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二氧嘌呤

仪器信息网二氧嘌呤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二氧嘌呤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二氧嘌呤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二氧嘌呤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二氧嘌呤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二氧嘌呤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二氧嘌呤相关的解决方案。

二氧嘌呤相关的资讯

  • 中药二氧化硫测定仪主要用于中药材二氧化硫蒸馏仪
    中药二氧化硫测定仪可广泛适用于药企、高校、科研院所、厂矿企业等各类化学实验室需要蒸馏处理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的蒸馏实验。适用范围:可用于《中国药典》规定方法中中药材及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前处理。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检测中药材及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一 应用:中药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仪系列产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四部通则2331中之规定,用于测定经硫磺熏蒸处理过的药材或饮片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 该仪器主要适用各类中药生产企业,中药科研院所,以及与硫磺薰蒸相关的食品生产企业等,用于常规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 二 技术特点:1、远红外非明火合金加热模块,更坚固、更耐久,导热速率更快。 2、反应单元平面加热 ,导热体接触面积更大 。 3、PLC触摸屏控制程序,可调节加热功率、可调节加热时间、2位加热工作段运行、根据药典求可实现样品沸腾后进入微沸状态持续1.5小时后,停止加热。6、可实现独立反应单元单独控制。 三 技术配置参数:1电源电压:AC(220±22)V,50HZ2加热功率::0-3000W(6联)可调,独立单元0-500W可调.3加热方式:合金炉盘电加热 6样品工位:6位7中药二氧化硫玻璃反应装置:6套8流量计:支路6支(0.1-1L/min) 总路1支(0.3-3L/min)
  • 二氧化硫检测仪快速测定酸菜中二氧化硫超标
    二氧化硫检测仪快速测定酸菜中二氧化硫超标深芬仪器厂家生产的CSY-SE8食品二氧化硫检测仪能够快速检测食品中二氧化硫含量(竹笋、蜜饯凉果、酸菜、粉丝、白糖、淀粉、黄花菜、果脯、巧克力、葡萄酒、啤酒及麦芽饮料等)。食品二氧化硫检测仪广泛应用于超市、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食药监局、卫生部门、高教院校、科研院所、农业部门、养殖场、屠宰场、食品肉产品深加工企业、检验检疫部门等单位使用。食品二氧化硫检测仪参数:1、检测通道:10通道;2、零点漂移:±0.5%;3、光电漂移:±1.0%;4、透射比误差:±2.0%;5、透射比重复性:≤0.5%;6、精度误差:≤±3%;7、通道间差:≤1%;8、稳定性:±0.001A/hr;9、波长准确度:2.0nm;10、吸光度范围:0.000~4.000ABS;11、比色皿:10×10mm标准样品池;12、仪器尺寸:350*300*155(mm);13、数据储存:可自动存储≥100000条检测数据;14、屏幕显示:≥7寸彩色中文液晶触摸屏;15、★操作系统:≥Android 9.0操作系统;16、运行内存:≥2G,存储内存:≥16G,支持扩展功能128G,外置TF卡槽;17、样品信息:检测通道可独立设置样品信息(样品名称、样品来源单位名称、地址、电话、负责人)检测人员信息(检测单位、检验人员)等;18、智能检测:可同时检测或独立检测,样品单通道或者多通道同时检测;19、★数据分析:仪器内置食品安全分析监测系统,可根据样品名称、样品来源、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可选择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对某时期样品检测合格率进行食品安全问题预估、预警,并通过圆饼图、柱形图、折线图型式直观显示分析统计数据;20、数据导出:至少具备txt、excel两种格式,可通过USB直接导入U盘;21、★系统更新:支持远程联网更新系统;22、通讯接口:wifi、蓝牙、网口、USB等多种通讯方式;23、数据上传:网口、wifi进行数据传输及对接各地监管平台24、数据打印:内置热敏打印机无需更换色带,通用57mm热敏打印纸,可实时打印检测结果检测报告,打印数据至少包含样品名称、检测结果、是否合格、检测日期、检测单位、吸光度、透射比等,更能体现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并利于公示。备注:我公司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做非标产品,可OEM贴牌或提供中性产品。以上是食品二氧化硫检测仪技术参数,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于食品二氧化硫检测仪操作说明书以及其他问题,请致电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夏经理。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主营业务:食品安全检测仪、ATP荧光检测仪、农药兽药残留检测仪、真菌毒素检测仪(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水质检测仪、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免疫层胶体金/荧光分析仪、残留检测仪、恒温荧光PCR仪、重金属检测仪、水分测定仪/固含量检测仪、检测试剂检测卡检测箱定制、OEM代工/ODM贴牌等项目合作,可致电夏经理了解详情。
  • 哈医大通过色谱法建立食物嘌呤数据库
    哪些食物中含有嘌呤物质?每种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又是多少?今后,痛风的“原凶”——嘌呤物质,将首次得到准确、科学的“再现”,为痛风患者健康膳食提供指导依据。日前,一项规范测定常见食物中嘌呤含量的研究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进入研究阶段。科研人员将初步建立我国食物中嘌呤含量的数据资料,并补充到国家食物成分数据库中,为降低国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的患病率及症状减轻提供科学数据。  据了解,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人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有资料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约2.4%—5.7%存在血尿酸过高的情况,从而引起痛风的发病。而在对痛风患者的治疗中,医生发现,低嘌呤膳食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据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潘洪志副教授介绍,在我国食物成分表中,目前尚无食物中嘌呤含量的准确数据,临床及有关网站上公布的嘌呤含量数据普遍来源不清且彼此不一致,对嘌呤含量高低类别的划分标准也不尽相同,给广大痛风患者治疗时带来极大疑惑。  哈医大科研人员此次开展的嘌呤含量研究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测定我国常见各类食品中的嘌呤含量,包括腺嘌呤、鸟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等,并计算总嘌呤含量,提高嘌呤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重现性,获得准确的常用食物嘌呤含量数据。  测定结果评出后,将初步建立我国食物中嘌呤含量的数据资料,并补充到国家食物成分数据库中,以此作为痛风患者健康膳食指导的依据。专家表示,该项研究预计在今年内完成,它将为降低我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的患病率和减轻症状提供科学数据,对公共卫生具有重大意义。  嘌呤为有机化合物,在人体内嘌呤氧化会变成尿酸,而尿酸过高就会引起痛风。据了解,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等。  痛风俗称“富贵病”。该病一般在男性身上发病,且会遗传。有痛风的病人发病时,除用药物治疗外,重要的是平时注意忌口,以限制饮食中嘌呤的含量。
  • 盘点!二氧化碳有哪些测量方法标准?
