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苄烯海因

仪器信息网苄烯海因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苄烯海因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苄烯海因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苄烯海因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苄烯海因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苄烯海因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苄烯海因相关的解决方案。

苄烯海因相关的资讯

  • 中国高端仪器取得突破,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到60纳米!
    显微镜是重要的科学仪器,显微镜的诞生,拓宽了人类的眼界,带领人类进入微观世界。利用显微镜,人类可以看到细胞机构、微生物、材料的微观机构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产生大量发明和发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自显微镜发明以来,科学家们不断提升显微镜的性能,新技术层出不穷,更强大的显微镜能够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由于显微镜对科学有着重大贡献,显微镜领域的多项重大发明都获得了诺贝尔奖。1953年,荷兰人弗里茨塞尔尼克因因相衬显微技术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86年,德国人恩斯特鲁斯卡作为透视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86年,德国人格尔德宾宁和荷兰人海因里希罗雷尔研制出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2014年,美国人艾力克贝齐格、美国人莫尔纳尔和德国人斯特凡赫尔凭借超分辨荧光显微镜,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2017年,瑞士雅克杜博歇、德国人约阿希姆弗兰克、英国理查德亨德森研发出低温电子显微镜,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其中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的出现,使得光学显微镜进入纳米级尺度。现在,中国研究团队进一步提升光学显微镜的性能,在光学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学院和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合作,在低光毒性条件下,把结构光显微镜的分辨率从110纳米提高到60纳米,该显微镜是目前活细胞光学显微成像中分辨率最高的超分辨显微镜,并实现564帧/秒、成像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中国团队提出了一种计算显微成像算法,可以突破光学衍射极限,加上荧光成像的前向物理模型以及压缩感知理论,同时结合稀疏性与时空连续性的双约束条件,开发出稀疏解卷积技术,提高了时空分辨率和频谱,从而研发出超快结构光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系统。这项技术适用于大多数荧光显微镜成像系统模态,能够实现近两倍的稳定空间分辨率提升,将在生物科学领域发挥重大作用。麦克奥迪、舜宇光学科技、永新光学和广州晶华光学是目前国内光学显微镜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企业,均为中国企业。但国内高端光学显微镜市场主要被徕卡、蔡司、尼康、奥林巴斯等国外企业占据。随着中国光学显微镜实力不断提升,中国企业有望改变高端光学显微镜市场竞争格局。结语中国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外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想要进一步提升国家竞争力,就必须自主创新,自主创新需要从基础研究做起,而基础研究离不开科学仪器,研制科学仪器就是打好发展基础。
  • 33岁教授揭示病毒攻克细胞屏障机制,获2019年默克分析科学奖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德国达姆施塔特默克公司(Merck Kgaa)创建于1668年,拥有约350年历史,总部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市(Darmstadt),该集团主要致力于创新型制药、生命科学以及前沿功能材料技术,并以技术为驱动力,为患者和客户创造价值。& nbsp & nbsp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近日,该公司向比利时鲁瓦纳纽夫天主教大学的大卫· 阿尔斯廷斯教授(33岁)颁发了2019年海因里希· 伊曼纽尔· 默克分析科学奖。颁奖典礼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的欧洲分析会议上举行。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默克公司科学关系主管克劳斯· 格里萨说:“大卫· 阿尔斯廷斯教授开创性的研究, strong 揭示了病毒克服细胞屏障并进入细胞的分子机制 /strong ,从而加入了海因里希?伊曼纽尔?默克公司(Heinrich Emanuel Merck)杰出的创新奖获得者群体。”德国达姆施塔特KGAA strong 。“也许在未来,他的研究可以被用来开发一种新的工具,来量化干扰病毒进入的分子的影响,从而支持开发抗病毒感染的新药。”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大卫· 阿尔斯廷斯教授通过其关于生命系统纳米力学的研究(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在国际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strong 他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共聚焦显微镜相结合的方法,对病毒与动物细胞结合的第一步进行了纳米机械制图的开创性研究。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margin-bottom: 10px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334" title=" 222.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4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222.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292bb0ae-706c-4f98-823b-7026718d3f81.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细胞质膜是细胞内部、细胞质和细胞外环境之间高度复杂的界面。它既是一个屏障,又是一个通用的、必不可少的信令接口。在这一背景下,探索配体(肽、药物或病毒)如何在生理相关条件下与天然膜受体相互作用是许多生物学学科的基本兴趣,包括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trong 为了解决细胞壁上的受体如何与生物分子(例如病毒表面)相互作用的问题,大卫· 阿尔斯廷斯教授还引入了基于力-距离曲线的AFM技术,这是一种同时成像哺乳动物细胞并将其动态结合特性量化到特定细胞的技术。此外,他最近将该方法与共焦显微镜相结合,同时监测细胞特性,例如细胞状态、细胞表面受体的分布。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大卫· 阿尔斯廷斯教授的突破是在自然条件下用高分辨率的细胞表面原子力显微镜成像同时记录配体与特定受体结合的能量景观。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自1988年以来,海因里希· 伊曼纽尔· 默克分析科学奖致力于表彰45岁以下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主要致力于化学分析的新方法及其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应用中的发展,例如在生命等领域科学、环境保护和生物科学。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除了今天颁发的奖项外,德国达姆施塔特的默克公司(Merck KGAA)还授予科学和科学家许多其他奖项。最新增加的奖项是“未来洞察奖”(Future Insight Prize),该奖项今年首次颁发于2019年7月。德国达姆施塔特默克公司(Merck KGAA)颁发的进一步研究奖,除其他外,包括伊曼纽尔默克公司(Emanuel Merck)讲师奖学金以及全球医学教育补助金、新兴生物技术补助金计划和展示未来奖。 /p p br/ /p
  • 欧盟建议建立追溯体系避免大肠杆菌疫情
    据国外食品类网站报道,英国利兹海德食品研究所食品安全与危机管理主任托尼.海因斯表示,在大肠杆菌疫情期间,德国卫生当局失去了对食品行业的控制力,然而有效的追溯体系对于避免大肠杆菌疫情再次上演至关重要。   据了解,大肠杆菌疫情共造成德国48人死亡,法国15人死亡,最终疫情源头被追溯至从埃及进口的葫芦巴种子,后来这些种子被运至德国下萨克森州用以培植芽菜,培植出的芽菜最终导致疫情的爆发。   近日欧盟食品安全局执行理事在柏林会议上称,欧盟的食品安全体系非常脆弱。对此海因斯专家做出了回应认为,欧盟是全球最大的食品贸易市场,市场的完全开放使得食品安全体系面临很多威胁,一种食品会含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多种配料,然而很多配料并未按照欧盟标准进行生产,对食品的配料成分进行追溯对于危机管理来讲至关重要,了解食品原料的来源、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类型、成品的销售地不仅是一项法律要求,对于危机管理的追溯来讲也很有帮助。
  • 国产高端科学仪器新突破!海恩迈成功开发芯片式热重分析仪
    近日,致力于原创国产高端科学分析仪器研发和产业化的创业公司——海恩迈科技,成功开发出基于悬臂梁上的实验室(Lab on a CantileverTM)技术的创新性仪器——芯片式热重分析仪。这个基于全新原理的仪器,将传统热重分析仪天平称重+炉管加热+热电偶测温的结构,用一个尺寸仅为2mm2.5mm的MEMS谐振式微悬臂梁芯片替代,实现了片上热失重分析功能。得益于芯片微小的体积,每次分析所消耗的样品量,由传统仪器的数十毫克降低至几纳克,而且极大的改善了传统仪器的热滞后效应,升降温速率也可以获得数十倍的提升。7月初,海恩迈科技携芯片式热重分析仪等创新仪器产品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2021中国材料大会暨展览会,获得了参会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那么,这项Lab on a Cantilever技术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海恩迈科技开发的芯片式热重分析仪1.血统高贵的悬臂梁1981年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发明,为在苏黎世(Zurich)的IBM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盖尔德宾尼(Gerd Binning)和海因里希罗雷尔(Heinrich Rohrer)赢得了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原子力显微镜 (AFM) 是 STM 的后代产品,由 Binnig 在1986年开发出来,它通过对非导电材料进行成像而开辟了显微镜的全新应用领域。AFM的核心即为一根精细的微悬臂梁(Micro-cantilever)。1995年,美国橡树岭国家重点实验室的T. Thundat等人发表了表面吸附对微悬臂梁谐振频率影响的文章,为谐振式悬臂梁用于生化检测做了开创性的研究。之后,基于谐振式悬臂梁的生化传感器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海恩迈科技的创始人兼CEO于海涛博士于2009年,开发出了国内首款激励/检测元件片上集成的谐振式微悬臂梁,摆脱了传统的光学杠杆检测方式,有效减小了系统的体积与成本。之后,在时任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李昕欣研究员的支持和指导下,与研究伙伴许鹏程博士共同合作,从悬臂梁结构、电路、敏感材料等多方开展深入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气体探测器。(左)宾尼与罗雷尔;(右)诺贝尔奖牌2.国产科学仪器的困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仪器是科研人员的重要工具,位于科技创新链的源头。科研的竞争,往往也是科学仪器的竞争。然而,在这个领域,现状让人唏嘘:中国被卡脖子到离开国外供应,就寸步难行的境地。按照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所长韩立的说法,我国高端科学仪器现状惨淡——多种科学仪器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某些类型的仪器国内厂商市场占有率甚至趋近于零。虽然国家一直鼓励自主研发,但当前成果还是主要集中于中低端领域,越高端依赖性越严重。以材料领域的通用仪器热重分析仪为例,进口仪器价格在30万元左右,部分可超过50万元,而国产仪器价格在10万元左右,相差数倍。这一方面是由于国产企业规模较小、名气不足、市场占有率不高,只能靠性价比抢占低端市场;而更重要的是技术上进口厂商占据先发优势,国产仪器基本上是仿制进口仪器,进行一些微改进,缺少原理性和方法论的创新,很难在性能上超越进口仪器。根据仪器信息网统计的“2020年全球仪器公司市值TOP20排行榜”,美国有11家科研仪器厂商上榜,日本上榜4家,德国和瑞士各上榜2家,英国上榜1家。中国作为GDP世界排名第二,工业总产值独霸全球的国家,没有一家。3.“中国制造”or“中国智造”?在中国的很多经济领域,依靠仿制进口产品,主打性价比,是可以获得成功的,比如纺织品、白色家电等。然而,这个方法在科学仪器领域很难行得通。这是因为在这个领域,用户第一追求的永远是高性能,为了追求极致的性能,用户愿意支付高价。因此,如果国产仪器仅靠仿制进口仪器,缺少关键性的创新,性能无法达到或者超越进口仪器,用户往往是不愿意为之买单的。科学仪器领域更需要的是在关键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智造”。Lab on a CantileverTM系列科学仪器就是“中国智造”的一个典范。目前,这一系列仪器包括气体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参数分析仪、微悬臂梁气敏测试仪以及芯片式热重分析仪。顾名思义,这一系列仪器的核心就是谐振式微悬臂梁。Lab on a Cantilever技术来源于于海涛博士团队一次逆向思维的头脑风暴。谐振式微悬臂梁之前一直被用作气敏传感器,受关注的是传感器的灵敏度、选择性、响应速度等参数,更多的是由敏感材料决定,谐振式微悬臂梁处于从属地位。而反向思考的话,可以通过微悬臂梁气敏传感器为主导,反过来研究敏感材料,去探究敏感吸附表象背后蕴藏着的科学本质。基于此想法,气体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参数分析仪首先被开发出来,利用世界首创的“变温微称重法”,定量测量功能材料与气体分子发生吸附时,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活化能等表界面分子作用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这些参数作为材料吸附的“基因参数”,决定了材料吸附的表象特征,可被用于材料吸附的机理研究以及指导新材料的调控,摆脱传统“试错法”研发新材料的盲目性。作为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理性创新的科学仪器,气体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参数分析仪得到专家的认可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研发过程受到了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仪器的检测方法也成功获得国家标准立项。目前,该仪器的用户包括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嘉庚创新实验室等多家国内顶级科研单位。海恩迈科技开发的气体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参数分析仪近期,随着微悬臂梁气敏测试仪以及可以实现片上热失重分析的芯片式热重分析仪的亮相,海恩迈科技公司成功踢出了高端科学仪器产品创新的“前三脚”。这三种仪器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全部具有原理及方法论上的创新,国内外没有类似的竞品,是国产高端科学仪器的新突破,“中国智造”的新典范!值得指出的是,在提出Lab on a Cantilever技术的时候,于海涛博士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当他发现这个技术的商业价值之后,便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体制内的“金饭碗”,离岗创业与合作伙伴共同创立了厦门海恩迈科技有限公司,并通过有偿技术转让的形式将相关知识产权转移到公司。这项创新性技术也获得了投资机构的看好,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为海恩迈科技提供了千万级别的天使轮融资,为公司发展加注了“助推燃料”。做有独立思想的研发,做有技术灵魂的产业!秉承着“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宗旨,海恩迈科技将继续在“中国智造”高端科学仪器的大道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 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者罗雷尔逝世 享年80岁
    据瑞士媒体报道,瑞士物理学家、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海因里希• 罗雷尔(Heinrich Rohrer)因病于5月16日在家中逝世,享年80岁。 海因里希• 罗雷尔(Heinrich Rohrer)   罗雷尔1933年生于圣加伦州布克斯市,拥有瑞士联邦工学院博士学位。据媒体报道,1981年他与同事成功研制出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1983年,他们利用STM在硅单晶表面第一次直接观察到周期性排列的硅原子阵列。由于STM这一发明,他与Ernst Ruska、Gerd Binnig分享了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金融大鳄减持联合利华股份,价值达16.8亿元
    据路透社、雅虎财经等外媒近期消息,美国金融大鳄、激进投资者纳尔逊佩尔茨(Nelson Peltz)旗下的基金管理公司Trian Fund Management(下称Trian)已经减持了消费品巨头联合利华集团的股份,出售了价值约1.81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6.79亿元)的联合利华集团股份。△纳尔逊佩尔茨LSEG的数据显示,该基金是联合利华集团的第五大股东,交易前曾持有该集团1.47%的股份,即3660万股,总价值约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亿元)。据Trian公布的文件,该基金在8月9日至13日期间分三批将联合利华股票出售,交易后,该基金目前持有联合利华股份约3260万股,持股比例缩减至1.31%。Trian在文件中称,这是一次“投资组合管理举措”,并表示佩尔茨期待与联合利华集团董事会和管理团队继续合作。这家隶属于佩尔茨的对冲基金于2022年初开始投资联合利华,佩尔茨本人也于同年5月加入联合利华集团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这一任命曾引起同为联合利华投资者的Fundsmith公司所有人特里史密斯(Terry Smith)的不满,史密斯公开指责联合利华称,这家消费品巨头更乐意优待新投资者,而非长期投资者。据了解,佩尔茨曾在2023年支持任命海因舒马赫(Hein Schumacher)为联合利华集团首席执行官,而舒马赫在掌舵的第一年即启动战略改革,包括计划分拆联合利华的冰淇淋业务,裁员人数高达7500人,并宣称将集中精力发展30个关键品牌,以扭转多年来业绩不佳的局面。△海因舒马赫路透社指出,自2022年1月公布Trian基金的初始投资以来,联合利华的股价已经上涨了近30%,仅今年开年以来就上涨了超过23%,并在该集团公布2024上半年盈利超过预期的业绩后再度出现反弹。雅虎财经认为,这主要得益于联合利华集团在今年上半年的强劲表现,以及近期积极的盈利结果,也反映了市场对首席执行官海因舒马赫的战略方向充满信心。在佩尔茨的职业生涯中,他曾担任过数家全球消费品巨头集团的董事会成员,如2018年至2021年期间,他曾在宝洁集团任职。《福布斯》将其称为“一位令人畏惧的纽约激进投资分子”,并在其个人页面中介绍称,宝洁集团一度不愿授予他董事会席位,但最终向他屈服。“Trian出售联合利华股票的举动表明,佩尔茨对投资组合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并不意味着他对联合利华失去信心。联合利华的股价大幅上涨,部分原因是Trian最初的投资以及佩尔茨与领导团队的密切合作。”《福布斯》分析道,“投资者应注意到,联合利华在现任管理团队领导下的稳定性和战略举措,这些举措与股东利益非常一致。”《福布斯》还指出,纳尔逊佩尔茨与联合利华集团的合作表明,激进投资者可以推动集团内部的重大变革。“佩尔茨的主动干涉推动了联合利华集团内部运营效率的提升和战略性资产的出售,这也反映了一个更广泛的趋势,即投资者可以积极影响公司的未来战略,也凸显了董事会动态和主动治理在提升股东价值和公司绩效方面的重要性。”编辑视角:联合利华集团近日迎来一位重要投资者的减持,引发市场关注。激进投资者纳尔逊佩尔茨旗下的Trian基金减持了价值约16.8亿元人民币的联合利华股份。虽然此举引发了一些关于Trian对联合利华未来信心的猜测,但Trian方面表示这只是投资组合管理的举措。回顾Trian与联合利华的合作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激进投资者在推动公司改革和提升股东价值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联合利华集团在Trian的投资和参与下,股价上涨显著,并启动了多项战略改革,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此次减持,或许正是Trian对联合利华投资收益的兑现,而非对其未来发展的质疑。
  • “称心”奥豪斯:入门级?门在哪儿?
