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芬洛多潘

仪器信息网芬洛多潘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芬洛多潘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芬洛多潘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芬洛多潘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芬洛多潘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芬洛多潘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芬洛多潘相关的解决方案。

芬洛多潘相关的资讯

  • 磐诺推出首期VOCs网络直播培训
    网课那么多,解决问题才实际为满足各行业用户学习需求,磐诺推出首期VOCs网络直播培训,2月19-20日,为期两天的直播课程里,两百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线上交流培训。疫情期间,网课纷呈,在非常时期客观条件受限的情况下,磐诺也积极准备组织了各种内、外部培训。如何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真正高效利用双方时间,是磐诺始终关注的重点。为做好本次网络直播培训,保证有沟通,有效沟通;有问题,解决问题,磐诺讲师提前进行策划安排,结合参会人员实际情况,针对规划课程设置,精心安排了在线色谱原理讲解、非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苯系物分析仪解析、在线色谱仪软件介绍、机柜系统讲解、便携非甲烷总烃分析仪&水中VOCs在线系统解析等培训课程。直播期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参会设备都没有影响参会人员热情,沟通交流频繁,学习气氛热烈,工程师耐心的讲解、细致的分析、准确的指导得到了参培学员的一致好评。大家表示,通过网络学习,既提升了大家的学习兴趣,也使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同时,通过网络直播互动,更促进了彼此的学习和交流。本次网络直播培训是磐诺培训交流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参会客户的肯定,就是对我们的鼓励!夯实基础,温故知新工程师更懂工程师。面对产品相对陌生的用户,我们针对性的安排了基础原理课程,因为我们知道,复杂的应用排障也离不开底层原理,夯实基础,温故知新,也是磐诺人不断向前的动力。培训后,他们这样说… … “由于本地政策的原因,我处运维人员极少接触VOC设备,对于VOC监测的知识基本为零。通过此次培训,大大的开拓了运维人员的视野,丰富了关于VOC仪表的相关认知。本次培训的成果是让大家了解了VOC监测“是什么、测什么、如何测”的基础知识,受限于以往的经验和知识面,很多内容还不能完全的消化理解。非常感谢磐诺厂家对于培训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分享,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在贵公司的邀请下,我有幸参加了本次的会议,除了初步了解了VOC以及色谱等基本知识外,也对贵公司产品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气相色谱剖析的讲解中,各位老师讲的很细致,感觉是身经百战,对用户提出的各种问题也是信手拈来,回答准确到位,对一些实际案例能剖析解读,令我受益良多。希望以后通过项目合作时,能有更多的现场讲解与实际操作,来提高我们对VOC设备的认识和了解。”特殊时期,磐诺仍将积极积累经验,改进不足,精心准备,继续为客户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服务与支撑。我们随时随地,为您提供高效服务,欢迎咨询联系!
  • 轶诺发布荷兰INNOVATEST轶诺 FENIX200 洛氏硬度计新品
    荷兰INNOVATEST 轶诺 FENIX200AR 高效经济型进口洛氏硬度计 荷兰轶诺 FENIX 200AR洛氏硬度计采用高品质经久耐用的机械结构,通过一个精密表盘获取硬度读数;采用砝码式力加载机构,通过转动力值选择旋钮来选取力值施加载荷;全新C型支架使用钢材制成,相比传统铸铁制成的C型支架,可以提供更好的机器刚性,即使使用多年,也能确保极佳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FENIX 200AR洛氏硬度计维护简便,只需打开仪器的侧盖板或上盖板就可轻易维护仪器的内部结构,无需到处搬运。荷兰INNOVATEST 轶诺 FENIX200ACL 创新经济型洛氏硬度计 FENIX 200ACL采用电子闭环力传感器型的力加载系统,属于同级别仪器中罕见的力加载式洛氏硬度计。受机械结构的影响有限,没有砝码也没有力值选择旋钮。通过仪器面罩上方的数字显示器来选择洛氏硬度标尺。FENIX 200ACL洛氏硬度计的力值加载方式更为精确,没有砝码式硬度计的诸多缺点。 FENIX 200ACL洛氏硬度计维护简便,只需打开仪器的侧盖板或上盖板就可轻易维护仪器的内部结构,无需到处搬运。创新点:1,Fenix200ACL是采用电子闭环力传感器型力加载系统的洛氏硬度计,性价比高; 2,维护简便,只需打开仪器的侧盖板或上盖板即可轻松维护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到底有多持久?怎么判定?如何测算?
    众所周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下简称POPs) 具有四大特征,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远距离迁移能力和高毒性。所谓环境持久性,指的是POPs难以通过生物降解、光解、化学降解等被降解,在大气、水体或土壤环境中具有较长的存留时间。化学品的环境持久性到底有何判定标准?又如何来测算呢?5月17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的“第十七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POPs专委会委员、大连理工大学陈景文教授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图为陈景文教授在大会主旨发言环节作报告。环境持久性判定,把测算“搬出”实验室外是巨大挑战化学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化学品的环境暴露以及在生物体的内暴露,也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健康构成风险。化学品的环境暴露和生物内暴露,与化学品的环境持久性密切相关。防控化学品的风险,防范化学品成为新污染物,需要评价和预测化学品的环境持久性,从而做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然而,测算化学品的环境持久性并非易事。当化学品进入环境成为污染物后,经历多种迁移和转化过程,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等多介质环境中赋存。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测算化学品的环境持久性,很难真实地模拟多介质环境,测算的结果距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准确还有一定差距。陈景文表示,由于环境的多介质特性、污染物的多过程行为、环境因子对污染物行为影响的复杂性,将实验室测定的降解速率外推至实际环境系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也是当前环境化学家们持续攻关的方向。另一方面,化学品种类众多,在其生产、贮存、运输、应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中,都会向环境中释放。因此,采用传统的实验室模拟来评价化学品的环境持久性,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还存在耗时长等缺点。陈景文表示,当前,实验室测定已难以匹配既有及新化学品风险评价和新污染物治理的需求,研究高效的持久性预测和评价的新方法、新技术迫在眉睫。数据驱动,构建污染物预测方法和模型或成新思路此背景下,陈景文教授提出,可以应用环境计算毒理学进行化学品的风险预测与管理,基于机理引导和数据驱动的路径,实现化学品和新污染物环境持久性的筛查和预测。所谓机理引导,是从化学品的环境多介质行为入手,构建化学品在大气、水体、土壤中的降解转化动力学的预测模型,以及多介质环境模型,来实现化学品环境持久性的模拟预测。而数据驱动,则是基于已有的持久性化学品清单及数据,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来筛查持久性化学品。这方面,需要注重数据库的搭建。陈景文详细介绍了团队在环境计算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模拟预测化学品环境光化学持久性、构建水解反应模型以评价水解产物毒性与风险、采用图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构建集成模型用于持久性化学品的筛查等。研究成果为筛查持久性化学品,防控其环境风险提供技术支持,为帮助评价化学品环境持久性,助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污染物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图为陈景文教授作报告。
  • 干货|多模态分子影像探针研究进展,尽在第一届小动物活体成像网络会iSAI2024
    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除了需要先进的医学成像设备外,开发多功能的分子影像探针是实现分子成像的先决条件。分子探针作为分子影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分子成像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关键。分子影像探针包括多种纳米材料,根据成像设备的不同,分子探针分为光学、核医学、磁学、声学、光声材料等不同种类。目前,基于纳米材料开发的分子影像探针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在对肿瘤进行成像的同时,又实现了精准的癌症治疗和疗效评估。仪器信息网将于2024年6月6日举办“第一届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与前沿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iSAI2024),全日程现已公布(点击查看)。本文为【成像探针篇】,大会当天将由首都师范大学周晶教授、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员朱幸俊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副研究员李萝园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长聘副教授熊丽琴博士、 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员罗宗化博士、东华大学副教授魏鹏博士共6位嘉宾,围绕稀土近红外二窗(NIR-II)成像探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分子探针、活性氧探针、微循环系统成像探针开发及应用展开分享,欢迎踊跃报名参加在线直播!会议链接/扫码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ai240606.html ——02分子影像探针篇——关键词:稀土近红外二窗(NIR-II)成像探针、微循环系统成像探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分子探针、活性氧探针。周晶 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个人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Nat.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发表论文50余篇。累计他引60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1400余次,5 篇为 ESI 高被引论文。获中国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7项。入选全球学者库公布的“全球学者库顶尖前10万科学家”及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单。担任《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和《稀土》首届青年编委会委员。大会报告:稀土纳米近红外二区发光材料实现疾病精准成像稀土元素具有丰富的4f电子能级结构,基于稀土元素构建的稀土纳米荧光材料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荧光探针。值得一提的是,以特定的稀土元素作为发光中心,可实现波长大于1000 nm的近红外二区荧光发射。鉴于此,我们设计开发了系列近红外二区稀土纳米荧光成像探针,基于该类材料实现了体外和活体内重大疾病标志物的精准检测。朱幸俊 研究员上海科技大学个人简介: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师从李富友教授。之后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稀土发光纳米材料、纳米递送系统与治疗探针、医学影像造影剂、神经调控材料与器件等。目前课题组致力于发展适用于生物医学的新型纳米材料和技术,通过构建纳米复合材料,实现高选择性、低侵入性的生物成像、疾病治疗和生理功能调控。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Nano Letters, PNA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他引3000余次,多项研究成果入选科睿唯安ESI化学和材料领域前1%高被引论文。大会报告:发光纳米功能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病变的动态观测、药物的选择性递送和治疗措施的有效调控在提升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的诊疗方式在生物体内应用时仍然存在侵入性高、检测精度不足和时空可控性差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光、热、声等刺激源响应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包括光学纳米探针、纳米治疗剂和纳米递药系统),并通过生物相容性和仿生化修饰,实现疾病生物微环境变化的精确诊断、非侵入性可控治疗和早期疗效监测,为未来的疾病诊疗技术提供新的思路。李萝园 副研究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个人简介:李萝园,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学基金,并获得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杰出博士后资助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Adv. Mater.、Adv.Sci.、ACS Nano等发表论文15篇(影响因子大于10.0的11篇),课题组长期刺激响应水凝胶、多功能给药系统和近红外光学成像探针的开发以及它们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大会报告:动态光响应近红外二窗成像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利用刺激响应水凝胶与稀土近红外二窗(NIR-II)成像探针构建局部动态光学成像(LDDI)技术用来诊断炎症进展状态。纳米探针可以通过原位NIR-II光激活监测炎症因子的波动,并随着波动产生信号的变化,提高靶向治疗的准确性。熊丽琴 长聘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个人简介:上海交通大学长聘副教授、博导。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引用共计超过5000次(Google Scholar),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5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主讲本科生课程《分子影像学与疾病早期诊断》、研究生课程《分子影像学技术与探针》,主编教材《分子影像探针》。曾获上海市浦江人才(A类),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获蒋大宗青年论文竞赛一等奖,获上海交通大学“李兰馨青年教师奖”,获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学竞赛青年教师组二等奖,获80103班奖教基金,获“双一流”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大会报告:微循环系统的分子影像学研究微循环主要包括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间的微血管循环和淋巴循环。如何构建性能稳定,与管壁作用力强,不易渗漏的探针,实现对小尺寸管道的高分辨成像是一个关键科学问题。针对此科学问题,我们建立了淋巴管及组织微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成像新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分子影像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罗宗化 研究员上海科技大学个人简介:罗宗化,任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导、上海科技大学分子影像与核素药物实验室主任。在中山大学药学院获得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及担任该校回旋加速器中心核心研发科学家。主要致力于神经炎症和肿瘤相关疾病的 PET 分子影像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在分子探针开发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和摘要50余篇。入选上海高层次海外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多项企业研发项目,担任Frontiers in Organic Chemistry, iRadiology, View Medicine等期刊副主编或青年编委。大会报告:PET分子影像技术在动物疾病模型中的应用研究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分子影像技术在动物疾病模型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评估PET技术在动物疾病模型中的应用潜力,并探讨其对疾病机制和诊断效果的评估。通过开发合适的PET分子探针,利用PET分子影像技术实现对动物模型中生物学过程的定量测量,如受体结合、蛋白质表达等,为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支持。魏鹏 副教授东华大学个人简介:魏鹏,2019年1月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随后进入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工作至今。近年来聚焦于活性氧激活型控释体系的构建。截止2024年4月底,累计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25篇,其中包括Angew. Chem. Int. Ed.(4篇)、Adv. Mater.、Chem. Sci.(2篇)、Adv. Sci. (2篇)、Anal. Chem.等。同时,授权发明专利7项,包括美国专利、PCT专利各一项。基于前期研究成果,获得2022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主持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等。大会报告:特定类型疾病区域活性氧的原位检测活性氧已被明确与多种类型的疾病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标志物。因此,可以借助对特定疾病区域活性氧的原位监测,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或研判疾病的进展。但是,如何使探针只在特定的疾病区域工作,以实现与特定类型的疾病相关联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报告人开通过引入靶向基团或调控探针关联疾病微环境等方式,开发了多种类型的仅在特定类型疾病区域工作的活性氧探针,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分子工具。点击获取稿件提纲为帮助广大实验室用户及时了解小动物活体成像前沿技术、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增强业内专家与仪器企业之间的交流学习,仪器信息网特别组织策划“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 主题约稿活动。欢迎投稿,投稿文章一经采纳,将收录至【小动物成像技术】专题并在仪器信息网相关渠道推广.投稿邮箱:刘编辑liuld@instrument.com.cn电话联系:13683372576(同微信)。SkyView小动物活体CT多模态融合成像系统品牌:博鹭腾型号:SkyView勤翔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VScope8500品牌:CLINX型号:IVScope纽迈分析小动物核磁共振成像仪NM42-040H-I品牌:纽迈分析型号:NM42-040H-I
