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巴利森苷

仪器信息网巴利森苷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巴利森苷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巴利森苷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巴利森苷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巴利森苷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巴利森苷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巴利森苷相关的解决方案。

巴利森苷相关的资讯

  • 辽宁枫林谷森林公园入选首批36个中国森林氧吧称号
    辽宁枫林谷森林公园负氧离子监测显示系统入选中国首批36个中国森林氧吧称号之一的辽宁桓仁枫林谷森林公园于近期安装完成负氧离子在线监测LED实时显示系统。景区气候凉爽宜人。每逢盛夏,大多地区酷暑难耐,但景区平均气温20℃左右,湿度65%左右,空气纯净,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数万个以上,置身其中,令人头脑清新,呼吸舒畅,心情愉悦。 2015年9月7日,首批“中国森林氧吧”名单在北京揭晓。评选委员会将全国36个获评名单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由中国绿色时报社《森林与人类》杂志发起的“寻找中国森林氧吧”活动,自2015年4月15日开展以来,得到全国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寻找中国森林氧吧”评选委员会从全国申报单位中评选出首批36个“中国森林氧吧”。[2015“中国森林氧吧”公示名单安徽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梁平县百里竹海风景名胜区重庆四面山自然保护区重庆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重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甘肃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甘肃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沟景区甘肃麦积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园景区广西龙胜温泉国家森林公园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贵州毕节国家森林公园贵州樟江风景名胜区贵州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南济源南山省级森林公园河南南湾国家森林公园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大别山主峰风景区湖南炎陵县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吉林兰家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辽宁本溪恒仁枫林谷森林公园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大兴安岭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山东泰安市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山东泰山国家森林公园山东淄博市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山西晋中市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川乐山市黑竹沟国家森林公园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浙江雁荡山国家森林公园浙江玉环大鹿岛[1] 陕西汉中黎坪国家森林公园
  • 报告显示过量森林砍伐致巴西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攀升
    巴西环保组织“气候观测站”于当地时间3月23日发布了最新报告,报告汇编了从2010至2021年间巴西温室气体排放概况。报告显示,巴西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10年的约1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增加到了2021年的约24亿吨,增幅约41%。报告指出,造成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过量森林砍伐”。此次报告中统计了废弃物、工业、能源产业、农业、土地和森林利用等共5个主要排放源。2021年,土地和森林利用这一排放源的排放量占巴西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近一半(49%),达11.9亿吨,而亚马孙地区的森林砍伐在土地和森林利用这一门类中,温室气体排放所占比例达77%。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INPE)的数据显示,在2010至2021年间,巴西年度亚马孙森林砍伐量从2010年的约7000平方公里增加到2021年的超过1.3万平方公里,增幅约86%。报告认为,由于森林滥伐问题严重,巴西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经历了“失去的十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3月20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较,当前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1.1摄氏度,而极端天气事件也因此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为了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温室气体排放必须“最迟在2025年之前”达到峰值,到2030年比峰值减少48%。2021年11月1日,巴西时任环境部长曾公开承诺,相比2005年,巴西将于2030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50%,2050年实现碳中和。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巴西若要顺利实现承诺目标则需要大幅降低森林砍伐量。
  • 高光谱遥感技术再立功!可建立森林土壤预测模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人员利用光谱技术建立了森林土壤光谱反演预测模型,从而较好地实现对高异质性森林SOC和TN的快速预测。森林土壤预测模型  快速、廉价、准确地获取土壤中碳(C)、氮(N)含量信息是当前土壤质量评价和全球土壤碳库收支管理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而土壤空间异质性加大了人们对土壤属性动态监测的难度和成本。  森林土壤是调控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的重要基础。利用近地高光谱遥感技术实现多层次森林土壤C、N含量信息的快速、高效、无损、低成本建模估测,有望为当前土壤C、N动态研究及制图开辟新的途径,必将有助于加深对土壤C、N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的理解,对于森林土壤碳库管理和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土壤层次的影响,土壤属性的高光谱反演模型的预测能力降低,限制了模型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助理研究员姜庆虎在研究员刘峰的指导下,以中亚热带(八大公山)森林不同层次土壤为例,利用光谱技术建立了该区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的光谱反演预测模型,从而较好地实现对高异质性森林SOC和TN的快速预测。其中,光谱模型对SOC预测的R2为0.79-0.90,对TN预测的R2为0.66-0.86。在此基础上,针对模型难以实现层次间的传递性应用问题,利用spiking法并借助加权算法,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得预测模型的传递性得到大幅提升。该研究的开展,为快速获取高异质性土壤属性信息提供了潜在的可能。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515,31470526)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954004)的资助,结果发表在Geoderma杂志上。
  • 新无损检测技术:磁巴克豪森噪声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p   磁巴克豪森噪声(Magnetic Barkhausen Noise,MBN)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技术,可实现对铁磁性材料早期性能退化及微损伤的检测和评估,能够在材料使用早期确定材料表面应力状态、疲劳损伤状况及微观组织变化特性,从而能够及早发现材料早期损伤的部位,为重要设备或构件的安全评价和剩余寿命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8512b097-7a8a-4cfc-93a1-05e223c0f2f0.jpg" title=" 640.webp.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MBN检测装置框图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1. 国外研究现状 /strong /span /p p   目前已有多国的研究人员开展了MBN技术的研究,如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牛津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芬兰Stresstech公司、坦普雷科技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伊朗马什哈德菲尔多西大学以及印度科技大学等。 /p p   国际上对于MBN效应的研究及应用主要集中在应力检测、疲劳状态分析、硬度检测、微观组织分析、晶粒度测量及表面热处理工艺评价等方面,并提出了许多改善MBN信号的处理方法。 /p p    strong (1)材料应力检测 /strong /p p   材料所受应力主要有两大方面: /p p   一是外界加载应力,涵盖压应力与拉应力、单向应力与周期应力、低应力和超限应力等 /p p   二是材料内部残余内应力,包括残余拉应力和残余压应力等。 /p p   对于外加应力,英国的M. Blaow等研究人员在探究铁磁性材料受外力加载弯曲过程中的MBN信号变化时,指出应力会影响材料的磁化能力,改变MBN信号的波峰幅值和波峰位置,并且指出拉应力下的MBN信号多为单峰信号,而压应力下的MBN信号会出现多个峰值。2014年,德国的M.S. Amiri等研究人员指出应力的各向异性和晶体的各向异性对材料的磁化起决定性作用,在铁磁性材料的易磁化轴方向上,应力对MBN信号的影响大于其他方向,并通过磁致伸缩曲线和磁化曲线进行了验证说明。 /p p   对于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目前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如印度的M. Vashista长期研究材料表面残余应力和MBN信号的关系,并指出材料在弹性范围内,MBN磁响应信号与残余应力成正相关的关系。 /p p    strong (2)疲劳状态检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d4675d39-fa9e-403a-ac32-e3ebfd429b27.jpg" title=" 640.webp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金属疲劳过程中产生的缺陷 /p p   目前非常急需铁磁性材料疲劳状态的全生命周期无损检测和评估技术,特别是针对疲劳裂纹形成前和形成初期的检测技术,而MBN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目前疲劳过程中的MBN信号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位错密度的增加、滑移带的形成、裂纹的萌生等微观结构的变化,以及缺陷数目、畴壁与MBN峰值电压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p p   金属在循环载荷的作用下,MBN信号变化显著,为了探究循环载荷和单向载荷对MBN信号影响的区别,2004年英国的V.Moorthy研究了En36钢在超限应力(最大达1700MPa)循环作用下的MBN信号特性,指出与单向载荷相比,高应力下的循环载荷会增加材料的位错密度,会使MBN信号峰值减小,加速材料疲劳。 /p p   对于部分非磁性的金属材料,利用MBN技术也可进行疲劳检测。2005年,Vincent等研究人员将MBN技术用于304L奥氏体不锈钢低周疲劳的检测,由于不具有磁性的& amp #947 铁在冷轧及循环载荷作用下会产生形变,诱导马氏体产生,所以研究人员提出了& amp #945 ’-马氏体内应力计算的复合模型,通过MBN技术可以测得马氏体体积分数,评估非铁磁性奥氏体不锈钢的疲劳损伤特性。 /p p    strong (3)金属微观组织和晶粒度分析 /strong /p p   关于金属内元素化学成分对MBN信号的影响,巴西的M.F.Campos等研究人员于2011年重点研究了合金钢中镍含量对材料硬度和MBN信号幅值的影响,总结出镍含量少的合金磁畴更易发生偏转。英国的V.Moorthy在2014年比较了碳含量不同(含碳量分别为0.20%和0.41%)钢的MBN信号的差异,并对试件进行了金相组织分析,指出碳含量的变化只会影响波峰的位置,对波峰的高度影响不大,还指出低频激励下的碳钢MBN信号存在两个波峰,而高频激励时只有一个波峰。 /p p   材料中的相含量(如马氏体、铁素体等)不同会影响MBN信号。2014年,伊朗的S. Ghanei详细研究了双相钢中马氏体含量和MBN信号峰值的关系,得出马氏体含量的增大会使MBN信号峰值增大的结论。VINCENT A等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奥氏体和马氏体相互转换前后MBN信号的差异,来判断材料中的马氏体含量。 /p p   在晶粒度方面,S. Ghanei等研究人员于2014年分析了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中晶粒各向异性、晶体边界等微观结构对MBN信号的影响,指出晶粒尺寸的减小会使晶界密度增大,导致MBN信号增加。墨西哥的P. Martí nez-Ortizyan等研究人员于2014年研究了晶粒的易磁化轴和MBN信号主峰之间的关系,通过转动试样对其进行360& amp #176 的MBN检测,通过MBN信号能量的不同来确定材料的易磁化轴方向。 /p p   目前对于金属内部化学成分、相含量和晶粒度的研究,大多结合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分析进行,虽然得出了MBN信号与相含量相关的定性规律,但是实际工程中通过MBN信号来反向估测相含量的应用或仪器甚少。主要原因在于: /p p   ①MBN信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含量改变往往伴随着其他影响因素的改变,缺乏通用的定量结论来描述相含量与MBN之间的关系,若单从MBN信号来推测相含量往往精度不高,有失偏颇。 /p p   ②在进行化学成分和含量检测时,往往需要通过和已知含量的标准试样MBN信号进行参考比对,实际工程中获取一致的标准试样难度较大。 /p p    strong (4)材料硬度测量 /strong /p p   为了探究由温度变化引起材料硬度不同对MBN信号的影响,2003年,英国的V.Moorthy等研究人员将En36钢加热至不同温度(192℃~900℃)后进行MBN检测实验。结果表明En36钢的MBN信号对材料温度的变化十分灵敏,材料温度越高,其表面硬度越小,测得的MBN信号幅值越大,实验中可检测到的MBN信号的最大深度为425& amp #956 m。材料热处理后的冷却速率对硬度的影响也较大。2012年,巴西的F.A.Franco等研究人员探究了冷却速率对MBN信号的影响,用顶端淬火的方法设计出材料中不同区域的不同冷却梯度,指出材料冷却速度越快MBN信号越弱。 /p p   国外许多学者都总结得到材料硬度越大MBN信号越弱这一结论,这对于材料硬度测量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由于MBN技术只能检测材料表面硬度,而对内部不同的硬度梯度无法进行有效检测,因此无法实现材料内部深度较大区域的硬度检测。 /p p    strong (5)材料表面处理工艺评价 /strong /p p   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在金属表面处理和表面残余应力的MBN研究方面有较为显著的成果。2009年利用MBN对不同热处理的合金进行了微残余应力的检测研究,重点比较了室温(20℃)和居里温度(230℃)下残余应力趋于饱和时MBN信号之间的差异,发现材料处于居里温度下的MBN信号远小于室温下的MBN信号。2011年,通过MBN设备对齿轮表面质量进行检测,通过表面(50& amp #956 m内)MBN信号的特征,推断出材料表面硬度和硬化层深度。 /p p   芬兰的Suvi Santa-aho等研究人员近年来将研究方向聚焦在探究铁磁性材料表面激光加工工艺和MBN信号的关系上,分析了硬化钢渗碳层深度、残余应力等表面质量与激光工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避免材料重淬火和应力饱和的铁磁性材料表面控制热损伤的技术。 /p p   MBN技术是评价材料表面加工工艺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通过MBN技术进行表面处理工艺的检测已有成熟的商业化设备,已经应用于一些金属零部件的表面加工工艺检测中,如芬兰Stresstech公司的Rollscan 300检测仪可实现对材料表面加工工艺、残余应力的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ef0dccfa-f27f-4b09-9fa8-ff5b5743963f.jpg" title=" 640.webp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Rollscan 300表面质量检测仪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2. 国内研究现状 /span /strong /p p   国内对MBN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近年来开展MBN信号研究的机构主要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等。 /p p   1988年,原北京钢铁学院的穆向荣等研究人员开展了对双相钢的MBN效应的研究,指出利用MBN技术,可以实现对材料组织结构和组织性能的研究。1994年,华中理工大学的马咸尧等研究人员研究了MBN效应受应力影响的规律,还将MBN技术和磁声发射(MAE)技术进行了对比,指出MBN信号特征依赖于铁磁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应力状态,拉应力降低了MAE信号强度,而增加了MBN信号强度 压应力可降低MBN信号强度,提出将两效应结合测量,既可提高测量拉应力的灵敏度,又可判别应力的正负值。 /p p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的陈立功等研究人员开始研制MBN传感器及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研究了残余应力和MBN信号的关系,建立了结合虚拟仪器技术的MBN残余应力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进行了铁磁材料热处理后残余应力的分析,指出热处理后的板材MBN强度呈下降趋势。2008年,他们改进了针对各向异性及非均匀残余应力的MBN传感器。 /p p   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北京化工大学的祁欣等研究人员持续开展了巴克豪森效应在残余应力检测、硬度和晶粒度分析、相含量的检测及疲劳寿命的预测这四个方面的研究,结果指出:在利用MBN效应进行铁磁性材料内部应力的测量时,激励信号不能过大,否则材料处于饱和磁场中时,会降低MBN信号对内部应力变化的敏感度。2011年,他们设计了抗干扰、输出信号信噪比高的MBN传感器。 /p p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平等研究人员于2008年开始对MBN现象进行研究。2010年,提出了在高速运行条件下,利用MBN效应,用直流电源作为线圈的激励信号来进行钢轨应力检测。2011年,比较了三角波和正弦波对MBN信号的影响,总结出用三角波作为激励信号时MBN信号的特征值呈现出更好的线性度。2012年,研制了第一代便携式MBN铁轨应力检测仪。2013年,将BP神经网络算法引入了MBN信号处理中,得到应力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平均误差为1.0618%,检测可靠度较高。2015年,丁松提出了一种名为“偏度skweness”的新的MBN信号特征值评估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获得比均方根电压(RMS)评价法更多的MBN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节选自《无损检测》2016年第38卷第7期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本文作者:沈功田,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声发射、红外和电磁等无损检测新技术。 /p p br/ /p
