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乌荆子李

仪器信息网乌荆子李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乌荆子李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乌荆子李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乌荆子李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乌荆子李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乌荆子李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乌荆子李相关的解决方案。

乌荆子李相关的资讯

  • 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新奇异五夸克粒子
    科学家们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其被称为“奇异的五夸克”。研究团队表示,发现这样的奇异粒子有助他们理解夸克是如何结合形成复合粒子的。相关论文刊发于17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杂志。  科学家们认为,夸克是不能再分割的基本粒子,目前已知的夸克包括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异夸克、底夸克和顶夸克6种。夸克通常“三五成群”形成强子,比如重子(由3个夸克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等)和介子。但更多夸克也能“成群结队”形成“四夸克态”和“五夸克态”。  此前,物理学家也发现了几种“四夸克态”。2022年7月,LHC上底夸克探测器(LHCb)实验合作组宣称,发现了一种“五夸克态”。  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以极高的能量让两束质子发生对撞,从而发现了这一新粒子,最新发现的五夸克粒子包含一个奇异夸克。  团队成员之一、意大利米兰大学伊莉莎贝塔斯帕达罗诺雷拉指出,质子和中子等常见的强子通常由两到三个夸克组成,他们最新发现的“五夸克态”非常奇特。  诺雷拉表示,科学家们发现了越来越多“四夸克态”和“五夸克态”,这些研究就像是粒子领域的“文艺复兴”,科学家们收集的证据越来越多,也越能研究更复杂的衰变,研究这些奇异的夸克态很重要,因为它们有助于揭示夸克在粒子内部的结合情况。
  • 癌症治疗:纳米粒子-药物结合物临床转化应用取得新进展
    抗体-药物结合物(ADC)在靶向给药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其不足以克服肿瘤异质性所带来的给药局限。近日,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所和一家肿瘤药物公司的联合团队,采取分子工程的路径,开发了一种由超小(小于10 纳米)纳米颗粒-药物构成的缀合物(NDC),这种缀合物与ADC有许多相似之处,且在克服肿瘤异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相关成果4月22日在线发表于《材料化学》上。科研团队表示,NDC开发的关键挑战包括纳米颗粒载体和细胞毒性药物之间的连接化学设计,以及满足制造控制、稳定性和药物释放的严格标准。只有解决了这些关键环节,才可成功实现NDC的临床翻译。在这项研究中,科研团队采用相关化学方法和分子工程手段,通过精确调整粒子表面化学,将化疗药物和靶向部分共价连接到聚乙二醇(PEG)涂层包覆的超小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平台上,形成缀合物。这种方法利用颗粒表面PEG链之间的间隙来装载药物,与ADC相比,这种缀合物能够显著增强药物装载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生物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特征。为了在癌症治疗中实现高血浆稳定性和有效药物释放,科研团队开展了相关测试,将环戊二烯硅烷分子插入到颗粒的PEG层中,并与硅芯表面的硅醇基团缩合。通过进一步反应,环戊二烯基团随后被官能团化,从而实现点击化学,细胞毒性有效载荷最终通过可切割连接物点击到颗粒上,实现在癌组织内释放药物。科研团队表示,该研究产生的靶向NDC药物,最近已进入一二期人体临床试验。纳米颗粒-药物构成的缀合物结构示意图
  • 我国著名分子光谱学家北京大学吴瑾光教授去世
    吴瑾光教授祖籍安徽歙县,1934年7月出生于北京,受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的父亲影响,1952年考入北大化学系学习,1956年毕业 1957年起师从徐光宪先生攻读研究生,1959年随同导师调入技术物理系,1961年2月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 1971年转入无线电系任教 1975年调回化学系工作,1985年9月获聘教授,2004年8月退休。她曾先后多次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德州大学医学院等作为客座教授和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  吴瑾光教授早年从事配位化学研究,后因国家需求,转做萃取化学研究。她在七十年代末率先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引入国内,八十年代初开辟了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新方向。她科研思路开阔,善于交叉融合,以配位化学为基础,以分子光谱为重要手段,开展了一系列极具创新性、独具特色的研究:揭示了萃取有机相和水相均是存在微乳等聚集体的复杂流体,开辟了在分子水平上和从界面化学角度研究萃取机理的新途径,阐明了萃取剂流失的机制 提出了微乳体系中因离子溶剂化而存在超浓溶液,发现了水及离子新的存在状态 合成了多种稀土配合物,尤其是多核配合物和非化学计量比配合物,研究了配位结构和分子聚集状态对稀土发光性能的影响,这些研究对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胆结石的成因,阐明了色素型胆结石中独特的配位结构和结石形成过程中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协同作用,厘清了结石难溶的原因 发展了在凝胶体系中模拟胆结石形成过程的方法,开创性地引入非线性科学的混沌分形理论来解释胆结石形成的复杂现象,引起国内外同行高度关注。  吴瑾光教授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 出版英文专著两部 主编的《近代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上下册)成为红外光谱领域的经典中文书籍。她曾获得美国临床基础研究50周年纪念大会Henry Christian优秀科研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8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一、二等奖各两项,以及第九届中国图书奖、北京理化分析测试学会嘉奖等。  吴瑾光教授热心教育事业,曾主讲《物理化学》、《分子光谱》等课程。她非常关心和爱护学生,深受同学们的爱戴和尊敬,培养研究生四十多名,桃李满天下。  吴瑾光教授待人和蔼可亲,平等真诚,与其相处如沐春风。她人品高洁、心怀高远,倍受同事们敬重。吴瑾光教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永远缅怀她!  吴瑾光教授千古!  受疫情影响,尊重家属意愿,丧事从简。  致哀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 13520764339,13681414147,010-62751238  传真: 010-62751708  邮箱:Weihong.Li@pku.edu.cn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021年11月1日
  • 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在南京建成
    [提要] 位于南京徐庄软件园的江苏省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今天正式竣工,江苏省副省长何权出席了竣工典礼,称这是江苏首家设在企业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10月获江苏省科技厅批准,经过三年建设,投资2亿元,形成了完善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综合技术平台。   中新网南京1月8日电(记者陈光明)位于南京徐庄软件园的江苏省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今天正式竣工,江苏省副省长何权出席了竣工典礼,称这是江苏首家设在企业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何权说,江苏是医药大省,也是医药强省。加大科研投入,将使民族医药的自主创新成为可能。   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10月获江苏省科技厅批准,经过三年建设,投资2亿元,形成了完善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综合技术平台。   就在一个月前,先声药业宣布与著名国际生物制药企业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达成战略性合作关系,将携手研发抗肿瘤药物bms-817378。据了解,该化合物为小分子met/vegfr-2 抑制剂,目前仍处于临床前阶段。合作旨在加快临床概念验证实验的步伐。根据协议,先声药业获得在中国研发和将bms-817378商业化的独家授权。先声药业首席科学官王鹏博士说,“这是一次具有突破意义的合作,它证明了中国领先的医药研发企业可以与国际性大公司合作,加速产品研发进度,并推动中国国内临床试验的开展。”   先声药业集团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化学生物药公司。近三年来,先声药业研发累计投入5.1亿元,超过5200万美元。在国内的医药企业中,在研发方面投入方面先声药业显得先声夺人。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建成,将加快中国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应用的步伐。
  • 原位电镜观察双金属纳米粒子的结构形貌演变
    最近几年,随着基于贵金属(如Pt、Pd、Au等)的纳米催化剂被深入研究,人们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非贵金属催化剂(Fe、Co、Ni、Cu等)的可控合成和催化性质研究上。如果能够开发出替代贵金属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无论是从基础研究还是工业应用上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不过,从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说,贵金属和非贵金属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  考虑到金属催化材料一般是用来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我们这里做一些简单的对比。对于贵金属来说,它们的纳米粒子一般来说性质比较稳定,经过还原后不太容易被氧化。即使在催化反应过程中,虽然位于表面的原子会发生价态的变化,但是对于纳米粒子的整体来说,这种价态的变化并不是那么的显著。相比之下,非贵金属的性质就更加难以控制和琢磨。对于Fe和Co来说,被还原后的金属纳米粒子非常不稳定,一旦接触空气就会被氧化。如果没有一些保护的配体或者载体,那么完全变成氧化物可能就是几秒钟的事。相对来说,Ni和Cu的金属态纳米粒子相对来说稳定一些。但是如果尺寸比较小(小于5 nm),也非常容易被空气氧化。在绝大部分加氢反应中,非贵金属的催化剂都需要经过一个预先的还原过程来进行活化。而我们在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催化剂已经接触了空气,和实际反应条件下的样品有区别了。这种差异在非贵金属催化剂上体现的特别明显。图1. 通过Kirkendall效应,实心的Co纳米粒子被氧化形成空心的CoO结构。图片来源:Science  在氧化和还原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发生化学价态的变化,很多时候还会伴随着纳米粒子形貌的变化。十多年前,材料科学家们在制备Fe、Co纳米粒子的时候就发现这些实心的纳米粒子暴露空气后会逐渐被氧化,然后形成空心结构的CoO(Science, 2004, 304, 711)。这种现象可以用Kirkendall效应来解释。同时这也说明在化学态变化的同时,物质也在纳米尺度发生迁移。上述现象目前在非贵金属体系中比较普遍 而在贵金属体系则比较少见。考虑到在催化反应中,不光是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对反应性能影响很大,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几何结构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形貌会有显著变化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借助一些原位表征手段研究纳米粒子在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就是很有意义的课题。  在2012年,来自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和Lawrence-Berkeley国家实验室的电镜科学家就借助环境透射电镜研究了CoOx纳米粒子被H2还原到金属Co纳米粒子的过程(ACS Nano, 2012, 6, 4241)。如图2所示,小颗粒的CoOx粒子在逐步还原的过程中会发生团聚,然后得到大颗粒的金属Co纳米粒子。图2. 通过原位电镜来观察CoOx还原到金属Co的过程。图片来源:ACS Nano  对于单组份的Co纳米粒子,情况可能还相对简单一些。对于双金属甚至更多组分的非贵金属纳米粒子,在氧化-还原条件下他们的结构演变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和有趣。最近,在2012年工作基础上,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的Huolin L. Xin博士和天津大学的杜希文教授等科学家用原位透射电镜研究了CoNi双金属纳米粒子在氧化的过程中形貌的变化(Nat. Commun., 2016, 7, 13335)。图3. CoNi合金纳米粒子逐渐被氧化为多孔的CoOx-NiOx结构。图片来源:Nat. Commun.  首先,作者考察了单个的CoNi合金纳米粒子在400 ℃下被氧化的过程。如图3a所示,实心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纳米粒子是初始的材料。经过61秒后,在这个纳米粒子的棱角处可以观察到形貌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可以明显的观察到表面形成了一层衬度较低一些的氧化层。经过了大概十分钟后,整个纳米粒子的形貌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说明Co和Ni在氧化的过程中不是静止的,而是在运动。再经过一段时间,实心的纳米粒子就会呈现一种核壳结构出现了氧化层和金属内核之间的明显界限。如果延长粒子在氧气气氛中的时间,金属态的内核会进一步的被氧化,直到变成一个具有多孔性质的氧化物结构(如图3b和图3c所示)。为了考察在氧化过程中Co和Ni两种元素的分布情况,作者对中间形成的结构进行了EELS elemental mapping。如图3所示,本来是充分混合的CoNi合金粒子经过氧化后,发生了部分的分离。在氧化后的粒子上,可以看到在表面形成了一个富含Co的薄层。在原文中,作者对这个氧化过程进行了三维的元素分析,确认了Co和Ni发生了空间上的部分分离。  为了解释在原位电镜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作者对这个氧化过程进行了理论上的计算和分析。通过经典的固体物理和物理化学的理论,作者比较了Co和Ni的氧化趋势的强弱,发现Co更容易被氧化。同时,作者还考察了Co和Ni在氧化过程中的速率,发现Co具有更前的结合O的能力,也更容易在氧化的过程中发生迁移。这样结合起来就解释了在原位电镜实验中观察到了Co和Ni发生部分的分离的现象。  总的来说,这项工作发现了非贵金属纳米粒子中一些有趣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其实和催化过程都是有紧密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非贵金属催化剂在氧化-还原条件下的一些行为。
