要售后服务,我们也会派专业人员上门服务,这是我们的使命!连华科技来自于这个行业,受益于这个行业,当然也要回馈这个行业!”发展需要长远的眼光,不计较一单的得失,将更多关注放在客户是否满意,以及是否能真正将仪器使用起来上,这是连华科技40年来一直践行的发展理念。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连华科技也收获了许多。纪鹏笑称,连华科技很喜欢较真、挑剔的客户,这种对产品有高要求、高需求的客户,往往是连华科技重点关注的客户,因为连华科技往往可以这些客户身上发掘到新的需求点,非常利于产品的提升。在这样“无原则”的服务下,这些较真的客户最后一般也会发展成为连华科技的“铁粉”。谈到仪器研发,纪鹏同样着重强调了客户需求,连华科技产品的研发始终将客户需求作为产品创新点的重要来源。创新研发要能够真正给客户带来益处,而不是搞噱头,一定要实实在在给客户带来创新的体验。纪鹏总结说:连华科技要求销售和售后服务人员定期提交客户需求,分析决定需要创新的点,可以说很多创新点都来自于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连华科技一直坚持对外学习,电子技术、光学技术、机械技术等技术都在不断的更新变化。 当然,研发很难一帆风顺,研发方向的确定、遇到瓶颈后的选择、经验陷阱以及人员变动等都是研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纪鹏说,“有时候单从经济利益角度去考虑问题,反而丢失的东西会更多,关键点是你到底在意的是什么?是成本?还是客户体验?”采访中,纪鹏还跟我们分享了一个研发小故事:“连华科技在开发总氮测定仪的时候,最初计划一些比较重要的器件采用市场中现成厂家的产品,但当产品进入市场后,发现这些部件的供应商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理念上与我们有冲突,最后我们决定下大力气重新研发。自己开发的器件,成本虽然高了近3倍,但精度和寿命都有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保障我们对客户的质量和售后承诺!”聚焦污水检测领域,从需求入手,将先进技术和仪器衔接好,是目前连华科技着力在做的事情。据了解,连华科技近期会推出系列新产品,主要是解决客户实际操作和数据进一步处理之间的障碍等问题;此外,在物联网和电化学技术上也会有新的突破。政策驱动 环境监测行业大有可为对于环境监测市场的未来发展,纪鹏认为,“十四五”期间环境相关政策和规划频出,同时行业对国家政策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强,整个环境监测行业总体方向一定是向越来越规范的方向发展。而且,随着行业的规范化,监测指标的增加必然会扩大监测仪器的市场需求。从用户的角度而言,排污企业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也是对这个行业最大的保障谈到当前的市场,纪鹏认为,作为环境监测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质检测领域市场非常可观。总体而言,纪鹏非常看好中国水质检测分析市场的发展前景,其介绍说,首先,国家在环保领域,尤其是对污水排放的管理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其次,水质检测行业在我国才刚刚开始,特别是污水检测领域,企业的污染防护和排放意识已大大加强。这些因素都将促进水质检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不过,纪鹏也指出,当前水质监测领域进口仪器的比重比较大,特别是高端仪器仍以进口为主,国产仪器厂家良莠不齐。虽然目前连华科技主要聚焦在污水检测,占的比重还不大,但就整个市场格局来看,国产仪器的比重逐年增加,前景值得期待。对于连华科技未来是否有拓展新领域的计划,纪鹏表示:“连华科技愿意一直做中国水质的守护者,至少在10年内没有离开水质领域的计划。未来,连华科技在水质检测分析行业会不断的完善和扩充,不会局限于分析领域,比如,我们正在布局水处理业务,希望可以为一些特殊行业的水处理工艺提供解决方案、提供数据支撑,能够让企业的污水处理少走一些弯路。其实,水质检测可以细分的领域其实有很多,食品、印染、化工等,这些领域又可以再进一步细分,对水质分析和处理的要求都不尽相同,这个领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成立四十载 坚定做好中国水质“守护者”2022年,是连华科技成立的四十周年,在这样重要的时间节点上,连华科技也建立了自己的《连华科技哲学手册》(以下简称《连华哲学》),伴随《连华哲学》的诞生,连华科技将进入哲学治企的新纪元。据介绍,《连华哲学》将作为企业标准,用以判断公司的决策和员工的行为是否正确,所有的行为将有规可循。作为连华科技的总经理,纪鹏希望能将连华科技打造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对内而言,员工可以达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幸福;对外而言,连华科技致力于推动检测技术进步,守护生态环境安全,是诚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此外,在连华科技创立四十周年的今天,连华科技还重新设计了Logo,启用了由蓝色“水滴”的形状和红色“手”的形状组合构成的全新Logo,意为中国水质的守护者。从“LH”到“守护者”,是价值的思考,连华科技把企业的初心、使命、文化和价值都融合进品牌Logo里,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指明道路。最后,关于连华科技未来的发展规划,纪鹏总结了三个方面:一是从员工的发展层面,对于一个有40年历史的企业,连华科技认识到,一个企业的发展首先离不开员工的发展,连华科技后续的发展一定是伴随着员工物质和心理的幸福一起向前走;二是从国家发展方向上,连华科技会紧跟国家对水质检测的需求,比如物联网的使用、应急检测的需求等;三是利用连华科技的专业优势,与客户进一步深入合作,最终更好地完成“水质守护者”的角色。值公司成立四十周年之际,连华科技将于8月18日14:00—17:00举行“奋进40载筑梦新时代——守护中国水质40年”线上庆典活动,诚邀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高层出席本次盛会,会上将为大家带来行业政策、前沿技术、创新产品等精彩内容,直播期间更有惊喜好礼等你来拿!点击报名参加庆典活动》》》,点击进入活动专题》》》
  • 重要科技前沿:助力碳中和,微藻产业蓬勃兴起
    微藻本期专题我们会分享微藻产业近期的蓬勃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2020 年9月,中国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力争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简单来说就是让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净化达到平衡,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等效“零排放”,这对于构建良好健康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加速绿色生活方式和能源产业调整具有重大意义。事实上,虽然“碳中和”的概念是近些年才刚刚提出,但植树造林,发展节能减排技术早已融入实践层面,但将其作为战略目标与庄严承诺提出,指导我们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这还是第一次。这一承诺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公众等提出了诸多要求,同时,碳中和战略目标所提出所带来的技术变革与发展侧重点转换也会为国内外科研人员和企业带来新的机遇。碳中和的执行与实现需要多领域的配合才能实现,分为多种方式,除直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碳排放外,还可以大力发展碳捕捉产业链。而在碳捕捉产业中,微生物碳捕捉是效率最高、实施难度最小且价格最低的。微藻通常是指含有叶绿素a 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的总称,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丰富的有机物,释放氧气,属于原生生物的一种。碳中和利用的属于活性微藻,1×cfu/ml 的藻液,在光照 8000lux 情况下。每ml每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转化 1.37g 二氧化碳,在更高浓度环境下能达到 2g 左右。同时每年大量二氧化碳来自水体有机污染,而微藻水体中能持续降解有机污染,实现碳阻断。一个大型的微藻养殖基地一年就能吸收二氧化碳高达 1200万吨。而将微藻与禽畜养殖光伏发电结合,可以形成一个完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闭环零碳或负碳项目。微藻可直接作为禽畜的饲料使用,光伏可提供光热,禽畜的沼气沼液可作为微藻养殖的营养源。这类模式对土地和水的要求不高,是一种多方共赢的模式,全国有很多大型的养殖企业均可进行合作,而光伏企业的投资回报周期在 7-8 年则可以借助微藻可提高到 4-5 年时间。微藻干粉还可以替代鱼粉制成蛋白饲料,仅蛋白饲料替代市场就预计高达 850 亿美元。在如此巨大的市场和机遇面前,国内外众多科研院所和企业均已展开行动:2021年1月全球最大水务公司苏伊士环境集团(Suez)与法国Fermentalg 公司(法国著名微藻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致力于开发微藻固碳光生物反应器与生物固碳应用。2021年8月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迟占有教授团队在《生物技术趋势》(Trends in Biotechnology)发表了题为《基于碳酸氢盐微藻生产系统的进展》(Progress toward a bicarbonate-based microalgae production system)的文章,系统总结了经碳酸氢盐途径固定 CO₂ 生产微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未来研发方向,为利用微藻实现“碳中和”明确了关键路径。2021年11月提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学者之一、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 的 Bruce Rittmann 教授于 2019 年向美国能源部生物能源技术办公室提出一个项目:通过微藻做中间产物,利用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温室气体来生产电能、生物燃料,甚至是用来做冰淇淋。2021 年 11 月,该项目与梅萨城的西北再生污水厂展开合作,顺利进入了实地中试的阶段。2021年12月由华润集团开展的微藻固碳项目在深汕特别合作区竣工,该项目攻克了微藻减排燃煤电厂烟气 CO₂ 的前沿核心技术,实现了规模化高效低成本工程实施的微藻固碳工艺路线。2022年1月24日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研究院微藻肥料中试基地在哈尔滨揭牌,致力于通过藻类活性细胞复合生物肥,实现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产量、改善土壤品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据了解,这种微藻肥料在黑龙江等九个省市进行了多种作物的生产试验与示范,累计推广面积 1156 万亩,增产幅度可达 5%-15%,同时可减少化肥施用量 30%,大幅度改善土壤结构和品质;日前,微藻生物肥项目已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双百”主推技术名单。2022年1月15日化学工程领域的顶刊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发布了一篇文章Using aqueous solutions of ionic liquids as chlorophyll eluents in solid-phase extraction processes,研究人员们证明了表面活性离子液体的水溶液是从阴离子交换树脂中洗脱并完全回收叶绿素的有效溶剂。AmberLite™ HPR900 OH 是一种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可以通过固相萃取过程有效快速地吸附微藻中的叶绿素,而将类胡萝卜素则保留在溶液中;而在此前没有任何溶剂可以成功地从该树脂中洗脱叶绿素。这项工作使得微藻领域的研究人员在前处理中更加快速高效地提取微藻中的叶绿素成为可能。☆仪器全频固液萃取仪 E-800在需要用到高效的固相萃取的研究过程中,瑞士步琦公司的全自动化六位一体固液萃取仪 E-800 是多任务处理的极佳的选择。E-800 功能强大,适合各种高要求的萃取任务,提供6个独立的萃取位置,可以实现单独过程控制,也可同时运行不同的萃取方法,实现快速、高效、可重现的萃取过程。分析物保护功能可始终保证烧杯中只剩下极少量的溶剂,从而实现最佳的分析物回收率。全频固液萃取仪 E-800 在所有流程步骤中防止热敏分析物的变质和降解,确保萃取物浓缩的安全性和可复现性。在全频固液萃取仪 E-800 中,所有接触样品和溶剂的组件均完全由惰性材料制成。我们的系统可消除浸出材料造成的样品污染和任何记忆效应风险。所有流程步骤(萃取、冲洗、干燥)中均可选择惰性气体供应,保护分析物免受氧化。一旦触发分析物保护传感器,会自动打开惰性气体。大型冷凝器可高效捕获蒸汽,确保最高的溶剂回收率 ( 90%),即使是蒸发性溶剂。消除任何蒸汽排放,并允许在通风橱外运行。 整个萃取过程完全可见。玻璃组件可轻松取放和拆卸,以便进行清洁和放入烘箱中去除污染物(在 +450°C 温度下烘烤)。巴基斯坦顶级农业学家和食品化学家 Muhammad Omer 曾赞誉 “E-800 是最通用功能最强大的萃取装置,能够处理所有的样品类型,因为它支持多种类型的萃取。”