  • 空天院首创超高分辨率光学森林三维遥感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倪文俭带领的森林遥感团队,在利用超高分辨率光学遥感立体观测数据提取森林三维结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现有研究认为,光学多角度立体观测数据在林区不具备穿透能力,故在缺乏林下地形数据时,无法独立进行森林垂直结构参数的直接测量,特别是在浓密山地林区。本研究发现:分辨率优于0.2 米的光学立体观测数据能够对单株树木的冠顶结构进行精细刻画;受树木异速生长方程启发,创建了“生长关系约束的林下地形逼近算法”(AGAR),打破了传统的认知局限,实现了仅利用光学立体观测数据对森林垂直结构的直接测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上。   森林作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之一,准确估算其碳储量是遥感研究的主要方向,可服务于我国的“双碳”战略和地球系统碳循环过程研究。过去,国内外开展了基于遥感影像光谱或微波散射强度等“二维”特征的森林碳储量估算原理与方法研究,而“地形影响”“遥感信号饱和”仍是难以逾越的两大科学难题。因此,国际学界逐渐转向以卫星测距技术为基础的“三维”遥感,包括以激光测距为基础的激光雷达遥感、以微波测距为基础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以及以视觉测距为基础的光学多角度立体观测。美国科学家致力于发展具备冠层穿透能力的星载激光雷达,包括早期搭载在航天飞机上的激光高度计SLA01和SLA02、2003年至2009年运行的ICESat/GLAS卫星、2018年发射的ICESat-2卫星以及2019年放置在国际空间站上的GEDI。欧洲科研人员则积极发展穿透能力较强的L波段Tandem-L和P波段BIOMAS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卫星,并计划2024年发射。相较于激光雷达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光学多角度立体遥感具有图像直观形象的显著优势但受穿透能力的限制,目前主要用于地表高程的测量,且需要依靠其他数据源提供的林下地形才能对森林垂直结构进行测量,应用价值和场景受限。   近年来,中国在光学多角度立体遥感方面快速发展,先后发射了资源三号、高分七号、天绘系列以及其他商业遥感卫星,同时影像空间分辨率逐步提高。能否利用不断提高的空间分辨率来突破其穿透能力弱的限制,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超高分辨率光学多角度立体遥感数据的应用价值,既是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又是中国遥感科研人员亟需回答的问题。   森林遥感团队意识到超高分辨率光学多角度立体观测遥感数据的独特价值,自2014年对无人机立体观测数据在森林结构参数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持续研究,并于2018年开展了大兴安岭林区大范围无人机采样观测实验,揭示了观测角度与影像分辨率的耦合规律,证实了森林高度信息对叶面积指数估算的补充作用,研发了针对落叶林区森林高度提取的有叶季和无叶季影像协同解决方案,突破了光谱与三维几何特征协同的散发枯立木识别技术、单木识别与分割技术、以背景识别为基础的高精度森林覆盖度提取技术。在上述数据与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该团队创建了“生长关系约束的林下地形逼近算法”(AGAR),实现了复杂地形条件下森林高度的直接提取。该成果证实了无需额外林下地形数据的支持,AGAR算法仅利用超高分辨率光学多角度立体观测数据即可实现森林高度提取。   尽管AGAR算法使用无人机获取的立体观测影像开展研究,且算法的具体技术细节需要进一步测试完善,但随着0.1米卫星光学遥感数据时代的到来,该方法将开启超高分辨光学立体遥感影像森林三维遥感新时代。图1.生长关系约束的林下地形逼近算法(AGAR)的核心思路图2.典型地形条件下森林高度提取的效果。(a)-(c)为光学多角度立体观测数据获取的数字表面模型(DSM);(d)-(f)为光学多角度立体观测数据通过林窗插值提取的森林高度,由于浓密林区林窗较少,导致树高被严重低估或者地形特征去除不彻底;(g)-(i)为利用AGAR提取的森林高度。(a)区域覆盖山脊,(b)区域覆盖山谷;(c)区域覆盖从山脚到山顶的斜坡。
  • J.T.Baker-青岛宝森产品推介会圆满成功
    2011年6月24日,J.T.Baker在美丽的青岛举办产品推介会,来自青岛的众多经销商代理商朋友汇聚一堂,共同讨论行业发展以及产品销售趋势与模式。早上9点,青岛宝森实验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发表欢迎致辞,之后J.T.Baker中国区销售经理郑广秀先生对Avantor公司以及J.T.Baker品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做为全球领先的高纯化学品供应商J.T.Baker在2010年被New Mountain Capital(新山资本)收购之后,获得了更加快速的发展,全球化扩张的脚步日益加速,并于2010年下半年与2011年上半年分别购买了位于印度的RFCL公司以及位于东欧的POCH公司。如今做为Avantor十分关注的中国区,J.T.Baker也正在逐步投入更大的市场推广及销售力量。J.T.Baker实验室业务主要集中在高纯试剂以及SPE,色谱填料方面;此次产品推介会,经销商朋友们深入的了解J.T.Baker公司产品的高品质,高稳定性,高度创新的特点,了解了J.T.Baker公司销售策略,为了让更多的中国地区的客户得以享受世界领先的高纯试剂产品,J.T.Baker中国区将继续进行一系列的市场销售活动。最后,大家在丰盛的自助午餐中,顺利圆满地结束了本次产品推介会。关于J.T.Baker :  杰帝贝柯化工产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JTBs)于2009年正式成立,是美国Avantor™ Performance Materials的全资子公司。Avantor™ Performance Materials拥有的J.T.Baker和Macron™ 两大品牌有140多年的历史,其化学品领域的高品质产品,最优化的应用方案和功能性检测可以满足客户的高端应用需求,并确保高精度和高重现性的结果。
  • 夏日炎炎,来杯鸡尾酒吧! -- 英国Bibby 与斯蒂芬森将分子蒸发引入调酒术
    英国Bibby Scientific集团日前宣布与斯蒂芬森公司(Aske Stephenson),全球领先的酒饮料生产商,正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斯蒂芬森公司将使用Bibby 的台式仪器,如其子品牌 Stuart 的RE300 旋转蒸发仪,来制作其创新的预调鸡尾酒。斯蒂芬森公司是手工制作鸡尾酒方面的专家,善长使用科学仪器,制作一些新颖别致或与众不同的混合口味,并向客户推荐。英国Bibby旗下子品牌Stuart 的旋转蒸发仪,在可靠性,安全性与用户友好方面表现极佳。 它被广泛用于科研院校与制药公司的化学实验室。该旋转蒸发仪也可在真空下使用,以期达到更完美的蒸馏效果,满足斯蒂芬森鸡尾酒调酒术的要求。 “制作鸡尾酒时,我们需要蒸馏其酒精成份;但是在蒸馏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会破坏鸡尾酒的口味”, 斯蒂芬森负责人Thomas Aske 解释道。“如果用RE300抽真空,整个系统的压力减少,我们可以在更低的温度下蒸馏酒精成份,让我们的鸡尾酒在口感上更刺激,更耐人寻味,印象深刻。” Bibby 的产品经理助理 Katy Bridge 说到:“我们为能帮助斯蒂芬森研发创新的鸡尾酒而感到非常兴奋。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新兴行业,如鸡尾酒调酒学行业,对使用科学仪器技术的兴趣在逐步增长。Stuart 仪器的可靠性与使用方便性,使这些兴趣成为可能。” 斯蒂芬森目前应用Bibby 的技术,制作了以下三款获奖鸡尾酒:1)花生黄油与果酱,怀旧版 – 金牌2)皮味与核桃,萨泽拉克鸡尾酒– 金牌3)幻想鸡尾 – 大师奖 欢迎试试哟!Bibby Scientific and Aske Stephenson bring molecular mixing to cocktail mixologyBibby Scientific announced today that it has formed a partnership with Aske Stephenson, a pioneering alcoholic beverage manufacturer, who will be using benchtop laboratory instruments from Bibby such as the Stuart? RE300 Rotary Evaporator to produce innovative pre-bottled cocktails. Aske Stephenson specialises in developing hand-produced cocktails that are designed to introduce consumers to new and unusual flavour combinations, using a scientific approach that pushes taste boundaries. Bibby Scientific' s Stuart Rotary Evaporators are extremely reliable, safe and user-friendly instruments that are used widely in chemistry laboratories in universitie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The Rotary Evaporators can also operate under vacuum, making them perfect for the unique distillation requirementsof Aske Stephenson' s cocktail mixology. "We needed to distil alcoholic liquids for making our cocktails, but the distillation process generates heat that can impair the cocktail flavours," explained Thomas Aske, Aske Stephenson. "By placing the RE300 under vacuum, the pressure of the system is lowered, so we can distil our alcoholic liquids at lower temperatures and maximise the impact of our unusual flavours." Katy Bridge, Assistant Product Manager at Bibby Scientific said, "We' re really excited to be able to support Aske Stephenson in developing these innovative new cocktails. We' re seeing increasing interest in applying scientific technologies to creative industries such as cocktail mixology, where the reliability and ease-of-use of Stuart instruments makes these lab science principles much more accessible." Aske Stephenson is currently using Bibby' s technologies to produce three award-winning cocktails: Peanut Butter & Jam Old Fashioned (Gold medal winner) American Whiskey macerated with peanut butter and jam before being redistilled under pressure and seasoned. Leather & Walnut Sazerac (Gold medal winner) This Sazerac takes inspiration from classic luxury goods by distilling American rye whiskey under pressure with leather and ground walnuts before being sweetened and bittered to perfection. The Revery (Masters award winner) A modern day interpretation of the spritzer, The Revery combines London Dry Gin with a beeswax-washed vermouth, amaro and acid phosphate. About Aske Stephenson AskeStephenson is the brainchild of Thomas Aske and Tristan Stephenson renowned experts within the alcoholic beverage industry. Aske and Stephenson have spent a combined 30 years in the drinks business having owned and operated award winning venues such as The Worship Street Whistling Shop, Purl London, Dach & Sons and Surf-side, as well as co-founding Fluid Movement, a bar consultancy and events company. Fluid Movement has consulted globally on the beverage operation for numerous award winning venues such as Gymkhana in Mayfair and Vesper in Bangkok. The new venture, Aske Stephenson, is focused on providing a selection of pre-bottled cocktails that aim to push boundaries and change perceptions. Each innovative product will be produced by hand at the manufacturing facility located in Mile End before being packaged and shipped. 关于语特 和 英国Bibby / 德国ART / 德国CAT / 瑞士Gerber Instruments 广州语特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搅拌器/分散乳化机等实验室样品制备等通用仪器, 熔点仪/光度计/冰点仪等分析仪器,以及PCR等生命科学仪器。 作为英国比比(Bibby )在中国南方的首代,广东,广西,四川,重庆,云南,海南,贵州和西藏是我司的服务范围。语特公司也是德国ART, 德国CAT,瑞士Gerber Instruments 在中国的首代。※ 英国BIBBY 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作为英国最大的实验室科学仪器生产商, 旗下有4个子品牌:Stuart,Techne,Jenway,Electrothermal. 专注于样品前处理等通用实验室仪器(如:熔点仪, 搅拌器, 混匀器,摇床, 培养箱,干浴器/氮吹仪,水浴,菌落计数器, 纯水蒸馏器),分子生物学研究设备(基因扩增仪PCR,荧光定量,杂交箱);分光光度计/超微量紫外等分析仪器,及平行反应工作站相关产品。 ※ 德国ART 成立于上个世纪,是德国乃至全球的专业分散乳化专家。其分散乳化产品从实验室仪器,中试产品到工业设备, 分散头种类组合高达上百种;应用领域覆盖了化工,化妆品,制药,食品,环保等各大领域。※ 德国CAT 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是德国样品制备仪器方面的专家之一, 以”品质稳定”而闻名。其顶置式搅拌器种类多样,从手持式,教学用,到科研通用型,高粘度型,是CAT的代表产品线。※ 瑞士Gerber Instruments 有超过120的历史,是专注于乳食品行业的典型代表。其产品冰点仪, 乳脂离心机, 食品专用PH计, 流出式粘度计等, 风靡欧洲及其它大陆国家。
  • 汤森路透:下一代测序市场潜力初露锋芒!
    尽管下一代测序(NGS)技术的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事实上它已获得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们的倍加青睐。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们采用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对复杂疾病进行分子水平的深度研究,以揭示患者的基因组信息与疾病间的相关性。   下一代测序(NGS)技术是一项颠覆性的生物技术,它产生了海量的基因序列数据,需要依赖仔细的翻译和解析转化成与临床相关且可操作的信息。   1月份在旧金山召开的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 专门组织了一个由全球顶级NGS技术专家组成的关于&ldquo 下一代测序(NGS)技术的科研应用与日益增长的临床应用&rdquo 的圆桌讨论会。与会者一致认为:得益于分子诊断、分子标记物(biomarkers)和靶向治疗技术的进展,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发展速度惊人,应用领域日新月异并且富有成效,利用下一代测序(NGS)技术进行疾病预防和疾病诊断让个性化医疗更上一层楼。   在圆桌会议讨论过程中,来自基因药物公司Invitae的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Randy Scott首先打了个很有趣的比方:临床基因组学技术终有一天会发展到今天的高清电视(HD)水平,现在我们应该为之雀跃,因为我们正处在这一产业发展的摩尔定律的起点(笔者备注:这是NGS发展最好的时代)。目前尽管我们的临床基因组学技术离通向骨灰级别高清电视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我们正在提供足够&ldquo 像素&rdquo 的基因信息来供临床医生做出治疗决策。   紧接着,来自10X Genomics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及总裁John Stuelpnagel表示,虽然自己从事的是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但还没有对自己进行基因测序。不过他既不是担心费用问题,更不是担心测序结果折射的遗传信息带来的顾虑 而是认为在这个领域,基因测序还不足以提供他所感兴趣的服务。   X射线衍射法(X-ray)   坐落在美国西雅图的Adaptive Biotechnologie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had Robins则认为,X射线衍射法广阔的市场前景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激动人心的美好画面。Adaptive Biotechnologies公司主要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GS)对编码T细胞和B细胞受体的基因进行测序。Robins讨论中如是介绍自己的公司,利用一种很特殊的类似&ldquo X&mdash 射线&rdquo (X&mdash Ray)方法来检测人体的应激免疫系统,从而了解、诊断和监控罹患癌症与自体免疫性障碍等疾病的病人的免疫反应。在他看来,免疫组库测序是NGS最大的应用领域,针对不同疾病各个阶段的免疫组库测序几乎可以直达每一个治疗点,相关数据还可被用于监测患有某些血癌的病人的复发情况。   位于纽约州Tarrytown镇的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公司首席科学家George Yancopoulos也满腔激情地跟与会者分享,下一代测序(NGS)技术能够检测个体患者针对不同疗法的反应,这远比对群体样本测序有意义。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公司基于对基因序列的兴趣从事基因治疗研究的理念,已经在靶标验证和药物研发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他很笃信: 下一代测序(NGS)技术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Regeneron公司作为这片蓝海中的弄潮儿,引领了行业不断进步的潮流。   据George Yancopoulos介绍,Regeneron目前已经专门成立了针对疾病的早期基因诊断的全资子公司&mdash &mdash Regeneron基因组学中心(RGC),新公司将早期基因诊断、功能性基因组学、药物开发整合成一个价值生态圈,为客户提供全套的基因组学应用服务。   此外,他还提到,新公司RGC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确定新的药物靶点、临床适应症来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并开发出相应的基因标记物及基因组学临床诊断方案。   迄今为止,RGC已经处理识别了10000多人的信息样本,并利用云计算和新方法实现了每年50000个独立样本高质量检测通量。   Yancopoulos进一步解释道,他们是整个行业里少数几家从事人类基因组学与药物疗法相结合的公司之一,目前公司已经有几款在研药(pipeline)处于后期临床试验。   显而易见,从生物学的角度而言,基因测序不会成为药物研发的绊脚石,而是推动者。   目前在人类基因组学与药物疗法方面最大的挑战是对人类疾病基因序列调整(重排序)。这也正是Regeneron公司在去年1月份与Geisinger成立人类基因组学研究联盟的原因。   在双方合作展开的前5年里,Geisinger采集100,000多名志愿者患者,Regeneron公司通过新成立的子公司RGC对参与者进行测序以及数据处理和基因分型。这项研究的规模和范围是为了让基因信息和人类疾病之间的关联性能得到更精确的识别和验证。此外,由于Geisinger具有独特的表型数据库,Regeneron与他们合作可以很顺利进行个人基因组数据分型。   基因组学网络(Internet of genomics)   基因药物公司Invitae的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Randy Scott补充说,人类或许还没有意识到基因网络时代的到来,但是基因网络时代已经渗透到医疗健康领域。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即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他们构建了一个肿瘤学基因组数据库。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将每一位患者的肿瘤基因组数据上传到一个开源的数据库,供全球临床医生共享访问。   在监管与合规方面,Adaptive Biotechnologies公司的Robins表示:相对于下一代测序(NGS)技术益处多多、形势大好的局面,付费人群仍远落后于当前的市场声势。   来自10X Genomics公司的Stuelpnagel也补充道:未来2到3年内,基因检测和下一代测序(NGS)市场会随着用户对医学检测的需求增加,将会出现更多触手可及的便捷医疗设备,同时整个基因诊断的成本也会不断下降。而公司作为下一代测序(NGS)市场生态圈中的主导者,必须在这个市场建立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链,10X Genomics公司专注于从交付产品中提取更多的测序信息也是基于此条价值链考虑。   此外,Stuelpnagel还强调:如果基因检测和下一代测序(NGS)服务被FDA过度监管,这将会扼杀美国高新产业技术新一轮的创新。   备注:本文版权属于汤森路透生命科学与制药,由汤森路透生命科学与制药授权生物探索编译。转载请注明版权来源。
