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雪胆素甲

仪器信息网雪胆素甲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雪胆素甲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雪胆素甲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雪胆素甲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雪胆素甲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雪胆素甲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雪胆素甲相关的解决方案。

雪胆素甲相关的资讯

  • 三七、黄连、松叶等14个中药质量标准发布
    近日,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14个中药标准的公告,包括百药煎、金樱子、川桐皮、松叶、雪胆、美洲大蠊、俄色叶、筠姜、开郁曲、三七、砂仁制地黄、水蛭、熊胆汁、黄连(雅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四川省中药饮片标准制定工作管理办法》《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修订的技术指导原则》和《四川省中药饮片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14个中药标准经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2021年第1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21年2月20日起实施。百药煎为五倍子、茶叶、酒糟经发酵加工而成,为灰黄色至黑褐色不规则小方块。表面有黄白色斑点,质坚硬,断面粗糙,气微,味酸、涩、微甘。金樱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照清炒法(通则 0213)炒至微带黑色,呈倒卵形纵剖瓣及少量碎块。其外皮红褐色,有凸起的棕色小点,偶见焦斑,顶端有花萼残基,下部渐尖。内壁偶见坚硬的小瘦果,有淡黄色绒毛。质硬,气微,味甘、微涩。川桐皮为五加科刺楸属植物刺楸或毛叶刺楸的干燥树皮。呈片状或微卷曲的不规则块片,厚 6~10mm。外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粗糙,多呈不规则鳞片状裂纹,并有地衣斑及菱形皮孔,其上密生大型瘤状的钉刺,钉刺扁圆锥形,纵向着生,高约 1cm,顶端锐尖或已全部除掉,仅留有钉刺痕迹。钉刺基部直径 0.5~1.5cm,较大的钉刺上可见环纹。内表面淡黄棕色至黄棕色,有斜网状细条纹。质脆,断面纤维性,略呈层片状。气微,味微辛,略有麻舌感。松叶为松科松属植物马尾松的鲜叶或干燥叶。全年可采,除去杂质,鲜用; 或除去杂质,干燥。前者习称“鲜松叶”,后者习称“干松叶”。鲜松叶呈细长针状,常两叶为一束,基部有灰白色至褐色叶鞘,叶鞘长约 1cm。针叶长 10~30cm,直径约 0.1cm,表面绿色,较光滑,背面呈半圆状隆起,两叶相对面较平坦,内陷呈细长纵沟,叶缘具细小锯齿。质柔软,不易折断。气微、味淡、微苦。干松叶呈细长针状,常两叶为一束,基部有淡棕色至黑褐色叶鞘,叶鞘长约1cm。针叶长10~30cm,直径约 0.1cm,表面淡绿色至棕褐色,较光滑,背面呈半圆状隆起,两叶相对面较平坦,内陷呈细长纵沟,叶缘具细小锯齿。质轻脆,易折断。气微、味淡、微苦雪胆为葫芦科雪胆属植物,长果雪胆、峨眉雪胆或巨花雪胆的块根。长果雪胆和巨花雪胆 呈不规则团块,表面棕褐色或黄褐色,多皱缩,切面黄棕色至黄白色,微粗糙,质坚实,微具蜡样光泽。气微,味极苦。美洲大蠊为蜚蠊科昆虫美洲大蠊的干燥体。捕捉后,置 55℃~65℃热水中淹死,漂洗,沥干后及时烘干。呈扁平长椭圆形,长 2.5~3.2cm,宽 1~1.4cm。前端较窄,后端略宽,背部红褐色,有光泽;四翅,翅发达,分前后翅,后翅在前翅下。前胸背板略圆,淡黄色,中部大斑赤褐色至黑褐色,其后缘中央向后延伸,其前缘有一淡黄色“T”形小斑,背板后缘与大斑同色;剥去前后翅,可见后胸背板二节;腹背板七节,黄棕色,近尾端呈红色。头小,三角状,隐藏于胸部之下,触角线状,多断落。胸部有足 3 对,易脱落。偶见无翅幼虫。质松脆,易碎。气腥,味微咸。俄色叶为蔷薇科植物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Rehd.)Hughes.)和花叶海棠(Malus transitoria(Batal.)Schneid.)的干燥叶及叶芽。呈皱缩状,小叶多破碎,完整者呈卵形或椭圆形,长 1~6cm,宽 1~4.3cm。先端渐尖或急尖,边缘钝锯齿或微锯齿,常具不规则 3~5 深裂,亦有不裂。上表面多为暗绿色或浅棕绿色,疏被柔毛;下表面多为灰绿色或灰棕色;被柔毛,叶脉尤甚;叶柄长 0.7~3cm,被柔毛。质脆。 切碎后,呈不规则碎片状。 气微香,味微苦。筠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经蒸制的炮制加工品。品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 3~7cm,厚 0.3~2cm。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粗糙,皱缩,具纵皱纹和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硬,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深棕色,透明角质样,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开郁曲为清半夏、川芎、苍术、香附经发酵加工而成。呈不规则颗粒或团块状,表面棕黄色至棕褐色。微有香气,味甘、微辛。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 H. Chen)的根及根茎。秋季花开前采挖,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为不规则厚片,外表皮浅黄绿色﹑灰白色或灰褐色。体轻,质松脆,切面灰绿色、灰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砂仁制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炮制加 工品。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表面附有众多灰棕色粉末,具有砂仁特异香气,味甜。水蛭为水蛭科动物蚂蟥 (Whit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Hirudo nipponica Whitman)或柳叶蚂蟥(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的干燥全体。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低温干燥。呈不规则扁块状或扁圆柱形,略鼓起。表面棕黄色至棕褐色。断面松泡。粉末呈棕黄色至棕褐色。气微腥,略有焦香气。熊胆汁为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Cuvier)经胆囊手术的引流胆汁,滤过,即得。为黄色、黄棕色或黄绿色液体,气微腥,味极苦。黄连为毛茛科植物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的干燥根茎。习称 “雅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本品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细小的须根。切面或碎断面鲜黄色或红黄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极苦。具体检测方法和实验参数详见附件。附件1-百药煎中药标准.pdf附件3-川桐皮中药标准.pdf附件2-金樱子中药标准.pdf附件4-松叶中药标准.pdf附件5-雪胆中药标准.pdf附件6-美洲大蠊中药标准.pdf附件7-俄色叶中药标准.pdf附件8-筠姜中药标准.pdf附件9-开郁曲中药标准.pdf附件10-三七中药标准.pdf附件11-砂仁制地黄中药标准.pdf附件12-水蛭中药标准.pdf附件13-熊胆汁中药标准.pdf附件14-黄连(雅连)中药标准.pdf
  • 化学蛋白质组学揭示高铁血红素-蛋白互作谱
    大家好,本周为大家分享一篇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的文章,A Chemical Proteomic Map of Heme−Protein Interactions1。该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Christopher G. Parker研究员。高铁血红素(heme)是人体中许多蛋白质的辅助因子,也是血液中氧气的主要转运体。最近的研究也证实了高铁血红素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分子,通过与伴侣蛋白质结合而不是通过其金属中心反应来发挥其作用。然而,目前关于血红素结合蛋白的注释还不够完整。因此,本文采用化学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去揭示人体中与高铁血红素发生互作的蛋白质谱。化学蛋白质组学是揭示蛋白质功能和发现药物靶标的重要工具。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活性的蛋白质分析(Activity-based protein profiling,ABPP),通过结合活性分子探针标记及串联质谱分析,实现对靶标蛋白的鉴定。如图1b,本文设计了一个“全功能”活性分子探针(HPAP),共包含3个部分:1. Hemin母核,用于与靶蛋白非共价结合;2.光活化基团-双吖丙啶,可在UV光照下生成卡宾,促使分子探针与蛋白发生共价交联;3. 炔基,可在铜催化下与含有叠氮的试剂(荧光标签,生物素)发生点击化学反应,后两者组成FF-control。具体实验流程如下图1a所示,用HPAP处理不同细胞(In Situ)或不同细胞来源的蛋白质组(In vitro),HPAP中的hemin母核可与靶蛋白发生非共价结合,经UV光照,HPAP-蛋白间形成共价交联,再利用点击化学可将HPAP-蛋白与荧光素(TAMRA)或者生物素标签相连,用于后续的荧光成像(In-gel fluorescence)或者链霉亲和素纯化、LC-MS鉴别定量(MS-based I.D. and quantitation)。 图1. (a)使用基于高铁血红素的光亲和探针(HPAP)识别血红素结合蛋白的流程示意图。(b) HPAP、hemin和FF-control的结构;(c) HEK293T裂解物中与HPAP结合的蛋白的荧光成像;(d) hemin加入对HPAP与蛋白结合的影响。作者首先使用了SDS-PAGE去评估了HPAP标记蛋白的能力。如图1c所示,随着HPAP浓度的提高,胶图上条带颜色也逐渐加深,说明HEK293T细胞裂解液中与HPAP结合的蛋白在逐渐增加。如图1d所示,在10 μM HPAP的条件下,逐渐加入hemin,可以看到胶图上条带颜色逐渐变浅,说明hemin与HPAP之间发生了竞争,HPAP模拟了hemin与蛋白的结合过程。随后,作者又使用已知的hemin结合蛋白来确认HPAP捕获目标蛋白的能力。如图2所示,这些已知蛋白被HPAP成功的标记上,但由于hemin的加入,条带的颜色在逐渐变浅(TAMRA)。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蛋白的总量并无太大变化,但hemin的竞争结合,导致与HPAP结合的蛋白量在下降。以上实验均说明,HPAP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标记能力,能够模拟hemin与靶蛋白的结合,并以共价交联的方式标记在蛋白上。 图2. 用已知的高铁血红素结合蛋白确认HPAP捕获目标蛋白的能力。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后,作者将HPAP与定量蛋白质组学结合用于绘制高铁血红素-蛋白质互作谱。考察了多种细胞系,包括: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以及人原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每种细胞系设置了两种实验形式:1)特异性结合实验(Enrichment):通过将HPAP识别出蛋白与FF-Control识别出的蛋白进行对比,排除非特异结合的干扰(图1b),如果同一蛋白通过HPAP富集到的量是FF-control富集到的量4倍以上,则认为该蛋白是HPAP特异性结合蛋白。2)竞争性结合实验(Competition):观察HPAP富集的蛋白在hemin和HPAP同时存在时富集到的量的变化,变化大于3倍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蛋白被认为是HPAP与hemin竞争性结合的蛋白。最终确定的高铁血红素结合蛋白应满足以上两种实验的筛选标准(图3a)。如图3b-d所示,总共鉴定出378个的高铁血红素结合蛋白,其中214个来自HEK293T, 182个来自K562, 107个来自PBMC。尽管三种细胞类型之间的结合蛋白有一些重叠,但大多数靶点蛋白只存在于一种或两种细胞类型中(图3b),这暗示血红素在不同细胞中可能发挥不同的功能。其中,19个靶点蛋白是在UniProt上已经注释为高铁血红素的结合蛋白,剩余都是未揭示的结合蛋白。这些结合蛋白按照功能可划分为:转运蛋白,转录因子,支架蛋白和酶(图3c),根据代谢通路又可进一步划分(图3d)。作者最后对几个新发现的结合蛋白进行了验证,并选择IRKA1进行进一步的作用机制研究。IRKA1在调节炎症信号通路中起着关键作用,IRAK1被IRAK4磷酸化,然后自磷酸化,产生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经实验确认(图4),hemin是IRKA1的一种变构活化配体,可增强其酶活性,促进IRAK1的自磷酸化。 图3.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HPAP-蛋白互作分析。 图4. Hemin对IRKA1的调节作用。总之,本文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高铁血红素的光亲和探针,它可以与化学蛋白质组工作流程结合,以识别不同蛋白质组中的高铁血红素结合蛋白。利用该方法也可拓展至其他分子配体靶标蛋白的识别。 撰稿:刘蕊洁编辑:李惠琳原文:A Chemical Proteomic Map of Heme-Protein Interactions参考文献1. Homan, R. A., Jadhav, A. M., Conway, L. P., & Parker, C. G. (2022). A Chemical Proteomic Map of Heme-Protein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44(33), 15013–15019.