    (1)国家标准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测量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GB/T 34286-2017)由气象部门提出,规定了使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测量环境大气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适用于开展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的测量,在非污染大气下,其测量精度应小于0.1×10-6mol/mol。 《气相色谱法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在线观测方法》(GB/T 31705-2015)由气象部门提出,规定了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气相色谱在线观测方法。 《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GB/T 8984-2008)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规定了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适用于氢、氧、氦、氖、氩、氪和氙等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分项测定,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总量(总碳)测定。 《固定污染源排气汇总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由环境保护部门提出,规定了使用奥氏气体分析仪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其原理为用不同的吸收液分别对排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根据吸收前、后排气体积的变化,计算出该成分在排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2)行业标准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和甲烷观测规范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QX/T 429-2018)是气象行业标准,除规定了利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观测二氧化碳方法外,还对观测系统、安装要求、检漏与测试要求、运行和维护要求、溯源及数据处理要求等做了规定,适用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的在线观测和资料处理分析。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870-2017)是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碳的非分散红外吸收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3%(0.6g/m3),测定下限为0.12%(2.4g/m3)。 《环境空气 无机有害气体的应急监测 便携式傅里叶红外仪法》(HJ 920-2017)是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无机有害气体的便携式傅里叶红外仪法,为定性半定量方法,适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现场应急监测,以及筛选、普查等先期调查工作,方法检出限1mg/m3,测定下限4mg/m3。 《沼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NY/T 1700-2009)是农业行业标准,规定了沼气中二氧化碳的气相色谱实验方法,适用于沼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 《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瓶采样测定方法-非色散红外法》(QX/T 67-2007)是气象行业标准,规定了本底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非色散红外测定方法,适用于本底大气瓶采样样品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37部分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GBZ/T 300.37-2017)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方法检出限为0.001%。 综上,我国气象、生态环境、农业、职业卫生及石化工业等部门均提出了二氧化碳测量方法标准,涉及到的方法原理有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非分散(不分光、非色散)红外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及奥氏气体分析仪法等。这些方法根据原理、采样方式、样品基质及特性不同,适用于各类应用场景。 其中农业、职业卫生及石化工业的二氧化碳测量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产品组分、职业防护等特定领域问题,从温室气体测量角度出发,在环境大气方面,气象部门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测量方法体系,以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GB/T 34286-2017和QX/T 429-2018)和气相色谱法(GB/T 31705-2015)为主,生态环境部门提出的便携式傅里叶红外仪法(HJ920-2017)仅适用于应急监测;在污染源废气方面,生态环境部门提出了非分散红外法(HJ870-2017),而奥氏气体分析仪法(GB/T 16157-1996),由于测试精度以及现场工作便利性的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不多。 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测量领域,与环境大气二氧化碳测量方法体系相比,污染源废气仅有一个手工测量方法,无在线监测技术规范,而“碳源监测”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国际上对于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有“排放因子法”与“直接测量法”两种方法,直接测量法在精确度上优势较为明显,也是排放因子法中“排放因子”的基础来源。下一步,可以现有方法标准为依托,进一步优化完善方法体系,构建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温室气体源、汇观测网络,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效测量支撑与保障。
  • 最强二氧化碳吸收器问世
    物美价廉,可用于电池及人造树研制一种新的聚合物被证明适于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研究人员生产出一种能够从空气中去除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廉价塑料制品。沿着这条路,这种新材料将能够用于大型电池的研制,甚至在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尝试中,成为旨在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人造树木”的主要成分。  这些长期目标一直吸引着由洛杉矶市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SC)的化学家George Olah领导的研究团队。作为199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Olah一直设想未来社会主要依赖由甲醇(一种简单的液体酒精)制成的燃料。随着容易开采的化石燃料在未来几十年变得愈发稀缺,他提出,人们可以贮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与从水中分离的氢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甲醇燃料。  Olah和他的同事还在研制一种廉价铁基电池,这种电池能够储存由可再生能源产生的额外电力,并在需求高峰时输入电网。在运行时,铁电池会从空气中攫取氧。但即便只有微量的二氧化碳加入反应也将使电池报废。最近几年,研究人员开发出一些很好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它们由名为沸石的多孔固体与金属有机骨架构成。但是这些吸收装置价格昂贵。因此Olah和他的同事着手寻找一种成本更低的替代方法。  研究人员转而求助聚乙烯亚胺(PEI),这是一种廉价的聚合物,同时也是一种像样的二氧化碳吸收器。但它只能在表面俘获二氧化碳。为了增大PEI的表面积,USC的研究团队将这种聚合物溶解于一种甲醇溶剂中,并将其铺在一堆煅制二氧化硅的上面,后者是一种工业生产的、由玻璃熔解的小滴制成的廉价多孔固体。当溶剂蒸发后,留下的固体PEI便具有很大的表面积。  当研究人员对新材料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进行测试时,他们发现,每克该物质在潮湿的空气中——类似于目前大多数的环境条件——平均可吸收1.72毫微摩尔的二氧化碳。这已经远远超过近期由氨基硅制成的另一个竞争对手1.44毫微摩尔每克的吸收值,并且在迄今进行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测试中处于最高水平。研究小组在日前出版的《美国化学会志》中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如果二氧化碳处于饱和状态,这种PEI-二氧化硅合成物也很容易再生。当聚合物被加热至85摄氏度后,二氧化碳便会飘离。而其他常用固体二氧化碳吸收器则必须加热超过800摄氏度才能够赶走二氧化碳。  哥伦比亚大学的二氧化碳空气捕获专家Klaus Lackner表示:“这很有趣。它能够在低温下工作真太好了。”研究团队成员之一、USC的化学家Surya Prakash认为,这使它除了保护电池之外还能够用来抓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这种聚合物可用于建造旨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人造树大农场,以及防止气候变化的最严重破坏。但前提是世界各国愿意花费数不清的资金来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由于这种聚合物会在高温下降解,因此意味着它不可能用于吸收来自工厂烟囱或汽车排气管中的二氧化碳——那里的二氧化碳通常浓度很高且温度也很高。为了克服这一瓶颈,Prakash说,USC的研究团队如今正在研制高表面积且更耐热的PEI。
  • 国产大型二氧化氯装备将占领市场
    随着一批国产大型二氧化氯制备反应器的相继投运,国外公司长期垄断大型二氧化氯装置制造技术的局面终于被打破。上周,记者在上海召开的2010 AQUATECH CHINA二氧化氯与水处理技术研讨会上了解到,用国产装置生产的二氧化氯直接成本约8200元/吨,造纸企业的二氧化氯的生产成本可降低1/2~2 /3。  中国二氧化氯学会理事长、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原总工程师严以强介绍,2009年9月,成都锦兴绿源公司6吨/天二氧化氯制备系统一次开车成功,这是国内第一套实现进口替代的大型二氧化氯国产化装置,现已成功运行8个月。第二套3吨/天二氧化氯制备设备已于今年5月27日成功投产。  目前,山大华特、成都锦兴绿源和、广西博世科和中物凯沃等公司都在进行国产大型二氧化氯制备装置的开发研究工作,共申请专利十多项,现已有3套国产化装置正在建设中,还有一套装置刚刚签约,另有一套装置待签。这标志着我国大规模二氧化氯制备装置已经成功实现国产化。  首套国产二氧化氯装备运行8个月的结果表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已经达到国外装置先进水平,发生器反应速率达到每升每小时0.53mol以上,每吨二氧化氯直接成本约8200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不仅实现了二氧化氯制备技术的突破,而且大型国产装置未来有望全面占领市场。  据了解,我国采用国外技术建设的二氧化氯制备装置有18套已经投产,目前还有4套在建装置,二氧化氯总产能达到387吨/天,国内二氧化氯装备制造业长期被国外技术所垄断。  另外,据全国化工标准物质委员会二氧化氯专业委员会主任黄君礼教授介绍,2008年国家颁布实施了新的《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可吸附有机卤素和二口恶英指标增列为强制性标准,现采用的氯气漂白工艺难以满足新标准要求。现有造纸企业要达到这一排放标准,以二氧化氯取代氯气漂白法已是当务之急。