  • 优秀!北京元森凯德登陆多篇知名期刊
    (一) 应用于肺纤维化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一种间质性肺疾病,以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在肺间质浸润、纤维母细胞增生及纤维结缔组织沉积于肺间质致使出现弥散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并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是一系列慢性肺部疾病的最终结局。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京医院科研团队在(影响因子18.9、SCI 1区)Bioactive Materials 32 (2024) 488–501发表《Profibrogenic macrophage-targeted delivery of mitochondrial protector via exosome formula for alleviating pulmonary fibrosis》, 在肺纤维化这一病理过程中,促纤维化巨噬细胞亚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使得该亚群的特征至关重要。较高的肺巨噬细胞与纤维化呈正相关。在CD206+ M2的Mø mitohigh亚群中,以动力蛋白Drp1的高表达为特征,所有雄性C57BL/6小鼠(8-10周)被安置在一个特定的无病原体(SPF)动物设施中,所有动物实验程序均经空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与伦理委员会批准。C57BL/6小鼠用1%戊巴比妥钠(50 mg/kg)麻醉,使用北京元森凯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BEI JING YSKD BIO-TECHNOLOGY CO.,LTD)研制生产的动物雾化吸入相关仪器对PBS稀释的BLM(5U/kg,40μl/小鼠)进行雾化给药,通过流式细胞术和RNA-seq分析,基于外泌体的治疗干预,不仅确定了Mø mitohigh为促纤维化巨噬细胞,而且还提供了一种通过可配制的外泌体组合来逆转PF的有效策略。(二)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炎(chronic bronchitis, CB)简称慢支,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得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本病发生与慢性刺激有关,如与吸烟、有害粉尘、烟雾(生物燃料)、大气污染等得长期刺激有关。此外,病毒、细菌、或致敏源、气候变化等均可致患者发病。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西藏藏医药大学科研团队发表《LPS 诱导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通过多次气道内雾化给药的方式建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致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bronchitis, AECB)模型,探讨 LPS 诱导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可行性。36 只 SD 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甘草组,使用北京元森凯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BEI JING YSKD BIO-TECHNOLOGY CO.,LTD)研制生产的动物雾化吸入相关仪器将1 mg/mL 的 LPS 溶液雾化喷入大鼠气管,第 6、13、20 天雾化给药 25 μL,第 23、27 天雾化给药50μL,进行 AECB 的模型制备,实验于第 30 天采集标本。复方甘草组较模型组可明显减轻 AECB 大鼠肺组织的炎症损伤和肺出血程度,减轻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以及气道壁周围胶原纤维沉积,改善肺功能等。多次气道内雾化吸入 LPS 可成功建立大鼠 AECB 模型。距离2024年国自然申请越来越近了,千言万语不如国自然中标。北京元森凯德(YSKD)将以卓越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完善的服务致力于成为业内优质的实验仪器设备供应厂商。我们的目标是:服务用户至上,让科研仪器的使用变得更简便和高效。春天我们辛勤耕耘播种,等待秋天收获,祝福每一个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科研工作者,所得皆所愿,所遇皆所求,所求皆所得,所盼皆所期。愿你所想,皆你所愿,愿你平安喜乐,星途璀璨。
  • PD新模型:破坏线粒体复合物I功能足以诱导进行性帕金森症
    帕金森疾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所表现出的运动功能障碍主要由黑质(substantia nigra, SN)中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引起。尽管PD致病因素多样,但多项证据表明线粒体功能缺陷在其中的重要性,例如编码维持线粒体质量控制蛋白的PARK7、PARK6和PARK2基因突变能引起早发型PD【1】。多巴胺能神经元对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易感性可部分归因于其高代谢需求,从而引起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PHOS)的持续刺激,然而这种巨大能量的提供是以线粒体氧化损伤增加为代价的。尸检研究表明,PD患者SN中mtDNA完整性的丧失与功能性线粒体复合物I(MCI)的丧失存在相关性。然而,这种MCI获得性损伤究竟是PD疾病进程中的一种副产品还是疾病的驱动因素还不得而知。2021年11月3日,来自美国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的D. James Surmeier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Disruption of mitochondrial complex I induces progressive parkinsonism 的文章,这项研究通过选择性破坏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中MCI功能,发现MCI功能障碍足以导致进行性的帕金森病相关运动缺陷,且不同类型的运动功能损伤(精细动作和粗大运动)与不同部位(纹状体和黑质)多巴胺释放的相关性,挑战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关于该疾病运动症状的观点。为了证明MCI功能障碍是否作为PD的驱动因素,该团队从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中特异性地敲除编码MCI催化核心亚基的Ndufs2基因。cNdufs2-/-小鼠在出生后20天(P20)仍表现出正常的粗大运动行为。但在随后10天中,SN多巴胺能神经元中的线粒体成为ATP的净消费者而非生产者,且线粒体嵴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利用RiboTag方法分离多巴胺能神经元中的mRNA并进行测序发现,cNdufs2-/-小鼠中存在一种类似Warburg效应的代谢重编程,即编码促进糖酵解蛋白的基因上调,而与OXPHOS以及编码糖酵解抑制剂的基因下调。除了触发代谢重编程外,该团队还发现Ndufs2的缺失会导致与轴突生长和运输、突触传导、多巴胺(DA)合成和储存等相关的基因表达发生显着变化。对纹状体组织的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进一步验证cNdufs2-/-小鼠纹状体DA合成明显下降,此外,有助于驱动起搏的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电流也明显减少。到P60,与多巴胺能信号相关的轴突蛋白的丢失由背侧纹状体扩大到腹侧纹状体,且cNdufs2-/-小鼠SN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树突区域中的酪氨酸羟化酶表达降低至对照组一半左右,且DA释放量下降约75%。与在整个基底神经节中DA迅速耗尽的传统PD模型相比,cNdufs2-/-小鼠的病理分期能够评估DA释放的区域缺陷如何与行为相关联。随着背侧纹状体DA释放在P30左右下降到接近检测阈值,cNdufs2-/-小鼠失去了执行联想学习任务的能力,有趣的是,该任务可以通过P30时的左旋多巴治疗恢复,而P60的治疗则不能恢复。在通过小鼠从前爪去除粘合剂所花费的时间来评估精细运动技能的实验中,cNdufs2-/-小鼠完成任务时间明显延长,同时也表现出较差的旷场探索行为表现。此外,P60的cNdufs2-/-小鼠仅表现出轻微的步态障碍,到了P100才会表现出后肢张开、爪子位置异常和步幅改变等特征。而在P120-150期间,大约有40%的SN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需要注意的是,cNdufs2-/-小鼠在后期才出现粗大运动行为缺陷,这与SN DA而非背侧纹状体 DA释放变化平行。尽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表明纹状体DA耗竭对于PD患者的运动迟缓和僵硬是必要的【2】,但其充分性从未得到充分测试,因为传统的PD模型往往会导致整个基底神经节DA的快速耗竭。在此处通过对cNdufs2-/-小鼠的观察表明,背侧纹状体DA释放的丧失足以产生运动学习和精细运动缺陷,但并未达到类似于临床PD的运动症状水平。该团队通过分别向小鼠背侧纹状体或SN中立体定位注射携带AADC(可将左旋多巴转化为DA)的AAV,以及随后对小鼠旷场步态的分析,证明黑质多巴胺释放丧失对于粗大运动缺陷而言是必要因素。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不仅证明多巴胺能神经元中MCI功能丧失足以引发进行性的、轴突先行的功能丧失和左旋多巴反应性帕金森病,还证明背侧纹状体的DA耗竭对于联想运动学习和精细动作而言是必要的,但黑质的DA释放缺陷才会引起类似于临床PD患者表现出的粗大运动损伤特征。针对这项研究,来自美国格莱斯顿研究所的Zak Doric和Ken Nakamura在同期杂志上发表观点文章 Principles of Parkinson’s disease disputed by model 。他们指出González-Rodríguez等构建的基于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疾病小鼠模型代表了目前可用的散发性PD最佳模型之一,它不仅可以研究复合物 I 缺陷在疾病中的作用,还可以提供一个模型来评估治疗策略的潜力。此外,该模型一个显著特征是多巴胺神经元在几个月中进行性退化,且轴突和胞体退化存在延迟,这种延迟便于详细研究两个不同部位多巴胺损伤所带来的影响。另一个相当大的进步是该模型证实纹状体多巴胺释放减少对于运动缺陷来说是必要而不充分的,也就是说,黑质多巴胺在维持粗大运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059-0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1-02955-z
  • 牵手5G,拥抱未来|浙江森特助力浦江打造5G+农业信息化应用先行标杆县
    随着5G商用进程的推进,5G技术在农业信息化领域的应用也初现雏形。8月7日,5G+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发布会在金华浦江召开。发布会由浦江县人民政府主办,浦江县农业农村局、中国移动浦江分公司承办,浦江县岩头镇人民政府、浙江森特协办。 本次发布会围绕着“5G+农业信息化在浦江县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及主导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内容展开。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蔡元杰、浦江县委副书记俞建辉出席并致辞。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副总经理钱鹏作为企业代表参加会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蔡元杰致辞浦江县委副书记俞建辉致辞 蔡厅长强调,5G产业的发展是国家的战略任务,是我们打破欧美科技垄断的重要战略措施,党和国家对5G与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的结合非常重视。他指出,浦江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他对浦江县政府在农业农村信息化上的探索实践表达了肯定,并预祝在本次发布会之后,浦江县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再上一个台阶,为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添砖加瓦。 为达成浦江打造“5G+农业农村信息化先行标杆县”的目标,作为浦江5G+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单位,托普云农在会上与浦江县农业农村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托普云农将利用自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与浦江本地产业进行深度结合,推进浦江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托普云农与浦江县农业农村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托普云农副总经理、浙江森特负责人钱鹏在现场表示,“浙江森特是托普云农旗下全资子公司,也是托普云农业务板块当中,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主体。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将森特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在浦江深化落地,探索新模式、结合新技术、深化新应用、打造新场景,助推浦江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为浦江建设‘5G+农业农村信息化先行标杆性’做好支撑。” 在谈及5G与农业信息化有哪些应用场景时,钱鹏提出了五点概念。5G+智能算法 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测与传输,通过智能算法进行辅助决策,对生产风险进行预警与应急部署。5G+智能装备 通过智能装备对农业生产环节进行升级,以数字化产品提升生产效益,例如,通过水肥智能灌溉系统进行精准灌溉,提升作物产量与质量。5G+区块链 利用区块链技术,将农产品的流通进行全程数字化记录,达到安全质量可追溯的效果与农产品监管的目的。5G+VR 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辅助乡村产业实现多样化,打造民宿、乡村旅游等新型乡村新型产业模式,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5G+N 森特还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型产业技术,探索更多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模式,为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持续赋能,为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打造更多样板模式,促进数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钱鹏介绍5G在农业场景的相关应用浙江森特浦江县葡萄全产业链云平台展示 在活动最后,与会人员还参观了由托普云农参与搭建的“5G+数字乡村”、“5G+数字农业”的场景应用。参观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参观水肥智能灌溉系统
  • 天氏欧森新品亮相
    2022年5月3日至6日,第34届质量保证控制国际交易会(The 34th Control international trade fair)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因疫情中断两年后,600多家参展商终于在德国斯图加特再次体验QA创新的技术,包括视觉技术、图像处理和传感器技术,以及测量和测试技术等。创新的解决方案和高效、尖端的质量保证技术让来宾们大开眼界。Tinus Olsen(天氏欧森)携其明星产品万能材料试验机ST系列及熔融指数仪MP1200亮相会场,除此之外,多项尖端科技对质量控制领域的补充也让来宾叹为观止。 亮点一 Vector引伸计 (单长度及多长度测量) Vector引伸计能够 辅助进行拉伸、压缩、剪切、以及弯曲试验中的应变试验,其具有非接触式的数字化设计,支持自动化过程的标距标记。根据材料不同,有多种标记选择:点、环、线、斑,包括材料表面跟踪。可提供模拟和或串行数字格式的输出数据。 与其他光学引伸计相比,它的反应更快,开机即可测量,并可与测试软件集成。适合于金属、合金、复合材料、低应变塑料等。多长度测量型Vector Multiple 200:横向1.5-120mm标距范围,基于140mm FOV纵向10-150mm标距范围,基于200mm FOV0.5µm分辨率(1.9685039e-5in),ISO 9513 Class 0.5和ASTM E83 Class B1单长度测量Vector Single 500:纵向10-500mm标距范围,基于500mm FOV 1µm分辨率(3.93701e-5in),ISO 9513 Class 0.5和ASTM E83 Class B1单长度测量Vector Single 200:纵向10-150mm标距范围,基于200mm FOV 0.5µm分辨率(1.9685039e-5in),ISO 9513级0.5和ASTM E83 Class B1更多机型将陆续面世。亮点二350°C环境箱Tinius Olsen的环境箱适合大部分双立柱或四立柱的材料试验机。新款在-100-3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物性测试。4kW高功率配备Horizon软件确保全温度范围的控制及分析。●可移动的顶部和底部箱室壁组件,在箱体进出测试区域时,不会影响试样的夹具配置和拉杆。 ●可选配增强箱体温度控制,采用双热电偶测量和反馈系统。 ●兼容接触式和非接触式的引伸计。 ●可编程控制器,使用Horizon软件自动管理。 ●内部照明另有更多温度范围的环境箱:室温至350摄氏度室温至600摄氏度-150至350摄氏度-150至600摄氏度亮点三配合环境箱使用的30KN楔形夹具及50KN楔形夹具绞盘手动自锁紧楔形夹具。楔形作用在整个拉伸测试过程中提供持续的夹持压力。 同一时期,Tinius Olsen的仪器也出现在巴黎JEC World展。JEC World是国际性复合材料及应用的专业展会,聚集了全球各地与复合材料有关的制造研发、应用扩展等相关展商,致力于促进复合材料行业及其应用市场的发展。
  • 回顾澳大利亚丛林大火的惨痛经历,坚定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春季风大物燥是火灾多发期和防控关键期森林火险等级升高因此将每年的3月15日到6月15日定为春季森林防火期在此期间,一定要注意预防森林火灾!因为丛林大火的损失是十分惨重的!今天小菲给大家说一个FLIR支援澳大利亚救援丛林火灾的案例~在澳大利亚的夏季,丛林火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通常,这些大火会烧毁许多英亩的珍贵土地,对野生动物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消防员经常冒着生命危险阻止火势蔓延。幸运的是,这些灾难还收获了全世界的声援和支持行动。作为给急救人员提供救生技术的企业,Teledyne FLIR公司向需要这项技术的志愿消防部门捐赠了100台FLIR K1态势感知型红外热像仪。森林火灾的严重损失澳大利亚的丛林火灾是一种普遍且经常发生的现象,它对塑造澳大利亚大陆的自然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澳大利亚东部是世界上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地区之一。自1851年以来,澳大利亚的丛林大火已经造成近800人死亡,数十亿动物死亡。图片源于网络,侵删具破坏性的火灾通常发生在极端高温、非常干燥和强风之前,这些因素共同为火灾的迅速蔓延创造了理想条件。这种现象最近发生的一次是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的丛林火灾。本次大火导致至少33人死亡,超过30亿只动物死亡,3000多所房屋被烧毁。此外,澳大利亚各地超过1100万公顷(11万平方公里)的灌木、森林和公园被烧毁。尽管澳大利亚丛林火灾经常发生,但2019-2020年的季节比往常更糟糕。免费为消防员提供救援设备丛林大火通常需要地方和国家消防部门大规模部署以控制火势的蔓延。不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消防队都能胜任这项工作。当2019年和2020年当地志愿消防部门被派往灭火时,很明显,他们的消防技术装备不足。为了满足他们最迫切的需求,Teledyne FLIR立即开始了这项任务,为需要技术的志愿消防部门捐赠100台FLIR K1态势感知型红外热像仪。整个澳大利亚大约有80个志愿者部门受益于FLIR K1热像仪。FLIR澳大利亚的销售经理Steve Blott说:“当我们了解到志愿者部门缺乏热技术时,FLIR认为我们有义务用设备支持前线救援人员,以更好地安全和有效地完成救援任务。”FLIR技术的好处是,消防员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搜索,保证社区安全,并确保救援人员安全回家。FLIR K1:让消防员多一双眼睛FLIR热成像仪(TICs)是消防队员在火灾袭击和检修期间的救星。它不仅可以帮助消防员在陌生的浓烟环境中找到出路,还可以帮助消防员确定火灾活动的中心,定位受害者和其他消防员,并发现肉眼看不到的潜在危险。至关重要的是,由于TICs可以显示出热能的微小差异,它们对于搜索和救援、危险品操作(HAZMAT Ops)以及其他超出标准火场的专业操作都至关重要。FLIR K1指挥员用热像仪FLIR K1是一款坚固耐用的口袋热像仪,可作为火灾现场一双额外的眼睛,使消防指挥员、官员和检查员能够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透过烟雾快速完成360°全方位评估。FLIR K1采用明亮的一体式手电照亮现场,帮助用户更有效地指挥和管理消防队员。它还能显示160×120像素的红外图像,帮助用户增加肉眼无法实现的态势感知能力。未来让消防救援更安全、更高效科学家们早就警告说,更热、更干燥的气候会导致火灾变得更频繁、更强烈。澳大利亚的许多地区一直处于干旱状态,有些地区已经干旱了好几年,这使得火灾更容易蔓延。人类有时是引发火灾的罪魁祸首,但火灾也经常是由自然原因引发的,比如闪电击中干燥的植被。一旦发生火灾,其他地区就面临危险,风吹来的余烬会导致火灾蔓延到新的地区。面对如此普遍的风险和深远的后果,澳大利亚的消防和救援团队使用新的火灾探测技术至关重要。幸运的是,有了像FLIR K系列这样的红外热像仪,这项技术变得非常优惠 ,这样就更容易被消防队的广大用户所接受。通过在黑暗、烟雾弥漫的环境中提供更清晰的视角,更多的消防员将能够更有策略地行动,保持更好的方向感,更快地找到受害者。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非常惨重消防员的丛林救援也十分危险为此我们要在源头处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概率森林防火,人人有责!FLIR K1指挥员用热像仪在消防救援过程中尽可能地帮助消防员看清火场动态保障消防员和受害者们的安全
