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白芷酸酐

仪器信息网白芷酸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白芷酸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白芷酸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白芷酸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白芷酸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白芷酸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白芷酸酐相关的解决方案。

白芷酸酐相关的资讯

  • 淀粉中顺丁烯二酸和顺丁烯二酸酐高效液相检测方法
    近日台湾被曝&rdquo 毒淀粉&rdquo 事件,即食品中发现含顺丁烯二酸的有毒淀粉。珍珠奶茶、甜不辣、粉圆、板条、鸡排等这些台湾经典美食均中枪。顺丁烯二酸又名马来酸酐,是工业原料,加入淀粉后可增加食物的弹性、黏性及外观光亮度,在食品中属非法添加物,会对人体肾脏造成极大损伤。 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采用Venusil MP C18液相色谱柱开发了淀粉及其制品中顺丁烯二酸和顺丁烯二酸酐总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前处理操作简单,适用于淀粉及其制品中顺丁烯二酸和顺丁烯二酸酐总含量的定量检测。 样品制备 称取2.50 g样品(精确至0.01 g)于50 mL比色管中(淀粉制品用粉粹机磨碎后称取),加入25 mL乙醇-水(5:95,v:v)混合溶液,涡旋2min,超声提取20 min后用乙醇-水混合溶液定容至50 mL,摇匀,8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过0.45&mu m尼龙滤膜,待测。 色谱条件 色谱柱:Venusil® MP C18 5&mu m 100Å 4.6× 250mm 流动相:水(磷酸调pH至3.0):乙腈=90:10 波 长:215nm 流 速:1mL/min 柱 温:30℃ 进样量:20ul 色谱图 图1 0.1ug/ml标准溶液色谱图 图2 淀粉空白样品色谱图 图3 10mg/kg淀粉添加样色谱图 订货信息 名称 规格 订货号 Venusil MP C18 5µ m;100Å ;4.6*250 mm VA952505-0 1.5mL样品瓶 短螺纹透明带书写处,100/PK 1109-0519 1.5mL样品瓶盖 100/PK 0915-1819 微孔滤膜(Nylon) 13mm,0.45&mu m,200个/包 AS021345 一次性注射器 2ml无针头,100支/包 LZSQ-2ML 乙腈 4L/瓶,色谱纯 AH015-4
  • 蛋白质组学研究新成果|解锁紫外光解离(UVPD)质谱产生的内部碎片
    大家好,本周为大家分享一篇2024年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的文章,Panda-UV Unlocks Deeper Protein Characterization with Internal Fragments in Ultraviolet Photodissociation Mass Spectrometry1。该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北京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的常乘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王方军教授。  在过去的十年里,UVPD (193nm)因其出色的碎裂效率而备受关注。它能够产生a/x, b/y, c/z等多种类型离子,并能够对小于30 kDa的蛋白质提供近乎完整的序列裂解。它是完整蛋白表征的有利工具,能够提供序列、PTM、次级结构等丰富信息。常规的UVPD分析主要依赖于识别N-端或C-端碎片(a/x, b/y, c/z),尽管已经满足大部分的小分子蛋白质(  图2. Panda-UV工作流程  通过在三种模型蛋白质上进行全面基准测试,展示了Panda-UV强大性能(图3)。内部片段的加入使得识别的片段数量提高了26%,并将平均蛋白质序列覆盖率提高到了93%,解锁了模型蛋白质中最大蛋白碳酸酐酶II的隐藏区域。此外,平均65%的内部片段可以在多次重复实验中被识别,展示了Panda-UV识别片段的高置信度。与现有的内部片段匹配软件ClipsMS进行对比,Panda-UV通过对代码框架的优化,搜索模型蛋白的一个质谱数据不超过9分钟,比ClipsMS快50倍。最后,在分析单克隆抗体时,Panda-UV将识别的片段数量翻倍,mAb亚基的序列覆盖率可以提高到86%,并且CDR几乎完全测序,显著提高了mAb的识别准确性(图4)。  图3. A) B)Panda-UV与C) D)Clips MS解析CA、Mb、Ub三种蛋白的UVPD数据对比  图4. Panda-UV在mAb UVPD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总的来说,Panda-UV赋予研究人员解锁UVPD数据中内部片段的能力。尽管Panda-UV是专门为UVPD设计开发的,但是用一般解离方法(例如:HCD、ETD)得到的质谱图也是兼容的。Panda-UV揭露了完整蛋白质表征的隐藏深度,为蛋白质组学top-down深度分析提供了帮助。  撰稿:刘蕊洁编辑:李惠琳文章引用:Panda-UV Unlocks Deeper Protein Characterizationwith Internal Fragments in Ultraviolet Photodissociation Mass Spectrometry  参考文献  1. Zhu Y, Liu Z, Liu J, et al. Panda-UV Unlocks Deeper Protein Characterization with Internal Fragments in Ultraviolet Photodissociation Mass Spectrometry. Anal Chem. 2024 96(21): 8474-8483.
  • 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自上而下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大家好,本周为大家分享一篇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的Letter,Nonionic, Cleavable Surfactant for Top-Down Proteomics [1],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葛瑛教授和Kyle A. Brown博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从细胞中溶解和纯化蛋白质的通用工具,是结构生物学中使用的关键试剂。N-dodecyl-β-D-maltoside(DDM)是最受欢迎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之一,用于从非变性环境中提取蛋白质进行下游生物学实验。然而,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即使是像DDM这样温和的表面活性剂,依然会对自上而下蛋白质组学分析产生不利影响。与表面活性剂相关的信号抑制一般是由低分子量物质较高的电离效率和信噪比引起的。此外,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会对常见的前端蛋白质分离技术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对于反相液相色谱(RPLC)而言,可能会导致再现性和稳健性方面的潜在问题。克服表面活性剂在下游蛋白质组学分析中的不兼容性问题的一种方法是插入一个可裂解键(例如酸或光不稳定键),能够在质谱分析之前降解为无害的副产物。然而通常用于蛋白质组学的可裂解表面活性剂含有变性阴离子基团,如硫酸盐,不能用于需要非变性条件的应用。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可以在非变性条件下辅助传统的蛋白质制备方法的可裂解表面活性剂,并能适用于下游蛋白质组学分析。本文中,作者首次使用了一种非离子型可裂解的表面活性剂N-decyl-disulfide-β-D-maltoside(DSSM),用于自上而下的蛋白质组学。(图1)  图1. DSSM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首先,作者在变性条件下,用碳酸酐酶(29.1 kDa)评价了DSSM与ESI-MS分析的相容性。表面活性剂通过TCEP在4℃条件下降解2 h,在DSSM降解和离心后,没有观察到不溶性降解产物。    图2. DSSM与完整蛋白ESI-MS分析的相容性。  作者进一步评估了DSSM与RPLC-MS的兼容性,以研究膜蛋白。膜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药物靶点,由于其固有的低溶解性和低丰度,通常难以使用自上而下蛋白质组学进行研究。作者对一种模型离子通道蛋白KcsA进行了DSSM辅助膜蛋白组学分析。使用氯仿:甲醇:水沉淀法去除不相容的缓冲组分(盐、洗涤剂等)后,在DSSM (2× CMC)中溶解KcsA。表面活性剂用TCEP(在水中或50%异丙醇中)降解,用CID进行RPLC-MS/MS破碎。结果显示,作者成功地表征了防止通道失活的突变(E71A)。(图3)    图3.DSSM溶解膜蛋白的自上而下蛋白质组学  最后,作者利用DSSM提取哺乳动物细胞内源性蛋白,表面活性剂降解后直接用RPLC MS/MS进行分析。在采用TopPIC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后,作者通过四次LC-MS/MS实验从206个蛋白质组中鉴定出276种proteoform。作者证明了DSSM是一种有价值的用于细胞裂解的表面活性剂,并可以用于RPLC-MS/MS分析进行proteoform鉴定。  图4. 使用DSSM从细胞裂解液中提取的内源性蛋白质的自上而下蛋白质组学总的来说,作者证明DSSM可以促进膜蛋白的自上而下蛋白质组学表征,以确定序列变异和翻译后修饰(PTMs)。未来在蛋白质组学实验和结构生物学研究中,DSSM可以作为DDM的一般替代品。  撰稿:张颖编辑:李惠琳文章引用:Brown KA, Gugger MK, Yu Z, Moreno D, Jin S, Ge Y. Nonionic, Cleavable Surfactant for Top-Down Proteomics. Anal Chem. 2023 Jan 6.  李惠琳课题组网址 www.x-mol.com/groups/li_huilin  参考文献  Brown KA, Gugger MK, Yu Z, Moreno D, Jin S, Ge Y. Nonionic, Cleavable Surfactant for Top-Down Proteomics. Anal Chem. 2023 Jan 6.
  • N端封闭蛋白序列分析进行时——台式MALDI-8020
    胰蛋白酶消化,质谱法轻松鉴定蛋白质,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工作流程。即使是刚接触MS的使用者也可以很快掌握。在质谱法鉴定蛋白的工作流程中,蛋白质鉴定是通过使用搜索引擎,例如 Mascot或Matrix Science进行简单的数据库搜索来实现的。然而,对于数据库中未列出的蛋白质鉴定需求,或需要进行蛋白质末端序列分析的这两种情况,通常采用更昂贵的高端仪器和更复杂的工作流程,需要熟练的操作员。此外,蛋白质测序仪也通常用作蛋白质末端序列分析的方法,但遇到 N 端封闭的蛋白质,去封闭是必要的。作为样品序列分析前的预处理,预处理效果取决于蛋白质类型,可能效果不佳,对操作人员有一定要求,需要一定程度的技能和经验,这些可能会限制其使用。 近年来,利用MALDI-TOF离子源(ISD:In-Source Decay)中发生的蛋白质碎裂离子,可以分析N末端被封闭或未在数据库中登记的蛋白质序列MS图谱。此外,ISD理论上不受每个样品质量的限制,因此无需胰蛋白酶消化即可直接对高质量蛋白质进行测序。结合电泳胶提取蛋白和岛津台式机MALDI-8020,通过N端封闭蛋白的分子量测定和序列分析的例子,让我们来了解下大蛋白分子直接测序技术MALDI-ISD。 将模型样品N 端被乙酰化的牛碳酸酐酶 (Sigma-Aldrich)溶解在缓冲溶液中进行电泳, 95 °C 下加热 5 分钟,然后在聚丙烯酰胺凝胶(ATTO 12.5 %,预制 e-PAGEL)上进行电泳。所得聚丙烯酰胺凝胶用考马斯亮蓝染色以检测蛋白质斑点。使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提取缓冲溶液,我们从凝胶分离的碳酸酐酶的条带中提取蛋白质。使用氯仿/甲醇在提取缓冲溶液中沉淀蛋白质以去除表面活性剂和盐,并使用 MALDI-TOF 质谱仪进行测量。芥子酸用作 MALDI 基质用于蛋白质分子量测量,1,5-二氨基萘 (DAN) 用于 ISD 的序列分析。 图1、碳酸酐酶电泳图图2、从凝胶中提取的碳酸酐酶MS图(基质芥子酸) 接下来,从25 pmol凝胶蛋白条带中提取碳酸酐酶,与基质DAN混合,MALDI-8020线性模式进一步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主要检测到c离子(从蛋白质N段产生的片段)质量一致的峰。通过使用免费软件Mass++ TM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比对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 (BLAST),我们对从检测到的峰中获得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搜索。 图3、MALDI-ISD鉴定结果 鉴定结果显示匹配结果最高的是碳酸酐酶。通过检测到的c离子片段质量和数据库中已有的碳酸酐酶氨基酸序列,我们可以推断出N段序列是SHHWGYGKH...,并且是N-乙酰化的。 MALDI-8020线性模式MALDI-ISD技术,无需复杂的工作流程,无需胰蛋白酶消化即可直接对高质量蛋白质(如本文所述m/z 29030示例)进行N端测序。 该方法在岛津应用专家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日本爱媛大学高级研究支持中心生物医学分析部、利物浦大学生化与系统生物学系等共同发表的一篇文献中也有应用到。PEPPI-MS基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预分馏,实现质谱法鉴定完整蛋白或蛋白复合物。凝胶分离回收14种人血清蛋白,提取后,用MALDI-8020的MALDI-ISD产生的产物离子鉴定人血清白蛋白N端氨基酸序列。 MALDI-8020是岛津MALDI家族一款体积小巧,性能卓越的特色产品。荣获2018 IBO工业设计大奖银奖。 主要特点:● 线性台式MALDI-TOF● 200Hz固态激光器,355nm波长● 进样速度快● TrueClean™ 自动源清洁功能。配备大口径离子光学系统,使仪器长期使用中源的污染风险降到最低。配备基于紫外激光器的源清洁功能,可自动快速实现源自清洁。● 静音(参考文献:岛津应用新闻 No.B83J. Proteome Res. 2020, 19, 3779−3791
  • 蛋白质组学药物发现成果|μMap光催化临近标记支持小分子结合位点映射