  • iCAM 2017新材料网络会议收官日:新材料在多领域研究进展与应用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11月1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的首届“新材料技术专题网络研讨会(iCAM 2017)暨仪器信息网材料周”正式开幕。会议为期三天(11月1日-3日),目前报名人数已突破1000人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21ab1436-2735-45e9-bb34-e255535fb1c2.jpg" title=" 01.png" / /p p   iCAM 2017的首日及次日, a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01/232520.shtml"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新能与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会场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strong /a 、 a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02/232614.shtml"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纳米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会场 /span /strong /a 已依次成功进行完毕。11月3日,会议的收官日,新材料在多领域研究进展与应用如期开启,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董侠、南京大学教授刘震、清华大学化学系分析中心姚文清等3位新材料研发及检测技术专家分享了新材料在多领域研究方面的精彩报告。以下为报告内容简要及报告专家解答的部分在线网友提问问题,以飨读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border: medium none " strong 新材料在多领域研究进展与应用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b0d67cbb-e4b4-4e8c-a0e6-a350ef78a4c5.jpg" title=" 03.png" / /p p   报告中,董侠围绕新型脂肪族长碳链尼龙及其弹性体材料的制备、表征方法的建立及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展开。利用熔融缩聚法成功制备了具有特定跨度亚甲基/酰胺基团比的系列偶-偶长碳链尼龙和长碳链尼龙基多嵌段共聚物,实现了工业化。并开发了其在高性能汽车油管材料、多孔膜、弹性体、新型弹性纤维等领域的应用。 /p 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以下为在线网友部分提问问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3000f515-239a-4cff-b80f-8eae04957004.jpg" title=" 0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13d8d0f7-273d-439f-a43e-aad9221c36bb.jpg" title=" 05.png" / /p p   分子识别在信号转导和免疫识别等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药物设计和生化检验等的重要基础。仿生分子识别材料作为抗体、凝集素和酶等的模拟物,已经在多个应用领域取得重要的应用。刘震在报告中主要介绍近十年其研究团队在仿生分子识别材料(包括亲和识别材料和分子印迹材料等)的主要进展以及它们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包括疾病诊断、细胞和组织成像、靶向治疗等)。 /p 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以下为在线网友部分提问问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64a5925c-441c-43ce-909e-efc20ac9349f.jpg" title=" 0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daa6cd7b-75bd-4dc9-981e-4e66562cc8ac.jpg" title=" 07.png" / /p p   环境污染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污染物的光催化净化具有矿化度高、无二次污染及安全节能的优势,是环境化学和污染物控制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姚文清在报告中介绍到,半导体的光催化特性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实,但从利用太阳光的效率来看,还存在以下主要缺陷:一是半导体的光吸收波长范围狭窄,主要在紫外区,利用太阳光的比例低 另一是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率很高,导致量子效率较低。例如,常规二氧化钛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光吸收阈值为387.5纳米,吸收光在近紫外区,量子效率较低(& lt 1%),这些都制约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提高光催化剂的量子效率以使该技术在经济上能为人们所接受是目前国际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 /p p   ---------------------------------------------------------------- /p p   至此,本届新材料技术专题网络会议三个主题会场的21个报告全部顺利进行完毕,iCAM 2017首届新材料技术专题网络会议圆满落下帷幕。 /p p    strong iCAM 2017网络会议Day1: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 strong a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01/232520.shtml"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0, 176, 240) " 新能源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会场 /span /a /strong /span /p p strong   iCAM 2017网络会议Day2: /strong a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02/232614.shtml"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新材料在多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会场 /span /strong /a /p
  • 多模态融合方法划分质谱成像数据感兴趣区域
    4月1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传感中心罗茜团队在质谱成像数据分析领域获得重要进展,成功开发了一种多模态融合验证的空间分割新方法,可以准确可靠地确定质谱成像数据的感兴趣区域(regions-of-interest,ROIs)。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数据科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GigaScience上,深圳先进院郭昂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罗茜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质谱成像(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 MSI)是一种具有空间分辨能力的新型分子组学技术,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理解生物现象背后生化机制的新手段。它通过扫描收集组织切片上各个位置的完整质谱图,可免标签、高通量地同时获得几十到几百个分子的空间分布信息,其能够探测的分子种类包括蛋白质、肽、脂类和代谢物,具有灵敏度高和化学特异性强的特点。在MSI数据的统计分析过程中,一张完整的组织切片通常会被“虚拟地”划分成许多感兴趣区域(Regions-of-interest, ROIs),这些区域往往对应着不同的解剖学或病理学标签。准确划分ROI是挖掘空间分子组学数据的前提,对于发现疾病等因素引起的分子变化至关重要。然而,在现有的ROI划分方法中,传统手动方法依赖主观判断且耗时费力,而基于质谱间相似性聚类算法的空间分割(spatial segmentation)方法,虽然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但其结果易受仪器噪声和伪影影响,并且关键算法参数的选取(如直接决定空间分割颗粒度的聚类数/簇数K)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导致其结果可靠性较差。对此,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思想的“半监督”新方法,即依靠“AI病理师”验证空间分割得到的ROI结果。研究团队创新性地融合MSI中获取的分子组分信息和H&E病理图中获取的组织形态信息,实现了从两个相对独立互补的生物信息源,交叉验证ROI的划分结果,有力保证了其生物学意义上的可靠性。其中,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被作为视觉特征提取器,从H&E染色图像中计算切片各位置的组织形态学谱图(Histomorphological Features,HF),然后根据不同位置间的组织形态谱相似性,通过聚类分析实现无监督切片分区。最后,通过Cohen's kappa系数评估基于MSI和基于组织学的两组ROI间的相似性,选取可以最大化相似性的Kmeans聚类算法的关键参数——簇数K,将两种模态判断类别标签一致的区域输出,进而实现不同成像模态生成的ROI进行交叉验证,令生成的ROI具有高可信度。基于多模态融合方法的自动组织分区流程图 科研团队供图团队开发多模态融合方法划分质谱成像数据ROI并应用于小鼠肾组织样本和原位种植肿瘤研究,发现ROI与ground truths完美呼应,且广泛适用于不同类别的组织样本。据介绍,该工作涉及的核心代码与数据将完全开源共享,该方法为以MSI为基础的空间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者,提供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方法,进一步发展临床病理切片的细胞化学异质性研究。“这篇研究文章中使用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方法是人工注释的一个有趣的替代方法,作者在探索劳动密集型人工注释的自动化替代方法方面值得称赞。”英国爱丁堡大学遗传和分子医学研究所博士的Chris Armit对工作评价道。德国曼海姆质谱和光学光谱学中心(CeMOS)的Stefania Iakab博士则认为:“我高度赞赏作者无私地提供他们的工具,并为所有的数据预处理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以及为读者提供测试的示例数据。”
  • 朗铎科技10月份展会预告
    2018第十八届中国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时间:2018年10月22日-10月24日地点:安平县会展中心详细内容1. 展位号:0222. 地点:安平县会展中心3.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会展中心(和平东街99号新馆)2018第六届洛阳工业博览会时间:2018年10月25日-10月27日地点:洛阳会展中心详细内容1. 展位号:B1012. 地点:洛阳会展中心3.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86号2018第十三届温州(金鹰)泵阀展览会时间:2018年10月26日-10月28日地点:温州永嘉瓯北文化体育广场详细内容1. 展位号:B2242. 地点:温州永嘉瓯北文化体育广场3.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勤奋路1号2018中国化工产学研高峰论坛 时间:2018年10月30日-11月1日地点:济南鸿腾国际大酒店详细内容1. 展位号:朗铎科技展台2. 地点:济南鸿腾国际大酒店3.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奥体中路6号Q.C.China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质量控制与测试工业设备展览会 时间:2018年10月31日-11月2日地点:上海光大会展中心西馆一层详细内容1. 展位号:D1202. 地点:上海光大会展中心西馆一层3. 地址:上海市漕宝路88号届时欢迎广大嘉宾莅临活动现场参观和指导,朗铎科技工作人员将热情为您服务。敬请莅临,至心恭候!关于朗铎科技朗铎科技,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军者-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中国区域战略合作伙伴。作为工业检测分析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我们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全球高品质的分析仪器、专业的应用技术支持、优质的售后服务等系统解决方案。朗铎科技是赛默飞世尔尼通(Niton)手持式光谱仪在合金/地矿行业的中国区总经销商,同时也是赛默飞世尔ARL全谱直读光谱仪中国区总经销商。目前朗铎科技主要产品包括手持式合金光谱仪、手持式矿石光谱仪、直读光谱仪等系列产品。
  • 强生召回婴幼儿布洛芬 总局:国内未售
    强生召回20万瓶婴幼儿布洛芬 食药总局:召回产品未在我国销售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官网日前公告称,因生产时鉴别有误,强生公司已在美国开始召回20万瓶可能含有微小塑料颗粒的婴幼儿布洛芬药物,该颗粒物被指易引发潜在危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9月12日通报了强生公司在美国召回布洛芬产品有关情况,确认此次召回的产品未在我国销售。   产品存在潜在风险   据了解,本次召回涉及布洛芬原始浆果风味悬滴剂(Motrin Infants' Drops Original Berry Flavor)的三批产品,该产品主要用于2岁或2岁以下婴幼儿的退烧及镇痛。该药品的制造商——强生在美国的一家子公司麦克尼尔(McNeil)表示,公司从正在生产的一个批次产品中发现有微小的塑料颗粒,这种颗粒来自于第三方布洛芬原料供应商。由于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公司现已启动主动召回程序。   被确认召回的产品可通过批号鉴别,分别为:DCB3T01、DDB4R01及DDB4S01。麦克尼尔告诫消费者,药品中可能含有一定的聚四氟乙烯(PTFE),常用于特氟隆涂料中,建议尽快停用该产品。截止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伤痛病例。   据记者了解,强生旗下的布洛芬药物在中国也有销售。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美林布洛芬混悬滴剂,主治6-36个月的婴幼儿发热及感冒引起的头痛、咽喉痛等症。对此,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表示,强生制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非处方药均在中国大陆生产,且生产工厂已通过新版GMP认证。问题产品并未销往中国大陆和香港,消费者可放心服用。   9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针对此事公告称,近日,强生公司向监管部门报告,强生在美国主动召回特定批次的布洛芬产品,召回的原因是国外供应商提供的布洛芬原料存在质量问题。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经核实确认,未批准强生公司进口布洛芬产品。强生公司在中国注册的布洛芬产品产地为中国上海市,原料供应商为中国本地公司,此次召回的产品在中国市场没有销售。   强生陷入召回怪圈   这并非布洛芬第一次“出事”。此前的一起美国官司,让经典解热镇痛药布洛芬陷入质疑漩涡。美国一女童在服用强生美林布洛芬后双目失明,强生公司为此被判赔偿6300万美元。   而对于强生而言,“召回”似乎成了其近年来的代名词。自2009年以来,强生因生产质量问题屡次宣布召回,而2010年更被外界戏称为强生“召回年”。在2010年,强生大大小小有15次召回,产品包括感冒药、止疼片、抗过敏药以及隐形眼镜等,公司损失金额高达数亿美元。   有媒体统计发现,作为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的强生,近些年其产品频频遭遇“质量门”,短短7年时间,强生产品召回就高达51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51次的召回中,48次的召回跟中国无缘,一度引发业内质疑。今年6月份,强生也因此成为因质量召回被国家药监局首家约谈的外企。   对于强生屡次陷入“召回门”的原因,有观点认为,这属于罕见的系统性问题,原因可能在于强生错误地将生产和质量控制的监管分散化。也有观点认为,强生的问题在于过分追求降低成本。据外媒报道,强生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没有重视麦克尼尔工厂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强生最近几年在投资新设备方面总是犹豫不决,因为投资新设备和确保生产质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专家指出,召回事件频发,对强生的形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不过,召回是一种正常现象,要肯定召回制度建立的正面作用,这是一个公司敢于负责的行为,也有利益公司的风险控制。同时,强生的召回事件也给国内的药品生产企业敲响了警钟,中国应加快健全商品的召回制度,并完善召回后续赔偿等配套措施。