  • 民进中央建议尽快制定细粒子污染物监测标准
    民进中央建议尽快制定细粒子污染物监测标准   改进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在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民进中央提出提案建议,希望借鉴国际上空气质量监测评价的一些通行做法,对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和评价(API指数)体系进行修改完善。   大量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的大气污染结构已由过去的煤烟型污染转变为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具体表现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挥发性有机物(VOC)、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粒子(PM2.5)等多种污染物都以高浓度同时存在的污染状况。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肉眼无法看见,是导致黑肺和灰霾天的主要凶手。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已有地方对PM2.5进行监测。数据显示,当时在广州等地的监测结果显示,4城市的PM2.5年均值为46~160微克/立方米,是美国标准值的3~10倍。进入2000年后,这一状况更为恶劣。环保部2009年撰写的《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中显示:根据中国部分城市地区大气PM2.5近10余年的监测发现,北京等大城市PM2.5的质量浓度已经超过了100微克/立方米,是美国标准值的6倍。   民进中央认为,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灰霾天气的根本原因是由细粒子(PM2.5)污染造成的。城市空气质量等级通过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三项指标计算得到的空气污染指数来确定。由于计算API指数采用的大气颗粒物指标是PM10,并未将PM2.5纳入API指数中,这就难免有“灰霾常常有,空气照样优”的现象出现。   民进中央同时指出,由于我国的大气污染状况已由过去的煤烟型污染转变为煤烟、汽车尾气等复合污染,在主要控制煤烟型污染的背景下建立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评价(API指数)体系,已很难真实反映出当前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等方面的影响。   据了解,在15年一次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中,环保部在征求各方意见后只对此设立了参考限值,并未纳入强制性限制。目前这一指标的监测并没有在国内全面进行,也没有公开相关数据。对此,民进中央建议,尽快制定PM2.5的空气质量标准,开展PM2.5常规监测 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API指数)体系,以便更好地向社会公众反映我国当前的空气质量和灰霾天气 将地面大气臭氧纳入环境空气质量评价(API指数)体系 在控制煤烟型污染的同时加强机动车尾气的管理,适时调整提高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氧化氮和大气臭氧的标准限值。
  • 上海应物所在纳米粒子活细胞成像、胞吞和胞内运输方面取得进展
    p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合作,发展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的荧光-纳米等离子体双模态成像fPlas探针,并对其在胞内运输中的聚集过程及聚集态对其传输动力学的影响开展研究。相关结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5, 15646)。 /p p   胞吞及囊泡运输是细胞信号传导和能量交流的重要生理过程。其中,纳米粒子的胞吞和胞内运输过程研究是设计新型纳米药物载体和纳米诊疗方法的基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的博士研究生刘蒙蒙和副研究员李茜等在研究员樊春海和加州大学教授Lal的指导下,通过发展fPlas探针实现了在单细胞水平半定量研究纳米粒子聚集状态的方法,可以清晰区分活细胞中呈单分散、小聚集体和大聚集体的金纳米粒子,并与暗场显微镜下的绿色、黄色以及亮黄色颗粒信号分别对应。他们进一步通过纳米等离子体成像与荧光成像的联用,实现了活细胞内纳米粒子聚集状态与定位信息同时获取。对金纳米粒子在细胞内通过微管进行运输,并且对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逐步聚集的过程进行了实时成像,发现其聚集状态对相关囊泡的运动状态有重要影响。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纳米粒子在细胞内的运输与其聚集状态直接相关,为设计新型纳米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p p    center img width=" 500" height=" 279" alt=" " src=" http://www.cas.cn/syky/201706/W020170614416182049650.jpg" / /center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上海应物所在金纳米粒子活细胞成像和胞内运输方面取得进展 /p /p
  • TKI德可纳利参加第三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会议(ICPMB)
    本司TKI德可纳利科技集团于2010年9月6日至9月9日参加位于北京的第三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会议(ICPMB),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参加。 会议地点: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BICC) 展览地点: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BICC)2楼 展位号:02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 展会时间: 2010年9月6日~9月9日 8:00 ~ 17:35 美国SPEX-中国独家总代理德可纳利科技集团, 我们的使命是提供优质产品,最佳服务及专业知识;SPEX Sampleprep的设备是提供很多分析技术关键的前处理研磨,包括XRF.AA..ICP。并应用于尖端科技,科研制药,遗传学,基因各蛋白质组学,高分子材料,纳米,机械合金,超导等领域。 最先进生化科技、生命科学和纳米科学的前处理和进样之设备仪器,划世纪研究: 组织均貭化、細胞裂解、农药残留前处理、DNA、RNA、蛋白质、提取 1991年在阿尔卑斯发现的5300年前的冰人的骨头碎片进行前处理 俄罗斯沙皇尼古拉斯二世遗体的DNA检测 美国航天局(美国航天局)对研磨月球和火星岩石土壤 - 解开外太空生命之谜 911恐怖袭击,2003年大海啸遇难者确认
  • “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伽马光子科学数据发布
    空间伽马射线观测作为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宇宙起源、暗物质探测等科学前沿问题的研究中发挥着积极作用。9月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发布“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批伽马光子科学数据。此次公开发布的为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伽马光子科学数据(共计99864个事例),以及与其相关的卫星状态文件(共计1096条记录)。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又名“悟空”号)作为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一期)首发星,于2015年12月1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其主要科学目标通过在空间观测高能电子(包括正电子)和伽马射线能谱,寻找暗物质粒子的存在证据,并开展宇宙射线起源及伽马射线天文方面的相关研究。经过五年半的平稳运行,目前“悟空”号卫星平台、有效载荷均工作正常,已经完成全天区扫描超过11次,获取了约107亿高能宇宙射线事例,已先后获得了宇宙线电子、质子、氦核等TeV以上能区最精确的测量结果。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有效载荷由4个子探测器(塑闪阵列探测器PSD、硅阵列探测器STK、BGO量能器、中子探测器NUD)构成。其中塑闪阵列探测器主要用于测量入射粒子的电荷,并用于伽马射线的反符合探测;硅阵列探测器主要用于测量入射粒子的方向,内部装有钨板将伽马射线转换为正负电子从而实现对其方向的精确测量,同时也可以对入射粒子的电荷进行测量;BGO量能器主要用于测量宇宙线粒子尤其是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的能量,同时进行粒子鉴别,剔除高能核素(包括质子和重核)本底;中子探测器用于测量宇宙线中的强子与中子探测器上层的物质发生作用产生的次级中子,进一步剔除高能核素本底。暗物质粒子间接探测、宇宙线物理和伽马射线天文是“悟空”号卫星的三大科学目标,而对伽马射线的观测是实现其科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伽马光子不带电荷,在传播的过程中不会被磁场偏转,可以更好地携带暗物质空间分布的信息,故而在暗物质间接探测研究中伽马射线数据具有特殊价值。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伽马射线观测具有极高的能量分辨率,有望更好地研究暗物质的性质。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与紫金山天文台将持续发布伽马光子科学数据,开展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及工具的研发,为公众提供数据共享与应用服务。“悟空”号伽马射线曝光图
  • 美专家用金纳米粒子制成药物递送装置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科研小组利用金纳米粒子以及红外线,研制出了一个递送数种药物的可控装置。   科研小组在最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杂志上报告说,其设计所依据的原理是当金纳米粒子暴露在红外线之下时,它们就会融化,释放出其表面所携带的药物。不同形状的金纳米粒子会对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发生反应,因此只要控制红外线的波长,就能控制金纳米粒子所携每种药物的释放时间。   癌症、艾滋病等很多疾病的治疗都涉及多种药物治疗方案。目前已有的药物递送装置最多只能释放两种药物,而且释放时间必须提前设定。而这种新型药物递送装置可以从患者体外进行控制,且理论上最多可以递送4种药物。
  • 沈阳科晶参加全国高聚物分子与结构表征学术研讨会
    沈阳科晶参加全国高聚物分子与结构表征学术研讨会 全国高聚物分子与结构表征学术研讨会是由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主办的国内高分子届的盛会。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本届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共同承办,于2018年10月17-19号在湖北武汉举行。 沈阳科晶有幸应邀参加此次会议并作为此次会议的赞助商,沈阳科晶一直致力于为各类材料研究事业提供优质服务,不仅有材料处理的切割、研磨、抛光设备,还有金属材料的熔炼、镀膜设备,高分子材料的薄膜生长设备等,产品种类繁多,产品质量优良。此次参会我们携带的设备有SYJ-150低速金刚石切割机、STX-202A小型金刚石线切割机、GPC-50A精确磨抛控制仪、UNIPOL-802精密研磨抛光机、PTL-MM02程控提拉涂膜机、VTC-200PV真空旋转涂膜机、VTC-600-2HD双靶磁控溅射仪、MSK-NFES-3C台式静电纺丝机、SYJ-D2000金刚石带锯切割机、PCE-6小型等离子清洗机。 此次参会,沈阳科晶派出专业技术团队为大家进行讲解,会议一开始沈阳科晶的设备展位就异常火爆,科晶的设备得到了各位专家、老师和学生的热切关注,我公司技术人员对老师和同学们所关注的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大家纷纷惊叹于我公司技术人员的专业!同时对我们的设备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们也认真聆听各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对我们的设备做出更多的改进,从而满足不同材料人员的要求。 世界在进步,科学在进步,沈阳科晶也一直在努力跟上科计前进的脚步,做为科晶人,我们也在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不断的开拓进取是我们一直的奋斗方向,努力让沈阳科晶品牌享誉整个材料界是我们一直的奋斗目标!