    大家好,本周为大家分享一篇2023年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的文章,μMap Photoproximity Labeling Enables Small Molecule Binding Site Mapping1。该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学系的David W. C. MacMillan教授。  目前,药物发现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基于靶点的药物研发(Target-based drug discovery,TDD)和基于表型的药物筛选(Phenotypic drug discovery, PDD)。表型筛选主要是在细胞或动物水平开展实验,因此蛋白靶点以及蛋白-配体结合模式一开始就是未知的,如何在确定活性分子后快速地找到其作用通路、靶点、结合位点、结合模式(正构/别构)一直以来都是众多研究员所关心的问题。常规的蛋白质组学差异性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确认作用通路、发现潜在靶点,但却缺少更精细的结构信息。光亲和标记(Photoaffinity Labeling)能够有效地补充这方面的信息,将PAL探针靶向交联至靶蛋白结合口袋,再利用LC-MS去寻找标记位点或肽段,从而提供肽段或残基分辨率的结合位点信息。然而,由于PAL探针与蛋白是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比进行结合的,所以产生的标记信号和序列覆盖都非常有限。除此之外,每个PAL探针都有不同的二级碎裂模式,使质谱分析复杂化。基于此,David W. C. MacMillan团队开发了一种稳健且通用的光催化标记方法来定位蛋白结合位点。  如图1B所示,活性分子上连接有具有光催化功能的标签(Catalytic tagging),本文使用的是铱光催化剂。活性分子-铱光催化剂偶联物能够靶向至蛋白的结合口袋,在可见光的照射下,铱通过能量转移的方式催化附近的双吖丙啶探针生成卡宾自由基,卡宾自由基能够与邻近的氨基酸残基发生反应,从而实现结合口袋的邻位标记。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独特的μMap光催化临近标记法将靶向定位和邻近标记分配给不同的分子去完成,邻位标记不受限于靶向定位所需要满足的化学计量比的要求,可实现多个邻近位点的标记,具有信号放大的效果。此外,所有活性分子-铱光催化剂偶联物都可以配合使用统一的邻位标记探针,具有一致二级碎裂模式,有助于简化后续LC-MS数据分析。  图1 μMap光催化邻近标记法原理  为了确认该方法的选择性标记能力,作者以牛碳酸酐酶(CA)为例,探究磺胺类抑制剂-铱催化剂偶联物(图2A sulfonamide-Ir (1))能否触发CA上邻近结合位点的选择性标记。将CA与BSA蛋白按照1:1混合,向中加入sulfonamide-Ir,随后加入带有生物素标签的邻位标记探针(图2A Diazirine-PEG3-biotin(2)),根据Western blot的结果可知(图2B),sulfonamide-Ir (1)的加入触发了CA上的选择性标记,相比于未开启光照以及直接加入free-Ir的两组样品,加入sulfonamide-Ir的样品中CA条带明显变深,说明此条件下,CA上有较多的带有生物素标签的标记位点。随后,作者对样品进行柱上酶切,利用LC-MS鉴定标记肽段、定位标记位点(图2C-E)。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获得高置信度的标记残基信息,作者将free-Ir设置为对照组,通过统计sulfonamide-Ir组与free-Ir组中同一标记肽段信号强度的倍差变化(fold change)以及显著性差异分析,筛选出最可靠的标记位点。此次实验结果显示,邻近标记位点为Q135和H2,将其映射至CA的晶体结构上可知两个位点距离磺胺类小分子与CA的结合位点分别17和11Å,说明μMap光催化临近标记法在小分子结合位点的鉴定上是准确且可靠的。  图2 μMap光催化邻近标记法用于sulfonamide-CA结合位点的表征。为了展现μMap光催化临近标记法的普适性。作者将该方法应用到了其它一些蛋白-配体复合物模型上,如:(+)-JQ-1与BRD4(图3A)、dasatinib与BTK(图3B)、AT7519与CDK2(图3C)和lenalidomide与CRBN(图3D),以上实验均获得符合预期的结果。此外,作者还将μMap光催化临近标记法应用到了分子胶rapamycin介导的FKBP12-rapamycin-mTOR蛋白复合物结合界面的表征,展现了该方法“穿越空间”的结构表征能力,从蛋白FKBP12与小分子rapamycin互作到小分子rapamycin与蛋白mTOR的互作,描绘了整个结合界面的轮廓(图3E)。  图3 μMap光催化邻近标记法用于A)(+)-JQ-1与BRD4 B)dasatinib与BTK C)AT7519与CDK2 D)lenalidomide与CRBN E)FKBP12-rapamycin-mTOR蛋白复合物结合位点的鉴定。  以上均是在已知结合位点的蛋白-配体模型中开展的方法学验证实验,后续作者还将μMap光催化临近标记法应用到难成药靶点STAT3。MM-206是STAT3的小分子抑制剂,在临床前疾病模型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抗STAT3活性,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STAT3与MM-206结合的晶体结构报道,也没有关于MM-206与STAT3结合位点的信息。在本文中,μMap光催化临近标记的结果显示MM-206主要是结合在STAT3的CCD结构域上,大致在Q198和V291位点附近,属于一种变构调节剂(图4A-B)。最后,作者进一步探究了μMap光催化临近标记法在活细胞水平上的标记能力。如图C-E,使用μMap光催化临近标记法成功找到了(+)-JQ-1的结合蛋白:BRD2、BRD3及BRD4,并定位到了(+)-JQ-1与BRD4结合位点,大致在V90、K91、W81氨基酸残基附近。  图4 μMap光催化邻近标记法用于A-B)MM-206与难成药靶点STAT3结合位点的鉴定 C-E)组学样品中小分子(+)-JQ-1结合蛋白的鉴定及结合位点的锁定。  总之,本文开发了一种通过标记近端残基来绘制小分子结合位点的通用方法。该方法已被证明适用于一系列小分子配体-蛋白质、多蛋白质复合物和“不可成药”的靶点蛋白的互作表征,从单一蛋白到组学层面均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撰稿:刘蕊洁编辑:李惠琳原文:μMap Photoproximity Labeling Enables Small Molecule Binding Site Mapping  参考文献  Huth SW, Oakley JV, Seath CP, et al. μMap Photoproximity Labeling Enables Small Molecule Binding Site Mapping. J Am Chem Soc. 2023 145(30):16289-16296.
  • 环氧树脂的羟值测定
    环氧树脂优良的物理机械和电绝缘性能、与各种材料的粘接性能、以及其使用工艺的灵活性是其他热固性塑料所不具备的。因此它能制成涂料、复合材料、浇铸料、胶粘剂、模压材料和注射成型材料,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5月份,我们带来了环氧树脂水分含量检测的应用方案,现在我们带着环氧树脂羟值测定的应用方案与您见面了! 一、背景介绍羟值是指1g样品中羟基所相当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以mgKOH/g表示。目前胶黏剂中的环氧树脂、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及聚氨酯等对羟值有要求。羟值是环氧树脂羟基含量的量度,可以直接反映出环氧树脂分子量的大小;在聚酯多元醇的合成过程中,利用羟值与酸值的测试来监控合成反应程度,用来检验树脂分子量是否符合产品出厂要求;在聚氨酯胶黏剂生成时,羟值与酸值大小,是异氰酸酯加入改性的重要依据。故我们需要对羟值进行检测。依据标准:GB/T 12008.3-2009 塑料 聚醚多元醇 第3部分:羟值的测定。 二、羟值测定方法1、测试原理用过量酸酐与产品中羟基反应生成酯和酸,多余的酸酐水解成酸,再用碱进行中和滴定。根据氢氧化钠的消耗量,可计算出产品的羟值。由于滴定终点颜色变化不易观察,因此通过电位来指示终点。 2、仪器及试剂:● ZDJ-5B型自动滴定仪● 231-01 pH玻璃电极+232-01参比电极● 咪唑、吡啶、邻苯二甲酸酐、0.5mol/L氢氧化钠标定滴定溶液 3、测试(1)样品前处理:● 向试料和空白锥形瓶中准确移取25ml邻苯二甲酸酐酰化试剂。摇动瓶子,至试料溶解,每个锥形瓶接上空气冷凝管,放在115+2℃油浴里30min。● 加热后,将装置从油浴中拿出并冷却至室温。用30ml吡啶冲洗冷凝管并取下冷凝管。将溶液定量转移到250ml烧杯中,用20mL吡啶冲洗锥形瓶。(2)空白测定:将空白样品置于滴定仪上,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3)样品测定:将试样置于滴定仪上,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注意事项图1 样品测定曲线 (1)过量的水会破坏酯化试剂而干扰测定,试剂需要保持干燥,酰化试剂吸潮后需要重新配置。(2)酯化完成,冷却后,可以先加少量水,使过量的酸酐直接水解,在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3)样品的取样量要进行估算,尽可能的使试料质量与理论计算值相近。 三、仪器推荐ZDJ-5B型自动滴定仪● 7寸彩色触摸电容屏,导航式操作;● 支持电位滴定;● 实时显示测试方法、滴定曲线和测量结果;● 可定义计算公式,直接显示计算结果;● 支持滴定剂管理功能;● 支持pH的标定、测量功能;● 支持USB、RS232连接PC,双向通讯;● 可直接连接自动进样器实现批量样品的自动测量。
  • 2014年化学领域重要成果回顾
    2014已经翻过,来自世界各地的化学工作者们在过去的一年中做出了哪些精彩的发现?美国化学会主办的化学化工领域著名新闻媒体《化学化工新闻》从年内诸多报道中精选出十项重要的科研成果,与我们一同分享化学学科各个领域的重要进展。   No.1 元素周期表:氧化态的新纪录在铱的化合物中实现   氧化态表示化合物中某种原子被氧化的程度。在2014年之前,已知的化合物中氧化态最高为+8,仅存在与钌、铱、氙等少数元素的化合物中,而其中的铱尤为特别,因为理论上它还可以被继续氧化,达到+9的氧化态。今年,来自德国、加拿大和我国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紧密合作,成功地将理论预测变成了现实。他们从铱的单质出发,通过气相反应,成功制备出了四氧化铱正离子(IrO4+)。在这种离子中,铱元素的氧化态达到了+9,这是迄今氧化态的最高纪录。   No.2 显微镜技术:第一张氢键的显微镜照片受到质疑   左:低温下铜表面的8-羟基喹啉的原子力显微镜照片,黑色区域显示存在氢键 右:二(4-吡啶基)乙炔的四聚体的原子力显微镜照片。尽管这种分子相互之间不存在氢键作用,图片上仍然显示出类似的&ldquo 氢键&rdquo 结构。   氢键是分子间的一种特殊的相互作用,它的强度介于共价键和范德华力之间。氢键广泛参与到许多重要的现象&mdash &mdash 特别是生命现象中,因此对于氢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2013年,来自我国的一个研究组曾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8-羟基喹啉这种分子之间的氢键,这是首次直接观察到氢键,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在今年,来自芬兰和荷兰的研究人员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论文,对于这项研究提出质疑。他们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二(4-吡啶基)乙炔这种分子的四聚体。在四聚体中,相邻两个分子的氮原子之间没有任何氢键作用,但是他们也观察到了类似的&ldquo 氢键&rdquo 结构。因此,他们认为此前报道的氢键图像可能仅仅是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样品过程中产生的假象。这项研究提醒相关人员,在利用显微技术观察纳米尺度的物体时必须加倍小心。   No.3 材料科学:石墨烯出乎意料的新性质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个原子厚度的薄膜,通常被称为二维材料。自从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 海姆和康斯坦丁· 诺沃肖洛夫在2004年首次成功分离石墨烯以来,石墨烯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相当热门的领域,人们希望这种新型材料能够在许多应用中取代传统材料。   在2014年,关于石墨烯的一些新的研究让人们对这种新型材料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其中一项研究表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可能并不像人们此前认为的那样稳定。目前制备石墨烯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先将石墨氧化得到氧化石墨,再将其还原。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在紫外线照射和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催化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另一项研究则表明,尽管此前研究人员认为各种原子或者分子很难通过石墨烯,质子却可以很好地穿过它。因此石墨烯有可能被用于燃料电池中传导质子的薄膜。   No.4 计算化学:通过模型促进实验   &ldquo 从头计算的纳米反应器&rdquo 预测的乙炔聚合的过程   在2014年,研究人员朝着计算化学的终极目标&mdash &mdash 利用理论来发现新的化学反应&mdash &mdash 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被称为&ldquo 从头计算的纳米反应器&rdquo (ab initio nanoreactor)的计算化学新体系。在虚拟的环境中,这种&ldquo 纳米反应器&rdquo 将反应物的分子混合并压缩到一起,之后运用量子力学方法计算反应过程和反应产物。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预测出了一些化学反应的产物,这些化学反应由于需要高温高压,目前尚不能在实验室中验证。虽然这种新的计算化学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它仍然是计算化学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   No.5 有机合成:盐能够影响根岸偶联反应的进行   无机盐对于根岸偶联反应的影响:左上:当有机锌试剂与两个脂肪烷基相连时,无论有无无机盐存在,反应均无法进行 右上:当有机锌试剂与两个芳香基相连时,反应不需要添加无机盐即可进行:下:当有机锌试剂与一个脂肪烷基或芳香基和一个卤素原子相连时,反应必须在有无机盐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发生。   根岸偶联反应( Negishicross-coupling)由日本化学家、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之一根岸英一发现,指卤代烷与有机锌试剂在过渡金属催化下形成新的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根岸偶联反应自从1977年被发现以来,已被用于合成许多重要的有机物。来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员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发现,诸如氯化锂这样的无机盐能够显著影响根岸偶联反应的进行。根据有机锌试剂结构的不同,反应在一些情况下必须在有无机盐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另外一些情况下不需要无机盐参与就可以顺利完成,还有一些情况下,无论是否存在无机盐,反应都不能发生。研究人员解释说,根岸偶联反应要想正常进行,有机锌试剂与溶剂的极性必须匹配,而添加无机盐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这项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控制反应的进行,减少不必要的副产物的产生。   No.6 纳米技术:制备高纯度的碳纳米管   处在铂表面的多环芳香烃被加热时会发生折叠形成碳纳米管。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很好地控制碳纳米管的尺寸。   单壁碳纳米管被认为在许多领域都有着潜在应用,但长久以来,制备高纯度的碳纳米管是一项亟需解决的难题。目前常用的方法通常只能得到许多尺寸与手性各不相同的碳纳米管的混合物,从而影响到碳纳米管的导电性能。今年,两个研究小组分别在高纯度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上取得重大突破。北京大学李彦教授及合作者用钨-钴合金的纳米晶体作为&ldquo 种子&rdquo ,在高温下引导碳纳米管的生长。利用这种方法,他们将碳纳米管的纯度从55%提高到了92%。来自德国和瑞士的研究人员则利用多环芳香烃作为合成碳纳米管的原料。在高温下,这些芳香烃分子发生折叠和延伸,形成碳纳米管。通过这种手段,他们能够每次得到单一的一种碳纳米管。   No.7 合成生物学:细菌接受了扩展的遗传密码   上:人工合成的d5SICS-dNaM碱基对的化学结构 下:如果DNA的碱基从2对4种扩充到3对6种,密码子可能的组合将从64增加到216,因此有可能将一些新的氨基酸分子引入到蛋白质中。   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以及鸟嘌呤(G)和胞嘧啶(C)是我们熟知的DNA中的两对四种碱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利用这四种碱基来编组遗传密码从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在2014年,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将含有d5SICS和dNaM这一对并非天然存在的碱基的DNA引入了活的细菌体内,并发现含有新碱基的DNA能够在细菌体内正常复制。这一对新的碱基不像A-T和G-C碱基对通过氢键相互作用,而是通过疏水作用相结合。虽然含有新的碱基对的DNA已被证实能够在体外指导蛋白质合成,在生物体内的复制还是首次报道。如果含有新碱基对的DNA能够在生物体内被转录为信使RNA,未来我们将有可能利用它来合成新的蛋白质结构。   