  • 辉瑞新药多韦替利获批 PARP抑制剂四分天下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PARP抑制剂能够影响癌细胞的自我复制方式,用于存在有害或疑似有害的生殖系BRCA突变(gBRCAm)、HER2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的治疗药物,除了乳腺癌外,这一类药物还可以治疗卵巢癌、前列腺癌以及胰腺癌等拥有相同基因的遗传性癌症。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PARP抑制剂的总销售额为4.62亿美元,其中阿斯利康的奥拉帕利(Olaparib,Lynparza)占据了64%的市场份额,美国克洛维斯(Clovis Oncology)肿瘤公司的芦卡帕利和Tesaro公司的尼拉帕利占据了36%的市场份额。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多韦替利横空出世,PARP抑制剂四分天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ab97540c-327c-4a46-b76e-be376152bcad.jpg" title=" 9213b07eca8065386ef694f696dda144ad348232.jpg" alt=" 9213b07eca8065386ef694f696dda144ad34823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strong 辉瑞公司 /strong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trong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PARP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损伤修复、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从而可增强放疗以及烷化剂和铂类药物化疗的疗效。PARP抑制剂利用遗传性乳腺癌的“致命弱点”展开攻击,这一弱点由被称之为“BRCA1”的基因缺陷所致,限制了癌细胞修复受损DNA的能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研究中,接受PARP抑制剂治疗的动物,可成功的收缩实体肿瘤细胞,这一研究结果给难治性肿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迄今为止,美国FDA批准了四款PARP抑制剂,另外三个药物是奥拉帕利、芦卡帕利和尼拉帕利,从而构成竞争的新格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18年10月16日,美国FDA批准辉瑞的PARP抑制剂药物多韦替利(Talazoparib),商品名Talzenna,用于存在有害或疑似有害的生殖系BRCA突变(gBRCAm)、HER2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的治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多韦替利是一种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研究表明多韦替利高度有效,具有双重作用机制,可以通过阻断PARP酶活性以及将PARP捕获在DNA损伤位点上来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目前,多韦替利正在被评估用于gBRCAm乳腺癌及早期TNBC以及DNA损伤修复(DDR)缺陷的其他类型癌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奥拉帕利首吃螃蟹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18年8月2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阿斯利康的奥拉帕利(Olaparib)片剂,商品名为利普卓(Lynparza)。此前,在2018年1月,阿斯利康的奥拉帕利片以& quot 与现有治疗手段相比具有明显治疗优势& quot 被纳入了CDE第二十六批优先审评程序,正式进入了上市审批的绿色通道,该产品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小分子靶向PARP抑制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奥拉帕利是阿斯利康开发的药物,是美国FDA批准上市的第一个PARP抑制剂,2014年12月19日获FDA批准口服胶囊剂上市,商品名Lynparza,临床用于铂敏感复发性BRCA突变卵巢癌成人患者的维持治疗,该药也成为用于BRCA突变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首个PARP抑制剂。同年,欧盟委员会也批准奥拉帕尼作为一种单药疗法,用于卵巢癌成人患者的维持治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15年阿斯利康的奥拉帕利正式上市,第一年的全球销售额高达0.94亿美元,2016年销售额为2.18亿美元,增长率高达131.91%。2017年8月阿斯利康宣布,美国FDA已经批准奥拉帕利用于复发性上皮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的维持治疗。2017年全球Lynparza销售额达2.97亿美元,同比增长率36.24%。阿斯利康对奥拉帕利寄予了厚望,其年销售额峰值可突破20亿美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芦卡帕利绝处逢生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16年12月19日,FDA 批准了美国克洛维斯(Clovis Oncology)肿瘤公司的芦卡帕利(Rucaparib),这是全球第2个上市的PARP抑制剂,用于单药治疗既往接受过两种以上化疗的BRCA突变晚期卵巢癌,商品名Rubrac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实际上,芦卡帕利是辉瑞制药公司研发的药物,在赛诺菲的首个PARP抑制剂Ⅲ期研究失败后,导致了PARP抑制剂的研发跌入低谷,辉瑞将芦卡帕利转让给美国克洛维斯公司,默沙东也把尼拉帕利授权给了Tesaro。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15年4月,美国FDA授予治疗卵巢癌突破性疗法资格,美国FDA于2016年12月19日加速审批芦卡帕利上市,商品名为Rubraca。芦卡帕利的上市也拯救了摇摆不定的克洛维斯生物医药公司。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尼拉帕利新生复活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奥拉帕利和芦卡帕利上市后,PARP抑制剂类药物取得实质性进展。2017年3月27日,美国FDA批准了Tesaro公司的尼拉帕利(Niraparib),用于复发性上皮性卵巢,输卵管或原发性腹膜癌的成年患者的维持治疗,商品名Zejul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截至目前,全球已获批的PARP抑制剂共有四种,仅阿斯利康的奥拉帕利在国内获准上市外;在新品研发方面,艾伯维的Veliparib处于Ⅲ期临床试验中。据悉,国内药企中,百济神州、再鼎医药、江苏豪森、青峰医药、人福医药、恒瑞医药、上海创诺医药以及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8家公司已涉及PARP抑制剂产品的开发。 /p
  • 布洛芬等药品产量激增,制药企业VOCs治理跟得上吗?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品最近成了“抢手货”。据工信部消息,日前,两类解热镇痛药的产能产量大幅提高,日产能达2.02亿片,产量达1.9亿片,多家药企24小时满负荷生产。这种情况下,制药企业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这些制药企业的VOCs治理能跟得上吗?当前形势下,企业能否从容应对?冲击有限:取决于企业末端治理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制药企业满负荷生产、产量激增对其VOCs处理能力的冲击有限。江苏省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局郑兴春告诉记者:“制药企业安装VOCs处理设施时,我们要求设备处理能力达到满负荷运行的设计标准。大多数企业平时的运行效率只有30%—40%,即使现在运行效率提高了,也在可控范围内。而且,由于制药企业的生产能力强,每批次可以生产很多药品,所以很少出现超负荷运行的情况。例如,近期我们检查的几家苏州制药企业,虽然产量增加,但都没有超负荷运行。”但这并不意味着VOCs排放量增加对制药企业没有影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洪昌说:“影响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VOCs末端治理的控制技术水平。”目前,制药企业选择的VOCs末端处理技术相差较大、治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采用燃烧法,安装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的RTO(蓄热式热力焚化炉)或RCO(蓄热催化燃烧装置),处理效率较高,能够较好应对生产负荷变化。但是,大多数制药企业采用的仍然是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的冷凝、吸收、吸附等技术,处理效率不高,对满负荷冲击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治理技术水平偏低的企业,当前可能更加频繁地出现VOCs排放浓度瞬时或小时超标问题。”王洪昌说。郑兴春表示,这就要求制药企业提高运维管理能力,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根据VOCs排放量的变化,更加及时地调整易耗品更换频率、优化处理设备参数,有效应对生产负荷增加的冲击。他举例说,未采用燃烧法的企业,需要提高易耗品更换频率。比如,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的企业,要提高活性炭更换频次;采用喷淋技术的企业,要及时更换碱液、调整碱液pH值等。采用燃烧法的企业,当VOCs收集量增加、燃烧时间变长、气体浓度变高时,设备温度也要调高。“企业对VOCs产生环节和收集管道也要实时检测,检查管道密闭性是否达到要求,防止气体泄漏。”郑兴春说。不容忽视:VOCs治理是制药企业重难点事实上,VOCs治理一直是制药企业的重难点,即使是制药行业头部企业,在这方面也吃过不少罚单。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修光利告诉记者,从客观方面看,这与制药行业本身VOCs治理的复杂性相关。“制药企业生产品种多、所涉原料广,特别是原料药制备过程中使用了较多的有机原料和有机溶剂,导致其产生的VOCs种类繁多,排放成分复杂、性质差异大。不仅如此,制药企业生产流程长,VOCs产生环节多,无组织排放情况较多,序批式的生产操作方式导致排放的波动性较大,增加了企业污染治理难度。”修光利说。一些大企业能生产上千种药品。药品所用原料可分为活性药物成分(原料药)、非活性成分(辅料)和包装原料,其中,生产原料药的企业污染较重,利用原料药生产片剂、胶囊等的单纯制剂类企业污染较轻。在浙江,原料药约占全省医药工业一半比重。通常情况下,只有大型企业才有能力生产原料药,小型企业购买原料药做片剂或精包装。一些地区采用合同加工外包(CMO—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式的制药企业,其药品品种复杂,也值得关注。药品所用原料越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越多,产生的VOCs物种也越多。比如,生产布洛芬类消炎止痛药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至少7种,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则至少产生氨、氮氧化物、硫酸雾等21种大气污染物。“需要注意的是,制药企业所用的原辅料,有时还涉及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和使用,比如布洛芬制药过程需要用到中间体异丁苯乙酮。医药中间体所用原料更加复杂,一些制药企业并不生产医药中间体,而是从其他化工企业购买。也就是说,药品产量激增,不仅带动制药企业VOCs排放量增加,还带动提供医药中间体的化工企业VOCs排放量的增加。”修光利说。他还指出,生产药品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可能有几十个环节,VOCs排放至少涉及7—8个环节,生产环节涉及的连接部件多,泄漏排放风险大。同时,药厂的药品一般都按批次生产,一批药品经过几小时的化学反应(或发酵)后再进入下一环节。物料的间歇式进出,导致产生的VOCs间歇排放,气体浓度波动变化大;更换药品品种需要清洗生产系统,清洗环节排放浓度高,这些都挑战着企业的治理能力。修光利告诉记者,受现有技术条件限制,制药企业产生的部分VOCs物种还缺乏监测方法,特别是一些低阈值特征污染物,虽然单一物质排放浓度达标,但综合恶臭(异味)仍十分明显,治理难度大;类似二氯甲烷等卤代烃的使用比较普遍,挥发性和毒性都很强,直接使用燃烧法会带来二次污染风险。但目前预处理技术非常不成熟,吸附脱附回收利用技术效果也不稳定。制药企业VOCs物种的复杂性对高效的RTO等处理设备的稳定运行也造成了很大影响。亟待解决:加强全过程管控、高效治理技术研发“对于制药企业的检查,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检测虽然合格,但异味还在。”郑兴春坦言。他希望,制药企业能在原有效率较低的VOCs处理设备上,加装二级、三级处理装置。处理装置升级是优化制药企业VOCs治理的末端环节。王洪昌指出,更应加强全过程管控,从原辅材料替代、工艺改进、过程控制、治污设施建设、监测监管等方面提出一体式优化控制路线。一是加大源头控制力度,积极推广绿色制药技术、推进清洁生产。鼓励采用酶促法、酶法裂解等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先进药品回收工艺,对于6—APA产品,用酶法裂解替代化学裂解法,可以减少65%的有机溶媒和化学品;推广密闭化、管道化、连续化生产工艺与设备,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高度和难以去除高毒的原料等。二是加强设备密封操作要求,全面提升装备水平。采用国内先进设备,并进行垂直流设置,利用设备之间的层高差实现无缝化对接;生产装置采用DCS自动化控制,采用先进的温度测量、压力测量、液位测量仪器、仪表;鼓励使用无泄漏设备和连接部件。三是强化以资源化为目的的VOCs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目前,很多制药企业采用同一系统收集处理混合VOCs废气,不利于有机溶剂资源回收,还大幅增加VOCs治理难度和费用。分类分质收集,不仅能有效提高废气浓度和物质纯度、降低风量,也便于采用深度冷凝、高效真空脱附等技术,提高溶剂回收率。修光利表示,2021年,由华东理工大学牵头制定、三省一市发布实施的长三角地区统一的《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就明确要求对VOCs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分类收集、分质处理有助于推动VOCs治理技术低碳化改造。另外,分类收集可以考虑与《标准》中的控制项目结合起来。国家和地方标准针对制药行业都提出了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以及一些特征污染物的控制指标,基本覆盖了化学药品原料药企业涉及VOCs的典型种类,我们也在《标准》的附录中基于产品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企业可根据使用的原辅料、生产工艺过程、生产产品等情况,从中筛选需要控制的VOCs。”修光利说:“未来,还要进一步研发适合不同种类VOCs的监测技术方法。”他透露,今年,适用于长三角地区的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防治技术规范正在制定,VOCs治理技术将遵循高效安全、节能低碳方向,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构建全过程控制技术体系。同时,鼓励企业对有机溶剂回收利用。通过标准规范引领技术改造,推动化学合成类制药、发酵类制药等行业转型升级。
  • 普洛帝在线油液多模式综合监测技术正式发布
    [导读] 英国普洛帝分析测试集团近日发布第二代在线油液多模式综合监测技术,该技术是英国普洛帝首次向民用行业开展的多标准、多原理、多参数、多模块的高科技多功能技术型产品。 2015年普洛帝“新创领先”计划的技术型产品第二代在线油液多模式综合监测系统正式发布,是目前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多行业、多信息的集成系统平台。基于英国普洛帝分析测试集团精准测量技术平台,采用多标准、多原理、多参数、多模块的高新技术,成为该平台出众的产品之一。 在线油液多模式综合监测技术目前在国际发展较快较完善,我国目前还是处于诞生期,近年来风电、核电的发展,催生了设备维护、油液处理的企业,但是基本上局限于实验室的第三方检测(GB标准、ISO标准、ASTM标准等)和部分项目的在线趋势监测(ISO标准、ASTM标准等,暂无国标)。 ONLINEP2.0系统向客户集中展示了其优异的精准测量技术和多模融合能力,其中两大亮点被用户津津乐道。多模监测 不同与传统的单一检测,不同行业可允许使用单一的检测项目,也可以使用多个检测指标方法,即市场上的多模监测系统,十大监测项目成为世界上单机监测项目最多的监测系统,ONLINEP2.0系统是一个紧凑、多模的油液监测系统。开放监控 首次向广大客户提供个人操作监测系统和远距离互联网操作系统,您可以使用安卓Android系统和苹果iOS操作系统,短距离通过蓝牙、wifi等无线连接该设备,读取其监测数据,也可以长距离使用有线联网连接监测设备,随时、随地与您共享便捷的快乐时光。 普洛帝-全球著名的颗粒检测专家!  普洛帝(简称:PULUODY)是全球最大的油液颗粒监测技术提供者,1970年7月由PULUODY本人创立于英国诺福克,致力于向人们提供“精准、可信赖”的颗粒监测技术。普洛帝颗粒监测技术延续并持续创新了40余年,现已成为油液颗粒监测技术的领导者。  PULUODY ANDLYSIS & TESTING GROUP LTD.拥有中国区颗粒检测技术的所有权,陕西普洛帝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为其授权执行方。
  • 罗氏的2014:专注小规模收购,布局多领域市场