  • 嘉鹏科技2月21日参展2017广州化玻会
    关于化玻会当小伙伴们还沉浸在开学的喜(bei)悦(shang)中的时候,新春后的第一个展会---广州化玻会要开展了,2月21日-2月23日 ,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还是熟悉的地方,还是熟悉的伙伴,嘉鹏展位1f27,嘉鹏小编为您送上展会攻略时间:2月21日-2月23日地点: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广州市新港东路1000号)非常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公司的关注、信任和大力支持!希望我们能借助china lab 2017广州国际分析测试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这一平台,寻找到更多的合作机会!关于嘉鹏科技上海嘉鹏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致力于教育设备事业的高科技企业,将携带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核酸蛋白检测仪、紫外分析仪、蠕动泵、恒流泵、光化学反应仪、自动部分收集器、蛋白质纯化系统、紫外检测仪参展,嘉鹏科技诚邀您参加2016秋季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展位号:1f27关于交通公交路线:观众可乘坐广州地铁8号线琶洲站c出口直达;公交有137;229;239;262;304;461;564;582;762;763;b7;b7快;大学城3线;旅游3线均可到达距离火车站约15.6公里距离飞机场约18.9公里
  •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陈效双团队:基于六方氮化硼封装技术的钽镍硒非制冷红外光电探测器
    近日,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陈效双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通过六方氮化硼封装技术,实现从520 nm到4.6 μm工作波长的钽镍硒(Ta2NiSe5)非制冷红外光电探测器(PD)。该探测器在室温空气环境条件下具有较低的等效噪声功率(4.5 × 10−13W Hz−1/2)和较高的归一化探测率(3.5× 1010cm Hz1/2W−1),而且通过表征时间、偏置、功率和温度依赖等多方面因素,研究其不同波长辐射产生光电流的多重机制。此外,还展示了器件的偏振灵敏度和在不同的可见光、近红外、中波红外波长范围内的多功能成像应用。这些结果揭示了多功能的探测模式,为设计新型的纳米光电器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该成果以“H-BN-Encapsulated Uncooled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Based on Tantalum Nickel Selenide”为题发表在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IF=19)。本工作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中国科学院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的资助。本文利用干法转移堆叠,采用平面h-BN封装的金属-Ta2NiSe5-金属(源极和漏极)结构设计了Ta2NiSe5基PDs,如图1a所示。图1b的左侧面板显示了横截面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并证明原子堆中没有污染或无定形氧化物。图1d显示了在黑暗条件下和不同功率强度的激光照射(1550nm)下的I-V特性的比较,显示了近线性行为,表明Ta2NiSe5薄片和Cr/Au电极之间具有良好的欧姆接触。如图1e所示,对于窄带隙半导体Ta2NiSe5,光激发载流子的短瞬态寿命减少了电荷分离时间。Ta2NiSe5的高迁移率可以实现电场驱动的光生载流子的快速传输,降低复合的概率。520 nm至2 µm范围内的光响应机制被认为是光电导效应(PDE)。由于PDE,带间跃迁产生的电子-空穴对被施加的电场分离,并被图1h左侧面板中的电极收集。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中吸收光子,只要它们具有超过带隙的能量,就会触发电子-空穴(e-h)对的产生,从而调节材料的电导率。随后,这些产生的e-h对在外部电场的诱导下分离,产生光电流。基于Ta2NiSe5的PD在1550 nm处0 V和±1 V的扫描光电流映射(图1h)很好地验证了上述光电流起源的推测。图1. Ta2NiSe5基PD在大气环境中不同激光波长和功率下的光电特性。(a)基于Ta2NiSe5的PD的示意图。(b)Ta2NiSe5基PD的横截面TEM图像和相应的元素映射。(c)剥离的Ta2NiSe5纳米片的SEM图像和EDS元素图谱。(d)在1550 nm激光照射下,不同功率下的Iph-Vds曲线。(e)基于Ta2NiSe5的PD的单个响应过程,Vds为1V。(f)从具有绝对值的I-t曲线中提取的Vds和Plight相关光电流。(g)在1V偏压下基于Ta2NiSe5的PD下的光电流的线性功率和亚线性功率依赖性。(h)1550 nm激光照射下典型Ta2NiSe5基PD的扫描光电流图,以及−1、0和1 V偏压照射下从Ta2NiSe5到电极的光生载流子传输过程的说明。泡利阻塞抑制了在4.6 μm(0.27 eV)处产生电子-空穴对的直接光学跃迁。热效应机制被认为是控制MWIR区域光探测过程的潜在物理机制,如光热电效应和辐射热效应。对于辐射热效应的贡献,不需要外部偏置来产生光电流,如图2a所示,而不是依赖于自供电的工作模式。辐射热效应是指沟道材料由于吸收均匀的红外辐射而引起温度升高,从而导致电导率或光吸收等电学或光学性质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辐射热效应需要外加电场。为了确定控制MWIR探测过程的主要机制,光响应被记录为功率和Vds的关系。光电流呈现负极性、零极性和正极性三个特征区域,分别对应图2a中的区域I、II和III。通过测量Ta2NiSe5基PDs电阻的温度依赖性(4-400 K),器件电阻的温度依赖性表现出典型的半导体热激发输运性质,表明热效应可以有效地增强器件电导(图2b)。电阻的温度系数(TCR)是辐射热效应的一个关键指标,在Vds=1 V时,Ta2NiSe5基PDs的TCR为-1.9% K-1。与快速的可见光-近红外光响应相反,在关闭光后漏极电流缓慢恢复,响应时间≈24 ms(图2c)。辐射热效应可以解释明显的光响应与缓慢的下降和上升时间,而不是光电导效应。该值是典型的辐射热特性(1-100 ms),因为吸收MWIR光子后热电子的能量转移到晶格,进一步改变沟道电导。此外,在传热和耗散过程中,h-BN利用极高的导热系数有效地消散探测器产生的热量。光电流的产生分为两种状态。首先,沟道材料在吸收MWIR光子后改变自身电导率,其次,通过驱动外电场产生光电流(图2d)。与PTE中取决于塞贝克系数的光电流符号不同,辐射热光电流的符号取决于外部电场。为了直观地揭示Ta2NiSe5基PDs的光响应机制,本文利用扫描光电流成像技术对光电流分布进行成像(图2e)。在0 V偏置照射下,几乎没有观察到光电流,而在±1 V的外偏置照射下,整个沟道的光电流相当均匀。诱导的电导变化可能是入射光下温度升高期间产生电流的载流子数量变化的结果。Ta2NiSe5基PDs具有独特的性能,它们可以在室温下工作而不会性能下降,这使得它们有希望用于辐射热探测应用。此外,该器件无需p-n结即可工作,简化了制造过程。图2. 基于Ta2NiSe5的PD在4.6 µm光照下的光响应。(a)从I-t曲线中提取的Vds和Plight相关光电流。(b)Ta2NiSe5纳米片电阻的温度依赖性。(c)Vds为1V的基于Ta2NiSe5的PD的单个响应过程。(d)基于Ta2NiSe5的器件在4.6 µm激光照射下的晶格加热的典型示意图。(e)4.6 µm激光照射下典型Ta2NiSe5基PD的扫描光电流图,以及−1、0和1 V偏压照射下测辐射热机制器件的能带对准。接下来,520nm-4.6 µm波长范围内的光的光谱响应度如图3a(左纵轴)所示,在4.6 µm处峰值为0.86 A W−1。在图3a(右纵轴)中,在不同激发波长上进行的EQE测量表明,随着波长的增加,EQE逐渐下降。由入射光子和晶格振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有限的能量转换效率,以及两端电极的有限收集,通过阻碍入射光子到光生载流子的有效转换,降低了材料的量子效率。重要的是,从可见光到MWIR光谱范围(520 nm-4.6 µm)实现了0.23至82.22的EQE值。与许多传统报道的基于低维材料的PD相比,基于Ta2NiSe5的PD的EQE显著更高,如图3b所示。从1 Hz到10 kHz测量的电流噪声功率谱如图3c所示,然后将NEP计算为NEP=in/RI(图3d),其中在520 nm处获得的最小NEP≈0.45 pW Hz−1/2,在4.6 µm处获得的最低NEP≈18 pW Hz−1/2。基于Ta2NiSe5的PD的较低NEP证明了它们区分信号和噪声的优异能力。图3e显示了与传统大块材料和基于2D材料的PD相比,基于Ta2NiSe5的PD在不同偏压下的波长依赖性特异性检测。对于光电导和测辐射热计响应,D*显示出3.5×1010至8.75×108cm Hz1/2W−1的轻微波动。我们的PD的D*与最先进的商业PD相当,并且高于基于可见光到中红外区域的2D材料的PD。图3. 基于Ta2NiSe5的PD的可见光至MWIR区域的宽带光响应。(a)Vds=1时RI(蓝色实心正方形)和EQE(红色实心圆)的波长依赖性。(b)基于Ta2NiSe5的PD与2D和块体材料PD的EQE的比较。(c)从1 Hz到10 kHz测量的电流噪声功率谱。(d)基于Ta2NiSe5的PD与以前的PD的NEP性能比较,插图显示了NEP的波长依赖性。(e)不同波长下的比探测率(D*)与基于2D材料的最先进的其他PD以及商用红外PD的比较。为了确定基于Ta2NiSe5的PD的偏振依赖性,我们进行了如图4a所示的实验。垂直入射光使用格兰泰勒棱镜进行偏振,通过旋转半波片同时保持恒定的激光功率来改变样品的激光偏振方向和b轴之间的关系。对最具代表性的638 nm激光偏振特性进行研究,图4b,c显示,随着极化角的变化,光电流表现出显著的周期性变化,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沿Ta2NiSe5纳米片的b轴和a轴方向获得。值得注意的是,图4c中的偏振依赖性光响应图显示了由于Ta2NiSe5晶体的[TaSe6]2链的潜在1D排列而导致的两片叶子的形状。最终结果显示,各向异性比(Iph-max/Iph-min)达到约1.47,表明基于Ta2NiSe5的PD的整体性能优于大多数其他报道的PD,如图4f所示,并为设计未来的多功能、空气稳定的光电子器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图4. 基于Ta2NiSe5的PD的偏振敏感光电检测。(a)利用Ta2NiSe5材料的基于纳米片的偏振敏感光电探测器的示意图。(b)在638 nm激光源下记录的光偏振方向为0°至360°的时间分辨光响应。(c)在638 nm偏振激光下,Vds为−1至0V的光电流中各向异性响应的各向异性响应图。(d)通过在638 nm激光下扫描Ta2NiSe5基PD获得的光电流图,偏振角从0°到180°不等。(e)创建极坐标图以显示在638 nm线性偏振激光照射下在40、36和17 nm厚度下产生的角度分辨光电流。(f)与其他常用的2D和1D材料相比,光电流各向异性比和光响应范围。为了充分探索基于Ta2NiSe5单元的PD在多应用成像中的潜力,如图5a所示构建了一个成像系统。采用逐点或逐像素覆盖整个物体区域,用聚焦的可检测光束照射物体,PD检测到的光电流信号由锁定放大器、前置放大器和计算机收集,计算机记录位置坐标生成高质量图像。为了测试基于Ta2NiSe5的PD的成像能力,将具有“HIAS”图案(15 cm×5 cm)的中空金属板放置在520 nm激光器前面,并以优于0.5 mm的高分辨率成功捕获了所产生的成像,如图5b所示。通过控制外部偏置,可以改变PD在638 nm照明下的响应,并成功实现物体成像清晰度,如图5c所示。在NIR范围内,在基于Ta2NiSe5的PD中获得了覆盖载玻片的钥匙锯齿状边缘的高对比度图像(图5d)。此外,基于Ta2NiSe5的设备在近红外和MWIR区域都表现出高度稳定的响应,确保了高对比度成像以智能识别宏观物体。为了证明这一特性,在1550 nm和3.2 μm处实现了复合物体(硅片和长尾夹)的双通道成像。如图5e所示,近红外光只能检测到一半的长尾夹,而MWIR辐射可以显示整个长尾夹。结果证明了基于Ta2NiSe5的PD在军事和民用应用中检测隐藏物体的潜力。图5. Ta2NiSe5基PD的光电成像应用。(a)使用PD作为成像像素的成像系统的示意图。(b)520 nm处的“HIAS”物体(上图)和相应的高分辨率成像图(下图)。(c)在638 nm处,Vds为0.05、0.1、0.5和1 V的“H”对象。(d)1550 nm覆盖载玻片的钥匙成像。(e)在1550 nm和3.2 µm处被硅片部分隐藏的长尾夹的成像。本文揭示了h-BN封装的Ta2NiSe5基PD在环境条件下在520 nm至4.6 µm的宽光谱范围内工作的特殊光电特性,受光电导和测辐射热效应的控制。光电探测器同时表现出宽带和快速的光电探测能力,具有显著的响应性,超过了现有商业室温探测器的性能。基于Ta2NiSe5的PD的室温响应度达到了34.44 AW−1(520 nm)、32.14 AW−1(638 nm)、29.81 AW−1(830 nm)、20.92 AW−1(1550 nm),16.58 AW−1(2 µm)和0.86 AW−1(4.6 µm)。基于Ta2NiSe5的PD的独特光学特性使其适合于各种应用,包括传感、成像和通信,并且它们与其它2D材料的集成可以进一步增强它们的性能和功能。因此,这项工作的研究为利用2D材料设计稳定的光电探测器铺平了道路,为推进下一代红外光电子研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305380