  • iCS 2018第二天 分子光谱技术“魅力吸睛”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5月29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第七届光谱网络会议(iCS 2018)暨第一届“光谱仪器在线展览会”(Spectroscopy Online Exhibition)正式开幕。本届网络会议为期三天(5月29日-31日),采取在线研讨会(iCS)、网上展览会、促销活动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光谱的最新技术和产品。 /p p   iCS 2018分设4个专场:原子光谱技术与应用进展、分子光谱技术与应用进展、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应用进展及拉曼光谱技术与应用进展。大会邀请了27位业内光谱专家、以及厂商技术人员针对不同的主题做精彩报告,为业界人士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提高光谱研究与应用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18/" target=" _blank" img title=" 0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df8ee841-0974-484e-be9e-77727dc12a09.jpg" / /a /p p   5月30日,分子光谱技术与应用进展、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应用进展专场共安排了8位相关专家进行精彩的报告,累计报名人数依然超过1000人!用户互动持续火热,数十个用户问题得到沟通和解答! /p p   报告内容聚焦分子光谱的最新技术及应用,涵盖了分子荧光光谱,近红外光谱,基于固相萃取光谱的快检技术以及便携、专用和在线仪器等,并从多个角度介绍了这些分子光谱技术在过程/在线分析、快速检测、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以下为报告内容简要,以飨读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分子光谱技术与应用进展 img title=" 袁洪福.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0b079c1a-3ddc-4a05-8615-f7cdb2d93cc0.jpg" /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pan & nbsp   分子光谱(近红外、红外和拉曼)产生于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即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信息,是一种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理想信号。随着材料与科学仪器制造技术的发展,分子光谱仪器(包括傅里叶变换、光栅阵列、MEMS等)及其各种测量附件的发展也很快,不同用途的便携、专用和在线仪器等多种专用仪器不断涌现,目前技术上已经可以方便地获取气体、液体和固体等复杂形态物料的分子光谱,使得分子光谱分析已从实验室快速走向过程分析领域。分子光谱结合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过程物料多种性质的快速、无损、同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称之为分子光谱过程分析技术。 /p p   本次讲座旨在介绍分子光谱过程分析技术和作者主持研究的分子光谱过程分析技术最新科研成果及其在智能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周磊.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ba795619-1a63-4440-a596-6362442563bb.jpg" / /p p   HORIBA发布Duetta新一代分子荧光光谱仪,吸收与荧光功能二合一,重新定义分子荧光系统。针对荧光定量定性分析中内滤效应(IFE)的问题,首次提出了A-TEEM技术,开发了独有的同步吸收-荧光光学设计,消除IFE,扩展浓度的线性区间,特别适用于有颜色,高浓度样品的分析 在荧光指纹图谱(EEM)分析中,CCD检测器眨眼间(1s)获得三维荧光光谱,避免样品有位置变动(抖动或沉降)影响的光谱结果,并可经过IFE校正(利用吸收信号校正荧光信号)获得更加准确的EEM图谱 超宽的CCD响应范围,远超常规PMT光谱仪的极限检测范围,实现一次采谱完美获得全谱范围响应信号(~1100nm),无拼接,无切换,解决近红外一区全谱测试,可进行全谱动态测试 首发EzSpec软件,使得荧光光谱仪进入智能触屏时代,摆脱鼠标键盘束缚 智能样品附件识别设计,支持热插拔标准附件,无需软件安装 整机免维护,换灯免服务人员,轻松使用。此次网络讲座就这款新产品的新技术与应用进行了介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杜一平.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cfc78213-ba62-49ef-807a-44f02cf3f5cd.jpg" / /p p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常量组分的快速检测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微量甚至痕量物质的光谱快检还有很多问题,核心的难题是灵敏度和选择性问题。本讲座介绍基于固相萃取光谱的快检技术。 /p p   固相萃取光谱技术就是把固相萃取与光谱检测相结合,样品经固相萃取而富集被测组分,并分离干扰物质后,不经洗脱直接在固相材料上检测光谱,它简化了操作、有效提高了灵敏度和选择性,是很有潜力的新型快检技术。本讲座从实验装置和应用实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项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李娜.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761284ac-da2a-4db9-abda-053e8ca82ab0.jpg" / /p p   贵金属纳米簇是由几个至几十个贵金属原子组成的纳米材料,具有光致发光的特性。在各类模板分子中,DNA分子可通过编辑序列调控银纳米簇光学性质、本身可作为识别与组装基元,在分析应用中具有优势,因而常用作荧光贵金属纳米簇的模板。 /p p   本报告针对DNA模板保护的贵金属纳米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研究,在尺寸调控、发光机理研究、光谱探针模块化以及银纳米簇的分析应用方面进行了探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应用进展 img title=" 杨增玲.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b51ea0c3-7a93-42a9-adad-2d1d2529e4b6.jpg" / /strong /span /p p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主要利用有机化学物质在近红外光谱区的光学特性而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快速检测,是一种无损、环保的新式检测技术。该技术的开发利用最早始于农业领域,用于谷物中的水分和蛋白质的测定,之后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p p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生物质资源与利用实验室长期致力于循环农业的绿色检测技术研究,研究开发了循环农业中各环节物质成分含量及资源化利用关键参数的绿色速测技术、模型及配套设备,并探索性研究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行业、有机肥行业和厌氧发酵产沼气等生物质能行业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王睿.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dd58288c-f644-42ea-bc2a-1b587ff1edd2.jpg" / /p p   随着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场景不断的拓展,应用潜力被不断地挖掘出来。在棕榈油行业和新兴的化工行业,近红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使用,解决了实验室原有分析方法的繁琐、污染和高成本缺陷,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节约了大量成本,为用户创造了价值。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刘全.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7db56c13-aedd-4f11-b3fa-721a84cf9ce1.jpg" / /p p   当前,我国正在施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智能制造”、“工业4.0”、“互联网+”等口号给我们许多制造行业带来了大量活力。但是,化工行业因为其特殊性,许多化工生产企业目前却面临着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巨大压力。能否适应此阶段国家战略发展方向,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进行产业升级,可能直接决定着一些化工生产企业的发展未来。 /p p   与所有制造业一样,信息化、智能化也是化工生产行业追求的目标,自动化是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但我国的化工生产行业,尤其是中小规模的精细化工生产企业,还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其中一个方面是缺少有效的实时工艺过程信息(PI)采集手段、及基于过程信息的实时反馈控制系统,比如,许多化工生产企业目前还是依靠人工到生产现场取样、到实验室进行化验,车间操作人员再根据实验室化验结果来调控生产工艺参数。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反馈速度慢、信息不及时、取样带来的危险和污染、实验室分析的高成本、严重人工依赖等。 /p p   因此,对化工生产流程中如反应、精馏、溶剂回收、萃取分离等单元操作过程进行实时在线分析,对提升化工生产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化工生产条件相对恶劣、装置规模大、工艺参数苛刻、强腐蚀性、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层次不齐等,又为在线分析手段的选择带来了挑战。 /p p   近红外光谱具有类似中红外光谱的信息,光谱数据易获取,样品无需预处理,可采用长距离光纤远距离安装,可多点监控,易于与DCS等控制系统集成等特点,使得该技术成为了目前化工生产行业最可靠的技术手段之一。本报告旨在分享作者在过去约15年的近红外应用开发工作中成功执行的一些过程分析项目的经验及这些项目为企业所带来的效益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罗苏秦.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ab06cb05-7ed2-4944-920e-8afd14f01604.jpg" / /p p   近红外光谱包含了样品特有的分子振动信息(C-H, O-H, N-H)、样品的物理性质信息(密度, 硬度, 粒径)以及样品与测量仪器之间特有的交互作用信息(穿透, 漫射等)。传统以来, 我们多半认为近红外分析仅仅是建立有效的化学计量学模型,确认光谱与其性质的定量关系,并且强调近红外光谱的吸收波峰复杂而无法有效解析, 似乎建模似乎是近红外分析的唯一选项,但是回到基本层次,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本身兼顾了化学与物理信息, 而解析光谱图是了解样品分子结构与其特征吸收谱带之间的因果关系。 /p p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化性与物性优势, 报告人探讨了以”看光谱图说故事”的方式解决一些制药工艺中的根本原因分析, 并回答以下的问题: 如何有效的解析近红外的光谱吸收特征信息? 如何直观近红外光谱图而能判断化性与物性的差别?如何对近红外光谱采取简单或复杂的数据分析手段? /p p   为促进国内外光谱工作者的在线采购与洽谈交流,加强合作,与第七届光谱网络会议同期举行的iCS 2018暨第一届光谱仪器在线展也拉开了序幕,共计14家仪器厂商参展。本次展会通过网上展览会、促销活动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光谱的最新技术和产品,为光谱行业参展商及买家搭建一个高效、便捷的交流与商贸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OnlineExhibition" target=" _blank" img title=" 1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3092ddb0-b204-435b-af42-6bdeb9f31d7e.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本次展会分设原子光谱、分子光谱、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四大展区。将优质的光谱仪器产品、核心部件、解决方案、资料等内容同步在线集中展示给仪器用户。具有节约营销成本、品牌强势推广、目标用户精准、销售线索反馈四大优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OnlineExhibition/Area" target=" _blank" img title=" 2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700decc3-b8d4-40f8-817d-4f976d2cf939.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OnlineExhibition/Area" target=" _blank" strong iCS 2018暨第一届光谱仪器在线展品牌参展商 /strong /a /p p   5月31日,聚焦当前“火热”的拉曼光谱而开设的“拉曼光谱技术与应用进展专场”精彩继续,请继续关注仪器信息网后续报道。 /p p   报名参加iCS 2018请点击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18/"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COLOR: #ff0000" strong “我要参会” /strong /span /a ! /p
  • 扫描隧道显微镜助力“药物击靶”可视化:原来药物分子也会“玩乐高”