    上海因为疫情封控的两个月里,奥豪斯相继发布了四款新品,从离心机、加热磁力搅拌器、光度计到工业台秤。对一家百年企业来说,创新从来不只是口号,而是本能。有趣的是,相对于创新这个高大上的词,这家公司更喜欢挂在嘴边的始终是“性价比"。创新不只是口号,而是本能好坏永远都是一个相对概念,脱离了价格区间去谈好坏,就是在耍流氓。毫无疑问,所有的技术创新都值得被褒奖,而不只是那些划时代的,尤其是它很可能同时还划破了客户钱包的时候。奥豪斯的所有研发,都本着对客户需求和选择现实的双重尊重和照顾,致力于做大家用得起、用得住的高品质产品。入此门来,全球同款“我觉得还是要少提性价比和入门级之类的词,太low。"我说。老张没急着反对,他想了一下,问我:“入门级,门在哪里?一台仪器设备,它可以不具备人工智能、无线通讯和各种强大华美的软件功能,但哪怕再基础的型号,至少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重复性等基础要求的门槛,得能通过。"我有点懵:“一台在这些方面都有良好表现的仪器,还算是入门级的吗?"老张很肯定地回答我说:“当然,这才算入门!"与很多有凌云之志的企业不同,奥豪斯从不讳言自己对性价比的狂热追求,从天平、台秤到水分仪,从离心机到磁力搅拌器和摇床,再到各类水质分析仪器。奥豪斯所追求的,是为客户“精打细算"后的产品,用更划算的价格,更省心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文艺一点的说法是:“幸福不是什么都有,而是你想要的恰好都有。"什么都有,那就太贵了,不是吗?同样的尊重,同样的关爱一百年了,见证并参与了诸多行业起落的奥豪斯坚信:“做仪器,最重要的是称心。"什么是称心?客户既不必纠结为不需要的功能付费,也不用担心为不合格的品质买单。我们坚信,只有跨过安全和品质这道门槛,才算是真正“入门"。我们所说入门级的门,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是拥有通行各国的相关安全及质量认证,是对人和环境的真正尊重。这些门槛,即便奥豪斯最基础的型号都要求跨过去,因为,全球同款。“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成为国际市场的真正玩家,甚至成为百年老店。就像我们在基础的加热磁力搅拌器GuardianTM 3000上,不但保留了校准功能,保证了几乎可以媲美一线的搅拌能力和冲温控制,还不惜成本坚持做到:即便关机了,温度警示灯仍然工作。因为担心“万一有学生触摸,我们怎么跟家长交代?"安全就是,关机了,关心还在。奥豪斯2022年新品合集奥豪斯最近发布的四款新品,都是集成了公司各国研发中心智慧的中国制造,并供应世界各地。事实上,中国研发中心也早已经成为奥豪斯在全球研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始终坚信,每个行业在它最繁荣的国度,才能带来更多创新的先进理念,这是持续创新的源泉。离心机试用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jjmuWyDNsSSVWt-zxeuTQ加热磁力搅拌器试用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jfCf9V9fwqG3RIPnRuDLQ便携式光度计试用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CY756Bv9sepsBFAmMkvTwDefender3000 工业台秤上市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JSEx16hHfFyiSNxKGmvOA奥豪斯集团成立于1907年,拥有遍布各地的营销、研发和生产基地。通过不断为各地用户提供优质的称量产品与完善的应用方案,奥豪斯产品已遍及环保、疾控、食药、教学科研、食品、新能源和制药工业等各种应用领域,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青睐。我们致力于提供符合各国安全、环境及质量体系的产品,涵盖电子天平、台秤、平台秤、案秤、摇床、台式离心机、加热磁力搅拌器、涡旋振荡器、干式金属浴、实验室升降台和电化学产品等。
  • 冷冻电镜揭示了细菌和人类膜蛋白之间惊人的相似之处
    简单生物体的细胞,如细菌,以及人类细胞,都被一层膜包围着,它可以完成各种任务,包括保护细胞免受压力。在一个联合项目中,来自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 (JGU)、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 和海因里希海涅大学杜塞尔多夫 (HHU) 的研究人员在细菌中发现的一种膜蛋白与一组负责重塑和重建人体细胞膜。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这两个蛋白质组之间没有联系之前是已知的。然而,此次研究过程中,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发现细菌和人类的膜蛋白惊人地相似。细菌应激反应大约 30 年前,噬菌体休克蛋白 (Psp) 系统在细菌中被发现。“今天,我们知道 Psp 系统会响应多种类型的膜应力而被激活。然而,一些分子细节仍然令人费解,” 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膜蛋白组负责人德克施耐德(Dirk Schneider) 教授解释说。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决定仔细研究 Psp 系统的核心蛋白。”施耐德及其同事最近发现了 Psp 代表 IM30 如何在细胞膜上形成保护性地毯状结构以应对膜应力。在他们的最新工作中,他们仔细研究了噬菌体休克蛋白 A (PspA),它在 Psp 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 人类 酵母 细菌不同膜蛋白之间的结构相似性 [Benedikt Junglas、Dirk Schneider、Carsten Sachse]冷冻电子显微镜显示 PspA 形成长的螺旋形管,可以将生物膜包裹在内腔中。高分辨率图像首次显示了 PspA 如何局部溶解单个膜,然后将它们重塑为更大的单元,甚至介导新膜结构的形成。PspA 的原子低温电子显微结构:细长的分子是螺旋纳米棒的基本构建块(左)。灰度低温电子显微照片和示意图模型显示了掺入脂质的 PspA 管。“数千个 PspA 构建块可以组装成大型螺旋结构。因此,它们是我们冷冻电子显微结构分析的理想研究对象,”来自 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 和 HHU Düsseldorf 的 Carsten Sachse 教授说。“在显微镜下,我们意识到 PspA 具有类似于 ESCRT-III 蛋白质的结构,我们的实验室已经在研究它,”他补充道。“这完全出人意料,表明阐明蛋白质结构是多么重要细节......数十亿年后,这两组蛋白质在遗传上已经发生了分歧,以至于只能根据它们的结构来检测它们的相似性。”“基于 PspA 和真核 ESCRT-III 蛋白的相似结构和功能特性,我们已将 PspA 鉴定为进化上保守的 ESCRT-III 膜重塑蛋白超家族的细菌成员,”作者在 Cell 中写道。研究发表在Cell 《细胞》上。符斌 供稿
  • 北方华创营收增速超50%,半导体设备企业业绩亮眼
    半导体设备公司中报业绩增速亮眼。根据各半导体设备公司披露的半年报来看,设备公司普遍都有较好的营收增长,其中北方华创今年的单季度营收增速稳定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中微公司增速也较为稳定;盛美上海因为疫情影响,Q1增速较低,但部分延迟的设备在 Q2出货,使得 Q2增速反弹;拓荆科技 Q2单季度营收规模明显增大;芯源微上半年新签订单同比大幅增长。国产量测设备取得中标。8月部分晶圆厂公布的设备中标中:1)量测与测试设备,上海精测和东方晶源分别中标 1台量测设备,其中上海精测中标晋华集成的 12吋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显示国内厂商在逐步突破壁垒较高的量测环节。另外,宁波舜宇仪器中标积塔半导体的 4台检测设备,而广立微中标华虹无锡的 1台电特性测试仪。2)刻蚀设备中,北方华创中标浙江创芯的 1台多晶硅刻蚀系统。3)清洗设备中,创微微电子继续在积塔半导体中标 3台槽式清洗机。上海精测 OCD 设备通过客户 28nm 工艺验证,多款设备交付客户。今年 7月,上海精测半导体的光学关键尺寸(OCD)测量设备再度通过关键客户 28nm 工艺验证,顺利进入量产生产线并全面投入使用。OCD 设备是图形晶圆检测中基于光学技术的重要设备。精测的突破显示国产量测设备取得积极进展。8月,精测向客户交付了第三批前道光学测量设备,包括光学膜厚测量和 OCD 设备,其中光学膜厚测量设备适用于 28nm FEOL 和 14nm BEOL 节点制程,而 OCD 设备主要应用于28nm 及以上制程。日本半导体设备销售增速回升,国内晶圆厂逆周期投资提升设备需求。根据 SEAJ数据,7月日本半导体设备厂商销售额(3个月移动平均)环比恢复增长,同比增速也提升到约 32%,显示半导体设备需求在 7月表现较好。近期,中芯国际宣布将在天津新投资一条规划产能 10万片/月的 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提供28~180nm 的代工服务。中芯国际继续扩产显示国内晶圆厂投资热度不减,对于半导体设备需求也将带来提振。
  • 一文带您了解扫描探针显微镜发展史
    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SPM)的发展历史是一段引人注目的科学进步历程,奠定了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SPM的出现和保存,不仅使科学家能够以原子和分子的精度观察和操控材料,还推动了许多相关领域的研究。以下是SPM发展关键里程碑:1980年代初 -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发明1981年:德国物理学家格尔德宾宁(Gerd Binnig)和海因里希罗雷尔(Heinrich Rohrer)在 IBM 苏黎世研究实验室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STM 的发明标志着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的开端。[1]宾宁罗雷尔世界上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2]1986年:宾宁和罗雷尔因发明 STM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工作证明了 STM 可以以原子级分辨率成像,从而开启了对物质结构的新认识。1989年:IBM科学家展示了一项能够操纵单个原子的技术。他们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将35个单个氙原子排列在镍冷晶体基板上,拼出了公司首字母缩写的三个字母。这是原子首次被精确地定位在平面上。[3]用 35 个氙原子拼写出“IBM”1980年代中期 - 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发展1986年:格尔德宾宁、卡尔文夸特纳(Calvin Quate)和克里斯托弗格贝尔(Christoph Gerber)发明了原子力显微镜(AFM)。AFM 可以在非导电材料上工作,扩展了 SPM 技术的应用范围。[4] AFM 利用探针与样品表面之间的范德华力进行成像,可以在真空、空气和液体环境中操作,因此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第一台原子力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原理图1990年代 -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扩展与多样化1. 磁力显微镜(MFM):磁力显微镜(MFM)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被发明,通过使用带有磁性涂层的探针,测量探针与样品表面磁力相互作用,实现了纳米尺度高分辨率磁畴成像。这一创新使研究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材料的磁性特性。低温强磁场磁力显微镜在微结构缺陷中的研究2. 静电力显微镜(EFM):静电力显微镜(EFM)由斯蒂芬库尔普斯(Stephen Kalb)和霍斯特福尔默(Horst F. Hamann)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明,通过带电探针测量静电力变化,实现纳米尺度高分辨率电学成像。EFM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半导体材料、电荷存储器件和纳米电子学等领域。3. 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NSOM 或 SNOM):近场光学显微镜(NSOM)由埃里克贝茨格(Eric Betzig)和约翰特劳特曼(John Trautman)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明。NSOM使用带有亚波长孔径的光纤探针,通过限制光在极小区域内并扫描样品表面,获取高分辨率的光学图像,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学、化学和半导体研究等领域。NSOM的一般原理2000年代至今 - SPM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1. 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随着探针技术、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SPM 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不断提高。2. 多功能化探针:开发出具有特定化学、机械、磁性或力学性质的探针,使得 SPM 可以进行更为多样化的表征和操作。3. 多模式成像:结合多种成像模式,可以同时获得样品的多种性质信息。结合多种模式的扫描探针显微镜4.晶圆级成像:随着集成电路规模的急剧增加,需要对大型样品成像。加工在晶圆上的芯片5. 在生物学中的应用:SPM 在生物分子和细胞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直接观测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动力学过程。未来展望扫描探针显微镜的技术仍在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由致真精密仪器研发的多功能原子力显微镜和晶圆级原子力显微镜支持大尺寸样品的表征,并集成集成磁力、压电力、扫描开尔文以及液相等多物性分析功能,具有极低的噪声水平,并具备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化数据处理分析。致真精密仪器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更高分辨率、更快的成像速度和更强的多功能化的SPM设备研究,以满足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的需求。致真公司自主研发的多功能原子力显微镜AtomEdge集成AI的智能分析算法 高度及粗糙度、宽度、粒子智能分析参考文献:[1] Binnig, G., & Rohrer, H. (1982).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urface Science, 126(1-3), 236-244.[2]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First_STM.jpg[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BM_%28atoms%29[4] Binnig, G., Quate, C. F., & Gerber, C. (1986).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56(9), 930-933.本文由致真精密仪器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致真精密仪器一直以来致力于实现高端科技仪器和集成电路测试设备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 致真精密仪器通过工程化和产业化攻关,已经研发了一系列磁学与自旋电子学领域的前沿科研设备,包括“产品包含原子力显微镜、高精度VSM、MOKE等磁学测量设备、各类磁场探针台、磁性芯片测试机等产线级设备、物理气相沉积设备、芯片制造与应用教学训练成套系统等”等,如有需要,我们的产品专家可以提供免费的项目申报辅助、产品调研与报价、采购论证工作。另外,我们可以为各位老师提供免费测试服务,有“磁畴测试”、“SOT磁畴翻转”、“斯格明子观测”、“转角/变场二次谐波”、“ST-FMR测量”、“磁控溅射镀膜”等相关需求的老师,可以随时与我们联系。
  • 岛津参加2011年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
    由国家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组织,国家纳米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办,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协办的&ldquo 2011年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rdquo 于2011年9月7日-9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此次会议旨在探讨纳米科学技术的前沿研究,聚焦于无机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有机和高分子纳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纳米器件、纳米系统、纳米生物技术及纳米医药的表征以及纳米结构的建模与仿真。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名专家、学者、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由于纳米领域密切的国际交流,本次会议从会议主持、专家报告到代表交流,全程采用英语直接交流,也成为本次国际会议的一大特色。 会场外的大厅里是40多家纳米领域分析试验仪器厂家的展台展示,陈列着各家&ldquo 纳米金刚钻&rdquo 。提到纳米技术就不能不提扫描隧道显微镜,它由IBM研究员、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Gerd Binning(盖尔德· 宾尼)和Heinrich Rohrer(海因里希· 罗勒)这两位科学家于1981年率先开发,能够在原子水平观察材料表面,从而奠定了纳米技术研究的基石。 所以,最先亮相的当然非&ldquo 原子力显微镜&rdquo 莫属,原子力显微镜是继扫描隧道显微镜之后发明的一种具有原子级高分辨的新型仪器,可以在大气和液体环境下对各种材料和样品进行纳米区域的物理性质包括形貌进行探测,或者直接进行纳米操纵;现已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纳米功能材料、生物、化工、食品、医药研究和科研院所各种纳米相关学科的研究实验等领域中,成为纳米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 岛津公司于2011年5月新品推出了SPM-9700扫描探针显微镜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是在样品表面用微小的探针进行扫描,高倍率观察三维形貌和局部物理特性的显微镜总称。SPM-9700更是性能高、速度快、操作简单的新一代扫描探针显微镜。 专利技术的头部滑动机构,高稳定性&高速分析的保证 样品交换时也可保持激光稳定照射悬臂。照射稳定性优异,分析时间也大幅度缩短。 鼠标操作即可表现丰富的3D图像显示 可从不同角度放大拉伸图像进行确认。鼠标操作简单,更可进行3D断面形状分析。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下称XPS)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的高技术分析仪器,主要用于固体材料的表面(2~3nm深度)元素成分和价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与成像功能和离子溅射刻蚀相结合,也可以用于固体表面元素成分及价态的二维面分析和深度剖析,在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各类功能薄膜的机理研究、催化剂研究与失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纳米材料的颗粒直径均在100nm左右,原子排列仅具备短程序而无长程序,其表面特性与块状材料有很大不同。由于颗粒过于微小,其他分析手段如SEM或EPMA的信息深度在1&mu m左右,测量结果只能是多个颗粒由表及里的平均结果,因而只能使用XPS等表面分析手段进行材料最外层数个原子层的成分与价态表征。 相信岛津纳米分析领域的扫描探针显微镜(包含原子力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功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应用会令您的纳米研究如虎添翼!