  • 华爱色谱参与起草的国家标准《电子特气 三氯化硼》发布
    由华爱色谱参与起草的国家标准GB/T 17874-2021《电子特气 三氯化硼》于近期发布。这项标准规定了电子级三氯化硼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安全信息的要求。这项标准适用于以粗制三氯化硼为原料提纯制得的电子级三氯化硼。华爱色谱自2004年成立以来,先后参与了1项国际标准ISO19230-2020《Gas analysis-Sampling guidelines》,和近百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气相色谱生产和应用领域,华爱色谱拥有几十项专利技术,先后承担过国家创新基金、重点新产品计划、火炬计划、成果转化等多项国家和上海市的科技项目,确立了华爱色谱在色谱分析行业内的地位。 座落于黄浦江畔的生产车间,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的生产环境,2008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GC-9560实验室气相色谱仪、GC-9580实验室气相色谱仪、HA-9660在线式气相色谱仪、HA-9680工业防爆气相色谱仪、GC-9760便携式气相色谱仪、GC-9780便携式气相色谱仪三大系列,二十余种产品,可配备FID、TCD、FPD、PDD、PED、ZrO2等各种检测器。
  • 2015第二届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学术论坛圆满落幕
    p   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使生物制药行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预计2015年全球生物制药产值可达2000亿美元。由于生物药结构的多样性以及监管部门对生物药的纯度要求越来越严格,使得生物药的分离纯化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如何经济、高效的从复杂组分中浓缩、分离和纯化目标生物分子,往往是生物药生产的瓶颈。 br/ /p p   为交流和探讨生物制药分离纯化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2015年9月17日上午, 2015第二届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学术论坛在苏州福朋喜来登酒店隆重开幕,此次论坛由苏州纳微分离纯化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纳微”)和中国生物工程杂志联合主办,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制备色谱分离纯化相关技术企业用户约4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aafac2e4-a2c1-4af2-ba59-0771b4611c05.jpg" title=" 论坛现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论坛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c4c786a6-64f3-45c9-8254-0720b10f5436.jpg" title=" 局长.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局局长张东驰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1d19ff52-f48c-4702-bc5b-77204a3dd362.jpg" title=" 张洪祥.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张宏翔致欢迎词 /p p   会议以大会报告和分论坛形式开展,议题涵盖胰岛素、多肽、天然产物、抗生素等中小分子制备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和核酸、蛋白质、抗体、疫苗等大分子层析技术。会议特邀30位国内外在蛋白、多肽、抗生素及天然产物等分离纯化方面具有深厚研究功底和丰富实战应用经验的专家做精彩的专题报告,分论坛聚焦在当今前沿的生物制药分离纯化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分离纯化过程放大的关键要素、应用技巧与实际操作经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玉奎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黄骏雄教授、西北大学耿信笃教授及Joachim Walter, Stefan Arnold和 Charles Lim 3位国外生物分离纯化专家等受邀参加本次论坛。张玉奎应邀出任纳微牵头筹备的生物制药分离纯化产业联盟名誉主席。 /p p   部分报告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bd9817c1-fa1f-419a-91c5-0389eb11eb1e.jpg" title=" 张玉奎.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人: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张玉奎院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新型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在蛋白质组分析中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22114eb2-b506-4fbc-8f40-97d9d6185619.jpg" title=" 将比网.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人:纳微科技江必旺 博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新型高效色谱填料的研究及其在生物医药分离纯化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0f0363c6-9347-46c6-a47b-f6cfdc3877df.jpg" title=" 报告人.jpg" / /p p   借本次论坛召开之际,生物制药分离纯化产业联盟筹备会顺利举办,该联盟由纳微科技牵头。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f7a58855-d06e-4b30-8474-7f22c6e987cd.jpg" title=" 联盟会.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纳微科技牵头的生物制药分离纯化产业联盟筹备会 /p p   据统计,90%以上的参会人员是来自国内各大生物医药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从事研发和生产的专业人士。与会嘉宾和参会人员聚焦在生物制药下游分离纯化领域这一关键难点问题,现场交流热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d14891b9-dfbc-40fe-b8d9-e7d01a91b4e0.jpg" title=" 互动.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活跃的现场气氛 /p p   本届论坛吸引多家企业参展,展品广受与会人士关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5c7f92b7-7412-4263-8021-e252dc1b5cc8.jpg" title=" 茶歇.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展商与用户交流现场 /p p   为欢迎广大与会人员,纳微科技举办了论坛欢迎晚宴,纳微科技董事长江必旺博士致欢迎词,晚宴上节目包含丰富的文艺表演和精彩的抽奖环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57323880-7e92-4001-82e7-fd1603f8591a.jpg" title=" 晚会.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文艺节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fe3f27e7-7994-490e-9386-1cad34d13303.jpg" title=" 合影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第二届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学术论坛合影留念 /p p   此外,为满足研发及产业工作中的实际需求,论坛同期举办的实验技能班,在拥有多年蛋白纯化培训和项目指导经验的中科院资深专家—姜韬老师和资深留美博士Sam Xie的亲自指导下,各位学员对从色谱模式(填料)的选择、结合-洗脱条件的试验及优化、分离效果的评价、层析柱再生等全过程进行了学习和探讨 最后对不同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案和结果进行了比较,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之中。通过这次学习和实践,增强了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e5a74e3f-ef4c-40a5-bb2b-0df01f505647.jpg" title=" 培训现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实验技能培训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e06c194a-68f0-4083-8019-b2a2e747854e.jpg" title=" 合影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实验技能培训班合影 /p p br/ /p
  • 广西标准化协会 团体标准《土壤和沉积物 硼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通过专家审定
    2023年4月10日,广西标准化协会在南宁市组织专家对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测试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南宁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测试研究中心、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肥料测试中心、中科检测技术服务(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谱尼测试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广西南环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南宁海关技术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南方石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深圳市金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共同起草的团体标准《土壤和沉积物 硼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了审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审定。(审定会现场)来自广西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环境科学学会、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广西博测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专家在听取标准起草单位对标准起草情况的汇报后,对标准进行了逐条逐款认真审定,一致认为团体标准《土壤和沉积物 硼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在深入调研,广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结合硼测定方法实际的基础上制定,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正确,内容完整,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团体标准《土壤和沉积物硼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发布实施,对提高土壤和沉积物中硼的测定效率,高效完成全国土壤普查的工作任务具有积极意义。(审定会现场)广西标准化协会谢宏昭会长/高级工程师、黄林华秘书长/高级工程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测试研究中心阳国运正高级工程师、张文捷高级工程师,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武明丽高级工程师,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黄月英高级工程师,谱尼测试集团广西有限公司熊刚高级工程师,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蔡春雨高级工程师及编制小组其他成员参加了此次团体标准审定。