  • 蛋白质组学在病毒入侵宿主中的研究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大家的生活节奏。面对来势汹涌的疫情,全国上下正在积聚力量,全力战胜新型高致病性冠状病毒(2019-nCoV)。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志愿者们纷纷奔赴武汉,与疫魔竞速,守卫着国民的生命安全,致敬最美逆行者!同时疫情研究者一样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特别是在分子水平,我们调研了基于Orbitrap超高分辨的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组学技术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谨以此文致敬白衣天使和深耕医学研究的学者。Orbitrap技术促进病毒机理研究病毒与宿主共同进化,获得捕获和操纵宿主细胞过程进行复制的机制传播。同样,宿主细胞会通过部署防御机制或通过适应感染环境。在整个感染过程中,细胞严重依赖于时空调控的病毒-宿主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形成。 蛋白质组学方法与病毒学的结合促进了对病毒复制、抗病毒宿主反应和病毒对宿主防御的颠覆机制的深入研究。而Orbitrap技术依靠其高灵敏度、高精度,高通量等特性在该方面表现出色。案例一:Orbitrap技术深度挖掘病毒-宿主蛋白质相互作用2019年Viruses杂志上发表了基于组学技术研究宿主变化的综述,质谱技术中基于亲和纯化分离蛋白质复合物随后进行MS分析(AP-MS)的方法可以用于分离病毒-病毒和病毒-宿主多蛋白复合物,可识别间接和直接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提供相互作用事件的瞬时信息,或跟踪单个病毒基因产物的过表达,以深入了解单个蛋白质的功能;表达蛋白质组学技术(定量蛋白质组学和翻译后修饰组学)可以研究病毒蛋白的组成,宿主在病毒入侵过程中蛋白质和翻译后修饰的动态变化。(Viruses 2019, 11, 878 doi:10.3390/v11090878)迄今为止,基于蛋白质组学方法的进展已经为识别数量惊人的病毒-宿主蛋白关联铺平了道路,科学家基于这些数据构建了包含了5000多种病毒成分和宿主细胞之间的非冗余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库。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库包括相互作用蛋白数据库、VirHostNet(http://virhostnet.prabi.fr/)、VirusMentha(Nucleic Acids Res. 2015 43(D1):D588–D592)、IntAct-MINT(Nucleic Acids Res. 2015 43(D1):D583–D587)和Uniprot。 案例二:Orbitrap技术揭示新型塞卡病毒宿主因子Pietro,Scaturro, Alexey, et al. Nature, 2018 寨卡病毒(ZIKV)最近成为全球健康问题,由于它的广泛传播和与严重的联系新生儿神经症状和小头症。然而,与致病性相关的分子机制关于ZIKV的大部分仍然未知。 技术路线:利用赛默飞 LTQ-Orbitrap和Orbitrap Q Exactive HF质谱进行全蛋白质组学和修饰蛋白质组学(实验路线见下图a),研究对象为神经细胞系SK-N-BE2和NPC细胞,表征细胞对病毒的反应,在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水平上的变化,利用亲和蛋白组学方法鉴定ZIKV蛋白的细胞靶点。使用这种方法,找到了386个与zikv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导致宿主在神经发育受损,视网膜缺陷和不孕。此外,确定了寨卡病毒感染后1216个磷酸化位点存在上调或下调,来自AKT, MAPK-ERK和ATM-ATR信号通路中,为防范ZIKV感染扩散提供机制基础。在功能上,系统地理解了ZIKV诱导后的宿主的蛋白质和细胞通路水平的扰动,并对感染后细胞施加Rock抑制剂药物干预,利用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差异蛋白进行验证(下图热图),补充这一空白。技术路线图案例三:Orbitrap技术深入探寻寨卡病毒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Etienne Coyaud, et al. 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2018,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本文利用生物素识别以及IPMS亲和纯化结合MS 方法,研究寨卡病毒侵染后病毒与宿主细胞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技术路线见上图),实验结果揭示了1224个蛋白3033多肽形成的相互作用网络(见下图a)。相互作用包括多肽加工和质量控制、囊泡方面的作用运输,RNA处理和脂质代谢。40%的 作用都是以新报道的相互作用。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揭示过氧化物酶体在ZIKV感染中的关键作用。病毒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 温馨提示:积极防护 保护自己 戴口罩 勤洗手
  • “海上升明月”——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全景素描
    蛋白质组创新团队主要成员钱小红和应万涛正在实验室交流。   新华网消息:今年初,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闭幕之际,记者慕名来到世界知名的科技&ldquo 硅谷&rdquo &mdash &mdash 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探访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园区内正在兴建的&ldquo 凤凰工程&rdquo &mdash &mdash 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顺着环形道路向北步行200米左右,能见到一座坐西朝东、棕红色、斜切式、平卧地面的U形建筑,那正是记者要去的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U形建筑的西侧,耸立着一个高大的红色立体造型&ldquo P&rdquo ,这是蛋白质组学的首个英文字母。正面墙上,嵌着银色&ldquo proteome&rdquo (蛋白质组),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诞生仅十年的&ldquo proteome&rdquo 词汇镶入建筑物的墙中,形成国际上众多蛋白质组大师留影的背景。   U形建筑的中央,是一个长方形的荷花池,别有情趣。在夏天,沿着U形开口的方向,能够看到柳叶飞扬,芦苇飘香,流水潺潺,波光粼粼,候鸟栖息,鱼儿戏水的美景。那是科学家们心中的&ldquo 凤鸣湖&rdquo 。   步入中心大厅,记者看到,墙壁上挂满了相关领域世界著名科学家的照片和成就介绍。楼上楼下的实验室十分洁净,整齐划一,许多世界一流的实验设备在这里紧张运行。 蛋白质组创新团队带头人之一杨晓明课题组。   梦想,瞄准最浩瀚的&ldquo 生命海洋&rdquo   生命是地球孕育的奇迹。   蝴蝶从卵变虫、成蛹、化蝶,变幻诡异。让科学家们意想不到的是,其幕后操盘者竟是蛋白质组,而非基因组。   &ldquo 今天的人类文明已经高度发达,但实际上,生命现象就像一个浩瀚的太平洋,而我们迄今仍在渤海湾里探索。&rdquo 作为团队带头人之一的杨晓明研究员说。   2003年,记录人类生命&ldquo 天书&rdquo 的基因组计划宣告完成,但&ldquo 蝴蝶迷案&rdquo 更加扑朔。全球科学家愈来愈意识到一项更艰巨、更宏大的任务&mdash &mdash 解读&ldquo 天书&rdquo ,即基因组功能的阐明已经摆在面前。人类经过百年跋涉,重返近代生命科学的发源地之一:蛋白质。这不仅关注个体,而是全面揭示数以万计的整体。   1838年,荷兰科学家发现了蛋白质。这是生物体内一种极为重要的高分子有机物,占人体干重的54%。&ldquo 蛋白质组&rdquo 一词,1995年最早由澳大利亚科学家正式提出,其含义是指一个基因组、一种生物或一种细胞组织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   &ldquo 1998年初,我在科学海洋里寻觅更有效的研究工具与策略。机缘巧合之下,敏锐地关注到刚刚出现的蛋白质组学,并逐渐把精力投入到这个新兴领域。&rdquo 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介绍说。   蛋白质是基因的编码产物,科学家将它们的关系,比作建筑材料与设计图纸。就人体而言,基因组固定,蛋白质组就能变幻出形态、功能各异的不同器官。由此可见,蛋白质组对进一步阐释&ldquo 生命天书&rdquo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蛋白质组创新团队主要成员之一张成岗课题组。   拼搏,为中国科学开辟&ldquo 新天地&rdquo   井冈山,被誉为&ldquo 红色摇篮&rdquo 。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在这里开辟了&ldquo 农村包围城市&rdquo 的新道路。   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让领跑数千年的中国迅速落后于世界。当新兴的全球科技浪潮再次袭来,中国将如何应对?   2002年4月,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开始孕育。贺福初院士在华盛顿筹备会议上提出了&ldquo 两谱两图三库&rdquo 的研究策略,阐述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暨&ldquo HLPP蓝图&rdquo ,打动了各国与会学者。他们接受邀请,来到北京香山继续研讨。2002年11月,第一届国际人类蛋白质组学大会在五四运动爆发的源头&mdash &mdash 法国凡尔赛召开,40岁的贺福初院士在这里当选为&ldquo HLPP&rdquo 首任执行主席,成为该领域全球科研大军统帅。时任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说,这是首次由我国科学家牵头负责的重大国际合作计划。   &ldquo 酝酿之初争议非常大。&rdquo 贺福初院士回忆到。&ldquo 2002年,在华盛顿,论证中我们提出:蛋白质组计划必须按生物系统(如器官、组织、细胞)进行一种战略分工和任务分割。否则,就是一盘散沙。这个策略从华盛顿争到凡尔赛,争到蒙特利尔,然后再争到北京,后来是德国慕尼黑,一直在争。可现在,国际上不少科学家已逐步按照这个方式进行了。&rdquo   历史必将铭记,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学者的发言激起了千层浪,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议论纷纷,有赞赏、有疑惑、更有激辩,唯独没有无动于衷!军事强调服从,但科学包容争议。事实证明,中国科学家在蛋白质组学领域最终赢得国际尊重和广泛支持。   借助国际计划的东风,经过10多年发展,目前该团队已经拥有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位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5位入选国家&ldquo 千人计划&rdquo 、&ldquo 万人计划&rdquo 科学家,3位何梁何利奖获得者,7位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7位&ldquo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rdquo 获得者,6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人次被军地评为科技金星、银星、新星,成为蛋白质组学领域中具有显著国际竞争力的精锐之师。3位科学家分别当选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全国代表;2人获全国百篇优博。   团队成员先后在《自然》《细胞》系列子刊及《科学》等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280余篇,影响因子合计1600余。2006年,他们荣获&ldquo 首届全军优秀科技群体&rdquo ,并于2004年-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的连续资助,刚刚又获得了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团队带头人贺福初院士成为中国蛋白质组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担任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执委(全球8位),并当选为亚太人类蛋白质组组织主席。   2009年,该团队在国际蛋白质组学领域最权威杂志一期刊登3篇文章,创同一单位同期刊发数全球最高纪录。2011年,他们又在《自然》子刊连发两篇重大成果,引起广泛关注。2012年2月1日,《新闻联播》用1分11秒的时间播发张令强课题组联合香港、深圳专家在骨质疏松症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在线发表于《自然医学》的好消息。2012年5月,《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10周年专著》正式发表,这是世界上首次以大百科全书的方式出版人类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组专著。   据统计,2010年底,贺福初院士课题组在蛋白质组学领域发文影响因子及引用累计排名跃居全球第4位;2012年4月《自然》出版集团宣布,张学敏院士课题组在《自然》系列刊物年度发文数位居亚洲所有高校、科研机构前50名。此外,该团队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总统首席科学顾问等在内的数百名国际知名专家纷纷到中心访问交流,寻求合作;在《科学》和《自然》等世界顶级刊物进行系列专题报道。   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该团队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不断探索,创立了&ldquo 固定+流动&rdquo 的用人机制、&ldquo 哑铃+候鸟&rdquo 的引智机制、&ldquo 聚变+裂变&rdquo 的育才机制。他们借助中组部&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北京市&ldquo 海聚工程&rdquo 等政策,诚邀7名海外专家和国内200多位同行加盟,逐步建立了&ldquo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rdquo 的高效运行机制,实践形成了&ldquo 求实、创新、卓越、和谐&rdquo 的团队精神,为军队实施国际化的科研战略担当起&ldquo 试验田&rdquo 。 蛋白质组创新团队主要成员之一张令强课题组。   深度,探底&ldquo 将军之官&rdquo   &ldquo 肝者,将军之官。&rdquo   此段文字出自中国最早一部生命百科全书《黄帝内经》。   肝脏是人体的&ldquo 发电厂&rdquo 、&ldquo 化工厂&rdquo ,是免疫系统的&ldquo 摇篮&rdquo 、血液的&ldquo 源泉&rdquo 。肝脏相当于人体的&ldquo 国防总部&rdquo ,但因&ldquo 将军&rdquo 负担过重,其疾病同样触目惊心,仅中国就有9300万不同程度的肝病患者,综合治疗费用高达9000亿元。   &ldquo 如果以人类主要的150种疾病进行计算,大约有3000&mdash 15000种蛋白质具有成为药物靶标的可能,迄今用到的只有总量的1/30到1/6。&rdquo 团队主要成员周钢桥介绍说。究其原因,如同钓鱼那样,一般浅水鱼很容易钓到,而深水鱼很难甚至根本钓不到。   &ldquo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强大能力使其能竭泽而渔,就像把三峡水库彻底放干,常常漏网的小鱼、小虾、螃蟹、泥鳅、黄鳝等,尤其是深水中暗藏的大鱼,都将全部抓住一样,自然给制药界带来巨大前景。&rdquo 团队主要成员杨晓介绍说。   工笔是国画的一种技法,以细腻深入、生动全面著称。该团队采用工笔手法,描绘了整个肝脏数以万计的蛋白质分子群落的&ldquo 社会生活&rdquo 状况,这幅历史巨卷,同样为无数国际同行所折服,并在其它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组研究中所借鉴和效仿。   2002年以来,围绕&ldquo 肝脏计划&rdquo 的全面执行,中国科学家领衔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实验室共同展开了一幅壮丽画卷。目前,已经初步揭示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的整个&ldquo 太阳系&rdquo ,系统解析出一组、两谱、三图、三库&mdash &mdash 九大&ldquo 行星&rdquo ;鉴定蛋白质13000余种;构建了高可信肝脏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建立了人体首个器官蛋白质组数据库;发现了脂肪肝、肝细胞病毒感染、癌变以及转移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群、潜在药靶和候选药物;寻找到了一批与肝炎、肝癌等复杂疾病相关的易感基因。   鉴于中国的重要贡献,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蛋白质组组织的历任主席等纷纷给予高度评价;该领域顶级权威期刊《分子细胞蛋白质组学》向世界专栏介绍中国的成就;国际蛋白质组学核心刊物《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组研究》分别出版中国蛋白质组学专刊和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专刊,全面介绍中国在此领域的成就。 蛋白质组学的未来&mdash &mdash 朱云平研究员正在给研究生讲解建设中的&ldquo 凤凰工程&rdquo 。   广度,向着&ldquo 登月之旅&rdquo 前进   2013年12月2日,全球瞩目的&ldquo 嫦娥三号&rdquo 踏上了登月之旅,&ldquo 玉兔&rdquo 的一小步,极大地增强了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追求宏伟梦想的信心和勇气。早在创建之初,贺福初院士就将&ldquo 人类蛋白质组计划&rdquo 比喻为生命科学的&ldquo 登月之旅&rdquo ,激励更多的年轻人为之奋斗。   如果在十几年前提到蛋白质组学,恐怕知之者甚少,从事其研究者更是寥若星辰。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开始建设创新性国家,政府逐步倾力推动基础科学发展。   1998年,我国第一个蛋白质组重大项目获得批准,从此拉开了该领域蓬勃发展的序幕。以贺福初、钱小红研究员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率先探索,成为我国蛋白质组学事业的先行者。   21世纪初,国家陆续启动了蛋白质组学首个973项目以及&ldquo 中国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rdquo ,这个新兴领域的星火已燎原于九州,逐渐从一支独秀发展成群雄并起、全国争锋的喜人形势。同时,数十位中国科学家开始担任国际组织领导、理事以及权威期刊编委,我国在该领域的世界话语权日益巩固。   山水之作,云雾染意,青松铸魂。   10多年来,在该团队的努力推动下,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朝气蓬勃,墨润之地,日新月异。从最初以建立技术平台,开展技术方法的研究、整合为主,到以高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平台为基础,深入研究关系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问题和重要生命科学问题,在多个领域方向取得国际瞩目的突破性进展。&ldquo 在新兴的生命科学学科里,蛋白质组学是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领域之一。&rdquo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物学部原主任强伯勤曾这样评价。   在这幅山水巨卷中,中国科学家用线条一笔一笔勾勒描绘的青松已经漫山遍野,风声呼啸。近4年来,中国在该领域发文量直线上升,紧追美国,成就位居全国其他学科前列。   目前,随着研究工作的日积月累,深埋的&ldquo 石油&rdquo 开始井喷。发展和完善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白质组新技术新方法,技术能力成百上千倍地大幅提升,在国际蛋白质组学技术测评中名列前茅;筛选到一批与重大疾病防诊治相关的候选蛋白质标志物群、潜在药靶和候选药物,有望显著提高我国人群健康水平,大力推动生物医药的快速发展;制定一系列数据标准、开发新算法新软件,并逐渐为国际同行所采纳。   &ldquo 在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中,我们抓住了机遇,一些领域和成果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rdquo 团队主要成员钱小红如是评价。据文献统计显示,与丹麦44.24、美国26.65的蛋白质组研究论文平均引用次数相比,我国在该领域发表成果的数量虽多,但9.48的篇均引用水平与欧美最高水平尚有差距。   &ldquo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rdquo 军事医学科学院高福锁政委说,&ldquo 在未来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过程中,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牵引,以刚刚获得的2013年度国家创新团队奖为新的起点,从零开始,埋头苦干,以更大的信心和勇气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国家生物安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为人类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做出更大的创新贡献!&rdquo
  • 奥素科技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启动单细胞蛋白组学领域加速键