  • 加点氮化钴,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p 中国科技大学曾杰教授课题组,对钴基催化剂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中的活性物相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将氮原子引入到钴催化剂中,构筑出氮化钴催化剂,通过原位机理研究发现,钴氮氢是该催化过程中真正的活性物相,是它大幅提高了催化效率。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自然—能源》杂志上。br//pp  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二氧化碳加氢反应是低碳化学中的重要反应,一方面可以合成化工原料,缓解二氧化碳排放压力,实现碳能源的循环利用 另一方面可以合成甲醇,实现氢资源的储存和利用。/pp  由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惰性,二氧化碳加氢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实现,转化工艺中存在能耗过大的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里,人们开发出一系列不同策略以提高非贵金属催化剂对二氧化碳加氢反应的活性。但迄今为止,对非贵金属催化剂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中的活性物相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pp  曾杰课题组将氮原子引入到钴催化剂中,形成氮化钴催化剂。在二氧化碳加氢催化中,氮化钴催化剂在32个大气压和150摄氏度的条件下,转换频率为同等条件下钴催化剂的64倍。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氢气氛围下,氮化钴催化剂上的氮原子会吸附结合氢原子形成钴氮氢这样一种特殊的物相。钴氮氢中的氨基氢原子直接加到二氧化碳分子上,形成甲酸根物种作为中间产物,从而大幅提升二氧化碳加氢反应的活性。/pp  该研究为优化非贵金属催化剂对二氧化碳加氢反应的活性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为今后寻找更廉价、高效的二氧化碳加氢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对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具有积极意义。/ppbr//p
  • 洽洽瓜子二氧化硫、霉菌不合格!食物中二氧化硫检测不能少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text-indent: 2em "前段时间小编和朋友们还在火车上为嗑瓜子应该选洽洽还是金鸽激烈争论,没想到洽洽就被拉黑榜单了。小编看看了镜子中的瓜子牙,吓得把手中瓜子洒落一地。那些年我们一起嗑过的瓜子还值得信赖吗?这个检测不能少!/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28px height: 20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noimg/546ebb7b-e23f-4cfd-8cc6-37709eddd7dd.gif" title="image001.gif" alt="image001.gif" width="428" height="207"//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图源于网络/span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strong/span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前情回顾/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8月23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市工商局)发布了关于2019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告,其中strong洽洽小而香奶油味西瓜子/strong被列入坚果与籽类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列表中,不合格的原因是二氧化硫残留量达0.22g/kg,而相应标准规定是不得使用二氧化硫等添加剂熏制瓜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80587670-e67b-42cf-928f-b76b1b094a60.jpg" title="image001.jpg" alt="image001.jpg"//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详情/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同样8月23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9年第9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共16批次食品不合格。其中,洽洽焦糖瓜子,霉菌检出值超出标准规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eca1f421-e45a-4bf1-b85d-8beb84c9721b.jpg" title="image002.jpg" alt="image00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通报显示,广州市泓亨贸易有限公司新城分公司销售的标示为哈尔滨洽洽食品有限公司2018年12月08日生产、规格为108g/包的洽洽焦糖瓜子熟制葵花籽,霉菌检出值为50CFU/g,超过标准规定(≤25CFU/g),检验机构为广东省质量监督食品检验站。/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在笔者发文之前,在各大电商平台依旧可以看到在售的两款瓜子产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11px height: 29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8facbbcd-8072-4538-b727-668811f0062f.jpg" title="image004.jpg" alt="image004.jpg" width="311" height="292"//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某电商平台在售的洽洽焦糖瓜子/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db8dc4ec-0a33-46c8-88c3-1fcff67466ef.jpg" title="image004.png" alt="image004.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某电商平台在售的洽洽小而香奶油味西瓜子/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9日下午,洽洽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接到北京市场监管局通知后,第一时间对该批次产品实施召回,在召回产品中抽取部分样品送检,结果均合格。对于产品检出二氧化硫一事,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洽洽表示:“西瓜子属于农副产品,植物体内含有一定含量的游离态的和结合态的二氧化硫。本次抽检的检测报告显示的检测方法为GB5009.34-2016,但该方法适用范围并不包含炒货食品西瓜子,即使同一产品不同检测机构也会有较大差异,国家也已经在开展炒货的新检测方法论证,我们和大家一样,期望新的方法尽快发布。”/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br//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食品中二氧化硫/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不得使用二氧化硫。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经过二氧化硫熏制的瓜子看上去会更加干净、好卖,还能起到防腐的作用。所以有些商家为了产品好看好放,可能会过量添加导致二氧化硫超标。长期食用会对人体伤害很大,容易产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此外,还可影响钙吸收,促进机体钙流失。过量进食引起的急性中毒可出现眼、鼻黏膜刺激症状,严重时产生喉头痉挛、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等,还可在人体内转化成一种致癌物质—亚硝胺。/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但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测试食物中的二氧化硫含量是很有必要的。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整理了以下几款用于食品中二氧化硫检测的仪器供大家了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22ff1923-ef8c-4734-9d85-3aaa9aa78ef8.jpg" title="image007.jpg" alt="image00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海能 /span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343/C250567.htm"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OA100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仪/span/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7e026886-3b1d-4809-a0bb-bac52e026dc1.jpg" title="image008.jpg" alt="image008.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优莱博 /span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734/C193919.htm" target="_blank"ChemTron FLASH 全自动电位滴定仪/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b29c6b82-a4bf-4a18-8105-723150531a91.jpg" title="image009.jpg" alt="image00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75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759/C264198.htm" target="_blank"禾工 CT-1plus多功能全自动滴定仪/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22b1e49d-20b0-459e-9ca7-122b55ef64f0.jpg" title="image010.jpg" alt="image01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75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34/C126840.htm" target="_blank"DeChem-Tech 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后记/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相/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关研究发现,在没有任何添加的情况下,某些食物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硫酸盐,典型的就是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含量可高达300mg/kg,大家在葡萄酒瓶上的成分表里,经常能看到二氧化硫,香菇采摘后自身代谢也会产生部分二氧化硫。