  • 德公报称:日核泄漏不会对海洋生物造成长期污染
    德国负责渔业环境放射污染监测的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研究所日前发表公报说,根据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取得的经验,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对鱼类等海洋生物造成长期污染。   该研究所根据日本公布的有关数据推测,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污染物近日未出现明显变化,其成份包括半衰期为两年的铯134、半衰期为30年的铯137和半衰期大约为8天的碘131。由于碘131很快就会衰变为没有放射性的氙同位素氙131,所以值得关注的主要是半衰期较长的铯污染物。   该研究所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德国在过去25年中就事故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对邻近的大西洋和波罗的海海域鱼类的影响开展了持续监测,发现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在水流循环好的海域很快会被稀释。在事故发生后第二年,德国有关海域就已检测不到核事故造成的铯污染。   研究人员因而推断,通过福岛核电站排出的冷却水以及因空气流动被带入太平洋海域的放射性污染物很快会被大量流动的海水稀释至检测不到的程度。
  • 迪马科技赞助HPLC 2010国际大会
    2010高效液相分离和相关技术第35届国际研讨会将于2010年6月19日至24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海因斯会议中心和喜来登酒店盛大开幕。经过多年的发展,HPLC大会已经成为液相分离学界最重要的会议。这一国际性的系列会议涉及了多个学科门类,汇集了世界上多位知名的分析化学家、生物化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共享其所拥有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宝贵资源,同时还将展出全球最先进的液相分离和分析技术的相关产品,对世界液相分离分析事业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迪马科技铜牌赞助本次会议,同时将在712#展台展出2010年多款UHPLC专用柱新品,欢迎国内广大客户光临参观。 会议相关信息请参考:http://www.casss.org/displaycommon.cfm?an=1&subarticlenbr=272
  • 本周四召开,报名从速!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全日程确定
    微塑料(microplastic),指的是在人为生产或太阳照射、太阳侵蚀、生物降解、机械破裂等形成尺寸5mm以下的塑料小颗粒。据现有研究表明,微塑料广泛地存在于土壤、空气以及水体环境中,并不断迁徙扩大污染面积,进一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生物体内,以物理堆积和化学方式损害健康。在我国,POPs、抗生物、微塑料等新污染物在近年引发新一轮的关注。有关微塑料污染监测治理的相关政策、标准目前已在陆续颁布的过程中。比如,在2021 -2022年各省发布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已有多数省份提到要强化微塑料污染管控;而在2022年下半年,各地发布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中,所有省份均提到了要强化微塑料污染治理;2023年2月,上海印发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微塑料上榜。基于此,仪器信息网、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将于4月27日-4月28日联合主办“ 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15位大咖专家齐聚,共同就微塑料检测与分析进行交流讨论。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 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报名通道已开启: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icroplastic230427/4月27日上午:海洋微塑料监测方法的标准化及风险评估专场张彦旭南京大学教授全球海洋微塑料的源与汇:三维传输模型视角张微微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研究员海洋微塑料标准化监测技术方法研究进展张晓丹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分子光谱应用工程师安捷伦 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水中微塑料测试分析整体解决方案查珊珊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材料表征产品高级技术工程师兼北区实验室经理Perkinelmer微塑料检测分析方案王清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黄渤海微塑料污染及其生态效应徐向荣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海洋微塑料的生态风险评估4月27日下午:陆地土壤环境微-纳塑料的分析方法及有害添加物的检测专场何德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室主任/副教授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其环境风险研究进展潘响亮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微纳塑料检测分析中的那些“坑”赵经鹏QUANTUM量子科学仪器贸易(北京)有限公司产品经理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在微塑料中的应用研究涂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方法张立武复旦大学教授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纳米塑料检测4月28日上午:大气微塑料的监测及健康风险李道季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海洋大气微塑料入海通量:问题与挑战龙鑫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东亚陆地-海洋微塑料大气传输的数值模拟研究胡辉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PY-TD-GCMS技术应用于微塑料中典型污染物分析刘凯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城市冠层及海气边界层大气微塑料赋存观测报名通道已开启: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icroplastic230427/
  • 973首席科学家+杰青+吉他手=中科院摇滚博导 他在窦唯新专辑里弹吉他
    p   3月16日凌晨,窦唯发布了自己的最新专辑《山水清音图》。 /p p   据说,专辑灵感来自古画《山水清音图》,整张专辑分为“萧和键音图”“鸣虫静夜图”“童子诵乐图”“长卷舒慵图”等,就像一副长长的画卷。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1.jpg" style=" HEIGHT: 292px WIDTH: 5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noimg/a2d04c4f-ede2-4755-8e7e-c059ef5cdb3b.jpg" width=" 500" height=" 292"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窦唯最新专辑《山水清音图》 /strong /p p   对于窦唯的乐迷来说,这张专辑更像一份迟来了4年的礼物 而对于科研人士而言,这张专辑中与窦唯合作的一名物理学家也格外引人注意。他叫陈涌海,在窦唯的新专辑中担任吉他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2.jpg" style=" HEIGHT: 376px WIDTH: 5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noimg/6be4a5f1-ec2c-4cb6-afda-286418bcb4ab.jpg" width=" 500" height=" 37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陈涌海 资料图片 /strong /p p   中科院半导体所主页上是这样介绍他的: /p p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半导体材料物理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基础规划项目和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面上项目、中科院重点项目等十余个科研项目。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百余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曾获2004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度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等奖励和荣誉。 /p p   早在2011年,陈涌海一曲《将进酒》很快在网络突破千万的播放量,还因此上过2012年的网络春晚。主业研究纳米、量子,闲暇时就带着吉他和歌喉纵情江湖,自此陈涌海获得了“摇滚博导”的称号。在《将进酒》视频中,他对面那位打着拍子的老者,是国学大家钱绍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3.jpg" style=" HEIGHT: 250px WIDTH: 5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noimg/e34a8fbc-3693-4c6b-a36f-0a08c7c9a3ab.jpg" width=" 500" height=" 250" / /p p   陈涌海既是毕业于北大的才子,知名的物理学者,中科院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也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身兼这些名头的他更是一名桀骜不驯的摇滚青年。对他而言,跨界的人生才最有趣。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1、边走边唱20年的物理学大家 /span /strong /p p   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里都流行学吉他,一向走文艺路线的北大尤爱此风。1986年从湖南老家考入北大物理学系的陈涌海也按耐不住,省吃俭用花了两个月饭费买了一把60块钱的“翠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4.jpg" style=" HEIGHT: 340px WIDTH: 5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noimg/3762a7a8-e8cf-4924-a77a-ac69b8fca5a5.jpg" width=" 500" height=" 34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读书时在北大未名湖边弹琴高歌的陈涌海 /strong /p p   原本陈涌海因为父亲在电影院工作,常看电影的他就会唱很多歌,这下真的陷入音乐中一发不可收拾。只要一有空,他就与几个爱好音乐的好友,例如杨一,许秋汉等人坐在未名湖边,在博雅塔下倚着柔和的灯光高歌一曲。那时候北大草坪上的人常常三五成群,有的读诗,有的唱歌,有的弹琴。据说那时年轻的高晓松也常流连其中。 /p p   后来陈涌海在攻读博士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这项爱好,一帮摇滚青年甚至还组建了一支未名湖乐队,出了一张名为《没有围墙的校园》的唱片。 /p p   陈涌海他们的摇滚乐与现在动不动就灌鸡汤、聊爱情的摇滚乐大不相同,他们嘶吼出来的满满的都是北大学子对国家、社会、人民的思考和忧愤,也有不少是青年学子的远大理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5.jpg" style=" HEIGHT: 269px WIDTH: 5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noimg/a80e7e92-7774-464b-ae4c-ed61149e1330.jpg" width=" 500" height=" 269" / /p p   从1993年在圆明园废墟上喝酒时写的第一首歌《废墟》算起,陈涌海“玩”摇滚已经有20多年的光景了。对于他来说,重要的不是写了多少歌,或是唱得好不好,而是他学会了用音乐表达自己,在摇滚中找到了不一样的自我。 /p p   当然对于陈涌海来说,主业还是科研,音乐只是放不下的爱好,用来舒缓压力。至于会不会红,他从来没想过。上面那个视频中,坐在陈涌海对面的是知名的雕塑家、国学大家钱绍武先生,陈涌海唱这首《将进酒》也是因为与钱先生谈古论今一时兴起,而画面恰好被朋友拍下来了而已。 /p p   “杨一在钱老那里做事,有次邀请我去钱老家做客,钱老用古法,为年轻人吟诵了几首诗词,与钱老喝茶聊天后,我随手抱起吉他,以现代歌者的风格,为老人豪唱了一曲《将进酒》。”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6.jpg" style=" HEIGHT: 282px WIDTH: 5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noimg/bd4d941c-e2e7-4ca9-a386-1b63eb28d0ad.jpg" width=" 500" height=" 282" / /p p   陈涌海在摇滚圈内也很有名气,被誉为摇滚大仙的窦唯就很欣赏陈涌海这种放荡不羁的侠气,时常跟他喝茶、一起演奏。陈涌海身边还聚集了很多类似的朋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闻着味儿就都来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7.jpg" style=" HEIGHT: 281px WIDTH: 5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noimg/331f7100-7916-4142-9ce3-2a13167f3a23.jpg" width=" 500" height=" 28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陈涌海与有摇滚大仙之称的窦唯(左一)聊天 /p p   陈涌海也是著作等身的物理学大家,他也说自己在课堂上和实验室里都是一个“无话可说”的科学家。可是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无话可说”的科学家在严肃的工作之外,生活的主题竟然是浪漫的诗和摇滚。科研和摇滚对他来说,一个是工作,一个是生活,都需要认真对待。 /p p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2、他是一个有情怀的“现代李白” /strong /span /p p   有个媒体朋友对陈涌海说:“你唱《将进酒》的一刻,是李白附体了,要是李白坐在我身边,肯定就是这个样!” /p p   陈涌海天生就像李白,一如是在黄河边伴着水奔声、风嘶声,击节擂鼓高唱《将进酒》的侠客。他们在骨子里都蔑视庸俗,追求自由,决不让世俗礼法束缚自己追求奔跑的灵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8.jpg" style=" HEIGHT: 333px WIDTH: 5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noimg/9120f6b9-c4e0-45e2-853b-77cc80bef7fa.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 /p p   一次陈涌海在台上演唱,有观众起哄嫌弃他的湖南方言听不懂。要是一般的歌者怕是要赧赧不安,退下舞台了。陈涌海不是这样,他反倒怒吼观众“听不懂的出去”,吓得起哄的观众坐在台下不敢吱声,一介书生竟然冠勇如斯。 /p p   但陈涌海不认为这是一种霸气:真正有霸气的是钱绍武老先生这种人,2亿家产全都捐给清华了,或是像许秋汉这种人,有兄弟要去西藏采风,他就倾囊相赠,而我往外借个大钱还得跟媳妇儿商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9.jpg" style=" HEIGHT: 429px WIDTH: 3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noimg/2d12db27-fde9-474a-bdee-8ccff69ada32.jpg" width=" 300" height=" 429"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陈涌海个人创作 /strong /p p   陈涌海把自己的这种感性和浪漫归结于时代:那个时候我们的娱乐活动不多,很有理想主义情怀,我有一个同学外号“万能文艺青年”,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可硬是放弃学业去山村支教了。 /p p   往外借个大钱都得跟媳妇儿商量的陈涌海也不是没有过发大财的机会。曾经很多节目邀请他表演,都号称“你有一个梦想,我就帮你实现这个梦想”,但是陈涌海一概拒绝了。他觉得这不是扯淡么,我的梦想用不着你们实现,客观来讲他们这么做这只是因为摇滚科学家的名头比较容易炒作,有噱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0.jpg" style=" HEIGHT: 353px WIDTH: 3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noimg/7abf27a7-b5ea-495d-b796-0e6877d6d3b4.jpg" width=" 300" height=" 353" / /p p   颇有些理想主义情怀的陈涌海也觉得自己有些不容于这个社会了。他有一次参加一个聚会,原本火锅飘香的包间氛围甚佳,但是席上大家聊得无外乎房子、车子、股票,陈涌海有些如坐针毡。后来都忘了怎么逃出来的陈涌海跑到酒吧喝扎啤,又去看摇滚演出,才渐渐感觉到“一种放任自在与激越不定纠缠在一起的奇妙的感受”。 /p p   那晚他想起李白一句的一句诗:“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他觉得李白还能携友同行,可是我能携谁,探谁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1.jpg" style=" HEIGHT: 366px WIDTH: 3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noimg/8f08cc85-0103-4c54-84ce-66f3271bff2c.jpg" width=" 300" height=" 366" / /p p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3、科研和教学是我的本职工作 /strong /span /p p   当被问起:如果能重新选择,是做音乐人还是科学家?陈涌海说:当然还是搞科研。科研和音乐都是我喜欢的,搞科研更有把握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存,搞音乐就不好说了,音乐就是自己的业余爱好。 /p p   “科研是职业,音乐只是业余爱好,两个都是我喜欢的,定位很清楚,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平衡。弹琴唱歌可以缓解科研上的压力吧,算是科研生活的一个很好的调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2.jpg" style=" HEIGHT: 333px WIDTH: 5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noimg/72070b28-7c65-4312-965c-87f3aa4eafa3.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陈涌海在办公室里弹唱 资料图片 /p p   打开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网页,陈涌海一直是他们的杰出人才。对于陈涌海来说,科研带来的乐趣不比音乐带来的乐趣少。 /p p   “其实做科研也是有乐趣的,跟玩游戏一样,达到目的时,都会在大脑产生某种让自己感到愉悦兴奋的化学物质,如果是常人难以完成的困难级别,你完成了就能分泌更多这种物质。不然也不会坚持做这行。” /p p   尽管陈涌海形容自己是一个不苟言笑、“无话可说”的老师,学生们都怕自己,但是他是真心的关心学生,看到学生走弯路或者浪费时间也是真着急。就像他当年咆哮自己一样咆哮他们:“做不了刀子,也要做刀把子。哪怕做生锈的、钝刀的刀把子,也要跟刀子在一起。” /p p   说到当然就要做到,陈涌海堪称学生们的榜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3.jpg" style=" HEIGHT: 365px WIDTH: 5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noimg/3c7f0107-6850-40a2-a2c6-c4983d23f21c.jpg" width=" 500" height=" 365" / /p p   他每天8点钟到办公室,晚上六点钟回家吃饭,休息几个小时,晚上9点钟再回到实验室,一般要到12点才离开,短暂的一天不光要忙于自己的实验工作,还要看业内相关的研究论文、学生的汇报材料,而且他还是实验室的负责人,又要担起繁重的行政工作。他玩音乐的时间已经是少了很多。 /p p   尽管科研任务和行政工作都十分繁重,但是颇具侠气的陈涌海因为摇滚而享受着轻盈自恣。 /p p   就像他喜欢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由那些熟悉的城市场景抽象出来某种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的结论,这些都让我着迷。我喜欢符合逻辑的玄幻和飞跃。”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本文整理自科技日报,中科院物理所,成都商报 /p
  • 国外太赫兹无损检测技术已趋成熟