    回首2014年生物医药领域的并购事件,很难不被这些巨头们的&ldquo 财大气粗&rdquo 震慑住!排在榜首的并购案来自于阿特维斯(Actavis)和艾尔健(Allergan)660亿美元的联姻,这笔交易也使得合并后的企业跻身全球十大药企。此外,阿特维斯还以250亿美元收购了品牌药制造商森林实验室(Forest Laboratories),这比交易也排在榜单的第三位。   排在榜单第二位的是美国医疗巨头美敦力(Medtronic)以430亿美元收购爱尔兰同行Covidien。2014年至今,超过100亿美元的并购案就有9起。就好像,不玩一次上百亿以上的并购就称不上巨头一样。然而,什么事都有例外的,瑞士制药公司罗氏(Roche)在今年席卷生物医药行业的大规模收购浪潮中,走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路。   今年7月,罗氏的CEO Severin Schwan在接受瑞士《金融经济报》记者的采访中称,罗氏计划避开大规模收购浪潮,专注于小规模的收购和合作。在2014年即将结束之际,我们也看到了罗氏这一年来的动向完全证实了Severin Schwan所说的话。   罗氏今年最大的一笔比购交易为83亿美元   今年8月,罗氏表示公司已经同意以83亿美元收购位于美国旧金山的Intermune生物制药公司,交易将以现金的方式进行。这是罗氏今年以来最大的收购事件,此次收购将扩大罗氏制药在呼吸领域药物的市场份额。   Intermune公司拥有治疗特发性纤维化肺病的新药-吡非尼酮(pirfenidone)。此药已经在世界几大主要国家如欧洲、加拿大、日本和中国获得上市批,但是在美上市许可仍在审批之中。   同样在8月,曾有消息称,罗氏正与合作伙伴日本中外制药(Chugai)谈判,以100亿美元收购后者剩余约40%股份,不过最终中外制药出面否认了这一传闻。   不过,大收购没有,小收购还真的不少。那么,罗氏今年将哪些公司收入囊中了呢?先来说说12月,像中国人过年置办年货一样,罗氏在12月进入了疯狂采购期,目前为止已经收购了4家公司。   疯狂采购的12月   12月2日,罗氏宣布收购Ariosa Diagnostics公司,该公司主攻数字靶向区域选择及靶向区域测序,并取得进行NIPT(无创产前检测)业务的CLIA(临床实验室标准)的认证。罗氏诊断表示收购Ariosa旨在为扩充公司的体外诊断业务,并进军无创产前检测行业。   12月中旬,罗氏诊断与AvanSci Bio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购买与载玻片上的组织切片的高性能显微切割相关联的所有产品。该系统由仪表、软件和所使用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消耗品来提取组织的特定区域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纯度用于后续的分子分析,包括实时PCR、微阵列和测序。   12月20日,罗氏宣布收购位于美国加州的生物软件科技公司Bina Technologies。Bina公司目前已开发出针对基因组学数据分析的一体化系统Bina-GMS (Genomic Management System),可实现对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转录组测序、目标区域靶向测序等类型的数据分析。Bina公司将在2015年Q1与罗氏测序业务部门完成整合,同时将为罗氏测序产品开发Bina-GMS系统以支持从二代到四代测序产品的数据分析。   此外,近日,罗氏(Roche)近日宣布耗资4.89亿美元收购奥地利生物技术公司Dutalys,该公司是一家双特异性抗体发现和开发方面的专家。通过收购Dutalys,罗氏获得了双特异性抗体平台DutaMab,该平台将为多个治疗领域提供新颖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罗氏表示,DutaMab平台将补充至自身的双特异性抗体开发系统CrossMab。该笔交易将加强罗氏在治疗性抗体领域的领先地位。   今年的其它收购   10月, 为了使罗氏诊断的测序产品组合更加多元化,并获得应用于相关平台的技术,罗氏宣布从Abvitro公司收购基于引物延伸的靶向富集技术(PETE)。 Abvitro公司是一家检测治疗靶点的公司。该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PETE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但并非他们最关注的部分,于是该公司做出了出售该技术决定。   8月,罗氏宣布斥资总计不超过4.5亿美元收购丹麦生物医药企业Santaris Pharma。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罗氏公司将会先期支付2.5亿美元并在产品达到预期目标之后支付余额的2亿美元。Santaris Pharma是一家成立于2003年的丹麦生物药企,主要运用独有的锁核酸(LND)平台和组织靶向技术研发反义基因产品。   7月,罗氏宣布将会支付17.25亿美元收购美国有生物技术企业Seragon Pharmaceuticals。Seragon Pharmaceuticals主要是研究有关乳腺癌的治疗药物,罗氏打算通过此次收购提升其在乳腺癌药物方面的实力。   6月,罗氏宣布出价最多3.5亿美元收购一家私有企业Genia Technologies,其中包括里程碑付款(milestone payment)。Genia正在开发一个DNA测序平台。&ldquo 拥有Genia利用纳米孔技术的单分子半导体DNA测序平台后,我们的下一代测序产品将得到增强,&rdquo 罗氏诊断部门首席运营官Roland Diggelmann在声明中称。   4月,罗氏(Roche)宣布,耗资4.5亿美元收购IQuum公司。此次收购,将使罗氏快速进入分子诊断的护理现场(POC)细分市场。并将获得IQuum公司的Liat系统(Laboratory-in-a-tube,管中实验室),使护理人员在更接近患者的理现场,开展快速的分子诊断测试。   罗氏的原则   Schwan 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ldquo 罗氏收购的判断标准一是考察一个产品或技术是否有改善健康标准的潜能,二是考察产品或技术是否符合公司两项业务范围,即药品和诊断。&rdquo   Schwan 补充说:&ldquo 医药行业公司的高估值抑制了罗氏进行大交易的胃口。我们必须权衡内部和外部的机会,不能因为过于昂贵的收购使得重要的内部机会面临危机。&rdquo
  • 实验室天平专栏 | SmartPan™ - 和气流干扰说再见
    大家好,元气满满的小梅带着满满干货来啦,期待在这个夏天,我们能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在过往的五期实验室天平专栏中,我们介绍了美国药典(USP)的相关内容,分别是“最小称量值”、“重复性要求”、“准确性要求”、“安全因子”、“性能验证”,如果您有兴趣,可以从文末链接直接传送至往期内容。至此,对于美国药典(USP)的学习也将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会为大家带来有关于称量的干扰因素以及相关解决方案的专题内容,帮助大家以正确的方式使用天平,确保称量的准确性。本期专栏,小梅将先向为您介绍称量影响因素 – 气流干扰,以及如何有效避免称量过程中受到气流干扰。SmartPan™ 系列天平气流对于称量的影响称量是实验室内最常进行的操作之一,称量结果的不确定性不仅取决于测量仪器的技术规格,而且取决于诸多环境影响,例如温度变化和气流扰动等。环境条件对精确称量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气流干扰是环境影响因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可能会产生气流,给称量带来干扰呢?生物安全柜/通风橱/负压称量台打开的窗户空调或风扇所导致的气流扰动开关门时所造成的气流人的走动… … 上述列举了气流可能产生的常见因素,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因素也可能造成气流从而影响称量,在此就不一一展开了。气流不仅会影响天平稳定时间,还会影响天平的可重复性,降低工作效率,尤其对于无防风罩的精密天平的干扰十分严重。解决方案注意天平摆放位置,远离窗边空调/风扇的出风口不能对着天平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移门,可以减少开关门时产生的气流使用带有Smart Pan™ 的天平SmartPan™ 网格秤盘SmartPan™ 作为专门设计的秤盘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气流。气流作为对秤盘施加的力,会影响称量结果。利用秤盘的智能化几何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小该扰动产生的影响,从而提高性能。而下部的承水盘带有防风圈,提供额外机械保护,以免气流影响秤盘。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表明对称量性能有积极影响。实验流程实验对 (a) 配有标准秤盘的天平和 (b) 配有 SmartPan™ 易巧秤盘的相同天平进行重复称量。对于每一次实验,三个重复值均经过 20 次称量所得,根据记录的结果取其平均值。测试会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标准条件 — 在开放的实验室工作台上;恶劣条件 — 在空调装置下或安全柜内;天平选用了 1mg的精密天平 。在这些实验中使用的天平设置包括:• 称量模式:通用• 环境:标准• 称量值发布:快速可靠实验表明,在恶劣的称量条件下(如在安全柜内),采用配有 SmartPan™ 易巧秤盘的精度为 1mg(3位)的天平时,称量结果的速度和精度得到了更大的改进:• 采用 SmartPan™ 易巧秤盘时称量速度加快了 2 倍以上。• 采用 SmartPan™ 易巧秤盘时称量结果的精度提高了 7 倍以上。在开放的实验室工作台上(标准条件)进行称量比较时,配有 SmartPan™ 易巧秤盘的 3 位天平在没有防风罩的情况下仍然比配有防风罩的标准秤盘的相同天平更加快速和准确:• 即使没有防风罩,采用 SmartPan™ 称量时速度仍加快将近 1.5 倍。• 即使没有防风罩,采用 SmartPan™ 易巧秤盘称量的精度提高了 2 倍以上。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使用新型秤盘SmartPan™ 后对平均稳定时间和可重复性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恶劣条件下对于称量效率及可重复性的提高尤为明显。这证明,在恶劣的实验条件下,在可读精度为 1mg 的天平上称量时,SmartPan™ 提供比标准秤盘更加快速、精确的称量性能。在开放的实验室工作台上称量时无需防风罩甚至可以在开放的实验室工作台上成功使用 3 位天平,而无需使用防风罩!好了,本期对于在称量中如何有效避免气流扰动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我们的专栏能帮助您了解更多的天平及称量相关的知识与法规。在下期的内容中,小梅会继续为大家带来干货分享,我们不见不散!如果您对于天平的使用有任何疑问,请点击“阅读原文”,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邀请梅特勒托利多称量领域的专家为您一一解答,更有机会获得神秘礼品,期待您的反馈哦!更多专题1实验室天平专栏 | 美国药典通则41和1251 – 性能验证 2实验室天平专栏 | 美国药典通则41和1251 – 安全因子3实验室天平专栏 | 美国药典通则41和1251 – 最小称量值4实验室天平专栏 | 美国药典通则41和1251 – 重复性
  • 磐合科仪丨携手祖国未来花朵 共建美好家园
    在第52个“世界环境日”,由江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牵头邀请上海磐合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向南昌市雷式小学、豫章小学、师范附属实验小学、青新小学、阳明学校组织开展生态环保知识校园宣讲活动。 【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合影】 在课堂上,以《环保知识进校园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从环境污染的种类讲起,上海磐合科仪运用自行研发的环保管家智慧环境监测预警平台重点解读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污染种类,为同学们细致讲解了有害气体、污染源、垃圾分类基础常识及生活中大家该如何做好保护环境等相关方面的环保知识。【上海磐合科仪工程师丨 陈传虎】 讲解过程中,上海磐合科仪工程师还邀请了师生们近距离参观实验室各类分析测试环保设备。在走航监测车上,工程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师生们介绍在线VOCs监测站数智化可视运维系统和车载VOCs监测设备,还让同学们亲自实操体验,现场气氛非常活跃,互动不断,乐此不疲。【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通过此次环保知识进校园活动,上海磐合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向孩子们传递了生态文明理念,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关注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争做一名生态文明的宣传者、推动者、践行者。
  • 2倍速多场景 罗氏数字PCR系统全球首亮相!
    昨日,罗氏诊断携Digital LightCycler数字PCR系统(以下简称“Digital LightCycler System”)亮相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款创新产品在简便性、准确性、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均具有世界领先优势,将为生命科学研究、临床转化、分子诊断的突破性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近年来,在肿瘤早筛、伴随诊断、遗传诊断、传染性疾病、器官移植、药物基因组检测、无创产前筛查等众多领域都能看到分子与基因检测技术活跃的身影。凭借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广、技术更新迭代快等特点,分子与基因检测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炙手可热的前沿技术。罗氏诊断中国总经理姚国樑先生表示:“精准医疗,诊断先行。作为全球体外诊断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罗氏诊断始终致力于以创新和研发推动行业进步。很高兴通过进博会的舞台,率先展示我们在分子与基因检测领域即将上市的两款创新产品,助力我国实验室打破目前面临的多个技术及管理瓶颈,全面进入自动化、智能化时代,从而助推更多科研项目的加速开展,最终造福更多患者。”罗氏Digital LightCycler数字PCR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的实时荧光PCR已成为病原检测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分子与基因检测技术之一。而数字PCR技术不仅具备实时荧光PCR技术的易用性,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大幅提升了PCR的精准度与灵敏度,并且保证结果稳定、快速地输出。数字PCR是一种核酸分子的绝对定量技术。相较于测序和定量PCR技术,数字PCR拥有更高的灵敏度,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样本,并实现精准的绝对定量分析,在感染性疾病、肿瘤个体化诊疗等多个重要疾病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Digital LightCycler System在实验流程上具备高自动化的硬件设计,拥有6色荧光检测通道以及1通道的参比通道,针对通用检测、高灵敏度及高分辨率三种不同的应用需求提供不同的纳米孔板选择,可将多至96个样本的实验速度提高至常规数字PCR的2倍。此外,该系统还具备绝对定量、插入或缺失、拷贝数变异等多种分析模式,可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对样本进行信息自动化溯源,具有操作简便、通量高、速度快、通道全等性能和优势。罗氏诊断中国副总裁-生命科学部袁健中先生表示:“罗氏诊断致力于推动分子与基因检测行业的发展,拥有从样本前处理、核酸纯化、PCR体系配置到检测平台的分子与基因检测全流程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此次在进博会‘首发’的两款产品将进一步完善罗氏诊断分子与基因检测产品线,携手实验室持续提升分子与基因检测的质量与效率,更好地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
  • 砥砺奋进,磐诺擎起分析检测仪器民族品牌大旗
    p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96197C1BA4664103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br/ /p p /p p   气相色谱仪是一种专业的物质含量比例检测及分析仪器,广泛用于国防军工、石油化工、环境检测等领域。位于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的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和“交钥匙”服务理念,仅仅用了8年时间,便成为“气相色谱整体服务供应商”,更成为国产气相色谱的“领头羊”。 /p p   日前,2018第十二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常举行,主办方组织部分专家、仪器厂商走进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磐诺仪器负责人还在年会上分享了助力国家实验室南海深潜科考的整个过程。 /p p   去年5月13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和96名参航人员顺利完成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科学考察任务,本次深潜的任务之一是获取多个专业海洋环境数据,磐诺为此次科考,提供了专业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案。 /p p    strong 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任: /strong /p p   检测部分主要是做它海水里面的气体,比如氢、氧气、氮、甲烷,当然包括南海整个区域的可燃冰的一个探测。通过这种色谱技术,我们可以快速地知道这个区域里面是不是有这种可燃冰。 /p p   从默默无名到攀上行业高峰,从几百万营收到销售过亿,磐诺人用了8年时间。回想创业之初,7个人的创业团队怀揣200万元,在上海张江租用3层小楼,开始了气相色谱仪国产化研发。当时,安捷伦、岛津等国外检测仪器品牌一直垄断我国检测仪器市场,行业迫切需要民族高端品牌来替代进口。于是,这个立志要“发展民族高端气相色谱分析检测仪器”的团队,面对实验室和市场之间的“鸿沟”,一次次地进行产品调整和改进。终于成功研发出第一代产品,并成功打入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当年就实现了100多套检测仪器的销售,促使国外同类产品价格下降近40%。 /p p    strong 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任: /strong /p p   从原来我们整个产品的第一代、第二代从百分之七八十的进口产品的一个元器件到后面的百分之五十到现在的将近百分之三十的进口元器件,将来可能全面去替代这种产品,那么摆脱国外的这种垄断或者是技术壁垒,我们也是很有信心。 /p p   2014年落户武进以来,磐诺相继推出了PGC—80在线气相色谱仪、PGC—86便携式非甲烷总烃气相色谱仪、A91高智能型气相色谱系统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陆续走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航天集团、中石化等“国字号”。近3年,磐诺累计交付5000多台自主研发生产的中高端气相色谱仪,营收连续3年保持100%增速,逐渐成为行业内使用最广的民族品牌。 /p p    strong 常州大学城乡矿山研究院副院长孙富安: /strong /p p   相对于进口品牌来讲,它的价格优势很明显,然后它使用的灵敏度、稳定性上面完全可以达到我们的要求。 /p p   从扛起分析仪器民族品牌大旗,到快速缩小中国气相色谱技术与国际顶尖技术的差距、与国际巨头同台竞争,如今的磐诺有了更大的“野心”。总经理杨任透露,目前,磐诺的研发人员比重已超过50%,研究生以上学历占30%,自主研发上的实力已助力企业初步打开俄罗斯、以色列、伊朗等海外市场,未来,磐诺还将继续布局全球市场,努力成为中国色谱类分析检测仪器企业的全球领先者。 /p p   企业与企业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像磐诺仪器那样,追求自己的核心技术,扛起民族品牌的大旗,敢于和国际巨头竞争,才能避免在发展中受制于人。 /p p br/ /p