    p   8月5日,Science Advances期刊发表我国学者论文,其上登载了一张“药物击靶”显微镜照片。据论文通讯作者之一的中国医学科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晨轩介绍,这是科学家首次直观看到“药物击靶”的状态,可用于指导药物分子的设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48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a84d5415-9f82-46e6-9b7b-49dcd99b74d4.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0813111429.png" alt=" 微信图片_20200813111429.png" width=" 500" height=" 48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6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3faeb35b-438a-4004-a05c-ddb29962f12d.jpg" title=" 1b2fd81ff88d4487bc9adafb2c51ee14.jpg" alt=" 1b2fd81ff88d4487bc9adafb2c51ee14.jpg" width=" 600" height=" 363"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照片显示:当药物分子(硫黄素T)要与生命体内的靶蛋白结合、起药效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单个分子去结合蛋白,而是自动像“乐高积木”一样组装后,合力“击靶”,这种“机灵劲儿”与之前人们的想象完全不同。 /strong /span /p p   本以为它只身赴命,没想到它两两成对、凑四成团、甚至6人成伍& #8230 & #8230 这个新发现可能带来哪些颠覆性改变?据王晨轩介绍:“教科书中有一个经典的‘锁钥模型’,是说药物分子能够‘击靶’必须要和蛋白严丝合缝,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现在的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药物分子用寡聚态的方式‘工作’,或许我们只需要半个钥匙就能开锁。” /p p   “药物设计是个‘配钥匙’的过程。人们已知一个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结构,想设计一种反向性的药物,需要有机化学家、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理论化学家等一起构筑一个和蛋白质活性中心匹配的足够大的钥匙才能工作。药物合成越长越难,每个基团像“粘胳膊”一样,到了产业化的时候对工艺的要求更是指数级的增加。如果药物其实只需要合成原来的很小一段,1/4或者是1/8,那么难度将大大降低。此发现可以简化药物合成路径。 /p p   据悉,蛋白质的照片拍摄很困难,先是晶体衍射法,再是冷冻电镜的方法,但是至今仍不是所有的蛋白都能拍摄成功,原因是都必须要让蛋白排列成有序的阵列,才能满足成像要求。“这就好比,只有阅兵式上的解放军方阵才能成像,而后面的群众大联欢方阵是拍不上的。”王晨轩打了个特别形象地比方,因此要拍摄和药物分子结合的蛋白分子,就要用新的拍摄设备。 /p p   扫描隧道显微镜勇最初是物理学家用来探测原子、亚原子的微观结构,具有超高的分辨能力。王晨轩说,把物理设备引进生物领域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情,需要完成对设备的硬件、软件、算法的全新研制,中国团队在国际上是较早进入这一领域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bdfe1e18-3132-4394-88b3-5eff33787fac.jpg" title=" 1597292515109044001.jpg" alt=" 1597292515109044001.jpg" width=" 3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由于它是通过量子力学中的隧穿效应,通过记录穿越样品的电子直接捕捉蛋白质和药物分子的“模样”,最开始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操作必须在真空中。中国科学家团队很早解决了常态下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的问题,在世界上首次使用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实现了在大气室温下对化学分子的观察。 /p p   为了拍摄首张“药物击靶”显微镜照,医科院基础所王晨轩、于兰兰、张文博,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王琛、杨延莲、方巧君团队等几代科研人打磨多年,不仅发明了蛋白质对基底的吸附技术、分子伴侣的固定技术、扫描探针的脉冲技术等一系列专利技术,还对整个“拍照”的流程进行优化和摸索。 /p p   “整套(拍照)技术非常复杂,很难形成照搬流程,只能像是匠人之间的口口相传,需要知识、经验和揣摩,专业人员可能需要一年或者几年的训练时间跟着走下来,才能系统掌握。”王晨轩说。 /p
  • 与材料检测较了一辈子劲 吴益文:我有我的“梦”
    吴益文在实验室中工作。   2013年12月,中国正式入世12年。&ldquo 中国制造&rdquo 风靡世界,也让更多国人熟悉了一个词:&ldquo 贸易战&rdquo 。   索赔、关税、技术壁垒&hellip &hellip 这是一场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但在吴益文眼中,要赢得这场仗,其实关键就是做好一件事:专业。   他,就是与&ldquo 专业&rdquo 较了一辈子劲的人。   &ldquo 没异议?就签字&rdquo   说起自己的专业,吴益文总担心别人听不明白,&ldquo 这样吧,和我一起去看看,你就多少能了解了&rdquo 。   走过一间间实验室,那些专业的扫描电镜、三维体视显微镜、拉伸试验机,还有样品室里一块块的&ldquo 铁疙瘩&rdquo &hellip &hellip 一路下来,记者仍旧懵懵懂懂。   但作为国内顶尖的从事金属材料检测、失效分析和再制造产品检测技术研究的专家,吴益文眼中,这些可都是他的&ldquo 宝贝&rdquo ,随便捡起一件,都能说上半天。   就比如那根毫不起眼的钢轨吧。2006年,建设中的国家重点工程沪汉蓉高铁,从法国公司进口了1万吨钢轨从上海入境,作为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程材料检测实验室主任,吴益文带领团队,正常取样分析,如今样品室里的这段钢轨,正来自那里。   检测看似简单,就是将样品一一放进各种仪器里,数据自然会显示出来,但实际并不简单,所有实验的方法、环境设定,都需严格依照国际标准,否则全部无效。   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冲击检测&hellip &hellip 共19项,200多项数据,吴益文立即发现了问题:钢轨(轨底)的残余应力,国际上有着严格的限定值,欧盟标准规定须低于250兆帕,而这批样品的底面应力,达到了300兆帕。   50兆帕的差异,相当于多了5000吨重物压载在1平方米表面上。由于钢轨要日日经受高速列车的冲击,因此钢轨轨底存在超过技术规范要求的残余应力,极其容易在钢轨底部的微观缺陷处引发钢轨的局部脆断,从而造成轨断车翻的严重后果。   &ldquo 我们的实验室,必须对每一个数据负责,在谈判时只能赢,不能输、不能作假,因为我们代表的是国家。&rdquo 吴益文在反复实验、比对后,正式提出了异议。   与法方谈判时,吴益文早已成竹在胸,过程甚至简单至极。作为技术负责人,他第一个发言,将自己的检测结果摊在桌面上,给对方看。&ldquo 这是我们检测的结果,如果有异议,可以去我们的实验室,当场做给您看。没异议?就签字。&rdquo 前后不过15分钟,法方就认同我方的检测结果。最终,该项目因此成功索赔236万美元。   最硬气的就是标准   以技术成功索赔,自2001年来,吴益文带领的工程材料检测实验室团队先后协助国内企业累计对外索赔756万美元,但这在吴益文心中,只是第一步,也是最初的一步。   要在国际贸易对垒中占据主动,最根本的是什么?&ldquo 标准。&rdquo 吴益文回答这个问题,毫不含糊。国际贸易间的评判,最硬气的就是标准。&ldquo 想想看,若国际标准是你做的,大家都要按你的标准生产、检测,产品哪里出了状况,都以这个标准评判,一目了然,怎么谈都不会输。&rdquo 吴益文说。   他心里的终极理想,就是让越来越多的国际标准,为我所有。   说来容易,实际太难。自2007年起担任全国钢标技术委员会委员,吴益文一直致力于各种钢铁产品检测试验方法的国际标准制定。   但在这个&ldquo 国际世界&rdquo ,有着一整套别人早已经制定好的游戏规则:若要制订一个新的标准,向相关的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提出项目申请,在一年一度的国际标准分委员会会议上向大会作申请报告,或通过相关委员会的投票,若有5个以上永久会员国同意、并愿积极参加,才能通过。然后,该标准草案要经过两轮征求意见、修订,直到工作组所有专家满意,才能提交到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央秘书处,发给所有成员机构,获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后,才能进入最终审查阶段,再根据反馈意见修订后,方能进入出版流程,以英文、法文出版,整个过程至少3年。   &ldquo 这里面的讲究,就太多了。国家利益、国与国的关系、专家之间的关系,每一次的发言、鸡尾酒会,都是竞争的舞台,每个国家都跃跃欲试。&rdquo 吴益文说。   眼下,吴益文正着手准备一份有关&ldquo 钢丝绳整绳破断试验方法&rdquo 的标准修订,为了这个标准,他和他的团队跟着工人一起下工厂一线,一步步考察钢丝绳的整个生产流程,足足准备了一年多。   去年9月,他在中国江阴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钢丝绳技术委员会第14届年会上作相关报告,顺利通过了第一关,&ldquo 要知道,台下的那些全世界的专家,可能有人一辈子就跟钢丝绳打交道,我们想做什么、想改什么,人家一目了然,对任何细枝末节都可能穷追到底。&rdquo 吴益文说,&ldquo 除了台上台下的交流,最关键的就是你的技术权威性,这是谁也驳不倒的。今年10月法国的会议将是一场硬仗。&rdquo   从2009年至今,在金属材料的力学试验方法方面,中国已有了2项国际标准,还有2个国际标准正在程序过程中,每一项都有吴益文的参与。   &ldquo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中国是钢铁大国,但还不是钢铁强国。我想我在做的,只要能在其中贡献一点点,就够了。&rdquo 吴益文轻描淡写地说着,心中却有着一个锦绣乾坤,&ldquo 我的梦想,今后中国若有越来越多的国际标准,也就意味着国际真正的话语权,到那时,我们的境界就不一样了&rdquo 。   为了这,他仍在默默努力着。   记者手记   像许多技术专家一样,吴益文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简单。   日日在实验室中,与仪器为伍、与数字相伴,不觉经年。似乎只有那些常人看不懂的数字,才是他心里最大的关切。但在他的心里,始终有着一个宏大得多的梦想,胸怀全球,致力国家。为了这个梦,他甘愿从看似最简单的一一做起。   苏轼说,至言不繁。其实做人何尝不是如此,事实上,能够简单,便已更接近&ldquo 伟大&rdquo 。   金字塔由一块块石头累积而成,尽管每一块石头都很简单,金字塔却宏伟而永恒。   这正是吴益文们的信念与幸福。
  • 磁力显微镜的魅力—纳米尺寸分子磁通漩涡中心极性反转
    磁学是物理学古老的研究领域之一,也是具生命力的发展领域,利用电子自旋的研究来推进数据的存储、传输和计算等多方面的应用进展一直是科研工作者执着追求且不断探索的方向。 在众多研究过程中,电子自旋结构的成像与可控操作成为磁学领域研究的巨大挑战。与之相关的电子自旋现象包括斯格明子、刺猬状自旋结构、磁通漩涡等,其中,磁通漩涡电子自旋结构是研究多位磁学存储介质的一个重要现象。以往关于磁通漩涡中心性反转的研究工作都是针对微米尺度开展的,纳米尺度的磁通漩涡中心性反转工作目前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Elena P. 等人利用德国attocube公司的低温强磁场磁力显微镜—attoMFM在实验中清晰的观测到了25nm尺寸单个分子中磁通漩涡中心性反转现象。为了实现纳米尺寸单分子中磁性研究,Elena等人选取的纳米尺寸磁性分子为K0.22Ni[Cr-(CN)6]0.74体系。该体系分子尺寸可控制调整,且具有易于制备的特点。研究单分子纳米尺度的磁性,具备低噪音、高灵敏度、以及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等特征的磁性表征技术就显得为重要。德国attocube公司的低温磁力显微镜attoMFM可提供可变磁场的环境,是实现纳米磁性分子在低温下磁通漩涡性质表征与操控的有力设备。如下图实验数据,只需通过施加很小的外加磁场(600 Oe左右),单分子中的磁通漩涡就可实现中心性反转。在4.2 K的低温环境中,通过施加连续变化的外加磁场与attoMFM成像的实验数据分析,可观察到纳米单分子磁通漩涡磁性随着外加磁场发生清晰的中心性反转。attoMFM实验观测到纳米分子中磁通漩涡中心性反转 下图为具有纳米别高分辨率的磁力成像结果。图中清晰显示了分子的磁力分布情况。原本分子磁通漩涡中心性导致在垂直方向磁力分布可被外加微小磁场改变(下图中的白色部分表明,经过磁场施加针样品由排斥力转变为吸引力)。另外,作者也详细分析研究了不同尺寸单个分子中的磁通漩涡中心性反转机制。attoMFM直接观察到NP4单分子磁通漩涡中心性反转 作者预见,该次实验结果中纳米尺寸单分子的磁通漩涡中心性转换的特性可能为未来数据存储开创新篇章,数据的读写可以通过很小的磁场来操纵。 相关产品:低温强磁场原子力/磁力/扫描霍尔显微镜 - attoAFM/attoMFM/attoSHPM系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159542.htmAttocube低温强磁场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81740.htm
  • 网络讲座: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天然高分子分子间作用力量化研究
    图片描述:分子间作用力测试过程示意图与典型力-距曲线和作用力统计结果 高分子材料在人类社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分子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特性决定了其相关材料在不同领域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性能。因此,对高分子分子间作用力的量化研究对指导后续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开拓高分子材料新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次网络研讨会将以天然高分子木质素和纤维素为例,首先详细介绍原子力显微镜在量化研究高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时的基础原理和测试方法,然后展示如何对分子间作用力的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对多种耦合作用力的解构分析等),最后对原子力显微镜分子间作用力测试技术进行简单的展望与总结。报告人:王静禹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王静禹,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在站博士后。2014年获得长沙理工大学学士学位,博士期间在华南理工大学邱学青教授的生物质资源利用团队进行学习与研究,于2020年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并在毕业后继续以博士后身份在该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2018年至2020年,以联合培养博士身份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进行为期两年的交流学习。王静禹博士有着7年的原子力显微镜应用经验(包括原子力显微镜形貌成像、力学、电学等模块),他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天然高分子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溶液行为的基础研究及其超分子结构的精确调控。网络讲座时间:2021年5月27日 星期四 上午10点-上午11点申请方法:关注公众号:Park原子力显微镜 扫描网络讲座里的二维码报名 即可。
  • 直播预告 | 如何摆脱传统技术困境,解决植物科学研究难以检测的分子互作
    前言植物研究关系着粮食安全,关系着环境保护,更是与国家碳达峰战略息息相关。植物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才能进一步探究植物的调控网络,更好地为我们的科学研究做支撑。生命科学领域发展至今,有各种传统的分子互作技术被开发出来并广泛运用,比如做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酵母双杂,CoIP,Pull-Down,BiFC等等,还有蛋白与核酸相互作用的ChIP,EMSA,Dual-Luciferase等。随着科技发展,这些经典的互作技术都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日常科研需求。很多科研工作者都遇到过这些传统技术无法解释的问题:对于离子激活型或者离子抑制型蛋白或者离子通道蛋白,我们怎么去证明它和离子互作呢?多糖,脂类这种生物分子与蛋白的互作应该怎么检测呢?激素受体,我该如何去证明它和激素有相互作用呢?三个蛋白相互作用形成Complex,通过CoIP检测了两两相互作用,但是三个蛋白间发生了什么,该如何去检测呢?比较蛋白间或者蛋白与核酸的互作,减弱还是增强,实验结果反反复复,怎么办?蛋白和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太弱,使用CoIP或者Pull-Down结果时有时无怎么办?......这些依靠传统的互作技术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无法通过一张western胶就可以检测这些类型的相互作用,也无法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直观的观察,而膜片钳更是只能告诉我们这个蛋白影响了离子流而已,有很多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是传统方法根本无法检测的,当大家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很是头痛且无奈。那么,到底有没有新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难题呢?本周三!NanoTemper将带着大家了解检测分子互作的神器--Monolith如何完美地解决科研中这些复杂的互作难题。不仅分享精彩的CNS案例,还有相关技术的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科学研究。欢迎大家关注NanoTemper微信公众号报名直播讲座哦!直播当天将随机抽取幸运听众,送出精美礼品!惊喜奖:小米音箱幸运奖:幸运小熊玩偶限定奖:星空手提杯540ml
  • 没想到!紫外内窥镜竟然可以这么给力!