  • 国产实验室自动化设备,用本土化优势打破技术壁垒——访奥美泰克总经理程鹏
    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现代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在制药、检验医学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早期,中国实验室自动化市场一直被进口企业垄断。进口仪器由于价格高、型号少、不支持软件二次开发等限制了实验室自动化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普及。这些弊端给了本土企业发展突围的机会,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产实验室自动化公司开始崭露头角,北京奥美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美泰克”)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近日,仪器信息网CEO唐海霞一行走访来到奥美泰克位于苏州的生产基地,受到奥美泰克总经理程鹏的热情接待。经过面对面交流,仪器信息网深入了解了奥美泰克的发展历程,以及实验室自动化产业现状。奥美泰克总经理 程鹏程鹏与唐海霞合影留念立足生命科学 推动实验室自动化“大概从2009年我们就有了机械臂技术,但一直沉淀了6年,非常不好做。因为自动化设备如果有0.1 mm的误差,就会导致实验结果整体上不理想。如今,我们的产品已经实现了可以适配不同品牌单通道、4通道、8通道、32通道的移液枪,机械臂的结构做到了能够通用。”奥美泰克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研发、生产及销售实验室液体处理工作站,并提供整体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专业技术公司。基于国家“十一五”科技项目支撑,从2007年开始相继研制出了AS115-HPLC进量器,高、中、低各通量的液体处理工作站等一系列设备。2009年,奥美泰克与华大基因合作,正式进入了精准医疗领域,开发和生产与分子诊断相关的前处理设备。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以二代测序为基础的样品处理全自动化解决方案。产品线涵盖各种通量的液体处理工作站、血液处理工作站、核酸提取纯化工作站、酶反应体系构建工作站、全自动化样品制备工作站及软件。奥美泰克移液工作站工作画面程鹏介绍,近年来,实验室自动化可以解决实验室面临的许多问题,比如保障生物安全、提高实验结果重现性以及提升实验室工作效率等等。不同的实验室利用各种自动化实验设备实现了测量、实验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减轻了实验人员的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产品研发过硬 迎接疫情大考“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处理病毒样本管的操作是有风险的,因为设备没有生物安全柜的功能。所以我们今年专门针对这个环节的痛点做了新产品,整体上用二级生物安全柜包装,集‘开盖’、‘扫码’、‘转样’于一体,这样就完全不用担心操作者被感染,或者其他实验室污染。”就在疫情爆发之初,程鹏和团队带着奥美泰克高通量移液工作站、全自动核酸提取工作站等设备,在抗疫最紧要关头义无反顾前往疫情肆虐的武汉。通过为武汉病毒所等多家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使武汉的检测能力增加了3,000份/天。疫情期间在武汉实验室安装现场新冠疫情产生的大量检测样本,对核酸提取仪、移液工作站等前处理设备是一次很大的考验。为了应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紧迫需求,奥美泰克团队加班加点,研发出了基于奥美泰克LH1406多功能液体处理工作站的“2019-nCoV核酸检测的自动化方案”。该工作站采取独特的开放式平台版面设计,结合丰富的移液头库,可以根据不同的移液体积和样本通量灵活选择从单通道到32通道移液头,范围可达0.5–1000 μL,实现整板、单列、单孔或单管样品的自动化转移、分配及混合等液体批量处理,大幅减少了人工操作和时间。据介绍,奥美泰克团队的研发负责人拥有30年以上的医疗产品研发经验。该团队在国内最早从事液体处理工作站的开发工作,自主研发出了移液工作站的核心零件、结构与相关软件,并开发出了“一键式”自动化解决方案。为避免进口设备昂贵的后期维护成本,针对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奥美泰克研发团队可以根据应用场景定制开发硬件及软件,体现出了国产设备的可定制化、高性价比的优势。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奥美泰克公司在北京已经有了十分完善的生产体系与稳定的客户群体。由于市场需求增大、订单增多,公司产能出现不足。奥美泰克高层领导便来到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聚集区走访寻址,准备建立分公司及生产基地。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完善、产业链相对完整,程鹏团队很快就确定将分公司设在这里。目前,北京公司主要负责技术开发,为公司提供智力支持;苏州分公司专注品质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为IVD诊断市场提供服务。瞄准精准医疗 打破进口垄断“我们的设备和进口设备相比较来看,从技术上来讲都是移液工作站以及液体处理相关,没有本质的差异。但是,我们产品的优势主要是进入领域早,设备可靠性强,可定制化程度高,性价比也高,也拥有相关的专利和配套附件。”从2017年开始,奥美泰克聚焦精准医疗以及体外诊断IVD市场,目前主要为三甲医院、第三方医学检测中心、诊断试剂公司及科研院校提供专业的自动化移液解决方案。未来奥美泰克计划重点扩展基因组学和临床应用、蛋白组学、农业育种以及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市场。苏州分公司生产车间程鹏陪同唐海霞一行参观奥美泰克注重终端客户体验,以技术为核心解决客户需求,构建系统的解决方案。比如,奥美泰克根据应用场景开发出的几个解决方案:根据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的自动化方案”;利用HTRF技术筛选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方法推出“AMTK液体处理工作站应用于药物筛选领域”解决方案;为了提高目标区域捕获建库的效率与通量,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不确定性推出的“NGS杂交洗脱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及基于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的“NIPT二代测序基因检测自动化解决方案”等等。“实验室前处理自动化将成为今后诊断市场的竞争力主要工具。随着技术和市场的推动,液体处理工作站将继续向低成本、一键式、一体化、多应用场景等方向发展。因此,奥美泰克未来的研发重点将放在更高的精度、更灵活的量程以及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借助已经拥有的CE和FDA等认证,其竞争力还将进一步增强。”程鹏说到。据程鹏介绍,目前国内市场的移液工作站仍然主要由TECAN、Hamilton等国际巨头所主导。经过多年发展,国产品牌已经逐渐打破海外公司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国内的用户已在更新设备时选择国产品牌。由于移液工作站没有明显的技术壁垒,且国产品牌与国际品牌的技术差异在逐步缩小,在售后服务、二次开发等方面,国产品牌发挥着更多的本土化优势。后记程鹏本科有分子生物学背景,硕士毕业后进入了华大基因工作,期间一直从事前处理自动化应用工作。当时我国自动化液体处理工作站基础比较薄弱,进口设备费用高,不能满足我国科研工作者的需求。同时,程鹏发现,进口的设备定制化开发的程度也较低,这些都成为他今后决心发展民族品牌的动力。作为武汉人,程鹏认为自己身上天生背负着对家乡责任。在本应欢聚团圆的春节,程鹏只身前往武汉。起初家人不理解他,但他态度坚定,说服了家人。他说:“我是武汉人,我的身份证上至今还是武汉的地址,我不回去谁回去?”他乘坐的那列路过武汉的火车本来计划在武汉不开门,程鹏坚持找列车长协商申请。最终,程鹏如愿,同支援“火神山”医院的医生一道在武汉站下了车。
  • AACC2022|菲鹏生物全方位展示IVD试剂解决方案!加速创新国际化
    当地时间7月28日,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第74届美国临床化学年会暨临床实验医学博览会(74th AACC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 Clinical Lab Expo)圆满落下帷幕。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临床实验医学博览会,AACC提供了国际学术交流和临床检验医疗设备展示的重要平台。此次参展,是菲鹏生物 参加 AACC 展会史 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亮相 ,全方位展示了优秀的 IVD 试剂核心原料、试剂解决方案和开放仪器平台 三大业务板块,并与全球客户伙伴进行了愉快的交流和探讨,共享这场行业盛会。  菲鹏生物展位现场  试剂核心 原料获青睐 同以往展会一样,菲鹏生物的IVD试剂核心原料依旧是最受参会者青睐的。展台现场展示了心肌标志物、肿瘤标记物、呼吸道疾病、炎症标志物、热带疾病、传染病、 毒检系列 、聚合酶等重点原料产品 ,参会者纷纷驻留,同工作人员进行了热烈洽谈。  作为行业领先的IVD优质原料和试剂解决方案供应商,菲鹏生物将不断开发和优化产品组合,加速为IVD企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更多客户伙伴的需求。  菲鹏生物工作人员向客户介绍公司产品  化学发光系统受追捧 展台现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Shine i1000和Shine i2000也引起了参会者持续而热烈的关注。仪器采用开放系统设计,可兼容AE/AP/HRP/ABEI化学发光检测体系。此外,在免疫分析系统的基础上,菲鹏生物还能够提供一站式化学发光解决方案 ,期望通过自主研发的开放仪器平台、试剂核心原料、试剂解决方案和其他高效的支持,帮助全球合作伙伴在当地研发和生产化学发光试剂。  菲鹏生物工作人员向客户介绍公司产品  超快速PCR平台 引关注 除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外,受关注的还有另外两个开放仪器平台:P810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仪和iCatch 2000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P810是一款集核酸扩增、结果分析和报告上传于一体的超快速扩增循环分析仪,可在8-15min完成40个扩增循环 ,专为科研和医疗应用而设计。iCatch 2000是一款全自动核酸分析仪,基于特有的快速 PCR扩增模式,在30min内即可出结果 。两款开放仪器平台和试剂核心原料的搭配应用,充分展示了菲鹏生物在分子诊断领域的实力。  菲鹏生物工作人员向客户介绍公司产品  IP玩偶大受欢迎  在AACC展会上,菲鹏生物的IP玩偶大受欢迎,一度成为了参观者“打call”的对象。“康康”、 “圆圆”和“旋旋”名字分别取自抗体、抗原和双螺旋,用以代表菲鹏生物自主研发的三种核心产品。  菲鹏生物IP玩偶  菲鹏生物 展会收获颇丰 ,荣获“铜牌合作商”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26日开幕式的当天,AACC主办方参观了菲鹏生物展位,并授予菲鹏生物“铜牌合作商”奖项,以表彰菲鹏生物对AACC的合作与支持,以及对菲鹏生物连续多年参加AACC和持续输出优质产品的认可。此次获奖,同时表明菲鹏生物 进一步 加强 北美IVD市场,为当地合作伙伴提供更全面、更丰富、更优质的IVD产品的决心 。  AACC主办方授予的“铜牌合作商”奖项  通过AACC提供的良好平台和机会,菲鹏生物能够与多年未见的客户伙伴面对面交流,更好的倾听他们的声音,精准了解他们的需求。展台现场,客户伙伴能够直观地看到菲鹏生物呈现的开放仪器平台,加上现场工作人员细致的讲解,对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中有来自欧洲和西班牙的客户伙伴表达了比较明确的合作意向。另外,在展台交流过程中,一些欧美厂家客户认为,他们需要更开放的平台来帮助他们更快更高质量地完成试剂应用的开发。这与菲鹏生物以诊断平台生态的形式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诊断产业的发展 的理念不谋而合。未来菲鹏生物期望通过持续创新的产品与服务,能够促进行业内的资源协同,与全球客户伙伴实现价值共享。  从2007年开始,菲鹏生物进入国际市场已超过15年,始终以持续创新的模式为全球IVD合作伙伴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据最新统计,菲鹏生物的全球市场已覆盖61个国家或地区,国际业务收入占比达40%。依托AACC重要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菲鹏生物期望通过持续的创新和优质的服务,秉承“让诊断更早、更准、更便捷、更普惠”的使命,与全球客户伙伴携手,让诊断技术的发展惠及更多人,造福人类健康事业。