    太赫兹技术属于一种新型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对某些组件及表面进行无损测试分析。但是这种检测装置,尤其是传感器探头,不仅价格昂贵,而且相当笨重。  现在,来自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非常紧凑、简单的传感器探头,其成本也因此变得更低,装置操作也变得更加容易。他们设计的第一种传感器探头原型已经被用于在塑料管的生产线上检测管壁的厚度。此外,这种装置还非常适用于分析纤维复合材料上的涂层等。  这种新型传感器探头将会于2016年4月25至29日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进行展出。  十多年以前,当人们谈论最多的还都是人体扫描仪的时候,太赫兹技术就被视为“下一个大事件”。科学家们希望利用太赫兹辐射技术研发出一种能够用于材料测试与分析方面的测量体系 虽然人们对于太赫兹技术一直都抱有很大的期望,但太赫兹技术并没有取得人们所期待的进展。与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例如X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等,太赫兹技术成本太高,装置笨重、不灵活。  搭配新型传感器探头的测量体系  现在,德国柏林的弗劳恩霍夫海因里希赫兹研究所在太赫兹技术方面取得了一项巨大的进步。由该研究所里Thorsten G?bel领导的太赫兹技术研究小组已经成功的研制出了首例标准太赫兹设备,而且成本更低,操作更为简便。  弗劳恩霍夫海因里希赫兹研究所激发太赫兹辐射的原理是基于一种光电方法 通过使用一种特殊的半导体,激光脉冲被转换成太赫兹电脉冲。而以前太赫兹技术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成功的原因主要就在于这种特殊半导体需要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质。  “我们研制出了一种半导体材料,能够被波长为1.5微米左右的激光刺激,” G?bel说道:“在光通信领域中,这是一种标准波长,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有那么多廉价但高质量的光学组件和激光器”。  但是,要研制出一种能够用于材料测试方面,且成本较低、操作便利的太赫兹体系仍然存在一个大障碍——迄今为止,用于扫描待测试组件的传感器探头太大而且非常笨重,并不便于使用。原因是太赫兹发射器和接收器是两个独立的组件,必须要精确的安装在套管里。这种排列的主要缺点在于测试样品只能在一个角度上进行测量。因此,测试对象必须准确的位于接收器和发射器的焦点上,这样经样品由发射器发出的太赫兹信号才会显示在接收器上。如果传感器探头和样品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例如发生轻微震动等,测量都会变得更加困难。  如今,研究人员制造了一个能够同时发射和接收信号的集成芯片,这使得操作距离可以更加灵活。人们将发射器和接收器“打包”成一个收发器,并置于一个直径只有25毫米,长度只有35毫米的简易传感器探头内部。  研究人员将太赫兹辐射中的发射单元与接收单元“打包”置于一个直径只有25毫米,长度只有35毫米的简易传感器探头内部  塑料管的壁厚检测  这种太赫兹传感器体系目前已经被一些制造厂商用于塑料管材的生产监测,这些传感器能够直接在生产线上检测塑料管壁的厚度 这项检测在生产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管壁太薄,塑料管就会变得非常不稳定 管壁太厚,无疑会浪费许多宝贵的原材料。  直到现在,塑料管生产线上一般都是采用超声检测体系。但超声检测不能准确的在空气中进行测量,通常需要用到水等耦合剂来起到超声传感器探头和塑料管材之间的耦合介质作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接近250℃的塑料管材必须通过水箱,才能完成检测。此外,超声检测技术并不能有效检测由不同材料层构成的所谓的智能管材。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上的涂层检测  这种新型太赫兹传感器探头的另一个应用是验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上的油漆以及涂料等。  人们能够利用涡流检测技术对一些金属基材料进行检测,例如在汽车行业中对金属薄片进行检测 但是涡流检测技术并不适用于导电性不好的纤维复合材料。“因此,随着复合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以及能源等领域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G?bel说道,而这种新型太赫兹传感器探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这种新型的太赫兹传感器体系来自于廉价的标准光学元件,可它目前的价格仍然高于一些超声检测装置,但是,G?bel预测,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逐步批量生产,其价格肯定会大幅降低。考虑到这种检测方法的优势及其目前的研究进展,G?bel相信太赫兹技术在未来几年将会取得更多的成功,很快成为一种成熟的无损检测手段。译自:sciencedaily
  • IDEX Health & Science LLC参加HPLC 2010国际大会
    2010高效液相分离和相关技术第35届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6月19日至24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海因斯会议中心和喜来登酒店盛大举行。经过多年的发展,HPLC大会已经成为液相分离学界最重要的会议。这一国际性的系列会议涉及了多个学科门类,汇集了世界上多位知名的分析化学家、生物化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共享其所拥有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宝贵资源,同时还将展出全球最先进的液相分离和分析技术的相关产品,对世界液相分离分析事业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IDEX Health & Science LLC在会上推出了超高压系列的产品用于HPLC和UHPLC的仪器。这些部件打破了以往的压力限制: 接头:30,000psi 阀门:25,000psi 单向阀:30,000psi 柱管:20,000psi 这些部件可增加系统的性能,满足当今最新的快速色谱技术! IDEX Health & Science LLC 专注于设计、开发及生产流体部件以及精密组件,应用于精密控制和测量。尤其在集成解决方案方面,可为OEM流体系统提供创新和优化。IDEX Health & Science 已经成为分析仪器,临床诊断,生物技术,实验室市场领先的组件和技术供应商。
  • 徕卡175周年:徕卡品牌的发展历程,也是显微技术的发展史
    2024年是徕卡显微成立第175周年。这175年,既是徕卡品牌的发展历程,也是世界光学显微技术的发展史。这175年,徕卡始终满怀热忱,以创新将可视化、分析能力推向更高更远。徕卡的愿景是瞰见未知,赋能客户,同创世界健康与美好。让我们共同回顾徕卡品牌走过的百年风雨历程感受人类在光学显微技术领域的不断开拓创新1849 - 2004年品牌早期历程1849年德国数学家卡尔凯尔纳 (Carl Kellner) 博士在德国韦茨拉尔成立 Optical Institute 光学公司,开始镜头与显微镜的研究。早期的徕卡显微镜工厂1853年Optical Institute在美国成立 Bausch & Lomb 仪器部门。1865年恩斯特徕兹一世 (Ernst Leitz I) ,加入了公司并成为公司的合伙人。恩斯特徕兹一世 (Ernst Leitz I)1869年Ernst Leitz 接管“Optical Institute”并将公司改名为“Ernst Leitz”。早期的Leitz徕兹显微镜1872年Rudolf Jung在德国的海德堡成立精密工程公司。一个世纪以后,海德堡将诞生一家培养了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全球著名研究所——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鲁道夫荣格 (Rudolf Jung)1876年 C. Reichert在奥地利的维也纳成立光学公司。卡尔赖希特 (Carl Reichert)上述两家公司后来合并为Reichert-Jung。1881年霍勒斯达尔文 (Horace Darwin) 创立剑桥仪器光学公司 (Cambridge Instruments),该公司也是徕卡集团的前身之一。而霍勒斯达尔文的父,亲,正是《物种起源》的作者,进化论的奠基人,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 (Charles Darwin)。霍勒斯达尔文 (Horace Darwin) 查尔斯达尔文 (Charles Darwin),进化论之父1907年徕卡将第10万台量产显微镜赠予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科赫 (Robert Koch)。罗伯特科赫是德国科学家,因发现结核杆菌及细菌学相关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被誉为“细菌学之父”。罗伯特科赫 (Robert Koch)徕卡赠送给罗伯特科赫的显微镜罗伯特科赫在使用徕卡显微镜1913年徕卡推出首台双目筒显微镜。首台双目筒显微镜1914年奥斯卡巴纳克 (Oskar Barnack) 发明 Leitz 35 mm 小画幅相机。由此开启了相机界的顶流——Leica徕卡相机的历史。第一台徕卡相机UR-LEICA1921年Wild Heerbrugg在瑞士创建光学公司。海因里希怀尔德 (Heinrich Wild)1925年徕卡推出首台偏光显微镜。1929年徕卡发布光子显微镜。1932年徕卡推出入射光荧光显微镜。1950年代的徕卡显微镜工厂1967年 徕卡发布图像分析产品 (定量分析显微镜) 。1972年Leitz Wetzlar 和 Wild Heerbrugg 开始合作。1976年公司拓展金属材料研究业务,并收购了达尔文创立的Cambridge Instruments(首家扫描电子显微镜制造商)。1981年Wild Leitz 集团开始规划成立。1984年ELSAM 超声显微镜荣获德国商业创新奖。1986年Ernst Leitz 和 Wild Heerbrugg 合并成立 Wild Leitz 集团。1990年Wild Leitz、Cambridge Instruments、Reichert & Jung 和 Bausch & Lomb 合并成立徕卡集团。1993年徕卡集团在中国设立第一家样本制备合资公司。1998年徕卡集团的徕卡相机、徕卡显微系统和徕卡测量系统三大业务单元成为三家独立公司。徕卡相机 徕卡显微系统徕卡测量系统2003年徕卡 DUV 物镜获得德国商业创新奖。2004年第一台超分辨率共聚焦 (4Pi) 显微镜。2005 - 2014年加入丹纳赫继续引领世界光学显微技术发展2005年徕卡显微系统正式加入美国丹纳赫(Danaher)集团,成为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的一个重要分支。丹纳赫是全球科学和技术的创新者,徕卡与之携手,加速科技对今日生活之影响,改善人类健康。2005年大事记推出创新激光显微切割系统TCS SP5共聚焦显微镜面世,具备当时单台共聚焦显微镜有史以来最高的成像速度和分辨率AF6000 LX集成系统适用于高级宽场荧光成像和分析,使研究人员能够在几天内通过快速细胞动力学成像或 4D 实验来研究生命过程。徕卡 LMD6000 可处理较厚的样本和较硬的材料2006年大事记徕卡推出组织病理学网络解决方案徕卡显微系统公司第三次获得“Innovationspreis”(德国商业创新奖)2007年大事记徕卡与超高分辨率技术之父斯特凡黑尔 (Stefan Hell) ,推出超越当时显微分辨率极限的TCS STED 光学显微镜。这是世界首款商用STED显微镜,光学分辨率小于90纳米。Max Planck Innovation 签署 RESOLFT 技术的许可证协议;哈佛大学科技发展办公室向徕卡授予其 CARS 显微镜技术许可证。徕卡显微系统公司新成立生物系统部门,后来发展为丹纳赫集团诊断平台旗下运营公司。徕卡推出M165 C和M205 C高端体视显微镜,采用 FusionOptics 融合光学技术,树立了体视显微镜领域的新标杆。2008年大事记徕卡显微系统公司成为总部设于德国海德堡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EMBL) 高级培训中心的创始合作伙伴。而德国海德堡正是徕卡公司的前身之一——1872年鲁道夫荣格 (Rudolf Jung)的精密工程公司——成立的地方。徕卡推出 M720 OH5 是小巧的神经外科显微镜,配有水平光学系统,采用移动设计理念,具有出色的头顶操作性。徕卡显微系统公司凭借 FusionOptics 融合光学技术赢得 PRODEX 奖项,该技术能够形成高分辨率、更大景深、3D效果更佳的图像。徕卡 TCS SP5 X 超连续谱共聚焦显微镜荣获2008年度《科学家》杂志十大创新奖。2009年大事记2010年大事记徕卡显微系统公司在年度互联世界大会上获得 M2M 价值链金奖,Axeda Corporation 被誉为徕卡获得此奖项的一大助力。2011年大事记
  • 徕卡175周年:徕卡品牌的发展历程,也是显微技术的发展史
    2024年是徕卡显微成立第175周年。这175年,既是徕卡品牌的发展历程,也是世界光学显微技术的发展史。这175年,徕卡始终满怀热忱,以创新将可视化、分析能力推向更高更远。徕卡的愿景是瞰见未知,赋能客户,同创世界健康与美好。今天,作为丹纳赫集团旗下一员,徕卡显微正在加速科技对今日生活之影响,改善人类健康。让我们共同回顾徕卡品牌走过的百年风雨历程,感受人类在光学显微技术领域的不断开拓创新。1849 - 2004年品牌早期历程1849年德国数学家卡尔凯尔纳 (Carl Kellner) 博士在德国韦茨拉尔成立 Optical Institute 光学公司,开始镜头与显微镜的研究。 早期的徕卡显微镜工厂 1853年Optical Institute在美国成立 Bausch & Lomb 仪器部门。1865年恩斯特徕兹一世 (Ernst Leitz I) ,加入了公司并成为公司的合伙人。 恩斯特徕兹一世 (Ernst Leitz I)1869年Ernst Leitz 接管“Optical Institute”并将公司改名为“Ernst Leitz” 早期的Leitz徕兹显微镜1872年Rudolf Jung在德国的海德堡成立精密工程公司。一个世纪以后,海德堡将诞生一家培养了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全球著名研究所——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鲁道夫荣格 (Rudolmatchf Jung)1876年 C. Reichert在奥地利的维也纳成立光学公司。 卡尔赖希特 (Carl Reichert)上述两家公司后来合并为Reichert-Jung。1881年霍勒斯达尔文 (Horace Darwin) 创立剑桥仪器光学公司 (Cambridge Instruments),该公司也是徕卡集团的前身之一。而霍勒斯达尔文之父,正是《物种起源》的作者,进化论的奠基人,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 (Charles Darwin)。霍勒斯达尔文 (Horace Darwin) 查尔斯达尔文 (Charles Darwin),进化论之父1907年徕卡将第10万台量产显微镜赠予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科赫 (Robert Koch)。罗伯特科赫是德国科学家,因发现结核杆菌及细菌学相关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被誉为“细菌学之父”。罗伯特科赫 (Robert Koch)徕卡赠送给罗伯特科赫的显微镜罗伯特科赫在使用徕卡显微镜1913年徕卡推出首台双目筒显微镜。首台双目筒显微镜1914年奥斯卡巴纳克 (Oskar Barnack) 发明 Leitz 35 mm 小画幅相机。由此开启了相机界的顶流——Leica徕卡相机的历史。 第一台徕卡相机UR-LEICA1921年Wild Heerbrugg在瑞士创建光学公司。 海因里希怀尔德 (Heinrich Wild)1925年徕卡推出首台偏光显微镜。 1929年徕卡发布光子显微镜。1932年徕卡推出入射光荧光显微镜。 1950年代的徕卡显微镜工厂1967年 徕卡发布图像分析产品 (定量分析显微镜) 。1972年Leitz Wetzlar 和 Wild Heerbrugg 开始合作。 1976年公司拓展金属材料研究业务,并收购了达尔文创立的Cambridge Instruments(首家扫描电子显微镜制造商)。1981年Wild Leitz 集团开始规划成立。 1984年ELSAM 超声显微镜荣获德国商业创新奖。1986年Ernst Leitz 和 Wild Heerbrugg 合并成立 Wild Leitz 集团。1990年Wild Leitz、Cambridge Instruments、Reichert & Jung 和 Bausch & Lomb 合并成立徕卡集团。 1993年徕卡集团在中国设立第一家样本制备合资公司。1998年徕卡集团的徕卡相机、徕卡显微系统和徕卡测量系统三大业务单元成为三家独立公司。徕卡相机 徕卡显微系统徕卡测量系统2003年徕卡 DUV 物镜获得德国商业创新奖。2004年第一台超分辨率共聚焦 (4Pi) 显微镜。2005 - 2014年加入丹纳赫继续引领世界光学显微技术发展2005年 2005年,徕卡显微系统加入丹纳赫集团。由此,丹纳赫开始进入生命科学业务领域。 徕卡很自豪能成为丹纳赫的一员。丹纳赫是全球科学和技术的领导者。一起携手,我们正在加速科技对今日生活之影响,改善人类健康。 2005年大事记推出创新激光显微切割系统TCS SP5共聚焦显微镜面世,具备当时单台共聚焦显微镜有史以来最高的成像速度和分辨率AF6000 LX集成系统适用于高级宽场荧光成像和分析,使研究人员能够在几天内通过快速细胞动力学成像或 4D 实验来研究生命过程。徕卡 LMD6000 可处理较厚的样本和较硬的材料2006年大事记徕卡推出组织病理学网络解决方案徕卡显微系统公司第三次获得“Innovationspreis”(德国商业创新奖)2007年大事记徕卡与超高分辨率技术之父斯特凡黑尔 (Stefan Hell) ,推出超越当时显微分辨率极限的TCS STED 光学显微镜。这是世界首款商用STED显微镜,光学分辨率小于90纳米。Max Planck Innovation 签署 RESOLFT 技术的许可证协议;哈佛大学科技发展办公室向徕卡授予其 CARS 显微镜技术许可证。徕卡显微系统公司新成立生物系统部门,后来发展为丹纳赫集团诊断平台旗下运营公司。徕卡推出M165 C和M205 C高端体视显微镜,采用 FusionOptics 融合光学技术,树立了体视显微镜领域的新标杆。2008年大事记徕卡显微系统公司成为总部设于德国海德堡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EMBL) 高级培训中心的创始合作伙伴。而德国海德堡正是徕卡公司的前身之一——1872年鲁道夫荣格 (Rudolf Jung)的精密工程公司——成立的地方。徕卡推出 M720 OH5 是小巧的神经外科显微镜,配有水平光学系统,采用移动设计理念,具有出色的头顶操作性。徕卡显微系统公司凭借 FusionOptics 融合光学技术赢得 PRODEX 奖项,该技术能够形成高分辨率、更大景深、3D效果更佳的图像。
  • PM2.5污染导致我国经济损失达68亿元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北大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发布《危险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报告》认为,在现有的空气质量下,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4城市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数将高达8572人,因早死而导致的经济损失达68亿元。两家机构呼吁,PM2.5污染已经进入高发期,各级政府应尽快提出一个明确的、积极进取的PM2.5达标时间表。   PM2.5污染增加患癌风险   “2010年,北京、上海因PM2.5污染致死已经接近同期交通意外死亡人数的三倍。”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周嵘说,“按照近期颁布的国家规划,中国大部分超标城市需要至少20年来把空气质量治理到国家二级标准。这意味着下一代人要继续时刻暴露在高度威胁健康的污染中,而中国的公众等不起20年。”   《报告》指出:PM2.5污染可致心脑系统及呼吸系统损伤,增加患癌风险并引发早死。据多项研究显示,PM2.5暴露对于健康乃至死亡的影响,长期效应远远高于短期效应。   与煤炭消耗有关   这份《报告》也强调,及时有效的空气质量改善会直接给公众健康带来显著的收益。以今年为例,如果空气质量通过治理,能够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空气质量准则值,那么4城市因PM2.5早死人数可减少81%,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达55亿元。   周嵘还表示,近年来PM2.5污染的高发和加重与煤炭消耗量的急速增长有直接关系。   据悉,研究团队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西安作为华北、华东、华南、西北重点区域的代表。利用4个城市2004年到2009年间PM2.5研究性监测数据和同期疾病控制中心统计的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病因死亡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评估和考察PM2.5对中国城市居民的健康损害,并在此基础上对2010年、2012年PM2.5引发的因病过早死亡和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这是国内第一份针对不同城市计算PM2.5造成的过早死亡人数、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的研究报告。
  • 300年电学史,20个重要而美丽的科学仪器
    现代社会离不开电。当你每天享受着电灯、空调、电话、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时,你是否想过科学家是如何搞清楚其中的原理的?  在《电气时代序章》(The Prologue of Electrical Age)中,我们将通过大约20个重要而美丽的历史仪器,回顾1600—1900年间的电学历史。利用科学准确、高品质的电脑图像(CG),我们设法还原这些历史仪器当年的风采,并给出它们工作的原理和与之相关的重要科学发现。  我们计划《电气时代序章》的最终形态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科普书籍和一个互动的iPad App。我们目前正在寻找项目的合作文字作者。如果您是一位有经验的科普作家并且对这个项目感兴趣,欢迎联系我们(liangyan@novoedu.com)。下面是项目预览:  《电气时代序章》分为8个主题,对近20种重要的历史仪器,相关科学家及其重要科学发现进行介绍。以下是10种仪器的预览。  ?威廉吉尔伯特于1600年发明的静电验电器,这是最早的静电检测装置。吉尔伯特是最早区分电学和磁学现象的科学家。  ?奥托冯居里克于1663年发明的摩擦起电装置。用手磨擦黄色的硫磺球后,硫磺球可以吸引羽毛等小物体。居里克当时并不清楚其实验现象的本质,他认为硫磺球对其他物体的吸引力类似于地球的引力。  ?让-安托万诺莱于1753年发明的静电发电机。用手或者皮毛磨擦快速旋转的空心玻璃球体可以在玻璃表面产生大量的静电荷。  ?莱顿瓶由冯 克莱斯特在1745年和穆森布罗克在1745-1746年独立发明,其名称来源于穆森布罗克所在的城市莱顿城。莱顿瓶是最早的电容器。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58年发明的莱顿瓶电池组。富兰克林是最早用Battery这个单词来描述电池组的。之前Battery指的是军事上的排炮。  ?夏尔奥古斯丁库仑于1785年所发明扭秤装置。通过这个精密的仪器,库伦发现了著名的库伦定律。  ?亚历山德罗伏特于1800年发明的伏打电堆。这是第一个可以连续供电的化学电池。伏打电堆的发明极大推动了电化学和电磁学的进展。  ?迈克尔法拉第于1821年所发明的电磁旋转装置。这个装置是所有电动机的前身。  ?迈克尔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著名的电磁感应现象。上图是1832年皮克西根据法拉第的研究成果发明的第一台电磁感应发电机。  ?海因里希赫兹于1886年发明的用于电磁波检测的实验装置。通过这套实验装置,赫兹首次证实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于光速相同。
  • 史上最强激光器或落户英国 有望破解宇宙奥秘