    不知道大家有听到过紫外内窥镜吗?紫外内窥镜究竟有哪些好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一探讨一下!我们用先进的UVLED光源模组技术,代替传统的UV适配器或者外置笨重的无防护性能的UV光源。先进的UVLED模组可以无缝内置到奥林巴斯的工业内窥镜中,无需任何外置附件和软件升级,即可现场实现荧光功能的切换。这些先进UVLED光源,能产生一定量的紫外线。这种紫外线输出对于检查员来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使他们能够将RVI内窥镜和紫外线检查结合起来。利用这一有趣的组合,我们能够确定该设备的新应用领域,并利用这一附加功能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工业内窥镜。标准白光 UV光导向叶片以及精密铸件检查通过脱蜡铸造工艺和各种其他铸造方法制造的精铸零件通常要经过着急渗透和显影检查是否有任何缺陷。使用以前的紫外线方法,您可以清楚地查看组件的外部,但很难查看内部。使用我们的紫外线光学适配器,现在可以使用紫外线光获得内部结构的清晰视图,还可以将发现的结果记录到存储卡上。压气机叶片检查使用我们的紫外线内窥镜查看某些压气机叶片的内部。刚性内窥镜可进入压缩机叶片内部的距离有限,但4毫米直径的UV内窥镜可操作至几乎达到低压压缩机叶片的末端,并在对叶片进行着色渗透后向检查员显示叶片内部。 涡轮机转子奥林巴斯UV内窥镜的另一个有趣的应用是燃气轮机转子内部,这些大型复杂项目可以再次用着色渗透剂冲洗,然后用内窥镜检查表面缺陷。油路轴承表面和小型内孔是典型的关注领域。IPLEX GX/GT8英寸高清触摸屏UV光源模组可更换可更换插入管,最长可达10mWIFI图像实时传输功能具备3D测量功能多样化的产品线,可集成4mm和6mm探头线
  • 手持式尘埃粒子计数器作为洁净“新网红”,不断得宠!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生产环境的要求。只有保证生产环境的安全洁净,才能生产出健康干净的产品。  尘埃粒子计数器作为一种用于检测洁净环境中单位体积内尘埃粒子数目及其分布的仪器,由显微镜发展而来,经历了显微镜、沉降管、离心沉降仪、沉降仪、颗粒计数器、激光空气粒子计数器、凝结核粒子计数器、多通道多功能粒子计数器等过程,主要由光源,两组透镜,测量腔,光检测器和放大电路五大部分构成。用来测量空气中微粒数量和大小,这个结果可以为空气洁净度的评定依据,如今,该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生产企业洁净室检测;过滤器现场检测、捡漏;可监测生物安全,HVAC系统,计算机室,饮料包装环境,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环境,医院洁净手术室,汽车喷涂环境,微电子、生化制品、食品卫生、精细化工、精密机械等生产和科研部门,是暖通空调和制药企业及其监督管理部门贯彻GMP规范和电子生产企业仪器。   手持式尘埃粒子计数器是采用全半导体激光传感器的手持式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可与PC电脑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可进行远程控制,可直接观测仪器的测试情况,测试数据可通过电脑进行分析处理并可以保存为Excel文件。技术指标均满足计量总局颁布的JJF 1190-2008检定规程的要求,整机功能采用美国微电脑控制处理技术及半导体激光传感器技术及气泵,具有功能多、测量精度高、速度快、便于携带和操作简单等特点。仪器一次采样可同时测得多种粒径的尘埃粒子数。
  • 尘埃粒子计数器净化级别自动判断|新品设计【恒美】
    点击了解更多→尘埃粒子计数器净化级别自动判断|新品设计【恒美】 尘埃粒子计数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空气中尘埃粒子数量和尺寸分布的仪器,它对环境检测有着重要的帮助,尘埃粒子计数器可以实时监测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量和尺寸分布。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量和尺寸分布与大气污染和室内空气质量密切相关。通过尘埃粒子计数器的使用,可以及时了解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情况,评估空气质量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环境。 尘埃粒子计数器对于室内环境评估尤为重要。室内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来源复杂,可能包括灰尘、细菌、花粉、宠物皮屑等。这些尘埃粒子对人体健康和舒适性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尘埃粒子计数器的测量,可以评估室内空气质量,及时发现潜在的污染源,并采取相应的净化和改善措施,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尘埃粒子计数器在职业卫生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职业环境中存在着高浓度的尘埃粒子,如建筑工地、矿山、工厂车间等。这些尘埃粒子对工人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通过尘埃粒子计数器的监测,可以了解职业环境中尘埃粒子的浓度和尺寸分布,评估工人的暴露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工人的职业健康。
  • NatureMethods年度技术:单粒子低温电子显微镜
    时近岁末,各大杂志接连进行了年终盘点,12月30日的《NatureMethods》也盘点了年度技术,选出了2015年最受关注,影响广泛的技术成果:单粒子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  一个蛋白质或蛋白质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可以提供有关其生物学功能的重要见解。作为一种结构测定技术,单粒子cryo-EM的位次仅居于高分辨率方法X-射线晶体学及核磁共振(NMR)光谱法之后。由于近年来的技术进展使得现在能够利用cryo-EM解析近原子分辨率结构,这种情况正在迅速地发生改变。  数十年里,X-射线晶体学一直是解析蛋白质结构的首选方法。然而,许多的蛋白质,尤其是膜蛋白和蛋白质复合物却难以结晶。一些替代传统晶体学的方法存在各自不同的局限性。例如,串行飞秒激光晶体学(serialfemtosecondcrystallography)技术利用了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XFEL),不再要求单一大蛋白结晶而是获得大量容易生成的微晶体,然而在高度专业化的XFEL下光束线时间(beamtime)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NMR光谱法可用来解析小蛋白的结构,但仍然难以将其应用于较大的蛋白。  不同于晶体学,cryo-EM尤其适宜于获得大蛋白质复合物及显示多种构象或组成状态的一些系统的结构信息。过去的数十年,在这一最初很小的领域中的研究人员一直在稳步地前进,提高cryo-EM的分辨率并进而扩大它的生物适应性。EvaNogales在本期的NatureMethods杂志上介绍了cryo-EM成为一种主流结构生物学技术的开发史。  这一曾经很小的领域现正在突飞猛进。一种新型的高度敏感直接探测照相机可直接捕捉到电子,有可能实现分辨率的飞跃。第一批探索这些新型探测器的论文发布于2013年,2014年看到了几篇用cryo-EM解析一些重要的高分辨率结构的论文。2015年,多项研究已突破了3埃(?)的分辨率障碍——这一前所未有的壮举甚至让一些长期的cryo-EM从业者都感到惊讶。  但一台好的检测器并非是万能的。一项成功的cryo-EM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好的样本制备以及复杂的图像处理软件。AllisonDoerr在本期的NatureMethods杂志上探讨了这一问题。  cryo-EM分辨率变革才刚刚开始,RobertGlaeser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对此进行了探讨。检测器技术敏感度增高为开发出一些新的改良方法带来了机会,这些方法将进一步推动提高分辨率、适用性和易用性。尽管cryo-EM尤其适用于大型蛋白质复合物,到目前为止研究的这些蛋白质复合物都主要是一些容易摘到的果实。当前迫切需要一些实用、可重复的、通用样本制备方法来扩展cryo-EM的适用性,检测出迄今为止所有结构技术无法确定的结构。数据分析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的改进,研究人员希望得到一些简单的、可靠的计算方法将原始的二维图像转变为三维的蛋白质结构,尤其用于检测具有结构异质性的系统。  像所有处于飞速增长期的科学领域一样,cryo-EM也有成长的烦恼。本期的NatureMethods杂志的一篇新闻专稿讨论了这一问题。令人鼓舞的是,许多的国家都在建设具有高端仪器的国家用户设施,然而当前这一高端仪器供不应求。许多研究人员都盼望能够利用这一技术,但cryo-EM并非是一种自动化技术(至少目前不是)。在样本制备和数据分析过程中有许多复杂的步骤,研究人员必须小心地正确应用、记录和验证以避免犯错误。确保新cryo-EM从业人员接受适当的培训至关重要。  不过,cryo-EM的这些发展并未意味着晶体学的终结,X-射线晶体学将仍然是一种用于解析容易结晶的蛋白质结构的强大技术。
  • 独家专访|顾景凯教授畅谈小分子药物与纳米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发展与挑战
    2002年SCIEX发布4000 QTRAP®系统产品时,首次将QTRAP®质谱推向市场,该质谱技术是一种将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与线性离子阱质谱高度结合的复合技术,可同时高灵敏地进行有机物的定量定性分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的各个阶段,同时也应用于蛋白、多肽的分析,是药物定性定量的分析利器。  2022年是SCIEX QTRAP®质谱进入中国的第20个年头,吉林大学顾景凯教授是QTRAP®质谱在中国的首批用户之一。作为药物研发领域的资深专家,顾教授不仅见证了“中国创新药物”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也感受到QTRAP®质谱分析技术助力药物研发时的强劲推力。  药物分析贯穿药物从研发到上市乃至整个药物的生命周期,为药物研发和应用的全链条提供关键的技术和方法。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纳米药物在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适应纳米药物相关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各种分离分析技术得以开发应用,那么当前纳米药物成分分析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高分子药用辅料体内分析又面临哪些难题与挑战?未来纳米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吉林大学顾景凯教授,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吉林大学 顾景凯教授  相辅相成:仪器技术革命加速药物分析发展  2021年生物学界公布了一项重要研究进展,人工智能(AI)技术已能精准预测上万对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其工作量及效率远超多年来该领域科学研究者人力工作的总和。消息一经公布便引发全球关注,该进展也随之被顶级期刊Science、Nature评选为年度技术之一。这一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人类科学研究的革命、科学探索的迭代升级,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仪器技术的精进。  20世纪70年代,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电化学分析和毛细管电泳分析等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逐渐被用于药物及其制剂的常规杂质检查和定量分析。进入80年代后,为了适应新药研发,满足生物样品分析量少、药物浓度低等要求,各种微量和超微量分离分析技术得以开发应用。其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免疫测定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及各种联用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90年代我们使用气相色谱法开展小分子药物分析,当时离子源技术不过关,联用质谱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对现在来说司空见惯的肽、蛋白质、糖、核苷酸等化合物分析,在当时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我最早是在1995年用热喷雾液相色谱-单四极杆质谱(LC-MS)开展药物分析研究,当时的仪器只能做全扫描和SIM(选择离子检测模式)。由于当时质谱技术分析化合物时的灵敏度与选择性不够高,致使药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工作进展非常有限。1997年以后,我开始全面接触基于大气压离子源(API,包括ESI与APCI)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C-MS/MS),那时候全国医药口的LC-MS/MS还仅是个位数,当时我就察觉到,如果能利用结合了强大液相色谱分离能力及质谱的高选择性、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的LC-MS技术替代传统方法去开展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工作,也许一周就能完成当时传统分析方法三年的工作量。而且,LC-MS/MS技术从通量、灵敏度、定性和定量等各方面可以把研究结果提高几个数量级,所以我真切感受到技术革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研究者可以利用技术创新完成原来做不到的事情。近三十年间,我见证着质谱仪器相关技术的更新发展,我的研究内容也随之不断拓展和延伸,从最初的小分子药物向如今非常火热的大分子、高分子以及纳米药物逐步扩展”,顾景凯说道。  近几十年,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也从体外到体内,从小样本到高通量,从人工到自动化,由单一技术到联用技术。随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药物分析科学也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及优势,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质谱技术、超微量分析手段,被广泛用于新药研发、药品生产和临床应用的每个环节。  高分子药用辅料及其PEG化药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的创新突破  纳米药物的核心是药物的纳米化技术,包括药物的直接纳米化和纳米载药系统。纳米给药系统是对药物进行靶向递释、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新手段。