No.8 结构生物学:首次仅凭电子显微镜确定蛋白质结构   酵母菌的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的超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照片。蓝色、红色和黄色标出的结构分别表示与细菌的核糖体相同的结构、与哺乳动物线粒体核糖体相同的结构和酵母菌独有的结构。   精确测定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向来是X射线衍射的专利,但是在今年,来自英国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几位研究人员首次仅仅凭借电子显微镜就确定了蛋白质的结构。通过改进电子显微镜技术,他们成功获得了酵母菌的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的图像,分辨率为3.2埃(1埃是1纳米的十分之一,1米的百亿分之一,原子半径一般在1埃左右)。由于不需要像X射线衍射那样需要复杂繁琐的纯化和结晶过程,新的电子显微镜技术有望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   No.9 高分子科学:具有手性的新型塑料   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含有金属钴的化合物,它能够催化丁二酸酐和环氧丙烷这两种分子相互反应得到聚合物。环氧丙烷分子具有手性,也就是说它实际上具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它们像人的左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不能重叠。当环氧丙烷与丁二酸酐在这种新型催化剂作用下生成高分子时,手性得到了保持,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得到两种互为镜像的高分子。有趣的是,这两种高分子材料各自的熔点都是79 oC,但按照1:1的比例互相混合后,由于特殊的相互作用,熔点却升高至120 oC,而且结晶速度也大大加快,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塑料制品的生产加工。另外这种新型的塑料能够被生物降解,而且丁二酸酐和环氧丙烷都是常见的化工原料,因此很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获得大规模的应用。   No.10 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继续取得进展   左: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从下至上分别为透明电极、二氧化钛层、具有钙钛矿型结构的导体层和另一电极 右: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纵截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太阳能电池一直被视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目前已经商业化的硅太阳能电池能够将25%左右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但是造价昂贵。基于高分子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较为廉价,但是转化效率只有10%左右。近年来,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mdash &mdash 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solar cells)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并非使用钙钛矿(CaTiO3),而是指用来转化太阳能的物质具有通式为ABX3的化学组成,并且晶体结构与钙钛矿类似,它兼具了成本低廉和能量转化效率高的优点。目前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最常用的材料为(CH3NH3)PbI3。今年早些时候,有报道表明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已经达到16%,而在今年年底,已经有研究人员实现20%的转化率。由于含铅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毒性,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用锡代替铅得到的类似化合物同样可以用于生产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同样在今年,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碳纳米管和高分子形成的复合材料能够有效提高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   (部分配图引自原报道:http://2014.cenmag.org/top-chemistry-research-of-2014/)
  • 元胡止痛片中醋延胡索和白芷的含量测定
    元胡止痛片,为理气剂,由延胡索和白芷组成,为临床常用经方,具有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胁痛,头痛及痛经。 方中延胡索辛散温通,既善于活血祛瘀,又能行气止痛,为本方之君药。白芷辛散温通,长于祛风散寒,燥湿止痛,为本方之臣药,助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全方合用,共奏理气,活血,止痛之功。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中,对元胡止痛片中延胡索和白芷的含量测定分别进行了规定,文中按中国药典的方法,用月旭Ultimate® LP-C18进行测定,符合药典要求,能满足检测需求。 01 色谱条件醋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测定流动相配置0.6%冰醋酸溶液:取水1000ml,加入冰醋酸6ml,用三乙胺调节pH至6.0,抽滤,用冰醋酸/三乙胺将pH调至6.0,摇匀,超声脱气,即得。谱图和数据延胡索乙素对照品溶液图02 色谱条件白芷中欧前胡素的测定 色谱柱:月旭Ultimate® LP-C18(4.6×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7/53(在线混合);检测波长:300nm;柱温:30℃;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谱图和数据欧前胡素照品溶液图结论使用月旭Ultimate® LP-C18(4.6×250mm,5μm),在该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可以达到检测需求,可用于元胡止痛片中醋延胡索和白芷的含量检测。
  • “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七届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圆满落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7月31日,为期两天的“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七届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在广西桂林落下帷幕。此次会议由广西化学化工学会、甘肃省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承办。本次会议集中交流了色谱及其相关技术的基础研究、仪器开发、应用方法等的最新进展。会议邀请了国内著名学者与会作大会特邀报告、分会邀请报告或专题报告与讨论。会议期间还组织了相关仪器及其配件展示。31日下午,首先进行的是大会报告环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进义、大连依利特股份有限公司李彤、华中科技大学刘笔锋、武汉大学陈子林、兰州大学陈兴国分别带来精彩报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王进义 大会报告《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化学诱导菌株突变型筛选及其代谢产物分析 》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和新型疾病的爆发给抗生素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需要发现和开发更有效的化合物来对抗致病菌的感染或疾病。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多样性赋予其广泛的生物活性,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然而,在传统方法上,由于从微生物中开发天然抗生素或活性化合物的时间长,筛选复杂,操作繁琐,因此,王进义团队开发了基于液滴的微流控平台,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用于快速筛选化学诱导的菌株突变体并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本研究利用流动聚焦微流控装置和气动微阀集成微流控装置对2株链霉菌和4株细菌进行了亚硝基胍诱导的突变体筛选,并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和热图分析结果表明,微流控芯片方法和传统方法(琼脂平板)筛选出的突变株代谢物离子峰均聚集在一起,并与野生型菌株明显分离。对所有样品的前20个显著差异特征峰进行HMDB数据库标注,结果表明微流控芯片方法筛选的突变株与传统方法筛选的突变株的代谢成分高度相似。该微流控筛选方法不仅适用于放线菌突变体的筛选,而且适用于细菌突变体的筛选,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此外,与传统的筛选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有效缩短筛选周期,简化繁琐的操作。大连依利特股份有限公司 李彤 大会报告《微纳液相色谱仪的研制及联用》微纳液相色谱仪通常是指色谱柱内径0.5mm以下的液相色谱,具有所需样品量少、易与质谱联用、质量灵敏度高等优势;当然也存在着管壁效应明显、输液性能要求高等不足。李彤报告中介绍了公司EClassical 3200(U)HPLC液相色谱系统的研制情况,首先团队针对微纳液体的测量,开发了基于压差、光学传导理和热分布等原理的流量计法,该方法可测量瞬时流量。对于液相色谱仪的核心部件——泵,依利特研制成功了基于高精度电机直驱的输液泵,实现了微纳升流量的稳定输出。并经过优化相关影响因素,得到良好的梯度输液结果。在十二五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支持下,依利特与大连物化所合作开展基于蛋白质组学的多维生物色谱系统的研究开发,并应用于蛋白质组学深度覆盖研究。目前,依利特与中国计量院、苏州医工所分别合作研制液质联用仪,应用于临床诊断。而且,针对我国精神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需求,研制开发了精神类药物血药浓度二维色谱检测系统。华中科技大学 刘笔锋 大会报告《微流控芯片外泌体分离分析与生物医学应用》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由活细胞分泌并释放到胞外环境中、大小在50~150 nm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纳米囊泡。外泌体以其天然来源的物质转运特性、内在的长期血液循环能力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递送各种化学药物、蛋白质及核酸和基因药物等多种药物,在药物载体的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基于外泌体的药物运输研究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刘笔锋团队建立了新的微流控芯片方法,利用微流控芯片快速高效分离外泌体,并对外泌体进行mRNA和代谢组分析,对外泌体进行化学编辑、设计、功能化等,实现抗肿瘤药物靶向和控制释放,协同肿瘤、癌症的治疗。武汉大学 陈子林 大会报告《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抗肿瘤抑制剂筛选新方法》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一类起源于骨内或骨皮质的恶性原发性肿瘤,乏氧是肿瘤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PIM-1(Proviral integration site for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1)是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主要参与造血恶性肿瘤与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促进细胞增殖和存活,在正常组织中PIM-1不表达或低表达,而在骨肉瘤中高表达,被认为骨肉瘤治疗的重要靶点。碳酸酐酶IX(CA IX)是催化二氧化碳和碳酸氢盐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其他水解反应的金属蛋白酶家族之一,在肿瘤组织缺氧环境中过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参与肿瘤细胞的pH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侵袭与转移等生物学过程,故CA IX被认为是基于乏氧机制的肿瘤重要靶点。因此,建立CA IX及PIM-1靶向抗肿瘤酶抑制剂筛选新方法对肿瘤诊疗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价值。毛细管电泳是高效、高选择性的微量液相分离技术。陈子林课题组近年来开展了基于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的抗肿瘤酶抑制剂筛选新方法等研究工作,主要包括:PIM-1激酶抑制剂筛选及近红外成像分析和碳酸酐酶IX(CA IX)抑制剂筛选新方法研究。兰州大学 陈兴国 大会报告《新型晶形多孔材料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研究》多孔材料是一类由相互贯通的孔洞组成的网络结构材料,通常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相对较低的密度。晶形多孔材料结构均一、孔道单一、孔径分布窄,这些结构特征为其在色谱、毛细管电泳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良好基础。晶形多孔材料主要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和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两类。从它们的结构、性质和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机理可知,将其用于毛细管电泳有可能显著提高毛细管电泳的分离能力和应用范围。陈兴国团队发展了用于制备MOFs和COFs涂层毛细管的新方法;考察了所制备的涂层毛细管的涂层结构、稳定性、分离能力以及重现性;以所制备的涂层毛细管为分离通道,实现了一系列化合物的分离测定;根据毛细管电泳的分离原理和分析物的结构,设计合成新的涂层材料、发展新的制备涂层毛细管的技术、建立能很好满足复杂样品分离测定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关键应用,回答为什么要将晶型纳米材料引入毛细管电泳。大会报告结束后,“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七届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也进入到了闭幕式环节。闭幕式由甘肃省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师彦平主持并做会议总结。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邱洪灯介绍优秀墙报奖的评选规则。甘肃省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师彦平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邱洪灯墙报奖颁奖本次会议参会者超过了300位;大会特邀报告、分会邀请报告、专题报告的数量80多个;共张贴了55张墙报,从中评选出了8个墙报获奖;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南宁市会凌仪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仪器设备企业参与了本次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参加并报道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充分发挥了色谱分析技术的交流平台作用,积极促进了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色谱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议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会议组织者和志愿者的辛苦付出,甘肃省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师彦平特别代表会议主办方,对此次会议的承办方以及会议志愿者表示感谢!会务组广西师范大学赵书林教授团队志愿者