  • 「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中国要建100个碳达峰试点,该如何开展?
    今年10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称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以下称环资司)发布《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以下称《试点方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1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张家口市等25个城市、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0个园区成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日前,界面新闻双碳频道就《试点方案》和中国碳达峰进展,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在采访中,赵鹏高对《试点方案》的政策定位、部署要求和激励措施等作了解读。他表示,中国的“双碳”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从当前的进展看,中国定能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此外,他对各地开展碳达峰建设提出了有关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图片来源:环资司《试点方案》是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从城市、园区层面出台的碳达峰政策。与此前各地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开展的碳达峰建设相比,新方案的出台有哪些意义?赵鹏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探索有效模式和有益经验。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加大中央对地方推进碳达峰的支持力度,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试点城市和园区给予支持,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各地区能源结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不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面临着不同的困难挑战。虽然31个省区都制定了省级碳达峰实施方案,但在城市和园区层面还有不少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探索的工作。开展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将有效激发城市和园区主动性和创造性,围绕绿色低碳转型开展探索,为全国提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相比省(市、自治区)级层面开展的碳达峰建设,环资司期望各地在试点建设碳达峰城市或园区时,具体在哪些方面更加细化或创新?赵鹏高:城市和园区是集聚人口、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能源消耗、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最集中的区域。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突破65%,城镇人口达到9.21亿。伴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城市和园区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将更加凸显,资源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也将更加集中,毫无疑问是碳达峰行动的主战场。建议各地按照《试点方案》有关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确定试点任务方面,既要与国家和省级要求对标对表,又要体现特色,谋划若干务实管用的举措。组织重点工程方面,既要聚焦重点领域、突出降碳导向,又要促进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强化科技创新方面,既要注重关键技术研发,又要完善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机制,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完善政策机制方面,要坚持“降碳”导向,夯实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探索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政、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开展全民行动方面,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大力宣传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建立绿色生活激励约束机制。《试点方案》提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对符合要求的试点建设项目予以支持。该项资金支持措施预计何时推出?资金规模大致在怎样的水平?赵鹏高:对于试点城市和园区的项目,只要符合有关条件,并且能够对试点工作形成有效支撑的,我们都将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同时,我们也会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推送给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试点项目建设。《试点方案》还提到,有关省区发展改革委要对试点成效突出的城市和园区予以通报表扬。除此之外,国家发展改革委或地方政府还可能推出哪些新的政策,以激励试点城市和园区的碳达峰积极性?赵鹏高:试点不是政策洼地,重在激励地方先行探索。对于试点建设成效突出的地方,我们将推动试点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国家政策制度和法规,予以通报表扬的同时,也将在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联合国气候大会等国内外重大场合进行宣传,打造“双碳”行动的示范样板。《试点方案》统筹考虑各地区碳排放总量及增长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选取了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5个省(自治区)作为首批试点地区。可否以某些省(自治区)为例,谈谈当地碳达峰面临的特殊挑战,以及期望这些地方如何以《试点方案》为契机,探索做法和经验?赵鹏高:首批试点的15个省(自治区)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功能定位各异,也具有一定代表性。以内蒙古自治区和广东省为例:内蒙古自治区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的特点突出,新能源资源也比较丰富。推进试点工作中要大力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同时,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引导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广东省是国内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能耗总量大,用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仍面临困难挑战。推进试点工作中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同时,积极开展制度创新,探索和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距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已满两年,全国及地方在碳达峰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绩?还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赵鹏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和积极成效。一是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各有关部门出台12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和11份支撑保障方案,31个省(区、市)制定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二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累计完成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超过5.2亿千瓦。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3.84亿千瓦、装机占比达到49.6%。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十四五”以来压减粗钢超4000万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1.7%。四是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底,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91.2%,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300亿平方米。截至今年9月,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31.6%,保有量达1821万辆,占全球60%。五是生态系统碳汇稳步提升。“十四五”以来年完成国土绿化超1亿亩,中国森林覆盖率达24.02%,森林蓄积量194.93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六是“双碳”工作基础能力显著增强。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实施“十四五”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启动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七是绿色低碳政策机制更加完善。2020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生态环保相关资金1.78万亿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截至今年6月,两项工具贷款余额分别为4530亿元、2459亿元。