    1月2日,佛山奥素博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素科技)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鲁信创投领投,老股东启明创投、线性资本、同创伟业等持续加码,凯乘资本(WinX Capital)担任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后,奥素科技将进一步加速在单细胞蛋白组学领域的商业化推广,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填补实验室样本预处理、功能发现及验证等需求的空白,力争将中国制造的先进生命科学仪器推向全球市场。奥素科技成立于2021年,具有全球领先的有源数字微流控液滴操控平台,在两年多时间内已连续获得四轮融资,股东包括诸多顶级VC及知名产业投资人。公司推出的第一款商业化产品Boxmini™ SCP,是全球首款全流程微流控片上单细胞蛋白组学样本前处理工具,高效协助用户实现高通量、快速、精确的微量样本控制,一站式完成复杂的单细胞蛋白质样本前处理工作,且对无标记和TMT标记处理方案均可适配,产品推出后备受市场关注。对于本次融资,奥素科技创始人兼CEO马汉彬博士表示:“将消费电子半导体技术引入到生命科学领域,奥素团队已经完成了0到1的积累:特别是在单细胞蛋白质组学样本前处理应用场景,我们通过有源数字微流控微芯片上纳升样本精准操控及全流程集成能力,获得了海内外多位头部PI的认可并产生了对整个领域有促进意义的实验结果;在单细胞多组学、微生物及合成生物学等其他领域,奥素也将与不同的下游伙伴携手前行,加速新产品的开发及商业化落地。我们将在新老股东的支持下,利用产品技术优势,迅速开拓海内外市场,以单细胞蛋白质组学产品为突破点,通过开放式数字微流控共享平台打造半导体技术的生物芯片生态,让生命科学实验室及医疗检验自动化快速迈入消费电子时代。”此前,在仪器信息网第六届细胞分析网络大会(iCCA2023)的【单细胞分析技术】专题会场中,马汉彬研究员分享《 基于有源数字微流控的单细胞分选和操控系统》的主题报告。(详情点击)马汉彬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马汉彬研究员课题组也在2023年成功研发出了一套基于大面积薄膜晶体管开关阵列的有源数字微流控平台,在Analytical Chemistry发表并被选为当期的封面论文。(详情点击)本轮领投方,鲁信创投副总经理邱方表示:“鲁信创投作为国有控股的专业创投机构,一贯秉持以创业投资形式,支持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成果应用转化,将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任务放在首位。奥素科技掌握有源数字微流控的核心底层技术,有潜力将实验室自动化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局面,形成新的研究平台。公司推出的单细胞蛋白组学产品,为单细胞多组学等前沿研究提供先进工具,在包括鲁信已投企业在内的下游客户中引起强烈关注,体现出国产科学仪器的高水平自立自强,即将迎来新的局面。鲁信创投将支持奥素科技,打好科学仪器设备国产化攻坚战。”启明创投合伙人陈侃表示:“启明创投作为上轮领投方,已连续两轮增资奥素科技。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优秀的执行力,快速的推出了单细胞领域的尖刀产品,面向一片蓝海市场。我们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继续助力公司海外市场的商业化,期待奥素科技将“中国智造”先进科学仪器推向世界。”线性资本董事总经理郑灿表示:“线性资本作为天使轮领投方,坚定认为投资要找到正确的人。我们亲眼见证了马汉彬博士从一名科研工作者向现代企业家的转变。马汉彬博士的为人、科学素养、前沿视野和企业家精神令我们印象深刻。在他带领下,公司首先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解决方案,为全球蛋白组学领域研究再填一把火。我们本轮继续增持,推动奥素科技向先进科学仪器标杆企业迈进。”同创伟业北京医药基金合伙人郗砚彬表示:“我们始终认为,奥素科技的数字微流控芯片系统,有望成为下一代生命科学微反应器的关键载体,持续为科学研究、医药工业等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公司的单细胞蛋白组学产品,将蛋白组学研究推进到了切实可行的单细胞颗粒度,使客户能够不再受工具所限,以全新的角度验证所知和探索未知。我们本轮继续增持,期待奥素科技能够让先进技术在应用层面全面开花。”凯乘资本创始合伙人邹国文表示:“凯乘资本很荣幸连续第三轮担任奥素科技融资的财务顾问,见证了奥素从初创、一路飞速发展及商业化;作为数字微流控行业头部企业,奥素能够穿越市场周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连续获得四轮融资,充分体现了资本端对公司的高度认可。期待奥素在下游领域的进一步拓展,成为世界领先的生命科学工具企业。”关于鲁信创投:鲁信创投是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省内最大、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创投机构,是国内资本市场首家上市的创投机构(股票代码:600783.SH)。成立20余年以来,管理运作各类基金已达40余只,基金规模约200亿元,覆盖医疗健康、军民融合、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细分产业,境内外上市公司40余家,在医疗健康领域先后投资了思路迪、硅基仿生、中科新生命、爱博泰克、唯迈医疗、美东汇成、英赛斯、荣昌生物等一批优秀企业。
  • 理加联合成功参加第三届全国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讨会及技术研修班
    2016年11月28日-12月1日,第三届全国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讨会及技术研修班暨中国生态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在深圳金百合大酒店成功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深圳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系统等单位近300名生态专家学者齐聚鹏城,参与了此次盛会。 应主办方盛情邀请,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加联合)参加了会议,展示了我们在激光稳定同位素领域的最新技术,培训了lgr激光稳定同位素分析仪的操作技巧,为用户讲解了lgr仪器的最新应用。11月28日-11月29日,第三届全国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讨会 大会由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喻朝庆教授主持,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康飞宇院长、中国生态学学会刘世荣理事长、清华大学地学中心生态学科负责人林光辉教授分别为本次会议致辞,欢迎前来参会的老师,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在会上,我们向参会老师展示了LGR便携式CH4、CO2、H2O、NH3分析仪,SF-3000土壤气体通量测量系统和PS-3000便携式土壤气体通量测量系统。 更值得一提的是,理加联合执行董事李晓波博士给参会老师讲解了LGR OA-ICOS激光稳定同位素分析仪与痕量温室气体分析仪的功能、应用与实践案例。 报告结束后,与会学者对LGR激光稳定同位素分析仪表现出浓厚兴趣,并与我们的工程师在研发项目的进展与需求方面做了深切交流。与会学者表示,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美国LGR公司的OA-ICOS技术能够快速、连续、精确的测量同位素,对于生态学研究而言,尤其是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究,有重大的意义。 11月29日,理加联合工作人员精心为各位与会学者准备了晚宴,在晚宴上,李晓波博士代表理加联合全体同仁,祝贺研讨会的圆满成功,并预祝为期两天的研修班顺利举办,期盼每一位参会的学员都能够有所收获,满载而归。在晚宴过程中,我们举办了别开生面的抽奖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温学发研究员主持,将现场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一等奖无人机最后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张茹楠获得。11月30日-12月1日,第三届全国稳定同位素技术研修班培训仪器:LGR 水同位素分析仪,LGR 二氧化碳同位素分析仪,LGR 氧化亚氮同位素分析仪,LGR 便携式CH4、CO2、H2O、NH3分析仪,SF-3000土壤气体通量测量系统,PS-3000便携式土壤气体通量测量系统,LI-2100全自动真空冷凝抽提系统 为了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在专业的技术工程师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仪器,研修班采用小班教学方式,分三组进行。 研修班开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温学发研究员给各位学员讲解了“稳定同位素红外光谱(IRIS)技术测定碳水稳定同位素的校正策略”。 随后,理加联合执行董事李晓波博士给各位学员讲解了基于OA-ICOS技术的LGR激光稳定同位素分析仪的技术、应用和操作技巧。 最后,各位学员在李晓波博士、技术部经理陈滨和区域经理赵晓军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仪器、学习操作技巧、观测仪器数据。 通过这次系统的培训、讲解、实践操作,各位学员更深入的了解了LGR OA-ICOS激光稳定同位素技术,更熟练的掌握了lgr仪器的操作技巧,更广泛的拓宽了LGR仪器的应用领域。 本次会议,将众多生态学者聚集到一起,共同探讨稳定同位素测量技术,加强了我国稳定同位素生态学者之间的交流,及时跟进了国际最新研究前沿,推广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我国生态学各领域研究的应用。关于理加联合 理加联合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业的生态环境仪器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商。主要产品涵盖稳定性同位素测定、痕量气体测量、地物光谱测量、高光谱成像测量、大气空气质量监测、水化学分析、野外便携和长期监测分析仪器。 理加联合先后为国内的权威研究机构、著名大学和政府监测部门提供了大量国际领先水平的仪器。公司先后获得了多项“211”工程,“985”工程,水利部“948”项目、农业部“学科群”项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 (cfern)的大额订单。这既是用户对我们的支持与信赖,也是对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给予的充分认可。主要代理产品美国LGR公司激光痕量气体和稳定同位素分析仪美国ASD公司地物光谱仪意大利AMS集团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和流动分析仪美国CSI公司闭路涡度相关和大气廓线测量系统美国RESONON公司高光谱成像仪美国Thermofisher Scientific公司气体分析及颗粒物监测产品系列美国Agilent公司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加拿大ITRES高光谱成像仪
  • 郭天南及合作团队揭示奥密克戎感染宿主的蛋白质组学特征
    SARS-CoV-2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最早报道于2021年11月,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感染株。奥密克戎在S蛋白的30多个突变导致其致病性和复制能力的下降,而传播力却明显增强。目前,宿主对奥密克戎的反应尚不明确。近期,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天南团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黄劲松团队协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团队共同合作评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SARS-CoV-2非奥密克戎株感染,非SARS-CoV-2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及腺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液蛋白质组学特征,并和健康受试者接种全程2针新冠疫苗前后的蛋白质组学特征进行了同步比较,相关成果于5月18日发表于Cell Discovery杂志。研究分析表明,在血液蛋白质组学的角度,接种疫苗后的奥密克戎株与非奥密克戎株宿主反应类似;同一般流感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特征。在非重症肺炎患者中,接种疫苗后感染奥密克戎诱导的免疫反应与非奥密克戎株感染相似,炎症反应远超过健康对照病例,但没有流感和流感样病人严重。这可能是由于新冠疫苗为大部分患者提供了潜在的保护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并没有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因此,奥密克戎株或流感病毒等在重症患者中引起的宿主炎症反应我们无法通过本研究评估。研究结果提示,奥密克戎株与流感的宿主免疫反应存在显著差异,接种疫苗可能是非重症奥密克戎株患者宿主炎症反应降低的原因之一。参考文献[1] BAO JF, SUN R, Ai JW, 等. Prote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Omicron SARS-CoV-2 host response [J]. Cell Discovery. 2022[2] SHEN B, YI X, SUN Y, 等. Proteomic and Metabol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COVID-19 Patient Sera[J]. Cell, 2020, 182(1): 59-72.e15.
  • 蛋白质组学产业动态|Olink诉Alamar Biosciences侵犯专利
    蛋白质组学分析是当前生命科学界的热门领域。该领域取得的进展不仅增进了人们对基础生物学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阐释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状况。对蛋白质组的深入理解推动着新一波的研究和诊疗创新浪潮。这些创新的推动要求新的技术平台能够实现蛋白质组学分析的两个基本目标:能够尽可能深入地检测丰度极低的蛋白;以及能够在单个样本中分析数千种蛋白。2023年10月17日,仪器巨头赛默飞世尔科技就溢价74%(31亿美元)全资收购了蛋白质组学领域的领军企业Olink。而11月15日,Olink却向美国特拉华地区法院提交文件,诉Alamar Biosciences侵犯公司专利。根据公开资料,Olink声称Alamar侵犯的专利编号为US7,883,848(简称848专利)。那么,这家AlamarBiosciences公司是何来头?可以看到,Alamar由一群经验丰富的连续创业者于2018年创立。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 Dr.Yuling Luo以及联合创始人兼COO Dr.Steve Chen,此前曾一同创立了Advanced Cell Diagnostics (ACD),成功研发并商业化了全球领先的RNA原位杂交技术平台RNAscope,ACD也于2016年被Bio-Techne收购(对价3.25亿美元)。在ACD之前,Dr.Luo是Panomics(以前名为Genospectra,后来被Panomics收购)的联合创始人,这是一家生命科学公司,于2008年被Affymetrix收购。在Panomics,他担任过各种角色,包括副总裁、功能基因组学和首席科学官,并领导了所有旗舰产品的开发和推出。Alamar的主要技术平台是什么呢?Alamar的蛋白质组技术同时融合了独创的单分子检测技术NULISATM,以及抗体工程技术AttobodyTM。该技术平台将为生命科学和新药研究者提供一次样本同时检测超多重标志物(1000X)并同时实现超高灵敏度(aM级别)的解决方案。同时该技术也将为肿瘤无创早筛等临床未满足需求提供新的诊断工具。可以说,Alamar 的NULISA平台就是做的蛋白多重检测的,与Olink存在竞争,但目前Alamar的NULISATM只能做到250个target的检测,远不如Olink的5300+和SomaLogic的11k。Alamar在过去两年中成功融资多轮,比如2021年其完成8000万美元B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夏尔巴投资领投,Morningside Ventures和Samsara Biocapital跟投,老股东启明创投和Illumina Ventures持续投资。接下来,Olink的买主赛默飞将如何应对Alamar这一“后起之秀”的技术平台,我们拭目以待。
  • 复旦学者:PM2.5暴露可引起人体应激激素分泌增加
    p   复旦大学16日披露,该校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阚海东课题组在大气细颗粒物(PM2.5)健康危害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PM2.5暴露可引起人体应激激素水平显著上升,并促进机体的脂类氧化以及糖类和氨基酸的代谢。 /p p   本研究首次将代谢组学和随机双盲交叉实验设计结合用于PM2.5人体健康研究,结果显示PM2.5可以激活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引起神经内分泌活动和基础代谢发生改变,进而产生血压升高、炎症反应等一系列变化。 /p center img alt=" 点击进入下一页" src=" http://i2.chinanews.com/simg/cmshd/2017/08/16/23ce89cf50fb4892a1d9f810c65a9fca.jpg" width=" 500" height=" 332" / /center center & nbsp /center p    据悉,这一发现为防治PM2.5相关的健康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复旦大学方面披露,相关成果发表于《循环》杂志(Circulation)。 /p p   目前已有大量流行病学证据证实PM2.5能够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但其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对此,阚海东团队采用随机交叉的实验设计,观察志愿者暴露于不同PM2.5水平后的代谢组学差异。 /p p   研究发现,不同PM2.5暴露水平下,志愿者小分子血清代谢物出现显著差异,并最终筛选出了97种差异代谢物。受试者暴露于PM2.5后,血清中应激激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显著升高,且伴有糖类、蛋白质代谢和脂类氧化增强等改变。这些变化可能是PM2.5暴露对居民心血管系统产生健康危害的途径之一。 /p p   据悉,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健康影响与应对机制联合重大研究计划”的资助。 /p
  • 溢价74%全资收购蛋白组学龙头Olink,赛默飞为什么如此青睐组学领域?
    2023年10月17日,赛默飞宣布以每股26美元的对价,以全现金的形式收购蛋白组学领域领导者Olink。对应Olink市值为31亿美元,对应2023年10月16日的收盘价溢价74%。此次收购完成后,Olink将成为赛默飞世尔生命科学解决方案部门的一部分。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收购下一代蛋白质组学解决方案的领先服务商,一时间,市场一片哗然,灵魂三问涌上心头:1.赛默飞为什么选择重金押注组学领域?2.赛默飞为什么会选择Olink?3.赛默飞为什么会选择溢价74%收购?一、赛默飞为什么会选择重金押注蛋白质组学领域?原因只有一个:高增长!高增长!高增长!相比于日渐萎靡的生物制药市场,以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为代表的组学领域处于超高速增长的阶段。信立方研究表明,国内代谢组学年均增速达到50%以上,蛋白组学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而糖组学、脂质组学也处于快速成长的状态。根据景杰生物的招股书,中国蛋白质组学科研服务市场规模从 2016 年的1.2亿人民币规模扩大到2020年的5.8亿人民币规模,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49.1%。预计在未来,蛋白质组学科研服务市场持续扩大,以31.3%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5年达到22.6亿人民币规模。纷纷扰扰皆浮云,唯有增长暖人心。高增长才是赛默飞选择重金押注蛋白质组学领域的唯一原因。图1.1 中国蛋白质组学科研服务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5E)数据来源:景杰招股书,仪器信息网产业研究部整理蛋白质组学领域的高速增长也得到了国家重大仪器平台数据的验证。仪器信息网产业研究部以“组学”、“液质联用仪”为关键词,遍历了2005年-2019年的国家重大仪器平台的数据,识别出232家应用液质联用仪从事组学研究的终端用户,其中包含大专院校121所,科研院所44所,其他企业单位67所。研究表明,2005年-2019年这14年间各大科研平台用于组学领域的液质数量呈逐步上升趋势,尤其是2018年开始迅速增加。图1.2 重大平台多组学液质联用仪启用时间分布情况数据来源: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平台,仪器信息网整理,2023年8月注:1、数据统计从2005年至2022年二、赛默飞为什么会选择Olink?原因也非常明确:蛋白质组学领先服务商(技术领先+市场地位领先)作为一家脱胎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新生代明星公司,从2021年首次于纳斯达克IPO以来,Olink业绩和股票都表现的相当亮眼,并成长为蛋白质组学的领先服务商。Olink掌握了平台邻位延伸分析技术(Proximity Extension Assay,PEA),依靠双抗体系统来测量蛋白质,可以在不牺牲特异性的情况下进行多重蛋白质测量。Olink市场领先的特异性和高动态范围及灵敏度使其在蛋白质组学研究市场中表现良好,并且适用于诊断开发及药物研发。图2.1 平台邻位延伸分析技术(Proximity Extension Assay,PEA)在蛋白组学领域,赛默飞已经布局了基于质谱的技术路线。从2005年推出第一台Orbitrap高分辨质谱以来,赛默飞持续提升质谱产品的分辨率、灵敏度、特异性和速度,成为蛋白质组学的标配产品。尤其是,2023年6月,赛默飞推出Orbitrap Astral质谱仪,既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灵敏度、动态范围和速度组合,又兼顾了精确定量,得到组学领域专业人士的青睐。图2.2 赛默飞质谱发展路径此次收购Olink,可以理解为是赛默飞对蛋白质组学领域发起了饱和式攻击,用高分辨质谱和PEA两条不同的实施路径覆盖这一高速增长的市场,提前锁定未来的市场机遇。三、赛默飞为什么会选择溢价74%收购?答案就是:高业绩增长+大市场前景。在过去的五年中,Olink实现了营收的稳健增长,从2019年的4600万美元发展到2022年的1.4亿美元,预期今年将达到2亿美元。图3.1 Olink近五年营收情况(2019-2023E)更重要的是,迅猛增长的客户群。当前,Olink 的生物制药和学术机构数量已超过 850 家,在生物制药领域,Olink 的客户群已从所有排名前 20 的机构扩大到排名前 40 的许多机构。截至 2023 年 8 月,引用 PEA 技术所发表的文章数量超过 1,363 篇。明确的科学实用性不断推动客户的快速采用和增长。图3.2 (左)引用 PEA 技术所发表的文章数量情况;(右)Olink 客户数量情况同时,Olink拥有从最广泛的发现(高复杂)到更有针对性的研究(中复杂)到后期临床试验和诊断(低复杂)的完整产品,这是一个从发现到临床应用的价值 350 亿美元的潜在市场机会。这才是赛默飞以74%高溢价收购Olink的关键。如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组学、质谱的内容,欢迎订阅《液质在组学领域应用的市场研究报告(2023版)》。本报告由仪器信息网产业研究部打造,组学研究发展历程、组学研究产业链以及质谱(液质联用仪)在科研服务机构、基础科研用户的应用现状等维度进行市场研究。 【服务热线】: 15120049203 林先生【电子信箱】: survey@instrument.com.cn【特别福利】:扫码添加下方微信,可免费领取景杰生物、诺禾致源等公司年报及招股书资料《液质在组学领域应用的市场研究报告(2023版)》【报告目录】:第一章 概述1.1 组学概念1.2 单一组学分类1.2.1 基因组学1.2.2 转录组学1.2.3 蛋白组学1.2.4 代谢组学1.3 多组学技术1.4 组学技术的应用1.4.1 组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4.2 组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1.4.3 组学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1.5 组学发展历程第二章 组学产业链研究2.1 组学产业链概览2.2 下游终端用户特征2.3 中游组学科研服务企业特征2.3.1 景杰生物2.3.2 华大基因2.4 上游仪器及试剂耗材厂商特征第三章 液质联用仪在组学领域的市场综合分析3.1 液质联用仪在组学领域的市场概况3.2 液质联用仪在组学领域主流品牌关键业务情况3.2.1 布鲁克3.2.2 赛默飞3.2.3 SCIEX第四章 液质联用仪在组学科研服务企业的情况分析4.1 主流组学科研服务企业业务布局一览4.2 主流组学科研服务企业拥有的液质联用仪一览4.3 质谱在组学服务机构的品牌分布情况第五章 组学领域液质在重大仪器平台的情况分析5.1 重大平台组学领域液质启用时间分布情况5.2 重大平台组学质谱省份分布情况5.3 重大平台组学液质联用仪品牌分布情况5.4 重大平台组学液质联用仪采购单位类型分布情况第六章 总结概述