随着聚合物纳米载体在设计、合成方面不断取得进展,聚合物纳米材料在纳米给药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 PEG)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证的无毒、无害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常用作与亲水端来修饰药物和纳米制剂。聚乙二醇化(PEG化)是一种将聚乙二醇聚合物以共价方式连接到治疗药物上的技术,具有增加药物水溶性、降低毒性、延长药物循环半衰期以及减少酶降解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等优点。但对于PEG这类分子量不唯一,且呈多分散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常用的质谱定量分析方法要实现精准定量还存在多方面的挑战。顾景凯团队近期在国际上率先公开发表了关于PEG、单价与多价态PEG化前体药物及代谢产物定性定量分析的文章,是高分子聚合物全轮廓定量与定性分析领域的一大突破,目前该方法已成功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相比于单一直链型PEG,多价PEG化小分子药物可以大大提高载药量。然而,其体内动态释药规律及药代动力学过程也要比单一直链型PEG化药物要复杂的多。多价PEG化小分子药物除了围绕PEG化药物、PEG及游离药物等部分外还要同时考察不同价态PEG化药物的体内变化规律。随之而来对分析检测方法的考验更加严峻,基于此顾景凯团队利用SCIEX的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采用TripleTOF质谱的全谱分析模式(TOF-MS与MSAll),先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将样本中的多价PEG化药及其体内不同形态代谢产物的混合物进行分组分离,使同一组内的同分异构体或同系衍生物具有相同的液相保留行为,再通过质谱选取共有特征性碎片实现各组分的绝对定量,意即在全扫描模式下,所有待测物在Q1中全通过,在Q2过程中经适宜的碰撞能(CE)将待测物打碎,TOF质量分析器扫描通过的全部子离子,获得所有碎片的精确质量信息,然后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正如上文介绍的,顾景凯团队提出创新性分析方法,突破了串联质谱所无法全轮廓定量分析高分子药用辅料或PEG化药物的技术难题,使高分子聚合物或药物的全轮廓定量分析成为可能。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过去被普遍认为是无活性的聚合物纳米材料可能具有某些活性或毒性。因此,建立针对聚合物纳米材料的体内定量分析方法,全面、深入地研究聚合物纳米材料的体内命运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理学与毒理学意义。  直面高灵敏度定量定性分析挑战: SCIEX QTRAP®质谱大显身手  药代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 并阐明不同部位药物浓度与时间关系的科学。由于药代动力学的硬性要求,其对仪器的灵敏度、选择性以及分析通量等方面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曲普瑞林是由十个氨基酸组成的合成肽,用于治疗激素反应性癌症,比如前列腺癌和乳腺癌,当前该药物已在市场上广泛应用。对于多肽类药物分析来说,由于其与内源性肽和蛋白质的质荷比相近的非常多,背景化学干扰非常强,所以对这类药物分析存在两大挑战,即灵敏度和选择性。通常使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进行常规分析时,尽管利用了前端固相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以及MRM(多重反应监测技术)母离子选择性极高的分析手段,我们仍然发现有很强的背景干扰,并且信噪比达不到药代动力学的准确定量要求。由于QTRAP® 质谱是将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与线性离子阱质谱技术高度结合的复合技术,所以我们引进了QTRAP® 质谱技术,在四极杆选择、打碎的基础上,利用线性离子阱再次裂解即可获得选择性很高的孙离子。由于离子阱同时具有很强的离子富集功能,这时利用孙离子进行定量分析,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灵敏度,我印象中提高了十几倍,因此成功地满足了药代动力学的定量要求。我们利用 QTRAP® 6500系统成功建立了多肽药物曲普瑞林的分析方法,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顾景凯介绍道。  顾教授与研究生同SCIEX QTRAP质谱合影照片  推进超低浓度、超强干扰药物分析与纳米药代动力学:串联质谱与差分离子淌度大有可为  “不仅如此,我们还曾开发了一种选择性好、灵敏度和分析通量高的利马前列素分析方法。利马前列素临床使用剂量极低,用于后天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给药剂量为5μg,达峰浓度(Cmax )仅为1.2 pg/mL,这要求利马前列素的定量下限至少达到0 .1~0 .2 pg/mL。同时,体内存在数十倍于利马前列素达峰浓度的内源性化学背景干扰,可以说该药物体内分析面临着以上“瓶颈”问题。  “基于此,我们的分析方法是通过液相色谱、SelexION™差分离子淌度(DMS)和SCIEX QTRAP® 6500系统三维度分离分析相结合的策略,可降低对液相色谱分离度的要求,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分析通量,有效避免基质中内源物干扰,减少必需萃取次数,缩短了样品处理时间,在国内率先成功地完成了利马前列腺素片的人体BE评价研究工作。“顾景凯介绍说。  ”这是国际上首次采用DMS-MS/MS实现了如此低药物浓度的准确定量分析,并且我们依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相关技术指南的要求,前后共完成了7500个生物样品的分析,这也是差分离子淌度技术首次用于如此多的生物样品分析评价工作。“顾景凯补充道。  顾景凯也坦言,当前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国内已处于国际前沿,并且个别领域是国际领先。纳米药物载体的设计属于纳米药物产业上游,发展非常迅速,但针对纳米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国内外相对来说,是严重滞后纳米药物的设计与制备的,当前药物分析技术的能力远远达不到对纳米给药系统体内命运精准评价所提出的要求,目前主要还是主要依靠下游的药效或毒性评价来间接反映其体内命运,这严重制约了纳米药物的临床转化成功率。下一步需要通过新型的分离与分析手段,进一步推进纳米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进程。  对于下一步的研究计划,顾景凯表示,当前团队研究方向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多糖类药物的分析 二是mRNA、LNP疫苗不同形态的体内准确分析 三是高分子药用辅料准确定量和定性分析。此外其团队也在开展基于药代动力学性质的前体药物设计合成,目前作为主要参与单位的前体药物已经上市,同时还有两个作为负责单位的前体药物处于IND研究阶段。
  • 【圩载历鉴• 谱耀质尊】MS 50周年庆重磅新品:镜质合璧,分子成像如何
    质谱成像(MSI)是一种非常灵敏的分子成像技术,可提供分子信息及其空间分布信息。与磁共振成像(MRI)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扫描技术、及免疫组化(IHC)等不同,质谱成像常作为原位分子分布可视化技术,以验证生物分子的分布代谢规律或不同疾病阶段药物的递送方式。 基于MALDI技术的质谱成像 质谱成像技术最早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质谱分子成像技术出现,由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University)的Richard Caprioli等在1997年提出。该技术无需任何标记,能够针对生物体内参与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已知或未知分子进行可视化原位表征,正在生物医学、药学以及食品环境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展露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2002年,日本岛津的田中耕一(Koichi Tanaka)因发明了MALDI新应用方法,与电喷雾电离(ESI)的发明人John Fenn共同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主要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其研究结果使人类可以通过对蛋白质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加深对生命进程的了解,使新药开发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并在食品控制、癌症的早期诊断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岛津的质谱成像系统,传承了岛津MALDI技术的精髓,融合了最新成像技术研发而成。 质谱传承50载 创新发展“永动机” 岛津质谱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之前,以1970年推出首台扇形磁场型GC-MS“LKB-9000”为开端,岛津对质谱分析技术革新的热情不断孕育着技术上的创新。2020年,岛津迎来了质谱事业50周年庆。 早在1987年,第二届中-日质谱分析联合讨论会上,岛津的田中耕一(Koichi Tanaka)首次介绍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技术。1989年,岛津收购了位于英国曼彻斯特的Kratos公司。1990年曼彻斯特成为岛津质谱研发中心。1991年开始,该中心相继推出MALDI II型和MALDI III型MALDI-TOF,代表着岛津第一批商品化MALDI-TOF的诞生。在接下来的近三十年里,岛津又开发了许多MALDI产品,比如,2013年发布MALDI-7090,2017年发布台式MALDI-8020,2019年发布MALDImini-1紧凑型数字离子阱质谱。 基于对MALDI-MS技术的长期积累,岛津2013年乘胜追击推出首款成像产品,即融合光学显微镜与质谱成像为一体的成像系统iMScope(Imaging Mass Scope)。其前端为搭载了高分辨光学显微镜的大气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后端配置串联质谱仪,可观察重叠了光学显微镜图像与高空间分辨率的分子分布图像。 不仅如此,2018年岛津推出日本首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LCMS-9030,最大限度提高质量准确度和灵敏度,确保质量准确度的长期稳定性,成功开启了高分辨质谱市场。 岛津质谱50年发展图鉴 “镜质合璧”分子成像如何还原真实? 2020年,正值岛津质谱事业50周年之际,岛津特面向广大科研用户推出新一代的iMScope成像质谱显微镜产品,新技术将为用户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 答案就在??? 发布会将迎来高端新品的线上首发,岛津产品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国内外KOL代表也都将“空降”直播间,分享他们对于新产品及创新应用的洞见与经验,用户可体验“零距离”的头脑风暴。 还等什么?赶快复制以下链接,报名参会见证创新时刻!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MScope2020/
  • 科学家发明癌细胞“照妖镜”:黄金纳米粒子
    以色列物理学家研发使用黄金纳米粒子检测早期癌症的方法首次通过人体测试。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纳米科技及先进材料研究所的德奥尔· 菲克斯勒教授率领的团队,经过5年的研究证实了纳米技术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光明前景。他们研发的非侵入无辐射光学系统,被用于检测脑部、颈部及口腔癌症,也可用来检测位于舌头、咽喉部位的癌症发病情况。该方法已在动物身上测试成功,最近也通过了人类测试,被确认有效。   几分钟即可检测出癌症且成功率超过90%   这种发明是如何工作的?如果一位口腔感到疼痛并伴有其他病症的患者去看医生,有一种令人不安的可能就是,该患者正受到口腔癌、舌癌或喉癌的折磨。医生要求患者使用一种特殊的混合物漱口,几分钟后便能确认患者是否患有癌症。   这样的测试很简单,患者只要花上几分钟,用含有黄金纳米粒子的混合物漱口,这些粒子能够有效给癌细胞着色,着色部位被一个专门研发的工具扫描成图,医生便可在电脑屏幕上查看结果。当前的临床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成功检测出人类舌头及咽喉部位的癌症。舌癌的检测在特拉维夫大学牙医学院进行,咽喉癌的检测由舍巴医学中心耳鼻喉部完成。菲克斯勒说:&ldquo 我们将试验结果和病人活检结果进行对比,该试验的成功率超过90%。&rdquo   两种技术手段成就这一快速检测技术   菲克斯勒研发的检测方法包括了两种在医学领域还未充分展示其全部潜能的技术手段,&ldquo 物理扩散&rdquo 技术和&ldquo 纳米技术&rdquo 。   &ldquo 物理扩散&rdquo 技术发展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光束在身体器官上的反射能够帮助检测肿瘤。对被器官阻碍的光线扩散的研究可以显示出器官哪一部分吸收或反射了光线,从而有助于检测癌细胞生长。菲克斯勒说:&ldquo 研究者们花费了很长时间构建模型,尝试找出光线反射原理下器官发生了什么,然而该领域的研究停滞了一段时间,因为该模型无法确切显示肿瘤是否被检测到,也无法确认扩散源是否来自身体的不同部分。作为基础研究的极好模型,事实证明它没有多少临床价值。&rdquo 他解释道:&ldquo 被称为漫反射的理论模型自20世纪80年代就很流行,但对癌症的检测不能仅依赖于光线对器官的反射这一依据,要确认癌细胞是否生长,我们需要能够更好地描绘器官图像的物质或微粒。&rdquo   &ldquo 大约12年前,一种被称为分子药剂的新思路进入人们的视线。&rdquo 菲克斯勒说。和先前寻求大体图像的思路不同,新思路希望寻求分子层面的结论。以此思路为基础,一种被称为&ldquo 对比成像&rdquo 的方法在近十年中研发出来。运用该方法,医生将一种秘密药剂注射到患者身体中,植于医生希望探测癌细胞生长的地方,从而获得所需图像,这种秘密药剂就是纳米粒子。其中,黄金纳米粒子因其无毒且与人体具有较好的集成度而被广泛使用。   &ldquo 事实上,纳米粒子是在我们血液中运行的小型机器人。&rdquo 菲克斯勒解释说,&ldquo 当纳米粒子在癌症抗体分子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些粒子能够黏着于癌细胞。因此无需核磁共振或CT检查,癌细胞便可被识别出来。因为某种量子特性,黄金纳米粒子在一定的波长下能够对光线产生很强的反射作用。&rdquo   近年来,一种使用黄金纳米粒子成像的技术被研发出来,基于这种技术的疾病探测和治疗仪器随之出现,但这种仪器有个实质问题,即如何平衡创建高清质量的图像与所需黄金数量的关系。   新算法模型还可将该技术扩展于检测其他疾病   菲克斯勒和他的同事对自己的探测方法不断改进。&ldquo 这就像在寻找隧道。&rdquo 他解释道,&ldquo 仅探测外部环境找到隧道并不容易,有时候你需要等待有人从里面出来。我们不仅依据粒子反射的光线,同时还根据人体组织上光线扩散产生的效果检测癌细胞。&rdquo   研究人员改变了黄金纳米粒子传统的球形形状,把它做成了杆形,改变了粒子反射波的长度,使粒子更深入地穿透到人体组织中。更重要是,他们研发了一种数学算法,能将粒子反映的信息转化成实际的图像。&ldquo 粒子穿透组织,我们看不到反射。&rdquo 菲克斯勒说,&ldquo 但我们可看到它们如何在人体组织内影响光扩散。基于从组织细胞反射出来的光子数量,可建立计算数学函数。&rdquo   菲克斯勒的方法不限于癌症检测,他还在开发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方法。他的研究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关注, 去年6月,伦敦医学院为他颁发奖学金,资助其之后一年在伦敦国王学院与其他科学家一同继续此研究。44岁的菲克斯勒出生于特拉维夫,现任巴伊兰大学先进光学显微镜实验室主任。 他在瓦伦西亚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曾在中国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研究所担任客座教授。
