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布溪那明

仪器信息网布溪那明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布溪那明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布溪那明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布溪那明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布溪那明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布溪那明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布溪那明相关的解决方案。

布溪那明相关的资讯

  • 中国科学院徐明:基于光谱和质谱成像的纳米单颗粒原位分析研究
    在满足目前各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光谱分析仪器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不论是分子光谱还是原子光谱都涌现了一系列创新的成果,特别是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太赫兹、超快光谱、荧光相关光谱、高光谱等相关技术彰显了极具诱惑的市场活力,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 2023)中,近50位专家报告充分彰显了光谱创新潜力,纷纷展示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从仪器整机到关键部件;从系统集成到方法开发;从大型科研仪器,到用于现场的便携、手持设备;从实验室检测设备,到过程分析技术……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些创新成果,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专家、用户、厂商之间的合作交流,会议主办方特别策划《光谱创新成果“闪耀”iCS2023》网络专题成果展,集中展示本次光谱会凸显的创新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仪器、部件、技术、方法、应用等。徐明 研究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人物简介:徐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重金属(离子态、颗粒态)的健康效应、分子靶点及分析方法研究。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等9项。发表论文72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本次会议中,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徐明研究员分享了《贵金属纳米颗粒的体内示踪与原位成像谱学方法研究进展》(点击回看》》》)引发行业关注。会后,我们也再次邀请徐明研究员分享其团队在纳米颗粒原位分析的系列研究成果。1、成果简介纳米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例如,银纳米颗粒作为抗菌剂被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消杀,金纳米颗粒因其优良的光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被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等等。一旦进入生物体内,纳米颗粒会经历复杂的转化过程,包括溶解、聚集、解聚等。纳米颗粒的体内转化会改变其物理化学特性,进而对纳米颗粒的功能产生影响。然而,目前针对纳米颗粒体内转化、分布的原位分析表征极具挑战。通常使用电子显微镜对组织或细胞内的纳米颗粒进行检测,该种方式成本高,操作难,不易于推广。其它成像技术,如质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成像分辨率难以达到纳米级别,无法实现单颗粒分析。针对上述难题,为实现生物组织和细胞中纳米颗粒转化与分布的精确分析,徐明研究员研究团队近期开展了基于光谱成像和质谱成像的纳米单颗粒原位分析研究。成果一:细胞内金纳米颗粒聚集行为的单颗粒成像分析为观测金纳米颗粒(AuNPs)的细胞内聚集行为,我们基于高光谱暗场显微镜(EHDFM)开发了一种单颗粒成像分析新方法。利用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LSPR)产生的散射光谱信号,可对AuNPs的聚集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现生物介质中和细胞内AuNPs的原位单颗粒分析(图一)。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与灵敏度,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于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https://doi.org/10.1021/acs.jpcb.2c08289)。图一成果二:利用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肿瘤靶向递送金纳米颗粒的原位成像分析为观测金纳米颗粒(AuNPs)的体内行为与分布特征,其团队整合了激光溅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和高光谱暗场显微镜(EHDFM)技术,可实现生物组织中AuNPs的定性与定量成像分析(图二)。针对纳米颗粒肿瘤靶向效率低的问题,我们比较了间充质干细胞(MSC)介导的AuNPs肿瘤靶向与增强渗透滞留效应(EPR)间的递送效率差异,证实MSC介导的肿瘤靶向递送效率比EPR效应提高了2.4~9.3倍,可将更多AuNPs递送至肿瘤坏死核心。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于ACS Nano(https://doi.org/10.1021/acsnano.2c07295)。图二成果三:新型核壳结构纳米探针成像分析银纳米颗粒的胃肠道转化为观测纳米颗粒的体内转化过程,我们开发了一种以星形金纳米颗粒为内核,外层包覆银壳的球形核壳结构纳米探针(Au@AgNPs)。在体内,一旦该探针的银壳发生溶解等转化,就伴随着元素和光谱信号的变化,进而可通过LA-ICP-MS和EHDFM进行成像分析(图三)。利用该纳米探针,其团队成功示踪了颗粒银在小鼠胃肠道中的转化与吸收过程,揭示了颗粒银和离子银的体内行为与分布特征的差异。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https://doi.org/10.1002/adfm.202302366)。图三2、产业化意向上述相关的成果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后续将发展更多面向应用的技术方法和成像探针,欢迎相关的科研与产业合作。3、课题组未来研究计划后续研究中,徐明研究员研究团队将重点开发针对生物分子和纳米材料的质谱、光谱成像技术。
  • 布鲁克海文实验室与洛斯阿拉莫斯共同研发透明纳米薄膜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于近日宣称,其研究结果表明透明薄膜具有在相对较大面积内吸收光并生产电荷的能力。同时,两家实验室的专家还在《化学材料》(Chemistry of Materials) 期刊上发表了相关文章,称此材料可用于生产透明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窗户,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至可使用电力。 六边形的边密集地排列,可吸收强烈光线,也可以方便地进行发电   据称,此种材料是在半导体聚合物中注入富含丰富碳元素的富勒烯(fullerenes)而制成的。在监控条件下,这种材料可以在数微米大的面积上进行自组装并形成如蜂窝状的可重复网格。此蜂窝薄膜是在聚合物/富勒烯混合溶液中滴入微米大小的水滴使其遍布溶液表层而制成的。随着溶剂的蒸发,此聚合物逐渐形成六角型图案,即蜂巢状外观。   “虽然这种蜂窝状图案的薄膜此前曾使用聚苯乙烯等传统聚合物进行制作,但此文章首次提出半导体及富勒烯的混合材料可以有效地吸收光线、产生电荷并进行分离电荷。”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中心的功能纳米材料首席科学家及物理化学家米尔恰• 科特勒特表示(Mircea Cotlet)。   “此外,由于这种材料的聚合物链只在六角形的边缘处分布稠密,而其余的中心面积则分布非常薄且相对松散,因此其具有较高的透明性。分布稠密的边角处可以更容易地吸收光线并同时促进发电,而中心地带则由于无法吸收足够光线而保持相对透明。”   据CFN材料科学家Xu Zhihua先生表示,此大面积图案可应用在许多方面用来生产能源,包括太阳能窗户、透明太阳能电池板及光显示等。   此蜂窝结构的一致性已被诸多扫描探针和电子显微镜方法验证。此外,结构中的边缘位置、蜂窝中心及网格节点处的光学性质和生产电荷,也已经过共聚焦荧光时间分辨荧光显微镜的测试。   “溶剂蒸发速率越慢,所产出的聚合物就越紧凑,电荷传输效果也就越好,” 科特勒特在讨论聚合物的形成时指出,他还表示,材料的成型程度取决于溶剂的蒸发速率,同时也就决定了材料的电荷传输速率。   科特勒特总结道:“我们的工作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蜂窝结构的光学特性。下一步将是使用这些蜂窝薄膜来制作透明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他设备。”
  • 天准科技发布国内首台40nm明场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
    近日,天准科技参股的苏州矽行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矽行半导体”)宣布,公司面向40nm技术节点的明场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TB1500已完成厂内验证,标志着国产半导体高端检测设备实现了新的突破。这是继去年8月,天准科技正式交付面向12英寸晶圆65~90nm技术节点的宽波段明场缺陷检测设备TB1000不到一年后,再次取得的阶段性新进展。高精度明场缺陷检测设备的重要性从整片晶圆到单颗芯片,除了需要耳熟能详的光刻机外,还需要扩散炉、刻蚀机、离子注入机、薄膜沉积设备、化学机械抛光机和清洗机等一系列必备生产型设备。而缺陷检测设备作为保证芯片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进工艺迭代的重要工具,在芯片生产流程中不可或缺。特别是随着工艺制程不断演进,制造芯片的成本越来越高,检测设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其中,拥有更高检测精度、更全缺陷类型覆盖率的明场缺陷检测设备备受行业青睐。作为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的代表,成立于2021年11月的矽行半导体,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知名半导体设备公司、晶圆代工厂、上市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顶尖人才,专注于高端晶圆缺陷检测设备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努力填补国产缺陷检测设备市场的空白。依托卓越的技术团队和先进的技术实力,逐步打破了KLA等外商对缺陷检测市场的垄断,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TB1500是矽行半导体最新的研发成果,核心关键部件全部实现自主可控,同时采用了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有效提高信噪比和检测灵敏度。为了满足40nm技术节点的工艺制程需求,TB1500提升了光源亮度和感度,增大了物镜视野和速度,能够捕捉更小缺陷尺寸。天准科技半导体设备深布局,助推国产半导体行业突破此外,天准科技在半导体设备领域持续发力。全资子公司MueTec研发的面向12英寸40nm技术节点的DaVinci G5设备,经过大量的晶圆实测数据验证,表现优异。与前两代产品相比,该设备提升了重复性、吞吐量和高深宽比套刻标记识别能力,将在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下,使复杂芯片图案的套刻精度检测成为可能,极大地提高制造效率。天准科技致力打造卓越视觉装备平台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海外并购德国MueTec和战略投资成立矽行公司等多种途径,强化在半导体检测设备领域的布局。据悉,矽行半导体面向28nm技术节点的TB2000设备当前进展顺利,各核心零部件均已完成开发,计划于2024年底发布样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半导体检测设备将趋向更高精度、更高效率和更高智能化的方向演进。未来,天准科技将凭借其技术创新和战略布局,继续推动技术和产品升级,力争在半导体领域成为一流的半导体量测与检测设备公司,助力国产半导体行业突破。
  • 国内首台!天准科技发布40nm明场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
    记者从天准科技(688003)了解到,由该公司参股的苏州矽行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矽行半导体”)宣布,公司面向40nm技术节点的明场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TB1500已完成厂内验证,标志着国产半导体高端检测设备实现了新的突破。这是继去年8月,天准科技交付面向12英寸晶圆65nm至90nm技术节点的宽波段明场缺陷检测设备TB1000不到一年后,公司再次取得阶段性新进展。从整片晶圆到单颗芯片,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光刻机外,还有扩散炉、刻蚀机、离子注入机、薄膜沉积设备、化学机械抛光机和清洗机等一系列设备。缺陷检测设备作为保证芯片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进工艺迭代的重要工具,在芯片生产流程中不可或缺。特别是随着工艺制程不断演进,制造芯片的成本越来越高,检测设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拥有更高检测精度、更全缺陷类型覆盖率的明场缺陷检测设备备受行业青睐。成立于2021年11月的矽行半导体,专注于高端晶圆缺陷检测设备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逐步打破KLA等外商对缺陷检测市场的垄断,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了解,TB1500是矽行半导体最新的研发成果,核心关键部件全部实现自主可控,同时采用了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有效提高信噪比和检测灵敏度。为了满足40nm技术节点的工艺制程需求,TB1500提升了光源亮度和感度,增大了物镜视野和速度,能够捕捉更小缺陷尺寸。值得关注的是,天准科技在半导体设备领域持续发力。全资子公司MueTec研发的面向12英寸40nm技术节点的DaVinci G5设备,经过大量的晶圆实测数据验证,表现优异。与前两代产品相比,该设备提升了重复性、吞吐量和高深宽比套刻标记识别能力,将在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下,使复杂芯片图案的套刻精度检测成为可能,极大地提高制造效率。天准科技致力打造卓越视觉装备平台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海外并购德国MueTec和战略投资成立矽行公司等多种途径,强化在半导体检测设备领域的布局。据悉,矽行半导体面向28nm技术节点的TB2000设备当前进展顺利,各核心零部件均已完成开发,计划于2024年年底发布样机。
  • 博纳艾杰尔荣登2013福布斯中国潜力非上市公司排行榜35名
    2013年1月9日,《福布斯》中文版在上海发布年度首份榜单&mdash &mdash 《中国潜力企业榜》,这是《福布斯》第九次对中国中小企业进行全面、独立调研,分别呈现了中国最具潜力上市企业与中国最具潜力非上市企业两张榜单。 博纳艾杰尔荣登中国最具潜力非上市公司100强榜,位列35名,相比2012年的63名,上升28名,这一成绩离不开博纳艾杰尔全体的努力奋斗!希望2013年再创辉煌成绩! 2013年《福布斯》中国潜力非上市公司排行榜35名 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list/002030.shtml 2012年《福布斯》中国最具潜力非上市公司的排行榜是63位 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list/001674.shtml
  • 黄鸣“太阳能打黑”苦情戏:黄鸣捕蝉皇明在后?
    由黄鸣自导自演的“太阳能揭黑”大戏,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目前来看,还没有停息的迹象。因为,这符合黄鸣的性格。但是我想说的是,这属于一出典型的“黄鸣捕蝉皇明在后”的苦情戏,黄鸣演得很累,行业看得很紧张,消费者却不见得爱看。毕竟,这是黄鸣的家事,太阳能行业的家务事。不是我消费者的家务事。最终目的也不是维权为了消费者,只是为了黄鸣创始的皇明太阳能的市场和商业利益。   不过,当前的太阳能行业再也不是10年前的状况,再也不是皇明太阳能一家独大的境地。黄鸣和他一手创造的皇明太阳能,再也回不到过去,再也无法成为这个行业的销售冠军。尽管黄鸣今年开始一反常态地表示出对行业冠军的不屑。但这纯属“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可悲心理。   有人戏称,“黄鸣是个疯子,他不只是一个疯子,还是一条‘疯狗’,见谁咬谁,逮谁骂谁”。我想说,这个比喻很不准确,也很不合时宜。黄鸣不是疯子,他的骨子里就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商人”。他说所的这一切,不是为了行业,也不是为了消费者,只是为了他一手创立的皇明太阳能,不能让皇明太阳能从一个当年的领导者,变成当前的市场追随者,甚至会滑落成为行业的边缘者。   虽然现在黄鸣是打着“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幌子,虽然现在黄鸣高调地要“规范整个太阳能行业”,但实际上,从最初的黄鸣公开回应市场质疑和传闻,并且接连单挑腾讯马化腾、质疑南方周末总编辑,其目的不是要真得跟别人干架。因为黄鸣知道,这两位大家是不可能理会黄鸣的这种单挑,因为人家早就看透的黄鸣的心思和内心的小九九。   再来说说,黄鸣的小九九吧。其实,从当初的千人发布会公开的哭、怒,甚至是骂,都只是在演戏。最终目的是希望让社会舆论和媒体转移对皇明公司的质疑。那么,媒体不质疑皇明了,干什么?一直以来善于利用媒体黄鸣,很聪明地抛开了一份“提黑行业”的素材。这与其说是质疑行业,不如说是通过曝光行业的问题,转移媒体的视线。   目前来看,黄鸣的个人目的已经达成了一半。特别是南方的几场台风,也帮了黄鸣的大忙,吹倒的那一排排太阳能热水器,成为黄鸣怒骂行业与同行的罪证。这个时候,经常代表企业的中国太阳能行业协会的领导们躲在哪里去了?为什么凭借一个黄鸣在“折腾”整个行业?   如果说,转移媒体对皇明太阳能公司经营业绩差的视线只是第一步。那么,接下来的一系列揭黑曝光,甚至开始将矛头直击行业内部的领军企业。这才是皇明太阳能的真正目的。“借着打压行业的同时,打击竞争对手,传播和宣传企业品牌和产品”。这是最近5年以来,黄鸣经常玩的一招“声东击西”游戏。   的确,黄鸣实在是太聪明了,他太了解中国的大部分媒体的“揭黑”喜爱。所以,他通过“一哭二骂三揭黑”就成功将媒体对于皇明太阳能的质疑,转移到对整个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质疑。由此,黄鸣也从一个悲情的失败的企业家,摇身一边,成为一名“太阳能行业的勇士和斗士”。   现在来看,黄鸣不过就是一个小商人,一个被媒体过度炒作和被自我过度包装的“小商人”。他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通过热水器赚钱,他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通过打压对手抬高自己争取市场份额,他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战略投资者获得丰厚的回报。他的最终,最终还是要靠数据和业绩说话。   不过,我始终有一点想不明白,“黄鸣天天精于媒体的游戏,他如何有时间发展太阳能热水器业务?他如何有精力到力于太阳能技术创新?他又如何让他的两位投资者获得超预期的回报”。最让不少人难以理解的是,你黄鸣也是从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挖到的第一桶金,你现在曝光揭黑,早几年都干什么去了?难道是良心发泄,还是说要在选择放弃这个行业之前,先将这个行业折腾死?