  • SCIEX祝贺韩家淮院士实验室发表蛋白质组学顶级研究成果
    p span style=" COLOR: rgb(0,176,240)" strong 厦门大学韩家淮院士实验室在Nature Methods上发表了基于SCIEX TripleTOF& nbsp 5600+高分辨液质系统的新型SWATHTM蛋白质组定量技术数据处理方法。 /strong /span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nbsp & nbsp img style=" WIDTH: 413px HEIGHT: 281px" title=" 1.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uepic/ee308b77-9492-4124-b435-cb773c50aca3.jpg" / /p p 左一是文章通讯作者钟传奇博士,左二是SCIEX公司组学应用支持经理郭立海博士,左三是实验室仪器管理员谢昌传博士,左四是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陈晋安高级实验师。 /p p br/ /p p br/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家开展蛋白质组研究已走过十几年历程,在此领域取得了重多成就,然而在里程碑式的学术刊物Nature或Nature系列刊物上发表有关蛋白质组学的文章还是凤毛麟角,完成这个目标一直是从事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中国学者心中的愿望。就在此时,我们得到喜讯,厦门大学韩家淮院士实验室5年磨一剑,高效的团队,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果,令所有从事蛋白质组研究的工作者为之骄傲,利用SCIEX的TripleTOF span style=" FONT-SIZE: 13px" & nbsp /span 高分辨液质系统将其蛋白质组研究推到了世界顶级水平,并于2015年10月6日在Nature Methods(2014年影响因子32)上发表了他们的成果。成功的在他的实验室开发出新型蛋白质组定量技术SWATH sup TM /sup 的数据处理软件。 /p p br/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CIEX公司得知用户的工作达到如此高的国际水准非常高兴,这也是对SCIEX公司产品和技术最大的肯定和鼓励。为了解更多韩院士实验室的工作, 我们专门采访了该文的通讯作者之一,韩家淮院士的博士后钟传奇博士,了解他们实验室的工作内容和该文章的核心思想,以便给我们广大的质谱工作者和SCIEX质谱仪器用户有所启发。 /p p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176,240)" 1 韩院士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方向? /span /p p 答:韩老师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是在先天性免疫反应中细胞内信号的传导,具体有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机制,p38信号通路在细胞应激反应中的调控机制等等。但是,蛋白质组并不是主要研究方向,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只有3-4个人在做这方面的研究,都是在我的带领下进行的。 /p p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176,240)" 2 实验室开展蛋白质组研究的历史或历程?蛋白质组平台是怎样的构成? /span /p p 答:我(钟传奇博士)在2010年来到韩老师实验室做博士后,韩老师觉得蛋白组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所以要我来负责蛋白组学的研究。现在平台只有2台SCIEX公司的质谱仪,一台TripleTOF span style=" FONT-SIZE: 13px" & nbsp /span 5600和一台TripleTOF span style=" FONT-SIZE: 13px" & nbsp /span 5600+。 /p p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176,240)" 3 为什么连续购买SCIEX的TripleTOF?怎样评价现在的平台? /span /p p 答:主要是因为TripleTOF span style=" FONT-SIZE: 13px" & nbsp /span 5600是一个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质谱,扫描速度快,而且5600可以实现新型的蛋白质组定量技术---SWATH sup TM /sup 。购买之后用了差不多4年,一直运行很稳定,数据产出也很多,我们使用比较满意,所以考虑到生科院的使用情况就又买了一台。 /p p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176,240)" 4 蛋白质组学平台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 /span /p p 答:蛋白组学平台还是取得了比较多的成绩,在纯蛋白组领域,我们在如下杂志Molecular Cell Proteomics (2012),Proteomics(2014)和Nature Methods (2015)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在其他领域,我们利用蛋白组为工具推进了其他课题研究的进步,在如下期刊JBC (2013), Cell Host Microbe(2015)和Nature Cell Biology (2015)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p p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176,240)" 5 怎么评价这种SWATH sup TM /sup 全新的蛋白质组定量技术?和其他定量技术比较有什么好处?未来期望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提升? /span /p p 答:SWATH sup TM /sup -MS 是一个全新的蛋白质组定量技术,是DIA技术的一种。虽然DIA很早之前就出现了,但是SWATH sup TM /sup -MS是第一个把灵敏度和可使用性结合的最好的技术。相比基于IDA的定量技术如SILAC、iTRAQ和label-free,其优点在于能在多个样品之间对肽段进行良好的一致性定量,即SWATH sup TM /sup 的定量准确性、重现性和全面性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我觉得,SWATH sup TM /sup -MS的灵敏度还可以再进一步地提高。 /p p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176,240)" 6 为什么仅仅一个软件就可以发表在Nature Methods上? /span /p p 答:SWATH sup TM /sup -MS是一个全新的,并且拥有很多优点的蛋白组定量技术,已经被该领域广泛接受和应用,其应用有非常好的前景。但是其后续的信息学处理软件却非常缺乏,尤其是SWATH sup TM /sup 数据直接做蛋白质鉴定。所以这个软件开发解决了一个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p p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176,240)" 7 文章里说的Group-DIA的设计思路是什么,比其他的处理软件有哪些优势? /span /p p 答:SCIEX的SWATH sup TM /sup 2.0商业化软件和Open-SWATH sup TM /sup 在做定量时,需要构建Library,而Group-DIA想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不需要建library就可以直接实现定量,即对SWATH sup TM /sup 数据同时做蛋白鉴定和定量。其主要的思路是Group-DIA软件在发现母离子和其子离子对的时候,整合了多个样品的信息,故Group-DIA软件能在SWATH sup TM /sup -MS数据里鉴定和定量到比其他软件如DIA-Umpire更多的肽段。 /p p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176,240)" 8 这个软件SCIEX的其他用户可以免费试用吗?到哪里可以下载? /span /p p 答:当然可以,我们非常欢迎同行来使用这个软件,Group-DIA是开源软件。我们会对软件进行持续更新。我们的Nature Methods文章有提供下载地址。 /p p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176,240)" 9 SCIEX自去年就已经将SWATH sup TM /sup 升级到了2.0,定量数据质量的提升很大,您怎么看待SCIEX公司的商业化SWATH sup TM /sup 2.0数据处理软件?咱们的Group-DIA软件和这个有比较吗?是一个互补吗? /span /p p 答:我们也购买了SCIEX公司的商业化SWATH sup TM /sup 2.0数据处理软件,用起来很方便。SCIEX公司的SWATH sup TM /sup 2.0数据处理软件是基于库的SWATH sup TM /sup 分析软件,Group-DIA是不依赖于库的SWATH sup TM /sup 分析软件,不是很好比较。这两个软件是很好的互补。 /p p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176,240)" 10 SCIEX公司已经推出了OneOmics span style=" FONT-SIZE: 13px" & nbsp /span 云端多组学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在云端来做SWATH sup TM /sup 数据分析,并可以进行后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可以和基因组学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帮助科学家更方便的一站式挖掘深层次的生物学意义,您怎么看待OneOmics span style=" FONT-SIZE: 13px" & nbsp /span ? /span /p p 答:SWATH sup TM /sup 的数据处理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OneOmics sup ? /sup 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将很多的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处理速度要比本地快很多,利于科学家使用。而且可以在一个云环境里做好多生物信息学分析,非常方便,很容易找到一些有意义的信息。 /p p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176,240)" 11 OneOmics span style=" FONT-SIZE: 13px" & nbsp /span 是一个开放式的云端计算平台,科学家可以将自己开发的软件APP放上去,让更多的人使用,咱们有兴趣将Group-DIA代码放进OneOmics span style=" FONT-SIZE: 13px" & nbsp /span 平台吗? /span /p p 答:我当然希望能将Group-DIA整合到OneOmics span style=" FONT-SIZE: 13px" & nbsp /span 平台,但是中间可能会有一些兼容问题,我们可以和SCIEX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将Group-DIA代码放到OneOmics span style=" FONT-SIZE: 13px" & nbsp /span 平台,让更多的同行来应用。 /p p br/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韩院士实验室在钟博士的带领下,蛋白质组研究能取的这么好的成绩,就像钟博士讲的质谱平台是基础,对质谱和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深入理解是关键,抓技术热点是捷径。所以,我们也希望广大的SCIEX用户能够充分发挥仪器的优势,做出更多更杰出的科研成果,让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同行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p p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176,240)" strong 韩家淮教授 /strong /span /p p & nbsp /p p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uepic/3c3e81b6-c28c-4891-a225-03442b0d6d10.jpg" / /p p br/ /p ul style=" LIST-STYLE-TYPE: disc" class=" list-paddingleft-2" li p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p /li li p “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p /li li p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p /li li p 中国科学院院士 /p /li /ul p br/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韩家淮教授是先天性免疫信号传导领域的世界知名学者,在世界上率先发现p38信号通路。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通路以介导不同的生物学反应。p38信号通路是细胞内最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它在许多生物学反应包括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发育、分化、衰老、凋亡、免疫反应及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韩家淮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在p38信号通路的研究领域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p p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176,240)"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176,240)" br/ /span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于2010年9月在原“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福建省癌症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申请建设,于2011年10月获科技部批准建设。现任国重实验室主任为韩家淮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王志新院士。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实验室以细胞应激反应为主线,重点围绕着细胞应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生物学、细胞应对自身癌变的应激反应生物学、细胞应对代谢状况变化的应激反应生物学这三个方向开展研究。实验室秉承“边建设边运行”的方针,以基础理论研究为根本,结合应用基础研究,从分子、细胞和个体水平上深入地研究炎症应激反应、肿瘤胁 迫应激反应和代谢应激反应等细胞应激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多方位、多学科、多层次的联合研究,力求全面提高实验室在细胞应激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综合实力,为国家人口与健康领域的需求做出重大贡献,并以优秀的原创性成果和高水平人才队伍跻身国际知名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之列。 /p p br/ /p
  • 14国科学家齐聚广州,为了这个蛋白质组学计划!
    9月22日,来自美、欧、澳、亚等地区13个海外国家的20余名国际顶级科学家,和多名国内两院院士齐聚广州,为了一个计划!  科学无国界,探索无止境。国际大科学计划是世界科技创新领域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也是世界科技强国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本国创新能力的重要合作平台。去年年末,广州迎来一个“国字号”喜讯: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Proteomic navigator of the human body, 以下简称“π -HuB 计划”),获科技部同意启动。  这是继2001年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发表后,破解人体构造“天书”的另一个国际科学计划,由我国科学家主导、发起,并得到国内外学界广泛响应和支持,旨在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支撑该计划的“慧眼”大设施,落户在广州。9月22日,这个跨学科、跨领域、跨组织、跨国界乃至跨越未来30年的国际大科学计划,迎来它的又一里程碑。当日,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广州会议(以下简称为“广州会议”)在黄埔区举行,宣告该计划国际执行总部常设机构广东智慧医学国际研究院正式揭牌,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联盟的发起,“慧眼”大设施的“前哨站”也揭开其神秘面纱。  什么是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  提起蛋白质,大家并不陌生。不过“蛋白质组”一词却鲜有人了解。其实,蝴蝶由卵变虫、成蛹、再破茧成蝶,幕后“操盘者”并非基因组,而是蛋白质组。  过去人们认为,只要绘制出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就能了解疾病的根源,但是却发现基因组并不如预期那样能够揭示人类生、老、病、死的全部秘密,如何解读这本“天书”成为一大难题。  “生,源于基因组 命,却一定由蛋白质组决定。只有蛋白质组才能根本阐释生命。”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认为。基因组序列只是提供了一维遗传信息,而更复杂的多维信息发生在蛋白质组层面,因此想要解密基因组,必须先系统认识蛋白质组。π-HuB计划就是这样一个旨在绘制人类全生命周期、全球性重大疾病及代表性膳食模式、生存环境的蛋白质组图谱的计划。  那么,何谓“导航”?π-HuB计划将致力于解析人类蛋白质组构成原理和演变的规律,探索生物医学大数据从信息知识到智慧的路径,实现人体蛋白质组定位系统的精确空间定位、准确状态定性和人体从非健康状态到健康状态的精准导航。这项大科学研究将为人类健康管理、科学养生以及疾病精准防控诊治提供全新理论、技术和方法。  该计划将为人类带来什么?  白皮书2.0拟定三大目标  贺福初院士主要从事蛋白质组学、精准医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早在2002年,他的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蛋白质组学研究“两谱”“两图”“三库”的科学目标和行动策略,领衔完成了国际首个人类器官(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建成了该领域领先国际水平的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并联合国内数十家基础研究和临床团队协作完成了中国人体蛋白质组研究等大型科学项目。2020年经国家科技部遴选评审立项,π-HuB计划成为首个生物医药领域国家大科学计划培育项目。  根据广州会议上公开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计划白皮书2.0,在未来30年,π-HuB计划将投入数十亿元人民币,以实现三大目标:  1、绘制人体蛋白质组结构空间参比图谱,按照人体构成层次,绘制从单分子到蛋白质复合体,细胞到组织到器官的各层级蛋白质组构成图谱   2、阐明人体蛋白质组状态空间参比图谱,追踪人体从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直到衰老的生命全周期过程中,不同膳食模式、不同环境因素、体内不同微生物类型和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蛋白质组图谱的动态变化。  