建立健全绿电交易和碳市场体系,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绿电交易878亿千瓦时,全国碳配额交易3.82亿吨。八是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中德签署政府间《关于建立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的谅解备忘录》、中美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阳光之乡声明》。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等多双边议程,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能源和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中国的“双碳”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挑战:一是乌克兰危机等地缘冲突导致全球能源供需失衡,中国能源保供面临更大挑战,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二是有的国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名,构筑“碳壁垒”,对国内优势产业进行打压,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进一步加大。三是“双碳”工作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绿色低碳创新投入总体偏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动能有待进一步加强。距离“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渐行渐近,中国目前整体碳达峰的进展如何?赵鹏高:虽然国内“双碳”工作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稳步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从几个关键指标看:一是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22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已达到17.5%,预计可稳步完成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5%左右的目标。二是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截至今年9月,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容量已达到9.2亿千瓦,预计可顺利完成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三是森林蓄积量。2021年中国森林蓄积量已达到194.93亿立方米,提前九年完成2030年森林蓄积量190亿立方米的目标。四是碳排放强度。2022年中国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已累计下降超过51%,完成2030年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虽面临困难和挑战,但经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总结过去两年的经验,环资司对地方开展碳达峰建设有何建议?赵鹏高:在推进碳达峰试点建设的过程中,建议各地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探索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探索能源和产业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路径,为全国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经验做法。二是探索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要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碳”工作的协同并进、相互促进。三是探索构建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充分发挥城市和园区层面工作的灵活性,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为国家层面和其他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机制的构建完善提供支撑和参考
  • 美国科学家首次造出双层硼烯材料
    美国西北大学工程师首次创造出一种双层原子厚度的硼烯,打破了硼在单原子层限制之外形成非平面团簇的自然趋势。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材料》杂志上。  硼烯是一种单原子厚的硼薄片,是由硼原子构成的单原子层厚的二维材料,比石墨烯更强、更轻、更柔韧。单原子层硼烯的合成是具有挑战性的。要获得硼烯通常需要制备生长,因此需要衬底作为载体或者支撑。  5年前,来自同一研究团队的科学家们首次创造了只有单原子厚度的硼烯。理论研究预测认为,制备双层硼烯是可能的,但由于块状硼不像石墨那样是层状的,超出单原子层的生长会导致形成团簇,而不是平面结构,试图生长多层硼烯的关键就在于找到阻止团簇形成的生长条件。此次研究发现,关键在于用来生长硼烯的衬底。研究人员在平面的银质衬底上培养硼烯。当暴露在高温下,银会在原子级台阶结构之间形成异常平坦的“梯田”。在这些“梯田”上“种植”硼烯时,研究人员看到第二层硼烯的形成。这种双层材料既保持了硼烯的电子性能,又存在新的优点,如由两层原子层厚的薄片黏合在一起,中间有空间,可用来储存能量或化学物质。
  • 把握本土化大趋势,下好创新、投资先手棋——访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
    2023年,丹纳赫大动作不断:以57亿美金收购了蛋白质耗材供应商Abcam;将环境业务进行拆分使其成为独立上市公司Veralto; Cytiva与Pall生命科学业务合并,升级产品组合与解决方案,形成丹纳赫生物技术平台。这一系列的重大举措使丹纳赫业务完全聚焦在了生命健康领域。近期,丹纳赫宣布品牌焕新,更换了全新的品牌徽标。在近日正在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丹纳赫正式对外宣布了“创升中国”本土战略2.0最新版本。那么,本次丹纳赫品牌焕新与前期一系列的战略调整有何关系?“创升中国”本土战略2.0版较之前又有哪些改变?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仪器信息网:10月份,丹纳赫宣布品牌焕新。请问焕新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新Logo有着什么样的内涵? 彭阳:这是丹纳赫第六次来到进博会的现场,以全新的品牌形象参展。过去几年丹纳赫做了很多并购和拆分,至今为止,我们已经完全成为了一家聚焦于生命健康领域的公司,我们集聚了全球最先进的技术,聚焦于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医学诊断这三大赛道。新品牌的核心是“创新”。我们有一个承诺:“Innovation at the speed of life”,它表示我们希望能够根据生命的需求来不断变化地进行创新,希望为中国用户的健康需求创造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疗法,同时,丹纳赫的产品也聚焦在这三个维度。新品牌形象像加速度曲线,希望能有更多的动力加速赋能、加速链接。新徽标旗帜飘扬的动态形状设计,包含了很多紫色渐变的元素,表达出了丹纳赫希望在高科技的背景下可以带来更多人性化的温暖,给人一种未来品牌的感觉。我们希望一如既往地服务于中国市场,也希望丹纳赫新品牌形象可以促进对中国市场创新的推动。仪器信息网:2022年丹纳赫全面启动“创升中国”本土战略,2023年,丹纳赫为这一战略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哪些成就?彭阳:我们在2022年推出了“创升中国”本土化战略,这个战略简单来说就是希望能够在包含本土组织和文化的前提下在中国实现本土制造、本土研发、本土商业化,最终形成“飞轮”,并通过丹纳赫商业系统(DBS)推动“飞轮”加速度转动,把“飞轮”核心环节融合到中国本土的决策层,以便快速做出对中国本土市场的反应。2023年最主要的成就是,一方面实现了众多产线转移。我们投入上亿美金建立的丹纳赫诊断平台中国研发制造基地,已于今年10月份在苏州投入运营。在此过程中,我们在马不停蹄的向苏州工厂转移德国、日本、美国等全球各地的产线。旗下贝克曼、徕卡、思拓凡等众多子公司都在2023年上市了从海外转移到中国生产的新产品,接下来我们也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做更多布局,希望能提高本土化反应速度;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过去两年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内部研发。本次进博会,我们推出了很多在中国首展、全球首展的新产品,例如徕卡的病理切片机、打印机、新试剂产品等,这些新产品都是内部研发后在今年面市;同时,我们也有很多外部合作,进行了开放式创新探索,截止到今年我们已经投资了超过10个新项目,这些外部项目和外部的初创企业,也是丹纳赫未来创新发展布局中的一环。仪器信息网:丹纳赫连续6年参加进博会,展商身份之外又多了一重投资商的身份。未来,丹纳赫在中国将有哪些重点投资布局? 彭阳:我们肯定积极地向中国投入更多资源,比如前面提到的在苏州建立新工厂。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未来在上海包括其他的城市做更多投资布局,例如,今年在上海浦东投资了过亿人民币建立思拓凡科创中心。除此之外,还有在浦东金桥的工厂已经运营了30年,接下来也会对其进行搬迁和扩增、扩建。当然,我们也在寻找与国内初创企业合作的机会,投资并购的想法也都在积极地探讨当中。同时,也希望与中国各地的生物制药产业园合作,帮助政府培养更多生物制药的人才,也帮助我们参与更多创新、投资。仪器信息网:持续改善是丹纳赫非常擅长的领域,“创升中国”战略的升级和下一步重点是什么?彭阳:简单来讲,我们希望在“创升中国”2.0版本提出更多关于创新的想法。现在中国各地都在积极推广“创新”,本次2.0战略其实是一个双引擎的创新战略,在外部,我们一直关注医疗机构的创新转化、在产业端与产业园合作建立创新平台;在内部,加大研发投入,以及内部初创项目的投入。我们也将推出内部企业家计划,希望通过内部金点子的开发,呼吁、培养出大批创业型人才,让创新文化在内部生根发芽。
  • 痰液代替咽拭子测核酸可行吗? 天隆科技彭年才教授解答
    原文标题《“痰”出结果?核酸检测不挨“捅”行不行?》多轮核酸检测正在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反复开展。  进行核酸检测,需要用拭子在咽部反复刮擦,不少人挨“捅”了好多次。有热心网友发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提到可以通过测痰液进行核酸检测。如果“咳痰”也能出结果,不就可以不挨“捅”了吗?  那么,究竟取自哪个部位的检测标本更有效?这招究竟能不能行得通呢?科技日报记者独家连线采访了核酸检测领域专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天隆科技创始人彭年才。  哪个部位的检测标本最有效  “无论选取什么部位的标本,只要能从中获得核酸,通过核酸的富集、纯化、扩增,检测出里面究竟有没有病毒,进而反映一个人有没有携带病毒,就是合格的样本。”彭年才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对于呼吸道传播的新冠病毒而言,咽拭子、鼻拭子、肛拭子、痰和肺泡灌洗液等都可以是有效样本。  以咽拭子为例,在刮擦时除获得咽部分泌物之外,还要刮出足够的、包裹着病毒的上皮细胞。而痰液不仅包含支气管黏膜上皮的黏液分泌物,还包括脱落的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等,感染者的这些脱落细胞中会裹挟病毒,在进行核酸提取后可检出阳性。  此外,不同的采样部位往往有不同的代表性。有专家表示,鼻咽拭子代表上呼吸道感染,痰液代表下呼吸道感染,肛拭子代表机体核酸存在的负荷。例如此前临床上发现,有的确诊病例只有消化道症状,呼吸道检测可能漏诊。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不同部位的样本检测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印证。  痰液作为检测标本由来已久  “两年前的疫情初期,新冠病毒主要引起肺部炎症,因此对肺泡灌洗液进行核酸检测。”彭年才说,随着人们对新冠病毒的科学认知,例如在感染者粪便中分离出了活病毒,提示肛拭子也可以探测到病毒,检测样本逐渐丰富。  科技日报记者查询资料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笼统地将样本分类为呼吸道标本和血液标本。到第六版才将呼吸道标本分为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而且还特别提出,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釆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可见,针对当时的新冠病毒而言,痰液检测优于鼻咽拭子检测,有助于降低核酸检测的假阴性率。  痰液检测未必更好  “核酸检测的采样就像‘剪豆芽’,与感染病程和病毒载量等都有关系,要选对‘豆芽萌发’的时机和地方,来上‘一剪刀’,才能检出阳性或阴性。”彭年才说,因此,想在取样时获得有效样本,这“一剪刀”应剪对地方。  “随着人们对奥密克戎变异株认知的深入,发现它感染上呼吸道较多。理论上讲,检测奥密克戎变异株选取上呼吸道标本将获得病毒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彭年才说,因此,现在痰液作为下呼吸道样本和鼻咽拭子相比,哪个检出率更高、感染后几天检出率最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具体指导原则在诊疗方案第九版中有所体现。  此外,对于大规模的筛查而言,最优采样方法不仅要无创、便捷、检出率高,还要便于收集、避免接触、避免形成气溶胶等引发交叉感染。  资料显示,留取痰标本的方法有自然咳痰、气管穿刺吸取、经支气管镜抽取等方法。有的方法操作复杂、痛苦。自然咳痰相较于取拭子也较复杂,需用清水漱口数次,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痰,留于玻璃、塑料小杯或涂蜡的纸盒中,不便于进一步收集、检测。因此,通过咽拭子的采集进行核酸检测,更有利于整个过程的规范采样。  为了确保核酸检测安全、有效、规范,在4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建议,公众在核酸检测前两小时内不吃东西,避免采样过程中出现呕吐、反胃;30分钟内不要喝水,不吃口香糖,避免喝酒。