/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根据国家标准GB 2760-96:二氧化硫可用于葡萄酒、果酒作为防腐剂,0.25g/kg。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0.05g/k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以熏硫法漂白果干、果脯、干菜、粉丝、蜜饯类允许残留量参照“硫黄”。熏硫就是燃烧硫黄产生二氧化硫,可使果片表面细胞破坏,促进干燥,同时由于其还原作用,可破坏酶的氧化系统,阻止氧化作用。使果实中的单宁物质不致被氧化而变成棕褐色。尚可保存果实中的维生素C。熏硫室中二氧化硫浓度一般为1%~2%,最高可达3%。熏硫时间30~50min,最长可达3h。/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23px height: 35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335750bb-f7da-43d6-a7b1-871b5469a5d4.jpg" title="二氧化硫 葡萄酒.jpg" alt="二氧化硫 葡萄酒.jpg" width="523" height="355"//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text-indent: 0em "图片源于网络/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strong扫码关注【3i生仪社】,获取更多生命科学行业资讯/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扫码添加小编好友微信,/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备注单位+职位+姓名,/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进入生物制药用户交流群/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a5d3933c-769e-4c12-b836-8a721083f09a.jpg" title="企业微信截图_20190828172054.png" alt="企业微信截图_20190828172054.png"//p
  • 二氧化碳电解技术助力实现碳中和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碳中和”上升为国家战略。负碳技术通过捕集、贮存和利用二氧化碳以此抵消难减排的碳排放而成为了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其中近年来快速发展、极具应用前景的二氧化碳电解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性能测试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汪国雄、研究员高敦峰团队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揭示了碱性膜电解器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反应覆盖度驱动的选择性变化机制,并组装出千瓦级电堆,其电解性能是目前文献报道最高值。该成果可以实现钢厂尾气或者化工尾气的高值化利用,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技术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上。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二氧化碳电解反应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乙烯、乙酸和乙醇等多碳产物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市场需求,是理想的电解产物。然而,在工业级电流密度下高选择性生成多碳产物仍然存在很大挑战。本工作中,团队基于钢铁工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混合尾气这一现状,通过改变进料气组成来调变碱性膜电解器阴极氧化铜催化剂的微环境,实现了在工业级电流密度下高效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制备多碳产物。随着进料气中一氧化碳压力的增加,电解主产物逐渐由乙烯转变为乙酸,且电流密度显著增加。为进一步验证电解过程的可行性,团队组装了4节100 cm2的碱性膜电堆,其电解功率最高达到2.85 kW,在总电流为150 A时,乙烯的生成速率为457.5 mL min?1;在总电流为250 A时,乙酸的生成速率为2.97 g min?1。团队研制的碱性膜电解器和电堆“团队在电化学器件上进行了创新,研制了高性能碱性膜电解器件来电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汪国雄介绍,“同时,我们通过改变反应气中一氧化碳分压来调控电极催化剂微环境,揭示了反应覆盖度驱动的选择性转变机制。”该项研究不仅为单一多碳产物的定向生成提供了重要参考,而且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提及下一步研究方向,汪国雄说:“我们将进一步开展放大研究,研制大规模的碱性膜电堆和系统,提高在实际工况下的稳定性,实现在工业领域的示范运行。”
  • 大气二氧化碳观测有了立体网络
    据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基于低成本中精度温室气体传感器,研究团队成功构建地基—无人机协同碳观测网络(LUCCN),并利用该观测网络对发电厂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大气科学进展》杂志。人为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留存在大气中,造成全球气候的显著变化。为尽快落实《巴黎协定》,降低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控制人为碳排放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基本认识。“然而,由于对城市地区、重点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了解不足,我们目前掌握的全球碳收支情况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东旭说,考虑到人为排放源具有较高的排放强度和复杂多变性,有必要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开展密集、高质量的连续探测。为此,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的多个科研团队紧密合作,在广东省深圳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先后开展了针对城市地区和重点行业的温室气体地基遥感和无人机综合观测实验。实验中,杨东旭团队构建了一套地基便携设备和无人机飞行阵列协同的碳观测网络,以弥补温室气体探测卫星时空连续性不足的缺憾,形成了针对排放源的立体观测网络。该观测网络由5台地基观测设备和4台无人机设备构成,能够实现空—地协同的温室气体原位探测。杨东旭说:“这些探测设备均采用低成本、高精度的非色散红外传感器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探测,每台地基观测设备均配备了高精度微型气象站,辅助后续的数据定标和量化分析。”杨东旭表示,新观测网络兼具地基和无人机的探测能力,在探测的时间连续性、空间覆盖度、机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极大地提升了探测数据的有效信息含量。
  • 关注“碳中和”,助推二氧化碳监测大市场
    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备受关注。其实早在去年9月,我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就提出:“中国将提高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取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首先先来了解一下“碳达峰”“碳中和”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碳达峰:在某一个时刻,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高值,之后逐渐回落。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10年内碳达峰,40年内碳中和。这个目标对于我们来说,时间紧、任务重二氧化碳的 “生命线”很长,想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需要提早的进行能源结构转型。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最近的研究报告,在新的气候目标下,碳强度在2030年相比2015年的下降幅度要超过65%,2025年末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占比至少要到20%、2030年末至少要到25%。业内指出,这一模型数据尚属于相对保守。气候变化是全球工业化以来地球生态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地球生态系统和地球气候系统已经达到临界点。2019年5月,全球大气中CO2月平均浓度达到414.7×10-6,创下1958年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新纪录,超过了过去23年的较高记录,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繁等环境和生态问题。“碳中和”目标的出台,为我国未来绿色低碳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但要看到,与世界主要碳排放国家的历史进程相比,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那我们如何才能知道空气中有多少二氧化碳,如何监测全国各地的碳排放情况呢?这就需要通过相关仪器设备来对温室气体的浓度或体积进行连续测量,实时监测和测算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测量有哪些方法?1、非色散红外吸收法二氧化碳对红外线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二氧化碳浓度呈线性关系。根据吸收值确定样品二氧化碳的浓度。2、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利用气体作流动相的色层分离分析方法。二氧化碳在色谱柱中与空气的其他成分完全分离后,进入热导检测器的工作壁。在线性范围内,信号大小与进入检测器的二氧化碳浓度成正比。从而进行定性与定量测量。3、容量滴定法用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与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钡沉淀,采样后剩余的氢氧化钡用标准草酸溶液滴定至酚酞试剂红色刚褪。由容量法滴定结果除以所采集的空气样品体积,即可测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4、红外线吸收法二氧化碳在4. 3um红外区有一个吸收峰,在此波长下,氧、氮、一氧化碳、水蒸汽都没有明显的吸收,因此红外线吸收法是测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理想方法。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为0. 03 % ,吸收池的长度有几厘米便可。所以利用红外线吸收原理,可制成便携式空气中二氧化碳传感器,用来检测二氧化碳浓度。
  • 您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带有氧化铜内腔么?