  • NexION 系列ICP-MS:用于测定尿液中微量元素的理想工具
    在尿液、血液和血清等最常用来监测人体健康状况的待分析体液中,尿液尤为特别,其功能是排出人体代谢物,包含了大量的尿素、尿酸、蛋白质、脂肪、肌酸酐、钠、钾、碳酸盐、碳酸氢盐和氯化物等。不同的尿液样品成分含量会千差万别,并会受到食物、环境和工业接触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的尿液样品基体和待测元素含量水平相差甚远,给分析造成了较大难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已经成为测定尿液样品中微量元素的最常用工具,但在实际检测中需要攻克两大难关:1. 基体产生的多原子离子干扰2. 用于评估污染物接触的某些元素如砷(As)、镉(Cd)、汞(Hg)等的含量极低而ICP-MS仪器本身在尿液分析过程中也会遭遇最大挑战:基质中的有机物在锥孔和离子透镜系统的沉积导致信号漂移或减弱,通常情况下清洗锥和离子透镜费时费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珀金埃尔默公司NexION® 系列ICP-MS是测定尿液样品中微量元素的理想工具,它所带来的解决方案会帮助您解决所遇到的一切挑战。• 配合独特的四级真空系统、固态射频发生器、三锥接口和四极杆离子偏转器,使得NexION ICP-MS的基体耐受性非常高,且保障仪器开机快速,运行稳定,四极杆离子偏转器免清洗免维护,三锥接口维护方便简单频次低。• NexION ICP-MS通用池系统具有标准 (Standard)、碰撞(KED)和反应(DRC)三种模式,可选择的碰撞/反应气体种类丰富,真正有效消除各种质谱干扰,实现高基体样品中的高灵敏度检测。• 如果将NexION ICP-MS与相关高通量和快速进样设备相搭配,通过Syngistix软件可以实现无缝集成,可以大大提高检测实验室的工作效率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下载资料《NexION 1000G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 珀金埃尔默倾情参加天津质谱学术交流会
    2017年7月1日,由天津市色谱研究会、天津市分析测试协会主办的“2017天津市质谱技术学术交流会”举办,来自天津分析测试领域的专业人士近8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现场天津市色谱研究会理事长范国樑致辞会议开始,首先由天津市色谱研究会理事长范国樑致欢迎辞,范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天津市质谱学术交流会已举办四次,规模越来越大,期望今后能办得更好。赞助企业代表,珀金埃尔默区域销售经理袁汉华致辞接着是赞助企业代表珀金埃尔默区域销售经理袁汉华致辞,在致辞中袁经理对2017天津市质谱技术学术交流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表示珀金埃尔默是历届会议的忠实支持者,并将继续支持。会议正式开始后,学术报告精彩纷呈。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张锴的报告是“生物质谱蛋白质深度解析”。张锴在报告中介绍了在蛋白质研究中所做的相关工作。他从蛋白质修饰的解析、蛋白质互作的解析和蛋白质结构的解析三个方面介绍了团队丰富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工作的目的是揭示蛋白质功能,发现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峰的报告是“食品中有害物质软电离裂解规律研究”。张峰多年来从事食品中化学有害物筛查工作。他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介绍了利用质谱技术筛查食品、药品中有害物质的技术。质谱技术可以准确地对食品、药品中有害物质进行筛查并验证,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快检技术,可以实现在实际应用中廉价、有效的应用。质谱有强大的检测能力、分离能力,其不仅仅是强大的检测器,同时也具备了良好的分离功能。根据其检测能力以及分离能力,张峰团队在各种有害物分析,包括同分异构体分析中,使用软电离裂解方式进行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刘照胜的报告是“利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液相-质谱法分离检测毛菊苣中秦皮乙素的方法学研究”。刘照胜在报告中介绍了分子印迹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前处理情况,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毛菊苣中秦皮乙素进行测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赵宏博士的报告是“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对乳粉中致病菌的鉴定”。赵宏长时间从事出入境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在报告中,赵宏介绍了MALDI-TOF-MS在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情况。赵胜还介绍了MALDI-TOF已经进入国家标准,并将于今年底实施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李淑静博士的报告是“离子迁移谱技术应用于橄榄油中挥发组分的检测分析”。报告人介绍了离子迁移谱仪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情况。李淑静着重介绍了利用离子迁移谱仪从前处理到最后测试,分析橄榄油中挥发组分的应用开发情况。方法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橄榄油。在其他食用油类的分析中,也有不错的表现。天津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王利强博士的报告是“在线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猪肉中5种农药残留”。近年来,我国猪肉进口量不断增长,这对边境口岸对猪肉质量进行检测提出了要求。对于猪肉中可能混入的农药残留的鉴定,王利强利用在线凝胶色谱净化榈,再通过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对猪肉中狄氏剂、艾氏剂、敌敌畏、马拉硫磷和溴氰菊酯等五种农药残留鉴定,该方法方便快速,灵敏度高。期间,珀金埃尔默两位资深技术支持经理带来最新技术及应用。珀金埃尔默色谱质谱产品技术支持经理 韩志强首先是色谱质谱产品技术支持经理韩志强的报告:“珀金埃尔默液质质新技术及应用”。珀金埃尔默收购了新兴质谱企业IONICS之后,于2016年慕尼黑上海生化展上,全球首发立式三重四极杆液质QSight。韩志强介绍了QSight的一些独特优势。比如其为立式三重四极杆质谱,占地面积小;具有同轴高温加热离子源,最大离子化效率;专利的加热诱导脱落剂和层流离子传输技术,提高灵敏度的同时免于频繁维护;超快的正负模式切换时间,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等。其具备高可靠性、高效率,非常适合于复杂基质分析和样品量较大的应用环境。韩志强还介绍了QSight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2016年,珀金埃尔默还发布了便携气质Torion T9。韩志强介绍了T9的特点。T9是轻便、快速及便携的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拥有可与实验室色谱媲美的色谱分离效果,可在野外严酷环境下使用,仪器启动快速且分析速度快,每小时可分析12个样品。珀金埃尔默原子光谱产品技术支持经理 王娟之后,珀金埃尔默原子光谱产品技术支持经理王娟带来 “单颗粒ICP-MS分析方法及应用”的报告。王娟介绍,ICP-MS不仅可用于元素分析,通过独特的计算方式,在面向纳米材料时,单颗粒ICP-MS还可以分析纳米材料的粒径、结构以及浓度等。王娟介绍了珀金埃尔默在单颗粒ICP-MS方面的技术特点,并介绍了单颗粒ICP-MS在检测纳米银颗粒等应用中的情况。在细胞分析方面,珀金埃尔默提供了专用的细胞进样系统和专用软件,有效地促进了ICP-MS在细胞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日下午,来自天津市各高校及研究所研究生带来相关课题研究报告:南开大学研究生王奕允报告是“激光溅射石默烯产生HomC+2n(m=3,4)”。报告人通过FT-ICR MS,意图寻找到一种新型的多金属大尺寸富勒烯并表征,在此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工作。南开大学学生石莹莹的报告是 “Pt2Cln团簇离子的产生和解离通路的研究”。报告介绍了寻找一种全新的团簇,通过FT-ICR MS,利用MALDI源研究,观察到了Pt2Cln团簇结构的产生,进行计算,并得到其构型,研究了不同类型团簇的超卤素性能。南开大学研究生任娟的报告是“基于电喷雾质谱-红外解离光谱技术的苯丙氨取代的丝氨酸八聚体的手性分析中的应用”。在报告中,任娟介绍了红外解离激光技术。通过课题组以FT-ICR为核心搭建的IRPD系统,进行了不同氨基酸丝氨酸八聚体手性区分的研究。八聚体团簇离子表现出显著的同手性优势。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学院学生董瀚阳的报告是“赖氨酸2-羟基异丁酰化蛋白的质谱鉴定”。报告介绍了通过质谱对赖氨酸2-羟基异丁酰化蛋白进行鉴定的情况。实验鉴定到了赖氨酸2-羟基异丁酰化蛋白酰化修饰的存在。天津医科大学学生田姗姗的报告是“基于质谱技术的马来酸酐二次衍生标记和质谱分析定量蛋白质组”。报告人介绍了利用稳定同位素对多肽标记等方法,用质谱技术对马来酸酐二次衍生的标记和定量分析的情况。天津医科大学学生郭振昌的报告是“利用基于质谱定量的多组学方法研究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机制”。报告介绍了利用质谱对食管癌细胞蛋白的研究情况,初步确定琥珀酰化修饰的下调对相应代谢酶的活性、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天津医科大学学生柏雪的报告是“组蛋白H3K4me3结合蛋白的鉴定研究”。利用光交联技术,研究了基于DNA模板化学与光交联技术的组蛋白修饰结合蛋白的鉴定策略。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研究生王济世的报告是“应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GC-MS/MS检测花生油中的240种农药残留”。报告人介绍了QuEChERS这种简单的固相萃提取前处理方法,并对花生油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分析,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捷,重现性好且回收率高,符合花生油中农药多残留检测的要求。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研究生谭冬飞的报告是“应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LC-MS/MS检测蔬菜中的全氟化合物”。报告人介绍了利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检测蔬菜中全氟化合物的分析过程,认为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张敏博士的报告是“猪肉中甲基睾酮残留量检测的通量化提取方法研究”。我国的肉类进口量巨大,甲基睾酮是重要的检测项。国内目前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标准方法效率较低,报告人通过对前处理的优化,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天津商业大学学生沈雅萍的报告题目是“利用GC-MS技术测定反复冻融后鸡肉中胆固醇及其氧化物的含量变化”。通过选择使用GC -MS分析鸡肉中的胆固醇及其氧化物,分析认为,该方法仪器的精密度较高,有利于定量分析。南开大学学生边申的报告是“Infrared Spectra of (M2O3)m(H2O)n(MO)+(M=La,Y,Sc) in the gas phase”。基于课题组于2012年以FT-ICR MS搭建的平台,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另外,来自云检的代表还介绍了MProbe平台,该平台基于健康大数据,以质谱平台为检测手段,以期对健康实现“未病先治”,发现用户的患病隐患,向用户提供健康建议。天津市色谱研究会秘书长 许泓学术报告之后,天津市色谱研究会秘书长许泓对会议作了简短的总结。他表示,本次学术报告会以年轻人为主,内容精彩,涉及到多种质谱技术,说明天津市质谱技术人才正茁壮成长。注:PerkinElmer作为主要协同单位,全程参加了会议,并有两篇论文入选本届交流会的论文集。如需会议论文集请联系我们!
  • 2015技术展望之蛋白质分析
    蛋白质是细胞功能的执行者,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然而人们对蛋白质和蛋白质组的了解还远远不够,蛋白质分析被认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2015年是蛋白质领域的关键一年,有可能决定着蛋白质分析的未来走向。   1.人类蛋白互作图谱取得更大的成果。最近Cell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大规模的蛋白质研究,科学家们鉴定了一万四千个蛋白相互作用,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人类蛋白互作图谱。他们计划将在未来六年中逐步完成人类基因组的全部互作图谱。这种图谱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的了解人类互作组,进一步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新发现的蛋白互作进行研究,能够揭示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真实关系。我们期待在2015年看到这类研究结出更多硕果。   2.人造环境为蛋白质分析提供便利。今年八月Roy Bar-Ziv及其同事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文章,展示了以微流体DNA隔室为基础的人造细胞。这些二维的人造细胞可以实现预编程的蛋白合成、代谢和通讯,是一种非常灵活的蛋白合成系统。研究显示,人造细胞能够更好的模拟蛋白表达的动态模式,维持蛋白信号的梯度。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系统来评估蛋白质的活性和相互作用,这种方法将对蛋白质功能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   3. 一个时代的终结&mdash &mdash 蛋白质结构计划PSI收官。PSI项目在运行了十五年后,正逐步走向自己的终点。PSI项目已经确定了六千三百多个蛋白结构,为蛋白质分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那些为PSI而建的高通量蛋白生产中心可能会继续维持下去,给其他结构生物学实验室使用。结构生物学家们也可能启动与数据处理有关的中、大型项目,作为PSI的延续。   不管怎样,对于蛋白质领域来说明年都是特别的一年,研究者们需要决定PSI之后的前进方向。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人类互作组图谱的大型项目,增进我们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 表面增强拉曼(SERS)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多远?