  • 央视曝光 彭泽县矶山化工园“摊上事儿了”
    江西省彭泽县的辰字村,原来是个山明水秀的地方,人们安居乐业。但最近几年,这里却变了样,不仅庄稼得了怪病、水果变了颜色,就连呼吸口新鲜的空气也都成了件奢侈的事,人们过得很闹心。这是为什么呢?   一进入位于彭泽县矶山化工园区旁边的辰字村,记者就闻到一股强烈的刺鼻味道,十分呛人。不仅仅是气味呛人,村民说,这里土地上长出的农作物也很奇怪:&ldquo 你看这个像霉点一样看到没有,都是像霉一样的,每个都有,我猪都不敢给它吃。&rdquo   辰字村的村民自己种的水果蔬菜除了自给自足外,原本还有很大部分要外销,葡萄就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可如今他们的葡萄拿到市场上去,根本就没人敢买。   辰字村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些现象的出现,和他们家门口建起的矶山化工园区有关。辰字村毗邻长江,依山傍水,原来环境和空气特别好,自从有了矶山化工园区,他们的生活就被彻底改变了。   化工园明显违规国家标准 竟通过规划环评   彭泽县矶山化工园区建立于2003年,园区三面环山,一面毗邻长江,占地面积5000多亩,集中了医药、农药、印染等26家化工企业,目前投入生产的企业有18家。按照《彭泽县工业园矶山化工印染集控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定,矶山工业园区距离居民区的安全距离应该在500米以上。那么实际上这里的矶山化工园区距离辰字村有多远呢?记者看到,矶山工业园区的一家化工企业,隔了一条马路,对面就是彭泽县辰字村居民居住的地方,距离也就是几十米。   矶山化工园区离辰字村的距离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这就难怪村民反映,一到夜里,化工厂排出来的气体气味熏得人恶心难受,即使门窗紧闭也不管用。但就是这样明显违规在村边兴建的化工园区竟然顺利通过了规划环评,并开工建设投入运营了。如今已经十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村民的搬迁却迟迟未见动静。   废水遇调查时"变"清澈 在线监控"临时"故障   除了空气污染严重,化工园区排出的废水也让人忧心。记者在长江边看到,化工企业的污水通过管道排到了长江,现在是枯水的季节,排水管已经裸露在江面上,在丰水期,这个管道是藏在江面之下的,人们用肉眼很难发现。   这些工业废水是谁排的,是否经过处理了呢?记者向当地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他告诉记者,这个排污口是华孚印染厂的,是达标水,可以直接排到长江。就在记者与环保局负责人共同来到江边排水口拍摄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刚刚还是浑浊不堪的水,竟突然变得清澈起来。   环保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矶山工业园区这样的排放口每家企业有一个,共18个,仅华孚印染厂一家企业每天排出的废水就达3000多吨。按照要求,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而环保局的职责是随时监督废水排放情况是否正常。   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实时在线监控他们可以掌握化工厂排出的污水是否合格达标,记者提出想看一下当天华孚印染厂的排污监测情况,于是跟随环保局工作人员来到了在线监测大厅,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ldquo 这两天数据没有,自动监控已经出故障了,掉线了。&rdquo   污水处理设备成"摆设" 前年建成至今未运营   处理废水需要成本,一些企业出于利益的驱使,有人检查的时候就开启设备做做样子,没人管的时候就关掉设备直接排放,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仅靠企业自觉处理废气污水往往难以实现,而监管不力,又给不法企业留下了漏洞。正是考虑到这样的问题,2012年国家环保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工业园区中的污水应进行集中处理。无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或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现有园区,应在通知发布之日起两年内也就是2014年5月前完成整改实现污水的集中处理。彭泽县矶山工业园区目前也已经有了污水集中处理的设备,但看上去这些设备都是崭新的,并没有进行过作业。   记者在彭泽县的官网上看到,矶山化工园区的污水处理厂于2012年7月份开工建设的,项目投资1.5亿元,并计划于2013年10月份投入运营。然而15个月过去了,这个污水处理厂仍旧安静地矗立在园区中,没有投入过运营。   化工企业紧挨着村庄,明明不够安全距离,但却通过了环评,干净的空气没了 污染处理设施形同虚设,工业污水直排长江,干净的水也没了。难怪当地村民会说:这不是人待的地方。对于这种结果,违法企业难脱干系,当地环保部门难辞其咎。环保法不是棉花棒,而是杀手锏。依法查处,依法追责,就应迅速有力。
  • 第二届“应用大比武”获奖名单揭晓,北京谱朋科技抢得10天免费广告
    仪器信息网行业导购平台【行业应用】栏目于2016年11月5日-2016年11月20日期间举办的第二届“应用大比武”已经圆满结束。活动期间,北京谱朋科技有限公司、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欧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得利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奥地利安东帕(中国)有限公司、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豫维科技有限公司等39家国内外仪器厂商积极参与,纷纷上传自家优质的解决方案,充分展现了自家的仪器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实力。本次活动为期15天,共征集到182篇优质的解决方案,涉及制药、食品、石化、环境、电子/电气、农/林/牧/渔、建筑/建材等多个行业领域。第二届“应用大比武”活动详情  活动期间,北京谱朋科技、得利特、北京欧兰科技、安捷伦、奥地利安东帕、瑞士万通6家仪器厂商被栏目收录的解决方案总量累计达到121篇,占总篇数的66%。根据活动规则,有5篇及以上解决方案被行业应用栏目收录,总解决方案浏览量累计最高的厂商,将获得免费投放10天广告的奖励。  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北京谱朋科技有限公司以59篇解决方案、总浏览量552次的绝对优势成为第二届“应用大比武”活动的获奖厂商(奖励行业应用栏目首页10天免费广告),充分体现了自家仪器产品在应用实战中的优势。第一届“应用大比武”活动获奖详情  另外,第三届“应用大比武”活动将于2016年12月1日开始,12月15日结束,错过第一届和第二届活动的厂商朋友不要错过第三届哦!下一个免费的十天广告位将花落谁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下面为大家展示此次参加活动的前六位厂商及其上传的优质解决方案。第二届“应用大比武”活动部分厂商及解决方案一览  1.北京谱朋科技有限公司  (1)QuEChERS结合LC-MSMS法测定鸡肝中的7种磺胺类药物  (2)QuEChERS前处理法-LCMSMS法检测绿茶中的农药残留  (3)固相萃取净化以及三重串联四极杆液质联用法测定猪肉中的β 受体激动剂  (4)Bond Elut QuEChERS试剂盒结合GC-MS的方法测定菠菜中的农药残留  (5)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法-GCMS测定茶叶中的30种农药残留  (6)用固相萃取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的磺胺药物  (7)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性食品中的常山酮  (8)中药材连翘的检测  (9)中药材白芍的检测  (10)中药材豆蔻的检测  2.得利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1)气相色谱仪测定白酒  (2)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三氯甲烷  (3)食品中有毒物质、非法添加及其主要检测方法  (4)比色法测定食品中N-亚硝胺的含量  (5)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内墙涂料中的含水量  (6)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的脂肪酸  (7)液相色谱法检测烟熏,烘焙等食物中的苯并芘  (8)气相色谱法测定涂料中苯、甲苯、二甲苯  (9)气相色谱法对农产品中农药的检测  (10)顶空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儿童专用防痱止痒水的挥发性成分  3.北京欧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3维失速团对层流NACA64 -418翼型压力分布的影响  (2)采用铂和钌作为发光体高分子聚合物基底压敏漆在静态和风载工况下的性能  (3)旋转往复板推进器诱导流场特性研究  (4)非线性内波通过参量亚谐波不稳定性的穿透  (5)一种六自由度动态线驱动坐标架及应用  (6)用2D粒子成像技术研究自由游动鲨鱼的水动力学推进机理用于水上舰船  (7)气凝胶材料力学特性的数字图像相关(DIC)研究  4.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安捷伦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系统多兽药残留解决方案  (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甲砜霉素  (3)采用安捷伦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系统对畜禽产品中兽药多残留进行分析  (4)使用 Agilent 7000 系列 GC/QQQ测定玩具材料中的有机锡化合物,符合欧洲玩具  (5)使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可食组织中的尼卡巴嗪残留物4,4’-二硝基均二苯脲  (6)使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肌肉组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残留量  5.奥地利安东帕(中国)有限公司  (1)应用动态光散射解析一个悬浮液中的三种颗粒尺寸  (2)硅颗粒:应用LitesizerTM 500表征粒度和胶体稳定性  (3)脂质体:用Litesizer 500测试粒度  (4)动态光散射测试维生素B1粒度  (5)Litesizer 500测试溶菌酶分子量  6.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  (1)不同消解温度对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的影响  (2)自来水与超纯水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3)电位滴定法测定自来水的硬度并同手工滴定的比较  (4)半自动与全自动对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的影响  (5)不同滴定温度条件下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备注:本次统计日期:2016年11月5日-11月20日。根据活动期间被行业应用栏目收录的所有解决方案访问量相加得出。如有疑问:可致电仪器信息网【行业应用】栏目负责人:张女士,联系电话:010-51654077-8066 15210061289 邮箱:zhangwei@instrument.com.cn。  【行业应用】栏目简介:(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  行业应用栏目建立了兼顾国家相关规定和用户习惯的专业分类,涉及食品、药品、环境、农/林/牧/渔、石化、汽车、建筑、医疗卫生等使用仪器相对集中的行业领域。  以样品和国家相关标准为主线,将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将各行业对应的解决方案与国家相关标准挂靠,为用户查找仪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维度,也为仪器产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展示渠道。  栏目力图帮助仪器用户解决了解、选择、采购仪器等过程面临的痛点问题,以及通过行业查找仪器的困难。目前,栏目已经收录行业解决方案超过15000篇。