  • 我国发明功能胶体纳米颗粒分离的新方法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功能胶体纳米颗粒的分离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教育部支持下,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孙晓明 教授与美国Stanford大学的 戴宏杰 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种功能胶体纳米颗粒的分离新方法:密度梯度超离心速率分离法。其利用胶体颗粒在离心场力作用下穿过密度梯度区的速率不同,通过控制离心参数,实现纳米颗粒按照尺寸、密度和团聚状态等差异进行分离。   不同尺寸及形貌纳米颗粒的获得是研究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表面效应等特性的基础。长期以来,人们主要依靠合成方法的改进来获得单分散纳米颗粒。但是由于温度场、浓度场的不均一性和苛刻的反应条件,有时会使得单分散纳米颗粒的获得比较困难。作为合成手段的有效补充, 孙晓明 教授等发展了一种新的分离方法来实现纳米颗粒按照颗粒尺寸、密度和团聚状态等不同进行分离。   这一原理以前仅限于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和疫苗的分离。其主要过程是将被分离物(如生物大分子)置于一定的密度梯度区上端,在超速离心条件下,被分离物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迁移。不同的被分离物由于尺寸和密度等不同会受到不同的浮力和粘滞阻力,从而在同样的密度梯度中表现出不同的定向运动行为,因此在一定时间之后被分离物依尺寸和密度等特征达到一定的空间分布。   孙晓明 教授等拓宽研究思路,依据胶体纳米颗粒与生物大分子在尺度和密度上的相似性,巧妙地将此原理移植至胶体纳米颗粒体系的分离。通过FeCo@C磁性纳米颗粒和Au纳米颗粒在碘克沙醇梯度溶液中的分离研究,发现调整密度梯度溶液的浓度、离心速度和时间等参数,可以实现1.5~20nm颗粒的尺寸分离。研究同时指出,该方法也可用于分离密度不同的胶体颗粒,如FeCo@C纳米胶体颗粒溶液中的碳纳米管能够与该磁性颗粒颗粒实现较完全的分离。为了进一步验证分离的高效性,混合了5nm、10nm和20nm三种单分散Au胶体颗粒,试验表明仅需通过一次15分钟的离心即可恢复原来的单分散状态。研究工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Angew. Chem. Int. Ed. (2009, 48, 939 –942)上。与传统的渗析、过滤、色谱和电泳等方法不同,这一方法在液相密度梯度中完成分离,避免了由于固—固相互作用造成的胶体颗粒损失和分离体系的失效,并可通过调整密度梯度的梯度差、温度和分离时间等参数达到不同的分离效果,具有通用、高效、省时、产品无损失和体系易重建等优点,展现出令人激动的分离效果和潜力。 Fig. 1 胶体颗粒通过密度梯度超离心进行速率分离的机理示意图。 Fig. 2 以Au 纳米颗粒的复原显示分离的效果:(A) 三种单分散Au颗粒和其混合物在离心后的照片。红色区域显示Au颗粒所在位置。(B-D) 起始的三种Au颗粒的TEM照片 (E-G) 复原后Au颗粒的TEM照片。
  • 媒体称学者发明纳米光学质谱仪
    秤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然而,有一种秤,人们却从没有听过、见过,那就是上海交大物理系朱卡的教授团队发明的“光秤”。   朱卡的教授和他所指导的李金金博士以量子光学和纳米材料为研究基础,在国际上首次发明了纳米光学质谱仪,也就是“光秤”,可以对生物DNA分子的质量、染色体的质量以及中性原子的质量进行无损高精度的光学测量。   朱卡的教授说,他的研究团队将碳纳米管、量子点和表面等离激元的复合系统等系统地组合起来研究,发明了第一个全光控制的高灵敏纳米光学质谱仪。   对这一研究成果,美国物理学会评价:“这项研究工作有望带领纳米科学进入一个崭新的测量领域。”国际公认的物理学界顶尖综述期刊《Physics Reports》也刊登了朱卡的教授团队该成果的长篇综述性论文。这也是上海交通大学首次以唯一单位在该期刊上发表论文。   据朱卡的教授介绍,目前测量原子和质子等微观粒子质量的方法或仪器包括经典质谱仪和电学纳米质谱仪。与这两种传统的方法相比,“光秤”的灵敏度和精确度都大幅提高。   “旧的探测方法的不足之处是,被探测的粒子要使其强行带电,才能够被测量。”朱卡的教授表示,这就意味着,由于很多固有属性不能带电的粒子,其质量的测量将受到限制,比如DNA分子,如果强行使其带电,就可能造成其生物成分遭到破坏。   朱卡的教授估算,通过全光控制的“光秤”,灵敏度和精确度比传统的电学质谱仪高出了将近3个数量级。他表示,这项研究工作在现有电学质谱仪上做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用全光学的方法代替了传统的电学测量,放大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并带领纳米科学进入一个崭新的测量领域。
  • Nature子刊:尹鹏团队发明质谱流式信号放大技术,大幅提高单细胞及空间蛋白表位分析灵敏度
    质谱流式细胞术可在数百万个单细胞中同时采样并量化分析50多种蛋白质或蛋白质修饰水平。应用质谱流式可从全新的角度判别细胞种类、细胞表型,评估其功能状态和异质性以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然而,作为一种新兴单细胞蛋白组方法,质谱流式因其技术特性也存有一些功能上的不足之处。目前该技术最大的瓶颈在于其灵敏度的极限,在单细胞中的每种抗原表位需要累积上百个金属标签标记的抗体才可在质谱流式分析中检测到特异性信号。灵敏度不足的问题,使得一些在人类疾病中至关重要的低丰度蛋白,如大量的转录因子、一部分细胞表面受体蛋白以及某些与特定功能相关的磷酸化位点难以被准确分析。在对小体积细胞,例如免疫细胞和微生物细胞的研究中,质谱流式在技术上则更具挑战性。而之前在多个不同实验室进行的放大质谱流式信号的尝试由于信噪比低、放大效果不强、可控性差等问题并没有获得显著效果。如何在不影响信噪比的情况下对质谱流式进行信号放大是一直以来亟待解决的问题。2024年7月29日,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尹鹏教授团队(伦小康博士、盛宽玮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等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期刊发表了题为:Signal amplification by cyclic extension enables high-sensitivity single-cell mass cytometr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名为循环延伸扩增(Amplification by Cyclic Extension,ACE)的信号放大技术,通过设计DNA动态探针实现对质谱流式技术(mass cytometry)中抗原表位金属同位素标记信号的高效放大,解决了质谱流式分析中的灵敏度瓶颈问题。ACE技术可同时放大30种以上蛋白表位信号。应用在悬浮质谱流式和成像质谱流式(imaging mass cytometry或IMC)中,ACE皆可大幅提升低丰度蛋白信号检测的灵敏度及准确性。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运用独特的DNA动态探针设计方法,创立了单链DNA循环延伸信号放大(Amplification by Cyclic Primer Extension,ACE)技术,实现了同时对多通道抗原表位信号的高信噪比高效放大,并应用于质谱流式技术上以大幅提高其灵敏度。ACE利用超短DNA序列作为起始探针(initiator)标记抗体并对胞内靶蛋白进行染色(图1)。在低温条件下,反应体系内的延伸探针(extender,含有两个相邻的起始探针互补序列)可互补结合在起始探针上,体系中的DNA聚合酶应用延伸探针为模版延长起始探针。提高体系温度后,延伸探针从延长过起始探针上解离,此时一个反应循环结束。当体系温度再次降低时,下一个延伸循环开始,起始探针进一步被延长。通过对起始探针序列的温控循环延伸,ACE可快速复制金属检测探针(detector)结合位点,引入检测探针后,单个抗体所携带的金属同位素标记物数量大幅提升。为提升DNA结构的热稳定性,该团队又结合3-cyanovinylcarbazole phosphoramidite (CNVK) 紫外交联方法将携带金属标记的检测探针共价结合在延伸后的起始探针上,使得检测探针在质谱流式仪内高温环境中不易解离(图1)。线型ACE(linear ACE)信号放大技术可平均提升信号13倍(图2)。但当分析极低丰度蛋白的单细胞信号或微生物单细胞蛋白信号需要更强信号时,可在线型ACE基础上应用分支ACE(branching ACE)以达到对抗原信号的500倍以上的放大。为配合质谱流式多维度蛋白表位分析特点,该团队通过设计正交DNA探针序列实现了对33种蛋白表位互不干扰的同时信号放大。图1. ACE技术流程示意图图2. 应用ACE逐级提高质谱流式抗原表位信号ACE技术建立后,研究团队首先将其应用与分析上皮-间质转化(EMT)和间质-上皮转化(MET)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通过对32个上皮和间质标记物、信号分子和转录因子的单细胞分析,将单个小鼠乳腺癌细胞从上皮状态到间质状态再回到上皮状态的转化过程进行时间重构,精准的展示细胞如何通过调节关键转录因子如Zeb-1和Snail/Slug的数量变化来驱动了EMT和MET分子程序。在第二个应用中,团队聚焦于单个T细胞胞内磷酸化信号网络。由于T细胞体积较小,在单细胞分辨率下每种磷酸化位点的表位数量有限,所以此前针对单个T细胞信号网络反应异质性的研究一直较难开展。团队应用ACE同时放大T细胞受体(TCR)信号网络内的30种关键磷酸化位点(图3),研究样本中T细胞在受到外部信号刺激时的胞内磷酸化网络特异性激活状态是如何分别调控介导应激、炎症、细胞增殖等反应的。应用该技术,团队分析了“组织损伤诱导T细胞麻痹”的分子信号机理,利用从手术患者获取的“术后引流液”(POF)样本刺激T细胞,并捕捉TCR信号网络的动态特征,揭示出导致部分CD4+ T细胞停止分裂并引起免疫抑制的胞内信号网络变化。图3. 应用ACE技术分析T细胞胞内信号网络动态变化最后,团队使用ACE结合成像质谱流式(Imaging mass cytometry,IMC)对人体肾脏组织切片中的蛋白表位进行高维度空间分析。通过检查从一名多囊肾病患者获得的肾皮质切片并对经信号放大后的20种肾脏标记物的空间表位分析,团队发现了存在于肾皮质部位细胞和组织结构的新病理特征:与组织修复相关的干细胞标记物Nestin在肾小球中的不均匀表达可能意味着组织的不同部位可能同时经历不同的病理阶段。ACE质谱流式信号放大技术是单细胞蛋白分析中一项革命性的突破。这套独特的生物技术在生物医学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可将单细胞高维蛋白表位定量分析扩展到之前由于技术限制而从未涉及到的低丰度蛋白组。另外,结合成像质谱流式IMC,可在未来实现基于ACE信号放大的超分辨率空间蛋白组学成像分析。
  •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很可能直接对心脏DNA产生影响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日前发布消息说,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如何对心脏产生影响,以及其与流感病毒对心脏影响的差异,这为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脏损伤提供了思路。  这项由昆士兰大学领衔的研究已发表在《免疫学》月刊上。研究报告作者之一、昆士兰大学的库拉辛哈博士说:“与2009年流感大流行相比,新冠导致了更严重和长期的心血管疾病,但在分子层面上,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尚不清楚。”  据介绍,新研究使用了从7名新冠患者、2名流感患者和6名对照组患者遗体上采集的心脏组织样本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研究人员在流感患者的心脏样本上发现了较强的炎症,而在新冠患者的心脏样本中则发现了与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和修复相关的组织变化。研究人员表示,新冠病毒很可能是直接对心脏的DNA产生影响,而不仅仅是通过引发炎症带来连锁反应。  库拉辛哈说,DNA损伤和修复机制会造成基因组的不稳定,并且与糖尿病、癌症、动脉粥样硬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有关。  昆士兰大学教授约翰弗雷泽说,这项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对心脏组织会带来不同的影响,这提供了更多证据证明新冠病毒并非“与流感病毒相似”。未来团队希望通过更大规模的队列研究来开展深入调查。
  • 高性能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研究取得进展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透明导电薄膜是触控屏、平板显示器、光伏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等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的重要组成部件。氧化铟锡(ITO)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透明导电薄膜材料,但ITO不具有柔性且铟资源稀缺,难以满足柔性电子器件等的发展需求。单壁碳纳米管(SWCNT)相互搭接形成的二维网络结构具有柔韧、透明、导电等特点,是构建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理想材料。但已报道SWCNT薄膜的透明导电性能仍与ITO材料有较大差距。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因此,进一步提高SWCNT薄膜的透明导电特性是实现其器件应用的关键。分析表明,SWCNT透明导电薄膜中的管间接触电阻和管束聚集效应是制约其性能提高的主要瓶颈。一方面,由于SWCNT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且存在肖特基势垒,载流子在搭接处的隧穿效应较弱,使得管间接触电阻远高于SWCNT的自身电阻;另一方面,虽然SWCNT的直径一般仅为1-2nm,但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其通常聚集成直径几十、上百纳米的管束以降低表面能;管束内部的SWCNT会吸光而降低薄膜的透光率,但对薄膜的电导几乎没有贡献。因此,研制高性能SWCNT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关键是获得单根分散、低接触电阻的SWCNT网络结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最近,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与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蒋松在金属所先进炭材料研究部的导师指导下与合作者采用浮动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具有“碳焊”结构、单根分散的SWCNT透明导电薄膜(图1A)。&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d1a3d102-e0c5-4683-b29e-cc493258961c.jpg" title=" 1 高性能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研究取得进展 仪器信息网.jpg"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size: 14px " 图1. 单根分散、具有碳焊结构的SWCNT网络。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size: 14px " (A)典型TEM照片;(B)单根SWCNT的百分含量统计;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size: 14px " (C-D)无碳焊结构的金属性-半导体性SWCNT的I-V传输特性;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size: 14px " (E-F)有碳焊结构的金属性-半导体性SWCNT的I-V传输特性。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通过控制SWCNT的形核浓度,所得薄膜中约85%的碳管以单根形式存在(图1B),其余主要为由2-3根SWCNT构成的小管束。进而,通过调控反应区内的碳源浓度,在SWCNT网络的交叉节点处形成了“碳焊”结构(图1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研究表明该碳焊结构可使金属性-半导体性SWCNT间的肖特基接触转变为近欧姆接触(图1C-F),从而显著降低管间接触电阻。由于具有以上独特的结构特征,所得SWCNT薄膜在90%透光率下的方块电阻仅为41Ω □-1;经硝酸掺杂处理后,其方块电阻进一步降低至25Ω □-1,比已报道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的性能提高2倍以上,并优于柔性基底上的ITO(图2A-B)。利用这种高性能SWCNT透明导电薄膜构建了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原型器件,其电流效率达到已报道SWCNT OLED器件最高值的7.5 倍(图2C-D),并具有优异的柔性和稳定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31a1c88d-964d-4fda-af47-d5b192bb42f2.jpg" title=" 2高性能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研究取得进展 仪器信息网.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图2. SWCNT 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和SWNCT 有机发光二极管。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A-B)SWCNT 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光学照片及其透明导电性能对比;(C-D)SWCNT 有机发光二极管原型器件的光学照片及其光电性能对比。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该研究从SWCNT网络结构的设计与调控出发,有效解决了限制其透明导电性能提高的关键问题,获得了具有优异柔性和透明导电特性的SWCNT薄膜,可望推动SWCNT在柔性电子及光电子器件中的实际应用。主要研究结果于5月4日在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Sci. Adv. 4, eaap9264 (2018),DOI: 10.1126/sciadv.aap9264)。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等部署的相关项目的支持。 /p
  • 中科大教授发明新纳米材料 有望治疗癌症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曾杰课题小组把金和铜结合,发明了一种光热转换效率高、催化性能好的五角星形新型纳米材料&mdash &mdash 金铜合金纳米材料。这种被称为&ldquo 纳米之星&rdquo 的新型材料可有效治疗小鼠乳腺癌,从而有望开辟癌症治疗的新途径。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 通讯》在线发表。   据介绍,这种金铜合金纳米晶体在近红外区有很强的光吸收和光热转化能力。利用这一特性,他们往患有乳腺癌的小鼠体内注射30微克金铜合金纳米材料,并在肿瘤处用近红外激光照射10分钟,纳米晶体可吸收近红外光并转化成热,产生局部高温,从而杀死癌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每天照射10分钟、连续照射4天之后,小鼠体内的肿瘤消失了。   曾杰说,包括人类在内的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正常体温都在37&mdash 42℃之间,如果持续一段时间高温,癌细胞就会被&ldquo 烧死&rdquo 。从理论上讲,用这种办法治疗人类肿瘤是可行的。而且这种疗法无需手术、不损伤组织、副作用小,是更为理想的疗法。
  • 【赛纳斯】“聪明药”真的能让人变聪明吗?小心,可能涉毒!