    目前,对很多应用来说,拉曼光谱已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表征技术。但如果要使其在临床分析中更有效,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随着激光的发现,以及后续激光器和探测器技术的进步,以前发展缓慢的拉曼光谱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阶段。目前,已经证明了拉曼光谱在生物大分子分析方面的应用价值,包括蛋白质、DNA、活细胞、组织和微生物的检测和诊断。  然而,拉曼散射是一个很弱的过程,只有一百万分之一的光子才会发生弹性散射现象。另外一个问题,自体荧光也阻碍了拉曼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幸运的是,70年代早期,一个新颖的现象被发现,分子接触(或非常接近)贵金属表面,如银和金,拉曼散射信号就会增加了1011倍,由此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也就发展起来了。除了散射增强之外,SERS还可以有效淬灭自体荧光。  尽管现在SERS在生物结构的分析方面已经有很多研究,但在我看来,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此外,如果没弄明白临床应用的需求和流程,这种技术也不可能转化为真正的应用。  例如,对于从一个生物SERS实验中收集的数据,还有几个问题需要仔细考虑,以得到清晰的解释。首先,对于感兴趣的样品的SERS衬底类型需要仔细的选择。它应该是一个纳米结构的表面或胶体纳米颗粒,如金纳米颗粒(AuNP)或银纳米颗粒(AgNP)。如果样品是活细胞,AuNPs或AgNPs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样品是微生物,表面或胶体纳米颗粒衬底是最好的。  选择最合适的衬底之后,再现性和适用性的测试也是很重要的。评估获得的光谱信息时应该考虑官能团和贵金属表面的选择性相互作用,如SH、NH2,因为这些交互作用定义了环境。  十年来,我们对这项技术是否可以应用到临床决策中进行了评估。我们利用实验室中发展起来的样品制备方法和检测技术分析了活细胞和死细胞、组织和微生物样本。我们认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来探索该技术的潜力,因为生物样品不仅非常复杂,而且不同样本之间也存在产异性。  临床中,快速识别传染性微生物在疾病干预方面至关重要。虽然有许多研究证明了利用SERS可以快速识别微生物,但是从临床样本中识别它们的能力尚不清楚。  生物样品的复杂性,如血液和尿液,是减少了解样品状态所需时间的一个主要的障碍。例如,尿液样本中可能有许多化学物质,包括尿素和肌酸酐、溶解的离子、白色和红色的血细胞、蛋白质连同传染性病原体。如果没有完全的清洗或分离,这些成分可能会干扰或阻碍SERS的检测,同时也势必增加分析时间。当然,其中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以确定尿样的感染状况。第一个问题很简单:样品是否感染? 1毫升尿样中细菌的数量决定了答案,尿液样本包含细菌数大于105cfu /ml被认为感染。然后,我们必须问哪种病原体存在?然后再问是否有一个SERS可以识别的标识物来显示尿液是否感染?这项技术是否可以用于细菌样本的定量分析?这项技术能识别病原体吗?  我们已经知道, SERS可以识别细菌,但从复杂样品中识别细菌仍需进一步的努力以加快这一进程。在我看来,对于以上的部分问题得到积极的答案并不是很远的事情,而且也将缩短SERS进入提高临床决策这个位置所需的时间。  作者:Mustafa Culha  Mustafa Culha的实验室在叶迪特佩大学遗传和生物工程系,该实验室持续进行光谱技术的实用研究,如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揭示活细胞、死细胞相互作用,发展用于医学和生物医学的新颖的检测和诊断工具。他在同行评议的国际期刊和几本书的章节中撰写了70多篇论文,拥有若干生物分析化学和纳米技术方面的专利。他是Nanotechnology杂志的SERS研究和Nanoparticle Research纳米生物的特刊编辑,同时他也是应用光谱学编委员会的成员。
  • 科学家绘制世界最大蛋白质图谱
    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上万种新的蛋白联结,约占蛋白联结总量的四分之一。  为了揭示蛋白质是如何构建细胞与机体,来自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筛选了不同生物的细胞,这些细胞从变形虫到蠕虫到老鼠到人类,来源十分广泛。  这项蛋白质科学的壮举,是来自七个国家的三个研究小组合作的结果,由多伦多大学唐纳利中心的Andrew Emili教授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EdwardMarcotte教授领导,发现了成百上千种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其中细胞内蛋白质的接触作用大约占四分之一。  一个蛋白联结的缺失都会致病。图谱已经帮助科学家锁定病变蛋白。这些数据将通过开放数据库的访问提供给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  虽然十几年前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无疑是生物学中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然而这只是人们对细胞工作的深入了解的开始。基因只不过是一幅模板,而它的复制品——蛋白质,担任了细胞运转的主要工作。  蛋白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许多蛋白质结合形成所谓的分子机器并在细胞活动中扮演关键角色,例如合成新的蛋白质,或者是回收旧蛋白,再造新蛋白。但是人类细胞中有上万种蛋白质,其中的大部分我们仍旧不知道它们的作用。  于是有了Emili 和Marcotte的图谱,团队使用最先进的方法,可以提取细胞内数千个分子机器并分析其蛋白构成。然后他们建立了一个类似于社交网站的网络,通过探知未知蛋白与已知蛋白的联结,推知未知蛋白质的功能。例如,未知蛋白与“杂活儿工”蛋白有联结,那么这个未知蛋白极可能也具有细胞修复功能。  今天这项里程碑式的研究收集了九个物种分子机器的信息,分别包含了面包酵母、阿米巴虫、海葵、苍蝇、蠕虫、海胆、青蛙、老鼠和人类,并由此可以绘制出一个生命树图。这个新的图谱将蛋白质结合体数目扩大到已知的十倍有余,并可以让我们观察到它们如何随着时间进行进化的。  “对于我来单单是此项研究的规模就足以吸引人们的眼球,我们已知的每个物种的蛋白联结已达到到原先所知的三倍。我们现在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可以非常可靠的预测,所有动物具有超过一百万种蛋白质相互作用,这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巨大的进步。”Emili说,他也是疾病管理生物标记方面的安大略研究会主席、分子遗传学教授。  研究发现,自从十亿年前原始细胞出现之后,动物生命出现在地球上以前,成千上万种蛋白质协作关系一直保持不变。  “就蛋白质分布而言,人类与其他物种通常是相同的,这不仅印证了我们拥有共同祖先,也对在基因组学的基础上研究多种疾病以及这些疾病如何存在于不同物种中有实际意义。”Marcotte说。  在确定人类疾病的可能原因方面,人们已经证明这个图谱是有用的,例如一种新发现的分子机器名为Commander,由十二个单一的蛋白质组成。人们曾发现一些智力障碍患者的机体里具有编码Commander某些组分的基因,但并不清楚这些蛋白质的机制。  由于Commander存在于所有动物的细胞里,研究生FanTu正在破坏蝌蚪中的蛋白质部件,揭示了胚胎发育阶段脑细胞位置异常,并为复杂的人类起源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  “有了成千上万种蛋白质相互作用,我们的图谱会帮助人们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和人类疾病的多种联系,这是我们未来几年的研究方向。”Emili博士总结道。
  • 聚焦前沿技术 BCEIA2019之环境分析论坛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10月23-26日,BCEIA2019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25日上午,环境分析论坛正式开讲,此次论坛主要聚焦环境分析中的前沿技术,邀请国内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5c08395c-b649-48b2-a406-626c0e3da035.jpg" title=" 江桂斌.jpg" alt=" 江桂斌.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学院江桂斌院士 /strong /p p   在上午的论坛中,江院士为本次论坛致开幕词,首先强调了环境分析在我国环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其次希望与会嘉宾能积极提问、交流,在本次论坛有所收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1869d983-6a58-4950-a040-9b0a95fc0201.jpg" title=" 孙红哲.jpg" alt=" 孙红哲.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香港大学孙红哲教授 /strong /p p   孙教授介绍了金属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综合金属组学的方法可以在蛋白尺度上发现金属和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发现新药。在幽门螺杆菌中,含铋药物通过扰动一系列重要的酶可以打断多条重要代谢通路。含铋化合物能将超级细菌“驯化”,使其随后能被抗生素杀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5d585ad0-7c51-47f1-ae49-46b5a3825f7a.jpg" title=" 苑春刚.jpg" alt=" 苑春刚.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华北电力大学苑春刚教授 /strong /p p   苑教授以保定为例介绍了不同形态的砷在不同季节大气颗粒物中的分布。冬天大气颗粒物中的砷含量更高,但是夏天大气颗粒物中砷的生物利用度更高。超过60%的砷是在细颗粒物中,而且颗粒物越细,活性高的砷越多。大气颗粒物中砷的含量和活性与地区有关,最有可能是与煤的燃烧相关。大气颗粒物中大部分砷是五价砷,还发现了三甲基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578b37a2-5170-49fc-a848-01ab9586d89d.jpg" title=" 那仁满都拉.jpg" alt=" 那仁满都拉.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浙江大学那仁满都拉教授 /strong /p p   那仁满都拉教授介绍几种金属药物的作用机理。三氧化二锑能够诱导APL细胞的分化,诱导PML蛋白从可溶转到不可溶,增强蛋白修饰,并诱导核小体的形成。锌指结构的完整对于砷剂的治疗作用至关重要。对于能对砷剂产生抵抗的PML突变型,锑剂氧化苯锑依然能产生作用,但主要依赖细胞凋亡途径来降解蛋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0026e26c-34b3-470d-9c57-1c63a173866d.jpg" title=" 谢群慧.jpg" alt=" 谢群慧.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谢群慧副研究员 /strong /p p   谢老师的报告内容围绕“二噁英抑制神经元和肌肉中的AChE活性”。低剂量的二噁英通过下调基因表达来抑制神经元的AChE活性,同时涉及通过AhR进行转录和转录后调控机制。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在抵抗二恶英诱导的AChE抑制中发挥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2b60f4df-bba2-420a-8f75-887091f6f77f.jpg" title=" 陈景文.jpg" alt=" 陈景文.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大连理工大学陈景文教授 /strong /p p   陈教授介绍的是有机化学物质水解的模拟和预测。水解是决定可水解化合物的环境持久性的重要途径,由于水解速率常数很难通过实验确定,因此理论预测模型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DFT计算和QSARs模型可以预测抗生素和PAEs的水解速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8838ed59-cc6c-42f9-b7cd-fb7118b09318.jpg" title=" 田瑞军.jpg" alt=" 田瑞军.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南方科技大学田瑞军教授 /strong /p p   田教授介绍了一种空间蛋白质组图谱的综合样品前处理技术。此技术被命名为SISPROT技术,从细胞中通过SISPROT技术将蛋白质提取并消化成多肽,随后进入HPLC-MS/MS进行分析。SISPROT技术使用离心机和移液枪即可在2小时内完成所有的蛋白质样品前处理操作,包括:蛋白样品的预富集、还原、烷基化、酶解、反相除盐和多肽的高pH值反相分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01aa244e-5957-4936-bcc1-38b6d8e293b5.jpg" title=" 胡立刚.jpg" alt=" 胡立刚.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胡立刚研究员 /strong /p p   胡老师的报告主题是“小鼠血中汞结合蛋白的表征”。血红蛋白、碳酸酐酶、半乳凝素、硒蛋白P、血清白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是小鼠血中主要的汞结合蛋白。血细胞在小鼠体内甲基汞传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血红细胞可能是血液中甲基汞的主要载体。凝聚电泳-ICP MS是分析生物样品中金属蛋白的一种重要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af363eaf-75d7-421f-8109-5cbf26552db6.jpg" title=" 王颖.jpg" alt=" 王颖.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同济大学王颖副教授 /strong /p p   王老师的报告题目是“用于新兴污染物检测和信号放大的基于适体的检测平台”主要介绍的是探针技术。环境污染物具有浓度极低、基体复杂、类型多变以及协同作用等,因此需要高特异性、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方法。王老师介绍了多种方法,如在抗生素检测中,使用金纳米粒子适体获得增强的信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9db7747c-71c4-400e-942e-d79fcadb5e26.jpg" title=" 会议现场.jpg" alt=" 会议现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br/ /p p   环境论坛在下午以及26日还将继续,更多精彩报告等待大家! /p
  • 快速NCA聚合新技术助力多肽合成效率!
    【研究背景】合成多肽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材料,因其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可降解性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和肽模拟、抗菌剂、药物递送、组织工程等领域。与传统的生物材料相比,合成多肽材料能够通过调节聚合物长度和侧链结构(如带正电荷或疏水基团)来优化其性能,具有更好的结构可调性和功能多样性。然而,传统的N-羧基酸酐(NCA)开环聚合方法存在反应速度慢、对水分敏感等问题,通常需要无水条件和手套箱操作,这对没有有机合成背景的研究人员带来了实验操作的挑战。近日,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刘润辉课题组的武月铭等研究人员在多肽合成领域取得了新进展。该团队设计了一种以六甲基二硅氮锂(LiHMDS)为引发剂的超快速NCA开环聚合方法,成功实现了在手套箱外开口容器中进行高效多肽合成。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NCA聚合的反应速度,能够在几分钟内完成反应,并且对水分不敏感,简化了实验操作条件。此外,该方法可通过调节单体与引发剂的比例,合成不同链长和结构的多肽,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利用这一新方法,研究人员显著提高了多肽合成的效率,成功制备了不同链长的聚(γ-苄基-L-谷氨酸)等功能性多肽材料。这一研究成果为多肽的快速高效制备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也为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表征解读】本文通过多种仪器和表征手段深入研究了LiHMDS引发的超快NCA开环聚合反应及其生成的多肽材料,揭示了其优异的反应效率和分子量可控性。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表征,本文发现LiHMDS引发的聚-BLG在反应时间上显著缩短,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反应,而传统的伯胺引发反应通常需要1-2天。所得聚-BLG表现出单一的GPC峰,平均分子量为6600 g/mol,分散性较窄,说明该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分子量控制能力和聚合物均一性。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LiHMDS在合成速率上的显著优势,也为大规模多肽库的快速制备提供了可能性。针对多肽共聚物的合成和表征,本文通过NMR(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LiHMDS引发的随机共聚物的阳离子氨基酸残基比例。研究发现,随着单体投料比的不同,去保护后的共聚物中阳离子残基的比例逐渐增加,并与单体进料比高度一致。这一结果表明LiHMDS引发的NCA聚合反应不仅快速高效,还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能够精确调节共聚物的成分比例,进而为功能性多肽材料的定向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LiHMDS引发的超快NCA聚合反应,利用BLG NCA和Boc-d,l-Lys NCA混合物成功制备了多肽共聚物。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如GPC、NMR等,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所制备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及其组成变化。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共聚物分子量可控且分散性较窄,阳离子残基比例与投料比高度吻合,证明了该反应体系在控制聚合物结构方面的有效性。这一系列表征结果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LiHMDS引发NCA聚合的反应机理,也为多肽共聚物的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总之,本文通过GPC、NMR等表征手段深入分析了LiHMDS引发的超快NCA聚合反应,揭示了其快速、可控且不敏感于水分的优异反应特性,进而成功制备了具有精确可控分子结构的多肽及其共聚物。该研究为未来大规模多肽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最终推动了多肽材料在抗菌药物、基因递送和组织工程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LiHMDS引发的超快NCA开环聚合反应示意图参考文献:Wu, Y., Chen, K., Wang, J. et al. Open-vessel polymerization of N-carboxyanhydride (NCA) for polypeptide synthesis. Nat Protoc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96-024-01062-3
  • 迪马“毒淀粉”中顺丁烯二酸(酐)检测解决方案