    随着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细胞分析和细胞治疗的热潮不断涌来,二氧化碳培养箱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二氧化碳培养箱是在箱体内模拟一个生物体内的环境让细胞或组织生长。培养箱要求稳定的温度(37°C)、稳定的二氧化碳水平(5%)、较高的相对湿度(95%),从而对细胞或组织进行高效的体外培养。二氧化碳培养箱中适宜的培养环境,也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何降低培养箱中的微生物污染,是使用二氧化碳培养箱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氧化铜会使细胞内产生游离氧,从而引起氧化损伤,DNA损伤,细胞器膜破坏,从而抑制微生物生长。氧化铜对多种微生物,如对弧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杆菌等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氧化铜纳米材料的粒径为1-100nm,具有抗菌和抗生物活性特点,喷涂于培养箱内层表面,可制成抗菌层。WIGGENS二氧化碳采用高科技纳米喷涂技术,为客户提供带有纳米氧化铜涂层的培养箱内腔体。可以有效的抗菌,抑菌,减少二氧化培养箱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问题,让您的细胞培养更放心。
  • 美国开发二氧化碳捕获新方法
    《每日科学》网站7月25日报道称,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离子液体作为二氧化碳吸收剂,开发出一种更清洁、稳定和高效的捕获二氧化碳新方法。该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化学与可持续性、能源与材料》(ChemSusChem)杂志上。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各国都在致力于减少燃烧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捕捉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目前的碳捕捉技术主要采用化学吸附法。二氧化碳会和胺类物质发生反应,二者在低温情况下结合,在高温中分离。一般可以使含二氧化碳的废气通过胺液,分离出其中的二氧化碳,之后在适当地方通过加热胺液再将二氧化碳释放。现今少数进行商用碳捕捉的煤电厂都使用单乙醇胺作为二氧化碳吸收剂。但单乙醇胺具有腐蚀性,这种方法也需要使用大型设备,并且只有在二氧化碳处于轻微至中等压力下才有效。因此,其成本、效率都不是很理想。  在过去几年中,该实验室的阿米泰什梅蒂一直致力于找到新的二氧化碳吸收剂。他测试了几种可有效溶解二氧化碳的离子液体,获得大量有用数据。与典型的有机溶剂不一样,离子液体一般不会成为蒸汽,所以不易产生有害气体,使用方便。梅蒂发现,使用离子液体作为二氧化碳吸收剂,可克服单乙醇胺的诸多缺点,比现今所用之法更清洁、更易于使用。其化学稳定性好、腐蚀性低,蒸汽压几乎为零,可制成膜使用。离子液体种类繁多,有许多种具有潜在的高二氧化碳溶解度的离子可供选择。  梅蒂设计出一种基于量子化学热力学方法的计算工具,可计算出任何溶剂在任意浓度下的二氧化碳化学溶解能力,以测定包括离子液体在内的溶剂的碳捕捉效率。过去几年积累的实验数据证明,这种算法十分准确。  报道称,梅蒂使用这种方法预测出一种新型溶剂,其二氧化碳溶解度是目前实验证实的最有效溶剂的两倍。“离子液体种类繁多,目前所见仅是九牛一毛。”梅蒂希望他的这种精准算法能够帮助科学家发现更好的实用型溶剂,以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捕获效率。
  • 二氧化碳培养箱使用指南(二):正确清洁和使用
    为了保证二氧化碳培养箱正常运行,避免细胞污染,定期清洁二氧化碳培养箱是必不可少的。按照以下步骤仔细清洁二氧化碳培养箱,有利于减少污染,保持细胞良好生长。 清洁程序NO.1在清洗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按实验室规定穿戴个人防护装备(PPE)。NO.2准备清洁过程所需的材料,如温和的肥皂溶液、洗涤瓶装蒸馏水、海绵、干净的布或纸巾、消毒剂和洗涤盘或桶(如果没有水槽)。使用不锈钢清洁剂清洁金属表面,使用玻璃清洁剂清洁玻璃内门表面,请勿使用含氯消毒剂。NO.3将所有样品转移至另一个二氧化碳培养箱或储存在安全的地方。NO.4关闭并拔下设备插头。如果需要,可标记该装置已停用或维修中。NO.5卸下搁板、搁板架、顶部通风系统和增湿盘。NO.6使用温和的肥皂水和海绵彻底清除腔体表面的污垢和残留物,或用合适的消毒剂喷洒到腔体表面和所有拆卸的部件上。按照说明书使用消毒剂,使其充分反应。NO.7请勿将消毒剂直接喷洒在传感器、控制面板和电气面板附近,以防止损坏电气部件。使用浸泡过消毒剂的抹布擦拭控制面板和机身外部。NO.8使用洗涤瓶中的蒸馏水冲洗掉肥皂水或消毒剂,重复两次。难以用洗涤瓶冲洗的部分,可使用湿海绵擦拭。NO.9用干净、无绒毛的布或纸巾擦干所有冲洗过的部件。NO.10用70%乙醇擦拭内部部件和外部表面,并充分干燥。NO.11重新组装设备,并确保设备完全干燥后再进行常规操作。NO.12启动去污/灭菌循环程序。 除了定期清洁二氧化碳培养箱,如何安全地使用二氧化碳培养箱也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大问题。益世科生物提供专业的售后服务,若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避免不当操作给您的细胞培养工作造成影响。
  • “毒生姜”二氧化硫超标6倍
    为了让菜摊上的蔬菜看起来更加“水灵”,不法商贩竟然动起心思给蔬菜“化妆美容”,而其“化妆品”竟然是对人体有毒的硫磺。  昨天,灵武市工商局崇兴工商所的执法人员在灵武市崇兴市场进行市场巡查时,发现一蔬菜摊点销售的生姜颜色“格外鲜亮”。而摊主一个劲儿对顾客宣称,该生姜“不仅颜色鲜艳,而且肉感鲜嫩”。执法人员初步判断这种生姜涉嫌用“硫磺熏制”,随即进行了“食品二氧化硫含量”快速检测。检测发现,这种生姜的“二氧化硫”含量高达60㎎/㎏,超出国家规定上限的6倍,是彻头彻尾的“硫磺熏制生姜”。执法人员随即依法对现场32公斤 “硫磺熏制生姜”进行下架退市处理,并对当事人的经营行为作进一步调查。  有关专家介绍,硫磺是一种金属硫化物,将其渗入到食物中食用后,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轻度的会出现头昏、眼花、精神分散,全身乏力等症状。若长期食用,则会导致眼结膜炎、皮肤湿疹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影响人的肝肾功能,长此以往还会致癌。工商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合格的生姜皮皱、色白、自然,而经硫磺“化妆”过的生姜颜色不自然,表皮发白看上去非常光滑,像打过蜡一样。消费者在购买鲜姜时要注意辨别颜色,最好不要贪“色”。
  • 放大光谱信号实现超极限大气二氧化氮探测
    通俗地讲,就是把吸收到的二氧化氮光谱信号进行有效放大,再通过我们开发的可靠算法进行计算,最终实现对大气二氧化氮的精确探测。基于多模激光的振幅调制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适用于长期稳定运行、免人工维护的二氧化氮高灵敏度测量,因而具有很好的科研和业务应用前景。周家成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博士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张为俊研究员团队在大气二氧化氮探测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团队利用相敏检测的振幅调制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创立了一种能够快速灵敏检测大气环境中二氧化氮的新方法。这项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化学会(ACS)出版的《分析化学》上,并申请了发明专利保护。导致大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二氧化氮是对流层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它的来源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排放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化石燃料燃烧、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燃烧、大气当中的闪电和平流层光化学反应等过程。”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的周家成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大气中的二氧化氮对臭氧和二次颗粒的生成也起着重要作用,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氧化氮的光解是对流层臭氧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参与了光化学反应以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周家成说,二氧化氮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硝酸盐二次颗粒,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并进一步降低空气质量,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因素。同时,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氮可以与水蒸气发生作用,产生硝酸和一氧化氮,进而形成酸雨。“正因如此,二氧化氮的高灵敏准确测量对大气化学研究以及大气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周家成说,对于一些特殊应用场景,例如青藏高原、海洋等环境中,大气中二氧化氮浓度极低,只有高灵敏的仪器才能精确测量,进而开展相应的大气化学研究。此外,高灵敏的仪器还可以捕捉城市大气污染的深层次信息,例如通量等关键参数,从而更好地服务大气污染防控。放大光谱信号实现超极限探测一般而言,大气当中的每一种成分,都对应有特殊的光谱,也就是相当于这种组分的特殊身份识别标志特征。从原理上来讲,只要能够实现对某种大气组分光谱的高灵敏度探测,也就做到了对这种组分的精确探测。周家成介绍,他们团队创新研发的“基于多模激光的振幅调制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是将调制技术与多模激光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高灵敏度吸收光谱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把被调制的光强信号输入到相敏检波器中,与参考信号进行混频乘法运算,再经过窄带低通滤波器滤除掉其他噪声频率成分后,得到一个与输入信号成正比的直流信号,就可以直接用于吸收系数的计算。“通俗地讲,就是把吸收到的二氧化氮光谱信号进行有效放大,再通过我们开发的可靠算法进行计算,最终实现对大气二氧化氮的精确探测。”周家成告诉记者,“基于多模激光的振幅调制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集成了共轴腔衰荡吸收光谱的高光注入效率、离轴腔增强吸收光谱的低腔膜噪声,以及调制光谱的窄带高灵敏度微弱信号探测等优点,能够提供一种简单、可靠、低成本和自校准的二氧化氮绝对浓度测量方法。“它适用于长期稳定运行、免人工维护的二氧化氮高灵敏度测量,因而具有很好的科研和业务应用前景。”周家成告诉记者,他们研制的这台仪器用到的一个关键部件,叫做“宽带多模二极管激光器”,即能够输出波长具有一定宽度,并且可以同时产生两个或多个纵模的激光器,它被作为整个仪器的探测光源。“正是由于它发出的激光光源能被二氧化氮分子所吸收,所以被用来进行二氧化氮浓度的测量。”周家成说,他们用到的这款激光器的中心波长为406纳米,带宽约为0.4纳米,它发射出的探测光源,恰好能够被二氧化氮分子所吸收。一般而言,某种仪器或探测方法,在探测某种参数时所能达到的极限,被称为“探测极限”,也代表了仪器的最高性能指标。周家成表示,他们研制的探测技术经过多次实际应用验证表明,超过探测极限浓度的二氧化氮也能够被测量到。助力北京冬奥会精准预报天气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研制的快速灵敏检测二氧化氮仪器被用于环境大气实时在线观测,为冬奥会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和多源气象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方法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共同构建了冬奥气象“百米级”预报技术体系。“在此之前,这台仪器在北京参加了‘超大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外场综合协同观测研究’项目,针对北京城市站点大气环境中氮氧化物的作用开展相关研究,对北京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解析起到了重要作用。”周家成表示,后续该仪器还将应用于青藏高原背景站点开展常年观测,填补青藏高原大范围区域二氧化氮有效观测数据的空白。谈起团队科研历程,周家成坦言,这其中充满了艰辛和不确定性,但还是有着很多乐趣。“为了验证仪器吸收测量的准确性,我们先在实验室开展不同浓度二氧化氮测量实验,但是结果始终和预期不一样。折腾了几个小时后,发现居然是外部锁相放大器的一个参数设置有误。”周家成说,这件事再次验证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自此以后,他每次实验前,都会仔细检查仪器的各项参数,防止出现类似的问题。周家成说,仪器在参加北京冬奥会观测期间,由于观测人员在实验前期对仪器操作不熟悉,光腔被正压气体冲击,导致无法用于测量。“当时我不在现场,内心十分着急,牵挂仪器,到了深夜都不能入睡,怕影响观测进度。”年后没几天,周家成携带工具前往北京维修,加班加点终于使仪器正常工作,赶上了综合实验的进度。“接下来,我们将对仪器进行小型化集成,利用锁相板代替商业锁相放大器,配合自动控制系统,使得这台仪器更加智能化、便携化。”周家成表示,未来他们团队还计划把这种二氧化氮探测技术与化学滴定、热解和化学放大法相结合,应用于一氧化氮、臭氧、活性氮和总过氧自由基的高精度测量。通过增加保护气,仪器还可应用于气溶胶消光系数的高灵敏度测量。