    史上最强激光器能撕裂真空 超高场激光器有望帮助人类解答一系列关于宇宙空间的难题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0月30日报道,一座能撕开真空的激光发射器有望在英国问世,它将帮助科学家破解宇宙的未解之谜。   史上最强激光发射器的正式称谓是“超强激光构造计划超高场激光器”(Extreme Light Infrastructure Ultra-High Field Facility),它是继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之后物理学界的又一个重大实验项目,英国卢瑟福 阿普尔顿实验室高级激光技术与应用中心的科学家目前正在研制实验所需的相关技术。   欧盟委员会今年早些时候已经批准了在捷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分别建立三座激光发射器的计划。这三座激光发射器总造价约2亿欧元(约合17.6亿元人民币),预计2015年正式启用,将作为超高场激光器的组成部分,并为其提供原始激光束。整个超高场激光器将于2020年前后问世,总造价约10亿欧元(约合88亿元人民币),运转后将能在百万兆分之一秒内制造出总能量相当于全世界全部电能输出10万多倍的强大激光,全部激光束汇聚为一点后将产生比太阳核心还极端的超高温高热状态。   科学家希望利用超高场激光器“撕破”宇宙中的真空,探索宇宙空间的构成和所谓“暗物质”的真相。与人们通常的认识不同,宇宙中所谓的“真空”其实并非空无一物。根据科学家推测,所谓的真空是在物质与反物质的相互抵消作用下形成的 由于构成真空的所谓“鬼粒子”转瞬即逝,因此一直未能被人类所认识。超高场激光器的出现有望改变这一局面,甚至可以帮助科学家验证“额外维度”(extra-dimension)的存在。德国物理学会主席沃尔夫冈桑德纳教授表示:“我们往往认为真空中没有任何物质,但事实上,真空似乎是由存在时间极短的成对分子组成的。高能激光射线能将这些分子拉开,并延长它们存在的时间。”   此外,超强激光还有望催生癌症激光疗法和新的医学诊断方法。普利茅斯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托马斯 海因茨尔接受采访时称:“超强激光构造计划将引领我们进入前所未知的物理学新领域,必将有许多令人惊讶的发现等待着我们。”   超高场激光器的最终落户地址将于明年公布,目前除英国外,俄罗斯、法国、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捷克的研究机构也都在积极申请。
  • 浅析我国VOCs调查企业的市场动态
    p   当前我国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为特征污染物的灰霾、光化学烟雾等区域复合污染问题突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大气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的关键前体物,并被纳入“十三五”期间总量控制指标。 /p center img alt=" " src=" http://img01.bjx.com.cn/news/UploadFile/201708/2017082808220075.jpg" width=" 450" height=" 243" / /center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全面开启VOCs调查 /span /p p & nbsp 为落实VOCs治理任务,我国先后发布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文件,至此全国各地开始向这个“隐形杀手”宣战,从政策、监测、经济、执法等角度入手,全面开启VOCs治理新征程。“十三五”期间,随着VOCs治理和监测政策的扶持力度持续加码,我国环境质量监测行业正迎来以VOCs调查为主的里程碑式的发展机遇。 /p p & nbsp 由于VOCs排放特点多样,VOCs调查作为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重点和难点,部分领域如石油化工、涂装、印刷包装、家具、金属等行业需求已成爆炸式增长。例如,江苏省在57个省级化工园开展VOCs在线监测 河北省通过安装治理设施和在线监测,解决了县域产业聚集区内小企业量大面广、监管难度大、监管成本高等问题。浙江省宁波市2017年底前,要求力争完成全市的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安装任务,配合初步建立针对石化、化工集中区域和重点企业的“点、线、面”立体式、全方位、全自动的VOCs监测监控体系。 /p p & nbsp 一些省市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也将VOCs监测与治理纳入工作重点并安排了资金投入,根据权威机构测算,VOCs污染源监测产业需求市场空间将达468亿元,受益于法律法规重视度增加、排污费征收以及政府部门补贴的激励作用,最高激活539亿市场空间。同时VOCs环境监测设备产业已全面铺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计划2017年9月底前“2+26”城市所有钢铁、燃煤锅炉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执行特别排放限值。要求重点排放单位全面安装大气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实时监控污染物排放情况。检测污染物是监管的重要环节,环境监测任务的全面铺开将利好相关企业。& nbsp & nbsp & nbsp & nbsp /p p & nbsp VOCs调查监测(检测)市场需求巨大,VOCs调查产业的市场空间主要体现在空气质量监测和重点领域污染源监测两个方面。空气质量VOCs监测方面,“十二五”国家环境监测方案已经要求“国控点”安装VOCs监测设备 污染源VOCs监测方面,“十三五”将重点推进石化行业和印刷行业的VOCs监测,包括全国381个石化工业园区,以及全国4142家规模以上印刷企业。2014年12月31日,环保部发布了《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对设备泄漏和敞开液面等排放源排放的VOCs的检测方法、仪器设备要求等作了相应的规定。在“十二五”时期,我国VOCs调查技术发展迅速,去年行业规模超过367亿元,“十二五”期间行业复合增速达17.6%。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VOCs调查的企业业态 /span /p p & nbsp 2002年,我国石化企业最先开始LDAR项目研究,LDAR是目前国际上石化企业广泛采用和认可的VOCs检测与修复技术。LDAR可以寻找VOCs的泄漏来源,并在最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处理。同时,LDAR通过对特定设备组件进行实时检测,可以使任何泄漏组件在特定时间内进行替换或修复。LADR参与主体主要为科研院校,代表机构有青岛安工院、上海环科院、北京环科院等。 /p p & nbsp 2013年,第三方检测公司首次在浙江进行LDAR项目试点,至此LDAR项目的市场化运行相继在浙江、上海、辽宁、山东等地蓬勃开展起来。2016年,全国大型石化企业基本上完成了首轮检测并向地方环保局提供了相关检测数据。自2013年以来在全国实施泄漏检测与修复的项目主要分为第三方检测公司、地方环科院、生产企业自己组织的检测队伍这三类。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集团公司大多采用自己组织检测队伍与相应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泄漏检测与修复项目。 /p p & nbsp 目前从事LDAR技术服务及设备研发型企业包括先河环保、聚光科技、嘉园环保、雪迪龙、磐合科仪、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天辰(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汉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因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同普绿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国泰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山东艾尔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持依迪亚(北京)环境检测分析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如北京环科院、上海环科院、南京环科院、中国石油大学等,以及各省市环境监测站及检测中心。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三方LDAR服务公司 /span /p p & nbsp 浙江聚光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为超过20家工业企业完成LDAR服务,后续将立足于LDAR,大力开拓VOC市场扩展产业链。聚光科技原本在工业在线气体监测领域已有相当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也是国产仪器企业中唯一的可用于VOCs应急检测的便携式气质联用仪供应商。2010年,聚光通过收购大地安科和Synspec大幅增长了其在国内VOC在线监测领域的市场份额,并进一步强化了产品线,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套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和价格垄断,成为具备研发生产空气质量、烟尘烟气、污水、地表水质、饮用水质、酸雨等六大在线监测系统及环境应急监测车的环境监测仪器专业生产企业,2016年上半年,天瑞仪器运营状况良好,并加强了在环保领域的投资,投资了山东东营五六干合排项目公司,涉足环境治理领域的PPP项目。 /p p & nbsp 上海汉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第一家引进LDAR体系企业,是无组织排放领域的标杆,通过与国家环保部、省级环保厅及一些本土机构的合作,汉洁已经成为中国LDAR项目咨询服务的领先者,也是唯一一家与中国三大油(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都提供过服务的企业。汉洁整合了世界先进的VOCs控制经验和专业的技术人才,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服务。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科研院所 /span /p p & nbsp 青岛安工院:采用国际固定或移动先进设备监测技术,监测化工企业各类反应釜、原料输送管道、泵、压缩机、阀门、法兰等易产生VOCs泄漏处,并修复超过一定浓度的泄漏检测处,从而达到控制原料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典型的LDAR步骤:确定程序、组件检测、修复泄漏、报告闭环等。其子程序包括:检测前准备子程序、检测子程序、修复子程序、报告子程序等。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LDAR企业自检 /span /p p & nbsp 扬子石化:成立以公司副总经理为组长的LDAR工作领导小组,制定LDAR工作方案,配备20台VOC气体检测仪,分配到各生产厂,并配备一台红外监测仪,用于检测高点远点的泄漏点,同时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查漏消漏工作。2015年11月底完成全部炼油装置LDAR工作,2015年年底建成完善LDAR管理体系。 /p p & nbsp 青岛欧赛斯:隶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安全环保与节能技术中心,在LDAR检测服务方面,青岛欧赛斯拥有一支专业技术团队,掌握系统的石油化工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及统计核算方法,并建立了VOCs综合管控平台系统,具有成熟的LDAR服务体系,目前已成功服务于国内多家大型炼化企业,同时代理销售检测用PHX21便携式VOCs气体分析仪和EyeCGasVOCs便携式红外气体成像仪。青岛欧赛斯已开展的LDAR检测业务及VOCs污染源核查与核算有20多项。& nbsp & nbsp & nbsp & nbsp /p p & nbsp 中国昆仑:前身为纺织工业部设计院,现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近几年,中国昆仑借助其本身的资源优势,也快速进入了VOCsLDAR检测服务业务。 /p p & nbsp 此外,一些设备制造企业也开始进军中国LDAR市场,如赛默飞。作为仪器制造商,赛默飞近年开始进军LDAR检测领域,吸收国内外先进的LDAR服务经验,并以综合评分第一的绝对优势入围泰兴经济开发区首批LDAR检测公司,在国内服务超过250家企业。赛默飞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选择,一种是单纯购买LDAR产品,另一种可以通过赛默飞服务工程师获得针对LDAR的解决方案。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VOCs调查市场痛点 /span /p p & nbsp 我国LDAR监测起步较晚,石油石化领域中尚未形成完善的监测体系。使用监测方法多数为离线监测,即在现场采集样品后带回实验室分析,成本较高,且在运输过程中易造成样品损失和交叉污染。在化工园区中,VOCs特征不清、基数不明,防控技术多样化,但排污和治污信息不对等,使VOCs防治的实际效果不尽人意。同时,标准缺失、法规政策较少且针对性不强,导致综合监管手段难以提升。近年来部分企业参照美国EPA方法开展了VOCs在线监测,不过文献报道较少。LDAR技术主要集中在装置泄漏监测和储罐泄漏监测两方面。 /p p & nbsp 目前LDAR市场门槛低,对从事LDAR的企业并没有硬性资质要求。在现有机遇下,许多企业纷纷涉足,近几年从事LDAR业务的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有从业者估计目前市场上有LDAR服务公司一两千家,企业水平良莠不齐,鱼目混杂,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了恶性竞争不断,低价竞标层出不穷,只能通过偷工减料获取利润。据LDAR从业者介绍,目前市场上LDAR监测点位正常在20-30元,但是在恶性竞争下低至4元,难以在获得利润条件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整个VOCs调查行业无疑是不利的。 /p p & nbsp 我国石化行业的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设备泄漏等无组织排放的控制和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尽管我国近期已经从国家层面将LDAR作为工业源VOCs减排的一个重要手段,并先后出台了多个标准和规范对LDAR的实施进行指导和约束,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和改善,其中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LDAR执行过程的合规性问题。 /p p & nbsp 很多企业在实施LDAR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规定的操作方法和检测频率执行,致使测得的数据可信度不够。此外由于LDAR在我国才开始推广,执行情况的审核制度还没有建立,对于有些企业流于形式的LDAR实施现状,目前也很难得到解决。急需在相关标准规范配套持续完善、第三方参与机制规范化、实施检测结果信息化管理,以及LDAR审查审计制度建立等四方面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p p & nbsp “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对VOCs污染控制力度的进一步加强,LDAR工作的开展必定会更加深入。我国LDAR技术的应用将会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呈现全面化、法制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同时,随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LDAR技术也会越来越智能化和简便化,VOCs调查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p
  • 消除监管盲区 提高执法效率
    石家庄基本形成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将每一寸土地都纳入监管视线 只要企业出现“冒烟”现象,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发现,并通过对讲设备立刻与企业联系,督促其采取相应措施。这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的一部分。记者从石家庄市环保局了解到,石家庄市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已基本形成,实现了对环境隐患的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和“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的目标。目前,石家庄市“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这一环境监管难题得到了有效破解。发现污染问题及时处理刘辉是石家庄市新华区西三庄乡环保所的一名环保监管员。刘辉每天要认真巡视辖区,即使在上下班路上,他也会在沿途留心查看,是否有道路遗撒、施工扬尘等污染现象。8月7日,刘辉一上班便根据安排对所负责的辖区进行日常巡视。上午10时许,在田家庄村附近时,他发现一座沙场的沙堆露天堆放,没有苫盖。刘辉迅速找到沙场负责人,要求其立即采取洒水措施,并尽快对沙堆进行苫盖。沙场负责人表示立即整改,但因为暂时没有苫布,所以先采取洒水措施,同时购买苫布,保证第二天全部实现苫盖。“明天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有没有苫盖。”7日下午,在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西三庄乡政府办公楼二楼的环保所,刘辉告诉记者,环保监管员对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进行全程跟踪,直至完成整改。这个环保所占用了两个房间,办公桌、电脑等办公设备齐全。环保所共有3名工作人员,其中一名是所长。“环保所是网格化监管的第二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环保所所长郝晓霞说,他们主要负责本级网格内的环境监管工作,并监督第三级网格责任主体履职,“还负责开展污染源监管、秸秆禁烧等工作。”郝晓霞说,他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对发现的污染行为,能自己处理的尽量处理,如涉及执法等无法处理的问题,立即上报至上一级网络。”与此同时,环保监管员每天都会将自己巡视的情况记录在《日常巡查记录表》中;如发现问题,则会填写《环境保护检查记录单》,详细写明问题及处理情况。科技手段强化网格化监管“新晶,你的1号炉顶出现冒烟现象,请迅速处理。”8月7日上午11时,在井陉矿区环保网格化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值班员通过对讲设备紧急呼叫河北新晶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的调度室人员。通过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可以看到,新晶公司1号炉顶出现了冒烟现象。呼叫仅两分钟后,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位身着工作服的工人,他快速跑向冒烟处,将炉顶盖子盖好,烟立刻消失了。“这是我们刚建成正在试运行的网格化视频监控系统。”井陉矿区环保局副局长焦彦欣介绍说,他们对全区4家焦化、4家煤货台和36家洗煤厂,在各自重点污染节点安装或整合了148个高清监控摄像头,并全部连入这套系统,实现了对重点企业的全天视频监控。除了井陉矿区,长安区长丰街道办事处为每一名环保监督员配置手持外拍设备,一旦发现隐患,第一时间上报,并果断采取措施及时处置。新乐市则利用电子地图,对网格化重点监管企业污染源制作电子图像文档,地理位置标注清晰,强化了监控。在创新科技手段的同时,井陉县建立了县环保局与二级网格联合行动制度,所有执法文书记录单下达给企业的同时,各二级网格也进行存档;灵寿县、无极县、晋州市等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对举报查实的给予1000元~10000元奖励;栾城区实施企业分级管理,建立各级企业环境监管措施。三级网格已覆盖全市“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是困扰环境监管的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2012年6月,石家庄市提出了要在全市构建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将环境监管的触角向最基层延伸,彻底消灭环境监管盲区。其中,根据网格化监管体系划分,一级网格为各县(市)区行政区域,二级网格为各乡镇、街道行政区域,三级网格为各村和社区所辖区域,从而实现“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三级环保管理网格,强化基层环保力量。经过2012年的“提出”、2013年的“探索”和2014年的“推进”3个阶段后,目前,石家庄市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三级网格覆盖全市,各县(市)、区网格已开始运行或试运行,并在管控点源、面源污染等方面发挥出了积极作用。目前,石家庄市已建成一级网格25个,二级网格289个,三级网格4273个,289个乡镇(街道)、园区(二级网格)均成立了环保所,共配备专职人员441人,兼职人员422人,落实了办公地点,基本做到了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今年上半年,石家庄市市本级和各级网格共处理各类环保问题1.1万件,立案查处279起;二、三级网格巡查发现问题5354件,处理交办环保问题4328件,处理率达到98%。让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对建立网格化管理的好处,石家庄市新华区环保局副局长陈海印表示,网格化管理能“让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陈海印表示,长期以来,环保等执法部门受执法力量限制,其监管“触角”很难延伸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而能及时发现身边污染现象的人,往往又没有管理的职责,等通知了执法部门,常常已错过了最佳执法时机。在采访中,石家庄市矿区环保局副局长焦彦欣也表示,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赋予了乡镇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再加上配套的长效管理机制,改变了以往各级基层政府对环保工作不够重视、疏于管理的被动局面。多年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保部门常常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有效突破了这一瓶颈。7月27日,井陉矿区贾庄镇环保所将一份检查记录上报至区环保局。环保所在日常巡查时发现,有一家白灰生产企业私自新上了一条生产线,属于违法行为,需要立即停建。因环保所没有执法权,所以将案件上报至区环保局。井陉矿区环保局立即派出执法人员赶赴现场,要求违法企业立即停建,并对其进行立案查处。在一份8月5日的反馈单上,记者看到,这家企业已经停止了违法生产线的建设。井陉矿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大队长冯红亮说,网格化体系赋予了乡镇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再加上配套的长效管理机制,改变了以往各级基层政府对环保工作不够重视、疏于管理的被动局面。不仅如此,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中,各部门的环保职责履行情况更加公开明了。电力、工商、城管等部门,作为一级网格,都有了更明确的责任分工,特别是在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中,全面改变了以往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来源:中国环境报