  • 北京谱仪BESIII实验发现新粒子X(2600)
    近日,北京谱仪BESIII实验国际合作组利用已经收集的100亿 J/ψ 实验数据,首次观测到新粒子X(2600),实验结果于2022年7月19日在线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Phys. Rev. Lett. 129 (2022) 042001]。此次,BESIII合作组在 J/ψ→γπ+π-η' 过程中观测到的这一新粒子X(2600),实验确认其统计显著性大于20倍标准偏差,并测量到X(2600)的两个主要衰变模式f0(1500)η' 和X(1540)η' 的产额。这一结果是寻找研究新强子态领域又一新的重要成果。下一步在更多的衰变末态中寻找X(2600)粒子并测定其自旋宇称,对理解X(2600)粒子的本质至关重要。 自然界已发现的强子由2个或者3个夸克组成,而量子色动力学(QCD)允许多夸克态、混杂态和胶球等新型强子的存在。因此,实验上发现多夸克态、混杂态和胶球对检验和发展QCD以及强子唯象理论模型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世界上许多高能物理实验的最重要物理目标之一。近年来,格点QCD理论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实验研究介子谱以及超出夸克模型的新型强子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预言了基态赝标量胶球的质量范围为 2.3–2.6 GeV/c2。BESIII 实验利用正负电子对撞可以产生大量的粲偶素粒子,其中J/ψ 的辐射衰变被公认为是寻找新型轻强子态特别是胶球的理想场所。目前实验上已确认的质量大于2GeV的粒子非常稀少。2012年BESIII实验首次在J/ψ 辐射衰变中观测到与格点QCD预言的基态赝标量胶球质量一致的共振态X(2370)。通过更多实验数据进一步探索该粒子的内部结构,并更广泛地寻找可能的2.0GeV以上的新粒子,缩小对质量大于2GeV的粒子认识的盲区,对于深入理解新型强子谱学有重要意义。 目前,BESIII实验已在J/ψ 的辐射衰变的π+π-η' 质量谱上观测到了一系列新的粒子态,包括确认BESII发现的X(1835)和新的X(2120)、X(2370)和X(2600)。这些实验结果为深入理解强子谱学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和研究窗口。参考文献:PRL在线发表文章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9.042001 π+π-η' 质量谱
  • 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500.00万元采购颗粒计数器,粒子计数器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详细信息 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市环境气象中心)天气监测设备购置公开招标公告 北京市-海淀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08-15 招标文件: 附件1 附件2 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市环境气象中心)天气监测设备购置公开招标公告 2022年08月15日 16:07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天气监测设备购置 品目 货物/专用设备/海洋仪器设备/海洋水文气象仪器设备 采购单位 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市环境气象中心) 行政区域 北京市 公告时间 2022年08月15日 16:07 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2年08月15日至2022年08月22日每日上午:8:00 至 11:30 下午:14:00 至 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招标文件售价 ¥0 获取招标文件的地点 中国政府采购网 下载 开标时间 2022年09月05日 14:30 开标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北区7号楼3层大会议室 预算金额 ¥500.00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李梦杨 项目联系电话 010-68400081 采购单位 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市环境气象中心) 采购单位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66号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高伟 021-54896927 代理机构名称 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中国气象局政府采购中心) 代理机构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李梦杨 010-68400081 附件: 附件1 招标文件领取记录表(excel格式)20220225.xlsx 附件2 招标文件.rar 项目概况 天气监测设备购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中国政府采购网 下载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9月05日 14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ZQC-Z22203 项目名称:天气监测设备购置 预算金额:5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采购1台凝结核粒子计数器和1台毫米波测云雷达及配套设备 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180天内交货,并在交货后60天内完成安装调试并具备验收条件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项目需落实政府采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等,相关政府采购政策详见招标文件。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根据《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财库〔2020〕46 号)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项目,供应商须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投标需出具《中小企业声明函》)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2年08月15日 至 2022年08月22日,每天上午8:00至11:30,下午14: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中国政府采购网 下载 方式:投标人的有关经办人员于 2022年8月15日至2022年8月22日 (节假日除外),将领取招标文件申请表的电子版(Excel格式)及盖章版(盖单位公章)、身份证复印件扫描件,以电子邮件方式发至cma_gsc@163.com(邮件主题注明投标人全称及所投标项目编号)。采购中心在收到邮件1个工作日内以电子邮件向潜在投标人发送招标文件的密码,潜在投标人凭密码获取中国政府采购网下载的招标文件。 售价:¥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2年09月05日 14点3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2年09月05日 14点30分(北京时间)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北区7号楼3层大会议室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市环境气象中心)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66号 联系方式:高伟 021-54896927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中国气象局政府采购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联系方式:李梦杨 010-68400081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李梦杨 电 话: 010-68400081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颗粒计数器,粒子计数器 开标时间:2022-09-05 14:30 预算金额:500.00万元 采购单位: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市环境气象中心)天气监测设备购置公开招标公告 北京市-海淀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08-15 招标文件: 附件1 附件2 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市环境气象中心)天气监测设备购置公开招标公告 2022年08月15日 16:07 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天气监测设备购置 品目 货物/专用设备/海洋仪器设备/海洋水文气象仪器设备 采购单位 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市环境气象中心) 行政区域 北京市 公告时间 2022年08月15日 16:07 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2年08月15日至2022年08月22日每日上午:8:00 至 11:30 下午:14:00 至 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招标文件售价 ¥0 获取招标文件的地点 中国政府采购网 下载 开标时间 2022年09月05日 14:30 开标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北区7号楼3层大会议室 预算金额 ¥500.00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李梦杨 项目联系电话 010-68400081 采购单位 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市环境气象中心) 采购单位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66号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高伟 021-54896927 代理机构名称 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中国气象局政府采购中心) 代理机构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李梦杨 010-68400081 附件: 附件1 招标文件领取记录表(excel格式)20220225.xlsx 附件2 招标文件.rar 项目概况 天气监测设备购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中国政府采购网 下载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9月05日 14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ZQC-Z22203 项目名称:天气监测设备购置 预算金额:5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采购1台凝结核粒子计数器和1台毫米波测云雷达及配套设备 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180天内交货,并在交货后60天内完成安装调试并具备验收条件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项目需落实政府采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等,相关政府采购政策详见招标文件。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根据《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财库〔2020〕46 号)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项目,供应商须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投标需出具《中小企业声明函》)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2年08月15日 至 2022年08月22日,每天上午8:00至11:30,下午14: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中国政府采购网 下载 方式:投标人的有关经办人员于 2022年8月15日至2022年8月22日 (节假日除外),将领取招标文件申请表的电子版(Excel格式)及盖章版(盖单位公章)、身份证复印件扫描件,以电子邮件方式发至cma_gsc@163.com(邮件主题注明投标人全称及所投标项目编号)。采购中心在收到邮件1个工作日内以电子邮件向潜在投标人发送招标文件的密码,潜在投标人凭密码获取中国政府采购网下载的招标文件。 售价:¥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2年09月05日 14点3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2年09月05日 14点30分(北京时间)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北区7号楼3层大会议室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市环境气象中心)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66号 联系方式:高伟 021-54896927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中国气象局政府采购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联系方式:李梦杨 010-68400081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李梦杨 电 话: 010-68400081