    近日,台湾“毒淀粉”事件愈演愈烈,广大民众陷入“毒食”恐慌。所谓“毒淀粉”,主要是指在淀粉中添加了顺丁烯二酸酐。顺丁烯二酸酐(Maleic anhydride)简称马来酸酐或失水苹果酸酐,遇水即水解成顺丁烯二酸(又称马来酸)。加入淀粉后可增加食物的弹性、黏性及外观光亮度,但会对人体肾脏造成极大损伤。目前,我国国家标准GB 2760-2011未将顺丁烯二酸酐列为食品添加剂。方法优势 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GB/T 23296.21-2009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内标法对食品模拟物中顺丁烯二酸及顺丁烯二酸酐进行分离与测定,但关于淀粉及淀粉制品中顺丁烯二酸酐的检测尚未见报道。2012年,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采用迪马科技Platisil ODS C18液相色谱柱开发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淀粉及其制品中顺丁烯二酸和顺丁烯二酸酐总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的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前处理操作简单,适用于淀粉及其制品中顺丁烯二酸和顺丁烯二酸酐总含量的批量检测。样品前处理 称取2.50 g样品(精确至0.01 g)于50 mL比色管中(淀粉制品用粉粹机磨碎后称取),加入25 mL体积分数5%的乙醇水溶液,涡旋2 min,超声提取10 min后用提取液定容至50 mL,摇匀,12000 r/min离心5 min后,过膜上机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Platisil ODS C18,250 mm × 4.6 mm,5 μm (Cat.#:99503)流动相:甲醇-1‰磷酸溶液(2∶98)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15 μL检测器:UV 214 nm 色谱柱的选择 参考标准GB 25544-2010及有关马来酸的文献报道,为减少目标物出峰时间附近物质的干扰,延长其色谱保留时间,本方法采用Platisil ODS C18色谱柱,与普通ODS C18柱相比,该色谱柱可以纯水为流动相。 顺丁烯二酸标准品色谱图含顺丁烯二酸阴性样品加标的谱图 添加回收结果 回收率 88%~89%(添加水平:10、50、100 mg/kg) 相对标准偏差(n=5) 定量下限 5.0 mg/kg * 以上数据来源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淀粉及淀粉制品中的顺丁烯二酸与顺丁烯二酸酐总含量,分析测试学报,2012,31(8),1013-1016 “毒淀粉”中顺丁烯二酸(酐)检测解决方案相关产品信息: 货号 名称 规格 样品前处理 37177 针头式过滤器 Nylon 13 mm,0.22 μm 100/pk 37180 针头式过滤器 Nylon 13 mm,0.45 μm 100/pk 色谱柱及保护柱 99503 耐100%纯水流动相反相液相色谱柱Platisil ODS C18 250 × 4.6 mm, 5 μm 标准品 46672 顺丁烯二酸酐[108-31-6] 1 g 46671 顺丁烯二酸[110-16-7] 1 g HPLC溶剂 缓冲盐 离子对试剂 50102 甲醇 HPLC级 4 L 50108 无水乙醇 HPLC级 4 L 50133 磷酸 HPLC级 50 mL 通用色谱产品 52401B 瓶架/蓝色 50 孔 52401A 瓶架/白色 50孔 5323 样品瓶(棕色/螺纹 2 mL, 100/pk 5325 样品瓶盖/含垫(已经组装) 100/pk H80465 HPLC 进样针 25 μL
  • 微流控应用实例:使用微滴生成仪制备GelMA凝胶微球
    水凝胶作为一种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网络状聚合物,可以更贴切地模拟天然细胞外基质,并通过控制细胞的机械和生物分子运输特性,为其提供合适的微环境[1]。因此,水凝胶基细胞培养支架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传统的水凝胶基细胞培养支架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如成型,微成型法)得到,这类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制备直接等优点[2]。但有限的生产能力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且在脱模过程中结构易断裂或变形[3]。相比之下,采用液滴微流控技术可以高效可控的制备微尺度水凝胶。常规的液滴微流控结构主要包括co-flow,T-junction,flow-focusing[4]。这三种结构可制备出高度均一的含有水凝胶分子液滴。生成的液滴通过聚合反应以制备水凝胶微球。尽管液滴微流控技术给水凝胶微球制备带来很大便利,但大多数水凝胶仍受限于较差的机械性能和有限的细胞附着力,无法充分发挥其优越性。而通过甲基丙烯酸酐改性的明胶(即GelMA水凝胶)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强的细胞黏附性和可调控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在运行生成GelMA液滴的微滴生成仪显微镜下观察到的GelMA液滴显微镜下观察到固化后的GelMA微球
  • 蛋白质结构研究大装置安家上海
    园区微晶体结构研究站 园区荧光激发细胞分选仪 海科路园区设施 科研人员研究大分子复合体  7月28日上午,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大科学装置——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以下简称“上海设施”)在上海通过国家验收。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上海市市长杨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等出席验收会。  据介绍,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之一的上海设施,主要围绕蛋白质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我国生物医药、农业等产业的发展需求,建设高通量、高精度、规模化的蛋白质制取与纯化、结构分析、功能研究等大型装置,实现技术与设备的集成化、通量化和信息化。目前已建成用于蛋白质结构研究的9大技术系统。  验收委员会认为,上海设施建成了国际一流的蛋白质科学研究支撑体系,是全球生命科学领域以各种大型科学仪器和先进技术集成为核心的首个综合性大科学装置,其总体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白春礼表示,建设设施不是最终的目的,吸引全国和全世界的优秀科学家来从事高水平科研工作、产出重大科技成果才是应该致力追求的目标。上海设施要成立设施科技委员会和用户委员会,建立科学民主开放的课题遴选制度,不断扩大设施开放共享。  据统计,上海设施2014年5月开放试运行,截至2015年7月,各系统累计运行5万多小时,共执行用户课题500多个 服务60多家单位,以中科院和高校科研机构为主,覆盖北京、上海、香港等地 同时吸引了一批国际药企和国内外优秀科学家开展前沿课题研究。用户使用上海设施的设备和服务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有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PNAS等高水平国际学术刊物上。
  • Nature:人类首张蛋白质组草图绘制完成
    日前,两个国际小组均在《自然》杂志上公布了人类蛋白质组第一张草图,这些在大部分非患病人体组织和器官中表达的精选蛋白,为更好的理解疾病状态下发生的机体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英国新一期《自然》杂志公布两组科研人员分别绘制的人类蛋白质组草图。这一成果有助于了解各个组织中存在何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与哪些基因表达有关等,从而进一步揭开人体的奥秘。   上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成形时,有科学家提出了破译人类蛋白质组的想法。其目标是将人体所有蛋白质归类并描绘出它们的特性、在细胞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但人类蛋白质组的规模和复杂性使此类研究困难重重。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尽管人类已对基因组有所了解,但大约2万个编码基因中,哪些会指导合成蛋白质、合成哪些蛋白质都是未知数。为探明这一问题,他们从人体多个组织样本和细胞系中提取蛋白质并将它们&ldquo 切&rdquo 成小块,然后用质谱分析法分析出形成每个蛋白质片段所需的氨基酸序列。   研究人员借助计算机对这些蛋白质片段与基因组进行了大量比对工作,并据此列出一个&ldquo 清单&rdquo ,描绘出哪些组织中的哪些基因表达与蛋白质的形成有关。在另一项研究中,美国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与印度等国同行也采用质谱分析法绘制出一张蛋白质组草图。   这两个团队均发现,有数百种蛋白质是由此前认为不具备相关功能的DNA片段(脱氧核糖核酸)及&ldquo 假基因&rdquo 形成,&ldquo 假基因&rdquo 是指由于发生突变,丧失原有功能的基因。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些与蛋白质产生无关的&ldquo 多余&rdquo 基因。   研究人员表示,绘制人类蛋白质组图谱有助于了解人体内蛋白质的出处、功能和特性,这对于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意义。
  • 大连化物所:基于nMS表征影响蛋白质结构的分子机制
    近日,连化物所生物分子结构表征新方法研究组(1822组)王方军研究员、刘哲益副研究员团队与西南交通大学封顺教授团队合作,利用我所自主搭建的高能紫外激光解离—串联质谱仪器,揭示了质子化氨基酸侧链的正电荷在电喷雾离子化过程中影响蛋白质结构的分子机制,为质谱精确表征蛋白质高级结构提供了参考。非变性质谱(nMS)是研究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组成和高级结构的前沿质谱技术。在nMS分析中采用生物兼容溶液和非变性电喷雾离子化将蛋白质从液相转移至气相并保持高级结构和相互作用。然而带正电荷的质子化氨基酸侧链在失去水分子的溶剂化稳定作用后,会与空间接近的蛋白骨架羰基形成氢键,通过分子内溶剂化稳定侧链正电荷。虽然有报道通过离子迁移—质谱检测到了分子内溶剂化引起的蛋白质碰撞截面积变化,但是对其发生的具体位点和引起结构变化的区域仍然缺乏有效分析手段进行精确表征。在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利用我所自主搭建的高能紫外激光解离—串联质谱仪器和蛋白质光解离质谱数据处理软件系统,通过蛋白质紫外光解离碎片离子的价态分布和位点解离碎片产率分析,探测到肌红蛋白带电残基侧链分子内溶剂化的具体位点,以及对蛋白质结构影响的区域位置。团队系统表征了不同价态(质子化数目)下的蛋白质结构差异,发现高电荷价态下蛋白质气相结构易受分子内溶剂化效应的影响而偏离溶液态结构,低电荷蛋白质离子的气相结构更加接近溶液状态。研究团队进一步证明,冠醚18C6与蛋白质带电侧链的络合主要发生在溶液中,随后在电喷雾离子化过程中起到稳定蛋白质结构的作用。紫外激光解离质谱分析揭示冠醚主要结合在蛋白质离子的高电荷密度区域,通过阻断带电侧链的分子内溶剂化使蛋白质气相结构更加接近溶液状态。相关研究结果展示了高能紫外激光解离质谱在同时获取蛋白质序列和动态结构信息中的显著优势,为nMS表征中蛋白质溶液结构的保持和高效表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参考。近年来,我所王方军和肖春雷研究员通过交叉学科联合创新攻关,在大连相干光源搭建了高能紫外激光解离—串联质谱实验线站,兼容50-150nm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和193nm准分子激光解离模式,已在多肽(Anal. Chim. Acta,2021)、蛋白质(Cell Chem. Biol.,2022)、金属团簇(J. Phys. Chem. Lett.,2020;Sci. China Chem,2022)等大分子体系的解离和结构表征中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以“Ultraviolet Photodissociation Reveal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rown Ether Microsolvation Effect on the Gas-Phase Native-like Protein Structure”为题,于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是我所1822组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周伶强和刘哲益。
  • 生物大数据挖掘寻找控制蛋白质死亡之门的钥匙
    p   蛋白质是自然界中最神秘的物质之一,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它的身影。正如人有生死,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也有出生与死亡。蛋白质的出生是一个精准的从脱氧核糖核酸(DNA)转录得到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进而翻译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当蛋白质的功能使命完成后,需要被及时降解掉(死亡),否则,蛋白质过早或者过晚降解均会导致其功能失常,进而导致“阿尔兹海默综合征”、“克雅士病”等多种疾病的产生。 /p p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真核生物最重要的蛋白质降解途径。在这个途径中,蛋白质被特异进行泛素标记(即泛素化修饰),进而被送到蛋白酶体进行降解。该途径是一种能量(ATP)依赖的特异、高效的蛋白质降解途径, 发现该途径的三位科学家阿龙· 切哈诺沃、阿弗拉姆· 赫尔什科与欧文· 罗斯共享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在此途径中,泛素连接酶发挥了“扳机”似的重要作用,特异地进行底物蛋白质的识别,并启动后续的降解过程,是打开蛋白质死亡之门的钥匙。然而由于泛素连接酶与底物蛋白质间的低亲和力,至今尚无有效的高通量的实验鉴定方法。 /p p   近年来,生物大数据的积累使得我们有望利用知识挖掘思想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军事科学院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贺福初院士、李栋研究员团队对泛素连接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涉及的蛋白质网络、蛋白质结构和序列等多个层面的生物大数据开展了系统分析,给出了3856对潜在的介导泛素连接酶与底物相互作用的结构域组合,鉴定了底物蛋白序列上10480个潜在的泛素连接酶识别特征,发现了泛素连接酶与底物在生物学网络中倾向于形成特定的拓扑性质。进而基于这些特征发展了首个人类泛素连接酶-底物相互作用的预测和展示系统(UbiBrowser,http://ubibrowser.ncpsb.org)。该项研究有助于人们从多个角度认识泛素连接酶对底物的调控作用,发现两者之间的选择关系,并进而掌握开启蛋白质死亡之门的“钥匙”。 /p p   本项研究也是贺福初院士、李栋研究员团队利用生物大数据挖掘生物学知识的再次成功尝试。2008年,该团队整合基因组上下文等生物学特征,成功进行了蛋白质相互作用可靠性评估(Molecular & amp Cellular Proteomics, 2008, 7: 1043-1052)。2009年,该团队利用结构域预测了蛋白质组尺度内相互作用蛋白间的信号流走向(Molecular & amp Cellular Proteomics, 2009, 8: 2063-70)。2013年,该团队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整合蛋白质功能等多层次生物学证据,对蛋白质组尺度的自相互作用蛋白进行了系统挖掘 (Mol Cell Proteomics, 2013,12:1689-700)。近年来,在国家科技部”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的支持下,该团队致力于通过整合深度学习等数据分析算法,以生物医学知识图谱为核心,构建面向生物医学大数据知识智能发现的“高速公路”。 /p p   本项研究8月24日发表在国际著名的《自然》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共同第一作者是军事科学院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李杨博士、卢亮博士和首都医科大学谢萍副教授。贺福初院士和李栋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精准医学重点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p p br/ /p
  • “蛋白质的生成、修饰与质量控制”项目启动
    近日,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年度项目“蛋白质的生成、修饰与质量控制”启动会在北京召开。项目首席科学家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英籍学者柯莎(Sarah Perrett)担任,该项目将主要开展细胞对蛋白质合成、折叠、修复、降解及修饰不同环节的质量控制,应激条件下蛋白质质量控制体系调控,蛋白质异常修饰对质量控制体系的影响及其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工作。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蛋白质质量控制失调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对蛋白质的生成、修饰与质量控制开展系统研究,将加强对蛋白质在细胞内从生成到降解整个过程的全局性认识,更加系统地阐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蛋白质错误折叠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机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药物开发等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固液界面(SLIM)蛋白质结晶方法及新型结晶板研制
    成果名称 固液界面(SLIM)蛋白质结晶方法及新型结晶板研制 单位名称 北京大学 联系人 马靖 联系邮箱 mj@labpku.com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技术入股 &radic 合作开发 □其他 成果成熟度 □研发阶段 &radic 原理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可以量产 成果简介: 在结构生物学领域,晶体学是获得蛋白质原子结构的最普遍方法。近年来,尽管人们对蛋白质结晶原理的认识逐步深入,并且在方法研究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但是国际上尚没有一个通用的可以获得蛋白质晶体的方法,蛋白纯化及晶体生长是一个劳动密集、成功率比较低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蛋白质晶体制备技术的自动化、并行化、小型化创新将大大简化蛋白晶体生长步骤,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十分必要。 在此背景下,苏晓东课题组提出一个新的蛋白质结晶概念,即固体液体界面方法(SLIM),该方法可降低蛋白结晶筛选时对蛋白质浓度及量的要求。SLIM主要基于提前滴加池液使其干燥便于储存运输,而后在&ldquo 干滴板&rdquo 上生长晶体时滴加蛋白溶液到&ldquo 干池液&rdquo 中,这为蛋白晶体生长提供了不同的动力学途径。这个方法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可以利用自动化的多通道的移液设备大批量的准备许多&ldquo 干滴板&rdquo ,从而大大简化蛋白结晶过程并增加通量。为了使这个方法能够实用化,课题组需要尝试及采用各种高通量、自动化移液系统来制造大量低成本&ldquo 干滴板&rdquo ,同时还要设计并制备合适的结晶塑料板材。 作为&ldquo 仪器创制与关键技术研发&rdquo 基金首批支持的项目,在项目资金的支持下,通过结晶&ldquo 干滴板&rdquo 制备仪器的购置,以及结晶板材生产模具的试制,苏晓东教授这一新型蛋白质结晶板的研制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目前,苏晓东课题组已经成功制备了蛋白质结晶&ldquo 干滴板&rdquo 样品,并已获得良好的效果,相关专利申请已进入国家阶段。接下来,课题组将继续与相关公司及厂家合作,进一步研制&ldquo 干滴板&rdquo 的大批量、高通量生产技术,实现该技术成果的转化。 应用前景: 蛋白质晶体制备技术的自动化、并行化、小型化创新将大大简化蛋白晶体生长步骤,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应用前景广阔。
  • 新研究提供调控大脑疾病中有毒蛋白质的分子机制
    所周知,细胞会自然衰老和死亡,但细胞蛋白质的适当调节对我们衰老时保持大脑健康至关重要。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蛋白质聚集体(或错误折叠蛋白质的团块碎片)扩散到邻近的细胞,但对这些有毒物质是如何转移的科学家们仍然知之甚少。  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罗格斯大学新布伦瑞克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了在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中,有毒蛋白质是如何调控的。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秀丽隐杆线虫模型进行了研究,线虫受到压力的神经细胞可以将神经毒性蛋白质以囊泡的形式挤压出来,这些囊泡被称为exoophers。研究人员还研究了特定的压力如何影响exoophers被挤压出来。他们发现,形成exoophers需要特定的细胞信号,而出人意料的是,禁食可以显著增加exoophers的产生。此外,这项研究还发现了三种在禁食期间增加exoophers产生的细胞途径。  该研究第一作者、罗格斯大学新布伦瑞克分校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系博士后研究员Jason Cooper说“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有毒蛋白质会扩散到邻近细胞以促进细胞死亡。鉴于在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管理蛋白质聚集体的重要性以及对这些聚集体如何转移的生物学知之甚少,对转移机制的详细了解可能会揭示以前的未被识别的治疗靶点”。   论文链接: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36/e2101410118