  • 111名科学家获汤森路透中国引文桂冠奖
    专业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今日颁发了首届&ldquo 汤森路透中国引文桂冠奖&rdquo ,111名中国大陆科学家获得&ldquo 高被引科学家奖&rdquo ,其中15名科学家被授予&ldquo 最具国际引文影响力奖&rdquo 。&ldquo 科研团队奖&rdquo 则由一支8位高被引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团队摘得。   汤森路透科学家表示,从现状来看,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等领域是中国的强项,最有可能出现诺奖。   发布 25位院士 获&ldquo 高被引科学家奖&rdquo   这些获奖的中国科学家来自化学、材料学、物理学、工程学、数学等15个学科领域,均被汤森路透列入2014年全球&ldquo 高被引科学家&rdquo 名录。   汤森路透对高被引科学家的甄选是通过全球领先的Web of Science科研平台和InCites研究分析平台,分析了过去11年中的学术论文及其引文数据,精选出的在21个大学科领域内发表了大量高被引论文的科研学者后完成的。   高被引论文是指在同年度同学科领域中被引频次排名位于全球前1%的论文。   首届汤森路透中国引文桂冠奖&ldquo 高被引科学家奖&rdquo 得主分别来自39家机构,其中包括25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入选39人,分别来自15家研究所,覆盖了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等9个学科,位居第一。   在高等院校及其他机构中,北京大学入选6人次,数量最多,紧随其后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等,覆盖了包括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数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12个学科。   在高被引科学家奖得主当中,汤森路透又遴选出了15位最具国际引文影响力的科学家,授予了&ldquo 最具国际引文影响力奖&rdquo 。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以及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此外,在物理学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中,有一组中国科学家研究方向皆与铁基高温超导有关,而且其已经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多是由他们合著的,具有广泛的国际引文影响力。这一支由8位高被引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团队因此摘得&ldquo 科研团队奖&rdquo 。   评价 中国科学家 影响世界未来发展   &ldquo 我们很高兴能通过科学的研究平台,遴选出中国的科研精英。这些高被引科学家的论文被全球科研同行大量引用,代表着大家对这些高被引科学家以及他们研究成果的认同。&rdquo 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全球总裁Basil Moftah表示。   他指出,&ldquo 与全球其他高被引科学家一样,中国大陆的这些高被引科学家正影响着各自的科研领域,乃至世界的未来发展方向。汤森路透此次颁布中国引文桂冠奖,就是为了向这些中国科学家致敬,祝贺他们为中国和世界科研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rdquo   对话   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中国区首席科学家   岳卫平   中国科研论文 &ldquo 量&rdquo 后有&ldquo 质&rdquo   法制晚报:今年四位华人未能获得诺奖让我们稍感遗憾,但同时也让大家开始猜想中国科学家离诺贝尔奖有多远?   岳卫平:近年来,中国的科研论文产出不仅已经有&ldquo 量&rdquo 的积累,&ldquo 质&rdquo 也在不断提升,这点已获得全世界学术界的公认。这一点也从汤森路透分析的引文数据中得到了印证。   目前我们看到数据库中的高被引论文里,中国的贡献在增多。   化学物理 最有可能出诺奖   法制晚报:从今年的中国版引文桂冠奖来看,什么学科获奖可能性最大?   岳卫平:从现状来看,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等领域是中国的强项,最有可能出现诺奖。但科技的快速演进也不排除我们可能在其他领域,如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链接   汤森路透是全球唯一通过数据分析对诺贝尔奖进行预测的信息服务机构,其每年9月颁布的全球&ldquo 引文桂冠奖&rdquo 被学术界视为预测诺贝尔奖的&ldquo 风向标&rdquo 。   从2002年至2014年,汤森路透已经成功预测了37位诺奖得主。
  • 从东京到巴黎奥运会,真的做到绿色环保了吗?
    低碳环保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奥运会作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事,也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现在的奥运会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基础上,还要比拼“更低碳”,从东京到巴黎奥运会,真的做到绿色环保了吗?东京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盛宴在筹备2020年奥运会时,东京奥组委可是下足了功夫,力求把这场全球盛会办得既“环保”又“高科技”。100%可再生能源发电:太阳能不仅仅是“阳光普照”东京奥运会全部场馆的电力供应都来自可再生能源。这些电力大多是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贡献的,东京奥组委还通过引入第三方认证,确保这些可再生能源的真实来源,做到真正的“绿色供电”。氢能源推广:与日本转向氢能经济保持一致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将有500台由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丰田提供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投入使用。除此之外,氢燃料也将被应用于奥运圣火火炬点燃和传递。东京都政府也将在奥运村/残奥村导入氢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精打细算每一吨在碳排放方面,东京可谓是“细致入微”。不仅通过引入最新的碳捕捉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严格监测赛事过程中产生的碳足迹。东京奥组委不仅倡导3R理念——再生(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还在实际操作中完美演绎。以“颁奖台计划”为例,颁奖台由回收的塑料瓶制成,2019年6月,东京奥组委发起了号召公众捐献可循环再造的家居塑胶废物来制作领奖台的活动。全日本有超过2000个零售店都放置了收集箱。而奥运会奖牌则采用了回收的电子垃圾,将近5千块奖牌,将从回收的7千多吨小型电子设备和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旗下的零售店回收的 621万旧手机中提取制成。从2017年4月到2019年3月,共有1621个地方权威机构(46个县政府和1575个市政府)组织了电子产品的回收。这是奥运会和残奥会历史上第一次完全实施这个计划。“从垃圾堆到领奖台”的完美变身,让东京奥运会的碳排放量不到200万吨。 巴黎奥运会:继承与创新的低碳接力说完了东京,我们再来聊聊“继承者”——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巴黎2024奥组委的目标是雄心勃勃的:与之前相比,将比赛的碳排放减少一半。为了控制其对环境的影响,巴黎2024奥组委正在应用ARO方法 - 避免(avoid)、减少(reduce)、抵消(offset),并新加入了两个阶段:预测排放和利用体育比赛的魅力来推动碳中和。巴黎2024奥运村:可持续性和遗产巴黎2024奥运村的建设理念真是将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推向了新高度。这里使用了100%的可再生能源,并且在赛后将转变为一个新的社区,到2025年,奥运村将被改造成住宅和办公区,可容纳6000名居民和6000名上班族。该社区位于圣但尼、塞纳河畔圣旺和圣但尼岛之间,集齐了住房、体育馆、绿地公园、商店和其他服务设施。这样的设计不仅满足了赛事的需要,还为未来留下了宝贵的资产,真正做到“奥运遗产”的完美传承。巴黎2024奥运村:屋顶光伏板可以满足园区电力需求照片出自: Drone Press/Sennse2024年巴黎奥运会95%的场馆都是现有的或仅作为临时场馆使用,只有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为全新建造。场馆位于普莱恩索尼埃混合开发区的中心地带,从一开始就是整个大项目的核心,专为未来而设计和构想。这种做法不同于往届奥运会。除了奥运村之外,伦敦新建了6个场馆,而东京和里约则新建了9个。作为唯一一个赛后继续使用的新建场馆,巴黎水上运动中心的设计简直是低碳环保的教科书。照片出自: VenhoevenCS + Ateliers 234 © Salem Mostefaoui巨大的凹形木质结构,其尺寸设计使得需要被加热的空气量减少了30%,从而降低能源需求。这个场馆不仅在建材上采用了低碳或可回收材料,还通过回收城市热网的余热来恒定游泳池的水温。更厉害的是,屋顶上的光伏板可以满足场馆的电力需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给自足”。奥运会结束后,游泳池将进行改造,以弥补塞纳-圣但尼省体育设施的不足。改造后的多功能场馆专为家庭、学校和体育俱乐部而设计,同时作为高水平的训练中心,服务于法国游泳联合会,以便让其最优秀的运动员能够在这里训练。未来几年,这里还将举办各种比赛,包括2026年的欧洲游泳锦标赛。同时,跳水台将保留下来,作为法国跳水中心的基地。埃菲尔铁塔“废弃材料”与巴黎2024奖牌相结合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每一枚奖牌上都将装饰有一块具有极高象征意义的无价金属——当年用于建造埃菲尔铁塔的原始铁。上世纪,巴黎曾经对埃菲尔铁塔的电梯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因此,部分塔身的结构被永久性拆除,并被精心保存起来。通过将埃菲尔铁塔的碎片融入奥运奖牌,巴黎2024组委会希望为运动员们留下对奥运会、巴黎和法国的永久记忆。 有人质疑,这些奥运会的低碳举措只是为了“表面功夫”,但巴黎奥运会实际产生了多少碳排放、是不是真的成为了史上最环保的奥运会,这些都得等到奥运会结束后才能知晓。东京和巴黎的奥运会通过这些低碳举措,他们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即使是最宏大的活动,也可以在不伤害地球的前提下进行。它展现了减碳可以如何从各方各面入手,提醒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多少被忽略的碳排放;同时,这届奥运会或许也能为以后的重大赛事立下标杆,让环保成为必须的选项。这些低碳行为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背后是科技的支持,是对环境的责任感。作为高科技公司,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碳中和贡献更多力量。 昕甬智测:低碳地球背后的科技力量作为一家致力于低碳环保的高科技企业,昕甬智测在这场全球低碳大潮中,当然不会缺席。昕甬智测推出的HT8800系列便携式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能够一体化精准监测多组分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水/H2O),采用中红外波段,独立强吸收谱线,无交叉干扰,使测量更精准,为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持。 低碳奥运,你我同行从东京到巴黎,从“黑科技”到全民参与,低碳奥运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全球趋势。而昕甬智测,作为这场低碳潮流中的一员,将继续通过我们的技术创新,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赛尔富森生物科技采购博医康FD-1B-50冻干机
    项目背景:北京赛尔富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1年12月在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成立。是一家专门从事人用疫苗研发的科技企业。公司立足国内市场需求,着眼疫苗行业发展的动向。积极引进疫苗制造的关键技术,依托中关村的科技研发平台,致力于国内重大疾病疫苗的技术改造和质量提升及全新疫苗的研究开发。设备名称:FD-1B-50真空冷冻干燥机应用领域:生物应用
  • 恭贺艾森生物RTCA技术获得美国“肿瘤细胞免疫疗法”之父卡尔朱恩(Carl June )团队高度评价
    恭贺艾森生物RTCA技术获得美国“肿瘤细胞免疫疗法”之父卡尔朱恩(Carl June )团队高度评价 肿瘤细胞免疫疗法是当今最有希望治愈癌症的治疗手段,由美国科学院院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卡尔?朱恩在全球最先成功运用于病人的治疗。日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卡尔实验室撰文,高度评价由艾森生物自主研发的实时细胞分析系统(xCELLigence Real Time Cell Analyzer,RTCA)即艾森生物RTCA技术,在临床评价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关键CAR T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方面的价值。 昊诺斯作为艾森生物独家授权的区域代理商,为艾森生物能拥有这样先进的技术感到骄傲,并对艾森生物RTCA技术获得美国“肿瘤细胞免疫疗法”之父卡尔朱恩(Carl June )团队高度评价表示祝贺,昊诺斯也一直致力于把这种艾森生物RTCA技术、相关产品介绍给自己的用户,希望大家受益。 肿瘤细胞免疫疗法作为近年来国际上最热门的新型细胞疗法,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病人自身的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成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简称CAR T细胞),以此对肿瘤细胞进行高度靶向性的精准治疗,并可能成为最终治愈肿瘤的手段。然而,对CAR T细胞的肿瘤杀伤作用,目前全球没有一个成熟的评价系统和标准,这是目前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急需攻破的难关。 例如,为监测关键细胞——CAR 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总体杀伤活性,治疗者需要对治疗性T细胞在应用于病人治疗前进行快速评估。卡尔实验室运用艾森生物RTCA技术发现,该艾森生物RTCA技术可揭示不同肿瘤细胞杀伤的动力学差异,这是其他传统终点检测方法无法实现的。而与其他实时分析技术相比,艾森生物RTCA技术也有更多优势,它仅需很少的细胞进行检测分析,能及时反映组合治疗的动态过程,并可为用于体内研究的治疗性T细胞提供快速活性质控。总之,艾森生物RTCA技术在基因修饰的T细胞活性功能评价、活性动力学特征评估、体外联合治疗的量效和时效评估,以及快速稳定的质控检测等方面,都显示了非常有价值的功能和独特优势。 艾森生物致力于开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细胞自动化分析系统等系列产品,其核心技术及产品实时细胞分析系统,已拥有20多个国际发明专利,并获得中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奖,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亚洲30个国家的近2000家大型医药公司和研究机构,获广泛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基于自身这一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强大优势,艾森生物新药研发团队运用此技术积极挺进自主创新药的研发,在当今医学界研究和关注的两大热点和难点——治疗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创新药物开发上,均取得了骄人成绩。艾森生物原创新药马来酸艾维替尼(AC010),是国内首个第三代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主要用于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已在中国和美国同时进行临床研究,进展顺利。公司首创的另一口服靶向新药AC0058,主要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全新机制小分子化合物,于2015年获美国FDA临床试验批准,即将在美国开展临床研究。 香农?迈克杰蒂甘博士将代表卡尔实验室,于2016年1月25日,参加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召开的第八届免疫及免疫监控大会(8th Immunotherapeutics & Immunomonitoring Conference, San Diego, CA.USA),专题报告艾森生物RTCA技术在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的运用情况。报告综述原文如下:Discovery and Pre-Clinical Evaluations of CAR T Cell Cytotoxic Activity Using the xCELLigence Real Time Cell AnalyzerPresenting Author: Shannon McGettiganAdditional Authors: Yanping Luo, Keisuke Watanabe, John Scholler, Carl H June Research Specialist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Cytotoxicity assays are an important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ti-cancer therapeutics. Chromium release assays are considered the gold standard for evaluating lymphocyte cytotoxic activity but requires the burden of using radioactive materials, is time consuming, and is limited to a single time point.our lab and others have developed flow cytometric and luciferase based cytotoxcity assays for screening and evaluating novel therapeutic CAR T cells against a wide range of cancer cell lines and primary tumor however, these can also be time consuming and limited to a single snapshot. In order to monitor the overall killing activity of our CAR T cell therapies as a function of time and more rapidly drive our understandings in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rapeutic T cells, we have started to utilize the xCELLigence real time cell analyzer (RTCA). Our studies have compared how measurement of changes in adherent cell’s electrical impedance compares to our standard cytotoxicity measurements by the remaining viable cell numbers in flow based assays or relative changes in luciferase activity. We found that a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platform for measuring cytotoxicity. Real time cellular impedance analysis reveals kinetic differences that cannot be captured practically with conventional fixed end point platforms. We have found that using the xCELLigence platform has many benefits beyond just real time monitoring. The assay requires minimal number of cells which can be retrieved for further analysis, saves time, provides a kinetic readout of combination therapies, and is a quick quality control cytotoxicity assay for therapeutic T cells used in in vivo experiments. Together the xCelligence Real time platform shows valuable utility for screening gene modified T cells cytotoxic function, characterizing the kinetics of their activity, evaluating the dosage and timing of combination therapies in vitro and providing a quick stable platform for quality control of therapeutic T cells.扫码关注昊诺斯微信公众号