  • 罗氏公布2021年财报:新冠影响巨大,分子诊断业务激增29%
    2021年,罗氏集团营收达628亿瑞士法郎(合680.9亿美元),比2020年的583.2亿瑞士法郎增长8%。在集团整体营收中,其中制药部门销售额为450.4亿瑞士法郎,比2020年的445.3亿瑞士法郎增长了3%。诊断部门销售额为177.6亿瑞士法郎,比2020年的137.9亿瑞士法郎增长29%。诊断业务在诊断部门,分子实验室的收入从2020年的37.6亿瑞士法郎增长到2021年的48.1亿瑞士法郎,增长率达28%。罗氏公司首席执行官Severin Schwan在电话会议上表示由于新冠疫情公司营收出现“巨大的影响”,但公司基础业务也保持稳定增长。他补充说,目前市场对新冠病毒检测的工具需求“非常高”,预计公司在2022年第一季度分子诊断业务仍将表现强劲。核心实验室的收入从2020年的61.9亿瑞士法郎增加到2021年的74.7亿瑞士法郎,增长了21%,为诊断产品贡献了42%的销售额。罗氏公司表示,营收主要来自免疫诊断业务,特别是传染病和心脏测试,以及在亚太、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销售。分子实验室的销售额从去年的37.6亿瑞士法郎增长了28%,达到48.1亿瑞士法郎,为诊断产品的销售额贡献了27%。分子诊断业务增长主要受新冠疫情推动,特别是Delta变异病毒推动了疫情防控检测数量,尤其是高通量PCR检测的增加。Schinecker还表示,自新冠肺炎大流行开始以来,罗氏已经交付了超过12亿次新冠病毒检测。他指出,未来的需求将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目前与Omicron变种有关的激增的时间长短、新变种的出现或以前变种的重新出现,以及疫苗的有效性。床旁检测(Point of Care)的营收从去年的10.8亿瑞士法郎增加了一倍多,达25.8亿瑞士法郎,为诊断部门贡献了近15%的销售额,这一急剧增长主要是由于该公司推出了SARS-CoV-2快速抗原检测。罗氏公司每月的抗原检测能力超过1亿次,公司为SARS-CoV-2和流感快速抗原测试的组合获得了CE认证,并正在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合作,使其获准进入美国市场。但预计随着夏季的临近,对抗原检测的需求将大幅下降,因为大多数抗原检测订单来自政府,而这些订单会随着数量的激增而波动。他说,随着呼吸季节的减弱,抗原订单将出现“急剧下降”。Schinecker表示,公司2022年将出现非常温和的增长,并预判新冠病毒疫情发展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Omicron变异病毒传播是最后一次疫情飙升,在此之后新冠肺炎将成为流行病,与新冠病毒检测相关的业务也将于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放缓。第二种情况是疫情仍在持续,新一波疫情正在发生。制药业务2021 年,制药部门的销售额为 450 亿瑞士法郎(490亿美元),增长 3%。新上市药品,即 Hemlibra(血友病)、Ocrevus(多发性硬化症)、Tecentriq(癌症)、Evrysdi(脊髓性肌萎缩症)和 Phesgo(癌症)的强劲需求推动了该部门的增长。治疗 COVID-19 的药物促进了销售增长(Ronapreve 用于高危 COVID-19 患者,Actemra/RoActemra 用于重症COVID-19 肺炎患者)。生物仿制药对肿瘤药物 Avastin 、Herceptin和MabThera / Rituxan的竞争影响放缓,下半年出现了从 COVID-19 大流行中复苏的迹象。对于罗氏制药,肿瘤学仍然是主要的研发领域,癌症免疫治疗产品组合是关键驱动力。眼科、神经科学和免疫学是其后期投资的其他重要领域。同时,罗氏在2021年启动了 16 个 III 期试验,并有14 个新化合物处于 III 期试验或申请批准。
  • 卡夫奶油芝士过期 迪乐多奶粉上黑榜
    食品卫生警示灯   进口的卡夫芝士过期、宜家蛋糕细菌超标、资生堂防晒霜含镉……国际知名品牌产品一贯深得市民信赖,但近年来也频爆出问题。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今年1月份进境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其中不合格食品共240批次,不合格化妆品7批次,不乏卡夫、雀巢、宜家等国际知名品牌。   国家质检总局表示,此次公布的进口问题食品、化妆品是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的,目前已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知名产品质量不合格   包括卡夫、雀巢、家乐福、宜家、资生堂等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今年1月份进境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其中,上海卡夫食品公司进口的41公斤美国产的卡夫菲力奶油芝士被查出超过保质期,该批芝士也因此被销毁。上海可迪食品有限公司进口的雀巢奇巧榛子味牛奶巧克力脆谷棒,被检出违规使用化学物质山梨糖醇,2.7吨产品也被当地检验检疫部门销毁。据悉,山梨糖醇服用过量会引起腹泻和消化紊乱。此外,30.8公斤家乐福牌鸡蛋面条在进口时被检出标签符合性检验不合格,同样被做出了销毁处理。   在欧洲被检出肉丸中有马肉的宜家,此次也在不合格食品名单中,上海宜家公司进口的1.8吨杏仁巧克力蛋糕被检出大肠菌群超标,全部货品被检验检疫部门销毁。   除了食品,一些国外名牌的化妆品也爆出进口产品不合格。其中,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分公司从日本进口的一批3.6千克资生堂安热沙防晒霜被检出了重金属镉。罗莱家纺[48.00 3.49% 资金 研报]股份有限公司从法国进口的1200毫升液体马赛皂-玫瑰,则属于非法进口产品。这两批不合格产品被销毁处理。   20多吨进口奶粉被退货   迪乐多、美智宝榜上有名   此次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今年1月份进境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名单中,广州两家公司进口的迪乐多和美智宝品牌婴儿奶粉榜上有名。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羊城食品有限公司进口的3批次迪乐多较大婴儿配方奶粉被检出不合格,其中两批次奶粉被检出钠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第一阶段奶粉15.7吨,第三阶段奶粉6.2吨,这两批次的奶粉已经被广东检验检疫部门作退货处理。另有一批次第二阶段奶粉因标签不合格也被退货。   而广州市华联世纪工贸有限公司进口的法国产的美智宝超级宝护婴幼儿配方奶粉,也因标签不合格被退货,该品牌奶粉共3批次,总重量达2.16吨。   此外,一些其他非婴幼儿奶粉的乳制品也被检出不合格。其中,e食惠100%新西兰纯牛奶被检出非脂乳固体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康宝牌100%牛初乳纯粉被检出水分超标,菲仕利脱脂牛奶的标签不合格,这些不合格乳制品被检验检疫部门以退货或销毁的方式拒之国门外。   进口冰鲜含病菌   包含一批西班牙冻鱿鱼、挪威冻竹荚鱼等   除了包装食品,冷鲜食品也是我国食品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公布的不合格信息中,产自西班牙的冻鱿鱼被检出了镉超标,挪威产的冻竹荚鱼则被检出了单增李斯特菌。   山东一家公司进口的西班牙冻鱿鱼被检出镉超标,54.5吨货品被当地检验检疫部门作出了退货处理。上海一家公司进口的600公斤墨鱼粉同样因被检出了镉超标而被退货。此外,山东一家水产公司进口的250多吨挪威产的冻竹荚鱼被检出单增李斯特菌而被退货。   3月1日,南沙检验检疫局也查获了一货柜霉变的南非葡萄,该货柜葡萄一共3500箱,总重15.75吨,总货值近4万美元。
  • 分子诊断发展简史:一场由 “螺旋双杰”引发的发明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分子诊断发展四阶段 /strong /span /p p    strong 第一阶段: /strong 利用分子杂交技术进行遗传病基因诊断:通过婴儿胚胎期进行产前诊断,超早期预知某些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1978年著名没计划以科学家简悦威等应用液相DNA分子杂交成功进行了镰形细胞贫血症的基因诊断。 /p p    strong 第二阶段: /strong 以PCR为基础的分子诊断:PMullis发明PCR技术后迅速发展,标志着传统基因诊断发展到更全面的分子诊断技术。 /p p    strong 第三阶段: /strong 以生物芯片技术为代表的高通量检测技术:1992年美国Affymetrix制作出第一章基因芯片,标志着分子诊断进入生物芯片技术阶段。生物芯片技术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检测目的分子数量少、低通量的问题。 /p p    strong 第四阶段: /strong 以NIPT为代表的第二代测序技术:Ronaghi分别于1996年与1998年提出了在固相与液相载体中通过边合成边测序的方法-焦磷酸测序。目前常见的高通量第二代测序平台主要有Roche454、IlluminaSolexa、ABISOLiD和LifeIon Torrent等,其均为通过DNA片段化构建DNA文库、文库与载体交联进行扩增、在载体面上进行边合成边测序反应,使得第1代测序中最高基于96孔板的平行通量扩大至载体上百万级的平行反应,完成对海量数据的高通量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4c4a78c-c7f0-4147-bc28-189d0c1a1a1a.jpg" title=" 1_副本.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分子诊断三座丰碑 /strong /span /p p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DNA双螺旋结构的出现时分子生物学行程的重要标志,对人们认识蛋白质合成、DNA复制和突变具有重要意义,为分子诊断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600d8dc5-4c9d-43c9-a330-64be4a9b876b.jpg" title=" 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DNA之父”Watson、Crick /p p   50年前,科学界的“八大恶棍”之一凯利?穆利斯还只是美国某制药公司的小职员,整天做着把先天致病基因给剔除掉的白日梦,然而先要复制DNA,才有足够的时间慢慢修复。1966年,穆利斯尝试磕了一次药,并从此不可自拔。后来,迷幻剂被列为违禁药品,于是穆利斯自己调配迷幻剂的替代品。在制作迷幻剂时,他居然想到了复制DNA的办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并最终凭他跟迷幻剂的结晶PCR获得了诺贝尔奖。从此开启了分子诊断的PCR时代,标志着传统的基因诊断发展到更全面的分子诊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0f7acbc8-43a3-4135-bef7-29fe056abd8f.jpg" title=" 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PCR之父”Kary Mullis /p p   “只是个在实验室里乱搞的家伙”弗雷德里克· 桑格开拓人类基因研究,被尊为“基因学之父”,他与同事合作研发的快速为DNA定序,成为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先驱。桑格完整定序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证明蛋白质具有明确构造 他上世纪70年代提出快速测定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的技术“双去氧终止法”,即双脱氧核苷酸链中止法,又称“桑格法”。“双去氧终止法”测序法拉开了DNA测序的序幕,解开了人体4万个基因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c670b38c-a6a8-4703-9828-075f6514a808.jpg"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基因学之父”Frederick Sange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分子诊断临床应用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e00b548e-abf8-45e0-8581-999297a8e186.jpg" title=" 5_副本.jpg" / /p p    strong 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 /strong /p p   目前主要应用在HBV、HCV、HIV、HSV、TB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等检测。 /p p    strong 遗传疾病分子诊断: /strong /p p   遗传性疾病可分为Mendelian遗传病、多因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分子诊断在遗传病中的四种基本应用为: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筛查、遗传易感性筛查、产前筛查(地中海贫血、血友病、耳聋基因检测等)和新生儿筛查。 /p p    strong 肿瘤分子诊断: /strong /p p   目前我国肿瘤患者人数超过450万人,居世界首位,每年新发病例160-200万,近130万人死于癌症。目前肿瘤治疗的治愈率仍然不高,主要原因就在早期诊断及正确选择治疗方式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p p   肿瘤分子诊断主要分为肿瘤早期筛查(肿瘤易感基因检测,适合有机组病史的人群)、肿瘤辅助诊断(肿瘤标志物检测,可在体液或组织中检测到能够反映肿瘤的存在、分化程度、预后估计和判断治疗效果等)、肿瘤个体化治疗(通过检测肿瘤患者生物标本中生物标记物的基因突变、基因SNP分型、mRNA基因定量表达及蛋白表达状态,可预测药物疗效和评价预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三个方面。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中国分子诊断发展历史 /strong /span /p p   中国分子诊断行业在20世纪60-70年代开始萌芽,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以核酸探针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点杂交、Southern印迹杂交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为代表的分子诊断技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一些研究单位开始陆续建立了地中海贫血、苯丙酮酸尿症、血友病、杜兴肌营养不良、G-6-PD缺乏症等几个常见遗传病的分子诊断方法。但整个80年代,分子诊断概念尚未普遍接受,分子诊断技术尚未从大学、研究所走向临床实验室。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8fa8b22e-8e8c-4533-ba2f-cb83d768a2a8.jpg" title=" 6.jpg" / /p p   90年代PCR在国内应用开始推广,分子诊断技术从研究所走向临床试验,PCR成为时代的宠儿,成为肿瘤、感染性疾病、基因多态性、多基因遗传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缺乏严格监管,大量假阳性出现。1998年卫生部发文:卫医发[1998]第9号 关于暂停临床基因扩增(PCR)检验的通知,暂停了PCR的临床应用。并于2002年就临床基因扩增检测发布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分子诊断重回发展正轨。 /p p   经过近70年的发展,从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生命之谜”被打开,经过PCR技术、生物芯片技术、DNA测序技术之后分子诊断正在快速成为人类疾病诊断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p
  • “热分析技术在多领域应用及进展”网络主题研讨会 成功召开
    p & nbsp & nbsp 国际热分析协会对热分析的定义为: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这里所说的“程序控制”是指线性升温或降温,也包括恒温、循环或非线性升温和降温。定义中“物质”指试样本身或/和试样的反应产物,也包括中间产物、载体、制剂和产品等。目前,热分析技术已应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纺织、航天等众多研究领域中。 /p p & nbsp & nbsp 继2015年12月举办的第一届“热分析技术”网络主题研讨会之后,应用户需求仪器信息网在2016年8月31日再次举办“热分析技术在多领域应用及进展”网络主题研讨会,会议报名和参会情况依然火热。 /p p & nbsp & nbsp 本次会议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实验中心丁延伟老师的“常用热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常见问题解析”为开篇,丁老师总结多年热分析仪器使用及分析工作经验,针对热分析实验中常见问题进行解答,提供给网友一个通用热分析宝典。 /p p & nbsp & nbsp 会中报告,梅特勒的范玲婷老师介绍“DSC技术及其最新进展”,日立仪器盛沈俊老师则关注“追踪热转变轨迹”。最后以北京化工大学的刘玲老师针对“热分析技术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细致地从各种热分析仪器在高分子材料分析中应用场景,到聚合物玻璃化转变、熔融/结晶转变、动力学的研究逐步解析,报告内容得到网友好评。 /p p & nbsp & nbsp 本次会议的报告视频将于下周五上线,敬请关注,地址如下: /p p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ubjectInsidePage/2094" target=" _blank" title=" “热分析技术在多领域应用及进展”网络主题研讨会"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ubjectInsidePage/2094 /a /p p & nbsp & nbsp 当日部分网友提问: /p p 1、分离纯化的蛋白质采用不同的保护剂,通常通过长期稳定性研究进行药物稳定性研究,热分析方法可否用于分析不同保护剂对蛋白质的稳定性? /p p 2、您提到对于有质量变化的一般不适宜用DSC测试,我们使用的是DSC来测试物质的稳定性,用的是密闭的高压坩埚,您怎么看待? /p p 3、请问高分子材料在做DSC测试时,基线为什么会倾斜? /p p 4、对于热分析中的动力学分析一般实验设计应该是怎么样的?然后数据应该如何处理? /p p 5、TG失重量到负值,有哪些原因,该如何调整?TG炉体有残留氧,有没有好的办法排除残留氧?高分子主链分解产生什么气体?会不会直接生成游离碳? /p p 6、如果TG曲线中两种物质的分解台阶有重叠部分,如何准确获得组份? /p p br/ /p