    “学习真的好辛苦,考题都不会啊,我希望能发明一种药,吃了就可以变得聪明!”小时候,你是不是也经常会冒出这种想法?但当幻想照进现实中,这个潘多拉魔盒一打开,带给人们的只有痛苦和悔恨。所谓的“聪明药”-阿得拉(Adderall)、利他林(Ritalin)、阿莫达非尼(Amodafinil)它们都是一些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类精神药物,服用后短期内能让人注意力高度集中,保持清醒,在此期间对所学所看的东西印象深刻。不过它对正常人的智商和记忆力提升没有任何帮助,而且药的时效性有限,药效一过人就被打回原型,甚至状态更差,因此需要长期服用,很容易形成依赖性。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轻则失眠、头痛头晕、厌食、恶心、干呕、心悸、心跳加快;重则出现抑郁、焦虑、幻觉、震颤、神经过敏,甚至产生自杀冲动。在中国,利他林(Ritalin)被卫生行政部门列入第 一 类精神药品名单,是严格的处方药,利他林(Ritalin)的作用机制与bingdu的主要成分苯丙胺(又名安非他命)类似,在大剂量服用时可能成瘾。阿得拉(Adderall)具有较高的成瘾性,且具有易制毒的特征,也属于一类管制精神类药物且尚未批准上市。为了谋取暴利,走私、贩卖常见一、二类精神药品的违法者,多通过互联网社区推销,利用二手平台进行支付,通过物流快递完成交易,形成一个完整“网上黑市”交易链条。“网上黑市”交易是禁毒相关执法部门的重点关注和稽查对象,二手交易平台也已和相关执法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共同打击网络黑产。针对形式多变的走私、贩毒行为,除了加大关注力之外,采取高效的侦察手段也能取到很好的助力作用。执法过程采取一些简便有效的现场快检方法,有助于加快提升办案效率。赛纳斯自主研发了手持式785nm拉曼光谱仪(SHINS-P700T)和手持式1064nm拉曼光谱仪(SHINS-P1000),内置大量管控精神类药品和麻醉药品、dupin数据库,结合表面增强拉曼试剂可实现低浓度(采用赛纳斯管控药品检测方法,整个检测过程操作简便,仅需处理一次样品,几分钟内即可完成管控药品的非靶向筛查鉴别,检测速度非常快。当检测到阳性物质时,仪器智能给出所属类别和危害性信息,帮助执法人员轻松判断是否存在涉毒行为,并提供拍照、身份证、指纹多种存证方式,及时记录涉案人员信息。赛纳斯手持式拉曼光谱仪是一种便携、准确性高的现场快检利器。 检测视频
  • 科学家发明DNA温度计 未来将实现纳米级温度监控
    Vallée-Bélisle等人用DNA制造出了温度计,用于纳米级别的测温。这些纳米级温度计极大地帮助人们了解在微观世界中温度是如何存在的。  本周《纳米通讯》上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者利用DNA发明了一种温度计。这种人工编码的DNA,大小只有头发的1/20000。这种温度计可以测量微观环境的温度,这将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对自然和纳米技术的了解。  60年前,科学家发现DNA是存储人类遗传信息的关键生物分子,DNA双链在受热的时候会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链)。Alexis Vallée-Bélisle教授说:“近年来生化学家发现,蛋白质和RNA等生物分子在生物体内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状态的改变。我们的团队受此启发,制造了各种编码的DNA温度计,这些DNA可以在特定的温度下解链,这样就实现了温度的测量。”  使用DNA作为温度计最主要的好处就是结构简单、可以人工编码。David Gareau是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他解释说:“DNA中包含了4中脱氧核苷酸:ATGC,其中A和T配对,G和C配对。碱基之间是由氢键连接的,AT之间有两个氢键,GC之间有三个氢键。所以当GC配对在DNA中比例较大时,解链就需要更多的能量。利用这样的结构特点,我们可以制造出在特定温度条件下解链的DNA。”另一位作者Arnaud Desrosiers补充说:“为了能看到这些微观的变化,我们在这些DNA结构中加上荧光标记,这样我们就制造出了长度仅有5纳米的温度计。”  因为DNA温度计的发明,纳米科技向我们敞开了新的大门,而且这帮助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分子生物学。“现在生物学中仍然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我们知道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5℃,但是我们不清楚在细胞内温度是否更高。”这一团队正在研究的问题就是,在细胞高速生产分子时,是否会过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将这一研究成果应用于电子设备,从而实现纳米级别的温度监控。”
  • 共话电子显微纳米分析新技术——布鲁克纳米分析用户会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6年9月28-29日,由布鲁克纳米分析部举办的2016年全国用户交流会在北京美丽的古北水镇召开。近50名来自全国的布鲁克纳米分析仪器用户专家代表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51e3a6a1-f235-4ab9-aa6c-e85ee6ffc1f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布鲁克纳米分析部中国区经理李慧 主持会议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0cab7ec9-6e0e-4305-8617-5f270588e65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布鲁克纳米分析部德国产品总监 Andreas Kahl致开幕词 /strong /p p   本次交流会旨在推动EDS、EBSD、Micro-XRF技术及电子显微学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广大显微学工作者的学术及技术水平,以促进显微学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交流会分为大会报告和分组讨论交流两个部分。大会报告上用户专家及布鲁克应用专家们为大家带来9个精彩报告,内容涉及能谱分析、EDS定量、微区XRF、EBSD、TKD等纳米分析的前沿技术。大会现场大家积极交流互动,展现出一派活跃的学术交流氛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4cbca1a1-60f2-45eb-8ef5-b7809e0d5ae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交流会现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8cdaf311-0c51-463d-be13-657dbe5fa5c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布鲁克德国应用专家 Max Patzschke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低电压低束流电镜条件下能谱分析方法及应用 /strong /p p   作为布鲁克的创新产品,平插式能谱仪可以在保留高能量分辨率的同时提供超高计数率和空间分辨率。Max在介绍此款能谱仪时,特别强调了其XFlash探测器,该探测器不仅可以提供很高的固体角(1.1sr),还可以在低束流、低电压、更小激发体积条件下对纳米尺度材料样品进行精确分析。接着,Max分别以高聚物、陨石、宇宙飞船收集彗星粉尘试样等样品的能谱分析为例,阐述了平插式能谱仪的面扫描面积大、扫描速度快、粗糙样品扫描不产生阴影等优异性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c809e810-6ea6-4d2d-be0a-5b4e11cd226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布鲁克亚太区产品应用经理 王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EDS定量方法原理解读及应用 /strong /p p   王锐经理首先为大家科普了X射线的产生原理及EDS定量理论模型,接着结合实际样品分析情况讲解了P/B ZAF(建议粗糙、无标样情况适使用)和PhiRHoZ model(建议轻量元素、表面平整有标样情况使用)两种常用定量方法。最后针对定量过程中出现的样品充电、样品粗糙、C定量等问题依次做了原因分析,并给出对应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938da589-5695-4a7e-a258-0938a767ba6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布鲁克中国应用专家 禹宝军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痕量元素的分析方法-扫描电镜用Micro-XRF技术介绍 /strong /p p   禹宝军通过与EDS对比,介绍了扫描电镜用Micro-XRF很高激发深度等优越特性。接着讲解了Micro-XRF在地质、矿物、玻璃、金属等样品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Micro-XRF具有不干扰SEM操作、分析结果可媲美台式XRF等特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9d927a64-9f31-49d4-bef2-7db7527a15e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杨继进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能谱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新应用 /strong /p p   杨继进教授首先以PM2.5污染为背景,分析了能谱在石油地质领域研究的重要意义。接着介绍了矿物分析-扫描电镜类仪器的选型和参数情况,包括能谱仪效率、分辨率、分析软件系统等。最后讲解了他们实验室使用布鲁克能谱仪在大面积矿物质成分、样品中特定矿物分布、油气储层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fca8806e-db7e-40e5-84c6-63512b018ac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曾毅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EBSD空间分辨率的研究 /strong /p p   透射模式电子背散射电子衍射可以显著提高扫描电镜进行相鉴定和取向分析的空间分辨率,是2012年以后出现的新技术。针对目前TKD空间分辨率仅有定性描述,无法定量给出数据的情况。曾毅研究员创新地采用图像关联技术对原始菊池线衍射花样进行逐点提取比较,从而将花样重叠情况进行量化分析,给出了钢铁材料在30kV下的TKD理论分辨率为7nm。这也是对TKD空间分辨率的首次报道,相关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Microscopy,264(1), 2016, 34-40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b250c66a-a2e0-4a02-bf29-56421e3b1be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布鲁克德国产品经理 Daniel Gor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1题目:EBSD技术的最新应用进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2题目:最新TKD技术的发展及在纳米晶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strong /p p   Daniel主要介绍了EBSD在样品相鉴定领域的先进技术,并以换热器钢管样品的相鉴定分析为例,讲解了EBSD配套软件ESPRIT2.1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表现出的快捷、大大缩减SEM扫描时间等优秀性能。 /p p   接着Daniel还与大家分享了TKD的最新技术,其中尤其强调了on-axis探测器,该探测器系统可以为TKD提供高检测信号强度、快达620fps的测量速度等优秀性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7ef0c03c-9a21-452a-b673-da595a2ea82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布鲁克亚洲区售后服务经理 Joo Hsiang Chua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BNA维修部介绍及售后服务讲解 /strong /p p   Joo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布鲁克纳米分析部的全球业务分布及组织框架,随后从售后维修配套、维修配套传单、售后技术支持等方面具体讲解了布鲁克纳米分析部的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ba6aa4bd-1c14-4c6f-89bb-f4327ff02ef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布鲁克中国应用专家 严祁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痕量元素及深度检测方法介绍-台式Micro-XRF技术应用 /strong /p p   与传统XRF的相比,微区XRF具有X射线穿透能力强、可实现大块样品快速扫描、无需样品制备等优点。严祁祺报告中主要介绍了布鲁克微区XRF系列产品M1、M2、M4等在地质薄片、树叶元素分析、昆虫、金属材料、考古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8417aa80-4096-4b2e-9429-a76bb5f9380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strong /p p   会上仪器信息网编辑发现,布鲁克应用专家和高层们都分散和用户们坐在了一起,以便更好的与用户的交流,相信如此重视聆听客户、注重细节的布鲁克纳米分析部的发展必将指日可待。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icem2016/index2016.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img src=" http://www.instrument.com.cn/edm/pic/wljt2220161009174035342.gif" width=" 600" height=" 152" / /a /p
  • 200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名单公布
    2007年2月27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上,颁布了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选和项目。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李振声院士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29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7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84项,其中一等奖11项,二等奖173项 授予2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 一 等 奖 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 二 等 奖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01 F-201-2-01 高油玉米种质资源与生产技术系统创新 宋同明、陈绍江、苏胜宝、 李建生、王守才 教育部 02 F-201-2-02 谷秆两用稻的选育及其秸秆高效利用技术 郑金贵、陈君琛、黄勤楼、 叶新福、郑开斌、谢宝贵 福建省 03 F-201-2-03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应用 孙 寰、赵丽梅、王曙明、 王跃强、李建平、黄 梅 吉林省 04 F-202-2-01 农林废弃物生物降解制备低聚木糖技术 余世袁、勇 强、徐 勇、 陈 牧、朱汉静、宋向阳 国家林业局 05 F-203-2-01 鱼类种质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陈松林、章龙珍、张士璀、 李 军、田永胜、柳 凌 农业部 06 F-210-2-01 浅海海底管线电缆检测与维修装置 何生厚、孙东昌、田海庆、 崔光明、朱继懋、边信黔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07 F-210-2-02 均匀广谱伪随机电磁法理论及应用 何继善、柳建新、白宜城、 汤井田、瓮晶波、陈一平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08 F-211-2-01 玉米芯酶法制备低聚木糖 李里特、程少博、石 波、 白庆林、江正强、肖 林 山东省 09 F-211-2-02 茄尼醇高效提取纯化生产新工艺 祖元刚、杨 磊、付玉杰、 赵春建、李庆勇、张玉红 教育部10 F-212-2-01 高分子制版感光材料 潘跃进、杨成龙、吴建华、 朱志刚、杨 承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11 F-213-2-01 创制高效杀菌剂啶菌噁唑及其产业化 程春生、张立新、张宗俭、 李志念、司乃国、邹本勤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12 F-213-2-02 异丁烯可控阳离子聚合与丁基橡胶聚合新工艺技术 吴一弦、姜 森、冯志豪、 武冠英、丛 煜、华 炜 教育部 13 F-213-2-03 大幅面数码喷墨染料及其应用 彭孝军、崔京南、张 蓉、 王力成、樊江莉、王立军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14 F-213-2-04 热致前胆甾和胆甾液晶聚合物材料及其应用 张宝砚、孟凡宝、贾迎钢、 胡建设、丛越华、王 瑛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15 F-213-2-05 使用单层分散型CuCl/分子筛吸附剂分离一氧化碳技术 谢有畅、唐有祺、张佳平、 耿云峰、唐 伟、童显忠 教育部 16 F-213-2-06 固相力化学反应器及其在高分子材料制备和加工中的应用 徐 僖、王 琪、卢灿辉、 夏和生、李侃社、敖宁建 教育部 17 F-214-2-01 稀土激活新型硅酸盐发光材料及应用 肖志国、罗昔贤、于晶杰、 夏 威、侯占海、刘丽芳 大连市 18 F-214-2-02 高性能低热硅酸盐水泥(高贝利特水泥)的制备及应用 隋同波、文寨军、刘克忠、 王 晶、李文伟、许毅刚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 19 F-215-2-01 高温抗磨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应用 邢建东、符寒光、高义民、 鲍崇高、张国赏、王恩泽 教育部 20 F-215-2-02 强化烧结法氧化铝生产工艺 李小斌、刘祥民、程裕国、 刘亚平、彭志宏、赵东峰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21 F-215-2-03 铝液纯净化及铝合金耐压壳体制造工艺技术 丁文江、孙宝德、翟春泉、 王 俊、疏 达、蒋海燕 上海市 22 F-215-2-04 RTO金属包埋切片微米-纳米表征法 方克明、李松年、何季麟、 王国承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23 F-215-2-05 纳米氧化物浓缩浆与纳米复合涂料 韩恩厚、刘福春、柯 伟、 张 帆、陈群志、杨立红 辽宁省 24 F-216-2-01 耐高温压力传感器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 蒋庄德、赵玉龙、赵立波、 高建忠、王文襄、刘秀娥 教育部 25 F-216-2-02 地面机械脱附减阻仿生技术 任露泉、佟 金、丛 茜、 李建桥、韩志武、邱小明 吉林省 26 F-216-2-03 高性能多通道空气动力负载模拟器系列 焦宗夏、王少萍、王晓东、 华 清、尚耀星、崔明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27 F-217-2-01 基于定转子齿槽效应转矩机理的电动机 程树康、崔淑梅、李立毅、 郑 萍、宋立伟、寇宝泉 教育部 28 F-217-2-02 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及其应用 吴剑峰、罗二仓、公茂琼、 周 远、胡勤国、郭 平 中国科学院 29 F-217-2-03 低能离子束细胞修饰技术和装置 余增亮、吴跃进、吴李君、 胡素华、张束清、陈 斌 中国科学院 30 F-219-2-01 硅基MEMS技术及应用研究 王阳元、张大成、郝一龙、 闫桂珍、李 婷、张海霞 北京市 31 F-219-2-02 基于动力学研究的新型微波化学反应器关键技术及应用 黄卡玛、唐建华、陈 星、 闫丽萍、党亚固、郭庆功 教育部 32 F-219-2-03激光视觉在线动态测量系统及关键技术 张广军、周富强、魏振忠、 江 洁、肖卫国、陈大志 教育部 33 F-220-2-01 亚伟中文速录机技术与装置 唐亚伟 北京市 34 F-220-2-02 高效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及其在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中的应用 高 文、赵德斌、吴 枫、 吕 岩、马思伟、孙晓艳 北京市 35 F-221-2-01 LB多向变位桥梁伸缩装置 徐 斌、吕忠达、帅长斌、 吴伟胜、胡铁权、张洪波 宁波市 36 F-222-2-01 砼预冷二次风冷骨料技术研究与应用 龙慧文、张文科、戴荣华、 金兆城、李红丽、罗 清 湖北省 37 F-223-2-01 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整流稳压技术及其应用 张学义、任传波、邹 黎、 杜钦君、巴连良、史立伟 山东省 38 F-231-2-01 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 马春元、董 勇、徐夕仁、 赵旭东、高继慧、王文龙 山东省 39 F-233-2-01 近视眼手术微型角膜刀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褚仁远、周行涛、张宝华、戴锦晖、瞿小妹、周 浩 教育部 40 F-234-2-01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有效成分产业化应用技术 李大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41 F-235-2-01 新头孢菌素——头孢硫脒 王文梅、谢 彬、李忠思、 周可祥、刘学斌、汪 复 上海市