  • 打破“科技壁垒”,森沙仪器助推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随着金属加工、航空航天、地质勘探、矿山测绘、金属冶炼、电子产品等众多前沿领域不断发展与兴起,金属材料检测行业的市场需求驱动因素也在不断增长。据智研咨询《2024-2030年中国金属材料检测行业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统计,我国金属材料检测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93.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06.99亿元,其中:钢铁材料检测市场规模增长至140.23亿元,有色金属检测市场规模增长至266.76亿元。这表明在我国近年各项政策支持下,金属材料检测行业有望迎来稳定发展期。其中,手持式光谱仪作为金属材料检测赛道的强势分支,凭借携带方便,现场检测,快速无损,分析速度快等综合优势,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受到各大产业广泛应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属材料检测行业发展历史较短,从初期至今大约仅经历了半个世纪。但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受到外资检测机构冲击以及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强大检测金属材料需求的双重因素作用下,我国金属材料检测行业进入了光速发展阶段。在此情形下,国产手持式光谱仪品牌森沙仪器根据市场现实与潜在需求,创新研发出HX-5手持式光谱仪,该产品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向获得了进一步提升,成功抢占国内手持式光谱仪市场先机。攻克难点,实现“反比式”加强凭借多年在XRF光谱分析领域的技术经验,森沙仪器在产品不断研发迭代过程中,发现了影响手持式光谱仪准确度和稳定性的三大要素,即分辨率、信号强度,与散热效率。在手持式光谱仪检测中,业内通常会以铁元素峰的宽度来定义仪器的分辨率。如果峰的宽度过大,分辨率便会过高,这导致以Mn元素为代表的一些元素极为容易受到分辨率影响,使得检测结果忽高忽低。因此分辨率是手持式光谱仪研发设计第一个关键点:分辨率越低越好,这与我们对于一般仪器分辨率高低的认知正好相反。而影响手持式光谱仪准确度和稳定性的第二个关键点,在于探测器接收到样品X射线的荧光强度。手持式光谱仪会将探测器每秒钟接收到的X射线粒子的数量当做信号强度。每秒信号强度越高,则检测数据的精度越高,元素波动范围越小,检测结果也就越稳定。因此,在手持式光谱仪的理想研发设计中,分辨率和信号强度呈“反比”的关系才能实现产品更好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即仪器分辨率越低,信号强度越高,检测结果就越准确。但在现实情况下,手持式光谱仪设计中分辨率和信号强度则会呈“正比”关系。通常手持式光谱仪产品在设计研发过程中,如果降低分辨率,信号强度也会变低,只有提高分辨率,信号强度才能变强,这使得市面上普通手持式光谱仪的检测结果往往准确度和稳定性难以兼得,这也是目前业内手持式光谱仪普遍难以攻克的设计难点。森沙仪器深知此类产品的研发状况,由此在这一研发板块投入多年时间,通过大量研究测试,终于形成可实现的解决思路,并由此打造出HX-5手持式光谱仪产品。HX-5手持式光谱仪会在检测样品前的300ms,通过X射线光管中源级X射线照射到样品表面产生的次级X射线荧光,来探测被检样品属性。不同于其他手持式光谱仪采用的固定光管电压电流设计,HX-5手持式光谱仪会通过内置智能化程序自动调整X射线光管的电压和电流,这一调试会根据提前设定好的固定信号强度来判定。如果信号强度过高就降低光管电流,从而获得更低的分辨率;如果信号过低,则提高光管电流,优先保证信号的强度。同时,由于森沙仪器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HX-5手持式光谱仪在检测过程中还可根据客户样品的不同自行选择信号强度优先还是分辨率优先,完全做到根据检测材料不同、元素不同来提供不同的基数方案,实现更具针对性、更精准的检测结果。同时,森沙仪器还会根据整体架构设计,降低整台仪器的噪声信号,从而加仪器强信号强度,实现了手持式光谱仪设计中分辨率达到最低的同时信号强度达到最高的理想状态,从而获得相较于同类产品中更准确的测样结果和更稳定的测样数据波动。独家设计,打破散热桎梏在实际应用中,手持式光谱仪通常会在检测过程进入大功率运行模式,内部也由此会产生极大的热量。如同其他科学仪器一样,积累的热量必然会影响到仪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因此如何实现绝佳的散热效果,也是手持式光谱仪设计中的一大课题。森沙仪器通过检测,发现手持式光谱仪内部的热量主要源自于两部分,一部分是X射线光管,另一部分则是探测器。从散热的理论上来研究,手持式光谱仪要想实现更大散热量,需要从传热系数和散热器表面积两方面下功夫。站在传热系数的角度考虑后,森沙仪器在常用加工金属材料中,依据不同材质金属材质的导热系数,再结合易加工性、重量、成本等几个方面考虑后,选择了传导系数高达201W/mK的6063铝合金,而像大众常见的304不锈钢材料,传导系数仅有16.2W/mK。在增大散热表面积上,森沙仪器选择将探测器的散热片结构设计分为前端和后端,其中前端和后端的散热片又分为上、下两部分,这两部分被设计成充分贴合探测器和X射线光管表面的金属层,以此将仪器温度更好地传导至散热片上。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森沙仪器设计出仪器头部导热系统,将探测器的散热片与HX-5手持式光谱仪的铝合金头部进行结合,覆盖至整个仪器的前端与顶部,将热量分散传导以此增大散热表面积。通常的手持式光谱仪在散热层面的考虑基本都到此为止,但森沙仪器没有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止步,不仅最大化增加了表层散热面积,更是通过创新式研发,以增加热量导出循环的思路,挖掘仪器内部散热面积的潜力。不难发现,市面常见的手持式光谱仪内部往往会由外壳包裹,并未起到散热作用。而森沙仪器HX-5手持式光谱仪则最新采用风冷循环系统,通过增加风扇与散热鳍片,将热量通过风冷方式从内部传导至外部空间,从而大大均衡室温和仪器内部温度温差实现散热目的。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持久动力,科学仪器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的核心驱动力。从18世纪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世纪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20世纪工业革命的信息化,科学仪器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创新,给社会生产力带来了极大的解放,实现了经济文明跨越式的发展。而作为科技创新的必要基础和重要载体,科学仪器在我国已呈现国产化趋势,并逐步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这也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及综合国力的体现。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传递出以新质生产力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各大产业的首要课题。身为新材料产业链中游,森沙仪器响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号召,致力于科技创新,不断打破传统仪器技术壁垒,大力研发质优科学仪器,以此提升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服务实体产业,释放“新质”潜能,助力我国发展向“新”而行、向“新”而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汇聚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洪流。
  • 何念鹏、潘俊等研究人员揭示森林-农田长期转化对土壤微生物呼吸温度敏感性及空间变异的影响
    2018年,由北京普瑞亿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PRI-8800全自动变温培养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广泛关注。该系统在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Q10及其调控机制方面提供了一整套高效的解决方案,为科研人员提供室内变温培养模拟野外环境的条件,让科研可以更广、更深层次地开展。目前以PRI-8800为关键设备发表的相关文章已达27篇。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何念鹏、潘俊等研究人员在森林-农田长期转化对土壤微生物呼吸温度敏感性及空间变异的影响方面取得的进展。在该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PRI-8800测定土壤样品的Rs和Q10,为研究结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所含碳量相当于大气和植被的总和。土壤微生物呼吸(Rs)是重要的碳循环过程,控制着陆地生态系统向大气的碳释放。此外,全球变暖会加速土壤中碳的分解,增加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从而导致土壤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正反馈。这种反馈的方向和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Rs的温度敏感性(Temperature sensitivity, Q10)。 土地利用变化是当前生物圈碳循环的主要人为驱动因素之一(也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要素),土地利用变化将促进/抑制土壤碳释放到大气中,被认为是仅次于化石燃烧的第二大人为碳源,累计约占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2.5%。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全球范围内大量森林生态系统已被转化为农业生态系统。这些与农业相关的森林砍伐,不仅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改变土壤碳循环过程,还可能削弱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由于土壤微生物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异常敏感,土壤Q10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潜在响应(提升或压制),可能会对未来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人们关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及其对气候变化反馈的认识,确定Q10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的生物地理格局及其调控因素至关重要(图1)。图1 不同区域森林转变为农田对土壤微生物呼吸温度敏感性(Q10)潜在影响 为了更好地阐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Q10的影响及其空间变异机制,研究人员收集了中国东部从热带到温带的19个“森林转变为农田”配对地块的土壤样品,采用由普瑞亿科研发的PRI-8800全自动变温土壤培养温室气体分析系统,在5~30 °C进行室内培养,并测量Rs和计算了Q10,此数据的获取为该项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图 2 中国东部土壤微生物呼吸Q10的空间变异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 森林土壤Q10的纬度模式主要受到气候因素的驱动。类似的,农田土壤Q10随纬度而升高,气候因素、pH、粘粒和SOC共同调节了耕地土壤Q10的空间变化(图2)。总体而言,森林和耕地之间的Q10值随着纬度的增加趋于一致;DQ10从热带地区(9.23~3.58%)到亚热带地区(0.58~1.93%)和温带地区(–0.97~1.11%)显著下降。DQ10的空间变化受到气候因子、DpH、DMBC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森林转变为农田土壤Q10呈现了明显的阈值现象(约1.5),受到pH和MBC的共同调控(图3)。图3 长期的森林转化为农田导致Q10出现不同方向的偏离(阈值约1.5) 预计全球气温升高2.0 °C的情景下,与生物地理可变的Q10相比,使用固定的Q10平均值将导致土壤CO2排放量估算产生偏差:森林为–0.93%~3.66%,农田为–0.71%~2.05%,森林-农田转换的偏差范围为–5.97~2.14%(表1)。表1 中国东部不同生物群落在2.0°C升温情景下表土(0-20 cm)CO2排放预测 总的来说,相关研究结果凸显了与长期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的生物地理变化对土壤微生物呼吸温度响应的潜在影响,并强调了将长期土地利用对土壤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纳入陆地碳循环模型以改进未来碳-气候反馈预测的重要性。 研究论文近期在线发表于土壤学著名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第一作者为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潘俊、通讯作者为东北林业大学何念鹏教授和北京林业大学的孙建新教授;其他重要的合作作者还包括密歇根州立大学刘远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李超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李明旭博士和徐丽博士。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71544,42141004, 31988102)、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YSBR-037)等资助。原文链接:Pan J, He NP, Li C, Li MX, Xu L, Osbert Sun JX. 2024. The influence of forest-to-cropland conversion on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microbial respiration across tropical to temperate zones.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doi:10.1016/j. soilbio.2024.109322. 截至目前,以PRI-8800为关键设备发表的相关文章已达26篇,分别发表在10余种影响因子较高的国际期刊上——数据来源:https://sci.justscience.cn/ 很荣幸PRI-8800可以为这些高质量学术研究贡献一份力量,感谢各位老师对普瑞亿科产品的支持和信任。即日起,如果您成功发表文章,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普瑞亿科的国产仪器设备,请与我们公司联络,我们为您准备了一份小礼物,以感谢您对国产设备以及普瑞亿科的信任和支持!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针对国内“双碳”行动有效性评估,普瑞亿科全新升级了PRI-8800 全自动变温培养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结合了连续变温培养和高频土壤呼吸在线测量的优势,模式的培养与测试过程非常简单高效,这极大方便了大量样品的测试或大尺度联网的研究,可以有效服务科学研究和生态观测。PRI-8800的成功推出,为“双碳”目标研究和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R)对温度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温度敏感性参数(Q10)可以刻画土壤有机质分解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程度。Q10是指温度每升高10℃,R所增加的倍数;Q10值越大,表明土壤有机质分解对温度变化就越敏感。Q10不仅取决于有机质分子的固有动力学属性,也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Q10能抽象地描述土壤有机质分解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在不同生态类型系统、不同研究间架起了一个规范的和可比较的参数,因此其研究意义重大。 以往Q10研究通过选取较少的温度梯度(3-5个点)进行测量,从而导致不同土壤的呼吸对温度变化拟合相似度高的问题无法被克服。Robinson最近的研究(2017)指出,最低20个温度梯度拟合土壤呼吸对温度的响应曲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PRI-8800全自动变温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为Q10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不仅能用于测量Q10对环境变量主控温度因子的响应,也能用于测量其对土壤含水量、酶促反应、有机底物、土壤生物及时空变异等的响应。PRI-8800为Q10对关联影响因子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快捷、高效、准确的整体解决方案。可设定恒温或变温培养模式;温度控制波动优于±0.05℃;平均升降温速率不小于1°C/min;307 mL样品瓶,25位样品盘;一体化设计,内置CO2 H2O模块;可外接高精度浓度或同位素分析仪。 为了更好地助力科学研究,拓展设备应用场景,普瑞亿科重磅推出「加强版」PRI-8800——PRI-8800 Plus全自动变温培养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 1)原状土冻融过程模拟:气候变化改变了土壤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的频率和强度。这些波动影响了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关键驱动力,即土壤水分利用率。虽然这些波动使土壤微生物结构有少许改变,但一种气候波动的影响(例如干湿交替)是否影响了对另一种气候(例如冻融交替)的反应,其温室气体排放是如何响应的?通过PRI-8800 Plus 的冻融模拟,我们可以找出清晰答案。 2)湿地淹水深度模拟:在全球尺度上湿地甲烷(CH4)排放的温度敏感性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位变化,而二氧化碳(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不受水位影响。复杂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不同水位的变化及不同温度的变化如何影响和调控着湿地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该如何量化不同水位的变化及不同温度的变化下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借助PRI-8800 Plus,通过淹水深度和温度变化的组合测试,可以查出真相。 3)温度依赖性的研究:既然温度的变化会极大影响土壤呼吸,基于温度变化的Q10研究成为科学家研究中重中之重。2017年Robinson提出的最低20个温度梯度拟合土壤呼吸对温度响应曲线的建议,将纠正以往研究人员只设置3-5个温度点(大约相隔5-10℃)进行呼吸测量的做法,该建议能解决传统方法因温度梯度少而导致的不同土壤的呼吸对温度变化拟合相似度高的问题,更能提升不同的理论模型或随后模型推算结果的准确性。而上述至少20个温度点的设置和对应的土壤呼吸测量,仅仅需要在PRI-8800 Plus程序中预设几个温度梯度即可完成多个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自动测量,这将极大提高科学家的工作效率。 除了上述变温应用案例外,科学家还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诸如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甚至年度温度变化的模拟培养,通过PRI-8800 Plus的“傻瓜式”操作测量,将极大减少科学家实验实施的周期和工作量,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PRI-8800 Plus除了具有上述变温培养的特色,还可以进行恒温培养,抑或是恒温/变温交替培养,这些组合无疑拓展了系统在不同温度组合条件下的应用场景。 4)水分依赖性的研究:多数研究表明,在温度恒定的情况下,Q10很容易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水分依赖特性。