3、建立人体蛋白质组导航系统,整合蛋白质组学数据和其他人类组学数据构建元人体数字模型,利用人体蛋白质组在状态空间中定位,对健康状态进行判定,进而实现对疾病风险的预判和早期疾病诊断,和制定最佳治疗干预措施。  为什么多国科学家齐聚广州?  调动全球科技力量联合攻关  在广州会议上,来自美、欧、澳、亚等地区十多个国家的30余名国际顶级科学家与国内两院院士同行齐聚,就π-HuB计划落地生根,以及推动智慧医学大设施、大团队、大产业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一个计划,为什么需要多国科学家齐聚?贺福初曾受访提到,大科学计划需要调动全国甚至全球的科技力量,通过协作式的联合科学攻关,达成计划的既定科学目标,这种模式可以带来国家科技力量的迅速腾飞。  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现场,广州实验室研究员杨靖也引用人类基因组计划说明道,该计划从1990年横跨至2003年,历时13年,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科学家共同参与。  “One for all,all for one(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杨靖用这句话来描述π-HuB计划将如何从粤港澳大湾区开创智慧医疗新时代。数据显示,π-HuB计划已汇聚美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法国、韩国、爱尔兰、印度、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80余个科研机构,获得100多位国际同行专家的支持,包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形成了多国多机构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的国际协作网络。  广东和广州的角色是什么?  计划国际执行总部落户国际生物岛  2020年11月,π-HuB计划在广州正式启动 次年8月,智慧医学大科学设施预研项目落地广州。  广州日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广东省将π-HuB 计划作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全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 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持”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重要举措,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作出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统筹省、市、区资源力量,及时解决π- HuB计划推进中政策、资金、用房及国际执行总部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此前,广东省有关部门和领导多次听取计划方案、专题汇报并前往π-HuB 计划预研项目调研指导 为推进工作落实,由省科技主管部门牵头成立了省市区三级联动工作专班,并将广东智慧医学国际研究院按照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进行 规划和建设,按省级战略专项进行配套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市和黄埔区政府先期投入资金,打造先进平台建设,部署预研项目合作研究,并积极协调国际生物岛建筑设施作为π-HuB 计划国际执行总部,有力推动了 π-HuB 计划加速建设发展的步伐。  “前哨站”在做什么?  广东智慧医学国际研究院正式揭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州会议举行了π-HuB 计划国际执行总部常设机构——广东智慧医学国际研究院的揭牌仪式,发起该计划粤港澳大湾区联盟,并介绍了π-HuB计划目前的两大“利器”,位于北京的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凤凰中心)和广州“慧眼”大设施(广州慧眼)。  其中,“慧眼”大设施是π-HuB计划核心支撑平台之一,拥有全球首个全自动化、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数据生产系统,建有从样本制备、色谱分离、生物质谱鉴定到生命组学大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技术体系。  广州日报记者在广东智慧医学国际研究院现场看到,在国际生物岛建筑正式启用前,“慧眼”大设施预研项目的支撑实验室已经开始运作。在透明的落地玻璃幕墙内,一台庞大的仪器正用机械臂细致地对样本进行操作,一旁,研究人员在显示屏上浏览着海量数据……这是全球第一套全自动化蛋白质组学平台。先进的设施,吸引不少海外科学家细细询问。  “在这个平台上,从样本的前处理到质谱数据的产出,全程不需要人工干涉。”研究人员介绍道,“就像基因测序一样,平台输出的数据可以诊断人体有没有疾病。如果有,疾病处于哪个分期、是什么分型,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出来。”  据悉,广东智慧医学国际研究院将以国际大科学计划为目标,瞄准人类健康领域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汇集一批全球领先的生命组学、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人才团队,发展全球领先的全链条、全要素、标准化、规范化的蛋白质组技术平台,建设支撑π-HuB计划核心任务的核心实验室,联合国际各分中心和卫星实验室协同攻关、共同实施π-HuB计划的各项科研任务,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国际研究范式。  广东智慧医学国际研究院的成立,以及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粤港澳大湾区联盟的发起,将成为π-HuB计划在全球拓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市民买到“血鸡蛋” 厂家称母鸡“来例假”(图)
    母鸡来例假被称史上最雷人回复 专家建议禁吃血鸡蛋   导语:近日,食品安全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问题,有市民反映买到血鸡蛋,鸡蛋蛋清为红色,而厂家的回复竟是因为母鸡来例假。这也令不少网友称“母鸡来例假”为史上最雷人回复,而专家建议出现血蛋清的鸡蛋不要食用。   “我买的鸡蛋蛋清是红色的!”近日,家住盐城路的白女士向本报反映,自己在超市买了两袋“昆虫鸡蛋”,其中一枚鸡蛋蛋清竟然是红的。   记者在白女士家看到,那枚“昆虫鸡蛋”与普通鸡蛋比起来,蛋壳明显更红,蛋清呈红色透明状。白女士说:“超市的人说下这种鸡蛋的鸡是用虫子喂养的,价格比普通鸡蛋贵,14块钱一袋,一共15个,剩下的鸡蛋我都不敢吃了。”记者又来到白女士买鸡蛋的超市,工作人员称,“蛋清发红是正常现象,如果和普通鸡蛋一样就不是昆虫鸡蛋了。”   3月4日下午,记者联系了该鸡蛋生产厂家青岛仁胜虫业科技有限公司,一位张姓负责人说:“如果只是发现一两枚鸡蛋有这个问题,那肯定是特殊情况,因为母鸡到生理期,来例假了。”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畜牧专家季海峰博士表示,出现血色鸡蛋清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母鸡因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输卵管重度发炎,二是在饲养过程中添加了问题饲料。季海峰说,母鸡不会来例假,所谓的“昆虫鸡蛋”,蛋鸡在饲养过程中是不可能全喂食昆虫的,只可能是在饲料中添加了昆虫的成分。出现血蛋清建议市民不要食用。”   相关新闻:“母鸡来例假”不只是个“国际玩笑”   近日,家住山东青岛的白女士反映,自己在超市买了两袋“昆虫鸡蛋”,其中一枚鸡蛋蛋清竟然是红的。3月4日下午,记者联系了该鸡蛋生产厂家,一位张姓负责人说:“如果只是发现一两枚鸡蛋有这个问题,那肯定是特殊情况,因为母鸡到生理期,来例假了。”(据3月5日新华网)   “母鸡来例假”有一点类似于“公鸡下蛋”,是一个不可能、不存在的事情。做为鸡蛋生产厂家的负责人,做出如此回应,除了让人觉得可笑之外,无疑也让人怀疑,其是否对基本常识无知,甚至是专业知识缺失?   相关专家表示:出现血色鸡蛋清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母鸡因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输卵管重度发炎,二是在饲养过程中添加了问题饲料。对此,鸡蛋生产厂家这位负责人未免不清楚。但其为什么会说出“母鸡来例假”这样的“雷”语来呢?一个可能是,情急之下脱口而出,开个黑色的“国际玩笑” 另一种可能无非是顾左右而言他,以“公鸡下蛋”的心态,来掩饰鸡蛋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饲料中添加了相关非法添加物。   鸡蛋因为营养丰富,是大众餐桌上少不了,也最常见的食品。鸡蛋的安全与否,显然关系到大众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然而,继出现人造鸡蛋、三聚氰胺鸡蛋等问题鸡蛋之后,公众实在是不知道,本不该出问题、出假货的鸡蛋,其到底还有多少有可能危害健康的问题。于是,当发现本应透明无色的蛋清成为血红色时,人们免不了要追问。面对追问,相关回应人的态度显然很重要,因为你回应的不仅是一个鸡蛋清为何变红的问题,更是鸡蛋安全、食品安全的问题。   美国作家罗曼文森特皮尔说:“态度决定一切”。如果用这句话来衡量“母鸡来例假”的随意而言,显然暴露了一些鸡蛋生产商的某种不负责任的心态。食品生产者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之下,能为公众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吗?这正是让人无法放心之处!
  • 南疆首家!新生儿“一滴血检测”串联质谱筛查技术落户阿克苏
    8月1日,阿克苏地区妇幼保健院正式采用“一滴血检测”串联质谱筛查技术,成为南疆首家使用该技术的医院。 阿克苏地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主任谢茂鸿介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是影响儿童发育的严重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又称为先天性代谢缺陷,主要是由于基因遗传和基因突变造成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紊乱,从而引发相应的临床症状疾病。遗传代谢病种类多、发病率高、危害大,其临床表现为新生儿智力障碍、发育迟缓、残疾、甚至猝死。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一旦发病,就可造成智力或机体永久性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新生儿“一滴血检测”串联质谱筛查技术,是对这些疾病实施的专项筛查和检查,通过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大部分患儿可以像正常儿童一样生活。但若未早筛查,发病后对其神经系统和多种脏器造成的损伤将是不可逆的。因此早筛、早诊、早治必将大大减少小儿致残的风险,对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儿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生儿“一滴血检测”串联质谱筛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所有的新生儿在出生72小时后7天之内,均可通过采足跟血的方式同时检测多达48种遗传代谢病,采血1周后便可得知宝宝的筛查结果。这是目前最优质、最有效的筛查方法,极大地拓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病种,将为预防阿克苏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做出积极贡献。
  • 南疆首家!新生儿“一滴血检测”串联质谱筛查技术落户阿克苏
    8月1日,阿克苏地区妇幼保健院正式采用“一滴血检测”串联质谱筛查技术,成为南疆首家使用该技术的医院。阿克苏地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主任谢茂鸿介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是影响儿童发育的严重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又称为先天性代谢缺陷,主要是由于基因遗传和基因突变造成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紊乱,从而引发相应的临床症状疾病。遗传代谢病种类多、发病率高、危害大,其临床表现为新生儿智力障碍、发育迟缓、残疾、甚至猝死。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一旦发病,就可造成智力或机体永久性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新生儿“一滴血检测”串联质谱筛查技术,是对这些疾病实施的专项筛查和检查,通过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大部分患儿可以像正常儿童一样生活。但若未早筛查,发病后对其神经系统和多种脏器造成的损伤将是不可逆的。因此早筛、早诊、早治必将大大减少小儿致残的风险,对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儿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生儿“一滴血检测”串联质谱筛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所有的新生儿在出生72小时后7天之内,均可通过采足跟血的方式同时检测多达48种遗传代谢病,采血1周后便可得知宝宝的筛查结果。这是目前最优质、最有效的筛查方法,极大地拓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病种,将为预防阿克苏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做出积极贡献。
  • 雪迪龙:近年业绩速增靠脱硫脱硝业务
    雪迪龙在最新公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透露,最近一两年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仍然依靠脱硫脱硝业务。   雪迪龙介绍,2015年底大型火电厂的脱硝工程基本全部实施完毕,订单增速肯定会下降,但中小机组的脱硝工程将逐步启动,来自中小机组的订单将会增加,脱硝订单会继续稳定的增长。   雪迪龙的主营业务为分析仪器仪表、环境监测系统、工业过程分析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运营维护服务。
  • 颠覆认知,重塑可能 | 全新Orbitrap Astral质谱仪在蛋白质组学应用中的进展
    2023年6月4日,ASMS会议中,赛默飞推出了基于全新质量分析器的Orbitrap Astral质谱仪,为生命科学质谱应用带来了未来的无限可能。蛋白质组学因其在理解生命科学中的重大意义及技术上对于质谱仪的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质量精度以及定量准确性的全方位高要求,使得我们愈发得期待全新Orbitrap Astral质谱仪能够为蛋白质组学向更快、更深、更全面的发展提供帮助。而全新Orbitrap Astral质谱仪的表现如何呢?让我们用数据说话~在对于生命体的理解中,作为生命活动的最终执行者,蛋白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蛋白的复杂性极高,在不同的物种、组织、细胞等层级中,它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特异性;在这些变化中,同样的蛋白可能会有不同的形态,而呈现中多种多样的功能;而这些变化可能发生在不同的细胞中,也可能发生在不同的细胞组分甚至是不同的蛋白复合物中。分析蛋白质的金标准技术是质谱技术,现代质谱技术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的分析中,我们明确的有三个大的方向亟待改进:1. 检测通量,我们需要将检测的能力提升至上万个样品的大队列的水平;2. 更高的蛋白组覆盖度,我们期待在每次检测中都能够得到所分析样品更高的蛋白鉴定深度,从而鉴定与定量更多感兴趣的蛋白;3. 灵敏度,即在极低量的样品中如单细胞样品中即可获得最大蛋白组覆盖度的能力。赛默飞一直致力于多个质谱质量分析器的组合,期待它们能如同交响乐般的发出混合且和谐的声音,对于质谱仪而言,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质谱仪无疑是非常强大的,以Orbitrap为例,它具有超高的分辨率、质量精度和动态范围,它一直支撑着我们走过了蛋白质组学的蓬勃发展的阶段,时代的脚步再一次来到了全新的Orbitrap Astral质谱仪,在这里,我们将在检测通量、蛋白组覆盖深度、灵敏度及精准定量等多个维度展示其超强悍的性能:图1:全新一代Orbitrap Astral质谱仪全面提升蛋白质组学分析能力首先,我们看检测通量的变化:现在我们的科学家们所拥有的的丰富的样品量与目前市面上的质谱所能提供的单日检测通量有着显著的矛盾,目前我们的质谱仪约能提供的单日最大检测通量约为48个样品,而Orbitrap Astral 创造历史的将这个值提升至每天180个样品,这使得蛋白质组学在分析中的限速步骤不再是质谱的通量;每天180个样品通量意味着我们的单个样品总梯度为8min,实际分离梯度为5.5min,超短的梯度能提供超过8000个protein group的鉴定深度!而如果使用略长的14.4min梯度,达到100SPD(单日检测样品量),可以得到单个样品9000个protein group的鉴定深度;而24min梯度60SPD,则可以得到单针超过10000个蛋白的鉴定;60min梯度就可以得到超过12000个蛋白的鉴定水平;超高的检测通量兼具鉴定深度,使得用户能更加游刃有余的根据其实验需求,在检测样品通量与样品鉴定深度之间寻求更好的平衡;更深的鉴定能力带来对于生物学功能的更深的认知,我们期待着全新一代Orbitrap Astral质谱仪带给我们更有趣的生物学发现!图2:全新一代Orbitrap Astral质谱仪兼具超高的检测通量与深度蛋白组覆盖能力(点击查看大图) TMT技术路线是定量蛋白质组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TMT的通量已经达到18-plex,而全新的Orbitrap Astral质谱仪,其结合了超高分辨率和动态范围的Orbitrap质量分析器与超高扫描速度及超高灵敏度的Astral质量分析器,分别执行一级与二级扫描,二级Astral质量分析器在m/z524时的分辨率约为8万分辨率(m/z130时分辨率约为5万),适用于分辨TMT的报告离子从而进行TMT定量。如果将TMT样品分为2个fraction,运行90min梯度,即可拿到8000个定量蛋白;按照TMT-18plex的通量,我们可以达到每天144个样品的检测通量;而如果我们使用4个fraction进行检测,则可以拿到超过10000定量蛋白。图3:全新一代Orbitrap Astral质谱仪为TMT定量检测注入全新动力(点击查看大图)其次,我们来关注蛋白组的覆盖度:更深的蛋白质组覆盖度一直是我们的追求,以目前的质谱技术,蛋白鉴定的最大深度在12000个蛋白附近,这个值与mRNA测序相当;其实我们如果想要使用质谱技术来实现目前的鉴定深度,要牵扯到很多步骤,一般需要进行离线分级后多针上机检测的操作,比如,我们可以首先运行一个77min的离线分离梯度,收集46个馏分,每个馏分33min梯度;消耗了34.5个小时,最终达到12000个蛋白的鉴定水平;人们用这种方法,这样的蛋白鉴定深度,得到了很多生物学信息,比如肿瘤细胞系的通路等,发现了很多关键蛋白;如果我们想把这样的技术路线用在真正的大规模研究上,它对机时的消耗过于巨大了,实验过程过于艰苦;而我们使用全新的Orbitrap Astral质谱仪,能够实现单针,60min色谱梯度的情况下,即可达到12000个蛋白的鉴定;那如果我们在Orbitrap Astral上也使用多次进样的方法,4.5小时我们就可以拿到超过15000个蛋白了,这也使得我们在历史上第一次无限接近于整个蛋白质组的鉴定深度。其一天内的鉴定通量达到了8个proteomes的水平,我们真正具备了处理大规模研究的能力。图4:全新一代Orbitrap Astral质谱仪为蛋白质组学带来前所未有的鉴定深度(点击查看大图) 在蛋白质组学中,除了常规的细胞裂解液样品,解决具有极大的动态范围的血液样品也是巨大的挑战。在180个SPD的通量下,未经高丰度去除的血浆样品可以达到600个蛋白的鉴定水平,若需要更深的覆盖度,经seer处理后的5个fraction长梯度可达到超过6000个蛋白鉴定深度。而使用30min梯度分析经富集的血浆样品(5个fraction单独进样),DIA方法更是能够重复定量样品里的4500多种蛋白。全新一代Orbitrap Astral质谱仪鉴定深度,使得我们的用户可以根据实验需要,在鉴定深度与通量之间寻求到平衡。图5:全新一代Orbitrap Astral质谱仪为血液样品研究带来新的可能(点击查看大图) 而后,我们来关注灵敏度:✦ ✦ ✦ ✦ 如今单细胞组学快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要进行更深度、更高通量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对质谱的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研究蛋白质组学,从来便是越深入越困难。而全新的Orbitrap Astral质谱仪,可以以极高的速率进行高动态范围的检测,同时兼具超高的灵敏度。在进行单细胞蛋白质组学的检测中,全新的Orbitrap Astral质谱使得我们可以以80个SPD的检测通量(18min梯度单针运行时间)的同时得到超过5000个蛋白的鉴定水平。这表明,使用全新的Orbitrap Astral质谱仪,我们可以在检测通量翻倍的同时,得到更高的蛋白鉴定能力,从而为单细胞蛋白质组学树立了新的标准。图6:全新一代Orbitrap Astral质谱仪为单细胞蛋白质组学树立新的标准(点击查看大图) 定量蛋白质组学不仅追求更高的鉴定能力,我们也同时迫切的需要更加精准的定量,从而为我们提供准确的差异蛋白信息,指导生物学研究。全新的Orbitrap Astral质谱仪具有在宽线性动态范围的基础上的精准的定量能力,如图7,在经过不同比例混样的样品比较中,Orbitrap Astral所产生的定量比值,均符合实际混样比例,提供了精准的定量比值。甚至即使是极低的拷贝数的蛋白(如200-3000个拷贝数),Orbitrap Astral也能提供精准的定量值。图7:全新一代Orbitrap Astral质谱仪展现了精准的定量性能(点击查看大图)在拥有了强劲的性能后,我们还需要仪器能够更加稳健的运行:在仪器的鲁棒性测试中,进行了超过2200次进样,其间的QC数据均表现出优异的鉴定稳定性与重现性。图8:全新一代Orbitrap Astral质谱仪拥有优异的稳定性与重现性(点击查看大图)总 结赛默飞全新划时代的蛋白质组学工作流,为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无缝衔接的全面支持。新的时代,无比期待!图9:赛默飞全新划时代的蛋白质组学工作流 了解Astral高分辨质谱仪应用详情,请点击“血浆蛋白质组学的新标准”