  • Nature子刊:孙飞/乔明强合作团队开发新型冷冻电镜支持膜技术
    近年来,由于硬件和图像处理算法上的不断突破,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复合体三维结构的主要研究手段之一,并已经达到了原子分辨率的水平。冷冻电镜技术流程中的关键步骤包括了冷冻样品的制备,将生物大分子样品快速冷冻在玻璃态冰中,用于下一步的冷冻电镜成像。然而,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人们经常遇到颗粒不进孔、分布不均匀、取向优势严重、蛋白质变性等问题,导致无法解析样品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成为利用冷冻电镜解析生物大分子复合体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关键瓶颈之一。近年来的研究逐步明确了该瓶颈问题的微观机理是源于传统冷冻制样过程中的气液界面效应,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章新政课题组近期对于该机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Journal of Structural Biology 213, 107783)。孙飞课题组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成像中心开展合作,多年来围绕冷冻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开展了研究和创新,先后开发了微孔阵列碳支持膜GiG(发明专利ZL201310489148.1)和微孔阵列非晶镍钛合金支持膜ANTA(发明专利CN201810326897.5 Progress in biophys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160, 5-15),相关技术产品广泛用于我国冷冻电镜实际研究工作。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孙飞课题组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工程实验室乔明强课题组合作,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上发表了题为 :A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support film formed by 2D crystals of hydrophobin HFBI 的研究论文。针对当前冷冻电镜样品制备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由于气液界面导致的样品变性、解聚和取向优势问题,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用基于真菌疏水蛋白HFBI薄膜的新型冷冻电镜支持膜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由于气液界面效应导致的样品变性、解聚和取向优势问题,提高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生物大分子复合物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通量与效率。真菌疏水蛋白是一类由高等丝状真菌分泌的小分子量蛋白质(7-15kDa),可在菌丝和孢子表面自组装形成两亲性蛋白膜,在真菌不同发育阶段中起到关键作用。疏水蛋白作为两亲性蛋白质,其表面展现出明显的疏水和亲水性区域,使得疏水蛋白成为表面活性最强的蛋白质之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独特的自组装特性及高度的成膜稳定性使得疏水蛋白被广泛用于食品乳化、药物递送、生物材料修饰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研究。疏水蛋白HFBI是一类由瑞氏木霉生产的II型疏水蛋白,可以在气液界面处自组装成单层、高度有序的二维晶体结构(图1)。图1. 真菌疏水蛋白生理功能及HFBI结构示意图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疏水蛋白HFBI自组装形成的连续二维晶体薄膜来覆盖微孔阵列非晶镍钛合金膜载网(图2),用于冷冻电镜样品制备。该载网天然亲水,无需做辉光放电处理,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蛋白颗粒来克服样品与气液界面接触的问题。此外,该支持膜能够帮助形成更均匀更薄的玻璃态冰,背景衬度低,有利于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冷冻电镜成像。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用该载网成功解析了6种蛋白质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图3),其中包括两个在过去冷冻电镜实验中具有明显取向优势的蛋白质样品--过氧化氢酶catalase和流感病毒血凝素HA,分子量最小可达64 kDa。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冷冻电镜支持膜载网可以有效解决气液界面效应,对不同分子量的样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此外,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证明了该疏水蛋白膜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来吸附蛋白颗粒,这个相互作用可以改变样品溶液的pH值来进行调节,从而为后期人们使用该支持膜载网提供了明确的优化方向和手段。图2. 疏水蛋白支持膜载网的制备流程图图3. 利用疏水蛋白支持膜载网所解析的冷冻电镜结构该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南开大学合作完成,通讯作者为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孙飞研究员和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乔明强教授。孙飞课题组博士生范宏成设计并制备了疏水蛋白支持膜载网,为本项工作的第一作者,南开大学乔明强研究组博士生王波制备了疏水蛋白样品,为本项工作的第二作者。孙飞研究组的张艳副研究员、朱赟副研究员和翟宇佳副研究员在数据处理、文章写作和专利申请方面给予了指导。南开大学乔明强研究组的徐海津副教授和博士生宋博参与了疏水蛋白样品的制备和性质检测。该项工作的所有电镜数据收集工作均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成像中心完成,感谢季刚博士、黄小俊博士、贾星博士、朱博玲博士、范德印等工程师的帮助。该项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科技部中国-瑞士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先导B项目和北京市科委的支持。最后,该项研究成果已经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2110576212.4)。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7596-8
  • 合肥研究院阐明贵金属微纳结构的拉曼增强和光催化活性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刘锦淮课题组的杨良保研究员等人在阐明单个的各向异性的金微米片上拉曼增强与光催化活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已发表在《欧洲化学》杂志上。该研究对于理解SERS活性纳米结构的增强机制和等离子体有关的催化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向异性贵金属微纳结构因其独特的尺寸依赖效应和形状依赖效应,成为了越来越多的研究领域的热点,逐渐应用于光学、催化等领域。但是,在如何克服化学效应的贡献并获得分子层面信息的同时,阐明贵金属结构上的拉曼散射和光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   研究人员刘洪林博士等人通过简单的方法合成了纳米厚度的金微米三角片和六角片,并直观地展示了这些结构不同位置上拉曼信号和光催化活性之间关系。通过等离子体光催化敏感分子的结构的变化,利用其SERS信号峰相对强度的变化,成功刻画了金微米片角、边、面上不同位置的光催化活性的可视画面,排除了常规研究中浓度效应和分子覆盖度差异的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金微米片上特定位点分子吸附数目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更高的光催化转化率,而是与其等离子体共振强度、电磁场强度密切相关,这与理论模拟的结果一致。相关研究策略排除或者弱化了等离子体局域热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了成功克服了浓度差异效应和化学贡献效应在贵金属等离子体光催化中的作用,清晰的刻画了等离子体共振强度相关的催化特性。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米专项项目&ldquo 应用纳米技术去除饮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基础研究(2011CB933700)&rdquo 以及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任务&ldquo 动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用于农药残留检测&rdquo 和&ldquo PERS仪器在环境污染物检测领域中的应用&rdquo (2011YQ0301241001 & 2011YQ0301241101)等项目的支持。    合肥研究院阐明各向异性贵金属微纳结构的拉曼增强和光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
  • 成都发明的人参DNA的PCR检测方法获专利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ldquo 中成药中人参DNA的PCR检测方法&rdquo 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据了解,传统的中成药的质量控制仅限于对药品性状上的鉴别以及化合物的含量测定。中药材制成中成药,原药材经多种制剂工艺制成中成药时其本身的性状已难以辨别;而中药本身成分复杂,一味药就几十甚至数百个化合物,一个由多种中药组成的中成药,其中化学成分就更多了。 目前,仅选择有限的几种化学成分的鉴定来控制中成药的质量,就为中成药造假者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例如人参,在制剂过程中不加入人参药材,仅加入被列为检测项目的化合物,或者以含有同样化合物的其他药材以假充真。 据悉,成都生物所研究人员针对以上问题公开了一种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中成药中人参的DNA从而鉴定中成药中人参真伪性的方法。该发明在普通PCR的基础上,建立巢式pcr反应方法,可快速、准确、灵敏地检测中成药中的人参,为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提供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
  • 科学家发明癌细胞“照妖镜”:黄金纳米粒子
    以色列物理学家研发使用黄金纳米粒子检测早期癌症的方法首次通过人体测试。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纳米科技及先进材料研究所的德奥尔· 菲克斯勒教授率领的团队,经过5年的研究证实了纳米技术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光明前景。他们研发的非侵入无辐射光学系统,被用于检测脑部、颈部及口腔癌症,也可用来检测位于舌头、咽喉部位的癌症发病情况。该方法已在动物身上测试成功,最近也通过了人类测试,被确认有效。   几分钟即可检测出癌症且成功率超过90%   这种发明是如何工作的?如果一位口腔感到疼痛并伴有其他病症的患者去看医生,有一种令人不安的可能就是,该患者正受到口腔癌、舌癌或喉癌的折磨。医生要求患者使用一种特殊的混合物漱口,几分钟后便能确认患者是否患有癌症。   这样的测试很简单,患者只要花上几分钟,用含有黄金纳米粒子的混合物漱口,这些粒子能够有效给癌细胞着色,着色部位被一个专门研发的工具扫描成图,医生便可在电脑屏幕上查看结果。当前的临床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成功检测出人类舌头及咽喉部位的癌症。舌癌的检测在特拉维夫大学牙医学院进行,咽喉癌的检测由舍巴医学中心耳鼻喉部完成。菲克斯勒说:&ldquo 我们将试验结果和病人活检结果进行对比,该试验的成功率超过90%。&rdquo   两种技术手段成就这一快速检测技术   菲克斯勒研发的检测方法包括了两种在医学领域还未充分展示其全部潜能的技术手段,&ldquo 物理扩散&rdquo 技术和&ldquo 纳米技术&rdquo 。   &ldquo 物理扩散&rdquo 技术发展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光束在身体器官上的反射能够帮助检测肿瘤。对被器官阻碍的光线扩散的研究可以显示出器官哪一部分吸收或反射了光线,从而有助于检测癌细胞生长。菲克斯勒说:&ldquo 研究者们花费了很长时间构建模型,尝试找出光线反射原理下器官发生了什么,然而该领域的研究停滞了一段时间,因为该模型无法确切显示肿瘤是否被检测到,也无法确认扩散源是否来自身体的不同部分。作为基础研究的极好模型,事实证明它没有多少临床价值。&rdquo 他解释道:&ldquo 被称为漫反射的理论模型自20世纪80年代就很流行,但对癌症的检测不能仅依赖于光线对器官的反射这一依据,要确认癌细胞是否生长,我们需要能够更好地描绘器官图像的物质或微粒。&rdquo   &ldquo 大约12年前,一种被称为分子药剂的新思路进入人们的视线。&rdquo 菲克斯勒说。和先前寻求大体图像的思路不同,新思路希望寻求分子层面的结论。以此思路为基础,一种被称为&ldquo 对比成像&rdquo 的方法在近十年中研发出来。运用该方法,医生将一种秘密药剂注射到患者身体中,植于医生希望探测癌细胞生长的地方,从而获得所需图像,这种秘密药剂就是纳米粒子。其中,黄金纳米粒子因其无毒且与人体具有较好的集成度而被广泛使用。   &ldquo 事实上,纳米粒子是在我们血液中运行的小型机器人。&rdquo 菲克斯勒解释说,&ldquo 当纳米粒子在癌症抗体分子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些粒子能够黏着于癌细胞。因此无需核磁共振或CT检查,癌细胞便可被识别出来。因为某种量子特性,黄金纳米粒子在一定的波长下能够对光线产生很强的反射作用。&rdquo   近年来,一种使用黄金纳米粒子成像的技术被研发出来,基于这种技术的疾病探测和治疗仪器随之出现,但这种仪器有个实质问题,即如何平衡创建高清质量的图像与所需黄金数量的关系。   新算法模型还可将该技术扩展于检测其他疾病   菲克斯勒和他的同事对自己的探测方法不断改进。&ldquo 这就像在寻找隧道。&rdquo 他解释道,&ldquo 仅探测外部环境找到隧道并不容易,有时候你需要等待有人从里面出来。我们不仅依据粒子反射的光线,同时还根据人体组织上光线扩散产生的效果检测癌细胞。&rdquo   研究人员改变了黄金纳米粒子传统的球形形状,把它做成了杆形,改变了粒子反射波的长度,使粒子更深入地穿透到人体组织中。更重要是,他们研发了一种数学算法,能将粒子反映的信息转化成实际的图像。&ldquo 粒子穿透组织,我们看不到反射。&rdquo 菲克斯勒说,&ldquo 但我们可看到它们如何在人体组织内影响光扩散。基于从组织细胞反射出来的光子数量,可建立计算数学函数。&rdquo   菲克斯勒的方法不限于癌症检测,他还在开发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方法。他的研究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关注, 去年6月,伦敦医学院为他颁发奖学金,资助其之后一年在伦敦国王学院与其他科学家一同继续此研究。44岁的菲克斯勒出生于特拉维夫,现任巴伊兰大学先进光学显微镜实验室主任。 他在瓦伦西亚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曾在中国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研究所担任客座教授。
  • 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名单公布