  • 二氧化碳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建平团队和南京大学研究员钟苗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合金化策略增加了电化学还原CO2反应中关键中间体的不对称吸附从而改善C-C耦合活性,最终实现C2+产物法拉第效率达91±2%,其中乙烯为73±2%。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电化学还原CO2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或燃料,是解决环境和能源可持续性问题的一种前景方法。但CO2利用效率和还原选择性控制仍然具有挑战性。本工作中,肖建平团队基于自主开发的图论和反应相图分析算法,根据全局能量最优准则筛选出活性曲线顶点的CuZn合金催化剂,并预测其具有增加C2+产物选择性的潜力。实验制备的纳米多孔Cu0.9Zn0.1高选择性催化剂在弱酸性(pH=4)电解质中C2+单程产率为31±2%,CO2单程利用率超过80%。该催化剂提供了丰富的CuZnZn和CuZnCu位点,具有不对称的CO吸附能,对于提高CO2的电催化转化至关重要。研究发现,CO在锌上的吸附比铜弱,将CuZn合金化可使表面二元位点具备不对称的CO吸附能力,从而提高C-C偶联反应活性,有效促进了CO2到C2+的还原。
  • 安光所二氧化碳空间外差光谱仪校飞成功
    大气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和海温升高、大范围雪和冰融化、以及海平面上升等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地球大气环境问题。实现对全球大气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高精度探测,对我国制定相关气候应对措施具有深远影响,将为我国的环境外交政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基于目前科学技术水平,准确把握二氧化碳的全球变化,是目前空间遥感探测的热点和难点,需要充分依靠高灵敏度和高光谱分辨率的遥感探测技术。  由我所承担的院空间科技创新基地重要方向项目“超光谱环境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经过近2年攻关,研制成功基于空间外差光谱技术(SHS — Spatial Heterodyne Spectroscopy)的大气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航空遥感探测试验样机。该技术目前已被列入高光谱观测卫星与环境减灾小卫星的温室气体探测计划。  日前,在山东日照进行的机载试验受到中国海监北海支队的大力支持,机载试验样机装载于中国海监Y-12飞机,实现一次装机,一次校飞获取信息。试验共飞行两架次,约9个半小时,两个飞行高度(500m、1000m),飞行区域为山东日照市区及附近郊区,选择了农田、工业区、海岸滩涂等典型地表区域,获取了大量数据。预处理结果表明了试验样机完全到达了设计指标,即在大气二氧化碳最主要的吸收波段1575nm范围中,得到光谱分辨率为0.1nm的实际大气二氧化碳吸收光谱,与理论计算对比一致。这些遥感数据将成为反演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碳柱浓度不可替代的和最直接的依据。下图为二氧化碳机载试验样机、机载试验状况及大气二氧化碳超光谱曲线。  空间外差光谱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超光谱遥感探测技术,与传统的傅立叶干涉系统(如日本的GOSAT)和衍射光栅系统(如欧洲的ENVISAT、美国的OCO)高分辨光谱遥感技术相比,空间外差光谱技术更具有针对性,该技术综合了衍射及空间调制干涉技术于一体,在限定的光谱范围内可达到很高的光谱分辨率和信噪比,且具有结构紧凑、无运动部件等特点,因而成为高精度大气成分遥感探测的优选技术之一。  安徽光机所是国内最早开展空间外差光谱技术实验研究的单位之一,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863项目、院创新基金的支持。2008年在院重要方向项目支持下,集中攻克了空间外差一体化干涉仪核心技术,解决了大气温室气体空间外差光谱遥感系统设计及定标(辐射、光谱以及吸收池)等关键技术,针对二氧化碳、甲烷以及一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的探测研制了机载遥感试验样机和干涉仪组件。  本次校飞试验结果表明,历时两年自主研发的二氧化碳空间外差光谱仪系统指标先进、性能稳定。本次校飞试验,不仅在国内首次获得了高分辨率大气二氧化碳飞行数据,同时验证了该系统在移动平台下获取高质量大气二氧化碳超分辨光谱的能力,为发展包括大气温室气体、气溶胶、污染气体等国家机载大气环境遥感监测系统,以及发展我国大气温室气体星载遥感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 二氧化碳究竟“是正是邪”科学家算出答案
    p style="text-indent: 2em "二氧化碳是一个典型的“双面间谍”:一方面它能帮助土壤固碳,另一方面又会加剧温室效应。它究竟“是正是邪”,这成为了一道困扰全球变化研究领域多年的难题。记者9日从南京农业大学获悉,邹建文课题组通过观测计算,揭示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氮过程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响应强度及其驱动机制,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学术期刊《生态学快报》上。/pp style="text-indent: 2em "大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浓度升高是全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一方面能促进陆地生态系统光合产物积累,增加土壤碳储量,形成土壤的固碳效应(A)。另一方面,又会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加剧温室效应(B)。那么,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背景下,A与B分别是多少?/pp style="text-indent: 2em "邹建文告诉记者,若A小于B,则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呈现正反馈,温室效应将进一步加剧;若A大于B,则呈现负反馈,大气温室效应将减缓;若A等于B,两者相互抵消,反馈效应呈中性。/pp style="text-indent: 2em "课题组通过全球1655组观测数据发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年排放量增加了27.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超过了土壤有机碳库增量(24.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每年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固碳总增量(39.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69%。/pp style="text-indent: 2em "因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效应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固碳效应。论文第一作者南农大资环院刘树伟副教授称:“综合二氧化碳本身的温室效应及其驱动的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效应两方面来说,二氧化碳在大气中还是扮演着‘反角’。”/p
  • 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两标准发布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制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两个标准是对《空气质量 二氧化硫的测定 四氯汞盐-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GB 8970-88)、《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262-94)的修订。两个新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废止。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 483—2009 ).pdf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 482—2009 )
  • 准确的二氧化碳测量如何保障高效发酵?
    酶生产流程中的关键测量酶产生于发酵这一生物工艺流程。发酵过程中的精确监测至关重要,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发酵液的 pH 值、温度、氧气溶解量和二氧化碳浓度。在废气中测量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气体温度通常为 25 °C-30 °C,相对湿度约为 100%。由于人们需要用氨来控制发酵液的 pH 值,废气中也可能含有氨。通过持续监测 CO2 掌控工艺流程此外,还要测量吹入发酵罐的新鲜空气的湿度。环境如此苛刻,需要可靠的测量仪表。监测酶生产流程中的 CO2 浓度,以获得该流程状态。CO2 浓度是霉菌或细菌新陈代谢活动的指标,将用于控制在生产流程中补充营养的节奏。浓度是否恰当取决于微生物菌株和发酵工艺流程本身,因此,人们需要积累经验才能掌握补充营养的时机。要保持发酵过程顺利进行,就必须确保向生物反应器罐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通常,废气是在辅助线路测量,这样可以去除废气中的泡沫或多余水汽等干扰因素。酶生产流程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通常为 0-5%,而在特殊情况下,经过测量,浓度甚至高达 10%。在霉菌发生反应的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通常约为 1% 或 2%。废气中的氧气浓度也取决于新陈代谢。通常,在新陈代谢中消耗的 O2 和这一过程中产生的 CO2 一样多。CO2 的释放量与 O2 的消耗量之比为呼吸商 (RQ)。针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可靠测量能够精简发酵工艺流程使用维萨拉湿度仪表可以对吹入生物反应器的新鲜空气的湿度进行可靠测量。可以使用维萨拉 CARBOCAP® 二氧化碳探头 GMP251 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维萨拉仪表准确可靠,无需过多的维护,有助于大大缩短发酵过程中的停机时间。❖ CO₂ 探头 GMP251用于生命科学培养箱、冷库设施和要求苛刻的应用中的百分比级别二氧化碳测量维萨拉 CARBOCAP® 二氧化碳探头 GMP251 是一款智能、独立的百分比级别探头,用于测量生命科学培养箱、冷库设施、果蔬运输和要求苛刻的应用中的 CO2,以上领域均需要稳定和精确地测量百分比级别的 CO2。工作温度范围为 -40 到 +60 °C 并且测量范围为 0 至 20% 的 CO2。GMP251 基于维萨拉第二代 CARBOCAP® 技术,性能稳定。它使用一种红外 (IR) 光源来代替传统的白炽灯泡光源,这延长了 GMP251 的使用寿命。它具有 CO2测量的全温度和压力补偿 – 用于补偿目的的集成温度测量。给传感器探头加热以防止冷凝。通过 RS-485 的数字输出:Modbus 与维萨拉工业协议。产品中均配有校准证书。
  • 10死19伤!二氧化碳的破坏性难以想象......