PRI-8800 Plus可以通过手动调整土壤含水量的做法,并在PRI-8800 Plus快速连续测量模式下,实现不同水分梯度条件下土壤呼吸的精准测量,而PRI-8800 Plus的逻辑设计,为短期、中期和长期湿度控制条件下的土壤呼吸的连续、高品质测量提供了可能。 5)底物依赖性的研究:底物物质量与Q10密切相关,这里的底物包含不限于自然态的土壤,如含碳量,含氮量,易分解/难分解的碳比例、土壤粘粒含量、酸碱盐度等;也可能包含了某些外源底物,如外源的生物质碳、微生物种群、各种肥料、呼吸促进/抑制剂、同位素试剂等。通过PRI-8800快速在线变温培养测量,能加速某些研究进程并获得可靠结果,如生物质炭在土壤改良过程中的土壤呼吸研究、缓释肥缓释不同阶段对土壤呼吸的持续影响、盐碱土壤不同改良措施下的土壤呼吸的变化响应等等。 6)生物依赖性的研究:土壤呼吸包含土壤微生物呼吸(90%)和土壤动物呼吸(1-10%),土壤微生物群落对Q10影响重大。通过温度响应了解培养前后的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变化以及对应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有重要意义。外源微生物种群的添加,或许帮助科学家找出更好的Q10对土壤生物依赖性的响应解析。1.Li C, Xiao C, Li M, et al.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OM determines the mineralization of recently added labile C and priming of native SOM in grazed grasslands[J]. Geoderma, 2023, 432: 116385.2.Ma X, Jiang S, Zhang Z, et al. Long‐term collar deployment leads to bias in soil respiration measurements[J]. 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23, 14(3): 981-990.3.He Y, Zhou X, Jia Z, et al. Apparent thermal acclimation of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mainly mediated by substrate availability[J].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23, 29(4): 1178-1187.4.Mao X, Zheng J, Yu W, et al. Climate-induced shifts in composition and protection regulat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carbon decomposition through soil profile[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22, 172: 108743.5.Pan J, He N, Liu Y, et al. Growing season average temperature range is the optimal choice for Q10 incubation experiments of SOM decomposition[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2, 145: 109749.6.Li C, Xiao C, Guenet B, et al. Short-term effects of labile organic C addition on soil microbial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in a temperate steppe[J]. Soil Biologyand Biochemistry, 2022, 167: 108589.7.Jiang ZX, Bian HF, Xu L, He NP. 2021. Puls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spatial patterns and mechanisms of soil carbon emissions.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9: 673310.8.Liu Y, Xu L, Zheng S, Chen Z, Cao YQ, Wen XF, He NP. 2021.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microbial respiration in soils with lower substrate availability is enhanced more by labile carbon input.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54: 108148.9.Bian HF, Zheng S, Liu Y, Xu L, Chen Z, He NP. 2020. Changes in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rate and its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along water table gradients in cold-temperate forest swamps. Catena, 194: 104684.10.Xu M, Wu SS, Jiang ZX, Xu L, Li MX, Bian HF, He NP. 2020. Effect of pulse precipitation on soil CO2 release in different grassland typ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 101: 103250.11.Liu Y, He NP, Xu L, Tian J, Gao Y, Zheng S, Wang Q, Wen XF, Xu XL, Yakov K. 2019. A new incubation and measurement approach to estimate the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138, 107596.12.Yingqiu C, Zhen Z, Li X, et al. Temperature Affects new Carbon Input Utilization By Soil Microbes: Evidence Based on a Rapid δ13C Measurement Technology[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9, 10(2): 202-212.13.Cao Y, Xu L, Zhang Z, et al. Soil microbial metabolic quotient in inner mongolian grasslands: Patterns and influence factors[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9, 29: 1001-1010.14.Liu Y, He NP, Wen XF, Xu L, Sun XM, Yu GR, Liang LY, Schipper LA. 2018.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of soil microbial respi
  • 乔纳森罗森伯格:生物科技领域的乔布斯
    在过去七年间,他将自己创办的两家基因研究公司454 Life Sciences和Ion Torrent Syst以超过5亿美元的价格卖了出去,实属不错的创业者,也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富豪。有人预测,他因为在基因测序方面的研究成果,将会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而罗森伯格却喜欢人们这样的称呼,&ldquo 生物科技领域的史蒂夫· 乔布斯&rdquo ,虽然目前他的创新并不像苹果创始人那样众人皆知。   Jonathan Rothberg的基因解码之路   人生的第一次触礁   1993年,刚获得耶鲁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的罗森伯格,在他的地下室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公司CuraGen,这是最早一批用自动化方法搜寻新基因的公司之一,1999年Curagen公开上市。第二年市值就达到了50亿美元。2001年,Curagen签下当时生物技术行业最大的一单生意,和拜尔公司签订15亿美元的合同,研究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药物。然而Curagen很快遭遇滑铁卢。它的第一款针对化疗副作用的药物研发失败,和拜尔的合作也不了了之,投资者们开始担心了,只退缩不前进。于是在2004年,罗森伯格被排挤出公司。2009年,药物研发公司Celldex Therapeutics仅以9500万美元就将Curagen收购。   这期间,在1999年他成立了454生命科学公司(454 Life Sciences),归属CuraGen公司旗下,2005年底,454公司推出了革命性的基于焦磷酸测序法的超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系统&mdash &mdash Genome Sequencer 20 System,开创了边合成边测序(sequencing-by-synthesis)的先河,2006年,454公司又推出了性能更优的第二代基因组测序系统&mdash &mdash Genome Sequencer FLX System (GS FLX) 在2007年初,罗氏诊断(Roche Diagnostics)与CuraGen公司签订协议,以1.5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454公司,Roche自2005年就已经成为了454的独家分销商,他们希望通过这一收购能巩固对未来454测序仪的使用权。2008年10月,全新的GS FLX Titanium系列试剂、耗材和软件的补充,让GS FLX的通量一下子提高了5倍,准确性、读长也进一步提升。   激情上路   在离开Curagen后,2004年,罗森伯格与大卫.韦茨(David Weitz)成立了雷恩丹斯技术公司(RainDance Technologies),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比勒利卡,是一个利用高通量微液滴技术(RainStorm&trade 技术)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研究,提供科研仪器和试剂的新兴生命科学公司,旨在专注研发更好的医疗保健成果,并降低癌症及遗传病研究、检测和治疗的成本。该公司创新的RainStorm&trade 数字液滴技术让新一代测序和基因检测系统如虎添翼,带来了明显更优的性能、成本、解释性和易用性 RainDance的系统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主要科研机构、临床遗传学实验室和医院 RainDrop&trade 数字PCR系统大大超过其他数字PCR系统,在PCR分析的灵敏度、多重分析和绝对定量方面表现优异 2014年2月推出的癌症基因捕获试剂盒ThunderBolts Sequencing Panel,能够捕获样品中肿瘤医疗相关的癌症突变基因,使研究人员可快速经济地对火线标本进行癌症基因序列测定,通过国际销售和服务业务以及全球的经销商和商业服务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支持。据动脉网了解,罗森伯格于2009年离开RainDance Technologies,具体原因不详。   将基因测序技术带到每一个实验室或诊所   2007年,和儿子诺亚的一次对话促成了PGM的诞生。8岁的孩子询问父亲是否能发明读懂思想的设备时,罗森伯格迸发出一种想法,是否可能创造一种可以阅读&ldquo 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电子信号&rdquo 的微型化学感应器。这一想法导致了Torrent芯片,一种可分析基因的半导体的诞生。这极大地简化了工序,削减了机器的成本。2007年,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创办了Ion Torrent,后来又得到了2300万美元的风险资金资助。吸取了454公司的惨痛教训,这一次他权握了多数股,以免再次被逼出局。   2010年2月,仅三年后,Ion Torrent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半导体测序仪&ndash 个人染色体检测仪PGM ,PGM的核心是一块有2100万个晶体管的硅芯片,据了解运算能力相当于一台95年的台式电脑。基因解码器(decoder) 长宽高仅 60.96*50.8*53.34 cm ,解码器外部有一个8英寸的触摸屏,左侧有可把数据下载到iPhone的端口,屏幕下方有4个分别标有○、X、□和+符号的测试管,它们分别代表了形成人体DNA的最基本4个化学物质,鸟嘌呤(核酸的基本成分,guanine)、胞嘧啶(cytosine)、腺嘌呤(adenine)和胸腺嘧啶(thymine)。   世界上第一台半导体测序仪--PGM   PGM   PGM 是当时,也是当今世上体积最小、检测成本最低的上市产品。它可在2小时之内,以很高的精度解读出1000万个基因代码符号,与现有使用的大型电脑和服务器DNA扫描设备不同,PGM可置于办公桌上,是当前具有同类功能仪器的十分之一,所以也被称为&ldquo 椅上型&rdquo 测序仪。且售价仅5万美元,与传统测序仪不同的是,它不需要激光、成像仪或标记,价格当然要便宜很多。这也是史上首次,科学家个人、社区医院和高校能够负担得起的测序仪。罗森伯格表示,PGM 除了可用于改变医药、农业、纳米科技和在其他可再生燃料的探索,在将来,大夫通过DNA测序还可对肿瘤部分的遗传缺陷点位进行修补,并根据癌症患者的不同情形有针对性地用药,患有先天性罕见疾病的儿童,也可通过对更多染色体组做针对性的解码,以防误诊。   而在PGM正式生产前, Life Technologies 2010年秋季以7.2亿美元价格收购了Ion Torrent,Life Tech在收购Ion Torrent后,迅速推出了测序仪,直到2011年,随着新款芯片的上市,产量提高了100倍以上,且读长达到400个碱基对。2012年年初,Life公司再接再厉推出了功能更为强大的Ion Proton测序仪,和PMG定位于小型基因组、基因合集、基因表达、ChIP-SEQ的快速廉价检测所不同的是,Ion Proton则关注的是人类基因组、人类外显子组、全转录组测序,Ion Proton测序仪仅需一天便可完成个人完整基因组测序,而费用仅为1000美元。2012年9月,新仪器Ion Proton开始发售,产量更高。   生命科技公司(Life Technologies)的产品Ion Proton   再探新机会:健康孵化器   直到2013年6月,正值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与以136亿美元收购Life Tech之际,罗森伯格选择了辞职,而吸引赛默飞收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Ion Torrent,虽然它只占Life Tech整体收入的一小部分。罗森伯格是Ion Torrent公司创始人以及推动该业务的关键人物,辞职后,投资者们纷纷好奇罗森伯格在合并之后的公司职位,他却选择了离开。在2013年7月,创办了LAM Therapeutics,专门研发治疗肺淋巴管肌瘤病(LAM)lymphangioleiomyomatosis的药物,团队主要由生物化学、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专家组成,共十名左右。这还不算&ldquo 追求的新机会&rdquo 。直到最近,媒体爆出一家健康新创公司孵化器4Combinator催生的公司Butterfly Network,在11月初筹集了8000万美元,而该孵化器正由罗森伯格于2014年7月在康涅狄格州设立。探寻生命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一路不变,珍爱健康生命   而Butterfly Network也是由罗森伯格和一批来自麻省理工林肯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于2011年创立,Rothberg 担任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该公司致在建立一个收集数以千计图像的数据库,然后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从中获得新的临床治疗手段。目前已经开发了以全新方式透视人体的新型医学成像设备。Butterfly的产品理念是,取代价格高昂的医学成像设备,让用户只需花费8秒钟就能获得一张完整的医学影像。   buteerfly   对未来的期望,罗森伯格表示,希望Butterfly能够拥有深度学习的能力,模拟神经网络处理大量人体数据,可以做到语音识别的功能,达到人工智能的目的。让大家知道,选择Butterfly,就是选择珍爱健康生命。   基因时代里的爱的故事   在罗森伯格一个个基因解码的辉煌成功背后,有着一个严肃又充满力量的任务,他17岁的女儿患有轻度结节性硬化症(TSC)又称Bourneville病。这是一种罕见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心脏、肾脏、皮肤、肺部、骨骼、眼睛和脑部等等良性肿瘤(在美国只有约5万名患者)。   他的二儿子诺亚1999年出生之后呼吸困难,尽管后来被证明没有大碍,但他还是期望能找到一种快速扫描基因的方法,那样也许就能找到疾病的根本,还可以推动制药公司针对疾病的药物研发,&ldquo 所有的动力最终都是个人的,&rdquo 罗森伯格说,&ldquo 因为我们都想影响我们所爱的人,如果纯粹为了学术,我可能会去创办一家人工智能公司。&rdquo   Jonathan Rothberg 历来荣誉奖项:
  • 汤森路透发布2013年诺贝尔奖预测名单
    据日本通网站消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9月25日公布预测今年诺贝尔奖呼声较高的28名候选人名单,其中有3位是日本学者。   在医学· 生理学诺贝尔奖候选人方面,因在有关细胞&ldquo 自噬作用&rdquo 的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东京工业大学特聘教授大隅良典和东京大学大学院教授水岛昇在列。物理学奖方面,利用铁研制出超导物质的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元素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细野秀雄入选。   汤森路透每年都会根据论文被引用次数等进行分析,列出最有影响力的诺贝尔奖候选者名单,包括医学· 生理学、物理学、化学、经济学等4个领域。今年的诺贝尔奖各奖项,将于10月7日起陆续公布。   附:The 2013 Thomson Reuters Citation Laureates by Nobel Prize category are:   CHEMISTRY   A. Paul Alivisatos   Samsung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and Professor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Director of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Berkeley, CA, USA   -and-   Chad A. Mirkin   George B. Rathmann Professor of Chemistr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 IL, USA   -and-   Nadrian C. Seeman   Margaret and Herman Sokol Professor of Chemistry   New York University   New York, NY, USA   For contributions to DNA nanotechnology   Bruce N. Ames   Senior Scientist and Professor Emeritus,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Children&rsquo s Hospital Oakland Research Institute, Oakland, CA 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Berkeley, CA, USA   For the invention of the Ames test of mutagenicity   M.G. Finn   Professor of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lanta, GA, USA   -and-   Valery V. Foki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hemistry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La Jolla, CA, USA   -and-   K. Barry Sharpless   W.M. Keck Professor of Chemistry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La Jolla, CA, USA   Forthe development of modular click chemistry   PHYSICS   Franç ois Englert   Professor Emeritus and Distinguished Visiting Professor in Residence, Chapman Institute for Quantum Studies   Université Libre de Bruxelles, Brussels, Belgium and Chapman University, Orange, CA, USA   -and-   Peter W. Higgs   Professor Emeritus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Edinburgh, Scotland, UK   For their prediction of the Brout-Englert-Higgs boson   Hideo Hosono   Professor,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Laboratory and Director of   Materials Research Center for Element Strategy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okohama, Japan   For his discovery