    2008年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上,颁布了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选和项目。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39项,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9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 二等奖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1 F-201-2-01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选育及制种方法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吴新杰,侯树敏,费维新 安徽省 2 F-202-2-01 刨切微薄竹生产技术与应用 李延军,杜春贵,刘志坤,林 海,林 勇,庄启程 国家林业局 3 F-203-2-01 中国对虾"黄海1号"新品种及其健康养殖技术体系 王清印,李 健,黄 倢,孔 杰,刘 萍,宋晓玲 山东省 4 F-203-2-02 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 陈化兰,步志高,葛金英,田国彬,李雁冰,邓国华 黑龙江省 5 F-210-2-01 高温高压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 乔学光,贾振安,傅海威,王宏亮,赵大壮,刘颖刚 陕西省 6 F-211-2-01 新型无磷助洗剂Al-δ层状硅酸钠的研制与应用 董晋湘,李晋平,徐 红,杜志刚,张高勇 山西省 7 F-211-2-02 木质素磺酸盐资源化高效利用的改性技术 邱学青,杨东杰,欧阳新平,楼宏铭,庞煜霞,陈焕钦 教育部 8 F-212-2-01 环锭紧密集聚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竺韵德,程隆棣,周小平,邬建明,俞建勇,俞雨金 宁波市 9 F-212-2-02 纺织品数码喷印系统及其应用 陈 纯,金小团,杨 诚,葛晨文,李卫明,卜佳俊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10 F-213-2-01 生物磷酰化新技术制备高能磷酰化合物 应汉杰,欧阳平凯,赵谷林,吕 浩,韦 萍,万红贵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11 F-213-2-02 超细(可达纳米级)橡胶颗粒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 乔金梁,张师军,魏根栓,张晓红,刘轶群,张 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12 F-213-2-03 环境友好型海洋防污涂料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于良民,徐焕志,李昌诚,张志明,姜晓辉,夏树伟 教育部 13 F-213-2-04 替代光气、氯化亚砜等有毒有害原料的绿色化学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 苏为科,夏建胜,李永曙,李 峰,梁现蕊,谢媛媛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14 F-213-2-05 对环境友好的超高效除草剂的创制和开发研究 李正名,王玲秀,王建国,赵卫光,寇俊杰,王素华 天津市 15 F-213-2-06 乙烯裂解炉管强化传热技术 郑 志,王国清,朱耀宵,陈德烨,金宗贤,陈 硕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16 F-213-2-07 材料防护新技术和化工相分离系统平衡研究及其在工业锅炉中的应用 魏 刚,熊蓉春,任志远,张文利,魏云鹏,乔 宁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17 F-214-2-01 大尺寸掺杂钨酸铅闪烁晶体及其制备技术 严东生,殷之文,廖晶莹,沈炳孚,袁 晖,邵培发 上海市 18 F-215-2-01 一种安全环保资源化的炼钢熔渣粒化新技术 肖永力,郁祖达,崔 健,陆志新,陈 华,胡传实 上海市 19 F-215-2-02 中高频声表面波关键材料及应用研究 潘 峰,刘 明,曾 飞,刘积学,李冬梅,秦廷辉 北京市 20 F-215-2-03 提高C-Mn钢综合性能的微观组织控制与制造技术 刘相华,王国栋,杜林秀,吴 迪,许家彦,黎立璋 辽宁省21 F-216-2-01 基于能源节约型低能耗激光增强电弧高效焊接集成技术 刘黎明,刘顺华,宋 刚,王 来,张兆栋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22 F-216-2-02 纳米级精密定位及微操作机器人关键技术 孙立宁,荣伟彬,曲东升,杜志江,陈立国,刘延杰 黑龙江省 23 F-217-2-01 基于行波原理的电力线路在线故障测距技术 徐丙垠,董新洲,李 京,陈 平,薛永端,葛耀中 山东省 24 F-219-2-01 正交偏振激光器及基于其振荡特性的精密测量仪器 张书练,李 岩,金国藩,韩艳梅,郭继华 信息产业部 25 F-219-2-02 YAG激光毛化轧辊技术及应用 杨明江,陈光南,王红才,林 斌,彭林华,吴 坚 中国科学院 26 F-220-2-01 王码五笔字型 王永民 中国发明协会 27 F-220-2-02 数字视频时-空自适应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郑南宁,葛晨阳,孙宏滨,薛建儒,赵季中,王 东 陕西省 28 F-220-2-03 流体输送管网的实时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和高精度泄漏检测定位技术 张化光,冯 健,黎 明,宋崇辉,于锡纯,岳 恒 辽宁省 29 F-221-2-01 溶液式带有全热回收的模块化空气处理装置及其系统 江 亿,李 震,陈晓阳,刘晓华,刘拴强,谢晓云 北京市 30 F-223-2-01 车用柴油发动机新型电控系统及其应用 欧阳明高,李建秋,周明,杨福源,钟玉伟,唐仁宏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31 F-230-2-01 激光合成波长纳米位移测量方法及应用 陈本永,李达成,周砚江,张丽琼,罗剑波,孙政荣浙江省 32 F-231-2-01 水溶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治理与资源化新技术 张全兴,李爱民,陈金龙,龙 超,潘丙才,赵 露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33 F-231-2-02 乙醇型发酵生物制氢技术 任南琪,李建政,邢德峰,丁 杰,王宝贞,王爱杰 黑龙江省 34 F-234-2-01 虫类药超微粉碎(微米)技术及应用 吴以岭,赵韶华,盖国胜,田书彦,高学东,吴相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35 F-235-2-01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抗体融合蛋白药物 郭亚军,王 皓,马 菁,胡 辉,侯 盛,谈 珉 上海市 36 F-235-2-02 系统化生物芯片和相关仪器设备的研制及应用 程 京,邢婉丽,黄国亮,高华方,王宪华,张 亮 中国科协 37F-235-2-03 基于模糊随机建模的医学成像与图像分析新技术研究 陈武凡,冯前进,江贵平,冯衍秋,颜 刚,陈 明 广东省 38 F-251-2-01 高速插秧机的机构创新、机理研究和产品研制 赵 匀,陈建能,俞高红,曾 联,李 革,武传宇 浙江省 39 F-252-2-01 一种新型双流态微泡浮选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庞文成,高亚平,卢安民,林 建,廖祥国,王庚寅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帕纳科在中国网络发布革命性新品Zetium 改变XRF传统看法
    p   继在Pittcon 2015上的新品发布之后,帕纳科在仪器信息网webinar平台上进行全新X射线荧光光谱仪——Zetium的网络发布。据悉,Zetium是帕纳科Axios系列光谱仪的传承产品,有望改变科学家对XRF分析技术的看法。 /p p   借助SumXcore技术,Zetium测量平台同时将波长色散(WD)和能量色散(ED)整合进一台仪器 同时,Zetium还拥有一个可用于快速元素分布成像的微焦斑分析工具,以及一个水泥行业专用的创新THETA游离氧化钙通路。 /p p   这种独特的技术组合不仅满足了XRF用户的传统需求,还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可能性,例如,可同时进行波长色散和能量色散XRF分析,一次操作即可获取同一个样品中的所有数据,相比分别进行波长色散和能量色散XRF分析,实验时间可节省一半。在一些特殊行业,例如水泥生产时对同一系统中游离氧化钙进行测量和评估时,Zetium比传统X射线荧光光谱的优势明显。重要的是,不论如何应用,Zetium在用户的流程优化、质量控制和研究工作中,被设计为树立分析能力,易用性和可持续性的新标准。 /p p   为了方便用户选用Zetium,帕纳科特意打造出五款行业专用版——水泥、聚合物、石油、金属和矿产,以及一款旗舰版。每款都有四个增强性能包可选:速度和通量提高、性能增强、稳定性和运行时间提升、灵活性改进。 /p p   ...... /p p   如果您也对此款新品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或扫描二维码报名“帕纳科新品Zetium光谱仪网络发布会”。 /p p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150px "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old/NewsImags/images/201549144658.png" / /p p   & nbsp 报名地址: /p p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1441"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1441 /a /p p & nbsp /p
  • 上海交大发明纳米光学质谱仪检测人体癌细胞
    秤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而上海交大物理系朱卡的教授团队发明的“光秤”,有望通过对生物DNA分子的质量、染色体的质量等高精度光学测量,来检测人体内的癌细胞。   在量子信息和量子测量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量子奇异世界的探索已成为各国研究学者的不懈追求。朱卡的教授和李金金博士以量子光学和纳米材料为研究基础,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纳米光学质谱仪,也就是“光秤”,“这将为量子测量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崭新的平台和新颖的思维方式。”   对这一研究成果,美国物理学会评价:“这项研究工作有望带领纳米科学进入一个崭新的测量领域。”国际公认的物理学界顶尖综述期刊《Physics Reports》也刊登了朱卡的教授团队该成果的长篇综述性论文。自1971年创刊以来,该期刊一共只发表了以中国大陆科研机构为唯一单位的综述性论文9篇,其中2000年以来共4篇,这也是上海交通大学首次以唯一单位在该期刊上发表论文。   朱卡的教授团队利用表面等离激元和纳米材料的耦合系统首次提出了用全光控制的方法测量微观粒子的质量。目前预测能精确地测出单个原子的质量。   怎样用光学的方法来测出一个原子的质量,据朱卡的教授介绍,把待测原子放在一个碳纳米管表面,然后用两束强弱不同的光同时照在碳纳米管上,此时探测弱光的吸收谱,就可以精确得到碳纳米管的振动频率。先后两次测量碳纳米管的振动频率,得到放入原子前后碳纳米管的振动频率的变化量,通过计算就能得到落入碳纳米管表面的单个原子的质量。   “其实这里并没有包含物理学上的什么新方面或新原理,但以前却从来没有人考虑过这样一个方案,”朱卡的教授说,“我们将碳纳米管、量子点和表面等离激元的复合系统等系统地组合起来研究,发明了第一个全光控制的高灵敏纳米光学质谱仪。”   朱卡的教授估算,通过全光控制的“光秤”,其灵敏度和精确度比传统的电学质谱仪高出了将近三个数量级。他表示,这项研究工作在现有电学质谱仪上做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用全光学的方法代替了传统的电学测量。据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是通过“光秤”来对单个质子或中子进行测量的研究。朱卡的教授团队还希望把“光秤”应用到生物DNA分子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癌细胞DNA分子的检测方法。据介绍,传统的癌变DNA分子的质量应与正常的DNA分子是不完全一样的。利用这一“光秤”同样可以检测到癌细胞的存在。因此,朱卡的教授预测其还可以用于临床医学。
  • 国产明场检测设备交付客户,天准科技加速布局
    据媒体报道,近日,天准科技(股票代码:688003.SH)参股的苏州矽行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矽行半导体”)重磅宣布,其首台面向12英寸晶圆65~90nm技术节点的宽波段明场缺陷检测设备TB1000正式交付客户。缺陷检测设备国产化“道阻且长”检测设备贯穿每一步骤的过程工艺控制,全球市场空间超百亿美元。如果量检测设备不取得突破,我国半导体设备仍有被卡脖子之虞。美国KLA(科磊)在量检测领域市占率高达 52%,是国产替代道路上的最大阻力之一。缺陷检测设备是提高良率最核心的设备。在晶圆正面已有电路结构时,正面缺陷检测就需要用到有图案缺陷检测设备了,而背面、边缘的检测仍使用无图案缺陷检测设备。有图案缺陷检测分为明场和暗场两种,明场用宽波段的等离子体光源,暗场用单一波长的激光,两者各有优势,形成互补,明场和暗场都是KLA近乎垄断(AMAT和日立有少量份额)。有图案缺陷检测设备相比无图案要更复杂,需将光线扫描晶圆表面每一个点后得到的信号,与记录的完好的正片的相同位置所得信号进行比对,判断被检片该处是否存在缺陷。有图案收集的信息量和所需计算量比无图案高出数量级。晶圆表面缺陷的光学检测技术,依据其基本光学原理,可分为衍射法、干涉法和散射法。其中,散射法利用缺陷对入射光的散射特性进行缺陷检测,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缺陷检测方法,散射法根据照明方法与成像原理等不同又可分为明场散射和暗场散射。尽管明场与暗场均利用了光的散射,但二者在检测原理上存在较大差异。倘若晶圆表面是一个光滑面,其被光线照射时,会发Th镜面反射,而事实上晶圆表面存在颗粒等诸多缺陷,会导致部分入射光的反射方向较预定方向发Th偏离,即发Th散射。明场检测和暗场检测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前者检测损失了一部分光强的反射光;后者直接检测散射光。目前市场上明场光学图形缺陷检测设备的供应商主要为 KLA(39xx 系列及 29xx 系列)以及应用材料(UVision 系列),暗场光学图形缺陷检测设备的供应商主要为 KLA(Puma 系列)和 Hitachi High-Tech(IS 系列)。明场检测技术难度更高鉴于明场光学缺陷检测设备的缺陷检测性能强烈依赖于照明与成像系统的检测配置条件,例如,照明光束的偏振态控制、波段选择、截面形状、入射角,以及物镜 NA等,都将影响缺陷散射信号信噪比,而信噪比是决定检测系统对晶圆表面缺陷检测极限的一个关键参数。因此,相较暗场系统,明场系统对技术的要求更高,系统也更复杂。明场和暗场系统各有优缺点。例如,某些样品在明场系统下对比度好,而另一些则在暗场系统下更清晰,也就是说明场可以帮助更好地捕获特定层上的某些缺陷类型,而暗场能够帮助更好地捕获其它层上的其它缺陷类型。使用明场还是暗场系统主要取决于对被检测层表面关键缺陷的抽获率及工具的所有成本(产能)的平衡考虑。天准科技持续布局检测,明场检测实现突围天准科技致力打造卓越视觉装备平台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大半导体设备领域布局,是公司持续构建强大战略产品矩阵的重要举措。2020年,天准科技以自有资金或依法筹措的资金,以18,189,203.00 欧元的交易价格,通过在德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 SLSS Europe GmbH(以下简称“SLSS 公司”)为收购主体,受让 Deutsche Effecten- und Wechsel-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AG公司和 Ralph Detert 先生合计持有的MueTec 公司的100%股权,并受让MueTec公司债权人的债权 200.00 万欧元。据了解,MueTec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面向半导体领域的制造厂商提供针对晶圆类产品的高精度光学检测和测量设备,拥有多年服务于半导体领域客户的经验。在完成收购后,天准科技加强了对MueTec公司各方面的支持。在天准科技的支持下,MueTec公司加大了对其现有产品线的技术升级力度,其Argos系列产品的功能及技术指标在竞争中表现突出,获得德国著名光电半导体制造商的批量订单,订单总额超过350万欧元。除收购MueTec以外,天准科技还推动成立了矽行半导体,布局挑战更大的半导体微观缺陷检测设备领域。2021年10月29日,天准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徐一华先生、蔡雄飞先生、杨聪先生、温延培先生共同出资人民币1亿元设立苏州矽行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天准科技表示,本次与关联方共同设立公司是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及业务需要,丰富公司上下游产业链布局,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2021年12月27日,苏州高新区与矽行半导体签约,并联合天准科技及业内其他优势单位在苏州高新区合作实施半导体检测设备零部件及产业化项目。据报道,矽行半导体的技术骨干全部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博硕比例超过80%,拥有多年半导体行业经验,旨在打造国内乃至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检测装备龙头企业。此次推出明场缺陷检测设备是矽行半导体实现的重要突破,也代表着中国在半导体光学检测设备领域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TB1000实现了精密光机电关键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同时采用了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有效提高信噪比,显著提升了设备在关键制程的缺陷检测灵敏度。对于天准科技而言,TB1000的面世,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产品版图。先进制程下的光学缺陷检测技术亟须探索新方法传统明场检测方法是当前晶圆缺陷检测的主流技术,但受制于光学成像分辨率极限和弱散射信号捕获能力极限而变得难以为继,因此亟须探索具有更高成像分辨率和更强缺陷散射信号捕获性能的缺陷检测新方法。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世元团队在《极端制造》发表综述文章,对过去10年中与光学晶圆缺陷检测技术有关的新兴研究内容进行了全面回顾。研究人员认为,基于深度学习的缺陷检测方法的实施流程非常简单。首先,捕获足够的电子束检测图像或晶圆光学检测图像。其次,训练特定的神经网络模型,从而实现从检测图像中提取有用特征信息的功能。最后,用小样本集测试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模型,并根据表征神经网络置信水平的预定义成本函数决定是否应该重复训练。通过与纳米光子学、结构光照明、计算成像、定量相位成像和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图形化晶圆缺陷光学检测将再次焕发活力。团队介绍,在研究前景方面,为了提高缺陷检测灵敏度,需要从检测系统硬件与软件方面协同创新;为了拓展缺陷检测适应性,需要更严谨地研究缺陷与探测光束散射机理;为了改善缺陷检测效率,需要更高效地求解缺陷散射成像问题。除了IC制造之外,上述光学检测方法在光子传感、生物感知、混沌光子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川大苏昭铭研究员:冷冻电镜成果发Nature,绿荫场上拿冠军
    苏昭铭:博士,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华西生物国重创新班"一对一"指导教师。前不久,苏昭铭老师带领课题组在Nature发表文章。优秀的成绩并非偶然,从学生、学者到老师,苏昭铭一路走来,一路坚守。从“尖子生”到“好老师”从学生到学者,在求学的过程中,苏昭铭没有吝啬时间的付出,也未曾停止向更高处的探索。在离开北京大学后,苏昭铭前往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不断钻研的过程中,苏昭铭找到了坚守的方向。博士阶段,苏昭铭的研究方向是有机化学。“博士最后一年,随着基础知识的积累,我逐渐产生自己的想法,也发掘着自己的未来方向”,他回忆到,“在自由文献讨论的课堂上,有关生物的相关命题启发着我去探索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博士毕业后的苏昭铭并没有止步,他先后前往美国Scripps Florida研究所,美国贝勒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阶段帮助我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过渡到一个可以从事严肃科学研究的工作者”,两次转型使苏昭铭完成了研究重心从化学到生物的成功过渡,也寻找到了“让我觉得更有意义和挑战性”的科学课题。从学者到老师,时间与经验的积淀是为人师的必经之路。即使已经拥有一份华丽的简历,苏昭铭却始终“还想再去高处看看”,他质问自己,“既然我作出选择,并付出这么多时间,那为什么我不能做到世界顶尖的水平呢?”2017年,苏昭铭加入斯坦福医学院,任职高级研究员,在美国科学院院士Wah Chiu实验室从事冷冻电镜相关的研究。苏昭铭深知,对于科研,时间的积淀是必须的也是急不得的, “只有当你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清晰的目标,才能担负起领导课题组的责任”。2019年,归国后的苏昭铭选择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川大对于科研的纯粹吸引了我,川大‘华西生物国重创新班’以提升本科同学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宗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我们不仅有自己纯粹的科研追求,还能为川大的优秀人才培养做出贡献”。苏昭铭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西南地区唯一的冷冻电镜平台,在魏于全院士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应用多种冷冻电镜技术,进行RNA的结构及功能的探索,缓缓揭开了“RNA结构与功能关系”这层神秘的面纱。“苏老师是一个‘可沟通’的老师”,这是苏昭铭的第一位研究生对他的评价。谈及学生管理,苏老师回忆起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导师随性而专注的工作状态无形中对苏昭铭形成了一种指引,“他让我觉得我也可以从事科研,也意识到科研的价值与乐趣所在”。在带领课题组的过程中,苏老师也将这种观点传输给自己的学生: 一是要确认同学的心态,“科研需要大量的时间付出,对于每一名学生,我都需要确认他们是否从内心选择这样的道路,这是对他们人生的‘负责’”;二是要“接地气”,不算壮大的课题组却气氛感十足,“如果让学生对科研产生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感,会让他们对此产生抵触与畏难情绪”。除了带领课题组进行深入的探究,基于生物治疗国重的人才培养平台,苏昭铭老师也负责部分本科教学的课程。通过扩展冷冻电镜的相关知识,带领同学们认识着前沿的科学技术,受到广泛好评。“探索”,是科研的至美之境目前,苏老师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冷冻电镜技术,探索生物大分子,尤其是RNA的精细结构。前不久,苏昭铭课题组在Nature发表文章,他们运用冷冻电镜单颗粒重构技术首次解析了全长四膜虫核酶的高分辨结构,揭示了外围区域结构及其远程调控催化活性的功能,阐明了在底物结合和催化过程中的内部引导构象的变化。在这项研究中,课题组成员主要负责电镜结果的数据处理。“对于我们的研究,数据处理对成果的贡献要占到50%以上的比重”,苏昭铭向我们介绍到,“数据的分析是对凌乱数据的梳理,不加分析的原始数据难以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项研究解析了截至目前全世界分辨率最高的纯RNA冷冻电镜结构,填补了40年来在全长四膜虫核酶结构功能研究上的空白,也为用冷冻电镜进行RNA结构研究提供了参考。攻读博士期间,苏昭铭一直聚焦于合成研究领域,学习冷冻电镜技术,而丢掉“老本行”这样巨大的转变需要勇气,也需要大量时间与经历的投入。苏昭铭用两段博士后经历完成了这个转变。第一个博士后阶段,苏昭铭瞄准了生物领域的“RNA”分子,将其与化学相联系,“在我看来,相对于蛋白质来说,RNA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而他作为中心法则中上承DNA下启蛋白质的生物大分子,其结构与功能应得到我们更多的关注”。第二个博士后阶段,苏昭铭在贝勒医学院初步开启了RNA冷冻电镜结构功能研究之旅。回首博士后的科研探索经历,他不禁感慨道,“这样的过渡需要时间的付出,又或者说这些时间的付出成就了这样的转变”。深度、高度,是苏昭铭对待科研“纵向探索”的追求,而在选题的诞生过程中,他也总会“横向挖掘”各个领域的关联,通过冷冻电镜观测RNA的先进技术,解决现代医学的重要问题。谈到选题的诞生,他说道:“许多想法不是在办公室中凭白产生的”。读文献,帮助回顾已有的进展,而参与学术会议则是想法碰撞的重要机遇,“在交流中我们也会寻找与各个学科领域的合作关系”。“足球”,是生活之至乐所在为各学院老师所公认的,除了苏老师的科研水平,还有他精湛的“球技”。足球,是苏昭铭工作之余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苏昭铭对足球的热爱要从学生时代说起,他从小对球类运动充满兴趣,足球则逐渐更成了他在科研工作之余寻找“乐子”,放松自我的不二选项。“科研工作者与其他工作所最不相同的,大概就是‘无时无处不在思考’”,苏昭铭老师笑称,“运动帮我们保持更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来到华西后,苏昭铭在球场结识了同样热爱足球的同事朋友,带领组建了华西国重教职工球队。每周两次的足球训练,“踢着踢着就成了习惯”,足球成为苏昭铭生活的一部分。在第二届川大教职工足球联赛中,苏昭铭所在的华西国重教职工球队获得冠军,而他也在比赛中获得“最佳射手”的称号。实验室或绿茵场,苏昭铭在科研与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平衡;奔跑或思考,他似乎永远专注而充沛地,进行无止境的探索。未来,苏老师将带领课题组,继续应用冷冻电镜的技术,探索生物RNA的结构与功能,为基础医学的认知与药物疗效验证提供新的思考!