  • 科研人员制备稳定钙钛矿纳米晶体,可使LED灯成本更低/寿命更长
    据外媒报道,发光二极管(LED)是照明行业的无名英雄。它们运行效率高,散发的热量少,持续时间长。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新材料以使LED在消费电子、医药和安全领域的应用变得更有效且寿命更长。来自美国能源部(DOE)阿贡国家实验室、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已经为此类LED制备了稳定的钙钛矿纳米晶体。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研究院也在这项研究中做出了贡献。钙钛矿是一类具有特殊晶体结构的材料,具有吸光和发光的特性,在一系列节能应用中非常有用,包括太阳能电池和各种探测器。虽然钙钛矿纳米晶体是一种新型LED材料的主要候选材料,但在测试中证明其不稳定。研究小组将纳米晶体稳定在多孔结构中,这种多孔结构被称为金属有机框架,简称MOF。基于地球上丰富的材料并在室温下制造,这些LED有朝一日可能会使成本更低的电视和消费电子产品以及更好的伽马射线成像设备,甚至是用于医学、安全扫描和科学研究的自供电X射线探测器。“我们通过将钙钛矿材料封装在MOF结构中来解决其稳定性问题,”DOE用户设施办公室Argonne的奈米材料中心(CNM)的科学家Xuedan Ma说道,“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方法使我们能大幅提高发光纳米晶体的亮度和稳定性。”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大学前J. R. Oppenheimer博士后Hsinhan Tsai补充称:“在MOF中结合钙钛矿纳米晶体的有趣概念已经以粉末形式被证明,但这是我们首次成功地将其集成为LED的发射层。”之前试图制造纳米晶体LED的尝试被纳米晶体降解回不需要的体积相所阻碍,这使其失去了纳米晶体的优势并削弱了它们作为实用LED的潜力。大块物质由数十亿个原子组成。像钙钛矿这样的材料在纳米阶段是由几个到几千个原子组成的,因此表现不同。在他们的新方法中,研究小组通过在MOF的矩阵中制造纳米晶体来稳定纳米晶体,就像网球被铁丝网夹住一样。他们使用框架中的铅节点作为金属前体,卤化物盐作为有机材料。卤化物盐的溶液中含有甲基溴化铵,它跟框架中的铅反应并在基体中的铅核周围组装纳米晶体。由于基质会使纳米晶体保持分离,所以它们不会相互作用和降解。这种方法是基于一种解决方案涂层的方法,比目前广泛使用的用于制造无机LED的真空处理要便宜得多。MOF稳定的LED可以制造出明亮的红色、蓝色和绿色光以及每种光的不同色调。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综合纳米技术中心的科学家Wanyi Nie说道:“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首次证明了在MOF中稳定的钙钛矿纳米晶体将创造出各种颜色的明亮、稳定的LED。我们可以创造不同的颜色、提高颜色纯度并提高光致发光量子产量,这是一种衡量材料发光能力的指标。”该研究小组使用先进光子源(APS)--DOE位于阿贡的科学用户设施办公室--进行时间分辨X射线吸收光谱分析,这项技术使他们能发现钙钛矿材料随时间的变化。研究人员能跟踪电荷在材料中移动的过程并了解光发射时发生的重要信息。“我们只能通过APS强大的单个X射线脉冲和独特的时间结构来实现这一点,”阿贡X射线科学部的小组负责人Xiaoyi Zhang说道,“我们可以追踪带电粒子在微小钙钛矿晶体中的位置。”在耐久性测试中,该材料在紫外线辐射、热和电场下表现良好且不会降解并失去其光探测和发光效率,这是电视和辐射探测器等实际应用的关键条件。
  • 嘉宾揭晓!9月5日“第六届蛋白质组学”主题研讨会不容错过
    随着人类基因序列的完成,蛋白质组学热浪掀起了后基因组年代的序幕,人类将更深入地了解疾病和生命的本源。近年来,质谱、自动化和AI大数据等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的革新。从过去大费周章才能清点一个样品中的近千个蛋白质,到如今使用高分辨质谱和AI可以轻松对数千个样品的逾万个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愈发深入。为帮助大家及时了解蛋白质组学最新进展与前沿技术,仪器信息网将于2024年9月5日举办“第六届蛋白质组学技术与应用进展”主题网络研讨会,围绕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精准医学、单细胞与空间蛋白质组学等热门研究方向展开探讨与交流,期待你的参与!报名链接: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sro(点击报名)会议日程“第六届蛋白质组学技术与应用进展”网络研讨会2024年9月5日报告时间报告方向专家单位09:00-09:30甲基化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及其在生物功能研究方面的应用叶明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09:30-10:00蛋白质组学与精准医学丁琛复旦大学 研究员10:00-10:30AI移液工作站在高效蛋白质组学实验中的创新应用文梃棡合创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 大中华区应用科学家10:30-11:00基于质谱的结构特异糖蛋白质组学及生物医学应用田志新同济大学 教授11:00-11:30颠覆认知,“质的飞跃”——Orbitrap Astral如何颠覆代谢组学研究范超赛默飞世尔科技 色谱质谱应用科学市场经理11:30-12:00基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组学的病理机制解析和治疗策略研究徐骏宇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研究员12:00-13:30午休时间13:30-14:00Expansion proteomics and perturbation proteomics郭天南西湖大学 特聘研究员/长聘副教授14:00-14:30布鲁克高通量高深度4D-蛋白质组学新方案马贝贝布鲁克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4:30-15:00解密蛋白质组学样本质控走向自动化高通量的黑科技程鳞安捷伦诊断与基因组学事业部 应用工程师15:00-15:30微量生物样本的蛋白组捕获与分析技术丁显廷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15:30-16:00整体蛋白组学(Top-down proteomics)中的串联质谱数据解析孙瑞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16:00-16:30双链RNA结合蛋白的质谱鉴定及其生物功能研究陈瑞冰天津大学 教授16:30-17:00微生物与细胞外囊泡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肖华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17:00-17:30疾病相关的尿液细胞外囊泡蛋白质组学研究与应用杨福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报告嘉宾叶明亮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报告题目:《甲基化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及其在生物功能研究方面的应用》博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5年获得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6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期从事蛋白质组学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侧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分析和药物靶标鉴定方法研究,在Nat. Methods,Nat. Chem. Biol., PNAS, Nat. Commun., Nat. Protoc.,Angew. Chem. Int. Ed, JACS, Adv. Sci., Anal. Chem.等SCI期刊上发表发表论文200余篇,被引用1.56万次。先后主持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基金委重点项目、中加健康合作项目等项目。【报名参会】丁琛 复旦大学 研究员报告题目:《蛋白质组学与精准医学》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副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北京市“海聚工程”特聘教授,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表型组学分会创会秘书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Springer出版集团《Phenomics》杂志创刊执行主编。主要从事以蛋白质组为核心的临床多组学研究:开发一站式高效蛋白质组技术系统和数据云平台Firmiana;建立了内源性转录因子活性分析技术(catTFRE);转录因子DNA修饰结合偏好性解析技术(modi-TFRE);染色质开放域转录调控蛋白质机器解析技术(ATAC-MS)利用多维度组学解析了胶质瘤、胃癌、肝癌、多器官鳞癌、膀胱癌、胰腺导管癌、胆管癌等队列的多维度分子调控网络图景。近5年以通讯作者在Nat Biotechnol、Nat Nanotechnol、Cell Research、 Gastroenterology、J Hematol Oncol、Hepatology、Adv Sci、Sci Adv、Nature Commun (16篇) Mol Cell、J Exp Med、EMBO J、PNAS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邀请综述2篇。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86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市留学人员重点项目1项,上海市市级重 大科技专项1项,上海市张江专项2项,产学研项目1项。获得中国专利11项、美国专利1项。【报名参会】郭天南 西湖大学 特聘研究员/长聘副教授报告题目《Expansion proteomics and perturbation proteomics》郭天南,西湖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长聘副教授,西湖实验室智能蛋白质组中心主任,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兼聘研究员,国家高层次人才专家。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武汉大学生物科学双学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博士后。长期从事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联合人工智能,解析生物过程的原理,助力疾病诊疗。更多信息请看guomics.com。【报名参会】丁显廷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报告题目:《微量生物样本的蛋白组捕获与分析技术》丁显廷,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分子医学纳米平台主任、个性化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徐汇区政协委员。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求是基金会“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上海市“曙光计划”学者。先后担任国家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专项负责人、比尔.盖茨基金会国际重大专项负责人、科技部APEC国际合作项目负责人。在Nature, PNAS, 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 Advances, Genome 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领域内旗舰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60余项。研究方向:单细胞时空蛋白组学技术、个体化诊疗标志物发现与检测。【报名参会】田志新 同济大学 教授报告题目:《基于质谱的结构特异糖蛋白质组学及生物医学应用》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化学博士学位。2004-2011年先后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化学系和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从事合作研究。2011-2013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分辨质谱技术研究组组长。2013年-至今被聘为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现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糖复合物专业委员会及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糖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质谱学会理事。【报名参会】徐骏宇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研究员报告题目《基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组学的病理机制解析和治疗策略研究》徐骏宇,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工程,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资助。2012 年本科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2017 年获得华东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于2017 年至2020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进行博士后深造。本人以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围绕着化学蛋白质组学与翻译后修饰,临床蛋白质组学与精准医学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揭示新修饰的分子调控机制,探究潜在化学干预策略,鉴定及发现潜在生物标志物及药物靶标,为精准医学和个性化治疗提供重要资源和线索。迄今为止,共在Cell、 Nat Cancer、Sci Transl Med 、Cell Metab、Cell Chem Biol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第一和通讯作者(含共同)文章合计20篇。相关研究工作被国际人类蛋白质组学组织(HUPO)列为“典型研究成果”,被Cell,Nat Rev Clin Oncol,Cancer Discov等顶级学术期刊进行前瞻性评述(Preview),列入研究亮点(Highlight),入选《中国2020年度重要医学进展》、《2020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和《2020年上海科技进步报告》,并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研究工作在中央电视台《透视新科技》栏目和中国科学院官方科普平台《科学大院》做了进行相关科普报道。徐骏宇入选J. Proteome Res期刊评选的首届 Rising Stars in Proteomics and Metabolomics,入选首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提名获奖者,获2021年度上海市科技系统“青年五四奖章(个人)”称号以及赛诺菲—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优秀青年人才奖。【报名参会】陈瑞冰 天津大学 教授报告题目:《双链RNA结合蛋白的质谱鉴定及其生物功能研究》陈瑞冰,天津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天津大学英才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赴美国UW-Madison留学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生物质谱分析及肿瘤蛋白质组学。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Anal Chem、Mol Cell Proteomic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现任All Life副主编、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编委、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编委、中国质谱学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专委会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委员、天津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天津市分析测试协会理事、天津市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等职务。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天津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天津市青年科技优秀人才等荣誉。【报名参会】肖华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报告题目:《微生物与细胞外囊泡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肖华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科技部863青年科学家专题入选者。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分析化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围绕生命科学、转化医学开展生物分离分析新技术新方法新装置研究,在蛋白质组学、修饰组学、微生物组学、细胞外囊泡、癌症标志物等方面开展工作,先后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1项。先后主持科技部青年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课题、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现任中国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报名参会】杨福全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报告题目:《疾病相关的尿液细胞外囊泡蛋白质组学研究与应用》杨福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质谱首席技术专家。1992年毕业于中科院兰化所,获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国立心肺与血液研究所(NHLBI),以及美国Scripps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色谱、质谱、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及其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蛋白质和多肽药物质控方法建立与应用。发表SCI论文140余篇。【报名参会】孙瑞祥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报告题目:《整体蛋白组学(Top-down proteomics)中的串联质谱数据解析》孙瑞祥博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Research Scientist, 研究方向为计算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是一名生物质谱技术的Superfan,主要从事高通量的蛋白质,多肽,RNA等生物质谱数据的解析研究与软件开发工作:在蛋白质的ETD质谱数据、Top-Down整体蛋白质质谱数据,以及核酸RNA的串联质谱数据等方面开展深入的质谱数据解析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863,973和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在美国质谱技术学报(JASMS),Analytical Chemistry,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等国际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多篇论文。【报名参会】文梃棡 合创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 大中华区应用科学家报告题目:《AI移液工作站在高效蛋白质组学实验中的创新应用》文梃棡,昆士兰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硕士,在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多年的工作经验,目前担任Opentrons大中华区应用科学家,在包括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和Scientific Data等多个知名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报名参会】范超 赛默飞世尔科技 色谱质谱应用科学市场经理报告题目:《颠覆认知,“质的飞跃”—— Orbitrap Astral如何颠覆代谢组学研究》赛默飞色谱质谱科学研究市场经理,药物分析学专业硕士,具有多年质谱仪器的应用研究和产品管理经验,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10余篇研究论文。目前就职于市场部,专注于科学研究市场推广工作。【报名参会】马贝贝 布鲁克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 蛋白质组学应用工程师报告题目:《布鲁克高通量高深度4D-蛋白质组学新方案》马贝贝,现任布鲁克生命科学质谱部门应用工程师。毕业于兰州大学,具有丰富多组学实验和数据分析经验。目前从事基于timsTOF系列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支持和应用推广,熟练掌握蛋白质组学样品的分析方法和流程。【报名参会】程鳞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报告题目:《解密蛋白质组学样本质控走向自动化高通量的黑科技》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任安捷伦诊断与基因组学应用工程师,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实验室自动化等方向有丰富经验。【报名参会】扫码加入蛋白质组学技术交流群(发送备注姓名+单位+职位)扫码直达报名页面温馨提示:1) 报名后,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填写不完整或填写内容敷衍将不予审核。2) 通过审核后,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