  • 关于显微镜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生物课上,一台显微镜、一片菜叶子加上一只青蛙或者鲫鱼,一场生物显微解剖课开场了。各自不免兴奋,显微镜是多么神奇的一个东西!它让我们能够看到流淌江水中的各种微生物,能够知晓细胞内形形色色的细胞器,能够区分出猩猩有24对染色体而人却只有23对。   这都要归功于16世纪一个叫Zacharias Jansen的荷兰人,我们不清楚他如何想到将两个镜片叠在一起并放在管子的两头,但是这个奇怪想法催生出的工具,却能够在压缩最小的时候放大3倍,拉到最长时可以放大达到10倍。他在孩童时期的嘻哈把玩,将我们带进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微观世界。   ▲玩出来的显微镜   很奇怪,做出显微镜的第一人不是生物学家,而是一个观星的人&mdash &mdash 现代物理学与天文学之父伽利略。1609年,在听说了这个孩子的发明后,他不仅研究明白了这些镜片在一起能够放大很多倍的原理,还制造出了一台更为精密的工具,并将其命名为occhiolino(也被称为little eye)。从此,现代意义上的显微镜走进人们的视野。   然而,显微镜真正发展成为一个学科,成为窥视微观世界的独门兵器,还是要等到17世纪六、七十年代。列文虎克,这个出生于1632年的荷兰小伙子,在稚嫩的年纪就不得不面对父亲的去世,被迫来到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干货商店当学徒,在那里他接触到放大镜,产生极大的兴趣。闲暇之余,他便耐心地磨起了自己的镜片。或许是太无聊,或许是太好玩,他一生中竟然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放大倍数竟然可以达到300倍!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列文虎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他第一个发现并描绘了细菌,展现了一滴水中的世界,准确地描述了红细胞,证明了马尔皮基推测的毛细血管层是真实存在的,他成为了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与列文虎克同期的,还有一个叫做罗伯特&bull 胡克,被称为&ldquo 伦敦的莱奥纳多&bull 达&bull 芬奇&rdquo 的英国博物学家。你说对了,&ldquo 胡克定律&rdquo 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他不仅提出了弹性材料的胡克定律,万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关系,设计了真空泵,还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软木中的&ldquo 小室&rdquo ,并将&ldquo cell&rdquo 一词深深地刻进了现代人的脑海中。从此,显微镜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出现了形式多样、拥有不同功能的各色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灯泡的发明让那些狂热的显微镜粉丝们欣喜不已,终于可以在晚上也可以使用高倍镜片来触摸微观世界了。但是当他们将光源经聚光镜投射在被检样本上后,却发现在视野中除了有那些小东西,竟然还发现了灯丝的影像。直到1893年,一个叫柯勒的年轻人,发明了二次成像技术,成功地将热焦点落在了被检样本之外,不仅光线均匀了,而且也不会损伤样本。这种被称为柯勒照明的光源系统,成为了现代光学显微镜的关键部件。   显微镜的变革,也使细胞学迎来了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细胞器、染色体等细胞染色方法的出现,使人们对于细胞这一生命最基本单位有了相当深入的认识。但是,染色毕竟影响甚至杀死了细胞,跟一堆死细胞玩真是太没意思了!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弗里茨&bull 泽尔尼克在研究衍射光栅的时候,发明了相差显微技术,这一情况才被彻底改变。   再后来,出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显微镜,按照设计方式的不同,有正立的、倒立的,还有解剖显微镜,按照目镜的个数,有单目镜的、双目镜的,还有直接数码相机采集图像的,有使用偏振光作光源的,还有不将光直接射入样本的暗视野显微镜,还有选定特定波长的光波照射样本,以产生荧光的荧光显微镜。   ▲瓶颈所在   十八世纪,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已经可以达到1 000倍,直到现在人们也只能将其提高到1 600倍左右这个极限了。不是因为技术不够,而是因为显微镜的最大分辨率受到光源波长的限制。   光在传播途径中,如果碰到的障碍物或者小孔的尺寸远大于光的波长时,就会被反射回去或者穿透过去,可以看作是沿直线传播。但是当物体尺寸与光波差不多甚至还要小的时候,光波就会发生衍射现象并绕过去。不论我们怎样磨镜片,或者使用油镜来提高清晰度,显微镜的分辨率最多也只能达到光波长的一半。而我们肉眼通常能感知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在0.39&mu m ~0.76&mu m,即便使用0.39&mu m左右的紫外光,理想状况下,也就能达到0.2&mu m的分辨率。所以,要想提高分辨率,只能改变光源,并且改用仪器来探测放大的图像。   ▲新时代的骄子   当人们意识到用光学显微镜看不到原子般细微的物质,那么就会想法进一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别的办法行不通,那就只能寻找比光波波长还短的光源。还有哪些波的波长比光波还短?当然是电子。注意,是电子,不是家里电线中220 V的电&hellip &hellip   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的假说,根据这一假说,电子也会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这被后来的电子衍射试验所证实。接着汉斯&bull 布什又开创了电磁透镜的理论。这些使人们产生了制作显微镜的新想法:为什么不用具有波动性的电子做&ldquo 光源&rdquo ,再用电磁透镜来放大呢?于是,1932年德国工程师恩斯特&bull 鲁斯卡和马克斯&bull 克诺尔制造出了第一台透视电子显微镜,这是近代电子显微镜的先导,鲁斯卡也因此获得了198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   电子显微镜有着与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原理,它的神奇之处在于用电子束代替光源,而电磁场也化身成了透镜:高速的电子束在真空通道中穿越聚光镜再透过样品,带着样品内部的结构信息投射在荧光屏板上,最终转化成可见光影像。另外,由于电子束的穿透力很弱,用于电子显微镜的标本,需要用超薄切片机制成厚50纳米左右的超薄切片,稍微厚一点,电子就可能做无用功。如果给飞奔的电子再来一马鞭,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高可达近百万倍,分辨率可以达到纳米级(10-9 m)。   用电子束代替光看起来已经是一个反常规的奇妙主意,但让人想不到的还在后面。1983年,IBM公司苏黎世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格尔德&bull 宾宁和海因里希&bull 罗雷尔,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这是一种利用量子理论中的隧道效应探测物质表面结构的仪器。这种显微镜比电子显微镜更激进,它的出现完全抛开了传统显微镜的概念。   最神奇的是,扫描隧道显微镜没有镜头!没有镜头也敢叫&ldquo 显微镜&rdquo ?没错,这不是山寨的时候出了问题,它原原本本就是这么设计的。扫描隧道显微镜依靠&ldquo 隧道效应&rdquo 进行工作,如同一根唱针扫过一张唱片。一根有着原子般大小的探针慢慢通过被分析的物体,当探针距离物体表面很近时(大约在纳米级的距离),电子会穿过物体与探针之间的空隙,形成一股微弱的电流。如果探针与物体的距离发生变化,这股电流也会相应改变,通过测量电流我们就能知道物体表面的形状。所以,当电流经过一个原子,便能极其细致地描绘出它的轮廓,通过绘出电流量的波动,我们就可以得到单个原子的美丽图片。   电子显微镜的出现,&ldquo 神马&rdquo 细菌、病毒、DNA、蛋白质大分子、原子核、电子云啥的,都得规规矩矩老实听话,要不,来探针下现个原形?   ▲未知的微观世界   对人来说,安全电压是36 V,可是对于电子显微镜下的观测样品,其接收到的辐射剂量等同于10万吨当量的氢弹在30米远处爆炸的辐射量!当生物标本暴露于电子束中时,细胞结构和化学键将迅速崩溃,所以电子显微镜虽然精妙却无法用于活细胞的观察。   麻省理工大学Mehmet教授的研究小组提出,通过使用量子力学的测量技术可以让电子束被约束起来,在稍远的距离感应被观察的物体,一次扫描样品的一个像素,并将这些像素组合起来拼出整个样品的图像,从而避免损坏实验样品。倘若研究成功,它可以使研究人员看到分子在活体细胞内的活动,比如酶在活细胞中的功能或是DNA的复制过程,用以揭示生命和物质的基本问题。   看电影,你一定希望看到3D的画面。同样的,长期的2D显微镜成像,也让人们感到审美疲劳,于是3D图像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共聚焦显微镜已经能够通过移动透镜系统对一个半透明的物体进行三维扫描,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辅助,对实验材料从外观到内在、从静态到动态、从形态到功能进行观察。   同时,随着数码摄影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革新,显微镜的外观、舒适性、自动化程度以及方便性都在提高。例如近几年的大屏幕倒置显微镜,直接通过液晶显示器来观察,研究细胞结构就像在电脑上看电影,大大减轻了显微镜观察时的疲劳。
  • Eppendorf直播课:干细胞抗衰老策略与药物临床转化
    衰老是生物个体随时间推移的必然过程,是复杂的自然现象。如何逆转衰老是长久的话题,我们不断应用现代科技来对抗衰老,干细胞被誉为再生医学中最核心的医疗技术,与衰老的关系十分密切。我国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减缓老龄化社会趋势,在2022年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重点专项申报指南中,干细胞及器官衰老的干预技术研究为5大重点方向之一。我们已知干细胞疗法可用于有效治疗多种人类疾病,但依然存在挑战。比如干细胞的致瘤性,治疗耐久性,成本问题,干细胞培养质量批次和控制问题,等等都是干细胞疗法从实验室到临床实现转化的阻力。因此,Eppendorf(艾本德)公司推出 “干细胞抗衰老策略与药物临床转化”直播课,邀请干细胞治疗领域的科研专家与企业人士进行交流探讨,以期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能为干细胞抗衰老研究应用及更多干细胞治疗药物顺利运用于临床起到推动作用。主题:干细胞抗衰老策略与药物临床转化直播时间:2023年3月29日 19:00时主题一:干细胞在衰老机制与抗衰老策略研究中的应用讲师:刘海亮 博士,同济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系副主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课题组长主题二:干细胞药物实现临床转化的关键点和解决路径讲师:张宇 博士,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首席科学官,中源药业 CEO微信扫码报名,或点击链接报名讲师介绍刘海亮 博士,同济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系副主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课题组长,研究员,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张江二期干细胞抗衰老项目执行负责人。长期致力于干细胞的表观遗传学与衰老的研究,相继在国际学术期刊 Nature、Cell Stem Cell和Cell 等发表研究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发现RNA指导DNA甲基化途径中的关键组份(Nature,2010);建立第一个TALEN基因修饰RTT猴模型(Cell Stem Cell,2014);首次详细分析RTT猴模型的病理,行为学和致病机制(Cell,2017); 二甲双胍通过增强糖酵解促进神经再生和血管再生,提高老年小鼠认知水平(Aging,2020);甘草酸通过调节T / B细胞增殖来改善衰老年小鼠的认知水平(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2020)。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在老年衰弱症中的应用:从机理到治疗方法(Theranostics, 2021)。四种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Microbiology Spectrum,2022)。肌肉卫星细胞对肌肉减少症的贡献(Frontiers in Physiology,2022)。细菌的PncA通过在宿主中实现从烟酰胺到烟酸的转化改善小鼠饮食诱导的NAFLD(Communications Biology,2023)。张宇 博士,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首席科学官,中源药业 CEO,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生命科学学士、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德国海因里希海涅杜塞尔多夫大学(Heinrich-Heine-Universitä t Düsseldorf)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业博士,天津医科大学双聘教授,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曾任颐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中源协和总裁助理、研发总监、VCANBIO 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Biotechnology Boston 研发副总等。在德国期间曾任德国波恩科技大学讲师、德国宇航局亥姆霍兹中心助理研究员和意大利帕勒莫大学访问学者等。主持或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新冠、重大慢性疾病等领域重点专项、欧盟 EU、德国教育科技部 BMBF、德国研究基金会DFG等资助的细胞技术相关研究项目,累计在Lancet子刊,Nature 子刊杂志上发表 SCI 论文十余篇,发明专利若干项。目前担任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 ISSCR 会员、国际细胞治疗协会 ISCT 会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德国干细胞协会会员、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干细胞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国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湖北省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干细胞再生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市血液细胞治疗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海河细胞生态实验室“揭榜挂帅”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德国莱茵论坛理事,《药学进展》等杂志编委,Stem Cell Research&Therapy 等杂志审稿人。入选天津 131 人才计划,3551 光谷人才计划,首批 A 类天津绿卡获得者。
  • 谱系测序:一种新的突变分析方法
    p   “生物过程是动态的,要想彻底了解生物过程需要用动态测量手段来观察。” Yehuda Brody说到。他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剑桥,MA)博莱尼实验室的一位三年级博士后研究员,近几年他一直从事单细胞基因表达动力学的可视化测量研究。现在,他专注于诱变过程动力学研究,他和同事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DNA测序方法,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能够分析单细胞在生命周期里的突变积累过程。 /strong /span 这种创新方法是Paul Blainey博士在SLAS2018报告的。 /p p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体细胞突变在我们的身体中就不断发生。大多数时候它们是无害的。但在人的一生中,它们会增加,并与许多年龄相关的疾病有关,包括神经变性、器官衰竭和癌症。据Brody说,科学家们长久以来研究了在功能基因组学中突变的影响,重点研究了突变的后果。这个领域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始探索突变诱变的起源:首先是什么机制引起突变,细胞是如何处理DNA中的损伤的。Brody说这是思维的一个重要转变。“通过观察突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后果,我们可以专注于减少累积突变的数量,以防止它们和与它们相关的疾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6a243885-15c3-490e-9461-7a4a9bed3750.jpg" title=" brody.jpg" width=" 150" height=" 179"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150px height: 179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Yehuda Brody博士 /strong /p p   确定突变原因的一种方法是研究它们的模式。Blainey认为,这些模式越精确,就越有可能溯源,找出突变的原因。正如他所解释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DNA的损伤可能来自体外,也可能来自体内。例如,环境中可能有破坏性的化学物质,但是突变还是会自然地发生。此外,还有不同的DNA修复机制,它可以消除一些突变和进化选择,这使得基于功能效应的不同突变更丰富或更少。因为有这么多的事情发生在一起,很难追溯。这需要对这些不同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进行非常详细的分析和大量的理解,来看清整个过程的全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b73744ca-4578-438d-9672-97593a1fcac0.jpg" title=" Blainey.jpg" width=" 150" height=" 195"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150px height: 195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Paul Blainey博士 /strong /p p   单细胞基因组测序的常规方法,如微流体,具有高错误率和高成本缺陷,限制了它们的广泛使用。2016,对于这些复杂的系统,徐和他的同事发布了一个简单、稳定的替代方案。但是,尽管增加了可用性,当用于体细胞突变分析时,下一代测序(NGS)还是有它的局限性。 /p p   首先,体细胞突变是比较罕见的。据Blainey介绍,典型的预期速率约为10-11至10-8个碱基多态性(SNP),每个碱基对应每一个细胞分裂,而NGS普遍的错误率约为10-5SNP每碱基对。简单地说,NGS不够精确,无法检测体细胞突变。 /p p   Brody指出,目前的方法的另一个局限是,当我们使用单细胞测序时,我们对细胞的相互作用和时间没有任何了解。“我们的目标是开发一种方法来观察突变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获得突变的一些上下文,并获得干净的定量和定性数据,以显示突变真正来自何处。”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更细致的观察 /strong /span /p p   研究人员解释说,单细胞DNA的全基因组测序通常有两种方式:要么从一个细胞开始,就有一个基因组拷贝,放大,然后测序。要么把这个细胞扩增成一个群,然后对细胞群进行测序。 /p p   Blainey说,Brody的工作代表了超越这些传统方法来提高数据质量和获得时间信息的努力。他说:“这和其他人做的非常不同,你必须仔细观察,甚至把它看成是单细胞方法。” /p p   这种新颖的方法从一个单一的创建细胞,允许生长几代的小群体开始。然后从种群中提取单个细胞并进行亚克隆,以产生代表原始种群中每一个谱系的细胞群。然后从亚克隆细胞的DNA测序。“然后,”Blainey说,“当我们进入数据集来调用新变体时,我们利用了样本之间的谱系关系的先验估计。因为我们知道细胞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它的历史,我们可以取一个特定的细胞并追踪它,看看每一步在何处和何时发生变化。“布洛迪把它比作显微镜,观察单个细胞周期的特定时间点的突变。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潜在应用 /span /strong /p p   Blainey认为,这种“谱系测序”不仅是基础诱变研究的基础工具,而且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他给出的一个例子是理解暴露于致癌物质如环境化学物质或吸烟引起的突变生物学。“我们真的试图在这些致癌物、突变、细胞生物学和最终的癌症发生率之间作出定量和详细的联系。” Brody希望利用这种方法,“25年或30年后,我们可以开发降低突变率的疗法,预防癌症等与年龄有关的疾病。” /p p   Blainey发现的另一个潜在应用是减少DNA损伤疗法如烷化剂、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和顺铂的有害作用。这些药物通过破坏肿瘤细胞DNA的速度比快速分裂的细胞更快修复细胞,最终杀死细胞。由于正常细胞不能像肿瘤细胞那样快速复制,所以它们的突变少,可以更容易地耐受治疗。真的可以吗?正如Blainey指出的,接受这种治疗的人通常会发展成继发性恶性肿瘤。“我不认为当你应用DNA损伤治疗方法时,对病人正常细胞的突变负担有很好的理解,部分原因是缺乏分析它的工具。我认为重要的是考虑这种疗法对未来癌症的风险。Brody的方法可以提供一个工具,以非常详细的方式研究突变的问题。”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这种观察诱变的方法有助于预测谁将受益于DNA损伤的化疗,通过应用遗传操作来观察特定的遗传背景对顺铂等药物的反应。 /span /strong 根据Blainey的说法,“如果我们更清楚地知道,作为剂量的函数,你在给定的化疗中有多少突变,也许我们能找到一个你能获得很多疗效的甜点,但是你还没有达到最大的突变数量。” /p p   找到甜点可能需要个性化的方法。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表明,修复DNA的能力在个体之间是不同的。“我们的方法可能有助于预测这一点。”Blainey说。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下一步是什么? /span /strong /p p   Brody认为潜在应用的其他领域包括体外受精、干细胞研究、其他与年龄有关的疾病和环境暴露。他对未来的合作感到兴奋,但现在,他说,主要目标是分享他们的概念为这种类型的分析,希望通过了解效用,其他人会对应用该方法感兴趣。“我们不仅要展示如何做到这一点,而且要展示什么是可能的,并希望鼓励其他人开发更多的方法来使用它。” /p p   Blainey同意上述说法。“一切都必须从某处开始。对于技术开发来说,你通常会从一个初步的想法开始,然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有很多进一步的改进,真正提高了一种新方法的性能和适用性。” /p