  • 无干扰检测纳米材料张力新方法被发明
    本报柏林1月12日电 德国和西班牙两国科研小组合作,利用红外线纳米近场显微镜发明了一种无干扰检测纳米半导体材料张力的新方法,这一新方法为科学家研究半导体材料的物理性能,以及测量纳米级半导体元器件的性能提供了新的可能。   参与这项发明的是位于德国慕尼黑的马普生物化学及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和圣塞巴斯蒂安的西班牙巴斯克研究所。一种无干扰和无接触的测量技术对纳米和半导体技术研究来说一直是个很大的挑战,因此,该成果对纳米级范畴的材料张力特性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它可以确定高性能陶瓷物理特性,以及现代半导体元器件的电子特性。   德国马普生物化学和等离子物理研究所的专家首先开发出了一种红外线纳米近场显微镜,这种基于原子显微镜AFM的纳米近场显微镜利用20纳米至40纳米直径的可控光栅束作为光学近场记录,并运用可控光束拍摄并获取材料的光学和物理特性。   最新研究显示,红外线纳米显微镜还可以发现晶体材料中最细微的张力场和纳米级裂纹。在一项示范性试验中,科学家对一块试验钻石施以不同强度的压力,利用纳米显微镜跟踪材料在压力下产生的纳米张力场的变化,纳米近场显微镜拍摄的图片成功地显示了这一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参与试验的专家安德列斯• 胡伯评论说,相对于其他显微镜技术,如电子显微镜,新的测量方法具有很多优越性,它不需要特殊地制作试样,因此也避免了对试样的标准化校正等麻烦的程序。   红外线近场显微镜的潜在应用还包括对纳米级张力半导体材料的电子载荷密度和移动性的检测,应用于现代半导体材料结构的设计,定向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并使未来的计算机芯片更加小型化。
  • 强强联合:药明生物与丹纳赫生命科学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2020年9月29日上午,药明生物与丹纳赫生命科学举行了以“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携手共建· 技术赋能 /strong /span ”为主题的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基于双方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以及良好的合作意向,双方同意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并就生物制药技术赋能平台的具体合作事宜达成共识,展开深度合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1d736230-e56c-41d5-bdc1-1e475707852a.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生物技术的进步为很多传统药物无法治疗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国际制药巨头纷纷转向生物制药研发领域,为生物药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遇。药明生物作为全球领先的开放式、一体化生物制药能力和技术赋能平台,为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端到端研发服务,帮助客户实现从概念到商业化生产的全过程,加速全球生物药研发进程,降低研发成本,造福病患。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丹纳赫生命科学以成就生命无限潜能为愿景 /strong /span ,作为生命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先者,致力于以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帮助客户在日趋严格的法律法规要求之下,将生物药品的研发与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缩短上市时间,从而拯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生物制药领域的学术及产业领先者,丹纳赫生命科学与药明生物,可以在多学科、多应用方向的平台建设、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成果转化、科研与学术交流、实验室优化与管理、GMP生产设施建设与运行等方面,展开更为紧密和深入的合作。通过战略合作,双方必将为推进中国甚至全球的生物药产业的发展发挥重大的作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2cfd2701-d95b-4feb-acb3-de4260aceca9.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签约仪式团队热烈座谈中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未来,药明生物将持续强化技术平台建设,赋能全球合作伙伴,致力于持续通过多元化的一体化技术赋能平台加快生物药发现、开发及生产进程,不断强化行业领导地位,提升市场份额,推动产业发展。丹纳赫生命科学将为药明生物提供生命科学研究、医药研发和GMP生产等相关需求提供先进检测仪器和技术储备,以及为创建高效、智能化实验室与高水平自动化GMP生产设施所需的产品与服务,以期共同推进中国甚至全球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我们很高兴与丹纳赫生命科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期待双方携手共同提升生物药研发和生产效率,为改善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做出积极贡献。”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博士 /strong /span 表示,“药明生物将持续强化技术平台建设,通过多元化的一体化技术平台加快生物药发现、开发及生产进程,赋能全球合作伙伴,造福广大病患。”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丹纳赫生命科学非常重视创新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丹纳赫生命科学中国区总裁李冰 /strong /span 表示:“在过往的几年里,很高兴地看到丹纳赫生命科学的产品、技术和应用,在药明生物的实验室和生产工厂里得到了广泛的采用,特别是PALL公司的生物药生产工艺用的直流过滤系统、超滤系统、一次性搅拌与储液硬件与耗材、完整性检测仪、验证服务,以及实验室消耗品等,今年内已经交付大量产品 Beckman Coulter Life Sciences公司的超高速及高速离心机、洁净空气/注射用水/样品颗粒/细胞活力分析及计数仪、流式细胞仪等,Molecular Devices公司单功能酶标仪、多功能酶标仪和洗板机产品,SCIEX公司的毛细管电泳系统等,Leica显微系统的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以及电镜样品制备系统等,Phenomenex的支持大分子研发生产的表征、质量和辅料检测的色谱消耗品等。双方在历史上也多次开展了技术交流与方法开发。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017年,Pall与药明生物合作创建生物制药连续生产联合实验室,强强联合开发下一代生物制药工业化生产技术,大大降低新药生产成本。 /strong /span 这些都说明,丹纳赫生命科学和药明生物之间,已经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仪器销售和耗材买卖范畴,双方的市场、应用和技术专家们,已经开始为今后的深度合作,开了一个好头。我相信随着我们战略合作的不断深入,这些独具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在药明生物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生物制药产业的健康发展。除此以外,更为重要的是,丹纳赫生命科学战略市场部正在进行平台多个公司产品的串联和应用组合,我们欣喜地发现,以贝克曼自动化工作站为中心,一系列的丹纳赫生命科学其他公司的产品已经做到,或者有望做到无缝连接与整合,这将极大地为我们的用户提供简便、自动、可靠的高通量应用工作流。此外,丹纳赫生命科学非常重视创新,我们的纳升级声波移液系统,在药筛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性进展,我们也期待着这些最新的创新,能够在药明生物得到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25bf1e14-8fba-4b9a-ad5d-73f1ae41a557.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携手共建· 技术赋能”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完成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以此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为新的起点,丹纳赫生命科学将和药明生物共同推进中国乃至全球的生物制药事业。丹纳赫生命科学与药明生物将精诚合作,达到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丹纳赫承诺将以更好的产品,更优的服务,更快的速度服务于药明生物各个部门,共同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生物制药中心,实现生物制药领域的技术赋能,共同开启生物制药领域的新篇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关于药明生物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药明生物(股票代码:2269.HK)作为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开放式、一体化生物制药能力和技术赋能平台。公司为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端到端研发服务,帮助任何人、任何公司发现、开发及生产生物药,实现从概念到商业化生产的全过程,加速全球生物药研发进程,降低研发成本,造福病患。截至2020年6月30日,在药明生物平台上研发的综合项目达286个,包括141个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125个在临床早期(I期,II期)阶段,19个在后期临床(III期)以及1个在商业化生产阶段。预计到2023年后,公司在中国、爱尔兰、美国、德国和新加坡规划的生物制药生产基地合计产能将超过28万升,这将有力确保公司通过健全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为客户提供符合全球质量标准的生物药。如需更多信息,请浏览:www.wuxibiologics.com /span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关于丹纳赫集团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丹纳赫是生命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丹纳赫致力于以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丹纳赫的企业使命是帮助实现人类的潜能,丹纳赫的产品旨在帮助全球人们生活得更健康、更安全、更舒心。丹纳赫生命科学中国区成立于2019年6月1日,旨在扎根中国市场,为中国的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丹纳赫生命科学中国区的愿景是“聚焦生命,聚力共赢”,以“共享全球科技,成就全民健康”为使命,着力于打造全方位的的精准医学和生物药整体化解决方案。目前平台企业包括颇尔(中国)有限公司、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爱博才思分析仪器贸易有限公司、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美谷分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 Inc。 /span /p
  • 飞秒激光在ITO薄膜表面诱导周期性透明纳米导线
    使用线偏激光照射金属、半导体、透明介质等材料产生表面周期结构(laser induced periodic surface structures,LIPSS)是一种普遍的现象,LIPSS的周期取决于激光条件和材料的性质,在接近入射激光波长到小于波长的十分之一范围变化。这些周期性纳米结构可用于有效地改变材料的性质,并在表面着色、光电特性调控、双折射和表面润湿性等方面有许多应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具有较宽的带隙,对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有很高的透射率,ITO薄膜具有较低的电阻率,是液晶面板、新型太阳能电池等元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发展制备ITO薄膜的新方法,调控ITO薄膜的光电特性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在激光加工领域,使用激光在ITO薄膜诱导LIPSS是一个有效且简便的方法。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贾天卿教授课题组探究了一种通过飞秒激光直写在ITO薄膜表面加工LIPSS的方法,并详细分析了不同激光参数下加工的ITO薄膜在可见到红外光波段的透射率与其各向异性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合适的激光参数可以在ITO薄膜上有效地加工大面积低空间频率的LIPSS,这些LIPSS能够表现出独立纳米导线的特性,并且在电学特性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飞秒激光直写过程中并不会改变材料的性质,而且与原始的ITO薄膜相比,具有规则LIPSS的ITO薄膜在红外波段的平均透射率提高了197%。这对于将ITO薄膜表面加工规则的LIPSS作为透明电极应用于近红外波段的光电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1,原始ITO薄膜的面电阻各向同性。随着激光能流密度的增加,垂直和水平于LIPSS方向的面电阻迅速增加且变化梯度不同,出现了明显的各向异性导电性,当ITO薄膜表面出现规则且独立的LIPSS结构以后,在一定能流密度范围,ITO薄膜能够在不同方向上显现出单向导电/绝缘的电学特性。图1 扫描速度为3 mm/s时,不同能流密度激光辐照后ITO薄膜的面电阻。图中给出了电学测量中横向(Transverse)与纵向(Longitudinal)的定义通过调节激光的能流密度,可以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制备出不同形貌的纳米导线(LIPSS)。图2(a)展示了不同能流密度的飞秒激光加工的纳米导线扫描电镜图像。在能流密度上升的过程中,纳米导线的宽度从537 nm降低到271 nm。纳米导线的高度从平均220 nm降低到142 nm,如图2(b)所示。纳米导线的单位电阻随着能流密度的上升从15 kΩ/mm上升到73 kΩ/mm,这是由于纳米导线的宽度与高度都在同步下降造成的,如图2(c)。图 2 (a)不同能流密度下的纳米导线的扫描电镜图像;(b)纳米导线的高度与宽度随着能流密度的变化情况;(c)纳米导线的单位电阻与电阻率随着能流密度的变化情况如图3,原始厚度为185 nm的ITO薄膜在1200~2000 nm的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平均透射率为21.31%。经过飞秒激光直写后,当能流密度在0.510~ 0.637 J/cm2的范围内,ITO薄膜对于近红外的透过率达到54.48%~63.38%,相较原始的ITO薄膜得到了156%~197%的提高。同时,飞秒激光直写后的ITO薄膜在可见光波段的透过率略微提高且曲线较为平滑。通过调节激光的能流密度,ITO薄膜在近红外的透过率能够得到显著提高,并且能够保持较好的导电性。图 3 扫描速度为3 mm/s时,不同能流密度激光直写后的ITO薄膜的透射率。在0.637 J/cm2时红外波段(1200~2000 nm)透过率为63.38%该工作近期以“Periodic transparent nanowires in ITO film fabricated via femtosecond laser direct writing”为题发表在Opto-Electronic Science (光电科学)。