  • 德国元素开辟成果转化通道,助力产学结合
    正如二十大报告中反复强调的“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等科研院校作为创新工作的第一阵地,却一致受制于机制以及市场信息匮乏的困扰,这也使得大量高新技术长期处于“酒香就怕巷子深”的难题当中。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开辟成熟的成果转化通道,助力高质量的产学结合,一直都是各个国家科技发展相关政策中的重中之重。拥有125年悠久历史的百年老店——德国元素,为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校提供可靠的无机碳硫氧氮氢分析仪,助力高质量的产学结合。汽车发动机为汽车提供动力,被称为汽车的“心脏”。而生产发动机零件的高端数控机床,对工艺性能要求极高。建立于1877年的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生产管理学院的工业机床技术系(PTW)则一直致力于开发用于未来生产中的一体化生产方案,通过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使得人们可以获得更加高效的生产环境。正因如此,PTW采购了两台来自于德国元素的 无机元素分析仪:inductar® CS cube 红外碳硫仪和inductar® ONH cube 氧氮氢分析仪,用于增材制造中金属粉末成分的分析,优化质控环节。Jana Harbig,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研究助理来自于PTW的研究助理Jana&emsp14 Harbig给予了德国元素很高的评价:“感谢PTW使用来自于德国元素的仪器,QAMEA项目有潜力增加增材制造的正本效率和资源效率。”在国内,高等科研院所通过赋权的形式,帮助科研成果转化走出了最关键的一步。在这种模式下,创业公司,社会资本与高等科研院所紧密联系,避免了从实验室进入工程化阶段的死亡之谷。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作为科研领域的排头兵,多年来专注于核工业以及航空航天金属材料的研究,采购了来自于德国元素的无机元素分析仪:inductar® CS cube 红外碳硫仪和inductar® ONH cube 氧氮氢分析仪为其在材料元素分析方面的工作保驾护航。在科研成果转化链条中的另一端——需求端,相关企业对于科研产品的质量控制分析要求极高。正如《焦点访谈》采访德国元素的老客户江苏集萃先进金属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INMAT)时所提到的,“在搭建中试平台中,需要在上面反复进行工程化、小批量精准验证”。INMAT采购了来自于德国元素的无机元素分析仪:inductar® CS cube 红外碳硫仪和inductar® ONH cube 氧氮氢分析仪用于高温合金中的碳硫氧氮氢分析。inductar CS cube 红外碳硫仪应用领域:黑色系金属合金,有色金属,有色金属,碳化物及陶瓷材料,地质矿物,电极材料的碳硫分析。特点:创新性坩埚设计,无需动力气清洁型燃烧(低灰尘和尘屑),无需外接吸尘器加热的除尘过滤器,配备了高效的风冷水冷装置可自由程序变化输出功率的感应炉 可自由程序变化的注氧流速燃烧过程可由光学摄像系统观察专利球夹设计,实现免工具维护inductar ONH cube 氧氮氢分析仪应用领域:黑色系金属合金,有色金属,有色金属,碳化物及陶瓷材料,地质矿物,氧氮氢分析。特点:无需配备石墨电极清扫刷进行清扫,提高做样效率可编程气体分流,通过睡眠模式进入省气模式无需配备动力气以及外置水冷机,可单坩埚完成测试,节省成本专利的球夹连接,实现免工具维护
  • 丹东百特举行隆重仪式,欢迎粒度仪器应用专家李雪冰博士加入百特并担任CTO
    新年开工伊始,粒度测试仪器资深应用专家李雪冰博士受聘担任丹东百特技术总监(CTO),同时兼任综合实验室主任。李博士的加盟使百特在技术创新、应用研究和市场开发方面增添新动力。2018年3月6日下午,欢迎与聘任仪式在百特会议室隆重举行。李雪冰博士于2008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曾从事粉体材料制造工艺及应用研究工作,自2011起加入国际著名粒度仪公司从事粒度测试技术应用研究、市场开发和技术支持工作,为用户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22年来,丹东百特从默默无闻到中国最大的粒度仪器制造商,技术创新一直是驱动公司发展的源动力。百特首创的双镜头激光粒度测试光路系统、正反傅里叶结合光路系统、样品折射率测量技术、激光散射和显微图像二合一技术、自动测试技术、产品复配技术,以及融合这些技术的百特激光粒度仪,为中国粉体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现在,百特处在继往开来的发展时期,对外要满足用户对粒度测试技术越来越高的期待,对内要达到产品上档次、技术上水平、服务上高度、市场国际化的要求。所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李博士加入百特正逢其时,将极大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为用户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在欢迎仪式上,公司总经理董青云先生首先致辞,他对李博士加入百特担任CTO表示热烈欢迎,要求公司个部门积极配合李博士的工作,向李博士学习,把各项工作计划高水平地落到实处。李博士在致辞中,对公司的周到安排表示感谢,对百特的发展充满信息,对有机会加入百特感到高兴,决心为百特技术进步、产品提升和应用研究作出最大的努力。出席欢迎仪式的还有百特公司的副总经理刘忠兰、销售总监丛丽华、研发总监范继来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和代表。欢迎仪式结束后,李博士还为大家做了专题报告。
  • 干血斑分析技术进展与应用——基于干血斑的蛋白质分析技术
    干血斑(Dried Blood Spot, DBS)是一种微量血液采集、干燥和储存的生物采样技术。该技术由Robert Guthrie于1963年首次应用于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筛查[1]。相比于临床检验中常用的液态血液基质,干血斑技术具有采血量少、操作简便、一般不需冷冻或冷藏、储存和运输成本低等优点,已应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流行病学样本分析、药物研发等领域。将干血斑应用于蛋白质研究,拓宽了蛋白质分析研究的生物样本采集形式,具有很好的临床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重点讨论两种常见干血斑蛋白质分析技术及应用。1. 基于干血斑的蛋白分析技术1.1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原理: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是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灵敏、特异、及易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根据免疫识别和信号输出方式的不同,ELISA可以分为双抗体夹心法、直接免疫竞争法和非直接免疫竞争法等。实验材料及分析仪器:研究人员可通过购买固相载体、抗体或抗原进行包被制备ELISA试剂盒或购买市售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已成为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国内外Elisa试剂盒生产厂家很多,如上海酶联生物、Abcam、BioVision等,科研人员可根据研究需求选择高质量的试剂盒品牌,以提升分析效率及结果有效性。干血斑处理:以干血斑HIV分析为例:用HIV阴性混合血液样本对阳性混合血液样本进行梯度稀释后,以固定体积点样至干血斑收集卡,室温下干燥。采用干血斑打孔设备获得一定直径的干血斑样片,用300 μL PBST(0.05% Tween20)室温静置洗脱,洗脱液经酶标仪测定样本吸光度值(OD值)。分析和结果处理:以标准曲线样品的浓度为横坐标,以测得的OD值为纵坐标,根据不同类型ELISA本身的特点拟合标准曲线(如竞争法和夹心法可以采用四参数拟合回归方程),选择R值大于0.99的拟合方式,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浓度。分析仪器:酶标仪(MicroplateReader)即酶联免疫检测仪,是对酶联免疫检测(EIA)实验结果进行读取和分析的专业仪器。酶标仪可分为普通酶标仪和多功能酶标仪,普通酶标仪的主要功能一是充当分光光度计的角色,二是基于免疫反应的ELISA分析,价格相对较低;多功能酶标仪可实现吸光度、荧光强度、时间分辨荧光、荧光偏振和化学发光等多种检测模式拓展,满足生化分析、免疫检测、细胞研究、药物筛选和机制探索等众多领域检测需要。目前酶标仪市场常用的仪器品牌进口的有:伯腾、帝肯、美谷分子、珀金埃尔默和赛默飞等;国产的有:安图生物、奥盛和闪谱等。1.2 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分析技术基于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技术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具有高通量、自动化程度高、分离能力强等特点,已逐渐成为蛋白质分析和鉴定的重要技术。原理:蛋白酶将样本中的蛋白质消化成肽段混合物,可采用鸟枪法(Shotgun)对蛋白组进行全谱分析,在最小限度分离蛋白质的同时实现复杂混合物中成千上万种蛋白质的鉴定和定量;或用液相色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LC)对酶解肽段进行分离,经基质辅助激光电离(MALDI)或电喷雾电离(ESI)等软电离技术将其离子化,带电蛋白质离子通过质量分析器将具有特定质荷比的肽段离子分离,然后经检测器分析。质谱技术与干血斑技术的结合为蛋白质组学研究和蛋白生物标志物筛选提供了强有力手段。图1 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流程[2]样本处理:采用干血斑打孔设备获得一定直径的干血斑样片,转移至EP管中,加入少量水后用组织研磨器或匀浆机快速、彻底破碎干血斑样片,剧烈摇晃试管。后续处理与常规样本的蛋白提取相似:加入蛋白裂解液(如SDS、SDC、RIPA等),冰上裂解约半小时(辅以震荡),低温、高转速离心后取上清,得干血斑蛋白提取物。分析和结果处理: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包括:①应用数据库搜库对蛋白进行鉴定并相对定量分析,借助如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掌握数据的整体情况;②对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注释,例如GO功能注释、KEGG注释等;③通过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或参与的信号通路可以进一步筛选与研究目标相关的蛋白进行后续的分析。分析仪器:蛋白质组学分析主要使用高分辨液质联用系统进行。可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的液质联用系统目前以进口为主,常见仪器主要有布鲁克、赛默飞、沃特世和SCIEX的Q-TOF、Q-Orbitrap、Q-Trap质谱仪等。2. 干血斑蛋白分析应用实例分享2.1 采用ELISA法分析干血斑中HIV抗体199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以干血斑为载体的样本邮寄传递检测模式,并证明其可作为传统检测模式的良好补充,极大地推动了干血斑技术在传染性疾病分析中的应用。在我国,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第二章第4部分“常规HIV抗体或HIV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方法”中指出:ELISA试验可使用血液(包含血清、血浆和干血斑)或尿液样本检测HIV抗体,也可联合检测HIV抗体抗原,说明干血斑在基于ELISA技术的HIV抗体检测中是可代替血浆、血清的生物样本基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相关专家多推荐受检者使用HIV自主采样包,根据说明采集干血斑样本,匿名寄至专业实验室,通过电话等方式获取结果。图2 RDA Spot公司的干血斑自主采样包(包含一次性采血针,消毒湿巾,样本采集卡,使用说明书及用于运输的特殊包装)图片来源:https://www.rdaspot.com/2.2 基于质谱技术的干血斑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人员建立了应用Thermo UltiMate 3000 RSLCnano纳升液相色谱联合Q Exactive HF-X质谱技术的干血斑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并于2020年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中报道了该项工作[3]。由于全血中含有较多可溶性蛋白(如血红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研究人员为克服干扰、提高分析灵敏度,采用碳酸钠沉淀法(SCP)成功去除干血斑中可溶性蛋白并富集目标分析物疏水性蛋白。采用基于数据非依赖采集模式(DIA)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进行EMBL-EBI(针对人类蛋白GO功能分析的综合注释数据库)蛋白组学搜库分析,通过限定质谱扫描范围和延长离子累积时间等提高了分析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该研究最终在健康受试者干血斑样本中鉴定到1977种蛋白质,其中包含585种疾病相关蛋白。3. 小结与展望干血斑是一种先进的血液采集及保存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对人体损伤小、便于运输和储存等优势,在临床快检中受到关注。干血斑技术与蛋白质研究的结合将有效推动蛋白质研究成果临床转化。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前处理自动化仪器、高通量分析仪器和成熟的蛋白分析流程将成为干血斑蛋白质分析的有力工具,干血斑蛋白质分析定将在蛋白质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高通量诊断、差异蛋白分析和疾病生物标志物挖掘等拓展新的技术平台。参考文献:[1] R. Guthrie, & Susi, A., A Simple phenylalanine method for detecting phenylketonuria in large populations of newborn infants., Pediatrics, 32 (1963) 338–343.[2] B. Kuster, M. Schirle, P. Mallick, R. Aebersold, Scoring proteomes with proteotypic peptide probes,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6 (2005) 577-583.[3] D. Nakajima, Y. Kawashima, H. Shibata, T. Yasumi, M. Isa, K. Izawa, R. Nishikomori, T. Heike, O. Ohara, Simple and sensitive analysis for dried blood spot proteins by sod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for clinical proteomics,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19 (2020) 2821-2827.
  •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全军首家通过国家认可单位
    仪器信息网讯 1月28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标准化体系认可,这是全军首家通过这一体系认证的科研实验室。该实验室领衔实施了中国人蛋白质组计划,致力于从蛋白质组学科领域探索攻克癌症的方法。科研成果在国家科技部连续两个5年评估中蝉联优秀。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全军首家通过国家认可单位。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夏晓东表示,将以一流的科研管理,规范的科研活动,更好的为一些事业,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更加优良的科研成果。
  • 【百家论坛】直播回顾:食品添加剂-偶氮甲酰胺和香兰素类新标解读
    去年9月份,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了2021年第8号公告,批准发布包含 gb 5009.28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偶氮甲酰胺的测定》和gb 5009.284-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香兰素、甲基香兰素、乙基香兰素和香豆素的测定》等1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1项修改单的公告。 偶氮甲酰胺和香兰素类分别是国抽小麦粉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必测的指标。偶氮甲酰胺(亦称“偶氮二甲酰胺”,英文缩写ada),主要作为氧化剂(oxidizing agent)用在小麦粉中;在面团加工过程中,可提高面筋蛋白质质量,改善面团体系的流变学特性和耐机械加工性能,在烘焙业则提高面包发酵烘焙特性 (俗称更筋道, 发得大且产品口感好) 。另外,近期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了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进口的、arla foods amba akafa(原产国:丹麦)生产的宝贝与我蓝曦婴儿配方奶粉0-6月龄1段(2020年9月29日生产、保质期至2023年9月29日),其中香兰素检测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那么如何对这些添加剂进行准确的检测,我们邀请了厦门海关技术中心的徐敦明博士5月13日就这两个新国标进行详细解读,消除大家的疑惑。徐敦明 博士厦门海关技术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厦门市第十批拔尖人才,受聘第二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食品安全研究与检测、食品安全科普。主持参与35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主持参与28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获各类科技进步奖17项、省标准贡献奖4项。 直播回顾 5.13直播回放—食品添加剂-偶氮甲酰胺和香兰素类新标-gb 5009.283/284-2021 理解与解读📔课程1:gb2760-2014介绍📔课程2:gb5009.283-2021偶氮甲酰胺的测定📘课程3:gb5009.284-2021香兰素|甲基香兰素|乙基香兰素|香豆素的测定 (观看回放,请点击以下链接↓▼↓▼↓) https://live.polyv.cn/watch/3054100首先,徐老师对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进行了解读,重点分享了去年发布的修订征求意见稿的内容,还对经常困扰大家的添加剂“带入原则”和本底应用问题进行了解读。接着重点讲解gb 5009.283-2021和gb 5009.284-2021 检测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和注意事项等。gb 5009.283-2021 gb 5009.284-2021感谢徐老师的精彩讲解,直播间的小伙伴们纷纷点赞get 到新标的检测要点。如果还有疑问的同学可以在本条公众号下留言。感谢大家的参与,持续关注我们,下期再见哟~ 答疑解惑 问丙二醇即是水分保持剂有限量要求,又是香料没有限量要求,我们该如何判定?答:丙二醇作为香料使用时,要具体看应用在何种食品上。问亚硝酸盐,什么时候按照防腐剂,什么时候按照污染物判定?答:对于食品中亚硝酸盐检测结果的判定,检验机构要依据具体情况分别使用不同的标准(公告)进行判定: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污染物需要加以控制的食品类别,依据gb 2762-2017进行判定;在肉制品加工制品中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依据gb 2760-2014进行判定;餐饮加工肉制品,适用原卫生部(2012年第10号)公告,禁止使用。问肉制品加工制品中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依据gb 2760-2014进行判定;这时候需要计入防腐剂最大使用比例计算吗?答:按照codex stan 192-1995《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2015年最新修订)、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要求,“亚硝酸钠”具有“护色剂、防腐剂”的功能。gb 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企业可选择标注“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及具体名称”或“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肉制品加工企业在使用“亚硝酸钠”时,可选择在终端产品上标注“亚硝酸钠”或“护色剂(亚硝酸钠)”或“防腐剂(亚硝酸钠)”。具体按如下进行判定:1、肉制品加工企业终端产品上明确标注“亚硝酸钠”或“护色剂(亚硝酸钠)”的,应将亚硝酸盐的检测结果按“护色剂”判定,不需要计入“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da使用量比例之和”。2、肉制品加工企业终端产品上明确标注“防腐剂(亚硝酸钠)”的,应将亚硝酸盐“残留量”占“最大使用量”的比例,计入“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
  • 南极雪样惊现微塑料!新污染物治理拉开序幕!