  • DNA制成迄今最小天线可监测蛋白质运动
    纳米天线工作示意图 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22年1月10日报道,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方法》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利用DNA,制造出了一种5纳米长的天线,这种天线可用于监测蛋白质结构随时间如何变化(当蛋白质发挥生物功能时会产生独特的信号),有望在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大显身手”。  该研究资深作者、加拿大生物工程和生物纳米技术研究主席亚历克西斯瓦雷-贝利斯勒说:“近年来,化学家们意识到,DNA可以用于构建各种纳米结构和纳米机器。DNA可以像乐高一样组装,受此启发,我们制造出了这种基于DNA的荧光纳米天线,它可以帮助我们描述蛋白质的功能。”  他解释道:“就像双向无线电既能接收也能发射无线电波一样,我们制造出的荧光纳米天线可以接收一种颜色(波长)的光,并根据它感应到的蛋白质运动,以另一种颜色将光发射回来,通过检测反射光,我们可以了解蛋白质的运动情况。”  研究第一作者、蒙特利尔大学化学博士生斯科特哈伦解释道,使用DNA设计纳米天线的主要优势之一是,DNA相对简单且可编程,可用其制造出不同长度的天线,而且,研究人员很容易让荧光分子与DNA相连,然后将这种荧光纳米天线与生物纳米机器(如酶)相连。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天线有望在生物化学和纳米技术等诸多领域“大显身手”。哈伦说:“我们能在它的帮助下,首次实时检测到碱性磷酸酶的功能,这种酶与癌症和肠道炎症等许多疾病有关。此外,还可以帮助化学家识别有前途的新药,并指导纳米工程师开发更好的纳米机器。”  瓦雷-贝利斯勒强调:“这种纳米天线很容易使用,世界各地的许多实验室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它们来研究蛋白质,识别新药或开发新的纳米技术。我们计划成立一家初创公司,将这种纳米天线商业化,并将其提供给研究人员和制药行业。”
  • 《乳与乳制品中蛋白质的快速测定方法》进行审查
    12月17日,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有关专家对衡水市承担的省地方标准《乳与乳制品中蛋白质(非氮元素)的快速测定方法》进行了审查。   与会专家对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审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标准的编写规则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与国家有关标准协调一致;该标准创新设置了适合现场和实验室快速定量的甲醛值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相结合测定蛋白质快速新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性,简便、快速,在防止乳与乳制品掺假实际工作中有很大的作用。现场和实验室原料乳及液态奶(非氮元素)的快速定量,可有效防止原料乳及液态奶蛋白质掺假,对促进乳品行业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专家认为该标准应在适用范围上做进一步调整,建议调整为原料乳及液态奶;标准内容应增加甘氨酸、水解动植物蛋白液的掺假定性试验;提供其他实验室对检验方法的验证试验数据。
  • 月旭科技“毒淀粉”中顺丁烯二酸(酐)的测定方案
    近日,相关媒体报道台湾当地很多经典小吃,如粉圆、黑轮、板条、芋圆、地瓜圆等食品中被检测出含有违法添加物&ldquo 顺丁烯二酸&rdquo 。该物质又称马来酸酐(简称顺酐),主要用于工业粘着剂,若加入食物中可增加食物弹性及保质期,人体吸入后会引起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同时也会对人体肾脏造成极大的损伤。 月旭科技采用Ultimate® AQ-C18液相色谱柱开发了淀粉及其制品中顺丁烯二酸和顺丁烯二酸酐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且前处理简便,适用于淀粉及其制品中顺丁烯二酸(酐)和顺丁烯二酸酐含量的测定。 样品前处理 准确称取2.50g样品(精确至0.01g)于50mL比色管中(淀粉食品用均质机粉碎后称取),加入50mL体积分数为5%的乙醇水溶液,涡旋5min,超声提取30min后,定容至50mL,摇匀,4000r/min离心5min后,过0.22µ m滤膜进行上机测定。 色谱条件 色谱柱:月旭Ultimate® AQ-C18(5µ m, 4.6× 250mm) 流动相:乙腈:0.1% H3PO4水溶液 = 2:98 流速:1.0mL/min 柱温:30oC 进样量:20µ L 标样浓度:10µ g/ml 检测器:214nm 溶剂空白色谱图 顺丁烯二酸标准品色谱图 不含顺丁烯二酸空白样品色谱图 空白样品加标色谱图 回收率结果考察(n = 5) 订货信息
  • 赛默飞: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的亮点研究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和国际的迅速传播引发了全球卫生紧急情况。仪器信息网在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态势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等相关研究进展。近年来,组学研究成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重点,对于病理、毒理学、药物动力学等具有重要价值,相关高水平学术期刊大量报道了科研人员利用组学技术开展的病毒致病病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对于此次疫情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基于此,仪器信息网推出了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omics2020"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组学技术在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中的亮点研究及技术进展” /strong /span /a 专题,为广大业内专家及用户介绍基于蛋白组学或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在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中的研究应用及技术进展,增强业界专家与仪器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更丰富、更专业的技术文章,谨以此致敬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以及幕后深耕的研究学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从2019年底由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高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出现及其在中国和国际的迅速传播引发了全球卫生紧急情况。住院患者的总死亡率在2.3%至11%之间。本文介绍了 strong 基于蛋白组学或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在病毒感染研究的应用及技术进展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1.靶向蛋白定量方法研究新冠病毒感染蛋白动态变化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1 Orbitrap Eclipse高灵敏度平行反应监测靶向定量新冠病毒蛋白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最近,研究人员通过使用了赛默飞Orbitrap Eclipse检测SARS-CoV-2病毒蛋白肽段序列,作为潜在的诊断工具,利用easy1200液相和Eclipse质谱使用靶向方法-平行反应监测(PRM)追踪病毒感染Vero细胞样本中几种SARS-CoV-2蛋白的肽段变化。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者最初研究了SARS-CoV-2蛋白PRM实验的检测限,主要是核衣壳(NCAP),这是最丰富的病毒蛋白,因此是比较好的候选测试项目。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Orbitrap Eclipse 的PRM结果显示对该蛋白灵敏度可达到amol级别(大约为0.9pg)。粗略计算表明,这种灵敏度水平应足以检测理论上与约10000个SARS-CoV-2颗粒相对应的蛋白质量。其他SARS-CoV-2蛋白也被发现是PRM靶向方法的良好候选蛋白。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参考文献: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23.057810v1)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1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3b037340-0003-46f0-a617-942d85139408.jpg" title=" 图片 1.png" alt=" 图片 1.png" width=" 600" height=" 41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图. Orbitrap Eclipse靶向PRM监测SARS-CoV-2病毒蛋白肽段序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此外,作者还进行了整体蛋白质组学分析,在60-90分钟分析时间内,共鉴定出6500种相关蛋白质。这表明蛋白质组学可以用来研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蛋白质组,也是未来新兴的研究工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2.蛋白质组学研究新冠病毒感染的调控机制研究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2.1 Orbitrap 高分辨质谱研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蛋白揭示感染机制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另外一篇研究关于SARS-CoV-2病毒的基因组有29811个核苷酸,编码28-29个蛋白质。它编码的蛋白质之一是蛋白质E,它是一种包膜蛋白,一种有助于形成病毒油泡的结构蛋白。一旦病毒进入细胞,它还将有其他的功能,例如,它附着在蛋白质上,有助于打开和关闭其基因,当E蛋白干扰时,模式可能会改变。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报道,蛋白质E与寄主细胞中的溴多胺蛋白结合,Bromodomain 4(BRD4)是BET亚家族蛋白,通过识别乙酰化组蛋白提供了一个招募平台作用,与非组蛋白靶点相关,除与病毒蛋白复合外,还参与NFKB信号转导、Myc调控。此外,BRD4还与其它bromodomain蛋白存在协同作用,其中一些还可能执行泛素化功能。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另有一位作者使用QE HFX质谱描述了BRD4相互作用蛋白的分子表型,使用了经BET抑制剂、与BRD4结合的化合物以及可能的其他bromodomain蛋白处理的人类B细胞系蛋白质组。已鉴定的蛋白定位于SARS-CoV-2病毒感染细胞的相互作用重编程途径和复合物中,如下图所示。(A proteomic model of SARS-COV2 infection by comparing the interactomes of BRD4 with BET-inhibition and SARS-COV2 viral proteins – implications for re-purposing approved drugs or ubiquitin-mediated degradation of select candidates)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2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74611d77-e12d-4700-b696-f209d44d255a.jpg" title=" 图片 2.png" alt=" 图片 2.png" width=" 600" height=" 42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蛋白组学分析SARS-CoV-2病毒感染细胞后BRD4相关互作蛋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 nbsp strong 2.2. Q Exactive HF质谱非标定量技术监控病毒感染细胞实时变化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另一篇研究通过使用Q Exactive HF质谱进行鸟枪法蛋白质组学研究,重点是获得SARS-CoV-2感染的相关信息,确定病毒颗粒抗原产生的最佳条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为了做到这一点,作者用SARS-CoV-2感染Vero E6细胞(MOI 0.01和0.001)。然后他们用LFQ(非标记定量方法)方法在几天内监测感染的实时变化。他们鉴定了3220个Vero细胞蛋白和6个SARS-CoV-2蛋白,其中细胞27388个和病毒94个特异肽段(FDR& lt 1%)。病毒蛋白水平在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表明,SARS-CoV-2蛋白合成在感染后持续增加,在感染第3天左右达到最大值。为了评估MS获得的病毒图谱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病毒的产生,作者通过qPCR在同一时间点测量了SARS-CoV-2 RNA分子。他们观察到最丰富的病毒蛋白产量的变化,反映了SARS-CoV-2 RNA分子数量的变化,证实可以使用基于MS的LFQ非标定量监测SARS-CoV-2感染动力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参考文献:(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17.046193v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5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edfb0017-9692-44d5-877c-18107180805b.jpg" title=" 图片 3.png" alt=" 图片 3.png" width=" 600" height=" 35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 Q Exactive HF质谱进行鸟枪法蛋白质组学研究SARS-CoV-2感染的相关蛋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2.3 SILAC和TMT结合多重增强蛋白质动力学方法监控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变化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来自法兰克福大学医学病毒学研究所的Jindrich Cinatl教授和歌德大学医学院的Christian Mü nch教授团队发表的题为“SARS-CoV-2 infected host cell proteomics& nbsp revealpotential therapy targets” 的最新论文。在本篇工作中,作者建立了感染SARS-CoV-2的Caco-212细胞模型,运用一种新颖的多重增强蛋白质动力学(multiplexed enhanced protein dynamicsme,mePROD)方法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能够在高时间分辨率下确定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变化,加速确证病毒致病性相关的生物途径以及寻找潜在的药物靶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对感染细胞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该策略取决于是否有合适的允许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模型,以及对蛋白质进行时间感染特征分析的敏感蛋白质组学方法。为了探究潜在的抗病毒药物,作者建立了一个针对SARS-CoV-2高度兼容的细胞模型,在病毒感染24小时后就能迅速见到细胞致病作用(cytopathogeniceffect,CPE)(图1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研究人员在病毒感染细胞后的2h、6h、10h和24h,分别用定量PCR技术测量上清液中的病毒RNA拷贝数,发现感染后SARS-CoV-2 RNA数量不断增加(图1B)。这表明病毒在细胞中经历了完整的复制周期,成功建立了功能性的SARS-CoV-2细胞培养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研究细胞中SARS-CoV-2生命周期的不同步骤。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5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74c24851-b71a-4b76-ad3e-48c2c19512b4.jpg" title=" 图片 4.png" alt=" 图片 4.png" width=" 600" height=" 255"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642389b8-9ba3-40e5-a6e4-5384db45b276.jpg" title=" 图片 5.png" alt=" 图片 5.png" width=" 600" height=" 323"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 nbsp SARS-CoV-2 在细胞内快速复制模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A, 病毒感染24小时后的细胞形态变化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B, 细胞上清液中病毒RNA拷贝数的增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为了确定SARS-CoV-2感染的时间分布,如下图所示,作者用SARS-CoV-2单次感染Caco-2细胞后培养2-24小时,并通过mePROD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即联用新蛋白代谢标记(SILAC)和串联质量标签(TMT)两种标记方法,进行蛋白差异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首先,将SARS CoV-2病毒与Caco-2细胞孵育一定时间,在收集样品前两小时,将培养基更换为重标SILAC培养基以标记新合成蛋白质 带有部分SILAC标记的蛋白酶切成肽段,经TMT11plex试剂标记后通过high-pH反相分级,最后借助Easy nLC 1200-Q Exactive HF高分辨质谱平台进行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用以表征宿主和病毒基因表达变化。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8ae32504-08dc-4038-a16f-50dfdab799cd.jpg" title=" 图片 6.png" alt=" 图片 6.png" width=" 600" height=" 32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 nbsp 图.mePROD蛋白质组学分析流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在三个重复中,我们分别定量到大约4,200种和7,000种蛋白质的相对翻译速率和相对蛋白质水平。