  •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昆明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2〕15号)等文件精神,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结合昆明市实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昆明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该方案指出:到2025年,基本摸清昆明市重点化学物质环境信息,基本具备新污染物调查能力,增强新污染物监测筛查、评估能力,实施重点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措施,推进新污染物治理示范项目,逐步建立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和管理机制,有效防控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积极争取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治理筛查与监测试点示范项目省级资金支持。按照省级安排部署,配合在滇池、阳宗海等重点流域和饮用水水源地对大气、水、土壤中的新污染物开展环境调查监测;配合省级对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微塑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污染物开展监测试点示范,对城区和乡镇饮用水出厂水和末梢水开展饮用水水质监测;配合省级开展地下水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及健康风险评估。到2025年底,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方案具体内容如下:昆明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2〕15号)、《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云发〔2022〕20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云政办发〔2022〕95号)和《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昆发〔2023〕11号)精神,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结合昆明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为核心,以健全机制、科学评估、标本兼治为工作原则,实施调查评估、分类治理、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加强制度、科技、财政支撑保障,统筹推进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为全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基本摸清全市重点化学物质环境信息,基本具备新污染物调查能力,增强新污染物监测筛查、评估能力,实施重点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措施,推进新污染物治理示范项目,逐步建立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和管理机制,有效防控新污染物环境风险。三、主要任务(一)压实责任,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1.建立新污染物治理部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联合调查、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统筹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按照市县落实的原则建立新污染物治理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加强、完善新污染物治理的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新污染物治理属地责任。〔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二)开展调查监测,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2.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按照国家、省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工作部署,组织开展医药、化工、畜禽养殖等重点行业和重点工业园区中化学物质生产使用的品种、数量、用途等基本信息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筛选优先评估化学物质,建立重点管控清单。依据国家、省首批优先评估化学物质清单,进一步开展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调查。(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3.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积极争取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治理筛查与监测试点示范项目省级资金支持。按照省级安排部署,配合在滇池、阳宗海等重点流域和饮用水水源地对大气、水、土壤中的新污染物开展环境调查监测;配合省级对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微塑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污染物开展监测试点示范,对城区和乡镇饮用水出厂水和末梢水开展饮用水水质监测;配合省级开展地下水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及健康风险评估。到2025年底,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按照职责分工负责)4.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根据国家、省新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估要求,组织开展医药、化工、畜禽养殖等重点行业的环境风险筛查。(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5.动态更新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在云南省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基础上,通过筛查评估识别昆明市优先控制化学品的主要环境排放源,动态更新昆明市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三)强化源头监管,防范新污染物产生6.贯彻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严格执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落实企业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主体责任。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事项纳入环境执法年度工作计划,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涉新化学物质环境违法行为。(市生态环境局负责)7.严格落实淘汰或限用措施。按照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要求,禁止、限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生产、加工使用和进(出)口。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严格对纳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的工业化学品、农药、兽药、药品、化妆品等,按期实施淘汰。强化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严格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准入管理。根据禁止进(出)口货物目录和《中国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管理要求,加强进出口管控和环境管理。(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8.加强产品中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严格落实国家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中重点管控新污染物限值和禁用要求,加强化妆品生产原料使用行为管理,落实国家关于禁用塑料微珠的要求。加强玩具、学生用品等产品中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的监督管理,强化产品质量执法监督,减少产品消费过程中造成的新污染物环境排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四)强化过程管控,减少新污染物排放9.加强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对使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医药、化工等重点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改造;企业应依法公开使用有毒有害原料的情况以及排放有关信息。积极培育创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10.规范抗生素类药品使用管理。按国家、省要求开展抗菌药物环境危害性评估工作。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按照零售药店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和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类抗菌药物要求,加大对抗菌药物规范使用情况的抽查和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类抗菌药物等违法违规行为。按照兽用抗菌药监督管理措施,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大力推行凭兽医处方销售使用兽用抗菌药。(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11.强化农药使用管理。加强农药登记管理,开展农药环境风险监测,落实再评价要求。严格管控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性的高毒高风险农药及助剂。严格落实高毒高风险农药淘汰和替代要求,鼓励发展高效低风险农药。鼓励使用便于回收的大容量包装物,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和监管。(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五)推动实施新污染物末端治理,降低新污染物环境污染隐患12.加强新污染物多环境介质协同治理。加强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环境治理。按照有关法规、标准及排污许可要求,将生产、加工使用或排放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中所列化学物质的企事业单位纳入重点排污单位管理,督促有关企事业单位采取污染控制措施,确保相关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要求;对排放(污)口及其周边环境定期开展环境监测,评估环境风险。严格落实排污许可、信息公开、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加强环境风险管控。(市生态环境局负责)13.强化含特定新污染物废物的收集利用处置。落实废药品、废农药以及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母液、废反应基和废培养基等废物的收集利用处置要求,提升含特定新污染物废物处置能力。(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14.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程。聚焦医药、化工、畜禽养殖、城镇污水处理等重点行业企业,在滇池、阳宗海等重点流域和饮用水水源地,鼓励开展新污染物减排和环境治理试点工程,形成一批新污染物减排和治理示范技术。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激励政策,推动企业先行先试,减少新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六)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15.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在市级科技项目中加大新污染物监测技术、环境危害评估和治理科技攻关扶持。积极配合开展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新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和生态健康风险研究;配合开展新型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快速检测与安全处置等研究。(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16.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监督、执法和监测能力建设。依托省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和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加强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专项培训。(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要加强对新污染物治理的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部门分工,抓好工作落实。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分工协作,共同做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2025年对本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送市生态环境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二)强化监管执法。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新污染物治理要求。加强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排放执法监测和重点区域环境监测。对涉重点管控新污染物企事业单位依法开展现场检查,加大对未按规定落实环境风险管控措施企业的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禁止或限制类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其有关产品生产、加工使用、进出口的监督执法。(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三)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加强资金保障,统筹财政资金支持新污染物调查监测、筛查评估、试点示范、管控治理等工作。通过招商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污染物治理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污染物治理的信贷支持力度。落实新污染物治理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税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四)加强宣传引导。开展新污染物治理科普宣传教育,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解读,科学引导企业和公众正确认识新污染物环境风险,树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理念,将新污染物环境防治融入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鼓励公众通过多种渠道举报涉新污染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 2023美国国家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单发布 新增106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
    华盛顿2023年2月7日,美国国家工程院 (NAE) 主席John L. Anderson宣布,美国国家工程院选出了106名美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这使美籍院士总数达到2,420人,外籍院士人数达到319人。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师获得的最高职业荣誉之一。那些在“工程研究、实践或教育,包括在适当情况下对工程文献做出重大贡献”和“开拓新的和发展中的技术领域,在传统的工程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开发/实施创新的工程教育方法。”的人会被授予院士荣誉。选举新的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为期一年。投票定于12月进行,院士资格的最终投票于1月进行。新当选的院士将在2023年10月1日的美国国家工程院年会上正式入选。以下是新的美籍院士和外籍院士的名单,以及他们在选举时的主要从属关系,并简要说明了他们的主要工程成就。新增美籍院士:Abele, John E.,Meach Cove Farms,Shelburne, Vt. 的所有者。开发微创医学并在各级倡导 STEM 教育。Abur, Ali ,波士顿东北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对电力系统状态估计和电力工程教育的贡献。Adamczyk, Darius,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霍尼韦尔国际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在量子计算、可持续技术和自动化方面的技术和业务领导地位,以及促进 STEM 职业的多样性。Allen, Mark G., Alfred Fitler Moore 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气与系统工程教授和首任科学主任。为医疗保健微机电系统 (MEMS) 的技术和商业化做出贡献。Alleyne, Andrew George,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兼院长。为动态热系统的建模和控制做出贡献,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系统和建筑。Ammon, Daniel,新泽西州奥克兰 Collagen Matrix Inc. 研发副总裁 用于在医疗器械行业跨多个学科的颠覆性技术的发明和开发。Awtar, Shorya,密歇根州安阿伯市 Parallel Robotics LLC 的首席执行官。发明并商业化了改变游戏规则的外科产品,这些产品使微创手术在世界范围内变得负担得起且易于使用。Barber, Michael J.,波士顿通用电气公司首席多元化官(已退休)。表彰在全球医疗保健领域开发诊断成像和定点医疗设备方面的贡献和领导地位。Barzilay, Regina,剑桥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 Delta Electronics 教授。用于理解文本、分子和医学图像结构的机器学习模型。Berhe, Asmeret Asefaw,华盛顿特区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主任 对与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相关的土壤碳循环和封存的理解。Blasko, Vladimir,高级经理,Sikorsky Aircraft Corp., Lockheed Martin Corp., Stratford, Conn. 对再生电力驱动和并网转换器的理论和实践的贡献。Bricker, Jeffery,伊利诺伊州德斯普兰斯市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UOP LLC 高级总监。获得催化的基本方法,从而在全球炼油和石化行业中使用环境安全的技术。Bruno, Tory,科罗拉多州 Centennial 联合发射联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创建和领导支持国家安全任务和扩展未来持续太空能力的太空发射计划。Buehler, Markus J., Jerry McAfee (1940) 剑桥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土木与环境工程教授。用于实施使用纳米力学来建模和设计抗断裂的仿生材料。Burrows, Michael,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谷歌有限责任公司杰出工程师,在压缩、网络搜索和索引、操作系统和安全协议方面的开创性工作。Caligiuri, Robert D., Exponent 公司副总裁兼材料与腐蚀工程首席工程师,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他对理解工程材料的失效机制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在超高应变率的金属中。Capka, J. Richard,首席运营官,Dawson & Associates,华盛顿特区 在执行复杂的、具有全国意义的水资源和交通项目以及促进创新的公私大学合作伙伴关系方面发挥工程领导作用。