  • 彭彦昆领衔“生鲜肉品质无损实时检测新技术”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p   2018年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由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彭彦昆教授领衔的“生鲜肉品质无损高通量实时光学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91894b5f-0852-4b8b-a564-7411b1b3dc18.jpg" title=" 领奖.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生鲜肉品质无损高通量实时光学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奖团队成员包括彭彦昆(中国农业大学),黄岚(中国农业大学),汤修映(中国农业大学),李永玉(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中国农业大学),陈兴海(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等六人。 /span /p p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市场对猪肉、牛肉等生鲜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消费者对生鲜肉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人们对生鲜肉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鲜肉品质的传统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感官评定法,二是理化分析法,但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感官评定法主要依赖于专业评定人员的经验,因此评定结果容易受其专业水准的影响,人为误差大。理化分析法则依赖于人工抽检,具有耗费时间长、样品采集有局限、检验过程对样品有破坏性及检测结果有滞后性等特点,不能满足快速、无损、实时的实际检测需求。 br/ /p p   为破解肉品检测长期存在的前处理过程繁琐、测试时间长、在线实时的新鲜肉判定及品质分级困难等国内外共同关注的技术瓶颈难题,彭彦昆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10年的农畜产品无损检测的研究。揭示了生鲜肉的光散射规律特征及其与品质属性的关系,发明了生鲜肉品质无损高通量实时光学检测的特征图谱建模关键技术,自主研制了生鲜肉品质参数的无损高通量光学检测装备。 /p p   该项目实施至今,针对生鲜肉产销链环节的不同需求,研发了移动式、在线式、便携式等8个系列检测装备,包括细菌总数检测、多品质参数同时检测、胴体背膘厚和大理石花纹在线分级等装备。简单来说,利用这些无损检测装备可以快速地测得胴体的背膘厚、大理石花纹等,以确定其品质等级 能实时测得生鲜肉的水分、嫩度、色泽、pH值、挥发性盐基氮、脂肪、蛋白质等,已判定肉品品质以及是否可以食用等。通过第三方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测试和实际应用证实,移动式检测速度为0.74秒/检测点、在线式为1-3个样品/秒、便携式为3-4秒/样品,检测正确率为92%-100%,相对误差≤4%。基于以上特点,该技术不仅仅局限在质检部门、屠宰厂以及生鲜肉加工企业,也可满足普通消费者对生鲜肉品质安全检测把关的需求。项目成果在主要肉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监管部门等进行了推广应用,为生鲜肉品质监控提供了先进实用的检测手段,提高了监管效率及检测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42b1e715-46fa-4b3e-8b43-16826b5ea02a.jpg" style=" " title=" 图1-彭彦昆教授在试验现场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彭彦昆教授在试验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fa9fbf98-3813-40a9-9fcd-6901c79a6a65.jpg" style=" " title=" 图2-研究团队成员在示范应用现场进行检测试验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研究团队成员在示范应用现场进行检测试验 /p p   经过10年多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撑下,彭彦昆教授和他的团队在无损检测技术上一直在不断的创新:从基础研究的探索到实用性技术的研究、从检测方法研究到装备的开发研究、从单一对象检测方式的研究到多种产品检测方式的研究、从单一品质信息研究到多种品质信息同时检测研究和从静态检测系统到实时在线式检测装备,中国农学会组织知名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科学评价: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2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2项,出版中英文专著3部,发表论文151篇(其中SCI/EI 111篇),制订行业标准4项,获中华农业科技奖1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等奖、其他奖10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f502cc0a-d5c0-41a2-9da5-31288af4f88e.jpg" title=" 图3_研究团队照片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研究团队 /p
  • 华东师大吴鹏团队成功创制高效丙烷脱氢催化新材料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吴鹏教授团队在分子筛孔道限域金属催化剂高效催化丙烷脱氢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面向丙烷脱氢制丙烯这一重要工业反应对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贵金属催化剂的实际需求,课题组创制了超大微孔硅锗沸石孔道内限域锚定铂(Pt)团簇催化剂,利用沸石骨架金属与Pt的强相互作用,实现了丙烷脱氢高选择性制丙烯反应的长周期运行。2023年6月12日,研究成果以《Germanium-enriched double-four membered-ring units inducing zeolite-confined subnanometric Pt clusters for efficient propane dehydrogena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 Catalysis上。丙烯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烯烃之一,用于生产多种大宗化学品,包括聚丙烯、丙烯腈、丙烯酸、丙酮和环氧丙烷等。广泛用于丙烷脱氢制丙烯的铂基催化剂面临着制造成本高、容易团聚烧结和高温下催化性能快速失活等诸多问题。因此开发兼具理想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及长期耐久性的新型催化剂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吴鹏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UTL型硅锗沸石孔道限域的Pt亚纳米团簇型金属催化剂,巧妙利用UTL型分子筛中特殊的富锗双四元环结构(d4r)诱导锚定客体Pt,形成特异性限域于14元环孔道内的亚纳米Pt团簇,构建的主客体双金属结构Pt4-Ge2-d4r@UTL催化剂极大地提升了丙烷脱氢的催化性能,并具有高活性、高丙烯选择性和高耐久性,极具工业应用前景。Pt4-Ge2-d4r@UTL催化丙烷脱氢反应的性能课题组以热/水热结构稳定的Ge-UTL为载体,H2PtCl6为Pt源,采用湿法浸渍制备得到催化剂Pt@Ge-UTL。该催化剂在500oC的反应温度下获得了超过54%的丙烷稳定转化率,99%以上的丙烯选择性。催化剂在不同的丙烷分压,空速以及反应温度下持续稳定催化4200小时。为了满足工业应用需要,课题组还评价了纯丙烷进料、580oC/600oC高温条件下长时间的丙烷脱氢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工业应用前景。亚纳米Pt团簇在UTL孔道内的落位课题组利用积分差分相位衬度成像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证实了亚纳米级的Pt团簇特异性地落位在UTL的14元环孔道内,表明Pt在UTL孔道中占据了特定位置,这与14元环孔道具有较大孔尺寸以及骨架Ge在双四元环结构单元的局部富集有关。Pt和Ge的化学状态和配位环境的表征原位XAFS研究表明,最优催化剂Pt-A-2h(31)-R中的Pt物种价态介于0-1之间,线性组合拟合给出了Pt的平均价态为0.576。该催化剂拥有几乎可以忽略的Pt-Pt键散射路径贡献,说明高Ge含量的样品中Pt的尺寸极小(Pt-Pt键配位数大约为3)。重要的是,可以明显观察到位于2.93 Å位置的Ge-O-Pt键的散射路径,且强度很高,证明了Pt是通过Pt-O-Ge键的形式锚定在Ge-UTL沸石上。此外,没有观察到Ge-Ge键的散射路径信号,表明骨架Ge未被还原,仍为原子分散的骨架Ge位点。Ge原子在载体和催化剂中的位置采用19F MAS NMR技术对双四元环结构中的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确认了各种组成的双四元环所占比例并计算出了双四元环结构中Ge含量占整个UTL晶体中Ge含量的95 %左右,表明经酸处理稳固后,样品中的Ge主要位于双四元环结构单元。确定了Pt的定向锚定和落位是通过与双四元环结构中的骨架Ge的化学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证明了一种全新的活性位点Pt4-Ge2-d4r@UTL的形成,其可以高效催化丙烷脱氢制取丙烯。丙烷脱氢过程的理论计算结果DFT理论计算和微观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Pt4-Ge2-d4r@UTL结构的计算活化能接近实验值,且远低于Pt(111)的活化能。这归因于Pt4-Ge2-d4r@UTL结构可以有效降低第一步脱氢的能垒,这是整个PDH反应的速率决定步骤,从而提高丙烷脱氢反应速率。吴鹏教授课题组长期聚焦于新型沸石分子筛催化材料的设计及环境友好石油化学化工过程的研究。华东师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后马跃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华东师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吴鹏教授、徐浩教授、关业军教授,以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宋卫余教授、内蒙古大学张江威研究员、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韩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单位包括石油科学研究院、崇明生态研究院、重庆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内蒙古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以及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