  •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七年后再分管环评 曾三掀环评风暴
    谈“环评风暴”:我一向如此,过去多少年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如此。谈从政:有人是为了饭碗,把政治当成一个职业,有人是为了理念,把政治当成事业来做。我属于后者。当为理念而奋斗时,你就会永远充满激情,你就不会在乎得失,你就无所谓压力与挫折。——潘岳8月31日记者从国家环境保护部获悉,经环保部党组研究,根据需要重新调整部领导分工。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潘岳再次分管环评。潘岳在环保部(原国家环保总局)任副部级官员已有12年,曾先后掀起数次环评风暴、推动绿色GDP核算,因敢说敢干被称作“个性官员”。曾掀“环评风暴”出生于1960年的潘岳,从2003年3月起担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04年底,潘岳开始分管环境影响评价,并自2005年初到2007年期间,连续掀起了三次“环评风暴”。这期间,有不少财大气粗的大型央企和备受关注的重大项目,前所未有地被环评“问候”。2005年初,原环保总局在十多天的时间里叫停了三十多家大型违法违规项目,包括三峡集团未批先建的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在2005年的松花江事件之后,原环保总局又展开了全国范围的环境风险大排查,给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开出多张罚单和整改通知。2007年,原环保总局又叫停八十多家涉及钢铁、电力、冶金等领域的总投资超过千亿元人民币的大项目,包括给一些地方省委书记力推,但选址却不合理、环境隐患突出的重大项目开出“暂缓受理环评”的通知书。“敢摸老虎屁股”,成为舆论给予潘岳的评价,而潘岳也因此成为广受关注的少壮派“明星官员”。然而,从2008年开始,潘岳不再分管环评。也正是在那一年,环评系统多人因贪腐问题被查。2012年的十八大前夕,环保部与多省签订“部省协议”,在涉及到各省的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方面,环保部给予积极配合。力推绿色GDP核算绿色GDP核算也是潘岳十年前曾力推的一项工作。2004年,环保总局决定先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选择若干省市开展绿色GDP核算和环境污染损失调查工作试点,所谓“绿色GDP”指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潘岳当时曾指出,“中国的人口状况、资源状况不允许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对于各级官员的考核必须加入环境保护一项。”而在地方仍然重视经济发展远远大于环境保护的当年,这受到了很多省份的明确反对,试点后不了了之。直到今年,环保部决定重启这一研究,建立绿色GDP2.0核算体系。受命“危难之时”2015年初,中央巡视组在向环保部反馈巡视问题的时候,重点指出了环评领域存在的“红顶中介”等问题,环保部也开始着力进行环评改革,包括将环保部门下属的环评机构限期“脱钩”,以及下放一大批行政审批权限等等。这期间,多位环评行业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因为“顶层设计”未理顺,环评原本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红顶”的寻租只是呈现出来的一种表象而已。因此,反腐还并不是全部,环评改革势在必行。只是,整个环评行业在这一时期都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震动,尤其是不少环评从业人员的信心受到打击,出现不少人离职的现象。一位刚刚辞职的环评工程师告诉记者,她对这个行业感到很失望,环保部如何调整以重拾环评人的信心,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尤其是,在各地依旧是以“G D P”挂帅的形式下,如果环评不妥协,如何才能够“硬起来”?规划环评如何从规划布局的前端介入起作用,项目环评如何对企业行为实现有效的约束,都是接下来必须获得回答的问题。2015年8月29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次会议中发言说:目前,规划环评的意见难以形成刚性约束,没有追责机制,“未评先批”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全国有111个煤矿区的总体规划中,大概45%的规划环评滞后于规划审批,规划环评成果也往往被“选择性”落实。此外,由于项目环评的法律处罚过轻,执行起来也相当困难,一些地方对项目建设把关不严,降低了企业的入园门槛,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违规现象比较普遍。上半年环保部开展了全国环保大检查,发现有3万多家企业存在着建设项目违法的问题。因此,陈吉宁表示,接下来环保部门将要推动环评法的修订,加大对未批先建等项目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规划环评的法律地位和刚性约束,明确法律责任和健全追责机制。两天后,潘岳即被宣布再次分管环评。环保部数位官员评价:虽然目前各方面的形势都已不同,但是在环评改革的重大关节点上,环保部再次让曾掀起“环评风暴”的副部长潘岳来分管环评,值得抱以期待。 来源:南方都市报
  • 科研攻坚不停歇!华东师大袁小兵/潘逸萱课题组揭示先天恐高反应神经机制
    沃的研究所这是一档关注“生命科学行业变化”的专题栏目。我们将从合作伙伴入手,每一期研究和解读一家科研机构或科研课题组、实验室的背后故事、相关方法论、使用的工具等等,帮助科研从业者获得启发和思考。本期【沃的研究所】对话主人公:尚蔚,博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袁小兵/潘逸萱课题组重要成员,本篇论文第一作者。恐高,其实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恐高反应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而恐高症患者会表现出对高度的非理性恐惧,即使暴露在很低的高处或者仅联想到高处时都会表现出对高度的非理性恐惧,这可能会对日常工作及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那恐高反应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科学界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又该如何克服呢?2024年5月3日,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袁小兵/潘逸萱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题为 A non-image-forming visual circuit mediates the innate fear of heights in male mice 的研究论文,他们对先天恐高反应开展研究,意外发现小鼠大脑中的非成像视觉系统诱发了恐高反应。 本期【沃的研究所】,我们将对话文章的第一作者尚蔚博士,一起深入了解小鼠先天恐高反应背后的神经机制。 逐层攻破技术瓶颈为探索恐高神经机理寻找靶点 尚蔚博士所在的课题组选择了广泛存在的生理视觉高度失衡的恐高来开展,他们首先建立行为学范式,细致观察小鼠在高台上的表现。曾有心理物理学家提出过这样一个假说,认为当人在高处时,随着人体与最近的静止物体之间的距离不断地增加,此时视觉提供的平衡信息会与前庭和躯体感觉系统提供的信息发生冲突,个体就容易出现晕眩的感觉,同时此时身体摆动幅度的增大,个体也会更容易感受到坠落,而这种对坠落的害怕会诱发个体的恐高情绪。根据心理物理学家的假说,尚博所在的课题组对视觉前庭和躯体感觉系统的作用进行了探究,发现视觉在恐高反应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小鼠在高台上会出现类似于人类的恐高反应 课题组又参考了与视觉相关的先天恐惧行为学范式,通过视觉刺激(Looming Visual Stimuli )来寻找可能参与调控恐高的核团。最后通过光纤记录和化学遗传等手段来调控目标核团和神经环路连接,观察小鼠在行为学实验中的表现是否会有所不同,进一步发现小鼠大脑中存在两条神经环路,在调控先天恐高反应中发挥相反的作用。这项研究成果的发表有利于帮助人们理解人类的恐高现象,并为后续恐高反应的神经机制研究提供了思路,也为后续药物开发提供了一些帮助。但由于目前神经科学领域对“恐高”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调查和影像学方面。尚博介绍道:“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完全不知道到底要怎么来研究恐高,以及如何建立一个比较可靠的行为学范式,而且提出评估恐高程度的指标也是经历了不断的修改,基本一切都是未知的;另一方面,我们组确实不是做行为和神经环路机制的,所以对技术和思路也不熟,包括研究过程中有一部分是需要去做前庭系统,我对前庭系统非常陌生。”为了观察小鼠的恐高表现,他们需要多次制作高台,尚博笑着说:“那段时间我们不是在买亚克力,就是在买亚克力的路上,淘宝的订单截图可以拉很长。”为了了解前庭系统,尚博甚至鼓起勇气联系了交大六院耳鼻喉科的师兄,后又经过导师的介绍,到上海交大交流学习了一段时间,才慢慢克服了这些技术难题。“在我看来,合作真的是非常重要,这项研究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尚博说。截至目前,这项研究还在继续。 无心插柳,顺应偶然性机遇蕴含在变化之中 谈及当时是怎么想到要研究这个课题,尚博笑言:“这还真的挺有趣的,确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故事。”说起来,尚博所在的课题组主要的研究方向其实是孤独症谱系障碍以及神经发育。尚博最开始加入团队的时候,主要对孤独症谱系障碍风险基因的神经机制展开研究。可是当时的课题进展并不顺利,实验结果也不稳定。但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挫败中,课题组偶然间发现,实验小鼠在旷场实验中的自发运动量和焦虑水平都没什么变化,在高架O迷宫中却表现得特别焦虑,对高度的刺激非常敏感。他们又开始查阅文献、探究基因突变小鼠异常恐高的原因……“确实没想到当初那个课题能发展到现在这样。”尚博说。一次偶然,课题组开始了对恐高症的研究;又一次机缘巧合,课题组开始了与瑞沃德的合作。“其实在第一轮投稿的时候,我们已经通过化学遗传的方法发现了腹侧外侧膝状核(vLGN),特别是其中的抑制性 GABA 能神经元,还有 vLGN 到下游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 PAG)参与调控恐高。但因为化学遗传没能实时观察到神经元对高度刺激的响应,所以审稿人明确提出希望我们可以补充光纤记录的实验。”说来也巧,刚好在补实验阶段,实验室就有一台瑞沃德的光纤记录系统。尚博所在实验室里的瑞沃德光纤记录系统 “我们用瑞沃德光纤记录系统做了对照实验,发现确实取得了很好的结果。而且我们原来第一轮投出的内容,它使用到的技术其实比较单一,在后面补实验增加了光纤记录这样在神经环路领域比较常用的技术,得到了导师的认可,这也对于我们这一项成果的发表有很大的帮助。”尚博在交谈中也对瑞沃德光纤记录系统表达了认可:“瑞沃德的光纤系统操作简单,使用方法也比较容易学习,分析软件也十分方便,可以快速给出想要的图,同时还可以计算线下面积、叠加不同个体的数据,对我们的实验有很大的帮助。”“在我看来瑞沃德是国内做得很好的品牌了,我也很开心看到国产的仪器近年来做得越来越好了,大家就有更多的选择。”该研究使用光纤记录检测了腹侧外侧膝状核(vLGN)脑区GABA能神经元和外侧/腹外侧导水管周围灰质(l/vlPAG)脑区谷氨酸能神经元的钙信号变化 “其实我们还挺幸运的,文章只返修了一轮。”尚博感慨道。采访过程中,尚博不止一次说起:“我认为自己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在尚博的自述中,她说到,高考、考研都比较顺利,父母愿意支持自己的选择,师兄会手把手带着她做实验、交流科研思路,师妹们会鼎力支持课题的进展,导师们也会在大家做实验情绪爆炸的时候给予足够的鼓励……“所以我真的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人。”尚博课题组合照(从左到右依次为尚蔚、袁小兵教授、谢双翼、潘逸萱副研究员、冯文博) 发现了吗?伟大的成就,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可复制的成功脚本,它们往往没有经过周密的计划便诞生。不管是做实验,还是生活,我们不时地顺应偶然性,也不见得是坏事。就像尚博所说的:“意外真的常有发生,一切都在你的计划之内,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所以你要时刻地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调整自己的方案或者计划,多一些Plan B。”不管是“无心插柳”,还是“有心栽树”,幸运会不断出现在你努力的路上!我们也祝福尚蔚博士及团队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勤耕不辍! 如果您想了解尚蔚博士课题组同款瑞沃德多通道光纤记录系统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行预约我们将会有专业人员与您联系▽
  • 欧盟拟放宽山葵中布洛芬残留限量
    今年8月7日,据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欧洲食品安全局就放宽山葵和欧芹根中布洛芬(Trifloxystrobin)的最大残留限量发表了意见。   据了解,依据欧盟委员会(EC)No.396/2005法规第六章的规定,比利时收到一家公司要求放宽山葵和欧芹根中布洛芬最大残留限量的申请。为协调布洛芬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比利时建议对其残留限量进行修订。   依据欧盟委员会(EC)No.396/2005法规第八章的规定,比利时起草了一份评估报告,并提交至欧委会,之后转至欧洲食品安全局。欧洲食品安全局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后,作出决定:山葵中布洛芬的最大残留限量由现行的0.02mg/kg放宽至0.08mg/kg,欧芹根中布洛芬的最大残留限量由现行的0.04mg/kg放宽至0.08mg/kg。
  • 最新研究:微塑料在人胎盘中的发现率高达100%,这一种含量尤其高!心脏、大脑等多器官均存在
    随着塑料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塑料污染已然成为全球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威胁之一。而这些塑料制品释放出的塑料碎片,又会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进一步降解后分解成为“更微小但更严重”的威胁,即「微塑料」或「纳米塑料」。 微塑料(Microplastic),是指直径在1μm至5mm之间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在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释放,特别是食物用途的塑料制品。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塑料聚合物的碎裂并未止步于“微米级”,而是进一步形成了纳米塑料,数量上更是比预期高出了好几个量级。 纳米塑料(Nanoplastics),则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微塑料,尺寸在1μm以下。与微塑料相比,纳米塑料更易进入人体,其体积小到可以穿过生物屏障(比如细胞膜)并进入生物系统,包括血液、淋巴系统,甚至全身。 胎盘中微塑料检出率高达100% 微/纳米塑料可能会遍布全身并产生损害? 这并非空穴来风,Toxicological Sciences上最新刊登的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测量了人类胎盘中存在的微塑料,得到的结果令人震惊!在接受测量的62个胎盘样本中100%地检测出了微塑料,浓度为每克组织中6.5-790微克。 微克,听起来不多?但正如毒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剂量决定毒性”所述,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如果剂量不断增加,很可能带来一定的健康危害。“如果连胎盘中都存在微塑料,那么地球上所有哺乳动物的生命均可能受到影响,说明事态很严峻了!”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Matthew Campen博士强调。 图源:https://hsc.unm.edu/news/2024/02/hsc-newsroom-post-microplastics.html 人类胎盘由贝勒医学院数据库提供,收集时间为2011-2015年,最终有62个符合条件的胎盘被用于Py-GC-MS分析。 为了能更精准地确定和量化纳米和微塑料(NMPs)在人体组织中的累积程度,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方法:通过皂化反应和超速离心从人体组织样本中提取出固体材料,从而可以采用热裂解-气质联用(Py-GC-MS)来对塑料进行高度特异性和定量分析。 具体来说,研究者首先对样本进行化学处理,使得脂肪、蛋白质进一步水解和皂化成小分子。接着,将样品放入超速离心机中,最终在试管底部观察到一小块塑料。 再然后,研究者采用Py-GC-MS对收集到的塑料块儿进行处理,将其加热到600℃后,从而捕捉不同类型的塑料在特定温度下燃烧时释放出的气体。“很酷的是,气体进入质谱仪后,会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迹。”Campen解释道。 实验流程 Py-GC-MS分析显示,纳入分析的62个胎盘样本中均存在微塑料,每克胎盘组织中的NMPs浓度从6.5µg到685µg不等,均值为126.8±147.5µg/g。 其中,胎盘组织中最常见的聚合物是聚乙烯(PE),几乎所有样本中都存在。按重量计算,PE占NMPs总量的54%,平均浓度为68.8±93.2µg/g。事实上,生活中聚乙烯的使用率非常高,主要用于食品包装和塑料瓶,比如水果、蔬菜、超市采购回来的半成品都是用PE保鲜膜。 聚氯乙烯(PVC)和尼龙紧随其后,各占总量的10%左右。而剩余的26%,由其他9种聚合物组成。 胎盘中的NMPs含量 研究者表示,在胎盘中发现如此高浓度的微塑料,是一件非常令人担忧的事儿!胎盘是孕期母体和胎儿循环系统之间的接口,约在怀孕后一个月开始形成。时间跨度上来说,胎盘组织仅有8个月左右的生长期,就能囤积如此之高浓度的NMPs;那么,这些微塑料也会在人体内其他器官进行更长期的积累。 警惕!微塑料已入侵人类心脏及全身 而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去年,来自中国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学者们竟然在与外部环境没有接触的器官——心脏及其周围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 研究者从心脏收集来的5种不同类型的组织中,包括心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心包脂肪组织(PAT)、心肌和左心耳(LAA),检测到直径20-469μm不等的微塑料颗粒。 