of iron-based superconductors   Geoffrey W. Marcy   Professor of Astronom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Berkeley, CA, USA   -and-   Michel Mayor   Emeritus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Geneva   Geneva, Switzerland   -and-   Didier Queloz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ambridge, UK and University of Geneva, Geneva, Switzerland   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extrasolar planets   PHYSIOLOGY or MEDICINE   Adrian P. Bird   Buchanan Professor of Genetics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Edinburgh, Scotland, UK   -and-   Howard Cedar   Edmond J. Safr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Emeritus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Jerusalem, Israel   -and-   Aharon Razin   Professor of Biochemistry Emeritus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Jerusalem, Israel   For their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concerning DNA methylationand gene expression   Daniel J. Klionsky   Alexander G. Ruthven Professor of Lif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MI, USA   -and-   Noboru Mizushima   Professor,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Graduate School and Faculty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Tokyo   Tokyo Japan   -and-   Yoshinori Ohsumi   Professor, Frontier Research Center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okohama, Japan   For elucidat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autophagy   Dennis J. Slamon   Professor, Chief, and Executive Vice Chair for Research   Department of Medicine, Hematology/Oncology and Director of Revlon/UCLA Women&rsquo s Cancer Research Progra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Los Angeles, CA, USA   For his pioneering research identifying the HER-2/neu oncogene, leading to more effective cancer therapy   ECONOMICS   Joshua D. Angrist   Ford Professor of Economic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 USA   -and-   David E. Card   Class of 1950 Professor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Berkeley, CA, USA   -and-   Alan B. Krueger   Bendheim Professor of Econom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 NJ, USA   For their advancement of empirical microeconomics   Sir David F. Hendry   Professor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Oxford   Oxford, England, UK   -and-   M. Hashem Pesaran   John Elliot Distinguished Chair in Economics &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nd Emeritus Professor of Economics & Fellow of 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 USA and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ambridge, England, UK   -and-   Peter C.B. Phillips   Sterling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nd Professor of Statistics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CT, USA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 time-series, including modeling, testing and forecasting   Sam Peltzman   Ralph and Dorothy Keller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of Economics Emeritus   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   Chicago, IL, USA   -and-   Richard A. Posner   Judge, United States Seventh Circuit Court of Appeals, and Senior Lectur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School   Chicago, IL, USA   For extending economic theories of regulation
  • 吉尔森/华运:与中国仪器业同行三十年——访吉尔森CEO Atika El Sayed、法国吉尔森创始人Eric Marteau d’Autry、华运董事总经理黄光戎
    由Warren Gilson博士于1948年创立的美国吉尔森公司(Gilson.Inc),以移液器、HPLC(高效液相色谱)、GPC纯化系统等著称,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超过半个世纪。华运有限公司(World Ways Co.Ltd)是多个仪器设备品牌的中国独家总代理商,总部位于香港,与吉尔森的合作也长达三十年,与吉尔森一同为实验室研究人员所熟悉。   2013年9月27日,吉尔森公司与吉尔森中国独家代理香港华运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了新产品发布会,美国吉尔森行政总裁Atika El Sayed、法国吉尔森创始人及原总裁Eric Marteau d&rsquo Autry、香港华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光戎这次也到访了北京。或许是巧合,这三位吉尔森与华运高层都经历了吉尔森进入中国市场三十多年以来的发展,也是中国仪器市场化三十年以来的见证者。首次选择北京发布新品是否预示着在中国市场策略的改变?吉尔森三十年来在中国市场是如何立足和发展的?对未来的中国市场有何展望?值此机会,仪器信息网对三位公司高层进行了采访。   采访现场照片   由一片空白变成第二大市场   Atika El Sayed认为,十年前的仪器市场是以欧美为主,美国约占四成,欧洲则是约三成,而在其他国家中,日本有着比较发达的市场,以单个国家而言仅次于美国,中国的仪器市场则是仅次于日本。   美国吉尔森行政总裁Atika El Sayed   对中国仪器市场,Atika El Sayed非常看好,她认为中国市场的发展非常迅猛而且前所未有,远比其他国家和地区要快,而中国的政策也对市场有着非常强的推进力。中国的高效液相色谱市场,从2007年到2012年,已有了成倍的增长。而在固相萃取、PCR、纯化系统等方面,中国市场也已经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在这样快的发展速度下,中国很快就由过去的世界第七大市场,发展成为继美国和日本后,第三大的市场。而在快速的发展下,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超越发展放缓的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   但这样一个大市场,在三十年前是什么样子呢? Eric Marteau d&rsquo Autry回忆道:&ldquo 我来到中国的时候,发现人们对仪器还没什么了解,当然也没有需求,而且在当时,电脑等设备也是非常少见的,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仪器的市场。&rdquo   法国吉尔森创始人及原总裁Eric Marteau d&rsquo Autry   于是一切只能从零开始。从1980年(首届Miconex)开始,Eric Marteau d&rsquo Autry开始造访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地,做一些很基础性的工作,通过培训和讲座等方式,把仪器的概念引入到中国,帮助中国用户了解和熟悉仪器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和中国仪器行业自身的成长,到1985-1990,情况有很大的转变,仪器市场开始进入比较快速的发展,而有着留学经历的科研人员纷纷回国,也加速了这一发展过程,由于在国外早就熟悉了仪器的应用,这些研究人员对仪器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较高。   香港华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光戎   华运公司与吉尔森的合作则始于1983年,对当时中国市场,黄光戎同样很有感触,有着化学行业背景的黄光戎敏锐的认识到仪器产品未来在实验室工作中的应用,但在空白的中国市场仍面临许多困难,当时国内并不是很开放,客户想购买仪器设备并不容易,购买一台高效液相色谱需要7个部门审批,每个部门的手续均需要两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办理完成,然后才能拿到外汇,购买仪器。由于当时的实验条件和经费紧张,大部分用户不懂仪器也买不起仪器,市场的开发也很有难度。而每次来往内地,运送产品和配件也很麻烦。最初华运是直接由香港派遣工程师来内地提供服务,随着市场的发展,也开始逐渐在内地建立分公司和培训技术人员,直到形成今天的市场格局。   吉尔森与香港华运携手并肩,在中国立足与发展的秘诀   吉尔森如何在中国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对此,Atika El Sayed表示吉尔森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对用户的重视。吉尔森每开发一个新产品之前,都会先去用户了解用户的意见和想法及用户的实验需求,如SPE的开发是在50年之前,当时主要了解的是欧洲市场客户的意见,如英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科学家的意见后进行开发,而开发过程会分步完成,每完成一步就会再征求用户的反馈,然后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调整,然后才进行第二步的开发,这样反复进行,经过这样一个也许是很漫长的研发过程,才开发出一个新产品,但产品很适合用户的需求。而现在的吉尔森产品,也会征求中国用户的意见,国内用户的需求由华运反馈给吉尔森。而在生产上,吉尔森也采用良好的原材料和品控,产品以坚固耐用著称。在提供服务上,吉尔森也同样准备充分,每个产品都会提前至少半年做好准备才上市,做好服务用户的准备。   黄光戎认为,吉尔森和华运的三十年的合作与发展,要点在于信任和沟通,当华运遇到困难,吉尔森总是能及时给予支持。吉尔森全球不同国家共有50多个代理商,之间也经常通过会议进行交流,甚至互相支援。&ldquo 吉尔森公司的工作人员或许并不是很多,但影响力还是非常大,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遍布全球的网络。&rdquo 黄光戎说道。   未来将使产品更加专业化,看好中国仪器业   Atika El Sayed对未来的中国仪器市场和吉尔森的发展也做出了展望:吉尔森的移液器、HPLC、纯化产品线等都将继续发展,做到更专业并提供更好服务。在中国市场,过去主要是手动移液器,但随着实验室科技的发展,试验量的增大及重现性要求的提高,移液器将向自动化发展,像是这次的自动化移液工作站就是这样的产品。过去用户可能觉得这样一台仪器很昂贵,但现在包括中国用户在内的用户观念正在逐渐改变,认识到其实用这样的仪器进行移液工作其实可以节省用户珍贵的样品,节省经费,而且保证精度和重现性。   Eric Marteau d&rsquo Autry认为,中国仪器业这些年的快速发展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中国国产仪器他也发表了看法:&ldquo 中国也有很多仪器制造厂商,但目前很多还处在对国外产品的模仿阶段,而且只做到了外观的模仿,内在的质量仍有差距。但我相信,中国的仪器厂商也可以做出高质量的产品。而在这之后,中国的国产仪器或许可以达到第三阶段,创造出自己的全新产品。&rdquo 对中国国产仪器的发展,Eric Marteau d&rsquo Autry则是乐见其成,认为整个市场的发展即来自不断出现的新品,这也是吉尔森的发展轨迹,他认为国产仪器如有创新产品,将增加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使整个中国仪器行业受益。   附:   Atika El Sayed,美国吉尔森行政总裁   1986年在法国里昂大学获得生物工程博士学位,1986-2000年在Gilson SAS手动液体处理及自动化样品制备生产线工作,历任产品经理、市场销售和销售总监,2000-2005年担任Eyeneo总经理,2005-2009年担任Gilson SAS总经理,2009年至今担任Gilson Inc.首席执行官。   Eric Marteau d&rsquo Autry,法国吉尔森创始人及原总裁   1958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1984在巴黎就读MBA,1962年创立了法国吉尔森,1972年任法国吉尔森总裁直到1999年退休,退休后,吉尔森法国和吉尔森美国合并。1976年春季第一次访问中国。
  • 盈盛恒泰-德国艾森检测(Airsense)简报第一期
    艾森检测 艾森检测北京办事处自2009年成立以来,短短2年里得到了诸多业内专业人士的帮助与支持。我们在此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艾森检测的PEN3电子鼻已经被许多科研机构,大学实验室以及专业实验室内采用。同时艾森检测的GDA2, (便携式工业有毒气体及化学战剂快速检测仪)在德国总部与国内各专业代理的大力推动下,目前已经在环保、安监及公安领域里建立了其客户群。在过去的两年中,艾森检测通过举办专家研讨会,分别在食品检测、恶臭监控、有毒气体检测、公共安全策略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学术探讨以及实操演练,使很多国外先进的理念、解决方案以及相应的先进仪器得以推广。并且使客户的软硬实力得以提升。产品动向 2012年,德国艾森检测也将推出一款已经在欧洲得以广泛应用,在国内首次亮相的产品Aerotracer, (便携式快速飞机发动机机油渗漏检测仪)。它是在飞机维修业(MRO)里的重大突破,弥补了维修时间长的问题并大大降低维护成本。有关此产品的详情,您可以随时浏览我公司的 中文网站www.airsense.asia/cn/ 简讯 美国 大食品制造商康尼格拉集团(ConAgra Foods)采用了艾森检测的电子鼻与德国&ldquo 德尔格安全&rdquo 合作艾森检测的GDAs ( 固定式工业有毒气体及化学战剂快速检测器)被法国一政府定向实验室所采用,本月将完成其安装的工作。 艾森检测在9月份刚刚结束了德国航空航天代表团在北京,天津,上海三个城市的考察。这次考察是结合本公司Aerotracer (便携式快速飞机发动机机油渗漏检测仪)这款产品,对此行业的市场现状进行了深度了解。展会与活动国际&diams 2011 巴黎 Milipol 公共安全安监展会,2011年10月18日至21日,艾森检测就在 3C037展台。&diams SAE 2011 AeroTech Congress & Exhibition, 法国图卢兹 2011 航空技术展与峰会,2011年10月18日至21日。艾森检测就在 404展台。&diams 2011 ADEX 南韩国际防御展, 2011年10月18日至23日。艾森检测就在 E馆的E14展台。国内&diams 2011中国(上海)国际环境检测仪器展览会。2011年11月7日至9日上海光大会展中心。由国内代理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参展。A-025展台
  • 林森浩死刑复核程序正在进行 质谱图迟迟不见
    命悬一线,锱铢必较的一定还是辩护人眼里的&ldquo 疑点&rdquo 。日前,复旦林森浩投毒案最高法院死刑复核法官约见了斯伟江与唐志坚两位辩护律师。   为何迟迟不见质谱图?   昨天,青年报记者分别采访了斯伟江与唐志坚这两位为林森浩做辩护的律师。在他们看来,毒物质谱图的重要性,就好比医生判断骨折必须要拍X光片一样,是证明黄洋体内究竟是否检测出二甲基亚硝胺的最重要的证据。   根据两位律师的转述,5月26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针对林森浩投毒案死刑判决复核听取了辩护律师意见。死刑复核合议庭成员中,由刑三庭副庭长担任审判长,两位资深法官担任合议庭成员,表示会依法公正复核此案。法官表示,他们此前已经到上海讯问过林森浩。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两位辩护律师阐述了几大观点性的意见,包括黄洋饮入的毒物未到致死量,又有两名肝病专家给出会诊意见,不排除其他多种因素致黄洋死亡,林森浩的主观故意更接近故意伤害而非故意杀人,以及从侦查到起诉到审判,以及鉴定的程序性问题,并提出希望合议庭能当面听取法医、肝病、毒物检测等专家的意见。   事实上,林森浩投毒案在二审开庭时,两位辩护律师就认为,证据不足,要求提供毒物检测的质谱图。检方认为,现有证据证明林森浩投放于饮水机中的二甲基亚硝胺毒死了黄洋。二审法院给出的意见是:第一,林森浩在实验中用过这种毒物。第二,出售记录、邮件往来、使用记录均能证明毒药的来源、属性。第三,林森浩案发前从实验室获取了二甲基亚硝胺,监控录像也拍到其丢弃黄色废弃物袋的过程。第四,林森浩长期稳定供述均证明他将毒物投放进了饮水机,而黄洋喝下了毒水。二审认为,现有证据足以证明,致死药物是二甲基亚硝胺,辩方的要求不予支持。   但对于&ldquo 为何不能提供质谱图&rdquo 的质疑,两位辩护律师的确也是紧盯不放。直到此次向合议庭陈述观点时,这一质疑再次被两位辩护律师提出。   林森浩的另一位辩护律师唐志坚表示,陈述意见的过程中,他还与斯伟江就国内肝病专家的意见作了说明,并提出希望复核法官能当面听取法医、肝病、毒物、心理方面权威专家的意见。   据悉,这一次提交给最高法院的专家意见来自国内的两位肝病专家,会诊意见有两点:最好明确摄入毒物的剂量,以及黄洋的死因不排除药物性过敏、药物性肝损伤及药物性肾损伤等其他多种综合叠加因素。对于两位专家的详细资料,唐志坚表示,与专家沟通后经其同意,将适时公布专家意见。   死刑复核程序正在进行之中,青年报记者昨天联系上了黄洋的代理律师叶萍,侧面了解到,在二审宣判结束后,黄洋的父母已经回到四川老家:&ldquo 两位老人在上海没有亲戚,举目无亲的他们那段时间在上海租住了几天。&rdquo   事实上,二审宣判结束后,黄洋的父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这场悲剧性的案件,态度并没有较大转变,他的一番话语也着实催泪:&ldquo 没有想过未来,只希望看到法律公正的审判。&rdquo   死刑复核程序:保障辩护权   依据现有的《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一律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可能会出现6种情形:如果原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诉讼程序合法的,应当裁定核准 如果原判认定的某一具体事实或者引用的法律条款等存在瑕疵,但判处被告人死刑并无不当的,可以在纠正后做出核准的判决、裁定 如果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如果在复核期间出现新的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证据,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如果原判认定事实正确,但依法不应当判处死刑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如果原审违反法定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今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死刑复核案件听取辩护律师意见的办法》有10条规定,其中,辩护律师要求当面反映意见的,案件承办法官应当及时安排。一般由案件承办法官与书记员当面听取辩护律师意见,也可以由合议庭其他成员或者全体成员与书记员当面听取。
  • 理加联合应邀出席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机制国际研讨会