    还记得2019年525山东龙眼港福建籍货船二氧化碳泄漏的事故吗?那次事故损失惨重,最终导致10死19伤!!!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不助燃、不可燃。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它广泛被应用到灭火剂、石油、化学工业、食品防腐、工业气密性检测等。随着CO2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因其泄漏导致的事故也时有发生虽然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空气中含量过高也会导致惨重结果二氧化碳无色无味肉眼难以发现因此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实时监控避免其泄漏,造成不可避免的后果今天小菲向大家介绍一款能够迅速准确查找CO2泄漏源的OGI热像仪——FLIR GF343FLIR GF343是一款光学气体成像热像仪,能在安全距离内快速发现二氧化碳泄漏源。无论二氧化碳是生产工艺的副产物,或者是用于检测发电机是否存在氢气泄漏的示踪气体,还是提高石油采收率项目的一部分,它都可以快速发现。实时检测CO2,可视化泄漏源头FLIR GF343有出色的分辨率、热灵敏度和高灵敏度模式,使您能够可视化气体泄漏,以便查明排放物的准确来源并立即开始维修。此外,FLIR GF343能精确测量温度,使您能够注意到温差并提高视觉对比度,以更好地进行气体泄漏检测。★ 将CO2作为示踪气体(比如通过在氢气中添加3%-4%二氧化碳作为示踪气体),用以查找氢气等更危险的泄漏气体;★ 准确查找EOR运作中CO2的泄露位置;★ 在工业制造、交通和存储应用中发现CO2的损耗等。减少停机时间,节约生产成本将FLIR 343光学气体热像仪作为CO2预防性检测的有效工具,可以预防停机事件和避免造成库存损失。★ 提前检测到CO2的微小泄漏源,避免计划外的停机;★ 支持联机检测,无须中断运行设备;★ 杜绝泄漏,节约库存损失和违规罚款产生的成本。保证运营安全,维护环境平衡FLIR GF343实时显示光学气体图像,以便您在安全距离内快速扫描大片区域是否存在气体排放迹象,可以保持设施安全,同时为实现“碳平衡”而努力。★ 减少气体泄漏,提高EOR运作效率;★ 杜绝碳捕捉和存储运营中发生泄漏,避免生产成本的浪费;★ 使用CO2作为示踪气体找到危险气体(比如氢气)泄漏源,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 避免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的泄漏,有利于大气环境的生态平衡。FLIR GF343让您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CO2的泄漏,可靠的非接触式CO2检测使工厂能够在设备仍联网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检测,避免非计划停机。非常适合石油、氢冷发电机、碳捕集系统、乙醇生产、工业气密性测试等行业。二氧化碳本身虽无毒但在工业应用中的泄漏仍会对企业和员工造成不良影响想要及时快速地发现CO2的泄漏源快来选择FLIR GF343光学气体成像热像仪
  • 新型铜催化剂助力二氧化碳变燃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高敏锐课题组合成一系列暴露不同铜(100)和铜(111)晶面比例的铜催化剂,发现铜(100)/铜(111)的界面位点相比于单一的晶面展现了显著增强催化碳—碳电化学耦联的性能,对于利用二氧化碳制备多碳燃料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科学界通过电催化二氧化碳制备能量密度高、应用前景广阔的多碳燃料取得很大进展,但其选择性和转化效率仍不尽人意。这主要由于二氧化碳转化为多碳燃料需经历动力学缓慢的碳—碳耦联过程。因此,设计并创制能高效促进碳—碳电化学耦联的催化剂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利用电化学测试表明,与其他铜催化剂相比,这种新型铜催化剂在电流密度为每平方厘米100毫安至400毫安时,均有利于催化二氧化碳到多碳产物的转化。多碳产物的选择性与铜(100)/铜(111)界面的长度呈现线性相关,证明该界面为催化碳—碳耦联的活性位点。原位拉曼和红外实验证明,在铜(100)/铜(111)界面处,能更好吸附中间体,展现更强的碳—碳耦联能力。理论计算进一步表明,铜(100)/铜(111)界面处电子结构被优化,促进了碳—碳耦联动力学。  该项研究发现了铜原子排列变化形成的特定界面结构能更高效地催化碳—碳耦联,降低多碳产物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能垒,这一成果对于二氧化碳制备多碳燃料的电化学升级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jacs.1c09508
  • 二氧化碳还原领域取得新突破
    内蒙古大学科研团队经过不懈努力,在探索新型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能源类期刊《先进能源材料》。在“碳中和”的国际大背景下,设计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的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当前,金、银、铜、铂等贵金属及其相关材料仍然是人们探索二氧化碳还原电催化剂的热点。然而,贵金属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低、产物选择性差以及析氢效率高等问题。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赵忠龙副教授带领团队,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首次提出了双金属单层电催化剂表面的“双位泛函”机制。该机制能够有效地抑制析氢副反应,并提升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甲酸产物的活性和选择性。然而,通过实验合成具有超薄壳层的双金属电极,仍然是一个挑战。鉴于此,此次研究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方法,首次提出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可以作为贵金属单层的衬底。在保留“双位泛函”的基础上,这种衬底能够显著提升催化剂的电化学稳定性。实验表明,碳化物和氮化物支撑贵金属单层以及单层团簇催化剂中存在氢—衬底反键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能够打破吸附氢与二氧化碳还原中间物之间的能量线性关系。此外,研究团队还通过理论模拟预测了一系列具有较高甲酸、甲醇和乙烯等碳氢化合物产物选择性的新型电催化剂,为提升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 实验室突然充满二氧化氮(图)
    消防官兵正在现场营救。  前天晚上10点左右,宁波望春工业园区一实验室内,一名技术人员在利用硝酸清洗不锈钢零件时,由于操作不慎导致5升硝酸瞬间挥发,造成二氧化氮气体泄漏,污染了整栋厂房。所幸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据当时在场作业的文师傅介绍,当晚,他和几名工作人员一起利用硝酸清洗不锈钢零件。起初,他利用了少量的硝酸进行加热,然后清洗不锈钢零件,起初试验非常成功。因此,他想利用更多的硝酸来做。  没想到,待加入5升硝酸后,情况突然变了,在短短几秒钟内整个实验室就充满了二氧化氮。  文师傅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往外跑,同时通知其他同事。当他们跑至楼梯口时,整幢厂房已经完全被污染。  消防官兵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奋力处置,大部分气体被排除。由于还有部分房间门被锁住,直至昨天凌晨1点左右,毒气才完全被排出。  文师傅解释说,可能当时实验用的是含铁的不锈钢劣质产品,导致铁和混合酸(硝酸和盐酸)发生剧烈反应,溶液温度急剧上升,加速硝酸分解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气体。  据消防部门介绍,二氧化氮是一种有刺激性的低毒酸性气体,常见于汽车尾气和化工厂废气,同时也是“酸雨”形成的主因。  所幸,这次实验药剂用得比较少,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并不是很多,对周边人员的身体健康及周围环境没有大的影响。
  • 国际首次!二氧化碳一步转化为乙醇
    记者16日从江南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刘小浩教授团队创新性地采用结构封装法,构筑了纳米“蓄水”膜反应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近100%转化为乙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催化》。江南大学供图近年来,科学家已经开发了多种途径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醇,比如光催化、电催化以及间歇釜热催化。相较于上述技术途径,在连续流固定床反应器中,由于便捷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管理,更容易实现工业应用。但目前的技术无法实现可控精准增碳定向生成乙醇,易产生大量低价值的副产物。江南大学供图该科研团队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合成的催化剂结构类似于一个胶囊,内部封装了二氧化铈载体分散的双钯催化剂。刘小浩介绍,胶囊的壳层具有高选择性,疏水修饰后,保证内部生成的水富集而产物乙醇可以溢出。其中的水环境可以稳定双钯活性位点,该催化剂能够实现温和条件下(3MPa,240℃)二氧化碳近100%选择性高效稳定转化为乙醇。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研究构筑的双钯活性位点具有独特的几何和电子结构,可实现二氧化碳加氢定向生成单一高价值产物乙醇。“催化剂合成工艺和催化反应路线简单,有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前景。”刘小浩表示。