doi: 10.1021/acs.est.2c07179. 为了获得人体内器官存在微塑料的“直接证据”,研究者招募了15名正在经历心脏手术的参与者,最终收集到6个心包样本、6个EAT样本、11个PAT样本、3个心肌样本和5个LAA样本。最终,在所有的5类样本中均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直径从20到469μm不等。 其中,最常见的微塑料类型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约占总数的77%,在心包、EAT、PAT和心肌中的具体占比分别高达96%、83%、49%和43%;其次为占12%的聚氨酯(PU),主要存在于LAA样本中。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PE只占到微塑料颗粒总数的1%,但在所有的组织样本中均检测到。同时,在9号患者的心肌样本中也能找到PE,说明微塑料的污染已达到了人体最深的解剖结构! 微塑料在人体中的分布情况 由于此次样本是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研究者还发现了另一个微塑料的来源途径——没错,就是心脏手术本身。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会接触到各种带有塑料成分的医疗器械,这也使得手术前后患者血液样本中的微塑料类型以及直径分布出现了改变。举例来说,手术前血液中检测到的最常见的微塑料类型为PET,占67%;而聚酰胺(PA)则是手术后血液样本的含量最高的微塑料颗粒类型。 因此,研究者强调,侵入性医疗程序很有可能成为被忽视的微塑料暴露途径,值得重视! 心脏中的各种微塑料类型分布 先前,加拿大的Kieran D. Cox教授和他的团队以美国人饮食为基础,根据食物消费种类以及不同种类食物所含有的微塑料数量,估算出每人每年会吃掉5万个微塑料颗粒,如果算上漂浮在空气中、被呼吸吸入的微塑料,那么每人每年吃掉的微塑料颗粒数量在7.4万-12.1万之间。 按照重量计算的话,每人每周大约吃掉5g微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重量!还真是活到老,吃微塑料到老呢。 微/纳米塑料的“温水煮青蛙”式健康危害 不夸张地说,NMPs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很容易被忽视,但对健康的危害或是积年累月的。 去年,维也纳医科大学等多院校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仅摄入后2小时,纳米塑料便会穿过血脑屏障(BBB)抵达大脑,而这可能会增加炎症、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本研究中,研究者选择了聚苯乙烯(PS)来模拟塑料微粒通过血脑屏障后的转移。PS属于热塑性塑料,经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温度的塑料杯、一次性泡沫饭盒;因其使用广泛,污染环境的程度较高,而被纳入了本次的重点研究对象。 令研究学者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灌胃的仅仅2小时后,小鼠脑组织中便出现了特定的纳米级绿色荧光信号。这表明,0.293µm的PS微粒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胃肠道吸收,并穿透BBB进入脑组织中。 有意思的是,脑组织中只检测到了绿色荧光颗粒(即0.293µm的纳米塑料),而没有更大颗粒的信号。也就是说,塑料微粒的大小或是影响其穿透BBB能力的关键因素。 给药的2小时后,小鼠脑内检测到纳米级PS塑料微粒 此外,Science Advances上最新刊登的研究揭露了微塑料的另一大新罪证——纳米塑料能够进入大脑,与神经元中的蛋白纤维发生作用,从而加剧帕金森病的风险。 这些“狡猾”的塑料微粒不仅仅是进入大脑这么简单,还诱导了严重的神经毒性,成为某些疾病的“铺路石”。 DOI: 10.1126/sciadv.adi8716 帕金森病(PD)的病理特征是α-突触核蛋白在脆弱的脑神经元中病理性积聚,可以说α-突触核蛋白是PD发病中的中心环节。 为了探明塑料微粒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系,第一步,研究者先在体外将高浓度的野生型人类α-突触核蛋白单体蛋白(~1 mg/ml)与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平均直径~39.5±0.7nm的1nM)进行混合。 结果显示,在阴离子纳米塑料污染物的催化下,α-突触核蛋白发生了聚集。具体来说,在α-突触核蛋白与纳米塑料污染物持续混合的6天后,产生了浑浊的白色泡沫界面,整体也出现了浑浊。使用负染色透射电镜(TEM)观察溶液中的产物发现,早在第3天就有多条α-突触核蛋白纤维从单个微塑料中发出。纳米塑料污染物与α-突触核蛋白的混合过程 第二步便是探究“how”——具体来说,阴离子纳米塑料是如何加速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的呢? 分子动力学(MD)模拟表明,α-突触核蛋白与阴离子纳米塑料形成了相当稳定的复合物,其特点是在两亲结构域和邻接非淀粉样成分(NAC)结构域中具有很强的静电吸引和压实作用。然而,如果使用中性或阳离子纳米塑料来取代阴离子纳米塑料时,则未能形成类似的复合物。 仔细观察发现,阴离子纳米塑料能够置换水,插入α-突触核蛋白的两亲结构域和NAC结构域,并与之形成强烈的相互作用。正是两亲结构域和NAC结构域的存在,促成了阴离子纳米塑料与α-突触核蛋白的特异性结合,从而促进α-突触核蛋白成核。 与此同时,阴离子纳米塑料还会导致神经元的轻度溶酶体损伤,减缓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体的降解。生成的增多,降解的减少,自然会导致“不平衡”的发生。 阴离子纳米塑料与α-突触核蛋白共同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 第三步便是追踪真实的脑内链路,研究者构建了小鼠模型,将不同浓度的人类α-突触核蛋白纤维滴定在小鼠的初级神经元上。光片显微镜和共聚焦分析表明,α-突触核蛋白纤维很容易扩散开来,在大脑皮层、丘脑和杏仁核的神经元以及黑质紧密区(SNpc)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中积聚。 当共同注射纳米塑料与α-突触核蛋白纤维时则出现了更令人惊讶的情况——注射3天后,SNpc中大约20%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α-突触核蛋白纤维和纳米塑料均呈阳性,且有75%的α-突触核蛋白纤维信号与纳米塑料共定位。 事实上,当给小鼠同时注射纳米塑料和α-突触核蛋白纤维时,会在多巴胺能神经元中观察到成熟的胞质磷酸化Ser129-α-突触核蛋白包涵体,同时在整个皮质幔、杏仁核和SNpc中均出现了pS129-α-突触核蛋白病理变化的大幅增加。 总结而言,在较高的纳米塑料浓度下,这些大脑中的阴离子纳米塑料污染物会与α-突触核蛋白纤维发生协同作用,上调pS129-α-突触核蛋白包涵体在相互连通的大脑区域中的传播,进而增加了小鼠大脑皮层、杏仁核和SNpc中的病理沉积。 纳米塑料在小鼠脑内聚集并形成包涵体 最后一步,也是与人类关联性最强的一步——研究者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在人脑中检测到清晰的苯乙烯纳米塑料。 聚苯乙烯并非止步于血液中,其纳米塑料颗粒可穿透哺乳动物的血脑屏障。在先前的研究中,研究者在路易体痴呆症患者的额叶皮层脑组织中观察到很强的α-突触核蛋白种子活性,同时也发现了强烈的苯乙烯离子痕迹。 这些数据首次测量了纳米塑料可能作为污染物进入人脑组织中,但其浓度与作用还需要更进一步的人体试验进行探究。 神经元α-突触核蛋白和纳米塑料污染物之间的病理相互作用 综上,纳米塑料污染能够促进帕金森病以及痴呆症相关的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具体来说,阴离子纳米塑料污染物能够进入大脑组织,通过与α-突触核蛋白的两亲和NAC结合域的高亲和相互作用,导致α-突触核蛋白病理学的传播和积聚,进而诱导帕金森等神经性疾病的发生。 众所周知,塑料降解速度很慢,通常会持续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这也增加了微塑料被摄入并累积在许多生物体和组织中的可能性。 为了避免人类的五脏六腑变成“塑料制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尽量在生活中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并及时治理塑料污染,别让地球被塑料“攻陷”之后再追悔莫及。
  • 【网络研讨会】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
    Webinar仪器信息网网络研讨会分子互作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光学等手段检测分子之间的动力学、亲和力以及热稳定性等人们肉眼无法捕捉的参数,帮助科研工作者对分子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在生命科学、药物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近年来,伴随生物医药行业高速发展,分子互作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应用范畴快速扩大,尤其是在生物医药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仪器信息网将于2023年2月9日举办“分子互作创新技术与前沿应用”网络研讨会,马尔文帕纳科命科学业务发展经理、微量热技术和分子互作技术产品经理韩佩韦博士将在线介绍非标记分子互作分析平台——经典热力学ITC与创新动力学GCI的组合。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生命过程中无处不在的重要环节。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理解分子相互作用、阐述分子互作的性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揭示生命过程的全貌。通过动力学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分子互作的实时过程和稳定性;通过热力学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分子互作的特异性和构象变化。现网络研讨会现已开放报名通道,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 会议日期:2023年2月9日(周四)■ 报告时间:9:30-16:00 ■ 活动类型:网络会议直播,需提前注册点击按钮在线报名免费会议 网络研讨会日程安排 2月9日 上半场:生物医学9:30-10:00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癌症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陈红霞 上海大学 教授 10:00-10:30非标记分子互作分析平台-经典热力学ITC与创新动力学GCI的再次组合韩佩韦 马尔文帕纳科生命科学业务发展经理/微量热技术和分子互作技术产品经理10:30-11:00核酸适配体自动化筛选及性能表征罗昭锋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 研究员11:00-11:30下一代NanoSPR生物传感器芯片技术与应用刘钢 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2月9日 下半场:药物研发13:30-14:00SPR技术在基于靶点药物筛选领域中的应用山广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副研究员14:00-14:30分子相互作用前沿技术及其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王静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技师/副高14:30-15:00生物膜干涉技术介绍及其在分子互作定量检测中的应用吴萌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所)高级工程师15:00-15:30分子互作技术与新发突发传染病抗体药物及疫苗开发史瑞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博士后马尔文帕纳科报告主题及嘉宾介绍 马尔文帕纳科主题报告:非标记分子互作分析平台-经典热力学ITC与创新动力学GCI的再次组合主讲人:韩佩韦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物理学博士,马尔文帕纳科生命科学业务发展经理、微量热技术和分子互作技术产品经理。长期负责蛋白质稳定性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技术如DSC,ITC,SPR等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拓展。在2014年加入马尔文帕纳科之前,多年任职于通用电气(中国)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现Cytiva),曾任技术经理、Biacore & MicroCal产品经理和Label-Free技术资深应用科学家等职位。韩佩韦博士长期活跃于生命科学领域和生物制药行业,组织和举办过相关的几百场技术交流会和培训班,并在多个大型会议上做分会技术报告,在分子相互作用领域和微量热应用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Info关于马尔文帕纳科马尔文帕纳科的使命是通过对材料进行化学、物理和结构分析,打造出客户导向型创新解决方案和服务,从而提高效率和产生切实的经济影响。通过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和预测分析在内的最近技术发展,我们能够逐步实现这一目标。这将让各个行业和组织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可解决一系列难题,如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率、开发更高质量的产品及帮助产品更快速地上市。联系我们:马尔文帕纳科销售热线: +86 400 630 6902售后热线: +86 400 820 6902联系邮箱:info@malvern.com.cn官方网址:www.malvernpanalytical.com.cn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修订在即 面粉增白剂仍未判死刑
    业内人士透露,针对面粉增白剂的存废,以国家粮食局为代表的主废派和以卫生部为代表的主存派已争论多年。   食品安全法出台后,这一争论进一步升级。曾有粮食系统领导拍着桌子质疑面粉增白剂是否确有必要,“离了增白剂,是蒸不成馒头、擀不成面条、烙不成大饼还是炸不成油条?”   这是一份关乎十几亿人食品安全的重要国家标准———9月12日,卫生部组织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将停止征求意见。   但在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面粉增白剂仍赫然在列。   在这份标准的第23页和24页,标注着两个拗口的化学名词: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   将二者用玉米(资讯,行情)淀粉或磷酸钙稀释后,就成为了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面粉增白剂。它能让刚产出的面粉迅速增白,但却破坏了面粉中的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这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食品添加剂。因为它只是加速了面粉的氧化,如果没有它,只要降低小麦(资讯,行情)的出粉率和延长面粉储存时间,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但近20年来,关于面粉增白剂的存废在相关部门之间引起了长时间争论。如今,除了卫生部,几乎所有涉及食品安全管理的部门都已一致认为应该禁用面粉增白剂。   “面粉增白剂是食品添加剂中危害最严重的一个,完全是一个反派角色,可以说臭名昭著。”国家粮食系统一名内部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香精大米引出增白剂之忧   同面粉增白剂相比,“香精的危害小多了”,因为大米香精没有在全国泛滥,只不过在东北地区部分使用。而在全国生产的所有面粉中,除小包装以外,几乎全部都使用了增白剂   今年4月,《法治周末》曾报道江苏某面粉增白剂厂将石灰粉掺入增白剂。此后,关于面粉增白剂是否危害人体及其存废的争论再次甚嚣尘上。   关于食品安全的警报并未解除。7月,央视曝光了国内部分大米生产企业掺假制假行为,这些企业将普通大米中加入香精,冒充知名的“五常稻花香”大米。   强大的舆论漩涡中,卫生部的举措可谓及时、准确。7月26日,卫生部公布《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列出了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单。   这其中,大米位列其中。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所列食品没有加香的必要,因此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   同在面粉增白剂存废上的立场相比,卫生部此次可谓态度迥然。   一名粮食系统专家说,同面粉增白剂相比,“香精的危害小多了”,因为大米香精没有在全国泛滥,只不过在东北地区部分使用。而在全国生产的所有面粉中,除小包装以外,几乎全部都使用了增白剂。   在香精大米的处理上,是部门协作的结果。国家粮食局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事件发生后,卫生部即致函国家粮食局,希望粮食局给出处理建议。   国家粮食局向国内20多家大型大米生产企业发出了调查问卷,这些企业包括中粮集团、北大荒(600598,股吧)米业、金健米业(600127,股吧)等行业龙头。结果,四五天后问卷收回,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地支持禁用香精。   其实,关于香精的国家标准早已有之,但标准里只是规定哪种香精能用,哪种香精不能用。用在哪里和用量却没有任何规定。为此,去年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国家质检总局打了四五次报告,向卫生部“要说法”。   2009年10月,卫生部专门就大米不许使用香精、香料发出过公告。此次《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则(征求意见稿)》的公布,则是进一步更细致的举措。   同国家质检总局相比,国家粮食局则“专攻”面粉增白剂。一名内部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香精问题我们粮食局为什么不主动提啊?怎么不给卫生部打报告啊?因为我们认为它没有面粉增白剂严重。”     食品安全法无法判增白剂“死刑”   食品安全法出台后,曾有粮食系统领导拍着桌子质疑面粉增白剂是否确有必要,“离了增白剂,是蒸不成馒头、擀不成面条、烙不成大饼还是炸不成油条?”   在香精大米事件中,处理方式其实本应十分简单,事件最初国家粮食局内部就有反应:“按食品安全法办就行了。”   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这部经过了四审、横跨三年、历时一年多方才出台的法律,被认为代表着中国食品安全从监管理念到监管模式的全方位转变。   