张世富,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 Fu Foundation 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院长和 Morris A. and Alma Schapiro 教授。对多媒体搜索和检索的贡献。Chellappa, Ramalingam,彭博特聘教授,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对数字图像分析、自动人脸识别和应用的贡献。陈沪东,Simulia 研发技术高级总监,Dassault Systèmes,沃尔瑟姆,马萨诸塞州。对湍流的格子玻尔兹曼模拟及其在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做出了贡献。Chiang, Leo H.,陶氏化学公司高级研发研究员,德克萨斯州杰克逊湖。对过程数据分析的贡献及其在过程监控和化学工业持续改进中的应用。Chopra, Inderjit, Alfred Gessow 教授兼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航空航天工程 Gessow 旋翼机中心主任。用于推进旋翼机空气力学/气动弹性分析,增强无轴承旋翼、主动控制和人力直升机。Collias, Dimitris I.,俄亥俄州西切斯特宝洁公司研究员。用于消费品中使用的可持续塑料的创新,以降低大量聚合物的碳强度。Cramer, Steven M., William WeightmanWalker 教授,纽约州特洛伊伦斯勒理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系 科学和技术进步导致新的色谱材料、工艺和用于生物制药纯化的预测工具。Cummings, Peter T., John R. Hall 田纳西州纳什维尔范德比尔特大学化学工程(荣誉退休)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教授。基于模拟的化学工程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建模和计算纳米科学领域的创新和领导地位.Curtis, Jennifer Sinclair,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化学工程系特聘教授。研究载有颗粒的流动和工业上使用的稀相和密相气固流动算法。Darden, Christine Mann,弗吉尼亚州汉普顿 NASA 兰利研究中心战略通信办公室主任(已退休)。表彰他在超音速飞行技术方面的开创性研究以及在推进空气动力学设计以产生低轰声波效果方面的领导地位。Devgan, Anirudh,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 Cadence Design Systems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行业的技术和业务领导地位。Ehrig, Kathy Jane,必和必拓奥林匹克大坝地质冶金主管,南澳大利亚阿德莱德。通过将地质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冶金学联系起来,以优化金属回收,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促进地质冶金学的发展。Eltahir, Elfatih AB, HM King Bhumibol 剑桥麻省理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教授。为了进一步理解气候和土地利用如何影响水的可用性、环境和人类健康以及媒介传播的疾病。Freeman, Benny D., William J. (Bill) Murray Jr.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McKetta 化学工程系工程捐赠主席。用于开发用于气体分离、离子传输以及气体和水净化的聚合物膜。Friedman, David Alan,旧金山 Forell/Elsesser Engineers Inc.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已退休)。领导历史建筑抗震改造创新解决方案的开发。Furrer, David U.,康涅狄格州东哈特福德普惠公司材料与工艺高级研究员学科带头人。用于开发和工业实施计算建模工具,实现传统和新兴航空航天合金的高效材料/工艺/产品设计。Gelsinger, Patrick Paul,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在半导体和计算行业的技术和业务领导地位。Gershenfeld, Neil,剑桥麻省理工学院位与原子中心主任。用于消除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界限,从量子计算到数字材料再到物联网。Goldfarb, Donald, Alexander 和 Hermine Avanessians,哥伦比亚大学工业工程和运筹学教授,纽约市。用于开发广泛使用的线性、二次和非线性优化算法和方法。Goodnight, James,北卡罗来纳州卡里市 SAS Institute Inc.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用于创建领先的分析软件并在全球范围内引领数据科学和 STEM 教育。Green, Peter F.,科罗拉多州戈尔登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科学与技术副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研究官。在聚合物扩散物理学、玻璃行为和有机电子设备方面的贡献以及在能源技术方面的领导地位。Grubbe, Deborah L., Operations and Safety Solutions LLC 总裁兼所有者,位于宾夕法尼亚州查兹福特。感谢他为改进化学加工行业的工程安全实践做出的贡献和领导。Holley, Kerrie L., Google Cloud 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行业解决方案总监,Google LLC,加利福尼亚州圣拉斐尔。为面向服务的架构的发展做出贡献,使全球企业能够更快地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Huang, David,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凯西眼科研究所副主任兼研究主任。开发多维微米级光学成像技术,彻底改变了眼病的诊断和治疗。黄学东, Microsoft Corp. Azure AI 技术研究员兼首席技术官,华盛顿州雷德蒙德。在语音和语言技术及产品(包括基于云的智能系统的开发)方面的技术贡献和领导。Jackson, Lisa Perez, Apple Inc. 环境、政策和社会倡议副总裁,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表彰政府和企业在保护空气和水质以及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领导力。John, Miriam E.,加利福尼亚州利弗莫尔桑迪亚国家实验室荣誉退休副总裁。表彰其对核威慑和国土安全系统和技术的国家级贡献。Jupiter,Clyde Peter,盐湖城 AZIsotopes 联合创始人。对核辐射检测和推进核能的贡献。Kamm, Roger D., Cecil 和 Ida Green 剑桥麻省理工学院生物与机械工程特聘教授。对理解生物学和医学力学的贡献,以及在生物力学领域的领导地位。Katul, Gabriel, Theodore S. Coile 杜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水文与微气象学特聘教授,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 生态水文学和环境流体力学的进步。Keville, Christine Mary, Keville Enterprises Inc.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萨诸塞州马什菲尔德。通过商业成功、指导学生和企业以及国家专业协会的领导来促进工程专业的多样性。Kovscek、Anthony R.、 Keleen 和 Carlton Beal 石油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教授,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加利福尼亚州。对孔隙尺度成像和对多孔介质中泡沫流动的理解的贡献。Kuhn, Kelin J.,纽约州伊萨卡市康奈尔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兼职教授 为促进新型晶体管器件的开发和集成做出的技术贡献。LeChevallier, Mark W.,科罗拉多州莫里森 Dr. Water Consulting LLC 的负责人和经理。为了推进知识以及开发和实施控制饮用水中微生物污染物的解决方案。Lerner-Lam, Eva, Palisades Consulting Group Inc. 创始人兼总裁,Tenafly,NJ 加速在工程实践中采用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规范和标准。Levi, Carlos G.,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材料系 Mehrabian 特聘教授。为理解和开发用于先进燃气涡轮发动机的高温工程表面和多层做出贡献。Lewis, Stephen M.,技术与创新副总裁,POET LLC,Sioux Falls,SD 领导开发和商业化生物工艺技术,使玉米乙醇成为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可持续运输燃料。 Liu, Yaoqi Joe,芝加哥 James Hardie Industries plc 首席技术官。为多层聚合物光学薄膜产品的开发和商业化做出贡献,并在全球范围内倡导创新。Locascio, Laurie E.,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所长,马里兰州盖瑟斯堡。微流体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以及 NIST 的远见卓识领导力造福于美国新兴技术。Lozano, Karen, Julia Beecherl 得克萨斯州爱丁堡德克萨斯大学里奥格兰德河谷机械工程教授。对纳米纤维研究和商业化的贡献,以及对来自服务欠缺人群的本科生的指导。罗爱华,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用于实施轻质铝、镁和钛材料以及汽车应用的先进制造工艺。Mackinlay, Jock Douglas,西雅图 Salesforce Inc. Tableau Software 技术研究员。对计算数据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领域的贡献。Marr, Linsey C., Charles P. Lunsford 教授,查尔斯 E. Via Jr.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布莱克斯堡。用于推进空气传播的致病病毒的运输、清除和缓解的基础知识。Maseeh, Fariborz,加利福尼亚州纽波特比奇 Massiah 基金会创始人兼总裁。在微机电系统的高效设计、开发和制造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并取得进步,并通过公共服务培养工程人才。Maser, James G., Aerojet Rocketdyne 航天高级副总裁,加利福尼亚州曼哈顿比奇。致力于航天发射行业,领导成熟和新兴公司。Medioni,Gerard Guy,洛杉矶亚马逊公司 Physical Stores Tech 副总裁兼杰出科学家。为计算机视觉及其面向消费者的应用做出贡献。Merrion, David F.,密歇根州诺维市 Merrion Expert Consulting LLC 首席执行官。在开发多种采用高可靠性、省油和低排放技术的先进商用柴油发动机方面处于领先地位。Miller, David W., Jerome C. Hunsaker,剑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系教授。表彰在天基望远镜设计控制技术方面的贡献,以及在空间技术跨机构指导方面的领导地位。Nguyen, Thuc-Quyen,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聚合物和有机固体中心主任。用于领导教育和多样性,以及用于节能建筑和温室的有机光伏研究。Nitz, Larry T.,执行总工程师(已退休),电气化推进,通用汽车公司,庞蒂亚克,密歇根州。在创新汽车推进系统和电气化的开发和全球实施方面的贡献和领导。Norwood,弗吉尼亚州,地球资源需求经理(退休),美国宇航局系统部,休斯飞机公司,Topanga,加利福尼亚州。雷达多光谱卫星系统的原始设计和实施构成了地球观测 Landsat 任务的基础。Ober, Christopher Kemper, Francis Norwood Bard 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纽约州伊萨卡市康奈尔大学 发明新型光刻胶系列,可在微电子制造中实现高分辨率光刻。Owen, Douglas M.,高级主管,Stantec,Carlsbad,Calif. 为饮用水质量、扩大饮用水再利用以及将可持续性融入水处理厂设计做出贡献。Panetta, Karen Ann,马萨诸塞州梅德福塔夫茨大学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院长兼教授。表彰其在 STEM 领域赋予女性权力的领导力,以及对计算机视觉和模拟算法的贡献。Papalambros, Panos Y., James B. Angell 杰出大学名誉教授和 Donald C. Graham 名誉教授,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机械工程学院。对复杂系统优化的贡献以及在推进变革性工程设计研究和教育方面的领导地位。Parrillo, David,密歇根州米德兰陶氏化学公司研发副总裁,负责开发和商业化用于消费和工业应用的创新工艺和产品。Peters-Lidard, Christa D.,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科学与探索副主任,格林贝尔特,马里兰州。对理解陆地-大气相互作用、土壤水分监测和建模以及在地球系统建模方面的领导作用做出贡献。Plys, Martin Gerard, Fauske & Associates Inc. 首席技术官兼废物技术和后福岛服务副总裁,伊利诺伊州布尔里奇。对核反应堆安全和辐照核燃料废物技术科学的贡献。Prausnitz, Mark,亚特兰大佐治亚理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学院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学院校董教授兼 J. Erskine Love Jr. 主席。用于发明、开发和翻译用于无痛疫苗接种和药物输送的可溶解微针。Prete, Thomas Ward,康涅狄格州诺斯福德普惠公司军事工程副总裁。在开发和维修先进军用和商用飞机喷气发动机方面的工程领导地位。Ramakrishnan, TS,斯伦贝谢道尔研究中心高级科学顾问,剑桥,马萨诸塞州。对岩石物理学、储层特征描述、生产井废弃以及碳封存和储存的贡献。Rekoske, James Edward,伊利诺伊州格伦维尤 Ecolab 全球 RD&E 工业高级副总裁。领导石化产品、可再生燃料、替代能源和节水技术的开发和实施。Sachdev, Anil,密歇根州沃伦市通用汽车公司首席技术研究员兼实验室组经理。研究、开发和商业化轻质材料以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Sanchez, Adalio T., S Group Advisory LLC 总裁,佛罗里达州那不勒斯。感谢他通过推动个人、企业服务器和超级计算系统的前沿创新改进业务流程的贡献。Sanders, William H.、 William D. 博士和 Nancy W. Strecker 院长,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工程学院。在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和弹性技术方面的技术贡献和跨学科领导。Savage, Stefan,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隐私性和可靠性做出贡献,转变解决这些领域问题的方法。Scholz, Christopher H.,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物理学和应用数学名誉教授。用于开展有关断层和地震力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Simchi-Levi, David,剑桥麻省理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用于使用优化和随机建模来增强供应链管理和运营的贡献。Smyth, J. Gary,通用汽车公司全球研发部执行董事(已退休),密歇根州罗切斯特山。表彰其在汽车能效、环境可持续性、车辆电气化和自动驾驶方面的领导力和技术创新。Soga, Kenichi, Donald H. McLaughlin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矿物工程系主任兼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校长教授。用于地质力学和计算建模方面的进步,以及地下基础设施的模拟和监测。Sutherland, John W.,普渡大学环境与生态工程教授兼 Fehsenfeld 家族负责人,印第安纳州西拉斐特。对制造业环境可持续性的研究贡献及其在工业中的实施。Swartz, Melody A., William B. Ogden 教授,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分子工程学院,芝加哥。对于淋巴运输、免疫生物学和免疫工程的基础和转化见解,导致癌症免疫治疗和疫苗接种的新方法。Synolakis, Costas Emmanuel,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用于开发海啸预测模型和预警系统,并为决策者提供灾害管理方面的建议。Tomsovic, Kevin L.,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 Min H. Kao 校长教授。对电力系统计算方法和电力工程教育的贡献。Tookes, Hansel, II,雷神国际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已退休),佛罗里达州棕榈滩花园。领导先进军用飞机发动机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Towe, Elias D., Albert 和 Ethel Grobstein,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对半导体量子结构以及在异质光子和电子设备和系统中的应用的贡献。Vahdat, Amin,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谷歌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兼副总裁。为数据中心和为云计算机系统提供动力的全球网络的设计和实施做出贡献。Wang, Q. Jane,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西北大学麦考密克工程学院教授。对工业应用中计算摩擦学的贡献。Washington, Gregory Nathaniel,乔治梅森大学校长,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感谢电磁学和材料界面技术的进步,以及在工程教育领域的专注领导和服务。Westerhoff, Paul,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坦佩分校可持续工程与建筑环境学院环境工程教授兼 Fulton 主席。对新兴污染物评估和水净化技术的领导和开创性研究。Woodburn, William, 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的创始合伙人和运营合伙人,位于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领导应用工程原理改善基础设施业务和创立 Engineering Tomorrow 以推进 STEM 教育。Wright, Dawn Jeannine,加利福尼亚州雷德兰兹环境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海洋科学并开发海洋 GIS 模型。Wyche, Vanessa E.,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主任,休斯敦。领导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实现商业太空经济和未来的月球和火星任务。徐隆亚,哥伦布俄亥俄州立大学高性能电力电子中心联合创始人兼主任(已退休)。为航空航天和风力涡轮机的高性能电机和变速驱动做出贡献。薛捷,思科系统公司技术和质量副总裁,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对高可靠性网络产品开发和制造的工程和领导贡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