  • 国门提示:莫让二氧化硫熏坏了食品
    近日,某检验检疫局对某食品企业出口的一批饼干进行添加剂监测检验时,结果发现二氧化硫超出进口国限量要求,被判为不合格,避免了一起食品安全隐患。  作为食品添加剂之一的二氧化硫具有漂白、防腐和抗氧化作用,可以抵抗微生物的侵袭,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中。但是二氧化硫为酸性物质,对呼吸道、消化道等有刺激作用,因此必须控制其在食品中的残留量。依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饼干、食糖、粉丝等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不能超过0.1g/kg,某些国家对限量要求更加严格。  为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广大食品生产企业,务必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种类和使用量,密切关注进口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相关规定,确保产品符合进口国要求,对产品中使用的原辅料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食品添加剂监控检测。
  • 8000多斤春笋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
    疑是抹了过量“保鲜粉”导致二氧化硫过量  农贸批发市场大门外,一袋袋“鲜嫩”的春笋,全部投进垃圾压缩车,转眼化为一堆残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就在这春笋上市季节,温州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以下简称“菜篮子”市场)日常检验中发现,有6批次春笋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总数达到了8000多斤。上述一幕就是销毁这些春笋的场面。  这些“问题春笋”货源来自福建建瓯,相关食品安全专家推测,违规或过量添加“保鲜粉”等,可能是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诱因。  建议:春笋买回家,根部最好多切掉一点  昨天,温州菜篮子集团食品安全科科长、国家级食品安全师李克介绍,试着分辨问题春笋,可以先从颜色上留意,比如,一般的春笋外壳颜色呈黄褐色,而问题春笋外壳颜色,有可能是全橙黄的   还可以闻气味。正常的春笋,没什么异味的,而问题春笋有一股刺鼻的气味   再看春笋根部,如果不是正常的白中略带黄色,而是很白的那种,也得多留个心眼。  “菜篮子”市场副经理吴建淡说,其实辨别问题春笋,确实有点难度的,因为各地生长条件不同,笋的颜色和肉质各异,不好一下子说死。主要还是多闻气味,另外,正常的春笋一般比较脆,而抹过“保鲜粉”的,韧度会大一些。  “一般春笋买回家,根部多切掉一点,也会好一点的。”吴建淡说,要想真正辨析,还是送专业机构检测比较好。
  • 商贩为保质用硫磺熏银耳 二氧化硫超标6倍
    近日,本报接到读者反映,朝阳区十八里店乡二堡子村25号院内,有人为防腐防霉用硫磺熏制银耳,并运至附近的大洋路市场出售。  经过多日暗访,这一情况得以证实。经朝阳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这种经硫磺熏制的银耳,其二氧化硫残留量是允许值的6倍。专家指出,用硫磺熏银耳能起到保质作用,但长期食用二氧化硫高残留的银耳,会对身体有危害。  昨天,记者已将此情况举报给12315。  暗访  硫磺熏制银耳  7月底,记者来到二堡子村25号。这处大院居住着上百户居民,多为外地来京务工人员。  在院落靠东侧的一处角落里,记者看到,墙根下堆放着大量袋装银耳。用硫磺熏制银耳的商贩就居住在旁边的屋内,其屋门上标有37号字样。  记者连续六次暗访,终于摸清了商贩用硫磺熏制银耳的全过程。住在37号房内的一男一女,一般在每天傍晚六七点钟熏制银耳,有时还有其他人帮忙。邻居们介绍,这一男一女是对夫妻。  商贩将银耳放在直径10余厘米、长度近半米的长条塑料袋内。每次熏制大约10余袋银耳。装银耳的塑料袋上会被扎一些小口。熏制前,商贩会在地上铺一块塑料布,然后将这10余袋银耳竖放在塑料布上,然后再用一块塑料布盖上。随后,商贩将一定量的硫磺放入一个炒锅加热,等带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从炒锅中冒出后,将炒锅放进塑料布内开始熏制。为防止塑料布被烫坏,炒锅下方会垫砖头。熏制的过程中,商贩会把塑料布封口。到次日凌晨,炒锅内的硫磺基本燃烧完毕,熏制好的银耳会被取出并运走。记者注意到,熏制后的银耳仍然是淡黄色的。  居民介绍,从事硫磺熏制银耳的这一户,已经在院内居住多年。  销路  既批发又零售  据知情人介绍,37号房屋内的这户人家,在附近的大洋路市场有自己的商铺,位于该市场的调料厅。他们用硫磺熏制过的银耳,被运到那里出售。  记者在暗访大洋路市场时发现,该市场调料厅135号商铺内的一男一女,正是住在大院37号房内、用硫磺熏制银耳的那一男一女。这个商铺除了出售银耳,还出售蘑菇等其他食用菌。  记者以每两3元的价格买3两多银耳。女老板说,这些银耳除了零售,也可以批发,如果需要的数量大,价格可以更优惠。  记者发现,这个商铺所出售的银耳,一种是零售,一种是饭店和其他银耳销售商批量购买。  检测  熏制银耳二氧化硫超标6倍  8月9日,朝阳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在对记者购买的银耳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后,得出检测结果,被硫磺熏制的银耳,其二氧化硫残留量达0.3g/kg。  根据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银耳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最高允许值为0.05g/kg。这些被硫磺熏制的银耳,二氧化硫残留量是允许值的6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这样的银耳不合格。  危害  二氧化硫危害肝肾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银耳专家介绍,将食品用硫磺熏制,可以起到防腐、防霉的作用,但将有一定量的残留。  国家标准对食品中二氧化硫的允许残留量做了强制性规定。银耳用硫磺熏蒸以后,二氧化硫会直接吸附在银耳当中,过高的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很大危害性,它会使人产生呕吐、腹泻、恶心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危害人的肝脏、肾脏。  分辨  银耳本身无味道建议购买前闻味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银耳专家介绍,质量好的银耳,耳花大而松散、耳肉肥厚。  从色泽上看,没有经过硫磺熏蒸的银耳颜色是很自然的淡黄色。好的银耳闻起来,应该是自然芳香,如果能闻到刺激的气味,就可能是经过硫磺熏制的,建议不要购买。  同时,银耳本身应无味道,选购时可取少许品尝,如对舌头有刺激或辣的感觉,很可能也是用硫磺熏制过的。消费者在选购时,可以多留意。  另外,建议大型超市在采购银耳货源时,可以考虑进行相关的质量检测,以保证消费者安全食用。
  •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烯烃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燃料和化学品是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而烯烃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其中低碳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是基本的化工原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剑、研究员葛庆杰和副研究员位健团队在二氧化碳(CO2)加氢合成烯烃研究中取得系列新进展。团队分别通过构建Co–Fe合金碳化物催化剂体系和NaFeZr–MOR分子筛催化剂体系,实现了CO2催化加氢过程中低碳烯烃产物的高效合成,并揭示了该过程中催化剂活性位的动态演变历程和动态限域效应。两篇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应用催化B:环境》上。传统的烯烃合成方法主要依赖于化石资源,而CO2催化加氢合成烯烃则是一条绿色环保的路线。铁基催化剂在CO2加氢反应中对烯烃合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其成本低廉,但活性较低且烯烃产物分布较宽,限制了其工业应用。因此,如何设计更有效的催化CO2加氢合成烯烃的催化剂已成为该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系列工作中,团队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系统阐述了Co–Fe双金属催化剂在CO2加氢过程中的动态结构演变历程,揭示了反应过程中形成的χ-(CoxFe1-x)5C2合金碳化物相是该催化剂上烯烃生成的主要活性位。该物相的形成受到催化剂前驱体中Co/Fe组成和二者亲密度的影响,其含量以及合金化程度对于烯烃的高选择性合成至关重要,并且该催化剂可在高空速条件下实现较高的烯烃时空收率。同时,团队还通过设计NaFeZr–MOR复合催化剂,发现了CO2加氢反应过程中低碳烯烃产物选择性随时间变化的现象,其本质是由催化剂中ZrO2载体和MOR分子筛的孔道对产物分子的动态限域效应引起的。而反应过程中随着分子筛孔道内轻质碳物种向重质碳物种的演化,孔道会逐步缩小。这抑制了C5+等较大烃类分子的扩散,但对低碳烃的扩散影响较小,从而提升了低碳烯烃选择性。上述工作对于设计CO2加氢高效合成烯烃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加深了对催化活性位结构演变和限域效应的认识。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