针对食品添加剂领域,食品安全法可谓亮点颇多,正在征求意见的国家标准即是其一。   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000061,股吧)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最核心的是,食品安全法确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也就是说,食品添加剂必须“确有必要、安全可靠”。   从这点理解,大米香精、香料完全可以禁用。但同一标准,在面粉增白剂上却“卡壳”了。   业内人士透露,针对面粉增白剂的存废,以国家粮食局为代表的主废派和以卫生部为代表的主存派已争论、博弈多年。   食品安全法出台后,这一争论进一步升级。曾有粮食系统领导拍着桌子质疑面粉增白剂是否确有必要,“离了增白剂,是蒸不成馒头、擀不成面条、烙不成大饼还是炸不成油条?”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在介绍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时说:“我们接受了世界上对食品添加剂管理的一个非常先进的理念,就是技术上确有必要。比如现在很多的面粉中加增白剂、加荧光剂,有的人说这个对身体没有害,但是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只要技术上不是确有必要,那就不要添加。”   王瑞元和陈君石的“针尖对麦芒”   就目前而言,几乎国内所有的面粉厂,都已被裹挟进面粉增白剂的“怀抱”之中   在面粉增白剂的历史中,王瑞元是一个关键人物。正是如今已70多岁的王瑞元,将增白剂引入了国内,而此后,王瑞元却转变成了一个坚定的反增白剂者。   现担任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理事长的王瑞元,1986年时任原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局长。   或许是受那个改革开放初期“尝天下先”的风气感染,1986年,在王瑞元的推动下,商业部在新颁布的小麦粉标准里,允许添加过氧化苯甲酰。卫生部同步将过氧化苯甲酰列入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每公斤面粉添加60毫克过氧化苯甲酰。   在这个国家标准里,王瑞元的签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时,英国等一些国家允许使用面粉增白剂,但在增白剂进入中国之后,王瑞元却对面粉中的“漂白味”愈发敏感,而后,这份敏感变成了反感。   王瑞元开始关注过氧化苯甲酰在国外的命运,在一次出国考察之后,他猛然发现,“坏了,欧洲开始禁用了”。   到了1997年,欧盟所有成员国已全部禁用面粉增白剂。在这些国家里,过氧化苯甲酰和三聚氰胺一样,不允许用于食品生产。   同王瑞元“针锋相对”的,是反对禁用增白剂的代表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陈君石院士曾多次公开表示,食品添加剂是食品行业的灵魂,使用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食品添加剂是有害健康的。   陈君石院士的另一个职务,是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   对于面粉增白剂,陈君石院士认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是有害于健康的。国际食品发展委员会的食品添加剂也是允许使用的,我国也是允许使用的”。   陈君石院士的另一个观点,在于他认为主张禁用增白剂,是大面粉厂对小面粉厂施加的不正当竞争手段。   但就目前而言,几乎国内所有的面粉厂,都已被裹挟进面粉增白剂的“怀抱”之中。   允许用量超美国标准6倍多   过氧化钙在用量上,美国允许使用量是75ppm,加拿大允许使用量是100ppm,且只允许在面包中使用。我国是500ppm,作为面粉增白剂。   正是看到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增白剂,在国内有被滥用的不良趋势,1998年,过氧化钙被批准使用。颇为费解的是,其申请单位是名称与食品并无关系的“核工业理化工程科学院”。   据称,当时申请单位的初衷是看到过氧化苯甲酰被滥用,想找一种毒害较小的东西替代它。   到目前为止,过氧化钙在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批准其作为添加剂使用:美国、加拿大和中国。而在美国和加拿大,过氧化钙只允许在面包中使用,而非在面粉中使用。   而在用量上,美国允许使用量是75ppm,加拿大允许使用量是100ppm,我国是500ppm。   同过氧化苯甲酰类似,过氧化钙也是一种强氧化剂。被加入面粉后产生活性氧,能使面粉中的β-胡萝卜素等色素的共轭双键氧化断裂而产生漂白作用。   但在漂白面粉的同时,过氧化钙也破坏了面粉中的脂类成分,使面粉失去天然光泽,呈呆白色。面粉中各种维生素也会遭到破坏,面粉的风味成分不复存在,制成的食品会失去麦香味。   不管是添加何种成分的面粉增白剂,都还面临着一道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分散不均匀。   一名粮食专家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每公斤面粉里只加入60毫克过氧化苯甲酰,怎么可能流散均匀?   我国绝大多数面粉加工企业是通过微量喂料器将过氧化苯甲酰添加到面粉输送绞龙中,由于喂料器的添加流量和面粉流量具有波动性,添加很难保证均匀,即使管理规范的大企业也会发生局部超标的现象。   “如果要添加均匀,企业必须增添预混或配粉等设备,投资很大,一般企业难以承受。”这名专家说。   一般情况下,生产厂家均是用玉米淀粉稀释过氧化苯甲酰制成增白剂,但有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选用其他稀释剂,结果只能是流散性更差。   “不管是哪个牌子的面粉,只要去抽查,一次不行查两次、三次,肯定有一次抽查结果是过氧化苯甲酰超标。”这名专家说。   实际上,在粮食专家看来,面粉天然变白如今也可实现。   在粮食严重短缺时代,我国粮食加工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提高出品率。当时小麦的加工出粉率一般控制在85%左右,即100斤小麦加工出85斤面粉,加上当时的小麦品质较差,制粉工艺、设备落后,小麦粉的粉色和筋力都比较差,面粉并不“白”。   但如今,出粉率为75%的“七五粉”和出粉率为65%的“特精粉”均已非常常见,面粉中麸皮含量大幅减少,面粉颜色自然变白。   存废背后的利益博弈   添加增白剂本身就是一种名副其实的造假行为,增白剂的真实作用是能够通过改变面粉的色泽将低等级面粉伪造成高等级面粉   面粉增白剂的存废,远不止一种添加剂的存留这么简单,其背后纠缠了巨大的利益博弈。   陈君石院士曾指出,主张禁用增白剂,是大面粉厂不正当竞争的手段。但在粮食专家看来,这种不正当竞争的主体却“调了个”。   “添加增白剂本身就是一种名副其实的造假行为,增白剂的真实作用是能够通过改变面粉的色泽将低等级面粉伪造成高等级面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除了面粉厂的博弈,这场争论不可避免地牵涉了国内的增白剂厂商。这是一个薄利且集中的行业,国内专门的面粉增白剂厂家不过20多家,其中大多集中于河南省郑州市,以郑州海韦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为龙头。   面临多部门的“挤压”,这些增白剂厂商也在选择“奋力抗争”。   据了解,这些企业多次向国务院办公厅、国家信访办、卫生部、质检总局投诉,矛头则指向国家粮食局“不懂科学”。   事实上,这些企业也的确需要“抗争”,因为一旦面粉增白剂被禁用,这些企业则只有停产这一种命运。在食品添加剂中,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别无他用。   过氧化苯甲酰本身是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品,这只能说明一条悖论,因为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已经过了诸多重要战役。   2001年10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油学会联合国内65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联名上书,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递交了“关于修改《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的建议。   2007年,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年会上,70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再次联合呼吁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   2008年10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组织100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再次向卫生部、国标委递交了书面材料,呼吁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设的“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小麦粉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在2004年6月和2005年7月,该委员会两次开会审议小麦粉国家标准的修订稿。   在这两次会议上上演了群情激愤,全体与会人员一致要求禁用增白剂,但最后依然没有成效。   微小的转折出现在三聚氰胺事件后。2008年12月1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发了《关于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的通知》,明确要求系统内面粉加工企业禁用面粉增白剂。   据有关部门2008年的调查,全国已经有12个省份军地双方联手开展了军粮小麦粉禁用增白剂的统一行动,其中两省两市一区(吉林、上海、河南、广西、重庆)的军粮小麦粉已经彻底禁用增白剂。   但是,能够扭转整场战争胜负方向的钥匙握在卫生部一家手中,因为卫生部负责制定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   以面粉为例,我国的各种监管呈现“九龙治水”局面。“国家粮食局只负责面粉的标准,面粉的生产归质检总局管,食用安全归卫生部管,面粉到了市场上归工商管,如果出口归商务部管。”一名粮食系统专家笑称。
  • 三维荧光光谱判别不同种类的谷物面粉
    三维荧光光谱判别不同种类的谷物面粉 在日常生活中,面粉与我们息息相关,种类复杂多样,如小麦面粉,黑麦芽粉等,不同种类的面粉对应的等级和价格也有所不同。使用三维荧光光谱可以获得样品大量信息,因此在食品领域应用非常普遍。日立F-7100分光光度计,在同类仪器中具有最快的扫描速度和超高的灵敏度,可以快速准确获得包含多种信息的三维荧光光谱,从而鉴别样品种类。测定附件微孔板附件通常用于溶液样品多样品分析,然而之所以它能够进行固体样品的分析是因为该附件的结构能够在样品表面进行荧光测量。图1 微孔板附件测定实例样品:小麦粉,黑麦粉,玉米粉,南瓜粉,大米粉,土豆粉,糙米粉,大豆粉将8种不同的谷物面粉填充在微孔板中,每种谷物面粉的样品数为3,总共24个样品。确保样品表面平整进行三维荧光光谱的测定。详细测定信息及数据见: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s912171.htm总结 三维荧光光谱具有指纹特征,能够快速有效判别多样品类别物质,日立集团以“高科技解决方案创造价值”这一基本理念,使用自主研发技术,在食品领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 【网络研讨会】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与控制-磐诺仪器
    全国政协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两会)举办了近半个月成功闭幕,全国各地的政协委员们带来了各种建议,民生、环保提案依旧火热。此次,人民网就公众关注的18个问题进行了线上调查。小编观察到,就“如何提升污染治理能力”这一环境问题,千名网友参与了调查。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对照,集中的话题就是大气污染。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做出报告:2016年大气污染治理专项督查已发现2000多个问题,2017年,针对大气污染治理仍会加大力度。磐诺仪器,作为国产GC民族品牌的技术创新型企业,支持民族环保大业更是责无旁贷。在大气污染物检测方面研发有专用气相色谱仪系统,为各个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对象检测目的城市/地方环境监管部门、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规划,设立,建设与维护等管理电力、化工、钢铁、建材、喷涂等大型工矿企业污染源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监测机动车排气对交通路口大气成分的监测某些企业用于环境质量评价对于大气污染物检测,磐诺方案较多,按检测方式就可分为:离线、在线。相比于离线监测的分析时间长、分析数据结果较为滞后的特点,在线监测具有效率高、预处理时间短、数据连续等优势,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给数据带来的误差。磐诺PGC-80在线气相色谱系统及PGC-86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其中FID几乎对所有的VOCs都能够响应,检测灵敏度比热导检测器高100-10000倍,检测限达10-13g/s,对温度不敏感,响应快,目前是气体色谱检测仪中对烃类(如丁烷,己烷)灵敏度最好的一种手段,广泛用于挥发性碳氢化合物和许多含炭化合物的检测。看到这,大家是不是想了解磐诺在大气污染物检测方面更多信息呢?别着急,3月29日09:00~17:00,仪器信息网“环境在线检测技术”专题网络研讨会,磐诺会和大家细细探讨-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监控技术。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参会哦!说明:用户报名参会后,若通过审核,两日内将会 收到1 封电子邮件通知函,请注意查收,并按提示进入会议室!(为了使您的报名申请顺利通过,请填写完整而正确的信息)
  • 兰州化物所药物分子定位递送多模式成像示踪研究取得新进展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大疾病,药物治疗(化疗)是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为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抗癌药物的定位递送和精确释放成为抗癌药物研发的重要内容。然而,如何实时在线精准示踪抗癌药物的递送过程、靶向释药过程以及生物分布与代谢是迫切需要分析科学解决的难点和核心问题。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师彦平研究员团队近期 strong 利用荧光成像和质谱成像相结合的多模式成像分析技术成功实现了实时精准示踪定向结直肠的新型前药定位递送、释放、分布与代谢的全过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ee9f6066-0d03-4b96-ba02-2f83b4e4a4ce.jpg" title=" lanhuasuo.png" alt=" lanhuasuo.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font-size: 14px " 利用多模态成像分析技术实现定向结直肠的新型前药的实时精准示踪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研究人员创新性地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偶氮基前药AP?N=N?Cy,该偶氮基前药由前体药物分子(AP)通过多功能的偶氮苯基团与近红外荧光团(Cy)相连接而成。研究结果表明: strong 该偶氮基前药不仅可作为对偶氮还原酶响应的近红外探针以实时示踪药物递送过程,而且还可作为抗癌药物分子(AdP)的递送平台。 /strong 基于偶氮还原酶会特异性地在结肠中分泌,该偶氮基前药实现了在结肠中特异性的定位递送与靶向释放。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该偶氮基前药可以口服,并且在到达结肠前具有高稳定性和低毒性。鉴于抗癌药物分子释放与荧光开启过程的同步性,可利用荧光成像方法对抗癌药物分子在体外、离体和体内的递送进行精确示踪,并利用质谱成像在分子水平上对AdP和Cy在不同组织中的生物分布进行精确分析。据了解, strong 这是首次通过多模式成像方法在体内对结肠特异性的药物释放和生物分布进行实时的精准示踪。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 strong Analytical Chemistry(2020,& nbsp 92:& nbsp 9039-9047) /strong 上,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支持。 /span /p p br/ /p
  • 科学家研制"纳米盘" 精确打击杀死癌细胞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体积微小、具有靶向抗癌功能的“纳米盘”,将其植入人体内,可以利用生物纳米技术杀死癌细胞,无副作用。   这种抗癌新法现阶段已取得实验室成功。   体积微小   这种名叫“纳米盘”的新型生物纳米材料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外形呈圆形,带有磁性。   “纳米盘”直径只有100万分之一米,厚度约为600亿分之一米。由于体积微小,它们可以穿行于人体组织细胞中。   实验室测试证明,纳米盘可以破坏癌细胞细胞膜,使癌细胞自行死亡。   《科学美国人》月刊11月29日援引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生物工程教授戴维穆尼的话报道:“(研究展示了)工程学方法在免疫学应用中的威力。”   这项研究由哈佛大学免疫学和生物工程学研究人员主持。研究成果11月29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材料》月刊网络版。   精确打击   “纳米盘”由铁镍合金制成,具有磁性,放置在磁场中时会因引力作用而移动。   研究报告说,“纳米盘”具有靶向抗癌功能,如果提供正确的磁场导向,它们就能准确找到癌细胞,将其消灭。   研究报告作者之一、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所研究员埃琳娜罗兹洛瓦说,在实验室测试中,把“纳米盘”置于低磁场环境10分钟,就足以消灭90%的癌细胞。   英国基尔大学研究员乔恩多布森评论这一研究成果说,抗体可以用来引导“纳米盘”,将它们导向癌细胞所在位置。   “这项研究为攻克癌症提供了一项简洁、快速的技术,而且(这一技术)不会造成化疗等全身治疗方式所引发的副作用,”他说。   无副作用   此前,科学家曾多次尝试改进纳米抗癌技术,比如使用能抑制肿瘤生长基因的小分子干扰核糖核酸纳米粒子。   动物实验证实,这些纳米抗癌技术能有效控制癌细胞扩散,但由于可能引起免疫反应,未能向人体试验阶段推进。   “纳米盘”直接作用于癌细胞,使它们自行死亡,不会引发副作用。   “(纳米盘)可以被植入皮肤下任意地方,”穆尼说,“植入物会激活免疫机制,摧毁癌细胞。”   与手术切除肿瘤或全身化疗、放疗等现有癌症治疗方法相比,“纳米盘”可能成为更简洁有效的抗癌新疗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