  • 四方光电在线粒子计数器在洁净室的创新应用
    四方光电在线粒子计数器在洁净室的创新应用在医药、电子、食品、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精密加工等领域,相关生产作业过程中环境空气需要满足较高洁净度的要求,并符合相关行业标准,例如制药行业需要符合GMP标准。客户一般采用粒子计数器来针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测,在国内相关检测设备需要符合国家计量总局颁布的JJF1190-2008《尘埃粒子计数器校准规范》规程的技术要求。  以往客户仅在项目验收时采用手持式粒子计数器针对作业厂区内相关区域进行洁净度检测,而工程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后,则只会定期安排人工进行抽查巡检,这样的做法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传统手持式粒子计数器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1、增加了企业的洁净成本。人工监测将给洁净厂房带来额外的人员和设备,增加了洁净负荷。有些企业为了能够确保洁净室作业环境持续可靠,会连续不间断高功率运行FFU风机,这样做不仅会加快滤网、风机等的寿命消耗,也带来了能源的浪费。    2、 人工监测缺乏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的固定性。在手工操作下,前后两次采样点的位置很难保证在同一点,采样的时间也不能保证在不同班次或日期的同一个相对或绝对时刻。因此,监测数据之间很难产生相对的联系,没有可比性,不利于判断系统运行的长期趋势。   3、定期检测无法覆盖所有污染超标风险。在生产过程中环境的情况往往是变化的,原材料的进出、人员的更换以及产品的变化都将对洁净室的洁净程度有所影响。往往在一个班次开始时环境是满足要求的,而在结束时发现粒子数超出了标准。由于人工监测无法提供连续监测数据,因此无法估计系统是在何时偏离了规定工况,更无法估计产品的质量情况。这就违背了保证洁净室空气质量,进而提高产品质量的初衷。    粒子计数器升级在线监测的必要性 1、标准对在线监测的要求。新版GMP在硬件要求方面,提高了部分生产条件的标准,增加了在线监测的要求,特别对悬浮粒子,也就是生产环境中的悬浮微粒的静态、动态监测,对浮游菌、沉降菌(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和表面微生物的监测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2、实现智能自动控制,无需人工参与。在线粒子计数器,能够实时监测洁净室内悬浮颗粒的个数并及时报警;并具备能够与FFU风机等净化设备智能联动的功能,始终将环境内悬浮粒子个数维持在标准要求的较低范围内,这样做其能耗及设备损耗会控制在较低水平。  3、覆盖整个生产过程,降低污染风险。7*24小时的连续不间断监测,最大程度保证产品在全流程生产工序中免受污染,提升产品质量。    在线粒子计数器面临的挑战 1、连续不间断运行,对寿命的要求。传统手持式设备多采用气泵进行采样,而气泵的寿命一般仅有几千小时,而且成本较高,噪音较大。而且气泵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存在机械磨损,影响检测性能。  2、连续不间断运行,对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要求。粒子计数器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会由于光源的老化及采样气泵的磨损,导致测量准确度发生漂移。由于手持式粒子计数器可以在每次使用前采用调零器进行校准,而在线粒子计数器由于安装位置的局限,无法实现频繁的调零动作,这需要在线粒子计数器满足免维护的要求。  3、多点分布式安装,对设备系统及施工安装的要求。洁净室在线监测系统,是一套实时监测洁净区域洁净度的在线监控管理系统,对洁净室内的多个传感器进行管理。包括远程控制、数据储存、历史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和趋势图,当被监测区域一旦超出限定值系统将自动报警。    四方光电粒子计数器:洁净室在线监测终极解决方案 四方光电基于10年光散射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推出了激光粒子计数传感器PM5000S与PM3003NS,以及在线粒子计数器OPC-6500F和OPC-6303P,可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电子行业、食品卫生行业、光电工程及航空航天等。  1、使用寿命长,满足7*24小时连续监测。  四方光电在线粒子计数器OPC-6500F采用大流量涡轮风扇采样,相对气泵采样有更好的寿命表现,能够满足10年连续工作需求。 2、恒流采样,确保长期数据稳定性。  在线粒子计数器OPC-6303P内置超声波流量传感器,能够快速准确的监测采样流量,实时进行反馈调节,消除了气泵长时间运行后采样流量衰减的影响,保证在线粒子计数器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2.83L/min气泵恒流采样。  3、数据精准,与Lighthouse设备线性相关性R2>0.9。  为了验证在线粒子计数器是否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四方光电将样品送到韩国第三方测试机构进行了PM5000S与Lighthouse手持式粒子计数器委托对比测试,测试数据表明,PM5000S与Lighthouse线性相关系数R2=0.91,r=0.95 4、符合JJF 1190-2008尘埃粒子计数器校准规范。  四方光电粒子计数器检测性能符合国家计量总局颁布的JJF1190-2008《尘埃粒子计数器校准规范》规程的技术要求,同时我司也可以向企业用户提供核心粒子计数传感器及解决方案,协助客户通过整机的计量认证。    洁净室在线监测的实施办法 四方光电在线粒子计数器,能实时监测尘埃粒子数及其他环境参数(根据客户需求灵活定制),将受控环境中的多个测量区域进行分散式多点采样,集中式数据处理,能实现自动监测,并通过自主开发的上位机软件完成数据储存、分析、管理。  1、系统布点的方法。  在线粒子计数器的安装位置相对手持式粒子计数器的采样点更为灵活。首先需要确定关键区域,模拟实际生产过程(如药品灌装),在选定的关键区域内通过对各候选粒子采样点位的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结果,确定尘埃粒子计数器采样头的安装位置。  2、多点在线监测组网。  通过RS485通讯方式将洁净室内不同监测点的监测结果上传到中央处理单元,实时判断各点位的检测结果是否满足洁净室等级要求。并可在每个监测点设置屏幕,实时能够了解到各监测点的洁净度。RS485通讯采用两线制接线方式,其噪声抑制能力、数据传输速率、电缆可用长度及传输可靠性对比其他通讯方式,信号更加稳定可靠。  3、系统实现远程监控。  四方光电自主开发的监测系统软件,可实时监测和收集各点位的在线监测数据并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同时能够比对相关标准悬浮颗粒的限值,出现超出标准时及时报警。    四方光电企业介绍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成立于“武汉 中国光谷”,占地20000+平方米,是一家专业从事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开发了基于非分光红外(NDIR)、光散射探测(LSD)、超声波(Ultrasonic)、紫外差分吸收光谱(UV-DOAS)、热导(TCD)、激光拉曼(LRD)等原理的气体传感技术平台,形成了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两大类产业生态、几十款不同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家电、汽车、医疗、环保、工业、能源计量等领域。  四方光电是湖北省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建设有湖北省气体分析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工信部物联网发展专项等国家科技开发项目。截至2020年8月底,公司及子公司拥有101项境内外注册专利,其中国内99项,国外2项。发明专利共有33项(境内31项,境外2项)。公司及子公司四方仪器入选工信部2019年工业强基传感器“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凭借长期的技术积淀、良好的产品性能及国际化视野,公司已取得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认可,产品销往全国并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 175万!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原子力显微镜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TDZC2022J0015项目名称: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原子力显微镜采购项目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预算金额:175.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75.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原子力显微镜:1台。项目地点: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交货期:合同签订后180天内交货。是否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或小型、微型企业采购: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本项目中涉及强制采购的节能产品为:无。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工业。本项目允许进口产品参与磋商。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参与并不得分包转包。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180天内交货。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客户故事分享|庆祝点晶板数量达10,000 块:莫纳什大学大分子结晶平台的一个里程碑
    在实验科学领域,有许多领域需要探索大量条件以进入下一步。大分子结晶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需要采用近乎原始的方法:进行数百甚至上千次点样实验以获取衍射晶体,而这并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此我们很高兴与大家分享莫纳什大学大分子结晶平台(MMCP)在2023年8月初使用FORMULATRIX仪器取得了他们使用第1万块结晶板的重要里程碑。这一成就的获得归功于2021年以来由Geoffrey Kong博士的指导(之前是Danuta Maksel博士),而这代表了他们完成了近百万次单独的结晶实验。这是MMCP团队奉献和专业知识的明证。他们从第一块结晶板到第1万块的实验旅程无疑为结构生物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快速确定导致 COVID-19 的 Sars-CoV-2 病毒中可能的药物靶标的结构。超越结晶的合作网络作为莫纳什研究基础设施的一部分,MMCP成立于2009年,为全球研究界(包括学术界和工业界)提供结晶和蛋白稳定性测试服务。MMCP也与莫纳什研究基础设施的其他平台密切合作,包括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冷冻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平台。这种协作方式使MMCP能够提供全面的蛋白质表征技术。MMCP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澳大利亚同步加速器(Australian Synchrotron)仅有不到十分钟步行路程,客户也可以选择使用那里的高分子晶体学 (MX) 光束线。图片由莫纳什大学提供创新科技推动科学进步在2016年,MMCP购置了四台ROCK IMAGER 1000(RI1000)仪器,一台NT8 蛋白结晶点样工作站,以及一台FORMULATOR。这一次的仪器升级巩固了MMCP作为全球大分子结晶研究设备最先进的机构之一。FORMULATRIX仪器自此成为MMCP大分子结晶的得力实验助手。配备结晶板复制点样头的NT8 能自动化点样结晶板,确保了从筛选溶液点样至实验板的精确性。在NT8 封闭环境和严格湿度控制的情况下,环境条件对结晶实验的影响降至最小。RI1000 最多能容纳 970 块结晶板,配有可见光成像和UV荧光成像(EX280 nm),可实现蛋白质晶体的无标记识别。其中两台RI1000甚至配备了SONICC(手性晶体的二阶非线性成像),能够检测掩埋的晶体、极薄的晶体、小于1微米的微晶体以及在双折射LCP中模糊的晶体。FORMULATRIX:大分子研究的开创性解决方案自2002年成立起,FORMULATRIX一直是结晶自动化领域的先驱,提供了覆盖整个工作流程的解决方案,从预筛选蛋白质样品到通过同步加速器跟踪晶体。FORMULATRIX还生产了用于实验室规模浓缩和大分子样品缓冲交换的最低体积超滤仪器。
  • 大连化物所发现六光子激发自陷态激子发光的无铅钙钛矿晶体
    近日,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二十五室)袁开军研究员团队发现了一种具有多光子激发自陷态激子发光的全无机Cs2TeCl6无铅钙钛矿晶体。多光子吸收是一种非线性效应,是指材料可以同时吸收多个单色红外光子,并将电子从基态激发到激发态,然后上转换为高能光子。无铅钙钛矿作为一种“明星”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低毒性,已经成为铅基钙钛矿的替代品。但与铅基钙钛矿相比,对于无铅钙钛矿高阶多光子吸收效应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本工作发现了一种在800至2000nm波长范围内,具有3至6光子吸收的全无机Cs2TeCl6无铅钙钛矿晶体。稳态和瞬态光学实验结果表明,Cs2TeCl6晶体中单光子和多光子激发的宽带橙色发射归因于自陷态激子的复合。此外,研究人员通过飞秒激光激发的多光子荧光吸收饱和法,量化了Cs2TeCl6晶体的多光子吸收截面,其中六光子吸收截面为1.87×10-174cm12s5photon-5(1980 nm)。该工作为无铅钙钛矿家族在非线性光电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潜力的候选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以“Six-Photon Excited Self-Trapped Excitons Photoluminescence in Lead-Free Halide Perovskite”为题,于近日发表在《先进光学材料》(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大连化物所2507组博士研究生蒋举涛。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