  • 名单公布!广东新认定877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的重要抓手。为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开展了2022年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工作,广东省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可进行申报。在单位规模方面,要求企业单位上一年度主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上一年度研发经费不少于150万元且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高等院校申报须依托省“冲补强”重点学科或品牌专业及高水平专业群,且近3年在该领域的研发经费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科研院所单位近3年在该领域的研发经费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在科研条件方面,要求其依托单位具备进行工程化研发、设计和试验的综合能力,有必要的场地和实验、检测、分析的研发设备,研发设备原值不低于300万元。2023年2月21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2022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名单,共877家上榜。其中,依托深圳市华盛昌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广东省工业测量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天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的广东省精密仪器天王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思瑞测量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的广东省高速高精度三坐标及影像测量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深圳市朗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广东省智慧水环境综合监测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深圳华迈兴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广东省微流控POCT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与试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安镁金属制品(深圳)有限公司的广东省仪器设备精密零部件压铸(安镁金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梅州康立高科技有限公司的广东省血气电解质分析仪与试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家仪器相关单位在列。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鼓励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区域创新发展需要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在资金、人才、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2022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名单序号工程中心名称依托单位广州(181家)1广东省8K超高清摄录设备(博冠)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博冠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广东省柔性电子显示模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安旭特电子有限公司3广东省超高清低能耗液晶显示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谱(广州) 电子有限公司4广东省高频高速印制电路板(添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添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广东省光学影像模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得尔塔影像技术有限公司6广东省高性能精密磁元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德珑电子器件有限公司7广东省长寿命铝电解电容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金立电子有限公司8广东省摄像模组开发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9广东省信息安全与保密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国保科技有限公司10广东省流媒体高保真数字音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笙达电器有限公司11广东省产业数字化转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通(广东)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12广东省智慧客运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广东省智能设备运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平云小匠科技有限公司14广东省物联网智慧课堂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精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5广东省证券智慧投顾服务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万隆证券咨询顾问有限公司16广东省国产自主化研运体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嘉为科技有限公司17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运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18广东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金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19广东省人工智能网约车智慧出行平台(如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宸祺出行科技有限公司20广东省市政道桥智能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21广东省数字技术与产业应用(云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22广东省智慧协同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视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3广东省电力智能运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健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4广东省能源化工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25广东省企业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支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佰聆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6广东省城乡规划建设智能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乡院(广州) 有限公司27广东省即时通讯及音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趣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8广东省语音语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国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9广东省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汇通国信科技有限公司30广东省新型数据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云下汇金科技有限公司31广东省海洋数据创新(邦鑫)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邦鑫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2广东省定制家居数智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圆方计算机软件工程有限公司33广东省交通行业数字化应用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东方思维科技有限公司34广东省5G+AI未来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通沃音乐文化有限公司35广东省绿色节能模块化数据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南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36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宏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37广东省基于5G与音视频处理技术的智慧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盈可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38广东省新一代光与无线通信接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芯德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9广东省智能通信布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宇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0广东省分布式数据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巨杉软件开发有限公司41广东省海上风电智慧工地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科诺勘测工程有限公司42广东省绿色工程建造(中铁南方)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铁建设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43广东省机场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44广东省高性能定制服务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信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5广东省金融数据分析决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经传多赢投资咨询有限公司46广东省城市轨道交通监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重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47广东省冶金长材装备制造与运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汉威广园(广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48广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改装及修理技术研究中心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49广东省锂电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易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50广东省极地船舶加热盘管绿色环保高效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龙穴管业有限公司51广东省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华南畜牧设备有限公司52广东省智能清洁服务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科语机器人有限公司53广东省智能家居系统控制技术(河东科技)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河东科技有限公司54广东省智能化节能工业控制电机(瑞宝)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瑞宝电器有限公司55广东省低噪节能与高精度智能电梯(GOST)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子西奥电梯有限公司56广东省精准化与个性化中药称重包装智能设备及生产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锐嘉工业股份有限公司57广东省个性化医疗器械增材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黑格智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58广东省垂直运输机械智能化和高效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特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59广东省赛奥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赛奥碳纤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0广东省智能化液态硅胶注射成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天沅硅胶机械科技有限公司61广东省超大型一体化压铸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62广东省花边织物与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天海花边有限公司63广东省磊蒙破碎筛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磊蒙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64广东省高端工业搅拌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林工工业装备有限公司65广东省公路运营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快速交通建设有限公司66广东省建筑施工智能安全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达蒙安防科技有限公司67广东省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铁路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68广东省个人护理电子产品(星际悦动)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星际悦动股份有限公司69广东省智慧机场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70广东省高阻燃低烟环保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坚宝电缆有限公司71广东省基于信息化BIM技术的交通隧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盾建建设有限公司72广东省节能环保冰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万宝集团冰箱有限公司73广东省智能一体化环保型旋涡空气压缩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森自控日立万宝压缩机(广州) 有限公司74广东省智慧能源(远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远正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5广东省污水处理及污泥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76广东省节能减材施工与数字化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协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77广东省智能低碳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华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78广东省污水深度处理与运营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绿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79广东省污废水降碳再生与智慧运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深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0广东省环境科技(金田瑞麟)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金田瑞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81广东省绿色智慧机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白云空港设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82广东省环境预警与风险管理(中联兴)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中联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83广东省智慧耕地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友元国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84广东省移动源污染排放监测与监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85广东省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智环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86广东省VOCs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金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87广东省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华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88广东省绿色低碳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华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89广东省智慧医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90广东省智慧医疗技术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宇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1广东省医用生物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云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92广东省益生菌与母婴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生元(广州) 