    据今日央视网报道,科研人员从南极洲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沿线的不同地点采集了19个雪样本,在每个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这可能意味着塑料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加速,即便是被科研人员称为地球上“最干净”的地方——南极洲也无法幸免。科学家曾在该地区的深海沉积物、海洋和地表水中发现过微塑料,但在雪样中发现微塑料尚属首次。渐入人心的“微塑料”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是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被认为是一类新污染物。微塑料这一概念早在2004年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理查德汤普森(Richard Thompson)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时提出。随后,由于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对生物产生的各种确定的以及不确定的危害,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几年,随着科学家不断深入的研究,大气、土壤、陆地环境乃至生物体中相继检出微塑料,研究人员已开始尝试对微塑料样品进行更进一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据相关媒体报道,不久前,南京医科大学夏彦恺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骆永明教授团队,首次在人体血栓样本中发现了一定数量和不同类型的微塑料和染料颗粒。据文献,这是第一次检测血栓中的微塑料,尽管只有一种颗粒被鉴定为LDPE(主要用于农用薄膜,医疗器械,药品和食品包装材料等)。随着微塑料的“渐入人心”,更多的新污染物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新污染物治理,蓄势待发9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按照《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国办发〔2022〕15号)关于“2022年发布首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的要求,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该《清单》共分为四大类,主要包括 14 种类新污染物:分类二级分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类1.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 类)2.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1(PFOA 类)3.十溴二苯醚4.短链氯化石蜡5.六氯丁二烯6.五氯苯酚及其盐类和酯类7.三氯杀螨醇8.全氟己基磺酸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3(PFHxS 类)9.得克隆及其顺式异构体和反式异构体14.已淘汰类 (六溴环十二烷、氯丹、灭蚁灵、 六氯苯、滴滴涕、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林丹、硫丹原药及其相关异构体、多氯联苯) 有毒有害污染物类10.二氯甲烷11.三氯甲烷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类12.壬基酚 抗生素类13.抗生素 ACCSI同期会议——新污染物监测新技术论坛为了进一步助力我国新污染治理行动的进行,仪器信息网联合珀金埃尔默,将于ACCSI2022期间举办新污染物检测与监测新技术发展论坛,邀请了5位报告专家聚焦新污染物检测新技术,分享新污染物最新研究进展和检测技术!ACCSI2022 线下到场参会,实现与专家面对面互动交流!年会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22/嘉宾报告1:海洋环境中微塑料检测技术报告嘉宾:孙承君嘉宾简介:孙承君,2001年12月于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获得博士学位,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环境科学、海洋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获评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创新人才和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承担和完成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次参与我国大洋和极地科考,近五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目前团队研究工作以海洋微塑料和海洋生物材料为主,在微塑料研究领域又较好的积累。嘉宾报告2:“eXXpedition环球航行”:全球海洋中的塑料污染状况研究报告嘉宾:Dr. Winnie Courtene-Jones嘉宾简介:Dr. Winnie Courtene-Jones是一位塑料污染研究方面的专家,2019年完成博士学位(深海生态系统中的微塑料),就职于普利茅斯大学国际海洋垃圾研究小组,曾以“eXXpedition环球航行” 组织科学项目领队的身份,开展全球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研究,目前正参与“BIO PLASTIC RISK”生物塑料风险研究项目,调查研究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环境归趋,以及它们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关影响。她的科学研究遍布各种陆地、海洋环境中的塑料污染情况,从海岸线到地球上一些最偏远的地方,包括深海和海洋环流。Dr Winnie Courtene-Jones在其研究领域发表了大量论文和技术报告,并在国际会议、英国和欧洲学术议会上发表演讲。嘉宾报告3:新污染物的转化与毒理报告嘉宾:曲广波嘉宾简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污染物的转化与毒理”。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Chem、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ACS Nano、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上。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2018年获第五届中国毒理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奖、2018年获“The 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 Young Scientist Award”、 2021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特等奖(排名第1)。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毒性测试与替代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环境化学》青年编委。嘉宾报告4:人体生物组织中PFAS的检测与研究报告嘉宾:Dr. Sabra Botch-Jones嘉宾简介:Sabra Botch-Jones是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法医学研究生课程的法医毒理学家和助理教授,长期从事于法医毒理学和分析化学方面的研究,Sabra担任美国科学院标准委员会毒理学共识机构副主席,美国法医学会毒理学分会主席。她被州长查理贝克(Charlie Baker)任命为马萨诸塞州法医监督委员会成员。 嘉宾报告5:纳米材料检测和职业风险防护标准示例及应用研究报告嘉宾:郭玉婷嘉宾简介:郭玉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全国标准化教育标准化工作组(筹)委员,从事纳米技术标准化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研究工作,主持制定五项国家标准,参编《纳米技术标准》书籍,发表多篇科技论文,参与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一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报名现场,赢取珀金埃尔默定制礼品!
  • Nature发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助力中国科学家阐明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分子机制
    近日,浙江大学团队联合湖北大学,实现了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研究的重大突破,让植物向性这一百年科学难题的关键一环得以解决,为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进一步调控打下基础。 近日,相关论文发布在 Nature 上。担任共同通讯作者的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系长聘副教授/附属第四医院双聘教授郭江涛 表示:“对于弄清楚 PIN 蛋白(pin-formed protein)介导生长素转运的分子机制,学界早已翘首以盼,而该工作终于揭晓这一机制。这为开发基于结构靶向 PIN 家族蛋白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奠定了基础。这些抑制剂既能作为工具,去研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机理;也可作为农业除草剂,助力于作物改良。”图 |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主要成员合影。前排左起:郭逸蓉、张素芬、张艳、苏楠楠、竺爱琴、杨帆 ;后排左起:周晨羽、叶繁、郑绍建、郭江涛 、常圣海同时,作为共同作者单位的湖北大学,也借此迎来该校第一篇 Nature 论文。审稿人评价称:本文报道了一个重要的结构,为植物生长素运输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这些发现是开创性的,真正为 PIN 蛋白的功能提供了新的见解,从而为研究打开了许多新的途径。此外,PIN 蛋白与胆汁酸/钠转运蛋白的结构也存在有趣的相似性,这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PIN 蛋白的起源及其转运机制。另据悉,通过比对拟南芥其他生长素转运蛋白序列,课题组发现生长素转运位点是保守的,这种保守性也会延伸到其他的植物物种中。因此,可以认为此次研究结论,也能被推广到其他植物中。近日,相关论文以《拟南芥生长素转运蛋白 PIN3 的结构与机制》(Structures and mechanisms of the Arabidopsis auxin transporter PIN3 )为题发表在 Nature 上[1]。图 | 相关论文(来源:Nature)共同通讯作者分别为郭江涛 、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学系研究员杨帆 、以及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姗 教授。郭江涛 团队的博士后苏楠楠、杨帆 课题组的博士生竺爱琴、以及吴姗 团队的博士生陶鑫为论文共同一作。PIN 蛋白在拟南芥中介导生长素极性运输机制据介绍,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核心调控作用。一般来讲,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是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然后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其中,生长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与其在植物各个组织中的不对称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不对称分布,主要由于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生长素运输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这也被称为生长素极性运输(Polar Auxin Transport,PAT)。那么,PIN 蛋白缘何能导致植物具有向光性?植物的向光性,是指植物受到单侧光的刺激而引起的生理弯曲现象。而植物体内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和这种向光性息息相关。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韧皮部完成长距离运输的非极性运输;二是需要转运蛋白参与的单方向极性运输。其中,对于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极性运输起着关键作用。PIN 蛋白可以将生长素转运至细胞外。PIN 蛋白在细胞膜上的极性定位,决定着植物体内生长素极性分布,从而会导致植物的向光性。至于为何要采用拟南芥作为研究对象?郭江涛 表示,拟南芥作为模式植物,其基因组已于 2000 年由国际拟南芥基因组合作联盟完成测序,是第一个实现全序列分析的植物基因组。目前,人们已在 30 多种植物中鉴定出了不同数量的 PIN 基因。作为模式植物,拟南芥中有 8 个 PIN 蛋白成员(PIN1-PIN8)。学界在这方面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也比针对植物其他物种的研究更透彻,这能帮助该团队更好地认识 PIN 蛋白的生化、生理以及遗传等特征。同时,鉴于本研究旨在研究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机制,因此其选择拟南芥为研究对象。据介绍,生长素极性运输主要依赖于三种膜定位转运体:AUX/LAX 家族蛋白、 PIN-FORMED 家族蛋白和 ABCB 家族蛋白。通过调控这些家族蛋白,植物可以调节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分布。研究发现,拟南芥 PIN 与 ABCB 蛋白可以共同定位。而通过酵母双杂交和免疫共沉淀的实验表明,PIN 和 ABCB 蛋白存在直接的物理互作。PIN蛋白在极性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等需要定向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过程中其决定作用,而 ABCB 则在顶端组织生长素转运及长距离运输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在调控生长素的转运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AUX 蛋白为生长素转入蛋白,PIN 蛋白为生长素外排蛋白。它们通过协同工作,一起维持植物体生长素平衡。(来源:郭江涛 课题组)解析三个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本研究最开始且关键的一环是课题选择,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课题组确定了研究对象——PIN 蛋白。PIN 蛋白是生长素转运蛋白,在植物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研究人员希望通过结构生物学的手段解释PIN蛋白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分子机制。而拟南芥 PIN 蛋白家族被分为两个亚家族,一类是定位在质膜上的 long PINs (PIN1–PIN4、PIN6 和 PIN7),另一类是定位在内质网上的 short PINs (PIN5 和 PIN8),这两大家族通过共同工作,一起维持着植物生长素的内稳态。研究中,该团队首先对 7 个 AtPINs (AtPIN1–5, AtPIN7–8)进行表达纯化筛选,最终选择 AtPIN3 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AtPIN3 与其他 long AtPINs 有至少 54% 的序列同源性,可作为 PIN 家族结构和功能分析的模型。随后,通过哺乳动物细胞 HEK293 外源表达系统、对 PIN 蛋白进行过表达并纯化后,课题组得到了均一且稳定的蛋白样品。借助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该团队解析了三个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分别处于三种状态:PIN 蛋白未结合底物状态、底物 IAA 结合状态以及抑制剂 NPA 结合状态。接下来是功能实验验证阶段。研究团队建立了体外放射性 3H-IAA 转运实验体系,针对底物 IAA 与抑制剂 NPA 结合位点突变体的生长素转运活性和抑制活性,进行相关的测试。随后又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测试底物 IAA 与抑制剂 NPA 结合位点突变体分别与 IAA 和 NPA 的结合能力。然后,通过功能实验的多重验证,课题组阐明了 PIN 转运蛋白对 IAA 的识别和转运机制,以及抑制剂 NPA 抑制生长素转运的分子机制。最终解释了 PIN 蛋白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分子机制。(来源:郭江涛 课题组)将探索开发新型农药除草剂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遇到了很多困难。AtPIN3 二聚体的分子量仅为 140 kd,蛋白颗粒取向优势严重,从结构上来看几乎只有跨膜区,这对冷冻电镜数据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郭江涛 表示:“从拿到均一稳定的蛋白样品到拿到较好的密度图,经历了大半年的时间。我们通过尝试改善蛋白颗粒的取向优势问题,采用不同的电镜数据处理方法,总结经验,最终得到高分辨率结构。”AtPIN3 与底物 IAA 复合物结构的解析,同样是本研究的一大难点。由于 IAA 与 AtPIN3 亲和力相对较弱,研究团队在前后多次对 AtPIN3 与 IAA 的复合物样品进行单颗粒冷冻电镜数据收集,但是 IAA 的密度一直不是很清晰,这让其无法准确判断 IAA 与 AtPIN3 准确的结合模式。后来,通过提高样品中 IAA 的浓度、更换蛋白样品缓冲液体系、更换冷冻电镜样品载网、制样条件、以及改善样品进孔问题,课题组终于成功拿到复合物高分辨结构。(来源:郭江涛 课题组)通过功能实验对 IAA 和 NPA 的作用机制进行验证也是本研究的难点之一。建立一个准确有效的检测生长素转运的实验体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经过不断摸索学习总结,最终也成功建立了放射性 3H-IAA 外排实验体系。“从最开始的困难重重到最后柳暗花明的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做研究要有决心,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始终要有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信念,有做世界最一流工作的信念。”郭江涛 总结称。后续,其计划以 PIN 蛋白为靶点筛选新型小分子抑制剂,并通过体外放射性 3H-IAA 转运实验体系对小分子进行功能验证,也将通过冷冻电镜技术手段解析复合物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对筛选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优化,进而开发新型除草剂农药。
  •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验收会召开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会在京顺利召开   2009年6月23日,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验收会议。实验室验收专家组由9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组长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的沈岩院士。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刘燕美副主任,总后勤部卫生部科训局黄殿龙副局长、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基地建设处周文能处长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验收专家组认真审阅了实验室的建设计划任务书和建设验收申请报告,并通过听取实验室建设报告、现场考察、与实验室固定人员座谈等方式考察实验室的建设情况。一致认为,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07年10月批准建设以来,结合国家需求与学科发展,开展了深入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凝炼形成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组成及其功能网络研究”等研究方向。   实验室在建设期间,科研成果突出,在蛋白质组新技术新方法、重要蛋白质功能研究、重大疾病分子标志物筛选验证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发表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4项奖励。   实验室队伍规模和年龄结构合理,现有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并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设期间,实验室健全与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逐渐实现管理制度化。开展了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多项大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举办了3次国际、2次国内学术会议。   验收专家组认为,实验室全面完成建设计划任务书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
  • 质谱技术帮助科学家发现蛋白质组学重要成果
    最近,来自瑞士和荷兰的科学家,对在22种不同生长条件下大肠杆菌表达的蛋白质,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了超过2300个蛋白质,其中一些处于每个细胞一个副本的平均水平。由此产生的数据集描述了细胞中大多数( 90%)的蛋白质量,对细胞生物学家来说这将是一个宝藏。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十二月出版的《Nature Biotechnology》。  为了了解细胞内的基因组信息和它们的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重要的是要评估哪些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积极参与产生蛋白质。收集这些信息的最直接的方式是,对细胞中存在的蛋白质进行定量测量。  随着技术的进步,最近才使得绝对蛋白质水平的大规模测量成为可能。来自巴塞尔大学和苏黎世大学(瑞士)、格罗宁根大学(荷兰)的科学家们,联手测量在22种不同条件下生长的大肠杆菌中的蛋白质。使用质谱法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方法,他们不仅确定了存在哪些蛋白质,而且还确定了每个细胞中有多少个副本。  大型数据集  系统生物学教授Matthias Heinemann说,来自大规模数据集的结果,将激励更多新的研究成果,他与巴塞尔大学的Alexander Schmidt一起协调实验。他解释说:“我们成功地分析了这些细胞中百分之90的蛋白质量。我们发现,有超过2300种不同的蛋白质,代表着4300个细菌基因中的超过一半。这使大肠杆菌中绝对定量的蛋白质数量增加了一倍。对于这些蛋白质中的一些,还没有确定其功能。但是,通过研究超过22种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表达模式,我们现在获得了一个关于‘它们正在做什么’的线索。”  免费索取Life Tech蛋白质组学产品信息  蛋白质有非常不同的表达水平,从每个细胞平均超过100000个副本,到两个、一个甚至更少的水平。Heinemann说:“首先,这表明我们的方法是多么的敏感,但它也会让你想知道,在非常低的水平表达的蛋白质有什么功能,通过纯粹的随机效应,虽然一些基因可能是活跃的(从而随机产生蛋白质),但我们并不排除一个细胞中一个蛋白单拷贝的一种适当功能。毕竟,其他的生物实体——显示为单拷贝(如基因),也具有一种功能,研究还发现了对细菌蛋白质的新翻译后适应性。  新问题  在这篇论文中描述的数据集,正在被其他科学家所使用,并引发了新的令人兴奋的研究调查。作者指出:“我们的数据将作为新研究的参考数据,并已经促成了一些正待出版的研究结果。这个数据集可让科学家们能够提出并回答新的问题。”  对于这项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生长的细菌是在格罗宁根大学培养的。样品被运到巴塞尔大学,蛋白质含量(包括膜结合蛋白)是通过质谱分析法分离和分析的。最后,整个团队对这些结果进行了分析。
  • 五洲东方将参加“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
    2011 年4 月15 日&mdash 18 日五洲东方公司将专程组织人员参加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的&ldquo 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rdquo 。本届会议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和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IFP)主办,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及浙江大学共同承办。   本届会议设有大会报告、分会(专题)报告和墙报三种形式。大会将邀请蛋白质组学及相关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和教授作大会报告或专题报告,会议规模约1000 人左右。会议主要讨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现状及其进展,内容包括:疾病蛋白质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结构蛋白质组学,蛋白质修饰和相互作用,生物信息学,抗体相关技术,蛋白质组微分析以及蛋白质组新技术新方法等研究领域。   本届会议在4 月15-17 日进行学术大会,在新技术推广会上五洲东方公司安排一个技术讲座,技术讲座详细信息如下:   时间:2011-4-15  12::45-13:50   主讲人:Mrs Wendy   职位 :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of prospect Biosystem Inc.   题目 :The Biomarker discovery sulution   本届会议的展位号为:A5   五洲东方诚邀您的参与。
  • 德国元素elementar | 硝酸盐样品氮氧同位素分析解决方案
    2023年4月1-2日,第四届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以“氮循环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聚焦氮循环关键过程与机制、活性氮释放规律与效应、氮的可持续管理与政策、氮循环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等热点议题,促进土壤学、环境地理学、生态学、水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管理学等学科交叉,增进氮素循环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德国元素elementar参加了本次学术论坛,并推出硝酸盐样品氮氧同位素分析的最新解决方案EnvirovisION,吸引了与会人员的极大兴趣。EnvirovisION是环境样品分析的理想解决方案,通过isoprime visION与iso FLOW GHG结合的轻松操作,采用三价钛还原法分析硝酸盐样品,大大降低了样品预处理的技术门槛,同时保持了最高水平的精确度和准确性,避免了繁琐的样品多步处理、厌氧细菌培养的维护和剧毒化学品的使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