    2017年10月13日-14日,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机制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esponse and Feedback of Forest Ecosystem Carbon, Nitrogen and Water Cycles to Climate Change)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隆重召开。本次国际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办,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协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挪威、日本、泰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共100余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大会由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梁乃申研究员主持,会议主席版纳植物园主任陈进研究员和英国爱丁堡大学John Grace教授分别致欢迎辞。 作为国内专业的生态环境仪器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商,应主办方盛情邀请,理加联合在会场设立了技术服务展台,为科研学者介绍了应用于碳氮水循环领域的最新产品和服务,以海报的形式展示了LGR CO2同位素分析仪、LGR N2O同位素分析仪、Campbell CPEC200闭路涡动相关通量测量系统,讲解了仪器操作技巧,分享了仪器应用案例,博得与会学者的一致好评。 本次会议,加强了碳氮水循环研究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理加联合参会代表也与科研学者深入的探讨了如何让仪器在科研监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在科研领域获得更精准的测量数据,我们会一如既往的为科研学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售后服务,为您的科研事业保驾护航。关于理加联合: 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理加联合)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业的生态环境仪器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商,主要产品涵盖稳定性同位素测定、痕量气体测量、地物光谱测量、水化学分析、野外便携和长期监测分析仪器。 理加公司先后为国内的权威研究机构、著名大学和政府监测部门提供了大量国际领先水平的仪器。公司先后获得了多项“211”工程,“985”工程,水利部“948”项目、农业部“学科群”项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 (CFERN)的大额订单。这既是用户对我们的支持和厚爱,也是对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给予的认可和肯定。 主要代理产品: 美国LGR公司激光痕量气体和稳定性同位素分析仪 美国ASD公司地物光谱仪 意大利AMS集团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和流动分析仪 美国CSI公司涡动相关、大气廓线测量系统 美国Resonon公司高光谱成像仪 美国ThermoFisher Scientific公司气体分析及颗粒物监测产品系列 美国Agilent公司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加拿大Itres公司高光谱成像仪
  • 中科院微电子所在纳米森林柔性湿度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微电子所健康电子中心毛海央研究员团队在纳米森林柔性湿度传感器及其非接触人机交互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近年来,人机交互技术因其在物联网中的重要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能力的柔性智能传感器因其可将来自人体的各种信号“转换”为机器可以识别的信息并进行非接触传感,被认为在先进人机交互系统的新型控制方法研发中心发挥关键作用。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柔性透明的高性能湿度传感器。该传感器以纳米森林为湿敏材料,制备工艺简单便捷,具备晶圆级图形化、大批量制备能力。所制备的湿度传感器具有出色的灵敏度、快速响应能力、长期稳定性和良好的机械灵活性。基于湿度传感器的以上优异特性,研究团队进一步实现了该器件的非接触式智能开关应用。基于本研究成果的论文“Wafer-Level, High-Performance, Flexible Sensors based on Organic Nanoforests for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近期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DOI: 10.1021/acsami.3c04953),微电子所博士研究生赵越芳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微电子所毛海央研究员、微电子所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周娜高级工程师和长春光机所李绍娟研究员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和中国科学院青促会项目等的支持。除此之外,课题组也开展了纳米森林生化检测传感器ACS Sensors (2020),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20), 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22)、纳米森林热电堆传感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1)、纳米森林皮拉尼传感器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2021)和纳米森林湿度传感器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2021),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 (2022) ,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传感器领域知名的国际期刊上。图1 纳米森林柔性湿度传感器工作机理及其用于人机交互的示意图图2 纳米森林柔性湿度传感器的非接触式人机界面控制能力。(a) 纳米森林柔性湿度传感器阵列的晶圆级制备。(b)使用纳米森林柔性湿度传感器阵列的运动跟踪示意图。(c-d)非接触式人机交互系统的手势识别与玩具小车控制。
  • 我国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帕金森治疗仪
    我国科学家研制的世界首台帕金森治疗仪2月28日在哈尔滨市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这一成果标志着世界性医学难题帕金森病有了新的治疗方法,突破了国际上治疗帕金森病主要依赖药物和手术的局限,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帕金森病是世界性医学难题,全球大约有400多万患者,中国已超过200万,且每年新增近10万。目前,药物治疗只能控制症状而不能治愈,且不能停止或改善疾病的发展,其日益突出的失效现象和不良反应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手术治疗主要有毁损术、脑深部电刺激术和组织细胞移植术,毁损术因其对脑神经的破坏不可逆,还会产生很多并发症,有的终身致残,现已不主张采用 脑深部电刺激术,即安装脑起搏器,因其需要在脑内植入异物而存在风险,且费用高昂,约12万-26万之间,有条件做手术的医院和患者十分有限,目前我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尚不足2000例 组织细胞移植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向脑内移植能够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如胎脑或神经干细胞,尚处于探索中。   奥博帕金森治疗仪项目已于2011年1月31日获得了国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这一课题组负责人孙作东研究员是“脑细胞激活论”创立者,他经过多年的脑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提出了新观点,即:激活多巴胺能神经元是治疗帕金森病的关键,并率领科研团队应用内源性神经递质调控技术,历时五年终于研制成功了奥博帕金森治疗仪。该仪器突破了国际上治疗帕金森病主要依赖药物和手术的局限,是治疗帕金森病的又一新方法,填补国内外空白。   据介绍,奥博帕金森治疗仪是黑龙江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特别适用于轻、中度帕金森病,可明显改善因此所导致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仪器分医用型和家用型,家用型因其操作方便,治疗成本可控制在2万元以内,易被患者所接受。该项目已被黑龙江省政府列为“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生物工程项目拟予以重点支持。奥博帕金森治疗仪为非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是独立的治疗手段之一,特别适用于轻、中度帕金森病,可明显改善因此所导致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仪器分医用型和家用型,家用型因其操作方便,治疗成本可控制在2万元以内,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 ASD FieldSpec 4地物光谱仪在评估森林病虫害方面的应用
    “森林”这两个字一共由5个“木”字组成,正如同大自然中无数树木相互依存,彼此交织,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有机的生态系统。森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源、防止土壤侵蚀等重要功能,森林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气候变化加剧,森林生态系统也在发生着变化。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了解并改善这些变化,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手段也带来了更多地研究可能。今天推荐大家了解的是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所做的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基本的陆地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之一,在调节气候变化、提供物种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及减缓全球变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加剧,生物和非生物森林干扰事件频发。因此,有效监测影响森林健康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监测全球变暖的影响至关重要。其中病虫害是生物干扰事件中最主要的干扰因素之一。检测早期病虫害位置对于识别高风险林分及预防其大规模爆发和蔓延至关重要。然而,不同病虫害在垂直结构的不同位置破坏树木。了解如何监测和评估垂直冠层结构上不同病虫害的异质胁迫对于提高森林质量至关重要。传统的田间调查方法费时费力,难以在区域尺度上监测森林。近几十年来,遥感技术的出现为森林病虫害监测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技术手段。随着地基、机载、星载平台等多源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效、动态地监测不同时空尺度的森林病虫害成为可能。基于此,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中国河北省怀来遥感站纯人工落叶阔叶林(40.35°N,115.78°E)进行了田间测量(结构信息、叶面积指数(LAI)、上中下垂直冠层高度5个不同位置收集叶片、树皮和土壤反射率)、受损叶片分类(健康、轻度、中度和重度受损)、光谱分析(植物反射率和透射率,ASD FieldSpec® 4 Hi-Res NG)、TLS激光扫描、3D森林场景重建、机载高光谱激光雷达和高光谱图像模拟、高光谱点云表征胁迫水平、随机森林(RF)模型构建及分类模型准确性评估(混淆矩阵和kappa系数)。主要目的是基于3D辐射传输模型(LESS)评估机载高光谱激光雷达(AHSL)在森林病虫害胁迫监测方面的潜力。具体来说,首先根据TLS数据和测量的受损叶片光谱重建虚拟3D森林场景,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不同冠层受损位置和不同胁迫水平的不同病虫害干扰场景。然后,针对不同受损位置和胁迫水平的每种组合,使用LESS模拟AHSL点云和相应的高光谱图像(HI)。提取AHSL点云不同层的LiDAR点云并光栅化为3m空间分辨率的图像,结合高光谱图像,使用随机森林预测病虫害。研究区域位置,林地照片及受损叶片示例【结果】受胁迫叶片和树皮的光谱反射率基于高光谱LiDAR评估不同受损位置不同胁迫水平分类模型的准确度基于高光谱图像评估不同受损位置不同胁迫水平分类模型的准确度【结论】结果表明,AHLS在森林病虫害异质垂直胁迫监测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对整个冠层受损和冠层上部受损的监测能力最优,不同胁迫水平分类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65.95%~89.45%和54.58%~85.92%。此外,在冠层中部(OA:77.56%,kappa:69.90%)和冠层下部(OA:65.95%,kappa:54.58%)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分类准确度。作者还基于相同的胁迫场景模拟了HI数据,并与AHSL进行了比较。在整个冠层受损的情况下,HI具有最好的分类准确度(OA:57.02%,kappa:41.86%)。但上、中、下冠层受损的分类准确度差异较小。研究结果表明,AHSL提供了结构和光谱信息。与HI数据相比,AHSL能够避免土壤、阴影及其他林下混杂因素的影响。脉冲穿透可以监测森林中下部的病虫害胁迫,但也需要考虑树枝的影响。
  • 假如汤森路透公司不干了,SCI今后咋整?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300" title=" 201511171802191516.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9aad5b85-bc21-45d1-83bd-12f864441fb8.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近日,微信朋友圈流传着一条消息,大意就是汤森路透公司(以下简称汤森路透)打算出手科技信息这块业务。用汤森路透老大的话来说,就是:The decision we are announcing today reflects the difficult choices we must all make every day as we prioritize our resources and energy towards our key growth opportunities。翻译成国语就是:我们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所以这种小钱咱就不赚了。的确,去年科技信息这块的收入只占该公司收入的 8%,可能公司领导觉得这事没啥“搞头”了。 /p p   各位看官看得有点糊吧,汤森路透转让科技信息业务跟我有一毛钱的关系吗?我也没打算买啊。请稍安勿躁,容我来进行一番拆解:说到汤森路透,估计部分看官有点糊。那我就说说 SCI 吧,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其实 SCI 就是汤森路透的一个产品。汤森路透这个公司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是很大的,因为他们建立了一套全世界科学家普遍认同的科研评价规则,即通过被引用的频次来评价期刊/论文的价值。他们建立了鼎鼎大名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用于分析论文被引用状况。我们通常所说的 SCI 杂志,其实就是指被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录的杂志。每年,7 月份前后,汤森路透都会发布期刊引证报告(JCR),对每本期刊被引用的状况进行汇总说明。JCR 对中国科技工作者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因为每本杂志的影响因子就是 JCR 说了算的。比如:2014 年,Blood 的影响因子是 10.452 分,这个分数不是 Blood 杂志社信口开河乱说的,而是汤森路透的 JCR 说的。 /p p   说到这里,大家就应该明白了,汤森路透如果出售科技信息这一块业务的话,SCI 这一延续了几十年的学术规则可能就会发生很多变化。甚至,我们都会怀疑,以后还有没有 SCI 这个概念了。这几年,国内关于 SCI,关于影响因子的讨论十分激烈,甚至可以说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尽管有部分学者指出我们不应该盲目崇拜 SCI,崇拜影响因子。但本文作者时常在想:在“崇拜”这个动词之前加一个叫“盲目”的形容词,不管主语和宾语如何变化,基本上都是在贬低宾语。所以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除了 SCI,还有更好的科研评价体制吗? /p p   如果汤森路透真的把 SCI 卖了,谁会接盘呢?我们不妨做一些猜想: /p p    strong 第一:被学术杂志出版商接盘。 /strong /p p   比如 Springerlink,Wiley,NPG。虽然这些出版商都不差钱,但是如果 SCI 被他们买下来的话,这往往容易引发另一个问题:利用 SCI 打压其他出版商的杂志,抬高自己旗下的杂志。汤森路透公司只管建立数据库,不管期刊出版发行,因此不论是谁,只要向汤森路透提出进入 Web of Science 的申请,不管这本杂志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汤森路透都会一视同仁,认真考察这本杂志是否能进入 Web of Science。我们假定现在 NPG 买到了 SCI,完全可以利用 SCI 为 NPG 自己服务:NPG 旗下的杂志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 SCI,而 Springerlink 和 Wiley 等出版商的下属杂志如果想进入 SCI 数据库的话,可能会遭到近乎苛刻的审查。这样一来,Springerlink 和 Wiley 等出版商多半就不干了,后果很有可能是这些出版商各自为战,组件自己的引文数据库,科技评价体制进入春秋战国时代。 /p p    strong 第二,被发达国家政府接盘。 /strong /p p   科技本身是人类进步服务的,科技论文就应该为人类所共享,不应该成为某些人赚钱的工具。近年来,科技领域一直很反感像 Elsevier 这种唯利是图的出版商,更有比较极端的科学家甚至拒绝为 Elsevier 旗下的杂志审稿。如果政府接盘 SCI,应该是皆大欢喜的,因为政府可能会免费开放这个数据库,这有前车之鉴的:PubMed 是美国政府掏钱建立的,但是免费对全世界开放。问题在于:政府接盘意味着要拿纳税人的钱办这事,可能会遇见不小的阻力。据路边社消息,现在美国政府对 PubMed 的投入已经不怎么增长了。 /p p    strong 第三,被谷歌接盘。 /strong /p p   谷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旗下的谷歌学术搜索功能强大,已经成为了科技工作者最常用的搜索引擎之一。谷歌学术搜索本身也提供引文跟踪,且其引用信息比 Web of Science 更及时。谷歌学术搜索是笔者用得最多的搜索之一,个人感觉谷歌这个公司实在太伟大了:只要你在谷歌学术搜索中输入关键词,排在前面的永远是你最需要的文献,不像那个什么度,净整些没用的信息在前面。谷歌肯定具备将 SCI 发扬光大的能力,说不定到时候再搞个什么“加权影响因子”的概念:我一直认为,被 BMJ 引用和被沙特医学杂志引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p p    strong 第四,被诸如 Researchgate 之类的学术社交网站接盘。 /strong /p p   这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以 Researchgate 为例,现在也提供论文的引用频次,只是更新较慢且不完整。如果 Researchgate 中提供的关于论文的引用频次是基于 Web of Science,无疑将极大地提升用户的活跃程度,因为对用户来说,不用掏钱就能知道自己的论文被谁引用了,还能去引用者主页上参观参观,看看对方是否和自己兴趣相投,是否有合作的机会等。在此背景下,“以文会友”将变成十分容易的事情。将来的学术交流,可能将以网络交流为主,线下的交流可能会越来越少。 /p p   最后,不管是谁接盘,都是对现有科研评价机制的一种冲击,SCI 的很多规则确实应该更新了,尽管现在 SCI 在科研评价体制中的地位还是无法动摇的。最终到底会花落谁家,甚至说花会不会落呢?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p
  • 日本INSENT电子舌让咖喱粉的滋味与市场份额关系可视化
    日本INSENT电子舌让咖喱粉的滋味与市场份额关系可视化 咖喱粉是一种颇具异国风味的调味品, 原产于印度, 盛行于东南亚一带, 是用多种调料碾制而成的一种粉状调料。 咖喱粉的特点是颜色姜黄,味辣而香, 且具有提辣增香、 去腥和味增色、 增进食欲的作用, 它在西餐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调味料, 现广泛用于中餐中。 下图7种咖喱粉咸味、苦味和市场**气泡图,图中气泡的大小展示了对应咖喱粉的市场**。 通过日本INSENT公司的味觉分析系统(电子舌)对咖喱粉味觉特征的检测分析可知,苦味杂味在浓度相对比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被认为是“滋味的丰富感(或者 mouthfulness口感厚度)”,因此这些提供了对不同样品的味觉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市场**大的产品滋味并不是最强突出的,反而是滋味最均衡、温和的,强列刺激的产品或口感偏清淡的产品在市场***上均偏小。该研究通过电子舌将不同的咖喱粉味觉特征与市场**的关系很好的用数据图谱展示出来,为产品营销策略提供科学的支撑。日本INSENT电子舌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