健康产品有限公司93广东省感染精准诊断(微远)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微远基因科技有限公司94广东省难溶性药物创新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95广东省多重 PCR 技术研究与肿瘤诊断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迈景基因医学科技有限公司96广东省重大遗传性疾病基因筛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精科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97广东省中医药智慧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固生堂中医养生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广东省医药创新标准物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隽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9广东省用于遗传病治疗的基因治疗载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派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00广东省标准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佳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1广东省生物诊断标准物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邦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2广东省医美材料与功效护肤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3广东省荔枝全产业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104广东省乳品加工(华农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华农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105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森霖造绿有限公司106广东省新型安全高效预混合饲料(海因特)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海因特生物技术集团有限公司107广东省食品与生物发酵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轻工业广州工程有限公司108广东省植物甾醇及衍生物生理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蔚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9广东省植物营养和功效成分提取分离及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合诚三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10广东省洗护用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德谷个人护理用品有限公司111广东省淡水鱼生态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112广东省工程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仕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13
  • 微塑料、双酚A上榜!上海印发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
    随着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单位联合印发《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并宣布该清单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四大类14种新污染物治理被国家提上日程。各地方亦对此积极响应,全国各大省份的具体行动方案在去年下半年陆续出台。近日,根据《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工作方案》(沪府办规〔2023〕3号)和生态环境部等六部委印发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生态环境部2022年第28号令),上海市印发《上海市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以下简称《清单》),据悉,该清单将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对比国家提出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上海在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类)、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PFOA类)、十溴二苯醚、短链氯化石蜡、六氯丁二烯、五氯苯酚及其盐类和酯类、三氯杀螨醇、全氟己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其相关化合物(PFHxS类)、得克隆及其顺式异构体和反式异构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壬基酚这几项新污染物的要求上几乎相同。此外,上海提到抗生素(抗菌药物)这类新污染物,并提出要推进自来水厂在常规工艺基础上增加深度处理工艺,有效去除抗生素等新污染物。仪器信息网关注到,与国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不同的是,《清单》特别提到微塑料,要求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厚度低于 0.025 毫米的超薄型塑料袋、厚度低于 0.01 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等;以及,对于双酚A,《清单》要求落实国家禁止、加工使用有关要求,如禁止销售含双酚A的婴幼儿食品容器,热敏纸产品中不得含有双酚A。详情参见:
  • 上海印发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方案,将引导购置高能级仪器设备
    2月8日,上海市科委制定并发布《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方案(2023-2025年)》(下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结合本市重点产业与区域发展需求,计划重组和新建一批市重点实验室,另组建若干市区共建市重点实验室;分信息、医药、农业、制造、工程、能源、材料、数理、化学、生物学、海洋、环境、天文与空间、地球科学、综合交叉15个领域进行布局;并引导市重点实验室持续购置高能级的科研仪器设备,开展进口减免税和通关便利服务。《方案》全文如下: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方案(2023-2025年)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市重”)作为我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水平科学技术研究、集聚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合作交流的科创基地。为培育构建在沪高水平科技力量,更好推进新时期市重建设发展,按照《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2021—2035年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建设发展方案。一、发展现状与建设需求(一)现状与成效我市历来重视科学研究基地平台建设。自1991年至今,市科委会同有关部门,围绕信息、医药、制造、工程、材料等领域方向,遴选建设了170余家市重。经过长期发展,这些市重在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学科发展、引育优秀科技人才、获得创新性成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十三五”时期为例,市重建设取得如下成效:——成为组织开展高水平科技研究的重要基地。建设数量稳步增长,布局不断优化,基本覆盖全市区域,依托单位结构日趋多元化。支撑科研任务能级不断提升,获科研经费总额取得较大突破,承担国家级项目和每百人获立项数在上海各类科研平台中名列前茅。高质量科研产出不断涌现,攻关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基础研究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及被引、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PCT专利数量等领先于上海平均水平。——成为集聚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平台。人员规模持续扩大,形成了高职称、高学历、年轻化的人才队伍,集聚两院院士情况、获人才称号情况、高被引科学家占比、H指数得分等在全市范围内均名列前茅;人才团队形成梯次储备,中青年骨干成长迅速,人才高地和蓄水池作用日益凸显。——成为高效配置创新资源的实践模式。以大型科学仪器为代表的科研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共享取得新突破;在定期评估制度引导下,投入和产出综合效率达到优良,并根据领域、定位和功能不同,呈现明显分类发展态势;成为科技体制改革新抓手,有力支撑在沪高校院所加强二级研究院建设,开展“实体化”和“有组织科研”。(二)形势与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强化“四个面向”,做到支撑有力、前沿领先、根基深厚,为我市市重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形成了参考。当前,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加快从形成基本框架向形成核心功能迈进。科创中心“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围绕“四个面向”,聚焦优势领域,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加强市重等基地布局,形成战略目标明确、运行机制高效、资源整合有力的高水平科技力量体系化布局。与此同时,新的科技发展和范式变革为市重建设发展进一步丰富内涵。科学探索不断向宏观拓展、向微观深入,科研范式呈现多学科交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等新的特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正重塑产业体系并催生“核爆点”,创造出更丰富的未来场景和创新价值。市重建设亟待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抢占科技制高点和产业增长点,在育新机、开新局中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此外,应当看到,市重仍存在一些问题不足:一是适应新时期创新发展的布局尚不足,顶层设计仍需完善;二是原始创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还需加强;三是管理运行体制机制需不断优化,外部合作体系亟待加强;四是多部门共同推进和多元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新一轮建设发展予以解决。为此,开展市重体系布局,是支撑国家级实验室在沪发展、培育我市高水平科技力量、应对科研组织和创新能力各项挑战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二、建设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和目标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四个面向”,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着力提升市重的原始创新力、学科带动力、应用支撑力、人才集聚力,产出一批原创科技成果,引育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支撑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构筑上海实验室体系,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为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结合本市重点产业与区域发展需求,计划重组和新建一批市重,另组建若干市区共建市重,成为本市高水平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覆盖各领域主要方向,集聚两院院士和科研团队、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承担我市战略任务能力、支撑企业创新和产业高地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合作态势、科研基础条件和学术影响力明显提升。(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布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市重发展体系,面向“十四五”,强化不同类别市重的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坚持价值导向。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推动市重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注重原始创新,聚集优秀人才,提升学术影响力,促进成果产业化。坚持融通发展。坚持开放合作,加强不同创新主体、市重与市重之间的协同创新,强化“全过程创新”,注重产业赋能。对标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强化市重能力建设。坚持统筹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分类管理,完善评估机制。加强统筹协调,突出依托单位责任,发挥各部门和地方政府作用。引导多元投入,强化财政稳定支持。三、布局方向分信息、医药、农业、制造、工程、能源、材料、数理、化学、生物学、海洋、环境、天文与空间、地球科学、综合交叉15个领域进行布局。四、能力建设(一)强化实验室功能定位坚持“四个面向”,围绕上海市重大需求,准确定位市重研究类型,形成主攻方向,做本领域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科技“特长生”。基础研究类、应用基础研究类市重侧重于提出本领域新原理、新方法,提升学术影响力,开展原始创新;前沿技术研究类市重侧重于推动本领域技术更新和自主发展,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工程化实现;市区共建类市重侧重于推动科技赋能“3+6”产业、“五大新城”建设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通过持续布局建设,推动研究水平达到本领域(行业)领先或具有代表性,避免“大而不强”或低水平“拼盘”。(二)强化重大科研任务引领以在沪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和重要科研任务为统领,逐步支持市重融入本市科研任务攻关体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鼓励开展与在沪战略科技力量的科研合作,对有条件承接、高质量完成上述任务的科研单位申报市重予以优先支持。支持有条件的市重牵头组织本领域的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推动科研成果获得应用。(三)强化高水平人才引育鼓励市重聘请具有领导能力、德才兼备的科学家或本领域高水平的带头人担任主任,形成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的用人机制,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力度。以信任为基础,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优化人员职称职务晋升机制,对科研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分类聘用和管理,制定以创新成果质量和贡献、重大攻关任务完成情况等为依据的评价标准。强化优秀人才激励机制,提供与其能力和贡献相一致、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鼓励制订针对优秀人才的连续支持计划。(四)强化条件保障和多元投入支持市重建设良好科研实验条件,提供一定规模、相对集中的物理空间,保障高能级科研仪器设备的高效运转,有计划实施科研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自主研制。鼓励开展多元化投入试点,在争取推进部门、所在区经费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吸纳企业、基金、社会捐赠、“拨投结合”等社会经费投入,同时加大成果转化收益奖励向科研团队、技术骨干等的分配力度,力争形成较高的投入强度。(五)强化产学研合作和产业赋能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等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申报市重。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市重建立“创新群”,开展“全过程创新”,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在评估中予以倾斜支持。加强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坚持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构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鼓励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等按规定向社会开放共享,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六)强化创新文化营造引导市重科研人员树立长期奋斗的价值观,紧紧围绕科学目标和任务,坚持潜心钻研、严谨求实,坚守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践行学术规范。构建良好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决策咨询与学术指导作用,保持创新活力。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推动建立容错机制,形成宽容失败、鼓励争鸣的良好氛围。五、保障措施(一)加强工作统筹建立由市科委总体统筹,市教育、国资、经济信息化、卫生健康、农业等各委办局、各区、中科院上海分院等共同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多层次、多部门共同推进市重建设的工作格局。市科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市重发展政策和规章制度,指导市重建设运行,组织开展评估。各部门、各区、中科院上海分院等负责前期规划、培育和遴选推荐,开展对市重以及依托单位的日常管理。(二)完善全过程管理依据《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优化市重建设运行全过程管理。在遴选立项阶段,强化择优遴选布局,扎实开展建设期满验收工作。在管理运行阶段,注重学术交流制度的日常化开展,开展建设运行情况检查,提升市重运行效率。在考核评估阶段,优化市重分类评价、中长期评价、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建立良性有序的动态重组与退出制度。(三)强化依托单位和主任责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依托单位负责市重建设运行的保障,鼓励依托单位探索市重建设与人才聘评的特区政策及创新机制,推动资源、人才、项目、基地统一配置,持续加大保障力度。试点选择1—2家长期运行成效显著、组织管理有力、保障充足的依托单位,下放市重重组自主权。健全市重主任负责制,明确主任负责实验室建设发展、完成各级部门委托的重大科研任务,在科研组织实施、经费和条件配置、工作人员聘任等方面拥有自主权。(四)优化资源配置和保障支持市重以“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承担本市科研任务。市重人才团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市级表彰和奖励,为市重申报国家人才计划开辟“绿色通道”。引导市重持续购置高能级的科研仪器设备,开展进口减免税和通关便利服务。企业市重优先享受各类科技惠企政策。强化市重绩效评估结果与财政支持相衔接,持续完善市重稳定支持机制。引导各部门、所在区将市重纳入本行业、本区的高水平科技力量体系,加强人才、经费、政策等保障。六、组织实施(一)方案、规划与指南公布采取“三年方案+领域规划+每年征集指南”的公布方式。先期发布2023—2025年建设发展方案作为总体规划,在2024年底前逐个出台所有领域布局规划,定期发布公开指南。每个领域采取持续征集方式,即三年内对每个领域的市重进行持续征集,不在一次指南征集内完成全部布局。(二)推荐与评审各推进部门按照《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要求组织开展推荐工作,对所推荐市重形成排序清单。由市科委组织开展评审,择优予以立项。同一市重通过单个推进部门推荐,不得多头推荐;联合组建的市重,由第一依托单位的推进部门推荐。针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方向及其依托单位,可采取定向委托方式建设。鼓励存量市重根据规划开展重组,不占推荐名额限制。(三)评估与退出市科委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按领域对市重周期内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评估,引导市重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开展重组、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等。突出动态调整、优胜劣汰,对于评估成绩不佳的市重,按规定予以调整或撤销。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