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在感染6小时后实验组首次从对照组中分离出来;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两组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下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b35166bd-e928-43eb-bf4f-efb68c04e26e.jpg" title=" 图片 7.png" alt=" 图片 7.png" width=" 600" height=" 455"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PCA分析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与SARS-CoV–1病毒类似,许多RNA病毒会降低宿主细胞的蛋白合成;但是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总体翻译率变化不大,仅在感染10小时后最大降低了23%(下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48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0279f4d2-43c0-4ed1-8af4-000f7abb60d5.jpg" title=" 图片 8.png" alt=" 图片 8.png" width=" 300" height=" 48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 不同时间点的整体翻译速率(N=3)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作者将用对所有定量到的病毒蛋白的平均水平作为参照,计算宿主蛋白与其的距离,对最相关的前10%的蛋白进行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宿主细胞本身翻译模式的广泛重塑,可能解释了如何避免总体蛋白质合成发生重大变化(如下图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40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00a705a5-e243-4531-af41-7c8c827accb6.jpg" title=" 图片 9.png" alt=" 图片 9.png" width=" 300" height=" 40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前10%蛋白的通路分析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在本篇研究中,通过对SARS-CoV-2感染对宿主细胞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分析,确定了由SARS-CoV-19感染调节的宿主细胞通路,并揭示了药物抑制病毒在人体细胞中复制的相关靶通路。感染过程中细胞功能发生了重大调整,SARS-CoV-2重塑了翻译、剪接、碳代谢和核酸代谢等重要细胞代谢途径,并对这些途径相关的小分子抑制剂进行测试。结果揭示了SARS-CoV-2的细胞感染情况,并鉴定出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这些结果也将指导开发COVID-19的治疗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3.Orbitrap高分辨质谱针对新冠病毒糖蛋白结构研究进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3.1. Orbitarp Fusion质谱结合冷冻电镜解析SARS-CoV-2 S糖蛋白多糖结构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来自CCRC的Robert Woods实验室。通过大量实验生成了在SARS-CoV-2 S糖蛋白上发现的聚糖的三维结构。整个研究基于报道的S蛋白使用赛默飞冷冻电镜cryo_EM 分析3D结构和相关的糖组学数据(利用Orbitarp Fusion 质谱结合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他们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以观察多糖的微观异质性对表位暴露的影响。模糊位置为聚糖结构。M9型(绿色),M5型(深黄色),混合型(橙色),复合型(粉色)。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33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def92f5e-20fe-4269-b50d-36aa139f3bf9.jpg" title=" 图片 10.png" alt=" 图片 10.png" width=" 300" height=" 33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 SARS-CoV-2 S糖蛋白聚糖结构和多糖微观异质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3.2. Orbitrap Fusion Lumos质谱绘制新冠病毒SARS-CoV-2 S蛋白糖基化图谱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中的刺突蛋白(Spike蛋白)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是病毒结合和进入宿主细胞的关键调节因子,也是研发抗体及相关药物的关键靶点。该蛋白的位点特异性N-糖基化修饰(包含糖基化位点以及糖链信息)分析对于了解其功能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2020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团队在生物学预印本bioRxiv在线发表文章“Site-specific N-glycosyla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Recombinant SARS-CoV-2 Spike Proteins using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针对该蛋白的位点特异性N-糖基化修饰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实验流程如下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8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0bffa430-0704-4b8e-aa77-7392ed0df0aa.jpg" title=" 图片 11.png" alt=" 图片 11.png" width=" 600" height=" 283"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利用orbitrap质谱分析新冠病毒S蛋白N-糖基化流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通过使用Orbitrap Fusion Lumos质谱技术的整合糖蛋白质组学新方法,绘制了新冠病毒SARS-CoV-2重组表达蛋白的所有糖基化修饰位点以及位点特异性的N-糖链组成图谱,如下图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81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2d19678f-d802-4f1a-9b6e-0b0d883f4334.jpg" title=" 图片 12.png" alt=" 图片 12.png" width=" 600" height=" 81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 S糖蛋白位点特异性N糖基化位点修饰谱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4.蛋白质组以及代谢多组学研究新冠病毒感染病人血清生物标志物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4.1多组学方法研究新冠肺炎轻重症患者血清中蛋白和代谢物生物标志物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合作团队对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中的蛋白质和代谢物分子进行系统检测,利用多组学方法研究重症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多种蛋白和代谢物分子变化(Proteomic and Metabol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COVID-19 Patient Sera)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并找到了一系列生物标志物,有望为预测轻症患者向重症发展提供导向。 a href="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07.20054585v1" target=" _blank" (Proteomic and Metabol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COVID-19 Patient Sera) /a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实验对99例病毒灭活处理的血清样本进行了安全处理和质谱分析。根据现行临床诊断标准,这些血样被分为对照(健康)组、普通流感组、新冠感染轻症组、新冠感染重症组。运用QE HF质谱对样本的进行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分析,对血清样本中的蛋白和代谢物的相对浓度进行了广泛全分析,从而揭示了重症患者体内多种独特的分子调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1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268f6506-b9d2-4d2f-bdad-5f084133fc34.jpg" title=" 图片 13.png" alt=" 图片 13.png" width=" 600" height=" 21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蛋白质组学结合代谢组学围绕新冠肺炎患者队列进行分析流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与对照(健康)组、普通流感组和轻症组相比,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样本中出现了93种特有的蛋白表达和204个特征性改变的代谢分子。其中50种蛋白,与患者体内的巨噬细胞、补体系统、血小板脱颗粒有关。研究团队还发现,在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体内,有100多种氨基酸及100多种脂质均出现显著减少。见下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0d26783c-de7b-44cf-912b-dca3f55ae057.jpg" title=" 图片 14.png" alt=" 图片 14.png" width=" 600" height=" 45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COVID-19感染后重症患者体内的巨噬细胞、血小板、补体系统的作用通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基于orbitrap质谱技术和机器学习分析方法,短时间内整合蛋白质组、临床、生物、代谢组、计算等多学科数据筛选出重症患者特征性的22个蛋白质和7个代谢物,有望可以辅助现有的诊断分析手段,实现更精准、高效的治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在这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白衣天使和医学研究者就是勇敢的战士。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我们整理了基于Orbitrap超高分辨质谱多组学技术在病毒感染致病机制和亮点研究,谨以此文致敬白衣天使和深耕医学研究的学者们,默默付出,勇敢向前,愿望早日完成胜利。 /span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投稿来源:赛默飞色谱与质谱 /p p br/ /p p br/ /p
  • 卫生部公布14种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卫生部等9部门《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89号)规定,经审核,现公布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   特此公告。   附件: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doc 一、磷酸酯双淀粉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g/100g) ≤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 ≤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 20 铅/(mg/kg) ≤ 1.0 砷/(mg/kg) (以As计) ≤ 0.5 磷酸盐残留量(以P计)/(%) ≤ 马铃薯和小麦淀粉0.5;其他淀粉0.4 注:用三偏磷酸钠或三氯氧磷为酯化剂 二、醋酸酯淀粉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 ≤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 20 铅/(mg/kg) ≤ 1.0 砷/(mg/kg) (以As计) ≤ 0.5 乙酰基含量/(%) ≤ 2.5 乙酸乙烯酯/ (mg/kg) ≤ (仅限用乙酸乙烯酯作为酯化剂) 0.1 注:用乙酸酐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8.0%(w/w,占淀粉干基),用乙酸乙烯酯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7.5%(w/w,占淀粉干基)。 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 ≤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砷/(mg/kg) (以As计) ≤ 0.5 铅/(mg/kg) ≤ 1.0 辛烯基琥珀酸基团/(%) ≤ 3.0 辛烯基琥珀酸残留量/(%) ≤ 0.3 注:生产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时,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不超过3.0%(占淀粉干基,w/w);生产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时,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不超过2.0%,硫酸铝用量不超过2.0%(均为占淀粉干基,w/w)。 四、氧化羟丙基淀粉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 ≤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 20 铅/(mg/kg) ≤ 1.0 砷/(mg/kg) (以As计) ≤ 0.5 氯丙醇/(mg/kg) ≤ 1.0 羧基含量/(%) ≤ 1.1 羟丙基含量/(%) ≤ 7.0 注: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使用量中的有效氯不超过5.5%(占淀粉干基,w/w),用过氧化氢作氧化剂,使用量中的活性氧不超过0.45%(占淀粉干基,w/w);用环氧丙烷作醚化剂,使用量不超过25%(占淀粉干基,w/w)。 五、羧甲基淀粉钠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 10 SO2残留量/(mg/kg) ≤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 20 铅/(mg/kg) ≤ 1.0 砷/(mg/kg) (以As计) ≤ 0.5 氯化物(以cl计)/(%) ≤ 0.43 硫酸盐(以SO4计)/(%) ≤ 0.96 注:一氯乙酸为醚化剂。 六、淀粉磷酸酯钠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 ≤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 20 铅/(mg/kg) ≤ 1.0 砷/(mg/kg) (以As计) ≤ 0.5 磷酸盐残留量(以P计)/ (%) ≤ 马铃薯和小麦淀粉0.5;其他淀粉0.4 注:用正磷酸、磷酸钠、磷酸钾或三聚磷酸钠酯化。 七、氧化淀粉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 ≤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 20 铅/(mg/kg) ≤ 1.0 砷/(mg/kg) (以As计) ≤ 0.5 羧基含量/(%) ≤ 1.1 注: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使用量中的有效氯不超过5.5%(占淀粉干基,w/w)。 八、酸处理淀粉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 ≤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 20 铅/(mg/kg) ≤ 1.0 砷/(mg/kg) (以As计) ≤ 0.5 注:采用盐酸、正磷酸或硫酸处理。 九、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 ≤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 20 铅/(mg/kg) ≤ 1.0 砷/(mg/kg) (以As计) ≤ 0.5 乙酰基含量/(%) ≤ 2.5 己二酸盐/(%) ≤ 0.135 注:用已二酸酐(用量占淀粉干基不超过0.12%,w/w)交联,乙酸酐(用量占淀粉干基不超过8.0%,w/w)酯化。 十、羟丙基淀粉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 mg/kg ) ≤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铅/(mg/kg) ≤ 1.0 砷/(mg/kg) (以As计) ≤ 0.5 氯丙醇/(mg/kg) ≤ 1.0 羟丙基含量/(%) ≤ 7.0 注:用环氧丙烷作醚化剂(用量占淀粉干基不超过25%,w/w)。 十一、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 ≤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 20 铅/(mg/kg) ≤ 1.0 砷/(mg/kg) (以As计) ≤ 0.5 磷酸盐残留量(以P计)/ (%) ≤ 马铃薯和小麦淀粉0.5;其他淀粉0.4 注:采用三聚磷酸钠和三偏磷酸钠作酯化剂。 十二、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 ≤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铅/(mg/kg) ≤ 1.0砷/(mg/kg) (以As计) ≤ 0.5 磷酸盐残留量(以P计)/ (%) ≤ 马铃薯和小麦淀粉0.14;其他淀粉0.04 乙酰基含量/(%) ≤ 2.5 乙酸乙烯酯残留量/(mg/kg) ≤ (仅限用乙酸乙烯酯作酯化剂) 0.1 注:用乙酸酐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8.0%(w/w,占淀粉干基),用乙酸乙烯酯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7.5%(w/w,占淀粉干基)。 十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品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 ≤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 20 铅/(mg/kg) ≤ 1.0 砷/(mg/kg) (以As计) ≤ 0.5 磷酸盐残留量(以P计)/(%) ≤ 马铃薯和小麦淀粉0.14;其他淀粉0.04 羟丙基含量/(%) ≤ 7.0 氯丙醇/(mg/kg) ≤ 1.0 注:采用三氯氧磷(用量占淀粉干基不超过0.1%,w/w)或三偏磷酸钠酯化交联,环氧丙烷醚化(用量占淀粉干基不超过10%,w/w)。 十四、聚丙烯酸钠 项 目 指 标 硫酸盐(以SO4计),w/ % ≤ 0.49 重金属(以Pb计)/(mg/kg) ≤ 20.0 砷(以As计)/(mg/kg) ≤ 2.0 残存单体,w/ % ≤ 1.0 低聚合物,w/ % ≤ 5.0 干燥失重,w/ % < 6.0 烧灼残渣,w/ % ≤ 76.0 pH(0.1%水溶液) 8~10 0.2%水溶液粘度 (60rpm.20℃) 250~430 cps 注:生产工艺,丙烯酸+NaOH→中和催化剂→聚合→精制→干燥→粉碎→成品。 分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各单位。 卫生部办公厅 2010年7月21日印发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